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10月31日星期日

谢选骏:科学如何可以杀人于无形

《殺人犯死刑前48小時翻案 這壹切竟是學術騙局》(2021-10-31 英國那些事兒)报道:

  

1998年12月的壹天,伊利諾伊州的壹所重刑犯監獄裏,43歲的搶劫殺人犯Anthony Porter即將被執行死刑。


喪葬人員來量了他的身高,為他定制好了棺材,工作人員為他做好了上路飯,此時距離他被執行死刑還有48小時。


大限將至的時刻,外面突然傳來了壹條石破天驚的消息:壹位名叫Alstory Simon的男子在視頻裏親口承認,Porter當年的那宗殺人案其實是他做的,Porter本人是無辜的!


消息壹出,全美震驚,“刀下留人”的呼聲響徹輿論。


法院火速中止了死刑,將Porter無罪釋放,Porter就這樣成為了媒體口中的“史上最幸運死刑犯”。


更為勁爆的是,壹手揪出“真兇”,在最後時刻救下死刑犯的,竟然是西北大學教授David Protess領導的壹個大學生實習小組!


大學生實習小組挖出陳年舊案真相,最後時刻救下被冤死刑犯,還有比這更抓馬的故事嗎?


可誰能想到,這場大戲的背後,竟然還藏著壹場更抓馬的陰謀,所有的壹切,還會在多年以後再次反轉…


公園謀殺案


這壹切,讓我們從最初那樁謀殺案說起…


1982年8月15日淩晨1點左右,芝加哥南郊的華盛頓公園內,壹對年輕的情侶正在公共遊泳池邊上甜蜜地討論訂婚的事宜。


紀錄片場景還原


這個時間點上,附近不少年輕人都偷偷翻越公園柵欄偷跑進來遊泳。


這時候,泳池邊上突然有人站起來,掏出手槍對著這對情侶的頭就是幾槍,兩人瞬間倒在了血泊中,之後,這人火速逃離了現場。


情侶被殺時,泳池裏有壹些人在遊泳,附近也有人走動,因此,罪案現場其實有不少目擊者。


警方直到第二天早上接到報案,趕赴現場偵破,在檢查分析後,警方推測兇手可能是打算搶劫這對小情侶,但最終沒能發現什麼值錢的東西,惱羞成怒殺了人。


警方又到附近街區打聽了壹圈,很快找到了幾個目擊了槍擊案現場的人。


兩名玩水的年輕人對兇手的外表做了壹番描述,最終肯定他就是附近壹位名叫Anthony Porter的小混混。Porter在當地名聲很差,從踢鄰居的狗到搶劫便利店,可謂無惡不作,當地男女老少見到他就繞道走。


據兩名目擊者描述,當晚在泳池邊上,其中壹人被Porter用槍指著頭搶走了身上的兩美元。


紀錄片場景還原


隨後,另壹位在泳池裏潛水的年輕人,從水下剛探頭上來,就聽見幾聲槍響,泳池邊上的壹對年輕情侶倒在血泊中,然後看見Porter手裏拿著槍,火速從現場逃離。而池邊另壹些位置的年輕人,也站出來指證,確信是Porter開槍殺人。


壹位如今已年邁,當年罪案現場的目擊者,至今還斬釘截鐵地表示:當晚開槍殺人的就是Porter無疑!


隨後,越來越多的目擊者站出來指證Porter,案情看起來相當明白了,8月30日,Porter被送上法庭審理,經過半年的審理,法庭最終裁定Porter犯壹級謀殺罪,判處死刑。


接下來,Porter要進入漫長的死刑排隊,直到執行那壹天的到來。


這個等待期裏,不少犯人都會請律師,找法律援助,想盡壹切辦法讓自己活下來。


可是,沒有壹個死刑犯會像Porter壹樣,在最後壹刻被戲劇性地救下,從此徹底逍遙法外…Porter在重刑犯監獄裏排隊等待死刑,這壹等就是15年。這期間,他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來自救,因為他也清楚,兇手就是自己。


最牛大學實習小組


誰能想到,1998年12月,在還有48個小時就要執行死刑的最後關頭,壹條消息讓壹切徹底反轉:


壹位叫Alstory Simon的男子,竟然承認Porter當年犯的那宗公園槍殺案,實際上是他幹的!


Alstory Simon


挖出幕後“真相”的,是西北大學新聞系教授David Protess領導的壹個大學生實習小組。消息很快轟動了全美,無數媒體湧向Protess教授,采訪他和他的“英雄實習小組”。


Protess面對媒體侃侃而談,說這個實習小組在做壹個調查陳年冤案的項目,他們經過多方走訪和調查,最終發現Porter是無辜的。


不僅如此,他們還將調查進行到底,他們先是找到了壹位名叫Inez Jackson的女性目擊證人,盡管當年參與辦案的警員們此前,從未聽說過這個人。


Inez Jackson


Jackson信誓旦旦表示,她當年在華盛頓公園的遊泳池邊,看見黑人男子Alstory Simon親手開槍殺死那對年輕情侶…


那麼,Simon又是何許人呢?


壹個和Porter年紀相仿,但是毫無關系的黑人男子…


Simon


Protess教授的實習小組看上去相當有本事,他們不僅找到了Simon本人,還想方設法拍下了Simon親口認罪的錄像,最終在死刑48小時前實現了“驚天逆轉”。


Protess教授和他的實習小組很快轟動全美,成了名噪壹時的國家英雄。


坐了15年“冤獄”的Porter被火速釋放出獄,被稱為“史上最幸運死刑犯”的他,不僅獲得了Protess教授及其實習小組的熱烈歡迎,甚至還獲得了州長的親自道歉,Porter就此徹底洗脫了“公園謀殺案”的冤屈…


壹切似乎塵埃落定,好人Porter無罪釋放,壞人Simon被火速逮捕,在被判有期徒刑37年後投進監獄。


然而,事實真的是大家看到的那樣嗎?


誰又能想到,這壹切的背後,竟然還藏著壹個驚人的陰謀…


真正的真相


世界上永遠不缺乏對真相尋根究底究的人。


2014年,Porter恢復自由之身,Simon進監獄服刑也快15年了。


壹位制片人從壹位審閱舊案的檢察官那裏偶然聽說了這樁案件,於是,他私下找到幾位接觸了這單案子的退休警探,開啟了明察暗訪。


這位制片人還親自拜訪了“真兇”Simon,又私底下深挖了當年翻案的Protess教授,他最終驚訝地發現,這場當年轟動全美的“世紀洗冤”,竟然是壹個徹頭徹尾的騙局…


年老的Simon


原來,Protess教授當年在西北大學壹直領導著壹個“洗冤”項目組,常年替那些排隊等候死刑的重犯洗脫冤屈。


然而被判死刑的犯人裏,絕大多數案件都鐵證如山,無從“洗”起。


Protess教授找來找去,最終挑到了“公園謀殺案”主犯Porter,隨後,Protess教授找來幾個尖子生組成實習團隊,讓學生們做壹些簡單的背景調查。


而私底下,他則雇傭了壹個厲害的私人偵探,醞釀了壹出驚人的“翻案計劃”。


這位私人偵探調查了很久,終於物色了可用來給Porter“頂罪”的對象,黑人男子Alstory Simon。


私人偵探


接下來,私人偵探又去找了當年的壹位目擊證人,威逼利誘他改變證詞,說當初其實沒看清現場,也沒看到Porter開槍。


之後,私人偵探又動身去找了Simon的前妻Inez Jackson,收買她指控Simon開槍殺人,前妻Inez Jackson就是後來莫名其妙多出的的那個女性目擊證人。


最後,Protess教授和私人偵探仍擔心這些栽贓的證據還不夠充分,又聯手使出了壹招殺手鐧:他們找來壹群人,穿上警服,戴上警徽,假扮成芝加哥警察,上門去逼供Simon。


那天晚上,Simon開門之後,就被這幫假警察按倒在沙發上,假警察們說已經掌握了他當年在公園殺人的證據。


紀錄片場景還原


隨後幾個假警察給Simon看了壹段錄像,是好幾個所謂的“證人”交代供詞,指控Simon殺人的錄像。


Simon壹下被震住了,但依舊不肯承認這子虛烏有的罪名。


在輪番威脅後,幾名假警察使出了最後壹招,讓Simon看他前妻Inez Jackson親口指證他的錄像。


紀錄片場景還原


重感情的Simon這壹下徹底崩潰了,他也知道前妻夥到警方那裏栽贓陷害自己,但Simon的反應卻是絕望了,毀滅吧:認罪就認罪吧,只要能被判死刑,離開這個惡心的世界,他什麼都不在乎…


就這樣,在幾名假警察的心理攻勢下,Simon對著鏡頭承認了他犯下公園謀殺的罪行…


可是,讓Simon沒想到的是,壹心求死的他並沒有被判死刑,而是要經受37年有期徒刑的漫長折磨,活著對他來說,反而成了壹場更為痛苦的煎熬。


在監獄裏待了幾年以後,Simon求死的念頭逐漸消退,當他得知Protess教授為死刑犯Porter洗脫冤屈的新聞後,他幡然醒悟,開會時奮起抗爭,要為自己洗脫真正的冤屈!


然而Simon發現,想洗脫冤屈談何容易,陷害他入獄的Protess教授在芝加哥新聞界人脈極廣,當年栽贓Simon入獄,救出Porter時,就沒有任何媒體對這壹切提出異議。


更何況,Simon這樣壹個毫無背景的人,想再度翻案,談何容易…


然而,Simon終究還是等到了伸冤的機會,十幾年過去,他的案子被壹位“好管閑事”的檢察官偶然看出了問題,案子重開後,檢察官發現了更多的疑點。


2014年,壹位紀錄片制片人又從檢察官那裏聽說了這個案子,決心深入調查,幾股正義的力量集合在壹起,最終為Simon查明真相,洗脫了冤屈。


案情再壹次反轉,真相也最終大白於天下,這壹年,Simon終於獲釋出獄,他被冤屈在監獄裏,白白耗費了15年光陰…


然而,整件事的幕後黑手,Protess教授,私人偵探,及其當年的幾位實習生,卻沒有任何壹個人站出來負責。


Protess教授只是被西北大學解雇了事,他自始至終都不承認自己陷害了Simon,說自己只是用“技巧”讓Simon認了罪。


而在死刑前48小時被救出的真兇Porter,從1999年釋放出獄後壹直逍遙法外。


由於根據美國法律,壹個人不能被兩次指控同壹罪名,因此,哪怕Simon洗脫了冤屈出獄,哪怕Porter依舊是真兇,他都不可能再遭受法律懲處了…


Porter就這樣以自由之身,壹直活到今年7月去世,終年66歲。


壹個利欲熏心的教授,為炮制壹個轟動全美的實習項目,為了給自己的學術添上幾筆金燦燦的業績,不惜將壹個真正的殺人犯救出了監獄,還陷害了壹個無辜者入獄。


盡管最後壹切都真相大白,可這壹次,正義實現了嗎?


谢选骏指出:上述故事说出了“科学如何可以杀人于无形”的道理。别说这是伪造的科学,即使真的科学,也没有辨别善恶的能力,科学就像一把枪,落在好人手里可以干好事,落在坏人手里可以干坏事——枪本身是中性的或中立的,因此可以杀人;至于科学,就更加危险了——可以杀人于无形。

谢选骏:散步和白日梦都无助于提高创造力



《科学家:在户外散步可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球网2016-05-09)报道:


据俄罗斯“Vladtime”新闻网5月8日消息,科学家称,在公园散步可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为证实在户外散步是否可对人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影响,科学家共邀请180名志愿者参与实验。实验参与者主要完成三项任务,其一是坐着不动,其二是在跑步机上运动,其三是和科学家一起在公园散步。之后科学家对实验参与者的创造能力进行分析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在公园等美丽的场所散步,志愿者们可想出50%的创意,此外,他们会变得更健谈并可进行多方对话。


谢选骏指出:根据我的经验,这种散步相比坐在家里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刺激,因而有助于活跃思想,但是,这和创造性思维力,可以说是毫无关系。


《做白日梦对提升创造力也有好处》(艾勒·梅茨 2017年5月11日)报道:


上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和英国交通部都发布了新的禁令:来自北非和中东的飞机旅客不能携带尺寸大于智能手机的电子设备上飞机。


因此,皇家约旦航空公司专门为旅客提供了"在没有笔记本或平板电脑的情况下度过12小时飞行时间可做的12件事"。第11条就是"思考生活的意义"。


这条建议本身并没有什么可笑之处。人们之所以会被逗乐,是因为在当今世界的长途旅行中安静地思考,而不是通过这样或那样的屏幕进行娱乐,实在是一件可笑的事情。


人类做白日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而如今,我们的闲暇时光早已被智能手机和各种各样的设备占据——刷社交网络、听语音播客、收发电子邮件——但我们的思维却很少有机会随意漫步。这种变化看似毫不起眼,但它却会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群体性创造力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上,这甚至可能阻碍我们产生创新想法的能力。


2012年,研究人员发现,让思维随意漫步可以引导我们更有创意地解决问题。而白日梦和创造力之间似乎有着紧密联系。从爱因斯坦到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再到即时贴发明者,很多全世界最伟大的思想者都相信,让思维休息放松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你或许也已经注意到,最好的创意往往是在洗澡或外出散步时想到的。


《工作时间做白日梦:唤醒你的创造力》(Daydreams at Work: Wake Up Your Creative Powers)一书的作者、《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杂志作者兼编辑艾米·弗雷斯(Amy Fries)表示,当你可以胡思乱想时,它便可以获取记忆、情绪和随机的知识片段。


"我们是通过白日梦了解思维整体状态的。"弗雷斯说,"当你处于白日梦的思维状态时,就可以对各种事件进行视觉化,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模拟这些事件。"


这种视觉化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看待问题的新视角,或者将之前相互隔离的两种想法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新的构想。


根据尼尔森公司的统计,美国人每天花费10.5小时消费媒体。根据eMarketer公司的统计,英国居民每天消费媒体的时间也接近10小时——


"我的大脑在休息的时候最有创造力。"建筑和工程公司exp Global Inc图形设计师梅根·金(Megan King)说。作为一名设计师,梅根·金希望随时都能想出有吸引力的新想法。"我有的时候会一整天做项目,但却感觉没有做出一个让自己真正满意的东西。"梅根·金说,"于是我决定好好睡一觉,而第二天,只用了15分钟时间就做完了项目,还更有创意。"


但"我对智能手机很上瘾。"她说。


她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根据尼尔森公司(Nielsen)的统计,美国人每天花费10.5小时消费媒体。根据eMarketer公司的统计,英国居民每天消费媒体的时间也接近10小时。正是因为长时间与屏幕相处,使得我们已经不习惯独自一人安静地思考。科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两种可选方案:可以没有打扰地独自静坐6至15分钟,也可以忍受温和的电击。很多人都选择电击。


不同状态


当眼睛盯着手机时,你的思维状态与做白日梦时截然不同。


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威林厄姆(Daniel Willingham)表示,经过多年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我们的大脑有两套隔离的注意系统——一套外部系统,一套内在系统。内在注意系统会在人们做白日梦时激活,我们称之为默认网络。


"当你思考自己、思考过去、思考未来时,默认网络会特别活跃。"威林厄姆说,"你不能让两套注意系统同时活跃,但它们存在某种联系。"


如果两套系统无法同时激活,而我们每天在一套系统上花费10小时,那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这会对我们的大脑和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何种影响?


"我们会因此对自己产生不小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影响时间都很长。"威林厄姆说,"尤其是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更关心这会在长达多年的时间内对人们产生何种影响。"他说。截至目前,结果还不完全明确,但如果人们总是盯着手机,总是把时间花在一套注意系统上,或许的确会产生长期影响。


数字化"戒毒"


好消息是,有的人已经开始自我约束这种行为。在意识到自己闲暇时光使用Facebook的时间过多时,梅根·金最近停止使用Facebook。


"我最近一直在对自己过度使用数字设备的行为培养一种自我意识。"她说,"我一直在反复尝试遏制这种行为,但却很难做到。"


有的人已经开始自我约束频繁上网和使用电子设备的行为,还专门安排了一些隔离科技产品的时间——


威林厄姆原本会在步行锻炼时听播客或有声读物,但他现在开始抛弃电子设备。安静的环境让他更加高兴。而弗雷斯也在有意识地限制自己使用手机和电视的时间,如果可能,她还会更进一步。


"我这么做已经一年了,我很喜欢这种状态。"她说。


如果做不到,弗雷斯建议首先从自我意识开始。首先要用心关注你会在何时查看手机,以及这种行为令你感觉如何。如果你感觉缺乏创造力,那就出去散散步,或者做做其他不需要集中精力的活动。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段时间,允许自己做白日梦。这种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当今繁忙的文化氛围之中更是如此。


"我认为这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弗雷斯说,"接受自己做白日梦时的思维状态简直就像一场革命。"


她还表示,如果企业能让员工有足够的空间放飞思绪,同样可以受益于此,因为员工可以因此想出更好、更有创意的点子。


"我敢保证,任何地区的任何领导者肯定都喜欢做白日梦。"弗雷斯说。


除了戒除Facebook外,梅根·金还会尽可能不在开会时携带手机或电脑。她说,这可以帮助她想出更好、更独特的点子。另外,她还会给自己留出时间来锻炼身体、睡个好觉,而且会利用中午时间休息一下——例如,只带着纸笔前往附近的公园。


"这是我获得创造力的终极法宝。"梅根·金说,"当我坐在那里时,感觉时间都停止了。"


谢选骏指出:白日梦有助于提高创造力?真的吗?我认为不是这样的。2010年的时候,我已经编完了《谢选骏全集》,总结自己创造了几个东西:1、天子观念的探索;2、礼制的天下统治;3、现代南北朝的发现;4、神话民族精神的研究;5、新王国的概念;6、第三期中国文明;7、基督教中国……这些东西都可以说是“具有发前人之所未发之处”,但即使加起来,却还是缺乏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突破!

上面这些概念及其著作仿佛一组城堡,但却还是缺乏一个思想的塔尖……

这怎么办呢?

于是我每天沿着一个公园转圈,希望能从大自然获得灵感,完成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突破。

整整一年过去了,可以说是一无所获。

于是我知道了——散步和白日梦都无助于提高创造力,也无法产生创造性的思维!

过了很久,我碰到了一些事情,并且陷入了一些困境,在柳暗花明的反面,有一天,我期待已久的塔尖突然在无边的深渊中呈现了,并一举超越了我以往的思想世界——原来这所有的一切东西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不仅如此,人类的所有知识也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所有的科学与艺术,都是思想的产物,都在“思想的主权”之下!

于是我写出了《思想主权》。

这是一个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

散步和白日梦都无助于提高创造力,真正的创造力来自神秘的赐予,这是一份不可承受之重的礼品!

谢选骏:印第安战斧归来复仇——欧洲人回到欧洲去!


网文《印第安战斧》报道:


印第安战斧是一种北美印第安人用来捕猎野兽时的轻型短柄飞斧。由于生产力所限,这种斧头的斧刃原来只是由石头打造。

16、17世纪殖民者逐渐统治美洲新大陆,并看中美洲这块肥沃土地上丰富的资源。

那时做皮毛大衣生意在欧洲的利润奇高。欧洲商人们纷纷去到美洲淘金。他们以极低的价格从印第安人手里买来后者捕获野兽的兽皮,作为交换,欧洲人给他们带去了金属铸成的斧头,以帮他们猎取更多毛皮。

这样,制造铁器的技术就连同金属斧头一起通过贸易公司从欧洲带到了美洲。当地印第安人学会了造铁斧以后,也学会了拿起这种武器抵御疯狂掠夺他们土地,剥削他们血汗的侵略者。

斧刃

无论是出土的真品还是后来的模型,烟斗斧上最突出的是斧刃上那个挖空的心形。希望永远和平,让斧头远离血淋淋的砍杀场面或许是这个设计的真正初衷吧。

斧饰

烟斗斧的斧柄通常由生牛皮和与殖民者交易换来的布料包裹起来,此外还在柄上用火鸡毛、玻璃珠、铜珠以及水牛皮等作装饰。

斧柄

改装过后,斧柄和斧刃分离。斧柄可以随时换上不同的“烟锅斧刃”。当然,装斧刃一头的空心斧柄上当然要开一个和烟锅底下差不多大小的洞。

烟斗嘴

要显示一个烟斗斧的价值和它代表的地位有多高还要看斧柄末端安的是什么烟斗嘴。印第安部落酋长的烟斗斧上一般用的是精心加工过的水牛角。

烟锅

烟斗斧最初的烟锅是由石头打制而成,只有单一的六角形。后来,随着其装饰作用日益突出,仿制品中出现了铜、铁等金属制成的各种形状烟锅,甚至配上了拨弄烟丝的针,俨然成了一杆别致的烟枪。

结构

源于19世纪的烟斗形印第安战斧印第安战斧手柄长度通常都不会超过0.61米,传统上以山胡桃木、梣木或槭木制造。印第安战斧的重量约在260-570克,斧锋通常不会长过4英寸。印第安战斧可以是锤形的、尖锐的或球形的。石制印第安战斧的上端通常以磨光的块滑石(英语:soapstone)所制的,在印第安人的仪式上则会用华丽雕饰过的印第安战斧。这些印第安战斧的上端中通常都刻有烟碗,以中空手柄来吸食烟草 。金属制印第安战斧亦有相类似的情况。烟斗形印第安战斧是北美洲特有的手工制品,过去经常作为与欧洲人交换的外交礼物。当印第安人面对欧洲人时,便会以印第安战斧来展示力量,印第安战斧的两端分别是和平的烟斗,以及战争的斧头。

在法国殖民地,有一种非常不同设计的印第安战斧,那种战斧与古时的弗朗奇斯卡(英语:Francisca)很接近,由法国殖民者和当地土著所使用。在18世纪后期,英国军队在美国独立战争时将印第安战斧发配给殖民地正规兵作为武器和工具。

现代用途

投掷印第安战斧(英语:Throwing axe)是一项大众运动,有些新式武术自殖民地时代便开始设法让印第安战斧成为流行的对打技巧。印第安战斧也是扔刀(英语:knife throwing)竞赛的其中一个范畴。时至今日,手铸印第安战斧的工匠已经遍布整个美国。

传统形式的印第安战斧2001年初,美国印第安战斧公司(英语:American Tomahawk Company)与订制刀具制造商欧内斯特·埃默森(英语:Ernest Emerson)的埃默森刀具(Ernest Emerson)合作推出了“越南印第安战斧”(Vietnam Tomahawk),使印第安战斧重新获得重视。现代印第安战斧由彼得·拉加纳(Peter La Gana)设计,手柄是木制的,有点像短柄小斧,并配上皮护套,在越南战争时被美军所采用,并称为“越南印第安战斧”(Vietnam Tomahawk)。

冷钢(英语:Cold Steel)在现今亦由生产类似的木制手柄“越南印第安战斧”。后来,美国印第安战斧公司将印第安战斧设计成人造手柄,并取命为越南作战用印第安战斧(Vietnam Tactical Tomahawk,简称VTAC),并由费夏曼刀具(Fehrman Knives)大量制造。SOG刀具公司亦投入这领域,生产另一版本的越南印第安战斧—融合战术越南印第安战斧(Fusion Tactical Tomahawk)。原本的越南印第安战斧变得珍稀和昂贵。

现代印第安战斧大多打造而成,有别于冶炼的合成钢。不同的热度处理使斧锋和尖端位置比两者中间的部分硬度更强,导致防震力度更强。

军事应用

R&D印第安战斧美国印第安战斧公司的越南作战用印第安战斧(Vietnam Tactical Tomahawk,简称VTAC),现正被美军在阿富汗的史崔克装甲车团所使用,包括在温赖特堡(英语:Fort Wainwright)的第172史崔克战斗旅、刘易斯堡(英语:Fort Lewis)外围的第二步兵师及第三旅、第116步兵旅战斗队2-183d CAV的侦察排和其他大量士兵。越南作战用印第安战斧的国家手柄号码(4210-01-518-7244),这战斧获一个叫快速菲尔丁的程式提议将它归类为第九类营救包(Class 9 rescue kit)。所有史崔克装甲车都配备越南作战用印第安战斧,作为他们的“基准入门工具组合”(Modular Entry Tool set)。这款设计受到位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军所喜爱,用来作为工具或近身搏斗。

三洋-温克勒刀具2的“R&D印第安战斧”由ABS(英语:American Bladesmith Society)的丹尼尔·温克勒(英语:Daniel Winkler)研发,而三洋作战组印第安战斧指导员拉菲尔·卡亚娜(英语:Rafael Kayanan)则将它设计成适合现代使用。

据军事行动后的报告,除了近距离作战外,现代的印第安战斧的用途包括:非爆炸性进入、清除障碍、打破条板箱、弄破油鼓、挖掘阵地、自我防卫和移除简易爆炸装置。


网民嚎叫:

曹長青@CaoChangqing

美国各地大型体育比赛现场,全场喊F拜登,传递人们对窃选的愤怒!而川普总统出现时,人们则喊“我们爱川普”!昨晚在亚特兰大比赛现场,川普夫妇和万众一起做出“印第安人战斧”的手势(代表勇敢劈砍,获得胜利)。拜登窃选后,国内搞得一塌糊涂,国际上丢尽美国脸面,天怨人怒,人们更强烈期待川普归来。12:11 PM · Oct 31, 2021·Twitter Web App


谢选骏指出:网民不懂这是“印第安人亡灵归来复仇”?这个手势等于在说——欧洲人回到欧洲去!非洲人回到非洲去!亚洲人回到亚洲去!


