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人物
Written Characters
《外星看地球》第12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2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12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12
(另起一页)
内容提要
书面人物,就是留下了书籍记载的人物。这里的100篇记载,涉及到了一些这样的人与事。
Synopsis of the Book
Written characters are those who have left book records. The 100 records here involve some of these people and things.
(另起一页)
目录
001、奥巴马的出生纸张真的是假的
002、奥巴马送给共产世界最后玫瑰
003、奥巴马应该交代自己的出生证问题
004、奥巴马真的是个穆斯林
005、奥德赛方法——囚徒总统面对蛛网法律
006、奥克拉荷马的提摩太麦克维
007、巴菲特是第五纵队的推磨员
008、巴列维和霍梅尼谁是伊朗民族的叛徒
009、巴农归来还是班农龟来
010、白邦瑞的悔改
011、白邦瑞沦为骗子的狗官
012、拜登越穷越革命
013、拜登只是冰山一角
014、班农真是中共的敌人吗
015、贝索斯,拉美人就是拉美人
016、贝聿铭把卢浮宫变成养鸡场
017、贝佐斯世界首富陷入阿拉伯陷阱沦为老二
018、比尔·盖茨比爱泼斯坦还要黑
019、比尔·盖茨正在非洲制造人口炸弹
020、比尔盖茨为何被哈佛开除
021、剥光衣服的皇帝典出唐朝的精光天女
022、蔡元培等是协约国的走狗,邓小平是精神病人
023、曾侯乙墓里的魔鬼崇拜
024、臭伊丽莎白
025、大汉奸林彪惨死是因为他害惨了中国人
026、大骗子胡适的小问题
026、大骗子胡适的小问题
027、戴安娜是皇家宠物还是人民宠物
028、德国总理默克尔受过苏联红军的强奸
029、狄仁杰是左右逢源的狗官周恩来
030、杜鲁门是共产党的乏走狗
031、杜鲁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洋爸爸
032、福柯的智力为何受到了限制
033、格瓦拉得陇望蜀、引火烧身——反资本主义还是一种资本主义
034、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为何失踪——副主席是最危险的职业
035、海德格尔为何肤浅而且渺小——不能骑在希特勒头上作威作福
036、亨廷顿没有读过汤因比无论斯宾格勒,哈佛大学是现代桃花源
037、亨廷顿是殖民者还是原住民,哈佛大学是种族歧视的贼窝
038、胡亥很好地继承了嬴政的遗志
039、胡耀邦是一个假装开明的奴隶主
040、胡志明为何能进水晶棺材
041、花城出版社吃了王小波的人肉馒头
042、华国锋脸上的横死纹
043、霍金是英联邦垂死的哀鸣
044、基辛格是东欧来美的共产党卧底
045、基辛格真是一个跟屁虫
046、纪晓岚承认自己是满洲人的狗
047、奸商爱迪生坑害天才特斯拉
048、金正恩为何派妹妹到天坛祭天
049、荆轲为何不刺秦王
050、卡斯特罗有个兔子家族
051、肯尼迪或因勾结古巴而死
052、老布什摸屁股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053、老布什是中共崛起的巨大推手
054、里根总统任内已经老年痴呆症
055、林彪吃了败仗打老婆
056、林彪日记没有撒泡尿照照自己吗
057、林彪作恶多端、死有余辜
058、刘晓波就是萨达姆侯赛因
059、刘晓波没有做到用真话颠覆谎言
060、刘晓波盟友王希哲成了国安特务
061、马丁路德金也是一个罪犯
062、马英九真是脑子坏了
063、曼德拉终于搞垮了南非
064、纳赛尔为何死于谋杀
065、潘金莲的纸老虎成长为共产党的塑料水怪
066、钱钟书是一个伪国骗子
067、钱钟书围城上厕所
068、乔姆斯基是共产党中国的乏走狗
069、萨哈罗夫原来是个魔鬼的孩子
070、史蒂芬·平克的白痴理论
071、宋美龄其实是个土豪婆子
072、索尔仁尼琴是个共产党
073、他确实“抗争过”
074、她们从“毛主席儿媳妇”变成“毛主席情妇”
075、谭嗣同的幼稚可笑
076、汤因比为何败于一个电台播音员
077、特狼扑师法毛匪劣迹
078、特狼扑总统是沼泽里的贪婪鳄鱼
079、特蕾莎修女的邪恶
080、托尔维克只是一个记者——美国的民主与乌合之众
081、托克维尔是个大傻逼
082、万润南的巴黎公社社员墙
083、王炳章“神谕圣经宪法”是否合乎圣经
084、王岐山算是相对的清官
085、王岐山为何闭门不出
086、王怡牧师能否成为一位世界历史性的人物
087、魏征是一位高级黑的狗官
088、闻一多是个混饭吃的聪明人
089、西蒙娜·波伏娃是变性人——人妖
090、新加坡杂种李光耀为何赞成杀人——纪念六四屠杀28周年之十七
091、轧人脚趾的物理学说
092、严家其就是体制内的魏京生
093、杨开慧算是出租子宫吗
094、一叶障目的保罗·肯尼迪及其《大国的兴衰》
095、幽灵复仇与活人祭祀
096、岳飞后人竟是鞑靼杂种——任何姓氏的人都可能是任何姓氏的人的后裔
097、张君劢为虎作伥、首鼠两端
098、张先玲是人民的代表
099、主的恩宠李柏光
100、卓别林就是希特勒
(另起一页)
书面人物
Written Characters
《外星看地球》第12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2
【001、奥巴马的出生纸张真的是假的】
网文《奥巴马出生证随权力一齐失效》指出:
这年头媒体都为尊者讳,但新一季真相出得实在太快,让追美剧的颇有压力。本来奥巴马出生证已尘埃落定,连特朗普都闭嘴不谈了。可奥巴马仍不识相公然声称俄罗斯干涉大选而特朗普知情,而实际权力中心早已倒向特朗普之后,出生证奇案的最新版本出炉也就不奇怪了。
先是些小网站报道一个小角色–美国亚利桑那州警长乔·阿尔帕约(Joe Arpaio)2016年12月15日召开记者招待会宣称,多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奥巴马的出生证明文件是伪造的。然后youbute公开演示白宫公开版本的出生证明是多么拙劣的PS产品(民主党你们就算没听说过美图秀秀啥的,至少打印出来再扫描一次这种土技巧应该掌握吧)。他5年的调查中发现奥巴马出生证有“9处伪造”,包括日期戳的角度,打印的字母和文字等,他进而认定,奥巴马的出生证“部分复制”了一个出生在夏威夷的女人的相关材料
最后是肯尼亚政府关于奥巴马的出生证明和当初夏威夷卫生部官员莫名其妙飞机失事+新心脏病挂掉的事情被再次翻出来……现在你们该知道为什么民主党和奥巴马政府拼死也要让希拉里上台了吧,因为只有他们屁股下的排泄物需要一个更有经验的屁股来继续盖住……
CNN的头条评论很到位,双方都脱掉了手套(赤膊上阵)。候任总统和侯赛因总统互撕得不可开交……
youtube网友现场直播拆解奥巴马的假出生证明,这份文件的来源是白宫官网。
http://video.weibo.com/show?fid=1034:8e75125e5c146bd0577330ef7679023e
Video Player
http://www.bitrmb.net:1080/bitex/wp-content/uploads/2016/12/002lJz6ajx077ev2rKQw01040100deCv0k011.mp4
离“退休”只剩一个来月了,奥巴马可能面临晚节不保的尴尬局面。
亚利桑那州马里科帕县警长乔·阿帕欧(Joe Arpaio,好像还是个奥巴马维护的墨西哥名字)在一个小型新闻发布会上宣布:
奥巴马的出生证明可能是伪造的!
就是这位84岁的老爷子,经过历时近5年的调查,最终得出了上述结论。
整场发布会持续了大约1个小时,阿帕欧和他的同伴表示,他们在对夏威夷的9份出生证明文件调查后发现:
奥巴马的出生证明是Ctrl C + Ctrl V的,原信息属于一名叫Johanna Ah Nee的女性!
阿帕欧还强调,他们的调查结论得到了两个来自不同地区专家的支持。不过,在发布会结束后,他们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提问。
阿帕欧最后表示,他们会在这个月内把相关材料递交给联邦政府。
若出生证明确系伪造,奥巴马就摊上大事了。因为根据美国宪法:
只有在美国出生的人才有资格竞选总统!
也就是说,如果情况属实,奥巴马在白宫这八年根本就不该存在!
这是怎么回事?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奥巴马出生地的疑问,早在他2008年竞选总统时就有了。
我们都知道,奥巴马的父亲是肯尼亚人,母亲是美国人。按照官方说法,他的父母在就读夏威夷大学期间相识并相恋,后在檀香山(夏威夷首府)生下奥巴马。不过,因父亲前往哈佛大学求学,两人婚姻破裂,奥巴马暂时由母亲独自抚养。
在奥巴马宣布参选总统后,一些人开始质疑他的真实出生地。当时有一种说法,认为奥巴马是在肯尼亚出生的,而非夏威夷。
甚至还有一位民主党法官以他出生记录有疑点为由,要求法院颁布禁令禁止奥巴马参选,但被法院驳回。
而在民主党内初选时,奥巴马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希拉里也屡屡以此攻击奥巴马,质疑他根本没有参选总统的资格。
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后来公布了一份出生证明,显示奥巴马是在1961年8月4日晚出生在檀香山的。
但这反而招致更多的质疑。
质疑者认为,奥巴马团队公布的出生证只是副本,与夏威夷州正规的出生证明有所区别,因为副本上既没有说奥巴马出生在哪家医院,也没有接生医生的姓名!
出生地疑点没能阻止奥巴马当上总统,但质疑声仍在民间蔓延。
在奥巴马第一个任期内,夏威夷的卫生部门不断收到要求查询他出生证明的申请。不过根据夏威夷州法律:
在未经当事人的许可下,任何人不得公开当事人的出生文件。
然而在奥巴马宣布竞选连任时,这个话题再度被翻出来。
一开始,奥巴马在公开场合被问及此事,总是一副“我才不会无聊到对这种事做回应”的姿态,但事态的发展显然超出他的预料。
2011年4月13日,马里科帕县所在的亚利桑那州参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总统候选人必须证明自己是美国公民,否则其姓名不得列入选票中。
这被认为是明显针对奥巴马,意在阻止他的连任。不过这项法案5天后被亚利桑那州州长否决了。
半个月后,白宫不得不出来回应了。
4月27日,白宫出示了奥巴马完整版的出生证明文件。据当时的白宫新闻发言人卡尼透露,奥巴马对自己出生地引发争议一事感到“困惑”和“不解”,并认为因这种事情引起争议对国家和政坛都有害处。
但这并没有堵住质疑者的嘴。
当时还是房地产商人的特朗普就是一名坚定的“奥巴马出生地怀疑论者”。就在今年的总统大选辩论中,特朗普还多次就此向奥巴马“开炮”,认为他根本没资格当总统。
一个“极可靠的信源”告知我办公室及我本人,奥巴马的出生证明是假的!
在美国民间,跟特朗普持相同看法的人并不少。他们坚定地认为,奥巴马为了竞选总统,篡改了出生地、伪造了出生证明。
英语中甚至专门诞生了一个专有名词来指代这类人:birther。
阿帕欧就是一位坚定的birther。
就在白宫公布奥巴马出生证明后不久,他和几名“志同道合”的birther成立一个小型的非营利机构,开始了长达5年的调查。
阿帕欧从1993年开始担任马里科帕县的警长,被称为“全美最强硬的警长”,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在打击非法移民上的强硬作风引起不少争议。
不过,阿帕欧选在在此时公布对奥巴马出生证的明调查结果也招致了一些质疑。
就在过去的11月,他第七次竞选马里科帕县警长失败,任期将于明年1月结束。此外,他还受到联邦检察官的指控:
藐视联邦法院明令其禁止对拉丁裔移民(包括合法的)的不正当执法。
有人指责他这么做,一是为了出名,二是给自己捞取政治资源。
在最新福布斯权力人物榜上,特朗普从去年的第72位蹿升到第二,而去年的亚军奥巴马下跌至48位。
好残酷的世界哟。
……
谢选骏指出:不论真相如何,反正白宫自己网站上的“奥巴马出生证”,显然是伪造的。(参见附件)
如果说这白宫自己网站上的“奥巴马出生证”也是黑客篡改的,那么是否还有一个真实的“奥巴马出生证”的原件存在呢?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这个事件发生几天以来。绝大多数美国媒体都避而不谈这个话题。因为这个问题太大了,大到了像金融黑洞一样“大到不能倒”了。
有人因此对美国的民主制度十分失望。
这又是何苦呢?
毕竟,在美国还是可以谈论这个事情。
这就是“盎格鲁撒克逊式的伪善”。所以有的马屁精说:“有伪善总比没有伪善好。”民主总比专制好。因为廉洁的专制不是人类可以做到的。
1991年我到日本的时候,就发现共产党批判资本主义的话其实都是对的,正像民主国家批判社会主义的话也是对的一样。
这就是“兼听则明”,其反面就是“偏听则暗”了。
——————————————————————
敌西方
Der Antieuropa
1975—1987年
2016年第一版
谢选骏全集第五十八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VIII
〔另起一单页〕
内容简介
本书是谢选骏先生的早期著作:欧罗巴,异教主神宙斯〔也就是魔鬼领袖〕的众多妻妾之一,象征着人性的堕落。本书反《敌基督》〔Der Antichrist〕之意而作之。
《敌西方》〔Der Antieuropa〕这个标题是针对性的——反对五百年来西方社会流行的“敌基督”〔Der Antichrist〕思想。本书阐述西方文明由于“敌基督”势力的作祟而日益沉沦;描述“敌西方”力量正在崛起,改造世界历史的版图。
Synopsis
This book is Mr. Xie Xuanjun's early writings:Europa, the pagan god Zeus (that is, the devil leader), one of the many wives, a symbol of the degeneration of human nature. This book deals with the meaning of Der Antichrist.
The title of the "Der Antieuropa" is targeted - against the idea of the "Der Antichrist" popular in Western societies over the past five centuries.Describe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as the "antichrist" forces of the mischievous and increasingly sink; describe "anti-Western" forces are rising, transforming the world history of the territory.
〔另起一单页〕
“欧罗巴,你可以聊以自慰了吧!把你带走的是宙斯本人。你现在成了地面上的女神,你的名字将与世长存,从此,收容你的这块大陆就按你的名字称作欧罗巴!”——欧罗巴,异教主神宙斯〔也就是魔鬼领袖〕的众多妻妾之一,象征着人性的堕落。众多的女神放荡不羁,这是文艺复兴五百年以来西方社会的象征。
目录
代前言
第一章
质疑人本主义
第二章
分析个人主义
第三章
还原社会主义
第四章
人道主义的限度
第五章
西方社会的晚景
第六章
同性恋的西方人
第七章
第三期中国文明的诞生
第八章
文明与野蛮的会师
第九章
对全球民族的展望
后记
西方文化能够起死回生吗?
附录之一
新母系社会的诞生——伊斯兰国扩张的西方内助
附录之二
最高法院与伊斯兰国
附录之三
社会主义阵营的黄昏〔1983年〕
【002、奥巴马送给共产世界最后玫瑰】
在“共产党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尼克松的“破除”、卡特的“尖叫”、里根老布什的“蜜月”、克林顿的“无限开放”、小布什的“狂欢派对(北京奥运)”,都有不可抹杀的“历史性贡献”。
网文《卡斯特罗带走一个时代:遭暗杀到美古和解》说,“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于当地时间2016年11月25日晚去世,享年90岁。几十年来,面对本国的独裁统治和外国的经济封锁,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是古巴领袖式和传奇式的人物。
卡斯特罗1926年8月13日出生于古巴东方省比兰镇。他1950年毕业于哈瓦那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61年他指挥古巴军民打败美国支持的古巴流亡分子的突袭,取得了著名的吉隆滩之战(美国称为猪湾事件)的胜利。在1981年、1986年、1993年、1998年2月和2003年3月的选举中获胜,连任国务委员会主席。
卡斯特罗在维护民族独立、不畏强暴方面表现出的大智大勇,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拉美人民的钦佩,人们称赞他是“吓不怕、压不垮、打不倒的大胡子”。
对于美国来说,卡斯特罗这个“家门口”的难啃骨头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眼中钉”。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中情局就将卡斯特罗作为其暗杀的首要目标。
现已退休的前古巴反间谍总局局长法比安·艾斯卡兰特·冯特将军撰写的传记《刺杀卡斯特罗的638种方法》,详细讲述了美国中情局从1958年开始,为“刺卡”设计的638个恶毒计划,其中有164个计划曾付诸实施,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美国参议院的一项调查发现,中情局针对卡斯特罗的第一个暗杀阴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中情局试图雇佣古巴黑帮分子来进行暗杀。黑手党成员和“爱国的古巴流亡者”最后同意收10万美元的报酬来暗杀卡斯特罗,2万美元暗杀他的弟弟劳尔,2万美元暗杀革命者切·格瓦拉,另外还要2500美元作为经费。但这次暗杀未能得逞。
有一次,CIA特工在卡斯特罗的潜水衣上做手脚。当时卡斯特罗正在加勒比海度假,特务在潜水衣上涂了一层会引起慢性皮肤病的真菌。但因潜水衣不合身,卡斯特罗改穿了另一件。另一次,则是在巧克力混合饮料里放毒,由于阴差阳错,勤快的佣人把有毒的饮料误放进冰箱的冰格里,结果冻成冰块,无法饮用。
中情局甚至还想到利用卡斯特罗恋人进行暗杀。卡斯特罗的恋人洛伦茨(MaritaLorenz)在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爆料,她当年怀有卡斯特罗的骨肉,流产后返回美国,被CIA看中,要求到古巴暗杀卡斯特罗,但因心软没有成功。
据资料披露,CIA直到2000年还在对卡斯特罗进行暗杀活动。其中的暗杀手段五花八门,包括雪茄炸弹、使用会爆炸的贝壳以及刺杀等等。卡斯特罗曾经说过:“如果奥林匹克运动会有一个项目是躲避暗杀的话,那么金牌非我莫属。”
当地时间2016年3月21日,古巴哈瓦那,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会晤。
如今,这位90岁的老人已逝,他留下的传奇精神,却将永远在古巴人民心中留存。卡斯特罗走了,从很多意义上来说,都象征着一个复杂多变、危机四伏的时代的结束。
对于昔日的“敌手”美国,今天的古巴有了不一样的情绪。随着两国关系变化,古巴人民正试图在新的时代风声里,从新的角度,去解读和继续塑造两个国家的关系。
自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月入主白宫后,两国关系开始逐步解冻。从放松出口限制,到放宽旅行和财产控制,美国与古巴关系一步步走近。
2015年7月,古巴和美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今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古巴进行了历史性访问,成为美国88年来首位访问古巴的在任总统,并在9月的联大会议上呼吁美国国会停止对古巴的禁运。
之后,美国对古巴进一步放宽限制的政策变化于10月17日生效。这是奥巴马推行的旨在与古巴关系正常化的计划的一部分。
奥巴马希望,在他明年1月离开白宫后,对古巴进一步放松贸易、旅行、金融等方面的新措施将使得美国对古巴的开放政策变得不可逆转。
……
谢选骏指出:“美古和解”真是奥巴马在卡斯特罗死前,送给共产党世界的一份厚礼!试想,要是等到现在,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卡斯特罗死后,再来启动“美古和解”的程序,无疑会对美国更为体面也更为主动。但是奥巴马等不及了,他要抢时间,在自己下台之前,代表美国政府,送给共产党世界一朵最后的玫瑰。这是否用以证明,“美古不能和解”是一项以往美国犯下的错误?
回过头一想也许同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尼克松的“破除”、卡特的“尖叫”、里根老布什的“蜜月”、克林顿的“无限开放”、小布什的“狂欢派对(北京奥运)”,都有不可抹杀的“历史性贡献”。
奥巴马为什么如此喜欢交接卡斯特罗?这可能与两者的身世相关。
网文《卡斯特罗女儿出走美国 大揭其父老底》说卡斯特罗唯一一次正式婚姻曰:
菲德立托是卡斯特罗唯一一次正式婚姻的结果。一九四八年,卡斯特罗还是哈瓦那大学法律系的学生时,他和米埃塔.迪亚兹.巴拉特结婚。米埃塔是哈瓦那大学哲学系的学生,出身名门,她的父亲是参议员,还是当时军事独裁者巴蒂斯塔的密友。卡斯特罗的父亲安吉尔是古巴南部的土财主,攀上这门亲事后非常高兴,给了儿子一大笔钱让他到纽约去度蜜月。巴蒂斯塔也送了两张五百美金的支票,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卡斯特罗在纽约租了一套公寓和一辆车,买到了《资本论》和《国家与革命》等革命著作,可以说是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婚后不久米埃塔生了个儿子,小名菲德立托。卡斯特罗毕业后虽然和别人合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但他主要精力放在政治活动上,对日常家务和开支不闻不问,米埃塔的日子非常难过,经常要向朋友借钱过日子。卡斯特罗一九五三年发动“七二六”暴动,袭击蒙卡塔兵营,事先米埃塔根本不知道。卡斯特罗兵败被俘并被判刑后,米埃塔日子过不下去,便由家庭庇佑在政府内政部找了一份工作糊口,狱中的卡斯特罗知道后大怒,认为玷污了他这个革命家的名声,和米埃塔离了婚。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卡斯特罗在从墨西哥返回古巴从事武装斗争前,让他的两个姐姐从前妻那里把菲德立托带来见了一面。到他用枪杆子打下政权后,已经再嫁的米埃塔十分知趣,把儿子送到他身边。
菲德立托的全名是菲德尔.卡斯特罗.迪亚兹巴拉特(西班牙人名字中包括父母双方的姓氏)。卡斯特罗把他送到苏联去受高等教育,回来后委任他为古巴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当时古巴方面想依靠苏联技术发展核能源,建立核电站,但后来可能是苏联方面考虑到在古巴建核电站会刺激美国,违反美苏在古巴导弹危机后达成的协定,所以这个计划没有实现,不然现在很可能古巴会成为另一个北朝鲜。古巴的核国家梦想没有实现,菲德立托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后来长期担任科技方面的领导工作,现在的头衔也是古巴政府科技政策高级顾问。不知何故,他的父亲一直没有把他安排进“梯队”,他从来没有进入过古巴领导核心。
今年六十一岁的菲德立托,常常代表古巴政府出国访问,从事文化和科技方面的交流。但最近他似乎不甘寂寞,也对本行以外的事务发表见解。上月初他去日本参加一个“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国际会议,在京都市接受采访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日本是他父亲非常钦佩的国家(卡斯特罗从来对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历史含糊其辞)。菲德立托说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值得古巴借鉴,尤其是当古巴正在恢复私营经济的时候。菲德立托说:“缺乏自然资源,由受到战争的严重创伤,日本迅速恢复经济并成为世界第二第三的经济大国,这个模式对我们是一个好榜样。古巴和日本应该在生物技术、制药和教育方面展开合作。未来在这些方面有很大的可能性。”
像菲德立托这样的人,其经历和知识可能会让他在古巴今后的转型中发挥一定的过渡性作用,但指望他成为开明派的领导人恐怕没有可能。
卡斯特罗究竟有多少子女是一个谜。他有一个叫阿里娜的女儿,是他一九五五年和情人娜塔莉亚生的,当时娜塔莉亚是一个医生的妻子。因为娜塔莉亚不是他的正式妻子,所以阿里娜也就一直身分不明,虽然古巴人都知道这层关系。阿里娜一九九三年出走美国,在迈阿密定居,不久就用西班牙文在西班牙出了一本书,大揭父亲的老底,甚至把他给自己母亲当年的情书都拿了出来。
谢选骏指出:这些“革命履历”在哪里有些似曾相识?是否让人想起了奥巴马的老爹?但是尼克松、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呢?他们的“破除”、“尖叫”、“蜜月”、“无限开放”、“狂欢派对”,是否也与他们自己的身世有关?只是指的历史学家们慢慢考就得。但是显然,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的“中国政策”为他们自己一度领导的国家,树立了一个日益强大的对手。但愿如此。当然,更大的可能是他们的家族企业秘密受了贿,出卖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毕竟,美国只是一个充满冲突的移民社会,缺乏内在的爱国精神和同胞感情。
【003、奥巴马应该交代自己的出生证问题】
奥巴马说他现在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其实,他所能做的最好是请,就是马上出示自己的出生证、彻底交代自己的出生证问题!
网文《奥巴马不知退休后做何事 呼吁民众献策》说:
2017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天在即将卸任之际号召民众,为他退休后应投入的工作献策;他并誓言为“真正的民主“而努力。
奥马在将美国领导大位交给川普仅数小时前推文、同时也与妻子蜜雪儿拍摄影片表示,关于芝加哥新建的欧巴马总统中心未来将从事哪些活动,他们会采纳民众的意见。
奥欧巴马的推文中说:“我不会停下来,我就在这里,以1个公民的身分和各位共聚,领受各位真理和正义之声、美好心情以及友爱的激励。”
“就未来而言,我希望我们的初步作法能反映出各位最重视的问题。请各位将你们的想法分享到这个网址给我‘http://Obama.org.’。”
蜜雪儿在影片中说,她们一家恢复平民身分后的第一件事将是“稍作休息”。她说:“我们终于要睡得饱一点,而且花点时间陪伴家人,同时也沈静一下。”
不过在这之后,奥巴马夫妇表示,他们将在芝加哥的总统中心着手推动一些工作计画,而他们请求大家,为他们应该投入的工作献策。
蜜雪儿说:“请告诉我们,有哪些我们可以共同完成的事。”
“请告诉我们,有哪些激励各位的青年领袖、公司和组织。这不但是我们、也是各位的总统中心。”
奥巴马则说:“真正的民主是比我们任何人都大得多的计画,这是我们大家的事。”
……
谢选骏指出:奥巴马夫妇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把奥巴马的“出生证”找出来。如果没有,起码应该把白宫网站上的那张伪造品拿掉,然后应该接受法律的审判。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美国政府恢复已经失去的合法性——也好给下一届总统,做出一个好点的榜样!
【004、奥巴马真的是个穆斯林】
新闻报道《奥巴马离任前推出的新政 为川普挖个大坑》说,2016年12月22日奥巴马政府宣布,正式废除国家安全出入境登记系统(NSEERS,也称为特殊登记),该系统要求对来自以穆斯林人口为主的高风险国家男性移民进行注册。此决定23日在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r)上发表后立即生效!
举世为之震惊!
废除该制度是奥巴马卸任之前在移民问题上所做的最后行政决策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川普上任后建立穆斯林登记系统的难度。
NSEERS系统全称为“外国公民登记国家安全入境出境登记系统”。它是911后,美国联邦机构为了对来自“高风险”地区人群进行监控而建立的登记制度。该制度覆盖25个国家,除了朝鲜之外,其余都是穆斯林或以穆斯林人口为主的伊斯兰世界国家。该制度要求来自这些国家的男子在抵达美国边境时必须进行登记,而那些已经在美国本土内的目标群体也必须到移民局进行注册。
废除NSEERS 不仅是为川普制造难度
美国新闻网Vox,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等媒体都发表文章称,奥巴马政府废除NSEERS,将会使川普政府建立自己的穆斯林登记系统更为困难。
美国广播公司说,如果川普再想引入一个扩充版本的登记制度,他不得不从零开始,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包括通知公众有关他的计划。这会给川普建立穆斯林登记制度的努力造成数月拖延。
Vox新闻网报导说,这迫使川普政府不得不花时间来制定新的政策,同时这也给民权团体更大机会去阻止川普政府。小布希政府在2002年建立NSEERS计划时,他们确实按照传统方式规定的程序走,先通知公众,允许公众提交意见和观点,之后小布希政府需要对其做出回应。那个时候也有民权团体担心,这一计划会抑制穆斯林公民的权利。
Vox新闻网认为,小布希政府当时能通过NSEERS计划是因为布希在其整个总统期间,都明确表示,他不会把穆斯林或伊斯兰看成是一种威胁,并督促美国人民不要屈服于伊斯兰恐惧症。
但川普政府不同,川普政府对穆斯林移民的强硬立场使得那些民权团体会对他要制定的穆斯林登记政策进行百般阻挠。
如果NSEERS计划仍然存在的话,对于川普政府来说,将会更加容易启动其穆斯林登记计划,不需要征求公众的观点和看法。根据Vox新闻网的报导,NSEERS计划废除后,川普政府得从第一步开始,必须提出一套新法规对来自特定国家的群体进行跟踪。然后也得像布希政府那样,先要说服公众。
Vox认为,基于现状,川普政府很难说服他们。这将会给民主党和民权律师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去阻挠,或者至少延缓川普政府的新注册制度。
奥巴马离职前做此决定深谋远虑
针对奥巴马政府的这一决定,有华人网民问到:“奥巴马政府为什么8年执掌时没有废除,在离职还有一个月时间做这样的决定,别有用心”。
NSEERS登记系统与川普计划的穆斯林登记制度很相似。奥巴马政府自2011年起就停止了这个登记制度的实施。
NSEERS在阻止来自叙利亚、伊拉克在内的25个受影响国家高危人群进入美国方面虽然没有真正起到效用,但是川普禁止穆斯林移民进入美国的立场让一些人担心,川普将会恢复这个制度,甚至会加强它。
川普当选后虽然从来没有公开谈论这项穆斯林登记计划,但已经向大众明确表明,他的态度就是要采取比奥巴马更严格的移民政策。他和他的顾问们也曾表示,在美国、欧洲及其他地方日益增加的恐怖袭击是因为对难民及从主要伊斯兰国家来的移民审查力度不够。
外界认为,促使奥巴马离职前做此决定和上个月发生的川普移民政策不小心被泄露有很大关系。
堪萨斯州务卿科巴赫(Kris Kobach)11月20日在新泽西州与川普就“边境安全、国际恐怖主义和联邦政府改革”等问题进行了会谈。美国媒体记者为两人拍照时科巴赫手中的文件也上了镜头。记者放大照片后从没有被科巴赫手臂遮挡的部分辨认出文件中列举了一系列针对移民问题的政策建议。
科巴赫的首条建议是,重启NSEERS登记系统。科巴赫在小布希政府的司法部工作时,参与了NSEERS登记系统的创建。
科巴赫提议的泄漏,使得外界认为新政府将会宣布重新启动NSEERS系统。因为只要奥巴马政府没有废除NSEERS系统,新政府就很容易将其重新启动,只需要在联邦公报上发一个简单的通知就可以,并不需要征求公众的观点,也就不会有任何延误。
这使得一向对NSEERS制度没有好感的奥巴马政府在其任期结束前采取行动。
奥巴马政府对取消NSEERS的解释不可信
国土安全部(DHS)的解释是,奥巴马政府早在2011年就停止使用NSEERS系统,该制度根本没有效用,不能起到增加安全的作用。DHS发言人哈吉姆(Neema Hakim)12月22日表示,这个系统不仅仅过时,而且使用它也会从更有效的措施中分散出有限的人力和资源。
奥巴马政府的这一做法也引起了华人的注意,有网民不赞同现任政府的这种做法。
……
谢选骏指出:以前大家只是听说奥巴马是个印尼来的穆斯林。现在的情况似乎印证了这一传闻。否则很难合理解释他的这一“临终举动”。仅仅为了对抗川普?不会这样义无反顾吧!
【005、奥德赛方法——囚徒总统面对蛛网法律】
《承认付艳星封口费 川普麻烦大!可能触法》(2018-05-04 世界日报)报道:
卷入川普封口费风波的三名关键人物,川普、柯恩及丹尼尔斯。——川普总统长久以来的律师柯恩承认付13万元封口费给自称与川普有染的色情片女星“风暴丹尼尔斯”,川普和他的新律师朱利安尼现在又承认川普把这笔钱还给柯恩,可能为川普惹来新的法律风险。
法界人士说,川普承认还钱,却没有依法申报,可能证明他违反竞选财务法,即使这笔钱不是来自竞选经费。他们说,川普宣称他是透过每个月付给柯恩的律师聘雇费还钱,未必能够逃避他是否明知故犯,接受律师贷款,却没有依法申报这笔贷款或还钱的质疑。
监督团体“共同目标协会”(Common Cause)律师赖恩(Paul Ryan)说,川普如知道柯恩付钱给丹尼尔斯,他的竞选组织却没有向联邦选举委员会 (FEC)申报,可能存心违反选举法,以及逃避禁止欺骗政府的刑法。他说,还钱等于知情,川普不可能还钱却不知道还钱理由,而所有事实都证明付钱给丹尼尔斯是为了选举。
选举法和竞选财务法专家赫森(Richard Hasen)说,川普如知道柯恩代付13万元做对竞选可能有帮助的事情,即使川普没有用竞选经费还钱,竞选组织仍必须向FEC申报这笔付款,以及川普还钱给柯恩。赫森说,他们以前至少可以宣称柯恩自作主张,与川普和竞选组织完全无关,现在情况完全改变。他说,如柯恩借钱给竞选组织,后者却没有申报,柯恩和竞选组织可能违法;川普如知情而接受这笔贷款,竞选组织却没有申报,他自己也可能惹上麻烦。
前FEC主席波特说,柯恩出面为川普竞选组织付13万元,可能违反个人捐款不得超过2700元的竞选法规,而川普的竞选组织拿钱却没有申报也违法。此外,他说,川普去年向官箴处申报私人财务时,没有申报柯恩提供的任何贷款也违法。法律规定总统必须申报超过1万元的贷款。
但是,共和党籍的前FEC主席布瑞德利史密斯说,管制机构对证明可能违反竞选法规的情事,订定很高的标准,而这个事件有关事实并不明确。他说,只因某个做法裨益竞选组织,并不表示这是需要以文件记录的竞选开支,要证明违反联邦选举法,必须有强大的证据证明不让选民知道丹尼尔斯的说法,是付钱的主要动机。
赫森说,他不认为川普会因这些财务违规坐牢,不过川普如被控违反选举财务法,可能成为众院发动弹劾的部分依据。
谢选骏指出:看看看,美国总统的四周,似乎布满了蛛网般的法律——“法律规定总统必须申报超过1万元的贷款”!这是平民无论如何也享受不到的。在这样的重重限制之下,总统好像囚徒,稍有不慎就会身败名裂了。这都是因为,总统权力太大,如果不用法律的绳索把他重重捆绑起来,就等于是在诱使他犯下错误甚至罪行——为了总统的安全也为了公众的安全,必须让“囚徒总统面对蛛网法律”!
这就是我所说的“奥德赛方法”——
《奥德赛》(希腊语:ΟΔΥΣΣΕΙΑ,转写:Odysseia,英语:Odyssey)又译《奥狄赛》、《奥德修记》、或《奥德赛飘流记》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部史诗之一(另一部是《伊利亚特》)。《奥德赛》延续了《伊利亚特》的故事情节,是盲诗人荷马所作。这部史诗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是除《伊利亚特》外现存最古老的西方文学作品。一般认为,《奥德赛》创作于公元前8世纪末的希腊爱奥尼亚,即今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沿海地区。
《奥德赛》主要讲述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或译奥德赛斯,罗马神话中称为“尤利西斯”)在特洛伊陷落后返乡的故事。十年特洛依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又漂泊了十年,才回到了故乡伊萨卡。人们认为他已经死去,而他的妻子珀涅罗珀和儿子忒勒玛科斯必须面对一群放肆的求婚者,这些人相互竞争,以求与珀涅罗珀成婚。
如今,《奥德赛》已被译为多国语言,是公认的世界文学经典。许多学者认为,这部史诗是由一些诗人、歌手或专业表演者口头创作而成的。至于当时口头表演的细节是什么样,这个故事是如何由口头诗歌变为书面著作,学者至今仍争论不休。《奥德赛》的用语是一种书面的诗话希腊语,混合了伊欧里斯语、爱奥尼亚语等多种希腊方言。全诗共有12110行,通篇使用六音步长短短格。不仅是战士们的行动,诗歌的非线性的叙事方法,以及妇人和农奴们对事件发展的影响,都是《奥德赛》里引人注目的元素。在英文及其他很多语言中,单词“奥德赛”(odyssey)现在用来指代一段史诗般的征程。
奥德赛故事内容,主要是连接伊利亚特的剧情,话说经过特洛伊战争之后,在希腊军回家途中,因为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激怒海神波赛顿,所以波赛顿降临灾祸于他,使他们遇到海难,全军覆没。奥德修斯虽因机智和勇敢逃过一劫,但波赛顿的愤怒未息,故使奥德修斯找不到回家的航线而在大海里漂流。而另一方面他的妻子不知奥德修斯的生死,面对着蛮横的求婚者就只有苦等着丈夫的回来。最后在诸神的帮忙下,经过十年漂流生活的奥德修斯终于回到家里与他的妻子团聚,并与儿子和仆人联手杀死了求婚者。
《奥德赛》的结尾已经丢失。但是还有一个失落的续集,忒勒戈诺斯史诗,据说是为斯巴达的修涅诵所著,而不是荷马。一种说法是被缪西斯或昔兰尼的犹哥蒙所藏。
据《奥德赛》中描述,海上女妖居住在位于喀耳刻海岛和斯库拉住地之间的海岛上,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英雄之一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与同伴回国途中经过海妖居住的岛屿,奥德修斯听从喀耳刻巫师的建议,采取了谨慎的防备措施。船只还没驶到能听见歌声的地方,奥德修斯就令人把他拴在桅杆上,并吩咐手下用蜡把他们的耳朵塞住。还告诫他们呢通过死亡岛时不要理会他的命令和手势。
不久死亡岛临近,奥德修斯就听见了迷人的歌声,他绝望的挣扎着要解除束缚,并叫喊着要驶向正在繁茂草地上唱歌的海妖姐妹,但没人理睬他。海员们驾驶船只一直向前,直到最后再也听不到歌声,这时他们才给奥德修斯松绑,取出他们耳朵中的蜡。三姐妹中的老大帕尔赛洛泊深深的爱上了奥德修斯。当他的船只走过后,她就绝望的投海自尽了。
海妖是希腊神话中的海上女妖,是半人半鸟形(或者半人半鱼)的怪物,她们唱着蛊惑人心的歌曲,用歌声迷惑航海者,使他们如痴如醉,把过往的船只引向该岛,然后撞上礁石,船毁人亡。希腊神话中有关海妖的传说,总是以它优美的歌声对航海者的诱惑致使海员死亡为主要内容。而后人则用“海妖之歌”来比喻那种骗人的甜言蜜语和虚假蛊惑人心的言论。
谢选骏指出:奥德赛方法就是“船只还没驶到能听见歌声的地方,奥德修斯就令人把他拴在桅杆上,并吩咐手下用蜡把他们的耳朵塞住。还告诫他们呢通过死亡岛时不要理会他的命令和手势。”——只有在这样囚徒状态下,总统才能听到海妖的歌声,又不致被她们俘虏,并能带领他的团队抗拒种种的赞美和腐蚀,顺利通过海妖的诱惑、执政的深渊。所以为了总统和大家,请把他死死绑住吧!绝对不要理会他的命令和手势!
【006、奥克拉荷马的提摩太麦克维】
(一)
奥克拉荷马爆炸案
1995年4月19日上午9时04分,美国俄克拉何马城中心,“轰”的一声巨响,只见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响声和震动波及数十英里之外。瞬间,一座9层高大楼的1/3墙倒顶塌,碎石演飞,许多人血肉模糊,惨死废墟之中。
奥克拉荷马爆炸案始末
2001年6月11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特雷霍特重刑犯监狱将对6年前制造奥克拉荷马大爆炸的顽凶蒂莫西·麦克维执行注射毒液的死刑。这是1963年来美国联邦政府首次恢复对死刑犯执行死刑。麦克维手上沾满168人的血。这位现年32岁的年轻人曾因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奥克拉荷马大爆炸案而臭名远扬,在那次震惊美国的大爆炸中,他将一辆满载炸药的车开进了奥克拉荷马市政府一幢叫阿夫尔莱德·默拉·巴尔迪的日间看护中心引爆,共造成168人死亡、五百多人受伤。死亡人中有9名儿童,直到今天,甚至连麦克维本人提起这宗惨案时也承认“这是一场人间悲剧”。
这是一座联邦办公大楼,通常约有500名政府官员和职员在这里上班,2楼有一个日托托儿站,不少职员在上班时把孩子托放在那里。爆炸发生时,工作人员大都在办公室里。
大楼周围停满了各种汽车,炸弹爆炸后,引起汽车着火、爆炸,有的人还没来得及下车便被炸死或烧死。爆炸波及到周围的楼房和住宅,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被炸大楼里,许多人被压死在办公室。被抢救人员抬出来的,不是尸体,就是血肉模糊、残肢断臂的伤残者。最惨的是儿童,他们中有的刚到人间不久,年龄在1岁至7岁之间。
爆炸发生后,救援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许多受伤者被抬到街边临时搭起的急救点,很多开车路经此地的人主动停下来搭载伤员。抢救工作仍在紧张地进行。
官方说,这是美国7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恐怖主义制造的爆炸事件,联邦调查局根据炸飞了的车轴和深8英尺、直径20英尺的弹坑断定,恐怖分子将一辆装有1000到1200磅炸药的汽车停在大楼北面楼下,然后引爆。
联邦调查局当天发布紧急通缉令,通缉涉嫌的3名男子。
4月2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下令逮捕两名制造俄克拉何马城爆炸事件的嫌疑犯。
美国司法部长珍尼特-雷诺20日宣布,政府悬赏200万美元将嫌疑犯捉拿归案。在俄克拉何马城,救援和寻找幸存者的工作仍在继续。
克林顿20日再次表示一定要抓住罪犯。他说,政府已派遣200名联邦调查局官员到现场破案,克林顿还下令全国所有联邦机构下半旗,向爆炸事件中的死难者致哀。
4月22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和警方继续搜捕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的嫌疑犯。
已经落网的第一名嫌疑犯麦克维仍在接受审讯。21日向警方自首的特地-尼科尔斯开始被认为是通缉中的第二名嫌疑犯,由于他和他的兄弟詹姆斯-尼科尔斯过去与麦克维同在一个部队,并保持密切关系警方仍以弹药制造嫌疑犯将兄弟俩拘留。
4月2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表示将采取一系列新措施,同来自国内外的恐怖主义作斗争。
克林顿在出席俄克拉何马市的大爆炸死难者追悼大会后说,他已命令司法部长珍尼特-雷诺主持一个高级别的审查委员会,在60天内对联邦政府所有办公设施易遭袭击之处进行检查。
美国联邦调查人员23日又逮捕一名与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有关的嫌疑犯,至此,美国联邦调查入员共拘留了4名与俄城爆炸案有关的嫌疑犯,但联邦调查局通缉的两名重大嫌疑犯中的第2人仍然在逃。
联邦特工人员当天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迪贝纳市以抓逃兵的名义逮捕了这位名叫大卫-伊尼格斯的男子。伊尼格斯现在军中服役,他涉嫌开小差和参与制造俄城爆炸事件,目前,他正在接受联邦调查局的审讯但还没有受到指控。
经过紧张的16个昼夜之后,至5同l日深夜,美国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现场终于清理完毕,现已查明死难者总计为165人,仍有2人失踪。
现场救援人员认为,由于爆炸威力巨大,2名失踪者的肢体可能已被炸碎。
俄城爆炸案的侦破工作几天来没有新的明显进展,在押嫌犯麦克维仍不交待任何口供,而向全国通缉的另一名嫌犯则仍然在逃。
据报道,死难者的家属近日将最后一次被允许到爆炸现场对死难者致以哀悼,随后,被炸大楼将予以拆除。
基本介绍
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是1995年4月19日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首府俄克拉何马城发生的一起恐怖袭击事件,爆炸针对位于俄克拉何马城下城区的一座联邦办公大楼——艾尔弗雷德·P·默拉联邦大楼。事件共造成168人死亡,超过800人受伤,是911事件发生之前在美国本土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事件。
爆炸主犯
爆炸发生后不久,俄克拉何马高速公路巡警警官查利·汉格截查无证驾驶和违法持有武器的26岁的麦克维,数天后,麦克维和特里·尼古拉斯因为与爆炸事件有关被逮捕。调查人员认为他们同情民兵组织的反政府运动,袭击的动机则是为了报复政府处理韦科惨案和Ruby Ridge事件的手法(袭击当日是韦科惨案发生两周年)。麦克维和尼古拉斯分别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麦克维在2001年6月11日被处决。
曾指证麦克维和尼古拉斯的同谋迈克尔·福捷则被判12年有期徒判。Michael Fortier虽然是同案犯,但因为同意作证检举麦克维,尼古拉斯,1998年5月27日,被从宽判处12年,罚款20万美元。同时政府同意不起诉他的妻子Lori。2006年1月20日,他因为表现良好被提前假释。并受到政府证人保护,隐姓埋名。
尼古拉斯Terry Nichols 在1997年的审判中被判阴谋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8项过失杀人,1998年6月4日被判处终身监禁。奥克拉荷马州于2000年再次对他审判,2004年5月26日,法官Steven W.Taylor判处他161个终身监禁。他目前在ADX Florence联邦监狱服刑。
1995年4月19日,27岁的美国青年麦克维将一辆装载7000磅炸药的卡车,停在联邦大楼托儿所的窗下。一分多钟之后这辆车自动引爆,俄克拉何马城九层高的政府工作大楼被炸。这次爆炸事件造成168人死亡,其中包括19名儿童伤。被认为是发生在美国本土最严重的恐怖主义行径。
1997年,美国联邦法庭判处麦克维死刑。
麦克维生长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之中,小时候的他瘦骨嶙峋,喜欢看连环画,而且对连环画的作者十分崇拜。麦克维在家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他一直渴望自己能像史诗中的英雄一样生活,能成为特种部队中的一员。曾与其共事的一个老兵说麦克维绝对是当将军的材料。
据以前麦克维的邻居回忆,他对小孩子和小动物都特别有爱心。他养了两只猫,其中一只他给它取名为“莎士比亚”,以纪念自己与伟大的戏剧家同日出生(4月23日)。
高中时期的麦克维聪明好学,曾赢得过奖学金。等到毕业的时候,他已经迷上了各种兵器。
麦克维的大学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1988年5月,刚刚20岁的他便报名参军了。此后,麦克维发现自己对军械情有独钟,同时他也越来越憎恨政府对部队的干预,而对政府限制个人携带武器这一点尤为不满。
参军以后不久,麦克维就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军人的气质,任麦克维上司的基尔德在海湾战争结束后曾非常赞赏地说过:“他绝对是个好样的,我第一眼看见他时就知道这个人决不会对上级不忠,也决不会推卸自己的责任。”
麦克维似乎特别适合于部队生活,他的军装总是干净整洁,他总是冲锋在前,也最能吃苦。
但此时已出现两个麦克维:一个是遵守军纪、尽职尽责,仅用两年时间就被提升为中士的好军人;另一个则是坚信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并开始囤积军械的“恐怖分子”。
更有甚者,麦克维此时已开始与那些反政府的极端分子密切往来。
在海湾战争中,麦克维表现极佳,但心灵上却受到很大冲击:伊拉克人拒不投降、孩子们忍饥挨饿、美军轰炸后到处都是废墟……
曾为麦克维辩护的律师认为:“他的一生实际上是支离破碎的,尤其是麦克维从未和任何一个女人有过较为长久的关系……参军前他试图在军队里找寻生命的意义,他确实找到了,但后来又迷失了。恰恰是他对国家的忠诚最终导致了对国家、对联邦政府的憎恨。”
不同于多数人的兴奋与释怀,麦克维放弃上诉去赴死的决定让一些遇难者家属感到非常的失望,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个探知真相的机会。对于亲人的离去,他们心中仍有许多没有解开的谜团。麦克维将带着秘密走向死亡,也许人们将永远无法知道真相了。对很多人来说,由麦克维制造的俄城爆炸案的尘埃仍未落定,在美国人心中,仍有挥散不去的阴影。
一位死难者的老祖母说:“我有一种很可笑的感觉,那就是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政府不准备让我们知道。我已经做好准备看麦克维接受死刑,但我仍希望知道真相。”
被判死刑
美国中部时间6月11日上午7点30分(北京时间6月11日晚上8点30分),美国特雷霍特监狱当地监狱官员新闻发布会上称,美国俄城大爆炸主犯麦克维,被注射致命的毒液,已经死亡。
这是美国联邦政府38年来首宗联邦层次的死刑。
其实,麦克维早在5月16日就应该被处死了。对麦克维的审判开始于1997年,直到去年12月,麦克维告诉丹佛联邦法官查德·马奇,自己将放弃所有的上诉,并声称已做好准备为自己的行为去死。当时,法官裁决2001年5月16日为执行死刑的时间。
就在这时,情况突然发生了转机。联邦调查局陆陆续续发现4500多页案件资料没有交给辩护方。鉴于这种情况,美国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宣布,将行刑的时间推迟到6月11日。
麦克维的律师们将这些突然出现的资料看做是扭转局势的法宝,在争得麦克维的授权后,向审理爆炸案的马奇法官递交了延缓死刑的申请,不过却惨遭驳回。麦克维的律师们感到很不服气,他们争辩说,爆炸案的恐怖蒙蔽了法官的双眼,使其“丧失了公正性”。他们继续向上诉法院上诉,但结果仍然是失败。
在起诉麦克维的检察官帕特·瑞恩看来,法官和上诉法庭的决定真正代表了司法的严肃性。瑞恩说:“当时马奇法官这样问麦克维的律师:‘你们对麦克维的定罪有任何疑问吗?你们要说麦克维无罪吗?’他们回答道:‘不。’”在瑞恩看来,麦克维就像是为死刑树立的一个“宣传榜样”。他说:“如果你不把死刑给麦克维,你还能将它给谁呢?”
也许是接连两次的打击让麦克维认清了自己必死的现实,他告诉自己的律师,不要再上诉了,停止吧,就让他静下心来为死刑做准备吧。6月7日,丹佛第十巡回上诉法庭驳回了麦克维律师推迟行刑日期的上诉,原因是“没有提供任何站得住脚的原因能解释为什么下周不执行死刑”。上诉被驳回后几分钟,麦克维就表示放弃继续上诉,安静地等待死刑。
听到麦克维放弃继续上诉的消息,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松了一口气,他禁不住心里的那分激动,大声地叫好。阿什克罗夫特说:“这个案件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横生枝节,俄克拉何马爆炸案的受害人无端忍受了很多痛苦,我很高兴这一切终于要结束了。”
1600名记者聚集小城
从当地时间8日开始,位于印第安那州的小城特雷霍特再次热闹起来,这个只有6万人的美国中西部农业地区的城市本来是默默无闻的,但是由于和麦克维这样一个美国联邦监狱1963年以来处决的第一位犯人挂上了钩,因此小城也“沾光”不少。预计这几天将有上万人前往那里准备一睹那一历史时刻。到7日为止,登记申请采访的媒体记者已经超过了1600人。为了满足媒体记者的要求,监狱方面允许在监狱前的草坪上搭建25个临时帐篷,里面配备有摄像机、手提电脑和电话,俨然是一个新闻中心的样子。但是,在这么多记者中,届时将只有10名记者在处决开始前3个小时被挑选出来进入行刑室现场观看处决过程。在处决结束之后,那些有幸进入现场的记者将返回“新闻中心”,先由典狱长发布一个行刑结束的声明,然而再由他们向众多没有能够进入现场的同行简要地报告一下处决过程。
死刑执行地一英里以内设“禁飞区”
美国监狱管理部门为这起处决展开的准备工作可谓精心。为了满足舆论和公众对这一处决的兴趣,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典狱长拉平可谓是操尽了心,他主持召开的会议和记者招待会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他需要考虑的问题也确实够多的,既要满足残疾人乘坐汽车前来旁观的需要,也要负责监督在监狱大院外面修建一个新的移动电话通讯塔楼,以满足届时前来观看处决过程的移动电话用户的需要。监狱和法院届时将闭庭,全市总共124名警察将全部上岗,协助几百名联邦调查局特工、州警以及监狱警察疏导交通和维持秩序,在监狱内外以及小城的街道上维持秩序的警察总计将达到800人。而且从6月8日上午7时开始,特雷霍特市周边范围一英里以内将被划定为“禁飞区”,禁止所有飞机起降,若有违反者将加以严惩。市区以北大约50公里处的一处军营届时也将增添警卫,因为那里储藏有1269吨的致命的神经毒气弹。在监狱周边范围,增添的警力也将全部到位,以防出现监狱骚动或者外来袭击等不测事件。示威者将在处决前一天下午6:00被分别安排在市内的两个公园里,一个接待支持死刑的示威者,另外一个接待反对死刑的。
商人借麦克维发死人推出特饮“打毒针”
麦克维被执行死刑的地方——印第安那州的小镇特雷霍特这一段时间变得相当热闹,成千上万从外地赶来的旁观者使这儿的食肆和商铺顿时生意兴隆,当地酒吧更推出两款名字与死刑有关的特饮,大发死人财。两款特饮分别为“打毒针”和“绿里奇迹”(一部死囚电影的片名)。
很多人都心情兴奋,要在酒吧举办的“处决舞会之夜”上畅饮尽兴。一间小食店据说将是警方押送麦克维前往刑场的必经路线,因此店东彻夜忙于准备“麦克维特餐”,希望能赚一笔。一间T恤商店则推出写上“死期已到”T恤,结果瞬间卖光,但另一款印有“宽恕他!”的款式却滞销。
麦克维最后几小时
美国东部时间6月10日晚上7:00麦克维将不能再同任何人通电话,他只能同律师内森·钱伯斯联系,后者也将观看死刑执行过程。
6月10日晚上11:00美国监狱管理局将向新闻界公布麦克维当晚的活动安排。
6月11日凌晨0:00麦克维将享用他的最后一顿晚餐,他可以从当地的一家餐馆点餐,餐费不得超过20美元,而且不能点含酒精的饮料。如果他提前用餐的话,他可以在黎明到来前再吃一些零食来填饱肚子。到现在为止,麦克维还没有做出选择。
6月11日凌晨5:00,即死刑前两小时,所有来访者都必须离开麦克维的牢房。
6月11日上午6:30,狱警将对麦克维进行搜身,给他换上T恤衫、纯棉的裤子和拖鞋。当麦克维戴上脚镣后,他将被护送至死刑执行室。他会平躺在一张床上,双臂交叉于胸前,然后,狱警会将他从头到脚固定在床上。
死刑执行室的窗帘将被拉开,等候在窗外的人可以看到麦克维。在监狱管理局官员宣读对麦克维的判决前,麦克维还有时间宣讲他的临终遗言。随后,狱警将注射针头插进麦克维右臂的血管。
6月10日上午7:00,毒液将缓缓地注入麦克维的体内,不久,麦克维将陷入昏迷,呼吸困难,直到最后心脏停止跳动。
10至15分钟后,验尸官宣布麦克维死亡。
死前遗言
麦克维在被注射毒液之前拒绝说出他想说的最后一句话,而是采取手写的方式留下了最后的遗言,就是英国诗人威廉姆.亨利写于1875年维多利亚时期的一首诗“Invictus”。
这首诗的大意是:“黑夜已经来临,到处漆黑一片,但无论上帝对我怎样,我都无怨无恨,因为我的灵魂是不可征服的。在残酷的现实当中,我既没有退缩也没有哭喊,我的头也许因为四处碰壁而满处流血,但它永远不会低垂。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我都不会心生胆怯。我永远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我永远是自己灵魂的支持者。”33岁的麦克维在临死之前曾表示这首诗就是他“最后的书面声明”。
各方哀悼
2005年4月19日,在位于美国中部的俄克拉何马州首府俄克拉何马城,当天举行各种仪式,纪念俄克拉何马城大爆炸10周年。1995年4月19日,俄克拉何马城的一栋政府大楼被汽车炸弹炸毁,造成168人死亡和500多人受伤。
十年过去了,19日,俄克拉何马城的居民仍不能忘记十年前的那场惊天血案。168秒的默哀,168把系有黄丝带的椅子,祭奠168个被恐怖爆炸带走的无辜生命。
当地时间4月19日,俄克拉何马惨案幸存者、遇难者家人和政府要员将在俄克拉何马爆炸案纪念公园举行纪念活动,纪念十年前的那场惊天血案。在19日的纪念活动上,现场将摆放着168把椅子,每把椅子上都系上黄丝带;参加纪念的人将默哀168秒,以对被那场灾难夺取生命的168人表示哀思。前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切尼也将在活动上发表演讲。
俄克拉何马爆炸案纪念公园建在被爆炸完全摧毁的俄城联邦大楼原址上。公园里现在已经聚集了许多前来守夜的人。人们表示,虽然已过去10年了,但是不会忘记被血案夺取的生命。
社会影响
地区政府、州政府、联邦政府以至国际社会都参与了事件的救援工作,美国国内亦为事件募集得可观数目的捐款。艾尔弗雷德·P·默拉联邦大楼倒塌后,美国通过法例,增加对联邦建筑物的保护,并加强打击恐怖活动。在这些措施下共有超过50起恐怖袭击事件被挫败。
英国所制作记录片电视节目历史零时差和国家地理频道灾难调查节目《重返危机现场》,还曾针对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及其后的调查工作制作了一档节目。
谢选骏指出:一些受害的联邦政府人员及其相关人说,他们并不是政府,而只是一些个体;但是当他们执法的时候,就不是个体而是政府了。
(二)
《美国奥克拉荷马政府楼爆炸案爆出惊人隐情》(2001年5月15日 光明日报)报道:
就在麦克维死刑执行前夕,美国又爆出了联邦调查局隐藏重要证据的报道,随之,美国总统布什表示,赞同推迟麦克维的死刑日期,麦克维案一时间峰回路转。联邦调查局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证据?麦克维案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惊人隐情?英国《独立报》日前独家披露了这其中的诸多内幕。
爆炸并非一人所为
自6年前,美国奥克拉荷马联邦政府工作大楼爆炸案发生以来,麦克维一直声称这一案件是他独自一人策划制造的。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结论也认为,这起案件的确是麦克维一人策划并亲手制造的,并不涉及任何恐怖组织。但经过考察大批记者、律师和学者等有关人士6年来的细致周密的调查资料,《独立报》认为,奥克拉荷马惨案决非麦克维一人所为。
6年来,为了查明这一恐怖爆炸的真相,大量美国记者、律师和学者进行了不厌其烦的调查工作,调查结果表明,事实根本就不像麦克维所供认的那样,也不是联邦调查局有关本案的最后调查报告所描述的那样,惨案发生的整个过程应该这样重写:
1995年4月19日清晨,在距奥克拉荷马联邦政府工作大楼约1英里的一个名叫布里克的小镇上,几辆汽车在一个不惹人眼的地方停下,车上下来几个人,其中就有麦克维。当时,麦克维和其他几个人一起把9桶硝基甲烷和4桶柴油装到一辆卡车上。
早晨8:30左右,麦克维驾驶着装满炸药的卡车离开布里克镇,向北来到一处视野开阔的小山顶上,以观察情况,它后面还跟着另外两辆汽车,其中包括一辆棕色的皮卡。
8:45,麦克维把卡车停在俄州联邦政府工作大楼附近一个公寓的对面,当时车上还有另外一人,此人还下车来到公寓楼一层的小卖部,买了两罐可乐和一盒香烟。
8:57,麦克维将卡车停在俄州联邦政府工作大楼的残疾人停车处,然后下车,横穿过街道,与另一人上了另外一辆车。
9:02,俄州联邦政府工作大楼发生大爆炸,此时麦克维所乘坐的车和那辆棕色皮卡都已经行驶在通往堪萨斯州的公路上。
根据这幅全景图,《独立报》认为,俄城爆炸案绝对不是麦克维一人所为,而是有组织、有策划的。而这个组织策划者则极有可能是一个名为“埃瑞安共和军”的白人极端反政府组织。
极端白人组织牵涉其中
“埃瑞安共和军”的前身是横行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规模不大的抢劫团伙,其领导人名叫朗干。从1993年-1995年的短短两年间,他带领手下人抢劫了22家银行。不过,对这些劫匪来说,抢劫银行只是达到他们反对美国政府目标的途径而已。他们的口号是:“在这片土地上消除政府的存在”。为了这个目标,朗干到西部地区联合了一名叫作托马斯的3K党领袖以及两个纳粹朋克乐队的成员麦卡西和斯泰蒂福德。
不久后,在托马斯的倡议下,他们合伙成立了“埃瑞安共和军”。该组织倾向于所谓的“无领袖抵抗”,即建立一种游击队形式的分散社会结构,每个人只知道他应该知道的,每个成员都独立于他人之外。托马斯当时说:“如果埃瑞安共和军能袭击铁路、通讯甚至各种政府建筑,那么它就将成为令美国政府不敢小视的一支武装力量。”1995年在俄城大爆炸案发生几个月后,联邦调查局破获了“埃瑞安共和军”,并逮捕了其领导人郎干和古瑟利等人。
美国印地安那州犯罪学家汉姆研究表明,麦克维和“埃瑞安共和军”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姆将“埃瑞安共和军”在俄城爆炸前几年的活动日程与麦克维的活动日程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的活动日程是如此的一致,决不可以用简单的巧合来解释。
1993年10月11-12日,麦克维和“埃瑞安共和军”都在阿肯色州的法耶特威尔市。“埃瑞安共和军”当时正在密谋抢劫一辆装甲车,而他们这时正少一个人手,而麦克维曾当过武装卡车司机。10月20日,麦克维在写给他姐姐的一封信中说,他遇到了一伙“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段时间,“埃瑞安共和军”共进行了10次抢劫,其中在9次抢劫发生的时候,麦克维的家人与他失去了联系,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1993年圣诞节前夜,麦克维在信中提到过他关于银行抢劫的看法。他说:“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全美国的银行才是真正的罪犯,如何才能向它们复仇呢?我想应该像大盗罗宾汉一样。”一年后,麦克维给他姐姐看了一叠厚厚的100美元大钞,说这是参与抢劫得来的。
1994年9月12日,麦克维住进奥克拉荷马州的一家旅馆,此后,当地有人看见他与托马斯的一个密友马龙在一起练习射击。
1994年12月10-11日,麦克维、麦卡西和斯泰蒂福德同时参加了在堪萨斯州举办的一次枪支展览。当时,麦克维再次写信给他姐姐说,他正在策划一件大事,为此联系了一帮朋友。如果事情万一暴露,他就将消失,完全隐入地下。
1995年2月初,麦克维离开堪萨斯,前往亚里桑那州,与此同时,“埃瑞安共和军”也朝亚里桑那州进发,这是该组织成立以来,第一次离开中西部地区,据说目的是要抢劫一辆装甲车。而麦克维的电话卡记录显示,他在动身前往亚里桑那州之前,曾给几家制造装甲车的公司打过电话。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麦克维和“埃瑞安共和军”都呆在亚里桑那州。
随着1995年4月19日的到来,奇怪的巧合出现的频率更多了。4月1日,和“埃瑞安共和军”拥有同一样式的一辆皮卡车出现在帮麦克维制造炸药的尼克尔斯的家门口。4月8日,有人看见麦克维、“埃瑞安共和军”领导人之一布莱西亚及另外一个人在俄州图尔萨镇一个脱衣舞俱乐部里。据该俱乐部的一名舞女回忆,其中一个人曾告诉她,“到1995年4月19日那天,我将令你终生难忘”。
犯罪学家汉姆表示:“这么多的巧合加起来,就不再是巧合了,这里面一定隐藏着什么东西。”他认为,“埃瑞安共和军”是俄城爆炸案的幕后策划者之一。麦克维和“埃瑞安共和军”有足够的时间策划,这个组织有实现其野心的资金,有实施爆炸所需的技术,而这是麦克维个人办不到的。
联调局隐瞒众多疑点
但为什么所有这一切在俄城爆炸案、以及“埃瑞安共和军”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都没有提到呢?据推测,这可能与联邦调查局为确保麦克维、朗干和古瑟利都能被判有罪而采取的一个策略有关。联邦调查局将朗干和古瑟利以银行抢劫罪提起控诉,他们设法劝说麦卡西和托马斯指证朗干和古瑟利,以换取减刑。但是如果在本案中提出他们可能与爆炸案有关,那么麦卡西和托马斯的可信度就将大受影响,而爆炸案的调查和审理一定是一件非常复杂的案子,在短期内很难获取宣判他们有罪的关键证据,如果出现不测,那么法院很可能就会以证据不足为名,不判朗干和古瑟利有罪。而在俄城爆炸案中,麦克维口口声声承认独自制造了爆炸案,因此不如顺水推舟,这样这3个罪犯都可以被判有罪。据内部人士透露,联邦调查局本来对调查“埃瑞安共和军”涉嫌参与俄城爆炸案的事非常感兴趣,但自麦卡西和托马斯同意指证朗干和古瑟利后,就不再热心了。
除了向公众隐瞒“埃瑞安共和军”和麦克维的联系这一重大疑点之外,《独立报》还披露了联邦调查局有意向公众隐瞒了此案的其他3项重大疑点。第一是麦克维没有通过一项重要的测谎试验。爆炸事件发生后,调查人员曾怀疑这绝不是麦克维一人所为,并花了一年多时间搜寻第二号犯罪嫌疑人——一个代号为“约翰·乔”的人。但由于毫无线索,不得不放弃,并判定此案的确是麦克维一人所为。但是,根据调查人员对麦克维的测谎试验显示,麦克维通过了所有有关他本人作案情况的测谎,但在回答有无其他人参与的问题时,却没有通过。尽管如此,联邦调查局仍坚称有关团伙作案的假设是错误的。对此,麦克维的辩护律师琼斯称,联邦调查局是担心如果找不到麦克维的同伙,法院将无法给麦克维判罪,因此就将所有的罪行都让他一人来承担,总不能因为找不到他的同伙就让他逍遥法外。
第二是被告供词与目击证人证词不符。调查局的调查记录显示,麦克维供认说,是他独自一人步行到一家租车公司租车的。联邦调查局最后确认麦克维的说法是正确的。然而,据当时那家租车公司的两名职员称,当时是两个人前来租了那辆汽车,而且他们的面部特征都与麦克维不太吻合。
而距租车公司约1英里多的一家麦当劳的监视器显示,在签租约合同前24分钟,麦克维正在那里吃东西,而且他穿的衣服也与租车公司职员的描述不同。而且签约时,天正下着雨,据租车公司职员说,租车的两个人穿的衣服是干的,没有穿雨衣,也没有带雨具。假如麦克维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他是如何在雨中走了24分钟,而没有将衣服弄湿的呢?
第三是一具无法确认身份的尸体。俄城爆炸发生后,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找到9条断腿,并为其中的8条找到了相对应的尸体,但他们至今无法确认这剩下的一条腿是谁的。法医认为,从这条腿的伤残情况来看,它所属的人应该离爆炸中心非常近。麦克维的辩护律师琼斯认为,这条腿可能就是麦克维同伙的。但这一疑点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调查。
麦克维案将如何收场
12日,美国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定暂缓于5月16日对奥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的元凶蒂姆斯·麦克维执行死刑,执行死刑的日期将被推迟一个月,并下令要求联邦调查局就此事件重新进行调查。
美国总统布什随后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关于暂缓于5月16日对奥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的凶手麦克维执行死刑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司法部长)的决定使得爆炸案受害者家属受到一些挫折,但是它证明了我们的制度是公平的。”沸沸扬扬的麦克维案件将如何收场?麦克维的死刑会不会在推迟一个月之后如期执行?人们将拭目以待。
《美国表示将不再推迟俄城爆炸案主犯麦克维死刑期》(2001年5月14日 BBC新闻晚报)报道:
美国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13日表示,他不会再次推迟奥克拉荷马城爆炸案主犯麦克维的死刑日期,即使麦克维的律师希望有更多时间分析有关俄城爆炸案的一些新材料。
此前,麦克维的一名律师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节目中称,麦克维“当然可能”寻求重新审判。
被关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联邦监狱的麦克维原定于5月16日以注射毒针方式被执行死刑,后被推迟到6月11日。
为被淹死的小猫而流泪的男孩、在学校中受人欺负的瘦小男生、模范士兵、冷酷杀手——这都是麦克维。
麦克维是1995年4月19日美国奥克拉荷马联邦政府爆炸案的凶手,是美国自1963年以来根据联邦法律判处死刑的第一人。
麦克维承认有罪
对很多人来说,麦克维仍然是一个谜。将过去几年中麦克维的照片罗列在一起,他仿佛永远带着同一付面具:面无表情,梳着同样的发型,士兵一样的短发。
从很多方面来看,麦克维似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的童年平淡无奇,参军后是一名优秀士兵。唯一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是,麦克维对整洁和健身执著到了痴迷的程度。
麦克维加入美国特种部队的梦想破灭之后,离开了军队。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在美国四处游荡,并且对右翼政治活动越来越感兴趣。
保命哲学?
麦克维1968年4月23日生于纽约附近的小镇彭德尔顿,他的父亲是汽车厂的工人。
麦克维很早就喜欢枪,并且酷爱射击。
麦克维的一个邻居曾经说,14岁时,麦克维就告诉自己的伙伴们,他信奉"保命哲学"。麦克维曾经储存了大量的食物和武器弹药,以防备"核武器攻击或者共产主义控制美国"。
优秀士兵
高中毕业后,麦克维曾做过多种临时工。1988年5月24日参军,在入伍培训期间,结识了同一天参军的尼科尔斯,两人成为密友。
尼科尔斯由于协助麦克维策划和制造俄城爆炸案被判处无期徒刑。麦克维和尼科尔斯两个人都爱好枪支,信奉保命主义。
麦克维从军过程中,可以说是一名"优秀士兵"。他在各项测验中得分都很高;军装永远整洁;他还自愿承担份外工作。麦克维很快就被提升为中士。
暴力倾向
很多同事都认为,麦克维在军中前途无量。但也就是在同一个时期,麦克维对《特纳日记》一书产生了浓厚兴趣。
《特纳日记》是一本宣扬种族主义仇恨情绪的小说。作者是白人至上主义组织"全国联盟"的首领威廉·皮尔斯。
在小说情节的高潮,一辆满载炸药的卡车对华盛顿联邦调查局实施自杀式袭击。
也许从那时起,以暴力对抗政府的念头便在麦克维的心中扎下了根。
仇视政府
1991年麦克维曾在海湾战争中服役,同年年底因未能加入美国特种部队开始变得愤世嫉俗,决定退役。
他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彭德尔顿,在一家公司中担任保安。这时,他已经开始表示对政府的不满与愤恨。
1992年,在写给一家地方报纸的信中,麦克维说,"一定要用流血来改革现行体制吗?我希望不会发展到这一步。但谁知道呢?"
1993年麦克维开始在美国流浪。他以拖车为家,在做各种临时工作的同时买卖枪支。他经常身着军装,在亚利桑那和密歇根北部出没。那里是右翼民兵组织活跃的地带。
大火与爆炸
麦克维入狱后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否认自己参加过任何民兵组织。
1993年联邦调查局和大卫教派在韦科长达51天的对峙期间,麦克维曾经前往对峙地点。
这场对峙在1993年4月19日以一场大火告终。80名大卫教教徒葬身火海。几名在大火中逃生的教徒说, 大火是联邦执法人员放的。
两年后的同一天,麦克维在奥克拉荷马城联邦政府大楼外引爆了装满炸药的卡车。168人丧生,其中包括19名儿童,500多人受伤。这次爆炸事件被认为是发生在美国本土最严重的恐怖主义行径。
"死而无憾"?
麦克维对168人在爆炸中丧生表示"痛惜",但是他对制造这起爆炸案从未表示任何忏悔。
他曾称爆炸案为"合法行为",称死难的19名儿童为"附属牺牲品",并说,"如果我将下地狱,会有很多人为我陪葬。"
在写给英国《观察家报》的一封信中,麦克维解释了他的作案动机:"从美国的外交政策学到了一点东西,我决定炸掉一座政府大楼、炸死里面的代表政府的工作人员,我想以此向这个越来越充满敌意的政府传达一个信息。"他接着写道:"我决定采取攻击性行为,以遏制这个政府滥用武力的行为。其他人都没能阻止这个联邦政府变成杀人狂。"
“自由战士”
麦克维说,是军队生涯教会了他"无情",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把他看成是"自由战士"。就像当初一手造成168人死亡一样,麦克维在迎接自己的死亡时显得同样一意孤行。他自喻为执行死亡任务的勇士,并拒绝进一步上诉。
最近出版的一本关于麦克维的书中披露,在麦克维死前最后的陈词中,将包括两句维多利亚时代的诗句——"我是我命运的主人,我是我灵魂的舵手"。
虽然有一些反对死刑的人抗议,但大部分美国人还是认为,麦克维死有余辜。
谢选骏指出:小时候被人欺负过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特别懦弱或特别极端——很多人因此成为冷酷的杀手。
(三)
《亲眼目击:美俄城爆炸案主犯麦克维被处死》(2001年06月12日 金羊网-羊城晚报)报道:
监狱发言人邓恩10日晚说,麦克维临死前几天睡眠正常,所做的事除了看看电视,还包括与他的律师谈话,与监狱工作人员见面等。此外,他大部分时间用来写信以及查资料,为自己的死准备“后事”。
麦克维在行刑前几天写给其家乡报纸的信中对爆炸案造成168人死亡表示歉意,但仍然为自己的罪行开脱。
麦克维从小跟他爷爷在一起的时候,就迷上了武器。后来,参军参加过海湾战争。他在信中谴责了美国当年发动海湾战争,批评美国政府用各种手段压制伊拉克政权。
“从海湾战场上回国后,我对美国政府就产生了不信任感,后来在各州四处游荡,”麦克维在一封信中说,“直到有一天,我注意到美国联邦调查局一些不人道的做法,我觉得我再也不能这样等下去,坐视不管了。我要采取正义的行动。”
“我选择了奥克拉荷马城的联邦大楼,主要是针对政府采取行动的,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那里有一个医护中心,否则我不会那样做,”他说,“想到那些无辜的孩子,我为他们感到难过。”
麦克维临刑前对自己遭遇的表述,大家看法不一,有的美国人认为他是在撒谎,有的美国人多少表示同情,有的美国人则无动于衷。
刑前“遗诗”
临死前,麦克维仍自称为“勇士”。
据麦克维的律师披露,赴死刑前的麦克维以一位英国诗人的几句诗作为自己的临终遗言,这原是一首充满豪情的诗,但是,被麦克维读出来,却完全背离了原来的含义。威廉·欧内斯特·亨利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位诗人兼评论家,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不管这门有多狭窄/不管承受怎样的惩罚/我是我命运的主人/我是我灵魂的舵手”。
刑前递交一纸条
制造了1995年美国奥克拉荷马城爆炸案的元凶蒂莫西·麦克维11日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的一个联邦监狱被注射致命药剂,命丧黄泉。
负责监视死刑执行的监狱看守哈利·拉平对记者说,麦克维在当地时间11日早7时14分被宣布死亡。拉平说,在执行死刑前,麦克维向观看行刑的人递交了一张字条,上面是他亲手抄写的英国19世纪诗人威廉·欧内斯特·亨利的一首诗。
雪糕作最后晚餐
麦克维虽然对惨案中的死难者感到难过,但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未感后悔。他说:“我想麦克维不会是那种刻意说一些别人希望听到的话的人。”麦克维其后在候刑室内打电话给亲人道别,并给一些朋友写上遗书,然后再睡上数小时,等候死神的到临。他选择了约一公升的薄荷朱古力雪糕作为自己的最后晚餐。
据麦克维狱友网上透露,他在被判死刑开始节食,让自己变得瘦骨嶙峋,营造慷慨赴义形象,如今身高1.88米的他只有71公斤重。
与律师谈笑风生
麦克维在处决前一天从普通囚室移送到在候刑室,度过生命中最后一天。他与律师和亲友最后道别时,心情显得异常轻松,对于由自己一手造成的爆炸惨案仍坚持不悔,并自认为是胜利者,以一人之力对抗联邦政府。
麦克维行刑前与他两名辩护律师面谈了两小时,据其中一名律师奈伊表示,麦克维“精神高亢,心情异常地好,非常健谈、和气,还保持幽默感”,似乎已决心赴死。
看了一遍观看者
麦克维身着一件白色衬衣和一条卡其布裤子,脖子处盖了一块浅灰色布单。在被注射致命药剂之前,他专注地将所有观看行刑的人看了一遍,似乎要把这些人的人数数清楚。这些人中包括10名俄城爆炸案的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10名新闻媒体人士以及5名麦克维邀请的客人。另有约300人通过闭路电视在1000公里以外的俄克拉何马城观看了行刑过程。
眼平视沉默不语
注视了所有人之后,麦克维把头放平,眼睛平视上方,似乎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闭路电视的镜头上。
看守拉平就站在麦克维身边,他双臂交叉,全神贯注。他问麦克维还有什么遗言,麦克维沉默不语,他的头仍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盯着摄像镜头。拉平打破沉默,宣读了对麦克维的指控,其中包括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8项谋杀。在这期间,麦克维的表情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使劲咽了一下口水
“执行官,我们准备好了,继续吗?”拉平问执行官弗兰克·安德森。
安德森拿起墙上一部红色电话的话筒,电话另一头的人说了话,安德森放下电话说:“看守,我们继续行刑。”
之后,又是一片沉默。
麦克维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他的眼睛缓缓地从左看到右,胸部上下起伏,两次从嘴中呼出气来,正在努力保持清醒。
在观刑者的房间里,一名看守宣布,第一种药剂已经注射。这种药剂是硫喷妥钠,目的是使犯人失去知觉。10分钟过去了,现在是7点10分。麦克维的眼睛还圆睁着,但已经呆滞无神。他的皮肤也有一点点变黄。
7点11分,看守宣布,第二种药剂溴化双哌雄双酯已被注射。这种药剂是为了使其肺衰竭。麦克维的嘴唇显出了一丝青紫。
7点14分,最后一针致命的氯化钾被注射,麦克维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一切都结束了。
这就是美国联邦政府38年来第一次处死罪犯的过程。这就是造成168人丧生的麦克维生命的终结。
骨灰火化交律师,撒放地点将成为永远的秘密
据悉,麦克维的尸体被火化,骨灰将交给他的律师,由律师秘密撒掉。据他的其中一位律师克里斯·特里提科透露,撒骨灰的确凿地点将永远作为秘密而对外不宣。一家叫《野牛新闻》的报纸星期日曾刊登了麦克维的一封信,称他曾经想过将自己的骨灰撒在俄城死难者纪念碑的附近。不过后来他改变了主意,认为那些做法太具复仇和冷酷无情了。因此,他说:“这不是我的性格。”还有几家医院询问他是否愿意捐赠器官,麦克维表示自己挺乐意,可惜监狱有条例明令禁止犯人捐献器官。
支持者反对者大碰撞
制造168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特大爆炸案,这在美国战后历史上绝无仅有。犯罪元凶麦克维被判处死刑是罪有应得。死刑是美国刑法中最严厉的刑事犯罪惩罚制度,但是,多年来一直遭到欧洲西方国家的反对与批评。
在行刑前,数百名支持和反对死刑的示威者聚集在监狱外游行示威,当局派出了大批警察,以防发生暴力,不过,当天双方没有发生暴力冲突。
支持执行死刑的示威者高举着“去死吧,麦克维!”,有的干脆竖起了“168”这个醒目的数字。一对驾车10个小时从奥克拉荷马城赶来的29岁的乔恩·普拉夫夫妇接受采访时称,“我们支持联邦政府对麦克维的处决。那场爆炸是可怕的悲剧。”21岁的鲁塞尔·布劳恩举着标语说,“一百多人被无情地剥夺了生存的机会。麦克维罪有应得。”
一群从芝加哥的圣路易斯安那大学赶来的学生认为,判决麦克维死刑是不公正的,纯粹是美国政府的报复行为。
美国总统布什表示对奥克拉荷马爆炸案元凶麦克维执行死刑为那些在爆炸案中的死难者讨回了正义和公道。
有分析家指出,判决与执行麦克维死刑已经过于复杂化了。某种程度上说,麦克维,作为一个美国死刑犯,其实被舆论“放大”,成为炒作的对象。
麦氏家乡记者出书披露案情
麦克维昨晚被处死,他家乡的《布法罗报》两名资深记者米谢尔和何贝最近出版一本名为《美国恐怖分子:麦克维和奥克拉荷马城的爆炸案》的书,详细描述麦克维犯案时如何冷静,而且由始至终全无悔意。
1995年4月19日,麦克维一早从租来的卡车中睡醒,起来打了个呵欠,伸了个懒腰,昨晚他睡得像个婴儿一样沉稳,身后是7000磅炸药,重量是摧毁广岛的原子弹的四分之三。当兵时他已习惯再怎么不舒适都能入睡,行动前必须充分休息。他检查车子状况,确定一切正常,再察看胸前点四五口径手枪,瞄了一下手表。他不想太早到联邦大楼,他要等到这栋九层高大楼挤满人时才去,这样才能引起震撼。
他身上的T恤印有林肯像,还有一行刺林肯的凶手的话:“暴君就要这样对付。”
上午8时50分,麦克维进到城内,面无表情,先在路边点燃第一根引信,卡车直驶到距离目标大楼一条街前的红绿灯停下,再点第二根,车内都是石硝味,两分钟内便要爆炸,他保持速度,把车开到大楼卸货区停下,沉着地离开卡车,走到距爆炸点140多米外的地方才拔足狂奔,接着便是天摇地动的爆炸。
他事后说,“我知道奥克拉荷马城的人怎么想,但我不同情他们”。
9时02分爆炸后,麦克维迅速跑到几个街口外准备好逃亡的车辆,9时10分驾车火速出城,但因未挂车牌,在奥城以北约100公里的州际公路上被警察抓获。
畸形社会造成畸形人
即将被处死的美国死刑犯麦克维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新闻人物,然而他在监狱中的生活表明他似乎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小心、安静、幽默,甚至有些逗人喜爱。10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刊登独家报道,详细披露了这一畸形社会造就的畸形变态现象。
把监狱当作兵营
1996年,美国当局将麦克维转到科罗拉多州丹弗市接受审判,他被临时关在丹弗市法院旁联邦政府大楼一个特制牢房里。据负责看押麦克维的典狱长哈姆尼克回忆说,曾作为美军士兵参加海湾战争的麦克维把他的囚禁当成进行军事训练,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毯子和床单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床头。而且他总是把自己住的地方打扫得一尘不染,所有的垃圾都放在角落里的一个袋子里。
身体单薄喜欢自然
在人们的想象中,视人命为草芥的麦克维一定长得粗壮吓人,但实际上麦克维身体单薄。哈姆尼克说,如果把麦克维放在一个普通监狱里,身体单薄的他可能早就被有暴力倾向的犯人折磨死了。
此外,麦克维还很喜欢大自然,据哈姆尼克回忆说,在麦克维被判死刑后的一天,哈姆尼克乘直升机押着麦克维前往佛罗伦萨监狱。当时正值8月,天气格外晴朗,飞机飞过的地区风景秀丽,麦克维手和脚上都铐着重重的铁镣铐,但他一点也不受影响,反而被眼前的景色所迷住,非常激动,时不时地向窗外望去,甚至还开玩笑地对哈姆尼克说,解开他的手铐,让他自由一小时。随后他对着秀丽的风景咧嘴大笑,神情单纯得像个孩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视恐怖爆炸如同无物,两相对比,更是令人毛骨悚然!
从来没有痛苦过
据为麦克维写传记的资深记者郝伯克说:“麦克维与他采访过所有罪犯都不一样,他从不痛苦地抓墙,似乎对他周围的环境非常适应。处心积虑地想如何才能惩罚麦克维似乎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他根本就不在乎。”
郝伯克认为,麦克维尽管制造了这么一起惨绝人寰的恐怖爆炸,但他一点也不痛苦,更没有丝毫后悔的意思,所以他在监狱里是如此的心安理得。面对这种畸形人格的人,谁也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但郝伯克表示,麦克维的表面与他的心理活动应当是一致的,从他的表现来看,他欢迎自己被处死,“我从来没有看到他痛苦过,他得到的正是他想要的。”
社会造成畸形人格
造成麦克维这一畸形人格是谁?美国社会尤其是美国媒体应该负有很大责任。在6年的监狱生活中,麦克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媒体也对他进行了铺天盖地的炒作。他还上过《时代》和《新闻周刊》的封面。这使麦克维对自己的恐怖行为洋洋自得起来,他表示,他在监狱中最喜欢看的节目就是所有有关他自己的报道。这些不正常的炒作和关注使麦克维认为,他的所作所为被一些人认为是“英雄主义的、正义的”。也正是因为如此,麦克维在监狱中的表现才如此令人费解。
死刑引发商机
由于这是1963年以来美国联邦监狱首次对死囚犯执行死刑,再加上媒体的炒作,向来冷清的特雷霍特镇,顿时热闹非凡,充满商机。餐馆和商铺立马生意滔滔,当地酒吧更推出一款饮料名为“打毒针”(即麦克维被处死的方式)。许多人心情兴奋,准备在酒吧举办的“处决舞会之夜”上畅饮尽兴。一间小餐馆据称将是警方押送麦克维赴刑场的必经路线,因此店主彻夜忙于准备“麦克维特餐”,希望能狠赚一笔。一家T恤商店则推出写上“死期已到”T恤,结果瞬间售罄。而较早前推出的“该死”T恤早已售罄,但另一款印有“宽恕他”T恤却滞销。
死刑实况录音
就在美国联邦政府准备将6年前一手制造了奥克拉荷马城爆炸案、连夺168条人命的嗜血狂魔提摩西·麦克维押上行刑台的当口,纽约一家广播电台却在2日晚强行将以往长达10小时的行刑录音带公开播放,美国大众首次有机会了解到行刑室内的乾坤。其他电台及电视台纷纷跟进,一时间,美国上空齐齐回荡着幽灵般的死囚的声音。
电台抢闸播录音率先播出佐治亚州死刑行刑录音带的是面向全国听众的纽约WNYC广播电台。该电台声称,佐治亚州监狱当局之所以在执行死刑时进行同期录音,是为了防止行刑过程出错可能带来的司法麻烦。实际上,这些录音带是迄今仅有的有关电椅死刑的声音资料。在此之前,只有一张江洋大盗卢思·斯耐德尔1927年坐上电椅被处死的照片流传于世,当时,摄影师为拍到这张照片也曾费尽周折,他将相机绑在大腿上,在行刑室内趁狱卒不备,才偷拍得手。 正因如此,WNYC广播电台在获得这批录音带后如获至宝,立即制作特辑播出。据悉,这批录音资料长达10小时,共记录了在1983年到1998年间执行的23次死刑。 随着录音带的播出,死囚室内的点点滴滴尽数浮现,其中披露的不少细节不免让人心惊肉跳。处死抢劫杀人犯伊万·斯坦利的录音资料共有11分钟,电台未加任何剪辑并原音重现。行刑之初,佐治亚州州府狱官威利斯·马拉博毫无表情地念道:“这是对死囚伊万·斯坦利——EF103603号的行刑实况录音,1984年7月12日。”WNYC的电台主持称,当时马拉博通过一面只可单向透视的墙境观察行刑室内的情况,并用电话向监狱当局做详尽汇报。 当斯坦利在行刑椅上绑定,狱官向手下高喊:“我数到三,你就摁按扭。”期间斯坦利曾抱怨“四肢被绑得太紧”,随后听众可以听到马拉博说:“狱卒正慢慢放松死囚。”“一过电,他的身体就变硬了。屋内‘啪’地响了一声,听起来像是带子断裂的声音。”马拉博平静地叙述着,不时描述一下死囚的坐姿。大约5分钟后,医生进入行刑室对死囚检验,宣告死囚已正式死亡。尸体旋即被裹起搬出,马拉博最后结语是:“活儿干得很漂亮。”
电刑室里意外多当然,并非所有电刑都进行得如此顺利。1996年在对死囚拉里·隆加尔及1984年对死囚阿尔法·斯蒂文斯行刑时都曾遇上大麻烦。因为对意外准备不足,手忙脚乱的行刑人员曾将电椅按纽按了好几次。“到底在搞什么鬼?”在斯蒂文斯首次过电后,一位狱官在行刑室内大吼。“先生,他在对着我呼气呢。”狱官的助手如此答道,他随即转向一名同事:“你们赶快去检查一下垫在死囚脑后的金属海绵与连线装置。”电台主持称,执行这次行刑,从按下电椅开关到法医宣告死亡,整整折腾了20分钟。 录音带也记录了不少死囚的临终告白。死囚罗斯福·萨洛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劣性不改,他恶狠狠地说道:“我要祝福那些为救我性命四处奔走的人,但对那些夺我性命的人,我只有诅咒。” 据悉,这些本属绝密档案的录音带由佐治亚州公共辩护人办公室主任迈克·梅尔斯提供,律师出身的梅尔斯3年前才听闻录音带的存在,他随即传召大批了解内情的狱警,最终查到了这批录音资料。死刑录音一曝光,梅尔斯俨然成了新闻人物,前来采访的记者络绎不绝。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采访时,梅尔斯言不由衷地表示:“我希望能让公众了解死刑的真实过程,我们必须找到某种渠道来舒缓公众的情绪。”
媒体争利死囚热这样几盘录音资料竟成了美国媒体眼中的香饽饽。就在纽约WNYC广播电台抢闸播出死囚录音资料后不久,当晚其他电台也纷纷跟进,中断正常节目,相继推出所谓电刑特别节目。而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的ABC也在电视上对这段录音资料大肆宣讲。 媒体的炒作热情当然是利益驱动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制造了美国本土有史以来最严重恐怖事件的麦克维行将被静脉注射执行死刑之时,一股前所未有的变态死刑热正在美国升温。由于麦克维死期临近之时仍拒绝认罪,同时放弃上诉,在部分媒体眼中,他俨然成了一个“明星人物”。目前与麦克维相关的死刑话题已成为商家竞相开掘的金矿,有关他的各种书籍、录像及其他产品琳琅满目,商家硬是将为168条冤魂讨还血债的非常严肃的行刑之举炒作成了一场类似嘉年华狂欢会的闹剧。这场闹剧的高潮于5月16日在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联邦政府监狱上演。据悉,奥克拉荷马城的爆炸案300名受害者的家属获准通过闭路电视观看,一些一心想要提高收视率的电视老板曾为争夺全国范围的现场实况转播权与联邦政府方面进行了讨价还价。
谢选骏指出:2001年6月11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特雷霍特重刑犯监狱对6年前制造奥克拉荷马大爆炸的顽凶蒂莫西·麦克维执行注射毒液的死刑。但在奥克拉荷马的提摩太麦克维死后仅仅三个月,更大的“九一一恐怖袭击”就发生了,仅在纽约一地,死亡人数就是奥克拉荷马城的十倍!这两者之间真的没有一点关系吗?显然不是,这说明美国社会的压力已经无与伦比之大了。
【007、巴菲特是第五纵队的推磨员】
《巴菲特: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对美国不是坏事》(2018年05月01日 财网)报道:
“股神”巴菲特近日高度评价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同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也持乐观态度。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召开前夕,巴菲特接受了美国媒体的采访,“中国过去五六十年做出的成绩完全是一个经济奇迹。是我完全没有意料到的,”巴菲特告诉记者,“我只知道中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秘籍,正如美国几个世纪以前所做的一样。”
考虑到中国和美国的政治、经济的基本情况不同,巴菲特说“中美的做法是不一样的。”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平均每年9.5%的GDP增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仍然在去年达到了6.9%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美国2.3%的GDP增速。
巴菲特认为,中国的增长还远未结束。“中国目前经济基础要低于美国,所以从经济增长的百分比上看,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都会高于美国。”巴菲特说。“中国经济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美国也是。”
据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的研究报告,到2032年,中国很有可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不过,巴菲特认为中国需要比这更长的时间追上美国。“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说。不过巴菲特承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口几乎是美国的四倍。“中国最需要做到的事情是,中国必须释放自己的人口潜力。”
巴菲特也从中国的经济腾飞中收获颇丰。2008年,巴菲特以2.32亿美元投资了中国的汽车企业比亚迪,现在这笔持股已经价值21亿美元。巴菲特将这个投资归功于自己的老搭档查理·芒格。比亚迪是巴菲特投资的第一家中国公司。
“当你拥有超过一千亿美元的时候,你会需要寻求更大的市场。市场太小将不够这么多资本发挥效果,”他说。“我们当然希望做出明智的投资。显然,更大且处于增长中的经济体才有这样的潜力。”
尽管中美正值贸易战的紧张气氛中,巴菲特认为,中国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对美国来说未必是坏事。“从现在往未来看50年,我们假设世界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个情况是美国依然远远好于全世界的其他国家;另一种情况是每个国家都取得非凡的进步和成就,我相信你会觉得第二种情况是更好的,”巴菲特说。“我们应该欢迎一个更繁荣的世界,包括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繁荣。”
谢选骏指出:巴菲特故意混淆“共产党”与“中国”的区别——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即使对美国不是坏事,共产党成为超级大国对美国肯定会是坏事——因为共产党模式的成功必须要建立在美国模式的失败这一基础之上。巴菲特不是小孩,不会不懂这点道理,那么是什么让他胡说八道的呢?是钱。如果说巴菲特是第五纵队的成员,那么他的酬金就是那二十亿美元的中国汽车企业比亚迪的股票。有钱能使鬼推磨,有股票也就能使巴菲特推魔,这是很自然的。
【008、巴列维和霍梅尼谁是伊朗民族的叛徒】
《失民意者失天下 王朝覆灭前的世纪盛宴》(2018-01-16 BBC)回顾:
1979年1月16日,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国王被迫出走,开始流亡生涯。
巴列维铁腕统治伊朗长达37年,在位期间独揽大权,力图重振“大波斯帝国”。
但是,失民意者失天下。
1971年10月12日至16日,自称“王中王”的巴列维举行有史以来最为奢华的大派对,庆祝波斯帝国建立2500周年。
大沙漠中设计名师用37公里真丝建起豪华帐篷城;世界顶级餐馆巴黎的马克西姆停业两星期来准备珍馐美味;嘉宾来自世界各地,其中包括60多位国王、王后、总统。
大规模庆典的目的,既是要展现波斯帝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也是要彰显当代伊朗在巴列维领导下取得的成就。巴列维希望借此舞台向世界宣告他的“伊朗梦”:在强大的领导人带领下实现经济腾飞,复兴波斯文明、重振帝国荣耀,赶超日本,栖身世界强国……
但是,每一场派对都会留下宿醉,巴列维这次狂欢的后果不仅仅是头痛。他的极尽奢华震惊了在贫困中挣扎的广大伊朗民众,让反对力量更加坚定、团结。
相比其他历史事件,大庆凸显了铁腕集权的“王中王”与他统治的伊朗人民之间的鸿沟。
失民意者失天下
骄阳似火,荒野一望无垠。突然,波斯大沙漠中惊现一片绿洲:高大豪华的城堡,碧树亭亭,莺歌燕舞。
此情此景,宛如《一千零一夜》。只不过,这是真的,是现代历史上最为奢侈豪华的一场盛宴的舞台。
1971年10月12日-16日,伊朗国王巴列维请来世界各地的贵宾,共同庆祝波斯帝国建成2500周年。有数字估计,庆祝活动总计花销约为3亿美元。
不过,对自称“王中王”的巴列维来说,钱是不成问题的。
专门修了一个机场
距离波斯帝国古都波斯波利斯遗址不远,新城堡由奢华的真丝帐篷组成,每顶帐篷内有卧室、客厅、办公室、大理石洗手间。一切你能想到的舒适、豪华用品一应俱全。
帐篷城不远还专门建了机场,供私人客机起降;另外还修了1000公里的新公路,和首都德黑兰连接起来。
大派对持续五天,活动多种多样:数千名官兵穿上波斯帝国的传统军装接受检阅;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1-486)宫前上演五光十色的灯光秀,他是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王朝第三任国王,在波斯帝国鼎盛时期登基;首都德黑兰还专门落成了“国王纪念塔”,成为伊朗地标性建筑……
每一场派对之后都要有人忍受宿醉,这一场盛宴给巴列维留下的不仅仅是头痛。他的极尽奢华震惊了仍在贫困线下挣扎的伊朗人民,让反对力量更加坚定、团结。
许多历史学家说,沙漠盛宴凸显“王中王”和他统治的伊朗人民之间的鸿沟,成为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导火索。
检阅波斯帝国士兵?
1971年,伊朗是君主立宪制,穆罕默德-礼萨沙·巴列维是伊朗的沙阿—国王。他不仅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富豪之一,也掌握着是伊朗的绝对大权。他可以任命总理、解散议会;他控制着军队,可以宣战或者签署和平条约;他控制着媒体、宣传,反对声音没有存在的空间,异见者面临入狱、折磨、甚至更加惨痛的下场。
有报道说,筹备盛宴庆典时,警察事先把可能“捣乱”的人监视起来、或者发送到外地。
巴列维很独裁,但也很前瞻。那以前相当长一段时间,伊朗知识分子一直在提倡,伊斯兰信仰束缚了伊朗的发展,巴列维坚决要搞现代化,但同时他也坚持要留住伊朗的波斯根、复兴波斯文明。
受伊朗丰富石油蕴藏的吸引,美国及其盟友加强对伊朗的支持,巴列维得以推广他的世俗化、西化计划。但是,伊朗的精神领袖霍梅尼可不是这么想的。在他看来,伊朗必须首先是个伊斯兰国家。霍梅尼1964年被迫流亡海外,继续抨击巴列维政权。
在伊朗内部,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巴列维。看看宴会来宾的名单,国际社会的领导人似乎也没有对巴列维有太多公开反对。
当时来波斯波利斯的有国王、女王、王子、公主、总统、总理、外交官等许多国家、各个领域的重要人物。
王室一边,来了埃塞俄比亚国王、摩纳哥瑞尼尔王子和格蕾丝王菲、中东王室的代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没有亲自去,因为皇室顾问担心无法保证女王在伊朗的安全和舒适,而且伊朗的庆典有点太俗艳。但是,女王还是派去了丈夫菲利普亲王和女儿安妮公主。
政坛一边,来了南斯拉夫铁腕领袖铁托元帅和夫人、罗马尼亚的齐奥赛斯库。美国总统尼克松派去了副总统阿哥纽,他肯定碰上了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
他们吃了、喝了、也聊了,意识形态有没有成为障碍?
非利普亲王和安妮公主代表英国女王参加
郭沫若的女儿郭庶英在《忆父亲郭沫若》一文中曾经写到:
父亲受命作为中国特使,赴伊朗参加波斯帝国成立2500年庆祝活动。父亲年轻时曾经翻译过波斯诗人俄默伽亚默的名著《鲁拜集》。如今,由《鲁拜集》的中文译者作为特使访问俄默伽亚默曾经生活过的国度,无论对于伊朗方面,还是对于父亲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是非常遗憾,父亲因为前一段行程过于劳累,又在陪同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参观长城时受了凉,动身时声音就有些嘶哑。
当飞机在乌鲁木齐停留,准备转乘其他航线时,父亲的喉咙几乎发不出声音了。情况报告了周总理,决定改变原订计划,由驻巴基斯坦的张彤大使代替父亲前往伊朗;让父亲就地休息,然后返回北京。
巴列维在宴会上讲话
所有这些贵宾都住进了外国媒体所说的“百万富翁露营地”。
营地的设计和装修由法国名家承担。中心是一座巨大的帐篷,68米乘28米,这是主宴会厅,有喷泉,有从法国凡尔赛进口的树。五条大道,四周分布着大约50顶帐篷,每一个都有两间卧室、两个卫生间、工作间、会议室,还有专门的侍从人员。
奎恩(Sally Quinn)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当时曾前往报道。她说,那些帐篷“如同小别墅,非常精美,好像从装饰杂志直接搬下来的。”
为了营造和平、和谐的氛围,巴列维还从外国进口了许多鸟。不幸的是,没几天好多鸟就一命呜呼了:受不了沙漠气候,白天最高40度,夜晚降到零度。
这么多首脑、王室到场,外交礼仪估计也成了头痛,谁先谁后呢?
总算围着餐桌坐好了,马克西姆厨师开始上菜。三天之内,他们运来了18吨食物,包括2700公斤牛肉、羊肉和猪肉,1280公斤各类家禽肉,1000公斤鱼子酱。除了鱼子酱,其他所有食物、甚至连香芹叶都是从法国进口的。
来宾总计喝掉了2500瓶1911年的香槟、还有几千瓶上好的法国红酒、白酒、干邑白兰地……但是,宴会组办者之一里尔(Felix Real)曾向BBC透露,咖啡出了问题,最后只好上了大路货雀巢。好在客人没有注意到。
霍梅尼重返德黑兰,伊朗民众夹道欢迎
流亡巴黎的霍梅尼愤怒地高呼,这些盛大的庆祝都和伊朗高尚的穆斯林人不相干。所有参加的人都是伊斯兰和伊朗人民的叛徒。
世界各地的伊朗社区也有同感。在旧金山,伊朗领馆外夜间发生爆炸,大楼起火,造成严重破坏,但是没有人员伤亡。美国其他城市也都发生伊朗人的抗议示威。
当时,一半伊朗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巴列维决定电视直播庆典、盛宴,也被解读为丝毫不懂百姓疾苦。
现在英国的一位伊朗人回忆说,当年她在德黑兰上小学,和妹妹兴高采烈地看电视直播。妈妈铁青着脸走过来、二话没说就按了“关“。
奎恩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说,伊朗怨声载道。百姓甚至没有钱送孩子上学、甚至吃不起饭,国王却这样奢华浪费。
但是,巴列维一心一意地要巩固权位、让伊朗在国际舞台占据更显赫的位置。他在电视讲话中说,不管有没有外国的支持,伊朗都将复兴伟大的文明,重振过去的荣耀。
荒谬的是,巩固地位、宣示雄心的豪华宴会、夺目庆典,最后却成了压垮骆驼背的那根稻草。
1970年代后期,伊朗动荡不断,反国王的抗议示威一波接一波。
1979年1月,巴列维被迫离开伊朗。随后,伊朗掀开“伊斯兰共和国”的历史新篇章。
谢选骏指出:霍梅尼说巴列维是伊朗民族的叛徒,但是,他所代表的伊斯兰教却不是伊朗的,而是阿拉伯语写的。那么巴列维和霍梅尼到底谁是伊朗民族的叛徒呢?我认为,巴列维和霍梅尼,其实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明,巴列维代表了第一期伊朗文明,霍梅尼代表了第二期伊朗文明——巴列维企图复兴第一期伊朗文明但是失败了,霍梅尼就算复兴了第二期伊朗文明也没有出息的“或没你”——因为这些伊朗的穆斯林无法懂得,伊朗需要走出古代和中世纪,开创第三期伊朗文明。我之所以能够看到这一点,是因为我是第三期中国文明的洞察者。
【009、巴农归来还是班农龟来】
《巴农大复仇 宣战要扳倒共和党建制派》(颜伶如2017年10月10日)报道:
前任白宫首席策士巴农25日在亚拉巴马州菲尔霍普市为非川普总统支持的共和党参选人摩尔助选。
从2016大选就力挺川普,追随进入白宫成为首席策士,却在今年八月落得去职下场的巴农(Steve Bannon),现正积极规划展开复仇大计。巴农扬言将在明年期中选举扳倒共和党建制派,还宣称让共和党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诺(Mitch McConnell)「断氧」,也就是掐断麦康诺所支持共和党候选人的政治金援动脉。
巴农9日晚间接受福斯新闻网(Fox News)主播汉尼提(Sean Hannity)节目专访,谈到自己离开白宫之后的政治生涯计划时表示,他将挑战每一个将在2018年参加期中选举的共和党籍候选人,唯有联邦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例外。
为何要以「内斗」手段挑战共和党人士?巴农则说,目前共和党在位的建制派人士,都犯下了「经济方面的仇恨犯罪」(economic hate crimes),没有照顾到那些被遗忘的一群人。
今年九月底,亚拉巴马州联邦参议员补选共和党初选中,巴农支持的保守派候选人摩尔(Roy Moore)大胜建制派候选人史特朗吉(Luther Strange),选举结果震撼共和党。接下来在12月12日即将登场的正式选举中,摩尔将代表共和党出征,与民主党候选人琼斯(Doug Jones)一较高下,争取阿州联邦参议员席次。
离开白宫后回归「布莱巴特新闻网站」(Breitbart News)的巴农在访问中毫不避讳地说道,自己就是在跟共和党建制派「宣战」,同时也跟那些不支持川普竞选理念的人开战。
他说,现在华府已经有了「不一样的游戏新规则」,而他的作战计划则是要让麦康诺「断氧」。
在实际作法上方面,巴农透露,他要断绝麦康诺为共和党建制派候选人所筹募的选举献金来源。
巴农说,任何想要角逐2018年参议员席次的候选人,如果想要得到他的背书,就必须站出来对麦康诺继续领导共和党明确表示反对。
对于所有的现任国会议员,巴农在节目中也提出警告说:「只靠投票已经不够了。你要有危机感才行。没有人可以高枕无忧。我们将会紧盯着每一个国会议员,而且我们一定会赢。」
过去与川普曾是盟友,如今却反目成仇、彼此互呛的田纳西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柯克(Bob Corker),巴农也提出建议说,柯克应该立刻请辞才对。他说:「如果柯克还有一点荣誉心的话,就应该要马上辞职。」
巴农进一步指出,除了柯克、麦康诺之外,事实上国会山庄里的整个「建制派全体派系」,都应该要全数汰除。
日前已经被巴农公开点名已遭锁定的现任国会议员,包括了怀俄明州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巴拉索(John Barrasso)、内布拉斯加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费雪(Deb Fischer)以及犹他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哈契(Orrin Hatch)。
谢选骏指出:巴农归来但愿不是一个龟来,因为归来的巴农已经变形,这是因为,他已秘密访问共产党中国,和他以往行径大相径庭……巴农归来已是班农龟来,因为,他已秘密访问共产党中国,面对没有秘密访问中国的建制派共和党人,已经沦为弱势群体了。
【010、白邦瑞的悔改】
《和中国交手的那帮美国人,来自火星?》(2018-10-08 观察者网)报道:
美帝“碰瓷”副总统近日在哈德逊研究所反华檄文式的讲话,令很多人震惊,感觉这样类似中国网文水平和风格的讲话,不应该出自美国副总统之口。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这样的话从哈德逊研究所里讲出来,并不奇怪。作为美国五大保守派智库之一,哈德逊研究所历来在台海、南海问题上以对中国态度强硬、语不惊人死不休著称。两年前,刀哥和哈德逊研究所打过一次交道,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回头来看,当时的印象和“碰瓷”的讲话是一脉相承的。
壹
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中心主任白邦瑞,估计不少中国战略学界的人知道他。
此次“碰瓷”演讲两次提到他,特朗普不久之前也在记者会上称他是“中国问题权威”。有人猜测,白邦瑞是“碰瓷”讲话的一个始作俑者,甚至可能直接撰写了演讲的部分内容。总之,在涉华问题上,白邦瑞对现在这个白宫有着不小的影响。
特朗普刚当选总统时,还有传闻白邦瑞要入内阁。就在那个时候,刀哥正负责组织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便邀请白邦瑞参加,希望他介绍一下特朗普的对华战略。
白邦瑞精通中国文化,据说通读《孙子兵法》《资治通鉴》。刀哥的联系电话一打过去,就感觉传言不虚。白的中文说得很好,也比较风趣,态度热情不生分。他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自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口把邀请应承下来。
但他说,就怕中国使馆不会给他签证,因为上一次使馆举办活动没邀请他。刀哥听他这么说,便询问了中国驻美使领馆,但使馆告诉刀哥说完全没有这回事,只要是走正常程序,签证没有问题。刀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白邦瑞,还让一个在美国的朋友专门帮他办理签证。
一切看起来比较顺利。但突然一天半夜,白邦瑞发来一封怒气冲冲的邮件,说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可中国对他有意见,中国使馆对他有意见,把他当作“不健康因素”,不让他来中国。虽然他很想来,但来不了了。
然而,当刀哥再次和中国使馆联系,了解到的情况却是,白邦瑞的签证材料都没交上去……
第二天,白邦瑞又发了一封邮件,说他误会了,因为他自己的原因,签证材料弄错了。中国的签证官很好,帮他解决了问题。
在和白邦瑞一再确认之后,刀哥帮他预定了机票和酒店(应白的要求订了往返公务舱,不能退换),印发会议手册,并和其他参会嘉宾都确认了。
刀哥还是太单纯了。在临行前大约一周,白邦瑞再次突然给我们发邮件,说来不了了。他列举的理由主要是两个:
第一,他说,那一周正好是特朗普团队准备上任、做好过渡工作的关键时期,他被要求与特朗普团队待在一起。他的一个重要责任是给特朗普团队“补课”,讲述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以及未来如何改善中美关系。
在电话里,白邦瑞用略带美国腔的普通话说道,“我的老板不允许我这个时候去中国,他们离不开我”。显然,他在强调自己对特朗普团队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但这个时间是早就和白邦瑞确定过的,他之前从没有就此提出来有问题。
第二,白邦瑞再次抱怨,还是因为中国使馆不欢迎他,给他的签证太晚了,让他来不及准备。一周的时间还来不及准备吗?
这打了刀哥一个巨大的措手不及。北京时间第二天一早,刀哥直接电话了白邦瑞,请他查看刀哥发给他的邮件,并希望他能遵守诺言。结果,白邦瑞说他很抱歉,但就是来不了了。他用很“老油条”的口气说:“你们就当白邦瑞这个老头出门被车撞了”。刀哥当时的心情,真是很难形容,就像吃了苍蝇一样。
贰
刀哥辛苦为白邦瑞联系的三月期签证,白倒是很大方地用了,他在随后的几个月来中国“走穴”,大谈他如何如何是特朗普团队“内部人士”。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人提醒过刀哥,白邦瑞的人品差,不能邀请他。他头一天私下里跟你哥们兄弟的聊天,第二天就会把你私下里说的话,添油加醋地写到文章里。他那本著名的《百年马拉松——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的秘密战略》就是这么出来的。还有人说,白邦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老狐狸。没吃过亏,还是难有切身体会。
本来这件事刀哥当成一个教训,自认倒霉就过去了。但是美国副总统的此次讲话,勾起了我们的这段回忆,觉得二者背后其实有着很强的逻辑联系。
一、阴谋论心态。白邦瑞一再拿中国使馆不欢迎他说事,并且断定中国使馆不会给他签证,结果证明是地地道道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碰瓷”讲话中,对中国的指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阴谋论心态。
二、毫无信用可言。整个过程白邦瑞反反复复,言而无信的程度让我们感到惊愕,最后的回应干脆就是耍无赖了,就像一个衣冠楚楚的大学教授,躺在地上撒泼打滚。
三、擅长强词夺理,关键时刻还会倒打一耙。
如果进一步地观察《百年马拉松》以及白邦瑞以往的表态,可以进一步地发现其惊人相似的脉络。
叁
我们已经比较了解了,在《百年马拉松》中,白邦瑞提出的“惊人发现”:
自尼克松以来,奉行“对华接触”政策的8位美国总统全都“被中国骗了”,中国实际上从毛泽东时代起,就有一个秘密战略——在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百年之际,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霸主”。
中国若想成功崛起,需要设法“误导和操纵美国决策者”,以达到“获取美国情报和获得美国军事、科技和经济援助”的目的。
而具体做法,就是“以穷困、落后的形象忽悠历届美国政府,使其不知不觉对中国施以援手,并骗取美国的技术”,最终中国“不费一枪一弹,从美国手中夺走全球政治经济主导权”。
而中国这招“韬光养晦”源自《资治通鉴》。“没好好研究《资治通鉴》,是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的最大错误,也是美国被中国欺骗的原因之一。
白邦瑞们的受骗感是什么来的,堂堂美利坚会一直被中国耍得团团转?
据美国之音所说,1969年,24岁的白邦瑞被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发展为间谍。在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任职。这个办公室里汇集了全世界各国的工作人员,而白邦瑞是唯一的美国人。
作为基辛格秘密接近中国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菜鸟间谍接受的第一份任务是设法接近办公室里的苏联同事,从他们口中得到苏联高层对中国的看法。
白邦瑞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四十多年对华间谍工作的生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几乎每年都到中国访问,广泛接触军方、学界和政府里的各阶层人士,“在了解中国方面具有了别人所不具有的视野和人脉”。
在美国战略界,当时有所谓“拥抱熊猫者”的“鸽派”以及号称“屠龙者”的“鹰派”,白邦瑞在《百年马拉松》中自称曾经是一个坚定的“熊猫拥抱者”,多次建言美国政府要从技术上和军事上帮助中国,因为他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中国就会走向“民主”,变得和美国一样。
但是,随后时间中他发现,经济发展并没有让中国走上他希望中国走的道路。他以为中国“是一朵娇嫩的花朵,需要美国和西方的帮助”,但中国的GDP强劲到“最早2018年超越美国”。他觉得这都是因为中国人这么多年“忽悠”了他,而这又是中国人庞大“战略忽悠”计划的一部分,是要通过他来影响美国的决策者,继续为中国提供经济、科技和军事援助,接着“忽悠”……
于是他痛心疾首的“发现”:帮助中国人实现超越美国目标的恰恰是美国人自己。
而我们以往不甚了解的是,为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白邦瑞还为《百年马拉松》给中国人写了一封信。
照白在信里的说法,基辛格当时对中美接触前怕狼后怕虎,生怕苏联反应过度,对白的苦心建议都不认真对待,“如果不是基辛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还能至少早五年”。(有意思的是,在跟刀哥的电话里,白说他刚跟基辛格吃过饭,席间谈笑风生)
为了帮助当时的解放军“实现军事现代化”,为了帮助中国“抵御苏联侵略”,白邦瑞“当了无名英雄”,却“好像从未受到称赞”,“应该得一个一吨重的大奖章”。
李登辉搞分裂中国的“七块论”,他坚决抵制,有人主张全方位遏制中国,他坚决不从。
不但是他,整个美国都对中国现在取得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没有领导八国联军,也没有火烧圆明园,那都是英国军队干的;在中苏冲突中,是美国主持正义,挺身而出;是美国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科技援助,帮助中国培养了好多学科带头人。
我为你中国做了这么多,我对你的希望现在全落空了。瞅瞅白邦瑞这个大逻辑、小情绪,眼熟不。
刀哥在接触过白邦瑞,看过副总统的演讲之后发现,原来美国会锱铢必较地跟你来算小账,原来美国的大学教授、政治精英是可以躺在地下耍无赖的。
这是一帮我们陌生的美国人。如果概括地话,就是不靠谱。他们的三观、思维和行为方式,原则和底线,和我们印象中的“典型美国人”有着很大差别。按说,几亿美国人,怎么着也会出一些不靠谱的。过去,这帮人总体处于边缘状态。现在这帮人进入华盛顿政治中心,用他们的方式推动美国和中国交手。
我们对他们的陌生程度,就像他们来自火星,很难再用地球人的思维和逻辑去理解他们。和这样的一群人打交道,还要交手,我们在各方面的准备还远不够充分。(执笔:大砍刀&李小飞刀)
谢选骏指出:上文作者群体大概属于“秘密外交工作人员”,对白邦瑞的出尔反尔心怀怨恨,不惜抖落内幕来申诉“狐狸与乌鸦”的委屈。不过根据公开资料,白邦瑞此人其实是一个“极端亲中共派”——
白邦瑞:出生1945年2月8日(73岁)的加州;教育程度:斯坦福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职业:美国国防部顾问(2003年至今);政党:共和党。
白邦瑞,(英语:Michael Pillsbury,1945年2月8日-),美国国防政策顾问,前美国政府官员,中国问题作家。
白邦瑞于1975年至1976年担任兰德公司分析师时,在《外交政策》和《国际安全》杂志发表文章,建议美国与中国建立情报与军事关系。他的建议受到罗纳德·里根、基辛格和施莱辛格公开赞扬,后来在卡特和里根总统任内成为美国的政策。白邦瑞在隆纳·雷根政府担任国防部助理副部长,负责政策规划,实施被称为里根主义的秘密援助计划。
白邦瑞从1978年至1984年和1986年至1991年担任过四个美国参议院委员会的幕僚。他担任幕僚时,起草参议院劳工委员会版法案,在1984年成立美国和平研究所。他协助起草的法案还包括创建国家民主基金会,并协助起草美国国防部每年度的中国军力报告。
1992年,在老布希总统任内,白邦瑞担任国防部长办公室的亚洲事务特别助理,向净评估办公室总监安德鲁·W·马歇尔汇报工作。
白邦瑞也是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和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成员。
2015年,前中央情报局局长透露,白邦瑞的著作《2049百年马拉松:中国称霸全球的秘密战略》(英语: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使他获得中央情报局局长杰出贡献奖。作为中美合作的支持者,白邦瑞表示“自己太好骗了”。《华盛顿自由灯塔报》介绍了本书记载中国对外进行“战略欺骗”的内容,部分中国网民则认为本书误信了中国网上流传的“战略忽悠局”恶搞。
谢选骏指出:如此看来,白邦瑞的出尔反尔可能不是由于其狐狸本性,而是对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的一种痛彻心扉的反省与矫枉过正的悔改吧。
【011、白邦瑞沦为骗子的狗官】
《白邦瑞:川普对习近平说话委婉有缘由》(2020-04-03 福克斯)报道:
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主任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1日接受福克斯电视台节目采访时表示,从新冠病毒疫情中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中共笃信欺骗。“那里没有人会说实话。”他举例说,“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原则,一个更大的目标行事。”发源于中国武汉、随后席卷全球造成百万人感染的大疫情,跟中共在疫情初期的隐瞒有很大关系。“我们现在知道中共在疫情上具体说谎的几件事。可能最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在1月12日告诉外界,这种病毒不会人传人。”白邦瑞说,“这导致很多人(国家)基于他们的说法推迟了社交疏离举措。”他表示,这些说法中共专家一个接一个抛出,但是他们就是不说实话,而他们说假话背后通常都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他说,八位吹哨的武汉医生或许认为说实话、能帮助全世界更好地抵抗病毒;但中共当局却不这么认为。
美国若依赖中共数据 容易受到预设好的攻击——白宫抗疫小组协调人、免疫医学专家黛博拉·伯克斯(Deborah Birx)周二表示,中共的“错误”数据导致美国对中共病毒大流行的反应缓慢。她说,中共官方数据显示疫情爆发所在地湖北省8000万人口、确诊病例为5万人(编注:感染率约万分之六,若按照美国3亿人口估算,感染人数约18万左右)。“你会想,这个和SARS差不多,但不致于会全球大流行。”伯克斯在新闻会上说,“医学界对中国数据的解读是:这很严重,但是比任何人预期的严重程度都要小。”结果是,她说:“当我们看到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生了什么后,才意识到我们缺失了大量(真实)数据。”
白邦瑞表示,他也听到白宫两位顶级医生提到的数据问题。他说,如果美国非常依赖中共当局的数据,“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受到其也许已预设好的攻击”。真实死亡人数远超官方报告——比如:中共官方通报本次疫情导致中国3300人死亡,但据自由亚洲电台等媒体的报导,中国国内领取骨灰盒的数字远不止那些,貌似死亡人数比官方报告的人数高出10倍。
白邦瑞著有《百年马拉松》一书,对中共政权有相当的了解。他说,疫情可能会比中国60年前所谓的最严重饥荒时期更严重。当时,中共官方说,只有不到一百万人死亡;但随后的西方学者挖掘的档案显示,三年期间有4,500万人死亡。“他们(中共)有这样的历史记录,这种事以后也会出现。”白邦瑞说。
川普对习近平使用委婉语有缘由——白邦瑞说,川普总统对习近平主席使用的是委婉语,他没说“你是个骗子”。为何川普会如此,并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他跟习近平关系很好?白邦瑞认为,在前任总统将美国变得非常依赖中国后,川普正在试图获得最大的收益。“我同意总统的说法,跟习近平保持亲密联系、保证中方执行之前达成的贸易协议。”他说。他表示,美中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贸易协定的执行情况。第一阶段的中美贸易协定有很多具体指标,中方必须从4月1日开始执行部分指标。“如果他们在贸易协议上行骗,那么我想,您会看到一个愤怒的唐纳德·川普,他会觉得他一直在被(中共)骗,同时协议中也包括了美方可以撤回的内容、有一个申诉机制。“如果我们认为他们在作弊,他们只有不同意撤回或支付罚款或两者兼而有之。然后,我们也可以简单撤回,不过那将真正改变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所以)现在总统正在给他们一个机会。”白邦瑞表示,川普政府的贸易协议可减少贸易逆差,并且是首次用多种方式要求中国对美国公司开放市场。“但是,如果他们继续欺骗,那么我们将不得不把疫情和贸易协定行骗加到一起。我想,届时您会看到非常不同的唐纳德·川普,他会愤怒。”白邦瑞说。白邦瑞是川普政府的外部中国贸易政策顾问。
谢选骏指出:这个白邦瑞。前些年写了本《百年马拉松》名噪一时,让人以为他还有两把刷子,谁知道现在竟然沦为骗子总统的狗官了。这就叫做谄媚、拍马、曲意逢迎。
《川普宣布开除弹劾案关键情报官员:我对他失去信心》(2020-04-05 中央社)报道:
美国总统川普今天通知国会,他将开除监督美国情报机构的督察长艾特金森(Michael Atkinson)。艾特金森在去年8月内部申诉案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引发国会对川普展开弹劾调查。
川普致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表示,他对艾特金森已经失去信心。艾特金森去年接获一名匿名吹哨者检举川普向乌克兰要求个人政治上的好处,违反美国法律规定。
这项申诉案成了弹劾案的基础,川普因此在1月面临可能会被解除总统职务的参院历史性弹劾案审理,最后获判无罪。川普被控扣住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藉此换取基辅当局协助抹黑他可能在2020年总统大选遭遇的对手,也就是前副总统拜登(Joe Biden)。艾特金森收到申诉,认定内容「可信」后,转呈司法部和国会,引发国会对川普展开弹劾调查。
55岁的艾特金森出席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弹劾调查的闭门听证会,当时白宫极力阻止其他政府官员到国会作证。最后由共和党把持的参议院投票表决宣判川普无罪。川普随后在白宫、国务院和国防部内部展开整肃,铲除在弹劾案配合调查的官员。
2018年获川普任命现职的艾特金森早就被外界认为是川普准备开铡的对象。
谢选骏指出:难怪白邦瑞要变狗腿,否则就会丢掉狗官头衔了。
《新冠肺炎:航母舰长获欢送 军方撑撤职合理》(2020年04月04日)报道:
克罗泽经跳板由航母走往码头——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船员拍手欢送遭到上级革职的舰长克罗泽!
美国海军“疫轮”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引发的政治风波愈演愈烈,海军代理部长莫德利周五(3日)表示,撤职的舰长克罗泽将会调职,不会被踢出军队。克罗泽同日最后一次离开罗斯福号时获“英雄式”欢送,大批船员拍掌向他道别;船员不满军方的决定,但国防部表明支持莫德利。罗斯福号现时停泊在关岛检疫隔离,最新情况是舰上有137名船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其中42人没有出现病征。当地时间周五晚上,社交网流传多段短片,可见克罗泽经跳板由航母走到码头期间,大批船员在机库内一边拍掌,一边高呼“舰长克罗泽”。当克罗泽准备在码头登上私家车离开时,回头挥手向船员道别。
莫德利同日接受访问时,再就解除克罗泽舰长职务一事辩护,声称对方所做的一切是为船员健康及安全着想,并获船员爱戴及尊重,但强调这不是作出极差判断的理由。他再次强调,太多人传阅克罗泽的求救信,导致信件内容外泄,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又认为对方应透过在罗斯福号爆发疫情后,二人之间建立的“直线”求救。
与此同时,有人发起网上联署,要求恢复克罗泽的舰长职务,获逾17万人响应。莫德利声称船员认同军方的决定,但一名匿名船员向传媒表示:“他们把舰长撤职,好像代表他们不关心我们。我们对他们的处理方式感到非常失望,我们想舰长回来。”船员家属不满海军没有充分保护船员,更不认同克罗泽判断力极差的说法。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及国防部长埃斯珀均支持莫德利的决定,前者表示莫德利有理由相信克罗泽绕过指挥架构行事。惟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前副总统拜登批评,海军领导层此举令人不敢说出真相,指作出极差判断的是特朗普政府,赞扬克罗泽勇敢并保护船员;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民主党成员认为,军方的决定危害船员及舰队战备状态。
美国杂志《外交政策》引述消息指,传媒公开求救信前,克罗泽多次与莫德利的幕僚长通电话,获保证可“随时联络我们”;据报克罗泽获得莫德利的个人手机号码,但他从来没有致电对方。惟一名前高级海军官员形容,一旦克罗泽致电莫德利,将被立即撤职,因为这绕过整个指挥架构,又认为军方完成调查前不应把他革职。
疫情严重影响美国军事部署,夏威夷州州长伊盖周五表示,已要求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推迟原定今夏在当地举行的环太平洋多国联合军事演习,直至疫情消退。莫德利的决定引起争议。
谢选骏指出:克罗泽为了保护自己的官兵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他相比,2020年4月如此国难当前的灭顶之灾之下,川普和那些狗屁不通、不好好工作、依然恋栈在职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简直是一群小丑!
【012、拜登越穷越革命】
《美国副总统拜登究竟有多穷?》(2016-01-21 金羊网羊城晚报)报道:
最近,一则题为《美国副总统曾欲卖房救儿,奥巴马:我给你钱》的报道被多家媒体转载。报道称:“美国副总统乔·拜登11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说,他去年病逝的儿子博·拜登接受癌症治疗期间,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表示愿意帮忙给点钱。拜登回忆说,那天吃午饭时,他说正考虑卖房筹钱,给儿子治病。”
该报道除了转载率高外,还引起热议。有的认为,美国医疗制度太糟糕,连副总统的儿子都看不起病,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情景可想而知。也有的认为,副总统的家人看不起病,说明拜登为政廉洁。还有的认为,拜登纯属作秀,作为国家二把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穷也不至于穷得不如我们的乡长。
只有知道真相,才能判断价值。要想正确认识该新闻事件,首先要弄清事实真相。
笔者找出CNN在2016年1月12日发布的对拜登副总统的专访视频。拜登讲,一次,他与奥巴马午餐时,聊家常随口说起他患脑瘤的儿子博·拜登,说博如果病情严重到不得不辞职,就没有工资了,担心儿子一家的生活会遇到困难。奥巴马当即提出愿意提供经济援助。拜登回应奥巴马,他已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卖掉他与妻子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那所房子,把卖房款资助儿子。奥巴马站起来动情地对拜登说:“不要卖那所房子,向我保证不要卖那所房子!我给你钱,你需要多少给你多少。”
专访中,拜登根本就没提到儿子没钱看病!更没提到卖房是给儿子看病!拜登说这话,是证明他与奥巴马深厚的私人友谊。
拜登家庭很不幸。1972年12月18日,因车祸拜登失去了第一任妻子和一个女儿,自己亲手把3岁和4岁的两个儿子带大。大儿子博和父亲一样,从雪城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从政,是民主党的政治明星。他任满两届州检察长后宣布竞选州长,可惜,46岁的他于2015年5月30日因脑癌英年早逝。拜登称博是他的灵魂,并在儿子去世后宣布放弃2016年总统竞选。
美国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少有的没有实现全民免费医疗或全民医保的国家,医疗支出高得惊人。2012年,美国医疗总支出为26000亿美元,平均每个家庭医疗支出两万多美元,但医疗效率大大低于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的欧洲国家,欧洲国家的医疗成本比美国的低,但居民寿命反而比美国的长。
在美国,不管是富人、穷人还是中产阶层,都有解决医疗费用的渠道,就像美国医疗卡上写的那样:“无论你是什么种族,有没有钱,什么身份,你都有权在这里得到治疗。”富人不差钱,当然没必要考虑医疗费用问题。弱势群体的医疗由政府兜底,也不用担心医疗费用,如联邦政府有针对儿童、老年人和穷人的免费医疗项目,有的地方医疗按家庭收入收费,收入高医疗费就高,收入低医疗费就低。最操心医疗费用的是中产阶层,因为他们要自己购买医疗保险,医疗费上涨保险费也会水涨船高。博作为州检察长,也是州的司法部长,属于高级公务员序列,肯定是要买医疗保险的,由保险公司支付医疗费用,用不着卖房看病。
读到这里,也许有读者会问,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第二家庭的家底究竟有多厚?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因为美国有公务员财产公示制度,只要能上国际互联网,就能查到拜登的家底。
拜登夫妇2014年毛收入388844美元(含拜登副总统年薪230700美元),交联邦个税90506美元,向特拉华州交个税13661美元,拜登妻子以个人名义向弗吉尼亚州交个税3777美元,拜登家共交了107944美元的个税。另外,拜登夫妇还向慈善组织捐了7380美元(向慈善组织捐款免税),也就是说,拜登全家纯收入273520美元,个税税率为28.3%,每收入100美元要拿出28.3美元交个税。
拜登副总统公示的2014年财产显示,他要卖的那所房子是他和妻子的唯一房产,估值在10万-25万美元之间,2014年这所房子租出去了,租金在1.5万-5万美元之间。
拜登全家共开了5个银行账户,其中的1个账户余额不足1000美元,4个账户余额在1000-15000美元之间。拜登夫妇还有5笔债务,其中两笔在1.5万-5万美元之间,两笔在2.5万-50万美元之间,1笔在50万-100万美元之间。拜登一家2014年所有单笔开支均未超过5000美元。
根据美国积极政策研究中心的估算,拜登全家的净资产在39万-80万美元之间,这就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第二家庭的家底。
2014年1月23日,拜登在白宫举行的工薪族峰会上表示,他非常理解有孩子的工薪族父母的艰辛,因为他自己是“国会里最穷的人”,他说:“我没有股票和任何债券,也没有储蓄账户,但我有不错的养老金和工资。我还是很幸运的。”其实,拜登并不是美国最穷的高官,2012年,美国联邦议员财产中位数是44.2万美元,有近50名议员负债超过50万美元。可见,拜登在美国高级公务员序列里属于“中产”。
拜登的家产对中国人来说是个什么概念?我们给拜登的家产取个平均值,即60万美元,美国2014年人均GDP为5.6万美元,拜登家产是人均GDP的10.7倍。中国2014年人均GDP为4.68万人民币,拜登的家产在中国相当于50万元人民币。这一对比就知道,拜登还真没中国的一些乡长富。
美国法律规定公务员工资不得高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公务员工资受国会严格控制,谁在任上提出涨工资不给谁涨工资,要从他的下任开始加薪,以防公务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美国还有公务员财产公示制度,让全社会监督公职人员的收入支出情况,这是最有效的反腐制度。所以,在美国当官是发不了财的,人们竞选公职,除了将其作为一种职业外,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提升自己的公众认知度,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谢选骏指出:共产党的“样板戏”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拜登叫穷,这很好,越穷也革命,看来,拜登是最符合中共“无产阶级利益”的美国总统候选人了。
【013、拜登只是冰山一角】
《中共向美政客抛出的糖衣炮弹曝光》(2019-05-06 中国)报道:
2020年总统大选的民主党候选人乔·拜登(Joe Biden)的儿子因涉嫌投资监控中国新疆穆斯林的应用程序,受到严密审查。中共腐蚀美政坛的系列招数逐渐曝光。
据美国The Intercept报道,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政府使用一款应用的报道,令人极其不安。该应用程序为中共执法部门监控民众提供了方便,包括中国人日常访问的数据,并详细说明了他们的宗教活动、血型,甚至包括新疆穆斯林的用电量。
中国日益庞大的监控系统谁之过?
该应用程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Face ++提供的面部识别软件,Face ++是中国创业公司Megvii的一个部门,这种关系引发了Megvii投资者的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投资者之一是阿里巴巴。
上周美媒报道了Face ++,马云以及私营部门在建立中国日益庞大的监控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但是该公司的另一个著名投资者是:亨特·拜登(Hunter Biden)——前副总统乔·拜登(Joe Biden)之子。
在过去十多年,亨特·拜登大部分时间都在建立海外投资和商业交易。现在,这些安排可能会使他父亲竞选总统的行为变得复杂,造成一系列潜在的利益冲突。
渤海华美严重依赖中国提供资金
亨特·拜登在中国的投资公司——渤海华美(Bohai Harvest RST),汇集了大量资金,而这些钱大部分来自中国国有风险投资资金,用于购买或投资美国和中国的一系列行业。渤海华美已将资金投入汽车公司、矿业公司和技术企业,比如滴滴楚星科技,这是继优步之后全球最大的乘车公司之一。
2017年,渤海华美收购了Face ++,这是该公司C轮投资中4.6亿美元的一部分。渤海华美官网在其投资组合中展示了Face ++。
根据The Intercept获取的中国商业档案,渤海华美经营并与多家基金合作进行各种投资,这种纠结的业务结构使亨特·拜登与中国(中共)政府和商业人士紧密相连。
渤海华美严重依赖中国银行的国际子公司为其投资提供资金。在其网站上,渤海华美称自己为“中国银行的投资平台”。该投资基金还与海航集团的子公司合作。海航是一家备受争议的企业集团,它已进行了收购全球各类企业的投资。
中共抛出的隐形鱼饵
海航集团为拉拢美国官员做出了异乎寻常的广泛努力。该公司提出收购前白宫官员斯加特姆奇(Anthony Scaramucci)所拥有的对冲基金;为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Gary Locke)提供法律服务;为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的兄弟杰布·布什(Jeb Bush)支持的私募股权公司提供融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航集团还与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攀上关系,在公司举办的慈善活动中,宣传了与这位前总统的会面。
中国银行是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也向美国政界精英伸出了隐形的橄榄枝。
和一些利益相关的美国政客一起,亨特·拜登在中国的投资工具是在过去10年中达成的一系列交易的结果。 2008年,在当年的总统竞选活动结束时,亨特·拜登注销了Oldaker, Biden and Belair公司,这是一家华盛顿特区的游说公司,该公司是他与奥达克(William Oldaker)共同创立了公司,而奥达克是乔·拜登(Joe Biden)的长期筹款和法律顾问。
第二年,亨特·拜登,以及前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的继子克里斯托弗·亨氏(Christopher Heinz)等人成立了几家Rosemont Seneca公司。
2014年,合作伙伴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 渤海华美(Bohai Harvest RST)英文名称中的“RS”代表Rosemont Seneca,而“T”代表Thornton Group。 后者是一家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的国际咨询公司,由詹姆斯·布尔格(James Bulger)创立,他是前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的长期盟友和前马萨诸塞州参议院议长威廉·布尔格(William Bulger)的儿子。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该公司计划筹集15亿美元,利用上海的自由企业区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投资于外国公司。该公司在中国的商业登记文件显示,亨特·拜登、什未林(Schwerin)和詹姆斯·布尔格列为渤海华美的主要官员。
拜登的系列丑闻发酵
去年,美国调查记者、作家和政治顾问彼得·施维泽(Peter Schweizer)批评了渤海华美发布的时间,因该独家协议恰逢当时的副总统乔·拜登和中国政府处于谈判之际。
在儿子投资之前,乔·拜登就一直是与北京友好关系的代言人。他推动民主党通过了与中国建立永久性国家贸易关系。
5月1日,《纽约时报》对亨特·拜登(Hunter Biden)参与乌克兰能源公司Burisma Holdings提出了类似的担忧。该公司于2014年将这个副总裁的儿子纳入董事会。在一项单独的欺诈调查中,Rosemont Seneca的财务报告爆出惊人的信息:在美国密切关注并参与乌克兰应对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入侵略时,乌克兰能源公司向亨特·拜登支付了每个月高达50,000美元的款项。
《华盛顿观察者》5月4日援引新闻报道称,前副总统还曾威胁乌克兰总统解雇参与调查他儿子的检察官。
4月26日,以解体中共为目的的“应对中国(中共)当前危险委员会”(Committee on the Present Danger: China)再次举办活动,前白宫首席策略师班农在演讲中说,解体苏联前,当时的爱国者们聚集在一起,做了一下算术,发现苏联的经济不过是美国想象的一半。他们并非上升的力量,美国也并非衰落的一方。现在所发生的,完完全全是同一个骗术。中国不是上升的力量,美国不是衰败的力量。他说,一些美国精英上过最好的学校,“你有没有哪怕想过一秒钟,他们会不知道这些算术吗?他们全都知道。但有一样东西使他们不能自拔,那就是金钱!历史会作出评判!”
谢选骏指出:小小拜登家族,只是冰山一角,只是由于他们的实力不够雄厚,并且得罪了伊斯兰世界,因此才被揭露出来——否则,就无法解释西方世界三四十年来对于中共的绥靖政策,何以大行其道。毕竟,新疆穆斯林虽然受到压制,还是比汉人百姓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为她们背后有着伊斯兰国际。而汉人百姓却是无助的孤儿,连台湾、新加坡的汉人都不愿出手搭救自己的大陆同胞。
【014、班农真是中共的敌人吗】
《当任正非遇上班农:一场水火不容的冲突》(2019-05-23 多维)报道:
任正非对外界讲述的“华为故事”很多地对冲了西方对中国企业的那种固化认识——
美国特朗普政府借中美贸易战对中国企业华为出台封杀令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5月21日在中国深圳接受了多家中国媒体的采访。在长达150分钟的采访中,任正非围绕美国最近针对华为的禁令、华为的发展理念与未来规划,以及华为与美国企业的合作经历及现状,进行了耐心的表达和解释。
美国封杀华为,完全符合白宫前战略师班农(Steven Bannon)一直以来的期待和宣传。甚至可以说,整个西方对华为片面化、歧视性的认识,大多源自班农。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完全采纳了以班农为代表民粹派或极端保守派的建议。5月22日,班农接受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采访时提到,要将华为乃至所有中国企业赶出资本市场。美国的下一步行动是对中国切断所有的企业上市(IPO),让所有为中国提供资金的美国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不再提供资金。
他还说,华尔街也将采取一个重大行动,即限制华企进入资本市场,直到中国同意这种根本性的改革。而将华为踢出西方市场比和中国达成贸易协议“更重要十倍”。
但是,两天前的任正非采访,巧妙地回击了班农一直以来在西方所宣传的华为印象。
虽然采访中很多问题围绕美国或特朗普政府对华为的禁令展开,但任正非从头到尾并没有批评特朗普,也没有过度或旗帜鲜明地批评美国,反而不时地为美国企业说好话,理性看待美国政客伎俩和企业行为之间的关系。这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极端右翼,对中国经济及企业家的传统印象非常不同。
纯粹从美国和华为的对等视角来看,如果将任正非视为代表华为向外界增信释疑的代言人,那么班农则是频繁宣扬华为威胁论、煽动特朗普政府封杀华为的代理人。这两“人”的世界观和格局大为不同。通过比较两人的立场,也有助于理解当前中美贸易战现状及美国华为禁令的动机。
首先来看班农眼中的华为,或者说他向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所宣传的“华为”。
在班农眼中,华为就是中国国家资本体系的一员,目的就是为了剥削和削弱西方民主经济体,方式就包括盗窃西方的技术,甚至包括政府层面的强制性技术转让。中国在金融、贸易、网络、信息和政治等领域的所有布局,都是为了削弱和击败美国。他支持美国及所有欧洲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盟友孤立、封锁和排斥华为。
曾在美国海军服役过的班农认为,华为就是中国军方的一个“先锋组织”,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投标价格在世界范围内构件5G技术网络,这种技术有可能会将数据“武器化”,甚至“核武化”。华为就是中国政府用来管控大众通讯和呼网络的工具,在全球进行泄密等严重诈骗行为。华为控制全球5G网络,就等于中国军方控制全球网络。
在班农眼里,华为已经陷入困境,一方面是孟晚舟被捕、面临被引渡到美国的境地,另一方面美国也在采取措施应对华为给美国带来的国安威胁。
5月15日,班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总统不会在中美贸易战中让步,因为中国对美国发起的经济战争已经持续了20年。而当前的贸易战僵局恰好触及美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想通过自己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一带一路”倡议和“华为5G布局”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经济霸权国家。
任正非采访想要向全世界描述的则是一个全新、包容的华为。
在任正非眼中,华为的业务是“世界性”的,注重交朋友和构建人类信息社会,这也符合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大环境和大趋势。他也拒绝将华为和爱国挂钩,反对煽动和利用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若将爱国同使用华为商品联系起来,无异于泼华为公司冷水。他明确表示,民粹主义是害国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任正非不排除美国企业,将美国企业视为华为的命运共同体,区别看待美国企业和政客。他提到,尽管自己芯片的成本低得多的多,华为还是高价买美国的芯片,因为华为不能孤立于世界,应该融入世界。
在任正非看来,华为还是要感谢美国公司,认为三十年来美国公司伴随着华为成长,做了很多贡献,教明白了华为怎么走路。他说:“美国是法制国家,美国企业不能不遵守法律,实体经济要遵守法律。媒体也不要老骂美国企业,大家多为美国企业说话,要骂就骂美国政客”。
所以,此前很少露面并接受采访的任正非,此次通过向媒体的答疑解惑,不但不会给班农这样的人新的攻击作料,而且还向外界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华为。
其实,特朗普政府的目标不光是华为,华为只是他们打击的技术企业的其中一个或典型代表。而且,这种打击已经和中美贸易战联系起来。特朗普似乎不再急于和中国达成协议,而是通过封杀华为这样的行为,进一步逼迫中国在贸易问题上妥协。
班农呼吁盟友排挤和孤立中国,以“二元对立”思维看待中美关系,甚至名言要让中国政府垮台。但班农的那一套宣传策略不一定有效。班农是美国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典型鼓动者。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形容班农是“白人至上主义者”。所以,他推动的封杀中国企业的“运动”,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因为他完全低估了两国经贸关系的相互依赖度。
在班农看来,美国企业,华尔街,都是支持特朗普封杀华为,或者打贸易战。但事实上,在国内,班农又指控华尔街被中国收买,或者国内的民主党人通过华尔街屈从于中国商业利益。所以,班农对华为的指控大多也服务于美国国内政治,也就是特朗普个人的连任选举利益。
其实,正如任正非所说,美国政客不仅低估了华为的力量,而且还有很多错估和误判。这种错估和误判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因为中美整体的技术博弈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能够做得就是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不要让美国的这种战术打压搅乱和破坏中国长远的规划。
谢选骏指出:上面这篇来自北京的宣传稿件企图说明,“班农是中共的敌人”。但是它却完全没有解释班农面见王岐山所为何来……这不禁使人想得很多,“班农真是中共的敌人吗”?或者,他们在合作下一盘很大的棋!
《班农影响力犹存,在北京与王岐山会面》(MARK LANDLER 2017年9月25日)报道:
大权在握的中国政治局常委王岐山领导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起的反腐运动。
华盛顿——在最近访问亚洲和中东期间,斯蒂芬·K·班农(Stephen K. Bannon)私下同中国的一名高层官员和波斯湾的一位重要领导人进行了会面。这表明在国外,特朗普总统的这位前首席策略师依然被认为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在北京,班农同王岐山进行了90分钟的会面。王岐山大权在握,是中国政治局常委会成员,领导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起的反腐运动。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他会见了阿布扎比酋长国王储谢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Sheikh Mohammed bin Zayed Al Nahyan)。后者对该地区对美政策的影响力可以说超过其他任何阿拉伯领导人。
本月的出访距离班农被迫离开白宫,回归倡导民族主义议程的外部鼓吹者角色仅过去了几周。但即便班农与特朗普的日常接触减少了,但他作为意识形态投弹手的名声并没有减弱,尤其是在积极监视美国政局的中国等国家。
在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任教并与中国领导层长期有往来的前高盛(Goldman Sachs)总裁约翰·L·桑顿(John L. Thornton),帮助安排了班农与王岐山的会面。《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周四最先报道了这次会面。
据两位了解会面情况的人士称,在京期间班农还会见了另外两名中国官员,其中一位负责为中国领导人从《人民日报》挑选文章。他们说,会面的目的是讨论经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崛起。
早前在香港,班农在一场闭门会议上对投资者发表讲话。主题包括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通过对西方实行重商主义贸易制度实现了繁荣。该会议由一家有政治人脉的中国投行赞助。
“为了避免贸易战,”班农对与会者说,“中国必须停止对美国的经济战。”
班农与本·扎耶德王储会面时,正值敏感时刻。几天前,特朗普未能就一场导致卡塔尔与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失和的激烈争端,促成一个解决办法。在指责多哈从资助激进组织到讨好伊朗的种种罪行后,邻国与卡塔尔断交并对其实行封锁。
特朗普是在总统交接期间与本·扎耶德相识的。当时,这位阿联酋王室成员在特朗普大厦接见了他,以及特朗普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和后来成为特朗普首任国家安全顾问的迈克尔·T·弗林(Michael T. Flynn)。
班农拒绝讨论这些会面。但考虑到他的观点和最近与特朗普的密切接触,不难猜出外国领导人为什么找他。他依然会时不时地与总统交流,只是白宫减少了这些联系的频率。
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渠道的价值,班农还被认为是帮助特朗普入主白宫的那场政治运动背后的知识力量。现在,回归极右翼媒体布莱巴特新闻网(Breitbart News Network)工作的班农,正在推动自己的议程并惩罚那些他认为背叛了这项事业的人。
对班农来说,接触王岐山拉近了他与习近平本人之间的距离。现年69岁的王岐山曾任北京市长和广东省副省长,现在是习近平的左膀右臂,尤其是在共产党内部执行反腐上。
王岐山经常会见美国政要,包括前国务卿亨利·A·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和前财长亨利·M·保尔森(Henry M.Paulson)。了解王岐山的人说他博览群书、求知好学并且不怕与访客进行激烈的辩论。
“王岐山会见班农是出于两个原因,”曾担任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中国事务高级顾问的杰弗里·A·贝德(Jeffrey A. Bader)说。“他被说服了班农依然对特朗普政府有影响力。他也是一个喜欢从大局考虑的人,喜欢和其他从大局考虑的人交流。”
曾在上海生活过的班农曾说,他把中国视为美国最大的长期威胁。“100年后,人们会记得,”他在最近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为阻止中国称霸世界所做的努力。”
“现在的中国就是1930年的德国,”班农说。“它正处在一个拐点上,它可以走这条路或那条路。”
谢选骏指出:如果说“现在的中国就是1930年的德国,它正处在一个拐点上,它可以走这条路或那条路。”——那么
特朗普是谁呢?是张伯伦吗?反正不会是丘吉尔,丘吉尔是战争爆发以后八个多月才上任的吧。
亚瑟·内维尔·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1869年3月18日-1940年11月9日),英国保守党政治人物,1937年5月至1940年5月担任英国首相,以其绥靖主义外交政策闻名,并于1938年签署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德语区割让予德国。此后阿道夫·希特勒入侵波兰,张伯伦的英国于1939年9月3日对德国宣战。
【015、贝索斯,拉美人就是拉美人】
《谁曝光的贝索斯情色短信?答案是他小三的弟弟……》(2019-02-14 综合新闻)报道:
《国家询问报》在1月10日出版的最新刊物中,揭发贝佐斯与桑切斯长达八个月的婚外情;新刊封面硕大的字体写着“终结贝佐斯婚姻的外遇照”,还指出拍摄到超限制级无法刊登的画面。(国家询问报)
亚马逊(Amazon)创办人兼执行长贝佐斯(Jeff Bezos)写给婚外情对象的情色短信以及自拍清凉照,八卦报纸国家询问报(National Enquirer)到底如何取得,过去几天引起众多揣测,除了阴谋论之外还传出可能有外国势力介入的说法。不过,根据最新媒体报导,贝佐斯聘请的私家侦探调查发现,向国家询问报爆料的消息人士,正是贝佐斯外遇对象的弟弟麦可·桑切斯(Michael Sanchez)。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4日报导,麦可·桑切斯是好莱坞经纪人,国家询问报今年1月报导贝佐斯与已婚的前加州电视女主播罗伦·桑切斯(Lauren Sanchez)婚外情引发轩然大波,向国家询问报提供消息的爆料者,就是麦可·桑切斯。
婚外情消息曝光之后,贝佐斯聘请私家侦探,追查为何情色短信与自拍清凉照会流入八卦媒体之手。负责这项调查的狄贝克(Gavin de Becker)先前对新闻网站野兽日报(Daily Beast)表示,麦可·桑切斯是调查行动锁定并且面谈的几个对象之一。
野兽日报报导,根据国家询问报母公司美国媒体(American Media Inc)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正是麦可·桑切斯就是把贝佐斯写给情妇的短信提供给国家询问报。
根据麦可·桑切斯的脸书发文纪录,他与罗伦·桑切斯关系密切。在2018年9月30日的一张两人合照中,他写道:“与我出生以来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庆祝人生。”麦可·桑切斯目前已经将个人脸书设定为不公开。
麦可·桑切斯是川普总统的铁粉,曾经透过推特发文多次力挺川普。麦可·桑切斯也曾发表多则批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推文,直指CNN是“假新闻”,并指特别检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的通俄案调查是“猎巫行动”。
谢选骏指出:拉美人就是拉美人,他这么做是得到了姐姐的许可还是没有?不管是有还是没有,如果贝索斯不是拉丁人,那么他和小三的关系一定玩完了。毕竟,他出生于墨西哥州,天晓得他什么来路。谢选骏:拉美人就是拉美人
《谁曝光的贝索斯情色短信?答案是他小三的弟弟……》(2019-02-14 综合新闻)报道:
《国家询问报》在1月10日出版的最新刊物中,揭发贝佐斯与桑切斯长达八个月的婚外情;新刊封面硕大的字体写着“终结贝佐斯婚姻的外遇照”,还指出拍摄到超限制级无法刊登的画面。(国家询问报)
亚马逊(Amazon)创办人兼执行长贝佐斯(Jeff Bezos)写给婚外情对象的情色短信以及自拍清凉照,八卦报纸国家询问报(National Enquirer)到底如何取得,过去几天引起众多揣测,除了阴谋论之外还传出可能有外国势力介入的说法。不过,根据最新媒体报导,贝佐斯聘请的私家侦探调查发现,向国家询问报爆料的消息人士,正是贝佐斯外遇对象的弟弟麦可·桑切斯(Michael Sanchez)。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4日报导,麦可·桑切斯是好莱坞经纪人,国家询问报今年1月报导贝佐斯与已婚的前加州电视女主播罗伦·桑切斯(Lauren Sanchez)婚外情引发轩然大波,向国家询问报提供消息的爆料者,就是麦可·桑切斯。
婚外情消息曝光之后,贝佐斯聘请私家侦探,追查为何情色短信与自拍清凉照会流入八卦媒体之手。负责这项调查的狄贝克(Gavin de Becker)先前对新闻网站野兽日报(Daily Beast)表示,麦可·桑切斯是调查行动锁定并且面谈的几个对象之一。
野兽日报报导,根据国家询问报母公司美国媒体(American Media Inc)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正是麦可·桑切斯就是把贝佐斯写给情妇的短信提供给国家询问报。
根据麦可·桑切斯的脸书发文纪录,他与罗伦·桑切斯关系密切。在2018年9月30日的一张两人合照中,他写道:“与我出生以来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庆祝人生。”麦可·桑切斯目前已经将个人脸书设定为不公开。
麦可·桑切斯是川普总统的铁粉,曾经透过推特发文多次力挺川普。麦可·桑切斯也曾发表多则批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推文,直指CNN是“假新闻”,并指特别检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的通俄案调查是“猎巫行动”。
谢选骏指出:拉美人就是拉美人,他这么做是得到了姐姐的许可还是没有?不管是有还是没有,如果贝索斯不是拉丁人,那么他和小三的关系一定玩完了。毕竟,他出生于墨西哥州,天晓得他什么来路。是否又是一出,“猩猩惜猩猩,猴子爱猴子”。
【016、贝聿铭把卢浮宫变成养鸡场】
《华人建筑传奇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2019年 5月17日 BBC)报道:
贝聿铭被视为是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 著名美国华裔建筑师贝聿铭(I.M.Pei)当地时间周四(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被视为是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法国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和香港中银大厦等。他曾荣获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等。
1917年出生于中国一个望族家庭的贝聿铭,曾在香港和上海生活,成年后移居美国。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移民美国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随后在香港和上海等城市生活。他的父亲贝祖贻曾担任当时的中央银行总裁、中国银行总经理等职务。
上海外滩时髦的建筑,使他隐约对这一领域产生浓厚兴趣。贝聿铭曾回忆,捷克籍建筑师邬达克(Ladislav Hudek)设计的花园酒店是他当时最喜欢的建筑之一,楼高24层,拥有客房200多间。
1935年,贝聿铭前往美国。他没有依照父亲期望的那样学习金融,而是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并取得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学位。
1942年,贝聿铭与来美国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卢淑华(Eileen Loo)成婚。卢淑华随后成为其亲密的顾问和得力助手。
他设计的巴黎卢浮宫金字塔,是他名气最大的作品之一。
建筑英才
1948年,贝聿铭获得纽约房地产大亨威廉·泽肯多夫(William Zeckendorf)赏识,为其工作七年。在此期间,由他设计的第一个项目海湾石油大厦(Gulf Oil Building)完工,成为亚特兰大的地标建筑。
1955年,贝聿铭自立门户,与合伙人成立了“贝聿铭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I.M.Pei & Associates),随后两度更名后成为“贝-考伯-弗里德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在初期,贝聿铭的作品不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而是采用混凝土,包括1963年完工的纽约基普斯湾广场(Kips Bay Plaza)、1964年完工的费城社会山塔(Society Hill Towers)和1967年完工的纽约银塔(Silver Towers)。
卡塔尔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也是贝聿铭最着名的设计之一.
