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政绩考核制度下的重复建设和地区竞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柳庆刚 李殊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报道:
摘要:中国各地区上的重复建设问题由来已久,政府疯狂地投资生产,已经造成了我国很多行业长期产能过剩的局面,而这一局面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显得尤为突出。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入手来探讨地区上的重复建设问题,并得出最终结论:我国采用的以GDP为核心的政治考核制度,是导致当前地区上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罪魁祸首。
谢选骏指出:重复建设的GDP也是GDP,因为既然是鸡的屁,是无法分出良莠来的——在破坏环境的意义上,收益上的良莠不齐其实同一。
《GDP增长动力在收入的增长》(2013年01月14日《环球财经》杂志)报道:
时下要在中国选择一个用得最多的统计指标的话,那就非GDP莫属了。因为它常常见诸报端,出现在大小官员的政绩报告中。在中国社会GDP崇拜、官场GDP政绩标杆的背景下,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提出了“没有水分的GDP”概念,给全社会带来了新的思考。
GDP究竟是什么?所谓GDP在中国很多人的概念中就是一组数据,而这GDP里面的内涵又有什么别有洞天的地方呢?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再次深入探讨GDP在数据之外的内涵,抛砖引玉让大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GDP。
合作博弈关乎GDP效率
GDP崇拜引发了社会的反感,于是就有人编“段子”、讲故事,我们深入认识GDP,就从这个广泛流传的段子开始。
段子说是两个经济学家泡吧,就毒奶的三聚氰胺毒性大小进行了辩论,经济学家甲指着一杯三聚氰胺对经济学家乙说:“你把它喝了,我就给你100万元。”乙在诱惑之下喝了。相谈甚欢之余,又见一杯三聚氰胺,乙对甲说:“你把它喝了,我也给你100万元。”甲亦不能抗拒诱惑吃下了三聚氰胺。吃完了两个人害怕身体受损赶紧去洗胃。其一经济学家忽然想到:“咱俩什么也没得到!还要洗胃!”但另外经济学家再一转念恍然大悟:“咱们为GDP创造了200万元。”
这个段子隐喻的是GDP的数据虽然产生了但没有实际价值。相反,病人吃药吃掉的药品价值是GDP,比如速效救心丸,20多块钱一盒,20多块的药救了命,这20多块钱的GDP价值怎么衡量呢? 吃药的意义肯定要远远大于GDP的!
看了上面的段子,很多人会觉得“经济学家”弱智,实际情况却不那么简单,因为还要注意到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合作博弈,合作博弈产生的功效是一加一大于二,因为合作肯定要比单干产生更大的利益。吃药的意义大于GDP就是因为合作博弈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但如果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滥用药品,GDP虽然增加了,但伤害了患者身体,就是非合作博弈了。因此可以认为,虽然吃三聚氰胺和吃药体现在GDP统计当中是一样的,但合作博弈的价值在GDP之外有更大附加值。战争是人类非合作博弈的极端方式,战争消耗大量的军火可以带动GDP,但这样的GDP却产生了屠杀!
每一个体在合作博弈中通过竞争追求利益最大化,即社会最佳的状态和利益最大化,但是在非合作的博弈下就做不到。市场经济下的恶性竞争、非合作博弈的发生概率大大高于合作博弈,和谐地竞争达到共赢的情况比较罕见。
在西方经济学的GDP计算方式当中,合作所产生的更大的收益被忽视了。例如盖房子需要挖坑,挖出来的土可以修路,那么本来修路需要挖土的费用,需要买土的费用都没有了,而挖出来的土方的堆放费用也没有了。在通常的建设行为中,这些费用都会发生,发生了就都成为了GDP。显然,合作会降低费用,也会使统计学上的GDP数字降低。对于一个经济体系,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到底有多少难以量化统计,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非合作博弈的减损不计入,合作博弈的增益也不计入。
市场经济存在竞争,但不要简单地认为企业越多、竞争越激烈全社会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中国在铁矿石上为什么越竞争越糟糕?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又怎样炒高了房价?本来一个宽带运营商就可以提供的网络服务,我们建设了3个网络三家竞争,竞争能够使得效率达到原来的3倍吗?在GDP的背后,在GDP水分的背后,合作博弈就变得至关重要,合作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GDP带来的价值和效率。
要超前建设还是重复建设
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重复建设屡见不鲜,其中产生的劳务费用和消耗的材料价值,都会统计为GDP,事实上却有可能浪费社会财富,甚至把财富变成垃圾。
对于重复建设,还要和超前建设结合起来看。以青岛的下水道设施为例,这些设施当中很多是德国在100多年前租借胶州湾的时候修建的,当年青岛还是不到1万人的小镇,现在这些设施负担着几百万人的污水排放,在青岛的大街,还可以时常看到德国当年留下的下水井盖,德国人的眼光得到了世人的交口称赞。但是回到当年,在当时不到1万人的小镇建设足够几百万人使用的市政设施,通常我们会怎样评价呢?我们的评价大概会是:好大喜功、政绩工程、巨大浪费的超前建设,这样的“超前建设”实际上在我们的社会里面也是不少的!所有不重复建设的工程,必然要超前建设,打好提前量,只不过是超前建设多少的问题!