知乎《白人恐惧的印第安战斧不光能砍人还能抽烟!还是和平与战争的象征》(夏虫欲饮冰)报道:


这篇文章送给某位一直催我写印第安战斧的粉丝~


印第安战斧是北美印第安人用来捕猎、战斗用的短柄直斧,兼具战斗和工作于一身,形体轻巧、灵动,既可以手持战斗还可以投掷当作飞斧使用,很有地域特色。


英雄和英雄手里的战斧


印第安战斧(英语:tomahawk)在造型上极具辨识度,凭借高颜值的外表收割着每个男孩们的梦想,和博伊刀、印第安战棍一道都是美洲冷兵器的代表。


这种斧子和印第安人的历史纠缠在一起,是居住在今天美国东部的印第安人用于日常狩猎和战斗用的斧头,因为印第安人在白人殖民者到来前还没有掌握青铜和钢铁的冶炼技术,虽然有的部落占据“红山”(铁元素丰富),但其主要武器都是用燧石或黑曜石凿成的,所以最初的印第安战斧都是石器,由皮条固定木柄上的圆形或带刃石头(燧石)、鹿角制成,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东西。


后来的那种标志性的印第安战斧都是金属斧刃,而这种金属斧刃的印第安战斧和欧洲来的白人殖民者脱不了干系,不光是这种粗暴的斧头总是喜欢和白人的头皮过不去,还在于这种金属斧子最初就是白人带到北美,并交给印第安人的。


白人殖民者登陆北美洲后,经常会和当地原住民产生互动,伴随着这种友好或不友好的互动,双方不光文化上产生了交流,在工具和武器使用上的交流也非常频繁,印第安人总是对白人的火枪和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的金属刀子、金属斧子有着极大兴趣。


不管是笨重的双手伐木斧还是轻型的单手工作斧都能和印第安人交换到好东西,如毛皮、粮食等,据说1626年荷兰人就用一些不值钱的金属壶、钢刀、钢斧、枪支、篮子(现值24美元),从当地印第安人手中得到了曼哈顿。


在这些斧子中,对后来印第安战斧影响最大的是一种海军士兵使用的接舷战斧。


皇家海军进行接舷战时使用的战斧


但这一时期,欧洲殖民者还未深入美洲腹地,只在沿海地区打转,连殖民地都没有稳固下来,随船带来的工具自己都不够用,更不用说进行大规模商品交换了,真正让印第安战斧在印第安部落流行起来的原因其实是后来的皮毛贸易以及印第安人学会了冶炼钢铁导致的。


早期欧洲殖民者只在大西洋沿岸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狭长的地带建立殖民地——在北美的北方地区,虽然温度不适宜种植烟草、棉花、甘蔗等高价值农作物,但却有着欧洲少有的软黄金——毛皮。


在很长的时间里,欧洲人对华美的毛皮大衣有着远超一切的念想,不只是女人,就算是男人也需要一件既保暖又能显示自己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华美衣服。丝绸虽然贵重,但却不保暖,能制作内衣却不能帮助人度过漫长的冬季,而富人们又不满足于平民穿戴的羊毛衫,于是纷纷追求起海狸皮、海獭皮、紫貂皮。


但欧洲经过多年的开发,这一类动物已经不多了,并栖息在森林深处或在遥远的国度,不易获取,那怕是毛皮资源丰富的沙俄,也要为此进军荒蛮的西伯利亚。


但北美洲的发现却为欧洲人提供了一座巨大的猎场!这座猎场里面似乎有着无限的毛皮资源等着猎取(奥斯卡获奖影片《荒野猎人》就是毛皮贸易的背景),但是刚到北美的自由白人太少,选择这一行当的白人更少,而且其狩猎技巧也无法跟世代居住于此的印第安人相比。


于是,猎人们在猎取皮毛的同时纷纷转变成毛皮商人,携带廉价但土著人缺少的商品到印第安人部落交换毛皮,利润率高达1000%以上(是的,10倍以上)。在双方的交易中,钱是最没用的东西,因为很多印第安人部落远在白人还未接触过的五大湖某些地区、阿巴拉起亚山脉西侧、密西西比河流域等,根本找不到用钱的机会!火药、火枪、铁刀、铁斧才是最受欢迎的硬通货。


凭借着毛皮贸易,还处于石器时代的印第安人不但得到了大量铁器,还直接进入了铁器时代,甚至是火器时代。印第安人不只是从欧洲人手中购买武器,他们还使用各种手段掌握了钢铁加工,可以自己制作钢铁武器,这也是印第安战斧的起源(曾有印第安部落和欧洲殖民者起矛盾,结果印第安人把所有人都杀了,只留下了铁匠)。


由此铁斧这种最初由白人殖民者输入的商品,被印第安人进行了本土改造,变成了著名的印第安战斧,而印第安人不但学会了制造铁斧,也学会了拿起这种武器反抗欧洲殖民者的侵略。


在全美洲的所有印第安人当中,北美的印第安人不是文明程度最高的,但却是反抗最激烈的,也是给白人殖民者造成最多麻烦的!曾给欧洲殖民者和新生的美国以重大打击。


为什么这些落后的北美印第安人这么能打?就在于这些欧洲传入的技术和武器被他们掌握了。火枪和铁质武器的传播让印第安人有了抗争的资本。在这些抗争中,印第安战斧成了印第安人很常见、很流行的一种武器,他们甚至还创造了一些特殊战斧,如烟斗斧、道钉斧。


其中烟斗斧是最具特色的印第安战斧,它由金属斧刃、烟斗锅和一个中空的斧柄组成,其中空的木质斧柄通常由生牛皮或染色的布料包裹,还会装饰着鲜艳羽毛、玻璃珠等,装斧刃一头的斧柄上还有一个连接烟斗底部的小洞用于吸烟,手柄尾部还会按上不同材质的烟斗嘴(常见的有水牛角)。


烟斗斧不但可以砍人还可以抽烟,这种奇葩的斧头沿着印第安各部落间的商道迅速传播,成为印第安文化中“和平与战争”的符号,这种抽烟杀人两不误的硬汉武器,究竟是谁发明的,现代已经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烟斗斧在最初就是野蛮的印第安人象征。


在印第安社会里,烟斗斧会被当作外交礼物互相赠送,有时也会赠送给白人殖民地,既代表着和平(烟斗),也代表着战争(斧头)。


这种印第安烟斗战斧总重量大概在260-570克之间,其手柄长度通常都不超过61厘米,使用山胡桃木、梣木或槭木制造,内部中空。金属斧刃不超过4英寸,使用能找到的任何金属材料制作(印第安人甚至会扒固定铁轨的道钉制作道钉斧!)。


印第安战斧的金属斧刃形状其实是不固定的,有很多种,有锤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因为这毕竟不是啥制式武器,铁匠想打什么样,就可以打什么样。


谢选骏指出:现在,川普代表的白人至上主义者们竟然要来乞灵于印第安人战斧了——这说明他们真的走上了最后一程——迎接他们的将是“印第安亡灵归来复仇”!

谢选骏:种族灭绝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演化和考古:古人类如何被淘汰 现代人何时出现》(尼古拉斯·朗里奇 BBC 2021年10月17日)报道:


在神话中,常常有一个奇异的时刻,当“人”出现。夏娃摘取了知识树的果实,获得了善恶意识。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用粘土造就了人,并给了他们火。但现代起源的故事,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决定性的创造时刻。相反,人类一代又一代地、逐渐地从早期类人物种中出现。


就像任何其他复杂的进化过程一样——鸟翅、鲸鱼尾、人类的手指,人类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一步步进化,DNA出现突变,传播到人类后裔中,我们的祖先慢慢变得现代人的样子,最后,人类出现了。


人是动物,但不像其他动物。我们有复杂的语言,可以表达和沟通想法。我们富有创造力,可以创造艺术、音乐和工具。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梦想曾经存在的世界,思考可能仍然存在的世界,并根据这些想法重新改造外部世界。我们复杂的社交生活是家庭、朋友和人际网络,相互联系在一起,有责任感。我们也有对自己和宇宙的认识:知觉,理智,感悟,不管你怎么称呼它。


然而,可以说,我们和其他动物的区别是人设定的。动物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像人类。


大猿类尤其如此。例如,黑猩猩有简单的手势和语言交流。他们制造粗陋的工具,甚至武器,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文化。黑猩猩也有复杂的社会生活,并相互合作。


正如达尔文(Charles Darwin)在《人类的后裔》(The Descent of Man)中指出的,关于智人,几乎每一件奇特的事情——不管是情感、认知、语言、工具或社会——都以某种原始的形式存在于其他动物身上。人类与动物不同,但差别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历史上,有些物种比其他猿类更像人类——地猿(Ardipithecus)、南猿(Australopithecus)、直立人(Homo erectus)和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智人是曾经多样化的人类种群和类人猿群中的唯一幸存下来的,统称为人类。这是一个包括大约20个已知物种和可能几十个未知的物种的群体。


然而,其他类人猿的灭绝,却给人一种巨大、无法弥合的鸿沟的印象,这种鸿沟将智人与地球上的其他物种隔开。如果这些灭绝的物种仍然存在,这种隔离就不那么明显。这像是一条明亮而锋利的分界线,实际上却是凸显了灭绝的物种。


这些灭绝物种被发现再次弥合了这条界限,并展示了千万年间智人与其他动物之间的距离是如何逐渐被拉大的。


可能在600万年前,智人从黑猩猩中分离出来。然而,第一批人类,智人家族成员,几乎不太像现代人。在最初的几百万年里,智人的进化是缓慢的。


第一个重大变化是直立行走,这让智人走出森林进入更开阔的草原和灌木区。但是,即使像现代人类一样走路,也没有别的迹象表明第一批智人比黑猩猩或大猩猩更像现代人。最早的著名智人种群地猿(Ardipithecus)的大脑比黑猩猩的大脑略小,没有证据表明他们会使用工具。


在接下来的100万年里,南猿(Australopithecus)出现了。南猿的大脑稍大一些,比黑猩猩大一点,但比大猩猩的要小。他比黑猩猩会制造更复杂一些的工具,用锋利的石头屠宰动物。


然后是能人(Homo habilis)。这个种群的大脑体积首次超过其他猿类。使用的工具,包括石片、锤子、砍割器具变得更加复杂。之后,距今大约200万年前,人类进化加速,原因我们还不了解。


在这一时间点上,直立人出现了。直立人更高,更像我们的身材,大脑很大——比黑猩猩的大脑大几倍,有现代人三分之二的大小。他们制造了精密的工具,比如石制手斧。这是重大的技术进步。手斧需要设计和制造技巧,可能可以被教授和学习。它可能是一种原型工具——衍生出其他工具,如长矛和铲子。


和我们一样,直立人有小牙齿。这表明他们从植物性饮食转向肉食比例增高,可能是从狩猎中获得的。


正是在这里,智人的进化似乎加速了。更大脑容量的直立人很快进化,脑容量更加增长。这些高度智能的人类分布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进化成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罗得西亚人(Homo rhodesiensis)和智人(Homo sapiens)。他们的工具技术变得更加先进——石尖长矛和火把出现了。过去50万年中,他们还制造过珠宝和艺术品等功能不明确的物品。


其中一些物种,在骨骼和DNA方面,和现代人类惊人的相似。


尼安德特人的大脑容积接近现代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扩充,直到最后部分尼安德特人颅骨大小与现代人类相当。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人类,甚至把自己说成是人类。


对尼安德特人的考古记录记录了他们独特的人类行为,也暗示着他们具有类似于现代人的头脑。尼安德特人是技术娴熟、多才多艺的猎人,他们利用从兔子到犀牛和毛象等一切资源。他们制造精密的工具,比如投掷尖利的长矛,用贝壳、牙齿和鹰爪制作珠宝,并具有修筑洞穴的技艺。尼安德特人的耳朵和现代人一样,适应了听语言的微妙之处。我们知道他们会埋葬了死者,并可能哀悼他们。


关于尼安德特人, 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可能永远不会了解。但是,如果他们在身体和行为上如此像我们,尽管他们没有留下记录,我们也可以合理地猜测,在很多方面他们和我们一样,唱歌跳舞,害怕鬼魂,崇拜神灵,他们想知道太空的秘密,喜欢讲故事,和朋友一起说笑,爱他们的孩子。


只要尼安德特人和我们一样,他们一定会做出非常仁慈和同情的行为,但也会有残忍、暴力和欺骗的一面。许多考古学家现在相信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关于其他物种,如丹尼索瓦人和罗得西人,我们知之甚少,但从它们较大的脑容量和头骨,可以合理推测他们与现代人类非常相似。


这当然只是推测。 但有一个细节是,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其他智人的DNA也存在于现代人体内。现代人类遇见了他们,并有了后代。


智人俘虏尼安德特人妇女并非不可能,反之亦然。但是,要让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进入我们的种群,不仅需要交配,还要抚养孩子,孩子长大后要抚养自己的孩子。更大的可能是,这些交配是基于自愿通婚。基因的混合也要求混血后代被智人群体接纳, 才能被视为正常人类。


我认为,这种现象不仅适用于尼安德特人,而且对包括丹尼索瓦人和知之甚少的非洲猿人等其他混血的人类种群,也都有发生。这并不是说种群间的混血是没有偏见的,或是完全和平的。可以想象,现代人族群可能是造成这些原始人族群灭绝的原因。但是,我们一定要审视这些族群的差异,以找到共同的特征。


虽然现代人类族群确实存活下来,而原始人族群发生了灭绝,这经过了很长时间。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其他物种的灭绝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时间。如果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真的迟钝,缺乏语言能力和复杂思想,他们当年就不可能抵御现代人类很久,而他们当年真的做到了。


如果他们和现代人类一样,我们怎么能够取代他们呢?这目前还不清楚,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留下明显的考古证据。创造力的火花,或许是语言表达的方式,或许是制造工具的诀窍,或许是协同工作的能力,让我们拥有了优势。不管有什么不同,都是只是很轻微的,否则现代人类就不会花这么长时间淘汰这些古人类。


直到现在,我尚未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讨论人类是如何进化的, 但人类又是什么呢?我们如何研究和识别他,而不定义他?


人们往往认为有某些特质使我们与其他动物有着根本的区别。例如,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卖牛、烹饪牛肉或吃牛肉是可以的,但却不能吃掉屠夫,这是不人道的。社会道德下,我们可以容忍在笼子里展示黑猩猩和大猩猩,但对人类这样做,会让人感到不自在。同样,我们可以去买小狗或小猫,但不能买卖婴儿。


规则对我们和他者来说是不同的。我们天生就认为自己占据着道德和精神高地。我们可能会埋葬我们死去的宠物,但我们不会认为狗的鬼魂会缠着我们,也不会认为猫在天堂里等我们。然而,很难找到这种人与他者有根本区别的证据。


“人性”一词意味着同情和互相照顾,但那可以说是哺乳动物的品质,而不是人类的品质。母猫爱她的小猫,狗爱他的主人,也许比任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多。鲸和大象都有陪伴终生的家庭纽带。鲸鱼似乎为死去的小鲸感到悲伤,人们也看到过大象流连在死去的同伴遗骸的旁边。情感和关系并非人类独有。


也许正是这种意识使人类与众不同。但是狗和猫似乎也有感知。他们的感知与我们的一样。他们非常了解我们,知道如何让我们喂他们食物,或让他们出门游玩,甚至知道我们度过了糟糕的一天后需要陪伴。如果这不是意识,那是什么?


我们可能会指出,人类复杂的大脑与众不同, 但这是人类特有的吗?宽鼻海豚的大脑比我们大一些;大象的大脑是我们的三倍大;杀人鲸,四倍;抹香鲸,五倍。每个人大脑容积也各不相同。可能是大脑容积以外的东西使我们与众不同。也许其他动物,包括灭绝的原始类人物种的头脑中发生了比我们想象的更多的事情。


我们可以用更高的认知能力来定义人类,比如艺术、数学、音乐、语言。这造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人类在做这些事情的方式上各不相同。我的文学造诣不如简·奥斯汀(Jane Austen)高,我的音乐感也比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差,我的演讲能力也没有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强。在这些方面,我的人类特质是不是不如他们呢?


如果我们不能定义人类特质,我们怎么能真正说人类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或者人类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我们不能确定是什么造就了人类,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认为其他物种天生低人一等呢?


逻辑上,现代人类也不一定是人类的进化终点。我们是众多的智人物种之一。是的,我们赢了。但是,可以想象如果有另一个进化过程,不同的基因突变序列和历史事件,尼安德特人的考古学家正在研究我们奇怪的头骨,想知道我们究竟是怎样的智人族群。


进化的本质意味着生物类别参差不齐、各种各样。物种逐渐演变,从一种变为另一种,而物种中的每个个体都略有不同,这又使得进化变化成为可能。但是,定义人类变得更加困难。


由于自然选择, 我们不像其他动物,但与它们一样,相近族群的祖先都相同。我们人类是相似的,祖先与其他智人祖先会混杂在一起,而产生不同又是由于进化和我们继承了族群的特殊基因,甚至继承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部分基因。因此很难将生物做严格的分类,因为进化会使族群特性不断改变,创造多样化的物种,以及物种内部的多样性。


这就是万物不同的原因。


诚然,在某些方面,人类物种并非多样化。智人表现出的遗传多样性比一般的细菌菌株要少,我们的身体的变化也比海绵、玫瑰或橡树在形状上要少。但人类行为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是猎人,农民,数学家,士兵,探险家,木匠,罪犯,艺术家。做人的方式有很多不同,人类所处的环境有很多不同,每个人都必须确定做人意味着什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种无法界定,才是人类最大的特点。


*尼古拉斯·朗里奇是英国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古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高级讲师。


谢选骏指出:上文说出了现象,却没有看到“种族灭绝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因为其作者是个无神论者。在我看来,某个种族的灭绝可能是偶然的,但是种族灭绝的大趋势却是必然的——因为没有种族灭绝,人类的“进化”如何落实呢?事实上,十亿年以来的地球“生命进化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进行之中的“种族灭绝历史”。没有种族灭绝,天子从何显现呢。但是需要补充的,种族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或曰“神的意志”、“上帝的计划”,不是人类的权力,任何人群对其他人群进行种族灭绝,都是一种犯罪行为,迟早会遭到报应——就像欧洲人种对其他人种进行灭绝的犯罪行为,现在正在遭到广泛的声讨和报应。

谢选骏:干部工人二元制是满清旗民分治的延续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前世今生》(LYW ON 2019年10月9日)报道:


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三次城市化高潮,第一次是旨在军事防御的春秋战国时代;第二次是旨在繁荣经济的两宋时代;第三次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今时代。今天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已诞生。


强盛的唐帝国虽然发达,但人口十万以上的城市只有十多个, 城市管理开始按城乡分设基层组织,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各设坊正、村正,尚无明确的户籍分野。但唐代户籍分编户(良民)和非编户(贱民),贱民附籍主家,可以像货物一样市场交易。五代乱局使门阀制度土崩瓦解,宋代则开始在户籍制度上一律取消良民贱民之分。为适应急剧膨胀的城市化需要,宋代打破自古以来的城坊制,按需扩张城市空间;取消宵禁,大开夜市;发展广告业,扩大商品宣传。同时放开户籍,取消市民按户籍分高低贵贱的等级制,并细化管理,人分城乡,户籍制度开始正式分为坊郭户户籍和乡村户户籍,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由此正式拉开序幕,也标志着市民阶层正式形成。且当时还把户籍按常产占有分为主户和客户两种,有常产者称主户,无常产者称客户。宋代人口即破亿,占世界人口30%,1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46个,首都人口过百万,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威尼斯人口也只有十万,今天史书可见名字的宋代城镇多达4600多个。城市管理上,在十万人以上的城市主干道都设有时针专人值守报时;为防止污染空气,超百万人口的首都汴京只准烧煤不准烧柴。1077年,北宋工商税收入占70%,农业税仅占30%。发达的城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户籍管理制度。宋代百姓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即可获得当地户籍,京城也同样如此。曾参与王安石变法的曾布对此感叹:“古者乡田同井,人皆安土重迁,…… 近世之民,轻去乡土,转徙四方, 固不为患,而居作一年,即听附籍,比于古亦轻矣。”城乡分治从景德四年(1007年)自首都开封首先实施。


1958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中国当代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问世。当时出台的法理解释是:宪法所指居住和迁徙自由, 是指不违背国家人民利益下的自由,而不是不顾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个人决定自由,所以不准随便迁移户口,不违背宪法规定。改革开放后,农民在土地上的空闲时间有了大把剩余,悄悄进城干零活增加收入,成了一些头脑灵活农民的追求。在此背景下,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允许农民自带口粮进城务工经商。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连续五个一号文件中30多个“允许、允许、也允许”,“可以、可以、也可以”中的一个“允许”。以此为分界,农民进城经历了从禁止到限制,再到逐步走向全面放开的历程。有了这个尚方宝剑,1984年,深圳开始实行暂住证制度,办理暂住证的条件是提交身份证、暂住地合法居住场所证明、照片两张,符合领证者还需交纳流动人员治安管理费,满足上述条件后7日内发证。暂住证最长时效一年,期满前十日内要到暂住地派出所重办。2003年《行政许可法》颁布后,暂住证制度的强制性与法律规定相抵触,一直受到法律专家和社会学家的“声讨”,当年少数城市开始取消暂住证制度。2005年部分取消暂住证的城市因外来人口犯罪率反弹而恢复该制度,有的则将暂住证换个名字,由此“居住证” 应运而生。从1007年的城乡分治到2007年的居住证出现,整整长达一千年的岁月磨洗、一千年的历史推演。2008年8月1日,深圳居住证制度正式实施。与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承包权、经营权相似, 暂住证、居住证都是从户籍中分离出的一种身份证明。2014年7月31 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建立统一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和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2015年2月25日,国家《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问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提出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暂住证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明显带有歧视性,使农民在就业、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的权利受到限制。不久,国务院公布《居住证暂行条例》,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施。至此,暂住证寿终正寝,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户籍制度是我国古代“登人” 和“编户齐民”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手段。《尚书·多士》即有“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记录,可见殷商时代就有人口统计。到了周代还有管理户籍人口的官职,三年进行一次人口调查。春秋战国又有“书社制度”“上计制度”。《秦律》规定不仅要详细登记户籍,还制定了什伍编制法。汉承秦制,且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全国人口调查管理制度,不仅包括个人、家庭成员,还包括各类资产占有及价值。至隋朝户籍制度与科举制度结合,实行“本贯应举之制”。按地域分配考试名额,首次把国家福利与人口户籍捆绑,但无城乡之别。


户籍管理也是世界各国最基本的社会管理制度,国外多叫“民事登记”“生命登记”“人事登记” 等,美国实行的是“出生死亡登记大纲”,没有户口登记,公民可以自由迁徙,但公民移居某地必须有符合要求的住房面积和稳定的收入。美国人的驾照、信用卡、社会安全号大体相当于中国人身份证的角色。日本实行的是“住民票” 制度,它以家庭为单位标明每个人的身份、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户口随身走,迁徙自由,住民票完全随住址移动。孩子在20岁法定成人之前,无权独立设立自己户籍,一旦成人完全自由。法国的户籍管理则比较详尽,连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国籍、宗教信仰等信息都收入法国人的户籍信息,与就医、存款等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但迁徙自由,愿到哪儿到哪儿。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利润规律、供求规律,要求市场参与者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和最佳的效益。城乡二元制度不平等的身份限制了契约的自由签订,制约了各种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迁徙不自由,身份难转移,地位不平等。特殊历史时期还形成了“重义务,轻权利”的观念。户籍的二元制度应回归为国家提供统计资料,为公民提供相关信息的初始功能,不分城乡、不分职业、不分地域,与各种户籍“附着物”脱钩, 全国统一,可以自由迁徙。


实施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已经生成了二元社会结构, 同时孕育出深刻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城乡二元文化,要从根本上消除城乡的二元性,不是靠发几个文件,用一纸政令就能解决的, 其背后隐藏的是公共产品的公平配置,城乡差距的合理缩小,社会利益的公平维护,牵一发而动全身。当下还有诸多待解的矛盾和难题。


一是如北上广深等一些超大城市户口在短期内还无法全面放开。中国和其他中小国家不同,一个有着14亿人口,且大多生活在乡村的人口大国,一旦把为数不多的几个超大城市户口放开,会带来人口爆炸,这些城市将无力承受。超大城市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梦想地,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生活环境好,公共服务水平高,尤其年轻一代农民工,最理想的落户地就是这些超大城市。


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探索。要建立一个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适合基本国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城乡统筹,整体设计,以缴费型社会保险制度为主体,以非缴费型福利项目为补充的社会保障新体系,绝非易事,需要试点试验,探索经验,分步实施, 稳步推进,才能达到维护稳定,促进公平,满足需求,降低城乡居民生存风险的目的。这是城乡一元、融合发展、互促共进的基础。


三是农民不愿意丢掉“ 三权”。虽然中央明确进城落户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收回,但农民仍担心二轮或三轮土地承包期满后政策会变,进城居住但不转户口是大多数农民的现实选择,只愿做“一脚城里一脚乡”的两栖人。


四是公有制背景下,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很难割断。在私有制国家,农民想进城当市民,把土地一卖了之,与土地的关系就此割断, 而我国是公有制,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经济组织,农民无权买卖,只能对承包经营权进行出租、合作、入股、转让、抵押等。也可以放弃,交回集体,但集体经济组织要给予合理的补偿,而有能力补偿的地方,农民不愿放弃,还想从集体获取更多的收益;没能力补偿的地方,农民愿意放弃,但却得不到补偿。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陷入悖论, 难以了断。


五是一些集体经济发达的地方又出现新的“逆城市化”现象。尤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行以来,确权到户到人,面对几千万甚至几个亿数十亿的集体资产分配, 一些原先转出户口的农民又要求转回本村。遇到此类问题的地方,正在探索转回户口的补偿办法和补偿标准。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乡村,还出现另外一种现象,如陕西宝鸡市有一个年收入超千亿的村,出台一条激励政策,凡为本村集体经济年创收超三千万元的,奖励一个本村户口,曾有一个年创收超15亿元的经营者获奖50多个该村户口,这些现象可能是古今中外户籍制度史上特有的。


六是二元思维转化成一元思维需要一个过程。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化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已经固化,对于许多制度设计者和资源掌握者而言,要转化成一元化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这是一种“习惯” 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只有用城乡一元化的思维,才能解决城乡二元化的问题。


当我们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俯瞰城乡二元制度时,既要看到这一历史现象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又要看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坚定不移推进改革, 大胆开拓探索新路,是方向,是目标。这是一场接力赛,相信后人比我们更聪明。

(刘奇,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主要著作:《刘奇文丛六卷》《中国三农危与机》《贫困不是穷人的错》《大国三农 清华八讲》《乡村振兴:三农走进新时代》等十余部。)


网评有曰:

Hu Ping胡平@HuPing1

城乡户口二元制是中共的发明。

Replying to @HuPing1

从古至今,统治者都要严防流民生乱。你要进城务工可以,但想长期居住下来,非得达到一定的条件不可,否则的话,一旦有风吹草动,无根之人就会给统治者带来麻烦。

Replying to @HuPing1

也不全是。南非当年种族隔离,乡下黑人进城工作,但严禁留在城里生活养老。不知有没有更早的模范。

少彬@dezeReplying to @HuPing1

苏修朝鲜好像也是吧。

zhang haitao@autumnredleaf

蘇聯沒有。朝鮮有

铁血锄奸团@Jeff07362146

Replying to @HuPing1

确定不是山寨朱元璋的?

庐山@lushanhukan1

Replying to @HuPing1

不是来自秦国变法?