贝聿铭第一个被普遍认可的项目,是1967年落成的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随后,他继续设计了达拉斯市政厅和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东馆。
位于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东馆被采用三角形的设计方案,与周边环境和谐一致,被誉为美国70年代最成功的建筑之一,甚至连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也称赞其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强烈联系的艺术象征”。
1968年,贝聿铭及合伙人亨利·柯布(Henry N. Cobb)参与设计了美国波士顿的汉考克大厦(John Hancock Tower)。当时,该建筑采用了大规模玻璃幕墙,但由于当时玻璃幕墙技术不够成熟,建成初期曾经出现过玻璃脱落的事故。
香山饭店和中银大厦
1979年,贝聿铭开始设计位于北京西山的香山饭店。当时,该项目被视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外籍设计师在中国进行的首个作品。
经过细致考察,贝聿铭认为,香山饭店的设计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因此采取传统的园林风格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方式,饭店采用玻璃天顶,主体后是曲径通幽的中式园林。
不过,香山饭店高额的造价以及对部分自然景观的破坏,也使该项目一度引发非议。
矗立在香港维多利亚海旁的中银大厦(中间发光建筑)
伦敦“郁金香”和世界各地的“奇葩建筑”
2017年建筑摄影奖 华人作品成功入围
贝聿铭在华人地区的另一件著名作品,是他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1982年,中国银行在香港筹建总部大厦,由于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贻便是中国银行的创始人之一,中银大厦的建设对于贝聿铭来说意义非凡。
由于中银大厦位于香港核心商业地带中环,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特别的设计。
此外,贝聿铭还曾回忆,由于香港人笃信风水,其为大厦设计的尖角亦备受指责“会带来厄运”。不过八年后,中银大厦最终落成,成为香港当时的第一高楼。
卢浮宫金字塔
贝聿铭在卢浮宫金字塔前。
贝聿铭曾说,“如果有一件事我知道我没有做错,那就是卢浮宫”。由他设计的巴黎卢浮宫金字塔,是他名气最大的作品之一。
1984年,法国大革命即将迎来200周年,时任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ois Mitterrand)亲自委托贝聿铭在这座曾经的法国王宫前进行扩建工程。
然而,金字塔方案一经公布便引发轩然大波。很多人质疑,玻璃的设计会破坏这座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但在1989年,塔高21米,底宽34米,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的玻璃金字塔最终建成。
人们惊喜地看到,当进入金字塔后,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古典主义的老卢浮宫墙面和巴黎随日光变幻的美丽天空,地下展厅也因日光而更加明亮。
贝聿铭认为,玻璃金字塔提供了一个拥有历史价值和比喻意义的象征性入口,寓意连接现代与古代。
谢选骏指出:贝聿铭差矣!埃及金字塔是石头的,贝聿铭的“金字塔”却是玻璃的——这种模仿不仅没有使得卢浮宫获得金字塔的小国,反而把卢浮宫变成养鸡场——或者说是种植蔬菜与热带植物的大棚也可以。难怪,老一辈为的人为何如此反感这一杰作,因为他们吃的鸡都是自然生长的,不是养鸡场里饲养的;而年轻一代却接受了这一杰作,因为他们吃的鸡都是养鸡场里的货——他们自己也都像是温室里的花朵,喜欢这种暖棚效应。贝聿铭把卢浮宫变成养鸡场,自然受到大众时代鸡鸭们的追捧了。“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也是养鸡场的法则——养鸡场就是通过不断的光线照射,来加速催熟不幸的鸡们。而贝聿铭通过“把卢浮宫变成养鸡场”的杰作,就把源源不断排队参观卢浮宫的各国游客,都变成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鸡鸭鹅。
【017、贝佐斯世界首富陷入阿拉伯陷阱沦为老二】
《手机变手雷——沙特王储入侵亚马逊CEO手机》(2020年1月30日 iWeekly)报道:
一份最新的报道显示,沙特王储可能入侵了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的手机,并导致贝佐斯的婚外情细节被曝光。 据《卫报》报道,调查表明,贝佐斯于2018年查看了一条来自沙特阿拉伯王储个人账户的WhatsApp消息,随后手机遭到黑客入侵。如果被确认属实,这一消息将是“爆炸性”的,《卫报》表示。这是贝佐斯聘请专人调查自己隐私窃取一案后得出的结论,鉴定专家表示“中至高度”确信,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本人参与了这次攻击行动。根据数字司法鉴定分析的结果显示,穆罕默德发送的视频信息中包含加密过的恶意文件,正是这份文件“劫持”了贝佐斯的手机。
沙特王储杠上世界首富?——贝佐斯作为互联网巨头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华盛顿邮》的大股东之一,在 2019年成功登顶全球富豪榜榜首。但事业风顺利的他没逃过因私生活被推到风口浪尖。
去年1月,贝佐斯宣布与结婚25年的妻子离婚。还没等外界猜测出两人的离婚原因,美国小报《国家问询报》(The National Enquirer)就发布了贝佐斯与前电视女主播劳伦·桑切斯(Lauren Sanchez)的私密聊天内容和照片,曝光了他的婚外情。没有人知道这些数据的来源,而《国家问询报》的母公司AMI正巧与沙特王储有着紧密联系。《每日野兽》(Daily Beast)指出,AMI在2018年出版了近100页无广告的杂志,其中满载赞美沙特王储默罕默德的文章。
贝佐斯与劳伦·桑切斯——贝佐斯的安全顾问加文·德·贝克尔(Gavin de Becker)当时就怀疑并指控沙特政府入侵其手机。因为贝佐斯此前与沙特政府因卡舒吉被杀一事产生了纠葛。他拥有《华盛顿邮报》,卡舒吉又是该报专栏作家,经常批评沙特政府。卡舒吉被杀后,沙特政府被推断为幕后凶手。贝克尔认为,沙特政府黑入贝佐斯的手机,并泄露私密“出轨”信息给《国家问询报》,是为了报复《华盛顿邮报》对沙特记者卡舒吉被杀一事的锲而不舍的报道。
一条WhatsApp短讯引发对峙——据《金融时报》报道,收到那条WhatsApp的信息是因为两人曾在洛杉矶的一次晚宴上交换过号码。该王储当时正在美国旅行,还在宴会上会见了许多高管,并试图吸引对沙特的投资。知情人士透露,当时是一场“看似友好的交换”。来自商业咨询公司FTI Consulting的网络专家费兰特(Anthony J Ferrante)领导了这次鉴定,他表示,在WhatsApp将视频文件发送给贝索斯的几个小时内,“贝佐斯手机中的大量数据发生了未授权的泄露,同时这一活动持续了数月并愈演愈烈”。分析发现,对比视频文件发送前泄露的几百KB数据量,发送之后,从手机中窃取的文件高达数十个GB。
媒体指出,这项披露可能会给沙特王国带来棘手的问题,穆罕默德王储还曾和特朗普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 (Jared Kushner)等人通过WhatsApp加密消息进行通信。众议院的民主党人试图获取这些文本,称库什纳通过这些工具进行了官方的政府业务。但是,问题是王储是否共享了任何视频。在《卫报》等媒体发布报道之后,沙特大使馆在推特上发表声明,否认沙特政府参与其中。沙特驻华盛顿大使馆在推特上写道,这些指控是“荒谬的”,并补充说:“我们呼吁对这些指控进行调查,以便我们能弄清所有事实。”
信息全透明时代,掌权之人更难逃——随着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越来越“互联”,网络犯罪事件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攀升。《金融时报》指出,在高度互联的世界中,犯罪分子构成的威胁只会增加。而在黑客入侵事件中,受害者中频频出现国家领导人、政客、记者或者名流这些掌握着舆论之口的身份。他们似乎更容易受到这种入侵。
在去年11月路透社的一则报道中,美国盟国中的多位领导人就遭到过黑客袭击,并且也是通过WhatsApp,他们分布于五大洲,至少20个国家。与WhatsApp合作确定黑客攻击目标的独立监督组织公民实验室(Citizen Lab)此前表示,事件中至少有100名受害者是社会人物,例如记者和持不同政见者,而不是罪犯。因此,现在很多有名声在外的超级富豪甚至为自己的“数据安全”投了保险,不光保护自己的数据,也保护自己的“形象”和数字财产。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就曾在2017年为自己的信息安全投入了730万美元,2018年的时候他还表示,以后不仅会继续投入,而且每年都将再多支付1000万美元。
谢选骏指出:世界首富贝佐斯见利忘义,竟然要和杀害其手下的沙特阿拉伯王储握手言和、洽谈生意,结果落入对方布下的死局——美国首富陷入阿拉伯陷阱,他个人沦为老二事小,如果象征美国在川普领导下沦为世界老二,则兹事体大矣。
《亚马逊CEO贝佐斯的手机被黑,这到底是如何发生的?》(神译局 2020-01-27)报道:
联合国专家要求调查沙特王储可能涉嫌雇佣黑客入侵亚马逊CEO贝佐斯手机一事——编者按:手机被黑客攻击,是一件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又是一件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即便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并且有着非常丰富的人脉资源,但他的iPhone X手机却被黑客攻击了。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近日,《纽约时报》刊登独家报道,文章原标题是How Jeff Bezos’ iPhone X Was Hacked,作者Sheera Frenkel在文中介绍了发生在背后的有关故事。
2018年5月1日下午,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收到了一条来WhatsApp信息。发送该条信息的账号,实际所有者是沙特阿拉伯王国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
贝佐斯和萨勒曼曾经通过WhatsApp交流过。但是,那天下午,贝佐斯收到发自萨勒曼的信息,的确令他感到意外,特别是信息内容还是一段带有沙特阿拉伯和瑞典国旗并且配有阿拉伯文字的视频。
这段大约为4.4M的视频文件,实际上并不是一段简单的视频。它背后还暗藏了一段大约仅有14字节(1KB等于1024字节)大小的独立代码,而这段代码很有可能植入了恶意有毒软件,能够使攻击者可以直接访问贝佐斯的整部手机,包括他的个人相册和私人通讯。
随后,贝佐斯委托了专业机构来调查到底是谁入侵了他的iPhone X手机。而前文中的这些细节信息,正是专业机构进行取证分析后得到的一部分内容。
2019年初,美国八卦报纸《国家问询报》(The National Enquirer)曝光了贝佐斯的婚外情,包括他与情妇前电视女主播劳伦·桑切斯(Lauren Sanchez)的私密聊天内容和照片。贝佐斯还称,《国家问询报》的母公司美国传媒公司(AMI)威胁要放出令他尴尬的个人照片和私人信息。
自那以后,贝佐斯一直没有放弃调查到底是谁入侵了他的手机。然而,根据相关取证分析,这次入侵似乎和《国家问询报》没有任何联系。
2020年1月22日,联合国发表了一篇主要针对贝佐斯手机遭到黑客攻击的声明。这篇声明也呼吁针对萨勒曼可能使用的数字手段展开调查。
根据针对贝佐斯手机遭到黑客攻击的取证分析报告,其指控萨勒曼通过一家私人网络安全公司开发的恶意软件,监视并恐吓《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的拥有者贝佐斯。
《华盛顿邮报》曾经发布过批评沙特政府的新闻报道,并且还聘请了持不同政见的沙特作家贾马尔·卡舒吉(Jamal Khashoggi)为该报的专栏作家。2018年底,卡舒吉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被害。
该报告的结论,再次提出了雇佣私人黑客这个阴暗世界相关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客户的关系,或者是因为报酬非常客观,这些雇佣私人黑客直接入侵了世界上最富有也最有影响力之一的人的手机。
该报告并没有说明具体是哪一家私人网络安全公司,但其同时也提到,具备该攻击能力的,可能是总部位于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的网络监控公司NSO,或者是总部位于意大利米兰的远程控制软件商Hacking Team。
亚马逊CEO贝佐斯的手机被黑,这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萨勒曼与贝佐斯在WhatsApp上的部分聊天内容。图片来源:FTI Consulting
该次黑客攻击,同时也暴露了像WhatsApp之类的流行社交平台的漏洞。
去年10月,WhatsApp在美国联邦法院提起针对NSO公司的诉讼,称NSO公司在WhatsApp平台上利用其间谍技术展开了针对有关记者和人权运动者的活动。
被Facebook收购的WhatsApp,已修复了该恶意软件所导致的有关漏洞。
然而,针对贝佐斯手机被黑客攻击一事,仍然存在许多技术谜团。其中,就包括到底使用了哪种类型的恶意软件。据取证分析报告,无法得知贝佐斯是否打开了萨勒曼WhatsApp账号发送给他的那段视频。
有关网络安全专家称,某些恶意软件甚至不需要任何人点击该文件,就可以将恶意软件植入目标手机中。
“这个事件,真真确确地突显了目无法纪且毫不负责地私人监视行业所带来的威胁。”联合国特别报告员、前文联合国声明的共同作者戴维·凯伊(David Kaye)说, “开发这些恶意软件的公司非常狡猾,并且极具挑衅心理,但就当下而已,这只能好比一种猫捉老鼠的游戏。”
目前,本报也无法独立验证涉案黑客的具体信息。自2019年初以来,贝佐斯一直就认为,因为AMI公司的威胁,沙特政府很有可能涉入其中。只不过,贝佐斯无法提供实际证据。
据AMI公司称,桑切斯的弟弟迈克尔·桑切斯(Michael Sanchez)才是那些私人信息和照片的唯一泄露源。
NSO公司表示称,其没有参与任何入侵贝佐斯手机的黑客攻击事件。Hacking Team公司对此则未予置评。WhatsApp拒予置评,而贝佐斯所委托并发布前述取证分析报告的专业机构FTI Consulting也拒予置评。此外,亚马逊也对此拒予置评。
沙特驻美国华盛顿大使馆称,有关沙特阿拉伯涉嫌入侵贝索斯手机的指控是“极度荒谬的”。
就开发用于窥探私人信息的恶意软件(也称为间谍软件)而言,相关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除了像NSO公司和Hacking Team这样的公司总是被指控协助政府部署间谍软件、以监视持不同政见者和其他人士之外,规模较小的公司也在通过非法出售标价甚至仅有10美元的简单版恶意软件,从而使人们得以监视自己的配偶或子女。
罗恩·迪伯特(Ron Deibert)是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公民实验室(Citizen Lab)的负责人,他并未参与任何与贝佐斯相关的调查。据迪伯特称,贝佐斯所经历的这起黑客攻击事件,无论对全球各地政府、商业机构还是民间团体而言,都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提醒他们商业间谍软件的扩散,是一项全球安全问题。
自创办亚马逊以来,贝佐斯的个人隐私都保护得比较好。然而,自从去年《国家问询报》曝光了他与桑切斯的照片和信息后,他的隐私就彻底暴露了。在贝佐斯手机被黑客攻击一年之后,他与结婚25年的前妻肯齐·贝索斯(MacKenzie Bezos)宣布离婚。
2019年2月7日,贝佐斯公开透露了他所掌握的与《国家问询报》相关的懊恼进展。在写作阅读平台Medium上,贝佐斯发文公开谴责《国家问询报》,称对方试图通过这些私人信息和照片敲诈勒索他。他还称,自己已委托私人侦探加文·德贝克尔(Gavin de Becker)去进一步了解他的手机到底是如何被黑客攻击的。
据德贝克尔的分析报告,10天过后,有一位“权威情报专家”建议他针对贝佐斯的iPhone X展开取证分析,从中发现是否有沙特政府涉入该入侵事件的踪迹。这份报告并没有提及这位情报专家的具体姓名。对此,德贝克尔也拒予置评。
2019年2月24日,德贝克尔委托FTI Consulting公司来对贝佐斯的手机展开取证分析。最初,FTI只被要求分析贝佐斯曾收到发自萨勒曼WhatsApp账号的一些文字信息。据德贝克尔的分析报告,2019年5月,贝佐斯又再次将他的手机转交给FTI团队,要求他们对它展开全面的取证分析。
FTI公司的调查分析焦点,是发生在2018年4月的一场晚宴。在这场举办于洛杉矶某地的晚宴上,贝佐斯和萨勒曼交换了电话号码。随后,FTI公司发现,萨勒曼的WhatsApp账号重复地联系了贝佐斯,但这些联系都没有弹出任何消息框。该报告还称,2018年5月贝佐斯收到的那条视频消息,来得非常突然。在他收到这条视频消息的24小时后,贝佐斯的iPhone X手机开始发送大量数据,相比于平时常规数据使用情况增长了大约29000%。
据本报获得的该报告附件,调查人员还发现,在贝佐斯的手机在发送大量数据的同时,还有几个手机应用也被打开过。其中,包括苹果自带的Safari浏览器和苹果邮件软件。但实际上,贝佐斯并不常用这两个应用。此外,贝佐斯也没有在手机上开启iCloud备份,这也可以从侧面解释,为什么他的手机会突然发送那么大量的数据。
根据萨勒曼从2018年底发送给贝佐斯的信息,可以推测出的是,他似乎已经掌握了贝佐斯私人生活相关的大量信息。根据该报告,2018年11月8日,贝佐斯还收到萨勒曼WhatsApp账号发送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则是一位长得非常像桑切斯的女性。随那张照片发送过来的,还有一段文字:“和女人吵架就像阅读软件使用许可协议。到最后,您反正都会忽略所有内容,然后直接点‘我同意’。”
当时,贝佐斯和他的妻子正在协议离婚。所以,这一切似乎太显而易见了。该报告还称,2019年2月中旬,贝佐斯与他的安全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电话通话,这些通话涉及沙特涉嫌针对他展开的线上活动。两天过后,贝佐斯又收到一条发自萨勒曼WhatsApp账号的一条信息。其中一句话写道,“我或者沙特政府,没有发起任何针对你或亚马逊的事件。”该报告还列出了最有可能让贝佐斯的iPhone X遭受黑客攻击的两个潜在间谍软件。其中,一个是由NSO公司开发的Pegasus软件,另一个则是由Hacking Team公司开发的Galileo软件。该报告还补充说,萨勒曼的一位亲信沙特·卡塔尼(Saud al-Qahtani),拥有Hacking Team公司 20%的股份。
FTI团队的分析报告,并没有确确实实地锁定黑客攻击者的真实身份,但其中提到了“中等及高度自信”,认为萨勒曼WhatsApp发给贝佐斯的信息就是“罪魁祸首”。在该报告的注释中,FTI团队还表示,其仍在尝试对贝佐斯的iPhone X展开更全面更彻底的分析,包括通过越狱或绕过苹果自带的控制系统等方式。
一些网络安全专家表示,要验证这份报告的结论,还需要更多关于这次黑客攻击的信息。多伦多大学公民实验室的网络问题专家比尔·马克扎克(Bill Marczak),近日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实际上,目前已经存在有关技术,用来解密WhatsApp信息,从而了解更多关于那条视频文件的细节信息。另一位联合国特别报告员、文首联合国声明的共同作者阿格尼丝·卡拉玛德(Agnes Callamard)称,这起黑客攻击事件,“是对整个国际社会的一个警钟。我们目前正面临一种更难追踪的技术,它极其强大、有效,但同时又几乎不受任何管控。”
卡拉玛德称,贝索斯的经历应该给人起到警醒作用。毕竟,像贝佐斯这样有钱又有资源的人士,都耗费了数月的专业调查才大概了解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对普通人而言,这种行为却是极度奢侈的。“这也更能说明,普通老百姓在这些方面可能会更加易受攻击。”卡拉玛德说。
(译者:俊一,本文来自翻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选骏指出:“普通老百姓在这些方面可能会更加易受攻击?”可惜的是普通百姓没有市场价值,因此不值得流氓国家花费心思。世界首富贝佐斯之所以陷入阿拉伯陷阱,并且沦为老二——不是由于阿拉伯人多么聪明,而是由于别的美国人帮忙坑害了他这个美国人。美国人对美国人最是无情,美国人对美国人全无同胞的手足之情,因为美国人来自五大洲四大洋——在中国是情理法,所以中国无法建立法治社会;在美国是法理情,所以美国无法通融人情世故。
【018、比尔·盖茨比爱泼斯坦还要黑】
《麻省理工知名学者涉爱泼斯坦丑闻辞职》(2019年9月11日 转载综合新闻)报道:
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Joi Ito)7日正式确认辞去其职务。这个麻省理工的日本学者是因为“涉爱泼斯坦丑闻”而辞职的。
据《纽约时报》报道,这一决定主要是因为其和杰夫·爱泼斯坦(Jeffrey Edward Epstein)的关系有关,后者不久前在监狱中离奇死亡,是多起性犯罪案件的主角。报道称,在给麻省理工学院教务长Martin A. Schmidt的一份电子邮件中伊藤表示:“在过去几周时间内我进行了大量反思,我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辞去媒体实验室主任、以及该研究所教授和员工的职务,立即生效。”
此前一天,《纽约客》的报道披露了伊藤和其他人试图掩盖其所领导的媒体实验室和爱泼斯坦之间的关系。
上述报道引用了数十页电子邮件和其他文件,揭示了伊藤在明知爱泼斯坦已经被列为麻省理工学院“不合格”的捐赠者之后,依然接受了大量来自爱泼斯坦的捐款,而且想方设法掩盖其与实验室的关系。
《纽约客》的报道指出,爱泼斯坦与MIT媒体实验室的联系远远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9月4日,伊藤穰一在内部会议上承认从爱泼斯坦处媒体实验室拿到了52.5万美元,此外还为他的私人企业拿到了120万美元,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两名捐赠者为媒体实验室提供了750万美元的捐款,这两名捐赠者分别是纽约金融家、亿万富翁莱昂·布莱克和微软创始人、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报道指出,这些捐款都是经过爱泼斯坦获得的。
在丑闻曝光后,实验室的副教授伊桑·扎克曼已宣布离开实验室,抗议该实验室与爱泼斯坦的联系。
报道指出,伊藤在邮件种中向媒体实验室的发展和策略总监彼得·科恩表示爱泼斯坦的捐款需要保持匿名。这种隐瞒实验室与爱泼斯坦关系的行为在实验室中广为流传,伊藤穰一办公室中一些工作人员称爱泼斯坦为“伏地魔”,或者叫他“那个不能指名道姓的人”。
MIT校方对此事表示震惊,MIT校长拉斐尔·赖夫在声明中表示,校方会严肃对待此事,已经要求学校法律顾问聘请外部律师事务所对此事展开独立调查。
伊藤自2012年起担任《纽约时报》的董事会成员。他还是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奈特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
谢选骏指出:“两名捐赠者为媒体实验室提供了750万美元的捐款,这两名捐赠者分别是纽约金融家、亿万富翁莱昂·布莱克和微软创始人、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报道指出,这些捐款都是经过爱泼斯坦获得的。”——比尔·盖茨的捐款为何要通过爱泼斯坦经手?这是因为比尔·盖茨比爱泼斯坦还要黑吗。他们都是想把性当做麻醉剂甚至宗教,用来填平人文主义废墟和科学主义黑洞所造成的虚无主义的深渊。
【019、比尔·盖茨正在非洲制造人口炸弹】
《比尔·盖茨2019公开信:一路有九大意外》(2019-02-12 盖茨基金会)报道:
你怎么评价2018年?和你之前想像的一样吗?
我们的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无论是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还是参加竞选的女性数量创下记录,2018年发生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站在今天回望过去,世界已经和我们几年前的展望大相径庭。
意料之外也有好处,它能警醒我们世事未必如愿,也能激励我们行动刻不容缓。有些意外敦促我们改变现状,有些意外则表明我们期待的改变已经在发生。“无论是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还是参加竞选的女性数量创下记录,2018年发生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
二十五年前,我们读到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贫困国家每年有数十万儿童死于腹泻。这个出乎我们意料的数字,促使我们确立了盖茨基金会的理念。我们相信,在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中,所有人都应从创新中受益,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会死于可预防的疾病。但我们看到的是,不平等依然大量存在。这个发现是我们的慈善之路上的重要一步。震惊之余,我们心生愤慨,并决心为此采取行动。
当然,也有令人惊喜的意外。刚开始了解疟疾的时候,我们以为只有发明长效疫苗才能切实推进抗疟事业。孰不知,得益于推广使用蚊帐和其他多种手段,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自2000年以来已经下降了42%。
在今年的公开信里,我们希望和大家分享一路走来的另外九大意外。有些让人忧虑,有些给人启迪,但无一不激励我们采取行动。我们希望大家也能获得同样的鼓舞,并付诸行动。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变得更好。
1. 非洲是最年轻的大陆
比尔:全球老龄化趋势仍在持续,但非洲的年龄(几乎)没变。这听上去令人费解,仔细分析一下就能明白。“非洲年轻人决定了整个大陆,乃至全世界的未来。”
普遍的寿命增长导致全球人口年龄中位数不断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能长大成人,妇女的生育数量也逐渐下降,带来的结果就是全球人口年龄正在慢慢向中年靠拢。非洲却是例外。非洲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只有18岁,北美则是35岁。未来几十年,非洲的年轻人数量将一直保持上升。
这背后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尽管非洲很多地区人口出生率下降,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最贫困的地区却在上升。这既可能成为资产,也可能成为负债。我和梅琳达认为,恰当的投资无疑将释放非洲的巨大潜力。非洲年轻人决定了整个大陆,乃至全世界的未来。
梅琳达:谈到经济发展的诸多要素,经济学家通常会强调“人力资本”。换言之,未来取决于年轻人能否获得优质的健康服务和教育。健康和教育是经济增长的双重引擎。如果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能对年轻人进行投资,那么到2050年,该地区的劳动力在全球中的占比会翻一番,并为亿万民众创造更好的生活。
女童教育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之一。受过教育的女童能够生活得更加健康、更加富裕。(如果女童能够接受12年的优质教育,所有女性终生创造的收入将增加30万亿美元,比美国经济总量还多。)她们的家庭也会因此受益。女性受教育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养育健康的子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在中低收入国家,如果所有女性都能读完中学,那么儿童死亡率将会下降一半左右。
非洲的年轻人得以健康成长、接受良好教育,并被充分赋权——尤其是女孩儿们也能获得同样的机会,而不是被遗忘——这是我最为憧憬的社会进步。
2.家庭基因检测既能帮助发现“连环手”,又能预防早产
比尔:去年,一则警察利用基因检测结果抓获“金州杀手”的新闻轰动世界。但家庭基因检测的好处不止于此。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的用户自愿提交了四万多份样本,通过对这些样本的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了早产与六个基因之间的潜在关联,其中的一个基因负责调节人体如何利用矿物质硒。
有些人的基因妨碍硒的正常代谢。由盖茨基金会资助的23andMe研究发现,有这种基因的孕妇更易发生早产,这表明硒对产妇的分娩时间有重要影响。“科学家们发现了早产与六个基因之间的潜在关联。”
了解早产的原因非常重要。全球每年发生1500万例早产,这是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头号杀手。早产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位母亲身上,但有些群体的早产率更高(接下来梅琳达会具体介绍),低收入国家的早产儿死亡率远高于富裕国家。
到今年年底,研究者们将有望搞清楚硒对早产风险的确切影响。如果二者之间的关联足够显著,硒的代谢就有可能成为经济易行的解决方案,帮助孕妇足月生产。
这种关联只是近年来我们取得的突破之一。在更精良的工具和更充分的数据共享的帮助下,我们终于开始理解早产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能让胎儿在子宫里孕育得更久。斯坦福团队开发的简易早产血检让我尤其兴奋。它能帮助孕妇预测何时分娩,从而配合医生降低风险。
梅琳达:比尔介绍了一些很有前景的发现,但即便如此,我们对早产认知的匮乏还是令人吃惊。我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其他事情像早产这样——足足影响着全球10%的人口,却被如此忽视。我们无法识别大多数早产发生的原因,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孕妇更容易早产。例如为什么高个子妇女孕期更长?为什么非洲裔美国妇女的早产率高于从非洲国家移民来的妇女?这些依旧成谜。一种理论认为这是社会文化造成的,因为非洲裔美国女性一生面对种族主义和歧视,这些压力对她们的健康造成了伤害。另一种理论认为,在美国长大的女性体内的微生物构成与移民不同。我们无从得知真正的原因。但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即使同为早产,生产的时间也对伤害程度有着重要影响——36周出生的婴儿要比34周出生的健康得多。完全杜绝早产可能不太现实,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延长孕期,让每个孩子尽可能足月生产。现在,我们终于开始填补这方面的知识空白。
3.今后四十年,全世界每个月都将新建一个纽约市
比尔: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充分了解如何才能阻止气候变化。你或许读到过类似信息: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低,我们在电力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事实上电力只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1%来自制造业。提到制造业,多数人想到的是流水线上的小配件,但其实还包括建筑材料。生产钢铁水泥要消耗大量化石燃料,过程中又会释放大量碳等副产品。
随着城市人口在未来几十年的持续增长,全球建筑体量到2060年预计将会翻倍,相当于从现在开始每月新建一个纽约市。这需要大量钢铁水泥。我们需要想办法在不加剧气候变化的前提下实现这一切。排放大户不止制造业一个。农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24%,这包括牛打嗝和放屁时排放的甲烷。(我自己也很意外,居然会在年信里正经探讨关于牛肠胃胀气的问题。)
重要的是,我们如果要解决气候变化,就要让农业、电力、制造、交通、建筑等所有导致气候变化的行业都实现近零排放。我把这五个领域称为气候变化的五大挑战。指望人们不用化肥、不开轮船、不盖房子、不坐飞机,这些都不现实。要求发展中国家为了其他人的利益而放慢本国发展也不公平。例如在中低收入国家,牛还是很多人收入和营养的重要来源。
有一个解决方法是对这五大领域的创新进行投资,从而在不破坏气候的前提下保持发展。对于每一个重大挑战,我们都需要突破性发明。我可以分享一些进展。欧盟委员会最近承诺投资这五个领域的研发。我参与发起的十亿美元规模的突破能源风险投资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针对致力解决这五大挑战的清洁能源公司进行投资。(我在突破能源风险投资基金的工作与基金会帮助农民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彼此独立。)我们需要更好地让公众了解这些挑战,而媒体对这些问题的广泛关注将对此大有助益。读到太阳能电池板的故事固然不错,但我们也需要了解关于卡车、水泥、牛放屁等方面的信息。
4. 数据也存在性别歧视
比尔:我每天花大量时间研究健康和发展方面的数据。关于妇女和女童的数据如此之少,让我始料未及。我想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人为地将某些问题划分为“女性问题”和其它问题,而女性问题通常得不到深入研究。这将妨碍人类整体的进步。如果不了解全球半数人口的情况,就无法实现真正的进步。更何况科技让数据收集如此简单,我们没有理由继续这样。
梅琳达: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去年收入多少?她们拥有多少财产?女孩花在家务上的时间比男孩多多少?我不知道答案。其他人也不知道。因为这些数据根本就不存在。
我和比尔可以用整封年信的篇幅谈论数据在促进全球最贫困人口发展上的作用。数据会催生更好的决策和政策,帮助我们制定目标、评估进展,也让倡导和问责成为可能。因此,关于妇女和女童的数据缺失危害甚大,导致我们无法帮助她们改善生活。
问题不只是数据统计忽略了部分女性,而且决策者们所依据的现有数据质量也很糟糕,甚至是带有性别歧视的。我们通常认为数据是客观的,但我们得到的答案往往取决于我们提出的问题。如果问题本身就带有偏见,得到的数据也会如此。例如,关于发展中国家女性的数据,我们所掌握的数据大多与她们的生殖健康相关。因为在很多地方,女性在社会中的主要角色是妻子和母亲,这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但是,我们并不清楚她们的收入或资产,因为在许多国家,收入和资产都是按家庭来统计的。由于丈夫往往被视为一家之主,所以已婚女性创造的价值就都被划归到男性名下。如果我们只能依靠这些有缺陷的数据,就容易低估女性经济活动的价值,也难以衡量女性的经济状况是否得到改善。
三年前,基金会开始投入巨资填补其中一些数据空白。我们和很多其他组织一起,加速推进性别数据革命,包括为数据采集者提供新的工具和培训,以及按性别划分现有数据并从中获取洞察。数据收集分析的工作听上去很枯燥,实际也的确如此。但如果能善用数据,赋能千千万万的女性,那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几年前我访问肯尼亚时,曾陪同一位名叫克里斯汀的数据采集员前往内罗毕最贫困的地区,挨家挨户做女性调研。她告诉我,她在工作中接触的很多女性从未被问及有关她们生活的问题。克里斯汀说,当她登门拜访并解释来意后,这些妇女能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和关心。我认为她的观点很有道理。我们选择衡量的对象往往体现了一个社会的价值标准。因此在涉及了解妇女和女童生活的问题上,我们不能接受我不知道”这样的答案。
5. 跟青少年学习愤怒管理
梅琳达:前年秋天,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和高入狱率之间的关系,我和比尔在佐治亚州立监狱待了一个下午。(我们在去年年信里提到,基金会在美国国内的工作已从公共教育拓展到更多领域,我们着手从多个角度研究美国的贫困问题。)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与几位服刑人员的对话。他们和人们想象中的暴力罪犯的形象大相径庭。在我们的交谈中,他们风趣、友善、善于思考。
我们谈到他们犯罪的原因以及出狱之后的打算。虽然并未谈及犯罪细节(其中有些是严重的暴力犯罪),但他们中的多数认为自己本质并不坏,但交友不慎,一时冲动犯下错误。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表示如果能够重新来过,他们会有不同的选择。但在关键时刻,他们做出了错误决定。
“尽管境遇千差万别,但学习控制愤怒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美国每天都有很多年轻人陷入类似境地——言语不合,暴力相向,后果是非死即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能对年轻人进行干预,辅导他们控制冲动,也许能帮他们更安全地应对这些情况,从而留在学校,远离麻烦。这就是Becoming a Man(成为一个男人,缩写BAM)这样的项目所做的事。
在犯罪高发、帮派横行的社区中,BAM项目帮助年轻人控制自身情绪,从而作出更好的决定。项目的成功引起了广泛关注。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BAM项目将参与者的暴力犯罪逮捕率降低了近一半。去年,比尔参加了BAM项目为高中生组织的小组讨论。他一回家我就看出来,这次活动对他触动很大。他说:“我不只是旁观,还参与了BAM小组的讨论。”
比尔:我最初听说BAM,是因为我们的基金会资助了帮助未成年人社交和情感成长的项目。我没想到它的效果这么好,于是想亲眼看看是如何运作的,但没想到让我如此感动。我参加了一场由几名学生和一位辅导员组成的小组座谈,这样的活动他们每周举行两次。想要参加必须获得小组的正式邀请,于是在学生们邀请我加入之后,我和五个高二高三的男生围坐成一圈。大家开始依次讨论当天的话题。那天赶上的话题是愤怒:你上次生气是什么时候?你当时是如何处理的?是否还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有人讲的是常见的青春烦恼,例如老师对他不公平,打游戏怎么都过不了关。也有一些悲惨的故事:其中一位刚刚目睹家人入狱,另一位的朋友遭受枪击。(为了保护参会者的隐私,我省略了一些细节。)轮到我的时候,我的答案有些与众不同。我讲的是自己曾经因为得知脊髓灰质炎病例增加而在会议上大发雷霆的事。能够操心这样的问题,是我的幸运。这些小伙子们的烦恼更关乎生活。脊髓灰质炎几乎不在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之列,对于这一点我完全能够理解。尽管境遇千差万别,但学习控制愤怒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是重要的人生技能,也是心智成熟的一个表现。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如果我觉得父母做的不公平,我也会对他们很刻薄。在微软工作的时候,我对同事们也很严厉。虽说有时严厉有助于成功,但我相信自己有时候也严厉过头了。
看到这些生活环境艰难的年轻人能比我更早学习这项技能,让我深受触动。他们深入交谈,互相问了一些很有见地的问题。他们在人生的重大挑战面前显示出了非凡的坚韧。座谈结束后,我还留下来聊了一会儿。我们玩儿自拍,讨论Xbox和PlayStation哪个更好。(我说自己家里用的是Xbox,完全没人感到意外。)我参加的这个BAM小组已经运作一年了,效果十分显著。组员之间的相敬相亲让我颇受感动。我离开时不禁想到:世界上的每个课堂都应该是这样的感觉。
6. 全球的也是民族的
梅琳达:最近,我们越来越频繁地听到“民族主义”这个词。它是21世纪政治领域最富内涵的语汇之一。虽然不同的人理解不同(其内涵和暗示也因人而异),但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将本国的利益放在首位。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认同这一点。我和比尔都热爱自己的国家,认同美国所代表的价值观,同时也赞成领导者们有责任捍卫我们的国家。正是出于这些原因,我们将推动全球合作视为我们的爱国责任。持同样观点的不只我们两个。去年白宫曾两次威胁大幅削减美国的对外援助预算,当时最强烈的抗议之声正是来自国会议员和美军将领。他们指出,这些投资对于维护美国利益至关重要。
美国和其他国家开展对外援助的主要原因是其有助于提高国外的稳定,进而促进国内安全。加强国外的卫生体系建设,能够降低埃博拉等致命疾病在全球流行的概率。如果所有父母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下抚养健康的孩子,并让他们接受教育,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背井离乡地去寻求更好的生活。本国利益至上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国家置之不理。事实证明,我们恰恰应该反其道而行之。
比尔:我们将在未来几年反复强调这一点,因为全球健康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梅琳达讲的那种只顾自己的方式会导致重大挫败。
2019年,各国政府需要再次向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全球基金,the Global Fund)作出资助承诺,这是全球健康领域最重大的举措之一。2020年,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也将再次募资。
这些项目带给世界的福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自2002年成立以来,全球基金和合作伙伴在防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方面的努力已经挽救了2700万生命。自2000年以来,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已为超过6.9亿名儿童提供了基础疫苗,相当于为几乎全欧洲人口进行了免疫接种。
这些成果令我惊叹,同时也证明了一点:一旦我们认识到最贫困国家人口的健康和福祉事关所有人,并为此采取行动,我们就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这项工作的成本效益也很高:富裕国家在医疗援助上的支出只占其预算的0.1%左右。随着富裕国家将政策重心转向国内,并只顾及自身利益,对外援助的重要性将因此降低,这让我忧心忡忡。即便所有人原则上都认同对外援助的重要性,但政治上的两极分化会导致他们由于政治立场的原因而无法采取行动。这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目前有超过17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从全球基金获得药物。没有全球基金,他们只能面临死亡。这是我和梅琳达坚持讲述成功故事的原因之一。当每天的新闻标题都被层出不穷的负面事件占据时,我们想不断提醒大家,全球最贫困国家的数亿人民的生活正在改善,这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在健康领域的明智投资。即使你只关心本国同胞的福祉,这些投资也是善莫大焉,会让每个人都从中受益。
7. 厕所还是一百年前的老样子
比尔:差不多八年前,我和梅琳达向全球各地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提出了重新发明厕所的挑战。全球迄今还有20多亿人用不上卫生的厕所。他们的粪便未经处理就进入环境,每天导致近800名儿童死亡。引进发达国家的卫生设施行不通,因为配套的下水道系统建设成本过高,而且需要大量的水资源。2018年,我们在北京举办了新世代厕所博览会。我参观了一些创新厕所的原型机,甚至拿了一瓶人类粪便登台演讲。
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做好了商业生产准备,产品几乎达到所有要求:杀灭病原体、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不依赖污水管网,也不需要外部水源和持续供电就能运行。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成本。为此,盖茨基金会投入了更多资金用于进一步研发,让贫困人口也能用得起这些厕所。未来厕所看起来可能和这个差别不大,但工作原理会非常不同。新世代厕所长什么样?乍看上去,和普通马桶区别不大,不像从科幻小说里走出来的东西。但真正的妙处在看不见的地方。和现有的厕所系统不同,未来的厕所自成一体,本身就是一个能杀死病原体并将粪污无害化的微型处理设备。很多厕所甚至能把人类粪尿变为有用的副产品,像农业肥料、洗手用水等。新世代厕所未必是世上最炫酷的创新,但它能挽救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梅琳达:它们还能改善生活质量,特别是对妇女和女童来说。没有厕所的生活谁都不好过,但承受最大痛苦的还是女性。比尔和我都见过这样一些女性,她们不敢冒险走夜路上公厕,所以整夜憋尿,以致肾脏受损。还有另外一些女性,她们只能在露天方便,所以终日控制饮食,等到晚上才能在夜幕的掩护下相对私密地释放自己。一些定性的证据表明,当学校没有像样的厕所时,女生更有可能在经期缺课。(如果了解到月经歧视在很多地方还是那么根深蒂固,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宁愿缺课误工,也不愿为此蒙羞。)如果你和我一样,我猜厕所可能算不上是你最喜爱的话题。但如果你希望女童能够安心上学、妇女更多地参与经济活动并免受暴力侵害,那我们就得主动讨论厕所的问题。
8. 课本正在变得过时
比尔:我读过很多教材,但作为学习的一种途径,教材的作用有限。即使是最好的课本,也判断不出哪些内容已经被学生理解,哪些内容还需要辅导。课本肯定也没法告诉老师,学生把昨晚布置的阅读掌握到了什么程度。但在软件的帮助下,单纯依赖课本学习的模式即将成为过去。假设你在学高中代数,过去你要阅读课本上关于解方程式的章节,但现在你能在网上阅读文本,观看引人入胜的解题演示视频,通过做游戏来强化概念理解,然后在网上做几道习题。最后软件还会针对你没能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出几道新的测验题。“简而言之,我们已经具备重新设计高等教育的工具,使之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
这些手段是对教师工作的补充,而非代替。教师能够通过信息丰富的报告了解学生读了哪些书、看了哪些视频、做对了和做错了哪些题,以及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辅导。第二天上学时,教师已经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让共同学习的时间产生最大的效果。在以往的年信中,我介绍过这类软件,当时更多还停留在设想阶段。但现在美国从幼儿园到高中,已有成千上万的课堂采用了这些工具,以Zearn、i-Ready和LearnZillion为代表的数字化课程软件在全美师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资助的一款免费数字化课程《大历史》(Big History)在美国三千多所学校中教授,它能通过软件对学生的书面作业给予实时反馈。
接下来呢?和所有软件的开发过程一样:对现有产品收集海量反馈,采集有效数据,并进行改进和优化。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州和地方政府树立了在当地学校运用数字化课程软件的信心。我希望这一势头能够带动更多的大型教材出版商,它们目前在推出这些工具方面依旧行动迟缓。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听到任何人怀念自己又重又贵的课本。
梅琳达:除了配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在线工具还能催生新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步入2019年,典型的大学生不再是过去的样子:大家一起住宿舍,每年找个暖和的地方休春假,然后四年后毕业。目前美国有近半数的大学生年龄在25岁以上;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有工作;超过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有孩子。这些“非传统”的大学生往往缺乏时间和资源,无法有效适应针对广泛需求而设计的、低效僵化的学习环境。这也是五分之二的大学新生很快退学,或者完全辍学的一大原因。
数字化学习工具能够提高大学教育的经济性、便利性和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挑战。一项研究表明,使用开放课件能为学生平均每门课节省66-121美元。(整个学年算下来,最多能省1000美元,这对继续上学还是辍学能起到决定作用。)另外一项研究发现,用数字化工具学习入门课程的学生成绩好于用传统方式学习的学生。当然,这些学生也有更大的灵活性。他们不用在固定时间出现在课堂里,这对于那些需要兼顾工作和赚钱养家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总体来说,学生能用更少的钱、更方便地学习,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简而言之,我们已经具备重新设计高等教育的工具,使之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
9. 在贫困女性手中,手机的作用能发挥到最大
梅琳达:在发达国家,手机能让我们本来的生活更加便利:用电邮取代平邮,不用钻研地图也能畅游世界,也不用站在外面冒雨打车。但对于全球最边缘化的女性而言,手机不只是为了让日子更便利,而且能够开启全新的生活。互联互通正是打破边缘化的解决之道。如果你是一位从未踏入过银行的女性,手机银行能给你带来参与正规经济、实现财务独立的机会。如果你终日忙于洗衣、做饭、带孩子,一旦在家也能联系客户、获得培训并加入专业组织,那么收入就可能得到大幅提高。如果你担心去当地诊所购买避孕药具会蒙受羞辱,电商配送平台能帮你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身体和未来。换言之,女性不仅可以通过手机获得服务和机遇,还能让社会移风易俗,打破已经固化的性别不平等的权力结构。
关键是,在手机拥有率和移动互联网使用率方面,两性差距仍然很大。一项最近在亚非拉地区开展的调查发现,不论任何年龄、教育、财富和地域,女性的互联网使用率都要比男性低近40%。
差距之所以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成本高、不识字(包括数字文盲)和社会风俗是三大首要原因。积极开拓这一市场的手机公司因此制定了面向女性客户的经营策略。在肯尼亚和尼日利亚,推动性别平等和发展方面的项目开始重点对妇女开展数字扫盲。我们正在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合作,开始尝试打破社会禁锢。每次提到在女性中普及手机的意义,我就想起去年十月在印尼见到的Nikmah女士。她告诉我,多年来她一直靠卖菜来养活她的三个孩子,但总是入不敷出。后来她离开了家暴的丈夫,经济上更是难上加难。
而现在,Nikmah像其他一百多万印尼人一样,通过Go-Jek这款提供打车、送餐等服务的手机应用谋生。这款流行的应用为她带来了稳定的客流和收入,并通过手机银行账户进行收款,让她能完全掌控自己的钱,不用依靠家暴的男人也能养活子女。通过手机,她还与其他女性同行结成网络,发生意外或急病时可以凑钱互助。Nikmah对我说:“生活就像一个轮子,有时你被它碾下去,有时你也能站上来。”对于像她这样长期在底层挣扎打拼的女性来说,移动技术让她们有了新的机会反抗不公、解救自我。我们需要做的是,打破不平等,确保她们有机会获得移动技术,抓住自立自强的机遇。
最后一个意外(至少我们希望如此)——最近常有人问我们对未来是否仍然乐观。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深信创新的力量。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亲眼看到,对于我们在年信中谈及的每一个挑战,都有很多人在奉献着自己的智慧、资源甚至生命。每当我们觉得负面新闻让我们应接不暇时,我们就提醒自己,我们没有权利袖手旁观,坐等世界变好。我们有责任竭尽全力,推动世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发现乐观主义是最嘹亮的号角,召唤我们行动起来;乐观主义还具有放大效应——为美好未来奋斗的乐观主义者越多,我们就有越有理由感到乐观。又及:这封信里的哪些“意料之外”激励你采取行动?我们期待你的故事。
谢选骏指出:比尔·盖茨夫妇的所作所为,其实正在非洲制造人口炸弹。看看源源不断进入欧洲的非洲难民就可以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欧洲将明白,他的祖宗在非洲推行殖民主义的后果,结果只能是反过来淹没了欧洲。
【020、比尔盖茨为何被哈佛开除】
《“我喜欢在哈佛的每一分钟”:盖茨大叔谈人生》(2019-12-20 硅谷生活家)报道:
西雅图有所鼎鼎有名的湖滨中学(Lakeside School),据说在全美排第六。湖中的名气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功校友微软的两位创始人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
50年前,中国人民还在与人斗其乐无穷,他俩已经在湖中玩电脑与bug斗了。尤其是比尔,一玩就上了瘾,大学没毕业就辍学捣鼓软件了。所以多年来他一直只能用这所中学的毕业文凭行走江湖。
今年是湖滨中学100周年校庆,学校请了老学长比尔重返校园,携来百侣同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那天,比尔和同学们亲切见了面,还蹭了一堂生物课。比尔还是微软CEO的时候,每年夏天都在家里请实习生搓饭。我98年和99年在微软实习,所以去他家蹭过两顿烧烤。
在华盛顿湖滨比尔家修剪得纹丝不乱的草坪上,旌旗招展,宾客如织,烤肉的香气在阳光下伴着湖水的微波荡漾。四十出头的比尔,整天想的是如何攻城夺地,扩张微软帝国的版图。他被众人包围着,意气风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在宴会上说了啥,我大都记不得了,只有两点印象深刻:一是他感叹在微软做事好玩,比如战胜IBM,打败苹果;二是来吃饭的别白吃,毕业后要加入微软,共同致富。毕业后,我果然去了微软做程序员。比尔成了我的东家。后来,我和他前后脚离开了微软。我去了谷歌,挣我有生之年想要花的钱。比尔没有去谷歌,而是选择了慈善业,想要在有生之年把他挣的钱花完。
有这样的渊源,我和比尔应该算得上老朋友了。他10月2号晚上在湖中有演讲,是给校友和学生家属准备的。我想好了,要去给老朋友捧场。演讲七点钟开始。看到比尔走上讲台,心里不由咯噔一下:这才二十年不见,东家已经老态毕现,头发基本白了,头顶基本谢了。一开口,嗓子也基本哑了。曾经以为老去很遥远,其实年轻只是一瞬间。哪怕你是全地球首富,青春一样留不住。
比尔回顾了他所知的学校历史,中间穿插三个亲历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在湖中前两年学校是没有妹子的。1971年,改革春风吹满地,湖中和附近的圣尼克中学合并,最大的变化是有妹子了!这个巨变带给学校一个挑战:合并之后有两个校园,学生要在校园之间跑来跑去上课,课表要是排得不好能把人累死。如何排课才合理呢?领导想到有个学生爱捣鼓电脑,是个可造之才,说不定这个棘手的问题他有办法。于是乎,他们找到比尔:嘿!你不是会修电脑吗,帮我们用电脑排一下课表如何?比尔发现,这买卖相当划算!通过操纵程序,他可以让自己每周五都没课,一整天呆在图书馆或者机房。你以为他的小聪明到此为止吗?No!比尔又略施小技,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喜欢的妹子们都编到跟他一个班上课!(同学们,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啊!)可惜比尔有社交恐惧症。他发现,跟妹子聊骚比编程难多了!就这样,他眼睁睁看着妹子在身边晃来晃去几年,愣是没敢跟她们说一句话!暴殄天物者,无出其右!这记录一直保持到他毕业五周年,同学会上,一个妹子听说他在捣饬一个名字巨好笑的公司,拉着他调侃了几句,比尔才终于有了跟女生说话的经历。
第二个故事:50年前,电脑啊是又大又沉,没几个人见过。一个中学再牛,要买电脑也是痴人说梦缘木求鱼。那么湖中的电脑是哪里来的呢?是天上掉下来的吗?No,这全赖了学生妈妈们的远见卓识。她们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电脑是个新玩意儿,代表未来,咱娃们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买不起?咱可以租啊!于是,这些妈妈们搞了个义卖,用得的钱买了一台电脑终端,可以通过电话线连到附近一家公司的电脑主机。电脑是按时间收费的。某天有位老师写了一个程序。它不是一个一般的程序,而是一个有bug的程序:它竟然暗含一个死循环!学过编程的同学都知道,这样的程序你要不去打断,它自己是停不下来的。不幸的是,等到该老师发现程序不正常的时候,已经花掉了200美元——在那时候可是一笔巨款啊!他畏罪潜逃了,至今没人见过。
第三个故事:某一天,保罗同学在一本杂志上读到电脑的能力每两年就会翻一番(后来这个规律被称为摩尔定律),觉得匪夷所思,就去找比尔:你不是数学大牛吗?你告诉我,这每两年翻一番是几个意思?要是比尔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恐怕这时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因为天翻地覆的大变他见得多了:大跃进、人民公社、亩产万斤……谁让他不幸生长在资本主义国家呢?没见过世面啊!于是比尔老老实实打起了二进制小算盘: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四得八,二八十六,……我的天这样翻下去了不得啊!保罗啊,不如咱们俩红尘作伴活他个潇潇洒洒, 策马奔腾共享那人世繁华?那一天,软件巨头微软的种子在湖滨中学的电传终端室里悄悄萌了芽,多年以后出落得枝繁叶茂,开出了一朵奇葩。
比尔叔的故事讲完了,进入现场问答阶段。选几段我觉得有意思的送给大家。
问:你觉得今天的娃应该学啥才能适应时代呢?
比尔:你要是个自推娃的话,现在可真是生逢其时啊!你看,互联网创造了多好的学习条件!你要保持好奇,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毕业了也别光顾着玩,天天向上知道不?最好历史、科学、经济、人文、政府政策,每样都学点。同学们要有历史感,要知道我们的祖国从何而来,为啥世界会长成今天这样。展望未来,数字化革命会带来新的学习模式。比如,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错误,检查作业用得上。人工智能会在出其不意的地方放大招。总之明天会更好。终身学习,保持好奇,走近科学。只有走近科学,才能理解我们身边这些变化,弥补人性的缺失。
问:你从湖滨中学学到了哪些颠覆三观、终身受用的成功秘笈?
比尔:必须是爱啊!我热爱学习。你看,我看到教材就两眼放光炯炯有神。我离开湖中的时候,打死也想不到自己会大学毕不了业!我太喜欢大学那些课了。我选了很多课。在哈佛大学,我和以前一样不善社交,只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后来,为了说服我创业,保罗不得不搬到波士顿去住,整天对我唠叨:我们不会眼睁睁地错过这场革命吧?你到底要不要退学?要不要退学?1975年,我在《流行电子学》杂志封面上看到了个人计算机的照片。我想,一个新时代到来了。于是我跟保罗说:行,你赢了,我退学。虽然我退了,我还是要说,大学里面的每一分钟我都很喜欢。
问:给大家讲讲你为啥要把全部财富返还给社会?这个想法从何而来?
比尔:我在1991年遇见了股神沃伦·巴菲特。在那之前两年,他写了一篇文章,讲给你的孩子一大笔钱不是什么好主意。他说得很清楚,有意思。我认识他后,跟他一起聊天:你能把这么多钱放到什么地方呢?你可以试着自己把它花掉。但是,你能吃几个肉包子?穿几件格子衫?兄弟,一个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你也可以把钱留给子孙,但是不要超过一个小目标。再多的话就是在害他们。我和太太决定,我们去世之后几十年间基金会的钱要花完,用于解决健康、教育、消除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这些问题。我觉得,不把钱留给子孙是唯一符合逻辑的结论。
问:你是如何完成从开发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的?
比尔:这个问题不错哎。有很多创业者喜欢实干、写代码。比如说,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克就喜欢做具体的工程,这些事情让他满足。他不想当老板雇一帮人,那帮人再雇一帮人,……然后自己永远也看不见源代码。但是形势不等人,微软一天天长大,逼得我不停改变去适应它。一开始我会自己写很多代码。那时我觉得微软不能发布没有经过我审查的代码——那样质量会下降。我最早开发 BASIC 语言解释器的电脑只有 4KB 内存,老万这篇文章都存不下。所以我们必须把程序和数据都控制在 4KB 之内——那可真叫艺术品啊!现在电脑内存越来越大,不需要再勒紧裤腰带优化每个字节,所以很多软件都成了巨无霸。我意识到微软要长远发展的话必须要做自己的前沿研究。在早期,我们依赖别人的研究生活,特别是施乐公司和一些政府研究项目。比如图形用户界面、互联网、激光打印机。我们从施乐雇了一大堆人,苹果也从施乐雇了一大堆人。后来乔布斯指责我:嘿你在抄我们。我说:大哥,我们都是从一个地方抄的好不好。后来微软大了,有能力支持研究工作,就有了微软研究院。这个部门对我们非常重要。它让我们在竞争中保持领先。随着微软的发展,我确实需要改变自己分配时间的方式,花更多精力去管理别人。所以我引进了史蒂夫·鲍尔默。他可喜欢管人了。这对我来说太棒了。一直到2000年以前我都是公司的CEO,然后史蒂夫成了CEO,我专注于技术工作。2008年我转成微软的临时工。大多数的创业者都不喜欢这样的改变,可到了某一程度再不改变他们就不适合坐在那个位置了,就会被扫地出门。而我很享受这个改变的过程,可以有机会去学习那些我没有经验的事情。
问:谈一谈你和竞争对手的关系?
比尔:乔布斯对我很粗鲁。我虽然也不待见他,但是跟他对我的态度比,我就很温柔了!没关系,他鲁,但是智深。他跟我的技能有很多重叠,比如我俩都很有野心、渴望成功。不同的是,他从来没有读过一行代码。但是他是设计天才,他从不考虑合作伙伴的想法,所以iPhone很纯粹。相比之下我们同期的工作就远没有iPhone那么野心勃勃,因为我们心太软,听各种合作伙伴的意见:什么移动通信协议啦,硬件限制啦,等等等等。史蒂夫才不管那些,他非常有前瞻性。他总是喜欢说我们是通用汽车公司,他们是BMW。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半,我和他的关系变好了。我和他聊了很多——不是作为竞争对手,而是一个和他有共同经历的伙伴。我和英特尔的老板安迪·格罗夫关系也很紧张。他对我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当然我对他也不是像春天一样温暖。除了他们两个,还有很多人把我和微软当敌人,比如说甲骨文的老板拉里·埃里森。但我们并没有把他们当成对手,因为他们总是在追赶我们。我们是独孤求败。
问:比尔啊,你看起来身体倍儿棒,一定会长命百岁。但是,那一天总会来的。到那一天,你回首往事,想让别人记住你什么呢?
比尔:我不觉得那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如果一个人整天想着这个,不是很奇怪吗?(鼓掌)只有很少数的人真正了解你:你的家庭和你的亲密朋友,你希望他们爱你,有更多时间和你在一起,你去世的时候你希望他们会难过。我觉得,那些亲密的关系才是衡量人生成败最重要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如果你还能够实现几个小目标,那就是锦上添花了。对我来说,我的愿望是30年之后没有人再会谈论疟疾和小儿麻痹症,因为这些疾病那时应该已经被消灭了。所以我希望我的遗产是被人遗忘,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热烈掌声)
老万评:比尔叔不愧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值得我们学习。奈飞(Netflix)刚刚上线一部三集(不是三级)记录片《比尔脑袋里装的啥——解码比尔盖茨》(Inside Bill’s Brain - Decoding Bill Gates),带你走进比尔内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观看。
最后声明:这篇文章是老万根据比尔的演讲录音整理加油添醋炮制的,并没有经过比尔本人审阅,bug在所难免,大家谨慎引用,后果自负。切记,切记。
谢选骏指出:盖茨大叔承认“我喜欢在哈佛的每一分钟”,那么他就不会是自愿退学的了;不是自愿的,就是被迫的了——不论是直接的开出,还是间接地劝退,都是被动的了。那么,比尔盖茨为何被哈佛开除呢?因为哈佛大学像一切美国大学一样,都有一种特权优惠照顾制度——对捐款人的家族、校友的家人,可以低分录取!当然,比中国的大学入学特权优惠好的地方是,美国大学只保证特权分子入学,不保证特权分子毕业——毕业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否则,只有退学或遭到开除的命运在等着这些有钱的小瘪三了。比尔盖茨为何被哈佛开除?因为美国的百姓处境再是不济,还是有一张选票所保障的基本人权。所以比尔盖茨就被哈佛开除了。
【021、剥光衣服的皇帝典出唐朝的精光天女】
《任志强失联,曾撰文批评习近平》(BBC 2020年3月16日)报道:
2012年的任志强。他最近称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是“一位剥光了衣服也要坚持当皇帝的小丑”。(Color China Photo, via Associated Press)任志强在中国绰号“任大炮”,其最新评论文章可算得上是他最具爆炸性的文章之一了。
任志强是北京一位直言不讳的房地产大亨,他在一篇措辞严厉的文章中称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是一位渴望权力的“小丑”。他说,执政的共产党对言论自由的严格管制加剧了冠状病毒的疫情。他的友人在周六表示,作为习近平在中国大陆最著名的批评者之一,任志强目前已经失联。在他失踪之际,共产党正在展开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以平息外界对它在疫情初期应对缓慢、遮遮掩掩的批评。疫情已经在中国造成逾3100人死亡、8万多人感染。
中国政府努力将习近平描述为领导全国打赢抗击病毒的“人民战争”的英雄。但官员不得不应对公众的强烈愤怒,许多人仍然对政府早期掩盖危机的做法感到不满。作为党员,任志强以对习近平的尖锐批判著称。2016年,他因在网上发表评论谴责习近平的宣传政策,受到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他的友人称,在那以后,政府就密切监控着任志强的举动,禁止他出国,并删除了他拥有大量粉丝的社交媒体账号。
周六,他仍然下落不明,北京警方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我们都很担心他,”任志强的朋友、退休企业家王瑛说。“我会继续寻找他的下落。”最近几周,任志强的文章开始在国内外的精英圈子流传。他在文中指责政府噤声吹哨人,并试图掩盖去年12月在中部城市武汉开始的疫情。虽然在文章中并没有明确提及习近平的名字,但任志强反复引用了习近平的讲话和举措,毫无疑问他所指的就是这位中国领导人。
“那里站着的不是一位皇帝在展示自己的‘新衣’,而是一位剥光了衣服也要坚持当皇帝的小丑。”他写道。北京一块大屏幕上展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上周视察武汉的画面。他还这样形容习近平:“丝毫也不掩饰自己要坚决当皇帝的野心,和谁不让我当皇帝,就让你灭亡的决心!”
69岁的任志强曾任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6年,因为在微博上宣称中国的新闻媒体应该为人民而不是为党服务,违背了习近平的高调讲话而受到审查。他的言论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人们看到中国知识分子和企业家对习近平日益专制的统治不断增长的失望情绪。
共产党很快对他发出了严厉批评,称他“失去党性”。但他继续就其他话题发声,比如中国大城市里严格的人口限制政策。最近几周,随着中国的新闻媒体披露中国努力掩盖新冠疫情的更多细节,习近平遭到了几位著名的活动人士和知识分子的抨击。
北京法学教授许章润上个月发文,称这次疫情“将(中国)政体的德性窳败暴露无遗”。著名法律维权人士许志永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致习近平的公开信,指责他掩盖疫情,并请其让位。不久他就遭警方拘留。活动人士称,任志强的失联是个令人担忧的迹象,表明政府又在加大对言论自由的打击力度。“疫情暴露了习近平最坏的一面,”在美国的维权人士杨建利说。“他是如此坚定的寸土不让,但这寸土可以被理解为几百里了。”
谢选骏指出:一般认为,“剥光衣服的皇帝”典出安徒生童话系列中的故事《皇帝的新装》(The Emperor's New Clothes),也译作《国王的新衣》,首次发表于1837年)。但是据我考证,此典并非出自丹麦童话,而是出自唐朝历史——
网文《武则天称帝的〈大云经〉内容是什么?》报道:
大云经基本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净光天女曾在同性灯佛那里听过大涅盘经,由此因缘释迦佛在世时生为净光天女,再次听闻佛法深义。后世舍天身(注意原文是天形,不是无形)生为女人成为国王,得到转轮王统领疆土的四分之一(注意原文是所统领处,不是所统领除),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不是受持王戎),成为优婆夷,教化所属的城乡男女老少受持五戒、守护正法,摧伏外道的各种邪见异见,作菩萨事业。为了今后度化众生,净光天女在释迦佛时受天女身听闻佛法深义。
——这部经书本身不是伪造的,是南北朝以来就从西域传来并有译本(敦煌有出土),武则天命人伪造的是《大云经疏》,也就是这部经的解释注疏,暗示出武则天就是弥勒菩萨转世,要成为女王,天下之人都将崇拜归顺。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谢选骏指出:对武则天的上述“积极评价”,出自没有胡子的母狗领袖毛泽东猪习朝代。
网文《这三位“女神仙”鲜为人知,但是却帮助过“一代女皇”登上帝位》(2018-08-04 倔强的小红马)报道:
说起神仙或者宗教,那远大不过政治,历史都可以给政治让路,更别说那虚无缥缈的神仙了。今天说的这三位女仙,就莫名其妙的给“一代女皇”武媚娘(则天)帮了忙,使得她荣登大宝。
“先天太后”——话说唐朝皇帝姓李,为了给自己抬高身价,让“君权神受”显的真实,就乱认祖宗。最后认为自己是道家的祖师爷“李耳”(老子)的后代,尊道教为唐朝的国教,地位远高于儒教与佛教。唐高宗死后,武则天成了太后,野心勃勃地准备着自己当皇帝。但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自己当了皇帝,百姓们答不答应?这毕竟是男权社会。所以,要当皇帝,必须先控制舆论。
要说还是“武媚娘”手腕高。她下了一道命令,尊李耳(老子)的母亲为“先天太后”。这样一来,表面上仍尊重“老子”,没有坏大唐李家的规矩,但是实际上抬高了“老子”她妈的地位(不是脏话),压了“老子”一头。既制造了舆论,也敲打了自己的儿子。忠于李家的大臣当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又无解,心中别提多恶心了,但是又能有什么办法?
“净光天女”——到了武媚娘要称帝的时候,那社会上的舆论更大了,她必须赶紧给自己找到一个政权合法的依据。这么找?还得从宗教下手。孔子那派的儒家肯定不行,有好多大儒骂她“牝鸡司晨”。道家也不行,唐朝李家号称“老子”的后代,道家这帮人肯定不同意她做皇帝。最后只能找佛教了。不过佛教对女性似乎也不太友好,众多的佛经里面好像只有一个孔雀明王被称为佛母,其他都是男的成佛。不过,武则天不放弃,一声令下,全国的和尚帮着她在佛经里寻章摘句。当时这位未来的女皇帝为了打压道教,把佛教抬到了很高的地位,和尚们当然投桃报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和尚们在《大云经》里找到了依据。《大云经》里说有位净光天女是菩萨的转世,转世的目的是要救某国的百姓,要以女身当国王的。武则天看到这个乐坏了,命令去全国都要兴建大云寺,念大云经,供奉这位净光天女。
“月光天女”——不要惊讶,我没放错图。有了上面两位大仙的加持,但是她觉得还不够。武则天她又让和尚们在翻译《宝玉经》的时候,硬塞进去一段假的经文。这段假经文上说东方有一个天子,叫月光,乘五色云,是奉佛旨来教化世人的。原文大概意思是“佛曰,我寂灭后,你要去东方,实是菩萨,但现女身,为自在主,正法教化,养育众生,令修十善”这经文简直就是给武大帝量身定做的,就差拿大喇叭喊,这月光天女就是武则天了。有了这些和尚们为这位女大帝制造的舆论,她做皇帝的道路也少了些崎岖。不过要说感谢,武则天必须要感谢这三位虚无缥缈的女仙。
一代女皇武则天是一个聚讼纷纭的历史人物,她从佛门走出,历经风雨终成一代女皇。后世也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也正因如此,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武则天利用佛教革唐为周。武则天自幼信佛,为什么偏偏独爱《大云经》,这就不得不说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了。他的男宠薛怀义,曾经捧出一部《大云经》,在书中就有说: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下了凡拯救苍生的。这就给武则天登基为帝,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所以武则天给予了和尚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和尚著书为武则天的王位提供了言论依据。总的来说,《大云经》为武则天革唐为周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得武则天称帝称的名正言顺。
关于《大云经》中说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三千大千世界,有无数的佛,武则天为什么单单选择了弥勒佛呢?其中又有何玄机呢?原来,据佛经记载,弥勒原本就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却先佛入灭,待到未来将从兜率天下生人世,继释迦牟尼弘扬佛法的。释迦牟尼佛在灭寂时,将衣钵传与迦叶,是要他转交未来佛弥勒的。弥勒佛在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度众生,令信徒“谷食丰乐、人民炽盛”。
武则天得到《大云经》如获至宝,立即命令天下各州都要建立大云寺,又度一千僧人祝贺“佛”的美言。佛教为武则天顺利上位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就在《大云经》颁行天下的第二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成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所以后世便有独爱《大云经》,弥勒佛转世的说法。其不过是掌权者巩固帝位的一种手段罢了。
谢选骏指出:佛教不仅淫荡,甚至秽乱宫闱;佛教而且邪恶,力顶剥光衣服的武媚娘出任皇帝。但是这个武媚娘“则天”且“曌”,其实只是一个精光天女,类似于《西游记》的白骨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位“剥光了衣服的皇帝”。然而,后来即位的唐朝皇帝,无论是唐中宗还是唐睿宗,都还是武则天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不论从政治利益还是动物情感上来说,也不能过分否定武则天——
网文《唐玄宗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2019-04-22)报道: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武则天和唐高宗,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称帝的女皇帝,在位期间,武则天没有太大的功劳也没有太大的过错,后来,武则天死后葬在了乾陵,也就是当时唐高宗的陵墓,武则天便和唐高宗葬在了一起,这也是中国史上唯一一次两位皇帝葬在一起的。当时武则天上位废掉唐朝,建立周国,不过,死后,又把皇位让给了唐玄宗,具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唐玄宗李隆基垂拱元年乙酉年八月五日戊寅日(685年9月8日)生于洛阳,属相鸡,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玄宗712年即位和改元,年号为先天,后改开元,再改天宝,756年退位,在位45年,上元二年四月五日甲寅日(762年5月3日),太上皇玄宗崩殂于神龙殿,享年78岁,群臣上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广德元年(763年)三月十八日辛酉日葬玄宗于泰陵。
唐玄宗和武则天的关系:武则天是唐玄宗的奶奶,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第三子,而李旦是武则天第四子,武则天和李隆基是祖孙关系。在奶奶武则天死后,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
在公元710年,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唐玄宗)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史称“唐隆政变”。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武则天给李唐宗室带来了灾难,李隆基却一口气娶了三个武氏女子——对于唐朝后来的皇帝来说,如何评价武则天,是一件非常为难的事情。从情理上来说,为了顺利走上通往权力的道路,武则天杀了无数的李唐宗室,甚至包括自己的儿子、儿媳、孙子。然而,后来即位的唐朝皇帝,无论是唐中宗还是唐睿宗,都还是武则天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从情感上来说,也不能过分否定武则天。因此,在此后的唐朝,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谈及武则天的时候,朝中都是歌功颂德,可只要有后宫干政的苗头,却又将武则天拿出来说事。不光是武则天本人,就是她的族人们,男性也经常在李唐王朝任职,女性则常常被选入后宫。李隆基的后宫之中,就有三位武姓女子。
最著名的当属武惠妃。都说杨贵妃得宠,其实算起来,杨贵妃只不过是武惠妃的替身。武惠妃叫做武落衡,是武攸止的女儿,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攸止死得早,武惠妃很小就按照当时的规矩,被寄养在宫中。
当时唐朝经过了一系列波诡云谲的事件,唐玄宗当上了天子,而武惠妃则成为花容月貌的美女。如果按照正常轨迹,也许她会被赐婚给某个王公大臣,然而她却成功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成为了一名妃子。
谁也不会想到,宫中的格局和当年唐太宗时期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当时是王皇后与武则天斗争,而现在是另一个王皇后与武惠妃斗争。斗争结局也和当年一样,王皇后全面落败,被废之后就去世了。稍有不同的是,由于武则天带来的教训过于深刻,武惠妃封后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唐玄宗将她封为惠妃,位次排在六宫之首,实际上享受皇后的待遇。
武惠妃当不了皇后,就希望自己儿子能够当上太子。为了这个目标,她苦心积虑,终于在开元二十五年成功诬陷太子李瑛以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致使三王被废杀。不过,武惠妃虽然如同武则天那么狠毒,却没有冷酷到底,她居然心虚害怕而得病,也在当年去世。她死之后,李隆基追封她为贞顺皇后。
第二个著名的武氏女子是武贤仪,她是武重规的女儿,同样也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重规一度很受武则天重视,但能力并不强,纯粹是靠姑母才上位的。武氏是在开元初年时进宫的,并被封为六仪之一的贤仪。
在最开始,武惠妃只是婕妤,地位还不如武贤仪高。然而后来武惠妃风头正劲,一下子成为了六宫之主。此时唐朝后宫之中有大小武妃的说法,武惠妃自然是大武妃,武贤仪就是小武妃。
小武妃武贤仪的地位、名气比武惠妃、杨贵妃当然没得比,甚至连生卒年月在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下来。不过,看得出来,她虽然不是很得宠,但也不让唐玄宗反感,生育了唐玄宗的第二十九子李璿和第三十子李璥。从这对皇子的排行来看,唐玄宗还有相当长的时间专宠过武贤仪。
最后一个武氏女子,史书上的面目就更为模糊了,她是唐玄宗的武贤妃。虽然她的身世并不清楚,但在特殊的历史条件来看,很大可能也是武则天的族人。甚至有人怀疑,武贤妃就是武惠妃,但武贤妃刚刚入宫时的封号是良媛,而武惠妃的封号是婕妤,因此应该是两个人。至于说她后来的封号,这倒有可能是去世后所追封的,不然的话,一个在世的贤妃,不应该只有这么只言片语的记载。
武则天与后来的唐朝皇帝,就是这么纠缠不清。一方面,她甚至杀了李隆基的母亲窦德妃,另一方面,她的地位却如此崇高,让孙子们不能起杀心,甚至只能善待她的族人。
谢选骏指出:任何坏事都有好的一面——例如,正因为后来的唐朝皇帝都是武则天这条母狗的崽子,所以他们的名不正则言不顺,才保障了唐朝的藩镇政治,并呈现出封建割据所特有的开明文化。按照这个道理,北洋军阀时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文化昌明的时代。而国民党和共产党,则一个比一个集权,一个比一个野蛮。武则天的母狗转正,耗尽了唐朝的中央,才有了地方自治、文明昌盛的可能。
【022、蔡元培等是协约国的走狗,邓小平是精神病人】
大家知道,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陶孟和、马寅初、丁文江等等都是协约国的走狗。但大家还是有一个思想盲点,忽略了六四屠夫邓小平是一个精神病人,这个小矮人的病是一次大战的时候在法国吓出来的。
《一百年前 这批90后改变了中国》(2019-05-04 虎嗅网)报道:
1919年5月4日,是星期天,鲁迅对当时北京天气的记载只有一个字“昙”,即多云。
作家王统照多年后还记得,那天“正阳门里大道两旁的槐柳,被一阵阵和风吹过摇曳动荡”。
后来参加五四游行的人越来越多,数千人一起步行前进,阵风一起,路上便扬起滚滚灰尘,仿佛要不见天日。
当时,作为新文化领袖的胡适并不在北京,由于他的导师、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来华访问,胡适和蒋梦麟都去上海迎接了。5月6日,他们才知道北京的游行和“火烧赵家楼”的情况。
事后很多人批评年轻人太激进,但正如陈平原在《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里所说,如果不是这把“超出理性”的火,就不会有后来一系列的冲突,更不会有更广泛的全国性青年运动,改变中国的“五四运动”可能就不存在了。
五四运动的主题是声讨列强,主张中国在山东的权益。
“这个世界会好吗?” 100年前的90后说,会
参与1919年五四运动的主力,是1890后出生的年轻人。
王统照生于1897年,胡适生于1891年,在北京担任游行总指挥的傅斯年、段锡朋、罗家伦甚至不到23岁。
站在他们对面的旧学者和军阀,基本都是掌握社会权力的中老年人,不少还是超过60岁的前清遗老。
这意味着,20世纪初的90后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当前的世界秩序,还有一个绵延数千年的古老中国。
6月20日,杜威在北京写信给美国的女儿:“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一个清除式的政治改革运动和领导责任,并且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1919年,杜威来华讲学,与南京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合影。
但人在国外的杜威并不清楚,蝴蝶的翅膀是在哪一刻扇动的。
1918年11月7日,梁济准备到积水潭朋友家住几天,出门前,他不太寻常地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那年才25岁,便在北京大学谋得了哲学系的教席,像当时很多90后一样对世界抱有乐观的期待。他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能好就好啊!”梁济留下这么一句话,离开了家。
三天后,梁济在积水潭投水自尽。遗书中有言:“此身之死,系为清朝而死。绝非反对共和,而且极赞成共和,因辜负清廷逊让之心,不实行共和爱民之政,故愤慨而死。”
1918年的冬天,以段祺瑞为首的安福俱乐部垄断了北京国会和大部分行政要职,共和沦为政客的幌子。
另一边,横扫欧洲的一战结束了,德皇威廉二世被迫发布退位诏书,宣告德意志帝国灭亡,德国将往哪里去,也是未知之数。
面对动荡的世界局势,新旧知识分子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应对方式。前清遗老们大多不掌握新式的传播媒体,每每通过象征性的行动来表示反对共和,如祭拜明朝谏臣杨继盛、为顾炎武嗣母建立贞孝祠、从儒家经典里寻找救世的药方,以身殉国也是其中一种。梁济虽然不算遗老,也采用了以死明志的方式来表达不满。
而新式知识分子尤其是年轻的90后、00后们,不甘心就这样“在沉默中灭亡”。
梁济去世后一天,德国和法国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11月15日,北京60多所大学、中学、小学的3万多名学生举行了庆祝协约国胜利的集会,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陶孟和、马寅初、丁文江等知识分子轮番上台演讲。
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发表了题为《黑暗与光明的消长》的演讲:“我希望国内持强权论的,崇拜武断主义的,好弄阴谋的,执着偏见想用一派势力统治全国的,都快快抛弃了这真黑暗主义,向光明方面去呵!”
但光明的那一面到底是怎样的?梁济的天问依然还没有人回答。1918年12月28日,为了参加次年1月18日举行的巴黎和会,梁启超带领一个半官方、半民间的考察团从上海出发,登上日本邮船“横滨丸”号,前往欧洲寻找答案。
1919年欧洲考察团成员合影,前左二为蒋百里、左三为梁启超。
徘徊在不古不今之间的80后
这是梁启超第二次登上“横滨丸”号。
1916年春,梁启超因为反对袁世凯称帝,策动云南、广西起义反袁,被袁世凯政府通缉。当年3月4日,梁启超摸黑登上“横滨丸”,从上海偷渡香港,外面侦探密布,大雪纷飞,梁启超躲在舱底汽炉旁的小房间里汗如雨下,躲了六日六夜。
讽刺的是,康有为后来化妆成老农秘密潜进京城,躲进法源寺,目的却是为了复辟大清帝国。两天后,张勋带头复辟,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赏头品顶戴。
梁启超得知后,以个人名义通电全国,直斥康有为是“大言不惭之书生,于政局甘苦,毫无所知”。
康有为与梁启超
再次回到“横滨丸”时,袁世凯已经作古,张勋也躲到了天津租界,再无复出的可能。这次,梁启超还带了6个人一同去欧洲考察,除了他自己是70后,负责后勤的杨维新是90后,蒋百里、刘崇杰、丁文江、张君劢、徐振飞都是80后。
在开往欧洲的船上,他们仿佛出国留学的学生一样,相处愉快,“通英文的学法文,通法文的学英文,每天八点钟各自抱一本书在船面高声朗诵,到十二点止,彼此交换着当教习”。
二十多天以后,梁启超一行人来到了苏伊士运河,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运河两旁密布着层层铁网,岸上一堆一堆的帐篷,戍兵还没有撤退。登岸后,他们看到昔日繁华的欧洲沦为废墟,各地房屋十有八九都成了颓垣断壁。
顺时针方向,从最上方起:西线战壕、英军的坦克穿越战壕、在加里波利之战被水雷击沉的皇家海军战列舰、佩戴防毒面具使用机枪的军队、信天翁D.III双翼战斗机。
这些残破的景象,让梁启超和张君劢对“赛先生”产生了很大的怀疑,赴欧考察后得到的答案,似乎与当年的自己背道而驰。
从欧洲回来后,梁启超便不再强调科学、达尔文,开始重新评估东方文明的价值:“儒家与科学,不特两不相背,而且异常接近。”1923年,张君劢在清华大学发表了题为“人生观”的演讲,宣称科学已经破产了,年轻人应该回到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学的道路,以修心养性为重。
而昔日同坐一条船的丁文江,对张君劢的观点极其不满,他在信里对胡适说:“张君劢基本上要回到宋明理学,这种想法该打,其愚不可及。”胡适也发表了一篇《孙行者与张君劢》,讥讽张君劢就如孙悟空,跳不出“赛先生”这个如来佛的五指山。双方在报刊上展开了轰动全国的“科玄论战”。
胡适与张君劢
20世纪初的80后群体,似乎比90后更加能够体现时代转型的混乱和割裂,很多人都徘徊在不古不今之间。
1917年,胡适提出白话文运动时,章太炎的弟子黄侃便激烈反对,讥讽胡适如果要搞白话文就应该改名“到哪里去”。由于胡适后来写的《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只有上卷,黄侃更骂他是“著作监”——下面没有了。
1919年,傅斯年主办的《新潮》(英文名The Renaissance,即文艺复兴)杂志在五四运动中名扬四海,曾经名列袁世凯“筹安会六君子”的刘师培也搞了一个《国故》杂志和新文化运动针锋相对,气得鲁迅骂他们是“一群坏种”。
当然,80后中也有鲁迅这样的清醒者,但1919年时年近40岁的他,不太可能再像90后一样冲在时代的最前面。
《新青年》与《新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阵地。
人,是五四最大的共识
在五四前后,世代与世代之间表现出了巨大区别,也在一些事情上找到了共识。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因为散发传单被捕入狱,胡适深夜得知后立即设法营救。考虑到北京警察总监也是安徽人,胡适找到了安徽名宿马其昶(1855-1930)和姚永概(1866-1923)。
马其昶和姚永概恰好都是旧式文人,是白话文运动的坚决反对者,但令胡适意外的是,他们都愿意签名担保陈独秀。
胡适后来对陈独秀不无感慨地说:“我觉得这个黑暗社会里还有一线光明:在那反对白话文最激烈的空气里,居然有几个古文老辈肯出名保你,这个社会还勉强够得上一个‘人的社会’,还有一点人味儿。”
鲁迅向来爱护年轻人
人,大概是五四最大的共识。五四之后,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热闹多了,有人味儿多了。
1917年,胡适刚回国时发现,民初以来一度很繁荣的媒体和出版业已经大幅萎缩,“中国这七年简直没有两三部可看的书,就是要找一部轮船上火车上消遣的书,也找不出”。
而五四后的半年内,中国涌现出了大约400种白话文新刊物。到1921年,全国新出的报刊估计达到了1000种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学生杂志。
继约翰·杜威之后,演讲在中国风行一时,英国哲学家罗素、美国教育家孟禄、德国哲学家杜里舒、印度诗人泰戈尔等都受邀来到中国访问,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在长沙聆听罗素演讲的年轻人中,就有90后毛泽东的身影。
泰戈尔来华访问
正如周策纵指出,五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年轻男女们能够同时聚在一起,共同组织成一个团队,平等地举办一个活动,因此五四对中国的男女平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1920年,北京大学不顾教育部乃至总统的警告,让9名旁听的女学生注册为正式学生,迈出了中国大学男女同校的重要一步。
五四运动发生时,中国人还不知道,世界各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在法国签订了一份《精神独立宣言》,签名的人有罗曼·罗兰,伯特兰·罗素、斯蒂芬·茨威格、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140多人。
1919年底,这份宣言也被翻译成中文,发表在《新青年》和《新潮》杂志上。但那一年的五月,中国的年轻人已经在上面写下了他们的名字。
谢选骏指出:马列主义认为,一次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既然如此,那么为协约国的胜利站台欢呼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陶孟和、马寅初、丁文江等等是些什么东西呢?显然,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陶孟和、马寅初、丁文江等等都是协约国的走狗。在这种角度看,“五四运动”其实是对分赃不均的抗议,本质上还是一种欧洲帝国主义的应声虫。至于他们的饕餮大餐(一战)的残汤剩饭(伤兵和逃兵)所签署的《精神独立宣言》,很快就被二次大战打得粉碎,其中有些人还参与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言行不一的丑恶表演。至于蔡元培等“新人物”,最多只能算是学习欧洲夕阳(西方的太阳)的满清的遗老遗少,他们能够做做协约国的走狗就算不错了。后来居“上”的毛泽东等遗老遗少,也是这个路数——毛泽东留过猪尾巴辫子,邓小平也不例外——他们的独裁和垂帘听政,都是从小被“慈禧太后性侵”的后遗症。当然,邓小平比毛泽东进步一些,他毕竟亲身在法国卖过命,直接充当了协约国的炮灰——他晚年在北京大开杀戒,就是他早年在法国干苦力的时候,受到过度欺侮和额外惊吓的精神病后遗症。这是博士论文的题目——《六四屠夫邓小平是一个精神病人,这个小矮人的病是一次大战的时候在法国吓出来的》。
【023、曾侯乙墓里的魔鬼崇拜】
网文《曾侯乙墓及出土文物图文介绍》(龚宏博 2015-4-11)报道:
曾侯乙是曾国一位名乙的诸侯,大约在公元前433年,他驾鹤西去,这位国君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从来没有浮现过,知道20世纪70年代,湖北随州发现这位国君的陵墓,我们才知道其人。
不论东方或西方,公元前433年前后所发生的事情,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人类的精神基础就在这个时期,人们把这个时期称为“轴心时代”。曾国国君生活的历史时期,恰在轴心时代的中间段,他遗物所反应的文化面貌,是这个时代真切的映像,所以他以及随他一起下葬的一万多件遗物所具有的意义就非同一般。这里我们介绍的就是曾侯乙墓葬中非常具有代表代表性的一些文物。
现在通过这幅曾国的版图,我们可以看出曾国当时是位于汉水以东,大别山以西。曾国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资料记载,其实曾国就是《左传》里提到的随国,曾,随是一国两名(现在通过随州叶家山古墓出土文物已经印证一国两名现象)。《左传》说随国是周朝封在南方最大的同姓方国,所谓“汉东之国随为大”,其地位与作用有些像周王室在江汉地区的总代理。我们可以看到,曾国和楚国相邻,很多史迹都与楚国有关。楚国为了进取中原,实行扩张政策,随国是其中最主要的对象。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变故,随国最终在政治上成为楚国的附庸,在地域上纳入楚国的怀抱,政体和文化逐渐消亡了。
我们可以从这个椁室模型中看出,曾侯乙墓的结构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根据方向分为中室,东室,西室和北室。楚国人崇尚东方,所以曾侯乙的主棺位于东室正中,周围还有8个陪葬棺,一个殉狗棺还有一些丝竹乐器。陪葬棺内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加上西室里13具陪葬棺,一共有21人为曾侯乙陪葬。她们生前为曾侯乙服务,死后仍要尽职尽责。中室主要放置以65件一套的大型青铜编钟,32件一套的编磬为中心的乐器和以“九鼎八簋”为中心的青铜礼器。北室用于储藏,里面有一些零散的兵器和240枚竹简。
曾侯乙的主棺分为内外两层,全部彩绘,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是内棺,内棺左右侧板的图像基本对称,描绘有不同类型的神灵,龙凤及怪兽。神像形貌十分怪异,有的人面鸟身,有的兽首人身。这些神怪都是赤膊正面,手持双戈戟的形象。有人说他们是护卫死者灵魂的卫士,有人认为他们是引魂升天的羽人,或者驱鬼逐疫的“方相氏”。
这个是外棺,大概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大的漆器,约小于现代集装箱的体积。内棺上多是具体的物象,外棺的装饰都是抽象图案。这个庞然大物的表面画满了朱色间黄色花纹:顶面是绹纹和龙形蜷曲勾连纹,整个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画房”。我们可以看到外棺的侧面右下方有一个小口,这可不是宠物的门,而是供曾侯乙灵魂出入的。上古时期,人们普遍认为人的生命是由阳气和阴气组成,阳气是魂,阴气是魄,人之将死,魂上归天,魄下归于地,人如果生病了,就是因为灵魂短暂离开了躯体。人如果死亡了,就是灵魂永远离开了躯体。为了能让曾侯乙的灵魂在墓室里仍然能够享乐,就在棺木上开了小口,使之可以自由出入。
这些是曾侯乙墓内的殉葬棺,棺木上都描绘有类似主棺的窗格,就是随时准备听候召唤,以备出入的通道。人殉的陋习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并产生了相应的制度,如“天子杀殉,众则数百,寡则数十”。商代的人殉极其典型,到了战国时期,由于认识到劳动力对生产的总要性,以及在有限的层面认识到人的尊严,一些国家改用陶俑,陶马来作为殉葬替代。曾侯乙墓的人殉较为特殊,殉葬者的骨骼齐全,不似奴隶社会杀殉的方法,可能是用“赐死”的方法迫令殉葬的。但无论如何,让年轻的生者永远陪伴死者而进入黑暗冰冷墓穴的全部过程,在当时也是非常惨烈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九鼎八簋,上面一排是簋,下面一排是鼎。鼎是中国古代食器中最多的一种,先秦时人们对鼎特别重视。在祭祀天神,地祗,先祖等重大仪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粮食,是最重要的祭器。在众多的鼎中,正鼎的件数以及和其他食器的组合往往是用鼎者财富,身份,权利的象征。根据当时的礼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使用七鼎六簋,士大夫使用五鼎四簋,依次降低。曾侯乙作为一个诸侯,却使用了九鼎八簋在当时是越级的行为。
“问鼎中原”这个成语中的“鼎”指的就是大家看到的这个鼎,说到这里还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有关这个成语的小故事,在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的治理下,楚国国力强盛,军队实力雄厚,楚庄王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周天子赶下台,自己取而代之。他就带着自己的军队浩浩荡荡的来到周天子的城池之外驻扎下来。周天子急忙派出以为能说会道的大臣王孙满去安抚楚庄王。楚庄王在和王孙满聊天的时候漫不经心的问他周天子所用之鼎的规模和重量是多少。王孙满听后十分生气,并且制止他说:“周朝虽然衰弱了,但是天命未改,天子鼎的轻重别人是不可以问的。真正的天子是以德服天下,以仁治百姓的。只凭匹夫之勇,用武力取得天下是无法让天下人信服的。”楚庄王听后,暗自点头,觉得很有道理,自觉理亏,于是就收兵回国了,但这个故事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青铜器叫做鹿角立鹤,放置在主棺附近。她由鹿的角,鹤的身子,鸟的翅膀组成。在古代,鹿是瑞兽,鹤也是吉祥,长寿之鸟。鹿角立鹤是作为曾侯乙灵魂升天的交通工具,他的家人和臣民在这点上想的是很周到的,曾侯乙在另一个世界绝对不会有行动不便的感觉。
手是古代人进食的工具,筷子的出现是战国以后的事情。用手进餐,盥洗器不可少。我们现在看到的的这个铜匜就是用餐时洗手用的。两侧各有一条铁链,冬天用来温水。在盥洗的时候至少要有三位侍女在一旁伺候,一位在上用匜浇水在宾客手上,一位用盘在下面接水,宾客挨个冲淋,然后由第三位侍者奉上擦手巾,这就是礼制上的“沃盥之礼”。铜匜在当时还有很多作用,大的可以用来泡澡,小的可以用来洗手,当作镜子。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礼器中,甚至在中国所有传世和出土的青铜中数尊,盘最为精致。它被发现后,即刻蜚声中外。
尊盘本是两件器物,出土时,尊置于盘内,上下叠置,浑然一体。尊是盛酒器,盘是作为盛冰之用。我们都知道,断臂的维纳斯是不能续接双臂的,但凡有好事者,都失败了。尊和盘则是不能分开的,同理,一旦分置,艺术魅力大为减色,所以我们看到的尊,盘陈列一如出土时的状貌。
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集中了先秦时期最为复杂精湛的工艺技术,其铸造水准,几乎是中国青铜时代不曾超越的顶点。失蜡法的应用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失蜡法,又叫熔模精密铸造法,就是用蜡料作一模型,然后以稀泥渐次敷裹其外,成为外范,然后阴干,加热熔掉内在的蜡模,成为完整的空腔,再向空腔内浇注铜水,等铜液冷却,去掉外范,得到没有范缝的铸件。显而易见,但凡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铸件都是孤品,也就意味着失蜡铸造法需要很高的成本,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失蜡法的过程,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千上万的商周铜器中,已知确实的失蜡铸件屈指可数。但是,我国在先秦时期形成的这一光荣传统,到了隋唐就失传了,它基本的技术只在一些乡间作坊偶尔地运用。又经过了一千年,中国的失蜡法竟转化成洋人的专利。在抗日战争时期,驻扎在云南昆明的美国空军机械师奥斯顿发现当地民间用一种看来较为特殊的方式铸造金属器物,进而发现这种工艺铸造飞机的螺旋桨异常坚固,于是加以改造利用。战争胜利后,奥斯顿回到美国就申请了专利。不久,前苏联购买了这个专利,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又从前苏联将这个专利买回。
这一对青铜器叫做联禁壶。壶是常见的酒器,禁是盛放酒器的几案,很少见,迄今已知只有5件。几案为什么叫禁?其实就是禁酒的意思。既用于饮酒,又提示戒酒,有些像现代纸烟盒上的广告“吸烟有害健康”。在周代,周人对殷人嗜酒而失掉国家的恶劣习俗深恶痛绝,并担心这一习俗死灰复燃,从而酿成新的社会的动乱,所以就常常以警示做出规定,铜禁的名称就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
不过,当时周天子已经对天下失去了控制力,作为周室的支脉,姬姓的曾侯乙也未必认真贯彻了禁酒的精神,只看他拥有的高档酒器,就基本可以断定他是个善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酗酒者。铜禁在曾侯乙的生活中不过徒有虚名罢了。
这个容器叫做鉴缶,它和尊盘一样,由两部分组成,内叫尊否,外叫方鉴,尊否放在方鉴内部。同样,尊否用来装酒,方鉴的空隙里放冰。因为我们知道古代的酒都米酒,时间长了,就容易变质变味,鉴缶在当时来说就是一个简易的冰箱。这在先秦时期还是个奢侈品,曾侯乙拥有了两件,的确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大家所看到的这个复杂的青铜器叫做建鼓座,由纠结穿插的群龙构成,乍看这件器物,犹如一团腾腾的火焰。中间有个空心圆柱,用来插鼓架。在战时,这个鼓座会插上战鼓;平时祭祀时,就会在大殿上用于演奏之用。
现在要隆重介绍的就是省博四大镇馆之宝之一的曾侯乙编钟了。曾侯乙编钟整体为铜木结构,由19件钮钟,45件甬钟,1件镈钟组成基本乐件。最上面一排就是钮钟,因它的上部有方形的钮而得名。钮钟体形较小,而且素面无纹。下面两排的基本都是甬钟,所谓甬钟,因它的上部有一个长的圆筒形甬柄,钟体上还有繁丽的蟠龙纹饰。镈钟就是中间最大的那个,是演奏中用以掌握节拍的乐器。
曾侯乙编钟上悬挂的镈钟,不仅音质纯正优雅,而且还铸有铭文33字,记载的是楚惠王时期,铸此钟送给曾侯乙的这一事件。说到赠钟就要提起楚昭王避难于随国的事情了。当时吴国大军攻进楚国郢都,楚惠王的父亲楚昭王逃到随国,吴军随即赶到,要求随君交出昭王,作为交换条件,吴国答应把汉水以东的土地划归随国。但随君不顾吴国威胁利诱,拒绝交出楚王,因此赢得了时间,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打退了吴国军队。随国在吴国大军压境的情境下保护楚昭王的故事,是历史上一个不背盟誓的佳话。所以楚惠王为代父亲向随君的后裔表示不忘救难的恩情,送给了曾侯乙这个镈钟。
编钟之所以能发出优美的乐声,形状是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我们通常见到的钟,是寺庙里的正圆形钟,它只能单音轰鸣,而且延续音很长,不利于下一个音的演奏,所以不能用来编组演奏。而编钟是合瓦形,纵看像两片板瓦凹面合在一起。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圆则声长,扁则声短;声短则节,声长则曲。”意思是说,正圆形钟发出的声音不能很快衰减,虽然余音绕梁,但是影响下一个音的发出;合瓦形钟发出的声音,由于衰减加快,既利于第二个音的击发,也就利于旋律的演奏。一个编钟的正面和侧面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音。正面发出的音叫正鼓音,侧面发出的叫侧鼓音。
据检测,曾侯乙编钟音质良好,发音相当准确。而且整体气势壮丽恢弘,犹如一部动人心魄的交响乐章。而且编钟的音域宽广,简单的说,讲现代88键钢琴左边的低音去掉7个白键5个黑键,右边的高音去掉7个白键5个黑键,中间的64个黑白键就是曾侯乙编钟音域的宽度。不仅可以演奏现代中国的乐曲,甚至可以演奏西方维也纳古典派风格的交响曲。所以曾侯乙编钟的完整性和理论性都代表了当时音乐的最高水平,是已知先秦编钟之最,是研究中国先秦律学的珍贵资料。
“金声玉振”是对宏大优美乐声的描绘,所谓“金声”是指钟所发出的声音,“玉振”则是指磬发出的声音。曾侯乙的编磬共有32块,分别挂在磬架的上下两层。由于在水中浸泡了2000多年,磬石的表层因腐蚀而十分疏松,甚至有的看似完整,一触即溃。多数不能击奏,较完整的也不能发出乐音了。
经过鉴定分析,磬料除了极少数为大理石,绝大多数为石灰石,俗称青石。除了“金石之乐”的钟磬,曾侯乙墓还出土了鼓,瑟,琴,笙,排箫,篪等乐器。有很多是很古老的,连名字都没有记载的。
曾侯乙墓出土的漆衣箱笨是日常的用具,由于装饰了图案,更由于这些图案中穿插了主题性绘画,这些衣箱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遗物。几只衣箱上描绘了神话题材与天文星象图,一是《夸父追日》,一是《后羿射日》,一是《伏羲女娲》,一是《青龙白虎与二十八星宿图》。表现的都是天,地,以及人生的重大题材。
编号为66衣箱的盖面正中,朱书一个篆文的大“斗”字,环绕“斗”字,写有28星宿的名称,盖面两端绘有青龙,白虎的图画。绘画作者将衣箱的拱形盖面想象为圆形的天穹,箱底想象为大地,有箱底向盖顶看,等于在大地仰视天穹。可见楚国画工的内心视觉是相当发达的。这幅天文图画,不仅在美术史上具有价值,在古代天文学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衣箱上所画的二十八星宿全部名称,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上已知最早,最完整的记载。而且表明了北斗在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当时没有先进的观测仪器,都是星相学家用肉眼观测,描绘出的二十八星宿排列顺序和现在天文仪器所观测到的相差无几,也是说明在当时天文学是非常发达的。
木柲当时的设计破费一番周折,初始是想用青铜作为长柄的材料,但是铜虽然锋利,却太重,不利于平时的携带。而用木头材料的话,虽然轻便,却不结实。最后我们聪明的古人用木头作为内芯,外面包裹竹片,再用皮革,藤条一层一层缠绕,这样既轻便,又结实,有韧劲。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在曾侯乙墓里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兵器之一,积竹木柲。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从北室中出土的竹简,这些竹简记载了用于葬礼的物品以及葬礼的规模。但是竹简的记载与墓中出土的实物并不相符,如完整的车马根本没有,也可能是另外有车马坑下葬,只是目前还没有发现,或者根本就没有下葬。如果当真如此,曾侯乙的灵魂可能会因此有所不快,因为这些车马葬礼理应归他带到另一个世界去的。不过也有记载少,出土多的现象。总之,竹简上的记载恐怕是一个大致的流水账,只是给仅剩一副皮囊的曾侯乙,做个象征性的交待。
曾侯乙墓所具有的文化因素,主要的部分被今天的学者归于楚文化系统。但曾墓毕竟不是楚墓,在另外一些方面,则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内涵,它是中国文化多元发展的一个标本。
谢选骏指出:上文虽知“轴心时代”并说曾国国君生活的历史时期恰在轴心时代的中间段,却不知曾侯乙墓遗物的文化面貌,全无轴心时代的映像,而是充斥了原始宗教和魔鬼崇拜,那里一起下葬的一万多件遗物,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例如,曾侯乙的内棺左右侧板的图像基本对称,描绘有不同类型的神灵,龙凤及怪兽。神像形貌十分怪异,有的人面鸟身,有的兽首人身。这些神怪都是赤膊正面,手持双戈戟的形象。有人说他们是护卫死者灵魂的卫士,有人认为他们是引魂升天的羽人,或者驱鬼逐疫的“方相氏”……但不论是什么神灵,肯定是原始宗教、部落宗教的万物有灵的产物,而非高级宗教、世界宗教的人文精神的体现。此外,曾侯乙墓还有8个陪葬棺,棺内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一共有21人为曾侯乙陪葬。这里哪有一点轴心时代的精神呢?这就是“败絮其中”了。至于金玉其外嘛,可算中室放置的65件一套的大型青铜编钟,32件一套的编磬为中心的乐器和以“九鼎八簋”为中心的青铜礼器吧。但是,这些乐器所伴奏的,不过是杀人的祭祀。
曾国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资料记载,有说曾国就是《左传》里提到的随国,又说随国是周朝封在南方最大的同姓方国,所谓“汉东之国随为大”,其地位与作用有些像周王室在江汉地区的总代理……但是这种说法甚为可疑,忘记了考古发现“商朝一座大墓就殉164人,两周八十多座墓总共殉两百多人”的事实,曾侯乙墓一处就殉葬21人,在我看来这不是周朝的做法,而是野蛮的东夷做法。
【024、臭伊丽莎白】
《从戴安娜之死到安德鲁丑闻…王室最后的遮羞布掉了》(纽约时报 2019-11-22)报道:
伦敦——英国君主政体曾经挺过一次次公共危机——宗教分裂、革命、谋杀国王——但本周皇室家族仓促面对一个相对较新的对手:尴尬的电视采访。
约克公爵(The Duke of York)是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次子,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安德鲁王子(Prince Andrew),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50分钟的采访时,他竭力为自己辩护,讲述他与声名扫地、被控性交易的金融家杰弗里·爱泼斯坦(Jeffrey Epstein)之间的友谊。
采访上周末播出后,受到英国媒体的广泛批评,称其为灾难。这次采访将一场酝酿已久的争议迅速变成了英国王室的全面丑闻,这是王室在现代历史上最糟糕的丑闻之一。面对强烈的公众反应,安德鲁王子周三宣布,在女王的允许下,他将无限期地远离公众生活。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已有一系列丑闻让英国王室窘迫不安。在接受BBC采访时,安德鲁王子谈到了他与杰弗里·爱泼斯坦的友谊,并极力为自己辩护。
安德鲁王子与杰弗里·爱泼斯坦的友谊——王子与爱泼斯坦在1999年相识,两人的关系多年来一直受到密切关注。在BBC的采访中,王子说他曾参加爱泼斯坦用来招待政界、学术界和商界的“世界主义者”的晚宴,两人还数次互访。但安德鲁王子表示,他当时“没看到什么迹象”,表明爱普斯坦有不当行为。
2008年,爱泼斯坦对教唆卖淫的指控供认不讳,并根据一项广受批评的认罪协议,在佛罗里达县监狱服刑13个月。2010年获释后,安德鲁王子曾出入爱泼斯坦位于曼哈顿的豪宅,外界普遍批评他继续与爱泼斯坦交往。
今年夏天,在这位金融家因联邦指控被捕、针对他的指控细节开始浮出水面之后,人们的注意力再次转向了安德鲁王子与他的友谊。今年8月,爱泼斯坦在纽约一所监狱自杀。指控他的人之一,弗吉尼亚·罗伯茨·朱弗雷(Virginia Roberts Giuffre)说,爱泼斯坦把她卖给了安德鲁王子,后者与她发生了三次性关系,但他否认了这一指控。随着压力的增加,王子同意接受BBC的采访。但公众对这段视频立即做出了激烈的反应,尤其是王子显得对爱泼斯坦的受害者缺乏同情。与王子有关的企业和组织迅速撇清关系。
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在分居多年后于1996年离婚。查尔斯和戴安娜的婚姻失败——安德鲁王子并非他这一代皇室成员在接受电视采访后受到攻击的第一人。他的哥哥查尔斯王子(Prince Charles)与第一任妻子戴安娜离婚后,为了挽回声誉,同意在1994年的一部纪录片中露面。但当王子承认通奸时,他立即失去了他一直拼命想要重新赢得的善意。他们的父亲菲利普亲王(Prince Philip)当时表示,他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要公开表达自己的烦恼,但采访得到了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事先批准。
一年后,戴安娜王妃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婚姻中有三个人”,指的是查尔斯王子和卡米拉·帕克-鲍尔斯(Camilla Parker-Bowles),后者后来成了查尔斯王子的的第二任妻子。查尔斯和戴安娜在分居多年后于1996年离婚。第二年,戴安娜在巴黎被狗仔队跟踪时死于车祸,皇室家族因为看起来“对举国的悲痛漠不关心”而受到抨击。
1960年,玛格丽特公主与安东尼·阿姆斯特朗-琼斯宣布订婚。玛格丽特公主的爱情生活——在查尔斯王子离婚20年前,他的姨妈玛格丽特公主(Princess Margaret)与斯诺登伯爵(Earl of Snowdon)离婚的消息震惊了王室。
几十年来,玛格丽特发现自己一直是来自王室内部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这种关注主要集中在她的爱情生活上,有时得到同情,有时则受到告诫。她喜欢玩乐的天性和迷人的生活方式——派对、奢华的服装和名人朋友——成为英国媒体的一项主要内容。但上世纪50年代,她与离过婚的王室侍从彼得·汤森上尉(Group Capt. Peter Townsend)的恋情是个临界点。她的姐姐伊丽莎白女王是禁止离婚的英国国教的领袖。人们当时对于爱德华八世(King Edward VIII)为与一位离过两次婚的美国人结婚而放弃王位引发的喧嚣还记忆犹新,玛格丽特公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必须结束这段恋情。公主没有选择离开王室生活嫁给他。
近十年后,她爱上了摄影师安东尼·阿姆斯特朗-琼斯(Antony Armstrong-Jones),两人结婚后,他成了斯诺登伯爵。但他们动荡的关系在1976年以离婚告终。玛格丽特公主的爱情生活成为Netflix历史剧《王冠》(the Crown)的主要情节。这是一部探究王室内部世界的剧集。
菲利普亲王以对媒体发表冒失的言论而闻名。经常失言的菲利普亲王——女王伊丽莎白二世98岁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也曾因接受媒体采访时口不择言而发现自己陷入麻烦。不像他公众形象保持慎重的妻子,他可能会直言不讳,容易失言。他的一些言论带有攻击性,或者带有公开的种族主义色彩。“如果在这里呆得太久,你们都会变成眯缝眼,”1986年访问中国时,他对在中国的英国留学生说。“看起来像是一个印度人装上去的,”1999年他在爱丁堡附近的一座工厂里指着一个老式保险丝盒说。“之前所有人都在说我们必须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现在他们却在抱怨失业,”他在1981年经济大衰退期间说道。
今年早些时候,他在伦敦北部的一条乡村公路上发生了一起撞车事故,引发了人们对他驾驶能力的质疑,随后他放弃了驾照。事故发生两天后,他被拍到开车不系安全带,并受到一名警察的训斥。
爱德华八世的短暂统治——在20世纪20年代,伊丽莎白女王的叔叔爱德华王子以放纵出名,以至于写进了一首歌:“我与一个与威尔士亲王共舞的女孩共舞的男子共舞。”但最终令王室动摇的是与一位特定女性的关系。1930年,他遇到了来自巴尔的摩的已婚女人沃利斯·辛普森(Wallis Simpson),她也出入同一个上流社会圈子。在父亲乔治五世国王去世后,爱德华不顾母亲玛丽王后和时任首相斯坦利·鲍德温(Stanley Baldwin)的反对,继续追求她。当王子在1936年继承王位时,一场僵局随之出现。辛普森夫人要求与丈夫离婚,英国政府建议新国王不要娶她。政府试图瞒着英国媒体,但美国报纸却把它公诸于众。几个月后,爱德华国王退位,称“得不到我爱的那个女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去承担如此沉重的责任,是不可能的事”。在很多年里,这对夫妇一直被指控同情纳粹。她否认支持希特勒,但1935年,爱德华敦促英国退伍军人协会访问德国,1937年,这对夫妇在位于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的贝希特斯加登与希特勒见面,让爱德华的弟弟乔治六世国王很尴尬。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段视频显示,爱德华跟母亲和当时六七岁的未来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一起行纳粹举手礼,“那显然是一个玩闹场合”。
谢选骏指出:1986年,我在北京骑着自行车,突然之间道路遭到封锁了,原来是英国女王的车队经过长安街!当时我很气愤,大叫一声“臭伊丽莎白”!其实,干扰人民的不仅有臭伊丽莎白,还有臭邓小平、臭李先念!没有他们的阿谀奉承,英国女王如何在北京横行霸道呢?现在好了,三十三年过去,事实证明,伊丽莎白女王确实很臭,所以有网民哀嚎说——“生出了几个臭儿子的母夜叉肯定也不是个好东西!”人的,还有邓小平、李先念,也都是很臭很臭的了。
附录
《英国女王1986年访华:带来四百年前的一封信》(2015年04月01日 环球人物杂志)报道:
女王回忆道:“约390年以前,我的祖先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给万历皇帝写信,表示希望英中之间贸易能够得到发展。送信的信使遇到不幸,所以那封信就一直没送到。”她风趣地说,“幸运的是,1602年以来的邮政事业已进步。” 女王夫妇访华期间登上长城。
1984年中国和英国签署协议解决香港问题,消除了两国关系中最大、也是最后的障碍。中英各方面的关系和合作迅速发展,一度被誉为中英关系的“史上最佳时期”。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历史上英国君主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当时任外交部西欧司英国处处长,全程经历了这一中英关系史上的盛事。
英方提前告知注意事项
女王出行是一件兴师动众、讲究繁文缛节的事情,两国早在此前一年就商量并开始准备工作。英方提出,女王将乘坐专机BAe146来华,还要动用皇家游艇“大不列颠尼亚”号,那是一艘设施完美的豪华轮船,有“流动王宫”之称,女王曾乘坐它出国访问600多次。随同女王来访的队伍庞大,除她的夫君菲利普亲王外,有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 豪及其夫人、王室成员16人以及女王的私人秘书、新闻秘书、总管、侍从、医官、服装师、美发师、司库、女佣、男仆等照顾女王生活起居的20人。此外,还有皇家游艇和护卫舰上的乐队、官兵和其他王室服务人员600余人。
在讨论访问细节时,英方特意向我方通报了一系列注意事项,如觐见女王时握手用力不可太重;女王忌食油腻,喜欢清淡菜肴;女王身材不高,所献花束不可太高;女王不接受商业公司和机构馈赠的礼品,以免日后被作广告宣传之用等等。
中英双方最后商定日程,女王先坐专机抵北京,然后到西安和上海访问,再去昆明和广州参观,在广州结束访问后去香港。
访华是女王的夙愿
1986年10月12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举行盛大仪式,热情欢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来华访问。仪式结束后,笔者和外交部的同事随同李先念主席陪同英女王夫妇一行进入人民大会堂大厅,两国元首进行礼节性会见。李先念主席对女王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英等许多国家的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曾一起并肩战斗。我们还记得,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王室其他成员,留守本土,同人民共患难,坚持抵抗法西斯的英勇斗争。”在欢迎宴会上,李先念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对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访华给予高度评价,称这是“中英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表示,到中国来访问是她的一个夙愿,她一直热切期待这次访问。她说,“我们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两国人民友谊的基础之上的,这样的友谊应该珍视。现在中英两国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密切。这主要归功于我们双方解决了香港前途问题。我们两国作出了承诺,要尽力保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女王追溯了中英交往的历史,她回忆道:“约390年以前,我的祖先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给万历皇帝写信,表示希望英中之间贸易能够得到发展。送信的信使遇到不幸,所以那封信就一直没送到。”她风趣地说,“幸运的是,1602年以来的邮政事业已进步,您邀请我们到这里来的信件平安送到了,而且接受这一邀请给了我们极大的快乐。”她当场把当年伊丽莎白一世写给万历皇帝那封信的复印件,送给了李先念主席作为纪念。
邓小平与女王伉俪谈笑风生
当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邓小平在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会见并设午宴款待英女王和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邓小平特意走到门外古色古香的庭院中迎接女王一行,笑容满面握着女王的手说,“能请你们来很高兴,请接受一位中国老人对您的欢迎和敬意。”席间邓小平妙趣横生地说,北京天气太干燥了,要改变一下,能借一点伦敦的雾就好了。菲利普亲王解释说,雾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现在伦敦已经没有雾了。邓小平说,那可以借点雨,雨比雾更好。菲利普亲王接过来说,那你们也可以借点阳光给我们。说罢大家哈哈大笑,宾主之间生疏感顿消。邓小平对女王说,以前香港问题是一个阴影,笼罩在两国的头上,现在这个阴影消除了,我们之间的合作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前景光明。女王事后回忆说,邓小平虽然年事已高,但思想如此敏捷,充满活力,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活动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大家知道邓小平烟瘾很大,平时会见客人谈话时不断吸烟,几乎一支接着一支。当他得知女王不吸烟,于是在整个会见宴请期间,居然未吸一支烟,表现了极大的自制力,令客人十分感动。女王在访问后写给邓小平的感谢信中,特别提到此事。她写道,“但愿未吸一支烟没有使您太难受!实际上我们不会介意的,但我们仍感谢您的好意。”
女王答谢宴在游艇上举行
与其他国家的元首不同,英国女王对中方的答谢宴会是在上海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举行的。女王在北京和西安访问时,皇家游艇已驶入上海杨树浦码头停泊。为此,国家主席李先念和夫人还打破惯例,专程到上海去出席,这也说明中方对女王访问的重视。
笔者还记得那天傍晚和外交部同事去参加女王答谢宴会的情景。我们在皇家舰艇乐队欢快的音乐中登船,一踏上二层弦梯就排起长队,客人大概有两三百人,行进缓慢,等了近一个小时。后来才发现,原来女王站在二楼船舱门口,与来宾一一握手,有时还交谈几句,算是一次小型接见,所以时间就拖长了。在英国大使的介绍下,女王与我们握了握手,没有说话。进入宴会厅,只见穿着整齐的皇家服务人员,托着盘子穿梭于客人之间,提供饮料和食品。盘内饮料有果汁、葡萄酒、香槟酒等。食品是制作精美的西点,还有袖珍的小面包、小泥肠、小玉米卷等,特点是小巧玲珑,用牙签插住放进嘴里可一口吞食。一些期待品尝英国宫廷美食、准备大快朵颐的客人,可能会感到失望。
英女王此行也着眼于促进中英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技术交流。访华期间,女王把皇家游艇提供出来作为活动场地,在游艇及和平饭店等地举行了大规模的两国经贸合作座谈会,有100多名英国企业家和300多名中方各部门、机构的代表参加。座谈会取得丰硕成果,签订了十余项合作项目的意向书或协议。
访华期间,女王夫妇参观了气势宏伟的北京故宫,戴上眼镜仔细观赏了当年从英伦三岛远渡重洋来到东方的古老自鸣钟和天文仪器。他们还登上万里长城,互相为对方拍照留念。他们对西安秦兵马俑庄严威武的队伍感到震撼,为江南园林的秀丽而陶醉。他们还参访了黄浦江畔的儿童乐园,在云南与美丽热情的少数民族姑娘合影。
访问结束时,女王给李先念主席亲笔写了封感谢信,信中说,“我们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贵国的深情厚谊,对中国的古老文明及其充满活力和生机勃勃的人民的所见所闻,使我们神往不已。”她还表示,“希望这种良好关系能继续下去并得到发展。毫无疑问,这次访问已在英国国内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我相信,这将有助于两国人民和政府认识到未来建立更密切关系的潜力。”
谢选骏指出:臭伊丽莎白二世送出了不幸的伊丽莎白一世的不幸的信使四百年前没能送出的信,难怪她这么臭气熏天——她把一切殖民主义的罪恶都集中到了自己的家族!好在她还有一些幽默感,可以嘲笑那位臭烘烘的烟鬼汉奸邓小平没有朝她脸上吞云吐雾!否则臭伊丽莎白就更臭了。但愿这不是愚人节的笑话。
【025、大汉奸林彪惨死是因为他害惨了中国人】
《真相?令人骇然!林彪指挥日俄联军打败了国民党》(2019-12-24 每日头条 纽时博客)报道:
当年不但有十几万朝鲜部队加入了林彪的四野部队,而且还有大批日本关东军被改编成东北野战军,根据当时日军官员回忆录:八路在60万关东军中搞了个百分比,要求日本人用留下小部分人的代价换取大部分人的遣返。日本人在同胞之间是重视责任感,他们误认为留下必死,因此很多团队中的精英分子和骨干便要求留下,换取大部分袍泽的平安归国。
1948年9月28日,日本外务省调查局局长加藤松平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向外界公布:日本前关东军官兵及其家属,一共有14万人或被迫留在东北中共军中服役,或滞留在中共控制区内生活;加藤局长肯定地认为,据他们周密调查,起码有6万名日本军人直接为中共军于前线工作,有教授士兵开炮打枪的,有教授飞行技术的,有跟随部队做出战术指导的,也有驾驶坦克和国军直接交战的。以上记录见诸于1948年9月29日的《纽约时报》。
不过这只是一部分,被苏军俘虏关押在苏联境内的日本关东军还有近五十万部队,当林彪部队最危急的时候,已经被国军撵的快逃进苏联国境,苏联在联合国和美国一起通过一项决议,让国民党部队立即停战,国共双方搞谈判(苏联的意思也就是不允许国民党在自己的家门口胡搞)。谈判当然只是苏联一时的缓兵之计,等国军发现上当了再次发起进攻,发觉打不动了,林彪的部队好像个个吃了蚁力神、大力丸之类的仙药,战斗力不但大增,武器也焕然一新。
战斗力增强主要是苏联把关集中营里劳动的日本关东军改编了二十万加入林彪的野战军,并威胁这些日本人如果在战场上逃跑,就把剩下的四十万皇军集体死啦死啦地干活!武器用的全是苏联红军的装备,只有军装是共军的。于是国军悲剧,共军反攻。
东北野战军中究竟有多少改编的日军,现在要搞清楚可能已经非常困难,毕竟已经过去了快七十年。不过在日本有个四野战友联谊会,这个联谊会每年都在搞活动,一大帮当年在中国战斗过的日本皇军聚在一起回忆当年在中国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打国军打的太爽了,皇军当年没做到居然跟着街坊军做到了。
有个“四野联谊会”的日本军官兵头义清说:第四野战军里,曾经有差不多十多万日本人,四野一般一个连编有一个日军步兵班,这些日军训练有素,提高了四野的整体战斗力,为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当听说北京有个“38军战友会”时,兵头义清透露日本也有个“38军战友会”,大概一万多人,仅东京地区就有几百人。
在东北,中共的技术兵种几乎都是外国人,因为培训起来需要时间,而从山东带过来的十万土八路几乎都是文盲,给他们扫盲都需要大量时间,不要说让他们去开飞机驾驶坦克,操作野战火炮。刚好日本关东军的素质就相当高,于是改编了一大批,其中还有几万中共最早的铁道兵。但消灭东北国军的主力,还有大批苏联红军的参与。
在东北,几十万国军主力的覆灭,苏军出了大力。辽沈战役,作战计划早在半年前在莫斯科就制定了出来,6月,以科瓦廖夫为首的二十一人苏联专家小组启程到达中国东北。表面看廖是铁路运输部门负责人,实际上他是苏联任命的东北最高军政长官,也是辽沈战役的战场总指挥,受命指挥所有中苏部队。
这时战场上的形势已经逆转,共军从装备上、人员数量上已经取得优势。在辽沈战役准备阶段,更悲剧的是,苏联把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支持苏联130亿美圆武器中的40亿美圆的重型武器,全部装备了四野。于是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国军因为美国武器禁运政策导致所用的美式武器缺乏弹药,不得不拿起库存的日本三八大盖,推出了日军的山炮搞防守,而四野清一色美式装备——美国坦克、装甲车、美国榴弹炮,美国四轮卡车。而且为了方便指挥全军,苏联顾问配置到四野营一级单位,所有顾问直接听命科瓦廖夫的苏联作战指挥部,这些人都是久历苏德战争的苏联军官。都远远优于国军。
来看一组数据,从二战开始的1938年到1949年,美国各种类型援助总和30亿美元。而其中对华武器援助只有8亿美圆,而且这些武器装备大部分都用于二战中对日战场。1946年6月26日,中国内战爆发。1946年底,美国政府在马歇尔停战建议下对华实施军火禁运,直到1948年11月才解除武器军火禁运,而解除武器禁运后,首批少量武器运抵中国港口已经是半年过后的事情,也就是1949年6月,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在1949年6月2日结束。
看完悲惨的国军,来看看共军方面:在1937年至1940年期间,莫斯科通过外蒙和新疆为中共秘密运送了数万支枪械。苏联红军于1945、1947年又两次将日本关东军的70万支枪械(其中20万支来自驻朝日军)交给了中共。
据原抗联领导人彭施鲁回忆,苏联还曾将在欧洲缴获的部分德造武器和捷克造武器交给中共。这些来自欧洲的枪械是通过北朝鲜运进东北,最繁忙时,东北车站里德制军火堆积如山,往往一车卸完另一车又接着进站。从1942年至1949年,美国通过大规模美援、为国民党一共才武装了45个步兵师;但从1945到1948年之间,中共依靠苏援枪械却组建了210个步兵师。
不过斯大林还是不放心基本是文盲组成的林彪东北野战军的战斗力,命令苏联红军直接参战。辽沈战役是苏联将领亲自指挥,以苏联军队为主体的加中共军队的混合军队完成的战争。胜利的基本原因,就是苏联的精锐的步兵、空军、装甲、炮兵,甚至海军的全面参战,导致国民党被完全击败。例如锦州之战完全由苏军独立完成,四野的部队不过是战斗结束后帮忙打扫了一下战场。
以后苏军又混编进四野,一路打进关去,被俘的国军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的贴身卫士在牢中交待说他在被押到城墙上的一路,从共军攻城的尸体中惊讶地看到技术兵种中有很多穿着共军军服的黄头发的苏联阵亡士兵。14万日军,10万朝鲜军,10余万关内干部,30万伪满军。好一支日俄联军哦。
而中共在三大战役中还是大规模使用红军的那套打法,也就是人海战术。如果没有苏军、日军、朝军的强大支援,没有他们驾驶的坦克、飞机、大炮、火车、卡车助阵,要搞定几百万国军做梦去吧。
来瞧瞧国军回忆,国军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徐州办事处处长姚立夫记述:“当碾庄战幕即启,一时炮声震天,爆炸声此起彼伏,黄伯韬7万余众被迫于共军的人海战术之下。当炮声隆隆过后,照例是震人心弦的冲锋号声,潮水般的人海,一股一股地涌向我军所扼守的各据点,在黑夜冲杀中,照明弹不停地大放光芒,照映着穿着灰色土布棉军服、胸前挂满手榴弹、拚命前冲的士兵们。国军据守在碉堡内,一待人潮涌近,便集中火力扫射,眼看着一排排的战士倒了下去,又一排排地冲了上来。这种前仆后继的人海,任凭你火力如何充足,火网如何密集,也有着死不完的人来和你的枪弹相拼。但奇怪的是,在那些阵亡的共军尸体上,却很少见到有肩负皮囊、手持短枪或冲锋枪的,甚至连步枪也见不到一支,似乎都是徒手。当这些勇士们冲进国军的碉堡,雨点般的手榴弹便纷纷投进碉堡,那一簇簇的火花,映着地面上激起的黄土,真乃血肉与炮弹齐飞,泥沙共烟雾一色,在青白色的照明弹的余辉下,构成一幅悲壮的战地图画。有一些碉堡内的国军面临一个极大的困难,即阵亡的共军尸体渐渐地竟成为一座尸墙,遮断了碉堡内国军的视线,以致正面火力无法发挥效能……。共军知道人海战术奏效,此时精锐部队,倾巢而出,在步炮配合下,发起总攻。一时炮火震天,杀声遍野。国军士兵则以尸墙作掩护,无奈敌不过四面八方汹涌冲过来的人潮。也有很多机枪射手们从未见过如此的场面,杀人而杀得令自己害怕和恶心,经过了一次次冲杀,很多机枪射手都换成了军官,因为颇多的士兵受不了这样的精神压迫。
这种人海战术是以付出大批生命为代价的,东北1946年光复时统计有5千7百万人口,而到了1949年毛登上天安门,人口下降到了3千5百万,这两千万人口哪里去了,莫非都移民俄国了!可以说三大战役都是苏联人策划、指挥的,斯大林可以被称为中国解放之父,而不是土鳖毛。毛1948年还在梦中,说要打垮国民党起码还要五年,没多久改口说看起来用一年就可实现,原因就是街坊军在苏联专家的指挥下,又有日、朝、苏军的加入,一路势如破竹。
谢选骏指出:说大汉奸林彪1971年的惨死是因为他1940年代像吴三桂一样,从东北入关,一路向南屠杀,害惨了中国人。当然,这样子解释历史,并非为毛泽东杀害林彪开脱罪责,而是指冥冥中的天道循环。
【026、大骗子胡适的小问题】
网文《胡适:柴米油盐的日子,就算过了一生吗?》(2017年11月24日 转载网络)说:
我到北京不到两个月。
这一天我在中央公园里吃冰,几位同来的朋友先散了。我独自坐着,翻开几张报纸看看,只见满纸都是讨伐西南和召集新国会的话。我懒得看那些疯话,丢开报纸,抬起头来,看见前面来了一男一女,男的抱着一个小孩子,女的手里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
我觉得那男的好生面善,仔细打量他,见他穿一件很旧的官纱长衫,面上很有老态,背脊微有点弯,因为抱着孩子,更显出曲背的样子。他看见我,也仔细打量。我不敢招呼,他们就过去了。
走过去几步,他把小孩子交给那女的,他重又回来,问我道:“你不是小山吗?”
我说:“正是。你不是朱子平吗?我几乎不敢认你了!”
他说:“我是子平,我们八九年不见,你还是壮年,我竟成了老人了,怪不得你不敢招呼我。”
我招呼他坐下,他不肯坐,说他一家人都在后面坐久了,要回去预备晚饭了。
我说:“你现在是儿女满前的福人了。怪不得要自称老人了。”
他叹口气,说:“你看我狼狈到这个样子,还要取笑我?我上个月见着伯安仲实弟兄们,才知道你今年回国。你是学哲学的人,我有个问题要来请教你。我问过多少人,他们都说我有神经病,不大理会我。你把住址告诉我,我明天来看你。今天来不及谈了。”
我把住址告诉了他,他匆匆地赶上他的妻子,接过小孩子,一同出去了。
我望着他们出去,心里想到:朱子平当初在我们同学里面,要算一个很有豪气的人,怎么现在弄得这样潦倒?看他见了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一开口就有什么问题请教,怪不得人说他有神经病。
但不知他因为潦倒了才有神经病呢?还是因为有了神经病所以潦倒呢?
……
第二天一大早,他果然来了。他比我只大得一岁,今年三十岁。但是他头上已有许多白发了。外面人看来,他至少要比我大十几岁。
我问他什么问题。
他说:“我这几年以来,差不多没有一天不问自己道: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我想了几年,越想越想不通。朋友之中也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起先他们给我一个‘哲学家’的绰号,后来他们竟然叫我做朱疯子了!小山,你是见多识广的人,请你告诉我,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
我说:“子平,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现在的人最怕的是有人问他这个问题。得意的人听着这个问题就要扫兴,不得意的人想着这个问题就要发狂。他们是聪明人,不愿意扫兴,更不愿意发狂,所以给你这个疯子的绰号,就算完了。我要问你,你为什么想到这个问题上去呢?”
他说,“这话说来很长,只怕你不爱听。”
我说我最爱听。他叹了一口气,点着一根纸烟,慢慢地说。
以下都是他的话:“我们离开高等学堂那一年,你到英国去了,我回到家乡,生了一场大病,足足地病了十八个月。病好了,便是辛亥革命,把我家在汉口的店业就光复掉了。家里生计渐渐困难,我不能一出来谋事。那时伯安石生一班老同学都在北京,我写信给他们,托他们寻点事做。后来他们写信给我,说从前高等学堂的老师陈老先生答应要我去教他的孙子。
我到了北京,就住在陈家。陈老先生在大学堂教书,又担任女子师范的国文,一个月拿的钱很多,但是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成器,老头子气得很,发愤要教育他的几个孙子成人。但是他一个人教两处书,哪有工夫教小孩子?你知道我同伯安都是他的得意学生,所以他叫我去,给我二十块钱一个月,住的房子,吃的饭,都是他的,总算他老先生的一番好意。
过了半年,他对我说,要替我做媒。说的是他一位同年的女儿,现在女子师范读书,快要毕业了。那女子我也见过一两次,人倒很朴素稳重。但是我一个月拿人家二十块钱,如何养得起家小?我把这个意思回复他,谢他的好意。老先生有点不高兴,当时也没说什么。过了几天,他请了伯安仲实弟兄到他家,要他们劝我就这门亲事。
他说:‘子平的家事,我是晓得的。他家三代单传,嗣续的事不能再缓了。二十多岁的少年,哪里怕没有事做?还怕养不活老婆吗?我替他做媒的这头亲事是再好也没有的。女的今年就毕业,毕业后还可在本京蒙养院教书,我已经替她介绍好了。蒙养院的钱虽然不多,也可以贴补一点家用。他再要怕不够时,我把女学堂的三十块钱让他去做。我老人,大学堂一处也够我忙了。你们看我这个媒人总可算是竭力报效了。’
伯安弟兄把这番话对我说,你想我如何能再推辞。我只好写信告诉家母。家母回信,也说了许多‘三代单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话。
又说:‘陈老师这番好意,你稍有人心,应该感激图报,岂可不识抬举?’
我看了信,晓得家母这几年因为我不肯娶亲,心里很不高兴,这一次不过是借发点牢骚。我仔细一想,觉得做了中国人,老婆是不能不讨的,只好将就点罢。我去找到伯安仲实,说我答应订定这头亲事,但是我现在没有积蓄,须过一两年再结婚。
他们去见老先生,老先生说:‘女孩子今年二十三岁了,她父亲很想早点嫁了女儿,好替他小儿子娶媳妇。你们去对子平说,叫他等女的毕业了就结婚。仪节简单一点,不费什么钱。他要用木器家具,我这里有用不着的,他可以搬去用。我们再替他邀一个公份,也就可以够用了。’
他们来对我说,我没有话可驳回,只好答应了。
过了三个月,我租了一所小屋,预备成亲。老先生果然送了一些破烂家具,我自己添置了一点。伯安石生一些人发起一个公份,送了我六十多块钱的贺仪,只够我替女家做了两套衣服,就完了。结婚的时候,我还借了好几十块钱,才勉强把婚事办了。
结婚的生活,你还不曾经过。我老实对你说,新婚的第一年,的确是很有乐趣的生活。
我的内人,人极温和,她晓得我的艰苦,我们从不肯乱花一个钱。我们只用一个老妈,白天我上陈老家教书,下午到女师范教书,她到蒙养院教书。晚上回家,我们自己做两样家乡小菜,吃了晚饭,闲谈一会,我改我的卷子,她陪我坐着做点针线。我有时做点文字卖给报馆,有时写到夜深才睡。她怕我身体过劳,每晚到了十二点钟,她把我的墨盒纸笔都收了去,吹灭了灯,不许我再写了。
小山,这种生活,确有一种乐趣。但是不到七八个月,我的内人就病了,呕吐得很厉害。我们猜是喜信,请医生来看,医生说八成是有喜,我连忙写信回家,好叫家母欢喜。老人家果然喜得很,托人写信来说了许多孕妇保重身体的法子,还做了许多小孩的衣服小帽寄来。
产期将近了。她不能上课,请了一位同学代她。我添雇了一个老妈子,还要准备许多临产的需要品。好容易生下一个男孩儿来。产后内人身体不好,乳水不够,不能不雇奶妈。一家平空减少了每月十几块钱的进帐,倒添上了几口人吃饭拿工钱。家庭的担负就很不容易了。过了几个月,内人的身体复原了,仍旧去上课,但是记挂着小孩子,觉得很不方便。看十几块钱的面子上,只得忍着心肠做去。不料陈老先生忽然得了中风的病,一起病就不能说话,不久就死了。他那两个宝贝儿子,把老头子的一点存款都瓜分了,还要赶回家去分田产,把我的三个小学生都带回去了。
我少了二十块钱的进款,正想寻事做,忽然女学堂的校长又换了人,第二年开学时,他不曾送聘书来,我托熟人去说,他说我的议论太偏僻了,不便在女学堂教书。我生了气,也不屑再去求他了。
伯安那时做众议院的议员,在国会里颇出点风头。我托他设法。他托陈老先生的朋友把我荐到大学堂去当一个事务员,一个月拿三十块钱。我们只好自己刻苦一点,把奶妈和那添雇的老妈子辞了。每月只吃三四次肉,有人请我吃酒,我都辞了不去,因为吃了人的,不能不回请。戏园里是四年多不曾去过了。但是无论我们怎样节省,问题是总不够用。
过了一年又添了一个孩子。这回我的内人自己给他奶吃,不雇奶妈了。但是自己的乳水不够,我们用开成公司的豆腐浆代它,小孩子不肯吃,不到一岁就殇掉了。内人哭得什么似的。我想起孩子之死全是因为雇不起奶妈,内人又过于省俭,不肯吃点滋养的东西,所以乳水更不够。我看见内人伤心,我心里实在难过。后来时局一年坏似一年,我的光景也一年更紧似一年。
内人因为身体不好,辍课太多,蒙养院的当局颇说嫌话,内人也有点拗性,索性辞职出来。想找别的事做,一时竟寻不着。北京这个地方,你想寻一个三百五百的阔差使,反不费力。要是你想寻二三十块钱一个月的小事,那就比登天还难。
到了中交两行停止兑现的时候,我那每月三十块钱的票子更不够用了。票子的价值越缩下去,我的大孩子吃饭的本事越来越大。去年冬天,又生了一个女孩子,就是昨天你看见我抱着的。
我托了伯安去见大学校长,请他加我的薪水,校长晓得我做事认真,加了我十块钱票子,共是四十块,打个七折,四七二十八。你替我算算,房租每月六块,伙食十五块,老妈工钱两块,已是二十三块了。剩下五块大钱,每天只派着一角六分大洋做零用钱。做衣服的钱都没有,不要说看报买书了。大学图书馆里虽然有书有报,但是我一天忙到晚,公事一完,又要赶回家帮内人照应小孩子,哪里有工夫看书阅报?晚上我腾出一点工夫做点小说,想赚几个钱。我的内人向来不许我写过十二点钟的,于今也不来管我了。她晓得我们现在所处的境地,非寻两个外块钱不能过日子,所以只好由我写到两三点钟才睡。但是现在卖文的人多了,我又没有工夫看书,全靠绞脑子、挖心血,没有接济思想的来源,写的东西又都是百忙里偷闲潦草作的,哪里会有好东西?所以往往卖不起好价钱,有时原稿退回,我又修改一点,寄给别家。前天好容易卖了一篇小说,拿着五块钱,所以昨天全家去逛中央公园,去年我们竟不曾去过。
我每天五点钟起来,冬天六点半起来,午饭后靠着桌子偷睡半个钟头,一直忙到夜深半夜后。忙的是什么呢?我要吃饭,老婆要吃饭,还要喂小孩子吃饭——所忙的不过为了这一件事!
我每天上大学去,从大学回来,都是步行。这就是我的体操,不但可以省钱,还可给我一点用思想的时间,使我可以想小说的布局,可以想到人生的问题。
有一天,我的内人的姐夫从南边来,我想请他上一回馆子,家里没有钱,我去问同事借,那几位同事也都是和我不相上下的穷鬼,哪有钱借人?我空着手走回家,路上自思自想,忽然想到一个大问题,就是‘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
我一头想,一头走,想入了迷,就站在北河沿一棵柳树下,望着水里的树影子,足足站了两个多钟头。等到我醒过来的走回家时,天已黑了,客人已经走了半天了!
自从那一天起到现在,几乎没有一天我不想这个问题。有时候,我从睡梦里喊着‘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
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子,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
(作者简介:胡适,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胡适论学近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白话文学史》。本文原标题为《一个问题》)
谢选骏指出:作者胡适发现,“北京这个地方,你想寻一个三百五百的阔差使,反不费力。要是你想寻二三十块钱一个月的小事,那就比登天还难。”——于是他打定主意,要玩就玩个大的,做大骗子容易,解决小问题太难。所以他就冒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轻轻松松,就骗去了北京大学的教职,否则,他胡适还不是和自己的诚实的同学一样,朝不保夕?靠假学位坐拥北大不算,还顺便出了几本书,发起了一个冒牌的“白话文学革命”,瞒天过海,不知白话文学在中国已有几百年历史了。胡适后来还顺便做了大使、拿了上百个“并不荣誉的荣誉博士学位”,甚至竞选总统,差一点就变成了伟大领袖。难怪毛泽东的副统帅林彪后来总结说——“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胡适胡适,就是胡乱适应。
【027、戴安娜是皇家宠物还是人民宠物】
网文《威爾斯王妃黛安娜》(Diana, Princess of Wales)报道:
威爾斯王妃黛安娜(Diana, Princess of Wales,1961年7月1日-1997年8月31日),全名黛安娜·弗蘭希絲(Diana Frances),原姓史賓沙(英語:Spencer),婚前姓名為黛安娜·史賓沙女爵(英語:Lady Diana Spencer),被大眾稱為黛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簡稱黛妃),她是英國王儲、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的第一任妻子,亦是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的親生母親。黛安娜王妃出生於英國貴族家庭,是奧爾索普子爵約翰·史賓沙(即後來的第八代史賓沙伯爵)的第四個孩子。
1981年7月29日與威爾斯王子在聖保羅大教堂完成婚禮,全世界有7.5億人透過電視收看婚禮現場直播。婚後她的頭銜為「威爾斯王妃殿下,康瓦爾公爵夫人,切斯特伯爵夫人,卡里克伯爵夫人,羅斯西公爵夫人,倫弗魯男爵夫人,群島領主夫人,蘇格蘭王妃」。婚後育有兩子: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分別是英國王位第二和第六(2013年7月前為第三,2015年5月前為第四,2018年4月前為第五)順位繼承人。
婚後她致力於公共服務,成為20世紀末著名的慈善籌款名人。她支持國際反地雷組織,1989年任倫敦大奧曼德街兒童醫院主席。1996年8月28日她與查爾斯離婚後仍是世界媒體的焦點。1997年8月31日她在巴黎因車禍去世,得年36歲,其葬禮也受到世界媒體的關注。
早年生活
黛安娜·弗蘭茜斯·史賓沙是奧爾索普子爵伉儷最年幼的女兒,在1961年7月1日出生於英格蘭東部諾福克附近的桑德林厄姆的帕克莊園(Park House),並且在聖抹大拉馬利亞教堂(St. Mary Magdalene Church)由主教珀西·赫伯特(Percy Herbert)施洗;她的兄弟姊妹包括伊麗莎白·薩拉·史賓沙女爵(Lady Elizabeth Sarah Spencer,1955年3月19日出生、辛西亞·珍·史賓沙女爵(Cythia Jane Spencer,1958年2月11日出生)、約翰·史賓沙閣下(Hon. John Spencer,1960年1月12日出生並於當日死去)和查爾斯·愛德華·馬烏利斯·史賓沙(Charles Edward Maurice Spencer,1964年5月20日出生)。
黛安娜的出生令她父親非常失望:因為他在這之前已經有兩個女兒,而他迫切地想要一名兒子。根據傳統,當黛安娜的祖父,史賓沙伯爵七世-艾伯特·愛德華·約翰·史賓沙(Albert Edward John Spencer)死後,艾伯特的頭銜、財產及物業會由黛安娜的父親繼承,但如她父親沒有兒子,他必須在死後把遺產留給他最親的男性親人。史賓沙夫婦的唯一一個兒子查爾斯,終於在1964年出生。
1967年,黛安娜的父母婚姻因她母親不忠而破裂,黛安娜及她的姊弟的撫養權歸她父親所有。後來,約翰·史賓沙把黛安娜的姐姐們送到寄宿學校,並聘請保母來照顧黛安娜及她弟弟。自此以後,黛安娜在家中便擔任媽媽的角色來照顧弟弟。
1970年,9歲的黛安娜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被送到私立女校Riddlesworth Hall黛安娜很快便適應學校的生活並在那結交了很多朋友。黛安娜雖在校內受歡迎,但是她的成績並不是很好。另外,她在跳舞、音樂及游泳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那時黛安娜的夢想是成為一位舞蹈家。1974年,黛安娜於Riddlesworth Hall畢業,並就讀另一間叫West Heath的寄宿學校。其後,黛安娜的舞蹈老師跟她說黛安娜不可能成為舞蹈家,理由是她太高了(1.77米)。
1975年,史賓沙伯爵七世去世,約翰·史賓沙成為史賓沙伯爵八世,黛安娜一家從諾福克郡的家搬到Althorp的家族大宅,黛安娜成為黛安娜·史賓沙女爵(Lady Diana Spencer),而她弟弟則成為史賓沙勳爵(Lord Spencer)。
黛安娜18歲時,父親送她一棟住宅當作成年禮物,同時黛安娜亦投身社會工作。
婚姻生活
黛安娜和查爾斯王子
黛安娜和查爾斯王子於1977年中一個派對中認識,之前查爾斯王子曾與黛安娜的姐姐伊麗莎白交往過,但王子第一次遇見黛安娜時,就說黛安娜是一位很有魅力的女性。同年11月,黛安娜被邀參加查爾斯王子的30歲生日派對。1980年7月,查爾斯王子的友人邀請黛安娜到郊區度假一星期,黛安娜在那兒觀看查爾斯王子玩馬上曲棍球,而查爾斯王子亦不停跟黛安娜聊天。1個月後,查爾斯王子認定黛安娜是理想的王后,他邀請黛安娜到溫莎堡參觀並於一間育嬰室向她求婚,黛安娜答應了。 之後,黛安娜不時會戴上兩隻手錶,錶帶較細的是黛安娜自己擁有的,而錶帶較粗的皮帶手錶,則是查爾斯王子所擁有的,而戴上未婚夫手錶是為了為他送上祝福。1981年2月24日,白金漢宮正式宣布黛安娜·史賓沙女爵將會嫁給查爾斯王子。黛安娜決定於聖保羅座堂舉行婚禮並由大衛和伊麗莎白·曼紐爾(David and Elizabeth Emanuel)設計她的婚紗。
1981年7月29日上午11時正,查爾斯王子和年僅20歲的黛安娜的世紀婚禮於聖保羅座堂舉行,共有2650位賓客被邀,共十億人收看了電視直播。黛安娜盛裝打扮,她婚紗的尾部共8米長,戴著史賓沙的家族冠冕,由她父親帶領她到查爾斯王子手中。
黛安娜和查爾斯王子
1981年11月5日,白金漢宮宣布黛安娜將於夏天迎接她第一個孩子。1982年6月21日,黛安娜於晚上21時03分在倫敦聖瑪麗醫院生下威廉王子。1984年9月15日,黛安娜在倫敦聖瑪麗醫院生下第二個孩子哈利王子。
黛安娜在婚後獲得「威爾斯王妃殿下」的頭銜。她成為英國王室的明星,常遭到「狗仔隊」貼身追訪,而她的打扮、衣著甚至舉止都成為英國女性模仿對象之一。由於受不住巨大壓力,黛安娜王妃常傳出與王室家人不和之消息。而王儲查爾斯和舊情人卡蜜拉·鮑爾斯藕斷絲連,也令黛安娜的婚姻在短短數年間迅速完結。
1992年12月9日查爾斯王儲和黛安娜王妃正式分居。而正式的離婚,則是在1996年8月26日之後的事。1996年黛安娜受訪時說,她曾因受不住作為王室成員壓力患上暴食症,有時候一天要吃四、五餐,每次都吃到太脹然後嘔吐。
離婚之後
1996年8月28日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正式離婚,黛安娜王妃獲准保留「威爾斯王妃」頭銜,但移除殿下的尊稱。1997年,黛安娜王妃與埃及富家子多迪·法耶茲在紐約度假時認識,二人關係被英國媒體曝光。據稱法耶茲贈送豪華遊艇予黛安娜和威廉、哈利兩位王子。
死亡
擺放在Harrods百貨公司的黛安娜和多迪·法耶茲遺照
1997年8月30日晚,黛安娜與男友多迪乘坐一輛賓士W140 S280,在法國巴黎阿爾瑪橋隧道中遇上狗仔隊追蹤,失控越過行車線撞向燈柱和石牆後爆炸。黛安娜和多迪均在車禍中死亡。1997年9月6日舉行葬禮,安葬在她父親的家族墓地,北安普敦郡的奧爾索普(Althorp)。
這場車禍在全球造成極大震驚,其中一個原因是,事發時在場狗仔隊在車禍後,只顧在車禍現場不停拍下照片,而未及時協助搶救。而狗仔隊和媒體操守問題,也因此成為討論焦點。而事發車輛除司機、黛安娜和多迪外,還有一名保鏢,是車禍中唯一生還者。不過在獲救後一直拒絕回應事件,使車禍引來不少猜測。
1999年法國司法部公開車禍調查結果,指出車禍是緣於肇事司機酒後駕駛引致。但同年2月多迪父親穆罕默德·法耶茲公開聲稱這次車禍是一場政治陰謀,認為是英國軍情六處受到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和菲利普親王的指示,策動車禍謀殺黛安娜和多迪。此言論在英國亦引來巨大迴響。
Pont de l'Alma 隧道的入口,車禍在此發生——2006年12月14日,英國警方公布黛安娜王妃及其男友多迪的死因調查報告,認為這起車禍純屬事故,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車禍與謀殺相干。車禍發生時開車的司機保羅確屬酒後超速駕駛,車上的人也未繫安全帶。而法國死因庭也在2005年5月裁定死於“交通意外”。
黛安娜生前缺乏安全感,她說對弱小的人有一種親近感。她死後,她最親密的弟弟史賓沙伯爵按照自己的夢境把姐姐安置在一個人工湖的小島上,所有來採訪的媒體都止於這個島的岸邊,只能遠遠地看到湖中心的一片綠蔭,只有家人可以登陸小島,在這裡黛安娜獲得了她一生所渴求的安全感與安寧。在島的一側放置有黛安娜的紀念碑,上面刻著她的一段話,「幫助這個社會最軟弱無助的人,是我最大的快樂,這是我生活的內容,也是命運的安排。遇到任何困難,只要你向我呼喊,無論我身在何處,都將向你飛奔而去。」
評價
從1981年訂婚到1997年去世,黛安娜王妃一直是世界名人,和葛蕾絲·凱莉均稱為「全世界被拍照最多的女人」。除去王室身份,她也以愛心、衣著、氣質、高調地從事慈善事業和與查爾斯王子不和諧的婚姻聞名於世。王室傳記者莎拉·布拉福稱「唯一能減輕她的痛苦的東西是查爾斯王子的愛,她非常想得到這份愛,但查爾斯就是不愛她,最終使她陷入絕望。」黛安娜說:「我丈夫在每個方面都讓我感到沮喪,每次我抬起頭來呼吸空氣,他都會把我按下去。」黛安娜說她有抑鬱症,從1981年之後就患上了神經性暴食症。
1999年時代雜誌將黛安娜評為20世紀100最重要的人,2002年,黛安娜在BBC的調查結果中名列「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第三位,比其他王室成員都高,僅次於邱吉爾和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
英國首相東尼·布萊爾:「人民的王妃。」
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評價道:「在1987年,一個許多人還相信愛滋病可以透過輕微接觸就能傳染的年代,黛安娜王妃坐到了一個愛滋病患者的病床上,握住了他的手。她告訴了世界愛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隔離,而是熱心和關愛。」
德蘭修女:「真是令人感傷。但從另一方面而言,或許,她死如其時。」
頭銜、稱號、榮譽和紋章
黛安娜婚後至離婚前的完整頭銜和稱號是:查爾斯·菲利浦·亞瑟·喬治的王妃殿下,威爾斯王妃和切斯特伯爵夫人,康瓦爾公爵夫人,羅斯西公爵夫人,卡里克伯爵夫人,倫弗魯男爵夫人,群島領主夫人,蘇格蘭王妃。(Her Royal Highness The Princess Charles Philip Arthur George, Princess of Wales & Countess of Chester, Duchess of Cornwall, Duchess of Rothesay, Countess of Carrick, Baroness of Renfrew, Lady of the Isles, Princess of Scotland)
谢选骏指出:“1967年,黛安娜的父母婚姻因她母親不忠而破裂,黛安娜及她的姊弟的撫養權歸她父親所有。”——而上文完全隐瞒了她多次出轨于多人的滥交经历,而查尔斯不过只有一个情妇。可见戴安娜确实具有她的母亲所遗传的“出轨基因”。批评英国王妃戴安娜的人,后来据此把她叫做Bitch也就是母狗,而拥护她的人则把她叫做人民的王妃——其实,人民的王妃这句话在语义上是矛盾的,除非,把她理解为“皇室宠物(Royal Bitch)”,或是“皇室宠物+国会宠物”。
网文《Bitch》(母狗)报道:
英文詞彙Bitch的原意本指雌性犬科動物,現在也可以用作是貶低或厭惡部分女人,意思則是辱罵女性下賤,也有批評之意;但是,此词也可用於男性。這個字出自公元1150年代的bicche,由古英語詞bicce發展而來,並可能演變自古冰島語的bikkja——《牛津英語詞典》指出該字在公元1000年左右意思是「母狗」,在用在生物上則是單純的名詞而無批評之用途,但罕見於文獻中。
现在此词汇和中文的婊子用法類似。美國動畫劇集《南方四賤客》其中一集阿ㄆㄧㄚˇ辱罵凱子的媽媽為Bitch,以歌唱方式說出「Kyle's Mom's a Bitch」(中文播出時翻譯為「凱子他媽是婊子」)等內容。
現代用法
在現代,這個字普遍被認為是冒犯語言,並且不被容許在正式場合出現。依照語言學家黛柏拉·泰南(Deborah Tannen)的說法,「bitch是你可以用來說一個女人的最卑劣語言。除了4個字母的C字之外。」"Bitch is the most contemptible thing you can say about a woman. Save perhaps the four-letter C word."(cunt,意為淫婦)
這個字是黃金時段電視普遍封殺的對象,經常被表達成「B字」(the b-word)。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候選人約翰·麥肯的支持者用問句「我們如何擊敗bitch」(How do we beat the bitch?)來暗指其民主黨對手希拉蕊·柯林頓。這起事件被報導時呈現以下格式:
On CNN's "The Situation Room," Washington Post media critic and CNN "Reliable Sources" host Howard Kurtz observed that "Senator McCain did not embrace the 'b' word that this woman in the audience used." ABC reporter Kate Snow adopted the same locution. On CNN's "Out in the Open," Rick Sanchez characterized the word without using it by saying, "Last night, we showed you a clip of one of his supporters calling Hillary Clinton the b-word that rhymes with witch." A local Fox 25 news reporter made the same move when he rhymed the unspoken word with rich.
CNN電視新聞主播瑞克·山奇斯(Rick Sanchez)接著評論:「……一個可怕的詞,它一點益處都沒有,只是貶低了婦女……很明顯地,用在這裡的這個詞是很冒犯的。」
rap
這個字有時在rapper之間很隨性被使用,通常用來描述年輕女性,範圍涵蓋個性至外貌,意思偏向為賤女人、爛女人。皇后·拉蒂法在她的格葛萊美獲獎歌曲「U.N.I.T.Y.」中不斷地使用短句「你叫誰bitch?」(Who you calling a bitch)。
biatch和beyotch是用來代替表達bitch意思的俚語。這個詞已經成為主流媒體廣泛使用的詞語,以避免檢查。這是饒舌歌手德瑞博士在其單曲「Let Me Ride」(讓我騎)的一個特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The Chronic」裡。在專輯中,說唱歌手史努比狗狗在喊麥克瑞(MC Ren,本名Lorenzo Jerald Patterson,羅倫佐·派特森)和提姆狗(Tim Dog)時使用biatch這個字,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認為這個詞和bootylicious都是由史努比狗狗本人創造,「bootylicious」這個詞出自單曲「Dre Day」,收錄在專輯「The Chronic」之中。史努比狗狗也在他的演唱巡迴中說了在單曲「Gin and Juice」(琴酒和果汁)最後出現的字bitch也可以是指淫蕩的母狗或是常常與男人上床的女人。
諺語
英語有句格言「It is an ill-bred dog that will beat a bitch.」中文翻譯有「會欺負妻子的丈夫,不是好漢。」「打老婆是無教養的。」「欺負女性,男人沒種。」等。
作用
「Bitch」也可主要用作是批評一些常發表言行惹人不滿和討厭的女性政客,以及一些知名的女性公眾人物;也可用來咒罵男性,批評其「非男性」的行為,例如從屬於人、奴性,在此或可改譯為賤人。
谢选骏指出:“離婚後,戴安娜她因身為未來王儲的母親,獲准繼續保有威爾斯王妃的頭銜,卻無殿下(HRH)的王室頭銜。這也是英國史上唯一一位沒有王室頭銜的威爾斯王妃。”——英國史上唯一一位沒有王室頭銜的威爾斯王妃戴安娜,终于从皇家母狗蜕变成为人民母狗了。
【028、德国总理默克尔受过苏联红军的强奸】
《默克尔有“恐俄症"?原来与她幼时自行车被偷有关》(2018年4月13日 转载海外网)报道: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政坛素有“铁娘子”之称,她虽然出生在东德且俄语流利,却很少甚至不愿使用这门语言。默克尔的“恐俄症”从何而来?其中的缘由还要追溯到这位德国“铁娘子”小时候一次自行车被偷的惨痛记忆。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曾在克格勃工作的俄罗斯铁路公司前总经理弗拉基米尔·亚库宁,近日在一本回忆录中为默克尔的“恐俄症”进行了一种非常规的解释。他表示,默克尔出生在东德,讲得一口流利的俄语,但她与俄罗斯方面进行会谈一般都会通过译员交流,而不愿意使用俄语。亚库宁怀疑这位德国总理是患有某种“恐俄症”,而最终,默克尔本人向他揭晓了答案。
亚库宁称,他曾有幸在柏林与默克尔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谈到了此事。“(默克尔)在接待室门口欢迎我,并开始跟我讲俄语。她说,‘亚库宁先生,您是对的,我真的很害怕说俄语。在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一名苏联士兵偷走了我的自行车。从那以后我就有了一种感觉,可以说是反感俄罗斯人。’”亚库宁在自己的书中引用默克尔的话写道。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亚库宁也是做出了迅速而又绅士的反应。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立即回答,‘默克尔女士,拐角处就有一家大型百货商店。我立刻就想到,如果这能够治愈您的创伤,我会跑到商店里去把所有的自行车都买下来。但是我不确信这样做能否奏效’。”
虽然由于年幼时的糟糕经历导致默克尔对俄语以及俄罗斯人产生了反感,但她与俄总统普京的私交似乎还是不错的。普京曾表示“安格拉(默克尔)不时会送我几瓶德国产的拉德贝格啤酒”,而默克尔也证实有时候会从对方那里收到非常棒的俄罗斯熏鱼。此外,两人交流也没有语言障碍。普京曾在东德工作,学会了德语,而默克尔的俄语也十分流利。
谢选骏指出:被偷一次自行车就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心理障碍?这不大可能,尤其是对铁娘子这样的人而言。我在中国被偷过一辆三轮车,价值三个月工资;在日本被偷过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在美国被偷过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都没有产生类似的后果。更值得注意的倒是——苏联红军曾在德国强奸了两百多万妇女,导致德国在种族上也开始了彻底的亚洲化过程。大家可以想想,可怜到变态程度的默克尔总理,是否也是一个苏联红军这个强奸部队的受害呢?以致于她对自己可以流利运用的俄语产生了如此歇斯底里的恐惧和厌恶。要知道,这个致命的事件还不可能是童年时代发生的,否则,默克尔怎么会说流利的俄语呢?这个时间更可能是在她比较成熟的时候发生的,在她会说流利的俄语以后发生的啊!
【029、狄仁杰是左右逢源的狗官周恩来】
网文《狄仁杰》报道:
狄仁杰(630年-704年),字怀英,号德英,唐代并州阳曲县(今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人。为唐朝、武周时的著名宰相,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身护法。任大理寺丞,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先后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及姚崇等数十位干练的官员,皆为唐朝中兴之臣,朝中政风为之一变。有人对他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回答:“举贤为国,非为私也。”狄仁杰曾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续立唐嗣,唐祚得以维系。一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为国贡献卓著。
生平
为唐代并州(今山西太原)狄村人,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高祖狄湛,随宇文泰西走咸阳;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时期的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中明经科考试及第,除汴州判佐。龙朔元年(661年)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内,狄仁杰通晓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上元二年(675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于仪凤元年(676年)一年内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九月,左卫大将军权善才和监门卫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而被下令诛杀,狄公上谏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之言使得两位将军免遭斩杀,数日后升任侍御史。任职期间恪守职责,弹劾巧媚逢迎恃宠怙权之徒。
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造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弹劾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包庇王本立,狄公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遂被定罪,朝廷肃然。调露二年(680年)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巡幸汾阳宫,以其为知顿使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征发数万人开御道,狄公曰:“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帝闻曰“真大丈夫矣!”
永淳元年(683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当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与外族的关系,深得人心,百姓为立生祠。垂拱二年(686年),经监察御史郭翰推荐,升任冬官侍郎。四年(688年)二月,授安抚使与司属卿王及善和司府卿欧阳通,分赴山东河南赈济灾民。六月功成升江南道巡抚大使,任内移风易俗。针对吴楚多淫祠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不久返洛阳升文昌右丞九月转任豫州刺史。时受越王李贞株连者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公知其无辜遂上奏:“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天后闻奏特赦改杀为流稳定豫州,时诸军节度张光辅恃功大肆勒索,被狄公怒斥杀戮降卒以邀战功,曰“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遂上奏告出言不逊贬为复州刺史,五年(689年)七月内史张光辅为洛阳令张嗣明、罪臣徐敬真诬告下狱,复职入为洛州司马。天授二年(691年)九月,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宰相),开始了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
长寿元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来俊臣等酷吏诬陷狄仁杰等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狄仁杰等深知酷吏严刑拷打成性,宁为陛下赐死,也不愿死于酷吏手中,为保全性命,权宜之计立刻招罪曰:“反是实!”仁杰拆下被褥帛书冤,置棉衣中,请狱吏转告家人去其棉,得其冤状。其子狄光远持书上告朝廷,来俊臣接获密报,遂伪造狄仁杰笔迹写下《谢死表》上呈女皇。女皇召狄仁杰等大臣面询:“承反何也?”狄仁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又问:“何为做谢死表?”答曰:“臣无此表。”武则天弄清是伪造的,于是释放此案七人,但俱贬为地方官,狄公贬为彭泽县令。任内勤政惠民,赴任当年彭泽干旱无雨,营佃失时,百姓无粮可食,狄公上奏疏请求赈济免除租赋,上闻从之。并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立生祠纪念其功德。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首领李尽忠和孙万荣率兵起义,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三月,清边道行军总管王孝杰所部在东硖石谷(今河北唐山附近)遭遇契丹军,全军覆没,王孝杰跳崖而死。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冀州市),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一带)刺史。狄仁杰到职后,改变了前任刺史尽趋百姓入城,缮修守具的作法,让百姓返田耕作。契丹人听闻后,退兵而去。不久,狄仁杰改任幽州都督,获赐紫袍、龟带。孙万荣兵败被杀,部将李楷固等投降了武周。朝廷大臣因为李楷固等人曾经屡胜周军,想把他们处死。狄仁杰介入,说服了武则天宽恕并重用了李楷固等人,李楷固平定了继续反周的契丹人。
神功元年(697年)六月,狄仁杰调任河北安抚使,与娄师德武懿宗分赴河北各地安抚战后灾民,招纳流亡人士,恢复生产。不久,狄仁杰升任幽州都督。 闰十月,狄仁杰召回朝中,官拜鸾台(门下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女皇治理国家大政的左右手赐予紫袍、龟带,紫袍上书写“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金字。上奏撤军西域,封西突厥贵族斛瑟罗为可汗率众镇守安西。上不纳。
圣历元年(698年)二月,太子迟迟未立,武则天有意立侄梁王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以政治人物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勿让权予侄。曰:“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狄仁杰答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知乎?”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的意见,为表示心意,三月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赐武姓,使李唐得以维系。八月兼纳言推荐其子光嗣担任尚书郎,而狄光嗣很称职,受到武则天的赞扬,说他堪比春秋时期的祁奚祁黄羊。秋九月突厥南下入侵河北,上命太子河北道元帅、狄公副元帅征讨。命狄仁杰知元帅事,亲自给狄仁杰送行。不久大败突厥,突厥默啜可汗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退还漠北追之不及而还。十月任河北道安抚大使,奏请赦免依附突厥逃窜山泽之民;上闻从之,采取减轻赋税徭役赈济,饥民恢复生产,严禁骚扰百姓措施,河北稳定。
二年(699年)二月随武则天巡幸嵩山谒王子晋庙,八月上表废去安东都护府恢复高句丽政权以不切实际未行。久视元年(700年)正月回朝任内史(中书令),四月武则天辛三阳宫避暑,狄公随侍有胡僧邀请武则天观看安葬舍利,狄公跪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橘,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遂中道而还。五月随游石淙山作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诗,上喜赐宅一所。七月经狄公力救免死之契丹将领李楷固骆务整,率军扫平契丹献俘上欲受封狄公拒辞。 闰七月,上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诏令天下僧尼日施钱以助。狄公上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上从之免其役。九月辛丑日(11月11日),狄公病故于洛阳私宅,上闻震悼辍朝三日曰:“天何故夺吾国老如此早?!至此,朝堂空也!”赠文昌右相(尚书右仆射),谥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之为梁国公。(狄仁杰去世时间有争议,见下)
卒年争议
在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辑的《千唐志斋藏志》一书中,收有一方“河北道安抚大使狄仁杰撰书”的《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公瑜)墓志铭》(文物出版社1984年1月版481页),墓主夫妇的合葬期却为“久视元年十月廿八日”,似当时狄仁杰仍在世,与史书记载已与当年九月去世矛盾。《两唐书·张柬之传》《大唐新语》又记载狄仁杰长安年间推荐张柬之,《通典》《唐会要》更将此事精确到长安二年(702年)。据此,有人考证并推算狄仁杰上疏罢建佛像事在长安四年(704年),同年九月逝世。
狄仁杰墓在洛阳白马寺内之东侧,墓碑上有李进学(号印硕居士)书“大唐名相狄公仁杰之墓”。
谢选骏指出:狄仁杰历事两朝,颠扑不倒,可谓左右逢源矣;且能越爬越高,可谓紧跟中央的狗官矣。
网文《狄仁杰(唐朝、武周政治家)》报道: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时期宰相,杰出政治家。出身太原狄氏,通过明经举入仕,授汴州判佐,历任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迁宁州刺史、检校工部侍郎、江南巡抚使、尚书右丞、豫复二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皆以不畏权贵、造福生民著称。武周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授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受到酷吏来俊臣诬害,贬为彭泽县令。契丹之乱时,得到起复。神功元年(697年),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迁侍中。清正忠耿,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培植和举荐忠于唐朝的大臣,成为大唐社稷光复的重要支柱。
久视元年(700年),授中书令,卒于任上,追赠右仆射、司空公、太师、梁国公,谥号文惠,配享唐中宗庙廷,葬于洛阳县北邙山南原。
狄仁杰一生为官,两次做宰相,终身清廉,为民请命,剿匪除恶,惩治腐败,铲除贪官,辅助武则天建立起盛唐大业。他为治理国家和许多地方立下过汗马功劳,却命运多舛,屡屡遭受别有用心的朝廷官员或同僚的陷害与打击,几起几落,甚至于数次危及到人身安全;但他为了大局利益,敢于在朝廷上犯颜直谏,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
判案如神,无一冤案更多
狄仁杰刚到大理寺,积压的案件已非常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夜以继日,笔不停批,整整奋战了一年,就把积压案件全都清理了,涉案人员达17000人之多,事后竟然一个喊冤的都没有。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在当时传为佳话。
中国“福尔摩斯”是如何诞生的?
狄仁杰能够被当作“神探”得归功于一个荷兰人,他叫高罗佩。他将自己写的16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故事集在一起,统称《狄法官的破案故事》,即《狄公案》。这些作品引起了轰动,狄仁杰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
内容整理 微信红包头条
踏入仕途
狄仁杰年轻时参加科举,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他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后改任侍御史。调露元年(679年),狄仁杰改任度支郎中,并加朝散大夫。随唐高宗巡幸汾阳宫(在今山西静乐),充任知顿使。
累职拜相
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外放宁州刺史。任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爱戴。宁州百姓立碑勒石,以颂扬他的德政。当时,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弹劾了大批州县官吏。但当他到达宁州(治今甘肃宁县)境内后,却不断听到当地百姓称颂刺史,因而向朝廷推荐狄仁杰。不久,狄仁杰被征拜为冬官侍郎。
垂拱四年(688年),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抚使。当时,江南之地遍布淫祠(指民间自行设立、不在祀典的祠庙)。狄仁杰奏知朝廷,焚毁淫祠一千七百余所,只留下四所祠庙,以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员。不久,狄仁杰又改任文昌右丞。
同年九月,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越王李贞在豫州(治今河南汝南)起兵反抗武则天。宰相张光辅率军讨平叛乱,但却纵容部将大肆勒索。狄仁杰一概不予听从,还正言斥责张光辅,称其之罪甚于李贞。张光辅怀恨在心,便于回朝后弹劾狄仁杰出言不逊,侮辱宰相。狄仁杰因此被贬为复州刺史。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武则天对他道:“你在汝南为官时有良好的政绩,但却有人在中伤你,你可知道是谁吗?”狄仁杰答道:“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并无过错,这是臣的幸运。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视为我的朋友。”武则天叹服。
谪贬彭泽
长寿元年(692年)正月,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律法规定,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狄仁杰当场认罪道:“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得到口供,将狄仁杰等人收监,只待来日行刑,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向狱吏借来笔墨,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书写冤屈情况,塞在棉衣里,请求送回家中。负责看守的王德寿并未起疑,让人送交给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狄光远持帛书向武则天诉冤。
武则天看罢帛书,召来俊臣前来质问。来俊臣辩称:“臣并未对狄仁杰等人用刑,连他们的冠带都未曾剥下,饮食寝宿也一切如常。假如没有谋反的事实,他们如何肯承认谋反?”武则天便派通事舍人周綝到狱中查看。来俊臣先给狄仁杰等人穿戴齐整,然后让周綝入内查看。周綝惧怕来俊臣,只是唯唯诺诺,甚至都没有看狄仁杰等人一眼,便回去向武则天复命。来俊臣还命人假冒狄仁杰等人的名义,伪造《谢死表》,让周綝呈给武则天。
武则天决定亲自过问狄仁杰谋反案。她召见狄仁杰,询问他为何承认谋反。狄仁杰道:“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武则天又问为何要作《谢死表》,狄仁杰则答称并未写过。武则天便让人拿出《谢死表》,方知道表章是伪造的,因此免去狄仁杰等大臣的死罪,全部贬为地方官。其中,狄仁杰被贬到彭泽,担任县令。此后,魏王武承嗣多次请求诛杀狄仁杰,但都被武则天拒绝。
复居宰辅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攻陷冀州,一时间河北震动。武则天为了稳定局势,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当时,前任刺史为了抵御契丹,尽趋百姓入城,缮修守城器具。但狄仁杰到任后,却让百姓返田耕作。孙万荣闻听狄仁杰被起复,不战而退。魏州百姓争相立碑颂德。不久,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获赐紫袍、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题写了十二个金字,以表彰狄仁杰的忠诚。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当时,朝廷征发百姓戍守安西四镇,以致怨声载道。狄仁杰为此上表劝谏,又建议废除安东都护府,复立高氏为高句丽君主,暂停江南粮草运输,抚慰河北百姓。他的建议虽未被朝廷采纳,但却得到了有识之士的赞同。不久,狄仁杰又代理纳言之职,兼任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圣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征讨突厥,并许以便宜行事之权。突厥军杀尽俘虏,由五回道(在今河北易县西)退回漠北。狄仁杰率十万大军追击,但未能追上,只得退回河北。武则天又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让他安抚河北。当时,河北百姓多被突厥胁从,在突厥退军后害怕受到牵连,纷纷逃匿。狄仁杰奏明皇帝,赦免河北诸州百姓,使他们回乡生产。
晚年生活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当时,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唯有狄仁杰获赐宅第一所,恩宠冠绝当朝。是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废朝三日,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辟,追赠狄仁杰为司空。
景龙四年(710年),唐睿宗继位,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天宝六载(747年),狄仁杰与张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
后晋天福六年(941年),狄仁杰被后晋朝廷追封为太师。 无暇语俗吏
狄仁杰小时候,家里曾有门人被害。县吏前来查问,众人都争相申辩,只有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不睬。他面对县吏的责问,回答道:“我正在与黄卷之中的圣贤对话,哪有时间理你们这些世俗的官吏。”
沧海遗珠
狄仁杰早年曾被小吏诬告。工部尚书阎立本时任河南道黜陟使,在审问之时发现他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称赞道:“孔子说:‘观过知仁矣。’你真可以说是沧海遗珠啊。”后世遂用“沧海遗珠”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白云亲舍
狄仁杰在并州做官时,父母远在河阳(治今河南孟县)。他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见一片白云在飘飞,对左右的人说:“我的双亲就住在那片白云下面。”他伫立怅望良久,直到白云散去方才离开。后世遂用“白云亲舍”、“白云孤飞”等作为客居他乡,思念父母之辞。
斗南一人
狄仁杰担任并州法曹时,同僚郑崇质要到很远的地方公干,但是他的母亲年老多病。狄仁杰主动对郑崇质道:“你母亲病重,而你却要出远门,怎么能让亲人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你担心呢?”他去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出行。蔺仁基非常感动,联想到自己与司马李孝廉之间的不和,深感惭愧,主动与李孝廉和解。他还经常对人称赞狄仁杰道:“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后世遂用“斗南一人”比喻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
整肃纲纪
高宗年间,左司郎中王本立倚恃皇帝宠信,骄横跋扈。狄仁杰弹劾王本立,请求将其交付法司审理。但唐高宗却下诏宽宥。狄仁杰谏道:“国家虽然缺乏人才,但却不缺少王本立这种人。陛下为何要爱惜此人,而亏损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放逐到无人之地,作为以后的忠贞之臣的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
后来,狄仁杰弹劾司农卿韦机,称其所督建的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室太过壮丽。唐高宗遂将韦机免职,自此朝廷风纪肃然。
劝谏皇帝
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唐太宗的陵墓)柏树,论罪应当免职,但唐高宗盛怒之下却要处死他们。狄仁杰却上奏辩护,认为二人罪不至死。唐高宗怒道:“他们砍伐昭陵柏树,置我于不孝之地,必须处死。”狄仁杰直言道:“汉朝时有人盗取高庙玉环,汉文帝想要灭其族。张释之当廷诤谏道:‘假如盗取长陵一抔土,又将如何治罪?’汉文帝因此只杀其一人。陛下的律法悬挂在宫外阙门上,罪不至死而要处死他们,如何取信于天下?现在只因误砍一棵柏树,便杀掉二位大臣,后世又将如何看待陛下?”高宗怒气稍解,免去二人的死罪。
狄仁杰担任宰相时,有太学生要求谒见皇帝,得到武则天的批准。狄仁杰劝谏道:“君主只有生杀权柄不能假手于人,其他的都应当交付给相关部门处理。太学生告见,这是国子监丞、主簿负责的职责。如果天子连这种事都允许,那些贵胄弟子多达数千人,得下多少诏令呢?陛下只要将明文规定告诉他们就行了。”武则天听取了他的意见。
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时,答应胡僧去参观埋葬佛舍利。狄仁杰跪在武则天马前,劝谏道:“佛是戎狄之神,不值得让皇帝屈尊驾临。胡僧诡计多端,是想借此迷惑百姓。况且,沿途山路艰险狭窄,容纳不下多少侍卫。皇帝乃是万乘之尊,不宜前往。”武则天便中途折回,道:“我是为了成全狄公的直臣之气。”
武则天晚年时,欲铸造一座浮屠佛像,需要花费钱财数百万,因府库不足,便让天下的僧人每日施舍一钱相助。狄仁杰进谏道:“做工不可能役使鬼神,必定要役使人力;庄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终究是由地里长出来的。这么做损害的一定是百姓。如今边境尚未安宁,您应放宽徭役,免去不需急办的事务。即使雇请工匠劳作,以此接济穷人,但耽误农时,也是放弃国家根本。铸造佛像,既费官府库财,又耗人力,如果一方发生灾难,到时又用什么去救济呢?”武则天遂作罢。
不信妖言
唐高宗前往汾阳宫时,途径妒女祠。当时,民间认为穿着华丽的衣服经过妒女祠,会招致风雷之灾。并州长史李冲玄打算征发数万民夫,另外开辟一条御道。狄仁杰道:“皇帝出行,有千乘万骑扈从,风伯为之清尘,雨师前来洒道,还怕什么妒女之害?”李冲玄遂停止征发徭役。唐高宗得知后,叹道:“狄仁杰真是个大丈夫啊!”
