第一节 离坚白学派的源流和著作
在前章里我们曾将公孙龙的思想与惠施对比,说惠施为相对主义的唯心论者,以“合同异”名家,公孙龙为绝对主义的唯心论者,以“离坚白”名家;并且曾经说,相对主义的“合”的观点与绝对主义的“离”的观点虽极相反,其扮演着名辩思潮里隳落方面的脚色则无不同。
现在,我们进而说明,所谓公孙龙“以离坚白名家”,就是说他是以白马、坚白二论自成宗派的诡辩思想家。为了更具体地理解此点,需要简略地追溯一下离坚白学派的源流。
首先,离坚白学派虽形成于战国末世,而其所持论题中的素材,则起源颇古。例如,此派取辩之物,一二、左右、镞矢、飞鸟、坚白石、一尺之棰等,是古代各派逻辑中惯用的事例及术语;青白黄碧,与当时的五行思想,又颇有渊源;至若臧获君臣等,在辨析兼别同异上,尤为约定俗成之名。正因为此派论题中的事物,在当时具有其历史上的邃远传统,并具有社会政治上的具体涵义,所以说“取辩于一物,原极天下之隆污。”(鲁胜墨辩叙)其次,所谓“坚白”之说,论语中有“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的文句。此处“坚”、“白”对举,颇可透露出原始名辩的消息,但在孔子时代,“坚”、“白”等范畴尚限于所谓“取譬”的意义。孟子与告子(约公元前四二○至三五○年)所作白人、白马、白羽、白雪之辩(孟子告子篇上),早经宋吕祖谦断为“坚白同异之祖”(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引)。由此可知坚白之说,其来源是古远的。
再次,所谓“白马”之说,韩非子曾说:“儿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白”字疑衍)马之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儿说的确实生卒年代,已无可考。伍非百以为儿说年辈,上承惠施,下接公孙龙,公孙龙所持的白马论,或得自儿说的启发(公孙龙子发微)。因此,白马之论,也是有师承的。据郭沫若考辨,国策称儿说“外生,乐趋患难”,恐是宋钘、尹文一系的人物,即属于齐稷下的道家学派。(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版,页二二七)
庄子说“以马喻马之非马,不如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以指喻指之非指,不如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庄子齐物论)又在天下篇中,历数此派离形言名的十三论题如下:1.鸡三足。
2.火不热。
3.轮不蹍地。
4.指不至,物不绝。
5. 目不见。
6.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
7.鑿不围枘。
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9.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10.狗非犬。
11.黄马、骊牛、三。12.孤驹未尝有母。
13.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明言辩者日以此十三论题“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可知上举庄子书中所言的“辩者”,乃指公孙龙的前辈。
就公孙龙所师承的此十三论题的思想方法来看,近似于古代希腊埃利亚学派的芝诺。芝诺最初属于毕达哥拉斯联盟,参与攻击民主集团的活动。后因代表贵族奴隶主,在埃利亚组织了反民主制度的秘密团体,被处死刑。他是异常保守的诡辩家,其哲学思想的保守性在于,宣布一切存在皆无矛盾,皆为静止。芝诺在他专为驳斥运动的真实性,同时也即在拥护存在静止的保守立场上,曾提出了四个有名的论题:
(1)在“两断法”(一分裂为二)的论题里,运动的不可能是这样被证明着:物在达到特定的点以前必须通过道路的一半,但是,要通过道路的一半,它首先又必须通过道路的四分之一;如此递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余可类推),永无穷极。由此,芝诺就作出了结论:物在任何时候都未尝开始运动,因为始终为其所必经道路的无限分割所阻碍。
(2)在“阿基列斯与龟”的论题里,芝诺企图证明:阿基列斯的捷步永远不能追过乌龟的爬行。假设阿基列斯落后于龟一百步而比龟快十倍,当阿基列斯走十步,龟也前进一步,阿基列斯每走一步,龟也走十分之一步;如此永无终结,永远追不上。
(3)在“飞矢不动”的论题里,芝诺同样企图证明运动的非真实性。照他的看法,飞矢在每一瞬间都占着空间的特定位置,因而即静止在此一位置上。由此,芝诺就判定了:飞矢的运动是其静止的总合。以运动为静止的总合,无疑的是一个矛盾;而矛盾在芝诺看来则绝不可能。
(4)第四个命题为“二分之一等于二倍”,这一命题是由“两断法”的命题派生的,兹不详论。
似此,以时空无限分割的可能性为根据,导出了无矛盾的静止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以执行其反古代民主的贵族保守任务,正是芝诺思想的本质,而此一本质则酷似于中国古代的公孙龙;并且不仅思想本身,其取辩之物,其论题的形式,也几乎无不相似。基于此点,我们也可以说公孙龙为古代中国版的芝诺。从这里,也可以理解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学者之所以美化公孙龙有他们的观点的共同因素了。