@DianaZh53636395

Replying to @HuPing1

这才是真正的系统性歧视,美国人应该看看。


谢选骏指出:日本有个中国通,经常进出中国大陆,写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书,可是却不知这个城乡户口二元制,更不知道城市还分“干部”和“工人”二元。我就笑他,你研究中国连这个都不知道,可见盲目观察、误解多多、结论错误了。在我看来,城乡户口二元制也罢,城市还分“干部”和“工人”二元也罢,其直接来源都是满清旗人特权的延续,所以写作上文的共产党狗官故意不提这一点要,倒当然,更大可能是他才疏学浅、狗眼瞎了。


豆瓣《清代旗民分治下的民众应对》(2021-03-18 邱源媛丨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报道:


摘要:清代实行旗民分治政策,旗人不隶州县,不入民籍,由八旗系统单独管理。在制度和法律层面,“旗”与“民”是清代社会人群的基本分野,然而民众的实际生活从来不是如此泾渭分明。在直隶地区为数众多的投充人群当中,“舍民称旗”或“讳旗称民”的现象普遍存在。同一家族甚至同一家庭内部,家族成员既有民籍又有旗籍的现象并非个案,某些成员甚至不断变换“旗”、“民”身份,游走于八旗系统与州县系统之间。看似森严的制度与法律存在模糊地带,诸多政策漏洞为投机者提供了空间,或由“民”入“旗”以谋取土地利益,或由“旗”入“民”以获得仕进之资,呈现出旗民间的双向流动。深入考察清代错综复杂的旗民籍属、关注二元制度共存的交错地带,有助于矫正以往“旗”、“民”对立模式的片面理解,更清晰地认识清代旗民分治下族群关系、基层社会及民众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949年,德裔美国学者魏特夫和中国学者冯家昇出版《中国社会史——辽(907—1125)》,提出辽、金、元、清等朝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二元性(Duality)。该理论对欧美、日本、中国等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二元性话题成为东西方学术界长期讨论的对象。然而囿于史料及研究视角,以往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国家制度层面,很难深入基层社会。清代浩瀚的档案为讨论二元视角下的民众生活提供了大量具体而生动的历史细节,使得相关研究成为可能。

“旗”与“民”是清代社会人群的基本分类,二者在政治地位、行政隶属、法律管辖、权利义务、社会功能等方面泾渭分明,不允许有丝毫逾越。清代实行旗民分治,旗人不隶州县,不入民籍,由八旗系统单独管理。然而现实生活不可能简单如一纸条文,制度在有意识地区分不同人群、规范他们行为的同时,人们也会利用制度往来于两个系统之间谋取利益。

本文以学界关注较少的直隶地区投充旗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了他们如何选择性地游走于八旗与州县两个系统之间的生存状态,并借此讨论旗民分治下的基层社会及民众的生活状态。


一、二元视角下的旗民分治与制度缝隙

有清一代,八旗各类人群以北京城为中心在畿辅地区层层分布。京师禁旅、八旗驻防环绕京师,构成严密的军事戍防体系。同时,大量庄屯人丁也定居于此,为皇室、贵族、普通兵丁提供服务,畿辅地区不可避免地形成旗民杂居之势。八旗与州县、旗人与民人,两种制度、两个群体并存于同一时空,由此产生了两种生存模式,二者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交织和渗透,既有矛盾冲突又各自相安。旗人与民人利用制度漏洞,游走在八旗与州县之间,使旗民杂居的基层社会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状态。


(一)废田为牧与跑马占圈

中国历史上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涵盖了复杂多样的族群,拥有层次丰富的多元文化,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社会面貌。以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元)、满洲(清)而论,契丹与蒙古是较为纯粹的游牧族群,而女真与满洲则是居住在森林、原野地带的半农耕半渔猎族群,他们虽然被学者并列讨论,却有着不尽相同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及由此产生的族群性格。他们面对中原汉族农耕文化时,势必表现出或对抗、或吸纳的不同态度。对土地的不同认知颇能反映北方族群的文化差异。元代蒙古人初入中原,依其游牧思维,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提出废田为牧的主张。而入关后的清廷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在京畿实行大规模圈地,设立庄园,“以近畿五百里内之地给八旗,曰旗圈”,俗称“跑马占圈”。与元初废田为牧不同,清廷将圈占的民地变为皇庄、王庄、八旗官庄等旗地庄园,依然作农耕之用。膏腴上地设立皇庄;次之,按爵秩分给王公大臣设立王庄;再次之,分给八旗官员兵丁为一般旗地。

清初统治者对土地的认识、理解与处理,源自女真人半渔猎半农耕的生活形态。朝鲜使者申忠一曾在努尔哈赤崛起之初到访建州女真旧老城佛阿拉,所著《建州纪程图记》多处记载了女真人的屯田,为便于灌溉,贵族农幕沿河而建,“逐水而居,胡家多于川边,少于山谷”。其后抵达后金的朝鲜人李民寏亦提到“自奴酋及诸子下至卒胡,皆有奴婢、(互相买卖。)农庄,(将胡则多至五十余所。)奴婢耕作以输其主”。“农幕”是朝鲜人的说法,即满文“tokso”(汉译“庄”,汉文文献中通常写作“拖克索”),是入关后“庄园”的雏形,作为一种特定的生产组织形式,很可能在努尔哈赤崛起时甚至之前就已存在。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依然保留了女真人固有的编庄方式,拖克索成为后金重要的生产组织单位,《满文老档》中有不少关于拖克索的记录。八旗制度之下,无论是八旗自身编设,还是拖克索建立,人丁即劳动力是最关键的因素,汗王、贝勒的实力以占有人丁的多少来衡量,在当时辽东一带“地窄人稀,贡赋极少”的条件下,谁占有的人丁多,谁就能广设庄屯,人丁的占有比地亩的占有更为重要。依据所占人丁数量编立庄屯的做法,成为八旗制度下拖克索的一大特点,即汗、贝勒及官员所拥有的庄屯数量,最初并不由国家统一规定和分配,在管理上虽然都采用拖克索的形式,但具有各自独立、各行其是的特点。这直接影响到入关后皇庄、王庄及官员兵丁庄园的性质,具体地说,皇室庄园及其人丁(包括庄头与壮丁)由内务府管理归皇室私有;王府属下的庄园及人丁归王府管理,既不入内务府也不入国家版籍;八旗各属官员兵丁庄园,归各旗八旗都统管理。庄园以壮丁(庄奴)从事生产,并从中选择一名经济条件较好、有管理能力的壮丁充任庄头负责庄务。庄园种类繁杂、数量甚多,不同庄、园之间有着严格的界定和区分,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庄园制度随着八旗军队进入中原,八旗各级旗人强行圈占土地、掳掠民人为奴。在八旗的分配方式下,这些土地与奴仆成为不同等级旗人的私产,原则上国家并不干涉具体的庄头任命、庄园管理、地租收纳等事务。

跑马占圈一直持续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长达数十年之久,仅大规模圈地就有三次。除了圈占土地之外,还有大量以汉人为主的民人投充旗下,进入八旗组织,不少投充人带着土地归顺,这批土地被称为“投充地”。圈充土地的范围东起山海关,西至太行山,北自长城,南抵顺德府,号称“直隶九府内,除广平、大名二府,远处京南,均无旗庄坐落,毋庸置议外,其余七府所辖有旗庄坐落者,共计七十七州县卫,广袤约二千余里”,直隶地区布满旗地官庄。关于清初圈地面积的史料很多,具体数字不尽相同,约计超过25万顷土地。顺天府各个州县圈地比例最高,基本能占到原民地的80%以上,有的州县甚至达到100%,在被圈占、投充的州县内,民地所剩无几。20多万顷圈充土地,占了当时全国耕地面积(500万顷)的5%左右,虽然看似比例不高,却都集中于直隶地区,造成“畿辅首地,旗屯星列,田在官而不在民,故土著者寡而户口稀”。

庄园制度通过日常供给为皇室、王公、普通八旗旗丁等提供经济保障,在军事上也具有拱卫京师的作用。该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其间虽有诸般变化,但直至民国初年,直隶仍有约16万顷土地在八旗系统的掌控之下,占当时全省农耕地的15%强。

缘起于拖克索的八旗庄园旗地制度,体现出半渔猎半农耕的女真/满洲文化内核,迥然有别于蒙古人“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游牧思维。然其所体现的部落制元素——庄园圈占过程中劫掠、蓄奴行为,地产、奴仆(庄园人丁)及牲畜等私产化的归属性质,不同所属、不同类型的庄园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皇室与王公贵族对庄园运行、管理与地租收纳等方面拥有较高的自主权等——又与中原农耕文化有所区别。


(二)旗民分治与制度缝隙

旗人作为“国家之根本”,得到了清廷的特殊庇护。八旗内部虽然等级分明,不同类型的旗人群体在管理方式和身份认同上存在一定差异,然而就整体而言,清廷的统治政策以旗民分治为主,即“不分满汉,但问旗民”。各种类型、阶层的旗人群体,被视为八旗成员(至少在其他非旗人看来),与此相对的则是非旗人的“民”。清廷在旗、民的居住、交产、婚姻、司法、教育、任官、升迁及社会控制等各个方面构筑了严密的边界,旗人享有种种优于民人的待遇,各类官书典志中“旗”与“民”对举的制度与条例比比皆是,旗民分治成为清代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优待旗人的原则终清一代从未动摇,自民国至今,诸多学者从各方面论述了旗民之别。近十几年来,满族史和八旗史研究持续升温,满洲因素的影响引起了学者的普遍重视,通过讨论满人的族群认同、非汉化模式等焦点问题,学者们希望勾勒出满洲民族共同体形成与演变的轨迹。该类研究着眼于政治史、制度史,立足国家层面推进王朝话语下宏大事件的考察,对思考清代统治有一定推进。然而该部分研究并未从社会史视角将八旗下层人群纳入考察视野,缺乏对基层社会、民众实际生活的关注,有意无意地凸显了旗人社会的特殊性与封闭性,不可避免地流于“旗”、“民”及“满”、“汉”对立的阐述模式,影响了学界对“旗”、“民”问题的诸多判断。事实上,即便是对旗民不平等性最具决定性意义,并将旗人特殊性一直维系到清末的司法领域,也并非一成不变。已有学者指出,旗民在司法上的不平等性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更为重要的是,旗人的刑罚上的特殊性……自雍正朝开始陆续出现多次改革……皇帝企图让国法更为一致化”;“清代法律在演变过程中逐步减少基于等级和族群的差异,即法律的常规化”。

较之制度条文,实际生活中的旗民关系更为复杂,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经济利益及各种现实需求的驱动下,普通旗人与民人不会完全按照官方的设想和规定去生活。正如刘小萌指出,八旗制度在维护旗人利益、认同及文化独立性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我们也需要客观地看到,现实生活中,旗人社会不可能脱离民人社会保持较长时期的“独立”或“封闭”状态,彼此关系越来越密切,旗人的自身特性也逐渐剥蚀。

八旗内部人群结构复杂,不仅有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之分,更有正身、开户、户下家奴之别,逐层分化,等级分明。依照与八旗核心成员的亲疏远近,不同的人身属性形成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旗民之间的灰色地带自然而生。本文所要讨论的直隶地区投充人群,正是介于旗人与民人之间的边缘群体。

投充与八旗圈占旗地、建立庄园同时发生。入关初期,八旗军队到处抢掠民人充当劳动力,迫使其投充入旗,在诸如庄园、旗地等处为各级旗人服务,“将各州县庄村之人逼勒投充,不愿者即以言语恐吓,威势逼胁。各色工匠,尽行搜索,务令投充,以致民心不靖,讹言繁兴,惟思逃窜”,逼迫民人投充对直隶地方社会造成了相当大的扰攘。搜取人丁、掳掠为奴本就是关外旧制,占有奴仆的数量一直是八旗贵族实力强弱的标志,投充正是他们扩充势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从另一方面来说,不少投充旗下的民人也有投机之意。清初投充令一下,汉人不论贫富相率投充,除了个人投充外,还有“带地投充”,“奸蛊无赖,或恐圈地,而以地投。或本无地,而暗以他人之地投”。一旦投充,便,可以旗人身份“横行乡里,抗拒官府”,更有甚者,“骑马直入府州县衙门,与府州县官并坐,藐视命吏,任意横行。目中既无官府,何况小民。其欺陵鱼肉,不问可知”,“恃强霸占,弊端百出。借旗为恶,横行害人。于是御状、鼓状、通状,纷争无已”,“一人投而举家全借其势,奸民群肆”。

史料中不乏清初圈地在畿辅地区激起巨大社会动荡的记载,揭示了混乱与复杂的投充行为。旗、民杂处,旗地、民地混芜,“旗庄坐落处所,一州一县之内,有一二处以至百余处者;即一村一庄,有二三旗分之人居住者;亦有祗地亩坐落,而无旗人居住者;又有此州县旗庄虽多,而界址实与别府州县地相辐辏者”,“旗民相杂,田地易淆,狱讼繁兴”。旗人、旗地隶属八旗系统,“地方有司既无约束旗人之责,而理事同知一员又难稽查周遍”,“旗下庄屯,向不属州县管辖,本旗统领官远在京城,仅有拨什库在屯,未能约束”。这造成投充人群管理中存在诸多真空状态。

投充群体介于八旗、州县两个系统之间,既有在夹缝中无法挣脱挤压的无奈,也有因此而两边摇摆获取利益的“优势”,成为在被动与主动之下游走于旗人与民人之间的边缘人群。关注二元制度交错地带的八旗投充人群,有助于弥补研究中“旗”、“民”对立的片面认知,推进学界对二元性体制下族群关系、区域社会等相关问题更为立体而客观的思考。


二、在档为旗,不在档为民

经过清初圈地与投充的直隶地区,无论是土地性质,还是人群身份,较明代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往的八旗研究更多侧重于京城禁旅、驻防八旗的王公贵族和八旗兵丁,他们大都是生活于朝廷恩养政策之下、拿着钱粮不事农工的形象。相比而言,学界对投充群体的关注有限,对该群体投充之后的种种情况鲜有深入论述。

民人大量投充成为旗人,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身份转换,他们成为皇室、王公贵族的奴仆、私产,其性质与入关前被旗人抢占并沦为奴仆的人丁并无二致,且被桎梏在八旗系统内,不可逾越。然而从圈地与投充的缘由和实际发展来看,该人群在族群认同、社会行为,甚至在法律层面,其身份都很难与民人明确区分。除了旗民杂处不易管理等因素之外,圈地、投充政策在制度上难以避免的原生缺陷,是造成流弊的重要原因。

投充人以何种形式进入八旗组织,是家庭/家族行为还是个人选择,这是此前学者关注较少的问题,也未见清代官方的明确规定。从实际案例来看,两种情况都有,个人及核心家庭进入八旗组织的情况更为常见。这与八旗圈占民人地亩、让百姓投入旗下为奴的初衷并不矛盾,但在客观上却造成同一个家族,甚至同一个家庭中既有旗人又有民人;而不同的家庭成员又会因身份的不同,受到八旗和州县两种制度的不同约束与管理。这种情况是合法的,在畿辅地区的投充家庭中比比皆是,越发混淆了旗、民界限,为投充人丁转换旗、民身份提供了可能:

直隶地方,旗民杂处,庄头壮丁,多系带地投充之人。当日投充之时,一家只报一名,则其余兄弟叔侄,尚系民籍,而皆朦胧影射,不纳丁徭。数传而后,子孙繁衍,支派难稽,是以有不旗不民之人。隐避差役,窝留奸匪,吏治不清,多由于此。

乾隆年间孙嘉淦的奏疏切中要害,“一家只报一名,则其余兄弟叔侄,尚系民籍”,但全家借此逃脱了丁徭。更严重的问题是经过数代相传,子孙繁衍,支派杂多,旗与民的身份越来越模糊,甚至“有不旗不民之人”,对地方社会造成了诸多不可忽视的隐患,“隐避差役,窝留奸匪,吏治不清”。

当前学界除了对服务于皇室庄园投充人丁的管理体制及状况有过一些梳理外,对服务于王公贵族、八旗官员以及部寺投充人丁的研究并不多。以归属皇室的投充人丁为例,他们进入内务府后,被分散到七司三院,庄头隶属管理三旗银两庄头处,鹰户、雀户、鹌鹑户、鸦鹘户、苇户、蜜户以及打捕、狐皮、鹰、雀、鹌鹑等牲丁由都虞司管辖,果园、菜园各庄头归掌仪司,煤、炭、炸军则属营造司,其中以管理三旗银两庄头处属下的庄头、壮丁人数最多。

一般来说,从属于内务府的旗人有两个分类:一为佐领,一为管领,然而投充人丁的身份却较为模糊,清朝官书中并无明确记载,所幸档案给我们留下了线索:

嘉庆二年坐办堂郎中兼骁骑参领佐领董楷呈准各司比丁章程内开,都虞司、掌仪司、营造司所属牲丁、园头、煤、炭、炸军各丁,与庄头又觉有间,向无佐领、管领兼摄,在档者为旗,不在档者为民。

类似的记载还有不少,“查本处(指管理三旗银两庄头处,下同——引者注)所属庄头、投充等虽编为三旗,并无佐领、管领兼管”,“本处庄头等虽分有三旗名色,并无参、佐、管领章京等管辖”,等等。由此可,知,隶属内务府的投充旗人,并不在佐领、管领之下,这既体现了投充人丁异于正身旗人的卑微身份;同时也告诉我们是否在“档”,是判断该人丁是否为旗人的重要标准。所谓“档”,即八旗人丁户籍册。早在关外,清廷就建立了一整套旗人户籍登记制度,入关后逐渐完善成形,普通旗丁三年一比,即三年登记一次人口;王公贵族三个月呈报一次家庭新生、亡故、娶妻、嫁女等人口变动情况;皇室则有着更为严格的人口登记规定和要求。每次登记均要详细记录有关人口及其家庭的各方面情况,该制度一直执行到清末。

严格把控八旗人丁、协调各方力量,是八旗人口登记制度最初的主要功能。入关之后,随着旗主权力削弱及八旗内部权力的集中与稳定,户口册逐渐以掌握八旗人丁为主要目的:

八旗壮丁,岁有增益,立法编审,最为详密……国初定,每壮丁三百名,编为一佐领……又谕:“八旗新添壮丁,每旗编佐领三十。有逃亡缺少者,于诸王、贝勒、贝子等府壮丁内,拨补足额,仍将该佐领治罪。嗣后每三年编审一次。”

投充人丁虽身在八旗制度之内,却是旗人中较为特殊的群体,这在户籍编审中有所反映,他们被单独立册,不与佐领和管领下人丁混淆,并不仅仅由于他们地位低下,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作用和功能与其他旗人不同。简言之,八旗人丁的户籍册主要是领取兵饷的依据,而投充人丁的户籍册则是征收赋税的依据,一取一纳,作用相反。正如学者所述,清代皇庄之所以“能够较长时期并稳定地存在发展,是由于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经营管理方法……对庄头的身份地位,顶补、革退等,都有一些具体的规定,并建立丁档、家谱制度,以作查考的根据”。也正因如此,清廷更重视以此来延续庄园体系的运转,关注是否能按时完纳钱粮,这样的丁口呈报在要求和执行力度上,必然不同于以掌控人丁为首要目的的其他旗人户籍册。

投充群体利用其身份的边缘性和制度之间的漏洞,于八旗与州县之间两头获利的事例、案件层出不穷。康熙二十二年,时任直隶巡抚的满洲镶蓝旗人格尔古德疏言:


自鬻投旗之人,或有作奸犯科,冀逃法网者;或有游手好闲,规避差徭者。本主听其仍居本籍,放债谋利,则讳旗而称民;遇官长访闻窝逃构讼等事,又舍民而称旗,抗避不出;甚或招摇乡里,鱼肉小民。


乾隆时期,孙嘉淦亦言:


又有本系旗人而冒入民籍,希图背主出档应考得官。又有本系民人而捏入丁档,希图讹诈财产霸占子女。此等事件一经告发,地方官无案可稽,于是申报上司咨查户部,经年累月乃能查出。若系远年旧档,则开载不详,且满文译汉,音同字异,舛错多端。若系近年新档,则又称捏报假添,不可为据。


由旗入民,可应考得官;由民入旗,又可讹诈财产。如何界定投充旗人的身份,在司法操作中并不是一件易事,最常用、最权威的判断依据旗人丁册却不由地方官掌握,无案可稽,只能层层申报咨查户部,再转咨内务府等八旗系统,经年累月。此外,还会遇到其他各种问题,如开载不详细、满文汉译音同字异、捏报假添等情况。

在投充人员芜杂、身份边界不清晰、人丁册的编撰执行力度又有所欠缺的状况下,篡改人丁册成为重要的谋利手段,时而“讳旗而称民”,时而“舍民而称旗”,生动而直接地描绘出这类人群选择性游走于旗民之间谋取利益的状况。


三、舍民称旗:射利之道

笔者检阅了上千件投充人档案,涉及谋取庄头、逃人、拖欠钱粮、延误差事、命盗、犯奸等,其中以土地纠纷案件数量最大。土地乃民之根本,圈地、投充造成的土地归属芜杂,在投充人与民人、旗地与民地之间隐埋下诸多隐患。此类案件牵涉面广、内容丰富,既有旗人抢掠民产,也有民人霸占旗圈。

在上述档案中,利用旗籍、旗地获利的案件远多于利用民籍、民地的案件,说明旗人比民人更易获取土地并通过土地谋利,这与旗地庄园的性质直接相关。投充人丁虽为八旗奴仆,却因掌管庄园事务而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奴仆,也是旗人中的一员,拥有特权。从奴仆的角度来说,庄头没有土地所有权,只有有限的使用权,庄头仅是一种职务,其名下的财产与职位密切相关,谁拥有庄头之名,谁就拥有土地使用权;谁顶补了庄头职务,谁就承接了土地使用权。而由谁来继承庄头的职位,决定权掌控在“八旗主子”手里,并不一定是父子相续。因此,庄头的转换,即便发生在父子之间,清代官方文书、档案中也均用“顶补”、“顶替”等,而非“继承”一词,反映了新旧庄头的转换本质。庄头们在拖欠钱粮或者犯有其他过失时,会被施以“枷”、“鞭”等刑罚,甚至被革退、剥夺土地使用权,丧失庄头身份及财产,全家发配为奴。顶补的非继承性,造成了非直系顶补、异姓顶补率颇高。在笔者整理的嘉庆年间庄头更名类档案中,非直系及异姓顶补占71.59%,与家族继承存在本质区别,庄头顶补的过程本身就为众人提供了一种获利渠道。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庄头是奴仆,土地不属于庄头,但因为他实际管理着大量土地,在地方上拥有一定权势。清初八旗圈地占了直隶最肥沃的土地,薄碱沙洼之地均不能入圈,旗地质量整体优于民地,缴纳地租却轻于民地赋税。同时,八旗、府州县两种制度间存在权力真空,让州县官员虽知隐占情弊,但碍于旗人的特权地位,不便断案,以致旗庄益得恣行兼并,自然吸引不少民众(旗人与民人)利用旗籍、旗地,承充庄头获取利益。


下文围绕旗人、民人利用八旗、州县两个系统间的政策漏洞引发的旗、民土地纠纷案件进行讨论。


(一)民不在里,旗不在档,旗民之间影射逃粮

顺康时期,不少带地投充的人丁会留一部分土地不予投充,希图借此隐匿田土,既不在八旗交差,也不在州县完粮,“投充地亩之人,其初不过以数亩入官,称为官地,除入官地亩之外,仍有余产,借此影射,既以免差,且以逃圈,其获益本多”;“查得此内惟带地投充人户,先因直属粮地未清,报投时往往以多报少,任意开除,有一旗户而隐地数顷或数十顷者,此地不办旗差,不完民粮,沿习数十年,漫无稽考”。

隐匿土地一直为清廷所恶,一再要求彻底清查,雍正六年(1728)发布谕令:


带地投充人户有隐数顷或数十顷者,亦应彻底清理,一并行文内务府及八旗都统,遍行传示。如有前项隐瞒地亩,以奉旨之日为始,定限一年,令在该管处自行首明,照例免罪。首报地亩别造清册,咨送户部题明仍著输租当差,如过限一年,及首报不实或被告发,将地入官,严加治罪。


然而,这道谕令未能杜绝此类隐匿案件的发生。仅以雍正十年清理奉天“宁远州英茂山等处庄头隐种退圈地亩”一案为例,“今据奉天将军那苏图等分晰定议,造册具题前来,查疏称宁远原报庄头康坤等五十九家,并各名下壮丁共隐种地三万八百八十四亩一分,今查庄头、壮丁、旗、民人等隐种地二万四千四十三亩四分,自雍正四五等年至九年钱粮,并未完纳,应将拖欠钱粮,按年追征”。清廷清理的隐种土地数量之大可见一斑。

嘉庆三年会计司呈报“查武世经一户,前据内务府查明丁册内并无伊父武国林其人,现据武世经供称,武文魁并未投旗,伊祖父以来,并不办民差,亦不当旗差,是以档、籍俱无可查。是武世经一户显系在旗无档,在民无籍”,武家土地也属于隐匿地亩,“不办旗差,不完民粮。”


与“既以免差,且以逃圈”非法隐匿土地不同,不少投充人名下合法存在部分因为“薄碱沙洼,不堪入圈”而不入旗圈的土地,这部分土地仍属于民粮地,需要在县完粮。该政策导致同一位投充人合法地既有旗地又有民地,需要同时向八旗与州县两个系统缴纳田赋的状况,初始尚可无碍,日积月累,极易发生流弊,该部分内容可详见下文玉田县宋钰案件。


(二)自愿附投引发的纠纷

清初旗人常以认他姓地土为己业的方式霸占民田。顺治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都察院左都御史屠赖等奏言:


爱民莫先除害,近闻八旗投充之人自带本身田产外,又任意私添,或指邻近之地据为己业,或连他人之产隐避差徭。被占之民,既难控诉,国课亦为亏减,上下交困,莫此为甚。宜敕户部,将投充之人照原投部档查核给地外,其多占地亩,即退还原主。庶民累稍苏,而赋租亦增矣。


与此同时,民间还存在不少自愿附投之人。所谓“附投”,指某位民人投充时,其他民人出于各种原因将自己的土地附于该投充人名下,投充为旗地,附投的民人仍保持民人身份。此种自愿附投属于合法行为,无论在官在民均被认可,一位投充人甚至可以带数位附投人。乾隆年间“都虞司所属鹰户头目孟心儒以玉田县生员王睿唆使民人王朝彦、王文灿、孟嘉宾等霸地抗租等情呈控前来”一案中,“鹰户头目孟心儒名下地册内,有民人王睿之祖王振宗带投地六十五亩一分五厘;又民人王文灿之伯王福陈带投地十亩;民人孟嘉宾之祖孟有功带投地十四亩”。这3位附投人在附投之后依然隶属民籍,土地却是旗地。原则上,他们与庄园的民人佃户不同,这些土地是他们的祖产,正常情况下,他们所依附的投充人不能夺佃,发生纠纷可向官府提出诉讼,他们的耕种权利较之其他民人能得到更多的保护。民人附投之后需要上报附投土地,“各俱甘结,载入县册之内”,清晰区分。但在实际生活中,附投引发了大量纠纷,旗、民各执一词,有司不易断案。

以嘉庆二年(1797)宝坻县纠纷案为例,当事人有民人王殿福、王殿飏和内务府镶黄旗钱粮庄头王朝义。据王殿飏呈称,其祖上有坐落本庄的民地4顷,顺治初年欲带地投充,但地亩甚少。时投充庄头是王朝义曾祖王公配,与王殿飏祖上是亲戚,有民地百余顷,也欲上内务府投旗报档,就跟王殿飏祖上协商,“不必自投,与你代封,每年代封银三十六两,此地名目销银地”,于是王殿飏祖上附投于王公配,并于雍正八年“各俱甘结,载入县册之内”。王朝义却呈称,王殿福、王殿飏是其承领差地内的佃户,“伊等所交租钱又不覆当差,欲收回自种……伊等仗持充当县役,不准身自种,似此恶佃霸地掯租,倘众佃均皆效尤,则身赔累更无底止,是以求大部行县押令王秀梅、王殿福将地照数退交身收回自种,庶差地不致恶佃等欺霸”。