因此要认识到重复建设和超前建设实际上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如果要在未来不进行重复建设,那么必然要进行能够满足未来需求的超前建设;反过来如果不超前建设,则当下的建设满足不了未来的需求,必然是进行重复建设!
区分超前建设和重复建设的关键点到底在哪里?笔者认为关键点就在于发展的速度和资金的情况,如果资金非常宽裕且资金利率很低,则超前建设肯定是非常合算的;但如果是发展速度很快,资金紧缺、利率高涨,超前建设的冗余就不合算了,此时就要考虑先满足发展需要,以后即使是重复建设,重复建设的成本相对于资金和发展而言也是合算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从不到1万亿元发展到了50万亿元,在这样的增速中,资金成本很高,社会资金的利率更高,如果把资金投入在高速发展的建设中,大多数时候获利会高于超前建设;西方国家是资金多而利息低,美国连续印钞,美联储利率低至0.25%,这样的资金冗余和低成本,当然是超前建设合算。这就是为什么西方进行超前建设的时候,中国有那么多的重复建设。
再回到GDP层面,重复建设、反复拆建让很多GDP带有水分,而超前建设似乎所有建设的GDP都留下了,都沉淀为社会的财富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超前建设的预期经常是错误的,错误的预期一样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很多超前建设的工程由于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成为废弃工程的情况一点也不少,还有大量的超前建设由于达不到预期的使用率出现隐形的浪费,这些超前建设一样产生了大量的GDP数字!
是否可以做到重复建设和超前建设达到比较和谐的状态?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只存在于理想中!如果什么都能计划好,那么完全的计划经济就一定能够成功了,市场经济还有什么必要?如果一切放任市场进行自我调节放弃计划,则非合作恶性博弈的结果一定是建设滞后,最后在市场的逼迫下不断地重复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要合理调整超前建设和重复建设的关系,使GDP的水分最少。
美国GDP是纸老虎
说起前面GDP的段子,还要注意到经济学家对吃三聚氰胺的要价是100万元,结果创造了200万元的GDP,如果他们要价10万元会如何?显然同一个经济行为产生的 GDP的数字大大不一样了。
美国工资水平是中国的数倍,有些相同工种的薪酬差别达到上百倍。美国汽车工人和美国农民的年平均工资超过大学教授,可以达到十多万美元,也就是百万人民币左右。而中国大量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也就是1万元人民币左右。因此可以看出,美国的GDP大量依靠人工劳动和第三产业带来,虽然与中国人从事第三产业等工作在内容上基本没有差别,但产生的GDP数字高得多。如果同样的劳动和同样的产品统计的GDP数字是一样的话,美国和中国相比GDP优势就要缩水很多了,这样的衡量方式在经济学上叫做购买力平价。
美国妇女在家干家务也要计入GDP,这也是西方所谓的第三产业GDP比例高的原因之一。同样是洗衣服,自己洗什么也不算,拿到洗衣店去洗则要把洗衣费计算成GDP。因此,如果中国也如西方那样把干家务等计算为GDP,则中国的GDP又要再高出很多。
还要注意到美元霸权和定价权对于GDP的影响。美国大量印钞,这些多出来的钞票最终都要成为金融体系所谓的利润,然后变成GDP。就如美联储替银行不良债券买单、买入这些债券,这些债券的损失本来要从银行利润当中扣减从而减少GDP的,现在又开始算作GDP了;美联储给超额准备金付息,这些利息也是银行的收入也要变成GDP;美国政府举债发行国债,融资所得支付了政府雇员工资,这些工资收入也是GDP。
美国控制世界价格,买一个玩具中国赚1毛钱美国赚3美元,利润要分别计入中国和美国的GDP,这些GDP的计入都是在美国没有创造实际财富的情况下取得的。
美国能够维持这些GDP的水分,背后是美国霸权,美元霸权和军事霸权维持了印钞和定价权,也维持了美国人的工资与发展中国家的同工不同酬。美国讲人权,但美国可能放开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吗?在美元霸权的金融全球化和定价权下,如果劳动力自由流动,则货币霸权和定价权就都不存在了。
有霸权存在的国际社会就是一个非合作博弈的社会,霸主取得了非合作博弈的利益,从而产生了GDP的水分。
中国人如果现在的收入能够倍增,中国的GDP就能够相应倍增,中国GDP增长的动力未来在中国人收入的增长。日本的崛起也与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的收入倍增有关。如果人民币在恰当的时候升值,中国与美国GDP的对比就要发生根本性改变,所有这些都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条件和环境。
显然,美国的GDP里面有很多水分。美国现在在经济问题上讲得最多的是就业,因为只有让每一个人都有实际的工作,才是真正地创造GDP的过程,只有就业上来而不是印钞维持,GDP的水分才能够减少。
在国际博弈当中,美国能够维持GDP虚高的背后就是其军事实力和霸权。美国通过霸权剥削其他国家财富,如果世界其他国家不愿意被剥削,就可能面临战争,而人类社会最大的非合作博弈就是战争。
GDP不是全部
西方创造的GDP,只不过是一个经济活动量的概念,在这个活动量下是否带来价值、是否有效率则是另外一回事。我们的经济更应当关注价值和效率,需要更关注GDP的构成——是合作博弈还是非合作博弈。
我们不能忘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能忘记马克思提出公有制的理论基础,就是因为市场的恶性竞争和浪费下的非合作博弈。公有制可以避免这些浪费和加强合作。中国取得这样的经济发展成就,在西方的理论之下解释不通,也是因为中国大量的公有制企业看似没有竞争、每一个企业的效率都很低,但是国家宏观调控促进企业的合作博弈,使得社会生产总效率有了巨大的提高。中国的土地公有制,避免了印度土地私有难以整体规划建设的巨大非合作减损,基础设施可以高效率建设。中国的GDP能够每10年翻两番的背后,就是公有制下合作博弈的结果。我们学习西方的经济理论要取精华,弃其糟粕。
谢选骏指出:理论可以颠倒黑白——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基本教训。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诚然有其胡说的一面,因为那毕竟是胡人的说法,但它至少不会像毛泽东思想一样“辩证地八道”,结果为了追求政绩数字。故意制造一些重复建设的GDP。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GDP”》(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0-22 09:12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