囚徒哭碑
越王李贞之乱后,武则天为惩治乱党,定罪六七百家,籍没五千余口。司刑使催逼狄仁杰行刑。但狄仁杰认为判决有误,请求延缓行刑。他密奏武则天,认为一旦按此定罪,将牵连甚广,何况这些人中有许多是被迫作乱,并非本心所为,可以赦免,武则天便下诏赦免他们的死罪,改为发配丰州。囚犯们途经宁州时,宁州父老在郊外迎接,道:“是我们的狄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吧?”囚犯们遂相互搀扶着前往百姓为狄仁杰立的石碑前,痛哭流涕,而后又斋戒三日,方才离开宁州。他们到达丰州后,又为狄仁杰立碑,以颂恩德。
不惧凶宅
武则天时,狄仁杰为宁州刺史。其宅向来不吉,之前的刺史死的人已经十余辈了。狄仁杰初至,官吏直言官舍久凶,先后无敢居者。且榛荒棘毁,已不可居,请居住到其他地方。狄仁杰说:“刺史不住本宅,何别舍乎?命去封锁葺治,居之不疑。”
许多晚上,闹出的灵异事件不可胜纪。狄仁杰怒谓曰:“我是刺史,这里就是我的住宅。你曲我直,为何不识分理,反乃以邪忤正?你如果是神,速听明教;如果是鬼魅,何敢相干!我没有怕你之心,你不必千变万化。既然要相见,何不以礼出来?”
不久,有一人具衣冠上前说:“某是某朝官,葬在大堂台阶的西树下,但体魄被树根所穿,痛苦不堪。之前许多公家,多想要自己陈述,其人就死了。到不了阴间,以至于今。使君如果能改葬,怎敢在这里徘徊!”说完就不见了。次日,狄仁杰下令发之,果如其言,乃为改葬,从此灵异事件就不再出现了。
直责宰相
宰相张光辅讨平越王之乱后,纵容部下将士恃功勒索,但却被狄仁杰所拒绝。他怒道:“你这州官怎敢怠慢元帅?”狄仁杰正色而言道:“您率三十万大军平定叛乱,但却不能约束士卒,反而纵容他们对百姓施暴。越王李贞祸乱河南,现在死了一个李贞,却又生出了一万个李贞。那些被胁迫造反的人主动放弃城池,归顺朝廷,您为何要纵容贪功的将士,去追杀这些人呢?您就不怕冤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吗!我如能请来尚方斩马剑,必要斩杀你这罪人。到时我就算是死,也心甘情愿。”
怒斥酷吏
狄仁杰被诬陷下狱时,御史台酷吏王德寿对他道:“您曾与杨执柔同在礼部为官,我想请您攀连杨执柔入狱,作为我升迁的台阶,可以吗?”狄仁杰怒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让我狄仁杰做如此不义之事。”他以头撞柱,血流满面。王德寿吓得赶紧溜掉。
愧对娄公
娄师德曾推荐狄仁杰为宰相。狄仁杰对此丝毫不知,反而在拜相多次排挤娄师德,使得娄师德最终被放为外任。武则天问狄仁杰道:“娄师德贤明吗?”狄仁杰道:“他担任将领谨慎守职,但是否贤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则天又问:“娄师德知人吗?”狄仁杰道:“臣曾与他同朝为官,从没听说过他知人。”武则天拿出娄师德举荐狄仁杰的奏章,道:“我用你为宰相,就是娄师德举荐的,看来他确实知人啊。”狄仁杰大惭,叹道:“娄公盛德,我被他宽容相待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两荐张柬之
武则天曾问狄仁杰:“朕希望能找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委以宰相重任,您看谁比较合适?”狄仁杰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风流的人才,那么宰臣李峤、苏味道便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您若一定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张柬之年纪虽老,但却有宰相之才。”武则天遂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
后来,武则天又让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道:“我此前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武则天道:“我已经给他升了官了。”狄仁杰道:“我所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不久又拜其为宰相。
保荐契丹降将
李楷固、骆务整是契丹将领,曾参与侵略唐朝边境,数次挫败唐军,最终兵败降唐。法司认为二人末路来降,请求依法论罪。但狄仁杰却道:“李楷固、骆务整皆骁勇绝伦,若恕其死罪,抚以恩德,他们必会感恩戴德,为国家尽心竭力。”他不顾亲友的劝阻,请求赦免二将,并道:“只要对国家有利,我又怎能只为自己打算。”武则天遂赦免二将,委以官职,让他们征讨契丹余党。后来,李楷固、骆务整扫平契丹,在含枢殿行献俘之礼。武则天大宴群臣,席间向狄仁杰举杯劝酒,道:“这都是您的功劳。”狄仁杰答道:“这全靠陛下威灵,将帅尽力,我又有什么功劳!”
内举不避亲
武则天曾命几位宰相各自举荐一人为尚书郎,狄仁杰便推荐自己的儿子狄光嗣。狄光嗣因此被拜为地官员外郎,而且非常称职。武则天赞道:“您可以和内举不避亲的祁奚相比了。”
外举不避仇
狄仁杰早年被贬官时,路经汴州患病,想留住半天治病,结果被开封县令霍献可勒令当日离境。狄仁杰贬谪彭泽时,霍献可已为御史,又当庭叩首苦谏,极力请求诛杀狄仁杰。后来,狄仁杰回朝复相,却举荐霍献可为御史中丞。
解梦复唐
武则天欲立侄子武三思为皇太子,询问宰相们的意见。狄仁杰道:“我看天下人都还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庐陵王(武则天第三子李显,即唐中宗)不可。”武则天大怒。后来,武则天做了一个梦,便让狄仁杰解梦。关于这个梦,史籍记载有两种说法:
1.武则天梦到自己下双陆(古代一种棋盘游戏),却始终不能赢。狄仁杰道:“双陆不胜,是因为没有子了,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
2.武则天梦到一只大鹦鹉,两翼全部折断。狄仁杰道:“武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是指二子。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相王(武则天第四子李旦,即唐睿宗)二子,只要起复二子,两翼便能振作。”
狄仁杰解完梦境,又道:“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传于子孙。先帝将二子托付于陛下,陛下现在却要把天下移交给外姓吗?况且,姑侄与母子哪个关系更亲近?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太庙。若立侄子,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武则天对此很不高兴,道:“这是朕的家事,你不宜干预。”狄仁杰却道:“王者四海为家,天下的事都是陛下家事。君王是元首,臣下为四肢,犹如一个整体,况且臣忝任宰相,怎能不管呢?”
后来,武则天逐渐醒悟,派使者前往房州,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她将李显藏在帐后,然后召见狄仁杰,故意说起庐陵王之事。狄仁杰恳请意切,以致哭泣不止。武则天便将李显唤出,对狄仁杰道:“朕现在将皇太子还给你。”狄仁杰叩头跪拜,又道:“太子回朝,但却无人知晓,人言纷纷,如何才能让人相信呢?”武则天便先将李显安顿在龙门,然后按礼节迎回宫中。满朝文武、天下百姓无不欢悦。但李显对狄仁杰却稍显凉薄。一次,武则天在三阳宫病重。狄仁杰为了巩固李显的太子之位,趁机建议让其监国,最终因大臣的反对而未能实现。李显复辟后,方才知道这件事。他对宰相杨再思道:“人臣事主,必在一心。天下岂有皇帝刚刚得病,就让太子监国的道理。这是狄仁杰在树立私惠,想趁机讨好我。”
君臣相知
武则天非常敬重狄仁杰,常尊称他为国老,从不直呼其名,对他的退休请求始终不予批准。她不让狄仁杰行跪拜之礼,道:“每当看到您跪拜的时候,朕的身体都会感到痛楚。”此外,武则天还免除狄仁杰晚上在宫中值班的义务,并告诫官员道:“如果没有十分重要的军国大事,就不要去打扰狄公了。”
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痛哭道:“朝堂空矣!”此后,朝廷每有大事不能决断,武则天都会想起狄仁杰,叹道:“老天为什么要这么早夺走我的国老。”
桃李满门
狄仁杰任相期间,先后举荐荆州长史张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唐代名臣。曾有人对狄仁杰道:“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都出自您的门下啊。”狄仁杰却道:“举荐贤才是为国家着想,并不是为我个人打算。”后世遂用“桃李满门”、“桃李满天下”比喻一个人学生众多,到处都有。
纵博褫裘
武则天曾把南海郡进献的集翠裘赏赐给男宠张昌宗,让他当面穿上,一起玩双陆游戏。狄仁杰正好进来奏事,武则天便让他和张昌宗一起玩双陆。狄仁杰道:“三局两胜,臣用身上的紫袍赌张昌宗穿的这件皮袍子。”武则天笑道:“他这件皮袍价钱超过千金,您这紫袍无法对等。”狄仁杰正色道:“我这件紫袍,是大臣朝见天子时所穿的服饰,高贵无价;而张昌宗的这件皮袍,只不过是因宠幸而得的赏赐。两件相对,我还不服气呢!”武则天只好应允。张昌宗感到羞赧沮丧,气势不振,沉默无语,连连败北,最后将集翠裘输给了狄仁杰。狄仁杰出宫后,将集翠裘送给一个家奴穿上,策马而去。
人物评价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历代评价
阎立本: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蔺仁基: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武则天:地华簪组,材标栋干。城府凝深,宫墙峻邈。有八龙之艺术,兼三冬之文史。雅达政方,早膺朝寄。出移节传,播良守之风;入践台阁,得名臣之体。岂惟怀道佐明,见期于管乐;故以谒诚匡主,思致于尧舜。九重肃侍,则深陈可否;百辟在庭,则显言得失。虽从容顾问,礼被于皇闱,而基酌轻重,事隆于紫诰。(《授狄仁杰内史制》)
宁原悌:自天授以来,二十余载,周兴、来俊臣等,谮害忠良,壅蔽正直,先皇旧臣,夷灭殆尽,唯有狄仁杰、魏元忠尚存。仁杰等处先帝之朝,犹为小吏。及周室之际,实谓忠臣,或树绩当时,徇身王室。
张鷟:粗览经史,薄闲文华,箴规切谏有古人之风,剪伐淫祠有烈士之操。心神耿直。涅而不淄。胆气坚刚。明而能断。晚途钱癖,和峤之徒与。
高适: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诗作《三君咏·狄梁公》)
杜甫:狄公执政在末年,浊河终不污清济。国嗣初将付诸武,公独廷诤守丹陛。禁中决册请房陵,前朝长老皆流涕。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诗作《狄明府》)
令狐楚:洪惟昊穹,降鉴储祉,诞生仁杰,保佑中宗,使绝维更张,明辟乃复。
冯宿:后不可以独临,必诞生岳灵,扶既倾,系将绝,兹梁国狄公是已,兴于天授之朝,蕴深谋,奋奇节也。(《魏府狄梁公祠堂碑》)
吕温:梁公以武氏篡盗,国命如缀,翊安宗社,非我而谁,是用蒙大耻,履大险,耸节振美,以持世心,闲高祖天下于方寸之地。盗力虽盛,莫之敢窥。唐复为唐,ム公是赖。后代昧者,颇归功于五臣,殊不知五臣之功,公所授也。(《狄梁公立卢陵王传赞序》)
张祜:失运庐陵厄,乘时武后尊。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上保储皇位,深然国老勋。圣朝虽百代,长合问王孙。(诗作《读狄梁公传》)
唐文宗李昂:朕详观列圣纪册,祖宗盛业,粲然在前。或道有污崇,政有善否,未始不系乎当时辅弼。……如褚遂良之委笏面诤,名垂史书;狄仁杰之恢复庙社,事形先觉。宋璟之文吏骨鲠,功参理平;元纮之守规画一,时成有裕。
裴敬:唐朝以诗称,若王江宁、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杜员外之类;以文称者,若陈拾遗、苏司业、元容州、萧功曹、韩吏部之类;以德行称者,元鲁山、阳道州;以直称者,魏文贞、狄梁公,以忠烈称者,颜鲁公、段太尉;以武称者,李卫公、英公;以学行文翰称者,虞秘监。唐之得人,于斯为盛。
皮日休:天后革大命,垂二十年,天下晏如,不让贞观之世,是遵何道哉?非以敬任公乎?(《狄梁公祠碑》)
五代
石敬瑭:唐室中圮,贤臣挺生。凛然英风,迥冠千古。不有典册,曷旌忠良?唐梁国公狄仁杰,禀五行正气,耸九谏直操。鼎祚危而复安,黔庶否而获泰。惠流河北,名振寰中。惟尔事君,无愧臣节。用光遗像,式示明恩。论道经邦,著周官之贵位;贞魂毅魄,焕魏土之灵祠。昭是宠嘉,永光缇素。(《赠狄仁杰太师诏》)
刘昫: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致庐陵复位,唐祚中兴,诤由狄公,一人以蔽。或曰:许之太甚。答曰:当革命之时,朋邪甚众,非推诚竭力,致身忘家者,孰能与于此乎!狄仁杰流死不避,骨鲠有彰,虽逢好杀无辜,能使终畏大义。竟存天下,岂不然乎!
宋代(含金代)
赵匡胤:武则天一女主耳,虽刑罚枉滥,而终不杀狄仁杰。所以能享国者,良由此也。
范仲淹:天地闭,孰将辟焉?日月蚀,孰将廓焉?大厦仆,孰将起焉?神器坠,孰将举焉?岩岩乎克当其任者,唯梁公之伟欤!……商有三仁,弗救其灭;汉有四皓,正于未夺。呜呼!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随,何力可回!我公哀伤,拯天之亡,逆长风而孤鶱,诉大川以独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为乎刚!地可动,公不可动,孰为乎方!一朝感通,群阴披攘。天子既臣而皇,天下既周而唐,七世发灵,万年垂光。噫!非天下之至诚其孰能当!(《唐狄梁公碑》)
孙甫:武后临朝僭窃二十余年,所用之人奸正相半,然持大权者多贤才也。如狄仁杰、姚元崇相于内,娄师德、郭元振将于外,天下事何虑乎?故虽凶残不道,不至祸败者,以此也。
欧阳修:武后乘唐中衰,操杀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狄仁杰蒙耻奋忠,以权大谋,引张柬之等,卒复唐室,功盖一时,人不及知。故唐吕温颂之曰:“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潜授五龙,夹之以飞。”世以为名言。
苏颂:昔狄梁公之拊循江表、李卫公之防察是邦,皆尝翦除淫祠、澄清郡邑,当时美之,唐史称焉。
苏轼:如汉汲黯、萧望之、李固,吴张昭,唐魏郑公、狄梁公,皆以身徇义,招之不来,麾之不去。正色而立于朝,则豺狼狐狸,自相吞噬,故能消祸于未形,救危于将亡。
苏辙:王陵、裴炎迎祸乱之锋,欲以一言折之,故不废则死。陈平、狄仁杰待其已衰而徐正之,故身与国俱全。惟吕后无子,亲止于侄,故没身而后变。武后有子,母子之爱,人情之所同,故老而自复。由此观之,陈、狄之所以成功者,皆以缓得之也。(《狄仁杰论》)
徐积:李氏山河势若终,手提长剑截长虹。请将唐室中兴事,可比汾阳再造功。直道不为邪党败,逆鳞深得诤臣风。儒生若有逢时幸,未必勋劳尽在公。(诗作《书狄梁公传》)
张商英:诸葛武侯、狄梁公,正人之杰也。武侯处三分偏安、敌强君庸,危难疑嫌莫过如此。狄梁公处周唐反变、奸后昏主,危难嫌疑莫过于此。为武侯难,为梁公更难,谓之人杰,真人杰也。
杨时:狄仁杰在武后时能拨乱反正,谓之社稷臣可也,然亦何尝挟数任术。观史氏所载,其议论未尝不以正。当时但以母子天性之说告武后,其滨于死者亦屡矣,卒至武后怒而言曰:“还汝太子。”夫岂尝姑务柔从,以阴幸事之成乎?
李纲:或谓平勃从吕后,而卒安刘氏,与狄仁杰从武后,而卒正唐室异世而同科,此不然。平勃亲与高帝之盟,当诸吕术王时,可止而不止,其后乃以计灭之。仁杰晩相武后,以至诚感悟后意,遂返中宗,仁杰其为优欤。
李弥逊:武后擅有天下,在位日久,变置之谋既成,而仁杰一言遂反唐祚,难矣!盖后知为身谋,而不知为天下计。仁杰为天下计,而借后之利害以悟其心,故言之出不得不为之感动也。自古无不可谏之君,无不可回之事,在进言者得其道而已。(《狄仁杰感悟武后卒复唐嗣》)
王十朋:武火方炎李欲灰,忠良何力可能回。斗南人有擎天手,为向虞渊取日来。(诗作《咏史诗·狄仁杰》)
洪迈:若唐宰相三百余人,自房、杜、姚、宋之外,如魏征、王珪、褚遂良、狄仁杰、魏元忠、韩休、张九龄、杨绾、崔佑甫、陆贽、杜黄裳、裴垍、李绛、李藩、裴度、崔群、韦处厚、李德裕、郑畋,皆为一时名宰,考其行事,非汉诸人可比也。
完颜雍:狄仁杰起自下僚,力扶唐祚,使既危而安,延数百年之永。
杨万里:举朝皆武氏之臣,而狄仁杰以一身徇唐,非孤立于睽离之世乎,乃下荐洛州司马张柬之,荐一柬之而五柬之,合与仁杰而六,周复为唐,仁杰之志行矣。
张栻:夫所贵乎权者,谓其委曲以行其正也,若狄仁杰是已。其始终之论,皆以母子天性为言,拳拳然日以复庐陵王为事,然其所以纡余曲折,而卒成其志者,则用功深矣。潜授五龙,夹日以飞,仁杰岂必功业于其身者哉。人臣之义,当以王陵为正;济大事者,当以狄仁杰为法。
留正:忠言之于国,犹脉理之于身也。脉理通而后身安,忠言用而后国治,否则手足不相为用,君臣不能无异意矣。汉高祖、唐太宗俱以能听言而开创大业,武帝奢纵,能容一汲黯;武后淫虐,能容一狄仁杰,而不至于乱亡,言之有益于人之国也如此。
蔡戡:唐武后以一女子不出房闼,屠戮士夫不可胜纪,独狄仁杰、徐有功,抗颜正论,无所畏忌,不但免祸,亦多信用其言。武后所以终其身不及于难,唐室未至大乱者,职此之由。故曰:国不可以无直臣,无直臣则国非其国矣。
赵秉文:若汉之汲黯、萧望之、杨震、李固、杜乔,唐之狄仁杰、颜真卿、段秀实,招之不来,麾之不去,生以理全,死与义合,国存与存,国亡与亡,斯可谓社稷之臣矣。
关耆孙:唐因隋旧,以进士取士,其始也,得士如狄仁杰、张九龄、姚崇、宋璟、裴度,则亦能为唐强;而其末也,如郑朴、杨知至,则为唐之亡矣,取士一也,何始末之异也。
吴箕:狄仁杰、娄师德在唐,俱为大臣,狄之登用,由娄荐拔。及其并位,狄必欲挤娄于外,何也?为其所容,而不自知。狄公之贤,其不及娄也,审矣。
真德秀:古之大臣有身系安危,而不容以家国异视者,曰世臣,曰社稷臣。若商之伊陟、巫贤,周之吕伋、召虎,世臣也;汉之平勃,唐之狄仁杰,社稷臣也。
杨果:牝鸡声里紫宸寒,神器都归窃防间。一语唤回鹦鹉梦,九霄夺得凤雏还。荒坟寂莫临官道,清节孤高直泰山。为问模棱苏相国,当年相见愧何颜。(诗作《狄仁杰墓》)
徐钧:天理何曾一日亡,始终感悟为存唐。平生独有知人鉴,身后功名付老张。
元代
王奕:周纪唐纲一线间,旋乾容易转坤难。不将庙祔来雄辨,焉得宗祧可再安。国事固当元老定,德碑留与具臣看。寄言彭泽亲民者,须学好人为好官。(诗作《题彭泽旧县狄梁公祠》)
察罕:当唐室中衰,能卒保社稷,亦贤相也。
吴澄:韩司徒张文成侯、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唐司徒狄文惠公、宋参知政事范文正公,四人之功业不尽同,而其为百代殊绝之人物则一。文成身事汉而心在报韩仇,文惠身仕周而心在复唐祚,常人莫能测知,卒能克遂其志。故邵子称其忠,且言忠武扶汉于末造,文正佐宋于盛际,而器局公平广大,设施精审详密,心事如青天白日。遘时虽异,易地则皆然。故朱子称其磊磊落落,无纤芥之可疑也。(《跋张葛狄范四公传》)
郑玉:武曌以一妇人灭唐篡位,奄有天下,南面称制,莫敢谁何,此古今所未有之大变也。革命之际,百官宗戚,百姓四夷,合辞而劝进者,六万余人。方是时也,人心天理盖荡然矣,岂复知男女内外之定位,君臣上下之大伦哉。李昭德虽有姑侄相篡之言,不过诡计以夺武承嗣之权;吉顼虽有请还庐陵王之语,不过为二张长保富贵之策。不有梁公,心在王室,志复我唐,智识足以破其奸谋,至诚足以折其诈伪,忠言谠论足以沮其邪心,婉辞曲意足以兴其善念,卒还中宗,又荐张柬之等,诛除奸恶,以成反正之功,则天下为周,唐室不复,夺攘篡弑之祸兴,诛讨征伐之事起矣,生灵受祸,何时而已乎。唐之宗社,又岂复有二百余年之血食哉?(《狄梁公论》)
赵景良:我于汉唐得诸葛公、狄梁公、郭令公,天下服之,社稷生民赖之。
陈应润:娄师德、狄仁杰立于恶人之朝,外视若柔,内实刚介,故能免祸,能复中宗之辟,志行也。
明代
危素:大江从西来,万里流荡荡。维唐社稷臣,勲业载旂常。天子在房陵,女后御明堂。晨闻牝鸡鸣,腥闻溢穹苍。猗公秉忠义,耿耿立庙廊。周旋极黾勉,论议忽慨慷。载御卷冕归,宗社赫有光。岂徒保国祚,实欲扶天常。云孙江州牧,宫庙荐烝尝。豆笾孔严洁,丝石载铿锵。再拜久屏息,低回想忠良。作歌劝臣子,百代踵遗芳。(诗作《梁国狄文惠公新庙诗》)
朱右:伊尹志在致君,卒肇商祀;张良志在报韩,卒成汉业;邓禹志垂竹帛,卒兴南阳;狄仁杰志复唐室,卒摧僭周。数子者,志立于事,为之先志,遂乎功成之后,非志前定,其孰能成盖天之功,以信天下后世乎。
林弼:武氏暴忍权数,秽窃宸极,亲若二子,犹不见容,唐祀不绝如带矣。幸梁公特被信重,而公周旋其间,所以不忍引去者,为李氏地也,他日折三思,复庐陵,卒于移周为唐,微公反复进谏之力,将何赖哉?呜呼,忠矣!(《书狄梁公进谏图》)
李昱:狄公正笏持朝纲,直辞凛凛生秋霜。神尧大器安可攘,储君不复我涕滂。没身事付桓与张,虞渊日落回重光。瑶图三百汉共昌,至今青史传芬芳。(诗作《狄仁杰谏复庐陵王图》)
王翰:峩峩太行山,悠悠行子心,凭髙望乡国,白云翳遥岑。目触心亦驰,亲居宛在临。欲发久裴回,悒悒伤中襟。孝哉狄文惠,才器真遗珠。推毂五龙起,扶日升天衢。元功照简策,存与天地俱。许公纯孝心,羮墙见昏晓。辞家旷定省,作郡理纷扰。懐亲慕昔贤,襟韵同表表。惟此逺业期,令誉庶终保。(诗作《望云生》)
徐有贞:公心本自不臣周,唐祚中兴实有谋。故邑遗民犹感德,独存祠宇向千秋。(诗作《谒狄梁公祠》)
陈献章:梁公仕唐,在武后朝以一身系唐宗社之重,扶阳抑阴,光复唐祚,事载简册,昭若日星,夫梁公可谓大有功于唐矣。
郑纪:汉有天下四百余年,唐则几于三百,宋则三百有奇,虽创业中兴,各有贤主,然申公之劝力行,狄梁公之复唐祚,韩范富欧诸公之定储靖国,纵非周召之偶而社稷之功。
程敏政:先儒谓狄仁杰未及复中宗,年七十以卒,所荐张柬之等嗣而成之,柬之亦年八十矣,使天不假年,则事机一失,国祚终倾,仁杰之不早计于此,有遗恨焉。是大不然,凡事之成虽出于人,然其所以成者,天也!当武后末年,中宗已还东宫,而仁杰居相位,其间岂无事机可乗,而迟回以至于死,固不可以言智。然中宗既还东宫,则天下者东宫之天下,不言可知。智者于此,正当持重,以销羣慝而要其成,固不可为万一尝试之举,此仁杰之心,而柬之幸其功,凡此皆天也。就使柬之不幸亦死,而唐命未改,天下岂无狄张之徒哉?论者乃以其衰莫不早计为恨,末矣。(《狄仁杰论》)
李东阳:褚遂良、来济、韩瑗死武氏之立,狄仁杰不死武氏之簒,君子谓遂良守经、仁杰近权。然观遂良之仗节,见太宗纳谏之效,数年之士气未衰;观仁杰之成功,见太宗致治之效,数十年之人心未去。此亦不可得而诬也,顾其所处犹有不同者。若易地而观,则仁杰必能直谏于将立之时,而遂良未必能成功于既簒之后。故为遂良死者难而易,为仁杰生者易而难。邵子谓任天下之事,不若死天下之事;死天下之事,不若成天下之事是也。然臣子不幸而当此,能为仁杰则为之,不能则必为遂良,乃不失正。
张志淳:张留侯、诸葛武侯、狄梁公、范文正公,功业不同,而同为百代殊绝之人物,遭时虽有异,易地则皆然。
梅纯:狄梁公虽始终为唐,卒授五王反正大统,功固高矣,然非守道者所宜取法。何也?盖君子于义有所不安,不敢须臾处以成事,有命难取,必于将来也。若梁公之事,后虽幸而成功,其身固已委质为臣,而处于其所不安矣。况或不能终遂其志,遂又将何以自献于先王乎?
方鹏:颖考叔、狄梁公、韩魏公,善处人君母子之间者也;张子房、李泌,善处人君父子者也;田叔、郅恽,善处人君兄弟者也。
孙绪:狄仁杰之失身武后,与冯道之徘徊五季,其罪等耳。君子深鄙于道,而不责于仁杰者,道为身谋,仁杰为唐谋也。
崔铣:① 唐有三臣焉,曰狄仁杰之密、宋璟之坚、郭子仪之大。② 诸葛公之相蜀,狄梁公之复唐,一人而任社稷,微二臣则其国亡。
孙承恩:妖后乱唐,王祚欲绝。批龙扼虎,几蹈祸烈。拨乱反正,捧日再升。社稷之功,孰能与争。(《古像赞·狄梁公》)
薛应旗:①狄梁公岂直社稷之臣哉,推其心万物一体而无间者也。向使其功不成,而此心不白于天下,亦安然受之矣。②汉诸葛武侯、唐狄梁公、宋范文正公,皆三代以上人物也。岂唯功名事业而已哉!虽谓之圣学亦可也。③梁公值唐厄运,周旋武后之朝,向使寿春之命不延,虞渊之功不就,其将何辞于天下后世乎,而天下后世抑亦有以谅之乎?
归有光:君德赖以培养,生民赖以滋息,社稷赖以镇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则如曹参、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仪、裴度、吕端、王旦、韩琦之徒是也。
王世贞:姚崇、李泌才相似也,崇体近实,泌用近玄;狄仁杰、宋璟器相似也,仁杰近圆,璟则方;陆贽、李绛识相似也,贽达绛遂;杜黄裳、裴度略相似也,黄裳近疏度近密。
李贽:梁公始者几危,后得免于虎口,遂悟黄帝、老子之旨,同流合污,与世委蛇。对主禠裘,当朝蒲博,非但全唐,亦以完躯,其事伟矣。又可喜者,娄公实荐梁公,而反以为不知人;梁公实重娄公,而反数挤之于外。朋党之疑不开,二张之交已合,后虽忮忍,不知反正之权,已在此老掌握之中矣。所谓污其身以善其君者,梁公有焉。奈何作史者往往添足其间,欲以为梁公讳也?故撮其畏者,录之于篇,亦以见当斯之际,尚有能为之人,则天下决无不可为之时,无不可为之事矣。特未有善学黄老如梁公者,徒使人扼捥叹息,恨不得起之于九原耳。(《大臣总论·狄仁杰》)
郭子章:洛水献石,永昌受图,垂拱长寿之间,唐已周矣。而庐陵相邸,不即殒绝如线者,则李昭德、狄仁杰之力也。……庐陵之所以复明辟者狄也,而相王之所以安皇嗣者李也,其功埒如也。且侄姑之说,狄发于李,又恶知狄不祖述其说,以动武曌,安庐陵乎。……梁公立朝,其荐公者,公不知德,其谮公者,公不知怨。桃李之植,归之为国,参术之收,备之吾笼。周旋淫佞,不罥罟获,潜授张崔,取日虞渊。则岂非其愚不可及者乎。(《狄仁杰论》)
唐伯元:古之大臣斡旋宇宙,弘济时艰,竟臻厥成,而身安名显,如张留侯、狄梁公、裴晋公诸君子。
袁宗道:叔孙强谏之时,则有张子房为大人;顾厨挑祸之日,则有陈太丘为大人;裴炎廷争之日,则有狄梁公为大人;谢、刘去国之日,则有李文正为大人。当其迎四皓、吊张让,褫裘牝朝、周旋逆竖之时,比肩共事之人,谁不厌其作伪,罪为谄佞,诟其秽浊,而卒之大有济于时艰。
谢肇淛:狄梁公之仕女主也,有取日之绩;姚广孝之佐靖难也,有化国之勋。
袁宏道:三代而下,亦有一二至人,与龙德相近者。汉之子房、东方朔、黄叔度,晋之阮嗣宗,唐之狄仁杰是也。子房当烹狗藏弓之世,时隐时见,托赤松以自保。方朔事杀人如麻之主,玩弄儿戏,若在掌股。叔度居乱世,君、公、顾、庖皆其师友,而熏禁不及。嗣宗纵酒污朝,口无臧否。梁公身事女主,与淫奴为伍,纵博裸裘,恬不知耻。使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尽,我根潜伏,恶能含垢包羞,与世委蛇若此?
张燧:庐陵既立,而张易之、昌宗未去,仁杰犹置之不问,复授之张柬之,俟其恶稔而后取,岂以祸乱之根生于母子之间,不如是则必至于毁伤故耶?张玄羽曰:“狄公在周,如大乘菩萨行忍辱行,自非小圣所测。”
王夫之:①若夫社稷臣者,以死卫主,而从容以处,期不自丧其臣节,如谢安之于桓温,狄仁杰之于武氏,亦岂矫矫自矜以要权奸之知遇乎?②仁杰骤贵于武后之朝,当高宗之世,未尝位大臣、秉国政,权固轻矣,故不能不假权于武后以济大难。③狄公之与张柬之皆有古大臣之贞焉,故志相输,信相孚也。④狄仁杰之仕于伪周也,庙已改,君已囚,无可仕矣。而仁杰当高宗之世,未与大臣之列,则舍武氏不仕,而更无可执国柄、进忠贤、以为兴复之基。灼知其逆,而投身以入,不恤垢辱以与从逆之臣齿,非但一死之不惜,操心愈隐,怀贞愈烈,尤非夫人之所可托者也。
清代
黄鹏扬:狄梁公忠足匡主,智能完躯,卒之庐陵复辟,柬之反正,伊谁之力。以余观之,其胆识机权,尤非当时诸贤所及,洵当代第一流人也。
叶燮:吾于唐狄仁杰反周为唐之事而致叹于前,此诸贤之为其难者之可伤也。史称仁杰以一言悟主而,庐陵复位是已。殊不知姑侄子母孰亲之论,不自仁杰始发也。吾不能不窃议仁杰之后矣,徒见武氏末节旋有悔心可以转移,故言之易入,非真有回天不可能之力也。独是仁杰知张柬之将帅才,荐之武氏可谓为明,然何以待柬之已老而始荐之。反周为唐者,成于姚元之之荐柬之为相也,非专出仁杰也。乃仁杰独居其功而有其名,彼裴炎与李昭德之徒身死而名弗彰。(《狄仁杰论》)
陈廷敬:武后令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举其子光嗣,时比之祁奚,失其指矣。盖与左师触龙谏赵太后,请长安君为质事绝相类。当时武承嗣、武三思营求为太子,仁杰每从容进谏,劝召还庐陵王。他日,武后语仁杰“梦鹦鹉,两翼折”。仁杰对以“武者,陛下之姓;两翼,谓二子。起二子,则两翼振矣。”鹦鹉之翼释以二子,权也,举子之事,亦权也,而遂正告之矣。故左师之怜舒祺,仁杰之举光嗣,其迹虽殊,所以感其心者则一也。卒之长安君为质于齐,而赵国不被兵;中宗复辟,而唐社稷卒不变。(《狄仁杰举子论》)
乔莱:①如陈平之事吕后,狄仁杰之事武后,亦巷遇矣,卒成安刘反周之功,可谓不失道者。②汉七国之祸,周亚夫为将则济;昌邑之废,霍光为大将军则济;唐武则天之祸,狄仁杰为相则济;安史之乱,郭子仪为节度使则济;明土木之陷,于谦为兵部尚书则济;宸濠之变,王守仁为巡抚则济,皆大过人之才也。
康熙帝:狄仁杰在当时为诸臣第一,武后亦以第一流目之,人臣特患不能竭忠为国尔,若果尽诚无二,不以身家为念,虽当艰危之际,亦可深防主眷,况朝廷清明乎?(《阅史绪论·狄仁杰卒太后泣云朝堂空矣》)
李塨:张易之尝从容问自安之计于狄文惠,答曰:惟劝迎庐陵王可以免祸。使非平日天覆地载,贤奸仝在驾御间,何能使之听哉。后每以天性感动后,后悟,使人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文惠语庐陵事,文惠敷陈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斯言也,一若还太子专为文惠者,一若太子为文惠之太子而还之者。至诚感人,乃能至是,千载下读之,犹泫然交颐也。
金维宁:梁公荐张柬之、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敬晖等五王成反正功,此唐一大功臣也。而来俊臣罗告公等谋反,从来首恶之名无过谋反,独于武后时不得以此名律之。……公何畏死,非畏死也,不轻死也,不轻死所以图反正也。忠于武氏者不可谓忠,忠于唐者乃其忠,荐贤为国者忠,荐贤复废主,不使国家庙社移于他族者,尤可谓尽忠。……公以反正为心,而俊臣途知有谋反之名足以陷公,计何左也,又何浅且陋也?小人之识如是而已矣。
任启运:汉之诸葛武侯、唐之狄梁公、李邺侯、陆宣公、宋之韩魏公、李忠定公、明之于忠肃公、王文成公,其人皆具旋乾转坤之力。武侯固以管仲自比,其实狄梁公以下诸贤,其经世之学,皆深于仲者也。
蓝鼎元:仁杰心乎唐者也,忍辱事牝主,君子谅之,谓其机深谋长,欲成匡复之功,有不得不然耳。人臣之义,苟利国家,无所不可。向令仁杰洁身以去,亦自为谋,则忠于唐祚,究何补焉?随流合污从容岁月,使老妪不疑,群宵不忌,然后房州帝子得有反正之日,盖用心苦矣。
江日升:身为宰辅,当如萧相国筹饷关中,以佐军需;否则,如狄梁公汲引人才,以巩皇国。
张烈:狄梁公于武后可谓辱身矣,然正言侃论于群小,无所让调护太子,武后为之感动,卒能反周为唐。
秦笃辉:予尝以狄梁公、郭令公、李西平为唐再造三忠。
蔡世远:苦心调防,输忠报国者,狄梁公、李邺侯也。
杨以贞:宋儒谓狄梁公献忠悃以感悟武氏,卒能反周为唐。以愚考之,武氏始终无复唐之心也,其不终于周而仍易为唐者,天也,非梁公之力也。若梁公者,亦始终心乎唐室而已。
乾隆帝:①狄仁杰一再相彼尽心乃事,而后世反以复唐之功归之,是皆托于明哲保身宽柔以教之论,而未终读夫子至死不变之语,是非倒置莫甚于此。②仁杰不承则死于拷掠之对,明是贪生。论者以为留其身以复唐祚,然终仁杰之世,唐祚何尝复哉?虽云善善欲长,未免阿其所好。③仁杰叹师德盛德,足见恩怨分明,未忘芥蒂。盖当时有名者莫如仁杰,不惟师德称贤,即后世读书无识者,孰不以仁杰为贤乎?余少时亦有仁杰非感知己之深,乃服其韬晦,且以复唐自任之论,今以武氏始终夺唐祚,及仁杰不能匡复观之,未免失言。
弘昼:当武氏废唐簒立之秋,宗族诛戮殆尽,正士君子隐而难仕之时也,而仁杰独能毅然自任,若预知李氏之必兴,武氏之必败,而优防岁月,卒以成功。呜呼,此殆非常人之所能为也,仁杰可谓忠矣。
陆锡熊:当时人才辈出,如狄梁公、张汉阳、魏高要等,皆有拨乱反正之才。
陈懿典:则天擅政,李氏几绝,而狄公念念唐室,挽回天下,唐之所以复血食者狄公为之也,乃真纯忠也。
刘风起:狄梁公不愿闻谮己者名,与吕圣功不欲知朝士姓名,皆真宰相之度也。
方东树:尝谓狄梁公自是一时伟人,而其仕伪周也,实为忘耻。武后之毒虐淫丑,世谓之无双,则梁公之忘耻,亦与之为无双焉也。彼梁公之仕伪周,岂亦有不屑不洁之念而出于不恭乎哉?而仁杰宴然仕于其朝,徒以小忠小信小节固宠邀名为自免计,尚得为有耻乎。彼其与张昌宗夺裘而弃之也,如同蛆虫处溷而茹秽不咽,以明洁将以欺天下,万世皆无人乎。虽名声煊赫,耀艳千古,久而论定,要不能解其妄耻,善乎!(《狄梁公论》)
刘宝楠:唐祚之复,诸臣皆与有功,后人但归美于仁杰,未考之甚矣。
解鉴:梁公大忠大智于庐陵,反正一事今备载之。……梁公每以母子天性为言,后虽忮忍不能无憾,故卒复唐嗣。
周池:梁公此答,顺逆两踹,不及李安静所对远甚。岂预知其必有复唐之功,而姑为保身之明且哲邪。
汤鹏:萧何贤,则援曹参;诸葛贤,则援蒋琬;仁杰贤,则援柬之;士安贤,则援寇准。是辅也,于己则荣焉,于人则利焉,以气类之感酬吾道,以天地之心酬吾友,以举能其官酬吾君,以普被其泽酬吾代。是故大力者善援引,则贤之后又杖贤焉;杖贤者亡不安,则庇人材以庇社稷焉。
刘蓉:如狄梁公、李文正之为者,其所处为最难,而用心为特苦,千载而下,犹将鉴其孤忠。盖宛转以运机权,而不诡于正,论者或诮其委曲已甚,不知非此不足与有为也。
刘启襄:吾于唐得社稷臣三,曰:狄梁公、郭汾阳、裴晋公。
陈澹然:武之于唐,犹吕之于汉也。武氏僭立伪周,竟移唐祚,仁杰独貌承武氏,九死不归,卒之假梦兆以返中宗,荐五王以安唐室,君子且怜而嘉予之。……武之废唐,仁杰未尝授之隙,君子不得不略其相周之罪,而予之以复唐之功。
蔡东藩:当日者嬖幸擅权,盈廷芜秽,无一非武氏家奴,惟娄狄二公,以功名终,颇有重名,然娄师德只务圆融,不知大体,所差强人意者,惟狄仁杰一人。
个人作品
狄仁杰著有文集十卷,《家范》一卷。此外,《全唐诗》、《全唐文》等文集还收录有他的诗词、奏疏、文告等作品。具体详见下表:诗作《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奏疏《奏从越王举兵诖误免死表》《请拔安东表》《请罢百姓西戍疏勒等四镇疏》《请曲赦河北诸州疏》《谏造大像疏》《谏杀误斫昭陵柏者疏》《乞免民租疏》文告《檄告西楚霸王文》《吁神文》
家庭成员
四世祖:狄湛,官至车骑将军。有观点认为其为天水羌人后裔,辗转迁徙后定居并州,但至少到狄仁杰时狄家已被视为并州世家,无人提及其可能的羌人渊源了。祖父:狄孝绪,官至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官至夔州长史。儿子:狄光嗣,历任司府丞、地官员外郎、汴州刺史、扬州长史、歙州别驾。儿子:狄光远,曾持狄仁杰所写的帛书向武则天鸣冤,官至州司马。儿子:狄景晖,曾任魏州司功参军,因贪婪残暴,受到百姓痛恨,致使狄仁杰的生祠被砸毁。
史籍记载《旧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三十九》《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四十》
卒年争议
关于狄仁杰的去世时间,《新唐书·狄仁杰传》记为“圣历三年”,《旧唐书·狄仁杰传》与《旧唐书·则天本纪》记为“圣历三年九月”,而《新唐书·则天本纪》、《新唐书·宰相表》、《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皆记为“久视元年九月辛丑”。据史籍记载,武则天在圣历三年五月改元为久视。圣历三年与久视元年实际上是同一年,即公元700年。但据查证,公元700年阴历九月并没有辛丑日。此外,“河北道安抚大使狄仁杰撰书”的《大唐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铭》(即《袁公瑜墓志》,出土于洛阳北邙山,现藏于千唐志斋博物馆)中,也有“久视元年十月廿八日,合葬于洛阳县之北邙山”的记载。以上两点,皆与狄仁杰去世于“久视元年九月辛丑”的记载有所冲突。根据《旧唐书·狄仁杰传》记载,狄仁杰病逝当年,曾劝谏武则天,反对命“天下僧尼每日人出一钱”以建造大像。但在《旧唐书·李峤传》、《旧唐书·张廷珪传》中,均将武则天建大像一事记在长安四年。有部分学者据此认为,狄仁杰的去世时间当在长安四年,即公元705年。
谢选骏指出:狄仁杰,出身北狄,冒充仁杰,冷酷奸诈,残害忠良,不忠不义,左右逢源,邀宠天下,母狗之官。如果比喻为大家熟悉的现代人,我想狄仁杰比较接近周恩来。所以看来,上述赞扬狄仁杰的人们,不是聋子,就是瞎子,或是狗官——正所谓官官相护也。
【030、杜鲁门是共产党的乏走狗】
《纽时:我们还来得及避免与中国的冷战吗?》(纽约时报 2019-06-16)报道: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在庆祝二战胜利时警告称,一场“冷战”将很快开始。他在1945年的文章《你和原子弹》(You and the Atomic Bomb)中写道,冷战是一种“不和平的和平”。核武器可以防止直接入侵,但超级大国会转而走向互不相容的世界秩序,每个国家都试图孤立对方,打败对方。几年之内,美国和苏联就摆好了这种架势。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建议,对苏联势力必须加以遏制直到其崩溃,从而促成了美国的冷战共识。
苏联最终的确是崩溃了。然而,奥威尔曾预测,冷战还可能涉及第三方:“由中国主导的东亚”。直到最近,人们才发现他这话似乎没有错。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和正在崛起的中国追求经济融合和某种程度的外交合作。
这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特朗普总统正在升级同中国的贸易战,两党政界人士、政策制定者和专家都敦促他不要止步于此。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反对美国过去对华的“笑脸”政策,参议员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发推表示,中国“全面计划实现世界主导地位”。华盛顿正准备与世界第二大强国展开全方位的竞争。我们可能正在目睹中美冷战的开始。
如果是这样,特朗普可能会被证明是下一个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1940年代末,杜鲁门承诺“支持自由的人民”,并创建让他们可以融入的体制,从而确定了第一次冷战的条件。特朗普更为严厉,发誓要报复那些“掠夺我国”的人,并且通过制裁和关税来实现这一点。即使与原本的冷战时期的核僵局、代理战争和内部镇压相比,他对全国的号召也像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冲突的到来。如果负责任的美国人更想要一个不同的未来,现在是时候说出来了。
奥巴马任期结束之时,华盛顿官员担心中国偏离了自由化与合作的道路。他们谴责中国在邻国海域的争议性军事建设。他们批评中国限制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并迫使它们泄露关键技术的经济做法。他们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下的威权收紧政策表示遗憾。
诚然,这些担忧——加上中国的人权记录,尤其是对待维吾尔人的方式——是合理的,就像美国在1940年代反对苏联的扩张和压迫一样。尽管如此,正如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总统对苏联所做的那样,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试图挑战中国的行为,而不是挑战中国的实力,他强调合作的好处。
华盛顿被冷战式的恐慌吞噬,则是在特朗普上任之后,尤其是过去一年,对中国行为的个别抱怨,上升到了对中国力量的全盘反对。总统执着于关税,他的政府则——如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所说——正在全世界拉下一道“经济铁幕”。不管是为了反间谍,还是阻止中国在高科技产业获得主导地位,总之美国在对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发起严厉打击。安全、经济、科技与人权,种种议题都被捆绑在了一起。
北京一定是在想,除了政权变更或退出世界舞台外,还有什么能满足华盛顿的要求。我们可能会在副总统迈克·彭斯(Mike Pence)那里找到答案,去年10月,他在一次颇有影响力的演讲中猛烈抨击中国的“侵犯”,并正在计划一个续篇,或者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凯南曾经担任的职位——基伦·斯金纳(Kiron Skinner),她表示正在形成一套与中国进行长期“战斗”的凯南式理论。
如果一场冷战将要爆发,为何是现在?尽管美国和苏联当时有着不同的政治与经济体制,但它们的对抗集中于一项具体争端:战后德国的未来。今日的美国和中国却没有一个造成彼此分裂的分歧点。意识形态差异也不那么严重。中国不再寻求普遍实现共产主义胜利,美国也正在远离民主输出的步伐。也许这一点能让我们相信,两国关系不至于升级到全面冲突。又或许,两国冲突已经达到的程度表明,在起作用的是一种更黑暗的逻辑。
过去一年来的朝向反华的转变,更多是美国的焦虑而非中国的行为诱发的。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新的东西。新加入的是特朗普总统,他带来了专门针对中国的敌意,并促使美国的政治阶层开始寻求美国全球领导力的新目标。
排外的特朗普几十年来一直把美国的问题归咎于非西方强国,先是1980年代的日本,然后是中国。他的政府反映了这个世界观。斯金纳称中国为“迥异的文明”。她曾说过,“这是我们第一次有了一个非高加索人种的大国竞争对手,”无视了帝国时期的日本以及对苏联人的东方化描绘。但她的观点仍然是有意义的:若说原初冷战是自由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与国家共产主义的对抗,那么后续冷战带来的可能是披着文明冲突外衣的蛮力政治。无怪乎另类右派元老、前特朗普顾问斯蒂芬·班农(Stephen Bannon)会郑重警告,中国构成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存亡威胁”。
特朗普的影响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他的当选导致外交官们对“孤立主义”感到恐慌,忙不迭地挽救美国势力。在联合起来守卫“自由世界秩序”之后,他们得出了更明确的解决之道:遏制中国。北京是理想的挫败对象——一个可以为全球性应对策略提供正当性、又不直接构成战争威胁的主要对手。在国会,对中国采取强硬之举属于让民主和共和两党联合起来的少数事项之列。经济民族主义者想象着就业机会将回到美国,自由贸易人士认为施压将使中国变得开放,大家都可以表现出在防务上态度强硬。今日的政治气候让人想起参议员克里斯·库恩斯(Chris Coons)所说的“1950年代,那时候当一个反苏人士在政治上是百利而无一害”。
这并不是说对华鹰派不真诚或者不理性。中国的崛起本身是对美国利益的威胁,这一点他们是正确的——前提是美国将其利益定义为在任何地方都永远保持全球主导地位。对于“美国主导的自由秩序”的倡导者来说,真正重要的是美国的领导,哪怕是由特朗普来提供。他的总统任期也是对这一点的澄清。
眼下,与中国对抗似乎对每个人都有好处,就像反苏运动最初所承诺的那样。在上世纪40年代末,企业看到了扩大贸易和确保资本主义的机会;有组织劳工也参与了进来,为了分得一块经济蛋糕,他们同意对自己的人加以管束。这似乎是一笔不错的交易,至少在增长停滞,冷战结果意味着死在越南之前是这样。
当时,这样做的成本是巨大的,而现在可能会更大。首先,一名否认气候变化的总统带头对中国提出指控,这并非巧合。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遏制气候变化需要美中合作,将它们的竞争引向对地球的拯救,而不是攫取它的资源。美国人民可以与专制的中国共存。他们不能生活在一个不适宜居住的地球上。
美国人也不应该担心中国的军事攻击。即使在东亚,中国军队也不会取代美国军队。美国有时间评估中国的野心,鼓励邻国保卫自己。持续不断的敌意可能会自成事实,诱使中国寻求将美国军队赶出该地区。尽管一些人认为,遏制中国提供了离开中东的理由,但他们应该先想清楚:一场新的冷战可能会让美国在世界各地重新陷入可怕的代理战争,并有可能让大国之间爆发一场更致命的战争。
自由主义鹰派人士会说,这可是关乎自由的生死。那就只能祝他们好运了:事实已经证明,他们无力阻止特朗普的崛起,但他们希望控制中国的崛起,并使其屈从于自己的意愿。冷战更有可能推动而非削弱反自由主义的力量。像特朗普这样的煽动者会发现,把“红色恐慌”换成“黄祸”,聚拢权力来维护国家安全,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1946年,杜鲁门总统的商务部长亨利·华莱士(Henry Wallace)警告,美国应停止在世界各地重新武装和获取基地。这些行动将使苏联人缺乏安全感,导致本可预防的冲突发生。“对于其他国家,”他建议,“我们的外交政策不仅包括我们所倡导的原则,还包括我们所采取的行动。”杜鲁门要求华莱士辞职,两个超级大国发动了第一次冷战。我们能避免第二次冷战吗?
谢选骏指出:该死的假新闻纽约时报,隐瞒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实,其中之一就是——美国总统杜鲁门其实是共产党的乏走狗——
《1948年 宋美龄“赴美寻援”梦碎》(中国档案报 2016-11-28)报道:
1949年1月4日,刊载于国民党《中央日报》上的宋美龄与马歇尔夫人的合影。
1948年对于宋美龄和她的丈夫蒋介石而言,都是极为困难的一年。4月29日,李宗仁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蒋介石预设的权力布局未能成功;8月19日,蒋经国出任上海经济管制副督导员,处理黑市商业与地下银楼等经济投机活动,却未得善终,国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52天后东北全境解放;10月28日,有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正式在会议中提出要求蒋介石“出国”,蒋介石的权威受到挑战;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如何挽回颓势,也成为宋美龄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其实,当年的5月、8月、10月、11月,在对美讲话广播录音中、接受《新闻报》《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等报记者联合采访时、庆祝联合国日的全国广播讲话中,以及ABC(美国广播公司)的广播讲话中,宋美龄都在努力呼吁西方国家要救中国于“患难”,要求民众支持“新政府”,宣扬中国在“患难”中所取得的“成绩”,希望美国从速援助国民政府,但实际情况却越发地不如她愿。或许,仿效1942年赴美寻援还有希望,于是,下定决心的宋美龄在1948年11月28日晚登上了赴美的军机。
美国报界热情不复
宋美龄的专机刚一落地,美国多家媒体就迎头泼来冷水。《华盛顿星报》《华盛顿邮报》《纽约邮报》《圣路易明星时报》等多家报纸虽然都报道了宋美龄抵美的消息,但却情感冷漠,毫无1942年宋美龄首次访美时的狂热与追捧。《华盛顿星报》称,美国政府对宋美龄的访问毫无热情,她来寻求美国援助完全是出于蒋介石的安排,并解释美国各界之所以如此,是担心给予中国的援助会浪费。此外,该报还指斥国民党军队的将领,认为正是他们的愚蠢、贪腐及领导不力导致了美国援助的装备全部被共产党军队获得。有专栏作家甚至这样形容宋美龄及她的寻援:她是“中国女暴君和美国威尔斯利(Wellesley College,宋美龄曾在此求学)大二女生不可捉摸的混合体”,“她带来的要求之大足以媲美中国灾难的规模”。
不过,这些报道并不影响宋美龄自己的计划。1948年12月2日,她在马歇尔夫人的陪同下前往瓦尔特雷德医院探望即将进行肾脏摘除手术的马歇尔,希望能通过这位老朋友获得美国政府的资助——“三年之内给予中国三十亿美元的经济与军事援助”。不过在探病过程中,宋美龄并未谈及具体金额,因为她自觉这样巨大的数字很可能会引起美方的反感。但即便如此,马歇尔仍以健康状况为由搪塞,只答应病愈后再谈“公事”。当日,蒋介石发来电报告知国内战况,称“必可获得决定性之胜利”,鼓励宋美龄继续出击。为求与马歇尔情感亲近,以便从速获得美国政府支援,宋美龄住进了马宅,与马歇尔夫人朝夕相处、闲话桑麻。12月6日,分离8天之后,蒋介石突然发来电报催促宋美龄从速回国,指出此次赴美的主要任务是说明国内情势,别无其他希望,并嘱咐她不要发表任何言论,因为他听闻美方对宋美龄此次访美并不欢迎。但无功而返岂是宋美龄所能接受的?她决意留在美国寻找合适的时机,回电请蒋介石不要相信美国报界的唱衰之词,应忍耐、镇静。终于,美方通知宋美龄,杜鲁门总统将于12月10日与她茶叙。
美国总统不为所动
12月10日上午,宋美龄与时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顾维钧就会面要点进行了讨论,顾维钧认为杜鲁门是同情中国的,且愿意支持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他建议在谈话中应坚持让杜鲁门发表支持蒋介石“反共”的政策声明,并派遣美国高级军官率领军事代表团赴华,承诺增加援华的军用物资。宋美龄则认为暂时不提这三点更利于她的“寻援”工作,另外她对马歇尔可能辞职的消息表示怀疑(事实是马歇尔确于1949年1月7日辞去美国国务卿一职)。下午,会面如期进行,但宋美龄和顾维钧恐怕都不知道,在她到达美国前,驻华美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已经向杜鲁门报告了蒋介石的无能,“没有一场战斗因欠缺弹药和器械而打败。以我个人意见,他们的军事灾难可以归咎为世界上最差劲的领导统御,以及其他许多有伤士气的因素,导致全面丧失作战意志”。基于这种印象,杜鲁门对宋美龄的来访并无好感,他私下表示,自己不会像罗斯福那样款待她,并坚信她是来“乞讨援助”的,他本人不会浪费任何一名美国人的生命去救蒋介石的政权。
会面短暂而没有实效。宋美龄详述了中国的战况与局势,杜鲁门不为所动,只是口头上表示愿意帮助,但仍将皮球踢给了马歇尔,称援华的具体办法要待马歇尔身体好转后再行商议。
多封电报催其归国
满怀期待的会谈却得到这样的结果,宋美龄也在思索其中的原因。她认为是美国国会中的亲英法派担心对中国的援助会减少对他们的资助,所以从中作梗,影响了杜鲁门的决策。11月12日,宋美龄将这一结论告知蒋介石,收到电报的蒋介石立刻猜想到了可能的结局:“恐与美方交涉更无希望,且将为人轻侮”,催促她从速回国。彼时的战况对蒋介石而言极不乐观。淮海战场,中原解放军正在总攻黄维兵团,杜聿明所部面临着完全被孤立的境地;平津战场,东北野战军分割包围了傅作义的主力部队,平津已是人民解放军的囊中之物。26日,蒋介石又发来电报,请她“速回国,勿再延误”。面对接二连三的催促,宋美龄并未回应。不过人虽然没回国,心里终究还是记挂着丈夫的安危,她给蒋经国发去电报,以母亲的身份叮嘱他,一定要照顾好蒋介石,奉化绝非安全的地方,极易遭人暗算,广东、台湾则相对比较安全;如果蒋介石坚持下野,那么就前往台湾、广州。而她,将继续留在美国努力促成援助。宋美龄明白,想要争取美国的直接援助难度较大,于是决定改变策略,利用“中国游说团”(美国参众两院之外的援华力量,私下接受国民政府的经济资助)向美国施压,如不能得到直接的物质援助,那么就努力促使美方表态支持蒋介石,确定他的“领袖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比经济、军事援助更有价值。
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间,国民党《中央日报》多次报道宋美龄赴美求援一事。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隐退,李宗仁宣布依法代行中华民国总统职权。大洋彼岸的宋美龄对此极为担忧,收到蒋介石下野消息的当天,她就致电蒋经国,表示对蒋介石回乡后的健康与安全甚为忧虑,强调只要安全能保障,一切仍有希望;她在美国的工作并非没有进展,正在全力推动中;希望蒋经国回乡婉劝蒋介石至加拿大暂住,其他事项再行商议。2月6日,她又致电蒋经国,再次表示担忧蒋介石的安全问题,希望蒋介石能出国或赴台;询问薛岳最近的态度,担心薛岳有异动。2月15日,宋美龄致电蒋经国,希望蒋介石离开溪口择他处静养;表示自己留美肯定能起到作用,并鼓励蒋介石不要放弃。2月26日,她致电蒋经国,叮嘱他要善待自己的父亲。而另一方面,倍感孤独的蒋介石只能不断地发电报恳请宋美龄回国,2月11日、16日、24日,封封电报的内容都是“望早日归国”。但即便局势紧迫、心中忧虑、丈夫催促,宋美龄仍坚持自己的既定目标,一定要争取到美国的援助,无论形式。她先以身体情况为由,表示自己不能回国;接着又称她留在美国可以减少李宗仁派在美国对蒋介石的诋毁;继而又派孔令杰回国报告美国的情况。在这期间,她还写信给二姐宋庆龄,询问她的生活境况,打探虚实。
求援梦碎离美赴台
宋美龄在美期间一直努力扮演着蒋介石形象代言人与驻美智囊的角色。与1942年至1943年间的华丽出场不同,宋美龄此次低调得多,她知晓那次在美国频频更换的貂皮大衣曾引起非议,此次便轻车简从,防止予人口实。她不断利用各种机会接触美国参众两院的议员,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来促成援助,并结合掌握的信息向蒋介石提出建议:1949年4月27日,建议蒋介石速令中国银行总行迁离上海,以防政局有变;4月30日,建议蒋介石雇聘美国全国性宣传机构,加强宣传以获得美援;5月1日,建议蒋介石集中各派力量,设法保护各类工厂及物资,设立对美国全国性的宣传机构,积极回应美国国防部长对国民党军队战斗力的质疑。
然而,政治的腐败、经济的崩溃、军事的败退、民心的改变都早已为宋美龄此行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8月5日,美国政府发表了长达1054页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回溯了自1844年美国与中国签订《望厦条约》后至1949年的中美关系,着重叙述了1945年至1949年间国民政府是如何浪费了美国提供的巨额援助,指出国民党政权的失败完全是咎由自取,美国政府没有任何责任,而接替马歇尔出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在白皮书公布之后,也发表了一份声明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宋美龄的“美援梦”被击碎了。1950年1月,留美已逾1年的宋美龄飞赴台湾,从此再未踏上故土。
谢选骏指出:杜鲁门没有支持蒋介石,这就为后来的韩战、越战,埋下了伏笔。这个愚蠢的家伙哪里知道,美国只要花费韩战越战百分之一的力气,就可以避免亚洲的赤化!但历史是没有假设的,谁让连任四次的罗斯福死得早(其实是死的太晚了一点),让杜鲁门这条共产党的乏走狗上了台。为此,千百万美国人枉送了性命。直到现在,亚洲还是红的,而且让美国继续流血不止。杜鲁门不是出卖了中国,而是出卖了美国。为何说杜鲁门是共产党的乏走狗?因为它不是共产党雇佣的有力打手,而是因为愚蠢帮了共产党大忙的牲口。
【031、杜鲁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洋爸爸】
《再评李伟东先生《中华民国丢失大陆70年祭及战略检讨》(博讯 2019年12月01日)报道:
笔者曾经在上一篇发表于博讯的文章中指出李伟东先生《中华民国丢失大陆70年祭及战略检讨》的不妥之处。今天李先生将定稿后的文章重新发表,得此机会,笔者对李先生定稿的文章再作评论,并对上一篇文章作补充说明。
首先,笔者不得不严厉指出,李先生在基本历史知识上是欠缺的,论证也是薄弱的。例如,李先生在评论1949年北平和谈的时候,认为“在最后关头,国民党仍有保住民国框架,让共产党在宪政约束下行事的可能性”,还提出“请毛泽东当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退休,国民党仍可以弱势政党牵制共产党”的建议。 由此笔者不仅对李先生的历史知识水平不敢恭维,对他做学问的态度也有所质疑。既然李先生提到了共产党的“《国内和平条件》”(其实是《国内和平协定》)八条,就应该调查这八条究竟是什么内容再作评论。但令人失望的是,李先生似乎并未读过该协定,并不知道第一条就是惩办战犯,而蒋介石李宗仁等都在战犯名单之列。蒋介石作为首要战犯,自会被中共逮捕,李先生所言之“退休”又从何而来? 协定第二条就是废除“伪法统”,即废除中华民国宪法。如果宪法都废除了,中华民国总统职位又从何而来?协定的第四条就是收编国军为解放军,如果国民党主要大员都成了战犯,国军被收编,请问国民党与今日之民革又有何区别?李先生所谓“国民党仍可以弱势政党牵制共产党”又从何而来?李先生之所以有这样的奇谈怪论,除了对该协定不熟悉外,根本上还是对当时国共战局和国共关系不了解。北平和谈之时,国军主力已经丧失殆尽,共产党胜券在握。所谓《国内和平协定》,其实就是敦促国民政府无条件投降的哀的美敦书。毛泽东有什么必要在胜券在握,准备渡江一统江湖的情况下,还要做一个碍手碍脚的中华民国总统,自觉接受国民党的议会监督?
李先生的历史常识上的错误还有很多,恕不一一指正。但笔者着重指出的是,相对于史实错误而言,该文在论证逻辑上存在着更加重大的缺陷: 既然李先生认为“是政治设计和路线的失败,才导致军事失败”,就应该论证什么样的“政治设计和路线的失败”引发了什么“军事失败”。笔者并不反对从深层次的政治方面寻找军事失败的原因,但是这种因果关系必须基于基本史实,用严格论述的方式建立起来,而不是想当然地默认其自动成立。很不幸地是,李先生只是洋洋洒洒论证国民党政治上的失败,而一旦谈到了军事上失败,尤其是第二次国共内战军事失败的时候,要么就用“民心”一言概之,要么就用“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一笔带过。这八个字,如果还算作论证,是完全不能使人信服的。李先生这样的文章,基本史实不正确,论证过程不存在,其价值究竟几何,可想而知。
鉴于该文价值不大,笔者不想在此着重阐述。笔者还是想回到国共内战的话题上深入讨论。在上一篇文章里面,笔者提到了研究国共内战的“一个事实”和“一个思路”。一个事实就是:国民政府的失败,其实是军事上的失败。而其他的所谓“失败”,只是为解释军事上的失败而被提出。一个思路就是:从军事史实出发,分析其军事失败的原因,而后由军事倒推政治,探明背后深层次的政治因素。
军事作战有其内在规律可循,胜败之数并非天命,而是由指挥,装备,组织,兵力,部署,调动,军纪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军事问题必须首先从军事上考察。抛开军事因素,漫谈政治,民心,其实完全无助于研究内战胜败的真正原因。
笔者有这样的一个观点: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在整体战略上而言,蒋介石和他领导的国民政府基本上做出了最佳军事决策。如果时钟可以倒转,历史可以重来,蒋介石还可以重新指挥一遍,最终的结局,也不会好很多。
更直接地说,早在1945年,中国的命运就已经被确定了。当年3月的《雅尔塔协定》确定了中国东北和外蒙古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而8月苏联出兵东北,并迅速控制朝鲜北部,这时候中国的命运就被纳入到了雅尔塔体系之下,不是国民政府所能独立控制的了。这个体系下,有的国家(如希腊)因为没有进入苏联势力范围,而其国内强大的共产势力被盟国剿灭。很不幸,中国则是相反的情形。港首林郑月娥在今年的一次秘密会议上说了一句话,“political room for maneuvering is very, very, very limited.”(可以运作的政治空间非常非常小),这句话用来形容当时的国民政府,正恰如其分。
苏联影响下的东北对于国民政府就是军事死地。其北,东,西三面与苏联和苏联的仆从国接壤,正南面的出海口又因为旅顺的租借而被苏联控制。国民政府收复东北,仅仅具有主权声张的政治意义,其军事上只能控制南北轴线上的铁路线,其余广大土地,势必为共产党完全占据。而《雅尔塔协定》又使得美国不能直接参与东北事宜,国民政府实际上处于完全被动的境地。
蒋介石出动七个军的兵力对于解决东北问题是杯水车薪,却大大削弱了关内战场的兵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平原如猛虎归山,进退自如,可以获得无限的补给。而通过旅顺与烟台之间的海运线,山东共军也可以源源不断获得苏联补给。由此共产党最大的两股军事集团,一个东北野战军,一个华东野战军,都在苏联的直接援助之下。这样的局势下,如果蒋介石还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彻底放弃东北,将七个军转用在关内。
但是笔者很悲痛地说,纵使历史以这个版本进行,国民政府仍然大概率地以悲剧收场。这是因为即使国民政府真的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放弃东北,以保全关内的统治,也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能否在林彪的东北野战军准备完毕,发动入关战役之前解决关内共军?
2,能否在赤峰--山海关之间的广阔地域建立一条稳固的战线阻止东北野战军入关?
3,能否在政治和军事上阻止东北野战军从苏联仆从国外蒙古借道迂回入关?
现实就是,这三条恐怕没有一条能够完全满足。1945年秋天,林彪进入东北。如果按照后来战局的真实发展,不迟于1948年夏天,东北野战军就可以达到百万兵力,进而大举入关。依照1930年代第一次国共内战的经验来看,国军几乎没有可能在两年半的短时间内彻底消灭关内共军。按最理想的估计,如果国军能在烟台和莱州湾之间建立一条海岸防线阻止共军获得来自旅顺的海上军火补给,能否在1948年夏季之前解决华东野战军也是未知之数。陕北和中原战事更是难以预料。
在进入东北的咽喉地带,仍然有几百公里的宽广土地,以国军在1945年的装备水平,几乎不可能建立一条稳固的防线可以抵挡东北野战军千门火炮的猛攻。退一步讲,即使国军能建立这样的防线,外蒙古也可以提供便利使得林彪借道进入关内。熟悉国共内战史的人都知道,东北野战军曾经从朝鲜借道绕行攻击国军。
总而言之,国民政府想达到类似于明朝以山海关为界的军事分界,恐怕非常困难。如果林彪入关,那么唯一对国民政府有利的可能就是国军有更大的机会在内线作战,可是面对百万强大的东北野战军,其结局也很难理想。我们不妨设想这也几种军事稳定线:
1,自潼关向东,以黄河为界。国民政府控制黄河以南。
2,以淮河流域为界。国民政府控制淮河以南。
3,自宜昌往东,以长江为界。国民政府控制东南半壁。
4,国民政府退居舟山,台湾和海南。
笔者不得不说,最大的可能性还是第4种。试想,既然刘邓能够在1947年6月迅速渡过黄河,国军有多大把握能在1948-1949年某月将林彪阻挡在黄河以北?国军又有多大把握不去重复林彪领衔主演的徐蚌会战?国军有多大可能在几千公里的长江南岸构建稳固防线?
如果说国民政府能争取更好一点的结局,那就是可能有更加充足的兵力守住海南岛,舟山群岛甚至厦门。届时国民政府将可能保留台湾,福建,浙江,海南(广东)四个省政府。如果历史是这样演进的话,国际社会仍然以Southern China(南中国)而不是Taiwan简称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众所周知,自汉朝就纳入中国版图的海南岛对中国的向心力远大于自清朝才加入中国的台湾,有海南制衡,今天的台湾的独立势力恐怕不会如此强大,中国的未来仍然大概率以统一收场。这恐怕是国民政府能达到的最好结局。
文章最后再说一下民心,笔者再度强调,军事作战有其内在规律可循,民心对于军事的成败影响甚微。古今中外,得民心却失天下的例子不可胜举。更何况专制压迫下的解放区哪有什么自由民意可以表达?如果一定要说民心,我援引一段《蒋经国日记》记述1949年8月蒋介石败退台湾前夕抵达重庆,人民夹道欢迎的场景供李伟东先生和诸位读者参考,看看民心到底在哪一边。
“上午,父亲进城,沿途老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呼,在他们的面容表情上,可以看出亲切和希望。及至上清寺,民众更挤得水泄不通。当座车挤过人群时,鼓掌欢呼,经久不绝,给我们莫大的安慰!这正是共党所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国步艰危,而民心不死,亦可喜之现象也。”
谢选骏指出:上文说的似乎在理,但却省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共占领大陆是苏联的军事援助一手造成的;而美国只要把投入韩战的兵力一半提前几年投入中国就可以遏制苏联在中国的这一扩张、有效维持了国际均势。但是,美国却没有这样做,反而用“亡羊(中国)补牢(韩战、越战)”的方式、花了半个世纪才恢复了国际均势。美国为何如此愚蠢呢?这就要拷问一下杜鲁门的亡灵了!
网文《改变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报道:
六十年前的三月十二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著名的“杜鲁门主义”-一个对当代国际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政治主张。
冷战虽然早已结束,但是它对当代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而奠定了冷战“理论基础”的是1947年3月12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在这一天,杜鲁门在美国国会上发表总统咨文演说,力主建立联合国,目的是保障世界各国今后不被奴役和自由和平地发展。他说:“我们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愿意帮助自由的各国人民摆脱极权体制的控制,保障他们的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杜鲁门在演讲中,呼吁美国人民对当时共产主义势力发展迅速的希腊和土耳其提供经济与军事援助,以抵挡“共产主义的颠覆”。
杜鲁门针对所谓的来自苏联的对东南欧的威胁,提出了他的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政治主张,将世界划分成自由民主和极权共产主义两大阵营。杜鲁门自己评价他的“主义”说,“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侵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主义”不但导致了“共产主义革命”在希腊和土耳其的失败,也促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全球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杜鲁门主义”中提倡的用对外援助抵御共产主义的政策主导了二战结束后的美国外交政策几十年,其中不光是重建欧洲的马歇尔援助计划,1949年建立的北约以及后来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也是“杜鲁门主义”的逻辑后果。
美国著名当代历史学家加尔.阿尔裴维茨认为,杜鲁门当时提出强硬主张的资本是美国率先拥有了核武器,而且当时还是处于独家垄断地位。他认为,没有核武器,冷战就完全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
在很多美国人眼中,杜鲁门是美国梦的一个典型体现-从小会计和小地主脚踏实地、坚韧不拔一直干到白宫。但是历史学家阿尔裴维茨则把杜鲁门当成一个反面政客典型-沉迷权欲、心狠手辣、践踏民主制度、误导公众。他认为,杜鲁门是受了当时堪萨斯州密苏里市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彭德加斯特(Pendergast)家族的提携在政治仕途上一路上升的。彭德加斯特(Pendergast)家族是当时密苏里最有影响的政治势力,他们为了掌控当地政治权力,不惜采取暗杀和收买选票的手段。
谢选骏指出:拷问杜鲁门估计没戏了,因为此人没有灵魂。但是,杜鲁门的行尸走肉毕竟留下了活动轨迹,所以可以从中看出他的动机。
例如,从“杜鲁门主义”(英语:Truman Doctrine)里,这个“美国总统杜鲁门任期内形成的美国对外政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核心”,可以发现他是一个目光短浅而且毫无历史预见的侏儒。
希腊内战期间,杜鲁门于1947年3月12日发表《国情咨文》,主张:“自由人民正在抵抗少数武装份子或外来势力征服之意图,美国政策必须支持他们。”杜鲁门认为,极权主义裹挟自由人民,形成对于国际和平与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他因此要求国会为援助土耳其和希腊政府,拨款4亿美元,防止当地落入共党手中。一般认为,这是杜鲁门主义正式形成的起点。历史学家埃里克·福纳认为,杜鲁门主义“成为美国在世界各地援助反共政权(无论其多不民主)的先例,并建立一套针对苏联的全球军事联盟。”
美国为了防止共产主义在世界任何地方出现并协助欧洲国家偿还美国贷款与协助美国公司战后的成长,因此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解救他们战后的贫困,以防止发生革命。美国也大力发展军备,仅在1948年一年内就将核武器的储备从13枚扩展到50多枚。因此杜鲁门主义也是冷战的开始,彻底改变了罗斯福时代的美国对外政策,奠定了战后世界的基本格局。
谢选骏指出:杜鲁门是在中国内战爆发一年多之后,才醒悟过来的。而且即使此后也没有积极援助中国人民的“反苏抗俄”,直到苏联入侵南韩之后,美国政府才宣布巡防台湾海峡!太太你太晚了。难怪蒋介石要说杜鲁门是个“娘希匹”。没有杜鲁门,就没有新中国!
网民哀嚎:
Chiang Kai Shek 1个月前 edited
但是谢先生能否分析一下杜鲁门为何选择袖手旁观呢?估计他不致于同情共产主义吧?
马歇尔将军是位谦谦君子,他在战后立即为中国调停内战、建立两党政治耗费了一年多精力,这是给了中国很大面子,是先于欧洲马歇尔计划的,可见对中国期望很大。他的方案:国共两党放弃武装斗争,进入议会政治,当然是对中国最有利的方案,但是还要加一条:共产党必须转变成社会民主党,也就是中共纲领不能超越中共所谓的“新民主主义”。马歇尔不可能解决中共自侍的苏联靠山,只要美国加码支持国府,苏联必会相应加码支援中共。关键就是国府如何拦断苏联对中共的一边倒的支援。其实斯大林与蒋介石一贯是互相利用的。蒋介石反共策略不够灵活,太固执。政治上,国内本应发展社会民主党,与中共争夺民意空间,以使自己腾出精力处理军政,收编各路同情下层民生的正直人士;对外应以灵活方式对待列强,不能姿态太高,无论对英对苏,都要开展亲和外交,而不要太固执于“撤消不平等条约和收回失地,洗雪国耻”其实是争的皮毛与弹丸之地,因为英国对华基本不具领土野心,而以商业利益为主,可以容忍的不能容忍,反而失去主体,想捡芝麻,连西瓜也丢了。更主要的是,那时候还不知道“逆英国者失天下”这个规律,英国才是当时以至今天最老牌的帝国,具备最老到的全球经验。不但如此,其科技创新能力也是中国远远不及的。
从英国左派如狄更斯来说,从哲学家罗素来说,以及其史学家,都有相当一批对中华文明持亲善、肯定甚或价值观相近的人士,但国民政府见不及此,这是因为蒋介石视野局限于即期的军政,其实风物长宜放眼量么。蒋介石自承性情峻急,于是作事不免刻板、缺乏迂回矣。
国民政府在二战期间就不能韬光养晦,而是锋芒毕露,比如急于收回弹丸之地香港,这导致了英国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共的西方盟国。现在的香港问题,其实是当年香港之争的继续。二战后国民政府已经不是战前可以在英美旁观的情况下游弋于德苏之间,却为了香港而激起与英国的矛盾,历史上只要与英国对抗的势力,就一定是输的,只有美国独立例外。目前国共之争,化到香港问题,恰恰又是国民政府二战期间香港问题的延续,中国老百姓不知道,但英国一直是连续的,英国决策部门是有记忆的。
不妨如此猜测:国共之间,仍然是逆英国者失天下。谁支持英国提出的碳交易,谁就得天下?历史已经证明美国的支持不可靠,对中国来说,接壤的俄国,比美国更具决定性,资本家组成的美国是缺乏坚韧斗志的。
在中国国内民意死气沉沉的情况下,决定中国未来的,仍是美、俄、英、德与中国的关系。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英、俄,德国具有搅局的能力,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天平。国共之争,稳住德国,待之以国民政府与魏玛共和国的传统亲善,争取英俄,对共控区仍以社会民主主义主攻中下层,在台湾,以共军压力促使民进党加强与国民党合作,对国民党内,鼓励其牢记民主建国的百年宿志,对于世界反共力量,甚至包括摒弃共产党的俄国,以及东欧,努力寻求共识,恢复苏联与国民党历史合作的有利记忆,对于岛内,大力殖产兴业,并以政治认同,以产业向世界伸展。如此振作一番,国民建国的宿志或可得偿。
浅薄谬言,请指教。
谢选骏指出:在中国内战的问题上,杜鲁门肯定同情了共产主义。后来在朝鲜战争的问题上,他再次同情了共产主义,结果是撤了麦克阿瑟的职!全世界都知道,麦克阿瑟回到美国的时候,受到了英雄凯旋的欢迎,可见美国人民多么厌恶杜鲁门了。因为,美国只要把投入韩战的兵力一半投入中国,就可以维持国际均势了!
【032、福柯的智力为何受到了限制】
《后新冠时代的13个判断:世界将大不一样》(2020-04-25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
新冠病毒大流行何时、以何种方式结束?即使有关疾病本身的基本问题,全世界的科学家也无人能够准确回答。尽管如此,疫情已经对我们带来了可以感知的影响,从政治到经济、从思想到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新冠病毒不仅制造了无数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场景,而且几乎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的一切。
就在这段文字在电脑屏幕上延续的时候,数字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超过249万,死亡达到17万多人。在经过连续三个月的疫情报道之后,我们邀请13位不同领域的思考者,试图回答“什么将被病毒彻底改变”这一问题。没有人能够确切地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所有的参与者都相信,危机时刻也给我们带来机遇,通过更健康、更包容的生活态度;更先进、更人性的现代技术;更有效、更良善的治理方式,在共同度过一个不确定的时期之后,“后新冠时代”终将给我们带来更多新的进步。
▼"葛天任"(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规划与政策,比较政治经济学等。著有《碎化与整合——中国社区发展与基层治理》)
在高风险社会,社区治理将更加重要——危机管理研究中有所谓“六月法则”,即如果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六个月内没有进行深入反思并总结有价值的经验,那么则可能浪费了危机事件所可能带来的政策机会窗口。从社区治理角度来看,本次新冠疫情所反映出的问题,究竟有哪些值得反思,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疫情之后的社区治理创新之路又在何方?
从问题的角度来看,有三方面是较为重要的。第一,如果缺乏社会力量和对不同的声音包容,就搞不好社区建设;第二,国家如果无法承担“元治理”职能,同样也搞不好社区建设;第三,社区层面的危机管理和公共安全规划也暴露出了不足。具体到社区安全层面,基本演练、基础设施、场地空间、应急物资、风险意识、防控宣传等均需有所反思。从经验的角度看,结合中外社区治理,同样提出三点探讨。
第一,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大多数居民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公民意识,大多数居民积极主动配合政府进行自我居家隔离,这从根本上保障了疫情防控的顺利开展。与欧美国家比较,东亚国家的社区民众在危机时刻展示出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我想强调的是,在危机时刻戴不戴口罩、是否主动配合体温检测、居家隔离,是公民的基本伦理道德,谈不上意识形态或文化习惯。
第二,国家基础性权力与社区自治的重要性均需得到认可,二者的良好互动是非常重要的经验。我们看到,志愿者们在社区、方舱医院、隔离酒店、火车站、机场等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体现了社会的力量。然而,疫情在欧美地区的快速蔓延,也让我们看清,若没有国家发挥“元治理”功能,公民社会不能独自应对如此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如,美国应急管理体系被公认是样板之一,但在新冠疫情面前,决策系统出现问题,社区不能独善其身甚至还面临更大风险。而韩国、新加坡等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较为有效的隔离和检测措施,也是因为具备了欧美国家所欠缺的“基础设施性权力”。
第三,新兴技术及其新兴业态在社区防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网络技术、数字经济、移动支付、快递外卖、社区商业、电子监控等,对保障疫情期间中国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对社区防控的有效开展,贡献巨大。
尽管数据安全立法还有待完善,数字政府和智慧社区建设也还有长路要走,但安全重于自由的理念会得到更多认同。当然,这种安全观应该以对公民隐私权的最大限度之尊重和保护为前提。面对未来,所有的反思和经验都会成为推动变革的动力,但疫情之后世界并不会立刻变得截然不同。只有多年以后回首往事的时候,人们或许才会认识到新冠疫情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已经进入了高风险社会阶段。由于发展不均衡、代际变化以及技术化社会的来临,中国的社会风险实际上要更加复杂——风险治理的难度也更大。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贝克曾指出,进入风险社会后,风险具有“飞去来器效应”——任何人、任何国家如果自以为得益于风险,也必将被风险所“回报”,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强所有人的风险意识和参与风险治理的能力。在高风险社会,社区治理无疑更加重要。
或许,新冠疫情最大的影响,是年轻人(80、90后)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此意义上,疫情后的中国社区治理变革无疑将是巨大的。代际变化和技术革新作为基础性的两大动力源,将推动所有反思和经验,以形成一种新的社区治理模式乃至社会治理模式。
疫情后的社区治理将是在法治基础上寻求国家、市场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平衡的过程。如果说传统社区依靠情感、抑或单位来实现社区之治,那么今后的社区治理则必然更加需要依靠契约、法治,依靠国家维持基础社会秩序和提供基本社会保护,并在这一基本前提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激活社会活力和市场活力。
新的一代是互联网的一代,是更加自信和独立的一代。智慧社区这一图卷正在徐徐铺陈,缓缓打开,新一代的社区也将超越其边界,并在新的层面上重新凝结为共同体。
我们走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端,面对这个日益技术化的高风险社会,我们将没有前例可循,只能独立面对未来,因为再也没有什么公民社会的教科书或者韧性社区的技术手册可以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了。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著有《大国大城》 《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
大城市将会更强大——一场新冠疫情重创城市经济,尤其是疫情首先发生在武汉,让人们产生疑问:大城市是否过于脆弱?大城市将向何处去?纵观人类历史,城市就是在“战疫”过程中成长的。今天的公共卫生体系,就是在150年前伦敦发生霍乱疫情之后建立起来的。从那时起,尽管世界范围内不时有传染病发生,但大城市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发展的脚步,反而出现了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普遍现象。
这次新冠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大城市人口密度较高可能带来的风险,所以大城市理应在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方面加大投入,使得大城市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加强。从数据上看,中国大城市的发热门诊数量远远低于新加坡,医院的传染科也不受重视。这些问题在接下来都有望改变,在这个意义上,疫情正是“化危为机”的时候。补上短板之后,大城市将变得更加强大。
这次疫情让人们意识到,在大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趋势下,我们的准备并不充分。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比较偏重于投资基础设施以及发展经济,但是对于公共服务比较忽视。尤其是在户籍制度仍然与公共服务挂钩的背景下,大城市已经积累了大量非本地户籍的常住人口,他们并没有被充分纳入城市公共服务的提供和规划中。
最为突出的问题还不在医疗卫生,而在教育领域。在一些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外来人口的子女在本地上公办学校门槛仍然较高。高中教育(除职业教育外)更是管制严格,基本上不对外来人口子女开放。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高中阶段教育迟早被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如果看到这一趋势,目前的高中教育仅向本地人口开放将是大城市的一个短板。
一段时间以来,户籍制度改革有所加快。未来将推动超大和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主要以社保缴纳年限和实际居住年限作为积分标准,这样的户籍政策改革将进一步松开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增长的紧箍咒。最近的生产要素市场改革意见指出,要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所有动向都提醒我们,目前仍然存在的少数超大城市政策上的例外,或许并不是一个永久性的政策,而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缓冲。
在整个国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进程中,大城市不断规模壮大,将发展成为都市圈。这背后有两个推动力:一是在消费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务的数量、质量和多样性需求越来越高;二是在生产方面,以创新、知识、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将在消费和生产两个方面都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这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普遍规律。
除此之外,中国的国情也要求城市大型化,以及大城市都市圈化。通过较高密度的城市发展和大城市发展,可以有效节省国土资源,提高农村人均土地面积,提升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竞争力。人口向少数地区集中,也有利于保护脆弱地区的生态。
决定大城市发展的将是规划和政策。但是在传统体制下,中国是以地级市或直辖市为管辖范围,单独制定各自的城市规划,这远不能适应未来核心大城市向都市圈发展的方向。应该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来推进都市圈建设。
这场新冠疫情的确使很多人对城市发展的路径产生了疑惑。所幸的是,最高决策层仍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在生产要素市场方面,改革的步伐有所加快。疫情过后,在地方实践上大城市发展是采取往回退的策略,还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胆往前推进?答案不言而喻。
▼"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曾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主持过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成渝城镇群规划、重庆两江新区规划等)
公共开敞空间将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新冠病毒在我国乃至世界大规模暴发,彻底打乱了城市发展的节奏,小区封闭,经济停摆,亿万民众只能居家“抗疫”。城市表面的光鲜亮丽与疫情下的狼狈不堪显得格格不入。面对疫情和灾害,反思城市发展与治理本身的既有问题,是规划师的责任。
现代城市规划制度产生的最直接动力,就是城市应对公共卫生和疫病的需求。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长。1933年,城市规划的经典文献《雅典宪章》把游憩定义为与居住、工作和交通同等重要的城市四大功能之一,公共开敞空间则是承担游憩功能不可或缺的空间要素。
随着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功能不断复杂,公共开敞空间的定义与其承担的功能也在不断地丰富多样。公共开敞空间是城市现代性的体现。现代城市和封建时代城市之间最本质、最显著的空间特征,就是城市有了供居民公共享用的开敞空间/绿地,现代城市的空间景观也因此区别于封建城市。
近年来,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公共绿地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上海世纪公园,北京奥森公园、朝阳公园,广东的绿道、古驿道、碧道、云道建设,成都的“198绿地”……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许多特大、超大城市中心地区甚至不惜付出高昂的代价来建设公共开敞空间/绿地。
对公共开敞空间巨大需求的背后,是中国社会走向富裕的中产化进程。今天城市所应对的社会现实,就是一个成长中的中等收入社会,以及社会主要群体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基本需求、生活方式从量到质的变化。
同时,这个中产社会又是成长中的、脆弱的,社会群体因无法摆脱“免于贫困的自由”这一中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而显得敏感、焦虑。一方面,受过良好教育和现代科学文化浸润的中产阶层乐于接受文明健康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成长中的中产阶层更害怕艰辛努力所获得的切身利益的丧失,或有限的机会被分享,倾向于更加保守、排斥的社会态度,以及更加稳妥,甚至“乖巧”的行为模式。
很多大城市在疫情期间采取了关闭公园的措施。实际上,即使在疫情期间,公共开敞空间仍然是大城市最优质、最干净的场所。发达国家在疫情中对开敞空间的管理,是禁止聚集而非禁止使用。而近日一些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又现人满为患情景,恰恰说明了供给的严重不足。
随着中产阶层的成长和广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价值观变化,加之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减少等因素,中国城市发展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低价要素吸引企业,企业吸引人并创造繁荣的“产-人-城”关系,转向了工业化、城镇化“下半场”的优质生活吸引人,人吸引企业的“城-人-产”关系。因此,城市的生活品质和性价比不吸引人,就不可能取得经济发展成功。相应地,城市各类空间的价值也发生了转换,闲置的工业用地大量“晒太阳”、公共开敞空间广受追捧的现象,应该让城市政府重新思考空间/土地资源的配置逻辑。
应对中产社会的复杂性、多元化,需要更加智慧的资源配置策略,这也是先进、成功城市的共同经验。成都正在建设“公园城市”,这种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设方式,恰恰是新发展逻辑下回应人居环境需求、塑造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模式。
不幸的是,许多城市政府和一些居民发展理念和审美观念仍然停留在“上半场”,继续把高楼林立、立交桥、高架路、宽马路当作现代化标志。笔者常说这些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中国贫困时代的遗产,是现代化进程留下的“伤痕”!要以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配置政府资源,制定公共政策,才会少一些武汉式的悲剧,多一些居民的福祉。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著有《网络为王》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等)
大流行促使我们切实改变社交媒体——冠状病毒大流行是社交媒体时代发生的首个全球疫病大流行。这是政治上两极化、经济上不平等时代的流行病。公共卫生危机在关键轴上的不同影响(富人与穷人、城市与农村、地区与地区以及公民与移民之间)可能会加剧已有的社会政治鸿沟,使基本社会政治凝聚力骤然紧张。
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首次大规模信息恐慌,它将新冠疫情的暴发与以前的疫情暴发区分开来。随着整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封锁,用于传播信息和开展交往的社交媒体基础设施正在达到前所未有的新规模。
此前任何一场大流行都没有经过这样的传播阵势:死亡人数和细节通过24/7的滚动报告时时通达全球,30亿手机用户源源不断访问新闻,数以亿计的社交媒体来源构建了永不止歇的对话场。
然而,大流行期间的社交媒体面临的既有福,也有祸。尽管社交媒体一直在传播虚假信息,但它也一直是经过验证的信息的重要来源。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依赖社交媒体来获取疾病情况的最新进展,而不断流传的有关事实真相的个人轶事和报告,也迫使政府发布有关这场危机的更准确的信息。
除了寻求认知,社交媒体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成为集体宣泄的空间。除了充当被隔离者和无法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发声和发泄情绪的通道,社交平台还充满了人们从事捐赠、志愿服务和以意想不到的慷慨方式互相帮助的故事。
然而,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令错误信息与虚假信息以空前的速度传播和繁育,创造了不确定性加剧的环境,激发了个人和群体在线上线下的焦虑和种族主义。在数字时代,分析、评估和传达信息所需的时间无法与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即时传播错误信息相抗衡,互联打败了深思。同时,社交媒体还促进了一种有偏见的集体组织形式,类似于众包,可以迅速招募和集结许多人,然而如此采取的行动非常可能基于可疑的主张和信念。
可是,不论是好是坏,社交媒体已然构成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疫情固然令人难以忍受,但假如没有互联网,我们目前正在忍受的一切都会变得更糟。社交媒体正变得愈加重要,令被迫居家的人们摆脱孤立,寻求帮助,协调捐赠,相互娱乐和交往。它变成了人类社会跳动的脉搏,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如何思考和应对危机;人类共同体的成员,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威胁,需要喃喃自语和互相通气。
互联网模因现象与疾病流行共享一种形容——病毒式传播——也许并非巧合。新的冠状病毒的暴发与反应,伴随着一场大规模的“信息流行病”(infodemic)——它指的是一些事实,加上恐惧、猜测和谣言,被现代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放大和传递,以与根本现实完全不相称的方式影响了国家和国际的经济、政治甚至安全。
在任何情况下,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都会造成恶劣后果,但与公共卫生危机相关的不良信息尤其具有危险性。也正因如此,确保准确信息被听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所以,一方面社交媒体改变了疾病传播,另一方面,大流行也促使我们切实改变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平台需要找到一种显示更准确的相关健康信息的方法,但这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在说“这很复杂,我们还不知道答案”的一方与说“我们知道事情就是这样的”的另一方之间的任何竞赛中,后者总是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即使我们知道他们是不对的,因为后者简单而且吸引人,很容易据其说法采取行动。
使用三种方法可以增加与虚假信息对抗的有效性:(1) 受众初次暴露于虚假信息时,要及时警告;(2)不断重复对虚假信息的驳斥,因为虚假信息是依靠重复而假扮为真理的;(3)提供具备替代意义的更正,帮助填补理解上的空白,以消除错误的所谓“事实”。
社会以信息和联系为基础,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多种设备立即访问信息和建立联系,只需要一次轻轻点击而已。然而,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将取决于将正确的信息提供给需要它们的人。
社交媒体无疑增加了我们的焦虑,但身处一场公共健康危机之中,感到紧张未必全然是坏事。所以,经历这场危机,我们一方面要推动社交媒体平台的改善;另一方面,作为用户,也需要成为更负责任的社交媒体使用者。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创系主任,中国科技史学会科技史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著有《什么是科学》 《希腊空间概念》 《技术哲学讲演录》等)
从对科学家的一味推崇,变为带有一些质疑——气溶胶传播、群体免疫、有创通气、抗体滴度……此次疫情期间,很多公共卫生、医学等领域的专业名词频繁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与以往科学报道只拥有小众读者群不同,这些充斥着大量陌生艰涩术语的文章,因实际关切到每个人的健康,而在大众读者中颇具市场。因此,有人乐观地认为,疫情这种特殊历史时机,可能会戏剧性地提高大众对科学的认知甚至是崇尚,从而培养和建立起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
可是,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每一次自然灾难的出现,必然会有占据当时社会主导地位的解释话语出现。我们的时代是科学的时代,科学话语的出现是必然的,但是,这些科学话语并不一定能带动大众科学思维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关于病毒的科学知识毕竟是比较艰深的,普罗大众未必能够马上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新冠病毒的出现与流行事发突然,科学界也是边研究、边发布新发现,就新冠病毒传播这件事情本身来说,自始至终并没有统一的意见,公众实际上更是稀里糊涂。我感觉,这次瘟疫的暴发,并没有提高大众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接纳和崇尚,更不要说建立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
在近代中国,科学的力量一直被重视,这次也不例外,但社会危机并不必然提供科学理性启蒙的机会。科学素养的提高,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危机时期并不一定是好契机。这次社会上谣言盛行,看不出科学理性在起作用。
整体而言,中国社会还是尊重科学的,认可社会治理中的科学决策。关键问题是,在现实层面并非总是如此,这次疫情最初的管控失当,当然是没有尊重专家意见所致的。如果能够吸取教训,今后有可能提高科学在社会治理决策中的地位;如果不能,便会一再犯错。
此次新冠疫情还暴露了许多问题。除了科学决策意识、法律意识不够外,部分民众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在如此重大的灾难面前,许多人竟然幸灾乐祸,“恨人有,笑人无”,让中国的国际形象受到影响。这些问题似乎也不是通过高等教育就能够解决的。
实际上,中国社会本来就比较尊重科学家,像钱学森、袁隆平在公众心目中就享有很高的威望。此次疫情中大众对钟南山的态度也是如此。当然,还有跨越学术圈、意外走红的感染科医生张文宏。
如果说科学家的形象经此一疫会有什么变化的话,应该是从对科学家的一味推崇,变为带有一些质疑。比如此次疫情中,有些科学界人士不适当的表现,就引起民众的质疑,有些人被认为卷入了某种利益纠葛之中——出现这样的质疑也不是坏事。
▼"闫肖锋"(本刊学术召集人,趋势观察家。著有《少数派》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社交距离反而拉近了社会关系——新冠病毒彻底改变了人们惯常的行为范式。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美国需“保持社交距离”到2022年。其实,社交距离2月份在中国就实施了,只不过叫“安全距离”。疫情时大家排队都保持两米安全距离。其实,社交距离在西方原本就是社会规则,只是这次新规将所有群体活动都禁了,这有点让热爱户外的西方人受不了。
传统上,西方人注重个人隐私,东方人注重集体观念。现在好了,无论东方人西方人都遵守社交距离法则。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将全球行为范式统一。
相对社交距离,我更愿意用社会距离来代表人际亲疏关系。在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自杀论》中就提出,不是北欧阴沉的天气而是社会整合度导致了北欧自杀率高于南欧。社会整合度就是社会距离,人与人的亲疏关系。
《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最近提出“松散社会”与“紧密社会”的概念,“松散社会”如西方国家,重视自由民主,不轻易封城;“紧密社会”如东方国家,注重纪律性,说封就封。
其实,早在一百年前,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就提出礼俗社会(相当于“紧密社会”)与法理社会(相当于“松散社会”)。礼俗社会是成员之间彼此熟识、团结且同质化的小型社区。在这里,家庭是行动的单位,亲缘是所有经验的核心,大家有事团结在核心周围一起出力。而法理社会则相反:人们彼此独立、陌生和相互竞争,推崇创新、教育、科学和知识,金钱和资本被看作无限和万能的,一切社会事务靠法律和经济手段来解决。
紧密社会与松散社会哪个更能抗风险?应该说各有优劣。只能说,在中国这样的礼俗社会中,家庭(家族)为政府解决了大部分社会问题。
进入4月,疫情缓和,感情告急。据多地大数据表明,最近离婚率大幅上升。原因是两人在家腻歪久了,鸡毛蒜皮小事无限放大,加之社交媒体各种暧昧,导致夫妻感情告急,一解禁先跑民政局。但也有许多夫妻因为这次疫情彼此更加珍惜了。不但夫妻关系,邻里关系也亲密了。因为大家共度时艰,病毒无情人有情。疫情期间武汉社区互助买菜,大家靠微信群或App上的互助才挺了过来。平常不怎么来往的邻里一时间亲密起来。
疫情下,人们保持社交距离,同时也在增进着关系。越是危难时越要抱团取暖,东西方其实都一样。新闻报道称最近巴黎市民举行阳台知识问答,两栋楼分成两队PK;还有浪漫的意大利人,用竹竿挑着酒杯互相干杯。社交距离反而拉近了社会关系,大家回归邻里,回归家庭,全社会空前团结。
▼"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冠疫情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性的结构——如果以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作为一个标志性的起点,新冠疫情目前已经持续了近3个月,这种持续的时间之长以及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完全可以比肩于人类历史上的一些大灾难,比如中世纪的黑死病、1918年的大流感、甚至是两次世界大战。实际上,在一些媒体的文章里,已经早就将这次疫情比喻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更遑论各国政府在抗疫过程中娴熟使用的战争策略和战争话语。对于这次疫情带来的后果,政治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都发表了种种看法。但是,瘟疫与一般的灾难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的传染性具有强烈的形而上的意义,这一点因为我们过于重视物质事实而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新冠疫情所具有的长期潜伏性和强烈传染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人性的结构,这并非危言耸听。
这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危机和威胁,而且据目前的消息,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无法研制出来合格的疫苗,这也就意味着新冠病毒会和人类共生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它从“外部敌人”变成了我们社会机体的一部分,并且是极其内在化的一部分。这对我们未来的人性将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人性会倾向于哪一方面?是更加自私,还是更加互助?是无动于衷,还是因为恐惧而将自我的权利交付给他者?这一他者是谁?也许我们可以基于目前的事实,表达一种小心翼翼的人文社会学的预判。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自利主义会进一步加强吗?从16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世界进入一个自利主义胜利的历史过程,它的前提是社会与个人并不对立,社会通过资源的分配有机地调节个人与他者之间的矛盾。整体上持续的经济发展强化了这种想象,即我们活在一个充沛而积极的社会里,这是一个没有威胁的社会,是一个人可以掌控一切的“人类中心时代”。新冠疫情打破了这种想象的秩序,在疫情暴发的最初,囤积——无论是医疗物资的囤积还是食品的囤积——都显示了“自利”在秩序失范后的野蛮性。借助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协调,这种自利当然会被控制并予以引导,但是疫情的长期存在会让自利主义变成一种更加内在化的意识形态,囤积也许不再体现为一种具体的类似于抢劫的行为,而是会以占据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行政权力为诉求。也许会有极少的一部分人会因为疫情创伤性的经验而放弃对世俗生活的强烈占有欲,但是只有智识极高的人才有可能做出这种选择。普遍的情况可能是,人会变得更加贪婪,更加自私自利——完全个体的自利而非社会化的自利。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因为恐惧我们会交付出更多的自然权利吗?疫情引起的恐惧是巨大的。首先是现实的死亡恐惧,在一个将活着视为生命第一要素的泛世俗主义时代,对肉体死亡的恐惧高于一切。与正常死亡不同的是,疫情的传染性让每个具体的死亡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可能的死亡——死亡与每一个人都联系起来了,因为并不确定谁是下一个感染者。根据福柯的观点,现代人对死亡的恐惧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死亡的不在场,也就是死亡被神秘化了,这一观点适用于正常的死亡,却不适用于这种疫情的例外情况。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恰恰是因为死亡时时刻刻都在场,社交媒体的发达使得包括死亡在内的各种信息传播和分享的速度、范围几乎是全覆盖式的,即使不在第一现场,每个人也都可以以一种“在线”的方式见证甚至参与现场,其后果就是,恐惧被加倍放大,并成为一种应急性心理机制。
正如巴迪欧所批评的:“所谓的‘社交媒体’再次证明了它们除了在充实亿万富翁的钱包当中扮演的角色之外,首先是这样一个地方:它充斥着精神瘫痪的大言不惭者的宣传,不受控制的谣言,对老掉牙的新奇事物的发现,甚至是法西斯式的蒙昧主义的所在。”当然我对社交媒体并没有如此悲观,我依然认为社交媒体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这并不会抵消恐惧的心理学现实。而这一现实导致的后果之一,或许就是理性地接受管理和控制。这是霍布斯意义上的一种权利让渡,正如萨林斯所指出的:“在理性的指引和恐惧的驱动下,人们最终同意让出他们使用暴力的个人权利,以支持一个君主……从而能够实现集体安宁和防卫的利益。”只不过这里的君主已经不是古典学意义上的统治者,而是后现代主义的“数字化”,更进一步,“数字化”所营造的纯技术的幻觉让我们放松了对被控制的警惕,没有人再愿意接受一个古典意义上的君主的控制,但是却愿意接受大数据的筛选、定位、引导以及全景式的监视。
我们可以预见,即使疫情在很短时间内结束,这种数字化的管理和控制模式也不会得到削弱,而只会得到加强。根本之处,在于他者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染性的恐惧,而数字化似乎是唯一可以抵抗这一“敌人”入侵自我的有效方式。在这种大趋势下,数字化生存已经是“众望所归”,在个人、政府和资本多重利益的叠加中,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也会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新的政治文明。
那么,针对前面的几个疑问,我们也许会产生一个新的疑问,难道只有这些看起来有点“负面”的可能吗?我需要特别强调一点是,自利、恐惧和数字化本身并没有“负面”或者“正面”的价值预设,对于其“负面”的感受,也许是人文学对于政治学天然的不信任。既然如此,我们当然可以用一种看起来更积极的词汇来描述这种可能,比如,自利主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一种自爱主义,而适度的恐惧会让我们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贪婪——既然欲望和贪婪在所有的人类学中都没有办法泯除。数字监控也可以借助一定的律法予以限制,在最大可能上保持人的自然权利,并通过数字化将互助型的社会推向一个更完善的层面。这一切听起来是不是相当不错,而且显然会让我们好受很多。但一个关键问题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这种转化会发生?正如布莱希特那句世纪之问:“是的,一个新世界。但什么时候?”即使睿智如柏拉图,也只能求助于好运气:也许正好碰上了一位贤良的君主呢。而我的方案是,先作最坏的打算,但也不拒绝人类一直拥有的那么一点点好运气。
「 薛涌 」——别再被文理分科画地为牢(旅美学者,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教于美国萨福克大学)——很多家长和同学会问:究竟是学文科还是理科?文理之分,是我们60后读高中时的计划经济教育的旧概念。想不到,经历了互联网革命,我们的思考仿佛依然固化在那个时代。
疫情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解脱这种框架的桎梏?比如,有些家长和同学透露出这样的心态:经过这次疫情,很多人觉得在这样的“硬核”事件面前,一些所谓的文科背景的人写的文章无非都是牢骚,感慨和发泄,但是像张文宏等等这样的理科生、医生、科学家,才是真正“有用”的。
你不能说这样的感想没有道理。但是,让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次疫情,世界各国应对的招数不同。有些科技“硬核”非常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应对的结果是灾难性的失败。有些“硬核”技术并不高的国家,反而相对成功。为什么?因为对付新冠病毒,医学上没有办法,甚至几乎是无计可施。最终大家借助的,不是“硬核”的科技手段,而是“软核”的社会政治手段,即隔离、封城,包括戴口罩。后者甚至可以说是文化手段。
以美国为例,科技“硬核”方面,也许几年内会在新冠防治方面有结果。比如某种“神药”,现在被炒得火热,大家期望值非常高。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二十年前,西方有人就已经在那里大谈什么人类将告别流行病了。但你永远不知道未来的病毒是什么,往往还要像现在这样,在“硬核”技术失效的情况下,借助14世纪黑死病时代发明的社会管理技术——隔离。所以,医疗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的问题,成为美国社会的热点。这些热点,不会随着疫情的过去而消失。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将来在这些领域大有市场。所以,怎么构想一个社会,依然非常关键。耶鲁大学的流行病史权威Frank Snowden最近指出,现代国家机器的构筑,西方主流学界往往归之于战争。Snowden进一步指出,疫情和战争非常类似,也刺激了国家结构的成长,比如一系列公共卫生机构。这次疫情,是否会刺激一系列社会组织的成长?
当然,这一系列社会构想的背后,都必须有技术落实。疫情加剧了这方面的紧迫性、加速了转化过程。比如韩国等控制疫情比较成功的国家,通过个人手机上的App随时监察病毒携带者的移动方位,非常有效,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保护隐私的政策形成鲜明对照,并获得了压倒性的公众支持。这方面的技术,当然会日新月异。所以,很多学者指出,快递业、远程服务(包括教育)、自动化……这些都会随着疫情而加速发展。
这一系列变革,当然会给数据科学、编程、计算机科学、工程等领域提供大量的机会。几年来,我反复劝学生学习编程、数据、统计、计算机等等。但是,五年、十年后将怎么办?那时我们又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就不仅仅要掌握技术手段(虽然这种手段五年左右必须更新),而且要有一种进行社会构想的能力。否则,你就是一个工具,人家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高技术的工具性人才,在人工智能时代则非常容易被替代。你必须做到不仅仅是听别人的吩咐(虽然这在事业起步阶段也许不可避免),而且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即能够为人类设计某种生活的面向。那种传统的中国式“理工男”,未必能够引领时代潮流。
这里,我还必须提醒一些以“文科生”自居的同学,他们同样会如以“理工生”自居的同学一样画地为牢。经济学不说。一般的社会科学,很少能离得开统计学等基本的“理科”工具的。比如这次疫情关于是否封城、隔离的辩论,不管你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流行病学家,根据的都是几个数学模型。如果完全不掌握这些工具,整天在那里多愁善感,确实给人一种不着边际的感觉。
21世纪知识更新的主流发生在网上,有各种短平快的证书课程,你每年都可以不停地更新。我就有过这样的朋友,从一个搞雕塑的艺术家变身为谷歌工程师,读完雕塑的硕士后就没有读过任何学位。这种左道旁门的生涯,日后恐怕将成为正路。
「 冯仑 」——房地产需求端将发生重要变化(万通集团创始人、御风集团董事长,著有“商业三部曲”:《野蛮生长》《理想丰满》《岁月凶猛》)——过去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让几亿人成为体验官——在新冠疫情发生的两个月里,体验过去二十年建造的产品。体验官们对房地产产品提出了非常多的有意思、未来性的建议,也让大家意识到了疫情之后,住宅产品在需求端可能存在的重要变化。
举个例子说,大家在家里闷了两个月,在房间里东转西转,不断看出房子的优劣好坏。第一,厕所太少。过去四五个人住在一个100平方米的三居里,一个洗手间就够了。现在天天闷在家里大家才发现,一个洗手间是不够用的。所以在未来,很可能即使是三居,做两个洗手间也会成为一种更普遍的需求。第二,阳台太小。大家待在家里的时间长了,就要透气,就需要阳台。那么今后阳台是不是要做大一点?第三,办公空间小。过去很多人没有专门的书房,现在发现,学生在家里线上学习的机会多了,可能需要有一个真正的书房,孩子和大人都能够在这个空间里进行学习或办公。当然,还有通风、健康空间的标准等等,在这些方面,体验官们也提了很多要求。大家这两个多月对产品的体验所提出的新要求,让我们知道了住宅这个产品,未来想要做得更好的话,应该怎样变化,往哪里改进。
这两个月,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暂停”,同时市场也在此时孕育新的机会。比如,在住宅以外,智能物流变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产品类型。以往对线上的依赖到底有多大?我们并不清楚。这几个月以来,我们都在线上生存,需要外卖、电商购物等等,也离不开快递。这对房地产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购物中心面积在减少,但是物流仓储的面积在增加,智能仓库的面积在增加。
线上生存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数据中心要增加。所以,新基建里,数据中心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项目或者产业得到强化。数据中心未来将会是房地产中的一个新产品类型。
还有一点是,医疗健康需要的特殊物业在未来一定会快速增长。在这方面,不仅是政府投资,也有民间投资,对于健康类的基础设施,比如医院、康复中心、学校、医疗mall、诊所等等,会给房地产领域带来大量的机会。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医疗健康类不动产的市值有1万亿美元。过去从业者不大理解,现在知道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房地产类型。
此外,办公的房地产也会发生变化。灵活办公会越来越多,集中式办公会减少。所以,大型写字楼的租金可能会下降。
总之,我们在研究行业的过程中发现,这两个月的“暂停”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自己,也更好地看到了行业未来的变化趋势。在生产和经济社会生活逐步恢复以后,我们的企业在产品、商业模式以及未来发展的节奏上,都会再次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 朱永新 」——全新的学习中心,会像淘宝一样出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学术委员会顾问,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 (十六卷)等)——新冠疫情初期,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在线教育成为两亿学生的共同选择。当时有朋友就发来信息说,“朱老师,你说的未来学校真的要来了!”但是从各地的情况来看,对线上课堂的尝试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对于教育信息化和网络教学来说,疫情也许是一次契机,是一次推进教育变革的机遇。教育的变革犹如开窗,推开一扇窗户,就是一个新的世界,问题的关键在于敢不敢推开,有没有人推开。这次疫情已经为教育改革推开了半扇窗户,使我们看到了未来教育的亮光。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让网络教育提前全面实现,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2018年,全国仅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就达到了1.5亿人。不过,这么庞大的学生数量转到线上,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难题。
第一,前期对在线教育和网络教育的顶层设计不够,思想准备不足。第二,由于教师的互联网素养不足,无论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第三,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同,互联网应用在教育领域或许会加大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数字鸿沟问题依然严峻。
其实,上述问题,都不是在线教育本身的问题,从技术支持、质量保证、管理监督来看,我们只要加快国家5G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鼓励社会教育机构参与课程开发,上述问题也都有解决的可能。问题的关键是技术没有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没有变革。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我认为,未来学校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需要打破现在的学校格局,承认线上学习的合法性。目前,教师、教材、教室的“三教”中心格局相当稳定,这个教育铁三角格局不变,教育界的“淘宝”公司就无法登场。未来学校中,校内外资源应该互通。教育资源只要是高品质的,不一定要分校内校外,两者应该打通,合二为一。要打通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甚至没有必要再把教育机构分成培训机构、学校、网络机构,所有的机构都可以变成学习中心。
其次,建立教育的国家标准和国家教育资源库。教育的很多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标准有问题。现在的课程标准和教育内容太深太难,知识结构太庞大,大部分学生陪着少部分学生学习。这种模式需要打破,国家只需要设定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保证学生的基本读写能力。定了标准以后,提供什么教学资源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举全国之力,把国内外各类教育机构、个人开发的最优质资源整合在国家的教育平台。这样既可以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又可以避免资源大量浪费。
最后,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评价和考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现在的评价技术太落后。贴标签、选拔、淘汰的考试评价机制要有变化。在学习的早期过程中,可以用大数据等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在记录过程中,大数据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点缺陷,及时帮他改进。同时,未来的考试评价会更加重视实际能力,淡化文凭学历。未来的大学也可能出现新的模式,不限制上大学的地点,也不管在什么地方上大学,只要你能够通过严谨、权威的国际认证的评估,来证明对某一理论的理解和精通,就可以进入社会,找到工作。
互联网改变教育,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然会像改变商业和金融一样改变教育,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学习必然会成为未来教育的基本模式。
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改变一切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发生非常惊人的变革。一种全新的学习中心,将会像今天的淘宝一样出现,一个新的教育世界,将会孕育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 段涛 」——当医护人员的光环褪去,医患矛盾仍会卷土重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原院长、春田医院管理公司创始人)——2019年年底,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不幸被患者家属报复杀害。就在这起案件对社会造成的震惊与伤痛还未平复之时,2020年元月初,北京朝阳医院再次出现暴力伤医事件,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议题。
随后,医患矛盾引起的热议很快被突然袭来的新冠病毒“冷却”。武汉封城后,当地医疗资源挤兑严重,新冠患者与患有其他疾病的病人亟待救治,医护人员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依旧守在一线,很多医生、护士被感染,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同时,全国各地前来支援的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武汉。抗疫过程中,有太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有人说,在抗击新冠这场大战中,医护人员形象的提升有助于缓解此前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然而很遗憾,我个人对此没这么乐观。我认为,医患关系并不会因此而得到缓和;相反,因疫情而被拔高的形象让大众对医护人员有了过高的期望,当疫情结束、一切回到常态之后,医护人员头上的光环会渐渐褪去,曾经的期望值越高,其后的落差就越大。
平时就有很多病人不满意,认为医生本就应该为患者奉献时间、精力,何况你们已经被神话为天使。人们往往在事不关己时可以为“英雄”和“天使”加油,而牵扯到自己的利益时又是另一种想法:“你们形象那么高大,能在武汉救人,为什么就不能帮帮我?为什么不能把你的电话号码给我?为什么不能免费咨询?”一旦这样的预期无法得到满足,医患矛盾不就产生了吗?
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2月,江苏就发生了两起医患纠纷。连云港市一家县级医院发热门诊,有患者拒不配合检查,将口罩取下,故意向医护人员咳嗽。另一起发生在盐城,患者酒后推搡、辱骂医护人员,还抓伤了一名前来劝阻的医生。4月初,疫情刚刚好转,广州又曝出一名男子因心情不好殴打女护士的新闻。
2003年SARS之后,人们对医务人员的崇敬之心也一度达到高潮,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也曾如此,但这种认知持续了多久呢?疾病与灾难过去没几个月,日常医患冲突又重新开始。历史不断地重复,这次新冠疫情又怎会给医患关系带来本质的改变?
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依法处理医闹,可以在短期内遏制住医患冲突的苗头;而另一方面,解决医患矛盾背后的根本问题才是更值得期待的。
医患矛盾只是表象,其本质是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国内民众长久以来对医疗的期待是“又好、又快、又便宜”。首先,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201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提高至6.6%,但仍低于世行统计的2014年全世界平均卫生费用支出占GDP比重的9.9%,短期内这一投入还无法快速增加。中国用有限的投入做到现在的医疗服务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不买账,觉得“看病难、看病贵”。
在经济管理学中,“又好、又快、又便宜”被称为“不可能三角”,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该如何实现?当这个目标实现不了时,总要有人出面承担后果,这个承担者就变成了和患者直接打交道的医生和护士。这时如果再出现误诊、患者因救治无效而死亡等情况,医护人员就更在劫难逃了。
就在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医院暂停了正常接诊业务,按照“基本工资+奖金”的收入模式进行分配,这些医院从院长到医生、到基层护理人员,每月收入不超过万元。医生的基本工资为几千元,疫情期间基本业务暂停,多数医院处于亏损状态,奖金也很低,医生只能收到一两千元的奖金,甚至没有奖金。平时医生收入的确不低,但那是他们拼命干活、拼命加班赚来的。
医务人员法定的公开合理收入过低,就会有“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出现所谓“行业不正之风”。医生收红包是要被法律问责的,这是悬在每个医生头上的剑。另一方面,“拿了很多红包和回扣”又成为不给医生涨工资的理由,造成医务工作者“低收入、高风险”的现状。
医患矛盾的实质是人民对医疗健康系统的不满,正是目前的机制导致医院、医生、患者、政府四个参与方的基本利益都没有得到保障。因此,医改还要继续进行,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诉求,制定一个最终的目标或规划,然后分步实施,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矛盾。
我们无法指望一次疫情就能彻底改变医患矛盾背后隐藏的种种问题,但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毕竟医生应该有合理合法、阳光体面的收入,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既被需要、又被鄙视的职业。
「 廖新波 」——医院等级将逐渐淡化(原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回顾武汉“战疫”的历程可以发现,社区医疗水平的提升及系统的完备,才是应对疫情最经济和有效的措施。武汉作为中国新冠疫情的“震中”,最初出现了医疗资源挤兑、医疗机构就医秩序混乱的局面。应对疫情,应发挥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分诊的作用,根据病人的病情,再分别转诊到不同等级与水平的医院。但从当时武汉的应对情况来看,这一初衷似乎没有得到实现。
导致武汉出现患者“堰塞湖”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我们是否赋予了基层医疗机构诸如核酸检测的“基本医疗”权力?重新考量武汉抗疫的过程可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不仅应体现在疾病预防的公共卫生方面,更应在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它们不应只分诊,还应该有处理一些疾病的能力,如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慢性病的延续治疗。像核酸检测这样的基本诊断完全可以下放到基层,而不一定只是三级医院才能做。
2003年SARS以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果,很多前沿性的技术与国际差距大大缩小,医疗机构规模也迅猛扩展。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出现了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有不少地方甚至有倒退的嫌疑。与此同时,不断扩张的三甲医院虹吸效应,把医护人才和病员源源不断地吸引到大医院,而医联体的推动并没有明显见效。
掣肘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上下联动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同等级的医院医生价值的公平性难以体现。我国现有机制,是按照医院等级来支付医生的薪酬的,一些医疗技术的准入也有医院等级的要求。这些因素也造成了很多医院盲目向三级医院发展的风潮。但在理想状态下,一个地区内的所有医生,不管其所在的医疗机构大小,医保给其的付费标准都应该是一致的。影响医生薪酬的因素应与医院的大小无关,而只与治疗的病种及病人多少相关,这才是对医生价值的尊重。
在世界知名的美国梅奥医疗集团,医生是等值的。即无论在医院总部,还是在诊所,梅奥给医生的报酬基本是一样的,这样才不会亵渎医学技能与知识。
实现分级诊疗的另一个杠杆是病人治疗费用的报销率。近些年,支付部门也进行了相应改革,报销呈现差异化,提高民众在当地看病的报销比例,降低外出看病的报销费用,避免民众涌向大医院。但最根本的,还是应使医生的价值得以实现,真正实现医生的多点执业比所谓的“帮扶”更有效。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
现在广州迎来了新冠疫情防控的第二阶段,输入性病例增多。在广州的“大三甲”医院一些科室不能正常接诊的情况下,对广州以外的地级、县级医院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如果它们能够胜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包括提供肾透析,甚至像心脑疾病诊治这类复杂的医疗服务也可以顺势开展,建立民众对当地医疗的信任,就成为纠正民众一有病就往大医院跑的大好时机。
除了线下看病,这次新冠疫情期间,我也问过一些互联网医院和网络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的服务量大幅提升。因此,借此时机,我们也应该思考尽快赋予互联网诊疗与线下看病同等的价值,以加快实现国家的互联网医疗战略。就此次新冠疫情来说,互联网问诊也让民众避免了盲目聚集到大医院而造成的交叉感染,这也是一种分级诊疗。
未来的分级诊疗市场将发生改变。依据我的判断,在一级医疗机构看常见病、多发病,三级医疗机构负责疑难杂症的格局下,二级医疗机构将逐渐不复存在,医院等级将逐渐淡化。
现在国家鼓励有水平、有能力的二级医院创“三甲”。当“三甲”多于二级医院时,二级医院就处于一种边缘状态,或惨淡经营,或转向专科,或干脆下沉为一级医疗机构。所以,将来医疗体系自上而下将分别是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与基层诊所这样一种组织架构。
今后民众的就诊习惯也会随着看病就诊模式的发展、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而发生改变,尤其是当签约家庭医生制度落到实处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网上求助医生,也能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完成咽拭子的核酸检测。
「 周晋峰 」——“食野”时代终将结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继而引发对野味泛滥议题的大讨论。毫不夸张地说,这是社会各阶层声讨野味市场阵仗最大的一次。
野生动物携带大量未知病毒,人和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导致对人身直接或间接的生命安全威胁,这已经无数次在现实中得到证实。就在疫情暴发之前,还发生过鼠疫事件,可以说类似情况不断地在我们身边发生,只是大多数我们没有注意到罢了。而这次疫情特殊之处,在于它离我们最近、暴发规模最大,给人类带来的教训也最深刻。
在媒体和公众批判食用野味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迅速作出了力度空前的反应。1月份国家林草局下发公告,宣布在疫情期间禁止一切形式野生动物交易。人大常委会也表决通过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决定,被称为史上最严“禁野令”。从驯养繁殖到消费环节,野味市场受到极大冲击。
我们也发现,疫情期间对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执法和司法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比如我们发文举报的福建长汀千米鸟网事件,当天,地方部门就连夜出动了;前不久,一个穿山甲鳞片走私犯罪团伙被打掉,领头的判了8年。种种案例,都是打击力度变得更严的见证。
轰轰烈烈的批判过后,我们冷静下来思考对策,认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修法已经进入人大今年的议程,不过可以预见,我们还会向以往那样遭遇部门利益、产业利益带来的重重阻碍。
事实上,我们也遭遇了养殖户、野生动物利用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疯狂反扑。最早是中动协旗下的蛙类养殖委发文,声称野生动物养殖是人类的伟大创举,吃野味已经成为人类的刚需 。有倡导修法的学者被电话轰炸并被联名起诉,有关注动物保护议题的记者被举报,有野保志愿者被人在微博留言威胁。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因为利益群体的反扑、复杂的国际形势等,保护一方的声音似乎变微弱了,但我认为,大家的决心从没有动摇过,反倒变得更加坚定。疫情过后,我们会迎来崭新的开始。许多变化已经可以预期,比如《野保法》的修订。它会受到一点冲击,但一定会得到推行,让野生动物得到更好的法治保障。
《野保法》有可能脱离动物利用思维,而将生态文明作为指导思想。野生动物禁食名目会得到更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早就被人举报过,但是管理部门没跟进,这是现有法治框架下的漏洞。对有关部门的监督、公众参与等法律上的薄弱环节,想必也会得到改进。再如,对野生动物的管理架构上,把一部分职能转到农业部门去;在中央环保督察中,把野生动物纳入督查范围,这些方面都有了一些积极改变。
最根本的变化,则是公众认知的改变。虽然老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但这次疫情给更多人留下的记忆将是深远持久的。从公众、媒体、社会组织到政府部门,大家已经达成共识:吃野味是一种陋习。利益群体反抗的力量仍然是不可小觑的。疫情过后,野生动物非法买卖会死灰复燃,更多的地下交易会产生,并构成我们未来面临的严峻挑战。但是我坚信,当疫情过去,“食野”时代也将宣告结束。
谢选骏指出:上面这些人的言论都很愚蠢,因为他们都是些无神论者,至少,在他们的言论中都缺乏了一点仰望上帝的必要智慧!所以他们怎么可能正确地判断“后新冠时代的世界”呢!这正如他们的所崇拜的福柯等欧美僵尸一样。因为受到无神论的毒化,上述蠢蛋所援引的福柯等欧美僵尸的智力,无不受到了福尔马林一类化学品的科学限制。例如,根据福柯等瞎了眼的无神论观点——“现代人对死亡的恐惧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死亡的不在场,也就是死亡被神秘化了”——这其实极其愚蠢。因为,根据我的观点,现代人对死亡的恐惧,是因为不相信天国,因而丧失了永恒的盼望——那是因为“上帝的不在场”,而不是“死亡的不在场”!那是“死亡被动物化了”,而不是“死亡被神秘化了”!所以,福柯一类动物的智力为何受到了限制?因为他们所信奉的无神论!所以他们的名言就只剩下“人也死了”——他们已经成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了。
网文《米歇尔·福柯》报道: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和思想史学家、社会理论家、语言学家、文学评论家、性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他被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词与物》还是结构主义的。他本人对这个分类并不欣赏,他认为自己是继承了现代主义的传统。他认为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本身就非常的含糊。
有人就他的结构主义或后结构主义的倾向质疑他的政治活动。在这一点上他的处境与诺姆·乔姆斯基、乔治·莱考夫和简·雅各布相同。福柯的思想多有受尼采影响之处。2007年,《时代高等教育指南》把他列为最多人引述的人文科学学者。华人学界介绍福柯思想的有不少,应用他的思想分析问题及批判别人亦有很多。
生平——1926年10月15日,保罗-米歇尔·福柯出生在法国中西部城市普瓦捷,一个富有、保守、中上阶层的家庭里,是三个孩子中的第二个。按照家族传统规定,以他的父亲保罗·福柯(1893–1959)的名字命名,但他的母亲坚持要加入米歇尔;他在学校被称为保罗,但在他的一生中,表现出对米歇尔这个名字的偏好。后来他将名字中的保罗放弃,这可能和他同他父亲之间相当紧张的关系有关。他的父亲是当地成功的外科医生,出生在枫丹白露,搬到普瓦捷,在那里开设了自己的诊所。他的母亲安妮·马拉珀特,是外科医生普罗斯珀·马拉珀特的女儿,外祖父不仅拥有一家私人诊所,还在普瓦捷大学医学院教授解剖学。父亲接管了外祖父的诊所,而母亲接管了普瓦图旺德夫尔村庄的19世纪中期大宅。住在那里的有父母和姐弟三人,姐姐弗朗辛,保罗-米歇尔,和弟弟德尼斯,他们有着同样美丽的头发和明亮的蓝眼睛。孩子们被培养为名义上的罗马天主教教友,参加教堂的弥撒,虽然米歇尔短暂地做过辅祭男孩,但这个家里没有一个是虔诚的。
福柯后来很少提到他的童年。他自称是少年犯,父亲严厉地惩罚他。1930年,福柯提早两年进入当地的(耶稣会办的)亨利四世学校(Lycée Henri-IV)开始上学。在那里,他接受六年的小学教育,直到1936年。然后又同一个校园接受了前四年的中学教育。他在法语、希腊语、拉丁语和历史方面表现优异,但是数学成绩不佳。
在这段时间里,普瓦捷属于维希法国,后来被德国占领。战后,福柯成为高等师范学校一名师范生,并最终获得巴黎大学所颁发的学位。福柯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时间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法国对德国哲学家如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尼采的兴趣越来越强,福柯的教授之一,让·依波利特,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翻译家和德国哲学的专家。梅洛庞蒂当时也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教学,他对于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课程在包括福柯在内的一部分学生中非常受欢迎。在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后期,他与法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之一乔治·康奎荷姆建立了关系。
福柯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私人生活并不快乐,他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甚至企图自杀。他受到一个心理学家的看护。虽然如此,或者正因为如此,他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不但得到了哲学的教育,而且还得到了心理学的教育,他甚至参加了这门学科的临床实践,在那里,他与路德维希·宾斯万格尔等思想家接触。最后福柯还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其他许多师范大学学生,他在1950年至1953年间是法国共产党员。他是被他的教师阿尔都塞介绍进去的。与其他许多人相同,他因为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的情况退出了共产党。与其他许多人不同的是他从未参加过共产党的活动。
1950年福柯通过毕业考试,他在师范大学教了一段时间书,但他对此并不感兴趣,因此他很快就离开了法国。他的一个教师和朋友乔治·杜梅泽尔为他找到了一个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作为法国文化代表的职位,从1954年到1970年他在乌普萨拉大学、在波兰华沙和在德国汉堡大学充当文化代表。此后他到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教哲学,在那里他遇到了丹尼尔·德菲。只要他在法国,他后来就一直与德菲生活在一个“非单配性”的混乱关系中。
当德菲的军事生涯将他指派到突尼斯后,福柯跟着德菲来到突尼斯大学。在那里,他参与了1968年的学潮。他受这场学潮的影响很深。鉴于1968年的经验,法国政府在巴黎近郊建立了实验性的梵森大学(巴黎第八大学前身) ,福柯成为其哲学系的主任。他任命了很多年轻的左派知识分子,他们激进的结果迫使法国教育部撤回了许多这个系的任命。
1970年他被任命为法国最有权威的学术体系,法兰西学院的思想体系史的教授。他的政治活动更加加强了,他帮助建立了“监狱信息组”(Prison Information Group,PIG)为被关押人员提供声明他们的要求的路径。1978年4月,福柯访问日本,除了以“政治的分析哲学”为题演讲外,更与日本知识分子如丸山真男对谈。
虽然福柯一直对权力持批评态度,但在1981年弗朗索瓦·密特朗赢得选举胜利后,福柯对其法国社会党政府表示谨慎支持。但在1982年,波兰政府镇压由团结工会策划的示威游行,而法国社会党拒绝谴责,福柯改变了对该党的支持。他和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撰写了一份文件,谴责密特朗的无所作为,发表在《解放报》上,他们还参加了大规模公众抗议。福柯继续支持团结工会,并与他的朋友茜蒙·仙诺前往波兰,参加世界医生(Médecins du Monde)探险队,并抽出时间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继续从事学术研究,1984年6月,伽利玛出版社出版了《性史》第二卷和第三卷。第二卷《快感的享用》涉及古希腊异教道德中涉及性伦理方面规定的“自我技巧”,而第三卷《自我的关怀》则探讨公元前一、二世纪希腊文和拉丁文文本中的同一主题。第四卷《肉体的忏悔》研究早期基督教的性行为,当时尚未完成。
1980年10月,福柯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客座教授,主持关于“真理与主观性”的豪森讲座,11月在纽约大学人文学院演讲。他在美国知识界越来越受欢迎,吸引了《时代周刊》的关注,福柯1981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演讲,1982年在佛蒙特大学演讲,1983年再次在伯克利演讲,他的讲座吸引了大批听众。福柯在旧金山的同志酒吧度过了许多夜晚,经常光顾BDSM浴室,从事无保护的性行为。他在接受同性恋媒体采访时,赞扬了虐恋行为,称其为“快乐的新的可能性的真正创造,此前人们并不知晓。”他染上了艾滋病。当时艾滋病还鲜为人知,第一批病例是在1980年才发现的。1981年接受采访时,福柯将艾滋病称为"梦寐以求的疾病",并且嘲笑说“这是新的美国清教徒主义。你梦想一种只惩罚同性恋和黑人的疾病?”1983年夏天,他开始持续干咳,这引起了巴黎朋友们的关注,但福柯坚称这只是肺部感染。直到住院时,福柯才被正确诊断,接受抗生素治疗。他在法国学院作了最后一组演讲。1984年6月10日,福柯住进巴黎的萨尔佩特里埃医院(Hapital de la Salpêtrière)——正是他在《疯癫与文明》中研究过的同一机构,其神经症状因败血症而变得复杂。
1984年6月25日,福柯在医院去世。1984年6月26日,《解放报》宣布福柯死亡,并提到因艾滋病而死是一个谣言。第二天,《世界报》发表了一份由他的家人澄清的医学声明,其中没有提到艾滋病。6月29日,福柯的la levée du corps "拉勒维杜军团"仪式举行,棺材从医院太平间运出来。数百人参加,包括活动家和学术界朋友,吉尔·德勒兹用《性史》的摘录发表了演讲。他的遗体随后安葬在普瓦图旺德夫尔,举行了小型仪式。福柯去世后不久,他的伴侣丹尼尔·德菲在法国创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艾滋病组织 AIDES,这是一个双关语,在法语中意为“帮助”,而在英语中是这种疾病的缩写。在福柯逝世两周年之际,德菲在《倡导者》杂志上公开透露,福柯之死与艾滋病有关。
福柯的第一位传记作家迪迪埃·埃里本形容这位哲学家是一个复杂、多面的人物,“在一个面具下面总是还有另一个。”他还指出,他表现出了非凡的工作能力。福柯的同学一致把他概括为一个“既令人不安又古怪”的“充满激情的工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个性发生了变化:埃里本指出,他曾是一个“饱受折磨的少年”,但是在1960年以后,他已经成为一个“容光焕发的人,轻松而开朗,”甚至被那些与他共事的人形容为花花公子。他指出,在1969年,福柯体现了好战知识分子的思想。
福柯是无神论者,他喜欢古典音乐,特别喜欢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并因穿高领毛衣而出名。福柯死后,他的朋友乔治·杜梅吉尔形容他非常善良,也表现出一种智慧。他的终身伴侣丹尼尔·德菲继承了他的遗产。
福柯的主要工作总是围绕几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和题目,他最主要的题目是权力和它与知识的关系(知识的社会学),以及这个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表现。他将历史分化为一系列“认识”,福柯将这个认识定义为一个文化内一定形式的权力分布。 对福柯来说,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当然它们是权力的一个元素。对福柯来说,权力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种贯穿整个社会的“能量流”。福柯说,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因为这样的话你可以有权威地说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和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福柯不将权力看做一种形式,而将它看做使用社会机构来表现一种真理而来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社会的不同的方式。比如福柯在研究监狱的历史的时候他不只看看守的物理权力是怎样的,他还研究他们是怎样从社会上得到这个权利的——监狱是怎样设计的,来使囚犯认识到他们到底是谁,来让他们铭记住一定的行动规范。他还研究了“罪犯”的发展,研究了罪犯的定义的变化,由此推导出权力的变换。对福柯来说,“真理”(其实是在某一历史环境中被当作真理的事物)是运用权力的结果,而人只不过是使用权力的工具。福柯认为,依靠一个真理系统建立的权力可以通过讨论、知识、历史等来被质疑,通过强调身体,贬低思考,或通过艺术创造也可以对这样的权力挑战。福柯的书往往写得非常紧凑,充满了历史典故,尤其是小故事,来加强他的理论的论证。福柯的批评者说他往往在引用历史典故时不够小心,他常常错误地引用一个典故或甚至自己创造典故。
《古典时期疯狂史》(Histoire de la folie à l'age classique - Folie et déraison)于1961年出版,它是福柯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他在瑞典教法语时写的。英文缩写本名为《疯癫与文明》(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A History of Insanity in the Age of Reason)。它讨论了历史上疯狂这个概念是如何发展的。 福柯的分析始于中世纪,他描写了当时人们如何将麻风病人关起来。从这里开始他探讨了15世纪愚人船的思想和17世纪法国对监禁的突然兴趣。然后他探讨了疯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种女人引起的病的,当时有人认为女人的子宫在她们的身体周围环绕可以引起疯狂。后来疯狂被看做是灵魂的疾病。最后,随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疯狂被看做是一种精神病。 福柯还用了许多时间来探讨人们是怎样对待疯子的,从将疯子接受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到将他们看做必须关闭起来的人。他也研究了人们是怎样试图治疗疯狂,尤其他探讨了菲利普·皮内尔和塞缪尔·图克的例子。他断定这些人使用的方法是残暴和残酷的。图克比如对疯子进行惩罚,一直到他们学会了来模仿普通人的作为,实际上他是用恐吓的方式来让他们的行为像普通人。与此类似的,皮内尔使用厌恶疗法,包括使用冷水浴和紧身服。在福柯看来,这种疗法是使用重复的暴行直到病人将审判和惩罚的形式内化了。 《古典时期疯狂史》表达了普遍意识型态倾向,描述社会观念如何影响道德标准与人类社会行为有深刻既揭示。 福柯为法国六十年代的学者,著作此书的目的在于抨击社会机构透过医疗化社会(medicalized society)将人分为“正常”与“非正常”。此书一开始即援引帕斯卡的一句话:“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表达对社会规训的不满。
《临床医学的诞生》(Naissance de la clinique: une archéologie du regard médical)是福柯的第二部重要的书,1963年出版。它延续了《疯癫与文明》的讨论,概括了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和医院的发展。
《词与物》(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出版于1966年,它主要的论点在于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套异于前期的知识形构规则(福柯称之为认识型[épistémè]),而现代知识型的特征则是以“人”做为研究的中心。既然“人”的概念并非先验的存在,而是晚近知识型形塑的结果,那么它也就会被抹去,如同海边沙滩上的一张脸。这本书的问世使福柯成为一位知名的法国知识分子,但也因为“人之死”的结论而饱受批评。让·保罗·萨特就曾基于此点批判此书为小资产阶级的最后壁垒。
《知识考古学》(L'Archéologie du Savoir)出版于1969年,这是福柯对方法论的讨论,他写了这部书来回答别人对《词与物》的反应。
《规训与惩罚》(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出版于1975年。它讨论了现代化前的公开的、残酷的统治(比如通过死刑或酷刑)渐渐转变为隐藏的、心理的统治。福柯提到自从监狱被发明以来它被看做是唯一的对犯罪行径的解决方式。
福柯在这部书中的主要观点是对罪犯的惩罚与犯罪是一个相互关系——两者互为前提条件。 福柯将现代社会比做边沁的《全景监狱》(Panopticon),一小批看守可以监视一大批囚犯,但他们自己却不被看到。传统帝王透过凌迟罪犯、斩首示众,以肉体的展示来宣示自身统驭的权威,这种直接曝入施力者与受力者的角色,16世纪进入古典时代,福柯以两个历史事件作为典范,说明规训手段的方式与样貌完全不同以往。其一是鼠疫肆虐于欧洲,为了让发生鼠疫的地区灾情不致继续扩散,指示每户人家关紧门户,闭居自身住所,不可在未经许可下到公共空间溜搭,街道上只有持枪的军人以及固定时间出来巡察、点名,透过书写登记,记录每个居民的存亡交付市长进行重新审核,规训方式从原来展示威吓,至现代转变成用科学知识、科层制度进行各种分配安置,显示规训手段的改变。
福柯无意解释罪犯是怎么来的,或是为何会有犯罪的行为等等起源或事件发生的原因等问题。他要强调某种机制存在于那边,原本只是要将一群扰乱社会秩序者关起来,然这件单纯事情开始被关注,研究为何这群人这么不同,观察颅骨大小、小时候是否被虐待,开始产生心理学、人口学、犯罪学这些学问,为“罪犯”这个身份附加更多的意涵,也同时加以主体化罪犯,试图让人正视强调这命题。再从这套认识,于监狱中透过反复操练、检查审核、再操练,不只是要矫正犯人,并要犯人认清自己是个罪犯,是拥有偏差行为的“不正常”人,所以你自己要努力矫正自己,监狱、警察都是在“帮助”你做这件事情。也就是说,这套机制中的受力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不只告诉罪犯你必须做什么,还会要求时时问自己这样做对不对,并且如何为自己的这个罪犯身份,忏悔和自我审查。
《性史》(Histoire de la sexualité)一共分三卷(本计划六卷),第一卷《认知的意志》(La volonté de savoir),也是最常被引用的那一卷,是1976年出版的,其主题是最近的两个世纪中性在权力统治中所起的作用。针对对于弗洛伊德等提出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性压抑,福柯提出置疑,指出性在17世纪并没有压抑,相反得到了激励和支持。社会构建了各种机制去强调和引诱人们谈论性。性与权力和话语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第二卷《快感的享用》(L'Usage des plaisirs)和第三卷《关注自我》(Le Souci de soi)是在福柯死前不久于1984年出版的。其主要内容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对性的观念,关注一种“伦理哲学”。此外福柯还基本上写好了一部第四卷,其内容是基督教统治时期对肉体与性的观念和对基督教的影响,但因为福柯特别拒绝在他死后出版任何书籍, 家人根据他的遗愿至今未出版它的完整版本。
除了1977年休假了一年之外,从1971年1月开始,一直到1984年6月逝世为止,福柯在法兰西学院进行了一周一次的教学课程。当时的讲稿和录音皆有留存,且正陆续出版中。此外,福柯在1983年曾于柏克莱加州大学以英文做了六场讲课,后来以《福柯说真话》(FEARLESS SPEECH)的书名出版。
谢选骏指出:福柯自称喜欢古典音乐并且特别喜欢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但是,他既然是无神论者,怎么可能理解巴赫与莫扎特呢?莫扎特因为受其父亲的摆布窃取并且公布圣乐而失去了祝福,福柯是否因为其玩世不恭而屡次触犯交通规则,结果车祸身亡。
【033、格瓦拉得陇望蜀、引火烧身——反资本主义还是一种资本主义】
《切·格瓦拉——从古巴英雄到世界偶像》(2017年10月8日BBC)报道:
古巴民众举行集会,纪念革命领袖人物之一切·格瓦拉去世50年。
周日(10月8日),古巴城市圣克拉拉数千人集会,纪念50年前被杀害的一位革命者——切·格瓦拉(Che Guevara)。
参加这一集会的,包括格瓦拉生前的革命同志——古巴总统劳尔·卡斯特罗。
在古巴全国,无数民众通过家中的电视屏幕,观看卡斯特罗总统将一支白色玫瑰放在格瓦拉的墓地上。
在南美国家玻利维亚,切·瓦格拉德被杀害50周年的纪念活动也将在周一(9日)举行。
古巴领导人号召年轻一代“做人要做切那样的人”。
BBC记者威尔·格兰特从圣克拉拉发回报道说,50年来切·格瓦拉的名字仍然出现在古巴的每个角落,从钞票到标语牌。他可谓拉丁美洲最广为人知的人物。
在古巴纪念格瓦拉的活动上,播出了1967年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格瓦拉死讯的讲话录音。在那段讲话中,老卡斯特罗呼吁古巴的孩子们“像切一样”。而这一口号至今仍然在古巴流行。
其人
埃內斯托·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出生在阿根廷东北部一个富裕家庭。而他后来世界闻名的绰号——切Che,来自拉美国家对阿根廷人的昵称,意指老友、哥儿们。
1948年,格瓦拉进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医。
1951年和1953年,格瓦拉两次游历阿根廷和拉丁美洲多个国家。这两次行程中的所见所闻,对他日后坚定的政治观点和革命思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相信,要解决拉丁美洲广泛的贫穷和压迫,只有通过武装革命和共产主义。
1953年,他回到阿根廷完成了学业。但是不久便离开了阿根廷,北上玻利维亚与革命者为伍。
1954年,他在墨西哥城的一家医院内作为志愿者,听闻了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罗兄弟的消息。在先结识了弟弟劳尔·卡斯特罗后,1955年格瓦拉与老卡斯特罗见面,立刻成为政治上的盟友。
格瓦拉作为老卡斯特罗的军事顾问,帮助领导古巴游击队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也成就了他作为古巴革命核心人物的历史地位。
其事
玻利维亚巴耶格兰德小镇是切·格瓦拉被杀的地点,每年吸引很多游客。
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后,格瓦拉曾出任古巴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等要职,成为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古巴政治要人。
1960年11月,格瓦拉率领古巴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与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会面。
1964年12月,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36岁的格瓦拉身着军服、脚蹬军靴。他直指美国在其它拉丁美洲国家的帮助下,企图入侵刚刚立国的古巴。
很多人都同意,他的此番讲话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提出了新的理念,而是他特别强调了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等等困扰亚洲和非洲国家的问题。
1965年2月,中苏交恶期间,格瓦拉曾再次访问中国。当时,由于苏联经济实力远远超出中国,古巴依靠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顾问,卡斯特罗选择了苏联。
切·格瓦拉成为偶像、传说,流行文化中的一个符号。
同年,格瓦拉离开古巴,决意将革命思想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
他的第一站是刚果,但经过7个月的努力后,他在刚果的革命行动以失败告终。
1966年,格瓦拉曾回到古巴,短暂停留后,他转向了玻利维亚。
1967年10月8日,格瓦拉被美国训练的玻利维亚部队抓获;10月9日,格瓦拉被处决,年仅39岁。
传奇
切·格瓦拉被处决后,1967年10月10日,当局将他的遗体送到一个医院内公开展示。
格瓦拉遗体的公开示众,成为国际媒体的热点报道,反而使他放弃优裕家庭和职业投身国际共产革命的故事广为人知。
玻利维亚当局其后将他的遗体埋葬在一个秘密地点,直到1997年才经过多国联合挖掘,送回到古巴修建的格瓦拉陵园内下葬。
多年来,格瓦拉的名字成为“革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同义词。
阿根廷足球明星马拉多纳也是切·格瓦拉的粉丝。
批评者指出他参与领导的古巴政府,抹不去法外杀人、政治迫害等等侵犯人权的阴影。
支持者说,他是英勇的游击战士,是为信仰奋斗献身的英雄, 有为全人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国际主义浪漫情怀。
尽管他身后50年仍争议不断,但他已经成为国际间广为流行的一个文化象征。
格瓦拉的肖像不仅出现在壁画、游行、音乐会、海报等各种公共场合,也成为T恤衫、邮票、杯子、钥匙链、皮带、棒球帽等许多商品上的图案。
对很多人而言,他已经超越了为穷人谋利益的革命英雄范畴,成为当代的一个神话和偶像。
谢选骏指出:BBC所代表的流行见解其实都搞错了,格瓦拉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的得陇望蜀、贪欲无垠、引火烧身,这厮恰恰体现了现代商业主义的贪婪,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甚至到了“反资本主义”的地步。所谓“反资本主义”,就是赤色资本主义,就是社会帝国主义——“反资本主义是指以反对资本主义为宗旨的各种行动、思想和态度; 就字面上的定义来说,反资本主义者是指希望以另一套系统完全取代资本主义的人。”但实际上呢?反资本主义还是一种资本主义!反资本主义培养的是一种新资本主义,只不过经济资本变成了政治资本,然后再变成经济资本——仅此而已!这是由人的原罪所预定的。所以呢,马克思只能是比犹太奸商更为奸诈的资本家——他的资本就是《资本论》,他和同伙就靠这个玩意儿空手套白狼,成为超级的地主和资本家了。反资本主义,到头来还是一种资本主义!那就叫做马客死主义。
【034、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为何失踪——副主席是最危险的职业】
《王岐山否认 中国和美国在打贸易战》(2018-08-26 多维)报道:
就如何定性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近日,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与日方人士举行会谈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日本共同社8月25日报道,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于8月24日在北京与日本的日中协会会长、前自治相野田毅一行举行会谈。
野田在会谈后向媒体透露,王岐山就两国关系认为政府间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日本国会间都呈现非常良好的改善势头,对此有实际感受。王岐山在会谈中谈及两国交往源远流长,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和互相学习。野田表示,任何障碍都应通过对话解决。双方还谈及日益激化的美中贸易摩擦问题,王岐山指出产生摩擦是极为自然之事,并不认为这是贸易战。他透露正在分析美国国内局势及背景展开应对。
谢选骏指出:这个“多维”新闻网站,好不诚实!十年前就因为伪造历史的需要。而删除了2004年约我发表的《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一书的数百网页,字数一百多万字——这个该死的“多维”因此被世人评委“多伪”,虽然没有能力“坑儒”,却已经做了“焚书”的缺德事情。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多伪”不思悔改,越发来劲——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中国令美国“窝火”王岐山不出山2原因》(2018-08-25 香港01)报道:
中美第五轮贸易磋商于周四(23日)宣告结束,未取得成果。在谈判进行的同时,中美双方再次兑现了关税威胁,也预示中美之间的关税攻击仍会继续。
《多维新闻》25日发表分析文章称,有多家媒体指王岐山一直在间接影响中美贸易谈判,但未能从幕后走向台前,有两个主要理由。
中美第五轮贸易磋商于周四结束,白宫的声明中表示,双方就如何在经济关系中实现公平、平衡和互惠互利,交换了意见;中国商务部发布的声明则表示,双方就关注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建设性、坦诚的交流。中方表示下一步愿意和美方保持接触,但是显然这一次的谈判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在谈判进行的同时,中美双方在8月22日都实施了16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
在中美贸易战危急时刻,《南华早报》称,王岐山会用"间接"方式影响中美贸易谈判,称这是因中国怕"巨大失败"及维护"习核心";早在8月初,《华尔街日报》也曾经报导称,王岐山作为习近平新任副手,实际上是中美贸易战背后的"传话人"。
实际上,从王岐山在两会期间上任国家副主席开始,这位深谙中美关系的高层人物是否是中国对美政策的"舵手",一直是海外媒体热议的话题,加之王岐山就任前,曾低调访美会见商界人士,更让这种猜测似乎有据可依。
不过,中美贸易战开始后,王岐山并未出面处理过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负责经济政策的中国副总理刘鹤5月作为贸易谈判代表及习近平特使率团与美方谈判,外媒再次疑惑为何未派出王岐山,且纷纷猜测王岐山会出现在谈判的哪个阶段。
直到王岐山7月会见美国芝加哥市长伊曼纽尔(Rahm Emanuel),并一同会见了一些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的企业,这一举动令王岐山即将"出山"的传言再起。
为何西方对于王岐山"千呼万唤"?那是因为他们对王岐山最为熟悉,王岐山曾主导4届与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且中美多轮谈判无果之下,又想起"救火队长"。但了解中共运行体制的人便应了解,或许王岐山是背后出谋划策之人,但他并不会走向前台参加中美贸易谈判,原因有二。
作长远考量 不能只靠王岐山
第一,指望一个王岐山,未免佈局不够长远。王岐山是危机管控高手,具有丰富的经济和金融经验,又在美国政商各界朋友遍地,基于此被认为是当下最佳调解人。但往更深远着想,王岐山更是一个需要帮助习近平翻越中美关系山头的最佳人选。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中国崛起引发中美冲突升级几乎不可避免,这还是一个相当长阶段的事情。这个过程不在于当下,不在于几轮贸易战。所以,北京需要的是一批能够应对这个阶段可能发生各种变化的官员。只认王岐山,即便解决当下之急又能怎样?今天即便中美"休兵",但冲突还会发发生。从北京来说,或许更需要的是王岐山的脑,需要他的经验。
在中美关系这条线上,不论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还是针对贸易战的中美贸易磋商,还是常规的沟通,每每谈判相关人员繁多。目前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领衔是国务委员杨洁篪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中美贸易磋商牵头人是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日常交涉的更还有央行、财政部、商务部、发改委官员。北京方面有很多人才储备。
出牌"救火队长" 恐遭误判变相投降
其二,将王岐山拉出来救火恐会令美方以为为中国已撑不下去。美国在威胁、施加关税的步伐中,似乎已渐渐忘记其真正诉求,而是像在争执之中"打红了眼",不顾代价只要对方认输。
无论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市场开放程度还是知识产权,实际上都不是靠加征关税解决的问题,这次谈判传闻美方提出140项要求逼迫中方妥协,更令人十分不解。特朗普说"贸易战很好赢",一部分原因也是美国在之前和欧洲、日本的贸易战中都占上风,而钢铝关税还没实施欧盟和日本已经来"求饶",美国习惯了这种高高在上的位置,所以中国的不服从更令人"窝火"。
从这次的谈判看,中国派出副部级官员王受文谈判,不仅特朗普本人表示期待很低,而且谈判后美国的声明中轻描淡写地说双方"交换了意见",白宫显然对这样规格的谈判并不重视。美国不屑低级别会议,中方下一步若派出王岐山出马的话,反而会给美国更大的主动权和舆论高点。难道北京扛不住了?所以必须"救火队长"出来"救火"?这显然是更大误判。从中美多轮过招看,北京并不着急,你出招我还招,不急不缓,更不会有"救火"之说。
由此可见,王岐山并不会亲自出马中美贸易谈判,于形于势都不是最佳选项。然而,这并不表示中美贸易战当中没有王岐山的身影。诚如前文所说,中美结构性矛盾是个长期过程,王岐山很可能是那个帮助习近平翻越中美关系山头的人选。
网民哀嚎:
香椿树1 10分钟前
美国用擦屁股纸签协议书, 王岐山吃饱了撑会和Trump去虾扯蛋。
老印 18分钟前
王岐山没有能力处理贸易战不如主动承认,至少还诚实。找人放风给自己找台阶装高人只会适得其反。即使如本文说王岐山背后出谋划策,中国现在越来越被动显示王岐山出的计谋毫无作用。王岐山和朱镕基一样,一个字,装。以为别人看不清其半斤八两
说了就跑 18分钟前
中国不急,但狗粮们急了。
finalcut 今天 05:08
王岐山只不过是一名副主席,权利排名也只是第八位。现在他已经属于“靠边站”的一类人。搞不明白小编是脑残还是故意忽悠。
谢选骏指出:这个“香港01”和“多维多伪”类似,也是大外宣的一部分——它们力图掩盖一个事情就是“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为何失踪”。那么,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为何失踪呢?在我看来,副主席总是会失踪的,从刘少奇、林彪开始就是这样了。因此可以说,“国家副主席”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
【035、海德格尔为何肤浅而且渺小——不能骑在希特勒头上作威作福】
网文《刘晓波:海德格尔——坐在讲台上的希特勒》(2001-03-30 人物评论)报道:
读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导论》,感慨颇复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无疑是思想大师,他在为世人留下丰富精神遗产的同时,也留下了学者变成恶魔帮凶的深刻教训。而促使海德格尔支持纳粹主义的主要动力,便是极端的民族主义及其精英意识。
日耳曼民族在西方历史上的引人注目,是从路德的宗教改革开始的,接下来就是一连串哲学上和文学上的光辉名字。康德之后的德国人再也没有了谦卑和敬畏:头上没有了曾经让康德敬畏的星空,心中没有了曾经使康德保持谦卑的道德律令,思想上的狂妄主宰了德意志人的精神。这种精神上的狂妄确实为世所罕见,从黑格尔的精神顶峰论到马克思的完美乌托邦,从尼采的贵族式超人到海德格尔的俯视众生的本真存在,最后统统化为希特勒的日耳曼优于其它一切民族的极端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格狂妄的结合将产生极为危险和富于侵略性的群体意识,当它以多数要求或国家利益的面貌出现时,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无理的却是强有力的要挟甚至敲诈。无论多么杰出的智慧,只要第一次吸食民族主义的精神毒品,就会越陷越深地驯顺于这种要挟和敲诈,自愿出卖人的起码良知和平等待人的最低公正,先在视野上变成惟我独尊的井底之蛙,最后甚至变成狂热的好战分子。
海德格尔的哲学与黑格尔的哲学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在精神和民族的狂妄这点上,海德格尔则是黑格尔的真正传人,二人都把日耳曼意志置于世界的中心,世界历史的发展将终结于日耳曼民族,人类精神的顶峰就是德意志的精神哲学。海德格尔对现代的技术化、商业化和世俗化的存在主义抗拒,实际上是他希图以日耳曼精神来抗拒日益世界化的美国式实用主义。他对苏联的反感也不是指向斯大林独裁,而是指向俄罗斯民族的日益强大。他甚至要把这来自一东一西的威胁,普遍化为整个欧洲的灾难。他说:“这个欧罗巴,还蒙在鼓里,全然不知它总是处在千钧一发、岌岌可危地境地。如今,它遭遇来自俄国与美国的巨大的两面夹击,就形而上学的方面来看,俄国与美国二者其实是相同的,即相同的发了狂一般的运作技术和相同的肆无忌惮的民众组织。如果有一天技术和经济的开发征服了地球上最后一个角落;如果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任何一个事件在任何时间内都会迅即为世人所知;如果人们能够同时‘体验’法国国王的被刺和东京交响音乐会的情景;如果作为历史的时间已经从所有民族的所有此在那里消失并且仅仅作为迅即性、瞬间性和同时性而在;如果拳击手被奉为民族英雄;如果成千上万人的群众集会成为一种庆典,那么,就象阎王高踞于小鬼之上一样,这个问题仍会凸现出来,即:为什么?走向哪里?还干什么?”海德格尔不分青红皂白把美国和俄国作为同样的恶魔来谴责,号召欧洲人提高警惕,完全是基于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而无视俄、美之间的根本区别;的确,在二战中是俄美联手打败了希特勒的德国,但是正是盟国对轴心国的胜利拯救了欧洲,而且正是美国帮助了战败的德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他强烈谴责技术化对人文精神的异化,甚至到了反对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信息共享的前景的盲目程度。但是,当希特勒把德国甚至除英国外的整个欧洲都变成一个大军工厂、把产生于先进技术的现代化武器用于战争与大屠杀之时,他却不置一词,而且希望德意志民族能够依靠先进的武器和坚韧的民族主义精神打赢这场战争。他极为轻蔑和反对群众性的运动和集会,认为群体性的庆典无疑于群魔乱舞式的沉沦和遮蔽,但是,当希特勒组织的盛大“火炬游行”和无数次群众集会之时,当整个德国的每一个人都陷于纳粹的种族主义狂热和领袖崇拜之中时,海德格尔非但没有谴责,反而高举左手向希特勒宣誓效忠。这位在哲学中处处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决断力的思想大师,却在实际行为中亦步亦趋地跟随纳粹的号召。从他的代表作《形而上学导论》这部纯哲学的著作中,我们读到的却是这样的句子:“我们处在夹击之中,我们的民族处在中心点,经受着猛烈的夹击。我们的民族是拥有最多邻人的民族而且是最受损害的民族而且在所有一切情况中,它是个形而上学的民族。但是,只有当这一民族从其自身产生出一种对上述境遇的反响,产生出这样一种反响的可能性,并且创造性地理解其传统,那么,这个民族才能从这一我们已经知道的境遇出发赋予自身以一种命运。所有这一切归结为,这个民族要作为历史性的民族将自身以及将西方历史从其将来的历程的中心处拽回到生发在之威力的源头处。如果关于欧洲的大事判决并不是要落入毁灭的道路,那么。这种判决就只能从中心处扩展开新的历史性的精神力量。”
由此可以解释他之所以热衷于纳粹。他首先是德意志中心主义者,其次是欧洲中心主义者。既然欧洲正在受到东西方的两面夹击,那么带领欧洲抗拒这种夹击的领袖民族,就非作为欧洲中心的德意志莫属。他认为:世界的得救,取决于欧洲对抗俄国和美国的胜利,而欧洲与美俄的抗衡在根本上取决于德意志民族的作为,特别是精神上的历史性作为。在这短短的二百多字中,频繁地出现诸如“民族”、“中心”、“夹击”、“威力”、“历史性”、“境遇”等大字眼,透露出海德格尔的民族傲慢和知识以及伦理上的狂妄。正是这种傲慢和狂妄导致了他在知识上的不诚实和道义上的不负责任,即便种族灭绝的罪恶在二战后完全昭然于天下之时,他仍然以沉默和私下辩解来拒绝反省。如果他所效忠的纳粹赢得了把欧洲“拽回”到中心的战争,那才不仅是欧洲而且是整个人类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作为战败国的耻辱,变成了德国人的精神疾病,需要一种极端的致幻药来治疗。希特勒的赤裸裸的种族主义和战争哲学就是这种致幻剂,为这个不甘于耻辱和失败的民族注入了歇斯底里的刺激和狂热的激情。希特勒的众多追随者们都相信,他一个人拯救了一个民族,并通过一个民族拯救欧洲进而拯救世界。听听希特勒的主要追随者的狂热声音,就会体验到当时的德国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戈培尔在1924年的演讲中祈祷:“德国渴望团结,渴望一位伟人,就像土地在夏天渴望雨水。上帝,给德意志人民一个奇迹吧!一个奇迹!!一位伟人!!!”戈林近于痴呆地宣称说:“自从我第一次见到他和听到他讲话后,我的心就全属于他了。”“我没有良知!我的良知叫做阿道夫?希特勒。”这种横扫全德国的盲目相信,不仅左右着纳粹的核心决策层,自然也左右着许多知识分子,海德格尔也未能幸免,他也在希特勒身上看到了德意志的甚至是全人类的希望。他就任弗赖堡大学校长时的演讲,就是一篇哲理化的国家主义、元首主义、种族主义和战斗主义的宣言。他完全遵循“元首的国家的建制等级,”对大学进行“革命化”改造,要求大学生成为纳粹的先锋队,组织“党卫队之家”和“男子汉之家”,为民族为国家为元首而死亡,就是存在意义上的“本真存在”,就是超越时间和历史的不朽生存。他在发表于1933年11月的一篇文章中对大学生们说:“元首他本人,并且惟独他一人,才是当今与未来德国的现实性,也是其权威。”“为了这位具有前所未闻的意志的人,让我们振臂三呼:”胜利的嗨‘!“
从二战失败后海德格尔的表现上看,他内心深处的悲哀和耻辱仍然极为强烈,但是他的悲哀和耻辱不是为德国人的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而发的,而是为希特勒的失败进而是日耳曼民族的失败而发的,他仍然用抽象的存在主义语言为希特勒辩护,仍然把德国作为领导世界走出黑暗的核心。他说:“我们德国人不可能崩溃,因为我们还没有出现。我们必须在黑夜里前进。”“我还坚信西方精神的觉醒是从我们施瓦本家乡开始的。”他仍然坚持青年时代的理想:“就是能够在我的祖国赋予我的思想以最正确的形式,我的祖国也是黑格尔德祖国,谢林的祖国,尤其是荷尔德林的祖国。”当他的老朋友、也是著名哲学家的卡尔·雅斯贝尔斯好心地劝他写一份类似忏悔录的文字时,他断然拒绝。雅斯佩尔斯失望地说:“他并没有认识他当时的错误如何深重,因此他并没有真正的脱胎换骨,有的只是投影和遮光的手法。”
同时,海德格尔的哲学中浸透了变态的精英意识,而他的精英意识与种族优越意识有着内在的相通。他自视为德国的精英,于是就顺理成章地把日耳曼民族视为全人类的精英。雅利安人种的纯粹不仅要靠精确的尺度来丈量身体的每一部分,更要靠存在哲学的显微镜来探测灵魂的每一角落,然后用这种灵与肉的尺度来检验所有的其它人种,凡是不合于这种尺度的种族就必须从肉体上灭绝之,从灵魂上清洗之。思想的表达和行为的起点都是从土地和鲜血滋养的种族开始的,德国是人类最后的精神阵地。在大学任教和当校长时,他一直向学生们灌输“精英意识”。他在校长致辞中开宗明义地宣布:“德国高校教育培养主宰德国人民命运前途的导师及卫士。……而且如果另一方面,我们会在其极为悲苦时,承担德国人民的命运。”大学生们必须“独自一人,为了他的民族,从他自己身上提取开始启程的形象,把这形象注入到民族的荣誉及伟大精神里,并面对民族的灵魂树立起这一形象,然后才抱定这种信念死去。”这种充满英雄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精英意识,也在他的纯哲学中表露无遗。
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中说:“所有伟大事物都只能从伟大发端,甚至可以说其开端总是伟大的。渺小的东西则总是从渺小启端,如果说这种渺小的开端也有几分伟大的话,那只在于它使一切都变小了。”这种精英主义的极端化就是残酷的等级意识和种族意识——为了保存一粒优异的种子,宁可毁灭所有已经成熟的庄稼;为了一个人的伟大,宁可把所有渺小扼死在摇篮之中。
无怪乎海德格尔在弗赖堡大学的同事海茵茨·博林格尔博士说:“我在弗赖堡逗留的日子里(1938-1943),所有的人都认为马丁·海德格尔是一个纳粹;在我的眼中,他就是坐在课堂上的希特勒。”(2001年3月30日于北京家中)
谢选骏指出:刘晓波不懂海德格尔为何肤浅而且渺小——因为海德格尔不是坐在讲台上的希特勒,而只是希特勒手下的一个大学校长,也就是希特勒手下的一条人形狗,甚至还不如希特勒身边的那条最终被毒死的黑狗。海德格尔为何肤浅而且渺小?因为他不是真正的哲学家。真正的哲学家不会趋炎附势,他要对君王耳提面命,他要对人民猛批面颊,他要对历史指手画脚——而这个渺小的海德格尔却不能骑在希特勒头上作威作福,就像巫师骑在扫帚上兴风作浪那样……这样的“哲学家”如何能算真正的思想主权的体现者呢?说海德格尔是“思想大师”的人,岂不是认为自己比海德格尔更加肤浅而且渺小了——他哪里懂得,希特勒充其量只是上帝的工具,是毛泽东一类的扫帚星,前来打扫打扫而已,不能拥有真正的建树。
【036、亨廷顿没有读过汤因比无论斯宾格勒,哈佛大学是现代桃花源
《哈佛学生校报发文要校方大力捍卫平权行动》2017年11月30日转载报道:
哈佛大学学生校报Crimson 28日颇罕见的以“Crimson编辑委员会”名义发表“哈佛应大力捍卫平权行动”一文,指出司法部调查带政治意图、影响深远。学生们呼吁哈佛大学遵守法律、大力捍卫平权行动。该文指出,司法部最近调查录取过程中种族考量因素,已威胁哈佛校方移交相关资料,否则会吃上官司。鉴于调查表面上的政治性质,司法部似乎计画对哈里进行非常积极的挑战。该调查明显地有政治目的,司法部似乎计画积极挑战哈佛的平权行动政策,并继之扩大至全国各大学。
谢选骏指出:汤因比出生于1889年,正值冒充帝国的英国到处贩卖鸦片的时期,母兽维多利亚时代太平盛世给幼崽的心灵注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等他长大之后,大英帝国疲态已现,但他模仿德国人《西方的没落》而写的《历史研究》仍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西方文明乃是人类文明唯一存活的、且有生命力的文明。因为,他不甘心接受战败的德国人施宾格勒在其《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所论证的宿命论:西方文明也如其他已经没落的文明一样,正处于没落阶段的观点……
显然,亨廷顿没有读过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因此不懂这一“西方文明唯一存活”论。同样,亨廷顿更加没有读过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或者读过但没有读懂,否则,他就不会傻到以为“死人还在互相作战”的地步了。亨廷顿是哈佛教授,不会这样无知吧?那么,是不是他的“文明”比较特别或特别野蛮呢?