在这起附投的纠纷案件中,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既有可能是庄头霸占附投之民地,也有可能是民人佃户欺霸庄头。清初圈地正是混乱之时,嘉庆二年距顺治初年也已有百余年之久,双方当事人很难找到当年的文字凭证,官府也无法断案。此类因缺乏证据而长期搁置的土地附投案件在档案中并不鲜见,附投行为虽然符合清初投充的规定,却引起了诸多难以解决的纠纷。


(三)冒籍获取土地

民人冒入旗档获取土地也是常见的案例,以乾隆朝武清县正黄旗包衣苇户吴思贵等呈控,庄头刘士録冒入旗档充当庄头,并谋买旗地一案为典型。该案发生于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二年,初审时,刑部与内务府共同审定:刘士録本名刘巳卯,是庄头刘元照之孙、刘埴之子,系旗档有名之人,并非众人所控告的民人。刘元照告退后,由其侄子刘茔接充庄头,后刘茔年老告退,庄头之职由刘士録充当,刘士録并非民人(刘堪)之子。吴思贵等人控告刘士録“谋买旗地一节,系众苇户将旗地私行典出,经刘士録偹价赎回,并非谋买”,刑部判定,将原告的旗人以诬告惩治,民人移咨直督责处,户部现审处亦照内务府所拟 乾隆五十二年,吴思贵等人不服判决再次上诉,刑部重审此案,主审官由和珅担任。和珅在奏疏中言:


臣亲加诘讯,始据刘士録等供吐实情,缘刘士録系武清县民籍贡生刘堪之子,有内务府正黄旗投充庄头刘元照系刘堪之叔。刘元照当庄头时于丁册内捏报有子刘埴之名,迨刘元照退后系伊侄刘茔接充庄头,嗣于三十一年间刘茔将刘士録冒入丁册作为刘埴生子,四十九年刘茔告退庄头即系刘士録接充庄头。


经和珅诘讯,刘士録供认自己乃武清县民籍贡生刘堪(民人)之子。刘堪胞弟原名刘壏(民人),后改名刘埴,冒入旗档。此后,有司虽有疑问,但以在档为旗、不在档为民的定例,不再追究。内务府正黄旗投充庄头刘元照(旗人)是刘堪、刘埴之叔,刘元照当庄头时,捏报有子刘埴。刘元照告退后,其侄子刘茔(旗人)接充庄头。乾隆三十一年间,刘堪、刘茔将刘士録以刘埴之子的身份冒入丁册。乾隆四十九年,刘茔告退,庄头由刘士録(冒入旗档)接充。刘士録充任庄头后,见众苇户人等有贫乏者,即将旗地私行典买作为己业。案件最终裁定,除了刘士録等与冒入旗档有关联的旗人、民人受到处罚外,自乾隆三十一年刘士録冒入旗档以后历任比丁官,以及滥准刘士録充任庄头之该管各员,一并交与吏部查取职名,分别严加议处。

 

刘士録案件人物关系与身份图

本文仅分析本案的人物关系与身份,刘家诸人的旗、民身份实在令人眼花缭乱。叔叔刘元照是内务府正黄旗投充庄头,刘元照有三个侄子牵涉本案:(1)刘堪,民人,武清县民籍贡生;(2)刘埴,原名刘壏,民人,刘堪的亲兄弟,后冒入旗档;(3)刘茔,旗人。本案主角刘士録,原名刘巳卯,是民人刘堪之子,自然也是民人,后以刘埴之子的名义冒籍成为旗人。也就是说,此案涉及有亲属关系的三代共5位人物中,有2位是合法旗人,余下3位民人中有2位(刘埴、刘士録)冒入旗档成为旗人。

登记准确的丁册是执行庄园顶补制度的关键,也是维持庄园系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此案中,对于刘埴、刘士録的旗籍身份,无论是有司因他事查验,还是刘士録承充庄头,或是刘士録侵占旗地,档案里都出现了“定例以在档为旗,不在档为民”、“该衙门因丁档有名”等内容。丁册是有司的判断依据,而如此重要的投充人丁册,却没有那么清晰准确,一句“在档者为旗,不在档者为民”看似清楚,实际漏洞甚多。


四、讳旗称民:仕进之资

乾隆二十五年,因直隶各属附近京城旗民杂处,弊端甚多,乾隆帝要求清查“介在旗民两闲之人”,特别指出:


直隶各属附近京城旗民杂处,内有带地投充之庄头、鹰户、网户人等,本身则为在档旗人,其弟兄叔侄又仍籍隶州县,此等户口介在旗民之间,其与民人抗争田地,辄以霸占旗产为词,如其冒考民籍,又称某支某派本未入旗。缘伊等投充之时,或止本身,其后族姓多人,借名应差,过房养子,种种名色,互相容隐,渐至混淆不清。


冒入民籍参加科考,成为投充旗人流动至民人的重要诱因。

入关后,清廷在选官方面,既继承了前代的科举制度,又保留了诸多关外旧制,旗人与民人的入仕途径、考试制度并不完全相同。清廷以旗人为根本、首崇满洲,正身旗人尤其是满、蒙旗人,在入仕、晋升方面有较大优势,除了可以参加全国通行的科举考试外,还有立军功,承袭世爵世职,充任侍卫,充任笔帖式,考翻译科,入八旗官学等。


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阶层流动最重要的途径,投充人以奴仆身份进入八旗,对其主子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在入学、考试、任官等方面限制颇多。清廷关于投充人丁能否参加科举的决策,并不是单线性的从无到有、从禁绝到开放,而是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时而“准其考试”,时而“永行禁止”。此前,由于较多关注那些不断颁布的禁令,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学者都倾向于认为,至少在制度层面,投充人丁是被禁止参加科举的,清廷之所以不断重申禁令,是对现实生活中违例事件不绝的回应。下文的讨论,并非要推翻这一结论,投充群体是否参加科考、是否有资格参与科考,为考察包括投充在内的八旗奴仆的身份问题提供了重要路径。从相关条例的制定过程及诉讼案件的司法实践出发,检视法律条例、司法实践不同层面,可以探察清代投充人丁身份的模糊性及其变化。


(一)法律条例

顺治、康熙前期,整个八旗群体的科举考试尚未有定制。顺治八年,清廷宣布旗人可以参加科考;十四年诏告“停止八旗考试”。康熙六年,“八旗有愿作汉文考试者……移送顺天学院”;十五年再次诏告“停止八旗考试”;二十六年,“钦奉恩诏,八旗准同汉人一体考试”。此后,尽管对入学科考的规定仍有调整,但基本上对八旗群体开放了科考途径。

关于投充人丁科考的相关规定,雍正十二年一则投充庄头等之“子弟不准考试”的谕令中,首次提及投充人群:


雍正十二年九月呈准,凡壮丁内挑选安设之庄头,钞入庄头、投充庄头、入官家人安设庄头等之子弟不准考试外,其旧庄头子弟内,如有情愿考试者,由会计司对明丁档,移付掌关防内管领处,转咨该处考试。


此处“旧庄头”,即老圈庄头,由会计司对明丁档无误,便可参加考试,而投充庄头及其子弟则明确规定“不准考试”。


次年,清廷诏谕八旗开户人等“准其考试”,其中也涉及投充开户:


(雍正)十三年十月,议准……有投充者、有养育者、有俘获者,本系良民,既经开户,即犹之复籍,自应准其考试。至于旗下累世家奴,实属出身微贱,其本身及子孙考试,永行禁止。


“开户人”即八旗奴仆通过军工、赎身等途径从家主户下开出,于旗下另立一户者,亦称“开档人”。投充者属于正式编入旗籍的奴仆,开户之后可以参加科考。

乾隆三年十一月,御史查拉奏称:


现在八旗包衣汉军及投充庄头子弟,有入满洲籍入学中式者,令内务府并八旗满洲都统,自雍正十一年为始,将包衣旧汉人误在满洲额内入学中式,应归入汉军额内者,定限三个月查明,取具该参佐领印结,造册咨部,以凭乡会试时核对。嗣后包衣人员考试之时,内务府并八旗满洲都统,严饬该管官。除实系满洲、蒙古人员,于本人名下注明册送外。其投充庄头子弟及内管领旗鼓佐领之旧汉人,俱注名另册咨送,归入汉军额内考试。


这一奏折针对“八旗包衣汉军及投充庄头子弟”混入满洲籍考试之事。雍正年间,朝廷虽然规定投充庄头子弟不能参与科举考试,但参加科举的投充人不在少数。御史查拉担心投充人等占用满洲籍入学中试者的名额,建议将其归入汉军额内考试,这与禁止他们参与科举明显不同,该奏议得到乾隆帝的批准。


从入关初年未被提及,到明确投充“等之子弟不准考试”,再到开户后的投充人丁“本系良民,既经开户,即犹之复籍,自应准其考试”,继而“投充庄头子弟……归入汉军额内考试”,投充人的身份得到不断的提高,奴仆的依附关系也逐渐弱化。

然而随着八旗人丁“承平日久,生齿愈繁”,正身旗人面临生计不足的问题,清廷为了保护他们的权益,选择压缩开户人及奴仆的上升空间,三年后,重新宣布禁止投充人考试:


(乾隆)六年议准……投充、养育人等,虽经开户,其本身及子孙考试,永行禁止。每逢考试之时,各该旗详加查核,毋得开送。


该条明确规定,八旗奴仆人群,无论开户与否,本人及子孙都将永远被禁止科考。

嘉庆十一年,礼部奏准,“嗣后凡八旗户下带地投充庄头,毋论旗档有名无名,均不准其应试出仕”。同治五年,“旗人家奴并根基不清者,均归入开档册内,不准居官考试,捐考事同一律。本人止准顶戴荣身,子弟仍不准考试”。从官方条例来看,直至清末,清廷并没有明确宣布投充人丁参加科举的合法性。


(二)司法实践

嘉庆十一年,直隶东安县带地投充庄头纪自璥赴礼部呈称,“伊子纪思九欲应童试,恳请礼部查验旗档有无纪思九之名”。经内务府查证,确有“纪自璥”之名,“纪自璥之曾祖纪添祥于顺治年间带地投充那郎阿之祖名下承当庄头,至纪自璥接充”。是否允准纪自璥之子纪思九应童试,礼部咨刑部,刑部查阅条文:


查庄头一项,惟内务府承领官地庄头及王公户下由内务府拨出之庄头,向例准其应试出仕。至八旗户下带地投充之庄头,有无考试出仕之处,并无明文。


“内务府承领官地庄头及王公户下由内务府拨出之庄头”,即前文所述老圈庄头,该人群具有应试出仕的资格。至于八旗户下带地投充庄头,却“无明文”规定。刑部详细查询了相关条例及成案,确有庄头于嘉庆九年参加科考,但该庄头李恩捷系内务府及王公户下庄头(老圈庄头)。此外,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各处调查后亦咨覆,“并无带地投充庄头准其考试出仕之案”。最后议准,“纪自璥呈称伊子应试之处,应不准行,并请嗣后凡八旗户下带地投充庄头,无论旗档有名无名,均不准其应试出仕”,判定纪思九不能应试。

此案审判过程显示出投充人丁能否参加科举,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模糊性。有关衙门对投充人丁是否能参与科举并不明确,审判人员对法律条文的掌握也不清晰,“并无明文”是礼部、刑部及内务府等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通行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各处详查,有无办过成案,俱以并无带地投充庄头准其考试出仕之案具核”,八旗各处调查后,咨覆没有投充庄头考试出仕的先例,这是关键性的一步,直接决定了最后的裁决。

果真没有投充科举的先例吗?档案反映出比官书更为翔实的情况。嘉庆元年二月二十日,内务府呈稿奏称,管理三旗银两庄头处属下7名旗丁参加科举考试,其中2名投充庄头之子、5名庄头亲丁。清晰记录了这群人的身份特点“本处所属庄头、投充等,虽编为三旗,并无佐领、管领兼管”,也就是说,官方对这7名参加科举考试的旗人的身份非常清楚,绝不存在将其与老圈庄头混淆,从而蒙混报名参试的嫌疑。

这条实例说明嘉庆十一年纪自璥案件中提到的,八旗各处呈报“并无带地投充庄头准其考试出仕之案”的情况并不属实,档案中还有不少类似事例,在此不赘。嘉庆十一年,清廷因纪自璥事件再次严禁投充人科举出仕,并写入《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但同样效果甚微,嘉道之后的档案中既有“八旗户下带地投充庄头,无论旗档有名无名,均不准试”的裁判,也有投充子弟在旗档有名者入汉军考试,无名者归入民籍考试,并不乏中举之人的情况。

既然投充人丁通过旗籍参加科举的路径并没有被严格阻绝,为什么依然会出现为数甚多的冒入民籍科考事件?除了检视与投充人相关的条文律例以及司法实践之外,其他普遍性因素也不容忽视。以具有八旗特色的马步箭测试为例,自康熙二十八年,正身旗人与汉人一体应试科举,清廷明确规定“满洲、蒙古、汉军应乡试之监生、生员均由兵部验射马步箭,能射者准其移送顺天府入场乡试”。此后,旗人皆先试马步箭,能者方准入试成为定制。投充人也不例外,嘉庆元年,准予镶黄旗庄头李思恭亲丁等报考生员一案中,庄头亲丁“李澂、李湛、李湘、李大年、姜琏、黄景曾、邓允中等七人俱经本府堂台验看过马步射”;嘉庆四年,都虞司属下正黄旗鸦鹘户“经本府将牲丁赵大勋马步骑射考验,均属合式”;嘉庆十二年,镶黄旗庄头姜岐太之子、文举人姜琏咨送文会试,同样需要“经本府堂备验看过马步射”;嘉庆十九年,掌仪司属下园头考试文生员,“经本府堂台验看过马步骑射”;等等。

入关经年,旗人马步箭射等能力逐渐弱化,越来越多的旗人以各种方式规避测试。乾隆四十年会试,应试八旗举人125人,其中有73人报称近视眼,实系妄报,经王大臣核验、拣选仍有53人没有参加马步箭考试。乾隆帝对此极为愤怒:“马步骑射,系旗人根本,即读书人亦不可不学。今考试一百二十余人内,报近视眼者竟有七十余人之多,明系捏报,希图规避……嗣后考试人内,若有似此不能骑射者,俱著停其考试,著为例。”正身旗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本为中原百姓、没有马步箭射传统的投充人,因此类似“本处镶黄旗庄头亲丁内应考文童薄大恒、李炳,前经兵部验看马步箭,因其骑射平常,业已驳回,不准考试”的案例,并不稀见。

在实践中,投充人丁能否通过科举入仕存在多种可能,既有严格按照规定不准参加科举、八旗各处也上报并无成案的情况;也有以投充身份入学应试,被有司认可,并不乏中举之人的案例;同时,另一些因素,如马步箭射等旗人根本,也是阻碍投充人丁以旗籍入试的一大原因。司法操作模棱两可、各种条例诸多限制,势必增加投充人群的不稳定感,加之二元制度存在的漏洞,自然会催发投机行为,冒籍考试即其中之一。


(三)冒籍科考

乾隆三十四年,玉田县内务府庄头宋九岳之子宋钰私入民籍中进士一案颇为典型。当事人往复旗档、民籍数次,几经曲折。

据档案记载,玉田县内务府投充庄头宋钰曾祖宋含辉于顺治二年带地投充,成为内务府正白旗钱粮庄头,此后,宋钰的祖、父相继承充。宋含辉带地投充之时,其中一片坐落于玉田县的土地,因薄碱沙洼不堪入圈,未被投充,一直在县完粮,家里也因此俱有民户纳粮的名字。宋钰之父宋九岳生有两子,长子宋钰,次子宋鉴。借助民户纳粮之由,宋九岳将次子宋鉴报入旗档,却将长子宋钰呈报民籍,从小就以“宋昱”之名在宋九岳的岳父家读书,未呈报旗档。

乾隆八年,宋九岳让呈报民籍的长子宋钰顶替纳粮之名,承领庄头一职,同时仍以“宋昱”之名在玉田县考取入学,即以“宋钰”和“宋昱”两个同音异字的名字在八旗下担任庄头,又在玉田县考试入学。

乾隆十六年,正值比丁,即户口册登记之年,内务府派出员外郎秦老格前往比丁。宋九岳担心漏丁获罪,呈明入档,经秦老格取具宋九岳甘结造入亲丁册内。可知宋钰虽然此前已经承领了纳粮之名,但未报入旗档。而宋钰报入旗档之后,玉田县宋昱入学之名未被撤销。十八年,宋钰以“宋昱”之名赴顺天乡试中举人,二十六年中进士。

事情至此,已相当匪夷所思,但仍然没有结束。乾隆三十年又值比丁之年,内务府派出郎中海德前往比丁,已中进士的宋钰难以继续担任庄头,遂在海德处呈报:“伊幼小读书,不谙差务,恐致误公,并称伊弟宋鉴向随伊父交纳钱粮办差熟悉,呈请将伊弟宋鉴顶充”,经郎中海德取具宋钰等情愿甘结,准令宋鉴顶充庄头之职。宋家悠游往复于八旗与州县两系统间,尽占其利。

直到比丁之员外郎福英查出宋钰冒入民籍已中进士,这才将此起于旗、民之间往来谋利的案件呈明送部。经有司审断,最终于乾隆三十四年判定:


查宋钰系带地投充内务府钱粮庄头宋九岳之子,并不遵例由旗报考,辄敢因伊祖父以来在玉田县完纳钱粮,遂图混入民籍改名宋昱,进学中式。情殊狡诈,若仅照诈冒户籍律拟杖,不足示惩,应将已革退进士宋昱即宋钰发往乌鲁木齐当差。宋鉴随同捏稀,自行顶充庄头,应照不应重律杖八十,系旗人鞭八十。


由上文可知,宋钰似可“遵例由旗报考”,却选择了民籍科举这条路径,其原因限于史料不宜妄断。然而无论如何,宋家违反条例冒入民籍是可以确定的,否则不会有意使用“宋钰”、“宋昱”两个同音异字的名字。

与此案相关的八旗、州县官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八旗系统内,历年比丁员外郎四格、张琳、六十一、保荃、舒喜、海德、诚意等,其中员外郎张琳、六十一、保荃已病故,郎中海德、诚意和员外郎秦老格、舒喜、四格均照“失查例”,各罚俸一年;员外郎舒喜于另案降为笔帖式,应罚笔帖式俸一年。至于地方官员,宋钰在乾隆八年玉田县知县张镇任内入籍送考进学,十八年中式举人;二十五年,宋钰在前任知县龙钥任内结送会试中式进士;至宋钰中举,则是前县宋干金任内之事;此外,宋钰于乾隆十八年科试考列三等,由前任儒学教谕常玙给文罗试中试举人,“所有滥准宋钰即宋昱,入籍、进学及送考之地方官并儒学各职名咨请查议”,宋钰进学考试过程中所有牵涉官员等均被查议。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上谕各省清查军流人犯已过十年者,若安分守法,则依乾隆十一年例查明省释回籍。同年十一月,乌鲁木齐办事大臣索诺穆策凌覆奏宋钰“当差九年并无贻误”。次年,年过六十的宋钰在乌鲁木齐满十年后获释返乡,此后便不理他务,以诗酒终老。

关于宋家在州县完粮的这块土地,案件发生时,经刑部调查,投充庄头接替宋钰承担庄头一职的宋鉴“现今当差官地八十八顷八十五亩,余地三顷四亩二分一厘”,这部分土地数量“与宋钰曾祖宋含辉原投红档所载地亩数目相符”。宋家民粮地“原系久经在县交纳民粮之地,并非隐地匿粮旗民夹空影射私产”,确系“因薄碱沙洼不堪入圈”,而非“不办旗差,不完民粮”的隐匿土地。刑部据此判定,“(该地)相应仍令照旧营业,在该县交纳民粮,毋庸另行置议可也”,交由现任庄头宋鉴继续耕种,依旧属于民地,在州县完粮,并没有因宋钰案件而改变土地的性质。

这是一个相当典型的投充旗人冒入民籍参加科举考试的案例。宋家民粮地是宋钰能够钻制度漏洞,冒入民籍、参加科考的重要物质要素;同时,直隶基层乡间,同一家族/家庭中既有旗人又有民人的普遍状况,又为宋钰以“宋昱”的民人身份在地方考试入学,隐瞒官府,并考取举人、进士提供了可能。直隶乡村社会中,以民人身份投充至旗下者为数甚众,他们既博弈于八旗与州县之间形成自身规制,又借助国家规范对制度进行应对与反形塑,多重力量间的竞合塑造了投充人群本体与当地基层社会的风貌。


结语

无论“舍民称旗”抑或“讳旗称民”,我们都能看到八旗、州县两套管理系统对直隶乡村基层人群的影响与作用。“旗人”是投充人丁在清代的根本身份,有清一代旗民分治的政策,从制度上在身份、管理、司法等方面把他们约束在八旗体制内,然而现实生活不可能如条文规定那样清晰分明。投充人本就是畿辅当地的普通百姓,世世代代居住于此,与没有投充的民人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普遍的个人/核心家庭投充的状况,使得同一个家庭/家族内部既有旗人也有民人,数代之后,无论是当地的老百姓,还是投充群体自身,都容易对投充人后代的旗人身份产生模糊的认知。清廷虽然建立了一套旗人、旗地管理体系,但旗民芜杂,不易厘清,加之旗人、旗地的特殊性,地方州县未能直接掌握其信息,司法上也有层层障碍,因此在畿辅地区,无论是投充旗人,还是普通民人,都有游走其间、获取利益的可能。

如前文所述,与土地相关的案例呈现出由“民”入“旗”的倾向,这与旗地肥沃、旗人有一定优待直接相关。投充人丁虽为奴仆,却管理大量土地和财产,拥有一定权势。他们背靠“八旗主子”,让地方官员有所忌惮,不敢轻易介入干涉。同时,投充制度本身的漏洞,诸如自愿附投、旗人合法拥有民地、家庭/家族中既有旗人又有民人等状况,短期内尚可无碍,时间稍长,必然引发旗、民纠纷,旗人的优势地位又会影响有司判案。民人因此向旗人流动,冒为庄头,利用旗地,获取利益。

在入学科考方面,则呈现出由“旗”向“民”的反方向流动。投充人以奴才身份进入八旗,与“八旗主子”有着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入学、考试、任官限制颇多,直到乾隆三年才获得考试资格,但仅3年后,清廷又封禁了投充人丁的科举之路。同时,其他一些诸如马步箭射等政策限制使投充人参加旗人科举有较大难度,从而催发其冒入民籍,由民人系统考试入仕。

旗人与民人在二元性制度下的游走,一直是令清代官方头疼的难题,清廷对此采取了多种措施,诸如加强户籍管理,严格登记制度;与地方府州县政府联合管控,自雍正初年始,投充人丁册籍在州县备案;等等。同时还不断制定新的制度约束投充人丁,地亩册就是其中一项。雍正六年,雍正帝下旨编撰旗地地亩册,要求登记旗地坐落州县乡村、名下、地段、四至,规定了负责制作以及管理的机构,一样二本,一部存案,一部转咨直督发布政使司,照造清册,钤发州县,与民人粮地清册一同存贮。然而地亩册编撰成效不彰,直至清末,土地纠纷不仅并未消减,人们反而找到了更多的应对策略,就如人丁册一般,某些情况下,反倒给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现实社会运行受制度的制约,但同时也反过来形塑着制度。

旗民分治是清代治政不争的事实,也是后人理解清代社会的基础,却不能反映旗、民社会的全貌。二元性制度引发权力缝隙,人们出于利益考虑,选择性地游走于八旗系统与州县体制间,看似森严的制度与法律存在模糊地带,诸多政策漏洞为投机者提供了空间。考察此类颇具普遍性的历史现象,让我们更贴近时人的行为状态与现实生活,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清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金、元以降,华北最为明显的地域特征是国家的强大投影,政治事件与国家制度对基层社会的渗透直接而深入,相应地,基层社会对国家的感应也甚为敏锐、迅速。国家与地方、作用与反作用在此处呈现出较其他地域更为紧密而黏着的互动关系,强调华北区域史研究中“国家的在场”成为学术界共识。同时,华北也是族群问题频现之处,族群的冲突、融合、迁徙、流动不仅形塑了本地历史,对中国整体历史的走向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千百年来多族群共存,彼此之间势力的消长,多种语言、文化的碰撞,“多元”默化成为华北的日常。辽、金、元、明、清等以此为中心的统治及王朝之间的易代更替,所产生的族群与族群、族群与国家间的竞合关系,构成了此处地域社会的风貌:既有各族群不断形塑或划分或整合自我与他者之间边界的自身规制;又有借国家制度,使自身在传统王朝的结构之下,仍能对地方社会形成“国家在场”的影响力;同时还有基层社会对国家不同管理系统的应对,以及多种力量间的相互作用。

清代丰富的史料,尤其是涉及民众日常生活状况的各类官方档案和民间文献,使研究者能更清晰地观察和认识清代基层社会的种种细节。新时期的史学研究中,地方社会研究、跨区域研究、社会群体研究、国家与基层社会互动等问题是学界焦点、前沿所在,清代旗人社会作为地方基层社会的重要类型之一,长期以来游离于主流研究之外,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八旗人群,关注制度交错地带不同人群的生存状态,不仅有助于理解华北地区不同人群的生活状况,也有益于推进学界对二元性制度下族群关系、区域社会等相关问题进行更立体且客观的思考。(《历史研究》2020年第6期)


谢选骏指出:干部工人二元制是满清旗民分治的延续、城乡户口二元制是满清旗人制度的扩大——中共照抄了苏联的农奴制度和工奴制度,合成“共奴制度”可也。这种制度深受哥萨克东侵的影响,因为列宁本人就是鞑靼人的杂种,斯大林则是受到沙俄虐待的少数民族,翻身以后反过来骑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这与辽金元清入侵中国所形成的“游牧农耕二元制”,可谓异曲同工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管中共叫做“后清”,因为城乡户口二元制是满清旗人奴隶制度的扩大。

2021年10月30日星期六

谢选骏:历史是幸存者加减乘除的记录



《80年代文化簡史:30多年前,中國年輕人追逐的夢》(2021-10-30 宅總有理)报道:


雖然歲月如流,


什麼都會過去,


但總有些東西發生了,


就不能抹煞。”——作家·王小波“逝於1997年4月11日”出自作品:《似水流年》


01. 