三季度经济增速仅为7.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速增长是对中国经济运行态势最鲜明的诠释,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国内储蓄率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从1978年以来,中国平均GDP增长率达到9.83%,在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居于第二位。
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9个季度在7.4%至7.8%的区间窄幅波动,让萦绕人们心中的“保八”概念逐渐淡化。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下探。
那些年,政府、企业和老百姓共同追逐过GDP高增长,因为这一数字代表财富增加与国力日盛。突然间,我们曾经格外看重且未曾令我们失望过的GDP居然在历史低位逡巡不前,的确令人费解。
但我们也应看到,这种下行趋势既是客观形势使然,更是主动战略选择的结果。高层今年频繁提到经济已经进入 “新常态”,“新常态”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相较以前下了一个大台阶,超高速增长时期已告一段落,真正进入了经济换档期。
从国际经验看,一国经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势必要有一个经济减速或调整过程。高速增长持续二三十年后,多数国家增速从第三个10年开始明显下降,到第四个10年,大多数进入4%以下的增长时期。
这是由资源和劳动力等经济增长要素优势不断被消耗后,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所决定的,中国自然绕不开这一问题,并且就中国本身而言,已经开始面临资源透支、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等棘手问题。
出现这一现状,与GDP本身无关,但与那些年我们只追逐GDP有关。在“唯GDP论”这个指挥棒的挥舞下,很多地方不惜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产能过剩和经济发展畸形。
广为百姓诟病的“雾霾经济”和“拆迁经济”,便是这些代价的真实写照,这不仅削弱了经济的健康度,也同样降低了民众的幸福感。
新一届政府已经从经济发展快慢思维中跳出,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性调整,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改革与结构调整的优先级已经重于增长。经济新常态,本质上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是原有竞争优势削弱、新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随着简政放权、市场开放、价格改革、垄断打破等系列举措的陆续推出,改革效应势必会逐步显现,这将冲抵经济的长期增长压力。
任重而道远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短期GDP增速下调也是改革阵痛的体现。面对经济下滑压力,高层已经多次表示:绝不会轻易启动以前动辄救市的模式。消化以前刺激政策遗留的产能过剩、债务杠杆以及房地产泡沫的确极为痛苦,但这是倒逼中国走上真正的改革正道、推动经济转型的正确选择。
当然,再平衡之路既要看长远也需兼顾当下,就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讲,GDP增速降低,蕴含的风险也自然增大,但以就业和民生来衡量,中国经济并无失速之虞,喜欢时不时唱空中国经济的外资投行也在纷纷否定中国经济硬着陆可能性。
中国经济正逐步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为主转型,相比以前能吸纳更多就业人员,考虑到过去几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约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即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一些,就业市场也会保持相当稳定。
伴随劳动力占GDP比重不断提高,我国仍然有大量的消费潜力亟待释放,与之伴生的是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投资空间,这一系列的建设将直接拉动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生命财产的安全感,也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如无意外,今年将是GDP“七上八下”的第三个年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纯粹的GDP;未来,我们又要追怎样的GDP?(记者 胡健)
谢选骏指出:为了GDP而追求鸡的屁,重复建设的GDP是必须的,这就是胡人的保健。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万亿元 约占GDP三分之一》(2019-05-05 人民日报)报道: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三十一万亿元,约占GDP的三分之一
数字中国,迈向美好未来
400个数字经济重大项目,3000亿元总投资,其中20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已建成运营。
这是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一年来的硕果。一年来,“数字”翅膀给美好中国带来许多可能,电子政务、数字经济、智慧社会,一场数字变革正在神州大地上激荡。
“互联网+政务服务”助推“放管服”改革