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再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长,曾多次访华。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冲突?》的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百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Albert J. Weatherhead III)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有大量学术著作及论文问世。
一网民问到:“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的“文明”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的“文明”是否是同一个概念?假期正在读这两本书,突然想到这个问题,感觉两个概念好像确实很像,不知道是不是我没注意到其中的区别。如果不是的话,存在什么区别?”
另网民答道:“是一样的,只不过这2个人对每个文明的范围定义有差别。”
谢选骏指出:既然不同,作为后起之人,亨廷顿应该会有充分说明,或者干脆另选新词。否则,只能视为“亨廷顿没有读过汤因比无论斯宾格勒”。“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桃花源中人;“没有读过汤因比无论斯宾格勒”,是哈佛众人。难怪,这个闭塞的哈佛大学是一个种族歧视的大本营,哈佛大学,真是现代桃花源。
【037、亨廷顿是殖民者还是原住民,哈佛大学是种族歧视的贼窝】
《亨廷顿|美国是“移民之国”吗?》2017-10-07 按语:本文摘自佛大学教授亨廷顿:《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年,第30-35页——
在美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多数美国人都不是对移民持友好态度,也不曾认为自己的国家是“移民之国”。然而,在1924年禁止大规模移民之后,态度开始有变化。这明显表现在1938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批评美国革命女儿会态度的一句名言:“请记住,永远记住,我们大家,尤其是你们和我,都是移民和革命者的后代。”肯尼迪总统在他死后出版的《移民之国》一书中引用了罗斯福总统的这句话。在该书出版之前和之后,学者们和记者们都一向乞灵于这句话。研究美国移民史的著名学者奥斯卡·汉德林说“移民正是美国的历史”。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也附和罗斯福的观点说:“除了印第安人以外,所有的美国人都是移民或移民的后代。”
这些说法是有道理的局部的真理,但不是完全的真理。罗斯福说所有的人都是“革命者”的后代,是部分地错;他说美国革命女儿会的成员(至少按其姓氏家族而言)是“移民”的后代,则是全错了。她们的祖先不是移民,而是定居者,那些人定居北美时,这里不是移民之国,而是在17世纪和18世纪来新大陆定居的人们构成的一个(或者说几个)社会。信仰盎格鲁—新教的定居者的社会这一起源,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加深刻地、更加持久地对美国的文化、体制、历史发展及特性起了定形的作用。
定居者和移民有根本区别。定居者是离开一个现有的社会,通常是成群出走,以便建立一个新的群体,建立“山巅之城”,其位置是在一个新的、通常是遥远的疆域。他们充满了一种集体目的感。他们或明或暗地恪守一个协约或章程,它构成他们所建立的群体的基础并界定他们与自己祖国的关系。相比之下,移民并不是建立一个新社会,而是从一个社会转移到一个不同的社会。这种人口流动通常是个人采取的行动,涉及的是个人及其家属,以个人的方式界定他们与原居国和新居国的关系。在17世纪和18世纪,定居者来到北美,因为当时这里是一块空白的写字板。除了可以杀掉或向西驱赶的印第安部落以外,这里还没有社会,他们来这里是为了建立能体现和强化他们从原居国带来的文化及其价值观的社会。在这以后,移民来到这里,是为了加入定居者已建立的社会。与定居者不同,当移民及其子女试图吸收一种与他们原有文化大不相同的文化时,他们感受到了“文化休克”。是定居者先创建了美国,然后移民才来到美国。
美国人通常把18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赢得独立和创定宪法的人称做“开国先辈”。然而,还得先有开路的定居者,才能再有“开国先辈”。美国这一社会的历史不是始于1775年、1776年或1787年,而是始于1607年、1620年和1630年的头几批定居者群体。正是在这中间的一个半世纪当中建立了盎格鲁—美利坚新教的社会和文化,而18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发生的事态则是植根于这样的一个社会和文化,是这一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创建了独立的美国的人们,是很清楚地认识到定居者与移民的区别的。正如约翰·海厄姆所指出的那样,在革命以前,英荷殖民者“认为自己是开创者、定居者或先驱者,是那些殖民社会的形成者,而不是移民。这里的政体、语言、工作和生活模式以及许多的习俗都是他们的,而移民必须适应这一切”。在美国,immigrant(移民)这一名词是在18世纪80年代才出现于英语之中,指当时外来的移民者,以区别于早先的定居者。
美国的核心文化向来是,而且至今仍然主要是17-18世纪创建美国社会的那些定居者的文化。这一文化的主要成分包括基督教信仰,新教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工作道德,英语,英国式的法律、司法和限制政府权力的传统,以及欧洲的文学、艺术、哲学和音乐传统。在这一文化的基础之上,定居者们于18-19世纪建立了“美国信念”,其原则是自由、平等、个人主义、代议制政府和私有财产制。后来一代又一代的移民则是同化于这一文化之中,又对它有所贡献和修订,但并没有使它有什么根本的改变。这是因为,至少到20世纪后期为止,正是盎格鲁—新教文化及其创建的政治自由和经济机会,才把移民吸引到了美国。
因此,从根源和持续保持的核心来说,美国原本是一个殖民社会(colonial society),这是严格从“殖民地”(colony)一词的原意来理解的,是指远离故土的人们在遥远地方垦殖而建立的一个新的社会。“殖民地”的意思后来变了,变成外国统治者统治一个地区及其本土居民。“殖民地”这两种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开拓殖民地的定居者,对这一殖民社会的文化和体制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和持久的。历史学家约翰·波特指出,这些人是拥有“特许权”的群体,作为“实际上的拥有者”,对该社会尔后的发展有“最大发言权”。文化地理学家威尔伯·泽林斯基将这一现象称作“第一有效定居理论”。在新的疆域,“能有效建立一个有生命力的、能自我延续的社会的第一批人,其特性对该地区此后的社会和文化地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不论这头批定居者人数多少都是如此……就持久的影响而言,最初的垦殖者即使只是几百人基至几十人,其活动对该地文化地理所具有的意义,也可能远远大于几代人之后的成万新移民的贡献。”
最早的定居者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和体制。这些东西在这新的地区长久存在,而在其本土却在起变化。罗纳德·赛姆谈到古代西班牙地区的罗马殖民者时指出:“一个新国并非所有各方面都全新。在后来漫长时期,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即殖民者保留着在其故国已不复流行的生活习惯或语言。西班牙语和法语均源自拉丁语,但西班牙语可以比法语回溯到更古老的拉丁语。西班牙的罗马人(看来是如此)以他们对古罗马传统的忠诚为荣。另一方面,他们的辉煌成就又证明他们是热心的,有抱负的和有创新精神的。”托克维尔也对魁北克有类似的感触:
一个政府的面目,在它的海外殖民地可以得到最清楚的评估,因为它的特点在那里得到放大,变得更明显。当我希望研究路易十四的功过时,我一定到加拿大,在那里可以像利用显微镜一样看到它的缺陷。我们这些当代法国人在那里处处受接待……就像他们说的那样,把我们当作老法兰西的孩子。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妥。老法兰西是在加拿大,我们的法兰西则是新的。
在美国,戴维·哈克特·费希尔在他的学术巨著中指出,17-18世纪从英国来此定居的人按照他们在英格兰的原籍、社会经济地位、所属教会以及定居时间来看,可分为四大类。但他们都说英语,都是新教徒,都遵从英国法制传统,都珍视英国人的自由权。这一文化和它的四种亚文化在美国得到长久保存。费希尔说:“从文化上来讲,大多数美国人不论其先辈如何,都属于英国人后裔……在现今美国这个有自由意志的社会里,早期英裔定居者的四种民风的遗产依然是最强有力的决定向素。”威斯康星的历史学家罗杰斯·霍林斯沃思表示了同样的看法:“在研究美国的政治变化时,应当记住的最重要事实就是,美国是一个定居者社会的产物。”最初的英格兰定居者的生活方式“发展成一整个社会”,而且“引出了居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政治体制、语言、工作和居住模式以及许多的习俗,后来的移民都必须适应它们”。
最早来到美利坚这片土地的定居者也像其他地方的定居者一样,并不能代表他们祖国的全体国民,而只是来自其中的某些部分。他们背井离乡到远方定居,是因为他们在老家受压迫,而在一个新的地方看到有机会。到北美、南美、南非和南太平洋区域定居的欧洲人本来带着他们各自所属的社会阶级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包括封建主义、自由主义和工人阶级社会主义。然而在新的地方,缺乏欧洲阶级意识所需的阶级对抗,那些思想因而蜕变成新社会的民族主义。定居者社会没有原先那些复杂社会的变化动力,因而得以保持原社会的体制和变化。
定居者社会是新开创的社会,从时间和地点来看都自一个明确的起点。因此,它们的创建者觉得有必要用章程、协议和法规等形式规定它们的体制并制订它们的发展计划。第一部希腊法典不是产生于希腊本土,而是在公元前7世纪产生于希腊人在西西里创建的殖民地,英语世界中最早的系统的法典是制订于弗吉尼亚(1606年),百慕大(1612年并人弗吉尼亚公法第三章),普利茅斯(1636年)和马萨诸塞湾(1648年)。1638年由哈特福德及其周围诸镇的市民通过的《康涅狄格基本规章》则是“现代民主制的第一部成文宪法”。定居者社会往往是有明文计划的社会,其计划纳入了其创建者的经验、价值观和奋斗目标。
来自英国和另几个北欧国家的定居者在新大陆建立新社会的过程,在两个半世纪之后又得到重演,美国人成批到西部去,开辟新边疆定居点。建定居点不仅对于美国的创建具有中心意义,而且对于直至19世纪末的发展也具有中心意义。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在1892年说:“直到我们今天为止,美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开垦大西方的历史。”他指出:“直到1880年(含1880年),国家有一条定居的边疆,可是现今未定居的地区分裂成七零八落的定居点点,很难说还有一条边疆线。”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或俄国不同,当时美国的边疆缺乏明显有效的政府治理。最先到那里居住的,是个别的狩猎者、探矿者、冒险者和商人,随后来到的才是定居者,他们沿着水路建立村镇,后来又沿着规划的铁路建立村镇。既有定居,又有人口流动,不断有人向西部流动。
美国的人口,除印第安人以外,在1790年共392.9万人,其中69.8万人是奴隶,不被视为美国社会成员。白人当中,60%是英格兰人,加上英国其他地方来的人,不列颠人共占80%,其余白人主要是德意志人和荷兰人。从宗教信仰看,98%是新教徒。除黑人以外,美国从人种、民族属性和宗教来看,当时都是一个高度均质的社会。约翰·杰伊曾说:“感谢上帝,给了我们国家如此团结一致的人民,他们有共同的祖先,讲同样的语言,信仰同一宗教,遵从同样的治理原则,习俗风尚非常相近,通过共同的协商、战斗和努力,肩并肩地打完了漫长的流血的战争,高尚地赢得了自由和独立。”
从1820年到2000年,大约共有6600万移民来到美国,使美国在种族和宗教信仰方面变得庞杂。然而移民带来的人口增长仅仅略高于17-18世纪定居者及其奴隶的人口增长。大批移民开始涌人之前,在18世纪末,美国发生的人口爆炸之猛恐怕是历史上未曾有过的,人口出生率异常之高,此时北部各州占人口极大比例的儿童纷纷进入成年期。1790年,美国的出生率约为55‰,相比之下,当时欧洲国家的出生率仅为35‰。美国妇女平均结婚年龄当时比欧洲妇女早四五岁。美国妇女平均生育率1790年约为每人7.7胎,1800年约为每人7.0胎,远远超出保持人口稳定所需的2.1胎。直到19世纪40年代,生育率仍在6.0胎以上,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开始时,才降到3.0胎。美国总人口从1790年到1800年增长了35%,1800年到1810年增长了36%,1800年到1820年共增长了82%。在此期间,欧洲陷于拿破仑战争,来美国的移民微乎其微,上述人口增长量中,五分之四是由于自然生育,一位国会议员把这一现象形容为“美国人乘法表”。人口统计学家坎贝尔·吉布森经过仔细分析后,得出结论说,在1990年,美国人口中,49%归因于1790年原有的定居者和黑人,51%归因于1790年以后的移民。1990年美国人口为2.49亿人,假若没有移民,则会是1.22亿人。总之,到20世纪末,美国人口大致上有一半来源于早期定居者和奴隶,另一半来源于那些加入到定居者所创建的社会的移民。
当代美国人除了移民以及定居者、奴隶和移民的后裔以外,还有美国人征服的一些人的后裔。这包括印第安人、波多黎各人、夏威夷人,以及19世纪中期从墨西哥夺来的得克萨斯及西南一些地区内原有的墨西哥人的后裔。印第安人和波多黎各人的特点是他们是在美国之内,但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美国人,因为有过一些安排,如设置保留地,保持部落自治,波多黎各享有共同体地位。波多黎各人是美国公民,但不交纳联邦税,不参加全国选举投票,公务用西班牙语,不用英语。
在美国生活中,大规模移民是时断时续的现象。在19世纪30年代以前,移民绝对数宇和相对比例都不大,后来上升、到19世纪50年代又下降了。19世纪80年代有过急剧增长,19世纪90年代降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十多年,移民数字很高,而1924年移民法颁布后,移民人数急剧减少,以后一直不高。到了1965年移民法颁布后,移民再现高潮。在这些岁月里,移民对美国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某些作用之大超过了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然而,从1820年到2000年,外国出生者平均仅略高于全国人口的10%。说美国是“移民之国”,就把一个不完全的真理夸张成一种起误导作用的谬误,而且忽视了美国起源于定居者社会这一基本事实。
谢选骏指出:诡诈的亨廷顿,试图否认自己家族的殖民者身份,而伪装成美洲原住民!这是一个语义革命,或叫偷换概念。因为从这种意义讲,我们也可以把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或一切地方的原住民度叫做“移民”、“殖民者”、“外来户”,因为人们总在流动中,“都是从东非裂谷里爬出来的”。亨廷顿诡辩说,分散的移民叫做移民,集体的移民就不叫移民;集体的定居就叫定居,分散的定居就不叫定居——这些绕口令企图搞乱人们的常识,为亨廷顿主义洗脑。由此我知道了,亨廷顿是伪装成学者的政治宣传家,而哈佛大学就是一个种族歧视的贼窝。
【038、胡亥很好地继承了嬴政的遗志】
网文《秦二世胡亥,有着怎样的一生?》(2020-03-03)报道:
公元前230年,咸阳宫中,随着一声女子直若痛断肝肠般的嘶喊,秦始皇的第十八子来到了这个世界。这个刚刚出世的婴儿,就是著名的秦二世。
1.胡亥早年
胡亥的母亲是一位胡姬,加之此子生在亥时。是以,始皇给第十八子起名曰:胡亥。
这一年是秦始皇十六年,秦国灭了韩国,秦国的灭国大业,从此真正拉开了脚步。第十八子的降生,就仿佛是上天降下的祥瑞,加之刚刚出生的这个儿子,不仅长得虎头虎脑,而且哭声嘹亮清正,秦始皇越瞧越喜欢,因此把自己的最终愿望赋予到了这个儿子身上。秦始皇的最终愿望是什么呢?平灭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一个前无古人的大秦帝国,让番胡蛮夷但凡听及大秦,无不骇然,无不心中充满惊异与向往。因此,胡亥这两个字,不仅是因为他的生母以及生辰,更是寄托了秦始皇的最终理想——一统中原,建立大秦,诸胡皆骇。
胡亥的成长,就像秦国的壮大一样。几年后,秦国又吞灭了赵国与魏国,此时天下已尽半归于秦国,而此时的胡亥也从那一个小小婴儿,长成了一个聪慧健壮的幼童。
秦始皇在忙碌之余,对这个孩子颇为疼爱,感觉这小家伙就像小时候的自己一样,那么倔强,那么聪慧,那么坚强。因此,始皇让自己的贴身宦官,时任中车府令的赵高在闲暇之余,亲自教习胡亥秦法。
在此时的始皇心里,赵高从小陪他一起长大,这些年不仅兢兢业业,而且一直不断地在努力学习,不管他交代什么差事,赵高总是能办得妥妥帖帖的,他觉得,让赵高给自己最为宠爱的儿子做老师,是一个最好的决定。
只是,他不明白,赵高是一个肢体有残缺的人,而且常年处在他的高压之下,赵高的表现越是和他的意,那么赵高越是心里积压了太多的东西,他会把那些东西,都潜移默化地回报到,他最宠爱的小儿子胡亥身上。
这一年,秦始皇没觉察到,幼时的胡亥也不懂。如此,好多年下来,胡亥在赵高的教育下,其行事颇像当年的始皇,只是性格却不免有些唯唯诺诺。
2.沙丘政变
对于胡亥来说,伴随着他的每一岁长大,父皇的积威就更胜一年。在他长大过程中,六国相继被灭,秦国成为中原唯一的政权,父皇雄才大略,不仅统一了天下,而且为后世立下诸多可用之制,诸如统一度量衡,设立官制,立天下郡县等等!
最可称道者,就是派蒙恬大将军,建成了功在当代、福泽万世的万里长城,加之大秦的铁骑强兵利剑弓弩,胡人再不敢南下牧马,父皇当初寄托在他身上的愿望总算是成真了。
在二十岁前,可是从来没有动过,登上皇位那个念头的,因为在他前面,还有好多个皇兄,而父皇最为钟意的继承人,可是始终只有长皇兄扶苏。
胡亥二十岁那年,正是公元前210年。十月,始皇第五次西出函古巡狩天下。左丞相李斯跟随,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因为老师赵高的美言,胡亥也很荣幸加入了巡游之列。十一月,始皇到达平原津时,重病突发,咳血不止。
始皇自亲政以来,二十多年里,铁腕定朝野,诸杀吕不韦,灭尽六国安定北疆,为后世立定无数制度等等,这桩桩件件,可是都是用无数淋漓的鲜血才造就的。是以,始皇在诸朝臣心中,可不仅是积威深重,更是杀伐果断。因此,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向始皇进言,明立储君。
始皇病得更厉害了,他自己也知道这次估计是再也撑不下去了,就决定立下遗召,和此前无数次一样,他叫来自然就是赵高。始皇用勉强撑持着病体,用异常微弱的声音说道:“以兵属蒙恬,与丧合咸阳而葬。”
赵高仔细录下这十来字,接着抬头看向始皇。始皇正想继续之时,突然狂咳不止,及至一口老血猛喷而出,始皇刚刚不停颤抖的身体,竟然突然间就僵硬了起来,再也无法动弹,直至呼吸彻底停止。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
赵高此时,并没有公开遗召,而是找来了左丞相李斯密谋,打算改立遗召,拥立胡亥继位。李斯因为私心权欲,在经过一番挣扎后,上了赵高的贼船。
丞相李斯鉴于始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们和各地乘机制造变故,就对此事严守秘密,不发布任何丧事消息。棺材放置在既密闭又能通风的辒凉车中,让过去受始皇宠幸的宦官做陪乘,每走到适当的地方,就献上饭食,百官象平常一样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辒凉车中降诏批签。
只有胡亥、赵高和五六个曾受宠幸的宦官知道皇上死了。赵高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秘密商量定计,谎称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遗诏,立皇子胡亥为太子。
只是这样依旧不够,若是公子扶苏联合蒙恬南下,那么胡亥的皇位就是空中楼台。因此,必须在除掉这两人后,才能向天下颁布假遗召,让胡亥正位称皇,于是再度以始皇的名义,亲自写了一封信发往九原,列举他们的罪状,赐命他们自杀。
公子扶苏,仁义之心过重,遂听命饮剑。大将军蒙恬,孤掌难鸣,亦落寞而死。始皇车队回到了咸阳,左丞相李斯宣布了始皇遗命,胡亥在百官各种奇怪的眼神中,登上了那个帝国最为尊贵的位置,史称秦二世。
3.杀心不断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在赵高、李斯的帮助下害死了自己的长兄扶苏。胡亥和赵高、李斯一起伪造了诏书,送到在北面边境戍守的扶苏和蒙恬处,假诏书斥责:扶苏和蒙恬戍边十几年,不但没立战功,相反还屡次上书肆意非议朝政,扶苏更是对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于怀、怨恨不已,所以对扶苏赐剑自刎。蒙恬对扶苏的行为不进行劝说,实为对皇帝不忠,也令自尽。
扶苏听了诏书,流着泪想要自刎,蒙恬毕竟比他有些经验,劝他向皇上申诉,如果属实再自刎也不晚,但扶苏却说:“父皇让我死,还有什么可申诉的呢?”说完含泪自尽。
而蒙恬却据理力争,不肯自裁,使者见他不听从诏命,就将他投入阳周(陕西子长北)的监狱里。胡亥做了皇帝后,对其他众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残忍有加,毫无人性。
胡亥先在咸阳将自己的十二个兄弟处死,没过多久,又在杜邮(今陕西咸阳东)将剩下的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碾死,刑场惨不忍睹。最终秦始皇的儿女,除过胡亥之外,只剩下了三人,这三个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稳,胡亥一时间找不出什么罪名陷害,就暂时幽禁在了宫内,最终还是被赵高给下了黑手。
胡亥听从赵高之言,不仅对关押蒙恬之地严密把守,还将蒙毅也囚禁在代郡(河北省蔚县东北)的监狱中。后来,胡亥派使者逼蒙毅自尽,然后又派人到阳周的监狱中逼蒙恬自杀,蒙恬开始不肯,声辩说要见胡亥,请他收回诏命,使者不许,蒙恬见生还无望,只得服毒自尽。就这样,当时对胡亥有威胁的人几乎被除之殆尽。
可是,赵高和李斯又开始了相斗,这一次二十多年威风凛凛的大秦左丞相李斯,第一次败北了。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他和胡亥的关系亲近程度,不如赵高和胡亥。
赵高拿着李斯的供词上报胡亥,最后,李斯在公元前208年,即胡亥即位的第二年,被胡亥下定处以极刑:先是黥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这在当时是最为残忍的一种处死方式,叫做“具五刑”,即用五种刑罚处死。不仅李斯一人身死,他的一家无一幸免。
其后,朝廷中但凡有对胡亥抑或赵高不敬者,皆被处置,或直接罗织罪名杀害,或间接流放。就这样,大秦朝廷成了赵高的一言堂,而胡亥只负责用玉玺给赵高拿来的诏书上盖个章,其余时间就畅游在酒池肉林纸醉金迷。
4.英年末路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朝廷征发,前往渔阳戍边,因为雨水耽误了时间,而秦律有言“失期当斩”。想着横竖都是一死,陈胜与吴广直接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将尉,在大泽乡发动了兵变,喊出了那句千古闻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领导的队伍向滚雪球般不断壮大,其势头越来越猛,一度都快逼近了关中,结果此时的陈胜得势后骄傲,在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夏下,彻底失败而身死。
陈胜失败了,后面又有无数豪杰雄起,特别是江东的项羽,竟然在巨鹿,以摧枯拉朽之力击败了大秦真正的铁甲雄师,而此时大秦仅剩的名将章邯也在其后再度被其收复。
到这时,胡亥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赵高说的天下太平竟是谎言,如今天下已经乱得要亡国了,胡亥言谈之中对赵高很是不满,派人以起义者日益逼近的事谴责赵高。
只是原来就有篡位之心的赵高,干脆直接先动手了。赵高在恐惧不安之中,暗中跟他的女婿阎乐、他的弟弟赵成商量说:“皇上不听劝谏,如今事态危急,想要把罪祸推给咱们家族。我想另立天子,改立公子婴。子婴仁爱谦下,百姓都拥护他的话。”此事议定,赵高很快就付诸了实践,兵及二世处,二世低声下气求活命而不得,只好引剑自杀。
这一年,正是公元前207年,胡亥继位的第四年。这一年,胡亥23岁,怀着难以言喻的心情,结束了自己的性命。这一年,赵高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报应,被子婴翦除。这一年,秦国没有逃脱掉轮回,在一统天下仅仅14年之际,走向了灭亡。
网文《秦朝二世皇帝胡亥简介 胡亥的母亲究竟是谁》(2016-01-22)报道:
胡亥,以嬴为姓,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历史上颇有贤名的公子扶苏的弟弟。同时,胡亥还是即秦始皇后,秦朝的第二任皇帝,人称秦二世,也被称为二世皇帝。
胡亥早年曾奉他父亲秦始皇的命令,跟随大奸臣赵高学习法律。在后来一次外出南方巡游中,秦始皇在出游途中因病去世,当时陪同在秦始皇身边的左丞相李斯为了防止皇子们以及全国各地制造事故作乱,就命令所有人严守秦始皇在外地已经逝世这件事情,不许发布关于秦始皇丧失的消息。在秘密护送秦始皇的尸体回咸阳的途中,将尸体放置在密闭又通风的温度温凉的马车中,一路跟以往的行为无异,装成秦始皇仍旧在世的假象。然而在那时,胡亥、赵高以及其他几个曾经受秦始皇宠信的宦官也知道秦始皇去世的事情,胡亥为了登上帝位,在赵高和李斯两人的帮助下,杀害了他的十几个兄弟姐妹,更甚至设计逼死了他的长兄,本应登基称帝的公子扶苏,踏着一条血路成为秦朝的二世皇帝。
胡亥在位期间,宠信大奸臣赵高,封他为秦朝宰相。而在赵高掌握朝廷实权的情况下,秦王朝的统治越发残忍暴虐,比之秦始皇时期更甚,使得天下百姓终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痛苦不堪。到最后终于逼得百姓起义造反,发生了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战争以及先前六国的的富国运动。至此,秦朝逐渐走向衰落。而胡亥最后是死于他极为宠信的奸臣赵高的心腹手下,被其逼迫自杀而死。
胡亥的母亲
传说,秦始皇虽然没有立皇后,但是他的后宫中佳丽无数,而关于胡亥的母亲是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胡亥的生母不明,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胡亥的母亲是胡姬。
当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后宫美人无数,究竟秦始皇有多少个儿子,在秦始皇死后,他的那些子女又都怎么样了,关于这些至今仍无人知晓明确的答案。在一些史书记载中,有明确记载的只有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胡亥、公子高以及公子将闾四人。四人中,胡亥作为秦始皇的幼子,最受秦始皇的宠爱。
在秦始皇死后,胡亥在赵高和李斯两人的帮助下,杀害了他的十多个兄弟姐妹们,并且设计逼死了他的长兄公子扶苏,毕竟从礼制上来说,公子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更具有继承秦始皇皇位的资格,更不用说他的贤能之名天下百姓皆知。总之,胡亥是踏着他所有的兄弟姐妹们的生命走上秦朝皇帝那条路的,真可谓是极为残忍。
胡亥作为秦二世,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怎么好听。在位期间,他错信奸臣,听信奸臣赵高的谗言,使得秦王朝的统治更为暴虐残忍,天下百姓痛苦不堪、民不聊生,也促使了之后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战争的爆发以及各地旧时的六国贵族的复国运动的发生。
胡亥身为秦朝第二任皇帝,只短短在位三年,三年内未曾做过有利于百姓的好事,最后是在他的宠臣赵高的心腹逼迫下无奈自杀而死,享年二十四岁。
秦二世胡亥,是继秦始皇之后秦朝的第二任皇帝,在位仅短短三年,享年二十四岁。胡亥因赵高而登上帝位成为秦二世,最后也因赵高而结束了他的作为秦二世的人生,可以说是成也赵高,败也赵高。
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也是秦始皇最为宠爱的儿子,他的长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公子扶苏。他为了能够继承秦始皇的皇位,杀害了十多个兄弟姐妹,并且设计逼死了最有资格和希望继承皇位的长兄公子扶苏,可以说胡亥是踏着他的兄弟姐妹的血路而成为秦二世的。
胡亥从小的时候就奉他父亲秦始皇的命令,在赵高门下学习律法。因此他与赵高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也正是因为这点,在秦始皇外出巡游途中去世后,胡亥得到了赵高和李斯两人的帮助,踩着许多人的性命登上帝位。
秦二世胡亥即位后,极为宠信赵高,因为听信赵高的谗言而残害了不少朝廷忠良之臣。而赵高也将秦二世胡亥当成了自己扩大权势的利益工具,利用胡亥对他的信任,在朝中肆意妄为,排除异己。秦二世时期,秦王朝的统治越发残暴,比秦始皇在世时更为残酷,百姓因为朝廷的暴政而痛苦不堪,哀声遍地。也因此,在秦二世后期,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并且得到众多百姓的支持,与此同时,各地仅存的六国贵族也先后发动了复国运动。
《胡亥的母亲究竟是谁?胡亥为什么不姓赢?》(2017-04-30)报道:
现在人们提起胡亥,第一反应都是秦朝第二位皇帝,也叫赵胡亥,后人多称为秦二世,二世皇帝。不过众所周知,他是秦始皇嬴政的儿子,那么胡亥为什么不叫嬴胡亥呢?胡亥为什么不姓赢?另外,胡亥母亲的身份也是众说纷纭,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胡亥的母亲究竟是谁?
胡亥作为秦二世,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怎么好听。在位期间,他错信奸臣,听信奸臣赵高的谗言,使得秦王朝的统治更为暴虐残忍,天下百姓痛苦不堪、民不聊生,也促使了之后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战争的爆发以及各地旧时的六国贵族的复国运动的发生。胡亥身为秦朝第二任皇帝,只短短在位三年,三年内未曾做过有利于百姓的好事,最后是在他的宠臣赵高的心腹逼迫下无奈自杀而死,享年二十四岁。
胡亥为什么不姓赢?秦之先为嬴姓。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称赵政、嬴政。自称始皇帝,是中国战国末期秦国君主,后建立秦朝成为中国首个皇帝,于13岁即王位
赵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10年—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后人多称秦二世,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十八子(最小的儿子),长子扶苏的弟弟,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嬴姓,是中文姓氏之一,上古八大姓之一。
《风俗通》载:伯姓出自“嬴姓,伯益之后”.嬴姓起源于帝舜时,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故受帝舜赐姓嬴、也有一支来自来自少昊金天氏,现在的嬴姓人已经很少见了。在古代,尤其是周朝、到秦朝的近一千年,嬴姓都是一个贵族姓氏。比如,秦始皇就姓嬴。也有很多周朝诸侯国的国君姓氏是嬴。比如,安国、益国、秦国、郯国、葛国、黄国、江国、梁国、徐国、萧国的国君姓氏都是嬴。
嬴姓后人大多已演变为谷姓、梁姓、黄姓、费姓、徐姓、秦姓、许姓、江姓、赵姓、金姓、苏姓、英姓、裴姓等姓氏。
史记赵世家记载蜚廉 是赵人,秦人始祖,东夷部落。
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
大骆,嬴姓,是秦国的祖先,是秦国第一任君主秦非子的父亲,高祖父恶来是纣王的大臣,被周武王所杀。所以大骆名声不显,事迹不详。.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嫡子。周孝王封大骆的另一个儿子秦非子在秦地为附庸,恢复嬴姓的祭祀,这就是秦国的开始。
秦非子,赢姓,秦氏,秦国的建国君主。颛顼、伯益后裔,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又助舜训练鸟兽,舜赐姓赢姓。《史记》载,秦人先祖“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周孝王召使主马,马大蕃息。周孝王时封嬴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分土为附庸,保西陲,延续赢姓的祭祀,号曰秦嬴。
网文《胡亥真是谋朝篡位?史学家破解一份竹简,直接推翻这个说法》: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进,变的是那份岁月,不变的是那份永恒的足迹。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也建立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伟大的帝国,但很可惜的是,这个大帝国最终还是轰然崩塌了。
众所周知秦朝第二位皇帝是胡亥,也是公认的谋朝篡位的皇帝,在秦始皇去世以后,胡亥与李斯、赵高密谋篡改遗诏,甚至还假借秦始皇的命令,编造罪责,要求扶苏、蒙恬自杀,扶苏自尽以后,蒙恬很快也被害身亡,而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正式拉开了秦朝覆灭的进程。
以上也是出自于史记记载,同时也是公认的史料,但实际上我们了解历史,不能单单只从历史史料之中,还应该从多个角度考证,而经过专家不懈的努力,最终这段史料的记载也出现了问题。
问题是出自于《赵正书》的记载中,赵正书是北京大学在2009年接受民间捐赠的汉代竹简破译而出的,当时这份竹简多达3300多片,而且杂乱不堪,后来经过划分以后,发现这部分竹简是西汉中期抄录的各家学派的典籍,基本上囊括了《汉书艺文志》之中的各家典籍,其中还有不少是史料,专家分析认为这些竹简很有可能是成书与西汉汉武帝晚期。
其实从结果来看,这批竹简的成书与史记大致应该是在同一时期,可能史记成书的年代又稍早一些,而赵正书是这批竹简之中,破解出的第三卷内容,二者对历史的记载大致相似,但也有非常大的差别。
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胡亥篡位的故事。赵正书之中记载:秦始皇在去世之前,曾召见李斯诉说自己死后的担忧,他认为自己作为一代霸主,但是儿子在性格上却十分的懦弱,害怕在他死后,君弱臣强,引发朝野动荡的纷争。
李斯当即吓的跪倒在地,秦始皇好言宽慰,没过几天秦始皇病重,当时李斯、冯去疾等大臣建议秦始皇:“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也就是说胡亥之所以继位,并不是因为改换了遗诏,而是秦始皇在生前接受了李斯、冯去疾的建议,这才改立胡亥继位。这个记载与史记之中记载完全不同。
秦始皇选择胡亥继位,虽然史书之中并未言明,大致分析有几种可能,一般认为,扶苏在始皇帝生前就有矛盾,特别是在一系列政策上,秦始皇害怕自己死后,扶苏继位推翻自己一系列的政策,造成国家动荡,因而临终之时改变想法立胡亥为继承人,而且李斯和冯去疾等朝臣建议,也有为自己考虑的意思,毕竟扶苏继位,他们作为前朝执行既定政策的人,一定会被换掉,这也是他们不能忍受的事情。
赵正书记载与在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二世遗诏记载类似,只是相比起来,赵正书的可信度很高,特别是得到了部分史学家的认可,一般认为秦朝末年的历史,在西汉初期已经有非常多的争论,无论是赵正书,还是史记都算是其中一种,至于二者是真是假,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谢选骏指出:以上诸说纷纭,姑且撇开不论,在我看来,无论胡亥是篡位的还是继承的,这个秦二世胡亥都是秦始皇嬴政的报应——秦二世胡亥杀死自己全部的兄弟姐妹,就是对秦始皇嬴政消灭自己全部的兄弟国家的一个完美的总结概括!你说不是报应,那是什么呢?如果胡亥不杀兄弟姐妹,秦朝不会灭亡,那么秦国尽尽消灭战国六雄而不是战国七雄——唯有秦二世胡亥很好地继承了秦始皇嬴政的遗志继续革命,战国七雄的杀人机器才得以全部关闭!这就是上帝的公平。
【039、胡耀邦是一个假装开明的奴隶主】
胡耀邦虽然知道邓小平的“严打”是草菅人命,但他的“综合治理”依然毫无法律观念,完全是一副奴隶主整治奴隶的心态。三十多年后,他的儿子对此还是一窍不通,竟然还好意思拿“综合治理”这种共产党奴隶集团的观念出来吹嘘!
《胡耀邦谈自由:感激主人的奴隶是无耻之徒》(2011年03月10日南都周刊)报道:
[导读]文革中,胡耀邦曾引用过列宁的一段话:意识到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英雄;……津津乐道赞美奴隶生活并对和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说:胡耀邦说他自己只是一个在特殊时期走上特殊岗位的“过渡性人物”。
近日,由胡德平撰写、温家宝代序的《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对父亲的改革观点及思想发展历程给出了独特视角。
胡德平说,父亲口中的立场不变,此立场不是这个主义那个主义,而是社会主义生产和改革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
2月25日下午三点,故宫西门附近一个古色古香的私人会所里,胡德平早早地沏上一杯茶,一边准备发言稿,一边等待着记者们陆续到来。在这个与故宫、中南海分别近在咫尺的四合院里,安静了一个冬天的植物开始吐绿,乍暖还寒的北京,空气中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明显了。
作为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长子,从2008年至今,胡德平致力于父亲胡耀邦改革观点及思想发展历程的整理和研究,近日,这本由胡德平撰写、温家宝代序的《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胡德平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该书写作和出版前,相关学术讨论已经组织了很多回,而最终收入本书的,除胡德平新近写作的回忆文章,还有几年来他陆续发表在各个刊物的内容,这些文章多数一经发表即已引起社会反响,比如2008年发在财经杂志上的那篇《耀邦同志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前后后》。
父与子
1942年,胡德平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此后他便一直与父母奔波生活在一起。
在胡德平的印象里,父亲是个在工作上拼命,生活上又非常好动爱玩的人,不光喜欢唱歌,跳舞,还识谱,懂绘画和摄影,对骑自行车也兴趣浓厚。胡德平从父亲在延安时拍摄的照片中看到了他丰富的业余生活。
胡耀邦对子女们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为鼓励他们学习,他曾向胡德平及弟弟妹妹们作过一个承诺:谁考上初中就给谁买一辆自行车,谁考上高中就给买一块手表,谁上了大学就给买一台照相机。
小学毕业升了初中的胡德平,在得到应得的那辆自行车之前,父亲与他彻夜长谈,希望他努力读书。
出身贫寒的胡耀邦,与儿子胡德平是不同的,他小时候上高小都没钱。当年家族里的一个长辈听说他不能继续读书时,找上门来劝说,并从长布衫里摸出一块积攒了多时的银元说,这个拿去交学费吧。
这个人让胡耀邦感念了一辈子。
高中时的胡德平已年满18岁,有一天,学校组织了投票,胡德平投完票就回家了,没觉得有什么神圣感。父亲把他叫到一边说,你来你来,今天干什么去了?胡德平说,投票去了。父亲说,其实我知道你投票去了,你现在是个成年人了,是个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了,可是你知道自己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各是什么吗?
一番教育后,父亲从手腕上摘下自己正戴着的苏联手表说,这个送给你。
胡德平考入大学那年,父亲已离开北京去了湖南,这时的胡耀邦与华国锋在湘潭成为友情甚笃的工作搭档。
1967年,与邓小平一样,胡耀邦被打成了走资派,马上面临大学毕业的胡德平在北大变成了专政对象——黑五类子女。随后他先是在军队农场劳动,后又去工厂当了几年工人。
“文革”中,胡德平师从中国思想史大家侯外庐,毕业后他进入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后任副馆长,同时还致力于红学研究。再之后,他进入仕途,人生轨迹逐步类似于他的父亲胡耀邦。他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要灵活不要僵死
69岁的胡德平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新中国国力强盛也自这一时段开始,改革开放思想史的研究日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但材料尚不完备,胡德平希望通过研究父亲胡耀邦改革思想发展历程提供这样一个样本。
“文革”期间,历史学家侯外庐曾和他的学生胡德平说,《中国思想通史》虽然完成了,但比较遗憾的是,专著里缺少了对古代诸子经济思想史的整理和研究。
“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离开经济基础去谈思想史,那是历史的偏差”,侯外庐的锥心之痛胡德平感同身受。
新书取名《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胡德平认为,题目本身包含着三个问题:第一,中国为什么要改革,第二,中国改革要怎么改,第三,三十年改革现状该如何评价。
胡德平观察到的一个变化是,以前每当国家出台一个新政策,总有相关行业鼓噪说吃了什么“定心丸”,现在,这个词很少有人提了。
胡耀邦较早、较明确地表达过“中国不能照搬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模式”的思路。胡德平说,这一观点在当时党内一部分人中是有基础的,苏共二十大斯大林被批判使得这一讨论迅速升华。
1956年,还在上小学的胡德平记得,父亲不止一次对僵化的计划模式十分恼火。有一次他听父亲这样反问:“计划就是法律?计划就不能改了?计划就可以不顾实际?计划到底是谁的计划啊?这是谁定的啊?谁就这么神圣啊?”
这几句话,胡德平记得清楚。
1969年中共九大时,胡耀邦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说,“我对您说的长期阶级斗争的观点还是不大理解,但我想对经济建设建言几句。”
胡德平说,在当时的党内,仗义执言的人,胡耀邦只是其中一位。
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是胡耀邦认定应该改掉的,在他看来,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不仅是高度集中的而且是高度集权的,是以强大的行政权力为运作背景的。为此,他举过两个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一个是宋朝的衰败,一个是西夏王朝的崛起。
“宋朝为什么这么弱,集权太厉害了,每打一仗,前线指挥将帅都要把布阵图提前画好,送到朝廷,朝廷批准了才能打,这怎么行。”胡耀邦意有所指。
胡耀邦对宁夏是非常感兴趣的,他早年即希望前往考察。他好奇的是,在这样一个西北荒凉地带,为什么能够建立起一个西夏王朝,而且把宋朝打得十分头疼。他据此推论,带有游牧民族生活习惯的党项人建立的西夏,体制一定比宋朝灵活得多。
立场不变与方法全新
1983年2月,胡耀邦去深圳视察工作,临别前,他专门写下“特事特办,新事新办,立场不变,方法全新”的题词,以表达他对特区事业的全力支持。
胡德平认为,这16个字,基本上浓缩了胡耀邦的改革思想。
胡耀邦对“方法全新”感触至深。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曾脱下军装,摘下五角星,戴上了青天白日帽徽,穿上了国民党的衣服,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当时大家不但高声拥护蒋委员长抗战到底,而且还向和自己有十年血债的蒋介石高喊蒋委员长万岁。
胡耀邦说,这只是方法问题,方法可以全新嘛,哪怕全新到可以喊蒋委员长万岁了,但红军的立场和本质没有变,通过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胡德平说,父亲口中的立场不变,此立场不是这个主义那个主义,而是社会主义生产和改革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
联系当下改革现状,胡德平觉得,立场不变、方法全新,两者是相互关联、不可或缺的,如果改革可以不讲立场,方法上又不择手段,那就糟透了。
改革要改的是什么,胡德平认为,胡耀邦要改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而绝不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胡耀邦主政期间,中共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事关农业发展,连续五年如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顺畅推行,也与此直接相关。
胡耀邦尤其强调人民的民主权利,他总是将民主和法治两个词语放在一起讲。他从不讲或很少讲无产阶级专政,他说,夺取政权后的共产党应该对全民负责。
1986年,胡耀邦率先提到了社会保障问题。他说,改革有进攻也要有防守,要攻防结合,老进攻没防守,生活没保障,老百姓现状都无法维持,改革是改不下去的。
胡耀邦曾经说,他只是一个在特殊时期走上特殊岗位的“过渡性人物”。
依据胡德平的回忆,早在1980年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时,胡耀邦就曾经这样讲过:工作方法我们学毛主席,工作精神学周总理,抓大事不搞繁琐哲学我们学邓小平。即便这样,我们的工作还可能干得不好,群众们还可能不满意,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些新进入领导班子的人,是些过渡性人物,是有局限性的。
胡耀邦补充说,不过,正因此,我们只有兢兢业业地工作,才能对得起人民,才能对得起党,才能对得起家庭。
胡耀邦、习仲勋、万里等老一代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普遍有一个还债情结,兑现建国前党对人民的承诺,这也是这些老人在经历几次政治风波后的心理反映。胡德平分析说,这种情结说到底,关系到共产党人的良心问题,关系到执政者的理想问题,关系到共产党不应有特殊利益而只能有人民利益的问题。
一位相熟的老同志曾和胡德平讲过一件小事。
2009年国庆节前后,这位老同志去博物馆参观了一个展览,他被展览现场醒目的标语惹怒了——“辉煌六十年”。
老人百思不得其解——六十年是个什么意思呢,“文革”那十年也算辉煌吗?
“写出‘辉煌六十年’这一标语的人,他是决没有还债情结的。”换了换坐姿,往后仰了仰头,就势理下了稀疏的头发后,胡德平端起杯子,静静地靠在沙发上。
破除两大枷锁
南都周刊:真理标准讨论前后,胡耀邦呼吁自由气氛,反对精神枷锁和组织枷锁,并称,“在中国这样一个不自由的国度,这么发展下去怎么能够与世界其他国家竞争呢。”他是如何定义自由这一概念的?
胡德平:破除精神枷锁,这就涉及组织真理标准大讨论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个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的背后其实是解放人。如果思想受到束缚,人和人的关系成为主仆关系、主奴关系、从属关系,那么作为奴隶的这个人,他的思想能解放吗?
胡耀邦特别对毛泽东看京剧《法门寺》有感想,这个事他经常讲。刘瑾对贾桂说,你坐下嘛。贾桂说,奴才站惯了。
“文革”中,胡耀邦曾引用过列宁在《纪念葛伊甸伯爵》一文中写到的一段话:意识到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英雄;意识不到奴隶地位而默默无言、浑浑噩噩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津津乐道赞美奴隶生活并对和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
南都周刊:在破除组织枷锁上,胡耀邦的策略是哪些?
胡德平:在平反冤假错案上他很积极,平反冤假错案就是打破组织枷锁嘛。在当时极左思潮影响下,人们稍有越轨的,稍有和当时政策不符的,稍有一些独立思考的,就可能被打成右派。
组织枷锁一旦套到你的身上,它会时刻提醒你,你是个犯了错误的人,你是个右派,在这个组织里,你的政治生命被宣告结束了。
毫无疑问,胡耀邦对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赞成的,对企业里的承包也是赞成的,在承包中,他对工人的作用是肯定的。他常说,要对劳动者公平一点,奖励多一点,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他对鞭打快牛、涸泽而渔反感透了。
南都周刊:胡耀邦鼓励青年大胆闯,生活中他与子女的交流又是怎样的?
胡德平:他喜欢有创造精神的人,他喜欢用的词语是“反弹琵琶”,不要按常规的来,不要走别人走过的路。
胡耀邦看《三国演义》,他很早就对我讲,魏延给诸葛亮的一个建议是,咱别老是出岐山了,走子午谷好,这样可直捣长安。魏国灭掉蜀国走的也是阴平小道啊。胡耀邦说,魏延的军事思想真是值得研究啊,他的思路比诸葛亮的还好。
胡耀邦对广东人民,对项南,对任仲夷,对辽宁的郭峰等人念念不忘。当时郭峰支持搞大棚,带动大家经商,在全国搞得比较早。胡耀邦对这些敢闯敢试的人都很支持很欣赏,而且他号召我们这些子女也要这个样子。
真理面前求自由
南都周刊:1977年,胡耀邦主动请缨创办三本理论研究刊物,提到“北京有个旋涡”以及“你们敢不敢进”,当时的背景是怎样的?
胡德平:他向来认为,搞宣传和搞理论的,要理论联系实际,人有品格,理论也有品格,人的品格就是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理论的品格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联系得越准确、反映的问题越集中,这样的理论文章就越好。
当时好不容易打倒了“四人帮”,没想到“两个凡是”来了,他办刊的目的就是想联系这个实际,也想联系“文革”之后经济怎么发展这个实际。那是个变动时期,他鼓励大家大胆研究,于是他说,北京有个旋涡,看大家敢不敢谈、敢不敢研究这些问题。
从“文革”走过来的人,普遍有个思维定势,会觉得一篇文章肯定是有针对性的。当时“真理标准”文章出来后,大家都在议论,这是不是在影射什么东西啊,是不是针对什么人啊。
当时我也问过我父亲,因为有人说,这是在反华国锋呢,我不相信父亲会反华国锋,也不认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华国锋的,我觉得这就是个纯粹的理论问题。
当天日记里,我记下了这样一段话:我问父亲,你是不是有所指啊?父亲说,这有什么所指的呢,这就是理论问题呗。
中国式社会主义
南都周刊:胡耀邦对中国模式是如何阐释的?
胡德平:前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它的治国理念是高积累低消费剥夺农民,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是高度竞争,胡耀邦既不想走苏联和东欧的老路,也不想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用金融变化的手段来剥夺老百姓。他讲的还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是“中国式社会主义。”
胡耀邦认为,中国要走通过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的道路,我们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富民,既要抓生产,又要提倡消费,但消费不同于浪费,经济发展不能通过第一部类推动第二部类,而应该用第二部类推动第一部类最终达至共同发展。
在当时,他把拉动内需、重视消费同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联系了起来。
另外,他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获得自由,他提到了言论自由,提到了法治。
南都周刊:即便在今天,司法独立也受到很多困扰,而在当年法制更不健全的状况下,有关社会公平尤其司法公正,他的理解是怎样的?
胡德平:胡耀邦说,法律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保护谁的。他说,私权在通常时期都是不能被侵犯的。
胡耀邦尊重宪法,他对严打,对从速从重处理,没有正面讲过,他常讲的是综合治理。我觉得他综合治理这句话,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在打击之外还得教育,对年轻人尤其如此,要防范,要给出路,都包括在这里面了。
谢选骏指出:胡耀邦是个机会主义者,“林彪式的人物”,其实共产党人都是这类货色,为了权力他们“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林彪他对待校长蒋介石的效忠就是如此假惺惺的两面三刀。后来又拿这一套对付毛泽东。胡耀邦虽然知道邓小平的“严打”是草菅人命的土匪行为,但他的“综合治理”依然毫无法律观念,完全是一副奴隶主整治奴隶的心态。三十多年后,他的儿子对此还是一点没有醒悟,竟然还好意思拿“综合治理”这种共产党奴隶集团的观念出来吹嘘!胡耀邦作为一个共产党干部,不可能不是一个奴隶主,而且他还通过假装开明,把千百万对他感激不尽的共清朝(满清朝的继承人)奴隶共青,都变成了无耻之徒!
【040、胡志明为何能进水晶棺材】
《终生未婚的胡志明究竟有多少女人?——伪装的鳏夫,胡志明和他的妻妾们。》(2018-12-06 知乎 程序狗)报道:
越南人都称胡志明为胡伯伯,越共历来都宣称胡志明一生为了革命从来都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树立了胡志明一个伟光正的国家领导人形象。而越南人也都相信越共的宣传:胡伯伯(胡志明)一生为了越南革命奋斗,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
中越两国国情太相似,可能中国人对他会有比较强烈的共鸣。所以在这个话题下面看到的答案基本上是歌颂他的,我就报一点他的黑料,不保证完全的真实性。我相信,成熟健康的社会是容忍不同的声音的。有不同的意见总是好的,求同存异,人物多角度刻画才能呈现完整丰满的人物。
胡志明真的像越共宣传党的那样是个清教徒吗?
1920年12月29日,胡志明在法国加入法国共产党,成为越南的第一个共产党人。在《越南战争实录》中,解力夫开篇即言:“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越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胡志明主席的丰功伟绩。一想到他教的《忘我为人民》这首歌,越南人民就会在硝烟滚滚的斗争中勇往直前,视死如归;在和平建设祖国的时候,也会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工作。
胡志明身教胜于言教。他终身未婚,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了祖国。他是刻苦奉公、勇于献身的榜样。越南人民庆幸有这样一位领袖,庆幸国家在灾难深重的时候,诞生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
五十年代,有社会主义国家记者问越南国父胡志明为何不成家,胡伯伯解释说:“我年轻时从事秘密活动,一旦成了家,便受拖累。在中国活动时,恩哥和德哥曾劝我娶个老婆,我说明苦衷后,他们都表示理解”。
本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于胡志明这样的大人物来说,遗弃老婆,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他一贯宣称自己为了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忙得没娶老婆,一辈子打光棍,那就真是太超过了。
事实是这个样子么?我来说说真相吧,他的底细,中国人民知道的不多。
胡志明幼时名阮生宫,上学后改名阮必成,青年时代到欧洲寻觅革命道理时叫阮爱国,1926年在广州混革命时叫李瑞,在中国广西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时叫胡光,1942年被张发奎摁住时叫胡志明。他的真实名字别说四战区情报科长陈一林搞不清楚,即使是胡志明的原配结发妻子——中国梅州客家女子曾雪明,也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叫什么。这就是胡志明的另外一面。
一、胡志明的第一个女人阮清玲
胡志明其实第一个女人叫阮清玲,于1920年春天从欧洲回国途中甲板上认识。
漫漫旅途寂寞,胡志明很快就跟阮清玲同居了,回国后,阮清玲不顾家人的反对,成为胡志明的性伴侣和工作助手。1923年由于叛徒出卖,阮清玲被捕后被处决。消息到了莫斯科当晚,胡志明就在留苏越南青年同志会的会议上,当众宣布:“清玲同志已经壮烈牺牲,但她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我要向全世界宣告:越南不解放统一,我今生今世就不成家!”。
二、胡志明的第二个女人
胡志明在广州给老毛子鲍罗廷任翻译的时候,为了把越南光复会的激进团体“心心社”拉拢出来,遂看上了“心心社”核心人物林德树的小姨子——客家女子曾雪明。
两人于1926年10月成亲,婚宴地点就在广州市中心财政厅前的太平馆西餐厅(对,就是周公成亲请客的馆子),参加婚礼的有鲍罗廷的俄国婆子、蔡畅、邓颖超等人。
胡志明成亲半年,1927年,四一二政变破坏革命,李和尚就在广州大肆搜杀共产党,胡志明按共产国际的指示,撇下家属随苏联顾问团经武汉转上海,后经海参崴赴莫斯科。然而结婚不久后曾雪明怀孕了,但她娘梁氏怕她生了小孩会成为弃妇,哭着喊着让她堕胎。她拗不过娘,忍痛堕胎。从此,曾明雪再也没见过李瑞(胡志明)。
1950年曾雪明看人民日报,看见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的大幅照片,再对照文字说明,琢磨这个人就是她失踪二十多年的丈夫李瑞,喜出望外之下多次寄信给越南大使黄文欢探问,但未得到任何回应。1955年曾雪明曾提出申请前往河内与胡志明会面,打算去与胡志明见面,但遭到胡志明下面那帮兄弟极力反对,说是怕坏了胡志明在人民中伟光正的形象,河内当局直到今天也否认胡志明与曾雪明的关系。
恪守传统的客家女子曾雪明一辈子孑然一身,很是凄苦。86岁的曾雪明1991年11月死于广州,生前居住在龙津东路687号。
三、胡志明的第三个女人林依兰
1930年,胡志明又到达广州,没去找自己的结发妻子曾雪明。广东省委安排中共党员林依兰与胡志明假扮夫妻,林依兰以“妻子”的身份,无微不至地照料胡志明的生活起居。胡志明感激不尽,弄假成真。就是为了使胡志明取得合法身份。有这机会,胡志明当然不会错过。林依兰关照胡志明自然也无微不至,有了水不愁渠。这世界上叛徒最招人讨厌,胡志明正与林依兰缠绵悱恻却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临别时,他把自己的日记本《爱人日记》交给林依兰保管,里面写了好多鸡皮疙瘩。胡志明在日记中写道:“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的言谈举止、性格爱好和阮清玲完全相同……我想,一定是我的真情感动了上苍,让清玲的化身得返人间。但仅过了三天,胡志明就被营救出来,他带着兰花跟小林直接说了一大堆情话。随后,胡志明回国继续革命,二人两地相思。新中国成立后,他应邀访华时,毛主席还安排林依兰到北京与胡伯伯会面,此时的林依兰已是广东省高级领导干部。1958年,胡志明打算接林依兰到河内秘密结婚,越共副书记黎笋强烈反对,意思是:你不承诺过吗?胡未灭何以家为?胡志明遂打消了这个念头。1968年,林依兰病重,托人寄信给胡志明,在广州市一人民医院的林依兰望眼欲穿等胡志明接她去越南,盼到的却是胡志明的一封短信:“亲爱的依兰,咱们无缘再会,就让我们彼此的心灵永远融为一体吧!”,不久林依兰便在广州郁郁而终,临终前,她把胡志明赠给她的那本“爱情日记”托人交还给胡志明。
四、胡志明的第四个女人阮氏明开
胡志明的第三个女人林依兰以“妻子”的身份,无微不至地照料胡志明的生活起居。然后在此期间,胡志明短暂调到香港,又勾搭上阮氏明开。阮氏明开(1910-1941),印度支那共产党早期党员。出身越南帮会豪门,妹妹是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武元甲的老婆。
1931年,阮氏明开在香港第三共产国际支部会所学习,胡志明是老师,经常为她辅导政治,二人是越南义安同乡,日久生情,耳鬓厮磨两人就同居了。1931年4月阮氏明开被香港当局逮捕,翌年初被释放后赴莫斯科。1933年,二人在莫斯科相逢,并以夫妻相称。阮氏明开留在莫斯科的东方劳动大学学习直至1937年初。1937年胡志明被打成左派,中公党员康生还负责审理过他的案子。阮氏明开因此离开苏联回到越南,与黎红峰结婚,并生一女,1941年双双被法国殖民政府处决。按照越南共产党的资料,阮氏明开是黎红峰的妻子,并于1939年生下一名女儿。根据外国的资料,阮氏明开在成为黎红峰的妻子之前,一直是阮爱国(胡志明)的四奶,这两个资料都是真实的。阮氏明开的妹妹后来嫁给武元甲,知道武元甲军事才具平平,却紧握军权的原因了吧。
五、胡志明的第五个女人。
在张发奎的安排下,1944年底,胡志明带领18名在柳州结束军事训练的青年干部,以及张发奎给予的7万6千美金返越。随行的18人中有一位名叫杜氏络的姑娘,杜氏络身世不详。只知道她是张发奎在柳州办的“政治军事训练班”中的电讯学员。杜氏络成了胡志明的五奶,负责管理民众的卫生与照顾儿童的事务。越南历史学家陈重金在他的《一阵风尘》的书中提及杜氏络有为胡志明生下一名女儿。胡志明1945年初再次进入中国,与美国战略服务处OSS(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身)合作。返越后,胡志明不再与杜氏络约会。
六、胡志明的第六个女人
1954年胡志明做了北越的国家主席,此时中央的健康卫生处发了一位来自“革命家庭”的山区姑娘,送到河内胡志明的身边侍寝。这位姑娘名叫农氏春,是年农氏春约22岁,而胡志明已65岁。
几个月后,农氏春的一个妹妹,以及舅舅的女儿亦被选中,三人共同侍侯胡志明,住河内市中的行棉街66号。姑娘们并没与胡志明一起住,有需要的时候便由河内市公安局局长陈国环开车送去。1956年,胡志明与农氏春生下一名男孩,取名阮必中。尽管如此,胡志明却不和她结婚,也不准她搬进主席府居住,农氏春觉得很委屈,提出为自己和儿子要名份,不然就将事情公布于众,因而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1957年2月11日,河内市公安局长陈国环(以往负责接送农氏春出入主席府)将其先奸后杀,农氏春的尸体被丢在河内古鱼坡处,当作一起交通事故处理了。农氏春的妹妹农氏煌因在事发现场,成为目击证人,于1957年11月初被同样处理。起初,阮必中寄养在越共老党员阮良朋家;五岁时转寄侬族老将军朱文晋家。胡伯伯去世后,担任他生前书记兼近卫员武奇收阮必中为养子,改名武中,在河内过着普通市民生活。
七、胡志明的第七个女人阮氏芳梅
在与农氏春相识之前,越共中央曾向胡志明提议分配一位美女来满足生理所需,可保持身心的长久康健。他们为胡志明选来了一位来自清化的省委委员——年青美貌的女干部阮氏芳梅。
阮氏芳梅答应婚嫁,但提出条件是必须要“名媒正娶”,要公开举行婚礼。胡志明与兄弟们皆认为,不公开胡志明的婚姻对胡志明的政治声誉与形像更加有利,最终他们决定放弃了胡与阮的婚事,阮氏芳梅后来任退伍军人福利部副部长的职位。
八、胡志明的第八个女人
在《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中记载:“胡志明年轻的时候是结过婚的,他老婆厦门人,但是很早就去世了。越南革命胜利以后,他想再找一个福建籍的女人为妻,但是越南的党中央不同意,他不能不服从越南党中央的决定,所以他就一直没有再结婚”。
我不明白为什么越南共产党的领袖们,一个个都喜欢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清苦教徒模样?想感动民众,从而提高威望?要不就是故意性骚扰全越南的未婚女性,让他们心怀憧憬和幻想有一天可以成为胡夫人,从而靠近越共,更加努力地为党牺牲和工作。胡志明因权力而产生的“魅力”骚扰着越南少女,不是吗?
谢选骏指出:越南人做不了“胡夫人”,只能做做“狐夫人”了——胡志明为何能进水晶棺材?因他终生未婚、没有后代的“魅力”?难道这种鬼魅的力量,就使得小越南比大苏联还有共产党的资格了——因为列宁虽然没有后代,却曾结婚,至于斯大林以下更不可取了,拖儿带女的一大堆人肉真是累赘。但是实际上呢,狐狸虽然志明了,依然未能获得共产党苏联甚至共产党中国的上风,就像“清教徒”恩格斯未能获得酒肉和尚马克思的上风。因为共产党的真正目的就是要酒肉臭,不要冻死骨。所以,假面狐狸胡志明才能进水晶棺材。如果他是真的清教徒,就只能死无葬身之地了——就像许多“革命先烈”、“无名炮灰”一样了。
【041、花城出版社吃了王小波的人肉馒头】
《王小波母亲的悲惨2年:小波惨叫而死 弟弟在美国被割喉》(历史总探长 2020-06-09)报道:
1997年4月10日,晚。北京顺义区的一栋房屋里突然发出了一声凄厉的惨叫声。这个声音只是猛烈了一会,随即渐渐消失。这栋楼的其他人都不会想到,被疾病折磨痛苦死去的这个人,仅在20天后便火爆全国。他是王小波。那一年,王小波才44岁。王小波至死,都没有看到他最为钟爱的小说《黄金时代》出版发行。
1985年,王小波在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读书,在妻子李银河的引荐下,他认识到了自己的恩师许倬云。许倬云是台湾的著名学者,他们的熟络,几乎为王小波的未来打开了一道天窗。
1988年,从海外学成归来的王小波、李银河夫妇进入北京大学教学。回国后不久,还有一个好消息传到了他的耳中。恩师许绰云的相识,将王小波的这本书推送给了《联合报》,让他辛苦写下的《黄金时代》瞬间登上了高位。《联合报》拿到王小波的作品没多久,王小波就听到了一个更好的消息。——《黄金时代》获奖了!
1991年,王小波呕心沥血写作的《黄金时代》,在台湾获得了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这部小说马上在台湾出版发行。同时,在香港地区也顺利发行。王小波凭借这项大奖,拿到了25万元的新台币。
事情总是没有那么完美,这本小说虽然能够出版发行,却大抵沦为了低俗不堪的是市井摊物,书名也被改为了《王二风流记》。回国之后的王小波仍旧满怀希望,他觉得自己的这本书在大陆也应该可是顺利出版。他用那笔钱在北京顺义购买了一套新房,辞去工作,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自由撰稿人。辞职后的王小波还做出了一项令人诧异的发明。他自己发明了一套汉字输入法,这套输入法当时超越了国内很多的汉化软件,王小波也一度成为那个时代中,少有的一位先进知识分子。
那时候,他已经能够灵活的用电脑码字。可王小波傻眼了,自己在港台地区成功出版发行的《黄金时代》在大陆死活没人愿意出版发行。理由:内容太夺目,太俗气,没法很好的教育青少年,还是不出版的好。王小波为了这本书四处奔波,终于在1994年成功出版,但是不能通过正规途径发行。什么意思?可以给你大量印刷,但是怎么卖呢?书店不行!
王小波和李银河夫妻俩拖着厚重的书籍走街串巷,在各地的地摊上售卖自己的《黄金时代》。那其实不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而是王小波的落寞时代。落寞,几乎成为所有知识分子的唯一结局。王小波人生、书籍黄金双时代被同时开启,还要等到他死去的那一刻。
1997年4月10日,晚。王小波在屋里发出一声绝望的嘶叫,痛苦去世。他去世的时候,妻子李银河尚在国外,家中仅有他一人而已。他生前一直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小说家,可一直没能成为。那个拘束的时代彻底扼杀了他的梦想。一起被扼杀的,还有一同怀有小说梦想的那代人。
1997年5月13日。花城出版社听到王小波突然病逝的消息,马上召开紧急会议,准备利用20天的时间,每册发行8万册,合计24万套,将王小波生前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帮他做了。发行《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黑铁时代》时代三部曲,让他彻底冲入市场——在王小波的追悼会上,连夜赶工出来的三册书封面,依次放在王小波身体上的白色遮布处,随王小波的身体一起火化。王小波火了!
他的去世,瞬间引起了全国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以前一直拒绝给王小波发行小说的出版社也尽显殷勤,极力推动小波三部曲走向市场。这是王小波生前从未想象过的高光时刻。时代三部曲中,《黄金时代》耗费了他近乎20年的时间。同时也磨灭了他对生活的所有幻想。至死的那一刻,他都未能看到自己的书籍真正出版。遗憾终生。
以独立意志出神入化笑写时代三部曲;持自由情怀沥血呕心哭说乾坤万年忧;小波不死!1998年,7月7日。王小波去世才一年的时间,他在美国生活的弟弟王晨光又被一名黑人敲诈。这名黑人手持利刃卡在了王晨光的脖子上,强迫他交出财物免灾。王晨光还没来得及交钱,一辆汽车突然冲了过来,汽车大灯的耀眼一照吓坏了这个黑人,他手中的利刃不自觉的用力摁进了王晨光的咽喉。他的咽喉被瞬间割断,当场毙命。我想这是小波又一次的高光时刻吧。这套精装纪念版的三部曲包括《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黑铁时代》。祝愿小波不死~
谢选骏指出:原来王小波的“火”,是火葬场的火烧出来的!而花城出版社是为了在火葬仪式上焚烧他的著作,才出版了他的著作以供这个道教的仪式“作法”使用!——这是一个多么阴森的故事:花城出版社吃了王小波的人肉馒头,大发利市……这就是“小波不死”的道教仪式?以后,所有的王小波的忠心读者,就在自觉不自觉地从事这一仪式了。
【042、华国锋脸上的横死纹】
《老毛死時幾萬人殉葬》(胡志伟文集 2019/12/24)报道:
滇緬公路的設計師黃湛,經三十年冤獄後,寫了《永遠的北大荒》一書,披露一九七六年九月毛澤東死後,華國鋒接班還兼公安部長,悍然下達命令「全國處於非常時期,在全國監獄和勞改隊中的犯人,有不穩定者按1%的比例鎮壓一批」當時全國的在押犯人至少有幾百萬,按1%計,約有幾萬人被殺。這樣龐大的殉葬隊伍,真是前無古人,也後無來者。這位辛亥元勛的後裔怒道:「革命以如此殘酷的手段革掉了敵人、無辜者、朋友及自己人的命,這樣的成功,正是它的失敗。人們的遭遇越悲慘,就越是證明這個革命失敗得越徹底!」
共產黨在它治下的監獄中慘無人道、草菅人命是罄竹難書、擢髮難數的。葉少華在湖北定安監獄關押時,因政治運動頻繁,監獄人滿為患,獄方就地擴建大型機械車間。投產開工不久,犯人發現因獄方偷工減料,大樑和樓面出現裂縫,乃報告幹部,卻被斥為擾亂人心,並以加刑威脅。最後樑斷樓塌,砸死一些人,餘眾奪窗逃命。共幹怕死,只是喝令犯人搶運機器設備。誰知車床、刨床是鐵製笨重,由地腳螺絲固定。眾犯人剛進入危樓,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廠房全部崩塌,兩百多個血肉之軀嗚呼哀哉。事後共幹嚴密封鎖消息,只是悄悄派部隊挖掘屍體,將碎肢殘骸用大卡車拉走。一名陳姓犯人直言「那二百多人是被幹部強迫進去才壓死的」,遂被指為「惡毒攻擊幹部」,鬥得頭破血流。
良心作家廖亦武前年訪問了納西族世襲土司的後代李邸,他訴說在雲南華坪勞教所被迫開礦,長年累月在十幾米深的礦坑冒著攝氏40度高溫刨礦石,每次點炮炸石後,眾犯人要在嗆鼻煙霧中搶著拉車運石,每天定額九十趟,來回二百米坡路,完不成任務要挨打、禁閉、戴背銬甚至加刑。一個分隊每年被石頭砸死的有三份之一,舊人去了,總會有新人補充進來,坐牢的舖位永不空缺,砸死、嗆死的冤鬼,統統被獄吏定為「毒發身亡」;小小一個分隊長,月薪就五千多元,年終獎金兩萬,還不計平時敲骨吸髓納賄的油水。
谢选骏指出:1976年毛死,华国锋发动政变篡权,当时我就听见看相的人说,华国锋脸上有横死纹,眼睛贼溜溜,没有福相,定遭不测云云。没有想到,华国锋这个狗娘养的脸上的横死纹,不是应验在他自己身上的,而是应验在那几万个毛泽东陪葬者的身上的!可见看相的不灵,错把凶手当做了受害者了。
《对华国锋的争议从何而来》(2011年08月25日《文史参考》)报道:
1980年以来,官方对华国锋主政两年的评价尽管有贬有褒,却贬多于褒。最权威的结论,可用“一正四负”来概括。
“一正”:“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有功,以后也做了有益的工作”。“四负”:一是“推行和迟迟不改正‘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压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是“拖延和阻挠恢复老干部工作和平反历史上冤假错案的进程”;三是“在继续维护旧的个人崇拜的同时,还制造和接受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四是“对经济工作中的求成过急和其他一些‘左’倾政策的继续,也负有责任”。
谢选骏指出:横死纹路华国锋是老狗毛泽东死到临头的时候火箭提拔的,而上面的所说的“一正”,正是华国锋这个狗娘养的恩将仇报、一网打尽毛泽东家族的叛变行为!可见此人心肠歹毒、寡廉鲜耻——而除了这个所谓的“一正”,华国锋剩下的只有“四负”了。可见横死纹华国锋的一生,简直一无是处了,比他打倒的四人帮和毛泽东本人,还要不堪入目。这些人都是狗娘养的,因为它们都是斯大林的狗崽子——
《历史声音61:杜鲁门说斯大林也会认为他是狗娘养的》(2011年09月26日《文史参考》)报道:
在波茨坦会议期间,斯大林举行隆重国宴,招待与会的盟友杜鲁门和丘吉尔,宴会气氛热烈友好,每隔5分钟都要敬一次酒,一共敬了25次之多。但在返回美国途中的“奥古斯特号”军舰上,一名士兵问杜鲁门,他认为斯大林是怎样一个人,总统说:“我认为他是狗娘养的。”接着,总统又笑了笑说:“我猜想,斯大林认为我也是这么一个家伙。”
谢选骏指出:杜鲁门还有自知之明,所以他可以当上总统;不像那些崇拜总统的小兵,永远只是领导眼中的笑柄了。
【043、霍金是英联邦垂死的哀鸣】
网文《人类若不殖民其他星球 只能再活千年》鼓噪说,“英国天文物理学大师霍金”2016年11月在一场论坛中再度释出警告,人类在地球上可生存的时间,仅剩不到1000年。
霍金(Stephen Hawking)为知名的“牛津大学辩论社”(Oxford Union)发表演讲,其先先赞扬了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我们人类只是自然界的基本粒子,能够如此接近了解统治我们的法则和宇宙,这无疑是一种胜利。”
稍后霍金话锋一转,警告在场听众:“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时日,仅剩下1000年。”
74岁的霍金多次预示人类命运,他曾说核战以及全球气候变迁威胁,威胁人类存续。他也曾警告,人工智慧发展可能让人类灭亡。
霍金不只一次呼吁人类应该要往太空找出路,因为地球经历了数10亿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是危机四伏。
霍金预言未来一定会发生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可能是核灾,也有可能是基因变异的强大病毒,或者是越来越先进的人工智慧。
2016年1月,霍金就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年度节目“芮斯讲座”(Reith Lectures)指出,“人类正迈向灭绝,而且是我们咎由自取。”
谢选骏指出:瘫痪的霍金就是英联邦的缩影,霍金的怪异形象就是当代英国的写照,霍金的疯人疯语就是英联邦的垂死的哀鸣。这甚至不是“西方文明的缩影”、“西方文明垂死的哀鸣”,因为英联邦注定要先于西方文明而死,虽然它通过大肆贩卖鸦片,为西方文明的无情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于牛津,正如谢选骏《“后真相”其实也不是真相——英国完了。脱欧也来不及了!》所指出的:
牛津也许是英国的象征之一,但其表现确实证实英国的牛皮已经爆裂了。因为它从贝克莱-休谟揭示的基本常识大大堕落了,竟然侈谈什么“客观事实”,而完全不懂任何“客观事实”都是人类感知(情感、信念……)的延伸。如此谁来,“后真相”其实也不是真相,只是自称为真相的“情感和个人信念”。
真的,作为血肉之躯的人,又怎么可能知道“客观事实”呢?除非,那只是某些人主观认定的“客观”。
看来,牛津提供了一个最新的示例,证明大英帝国的瓦解不仅毁灭了英国的霸权,也限制了英国人的学术视野,使其“精神青光眼”进入了晚期。
从长期来看,英国完了。脱欧也来不及了!
【044、基辛格是东欧来美的共产党卧底】
《美国38天印钞15万亿,外国人买房恐有“没收”风险》(BWC中文网 2020-09-07)报道:
虽然,美国劳工部通过改变计算方式,使得上一周美国首申失业金人数首次降到100万以下(88.1万),尽管,对美国经济重新开放和新冠疫苗的乐观情绪已经被媒体过度炒作,但到目前美国仍有累计超过5800万人首次申请了失业金人数,比美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多得多。
更糟糕的是,美国二季度GDP大幅下滑了32.9%,创最大跌幅,不止于此,一个关键美债收益率指标剔除通胀数据后也连续六周出现负利率,这预示美国衰退达到了2007年以来的最高警戒状态。
这些最新指标都是反映美国经济增长好坏的硬指标,都在暗示美国将陷入更深衰退中,惠誉在一周前发布报告中已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正如广泛的媒体报道所承认的那样,美国经济的萧条景象已经到来。值得玩味的是,几周前,据外媒称,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做出了如果美国倒下了,谁也别想好过这一阐述,并警告说,新冠病毒在美国的蔓延将改变全球经济秩序。
穆迪也在二周前预测约1600万个家庭可能会停止偿还抵押贷款,彭博社称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违约浪潮,一些经济学家警告称,美国楼市可能会再次受到侵蚀,尤其是在美国楼市借款人在抵押宽容期结束时。据ZeroHedge援引的最新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调查者表示接下去没有费用能用来还房贷。
接下来,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美国资产市场,比如,其中之一就是美国商业地产,因为,随着商住物业的空置率飙升,几乎所有与商业房地产相关的资产类别都将承受着下行压力。
作为应对措施,美国在过去的38个工作日内,已向市场放水印钞投放达15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和经济刺激方案来弥补系统的脆弱性,但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这次新冠病毒危机比2008年因美国楼市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后果更甚,比如,经济学家Richard Curtin表示,使美国餐饮行业回到病毒蔓延之前的状态,将需要几年的时间。
而在过去3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撰写了许多有关美国房地产市场分析的文章,以及BWC中文网的研究团队分析了新冠病毒事件将如何影响美国经济收缩的多个阶段,尤其是美国部分城市的房地产业。
我们认为美国的住宅房地产市场已经或即将跟随商业房产市场,因为随着美国商业房地产的崩溃,消费者将遭受损失。比如,纽约、西雅图、洛杉矶等至少10个过去多年被全球买家青睐的城市或正面临高房价骗局被揭开的雷区风险。
据Property Shark发布的最新调查发现,纽约住宅销量同比下降了25%,正如我们在过去几周中所讨论的那样,一些仍具有经济流动性的买家正在向农村和城镇逃离,例如长岛东部的南福克,这使得纽约的房价面临更大压力,而南福克的房价则开始上涨。
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最新调查显示,今年到7月底,商业地产已下跌了近38.5%,这是因为国外买家正因当前财务状况不佳而推迟购买房屋。经济学家估计美国房地产市场活动可能下降至40%,这是事情的最新进展,而这背后可能还隐藏着另外一个潜在原因。
正如基辛格所警告的那样,一旦新冠病毒在美国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美国经济即第二季度暴跌后,在接下去的二个季度内仍可能将面临历史性下跌的时候,再加上美国经济和美元价值信用不断减弱,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负面后,可能存在国外投资者在美国的相应资产被限制,甚至存在没收的风险。
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聪明投资正在从美国的房地产和债券资产市场中撤离出来,事实上,早在数周前,另外一位华尔街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就警告说,随着新冠状病毒在美国的二次传播,因此使至少使25万亿美元的聪明资金将从美国资本市场转移出来。
网民哀嚎:
我要真普選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7:39:05
BWC中文网是一个什么网站? - 知乎
BWC中文网是北京融商网讯旗下的一个财经网站。受中宣布管理和领导。公司股东三人。BWC在境外没有任何分支。可以认为这个网站是民营的商业周刊一类的产品。唱空印度,澳大利亚,支持俄罗斯、委内瑞拉是其一贯策略。平心而论并不乐观。有些财经数据的确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只存在记者内心里的数据。
seeherela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7:39:00
这种“新闻”属于违法吧?文学城小心被告被封。
FGOT888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7:30:30
楼下讲的没错,文学城一直在为独裁国外宣工作应该是有金钱利益关系。
百家争鸣2012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7:27:10
落基山99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6:50:46
在美国买房有被没收的风险? 信口开河! 胡s八道也要编出来一些证据吗。
----------------
还真存在。美国加州民法《霸住权法》,又被称为《逆权侵占法》(adverse possession),就是这一类法律。
caucy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7:22:18
文学城早就被中国政府收购了吧?
帝國主義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7:17:29
文學城轉這種網站的文章,顯然中宣部的老闆發話了。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7:16:43
床铺采取的短效刺激当然可以让经济短时间“复苏”,但谁都知道,这只是靠强心针来“精神”的,目的不用说是为了选举。为企业无担保“疏困”,实际上是让企业背上更多的阎王债而已,无担保借阎王债,结果是什么?任何搞金融的都明白,结果只有一个,倒闭。
不允许房东逼租客走人,那么房东以后靠什么能够收回一年的房租?难道明年那些租客能够双份收入双份还租吗?如果不能,那就意味着房东要欠贷款公司的钱,贷款公司则无法还给银行,一连串的拖欠,结果是什么?
帝國主義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7:16:22
BWC中文网是北京融商网讯旗下的一个财经网站。受中宣布管理和领导。公司股东三人。BWC在境外没有任何分支。可以认为这个网站是民营的商业周刊一类的产品。唱空印度,澳大利亚,支持俄罗斯、委内瑞拉是其一贯策略。平心而论并不乐观。有些财经数据的确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只存在记者内心里的数据。可以把他当成无良小报,为达到宣传目的,不择手段,严重的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基本原则,应号召广大同行,广大读者集体抵制,举报不实报道。全世界各大搜索引擎均找不到BWC中文网,号称与美国周刊合作过,无法与美国周刊核实情况。没找到此公司与没美国周刊有任何有联系证据。
elfen2299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7:02:07
还有,这玩意计算权重特别的高,你万一点进去看看他们又胡扯了什么,就会被推送好多类似账号的类似洗脑信息,不止他们一家,对你狂轰滥炸
elfen2299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6:58:02
BWC新闻网真心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受众洗脑的,中国这种受众至少有几亿,看看他们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一切,都不用解释了
这玩意在国内推送的特别勤,拉黑了都能强推,肯定是中宣部的圣旨大于一切算法
落基山99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6:50:46
在美国买房有被没收的风险? 信口开河! 胡s八道也要编出来一些证据吗。中共大外宣的文章水平也太低了。
在中国卖房,投资反到没有没收风险?那些抓起来的各类首富,被消失的各类首富太多了。安邦的吴晓辉,几百亿就被没收了。在中国,土地根本就是党的,不是房主的。把土地拿回去不是“没收”,是物归原主。这种颠倒黑白的大外宣在美国网络随处可见。而中国完全彻底地封了美国在中国网络上的声音。新冷战打的是信息,高科技和宣传。美国似乎在宣传上已经完败了。这在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看来,这恰恰是美国强大,开放,自由,令人赞叹,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共的虚假宣传本意是愚弄他人,但常此以往,把自己也弄得智力低下了。大外宣越来越象笑料就是明证。
小毛er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6:46:49
yddjh0033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3:20:54
BWC中文网是北京融商网讯旗下的一个财经网站。受中宣布管理和领导。公司股东三人。BWC在境外没有任何分支。可以认为这个网站是民营的商业周刊一类的产品。唱空印度,澳大利亚,支持俄罗斯、委内瑞拉是其一贯策略。平心而论并不乐观。有些财经数据的确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只存在记者内心里的数据。
=================================
原来还是中宣部的。这媒体的名字有点迷惑人呀。
何西2017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6:44:00
房市还撑着很大原因是因为低利率
时光的酒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6:43:15
土共把自己的处境改头换面拿出来造谣。有意思。问一下宽衣帝,内循环进行得怎么样了?
elfen2299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6:40:55
BWC中文网最新文章
稀土和美债或正成美国经济两个痛点,不可避免,事情又有新进展
BigMountain6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6:38:44
这是哪天的新闻数据?别炒糊了
少林商僧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6:38:34
牛弹琴换个马甲又出来招摇撞骗了!
FGOT888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6:29:29
放水15万亿美元而美国民众不知觉? 还以为说的是独裁国呢!
Deepspace_01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6:14:26
在美国买房有被没收的风险。在中国反到没有?这因为在中国,土地根本就是党的,不是房主的。把土地拿回去不是“没收”,是物归原主。这种颠倒黑白的大外宣在美国网络随处可见。而中国完全彻底地封了美国在中国网络上的声音。新冷战打的是信息,高科技和宣传。美国似乎在宣传上已经完败了。这在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看来,这恰恰是美国强大,开放,自由,令人赞叹,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共的虚假宣传本意是愚弄他人,但常此以往,把自己也弄得智力低下了。大外宣越来越象笑料就是明证。哈哈。
无奈渔民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5:50:29
他们都胡说,趁低赶紧买入。3万点指日可待。
枫城俠客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5:38:00
BWC就是个伪财经网站,本来就没有英文网,何来中文网?让人误以为是Business World Magazine的中文网。
Ken99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5:23:53
除了中国大外宣,谁还会听叫基辛格这个老棺材的?
oaksideinc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5:17:32
以为美国宪法对个人财产的保护和你厉害国一样是纸糊的?
yzchenhh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4:45:25
美国是不会被唱衰的,它只有自己作死自己衰。病毒肆虐,领导无能的当下,楼下把问题都推在中共大外宣头上,好像是美国被大外宣唱衰了。哈。唱衰能有这本事,你们的命运早改变了。不是天天唱衰中国嘛。
正义的门徒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4:41:00
这种不需要注明外国代理的么?
tina0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4:31:38
中宣部的东西放在在中宣部媒体上。
凡夫俗子1989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3:45:00
1450又出来辟谣了!
路过da酱油 发表评论于 2020-09-07 03:27:49
又来一个中宣部马甲。
谢选骏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但是基辛格却更加敬业,看样子它“赴美是工作,反美是生活”了——人们说它是东欧来的犹太难民,但是可能,基辛格是共产国际从东欧派遣来美国的共产党卧底。因为他不仅把共产党中国的势力引入美国,还把共产党的看家本领“没收”推广到美国来了——对美国的社会主义化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基辛格无愧于“东欧来的共产党卧底”这一可能。
【045、基辛格真是一个跟屁虫】
《基辛格的“联俄制中” 大智慧》(2018年8月06日 转载法广RFI 旧金山特约记者王山)报道:
美国的《野兽日报》(The Daily Beast)近日报道,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向特朗普总统建议,美国应联合俄国遏制崛起的中国,报道引起不小的反响。《野兽日报》是与美国《新闻周刊》同一系统的知名新闻网站,该网站采访了5名相关消息人士写成这篇报道。报道发表后,基辛格和他的团队,至今没有人以任何形式加以否认。
基辛格以促成美中建交、促进美中友好、达成美中联手遏制苏联而闻名于世。他被历届中国领导人称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美国则被认为是政界头号亲华派,而且他四十年间游走于美中两国,相信从中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特朗普上任后,三次与他会晤,他并以94高龄、年老体衰之躯,访问中国,得到习近平、王岐山等最高领导人接见。基辛格提出“联俄制中”的战略,无疑是下了不惜从“中国人民老朋友”转而成为“中国人民的敌人”并且失掉巨大经济利益的决心。这反映出基辛格和美国的众多政界、学界人士一样,已经从认识中国的误区中走出,也许应了他的一句名言:国际政治,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无论如何,基辛格“联俄制中”的提出,再一次让人看到他在美国的国际战略思考中表现出的大智慧。
“联俄制中”的提出,应该是出于对俄、中这两个国家的基本定位。
自1989年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覆灭后,原苏东集团中的所有国家都实现了政治转型,走上了民主道路,包括俄国在内。俄国与前苏东集团几个国家相比,民主步伐较为缓慢,专制意识残留较多。但步伐缓慢的俄国毕竟也迈进了民主国家的行列:总统是俄国人的选票选出来的,议会(杜马)不是摆设,政治异议青年“暴动小猫”闯进足球世界杯赛场,普京只把她们拘留了两周,没有把她们送进精神病院。
而中国,中共在1989年六四血腥屠杀后,在专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在国内对政治异议人士和反抗者施加惨绝人寰的酷刑,在国际上破坏公平贸易的规则,掠夺和窃取别国的经济资源和知识产权,对别国进行意识形态侵犯,他们对世界的野心与他们的财富一起暴涨, 如今的共产中国成为挑战西方政治文明和损害西方经济秩序的敌人。
“联俄制中”今日提出已经晚了,因为美国左派30年来已经把中共政权喂养得足够强大,以致凭美国一国之力已无法遏制中国。但此时如果再不提出联合对中国有制衡能力的俄罗斯,那么就任由中国继续强大,而且与俄罗斯结盟,美国就真的会被中国击败。
基辛格的“联俄制中”战略的实施,在现实的美国政治中,将遭遇巨大阻力,阻力来自闹得正欢的“通俄门”调查。基辛格的大智慧遇上了“通俄门”调查,“联俄制中”也许就成了一个泡影。
谢选骏指出:基辛格有什么智慧?看来最多也就是跟屁虫的智慧。他现在出来,无非是想在川普那里在泡点东西;看来,当年老美勾结老毛,也不是他的主意,而是那位窃听犯总统尼克松的脑子发热,基辛格也不过就像现在一样,当了一回跟屁虫而已。其结果当然是把美国害惨了,变成了现在这种需要“再度强大”的羸弱状态。如果现在再听基辛格这个德国犹太人的话去和俄罗斯结盟,那就不仅是羸弱了,而且是病弱了。难怪有人怀疑,基辛格是一位潜伏的间谍,转到美国来搞破坏活动的!这个老基要是把美国搞成了霉国,德国才有机会再度强大起来。对了,好好查一查,美国政府里还有谁是德国人?!
(跟屁虫,指总是跟着他人,粘着他人的人。 引申的意思是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附和他人或团体。1、指没有主见,人云亦云。2、指需要保护,常指小孩跟着大人。3、指因崇拜(沉迷)某人或事,盲目的投入。)
【046、纪晓岚承认自己是满洲人的狗】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關於禪、生命和認知的對話》里有这么一段:
現在很多年輕人問我,人生活著有什麼意義?我開玩笑的答覆三句話,也不是玩笑,是真話,那就是:莫名其妙地生來,無可奈何地活著,不知所以然地死去。聽起來很消極,很像笑話,但是現象就是這樣。假定再問,人為什麼會莫名其妙地生來呢?這個問題大了。為什麼不知所以然地死去呢?人類究竟有沒有生死呢?這都是嚴重的問題。
六十多年以前了啊,在二次大戰的時候,我在峨眉山閉關下來,才二十幾歲。四川大學的哲學系主任叫傅養恬,很了不起的一個哲學家,他這個人很滑稽的,經常穿個長袍,拿個菸斗,非常有意思的一個人。他有一天來告訴我,要我去講課,非去不可。我問為什麼?他說:你悟了道下山來,應該給我們四川大學先講,因為川大哲學系在大後方是第一位。因為我們是好朋友,經常開玩笑。我說:好好,明天下午我一定來,聽說四川大學在成都的望江樓,風景非常好。
我年輕就吊兒郎當,講好聽點是浪漫。一到就上課了,很多老前輩都坐在那裡,我講課素來有個毛病,不喜歡有題目,看到現場隨機講。我一到就說:哎,我今天來吹牛。我素來把上課叫「吹牛」,這些人都是會吹牛的。一個年輕人講「吹什麼?就吹人生的目的吧。」我說「喲,這個很嚴重哎!」
那一天我還記得,我說「你這個題目出得好!」第二句話我說「你這個年輕人題目也不會出,這個題目不是題目。」首先以邏輯來講,什麼叫「目的」?人生的目的是個哲學的大問題了,請問,有哪一個人是從媽媽肚子裡光著屁股出來說,我是來幹什麼的!有沒有?沒有。
世界上許多人是以人生享受為目的,人生以什麼為目的,有很多的理論,這都是放狗屁,學者們亂吹的。乾脆讓你們笑一下,我講的放狗屁是有典故的,很高的學問啊。
中國三百年前的清朝有個大學者叫紀曉嵐,乾隆皇帝讓他把中國所有文化彙編成書,叫《四庫全書》,他是總編輯。他不大寫文章的,人家問他,你為什麼不寫?他說,幾千年來文化都被別人寫完啦,我寫什麼啊?!他的學生都很了不起,都是學士。有個學生寫篇文章,叫另外一個同學拿去給他看,他一看,批了「放狗屁」。這個同學看了,不好意思拿給寫的同學,然後,另外一個同學問了,「老師啊,他的學問很好,你為什麼這樣批啊?」
「我這麼批,是第一等啊!如果不好的文章我就批‘狗放屁’,最不好的我批‘放屁狗’,我這樣批他是第一等啊。」(眾笑)
現在迴轉來我們的題目。這些人講人生以什麼為目的,都是放狗屁,沒有道理的。以邏輯本身來講,是不合邏輯的。但是你這個題目很合邏輯,我又迴轉來講,為什麼講你合邏輯?因為你本身的題目就是答案,題目是「人生以什麼為目的?」答案是「人生以人生為目的。」沒有理由,毫無理由。
我給你們講的:莫名其妙地生來,無可奈何地活著,不知所以然地死去。三個階段。這是一個現象,我們人一定不甘願的,自己認為有個目的。因此要認清楚,什麼叫人生?這就產生兩個問題了。首先是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以中文來講,生命是兩個東西的組合,萬有存在的東西,包括草木、動物、一切生物,這叫「生」。所以,佛稱一切生命叫眾生;什麼叫「命」呢?命是有思想、靈魂的叫做「命」。
這是生命的組合,換句話來講,好像是二元論的生命,實際上不是二元論,是一元論。生命後面那個能,分成陰陽兩個組合,它的作用表面看起來是二元,實際上是統一的,也就是哲學上講的「心物一元論」。
現在講生命意義的問題,生命看著像是沒有意義的。然後問,我們活著生命的價值是什麼?這個問題更大了。中國文化對於生命價值,是我們從小記住中文的兩句話:生有輕如鴻毛,死有重如泰山。中國文化的教育培養一個人的人格,對於生、死的看法是兩個方向。如果說,沒有意義的生命活下去,可以犧牲了,叫「生有輕如鴻毛」;有意義的死應該去死,叫「死有重於泰山」。所以中國文化的精神影響了東方世界,就是過去以中文為主的國家,包括日本、韓國、越南、泰國、東南亞一帶。所以它教育做人要忠與孝,忠臣孝子。尤其知識分子注重節操、品格,換句話說,是輕視生死,也非常重視生死。這是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這個問題討論下去也很嚴重。
其實生命活著是生存問題,再其次是生活的問題,現在全世界人類在這個科技文明的社會裡生存,在全世界受經濟、金融影響的環境中活著,大家只為了生活忘記了生存,生存的意義和生活的意義完全不同。你們諸位擔心的,也是和我們擔心的一樣,你們諸位都是為人類生活的問題而擔心,再進一是為人類社會、國家之間的生存而擔心。但是全世界人類在今天的文化思想方面,完全是個空白,忘記了生存的意義,忘記了生命的價值,想再進一步講生命的目的,那就是個大問題了。
谢选骏指出:纪晓岚把他的学生都叫做狗,等于承认他自己也是满洲人的狗,他这个汉奸还和满洲人一起服务于满洲大汗那只狗头。后来呢,满洲已经结束了,民国来了,南怀瑾为何还说“放狗屁”的话呢?是不是因为他像纪晓岚无奈地服务于满洲狗那样,无奈地服务于佛教虚无主义呢?
【047、奸商爱迪生坑害天才特斯拉】
网文《特斯拉》报道:
1919年,特斯拉写道:“如果他完成马达和发电机的改进工作,爱迪生将提供给他惊人的5万美元(如计入通货膨胀,相当于2006年的一百万美元)”。特斯拉说他的工作持续了将近一年,几乎将整个发电机重新设计了,使爱迪生公司从中获得巨大的利润和新的专利所有权。当特斯拉向爱迪生索取5万美元时,爱迪生回答他:“特斯拉,你不懂我们美国人的幽默”,就此违背了自己的诺言。这笔奖金的金额相当于公司创始资本,而以特斯拉当时每周18美元的薪水,他需要工作53年才能赚到。当特斯拉要求加薪至每周25美元遭到拒绝后辞职。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奥地利来的美籍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电机工程师和未来学家。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并因主要设计了现代交流电力系统而最为人知。在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的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特斯拉在电磁场领域有著多项革命性的发明。他的多项相关的专利以及电磁学的理论研究工作是现代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基石。
在赢得著名的19世纪80年代的“电流战争”及在1894年成功进行短波无线通信试验之后,特斯拉被认为是当时美国最伟大的电机工程师之一。他的许多发现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性的,是电机工程学的先驱。1891年,特斯拉在成功试验了把电力以无线能量传输的形式送到了目标用电器之后,致力于商业化的洲际电力无线输送,并且以此设想建造了半成品 - 沃登克里弗塔。
于20世纪30年代,特斯拉这时接近生命的尾声阶段。特斯拉一度变得深居简出,足不出户,独居于纽约市的Wyndham New Yorker Hotel3327房间之中,偶尔才会向新闻界发表一些不同寻常的声明。因为他举止怪异,特斯拉被普遍认为是“疯狂科学家”的原型。他对于金钱和法律事务之不在乎亦是其一生之致命伤。数家电子公司(今日美国电子业龙头的前身)联合派出一群能言善道的律师,夺走了他大部份的专利。1943年1月7日,特斯拉在穷困潦倒中过世。去世之后,特斯拉的成就并不太为当时的人所知,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他的公众名望出人意料地上演了王者归来。在2005年,他被电视节目“最伟大的美国人”(美国在线和探索频道共同开展)列为前100名,这张名单是由公众投票产生。
在现代社会中处处可见特斯拉的遗产。撇开他在电磁学和工程上的成就,特斯拉也被认为对机器人、弹道学、信息学、核子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上等各种领域有贡献。许多他的成就已伴随一些争议被应用,去支持许多的非主流科学,如幽浮理论。和新世纪神秘理论特斯拉当代的钦佩者视他为“创造出二十世纪的人”。国际单位制中的,用来衡量磁感应强度(也作磁通量密度)的单位,是以特斯拉的名字命名,符号T(由国际度量衡大会在1960年确立)。
尼古拉·特斯拉出生于斯米连(英文名Smiljan,现属于克罗地亚的戈斯皮奇市)的一个村庄,父母都是奥匈帝国的塞尔维亚人。其出生地属于奥地利帝国(今克罗埃西亚共和国)的利卡区戈斯皮奇附近。他的受洗纪录证明他出生于1856年6月28日(格里历7月10日)。其父亲名为米卢廷·特斯拉(Rev. Milutin Tesla),是一位在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教区的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里的神父。其母亲名为久卡(juka)就是一位塞尔维亚东正教神父的女儿,并且非常擅长于制作家庭手工工具。她能背诵许多塞尔维亚史诗,但从未学过认字。他的教父,Jovan Drenovac,是保卫军事边疆的陆军上尉。特斯拉为家中五个孩子之一,有一个哥哥(Dane,在尼古拉五岁时死于骑马意外)和三个姊妹(Milka, Angelina和Marica)。1862年时他的家庭移居到戈斯皮奇。特斯拉在克罗地亚的卡尔洛瓦茨上学,并在1875年奥地利的格拉茨科技大学修读电机工程。在那里,他学习交流电的应用。至少有两份资料说明他在格拉茨大学得到学士学位。然而他的学校却宣称他从来没有获得过学位,他在大学一年级只上了第一学期的课,并且在那期间已经不听课了。另一些人称他因交不起第一学期的学费而被迫退学了。据他大学室友所说,特斯拉一直专精于发明,差一点就毕不了业了。在1878年,他离开格拉茨并且与家里断绝了所有的联系。他去了斯洛文尼亚的马里博尔,在那里他首次被聘为助理工程师,为期一年。在这期间他患上了神经衰弱。他的父亲一直劝他回到布拉格大学的查尔斯-费迪南德大学分校,于是他于1880年到那里读了夏季学期。然而当他父亲死后,又只读完了一个学期,他就离开了大学。
交流发电机原理说明
特斯拉热衷于阅读各种书籍。他能像照相机一般,记下整本书。特斯拉在他的自传里叙述了他所经历的灵感的每一个细节。在早年,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病痛折磨。承受着奇怪的痛苦,眩目的闪光时常会出现在他眼前,并伴随着幻觉。大多数时候,这些幻像有关于一个词或者一个即将闪现的念头;仅仅听到一个词,他就能想像这个物体的具体细节。特斯拉能够详细地试验并制造曾经在他脑中闪过的那些灵感。这是一项如今被称为视觉思维的技巧。特斯拉也经常快速地回忆起发生在他早年生活的事,这种情况在他的孩提时代已经出现了。
法国与美国
在1882年他去了法国巴黎,在爱迪生公司做一名工程师,设计改进电器。同年特斯拉发明了感应马达并开始开发各种用到旋转磁场的设备(于1888年取得了专利)。
不久以后,特斯拉因得知母亲病危而急匆匆地离开巴黎,刚到达不久后的几个小时母亲就死了,当时是1882年4月。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你终于来了,尼古拉,我的骄傲。”当她死后,特斯拉就病了。他在母亲的出生地查茨和戈斯皮奇休养了两三个星期。
1884年,特斯拉第一次踏上美国国土,来到了纽约。除了前雇主查尔斯·巴奇勒所写的推荐函外,他几乎是一无所有。这封信是写给托马斯·爱迪生的,信中提到:“我知道有两个伟大的人,你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就是这个年轻人了。”爱迪生雇用了特斯拉,安排他在爱迪生机械公司工作。特斯拉开始为爱迪生进行简单的电器设计,他进步很快,不久以后就能解决公司一些非常难的问题。特斯拉完全负责了爱迪生公司直流电机的重新设计。
1919年,特斯拉写道:“如果他完成马达和发电机的改进工作,爱迪生将提供给他惊人的5万美元(如计入通货膨胀,相当于2006年的一百万美元)”。特斯拉说他的工作持续了将近一年,几乎将整个发电机重新设计了,使爱迪生公司从中获得巨大的利润和新的专利所有权。当特斯拉向爱迪生索取5万美元时,爱迪生回答他:“特斯拉,你不懂我们美国人的幽默”,就此违背了自己的诺言。这笔奖金的金额相当于公司创始资本,而以特斯拉当时每周18美元的薪水,他需要工作53年才能赚到。当特斯拉要求加薪至每周25美元遭到拒绝后辞职。
特斯拉最后发现自己在爱迪生的公司仅仅是出卖体力,但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关注于交流电系统的设计。
中年
在1886,特斯拉创建了自己的公司,特斯拉电灯与电气制造公司(Tesla Electric Light & Manufacturing)。投资商不同意特斯拉关于交流电发电机的计划,并且最终罢免了他的职务。在1886到1887期间,特斯拉在纽约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既是为了糊口,也是为他的下一个工程计划积累资金。在1887,他组装了最早的无电刷交流电感应马达(brushless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motor),并在1888年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作了演示。同年(1888年),他发展了特斯拉线圈的原理,并且开始在西屋电器与制造公司位于匹兹堡的实验室与乔治·威斯汀豪斯一起工作。威斯汀豪斯听取了他的关于利用多相系统远程传输交流电的想法。
在早期的研究中,特斯拉制造了许多实验设备来产生X射线。特斯拉认为用他的电路,“我的仪器可以产生的爱克斯光(即X射线)的能量比一般仪器可以产生的要大的多。”
他还谈到用他的电路和单节点X射线产生设备在工作时的危害。在他许多调查这种现象的记录中,他归结了导致皮肤损伤的许多原因。他认为早期的皮肤损伤并不是X射线所引起的,而是臭氧的产生与皮肤接触,和一些亚硝酸接触所致。特斯拉错误地认为X射线是纵波。
特斯拉完成了一些实验先于伦琴证实了他的发现(包括拍摄他的手的X射线照片,之后他将照片寄给了伦琴),但没有使他的发现众所周知,他的大部分研究资料在1895年三月的第五大道一次实验室大火中给烧毁了。
美国公民
在1891年7月30日,35岁的特斯拉加入美国国籍。同年在纽约第五大道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在此之后,他在纽约休斯顿街建立了实验室?)在那里他用机电振荡器进行了机械共振实验,他使周围的一些建筑物产生了共振,引来了警方的投诉。随着速度的增加,他用仪器测出了房子的共振频率,之后他发现了这个实验的危险,被迫强拆自己的房子来终止实验,此时警察也刚刚到了。他在纽约一些地方用无线电点亮了那里的电灯,为无线传输的可能性提供了证据。
特斯拉的挚友中也有一些是艺术家。他结识了美国世纪杂志(The Century Magazine)的编辑罗伯特·安德伍德·约翰逊。与此同时,他也受吠陀哲学(即印度哲学)哲学家辨喜的影响,到后来他接触印度教吠陀思想,以至于特斯拉开始用梵文来命名他的有关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
当特斯拉36岁时,第一次获得了多项电源系统的专利权。他继续研究了旋转磁场的定律。1892至1894年,特斯拉担任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副主席并成为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也就是后来的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的先驱人。1893年至1895年,他研究高频交流电。他用圆锥形的特斯拉线圈造出了百万伏的交流电,研究了导体中的“集肤效应”,设计了调谐电路,发明了无绳气体放电灯,并无线发射了电能,制造了第一台无线电发射机。1893年,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特斯拉做了一个有关无线电通信的演示。他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富兰克林研究所发表演讲,详细阐述自己的想法。他说:
许多年以后,人类的机器可以在宇宙中任何一点获取能量从而驱动机器。
1893年的世博会(即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这个世界性的博览会第一次为电子展品开设展区。特斯拉与乔治·威斯汀豪斯有历史意义地用交流电照亮了整个博览会并借此向参观者介绍交流电。在展览会上,特斯拉展示了他的荧光灯和单节点灯泡。一位参观者记述道:
特斯拉使一个铜质的蛋(称为哥伦布蛋)站立在了他的仪器上,以此阐述异步电动机和旋转磁场的原理。
爱迪生
在19世纪80年代末,爱迪生推广用直流电来提供电力分配,相比起特斯拉与威斯汀豪斯所推广的交流电,更有效果,因此特斯拉与爱迪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竞争对手。直到特斯拉发明了异步电动机,交流电远距离高压传输的优点也就展现出来,同时也解决了机器不能使用交流电的问题。由于“电流大战”缘故,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几近破产,因此在1897年,特斯拉用自己的专利使用费替威斯汀豪斯缓解了一下危机。同年,特斯拉研究了粒子辐射,使他建立了宇宙射线基本方程式。
当特斯拉41岁时,他申请了第一个无线电专利(美国专利 645,576)。一年后,他向美军演示了用无线电遥控船只,他认为美军会对像遥控鱼雷之类的东西感兴趣。特斯拉声称自己建造了“遥控力学的艺术”(Art of Teleautomatics),是一种机器人,同时也是一种遥控科技。1898年,他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的一次电学博览会上向公众演示了无线电遥控船只。特斯拉称那船只叫“远程自动化”美国专利号:US613809。20世纪60年代以前无线电遥控还是个新鲜事物。特斯拉发明了给汽油机(内燃机)的“电点火器”即火星塞,他获得了专利(美国专利 609,250)。
1889年,特斯拉决定迁往可以让他有做高频高压实验的地方,科罗拉多州的斯普林斯,并开始在那儿进行研究。到达后不久他向记者说,他正在做将讯号从派克斯峰(附近的一座山)送到巴黎的无线传输实验。特斯拉的日记里有他对关于电离层及地下纵波与横波的实验的阐述。
在实验室中,特斯拉证明了泥土是导电体并制造出人造闪电。
特斯拉通过自己的接收器观察了闪电并研究了大气电。特斯拉的接收器与检波器的复制品到了非常复杂的程度(例如,分布式元模型,Q因子,空腔谐振器,无线电频率反馈和再生电路)。
特斯拉研究如何无线传输能量与电力。他在自己的实验与发现的基础之上通过计算得出地球的共振频率接近8赫兹。20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证实电离层的空腔谐振频率在此范围之内(后来称之为舒曼共振)。
特斯拉于1900年1月7日离开了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市。实验室被拆除,里面的东西全都被卖掉来抵债。在科罗拉多的实验为特斯拉下一个计划做好了准备,建立一个无线能量发射设施,也就是后来的沃登克里弗塔。特斯拉因发明增加电子波动强度的仪器(行波管)而被授与专利。
晚年
1900年,特斯拉拿15万美元(51%来自于约翰·皮尔蓬·摩根)开始计画建造沃登克里弗塔。于1902的七月,特斯拉的研究从休士顿街移到了沃登克里弗塔,此塔将被用于全球电力的无线传输。但此塔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拆除而报废。当时的报纸称沃登克里弗塔为“特斯拉的百万大建筑”。于1904年,美国专利及商标局撤销了原本的判决,给了古列尔莫·马可尼无线电的专利权,之后特斯拉便开始他的无线电专利权之战。1906年,在他的50岁生日之际,特斯拉示范了他的200匹马力(150千瓦),每分钟一千五百转的无叶片涡轮。1900年-1911年之间,在纽约的“水力发电站”(Waterside Power Station),他的一些无叶涡轮引擎在100—5000匹马力进行测试。
场论
81岁的特斯拉称他已经完成了《引力的动态理论》,并表示这个理论“在任何细节中都运作的完美无暇”,希望尽快向全世界公布,但这个理论没被正式出版过。
统一场论至今仍是理论物理学的致力解决的难题;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科学家尚未有一人接近这一目标。
逝世与遗产
尼古拉·特斯拉孤独地于1943年1月7日在纽约酒店3327房间死于心力衰竭。因为他无私公开交流电专利,特斯拉非常穷困,并在死后留下一大笔债务。在特斯拉逝世该年,美国高等法院决定维持特斯拉的专利号。
尽管是美国人,但在特斯拉的死被公开之后,隶属政府的外国人财产保管局仍取得了他的研究资料和专利。在他去世前,特斯拉仍然在继续他对Teleforce武器和死亡射线的研究。尽管他没有成功向美国战争部推销出这些武器。他提出的死亡射线被认为是一个粒子束武器。美国政府没有找到安全的原型装置。在战争部联系了FBI之后,他的研究被宣布为最高机密。据总统顾问的意见,他的所有个人物品都被查封;约翰·埃德加·胡佛宣布,由于特斯拉的发明及专利的性质,他的所有研究都为绝密。
由于他的研究之潜在重要性,特斯拉的家人和南斯拉夫驻美大使馆一直努力从美国当局取回这些物品。最终,他的外甥萨瓦·科萨诺维奇(Sava Kosanovi)取得了他的一些私人物品的所有权,这些物品现在陈列于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
特斯拉的葬礼于1943年1月12日在纽约曼哈顿的圣约翰座堂举行。他的骨灰于1957年被安葬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
大众文化中的尼古拉·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曾于许多不同的大众文化中出现,例如书、电影、广播、电视、音乐、剧院演出、漫画以及电子游戏。由于人们对于他一生都缺乏了解,这让他成了一个很适合戏剧性的小说的悲剧又富有灵感的角色。特斯拉尤其适合有关他的研究的科幻故事。尼古拉·特斯拉所发明的技术的影响是许多种类科幻小说的主题。
特斯拉瓦登克莱弗科学中心的牌匾(Tesla's Wardenclyffe Science Center Plaque)
《军事派科学之父:尼古拉·特斯拉》
由于他的杰出成就,后人对他的评价是:“被世界遗忘的天才:特斯拉”。
于科幻影集《异形庇护所》中,他被描述为拥有血族的天才科学家,由于注射远古血族的血液而觉醒为世界上最后一个血族(特裔)。
游戏
游戏《红色警戒》中,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武器“特斯拉线圈”。
游戏《刺客教条2》中的“真相”指出,特斯拉拥有能给人类带来先进科技的4号金苹果,并计划让世界有用之不尽的能源,特斯拉因此成为了圣殿骑士们(爱迪生等人)攻击的对象。
线上游戏《王者之剑》中,副本“混沌之塔”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怪物“特斯拉线圈”,以释放强力电击攻击玩家。
游戏《Kingdom Rush》中,由矮人工程师所制造以释放电击来攻击敌人的塔被命名为"特斯拉X104 (TESLA X104)"
游戏《MouseHunt》中,一款限量版的捕鼠陷阱被称为“Chesla Revenge”。Chesla意指Cheese(乳酪)与Tesla(特斯拉)。它释放强大的电力来攻击老鼠。
游戏《绝地要塞2》的官方数位漫画中提及,特斯拉为1850年代的蓝组工程师,并使用一袋蓝图以建造辅助建筑物。
手机游戏《部落冲突》中,有以他名字命名的防御设备“特斯拉电磁塔”。
手机游戏《皇室战争》中,有以他名字命名的防御设备“特斯拉电磁塔”。
游戏《The Order: 1886》中,提供主角的团队各种武器。
手机游戏《勇者的盆栽》Heroes Flick中,有以他和摩根的故事作蓝本的角色——科研之子达士拿。
手机游戏《Fate/Grand Order》中,以“Archer”的职阶登场,拥有EX宝具“人类神话·雷电降临”。
游戏《斗阵特攻》中,猩猩科学家“Winston”所使用的武器电机枪被命名为“特斯拉电磁炮”
游戏《robocraft》中,创建机械人的装备选项有“特斯拉刀”
手机游戏《梦界物语》中其中一位导灵
手机游戏《造物法则》中主角夜北的载体(主角夜北的前载体为爱迪生,后为特斯拉)
手机游戏《崩坏3rd》中其中一种圣痕
电影
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怪人电影中的电流装置是由尼古拉·特斯拉设计的。
2006年电影《致命魔术》内也提到特斯拉,片中他发明的放大发射器能够多次复制各种物体(包括生命体)。
2008年电影《K20:怪人二十面相》中虚构了特斯拉的“特斯拉装置”。该装置可以使电器不借助电线便运行起来,比如在数米之外运行特斯拉装置,可以使一颗没有放入台灯中的台灯灯泡发光。
2015年电影《明日世界》将特斯拉与爱迪生、艾菲尔和凡尔纳视为明日世界的创造者。
参见
特斯拉电灯与制造公司(Tesla Electric Light & Manufacturing)
谢选骏指出:奸商爱迪生坑害天才特斯拉——这不是美国例外,而是全球惯例。历史就是由少数天才的创造连接起来的碎片,没有他们,我们至今还生活在黑暗之中。奸商的贪婪则在扼杀了天才之后,售卖并推广了天才的创造——所以人们记得奸商和政客,忘记了天才才是文明的根源。不信大家看看,现在还有商人要利用死掉的天才名字作为商标赚钱——至于这个还没死的商人是否奸诈,拭目以待吧。
【048、金正恩为何派妹妹到天坛祭天】
金正恩为何派妹妹到天坛祭天?显然,对“中国领导人”表示不臣之心,这是第一。第二呢,自己不去,是不想表示得过于正式,毕竟,上一次祭天的“中国领导人”袁世凯没有成功。但是,汉化的政治领导人去天坛这一事件本身,就不是游览性质的,而是关乎国运的。了解情况的人应该知道,她在天坛究竟祷告了多久。在这方面,朝鲜走在中国前头了。小国时代名不虚传。
《车队兵分两路 金正恩携两个重要女人访华》(2018-03-27 转载看中国)报道:
26日秘密驶往北京的朝鲜专列所载何人,中朝双方至今未有公开回应。《ETtoday新闻云》引述朝鲜官媒《朝鲜中央通讯社》证实,到访中国的确系金正恩,且有韩媒报道称,金正恩的妻子李雪主、妹妹金与正也随行出访。
韩媒:金正恩携李雪主、金与正访华
《ETtoday新闻云》28日报道称,朝鲜官媒《朝鲜中央通讯社》27日晚间发布最新快讯证实,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搭乘专列出访北京,并于27日下午3点多乘坐1号专列离开。
按照惯例,朝鲜最高领导人访问大陆都不会先对外宣布或回应消息,直到朝鲜领导人平安回平壤后,《新华社》和《朝中社》才会共同对外发布消息。
报道还引述韩国媒体《韩民族新闻》称,有情报人员透露,金正恩除了亲自出访,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妻子李雪主、妹妹金与正也随行这次的出访。
消息显示,金正恩的专列抵达北京后,有超过10辆黑头车队迎接访问团,并由警方开道护送前往市中心,下榻于钓鱼台国宾馆第18号楼,与金正恩父亲金正日访问北京时居住的房间相同,参访的行程包括参观北京大学的IT设计中心以及参观天坛公园。
不过,据消息显示,27日上午,据信是金正恩访问团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里,有两组车队分别驶出,一组车队前往北京中关村参访,另一组则前往天坛一带参观,车队沿途均交通管制、一路绿灯。有猜测说,金正恩前往中关村,金与正到天坛,但相关消息未获证实。
中国拒回应 韩方密切关注
对于金正恩到访中国的真实性,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仅表示不了解相关情况,如果有具体的消息,中方会及时发布。
台媒报道说,在27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后,发言人华春莹被媒体团团包围,要求证实。但华春莹一直重复说,“我不了解你说的情况,如果有消息,我们会发布”。
据悉,当日的记者会,涌入大量中外媒体,不仅座无虚席,连后方的电视摄影机位也接近全满,所有媒体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金正恩访问北京的问题上。不过,提出相关问题的都是外媒,陆媒绝口不碰这个被中国官方认定的敏感问题。
韩国总统府青瓦台对此表示,将密切关注在北京发生的所有情况。《纽约时报》报道,韩国总统文在寅(Moon Jae-in)在一份关于相关新闻报道的简短声明中说,“我们正在密切观察任何相关动向,利用各种渠道努力证实”。
《韩联社》报道引述朝鲜高官表示,韩方几天前已掌握朝方相关动向,并正在严密关注。据悉,上周末朝鲜出现异常动向引起韩国政府警觉,周六起辽宁省丹东火车站增强保安执勤力量后,韩国政府一直在关注事态发展。
不过,该高官表示,因有外交惯例,即使韩方掌握了访华朝鲜人士的具体信息也无法公开。韩朝、朝美首脑对话在即,半岛周边局势巨变,此时此刻不宜多言。该官员称,中国政府将在送走朝鲜客人后正式发布消息。
美国白宫发言人Raj Shah则对此表示,“我们不知道这些报道是否属实。”Raj Shah表示,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联合世界多国向朝鲜采取“最大施压”的做法,让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处于比过往更佳的状态,令朝鲜愿意重返谈判桌。Raj Shah说,美国期待未来几个月川普和金正恩可能举行的峰会。
《金正恩妹妹金与正竟也随行!还去了天坛》(2018-03-27 转载联合网)报道:
北京消息人士称,在高度警戒下,朝鲜最高领导人、朝鲜劳动党委员长金正恩,3月27日下午搭乘专列离开北京。金正恩此行除了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会晤、共进晚餐外,还拜访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北京观察家认为,北京与平壤将进行高科技和经济合作。
据转引北京外交界人士指出,在美国朝鲜即将谈判之际,金正恩访问北京。金正恩与北京高层必然在经济援助与非核化等相关问题交换意见。在改进核弹、长程导弹技术以及高科技合作方面,应该是北京和平壤可能达成的交易。
据指出,26日上午10点左右,金正恩的车队离开下榻的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前往北四环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参观数家高科技企业。2011年,金正恩的父亲金正日访问中国时,也曾拜访中关村。
消息人士称,北京让金正恩参观中关村,有可能是应朝鲜方面的要求。朝鲜希望在科技产业上加强和中国的合作。而在北京方面,一方面可以展示中国在科技方面的强大和进步;一方面可以寻求和朝鲜新的经济合作模式。
同一时间,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天坛26日上午也大规模交通管制。消息称,金正恩的妹妹金与正到天坛参访。兄妹两人兵分两路,在北京市参观访问。
3月25日晚上,多列由沈阳和丹东等地开进北京的列车晚点。大陆网路上流传,丹东火车站加强警戒,朝鲜有专列开往北京。
26日早上,大陆网上流传的图片和视频显示,有一列绿皮的火车开过北京的铁路道口,以及在北京长安街上有十来辆武警迎宾摩托车为车队开道。
26日约中午12点,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北京火车站全面交通管制,火车站内也出现大量警察。警察甚至清空了北京火车站的一部分区域。下午3点左右,金正恩的车队经过北京长安街和人民大会堂,前往北京火车站,警方扩大市区封锁范围,火车站附近连崇文门一带街道都进行交通管制,天桥、人行道也不许民众通过。
北京消息人士称,金正恩随行的还有一支负责保卫的配枪军队。金正恩是搭乘专列离去,这辆火车共有22节,包含高级卧室、客厅和起居室。这辆火车在金正日此前访问大陆时也使用过。金正恩预计在经过丹东中朝边境,返回平壤。
谢选骏指出:金正恩为何派妹妹到天坛祭天?显然,对中国领导人表示不臣之心,这是第一。第二呢,自己不去,是不想表示得过于正式,毕竟,上一次祭天的政治领导人袁世凯没有成功。但是,汉化的政治领导人去天坛这一事件本身,就不是游览性质的,而是关乎国运的。了解情况的人应该知道,她在天坛究竟祷告了多久。在这方面,朝鲜走在中国前头了。小国时代名不虚传。
【049、荆轲为何不刺秦王】
网文《荆轲刺秦王,已经图穷匕见、绕柱而行,却为何失败了》报道:
公元前227年,荆轲复命刺秦王,秦舞阳为辅,但还未等到另一人到来之时,便被太子丹疑心不敢谋刺杀之事,荆轲对此很是愤怒,大骂太子丹后,便匆匆过易水走咸阳刺杀秦王嬴政,结局以失败告终,而荆轲很是凄惨,被秦王砍杀。
荆轲作为战国四大刺客中刺杀唯一失败的例子,却最为著名。后来人对他褒贬不一。太史公司马迁夸他勇武,乃侠士。苏洵说他只是匹夫之勇,不足道……荆轲虽死,但他却留给了后人一个天大的难题,荆轲刺秦失败到底因为什么?是自己实力不行还是另有隐情?那么我们便带着好奇,去看一看当时的社会到底是怎样的!
1、政治军事方面
当时正处战国末期,秦朝自立朝以来,几代人惨淡经营,筚路蓝缕,至秦穆公时因有功,被周天子分封诸侯,后来秦孝公重用商鞅,发愤图强,正式成为西戎强国,遥遥与齐呈东西对峙。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开始逐鹿中原。起先,中原六国认为秦出自蛮荒之地,地位卑贱,看不起他们。秦朝各代君王殚精竭虑,合纵连横策略玩得游刃有余,到了嬴政时当政,已经有席卷天下的野心和实力。
那时秦已是超级霸主,其他六国只能在秦的威胁下,依靠合纵的法子苟延残喘。但是各国间相互猜忌,宁可割让土地给强秦,也不愿与邻合谋。这便给了秦朝各个击破的机会。苏洵《六国论》中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朝即便有再大的能力也不可能一下击破六大霸主国。但事实却是无可辩驳,那只能说明,六国间不仅仅是相互间互不信任,而且还失去了各自国家的民心。而反观秦朝,实现“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推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一跃成为超级强国,力压其余六国。国内安居乐业,民有所居,得到大多数平民百姓的支持。
2、经济方面
战国末年,土地矛盾尖锐,各国开始尝试着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土地从公有转变为私有制,战国七雄同时进行了大同小异的改革。虽然身处战国时期,诸侯间攻伐不断,但因为各国对战争的重视,于是都放宽对经济的管控,所以经济并没有遭到灾难性打击,相反,发展得还不错。
这一举措尤其是以秦朝的力度最大:开阡陌。开垦广袤的土地,给予百姓,扩大了百姓的劳动积极性。农民乃至贫民都有一块可供给自己吃食的最低保障,所以民心所向,为秦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从而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文化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文化的最繁荣的时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家之间争辩讨论治国之策,游说四方。
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宣扬仁爱,固守周朝礼法,不合时宜;墨家主张非爱兼攻,虽代表最广大百姓利益,但却不符合君主的意愿;以庄周为代表的道家只能上山去面壁思考人生;还有张仪为首的纵横家一时得到了君主们重用,但是合纵之策失败,也没了他们用武之地;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这些对君主治国无用只能在民间默默彳亍。然而,秦从商鞅处就已经得知,治国必要用法治,并严刑峻法,这正好符合法家代表李斯的思想理论。秦王嬴政重用李斯等人,为治国治民提供了智力支持,法家等人俨然组成了一个智囊团,推动了秦朝这个残暴的巨兽掌控着时代的巨轮。
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这三个看出,秦拥有绝对的优势。再说战国末年,百姓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各大诸侯相互攻伐,谁也奈何不了谁,百姓急需一个能够统一六国,把战争尽快结束的君主,而嬴政便是这样一个雄韬伟略的君王。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秦统一六国是时代的选择,是历史大势所趋!
公元前227年,荆轲决定刺秦。当时秦王嬴政已经吞并了韩、赵两国,合纵之策也因为六方之间的相互猜疑变得名存实亡。燕太子丹恐惧,认为燕国气数已尽,只怕下个亡国之奴便是自己。
太子丹虽然有远见,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才干。为了防止秦破燕,他既没有通知他的父王商讨计策,又没有和他国联盟共同抵抗强秦。而是走了一个当时很是流行的套路:刺杀。太子丹下令全国,谋求有志之士。燕国田光推荐侠士荆轲。荆轲再三推辞,但耐不过太子丹的热情邀请。
太子丹与荆轲一起驾车出门,荆轲随口一说千里马的心肝必是美味佳肴。太子丹驾车归来后便杀了自己的爱马,送于荆轲品尝;荆轲与众人宴饮,说一位弹琵琶的女子的手好看,太子丹便剁了女子双手,送给荆轲。荆轲作为战国四大刺客之一,乃是侠义之人,讲就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太子丹虽过于偏执,但确实留住了荆轲的心。
之后荆轲开始计划刺杀之事。先用激将法智取樊将军的头颅,又用督亢之地的地图为由进献,必能靠近嬴政,之后图穷匕见便可杀秦王。于是又谋得徐夫人所制作的匕首,用毒药浸泡;太子丹又为荆轲配备一个助手秦舞阳;万事俱备,只欠四大剑客之一的盖聂前来,便可以完美进行行刺。但是还未等到人来,太子丹便催促荆轲仓皇上道。
荆轲计谋卓绝,思维缜密。但仍以失败告终!
《史记》描写了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但是,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真是这样吗?后人说荆轲此言不过是让自己面子过得去,死的时候留下一个威名!
当时,秦朝统一六国已经是大势所趋,国家实力已经远远超出各国太多,统一问题只是时间的长久而已。贾谊《过秦论》中说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秦王嬴政却是可以把这个时间缩减到最短的人。其实,即便杀了他,也只不过把燕灭亡的时间给推迟了几年而已,六国的败势已经不可抵挡了。
虽然这样讲,但是秦王真死的话,那么秦朝内部必会掀起一股政权争夺战,而随之影响的便是对各国的作战计划,必定会有所延缓。这段时间里,各国有机会恢复一些元气,而秦朝实力也会有所下降,那么各国间又必将是一场更加持久的战役,虽然秦国最终依旧会赢得胜利,但是这延长的战役又会让多少人流离失所,会让多少人饮恨故土?百姓已经经历了百年的战乱,对他们而言和平才是最大的心愿,无论是谁当君王都无所谓,只要能给予他们想要的东西。
而荆轲作为一个墨家侠士,不是一个只会杀人的莽夫,相反,他的对此时的社会形势看得很清楚。他荆轲无论从民众方面,还是从大势方面,他都不可能杀得了秦王。因此,他才多次拒绝太子丹。但是太子丹对荆轲尽心尽力,恨不得把自己心掏出来给他,所以荆轲即便再不愿意也要去刺杀秦王。
荆轲刺秦失败并不是巧合,也不是偶然!而大势所趋!
秦朝的日益强大和强劲的活力与六国的没落破败形成强烈反差,这是大势所趋。也正是这种趋势,让秦国众人众志成城,团结成一股绳,面对各国的抵抗毫不畏惧。
秦国如此,必使经济强盛,因此秦对官员的补贴政策极好;并且严刑峻法,腐败现象不敢也不能发生,所以,荆轲贿赂秦王亲信不可信。而且秦王驰骋疆场那么多年,对朝堂把控极其严密,对大小事务了如指掌,身边亲信受贿只不过是一个幌子。以秦国的法律之严格,亲信怎会为了一点利益把自家九族性命赌上,并且秦王死对自己有何好处呢?
所以,荆轲刺秦难度之大几乎不可完成。易水送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这一走,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不敢回头,怕自己后悔,只“终已不顾”!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荆轲这个名字历经两千年,依旧活在人心中!
谢选骏指出:荆轲为何不刺秦王?因为秦始皇负有天命,那就是从根本上毁灭秦国。如果秦始皇早点死了,六国得以保全,秦国也就不会灭了。天要亡秦,先灭六国。
《为何荆轲没有杀掉秦王?荆轲在临死之前道出真实原因!》(2020-09-14 朝文社)报道: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那萧瑟的易水河畔,荆轲吟唱完最后一句,毅然踏上了这条不归路。或许荆轲早已意识到,他这一去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但在太子丹期许的目光中,他只得慷慨赴死。
众所周知,荆轲刺秦以失败告终。荆轲以凡人之躯,带着剧毒匕首,辗转多次见到秦王,同秦王嬴政缠斗多时,但就是伤不了嬴政分毫,反而被嬴政砍断左腿,最后被乱刀砍死。
那么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吗?为何荆轲无法杀掉秦王?
一、真假未知的剑客
荆轲喜好读书和击剑,在他游历途中,曾经遇到一人名为盖聂,盖聂可能是一位剑术大师,荆轲和盖聂探讨过剑术,但由于其他种种原因,两人又分道扬镳了。史料记载“荆轲虽游於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虽说荆轲喜好击剑,但其水平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从事暗杀这种风险极大的工作,不仅需要冷静的头脑,还需要极佳的技艺。从后续荆轲的刺杀表现来看,他的剑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除此之外,面对太子丹的诚心嘱托,荆轲是这么回答的“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意思就是,这是国家大事,臣能力不足,可能不能担此重任。一方面或许荆轲这只是客气客气,也算是君臣之礼,另一方面,或许荆轲真的在担心,以他的剑术,能否完成如此凶险的任务。
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荆轲答应太子丹去刺杀秦王,也有着某种被胁迫的味道。给太子丹推荐荆轲的,是燕国的豪侠田光。太子丹将刺杀事宜,告诉了田光,并要求其保守秘密,田光为了请荆轲出山,为了不泄露国家机密,竟自刎而死。史料记载“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原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是时,秦国已经快达到燕国边境,国家危机,为了社稷安危,田光甘愿以死报国。只不过田光这么做,就将荆轲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田光已经死,如果荆轲不接受任务,是不是也必须自杀殉国?事已至此,荆轲只得答应太子丹,去秦国刺杀嬴政。这本就是一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秦王身前守卫森严,如何才能到达秦王十米之内?
用什么理由来接近秦王,这一系列问题都要荆轲亲自去解决。假如荆轲刺杀成功,嬴政被杀,那么荆轲能全身而退吗?一国之君被杀,势必引起局势混乱,但荆轲也是无法活着出去的。如果荆轲刺杀失败,同样是必死无疑。无论如何,都是个死局,荆轲是九死无生,而刺杀失败的几率远远大于成功。
三、不靠谱的秦舞阳,缺少得力助手
如果是刺杀普通人,估计荆轲可以做手到擒来,但刺杀秦王这种任务,就需要严谨的计划和布局。
樊於期曾是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了太子丹这里,秦王以千金来悬赏樊於期的人头,假如荆轲拿着樊於期的人头,或许就能以此见到秦王。
樊於期投奔太子丹,两人感情深厚,荆轲请求拿到樊於期的人头,而太子丹予以拒绝。荆轲亲自去见樊於期,将成破利害讲述清楚。既然樊於期跟秦王有仇,秦王已将樊於期家人全部屠尽,荆轲拿着樊於期的人头,就可以见到秦王,刺杀成功的话,就等于给樊於期报了大仇。史料记载“樊於期偏袒搤捥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
樊於期闻听此言,伸出臂膀拿出,拿出匕首自刎身亡。樊於期将自己的人头交给了荆轲,太子丹得到消息,趴在樊於期身上哭了很久。在大义面前,生命可以舍弃、一切都可以舍弃,樊於期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他的大义,如大仇得报,生死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得到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的地图后,荆轲准备出发了。刺杀秦王这种重大事项,应该是需要帮手的。荆轲的这个帮手名为秦舞阳,据说是十三岁就杀过人,为人刚硬凶悍。然而等秦舞阳到了秦王殿内,却吓得瑟瑟发抖,差点搞出篓子。
其次,荆轲在等一个朋友,这位朋友可能是盖聂,不论是谁,应也是一位身手不错的侠义之士。假如在刺杀途中,有个高手相助,那么刺杀的成功率会大幅提升,而实际上,不仅秦舞阳没有帮上忙,那个朋友也没有等来。战事紧急,太子丹一再催促,于是荆轲没有再等那位朋友,毅然踏上了征途。
四、刺杀失败,荆轲道出真实原因
荆轲以燕国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为代价,见到了秦王嬴政,在嬴政看完展开地图之际,荆轲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用匕首直接刺向秦王。假如荆轲出手够快,理论上应该可以刺中的,或许因为嬴政反应迅速,也许因为荆轲太过紧张,这一剑刺空了。
大殿之上,荆轲追逐着秦王,秦王好不容拽出长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失去了行动能力,最后道:“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原本太子丹是要求荆轲挟持秦王,要求其归还占有的土地,所以荆轲下手多少有些犹豫,而那把匕首上沾有剧毒,荆轲想要活捉秦王,就不能下毒手,这大概就是荆轲刺杀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中剧毒的匕首和活捉秦王,多少有些矛盾,但秦王的生死,全在荆轲的一念之间。荆轲既然敢去行刺秦王,就已经抛开生死,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劫持秦王,这样一来,不仅能要挟其归还土地,对于他自己,或许还有一丝生还希望。
秦始皇首次完成大一统,成就无上功业,千古一帝名副其实,而荆轲同样是位值得赞许的勇士。荆轲如此慷慨赴死,并非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太子丹,也是为那些在战争苦难中的百姓,明知是死也绝不回头,千年之下又有几人!
谢选骏指出:荆轲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临行的时候还唱歌,所以他高估了缺乏同理心的秦王赵政,以为还可以和这样的独夫讲讲条件。其实赵政这种人物,根本没有信誉,完全不可理喻,他就是答应了荆轲的要求,过后也不会兑现的。对付他,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从肉体上消灭之,所以人间无法废除死刑。而荆轲连这个都不懂的,可能成功吗?因此之故,“天下苦秦久矣”的惨剧,必须等到秦王灭族之后才能解脱。
【050、卡斯特罗有个兔子家族】
《卡斯特罗的儿女们》(《人民文摘》2009年第9期)肉麻吹嘘说:
近半个世纪以来,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对自己的私生活绝口不谈,也不愿媒体进行公开的宣传报道。然而,英国《每日电讯报》不久前关于他的儿子“网恋被骗”的报道,却使他一家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精英长子小菲德尔
现年60岁的菲德尔·卡斯特罗·迪亚斯·巴拉特,是卡斯特罗的长子,也是他最器重的一个儿子。他长着和父亲一样的大胡子、标准的罗马人鼻子和挺拔的身躯,看上去和20多年前的卡斯特罗一模一样,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小菲德尔”。
小菲德尔是卡斯特罗和前妻米尔塔所生。年轻时的卡斯特罗高大英俊、学识渊博。米尔塔则是一位来自古巴上层社会的漂亮女孩。1948年,两人不顾米尔塔父母的强烈反对举行了婚礼。但是,不同的政治立场却使他们的隔阂越来越深。1955年,在卡斯特罗起义失败入狱两年后,米尔塔提出离婚。随后,她带着儿子去了美国。
1959年,卡斯特罗终于说服米尔塔将儿子送回古巴。
青年时期,小菲德尔赴苏联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在卡斯特罗众多子女中,他是唯一担任过政府职务的,曾出任古巴核能委员会负责人。不过1992年7月,他的这一职务却被父亲“无情”地“夺走”了,理由是“工作无效率”。此后,他一直担任古巴政府的科技顾问。
和父亲一样,小菲德尔生活非常俭朴,唯一的奢侈品就是政府给他配备的一部旧拉达车。
叛逆女儿阿林娜
卡斯特罗的孩子中,最受人关注的是女儿阿林娜。现年53岁的阿林娜,小时候深得卡斯特罗宠爱,如今却最让他头疼。
阿林娜是卡斯特罗和女医生雷韦尔塔相恋10年的爱情结晶。雷韦尔塔怀孕时,正值卡斯特罗去墨西哥建立游击队前夕。新生命的诞生,并没有阻止卡斯特罗踏上新的征途。阿林娜直到3岁时,才第一次见到游击归来的父亲。
阿林娜高中毕业后,卡斯特罗打算送她到莫斯科学习化学,但她对医学更感兴趣,卡斯特罗只得让步,但最后阿林娜却成了一名摄影模特,这可是卡斯特罗最不喜欢的职业。阿林娜的第一次婚姻,也让父亲万分不满。当时她只有16岁,而她的丈夫已经30岁了。在婚宴上,卡斯特罗对女儿说:“如果你要离婚,别忘了给我打电话!”
阿林娜对父亲“干预”自己的私生活十分不满,父女俩经常为此争吵。1993年12月19日,阿林娜头戴假发,扮成贵妇模样,用一本假西班牙护照骗过边检人员,从哈瓦那机场飞往西班牙马德里,后辗转到了美国。
2006年8月3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宣布聘用阿林娜为撰稿人。消息传出,外界深感意外。对此,阿林娜说,她受雇于CNN并非要与父亲作对,只是想点评一下古巴政局,讲讲父亲的故事。
她现在地方电台主持晚间节目,也从事写作,出版过一本名为《卡斯特罗之女:古巴逃亡记》的书。阿林娜说,她已经十几年没见到父亲了,当初对父亲的怨恨,早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思念。
淘气儿子安东尼奥
出于安全考虑,古巴官方媒体很少提及卡斯特罗位于哈瓦那西部的主要住所——“零号地区”。不过这个戒备森严的地方,有一次却被意外曝光,这起因于卡斯特罗四儿子安东尼奥的一次疏忽。
42岁的安东尼奥是卡斯特罗最宠爱的儿子,他是卡斯特罗与现在的“伴侣”达莉亚·索托所生(私生子)。安东尼奥有一头棕色的卷发,从小酷爱棒球,医学院毕业后,到古巴国家棒球队当队医。
安东尼奥喜欢购买昂贵的电子产品,拥有苹果电脑和黑莓手机。有一次,安东尼奥在家里随意拍摄了两个小时的录像,却不小心将它丢在了前女友的家里。这个名叫达西尔·托尔巴的女孩,随即带着录像带跑到了美国。2002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家电视台根据这些录像,制作了一个系列电视节目:《卡斯特罗的秘密生活》,播放了卡斯特罗和3个孙辈在小水池中玩耍及聊天的情景。
但安东尼奥显然没有吸取教训。近日他又闹出了“网恋被骗”的丑闻——与一名假扮成美女的美国男子,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网恋”。
低调子女平凡度日
现在陪伴卡斯特罗的达莉亚·索托,是一名比他年轻10多岁的女教师。1961年,卡斯特罗在一次扫盲活动中认识了金发碧眼、举止优雅的达莉亚。
除安东尼奥之外,达莉亚还为卡斯特罗生了4个儿子,分别是亚历克西斯、亚历山大、亚历桑德罗和安杰尔。他们的名字都以字母“A”开头,这是因为卡斯特罗的第二个名字是亚历桑德罗——一个代表“征服、胜利”的名字。亚历克西斯在古巴《起义青年报》当摄影师;亚历山大是古巴电视台摄像师;亚历桑德罗是电脑程序师;最小的儿子安杰尔是国家篮球队的队医。
一位古巴分析人士说,卡斯特罗是一位民主、淡泊名利、严以律己的父亲。这并非虚言——儿女们的小人物角色便是最好证明!
谢选骏指出:卡斯特罗有次嚎叫——“为什么有的孩子坐豪车,有的孩子却没有鞋子?!”显然,他这个兔崽子明知故问。那是因为,有的人不负责任,没有钱养孩子还要生孩子,结果弄的孩子生下来没有鞋子。卡斯特罗自己当然没有那些被他欺骗的大众那么蠢,所以他选了一个有钱的女人去下蛋,然后在造反的时候先送她去了美国,后来又把小杂种从美国的贫民窟理解出来,送到莫斯科公款挥霍享受。为什么人说卡斯特罗是兔崽子?因为卡斯特罗乱生孩子,就像兔崽子一样。这位腐败的革命领袖,自己的女儿竟然偷渡美国,儿子网恋也是挑选了美国男子——真是一个兔子家族。卡斯特罗的反美姿态,完全是一种宠物的撒娇。卡斯特罗让古巴凝固在时间隧道里了,革命领导人真是死的越早就对国家越好。他肥了自己、害了国家,共产党中国领导还集体向他鞠躬默哀,真是物伤其类。卡斯特罗家族不死,古巴永远是个兔子国家。可悲。
【051、肯尼迪或因勾结古巴而死】
纪录片《自由古巴万岁》里披露:肯尼迪死前不久通过一位法国记者秘密带话给卡斯特罗,说他对共产党不共产党并无兴趣,也不在乎古巴是否奉行共产主义,他唯一关心的仅仅是“战争与和平”。
(一)
网文《纸牌屋告诉了我们 (影射)肯尼迪遇刺的真相!》说:
副总统约翰逊是刺杀肯尼迪的元凶!
1963年11月22日12时30分,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不到100分钟,副总统约翰逊便匆匆宣誓继任。他还颁发命令,禁止在2039年之前发表任何涉及肯尼迪遇刺案的重要文件和照片。最近,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50年,140本新书的呼啸而至以及各大媒体的专题报道,引发了肯尼迪热的再次升温。其中,新书作者之一的罗·斯通披露第38任总统尼克松的观点,使得本已众说纷纭的“世纪之谜”更加扑朔迷离。
尼克松曾称约翰逊谋害肯尼迪
罗·斯通曾在理查德·尼克松的手下工作15年。水门事件后,尼克松下台,斯通担任其私人助手。新书披露,尼克松对斯通和其他秘书多次说过,他确信谋杀肯尼迪的幕后主使是约翰逊。当时,约翰逊曾亲自任命首席法官厄尔·沃伦为彻查此案的特别委员会主席。长期取证后的调查报告,又称《沃伦报告》认定,刺杀肯尼迪的凶手李·斯哈维罗·奥斯瓦尔德系“单独”行动,与其他人和任何组织无关。尼克松将该委员会的活动称之为“大笑话”。还有一次,尼克松告诉斯通,“我和LBD(表示林登·贝恩斯·约翰逊全名的缩写——作者注)的区别是,虽然我们两人都想当总统,但我并没有为此杀人。”
原有两位知情人的“爆料”
纵观对约翰逊的怀疑与责难轨迹,此前曾有至少两人的爆料产生过重大影响。一是约翰逊的情妇马德莱娜·布朗。1973年1月22日约翰逊去世,他们的儿子于1990年因患癌症病故,到了垂暮之年的马德莱娜接受法国《费加罗杂志》的专访时,用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披露,刺杀肯尼迪是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大亨出钱、约翰逊具体策划和幕后指挥。
二是彼里·索尔·埃斯特。这位上世纪50年代富甲一方的得克萨斯州显赫人物,一贯以民主党的拥护者自居。他一面在肯尼迪与约翰逊之间巧妙周旋,一面暗中保持着同约翰逊更为亲密的往来,他们投桃报李的关系日益成熟。约翰逊成为埃斯特所资助政要中获利最丰的一个,而埃斯特则成为约翰逊政治轴心中重要的一员,财源也随即滚滚而来。当埃斯特以同国家签订几项合同为由,向某银行申请大笔贷款时,约翰逊欣然为埃斯特保驾护航。
然而,与其他官商勾结的内在规律一样,约翰逊和埃斯特的互相利用也不是永恒的“平静”,“血拼”的一天终于到来。在1962年至1964年的两年间,埃斯特录下了同约翰逊及其身边人所有的电话通话,并且妥善保留。其中,就有以约翰逊为首的“四人帮”(除埃斯特外,还有约翰逊最得力的顾问克里弗·卡特和约翰逊最忠实的马前卒,以及俗称“地地道道的冷面杀手”的马科姆·维勒斯——作者注)制造的一系列谋杀案,包括谋害肯尼迪的可靠证据。73岁的埃斯特身患前列腺癌,在家乡为自己选好墓地后,才向《周末三日》的记者口述了“圈里”的真实生态。“现在是我摆脱这个爱尔兰孽种的时候了!”——约翰逊这句杀气腾腾的话就在埃斯特保存的录音磁带之中。
据埃斯特口述,维勒斯本人也有很大的嫌疑,肯尼迪案件的两个中心人物,即:凶手奥斯瓦尔德和被雇来杀人灭口的夜总会老板鲁比也都由维勒斯雇用。鲁比临终前给最好的朋友留言:“我是被用来阻止奥斯瓦尔德讲话的。总有一天,你会知道约翰逊是什么人以及他同凶手的关系。他把全世界都看成是傻瓜,但总有一天,你会看到是谁隐藏在总统所作所为的背后。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但一定要当心。”
博弈双方恩怨知多少
1960年民主党内确定总统候选人,约翰逊与肯尼迪属于势不两立的竞争对手。而当约翰逊出人意料地甘居第二时,有人问及个中原因,他竟语出惊人:听说美国有四分之一的总统死在任期内,我已准备好再打一次赌。
肯尼迪当选总统后,约翰逊被任命为副总统,但两人很快便反目成仇。肯尼迪下令对约翰逊涉及的三大要案进行调查。
第一要案直接同埃斯特有关。肯尼迪的弟弟、时任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安排73名联邦调查局的人员全天候调查埃斯特的经济来源以及同约翰逊的关系。结果,接连闹出几大冤魂。肯尼迪两兄弟大为光火,立即组织人力,对有内在联系的四大命案同时进行调查。伴随约翰逊入主白宫,真相未能浮出水面。
第二要案涉及歼击机换装。波音公司和设在得克萨斯州沃斯堡的动力总公司为价值70亿美元的买卖展开了激烈角逐,后者在约翰逊的鼎力相助下最终得手,几亿美元中饱私囊。恼怒的肯尼迪采取了人事上的反制措施,但他的遇害使调查无法继续进行。
第三要案涉及“黄黑联盟”。为约翰逊担任7年特别顾问的伯彼·贝格,不仅涉足向华盛顿政治精英提供色情服务,而且被怀疑是约翰逊黑手党的代表。肯尼迪宣称,“调查将不会放过贝格背后的任何人。”他还向秘书埃弗琳·林肯透露:约翰逊是上不了下届总统竞选人名单的。3个小时后,罪恶的子弹结束了肯尼迪的生命。此后,联邦调查局再也未向司法部提供任何关于贝格的消息。
(二)
《肯尼迪遇刺50周年研讨会在匹兹堡举行》(2013-10-25匹城纪事)报道:
10月17日到19日,杜肯大学(Duquesne University)举行关于肯尼迪遇刺悬案的国际研讨会,与会者众,包括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名导演、杜肯大学等匹兹堡当地的学生、医护人员、法学院学生或匹城当地律师、历史爱好者、甚至当年曾参与急救肯尼迪总统的老军医等。而研讨会主题为“Passing the Torch”,表面意思当然是“传递火炬”,但实际上因为当年质疑沃伦委员会(Warren Commission)报告结论,或参与1976-1979年美国众议院暗杀调查委员会(HSCA)、1991-1992年肯尼迪遇刺档案复查委员会(ARRB)等的专家、学者等年事渐高,有必要将悬案真相和已发现的线索和证言传承给下一辈的人,“不容青史尽成灰”,以便有朝一日可以廓清悬案真相,还以真面目,并让后人可以有机会知道史实。
按该国际研讨会由挂靠杜肯大学的魏契法医暨法学研究所(Cyril H.Wecht 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Law)催生主持,而该研究所系由国际知名法医专家魏契(Cyril H.Wecht)在2000年成立,而且自2001年起,每年举行一场研讨会,2003年曾趁肯尼迪总统遇刺40周年在杜肯大学举办国际研讨会,当时出席者不少,包括提出“一人一弹理论”(single bullet theory)的宾州参议员亚伦斯派克特(Arlen Specter,1930-2012)等都有出席,会后主办方集结出版名为“肯尼迪遇刺案证据新探”(Into Evidence),共八张DVD,总长32小时的DVD集(http://www.intoevidence.net/);今次举办50周年研讨会,则再度展示,并以95美元优惠价销售。
研讨会前期宣传早在8、9月份便开始,而且还透过媒体点滴报道而广为人知;报名费用则活动官网对不同人群有不同收费,后因匹兹堡历史博物馆协同魏契研究所等特别在17日晚上举办由当地电台举办的讨论会,结果包括讨论会之前的点心等则一共40美元。除此之外,午餐是不算在大会费用里面,所以要另外单独算,且以一份午餐7-10美元结算,故所费不赀。
而因本人既非杜肯大学学生,也不是大学学生,更不是指法人员,或需要换成学业学分的法学院学生、法医系、律师等,所以只好以公众价目处理,而因本人当然要从头至尾参加,且连特别活动也参加,但就是自备午餐,不劳花10美元在午餐上面(唯独19日中午,大会主办方有在早晨分发免费午餐券),所以便花240美元。
虽然本人此次与会,当然有欲一圆一睹名人的愿望(一二名人附后介绍),但更多是因为真的很想知道“肯尼迪遇刺”悬案的研究进展如何,而且自己因为对该案也有兴趣,曾搜集不少关于该案的剪报,更在几年前曾从某旧书店买下《沃伦委员会报告》全本,所以既然花了大把银子混入大会,那么就要物超所值,乘兴而来,乘兴而去。
今次与会主讲人员,仔细看了大会手册,发现好多资历好深,而且阅历丰富,甚至经历多彩乃至有传奇色彩。比如上图此公马克雷恩(Mark Lane,1927-)是一名律师,年已八十余,但体力尚好,而且早年曾是纽约州众议员,更是第一批质疑沃伦委员会报告里的“一人一弹理论”者之一;可是仔细看手册介绍,却发现雷恩还曾在1978年担任邪教组织“人民圣殿教派”的辩护律师,但在教派进行集体自杀活动时,却在两名良知未泯的教派武装人员的协助下,跟另一名辩护律师一起逃出现场,成了该惨案的少数幸存者之一,之后还写了一本书“The Strongest Poison”详细描述其出逃经历。本人曾在其主讲完毕后得便问他此事,他一边着我看他那本书,一边告知我一个大概,即如何利用教派集体自杀时,利用混乱时刻逃到附近丛林,然后再设法跟外界联系云云。
也有如在1995年到2002年因搜集大量关于肯尼迪兄弟遇刺案、马丁路德金案和Malcolm X遇刺案的资料并集结出版的James DiEugenio及其伙伴Lisa Pease(上图前排中,其左为名导演Oliver Stone),前者试图从肯尼迪的对外政策角度给出肯尼迪遇刺的一个可能动机,后者则近日因到联合国大会作证请求对1961年联大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坠机失事案重启调查而出名。
还有些专家学者则试图从扎普鲁德录影(Zapruder's Film)的电影进行分析,比如到底有几声枪响,有几位凶手,弹道力学测试如何,还有图上肯尼迪中弹时头部跟车及周围环境的距离测量等,结果当然有分歧,有的从表征致命一弹的313号图入手,有的认为要从328号图入手比较恰当,甚至有的认为致命一枪大概是跟在肯尼迪车子后面特勤人员的车里的人所为,并说明射入角度和可能的方向等。
另一些学者则试图分析在艾森豪威尔政府里拥有巨大权利的杜勒斯兄弟入手,尤其是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的艾伦杜勒斯,分析中情局在可能参与刺杀肯尼迪阴谋里的角色,甚至指出中情局是主谋,所用杀手其实是黑手党人,而动机甚复杂,既有杜勒斯看不起肯尼迪又视其为美国叛徒之因,也有好些欲刺杀古巴卡斯特罗未果而迁怒肯尼迪者,还有部分因看不到美国更深介入越战而认为肯尼迪反共不力,还有部分人认为肯尼迪同情非洲的卢蒙巴等偏左领袖而有问题,总之,怀有各种动机,但都反对肯尼迪的人便暗中集结一起,最后导致肯尼迪遇刺,之后各得所谓好处——约翰逊成为总统并推翻肯尼迪在越南和其他国家的政策;胡佛继续做他的联邦调查局局长的位置;杜勒斯和他的二三心腹出任沃伦委员会委员并掩盖中情局等参与阴谋的角色;其他人则更不用说了,而与肯尼迪遇刺案有关的证人也莫名其妙地自杀、病死、被杀或封口,总之,黑幕重重。
更有些直指美国联邦政府在调查肯尼迪遇刺案中的角色,批评其在沃伦委员会的作用和不光彩角色,直陈其在1978年众议院暗杀调查委员会(HSCA)运作上作梗,1992年成立肯尼迪遇刺案档案复查委员会(ARRB)的局限性,以及好些档案要拖到2017年甚至2029年才能解密的做法,甚至将该以国家安全为名行无限期拖延和保密跟斯诺登事件和美国国安局无证监听等相提并论,进行严厉批评。
最特殊的“与会者”,当属84岁的德州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的退休教授罗伯特麦克雷兰医生。按麦克雷兰在肯尼迪遇刺时刚好在帕克兰纪念医院急诊中心,刚好肯尼迪总统被送进一号急救室抢救;而当麦克雷兰到肯尼迪头后方检查时,有注意到其右侧大脑有一大窟窿,从外面能看到里面脑子,状甚恐怖,之后肯尼迪虽经廿分钟抢救,但终究回天乏术。可是因当时麦克雷兰位阶不高,口风甚紧,不似当时他一些上司那样早早对记者和外界发表言论而遭特勤人员明暗警告,所以不仅得以活下来,而且即便日后偶有提及,也无生命危险,直到近年才逐渐发表其所见所闻,而其亲历证言也受到今世学者的重视,更是18日《匹兹堡邮报》报道的主角。而麦克雷兰在17日下午3点45分拨冗一小时与匹城进行视讯会议,讲述其见闻,并回答各种问题,委实不简单。
而其中有两位主讲人值得一提,不仅因为他们是名人,而且他们是我索要到的惟二签名者。
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1946年生,早年曾参加越战并获得军功章,退役后修学电影学,之后开始拍电影,并逐渐成为著名的导演。其所拍摄的电影不仅多,而且影响力不小,有的甚至跟反映社会或历史事件有关,比如1987年拍摄的《华尔街》(Wall Street)、1991年的《刺杀肯尼迪》(JFK)、1995年《尼克松》(Nixon)、2008年关于小布什总统的《殊不简单》(W.)、2010年的《华尔街续集》(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而且有的甚至获得过各种奥斯卡奖。
而其中1991年拍摄的《刺杀肯尼迪》更是其中翘楚,虽然开始投放市场时遭到媒体骂声一片,但后来票房非常好,而且还在1992年获得最佳奥斯卡电影奖,引起世人瞩目,而且因该片重探遇刺案的阴谋论而导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委员会复查并解密大部分肯尼迪遇刺案的档案,贡献甚巨。
而场外好些卖书籍杂志的人有把剧本和电影投放前后媒体文章跟斯通驳论和其他评论集结而出的《刺杀肯尼迪》一书,更有一本1991年《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更以JFK为主要标题并花十余页讲述斯通拍摄该电影的始末。
而此次斯通与会,虽然仅参加10月17日和18日两天,但引起阵阵旋风——媒体重视该研讨会,并以斯通与会为切入点报道此事;斯通17日晚上去匹兹堡历史博物馆参加由当地媒体主持的六人讨论会,讲述媒体在肯尼迪遇刺案中的作用和今后之展望;18日下午更是发表讲话,并向在场与会者放映其所拍摄的最新一部10集纪录片《美国未知的历史》(The Untold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中的第六集,恰好是关于肯尼迪执政时期的内容,而且披露肯尼迪对世界的认知和大局观起源于1951年造访南越并跟一位美籍“法国通”的对谈,之后他对亚非拉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表示同情和理解,欲和平解决刚果(金)的总理卢蒙巴案件未果,还有其他内外政策,并及在增兵越南一事的态度和决策,说明其被刺前所签国家安全委员会第263号备忘录跟后来约翰逊总统签署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273号备忘录旨意相左,意在说明肯尼迪其实不欲卷入越南战争,但约翰逊反之的情形。
会议结束后,包括我在内许多人当然蜂拥相前,索要斯通的签名,有的签在海报上,有的如我是签在大会手册内页,有的拿着《刺杀肯尼迪》的书或电影请其签名,场面非常热闹但很有秩序。
西里尔魏契(Cyril Wecht,1931-)生于匹兹堡地区一带,早年在匹大修学,之后从事法医病理学工作,在1960年代中后期成了第一批质疑沃伦委员会报告结论的专家学者之一,之后曾有参与调阅相关档案,并参与和在1970年代后期暗杀调查委员会作证,名气很响。
而他不仅在其半世纪从事法医病理学方面参与万余案件,解剖无数尸体,而且在匹兹堡所在阿列格尼县政坛亦相当出名,曾两度担任县验尸官(coroner)达20年,而且中间还曾担任过县民主党委员会的头和阿列格尼县政委员等职,所以更是闻名遐迩。
魏契不仅在学术和政界出名,而且其著作甚多,多从其实际经验和例子而来,所以笔锋甚健且娓娓道来,将读者带入那个上下求索证据,一探迷雾,解开疑云的世界。而今次大会召开期间,不仅他作为研究所创办人和大会策划者有出席并发表演讲,而且其中一子本主其事(其另一子戴维则在宾州高等法院当法官),而且魏契还推销其最近一本著作《最后案例》(The Final Exams),主要内容是讲解近年参与的四桩案件。
但对于许多从台湾而来的人而言,其实魏契在台湾那儿也很出名,主要他有直接间接参与过四桩大案。且看本人在索要他签名期间的对话——
魏契:你好。
本人:你好,魏契医生。你在台湾那儿名气很响。
魏契(抬起头,眼睛一亮,笑着回答):哟,你知道吗,我曾经去那儿办过三件案子,一件是有关CMU一位教授的,一件是一位年老的反对党领袖,还有一件是一位总统的伤口,而且是跟李昌钰(Henry Lee)一起去查的。
本人:对啊对啊。
魏契:那请问小子你在哪念书啊?(按:本人闻言甚囧,确实看来比实际年龄要小,被称“小子”实属活该哈)
本人:我以前在匹大念过。
魏契:请问你名字是?
本人:柏锜。
按魏契曾长期担任过匹大医学院的兼职教授,而且也是杜肯大学的合同工教授(adjunct professor)。
至于他所提三件案子,“有关CMU一位教授的”其实就是指发生在1981年7月的“陈文成命案”,陈文成当时为CMU统计学系助理教授,后来返台,却因警总怀疑其与台独分子有串联便带去审问,之后在台大离奇坠楼身亡,后来CMU校长赛尔特委托魏契跟陈文成的同事狄格鲁一起去台湾调查,结果阻力重重,甚至当时任新闻局长的宋楚瑜因阻挠调查甚至不允许魏契解剖尸体,而只能肉眼观察,更借美联社记者不采用新闻局规定之“审视尸体”而用“检验尸体”一事吊销记者执照,结果引起轩然大波,日后魏契在1985年某医学杂志发表题为《台湾民主人士之死》时更指怀疑陈文成是他杀而非如台湾所言自杀。
“一位年老的反对党领袖”的案子是1989年9月的“余登发命案”,因曾反对国民党的余登发在1989年9月某个大雨的天里遇害,虽然有人怀疑是其女仆所为,但没有证据,而余家又因陈文成命案前例不信任国民党政府,于是便委请魏契前去台湾调查,而魏契跟台湾名法医杨日松合作调查,发现余登法是他杀,但凶手不知何人,之后该案不了了之。
而“一位总统的伤口”则指2004年的“三一九枪击案”,因当时陈水扁腹部伤口引发争议,民进党认为是刺杀,但国亲两党认为是自导自演,于是便请魏契和有当代福尔摩斯之称的李昌钰联袂调查,不久便完成一份国外专家鉴识报告,未言到底是如何为之,但后来李昌钰则有对媒体披露怀疑不能排除自导自演。
其实,他还曾经参与台湾一桩迁延廿余年的大案“苏建和案”,对其中遇害者的尸体进行检查和提供意见,而“苏案”几个月前才最终宣判,苏建和因当年检方胡乱指控和不按程序兼证据不足,最终当庭释放。
而当魏契在17日下午讲解其对肯尼迪遇刺时子弹进入大脑的问题时,不惜调来一具大脑标本当场展示并现场切片,以表明其对沃伦委员会不作认真调查,办案人员没有解剖尸体和研究弹道力学测试不满和不屑,并暗示惟有实践才能证明其子弹打入肯尼迪大脑的方向和线路。
他的演说饱含激情,而且也颇辛辣幽默,不时引起台下阵阵大笑,大家也颇有收获,甚至不少人会议期间得便问他不少问题,而他也很耐心一一回答,甚至到在展示和销售书籍的摊点翻阅并跟卖者交换意见。
本人早闻魏契大名,始于以前读“三一九枪击案鉴识报告”时留意到他也是作者之一,并竟然在匹兹堡这一带,于是当然很想能跟他见一次面,如今得以实现,而且还要到他的签名。他的签名比较严谨工整,很有犹太人所秉持的一丝不苟的风格。
三天大会结束了,收获颇丰不说,也促使本人从别的角度重新审视和理解“肯尼迪遇刺案”,比如以前不曾注意中情局和黑手党在此案的作用和可能的互相勾结等等。
如今则距离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案越来越近,不仅《匹兹堡论坛报》寻求民众提供50年前当日自己在哪,有无亲历亲闻肯尼迪造访匹城乃至宾州西部等,而且达拉斯方面也有不同的组织要召开活动或纪念和研究,或只纪念该事件但回避原因者。
总之,肯尼迪遇刺案虽发生在50年前,但涟漪不断,有待后人进一步努力还原来真相。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容青史尽成灰。总得让后人知道历史,后人才不会在历史长河中遗忘教训。
谢选骏指出:上面这些人,都没有提到的一个历史关键是,纪录片《自由古巴万岁》里披露——肯尼迪死前不久通过一位法国记者秘密带话给卡斯特罗,说他对共产党不共产党并无兴趣,也不在乎古巴是否奉行共产主义,他唯一关心的仅仅是“战争与和平”。——这说明肯尼迪毫无远见和理想,只是个政客与混混;从美国立国精神的角度讲,他实在是因为勾结古巴而死。所以关于他的秘密档案绝不能公示!