人類歷史上的壹些浩蕩傳奇,往往都是從壹縷微光開始的。


1978年歲末,北京亮馬河畔的壹間農房裏,趙振開、姜世偉、黃銳等7名青年,圍著壹臺破油印機忙了三天三夜,印出壹大堆紙頁。忙完後,大家跑去東四壹家飯館,舉杯暢飲,最終決定選出三人,準備將紙頁貼往北京各個重要場所。 


臨別之際,大家落了淚。因為不知此去,能否安全回來。接下來兩天,其中三人將那些紙貼滿北京的政府單位、純文學雜誌社和清北這樣的高校。出發前,趙振開甚至塗改了自行車牌號,以免被人跟蹤。 

事實證明,情況沒那麼嚴重。他們也就跟人大的校警吵了壹架而已。沒多久,紙頁被廣大青年看見,大家瞬間興奮起來。因為趙振開他們張貼的,是建國以來第壹份地下文學刊物。他們自辦刊物,發表詩歌、小說,是要表達過去十年裏被壓抑的心情。


那本刊物的名字,叫做《今天》。 


創刊之際,趙振開和姜世偉,還特意為對方起了壹個筆名。前者給後者起的,叫芒克。後者給前者起的是:北島。


早在1972年,北島就認識了芒克。那時,他們只能悄悄寫詩,不敢發表。相識第二年,北島寫出了《回答》。但1978年發在《今天》創刊號上,為了安全起見把創作時間改成了1976年。廣大青年在創刊號上讀到這首詩後,內心都像火山壹樣噴發。不久,有人冒著風險,在那些張貼出來的紙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和地址。隨後,《今天》開始定期出版。 


從第二期開始,雜誌有了穩定的訂閱用戶。每期1000冊,被寄往全國各地。


為保證《今天》順利運營,芒克從造紙廠曠工,領著6塊錢工資,全情投入,害得家裏人以為他在從事反革命活動。在他和北島的努力下,兩年間,編輯部出了9期雜誌、4種叢書,還組織過數次詩朗誦。 


沒多久,壹首叫《致橡樹》的詩,通過雜誌傳遍全國,驚醒每個青年。壹對兄妹在西單看到油印詩句,直接跑去編輯部。弟弟躲在姐姐身後,怯得不敢說話。芒克心說妳怕什麼,這裏又沒人打妳。 那個姐姐叫顧鄉。 她的弟弟,叫顧城。 


那兩年裏,越來越多的手寫稿件,被寄往《今天》。其中有兩個作者,壹個寫小說,壹個寫評論。前者叫史鐵生,後者叫鐘阿城。這些人在十年裏吸收的養分,開始噴薄出巨大能量。為了讓年輕人更好地了解詩歌,編輯部每月在張自忠路4號搞壹場作品討論會。


“拉開80年代大幕的《今天》” 


不過,轟動壹時的《今天》沒能熬過1980年。第九期出完,便被查封。編輯部想把它變成內部資料,出了三期,再次被禁。北島當時在壹家雜誌社上班,被停職反省。芒克則因曠工數百天被直接開除。 


《今天》停刊前夕,芒克喝醉酒在街上撒了壹泡尿,對著空蕩蕩的街頭大喊: “詩人?中國哪有什麼詩人?” 此後,他在社會上遊蕩。壹度跑去給人家看大門,壹天只能賺壹塊錢。 壹對掀起了颶風的蝴蝶翅膀,就此停歇。 


然而,這並不是故事的結局,反而成了故事的開端。《今天》創刊前,緊張的時代空氣有所松動,西單出了壹面墻,社會上出了政論刊物。正是這股風潮,給了雜誌誕生的可能。所以在創刊號上,北島寫的第壹句話就是: “歷史終於給了我們機會。” 


歷史不單單把機會給到了北島、芒克。《今天》停刊後,轟轟烈烈的80年代迎面走來,歷史用機會砸中了壹大批才華橫溢的青年。在接下來的十年裏,那些青年將壹個接壹個,發出驚天動地的吼聲。 


02. 


《今天》發行後,北島在玉淵潭搞過兩次朗誦會。在壹塊松林環繞的空地上,青年陳凱歌朗誦了《相信未來》和《回答》。那時,凱歌不但在刊物上發表小說,還是《今天》在北電的代理,負責代售刊物。 


1978年9月,北島、芒克在黃銳家提出要自辦刊物時,北京電影學院招了壹批新生。其中有陳凱歌,還有張藝謀、田壯壯、李少紅、霍建起等人。他們都是各單位裏沉澱下來的好苗子。開學典禮上,放了兩部黑白片,壹個《翠堤春曉》壹個《方托馬斯》,有直升機和比基尼,把張藝謀給看暈了。 


入學後,張藝謀非常認真,天天上晚自習,最後回宿舍,三句話不離電影。陳凱歌愛讀書,經常寫東西。相比於他倆,田壯壯最野,整天趿著鞋,胡子也不刮,滿嘴“他媽的”和“我操”。沒辦法,誰叫人家牛逼呢。他爸田方,是北影廠首任廠長。當初入學考試,他第壹個出考場,答的全對。 


其他同學埋頭苦讀,田壯壯就愛上課搗蛋。那時他常掛在嘴邊的壹句話是: “別他媽上課,上他媽什麼課呀。” 


每次陳凱歌帶新書回來,指點江山,大家爭相傳閱,田壯壯都不以為然。但過不了多久,書上講的是什麼,他壹清二楚。


三個代表裏,當初最風光的,並非陳凱歌,而是田壯壯。大三時,他就把史鐵生的小說拍成了《我們的角落》,同學只能打下手。之後拍《小院》《紅象》,創下北電學生拍片記錄。1982年,這撥人畢業,田直接留在北影廠。倒黴的張藝謀等人,被發配到遙遠廣西,靠寫軍令狀拍《壹個和八個》。電影籌備期,田壯壯跑去廣西看老同學,天天給他們買菜做飯。 


《壹個》為張藝謀們揚名後,田壯壯回京,籌拍《九月》。他媽覺得劇本還不成熟,田壯壯卻說夠了,從廠裏要了45萬。片子拍出來,請同學李少紅、張建亞去看,都說看不懂。這卻成了田壯壯電影的壹貫“風格”。 


幾年後,田壯壯說了句得罪人的話: “我的電影是拍給下個世紀觀眾看的。” 


這時候,陳凱歌坐不住了。帶著散文《深谷回聲》去廣西,拉著張藝謀去陜西采風,要拍電影。廠裏不想支持。結果采風回來,給電影廠7個領導匯報,凱歌用三寸不爛之舌,楞是當場說哭了2個副廠長。 


隨後,陳凱歌和張藝謀去廣州找王學圻。三人看著商場裏58塊錢的皮夾克,直流哈喇子。凱歌還想充大個兒,請王學圻在流花賓館吃飯,看完菜單就楞了,只好來壹句,妳說這菜它怎麼就這麼貴呢? 


沒錢,但這並不影響陳、張二人創作上的激情。開拍第壹場戲,王學圻2點起來定妝,往壹座山的山頂跑,吹著冷風直惡心。邊跑邊想,再也不拍他娘的狗屁電影了。可壹下山,凱歌滿眼含淚抱住他,不停道謝,王頓時繃不住了。這期間,張藝謀為了畫面裏的壹條白線,天天帶人去踩同壹條路。有次拍壹場重頭戲,突然下雨,他和陳趕緊脫上衣,給王學圻披上,讓護好戲服。 


兩人撐著壹把傘給機器遮雨。雨水打在身上,陳、張還在那兒聊畫面。 


後來王學圻回憶說:“我壹輩子都忘不了那場雨。”


數月後,電影拍出來。遠在美國從小看西片長大的洪晃看完,腦袋轟地就炸了,心說中國居然還能有人拍出這種電影? 這部電影,就是《黃土地》。 


而就在陳、張合作拍《黃土地》的1983年,西影廠的壹個美工,因為嚴打被抓進監獄。那十個月裏,他把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看了壹遍。出來後,看到《黃土地》,被其深深打動,瞬間燃起了對中國電影的希望。這個美工,就是蘆葦。


03. 


陳凱歌靠《黃土地》聲名鵲起時,他的同學,北電錄音系的寧瀛正在意大利公費留學。同年,意大利名導貝托魯奇打算拍壹部跟中國有關的電影。為此,他向歐洲五家銀行每家貸款500萬美元。好萊塢聽了,都說他有病。這部電影,名叫《末代皇帝》。 


通過老師介紹,寧瀛認識了貝托魯奇,幫他在劇本上填充了許多細節。此後,老貝到中國看景,寧瀛成了副導,又是幫忙改劇本,又是滿北京找認識溥儀的人,還真在壹處大雜院裏找到了溥儀在長春時的跟班。 寧瀛說,要是棺材讓挖,她肯定挖棺材了。 


1986年4月,文化部下發文件,國家級文物單位室內禁止壹切拍攝。好巧不巧,共產主義者貝托魯奇在此之前提交申請,順利通過。 


是年7月,他帶著150名中國人、100名意大利人、20名英國人和30名翻譯進駐紫禁城,開拍《末代皇帝》。拍攝過程中,他得到了中國政府鼎力支持。譬如溥儀登基那場戲,是在太和殿拍的,史上僅此壹例;譬如監獄長是時任文化部副部長英若誠演的,那是胡耀邦的特批;再譬如拍攝期間,伊麗莎白女王訪華,希望參觀故宮,中方以拍電影為由,楞沒讓女王進去。


“從太和殿裏跟拍出來的鏡頭” 


在選角上,貝托魯奇也握了壹把王炸。 


演溥儀的,是金球獎提過名的尊龍;演婉容的,是因《小花》在中國家喻戶曉的陳沖;演文繡的,我國著名童星鄔君梅;演日本間諜的,是大島渚介紹給他的阪本龍壹。著名華人影星盧燕,客串慈禧;中國時尚教母宋懷桂,客串裕隆太後。因為喜歡《黃土地》,貝托魯奇找陳凱歌,客串了壹個門衛。 


在天時地利人和下,電影順利拍完。次年上映,橫掃奧斯卡,9提9中。9個大獎裏,包括最佳電影配樂,由三個作曲共享。其中壹個是阪本龍壹,還有壹個,是寧瀛推薦的中央音樂學院的高材生,蘇聰。 


當時寧瀛推薦了三個人,除了蘇聰,剩下的兩人叫:劉索拉、譚盾。 


《末代皇帝》9提9中,狠狠打了美國人的臉,成為80年代奧斯卡難以超越的神跡。陳沖成為第壹個去奧斯卡頒獎的中國人;鄔君梅打入好萊塢,後來成為奧斯卡終身評委;尊龍的演藝生涯,壹度因此封神。


“奧斯卡頒獎禮上的尊龍和陳沖” 


但要說影響最大,反倒是對打醬油的陳凱歌。5年後,他去西影廠找蘆葦,請他改壹部小說,拿給蘆葦的參照劇本,就是《末代皇帝》。 


對此,蘆葦的原話是: “《末代皇帝》給我的啟發至關重要,它幫我找到了整個故事的歷史視角。” 這部電影的名字,妳們肯定都知道。它沒拿到奧斯卡,但它拿了金棕櫚。 


1987年,《末代皇帝》的票房,養活了北影廠足足5年。9提9中震驚西方,但這部電影在80年代的中國人看來,不過是老外的奇詭視角。蘇聰雖然拿了壹個奧斯卡最佳配樂,廣大文藝青年也並沒往心裏去。 提起音樂,他們迷的是搖滾。 


04. 


陳凱歌第壹次參加《今天》的詩朗誦會,是1979年4月8號。 


那個月,北京民族文化宮搞了壹場服裝觀摩會,主辦人是法國設計師皮爾·卡丹。會上,壹個模特對著觀眾敞開對襟衣裙,臺下人嚇得直往後退。第二天,《參考消息》就轉發香港左派的壹篇文章,說飯他媽都吃不飽,還看啥時裝表演? 文章的名字,叫《外國人的屁香》。


皮大爺的初次中國行,就這麼受挫。幸好在巴黎,他遇到旅居歐洲的宋懷桂,便委托她回國辦兩件事。第壹,組個模特隊,第二,開壹家叫馬克西姆的餐廳。 


皮大爺看中宋,是覺得她有過人之處。這位家世不凡的才女,當年愛上外國人,親自給周總理寫信,完成了建國以來第壹樁涉外婚姻。 


拿皮的話說,就是被扔在沙漠上,宋懷桂也能學會仙人掌的語言。


回國後,宋到處寫信、找人、拜訪各部門。每次出門,留意街上那些身材條件出眾的年輕人。在她看中的人裏,有日後的國際名模石凱,有普通工人貢海斌,還有兩個演員,壹個叫方舒,壹個叫張鐵林。


方、張二人,都以拍電影為由拒絕,貢海斌卻選擇留下。其實貢父曾是北京最大的面料商,貢還曾跟劉少奇女兒同班,結果浩劫期遭遇清算。17歲後,貢成了西單洗染店的學徒。但對於美的熱愛,深深刻在骨子裏。1980年,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播出後,他花3個月工資買了墨鏡。 


實際上,不光是貢,80年代初,蛤蟆鏡、喇叭褲流行起來後,很多年輕人關於美的意識都覺醒了。但大部分國人,穿的還是70年代的灰綠裝。女孩兒們也不知道什麼叫化妝。唯壹的化妝品,是防凍的雪花膏,有姑娘用燒黑的筷子描眉,燒熱的火剪子燙發,最奢侈的護膚品,也就是雞蛋清。 


1980年底,宋疏通關系,租下鼓樓二層大廳訓練模特。28個年輕人用業余時間參與,枯燥培訓和家人阻力,很快刷掉壹半人。 


貢海斌被單位發現後,以“追求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為名被發配到山西燒磚。父母也勸他離開。但這都沒能阻止他。次年3月,以他為首的模特隊首次登臺,展示了皮大爺100件衣服,引起紡織部和外媒高度重視。 


4年後,皮大爺在工體舉辦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時裝表演,壹萬多人觀看。同年,宋教母把12名模特帶到巴黎,中國人第壹次在世界時尚舞臺上展現風采。壹群女模特穿越凱旋門的照片,成為80年代美的註腳。


“宋懷桂和她的模特隊” 


在此之前,1983年9月,北京崇文門西大街2號,馬克西姆餐廳隆重開張。 


宋做代理時,歐洲人都說皮大爺腦抽了。他們根本想不到,這家餐廳將在中國80年代文藝史上留下多麼絢爛的壹筆。在那裏,時裝模特們曾在著名演奏家呂思清的即興小提琴聲中走秀,劉曉慶第壹次知道什麼叫做時髦,阿蘭·德龍辦了自己50歲的生日party,貝托魯奇跟英若誠握手暢聊《末代皇帝》,姜文曾捧著獎杯壹臉喜悅地留影,張藝謀曾帶鞏俐出席派對。 


十幾年後,壹位香港巨星還在馬克西姆留下了自己在北京最後的影像。 那個人,就是張國榮。 那張照片上,還有壹個青年。80年代的北京,他的影響力,比張國榮大多了。他的名字,叫做崔健。 


據說在馬克西姆,他第壹次唱出了那首歌: 


我曾經問個不休


妳何時跟我走


而妳卻總是笑我


壹無所有… 


05. 


馬克西姆開張第二年,北京歌舞團民樂隊琵琶演奏員文博,受國外搖滾樂隊的啟發,想組壹支樂隊。那時,北京歌舞團小號樂手崔健,已經聽過許多破損的打口帶,並忍不住為那些磁帶繪制封面。最後,他成了這個“七合板樂隊”裏最年輕的成員,並在政協禮堂,完成首演。 


80年代初的北京,彈吉他是倍兒有面子的事。青年們常在後海、故宮、八壹湖聚眾碴琴,這裏面就有孫國慶。崔健屬於名氣比較大的。1984年,壹次演出結束,他抱著吉他唱了壹首《草帽歌》,當場給人唱哭了。 


第二年,搖滾樂滲透進各個音樂圈子。丁武、何勇、竇唯、王迪等人,紛紛愛上了這種新潮音樂。然而壓抑的氛圍,也從彼時開始。社會上認定它是流氓音樂,玩搖滾的都被父母罵沒出息。是年6月,團裏沒收樂器,“七合板”解散。四處流竄的搖滾青年們,連個正經排練場合都沒有。 


那時,有“搖滾傳教士”之稱的曹平,經常去崔健家吃飯。壹天,崔健說不在家吃,把他叫到河堤邊,臉色很不好地說了壹句: “曹平,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這成了崔健第壹首原創作品的歌詞。那首歌,叫做《不是我不明白》。 


1985年底,北京電影學院食堂,崔健擔任吉他手的ADO樂隊上臺表演,崔健唱了壹首Blues風格很重的抒情作品。演到壹半,壹群CBS記者沖進來攝像,有人把崔健扛到肩上。何勇帶著壹幫學生,狂呼他的名字。 


崔健登時就掉了眼淚。 那天那首歌,叫《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看把姑娘們給迷的” 


隨後,崔健帶著兩首原創作品參加“孔雀杯”歌賽,慘遭淘汰。但通過關系,他順利拿到1986年“百大歌手聯唱”的登臺機會,還從歌賽評委王昆手上爭取到壹次獨唱。直到去體育館,大家都提心吊膽,不知能否上臺。演出當天,崔健臨時換上王迪的馬褂,褲腳壹高壹低,唱出了《壹無所有》。 


不久,曹平去道賀,崔健說了句: “我恨不得管王昆叫媽媽。” 


就像北島、芒克們偷偷張貼《今天》的那個前夜,全社會的青年,壹直處在壓抑之中。如果說《今天》的出現,給了他們表達自由的狂喜。那麼《壹無所有》的嘶吼,則直接喊出了壹代苦悶年輕人的心聲。主辦方給了崔健700元稿費錄制磁帶後,這首歌像風暴壹樣席卷全國。歌詞裏那麼多“我”字,聽哭壹大票青年。崔健在搖滾圈的地位,壹夜之間,發生巨變。 


此後,崔健成了滾圈兒領頭人。有人羨慕嫉妒,有人視為榜樣。黑豹的秦勇說,他唱完《壹無所有》,所有人都跟他走了。1987年,崔健被歌舞團勸退。不久,他去北大演出。在狂熱粉絲李國慶等人的組織下,北大成立後援會。這個後援會裏,有個叫梁欽寧的,他有個很有名的爺爺,梁漱溟。那年,他拿著爺爺單位“中國文化書院”開的介紹信,才為大家買到崔健首體演唱會的門票。 


隨著文化界、美學界的推崇,崔健的聲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多年後,另壹位旗手王朔在《崔健印象》裏的原話是: 


“我寧願崔健和他的音樂代表我存在,代表我鬥爭,代表我信仰,我把重大的責任都交給他了。” 


與《今天》被迅速查禁不同,崔健遭遇的官方態度,相當曖昧。公開表演,沒說允許,也沒說不許。以至於他只能去馬克西姆活動。 


彼時,馬克西姆是北京最豪華的場所。弧度墻鏡來自日本,鳶尾花吊燈來自法國,地毯來自蘇格蘭,服務生是壹水兒的男帥哥。壹餐花費,大約500元人民幣。而北京居民平均工資只有40元。但崔健可以帶滾圈人免費進去,掀開地毯,嚎叫整夜。所以,連崔教父也要尊稱夜夜身著禮服的宋懷桂壹聲: “Madam song。” 


“崔健在馬克西姆表演”


1987年,蘇聰摘得奧斯卡最佳配樂壹事,在崔健的吶喊中變得不值壹提。同年,跟陳凱歌合作《黃土地》的張藝謀,在西影廠扶持下,拍了自己第壹部電影《紅高粱》,兩人從此分道揚鑣。也就是這年,芒克被阿城介紹去的那家外貿公司宣告解散。萬般失落中,他寫下長詩《沒有時間的時間》:“這是壹個好年頭/這人間已落葉紛紛/多麼可憐的壹個季節呵/它就像壹個龍鐘的賣藝老人/在伸手拾著地下的錢。” 


那時候,《今天》雖然停刊許久。但詩歌的熱潮,卻在中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就在前壹年,深圳舉辦詩歌大展,居然湧出了88個流派,什麼野牛派、病房意識、超低空飛行…壹湧而上,被譏笑為“中國詩壇的88片尿布”。 


同年,北島、顧城、舒婷等人去成都參加詩會,被無數青年圍得走不動路。壹個遼寧青年跟著北島訴說了壹天的苦悶,痛苦地用刀紮破自己手心。而在北京昌平壹所高校裏,壹位年輕詩人,和前輩芒克、北島壹起,成為了北大1986年度五四文學大獎特別獎的獲得者。 他的名字,叫做査海生。 


06. 


1979年,査海生考上北大時,年僅15歲。 


那時,油印的《今天》傳遍北大校園。法律系的他由此接觸文學。這離他第壹次使用筆名“海子”寫出《亞洲銅》,還有整整5年時間。在他剛入學時,《今天》的創刊人之壹,負責美編的黃銳,搞出了另壹件大新聞。 


早在70年代,美院、畫院停止招生,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有個培訓班,黃銳在那裏學畫。《今天》鬧出動靜後,黃銳看到詩人們大放異彩,倍感失落,發現有人在西單那面墻搞畫展後,他也想搞壹個。 


正好1979年9月,美術展覽館要舉辦全國美展。黃銳就聯合馬德升、鐘阿城、曲磊磊、王克平、李爽等壹大幫業余畫家,在館外公園的鐵柵欄上,掛滿各種奇怪的油畫、水墨畫、木雕。將其命名為“星星畫展”。 


在宣傳“前言”裏,這群青年說:“我們用自己的眼睛認識世界,用自己的畫筆和雕刀參與世界。我們的畫裏有各自的表情,我們的表情訴說各自的理想。” 


於是乎,當天展出的作品,沒有壹個走的是意識形態下的蘇聯寫實主義。而是壹些風格前衛、充滿現代感和個人色彩的作品。很多觀眾前去圍觀,嚷嚷看不懂,不知道在表達什麼。結果這幫參展青年說:“館裏面的看得懂,要看進去看去!”


“星星美展上的群眾” 


沒多久,前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連美院師生也跑來看。很快,公園管理人員前來幹涉,還有中年婦女說妳們畫得不美,要去公安局舉報。警察還真來了,參展者據理力爭,警察也沒辦法。隨後,中國美協主席江豐、美術館副館長郁風、首都機場壁畫作者袁運生等美術界大拿都來了,給予畫展積極評價。參展者由此信心大振。然而第三天,作品被強行沒收。 


彼時正值國慶,全國文藝工作者在京開代表大會,參展者就拉著“要藝術自由”的標示,走向了長安街。最後,作品全都物歸原主。 


盡管展出時,很多人表示無法接受,但也有觀眾在留言簿上寫了句話: “今天參展的人們,可能不是完全明白妳們的作品是什麼意思,但是明天,在未來,在新的文化出生以後,人們都會想到這個時候。” 


不得不說,這位觀眾很有眼光。 


“星星”最終被評論家視為投向中國藝術界的壹顆原子彈,成為浩劫後第壹場前衛藝術運動,宣告了中國前衛藝術的到來。 


“星星”前後辦展兩次。第壹次參展者裏,鐘阿城畫了些鋼筆畫。展出當天,他還負責把畫翻拍洗印,好賣錢。他找的攝影師,來自“四月影會”。 


那年4月,45名攝影愛好者在中山公園搞了壹個叫“《自然·社會·人》藝術攝影展”。展期25天,7萬多人參觀。作品不光有照片,還抄配詩。這是建國以來首個非官方攝影展。民間組織“四月影會”由此被人熟知。 


它的成立,宣告中國攝影藝術“樣板化”時代終結,並與“星星畫展”、“十二人畫展”、“無名畫會”壹起,構成中國當代藝術的開端。 


後來,在《中國前衛藝術的興起》壹書中,作者如此闡述道: 


“之前的幾十年間,藝術家被權力和真理所降服,唯唯諾諾、泯然眾人,他們被稱為藝術工作者,可以被評為勞模,成為眾人的道德模範。而‘星星’則將藝術家定位於少數派,定位於不合時宜的人。”


“給中國當代藝術開端的人” 


1980年,第壹屆“星星”舉辦後,在全國最權威藝術雜誌《美術》上,壹個叫栗憲庭的青年執行編輯,寫了第壹篇介紹它的文章。第二年,栗憲庭又很大膽地在《美術》上刊登了壹組作品,名叫《西藏組畫》。 


畫這七幅畫的小夥子,1978年高考恢復時,考入央美油畫系研究生班。 他的名字,叫做陳丹青。後來文藝界對他的評價是: “引導了壹個新的風潮,啟示了表達我們民族的更為內在和探索精神空間的壹代畫風,他在作品成為中國當代美術壹個無可爭議的裏程碑。” 


就像北電78級拍電影壹樣,《西藏組畫》有著與以往藝術形式截然不同的創作探索,迅速啟發了後來者。1983年,栗憲庭因“精神汙染”被撤職。兩年後,隨著氣氛寬松,他進入《中國美術報》做專職編輯,並聯合同年創刊的《畫家》、《美術思潮》、《江蘇畫刊》等壹批藝術雜誌,參與推動了美術界的“85新潮”運動,在頭版頭條上,介紹年輕壹代的前衛藝術。 


這場“85新潮”,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壹個分水嶺。


“尚且青澀的陳丹青” 


就這樣,“星星”成為星火,催生出了壹大批更為“不合時宜”的藝術家。而多年後,《今天》的美編、“星星”發起人之壹黃銳,將工作室設在北京壹處廢舊工廠,並引入“東京藝術工程”,將其改造成壹個藝術區。 


2003年,它被《時代》評為全球最有文化標誌性的22個城市藝術中心之壹。 這個廢舊工廠,就是798。 


07. 


實際上,不光“星星美展”廣大群眾看不懂,北島、顧城們的詩流向五湖四海,也沒多少人讀明白。當時,作家章明寫了篇《令人氣悶的朦朧》,指責有人故意把詩寫得晦澀、怪癖。“朦朧詩”壹詞因此流行開來。 


然而比起詩、畫,最不把觀眾審美放眼裏的,是陳凱歌的同學,田壯壯。 


從北電畢業後,田壯壯先是做了“第三代導演”淩子風的助理。他首次獨立執導《九月》時,把淩子風請去。淩導看完,說:“壯壯,等妳下壹部出來我再表態吧,妳這部我實在是看不懂。” 


只能說淩導大意了,沒想到接下來田壯壯拍的兩部電影,不但他老人家看不懂,連跟著他壹起拍電影的人都不知道在幹啥。 


陳、張二人在陜西拍《黃土地》時,田壯壯拉著蒙古作家江浩,寫了個叫《獵場紮撒》的劇本,沒通過,然後又寫了《盜馬賊》。突然壹天,《獵場》又讓拍了。電影記錄牧民日常,影像淩厲,意境深沉,完全顛覆以往的敘事。 


片子和《黃土地》壹起交上去,《黃》通過審核,《獵場》卻遲遲沒有答復。 


當時,馬丁·斯科塞斯看完電影後預言,說田壯壯會成為中國最偉大的導演。可審片的領導打電話問田壯壯的原話是:“妳這是拍給誰的?誰能看得懂?” 


正拍《末代皇帝》的貝托魯奇看了電影,叫田壯壯趕緊送威尼斯去,因為他是這屆電影節的評委。田壯壯不知道威尼斯,根本沒往心裏去。後來是在荷蘭左派紀錄片導演伊文思的力薦下,電影才重審、通過。


“電影《獵場劄撒》” 


《獵場》最後全國拷貝為零,卻被青年田壯壯視為驕傲。緊接著,他又在西影廠支持下,拍了《盜馬賊》。這部比上部更狠,田壯壯冒著風險,將隊伍拉進藏區。他要用《盜馬賊》表達信仰、生死的哲學命題。電影剔除敘事,直接深入思想。拍攝時,很多人不理解田壯壯在表達什麼,田壯壯就罵: 


“傻叉,讓妳拍什麼就拍什麼不就得了,瞎他媽問什麼?” 


後來實在拍不下去,田壯壯召開全員大會,把每個章節拎出來,壹壹解釋。 


聽完後,下面的人來了句:“導演,這電影到底什麼意思?” 