据前述四点推断,离坚白学派所持的论题及其取辩之物,皆起源甚古。
大约自孔、墨以降,在尚争好辩的学风中,即已为各家所乐道,自孟、庄以下,遂相习成风。公孙龙或是以后起之身,在与各派相反的鼓荡中,就前人的论题与范畴,加以损益改造而成其诡辩的思想系统。所以庄子天下篇说他“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尤)”。公孙龙虽是古代“离坚白”诡辩思想的完成者,关于其人与其书,这里也应分别酌予考辨,为着手研究他们思想来铺平道路。
司马迁史记中无公孙龙传,仅于孟荀列传及平原君传中散载其事。此外,庄子的秋水篇,吕氏春秋的审应篇、淫辞篇、应言篇,以至孔丛子的公孙龙篇,列子的仲尼篇等,对于公孙龙的言行,也各间有所记。
我们依据可靠的资料,知道普通称公孙龙为赵人,虽无实据,但他由渑池之会(公元前二七九年)至邯郸解围(公元前二五七年)前后二十二年间俱在赵为平原君客,则无可疑。以年辈论,公孙龙幼于惠施约五十岁,即惠施死时,公孙龙似尚未逾十龄。公孙龙享寿当在六十、七十之间,若庄子享年能逾七十,公孙龙已在二十、三十以上,或犹及相见。与公孙龙同时的学人,计有魏牟(约公元前三二○至二四五年)、孔穿(约公元前三一二至二六二年)及邹衍(约公元前三○五至二四○年)等。惟墨经作者与公孙龙孰为先后,则尚不可确考;意者,墨经成书非一时,作者非一人,倘兼就两派持论的内容而言,则“坚白离”与“坚白盈”,针锋相对,方法相反,断为时代相接,互为论敌,尚无大过。
汉书艺文志称“公孙龙子十四篇”,扬雄法言称“龙诡辞数万”,可知公孙龙的著作并非不多。但今本公孙龙子,除迹府为后人辑录他书(如吕氏春秋淫辞篇等)而成外,仅余指物论、名实论、坚白论、白马论、通变论等五篇,共为一千九百零九字,这又不难看出他的著作是大多数散佚了。
公孙龙学说在古代社会的危机时代虽为一重要宗派,而后世之祖述此说者似不多见。惟魏、晋间因玄风大盛,荀绰冀州记中,载有:“爰俞辩于论议,采公孙龙之辞以谈微理。”(三国志邓艾传引)世说新语文学第四载:“谢安年少,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唐代张游朝著有冲虚白马非马证。宋代陈元景曾录白马、指物二论,编入所著南华余录。此四事似为仅有的公孙龙学的研究。
在注疏方面,据新唐书载,陈嗣古、贾大隐各有公孙龙子注一卷,然今皆佚失。宋代谢希深所注公孙龙三卷今尚流传,但读者亦寡。明末遗老傅山的公孙龙注释,是依法相宗术语来诠解的。自清季以还,如俞樾、孙诒让、章炳麟、梁启超、章士剑诸人各间有所疏解;而辛从益、陈澧、王益、钱基博、谭戒甫、伍非百、陈柱、金受申等也各有专书,详事考辨。因此,遂使此五篇一千九百字的古籍,大体可读。但前人的方法,多系承清代汉学家的馀绪,故其成就多在训诂校刊方面,其中虽间有从义理方面从事阐发的,但似甚少可观。
今本公孙龙子六篇,各家所定次序颇不一致。我们以为,篇目次序是有利于对其思想进行研究的,因为篇次一定,研究对象的构造形态即历然在目;依次剖析,一方面可以看出此派的思想系统,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研究展开程序。故篇次问题,这里应稍加推敲。
在推敲篇次问题时,我们应知古人著述不似今人,甚难就各篇内容划分理论的性质;加以脱落错简,层见迭出,尤不易比列各篇论述范围,定其先后。但大体上并非完全无范围可指,各篇性质也非完全无划分的可能。据我们分析的结果,今存六篇的次序,似应如下:迹府第一(各本皆同)。
按谢希深注:“府,聚也。”俞樾说:“所履为迹。迹与迹同,……言其事迹具此也。”各家均认此篇为后人聚集公孙龙事迹而成的言行录或传记之类,其性质略同于论语的乡党篇、墨子的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等篇。此派诡辩思想的历史根据虽非尽具于此,然篇中所记人物故实,要也不失为重要资料的一个集结点。各本均列此篇为第一,颇为得体。
指物论第二(谭戒甫本同此,伍非百本列为第三,在名实论后,陈柱本列第三,在白马论后)。
名实论第三(谭本列第五,伍本列第二,陈本列第六)。坚白论第四(谭本列第四,伍本列第六,陈本列第五)。按此三篇所论者大体为心物关系问题,种类与个体的关系问题等,这即是此派的世界观和知识论之所寄。其逻辑思想中的诡辩方法,实以此三篇中所论为出发点。依“存在决定意识”之义,此三篇应编于迹府之后。且此三篇以感觉始,以概念终,程序井然,不容倒错,不容分隔间离,必使之依次承接,才合道理。
白马论第五(谭本列第三,伍本列第五,陈本列第二)。
按此篇为此派逻辑系统中的概念论,也即其诡辩方法的骨干。依“方法论从属于世界观”之义,此一篇应编于指物、名实及坚白三论之后。
通变论第六(谭本同此,伍本列第四,陈本列第四)。
按此篇大体系此派根据其诡辩的概念论所作的诡辩论式。此派的逻辑系统至论式为止,故应把此篇编于最后。
依上述目次,除迹府外,其余五篇的构造层次大体系自世界观出发,经由概念论而到达逻辑论式,如果用图表示此派的思想体系,则其图如下:关于公孙龙子篇次问题的我们此一看法,似前人均未道及。此看法为正为误,我们虽未敢自信,但据此以观此派的思想系统,则似较易寻得头绪。下面我们即依此程序,剖析此派的思想体系。
(谢选骏指出:“就公孙龙所师承的此十三论题的思想方法来看,近似于古代希腊埃利亚学派的芝诺。芝诺最初属于毕达哥拉斯联盟,参与攻击民主集团的活动。后因代表贵族奴隶主,在埃利亚组织了反民主制度的秘密团体,被处死刑。”——这样的“中国思想通史”,似乎是“欧洲思想通史“的附录和脚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