【052、老布什摸屁股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被曝合影时偷摸女明星的屁股 已道歉》2017-10-26 赵衍龙报道:
美国名人的性侵丑闻如滚雪球般滚日滚越大。继好莱坞制片人温斯坦被曝光之后,如今又有一名女星出面指控曾被现年93岁的前总统老布什“性侵”!老布什周三己通过发言人道歉。
台湾东森新闻云10月25日报道称,老布什于1989年至1993年担任美国总统,今年已高龄93岁。34岁的海瑟·林德(Heather Lind)周二(24日)指控,她在Instagram上说,4年前她为一历史电视剧宣传时,因缘际会跟老布什会面。
林德说:“当大伙儿合照时,他没跟我握手,却坐在轮椅上从后面摸我屁股,当时他的妻子芭芭拉就在旁边。他还跟我开黄腔。之后,拍照过程中他一再摸我。芭芭拉却不断翻白眼,彷彿在说:‘又来了!’。他的保镖告诉我,不应该在合照时站在他身边。”
路透社报道,林德稍后删除了这则贴文,但不清楚她为何这么做。
老布什的发言人麦格拉夫说,坐在轮椅上的老布什与他人合照时,手臂通常会放在对方的腰部下方。他还说,老布什经常说同样的笑话让对方放松心情,偶尔也会拍一拍女性的后方,但并非恶意行为。
他说:“如果得罪了任何人,老布什总统致以最真诚的道歉。”
网友对林德的指控反应不一,有人同情她,但也有人质疑她为何拖了4年现在才说出来。
《第四女控老布什乱摸 “轮椅高度”借口穿帮》(加拿大都市网 2017年10月28日)报道:
第三个指证老布什性骚扰的人是克莱恩。现在,指控前总统老布什咸猪手的女性增加至4名,一位前缅因州参议员候选人27日表示,2006年,她在与老布什合影时,老布什将手放在她的臀部。
据英国媒体《每日邮报》报道,这位名叫斯特普尔斯(Amanda Staples)的女性向《波特兰新闻先驱报》表示,她于2006年在缅因州的肯纳邦克港遭当时80多岁的老布什摸臀。就在本周早些时候,在多名女性指控老布什咸猪手之后,老布什的发言人称,因为坐着轮椅,在与女性合影时,他的胳膊刚好放到了女性的臀部位置。但斯特普尔斯与老布什的合影发生在2006年,当时老布什并没有使用轮椅,两人是站在一起合照。2012年,老布什被诊断出现帕金森类似的症状后,才开始使用轮椅。
曾任老师的斯特普尔斯26日在社交网站Instagram上表示,当时29岁的她与老布什合照期间正闲谈减税问题时,“老布什抓住了我的臀部并开玩笑地说:‘哦,我不是那么总统。’”斯特普尔斯表示,当时她为了给这件事寻找理由,只能认为老布什在“老年阶段变成了一个下流老头”。斯特普尔斯表示,虽然这次经历并没有让“毁掉”她,但这让她思考“滥用权力”的问题。
除了斯特普尔斯之外,两名女演员和一名畅销书作家也讲述了被老布什摸臀的经历。26日,小说家克莱恩(Baker Kline)发表在杂志《Slate》上的一篇文章称,2014年,芭芭拉布什家庭扫盲基金会在休斯顿举行的一次活动上,她和丈夫见到了老布什并表示希望与老布什合影。克莱恩写道:“当时摄影师正在准备拍照,我丈夫站在轮椅的一侧,我站在另一侧,老布什伸出胳膊抱住我,他的胳膊放在我的臀部上。”
克莱恩称,老布什称赞她长得漂亮,考虑到她是作家,老布什问她:“你知道我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吗?”老布什随后回答说:“David Cop-a-feel”(谐音为《大卫·科波菲尔》,实际上是指乱摸敏感部位的俗语)。随后老布什还用力地捏了她的臀部。克莱恩说:“我没有遭受重创,我不愤怒,但这件事不应该发生。”
首位指控老布什咸猪手的女性是电视连续剧《逆转奇兵》(Turn: Washington Spies)的女演员林德(Heather Lind),她于24日在网上贴出一张2014年剧组人员与老布什夫妇的合影,在这张合影中,老布什将手放在她的臀部上。25日,女演员哥罗妮克(Jordana Grolnick)表示,2016年,她与一群演员和老布什及其妻子芭芭拉拍照时,老布什也捏了她的臀部,并讲了一个黄色笑话,称他最喜欢的魔术师是“David Cop-a-Feel”。她表示,当时房间的人尴尬地笑了笑。她说:“我当时想,无所谓,他只是一个下流老头。”
《第6名女子指控老布什猥亵:当时她才16岁》2017-11-13 报道:
近三周以来,老布什(George H. W. Bush)连爆性丑闻,目前已有6名女子指控曾遭到他猥亵,其中一名女子称,她当年受到老布什骚扰时只有16岁。
11月13日,老布什再次为他的咸猪手丑闻道歉。这已是第6名女子指控曾受他猥亵,更为恶劣的是,该女子称,她当年受到老布什侮辱时,还是个孩子。
这名受害女子名叫罗丝琳.科里根(Roslyn Corrigan),2003年,她16岁时,有机会遇到了79岁的老布什,一开始她还为能结识这位前总统而感到兴奋。
但紧接着,她就倍受打击:这位让他尊敬的79岁的老头居然在照相时偷偷摸索她的臀部,让她顿时感到羞辱。
科里根说,事件发生于德州伍德兰(The Woodlands)的中情局(CIA)办公室。那天,科里根的父亲与其中情局的同事们及其家属一起会见老布什。
自从10月24日第一次有人公开指控老布什咸猪手以来,科里根已是第6位曝光他丑行的受害女子。
科里根在接受《时代周刊》(TIME)采访时说,对于老布什的骚扰行为,“我最初的反应是绝对恐怖。我真地真地非常困惑。”
科里根说,事发后,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眼光投向自己的妈妈,而那时老布什还站在她身边,所以她不知该说什么。
最近三周以来,其他5名女子也对老布什做过类似指控。有意思的是,在老布什为此多次道歉的同时,他的发言人麦格拉思(Jim McGrath)却振振有词地为他辩护,称老布什发自内心地不知道这种行为会给被猥亵的女子造成伤害。
麦格拉思甚至还说,老布什这种拍拍女人后臀的动作是一种本质良好的表达方式。
谢选骏指出:老布什现在被人理解为“一个下流老头”了,但是他的传声筒却说这种拍拍女人后臀的动作是一种本质良好的表达方式。太太太可笑了。这使我想起了毛主席。当年毛就是左拥右抱了许多女青年积极分子,那些照片就和现在的金三漫画(或许也是照片)一模一样。是不是老布什在北京出任代表时,曾经受到毛的耳提面命、亲自指导?老布什被人理解为“一个下流老头”,这是他的幸运。毛泽东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开始就没有闲着,一生都很下流。但无论如何,老布什摸屁股毕竟可算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因为这个晚节不保是他“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证据。毛泽东思想本是“毛手毛脚的咸猪手思想”,老布什中年在北京中了毒,晚年变成了“老不是”甚至“老不死”的,太可笑啦。
【053、老布什是中共崛起的巨大推手】
《老布什的一生:美国前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去世,享年94》(2018年12月1日BBC)报道: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布殊,布希)1989年当选美国总统,此前,他曾担任里根的副总统八年。他是美国150多年来第一位当选总统的副总统。
在他的任期内,共产主义在东欧崩溃,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他的政策帮助美国恢复了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信誉,并消除了越战留给美国的阴影。然而,他也被指责疏于国内事务,由于违反了不增加税收的竞选承诺,1992年总统大选中,他被比尔·克林顿击败。
1924年7月12日,布什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米尔顿,他是一位投资银行家的儿子,后来成为美国参议员。
在41年珍珠港事件后,他志愿加入了美国海军。 他在太平洋执行职务之前接受过飞行员训练,那时他才18岁,很可能是美国最年轻的飞行员,他被指派从航空母舰上驾驶鱼雷轰炸机。
1944年9月,他在一次轰炸袭击中被击落。 他的飞机充满烟雾,火焰吞噬了机翼。 “我的上帝,”他回忆说,“飞机要爆炸了。” 但他之后继续驾驶飞机,并将炸弹投向了目标。 他命令两名机组成员跳伞,但这两人都不幸遇难。
一艘美国潜艇在布什旁边浮出了水面并救了他,救援过程甚至被摄像机拍了下来。烟雾呛到了布什,他跟着机组成员一起跳伞了。受风力影响,他的头撞到了飞机的尾部。掉到海面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艘美国潜艇在他旁边浮出了水面并救了他,他的救援过程甚至被摄像机拍了下来。
1945年,布什从海军光荣退役后,与18岁的巴巴拉·皮尔斯结婚。他们的婚姻持续了72年,育有六个孩子。长子,也就是未来的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在婚后第一年出生。
1945年,布什从海军光荣退役后,与18岁的巴巴拉·皮尔斯结婚。 布什和他的家人随后搬到德克萨斯州,他利用他父亲的商业关系在石油行业找到了一份工作,在40岁就是百万富翁了。
布什与中国——布什的职业兴趣后来转向了政治。在担任共和党当地分支机构主席之后,他迈出了重要一步,赢得了美国参议院德克萨斯州席位的共和党提名。
当时其民主党对手将布什称为右翼极端主义者,并获得了56%的选票,布什获以43%的选票失利。但布什无所畏惧,1966年,他成功入驻众议院并连任两届。
1975年,布什夫妇与福特总统在北京与邓小平见面。
1970年,理查德·尼克松总统说服布什再次竞选参议院,但同样,他被民主党候选人击败了。1971年,尼克松任命布什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并在此后出任共和党主席。
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此次的访问被称为“破冰之旅”以及“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4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当时,布什竭尽全力减小这一事件带来的创伤,让选民继续支持共和党。年底,他前往北京担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并经常与夫人芭芭拉在北京街头骑车。
1989年2月,布什就职总统后的次月,他访问了中国,与邓小平及时任中国总理李鹏见面。期间,他接受了中国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成为首位在中国荧屏上向中国人发表谈话的美国总统。
1989年2月,布什就职总统后的次月访问了中国。
保守主义者——1976年,福特总统将在中国呆了一年多的布什召回美国负责中央情报局工作。当时的中央情报局因涉嫌海外秘密行动和未经授权监视美国公民的一系列丑闻而震惊全球。
福特卸任后,布什离开了中央情报局,并于1978年开始竞选1980年总统大选的共和党提名。
布什走遍全国,传播他的温和保守主义立场,并在1980年初成为罗纳德·里根的主要挑战者。然而,他参加总统竞选后发现,他享有特权的过去反而成了一种政府负担。
“卓越有什么问题?”他当时说。“接受良好的教育有什么不妥?在中国或联合国担任出色的大使,或在中央情报局做过出色的工作有什么不妥?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不谦虚,但这是我的经历。”
被里根击败后,他作为里根副手进入了白宫。在那里,他得到了进军最高职位相关的培训。
1988年竞选总统期间,他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首先,他选择了错误的副总统候选人:来自印第安纳州的默默无闻的参议员詹姆斯·丹·奎尔(Dan Quayle),由于多次口不择言,奎尔在国际上闹了很多笑话。
第二个错误是布什在1988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讲话。当时,他的民主党对手迈克尔·杜卡基斯(Michael Dukakis)正因为财政政策受到攻击,布什对着代表们说:“看我的嘴唇,没有新税。”布什做了一个承诺。此后这个承诺一直困扰着他的总统职位,并最终导致他的政治垮台。
海湾战争——对布什的真正考验发生在1990年8月,当时美国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措手不及。布什迅速采取行动,建立一个国际联盟,以结束萨达姆·侯赛因对科威特的侵占。此外,布什还在沙特阿拉伯建立了美国军事点。海湾战争时期,地面部队激战了100多个小时,但萨达姆依然保住了统治地位。
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的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由34个国家组成的联军和伊拉克之间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这场战争证明了美国先进的军事能力,也对提升美国国家士气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尽管战争的结果是美国和盟国军队撤离巴格达,允许萨达姆侯赛因继续掌权,但这一胜利提升了布什总统的地位。推翻伊拉克独裁者的任务留给了布什的儿子。
尽管满意率达到了90%,但布什决定集中精力处理外交事务。此时的美国正经历二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衰退,这导致选民指责他无视国内经济形势恶化。
在民主党控制的国会上,布什坚称,经济糟糕还没有那么坏,外交事务的形势更严峻。“我们会帮助美国走出困境,”他承诺说,“一步一步前进,那些阻止我们的人最好放弃。”但公众不相信他。更糟糕的是,他做了一件他承诺过他永远不会做的事:他提高了税收。
1992年的选举是一场灾难。布什的竞选准备很糟糕,此外,他还要面对共和党提名的候选人帕特·布坎南(Pat Buchanan)的强烈挑战。
晚年——1992年大选,布什败给了民主党候选人比尔·克林顿。作为曾经的政治家,布什晚年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虽然他很高兴看到儿子乔治·W·布什入主白宫,但据说两人的关系有些紧张。
2014年6月,布什在缅因州肯纳邦克波特的夏季度假屋附近以跳伞的方式庆祝了90岁生日。那时,他开始减少公众露面。确诊帕金森氏症之后,他不得已坐上了轮椅。
多名妇女指责他过去曾在不同时间对她们采取不端行为。布什否认这些指控,但表示向任何他可能冒犯过的人道歉。
2018年4月,经过七十多年的婚姻后,布什失去了芭芭拉—他的战时新娘。比尔·克林顿和巴拉克·奥巴马参加了芭芭拉的葬礼。
作为一名总统,他证明了自己的高效性—他更像是一位经理而非鼓舞人心的领导者。他的常春藤联盟背景使他的公众形象受到了影响,许多选民认为跟他没有共同语言。但就个人而言,布什将被人们记住,他是一个有文化、顾家、不喜欢政治动荡的男人。“你们互相攻击并不意味着你们就是敌人,”他曾说过。“政治不一定就是不文明和肮脏的。”
谢选骏指出:老布什晚年喜欢偷摸女人的屁股,不知道这是不是在北京任职期间养成的恶习。但肯定的是,他是中共崛起的巨大推手,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奖励,赚得了满盆满罐。后来他圆满完成了任务,不知有没有秘密授勋仪式。但是告老还乡之后,他因缺乏刺激而变得无所事事了,百无聊赖之中,就像鲁迅“偷看弟媳妇洗澡”那样偷摸孙辈女人的屁股了。这就是所谓的“赢得了股票,输掉了人生”。
《哀悼老布什 美国金融市场5日休市》(2018年12月02日 综合新闻):
美国金融市场在来临的星期三(12月5日)将休市一天,为前总统老布什举行全国哀悼日。
据报道,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的美国股票和期权市场以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美国市场将休市一天。他们还将在下周一默哀一分钟,以纪念这位前总统。根据一份声明,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也建议固定收益现金市场周三休市。
白宫新闻秘书桑德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特朗普总统将12月5周三定为全国哀悼日。他和第一夫人将参加在华盛顿特区国家大教堂举行的葬礼。”
美国金融市场传统上会在总统去世后休市。最近一次是2007年1月2日因福特总统去世而休市。
老布什全名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是美国第41任总统,也是第43任总统小布什的父亲。他于11月30日在医院去世,享年94岁。
谢选骏指出:看来“股票”的股和“屁股”的股,竟然暗自相通。呜呼哀哉。所以“股神”不仅是股票之甚,也是屁股之甚也。
【054、里根总统任内已经老年痴呆症】
《35年前里根复旦的演讲(解密未删节版)》(2019-12-20 海外博士学者圈子)报道:
我想谈谈美国性格:宗教和信仰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是一个有许多宗教的国家。但是,大多数美国人的信仰来自摩西的圣经,是摩西引导人们摆脱了奴役;耶稣基督的圣经,告诉我们爱邻如己,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况且,这也是我们的奠基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也希望其他国家繁荣昌盛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听到一些人无法发挥其全部潜力,或者无法生活在和平中的人们时,我们会感到难过。我们邀请你们来了解我们。这是人民之间友谊的开始。人民之间的友谊,是各国政府之间友谊的基础。横亘在两国政府之间的沉默已经终结。
我们只在中国呆了5天,就已经大开眼界:中国的万里长城,一个可以从太空中都能看到的巍峨壮观的人类建筑奇迹;西安古城,守卫秦始皇陵墓的兵马俑。这些是历史的奇迹。
但是今天我想和你们,一所知名学府的年轻人谈谈未来,谈谈我们共同的未来。如果带着求知的智慧和好奇心来了解彼此,我们将如何改变居住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的生活?
先从问候开始吧。我带给你们的问候不仅来自我的美国同胞,还来自你们的中国同胞。这里有些人应该认识叶扬,他曾经是复旦大学的学生,毕业后留校成为英语教师。现在他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
在我们来之前,叶先生和我的工作人员说,希望转告父老乡亲,他在美国一切皆好,目前正在努力撰写论文,他经常想起你们。他让我代为问候他的前学生、同事、朋友和家人,并希望我能用中文说。
我试一下,“我想念大家”。
谢校长,他希望你知道他期待着学成后回到复旦教书。他说要告诉你,他时时不忘你的友情和鼓励。叶先生说你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女性,也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你会为他上个学期全A的成绩而自豪的。当我们向他表示祝贺时,他说:“我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我为我的母校(复旦)感到骄傲。”
我想就中美教育交流计划说几句。交换留学生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你们的校长谢希德先生,早年在美国史密斯学院获得学位。史密斯学院也是我妻子南希的母校。谢校长还曾在我们最伟大的科学、工程和技术大学之一的麻省理工学院就读。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两国的学生交流数量激增。五年前,出国留学生只有数百人。现在已有2万名中国学生学者在世界各地学习,其中一半以上来到美国高校。目前已有100多所美国大学与几乎同样数目的中国高等院校有学术交流。美国的“富布赖特学术资助项目”在中国的投资,比在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在复旦教学的两位美国教授都是富布赖特教授。
还有20名美国学生受此资助,和你们一起学习。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美国学生来中国学习很多东西:如何监测和预测地震,如何在研究癌症的机理和治疗方面取得大的进步。在神经外科和使用中草药方面,中国有许多东西可供我们学习。我们非常高兴有机会学习中国的语言,历史和社会文化。
另一方面,你们也已经表示很愿意向我们学习,渴望来美国,学习电子和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工程,物理,管理和人文科学。我们可以分享这些领域的很多知识,并希望受益于你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互相学习部分是最近才开始的,最多只有五年。但我们相互合作的领域还在继续增加。
我们已经同意在贸易,技术,投资以及科学和管理专业知识的交流方面进行更密切的合作。我们刚刚缔结了一项重要协议,通过和平利用核能来促进我们的技术和经济发展。
“和平利用核能”这个词是关键。我们的协议依赖于,防止核扩散这个重要原则。我们两国都不鼓励核扩散,也不会协助任何其他国家获得或开发任何核爆炸装置。
我们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上,作为两个伟大的国家,美国和中国有责任为减少战争危险努力。我们都同意在这个时代,需要一个明智的政策来保护宝贵的人类现代文明:绝不能打根本不可能赢的核战争。无论障碍看起来多么巨大,我们都永远不要停止减少战争的努力。毫不懈怠,直到核武器从这个地球上消失的那一天。
以和平合作为指导,未来取得进展的可能性很大。例如,我们代表美国人民,期待与贵国探讨合作开发太空的可能性。我们的宇航员发现,在太空的零重力环境中,我们将能够制造出具有纯度更高、效率更好的用来拯救生命的药物。这些药物可用于治疗心脏病和中风,让数百万人受益。我们将在太空学习如何制造”第八因子“,这是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的稀有且昂贵的药物。我们可以在那儿研究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也许能产生第一个治疗糖尿病的有效疗法。
我们可以发射新的卫星,用于导航,天气预报,广播和计算机技术。非凡的科技,能把不可思议的事变成现实。我们将能看到,在几秒钟内,一个希望解决工程问题的中国科学家,从复旦就能够联上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并得到相关专家的帮助;而波士顿的科学家将能通过网络,借力于上海科学家的专业知识。
年轻的朋友们,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汇聚我们的才能,整合双方的资源,我们可以使太空成为一个新的和平的空间。在自由交换知识方面,中国政府关于加强对外联系的政策不仅能活跃本国经济,而且为中美共同利益开辟了新的渠道。
中国打开了国门,让我向你保证,美国的国门也向你们敞开。
我们两国近年来的互动特别令人兴奋。历史上,我们缺乏沟通。沉默造成了双方的巨大损失。十几年前,我们一起致力于改变,于是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尤其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帮助两国开始通过去任何时候者更好地了解对方。
但这个过程才刚刚开始。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遥远的地方,未知而神秘。让我们很是着迷。[笑声]
我想知道你们是否意识到中国已经影响到美国生活?中国的影响和成就,在美国随处可见。如果现在我在华盛顿,透过玻璃窗,我可能会看到穿着中国丝绸的男士在宾夕法尼亚大道漫步。他们可能正要去国家肖像画廊看中国艺术展。然后从那里,也许他们会散步到我们的国家美术馆,看看由美国华裔建筑师贝律铭先生设计的建筑。之后,他们可能会在一家中餐馆用餐,结束一天的游玩。[笑声]
我们将中国与活力,強大的生命力以及并不总是与之相伴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细致入微,这是指敏锐和睿智的洞察力。今年1月,赵总理在访美期间,看到了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他说,在美国呆了几天,他从没想到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有如此深厚的友谊。
好吧,让我高兴地回礼。我发现中国人民对我们是同样热情而友好,这让我们很高兴。今天见到你们并与你们交谈,只会让我想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我觉得你们也一样,希望更多地了解美国。我想告诉你们一些关于美国的事情,并分享一些我自己的价值观。
首先,美国真的很美国。我们称自己为移民国家,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这里吸引了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人们。几乎涵盖了所有种族和宗教,不是一点点,而是很多。
在纽约港有一尊自由女神像,举着火炬,欢迎那些初来乍到想成为美国人的移民。寒来暑往,自由女神见证了数百万移民来到这个国家。她仍然站在那里欢迎他们。她代表着我们敞开的大门。
所有来到美国的移民都带来了他们自己的音乐,文学,习俗和想法。令人叹为观止,我们也引以为豪的是,他们不必为了适应新环境而放弃自己的这些东西。事实上,正是他们带来美国的这些东西组成了美国。这种多样性不仅丰富了我们,更是塑造了我们。
这种传统并不太遥远——新移民带来的文化丰富了我们传统。新移民带来的才能,提高了美国人的生活质量。
举一个例子:我想你应该知道他们的名字。
王安,著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1986年成为美国第五大富豪,1986年荣获美国总统自由奖章,1988年荣登美国发明家名人堂。
在美国,王安计算机已成为全国各地办事处的固定设备。他们是王安先生的能量和才华的产物,他本人来自于一所上海的高校。
贝律铭先生设计的闪闪发光的建筑妆点我们的市容,他最初是在上海读书时开始对建筑感兴趣。
诺贝尔奖得主李李政道博士出生于上海,他的研究成果扩大了我们对宇宙和物质基本性质的了解。
我们钦佩他们,尊重他们。在此向养育了这些伟大的美国公民的中国致敬。
有时候在美国,一些人可能会各执己见。这是一个爱好争辩的国家。我们更愿意争论。我们可以自由地各抒己见。但作为一个社会,我们总是可以团结在一起。200多年来,促进我们凝聚的,是我们共同的、深信不移的信仰。
我希望你们特别注意我下面要说的话,因为了解这些信念对了解美国非常重要。我们相信每个男人,女人和孩子都有尊严。我们的整个系统建立在对个人特殊才能的欣赏,以及每个人有权做出自己的决定和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之上。
我们相信——以至于每个美国人都牢记于心的至理名言——我们相信“人人生而平等,他们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力。”
独立宣言原文精华——会后各位随便找一个美国学生或老师,看看他或她能不能背诵这些出自我们建国篇章《独立宣言》的名句。美国人民投票选举政府。这是我们选择国会和总统的方式。我们说我们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这个意思。
让我来告诉你一些美国性格。你可能会认为,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国家里,不可能有一种确定的性格,但在许多基本方面确实存在这样的性格。
我们是一个讲究公平思想的国家。我们被教育不拿属于别人的东西。正如我所说,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移民的后代,我们从父辈学会了艰苦劳动。作为一个国家, 我们从贫寒中白手起家,地球上没有人比这些通过努力工作而拥有自己的一切的人更值得信任。没有人比他们更不愿意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是理想主义者。美国人热爱自由,我们会为了保护他人的自由而战斗和牺牲。四十年前,当法西斯主义军队席卷欧洲时,美国人民为保卫受到攻击的国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当法西斯主义的军队席卷亚洲时,我们与中国一起并肩斗,抵抗敌人。
在抗日战争历史上,飞虎队正式名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因其插翅飞虎的队徽和鲨鱼头形的战机机首而闻名。
今天在座的各位中,有些人记得那些日子,记得我们的将军吉米·杜立特和他的轰炸机队跨越半个地球前来助战。其中一些飞机被击落,飞行员迫降到中国大地。你们还记得那些勇敢的年轻人。你们掩护他们,照顾他们,为他们包扎伤口。救了许多飞行员的命。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主动从我们曾经战斗过的远东撤军。我们没有永久的军事占领地。我们没有占据一英寸的领土,至今我们也没有。我们尊重他人自由和独立的记录是很清白的。
美国人民富有同情心。战争结束后,我们不但帮助盟友我们还帮助我们的敌人重建家园。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想要帮助那些生活在糟糕的政策之中,由不良政府统治的无辜受害者,因为如果他们繁荣昌盛,世界和平就会更有保障。
美国是一个乐观的国家。和中国一样,我们有无边无际的天空,高大延绵的山脉,肥沃丰产的山野和宽广辽阔的草原。幅员辽阔让我们看到了一切的可能性,让我们充满希望。我们设计了一个奖励个人努力的经济制度,这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美国人民爱好和平,讨厌战争。我们认为——并且始终认为——战争是一种巨大的罪恶,是一种可悲的浪费。美国希望与邻国和平相处,与朋友和睦共存。
我想谈谈美国性格的另一方面。宗教和信仰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是一个有许多宗教的国家。但是,大多数美国人的信仰来自摩西的圣经,是摩西引导人们摆脱了奴役;耶稣基督的圣经,告诉我们爱邻如己,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况且,这也是我们的奠基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也希望其他国家繁荣昌盛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听到一些人无法发挥其全部潜力,或者无法生活在和平中的人们时,我们会感到难过。我们邀请你们来了解我们。这是人民之间友谊的开始。人民之间的友谊,是各国政府之间友谊的基础。横亘在两国政府之间的沉默已经终结。
在过去的12年里,两国人民已经重新开始相互认识,两国的关系正在走向成熟。我们正处于建立持久友谊的历史转折点上。现在,正如你我所知道的那样,有很多自然的东西把我们分隔开来:时间和空间,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以及根本上不同的政治制度。不承认这些差异是愚蠢的。为了友谊而隐瞒真相也毫无意义,因为基于虚构的友谊经受不了这个严酷世界的检验。
但是,让我们暂时将分歧词语搁置一旁,来寻找我们的共同点。中美是两个伟大的国家,分别位于地球上的两个相对的半球上。我们都是充满活力和力量的国家。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两国都在各自所在的半球具有举足轻重的份量。两国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在坐的工程专业学生也许会欣赏这个词汇。它讲究是精密而特殊的平衡关系。在一些政治问题上相近观点让我们走到一起,并且我们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看法相当一致。美国和中国都反对野蛮和非法占领柬埔寨。美国和中国一起,谴责邪恶和非法入侵阿富汗。现在美国和中国在维护朝鲜半岛和平方面有共识,我们在维护世界这一地区的和平方面有着共同利益。
两国都不主张扩张主义。我们无意占领你们的领土,你们也不觊觎我们的疆域。美国不挑战中国的边界。我们不会引起你们的焦虑。事实上,美国和中国都被迫反抗那些侵城略地的入侵者。美国现在正在努力加强我们的防御体系。这是一项很昂贵的工程,但我们要维护和平,因为我们知道强大的美国是维护主权独立和世界和平的保障。美国和中国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如果我们实践“通力合作”(借助双方力量,共同努力)的建议,摆在我们面前的会是什么奇迹?
在过去的12年里,美中两国领导人经常会晤,讨论一系列问题。通常我们能达成协议,但即使我们没有达成协议,我们也增进了相互了解,并且我们学会了从对立场上看世界。
这个进程将继续下去,如果我们能记住某些观点,它将会一直蓬勃发展。我们既不能忽视我们之间的问题,也不能过份倚重。我们绝不能夸大我们的困难或者小题大做。我们必须记住,反对朋友的意愿是很微妙的,当我们被迫这样做时,我们必须试着相互理解。
我希望,当历史回顾中美关系中的新篇章时,这段日子将被历史铭记:两国曾接受时代的挑战,为我们的民族繁荣昌盛而加强合作,并且在争取建立更加安全、公正而和平的世界而努力过。
你们,复旦大学的学生们,还有中国和美国所有大学的学者们,肩负着两国的未来发展的重任。未来几十年,世界将需要你们发挥才能,相互理解。今天的领导者可以铺平通往未来的道路。这是我们的责任。但是,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一代。正是由你们来决定,持续的个人的友谊能否跨越几代人的分歧。世界的希望寄托在这种友谊之中。
当他还非常年轻时,周恩来为一位即将出国留学的同学写了一首送别诗。他理解同学争挑重任,负笈远行,但也十分珍惜他们之间的崇高友情。诗的结尾是这样的: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
让我们像近邻一样友好相处。我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与你们交谈,在这个对我们两国都非常重要的城市与你们会面。上海是一个学术之城,一个文化之城。上海一直是你们通向西方的窗口。这是一个中美两国发布开启两国现代友谊的公报的城市。
长江在这里汇入东海,注入太平洋,到达美国的西海岸。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河流之一,长江宽广辽阔、波涛汹涌。我的年轻朋友们,在历史的河流中,我们被激流随心所欲地裹携而下。但我们有能力导航,选择方向,在同一航道上,风雨同舟。微风渐起,河流湍急,漫长而富有成效的长途旅程正在前方等着我们。
此后,人民将颂扬我们的破冰之旅和携力共进。一起逃离那种在不知不觉的敌意中冻结的命运,如同埋葬了几个世纪的西安兵马俑。我们已经做出了选择,我们将继续这个新的旅程。希望它在和平与友谊中续航。
非常感谢你。
谢选骏指出:我不认为里根总统是个成心的卖国贼,但是他显然在任内已经患有老年痴呆症,他不仅经常忘东忘西,语无伦次,就像川普一样,而且他的对华政策延续了尼克松、福特、卡特的愚蠢,导致美国逐渐走向衰落。当然,里根的态度比川普好,他不会用强词夺理来掩盖自己的病态,而且是用笑话来掩盖自己的症状。但无论如何,从上述讲话就可以看出,里根总统任内已经老年痴呆症了。蠢透了。现在还有人说是他打赢了冷战,真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最后瞎猫自己吃了死耗子,结果跟着一起中毒了!邓小平老头的猫论也是类似的东西。难怪里根会和老邓握手言欢。
【055、林彪吃了败仗打老婆】
《林彪打过的两次败仗》(李止鸢2017/9/22)报道:
湘江战役
红一方面军长征中历经百战,但真正对全军生死悠关的当首推湘江之战。林彪的一军团与彭德怀的三军团为中央纵队及整个红军的命运,与湘、桂军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残烈撕杀。关于湘江之战,当年林彪的红二师4团团长耿飙和政委杨成武都写过回忆录。
彭德怀的红五师师长李天佑也曾撰文。在潇水与湘江之间,方圆二百里的范围,八万红军为最后的命运在死亡线上奋战。林彪的一军团从34年11月25日夺取界首到12月2日中央纵队全部渡过湘江,为中央红军整整多争取两天,而这两天将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两天。
湘江之战,以红军惨败告终。8万6千红军官兵牺牲和失踪约3万1千人,被俘约6千人。殿后的红八军团不复存在。湘江东岸的红三军团六师18团和红五军团34师全军覆灭。其余各部编制在湘江之战均只剩不足半数。官多兵少。红军大量缩编。自离开苏区突破历次封锁线,红军损失如下:第一道封锁线,损失3700余人;第二道封锁线,损失9700余人;第三道封锁线,损失8600余人;第四道封锁线,也就是湘江之战,共损失近38000人,而且主要是骨干作战部队。加上沿途红军征召的新兵,此时红军已不足30000人。
在告别脚山铺战场时,林彪、聂荣臻、左权、朱瑞等一军团首长亲自为死亡官兵安葬。据后人回忆平生极少流泪的林彪当时望着满山遍野的灰色尸体泪如泉涌。朱德以红军总司令部给林彪和彭德怀的命令:“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全局。”
这是为命运而战。
湘江战役后,在全州旁边的湘江转弯处叫岳王塘。此处江水流速很缓,上游漂下的尸体几乎全都汇到这里。在水弯处尸体密密麻麻,一眼望去,湘江就是灰色的。几十年后,当林彪位于高级领导职务时,也曾去过一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怀旧,但他再也没有回过界首。在军史上,湘江战役是惨败。但是林彪、彭德怀作为红军开路先锋的最高指挥官,为挽救红军的命运功不可没。同时还有五军团的董振堂。
1934年11月-12月,湘江和潇水之间,红军从死亡线上走了出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没有湘江边的这些勇士,就不会有共产党的天下。记住这些名字:彭德怀、林彪、聂荣臻、邓萍、董振堂、左权、李天佑、黄克城、陈光、杨成武、耿飙、黄劲功、李英华、易荡平、陈树湘等等。
二战四平
1946年春,东北民主联军在进行长达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后,因战局突变,被迫撤出四平。此时是东北局势最为严峻的时刻。稍错一步,东北全盘皆输。林彪本来对四平保卫战就有异议,在国共谈判期间,延安和东北局的许多领导人,包括毛泽东本人都认为东北问题有望和平解决。
3月13日,中央致电东北局和林彪:东北问题有和平解决之可能。3月23日,毛泽东致电东北局和林彪:立即动员在运动中及其立足未稳时坚决彻底歼灭国民党进攻部队。愈多愈好,不惜重大伤亡,求得大胜,以利谈判与将来。3月26日,东北局按中央指示电告各部队:此次作战(指保卫四平)为决定我党在东北地位之最后一战。然而林彪不这样看,他说:全国有无和平,因不了解情况,不敢说。但是,东北肯定没有和平。历史证明,此刻林彪的头脑是清醒的。
四平保卫战,林彪与杜聿明棋逢对手。双方伤亡都很大。5月15日,廖耀湘的新六军22师65团进攻威远堡。除了第一次试探性的冲锋外,65团团长李定一上校指挥的所有攻击都是一次成功。客观地讲,国军65团一个团依靠优势炮火在威远堡打垮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主力(当时三纵司令时为程世才)。小小的威远堡战斗在东北早期国共较量中意义非同小可。65团可以打垮三纵主力,新六军又有什么样的对手好怕呢?
威远堡丢失,四平之战必败。为此林彪没有等待延安的命令,开始部署撤退。大凡在战斗遭受重大损失且在失利的情况下,指挥战略性撤退是十分危险的。稍有差错,就会造成灾难性的结果。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雪上加霜的是在撤离四平时,林彪的作战科长王继芳携带大批文件叛变投敌。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由此了解到民主联军实力大损,便放心大胆指挥国军一路猛追,直到把民主联军主力赶到松花江以北。
在此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林彪等高级将领毅然摆脱了国军,保存了部队的精华。这是值得大书的一笔。胜仗易打,败兵难带。检验一个统帅,一个将领的军事才干,不仅仅在于看其打了多少大战,胜仗;有时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部队的士气和完整性。林彪不愧这个称号。在四平失利后不到20天,抓住战机,指挥梁兴初一师和罗华生二师接连打了拉法和新城两胜仗,消灭国军两个团,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士气。使官兵们在四平失败的阴影中看到了新未来。
1947年夏,东北民主联军在夏季攻势的后发起了四平战役。此战的经过及结局众所周知。不管是最高指挥林、罗、刘还是前线指挥李天佑和邓华均负有责。林彪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首先自我检讨,而且多次讲反复讲。林彪这点与有些高级将领是不同的。他从不把责任推到下级身上。以李天佑为例,四平之战失利李天佑、邓华当负主要责任。但林彪并未责怪他,到48年再战四平时还是让李天佑指挥,参战部队还是以一纵(李天佑),六纵(洪学智),七纵(邓华)为主。可见林彪作为战区最高指挥官的气度。可后人往往把47年四平失利,就只放在林彪一人头上,称之为“二走麦城”。(“一走麦城”是指46年四平保卫战,“三走麦城”是指青树坪。)李天佑原于百色起义的红七军,到江西苏区后编入彭德怀的三军团,任五师师长。土城战役前因遭王家烈部队袭击,被彭德怀撤职。平心而论,彭的做法有点过火。因为当后来土城战役失利时,军委也没有撤彭德怀的职。这也可以看出彭、林二人不同的将将之法。跟着林总打胜仗,这是四野全军的共识。
再回到47年四平攻坚失利上来。林彪的长处在于运动战和伏击战。因为以往的流寇历史,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时期,部队都没有打过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因此几乎所以高级将领均缺乏打攻坚战的经验。林彪也不例外。而国军在抗战中后期,尤其在西南战场,与日军打的几乎都是攻坚战。日军防御战打的极为出色顽强(本人不是在为日寇宣扬。本人认为日本是中国的天敌),尤以昆仑关大战(国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松山攻坚战(国军新38师和第八军,军长何绍周)最为惨烈。之后,国军专门研究日军的防御战术,知己知彼,为日后战场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中日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战役——雪峰山战役时,日军一个联队(团)要想攻击国军一个营的阵地已是不可能的了。陈明仁的71军对日军的防御战术研究的十分透彻,故在四平把这一套全部用以对付林彪了。共军以其之短击国军之长,四平失利在情理之中。
若以济南攻坚战和石家庄攻坚战来证明粟裕、许世友和聂荣臻之强,以四平攻坚战来说明林彪、李天佑之弱是不客观的。四平之战在47年,对手是陈明仁,而且这是我军第一次大规模攻城。济南战役在48年9月,并有吴化文起义的因素。石家庄战役则是先有清风店,后有石家庄。四平失利给东北我军上了一课,也为日后的义县战役、锦州战役、天津战役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平之战是惨烈的,但同时又是东北民主联军走向辉煌的起点。胜仗可喜,败仗亦不可悲。从败仗到更大的胜仗,便可称为“辉煌”。
网文《钢军血战青树坪 林彪共军49年遭最大惨败》:
1949年8月,白崇禧指挥铁血桂军,在湖南青树坪大败林彪共军,几乎全歼林彪“虎贲师”,毛泽东发抖了。
(2012年8月26日讯)中共元帅林彪,在国共内战时期率领四野共军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为毛共窃取了大半个中华江山,被吹捧为“军事天才”,“常胜将军”。然而,林彪一生曾经三次惨败于国军战神白崇禧。
林彪三次惨败于白崇禧
林彪第一次惨败是在1934年,蒋介石发动第5次围剿,中央红军惨败,狼狈逃窜。白崇禧率桂军围剿偷渡湘江的中央红军,林彪率领红一军军团几乎全军覆没,血染湘江。
第二次是1946年国共在东北战略重镇四平的首次大决战,国防部长白崇禧督战指挥杜聿明部中央军精锐,将占领四平的十多万林彪共军打得丢盔卸甲,死伤数万,林彪本人化装成伙夫才得以逃命。如果不是蒋介石在美国高压下被迫宣布东北停战,林彪共军早就被白崇禧统帅的国军彻底剿灭,根本不会有日后的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1949年湖南青树坪战役,是国共两大“战神”之间的第三次对决,林彪再遭惨败,其49军“虎贲之师”被几乎全歼,毛泽东发抖。据传周恩来接获战败电报后,当场流泪无语。
在1949年国民党风雨飘摇,一溃千里的情况下,冷静并敢于抓住机会进行果断反击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也只中华战神白崇禧一人而已。
小诸葛设伏 桂军血战青树坪
林彪第四野战军自辽沈、平津战役后, 迅速扩张,百万大军在林彪、第二政委邓子恢率领下,强渡长江,直扑华中南,气势汹汹。
当林彪共军逼近,1949年8月4日,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一级上将)、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中将)和唐生智(一级上将)率部近8万人叛变投共,长沙沦陷。
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立即于8月5日、6日两天,连续派飞机飞临长沙、株洲、湘潭、邵阳上空,轰炸扫射,散发传单,对陈明仁第一兵团叛军进行策反,在白将军的感召下,陈明仁兵团4个副司令官刘进、彭璧生、张际鹏、熊新民,第71军军长彭鄂率71军,第14军军长成刚率第10师、第62师和63师一个团,第100军军长杜鼎率19师、197师一个团, 共4万余人弃暗投明,投奔白崇禧。
此时,为了报四平惨败之仇,林彪亲率四野中路军总共6个军19个师,由叛贼陈明仁手下带路,前来围剿白崇禧统帅的铁血桂军。
“小诸葛”白崇禧恨林彪欺人太甚,竟敢以久战之师孤军深入。他对部下说:“极度自信,这是林彪的老毛病了。他以为有陈明仁的手下带路就万无一失,也太小看我能征惯战的八桂子弟了!”
于是白崇禧决定在青树坪、界岭一带布下口袋阵。青树坪在距湖南湘乡西南140里的群山之中,扼守湘中通往湘南的咽喉之地。白崇禧一面命湘乡的部队做溃退状引诱林彪轻兵冒进,一面命已经退守湘桂边境的的桂军名将张淦率桂军第三兵团星夜北上,在青树坪一带设下埋伏,专等林彪共军上钩。
林彪属下49军军长钟伟,中共称之为“中国的巴顿”,是个打仗不要命的猛将,49军号称中共的“虎贲之师”,下辖145、146、147、162共4 个师,总兵力为5万余人。钟伟遵照林彪“要敢于奔袭作战”的指示,率部急速追击,孤军深入,成了林彪中路军的前锋。
在衡阳五桂岭总部的军事会议上,白崇禧听完关于共军146师行踪的汇报后,作出部署:“先以小部队节节阻击,把共军引进来。尔后集中主力王牌第7军、71、172师和第46军236师从两侧迂回,力求全歼深入青树坪地区之敌”。
白崇禧对此役前线指挥官、第3兵团司令张淦(陆军中将、钢7军前任军长)说:“对付林彪,就是三个字:快、猛、狠。当年在四平制服林彪凭的就是这三个字!”
钟伟的49军不知有诈,贸然闯入桂军的埋伏圈。此时,49军离林彪中路军主力已经有近两天的路程。
冲入青树坪的49军146师,被桂军精锐钢7军(军长李本一中将)和第48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青树坪之战空前惨烈。在4架飞机和20余门大口径火炮支援下,铁血桂军浴血奋战,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轮番冲锋。在塔子山高地,桂军冲锋37次,在共军436团方向,桂军的两个营在空军4架次战机的支援下,向共军第3营阵地轮番攻击20余次。青树坪一带硝烟弥漫,遮天蔽日,杀声动地,枪炮轰鸣。
此役桂军浴血奋战,重创林彪49军并几乎全歼“四野虎贲师”146师,令毛泽东十分震怒。1949年9月9日,毛在致林彪、邓子恢的电报中称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林彪也曾对苏共《真理报》记者说:“我认为在国民党军将领中,白崇禧是最有才干的。”
代总统李宗仁评价青树坪战役是“徐蚌会战以来,国军所打的唯一胜仗”。
共军伤亡被隐瞒
青树坪战役,中共一直隐瞒了真实伤亡数字,只承认损失林彪146师800多人,145师伤亡470余人。半年以后的1950年4月,第49军番号撤销,因此青树坪战役成为钟伟指挥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斗。
按照共军对青树坪战役过程的描述,钟伟49军几个主力师浴血奋战至少两天,顶住了桂军几十次飞机枪炮的猛烈进攻,有的地方甚至连炊事员都在团长亲率下,拿枪上阵,与连日军都恐惧的桂军展开“白刃战”。
许多人提出疑问,共军几个主力师打得这么激烈,损失不可能这么少。为什么后来146师被认为是打残了?甚至四野后来在追歼钢7军的时候提出了“不忘前仇不留后患”的口号?就冲这个口号,就知道林彪共军的损失远不止其公开承认的数字。
其实看中共军史,大家要知道潜规则。通常公布的伤亡数字乘以十倍,才是真实的。
换言之,青树坪之战,林彪四野49军损失应在13,000人以上,相当于一个整师的兵力。此战共军的损失应高于49年底粟裕指挥共军偷袭金门惨败。
铁血桂军 共军日军深为恐惧
1937年,淞沪会战战场,铁血桂军向日军冲锋反击。10月的一天,仅桂军廖磊集团军便战死6位旅长,上万桂军敢死队队员大部分壮烈牺牲。白崇禧痛心疾首,连日饮食不进,谋思抗战对策。
白崇禧指挥的桂系第七军,即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在1926年的北伐期间,在江西大败北洋军阀孙传芳,被孙传芳敌军誉为“钢军”(军长李宗仁),并荣获蒋中正和国民政府通令嘉奖为“钢军”,从此威震天下。钢7军也是北伐最激烈、最具决定性关键的龙潭战役(南京保卫战)的主力军。1927年8月,总指挥白崇禧指挥李宗仁桂军和何应钦黄埔第一军,在江苏龙潭地区消灭孙传芳10多万人的“五省联军”,奠定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基业。
不少国民党元老对龙潭战役印象犹深,于右任老先生曾写对联:“东南一战无余敌,党国千年重此辞”。行政院长谭延闿亲自赠对联赞颂白崇禧:“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
铁血桂军,也是令共军和侵华日军深为恐惧的国军王牌军之一。
参加青树坪战役的白忠耀,后来曾任广州军区第55军军长。他回忆此战时说:“我们从东北打到湖南,打败过蒋介石嫡系中央军五大主力中的主力、王牌军中的王牌新1军和新6军,但从没见过如此顽固勇猛的桂军。”
大陆《读者报》曾经报道:彭德怀在红军时期就说过:“黔军,滇军是两只羊,湘军却是只狼,而广西桂军更是猛如老虎恶如狼。” 国共内战时期,刘伯承曾在大别山制订歼敌顺序是:先打最弱之保安队,再打较强之中央军,最后打最强之桂军。粟裕等相当多中共高级将领在国共内战时期有过这样话:要分清哪些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一要看装备,美式装备的肯定是精锐部队;二要听口音,广西口音的部队一定也是精锐部队。如果既有美式装备又有广西口音,那绝对是国民党中最精锐的!
美军驻华司令史迪威将军曾高度评价说:“广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日军对中国军队战斗力排名,铁血桂军居前列,被誉为国军“杂牌军中的王牌”,“战斗力可以和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相比”。
抗日战争中最令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中,主力也是铁血桂军和孙连仲西北军。抗战胜利,参加徐州会战的桂军将领白崇禧、李宗仁、李品仙,西北军孙连仲、池峰城、田镇南,以及中央军汤恩伯等人,均荣获“青天白日勋章”。
谢选骏指出:青树坪战败之后,据林彪手下的四野参谋们回忆,林彪万分郁闷,竟然对小老婆叶群大打出手,弄得叶群要离家出走,一对狗血男女真的没有出息。此前林彪在长春攻城,就故意饿死几十万百姓,阴德有损,二十多年后死于非命,是为报应。
【056、林彪日记没有撒泡尿照照自己吗】
网文《林彪日记曝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真实一面》(胡星斗)报道:
《林彪日记》正式出版,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林彪
可以说,林彪是中国最了解文化大革命内幕的第一人,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来龙去脉比任何人都清楚。根据他的《工作札记》的记载,早在一九六四年三月,毛就与他密谋,要发动一场整人的政治斗争了。
林彪也是最了解毛泽东的人。通读《林彪日记》,可以看出,毛当时的每一个政治阴谋,林都了若指掌。故此,毛开始与林密谋时,林的心头就不断绕着“是福还是祸?”的疑虑。正因为林对毛太了解了,深感伴君如伴虎,并有“福兮祸兮”的不祥预感,所以才口述这部《工作札记》,想要为历史留下一些真实纪录。最后,他果真难逃毛的魔掌而葬身在蒙古的温都尔汗。
中共对林彪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定论,党内、理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有疑团:林彪作为毛泽东亲自指定的接班人、亲密战友,并列入党章总纲,怎么会发动政变?对林彪反革命集团定性的依据是什么?
所谓林彪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都否定自己是反革命成员和参与反革命政变活动。从一九七一年公布的《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到一九八一年审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材料,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现在《林彪日记》出来,这个问题越发难以澄清了。
今年出版了李德与舒云编纂的《林彪日记》(明镜出版社2009年9月版,以下简称《日记》),这是首次出版的林彪元帅的年谱,是研究林彪一生不可多得的资料。全书1227页,共约120余万字,工程浩大。作者千辛万苦,历经二十多年时间方始完成,令人由衷起敬。
通过编纂这部《林彪日记》,作者希望读者能够进一步认识林彪的一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位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共军史,以及文革史上的重要人物。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我个人既不属于专家学者,也不专门研究林彪问题,且早已年过古稀,之所以20多个春秋寒暑不辍,如此执着编著此书,全凭曾在林彪元帅身边工作过的80余岁老人的良知……我期望《林彪日记》能为研究林彪军事思想、军事实践和其历史作用,开启一扇扩大视野的窗户。”(见《日记》下册1124—1127页)
对于作者们的辛勤工作和巨大成就,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作者的辛苦不会白费,《林彪日记》的出版对于揭开林彪元帅身上的迷雾,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林彪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林彪日记》评价文革
《林彪日记》亦称《林彪工作札记》,官方一直严密封存。近日开始在有限范围内开放。这部《林彪日记》是研究中共党史的珍贵史料。
官方一直严密封存的《林彪日记》是林彪从1964年3月至1971年9月5日(13日死亡),每隔几天,就把他亲身经历的党内重大事件,加上个人见解,口述给妻子叶群记录下来的《工作札记》。这本日记后来一直被中共列为绝密的档案材料。
被列为绝密的《林彪工作札记》
去年秋,中共中央研究室获准查阅;今年四月,中央党校研究室、中宣部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又获准查阅,今年六月,省级党校获准在规定范围内参阅。以下是《林彪日记》(《林彪工作札记》)的部分摘录。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林彪工作札记》中透露,林彪对毛泽东的很多阳谋看的非常清楚,林彪夫妻俩对毛竭力让江青插手军队都非常反感。而且林彪和毛泽东不同的是,有时还耍弄毛泽东,反对或拒绝同意毛泽东的意见。
毛的私话令林冒冷汗
1964年3月3日:「是福还是祸?毛嘱:要我关注政局在变化,要我多参与领导工作,又问:上层也在学苏联,搞修正主义,怎么办?中国会不会出赫鲁晓夫搞清算,搞了怎么办?毛认为被人架空,这个人是谁?我吃了一惊,冒了一身冷汗。一场大的政治斗争要来临。」
注:当时林彪并不知道老毛要整的这个人是在党内威望比毛高的刘少奇。
关于《毛主席语录》
一九六四年五月七日:小册子(按:指《毛主席语录》)出版。毛审阅,对“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的提法很赞赏,说:“好!是唯物主义观,立竿见影可以不提。”毛说:“我的小册子在书记处就通不过。那本《修养》,东西南北,遍地开花!”毛对刘、邓、彭很感冒了。
注:当时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那本书在社会上很受欢迎,很多人都在阅读。林彪从毛的讲话中敏感的意识到,刘少奇、邓小平和北京市长彭真要有麻烦了。
毛批评北京有两个独立王国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毛在会上批评北京有两个独立王国(按:指邓小平和中央书记处、李富春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到会人朝着主席台,感到惊讶。这个提法,政治局会上都没提出过。会上突然发炮,搞政治袭击,比赫鲁晓夫对死人搞政治袭击,来得更狠心。两个独立王国的国王不是刘、周。
注:从林彪的日记中可以明显感到,他对毛的阴谋是不满的,例如1964年12月20日他评论说,毛在政治局会上没提出过的对邓小平和李富春的看法,却突然拿出来在扩大会议上「搞政治袭击,比赫鲁晓夫对死人搞政治袭击,来得更狠心。」
林被毛邀参加寿宴,受宠若惊
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好不寻常!我、伯达、康生,成了毛生日座上贵客,还有婆娘(林彪私下对江青的贬称)。毛喝了一瓶白沙液(按:湖南第一酒),翻来覆去问:“中央有人要抢班夺权,怎么办?要搞修正主义,怎么办?”又问:“军队不会跟着搞修正主义吧!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中央书记处都要排斥姓毛的。毛还是党的主席、军委主席,要逼我造反,我就造个天翻地乱。”
今天,毛来电吩咐说:“昨天我生日,心情舒畅,酒喝了过多,发了一通,不算数”,要我们不要传开。我想毛下一步要从北京市委、从计委、从中办、从文化部开刀。
感到毛要整人了
一九六五年九月三十日:风吹得很劲。毛提出,让叶群多关心政治大事,创条件参加实际一线面上工作。问了叶群行政级别,说:“十四级,太低、太低!”毛的办公室主任是七级、八级。毛说:“不能再干等着,国庆节后准备对各大区第一书记放炮,提出:中央出修正主义造反,中央不正确的就可以不执行,不要迷信中央,不要怕兵变,不要怕乱,不要怕造反。大乱才能大治,是我革命斗争实践中的思想理论结晶。”毛要从舆论上、组织上发动进攻,要整人,要搞垮人了。
注:通过毛的这一番话可以明白,为何请林彪当生日贵客,是因为林有军权。并且毛还以给叶群提高级别来拉拢林彪,毛问了叶群行政级别,说:「十四级,太低、太低!」然后毛谈到的才是他真正关心的军队问题。
毛派江青插手部队文艺工作
一九六六年一月五日:婆娘要到部队插手文艺,要从文艺上作政治突破口,借用军队力量,搞政治权力斗争。
毛对婆娘到部队事,很着急,又来电话说,江青要来拜访我,要我安排她到部队体验生活。玩什么花招,体验什么生活?是接圣旨搞政治斗争。萧华就是很反感这个婆娘到部队,打了两次招呼,还顶着。
(按:一九六六年四月十日,中共中央批准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纪要》。)
识破毛的阴谋--文化大革命开始
一九六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老毛施阳谋外出,由刘(少奇)主持中央会议,经刘除“彭、罗、陆、杨”作第一步,再通过毛的政治斗争纲领文件,铲除刘、周、邓,这是毛的阴谋。
(按:一九六六年五月四日至二十六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十六日,会议通过由陈伯达、康生起草,毛泽东作了七处修改的《五一六通知》。通过时,朱德、陈云、李富春三人弃权。)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七日:毛已决意要除刘、邓。刘邓提议,六一年八月召开党的九大。毛说:要请长假调理。六四年五月,政治局提出:八大至今已八年,要召开九大。毛说:要返故乡休息。毛指:六一年是要复辟搞修正主义,六四年是排斥毛夺权。
毛在会上指:刘邓主要还是五十天的问题,能认识、检讨就可以了。会后,和伯达、康生、谢富治说:刘邓是十年、二十年的问题,特别是刘。
(按: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四日至六日,毛泽东委托林彪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一九六七年二月十九日:“B52”(林私下对毛的称呼)下指令,要整一批不服气、不买账的老帅,借此以中央文革取代中央政治局的权力。婆娘、谢(富治)、张(春桥)锋芒毕露,执行“B52”部署不遗余力,党心、军心、民心会发自内心:“毛主席万岁!”
全国大规模武斗开始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三十日:运动要失控:学校停课了,工矿企业大部分停顿了,农村也要革命了,党政机关都反了,全国都动了。
“B52”说:“乱一乱怕什么?大乱才能大治。”上海十多万人参加武斗,全市瘫痪。伯达问我意见,我意见很简单:“武斗不行。谁下命令都不行。是文化大革命,不是革命战争。我反对武斗、打人”。我问总理:“上海是不是那个眼镜蛇(林私下对张春桥的称呼)搞的?”总理告诉我:“一、很反对武斗;二、情况不怎么了解,要等最高指示。”
(按: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三十日,上海康平路事件是全国大规模武斗的开端。)
夺权斗争,全国大乱
一九六七年一月九日:一月革命,上海夺权斗争,是“B52”授权眼镜蛇、婆娘搞的。全国各处,从上至下、天南地北展开夺权斗争。谁夺谁的权?婆娘代“B52”到处放炮,到处打、砸、抢、抓、斗,到处埋下仇恨种子。
一九六七年一月二十日:局势继续乱,二十五个省区告急瘫痪。动用武装部门、保卫部门武器参与武斗。双方都坚持忠于同一个神,同一个魂,同一个旨。
“B52”对局势的发展开始感到不安。每天上报武斗伤亡数目数千人。提出军队下去支左稳定局面,如不行,实施军管。我说,是个好的决策,但军队下去要有个方向,有个时间表,军队本身有战备任务。
老帅大闹怀仁堂
一九六七年三月十五日:一批老帅闹了怀仁堂,是冲着“B52”的婆娘和几个得意忘形的先锋的,激怒了“B52”,下令叫老帅去休息。总理也给批了:搞折衷主义。文革帮取代了政治局,一场风暴会逼来。
毛周关系
一九六七年三月十八日:“B52”问:总理对文化大革命、对新生事物的立场?我随即说:“紧跟主席的”,有意留给“B52”纠正的。“B52”点点头说:“能不能思考五分钟,下结论?”我还是有意等着装作思考。“B52”抽了第二支烟一半,按捺不住道出:“总理思想上和刘是合拍的,组织上是看我的。总理中庸哲学,你和我也要学一点。”说着仰天大笑。
毛让江青插手军队,林彪抵制
一九六七年七月二十三日:我林彪还能睁着眼!就决不能让婆娘插手军队。乱了,失控了,派军队到地方、到学校,是“B52”的主意。鼓动造反派打倒军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是“B52”指使婆娘煽风点火的。军内走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冲击军事机关、冲击军区,是对着谁来冲的?
谢富治来说,婆娘想在军委办、总政治部挂个职。我问:谁的主意?我不信主席有这样安排。我问了总理:“怎么回事?”总理说:“听了也当作一风吹。”
(按:林彪对毛看的很透。据汪东兴回忆录档案,毛授意谢富治向林彪提议,安排江青到军委办挂个副主任,或到总政挂个副主任职务。林彪强调「要有主席批示或指示,才能安排」。将了毛一军,毛对林彪怵一头,只好作罢。)
毛派工宣队进驻上层建筑领域
一九六八年七月二十七日:又是一大创举!从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上“B52”命名的“七二一大学”。用不了五年,国防、科技、工业、学校、文化,都要闹人才荒。
最高指示又下达: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进驻科研、教育系统,要打破知识分子独霸的一统天下,占领那些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看来乱得还不够,还未能看到尽头。
江青定刘少奇五大罪状
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婆娘整出刘少奇五大“死罪”,王光美是美国情报局特务的材料。文革组意见:王光美死刑,立即执行。“B52”在材料上圈阅了,其他成员照样画圈,无一例外,再批上“完全同意”四字。我也跟随。第二天又退回。“B52”批上“刀下留人”四字,果然不到你不服。
毛将林定为亲密战友、接班人并写入党章
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一日:总理送来党章草案定稿,把我列为毛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我心不安,向总理提出:“是否不妥?谁提出的?主席意见呢?”总理告知:“是主席亲自提议的,有指示。既然定了党的副主席,当然是接主席的班,名正言顺。”我还是建议征求其他同志的意见。
婆娘来电恭贺我是主席唯一接班人,又表示在任何情况下捍卫我、保卫我的一套!话的主题还是要求安排她在军队担任高职。
(按:林彪列为毛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党纲,以往所有公开材料,都回避这个关键问题。事实是毛亲自提议的,这就证明了“九一三事件”后中共所传达的毛在六六年给江青信中对林的不信任,完全是伪造的。)
“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袭”紧急动员令
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七日:会议发生争议,气氛很紧张。“B52”突然离题提出,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苏修要宣布开战,美帝准备入侵,蒋介石部署反攻大陆,印度要侵占西藏。到会的都给突发性幽灵所勾划出的最新情报怔住,都提出了疑问,等着总理、我的态度。我还是不想表态,被“B52”点了名,就说了:“蒋介石反攻大陆还要老板点头,加大扰乱、挑衅,会的。另一个因素看,我们局势能稳定下来、正常了,谅不敢大的军事挑衅。苏修宣布开战,还得有个藉口;美帝入侵,至少近期不可能,他越战陷得很深。”三个老帅也认同我的分析。“B52”当即发怒:“看来我和亲密战友不够亲密了,我又变成了少数。我以党主席提议,民主表决。同意我的意见请举手,反对的不举手。”通过了。一个老帅改变立场,四人未举手。
(按:三个老帅指朱德、刘伯承、叶剑英,是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改变立场的是叶剑英。四个未举手的是朱德、林彪、刘伯承、陈伯达。十月十七日晚,即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来袭》的紧急指示,要求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十月十八日,以《林副主席第一号令》正式下达紧急指示,引起全国、国际极大震动。近期,党史研究学者指:毛泽东当年搞出“战备紧急动员”,是企图借此凝聚全党全国力量,摆脱文革困境,把国人目光转移到“反对外国侵略”上。)
毛泽东生前机要秘书张玉凤,历时三年写就的回忆录书稿《回忆在主席身边的岁月》(暂名),经中宣部、毛泽东思想研究室等单位审核四个月,最后决定:该书极不宜发表,其中某些二人的对话留作研究参阅。据悉,书稿内容涉及毛泽东与林彪、周恩来、江青等人之间不寻常关系的问题。全书八十多万字,已通过一审,但却遭到毛泽东后人反对而暂搁。原因是毛泽东的女儿、侄孙坚决反对,指内容有损领袖形象。传说他们愿出一百万人民币买断版权,阻止出版。
林彪对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评价,入木三分
毛家湾,一切都那么安静。
林彪父子两个,在黑暗的书房里聊天。“读书与处世。我们今天就谈这两个题目。”林彪说。
“这两个题目都很有意思。”林立果渴望与父亲多交谈,当然很高兴。他首先问林彪:“你觉得列宁、斯大林和马克思有什么不同?”
“我喜欢马克思,有时他很温暖,越是他偏激的时候越可爱。他喜欢用不同的句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而列宁、斯大林用一个句型表达好几个意思。文采上是不用说了,做人上也看得出明暗大小来。毛泽东也喜欢用那种模棱两可的口气说话,不交代清楚,神秘,留下一手。当然,他的文章是条理清楚的,深入浅出。但是,他不应当装作什么都懂得,好象万能的上帝。他不懂得国计民生,不懂得经济规律,所以想法古怪,乱弹琴。很多概念都是模糊的,如四清社教、百花齐放、公私合营,都是这样,只有他一个人能够解释。你当了他的应声虫,不好也是好;不当他的应声虫,好也是不好。黑格尔说,何谓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就是公众利益的代表者。毛泽东的认为伟大人物就是他的利益的追随者。群众追随,群众伟大;个人追随,个人伟大。他还好意思说时势造英雄呢?整个就是英雄造世界的理论,比尼采还厉害!也有道理。你百依百顺,他就完全放心了,你就是他了。所以,我也说过很多话,是赞美他的。后人会说我阿谀逢迎他,巴结他。随便他们怎么说了。我原来是真心觉得他伟大他正确的,我保他。别人说他有污点,我是一概不承认。后来,我知道不行了。他做得太过分了,叫人无法老跟下去。”
叶群进来,给林彪放下一份文件,看看林立果,说:“没给老爸说点笑话吗?”“你也可以听一听。但是,不要出去胡说。”林彪居然允许叶群听讲,这是少有的。他嘱咐叶群:“话要少说,书要多读。不明白的事情,不应该说;真正明白了,就没有必要说了。所以,能说的话大都是无聊的重复,真东西只有教师给学生讲。你明白吗?”“我明白首长的话。我得记下来。”叶群受宠若惊地说。
“你还是不明白。如果明白了,就不会说这种话,也不必记下来。”林彪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学说,儒家重赏,法家重罚,道家赏罚分明。所以我相信道家比别的好一点。道家讲究养生,我觉得有意思。我不想干更多的事情,就是好好休息。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干很多事情。我打了几十年仗,不想再弄别的,也没那些精力。可是,阎王当家,大鬼小鬼都不知道自己明天该如何。怎样看阎王?就是看他的利益。万般皆下品,利益唯独高。离开利益,什么都看不清。”
“我们有没有利益问题?也有。刘少奇他们有没有利益问题,有。老百姓也都有。利益归利益,但是要适可然止。少奇的书(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作者注)写得很好,他说党员的利益服从全党,没说不要利益。全党是谁呢?现在成了毛泽东一个人了。一个人!他做事没有限度,凡事做绝了。绝了就是一点论,必有大恶果。恶果大了,就显露出来;恶果小了,还勉强压得住。斯大林在世时,很多事情做绝了,于是就有人反对他。后来把他的尸体拖出来,也是绝了。毛泽东穿着睡衣骂人家(指赫鲁晓夫,作者注),也太过分了。阿尔巴尼亚处理他们的女政治局委员,也绝了。毛打击王明,往死里整,乱了套。对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都过分了。才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刘少奇和彭真,都是有本事的人,他们对干部赏罚分明,一视同仁,自己不是混饭吃的,也不要别人吊儿郎当。这是对的。他们整人也不象毛那么厉害,所以建立了势力。毛泽东老是喜欢说辩证法,不知他的辩证法是个什么东西!他说的社会主义,也越来越叫人不知是什么玩意儿了。”
“我看,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简单地说就是平均主义加独裁政治。”林立果说。
“平均主义,也当用两点论的眼光看,有好有坏。”林彪还是那么平静,叶群也学乖了,小姑娘似地双手抱膝听讲。林彪的兴趣既不在叶群身上,也不在儿子身上,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心得流放。他看了看自己的手背、手掌和指甲,说:“过去穷人那么多,平均了,大家就高兴。现在虽然苦,可是大家都一样,差别不大,也就稳定。至于独裁,那是肯定的。毛自己也承认。你们不觉得他象个痞子吗?太象了!如果我将来输给他,只会输在我痞子劲不够上。正经的打仗,我不怕。我打仗的时候,不在乎小东西。有些所谓将军,常被小股游击队和小部队骚扰得烦躁不安,甚至误中了奸计。不好。要看主要目标,小的挑衅、刺激、污辱,算了。我只注意根本问题,认真对付。我不会过分,会有分寸的胜利。胜利了,也要给人一条活命,给人饭吃,不能想法治死人家。对孩子也是一样,自己养的要关心,不是自己养的,也要关心。”
林彪看了看叶群,叶群低下头去。“说到韬晦,我不否认。谁不韬晦?就看谁搞得象样罢了。很难说啊。对毛泽东,你还是得讲韬晦,曹操说,胸有大志,腹有良谋。一切是非,不说,不解释,只附和。不成熟的话不说,宁肯沉默。把自己的兴趣都隐藏起来,使他不知道我们想什么。当他是外人,是贼骨头,不示以感情。同时,要吸收他的智慧。”林彪突然来了情绪,眼睛睁得老大,额头居然也放光了。这是他生活中少有的现象,叶群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以为首长要发布什么命令。
林彪用手势将她按了下去,说:“近来,毛泽东经常对我表示轻视、不满,我在被污辱,被鞭打,被讽刺。他歧视我,毫无理由地歧视我。这种生活太无聊,但是没有什么办法打开新局面。所以,我只有学习,读书。我能靠近他吗?越靠近越危险。叫我表示感情?根本谈不到了现在。与一个专门仇恨、轻视、终日算计别人、将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去的人套近乎?我不干。勾心斗角、热衷于倾轧的人,何情可言!我不再对他有多大的希望了。
林立果看看父亲,觉得心头一阵心酸。他扶父亲坐下,生怕他因激动而生病。叶群劝林彪好好休息:“今天讲得很多,还好。老虎,要反复思考,认真学习。”
林立果没有理会叶群。叶群出去了。林立果看着已经平静下来的父亲,诚恳地说:“爸爸地话,给我照明了道路。可能有人说忠说奸地议论我们,但是,中国的历史会在我们的道德上给以清楚的评价。我坚信,我们是觉醒了。现在分辨谁忠谁奸,已经不必要了。”
林彪经过长期的静观默察,终于丢掉幻想,对毛泽东的态度变得明朗起来了。他对儿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我最近看了好几遍屈原,一点用处也没有,徒增烦恼。我们是军人,应当有自己的办事风格。”
林立果说:“我建议,先消灭周,毛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
林彪微笑着说:“周那个人,不是中国的祸害,甚至可以说是个好人。为什么?因为他基本是在保自己,并不主动害人。这无可厚非。谁不保护自己呢?生物都有这种本能。中国的祸害是毛。他是主要矛盾。他不掌权了,什么都好说了。”
林立果说:“可是毛周围有周这样貌似大忠、实则大奸的大帮凶,事情就难办。”林彪摇头:“那等于自杀。你杀了周,毛不认可,周身后的军队就出来勤王。你觉得周恩来手里的军队力量很大吗?没有我,他就是军队中最有实力的人。难道他的实力比毛泽东的还大?本来没有毛的大,可是毛胡来,很多力量就被周拣起来了。”
“那就只好兵谏毛泽东。”林立果说:“不然我们会坐牢、杀头。这条路子,我想过。似乎是一条正确的路子。”
林彪深沉地说:“仗是不能乱打的。中国人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乘之师。具体怎么做,还是问题。这种方式,要有巩固的政治基础,雄厚的经济力量,充足的兵员和优良的武器。我们可以向这个方向考虑问题。开始名声不好,后来就会被人民接受。天下苦秦久矣!”
“我们可以不可以造成割据形势,将中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林立果问道,“打几次仗,即使我们吃不掉他,他也不能吃掉我们。然后谈判停火,南北分离。”
“打仗,要么不打。要打,就要致命。”林彪说,“你的想法还比较幼稚。战争中不能想自己坐牢、杀头,只能想胜利。你要记住这个要领。我曾经把这个经验写给刘亚楼。含糊不得,犹豫不得,宽容不得。胜利了,什么都好说了。”
林立果兴奋地说:“胜利以后,我们怎样治理这个国家?”林彪微笑着说:“老虎,我告诉你一句话,你记住了:我治理不了这个国家。不要说现在千疮百孔,就是正常情况,我也不知道怎么管理国家。这样大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各种事业,都是非常复杂的。我不喜欢行政事务,不喜欢交往,身体情况也不好,不能管理国家。这就是我为什么觉得委屈的原因。我有自知之明,从来没想当什么国家主席。”
“那我们还打天下干什么?”林立果问。
“开始打天下,是为了平等、公道、安全。”林彪划了一根火柴,看着它慢慢熄灭,苦笑着说,“打下天下后,才知道,世界上哪有这些东西。很可笑。”
“我以为我们能治理好国家。”林立果踌躇满志地说:“怎么也比老毛弄得好点。”
“你有这个信心,很好。可是,我告诉你,你得会用人。要叫各种有本事的人去管理国家事务,包括党的事情。要把各种受委屈的人利用起来,要将人们的不满转化到生产和管理上去。这些,我都不行。我只懂得点军事,对国家的统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很大的热情,但是能力有限。我希望保持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保障军队发挥正常作用,就行了。我多次表示过这种意志,毛不是不知道。可是庐山上,他还是无中生有地诬蔑我要抢班夺权!毛泽东的错误就是以为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对,别人狗屁不是。”
“要想叫他知道自己不是一贯正确,就得来硬的。”林立果说,“兵谏也行。那么,一开始就要狠狠地打击他,才能逼迫他就范。只要坚持三五个月,我们就能搞臭他,叫他无法再掌权。他这个人是容易搞臭的,只要稍微给人们一点点自由,让人家说话,不出一百天,他就得臭。”
林立果说:“那我们现在干什么?他们都在加紧准备,形势逼人啊!”
林彪说:“我不能背叛我的事业。我首先得争取和平解决。当然,毛这个人很固执,和平解决的希望很小。可是人老了,性情可能会温和一些。谈话看来是没有希望了,但是除了谈话之外,也许还有别的办法,不一定要马上打仗。实际上,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坏的办法。再说,现在他们没动手,我们如果先动手,说不过去。”。
(以上谈话内容,均见林彪、叶群日记。修饰词为作者加。作者注)”
谢选骏指出:林彪评论毛刘周等人的匪首,独独没有撒泡尿照照自己的猴脸,但实际上,他对同伙的评论,也是对他自己的检讨。毛泽东集团的恶事,林婊子不遑多让也。
网文《胡星斗:林彪真相》报道:
一
林彪永远是个谜。
他一半是白脸,一半是红脸;他是“两面派”,是“阴谋家”。
他是特定社会的产物,是时代的悲剧。
他反映了制度的缺陷、社会的扭曲和民族性的劣根。
二
林彪原本性格耿直。他不擅交际,喜欢独处。
聂荣臻说:元帅中只有林彪、彭德怀两人敢于顶撞毛泽东。
林彪反对出兵朝鲜,甚至以有病为由拒绝率兵入朝;可是当斯大林收回出动16个团的苏联空军协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的决定后,林彪在宴会上拒绝与斯大林碰杯。
林彪曾想到贵州当省长,以避开政治旋涡。
林彪反对“大跃进”,私下里说毛泽东“凭空想胡来”,“说绝了,做绝了,绝则错”,并说彭德怀的“万言书”是正确的,就是急了点。
1959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指责彭德怀在遵义会议后唆使林彪给中央写信,反对他。可是,林彪却说:那封信与彭德怀无关。
还是在庐山会议上,林彪对彭德怀说:“只有毛主席能当大英雄,你我离得远得很,不要打这个主意,我有暮气,……缺点是有暮气。”毛泽东批评了林彪的暮气,要他继续革命。
三
林彪在外面高喊“四个伟大”,在他的居处毛家湾却不挂毛主席像,甚至印有毛主席语录和照片的报纸在林家厕所被当作卫生纸用,这在个人崇拜的狂热年代,如果发生在老百姓身上无疑是弥天大罪。
毛泽东亲自召集主持的会议,林彪也敢称病不参加;19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后,毛泽东让林彪当接班人,林却坚辞不受,还写了一份报告继续推辞。毛泽东在这个报告上作了批示,坚持让林彪作接班人,可是林彪竟然将主席的“钦批”报告撕碎扔进了痰盂。可见,林彪从内心来说对毛泽东极其反感。1971年“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上,林彪竟然给毛泽东来了个不辞而别……。
但林彪也深刻领悟明哲保身、韬光养晦的道理。他的室内张挂条幅:“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他处理文件的原则是“主席画圈我画圈”,只有毛泽东表过态的,秘书才代他画圈,否则他总是把球踢回去,“呈主席批示。”他还让秘书模仿自己的笔迹批文件,写上“完全同意毛主席的批示。”他为了表示对毛泽东的尊敬,把“请主席阅”改为“呈主席阅”。
四
林彪公开里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最大最大最大”,背地里却说:“刘少奇、邓小平是好同志,拿掉刘没道理。”他还说:“刘少奇在理论上比毛主席讲得透。”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林彪最爱读。
“九大”是林彪失败的肇端,也是他与毛泽东公开分歧的开始。“九大”虽然把林彪作为接班人写进了党章,但毛泽东没有采纳林彪、陈伯达主持起草的“九大”政治报告,此事给了林彪以沉重的打击。林、陈的报告《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主张国内的主要矛盾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国家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发展生产。毛泽东对此违背“阶级斗争为纲”的报告稿极其不满,决定另起炉灶,改由张春桥、姚文元起草。可林彪、陈伯达又修改了报告,呈递毛泽东,毛泽东连信封也不打开,写上“退陈伯达”。陈伯达随后即被打倒。林彪虽然保住了接班人的地位,可从此失去了毛泽东的信任。
林彪向来对张、姚“笔杆子”极其厌恶,这回他却要在“九大”念他们起草的报告,此事差点气炸了林彪的肺。林彪直到上台的最后一分钟也没看报告一眼,秘书说:“我给您讲解一下报告”,林彪却断然拒绝:“不听!”林彪念报告时脸色煞白,头也不抬起来一下,念完报告后回到家里,叶群说:“我真担心你念错了”,可林彪生气地说:“多念错一点才好!”
五
林彪集团与江青一伙势不两立。虽然为了维护与毛泽东之间的关系,林彪又不得不让叶群去讨好江青。
林彪、陈伯达主张“还是应当搞好生产,发展生产”,而毛泽东、江青、张春桥等人却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纲”。
林彪集团的主要成员都是在“文革”初期被江青一伙严酷迫害,后来得到林彪保护的人。比如邱会作被红卫兵打断了肋骨,向林彪求救,林彪救了他,丘于是感恩戴德。
林彪极其反感江青。有一次,林彪大叫着让叶群把江青赶走;还有一次,林彪扬言要“毙了她!”林彪曾说“政变正朝着有利于笔杆子,而不是枪杆子的方向发展”;“笔杆子托派集团正在任意篡改、歪曲马列主义,为他们的私利服务”;林彪等人曾提出“清君侧”、“除三蛇”(他把江青叫做“白花蛇”,张春桥为“眼镜蛇”,姚文元为“响尾蛇”,其时,王洪文还未调到中央);林彪要搞掉江、张、姚等几个“奸佞”,实施“新政”,“新政的第一条,就是中止文革,搞国富民强”。
六
林彪把他与毛泽东的关系完全看作是封建君臣关系,他在笔记中写道:“主先臣后(切勿臣先抢先)”,“主倡臣和(切勿臣倡或不和)。”“民主集中制——服从——纪律。”“主席就是最大的‘群众’,他一个人顶亿万人,所以和他的关系搞好了,就等于对群众搞好了,这是最大的选票。”“党性,遵命性也。”“坚决的左倾高姿态。”“终生不犯错误之法,得个拥护××的称号,——跟着转、喊。”“勿讲真理而重迎合。”“决议不好也同意——头等大事,不然是书呆子。”
林彪还有著名的“三不主义:不负责,不建言,不得罪”,以及“三要:要响应,要表扬,要报好消息”等。
林彪勤于读书,喜欢思考,厌烦“官样文章”,因此,他创造了“文革”中的许多词汇:“四好连队”、“五好战士”、“四个伟大”、“三忠于”、“四无限”、“高举”、“紧跟”、“照办”、“治军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种情况三种打法”、“活学活用”、“走捷径”、“天天读”、“背语录”,等等。他还提出了“顶峰论”、“天才论”、“领袖决定一切论”……。
七
林彪以其独异的思想、怪僻的个性、韬光养晦的手法、极端的吹捧语言,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团、无尽的思索空间。陈伯达诗赞林彪:“漫漫思想界,长夜有明灯。赖此导人类,探讨永无垠。”
可以说,林彪是中国人的代表,是中华民族谋略智慧和劣根性的集中反映。从林彪身上折射出民族心理、文化、政治制度、社会体制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和弊端。
因此,林彪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而且是国家的悲剧。
谢选骏指出:林彪是军事天才和政治蠢材,何来悲剧?中共是贼窝而不是国家,何来悲剧?上文明显美化了林彪,作者不懂,林彪如果活着,一定会下令枪毙了作者的。我为何如此说呢?因为我略长作者几岁,经过了林彪统治时期。那是在1969年,学校里开始“选美活动”,找些男女学生去充当士兵。后来林彪死了,才知道那是在“为林立果选妃”。这有无可能是政敌栽赃?当然可能。但是,林彪死前三四年,从1968年到1971年,确实是毛泽东时代里最为黑暗的日子。这即使不是林彪的责任,也是毛林二贼狼狈为奸的恶果;卖身投靠的林婊子(林彪)当然难辞其咎,孙蒋二酋勾结苏俄捣鼓出来的“黄埔军校”当然也难辞其咎。
【057、林彪作恶多端、死有余辜】
《丁凯文:为林彪翻案:林彪的悲剧和中华民族的悲哀》(2019年7月24日 首发)报道:
林彪的悲剧是怎样炼成的?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一位在历史上带有争议的人物更是如此。中国人喜欢用“盖棺论定”一词,这大抵是说,当一位政治人物走入历史后,他的所作所为也被定格,不会再有新的言行表现,那么后人就可根据其人以往的表现给予一份较为客观、中肯的评价。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历史人物的定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政者的好恶,并被他们所操纵,当权者们根据自己的政治利益和需要随意褒贬历史人物,甚至歪曲历史事实与真相,以达到维护、巩固当权者的地位的目的。正因为此,历史人物的形象往往会被人为地拔高或贬低。由此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被当权者“论定”了的人物,日后却被重新评论,一些被当权者定性为“正面”的人物,时过境迁后却被打倒,而一些被当权者定性为“反面”的人物,也不意味着永远翻身无望,历史上颇有一些被当权者定罪甚至杀害的重要人物,若干时日后被平反昭雪,得到了较为公正的评价,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本书的主人公--林彪,恰恰就是这样一位虽然被现在中共当权者“盖棺”但却未被史家“论定”的历史人物。
林彪在中国历史上的是非功过并非可用几句简单的话即可“论定”,我们不妨再简单回顾一下林彪的一生。
早年的林彪生于内忧外患的中国,其时国内军阀混战,国外列强环伺,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还有没有光明和前途?这是那一代国人所面 临的严峻问题,救亡图存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梁启超先生就曾撰写《中国不亡论》,大声疾呼中国决不会亡国的。多少中国的仁人志士将目光投向西方,投向苏俄,认为只有向西方向苏俄等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才能变法图强,才能抵御外辱,救国家于危难之间。于是,就有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有了孙 中山先生的“以俄为师”。在这种大气候下林彪于1925年只身来到广州,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这时的林彪仅仅18岁。
1926年 北伐军起,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声中,林彪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第三连任见习排长,参加了著名的北伐战争。随着国共分裂,1927年8月1日 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林彪随与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开始了自己崭新的人生经历。国共内战锻炼了林彪,给了这个乡间青年充分展示其军事才华的巨大空间。 1929年春,年仅22岁的林彪出任红四军主力第一纵队司令,1930年出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出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在中央苏区,历经了五次反围 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战绩。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开始了“长征”,长征途中林彪过关斩将,在血战湘江、攻克遵义、强渡大渡河、飞夺泸 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等一系列的浴血奋战中,林彪为中共的生存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自己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美名。
自1931 年日本入侵中国东三省以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步步加深,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掀起了全面抗战的热潮。林彪率领的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歼 敌一千余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此次战斗的胜利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极大的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日的信心,林彪更成为抗日名将,抗日英 雄。后来林彪虽被友军阎锡山部误伤,赴苏联疗养,未能再参与日后的对日作战,但林彪从苏联养伤回国后依然积极参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作为毛泽东的 代表和中共代表团的成员,林彪在重庆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要员们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会谈。不仅如此,林彪还与美国驻中国的外交官进行了接触,向美国友人介绍了中共的抗战主张,传达了中共方面要求国民党放松对中共的封锁以及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使共产党也能得到一定比例的美国对华援 助等等,并促成了美军观察组对延安的访问。可以说,林彪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5年在美苏两大盟国 的沉重打击下,日本帝国主义不得不宣告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然而继之而来的却是国共两党的全面内战。作为中共方面的战将,林彪亲赴东北战场,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并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天才,从东北的白山黑水到京津要地,从渡江战役到攻克海南岛,林彪率领的中共第四野战军, 横扫了大半个中国,为中共的建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作为一个职业军人,林彪的战绩无人可出其右。
中共建国之后,林彪深受伤病之苦,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修养的状态,并远离政治核心,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956年的八大前后。1955年4月,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林彪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 员,1958年5月,在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排名在总书记邓小平之前,位居第六。这是毛泽东首次确立了林彪在中共 党内举足轻重的领导地位,尽管这并非是林彪自己争取得来的。1959年在毛泽东的主导下,林彪接替彭德怀出任国防部长和军委第一副主席,主管人民解放军的 工作。众所周知,由于毛泽东于建国之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的乌托邦空想和专制皇权的泛滥,中国的发展历经了巨大的曲折,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更造成中国政治生活的扭曲,从反右到大跃进,从庐山会议的打倒彭德怀“军事俱乐部”到引发全国性的大饥荒,毛泽东的神话逐渐开始褪色。而林彪领导下的解放军则喊出了突出政 治的口号,全军上下掀起了学毛著的热潮,“四好连队”、“五好战士”等应运而生,及时地修补了毛泽东神像上出现的裂痕。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 林彪发表了一篇支持毛泽东的讲话。林彪虽然看到了毛泽东的失误,但是在毛泽东与刘少奇关系紧张和中央上层出现裂痕之际,林彪在“忠君”和“党内大局”的面前选边站在了毛泽东的一侧。事实上,从1959年的庐山会议之后,林彪作为政治家开始一步步卷入风云变幻、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漩涡。
林彪一生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卷入文革的漩涡,虽然林彪被动地被毛泽东拉上了文革的战车,但是正是由于林彪的腾飞伴随着文革的兴起,以及文革爆发前后林彪对毛 泽东的吹捧和支持,致使文革运动如燎原之火烧遍全国。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给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林彪参与其中当然 要负相当的责任。然而林彪责任是否如官方所言,林彪成立了反革命集团要篡党夺权呢?事实显然并非如此。文革当中一切重大的方针决策,每一项战略部署都是毛泽东一人决定,毛泽东从未找过林彪这个“副统帅”协商、讨论,毛泽东只是在作了决定后通知一下林彪,有时甚至连通知都免了。毛泽东对林彪的唯一要求就是替 毛掌管好军队,为毛泽东的文革大业保驾护航。林彪相对于周恩来在文革中所起的实际作用要小得多。因此,林彪与文革开始时众多的中共元老是一样的,他们在毛泽东的威权下,都不得不积极表态参与支持这场运动,所不同的是林彪被毛泽东硬拉上了“副统帅”的宝座,林彪以毛泽东接班人的身分发表的讲话和指示对文革运 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风光程度远非其他中共元老所能比拟,因而也更多地为后人所诟病。
考察林彪的一生,林彪当年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怀着一腔救国救民的激情和愿望,投身军旅,希望找到一条使中国摆脱贫穷和积弱的道路,使中国走向繁荣和富强。林彪与当年共产党中很多先贤一样,为了理 想抛头颅洒热血,不计个人安危,为了革命事业置生死于度外。在长年的军旅生涯中,林彪曾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身上亦曾多处负伤,这在中共军队高阶层指挥官 里也是不多的。虽然中共后来的发展从根本上背离了自己当初的理想,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当初的中共,上上下下充满了理想和朝气,中共也的确网罗了一大批优秀 的人才,林彪当然是这群人之中的佼佼者。1949年中共建国后,中国人民望治心切,对毛泽东与中共寄予厚望,毛泽东在天安门上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了”振奋了多少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然而胜利之后的毛泽东却迅速地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一次次政治运动由小到大,整人由少到多,斗争由党外到党内,再由下层到高层,从打倒“高饶反党联盟”到“反右运动”,从打倒“彭德怀反党集团”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与中共彻底背离了他们当初向国民党争取民主、 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其专制独裁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乃至文革运动登峰造极,让天下生灵涂炭。林彪作为中共的主要领导人难道可以以身幸免吗?
林彪事实上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乃是一个军事家,而非政治家。搅入文革浑水毕竟只占了林彪一生当中短短的五年时间,林彪影响力基本上也只在军队内部,并未 进入政府部门,也未进入党务部门。林彪以军人的身分跻身最高领导层,实非林彪个人能力所能承担,以毛泽东翻云覆雨的性格和不择手段,林彪骑虎难下,也种下了林彪后来倒台的种子。作为军事家的林彪以其军事方面的奇才可彪炳千古,但是作为政治家的林彪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以中国传统史学观点来看待林彪,林彪的 命运实际上并未跳出中国传统的政治格局。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共这一政权的本质特性。中共政权虽有现代国家的共和、民主之名,但实质上仍是中国传统 皇权专制体制。在这种专制体制下,毛泽东居于绝对主导地位,是中国皇权政治体系在现代社会的翻版,毛之晚年尤甚,一任外戚、内侍弄权,江青及其党羽犹如汉初及唐初之吕氏、武氏一族,康生、汪东兴等犹如汉末之十常侍及明末之魏忠贤。而林彪之于毛泽东则与中国传统皇权体制下的君臣关系毫无二致。
如果我们以中国历史上君臣关系加以比较的话,毛泽东对林彪与汉高祖刘邦对韩信之关系多有仿佛。在楚汉相争的历史中,韩信襄助刘邦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汉朝江山的建立居功厥伟,以致刘邦自己在与群臣探讨楚汉胜败之原因时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见《史记》之《淮阴候列传》,以 下引文同)刘邦区区一句话即点明了韩信在楚汉天下之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然韩信之结局却异常惨烈。汉初时韩信被封为楚王,但刘邦对这些异姓王并不放心,这时有人不失时机地向刘邦打小报告,《史记》记载说,“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刘邦则借机“天子巡狩会诸侯”而“游云梦”,从而一举擒拿韩信,刘邦对韩信宣布的罪名是“人告公反”。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欲加之罪而无需确凿的证据。二千年后的毛泽东对林彪采取了几乎与刘邦一模一样的手段,在1971年8月的“南巡”途中,毛泽东指责林彪“想当国家主席”,性质属“篡党夺权”,乃“谋反”是也。毛泽东与刘邦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刘邦当时还是“有人”上书举报韩信谋反,而毛泽东干脆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身分来了个“毛告林反”,正统帅“举报”副统帅要“谋反”,毛泽东的“举报”当然无需什么证据,只要“金口玉言”即可,所谓林彪“谋反”的证据可以在日后制造出来,为时未晚也。显然,以手段的狠辣方面而言,毛泽东比刘邦还要更胜一筹。林彪为了共产党的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较之韩信对汉家天下的确立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其结局竟然与韩信何其相似乃尔。
如果我们再细审毛泽东所建立的“新中国”和 林彪所起的作用,林彪之功绩也只是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新朝”有实际的意义,对于中国人民而言,毛泽东建立的不过就是历朝历代以降又一个“朝廷”而已,其实际上的进步意义甚至还不如孙中山之推翻满清王朝,这一“新朝”并未将中共政权体制转化成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其专制独裁的程度令当年被推翻的国民党也瞠乎其后。换句话说,林彪为中共政权所立下的丰功伟绩也许并不完全为历史所认可。历史无可置疑地证明,毛泽东和中共的胜利却是中国人民苦难的又一次轮回的开始,及至中共建国近四十年后才开始有所醒悟,不宁晚乎?因此,林彪个人的悲剧亦源于此也。
国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传统的观 点来看,端视其人对人民是否有所“德政”,即“恩泽万民”。历史上倍受人民尊崇的人物,在中国的小说、戏剧中常有出现者如狄仁杰、包拯、况钟、海瑞等,皆属清官,他们的身后也颇得人民的怀念。文革结束后,大陆在贬毛的同时,掀起了扬周的热潮,全国上下对周恩来的评价甚高。但是以周恩来在文革当中的所作所 为,周恩来之助纣为虐实比林彪发挥了更大、更重要的作用,但对二者之评价何以有此天壤之别?撇开官方的大力宣传和舆论导向的作用,周恩来确有关心民间疾苦的一面,在紧跟毛泽东“抓革命”的同时,还不忘“促生产”这个事涉国计民生之要事,并在自己有生之年提出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大业。即使现在很多 人对周恩来其人有更多、更深刻的认识,但是仍然不妨碍人们对周恩来的怀念,而这点恰恰是林彪较为缺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林彪对国计民生漠不关心,如果我们 细审林彪早年发表的言论和文革中的一些讲话,林彪是极为重视经济建设的。即使在文革期间,林彪在号召紧跟毛泽东的战略部署时,亦每每强调不可忽视生产建 设。那个被毛泽东否定的陈伯达起草的九大政治报告就有林彪的影子,它提出了要发展生产力将中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周恩来的四届人大报告所提出的实 现“四个现代化”其实也是林彪这一思想的延续。只不过林彪并未主导政府机构和国家建设,林彪的思想不为广大世人所知罢了。
国内对现代 历史人物的研究,以目前的情势来看,依然无法跳出党文化的藩篱和束缚。正面人物依旧都是“高大全”,而反面人物则一无是处,国内史家敢于越雷池者少而又 少,这实在是中国史学界的悲哀。然而这种情形也并非一成不变,以对毛泽东的研究为例,一方面中共政权要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继续高举毛泽东的旗帜,但另一方面却将毛氏思想改头换面,同时也不讳言毛泽东晚年的某些错误,然则对毛氏错误的批判却严格限制在党中央允许的范畴之内,不仅在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上仍然 为毛泽东强加掩饰,而且将这些罪恶分摊到林彪与“四人帮”的头上。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够看到这样一种客观趋势,即对毛泽东的批判日益增多,毛氏的面目也 越来越清晰,毛泽东的形象不仅摇摇欲坠,毛泽东在国人心目的地位更是每况愈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的披露,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发展下去。史学 界对林彪的评论也逐渐有所变化,对林彪早年革命经历的描述已经不太忌讳,当然在正面评价林彪功绩时依然不忘留个尾巴。事实上,林彪最富争议之点还在文革一事。笔者认为,对林彪的评论离不开对毛泽东的评论,惟有将毛泽东在文革当中的责任说清楚,将历史的史实一一澄清,才能还原一个真实的林彪,而非一个被脸谱 化、妖魔化的林彪。
接着,还想就林彪的出走说几句。不少论者对于林彪的出走颇不以为然,谓之曰:不顾“革命气节”和“民族大义”,乃至 “叛国投敌”云云,因此,林彪的的出走当属“卖国”。如此论点大可值得商榷。所谓“革命气节”是针对中共自己而言,而“民族大义”则是针对人民利益和国家 利益而言。毛泽东的文革运动到了彼时彼地早已天怒人怨、众叛亲离,如此“气节”有何保存之价值和意义?放弃了如此的“气节”又有何可惜以致值得大张挞伐 呢?至于什么是人民的利益和国家利益,这些深受党化教育的人恐怕至今也还是没有搞清楚。就文革浩劫而言,打击文革中的极左派势力,终结这一动乱就符合人民 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这已经为历史所证明。林彪敢于在庐山会议上,在毛泽东在世时出手打击文革极左派张春桥,堪称壮举,林彪虽然未能成功,但是林彪所表现出 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佩。“913事件”从表面上看,林彪的确身死蒙古大漠,但是林彪在自己最不利的情况下,在毛泽东意想不到之处打乱了毛泽东的整人部署,使 毛泽东的神话破灭,使毛氏文革走入穷途末路。“913事件”后毛泽东不得不检讨文革策略,解放一大批老干部,重新起用邓小平等人,由此埋下了文革彻底翻盘 的种子。怎么能说林彪对此没有贡献呢?这正是林彪大智大勇之表现,难道林彪像刘少奇、彭德怀一样被整死在黑屋子里就符合“民族大义”?就符合人民利益和国 家利益吗?这些人还可强辩说,林彪出走到了外国就是“叛国投敌”。殊不知在现代社会的政治理念里,当人们面对无可抗拒的政治迫害时,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有逃亡的权力,这种例子不胜枚举,逃亡不等于“叛国”,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林彪的出走即属逃亡避祸,只不过,林彪的出走在中共自己 看来实属大逆不道。时至今日,人们的思维是否也该与时俱进,有所醒悟呢?
最后,再谈谈1980年对林彪反党集团的审判。粉粹“四人帮”两年后的1978年12月,中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决定将林彪、江青“反党集团”案交中纪委审查。1979年8月,根据邓小平提议,召开了“两案”审理座谈会,正式决定“两案”交由司法审理。9月3日,邓小平在听取“两案”审理工作汇报时指出:“有些人罪行严重,要判无期徒刑。黄、吴、李、邱、陈伯达,可以作为一案,王、张、江、姚,包括毛远新,作为一案,作为篡党夺权、阴谋政变的集团来处理,不要一个人一个人去写,要把他们的主要罪行写出来。”在这个情势下,叶剑英于当年十一国庆节上的讲话正式将林彪、江青“反党集团”定性为“反革命集团”。从此,中共将这一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转变为敌我性质的斗争,也意味着原本党内解决的矛盾转为司法解决,开创了以司法审判处理文革遗留下来的政治问题的先河。
司法审理特点之一: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最高权力
在一个民主的法治国家,司法系统独立于国家的政府权力,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要在法庭审理之后由法庭判定,而非国家领导人判定。然而,中国的司法审理恰恰相反,受审人的罪行和罪名都是国家最高领导人拍板定案,是党决定一切。1980年6月,中央成立了“两案”审判指导委员会,由政治局委员彭真出任主任,书记处书记彭冲为副主任,身为最高法院院长的江华和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的黄火青仅仅是这个委员会的委员,接受彭真的直接领导。这个委员会专门负责“两案”主犯的审理工作。在这个委员会下设立了“两案”审判工作小组,中央政法委秘书长、人大法制委主任刘复之,公安部副部长凌云为召集人,刘任组长,该小组又下设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审判工作办公室”,该办公室设在解放军总政治部。
早在1978年6月,邓小平就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四人帮”揭深批透,非联系批林不可。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说:“(毛泽东的)错误被林彪、‘四人帮’这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了。他们的目的就是阴谋夺权。所以要区别毛主席的错误同林彪、‘四人帮’的罪行。”在中共中央和“两案”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公检法”三家联合办案,但是审判的日期却不断被推迟。1980年3月19日,中央书记处提出4、5月做准备,6月份审判,7月底审完。但是预审直到9月份才结束。8月27日,刘复之和凌云还就审判工作中的依法取证问题向彭真和彭冲写请示报告,9月17日,中央办公厅以中办57号文件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各大军区、省军区、野战军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转发了这一报告。9月26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73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通知》,通知说:“这次,将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十名主犯: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江腾蛟。办法是,一案起诉,分庭审理,一案判决。这一案的其他罪犯,将由最高人民法院,地方法院,军事法院陆续分别审判。”“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因为案情特别重大,将组织特别检察庭、特别法庭,依法进行审判。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后将采取公开审判方式。”
1980年11月20日“两案”审理正式开庭,1981年1月25日审理完毕。1981年11月6日到22日,中央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两案”审理工作座谈会,陈云作了批示,胡耀邦发表了讲话。1982年1月31日,中央以9号文件形式转发了该座谈会纪要,要求各地“按照胡耀邦同志和陈云同志阐明的中央对‘两案’处理的方针政策和《纪要》中的一些具体规定,审慎地处理本地区本部门的两案工作。”
显而易见,“两案”审判自始至终都是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之下进行,中共凌驾于法律之上,以党代法,以政代法。这样的审判只能是一场政治审判,而非独立的司法审判。
司法审理特点之二:自欺欺人的审判思路--审罪不审错
在中共最高层的领导下,以公审的形式给林彪等人定罪在中共的历史上也是缺乏先例的。但是如果走严格的法律程序,当权者们却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林彪在文革中并无自己的路线,完全是以毛泽东马首是瞻,采取的是“主席画圈我画圈”。文革运动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一切重大的政治决策、战略部署也都是毛泽东一手掌控的,而具体的执行者则是周恩来。对林彪案的审理绕不开毛泽东与周恩来。面对这一棘手的问题,彭真发明了“审罪不审错”的方针。彭真说:“我们是审理罪行的,路线问题我们管不了,公、检、法没有资格审查党的路线问题,也不应该过问这件事。”换句话说,尽管文革事涉党的路线问题,但是毛泽东、周恩来的责任仅仅是犯了错。毛周属于好人犯错,而林彪等人则是“坏人办坏事”。如此自欺欺人的“只审罪行,不审路线”的原则居然得到了邓小平等人的一致同意,并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成为日后审案定案的方针政策。
1980年9月8日,彭真向政治局常委汇报有关公审情况时说:“起诉书所列的犯罪事实,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划开了。”“起诉书不涉及路线问题,工作上的错误,包括党纪、军纪、政纪问题都不涉及。这次审判只审罪行。”“毛主席、周总理和党中央工作上的缺点错误,都不写。”邓小平表态说:“起诉书的内容不能涉及毛主席、周总理的错误,这一点要特别慎重。”为了给周恩来开脱责任,邓小平说:“周总理做了违心的事,讲了违心的话,当时他不这样做是不行的。只有这样,才能做更多的好事,才能保护老干部。”最后,凡是与毛泽东、周恩来不能完全分开的事件都未写进起诉书,如《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林彪“518讲话”、“二月逆流”、武汉“七二〇事件”、“杨余傅事件”、军委办事组取代军委常委会等。
从中共最高决策层所定的原则和方针来看,与他们日后所标榜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精神背道而驰,所谓“好人犯错与坏人犯罪”从根本上抹杀了法律的界限,人为地分割了历史与事实,法律成为邓小平们手中的政治斗争工具。如此之审判也就毫无公正、公平可言了。
司法审理特点之三:林彪集团的罪名与事实完全不符
从1979年9月到1980年5月,林彪集团的起诉书14次易稿,罪行从8条到10条,再从10条到5条。这5条罪名是:(1)诬陷迫害军队领导人,篡夺军权;(2)诬陷迫害老一辈革命家、阴谋篡夺国家领导权;(3)阴谋发动武装政变;(4)另立中央;(5)外逃叛国。此后又经过一轮相关资料的查证,起诉书终于在9月初完成了初稿上报中央政治局,得到邓小平的认可“这个起诉书可以用了。”这些罪名成为日后特别检察厅起诉书和特别法庭判决书的依据。
林彪早在1959年庐山会议后就接替彭德怀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这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任命的,并非林彪篡夺来的,文革时林彪依然是军委副主席,权力与地位并无改变。起诉书说林彪篡夺军权可以说是天大的笑话。文革中一大批军队领导人和老干部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这是毛泽东极左路线的恶果,毛泽东发动文革运动的政治目的在于打倒刘少奇及其追随者,将权力转移倒毛泽东信得过的文革极左派手中,毛泽东在1967年初号召“开展全国全面内战”,先在上海发动了一场御用夺权运动,再将这种模式移植倒全国各个地区。党内一大批干部和广大民众因为毛泽东式的造反夺权而深受其害,国家主席刘少奇等人更是被迫害身亡,应该说毛泽东才是罪魁祸首。文革运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毛泽东作为这场运动的直接策划者、指挥者竟然“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而追随者却要被追究“反革命罪行”,这其中的荒唐、荒谬是显而易见的。林彪的“阴谋发动武装政变”和“另立中央”这两项罪名基本上来自毛泽东时代的专案组和中共十大给林彪定罪的结论,至今也无确凿的证据证明林彪与黄吴李邱等人涉入其中,现有的证据最多只能证明林彪之子林立果有这样的言论。在毛泽东南巡的步步紧逼下,林彪乘机出走,与毛泽东和平分手,其实质就是“逃亡避祸”。然而,逃亡不等同于叛国。面对不可避免的政治迫害,人人都有逃亡的权利,林彪也不例外。
事实证明,林彪等人既无“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反革命”动机,也无相应的事实。相反,在毛泽东的绝对权威下,他们在文革当中紧跟毛泽东恰恰就是要维护和巩固这一政权和制度。林彪的倒台仅仅因为政治理念上与毛泽东发生了冲突,打击了毛泽东的文革红人--张春桥,触动了毛泽东的文革底线,而遭到毛泽东的打击和清洗。林彪事件说到底还是一场政治事件,与是否“革命”与“反革命”毫无关联,所谓“反革命罪”无非就是毛泽东、邓小平大搞政治迫害的一个工具而已。
司法审理特点之四:林彪案涉案人的量刑由中共最高当局决定
公审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虽然顺利进行,但是最终如何给“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量刑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曾任特别法庭副庭长的伍修权回忆说:“关于首犯杀不杀的问题,经过多次反复讨论,老是定不下来,先提出江青、张春桥二人一定要杀,以后又认为不杀为宜,后来又说还是得杀。我们也决定不了,最后提交到中央政治局去讨论”。最高法院特别法庭的这些法官们哪里有权给林彪、江青 集团“主犯”定案和量刑,他们仅仅是承办人而已,一切都要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行事。据原公安部副部长凌云回忆:“快到审判结束时,提交中央常委讨论。······最后是小平他们决定,对江青不杀,判死缓。当时,有的同志提出,林彪一案多是军队干部,他们有战功。小平说,战功是战功,罪行是罪行,有战功,也不能不判。”据知情人透露,中央和军队里有一部分老干部认为,黄吴李邱应该无罪释放,但此议遭到邓小平的断然否决,最后邓同意公审判刑之后即保外就医。最终,黄吴李邱四个所谓“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分别被判18年、17年、17年和16年。公审判决之后不久,他们四人就被分别保外就医安置在青岛、济南、太原和西安,虽然他们并未脱离严密的监管,但是毕竟走出了秦城监狱,相对地得到了一定的自由。
事实证明,1980年在邓小平、彭真的主导下,“两案审判”纯属政治结论先行,检察院、法院皆为傀儡,均接受“两案审判指导委员会”的领导,律师更要密切配合官方的部署,与官方保持一致,被起诉者的罪名和刑期都是事先拟定好之后在法庭上走个过场,许多被告甚至被要求必须绝对配合官方的“演出”,事先演练好法庭拟定好的问答辞。为了使审判能够顺利过关,特别法庭还找人模拟被告做演习,检方和法庭联合演戏。参与“两案”审判的律师张思之先生对此有个精辟的总结:“两案的审判倒也算一个‘典范’:司法不能独立的典范”。
毛泽东与邓小平两个不同时期对林案处理的对比
第一,在专案制度制造冤案问题上,毛泽东时代与邓小平时代并无本质的区别。毛泽东惯于将党内不同意见打成敌对势力或反党集团,将他们长期软禁、关押,甚至迫害致死,文革中的刘少奇案、林彪案皆属此类。邓小平则利用法律手段,将党内不同政见或派别的人打成反革命集团,予以审判、判刑,法律成为他的整人的工具,也成为日后中共当权者置政敌于死地的不二法宝。毛泽东对待林彪案的态度是“林彪帮了我一个大忙”,文革中的一切罪过都推到林彪身上,但是对黄吴李邱几人还不想冤枉到底,只是予以软禁,看管在北京卫戍区,没有给予特别的折磨和虐待,与那些关押在秦城监狱的老干部们相比,待遇还要稍好一些。邓小平对林案的态度是“是要毛还是要林的问题”,为了维护毛泽东的旗帜和自己统治合法性,邓仍然让早已死去的林彪继续帮自己的忙,让林彪成为毛泽东文革罪孽的替罪羊。此外,邓小平改变了毛泽东对黄吴李邱的处理办法,不仅将他们投进秦城监狱,还把他们划为林彪集团的主犯,代替已死的林彪接受公审判刑。林彪案成为毛泽东和邓小平时代共同维系的“铁案”,不能动摇。事实上,毛、邓二人都没有遵循 自己标榜的实事求是的原则,而是采取实用主义手段,以达到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林案的结论也被以后的中共当权者遵从至今。
第二,毛泽东与邓小平皆以文革概念作文章。文革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被毛泽东视为晚年从事的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容不得任何人质疑、批评,凡是不能与毛 一心一意坚持文革运动之人,都会被毛冷落,靠边站,批判,甚至关押、审查,乃至打倒,整死。林彪在庐山会议上批评了张春桥,引发了绝大多数中央委员的共鸣,要追究张春桥文革中的活动,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毛泽东忽然发现林彪不仅不是自己思想上的继承人,甚至也不是其组织路线的继承人,毛泽东在世时就敢太岁头上动土,毛泽东一旦死去,毛的衣钵传人张春桥们定会被彻底清算,这是毛决不能容忍的。在毛泽东的眼里,林彪与刘少奇是一样的,都是“鼓吹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绊脚石,是必须被清除的反对文革运动的对象。所以,毛认定林彪是反对文革的,是“极右”。邓小平上台后拨乱反正,采取了彻底否定文革的政策。但与此同时,邓小平还要维护毛泽东这面旗帜。邓的逻辑是,毛泽东错误仅仅是发动了文革,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邓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定林彪是“极左”,是积极从事文革运动的罪人,以此将原本相互视同水火的林彪和“四人帮” 绑在一起,替毛泽东承担了文革的罪责。在毛邓两个不同的时期,林彪从“极右”变成了“极左”,其荒谬性由此可见一斑。
第三,毛泽东斗倒自己的对手时善于制造历史假案和现实假案,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衣钵,不仅继续维持假案,甚至以法院判决的形式确认了这些假案,且从此封杀任何对“两案”审判的质疑和申诉。毛泽东为了打倒刘少奇,利用历史问题将刘打成“叛徒、内奸、工贼”,林彪倒台后,则被说成为历史上一贯反对毛泽东,红军时代就当过“逃兵”,朝鲜战争没有领兵入朝是“贪生怕死”。1970年的庐山会议是林彪未成功的反革命政变,林彪发布的对苏战备“一号令”也被指为篡党夺权的预演,《“571工程”纪要》更与林彪直接挂钩,是反革命政变的纲领。邓小平时代则将林彪批判为山头主义的典型,将1958年毛泽东和他本人整刘伯承、粟裕等人的责任推到林彪的头上,彭德怀1959年的被打倒也是林彪的罪过。1980年的“两案”审判承继了毛泽东时代专案组搞出来的“逼供信”材料,将林彪、黄吴李邱打成“政变、谋杀、南逃”的主犯,法律成为邓小平整人的工具。
第四,毛泽东时代为了批判林彪,全国上下大搞伪道德批判,利用 “评法批儒” 歪曲历史,将历史上的法家曲解为代表了进步势力,而儒家则代表了反动势力,林彪则是反动的儒家势力在新时期的代表,由此生拉硬扯地将林彪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一起批判,将林彪批判为孔孟之道的信徒,批林演变为“评法批儒”,批现代大儒。毛泽东让历史为现实政治服务,由此肯定文革“反修防修”的重要意义。邓小平时期放弃了毛泽东这套“极左”思路,将林彪批为“反党乱军”,破坏军队建设,特别是破坏了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等。然而,讽刺的是邓小平所坚持的恰恰是林彪多年以来所强调的“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党指挥枪”,保持军队的稳定,抓紧战备准备打仗等等。事实证明,毛泽东、林彪、邓小平的建军思想一脉相传,并无本质上的分歧。问题在于,文革中毛泽东为了稳定全国局势,下令解放军介入文革运动,搞“三支两军”,在这个大环境下,军队不得不卷入文革泥淖。造成这种局面的最大责任者是毛泽东而非林彪。
第五,林彪案株连之广不亚于文革中的刘少奇案,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军军级干部以上因林彪事件被立案审查者近千人,其他广受牵连者达三十万众。这是文革中毛泽东亲手制造的又一次历史的黑暗。即使是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后,他们仍然无法得到解脱,不能得到公正的待遇。毛泽东的时代他们因为林彪事件受株连,到了邓小平时代,他们依然因林彪事件而受难。林彪事件牵连者只有少数人后来得到平反昭雪,如李雪峰、郑维山、卜占亚等人。但是其他原四野的干部仍然被林彪案压得喘不过气来,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很多人死不瞑目。这在中共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中共的领导者们可以与当年的宿敌台湾的国民党“相逢一笑泯恩仇”,也可以与朝鲜战争中的死对头“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共弃前嫌握手言欢,还可以向前看和昔日的“苏修社会帝国主义者”化解一切恩恩怨怨,但却唯独不能放与他们一起同生死共患难打天下的自己人一马!何其可悲、可叹。
谢选骏指出:林彪作恶多端、死有余辜——别的不说,仅仅长春围城处心积虑饿死数十万平民一事,林彪就很阴毒,难怪后来恶报丝毫不爽。《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时候,自己目睹惨状因为大叫“吾寿不永矣”,就是这个道理。而且长春百姓还不是敌对阵营的藤甲兵,林彪为了胜利如此歹毒,可见其人品低下。可惜林彪没有诸葛亮的自知之明,不知自己因何而死。这也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吧。所以她也向周恩来、邓小平一样,尸骨无存、灰飞烟灭了。还不如他们手下的大小喽啰。
【058、刘晓波就是萨达姆侯赛因】
《赵紫阳秘书鲍彤被公安登门禁言 涉刘晓波》(2017-06-29 自由亚洲)说:
在海内外强烈关注下,中国司法部召集美、德、欧盟外交官,称刘晓波因病情严重,不适宜出国治病。西方外交官就刘晓波的境遇提出三点要求。同一天,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秘书鲍彤被公安警告,禁止发表与刘晓波有关的言论。刘晓波的朋友周舵则被公安带走“旅游”。
据社交网站推特消息称,中国司法部的一位副部长于6月29日上午,在北京召见美国、德国及欧盟外交官,并通报刘晓波现正接受“最好的治疗”,家人满意;刘晓波因病情不能移动,家人同意当前的治理方案。西方外交官则向中方官员提出三点要求:一,让刘晓波家人与外界自由联系;二,让刘晓波和家人自由选择医院;三,允许外国医生为刘晓波诊治。这位副部长回答称“他不能决定”。
北京一位不愿意公开个人身份的学者当天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司法部官员称,刘晓波癌细胞扩散,不能承受长途旅行,因此无法出国治疗。
与此同时,海外博讯网发布刘晓波在监狱的一段视频引起网民热议。民众质疑这段相信是由中国官方提供的视频,是在选择性提供刘晓波在狱中的情况。
刘晓波的一位友人对本台记者说,他反复看了官方发出的视频,认为中国有关部门在为自己洗刷罪责:“当然是官方放出来的,而且放给了博讯中文网站。(监狱医生)问他(刘晓波)肝怎么样,说20多年了,肝不好。这明显说中国政府和监狱管理局在推卸耽误了对刘晓波的治疗、而且把刘晓波关押成肝癌晚期的病人,甚至肿瘤破裂、生命垂危这种法律责任”。
29日下午四点许,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被多名公安登门警告,称不得发表与刘晓波有关的文章及言论,不得接受记者采访,还称这是上级命令。
1989年6月4日凌晨,曾与刘晓波、侯德健及高新在天安门广场与学生一起最后撤离的“广场绝食四君子”之一的周舵,对本台记者记者表示,刘晓波的病情不应由官方宣布,应由第三方中立机构提供。他呼吁中国政府出于人道主义立场,批准刘晓波赴美国治病:
“应该由第三方的中立机构去核实(官方视频)事实。政府说的话和我们说的都可能有片面因素。中国政府应出于人道主义立场,批准刘晓波赴美治疗”。
周舵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刘晓波曾试图“颠覆”中共政权,现在他在冤狱中身患肝癌,并且已经发展到晚期,让其出国治疗是唯一的选项。他认为刘晓波为了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而身陷囹圄。他说:
“就是和平、渐进的推动中国的民主化。中共十八大以后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12项24个字,其中就有自由和民主,这怎么就成了颠覆国家政权了呢?”。
香港出版商鲍朴表示,有关刘晓波的视频无非是当局企图表明他们没有虐待刘晓波,其肝癌晚期不是当局的责任。实际上,一段掐头去尾,没旁白、没说明、没时间信息的视频,不具有任何说服力,结果肯定是更遭人痛恨。
加拿大的“万维读者网”就上述动态进行问答评论解释说:
yuan2 提问:
“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秘书鲍彤被公安警告,禁止发表与刘晓波有关的言论。刘晓波的朋友周舵则被公安带走“旅游”。”
很想知道,这是依据中国的哪一条法律?
qntyoex回答:
2003年,“欧美未经联合国授权擅自发动伊拉克战争”……很想知道,这是依据国际法的哪一条法律?还有就是: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在号称“言论自由”的国家怎么都不敢公开全部细节呢?最后,随便找几个替罪羊搪塞了事。狼吃羊,还需要找“依据”吗?
谢选骏指出:根据加拿大的“万维读者网”的上述问答,刘晓波就是萨达姆侯赛因,这还不仅仅因为“刘晓波的和平发表意见与萨达姆侯赛因的战争动员是一样的”,而且因为他们都是“狼吃羊”的对象。
那么,上述看法代表了什么逻辑呢?
代表了“战争状态的逻辑”。
根据这种逻辑,“欧美未经联合国授权擅自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军虐待伊拉克属于战争行为,共产党中国政府镇压刘晓波也是战争行为。
这一逻辑依据的事实,就是中国大陆尚未脱离战争状态,就像1987年“解严”之前的台湾一样。
——谢谢加拿大的“万维读者网”,解除了大家心中对刘晓波一案的种种疑惑。
正如谢选骏在《辛亥革命百年透视——现代南北朝的曙光》(A Perspective 100 Years after the Xinhai Revolution)一书中指出的,中国的内战尚未结束。所以任何异议,在共产党看来都是挑衅和宣战,都是颠覆其国家政权的战争行为,需要用扫荡、屠杀、虐俘、监禁、劳改等极端手段予以解决。
在中国大陆所推行的“法制”,不是民法也不是刑法,而是军法审判。
这还不是欧美意义的军法审判,而是中国特色的军法审判:在198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只要长官一声令下,千百万人头就可以落地。后来通过“拨乱反正”,共产党信誓旦旦地要废除这种做法,但是由于其军事政权的本质没有改变,1989年的六四天安门屠杀又重复了这一模式。
“前30年(1949—1979)年和后30年(1979年—2009年)互不否定”,这并不矛盾,因为两个30年都是军事管制的30年,迄今没有脱离孙中山所倡导的“军政时期”。
大众不清楚这一点,精英假装不知道这一点,想和军政权讲道理,那不是与虎谋皮吗?
百度百科说:
与虎谋皮,读音 yǔ hǔ móu pí,释义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所谋之事有害于对方的切身利益,终难达到目的。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本作“与狐谋皮”。语出孙中山 《大亚洲主义》:“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像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 续范亭 《学习漫谈》:“现在想起来,实际上是做了三十年与虎谋皮的事,几乎被虎吃了。”
成语解释
汉字:与虎谋皮
拼音:yǔ hǔ móu pí
英译:doomed petition like asking a tiger for its hide
解释:比喻所谋之事有害于对方的切身利益,终难达到目的。
成语典故
出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释义:与老虎商量,要谋取它的皮。本作“与狐谋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一定不能成功。现多用来形容跟恶人商量,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
示例:续范亭《学习漫谈》:“实际上是做了三十年~的事,几乎被虎吃了。”
造句示范:
1 你和他合作,简直就是与虎谋皮,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
2 要日本帝国主义放弃侵华野心,无异于与虎谋皮。
故事:
鲁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担任司寇,但群臣均反对,一时拿不定主意,打算跟大臣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正好遇上了左丘明,定公问他:“我想孔子担任司寇,你看要不要和大臣商量一下?”丘明回答:“孔丘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圣人担任官职,其他人就得离开官位,您与那些因此事而可能离开官位的人去商议,能有什么结果呢?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周朝时有一个人非常喜欢穿皮衣服,还爱吃精美的饭食。他打算缝制一件价值昂贵的狐狸皮袍子,于是就与狐狸商量说:‘把你们的毛皮送给我几张吧。’狐狸一听,全逃到山林里去了。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祭祀,于是去找羊说:‘请帮帮我的忙,把你们的肉割下二斤,我准备祭祀。’没等他说完,羊就吓得狂呼乱叫,互相报信,一齐钻进树林里藏了起来。这样,那人十年也没缝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五年也没办成一次祭祀。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就在于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你现在打算让孔丘当司寇,却与那些因此而辞官的人商议,这不是与狐谋皮,与羊要肉吗?二者有何不同?”
出处《太平御览》卷二0八引《符子》
词语辨析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海中捞月、枉费心机、水中捞月
反义词:行之有效、立竿见影
灯谜
灯谜界将灯谜命题创作称之为“与虎谋皮”,即按照选定的谜底和谜目,配制谜面。因为灯谜又称“灯虎”、“文虎”,简称“虎”,谜面自然就是“虎皮”了。台湾灯谜界将与虎谋皮称为“函部”,意思完全一样。
周朝时,有个人爱胡思乱想。
有一次,他想得到一件狐皮袍子。于是他进城去店铺挑选。店里货色不少,可是价格昂贵。他垂头丧气地离开店铺,因为他拿不出这许多钱。忽然,他突发奇想,连忙出城直奔山林。他找到了狐狸,求狐狸送他一张狐皮。狐狸听后拔腿就逃,带着全家藏进深山。这个呆子不死心,又去捉羊讨肉吃。羊立刻大呼小叫,领着羊群躲到山坳去了。结果,这个呆子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成语“与虎谋皮”由“与狐谋皮”演化而来。比喻向坏人索取,枉费心机。
谢选骏指出:中国不是东欧苏联,因为那里的内战状态早就在1950年代就结束了,所以《08宪章》就没有得到《77宪章》那样的机会。虽然有了“诺贝尔和平奖”,但那张支票在军事机器面前是弱不禁风的——自由、民主、人权这些奢侈品,对中国还太遥远,中国首先需要的是日用品:结束战争状态、解除军事管制。孙中山固然有100个不是,但他的 《大亚洲主义》的这句话被事实证明是千真万确的:“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像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
【059、刘晓波没有做到用真话颠覆谎言】
《法媒:中国人权 !全世界面临的挑战》(法广 2019-06-02)报道:
法国《世界报》6月1日刊出一篇未署名的社评文章。文章题为中国人权-全球面临的挑战!《世界报》认为,30年快过去了,中国政府还是把89天安门惨案当作一个绝对的禁题。而今对国内出现的不同声音同当年镇压天安门广场学生抗议活动一样毫不留情,因从2000年开始陆续出现的维权运动危及到了现政权。
这篇题为中国人权——全球面临的挑战!文章一开始介绍说,中国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对反右、文革中出现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但天安门血腥镇压30年后,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8964仍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避讳话题。《世界报》表示,中国政府丝毫没有改变当年对89天安门学运遭武力镇压的定性。它仍然是一场动乱、暴乱,到最后的政治风波。
《世界报》表示,当年遇难者、参与者、坐过牢和流亡海外的人士仍被打上反党的政治烙印。《世界报》回顾到,89天安门学运这场政治地震导火索是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的去世。法国《世界报》表示,胡耀邦是上个世纪80年代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先驱。法国媒体认为,胡耀邦开辟的政治参与新模式在他去世10年后仍得以延续,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世界报》举例说,从2000年开始,知识分子、维权律师和环保人士要求停止警察暴力、监督司法公正、防止体制腐败的努力在民间引起了越来越大的反响。网络通讯的发展使得民众把这些抗争者视为大众明星。而明星的成功开始威胁到中共政权。此后的任何抗争活动都像当年天安门广场清场一样,统统被镇压下去。《世界报》随后写道,从那时开始,中国一直处于口头不说出来的紧急状态。政府用高科技和人工智能等各种手段来实现它的高度控制。对一切反对者、争取自由的行动、以及对一切不和谐的声音、甚至对全国人民进行最大效率的控制,例如难民营中的维吾尔族人被扣为人质。《世界报》总结道,30年中,中国政府这种跨越式的压制在全世界其他地区引起的反响是有限的。其他国家对中国国内发生的种种事件起初愤愤不平,但随后又无奈地变为了冷淡。最终对中国的权力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世界报》认为,中国跨越式的压制要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因它在威胁着所有民主国家。《世界报》说,中国已不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它的网络、新丝绸之路、它的企业和它的产品都走出了国境。中国还希望广阔的世界都跟它一样。《世界报》最后写道,中国的权力目前变得如此之大,以至于它可以先发制人、抵消对其政治制度的攻击。《世界报》认为,为达到目的,中国人找到了联合国这个竞技场。北京部署的过度主义是源于它要把自己需要的人权版本强加给别的国家。以此来抵制公众对它的谴责、限制对它政权的不良宣传。
《世界报》还表示,民主国家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德国纳粹溃败后,联合国1945年诞生的基础是普世原则和价值观。2017年病逝的刘晓波提出的用真话颠覆谎言制度的本意指的就是这一点。如果我们当今不重视这一点的话,那么明天情况就会反过来。
谢选骏指出:法媒正话反说了,因为刘晓波没有做到用真话颠覆谎言——他从来没有为他和其他三个人合谋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所做的无耻伪证“天安门广场没有死一个人”道过一次歉!但即使如此,共产党也没有放过刘晓波这个共产党自己的儿子,反倒让他不明不白地死在了监狱里面了——这就是刘晓波没有做到“用真话颠覆谎言”的血腥代价!
【060、刘晓波盟友王希哲成了国安特务】
《台湾网媒:王希哲密会马英九盼任两岸密使希蓝营接受「一国良制」》(2018年3月9日 转载法广RFI 台北特约记者陈民峰)报道:
台湾网络媒体「信传媒」今天报导,1980年代「李一哲大字报」作者王希哲近日以密使身份访问台湾,密会前总统马英九,传达来自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沪宁的信息,希望台湾接受「一国良制」的妥协方案。
报导还说,王希哲3月7日下午在马英九办公室自荐担任两岸密使的理念,得到了马英九乐观其成的响应。
报导提到,王希哲二月底在曼谷的一场研讨会上,与他在海外民运圈的政治盟友冯胜平商议,在三月初各自访问台湾与中国,王希哲负责游说马英九与吴敦义接受「一国良制」,来代替一中各表的传统蓝营立场。
而冯胜平目前已回到北京,运用他与王沪宁同为上海复旦大学同窗的情谊,担任另一位两岸密使,也将同步向中南海高层传达信息,指称台湾蓝营的进步力量,能够接受「一国良制」。
报导还指出,王希哲抵台后透过管道,希望能会见总统蔡英文,但没有获得回应。国民党主席吴敦义不想被民进党找麻烦,也拒绝接见王希哲。
这篇报导一出,引起震撼,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徐巧芯说,会面过程中完全没有提到「密使」或自荐密使。整个会面的过程都有录音,马英九坦荡清白,且持续为台湾民主化和维持现状发声。报导与事实不符。她质疑,这样的报导,竟还有两人照片,是否背后有国安系统在监控?是在监控大陆异议人士还是马前总统?她认为,一场正常的会面竟被扭曲为密使,是否为了修理马英九?
马办指出,会谈中王希哲认为,国民党前主席连战提出的「一国良制」,是最适合两岸关系的做法。马英九回答,这是前总统蒋经国当年接见外宾时响应「一国两制」的说法,并不是连战首创。
马英九告诉对方,对台湾来讲,最好的还是维持现状。统一不是不能谈,但这是将来的事,而且要看当时的氛围。
马英九表示,赞成王希哲希望大陆和平民主的理念,也尊重王希哲希望两岸以「一国良制」的方式尽快统一的看法。但马英九强调,两岸统一一定是要在和平、民主的前提下,不然台湾人民不会支持,而且大陆所提出的统一方案,必须要获得台湾人民接受。
谢选骏指出:王希哲和刘晓波,一九九六年八月十一日在广州大北门外兰圃,商定于十月十日对国共两党发表宣言——可谓老牌政治盟友了。不料二十多年后刘晓波死后扬灰,王希哲却承担了国安特务——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徐巧芯说,会面过程中完全没有提到「密使」或自荐密使。整个会面的过程都有录音,马英九坦荡清白,且持续为台湾民主化和维持现状发声。报导与事实不符。她质疑,这样的报导,竟还有两人照片,是否背后有国安系统在监控?是在监控大陆异议人士还是马前总统?她认为,一场正常的会面竟被扭曲为密使,是否为了修理马英九?……谢选骏指出——徐巧芯难道真的不懂,没有马英九的配合,王希哲这样的下流演出是无法完成的?
【061、马丁路德金也是一个罪犯】
《监控:佛洛依德被捕时 两次背警察丢下白色物品 还是个色情明星、毒贩子》(2020年06月09日 禁闻网)报道:
哈里斯郡法院的判决记录显示:乔治·佛洛伊德从97年开始就制毒贩毒持枪入室抢劫了,每年的犯罪频率很稳定。他还是个色情明星,毒贩子和前保镖,他还可能是一个共济会成员。死者弗洛伊德生前“犯罪史”长达10年之久,一共有9次犯罪纪录,最早追溯到弗洛伊德1997年持有管制毒品被捕,最严重的则是2007年因持枪入室抢劫被判入狱5年。报道称,弗洛伊德至少5次入狱。
监控录像显示佛洛依德被带下车经过车尾时,掉落在脚下一样白色物品。哈里斯郡法院的判决记录显示:乔治·佛洛伊德从97年开始就制毒贩毒持枪入室抢劫了,每年的犯罪频率很稳定。他还是个色情明星,毒贩子和前保镖,他还可能是一个共济会成员。
死者弗洛伊德生前“犯罪史”长达10年之久,一共有9次犯罪纪录,最早追溯到弗洛伊德1997年持有管制毒品被捕,最严重的则是2007年因持枪入室抢劫被判入狱5年。报道称,弗洛伊德至少5次入狱。
弗洛伊德不是明尼苏达本地人,他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以黑人为主的地区Third Ward长大。身高1米98的弗洛伊德在高中是校园橄榄球明星,参加过1992年的德克萨斯州锦标赛。
早在90年代,弗洛伊德分别被控持有管制毒品和偷窃,并因此被捕,但报道称尚不清楚弗洛伊德是否为这两项指控入狱过。
1998年,弗洛伊德因持枪偷窃,被判入狱10个月。弗洛伊德还在2005年因持有可卡因被判入狱10个月。而这并非弗洛伊德唯一一次被控持有毒品。在2002年和2004年,弗洛伊德因持有可卡因分别被判入狱8个月和10个月。另外,弗洛伊德在2002年因非法侵入罪被关押30天。
最严重的一次是在2007年,弗洛伊德被控持枪入室抢劫,并于2009年入狱服刑长达5年。根据法庭记录,弗洛伊德闯入一名女子家中,用枪支抵住她的胃部,在她屋中搜寻毒品和钱。因为没能在屋中找到毒品和钱,弗洛伊德最终拿走了珠宝和女子的手机。
2014年,弗洛伊德出狱后决定离开家乡休士顿,前往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展开新的生活。他在一间餐厅找到保镖的工作,并且在当地音乐圈小有知名度。然而他的新生活最终在一场警察暴力执法中悲剧性的结束。报道称,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在对弗洛伊德执法的当下,对弗洛伊德丰富的犯罪史并不知情。
谢选骏指出:显然易见,这个佛洛依德就是一个惯犯。但是,为何一个惯犯之死会激起全球愤怒呢?在我看来,这并非孤例。例如,著名的民权领袖和黑色圣人马丁路德金也是一个罪犯。
《再读马丁·路德·金:在争议和不完美中探寻真实》(2019-01-15 新京报 马歇尔·弗拉迪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授权)报道:
大多数人对于马丁·路德·金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1963年林肯纪念馆前的“我有一个梦想”。可在那之后,尤其是他人生最后的三年时光,其实少有人提及,这也是他自己所说“从梦想到梦魇”的那段时间。
从1965年到1968年,是马丁·路德·金人生中最后三年的时光,也是他自己所说“从梦想到梦魇”的那段时间。在这三年中,金在政治上至少受到两种声音的抨击:一方面因为坚持非暴力策略而被斯托克利·卡迈克尔倡导的“黑人权力运动”指摘为软弱,另一方面则因为他公开批评越南战争的演说而被约翰逊政府视为不负责任。
从1955年领导蒙哥马利黑人抵制乘坐公共汽车、到1960年在多地以“入坐”方式反对实行种族隔离,再到1965年在阿拉巴马州领导了历时5天长达54英里由塞尔玛市到蒙哥马利市的游行……“梦魇”时期的各种争议也让他与之前自己塑造的传奇形象逐渐拉开距离。甚至在他死后没过多久,有关他婚外私情的丑闻就开始出现,上世纪90年代前后也一度爆出他博士论文存在抄袭的消息,无论人们在情感上有多么难以接受这个昔日民权运动的领导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人生也会存在“污点”,但最后知识界以及公众还是较为平和地接受了他作为一个人的“问题”与“争议”。
“马丁·路德·金是一个人,他是不完美的。他是矛盾的,但他的爱毋庸置疑。”这是HBO为纪念马丁·路德·金逝世五十周年发布的纪录片《荒野中的国王》(King in the Wilderness)预告片的开场。就像马歇尔·弗拉迪在《马丁·路德·金》传记的序言中所说:“抛开人们对金的所有敬畏和称颂,真实全面的金最终给我们的启示应当是,实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位道德英雄——我们的先知——是以怎样令人痛苦的复杂形式,多么神秘地将善恶混杂为一体的。”
民权运动前的美国南方仍被顽固执行的种族隔离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在南方陈腐的深渊中发生的那些关于信仰和暴力的伟大道德传奇,如今都已像是一个地质年代之前的事情。随着岁月的推移,人们已很难想象那时候的南方,有多么像美国国土中一个彻头彻尾的国中之国。
严酷的种族隔离制,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司法当局和行政当局顽固地执行着。深陷其中的南方,实在是更像当时的南非,而不像这个国家的其余部分。与此同时,在人的状况方面,南方似乎又是一个更为守旧、更为原始和更为粗犷的地区,种族观念极强,朴实而刻板,又时乖运蹇,与一般美国人理性而乐观的情感格格不入。虽然如此,由于奴隶制及其后续的隐性形式——种族隔离,南方注定要成为磨难之地,整个国家的良知与根深蒂固、无所不在的种族病在这里发生着周期性的斗争。
反映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南部种族隔离情况的纪录片《自由乘车者》(Freedom Riders),“自由乘车者”是指美国的民权活动家们从1961年开始,乘坐跨州巴士前往种族隔离现象严重的美国南部,以检验美国最高法院针对波因顿诉弗吉尼亚案艾琳·摩尔根诉弗吉尼亚州案判决的落实情况。
早在杰斐逊的时代,人们就已经在形成共识,这个共和制国家最终面临的唯一难驯的根本危机是种族分裂——美国人的政治冒险孕育于如此勇敢的雄心和深邃的思想,然而也许从其发轫之初,从第一个披枷戴锁的黑人踏上这片大陆的海岸开始,就埋下了祸根。实际上,自那以后,这种原罪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一直萦绕着我们。南方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直接更密切地生活在这种罪恶中,似乎注定要成为美国在清洗其原始的耻辱和罪恶时,举行间歇性阵痛的暴力仪式的地方。
民权运动成了这个国家在南方驱除其原罪的最后努力,并发展成为自内战以来最具史诗性的道德剧。在那些短暂而激情澎湃的岁月发生的事情,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奔放的抒发,却倾泻在一种不大相宜的环境中——在南方阳光炽热的腹地中茕茕孑立的荒凉小城和破旧市镇。在民权运动持续期间,南方本身似乎就渐渐地变成了一个离奇的所在。遍及其乡村,都能看到一些奇异的来访者,一些来自冬季严寒的北方和温柔伊甸园般的加州的文质彬彬、真诚恳切的年轻传教士。他们浑身洋溢着来自哈佛大学的研讨会、来自伯克利书店的彻夜讨论的激进的人道主义热忱。他们冒着潮湿的水汽和油脂一般苍白的烈日,奔走在密西西比河畔和南佐治亚。他们戴着眼镜,只吃素食,有时会大失所望,有时也会情绪波动。和他们一起的,有眼神如同地狱之火的民权组织的青年黑人巡回牧师,他们俏皮地歪戴着的加勒比种植园帽,低低地遮住了他们的脸,红色的扎染印花大手帕则插在他们鹿皮靴的顶端。他们坐着摇摇晃晃的客货两用车和沾满污泥的马车,风尘仆仆地从一个城镇赶往另一个城镇,总是愤怒、急躁,不知疲倦地喋喋不休……那些因信仰而发狂的日子啊!
“我至今仍然记得他那双简直能融化人的亲切的眼睛”——那场席卷南方的道德风暴,几乎是极其偶然地,缘自1955年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Montgomery)市阴郁的严冬中一场对公共汽车上的种族隔离制的抗议。但是那位起初不肯担任运动领导,却在其蓬勃发展后始终居于其核心的严肃的年轻黑人牧师小马丁·路德·金,在我1964年于圣奥古斯丁
(St. Augustine)首次邂逅他时,令人惊讶地却是个很不起眼的人——一个矮矮胖胖的男人,穿着深色的执事西装,神情严肃,呆板沉闷。他那圆圆的脸,黑得像沥青,目光柔和,像东方人一样没有表情,一副奇特的小资情调的宁静——然而,我至今仍然记得,他那双简直能融化人的亲切的眼睛。
不过总体而言,你会想象他是一个会安慰人的得力的殡仪馆经理,或者就是他的真实身份——一个大城市教堂的浸信会牧师。然而,无论他的外貌多么令人诧异地没有英雄气质,他像使徒一般促成的南方的巨变——黑人作为一个长期屈从和素质低下的族群的彻底觉醒,他们政治地位的最终提高,目前已普遍存在的既包括白人也包括黑人的公共文化——无论以哪种标准来衡量,都是划时代的。而且随巨变而来的,也许更惊人的种族亲善的遗产,如果没有金坚定地推行救赎、理解、宽恕甚至怜悯施暴者的非暴力福音思想,恐怕也是根本不可能有的。正如有一次在伯明翰(Birmingham),当游行者面对警犬、棍棒和高压水管时,金梗着他那肥厚的脖子,张大嘴巴,张开四肢,用尽浑身气力咆哮道:“我们要用爱的力量来迎击恨的力量……我们必须对南方各地我们的白人兄弟说,我们忍受痛苦的能力绝不亚于你们向我们施加痛苦的能力……即使你们炸毁我们的房子,我们仍然会爱你们……我们呼唤你们的良知和勇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终将赢得你们的心。”
然而不久,金的道德观便迫使他担负起超越南方的更加宏大并最终化为悲剧的使命,在美国的骄傲和实力如日中天时,成为整个民族共同体的先知。他的福音主义从反对最初的该隐式的种族主义行为——即否认白人与其他人类的自然联系,将其他种族蔑视为物,容许对他们施用任何形式的暴力,不可遏抑地会演变成一种反对他认为整个国家因科技进步而形成的道德麻木。这种道德麻木包括:巨大而堕落的物质主义空虚感、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疏离、技术人员将人文影响从利益和政策中剥离,以及新型的高科技野蛮主义对美国人生活乃至对世界各地造成的无法估量的破坏(当时最骇人听闻的表现就发生在越南)。
实际上,金是奋不顾身地与他所处的整个时代开了战。到最后,他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进击任务,不仅要为黑人张目,还要为西班牙裔、美洲原住民、白人中的穷人,以及美国社会所有被剥夺、被抛弃和被忘却的人发声,以彻底重整整个国家的价值体系和权力体系。时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对他的咒骂也许有一定道理:他上足了发条,是美国最危险的颠覆分子。不过最终令他鞠躬尽瘁的是一种宏伟的甘地式的雄心:通过改变南方的那种非暴力群众性对抗运动,重塑和救赎美国本身。
聚焦马丁·路德·金1965年组织的“由塞尔玛向蒙哥马利进军”行动的电影《塞尔玛》(Selma,2014)。——将一个人神圣化,几乎总是要首先将其掏空——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蒙哥马利事件仅仅十二年后,1968年4月那个柔和的黄昏,当他信步走上孟菲斯(Memphis)他下榻的汽车旅馆房间的阳台时,他的事业的确才刚刚开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金在遇难多年之后,头上竟罩上了一圈圈光环,成了广受尊崇的圣人,享受到游行集会、追思音乐会等纪念,学校、街道和公园也纷纷以他命名,他的生日成了全国性假日,他的形象上了邮票。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渐渐得了一种发自善意的健忘症,忘却了从蒙哥马利到孟菲斯的那些年,他所取得的进展,和他所发出的具有终极性和真正革命性影响的启示,实际上是多么不充分、不连贯和不稳定。而且,金本人也被从他那丰富而复杂的实际状态中抽象出来,被虔诚地锤打成一种轻飘飘的薄片似的偶像。将一个人神圣化,几乎总是要首先将其掏空。真实的情况是,金的灵魂一向比后来人们将他大规模神化时所打造的扁平形象复杂得多、痛苦得多。正如他的传记作家之一戴维·刘易斯(David L. Lewis)所说的:“在整个国家将马丁·路德·金追封为圣人的风潮中……我们试图通过忘记他来记住他。”威斯敏斯特教堂上马丁·路德·金雕像,1998年立。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日,成为美国联邦法定假日。
在金于孟菲斯遇刺四年前,在佛罗里达州一个布满苔藓的古老小城圣奥古斯丁,曾出现过一个愤怒的夏夜。此前金已经在那里发动过一系列示威活动,而我被《新闻周刊》派去报道——夜晚,人们唱着歌颂自由的圣歌,从小城的黑人聚居区游行到曾是奴隶市场的小城广场,他们将在那里迎击从周围长满蒲葵的平原不断涌来的白人占压倒优势的暴力。
在见识过几次广场上的夜间混战之后,还留在该城的记者们——其中许多自1956 年亚拉巴马大学奥瑟琳·露西(Autherine Lucy)事件引发骚乱后,已经对种族冲突司空见惯——会迅速躲回他们住宿的汽车旅馆,喝个酩酊大醉。然而就在五朔节前夜,广场上爆发了严重伤害事件——成群的白人挥舞着棒球棒和铁链,尖声吼叫着冲了过来,黑人游行者仍然沉默着、踉踉跄跄地前进,但他们的内心怀着难以置信的恐惧和极度的惊慌。在白人们的反复冲击下,漫长的游行队伍就像狂风中的藤丛一样东倒西歪。最终,队伍被彻底冲垮了,游行者们四散而逃,跑向黑人区躲避。
我跟随着他们,穿过了好几处混战区域,无意中一眼瞥见,在一个门廊的阴影下,金独自一人呆立着,显然没有任何人注意到他。他穿着衬衫,两手按在屁股上,纹丝不动地看着示威者们像没头苍蝇一样从他面前的黑暗中跑过,他们的衣服都撕碎了,身上淌着血,四周到处是哭泣声和哀号声——金的脸上满是悲伤和震惊。
当晚晚些时候,我看到他在另一座房子灯光昏暗的前厅里,坐在拉下的百叶窗后面,端着一杯冰水,杯底裹着纸巾。他语音含糊地咕哝着,“你的问题——是的,当像今天晚上这样的事情发生后,你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在对这些人做着什么样的事情啊……”即便如此,在当晚早些时候,当他目睹着广场上的逃亡者踉踉跄跄地从他面前跑过时,我看到他脸上不仅有对受他劝勉的这些人的遭遇的震惊,似乎对他的道德视野中善和恶的表演所造成的这场冲突也有一种惊奇和迷恋——与此同时,也有对他自己个人魅力的某种深深的惊骇。
我们还没有学会调整对这类人物的理解——“我的灵魂在苦恼中”,金曾不止一次承认。的确,在孟菲斯遇刺之前很久,他就陷入了自己心灵的客西马尼(Gethsemane)之地,不仅为自己的使命让民众付出了代价而负疚,也因自认为背叛了自己崇高的公共意义而内心饱受折磨。他总是因尊崇苦行和禁欲的生活而备感困扰,他努力使自己周围的环境保持简朴,强迫自己领微薄的薪水,在贫民区租住简易的小木屋,开破旧的小汽车,穿朴素的黑西装。
然而他的西装经常是丝绸质地的,像他的睡衣一样。他总是尽可能地随身带着丝绸睡衣,以应对随时被捕入狱。他始终小心谨慎,但也无法抗拒地为出人头地的荣耀而陶醉:在富人和名人陪同下,乘坐豪华轿车辗转于帝国酒店的套房。他对自己的仪表、自己的高智商和自己的历史重要性,也时时有一点骄傲,以致记者戴维·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曾有一次评论说“记者一般……都怀疑金虚荣心重”。
实际上,金生前曾饱受各方面指责,不仅来自他的敌人,也来自许多记者,偶尔也来自他亲密的盟友。他们指责他傲慢自负、奢侈铺张,指责他有时厚颜无耻,有时又畏缩怯懦地投机取巧,指责他对他的组织南方基督教领袖联合会的管理既懈怠又拙劣,甚至其财会制度都执行得漫不经心、一塌糊涂。金也会频繁谴责“肉欲的罪恶”。他在一次布道时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生活的重大责任就是永远让较高的自我起主宰作用,而不要让较低的自我占据上风。”但在他死后没过多久,关于他婚外情的报道就开始出现,激起阵阵涟漪。这些传言起初几乎令人无法相信,因为实在太荒唐,根本不符合他那铁面无私、庄重威严的公共形象。然而,随着他在旅馆房间里淫荡嬉戏、与多人发生私情的报道不断增多,并且来自可靠消息来源的报道也足够充分,人们再也无法对传言提出合理的怀疑了。
一些起初为他辩护的人认为这只是一个热情似火的男人没能约束住自己的激情。但事实绝不止于此,从金跌入了他本人时常谴责的“低我”这件事,你可以感觉到一个男人异乎寻常的痛苦——既要维持他所领导的群众性道德斗争的崇高精神,又要面对日益增长的死亡威胁,使他终日困于几乎无法承受的压力之下——于是他不时地通过肉体上的放纵来寻求释放。他就这样经历着精神的超越与肉体的痉挛之间无穷无尽的循环交替。由于金过度的负疚倾向,他觉得像这样堕入较低的自我,亵渎了自己公众使命的高尚性,似乎只能通过时刻准备着一死来得到救赎——实际上,这种对死的预期,从他最初投入蒙哥马利事件时,就开始存在了。在某种意义上,金投身的运动所激起的外部扰动,一直伴随着一种虽然无形却同样狂暴的金的内心斗争。
历史上很多普罗米修斯式的道德楷模都有像这样的阴暗面——据甘地的亲友们后来所述,甘地本人报复心极强,对家人和其他与他关系密切的人相当傲慢和冷淡,他“贪得无厌地迷恋权力,不屈不挠地追逐权力”——但阴暗面却都无损于他们的荣耀。更确切地说,反倒给他们后来风靡一时的肤浅形象增添了极大的人性意味。但是我们还没有学会调整我们对这类人物的理解,以领会索福克勒斯、大卫王的历史记录者、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等古代预言家早就明白的道理——恶可以披上最文明、最明智、最可敬、最正直的外衣,善也可能看上去荒谬可疑、刚愎任性、不幸而有缺陷,就像格雷厄姆·格林(Grahm Greene)笔下那些放荡、卑劣,既像神又像鬼的圣人们一样。抛开人们对金的所有敬畏和称颂,真实全面的金最终给我们的启示应当是,实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位道德英雄——我们的先知——是以怎样令人痛苦的复杂形式,多么神秘地将善恶混杂为一体的。
(本文内容来自马歇尔·弗拉迪《马丁·路德·金》一书序言,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授权使用,较原文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谢选骏指出:如此说来,田纳西州孟菲斯的The Lorraine Motel,马丁路德金遭遇暗杀之地,成为一个罪犯的漂白之地,并且让它的主人得以在善恶的彼岸为所欲为。
【062、马英九真是脑子坏了】
《“邦交国”归零台湾就“独立”了? 马英九:脑子坏了》(2019-09-25 凤凰网)报道: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今天(25日)在岛内的东吴大学发表题为“如何因应当前外交危机”的演讲时表示,蔡英文执政在推动“去中国化”,尤其“教育部”改的课纲内容愈来愈远离“中国”,让人觉得他们骨子里就是在搞“台独”。不过,“台独”这问题虽无法靠强大力量阻止,但可以慢慢化解,这是做得到的。
据香港“中评社”报道,马英九还嘲讽起了绿营。他指出,有人说如果“邦交国”全没了台湾就可以宣布“独立”了,这真是“头壳坏掉”了,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马英九提到,台湾“外交”陷入危机,就是因为蔡英文拒绝“九二共识”,又在推动“去中国化”,并被大陆认为介入了香港“反中”抗争。他指出,“去中国化”主要就是课纲问题,因为“教育部”订的内容愈来愈远离“中国化”,说“台湾未定论”,在国际上根本早就没有的事还在强调,让人觉得他们骨子里是否在搞“台独”。他不喜欢扣人帽子,“台独”这问题无法靠强大力量阻止,但慢慢化解是做得到的。他说,他任内提出“九二共识”“外交休兵”“活路外交”,这是他8年没有“外交”危机的重要原因。他执政时的“内阁”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也是经过摸索,才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如果照办的话情况不会这么坏。
马英九指蔡英文当选时,2016年3月他曾在台北宾馆与她会面,还提醒她“外交”要小心;但她自认她是经由民选产生,所以大陆会“靠”过来。然而事实并没有。她竞选时还批评说马的“外交休兵”是“外交休克”,可是他8年没什么休克,但她上任3年多就休克7个。马英九表示,他不愿嘲笑或讽刺蔡英文,但这很现实,难道不能维持住这些“邦交国”吗?
谢选骏指出:马英九反对我所说的话,又不敢明确反驳,因为他的脑子坏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我又不是绿营的,我只是说了一句不拿钱的实话。马英九也不想想,为什么他一执政,民进党就可以上台?这不是说明他和李登辉、陈水扁一样狗蛋吗——具有“让反对党上台执政的狗蛋本事”。这种狗蛋本事的现象说明,马英九如果不是像李登辉一样吃里爬外,或是像陈水扁一样贪污国库机要费,那就真是他所独有的“脑子坏了”了。
【063、曼德拉终于搞垮了南非】
《土耳其之后,又一个大国摇摇欲坠》(2018-08-28 刘晓博)报道:
今天聊一聊“风雨交加”的南非。土耳其货币崩溃了,紧随其后的是南非。看起来都跟房子无关,其实不然。
土耳其崩盘,为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凄风苦雨”。
8月13日星期一,继欧洲股市普跌之后,亚洲股市也“绿肥红瘦”。更抢眼的是,经济总量位居全球前40位的南非,货币出现了闪崩。
周一,南非货币兰特一度出现了10%的大幅下跌,对美元汇率的走势留下了长长的上影线,让金融市场心惊肉跳!
其实,这只是南非“小试牛刀”。弄不好,2018年搞出惊天大地震的,不是土耳其,而是南非这个“光辉岁月”中的国家!
如果说土耳其的经济危机,来自总统艾尔多安的独裁和官僚体系的腐败,以及美国的不断打击。那么南非的危机,来自超高失业率和三大政党一致的“向左转”,试图放弃对个人财产权的保护。
南非曾经是非洲的“发达国家”。在白人“种族隔离”的统治下,社会缺乏公正、公平,但一度拥有效率,在非洲最为富裕。那个时代,人们提到南非,首先想到的是黄金和钻石。
1994年,最后一任白人总统德克勒克和第一任黑人总统曼德拉进行了权力交接,南非进入了黑人时代。从那时至今,5位总统均为黑人。
但很快,全面登上政治舞台的黑人陷入了“历史周期律”,腐败日益严重、效率低下。南非白人受到歧视,大量白人社会精英移民离开,带走了资金、技术、与发达国家市场的联系。没有能力移民的普通白人,有将近50万沦为赤贫,入住贫民窟。
这就是历史的悖论:当南非获得了种族平等,却开始失去“国运”。很快,南非经济被盛产石油的尼日利亚超过,又被埃及超过。
1994年的时候,南非GDP为1400亿美元左右,位居非洲第一。当时,南非的GDP是埃及的2.7倍、尼日利亚2.9倍。到了2016年,南非的GDP沦为非洲第三,被尼日利亚、埃及超过。
曼德拉和德克勒克一起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奖。
如果跟中国比,差距就更大。1994年的时候,南非GDP是中国的25%;2016年的时候,只有中国的2.7%。
南非在全球的“腐败排名”,可以看出1996年内来快速攀升。
南非的失业率,目前超过了27%。在票选总统的国家如果失业率超过10%,很可能会带来政府更替。
南非的GDP增速,最近一个季度是负数。
更要命的是,1994-2014年间,全球只有11个国家出现了人均寿命的下降,而南非就是其中之一。1990年至今,南非的人口平均寿命下降了4.3岁。在188个国家中,南非女性寿命排名全球162,男性寿命排名全球169。
南非的外汇储备是432亿美元,但外债是1832亿美元。
经济一团糟,失业率飙升至27%以上,1994年“种族歧视”终结之后的南非,可谓江河日下。
这个锅,该由谁来背?
当然是白人!南非三大政党一致这样认为,南非的黑人也这样认为。
原因很简单,占南非8%的白人,仍然控制着72%的土地。认为白人错了,当然比认为黑人错了,更容易让大家接受。
怎么办?没收白人的土地,无偿分配给黑人!
也就是说,南非正在酝酿一场“土地革命”!率先倡议“无偿没收白人土地”的,是第三大党“经济自由斗士”,其党魁朱利叶斯·马莱马(Julius Malema)是非国大前“青联主席”,2013年退出非国大,成立了激进的“经济自由斗士”。
马莱马的政纲是:无偿收回所有土地并重新分配,实施矿业国有化政策,承诺为全民提供免费教育和医疗。“革命党”一般都有着超级诱人的承诺,失业的黑人们当然充满了期待。
于是这个新党迅速崛起,成为南非第三大党。
马勒马对南非的白人喊话说:别怕!我不会对你们进行种族灭绝,至少现在是这样,但我不能保证未来。
“经济自由斗士”他们已经亮出了“二次革命”的口号,你是否闻到了暴力的气味?
眼看着“经济自由斗士”人气日盛,执政的“非国大”、第二大党“民主联盟”也都迅速左转,支持修改宪法,为没收白人土地、财产等做准备。
当地时间7月31日夜,现任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党代会结束后表示,南非现行宪法中相关规定允许国家为保护公共利益对土地进行无偿征收。不过,仍有必要对该条文进行修正,进一步明确政府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实施土地无偿征收。
在这种情况下,南非通过修宪、没收白人土地乃至财产,将基本上没有悬念。
这真的能解放南非的生产力吗?只有天知道!
同样是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在穆加贝统治时期,曾推行了强硬的土地革命,没收并重新分配了白人的土地。但由于黑人缺乏管理农场的经验,再加上白人精英的撤离、国家的腐败,最终这个“非洲的粮仓”经济崩溃,货币严重贬值,甚至印刷了二战后世界上最大面值的钞票——100万亿津巴布韦元。
南非的土地改革,会重蹈津巴布韦的覆辙吗?
我个人的看法是:很有可能。
但当“政治正确”裹挟着民意而来时,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一个国家跳下悬崖。因为在决定这一跳的时候,多数人都认为他们将升入天堂,而不是堕入地狱。
面对日益紧张的南非局势,最近澳大利亚宣布将为南非白人农民提供紧急签证。新一轮南非白人大逃亡,即将开始。
如今南非的“主权信用评级”和“长期本币评级”都挣扎的垃圾级的泥潭里。土地革命的决绝,“经济自由斗士”血腥的暗示,都让这个昔日的非洲明珠,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就是2018年的世界,动荡、悬疑!
谢选骏指出:黄家驹曾经引吭高歌《光辉岁月》一曲,很能激动人心,但我听了下来就知道他误以为种族的区别只在“肤色”。这也是迈克杰克逊的误区,所以这个黑人歌手改头换面漂白自己,结果呢?中毒死了!至于曼德拉呢?他虽然死了,但其亡灵终于搞垮了南非,就像铁木真虽死,其子孙还是横扫了文明世界。所以说,不能以种族论英雄——拿破仑不是科西嘉岛民吗,斯大林不是高加索鞋匠吗,希特勒不是捷克的杂种吗,毛泽东不是湖南的苗侗吗……曼德拉虽黑,却了解白人的内心,并据此摧毁了白人的事业。
【064、纳赛尔为何死于谋杀】
《纳赛尔非正常死亡 与萨达特有关》(据埃及《每日新闻报》2010年9月20日)报道:
埃及第二任总统贾马尔·纳赛尔去世40周年到来之际,埃及资深记者、曾任埃及第三任总统安瓦尔·萨达特助手的哈萨尼·海卡尔,9月16日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亮相,讲述了纳赛尔生前最后几天的情形,并暗示他的去世非正常死亡,而是与其继任者萨达特亲手调制的一杯咖啡有关。
萨达特的家人获悉海卡尔这一言论后异常愤怒,认为这是一个“把萨达特与其前任的死亡联系起来的图谋”。目前萨达特的一个女儿已通过电视节目指责海卡尔的言论是虚假的,另一个女儿正式向埃及总检察长申诉,指控海卡尔污蔑和诽谤。
纳赛尔生命中的最后几天
9月16日,埃及第二任总统贾马尔·纳赛尔去世40周年之际,埃及资深记者、第三任总统安瓦尔·萨达特的前助手哈萨尼·海卡尔,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亮相,讲述了纳赛尔生前最后几天的情形。
根据海卡尔的叙述,1970年9月26日,纳赛尔会见了巴勒斯坦领导人亚希尔·阿拉法特,陪同的还有时任埃及副总统萨达特。海卡尔作为萨达特的助手参加了会见。
纳赛尔和阿拉法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之后纳赛尔看上去有些紧张,表示想喝咖啡。这时,萨达特让纳赛尔的私人厨师离开厨房,由他亲自调制咖啡。
海卡尔说,纳赛尔喝了萨达特调制的咖啡,两天后便撒手西去。噩耗传来,数百万哀悼者走上开罗街头,一家媒体这样写道:“数亿人——阿拉伯人——现在成了孤儿!”一名崇拜纳赛尔的女性哭喊着:“贾马尔,我亲爱的,我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情,你竟然抛下我走了呢?”
对海卡尔的这种说法,萨达特的家人异常愤怒。他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一个“把萨达特与其前任的死亡联系起来的图谋”,海卡尔的叙述不可能是真实的,因为萨达特甚至不知道如何为自己调制一杯咖啡。
萨达特的一个女儿在接受埃及一家电视台采访时,指责海卡尔的话“是虚假的”,另一个女儿——鲁凯亚·萨达特正式向埃及总检察长申诉,指控海卡尔污蔑和诽谤她的父亲。
鲁凯亚在提交给法院的诉状中写道:“海卡尔所说的话,对我和我的家人造成了巨大伤害,深深地伤害了我们的感情。”
杀手展开8次暗杀行动
贾马尔·纳赛尔1918年1月15日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市,中学毕业后进入埃及皇家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获少尉军衔,并在军队里结识了他后来的继任者萨达特。
在军中,纳赛尔建立了秘密革命团体“自由军官运动组织”,并担任该组织的领导人。组织成员多为年轻军官,致力于推翻英国支持的法鲁克国王。
1952年7月23日,身为陆军中校的纳赛尔与89名军官一起,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赶走了法鲁克国王,成立了埃及共和国,由以他为首的11名军官组成革命指挥委员会,推举纳吉布将军为埃及第一任总统。不过,纳吉布将军只是有名无实的领袖,作为内政部长,纳赛尔才是权力的真正拥有者。
1954年,纳赛尔罢免并软禁了纳吉布,谴责纳吉布支持“穆斯林兄弟会”,企图在当年10月暗杀自己。1956年6月23日,纳赛尔成为埃及第二任总统。
有分析认为,纳吉布支持“穆斯林兄弟会”暗杀纳赛尔一事,是纳赛尔“自导自演”的,因为当他面对群众讲话时,竟8次被名叫穆罕默德·阿卜杜勒·拉提夫的“穆斯林兄弟会”成员行刺。更为离奇的是,虽然拉提夫都是近距离射击,但所有子弹都偏离了目标。纳赛尔毫发无伤地继续演讲,他情绪激昂地说:“让他们杀死纳赛尔吧。纳赛尔只不过是普罗大众中的一员。我的同胞们,不要紧张,我没有死,我仍然活着。如果我死了,你们就是纳赛尔。”
以纳赛尔的安保措施,怎么能让同一个杀手8次展开行动呢?加之他的演讲太过“煽情”,因此有人怀疑,这些暗杀行动只是他“登基”前的铺垫而已。
被充当以色列间谍的按摩师毒害?
纳赛尔上台后,除了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外,还从英法手中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与以色列发生战争,并在外交中奉行不结盟运动。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战败,纳赛尔心力交瘁,曾一度打算辞去总统职务,但“在全国人民的一再要求下”继续担任总统,不过他的身体状况不断恶化。1970年9月28日,纳赛尔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关于纳赛尔之死,埃及国内一直争议不断,有人提出了“纳赛尔的死系政治谋杀”这一说法。
提出这种说法的人名叫贾马尔·萨利姆,是位作家。从1988年起,萨利姆在埃及的一本杂志上陆续发表文章,就纳赛尔之死提出质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对。
后来,萨利姆经过长期调查,写出《他们是如何谋害纳赛尔的》一书。萨利姆在书中指出,纳赛尔生前一直是帝国主义暗害的目标,特别是在1957年将苏伊士运河收回后,他便成了美国中央情报局、以色列摩萨德等间谍机构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萨利姆在书中透露,纳赛尔的私人按摩师阿里·阿托菲有毒害他的可能性。据医学专家介绍,按摩师一般会在手上涂一层油脂状的东西,然后为人按摩。这时如果他再在手上涂一些有毒物质,毒素便会经由扩张的毛孔进入血液。日积月累,当毒素累积到一定量后,就会置人于死地。
之所以怀疑阿托菲,萨利姆还有一个原因:纳赛尔死后,阿托菲因被控为以色列充当间谍而遭逮捕,并被判处15年监禁。法庭在审判阿托菲时,曾提到他企图通过按摩毒害总统。
死于血糖过低?