為了《盜馬賊》,田壯壯把心臟病都拍出來了,折進去半條命。高反、發燒,都沒能阻止他。有壹次勘景,他走路打擺子,眾人勸他回去,他手壹甩,壹個人晃晃悠悠地朝深山走去。還有壹次,在河裏布置轉經筒,水流又急又冷,田壯壯光著膀子就沖進水裏。美術霍建起日後想起來說:“那時大家沒有任何雜念,就是壹門心思做藝術,命都可以不要。” 


回北京,田壯壯去後海吃飯,遇到陳凱歌。那天他喝了口冰鎮啤酒,當時心臟就不行了。凱歌把他攙到壹邊,對著夕陽掉眼淚,說:“壯壯,妳可不能出事兒啊。” 


“《盜馬賊》片場,環境極度惡劣”


《盜馬賊》送審後,連伊文思也看不懂了。電影局說,妳要想通過,必須大剪。彼時的田壯壯,正在自己最理想的創作狀態裏。對於《盜馬賊》,他有十萬分自信。拍攝時,就對攝影侯詠放話,信不信我讓妳進電影史! 


所以後來記者采訪他,他才來了壹句: “我的電影是拍個下個世紀觀眾看的。”結果這話被《大眾電影》拎出來,連續批判了兩期。田壯壯每天收到成捆的觀眾來信,全是罵他的。年輕時不可壹世的田導,懶得解釋。他覺得《盜馬賊》表達了自己最想表達的思考,就夠了。後來,伊文思又給他打電話,並叫上阿城他爸著名文藝評論家鐘惦棐看了壹遍。阿城他爸說:“田壯壯前後兩部電影,連篇影評都沒有,這是中國評論界的恥辱。” 


鐘老爺子遂即要親自寫壹篇。沒想到十幾天後,突然駕鶴西去。 


此後,在創作上刻意與大眾保持距離的田壯壯,傲氣遭到打擊,變得心灰意冷。但他依然改不掉“狗熊”脾氣。他拍老舍的《鼓書藝人》,刻意去掉其中的“進步思想”。舒乙說他不尊重原著,兩人大吵。田壯壯就說:“要麼咱們都到地底下找妳爸去,看妳爸對這件事是不是有意見?”那也是1987年的事。


“第五代走向了國際” 


那壹年,張藝謀帶著《紅高粱》在柏林摘了壹只金熊,把第五代推向國際,震驚了世界。陳凱歌去美國留學,跟洪晃混在了壹起。 


面對攝影系老謀子的成功,兩位導演系同學都憋了壹股勁。於是在短短5年後,三人合力把中國電影推向壹個高峰。 


不過,那都是90年代的故事了。在那之前,另壹波文學的高峰,早就來了。 


08. 


80年代初,“朦朧詩”壹度遭遇猛烈的批評,被稱為“社會文藝發展中的壹股逆流”。“星星”扭曲、變形的畫作,被視為“老百姓看不懂的玩意兒”。對此,壹個頗具社會聲望的學者,卻大力稱贊《今天》是“文學的飛燕”,同時在《文藝報》上發表《畫廊美談》,表達了對前衛藝術的辯護。 


這個名叫李澤厚的學者,要是看了《盜馬賊》,不知會說些什麼。 


時間再壹次回到1979年。那年,朱光潛在《文藝研究》發表《關於人性、人道主義、人情味和共同美問題》壹文,弘揚人性和人道主義。隨後,美學沖破十年禁區,引起廣泛討論。同年,49歲的李澤厚,花幾個月寫出壹本書稿。此稿先在上海《美學》上發表前三期。1981年,正式出版。這本書,就是《美的歷程》。 


80年代初,這本雋永、生動的美學書,大學生幾乎人手壹本,保守賣出幾百萬冊。它的橫空出世,不僅引領了壹個時代的美學熱,更起到“反思歷史、解放思想”的作用。壹夜之間,人們都關註起與“美”有關的話題,每個人都試圖砸碎禁欲時代裏的沉重枷鎖。


人們紛紛開始思考:“什麼是自由?什麼是人性?什麼是情感,什麼是生活?” 


隨後,李澤厚成了家喻戶曉的學者。無論他去哪兒演講,都是裏三層外三層。無數學子削尖腦袋要考他的研究生。求知若渴的年輕人,壹度把李澤厚捧上神壇。北大各專業選修課中,美學總是名列前茅。《歷程》突破以往說教的寫作手法,影響了壹大批人,其中就有在武大中文系教書的易中天。


“美學熱”之後,緊跟著是“文化熱”。 


當時,李澤厚不但為《今天》和“星星”正名,還在80年代三大民間文化機構裏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是“中華文化書院”的成員,也是《走向未來》叢書的編委。《文化:中國與世界》創刊前,還曾和他討論過。這三大民間文化機構裏最為壹代學人熟知的,便是《走向未來》叢書。 


當年這套書在北大,是直接堆在操場上賣的。 


1982年,湖南出版社找到學者金觀濤,希望出壹套提高年輕人學識、修養的叢書。此前,湖南出過壹套《走向世界》,都是國外見聞。金覺得沒啥意思,希望傳播深度,便找到四川出版社,決定做壹套人文社科叢書。 


由於是編外人員參與編撰,這成了78年後最早的民間策劃出版。壹通奔走後,嚴濟慈、杜潤生、陳翰伯、錢三強等名家成為顧問。隨後四處招編委,只要中青年,50歲以上免談。為此,挨個單位去找人。邀請人也沒工錢,自己坐公車,帶上饅頭,壹談談幾個小時,連口水都喝不上。 


最後談下來的編委,壹人每月補貼,也就20塊錢。那批編委裏,有日後許多大名鼎鼎的學界達人,比如茅於軾、張五常、周其仁、李銀河… 


不但沒酬勞,甚至有壹個編委,還贊助了5000塊錢。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王岐山。 


1983年到1988年,《走向未來》以每年壹批的頻率,出了5批74種,銷量總計1800萬冊,涵蓋社會學、經濟學、生物學、哲學、歷史學等各學科最前沿的新知。


它和中國文化書院、《文化:中國與世界》叢書編委會壹起,成為了80年代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各種思想風潮的源泉。


““走向未來”叢書” 


1984年前後,無數的老師、工人、回城知青拿著介紹信,跑去社科院門口堵編委丁學良,向他請教各種社會、民族、國家、歷史的大問題。 


頭壹年,丁學良榮獲中國首屆“中青年社會科學獎”壹等獎,出國留學。編委包遵信把他拉到路邊小館子裏,叫了壹盤長毛的豬頭肉和壹碟花生米、壹瓶 56°的二鍋頭,叮囑丁學良,這次出去,有個重要任務:“壹定記得要把好書介紹回來。” 


在《走向未來》的影響下,80年代湧現了壹大批知識分子。其中包括日後寫《西方現代思想講義》的劉擎、翻譯了《數字化生存》的胡泳和《南風窗》的總編輯秦朔。還有個叫錢鋼的,寫出了引爆市場的《唐山大地震》。 


那時,錢鋼在軍藝文學系上課,班上壹共35個人。他有個同學,叫莫言。 


當“美學熱”“文化熱”相繼在社會上掀起高潮時,借著這兩股熱的東風,以莫言為首的壹幫文學青年,也迎來了所謂的“歷史機會”。 


拿郭寶昌看田壯壯《紅象》時說的話:“我操,中國要出大師了!” 


09. 


1983年7月1日,《人民文學》換了新主編,王蒙。上任不久,他就發表了壹篇就職宣言,《不僅僅為了文學》。文中寫道: 


“通過篇篇作品,我們希望讀者能夠看到同時代人的眼淚、歡樂和憧憬,看到我們的民族的艱難而又偉大的振興,看到我們大家的生活,波瀾壯闊,多彩多姿,有時候是沉重的,卻始終又是令人眷戀、令人無限向往的生活。” 


隨後,《人民文學》編委大換血,冰心、孫犁、魏巍等老壹批人,被換成了茹誌鵑、徐懷中、諶容等新人。


其中還有日後三聯的主編,朱偉。 


1985年前後,第五代登上舞臺,“85美術新潮”掀起藝術革命,年輕人嘗試各種新的創作觀念。就在那年,王蒙刊發了劉索拉的小說《妳別無選擇》。


“來,點擊放大,感受壹下當年的編選目錄” 


劉索拉和譚盾、蘇聰,都是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這部小說,是仿照《第二十二條軍規》的黑色幽默手法,記錄學院生活,反應了壹代青年的迷茫和騷動,充滿先鋒性。壹經刊發,立即引起文壇震動。 


隨後,《人民文學》繼續推出新人。阿城的《棋王》剛在上海發表,雜誌就發了他的《孩子王》;莫言《透明的紅蘿蔔》壹出來,朱偉就從他手上搶走《爆炸》。本來小說無處發表的馬原被挖掘後,頓時成為文壇最熱的人物,《人民文學》趕緊召開座談會,發了《喜馬拉雅古歌》。 


這撥小說裏,壹上來影響最大的,壹個是《妳別無選擇》壹個是《棋王》。其實這兩部小說都是聊天聊出來的。後者是吃涮羊肉,阿城給在座的講了壹個故事,前者是劉索拉講她的學校生活。大家聽完,鼓勵他倆寫出來。 


這兩次聚會,都是在李陀家。 


早年,李陀也寫小說,中途給老婆張暖忻寫劇本。1979年,兩人寫了篇《論電影語言的現代化》,提出“變革電影語言”,直接影響第五代的創作。有兩年,李陀都快離開文學,跑去跟吳天明、郭寶昌稱兄道弟了。 


直到1985年,李陀又回歸文學圈。他雖然不寫,卻是圈中核心。任何來京的作家、評論家、找稿子的編輯,都要先去敲他的門。李陀家成了壹個人來人往的文學沙龍,整天壹幫人嗨聊。他因此被尊稱為“陀爺”。


1986年,李陀出任《北京文學》的主編。是他接過了王蒙手上的火把,繼莫言、馬原之後,推出又壹波新人。是他把余華《十八歲出遠門》放在頭條,又在1987年推出蘇童的《桑園留念》,並刊發了劉恒的《伏羲伏羲》。 


在他不遺余力的推薦下,余華、葉兆言、格非、蘇童、孫甘露、北村等壹大幫新人,奠定了自己在80年代最初的文壇地位。 


1983到1988年間,壹批又壹批青年抓住了表達風口。賈平凹的《商州初錄》和韓少功的《爸爸爸》,帶動《西湖》雜誌的杭州會議成為“尋根文學”的起點。不久,莫言的高密傳奇、張承誌北方的河,也加入進來。尋根還沒完,劉索拉的新潮,余華、蘇童、馬原的先鋒,又抓過接力棒。 


那時候,整個文學圈,相當親密無間。 


朱偉和李陀、張承誌住的很近,經常散步聊天,聊到不肯回家。有年夏天,聊到大半夜,就在馬路牙子上坐下來,聊到肚子咕咕響,幹脆買了幾個西瓜充饑。聊痛快了,等到分手的時候,天都亮了。還有壹次,張承誌半夜狂敲李陀家門,當時他正在寫《金牧場》,憋了20天,找不到壹個敘述語言,突然想到《馬丁·伊登》可以參考,但這本書只有李陀有。 


那時候,即便爭論,大家也不傷和氣。 


李陀和陳建功、鄭萬隆開會時,李、陳曾毫不避諱地指出鄭小說寫得不行,把他批得壹無是處。鄭憋著壹口氣,很快寫出《異鄉異聞》系列小說,成了尋根文學的領軍人。馬原第壹次見李陀,張口就說霍桑最偉大,李陀不同意,兩人爭得面紅耳赤。爭完沒結論,李陀先請馬原吃了頓飯。


據朱偉回憶,那時騎著壹輛自行車,可以轉遍北京所有重要作家的家。


他在《中國青年》做編輯時,在筆會上認識了陳村;讀完《午餐半小時》,當即騎車去雍和宮找了史鐵生,把《足球》拿給《人民文學》;他最大的遺憾,是沒能從王安憶那裏拿到《小鮑莊》;最出色的戰績,是在魏公村裏,搶到了莫言還沒寫完的《紅高粱》,發表在1986年的《人民文學》上。 


後來,《紅》被人推薦給張藝謀,朱偉也是初稿編劇。 


多少年後,他還記得張藝謀從《老井》外景地趕來,盤腿坐著,眉飛色舞,還記得自己給二稿編劇陳劍雨送稿那天,白天下了雪,夜裏路上都是冰。壹路上,他的自行車不斷在冰縫裏滑來滑去,歪歪斜斜…


“鮮肉時代的莫言” 


多少年後,他還記得侃侃而談的馬原,抱怨沒被文壇正視,說自己要搞個“喜馬拉雅獎”,還記得余華到北京後,經常去他家看電影,看斯科塞斯的《出租車司機》、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費裏尼的《八部半》。有壹次,余華看完伯格曼的《野草莓》,大受震撼,心情無法平靜,選擇走回家去。 


後來,他把自己對伯格曼《呼喊與細語》的熱愛,運用在了小說裏。 


那是他第壹部長篇,《在細雨中呼喊》。 


後來,朱偉想起這些事,不禁寫道: “那是什麼樣的歲月啊。” 


10. 


當然,在那個年月裏,並不是所有文學青年,都跑去寫小說。王蒙出任《人民文學》主編時,被《今天》感染的査海生剛畢業,被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工作。在學生的要求下,每次下課前,他都要朗誦壹首詩。 


“85美術新潮”和“85先鋒文學”交相輝映那年,對詩歌狂熱卻壹直寂寂無名的他,終於在《草原》上發表了《亞洲銅》。署名“海子”。 


次年,《草原》創立詩歌專刊,創刊號發了他的詩劇《遺址》,使海子信心倍增。 那之前,他被詩壇忽視太久了。


“海子,査海生” 


80年代轟然而至後,讀過北島、芒克的青年們,壹個個都有了寫詩的沖動。這種感性、短小、方便流傳的文體,迅速掀起壹波熱潮。這才有了前文說的88個詩歌流派。那時,歐陽江河會在煙盒上寫詩,張棗喜歡把詩到處給人看,馬松告訴女老師“今夜,我要帶妳去床上”不叫詩,詩歌是:“今夜,我要帶妳去床上,和天邊。” 


15歲考上北大的海子,也成了潮流中的壹員。北大十個學生,有九個自稱詩人,幾乎每個系都有自己的詩刊。海子開始寫詩後,同宿舍那位就此擱筆,把他介紹給駱壹禾。不久,海子又在北大團委宿舍見到西川。三人成為摯友,形成壹個小圈子。日後被人們稱為“北大三劍客”。 


在北大,海子埋頭寫詩,卻很少朗讀。他和西川、駱壹禾積極參加詩歌運動。畢業後,被分配到昌平教書。彼時,昌平尚未開發,只是荒地壹片。這裏承載不了海子在創作上的野心。但這裏的酒館,允許海子賒賬,空曠的街道,足夠他在失戀後狂奔。那期間,他在法大做校刊編輯,由他扶持的許多詩社成員,經常在《詩刊》《星星》上發表詩歌。他自己的詩,卻無人問津。 


1986年,深圳詩歌大展,西川去了,海子卻未能出席。 


非但如此,海子的長詩,還遭到了前輩朦朧詩人多多的猛烈批評。 


對此,海子只能苦悶地喝酒。以及壹次次遙遠地出遊。 


80年代,各地詩人串聯是常有的事。壹個詩人無論去哪兒,都會被當地的詩人圈子歡迎。在北大,西川接待過無數外地詩人。大家從北大遊蕩到清華,壹路招呼清華詩人去別的學校,聊著詩歌,徹夜無眠。海子先後去過兩次四川、西藏。在四川,他收獲過友情。在西藏,他留下過戀愛的蹤跡。 


1988年,路經青海湖壹個荒涼之地,他想起拉薩的壹位筆友,不禁寫道:“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妳。”壹個叫德令哈的地方,從此被後世熟知。


“出遊途中的海子” 


那些日子,海子的酒癮越來越大,可以喝掉壹整瓶50度的白酒。每當喝醉,就會說起自己的不如意。在好多詩歌聚會場合,只有《十月》的編輯駱壹禾跟他說話。1986年,駱壹禾創辦欄目《十月的詩》,先後推出了西川、於堅、海子、萬夏、鄒靜之等詩人。別人批評海子的詩時,他壹直為好友站臺。海子生前只拿過三個文學獎,其中壹個,便是《十月》發的。 


1989年3月26日,距離北島們在黃銳家提出創辦《今天》11年後,西川的母親上早班路上,看到海子朝火車站方向疾走。 這天,剛滿25歲的海子帶著4本書,跑去山海關臥軌自殺。在遺書裏,海子寫道: “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另外,他留話給駱壹禾,昌平的木箱裏有壹些詩作,希望幫助整理。隨後,駱壹禾和西川整理了他的詩作。駱壹禾四處奔走,在各大高校間發表與海子有關的演講,向詩壇力薦海子。當初那些並不待見海子的刊物,突然紛紛發文悼念。有人甚至提出,將海子死去那天,定為“中國詩歌節”。


“海子死前的詩” 


1989年,壹個詩人出版詩集,已非易事。春風文藝出版社本來有壹個給駱壹禾出詩集的機會,駱壹禾整理完海子的詩,對妻子說:“我打算不出我的了,把書號給海子吧。” 


豈料5月13日,駱壹禾因顱內大出血倒下,手術後持續昏迷,再也沒能醒來。那壹年,北島遠走,顧城離鄉。緊接著,14名詩人相繼去世。轟轟烈烈的80年代,就這樣落下帷幕。 


此後,歷史對芒克在1980年喝醉後的那個問題,做出了最有力的回答。詩歌的地位,從此壹落千丈。 


11. 


90年代的空氣,變得不壹樣了。 


但在徹底變化之前,還有故事在繼續。 


1990年,借著“亞運會”東風,以為其籌款為名,崔健搞了壹場全國巡演。幾乎每到壹處,都能掀起壹股高潮,把同時演出的流行歌手摁在地上摩擦。從1月的北京工體,到4月的四川省體,場場爆滿。 


搭上亞運會演出,最早是崔父的主意。崔父有這底氣,是因為1988年《人民日報》的壹篇頭條刊文。報社分管文藝的副總編範榮康,決定為搖滾和崔健正名。文章壹出,引起轟動。崔父打電話,哽咽著道謝。隨後,報社搞評選,請崔健壓軸演出。壹大幫領導在下面,聽他唱完《壹塊紅布》。


“崔健演唱《壹塊紅布》” 


年底,新華社刊文《“十年金曲”、“88金星”揭曉》,崔健拿了優秀歌手。 


因此,人們和崔父壹樣,壹度以為崔健要進入主流。但那場全國巡演,實在太過火爆,每到壹處,青年們就站在椅子上揮舞雙臂,嚇得保安不敢上前。在很多現場錄像裏,到場觀看的官員臉上都是震驚和尷尬。 


4月回京後,崔健的演出被叫停。江湖上壹度傳出他被封殺。其實並無具體文件下來,只是他的演出去報批,死活通不過。 


就在這壹年,赴美留學的陳凱歌,回到了中國,去西安籌備改編自史鐵生小說的《邊走邊唱》。他看過壹篇叫《說說周曉文》的文章,很喜歡,就去拜訪了壹下文章的作者蘆葦,說以後有機會,可以合作壹把。 


那時,蘆葦的編制雖然還是美工,但已經替周曉文寫出了好幾部佳作。看《黃土地》之前,他就常抱著《世界電影》月刊和黑澤明的電影研究,甚至跑去北京買黑市票,就為看外國電影,學習編劇技巧。有些電影,壹看就是五六遍。彼時,西影廠的吳天明任人唯賢,讓他幫周曉文寫了《最後的瘋狂》,全國大賣,蘆葦趁熱打鐵,又弄出壹部《瘋狂的代價》,奠定江湖地位。 


能跟陳凱歌合作,他當然高興。這還沒完。1989年,張藝謀見蘆葦在拍壹部皮影藝人的紀錄片,約他寫反應皮影戲藝人生活的《桃花滿天紅》。劇本寫出來,沒拍成。3年後,他又找蘆葦寫另壹部電影,加入皮影戲。 


前後這兩次碰面,就有了90年代的《霸王別姬》跟《活著》。


“陳凱歌拍《邊走邊唱》” 


而就在陳凱歌拍《邊走邊唱》時,遠在北京的田壯壯,做了壹個夢。他夢見雲狀的死神來找他了。夢醒後,田壯壯突然覺得:“不能再拍壹些荒唐可笑的東西。” 


因為《盜馬賊》的挫折,1987年後,田壯壯壹直跟電影賭氣。他連著拍了《鼓書藝人》《特別手術室》和《搖滾青年》,完全走觀眾趣味。賣得雖然還行,他卻根本沒上心。拍《大太監李蓮英》時,劉曉慶和姜文在前面演戲,他坐在壹旁打麻將。李少紅特別生氣,說妳幹嘛這麼“作踐”自己? 


夢見死神這年,他正好40歲。田壯壯開始拍攝《藍風箏》。 


電影拍完,突然壹天夜裏,都很晚了,張藝謀打電話給郭寶昌說我想來看看您。郭爺說這都11點了啊,張藝謀說沒事,我就想聊聊。掛了電話後,張藝謀不顧夜色漸濃跑到郭寶昌家中,還沒坐下就說:“《藍風箏》我看了,拍的太好了。” 


1993年,《霸王》《活著》《風箏》壹炮三響,把第五代推向壹個高峰。可當時沒幾個人知道,電影關機宴上,大家舉杯發言時,坐在郭寶昌身邊的田壯壯突然嚎啕大哭。郭爺連忙問怎麼了,田壯壯傷心地說:“我壹哥們兒把我賣了,他到局裏告我的狀,說這是壹個反動的片子。” 


“田壯壯和《藍》的女主呂麗萍”


那年,《藍》去東京電影節參展。恰好張元違規送出《北京雜種》,引起中方集體退出。可最後,電影節給《藍》壹個最佳電影獎。回來後,電影局壹紙禁令,把田壯壯列入禁拍名單,吊銷了他的導演資格。 


江湖上瘋傳的是禁拍10年。其實第二年,處分就撤銷了。

但田壯壯還是受到影響。從此以後,當初第五代裏最野的他,再也沒能趕上陳、張二人的腳步。 


12. 


沒能趕上腳步,是因為沒迎合:“潮水”。 


1989年,海子自殺,駱壹禾離世。詩歌的年代就此落幕,80年代的文藝笙歌,也逐壹走下樓臺,從耀眼絢爛的煙花,變成日漸雕零的灰燼。 


駱壹禾死時,殯儀館畫了壹個很醜的妝。此後,詩人們紛紛被潮水沖走,要麼擁抱,要麼妥協,要麼困窘。歐陽江河整整3年沒再寫詩,後來成為音樂中介,幫人做策劃、拉演出。他喜歡玩兒音箱,壹對就是幾百萬。 


壹度流浪的芒克,生了孩子,賣畫為生,過上穩定生活。北島搬了十幾次家,帶著女兒四處漂泊,靠著詩和酒,熬過漆黑的夜晚。為了生活,他曾給BMW汽車寫過頌詞,被逼無奈寫散文,靠教書、朗誦,補貼家用。 


1990年,寫出《相信未來》的食指,住進了福利院。幾年後,顧城在國外揮刀殺妻,自縊身亡。又過了十年,當初寫《中國,我的鑰匙丟了》的梁小斌,因為腦梗緊急住院,無錢治療,雙眼幾近失明。此前,他壹直靠打零工生活,當各種工人,連壹份正規的醫保都沒有。


“曾經的詩歌節壹去不返” 


而如詩人們壹樣,在新時代的潮水中,其他藝術家,也各自做出選擇。 


《霸王別姬》拍完後,蘆葦對陳凱歌說,應該找個機會聊壹聊,復盤壹下我們的得失。陳凱歌說,妳說得對,我們應該好好討論壹下。 


但20多年過去,兩人再也沒能坐下來討論。此後,他和張藝謀緊跟潮流,開始商業化探索。蘆葦看完《英雄》,覺得價值觀混亂,敗壞藝術風氣。《滿城盡帶黃金甲》曾邀他開劇本研討會,討論了七八天,蘆葦說劇本太爛。 


張藝謀不以為然道:“壹個周潤發,壹個鞏俐,壹個周傑倫,壹個我張藝謀,組合起來,就是兩億票房。妳信還是不信?” 


蘆葦這才意識到,此公已今非昔比:“不是導演而是制片商的心境了。” 


眼看昔日夥伴的改變,蘆葦感嘆道:“苦難中積發出來的力量,都在財富的積疊中雨打風吹,雲消霧散了。” 


而老謀子被問及這麼多年再沒去過戛納時,只能跟媒體朋友打哈哈:“在時代面前,個人力量都是渺小的。” 


蘆葦每年都會寫壹個劇本。其中大多數,都無人投拍。他手上有個劇本,叫《歲月如織》,是《白鹿原》的姊妹篇,書寫中國農民百年歷史。但隨著西影廠吳天明的去世,拍出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數十年來,蘆葦不願為潮流所動,去寫那些不感興趣的故事,他認為沒有價值的作品。田壯壯也沒變。 


1994年,韓三平本來給他機會,拍壹部擁抱潮流的電影,他拒絕了。此後近十年,他什麼也沒拍,跑去扶持“第六代”,相繼監制章明的《巫山雲雨》、路學長的《長大成人》、王小帥的《扁擔姑娘》。再後來,他拍《吳清源》《小城之春》等等,依然是文藝片,依然不肯迎合時代和大眾的趣味。 


他沒多少錢,拿的是北電老師的薪水。願意給他投資的人,自然也不多。 


某年,有壹篇文章管田壯壯叫“第五代最後的藝術底線”,說他是孤獨的理想堅守者。田壯壯聽了,覺得挺受用,但呼籲大家:“別給我扣這麼高的帽子。”


90年代來臨後,整個文藝、文化、學術界,都要面臨類似的選擇。文藝潮之後,是更為轟轟烈烈、難以旁觀的經濟潮。壹個理想主義的時代,被浪潮吞噬殆盡。在新的觀念、新的價值被推崇出來後,商人、明星,成為了新時代的寵兒。而那些80年代風口浪尖的人物,有人“與時俱進”,有人“故步自封”,有人“腐化墮落”,有人“甘於寂寞”。


有人銷聲匿跡,有人光彩不再… 2005年,崔健時隔多年,終於在北京獲得了公演機會。但那壹年,最受時代關註的青年,是壹個叫李宇春的全民偶像。 


崔健寫了很多新歌,但每次開演唱會,新歌都攪動不起氣氛,也再難流傳開來。只有《壹無所有》能喚起現場的反應。但那些聽歌的人,並不是被歌曲的內涵所感動,他們只是追憶自己早已消逝的激情。 


崔健試圖在新時代裏發聲。但他的《藍色骨頭》,賠了很多錢,搞得他都不好意思再跟投資人聯系。這部2014年上映的電影,傾註了他許多心血,劇本改了壹年,前後剪輯5版。2000萬投資,只收400多萬票房。


他還把《超越那壹天》錄制成音樂會電影,燒了700萬才做成。溜了壹大圈,全國沒幾家院線願意放映。昔日粉絲李國慶和黃健翔,在微博上反復為他吶喊,也沒啥卵用。投資人也是他粉絲,為這件事四處奔波時,找到當年崔健的鐵粉,如今壹位上市公司董事。對方聽完,直接來了壹句: 


“這事兒跟我有毛線關系?” 