在福州市长乐区,坐落着福建电子政务的“最强大脑”——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昼夜无休的机器,每秒都有数万亿数据在这里狂奔。
“这里汇集了福建各省属事业单位和设区市的政务数据。”福建省常务副省长张志南介绍,福建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政务数据中心整合,实现政务数据应汇尽汇,最终汇于公务云,从体制机制上杜绝各部门重复建设的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现象,为“最多跑一趟”提供支撑。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掀起了一场数字政务服务革命,政府服务效率大大提升。
不仅在福州,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助推“放管服”改革,从“最多跑一次”到“不见面审批”,各级政府政务服务创新层出不穷……
在北京西城区,全国首个基层政府大数据中心将各个“政务网”上分散的数据合零为整。大数据让西城区的服务、管理有“据”可依,效率大幅提升,公共服务窗口节省三成人力,深受群众好评。
在江苏省,12345被搬到了网上,成为一个在线服务平台,实现了省市县全面覆盖和行政服务统一联动。通过分析平台产生的海量民意数据,有关部门及时调整政策、推动科学决策,从“闭门写文件”到广泛吸取民意,大数据让行政决策更为科学精准。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重大突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信息便民惠民服务水平。”
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
“截至去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万亿元,约占GDP的1/3。”杨小伟说。
一年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光纤宽带用户加速推进,截至去年底,我国光缆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4G网络覆盖持续扩大,4G用户总数达到11.7亿户,全年净增1.69亿户,5G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取得突破,IPv6规模部署提速。
一年来,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快速推进。一批基础性、战略性的基础数据库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央和国家机关62个部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接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一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实现突破。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成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达到59万台,工业APP平均1500多个,注册户数平均超过50万,2018年平台相关业务收入平均约为5亿元。
一年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统服务。
新时代孕育新产业,新产业澎湃新动能。
数字经济,助力国内大市场形成。2018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4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扩展就业新空间。数字经济下,新模式新业态孕育而生,带动配套服务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灵活就业机会。
数字经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显示,有92.9%的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后利润率得到提升;2018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相关企业实现研发成本降低30%,生产效率提高10%,实现节能减排10%。
“我们可以看到,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作用持续提升,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说。
智慧社会让你我的生活更便捷
“靠面子”就能寄快递!今年4月,菜鸟驿站推出刷脸寄件,提前在线上发出寄件需求,到站授权后刷脸,实名认证,寄出快递,秒级响应。
凭脸就能取钱!日前,可以刷脸取款的ATM机悄然出现,摄像头精确计算瞳距、五官比例,有效防御照片、换脸视频、翻拍、面具攻击等风险,保证不会认错主人。
办理社保,“刷脸”就行!去年,“社保可信证明云平台”和“社保缴费随手查”应时而生,参保人员只需输入身份证号并“刷脸”即可随时随地生成防伪二维码和个人社保信息。
这一年,不少城市的生活发生改变。智慧社会目前正伴随全球智能化浪潮到来,让你我的生活更便捷。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承办地,福州再次走在前列。
去年首届峰会前夕,由福州市政府主导建设的“e福州”APP以及“福州市公共服务电子支付二维码——福码”正式上线,如今,实现了交通出行、教育缴费、看病就医、政务服务、智慧社区、信用支付、不动产交易、图书馆借阅、公园景点9个应用场景“一码通行”!如今“e福州”用户超150万,使用次数5900万次。
“‘智慧社会’是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念深化、内容延伸和范畴拓展,体现了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的有机结合,反映了新时代我国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说。(记者 李心萍)
谢选骏指出:在GDP主义战场里,数字经济就是虚拟经济甚至泡沫经济——那是更便于制造GDP额度的,现在这样的经济竟然占了三分之一,其溢出效益更加超过了三分之一,对实体经济的泡沫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