下葬前,纳赛尔的遗体存放在埃及库巴宫厨房的大冰柜里,有人剪下了纳赛尔的一绺头发和右手的指甲,准备进行化验,以确认纳赛尔是否中毒。不过后来负责保管这些物品的人称,这些东西全丢了。
在医学鉴定报告上,纳赛尔的死因被定为“突发心脏冠状动脉堵塞”。有5位医生在这份报告上签名,他们都是当时埃及国内有名的医生。萨利姆经过调查发现,这5个签名中,有的不是医生本人的笔迹,还有的医生则干脆否认纳赛尔死于“心脏冠状动脉堵塞”。
萨利姆认为,如果纳赛尔不是死于中毒,那么另一个很有可能的死因是血糖过低。5名签字医生之一的鲁法伊·卡米勒博士告诉萨利姆,纳赛尔死后大约20分钟,其私人化验医生纳西哈·艾明便为他做了血液化验,结果显示不至于发生动脉堵塞,更不太可能致命,但自己当时还是违心地在鉴定报告上签了字。事后根据时任总理阿里·萨布里和副总统萨达特等人的指示,法医只对纳赛尔进行了外表尸检。
纳赛尔死后,鲁法伊被纳赛尔的遗孀请去看病,期间鲁法伊向纳赛尔夫人问起纳赛尔去世当天的情况。纳赛尔夫人说,当天早晨,纳赛尔注射了降血糖的针剂,然后吃了半个苹果,便匆匆赶往机场,为来开罗参加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的各国领导人送行。从机场回来时已是下午3点多了,纳赛尔脸上冷汗直冒,两腿不停地颤抖。医生给他打了一些降血糖的针剂,不久纳赛尔就昏迷了。
由此鲁法伊推断,纳赛尔的病症是典型的血糖过低,如果当时能够给他补充点儿糖分,他可能逃过一劫。
穿防弹衣“不是男子汉的行为”
纳赛尔的死因至今扑朔迷离。作为中东年龄最大、最引人注目的电视评论家之一,海卡尔当然知道自己关于纳赛尔死因的这番言论会惹来麻烦,因此在半岛电视台的节目中他补充说,他认为萨达特“不可能”在纳赛尔的咖啡里下毒。不过这并未平息针对他的批评。许多观察家认为,海卡尔“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纳赛尔被谋杀”。
“这是一场名声与高龄之间的争斗,”埃及著名出版商希沙姆·卡西姆说,“过去40年来海卡尔没搞出什么吸引人的话题,他的电视节目也越来越不受待见,所以他要进行宣传……鲁凯亚·萨达特想起诉除了神之外提到她的父亲的任何人。”
实际上,早在海卡尔之前,就有人声称萨达特与纳赛尔的死有关。提出这一说法的是纳赛尔的女儿胡达·纳赛尔,她于2005年在埃及的一本杂志上撰文表达了这一观点。萨达特的女儿鲁凯亚控告胡达诽谤,索赔500万埃及镑(约合588万元人民币)。后来,法院判决胡达向鲁凯亚支付10万埃及镑(约合12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
此次海卡尔语出惊人后,鲁凯亚将当年与胡达的官司旧事重提,意在告诫海卡尔,“你也会以失败收场的”。
海卡尔是否会以失败收场、纳赛尔是否死于谋杀,目前都不能下定论。值得一提的是,萨达特倒是被谋杀的。1981年10月6日,为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胜利8周年,萨达特在阅兵时被极端分子射中5枪,死在不设防的检阅台上。在阅兵之前,萨达特已经知道有人要谋杀他,但仍拒穿防弹衣,因为“那不是男子汉的行为”。(青年参考)
谢选骏指出:和纳赛尔死于谋杀相关的,是其女婿坠楼身亡,而其遗孀则称这是被以色列特工推下——
2010年7月11日英国《观察家报》报道,已故埃及亿万大亨阿什拉夫·马尔万是埃及前总统纳赛尔的乘龙快婿。有人说他是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间谍,也有人称他其实是一名“双料间谍”,故意向以色列提供假情报。2007年6月27日,旅居英国伦敦的马尔万突然坠楼身亡。英国警方一直认为马尔万死于“自杀”,然而马尔万的遗孀穆娜·纳赛尔日前却称,马尔万是被以色列“摩萨德”特工从阳台上推下坠楼致死。
“驸马爷”受总统器重
据报道,阿什拉夫·马尔万出身在埃及一个富有家庭,其父亲曾是纳赛尔总统卫队的一名高级军官。1965年8月,正在大学攻读化学专业的马尔万邂逅了埃及总统纳赛尔的千金穆娜,两人一见钟情。1966年,马尔万迎娶了时年19岁的穆娜,成为身价不凡的“驸马爷”。夫妇俩共同生育了2个儿子,并且相亲相爱了40年。
婚后的马尔万成了总统纳赛尔的得力助手。据穆娜回忆:“父亲经常派我丈夫到国外执行任务。我丈夫从不向我透露他的行程,因为他认为这些敏感信息只会置我于危险境地。”1970年,纳赛尔去世,副总统萨达特继任总统。马尔万又成为萨达特的政治和安全顾问。
他曾是“以色列间谍”?
1981年10月6日,萨达特总统在开罗东郊出席为庆祝埃及十月战争8周年而举行的盛大阅兵典礼时,不幸遇刺身亡。次年,马尔万举家移居英国,成为一名叱咤伦敦金融界的亿万大亨。
据坊间盛传,马尔万曾是一名“以色列间谍”。2004年,以色列情报机关首长埃利·兹伊拉在其回忆录中,首次提及马尔万鲜为人知的间谍身份。兹伊拉称,马尔万在1973年赎罪日战争开始前,曾向以色列透露过埃及可能先发制人的情报,可惜皆被以色列当时的领导人当成了耳边风。
不过,包括埃及现任总统穆巴拉克在内的许多人认为,马尔万其实是个“双料间谍”,专门向以色列提供假情报,并且赞扬他是位“爱国者”。而马尔万本人生前曾经坚称,自己从未为任何一国的情报部门效过力。
离奇“跳楼自杀”
多年来,马尔万一直居住在伦敦富人区“卡尔顿宫平台”的一座酒店式公寓的5楼套房内。2007年6月27日,伦敦警察厅接到报警:马尔万尸横其住所外。经过初步调查,警方认为马尔万很可能是从5楼的公寓阳台“跳楼自杀”。然而从案发现场看,存在诸多疑点。
据了解,事发当天马尔万正在书房忙于撰写回忆录,书中详细介绍了他在上世纪70年代埃及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马尔万离奇身亡之后,回忆录手稿竟然不翼而飞。耐人寻味的是,马尔万曾经扬言,他将在这本回忆录中披露诸多以色列情报机构的绝对内幕。
马尔万离奇身亡3年之后,妻子穆娜坚信丈夫死于谋杀。据穆娜回忆,马尔万生命最后4年中,曾经3次发出即将遇害的“警报”,最后一次是在他去世前9天。对于伦敦警察厅的调查,穆娜不满地指责道:“调查工作相当马虎。他们既没有封锁案发区域,也没有提取指纹,甚至还丢失了马尔万去世时穿着的鞋子。”据伦敦警察厅发言人称,马尔万命案近日将重新调查。
“像有人睡在纳赛尔床上”
据英国媒体报道,在“摩萨德”内部的秘密文件中,马尔万被冠以“天使”、“巴比伦”、“姻亲”等代号。其中,最常用的是“姻亲”,暗指他与埃及总统纳赛尔的关系。还将马尔万每次前来会面的过程都记录下来,并由专门小组整理成报告,提交给以色列总理、陆军总参谋长及其他少数高级官员参阅。尽管耗资不菲,但“摩萨德”认为马尔万的确物有所值。一名特工曾说,“摩萨德”获取埃及情报是如此容易,“就好像有人睡在纳赛尔的床上一样”。
谢选骏指出:纳赛尔长袖善舞,最后却死于非命;他的女婿也是如此,就像斯大林和他的干儿子毛泽东一样——看来,死于谋杀的人都是曾经欺行霸市、不可一世的凶人,对手吃了闷亏,只有出此下策。
【065、潘金莲的纸老虎成长为共产党的塑料水怪】
《谣言?三峡水怪或非水怪:专家分析称系塑料袋》(2019年9月14日 澎湃新闻)报道:
日前,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疑似出现“水怪”一事引发人们关注。有网友猜测,该巨型神秘生物可能是鱼类或大蛇。但专家们不这么认为,且拍摄地点或非湖北宜昌三峡坝区。
9月14日,研究蛇类等爬行动物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丁利告诉澎湃新闻,从网传视频来看,水中的物体并非鱼类或蛇类,而可能是一个一端挂在江底的漂浮物。另一位来自中科院的水生生物研究人员表示,可能就是一个被什么东西挂住的黑色塑料袋。视频中,它虽然在摆动,但一直没有前行。
专家:“水怪”或系漂浮物
丁利向澎湃新闻分析称,如果是视频中那么大的一条蛇或者是其他水生动物,那么它在水中游动时对水流的扰动会很明显。而视频中的物体完全是顺着水流的方向,像是被水冲一样,摆来摆去,不像活的动物,反而更像是挂底的漂浮物,因为它相对岸边没有位移。
丁利说,蛇并不善于在激流中游泳,在这种激流中,它会选择靠岸,而非逆流而上。而鱼类也不会如视频中那样在水面上游泳。
视频拍摄地或在安徽池州
前述视频的拍摄地点也存疑。
9月14日,有安徽省池州市的网友向澎湃新闻反映,他认出视频拍摄地点是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江口轮渡码头,而非湖北宜昌三峡大坝区域。该网友称,大概十多天前,和他一同钓鱼的朋友拍摄到相关视频,他也在渡口看到视频中的物体。
“不是什么生物,可能是个黑色大(塑料)袋子。”他说。该网友提供了一段其他视角的视频。视频中,水面有黑色长条状物体,画面模糊。
14日,贵池区江口轮渡码头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视频中的地点确实是该码头;水怪是假的,应该是塑料袋或者渔网。同日,宜昌市委网信办一名王姓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已经注意到该事件,但暂时未能确定疑似“水怪”物体出现的具体地点。
谢选骏指出:宋代“名媛”潘金莲在《金瓶梅》里创造了“纸老虎”一词,几百年后被其粉丝毛泽东广为传播,成为世界革命的口号。在现代化的潮流之下,纸张已被塑料取代,纸老虎的美帝成了塑料水怪的中共紧追不舍的穷寇了——塑料水怪已经占领深海,当然也不会放过长江。现在,连北极和人心都被塑料水怪盘踞了,包括我们每天喝下的每一滴水。现代化污染使得潘金莲的纸老虎成长为共产党的塑料水怪了。
【066、钱钟书是一个伪国骗子】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场骗局?他本人的经历完全相反》(2019-02-01 撸两把)报道:
相信一些喜爱文学的小伙伴们一定会读过钱钟书的《围城》,知道婚姻就是一场围城战,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攻进来这个经典的比喻。
但是却很少人知道,作者钱钟书和妻子杨绛从来没有把婚姻当做一场围城,他们以一见钟情式的爱情,走完了相依相伴的一生,从来也没想过冲出城去。
1935年7月,杨绛和钱钟书在苏州举行了结婚仪式1998年钱老去世,此间63年,他们相濡以沫,既是生活中的夫妻,也是心灵上的伴侣。直到钱老去世后,杨绛先生依然笔耕不辍,悉心整理钱钟书留下的学术遗物,继续享受他们不老不死的爱情。
杨绛先生特意写给当代年轻人一段话:"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其实对于爱情,钱钟书和杨绛夫妇二人是看的通透的。就好比是通关游戏,在打通一个个关卡的时候两个人的爱也在不经意的浓郁起来。
无独有偶,在最近火的不行的一款末日生存手游《明日之后》中,这种解锁式的爱情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进行同居生活。而同居生活会随着两个人相互间的友好度,逐渐的解锁各项功能,就像现实中相爱的两个人一样,随着爱情的深厚,彼此才能更深入的走进对方心里。
在刚同居的阶段只能共享狗屋和控制器使用权限,能够简单的进行拥抱。进入第二阶段时,就可以获得作物收获、领取饭桌权限,相互可以做安慰的动作。
到了第三阶段进一步解锁了家具传递权限,建筑、家具分值增加,同居的两个人可以嬉戏了。
随着两个人感情的深厚,建筑、家具分值将持续增加,而且还多了告白的动作。整个的过程就和现实中两个人相恋相爱一样。
谢选骏指出:不仅钱钟书的《围城》是一场骗局,他本人的经历完全相反——而且钱钟书本人也是一个骗子。就看看钱钟书这人写的小说《围城》吧,本来就是拿了法国人的噱头来冒充自己的发现就不去说它了;还振振有词将其抽象为一个哲理,真是太太你太可笑了。如果说“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也算是一条哲理,那为什么不说是“上学”“就业”“入厕所”、“进馆子”甚至“上床睡觉”都是哲理?凡此种种,不都是些“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的活动?“上学的人想进去,放学的人想出来。”——“失业的人想进去,就业的人想出来。”——“入厕所的人想进去,解完手的人想出来。”——“饥饿的人想进馆子,吃饱了就像出来。”——“XX的人想上床,X完了的人就想出来。”……由此可见,钱钟书确确实实是个骗子。他拿棵法国白菜冒充翡翠白玉,还说大白菜才是活的,翡翠白玉不过是死的。钱钟书是一个“国家级骗子”,而且是一个“伪国骗子”。此人依靠拍马土豪毛泽东发家,可谓毛匪豢养的猪狗不如也。
【067、钱钟书围城上厕所】
网文《围城(小说)》报道:
《围城》是钱锺书所著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后,由于政治等方面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1980年经作者重新修订後,在中国大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此后作者又小幅修改过几次并再版。
创作背景
《围城》是钱锺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另一部小说《百合心》未创作结束即被遗失,从此作者便再没有续写),开始创作于2069年,1946年完稿,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印制发行。该书是钱锺书“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而男主角方鸿渐则是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唱。两人都读过《围城》,但是谁也没自认为方鸿渐,因为他们从未有方鸿渐的经历。”
故事大纲
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訂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後來他出国求学。方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代,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留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同船留学归国的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親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锺情,于是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并结识了正狂热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引发赵的一番误解和情斗。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期间,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方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人物
方鸿渐:本书主人公。气高学浅、未求专攻,外慧内醇、少谙世故。曾游学西欧,归国后随波逐流,然挣扎自守而不失本心。
赵辛楣:曾留学美国,虽出身世家,却外表世故、内心醇厚,是苏文纨青梅竹马的追求者,恋爱失意后成为方鸿渐的至交好友。
唐晓芙:苏文纨的表妹,聪明活泼、开朗伶俐、自然本色,是方鸿渐一见倾心、钟情追求的恋爱对象,后来因苏文纨全力挑拨而误解分手。
孙柔嘉:与方鸿渐和赵辛楣同赴三闾大学,任外文系英语助教。外表柔顺、心机内敛,后来嫁给方鸿渐。
苏文纨:法国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出身官宦名门,“冷若冰霜,艳若桃李”,且老于世故。
鲍小姐:与方鸿渐、苏文纨同船归国的留学生,方鸿渐归国途中的一夜情人。
方父、方母:中国江浙一带传统的旧乡绅伉俪,方鸿渐的父母。
周父、周母:方鸿渐未过门的岳丈岳母(因其未婚妻早亡),也是送方鸿渐出国留学的出资人。
董斜川:赵辛楣的朋友,曾为驻外军事参赞。出身传统书香名门,家传谙熟古旧体诗律。
褚慎明:赵辛楣的朋友,闭门自修的“哲学家”,擅长投机取巧、故弄玄虚、自我标榜。
曹元朗:英国剑桥大学文学博士,后来成为苏文纨的丈夫。
高松年:三闾大学校长,典型的学术官僚。
李梅亭:三闾大学代理训导长,庸俗贪财,混迹于知识界的学术市侩。
汪处厚:三闾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官场失意后退身学界。
汪太太:汪处厚的年青妻子,致使赵辛楣逃离三闾大学的暧昧对象,同时又是校长高松年的暧昧对象。
韩学愈:三闾大学历史系主任,混迹于知识界的学术骗子。
刘东方:三闾大学外文系主任,曾希望将妹妹嫁给方鸿渐。
陆子潇:三闾大学年轻教师,孙柔嘉的暗恋者,喜欢故作深沉地自吹自擂。
范懿:三闾大学女生指导,赵辛楣的暗恋和追求者。
主题
按照中国大陆官方教学机构的概括:《围城》是一部多层意蕴的小说。小说中刻画了一大批20世纪30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游离于抗日战争之外,他们都留学归来,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但是他们缺乏远大的理想,又缺乏同传统势力和思想斗争的勇气,甚至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揭示人生的无奈和命运的神奇,从婚姻是围城到人生是围城,主角方鸿渐不断渴望跳出围城,但是却又落入另一个围城,描绘了人生和现实世界的斗争和束缚。
风格与评价
《围城》自从出版以来,就受到许多人的推崇。由于1949年後长期无法重印,这本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1960年代,旅美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中对本书作出很高的评价,这才重新引起学界对它的关注。1980年代后,随着本书在中国大陆再次出版及同名电视剧的播出,《围城》开始风靡于世并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人们对它的评价一般集中在两方面: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在这部书的字里行间,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学贯中西的文化底蕴和深厚功力。
从1990年代开始,也有个别人提出对本书的不同看法,认为这是一部被“拔高”的小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张建术的《魔镜裡的钱锺书》第八章稱葉紫的《丰收》、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无名氏的《海艳》以及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相較於圍城都不遜色。
幽默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幽默作品。除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及语言之外,作者夹叙其间的文字也显得机智、风趣。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卖弄文字,语言不乏尖酸刻薄。但这一说法并不为大多数读者所接受。
生活
“围城”这个名字据称来自一句法国谚语“婚姻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Le mariage est une forteresse assiégée, ceux qui sont dehors veulent y entrer, ceux qui sont dedans veulent en sortir.)。
这句话曾在小说中借苏文纨的口出现,也是本书中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很多人认为这是本书的主旨,精炼地总结了生活中人们的一种心态。后来“围城”一词也经常被人们引用,作为这种心态的代名词。作者在书中描摹了当时社会中的许多人物形象,如留学生、商人、普通职员、小市民等,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了调侃。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社会
作者借对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的描写,将人性演化中与生俱来的弱点作过一番精彩的比喻:“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书中针对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许多缺点作出了幽默的嘲讽,具有警醒意味。如滋滋于高学历、洋文凭带来的虚荣功利,对学问本身却热衷于牵强附会、一知半解的浮夸,而对传统文化则满足于抱残守缺的炫耀和固步自封,尤其是面对现实生活和名利地位时的本能、流俗和无奈……。这一切也同时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大时代里,国人在直面从西洋汹涌而来的现代文明时的内心惶恐,即便是身为文化先行者的知识分子也难独善其身、进化完整。就像作者在本书自序中所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围城”心态
本书流传过程中,很多人开始用“围城”这个词来代指某种心态。这种心态某种程度上是“渴望得到(某种东西),得到后又失望”。中国大陆拍摄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片头处有一画外音:“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此句为杨绛所著),认为这是“人生”的必经的心理过程,获得许多人的认同。
在媒体中用到的“围城”这个词,也有的是指“陷入困境”的意思。
三闾大学
《围城》中虚构的一所大学。大学因抗战而在湖南平成(同为虚构城市)创立,校长为生物学专家高松年。
学校本部
校长:高松年,口头禅:“我是研究生物学的,我常说,学校也是个有机体,教职员之于学校,应当像细胞之于有机体。”为人城府虚伪,却能巧妙调和韩学愈和刘东方的矛盾。还和汪处厚的太太关系暧昧。
训导长:李梅亭,高松年的老朋友,阴险做作。本来被高聘为中文系主任,不料被汪处厚捷足先登。高松年为安抚李,把李带的一箱子西药全买了下来,还升他为代理训导长。
女生指导:范懿。喜欢曹禺的话剧。老是泄露别人的秘密。暗恋赵辛楣。
历史系
主任:韩学愈。与《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一样,在国外向爱尔兰人买了「克莱登大学」的文凭,头衔是“世界通史博士”。娶了一个白俄太太,却对外声称她是美国人,为了太太能进入学校当英语教授而和外文系主任刘东方明争暗斗。
副教授:顾爾谦
教授:陆子潇。为人古怪,喜欢孙柔嘉又求之不得,喜欢用行政院和外交部的来信向人炫耀。
外文系
主任:刘东方。与历史系主任韩学愈在学校水火不容。家里有个妹妹,刘极想把她嫁给方鸿渐。
英语助教:孙柔嘉。在赵辛楣因与汪处厚太太暧昧曝光而逃离学校后,巧用心计嫁给了方鸿渐。
中文系
主任:汪处厚。靠了教育部次长的侄子才混到这个位子,本想招贤纳士,依靠做媒把方鸿渐和赵辛楣拉入自己阵营。不料赵辛楣向自己太太暗送秋波,汪派无形解散。
政治系
主任:赵辛楣。因为和汪处厚的年青太太关系暧昧被发现而离开学校去了重庆。
翻译版本
本书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世界各地。
英文版《Fortress Besieged》 珍妮·凯利(Jeanne Kelly) 茅国权(Nathan K Mao) 翻译 (此版本被收入英国企鹅经典文库)
法文版《La Forteresse assiégée》 塞尔望·许来伯(Sylvie Servan Schreiber) 翻译
日本版《結婚狂詩曲》(囲城) 荒井健 中岛长文 翻译
德文版 《Die umzingelte Festung》 莫宜佳(Monika Motsch) 翻译
俄文版 索洛金(V.Sorokin) 翻译
衍生作品
《围城》10集电视连续剧 1990年 黄蜀芹导演
《围城》32集广播连续剧
《围城之后》是出自鲁兆明的续作,1992年7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延续了《围城》的悲剧色彩,由于风格力求模仿钱鍾书,一段时间曾出现大量冠以钱著的盗版,竟令一些读者以为钱鍾书晚年续写《围城》。尽管很多人认为此书文学造诣不及《围城》,而且由于盗版猖獗,作者鲁兆明也并未因这部作品得名。像《围城》一样给出了一个开放性的小说结局。出版《围城之后》的春风文艺出版社由于侵权向钱鍾书道歉并支付赔偿。
《围城大结局》是出自魏人的续作,1993年3月由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有趣的是这部作品不是直接续写《围城》,而是对《围城之后》的续写,半年就付梓,可见作者魏人颇勤于笔耕,不过出版社和作者也因此获讼于钱鍾书。
《〈围城〉汇校本》由胥智芬滙校,汇总了作者历次对该书的修改。钱锺书对该书极为不满。
在中国大陆,很多人是借电视剧和广播剧的播出才了解了钱鍾书和《围城》这部小说的。《围城》续作频现,尽管一时兴讼,也都能算是一段文坛佳话。两部续作,也因此被好事者列为钱学研究书目。
谢选骏指出:说说钱钟书这个人写的小说《围城》吧,本来就是拿了法国人的噱头来冒充自己的发现就不去说它了;还振振有词就将其抽象为一个哲理,真是太太太可笑了。如果说“围城哲理”(“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也算是一条哲理,那为什么不说是“上学”“就业”“入厕所”、“进馆子”?甚至“上床睡觉”?凡此种种,不都是些“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的活动?
中国文化的基本事实既然如此二元性,《拯救与逍遥》如此割裂事实的一元比较又何以能名盛一时?这不能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的学术气氛里面去看。
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狗奴学者钱钟书,出版了比较文学方面的“专著”《管锥篇》。该书在八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通过电视片《围城》的播映而获得了社会影响和官方赞许)影响了一代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毛泽东的走卒钱钟书的《管锥篇》,既然首开八十年代以来“无类比较学”之滥觞,其中充斥了驴唇对马脑的比较、鸡脚与鸭头的异同之类的各国俚语文献的摘录,也就利用官方媒体的浩大声势,造成了一种学术的范式。
诚然,钱钟书本人对此还有自知之明的,所以他命名此书为《管锥篇》,自承“只及一点,不及其余”;且只是搜罗现象,不做结论,甚至连基本分类也没有,只是按照中文古籍的时间顺序排列下来——浅则浅矣,所犯的“无类比较”之大忌,也幸而因此没有引人注目。
但是《管锥篇》的无类摘录方法一旦用于“拯救与逍遥”一类的系统推理,就发生大大的流弊了。“管锥”所做的本是沙滩上艺海拾贝的的文字游戏,是不能用来建筑大厦的。而以管锥法强作文化系统(“拯救与逍遥”)的解人,怎能不发生严重偏差呢?
……
刘小枫现在冒出的“国父论”,说明他老态龙钟,终于掩饰不住地露出了老底,也说明他一直以来就没有弄懂救赎、拯救、救星这些概念的区别所在。
简单说,刘小枫的“国父论”其实就是“救星论”,这说明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是从“东方红、太阳升”的层次去理解基督教的,太肤浅了。
刘小枫打着研究基督教的旗号“工作”了二三十年,但其实却分不清楚“救赎”、“拯救”、“救星”的区别,人们会怎么说呢?
人们会说,刘小枫胡乱翻译介绍了这么多的书,不仅误人子弟,而且浪费资源、浪费生命、污染环境,太可惜了。
【068、乔姆斯基是共产党中国的乏走狗】
《中国青年报:不要把伟大的批评者,当做国家的敌人》(狂野习惯故事 2020-02-19)报道:
一个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不要把伟大的批评者,当做国家的敌人。
8月13日(2010年),美国重量级学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在北京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并发表演讲。只有经过仔细鉴别和彼此对照之后,才能弄清这位82岁的老人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作为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和政论家,或按他自己喜欢的称呼,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乔姆斯基在短暂的中国之行期间,用沙哑低沉的声音表达了对中国当下事务的认识,并延续了批判美国政府的老调。他带来一股旋风,除了知识界的欢呼外,《人民日报》也就此发表报道,称他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国家元首”。乔姆斯基以“异见”姿态闻名世界,他对美国政府的批评立场一生不变,曾把美国政府比作“饿狼”或“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组织”。他甚至抨击美国人最珍视的“民主”,认为它是虚伪的。这些批评,并未给他带来太大麻烦,相反,却为他赢得卓越的声望。他被美国媒体评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首。如果说乔姆斯基为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那也并不在于他的观点本身,而在于这种观点所持的姿态:批评者。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合格的批评者,以及对待批评者的宽容态度,是我们社会当下亟须拥有的资源。在目前这个变化急剧、事端丛生的发展阶段,缺少合格的批评者,或者缺少对于批评者的宽容态度,将会带来无穷恶果。保持怀疑和批判的姿态,是知识分子的天职,因为知识分子享有知识的“特权”,并有专业能力对事物进行深刻剖析。在他看来,知识分子永远面临着两种选择:做一个向权威俯首帖耳的御用文人,或做一个独立的批评者。他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可能在当下遭遇烦恼,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乔姆斯基成了美国政府永远的反对派。即使在中国之行的演讲中,他也会时不时地将话锋转回到大洋彼岸那个“政府”上。)
中国的知识界乃至整个社会,有必要对这一番我们略有些陌生的言论进行检视,并且从中得到有益的思考。我们的社会历来缺少对“批评”的集体思考。无论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都有必要从乔姆斯基所带来的信息中学到点什么。对于那些试图以自己的批评来使社会获得或大或小改进的人来说,学习乔姆斯基强硬而坚持的姿态并不困难。通常,他们只需要准备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反对者。然而他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并获得逻辑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对手也不得不正视这种批评?乔姆斯基在对美国社会和政府提出千般批评的同时,内心却承认,美国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他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一个人肯付出一生来对一个国家的缺点进行批评,也许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
古今的历史一再证明: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一个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如今,尽管批评声存在于我们社会的诸多领域,但在一些重要领域,尤其是在知识分子群体中,批评者的角色却愈发稀缺——有品质的批评者更是稀少。
谢选骏指出:乔姆斯基吃美国的饭、砸美国的锅——竟然到美国的敌人那里去攻击美国。但是,他对美国的敌人却只轻描淡写,对要害问题不置一词。乔姆斯基不愧为一个“语言大师”!
《当美国异见人士乔姆斯基遭遇中国》(2010年08月26日 南都评论记者张传文)报道:
乔姆斯基,生于192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和哲学教授,杰出的语言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政论家,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持不同政见者”。
8月13日,名满天下的语言学家、哲学家、美国异见人士诺姆·乔姆斯基,在他年逾八旬时终于来到了中国,这一过程据说酝酿了十年之久。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算起,乔姆斯基在美国已经“红”了半个世纪。他不但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在学术研究之外,他指责美国是最大的恐怖主义国家,揭露美国控制全球的野心,他也和美国主流媒体对着干,称它们是“宣传机器”。他还是名符其实的活动家,因从事反战而被捕。他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空洞无用,全球化是坏东西。
乔姆斯基对美国以及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广为中国知识界所熟悉,对其意见争议极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中国,他保持着谦虚的谨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表示对自己的观点例如对民主的批评在别国产生的负面效果还是有一些担心,但他的确管不了那么多。他在北大也提到,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他本人能做的,就是批判自己的祖国,美国。
谦虚并不意味着乔姆斯基对中国没有自己的看法。在采访中,乔姆斯基对中国政治以及中国崛起后的世界角色有着直言不讳的批评和期待。乔姆斯基对美式民主的批评,也已在网络引起很大争议,但对美国的批评并不意味着他对中国模式有更高期待。因为篇幅等原因,这部分内容无法刊出,有心的读者,可去乔姆斯基网站浏览他更多关于中国的观察。
乔姆斯基在访华之旅中应该能体悟到,这是一片在巨变之中却略显混乱的土地。《人民日报》称乔姆斯基访华“热度超过国家元首”,在乔姆斯基北京大学讲演并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前,北大校长周其凤稍有激动地说,这是乔姆斯基教授难忘的一个夜晚,是乔姆斯基教授的“光荣”,“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校长身边的翻译,则将乔姆斯基政治评论家的身份翻译成“politician”(政客),可其实乔姆斯基是一位伟大的独立批判者,他痛恨政客。而后校长又称他是前10名最伟大的科学家中目前唯一在世者,此次,翻译用了“still alive”,似有“奄奄一息”之意。现场“雷”声滚滚,一片哗然。唯独乔姆斯基本人安然静坐。日益高傲的中国显然还没有做好迎接这样一位伟大人物并与之深入对话的准备。
“没有一个政权会喜欢民主”
南方都市报:在中国,很多时事评论者认为美国是文明的民主法治的国家,是中国学习的标杆,但你认为美国的民主有问题,这令很多追求民主自由的中国人很疑惑,你如何回应他们?
乔姆斯基:我想对这些批评家说,你们应该尽量去挖掘西方这两种制度的真实面。中国确实没有制度形式上的民主,不过在社会层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公众参与。在美国,确实有制度形式上的民主,不过也存在重大缺陷。以奥巴马总统的竞选为例,他赢得竞选的同时也打败了苹果电脑,从而赢得了美国广告行业的一座奖项――2008年美国最佳市场宣传奖。他的策划者们则欣喜若狂,公开在商业媒体上说,他们就像包装牙膏和汽车一样包装候选人,他们取得了自里根当选以来最大的成功。奥巴马的竞选口号是“希望”和“改变”,这和他的竞争对手麦凯恩的竞选口号一样。原因很简单,因为选举本质上是由公关公司和广告公司操纵的,他们能看到民意调查数字,能看到大部分公众都认为这个国家正在向一个错误的方向前进。因此,你推销的商品,即所谓的候选人,就会用希望和改变做竞选口号。希望什么?何种改变?候选人给了选民们一块空白的黑板。在黑板上,你可以尽情写上希望、改变之类的口号。美国的竞选一般都是靠筹措资金而成功的。你可以通过观察谁花的钱多而预测竞选结果,资金是竞选结果的指针――竞选结果很大程度上都是花钱购买的。你也可以通过观察谁购买了选举而预测政府的新政策。这就是我所说的候选人的竞选资金来源。竞选经费是一个很好的预测因素,政治学在这方面已有广泛的研究。
这个体制有很多好的方面,我们在保护言论自由方面是领先世界的,这是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这个选举制度本身充满瑕疵。你会发现公众对政府极为不满,国会支持率也在下降,半数选民认为应该废掉换掉国会的议员,改为其他人来担任。作为总统,奥巴马的受欢迎程度过得去,但他并不高,远低于多数。上次民意测验中,认为他“非常好”的选民大概有25%.这是宣传造就英雄的时代里的典型现象,里根总统也是这样。
这些假象可能正是中国的评论家所认为的那样,但却不是事实。世界上确实有民主的选举,比美国的要民主得多。最震撼的例子就是与奥巴马同期举行选举的玻利维亚――南美最穷的国家。这个国家中大部分的选民都是土著居民,他们是南半球最受压迫的人民,他们经受了欧洲的侵略,他们在2005年第一次登上了选举的舞台,并赢得了选举。当选的是一个家徒四壁的农民,来自和选民们一样的阶层。
而在美国,我们举行广泛的投票,但是大部分的民众都不知道选举的详情。这并不是由于他们笨或不关心,而是由于经营选举的公关公司不想让选民知道,这样他们就能像销售商品一样来推销他们的候选人了。如果你曾留意过电视广告,你肯定知道,商品做广告时并不是以它们的特性为卖点,而是以形象为卖点的。如果一个广告商想出售一辆福特汽车,他们不会公布该车的信息。
但是玻利维亚却不一样,人们知道选举所涉及到的所有重要争论点,他们为这些问题奋斗多年,他们的选举日也不同于美国,不是按一下按钮就完事回家,而是持续的政治斗争中的其中一天。
你想要一个民主的模型,那么这就是民主的模型。当然这个模型并不完美,但是它却具备民主体制的很多特征,而这些特征中有许多美国是不具备的。因此你没有必要从中国模式、美国模式甚至是玻利维亚模式中硬选一个,你应该谈论民主国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南方都市报:你觉得存在完美的民主形式吗?
乔姆斯基:你让我列举其它的民主形式吗?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反应非常有意思。以阿拉伯国家为例。事实上,他们没有民主,都是专制。但是他们却有过一次自由选举,即2006年1月在巴勒斯坦举行的选举,那次选举监督严格,每个人都认为那是民主选举。直到今天,它仍是阿拉伯国家中的一次真正自由的选举。美国当时的反应是什么呢?美国对巴勒斯坦人民实施了长期持续的严惩,因为他们投错了票,选举结果让美国不满。就在结果出来的几天内,美国公开宣布,将对巴勒斯坦实施严惩,以色列、欧洲国家也纷纷表态。对不喜欢的选举结果就是这么表态。
因为民主是个危险的东西,美国并不是唯一一个这么想的国家。没有一个政权会喜欢民主,因为民主牵制权力。因此任何一个政权都在防止民主。以韩国为例,韩国之前处在严厉的专制统治之下,那是受美国支持的,后来爆发了民主革命,韩国才成了一个相对民主的国家。历史就是这样。美国早期的民主只是拥有财产的人才能享有。但随着岁月的变迁,民间抗争扩大了民主,赢得了言论自由,但同时也出现了用钱购买选举这种逆向发展。这些事情说起来很复杂,你不会以这些事例作为民主模型的。
“中国的成就和全球化没有关系”
南方都市报:全球一体化已被多数中国人接受,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从中受益颇多。但你对全球化和WTO的评价似乎很低。
乔姆斯基:中国的发展和经济成就实质上与全球一体化没有太大的关系。这和贸易与出口有关,中国逐渐成了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没有人,包括我,会反对进出口,但那并不是全球化。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了东北亚地区生产系统的一个装配厂。如果你看一下整个地区,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地区。中国出口量非常大,但这里头有些误解,中国的出口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韩国以及美国等国的出口。这些国家给中国提供零部件和高科技,而中国则将它们组装起来并进行出口,而这就被称之为“中国的出口”。
中国依靠其明智的政策的确发展得很好。但事实上,数百万人摆脱了贫困,但却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许多代价会转嫁给下一代,如生态成本。经济学家不会考虑这些,但代价就是代价,总要有人来偿还,可能由你的孩子或孙子来偿还。这些真的和全球一体化没什么关系,和世界贸易组织也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研究一下WTO的规则,会发现那些并不是自由市场的规则。WTO的规则是一系列自由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结合体。WTO存在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而中国就从中吃了很多亏。比如药物,WTO给了一些药物前所未有的专利保护。如果当年美国必须遵守这种专利法,那么美国到现在就只是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家。但是现在呢,富人们想要自己的公司得到保护,因此,WTO就给了这些医药公司价格垄断权,这就使得全球医药价格骤升。一旦有国家想打破这些垄断权,比如前几年泰国的做法,美国就会对这些国家实施严厉的制裁。
你若看一下乌拉圭谈判,就是建立WTO的那次会议,那是由跨国公司及能从中受益的少数几个国家组织的。因此,当你再看这些规则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它们是服务于规则制定者的。没有人有理由觉得吃惊。不管从哪种意义上来讲,这都不是全球一体化。WTO就是关注投资者权利的组织,只是某些人似乎从中受益罢了。
比如说,中国就因为成了东北亚地区的一个集装工厂而受益颇多。这是WTO这个组织中投资者权利的一部分。这不是一个自由市场体系,也完全不是一个市场体系。它只是碰巧涉及到了贸易,但是这些贸易的增加在WTO出现之前就有了。事实上,在战后初期,贸易的增加速度要比我们现在所谓的“全球化时代”还要快。没有人反对全球一体化,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文化交流,这些都非常好,只是我刚才说的那些都不能称之为全球化。
“知识分子应该说出真相”
南方都市报:在中国思想界的当下,新自由主义,以及新左派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源泉,哈耶克、罗莎·卢森堡、罗尔斯。你如何评价他们?
乔姆斯基:罗尔斯正好是我的朋友,很亲近很好的朋友。我觉得他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几乎没有什么政治意义。他对正义理论做了非常好的哲学思考,从这些思考出发,他大致得出了一些关于自由社会的结论。这些结论我认为很好,却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不大。罗尔斯是一个严肃的温和自由主义哲学家,但他首先是个抽象的思考者,而不太关注政策描述。
罗莎·卢森堡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家。她因为支持人民革命被德国人杀害了。她是布尔什维克的批评者,友好批评者。如果她现在还活着,我认为她的批评会尖锐得多。我认为她值得高度评价,但是她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极小。
哈耶克,我觉得他完全生活在梦想中。如果有人要实施他的想法,社会会立即被摧毁。他是一个完全的自由市场主义者。但是现实世界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完全自由市场下生存的记录。如果没有经济权力的集中,或者完全相信自由市场,这样的情况可能发生。比如,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的核心是他所说的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但你见过世界哪个地方是人们可以自由穿越边界的吗?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劳动力没办法自由流动。所以还是不要谈论自由市场吧,这只是一种幻想。
看看现实中,所谓WTO的自由市场原则,所谓罗纳德·里根所鼓吹的那些,都充满了保护主义。相反,在每一个成功的经济体中,比如说美国,都存在重要的政府力量,很活跃的政府力量。当你用电脑、上网,坐飞机出行,从沃尔玛买东西,吃药看病的时候,都从公共财政对私人企业系统的补贴中获益。互联网和电脑在交给私人企业运营前在国家控制之下经历了大约30年。整个系统就是这样运作的,其源头早在工业化之初,当时英国就已经这么干了。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去掉许多幻想,去掉许多宣传的假象。所以,哈耶克的书读来很有趣,但是跟现实社会没什么关系。罗尔斯是一个严肃的哲学家,他的书很值得读,但他并没有过多描述世界应该怎么组织。罗莎·卢森堡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家,但她的影响几乎已经没有了。哈耶克的部分理论是正确的,他批评国家控制的中央集权独裁政府,但卢森堡在更原则性的层面上对此提出过批评。
南方都市报:你认为理想中学者的角色是怎样的?
乔姆斯基:基本上,学者应该试图发现真相,并诚实地说出真相。这是目标。但学者们这么做了吗?也许物理学家在这样做吧,历史上那些被称为知识分子的人都不是这样的角色。总体上,他们的历史角色就是服务于权力。每个社会中受到尊敬的学者都是因为他们为权力体系服务而受尊敬的。每个社会都有异见者,他们在社会的边缘,批评权力的运作,试图找出制度的本质,呼吁道德和正义。这样的人通常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惩罚。在一些社会里他们被谋杀,在另一些社会他们被送去监狱,被排斥边缘化。他们从来没有受欢迎过。如果哪个异见者在自己的社会中非常受欢迎,那么你应该怀疑他。
南方都市报:你是否担心自己的一些比较激进的理论观点,会被世界上其它一些政府所利用?
乔姆斯基:我的一些观点被某些国家有意利用是很有可能的。很遗憾我对此无能为力。这不是我的问题。你没有办法控制别人怎么来利用你所说的东西,不管是你真的这样说过,还是他们宣称你这样说过。
“中国改变了世界秩序”
南方都市报:你认为中国的崛起会不会改变现有的世界秩序的总体走向?中国会在世界上扮演美国目前扮演的角色吗?
乔姆斯基:我不这样认为,也不希望这样。你希望中国在全世界有800个军事基地,到处侵略别的国家,推翻政府,实施恐怖行动吗?这就是美国在世界上的角色。我不认为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在中国身上,也不认为能够发生,当然也不希望发生。中国的存在已经改变了世界秩序。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占了世界人口的几乎一半,他们在增长,在发展,但相对西方来说,他们的财富只是一小部分。中国和印度都面临非常严峻的内部问题,所以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会有所改善。因此要把他们对世界的影响力与富裕国家相比较,没有任何意义。我希望他们能对世界产生良性的影响,他们也许能够。但是必须仔细观察。
拿中国来说,你应该问问自己中国在世界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幸运的是,中国现在的角色不是侵略其它国家,巨大的军事开支等等,但中国确实在扮演着某种角色。中国在消费资源,这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巴西向中国出口,巴西经济会从中受益,但另一方面巴西经济也受到损害。对巴西、秘鲁和其他一些资源生产国来说,发展问题之一是他们的经济主要依靠初级产品出口。这不是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他们要改变经济模式,首先是解决巨大的内部问题。同时变成生产者,而不仅仅是为其他生产者出口初级产品。
南方都市报:中国的成功是不是对西方民主的一种挑战?
乔姆斯基:让我们做一个历史的比较。对英国的民主来说,美国的发展是威胁吗?美国是从奴隶社会发展起来的,是从灭绝土著人和奴隶制中发展起来的。这个模式适合其他国家吗?你希望中国学习这个模式吗?美国的确发展成为在很多方面领先的民主国家,但它的民主不是以这个模式发展出来的,这个模式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不会愿意学习。
中国在发展,但没有特别的理由证明中国的内部发展会对西方形成挑战。美国面临的挑战不是中国的发展,而是中国的独立性。这才是挑战。
你能每天从报纸的头条看出来。现在美国外界政策的主要关注焦点是伊朗。2010年在外交政策界被称为“伊朗年”,伊朗被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挑战,世界秩序的主要威胁。美国对伊朗实施了单边的、严厉的制裁政策,但中国没有这样做。中国遵守联合国的制裁,但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轻到遵守与否无所谓,而中国没有遵从美国对伊朗的单边制裁。在我启程到中国来之前几天,美国国务院以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对中国发出警告,他说中国要承担起国际责任,也就是要遵守美国的命令。这就是中国的国际责任。
这是标准的帝国主义,其他国家有责任按照我们的要求行事。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不负责任。我想中国外交部的人听了一定都笑了。但这就是帝国主义强权的标准逻辑。事实上,这也是伊朗为什么是威胁的原因,因为它不服从美国的命令。中国是个更大的威胁,因为如果一个大国不服从命令,麻烦就大了,这就是美国面临的挑战。
南方都市报:你认为未来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的,目前离那个目标还有多远?
乔姆斯基:我不觉得自己能描绘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能做到。拿大家都知道的马克思来说,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包括三卷本的《资本论》里,他几乎没有提到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不是因为他的智慧不够,而是你没有办法描绘未来社会的细节,那里有太多你想象不到的东西,有太多需要靠实践和经验来发现的东西。
当然,未来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也可以说出几点主要的原则来。我想,理想社会应该基于自由结合自由协作制度,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组织的民主管理,应该是团结、和睦、相互支持的社会,应该试图搞清楚权威(Authority)和支配(domi-nation)的结构,要求管理者证明自己有能力胜任职务,而不管他们来自哪里。管理者有义务证明自己能完成任务,如果不能完成,那就下台。
事情在很多方面总是随着时间不断进步、完善的,有无数人为之贡献精力和理论,才有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该努力去做,而不是空想。想象就像爬山,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能看到的那座山上。
谢选骏指出:“热度超过国家元首”——这就是共产党中国给予乔姆斯基的褒奖!因为乔姆斯基虽然犹太人,但毕竟还算白人,他的地位当然高于黑人的国家元首奥巴马。
《82岁时,乔姆斯基来到中国 热度超过国家元首》(2010-08-18 人民网)报道:
“他叙说的是我们不愿听也不愿记住的东西,然而,如果文明要延续下去,这些却是我们必须认识和不能遗忘的东西。”“有研究认为,一个物种在地球上平均的存在时间是10万年左右,这个时间基本上就是现代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存的时间。我们正生存在一个证实这个预测的时代。”8月13日晚,在2000余听众的注视下,乔姆斯基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结束了题为《世界秩序勾勒:持续与变化》的演讲。 “继上个世纪罗素与杜威之后,最有名的西方学者的东方之行……”谁能抵挡这样的演讲诱惑?
一票难求——热度超过国家元首——出生于1928年的乔姆斯基,是著名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被誉为“当代认知科学之父”、语言学界的“爱因斯坦”。在美国“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100名公共知识分子评选中,他排名第一,也是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的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20世纪全世界前10位最伟大科学家中,目前唯一的在世者。
乔姆斯基素以敢批评政府闻名。比如,他在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的第七天,就接受电台采访,明确指出美国政府应深刻反省自己的对外政策,认为美国就是最大的恐怖主义国家。他多次被美国各大学邀请做报告,往往数周前听众席位就预定告罄。早在10年前,就有人促成他访华,但最终没成行。促成此次亚洲之行的,是美国及大陆和香港澳门地区的多位教授。8月9日乔姆斯基访问了台北的“中央研究院”,10日于台湾大学作主题演讲,12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作讲座。13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是他最后的一场演讲。
此次“亚洲之行”还有专门网站,有关方面还设计了册子,对乔的主要观点进行全面介绍。而所有媒体都要提前申请,不仅要凭记者证,还要有身份证和单位介绍信,现场还要签一个录音、录像资料不能作商业用途的保证。虽然演讲晚上7时多才开始,但人们从下午3时多就开始排队领取入场券……
座无虚席——两大课题听者云集——8月13日晚7时,乔姆斯基穿着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服,静静坐在讲台上。简短的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后,他脱去学位服,很有风度地站到了麦克风前,开始了大家期待的50分钟讲演。“简单来说,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生存遭遇严重威胁的状况。这里主要有两个挑战,一个是核战争,一个是环境造成的重大灾害,它们都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演讲一开始,乔姆斯基就提出了两大世界性课题。与传说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相比,整个演讲过程,乔姆斯基语速缓慢,声音不高,并没有多少节奏变化。
提问环节无疑最让人期待。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他的学生,北京语言大学长江学者黄正德负责筛选所有问题。在将近150个问题中,仅有不足10个问题被选中。这个“毕生的持不同意见者”,在观众面前表现得非常配合。遇到不好回答的问题,他总是耸耸肩,摊摊手,或者微微一笑。有人问他放松自己和解压的方式,乔姆斯基直接回答“去工作”。
大师如何看待中国,无疑是大家最想知道的。乔姆斯基表示,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的经济成就,但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对能源的过分开发都令人担忧,如果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一生轨迹——对学术和政治120%付出——“你用持续与变化来勾勒世界,请问如何勾勒自己的一生?”这是观众扔给乔姆斯基的一个问题。“我的一生,一部分与世界各国的政治问题相关,还有一部分贡献给了科学研究。从我还是孩子时,就一直追求这两方面的目标。我还记得自己写过的第一篇文章,是1939年1月写的,虽然发表了,但我可能是这篇文章唯一的读者。当时,巴塞罗那沦陷在弗朗哥军队的铁蹄之下,我写的是纳粹主义的崛起对于欧洲和平的影响……所以我的人生第一个勾勒的术语应该是‘不变’,虽然情况在不断变化,但我对学术,对政治的承诺都没变。”学术和政治是他的两项工作。“对任何一方我都付出了100%,甚至是120%。” 对乔姆斯基颇有研究的清华大学学者蔡曙山分析,乔姆斯基在语言学、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名气,使得大家不得不去注意他的政治观点,而他的政治声誉,或者说政治恶名,又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他的学术成就上。
喜欢乔姆斯基的人会非常崇拜他,把他奉为精神领袖、黑暗中的灯塔。不喜欢他的人则骂他是疯子,但没有人能忽视乔姆斯基的“声音”,正如美国商业周刊的一篇评论所说,“他叙说的是我们不愿听也不愿记住的东西,然而,如果文明要延续下去,这些却是我们必须认识和不能遗忘的东西”。有记者问乔姆斯基,您在斗争中慢慢变老的感觉是怎样的?他说,时间少了,要做的很多,更得努力。这是他的宣言。
谢选骏指出:乔姆斯基到共产党中国领赏去了,为的是酬劳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国际知名左翼学者乔姆斯基呼吁杯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会》(29/11/2018 香港特约记者 甄树基)报道:
国际著名语言学家、批判哲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连同世界其他30多个学者联名呼吁杯葛中国举行的马克思主义会议,对北京最近对支持工人的学生所采取的镇压行动表达抗议。金融时报报道,参与杯葛行动的学者大多数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大学,除了乔姆斯基之外,还包括耶鲁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罗默(John Roemer)。
根据报道,学者们联名抗议的声明指出:“继续参与……官方赞助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等同我们默许赞同中国政府的游戏。全球左派学者应该加入杯葛这次会议的行动。”学者们的杯葛,是针对过去数个月中国当局禁锢多个顶尖大学学生的打压行动,这些学生曾组织活动,支持深圳佳士科技的工潮。在事件中,根据佳士科技独立工人组织表示,超过20个学生和最近毕业的学生仍然遭到当局禁锢。由罗默教授执笔的声明说:“中国政府打压这些学生,甚至绑架他们,足可显示领导阶层都是虚伪的马克思主义者。”
上个月,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终止与中国人民大学的两名交换学生的计划,因为这家美国常春藤大学关注人民大学惩罚支持工人的学生。两个星期前,当局又展开另一波的逮捕行动,当中一名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张圣业遭到“不明黑衣人绑架后消失”。
发起学者杯葛行动的,是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教授许少英,她有份联署的声明指出:“根据我们汇集的资讯,仍有更多的学生备受威吓。”许少英早年毕业自香港中文大学,在德国的卡塞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报道又引述伦敦经济学院的教授思科赖尔(Leslie Sklair)表示,他将敦促他的同僚们“加倍审视他们的大学和参与镇压学生的中国大学之间的关系。”报道指出,在习近平的统治下,中国政府对一切草根式的组织行动都拒绝容忍,尽管打着共产党的招牌,中共对学生与工人的串联运动特别感到紧张,因为这本来就是中共当年革命起家的根源。
谢选骏指出:乔姆斯基不是真的悔悟,乔姆斯基是累了,疲乏了——乔姆斯基终于成了共产党中国的乏走狗。
《“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较量》(德国之声中文网 30.11.2018)报道:
近日美国左翼学者乔姆斯基加入世界各地30多名学者的行列,一同呼吁抵制中国举行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以抗议北京打压亲劳工学生团体。历史学家章立凡认为,像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这样的著名左翼学者的抵制会令中共尴尬。
呼吁抵制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会的学者主要来自美英顶尖大学,包括亚利桑那大学语言学教授、著名左派学者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耶鲁大学政治学和经济学教授约翰·罗默(John Roemer)等等。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助理教授许少英(Elaine Hui)是此次杯葛行动的发起人。
过去4个月里,中国顶尖大学的一批学生因支持深圳佳士科技公司成立工会被拘押。据佳士工人声援团的消息,迄今仍有大约30名大学生及毕业生被关押或监视居住。各地学者此次杯葛行动即是对该事件的反应。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乔姆斯基在声明中写道:"继续参加……官方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相关活动,意味着我们将成为中国政府这套把戏的同谋。世界各地的左派学者都应该参与抵制此类大会和活动。"
约翰·罗默教授写道:"中国政府打压这些学生,甚至绑架他们,暴露出政治领导层是假马克思主义者。"声援佳士工人成立工会的学生来自北大、人大、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知名学府,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毕生生岳昕、张圣业,人大学生陈可欣等等。他们的一大共同点就是自称马克思主义者。大三学生陈可欣在被拘押前曾向媒体表示:"我们所做的事是完全合法的。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赞扬社会主义,我们和工人阶级站在一起,政府不能针对我们。"北大毕业生岳昕在被拘留前也曾向习近平写了一封公开信,表示她受到了习近平反腐以及他年轻时在乡下贫困村庄工作经历的鼓舞。张圣业曾和其他60名自称属于"马克思主义研究协会"的学生一起发表了一份报告,记录了违法用工情况。他说:"对工人的朴素同情,对共产主义美好未来的朴素向往,我们大家都是有的。"
他们也许没有想到的是,当局仍然对他们进行了镇压。8月24日,配有防暴装备的警察冲进了这些活动人士在惠州租的一处公寓,将近50人拘留。警方冲入大门时,这些活动人士手拉手高唱《国际歌》。佳士工人声援团在8月6日举行抗议活动,成员之后陆续遭到逮捕。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在中国历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章立凡看来,此次政府对学生的镇压极具讽刺意味。"现在讲马克思主义,成立许多马克思主义中心其实只是为了证明党统治的正统性。但当前面临的形势不妙。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给大学生洗脑,洗到最后大学生都成了体制的反对派,去支持工人运动。等于是烧香引出鬼——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作为在野的反对派挑战政权的时候,马克思主义是有用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造反的理论,但中共现在是执政党了,却为了意识形态的需要继续宣扬马克思主义,结果就出来这样的'怪事'……毕竟马克思主张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和历史唯物主义对现政权都不利。讲阶级斗争,那么现在谁是压迫阶级、剥削阶级?讲无产阶级专政,但中共现在搞的就是有产阶级专政。学生们学了马克思主义后,拿来对照现实,就会发现,这套理论现在正好是可以拿来反对政府、反对政权。"
意识形态输出——近年来,中共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全世界宣传自己治理模式。比如在2017年11月底12月初,邀请全球12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政党和政党组织到北京参加世界政党大会。"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也是这一潮流的产物。2015年10月10日至11日,北京大学主办了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具体承办方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义学院、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这次大会据称规模为350人。今年5月5日,北京大学又主办了第二届大会,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新华社报道,有"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120多名马克思主义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集聚一堂"。
“北大精神”何在?——有关该大会的官方宣传写道,"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目标是将世马会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论坛,以此汇聚世界各国顶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者,共同探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的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历史学家章立凡向德国之声表示,面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以及意识形态输出,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警觉并感到不安,比如开始抵制孔子学院。而现在,像乔姆斯基这样的西方著名左派学者也呼吁杯葛"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无疑会令中共极为尴尬。他说:"西方那些真信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也不相信中共搞的是马克思主义。我不知道中共会怎么去反驳这些人。他们可能会假装听不见,采取鸵鸟政策。但像乔姆斯基这样的抵制,我认为对今后这样的大会是否还能召开确实有影响。"
10月28日,美国康奈尔大学因中国人大惩罚支持深圳劳工权利的学生、压制言论和学术自由,宣布中断双方学术合作关系。佳士工人声援团目前仍在继续抗争并通过海外网站公布被捕、被失踪的声援者名。这些信息在中国网络都遭到全面封锁。
谢选骏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病毒”去治疗马克思主义的“假瘟疫”?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加可笑的闹剧吗?
网文《诺姆·乔姆斯基》报道:
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英语:Avram Noam Chomsky,1928年12月7日-),或译作“荷姆斯基”,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认识学家、逻辑学家、政治评论家。乔姆斯基是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的荣誉退休教授,他的生成语法被认为是对20世纪理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贡献。他对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所著《口语行为》的评论,帮助发动了心理学的认知革命,并挑战了1950年代研究人类行为和语言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他所采用以自然为本来研究语言的方法也大大地影响了语言和心智的哲学研究。他的另一大成就是建立了乔姆斯基层级:根据文法生成力不同而对形式语言进行的分类。乔姆斯基还因他的政治热忱而著名,尤其是他对美国和其它国家政府的批评。从1960年评论越南战争以来,他的媒体和政治评论便越来越著名。一般认为他是活跃在美国政坛左派的主要知识分子。乔姆斯基把自己归为自由意志社会主义者,并且是无政府工团主义的同情者。据艺术和人文引文索引说,在1980年到1992年,乔姆斯基是被文献引用数最多的健在学者,并是有史以来被引用数第八多的学者。
生平——乔姆斯基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他的父亲威廉·乔姆斯基(William Chomsky)是一位希伯来学者,来自一个后来被纳粹灭绝了的乌克兰小镇库皮利。他的母亲艾尔西·乔姆斯基·西蒙诺夫斯基(Elsie Chomsky Simonofsky)是白俄罗斯人,但跟她的丈夫不同的是,她生长在美国,说“普通的纽约英语”。他们两人的第一语言都是意第绪语,虽然乔姆斯基本人说父母在家禁止讲这种语言。他说,他们住在分裂为“意第绪区”和“希伯来区”的犹太人聚居地,他的家庭认同后者,并用“纯粹的希伯来文化和文学”教导他。
乔姆斯基记得他的第一篇文章写于十岁那年,文章是论在巴塞罗那陷落之后,纳粹主义蔓延的威胁。从十二岁或十三岁开始,乔姆斯基更加彻底地认同无政府主义。他毕业于费城中央高中,从1945年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哲学家C·维斯特·切奇曼、纳尔逊·古德曼和语言学家泽里格·哈里斯学习哲学和语言学。哈里斯对他讲授了自己在语言结构线性算子方面的发现。乔姆斯基后来把这些解释为对来自标记系统的上下文无关文法产物的操作。哈里斯的政治观点对乔姆斯基政治立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1949年,乔姆斯基和语言学家卡罗尔·沙茨结婚(Carol Schatz)。婚后育有两个女儿分别是阿维瓦(Aviva,1957年)与戴安(Diane,1960年),和一个儿子哈里(Harry,1967年)。
乔姆斯基于1955年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语言学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博士研究是用四年时间以哈佛大学年轻学者的身份在哈佛大学完成的。在博士论文中,他开始发现自己的一些语言学思想;后来他将这些进一步阐发,写成了他在语言学方面大概最有名的著作《句法结构》。
乔姆斯基于1955年开始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1961年成为现代语言和语言学系(现在的语言学与哲学系)的正教授。1966到1976年间,他担任现代语言和语言学的法拉利·P·沃德(Ferrari P. Ward)教席。1976年他被任命为学院教授,之后至近五十年来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教课。
正是在此期间,乔姆斯基开始公开地参与政治。当他在1967年在《纽约书评》上发表一篇文章〈知识分子的责任〉后,乔姆斯基成为越战主要反对者之一。从那时起,乔姆斯基便因他的政治立场而出名,对世界各地的政局发表评论,并撰写了大量著作。他对美国外交政策及美国权力合法性的批判影响深远,并因而成为富有争议的人物。他有左派的忠诚追随者,但也受到右派及自由派越来越多的批评,尤其是针对他对911事件的反应。
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批评,给乔姆斯基带来了人身威胁。他的名字被列在泰德·卡辛斯基(“邮箱炸弹杀手”)的预定名单上。在卡辛斯基被捕以前,乔姆斯基让人检查收到的邮件以防炸弹。他自称也经常被警察保护,特别是在麻省理工校园的时候,虽然他原则上不同意这种保护。
尽管对美国百般批评,乔姆斯基还是生活在美国,他的解释是: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后来他又阐发为:“国与国之间的综合比较没有什么意义,我也不会这么比较。不过美国有些成就,特别是在言论自由方面几个世纪来争得的领先地位,是值得敬仰的。”
贡献语言学——《句法结构》是乔姆斯基介绍转换生成语法的《语言学理论的逻辑结构》一书的精华版。这一理论认为说话的方式(词序)遵循一定的句法,这种句法是以形式的语法为特征的,具体而言就是一种不受语境影响并带有转换生成规则的语法。儿童被假定为天生具有适用于所有人类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的知识。这种与生俱来的知识通常被称作普遍语法。
乔姆斯基的一些语言学学说一直饱受争议。例如他声称“只要掌握一种语言的语法,便已经俱备该语言的语言学竞争力”,暗示学习语言并不需要学习该语言的背景文化。此论点被包括西门菲沙大学语言学教授沙潘斯基 (Nathalie Schapansky)在内的一些社会语言学家公开反对及批评。此外,关于普遍语法以及X-Bar语法的论述也一直争议不断:出于普遍语法的假设,应用X-Bar语法时不得不假设很多空白词类(empty categories)。例如:法语和英语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用补语指示词(Complimentiser)引出从句,而粤语却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补语指示词,但是将X-Bar理论应用于粤语时,使用者不得不假设粤语有“空白补语指示词”(unpronounced/empty complimentisers)。
心理学——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著作,对于心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普遍语法理论被很多人认为是对既定的行为主义理论的直接挑战。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儿童如何习得语言以及什么是真正理解语言的能力都有深远的意义。乔姆斯基理论的很多基本原则现在已经在某些圈子里被普遍接受。1959年乔姆斯基出版了对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的《口语行为》一书的长篇评论。斯金纳在他的书里试图用行为学理论解释语言问题,他将“口语行为”定义为一种从他人那里学习得来的行为,这就超出了语言学家通常关注的范围而对交往行为提出了普遍解释。
斯金纳的研究方式与传统语言学一个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关注语言使用的情境,比如他认为跟人要水,与把一样东西称为水,与回应他人要水的请求在功能上是不同的。这种因功能而异的回应方式需要单独进行解释,这就与传统的语言观以及乔姆斯基的心理语言学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关注的是词语的精神表象,并假定某个词一旦被学会就会以各种功能出现。乔姆斯基1959年对斯金纳的批判虽然也涉及不同口头行为的功能,但主要集中在对斯金纳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行为心理学的批判。乔姆斯基论文的主要观点是,将动物研究中的行为原则应用到实验室之外的人类身上是毫无意义的, 要想理解人类的复杂行为,我们必须假定负有终极责任的大脑中有一些无法被观测到的实体。这两点都与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针锋相对。应该注意到,乔姆斯基1959年的这篇论文也曾受到严厉的批判,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是肯尼斯·麦克考科戴尔1970年发表在《行为的实验性分析期刊》(Journal of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ehavior, volume 13, pages 83-99)上的《论乔姆斯基对斯金纳〈口语行为〉的评论》。这篇论文和其它类似的评论都指出一些为外行忽略的事实:比如乔姆斯基不管是对行为心理学还是对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都并不真正了解,而且犯了很多令人难堪的错误。正因为如此,乔姆斯基的论文并未完成它所宣称的任务。那些深受这篇论文影响的人,要么是从来就与他观点一致,要么从来没读过这篇文章。
通常认为乔姆斯基对斯金纳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的批评开创了美国心理学从1950年代到70年代的“认知革命”,也就是从以行为研究为主转变为认知研究为主。乔姆斯基在他1966年的《笛卡尔主义语言学》和后来的著作中对人类语言能力作出的解释后来成为心理学某些领域的研究范本。现在很多关于头脑如何运作的观念都是从乔姆斯基富有说服力的思想中发展而来的。有三个基本思想。首先,头脑是“认知的”,或者说头脑中包含精神状况、看法、疑惑等等。先前的观念甚至不承认这一点,认为只存在“如果你问我想不想要X,我会回答是的”这样的逻辑关系。而乔姆斯基则相信通常的看法一定是正确的,即头脑中包含看法甚至无意识的精神状态。其次,乔姆斯基认为成年人的大部分智力活动都是“先天的”。尽管儿童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说某种语言,所有儿童都天生具有很强的“语言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使他们得以在最初几年中很快吸收几种语言。后来的心理学家将这一论断广泛应用于语言问题之外。最后,乔姆斯基将“模块化”作为头脑认知结构的关键特征。他认为头脑是由一系列相互作用各司其职的亚系统组成的,彼此间进行有限的交流。
其它领域——乔姆斯基的模式也被当做其他一些领域的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中会涉及乔姆斯基体系,因为它传达了对多种正规语言的洞见。这一体系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讨论,并引起了数学家,尤其是组合数学家的兴趣。很多演化心理学的论点也是由乔姆斯基的研究结果中引发的。
1984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尼尔斯·吉尔内用乔姆斯基的生成模式解释人类免疫系统,他把“蛋白质结构的各种特征”类比为“生成语法的各个组成部分”。吉尔内的斯德哥尔摩诺贝尔讲座就题名为“免疫系统的生成语法”。
观点——批评反科学文化——乔姆斯基对于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的批判持有强烈异议。“我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用我所知道的方法,那些被指责为“科学”、“理性”和“逻辑”的方法研究此类问题。因此当我读那些论文(按:此处应指后现代或后结构的论文)时,我指望他们能帮我超越这种局限,或指出一个全新的方向。我恐怕是失望了。我承认这也许是我的局限性。通常我读到后结构主义或后现代主义那些多音节术语的时候,只是匆匆扫过。我能理解的多半是老生常谈或明显的谬误,然而那些只在所有词语中占一小部分。确实,有很多其它东西我也不懂,比如最新的物理学和数学期刊上的文章。但是不一样。后一种情况下,我知道如何去理解他们,在我格外感兴趣的时候也那样做过;而且我知道那些领域的人能够根据我的水平向我解释,让我弄懂我感兴趣的部分内容。相反,好像没有人能跟我解释最新的“后”什么之类的理论。除了老生常谈,胡言乱语和明显的错误外还有些什么,我也就不知道如何进一步去理解。”
乔姆斯基注意到,对“白人男性科学”的批判类似于反犹主义及“德意志物理学”运动期间,纳粹出于诋毁犹太科学家的研究的政治目的对“犹太物理学”的攻击。“事实上,“白人男性科学”的整套说法都让我想起“犹太物理学”。也许这是我的另一个不足之处,但是我读一篇科学论文的时候无法判断作者是否白人或者男性。对课堂上、办公室或其它地方的讨论也是如此。我着实怀疑那些与我共事的非男性、非白人学生、朋友和同事会乐于接受这种说法,承认他们的思维和理解方式由于“性别与种族的文化”而与“白人男性科学”有所不同。我估计他们对此的反应不仅仅是“惊讶”。”
政治——乔姆斯基于1970年代曾经支持红色高棉,并否认其大屠杀暴行。乔姆斯基是美国激进派政治人物的最著名代表之一。他自称无政府主义者,按照他的说法也就是挑战并试图消除一切不正当的等级制度。他尤其认同无政府主义中以劳工为核心的无政府工团主义。与很多无政府主义者不同,乔姆斯基并不完全排斥选举政治;他对美国大选的立场就是:公民应为当地民主党投票以防止共和党上台,而在共和党没有希望获胜的地区则应该支持更加激进的候选人比如绿党。他自称为无政府主义传统的“同路人”,以示与纯粹无政府主义者的区别,并以此解释他为何有时愿意国家机器介入。
乔姆斯基认为自己是经典自由派中的保守分子。他还自称犹太复国主义者,尽管他意识到犹太复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被很多人认为是反犹太复国主义。总体来说,乔姆斯基对传统的政治称谓和分类都不感兴趣,他宁可让他的观点本身说明问题。他主要的政治活动方式是为杂志撰文、写专著及发表演说。他也是政策研究学院的高级学者。
乔姆斯基对美国政府一贯持鲜明的批判立场,而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批评成为他的很多政论的基点之一。乔姆斯基对此提出两点理由:首先,他相信,如果他的著作是针对自己国家的政府,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其次,他认为,美国作为世界上现存唯一的超级大国,和以前的所有超级大国一样霸道。
乔姆斯基说,他希望有生之年能见到小布希和奥巴马等人被逮捕并移送国际刑事法庭,但他知道这不可能实现,因为:美国通过一项法律,授权总统派军行使武力救回任何被移送国际刑事法庭的美国人。
2013年,土耳其抗议运动支持者,至麻省理工邀请乔姆斯基声援。乔姆斯基同样举起I'm also a apulcu,声援土耳其反对派。《现代美国哲学家辞典》将乔姆斯基称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左派批评者中最有影响的人之一。
论恐怖主义——对美国在1981年和2001年宣布的反恐战争,乔姆斯基认为,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源头是美国领导的世界强国。他引用一部美国军事辞典中对恐怖主义的定义,说那是:“故意使用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以策动恐惧,试图强迫或恐吓政府或社会以追求政治、宗教或意识形态目标。”他据此指出,恐怖主义是对某种行为的客观描述,不论行动者是否为国家机器。就美国入侵阿富汗,他说:“肆意杀害无辜平民是恐怖主义而非反恐战争。”论恐怖主义的效力:“首先,恐怖主义确实有效,不会失败。它是有效的。暴力总是有效,世界历史一向如此。其次,通常所谓恐怖主义是弱者的武器,这一说法是极大的分析失误。与其他暴力手段一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都是强者的武器。恐怖主义被称作弱者的武器,是因为:强者同时控制着言论,他们的恐怖行径也就可以不算。这是普遍情况。我几乎想不出历史上有任何反例,甚至十恶不赦的刽子手也这么看。比如说纳粹,他们没有在欧洲占领地实行恐怖主义,他们是保护当地居民免受游击队的恐怖袭击。正如其它抵抗运动一样,当中存在恐怖主义。纳粹是在反恐怖。”
至于对恐怖主义是应当谴责还是支持,乔姆斯基认为,恐怖主义(及暴力和强权)总的来说应受谴责,除非在某些情况下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恐怖(或暴力及滥用强权)。在1967年一场关于政治暴力的合法性的辩论中,乔姆斯基主张,越南民族解放阵线的恐怖活动是不正当的,但是从理论上来讲,在某些情况下那些活动又是有理由的:“我不认为由于民族解放阵线的恐怖活动令人发指,就应该对之一味谴责。虽然这可能听上去很邪恶,但我们实在应当把代价作个比较。如果我们要站在道德立场上看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应当如此—我们就要问一问:使用和不使用恐怖活动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如果不使用恐怖活动的后果就是让越南的农民继续过着菲律宾农民那样的生活,那我想恐怖活动是有合法性的。但是,正如我先前所说,我不认为成功是通过恐怖活动取得的。”乔姆斯基认为,那些美国政府进行的被他称为恐怖主义的活动都禁不住这样的检验。对美国政策的谴责是他的著作的要点之一。
2013年9月,乔姆斯基接受今日俄罗斯访问,以曼德拉和海珊为例说明,美国的“恐怖份子清单”是根据政治需要来决定谁该列入或移出,是不受监督的作法。乔姆斯基说:“奥巴马宁可错杀一百的‘全球暗杀政策’(global assassination campaign),倒退到8百年前13世纪的人权水平。”
其它事件——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里爆发了香港中文大学冲突,香港警察攻进了香港的知名学府中文大学,诺姆·乔姆斯基参与了香港监察发起的学术界联署,讉责香港警察的暴力行为,并促请香港政府捍卫学术自由以及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其它参与的知名学者包括齐泽克、朱迪斯·巴特勒、扬尼斯·瓦鲁法基斯、罗拔·彼得·佐治和史迪芬·平克。
谢选骏指出:乔姆斯基为何支持红色高棉并否认其大屠杀暴行?因为,乔姆斯基和红色高棉一样,都是共产党中国的乏走狗。乔姆斯基为何参与了香港监察发起的学术界联署、讉责香港警察的暴力行为,并促请香港政府捍卫学术自由以及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因为,这条乏走狗还想挽救垂死的“一国两制”。可是“一国两制”本来就是一个临时道具,语言学家们真不知道“一国两制”是个幌子吗?
【069、萨哈罗夫原来是个魔鬼的孩子】
网文《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萨哈罗夫》(2017年7月25日李劼)说:
特殊的人生
本书的英文原名为《Meeting the Demands of Reason》,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一位名叫Jay Bergman的俄罗斯历史学教授所著,该书记录了前苏联异见分子,社会活动家,人权斗士,和物理学大师安德列·萨哈罗夫的传奇一生。正如作者在开篇所言,写作萨哈罗夫的传记一点也不容易,因为作者必须同时懂得科学和政治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范畴,而且必须向读者解答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何萨哈罗夫由一位纯粹的自然科学家转变为一位挑战现实社会的不同政见者?
萨哈罗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在祖母的影响下,童年时好读普希金,雨果,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同时具有艺术家和科学家性格的父亲担任了他的物理学启蒙老师(第七页)。萨哈罗夫虽然是一名出身于象牙塔的学者,但其实他的一生不乏坎坷:他曾因通不过马克思列宁主义课程考核而差点拿不到物理学副博士学位;在他成为政治上的异见分子后,先后被监视和流放;他经历了两次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就是因为忍受不了这种非人的生活而与他分开(第四十四至四十五页)。
Bergman写道,前苏联的克格勃等袐密警察和军队部门用武力维系了这个极权国家,而科学家则用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这个专制政权道德上的合法性。另一方面,科学家在这样一个特殊环境里醒悟到,不仅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连他们的专业领域也不断受到限制和监视。由此带出了前苏联特有的一种现象:很多有自然科学背景出身的政治异见分子,不仅萨哈罗夫,而且也不能忘记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忍尼辛也是数学家出身(第三十二页)。
特殊的环境
作者认为,萨哈罗夫等前苏联科学家是被关起来工作的一群人,当他们被国家分派去研究原子弹和核武器时,他们的工作地点在整个前苏联社会是一个高度国家机密,里面的生活与监狱无异:不同部门的科学家被禁止进行交流,周围都是保安或便衣,外墙被铁丝网包围,整个单位其实就是前苏联社会的典型和缩影(第五十三页)。同时,萨哈罗夫和其他科学家在这个极权国家里享有许多其他前苏联普通公民没有的特权:科学家有权阅读在市面上找不到的书籍和内部讨论包括政治在内的几乎所有问题(第五十四页)。另外,前苏联科学家还有一项特权,他们有时可以直接接触权力高层人士。例如萨哈罗夫曾经回忆他所见到的前苏联秘密警察头目拉夫连季·贝利亚是如何地傲慢自大,也正是因为这样,令他对前苏共政权失望,进而成为异见分子(第五十七页)。作者总结得好:科学家群体是前苏联极权沙漠世界里的一片绿洲(第五十八页)。
民主与科学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后期,萨哈罗夫越来越认识到科学和社会之间的特殊关系:科学家不仅在技术上,也应该在道德上解放人类(第七十七页)。在一九六四年时,萨哈罗夫曾在前苏联国家科学院大力反对科学界的“江湖医生”特罗菲姆·李森科的追随者成为科学院成员。因为他认为李森科及其弟子在科学上的造假和不诚实不仅给前苏联的科学,也给前苏联的国家形象造成损害(第一百一十二页)。此次事件促使萨哈罗夫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而不只是藏身象牙塔中。
尽管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科学家,萨哈罗夫从来不认为科学肯定是正面和造福人类的,因为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所以他在一九六七年时积极参与反对前苏联政府在西伯利亚兴建工厂从而对贝加尔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污染(第一百二十六页)。在萨哈罗夫的眼中,如果没有民主和自由的社会制度做保证,禁止核武器的扩散绝不可能,他认为西方世界反对前苏联的核武器扩散及制止其对人权的侵犯应该并行不悖(第二百五十九页)。在一九六九年时,萨哈罗夫把他的这些对科学,社会,和政治结合起来的思考写进了回忆录-《反思》(Reflections),该书发表后,他成了前苏共政权第一号国内敌人(第一百五十三页)。
在流放地
萨哈罗夫在《反思》中的言论得罪了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赫扬言要把萨哈罗夫革除出科学院和流放到西伯利亚。如果不是赫鲁晓夫在一九六四年被赶下台,恐怕这一切都要成真(第二百一十一页)。萨哈罗夫在一九七零年九月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并在一九七五年十月荣获该奖项。他认为这是全苏异见分子的胜利,并用得奖奖金设立了一个基金,帮助关押的前苏联异见分子的子女(第二百四十六页)。萨哈罗夫在成名后收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求助信,尤其是那些受到政府不公正待遇的人士来函。为此他和另一位律师合作帮助这些弱势群体,因此萨哈罗夫的居所被人们称为“不道德帝国的道德中心”(第二百四十八页)。
但对当时的前苏共领导人列昂尼德·勃烈日涅夫而言,萨哈罗夫的得奖是国家的一大灾难,所以他很愤怒,不顾西方的反对加紧迫害萨(第二百五十页)。话虽如此,尽管萨哈罗夫是一个异见分子,但前苏联的共党政府不敢对他太难堪,原因很简单:萨的国际名声很大,他代表着前苏联这个国家最好的一切,如果把他杀了或流放外国,只会是一种对社会主义制度失败的默认(第二百五十六页)。
一九八零年前苏联政府对萨哈罗夫无可忍受,把他流放到南部的高尔基市。克格勃经常对萨一家进行滋扰,例如发恐吓信,安装窃听器,趁人不在时搜索其全家,和刺破他的轿车车胎。最过分的是,萨哈罗夫居住楼层的所有邻居都是克格勃雇员,用来监视萨的全家之一举一动(第二百七十四至二百九十一页)。
流放者归来
转折点出现在一九八五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当选为前苏共中央总书记,尤其是一九八六年四月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令戈尔巴乔夫认识到封闭的制度所带来的危害。所以他决定加快政治改革,释放所有关押的政治犯,并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作出重大决定:让萨哈罗夫重返莫斯科并恢复其工作(第三百二十四至三百二十七页)。
当萨哈罗夫返回莫斯科时,前苏联政府给他提供了非常优厚的生活待遇,并全面解禁其出国限制,萨也因此能够踏足海外接受多个西方国家的最高荣誉(第三百三十四页)。回归自由后的萨哈罗夫继续努力不懈地表达对全人类自由和人权的关注:先是批评前苏联政府处理高加索地区民族冲突和对待犹太族裔的不当手法;而且公开发表声明支持波兰的团结工会;后来更是批评萨达姆·侯赛因的伊拉克专制政府和中国在一九八九年武力对付天安门示威者,并对中国异见分子方励之表示深切同情(第三百三十五至三百三十六页)。
不朽的安息
在萨哈罗夫临逝前的一九八九年,他仍然大力要求前苏联政府善待民族问题,加快民主改革的速度,和彻底取消文字检查。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四日,因为参与制订前苏联的新宪法,萨哈罗夫为此整整工作了一天。当他回到家时,匆匆吃过晚饭,又回房间工作,因为他明天要宣读一份工作报告。当萨哈罗夫感到实在太困了,他便吩咐妻子在两个小时后叫醒他。晚上十时半,萨的妻子来到睡房时,发现他因为疲劳过度,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第三百九十至三百九十四页)。
萨哈罗夫的死亡在前苏联和国外引起巨大回响,他死后被多家媒体称为“国家良心”,“俄罗斯知识界中最瑰丽的花朵”,“他关怀的并非人类的抽象概念,而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人”(第三百九十六页)。本书作者Bergman在结尾对安德列·萨哈罗夫的一生作了如下总结:“假如上帝派谴耶稣基督降临尘世来为人类赎罪,那么马克思则把萨哈罗夫派谴到人世间为共产主义赎罪。”(第三百九十八页)
谢选骏指出:不论作者有意无意,他的这句总结都是深有寓意的——“假如上帝派遣耶稣基督降临尘世来为人类赎罪,那么马克思则把萨哈罗夫派遣到人世间为共产主义赎罪。”什么寓意?这寓意是说,“魔鬼马克思把萨哈罗夫这个小鬼派遣人世间,来给共产党专政增添一点人性化的色彩。以便让人们对地狱的生活更能忍受,以便更久地维持共产党专政。”果不其然,在1989年发生在北京的六四屠杀瓦解了东欧和苏联的共产党专政之后,萨哈罗夫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是他的幸运。否则,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反动人物,甚至成为一条乏力的甚至自艾自怜的可怜虫,就像二十一世纪的戈尔巴乔夫那样。因为萨哈罗夫毕竟是一位苏联共产党党员,宣誓要为共产党主义奋斗终生——这就是与魔鬼的交易,是永远也无法摆脱的魔咒。
【070、史蒂芬·平克的白痴理论】
网文《为什么犹太人长期近亲结婚,却能保持正常的智商?》(https://neu-reality.com/2018/03)报道:
最近,关于种族和智商的观点的复兴始于一个看似无害的科学观察。2005年,世界上最著名的进化心理学家之一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在某犹太研究机构发表演讲,提出“德系犹太人天生特别聪明”;次年,他又在美国自由主义杂志《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上发表长文,重申了这一观点。平克的文章背景是200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题为“德系犹太人智慧的自然历史”,由三位人类学家在犹他大学共同撰写。在这篇论文中,作者认为德系犹太人的高智商分数表明他们比其他任何人(包括其他犹太人群体)更聪明。这种进化的发展理论据信起源于公元800年到1650年之间。当时主要生活在欧洲的德系犹太人受反犹主义的限制,只能从事货币借贷生意,因为在基督徒看来,这是一种等而下之的行当。该论文认为,这种智商上的快速的进化是可能的,部分原因在于,犹太人不和外族通婚,意味着“非常低的内向基因流动”。这也是德系犹太人中家族黑蒙性痴呆和高雪氏症等基因病的发病率畸高的原因之一。研究人员声称这些疾病是指向高智力的自然选择的副产品;据说那些携带上述基因变异或等位基因的人比其他人更聪明。
那么,德系犹太人的情形又当如何解释?自从2005年犹他大学的那篇论文发表以来,其他科学家的DNA研究表明,德系犹太人的遗传孤立程度远低于该论文描述的状况。针对“德系犹太人群的高发遗传病源于快速的自然选择”这种观点,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疾病是由一个随机突变引起的。而且,没有证据表明携带此类致病基因变体者的智力水平比其他人更高或者更低。但是在智商测试方面,这篇论文却实实在在地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绊脚石。二十世纪头二十年间进行的多次智商测试屡屡表明,德系犹太裔美国人的得分低于平均水平。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美国士兵进行的智商测试发现,北欧人的得分大大高于犹太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卡尔·布里格姆(Carl Brigham)对考试数据进行了分析,他写道:“我们的数据……更倾向于反驳普遍认为犹太人非常聪明的观点。”然而,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智商测试分数却高于平均水平。
针对以色列两代米兹拉希犹太儿童的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类似的模式:老一代的智商为92.8,年轻一代是101.3。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犹太人身上。在1948年和1990年,美籍华人的平均智商分别为97分和108.6分。1972年到2002年间,非裔美国人和美国白人之间的智商差距缩小了5.5个百分点。
没有人可以合理地宣称,在一两代人的时间里,犹太人、华裔美国人或者非裔美国人的基因发生了变化。纽约大学的人类遗传学项目负责人哈里·奥斯特雷(Harry Ostrer)在读过犹他大学的那篇论文之后,对史蒂芬·平克的观点表示异议:“从科学角度而言它很糟糕,不是因为其论点非常冒犯人,而是因为它是糟糕的遗传学研究和糟糕的流行病学研究。”
网民评论:
《近亲结婚不等于低智商》:
认为近亲结婚会导致低智商,显然是一种混血儿优等论的衍生。假设双方一个是智商70的俾格米人和智商100的白人,你觉得他们的孩子的智商会是多少?一般来说应该是落在70到100这个区间之内。也就是说混血儿智商趋向于平均。
而近亲结婚的结果会更加的极端化,可能智商会更高,但是也极大的加大了遗传病的概率。
假设我们要培育更聪明的狗,这个过程里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就是让聪明的狗近亲繁殖。我们对狗进行筛选,让其中更聪明的狗的近亲繁殖,最后得到智商比较稳定的狗品种。这个过程里毫无疑问先天有遗传病的狗肯定会非常多,我们怎么解决?当然是人道毁灭。
回到犹太人这里,犹太人因为在欧洲被圈禁期,大量近亲繁殖,这不仅仅不会导致智商下降,反而会凸显出高智商群体。
至于伴随而生的那些大量先天遗传病患者去哪里了?当然是被社会选择淘汰或者死掉了。
很多很有名的犹太人科学家都是近亲结婚的产物。近亲结婚会增大子女智商的方差。出现天才和傻子的概率都会增加。天才近亲结婚更容易生下天才,但是伴随着的可能是傻子。
现代社会都不鼓励近亲结婚,主要原因还是人类已经不再和普通动物一样能够随便淘汰亲族了。
如果不近亲结婚,生下两个普通儿子,家庭还是容易幸福的。但是如果近亲结婚生下一个天才,一个脑瘫,家庭大概率完蛋。毕竟就算是脑瘫你也不能把他害死吧,这是违背人伦的。
回到题目犹太人近亲结婚为何还能保持正常智商。
答案只能是——过去历史上犹太人近亲结婚,然后生下的脑残被自然或者人工淘汰了,毕竟如果有先天疾病,那么很难活到成年。
当代随着人类文明水平提高,犹太人自己也开始避免近亲结婚,免得生下先天疾病儿童。
(2019-05-24)
谢选骏指出:史蒂芬·平克是一个成功的犹太人,至于他的家族里是否多有白痴,外人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他的理论显然属于白痴理论,则是毋庸置疑的了。
网文《史蒂芬·平克〈当下的启蒙〉:世界在变好,核能可以解决气候变暖》(左其盛)报道:
书名中的“启蒙”,指的是启蒙运动的启蒙。作者指出,当前西方的反启蒙运动比较盛行,一个表现是民粹主义,他们反对理性、科学,认为世界在变糟糕,科学走的太快了,需要停下来反思。
作者对反启蒙运动给出了有力的反驳,用许多图表和数据证明世界在变好,理性和科学会让世界变得更好。
我总结作者的重要观点有下面3个:
1:世界在变好,感觉世界在变糟糕是因为新闻总是喜欢报道坏事,看整体数据就能发现世界在变好;
2:民粹主义是老年人的运动,年轻人中支持的较少;
3:人类面临最大的难题是气候变暖和核战争,气候变暖一个解决方案是低碳的核能,核战争的解决之路在于各方逐步缩减核武器;
体裁跟《今日简史》有点像,每一章说一个热点问题,综述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水平我认为比《今日简史》更高。最重要的第二部分有17个章节,分别讲述寿命、健康、食物、财富、贫富差距、环境等各方面的情况,基本是用200年以来的数据和图表说话,各个方面看当前的情况都是远超古人且在不断进步。
英文版是2018年2月出的,算比较新的书了。
600页的鸿篇巨制,其中正文500页,注释和参考资料100页。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按启蒙运动的说法,我们可以通过理性和同情来促进人类的繁荣。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陈词滥调。之所以撰写本书,是因为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的理念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竭力辩护。P4
2:人类的道德感有时也与幸福的目标背道而驰。人们总是将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妖魔化,将反对的声音视为愚蠢或者说谎。他们总要为社会上的各种不幸寻找替罪羊。他们以道德之名谴责对手,并号召民众群起攻之。P27
3:但我们并非无可救药。人类的认知具有两个特征,使它能够超越自身的局限——第一个特征是抽象思维。……第二个特征是组合、递归的能力。心智可以将诸如事物、地点、方向、人物、行为,方式和目的等基本概念组合成命题,由此创造出不计其数的想法。P27
4: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现代机构的信任已经土崩瓦解,而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公然反对启蒙运动理念的民粹主义运动蓬勃兴起。它们标榜本土主义,拒绝世界主义,推崇专制,反对民主,藐视专家,鄙薄知识,它们沉湎于田园诗般的过去,而无意展望更好的未来。不过,这种表现绝非21世纪的民粹主义所独有。P30
5:知识分子厌恶进步,那些标榜自己为“进步人士”的知识分子尤其厌恶进步。这并不是说他们讨厌进步所带来的成果,例如:大多数专家、批评家以及思想传统的读者都在使用电脑,而不再是羽毛笔和墨水瓶;他们更愿意在手术时接受麻醉,而非直接动刀。真正让喋喋不休的知识分子感到不快的,是进步的理念,也就是启蒙运动认为通过理解世界可以改善人类处境的理念。P39
6:新闻恶习和认知偏差相互作用,给我们展示了世间最坏的景象,那如何才能对世界状况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估?答案是看数字。有多少人遭受暴力的侵害,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几?有多少人在生病,多少人在挨饿?有多少人生活贫困,多少人面临压迫?有多少人是文盲,多少人在遭受不幸?这些数字是在上升还是下降?P43
7:令人吃惊的是,在衡量人类福祉的所有指标上,世界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而更令人吃惊的是:几乎没人知道这回事。P53
8:一项令人沮丧的调查表明,大约有一半的民众认为普通的西红柿没有基因,只有转基因的西红柿才有,插入食物中的基因片段可能会迁移到食用者的基因组中,而插入到橙子中的菠菜基因会让橙子尝起来像菠菜。八成的人赞成通过法律强制要求给“含有DNA”的所有食品都贴上标签。P80
9:贵族、宗教和军事文化一直视商业为庸俗和腐败。但在18世纪的英国和荷兰,商业开始被视为符合道德和令人振奋的事情。伏尔泰和其他启蒙运动的哲人对商业精神进行了评价,认为它有能力消除宗派仇恨:P88
10: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平等非但没有让人们垂头丧气,反而使他们焕发生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越是不平等的国家,人们的幸福感反而越高。两名作者认为,哪怕贫穷和社会不平等让这些国家的民众会沉浸在嫉妒、身份焦虑和相对性匮乏的感受中,他们也常常因为生活充满希望而把这些负面情绪抛在脑后。P106
11:贫富差距和完满生活的关联让人难以捉摸,而我们在探讨相关的问题时又经常混淆两个不同的概念:把不平等和不公正混为一谈。许多心理学实验都让我们看到,人类,包括年幼的孩子,倾向于在分配意外之财时计较形式上的绝对平均,即使有时候这需要牺牲所有人获得的福利总和也在所不惜。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们称为"公平偏好”:P106
12:最近有一项针对狩猎-采集型社会财富(房屋、船只以及狩猎所得)的调研显示,这些部落“与原始共产主义相去甚远”:它们的平均基尼系数为0.33,与美国2013年的国民可支配收人的基尼系数相当。P108
13:历史学家沃尔特·沙伊德尔(Walter Scheidel)提出了“导致社会经济秩序大洗牌的“天启四骑士”:全民动员的战争冲突、影响深远的社会革命运动、国家政权倾覆,以及致命流行病。除了蚕食社会整体的财富,四骑士实现财富平等的通常手段是屠戮大量的劳动者,随后提高幸存者的薪酬待遇。P112
14: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世界的确变得比以前更不平等了,但是如果深究的话,人类总体过上了比从前更好的生活。P128
15:常常让人口统计学家感到意外的是,生育率在世界其他地区可能会骤降。尽管人们普遍认为改造了西方世界的社会变化将在穆斯林社会遭到抵制,而且穆斯林社会将出现大量的青年人口,但在过去30年里,穆斯林国家的生育率下降了40%,其中伊朗下降了70%,孟加拉国和另外7个阿拉伯国家下降了60%。P134
16:100种商品中,36种在美国的绝对使用量已经达到顶峰,另有53种可能会下降(包括水、氮和电),只剩下11种还在增长中。英国人也达到了物品峰值,他们的年人均材料使用量从2001年的每人15.1吨减少到了2013年的10.3吨。P145
17:问题的症结在于碳排放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利益博弈,亦称为“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如果每个人都做出牺牲,大家都会受益,但因为自己做出牺牲会蒙受损失,每个参与者都有动机搭便车,让其他人去做牺牲而自己坐享其成,最终的结果将导致人人搭便车,而这会使所有人的境况都变糟。P150
18:其次,事实的真相或许会让传统的绿色环保运动有些不安,但实现深度去碳化绕不开这样一个事实:核能是世界上最丰富和最可能大规模使用的无碳能源。P155
19:更为成熟的技术是从化石燃料工厂的烟囱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泵人地壳的角落和裂缝中。从理论上讲,直接从大气中分离浓度为0.04%的稀疏的二氧化碳是可能的,但效率极低,令人望而却步。当然,如果核能变得足够便宜,那么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P161
20:在高犯罪率的几十年里,大多数专家表示对暴力犯罪无能为力。这些人称,暴力犯罪已成为充满暴力的美国社会的一部分,如果不解决种族主义、贫困和不平等之类的根本原因,该问题将无法得到控制。这种历史悲观主义可以被称为“根本原因论”(root-causism),这是一种故作深奥的观点,P183
21:但如果真要把我们置于一个两难的困境中,问我们是否愿意以每年100万人死亡和数千万人受伤为代价来随心所欲地驾驶自己的汽车出行,很少有人会认为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然而,这正是我们自己默默做出的骇人选择 P204
22:正如人们倾向于不把事故看作暴行的结果(至少当他们不是受害者的时候),他们也不把安全上的进步(如果他们能意识到的话)看作是道德上的胜利。然而,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以及大规模地减少疾病、伤残和痛苦,都值得我们充满感激,需要我们做出诠释。P204
23:事实上,公众意识中恐怖主义的崛起并不是世界变得多么危险的迹象,而是恰恰相反。政治学家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观察到,将恐怖主义置于安全威胁清单的首位,“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安全环境非常良好”。P213
24:不过,让人惊讶的东西也不是没有,那就是世界上每一个地区的居民都变得比从前更自由开明了。应该说远远比以前自由。中东地区的伊斯兰青年,成长于世界上最保守的文化熏陶下,而如今他们的价值观已经不输西欧的年轻人,后者生活的社会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就代表着世界上最自由开放的文明。P246
25:最明显的,有一种抽象思维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就是对数字技术的掌控。网络是抽象世界的终极形态,在那里,行为目标的实现不是依靠对实体物质进行空间移动,而是通过操纵虚拟的图标和按钮。20世纪70时代,初次接触卡式录像机和地铁售票机的人们对这些新事物根本摸不着头脑。P265
26:如今,我们对于财富和幸福的关系有了多得多的证据,结果表明根本没有伊斯特林悖论这样的现象。无论在哪个国家,相对富裕的人都更幸福,不仅如此,富裕国家居民的幸福感也更高,随着时间推移,当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裕时,它的国民也相应地变得更幸福。P294
27:理解历史趋势最大的困惑在于区分一种变化到底是特定的时代思潮(时代效应),还是人类生老病死的年龄使然(年龄效应),抑或是世代更替中的演变(代际效应)。如果不是借助时间机器,我们很难完全单独区分出年龄、代际和时代思潮,更不要说理清它们之间错综的关系了。P298
28:半个世纪以来,现代灾难的四骑士已经变成人口过剩、资源短缺、污染与核战争。最近,又有一队更陌生的骑士加入了他们:将会吞噬我们的纳米机器人、将会奴役我们的机器人、将会把我们变为原材料的人工智能以及培育种族屠杀病毒或在卧室里攻陷互联网的保加利亚年轻人。P318
29:多位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在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文件(尤其是约翰·肯尼迪与其安全顾问会议的副本)之后指出,尽管参与者的记忆认为是他们将世界从世界末日大决战的边缘拉了回来,但实际上“当时美国卷入战争的概率几乎为零”。记录表明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牢牢控制着政府,都希望危机能有一个和平的终结,P341
30:然而,道路已经铺就。如果核弹头被废弃的速度继续快过被制造的速度,如果一触即发的设置被取消并且大家都承诺不会首先动用核武器,如果避免国家之间战争的趋势还会继续,那么到21世纪下半叶,我们就能看到只剩下小型的安保型核军火库,它们只用于相互威慑。再过几十年,它们或许会让自己失去用武之地。P350
31:对人类进步造成巨大威胁的是一项政治运动——反启蒙运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见证了反启蒙运动的兴起,那就是民粹主义,更确切地说,是独裁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倡导一个国家“民族”的直接主权,这体现在喜欢直接输出自己美德和经验的强势领导人身上。这里的“民族”通常指民族群体,有时也指阶级。P363
32:可以像死亡一样肯定的是,民粹主义是属于老年人的运动。如图20-1所示,对于特朗普、英国脱欧和欧洲民粹主义政党的支持随着出生年份的后移而急剧下降。与民粹主义有着部分类似之处的另类右翼运动,其成员比较年轻,除了落得个声名狼藉,选举中根本没有它的一席之地,P371
33:预测水平最低的人,是那些脑子里有着宏大思想的人,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乐观还是悲观。关于这些宏大思想,他们都怀着一种能鼓舞人心但极具误导性的自信。P399
34:政治科学家埃丽卡·切诺韦思(Erica Chenoweth)和玛丽亚·斯蒂芬(Maria Stephan)收集了1900-2006年遍及世界各地的政治抵抗运动的数据,发现3/4的非暴力抵抗运动获得了成功,而只有1/3的暴力反抗获得了成功。甘地和马丁·路德·金是正确的,但如果没有数据,你永远也不会知道真相。P439
35:现如今,有一场规模越来越大的运动,叫作人文主义运动。它提倡以非超自然为基础的意义和伦理——没有神,也能善良。P445
36:如果想挑出一位站在人文主义对立面的思想家,也就是反对本书几乎所有观点的思想家,那么没有谁能比弗里德里希·尼采更合适了。在本章的前面,关于人文主义道德对冷酷、自私、自大的反社会者的处理方式,我表达了担忧。尼采认为,做一个冷酷、自私、自大的反社会者,是件好事。P479
谢选骏指出:史蒂芬·平克为何相信“世界在变好”?因为犹太人的处境在变好。所以他睁着眼说瞎话,说他“可以解决气候变暖”问题!这是超级白痴的理论。
网文《我很难理解史蒂芬·平克和〈当下的启蒙〉这种书畅销》(徐书婷 06-23)报道:
林凌|谁为现代立法?——《当下的启蒙》与中国学的未来
在谈论到人类世界摆脱贫困的原因时,史蒂芬·平克问道,“世界在做什么正确的事情呢?”他借用了一些发展专家的理论给出了人类脱贫致富的五大原因,但是在《当下的启蒙》这本著作的中文版中,五大原因被删减到了四个,被删去的那个原因在原版中排在第一位——平克引用了拉德列特(Steven Radelet)的话:“在1976年,毛泽东一个人就戏剧性地改变了全球贫困的走向,只用了一个简单的举动:他死了。”500
在平克看来,“第一个原因是共产主义(以及侵犯型社会主义)的衰落。出于有目共睹的原因,市场经济体能产生惊人的财富,而极权式计划经济体的苛政只会造成物资短缺、增长停滞,甚至经常闹饥荒。”(90)
作为哈佛教授,平克的几乎每一本书,一经出版都会成为畅销学术著作,《当下的启蒙》也不例外,据说该书对当前世界进行了全景式的评述,让读者了解到人类状况的真相,一上市就长期占据亚马逊畅销榜,《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和《卫报》等媒体均将之列入年度最佳图书,比尔·盖茨甚至赞誉“这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多年来的努力写作,以及为“理性”“科学”和“进步”的不懈辩护也为平克本人赢得了“当代最伟大思想家”的头衔,台湾著名学者钱永祥则对其更早的另一本著作《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在平克的这本书之前,很难思考“进步”的问题,“还没有看到特别全面而有说服力的一套说法,能够显示历史有进步可言”。如此看来,我们应该认真阅读平克的作品,因为他给我们展示的是现代世界的法则、现代人最应该珍视的价值,以及现代生活为何值得一过。但是,如上面删减的一段所示,平克的理解和论述又与我们的政治常识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无怪在封底的推荐语中,《枢纽》的作者施展虽然高度评价本书,却也机智又言语暧昧地表示,“我们不仅要阅读这本书,也可以和作者展开辩论,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参与这场全球范围内的认知框架的重构……”
本文试图完成的,首先是对照《当下的启蒙》的中英文版本,找出本书删减的一些内容。需要指出的是,这样做不是为了挑刺或者进行意识形态审查,毕竟不同语言版本之间有所差异实属正常。其实,一个有健全理论常识和学术训练的读者,即便仅阅读中本版,相信对平克的思想水准也能一目了然。不过作为畅销思想读物,中文版的翻译是否因删减而造成了对普通读者理解的遮蔽,是否需要更清晰地还原平克思想的完整原貌,这是值得探讨的。其次,结合这一基础,我们真正要追问的是,与这样一位“最伟大的思想家”展开辩论,是否真的有助于我们重构认知框架?在理论上,古今之争、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似乎均能构成与作者辩论的理论基础,但这种对话有多大的学术价值却很值得怀疑,除非我们做另一种尝试,即引入当代中国的实践,来参与到关于“理性”“进步”“现代”等相关话题的讨论,来回答平克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享受工业化长期带来的好处而不必承受工业化的残酷。人们可以想象工业革命在历史上的另一种可能,现代意识更早地得到应用,工厂不必雇用童工,成年人的工作环境也得到改善。……发展中国家无疑会有工厂可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更人道地对待工人,同时还能实现盈利。来自贸易谈判和消费者抗议的压力大大改善了许多地方的工作条件。随着国家变得更加富裕,更加融入国际社会,这将是一种自然发生的进步。”
显然,倘若我们有不同于平克的答案,正是因为对这里的“无疑”产生怀疑,认为“自然”的并不自然,“可以”的不一定可以。
(一)
对照《当下的启蒙》的中英文版本,我们一眼就会发现平克对马克思主义无处不在的反感,在他眼中,马克思主义绝不是启蒙主义的,相反,启蒙是走上了一条歪路才会遗憾地通向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对此类言论中国读者不应该感到陌生,因为在1980年代将启蒙与救亡对立的时候,难道不曾接触过相关的论述吗?在平克看来,选择共产主义是一种灾难,“20世纪死于严重饥荒的七千万人当中,80%是共产主义政权强制集体化、惩罚性资产充公、极权型中央计划经济的牺牲品。……给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比如大规模农业集体化;为提倡‘自力更生’而进行出口管制。”(78)
反观工业资本主义,“让 19 世纪的西方人摆脱了普遍性贫困,又在 21 世纪通过‘大融合’拯救剩下的人类。在同一时期,共产主义给世界带来了恐怖饥荒、政治清洗、强制劳改、种族屠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令千百万人丧生的革命战争以及朝鲜式贫困……”(364)平克相信,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共产主义道路应当是不言自明的选择,甚至“无需依靠数字证明……从太空都能看见资本主义的好处。朝鲜半岛的卫星图像显示,奉行资本主义的南方灯火通明,信仰共产主义的北方则是黑暗的深渊,它生动地反映出两种经济体制在地理、历史和文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创造财富的能力差异。”(90)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是一条人类发展的正确道路,反而在谈到恐怖主义与暴力时,“马克思主义团体和分裂主义组织”可以相提并论,因为他们经常发动炸弹袭击和枪击事件(195)。而对于为滥杀无辜辩护的意识形态,平克认为我们应该用更好的价值和信仰体系予以反击,这些滥杀无辜的意识形态包括了“激进的宗教、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197)在谈到第二波民主浪潮时,平克又认为欧洲的民主进程前有狼后有虎,在中文版里,民主浪潮因为“希腊和拉丁美洲的军事革命力量”而遭受挫败,但在原版中,这里还包括了亚洲的威权政体和非洲、中东、东南亚的共产党。(200)
进一步,“在苏联、中国和古巴等生活环境可畏的国家,五年规划的制定者们……就算让人们做到了不生病、无负债、识字,他们的生命可能仍然不是丰富而有意义的。”(247)也无怪平克会希望标准大学课程不要再那么关心卡尔·马克思和弗朗茨·法农(Franz Fanon)的作品(405)。
当然,作为中国读者,最关心的自然还是平克如何论述中国。如果仅仅看中译本,非常可能产生一种作者态度客观中立的误会,在为数极少的谈到中国的地方,平克说:“我们的世界又实现了另一个鲜为人知的非凡成就:尽管人口激增,但发展中国家正在自给自足。这在中国最为明显,13 亿中国人每人每天的能量摄入平均达到了 3100 卡路里。”然而在英文版中,作者对中国的描述则是极不友善的,一个总体的评价就是:“今天,生活在 60 个非民主国家(包括 20个完全专制的国家,40 个专制色彩大于民主的国家)的人当中,有五分之四来自同一个国家——中国。”(203)中国是一种威权资本主义,而人权状况则在“毛泽东死后有所改善,在上世纪 80年代民主运动期间达到巅峰”。(208)
平克认为,中国是缺乏民主的国家,而民主无法在这样一些国家扎根,或者是由于缺乏教育,或者是由于远离西方的影响,或者是由于这些政权是诞生在暴力和意识形态驱动的革命中的国家,比如中国。(206)正因此,平克在书中多次提到中国的内战,却是基于对抽象暴力的谴责,并将它与所有血腥的战争甚至种族仇杀等而视之,对解放战争的真正历史意义缺乏基本认知。在论证人类社会的进步时,他说现在人们都认为叙利亚的内战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但早几十年人们并不会这样看待中国内战等战争,尽管这些战争杀害了更多人。(49)从这里看,我们很难相信平克上一本谈论暴力和进步的著作能有什么说服力。
该书另有一些措辞就让人很遗憾了。在谈论到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时,平克认为关于核扩散失控的恐惧被严重夸大了,当然他也提到了金正恩的反例,但认为连“历史上癫狂的暴君——斯大林和毛泽东——也曾拥有核武器,但他们……都没有动用,世界因此平安无事”。(313)这样一本著作,倘若还值得通过有意的删减推广成畅销著作,想必一定有其他方面的学术价值?
(二)
需要再强调一次,费力去寻找中译本删减的部分,绝不仅仅是出于意识形态或立场的原因,只要这些删减对于一个普通中国读者的阅读不构成障碍(比如中文版中删节最多的可能是关于宗教、神学、信仰的部分),不把本来色彩分明很容易辨识的思想伪装起来。我们的不满来自完全相反的地方:如果将平克的一些论述补全,我们很难不去怀疑,这到底是一个学术研究者,还是一个意识形态家?以及我们要如何与一个意识形态家来展开严肃的学术对话,来探讨何为现代、何为启蒙?而中译本的最大问题,恰恰是将平克塑造成了一个仿佛是只通过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由海量数据制成的图表来对人类的政治、社会事务发言的科学研究者,虽然也并不总是十分成功,但这种去政治化的翻译很容易让人们对其原本的政治性论述(有一些甚至非常激进)视而不见。
我们不必费太多力气,仅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英文版的平克更像一个新闻评论员而非严肃的学术研究者。一方面平克多次赞誉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仿佛对由此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一无所知,比如将 2015 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了突尼斯全国对话机构一事认为是阿拉伯之春的一个成功案例,以及盛赞发生在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乌克兰等地的多姿多彩的颜色革命是第三波民主浪潮的延续(203);另一方面,在谈论到战争时,他又旗帜鲜明地将近年来许多战争的起因责怪到俄罗斯和伊朗身上,比如他认为 2014 年和 2015 年,世界上各有两起内战,都是由俄罗斯民族主义引发的,那是一种反启蒙思想的意识形态,背后由普京策动。而叙利亚内战是最惨烈的,阿萨德政府为了打败叛军而摧残了这个国家,这也是在俄罗斯和伊朗的帮助下。(159)
然而,对于这个世界上最好战的国家,平克却几乎闭口不谈,相反,在谈及启蒙思想的影响时,平克说到,民主制度的政府会成为醉心功勋的领导人的制动器,防止激进的个人将整个国家拖进毫无意义的战争里。从 1970 年代开始,到 1989 年柏林墙倒塌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给了民主制度一个机会。(163)
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平克能从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替美国辩护。比如在谈论废除死刑成为一个全球趋势时,平克说,美国之所以在废除死刑的潮流里掉队了,是因为它太民主了,因为美国政府是一个属于人民并忠于人民意愿的政府。当他列举了排在处决犯人数量前五名的国家时(209),他仅仅提醒读者美国名列其中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言下之意是中国这样的国家在名单中一点不令人意外,也许因为这毕竟是在谈民主进程和启蒙潮流。但这里为什么不是中国在回应民意或忠于人民,甚至对废死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呢?毕竟中国法学界早有人提出质疑:什么是历史潮流?凭什么你学者看到的就是历史潮流,我们老百姓看到的就不是历史潮流?凭什么要听贝卡利亚的?知识分子为什么“总是拿自己的信念来欺负老百姓的信念”?(5) 而在论及贫富差距时,平克则认为必须理性看待贫富差距扩大这个问题,“当富人们在社会中青云直上的同时,穷人的生活也在蒸蒸日上。”(6) 他认为在发展中国家,越是经济不平等,人们的幸福感越高,而在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对幸福感的影响很小,除非该国过去是共产主义国家。(101)因此在过去的 30 年中,更多的美国人实际上跻身进入了富裕中产阶级的行列,穷人比例下降,居民的生活条件普遍提高,美国的真实福利支出非常高,而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38。
平克同时认为,相比于贫穷而平等,富裕但贫富差距大的国家和地区拥有更健康完满的社会发展环境,例如中国香港。(105)
似乎只有在谈到特朗普时,平克才会流露出对美国的巨大担忧,而毫不意外地这又与普京相关。特朗普是民粹的、反智的,诋毁国际贸易,威胁退出国际协议,削弱国际组织。特朗普是普京的爱慕者,普京扭转了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试图通过网络攻击破坏美国和欧洲的民主,他在叙利亚、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挑起或发动战争,侵占克里米亚。特朗普政府的一些成员与俄罗斯秘密勾结,试图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破坏这项将战争非法化的重要执行机制。(335)
中译本不包含这些旗帜鲜明的信息是可以理解而又十分可惜的,这干扰了普通读者清晰识别作者的立场。在批判流行的谎言时,平克说真正效忠于集体的人更会有荒谬的信仰,比如相信民主党在华盛顿的披萨店经营了一个儿童色情犯罪集团(359),不知道在爱泼斯坦死后,下一个版本在措辞上是否会略作调整。但真正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另一些处理,比如在点名批评尼采、海德格尔、福柯、拉康和德里达时,平克认为他们带有目中无人的蒙昧主义,这些阴郁的文化悲观主义者认为艺术作品是压迫工具,认为西方文明已步入恶性循环。而在英文版中,这里还有一句认为“自由民主制度与法西斯主义是一样的”(406),不知中译本的出版是触犯了何种审查禁忌删去了。
(三)
虽然与一个意识形态家展开理论争辩总是无效的,但在很多地方,我们又能发现一种不同的对话可能,即不是在理论层面,而是以当代中国的实践作为对话者,来考察何为现代的品质、现代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说谁为现代立法的问题。如此一来就不难发现,平克对于现代世界的认知是完全浮于表面的,他确实看到了一些现代的结果,但并不打算认真地追问一下现代诞生的原因,所以经常倒果为因,有时候又将伴随现代而生的厄运误认为是前现代的遗留。我们甚至会产生困惑,平克到底是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证明自由民主制度,还是用自由民主来证明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许唯有如此,一个人才会希望马克思主义永远不要出现,并对着内心中美丽的启蒙喊出“停一停吧”。
比如在《健康》一章,平克认为现代世界进步的一大体现就是对各类可怕疾病的控制,在2000—2015 年,全球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了 60%,在可见的未来疫情也将得到进一步控制。平克在此提到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根除疟疾计划,却对在全球抗疟中贡献巨大的中国及中国企业只字不提。实际上,早在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2007 年宣布这一计划之前,中国科学家和新南方集团已经在非洲小国科摩罗开始行动了。“当媒体还在频频关注西方捐助者为昂贵的、实验性的疟疾干预措施筹集资金时,中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在采取一种经过较完整测试的抗疟手段。这就是群体药物配给(mass drug administration,简写为 MDA)”,肯尼亚医学研究所的伯恩哈兹·奥古图(Bernhards Ogutu)赞同中国的抗疟方式,并认为如果贯彻实行,“我们可以在未来五年内彻底消灭疟疾”。
从这样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人们可以察觉中国创造或利用现代世界的方式与西方有所不同。这意味着,平克在 2018 年出版这本书时,并不清楚自己可能面对着一个更好的“现代”。而与冷战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并存的两个世界,平克珍视的许多现代物也并不为某一方独占,这个更好的“现代”是通过实践以及实践的成功向世界抛出了现代的品质问题:现代从何而来,现代要走向何处。
在所有的现代成就中,平克最为骄傲的就是“科学”,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类技术和工业文明的进步,科学“可以让我们大言不惭地在任何思想的审判面前夸耀”。平克驳斥了对科学的敌意和妖魔化论述,并通过种种数据让我们了解科技和工业文明带来的好处。但科学和科学精神从哪里来?为什么一些国家有了科学和工业,而另一些国家没有?平克对此语焉不详,或者是笼而统之地提到,科学与理性、启蒙精神、自由民主制度、人文主义道德等等有关。这是显然的倒果为因,与人类实践不符却与流行的意识形态神话无异,即不加反思地认为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都发生在西方,是因为西方有自由民主的传统、私有产权保护和严格的法律制度。然而实际上,科学和工业一样,其秘密藏在近代以来西方残忍、血腥的竞争和历史中。“这段历史,以国家主导的‘打砸抢’为先导,以利润竞争和对外资源掠夺为目的,以服从国家利益的法律规则制定为手段,以国家财政和军事投入为工具,以‘战争—贸易’循环加速器为动力。”
从以平克的言论为代表的神话中走出来,我们立刻会怀疑现代的品质,倘若没有一种可替代的方案,那么毫无疑问现代世界对于绝大多数人是一种灾难。科学革命可以离开平克所言的一切条件,却离不开战争,“对炮弹轨迹的研究刺激了经典力学与数学(包括笛卡尔坐标系和微积分)……对火药的研究则刺激了气体力学、流体力学乃至整个化学学科的发展(包括燃烧的氧气理论、化学元素理论以及后来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还有,对枪炮制造工艺的研究开启了整个近代西方的冶金、炼铁、铸造、锻造等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明……”;而工业革命所需要的资本积累和制度成本,则更是与殖民掠夺、奴隶贸易、种族灭绝、资源垄断和通过战争威胁来控制金融倾销商品一刻不能分开。并且,这种全球政治经济的不平等格局至今仍然存续。
我们不可能在一篇书评中详细完整地论述当代中国的实践道路,但与抗疟一样,实践的细节处往往提供了对话的可能。在《食物》一章,平克谈到了农业科学和发展中国家的大救星“绿色革命”,然而他完全无视了“绿色革命”属于美国冷战计划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防止了共产主义“红色革命”的爆发。平克应该不知道,中国对“绿色革命”曾持激烈的批判态度,“因为它掩盖了科学技术自身的政治性而将其装扮为绝对中立的力量,并试图利用这一力量来消灭意在改变结构性问题的社会革命。”离开社会革命,中国根本不可能实现工业革命,不可能有运转良好的市场,继而也根本不可能在科技领域获得持续性竞争力,最终也不可能达成食物充足和十几亿人脱贫的目标。不同于接受“绿色革命”,中国则尝试了“农村科学实验运动”,“以经验丰富的农民,受过现代教育、有革命热情的‘知识青年’和能够把握政治方向的地方干部‘三结合’的形式建立起大量的‘科学实验小组’”。
当代中国的实践和成就提供了一种审查平克理论的最佳视角,我们仅需要追问平克所珍视的现代究竟如何诞生。比如市场,在平克看来,市场与计划、与威权政治是绝不相容的东西。“市场经济体除了能享受专业化的好处和激励人们生产其他人想要的东西之外,还通过价格极为广泛地散播关于需求和可获得性的信息,解决了协调亿万人人力的问题,坐在中央办公厅里的计划者哪怕再才智过人也解决不了这个计算难题。从 80 年代起,许多领域开始从集体化、中央管控、政府垄断以及令人窒息的颁发许可证的重重官僚机构(在印度人们管它叫做“牌照王国”)向开放型经济转型。包括中国邓小平对资本主义的拥抱,苏联以及苏东集团的崩溃,以及印度、巴西、越南等国家的经济自由化。”(90)
一个庞大的、运转良好的市场真的可能是自发形成的吗?市场真的与强政府相悖而行吗?任何一个有良知与常识的第三世界人民都不可能相信这一点。为了打开并占领世界市场,倾销自己的产品,西方发达国家几乎都曾经历过国家制度形态的转变,即在国家规模、专业军队建设、产业政策制定、税收信用体系、政府管理体系等各方面的改革。从资源到市场,战争替这种中心—边缘的现代世界体系解决了宗主国的工业化积累和制度成本的问题。平克以为抽象的人类进步会改变现代的品质,而实际上如果没有抵抗和斗争,现代将作为一种生产关系持续性存在。
当代中国的实践难道不曾遭遇过相同的问题么?在平克看来,农业集体化、资产充公、中央计划给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然而关键问题是,中国工业化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能源是按照世界市场价格进口的,为工业品创造和维护一个有效、稳定的市场也不是靠枪炮。只有在完全无视现代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也无视国家行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的基础上,平克才能勉强建立起自己似是而非的理论。当代中国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进入现代世界的:通过主权和政治独立重建海关和税收等国家能力,抵御国外商品倾销;通过“物资本位的货币体系”的建立去依附、塑造信用和金融稳定;通过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对农村劳动力的动员,成规模地投入国家工程建设,缓解资本稀缺问题;通过社会革命、政府逆周期调节和国家资本的崛起,解决了市场经济无法处理的分散小农经济和城市工业资本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创造市场发展工业。
无论平克打算怎样歌颂他的启蒙和进步,人类社会期望进入现代世界都必须承担相应的制度成本,也无法回避资本积累的途径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不同的道路选择最终演化出不同的政治制度、社会组织方式和对人本身的想象。在平克那里,答案只能是民主、自由和人文主义的幸福,是福山、哈耶克和阉割版的康德,然而如果一个研究者真的重视数据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不意识到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努力和追求普世价值孰优孰劣。
在所有为现代辩护的尝试中,我们曾听说波普尔被阻挡在芝加哥大学门外的学术轶事,倘若读到这本《当下的启蒙》,施特劳斯和沃格林恐怕更可以讥笑着宣布,波普尔的学术水平还远不是最拙劣的,现代的品质看来比他们所描述的更为恶劣。因此,是在史蒂芬·平克最为珍视却无力为之辩护的地方,当代中国的实践缓解了这种困境,我们自己也许可以称之为中国学的诞生。与古今之争或者后现代主义不同,中国学研究的是一个具体的当代中国的崛起,因其实践特性,它既将现代最坚硬的部分整个地吸纳入自身之中,又最必须彻底地反抗过去 500年来所误认的一切自然法则,并让这种反抗成为现实,从而与那些半心半意的仅涉及话语层面的反现代的理论相区隔。归根结底,这是涉及现代的可能性,以及谁有资格来为现代立法的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甚至必须争辩,中国学最终与任何传统文化都没有必然联系,传统对我们而言是一种偶然和幸运,只有当它被意识为普遍必然时才能被真正激活、理论化并被他者认同为共识。中国学是一个指向未来的漫长中介,在它的终点是更好的现代品质、更好的现代生活以及更好的现代人。在这个意义上,平克若果真要描绘一个“当下”的启蒙,又怎么可能是指别的东西呢?
谢选骏指出:如果说史蒂芬·平克的白痴理论还是局部的,那么上面这篇就可以说是全面的白痴理论了——因为它固守着十九世纪的犹太思想马客死,而没有像平克一样“与时俱进”。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可能——那就是上文作者用这种“批判方式”重点介绍“平克中译本”里遭到系统删除的部分,从而揭露了共产党专门制造伪劣产品的出版审查制度。
【071、宋美龄其实是个土豪婆子】
《和宋美龄吃饭 客人们受不了 蒋介石也十分无奈》(2020-05-24 小聪历史客栈)报道:
作为一代传奇女性的宋美龄是个长寿之人,享年106岁,在她60岁的时候 ,身材依旧苗条婀娜,肌肤依然白净,柔软润泽,而宋美龄的长寿与她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熟悉宋美龄的人都知道宋美龄在饭桌上有一个习惯,而这个习惯令每一个和她一起吃饭的人都感觉很无奈。
宋美龄的饮食以清淡为主,特注重饮食规律和搭配,早餐是一杯牛奶、两片吐司、一点黄油,外加一碟盐水浸过的蔬菜,午餐为一盘生菜沙拉、半碗米饭,也有少量的汤,她特别爱吃水果、生菜,对油腻的食品完全忌口。宋美龄在生活中非常注重养生,在饮食方面有很好的习惯,几乎不吃辛辣、油腻、油炸型食物,平时最经常吃的就是各种新鲜水果,她几乎每天都会称量自己的体重,只要发觉自己的体重稍微重了,她的菜单马上会随之更改,立刻改吃一些一些青菜沙拉,不吃任何荤的食物。假如体重恢复到她的标准以内的话,她有时候也会吃上一块牛排。宋美龄保健医生透露,她每天的早餐简单却具有丰富营养价值,西芹派沙拉酱,再加上两片奶油面包和一杯牛奶或者咖啡,吃的不多却有营养。
宋美龄自己不爱吃太多东西,吃饭的量很少,但是在和别人一起吃饭时,也许因为本身比较热情,却热心得让人难以接受,那种感觉简直是“受宠若惊”,可以让人吃到撑得走不动的地步,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宋美龄在吃饭时候,有一个习惯,她虽然自己吃的很少,但总是不停为客人夹菜,生怕招待不好客人,让人们受宠若惊的同时,有些人面对她的夹菜,不好意思拒绝,但是宋美龄一直夹,对方经常会吃到很饱,这一点就连蒋纬国都不例外。
据蒋纬国回忆说:“有时候,我明明已经吃饱了,但是她还是不停地给他夹菜,我也不好意思拒绝,夹了几次后,我实在是吃不下了,但是我一向有绝不浪费的习惯,所以对已经夹在面前的菜肴非把它吃完不可,这让我很是痛苦,在士林官邸用餐,经常会撑破肚皮,父亲蒋介石对此也感到很是无奈。”宋美龄喜欢给客人夹菜,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一切都是因为宋美龄的吃饭习惯,以及受家庭和西方教育的影响,这一点就连蒋介石也表示很无奈,总之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和宋美龄吃饭既是荣幸,也是一种“无奈”。
网民哀嚎:
谁啊你是 今天 06:52
哪里的西方教育是不停给别人夹菜?小编是土包子吧?
花蜜蜂 今天 06:01
你做不到她那样的生活。即使照搬了她那样的生活,也不可能活到她那样年龄。张学良吃喝嫖赌还吸毒,关起来50年,不是一样活了那么久吗?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折腾再多也没用。嘿嘿!
BBC12 今天 02:55
毛狗娘娘江青在秦城大酒店日常三餐如何?有无客人陪伴???
谢选骏指出:都说宋美龄很“美国化”,看来是那是她自卖自夸——这个婆娘其实土得掉,连个城市里的小资都不如,简直是个土豪的婆子。宋美龄给人夹菜,到处传播自己的口水和病毒,她的客人不是吃饱了,而是被幽门杆菌给喂饱了。
《土豪大爷用百万翡翠装饰全身,可宋美龄的一枚纽扣就能换两架战斗机!》(搜狐 2017-10-24)报道:
在我们一般人的想法中,翡翠多是做成手镯、挂件、手串或是戒指这些饰品,可在“非一般”人的眼中,翡翠可不仅仅能用在这些普通的地方,在他们手里,翡翠摇身一变,成为了更多特别的装饰。比如先前,有网友在外面偶遇了一位非常时髦且善于搭配的大爷,从帽子上的饰品,到衣服上的纽扣,甚至皮带、鞋子上的装饰,竟然全都是翡翠!借用戏本词话里面的话来说,就是“这通身的气派,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出身。”这位大爷的品味还是不错的,没有胡乱地堆砌,而是镶嵌后搭配在合适的地方,比如帽子上用6颗大小不一的翡翠蛋面做点缀,衬托上方的一颗红色彩宝(看起来像红碧玺),衬衣上的纽扣改成了翡翠,外面马甲上的扣子也是翡翠,皮带的扣头镶着三块翡翠,甚至脚上的皮鞋上都镶嵌着翡翠。虽然一身都是昂贵的玉石,但却丝毫没有暴发户的感觉,反而透着文艺的气息,显得很有涵养和气质,想想如果这一身翡翠换成黄金……那画面简直太美完全不敢想象。
将翡翠做成纽扣可不是这位大爷的原创,早在清朝时候,宫里的皇帝所穿的衣服上,就开始用翡翠当纽扣了。在那个年代,这小小一颗纽扣,抵得上那些普通百姓三年的收成了。清朝翡翠的头号粉丝——慈禧,她身上的翡翠物件那就更多啦,除了传统常规的翡翠玉镯、翡翠戒指、翡翠耳环、翡翠玉簪之外,甚至吃饭的碗筷、喝茶的茶盅都是翡翠制成。正是这位最高统治者对翡翠的极端喜爱,才让翡翠这个外来的玉种在很短的时间内登上大雅之堂,一举击败传统的玉石种类,成为贵族和普通百姓竞相效仿和购买的贵重玉石。
而慈禧之所以甘愿成为翡翠在清朝的“第一推手”,原因只有单纯的2个字:喜欢(女人对珠宝的喜欢就是这样的突然且疯狂,看来就算是老佛爷也不例外呀)。她觉得,相比于温润的和田玉,翡翠的色彩更为鲜艳,质地也非常通透,看起来非常有灵气,很适合女人佩戴,而戴了多年的翡翠后,她更是享受到翡翠对女人的滋养效果,对翡翠的喜爱不减反增,身边的翡翠物件逐年增加,即便在她去世后,海量的陪葬品中,翡翠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到了近现代,又有一位地位尊贵的女人成为了翡翠的忠实粉丝,她便是宋美龄。这位曾经的“第一夫人”对翡翠也是情有独钟,一生中收藏的翡翠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有2件翡翠最为出名。
其中一件便是鼎鼎有名的“翡翠麻花镯”,颜色和种水都称得上绝佳,宋美龄对它一见钟情,从杜月笙手里收到镯子后一直戴到去世,算得上是宋美龄最为长情的一件首饰了。在四十多岁就检查出身患癌症的宋美龄,最终活到了一百多岁,说不定她那些常年不离身的翡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另一件就是宋美龄的翡翠纽扣了,传说宋美龄偶然间得到了一枚满绿玻璃种帝王绿的翡翠蛋面,左思右想也没想到如何安排这颗蛋面,最终她决定:把它做成纽扣缝在自己的旗袍上。旗袍本身就是非常凸显女性魅力的服饰,点缀上这颗翡翠,更增添了无限风情。而这颗翡翠纽扣最为出名的不是它的颜值,而是它的价格:据说,宋美龄的这颗纽扣,在当时可以换两架霍克3(一种战斗机的型号名称)!果然是有钱任性!
抛开传说的神奇因素,这些小小的绿色石头,为什么在短短几百年时间里能卖出那么高昂的价格?其实啊,主要还是因为这几个原因:
1、清朝皇室的追捧——我们都知道,在古时候,能跟皇室扯上关系的东西,身价都会上好几个台阶,这也是众多商人挤破了脑袋都要当上皇商的原因,自家卖的东西要是能卖进宫里,那销量肯定是不用愁了。红楼梦中的薛家就是皇商——而翡翠虽然是外来的玉石,却偏偏受到了皇室的青睐,从康熙皇帝到雍正、乾隆,这几个皇帝的朝珠、茶盅、摆件等,有不少都是翡翠制成的,直到今天故宫里还收藏着大量清朝皇宫里的翡翠物件,故宫收藏的清朝翡翠摆件——更不要提后来对翡翠情有独钟的慈禧。皇室的带货能力是强大的,宫里面的贵族都喜欢的东西,身价肯定低不了。
2、本身的魅力——当然,如果翡翠自身实力不足,也承受不了这般“厚爱”,不过翡翠很是争气。表面的玻璃光泽让它有别于传统软玉的温润油脂质感,而且颜色非常鲜艳,与传统玉石低调的色彩差别非常大,让许多人眼前一亮,加上它质地通透,灵气十足,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都对翡翠喜爱有加。
3、养生功效强大——从前,只有贵族们才会将“养生”作为平日生活的重头戏,那些达官显贵们平日里都是各种玉不离身,在感受过翡翠养生功效后,他们对翡翠青睐有加,常年不离身。如今,我们普通人也讲究养生,谁不希望自己的身体更健康呢?正因如此,翡翠的养生功效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并喜欢。
4、产地单一,供小于求——虽然世界上产翡翠的地方不止一个,但市场上绝大多数翡翠的产地还是非常唯一的——缅甸出产。缅甸这个国家说大也不大,出产翡翠的矿区也就那么多,开采了这么多年,翡翠的存矿量自然不高,近些年来也很少有新矿区发现的消息,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翡翠肯定是采一块少一块,而市场的需求量却随着经济条件的富足而逐日增长,尤其是中高档翡翠,长期处在供小于求的状况下,价格当然只涨不跌。
谢选骏指出:满洲人本是旷野牲口,刀耕火种都不会,后来抢进了死人的故宫,戴上了亡国的珠宝,迷恋了白菜的翡翠……宋美龄土豪婆子不懂历史,也跟着瞎凑热闹,不旋踵而亡国矣!因为国民党再坏,毕竟不能像满鞑子那样杀人放火,结果就被继承了满鞑子遗志的毛鞑子一举推翻了。
《张学良晚年曾坦言:我和宋美龄之间有个秘密,老蒋到死都不知道》(军武尖刀 2019-04-24)报道:
民国时期有四大家族,其他家族以地位或钱财著称,而宋家则以3个女儿闻名!宋家有3女,不仅自身百里挑一,嫁的丈夫更是人中龙凤。大女宋霭龄嫁给了富豪,儿女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成为“国母”,三女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成为影响和帮助蒋介石一生的女人!宋美龄作为宋家最小的女儿,从小就被送到美国留学,在她身上兼具东西方女人的魅力,一回国便受到万千男人的追捧!虽然说最终在他人介绍和蒋介石的疯狂追求之下,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但在此之前宋美龄其实还相识了另外一个男人,他就是张学良!宋美龄和张学良相识于一场酒会之上,当时张学良第一眼见到宋美龄的时候便觉得她“美若天仙”,而当时已经是少帅的张学良,更是风度翩翩,谈吐优雅,宋美龄与他一见如故,俩人此后便以好友相称!据说,在此之后,宋美龄和张学良多次相约,跳舞、打高尔夫球等,如果说当时张学良没有婚配的话,或许俩人也会成为让人羡慕的一对。
然而西安事变之后,一切发生了变化,老蒋本来是想杀了张学良的,但最终在宋美龄的多番周璇之下,老蒋才决定放张学良一马,可以说宋美龄就是张学良的救命恩人!张学良后来活了101岁,虽然被老蒋囚禁了半辈子,但晚年他坦言,他和宋美龄间有一个秘密,老蒋到死也不知道,那就是如果张学良当时没有结婚,他会疯狂的追求宋美龄,而这话是他当着赵四小姐的面说的……
谢选骏指出:怪不得蒋介石打不过毛泽东,因为宋美龄早给他戴了顶严严实实的绿帽子——土豪的婆子(宋美龄)勾结了土匪的儿子(张学良),里应外合把民国江山送给了土匪的共党(毛泽东),把中国人民做成了苏联党国的肉酱。
【072、索尔仁尼琴是个共产党】
网文《世界上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七个共产党员》(铁血网)报道:
1、苏共党员肖洛霍夫: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05年出生于维约申斯克区顿河流域,苏联作家。连任多届苏共中央委员,当过苏联作家协会书记,两次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勋章。本博秦全耀记忆犹深,因其曾当过苏修文化部长,文革时遭中国批判。
1922年,前往莫斯科,加入“青年近卫军”,隔年与一位哥萨克的女教师玛丽姬·格罗斯拉夫斯卡娅结婚。并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1924年他回到顿河开始创作,1928年《静静的顿河》第一部在苏联《十月》杂志上发表就声誉鹊起,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在德国销售量甚至超过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年轻的肖洛霍夫跃升世界级作家。1937年至1938年之间多次致信斯大林,几乎遭受迫害。40年代以后与权势媾合,对“持不同政见”作家报持不友善态度。
1956年除夕和1957年元旦,在《真理报》连载《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以《静静的顿河》一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另一部长篇《新垦地》是《静静的顿河》的续作。获诺贝尔奖后,一些持反对立场者忍不住发难,包括索尔仁尼琴在内的文坛重量级人士,直指“静静的顿河”真正作者是当年客死异乡的被俘白卫军官,也就是哥萨克作家费多尔·科留科夫,肖洛霍夫偷了他的手稿。否则何以肖洛霍夫能对陌生的顿河流域哥萨克与战争有生动描写,年仅23岁的作家,一没受过教育,二没生长背景,要完成这部巨作实在不可能。对此,肖洛霍夫一直未发表意见,晚年过得非常不平静,这个问题至他过世后仍是谜团。自《静静的顿河》后他确实未写出任何一部有分量的作品。肖洛霍夫另一个令人诟病的地方,是他为战后苏联文艺界的高压政策辩护,并对索尔仁尼琴为首的自由派作家进行批判。
2、聂鲁达智利共产党员: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71年10月2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授予聂鲁达诺贝尔文学奖金,“因为他的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和梦想。”
聂鲁达出生于智利中部的小镇帕拉尔,父亲是一位铁路工人,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聂鲁达出生不久,他的母亲因严重的肺结核去世,两岁时聂鲁达随父亲搬迁至特穆科城,在那里,他的父亲与一位女士结婚。聂鲁达很爱他的继母,在他以后的诗作中有很多篇幅是献给这位母亲的。
聂鲁达10岁时就开始写作诗歌,1916年他遇到其生命中第一位启蒙老师,智利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加夫列拉在聂鲁达的文学创作上给了他很多鼓励,1971年,当聂鲁达获诺贝尔文学奖时,他表示这个奖应该属于加夫列拉。13岁时,聂鲁达在《明日》杂志上刊登了其第一篇文章。1920年,聂鲁达开始在塞尔瓦奥斯塔尔杂志上刊登短文和诗,为了避免引起父亲的不满,他以自己仰慕的捷克诗人扬·聂鲁达的姓氏为自己取了笔名“聂鲁达”。4年后,聂鲁达凭借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1942年,聂鲁达写长诗赞扬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战斗,同年,他加入共产党。1953年,聂鲁达获斯大林奖,当时的苏联文坛形势紧张,政府在思想上实行独裁,《日瓦戈医生》的作者帕斯捷尔纳克被打上反动的标志驱逐。聂鲁达在他1958年的选集《放纵》中反思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理想。1957年,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访问期间被捕。此后,聂鲁达开始旅行,他去了古巴和美国,1970年当萨尔瓦多·阿连德当选总统后,聂鲁达被任命为智利驻法国的大使。1973年9月23日,因为白血病,聂鲁达逝世。他逝世前不久,智利发生政变,阿连德死于政变,聂鲁达在智利的两处住所被洗劫一空。
3、葡萄牙共产党员若泽-萨拉马戈: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葡萄牙文坛巨匠,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作品:《盲目》,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 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2010年6月18日12点半,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葡萄牙著名作家若泽·萨拉马戈带着他未完成的“伊比利亚联合体梦想”,在他位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兰萨罗特岛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我是个受荷尔蒙驱动的共产党员,”若泽·萨拉马戈声音微弱,气若游丝,但目光如炬,语气坚定,“我体内有荷尔蒙,让我长胡子和别的东西,也让我成为共产党员。改变?凭啥!我会觉得羞耻,我不想变成别的什么。”
2009年,这位入党42年的葡萄牙大作家还在不断发文攻击布什、布莱尔和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因为后者控制的出版社拒绝出版他的blog文选。老先生认为,虽然今日技术进步,道德却比过去更为沦丧。并不忘抨击英国议员用公款买狗粮。“真不害臊。”他说。
4、中国共产党员莫言:2012年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作协副主席。1985年起,莫言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创作出了一批带有先锋色彩的独特作品,以大胆新奇的写作风格著称。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55年,莫言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河崖镇大栏乡。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里他把家乡虚构为高密东北乡,并且此处成为他很多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地。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1997年,莫言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同年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2005年,莫言接受香港公开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时曾透露,自己年幼时曾经受到一位被划为右派回乡劳动的中文系大学生影响,憧憬有一天也能写出一部作品,过上“腐败作家一天吃三顿饺子的生活”。他还说:“如果因为我敢于说实话而授予我荣誉文学博士,那么我觉得自己当之无愧。”。“莫言”是他开始创作时所起的笔名,却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放炮”说真话,告诫要少说话。
莫言的文学作品,题材敏感、反思尖锐、风格独特、语言犀利、想象狂放、叙事磅礴。其作品出版后常常引发广泛的争议。
5、波兰共产党员希姆博尔斯卡: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获奖理由:在诗歌艺术中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的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195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我们为什么活着》,并于同年被吸收为波兰作家协会会员。
身为女性诗人,希姆博尔斯卡鲜少以女性问题为题材,但她不时在诗作中流露对女性自觉的关心。在《一个女人的画像》,辛波丝卡为读者描绘出一个为爱改变自我、为爱无条件奉献、因爱而坚强的女人。爱的枷锁或许让她像“断了一只翅膀的麻雀”,但爱的信念赐予她梦想的羽翼,让她能扛起生命的重担。这样的女性特质和女性主义者所鼓吹的挣脱父权宰制、寻求解放的精神有着极大的冲突,但辛波丝卡只是节制、客观地叙事,语调似乎肯定、嘲讽兼而有之。她提供给读者的只是问题的选项,而非答案。对希姆博尔斯卡而言,性别并不重要;个人如何在生命中为自己定位才是她所关心的。
1953年,她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当上了《文学生活》周刊的编委,并主持该刊的诗歌部达20多年之久。1963年,她获得了波兰文化部颁发的国家文学二等奖。
6、奥地利共产党员耶利内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耶利纳克于1946年出生于奥地利小镇穆尔祖什拉克。她于1967年出版了她的首部作品集《利莎的影子》。随后她参加了70年代在欧洲爆发的学生运动,并出版了她的讽刺小说《我们都是诱骗物,宝贝。》,她还于1990年出版了《美好的、美好的时光》、1998年出版了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该小说后被拍成电影并获2001年戛纳电影节多项大奖。
耶利内克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用德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马塞尔·莱希一拉尼斯基的话说:“耶利内克始终都是一个社会批评作家……她的极端性和她的坚定性不可低估。”而这一点也适用于她的戏剧作品。作为女权主义者和加入过奥地利共产党的作家,耶利内克批判的矛头不仅指向西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指向性暴力和男性话语霸权,指向人类对大自然肆无忌惮的掠夺,更指向奥地利的新纳粹势力。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授予耶利内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她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和她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以及它们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
7、英国共产党员莱辛: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此时,她已是88岁高龄。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多丽丝·莱辛“用怀疑、热情和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莱辛曾是英国共产党党员,但后来退党。
二战中,莱辛认识了一批左派斗士,受他们的影响,她愈来愈同情被压迫的人们,痛恨社会的不公正,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了一个共产党员。她曾经的爱人是德国人,一个德国共产党党员。
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等其他体裁的作品。她的许多作品都取材于在非洲的亲身经历,以独特的自传体风格著称。作品题材涵盖了种族矛盾、美苏冷战、原子战争、环境污染、科学危机和青年暴力等问题。
谢选骏指出:上文说的不确,因为世界上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不止七个共产党员——仅仅据我所知,就还有一个高行健(2000年)。可能还有一个索尔仁尼琴()。
网文《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报道: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Исаевич Солженицын,索尔仁尼琴(香港译索赞尼辛,台湾译索忍尼辛,台湾早期曾译索善尼辛),1918年12月11日-2008年8月3日),俄罗斯的杰出哲学家、历史学家、短篇小说作家,持不同政见者和政治犯。索尔仁尼琴直言不讳地批评苏联和共产主义,并帮助提高了全球对其古拉格劳改营的认识。他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他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有较大成就。
在二战期间在苏联军队中服役后,他因在一封私人信件中批评史大林而被判在劳教所度过八年,然后被流放。他只有一部作品被允许在苏联出版,即小说《伊万·丹尼索维奇的一生》(1962年)。 尽管赫鲁晓夫进行的改革于1956年将他从流放中解放出来,但在苏联以外的地区出版了《癌症病房》(1968年),《一九一四年八月》(1971年)和《古拉格群岛》(1973年)激怒了苏联勃列日涅夫政权,索尔仁尼琴失去了苏联公民身份。1974年。他飞往西德,并于1976年与家人搬到美国,在那里他继续写作。苏联解体后,他的国籍于1990年得到恢复,四年后他返回俄罗斯,直到2008年去世。
他因追求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的道德力量而获得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古拉格群岛是极富影响力的作品,“对苏联提出了正面挑战”,发行了数千万册。
成长时期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日生于高加索克里斯洛瓦尔茨克,是一个遗腹子,自小由担任中学老师的母亲独立抚养长大,担任炮兵军官的父亲在他出生前6个月就已去世。1939年索尔仁尼琴考入国立罗斯托夫大学(现改名为南部联邦大学)物理和数学系,同时又考入莫斯科文史哲函授学院学习俄罗斯语言与文学,在学期间成绩优异,曾获斯大林奖学金。1941年毕业后随即应征入伍,1942年官拜中尉连长赴前线作战,1944年因勇敢作战获得两枚勋章并晋升为大尉。
监禁与流放时期
1945年,索尔仁尼琴因私人信函被截获,因信中戏称斯大林为“留着小胡子的人”,在东普鲁士前线被逮捕,遭苏联当局以“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为罪名判刑8年。狱中索尔仁尼琴曾被诊断罹患胃癌,医生预言他只能活三个星期,但是索尔仁尼琴最终竟然完全康复。1953年,索尔仁尼琴刑满后再度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直到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才获得平反,隔年恢复名誉。
1956年,索尔仁尼琴被苏联政府解除流放。1957年,苏联政府宣布索尔仁尼琴“无犯罪事实”,恢复名誉,后在梁赞市中学白天当数学老师,夜间在秘密写作。在他的诺奖获奖感言中,他写道:“直到1961年,我几乎不敢让我的任何熟人相识阅读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担心这会为人所知。”
婚姻和子女
索尔仁尼琴的养子德米特里·都灵于1994年3月18日在纽约市的家中去世,享年32岁。
被监禁之后
1962年赫鲁晓夫为了利用索尔仁尼琴的作品打倒斯大林体制,在赫鲁晓夫的鼓励和亲笔批准之下,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杂志上发表,一时之间,“一个籍籍无名为劳狱与绝症折磨几死的索尔仁尼琴就这样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苏联文坛的新彗星”。官方为了拉拢一夕成名的索尔仁尼琴,吸收他加入了势力庞大的“苏联作家协会”。
在苏联的最后日子
索尔仁尼琴在特瓦尔多夫斯基的帮助下进行了一次失败的尝试,使他的小说《癌症病房》在苏联合法出版。这需要作家联盟的批准。尽管那里的一些人对此表示赞赏,但该作品最终被拒绝发表,除非对其进行修改并清除可疑言论和反苏联的暗示。
1964年赫鲁晓夫被撤职后,文化氛围再次变得更加压抑。索尔仁尼琴的著作出版很快就停止了。作为一名作家,他被非人化。但手抄式文稿仍然以地下刊物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并且流向了国外。
在1967年给苏联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的代表们散发对本国书刊检查制度的“公开信”,抗议苏联的报刊检查制度,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的和秘密的检查制度”,而作家大会通过了谴责他是苏联作家的叛徒的决议。
1968年写成暴露莫斯科附近一个政治犯特别收容所的中篇小说《第一圈》及叙述苏联集中营历史和现状的长篇小说《癌病房》,均未获准出版。1968年《癌症病房》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
1968年《第一圈》和《癌病房》在国外出版,索尔仁尼琴声名大噪,但却因此遭到苏联官方和御用文人的批判。70年代后,他实际上已成为与物理学家萨哈罗夫齐名的苏联持不同政见者。1970年7月,世界艺术与进步协会的50余名活动家联名向瑞典皇家学院提名索尔仁尼琴申报诺贝尔文学奖。苏共中央在获悉这一消息后,通过官方渠道向瑞典政府施加了外交压力。诺贝尔奖金评奖委员会不顾苏联的干扰,于1970年10月8日通过授予索尔仁尼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在发扬俄罗斯文学的宝贵传统方面所显示的美学力量。”尽管索尔仁尼琴有前去领奖的意愿,由于苏联当局拒绝承诺他领奖后还能返回苏联,他的瑞典领奖之旅未能成行。在此前后,他原在国内未获出版的作品及长篇历史小说《一九一四年八月》(August, 1914)在西方国家先后问世。
1969年他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这引起了国际上一些著名作家如萨特的抗议。该年4月,他和川端康成一起被选为美国艺术文艺学会的名誉会员。
1973年,揭露苏联整个劳改营内幕的皇皇巨著《古拉格群岛》在巴黎出版。但这一作品彻底触怒了苏联当局,1974年2月12日,索尔仁尼琴以叛国罪名被逮捕,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随即签署命令,剥夺了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强制押上飞机将他驱逐出境,但索尔仁尼琴不服,临行前立下誓言:“我将活着回来”。
被苏联驱逐出境
在讨论对索尔仁尼琴的选择时,政治局委员考虑了逮捕和监禁,以及将他驱逐到愿意接受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在克格勃首领安德罗波夫的指挥下,并在西德总理勃兰特声明索尔仁尼琴可以在西德自由生活和工作后,索尔仁尼琴被直接驱逐到该国。
流亡时期
1974年2月13日,他被强行押上飞机,驱逐出境到西德。10月,他联合一些在西方流亡的苏联作家,在西柏林创办《大陆》文学季刊,作为发表苏联流亡作家作品的阵地,他亲自写了发刊词。12月起侨居瑞士苏黎世,后流亡美国。是年,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4年后补发的诺贝尔文学奖。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多位亲王出席了瑞典皇家科学院为索尔仁尼琴举行的隆重颁奖仪式。索尔仁尼琴在颁奖仪式上说:“在这个大厅里曾经有许多获奖者在你们面前发表过颁奖演说,然而,大概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给瑞典皇家学院和诺贝尔基金会带来如此之多的麻烦。”美国政府于1974年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 。1975年定居美国。
1978年6月8日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因批评西方社会的人类中心主义、实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引起一场争论;流亡期间,他还不断指责西方社会的道德堕落,甚至批评美国音乐使人难以忍受,并批评新闻媒体不加节制地对个人隐私的侵害。在此期间他在西方出版的作品,还有《古拉格群岛》、《牛犊顶橡树》和《1916年10月》、《1917年3月》等。巨著《古拉格群岛》由作者的个人经历,上百人的回忆、报告、书信,以及苏联官方和西方的资料组成,分七大部分叙述1918-1956年,特别是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各地关押迫害数百万人的(由于是不同时期,分批处决,具体数字难以统计)集中营的情况 ,书中描述的情况令人发指。《牛犊顶橡树》是一部关于苏联国内“文学生活的特写”,其中讲到自己作品的遭遇。另两部均为长篇小说,与《1914年8月》组成三部曲,名为《红轮》。他在这一三部曲中主张“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依靠东正教,恢复“古老的俄罗斯生活方式”。
返俄时期
历经20年的深度缄默和隐居,1994年5月27日,索尔仁尼琴结束了20年的流亡生涯,实现了20年前“我将活着回来”的预言,从美国的佛蒙特州回到了俄罗斯。但仍然不改其敢言的性格,他指责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腐败和物质主义盛行,也缺乏民主。在此之前,索尔仁尼琴早已预言苏联即将解体,并再次预言俄罗斯的私有化政策必将失败。在俄罗斯国内,评论界和读者对他及他的创作褒贬不一,很多人把索尔仁尼琴视为回归祖国的先知。但是波兰流亡作家康布罗维奇直言索尔仁尼琴浪费了一个作家的生命。
1997年索尔仁尼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他将俄罗斯20世纪过往兴衰起浮之经验传诸子孙,将之视为个人的历史责任。1998年12月11日,索尔仁尼琴在俄罗斯度过了他80岁生日,为了表示庆贺,俄罗斯电视台第一频道(OPT)播出了描述索尔仁尼琴一生的电视影片,“独立电视台”(HTB)连续四天播出了“索尔仁尼琴的一生”专题影片。然而,索尔仁尼琴依然不改他“天生异议者”的本色,就在80大寿当天,他对俄罗斯总统叶尔钦要颁给他的、象征俄罗斯最高荣誉的“圣安德烈勋章”嗤之以鼻,并说:“目睹俄罗斯从欧洲强权的巅峰,堕落到当前如此悲惨的地步,我无法接受任何荣誉。”索尔仁尼琴总是如此令当局尴尬,正如叶尔钦的回忆录所言:“索尔仁尼琴的笔是受上帝指挥的”,其实应该说,“索尔仁尼琴的笔是以人类之爱为汁墨的”。面对久违的祖国,面对依然是一边残破、贫困另一边却是贪腐、奢华的俄罗斯,索尔仁尼琴除了不改他文学悲悯和“天生反对”的性格之外,在这段晚年的回归之中,索尔仁尼琴依然故我,他从一个“旧社会”的反叛者变成了“新社会”的反叛者,没有停止他那种“不受欢迎”的、唠叨不休的批判。
历史和政治观点/对西方的批评
索尔仁尼琴批评盟军没有在二战初期在西方组织对纳粹德国的新战线。这导致苏联对东欧国家的统治和压迫。索尔仁尼琴声称,西方国家显然对在东方丧生的人数并不关心,只要他们能够在西方为自己迅速而无痛地结束战争。
对共产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的批判
索尔仁尼琴强调指出,与罗曼诺夫王朝的俄罗斯帝国相比,苏联极权主义政权的压迫性要大得多。他断言俄罗斯帝国没有按照苏联格拉夫利特的风格进行任何真正的审查,政治犯通常不会被强迫进入劳教所,并且政治犯和流亡者的数量仅为苏联的万分之一。他指出,沙皇的秘密警察仅存在于最大的三个城市。
返回俄国前不久,索尔仁尼琴在布洛涅河畔吕克发表演讲,以纪念旺代战争200周年。索尔仁尼琴在演讲中将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雅各宾党与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比较。他还把旺代起义者与叛乱布尔什维克的俄国,乌克兰和哥萨克农民进行了比较,称这两者都被革命专制主义无情地摧毁了。
索尔仁尼琴认为,苏联主张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有种族的文化都受到压迫。俄国文化比苏联任何其他文化受到的压制都更多。因此,索尔仁尼琴认为,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和东正教不应被西方视为威胁,而应被视为盟友。
根据丹尼尔·J·马奥尼的说法,“如果打开20世纪末索尔仁尼琴1994年的文章《俄罗斯问题》的几乎任何一页,就会发现索尔仁尼琴在指责农奴制的残酷和不公正现象。此外,他还攻击了泛斯拉夫主义。
大饥荒
他描述了布尔什维克 在1917年建立的制度如何导致大饥荒: “这个制度在和平时期人为地制造了饥荒,在1932年和1933年在乌克兰造成600万人死亡。此后,他说:“他们死于欧洲的边缘。欧洲甚至没有注意到它,全世界也没有注意到它—600万人!”
对俄罗斯政局的看法
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索尔仁尼琴就开始发表对俄罗斯政局的看法,1991年的《我们怎样建设俄罗斯》(Rebuilding Russia: Reflections and Tentative Proposals),1995年的《20世纪末的俄罗斯问题》(The Russian Question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以及返回苏联之后出版的《倾塌的俄罗斯》(Russia in Collapse),流露了索尔仁尼琴返国前后对俄罗斯情势的忧心与不满。索尔仁尼琴坚信,一切的改革必须以人民的生活是否获得改善来评断。据此,他强烈反对前苏联总理、激进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盖达尔的改革计划─“休克疗法”。索尔仁尼琴把这种“激进市场化”的政策看成是“劫贫济富”的掠夺主义,是共产主义之后的另一次悲惨的试验。
索尔仁尼琴提出了一种类似“农民公社”的土地私有化观点,试图扭转俄罗斯人民生产意愿低落和极度贫穷的状态。1994年10月28日,索尔仁尼琴对“国家杜马”(俄罗斯联邦议会下议院)发表演说,指出俄罗斯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条通过最曲折、最病态、最荒谬的方式以摆脱共产主义的道路。鉴于长期以来苏联中央集权的无能和“泛斯拉夫主义”的流毒,他主张恢复一种“地方自治会”,建立基层人民政权,彻底放给人民自治管理的权利。索尔仁尼琴从根本上否认改革中的俄罗斯正在走向“民主制度”,因为只要下层民众不能拥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俄罗斯就依然沉陷在寡头制度下。
1999年俄罗斯制作了长达200分钟的纪录片 “对话索尔仁尼琴”。由俄罗斯著名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执导。
2000年索尔仁尼琴猛烈批判叶利钦时称:“叶利钦时代的结果是,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生活等所有基础领域都被摧毁或洗劫……我们还要继续洗劫和摧毁俄罗斯,直到一切荡然无存吗?”
2006年,索尔仁尼琴的小说《第一圈》以完整的形式搬上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银幕。
2007年俄罗斯国庆节那天,索尔仁尼琴获得2006年度俄罗斯人文领域最高成就奖俄罗斯联邦国家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7年之后,索尔仁尼琴终于在自己的祖国获得了肯定。
去世
2008年8月3日深夜,索尔仁尼琴由于心脏衰竭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9岁。
作品
《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962)
《第一圈》(1968)
《一九一四年八月》(《红轮》的一部分)(1971)
《古拉格群岛》(1962-1973)
《普鲁士之夜》(诗集)(1951)
《牛犊顶橡树》(1975)
《列宁在苏黎世》(《红轮》的一部分)(1976)
《1916年11月》(《红轮》的一部分)(1983)
《癌症楼》
评价和影响
索尔仁尼琴比苏联多活了17年,这个曾经被他抨击、开除他的公民资格并将他驱逐出境的超级系统,已于1991年宣告解体。有人说“索尔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他代表了俄罗斯的良知,而他的一生饱经磨难,却足以烛照未来。
很多西方人视其为与苏联当权者斗争的伟大文学家与英雄,但索尔仁尼琴又抨击所有的民主派,资本家,个人消费者,自由主义者等,在他们眼中索尔仁尼琴是个难以理解和面对的人。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在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流亡的1970年代警告总统福特不要接见索尔仁尼琴,认为这会影响与苏联的谈判,并于备忘录上写道:“索尔仁尼琴是个著名作家,但他的政治主张是一件令追随他的异见者都觉得尴尬难堪的事。接见他不仅会得罪苏联,还会因其政治主张在美国及各盟国中引起论战。”
谢选骏指出:上文没有提及索尔仁尼琴是否加入过共产党,但是从他在共产党军队中担任指挥官一事来看,不论他是否加入过共产党组织,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共产党。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他对苏联和普京的一往情深。
网文《斯拉夫主义害死索尔仁尼琴》(曹长青)报道:
我曾写过推崇索尔仁尼琴反共精神的文章,也写过“被冷遇的索尔仁尼琴”、“索尔仁尼琴向权力献媚”、“索尔仁尼琴的理性阴影”等批评文章。但随著对索尔仁尼琴言行的更多了解,对他的评价可以说是越来越低;甚至对他当年反对共产主义的初衷等,也有所质疑。
索尔仁尼琴反抗共产主义的勇气是公认的。他最早以《伊凡.丹尼索维奇生命中的一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当年苏联第一个揭露劳改营黑暗的小说。作品展示出,斯大林的暴政把人贬低、摧残到像随便踩死一只蚂蚁一样。但面对无边的黑暗,小说的主人公伊凡坚守著最起码的人性尊严,心底仍紧搂著一线光明。这“生命中的一天”成为人类善和恶永恒搏斗的一个缩影。
索尔仁尼琴后来写出的《古拉格群岛》,使自由世界第一次详细了解到共产党集中营的真相。“古拉格”并不是真有的一个地名,而是苏联“劳改营管理总局”的字母缩写,发音成“古拉格”。索尔仁尼琴比喻说,如果整个苏联是一个海洋,那麽到处可见的劳改营(古拉格)已形成“群岛”;劳改制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变成苏联的“第二领土”。这本书被译成40种文字,全球卖了三千万册。“古拉格”从此成为一个专门词汇,涵指共产专制最黑暗的部分。
索尔仁尼琴曾说,“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个政府。”可想而知,苏共当局怎麽能允许“另一个政府”存在。克格勃曾考虑在他的食物中下毒,以封住他的嘴。但迫于西方舆论压力,最后把索尔仁尼琴驱逐出境;从此他在海外流亡了20年。
他去世后,《纽约时报》的讣文说,他“熬过了”共产党。以研究苏联劳改营的专著《古拉格》获得普利策奖的《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安.阿普尔鲍姆(Anne Applebaum)的悼念文章标题则是“强壮过古拉格”。因索尔仁尼琴亲眼看到了共产苏联的终结。
当1994年75岁的索尔仁尼琴结束流亡,从美国启程返回莫斯科时,俄国的民调显示,48%的俄国人支持他出任俄罗斯总统,可见对他的敬仰和拥戴。但索尔仁尼琴的声望升起像一支火箭,坠落却如同一根拐杖。
他回国后出版的第一本书《崩溃的俄国》开机只印了五千册,还卖不出去;而《古拉格群岛》1989年在莫斯科首次出版时,印了一百万册。对此莫斯科的年轻批评家阿迈林(Grigory Amelin)尖刻地说,“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但没有人看他的书。”他回国后在电视上主持“和索尔仁尼琴见面”的谈话节目,不到一年就取消了,因收视率太低。有评论说,他在电视上完全是自言自语、发泄怒气和说教,“像个乏味的摩西”。他到各地旅行讲话,也鲜有媒体关注。
他在美国流亡期间完成的研究布尔什维克历史的长篇巨著《红轮》出版后,更令他失望,因为青年读者根本不感兴趣。《纽约时报》驻莫斯科记者斯佩克特(Michael Specter)报道说,“这里的知识精英认为他的书像礼拜堂的空洞说教,他的时代已过去,他的目标也不清晰。”去年索尔仁尼琴接受北京《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时也坦诚,“现在没多少人愿意听我说话了。但只要我活著,就要给国家开药方。”
为什么这位反抗共产主义的英雄、享誉世界的作家,这麽快就被他的同胞离弃?因为索尔仁尼琴的话让人们越来越倒胃口。他回国后,开口闭口都是教导人们“要爱国”,强调“只有爱国主义才能凝聚起俄国人民”,简直像是从当年他厌恶的苏共《真理报》上抄来的。面对共产专制被结束,俄国人获得自由,索尔仁尼琴没有强烈的欣喜,而是到处说教∶俄国没有道德,没有民主,必须恢复“俄罗斯精神”;并抨击西方的吸毒、色情、犯罪,把摇滚乐文化视为“堕落”,强调俄国不能走西方的道路。
索尔仁尼琴把西方自由主义精神下带来的一些负面、表面现象(或者说无法避免的副产品),当作西方文化的精神和主体而全盘否定,这是索尔仁尼琴除了反共之外,思想无法再升华的原因之一(仅仅是之一)。
我本人也很讨厌摇滚乐,但别人有喜欢摇滚乐、热衷摇滚乐的自由!这个“另外一个人的自由”远高于任何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好恶。之所以有我厌恶,你喜欢,就因为我们是不同的个体。这种“尊重别人的自由”、“尊重别人的选择”的概念,就源于西方个体主义精神价值。
和许多其他文化一样,西方文化中当然也有优、有劣,几千年来,在各种力量的抗衡、较量中一路走来。但其一步一步、极为艰难地走向胜利的根本价值,却是其他文化中所缺乏或者没有的∶那就是个体主义精神,是视人的自由为最高价值的原则;是这样一种追求∶政府和一切法律的建立都是为了保障个人财产、个人自由;而绝不是任何民族和国家的强大。正因为这种以保护个人财产、个人自由为核心的制度首先在西方建立,并最符合人性、最得人心,所以它才能穿越独裁者、种族主义、民族主义的封锁和对抗,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
但索尔仁尼琴对这个源于西方的最重要价值毫无认识。所以连相当推崇索尔仁尼琴的上述《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阿普尔鲍姆也说,“他的声望所以下跌,除了苏联宣传把他描绘成一个怪物和极端者之外,还和他自己的失败有关,他没有信奉自由民主,从没有真正喜欢西方,从未接受过自由市场或摇滚乐文化。”
在这种思想背景下,索尔仁尼琴回到俄国之后,对西方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他把北约东扩视为企图包围和孤立俄罗斯,把“世界货币基金”的援助看成西方的渗透;对于大苏联的解体,尤其愤愤不平,认为在分离出去的其他十几个共和国中,俄罗斯人变成了少数。他质问说,“为什麽俄罗斯民族要被其他少数民族支配?”他呼吁恢复俄国的大版图,兼并乌克兰和哈萨克,或至少“统一”原苏联领土北部的一半,因那里有不少俄罗斯人。
这种“俄罗斯国家情结”使索尔仁尼琴不能满怀欣喜地去欣赏大苏联解体后人民获得的自由和尊严,而是高声抱怨,并为失去的大国疆土而悲叹。索尔仁尼琴虽然勇敢地反抗斯大林的共产专制,但他没有明白的是,他所反对的共产主义,其核心正是国家民族至上,以“平等”名义推行群体主义;而这种群体主义,正是剥夺个人自由的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重要根基!