舊日星光,早被潮水沖刷掉了顏色。 


壹個嶄新的年代,開始制造新的神話: 


跑車、偶像、流量、巨富、上市、財務自由… 


而80年代那些人,都化作了上古傳說。 


13. 


潮水改變的,不止是人心和選擇,還有80年代火熱的氣氛。 


回望那十年,為什麼會有那麼璀璨的文藝,陳平原總結說:“因為那時,文學、學術、藝術等等,是壹個整體,尋根文學、第五代、美學文化熱,在精神上是共通的,是壹種理想主義的情懷,壹種開放的胸襟,既面對本土,也面對西方,有著很明確的社會關懷與問題意識…” 


那時,客廳文化盛行。第五代導演,經常在郭寶昌家聚會;北島、芒克會為壹篇作品爭得面紅耳赤,為壹本書跑遍北京;朱偉、李陀、何誌雲住在壹條路上,聊文學聊到天亮,即便當面批評,也不會有人生氣;栗憲庭常騎車到阿城、黃銳、王克平家晃悠,有什麼新藝術出來,大家就爭相介紹。 


不光圈子內部聊,圈子之間,來往也很頻繁。《走向叢書》編委演講,韓少功和壹大幫作家去聽。阿城參加“星星畫展”,也認識“四月影會”的人,他在《今天》上寫評論,還把《江水號子》拿給崔健寫成搖滾。北大藝術節開幕,北島、顧城、芒克們去參加時,崔健也去搞氣氛演唱。 


詩歌、小說、音樂、電影、學術和前衛藝術之間,互相啟發,彼此進步。


“與郭寶昌聚會的第五代” 


然而,90年代以後,李陀面對作家朋友們的作品,再也不敢當面指責什麼,再也不敢說什麼難聽的話。朱偉去南京和編輯、作家們聊天,很少再有人主動聊什麼文藝思潮、文學技巧,大家聊的都是: 


房子、車子和股票。 


蘆葦也感受到了身份的改變。以前,大家是誌同道合的藝術夥伴,但現在,很多藝術家成為了占股的老板,用的是商業思維。 


而他只是個劇本沒人投錢的窮編劇:“大家已經很難平等地對話了。” 


1992年,許多詩人像80年代擁抱詩歌壹樣,飛快地坐車南下。曾有記者送別家鄉的壹位詩人,目送他在時代潮水的車流中離開。不久,二人再次相遇,對方成為壹家藥品總代理,炫耀著手中幾張壹萬元的個人存單。 


多年後,《走向未來》叢書的編委之壹唐若昕,成為高官,後因受賄和濫用職權,獲刑14年,另壹位編委尹藍天,成為了中農信副總裁,後因涉案,被判16年。 


多年後,有的導演,屈服於商業規則,啟用流量明星,拍大爛片;有的導演,為了維護人情關系,跟抄襲作者坐在壹起,錄制綜藝節目。 


曾經充滿了反叛、反思和理想情懷的他們,似乎徹底煙消雲散。 


壹切仿佛王小波在1996年年初寫的:“理想主義的光輝已經暗淡,人類不再抱著崇高的理想,想要摘下天上的星星,而是把註意力放到了現實問題上去,當壹切都趨於平淡,人類進入了哀樂中年。” 


“陜西作家群,在公元1980”


曾經那個火熱的年代,那些暢聊的日夜,最終化為壹縷青煙,消失在歷史中。但那些詩歌、搖滾、小說、書籍、電影、繪畫、討論、爭鳴、吶喊,切切實實地激勵過、啟迪過壹代人的心靈,讓他們找到人生的光亮。 


它們消逝於昨日,消逝在山脊的背後,消失在潮水的舌苔下,消逝在烏雲的金邊之中。沒人知道它們何時會再來,但每個被照亮的人,無論多少年過去,都仍舊會感懷那些火光的顏色,感懷它們帶來的悸動和力量。 


曾幾何時,它們是那樣的耀眼,以至於站在今天,回頭看去,那仿佛是壹場遙遠的、虛構的夢。和今天堅實、物質、欲望的壹切相比,它又是那麼不堪壹擊,就像那些油印的刊物,註定會化作片片枯葉、粉脆琉璃。 


它來過了,又仿佛未曾來過。 


它說要走,也沒人能將它挽留。 


而時間,仍舊轟轟烈烈地前進。人們只能在車站等待,等待被下壹個今天淹沒。 


就像在洶湧的潮水中,他們不得不收拾好歲月的行李,與上壹個“今天”告別。


谢选骏指出:一部《80年代文化簡史》竟然不提“反革命暴乱的蓝图《河殇》和89民运”!因为,历史是幸存者写的,他们加减乘除,突出自己;因为英雄已经死去,无声无息,伪造的记录是给残存的废垃洗脑用的,别无它意。

谢选骏:中国人大声喧哗为的是避免坐牢杀头



《记者来鸿:公共场所 中国人怎么这么大嗓门?》(BBC麦迪文发自北京2017年3月14日)报道:


北京。想安安静静喝个咖啡,很难——


北京。咖啡馆儿内真有不少"高音喇叭",怕人听不见?在中国十几年了,还是很难理解,但为什么却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有些地方,公众场所要尽量避免喧哗,人们也都照规矩行事。还有些地方,是中国。


我喜爱这个国家,她有许多值得喜爱的,但是,安静不是其中之一。


世界各地有不少繁华热闹的大都市,人口数百万、数千万。但是,你要提高嗓门干扰了别人,可能会遭白眼儿:首尔、伦敦、东京……特别是东京。


中国没有这样的城市。


在中国,说哪家餐馆儿非常棒,常用的形容词不是"情调"、"高雅"这一类的,而是"热闹"。归根结底,谁愿意去那些不能带孩子、不能开怀大笑、不能撒了啤酒、挑剔、枯燥的地方去吃饭?


经常还能听到大笑


考虑到我在北京已经生活了12年,你可能会说,有人在公共场所"发声",对我这样一个"硬汉"记者、完全融入中国方式的人来说,应该不算一回事,但是中国总能给人惊奇。


我坐在附近一个咖啡馆,感觉很都市达人:摄入的咖啡因刚刚好;手边有报纸、其他阅读材料;耳边回旋着贝克尔(Chet Baker)忧伤的小号声,音量正合适;我无法不注意到,对面坐着一位聪明、漂亮的女性,正在和朋友说话。突然……


"喂!!!"有人把音量提到最高开始打电话,百分之百的京腔儿。听过北京的哥怎么给家里人打电话吗?就是那样。"哪……儿?不是吧?"


日本咖啡馆儿更像安静的绿洲


正好这时,咖啡馆里走进一位中国农民,举着他刚才在街上兜售的假的和/或偷来的手表。他自带一瓶茶水,根本无意在咖啡馆儿买东西,一屁股坐在风景最好的临窗位置。一旁是他的哥们儿,也无意消费,兴冲冲地向卖表的演示手机上的新游戏。


啪啪!丁丁!当当!这两位开怀大笑、玩儿个不停。


前面说的打电话的那位对话刚开始升温,一位皈依基督教的年轻人坐在我旁边开始祷告,然后开读她每天的新课、日记式的入门书。


人满为患


许多国家都是人满为患


附近又有人打起电话:"喂……!"


游戏,争吵,祷告,聊天,大笑,说话……"看那些星星,看星星怎么发光呢……"


一个嬉皮范儿的中国小伙子打开笔记本电脑,扬声器中传出酷玩乐队响亮的歌声。他闭着眼睛,坐在椅子上摇头晃脑、扭着身子跟着哼哼。


我环顾咖啡馆儿,嘈杂中,除了我之外谁也没反应,就好像这是完全正常的一样。有人在聊天儿,有人在看书,有人在发短信,但是没人抬眼注意身边的活动。


纽约


纽约的喧闹和中国城市有一比


另外一个我也见过这种现象的地方是纽约。有一次我出去吃饭,餐馆儿是开放式厨房。那是早上的高峰时间,我本来准备边吃边看当天的《纽约时报》,一位厨师开始嘟囔同事,气氛越来越紧张,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然后,被骚扰的那位厨师反攻对方,用挺吓人的口吻说,"是,你接着说啊,就你能!"这时,我开始考虑是不是能用炒菜的铲子当防身武器。


接下来,在门口收款台的餐馆老板扯着嗓子高呼,"嗨,保利,你去楼下拿些xxx草莓来!"


连眨眼的人都…没…有。


大都市


大都市永远都在动


公共场所,音量放到多大才能是可接受的?不同的社会、城市、次文化如何找到各自的水平,个中还真有一些难以理喻的地方。


如果说是超大都市,本身噪音就很扰人,或许你必须放大嗓门才能超越?但是,中国农民在田里干活需要和什么噪音竞争呢?


也许人太多,必须放大嗓门才能被听到?但是,最近这些年,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在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长大的,对话的只有父母。


再说我的咖啡馆儿。酷玩先生收起了电脑,游戏男孩儿也走了,只有第一个女人还在打电话,不过现在她声音小了许多:她在哭。


她的这通电话显然比我预想的要更重要。我心想,"我也曾经这样呀。"


酷玩


酷玩固然好听,但是公共场所放大音量听?


我还记得,许多年前在伦敦背包旅游的时候得到消息,我在悉尼的一个好朋友——年轻优秀的医生——去世了。我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我去一间咖啡馆儿,给她写了一封告别信。


公共场合,我在流泪哭泣,人们看着我,但没有不满的意思。他们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当我告诉一位BBC同事我准备写这篇文章时,她笑了,"啊?你——澳大利亚人要说别人嗓门儿大?"


或许我们真是高音喇叭?我从来没想过这问题。或许这就是我在中国如鱼得水的原因?


谢选骏指出:中国人为何喜欢“热闹”的地方?因为那里人多,比较安全,不容易无缘无故地失踪、被绑架或被自杀。中国人为何喜欢大声喧哗?为的是公开自己的所有言谈话语,免得被怀疑甚至栽赃污蔑为秘密结社、反动言论,结果等待他她们的就是坐牢、杀头了。可是英国鬼子不懂这些,还要不懂装懂,于是就妄加揣测,胡乱解释了。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大声喧哗》(2020-06-23)报道:


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在多了一景。每个展厅都有一个工作人员手举一牌,上面写着几个大字:请轻声细语。毫无疑问,这是应对大陆游客的无奈之举,因为几年前尚没有这一幕,那时大陆游客还不多。说是无奈,是因为在博物馆里让人举着一个牌子,而且是叫人说话小点声,确实大煞风景。


曾经与周围的人讨论过为什么中国人到了哪里都喜欢大声喧哗,即便许多受过很好教育的人也常常如此。有人把它归结于文化现象,说是中国脱胎于农业社会,农民在田间劳作只有大声讲话才能相互听到,现在从农业社会转移过来不久,语言说话的文化传承不会很快改变。这种解释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大站得住脚。台湾也是从农业社会转型而来,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啊,为什么他们说话轻声细语?我还去过一些目前仍处于农业社会的国家,似乎未见他们的国民说话声音比我们还大。


我以为,中国人喜欢大声讲话,主要是源于制度和社会因素。中国人历来讲究斗争,包括与人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是一句经典的语录),官府与百姓之间是一个管制和抗争的关系。为官者,大声说话体现官威;为民者,说话大声为的是壮胆。我不知100年前的百姓说话是不是就是声音很大,但我知道我这一代以及上下20年的人们认识世界的时候,所闻所见皆是游行、喊口号、批斗会、群众集会等,这个时代过来的人声音小不了的,可能还会传给下一代。


温良恭俭让,本来是君子的风度,但在很长时间里却成了讨伐的对象。人们故意要学的粗俗一些,说话声音大不会被人嘲笑,只有说话声音小才容易被人轻视。当国家的最高领导把“不须放屁”四字写入诗中的时候,国民自然不会把声音的分贝降下来。


时过境迁,现在的环境已和过去大为不同。但社会的一些制度因素犹存,尚未全部消失。当解决事端不是靠法律而是靠人言时,人们的说话声音是不会小的。现在政府提倡文明出境旅游,很好,但这绝不是靠喊口号可以解决的。一是要靠教育,二是要靠制度演化。


中国人大声说话已经成了习惯,似乎从娘胎里就带出来了(据说有研究表明不同民族婴儿的啼哭声有大小之差)。改变这种习惯,首先从减少人言的法力开始。


谢选骏指出:上文以为中国人大声喧哗只是一种习惯,非也!尤其到了台湾,如果大陆游客没有大声吼叫,同行监视的特务或以为他在进行秘密接头,那还得了吗?所以大声是避免坐牢杀头的保命之举也。


谢选骏:纪思道终于害臊了吗



《纪思道:我为何选择离开“纽约时报”去竞选州长》(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1-10-30)报道:


25岁那年,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我忐忑不安地走进性情暴躁的《纽约时报》传奇执行主编亚伯·罗森塔尔(Abe Rosenthal)的大办公室接受面试。我一度跟他产生分歧,觉得他肯定会大发脾气,叫来保安。相反,他向我伸出手,给了我一份工作。


我欣喜若狂:我还是个孩子,却已经找到了毕生的雇主!我相信只有死亡能让我离开时报。


然而,这是我为时报撰写的最后一篇专栏。我将放弃我热爱的工作,去竞选俄勒冈州州长。


我能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个糟糕的决定。当我的同事威廉·萨菲尔(William Safire)被问及是否愿意放弃他的时报专栏出任国务卿时,他回答说:“人为什么要往低处走呢?”


那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很快就会说到这个问题,但首先我想谈谈自己作为《纽约时报》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37年来的经验教训。


我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我的职业生涯一直在人类苦难和堕落的前沿度过,报道过种族灭绝、战争、贫穷和不公正,但我慢慢开始坚信,通过唤起政治意愿,我们可以取得真正的进步。我们是一个神奇的物种,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第一课:与人性中最坏的一面并肩而行,你会发现人性中最好的一面。


达尔富尔的种族灭绝让我感到震惊和恐惧。为了报道那里的屠杀,我偷偷越过边境,溜过检查站,和大屠杀刽子手们打成一片。


在达尔富尔,当我采访那些被枪击、被强奸或成为孤儿的孩子时,我很难不流泪。报道过程中,你无法不嗅到空气中的邪恶。然而,在那些禽兽身边,我总能找到英雄。


有一些青少年自告奋勇使用弓箭来保护村庄免受手持自动武器的民兵攻击。还有冒着生命危险提供帮助的救援人员,他们大部分是当地人。还有像苏阿德·艾哈迈德(Suad Ahmed)这样的普通苏丹人,我在一个尘土飞扬的难民营遇到了这位25岁的达尔富尔女性。


苏阿德和10岁的妹妹哈利玛(Halima)出去捡柴火时看到了实施种族灭绝的民兵组织金戈威德(janjaweed),他们正骑马奔着她们的方向而来。


“快跑!”苏阿德告诉妹妹。“你要赶快逃跑。”


然后苏阿德制造了一个声东击西的机会,让金戈威德来追自己,而不是哈利玛。他们抓住了苏阿德,残忍地殴打她,轮奸她,她的伤势严重到无法行走。


苏阿德对自己的英雄事迹轻描淡写,告诉我即使她逃跑了,也可能会被抓住。她说妹妹逃出来了,所以她的牺牲是值得的。


即使在邪恶的环境中,最令人难忘的人物也不是希姆莱和艾希曼那样的人,而是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和拉乌尔·瓦伦堡(Raoul Wallenberg)那样的人——以及苏阿德·艾哈迈德那样的人——在令人作呕的邪恶面前,她们能够表现出令人振奋的善良。正是因为她们,当我离开前线的时候,内心充满鼓舞,而不是沮丧。


第二课:我们大体上知道如何改善国内外的福祉。我们缺少的是政治意愿。


正是因为我们对能带来改变的事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好的改变正在发生。这句话从我这个专写负面报道的专栏作家的口中说出来,可能有些出乎意料。我报道过饥荒、暴行和天灾。但是,记者报道飞机坠毁,而不是正常着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飞机都在坠毁。


想一想:纵观历史,几乎一半的人类死于童年;现在这个概率只有4%。最近几年,直到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全世界平均每天有17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5万人获得电力,20万人获得了清洁的饮用水。这场大流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重大挫折,但如果我们在应对气候政策的同时吸取经验教训并加倍努力,那么这种历史进步的大致模式仍可继续。


在美国,我们已经成功地提高了高中毕业率,无家可归的老兵数量减少了一半。青少年怀孕率曾在1991年达到了现代历史的顶峰,我们已经将其降低了60%以上。这些成功应该激励我们做更多的事情: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减少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那么我们当然可以应用相同的经验来减少无家可归的儿童。


第三课:机会并不普遍,但哪里都有人才。


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资源是没有得到充分培养或教育的人的巨大潜力——这提醒我们,只要我们对人力资本进行更好的投资,我们将获得巨大收益。


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医生不是哈佛医学院毕业的。事实上,她从未上过医学院或任何学校。她就是目不识丁的埃塞俄比亚女性玛米图·加什(Mamitu Gashe)。她曾患产科瘘管病,并在医院接受了长期治疗。她在那里的时候开始给医生帮忙。


过度劳累的医生意识到她非常聪明能干,他们开始给她更多的责任。最终,她开始独自进行瘘管修复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瘘管外科医生之一。当美国产科教授去那个医院学习修复瘘管的时候,他们的老师往往是玛米图。


但是,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玛米图们,同样非凡且有能力,但从未获得机会。


几年前,我得知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无家可归的三年级学生刚刚赢得了纽约州同年龄组的国际象棋冠军。我拜访了这个男孩塔尼,他的全名是塔尼托鲁瓦·阿德乌米(Tanitoluwa Adewumi)。他和他的家人住在无家可归者收容所,我报道了他们的故事——结果,人们为阿德乌米家捐赠了超过25万美元,还有一辆汽车、私立学校的全额奖学金、给父母提供了工作机会、无偿法律帮助和免费住房。


接下来的事情或许更感人。阿德乌米家接受了住房,但将钱投入了一个基金会以帮助其他无家可归的移民。他们让塔尼继续在他的公立学校学习,是为了感谢校领导在他还是新手时免除了国际象棋俱乐部的费用。


塔尼在国际象棋界继续攀升。现年11岁的他赢得了同年龄组的北美国际象棋冠军,并且拥有美国国际象棋联合会大师头衔,积分为2262。


但是用赢得州象棋冠军来解决无家可归的问题,这样的方式无法规模化。


对于塔尼的成功,人们的大方赠予令人感到目眩和温暖,但相应地也应该有一个慷慨的公共政策。即使不是国际象棋神童,孩子们也应该居有定所。


我们不可能靠着蛋糕义卖和志愿者来建起州际公路系统。要为教育失败和贫困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还需要严格的公共投资——除了同理心,还要基于数据,就像修建高速公路一样。


我们这个国家时常抱着冷嘲热讽的态度看待政治,听到有人说民主领导人可以带来不同就会翻白眼。然而几十年来,我在波兰、乌克兰、中国、韩国、蒙古等地方报道民主示威,那些地方的一些理想主义感染了我。


我的一位中国朋友——会计师任畹町——因他的行动主义而入狱多年,甚至在里面写了两卷关于民主和人权的专著,用的是他唯一能找到的文具:卫生纸和一支被丢弃的钢笔的笔尖。


1989年在天安门广场,我看到中国政府的部队用自动武器向民主示威者射击。然后是无比勇敢的三轮车夫蹬着车,冒着枪林弹雨去运送那些或丧生或负伤的年轻人。有一位身材魁梧的车夫泪流满面,特意掉转车头慢慢从我身边经过,让我做个见证——他还求我把这一切告诉全世界。


那些车夫不会对民主冷嘲热讽:他们会为了它将生死置之度外。在美国之外有这样的勇者,让我愈发觉得本国这些破坏民主制度的人何其可悲。但是任畹町这样的抗议者促使我自问,要不要更彻底地投入到美国的民主生活中去。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离开这份深爱的工作。


我在文章中时常提到我亲爱的家乡俄勒冈州延希尔所面临的阵痛,这里优质的工薪阶层职位日渐稀少,同时还出现了冰毒问题。我曾每天坐6路公交车去延希尔小学(Yamhill Grade School)和延希尔-卡尔顿(Yamhill-Carlton High School)中学。然而当年那些跟我同车的伙伴,如今四分之一以上已经死于毒品、酒精和自杀——死于绝望。


政治系统辜负了他们。教育系统辜负了他们。卫生系统辜负了他们。我辜负了他们。我是公交车上那个得到了奖学金,得到了良好教育的孩子——然我后被送往地球另一面去报道种族灭绝。


我为能够将世界各地的暴行公之于众到自豪,然而让我愤慨的是,离开国外的人道危机,回到祖国,却发现这里也有一场这样的危机。每两周死于毒品、酒精和自杀的美国人,比20年里死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的美国人还多——这是一场没有得到媒体充分报道和领导人足够重视的大疫。


在我思考这一切的同时,新冠大流行正在令苦难愈发深重。在疫情初期,一位已经戒毒的朋友复吸了,接下来的一年里,她成了无家可归者,17次吸毒过量。她和她的孩子让我揪心不已。


我爱新闻,但我也爱我的家乡。我时常想起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格言:“批评者不重要,那些指出大力士栽了跟头的人不重要,”他说。“功劳属于下场拼杀的人。”


我强压着自己作为记者的冲动,选择站到一旁,因为昔日同窗们的苦难让我心痛,我觉得在我理应在这个时候从报道问题转向解决问题。


我希望能说服一部分人,让他们相信,我们对自己所爱的社区的责任感,对一个可以有所改善的国家的责任感,可以通过政府的公共服务来展现。即便这意味着要离开我爱的工作。


读者们,我们后会有期。


网民嚎叫: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2021-10-30 12:16:08

"政治系统辜负了他们。教育系统辜负了他们。卫生系统辜负了他们。我辜负了他们。"能明白自己在纽时的媒体工作也辜负了美国人民,这就好,但最好不要从政,不认为纽时的记者有从政的素质。

abraham007 发表评论于 2021-10-30 11:11:17

不过话说回来,历史上没剥皮并没有长时间运营一个国家或者政治实体的经历,所以我不看好这位能干出什么名堂来(如果真能当选),建议还是从事律师记者之类耍嘴皮子的行当比较靠谱些。

abraham007 发表评论于 2021-10-30 10:00:56

没剥皮已经不满足通过操纵舆论来达到目的了,现在准备赤膊上阵,呵呵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2021-10-30 09:30:10

在扭扭时发发牢骚,站着说话不腰疼,talk the talk没问题。真要出来从政,Walk the walk, 那不是不知深浅自讨苦吃?


谢选骏指出: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评论版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专栏作家纪思道(Nicholas D. Kristof)的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Glory is as ephemeral as smoke and clouds)——受到了我的批评,但是纪思道毫无羞耻地继续胡写。难道十几年过去,他终于害臊了?


附录

《谢选骏:圣人出而黄河清》

(2007-03-14)


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评论版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专栏作家纪思道 (Nicholas D.  Kristof)的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Glory is as ephemeral as smoke and clouds)。此文从中国开封发出,回顾一千年前全世界最繁荣城市开封的衰败,提醒美国人,不可骄傲自大。美国现在是世界唯一超级强国,纽约是全世界最重要城市。但一千年前,世界最重要城市却是黄河边上的开封。回顾历史,发现国家的辉煌盛世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城市的繁华尤其如此。此文说,公元前 2000年世界最重要城市是伊拉克的乌尔(Ur),公元前1500年是埃及的底比斯(Thebes),公元前1000年是黎巴嫩的西顿(Sidon),公元前500年是波斯都城,公元1年是罗马,公元500年是中国的长安,公元1000年是中国的开封,公元1500年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公元2000年是纽约。公元2500年,以上这些城市可能都榜上无名。当时开封是宋朝首都,人口超过一百万,而当时伦敦只有一万五千人。现在的开封连省会都不是,没有机场,贫穷肮脏。

 

纪思道认为公元500年世界最重要城市是中国的长安,肯定是错误的。那时,是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元年、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永元二年,中国离开隋朝的统一还有八十九年,还陷在南北朝的战乱中,和今日海峡两岸的分裂情况差不多。公元495年,北魏首都从平城(山西大同)南迁到洛阳,长安在那时,在比南朝野蛮落后的北朝,连最重要的城市都算不上,怎么能算世界最重要城市呢?那时世界最重要城市,应该是东罗马帝国的拜占廷或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但纪思道的看法大体上无误。那就是“文明的命运是无常的”。

 

作为中国文明(而非中国政区)中的少数民族,日本人对南北朝历史的兴趣超过了现代中国人,例如在“北朝的村落”这一研究课题上,日本学者做了许多研究。他们不仅集中讨论了“村”的起源、分布、村内生活状况与乡里制的关系、豪族的作用、与时代变化的关系,还发现中国与日本的城市具有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中国城市有城墙而日本城市无城墙。这是他们作为少数民族的优势。当然,作为少数民族也有劣势,例如他们的研究资料主要是传世的古典文献,极少使用现代发现的石刻与出土文书,这个缺陷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某些基本结论。他们常基于一些外在的框架来分析中国的“村”,如“都市国家”说、“豪族论”等,限制了他们对问题的全面把握。(侯旭东:《北魏村落考》)

 

北魏中前期畜牧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以畜牧业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它的主要效益是减少了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从而减少了黄河决口泛滥所带来的灾害。这也是北魏统治者得以把河阳牧场修建在黄河边上的原因。北魏最后一个大型国有牧场河阳牧场,靠近黄河北岸,距离黄河仅仅十里,沿黄河呈条状分布。作为亦农亦牧的地区,在这之前畜牧业就已有之。《晋书·束皙传》中记载,“州司十郡,土狭人繁,三魏尤甚,而猪羊马牧,布其境内,宜悉破废以供无业”,“故谓北土不宜畜牧,此诚不然”。这里的“州司十郡”即包括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境。河阳牧场常备戎马十万匹,不但肩负着京师的警备要务,同时还要为京师提供肉酪等畜产品,可见其对于北魏统治者来说是何其重要了。

 

从公元70年的东汉初期至九世纪末的唐朝时期,黄河出现了大约有八百年相对稳定的时期。据记载,整个魏晋南北朝一共只发生过六次河患,而北魏仅有两次,且这两次也都发生在道武帝统一北方之前,分别为“泰常三年(公元418年),八月河内(今豫北)大水(一作雁门河内大雨水);神麚四年(公元 431年),魏南鄙大水,自山以东,遍遭水害,民多饿死”。如果我们再把历史推进到五百年后的北宋,就会发现,虽然长期动乱分裂的局面结束了,但是黄河河患决口却更甚从前,平均每一年半年便决溢一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黄河流域畜牧经济占主导地位时,它对于生态破坏的程度远远小于农耕经济。“历史时期某一地区的植被破坏情况如何,又主要取决于生活在这地区内的人们的生产活动,即土地利用方式”。农耕对于植被的破坏是相当大的,而畜牧经济只要不过度放牧,草原植物基本上就不会受影响。而植被的破坏与否,特别是对于黄土高原来说,直接关系到水土流失的程度以至河道淤积,黄河泛滥。所以当畜牧经济转向更为“文明先进”的农耕经济时,从整个黄河流域来看,会发现是得不偿失的。比较北魏和北宋黄河决口的次数,当可说明这一点。即畜牧业处于主导地位时,黄河泛滥决口次数就少,当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时,黄河泛滥决口次数则偏多。正是由于北魏中前期畜牧业的发达,才使得黄河中游较大水患仅发生两次,以致北魏出现了长达九十年的安定局面。谭其骧在《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中指出:“东汉以后,由于黄河中游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变成以畜牧业为主,使水土流失程度大大减轻,这是下游之所以会出现长期安流局面的决定性因素”。

 

它意味着,对复杂环境的必要简化。较广阔的哲学视野更可以告诉我们:进步若无衰落为补充元气,不可思议;正如兴奋若不继之以安眠,是会致命的。三千年前的中国智慧就已洞悉其中奥秘,《周易》以其“阴──阳”观念,来表达它对“野蛮──文明”的看法。阳就是野蛮,阴就是文雅,阴阳是互补的,野蛮与文明也相反相成。所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完全的文明与完全的野蛮,都将导致社会的不孕症?在这种意义上,《周易》的智慧又是一种“自觉的、理性的野蛮精神”?