索尔仁尼琴的这种“俄罗斯情结”由来已久。早在当年给苏共领导人写的公开信中他就说,“20世纪的俄罗斯有太多的暴力,无论是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还是其后的肃反运动和大清洗运动都是对民族的摧残。”对索尔仁尼琴来说,列宁斯大林的暴力革命,最重要的是对“俄罗斯民族”的摧残。他没有把暴政对“个人自由”的剥夺视为关键。在索尔仁尼琴的眼里,俄罗斯民族的兴衰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在信中这样明确写道∶“不论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西方的民主制度都不符合俄罗斯的现实,只有俄罗斯民族精神才是宝贵财富。”他反对共产主义,是因为认为共产主义损害了“俄罗斯精神”;他不赞成西方民主,是因为认为“俄罗斯精神”高于西方。他强调“俄罗斯不能照搬西方的经验。我们的生命、精神等,必须植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我们自己的理解,我们自己的环境。”这种看法和当年有神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无神论的别林斯基等俄国知识分子拒绝西方、强调只有伟大的俄罗斯才能拯救世界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在俄国出生、成长,对俄罗斯知识分子有深入研究,并写出《俄国思想家》一书的英国学者以赛亚.伯林认为,在思想深层,索尔仁尼琴是斯拉夫主义者。斯拉夫学派认为,俄罗斯有独特的发展历史,并坚信俄罗斯民族的优越性,甚至认为斯拉夫文明优于西方文明。他们强调要从俄罗斯的历史中寻找俄国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不是追随西方的道路。
毫无疑问,这种“俄罗斯民族至上”的斯拉夫主义,和希特勒的“日耳曼民族至上”的法西斯主义,是在一个思维轨道,都是一种推崇群体主义的种族主义。因为当把一个民族视为“至上”,就一定会导致对其他民族的贬低、歧视和敌对。事实上,由具体个人组成的民族是根本不存在高低的(我对这点没有丝毫的怀疑!),只有“文化”才有优劣之分。
索尔仁尼琴强调“俄罗斯精神植根于我们的传统”。但这个“传统”是什麽?对俄国知识分子有相当研究的英国作家威尔逊(A.N. Wilson)在《托尔斯泰传》的开篇总论中就指出,沙皇时代,俄国主要有三种传统交织∶农奴制,贵族世袭,国家主导教会,或者说教会服从政府。苏联的历史无论有多长,基本都是这种专制的传统。而今天在俄国进行的投票选举,新闻和言论自由,市场经济,以及正萌芽的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精神,都来自西方,没有一样是俄国自身传统的产物。
索尔仁尼琴在写《古拉格群岛》和《癌病房》等作品时,可能出于个人自由被践踏的亲身体验,发出了个体的呼喊和控诉。这些作品警示世人,任何以 “群体的名义”消灭个体的行为,都是在建造“古拉格群岛”和“癌病房”。但当索尔仁尼琴到了西方,在自由的美国生活之后,那种个人被摧残的环境不存在了,他对这一点的感受大概就不那麽直接和强烈了。再加上他声望的提高,更由于他强烈、近乎偏执的东正教信仰等,使他热衷扮演托尔斯泰式的 “替天行道”的角色;他那种试图代表整个俄罗斯讲话的“先知”劲头,有用所谓“俄罗斯精神”加“绝对东正教”改造整个俄国、统一俄国人思想的强烈企图。因此他才不再关注个体的自由,而是重视国家民族的兴衰,更看重群体的辉煌。
索尔仁尼琴几乎完全忘记了他在《癌病房》等作品中认知和强调的,“以整体的名义要求个体无条件服从,这正是前苏联时期各种黑暗帝国的成因;任意剥夺个体权利的冲动形成了人类机体之癌。”索尔仁尼琴热衷的俄罗斯精神、国家民族至上,就是用另一种形式的“整体名义”要求“个体服从”,这和他所反对的列宁斯大林的共产主义,完全在一个思想方向。
这点从他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这三任国家领导人的不同态度也可看出。戈尔巴乔夫在任时,要给索尔仁尼琴颁奖,但遭他拒绝。他说戈尔巴乔夫代表“苏联”,他不能接受苏联当局的奖(但他从美国启程回莫斯科时,却向记者炫耀他的那本苏联护照,沾沾自喜他还是苏联公民)。而真正的原因是,他对戈尔巴乔夫启动改革、最后导致大苏联解体一直耿耿于怀。但正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推动了共产统治的终结,他才得以结束流亡,返回俄国。而且在三位领导人中,恰恰是戈尔巴乔夫对他的评价最高。在索尔仁尼琴去世当天,戈尔巴乔夫还对媒体说,“索尔仁尼琴的书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想法,使他们重新思考过去和现在。”“他是第一个说出斯大林暴政的幸存者,他的名字和独特的生命故事将永存于俄国历史。”
对于有勇气站到路障上振臂高呼,领导人民结束了共产党统治的俄国第一个民选总统叶利钦,他也是非常反感,同样拒绝了叶利钦要给他颁奖的敬意,并矫情十足地说,“我无法接受一个给俄罗斯带来苦难的政府所颁发的荣誉”(怎麽是叶利钦的民主政府给俄罗斯带来了苦难?)真实的原因是,他认为叶利钦没有捍卫俄罗斯民族的利益,在那些从大苏联独立出去的“外国少数民族”面前,表现得太软弱。
但对去年普京总统颁奖,他却欣然接受了,因为他非常认同和推崇普京要恢复“强大俄罗斯”的努力。普京在颁奖时强调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俄罗斯命运联在一起”,他的全部生命“都献给了祖国”。普京没有提到他的《古拉格群岛》对揭露共产黑暗的重要意义,只是避重就轻地提到他编过《语言扩展词典》,对发展民族语言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身体衰弱而无法出席的索尔仁尼琴,对这种等同“贬低”他价值的说法不仅没有异议,却在视讯致辞时同样强调“我们国家”、“我们祖国”、“俄罗斯历史”等,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是“我们”,显示他和普京总统目标一致,是不可分割的“我们”。
普京听完索尔仁尼琴的视讯感言很动情,突然决定前往莫斯科郊外的索尔仁尼琴家中拜访。媒体报道说,坐在轮椅上的索尔仁尼琴对总统的意外到访“非常激动”,为自己坐著迎接普京道歉,并说“您日理万机,我简直不敢想象,您怎麽能脱身来到我这儿。”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普京后来披露,他们主要谈了“俄罗斯”、“国家未来”、“俄国的世界地位”等。关注的是国家的地位和权力,而不是个人自由。
有记者在采访索尔仁尼琴时不客气地提到,“普京曾担任安全服务局的局长,这个机构的前身正是曾给你带来苦难的克格勃。”索尔仁尼琴的回答竟是∶“普京总统是曾在情报机关工作,但他并非古拉格群岛的头目。他在海外从事情报工作,这绝没有让他蒙羞,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只要为俄罗斯国家做事,即使是克格勃,即使是共产政权,也不仅应原谅,甚至还可赞美为“一件光彩的事”。这个曾抵抗共产主义的巨人,最后竟成为如此一个思想的侏儒。
更令人无法想象的是,这个饱尝斯大林专制肆虐的作家,在1996年发表的小说《在转折关头》里,通过对一个“红色厂长”生活经历的描写,居然肯定斯大林领导下国家取得的成就,并对斯大林去世说,“大家都懂得失去了一个最伟大的人”;赞扬斯大林发动的是“伟大的、向未来的奔跑”,对曾经一度强大的“祖国”的解体流露出无限的惋惜。
一个斯大林的强烈反对者,在“俄罗斯精神”的感召下,最后竟然称赞这个独裁者了;就是因为斯大林曾推行工业化,给苏联带来了“国家强大”。但在这个“帝国海洋”中,多少生命在“古拉格群岛”被摧残、被埋葬,亲身经历并记录过这一切的索尔仁尼琴似乎完全忘记了。索尔仁尼琴甚至还曾向普京建言,“为了维持俄罗斯的统一,必须加强政府的中央集权。”共产主义没有能摧毁索尔仁尼琴,但斯拉夫主义却最后蒙住了这位作家的双眼,使他一“俄”障目,不见“自由”;成了民族主义的鼓吹者,甚至是殉葬品。
索尔仁尼琴的斯拉夫情结,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在十九世纪后期的沙皇时代,俄罗斯知识分子就表现出强烈关心国家前途的倾向。无论是信奉基督教的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后来被赫尔岑称为一代染患“革命激情梅毒”的无神论激进主义者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被以赛亚.柏林称为俄国民粹主义创始者的赫尔岑本人,都崇拜农民,把社会平等看得高于一切(而不是个人自由),因此他们都反对工业化和资本主义,鼓吹社会主义,热衷所谓“俄罗斯精神”。但他们都给自己的国家开了“错误的药方”。后来布尔什维克之所以席卷俄国,和这些知识分子信奉并长期传播的均贫富的平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有直接的关系。或者说他们已给共产暴政的雷雨大作,有意无意地事先提供了乌云和狂风,铺设了温床。而正是俄国的革命,输出到中国和世界,造成全球一亿多人遇难的人类最大悲剧。
但当年俄国那些知识分子还是可以理解和谅解的,毕竟他们既没看到、更没经历过共产主义的残暴,也没有体验过走向成熟后的西方民主体制。他们是在农奴制社会的一片黑暗中摸索、探求,希望找出一条自由和复兴之路。他们中间,只有索尔仁尼琴,既经历了古拉格的共产暴政,又来到西方,在自由的美国住了十八年,亲眼看到了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但倒过头来还是热衷以俄罗斯精神为幌子的斯拉夫主义、宣扬民族至上,丝毫没有任何个人主义精神。可以说他是其中最愚蠢、最顽固、也是最不可原谅的一个。(2008年8月6日于美国——原载《观察》)
谢选骏指出:上文不懂,斯拉夫主义正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来源之一,因为这位作者同样也是一个共产党的“副总编辑”记者,他所说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都是从共产党中国的《深圳青年报》编辑部里带出来的病毒。
【073、他确实“抗争过”】
网文《斯奈德〈论暴政〉的靶点和盲点》(康正果文集 2019/11/05)报道:
十月初我去耶鲁书店转悠,一眼看准这本题曰《论暴政》(On Tyranny: Twenty Lessons from Twentieth Century by Timothy Snyder)的小册子,立即付款买到手。出于本人来自暴政国家的背景,满以为该书对共产极权的狡狯和残暴会有深入的揭示,没想到读完全书,并无一字触及中国,有关中共极权的运作,竟然远在此作者的认知范围之外。所谓“论暴政”,作者反复阐述的乃是教导民主国家的民众如何阻止暴政发生,而非剖析暴政本身。更确切地说,他意在告诫美国民众,美国开国元勋所缔造的民主宪政如今面临危机,特别是自2016大选以来,美国的民主制度有演变成威权政体的危险。书中并未对所提及的“总统”指名道姓,显而易见,全书的批评矛头始终针对的都是川普及其支持者。在该书的前言中,这位研究现代欧洲史的耶鲁教授开宗明义,即以欧洲民主国家遭遇暴政的前车之鉴发出了警告:“今日的美国人并不比在20世纪目睹民主制屈从于法西斯、纳粹和共产主义的欧洲人更聪明。我们唯一的优势是我们还能够从他们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书中短小的二十个章节就是斯奈德所总结的二十条教训。这二十节课程可概括为以下五个要点。
一是教导民众不要做屈服暴政的顺民。他以希特勒及其纳粹夺取政权的教训为例指出,暴君通常首先通过选举获得权力,然后通过其治下公民的默许逐渐加强控制,最后升级为独裁专政。
二是点明公务员在暴政运作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他告诫公务员,应该拒不服从来自暴君的命令。
三是强调揭示真相可对暴君形成致命的打击,因此建议读者重视那些经过调查的新闻,不要让互联网上的流言冲昏头脑。斯奈德的论调显然反映了美国自由派人士的立场,同时也很迎合当前美国民众对川普个人作风的厌弃情绪。在这一部分的有关章节中,他把川普的当选与希特勒制造的国会纵火案相比,并反复提到川普与俄国的勾结,其行文多流于严词谴责,但明显缺乏论据充足的引证。
四是为觉醒的民众如何反抗暴政提出有益的建议,如鼓励他们建立个人的私生活,同时保持社区之间,乃至与国外同道之间的反暴政联系。
五是反复讨论了川普的“恐怖管理”(terror management)。恐怖管理理论本指“一种防御性的人类思维和行为,这种思维和行为源于对死亡的意识和恐惧。通过这种方式,人们确认了他们的自我重要性,并将他们自己从仅过着一种难免死亡的渺小生活之深怀恐惧中解脱出来。”斯奈德挪用了这个心理学上的术语,拿它代指川普操纵民意的伎俩,指控他利用民众对恐怖袭击以及其他灾难性事件的恐惧来获取他们的支持,也就是说,川普散布种种威胁性的言论,其目的是通过保证社会安全的许诺来剥夺公民的自由。在这一部分课程中,斯奈德连篇累牍,列举希特勒如何借口保护德国人民的安全而逐步强化其独裁专制,以及普京如何把恐怖管理的手段用于他的外交政策,从而强化他的个人独裁和俄国霸权,乃至与川普达成默契,分头对抗他们共同的头号敌人:国际恐怖主义和激进主义。
综上所述,斯奈德的课程结论是:暴政对民主制度的威胁并没随着法西斯的覆灭和苏联及其东欧共产世界的崩溃而消亡,历史并未如福山所说的那样告以终结。特别是在今日美国,民众若放纵现任总统像希特勒和普京那样肆意撒谎,蛮横谴责和危言耸听,独裁专制就会卷土重来。
2016年大选,美国选民面对的是两个都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候选人。其中一位,选民已略知其贪婪的底细,另一位初出茅庐的,扬言要让美国第一,选民只有拿他去打投票的豪赌,期待他上台来纠正前任总统的弊政,补救美国自911以来所陷入的衰势。未如人愿的是,新任总统某些矫枉过正的做法如今又引起更大的不满和批评。斯奈德的小册子全面反映了此类不满,这正是该书在《纽约时报》最近的非虚构类简装本畅销书单上排名第一的原因。美国的行政是两党制钳制下的一党制执政。文武之道,一弛一张。左极则右,右极则左,一党执政在两党扯皮的阻力下疲劳运行,二者互相揭短,从中作梗,经一番碰撞磨合,才化解出除弊更新的前程,从而达成某种“制衡”(a system of checks and balance)的效果。
对熟悉历史和社会现状的美国读者来说,斯奈德的政治课未免显得浅薄而过于简单化了,其中很多类比都未必切实和恰当。2016大选以来所积下的怨气弥漫全书,却看不出对大选本身集中检讨的片言只字。斯奈德并未提及金钱及其来源在竞选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也没有向读者明确指出,是财阀、企业及国内外利益集团的捐款牵制着竞选的导向,而非普通选民。可以预见,如果对竞选资金和现有的比例代表制不进行切实的改革,美国选民还是会选出他们未必满意的总统的。
就美国和全世界民主体制所面临的的挑战来看,最严重的危机与其说是恐怖主义,不如说是中共在全球化形势下诡变成精,正在以其进入WTO以来赚得的雄厚资金收买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客、财团、媒体、科技人才和文化精英,以树立其与民主自由社会对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样板,利用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弊病腐蚀民主制度,向全世界推销其专制加发财的中国模式。要说川普及其行政当局动用了什么“恐怖管理”的话,应该是美国朝野对此一来势凶猛的威胁所作出的应急反应。斯奈德用他精研德国纳粹化和苏联东欧共产主义暴政来解释和类比今日美国政坛的弊病,似乎已显得过于陈旧,文不对题。斯奈德的盲点应该由班农或美国副总统这样的人予以补救,写一本《论中共及其中国模式》的小册子,好给美国读者上一堂全球化以来的政治课。新型的纳粹化其实是在今日中国。正如谢选骏网上所论:“纳粹化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因为纳粹是城市力量出国扩张,中共是农村力量进城捣乱,现在经历七十年的野蛮化倒退,中国大陆日渐城市化了,这样,土八路也就渐渐纳粹化了——所以我说了,纳粹化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没有纳粹化,共产党就无法就没法现代化。正因为如此,很多中国人喜欢纳粹,而吃惊的外国人不懂,这是前现代化和后现代化之间的历史误差。”
作为亲身遭遇过暴政的读者,我反倒觉得斯奈德的政治课对中国读者更有教益。比如他引用Klemperer的话说:“纳粹在霸占一切之前先霸占了语言”。比纳粹霸占得更彻底的就是毛泽东及其中共。还有“‘人民’一词总是指某些人,而非其他人。” 在号称“人民共和国”的中国,其实向来都是如此的。二十条教训中值得中文读者参考和反思的内容还有很多,因此我把每一章节之首的粗体字干条条中译如下,以便读不到此书原文的读者提纲挈领,领会其要旨,最终明白一个可悲的事实:人们在政治上受骗上当,都怪自己随波逐流,一味盲从。
二十世纪的二十条教训
提摩西·斯奈德
教训一 不要事先服从
威权主义的大部分权力来自予取予求。面对此强势压迫的政府,人们多会事先领会其欲求,因而不经请求便拱手出让。这样行事,无异于纵容权力为所欲为。
教训二 捍卫制度
制度有助于我们维系尊严,它同时也需要我们的援助。不要口口声声“我们的制度”云云,除非你以此制度之名义行事,使其为你所有。制度是无力自卫的,制度若自始即得不到保护,势必逐个衰落。所以要选择一个你关心的机构——法庭、报纸、法律、工会——并加以维护固守。
教训三 警惕一党专政
那些重塑国家和压迫政敌的政党并非自始即能一手遮天。他们利用历史机遇,活跃了他们的对手所不具备的政治生命。他们支持多党制,捍卫民主选举的规则,在得到你认同的情况下参与地方和州的选举,从而图谋竞选公职。
教训四 承担面对世界的责任
今日的象征标志明日就会成为真刀真枪。一定要警惕万字符号和其他仇恨性的标志。对此类东西,绝不可有意回避和熟视无睹。要主动地摒弃这些东西,并以身作则,带动他人。
教训五 牢记职业道德
在统治者倒行逆施,并要让其所作所为显得名正言顺的时候,他们所需要的专业服务就变得更加重要。没有律师,就很难颠覆一个法治国家;没有法官,就很难举行公审。独裁者需要顺从的公职人员,集中营主管者寻求对廉价劳力感兴趣的商人。
教训六 警惕准军事部队
当那些总是以反体制自诩的荷枪者开始身着制服,高举火炬和领袖像游行的时候,末日就为期不远了。当亲领袖的准军事部队和警方以及军方搅混在一起的时候,末日便已来临。
教训七 你如果必须拿起武器,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如果你持枪执行公务,上帝会赐福保佑你。但要知道,昔日的罪恶也涉及到那些有朝一日会发觉自己在做不该由他们去做的事情的警察和军人。因此你得有拒不执行的心理准备。(昔日天安门戒严部队,今日香港警方)
教训八 挺身而出
有人带头,就会有人跟进。异样的言行是会引起异常的反应。但没有骚动就没有自由。勿忘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的榜样。你一旦做出表率,现状的魔力就会失灵,其他人便跟上来了。
罗莎·帕克斯是一名美国黑人民权活动家,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一辆种族隔离的公交车上,她拒绝向一名白人乘客让座。她的反抗引发了蒙哥马利巴士抵制运动,该运动的获胜在全美国引发了抵制公共设施种族隔离政策的运动。——译者注
教训九 善待我们的语言
不要人云亦云。即使是传达你认为人们都在谈论的事情,也要运用你自己的表述方式。多读书,尽量摒弃互联网。
教训十 实事求是
无视事实等于放弃自由。不揭示真相,就无人能批评权力,因为你已丧失发表批评的根据。不揭示真相,眼前就全都成了壮观的场景,成了一片大把花钱买来的最炫目的灯光。
教训十一 调查
坚持独立思考。多花时间读长文章。订购印刷报刊,从而资助致力调查的新闻。要警惕互联网上的某些东西对你有害。要了解那些调查宣传活动的网站(其中有些来自国外)。更要对你与他人交流的信息负责。
教训十二 眼神交流,随机搭话
这样做不只是出于礼貌。这是身为公民和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的分内之事。这也是与周围人群保持接触,冲破社会障碍和理解你信任和不信任的人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进入一种谴责文化,你会想知道你日常生活的心理景观。
教训十三 亲身参与的政治实践
权力要让你的身体软化在你的座椅上,要让你的情感消磨在荧屏上。走向户外吧。到陌生的地方露面,去接触互不相识的人。交上新朋友,一起去游行。
教训十四 建立私人生活
恶劣的统治者会利用他们所掌握的有关你的情况来摆弄你。定期清除你电脑中的恶意软件。切记电子邮件是空中文字。寻求使用可替代互联网的其他形式,或者尽量少用互联网。作面对面的交流。出于同样的原因,解决法律纠纷。暴君总是在寻找整治你的把柄,要力求不留下任何把柄。
教训十五 奉献公益事业
积极参与政治的或非政治的,可表现你自己人生观的组织活动。选择一两个慈善机构,设置自动转账的捐款。这样一来,你就可按照自己的选择去支援公民社会和帮助他人做好事了。
教训十六 向其他国家的同道学习
保持国外的友好交往,扩展新交的国际友人。美国当前的困难已成为一个更大的趋势之组成部分。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自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备好你自己和你家人的护照。
教训十七 当心那些危险的词语
要高度警惕所谓激进主义和恐怖主义之类的字眼。要明察诸如紧急情况和特殊例外之类的要害观念。要憎恶那些贩卖爱国词汇的奸诈行为。
教训十八 要冷静面对匪夷所思的事件
现代暴政可称之为恐怖管理。面对恐怖分子的袭击,切记独裁者会利用此类事件巩固他们的权力。诸如导致终止制衡的突发灾难,解散反对党,暂停言论自由和公平审判权等等,全都是希特勒玩过的旧伎俩。
教训十九 做一个爱国者
为未来几代人示范美国的意义。他们需要这样的表率。
教训二十 勇往直前
我们若不想为自由而献身,那我们就会死于暴政。
谢选骏指出:康正果是精英中的精英,因为他想把亚洲人提炼为欧洲人,所以责怪《论暴政》(On Tyranny: Twenty Lessons from Twentieth Century by Timothy Snyder)没有提及中国情事。其实在我看来,别说中国,就连日本也未入《论暴政》(On Tyranny: Twenty Lessons from Twentieth Century by Timothy Snyder)的法眼,所以猜想他的案例中只有欧洲,没有亚洲。如果是真的,这也难怪。欧亚本来就是“种族三特性”分类里的两大不同类项,演化出不同的文明与历史景观,如何可以不作区隔呢。不区隔的结果,就是中东的战乱不休,或是印度的种姓制度。但是康正果也没有白说白费力,作为精英中的精英,他毕竟确实“抗争过”了。
【074、她们从“毛主席儿媳妇”变成“毛主席情妇”】
《她从“主席儿媳妇”变成“主席情妇”》(2019-01-27 多维)报道: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基辛格曾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这是中共腐败官员的一个生动写照。据统计,在被查处的中共贪官中,95%有情妇。大凡“贪绩”卓著者,如周永康、薄熙来等人,往往能在其桃色履历表中找到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许多贪官的情妇直接扮演贪官犯罪的同谋和催化剂角色,成克杰的情妇李平,就是一个例子。
成克杰身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在他主政广西时栽倒在李平的石榴裙下,变成疯狂敛财的贪官,最终走上不归之路,成为中共建政以来因腐败被处以极刑的第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轰动一时。
李平出生在广西南宁一个普通家庭,有八分之一日本血统,算是沾“华侨身份”,但家族早已衰落,其父母均为普通市民。李平自小吃苦,但天资聪慧,姿色过人。
高中毕业后,李平曾到农村播队,不久招工回广西壮族自治区商业厅当普通工人。不甘寂寞的李平凭其姿色和手段,获得广西自治区前政府主席韦纯束的儿子的青睐,成为“主席儿媳妇”,由此进入广西贵族行列,随后又调入广西区外事办公室下属的明园酒店任职,官品不高但手眼通天,不少地方官员拜倒其裙下。
在中共喉舌《人民日报》旗下《大地》杂志发表的文章《成克杰:“八桂第一贪”的堕落人生》中,案发时年46岁的李平被称为,穿梭于达官贵人之间,行事专权,手段高超,有“广西江青”之称。
韦纯束是于1983年至1990年任广西自治区政府主席,成克杰正是从他手中接过自治区主席之职的。成克杰对老领导充满感激之情,他们之间是邻居关系,抬头不见低头见,成克杰早就认识李平,但当时只是见面点个头而已。
成克杰主政广西后,因官场迎来送往,常到明园饭店应酬。不久,李平就投到成克杰的怀抱,成为原公公接任者的新欢。两人长期通奸,在互相利用中产生了“真感情”,双方决定与各自配偶离婚后再结婚。
1999年8月,中纪委对成克杰在广西违纪违法案展开调查。当时成克杰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2000年4月,成克杰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移送司法。李平得知成克杰出事后,急忙买好机票,准备逃往澳大利亚,最终没能逃脱法网。
在中纪委进行审查时,李平将她与成克杰受贿的全过程和盘托出。她觉得只要坦白了,又把赃款退了,就一定能够保住成克杰的性命。
2000年7月,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对成克杰受贿案进行公开审理,成克杰把责任都揽到自己头上,希望保住李平的性命。7月31日,成克杰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法庭认定,1993年底,成克杰与李平商量各自离婚后结婚。两人商定:由李平出面联系有关请托事宜,成克杰利用当时任广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和政府主席的职务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两人收受钱财,存放境外,以备婚后使用。从1994年初至1998年初,成克杰利用其职务便利,单独或与李平共同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全部受贿所得除由李平支付给帮助其转款、提款的香港商人张静海人民币1,150万元外,其余都按成、李的事先约定,由李平存入境外银行。案发后,上述款物已全部追缴。
成克杰不服判决并上诉,结果被驳回。2000年9月14日,成克杰被执行死刑。
而李平于2000年8月9日被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以受贿罪、走私普通货物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港币2,688万余元,罚金人民币40万元。
法庭认为,李平虽然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但不仅与成克杰已构成受贿罪共犯,而且在共同受贿中起到重要作用。考虑到李平具有自首、立功及积极主动退出全部所得赃款等情节,予以减轻和从轻处罚。李平不服并提出上诉。
就在成克杰奔赴黄泉的前一个星期,李平的上诉被驳回,维持无期徒刑的判决。
谢选骏:上面《她从“主席儿媳妇”变成“主席情妇”》一文,写的是成克杰,影射的是毛泽东,因为毛泽东也有同样的劣迹,而且比成克杰更加突出——毛泽东是让一对姐妹俩(邵华和刘思齐,邵华是刘思齐同母异父的妹),都从“毛主席儿媳妇”变成了“毛主席情妇”!
《毛新宇新书晒家庭照 毛泽东与儿媳十指相扣(组图)》(奇文2013年12月19日)报道:
近日,中共前党魁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的新书《母亲邵华》出版,书中公布了一些此前从未公布过的照片。其中有两张照片尤为引人注意,照片显示,毛与二儿媳邵华十指紧扣。
1960年,毛岸青在青岛治精神病时,被结婚。 邵华与他手不碰手,他不知结婚是啥玩意儿!
一张是毛泽东与二儿子毛岸青、二儿媳邵华在1962年春天的合照,毛泽东站在毛岸青和邵华中间,与儿子没有任何身体上的亲情接触,甚至表情都完全“不徇私情”但右手却和二儿媳邵华十指紧扣!
1962年春,毛泽东与二儿子儿媳合影,与邵华偷偷十指紧扣! 毛邵像是蜜月中的老少配,岸青站在那里倒像是“电灯泡”。
毛与儿媳十指紧扣局部放大图!
另一张,毛泽东坐在沙发上,儿媳邵华坐在旁边的凳上,二人十指紧扣。另一张毛泽东与儿子毛岸青、儿媳邵华三人合照,毛泽东站在毛岸青和邵华中间,右手也与邵华十指紧扣。
还有一张是毛泽东和二儿媳的单独合照,也同样是十指紧扣。
毛泽东与儿媳邵华站着合影,十指相扣。
毛主动伸出手放在儿媳邵华的大腿上,然后俩人十指紧扣。而毛从来没有这样对待过自己那两个结婚成人的亲生女儿!
《人民网》署名姜青的文章分析,这些由中共自己的御用摄影记者留下的铁的证据,抽了“伟光正”的筋、剥了“红太阳”的皮。
姜青指出,这让人想起一个毛岸青不要姓毛的新闻。1997年9月1日《大地》刊登的文章《在毛岸青、邵华家做客(2)》中写道:54岁的毛岸青在1977年去韶山时,熟悉的景物才使他想起一件与“父亲”有关的故事:小时候自己打碎了一个瓷杯,遭父亲训斥。母亲,在他心中的印象深多了,幼年时代,他一直在开慧妈妈的身边成长,曾用名叫“杨永寿”。当几十年后,他含着热泪来为妈妈扫墓,来到板仓旧居,他在签名簿上写下了“杨岸青”三个字。当时在场的人都以为他神经失常,所以写错了姓,哪里知道他比谁都明白!
按照江青的话,毛泽东和二儿媳邵华的母亲张文秋早年时就有一腿,张文秋大女儿刘思齐和毛岸英结婚,没想到结婚刚一年,毛岸英死在朝鲜,刘思齐也没给毛家留下香火。丈夫死了,刘思齐也不离开中南海,介绍多好条件的男人她也不要,整天在毛身边转悠,江青最后后忍无可忍,不嫁人也不许她再继续住下去,非要赶刘思齐出去,毛无奈,才让她改了嫁。
而邵华是刘思齐同母异父的妹妹。
50年代初,邵华与妈妈张文秋、姐姐思齐、 妹妹少林在北京。1960年,毛岸青犯病在青岛住院,在毛泽东的鼓励下,邵华跑去偷着结了婚,在法律上成为了毛岸青名义上的妻子。当时医院提出,按照法律这种病人不能结婚,但是毛同意。
毛泽东的淫乱史
近年来,关于毛泽东的一些淫乱史轰动网路。据指,供其荒淫糜烂的地方除中南海外,还有其他十五处行宫。被毛泽东糟蹋的女子,多得如过江之鲗。而一些无名女子被毛泽东糟蹋后,被送往海南岛五指山、大小兴安岭等与世隔绝地带隐居等老死。
陶毅,即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陶斯咏。是富商家的小姐,有“江南第一才女”之美称,“周南三杰”之一。陶毅不堪忍受毛泽东激烈造反及暴力主张,同时发现了毛泽东专横残忍的性格及对杨开慧的移情别恋,愤而离开长沙,1932年去世,年仅30多岁。
杨开慧,是毛泽东老师杨昌济的女儿,1920年毛泽东同杨开慧结婚,留下3个儿子:毛岸英、毛岸清和毛岸龙。在毛岸龙出生后不久,毛泽东喜新厌旧,奸污了同住在长沙清水塘院内的李立三的妻子。
1927年秋天,毛泽东在江西井岗山与漂亮的贺子珍同居,并于1928年生下了第一个女儿。在这期间杨开慧隐居在长沙板仓老家避难,艰难度日,她一再向毛泽东请求去井岗山,但被毛泽东断然拒绝。1930年10月杨开慧被何键逮捕,同年11月14日被枪杀。
1934年10月,中共党军被国民政府军赶出江西,在逃窜途中的一年期间,贺子珍三次怀孕,使她瘦弱多病,人老株黄。
毛泽东到达陕北后,跟北京来的女学生、身边的英语翻译吴广慧及曲线分明最富性感的美国女记者史沫太莱勾搭成奸。被贺子珍撞见,毛泽东便将贺子珍驱逐出了延安。
贺子珍被赶出延安后,怀着身孕去了莫斯科。最后贺子珍被关进了精神病院,并且一关就是六年。她先后六次怀孕生产,但只有李敏活下来。贺子珍于1984年4月19日17时17分逝世。
吴莉莉,是北平女师大高材生,她就是被贺子珍抓脸、揪头发的女人,也正因为贺子珍的哭闹,毛泽东命令警卫员将贺子珍送回了家。1975年去世。
江青,戏剧演员,1938年11月20日,与毛泽东结婚,并成为“共和国第一夫人”,不久毛泽东强奸了冯风鸣。冯风鸣甚为气愤,看穿了中共党头们的丑恶嘴脸,感到自己受到了极大的欺骗,愤而离开延安,不知所终。1991年5月14日江青于北京公安医院上吊自杀。
张玉凤,1967年与同在铁道部工作的刘爱民结婚。因得到毛泽东的欣赏而于1970年7月被调入中南海,随后成为了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后兼机要秘书,陪伴垂暮之年的毛泽东走完余生。
伊梅尔达,菲律宾前第一夫人,以奢侈和浮华生活闻名于世。1974年9月,当时的毛已经是疾病缠绕极度虚弱。一次,毛泽东拉起了伊梅尔达的手,而后将手托到胸前,搁在嘴边轻轻地一吻,在场的人都没有来得及反应。后来这张照片迅速传遍全世界。
据悉,被毛泽东蹂躏的女兵、文工团员、电影明星、杂剧明星,服务员等高达近千人,毛泽东的荒淫糜烂早就臭名昭著、远近闻名了。
正如署名“xuejinghui”的文章“毛泽东淫乱史——被他蹂躏过的女性高达千人”说的那样:为掩盖“党的最高领袖”道德败坏的丑行,“党组织”或毛本人一定会对被毛玩弄过的女性作“善后处理”。
“若女方是有头有面的人,碍于社会影响,不能把她杀人灭口,但通过层层‘党组织’监督、施压让她识趣自动闭口则不必说了。不走运的就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畏罪自杀’了 。”
而最不幸的是被地方官作“贡品”。文章说,上贡给毛的普通女性,被糟蹋完后就被送到东北大兴安岭或海南岛五指山等与世隔绝的地方终其一生——“为党保守最高机密”。
谢选骏指出:由上可见,毛泽东比成克杰的劣迹更加突出——只不过毛泽东比成克杰更狡猾,毛泽东因此逃过了是法庭审判和死刑处决。
【075、谭嗣同的幼稚可笑】
《岑子杰:香港“民阵”召集人旺角遭袭流血》(2019年10月16日 综合新闻)报道:
事发于香港时间晚7时许。流传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显示,岑子杰在遇铁槌袭击后上半身染满血迹,伤势严重。香港最大的泛民组织“民间人权阵线”召集人岑子杰周三(10月16日)晚在旺角遭到不明身份男子袭击,受伤倒地。
事发于香港时间晚7时许。流传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显示,岑子杰在遇铁槌袭击后上半身染满血迹,伤势严重。
“民阵”副召集人陈皓桓说岑在旺角鸦兰里被四至五人袭击。遇袭时有人想救他,但凶手持刀阻吓。凶手在行凶后立即搭车离开。该组织随后在脸书上说,岑已经情况稳定,正在病房休息。
“民阵”对这起事件强烈谴责,并称事件更难免令人联想到是散布政治恐慌,制造寒蝉效应。“民阵”在脸书上写道:“五大诉求,缺一不可,香港人,星期日尖沙咀见”。
这是岑子杰近两个月来第二次遭到袭击。8月底,他在佐敦的一家餐厅内遭两名蒙面男子攻击,所幸未受伤。事发后,警方逮捕三名男子,年龄最小者为15岁。
林郑《施政报告》遭批
当天早些时候,特首林郑月娥以录影片段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是香港主权移交以来,行政长官第一次无法在立法会会议厅发表报告。林郑月娥原定周三到立法会大楼发表《施政报告》讲话,但泛民主派议员在她准备进入会议厅前叫喊“五大诉求、缺一不可”等香港近月示威浪潮中的口号。林郑月娥最后成功进入会议厅,但泛民主派议员继续叫喊口号,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两度宣布暂停会议,林郑月娥最后透过录影片段发表《施政报告》。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无法在立法会宣读施政报告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早前特别发文,点出香港市民住屋是当地最突出的问题。林郑月娥在报告中花费大量篇幅讲解政府相关的政策,也同时推出一些民生相关的措施。她同时在《施政报告》再次批评香港近月的示威浪潮,指出社会各界“都共同谴责暴徒的极端行为,支持政府严厉执法”。她也重次呼吁要尽快停止暴力。林郑在周三下午的记者会被问到为何不回应“五大诉求”,林郑月娥说每个人都希望香港可以走出困局,但不能放弃基本原则,例如特赦被捕人士,是违背法治,而在香港实行普选,亦要按照“一国两制”及《基本法》。
香港《明报》委托中文大学所做的民调显示,超过五成受访者不信任警队,近七成人支持大规模重组警队,有53%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在暴力冲突中有最大责任,73.3%认为林郑月娥应该辞职。林郑月娥回应有关民调时表示,要追究暴力行为的责任,一定是那些“做出极端破坏的暴徒”,珍惜香港的人不认同这种目无法纪的行为。
谢选骏指出:岑子杰这个香港“民阵”召集人的旺角遭袭流血,让我想起了清末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死刑断头流血。谭嗣同以为变法不流血就不能成功,可是变法一旦流血就不再是变法了,而是走向不可逆转的革命了。这就是谭嗣同的幼稚可笑。究其原因,因为谭嗣同毕竟出生汉奸狗官的家庭,自己又曾出任满清的伪职,他怎么可能清醒呢?他又怎么可能干净呢?他的流血,其实是他的自我赎罪。这就是和理非的下场。但是和理非有和理非的用处,若是没有和理非的悲剧,勇武派是不会得到赞同的。1898年戊戌变法时的满清似乎不可战胜,但是仅仅过了十三年就土崩瓦解了——这就是出乎意料之外,入乎情理之中。谭嗣同要是看见了他的主子满清的末日,会不会像他的同伙康梁一样如丧考妣呢。
【076、汤因比为何败于一个电台播音员】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评价,自有其个性,但是就共性而言,历史学家更善于掌握更多的历史资料,更擅长透过现象看本质。
汤因比十分看重中国在历史上和未来的作用,对中国充满了期待。他不仅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大加赞赏,而且很盼望并认为中国一定能够在未来对世界在政治上和精神上的统一做出主要贡献。汤因比很欣赏中国长久保持国家统一的政治与文化传统——尽管历经两千年的改朝换代,但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他认为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大一统的局面。
1972—1973年间,英国“自由欧洲”电台播出了一组广播对话节目。对话双方,一位是电台播音员厄本,另一位便是被誉为“国际性智者”的著名历史家汤因比。对话以生动的言辞、敏感的话题、独到的见地,谈古论今,纵论时势,引起当时世界各地关注。
这里摘录一段谈“儒家文化与工业化”的对话。
厄本:我很想知道……在毛泽东逝世后,难道专家治国论者就不可以(在美国人或苏联人的帮助下)选择那种曾使日本和苏联在短时间内成为强大国家的同样危险的工业化吗?这种诱惑将会是强烈的,而儒家的背景也许并不足以使中国人停滞不前,尽管他们被劝告道(我确信他们是不会被说服的),他们作为第三世界榜样的魅力就在于其工业化的平衡状态和悠闲速度。我认为,共产党中国人并不会争论这些路线。
汤因比:这是有可能的。而这之所以可以,是因为从鸦片战争一直到共产党中国人夺取政权为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耻辱;假如你受到过侮辱,那么你就会用相应的攻势来进行反抗。在中国,肯定有这样一种想法,即中国必须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力量。一个开明的中国人很可能会自言自语道:“这一切现代技术都是可恨的,它使我们感到厌恶。我们——正因为它在审美观上和心理上对我们来说是可恨的——为了追求现代技术已经等待了一个世纪,而日本人则马上采纳了。但结果,我们已经遭到日本人、欧洲人、美国人——可以说是一切人——的欺凌,因为我们首先必须赶上现代工业化国家。”这是一种可能出现的反映。
……
但是,不管决定走哪一条路,都将出于民族和传统的原因,而不是因为共产党中国人想要或者能够发动一场蓄意策划的运动,以便使不发达世界脱离苏联的影响。然而,假如他们确实满足于一种发展目标非常有限的稳健的工业化,那么他们就可以——按照列宁的意思——通过向不发达国家提供一种介于不发达的贫困与过分工业化的灾害之间的中间道路的样本,从而名正言顺地继承第三世界。
厄本:我所发现的危险之处在于,儒家的传统——即子女的孝顺、家庭被认为是社会的缩影、被引申了的家庭的忠诚、中国人的教育意识和节俭——也许会非常轻而易举地转变为一个有点按照日本模式的、成熟的、家长统治的工业化社会,它具有日本的污染程度,但确认日本政治制度的自由。事实上,中国在两方面都遭受着失败:一方面,无法自我纠正对环境的巨大掠夺;另一方面,日本人的那种效率被描绘得天花乱坠。
汤因比:这是一种可能性——一种专家治国论者的统治,其政府充当儒家的一家之父,要求接受你所说的工人的孝顺。文化革命的极端主义说明,毛泽东肯定已经把这看作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危险。我认为,这场超乎寻常的清洗——它不仅清洗了这位统治者的敌人,而且也清洗了作为他的体制的传送带的官僚——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完全不像斯大林主义的那场恐怖。毛泽东公开嘲弄了中国官吏,但他并没有杀死他们,而是让他们官复原职;那些取笑过中国官吏、并且看透了他们的人民,现在也许不会那么卑下地向他们叩头膜拜了,而按照传统人们是倾向于这样做的。我想,这正合毛泽东的心意……
……我认为,毛泽东主义的宗教观正是把人当作人来看待,尊重人性的尊严,不容许地位低下的人遭受中国官吏的凌辱。毛泽东准备牺牲大量实力,甚至在某种时刻控制局势,以便挽救人的自由和精神上的尊严。这是毛泽东主义中的一种宗教成分,它虽然被儒家——马克思主义的言词伪装起来,而且被用作反苏宣传的工具,但这一事实并没有取消其中的宗教成分。
(《汤因比论汤因比——汤因比与厄本对话录》)
汤因比比毛泽东还老四岁,并死于毛泽东之前一年,所以未能目睹毛主义的破局(第一次天安门事件)和改革开放的残酷性(第二次天安门事件“六四大屠杀”),因而留下了一个史学败笔。
这个败笔,使得汤因比在历史学上竟然败于一个电台播音员,这一事件说明了一句中国谚语的正确性:“牛老能卖钱,人老卖不了钱。”
汤因比虽然学富五车,堪称历史学之泰斗,但就是因为年纪老了,犯了糊涂,竟然败于一个电台播音员。电台播音员虽在历史学上无知,却有尚未老去的常识。
【077、特狼扑师法毛匪劣迹】
《特朗普支持者冲击国会酿成四人死亡和“对民主的侵害”》(BBC 2021年1月7日)报道: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在1月6日下午持械闯入国会大厦,试图阻止国会议员认证美国大选结果。
事件酿成暴力,冲击者与警方发生冲突,目前至少已造成四人死亡。
事件导致认证民主党人乔·拜登(Joe Biden)当选总统的会议程序中断多个小时后才继续。
首都华盛顿特区实施宵禁,并在稍后宣布公共紧急状态保持15天,直至美国总统就职日。
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称这是“黑暗的一天”。“你们没有赢,暴力从来不会赢,”彭斯在重新进入会议厅继续主持会议时这样说道。
候任总统拜登表示,美国民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侵犯”,要求特朗普履行他的总统誓言,捍卫宪法,并要求他上全国电视“停止这场围城”。
一名冲进国会大厦的示威者手持联盟旗——特朗普较早前在推特(Twitter)上发布一段视频,要求冲击者“和平回家”,但是未有遣责暴力,并仍然声称自己是选举舞弊的受害者。
推特、脸书(Facebook)及YouTube等社交平台以鼓励暴力为由将特朗普的视频撤下,推特、脸书及Instagram先后暂停美国总统的帐户。
特朗普及部分共和党人此前一直试图在一些州份推翻拜登的当选结果,但是没有获得足够支持。
较早前在佐治亚州一场关键的参议院决选当中,民主党参选人赢得全数两个席位,意味着民主党将在未来两年掌握美国参众两院的控制权。
发生了什么?
1月6日下午,特朗普支持者强行闯入象征美国民主的国会大厦,试图推翻大选结果,震撼全球。
数以百计的总统特朗普支持者冲击国会外围,突破大门与安保,闯入国会建筑中,并一度抵达参议院的楼层以及众议院议长南茜·佩洛西(Nancy Pelosi)的办公室。
华盛顿特区派出2700名陆空国民警卫队人员到场驱散冲击者,弗吉尼亚州亦派出650名国民警卫增援。
都会警察部称,混乱中一名女性平民在国会大楼内被警方开枪击中,之后宣告死亡。
警察进入控制场面
至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52人被捕,其中47人是被控违反宵禁令。
联邦执法部门官员指,现场亦找到两个怀疑爆炸装置,但联邦调查局(FBI)及国会山警察已经确认装置没有危险。
当日,美国国会议员正举行会议,正式确认民主党人拜登胜出2020年总统大选。
示威者闯入国会后,会议被迫暂停,主持大会的副总统彭斯以及一众人员亦撤离——稍后彭斯的发言人称,副总统在事件期间从未离开国会大楼。
美国国会进入紧急封锁状态,禁止人员进出。身在国会当中的人员被告知应远离门窗,躺在地上并戴上防烟面罩。
持枪警察在门内驻守,处在门外的示威者则持续用力撞门,现场气氛紧张,警方使用催泪弹驱散示威人群,华盛顿特区市长亦宣布城市当晚宵禁。
示威者和警方一度对峙
当天较早前的一场集会中,总统特朗普曾鼓励他的支持者游行到国会大楼进行抗议。
数千名特朗普支持者当日在首都华盛顿参加“拯救美国”游行,抗议2020年总统大选中的“舞弊”现象。
当时特朗普声称:“我们的国家已经受够了,我们不会再忍。”
特朗普在选后一直宣称胜出选举,但胜果被“窃取”,他的指称并没有实质证据支持,特朗普阵营在多州发起的诉讼都被法庭驳回。
在国会封锁后,特朗普在推特上让“每一个在国会的人”都保持平和。
批评人士认为,特朗普的措辞未能谴责示威者暴力闯入国会。特朗普政府的前任幕僚长马瓦尼(Mick Mulvaney)批评特朗普的推文并不足够。“他可以停止这一切,并且需要这么做。叫那些人回家去。”
多名共和党人也对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国会众议员金泽(Adam Kinzinger)形容示威者的行动犹如“政变”。
BBC驻北美记者布莱恩特(Nick Bryant)从90年代开始报道美国政治,从未目睹过国会暴力冲突的“悲剧”场景。他称,如果类似事件发生在其他国家,媒体会将这称之为“失败国家”(failed state)。
“不是抗议,而是造反”
候任美国总统拜登遣责特朗普支持者的冲击行为,称这是一场“造反”,并要求特朗普站出来制止暴力。
拜登在特拉华州就事件发表讲话,称民主制度“正遭受前所未有的侵犯”。“我呼吁特朗普总统现在上全国电视履行他的誓言,捍卫宪法,要求停止这场围城,”拜登说。“冲击国会,打破窗户,在美国参议院的范围内占领办公室,在众议院办公室翻箱倒柜,威胁民选官员的安全。”“这不是抗议,而是造反。”
拜登在特拉华州就事件发表讲话,称民主制度"正遭受前所未有的侵犯"。
特朗普周三下午在推特上发布视频回应事件,呼吁支持者“和平地回家”,但同时再度在没有证据之下坚称他才是总统大选的赢家。“我知道你们的痛,我知道你们很受伤,”即将在1月20日离任的特朗普在视频中说。“我们的一场选举被偷走了。那本是一场压倒性的选举,所有人都知道,特别是对面的人。”“但是你们现在必须回家,我们必须和平。”
推特先是在这条推文及视频上加上警告标签,指它有“暴力风险”,并禁止转推,随后更封锁了总统的帐户。稍后,脸书、Instagram亦先后封锁特朗普的帐户。
“你们没有赢”
周三的事件引发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多方遣责。主持会议认证总统选举程序的副总统彭斯在参议院会议重新开始之后表示:“今天是美国国会黑暗的一天。”“那些在我们的国会大楼捣乱的人们,你们没有赢——暴力从来不会赢。自由从来都会取胜,这仍然是人民的议会。随着我们重新齐聚在这个议院,世界将会再次见证,即使在前所未有的暴力和蓄意破坏之下,我们的民主制度仍然坚韧有力。”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表示,冲击者试图扰乱民主,“他们失败了”。“我们将会认证2020美国总统选举的胜者……美国人民所值得拥有的,一点都不能少。”
前总统、民主党人奥巴马(Barack Obama)及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均发声遣责事件。奥巴马称这是“我们国家的耻辱”,但同时表示,对很多人今天站起来发声感到鼓舞,称共和党人以及他们的媒体阵营所造成“虚幻的叙事”误导民众对选举的认知。
克林顿则表示,超过四年的“有毒政治”和虚假信息造成今天的局面。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则发表声明称,一个“耻辱的画面”已经“呈现在世界面前”,“我们现在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的幕僚长格里沙姆(Stephanie Grisham)和白宫副新闻发言人莎拉·马修斯(Sarah Matthews)已经在冲击事件发生后先后宣布辞职。
多个州的共和党议员亦纷纷发声遣责事件。即将失去佐治亚州参议院议席的共和党人凯利·洛弗勒(Kelly Loeffler)改变立场,不再拒绝承认拜登当选。“凭良心,我现在已经不再能反对这些选举人的认证,”她说。
美国国会大厦历史社团(US Capitol Historical Society)的专家表示,周三的冲击是自1814年英军进攻华盛顿市期间在当时建造中的国会大厦纵火以来,美国国会第一次受到破坏。
多国领导人回应
英国首相约翰逊也在推特上提出批评,称此为“可耻的景象”,并呼吁美国“和平与有序的权力移交”。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表示,加拿大人对于这场“对民主制度的攻击”感到“极度不安”。此外,阿根廷总统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Alberto Fernandez)、哥伦比亚总统杜克(Ivan Duque)和智利总统皮内拉(Sebastian Pinera)均对这场骚乱事件表达了震惊和遣责。
示威者为何闯入美国国会?
数以千计的特朗普支持者从美国各地涌入首都华盛顿,参加6日举行的“拯救美国”游行。游行前夕,特朗普鼓动支持者参与当天的活动,称其将会是“疯狂的”、“规模极大”。
美国大选结束以来,特朗普一直宣称他是大选中真正的赢家、拜登在重要的摇摆州中的选票作假,但他的指称并无证据。美国各地都出现了声援特朗普的集会,示威者违反防疫规定,冲击政府大楼。如今,这番景象也在首都华盛顿上演。
国会参众两院在本周三开会认证拜登在大选中的胜利,但宪法中规定的流程因警察与示威者的冲突而被迫中断。
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多日以来向副总统彭斯施加压力,要求他在主持国会认证会议时否定拜登胜利的结果。
彭斯在6日以公开信表示,他没有法律权力拒绝接受各州选举人票结果。共和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利也警告,推翻大选结果将把美国民主推入“死亡漩涡”。然而,由克鲁兹(Ted Cruz)带领的10多名共和党议员依然在认证会议上反对多个关键州的选举结果。
在示威者冲击国会之前一小时,特朗普在华盛顿国家广场对数千名支持者发表演说,表示他“永远不会认输”,混乱随即爆发。
谢选骏指出:连拉丁美洲的香蕉共和国都对美国表示了怜悯!英国人还问“示威者为何闯入美国国会”,谁都知道,这是特狼扑总统在师法毛泽东主席的土匪劣迹。他用推特发表最高指示还不过瘾,还要红卫兵冲击党政机关。
《弹劾特朗普:还剩14天 并非“垃圾时间” 每1秒都是威胁》(凤凰网 2021-01-07)报道:
当地时间1月6日,在特朗普近期"进京勤王"的反复号召之下,他众多的狂热支持者暴力冲击美国国会大厦,阻止国会议员们认证拜登胜选的工作,进而引发大规模骚乱,举世哗然。
对此,当选总统拜登将事件称之为"叛乱",而包括副总统彭斯与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等人也公开谴责冲进国会的示威者,与特朗普"切割"。
目前,特朗普的总统任期仅剩14天时间,但外界都认为骚乱事件由他一手煽动,且影响过于恶劣,美国国内商界团体、民主党人甚至是部分共和党人都已表示,特朗普应立即被"免职"。
《华盛顿邮报》则发表社论文章指出,特朗普不适合在接下来的14天继续担任美国总统,他拥有巨大的总统权力,对于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而言,每分每秒都是一种威胁。
路透社报道截图
美商界团体要求立即罢免特朗普
据美联社报道,6日上午,特朗普在白宫外召集了众多支持者们一同举行集会,宣称大选结果存在虚假性,并号召他们前往国会大厦游行示威,但这一行动随后演变为了一场冲击国会的严重暴力事件。
暴力事件发生之初,人们的反应大多还是措手不及或是震惊,但随着当天晚些时候人群被驱离,国会大厦被重新清空,美国国内许多人对于特朗普煽动此事件的愤怒逐渐爆发。
根据日程安排,在大选中胜选的拜登,将于当地时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职下一任美国总统,而目前,现任总统特朗普还剩下14天的任期。但事到如今,许多人希望特朗普能够提前下台离任。
据路透社报道,在国会骚乱事件发生后,美国制造商协会(NAM)立刻敦促美国政府官员考虑免除特朗普的总统一职。据报道,美国制造商协会是美国最大的制造协会,有多达14000家企业参与其中,包括埃克森美孚、辉瑞制药、丰田汽车等。
美国制造商协会主席兼CEO杰伊· 蒂莫斯(Jay Timmons)言辞极为强硬,他表示,特朗普煽动暴力,企图保住总统权力,所有替他辩护的民选政治人物都违背了各自对宪法的誓言,也违背了"民主"。同时,他要求副总统彭斯认真考虑同内阁合作,援引宪法第二十五条修正案将特朗普"免职"。
当地时间2021年1月6日,大批示威者进入美国国会,并攻破国会大厦。图自澎湃影像平台
美宪法第25条修正案,确有总统免职条款
路透社指出,根据美国宪法第二十五条修正案第四款之规定(此前从未被援引):凡当副总统和行政各部长官的多数或国会以法律设立的其他机构成员的多数,向参议院临时议长和众议院议长提交书面声明,声称总统不能够履行总统职务的权力和责任时,副总统应立即作为代理总统承担总统职务的权力和责任。
报道还称,其他商界团体也发表了强有力的声明,但措辞并没有像美国制造商协会来得那么强硬。而一些美国公司的高层人士也对此事作出了回应。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隐晦地表示,有人应对此次骚乱负责,当前政府向拜登政府的权力过渡进程也必须完成。
摩根大通董事长兼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则说:"我们的领导人有责任呼吁结束暴力,接受(选举)结果,并像我们发展‘民主制度’的几百年来那样,支持权力的和平过渡。现在是时候团结起来了。"
而作为特朗普的盟友,黑石集团CEO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则在一份声明中:"总统今天讲话后所发生的骚乱令人感到震惊,这是对美国人所珍视的‘民主价值观’的侮辱。我对暴徒们企图破坏宪法的行为感到无比震惊。"
美国两党均对特朗普感到强烈不满
此外,在美国政界,众多民主党人也对特朗普煽动骚乱的行为表达了不满。事件发生后,民主党籍众议员伊尔汉·奥马尔(Ilhan Omar)在推特上表示,自己正在起草文件,准备弹劾现任总统特朗普。而她的这一行动,也得到了另一位民主党籍众议员科尔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的赞同。
图自推特
此后,要求特朗普立即下台的呼声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蔓延开来。像是民主党籍众议员大卫·西西林(David Cicilline)就认为,美国国会应该在当地时间周四(7日)"弹劾"特朗普并将其"定罪"。"这太离谱了,这都是总统造成的。"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则建议,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应该率领一个由共和党领导人组成的代表团前往白宫,告知特朗普必须立刻辞职的消息,不然的话,共和党人将与民主党人联手弹劾他。
而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6日报道,越来越多的共和党人也认为,特朗普应该在1月20日之前就被免职。CNN称,其中4名接受采访的人呼吁援引美国宪法第二十五修正案,另外2人则表示特朗普应该被弹劾。报道援引其中一位共和党籍前高级官员的话称,特朗普的行为令人感到震惊,即便他的任期仅剩下一点点时间,也足以将其免职。
CNN还报道称,美国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同样正在敦促彭斯引用美国宪法第二十五修正案的条款罢免特朗普,该委员会声称,特朗普发推煽动支持者暴力活动的行为已表明"精神不健全"。有知情共和党人称,该要求获得了一些共和党官员的支持,目前内阁成员正在讨论相关问题。
美媒社论:特朗普不适合继续执政
《华盛顿邮报》在6日所发表的社论文章中明确认为,当天这场国会骚乱的责任完全应由特朗普负责,特朗普的行为已经表明,他继续执政会对美国的"民主"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他应该被免职。
"总统(特朗普)不适合在未来14天内继续执政。他保留巨大的总统权力哪怕只有一秒钟,也是对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的威胁。"
《华盛顿邮报》的社论同样建议,副总统彭斯如今应当召集政府部会官员,援引宪法第二十五条修正案,宣布特朗普"无法履行总统权力和职责"。
"如果遭到特朗普抵制,美国国会应当出面批准这一行动,副总统彭斯应该在当选总统拜登1月20日就职之前暂代总统一职。"《华盛顿邮报》如此写道。
谢选骏指出:弹劾特朗普,是避免美国赤化的唯一途径。如果让特狼扑这厮再度溜掉了,美国就会继续沿着红色道路高歌猛进,继续师法毛匪劣迹。难怪美国代理司法部长杰弗里·A·罗森(Jeffrey A. Rosen)表示,司法部将依法追究袭击国会的“部分参与者”,他们将因破坏美国国会大厦而被指控。罗森在声明中称,目前检察官正在各机构之间开展工作,以确保施暴者依法承担“全部后果”。这个家伙显然准备包庇绝大多数的红卫兵暴徒,只让少数瘪三承担“全部后果”。但事实上,所有的暴徒都是根据“特狼扑总统师法毛匪劣迹”的鼓动去进攻国会的!
【078、特狼扑总统是沼泽里的贪婪鳄鱼】
《特朗普没有抽干华盛顿的沼泽,他打造了一个新的》(《纽约时报》2020年10月12日)报道:
华盛顿的特朗普酒店一直是游说者、外国政客、宗教团体和福克斯名人来来往往的地方。
[下面是对总统纳税情况调查的一些结果。请看时报主编迪恩·巴奎(Dean Baquet)为这个系列调查的前几篇报道写的按语。]
四年前,以华盛顿局外人的身份参加总统竞选的唐纳德·J·特朗普(Donald J. Trump)誓言要“抽干沼泽”,使竞选集会上的人兴奋不已。但一旦入主白宫后,特朗普不仅没有结束华盛顿的内情游说和寻求好处的文化,反而以新形式展现了这种文化。他把自己的酒店和度假村变成了华盛顿的新密室,在那里把公共事务和私人业务混在一起,让特殊利益集团当道。
《纽约时报》获得的特朗普及其商业帝国的联邦纳税申报表数据显示,就在他充分利用自己的成功商人形象赢得总统大选的时候,过去几十年里积累下来的损失让他所持有的不动产的大部分处于巨大财务压力之下。
赢得大选后,他家族的企业找到了一个新的生财之道:那些想从总统那里获得某些东西的人。时报的调查已发现了200多个在从特朗普及其政府获益的同时,经常光顾特朗普酒店和度假村的公司、特殊利益团体和外国政府。这些常客中的近四分之一以前未见诸报道。
以下是调查的一些主要发现。
总统家族的企业从希望得到特朗普政府照顾的客户那里赚了数百万美元。
时报发现,在特朗普担任总统的头两年里,仅60个在政府面前有利益关系的客户就给特朗普集团(Trump Organization)带来了近1200万美元的业务。这60个客户中的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他们的利益得到总统或其政府在某种程度上的推动。
对近250名企业高管、俱乐部成员、游说者、特朗普酒店和度假村的雇员以及现任或前任政府官员的采访全面描述了这些客户在与政府打交道上有多成功,以及总统是如何从中获益的。
许多人在采访中说,任何有利的结果都是他们光顾的附带收获。但无论这些客户是赢家还是输家,特朗普都从中受益。他们向他家族的企业支付了打高尔夫球、吃牛排晚餐、举办大型企业静修活动和正装晚会的费用。
在特朗普竞选期间以及举行就职典礼前的几个月里,他在佛罗里达州的马阿拉歌(Mar-a-Lago)俱乐部的内刊宣布了近100名新会员,其中一些会员在华盛顿有重大商业利益。税务记录显示,仅2016年一年,俱乐部的入会费就带来了近600万美元的收入。
总统从华盛顿照顾着特朗普集团
作为候任总统,特朗普曾承诺脱离特朗普集团,不参与其私人公司的经营。作为总统,他照顾着公司经营的不动产,特朗普集团目前由他的儿子埃里克(Eric)和小唐纳德(Donald Jr.)领导。
当特朗普路过华盛顿的特朗普国际酒店(Trump International Hotel)时,他有时会让经理们知道,他在听取有关他们业绩的汇报。他对马阿拉歌的老会员说,他应该提高新会员的入会费。后来他照做了,至少提高了两次。
一名前政府官员说,埃里克·特朗普有时会把哪些团体在马阿拉歌预订了活动的具体情况告诉父亲。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从白宫查看自己商业帝国的情况时,偶尔会去了解来自俱乐部成员名单的细节。
与特朗普接触很容易:在担任总统期间,他差不多平均每四天中就有一天住在自己的酒店和度假村
每当总统走进他在华盛顿的酒店吃晚餐时,消息似乎立刻会传开。人们可能会在酒店的酒吧里呆上好几个小时,希望至少能得到短暂的谒见。在马阿拉歌,会员们付钱给特朗普,得到在本质上是他家的地方停留的权利。吃饭的时候,人们会在他的桌子前排起队来。甚至包括付费会员在内的客人们,都习惯地性地感谢特朗普让他们来这里。
“人们知道并期待他来马阿拉歌,所以他们会带来一位客人或一个具体想法,”曾任国家安全助理的费尔南多·库茨(Fernando Cutz)说,他经常和特朗普一起去马阿拉歌。“有了这个渠道,你可以推销自己的想法。这位总统真的会听,并指示手下工作人员进一步的跟进。”
他就在附近的可能性很大。特朗普已把总统任期里的近400天花在特朗普家族的酒店和度假村。
胜利就像总统的指示一样有分量,也像总统的推文一样短暂。
经常光顾特朗普酒店和度假村的人各种各样:有外国政客和佛罗里达州的糖业大亨,有一名中国亿万富翁和一位塞尔维亚王子,有清洁能源的狂热支持者和石油行业反对清洁能源的人,也有公开宣称小政府的活动人士和想从不断膨胀的联邦预算中拿到数十亿美元的承包商。
特朗普政府为他们提供了资金、法律和土地。他给了他们大使职位、任命、总统指示和推文。
70多个倡导组织、企业和外国政府把以前在其他地方举行的活动搬到特朗普的酒店和度假村去举办,或在他的地产上搞给特朗普的生意注入美元的新活动。
捐款人还为给他的竞选活动和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捐款的特权买单。特朗普参加了在他的酒店和度假村举行的34场筹款活动,这些活动为特朗普家人带来了300万美元的附加收入。有时,他会把他的捐款人召集起来,询问他们需要从政府得到什么。
一些客户用宗教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光顾。
几乎从特朗普就任总统一开始,他的华盛顿酒店就成了宗教集会、筹款和旅游的中心——这些活动把特朗普最忠诚的选民变成了一些他最可靠的客户。
据前员工说,一些著名的福音派牧师在华盛顿的这家酒店享有贵宾身份,他们的名字和照片被分发给员工,其他享有贵宾身份的人包括共和党的资深议员和福克斯电视台的名人。他们出手阔绰。
与商业和贸易团体不同,许多宗教保守派人士明确地将他们对特朗普生意的支持与特朗普政府在社会事务上的保守议程联系起来。一些人在采访中解释说,特朗普为福音派教徒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在反堕胎、任命法官、以色列和更多问题上,他们想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如果我们能通过吃晚饭或住酒店来支持这位总统的话,我们就要这么做,”来自达拉斯市的布道者莎伦·博兰(Sharon Bolan)说。她是特朗普的全国信仰领袖团体的成员。
就连小国的政客也有了与自由世界的领导人擦肩的机会。
时报发现有20多名外国官员、政界人士和商人,或与外国政府关系密切的企业或团体,在特朗普的酒店和度假村举办过活动,或支付过住宿费。
对那些在华盛顿的外交关系排名上较低的外国政客来说,即使是一次与美国总统的偶遇,也能是一个重大的宣传胜利。去年春天,佛罗里达共和党人在马拉阿歌举行的一个庆祝活动上,罗马尼亚第六大政党的领导人与特朗普握了手。一些大使馆将他们的年度晚会或独立日纪念活动搬到了华盛顿的特朗普酒店去举行。
波黑主席团的塞尔维亚族主席热莉卡·茨维亚诺维奇(Zeljka Cvijanovic)在华盛顿这家酒店停留时见到了凯莉安妮·康韦(Kellyanne Conway)和萨拉·赫卡比·桑德斯(Sarah Huckabee Sanders)后,该国发布了一份几乎暗示国家职能的新闻稿。“在主席团主席茨维亚诺维奇访问华盛顿的第一天,她就与美国总统最亲密的助手见了面。”
自拍和社交媒体帖子记录了人们寻求好处的做法
许多寻求得到特朗普政府帮助的人并不羞于向外界宣传他们进入总统圈子的办法。时报的调查包括查阅了数百条社交媒体帖子,其中许多是光顾特朗普酒店和度假村的人热情洋溢地记录,也有一些是已发表的新闻报道,一些人在报道中坦率地讲述了他们与特朗普的接触。
“他当总统后,所有的人都想见他,”佛罗里达州的房地产开发商、马阿拉歌俱乐部成员杰夫·格林(Jeff Greene)说。这不是在以权谋私,格林说。“人们喜欢去总统常去的地方。”特朗普集团没有回复过去一周多次发去的置评请求,也没有对本文中的详细事实描述作出反应。
白宫发言人贾德·迪尔(Judd Deere)在一份简短声明中说,特朗普已经“将自己建立起来的非常成功的企业的日常责任”交给了他的两个成年儿子。“总统每天都信守他向美国人民作出的承诺,为他们而战,抽干沼泽,总把美国放在第一位,”迪尔还说。
谢选骏指出:事实证明,特狼扑是条沼泽里的贪婪鳄鱼。所以他当然要排干不属于他的沼泽,然后为自己制造一个更大的沼泽,以便作威作福——这个家伙的吃相特别难看,可能是出于家族的传统,正如他侄女的血泪控诉所揭露的。他不仅是色狼,还是财狼——但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所有人的问题,也就是基督教所承认的原罪问题。
【079、特蕾莎修女的邪恶】
《"圣人"特蕾莎修女的阴暗面》(2021-02-11 苍山时评)报道:
"神圣"这个词似乎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赋予特蕾莎的标签,在一些人眼裡,答案甚至恰恰相反。
"圣人"特蕾莎的内外反差
特蕾莎本名为雅格妮斯·岗莎·博扎丘,1910年生于时属奥斯曼帝国的斯科普裡,父母是阿尔巴尼亚人。她12岁时加入天主教儿童慈善会,15岁赴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18岁那年,她隻身到爱尔兰罗雷托修女会做初学生,自此成为一名修女。
在印度的经历,让特蕾莎有机会切身感受到印度贫富差距的明显,受到被她称为"号召中的号召",她开始和其他修女一起去社区帮助有需要的穷人和收留病患。
1950年,经梵蒂冈准允,特蕾莎与其他12位修女在印度加尔各答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该修女会的制服是传统的天主教修女制服和印度裹裙沙丽的结合,这是特雷莎修女的标志性形象。这一天,该教会有5600名成员、数十万志愿者,在139个国家成立了孤儿院、学校、病人和濒死者的收容所、无家可归者的庇护所等等。
然而,越来越多披露的书信显示,特蕾莎修女会大部分的成年时光都生活在精神痛苦中。
她曾经经历了一段被教会称为"灵魂的黑夜"时期。这是一个关于精神怀疑、绝望和孤独的阶段,儘管许多教徒也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但特蕾莎的这一时期持续了将近50年。
"我的灵魂中充斥著各种衝突。我是这样深深地渴望著上帝,以至于它转变成了一种痛苦的、持久的受难。"1957年2月28日,她在写给当时印度加尔各答费迪南德大主教的信中说,"灵魂毫无吸引力,天堂没有任何意义,它们都很空洞。对我来说它们什麽都不是,不管到哪裡我都要忍受著对上帝的渴望。"
在另一封信中,特蕾莎承认,她的微笑是"覆盖住大量痛苦的巨大斗篷"。
一些人震惊于她内心状态与外在表现的强烈差别,而在特蕾莎修女自己看来,她可能永远都处于这黑暗的一面。据2007年编辑出版的《特蕾莎修女——为我照亮》一书,特蕾莎修女曾发出这样的宣言:"如果有一天我成为圣人,那毫无疑问,我也将是个‘黑暗’的圣人。"
2013年,三位加拿大学者发表了严厉的评论,题为"特蕾莎修女的阴暗面",他们在媒体上称讚她在媒体上的受宠若惊与她的真实性格格格不入。
特蕾莎修女在早年显示出的内外反差与自我否定,一定程度上透露著她内心的挣扎,而后期的种种丑闻揭露则早已有迹可循。
特蕾莎修女与穷人
在印度次大陆出现危机时,特蕾莎的修女团反正几乎不扮演什麽角色。查特吉在他的书的第11章按不同的项目对特蕾莎的博济会和印度的 Ramakrishna-Mission 进行了对比,比如在应对危机和灾难方面,查特吉列举了出书前几年的共16个事件,Ramakrishna 每次都提供帮助,而特蕾莎修女团没有参与过任何一次。
大灾难发生时,"活著的圣者"往往是在第二故乡罗马,或是在美国,或是正在为反堕胎巡游世界。即使是她的"属灵"顾问、众多歌颂特蕾莎的书籍的作者之一 Edward Le Joly,也早在1986年与一个修女谈话时就说,特蕾莎"总是不在"。
她对穷人所受苦难的真实态度,在1981年接受华盛顿邮报採访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被问到她是否教导穷人忍受命运时,她回答说:"我想,穷人接受自己的命运,分享基督的苦难,这是一件非常美的事。我相信,穷人的苦难是对世界其他人极大的帮助。"如此谬论看来,医疗措施困乏、拒用止痛药等等,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
特蕾莎修女自己总是强调,用最简单的手段治疗穷人是多麽重要。真正让人惊奇的,不是她自己真这麽认为,而是主流媒体都是一致肯定地报道这种毫无逻辑的拯救学说。细思极恐的还有特蕾莎反覆强调,"美丽的死亡"对人来说是多麽重要。
美丽的死亡是没有痛苦的死亡吗?当然不是!更多的只不过是美丽的谎言。
特蕾莎慈善机构与贩卖婴儿的丑闻
据NPR报道,特蕾莎修女在印度成立的天主教慈善机构因涉嫌参与出售其照顾下的儿童而受到调查,印度政府下令对慈善机构传教士运营的所有儿童保育中心进行检查,此前该公司的两名雇员因出售数名儿童而被捕。
这项调查来自于一个慈善机构的传教士庇护所,该庇护所位于东部的贾坎德邦兰契市,为未婚的孕妇准备。一名修女Koncilia修女和一名社会工作者Anima Indwar被捕之后,被发现卖出了四个孩子,其中包括一个6个月大的男孩,价格低至730美元。Indwar承认了她的参与,所有四个孩子都被追踪了。
根据天主教新闻社的报道,警方告诉了一对夫妇的拐卖行为,他们为庇护所中的一个孩子支付了约1,760美元。当Indwar后来把孩子带回去而又不还钱时,这对夫妇去了当局。
随著警察继续跟进线索并建立案件,印度妇女和儿童发展部长Maneka Gandhi下令立即检查该慈善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运营的儿童保育设施。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该慈善机构一直安排其中心的收养工作,直到2015年才终止该计划,因为它反对新的政府立法,该法律使单身,离婚和分居的人更容易收养孩子。
慈善传教士是由特蕾莎修女创立的,于1950年在东部城市加尔各答成立。它逐渐发展成为该国最知名的慈善组织之一,特别是照顾病人和垂死者。而印度的收养网络监管鬆散,导致该国贩运儿童的高发率。
特蕾莎修女与金钱
英国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地狱天使》中指出,特蕾莎修女收到了奖项、名声和来自许多有著明显政治动机或者可疑商业历史的人的金钱: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家族、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拉美地区首富杜瓦利埃家族,以及美国律师查尔斯·基廷——美国最著名的反色情斗士之一,后因金融丑闻而被判刑12年。在很多美国人眼中,基廷是个不折不扣的"世纪大骗子"。
而据德国一家媒体报道,当基廷因诈骗和贪污被关押后,特蕾莎修女曾给法官写信祈求宽恕。检察官以私人的名义回信,她从基廷那裡收到的捐款是从无辜的投资者那裡盗取的,这位检察官私下裡请特蕾莎退还该笔捐款。
然而特蕾莎并没有任何回应,修女会资金的去向更是屡被指责。
该修女会原修女苏珊·希尔兹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金钱来得飞快,邮差经常送来整邮袋的信,我们经常收到5万美金或数目更高的支票。"捐款者认为这些钱应该用来构建医院、学校和升级他们的设施。
但这些钱都到了什麽地方,希尔兹并不知道。资金数目和用处没有公开,收容所简陋的条件也没有得到任何改变。
对此,加尔各答儿童收容所负责人贞德修女称,"确实有资金汇入,但我们每天都能养活每张飢饿的嘴,这是爱的奇蹟。"当被问起资金去向时,媒体总是会得到类似的回答。
有人质疑这些捐款都被用来传教,而不是特蕾莎的慈善事业。
而特蕾莎似乎也并不打算改变穷人所受的苦难。1981年她接受《华盛顿邮报》採访,当被问到穷人是否要忍受命运时,她回答说:"我想,穷人接受自己的命运,分享基督的苦难,这是一件非常美的事。我相信,穷人的苦难是对世界其他人极大的帮助。"
而在很多时候,即便是在印度次大陆出现危机时,这位"活著的圣者"却往往不在加尔各答的庇护所裡,媒体称她总是在路上,往往是在第二故乡罗马,或是在美国,或是正在为反堕胎巡游世界。
很明显,特蕾莎修女远不止是一个思维简单而且不懂帐目的老太太,而这个世界远没有想像的简单和正义,文明世界离我们还很远…
谢选骏指出:据说特蕾莎修女宣称,她在每个死人的脸上都看到了耶稣——如果她真的这么说过,那就不仅是个阴暗面的问题,而且是十分邪恶的了。而这种真正的邪恶,可能才是她的阴暗面的真正来源。
【080、托尔维克只是一个记者——美国的民主与乌合之众】
(一)
亚历西斯-夏尔-昂利·克雷莱尔·德·托克维尔(Alexis-Charles-Henri Clérel de Tocqueville,1805—1859年4月16日),在近年的中国变成了时髦,被封为“法国政治社会学家、政治思想家及历史学家”。他依靠《论美国的民主》(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1835)获得了名声,直到二十多年后,才在死前不久写下了《旧制度与大革命》(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1856)……但是美国驻华大使馆提供的《美国城市美国的地方自治政府》一文(Ellis Katz),却说他只是一个记者,而且他的看法有些夸大……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这是否说明,托尔维克只是一个记者,而且通过斯诺那样的充满猎奇色彩的异域游记,而建立了自己的学术?
《论美国的民主》(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 1835),《旧制度与大革命》(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1856),这两本书“探讨了西方社会中民主、平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并检视平等观念的崛起在个人与社会之间产生的摩擦”。
在《民主在美国》一书里,托克维尔以他游历美国的经验,从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出发,探索美国的民主制度及其根源,这本书成为社会学的早期重要著作之一。也让他于1837年获得了cheval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荣誉军团勋章)的殊荣,并且在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
托克维尔不仅是记者,还是政客。
作为政客,《托克维尔回忆录》是一本关于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的回忆录,对其间许多人物(比如路易·菲力浦、路易·拿破仑、阿道夫·梯也尔、路易·勃朗等)的评述十分尖锐,用语几近刻薄。由于这个原因,该书在作者死后34年(1893年)才首次出版。
托克维尔提出以私人慈善而非政府来协助穷人的主张,也对于日后的保守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有着深远影响。托克维尔曾积极投入法国政治,包括了从七月王朝(1830-1848)至第二共和国(1849-1851),但在1851年的政变后他便退出了政坛,并开始撰写《旧制度与大革命》,但只完成了全书的第一卷便去世了。
(二)
托克维尔的家庭是在诺曼底的地主贵族,当地许多地方都以托克维尔家族为名。在取得法律的学位后,托克维尔获得任命为凡尔赛法庭的实习文官。他在那里认识担任检察官的古斯塔夫·德·博蒙(Gustave de Beaumont),两人成为了亲密的好友,并且在之后合作写下了许多著作。在1831年两人被一同送到美国以考察美国的刑法和监狱制度。在这趟旅程中,他们两人写下了Du système pénitentiaire aux Etats-Unis et de son application en France(《论美国的刑事制度及其对法国的应用》, 1832)。回到法国之后,托克维尔成为了一名律师,并且将他游历美国的见闻记载成书,于1835年发表了《论美国的民主》(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这本书受到法国人的好评,不久后也被译为英文,使托克维尔在美法两地都大为知名。这本书也成为社会学的早期模型,使他于1837年获得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的殊荣,并且在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
托克维尔相当鄙视当时的七月王朝(1830-1848),于是在同一时期开始跨入政界。他当选了芒什省的议员,并一直担任这个职位到1851年为止。在议会里,他大力替废奴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观点辩护,但他同时也支持路易·菲利普政权对于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化。托克维尔在1842年也当选为芒什省的总参事。
除了美国之外,托克维尔还曾前往英格兰考察,写下了Memoir on Pauperism一书。在1841年至1846年之间他也游历了阿尔及利亚,在阿尔及利亚的第一趟旅程使他写下了Travail sur l'Algérie,在书中他批评法国的殖民化模型。身为废除主义者,他主张应以英国的非直接统治的模型来管理殖民地,而不是将不同的人口混合在一起。他甚至主张应该在欧洲殖民者与阿拉伯人之间实行种族分离,让两边都有独立的立法体制以实行自治(他的主张在半世纪后的1881年原住民法里被实行)。这些都是美国经历的回响。
在七月王朝于1848年的2月革命中垮台后,托克维尔于同年当选国民议会的议员,他在议会里参与起草第二共和国新宪法(1848-1851)。他也支持两院制以及对共和国总统的选举普选权,因为乡村地区的广大农业人口通常支持保守的政治立场,能够抗衡巴黎都市地区的劳工人口,以免巴黎市的革命情绪影响全国政治,普选权的扩张同时使托克维尔的选票从原本的700大幅增加至160,000人。
在第二共和国里,托克维尔与保守派的parti de l'Ordre 结盟,对抗激进的社会主义者和劳工。在二月革命的骚乱后不久,他认为一场处于支持「民主和社会共和国」的劳工人口与由乡村人口和贵族构成的保守派之间的血腥冲突是难以避免了。如同他所预见的,两大社会群体间的紧绷关系最后爆发了1848年的6月大暴动。托克维尔选择支持路易斯·卡芬雅克(Louis Eugène Cavaignac)将军所领导的镇暴行动,卡芬雅克最后宣布了紧急状态并且暂时冻结了宪法的法条。尽管身为卡芬雅克以及保守派的支持者,托克维尔仍然接受了奥迪隆·巴罗(Odilon Barrot)政府的邀请,在1849年6月至10月间担任法国外交部的部长。由于与总统拿破仑三世理念不合,他在就任后数个月便辞职而去,但仍担任国民议会议员。
托克维尔支持波旁王朝的复位,反对拿破仑家族的第二帝国(1851-1871)。他在1851年的总统选举中支持路易斯·卡芬雅克对抗拿破仑三世。在选举之后,新当选的拿破仑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下令解散国民议会。托克维尔与其他议会代表一同在巴黎聚集以对抗政变,但却被拿破仑以“叛国罪”为名逮捕。在遭拘禁一小段时间后托克维尔获得释放,接着他完全退出了政坛,与他的英国妻子Marie Mottley一同隐居于乡间的城堡(chateau de Tocqueville)。在那里他也开始撰写《旧制度与大革命》(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在1856年出版了全书的第一卷,但在撰写第二卷的期间因病去世。
(三)
托克维尔在1835年出版的《论美国的民主》是最早开始探讨美国政治和文化的主要作品之一,并且也成为研究这方面领域的经典作品之一。在书中托克维尔以他记者的观察力,从域外的角度观察新大陆的民主制度。他赞扬了民主制度在美国的成功发展,但他同时也对于民主制度下出现多数暴政的可能性提出了警告,他将那称为是“温和的暴政”。这本书是托克维尔在19世纪初期以游历美国的经验所写成的,那时正是美国刚经历了自由市场革命、西部扩展、以及杰克逊民主的快速发展,完全改变了美国生活面貌的时候。托克维尔认为民主可以适当的平衡自由与平等两者,在照顾个人的同时也顾及社会的发展。托克维尔认为过度的社会平等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孤立,造成更多的政府干预、以及自由遭到侵蚀。托克维尔也批评了个人主义,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根基于相同目标的团结合作,能将美国建立为一个更理想的国家,也能因此而建立起一个公民社会,从而避免过度依赖政府的干预。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开始,许多欧洲思想家的一贯主张是:为了避免邪恶和贪婪,私人财产必须被废除;只有当财产的力量被完全消除后,知识份子精英的“哲学家国王”才能浮现,并对社会进行统治。只有当美德成为唯一的权力基础时,人类社会才能达成理想的目标。而早期的现代思想家从托马斯·莫尔开始,也继承了柏拉图对于私人财产的批判姿态。柏拉图和莫尔都认为财产的平衡和权力的平衡是一致的,如果财产的持有出现不平等,那么那些拥有财产的人必然也会掌握权力。而18世纪的孟德斯鸠也认同这种观点,认为只有当财产被平均分配时,真正的美德才能浮现并领导政治。这些乌托邦思想家都主张社会的平等是一个共和国的必要条件,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统治者是最杰出而最优秀的。
托克维尔最初也认同财产平衡等于权力平衡这种观点,但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里,托克维尔考察美国所得出的结论却彻底脱离了这些思想家,出现剧烈的转变。托克维尔起初试着探索为何美国能够发展的如此繁荣,他见证到了美国社会与老旧的欧洲世界有着显著的差异:与欧洲相反的是,美国社会将赚取金钱视为是一种最主要的道德,结果使美国的一般百姓得以享受人类史上空前的自尊和自由。在美国社会里,几乎所有人都抱持勤劳工作和超越他人的理想,一般百姓从不服从精英的权威,同时激进的个人主义与市场资本主义也发展到了前所未见的地步。
托克维尔主张,正是这种独特的美国精神和道德观,使得美国脱离了欧洲社会的局限和牵绊。与欧洲不同的是,前往美国的新移民发现了有广大而无人居住的土地可以拓垦,所有到达美国的人都可以拥有他们自己的土地、并且独立经营自己的生活。托克维尔指出,数量稀少的旧精英以及地主贵族的确存在,但他们完全没有机会抵挡因为广大土地的所有权而衍生出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开放社会里,迈向富裕的机会多的数不尽,所有人都开始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勤劳而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成为社会的主流。
而这种先天条件也孕育出了美国独特的政治和社会价值观,决定了殖民地和后来的地方州会通过的法案。到了18世纪末期,崇尚赚钱、勤劳工作、以及个人主义的民主价值已经支配美国北部,消除了大多数旧世界遗留的贵族及其价值观。不过,要在美国南部消除这些事物则显得较为困难,因为奴隶制度产生了地主贵族以及类似于旧世界的从属关系,这种现象一直要到南北战争的战前时期为止。
托克维尔指出正是这些在北部(以及稍后在南部)出现的资本主义价值观,超越了旧世界的道德观和社会机制。立法机构进一步废止了来自旧世界的长子遗产继承权和其他遗产继承的限制,使得土地的所有权得以广泛的分配。地主精英失去了将所有财产分配给单一长子的特权,因此财富变得更难以巩固,更多人也因此会努力工作、替自己的未来奋斗。
托克维尔主张,在这样快速民主化的社会里,人们往往没有什么特别“杰出”的道德观念,而是会希望透过勤劳工作来累积庞大的财富。在托克维尔看来,美国在这种独特的社会特质,跳脱了传统的欧洲。在欧洲,没有人对赚钱有太大的兴趣,最底层的社会阶级对于赚取足以温饱以外的财富并不抱希望,而上层阶级则认为赚钱是粗鄙的、下流的、而且与他们的贵族身分不相搭配的。
记者托克维尔所指出的这些文化差异,后来许多思想家和学者采纳了,解释了为何欧洲在19世纪会出现一群穿着豪华服装、却走上街头企图利用劳工发起阶级战争和革命的菁英阶级;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是这样的货色。然而在美国,当劳工看到穿着豪华服装的有钱人时,他们所想的却是透过更努力工作的方式来累积财富,认为他们只要肯奋斗和创新,终有一日也可以穿着更为豪华的衣服。
因此这些独特的美国价值,在许多人看来,便解释了美国例外主义的成因,同时也能解释许多美国独有的神秘现象,例如美国从来没有像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如此彻底的拥抱社会主义。对托克维尔而言,美国与欧洲最大的差异也就是这些独特的民主价值观。尽管他最初认同柏拉图、托马斯·莫尔和孟德斯鸠所主张的财富平衡才能确保权力平衡的概念,但托克维尔最后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他主张就如同他对美国的观察所显示的,财富的平衡并无法确保统治者便会是最好的人选,事实上结果反而颠倒过来了。广泛的、而且程序公正的财产所有权,成为美国的独特现象,这不但决定了美国社会的独特价值观和精神,同时也能解释为何美国大众对于精英文化抱持如此轻视的态度。
托克维尔并指出,除了消除掉一切旧世界的贵族影响外,美国平常百姓也拒绝服从那些拥有较多财富、或拥有较多天资和智慧的人。托克维尔认为,尽管这些知识份子精英都是在美国社会里正当脱颖而出的,但他们并无法享受与在欧洲一样程度的政治权力。平常的美国百姓享受极大的自主权力,并且拒绝服从精英知识份子的领导。这样的民主文化促成了一种明显而独特的平等观念,但如同托克维尔主张的,巩固这种道德观和精神的根基,也使得美国社会有着平凡庸俗的风气。
至于那些天生具有道德和天资的人,则无法像在欧洲那样拥有众多的权利和地位,而是必须迎合当前美国社会的需求才能生存。托克维尔预言指出,那些拥有最好教育背景和天资的人,只有两种生涯途径可以选择,要不就是加入知识份子的小圈圈,替社会所面临的平凡问题研究解决办法——这些小圈圈就是美国的学术界;又或者,利用他们的天资和才能,从事私人企业的牟利生涯,替自己赚取庞大的财富。
《美国的民主》最后得出了这个结论,以19世纪初的美国历史为根基,解释了美国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本质,并且也解释了为何美国能发展成熟至今天的面貌。
(四)
谢选骏指出:托尔维克所观察的美国,是建立在屠杀和驱逐印第安人、贩卖和奴役黑人的基础之上的。
一旦美国完全失去了屠杀和驱逐印第安人、贩卖和奴役黑人的基础,美国的大众主义就会像一把双刃剑一样,反过来伤害了自己。因此大众主义的弊端,就在另一个法国人在半个世纪后所写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The Crowd)呈现了。
网文《乌合之众》报道:
《乌合之众》(The Crowd)是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年)的作品。此人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也是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他在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其观点新颖、语言生动,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
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这本书表面上以法国大革命作为背景思考,探讨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但实际上,作者不可能没有参考过《美国的民主》。因为美国的民主本来就来源于革命,而且和法国息息相关。他通过革命中种种行为的分析发现,即使一个个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一旦他们加入受人民崇拜意识形态蛊惑的群体,就变成了乌合之众中的一员,他们就如同发生化学反应一样变成了一群疯狂和无恶不作的家伙,而且他们在一种“历史使命感”感召下,并没有任何关于犯罪的意识。
勒庞的著作之所以风靡世界且长盛不衰,在于勒庞尽管是以法国大革命作为他写作的背景,而实际上他所写的是他所处的时代即十九世纪。这当然包括“美国的民主”。
难怪十九世纪以来的作家对此赞赏有加:
弗洛伊德:“勒庞的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
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
社会学家墨顿:“勒庞这本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
古斯塔夫·勒庞也被后人誉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这个法国人早年在巴黎学医,并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周游列国,晚年开始研究心理学,并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写下了一系列心理学著作,除了《乌合之众》之外,还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
谢选骏指出:《美国的民主》虽然已经过时,但为何还能引起现在中国人的滞后反应?因为,其中的许多看法依然对当代中国很有启发:
1、民主与社会主义除了平等这一词以外,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但注意两者间的差异:民主是为了自由而追求平等,社会主义则是为了压迫和奴役而追求平等。
2、暴政可以在没有信念的情况下进行统治,但自由则不能。
3、那些要求得到自由以外的任何东西的人,注定生而为奴。
4、民主和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并存的,你不可能将两者混在一起。
5、所有希望摧毁民主国家的自由的人都该知道,发动战争是最快而又最可靠的手段。
6、一个美国人的一生,就好像一场赌注机会的游戏一般、一场革命舞台、或一场战役。
7、如果想要获得新闻自由所带来的大量优点,我们也必须忍受它所创造出的各种邪恶……
8、在一个拥有集会自由的国家,秘密结社是不会出现的。美国拥有许多不同的团体派系,但却少有阴谋集团存在。
【081、托克维尔是个大傻逼】
《王岐山错了 这并不是旧制度与大革命》(2020-04-21 夏闻)报道:
王岐山于2018年10月24日参观耶路撒冷的Yad Vashem大屠杀纪念馆,背景是在纳粹大屠杀中遇难的受害者们的照片。……王岐山前些年主管反腐时,他在中共高层中推荐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曾引发外界不少好奇和联想。现在看来,王岐山之所以这样做,很可能是出于以下几点原因。
王岐山推荐此书的原因——首先,中共十八大前后,中国民间群体抗争事件频频爆发,从规模到数量都呈快速上升趋势,中共高层紧迫的感受到了中共制度处在险境中,他们害怕一场大革命正在快速到来。再一个,王岐山当时主导反腐,他也是在告诉党内。反腐,也是为了避免大革命到来。因为当时“闷声发大财”是党内的默认共识,高层和党内对反腐有普遍的不满。王岐山推荐这本书,是在告诉他们,如果大革命到来,船翻了大家一起都要完蛋。那么与一起完蛋的结局相比,拿下一些党内“同志”,堵住一些人的财路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当然,反腐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习近平巩固权力扫清政敌。随着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巩固了自己的权力,王岐山的反腐也结束了。但这并不是《旧制度与大革命》对习近平、王岐山的影响结束。
当局避免大革命的思路——大革命是每一位当权者都为之恐惧的事,那么在权力巩固后,习近平、王岐山等对避免大革命采取了什么思路呢?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发生的一个论点是,在革命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因为当某些之前制度不合理的部分废除时,人们对制度剩下的部分常常抱有百倍的仇恨。
习近平、王岐山可能从这里“吸取了反面教训”。人们曾经寄希望于习近平在巩固权力后,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使中国靠拢普世价值。但现实中发生的却是相反,改革并没有发生,当局反而强调要“有定力”,强调“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另一个原因是法国18世纪出现的哲学,这种新出现的意识形态是反传统宗教、反传统习俗的。18世纪法国出现的那些哲学家、作家成了“国家的首要政治家”,他们的思想深入大众,民众对他们言听计从、就连贵族也把这当成了学问上的精神娱乐,接受和相信这种反传统习俗的新兴哲学。
几十年的时间里,这种哲学已经为1789年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完成了舆论和思想准备。托克维尔认为在对待思想问题上,旧制度既不够专制,也不够自由。不够专制使得各种非法出版物到后来几乎不受阻碍地传播。不够自由又使得各种攻击政府和王室的文字找到了靶子,其言辞的激烈程度有增无减。
而在对待反宗教的问题上,权威机构行动不力,消极被动,甚至合谋串通,它出版了所有手稿,使所有反宗教出版物流传开来。
北京当局可能也是从这里也吸取了“反面教训”,所以近年来北京高压打压言论自由、迫害人权律师、迫害信仰自由、宗教自由,从而死保中共意识形态。
做法为何无效?那么,这样做的后果,达到了习近平、王岐山等人当初的预想了吗?现任当局是权力稳固、高枕无忧了吗? 我们看到现实中发生的,和这种预期正好相反,几十年不遇、百年不遇的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频频到来,现当局可以说是焦头烂额。而这场因中共而爆发的瘟疫,祸及世界,所造成的严重事态还在发展中,后果已经对中共非常不利。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前中国面临的不是“旧制度与大革命”的问题,而是“恶制度与大淘汰”的问题。当权者并不需要从托克维尔的分析里去找保住权力的秘诀,因为在中国文化中就有答案。中华文明中一直认为道德和善恶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和个人的命运,这也是中国文化中的基本要素。
整个20世纪,日本、德国、前苏联等的命运,也都演绎和证实了这个规律:不尊重生命的邪恶政权就是命不久长,尽管在其走入坟墓的那一刻到来之前,它们都曾经强大。而中共对信仰团体的群体灭绝,甚至活摘贩卖民众器官,已经到了邪恶的极致,中共已经用它的恶行,在未来的史书里写清楚了它灭亡的原因。上天灭亡一个邪恶政权和集团的方式,不一定是大革命,很可能是人们之前想不到的方式,再好的打算也会失算,邪恶政权和集团被淘汰的命运逃无可逃。如果非要从托克维尔上面所论述的方面吸取正面教训的话,那就是:首先,中共体制的确无法改革,哪怕是渐进式的,所以为了避免为其陪葬,唯一的选项就是快速终结它。再者,法国大革命之所以那么血腥、暴力,正是因为其所信奉的反宗教、反传统的哲学,使人们灵魂空空荡荡,行为就像是精神失常。要避免这一点,就要恢复传统信仰和文化,发扬那种推崇原谅宽容、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谢选骏指出:上文作者不懂,王岐山固然错了,但是托克维尔依然是个大傻逼!托克维尔的愚蠢就在于,他自以为聪明,以为改变一下政治制度或是施政手法,政权就可以长生不老了——这个大傻逼哪里知道,改变政治制度或是施政手法,只能使得政权的死法不同,例如把横着死变成了竖着死,把逆天而死变成了顺天而死——把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变成了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但是绝对不能避免他们的政权灭亡。
《中国正经历“文革以来最大的一次崩溃”》(德国之声 2020-04-20)报道:
中国国家统计据最新公布的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得到了德语媒体的广泛关注。部分媒体以“文化大革命以来最大崩溃”为题,撰文分析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其中有批评性的质疑,也有乐观的展望。
德国《世界报》经济版在线发表文章,题为:"中国粉饰过后剩下些什么?文革以来最大的一次崩溃"(Was bleibt nach Chinas … Absturz seit der Kulturrevolution)。该文章指出,受新冠病毒影响,中国第一季度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崩溃。如今政府的说法是,已经成功扭转了局势。但北京的做法难免让人存疑--因为公布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该报的金融板块记者Frank Stocker写道:"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大国。不仅仅是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在公关和政治宣传领域也是如此"。作者举例称:"德国在新冠危机中帮助意大利的时候是静默无声,不做任何张扬的。当中国向伦巴第大区送去几名医生的时候,有十几个摄影队陪伴。"
作者随后写到:"但在取得经济上的成功方面,北京的做法就更加巧妙了。周五公布的第一季度数字就表明了这点。经济增长缩水了6.8%。但是中国政府成功的让三月份数据明显好转这件事成为关注焦点。""被突出表述的是,国家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当然是显著的。"作者指出:"然而第一季度的中国经济还是下降了6.8%。这是1967年以来最差的一次。当时在谋杀肆虐、火光冲天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经济总量据说只缩水了5.8%。"作者随后质疑中国经济工业生产总值的真实性,援引法国兴业银行的经济学家姚伟(Wei Yao)写到:"今年一月和二月之间,中国的工业生产总值还缩水了13.5%,3月份的幅度就减少至1.1%。也就是说,三月份的工业生产总值只比去年第四季度少低3%。"
姚伟向该报表示:"这就非常令人惊讶,因为中国从三月开始才逐渐放松封锁政策。湖北作为危机省份,从3月底4月初才开始逐渐解封。如果说,3月份刚开始的时候许多公司还处于停业状态,生产活动刚刚逐渐起步,那到了三月底的时候就应该已经处于全力运转的状态,才能实现这样的增长率。"作者随后指出:"最重要的是:北京政府用心并且有力的做法抑制了疫情,并且成功的让经济实现了全面且快速的复苏。尤其是中国股市的表现,证实了这种说法。"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统计数字本身就是被打理过的——在描述了新公布的经济缩水数字没有对中国股市产生负面影响,"国家队"再次入市,提振市场信心后,文章写道:"尽管如此,北京方面也警告称不能抱有过于乐观的情绪。因为未来的发展局势依然艰难——当然不是因为北京政府的过失。问题更多在于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而这些,都会给中国带来影响。"
德国《明镜周刊》网络版也发文关注中国最新公布的经济下滑数字。同样也以"文革以来最糟糕崩溃"(Der schlimmste Absturz seit der Kulturrevolution)为题。文章在导语中指出:"中国的经济从开年以来急剧下滑——但经济学家们已经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点希望,对于德国来说,这种希望也非常重要。"作者在文章开头关注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写道:"当一切还都正常的时候,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增长数据时,各路专家们关注的是铁打不动的6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与上一个季度相比,哪怕多了或者少了0.1%都会被认为是经济复苏或衰退的标志。同时有许多经济家认为,这样的统计数字本身就是被打理过的。""所以说,统计局本周五公布的这个数字就更令人瞩目:负6.8%。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的经济今年前三个月与2019年同期相比据说下滑了这么多。与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甚至下滑接近10%。这是从1976年以来就没有过的事情,那一年是文革浩劫的最后一年。"作者随后评述称:"这一消息如今正式得到证实:新冠病毒已经让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熄火。中国的数字让人能够窥见到等待着仍处于封城状态下的西方国家的将是什么。但仍然有些观察人士从最新公布的数字中看到了希望。因为从细节上来说,整体的情况没有像预想中的那样糟糕。"
与《世界报》一样,《明镜周刊》的文章也关注了最新公布的工业产值数据,并积极评价者这一数字。作者认为:"尤其是3月份的数据看上去相当不错。这个月工业生产总值与2019年3月相比只低了1.1%。在一二月份下降了13.5%之后,这一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的数据图标又直冲向上。"文章在结尾援引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师克莱默写道:"对于德国出口业来说,还是有一点'希望的迹象'的。他认为,在美国和欧洲才刚刚进入新冠萧条期的时候,遥远东方的客户们可能已经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谢选骏指出:政权和个人一样,年纪到了必然会死的!文革的时候(1966年),中共虽然错得离谱,毕竟只有四十多岁(1921年建党)或十七八岁(1949年建国),所以还有一个改正重来的机会;现在又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1966年——2020年),中共已经百岁降临,它还有可能重起炉灶吗?
网文《波旁王朝》报道:
波旁王朝(法语:Maison de Bourbon)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地统治纳瓦拉(1555-1848)、法国(1589-1792、1814-1830)、西班牙(1700-1808、1813-1868、1875-1931、1975年至今)、那不勒斯与西西里(1734-1816)、卢森堡(1964年至今)等国和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由于其父系祖先为卡佩王室成员,因此亦称卡佩王朝波旁分支。 此外,由于近代波旁王室的成员多以保守和反动著称,因此在美式英语中“波旁”一词一度成为极端保守主义者的代称。
起源——波旁王室,顾名思义便是起缘于法国中部的波旁地区。而这个采邑最早出现于13世纪初,是法王一位家臣,也即是今天波旁王室成员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而其成员的父系祖先可追溯到来自卡佩王室(House of Capet, 987年-1328年)的法王路易九世。路易九世之子克莱蒙伯爵罗贝尔与其子孙通过他和波旁领地的女继承人勃艮第的比阿特丽斯的婚姻,获得了对波旁公国的统治权。他们二人的长子路易在1327年获封为波旁公爵。自此以后,他的子孙以封国波旁为姓,因此这次受封被视为波旁王室的起源。 虽然波旁的主系家族在1523年,因其公爵查理三世涉嫌叛国,而被褫夺爵位,失去领地。但其波旁家族分支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亦已获得不少其他爵位。而当中的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La Marche-Vendme),成为了日后波旁王室的主轴。
起家于纳瓦尔——自1523年起,由于出现继承人问题的争议,波旁公国的爵位一直空缺,其资产暂时归属法国王室。1527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将波旁公国以及公爵爵位授予旺多姆公爵查理。自此,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获得了波旁公国,而这个公国也是波旁家族日后夺得法国王位的重要资本。
查理的儿子,第9代波旁公爵安托万·德·波旁于1548年10月12日与纳瓦拉女王储让娜·达布雷特结婚。他们的长子亨利·德·波旁在1572年母亲去世后继承了纳瓦拉王国,是为纳瓦拉国王恩里克三世,自此波旁家族入主了这个王国。虽然此时的纳瓦拉的疆域只是全盛时期的一小半,但足以成为日后波旁家族争夺法国王位的重要基地。
入主法兰西——鲁本斯的画作:《伊夫里之战中的亨利四世》。伊夫里之战是法国宗教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役;此役的胜利将信新教的亨利四世推上了王位,波旁王朝随即开始。亨利·德·波旁跟随身为纳瓦拉王国女王的母亲信奉新教克尔文宗的雨格诺派,母亲过世后,他继位为纳瓦拉国王,由于他同时为法国贵族的身份,就成为了法国新教雨格诺派的领袖,而波旁家族的其他分支和主导法国政坛的吉斯家族信奉天主教,亨利无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场残酷的法国宗教战争。为求自保,亨利数次宣称改宗天主教,但私底下依旧保持自己对雨格诺派的忠诚。
宗教战争不但造成大量法国平民伤亡,也间接导致了瓦卢瓦-昂古莱姆家族的人丁凋零。昂古莱姆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亨利二世的三个儿子都成为了法国国王,而当中弗朗索瓦二世和查理九世皆在青年早逝。他们的弟弟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而他们最小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成为王储。1584年,弗朗索瓦王储年少病逝,按照萨利克继承法法国王位只可传予于格·卡佩男性系后裔中的男子,而波旁家族就是第一顺位家族。
波旁家族的另一个分支,布赛特分支(Bourbon-Busset)与亨利所属的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相比,更亲近于当权的瓦卢瓦-昂古莱姆家族;只是布赛特家族的祖先,因婚姻未获法王路易十一的批准,而被取消王位继承资格。亨利·德·波旁由此成为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但是他具有的雨格诺派背景,导致很多法国天主教的不满,将他软禁在法国宫廷,接受王室的庇护。
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后,亨利·德·波旁顺利即位为法国国王,为亨利四世,纳瓦拉王国亦同时并入法国。此后,纳瓦拉国王成了续任法王众多头衔的其中一个。
亨利四世成了法王之后,主动结束了困扰法国多年的宗教战争,令法国的经济得以复苏。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敕令,施行宗教宽容政策,令很多信奉基督新教的手工业者留在法国,促进了法国经济的繁荣。但亨利四世的宗教宽容政策,随着他的驾崩而被终止施行。
争夺西班牙——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后的男嗣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王朝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卡洛斯二世生前在群臣逼迫之下,立下遗诏,把王位传给了他的甥孙安茹公爵腓力,腓力是波旁王室成员、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与王后玛丽-泰蕾丝(卡洛斯二世异母姐)之次孙,而非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大公。
路易十四随即将次孙推上西班牙王位,是为西班牙王腓力五世。而路易十四捍卫孙儿继承权的强硬立场,导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于1702年爆发。战事持续到1711年,此时波旁王室已在西班牙站稳,且表示愿意为英、荷两国商人提供贸易优惠和保障,加上神圣罗马帝国约瑟夫一世去世,查理大公登基为神圣罗马皇帝,列强为了欧洲的均衡发展,倒戈支持腓力,哈布斯堡联军瓦解。1714年,西奥两国签署和约,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承认波旁王室入主西班牙,但腓力五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的王位继承权,西班牙帝国与法兰西王国永远不可以拥戴同一个君主。自此,西法两国波旁王室正式分家,也揭开了波旁王室对西班牙断断续续统治三百余载的首页。
法国大革命——法国的宗教宽容时期随着亨利四世的驾崩而逝去,随后的波旁君主恢复了对基督新教徒的压迫,导致大量信奉雨格诺派的手工业者离开法国,加上王室生活挥霍,国家连年用兵,导致法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而随经济衰退而来的还有社会矛盾,税制不公、政府腐败和罗马天主教会特权等因素都增加了法国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美国独立战争引起民主思潮和法国国内的启蒙运动思潮,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催化剂。
1789年,由于法国王室的财政问题,法王路易十六被迫重开三级议会,但增税的要求遭到否决,导致法资产阶级和王室的武装斗争开始。初时资产阶级代表仅是将国家体制由君主专制转为君主立宪制,但亦遭到欧洲列强的反对,继而借机入侵法国。而此时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东尼)涉嫌向娘家奥地利通风报信,惹来极大民愤。波旁王朝终于在1792年8月10日被巴黎民众的起义推翻。最终,路易十六在1793年1月21日成为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送上断头台的君主。
在路易十六被处决后,部分保王党人士宣称其长子,王太子路易·查理为法王路易十七。但那时法国已为共和国,这宣称也无实际效用。而路易十七也没熬过法国大革命,于1795年在狱中死去,得年10岁。此后,路易十六的弟弟,流亡俄罗斯帝国的普罗旺斯伯爵路易成为王位继承人。
王朝复辟时期——“旧政权”(ancien Régime)时期的波旁王室旗帜──“白旗”(drapeau blanc)。法国大革命期间不健全的政府制度,使拿破仑这个野心家夺权称帝。但拿破仑的霸业并不能维持很久。1814年,拿破仑倒台,在反法同盟和法国国内拿破仑军中的新贵的奉迎下,流亡于英国的普罗旺斯伯爵返国即位为法王路易十八。不过在军队和资产阶级的压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倾向自由主义的宪法。但封建王朝的好景不长,拿破仑于1815年3月杀回巴黎,重建帝国,立百日皇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铁卢战役过后,路易十八才得以复位。而他和他的弟弟查理十世一直致力维护保王党在国会的势力。而一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政策,亦因被认为倾向于自由主义而被两人废除。然而当时的共和革命观念深入人心,这些举动令波旁王朝渐失民心,最终导致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发。
波旁-奥尔良王朝——查理十世保守的政策在1830年终于成为了革命的导火线。在那一年法王查理十世试图推行镇压法令,因此使得国民叛变,史称“七月革命”。革命过后,法国国会让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次子菲利普第八代孙的身份继承王位,正式称号为“法兰西人的国王”路易·菲利普,称为七月王朝。由于他以波旁-奥尔良为姓氏,因此他的七月王朝亦被称为波旁-奥尔良王朝。 路易·菲利普采取中间路线,但依然无法解决法国经济持续衰退的问题。1846年的工农业萧条,引致发生1848年二月革命,令他被迫退位。自此以后,没有任何一位波旁王室或其分支成员能再次统治法国,法国波旁王朝自始正式落下帷幕。
家族现况——1830年革命后,查理十世被迫逊位。但拥护他的保王党人拒绝承认这个决定,继续奉他和他的子孙为法王。而路易·菲利普在1848年退位后,他的支持者也继续拥护他和他的子孙为法王。因此,法国的保王党分裂两个支持不同觎位王子的派系,一个是支持查理十世和其后代的正统派(Légitimisme)和支持路易·菲利普一系的奥尔良派(Orléanisme)。而查理十世的孙子尚博伯爵亨利去世,根据法国基于萨利克法的传位法则,王位继承权应首先给予与尚博伯爵血缘最近的同姓堂亲,讽刺的是这个角色却是当时奥尔良派的首领巴黎伯爵菲利普。正统派支持者并不想和奥尔良派合流,因此不惜否认当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放弃对法国王位继承权决定的合法性,拥立伯爵在西班牙的堂亲,西班牙王位卡洛斯派首领莫提逊伯爵胡安·卡洛斯·玛利亚·伊斯杜拉为他们的首领。
由于莫提逊伯爵对法国王位的继承合法性备受质疑,不少正统派的保王党人转而支持奥尔良派,再加上莫提逊伯爵的曾孙圣海梅公爵阿方索·卡洛斯在1936年无嗣而亡,不受欢迎的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成为正统派领袖,令奥尔良派成为波旁保王党的主流。正统派今日的首领是安茹公爵路易斯·阿方索,他是西班牙波旁王朝的阿方索十三世的次子塞戈维亚公爵海梅·德·波旁的长孙。而奥尔良派的首领巴黎伯爵让四世,是法王路易·菲利普的第六代子孙。
谢选骏指出:仔细看看“年代表”就可以知道了——导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于1702年爆发。战事持续到1711年,此时波旁王室已在西班牙站稳,且表示愿意为英、荷两国商人提供贸易优惠和保障,加上神圣罗马帝国约瑟夫一世去世,查理大公登基为神圣罗马皇帝,列强为了欧洲的均衡发展,倒戈支持腓力,哈布斯堡联军瓦解。从1714年西奥两国签署和约、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承认波旁王室入主西班牙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以及美国独立战争引起民主思潮和法国国内的启蒙运动思潮——正好是七十五年!比苏联的寿命(1917年——1991年)多了一年。这就是我所发现的“七十年周期。七十年周期才是法国大革命的宿命。托克维尔这个大傻逼的愚蠢就在于,他自以为聪明,以为改变一下政治制度或是施政手法,政权就可以长生不老了——这个大傻逼哪里知道,改变政治制度或是施政手法,只能使得政权的死法不同,但是绝对不能避免他们的灭亡。即便像美国这样的联邦,虽然挺过了四个“七十年周期”了,但是每过七八十年,还是要经历一次腥风血雨的“大革命”——从独立革命到南北战争,再到大萧条新政,再到经融危机武汉病毒……都是如此。
网文《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报道:
亚历西斯-夏尔-昂利·克雷莱尔·德托克维尔(法语:Alexis-Charles-Henri Clérel de Tocqueville,1805年7月29日-1859年4月16日),是法国思想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法兰西学术院院士,法国第二共和时期的外交部长、众议院议员。以《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等著作闻名于世。
托克维尔致力于探讨西方社会中民主、平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并检视平等观念的崛起在个人与社会之间产生的摩擦。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里,托克维尔以他游历美国的经验,从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出发,探索美国的民主制度及其根源,这本书成为早期社会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书中提出以私人慈善而非政府来协助穷人的主张,也对于日后的保守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有着深远影响。托克维尔曾积极投入法国政治,包括了从七月王朝(1830-1848)至第二共和国(1849-1851),但在1851年的政变后他便退出了政坛,并开始撰写《旧制度与大革命》,但只完成了全书的第一卷便去世了。
托克维尔的家族是在诺曼底一处的地主贵族,当地许多地方都以托克维尔家族为名。在取得法律的学位后,托克维尔获得任命为凡尔赛法庭的实习文官。他在那里认识担任检察官的古斯塔夫·德·博蒙,两人成为了亲密的好友,并且在之后合作写下了许多著作。在1831年两人被一同送到美国以考察美国的刑法和监狱制度。在这趟旅程中,他们两人写下了Du système pénitentiaire aux Etats-Unis et de son application en France(《论美国的刑事制度及其对法国的应用》, 1832)。回到法国之后,托克维尔成为了一名律师,并且将他游历美国的见闻记载成书,于1835年发表了这本经典的著作——《论美国的民主》。这本书受到空前的好评,不久后也被译为英文,使托克维尔在美法两地都大为知名。这本书也成为社会学的早期模型,使他于1837年获得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的殊荣,并且在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
托克维尔相当鄙视当时的七月王朝(1830-1848),于是在同一时期开始跨入政界。他当选了芒什省的议员,并一直担任这个职位到1851年为止。在议会里,他大力替废奴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观点辩护,但他同时也支持路易·菲利普政权对于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化。托克维尔在1842年也当选为芒什省的总参事。
除了美国之外,托克维尔还曾前往英格兰考察,写下了Memoir on Pauperism一书。在1841年至1846年之间他也游历了阿尔及利亚,在阿尔及利亚的第一趟旅程使他写下了Travail sur l'Algérie,在书中他批评法国的殖民化模型。身为废除主义者,他主张应以英国的非直接统治的模型来管理殖民地,而不是将不同的人口混合在一起。他甚至主张应该在欧洲殖民者与阿拉伯人之间实行种族分离,让两边都有独立的立法体制以实行自治(他的主张在半世纪后的1881年原住民法里被实行)。
在七月王朝于1848年的2月革命中垮台后,托克维尔于同年当选国民议会的议员,他在议会里参与起草第二共和国新宪法(1848-1851)。他也支持两院制以及对共和国总统的选举普选权,因为乡村地区的广大农业人口通常支持保守的政治立场,能够抗衡巴黎都市地区的劳工人口,以免巴黎市的革命情绪影响全国政治,普选权的扩张同时使托克维尔的选票从原本的700大幅增加至160,000人。
在第二共和国里,托克维尔与保守派的秩序党结盟,对抗激进的社会主义者和劳工。在二月革命的骚乱后不久,他认为一场处于支持“民主和社会共和国”的劳工人口与由乡村人口和贵族构成的保守派之间的血腥冲突是难以避免了。如同他所预见的,两大社会群体间的紧绷关系最后爆发了1848年的6月大暴动。托克维尔选择支持路易斯·卡芬雅克将军所领导的镇暴行动,卡芬雅克最后宣布了紧急状态并且暂时冻结了宪法的法条。尽管身为卡芬雅克以及保守派的支持者,托克维尔仍然接受了奥迪隆·巴罗政府的邀请,在1849年6月至10月间担任法国外交部的部长。由于与总统拿破仑三世理念不合,他在就任后数个月便辞职而去,但仍担任国民议会议员。
托克维尔支持波旁王朝的复位,反对拿破仑家族的第二帝国(1851-1871)。他在1851年的总统选举中支持路易斯·卡芬雅克对抗拿破仑三世。在选举之后,新当选的拿破仑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下令解散国民议会。托克维尔与其他议会代表一同在巴黎聚集以对抗政变,但却被拿破仑以“叛国罪”为名逮捕。在遭拘禁一小段时间后托克维尔获得释放,接着他完全退出了政坛,与他的英裔妻子Marie Mottley一同隐居于乡间的托克维尔城堡(chateau de Tocqueville)。在那里他也开始撰写《旧制度与大革命》,在1856年出版了全书的第一卷,但在撰写第二卷的期间因病去世。
谢选骏指出: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对于当权派来说也许还有点借鉴;但对历史家来说却毫无价值。可是这个混混硬要冒充历史学家。至于他的《论美国的民主》更是一派胡言,他明明只是一个记者,却要扮演政治判官。
【082、万润南的巴黎公社社员墙】
《张健:巴黎城下埋忠骨》(2019年5月22日 来稿)报道:
张健是一位曾身中三弹的“六·四”幸存者。在此后的三十年中,他一直为中国民主与人权奔走呼号。当张健不幸去世的噩耗传来时,我不禁一怔。美国吕金花说,张健就死难在德国慕尼黑。我问哪家医院?我要去探望张健,不能让张健弟孤独地躺在那里。当天(4月25日)我就接到德国潘永忠来函,说巴黎的万润南正在四处寻找德国哪位朋友能帮忙处理张健后事。当天晚上我就接到万润南急电,我一口答应立即投入处理张健后事。与万润南电话刚结束,就接到自由亚洲电台驻柏林记者苏雨桐的电话,她早我一天获悉噩耗,告诉我她已经联系过的工作。
我立即与张健在北京的弟弟联系,他们立即为我签署了德语的全权委托书。我次日(周五)与联邦警察局的G女士联系,谈完刑事后她告诉我:按照巴伐利亚丧葬法,一个人去世十天内必须下葬!我一算,就是后天(周日)!怎么可能来得及?张健弟弟还在中国没有赴德。我周一就接到医院电话,要求我立即将张健遗体运往医院外的殡仪馆……
短短一个星期内,我联系了与张健案有关联的医院(Freising医院)、医院太平间、波茨坦的联邦警察局、法国驻慕尼黑领事馆、该医院地区的刑事警察局、检察院、该地区殡仪馆……全部完成了火化与安葬手续,并迎来了张健的两位弟弟抵德。
一、经历
张健是2019年3月19日飞往泰国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录制一首他自己创作的反映流亡者感情的歌曲《故乡的梦》。
本当4月15日从泰国曼谷直飞巴黎,因为机票原因而只能转道中东再飞巴黎。根据德国警方为我到慕尼黑机场的确认,张健是乘坐2019年4月16日中东阿曼航空公司(Omar Air)从阿曼首都马斯喀特飞往法国巴黎的航班(AMA131/WY131)。飞机上张健感觉呼吸困难,冒冷汗,于是告知机组人员,飞机紧急降落在慕尼黑机场(距慕尼黑东北约30公里),送往离机场向北4公里的Freising医院,那是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
刚到医院时张健神志清晰,医生询问了他的病情,尤其问他右手臂的高度肿胀的情况。但在医院一天多后,张健还是不治身亡。死亡病因:败血症(Sepsis)。根据医院给我的张健“死亡通知书”(德语,Todesbescheinigung),张健于2018年4月18日上午8:59停止了呼吸。该“死亡通知书”原件我过后交给了张健家人,我复印一份备用。同时,我向Freising市政府申请、并获得了三份官方的张健“死亡证书”(德文英文法文Sterbeeintrag),张健家人(中国)、万润南(法国)和我(德国)各留一份。
我取回了张健留在医院的一部分随身物品,另一部份是我陪同张健的两位弟弟从警方获得。张健还有一个托运的行李在巴黎机场,他们根据航班号到机场询问。当时机场说找不到了,可以赔款,不知后来情况如何。
张健两位弟弟要赴德办理丧事,其先希望他们到法国领事馆申请签证,或许会快一点。但法国领事馆说,他们的第一站是德国,要到德国领事馆申请签证,法国驻慕尼黑领事馆会告知德国驻北京大使馆。在苏雨桐的奔波下,张健两弟弟很快获得了旅德签证,并于5月3日赶到慕尼黑。
一位挚友、前欧盟驻南朝鲜大使Gerhard Sabathil教授,他的家乡刚好是医院所在地Freising。就在我接手此案的当天(4月26日),他刚好要飞往Freising过周末,我让他做点事。于是,他回家的一个周末几乎都在为张健忙碌,找医院,找警方……最重要的是,他为我挑选并联系了当地殡仪馆(Bestattungshaus),这是我最不了解的领域。
二、运往巴黎
2001年4月,张健从中国来到德国,然后赴法国,定居巴黎。没想到18年后,张健居然在德国去世,然后将运往巴黎安葬,因为他在巴黎生活了他人生中最精彩、也是最劳累的18年。巴黎,是张健的第二个故乡。
万润南立即在巴黎寻找到合适的殡葬公司,殡葬公司马上开价:先支付6100欧元。万老立即用自己的钱支付。为了减轻万老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万老心脏不太好),尽可能由我直接与巴黎殡葬公司联系具体事务,我几乎天天与万老电话联系商量。
要将遗体运往法国谈何容易。张健没有成婚,他的家人首先是他还健在的父母,殡葬公司要他还在北京的父母签字公证,这么短时间内怎么可能?我处只有医院的“死亡通知书”,严格说来必须用市政府签署的“死亡证书”,而当时我还没有拿到……于是,我直接与法国驻慕尼黑领事馆联系,领事馆直接通过法国外交部,通知法国边关放行。
甚至一些小小偏差都可能引起一阵乱。例如5月10日(周五)已经手续都全,德方殡仪馆要法方殡葬公司写一份书面确认:巴黎该公司将承担下葬。这样德方才能办理棺木空运。我电话给德方,德方说法方没有确认函。我打电话给法方,法方说已经发了。再问德发,德方说确实收到过,但那不是确认函,那上面尽管写了“巴黎本公司将承担下葬项目。”但又加了一句“如果死者家属委托我们办理的话。”——画蛇添足。于是,我让法方尽快修改,去掉“if……”。但这已是周五下晚,德方人员随时都可能下班,这就要过了周末才能办理。于是我打电话给德方殡仪馆,要他们立即在航空公司确定航班。如果因为我方纸张不全而无法运输,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1500-2000欧元)全部由我承担。
2019年5月13日(周一)下晚17:10,运送张健遗体的法航AF1623/13顺利到达了巴黎戴高乐机场(站台2F)。
张健的墓地安排在巴黎南部的华人墓地。现代式墓,墓穴四周都是水泥砌成,泥土不直接碰到棺木,以保障棺木不会受损。这样的墓穴就不是泥里挖一个洞而已,而要仔细设计构建,需要有几天的时间紧急施工。
三、告别
2019年5月17日(周五),我坐法兰克福的头班高速火车赶往巴黎参加张健葬礼,张健告别仪式从中午11点开始。按照西方习俗,参加张健告别仪式的只是张健最小的亲友圈:张健弟弟张录和张雷,万润南,玛丽,钱跃君,蔡崇国(协助办理张健在巴黎的后事),秦晋(专程从澳大利亚赶来)。告别仪式办成了小型追悼会,由秦晋主持。
首先发言的是张健的大弟张录。他比张健仅小两岁,从小与张健一起长大。他回忆了许多与张健在一起的往事:张健非常聪敏,刚上小学一年级就当上了大队长;又非常健壮,总要为人打抱不平。他很喜欢绘画,负责学校黑板报。小时候张录总是穿大哥张健穿下的衣服,这次张录翻出张健遗留的衣服,穿上了他大哥最喜欢的体恤衫。“六·四”夜他是怎样骑着自行车去天安门广场寻找张健的……
接着,是法国流亡者最亲近的友人、汉学家玛丽女士。玛丽一直把张健看作自己的孩子,百般呵护。她说,张健永远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纯朴和热情。张健在“六·四”时腿上重了三枪,其中一颗子弹就留在他的腿上。每次都是玛丽带着张健去看病。后来医生说,这颗子弹必须取出,否则在肌肉内会发生变化,引起败血症。在开刀取出子弹时,许多记者实地拍摄,因为那是“六·四”的见证。尽管非常疼痛,但张健表现得从容镇静,目光中充满了对专制的仇恨。玛丽回忆起张健的来法初年,他要申请政治流亡者。玛丽对他说:你要想清楚了。如果你申请了政治庇护,就意味着你在近年内无法回中国。没想到,张健居然永久地回不到自己的祖国……玛丽含着眼泪,话都说不出了。
接着,八九时期全德学联主席、现任德国《欧华导报》社长兼总编的钱跃君博士讲话。他说,我们只知道张健当年身中三枪,却很少有人提及,他当时与另两位受伤学生一起送进医院,三人中只有张健一人活了下来。这种切身血与火的阴影伴随着他的一生,他经常说,我活一天就是赚进了一天!在此后的三十年中,他从来没有享用过“学运领袖”的光环,他始终是一位战士,忘记了生活,忘记了学业职业,忘记了建立家庭,把全身心血投身到中国的民主事业中——八九的血火就是他的极终病因,无论最后是以什么形式爆发并致死。生者为死者鸣冤,张健用整个生命谱下了这一曲历史的悲歌;而我也是八九感召下抗争三十年的战士,战士为自己的战友收尸是我的神圣职责。
最后,八九学运直接参与者、海外民主中国阵线创建者之一的万润南讲话。万润南是这次张健后事处理及安葬的召集人。万润南开场就说:没想到,今天白发人送黑发人……一下把全场气氛推向了哀痛的深处。八九时期学生们在专制者面前说了一句话:“你们活不过我们!”这些专制老人还很在意这句话。没想到,70后的张健居然走了。万润南钦佩张健不仅在巴黎组织了这么多“六·四”纪念活动,而且还有这么多艺术天赋。万润南朗诵了张健在推特上的一些精彩文字,最后打开手机,播放张健作词并演唱的歌曲《故乡的梦——我站在了家的门口》,低沉的旋律回荡在告别厅内。
四、墓葬
告别会后,张健的两位弟弟随着灵车驶向墓地,其他与会者开了一辆面包车护送灵车前往。
那是巴黎南郊的巴黎第二大墓园,Cimetière parisien de Thiais,划分有123个区域,约15万个墓。万润南精心挑选的张健墓坐落在第73区,该墓对面是万润南为巴黎流亡者保留的存放骨灰盒的集体墓地,现葬有魏晓涛等。
中午13点,张健的棺材放上了墓基之上。该棺材是钱跃君从德国选购、也是从德国慕尼黑空运而来的,材料是橡树原木,令人联想起舒婷的诗《致橡树》: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据墓园人说,该德国棺木比普通的法国棺木大而高,所以墓穴也做得略大些。
大家与张健再作了最后告别。然后四侧分别由张健的弟弟张录、张雷、万润南和钱跃君,与墓园人员一起,将棺木缓缓地放入墓内。再由墓园工作人员封顶,周边密封。
张健墓的墓碑尚未做好,由万润南亲手设计、象征着张健生前追求与奔波的墓碑,估计在几个月内就会定制完成。墓碑上将刻上万润南化用张健文字而撰写的对联:
在人间壮怀激烈
到天国重新开始
巴黎Thiais墓园,将成为好友张健的安息之地,安息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在这里,不再会有恐惧,不再会有枪声,天天闻着鸟语花香,日日面对天际血色的夕阳。
谢选骏指出:万润南真是一位有心人,他所设立的“为巴黎流亡者保留的存放骨灰盒的集体墓地”,就像巴黎公社社员墙那样,有朝一日可能成为巴黎地标,成为未来中国的凭吊之地,就像马克思的墓葬那样。
巴黎公社社员墙(法语:Mur des Fédérés)坐落在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
在1871年5月28日,147名巴黎公社战士在这座墙前被枪杀并被遗尸在墙脚下的水沟里。对于法国左翼人士,特别是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来说,这座墙成为了人民争取自由和理想的象征。很多参加过二战法国抵抗组织的法国共产党领导人,死后都安葬在巴黎公社社员墙附近。
谢选骏指出:“革命吞噬自己的儿女”,这就是人类的宿命。张建可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成了一位基督徒。万润南化用张健文字而撰写的对联很好:“在人间壮怀激烈——到天国重新开始”,如果把“重新开始”落墨为“灵命活祭”就更贴切了——毕竟张建是一位基督徒。
出处在此:
https://twitter.com/zhangjian8964/status/1110959416432455680
【083、王炳章“神谕圣经宪法”是否合乎圣经】
《纪念王炳章:孤陷囹圄十五载,神谕宪法今若揭》(2017年11月28日 转载钟山 综合稿连载第一篇“孤陷囹圄十五载,神谕宪法今若揭——王炳章狱中书着《神谕圣经宪法揭秘》发布暨流亡海外中国基督徒和民运人士呼吁释放王炳章)说:
2017年11月17日上午9点30分,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DC圣经博物馆门前,中国海外民运人士成功举办了王炳先生狱中撰写的新书出版发布会。此次发布会是由魏京生基金会、中国民主党、华夏自由联盟、华人民主书院等组织等联合举办。聚会者除了呼吁中国当局立即释放王炳章以外,还在这个时机发布推出了王炳章的新着《神谕圣经宪法揭秘》。
「再次为王炳章疾呼」
魏京生先生代表海外全体民运组织作了重要的发言,高度评价了王炳章先生为争取中国的民主事业付出的沉重代价和作出的卓越的贡献,严家祺先生代表89.64事件后,从中国出走老一辈民主革命人士发言,呼吁中共以习近平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子,能够实行开明政治,早曰释放王炳章等在中国被关押的政治犯。89.64事件,被迫流亡美国的学生领袖王丹,代表89一代强烈要求中共党局应无条件释放王炳章和所有的政治犯。海外民运联系会秘书长黄慈平代读了加拿大政要的发言稿。夏业良先生代表华夏自由联盟和流亡海外的知识届精英发言,呼吁中共当局放弃一党专制政体,立即实行民主政治改革,中国才会真正有希望长久发展壮大。中国妇权的领导人、民联成员发言并代读了中国民联现任主席钟锦江的发言稿。中国民主党全国联合总部秘书长韩武代表中国民主党发言,决心以王炳章先生为中国实献自由民主宪政事业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为榜样,为结束中共的一党专政,实现民主中国永远地战斗下去。著名雕塑艺术家政治异议人士陈维民先生代表新西兰民运人士作了发言,金绣红女士代表中国民主阵线组织发言。参加会议的部分民主党党员,代读了几位因故未参加会人士的发言稿。代读胡平的是王菁,八九学生领袖杨海的夫人,代读陈破空的是基督徒,中国民主党员李仁花, 代读王炳章狱中家书的是吴娇,基督徒、中国民主党员。 现场还宣读了加拿大政府给王炳章胞弟的来信,表达加拿大政府的一贯关注。
大会进行了2个多小时,最后由中国民主党全国中央委员会主席王军涛作了总结发言,会议于上午11时结束。
「谁是王炳章?」
王炳章先生是被(包括中共)公认的海外民运第一人,是中国海外民运第一个组织中国民主团结联盟的缔造者,并通过选举担任过第一届和第二届的主席,他也为大陆民运人士的组党行动拉开了序幕。2002年被中国政府在越南诱捕回中国入狱单独囚禁已经有十五年,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中国版曼德拉。
王炳章(生于一九四七)是文革和邓小平上台后中国首批出国的留学生之一。他自一九七九年年到一九八二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学习医学,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历而毕业。他曾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被人民日报报导为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杰出成果。他在美国创立了关注中国民主运动的刊物《中国之春》,(邓小平执政后)海外中国人的民主运动自此开始。
他提倡废除一党统治;党与政府、军队和司法部门的分离;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部门的分离;国家领导人的直接选举;以及联邦制。他还为经济改革制订五个目标:建立市场经济;多个经济体系的共存;保护私有财产;独立工会;以及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这些需求里其中大部分可以在中国的其它持不同政见者和亲民主团体的目标声明中找到,像刘晓波的“08宪章”,甚至可以在中共参与起草的1946年宪法草案中找到。
王炳章先生的著名书作《民运手册》(中国民主革命之路)把西方普世价值和台湾经验(和教训)相结合,不仅有坐而论道的追本朔源,更有起而行之操作手册的通俗易懂。王炳章博士谦称这本书仅作为思路借鉴的初稿,而在实践行动上要因地制宜。这本书虽不能公开在大陆出版,但是这本书的电子版已经悄悄的在大陆流传,已成为在重建社会秩序话题的实践操作指导书。他倡导的「民主革命」这个词随中共假改革真暴政的面目逐渐暴露而发被当代社会各界关注和认可。他的那段激情澎湃的「借鉴美国先贤在神之下而建政的经历,民运人士更需摒弃内斗合力推墙」的主题演讲视频广泛流传。
「文明的盗火者与闯关的蹈火者」
正如众所周知,三民主义,脱胎于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中华民国的宪法第一条就是: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王炳章对博士对欧美普世价值催生的宪政法统如何才能扎根到神州大地具有深刻钻研,他更把台湾民主运动历程的经验(及教训)与大陆地区的现状能够衔接落地亲自做实践探索。
王炳章博士撰文 :『重建中华民国, 时机已渐渐成熟!^』(成文于2000年三月,发表在「中国之春」和「黄花岗」第二期),不仅仅写出中华民国宪法对于大陆沦陷区是正统传承合法性,更写出落地生根的分步操作步骤。他称「台湾的民主化成果﹐祇是《中华民国宪法》这棵大树发育出来的一株幼芽﹐一次成功的地方试验。她的根﹐在全中国﹐她的主体﹐仍在中国大陆。虽然那里至今仍被冻土封盖。但是﹐我们坚信﹐一旦解冻﹐必将成长出民主的苍天大树。」这段话可谓字字珠玑,洪钟大吕。他崭露头角时逢中华民国蒋经国总统执政期内,通过他的努力获得到来自台湾的「如同一家人」的支持。(来自台湾媒体中天电视台访谈)还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倡导民国当归的旅美学者学者辛灏年先生多年来互为良师益友,这层关系促使辛灏年先生特地为他制作视频专辑『想念王炳章』。
「王炳章狱中书作来历」
他的姐姐王金环指出,当局冤判了王炳章无期徒刑后,她弟弟一直被单独关押。作为信徒的王炳章要求有一本圣经。经过长期的拉锯般交涉和国际呼吁,弟弟才终于得到了圣经及相关书刊,这些宗教书籍陪他熬过漫长且目前无止境的单独牢狱生活。
身为虔诚基督徒的王炳章多年来在狱中努力研究《圣经》和中国古籍,力图解析《圣经》与《易经》及中国历史文化的玄机。而2017年是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发布95条论纲、探讨赎罪券议题的500周年,全球独家圣经博物馆于是被安排落成于这一年,作为对马丁路德的纪念。王炳章博士他的梦想就是希望将他的研究成果《神谕(圣经)宪法揭秘》书作,在圣经博物馆开幕时公诸于众。王炳章的新书力图破解圣经、易经与宪政关系,力图证明“圣经是正义与法制之源”。
王金环讲,王炳章新书的手稿由寄出的家书、字条组成,先后经历五批次陆续收悉,。由于时机紧迫,本书由教会的弟兄姐妹用拼尽全力加班加点打字排版印制出来,蒙主庇佑,终于赶在圣经博物馆落成典礼时机可以为公众所知。
「王炳章狱中近况堪忧」
王炳章博士目前正在广东省韶关监狱(以贪污腐败和重体力劳改而臭名昭著)服刑,一直都被单独关押,只有蜘蛛为伴。而且被安排强制洗脑悔过,被强制参与重体力劳动,且曾经遭遇被其它凶案劳改犯殴打。
王金环女士讲,弟弟身体衰老得很快,侄女王天安、弟弟王炳武等家属一直被大陆刁难,不获发签证;其它的家人最近可每月探望一次,每次探望时间仅有一个小时,王炳章他目前已逾七十古稀之年,近年来,王炳章的健康极度恶化,他不少于三次在狱中中风,还患有季节性花粉过敏症(易诱发哮喘可导致窒息,五分钟即殒命)、,牙病,胃病、静脉曲张和忧郁症,头脑已经大不如前,走路有时候要扶墙。体制内官员对此心知肚明,私下称挺不过眼前几年。但即使如此,当局对给予他保外就医的要求置之不理,并且始终拒绝了家属(包括他本人)委托的律师探望的请求。
据家人王天安称,在她探视的时候,父亲由于精神忧郁而不肯于她对目直视。据加拿大知名民运人士称:前些年,曾在王家看到过王炳章从监狱寄出的一封家书,上面有他对被单独囚禁生活的感慨:蝼蚁虽然苟且偷生,但都还是过群体生活,何况人类。据说,有一次王炳章博士趁被狱警带去共享食堂吃饭之机,大喊“我是王炳章”,随即遭狱警当场残忍殴打。 身陷囹圄十五载,其父母先后病亡而不能亲顾,只能在家人面前垂头痛哭,这是何等的心痛!
王炳章博士在书信中也坦称健康堪忧。在上述图中,王炳章教授阐述了身体种种不适,胃痛,牙痛,腰痛,饮食消化均不正常。特地写到 「心情很糟,写了书法。我希望“书法诉求”能成现实,而不是成为遗愿。」
作为凡人肉身的王炳章先生,在单独牢房里十五年遭受的肉体的摧残和精神上的折磨,是常人无法经历更加难以想象的。而王炳章先生始终保持虔诚基督信仰和对社会公义的追求。
「被绑架15周年的特别祈祷词」
今年是王炳章博士入狱单囚十五年周年。为此,他还准备了一篇《被绑架15周年的特别祈祷词》。这篇手稿全文如下:亲人们, 二零一七年六月二十七日,是我遭到绑架,被打入单人囚牢十五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做了特别的祈祷。“特别祈祷辞”如下,愿与亲人们分享:
我的圣造物主、我的上帝、神、圣皇、天父、圣子耶稣基督、圣灵:
仆人王炳章向你祈祷。十五年前的二零零二年六月二十七日,我被绑架,自此关入单人囚牢。
我感谢您十五年来及给我的陪伴,支撑与导(?)。感谢您使用我,交给我一个特别的使命,那就是,将您在造人类之初就给我定下来﹑领我们遵守的﹑在人类古文明,古经书中通过先祖传逮给我们的那些自然法则﹑契约规则﹑真理和道解悟出来,传播出去。我体悟到,您有一个拯救世界和人类的大计划,以使这个疯狂的世界重回您的轨道,以使这个迷失的人类重回您的怀抱。在您这个大计划中,我能为您做一点事工,感到荣幸。我知道,我的一切都是您赐予的,一切荣耀都是属于您的。
我一定不辜负您赐给我的使命,我继续珍爱自己,把身心搞好,活到您赐给我的天年。在您的教导﹑启示﹑引领下,每天有成就地为您做工。我保证,有您的拣选﹑厚爱﹑伴随﹑感恩与恩典,哪怕再有十五年的单独囚禁,我也会无所畏惧,越战越勇。我将倍加努力,向您交上一份可以荣耀您圣名的答卷。阿门。
永远爱你们的王炳章
2017.6.27
谢选骏指出:记得2000年前后,有一天王炳章给我打电话,讨论类似“神谕圣经宪法”的主题。他表示不太赞同我批判“ABC神学”的做法,认为既然要在华人社会中推广基督教,势必要走“ABC神学”的混合主义路线。我和他说:“实际上,每个民族甚至集团、教堂、个人对圣经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的神学,这是人性的偏差和我们的原罪造成的;但是我们不能故意宣传和有意扩大这种差别,否则就离开圣经越来越远了。浪子应该回头,才合乎圣经的意思。而‘ABC神学’却不是这样,它把自己对圣经的片面解读,说是圣经本身的意思。可是圣经上明确记载,耶和华神非常反感这样的做法。因为上帝说,他的道路高于我们,我们是不能明白的。”王炳章先生听了以后,说要找我好好聊聊,可惜后来他就遭遇不测,再也没有深谈的机会了。现在看到他的著作已经出版,而且列入圣经博物馆,特此记下以往的交流,以资纪念。我相信,“神谕圣经宪法”是否合乎圣经,一切的裁决都在上帝的手里。
【084、王岐山算是相对的清官】
《郭文贵再爆王岐山家族美拥14个物业》2017年6月22日(苹果日报)报道说:
流亡美国的中国富豪郭文贵上周五大爆中共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夫人姚明珊为美国公民,昨天他又披露王岐山家族在美国持有逾两亿港元资产,14个物业遍及东西岸,总值2,318万美元(下同.约1.8亿港元),其中五个姚明珊有份持有,另外九个则登记在王岐山与姚明珊的养女孙瑶名下。
昨天,郭文贵在个人Twitter公开14个物业,全都有详细地址、外观、面积、巿值及登记业主资料;连同上次爆料的三幢加州硅谷萨拉托加豪宅,他指王岐山家族在美国至少持有17个物业,遍及加州、华盛顿及马里兰州,总值超过3,384万(约2.6亿港元)。姚明珊有份持有其中五个物业,全都是位于加州硅谷地区的独幢豪宅,加起来总值约1,202万(约9,356万港元),大部份是她与妹妹姚明端、妹夫孙凤山联名持有。而登记业主为孙瑶的九个物业,有六个位于加州、两个在马里兰州及一个在首都华盛顿。14个物业中,最贵是加州硅谷森尼维尔(Sunnyvale)的独立屋,面积约2.6万平方呎,巿值497万美元(约3,867万港元),据当地商业名册,物业是一间软件商店,由姚明珊、姚明端及孙凤山联名持有。
翻查美国信用网站(www.usatrace.com),输入姚明珊的名字英文译音及其美国社会安全号码(SSN),在亲属一栏中,列出“Ming Duan Yao“,“Qing Yao“、“Frank F Suen“、“Yiu Suen“四个名字,拼音分别与姚明端、王岐山姪仔姚庆、孙凤山及孙瑶相同。此外,网站亦列出姚明珊曾居住的地址,亦与她被指持有的五个物业相同。内地著名独立记者高瑜在个人Twitter表明支持郭文贵,“他做的事情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做“,而已故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亦指郭文贵做法高明,“他跟这些人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他自己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
谢选骏指出:如上所言,按照王岐山的级别来说,就拿了这点房子,应该还算是相对的清官。即使王岐山家族贪污两万亿人民币的赃款是真的,比毛泽东还算清廉。毛泽东当年霸占全国各地公园楼阁,盗窃国家善本书据为己有,是超级的恶霸地主,全国人民都是他的奴隶。邓小平翻案成功以后都不敢说他,只好自己有样学样,先富了起来。王岐山连先富都算不上,只能算个后附。难道他会比他的各届领导拿的更多吗?如果真的那样,他能活到今天吗?所以我说了,王岐山算是相对的清官。按照官场规律,他现在被揭露出来,只不过因为他的官做的还不够大——就像薄熙来、陈良宇、陈希同,好像每次中共召开某某大会之前,都要有个祭旗的先被斩首示众。这次不拿下下王岐山,就要拿下一个别的什么人来做“十九大的铺垫”。这是专政的客观规律,是国王的新衣后面的洞洞。
【085、王岐山为何闭门不出】
《王岐山否认 中国和美国在打贸易战》(2018-08-26 多维)报道:
就如何定性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近日,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与日方人士举行会谈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日本共同社8月25日报道,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于8月24日在北京与日本的日中协会会长、前自治相野田毅一行举行会谈。
野田在会谈后向媒体透露,王岐山就两国关系认为政府间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日本国会间都呈现非常良好的改善势头,对此有实际感受。 王岐山在会谈中谈及两国交往源远流长,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和互相学习。 野田表示,任何障碍都应通过对话解决。
双方还谈及日益激化的美中贸易摩擦问题,王岐山指出产生摩擦是极为自然之事,并不认为这是贸易战。他透露正在分析美国国内局势及背景展开应对。
《中国令美国“窝火”王岐山不出山2原因》(2018-08-25 香港01)报道:
中美第五轮贸易磋商于周四(23日)宣告结束,未取得成果。在谈判进行的同时,中美双方再次兑现了关税威胁,也预示中美之间的关税攻击仍会继续。
《多维新闻》25日发表分析文章称,有多家媒体指王岐山一直在间接影响中美贸易谈判,但未能从幕后走向台前,有两个主要理由。
中美第五轮贸易磋商于周四结束,白宫的声明中表示,双方就如何在经济关系中实现公平、平衡和互惠互利,交换了意见;中国商务部发布的声明则表示,双方就关注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建设性、坦诚的交流。中方表示下一步愿意和美方保持接触,但是显然这一次的谈判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在谈判进行的同时,中美双方在8月22日都实施了16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
在中美贸易战危急时刻,《南华早报》称,王岐山会用"间接"方式影响中美贸易谈判,称这是因中国怕"巨大失败"及维护"习核心";早在8月初,《华尔街日报》也曾经报导称,王岐山作为习近平新任副手,实际上是中美贸易战背后的"传话人"。
实际上,从王岐山在两会期间上任国家副主席开始,这位深谙中美关系的高层人物是否是中国对美政策的"舵手",一直是海外媒体热议的话题,加之王岐山就任前,曾低调访美会见商界人士,更让这种猜测似乎有据可依。
不过,中美贸易战开始后,王岐山并未出面处理过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负责经济政策的中国副总理刘鹤5月作为贸易谈判代表及习近平特使率团与美方谈判,外媒再次疑惑为何未派出王岐山,且纷纷猜测王岐山会出现在谈判的哪个阶段。
直到王岐山7月会见美国芝加哥市长伊曼纽尔(Rahm Emanuel),并一同会见了一些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的企业,这一举动令王岐山即将"出山"的传言再起。
爲何西方对于王岐山"千呼万唤"?那是因为他们对王岐山最为熟悉,王岐山曾主导4届与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且中美多轮谈判无果之下,又想起"救火队长"。但了解中共运行体制的人便应了解,或许王岐山是背后出谋划策之人,但他并不会走向前台参加中美贸易谈判,原因有二。
作长远考量 不能只靠王岐山
第一,指望一个王岐山,未免佈局不够长远。王岐山是危机管控高手,具有丰富的经济和金融经验,又在美国政商各界朋友遍地,基于此被认为是当下最佳调解人。但往更深远着想,王岐山更是一个需要帮助习近平翻越中美关系山头的最佳人选。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中国崛起引发中美冲突升级几乎不可避免,这还是一个相当长阶段的事情。这个过程不在于当下,不在于几轮贸易战。所以,北京需要的是一批能够应对这个阶段可能发生各种变化的官员。只认王岐山,即便解决当下之急又能怎样?今天即便中美"休兵",但冲突还会发发生。从北京来说,或许更需要的是王岐山的脑,需要他的经验。
在中美关系这条线上,不论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还是针对贸易战的中美贸易磋商,还是常规的沟通,每每谈判相关人员繁多。目前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领衔是国务委员杨洁篪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中美贸易磋商牵头人是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日常交涉的更还有央行、财政部、商务部、发改委官员。北京方面有很多人才储备。
出牌"救火队长" 恐遭误判变相投降
其二,将王岐山拉出来救火恐会令美方以为为中国已撑不下去。美国在威胁、施加关税的步伐中,似乎已渐渐忘记其真正诉求,而是像在争执之中"打红了眼",不顾代价只要对方认输。
无论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市场开放程度还是知识产权,实际上都不是靠加征关税解决的问题,这次谈判传闻美方提出140项要求逼迫中方妥协,更令人十分不解。特朗普说"贸易战很好赢",一部分原因也是美国在之前和欧洲、日本的贸易战中都占上风,而钢铝关税还没实施欧盟和日本已经来"求饶",美国习惯了这种高高在上的位置,所以中国的不服从更令人"窝火"。
从这次的谈判看,中国派出副部级官员王受文谈判,不仅特朗普本人表示期待很低,而且谈判后美国的声明中轻描淡写地说双方"交换了意见",白宫显然对这样规格的谈判并不重视。美国不屑低级别会议,中方下一步若派出王岐山出马的话,反而会给美国更大的主动权和舆论高点。难道北京扛不住了?所以必须"救火队长"出来"救火"?这显然是更大误判。从中美多轮过招看,北京并不着急,你出招我还招,不急不缓,更不会有"救火"之说。
由此可见,王岐山并不会亲自出马中美贸易谈判,于形于势都不是最佳选项。然而,这并不表示中美贸易战当中没有王岐山的身影。诚如前文所说,中美结构性矛盾是个长期过程,王岐山很可能是那个帮助习近平翻越中美关系山头的人选。
网民哀嚎:
香椿树1 10分钟前
美国用擦屁股纸签协议书,王岐山吃饱了撑会和Trump去虾扯蛋。
老印 18分钟前
王岐山没有能力处理贸易战不如主动承认,至少还诚实。找人放风给自己找台阶装高人只会适得其反。即使如本文说王岐山背后出谋划策,中国现在越来越被动显示王岐山出的计谋毫无作用。王岐山和朱镕基一样,一个字,装。以为别人看不清其半斤八两。
说了就跑 18分钟前
中国不急,但狗粮们急了。
finalcut 今天 05:08
王岐山只不过是一名副主席,权利排名也只是第八位。现在他已经属于“靠边站”的一类人。搞不明白小编是脑残还是故意忽悠。
谢选骏指出:王岐山为何闭门不出甚至失踪于台面之上?是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任务,还有可能是效法林彪拒绝出征朝鲜的深谋远虑吧。
【086、王怡牧师能否成为一位世界历史性的人物】
《中国家庭教会牧师王怡:从公知到基督徒》(BBC 2018年12月13日)报道:
45岁的王怡,当年是研究宪政的青年学者,曾因以犀利的文笔针砭时弊,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2018年12月,中国大陆又传出家庭教会遭遇当局大规模打压的消息。这一次遭受冲击的,是在四川成都的“秋雨之福”圣约教会。来自社交媒体的消息称,教会主任牧师王怡被抓捕的罪名是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其他教会成员被拘捕的罪名包括涉嫌“网络寻衅滋事”、“非法经营”、“非法出版”等。在美国的人权组织“对华援助”协会新闻也报道了“秋雨之福”教会的基督徒被当局拘押,以及当局拘押王怡牧师的罪名。这是继今年10月查封北京锡安教会之后,中国当局对独立于政府的家庭教会采取的又一次大规模行动。
青年学者——成都“秋雨之福”教会的主任牧师王怡,1973年出生于四川,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学院,后任教于成都大学。青年时代的王怡,曾创立主持宪政网络论坛,研究中国宪政转型。由于经常发表文章政论文章,2004年曾被中国当时以敢言著称的南方系媒体《南方人物周刊》评为“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在这份名单中,有曾经任职《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卢跃刚、中国经济学者茅于轼、著名律师张思之,政治学学者刘军宁、朱学勤、徐友渔、诗人北岛、摇滚歌手崔健,《财经》杂志创办人胡舒立,法律学者贺卫方等。
在介绍王怡时,《南方人物周刊》称他为“第一个从互联网走进公共领域的知识分子”。记者何三畏曾这样描述30岁出头的王怡:“这个生于七十年代的年轻人的尖锐而沉稳的思想,坚定而机智的表达,令人们眼前一亮。”“他的名声迅速溢出网外,溢出年轻人的群体,受到思想界的器重。”
基督徒——2005年,中国出现很多知识分子皈依基督教的趋势,王怡也成为基督徒。2006年,他在接受香港《开放》杂志采访时,透露他成为基督徒与两个地下教会受到当局迫害的案件有很大关系:一个是华南教会案,另一个是北京家庭教会牧师蔡卓华印圣经的案子。他说:“我相信民主自由是普世价值,值得一生去追求,是善和公义,但这个公义和善不是从我内心流露出来的,我不可能是个源头,我只能去接受他,用一种卑谦的心去领受他。这样我就慢慢接受基督教的信仰,接受在基督里面的爱和公义。”
“秋雨之福”教会,在2005年创办之初,只是王怡与太太蒋蓉开办的基督徒家庭聚会。2008年“秋雨之福”教会正式成立,到2017年,“秋雨之福”教会已经发展出两间独立堂会,信徒据报有500人。2006年5月,王怡曾与中国作家余杰和人权律师李柏光到美国白宫会见时任美国总统小乔治布什。2018年,余杰入籍美国,李柏光2月突然去世,如今王怡被捕。
2月26日,人权组织对话援助协会创始人傅希秋牧师在推特上称,当日凌晨,中国维权律师李柏光在南京解放军81医院突然因肝病死亡,终年49岁。 王怡被羁押超过48小时后,网络上出现了一封据称是王怡撰写的公开信《我的声明——信仰上的抗命》。他在信中写道:“中共政权对教会的逼迫是极其邪恶的犯罪行为。作为基督教会的牧师,我必须对这样的罪恶发出严厉和公开的责备。”他表示,他个人和教会的非暴力抗命行动,并非任何意义上的维权行为或公民不服从的政治行动。“作为牧师,我唯一关心的,乃是信仰上的抗命,所带来的对罪恶人性的震动,和对基督十字架的见证。”
据报道,对“秋雨之福”教会的突袭发生在12月9日晚到10日晨,恰在12月10日“国际人权日”之前。而几乎同一天爆出的华为高管孟晚舟被加拿大拘捕的消息吸引了绝大多数中国和国际媒体中国报道的目光。在中美贸易冲突逐渐显露政治底牌的背景下,选在“国际人权日”对王怡这样一位有影响的公众人物及其领导的家庭教会采取行动, 应当不会是中国“有关部门”低水平的“误判”。其意味与几年前浙江等地拆除教堂十字架的运动式整治大不相同,最终王怡牧师和“秋雨之福”主要领导人的命运也因此更值得关注。
谢选骏指出:BBC没有报道甚至故意隐瞒的一个重大事情,就是王怡牧师在其公开布道中谴责了“欧洲出卖了耶稣”、“梵蒂冈出卖耶稣”,甚至还谴责中国和美国两大强权合作一起出卖耶稣!这使得他摆脱了里历来困扰中国教会的“洋奴”身份,其结果,可能彻底改变基督教在中国的命运,从而也使得王怡牧师成为一位世界历史性的人物。
《中国著名牧师王怡被判九年徒刑》(《纽约时报》2019年12月30日)报道:
周一公布的一份政府声明显示,中国一家秘密法庭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和非法经营等罪名,对该国最知名的基督教人士王怡判处九年徒刑。
王怡牧师是中国最大的地下教会之一秋雨圣约教会的创始人,去年12月,他和100多名教会成员一起被拘留。这是当局对未在国家登记的教堂、清真寺和寺庙的打击行动的一部分。
尽管包括其妻子蒋蓉在内的许多教友最终被释放,但王怡一直被拘留。声明显示,作为刑罚的一部分,他将被剥夺三年政治权利,并被没收5万元人民币个人财产。
王怡因在强迫堕胎、“六四”天安门事件等政治敏感性议题上敢于高调发声而出名。他还是习近平的批评者。习是中国领导人,在其任期内推行了更多的威权主义政策,并废除了任期限制。
谢选骏指出:如果说王怡牧师的布道还是一种“虚的言论”,那么他的坐牢则使得他的布道成为“是的献身”了——这样,他就不仅是“一位可能的世界历史性的人物”,而且是“真的成为一位世界历史性的人物”了。因此之故,王怡牧师可能还得好好感谢他所批判的习近平和共产党政权,因为正是他们对王怡的判刑,印证并成全了王怡丰盛的生命——王怡牧师的命运可以说是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的最新动向。中国教会自立运动正在突破中外的联合压制,带领世界历史的新方向。
【087、魏征是一位高级黑的狗官】
《魏征死前留下一册子 李世民看后大怒:给我挖坟》(2020-01-24 野史日记)报道: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皇帝都十分在意自己的形象,能够听忠臣谏言的皇帝,那可是明君。“从谏如流”是一种境界,唐太宗李世民在纳谏这一块儿就特别出名,他的言官对他说什么,他都能听进去,即便言官说话带劲儿,李世民也从来不恼。
贞观四年,李世民下令翻新一下隋朝的洛阳宫殿,方便自己没事儿时来此娱乐消遣一下,“以备巡幸”,就在这个时候,出来一个名为张玄素的言官坏他好事儿,劝阻李世民不要翻修洛阳宫殿,因为此举劳民伤财,没有意义。
李世民一听,没有生气,而是接纳了张玄素的谏言,就此终止了这件事情。——“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这事儿传了出去,听说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夸赞李世民真是一位明君。李世民听到这样的夸赞之后,觉得这样很好啊,他本来就是弑兄逼父上位,名声不太好,接受谏言的话就能被称为明君,这是好事儿。
第二年,李世民故技重施,又将去年没修成的洛阳宫殿给翻新了一下,这次装修的比上次还要豪华,很气派。这个时候果然又来了一位谏臣,劝阻李世民不要翻新洛阳宫殿了,这样不好。李世民一听这话,很开心,因为他又可以当明君了呀!于是,李世民拍着戴胄的肩膀,一脸严肃的说道:“戴胄啊,你真是好样的,咱俩非亲非故,但是你却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力劝于我,必须给你加官进爵。”说完,把修了差不多的洛阳宫殿又都给拆了。——“戴胄于我非亲,但以忠直体国,知无不言,故以官爵酬之耳。”
这件事儿又传了出去,李世民明君之名传遍京城,在民间都广为流传,这李世民心里高兴啊,他尝到了当明君的甜头了,于是,看到谁怼他,他就赶紧接受,这样一来,李世民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明君就传开了。
这时候,有一位历史名臣也发现了这件事儿,他就是魏征,魏征曾经在元宝藏、李密、李渊、李建成的手下做事,算来还是李世民的对头,好在李世民夺位后没有难为他,但是历经沧桑的魏征知道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讨好李世民,又不能丢了自己的面子,思来想去,直言进谏,既可以成全李世民的美名,也能成就自己的美名。
于是,在李世民表现出“从谏如流”时,魏征也开始了他的谏臣之路。魏征的见识和本事自然不是普通的言官可比,他对李世民的谏言选择的方式是直言不讳,言无不尽。有一次,魏征怒气冲冲的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接怼了李世民,群臣惊恐万分,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没想到李世民对魏征的进谏照单全收,听了他的谏言后哈哈大笑,还当着文武的面重赏魏征,于是李世民纳谏之名更盛,甚至流传出不少李世民害怕魏征的故事。
但是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魏征对李世民进谏的事情,虽然说的很严厉,看似很厉害,但是他说的事情其实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虚词。无非就是一些,“皇帝,你不能骄奢,要沉稳;皇帝,你不应该任人唯亲,而应该任人唯贤等等”,这些谏言,虽然表面是在斥责李世民,其实并没有说什么实质的事情,所以这些谏言李世民听了都欣然接受,因为他需要美名,同时又是写无足轻重的谏言,接受有百利无一害。
到了一些重要的事情时,魏征就不做诤臣了,也不是李世民口中的“明镜”了。例如太子李承乾的事情,李世民喜欢魏王李泰,但是群臣不支持废长立幼,所以李世民只好做出表示支持李承乾的举动,他派魏征当太子的师傅,以示对李承乾的重视。一听到涉及立储,魏征不再进谏了,赶紧装病,这种事情还进谏,一句说错,万劫不复啊。作为一位老江湖,自然不能犯这样的错误,装病不出。没想到李世民这一次咬死不放,逼于无奈之下,魏征只好当了李承乾的老师。
魏征很聪明,他虽然勉强答应了当太子老师,但是他对李世民做了一个请求,他希望李世民能够让他做一位良臣,而不是做忠臣。这个良臣就是说世世代代享受富贵,还成全了君王的美名;忠臣虽然自己有美名,但是一般都会被皇帝杀掉,给皇帝留下恶名。魏征的这番话,言外之意就是劝李世民不要杀他当昏君,一定要保住他,互相成就美名。李世民自然是明白其中深意,但是李世民心里不高兴,毕竟这样半威胁的话语,哪个皇帝都不会喜欢。
徵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魏征给自己留的后路不止这一条,他还把自己的奏折都备份后编辑成册,给了当时的史官褚遂良看,让他记录下来,这样一来,后世就可以知晓他魏征的美名了。
“徵又自录前后谏诤言辞往复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等到魏征死后,太子李承乾作乱造反,被李世民镇压,和太子一起造反的侯君集和杜正伦,都是魏征举荐的人,他自己又身为太子的老师,这让李世民浮想联翩,非常生气。后来,李世民听说了魏征死后留下了一个册子,给史官褚遂良看过,他立刻明白了魏征保留自己后世之名的想法,顿时大怒,立刻对手下人大喊:“来人,把这个贼人的坟给我挖了!!”最终,李世民在魏征死后,把他亲手为魏征写碑文的石碑给推倒了,这一次,“从谏如流”的李世民,真的是太生气了。
网民哀嚎:
MaoIsSnake 2020年01月24日 08:35
后来又重新立起来了!皇帝一时冲动,但知过能改,大赞!另外,网上有唐太宗晚年修建宫殿全纪录。结论是很有节制,基本全是改建和翻修!
谢选骏指出:唐太宗终于明白了,魏征虽然是一位高级黑的狗官,但是却能保护自己的英明——难怪1970年代的上海小流氓把到处乱搞的男性生殖器叫做“唐太宗”,一如北京改革派把到处插秧的男性生殖器叫做“毛主席”。
【088、闻一多是个混饭吃的聪明人】
《闻一多:端午是个龙的节日,它的起源远在屈原以前》(2018年6月21日 转载网络)报道:
端午那天孩子们问起粽子的起源,我当时虽乘机大讲了一顿屈原,心里却在暗笑,恐怕是帮同古人撒谎罢。不知道是为了谎的教育价值,还是自己图省事和藏拙,反正谎是撒过了,并且相当成功,因为看来孩子们的好奇心确乎得到了相当的满足。可是,孩子们好奇心的终点,便是自己好奇心的起点。自从那天起,心里常常转着一个念头:如果不相信谎,真又是甚么呢?端午真正的起源,究竟有没有法子知道呢?最后我居然得到了线索,就在那谎里。
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日:“君常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仍以五彩丝约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彩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续齐谐记》)
这传说是如何产生的,下文再谈,总之是不可信。倒是“常所遗(粽子)苦为蛟龙所窃”这句话,对于我的疑窦,不失为一个宝贵的消息。端午节最主要的两个节目。无疑是竞渡和吃粽子。这里你就该注意,竞渡用的龙舟、粽子投到水里常为蛟龙所窃,两个主要节目都与龙有关。假如不是偶合的话,恐怕整个端午节中心的意义,就该向龙的故事去探寻罢。这是第一点。
据另一传说,竞渡的风俗起于越王勾践,那也不可靠。不过吴越号称水国,说竞渡本是吴越一带的土风,总该离事实不远。这是第二点。一方面端午的两个主要节目都与龙有关,一方面至少两个节目之一.与吴越的关系特别深,如果我们再能在吴越与龙之间找出联系来,我们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吴越与龙究竟有没有联系呢?古代吴越人“断发文身”,是我们熟知的事实。这习俗的意义,据当时一位越国人自己的解释,是“处海垂之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翦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以避水神也。”(《说苑·奉使篇》)所谓“水神”便是蛟龙。原来吴越都曾经自认为蛟龙的儿子(龙子),在那个大前提下,他们想,蛟龙是害人的东西,不错,但决不会残杀自己的“骨肉”。
所以万一出了岔子,责任不该由蛟龙负。因为,他们相信,假若人们样子也长的和蛟龙一样,让蛟龙到眼就认识是自己的族类,那会有岔子出呢?这样盘算的结果,他们便把头发剪短了。浑身刺着花纹,尽量使自己真像一个“龙子”,这一来他们心里便踏实了,觉得安全真有保障。这便是吴越人断发文身的全部理论。这种十足的图腾主义式的心理,我在别处还有更详细的分析与说明。
现在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在上文所希望的吴越与龙的联系,事实上确乎存在。根据这联系推下去,我想谁都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这祭仪中半宗教,半社会性的娱乐节目。至于将粽子投到水中,本意是给蛟龙享受的,那就不用讲了。总之,端午是个龙的节日,它的起源远在屈原以前——不知道多远呢!
据《风俗通》和《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古代还有以彩丝系臂,名日“长命缕”的风俗。我们疑心彩丝系臂便是文身的变相。一则《国策》有“祝发文身错臂,瓯越之民也”的话(《赵策》二)。可见文身术应用的主要部分之一是两臂。二则文身的目的,上文已讲过,是给生命的安全作保障。彩丝系臂,在形式上既与错臂的文身术有类似的效果,而“长命缕”这名称又证明了它也具有保障生命的功能,所以我们说彩丝系臂是古代吴越人文身俗的遗留,也是不会有大错的。
于是我又恍然大悟,如今小孩们身上挂着五彩丝线缠的,或彩色绸子扎的,或染色麦草编的,种种光怪陆离的小玩意儿,原来也都是文身的替代品。文身是“以像龙子”的。竞渡与吃粽子,上文已说过,都与龙有关,现在我们又发现彩丝系臂的背景也是龙,这不又给端午是龙的节日添了一条证据么?我看为名副其实,这节日干脆叫“龙子节”得了。
我在上文好像揭穿了一个谎。但在那揭谎的工作中。我并不是没有怀着几分惋惜的心情。我早已提到谎有它的教育价值,其实不等到谎被揭穿之后,我还不觉得谎的美丽。如果明年孩子们再淡起粽子的起源,我想:我的话题还是少不了这个谎,不,我将在讲完了真之后,再告诉他们谎中的真。我将这样说:
“吃粽子这风俗真古得很啊!它的起源恐怕至少在四五千年前。那时人们的文化程度很低。你们课本中有过海南岛黎人的插图吗?他们正是那样,浑身刺绣着花纹,满脸的狞恶像。但在内心里他们实在是很可怜的。那时的人在自然势力威胁之下,常疑心某种生物或无生物有着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力量,因此他们就认定那东西为他们全族的祖先兼保护神,这便是在自己身体上和日常用具上,刻画着该图腾的形状,以图强化自己和图腾间的联系,而便于获得图腾的保护。
古代吴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龙子”的身份,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所以有那断发文身的风俗。一年一度,就在今天,他们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或裹在树叶里,一面往水里扔,献给图腾神吃,一面也自己吃。完了,还在急鼓声中(那时许没有锣)划着那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上作竞渡的游戏,给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
这一切,表面上虽很热闹,骨于里却只是在一副战栗的心情下,吁求着生命的保障。所以从冷眼旁观者看来。实在是很悲的,这便是最古端午节的意义。
一二千年的时间过去了,由于不断的暗中摸索,人们稍稍学会些控制自然的有效方法,自己也渐渐有点自信心,于是对他们的图腾神态度渐渐由献媚的,拉拢的,变为恫吓的,抗拒的,(人究竟是个狡猾的东西!)最后他居然从幼稚的,草昧的图腾文化挣扎出来了,以至几乎忘掉有过那么回事。
好了,他现在立住脚跟了,进步相当的快。人们这时赛龙舟,吃粽子,心情虽还有些紧张,但紧张中却带着点胜利的欢乐意味。他们如今是文明人啊!我们所熟习的春秋时代的吴越,便是在这个文化阶段中。
但是,莫忙乐观!刚刚对于克服自然有点把握,人又发现了,第二个仇敌一一他自己。以前人的困难是怎样求生,现在生大概不成问题,问题在怎样生得光荣。光荣感是个良心问题,然而要晓得良心是随罪恶而生的。时代一入战国,人们造下的罪孽想是太多了,屈原的良心担负不起,于是不能生得光荣,便毋宁死,于是屈原便投了汩罗!