 

根据这种精神是否可以说,一个社会自新所经历的野蛮化程度,将决定它未来的文明程度?新野蛮主义,将作为新文明的曙光而打破旧文明的坚冰。圣人出而黄河清的那个圣人,就是用野蛮手段恢复了生态平衡的人?


谢选骏指出:纪思道认为公元500年世界最重要城市是中国的长安,肯定是错误的。但是他一直没有更正也没有道歉,真是一个十足的文化流氓。现在,他离开“纽约时报”,但不是去干一件好事,而是去充当一个政治流氓——竞选州长!“纪思道终于害臊了”是假的,纪思道是更不害臊了!

谢选骏:无神论者不是高级的生命



《哈佛黑洞计划主持人:最高级生命造出我们的宇宙》(Newtalk 2021-10-29)报道:


哈佛大学科学家勒布(Avi Loeb)认为,我们生活的宇宙是最高层次的生命创造出来的。他说:“宗教提到的创世主和科学家研究的量子力学理论其实是统一的概念。”


勒布(Avi Loeb)在 2011~2020 年期间担任哈佛大学天文系主任,也是哈佛大学黑洞计划 ( Black Hole Initiative ) 负责人、哈佛-史密斯天体物理中心理论与计算研究所所长。


勒布 10 月 15 日在美国科学人(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上的文章介绍了这个想法。他认为 :“我们的宇宙是净能量为零的平面几何空间,高级文明可能具有高科技,通过量子隧穿技术凭空创造出子宇宙。”


勒布将生命分为四个等级 :“有能力造出新世界的生命是 A 类生命。能够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的生命是 B 类生命,比如调整地球的环境不依赖于太阳即可生存。 C 类生命就是像人类这样,按部就班地在高级生命造出的空间里面生活的生命。 D 类生命是干坏事的不好的生命。”


勒布认为人类甚至可能再堕落成 D 类生命,因为人类干了不少坏事,而且持续在破坏地球的环境。


勒布表示,人类还没找到理论把量子力学和引力学结合起来。但是高级智慧生命可能了解其中的奥秘从而涌涌创造子宇宙的能力。“如果是这样,这不仅解释了我们所在宇宙的来源,而且说明我们的宇宙也是一个生命体,也有生命周期,重要的特性通过某种方式代代相传。”


勒布进一步说,这个宇宙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让人类存在于里面,而是提供一个环境让生命在里面得到升华,最终升级为 A 级生命。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文明层次的高低并不完全以其拥有多大能量来衡量,而是应该以它“开创新的生存空间”的能力来进行衡量。


勒布提到,人类现在是 C 类生命,依赖于地球、太阳生存。若是太阳出了问题,人类都无计可施,更不要说具有开创新空间、给其他生命提供生存空间的能力。


勒布说,人类应该谦卑的研究宇宙,寻找提升生命层次的途径,否则就会经历恐龙那样的遭遇,一旦灾难来袭就被毁灭。


网民嚎叫:


luck86 发表评论于 2021-10-30 06:08:26

胡说八道的大忽悠。

gameon 发表评论于 2021-10-30 04:41:41

理论挺新颖,翻译的挺逗比。

Trumpeter 发表评论于 2021-10-30 02:51:27

上帝到底是高鼻子的还是矮鼻子的?那些上帝画像怎么回事?谁见过上帝?还是臆想出来的画像?


李听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23:22:34

D类是妖界,C类是人界,B类是仙界,A类是神界

两湖居士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21:21:10

不管你觉得自己有没有信仰,你都是有信仰的!其实可怜的是那些坚定的无神论者,明明坚定地信仰“无神”,却不知道自己在信仰。“无神”把自己藏起来让你信他,可能是有邪恶的目的。

大石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9:02:00

只要用了“最高层次”一词,就知道该科学家知识等同孩童。

三颗松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8:24:58

囫囵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39:00

我早就说过宇宙的总能量为零。

安倍退四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7:55:00

这个宇宙谁创造的不知道,新宇宙一定是习主席创造的

wx3000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7:37:48

你不信上帝,上帝也可以不信你,公平了吧?

tz2000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7:37:40

他无法回答的是作为一个C级生物,他是如何有资格给生物分级的?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7:08:58他无法回答的就是,A级生物是谁造的?

obama_01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7:37:21

-------哈弗大学天文系民科主任。-------

tz2000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7:33:54

这个逻辑没有自相矛盾,只是告诉你,作为被造的人类是无法自行理解创造者的,我们对地球都无法全部了解,至今还连太阳系的其他星球都没去过,对宇宙的实质的了解比瞎子摸象还要少,你还在猜测宇宙创造者是谁创造的,提出这个问题只能说明你太自大了。是否被造,不需要你承认,而是一个fact,需要去发现。基督教的教义是说,神来告诉你了,这是他造的,你要么相信,要么不信,但是这个创造的事实是你没有能力判断真假的。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7:08:58他无法回答的就是,A级生物是谁造的?如果有什么东西不需要被造,那么又何必认为必须有什么东西需要被造呢?这种逻辑上的自相矛盾

coyote2017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7:17:46

参禅悟道,修仙吧!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7:08:58

他无法回答的就是,A级生物是谁造的?如果有什么东西不需要被造,那么又何必认为必须有什么东西需要被造呢?这种逻辑上的自相矛盾本身已经证明了这个理论就是胡扯。

如果人是上帝创造的,那么就必然要有比上帝更上帝的超级上帝才能制造出上帝,以此类推,最高的上帝仍然是无法创造的。既然必须要有什么是不需要被创造的,是自有永有的,那么何必假设这样的存在,直接承认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自有永有的不就得了吗?宇宙不需要创造

有待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6:09:46

传统的老中们接受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认为世界是绝对物质的,在精神层面除了共产主义理想外别无他物。当所谓的共产主义信念崩塌后对于世界的认识和追求就全部集中于物质层面,在精神层面的思考和追求就已归零。

dqdeer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5:59:49

很有可能。很像道家修仙的理论。

兔比兰伯王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5:41:38

都别吵了,实话告诉你们吧

宇宙是我创造的,想知道具体的,留言!

Lacedaemon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5:33:05

“我们的宇宙是净能量为零的平面几何空间,高级文明可能具有高科技,通过量子隧穿技术凭空创造出子宇宙。“。 哈哈。高级文明又是从哪来的呢?既然那么高级,就一直高级着不好吗?

jz101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5:24:37

人类在自身的发明和探索中感受到创造的难度,逐渐体会到有规律自然现象绝非偶然产生。

就这么着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5:14:23

那上帝他老人家是做什么的

见证人之一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5:04:22

自由基生对人体造成伤害,生命对地球造成伤害。宇宙里最高级生命在白垩纪消灭了占据地球一亿六千多万年破坏地球的恐龙,让地球得到喘息修身养性了六千五百万年。人类才二十万年的历史,破坏地球速度比恐龙快近千倍,宇宙最高级生命感知受到地球被伤害的严重性,因此撒下新冠病毒来对付人类。这次不行的话,下次就只好再次使用星球撞击法了!

旁观者XWY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5:03:00

不等不钦佩大脑这个器官。可能是外来智慧留在地球上的。

欧洲联盟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49:28

D代表地狱,C代表维生素C,B就是牛逼,A就是B的阿爸?我这样解释,也没人能驳倒我吧!

wang5zhao6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45:32

有一定道理。人类对外界的感观来自视觉,听觉,嗅觉以及对3维空间的想象力。除此之外,就是再多加一个时间轴进来,人类的小脑袋瓜儿就不够用了。所以人类的认知在浩瀚的宇宙中,太渺小了。就像我们看到蚂蚁王国,蚂蚁们可能认为自己的世界很广阔,自己掌控着自己的命运。哪知道就是一个小孩撒泡尿,就能把它们的世界彻底颠覆。而这些蚂蚁中自以为是的家伙,可能也再天天嚷“蚁球暖化”,也在忙活着“减排零碳”。但是,在人类看来,这是何其的可笑。没准A生命就活在太阳里,看着人类在愚蠢的相互欺骗。而人类能力还不可能感知太阳内部,只好说就是个大火炉子,谁进去谁死。但是,没有太阳,拿来的人类,大概太阳本身就是A生命吧?它老人家要是不高兴,还不跟消耗撒尿灭蚂蚁一样,分分钟钟可以灭了人类。

paladindancer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44:07

能够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的生命是 B 类生命

===============================

这句话说的太对了,最早地球充斥着风暴火山地震,没有氧气和大气层,可能根本就不是蓝色的,比火星好不到哪去。而简单的单细胞生命慢慢改造了整个行星的地貌和环境,不开玩笑,小小的细菌可以让整个地球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这有这个样子才能支持更高级生命的存在。这一切都不是巧合,而是基因代码在几十亿年前就已经编程好的,预料到的。 这根本不是巧合

量子纠结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44:00

人类的文明也可以细分成c1, c2,c3, c4。c1 创造系统的科学改变世界。c2时常发明一些东西,但不系统,也能改变周围环境。c3有文字语言和一定的文明礼仪。c4只有手语,还处于人吃人的阶段。

anchoret98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35:32

愛因斯坦的「有神論」,是對未知的敬畏,是一種非常本源性的「迷信」。這和愚夫愚婦們玩兒的「偶像崇拜」,完全不是一回事。

弟兄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28:26

现任耶鲁电子工程系主任倒是很虔诚的基督徒,和他见过几次面

limitation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27:19

爱因斯坦从来不觉得科学与宗教之间存在着冲突。他有句名言:“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足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他对被人认为是无神论者的指控,反应非常激烈。他曾对一个朋友说:“最让我愤怒的是,有人用我的话支持这种论点。”与佛洛伊德、罗素和萧伯纳不同的是,他从来没有冲动去诋毁信仰上帝的人。相反地,他偏向于批判无神论者。他说:“我与所谓无神论者不同的地方在于,我对宇宙中那种不可触及的和谐有种深刻的谦卑感。”

limitation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26:33

爱因斯坦从来不觉得科学与宗教之间存在着冲突。他有句名言:“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足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他对被人认为是无神论者的指控,反应非常激烈。他曾对一个朋友说:“最让我愤怒的是,有人用我的话支持这种论点。”与佛洛伊德、罗素和萧伯纳不同的是,他从来没有冲动去诋毁信仰上帝的人。相反地,他偏向于批判无神论者。他说:“我与所谓无神论者不同的地方在于,我对宇宙中那种不可触及的和谐有种深刻的谦卑感。”

多情娃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25:52

如果还要分好人坏人,那么定义在那? 我们可能不是最高级生命造,可能是次级生命造的,如果是最高级生命造的,那么也许是次品。 凡事将人分三六九等的都是无人性。

一家之言123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23:49

弟兄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50:07

哈佛大学查无此人

======

五毛就是胡搅蛮缠的一坨屎!还有相信是屎

***en.wikipedia.org/wiki/Avi_Loeb

anchoret98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19:59

當年牛頓提出三大定律後,苦思引力的源頭,最後提出「上帝是第一推動力」。人類對這個宇宙的理解還是太有限。科學沒有到達的領域,迷信(超級存在)總會先一步到達。慢慢來吧。

hanlaotou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47:31

这位科学家与那些布道家一样, 无法解释最初的生命是哪里来的。布道家说,上帝创造了人类。我问布道家,哪里是起头?最初是谁创造了上帝?进化论者说,高级生命是低级生命被适者生存的生存压力所驱使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而按照这位科学家的说法,高级生命是低级生命经过持续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改良而发生质变,脱胎换骨地跳级式蜕变成长而来的。我问他们,最初的低级生命是哪里来的?

囫囵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39:00

我早就说过宇宙的总能量为零。不信看我的视频: ***youtu.be/17WF1n_RT_g

balsam_pear_k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25:16

连走路都这么慢,怎么去太空,去月球?一个逻辑。

Biangbia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12:47

科学都没整明白,开始整神了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13:54

哈佛,名副其实啊。直接当牧师去好了。

Biangbia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12:47

科学都没整明白,开始整神了

0101011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10:34

原文在此,这篇翻译文章似乎过度强调了宗教。

****** scientificamerican. com/article/was-our-universe-created-in-a-laboratory/

balsam_pear_k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06:30

切不说他的认为是不是真的(没人能验证),那些攻击他的人正验证了,基本上是,越不懂科学,就越相信(迷信)现在的科学。

XM25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02:51

我虽然是C类,可是比希特勒,毛泽东,习主席还是高了一类。

balsam_pear_k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01:32

间接验证,那个"弟兄"是翻墙的,不能用GOOGLE,GOOGLE一下一大堆Avi Loeb的信息。无毛弟兄,你好。

不允许的笔名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52:23

弟兄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50:07

哈佛大学查无此人

==========

无知就不要出来卖了。Avi Loeb没听说过?

ca_lowhand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01:23

这个神棍应该是个e类生物吧

pdong95014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59:00

为什么不是第二高层次的生命创造了我们的宇宙?

duty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56:58

这种伪科学家已经堕落了,赶紧去信教吧。

不见不怪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54:35

神棍

Reviewwood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53:42

Holly Molly...

不允许的笔名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52:23

弟兄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50:07

哈佛大学查无此人

==========

无知就不要出来卖了。Avi Loeb没听说过?

不允许的笔名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50:15

勒布认为人类甚至可能再堕落成 D 类生命

============

比如Meghan McCain和Colin Powell

弟兄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50:07

哈佛大学查无此人

不允许的笔名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47:44

C 类生命就是像人类这样,按部就班地在高级生命造出的空间里面生活的生命 - C指Conservatives.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47:28

这个所谓哈佛科学家从中国小说三体里面受到了很大很大的启发

不允许的笔名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47:01

D 类生命是干坏事的不好的生命 - D指Democrats.

Vertical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40:55

这年头,神父混的和科学家一样,科学家混的和神父一样

技术员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38:01

在哈佛日子很好混。

交流什么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34:50

种族歧视 生命歧视 那些干坏事的生命被降等了 它们会用民主的武器讨回公道 LOL

至清无鱼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30:00

科学的尽头就是神。


谢选骏指出:这个“哈佛黑洞计划主持人”大概率地是个无神论者,可是无神论者不是高级的生命,无神论者既然不是高级的生命,他又怎么可能知道更加高级的生命呢?

谢选骏:癌细胞最怕哪一种爱



《美国医学博士惊人发现:癌细胞最怕“爱”!》(鸿观报道 2021-10-29)报道:


1912年的8月13号人类首次发现癌细胞——


美国的大卫·霍金斯博士(David R. Hawkins)是一位医生,在美国很有名,他医治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病人。他说只要看到病人就知道这个人为什么生病,因为从病人身上找不到任何一个爱字,只有痛苦、怨恨、沮丧整个包附着他全身。霍金斯博士说:“很多人生病是因为没有爱,只有痛苦和沮丧,振动频率低于200,易得病。”振动频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磁场。


大卫·霍金斯发现,凡是生病的人一般都有负面的意念。人的振动频率如果在200以上就不生病。通常这些病人的振动频率低于200。哪些意念的振动频率低于200?喜欢抱怨、指责、仇恨别人,频率大概只有三四十,不断指责别人过程当中就消减自己很大的能量,所以振动频率低于200。这些人容易得很多不同的疾病。


最高的振动指数是1000,最低的指数是1。霍金斯博士遇到过的最高最快频率是700,他的能量特别足,这些人出现的时候,能够影响一个地方的磁场。德蕾莎修女说:用大爱做小事。当她走进屋子里的一瞬间,在场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幸福,她的出现使人们几乎想不起任何杂念和怨恨。


当能量很高的人出现时,他的磁场会带动整个万事万物变得美好祥和,而当一个人有很多负面意念的时候,伤害的不仅是他自己,也让周围环境磁场变得不好。


霍金斯博士说他做过百万次案例,在全球调查过不同人种,答案都是一致的。只要振动频率低于200,这个人就生病。200以上的就没有病,200以上的意念有哪些?喜欢关怀别人,慈悲心、爱心、行善、宽容柔和等等这些都是高的振动频率,达到400到500。


相反,喜欢嗔恨、发怒,动不动指责、怨恨、嫉妒、苛求他人,凡事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很少考虑他人感受,这些人振动频率很低,这些低的振动频率也是导致癌症、心脏病等种种病的原因。


他从医学角度告诉我们,意念真的是不可思议,意念对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


爱的力量


日本大提琴家夏恩患癌后,试图与疾病斗争,但感觉越来越糟。他调整心态,决定爱身体里的每一个癌细胞。他视癌症剧烈的疼痛为“叫醒服务”,致以祝福和感谢。他发现这种感觉很好。接着他决定爱生活的全部,包括每个人、每件事。


一段时间后,出人意料的是癌细胞竟全部消失了。后来他成为了在日本家喻户晓的治疗师。这便是生命的本质——爱。


疾病源自我们身体内在对爱的匮乏和缺失,而疾病也终将在无条件的爱和爱心中被清理和治愈。


网民嚎叫:

LISP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7:27:45

积极心理伪科学

zhuniang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6:05:13

搞反了!是癌细胞最怕‘被爱’!!!一个被很多很多爱包围的人,会安全,平和,也会自然施爱。要想给别人爱,首先必须自己有爱,就象能帮助别人的人,首先要自己有能力,能给别人钱的人,首先要自己有钱。让一个不被爱的人去爱,只能使情况恶化,就象让一个负债的去给别人发钱。而要获得很多很多爱,使需要幸运的,需要有坚定不移爱TA的人,譬如父母亲人伴侣等。

dqdeer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6:03:06

用爱发电。

悟空是女的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5:02:06

楼下这位的描述好生动啊!得了吧,自私自利爱占别人便宜活过100岁的我在欧洲这边见过太多了。邻居老太婆啥癌也没有,一听有便宜可占, 浑浊的眼珠子立马滴溜溜的放出光来。

paladindancer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5:00:52

”爱“跟“高兴”根本就是两回事好不好,有些人就是喜欢折磨别人,乐此不疲,活的可开心可好了,你让他们去爱别人,搞不好第二天就死了。

看得穿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52:44

大湿。

Tan7th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41:00

自己爱自己

弟兄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25:03

又来个爱功大师

周老大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15:04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1:35:57

这大概是美国的气功表述。这些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图表画的不错。但可能搞反了。正能力应该频率低,负能量应该频率高。高频可以伤人,如同微波。低频使人平和。

——————

听说过次声么?光比微波频率更高。

US_Lion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4:06:17

有道理,杨狰狞有真爱。

phantomoftheopera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50:27

得癌症的小孩子呢?他们还没有人生“痛苦、怨恨、沮丧”的经历,他们的癌细胞为什么没有被爱击灭。

相信病人如何面对人生对病情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能神化这个影响的程度。类似那些信了上帝瘫痪的人就能站起来的miracle。

heshi118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43:00

1. 振动频率测量方法有误或实际不能实测的话, garbage. 2. 频率似乎与情绪变动(阴—-阳)正相关。 3. 情绪变动与癌因/发展不相关 或 unsure so far conclusion: Garbage!

CN1618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30:00

看评论比读烂文有趣多了

5mslj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21:00

这些自媒体,一定要找一个瑞士人wilson edwards,才能证明自己所编的内容高大上。

linda1999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3:03:05

这是美国街头流浪派绝望主妇系列的健康顾问吧。

Lacedaemon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2:16:22

每个国家的确都有这样的“医生”

zzbb-bzbz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1:50:17

癌细胞是自私的细胞,缺少爱心,疯狂的掠夺周围细胞的能量,最后把自己也杀死,属于低频能量。爱属于高频能量,能杀死低频能量癌细胞。

zzbb-bzbz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1:45:48

意念是种能量,爱心越多,意念能的频率越高,即能量越高

zzbb-bzbz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1:45:16

意念是种能量,爱心越多,意念能的频率越高

zzbb-bzbz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1:44:10

自私的社会是缺爱的,所以现代癌症层出不穷

zzbb-bzbz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1:42:46

中医理论的精髓就是爱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1:35:57

这大概是美国的气功表述。这些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图表画的不错。但可能搞反了。正能力应该频率低,负能量应该频率高。高频可以伤人,如同微波。低频使人平和。

始终要回家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1:35:50

无论好人坏人,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才能活得长久

西湖孤山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0:57:20

很有道理。美国的修蓝博士也是这样看。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0:28:25

这其实是对中国有人上个世纪研究癌症自愈的更深刻的解读。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个中国医生总结了大概两三百例晚期癌症自愈的病例,试图寻找规律,但当时大概也就是到了这个水平,认识到情绪和饮食的影响。癌症与其他疾病不同,是人体自身发生的,而不是类似病毒那样是外界侵入。从这个角度讲,既然是自身发生,也就可以自身抑制甚至消除,这就可以解释癌症自愈的现象。再有,很多癌症病人在治疗几年后复发的现象不罕见,既然是自身发生,如果这个身体环境没有变化,理论是病源也就存在,复发就是不难理解的。那么就是什么会影响人体导致其产生癌症的原因?这里这篇文章告诉你情绪的作用,看上去合理,但并不是很新鲜的东西。至于这个振动频率或者磁场的,如何定义和量化?等等,这里是没有解释。

abraham007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0:23:23

这种神棍的话竟然有人听,呵呵

蓝山秋色之红叶静美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0:18:13

传着传着就是胡扯八道信口开河了。

pdong95014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0:16:00

伦伦每天发布真理。

tiantiantaba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0:08:30

这些玩意中国人都搞了几千年了,可连皇帝的平均寿命才只有34岁。索罗斯巴菲特李嘉诚英国女王都是最坏的人类,可不耽误他们活的久

Campylo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10:02:00

什么玩意儿

唐爽粉丝团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9:57:00

同意!爱还能发电。

技术员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9:56:42

神棍。

size0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9:52:29

gameon ,同意!那些把犹太人送进毒气室和焚尸炉的纳粹都可长寿了呢。又没有爱无所谓,关键是干了坏事能自然而然的心安才是长寿的关键,呵呵呵

wd01702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9:50:10

"从医学角度告诉我们" 其实是从鸡汤的角度,和医学不沾边,连统计角度都不是。

J_man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9:49:06

积极乐观的态度会提高自身免疫力,这早已经不是什么惊人的发现。

但是,此文与众多中文鸡汤文一样,都犯了若干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1,通过引入一些科普常识,来误导读者(明明是鸡汤文,冒充成科普文);

2,通过所谓的“名人”“博士”洋人,让崇尚权威的大爷大妈们信服;

3,将自己一知半解的物理化学医学随意嫁接,(”振动频率低于200,易得病。”振动频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磁场。)还列个表!LOL."200, 500",没有单位么?

4,胡吹乱扯,撒谎不打草稿(霍金斯博士说他做过百万次案例,在全球调查过不同人种,答案都是一致的。)你知道百万次是什么概念么?

鸡汤就应该按照鸡汤文来写,骗人不好。

读书行路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9:49:00

怎么听着那么民科啊

秦唐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9:48:00

陈词滥调

gameon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9:47:45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人是否生癌和长寿,主要和以下六大方面有关。

1)基因

2)年龄

3)生活环境

4)生活习惯

5)医疗条件

6)财富地位

国内高官长寿多,除了基因和年龄不可防,就是因为其他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邮政编码279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9:33:50

得了吧,自私自利爱占别人便宜活过100岁的我在欧洲这边见过太多了。邻居老太婆啥癌也没有, 一听有便宜可占, 浑浊的眼珠子立马滴溜溜的放出光来。

gameon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9:18:23

瞎扯蛋。

世界上长寿的恶魔多了去了。同样英年早逝的好人也不少。其实三成三死亡率说法最符合现实。百分之三十三爱心人。百分之三十三恶心人。百分之三十三不好不坏人。

jelous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9:16:00

也许因果相反呢?一个本来得到爱少的人,造成爱的低能量。一个穷人很难要他去帮助富人。

newbigman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9:11:28

所以一定要多做爱 做的事。

Anjiff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9:11:00

所以要信Jesus. God is love. 寻求根本吧。所有这些spiritual teacher都从圣经拿了部分皮毛发展自己的理论卖书。

BlueRiver11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9:04:55

的确如此. 宇宙的真理:爱是医治人心的最佳药方, 心好的人身体更健康, 古人云:仁者寿! 我们处在物欲纷飞的时代里, 人心染乌, 能够选择修行得以回归人美好的本性和纯朴的爱心, 是对自己最大的慈爱和悲悯.

size0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8:59:47

很多人性格性情变坏是病闹的,而不是因为性格心情不好导致生病。当然也有性格心情不好导致生病的情况。这就是伪科学。周洁癌症了,那个年轻的肺癌女孩都是因为没有爱造成的癌症?长寿的唯一办法就是抛开情感,把身体硅基化,像机器一样,每20年大修一次,换换零部件!

MJ0324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8:55:53

根据砖家的理论,朝鲜由于金太阳的光芒四射,爱洒八方,应该没有癌症……

fische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8:53:13

英文原文出处在哪里?想推荐给朋友。

gameon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8:50:15

砖家又开始一本正经地扯蛋。

落基山99 发表评论于 2021-10-29 08:46:15

结合生活中周围 的人和事分析,这个医学博士的发现非常正确,系统,确实如此。


谢选骏指出:这位医学博士猪一样愚蠢,因为他就知道“癌细胞最怕‘爱’”,却不知道癌细胞最怕哪一种爱!这是因为它讲的是英文,而英文和中文在“爱”字上差不多的低级愚蠢,就那么几个词汇表达,喜啊爱啊欢啊乐啊的,不像人家希腊文,有好几十个字眼来表示爱。所以呢?为何《新约圣经》要用希腊文书写?因为那里盛满了上帝之爱。

谢选骏:拜登总统的唯一成就

《自毀承諾 拜登特赦兒子杭特非法持槍、稅務案定罪》(編譯陳韻涵綜合 2024-12-01)報道: 拜登總統1日晚特赦次子杭特‧拜登(Hunter Biden),免除他涉入聯邦槍枝重罪和稅務定罪而被判刑的可能性。美聯社報導,拜登為保護目前唯一仍在世的兒子,不計個人毀譽,一改過去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