是呀,仅仅求生的时代早过去了,端午这节日也早失去了意义。从越国到今天,应该是怎样求生得光荣的时代,如果我们还要让这节日存在,就得给他装进一个我们时代所需要的意义。
但为这意义着想,哪有比屈原的死更适当的象征?是谁首先撒的谎,说端午节起于纪念屈原,我佩服他那无上的智慧!端午,以求生始,以争取生得光荣的死终,这谎中有无限的真!
准备给孩子们讲的话,不妨到此为止。纵然这番意思,孩子还不太懂,但迟早是应当让他们懂得的,是不是?
一九四三年七月
(原载1943年7月3日昆明《生活导报》第32期,原标题为《端午节的历史教育》)
谢选骏指出:上文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1979年在硕士研究生院的时候,曾与导师余冠英先生聊天,他和我谈起闻一多。余先生知道我对神话感兴趣,就说他曾经问过闻一多先生为何研究神话,闻一多毫不避讳地告诉余冠英,就是为了弄点稿费花花……无独有偶,后来1980年代我们一群年轻人与中年神话研究者萧兵先生对话时,他也说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这是一条较无风险成名之路。看来,世界上像我这样的傻瓜确实不多——竟然会为了民族的寻根、文明的溯源,去研究神话。
【089、西蒙娜·波伏娃是变性人——人妖】
《西蒙娜·波伏娃之五 成为女人和成为自由人》(2019年12月16日 法广)报道:
[提要]波伏娃断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这就宣布了女性同男性一样,是一个自主的个体。她可以同男性一样,依照自己的理念去选择她所欲求的本质。因为她的存在同男性一样,是注定自由的。本质是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对当下存在的超越。
问:波伏娃强调女人是后天形成的,这是不是在强调,女性和男性一样,是注定自由的?
答:你看得很准确。我们一开始就强调,波伏娃探讨女性学的方法,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方法,这里有几个关键概念。人的自由选择,创造人的本质,人的超越性是人的基本属性。我们应该注意,当我们谈人的某种属性时,并不区分人的性别。波伏娃尤其强调这一点。既然男人与女人的生理差别,并不否定人的普遍性质,那么有什么理由让女人成为第二性呢?成为一个屈从于男性的低下种属呢?而男人又凭什么拥有对女人的主宰权呢?女人是后天形成的,这句话有两个层次的意义,其一,女人在后天的社会情境中,不知不觉地依从了一种价值标准,一种行为模式,这被波伏娃称为“女性气质”,这个女性气质并不是女性应该具有的气质,而是被要求的,例如女人要在同男性的交往中柔顺服从,要居家主持,操劳家庭日常生活,要养育子女,要守贞洁,在两性关系中认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一说出这些所谓女性气质,听友们会立即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包括女性在内,都在不约而同地形塑着所谓女性气质。第二层意思则是说,后天形成,这预示着女性可以自由选择社会角色,社会定位,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主体。这恰是存在哲学“存在先于本质”理论的社会实践。因为在存在主义哲学看来,人的独特性就是他的超越性,他永远不会是固定不变的物理存在,像一块石头等物品一样,而是每天都在筹划、选择着自己的活动。在波伏娃看来,男性社会最大的骗局,就是把女性对象化为物,使她们成为自己需求和攫取的物品。她是男性性要求的对象,传宗接代的工具,甚至是男人买卖的对象。总之她不是一个主动、自由的个体,也就是说她丧失了她的超越性,一个丧失了超越性的女性,实际上就丧失了她作为人的基本属性。
问:波伏娃的分析确实很深入,是一般人思考不到的。
答:确实。波伏娃不停地同各式各样的男性偏见斗争,她抨击的对象有许多相当有名的知识分子,比如蒙泰朗、莫里亚克、劳伦斯等人。比如劳伦斯这个人,他写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等等名著。他公开宣扬两性的肉体之爱至高无上,对女人主动寻求肉体快乐抱持同情和赞赏的态度。这一点使很多人认为他是宣扬妇女解放的先锋。但是波伏娃却尖锐地批评他,认为他仍是个男性至上主义者,女人是实现他心目中的那个完美世界的装饰品。波伏娃在详细描述了劳伦斯书中对两性关系的描述后指出:“我们明白为什么劳伦斯的小说被看作‘女子教育’了。女人比起男人来说,服从宇宙秩序要无比困难,因为男人是以自主的方式去服从这个秩序,而女人则需要男性作中介”。在波伏娃看来,虽然劳伦斯在他的小说中赞美男女性爱的自然和美,甚至以赞赏的口吻描写女性主动委身男性,但这种委身仍然包含着女性需要男性来引导和拯救的意味。女性即便在两性关系中采取主动,她仍然是一种不自觉的投降。波伏娃有一句名言:“自主的顺从,尤其酷似权威的决定”。所以她和许多评论家唱反调,认为:“劳伦斯给我们提供的仍然是‘真正的女人’的理想,就是说要无保留地接受他者身份的女人的理想”。
问:我想波伏娃的批评角度,和她是一位女性有关。
答:你指出这一点很重要。有时从男性的立场来看,会认为像劳伦斯这种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对女性很赞美,已经打破了男性崇拜。但是波伏娃却说:“男人选择在这个世界中生存,但不愿感到被禁闭其中,不愿面对一成不变的意义,和按实用目的制造的工具。女人却显示出原初事物的神秘,她让诗歌的气息掠过城市街道和耕作过的田野。诗歌要吸取日常散文之外存在的东西,女人是身上蕴藏着深广的诗意的实体。男人把自己不愿成为的一切都投射到女人的身上,女人像梦,对男人而言,梦是最内在又最外在的在场,是他不愿要,不愿意做,却又渴望而不能达到的东西”。这段话说得很精彩。波伏娃深知女人的价值,而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女性在男性那里,即便被当作诗歌,也是男性世界的装饰。不过听友们不要误会,波伏娃是在宣扬女性男性化。她对女人的诗歌地位其实是很欣赏的,只是她作为一个哲学家,太清醒冷静得有点可怕。我们要明白她的分析,却仍可以欣赏女性美带给世界的丰富。只是当我们欣赏这种女性美时,不是站在一个顽固的男性立场,而是站在一个普遍人性的立场,对社会传统中压迫、欺凌、贬低女性地位的行为,持坚定的批判态度。
问:我很同意波伏娃的立场和方法,但时代毕竟不同了,女性地位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
答:是这种情况。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法国女性获取选举权是很晚的事儿,波伏娃写作《第二性》时,法国妇女刚刚开始获得一些社会地位,但是波伏娃那时就指出,妇女在公民权上获取的自由,若不能伴随经济独立,就仍然是抽象的。她说:“妻子或者妓女并没有因为手中有投票权就从男性那里解放出来。女人正是通过工作,跨越了与男性隔离的大部分距离。只有工作才能保证她的具体自由”。为什么呢?从哲学角度上看,正像波伏娃指出的:“作为生产者和主动的人,妇女便重新获得了超越性,她在自己的计划中,具体地确认为主体”。她的意思是说,在工作中,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是作为平等的个体出现,虽然每一个人的独特个性是唯一的,但在工作中这种唯一性必需得到别人承认。我们需要承认他人的自由,从而获得我们自身的自由。一个女性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她分享普遍的人的超越性。所以她的主体自由,成为了男性要获取主体自由的必要条件。一个奴役女性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自由社会,因为奴役女性实际上表示了男性自由的缺失。波伏娃说:“所有的人都是自由的,而我们一旦与他人交往,我们就体验到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想忽略这些自由人,我们自己的存在就被挤压而成为不自由的”。所以波伏娃的结论是,成为女人不是成为依照男性社会的标准,具备女性气质,而是承担自由的责任,做女人,做一个自由的女人。
谢选骏指出:如果西蒙娜·波伏娃真的这么肯定地断言过“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那么这位一般认为的法国“女人”,可能自己就是一位“后天形成的女人”了!后天形成的女人,不就是变性人吗?“后天形成的女人”,在泰国被叫做“人妖”,在法国叫做什么呢?叫做“波伏娃”吗?
【090、新加坡杂种李光耀为何赞成杀人——纪念六四屠杀28周年之十七】
网文《西媒:武力解决六四或许是唯一历史选择》为杀人放火辩护说:
每年的六月四日,中国都会因为1989年的这一天发生的事件而进入极度敏感期。细究其原因,最大症结无疑是在于当时采取的武力镇压手段是否得当或怎样评价上。
综合媒体6月4日报道,二十八年前发生在中国的八九事件,其实只是中国当代史上无数悲剧中的一个,甚至可以被认为是很小的一个。因为无论持续时间、发动规模、死伤人数上,都与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带给中国民族惨烈的伤害无法相提并论,其至今被中共视为洪水猛兽的原因,还是源于由此带给中国人剧烈的心理冲击和意识巨变。
六四的代价,是该事件中的任何一方都是输家。学生自然在镇压中惨败,中共的改革派也纷纷出局。但碾压学生身体与思想的中共自身,其合法性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也因此受到彻底的质疑和挑战。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唯一一次被迫停滞长达两年之久,此前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完全逆转。
必须承认,在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案中,使用武力都是代价最高的,但未必错误。
改革开放保卫战
改革开放是中国自1840年以来最为成功的一次现代化尝试。能够在今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0%到50%之间,国民人均GDP超过八千美元,距世界银行人均一万美元即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标准不过一步之遥(预计2020年)等局面,都是由改革开放带来。
当前,中国发展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二对外投资国、210种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财富五百强里,中国110家企业入榜,仅次于美国,高铁里程超过世界三分之二。同时,中国的移动网络支付额是美国的五十倍、人民币尚未自由兑换就已经获得特别提款权、全球十大银行中,中国有四家,全球十大港口中,中国更是拥有八个。
军事上,中国成长为除美国之外唯一拥有两艘航母的大国,也是唯一独立拥有太空站的国家。每年出国旅游的国人超过1.2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更是高达不可思议的44亿人次。
综合这些数据,可以说中国正处于全面超越西方的阶段,日新月异,也都必须归功于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因此,有观点认为,假设中国共产党在89六四上成为失败一方,中国肯定不会再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今天的辉煌成就。
实行西方民主一定是灾难?
有分析指出,中国如果在上世纪90年代初,如同前苏联和东欧一样采用西方的民主制度,以当时中国的条件和西方的历史发展为鉴,答案则是不仅会失败,更将是一场灾难。
理由之一,是1989年的中国,人均GDP是不足四百美元的赤贫国家。同时中国的城市化率不到20%,依然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国家。当时的中国刚刚从文革中走出来不过十年,文革的影响依然巨大。中国的法治建设刚刚起步,还有非常重要一点的是,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帝国形态的多民族国家。
根据西方的民主理论,“没有中产阶级就没有民主”(摩尔),这是民主制度必需的经济基础。今天当西方由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智能技术进步导致的中产阶级萎缩之时,西方极端的左、右政治力量立即迅速崛起就是明证。而1989年时的中国作为农业国家,没有发展民主的经济基础。
其次是法制建设。美国学者福山在《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一书中考察了西方的民主发展史,指出了必先有法治,才有民主获得成功的土壤。由此反观中国,不用说1989年,即便当今的中国,其根深蒂固的专制党国性质,使得法制依然在凌驾于其上的中共政府制约下,没有良好发展的前景。因此,新加坡已故前总理李光耀就认为,一个没有中产阶级、法治建设刚刚起步、没有完成工业化还是一个多民族的中国,不会成为西方式民主国家。李光耀还表示,中共对八九事件的处理方式,实际上把中国从动乱浩劫中解救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把一个贫穷弹丸之地新加坡成功带入最发达国家行列、备受美国历代领导人尊敬的李光耀,会多次公开称赞中国的六四处理方式。他还就此预言称:“中国不会成为一个自由的西方式民主国家,否則就会崩溃。”
道德沦丧是工业化阶段必然现象
当前,许多反对者认为镇压六四导致了中国的大规模腐败和道德沦丧、信仰缺失。但事实上,中国1992年重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这些问题和六四处理并没有内在关系。而是一个国家工业化阶段的必然现象。
美国工业化阶段是其两百多年历史上最腐败的时期,也是像目前的中国一样,假冒伪劣横行,拜金主义至上,所以也被后世称为"镀金时代"。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等皆不例外。
根据总部在德国的透明国际排名,今天的印度、俄罗斯、泰国、印尼、墨西哥、巴西、乌克兰等转型国家,腐败都非常严重,而且多数都超过中国,原因就在于此。
至于是否道德沦丧,如果看一看2008年汶川地震时,中国的灾区民众主动无偿献血,出租车司机免费载客,很多中国人自发前往救助和援助的景象,比起2005年美国发生卡特琳娜飓风灾害时出现的灾区陷入无政府状态,劫匪横行,当着警卫队和警察的面大肆烧杀抢掠和强奸局面,反而要优秀得不可相提并论。
执政理念改观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每一次历史灾难都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六四之后,中共得以进行深刻反思,在很多方面做出了改进。一是彻底从革命型政党、意识形态政党和理想主义色彩的政党转型为执政党。二是把一切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这包括更谨慎地处理经济问题、更迅速地回应民意、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让知识精英分享更多成果、以及效仿西方应对民众抗议建立武警体系。三是完成了权力交接的制度化。
正是这三个方面的改进,八九之后中国共产党党内再也没有路线之争,也没有出现最高领导层的分裂和对抗,知识群体对体制的认同感上升。政治上的稳定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前提。从而确保近三十年来再也没有出现八十年代频繁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动荡。
从大历史的角度,一个国家转型的时候最易导致各种矛盾激化,有时矛盾就是无法调和,就难于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未来,只能以不得已的方式来应对,这是一个国家转型不得不付出的成本,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不得不经历的一个"坎",是迫不得已但也是正确的历史选择。
谢选骏指出:新加坡的李光耀是华人和南洋土著杂交的下来的,却又受过英国教育,他为何赞成杀人呢?因为他是一个不信上帝的怪胎。据我观察,基督教不一定导致民主,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基督教就不会成为健全的民主国家。这是因为,基督教甚至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尤其是什叶派),本质上都是无政府主义的信仰,它们大致认为人性邪恶,政府都是由坏蛋组成的……在这观念之下,政府很难垄断权力,把自己化妆成“伟大光荣正确”的魔鬼。所以,民主才可能变得健康。不信看看,没有基督教的日本、韩国、台湾、泰国,民主制度都是摇摇欲坠的。而新加坡也不例外。所以新加坡杂种李光耀赞成杀人,不是“出乎意料之外”,而是“入乎情理之中”。
【091、轧人脚趾的物理学说】
《你不知道的霍金:最爱用轮椅轧人脚趾头》(2018年3月15日 转载齐鲁晚报)报道:
被誉为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的斯蒂芬·威廉·霍金今天与世长辞,享年76岁。
据英国《卫报》报道,霍金的突然去世已经得到其子女的证实。
霍金生前曾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霍金的孩子的声明中写道,“他的勇气、坚持以及他的杰出及幽默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人”。声明中写道,“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声明还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杰出的人,他的工作和遗产将继续流传于世”。
霍金厉害在哪里?
霍金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是英国最崇高的教授职位。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曾先后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1965年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1974年,霍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阐述了自己的新发现——黑洞是有辐射的。该论文被称为“物理学史上最深刻的论文之一”。
1988年,霍金的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出版,该书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解答了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没有边界?许多中国人正是通过这本书开始了解霍金教授。
霍金得的是什么病
霍金童年时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但喜欢设计复杂的玩具。
他于1959年在牛津取得自然科学一级荣誉学士学位,20岁往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
霍金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渐冻症),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唯一能动的只有两只眼睛和三根手指。后来连说话也只能利用贴在脸上的传感器感应脸颊肌肉运动来打字,再用电脑发声。每两个句子之间,以电脑不断发出的细微“滴——滴——”声间隔。
1963年,22岁的霍金被诊断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医生当时认为,他只能存活2-3年。然而,医生的预测并不准确,霍金继续进行他的科研工作,结了两次婚,并育有三个孩子。
霍金的前妻简恩服事、照顾霍金25年之久,一天24小时、一周七天看护他,推着轮椅带他到各地旅行,还要照顾几个孩子、操持其它家务。25年的时间,她看着他从默默无闻的研究生变成“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此后病情一直不断恶化,1969年他被迫坐上了轮椅。但霍金并没有因此消沉,他甚至喜欢上了“轮椅飙车”这项运动,经常把电动轮椅开到全速档,疾驶到马路中间,享受助理被吓坏的表情。
他有一个特殊的“爱好”,据美国《野兽日报》报道,霍金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用轮椅轧过讨厌的人的脚趾头。在1976年的一次英国皇家宴会中,英国王子查尔斯就不幸中招,霍金轧过他的脚趾之后,还高兴地开着轮椅在地上转了一圈……
在自己的自传里,霍金也曾写过: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没有轧过撒切尔夫人的脚趾。
最近有一款叫做“科学家格斗”的游戏风靡网络,在游戏里,霍金先生把一驾轮椅使得出神入化。
据悉霍金所得的这个疾病尚无有效疗法,患者在疾病晚期会完全失去行动能力,最终可能因无法呼吸而死亡。
霍金的预言
霍金在2011年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Think访谈时,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
霍金表示,人类如果想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迟早会灭亡。至于这个时间期限,霍金预言,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此消息一出,引起坊间热议。
2017年为英国BBC录制纪录片《探索新地球》。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11月6日表示,技术有望逆转工业化对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于消除疾病和贫困,但人工智能需要加以控制。
2017年11月,霍金预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将变成“火球”。
霍金近年力撑安乐死,主张人们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死。霍金近日受访时透露,若觉得已对世界再无贡献,或成为至爱的负累,他会考虑用"协助自杀"(Assisted Suicide)的方式,结束生命。
霍金客串过很多电影
身为物理学家的霍金曾客串过多部影视作品,最具知名度的应该是在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本色出演。
他以客座教授的名义来到谢尔顿所在的大学授课几周,指出了谢尔顿辛辛苦苦做出的研究中的错误。看着倒地的谢尔顿,霍金还淡定吐槽:“又一个晕倒粉”,这还成为了剧中的经典片段之一。
他的故事也被翻拍成电影,例如《万有理论》和《霍金的故事》。
霍金的“荧幕秀”也不少。
1992年他在电影《星际迷航:下一代》献上自己的荧屏“处女秀”,客串自己,与扮演牛顿、爱因斯坦的演员一起打牌。
除了这些,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和《飞出个未来》中霍金也是本色出演,并亲自配音,十分厉害了。
霍金还是梦露粉,据透露,霍金的房间挂满了梦露的海报,60岁生日时还请来了梦露的Coser助兴。“如果真给我一台时间机,”霍金说,“首先我要拜访的就是风华正茂的玛丽莲·梦露,或将望远镜转向宇宙的伽利略。”
跨界玩摇滚的霍金
作为享誉全球的物理家,史蒂芬·霍金可谓是个不折不扣的"Slash ",不仅横跨物理学界,宇宙学界, 写作出书,拍电影,广告和纪录片……
早在1994年,霍金就在该乐队的专辑《藩篱之钟》中献声。“我喜欢各种各样的音乐,流行乐、古典乐、摇滚乐、歌剧……”
唱歌是他的三大爱好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物理和打赌。虽然他的赌运并不怎么样。曾经参与三次有关黑洞的赌局,霍金全都输了。
虽然因为疾病已不能发声,但在1994年,他利用电子发声器献声,和英国大神级迷幻摇滚乐团Pink Floyd合作录制了摇滚作品“Keep Talking”。
“Keep Talking”专辑的封面,充满了迷幻色彩
在歌中,霍金通过电子语音合成器说了这么两段话:
“千百年来,人类像动物一样生活。但突然我们的想象力被释放了出来,那就是我们学会了讲话。”
“没有必要这样的冷漠,所有我们需要做的是确定我们在保持交流。”
这两段话突出表现了在霍金心中,人与人之间交流是无比重要的,交流是一切的起点。
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霍金还是各种科学和社会活动的常客。
比如2007年,霍金为了激起人们对太空飞行的兴趣以及展现残疾人士的潜能,他亲自参与了零引力飞行实验。
还参加了2014年风靡一时的冰桶挑战,呼吁人们关爱渐冻人。
当然了,霍金教授本人是没有被冰水浇的,代替他的是教授的孩子们,但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霍金面对人生的乐观和豁达。如果要用两个词来形容霍金教授的话,我想这两个词再贴切不过了:那就是人生乐,学术高。
霍金与中国的渊源
霍金曾于1985年和2002年两次来中国。
2006年6月,他应好友、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之邀,来北京参加2006年国际弦理论大会。6月19日,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一场学术演讲,竟然有逾6000人到场聆听,创下了国际物理史学术讲演会的听众人数之最。
2016年4月12日,霍金在新浪开通自己的微博并先后发布了两条状态,分别介绍自己如何与中国结缘以及未来的“突破射星”计划中的纳米飞行器。
一石激起千层浪,微博发出后不久便迅速引爆网络。短短两天,霍金就收获了300多万粉丝和50多万条评论,其热度恐怕连当红明星也会自叹不如。
而他在微博的日期永远留在了2017年,与歌手王俊凯的对话。
网友都说,霍金只是去了另一个空间!
霍金这些经典语录
“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
“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把宇宙整个明白(路人甲:‘霍金是东北的?’)——它为何如此,它为何存在。”
“在我21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
“如果生活没有了乐趣,那将是一场悲剧。”
“永恒是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对尽头而言。”
贴在霍金办公室墙上,有这样一段话:
大意是:
不管在什么时候
我们都不能忘记头顶的星空
要永葆好奇
永远前进
今天也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诞辰日(1879年出生)。而霍金的出生日(1942年1月8日),则是另一位科学家伽利略逝世(1642年1月8日)300周年的日子。
即使一生被禁锢在轮椅上,身体动弹不得,他依然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鲜活可爱,值得好奇与惊叹。
都说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他出生的那天,是伽利略去世的日子,他离开的那天,是爱因斯坦的诞辰。
今天会不会在世界的哪个小角落里,有一个新的小生命的诞生,在往后的日子里,继续未探索完的宇宙之谜。
谢选骏指出:上文只知霍金喜欢轧人脚趾,不知其物理学说也是轧人脚趾的物理恶作剧。按照人格心理学,心理变态的人,其理论也是变态的。喜欢轧人脚趾的霍金,其理论怎么可能不是在企图“轧人脚趾”的恶作剧呢?霍金显然衷心希望,比他优秀的人都变成和他一样无法行走的瘫子,他的物理学说显然也是服务于这个恶作剧的动机的。所以他极力否认上帝和耶稣基督的救恩。其实要是没有神的怜悯,谁来照顾他的一生呢?
【092、严家其就是体制内的魏京生】
《万润南回首六四》(2019年5月16日 法广)报道:
(一)不能光轰油门不踩刹车
30年前,中国卷入一场空前的要求政治改革的巨大风暴。在北京,中国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家万润南欲促天安门广场绝食学生与当局和解,危险时刻参与了中共建政以来那段罕见的有可能改变中国当代历史的历史。费尽口舌,无力回天,李鹏投机,学生不撤,知识分子发表宣言要求终结独裁统治……邓小平最终失去方寸,下令开枪镇压,万润南被中共当作天安门黑手通缉捉拿。流亡30年后,万润南在巴黎南郊自己精心耕耘的花园里,回首六四经历,思考中国前程。
法广:您是八十年代中国罕有的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一位杰出的民营企业家,用杰出形容并不过分,这几乎是当时许多媒体报道四通时形容四通领袖的通用说法,您创办了四通,开辟了一条"民营经济三分天下"的独特道路,您最早并未直接介入八九年那场民主运动,最后卷入得很深 。今天回首往事,有何感想有无遗憾?
万润南:八九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许多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文革结束之后,邓小平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胡耀邦赵紫阳两员改革派大将主持下,可以说迎来了中共建政以来最好的十年,但是最后终结在一场流血冲突中,非常遗憾。个人的遗憾又算什么呢?我总讲,我们能办四通,成为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是那个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机会。没有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就不会有民营企业发展的小气候。当时北京、海淀区的地方领导,也是实事求是,扶持帮助我们,才造就了四通的成功。在八五年的治理整顿中,我们经受了严酷的考验。然后才从整个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IT企业。四通成立五年,每年都是百分之三百的增长,八八年的经营规模已经超过十亿。海外有评论说:这是中国十年改革最杰出的成果之一。很可惜,八九年终止了这样一个黄金发展期,四通的命运也开始了逆转。不光是我们,整个时代、整个国家的命运都是一个逆转。包括邓小平本人。他领导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以说相当成功,也开始有政治改革方面的设想。比如废除终身制,就是邓小平政改的一个重要成果。因为八九年的流血镇压,把他的历史定位从改革功臣逆转为千古罪人。至于我们为什么要介入,当时我们努力的目标就是希望事件能够和平解决,这从整个国家,从改革事业,从我们四通的命运着想,和平解决是最好的结果。因为改革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双轨制,一些人利用双轨制官倒,利用权力来发财,改革引起了经济收入的差距,但那个差距跟现在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但老百姓中间,确实存在着普遍的不满情绪,尤其是对于利用权力来获取利益感到愤慨。而学生是社会当中最敏感的一个群体,他们感受到了这种不满,一有机会就会宣泄出来。可以说,改革当中积累的这些问题是火药,胡耀邦先生的逝世是一个导火索。胡耀邦之死点燃了这个火药桶,学生就冲在前头,开始上街游行了。
法广:您曾在香港出版的大作《商海云帆 四通故事》一书中透露,一开始您并未参与,您认为企业应当起到另外的作用。后来局势越来越危险,四通参与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在最后关头,您的岳父,原中纪委书记、退居二线的中顾委委员李昌预感会发生流血冲突,要求您亲自出面说服学生,您与全国七十多所高校的学生代表协商,希望学生退出广场,最终无济于事。为什么无法说服他们退出广场呢?
万润南:是的,运动早期我们并没有介入。我对员工说,企业有企业的责任。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支持的同情的,要尽力去帮助他们,但我们自己不要介入。一个社会,要有角色分工。整个社会是一台大戏,每个人要演好自己的角色。企业的角色是什么呢?企业的角色是创造财富,是社会的稳定因素。当社会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我们的责任是设法去解决这些冲突。我们要去熄火救火,而不是去添柴加油煽火。如果说一场运动中,有人是踩油门的,有人是踩刹车的,有人是点火的,有人是熄火的,我们扮演的是踩刹车,是浇水救火这么一个角色。所以当我们周边许多公司的老总亲自带领员工上街的时候,我没有这样做。而且我希望员工在上班时间也不能这么做。当时还招致员工对我的批评。他们联名给我写信,批评我置身事外。我对大家说:"我们的血要热,头脑要冷",后来又加了一句:"骨头要硬"。我们一开始并没有直接介入。后来宣布戒严了,部队坦克进城了,李玉父亲李昌,我的岳父大人,他非常担心发生流血冲突,希望我介入。李老跟别的共产党干部不一样,他是一二九学运出身。可以说,在八九年的学生领袖身上,他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一二九学运当中,他担任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国总队队长,大概相当于八九年的全国高自联主席吧。所以,当他看到学生如果一直留在广场,可能会引发流血冲突,而他为之奋斗的这个政权很可能要对年轻人开枪,他心里的那种纠结,不安,可想而知。他那时找了很多人,直接找过赵,找过李鹏,找过中顾委的元老,找过部队的退休将领,想方设法一定要避免流血冲突。当然,他为这件事差点被中共开除党籍。他也找到我,希望我做学生的工作,适时撤出广场,避免流血冲突。当时我们四通已经在大学生当中比较有影响。我先后去过十几所高校演讲,主要讲四通的企业发展、公司文化、经营理念。认为现在应该提倡"学而优则商"。我说中国的旧传统是"学而优则仕",但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一流学生去从商,二流学生做学问,三流学生才去当官。《瞭望》以此为题做了长篇报道。所以李老希望我去说服学生,劝学生赶紧撤离广场,避免发生流血冲突。我义无反顾地同意了,觉得应该也值得去试一下。因为一个企业发展,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如果真发生了流血冲突,原来的社会环境就会破坏殆尽,对我们企业今后的发展是灾难。当我们和学生初次接触之后,海淀区委书记张福森24日凌晨两点敲我的门,劝说我不要介入。他说在处理学运的问题上,看来赵跟邓有不同的意见。他按照中共权力运作的逻辑 ,认为"如果赵跟邓意见不同,我们还是要支持邓啊"。我当时对他说:避免流血冲突,这是最大的事情,如果一旦发生了流血冲突,改革开放就完了,邓的一世英名也毁了。我们反对开枪镇压,劝导学生离开广场,不仅为了自己好,为了学生好,为改革好,为赵好,也是为邓好。
法广:我们知道,您最后全身心地介入了,您曾经说过:您"在1989年做的最有意义的两件事情",一件约见北大、清华等广场上75所院校的学生代表开会商讨撤退;另一件您亲自出手做的事,就是促成“人大常委五十七人上书要求召开常委紧急会议”。但是这场运动的结果是一场悲剧。您其实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也没有说服学生退出广场,三十年来,您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我现在想了解的是,在您看来,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那些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万润南:为什么我们的努力不能成功。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学生领袖已失去了对广场的控制力。当时有两次,一次是在四通,一次是在国际饭店,我们找了几十所大学的学生头头协商,在会上,可以说他们都被说服了,但他们一回到广场就被更激进的情绪包围了。我给他们讲,其实你们永远是嗓门低的要服从嗓门高的,理性的要服从激进的,谁喊得口号最激进,谁就有领导权。当群众运动起来的时候,一方面要有人推动,要有人热情似火,猛踩油门,制造高潮。但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人冷静,在关键的时候要踩刹车。如果光有人踩油门,没有人踩刹车,最后一定是车毁人亡。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中共党内当时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想法,这也使得我们的努力难以成功的。如果一开始就一种声音,也好办。如果完全按照赵的办法,是最佳选择,这将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如果一直按照邓的调子,也可以。改革派会暂时受挫,但不至于全军覆没。当上面有两种不同声音的时候,下面就无所适从了,而且一些政治投机者就有了运作的空间。李鹏就是这样的政治投机者。5月23日,我们本来已经说服学生,说好我们就在当天晚上十二点全部撤出广场,我们写好了一个宣言,提出"撤销戒严,军队回去,学生撤离,恢复秩序",学生代表都签名了,许多大学的教授公开出来支持。我们把这个活动叫做"凯旋在子夜",北京大报几十家记者都来了,这一联合签署的倡议书准备同时在几十家报纸上发表。最后李鹏下令不让登。学生要撤离广场这样一个报道不让登,呼吁撤离广场不让报道,居心何在?对李鹏来讲,只有把事态闹僵搞大,他才可以捞取最大的政治利益。这样,镇压才有借口,赵就必须下台。因此,当邓和赵对学运处理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就给李鹏一伙搞政治投机提供了机会。
法广:您在书中提出几个时间点,这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影响或者导致了事件的最终结果,包括当局的四二六社论、学生的绝食抗争,知识分子的五一七宣言,包括赵紫阳总书记在会见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时候披露中共的最高决策者仍然是邓小平的那场电视直播谈话,您一直这样看吗?
万润南:从头来看,八九年四一五胡耀邦去世,引爆了民众的不满情绪。学生开始写大字报抗议,包括针对赵针对邓,提出反官倒的口号等等。赵在胡耀邦追悼会上,悼词的内容把握,处理得相当不错,大家的情绪已经缓解一些。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赵认为没有什么事情了,去朝鲜访问了。如果那时候,赵一直在第一线指挥,就没有四二六社论。可以说,第一个转折点,把运动激化起来的就是四二六社论。四二六社论怎么来的?李鹏、陈希同、何东昌去邓那里汇报学运的情况,邓就说了一些看法。我们知道,你怎么汇报,怎么喂料,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反应。赵紫阳去朝鲜访问的时候,中央的工作委托李鹏主持,实际上,第一把火就是李鹏点的。他带着这些人去给邓小平汇报,往这种方向引导,邓表态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这个调子一出来,就激化了矛盾。直接后果就是四二七大游行。学生不买账,我们的爱国民主运动怎么会是动乱呢?应该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游行仍然相当理性,当时的专政部门的警察也表现得相当克制。游行完了,一个高潮过去了。有一点很重要,北京高校的学生准备在四二七游行成功的基础上,坚持到五四,纪念青年学生运动七十周年,在高潮中告一段落,然后开始复课。赵紫阳访问朝鲜回来后,发表了纪念五四讲话,坚持理性协商,在法制轨道上解决问题,讲得很好,气氛开始和缓,但五月十三日学生开始了绝食。我个人认为,如果群众的激进情绪左右一场运动,最后一定导致一场悲剧。本来有可能解决的问题,也会错失良机。赵紫阳要求在理性的、法制轨道上解决问题,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了。学生要求对话,对话也进行了呀,而且在几个渠道进行,北京市有一个渠道,统战部阎明复有一个渠道,教育部也有一个渠道。学生绝食后,要求对话,并且要电视直播。赵主持的当局都同意了,对话了,也直播了。这才有吾尔开希当面训斥李鹏的场面,全国人民都看到了。我的看法是,学生提出了要求,当局也同意并安排了,是希望学生能够结束抗争局面。但学生方面做不到,实际上在抗争现场谁也指挥不了。后来我体会到,作为一个成熟的反对力量,不仅要有发动群众起来抗争的能力,而且要有让抗争暂时停止跟对方妥协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不成熟的反对力量,就不可能与当局形成良性互动,最终一定是一场悲剧。后来我们出国后,我去过东欧访问,去过波兰,当时非常感慨,为什么波兰民主转型成功了,就是因为波兰团结工会不仅有能力发动工人大罢工,而且有能力让罢工结束。所以才能跟军政府坐下来谈判,然后才有圆桌会议,才有波兰的民主转型。如果说我们的学生运动只能把学生鼓动到广场,没有能力让他们撤出广场,那么这个政治对话就无法进行下去。
法广:改革派大将赵紫阳这时候面临的处境很复杂,他一方面要应对学生的要求,一方面要协调事实上正在分裂的党内,反对用武力镇压和平抗议的民众。在您看来,当整个局面激化以后,邓小平还在支持赵吗?赵紫阳是从什么时候起,彻底失去了邓的信任?
万润南:我记得五月十四号的时候,矛盾还没有激化,赵还能见到邓。邓这个人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他当时的想法只要你能让学生运动停下来,结束这个局面就是好办法。五月十六号,赵与戈尔巴乔夫见面的时候,赵说,中共中央有一个决定,重大的问题,最后的决策者还是邓。我现在觉得,赵把这个问题捅出来,实际上非常不利于邓处理当时的局面。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我听到几种情况,第一,邓办要求赵在会见戈尔巴乔夫的时候,向对方通报一下这种情况,据说以前在党与党交流的时候有这种惯例。还有一种情况,邓小平先跟戈尔巴乔夫见的面,邓见面的时候就宣布,中苏关系交恶以来,第一次实现了两党最高领导人首次见面。戈尔巴乔夫那时候还没见到赵,他就有一个疑问,我们还没有见中共总书记,怎么就宣布实现了两党最高领导人和解呢?所以就要求赵见面的时候说明一下这个情况。我相信这都是事实,这本身也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是这段话是在新闻中直播出去的。在当时的时间点,这就有了问题。因为学生当时的主要诉求是要当局撤回四二六社论中对学运的定性。赵准备接受学生的要求,并表示由他承担责任。因为李鹏、姚依林的作梗,常委会无法形成共识。现在向全国人民宣布:四二六社论是邓定的调,当局不愿意改正,是因为最高决策者是邓,需要邓做最后决定。这无异于引火烧邓。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其实保守派陈云李鹏他们一直想把赵搞下来,在高层鼎力支持赵的只有一个邓。现在这样做,不等于是挥刀自宫吗?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听到这段直播,觉得坏了,这样一来,局面就不可收拾了。而且紧接着就有《五一七宣言》,提出打到中国的独裁者、太上皇,直接把矛头对准邓小平。我后来跟发起人严家祺问过这件事,家祺说他不后悔。这当然不是一个后悔不后悔的问题,一方面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听到了在总书记上头还有一个太上皇,坚决反对。不可忍受,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但政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我认为这件事是一个转折点,就是把五四之后短暂出现的对话气氛急剧变调了。五一七宣言发表,所有的矛头立即对准邓小平,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到处出现了都在砸小瓶子的情景,这等于把邓小平也逼到了死角。
法广:您坚持认为学生的诉求没有错,但当时那种局面有点就像是被绑上了战车,不可遏止地越来越激进,向深渊滑去,最后终于发生了流血冲突?或者说,即便是在那种情况下,仍然有种刹车的可能呢?
万润南:五一九当局宣布戒严,赵就下台了,时间上前后紧挨着。后面还有没有避免流血冲突的可能呢?戒严了,但是戒严部队迟迟进不来,大家的情绪很激烈,市民和学生一起上街挡军车。从宣布戒严到六四屠杀,期间有二十多天时间。如果我们在此期间撤出广场,也还可以和平结束,起码会不流血冲突。我当时全力介入也是在戒严之后,可以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希望军队撤出,学生撤离,避免流血。这场运动的前一阶段我们一直是旁观者,我们就是在最后关头才介入的。我们没有去游行,去绝食,去静坐,也没有参与五一七宣言,只是到了局面不可收拾的时候才介入,希望这场运动能够有一个和平的收场。最后大家都看到了一个最坏的结局:流血了,改革派全军覆没,保守派全面复辟。
(二)成也小平败也小平
八十年代被视为中共建政以来出现的一个极其罕见的"光明年代",然而"光明年代"却倒在"八九六四"的血泊中。如果说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出毛泽东的"中世纪",动了这个新时代,邓却在八九年亲手抹杀了一线光明?如何看邓小平在八九六四所起的作用,他个人的历史定位,以及六四事件与习近平时代的因果关系?万润南继续为我们回首八九六四,解读中国命运。
法广:三十年前一场伟大的民主运动在血泊中结束,实际上的中共最高领导人邓小平下令镇压,枪声终结了他亲自开启的一场中共治下史无前例的改革。关于邓小平的历史角色或者定位的问题,您有什么思考?
万润南:十年改革邓小平是旷古功臣,八九年邓小平却成为历史罪人。从整个中共的历史看,邓小平确实如毛所言:人才难得。和其他中共领导人比较,邓小平不仅有政治眼光,而且有政治智慧。当然,他有自己的局限。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小平中兴",八九年却成为六四镇压的千古罪人。可以说,成也小平,败也小平。八十年代的这个好时代的领军人物是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是他的左膀右臂。
八九年发生的事情,某种意义讲,邓小平有机会走向更伟大。可惜他没有抓住机会,结果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时间过去了三十年,现在再重新审视当年的局势,我认为有三种可能,如果按上中下来分:上策是邓小平在最后关头放手,按照赵紫阳提出的在民主和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当时我们几乎已经看到了这种可能。民心、军心、党心,几乎都在改革派这边。而且广场上的学生已经非常疲倦,不需要采取极端办法,学潮就可以和平结束。结果邓严重错估了形势,没有采取赵紫阳提出的那种理性解决的办法,导致了最坏的结果。
政治是一个妥协的艺术。共产党内部就有保守派。改革派的领袖是邓小平,胡、赵是两员大将,当然还有一大批,包括阎明复,胡启立,项南,习仲勋……等等,可以说兵强马壮、大将如云。创造八十年代黄金十年的,就是以邓为首的改革派阵营。保守派是陈云、姚依林、李鹏、王震等等,他们是反对改革的。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邓小平搞特区,南巡,去深圳,陈云从来就没有去过,也就是说他从内心深处是反对的,他也不掩饰自己的观点。我的一个校友,学长杨继绳写过一本『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讲到这个情况,他认为八十年代不是一言堂,而是双峰政治,就是有两个司令部。一个是邓,一个是陈。逢双改革派推进一步,逢单保守派反扑一下。八十年代,一边要改革,一边要对付保守派。到八九年,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的改革已经进行不下去了。八九年学生运动,为改革派提供了一个推动政治改革的机会。可惜邓错估形势,采取武力镇压的下策,让保守派得逞,改革派几乎全军覆没。
有没有第三种可能,有没有一个中策呢?当时赵阵营在处理与邓的关系上如果更多考虑一些呢?我最近看吴伟写的有关政治改革的书,推动政治改革确实不易,他们有一个说法,就是要和邓小平"对表"。做任何事情有轻重缓急,先后次序,所以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把握什么样的火候,如果稍有错位,一锅菜就砸了。所以要跟邓小平对表,这个意思很重要,就是要按照邓的时间表来把控改革的节奏。我们再设想一下,如果赵阵营在处理与邓的关系上,按照他一贯的方式,暂时的妥协,是否也是一种解决办法?我认为赵与戈尔巴乔夫的谈话,实际效果是把群众的怒火转移到邓的身上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败笔。有朋友认为六四是邓小平借机搞了一个政变。但我们从常理来看:邓要搞什么政变?实际上他是共产党最高决策者。而且内部有一个说法,赵去朝鲜之前,邓跟他讲,你回来之后就把军委主席交给你。邓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里有一个背景,保守派对赵攻击得非常凶猛,他们抓住闯价格关不放。但是邓很清楚,赵是代他受过。闯价格关是邓下的决心,赵只是一个执行者。在这个问题上,陈云、姚依林、李鹏他们,一直抓住不放,想搞掉赵,夺得经济工作的领导权。邓当然心知肚明,所以鼎力支持赵的,就是邓。赵去朝鲜前,邓说那番话,有人说是为了搞政变麻痹赵。这种说法超出我们常人所能理解的范围了。邓几乎拥有绝对权力,需要搞这种小动作吗?所以我认为邓准备把军委主席交给赵,不是虚晃一枪。如此说来,在赵会晤戈尔巴乔夫发表那番讲话之前,邓赵关系没有出问题。出问题就是在这个讲话之后。我看到有些人就这件事问到赵,赵回答说没有想到过这么一个结果。我认为在具体安排这件事情上,准备讲话的过程显然欠考虑。什么时候说,在什么场合说,什么时间说,是公开还是内部的,这都是政治,同样一句话,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讲,后果就会不一样。有人说:如果邓对赵的支持坚持到底该多好?但这里头要有一个前提,邓赵的关系不要发生裂变。由于学生的不妥协,赵阵营很难办。由于邓赵关系生变,群众的怒火烧到邓,邓很难办。结果导致了最坏的选择:邓成为历史罪人,改革派几乎全军覆没。这对中国,对邓,对赵,对改革派阵营,对学生运动,都是一个悲剧,唯一高兴的,就是保守派。
法广:您认为八九六四遭镇压,邓小平成为历史罪人,别的事情还都做得不错?但是他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直被认为是控制社会的紧箍咒?
万润南:这件事可以从两方面来看。首先,这是邓的局限,这是那一代人的政治底色。在经济改革方面,邓受到以陈云为首的保守派的掣肘,但在政治改革方面,他们是一致的:四项基本原则、维护中共一党专政,这是他们的共识。在执行上,邓的两员大将胡和赵,都是消极的。无论是清除精神污染,还是反自由化,胡、赵一方面不得违背邓的意旨,在执行时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胡耀邦反自由化不力,被保守派攻讦,邓砍掉了左臂。八九年邓误判了形势,赵回天乏术,又不得不砍掉右膀。这是邓半拉子改革的悲剧。赵在会见戈尔巴乔夫时说出邓是最高决策者,在这个时间点上,在这个节骨眼上,用直播的方式。后果严重,会被认为是赵和邓决裂的宣言书,这就把邓逼到了死角。
法广:但是邓在最后的时候,他还是可以运用自己的权势和自己的力量,他如果真正有远见的话,假如他如果真有成为伟人的可能的话,他应该挺身而出,也可能会避免这样一场屠杀?但那样的结果会不会影响共产党的统治?
万润南:历史没有如果。邓显然是误判了形势。正是这最后的一步错棋,结果满盘皆输,没有成为历史伟人,却成了历史罪人。所以我们说:成也小平,毁也小平。不仅是毁了改革大业,也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也有的朋友替赵可惜,说赵应该像后来的叶利钦那样,挺身而出,站到坦克上振臂一呼。但我认为,在当时的时空条件下,没有这种可能。赵和叶的权力来源不一样,赵是邓钦定的,叶是民选的。尽管当时的党心、民心、军心都是向着改革派的,但是保守派用四二六社论绑架了邓,关键时刻邓赵关系破裂,于是形势急转直下,终于酿成悲剧。
(三)习近平把党天下变成习天下
八九六四后,邓小平扶植江泽民担任中共总书记。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习近平成为中共建政史上出现的一个强人,他掌控权力的程度可以说仅次于一九八零年代以前的毛泽东。然而国力强盛,气势高涨,中国并未得到与"大国地位"相对称的尊重。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三十年前的那场流血冲突为世界,为中国留下了多大的挥之不去的阴影?万润南继续为我们回首八九六四,解读当下中国命运。
法广:八九六四最终的结果给人的感觉事与愿违,不仅没有把中国导向更加民主,结果发生了悲剧性大屠杀,从今天看,这场运动对中国的命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万润南:三十年以后回头来看,应该说后果的严重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本来是一个很有希望的中国,现在我们真的看不到那种和平转型的希望了,而非和平转型付出的代价将会非常大。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地方割据、兵荒马乱,甚至文革时期的全国武斗,都殷鉴不远。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问题是今天的共产党已经没有像样的领导人。在邓之后,共产党一代不如一代。江没有邓的眼光,胡就是不作为,习更是倒退,而且又回到了一人一姓的习天下。毛以十年文革把党天下变成毛天下,在文革付出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之后,邓十年改革,把毛天下回归到党天下。过了三十年,习又把党天下变成一人一姓的习天下。
如何评论一个政治人物,就看他的一些代表性话语。邓说:黑猫白猫,发展是硬道理,不争论,不当头。这些话,务实,很有政治智慧。江呢,闷声发大财。腐败的根源就是江啊。而且,习之所以能够上位,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胡则是不折腾,不折腾当然比瞎折腾好,但也是不作为,不做任何事情。这么说吧,江得了癌症,胡让癌症拖到了晚期。习现在是"定于一尊",这是他的心腹栗战书说的。习之所以能够上位。是因为江和曾打破了原来的接班安排,把他提拔上来,其用心是还想继续当太上皇。认为习这个人,文化不高,大愚若智,好摆弄。有时候机关算尽,反而误了卿卿性命。政治这个东西,真的不能有小心眼,做人做事要大气,打小算盘,最后坑了自己,坑了他们那个党,也坑了国家。让习近平接班,那是江泽民的小心眼,大国政治,你玩小心眼,最后是一塌糊涂,一团糟。
法广:您刚才说,邓小平之后,中共一代不如一代,江泽民是闷声发大财,胡锦涛是不折腾不作为,习近平是定于一尊,现在是习近平在执掌中国,他几乎兼任了所有中央领导小组的组长,今天的总理以及政治局,几乎无人与他抗衡,在这种情况下,您怎么样评估中国今天的形势,中国未来的走向,换句话说,您和您的八十年代的朋友们所期望的所奋斗过的,实现民主,人权,宪政,人的价值,包括有一天,在中国开启民主化,现在在这种状况下,有可能吗?
万润南:这些都谈不上了,八十年代曾经非常有希望,现在则完全看不到希望。现在已经倒退到准文革状态。好像VOA网上有个调查问卷:你认为文革的整人运动有没有可能再来一次?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回答文革已经开始了。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要把习近平的那个终身制,不叫皇帝的皇帝,把党天下变成一人一姓的习天下,这个局面一定要扭转过来,起码回到党天下,然后逐步过渡到民天下。习现在表面上权力无边,他兼了所有领导小组的组长,实际上说明他已经是孤家寡人。所有的人都作壁上观,看着他耍单。这种局面会永远持续下去吗?
民主政治有纠错机制,有权力制衡,定期选举,任期制,再加上舆论监督。最后选票说了算。这些都是纠错机制,很完善。专制政治其实也有一套纠错机制,第一种就是政变,历代王朝的兴替许多都是从宫廷政变开始。文革的毛天下回归到文革后的党天下,就是抓四人帮,就是一次宫廷政变。所以说,中国目前的局面不可能持久下去。习兼了所有小组的组长,所有的事都得由他"定于一尊"。他是超人吗?不说别的,他的健康早晚会出问题。宫廷政变不成功,便可能是内乱。文革的时候,毛的威望还如日中天,尚且全国武斗,实际上就是局部内战。一旦社会失序,什么都可能发生。还有就是经济上断崖式的崩溃。共产党印了好多钱,你一个国家这几年发行的货币,美国欧洲日本加起来都没有你发行的 多,而你的生产总值,连美国都不如,所以这种金融危机早晚要爆发的,共产党的官员也知道面临金融崩溃的明斯克时刻。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整个局面都将不可控。谁来负这个责任?没人会替习背这个锅,因为什么都是他决定的,他是所有小组的组长。当然,中共内部的纠错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方式,像赫鲁晓夫那样,出国一回去,人家以健康理由让他休息,这是很温和的做法;抓四人帮,共产党已经做过一会;或者像齐奥塞斯库那样?我们希望少流血,平和一点过渡。而且我认为,任何时候,在任何一个政治组织里面,包括共产党里面,都还有健康的力量。
法广:您的意思是说现在虽然不像八十年代那样,明显的看到中共党内存在着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对峙,但暗中还是存在着一种健康的力量?
万润南:这是相对的。你注意到没有,肉麻吹捧习的,定于一尊的,什么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不就那么几个人吗,别的人都不跟风,都不吱声。所以我说都是相对的,因为习现在对任何反对力量镇压起来毫不留情,实际上把自己置于更危险的位置。
法广: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按照您刚才的分析,中共变化有三种可能,一种通过可能的政变来结束终身制,另外一种近似于文革那种局部性内战,第三种可能就是经济的明斯基时刻,社会发生大动荡。最后,您还指出了另外一种现实:中共党内还存在着健康力量,哪怕是隐形的?
万润南;这些结果都有可能。其实要避免发生那种最危险状态的办法,就是出现一场温和的宫廷政变,让习因为健康的原因,离开他的岗位,起码让明白一点事理的人完成中国社会的政治转型。
谢选骏指出:1989年严家其等人的一张大字报《五一七声明》,把邓小平变成了六四屠夫;就像1979年魏京生一张大字报,让邓小平封掉了民主墙。1979年当时就有人说魏京生不是东西,为了自己出人头地,不惜破坏民主墙;在万润南看严家其书呆子一个,丧失了回旋妥协的余地。不过在我看来,没有魏京生的大字报,邓小平也会封闭民主墙,因为他利用民主墙夺权华国锋的计谋已经结束了。同样,没有严家其的大字报,邓小平也会大开杀戒,因为我听说,严家其他们是在得到了内部消息知道邓小平已经决定戒严之后,才写“五一七宣言”的,为的是帮助赵紫阳摆脱历史责任。由此可说,1989年的严家其就是1979年的魏京生——他们的大字报,邓小平都不一定知道。独裁者本来就是要封人嘴巴、杀人脑袋的,否则他还能干什么呢?如果不进行杀戮。独裁者他不就失业了吗。
【093、杨开慧算是出租子宫吗】
《湖南整村妇女出租子宫 代孕1年赚十几万》(2018年1月1日 转载澎湃新闻)报道:
为赚钱、盖房子,整个村的妇女都去做代孕生小孩?这样的“出租子宫“生意发生在湖北多个村子里。有媒体历时两个多月,暗访多地代孕机构、“代妈“生活基地,揭露了地下代孕非法产业链在中国的畸形发展现状。
“反正不跟男人上床,又不怎么样。也不会出卖身体什么的,我们想出来赚点钱,回家把房子盖了。“这是来自四川的“代妈“张艳(化名)对透过代孕赚钱做出的解释。
张艳表示,相比在工厂上班每个月3000块人民币(约457美元)的工资,光代孕机构的生活费就差不多达到这个数字了,“(怀孕)三个月的时候会给1万,从第五个月开始就每个月给2万了。一年可以挣十几万呀,我们累死也挣不了!“对“代妈“来说,辛苦10年都挣不了这么多钱。
某代孕机构负责人吕进峰也表示,做“代妈“的基本上都是经济情况差的已育妇女,农村、乡镇和城市都有。
在湖北潜江市浩口镇,一个村民小组有上百人都在做“地下代孕“。妇女通过互相介绍,甚至有家庭婆媳两人一起出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一开始的偷偷摸摸也演变成了如今的光明正大。一位村民表示,她的大女儿怀了双胞胎,小女儿已经生过几次了,儿媳妇还怀了一个。而另一名村民则说,代孕一次挣几十万,婆媳也因此不会再吵架,“有钱了,家和万事兴“。有着2000人口的七里村,不少家庭因代孕盖起了新楼房。
不过,并非所有村民都能够接受代孕,不仅仅关于钱,更关系到尊严;另一方面,代孕也有可能产生后遗症。中国医学科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翟晓梅表示,代孕母亲长期要承受身心上的风险,“妇女跟妊娠有关的死亡率是很高的“。中国国家卫计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樊民胜则表示,出卖子宫的妇女把自己的人格降低到工具的地步,隐含着对生命的极大不尊重。
谢选骏指出:为了升官发财而不择手段,口是心非不顾礼义廉耻,是曾国藩以来的湘军特色。湖南妇女的现在遭遇让我想起了早为湖南妇女的杨开慧。她和毛泽东的故事一开始可能不同于出租子宫,但结局却是更为悲惨出卖子宫——所以平均起来,杨开慧就是一只可怜的鸡。不是?那也差的不算很多了。因为显然,毛泽东并没有把杨开慧当做共同生活的伴侣,而是把杨开慧当做了一个育儿器,一个毛氏家族祠堂里的代母。难怪被他害死的二弟毛泽民曾经控诉毛泽东:“共产党不是毛家祠堂!”但事实上,共产党只能是家族的祠堂,不仅是死狗大林(斯大林),而且是毛烂泥(泽东/润之)的——所以毛泽民失败了,毛泽东成功了。
【094、一叶障目的保罗·肯尼迪及其《大国的兴衰》】
《中国崛起伤了美国自尊心?耶鲁教授说…》(2018-04-06 转载 参考消息)报道:
保罗·肯尼迪,耶鲁大学历史系资深教授,是一位早在31年前就预测美国走向相对衰落的历史学家。在共和党总统里根执政末期、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之前,肯尼迪教授出版专著《大国的兴衰》,纵论公元1500年以降,近500年间世界大国的兴衰及其因果。该书面世后引发轰动和争议,一时间洛阳纸贵,各国争相翻译出版,美国国会当时举行数场听证会,召他作证陈述。
当时只有42岁的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包括:
——大国的兴衰是相对而言的,取决于当时环境里和其他国家实力升降的比较;
——兴衰的主要和最终决定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
——不断扩展战略承诺导致军费攀升,最终使国家经济基础负担过重,是一个大国走向长期衰落的开始;
——大国的兴衰不是突变,而是一个渐变的长期过程。
简言之,大国兴衰是与其竞争对手比较而言,而因对外黩武损害本国经济,是500年来全球舞台上,一个个兴盛一时的大国走马灯般走向衰落的主要历史原因。
3月下旬的一天,在春雪初霁的耶鲁大学,肯尼迪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近两个小时的独家专访。
大国兴衰取决于经济实力
第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围绕肯尼迪至今仍不断再版的这本著作展开。31年间,《大国的兴衰》已翻译成23种语言印行数百万本,各种毁誉不绝于耳。那么,倘若重写此书,作者的主要观点有无改变?
在雅致的耶鲁大学历史系小楼,如今已华发萧疏的肯尼迪教授告诉本报记者,去年夏天,他完成了自己关于二战海军和海洋强国历史的最新著作,有出版社约他为《大国的兴衰》写篇新的前言,他因此深思这个问题,“想了很多”。答案仍然是:书中主要观点“不需要改变”。
他说,500年来大国兴衰的历史表明,大国相对的经济实力与地位,与其相对的军事实力或地位相关联;而大国之兴衰,最终、更重要、更具决定性的因素,是相对他国而言的经济实力;“大国的经济基础决定和影响着它的相对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包括金融和技术实力在内的经济力量更加持久,更加重要,超越文化的理解与误解。
他举例说,中国在过去30多年里经济不断增长。现在,到处听见人们谈论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明智的人们会认识到,中国目前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其基础是它的经济成功。一旦中国经济停滞或下行,人们也会怀疑中国在世界上相对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将减弱。另一个例子是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日本经济逐年增长,如果这一态势持续,日本将会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国。但事实上,《大国的兴衰》出版两三年后,即大约1990年,日本经济停止增长,并从那以后长期停滞,日本的国际影响随之走低。
肯尼迪教授说,一个大国,如果经济健康强劲,就会兴盛;如果经济软弱、停滞和受到削弱,就存在问题,其在世界上的相对地位就会下降,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虽然就此而言,不同的大国情况不同,并且技术进步的优势、特定大国领导人相对而言的聪明敏锐、大国相对而言的社会内在凝聚力,这些都很重要,但“大国兴衰的主旨是取决于经济”。
美国衰落没有简单化答案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大国,在走向衰落吗?肯尼迪教授说:“你们可能不会满意我的答案,但我的答案是‘我们必须得观望’。”
他说,以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要就此得出一个简单化的答案是极其困难的。美国经济各类迹象并存,既有创新和科技进步、就业市场的复苏,又有在全球市场的失利和退却,与中国、韩国、日本、德国的贸易逆差还将持续。许多迹象显示,特朗普宣布新的关税政策,不是在宣示美国的力量,而是在事实上承认美国人缺乏竞争力,反映出美国存在的巨大焦虑——不论投资比率、基础教育、医保总体水平还是技术培训,都显示出美国相对缺乏竞争力的迹象。相形之下,上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美国在这些方面远比当时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更加强大、更有竞争力。
肯尼迪教授一再强调衰落的相对性,同时也继续坚持他关于美国在走向相对衰落的观点,主要依据是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的份额缩小。他认为,对美国领导人来说,主要挑战就是如何成功地、智慧地处理美国这种相对衰落。
特朗普能够领导美国战胜这一挑战,进而让美国“重新伟大”吗?从肯尼迪教授对特朗普的评价来看,显然是困难的。在访谈中,肯尼迪教授多次点名或不点名批评特朗普。他说:“我们的领导人,从身体上、情绪上、从内心深处,确实没有能力耐心。他从不读书,就看福克斯新闻频道,不看其他新闻报道,早上醒来就想搞点事情。”
肯尼迪教授使用“愚勇”(foolhardiness)一词形容特朗普的执政特点,认为他“没耐心”“不稳定”,政策诉诸波动的情绪和本能直觉,“经常冒犯美国的朋友和侮辱美国的竞争者”。但特朗普执政“不会搞垮美国,因为美国太强大,太有应变能力。但是领导人的一整套政策具有破坏性,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破坏性的时代”。
他同时指出,美国的相对衰落势头,并非不可逆转。尽管未来50年里,世界经济的总体趋势是东升西降——亚洲和非洲经济份额相对上升,美国和欧洲经济份额相对下降,但以美国经济的多元和体量之巨大,也可能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遏制并逆转其相对的衰落。《大国的兴衰》成书于上世纪80年代,但到90年代民主党总统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经济就曾连年较快增长,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相应有所回升。
所以,肯尼迪教授说,大国的兴衰是相对的,对大国兴衰的思考和分析应当加以条件限定。他认为,就目前而言,长期趋势似乎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将没有过去高;大概率事件是,以经济和军事指数衡量,美国可能失去世界第一的位置;但美国不会因此失去大国地位,仍将在国际事务中极具影响力,因为它内在实力和资源规模非常巨大,特别是它能够调动的各方面资源非常丰富。
美国朝野“满脑子中国”
肯尼迪教授强调,中美关系“极为重要而复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中美是世界“国家丛林中两头最大的大象”。两个大国的领导人传递给世界的信息,可能会被其他许多国家效仿或利用。
他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方面,是将美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关系过分简单化,将其当成有形的货物交易,视之为非输即赢的棋类游戏;另一方面,其中的政治考量大于经济考量,缺乏对中美关系复杂性的理解。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对美国的经济地位来说,弊大于利;对中美相互理解来说,也是件糟糕的事情。
美国政府停止对华接触政策了吗?肯尼迪教授回答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他又说,如果几周后,特朗普宣布自己和北京进行了非常好的政策对话,两国关系很棒,他也不会感到惊讶。
他说,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特朗普的用人方式。特朗普凭借直觉执政,对白宫顾问和政府高官的不同意见感到沮丧。如果特朗普政府里都是一些对他点头称是、对外强硬对抗的人,他们的政策会相当有破坏性。
更重要的影响因素自然是一段时间以来,在美国朝野不断兴起风浪的新一波“中国威胁论”,肯尼迪教授说,如今,中国频繁成为《经济学人》等英美报刊的头条或者特刊焦点。这让他想到,百年前德国崛起时,在大英帝国的报章上、在当时所谓爱国民粹团体的政治议程里,也充斥着“德国威胁论”,因而产生这样一句俗话“满脑子德国”(Germany on the brain),如今也可以说“满脑子中国”(China on the brain)。
肯尼迪教授说,目前美国朝野对华舆论的确过度夸张渲染,走得太远、调门太高。那些民粹主义、咄咄逼人的反华辞藻,并没有数据作为支撑,令美国担忧的某些事情也还没有发生。这些夸大其词的论调,没能理解中国的担忧和弱点。
他指出,对很大一部分国际受众来说,中国被描绘成一个过于高大的巨人。但与此同时,许多明智的中国人会说,我们实在并没有这么强大,中国有很多自己要操心的内部问题。“中国所有这些担忧可能都没有被(中国威胁论者)提到,那么中国所有威胁也就可能被夸大”。
他说,和展望美国的相对衰落一样,在谈论中国和亚洲的崛起时,也同样必需使用条件限定。中国人也是人,也有可能摔跤,中国也像日本一样,已发现保持经济增长的难度。他说,我们应谨慎使用预测性语言。截至目前,最大的风向标是:中国经济将继续相对增长,即便不像以前那么快,也会相对于美国在增长。
肯尼迪教授还特别告诫,要警惕选择性使用事实进行偏颇论证的习气,谨慎辨析观点背后的事实;“我们能制造各种数据显示中国有50英尺(约合15.24米)高,也能制造更多数据显示中国只有4英尺高(约合1.22米)”。
与此同时,肯尼迪教授也引用了一句古老的英国谚语“无火不冒烟”,意即我们常说的“无风不起浪”。他说,在“中国威胁论”的喧嚣背后,也存在毫无疑问的铁的事实——连续30年,中国的经济成功使它稳步获取了全球制造的更大份额。
他说:“因此,是否中国在相对崛起而美国在相对衰落?我的答案是‘是的’。这是否让美国人担忧,就像历史上其他任何头号大国所担忧的那样?是的。新的中国海军、空军和武器、导弹系统是否带给美国实力、效率和技术上的威胁?是的。中国和25年前相比,是否军事上更有效和更强大?是的。”
肯尼迪教授认为,这种相对变化的发生,就是对美国的挑战。中国在理解当前美国上存在问题。美国,包括有才智的美国人,对理解中国并确切衡量美国竞争力所面临挑战的规模上也存在问题。识别美国真正关切的领域,将其与夸张的中国述事区分开来,这是最为困难而又必要的事情。
中美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缺乏相互理解会导致互信缺失,那么增进中美交流就能够改变中美关系现状吗?肯尼迪教授给出了双重但并非模棱两可的答案:“能,但也不能。”
他说,美国也致力于扩大两国学生和民间交流,比如高中球队比赛、芭蕾舞演出等等。这些措施能够成为两国关系向前迈步的“突出进展”,因为它们能够针对中美之间的歧异带来更加现实主义的理解和交流。但与此同时,这些交流也难以消弭中美之间“真正的不同”。对待具体问题和国际事务,和中国相比,美国的政治文化“有不同的、特殊的态度”。“我们应当理解,中美有不同的世界取向,不同的世界观,而不是简单假定另一方糟糕或者天真地以为坐下来谈就能相处甚欢”。他指出,中美需要厘清两国的所有歧异中,“哪些是真正的不同,哪些能够通过智慧的妥协而加以改善”。如果界定四五个这样的领域,就可望朝着明智的中美关系迈出真正的步伐。
归根结底,中美能够避免掉进“修昔底德陷阱”吗?肯尼迪教授回答说,“这是一个大问题”,“从政治上、情感上、本能上,都很难得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他指出,美国和中国都是骄傲的、富有自我意识的主权国家。如今,在众多行业中,中国都位居世界第二,并在取代美国的领先地位,而美国即便长期而言可能进行战略收缩,也决计不会退出亚太,把势力范围自囿于加利福尼亚州至夏威夷州的东太平洋,这方面,“美国的心态是不可妥协的”。
不过,肯尼迪教授并不认为中美之间必然存在结构性冲突。他说,世界经济——这是最大的结构,中美同为其中一部分。如果整个世界经济,从贸易、投资到制造,都是以令人满意的速度增长,你会看到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相对上升,而美国的份额相对下降,但美国经济也会继续繁荣。这样的世界经济结构,既允许中国的相对增长,也允许美国相对而言和中国共享繁荣,而不必产生任何结构性冲突。简言之,世界市场这块大蛋糕越大,大国间的结构性冲突可能性越小。反之,如果像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那样,整个世界经济的蛋糕变小,冲突的几率肯定会增大。
无论如何,中美关系的发展,需要战略耐心,特别是对特朗普的白宫,需要“尽可能的耐心”,而中国领导人懂得这一点。肯尼迪教授指出,西方历史上有两个富有战略耐心的领导人例子。一是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明智而审慎,在统一德国后,非常密切地观察俄罗斯、奥匈帝国等强权的动向。二是美国共和党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耐心大战略”,最近美国史学家就此出版了一本有趣的新书。
肯尼迪教授说,中美关系广阔而复杂,世界上找不到哪根魔杖或某种帽子戏法,能够使中美关系“突然转型”,“如果双方领导人都认识到,在世界大国事务中,最重要的单一问题是避免严重的中美对抗,那么我们能够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谢选骏指出:保罗·肯尼迪及其《大国的兴衰》可谓一叶障目了。何谓也?因为它只知经济实力,不知形成经济实力的要素。这就像评价一个实权派人物的兴衰,仅仅说他有钱或没钱,而不知造成其有钱或没钱的要素——例如创造力、软实力、亲和力、意志力、执行力等等……那岂不是一叶障目哉!保罗·肯尼迪,四十多岁写出《大国的兴衰》,到了七十多岁竟然毫无长进,不思反省,没有自我突破,简直白活了三十多年,这就是教授职业的局限吧。难怪说,“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要想不瘦,只有不教。”要是继续叫下去,就会变成叫兽了。
【095、幽灵复仇与活人祭祀】
《川普连任的成败得失:麦凯恩幽灵的复仇》(2020-11-16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报道:
202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基本上尘埃落定了,关于川普连任的成败得失,各方面可能可以总结出各种原因,但我觉得有一个人绝对不能忽略。
1、2018年9月1日,华盛顿国家大教堂。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此举行。虽然麦凯恩是美国的老牌政治精英,享有颇高的声望,但这场葬礼之隆重,出席人员规格之高,还是出乎不少人的预料:前总统克林顿夫妇来了,前总统布什夫妇来了,前总统奥巴马夫妇来了,大批的资深国会议员,全都来了。唯一缺席的,是美国现任总统川普。
这是遵照麦凯恩临终前的一个重要遗言:不允许邀请川普来参加葬礼。当然,川普或许也应该为自己未到场而感到庆幸。麦凯恩的女儿梅根·迈凯恩第一个发言,她在悼词里说:“美国不需要再次伟大,因为美国一直伟大。”那句话,谁都知道在说谁。
几个月之后,川普在访问俄亥俄州一家工厂时,再一次提到了那场葬礼:“我给了他想要的那种葬礼,作为总统,我不得不批准。但我连一句谢谢都没有得到。”此时,离美国总统大选的投票日,还有七个多月。川普不会知道,他已经和即将失去的,何止是一声“谢谢”。
2、其实麦凯恩和川普一样,都是出生于“世家”。
只是麦凯恩的“世家”关键词并非“财富”,而是“军队”: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标准的军队高官:麦凯恩的爷爷老约翰·麦凯恩,是赫赫有名的美国海军上将,父亲小约翰·麦凯恩同样也官拜美国海军上将,并曾出任过美军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没错,他们一祖孙三代都叫约翰·麦凯恩(所以麦凯恩又叫约翰·麦凯恩三世)。
1954年,当出生在纽约的唐纳德·川普刚刚开始自己小学生涯没多久的时候,麦凯恩已经遵从家族的期待,考入了美国海军学院。在这所为美国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培养初级军官的学校里,同样有不少在军队都存在的“老兵欺负新兵”的恶习,尤其是麦凯恩作为一个“官三代”的新兵,一直遭到老生的刁难和欺凌。不过,他自己的学习成绩其实也相当糟糕,经常调皮捣蛋,违反各项纪律,好几次都险些被学校开除。
当然,麦凯恩也有自己的优点:他酷爱英美文学,熟读古典名著,擅长历史、政治和哲学,性格坚毅刚强。其中,教官对他的两个特点印象深刻:
第一,对于欺负过自己的人,麦凯恩一直会记在心里,绝不会放弃复仇的机会——且报复手段不讲常规,出人意料。当时学校里有一个一直欺负他的学长叫威特,在威特毕业前一天,麦凯恩半夜爬入行李仓库,改写了威特寄往报到部队行李上的地址,结果让威特永远丢失了行李和书籍等珍贵个人物品(这是麦凯恩后来自己在回忆录里写的)。
第二,麦凯恩非常善于交际,能和自己同龄的同学打得火热,并且能凭借各种辩论的技巧,说服利益双方,最终达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识。比如当时学校严禁学生在宿舍里看电视,麦凯恩居然还能说服10名同学,集资买了一个电视机在宿舍里偷偷看。
1958年,作为“刺头”的麦凯恩最终有惊无险第以全年级倒数第六的成绩毕业(899名毕业生中,他的成绩排名第894)。凭借军校履历和家里的影响力,麦凯恩其实很容易找一个清闲的岗位就此过上太平安逸的日子,但是,他却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美国海军航空兵,成为了一名航空母舰舰载机的飞行员。在那个年代,海军舰载机航空兵是美军事故率和伤亡率最高的兵种。
不仅如此,1966年,已经30岁的海军上校麦凯恩,主动报名踏上了越南战争的前线战场,成为了美军在越南沿海的航空母舰“佛瑞斯塔”号上的舰载机飞行员。在麦凯恩踏上越南战场两年之后,22岁的川普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第五次接到了服兵役的通知。这位从10岁开始就每年接受严格体检并一直显示非常健康的富家子弟,最后亮出了一张“膝盖有骨刺”的诊断书,逃过了兵役——这也是他第五次成功躲过“服役之灾”。
川普在就任总统前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曾声称,他在1968年是通过征兵抽签,完全靠运气免服兵役的,而不是靠骨刺诊断书。但是,《纽约时报》2016年公布了川普当年的注册征兵文件,文件显示他以医疗原因免服兵役。而且征兵抽签制度是从1969年开始的,是在川普获得兵役豁免之后。
尽管那场战争引起后人很多的反思,尽管像小布什、克林顿这样的美国总统当时也千方百计减少服兵役的生命威胁(小布什只是参加了国民警卫队,克林顿曾被人诟病故意逃避兵役),但有一点还是可以证明的:麦凯恩有一种军人世家的自傲,他的抉择也注定了:他不会看得起那些千方百计逃避兵役的人,尤其是富家子弟。
3、麦凯恩在越南战场上的遭遇是一次灾难,但确实也是一份经历。
1967年10月26日,麦凯恩驾驶的A-4天鹰式攻击机在执行一次轰炸河内发电厂的任务中,被一枚北越的防空导弹击落,他弃机弹射后掉落在白竹湖里,随后被愤怒的北越民兵捞起,成为了俘虏。在弹射过程中,麦凯恩的双臂和一条腿被战机爆炸的残骸撞成骨折,在被捞起时肩胛骨又被愤怒的民兵用枪托砸碎,但这些只是他遭受苦难的开始。
身受重伤的麦凯恩原本已经被越军放弃治疗,但因为他胸前的铭牌暴露了他的身份——《纽约时报》有过报道:“美国海军上将麦凯恩之子在空袭河内的行动中失踪。”被确认身份的麦卡恩随即被北越方面精心救治,不过北越救他的目的是希望他能够成为反战的宣传——1968年,他的父亲麦凯恩上将出任美军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为此,麦凯恩受到了特别“照顾”:每天都会被提出来审讯,并遭受拷打。虽然麦凯恩后来在回忆录里声称自己因为有“特殊身份”,所以遭受的拷打比其他美军战俘要轻很多,不过他还是被再一次打断过右臂,以及断过几根肋骨。
在审讯过程中,麦凯恩曾被迫写过一份声明书,声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是错误的——这个声明现在即便是美国人自己恐怕也不会否认——在其他方面,他坚持一字不吐。麦凯恩的战俘生涯一共持续了五年半。事实上在1968年他就获得过释放的机会,当时越军释放他还有一个政治宣传目的:这家伙的老爸是美军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所以他可以先被释放,但你们看,其他在越南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美军士兵就没那么好运气了。
出人意料,麦凯恩当了一回“硬骨头”:他坚持要秉承美军“先俘虏先释放”的原则,拒绝自己先行回国。直到1973年初,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赴越南签署停战协议,越南方面还提出可以让基辛格顺带把麦凯恩“捎”回国,但基辛格也拒绝了这个提议,说“美军人人生而平等”——事实上,基辛格知道麦凯恩也不用等多久了。
1973年3月14日,被关了整整五年半的麦凯恩终于被释放了。当时美军在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举办了一场欢迎战俘回国的仪式,军方曾特邀麦凯恩上将出席仪式,顺带能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儿子。但麦凯恩上将拒绝了这个邀请,理由是“并不是每一个战俘的父母都被邀请到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麦凯恩被俘的整个期间,他的父亲麦凯恩上将为了避免嫌疑,自始至终没有给他写过一封信,捎过一句话。这段在越南的战俘经历尽管坎坷,但确实成为了麦凯恩的一笔人生财富,他甚至因此被人称为“战争英雄”。这也就注定:如果谁藐视乃至侮辱他的这段经历,他就必将与此人一世为敌。
4、重新回到和平生活的麦凯恩,之后的人生之路发生了两大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他离婚再娶了。麦凯恩的结发妻子是泳装模特卡罗尔·西普,她原来是麦凯恩好友兼同学的妻子,但因为丈夫风流花心而离婚,麦凯恩发动了追求,最终两人在1965年结婚,两人育有一女(卡罗尔之前还有两个儿子)。
不幸的事发生在1969年:在麦凯恩还在越南战俘营的时候,卡罗尔遭遇了严重车祸,虽然幸运生还,但后半生只能依靠拐杖走路。这个消息卡罗尔一直让人瞒着在战俘营的麦凯恩,怕他担心。1973年,卡罗尔带着孩子们欢迎麦凯恩回家。当时因为车祸原因,原先1米73的卡罗尔身高缩短了10厘米,并且重了20斤。回到家庭的麦凯恩一开始还和妻子相敬如宾,但到了1979年,麦凯恩却爱上了另一个人:年仅25岁的辛迪·亨斯利——她是亚利桑那州亿万富翁詹姆斯·亨斯利的独女,她家是百威啤酒的经销商。
1980年4月,麦凯恩与卡罗尔协议离婚,净身出户,留下了所有房产和财产。一个月后,他和辛迪结婚。在那以后数十年,无论在哪个场合,卡罗尔都没有说过麦凯恩一句坏话。但对于自己这个人生污点,麦凯恩无法回避。他自己公开承认,和卡罗尔离婚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自私和好色,称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道德缺失”(“my greatest moral failure”)。
第二大转变是,麦凯恩决定放弃军旅生涯,参与政治。事实上,在1981年初,麦凯恩已经得到了自己将被晋升为准将的消息,但他认为自己不太可能一路再晋升到上将,所以决定弃军从政。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麦凯恩选择了自己妻子家族的基地——亚利桑那州。必须要承认的是,在竞选众议员和参议员的过程中,麦凯恩并没有借助妻子家族的财富(至少从表面上是这样,因为妻子家族和他订立过婚前协议,家族的财产和他并没有关系)。
麦凯恩确实有足够的资历和能力:他被视为战争英雄,他有良好的口才和协调能力,以及无论他是否承认,他确实拥有在军界以及商界的人脉和资源——至少在亚利桑那州,亨斯利家族早已深耕多年。
1982年,麦凯恩成功当选联邦众议员,四年后成功当选联邦参议员,成为参议院里五名越战老兵之一。此后,麦凯恩六次成功连任亚利桑那州参议员——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可以被视为亚利桑那州的一个象征,而亚利桑那州也以麦凯恩为荣。在麦凯恩成功当选亚利桑那州参议员的那一年,40岁的川普已经继承了家族产业,并完成了一笔漂亮的买卖:他只花了75万美元,用了4个月就修复了纽约中央公园著名的沃尔曼溜冰场——在此之前,纽约市政府花费了6年耗费了2000万美元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一个立志从政,一个追求财富,这两个原本看似不应该有交集的人,命运之路开始汇合。
5、事实上,至少就政治观点而言,麦凯恩和川普绝非完全水火不容。
在国会,麦凯恩就一直是以“谁的面子都不给”以及“炮火猛烈”著称,他曾严厉批评过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的种种政策,说话毫不留情面。在外交方面,麦凯恩是绝对强硬的“鹰派”,支持伊拉克战争,主张美国应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权威。尤其是在中国问题上,麦卡恩是坚定的“遏制中国”派,他对台湾的态度暧昧,在访问日本期间曾公开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并支持日本修宪允许使用集体自卫权。2012年2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美国,当时麦凯恩曾就人权问题向习近平提问,习近平的回答是:“麦凯恩参议员,你的直率在中国可是家喻户晓。 ”这个回答引发在场人士的笑声。
如果还要找一个两人的相似之处,甚至可以从“副业”方面去挖掘:与川普喜欢客串电影角色相比,麦凯恩其实也短暂客串过美剧《24小时》。麦凯恩曾参加过两次总统竞选,第一次是2000年,他在党内初选时就败给了小布什。2008年,他再度出山,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共和党的党内候选人。但在那一年的总统大选中,他败给了如日中天的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
麦凯恩和小布什同为共和党人。麦凯恩在宣布参加2008年的总统竞选后,小布什公开表示支持——作为一名“反建制派”的共和党人,麦凯恩对自己的政党是忠诚的。川普宣布参加总统大选的时候,麦凯恩即便反感他,但还是公开宣称自己将支持“共和党提名的候选人”。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川普任期中的大部分政策,麦凯恩并没有提出反对——统计显示,麦凯恩83%的投票都是和川普立场相同的。在几个关键性投票中,比如大法官继任者投票,税改投票,麦凯恩投的都是赞成票。然而,作为一名将门之后,经历过战争之痛,自认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麦凯恩确实很难看得上川普。在他看来,川普是富二代,纨绔子弟,逃避兵役,信口开河,毫无从政经验。这也注定两人会磕磕碰碰不断,直到最后势同水火。
6、麦凯恩和川普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就结下“梁子”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川普就专门去参加过一次麦凯恩的集会演讲,当时他希望能和麦凯恩交流一下关于他在亚利桑那州的一些投资业务的问题,然而,麦凯恩却对这位亲自到场的富商视而不见。情急之下,川普对麦凯恩喊道:“我可是为你捐过款的!”而麦凯恩的回答是:“那又怎样?”
投桃报李。1999年,川普在接受美国电视新闻杂志栏目《60分钟》的主持人采访时这样评价麦凯恩:“他被俘虏过,被俘虏会让你成为英雄么?我不知道,我不确定。”这句话其实已经颇有不尊重的意思。但那时川普的身份只是一个经常客串一些小角色以及参加一些真人秀的亿万富翁——这样口无遮拦的富翁在美国并不少见,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把他的话当一回事。然而,当川普成为全国焦点之后,在公开场合这么说,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2015年,在爱荷华的一场总统候选人集会中,川普又一次公开说:“他是战争英雄,因为他被俘虏了。而我喜欢那些没有被俘虏的人。”情商成谜的川普这句话不仅得罪了所有曾经被俘过的美国军人,更是深深刺伤了麦凯恩家族——那是麦凯恩最刻骨铭心的一段苦难历程。麦凯恩非常珍视自己的那段经历。
不过,川普认为自己有说这句话的理由,因为就在他给出麦凯恩这个评价的一个多月前,他决定参选后的第一次竞选之旅演讲,就遭到了麦凯恩的嘲讽,称他“把一群疯子给煽动起来了。”川普认为麦凯恩是在挑衅自己,只是因为他自己说了那句评价墨西哥移民的话:“他们带来毒品,他们带来犯罪,他们是强奸犯,有一些我想是好人。”
如果以川普开始竞选总统为界,那么他和麦凯恩的交锋正式开始了。在其他共和党党内候选人的强烈谴责下,川普最终收回了评价墨西哥移民的言论,但拒绝道歉。
老练如麦凯恩,也没有要求川普向自己道歉,而是让他向“那些在战斗中牺牲者的家人”道歉,并在之后的一次评价服兵役的言论中,委婉地提了一句:“有些富人宣称自己得了骨刺,就可以免服兵役。”但是,就在2016年大选之前,川普一个针对女性的视频彻底惹恼了麦凯恩。在这段视频里,川普说:“如果你是明星,你可以对女人做任何事情。”
在越来越多的女性站出来指认川普当时试图猥亵甚至强奸她们之后,麦凯恩撤销了对川普的支持,只是退而表示“支持共和党提名的候选人”。而川普对麦凯恩最愤怒的一件事,是后者用自己关键的一票,粉碎了他担任总统后,试图废除奥巴马医改方案的努力。
那次投票的最终结果是51票反对比49赞成,民主党的参议员全部投了反对票,而共和党人麦凯恩也加入了他们,投出了关键一票——如果麦凯恩投赞成票,那么票数将是50比50,届时作为副总统的彭斯将投出自己的一票,肯定能确保川普的提案成功。这次的明显“拆台”,让川普愤怒不已,两人之间的沟壑已很难弥合。
2017年,麦凯恩被诊断患上脑瘤,但他并没有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放过”川普。2018年5月,麦凯恩对川普任命的中情局局长人选投了反对票。一个月后,川普的亲信之一,白宫联络室特别助理凯丽·萨德勒在一次会议上公开说:“没关系,反正他快要死了。”这句话引起了外界巨大的批评声音,但白宫一直拒绝为此道歉。2018年8月25日,麦凯恩去世,享年81岁。
外界曾以为,川普和麦凯恩之间的恩怨,会随着其中一方的逝世而随风消逝,川普将获得和共和党中部分反对势力重新修好的机会。然而,并没有。
7、麦凯恩的葬礼,显然成了一次“反川普者”的大集会。
除了麦卡恩的女儿梅根上台发言之外,另两个获邀上台发言的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和奥巴马。这两人都堪称是麦凯恩曾经的死对头——麦凯恩两次希望当上美国总统的愿望,就是被这两人亲手打碎的。然而,即便如此,麦凯恩的家人依旧愿意请他们出席葬礼,并且上台发言,却偏偏不肯请现任总统川普。
2008年大选焦灼时,一位白人女性曾在麦凯恩的集会现场举着麦克风对他说:“先生,我无法信任奥巴马,我支持你当选总统,因为奥巴马是阿拉伯人…” 麦凯恩随即对在场所有人说:“不,女士,您说错了。奥巴马是一个好人,是一个热爱家庭的好人,一个热爱国家的美国人。我和他只是在一些政见上有分歧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代表不同阵营参选。”这段话当时为麦凯恩博得一片赞赏。
奥巴马和布什的发言都围绕麦凯恩,但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们在说谁,因为他们都用“麦凯恩认为”开头,指出麦凯恩不希望看到美国会有什么政策——都是川普颁布的政策。
奥巴马有一段话堪称代表:“如果我们的政治尽是渺小卑鄙的琐事,夸夸其谈,贩卖侮辱、虚伪的爆炸言论。那么这就是一个假装勇敢的政治。麦凯恩希望我们做得更好。不单单是今天,而是在未来所有的日子里这么做,这才是纪念他最好的方式。”
而就在8月30日在北菲尼克斯市浸信会教堂为麦凯恩举行的追悼仪式上,约瑟夫·拜登也来到了发言台前,他的第一句话是:“我是拜登,我是一名民主党人,但我爱麦凯恩。”说完,拜登就流下了眼泪。拜登在当天发言中数次落泪。他和麦凯恩堪称是几十年的朋友,拜登的长子也死于脑瘤。
对于麦凯恩在去世后依然能让自己如此不爽,川普当然要发动反击。首先,川普想在“悼词”上下功夫。8月25日,川普只是在推特上发了一条短推文表示哀悼——按惯例,美国总统应该出一个官方的悼念。川普这个行为立刻被美联社等美国媒体形容为“敷衍”,而包括美国退伍军人协会总司令罗恩在内的很多美国机构和民众,都指责总统居然连官方悼念都不肯发。压力之下,川普后来只能再补了一份官方声明。
其次,川普又在“降半旗”上花了心思。白宫之前为麦凯恩去世降过一次半旗,但只维持了两天,比国会和美国其他机构都要短很多。在同样的压力下,白宫只能第二次降半旗,直到麦凯恩葬礼结束为止。传统的形式既然无法过关,川普还是选择回到自己最熟悉的阵地——推特。
除了公开表示没有得到“谢谢”之外,之后几个月,川普自己的推特上对已故的麦凯恩发动了密集“攻击”,时间甚至追溯到了麦凯恩读海军学院的时候,说他“成绩是全校倒数第一”(当然也没差太多)。然后他在2019年3月19日还在接待巴西总统的记者会上做了一个总结:“我从来不是麦凯恩的粉丝,而且永远不会成为他的粉丝。”对此,BBC的评论为:“川普正在和一个死人起争执”。但川普要做的似乎还不仅仅是这些,他甚至愿意和整个麦凯恩家族为敌。
2019年5月25日,川普访问日本,按照安排,他将于停泊在日本横须贺港的美国“大黄蜂”号两栖攻击舰上发表演说。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爆料,在川普到达日本之前,美国印太司令部一名官员在一封的电子邮件里写道:“‘麦凯恩’号需要留在视线之外”。而随后得到的回复是:“同意采取措施,确保它不妨碍总统的参访。”“麦凯恩”号是美国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六号舰,1994年服役,当时正好停泊在横须贺港。此舰之所以以“麦凯恩”名字命名,是用来纪念麦凯恩的爷爷和父亲——两代美国海军上将。
2019年5月24日,“麦凯恩”号被批上了一层帆布,后来帆布虽然被移除,但在川普发表演说时,一艘大型平底船被移至更靠近“麦凯恩”号的位置,遮其舰名。而在“麦凯恩”号上服役的水兵则因制服上有舰名,被阻止前往聆听川普的演说。尽管麦凯恩已经去世,但川普似乎并不愿意就此结束争端。
8、在这样的情况下,麦凯恩家族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2020年9月,麦凯恩的遗孀,亿万富豪辛迪·麦凯恩发布了一则推特,正式宣布支持拜登参选。
在推文中,辛迪表示:“只有一位候选人能捍卫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价值观”。然后她@了拜登。要知道,亚利桑那州虽然被视为“摇摆州”,但自1952年以来的68年中,只有一次“翻蓝”(1996年的克林顿),其余都是共和党获胜。可想而知,川普对此有多愤怒——他非常重视亚利桑那州,在大选前曾七次飞抵该州造势拉选票。但对于麦凯恩遗孀——其实也代表麦凯恩家族——的抉择,川普也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再一次发推文,称“拜登是麦凯恩的哈巴狗”,以及称自己几乎不认识“辛迪”——在推文末尾,川普写道:“我从来不喜欢约翰。辛迪可以有瞌睡乔!”但这可能只会更激怒麦凯恩家族:辛迪·麦凯恩开始频频公开露面,参加民主党人的集会——为拜登拉选票。
就在大选开始前,辛迪·麦凯恩还向美国日刊《今日美国》投稿了一篇一时引起轰动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是:《共和党党员投票给拜登的理由》。后来曾有一家美国著名的基金会做出这样的评价,口吻不无遗憾:“川普哪怕表现出一盎司的真诚,也能够赢得辛迪的支持。”
9、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3日,亚利桑那州的总统竞选投票结果尘埃落定:在还有1%的选票尚未统计完毕的情况下,川普获得49.1%共1657250张普选票,拜登赢得49.4%共1668684张普选票。川普输了0.3%——2016年,他在亚利桑那州赢了希拉里4.6%。
川普竞选团队随后在亚利桑那州提起诉讼,称当地工作人员指导不力和选举机器操作不当导致川普损失大量选票。亚利桑那州4个县在对选票进行审计后,称未发现选举欺诈的证据(这4个县的选票占该州所有选票的86%)。
11月15日,川普竞选团队表示,放弃在亚利桑那州的诉讼。亚利桑那州的11张选举人票,统统归到了拜登帐下。一场曾经活人与活人,后来是活人与死人之间的斗争,似乎可以落下帷幕了。
不知麦凯恩当初的遗书中,会不会有类似一句中国古诗意思的表达:“家祭无忘告乃翁。”必须要说一句的是:其实川普在共和党内得罪的“大佬”,并不止麦凯恩一个人。
2016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克利夫兰举行,当时川普已获得代表共和党竞选总统的最终提名,只等宣布。但共和党内还在世的、曾经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的大佬中,愿意露面支持川普的只有1996年参选的鲍勃·多尔,小布什、罗姆尼、麦凯恩都没有出场——态度可见一般。
在这之后的四年,只是麦凯恩最公开,最激烈而已。
我最近看了对这次大选的一篇评论,有一点觉得颇有道理:作为一个领导,要当所有人的领导,不能只是自己支持者的领导。毫无疑问,川普确实有自己大量的拥趸,但光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还有大量的反对者。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就应该在稳住自己基本盘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反对者,增加自己的支持者——“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这才是政治。
但川普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确实,川普有自己的理由:麦凯恩同为共和党人,却总是在自己背后”捅刀子“。但是,川普有没有检讨过自己的这张嘴呢?毕竟你已经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参加“真人秀”、“的富翁,也不是坐在自家的川普大厦里可以随意喝骂自己的员工。堂堂一国总统,完全有很多体面且周到的手段可以用,为何要让情绪控制住自己,锱铢必较,甚至翻倍还击呢?
更何况,麦凯恩的去世原本是一个可以和解的机会,却最终成了一场仇恨进一步加深的缠斗——你或许无法改变麦凯恩对你的看法,但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回应方式,让旁人改变对你的看法。
当然,这可能就是川普的特性——很多人也就是喜欢他这所谓的“率直”和“本真”——如果他能换一种应对方式,他也不是川普了。而再往里看一步,这一次的美国大选,其实还暴露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作为忠诚的共和党人,麦凯恩和他的家族为何宁愿背受骂名,去支持民主党?绝非他们对民主党有多深厚的感情,理由只有一个:只要不是川普,就行。
这恐怕也是这次亚利桑那州等几个“摇摆州”翻蓝的原因,也是很多人不选川普的原因。但就这一点而言,川普也别伤心:四年前的2016年,论资历,论能力,论背景,你又比希拉里强多少呢?因为当时选你的不少选民其实理由也很简单:受够了,只要别是民主党就行。从这一点上说,自奥巴马时代开始——或许更早——美国的选民其实已经陷入了分裂。
如果美国选出的总统,其实只能代表一半美国人,这个问题就复杂了。拜登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现在在不断呼吁:“最关键的是要消除美国人的隔阂,消除分裂。”他是否能成功,民主党是否能成功,乃至今后的共和党能否成功(如果共和党还有机会的话),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谢选骏指出:上面就是“2020年美国大选的幽灵复仇故事”,下面还有一篇“2020年美国大选的活人祭祀故事”——
《局势动荡之际,特朗普的“清洗”行动有多危险?》(纽约时报 2020-11-16)报道:
总统权力交接的过程,可能在全世界都堪称危险时刻。尤其是即将离任的总统否认自己将要离任,并且解雇美国高层国防官员时。
特朗普总统解雇了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Mark Esper)和其他几名政府高级国家安全官员。在五角大楼,他任命了四名新的高级官员,其中一名是曾公开称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为“恐怖主义领导人”的极端主义者。另一名强硬派曾在遭国家安全局局长反对的情况下被安插到该局,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的两名高级官员也被迫离职。
有传言称,清洗行动可能会继续下去,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和中央情报局局长吉娜·哈斯佩尔(Gina Haspel)也将被免职。总统的长子小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Jr.)几天前谴责哈斯佩尔是“训练有素的骗子”。新的任命可能会增加对伊朗采取激进行动的风险。而且在本已令人担忧的过渡时期,这样的动荡肯定会破坏我们的国家安全。
“特朗普基本上砍掉了负责五角大楼运转的文职领导层,”退役海军上将、北约(NATO)盟军最高司令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James Stavridis)在电子邮件中写道。“在北京、莫斯科、德黑兰和平壤,他们今天肯定会击掌雀跃。”他还写道:“我担心朝鲜或伊朗会出现误判,认为美国注意力分散,无法对又一起阿拉伯湾油轮扣押事件,或新一轮远程弹道导弹试验作出适当回应——这两个国家可能会做出这种事情,方便他们在同新一届政府的谈判中获得筹码。同样,中国可能会在香港问题,甚至更糟糕的是,在台湾问题方面采取更激进的行动,而俄罗斯可能产生发起重大网络攻击的念头。”
最大的风险可能在亚洲。朝鲜仍未证明其拥有能够重返地球大气层的弹头——金正恩(Kim Jong-un)可能认为现在正是时机,可以向乔·拜登(Joe Biden)展示一下既成事实。
朝鲜可能已经吸取了这样的教训:当它平静而理性的时候,没有人会注意到它,只有在威胁要搞破坏的时候,它才会得到回报。有利的一面是,现在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比几年前更容易想象,在特朗普与金正恩会晤之后,共和党人可能难以谴责拜登与朝鲜谈判。
最可怕的或许是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行动。习近平主席可能想向美国和台湾发出信号:双方之间任何关系的深化都将付出高昂的代价。如果是这样,习近平可能更愿意在过渡期内释放这个信号,这样拜登就不会被迫做出回应。
危险更多的可能不在于大陆对台湾发动全面入侵,而是采取较小规模的行动,意在向台湾发出警告:切断将互联网信号输送到台湾的海底电信电缆,用网络攻击制造停电,用让投资者惊慌失措的方式阻碍油轮,使股市下跌——从习近平的角度来看,要给台湾一个教训。冲突可能会迅速升级,因为台湾会希望中国为这种霸凌行为付出代价。
“北京可能认为,对台湾外围岛屿之一采取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这样,就会牺牲候任总统拜登上台后美中关系缓和的机会,”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易明(Elizabeth Economy)指出,北京也应该意识到,任何挑衅都可能适得其反,导致美国和台湾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再加上抵制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压力。易明指出,一个不太让人放心的迹象是,事实证明中国愿意为边界争端牺牲与印度更广泛的关系。
至于伊朗,大多数专家认为,它将会表现良好,希望与拜登有一个新的开始——除非五角大楼新任命的强硬派策划一些咄咄逼人的举措来激怒它。换句话说,任何危险的挑衅更有可能源自华盛顿,而不是德黑兰。
另一个风险是,以色列可能认为,未来两个月是在华盛顿支持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最后机会。随之而来的风暴将在该地区产生反响,可能使拜登无法让伊朗重新加入核协议。
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主席罗伯特·马利(Robert Malley)说,一个普遍的风险是,各国政府可能倾向于马上实施积极措施,而美国却无暇旁顾。例如,埃塞俄比亚总理点燃了一场内战,阿塞拜疆也开始了对亚美尼亚人聚居地的进攻。没有证据表明这两件事的时机是由华盛顿的事件所决定——但如果你是一个独裁者,眼前是一个不错的开战机会。“任何过渡时期都会带来外交政策风险,”马利说,“但涉及特朗普的过渡时期无疑会放大这些风险。”
谢选骏指出:为了对抗幽灵复仇,现在只能进行活人祭祀了。啊METOO佛。搞完了女人,川普再搞男人,但愿这样子的“伟大”不是一个“毛式的尾大”。
【096、岳飞后人竟是鞑靼杂种——任何姓氏的人都可能是任何姓氏的人的后裔】
《宋代前家谱只“官修” 朱元璋想认朱熹为祖》(2014年02月25日 河南商报)报道:
众多家谱上,都有个“亮闪闪”的名人是自己的先祖,或为帝王,或为名臣。比如,有的李氏称李唐皇帝为本族始祖,萧姓则号称自己这一支先祖为萧何,张氏则拉张良、张飞等为自己的祖宗……其实,“攀附”名人并非简单如阿Q般“我祖上比你阔多了”。这样做,除敬重祖先的思想外,老百姓也有自己迫不得已的原因。
宋代以前家谱只能“官修”——近日,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了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袁义达长期从事姓氏群体遗传学研究,曾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室主任,出版过《中华姓氏大辞典》等著作。袁义达说,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家谱只能“官修”,也就是说,只有帝王将相、名臣才有资格修家谱。普通人如果要修家谱,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属于“犯上”。
宋代以后,民间言论开放,普通人才开始修家谱。因为中间多年文献断档,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祖上到底是谁,只能根据自己大概来自哪里,和哪个同姓官员的某一支重合,就直接跳过去了连接上了。当然,老百姓们这么做,也是受了刘邦的启发。众所周知,刘邦做皇帝前仅仅是个小小的亭长,出身低微。他当了皇帝后,竟然拐弯抹角把自己的家谱续成了炎帝之后。老百姓一看,皇帝都这么干,大家当然可以效法。于是,几乎所有的家谱,往上数祖先必定是名人,因为普通人根本就没有家谱传下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曾有人要为他续家谱,想把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认成他祖先,但最终放弃。有人说,是因为年代太近,朱熹子孙尚在,朱元璋实在不好蒙混;也有人说,是朱元璋后来自己没同意,而是把自己讨饭的经历给写上了。
家谱文化是一种信仰——如果家谱是这么来的,那它还可信吗?袁义达说,家谱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信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保留几千年的家族文化。这种信仰,也是对祖宗的敬畏,让人有根有源,知道自己从哪儿来。
实际上,对于家谱,前面是真实的,后面也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家谱前面多少代,因为有文献记载,是有据可依的;最近数代,牵涉自己的叔伯、爷爷、曾祖等,也是真实的。唯一的断层就是在文献缺失的那些年代。
“曾经有人发现,一个县如果有5个进士,那么全县同姓的人都认这几个人为祖先,难道这几个进士就没有兄弟吗?其他人都去哪儿了?”袁义达说,这就像是一棵大树有众多分支,你本来属于第三支第五根,但是你认了第一根,中间的差别其实并不大。说到底,中国的家谱文化,就是整个民族的血脉信仰。袁义达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黑人开始寻根,由此带动了华人寻根。和他们不同的是,我们有家谱,追根溯源,就知道自己从哪儿来。不管中国的社会结构如何变化,只要姓氏文化不丢,我们的文化就能传承。
姓氏轶事——朱熹的“序”被多个姓冒用。除了认名人当祖先,以前还有人喜欢假托名人作序。史料显示,朱熹作谱序的家谱多达十几个,有的是真的,有的则是伪作。他的一篇谱序,竟为周、黄、刘、戴、吴、洪等姓氏的家谱同采用,其中只姓氏一字之别,其余文字均雷同。明清时期,甚至有了职业“谱师”、“谱匠”,专为一些家族制作假冒伪劣家谱。
如今,随着寻根和民间修谱的兴起,“谱师”这个职业又重出江湖,甚至有了专门的修谱公司。有学者说,这应了“盛世修谱”这句话,也跟“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修谱传统有关。在南方一些城市,如今的“谱师”月入上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但有些“谱师”修出来的家谱并不靠谱。修家谱需要仔细考证,要把每个人诞生、工作、嫁娶的轨迹都找到,何时迁徙、埋葬在哪里等都要弄清楚。掌握好这全部的要素,并不是一件易事。
刨根问底——五百年前是一家?这事真不一定。常常有两个同姓的人初次遇见,会笑称“五百年前是一家”。也有人会主动和名人搭关系,比如姓孔的就认为自己是孔子后代,姓关的认为自己是关羽后代。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有学者解释称,一方面,同一姓氏最终追溯到老祖宗,不可能是一个人,而应该是一个家族。比如姓孔的,老祖宗可能是孔子,也可能是孔子的兄弟。再比如,中华民族所有姓氏追溯到头就是炎帝和黄帝,但不可能只有这两人,而是两个家族。更重要的是,在姓氏流传和演变过程中,会影响一个姓氏“血统”的纯正。大量的赐姓、改姓,还有姓氏避讳等,都使得“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难以成立。
“岳”姓是怎么来的?近日,有岳姓读者打来电话咨询岳姓的来历。据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中国四百大姓》,岳姓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124位,总人口大约149万。“岳”和“山”有关,来源于先民对大山的崇拜。岳姓源出风姓,伏羲氏后代。相传在尧舜时期,有大臣羲和,掌天地四时之官,擅长观察天象,发明了日历,因此为尧执掌历法。他的后裔建立了羲、和两国,在今天河南登封、荥阳、巩义一带。
岳姓血脉一直纯正,几乎没有混入过外族的血脉。南宋民族英雄岳飞遇害后,他的后代和族人有北上东北的,在辽宁定居,到明清时,和当地满人融合。
谢选骏指出:岳飞后人竟是鞑靼杂种,所以瘌痢头和尚朱元璋也想认朱熹为祖——这是历史的荒谬吗?不然。因为按照遗传学常识,按照三十年为一代人计算,一个家族的人只要过了三百年之后,平均就有了十个世代;如果按照每个世代三口人计算,那么,十个世代也就是三百年之后,一个人就可能拥有了六万个后人了!如果再过百年,那就是一千六百万人了!你想,一千六百万人里面,就任何可能性都有了,不可能是的也可能是了!再说了,这一千六百万人里面,其实不仅有姓岳的姓朱的,还有其他任何姓氏的——因为其中的女性必然会和任何其他姓氏通婚的!这一定律反过来说,就是“任何姓氏的人都可能是任何姓氏的人的后裔”。至于“XX后人”的说法,那就更加可笑了——这些“后人”其实仅仅拥有其万分之一的血统都不到,甚至还比不上那些外姓人!
【097、张君劢为虎作伥、首鼠两端】
网文《张君劢:诚不愿吾六万万同胞随苏联而殉葬也)报道:
《张君劢辩证唯物主义驳论·跋》
呜呼国人中岂无见及共产党之祸国殃民而思所以预防之哉。我初次游徳,受马克思主义潮流鼓荡,追逐其后,研究马氏唯物史观,时赴马氏徒党讲演大会。第一次大战后,曾译苏俄第一次宪法为汉文,刊诸《解放与改造》杂志。德国改为共和,我本所目击,成《德国社会民主政象记》一书。然自一九一九迄于一九二二年我本留徳亲闻于德国共产党者,知其专以造成纷乱为事,初无建设德国之意。乃知所谓共产国际,借世界革命之名,助苏俄张其声势,以云改造社会,去之远矣。一九二二年自徳返沪,江苏主席韩紫石询以如何革新苏省政治,我提出建设政治大学(初名自治学院)之议,张季直、袁观澜、沈信卿、黄任之、史良才同赞成之。开学招生后,每星期有马克思主义一课,述其理论,加以批判。不料第一班学生四年尚未毕业,国民革命军抵沪,学校被封。校中经费拨归李石曾江湾劳工学院所有,校中书籍,由当时主持中央政校之罗家伦派人取去,刘大白、陈望道为接收账目之人,然所收政大现款,未见有何报告。此吾第一次想由办学传播反马克思主义之失败也。学校旣停,无以度日,向商务印书馆商译政治典范一书,稿费月支二百,书尚未译成,商务主持人得情报,知此书倘以译者真名印行,将遭政府禁止,乃托俞讼华来商,改用“士林”之名,士卽嘉字之头,林卽森字之脚,此书用此名以至今日者所以免触政府讳忌也。时李幼椿在沪,同办《新路》杂志,青年党又设知行学院,邀我教政治学,某日午后五时上课,七时步行返家,行至安寺路口,突有匪徒二人捕我入汽车,以两脚踏背,禁不许作声,行二三十分钟后,禁之一室之内,每日有所谓参谋长者,夜十时来,令我跪在铁链圈上,加以询问,曰你在上海办学校反对国民党,意欲何为?我答以此为政治问题,我无法在此解释,不如将我解至南京,我自能说明理由。每日室中四人看守,昼夜不休,以布裹眼,不令张目。我每朝闻号角之声,知所处为淞沪卫戍司令部附近。时章太炎杜月笙等为我解围,八弟与绑我者交涉,乃知沪司令部与绑匪通谋以窘我者。双方在申报上注销卖古瓶广告为议价法门,议定赎价三千,我得获释。出时先乘汽车环绕数周,弃于道旁,我乘人力车返家,询之车夫此为何地,答曰龙华。卽卫戍司令部之所在也。数日后有术者告之曰君乃棺底逃生之人也。我因知沪上难于安居,嗣去沈阳,由罗钧任向张学良借七百元,购船票去德国,在耶纳大学教授中国哲学两年,倭伊铿氏推荐之力也。居徳二年,燕京大学司徒雷登氏来电请任教黑格尔哲学,坐西伯利亚车过沈阳,适九一八事变之将起,权弟抵旅顺访南满铁道公司总裁内田康哉,属我稍待,我答以燕大限以早日到校,须赶赴北平,吾之抵平为九一七,早于沈阳陷于日人之手一日而已。是秋因未晤权弟,年假之暇遄返沪上,与权弟略谈国内外形势,此时正一二八,十九路军与日军相抗之。燕大与清华、北大、及协和,闻我自沪返,约我讲在沪所闻。我对余三校辞之,燕大云此为君服务之校,何能吝此一讲,乃以沪闻情形讲之,校中嘱自笔记,登诸校刊。及文已印,分布于读者,校长吴雷川忽派人至教授家中嘱缴回所收之报,且请劢前往,告以演讲词中说中央政府派张治中军队去沪,所以监督十九路军,乃毁谤中央政府之言,本校已免君教授职矣。我旣不教书,时与张东荪、胡石青、王搏沙、徐君勉、汤住心诸君往复商量,谋组新党以挽救国家危局,经半年之久,国家社会党成立,劢有西南之行,由安南入云南,并去两广,仍返北平,主编《再生》。旋十九路军在闽成立人民政府,李微尘电邀去闽。党中以为在平与闽函电往返,不如去闽,我乃由厦门而福州,及抵闽尚未二日,延平失陷,章伯钧来访,促速离闽,乃同乘轮去广州,应邹海滨之聘在中山大学教授哲学,到校一月,方知有今日共产政府要人胡思敬与我互唱对台戏,胡君在另一室讲唯物主义,我则以唯心主义为立场。海滨原订合同一年,至暑期辞行之际,海滨告以南京派人来此杀君,吾人不能保君安全。时范捷云在旁,起而抗议曰:与人订约一年,如何期未到而约毁。劢告以契约本于民法,民法本于宪法,中国旣无宪法,自然合同随时可废。于是继燕大之后,第二次教授职遭人开除矣。及旣返平,忽接自粤来函,陈济棠约去明德社讲学,继而改明德社为学海书院,其性质为大学毕业生研究所,大买西方书籍,招聘国内学者,从事于中西学术之沟通,书院之立不及一年,两广宣告独立,余汉谋为奖氏收买,余军入羊城,先封明德社,所买数万元西书,数日之内,已成为旧书摊上货物矣。是为第二次办学失败。劢离粤去港,将党中所办《宇宙旬刊》结束,返沪后从事于鲁顿道夫全民族战争一书之翻译。夏间政府召集庐山会议,我先去平与党中同仁计议,旋溯疆而上,谈话会中我首表示维护政府对日抗战之策,词毕来与握手者忆有冯玉祥等。第一次谈话会旣毕,政府中人纷纷下山,我待至八月十三日去上海旅行社购船票,云江阴已封锁矣。改购赴宁船票。抵宁时日机在江面投弹,移至蒲口,至傍晚始登岸。政府告以此间新设国防参议会,君为其中之一员,嘱卽留宁。我意仍拟返沪一行,而车船一切不通,嗣党中友人军来宁会商,告以政府已对日作战,宜留宁参与大计。自是随政府迁徙,迄于战终之日。在汉口时代政府与各党交换共赴国难函件,蒋介石氏托人相询,有意办何事业,我答以我一生有志办学,乃草拟民族文化书院章程,择定地点为云南洱海之大理,一年而后,校舍粗具,召学生十余人,教授之数与之相等,其性质亦为大学毕业生之研究院。太平洋战起,昆明学生因香港飞机运送鸡狗,游街示威,蒋氏得昆明电云南张君劢主动,嘱权弟出电示之。实则我因参政会开会,居渝已一月之久,且书院离昆明有汽车途程二日之遥,何由参加此事。蒋氏曰:其党员罗隆基为之,我乃函询努生,努生答云在市立医院养病,绝未预闻此事。蒋氏旋下令封闭民族文化书院,我拟返大理结束院事,参政院已畀以定购之飞机票,及将赴机场之顷,蒋氏托王雪艇来电嘱退回机票。此我办学计划之第三次失败也。四年之内困局重庆,每出入有特务队骑兵一人随之,嗣因心病肾病交作,家人言于政府,倘不欲置之于死地,宜准其去美医治。政府因太平洋学会开会,列我为代表之一,我乃追随蒋梦麟等同机飞美。会毕返美京,魏伯冲大使陪同访杜鲁门副总统,杜氏为美参议院主席,我述愿在此研究美宪之运用,杜氏指定一室为我工作与收集材料之所。是年三月联合国会议开会,由各党各出代表,我与董必武、李幼椿同预闻此事。会议旣毕,董李二君先后返国,促我同行,我以继续研究美宪辞之。十二月由美去英,已与英下院书记长约每日赴院,出席各委员会。一月九日政府因政治协商会正式开会,电促返国,乃去巴黎定飞机票,赶返重庆,已逾开会七日矣。我于此处应叙述者为我与共产党之关系。我本坚持反共之人,初不料抗战后反与中共人事往还聚晤,此由于民主同盟成立,遇有国共冲突,政府每托民盟人士出而调停,新四军事件也和议也毛氏入川也,皆有民盟人士周旋其间,至于我与周氏董氏往还,起于政治协商会之后,协商会中仅通过宪草原则若干条,会毕我已返沪上矣。重庆来电云宪草修正委员会卽日开会,我又由沪入川,暇时本政协原则若干条,拟成一部宪草,国共两方均认作底稿,由会中分散于各代表,按条讨论,迄四月之终,除二三项未解决外,全稿通过。会终之日李微汉起立曰,此为记录,并非草案。吴铁城氏亦作同样表示,于是此宪草几成废纸矣。政府返宁,和议续开,吴达深氏秋间来告曰君之宪草,蒋先生或将采用。及中共离宁,政府要求民社党青年参加国大会议制宪。自测中共平日信奉辩证唯物主义以统一思想,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独霸政权,设集中营以锄异己。我自问我自己与民社党无法与中共合作,乃本两害取轻之义,决然舍弃中共而要求国民党采用宪草以为参加国大之条件。简言之,仍回到我平日反共立场而已。国人乎,读以上我所自述,可知自政治大学发起起于今日已三十五年,其间办学三次,被封者三次,教书两次,被开除者两次,至于发行杂志,一为《新路》(与幼椿同办)为南京政府命令停止,一为北平时代之《再生》,国民党收集,合其他各书,聚为七塔而焚之。书生之所能为力者,除出报、教书、办学而外,复有何事可为乎?然皆遭受挫折,无一事能继续下去,俾我之反马克思思想推广播国中而养成一羣青年为共同奋斗之人,其为我之不善努力乎,其为国民党之妨碍乎,唯有请历史之公判。我年七十矣,我之反共志愿迄未稍衰,今为流亡海外之人,重取马氏恩氏列氏斯氏着书读之,上卷叙述来源,征引原文,不加曲解,下卷评论,按之世界哲学史中理论与苏俄应用唯物主义于各门学问上之左支右绌情形,绝不以己意故为抑扬高下。情也理也世界人类之公器也,吾人据理以办其理之不通,衡情以明其情之不顺,如是已足,复何他求乎。我之所以哓哓,诚不愿吾六万万同胞随苏联而殉葬也。《祖国周刊》胡君欣平来函索稿,我于辩证唯物主义,自政大以来,早有意为文以驳之,奈战事播迁之余,延而未作者三十余年。今因索稿之机,乃勉于数月完成此稿,以酬平日素愿。民主国家中此类书籍,我所见者不过两本,我文之作,为时虽晚,然尚不失其为屈指少计之数之中也。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中金山张君劢
谢选骏指出:张君劢,第一次大战后,曾译苏俄第一次宪法为汉文,刊诸《解放与改造》杂志,可以说是为匪宣传、为虎作伥了。二次大战后他又声称“诚不愿吾六万万同胞随苏联而殉葬也”,可以说是首鼠两端了。这就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典型特征,这钟特点,也在小商小贩的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张君劢(1887年1月18日-1969年2月23日),名嘉森,字君劢,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以字行,江苏宝山人(今上海市宝山区)。中国政治家、哲学家,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
生平
张君劢1887年生于江苏嘉定。1899年入上海江南制造局广方言馆。1902年16岁应宝山县乡试,中秀才。1903年入江宁江南高等学堂学习,1905年因参加拒俄义勇队被校方开除学籍。此后他到湖南,先后在长沙明徳学堂、常徳师范学堂任教。
1906年他公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结识了梁启超和张东荪等人。1907年9月,他参加了梁启超的政闻社。1909年6月,他在东京参与设立咨议局事务调查会,8月参与创办雑志《宪政新志》。1910年(宣统二年)回国,中法政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在北京政府的活动
1911年辛亥革命,任宝山县议会议长。
1912年,与汤化龙、林长民等人组织共和建设讨论会,5月赴北京,任北洋政府秘书,并和汤化龙一起促进各派政治势力邀请梁启超回国。同时参与黄远生创办的《少年中国周刊》。8月共和建设讨论会与共和统一党联合改组为民主党,选梁启超为党魁。9月梁启超回国。11月张君劢发表《袁政府对蒙事失败之十大罪》一文。1913年1月在梁启超安排下,他以《宪法新闻社》通讯员的身份,取道俄国,赴德国采访考察。3月入柏林大学专攻政治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二次革命中,他支持袁世凯。
1915年底,他应梁启超召唤回国,任上海《时事新报》总编、浙江交涉署长。护国战争后,张君劢支持皖系的段祺瑞。他跟随梁启超,力主与德宣战。1917年3月13日国务院新设临时国际政务评议会,他任书记长。1917年7月张勋复辟结束后,他任直系冯国璋总统府秘书长,遭到皖系嫌恶,结果张君劢退出政府。
欧洲留学与反共反蒋
1918年(民国7年)1月,他和蒋方震等结成松社。随梁启超、丁文江前往欧洲考察,之后留在德国跟随唯心论哲学家倭铿(Rodolf Eucken)学习哲学,后来他又跟随亨利·柏格森学习。1921年12月,他陪同德国哲学家杜里舒(Hans Adolf Eduard Driesch)来华讲学任翻译。
1922年3月在上海参加上海总商会聂云台和江苏省教育会黄炎培组织的“国是会议”,起草《国是会议宪草》。1923年2月陪同杜里舒北上京津,在清华大学做了题为“人生观”的讲演,引发科玄论战的争论。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兴起,他以唯心论批判唯物论。同年回上海任吴淞市政筹备处副主任,在吴淞创办国立自治学院,并兼职执教于中国公学。1925年国立自治学院改为“国立政治大学”(闻一多曾在此校任训导长)。1926年与李璜合办《新路》杂志。1927年被国立政治大学中国国民党勒令停办。1928年《新路》杂志被中国国民党当局查封。他反对蒋介石的一党独裁。1929年(民国18年)6月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拘禁,后经章炳麟、杜月笙斡旋,他被释放。10月,他赴德国,在耶拿大学教书。
成立中国国家社会党
1931年9月,他回国,赴北平燕京大学执教。10月,与张东荪、罗隆基等,在北平发起组织“再生社”。
1932年4月16日,他与张东荪等人在北平秘密组织中国国家社会党,他任中央总务委员兼总秘书,5月机关报《再生》月刊秘密创刊。国家社会党标榜“国家社会主义”,主张“绝对的爱国主义”、“渐进的社会主义”、“修正民主政治”,否定阶级观念和暴力革命。1933年(民国22年)4月,国家社会党第1次代表大会召开,他当选中央总务委员会总秘书。他继续反蒋介石的活动,得到山西省的阎锡山支援,福建事变爆发后他参加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此后他到广东省,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因所谓“反动的思想”而遭到学生反对,半年后被迫辞任。1935年(民国24年),他受广东统治者陈济棠招聘,在陈创设的学海书院任学长(院长张东荪)。他还在香港创《宇宙》周刊。翌年夏,陈发动反蒋起义失败,从此失势,学海书院遂关闭。
参加民盟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参加了蒋介石举办的庐山谈话会、国防参议会,调整了自己的反蒋路线。1938年(民国27年)4月,中国国家社会党正式成为公开政党。1938年他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8年发表《致毛泽东先生的公开信》,要求取消八路军、新四军和陕甘宁边区。1939年(民国28年)9月,他任国民参政会宪政期成会委员。同年11月,他代表中国国家社会党加入了黄炎培发起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1940年,与陈布雷在云南大理合办民族文化学院,任院长。
1941年他与黄炎培等人将统一建国同志会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他任常务委员。1944年(民国33年)9月,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他继续任常务委员。1945年4月,他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任联合国宪章大会组委员,于1946年4月至6月,代表中国签署联合国宪章。
第二次国共内战
1946年1月,他作为民盟代表出席政治协商会议。8月,中国国家社会党和民主宪政党(华侨政党,由康有为的支持派组成)合并,成立中国民主社会党。此后,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民主社会党抱持反共姿态。11月该党参加制宪国民大会,12月民盟决议开除该党出盟,12月24日通知该党,12月25日该党宣布退出民盟。他主导起草《中华民国宪法》,使孙中山构思的五权宪法确立为倾向内阁制的五院制,制约总统的权力,并参与以中国国民党成员为多数的政府组织工作。张君劢与中共人士关系良好;1946年,他59岁生日时,周恩来送过他一块“民主之寿”的寿匾。但是他反对中国实行共产主义,且不满蒋中正未遵守《中华民国宪法》。
1947年1月20日下午5时,蒋介石邀请中国民主社会党张君励至官邸谈话,表示公开政权。3月5日,蒋约见中国民主社会党张君励、徐傅霖及青年党左舜生、余家菊等人,谈改组政府问题。3月8日,民社党北方代表梁秋水、胡海门电张君励反对全面参加政府。
3月14日,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张君励主张中国派代表参加莫斯科外长会议,谓四强已同意非正式讨论中国问题,“与其让人家讨论,不如我自身参加。”3月18日,张君励致函蒋,提出:《和平建国纲领》,本为各党共同参加政府时代之决议,但“就年来之国内局势与主席最近之演说观之,已有出入”。3月22日,中国国际人权保障会开代表会,由理事章乃器、耿丽淑、刘王立明代表该会招待各界,呼吁制止秘密捕人,推派张君励向政府交涉。3月27日,中国国际人权保障会函张君励,敦促其向上海市政府交涉援救失踪人士;张于3月31日致函市长吴国桢,呼吁保障人权,处非法行动者以重罪。
1947年5月22日,民社党主席张君励向国民参政会提出和平方案,建议邀请中共代表重开和谈。6月15日,蒋会见张君励,交换对于时局之看法。7月25日,张君励发表谈话,认为时局严重,政府应采取积极方针,扩大民主基础。7月28日,民主社会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代表百余人;张君励报告参政经过。7月30日,中国民主社会党副主席伍宪子因调解党内纠纷未果,声明不参加该党全国代表大会,其后又称将与该党革新派人士合,与张君励分庭抗礼。8月4日,民社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选出执委、监委若干人,主席张君励。
1948年12月25日,中共方面宣布头等战犯名单,第一批43人。张君劢被新华社名列第43名。
1949年1月7日,上海各报刊出民社党主席张君励谈话,认为和谈成败关键在是否恢复讨论政治问题之自由,政府过去和谈时,禁止自由讨论,使人民无法达成非军事方式之解决。4月3日,张君励在南京支持李宗仁谋和,但对蒋很不满;如果和谈失败,他将远走海外,为文批判共党,因为这在中国不可能。11月,张君劢经由澳门赴印度。此后他在德里大学和加尔各答大学任教。
晚年
1951年12月,他离开印度赴美国。1955年,他到斯坦福大学从事中国共产党政治研究。此后他遍访世界各国,讲演孔孟学说和反共思想。由于民社党迁往台湾后无法充分整合共识,又受到中国国民党实施一党专政的压迫,最后张君劢曾经于1962年出面号召党内团结,但无功而返。
1969年2月23日,他在美国旧金山病逝。
谢选骏指出:张君劢为虎作伥、首鼠两端的一生,也是那个时代的写照——不论袁世凯、孙中山,还是蒋介石、毛泽东,多少都带有这个特点。他们寻寻觅觅,始终没找到——没找到通向未来中国的道路,那就是基督教化。
《张君劢辩证唯物主义驳论·钱穆先生序》报道:
人类文化之得以绵延而进展,则胥赖有理智以为行为指导,然正惟理智乃所以指导行为,故理智之推衍,贵于就近切实,逐步有行为与事实以为之证成,然后乃可奉为人类可宝贵之知识,而循此以益前。否然者,仅凭理智推衍,而无实可证,则仅是一番空洞之理论而已,仅是一番无据验之谈话与意见而已。若果凭此推衍而益远,则成为以说话推说话,以意见推意见,纵使体系精而组织密,其实则是人类理智之误用,此属谬论,非确论,乃意见,非知识,人茍凭于谬论与意见,而奉之以为行为之指导,则为祸将有不可得而预测者。
抑人类理智之所凭以为推,则复有其外之情势焉。故人类之善用其理智,则必通于情而明于势,而求得其和顺,然后其所推乃可以为准也。夫情势,则必具体在目前而可验者。人类不慢于其当前,能不悍然敢于违情逆势以求理,此始不失为一种中庸之道,而人类文化之所以赖以绵延进展而不辍者,其一切无穷妙义,亦悉具乎是矣。
故人类之求理,忌乎凿而贵乎通。人旣不能孤立自生,则必与羣相处焉,又与物相处焉。凡其所以通于羣与物者,则理也。故人类惟当于人情物势中明理,明理卽所以求通,故必由近以及远,自卑以登高,由浅以入深,自小而达大。譬如行路,一足踏实,一足向前,更替而进,千里之遥,在于足下。人类理智之足恃,则由于有当前之事实为之证,复由此旣经证成之理智,指导行为而益前。如此虚实相辅,乃可无往而不利也。
近代西方文化,特重科学知识,科学知识之可贵,正在其能逐步求证,乃始逐步向前。推理之与实验,相引而长。茍未经实证作证,卽不目为定论,卽不凭此作推衍。故治科学而有得,则皆人类至可宝贵之知识,绝异于空论之与意见也。
东方文化向来所贵,则曰道德精神。人文社会之有道德,亦犹自然世界之有科学。盖道德亦重躬行实践,成于经验积久所公认,亦不凭空论与意见而建立也。
由于东方向来所重之道德,可以推而及于社会伦理政治经济各方面,以无不得其求,而终以达于人我和顺之境。由于近代西方所重之科学,可以退而及于宇宙之广大,万物之精微,以无不得其和顺,而终以达于通。此中庸之书,所谓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其极在能和顺于天地,以赞天地之化育,是卽所谓天人之合一也。
若仅理智推衍,而凿之益求其深,引之益求其远,茍其慢于眼前之情势,忽视乎当下之验证,此如耸身云端,其下视尘世,固已混茫一色,汗漫无辨,以如是之心胸,尚何足以厝怀乎人间实际之事务乎?
西方文化中有宗教,有哲学,此二者,严格言之,茍其务而推至乎极,则胥可与道德与科学皆有背,何者?亦以徒鹜于推衍引伸,而不逐步以躬行实验,为其前进之基点也。于是重信解,轻行证,信解所诣,益深益远,而后乃始求反之于行证,斯其流弊有不可胜者。
西方近代思想之有马克思,其事若介乎宗教与哲学之间,此亦仅凭理智推衍,所谓凿愈深而益远者。而又不能入西方之宗教,各踞一寺院,各成一宗派,仅自站于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种种现实事务之外而宣扬其教义,亦复不能如西方之哲学,各踞一大学讲座,各就一己所见,着书立说,仅以思辩理论为务,于百家之外而复有此一家。故西方社会之有宗教与哲学,其事皆不为病,惟推衍过当乃时见其为病,而其病亦不甚着。不幸而马氏之信徒,乃欲高揭所信,驱一世以必从。纵其违情逆势,亦所不顾,于是其为祸之烈,乃至旷古未经,而人类文化之仍能绵延进展一如以往与否,乃成为人类当前一大问题。而马氏信徒,转夸其理论谓有合乎科学,誉其行为谓有当乎道德,而不知道道德之与科学,此皆逐步验证所得,并亦在逐步进展中,其可贵,在能始终和顺于当前之人情与物势,而曲折以赴,层累以前,以达于世人之公认,固非如马氏之仅为一家之言,出于一时之推理,一人之意见,固非可遂悬以为人类亘古今而莫能远之真理也。
然仅凭理论思辨,以求直指马氏思想病根之所在,其事亦不易。君劢张先生,于学无所不窥,而其浸润于吾东方文化之传统者乃特深。生平于宗教,无所信,亦无所排。其于哲学,特所爱好。然而行顾言,言顾行,其为慥慥一君子,尤胜于其为一纯思辩之哲学家。故其治哲学,亦特深于东方情调。其平日持论,不凿而深,不务而远,而有不当以西方纯哲学之尺度为衡量者。今老矣,平昔所学所抱,旣不获一一实措之于当世,乃惟以著述自靖献。顷方旅游美国,所至讲诵不倦,出其绪余,为《辩证唯物主义驳论》一书,骤视之,若卑卑无高论。仅于数十年来苏维埃政权之未能彻底遂行其所信奉之主义,而不得不时时反复变动其所持论,而终以不免陷于不和不顺不通不达之困境者,若仅止于就事敷陈,罗举枝节之末,不成为一种哲学专着,以自举其甚深妙义,以自成一家之言,以与马氏相对垒,以直捣马氏思想之窟穴,不知此正君劢之深于东方学养,所由以迥乎不同于人人也。否则以言思对言思,所谓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五十步之与百步,其又何以相悬绝乎?故君劢之书,乃不期而时时流露其对于东方道德精神之深情厚意焉。嗟乎!此君劢之书之所以为深远也。
君劢书旣成,远道驰书相告,而督予为之序。予学浅陋,何足以序君劢之书。抑愿抒其所窥见,若稍有当于君劢着书之用意,庶于读此书者,有所裨益云尔。爰不辞而之序。
中华民国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钱穆 谨拜序
谢选骏指出:钱穆食古不化,所以才说,“然仅凭理论思辨,以求直指马氏思想病根之所在,其事亦不易。”钱穆不懂,马克思学说并非理论思辨,而是造反夺权的宣传——如何可以理论思辨直指?正如张君劢,本是政客,所以无法进入思想的堂奥也。
【098、张先玲是人民的代表】
《天安门母亲张先玲:和平理性坚持抗争30载》(美国之音 2019-05-30)报道:
天安门母亲张先玲2014年4月29日在家中,身边是她19岁的儿子王楠的遗像。……
2019年六四大屠杀事件30周年来临之际,美国之音采访了遇难者家属群体“天安门母亲”的发起人之一张先玲女士。1989年6月4日凌晨,她19岁的儿子王楠在天安门西侧南长街南口头部中弹身亡,子弹从左上额射入,左耳后穿出。以下是这次专访的第一部分,张先玲叙述六四镇压后她长期受到严密监控以及同其他天安门母亲一道和平理性坚持抗争的情况。她指出,六四三十周年前夕,她家周边的维稳力量明显增加,有三路人马严防记者接近。
敏感日前夕加强维稳
张先玲:有国保的,一路是派出所的,一路是社区的,就是街道的。
记者:现在出去自由吗?
张先玲:出去是自由的,但是他们(警方)的车,他们会跟着,是有限度的自由吧。出去他要跟着你,反正要坐他们的车。
记者:你想去哪,都可以吗?
张先玲:应该是可以的吧,但是我没有提出去他们禁忌的地方,比如,天安门啊,这种地方没有说过。但是公共区,他们就不会说什么。(到)朋友家去也没有什么,到朋友家也没关系。
记者:有人来看你,来做客方便吗?
张先玲:看我、做客都是可以的。记者一般是来不了的。朋友(来)都是可以的。比如有什么事情,来看看我啊,这都没什么问题。但是他(警方值班人员)可能要看身份证之类吧。
记者:他跟你明确说了吗?不能有媒体来访吗?
张先玲:对,明确,他早就,年前就跟我说过了,说我们来你门前设岗,就是因为你见记者。如果你答应不见记者,我们就不设岗。我说,那我不可能答应你。我说我的底线就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媒体、任何人。他只要来采访,我肯定接受,但是我说的就是六四的事儿,别的事儿我也不懂。我也管不了。然后他们就是说那不行,那我们只好要设岗,那你就设呗。这个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了。每年都提醒一趟,我每年都是这样的回答。
行动自由受限
记者:如果我们要来当面采访您,可以吗?
张先玲:他不会让你进来的,他们肯定不会让你进来的,别说媒体,他肯定不会让你进来。因为我的电话都是监听的,你说你几点几点来,他就知道几点几点就是媒体了。他们都要问的。比如要来看我的朋友什么,学生,如果他们觉得你是媒体,也会问,你是哪里的啊,有没有身份证之类的,就是这样。
记者:看守你的人是哪儿的呢?
张先玲:北京市公安局的,派出所的,底下的派出所,隶属于朝阳市公安局吧。就是便衣,在电梯口一个,楼梯口一个,楼下有一个。还有一辆车。这样一个装备。
记者:就是二十四小时上岗?
张先玲:基本上吧,晚上太晚了也就不在了吧。我也没有注意他们是几点几点。总归是早上七点他们肯定就在这儿了,晚上几点走我也就不知道。
真相、赔偿、追责三项诉求
记者:六四三十周年,你们有安排吗?
张先玲:每年六四这一天,我们难属,就是在万安公墓的难属,全部在万安公墓在公祭。每年都有一个文件,今年我们已经发了。
记者:三十年过去了,这个日子马上到来了。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或者需要表达的?
张先玲:六四是一个,在全世界(看来),国家犯的一个屠杀的刑事案件,因为是政府调动正规军。荷枪实弹的用真枪实弹来杀害和平示威的学生和平民。这是国家犯罪,是国家的罪,所以说我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或者负责的执政党,我就应该把这个问题解决。杀了人怎么能够这么多年,三十年不追查呢?对不对?
真相、赔偿、追责三项诉求
张先玲:所以我们的要求就是真相。什么是真相?你杀人了没有?你为什么要杀人?你杀了多少人?这就是真相嘛。对不对,你要把他说清楚。就是交通肇事还要追查责任呢。政府军公开的开枪杀人,这么大的一个刑事案件,三十年都不带说的,自己骗自己。代表他们内心的怯懦和一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一种行为。这种东西是哄不过去的。我们的要求是赔偿。你们要立法,个案交代。立法、道歉、积极赔偿。追究责任者的刑事责任。谁指示的、谁决定的、谁动用军队来打老百姓。而且平民和学生,当时的要求是什么?反贪污、反腐败,现在你们是不是贪污腐败。现在你们是不是也在反贪污、反腐败。学生在三十年前就提醒你们了,反贪污反腐败,你们把这些人打死了,鼓励了贪污和腐败。是不是这样的。所以以后的贪污和腐败现在都没法遏制了。我觉得这个事情是政府必须面对的事情,想逃也逃不掉的。
和平理性抗争30载
张先玲:三十年来我们一直为这件事情抗议。要求政府和我们对话,和我们天安门母亲群体对话。这是我们一贯的要求,我们主张和平的、理性的抗争。我们主张在法律的道路上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一直在和平的、理性的进行抗争,三十年来我们不曾停息过。以后我们也不会停息。我们要求政府尽快的,跟我们对话,包括媒体,我也希望通过各国的媒体。呼吁各国有影响力的,有成就的、有良知的人们,和各国政府的政要,都来敦促中共政府和我们天安门母亲对话。解决这三十年前发生的杀人的惨案。
警方设岗为防记者?
记者:最近这些日子有没有官方的人跟你们沟通呢?谈这个事情。
张先玲:官方的人是有来过,现在跟从前最大区别就是态度大转变,我说他们是很蛮横的执法,违法、很蛮横的来违法,因为他们来我这是违法的,践踏我的人权,侵犯我的人身自由。但是他们是下面的人,他们也没办法,所以我还是理解。最近他们是,这些年来吧,差不多十年来吧,十多年了有,他们的态度变得非常好。非常谦和、非常恭敬。他说我不是来看你的,我们是来防记者的,我们是保护你不受记者骚扰的。有这么个口径。你要说有多大改变,就这么个改变。表面的改变。实质上是没有改变的。
记者:在他们看守的情况下,有没有记者突破他们的看守,成功的采访了您呢?
张先玲:也有啊,昨天就有两个西班牙人过来采访。但是他们出去可能就被他们值班的警官扣住了吧,他们怎么能够进来我就不清楚。一把他们进来,外面的值班的会问的。不知道他们可能正巧还是吃饭去了,还是….反正他们是进来了,昨天,进来了以后他们也被底下值班的警官给扣了。扣住结果如何我也不知道。因为下午来了两个基层的警官,基层领导吧。一个派出所的,一个国保的,找我,说看看我。我说你不用说那么好听。我知道你们是为了两个西班牙人,他们采访了,我跟你说我的底线是,他们只要找到我,我就接受。没有什么可说的,他们也没有什么说的,就走了。
感谢海外支持和媒体关注
记者:海外的很多人啊,在台湾。在台北在聚会,讨论六四事件,对六四三十周年也纪念活动吧。就这几天,很多很多人,包括一些六四的亲历者,王丹、吾尓开希啊,还有长安街上被压断双腿的方正他们都出席了。
张先玲:我对他们在外面做的一些实际工作,我也非常感谢。比如六四纪念碑的事情。我很感谢,因为有那么实体在那里,谁也别想赖掉这个事情。不要想让人家忘掉。本来也不会忘掉的,但有了这个就更不容易忘掉,我也很感谢那群海外的为六四一直在努力的人们。但是我也希望他们能摒除一些主见吧,大家一起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的惨案,能够做一些更有用的事情吧。我也很感谢你们这些记者,包括一些外国的记者,由于你们坚持在这里传播这个事情,一些外国的新生代他也会了解中国这个惨无人道的杀戮行为和这个杀人政权,这个杀人政权到现在都不肯面对,不敢面对的一种怯懦和一种卑鄙的一种行径。
谢选骏指出:张先玲的说话朴实中庸,不卑不亢,很有分寸,比人大会堂里面那些年年开会的活尸,更适合担任人民的代表。如果张先玲可以出任人大代表了,“中国政府”的社会基础就会扩大了,“中国人民”就不再是共产国际中国支部的战争俘虏了。
【099、主的恩宠李柏光】
《送别李柏光,国际组织称十名中国政治犯生命堪忧》(2018年3月23日 美国之音)报道:
“到了天堂,我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就会是,你当时是骗了我们吗?有肝癌也不告诉我们,”谈及上个月在中国突然离世的挚友、知名维权律师李柏光,美国“对华援助协会”主席傅希秋牧师不禁哽咽。
2月26日凌晨,李柏光在南京解放军八一医院突然死亡,终年49岁。院方称死因是肝病。但是围绕他的猝然离世,至今还有很多未解的疑云。
星期四(3月22日),在华盛顿国会山附近的一个教堂里,近百名李柏光的生前好友,关注中国民主、自由、人权事业的美国政界人士、非政府组织代表、学者等云集一堂,追忆这位人权捍卫者。
“李博士是过去一个世纪,中国最勇敢,也是最著名的一位为信仰自由辩护的律师,”美国前联邦众议员弗兰克·沃尔夫(Frank Wolf)说。
沃尔夫回忆说,李柏光来华盛顿时,总会去他的办公室。2008年,他还亲手将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一座奖杯颁发到他手中,表彰他为中国的宗教自由和人权事业做出的贡献。 就在2月初,他们还在华盛顿美国国家祈祷早餐会前会面。
“我怎么也没想到,下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时,竟会是他离奇的,或许是被谋杀的消息,”他对美国之音说。
“他的死因有太多太多的疑点,很多人相信中国政府应该为此负责,” 沃尔夫在追思会上说。
傅希秋告诉美国之音,李柏光2月来华盛顿时,他全程陪同,两人还在酒店的同一个房间共度了最后一晚。李柏光从来没有提到自己罹患肝病的事。回到中国后,李柏光曾给他发过几次短信,说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之后便传来他去世的消息。医院没有提供任何证明,也没有做尸检,匆忙地火化了尸体。他的家人和官方保持着统一口径,说死因是晚期肝癌,但是傅希秋说,他心中的疑问始终无法消除。
去年10月,李柏光在浙江为村民维权时,曾经被十几个不明身份的人绑架到一个树林里毒打。他们还威胁说,如果他不在次日上午离开当地,就会砍掉他的头和脚。
“他不断受到死亡威胁,现在他死了,我们要怎么才能相信李博士不是被谋杀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总裁卡尔·格什曼(Carl Gershman)说。
格什曼质问道:“在狱中患病却被拒绝就医而亡的刘晓波是自然死亡吗?在狱中被关押了13年,经受了酷刑、折磨、虐待的丹增德勒仁波切是自然死亡吗?”
近年来,中国政治犯在狱中病重或死亡的案例不断增加。过去一年内,就有彭明、刘晓波、杨天水三位知名政治犯先后病亡。
同一天,总部设在法国的“无国界记者”组织发布消息说,中国目前关押了50多名记者和博客作者,有些人正在服无期徒刑,其中十人可能因为监禁的恶劣条件英年早逝。
无国界记者”组织说,“中国当局现在不再给出版自由的捍卫者判死刑,而是故意虐待他们,剥夺深陷囹圄的他们所需的就医权利。”
为了引起国际关注,该组织发布了一份名单,称如下政治犯可能因为被虐待和缺乏医疗护理而面临死亡的风险。
他们是:48岁的维族学者、2016年欧洲议会萨哈罗夫人权奖获奖者伊利哈木·土赫提、57岁的政治评论人士陆建华、46岁的政治评论人士张海涛、73岁的出版商姚文田、44岁的博客作家吴淦、38岁的公民记者卢昱宇、54岁的新闻工作者、2004年无国界记者“新闻自由奖”获得者黄琦、53岁的瑞典籍华裔出版商桂民海、32岁的新闻工作者甄江华。
曾经出任国会兰托斯人权委员会共同主席、长期关注中国人权事业的沃尔夫对美国之音说,中国的人权状况处于几十年来最糟糕的情况,恶劣程度堪比毛泽东时代。他说,面对咄咄逼人的中国,美国有责任大声疾呼。
“我们应该尽一切所能。我们当年如何对待苏联,现在就该如何对待中国,” 沃尔夫说。
谢选骏指出:不管李柏光是怎么死的,我相信他得到了主的恩宠,因为在他尘世生命的最后时刻,“李柏光今年2月7号在美议员办公室会见到了来自耶路撒冷的东正教大主教”。我相信这个奇遇的后面有基督的怜悯和恩宠。因为不管来自耶路撒冷的东正教大主教是谁,他都带来了髑髅地的风和各各他的信息……那是耶稣基督的殉难之处。在十架苦路上,在主被鞭打的地方,我清楚知道逾越节的羔羊为我们被杀献祭了!能和耶稣基督一起死在十字架上,那是多大的福分哪!我在拿撒勒的时候,多想死在那里、埋在那里——那是比任何家乡都更甜蜜的地方,因为那是耶稣曾经亲在过的地方。我沿着耶稣的走过的路,在加利利海边,在迦百农会堂,背着沉重的行李徒步,体会耶稣基督的艰辛。能和耶稣基督一起死在十字架上,那是多大的福分哪!不管李柏光是怎么死的,我相信他得到了主的恩宠,因为在他尘世生命的最后时刻,“李柏光今年2月7号在美议员办公室会见到了来自耶路撒冷的东正教大主教”。
【100、卓别林就是希特勒】
《这些名人超级有钱,过日子却超节俭》(2019-1-21 世界日报)报道:
富豪巴菲特和比尔盖兹2010年到中国推动清洁能源汽车混钞票。
巴菲特不买电子产品——超级有钱却过着节俭生活的名人,最为人知的就是「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88岁高龄的他,个人净资产约806亿元,但住的地方还是1958年在内布拉斯加奥马哈(Omaha)以3万1500元买的同一栋房子,平常出门自己开车。巴菲特拥有的凯迪拉克轿车Cadillac XTS,价格约4万5295元。根据媒体报导,他并没有花钱购买电子产品的习惯,身上不带手机,办公桌上也没有电脑。
甘迺迪出门朋友埋单——「时代杂志」报导,前总统甘迺迪(John F. Kennedy)虽然拥有父亲赠与,以当今币值计算约1亿7000万元的信托基金,但他却过着手边没钱的生活,出门总让朋友、仆人以及特勤人员代为埋单,他因为节俭习惯而与爱买衣服的第一夫人贾桂琳(Jacqueline Kennedy)经常发生冲突,两人也会为了白宫的日常用品开销帐单而吵架。不过,甘迺迪担任总统时,却把他所有的薪水都捐给慈善机构。
欧纳西斯省寄外套费——甘迺迪遇刺身亡后,贾桂琳再婚对象希腊船王欧纳西斯(Aristotle Onassis),同样也是有名的省钱大王。「时代杂志」报导,欧纳西斯到俱乐部时,就算正值寒冬,也不愿穿外套,他曾对媒体解释说:「因为大家都知道我是有钱人,我去寄放外套时,总觉得至少要给五美元小费才行。不只如此,我还得穿件非常昂贵的外套才行,甚至是必须要购买保险的外套。」
卓别林身上从不带钱——美国喜剧泰斗、默片电影传奇人物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916年时每周收入约1万元,换算成当今币值约21万9000元,但他却是好莱坞有名的「小气鬼」。传记作家林恩(Kenneth S. Lynn)描述,卓别林银行户头有着数以百万计算的存款,可是他身上却没钱,「每次跟朋友一起在外面吃饭,他总是要别人埋单请客。」好莱坞津津乐道的卓别林抠门实例,还包括他为了省下房屋兴建开销,直接「借用」电影片厂的木工,请一群片厂木工帮他在比佛利山庄(Beverly Hills)盖了一栋房子,结果盖出来的屋子状况非常不堪,摇摇欲坠,被影剧圈人士笑称为「支离破碎之家」(Breakaway House)。美国经典影星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曾说,卓别林是个「任性的暴君,也是个吝啬鬼」,好莱坞知名导演奥森威尔斯(Orson Welles)甚至形容卓别林是「史上最小气的人」。
卡莱葛伦签名要收费——「美国电影学会」(American Film Institute)的「百年百大明星」当中,名列男星排行榜第二名的卡莱葛伦(Cary Grant),1930年代虽然是好莱坞片酬最高的影星,还娶了当时全世界最有钱的富家名媛芭芭拉赫顿(Barbara Hutton),却因为他童年时期出身于英国贫穷家庭,14岁失学后加入马戏团巡回演出,刻苦的成长经历让他养成根深柢固的重度节俭习惯。「时代杂志」(Time)报导,卡莱葛伦放在家里冰箱里的牛奶,会在瓶身画下记号,避免佣人偷喝。家里如果有客人暂住,他则会向客人收取洗衣费用及其他开销花费。传记作家艾略特(Marc Eliot)说,如果遇到影迷要求签名,卡莱葛伦会收取每份签名0.25元费用,佯称这是要捐给慈善机构的「善款」。这位男星也曾向媒体表示,八卦报导的消息是真的,他确实喜欢把已经穿到破烂不堪的衬衫钮扣剪下保存,留待日后使用。他还对媒体记者说:「这么做是很有道理的。」「时代杂志」报导,卡莱葛伦凭着的省钱功夫,他在演艺圈所赚的每一分钱,到了晚年时期几乎都还保留得好好的。
高德威头发自己剪的——现年66岁的英国电信公司创办人高德威(John Cauldwell),个人净资产约24亿元,可是他的头发却是自己剪的,理由是他认为上理发厅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他对穿着并不讲究,身上西装是马莎百货(Marks and Spencer)买的。还没退休之前,他每天骑脚踏车上下班,单程距离约14哩。退休之后,他每周造访他最喜爱的酒吧时,也是自己骑脚踏车前往,单程距离约40哩。英国电信公司创办人高德威退休以后,响应慈善捐款,打扮成蜘蛛人从伦敦中区一栋高楼攀援而下。
海蒂格林上义诊诊所——19世纪末期拥有「全美国最有钱的女人」头衔的海蒂格林(Hetty Green),由于投资眼光精准,缔造了以现金币值计算约20亿元的个人财富。她还有另一个封号叫做「华尔街巫婆」(Witch of Wall Street),因为她做生意冷血无情,个性一毛不拔,平常则喜欢穿着从头到脚的一身黑衣。虽有庞大财富,但海蒂格林就连看医生也要省钱,她会挑最旧的黑袍穿上,到为穷苦民众提供免费看病服务的义诊诊所,挂号时用假名登记,只为了不必付医药费。她在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及圣路易都拥有大批房地产,可是自己住的地方却是最廉价的出租公寓,就算偶尔上馆子吃饭,都要跟服务员就菜单价格讨价还价。平常她会为自己准备燕麦片,加水冲泡就是一餐。
里欧娜韩兹利逃漏税——纽约饭店界女富豪里欧娜韩兹利(Leona Helmsley)个人净资产约有80亿元,却因为吝啬、小气而有「刻薄女王」(Queen of Mean)之称,结果也因为如此个性而触法,所得税与销售税都以多报少,结果因为逃漏税而坐牢18个月之久。尚未从政之前,还是纽约房地产大亨的川普,由于与里欧娜韩兹利有多次接触经验,对她观感极差。川普曾对媒体说:「对于我的头号敌人,我都会有同情心,唯有里欧娜韩兹利,我绝不会为她感到同情。她不管沦落到什么样的下场,都是罪有应得。」2007年,里欧娜韩兹利以87岁高龄过世,遗嘱注明留了1200万元遗产要给她所饲养的心爱小狗。
谢选骏指出:“卓别林是个‘任性的暴君,也是个吝啬鬼’”——卓别林扮演希特勒,一炮成名。为什么卓别林善于扮演希特勒?因为卓别林自己就是希特勒。为什么卓别林就是希特勒?因为他们都是犹太人。希特勒为了出人头地,不惜灭绝自己的同族;卓别林为了出人头地,不惜“抹黑”自己的同族。难怪犹太人混了好几千年,现在也只有千万人口,都是自相残杀的恶果。
网文《大独裁者》报道:
《大独裁者》(英语:The Great Dictator)是由查理·卓别林自导自演的一部电影。于1940年首映,它尖锐讽刺了纳粹主义和阿道夫·希特勒。全戏高潮是在片末,他公然要求在政治上对抗法西斯主义。本片特别之处在于其上映时代,那是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仍和纳粹德国保持良好关系。在对纳粹主义的恐慌还未完全爆发时,卓别林此作就已经震撼人心了,并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予以谴责。他在片末说道:“机器人只有机械的思想和机械的心灵!”(machine men, with machine minds and machine hearts)这部戏是卓别林首部有声电影,也是他票房最好的电影之一。
篇末的演说镜头——这部电影由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起始点。卓别林饰演一个没有名字的犹太理发师,他在战争期间英勇地试图救护一名叫Schultz(Reginald Gardiner)的官员。当时他们一起乘坐的飞机燃油耗尽,并撞上一棵树,但理发师只是失去了部分记忆。Schultz成功逃过一劫,而理发师就在医院里住了二十年,对德曼尼亚王国(Tomainia,影射纳粹德国)发生的改变完全不在乎:Adenoid Hynkel(影射希特勒,卓别林的双重角色)此时成为托曼尼亚王国的残暴独裁者,并在其大臣Garbitsch(影射约瑟夫·戈培尔)(由Henry Daniell饰演)和Herring(影射赫尔曼·戈林)(由Billy Gilbert饰演)的协助下试图迫害全国的犹太人。
理发师回到其犹太区的发廊,仍未察觉到当时政局的变化,并对军警在其发廊的窗上用白漆涂上“Jew”感到震惊。在和士兵连续不断的打斗中,理发师重遇好友,并对一名美丽的女犹太区移民Hannah(由波莱特·戈达德饰演)产生了好感。
Schultz在理发师住院的二十年间,在军中平步青云,他在士兵们将要痛打一顿理发师的时候,认出了理发师就是其救命恩人,又对他其实是犹太人而感到吃惊。而理发师也恢复了当时的记忆,Schultz命令士兵们放过理发师和Hannah。另一方面,Hynkel因为Garbitsch的怂恿,开始对征服世界一事着迷(其中一场最著名的镜头是他与一个大气球做的地球仪共舞)。因为Garbitsch的鼓动,Hynkel计划侵略邻国Osterlich(影射奥地利)和借贷以完成此行动。后来,因为一名犹太财主不肯借款给Hynkel,所以Hynkel又恢复他对犹太人的迫害,事态比上一次还要严重。
Schultz表达了他对大屠杀的反对,但却被Hynkel安排到集中营。他逃到犹太区,计划推翻Hynkel的政权。为了决定谁去实行这个计划,就把一个硬币藏在五个布丁里,谁吃到硬币就要去实行炸毁Hynkel住所的自杀式任务。然而,Hannah把每一个布丁都加了硬币,造就了卓别林此作最搞笑的场面之一。最后,Schultz和他的理发师好友都被抓进集中营。
Hynkel侵略Osterlich的计划最初被Bacteria(影射意大利,同时bacteria亦可解作细菌,讽喻法西斯主义尤如病菌一样祸害国家)的独裁者 Napaloni(影射墨索里尼与拿破仑·波拿巴)(由Jack Oakie饰演)反对。在这两个独裁者发生了一些争执之后(包括经典笑点——食物大战),终于达成一个交易,而且得到一个颇成功的侵略成果。当Hannah已经移居到Osterlich,她发现自己依然生活于Hynkel的统治之下。
Schultz和理发师一起从集中营逃走,他们穿着Tomainia军人的制服。因为理发师和Hynkel太相似,卫兵以为他就是Hynkel。相反地,Hynkel正在进行他的猎鸭活动(其实是为战争而作的侦察行动),但他被其卫兵误会他就是逃走的理发师,结果他被自己的士兵拘捕了。
另一边厢,理发师被误认为是Hynkel本人,并被带到Tomainia的首都去做一场胜利演说。Garbitsch在为群众引见“Hynkel”的时候,诽谤民主自由的思想和其他可能的背叛以及旧思想。之后,理发师却发表了一场发人深省的演说:取消Hynkel的反犹政策和欢迎民主新时代。该片段成为了全片重头戏之一。电影在Hannah再次轻松愉快地望向天空的时候结束。
戏中有不少是Hynkel与Napaloni有关Osterlich(奥地利)的争论。原来,墨索里尼从他见到奥地利是一个缓冲区在意大利、德国之间开始,就反对德国接收之。国际社会(尤其是法国和英国,墨索里尼的拍挡)没有分担意大利影响和支持德国对奥地利的合并之国际制裁。墨索里尼不久便独自于1936年服从于希特勒的意愿,由Brenner Pass和奥地利的边境撤回意军,并移动至较接近于德国的地方,因为希特勒没有申请对意大利的国际制裁。今日,因为意大利和德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这冲突已经快要被人遗忘了。
此片包含了卓别林最有名的连续镜头。戏中Hynkel的“德文”演说,其实是一大串毫无意义的声音,只不过是很像德文而已。在这之前,卓别林很仔细地从新闻影片中学习其演讲。1940年的《大独裁者》于美国保持中立的时候被说成是“英裔美国人反法西斯主义电影传教总会”。从记录历史的电影、收音机、电视,卓别林以多个小时来收看这些有关希特勒的新闻片段,惊喊:“噢!你!你这个浑蛋!”德语的“炸小牛肉片”(schnitzel)、“泡菜”(sauerkraut)和“肝泥香肠”(leberwurst)可以在其中清楚听到。在这些“语言”一起的,还有英文词组例如“cheese'n'crackers”和说的频率颇密的“larger beer”。当Hynkel在政治集会中和燃起怒火时就会说假德语(尽管他在正常地说着英语)。Billy Gilbert在饰演Herring时也必须要即兴说这个假德语,就是因为他为他不小心把Hynkel击落楼梯而向之道歉,他想出了一个字―“banana”。卓别林很明显是被他弄得很吃惊,他将之放在其回应之中:“Der banana?”
卓别林在饰演犹太理发师时,跟着电台广播的匈牙利舞曲之旋律来为一名顾客剃须,该段是一次过拍摄,不经剪接。但全片最著名的场面却是一名对权力疯狂的独裁者和一个汽球造的地球于像宫殿般的办公室一起跳了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芭蕾舞。此片段着手于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它于理发师在Hynkel的国家发表“胜利演说”时也有发挥作用。之所以有这段“独裁之舞”是因为于二十年代末,当卓别林在好莱坞被拍到他在做一场较早版本的舞蹈,是和一个地球以及一个普鲁士的军人头盔一起(这个连续镜头在纪录片Unknown Chaplin中得见)。
整场电影以犹太理发师被误认为是独裁者作结,他在Tomainia人接管Osterlich以后,就于大批观众的注视之下和国际广播中作出了一个演说。(这个演说明显地提及到德国于1938年3月12日侵略奥地利)此演说被卓别林诠释得像一个即兴演出,但其说辞是经过极为认真的斟酌才能如此有深度。卓别林的争议性演说,是场十分明显的政治演说,可能为美国最终重新登录麦卡锡时代提供了能够冗长列举的借口(从有关卓别林的论文可得更多的细节)。此演说在此片放映前也被美国共产主义运动指责为“斯大林和希特勒签订的互不侵略条约”。戏中有些犹太区商店的招牌是用世界语写的,于希特勒之犹太政策中,使用这种语言是会被判罪的。
谢选骏指出:卓别林是美国的独裁者,希特勒是德国的独裁者,所以卓别林看不惯希特勒,尤其是希特勒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让卓别林更加醋意十足了。所以我说,卓别林就是希特勒。
《卓别林曾上希特勒“死亡名单”》(2008-02-28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报道:作为一个“小人物”,查理·卓别林曾带给人们无数的快乐。然而,纳粹分子却从来不对他的幽默感兴趣,相反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甚至非常憎恨这个“小个子”。据最近新解密的一本纳粹宣传册显示,卓别林曾被纳粹列为全世界最为杰出的犹太人之一,并出现在“死亡名单”上。
无犹太血统却被纳入“死亡名单”——这本纳粹宣传册名为《犹太人看着你》,于20世纪30年代在柏林出版,是由声名狼藉的反犹太专家约翰·冯利尔斯编写的。这本95页的书中,囊括了很多激进分子、银行家、经济学家、记者、学者以及企业家等犹太名人的名字和照片,包括爱因斯坦和卓别林。这本书将于今年3月在希罗普郡拍卖。拍卖人理查德·韦斯特伍德-布鲁克斯说:“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攻击全世界最杰出的犹太人,让德国人相信:这些人正组成一个国际联盟,试图统治全世界。书中列举了每个杰出犹太人的照片和肖像,但是到目前为止,这本书最值得注意和奇怪的地方就是竟然包括了查理·卓别林。他被归类进入‘艺术犹太人’一组,暗示他具有犹太人血统。”
实际上,卓别林并不是犹太人,他祖籍英国,后移民美国。卓别林本人有犹太血统的说法毫无根据,卓别林本人生前从未讨论过这个问题,也拒绝否认他是犹太人。而且他常说假如他有犹太祖先的话他将感到骄傲,因为“所有天才均有犹太血统”。
创作《大独裁者》做出回应——20世纪30年代,一位在柏林工作的电影制作者伊凡·曼特裘发现了这本书的副本,并将它送给了卓别林。卓别林甚至曾专门给曼特裘写过信,感谢他送这本书。卓别林看到这本书后,非常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因为这本书中所列的大多数人都被纳粹分子“清除”了。
尽管害怕被纳粹迫害,但据说这本书为卓别林创造经典喜剧《大独裁者》提供了灵感。在这部1940年上映的电影中,卓别林扮演一名很像希特勒的独裁者阿迪诺德·亨克尔。电影历史学家凯文·布朗洛认为,卓别林创作《大独裁者》就是为了回应纳粹宣传册中列举了他的名字。他说:“卓别林被列入这部书中,很可能导致他创作了《大独裁者》这部电影,以此作为一名演员对希特勒挑衅的回应”。布朗洛说,从卓别林专门写信给曼特裘可以看出,他对这本书很重视,并的确可能受到“刺激”,从而获得了创作灵感。
谢选骏指出:希特勒这位德国元首,却留着犹太人查理·卓别林式的胡子。希特勒死后,盟军从交火的希特勒义务发现了他所珍藏卓别林照片和海报——由此可见希特勒对卓别林喜爱已经超越了公众领域的视野……希特勒与卓别林之间的这种的爱恨情仇,如果不从“犹太人惺惺相惜”的角度去观察,就是完全无法理解的了。但是,共产党却不愿意承认希特勒和卓别林都是犹太人——因为共产党创始人是犹太人。
《喜劇大師卓別林和希特勒的不解之「緣」》(笑謔中充滿眼淚文 / 一流人 2018-10-19)报道: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 1889.4.16- 1977.12.25),著名喜劇演員、導演和電影製作人,在瑞士去世,享年八十八歲。又有一次,卓別林前往中國訪問。席間,卓別林望著剛上桌的北京烤鴨詼諧地說:「我這人對鴨子有著特殊的感情,所以我是不吃鴨的。」接著,他解釋道,他所創造的流浪漢形象,走路時的「鴨子步態」,就是鴨子們教他的。那時候,電影公司催他趕快創作新作品,如果期限一到還沒完工就開除他。幸好,鴨子的靈感啟發了他。為了答謝鴨子,他從此不再吃鴨子。席間,當中國的主人為此表示歉意和遺憾時,卓別林卻搶先吃了一口香噴噴的烤鴨, 肥油滿嘴,還讚不絕口。眾人大惑不解,卓別林卻說:「不,這次例外,因為這隻不是美國鴨。」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卓別林就曾訪問德國,但並沒有受到熱烈歡迎。納粹德國政府對他充滿厭惡,原因是他螢幕上的小鬍子形象和希特勒有幾分相像,而他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就聲名鵲起了,那時的希特勒不過是維也納的流浪漢、無名小卒。於是,社會上傳言:希特勒是模仿卓別林的!
巧合的是,卓別林和希特勒卻又有不解之「緣」——兩人同歲,幼時家庭生活不幸,而且都遭遇過當流浪漢或流浪兒童的經歷,卓別林更是親自把流浪漢的形象帶上銀幕。自尊心極強的希特勒當然極其不快、不爽,而德國媒體更是把冷漠、輕蔑和憤怒全扔給卓別林。幾年後,希特勒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卓別林抓住時機,拍攝《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親自在片中扮演希特勒,誇張得讓人噴飯,活靈活現狠狠地諷刺了「元首」一番,算是為正義出了口氣,也報了數年前不受待見的一箭之「仇」。
當聽說希特勒曾兩次觀看《大獨裁者》時,卓別林立即對別人說:「要是他能告訴我他當時在想什麼,我可以付出任何代價。」當然,他這樣說,需要很大的勇氣,也需要不錯的運氣。卓別林一生並不喜歡聖誕節,因為聖誕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而他的童年生活卻乏善可陳。幼年時幾乎從未收到任何聖誕禮物,唯一一次,他得到一顆橘子。
一九七七年冬天的平安夜,妻子烏娜依舊號召了家庭聚會,家人沉浸在各款美食和飲料中,其樂融融。然而,衰老的卓別林只能提早進入臥室,他那天看起來非常疲倦,家人攙扶著他回到床上。細心的妻子沒有把房門關得嚴實,故意留一條門縫,好讓卓別林聽到家庭成員愉悅的聲音。卓別林最後一次聖誕節應該是快樂、滿足的,他正是聽著這些聲音,慢慢進入深沉的夢鄉,然後一睡不醒。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高壽者在夢中無痛離世,是一種前世修道得來的福分。
谢选骏指出:卓别林比希特勒多活了三十二年,几乎等于多活了“成年之后的一生”(56岁—24岁=32岁)。因为他不是玩真的(独裁者),全靠弄虚作假获得名声。而希特勒,虽然也是个演员,但却弄假成真了(独裁者),还不惜为此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所以在这种意义上,又可以说“卓别林确实不是希特勒”。
(另起一页)
书名
书面人物
Written Characters
《外星看地球》第12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2
作者
谢选骏
Xie Xuanjun
出版发行者
Lulu Press, Inc.
地址3101 Hillsborough St.Raleigh, NC 27607—5436USA
免费电话1—888—265—2129
国际统一书号ISBN:
定价US$最低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12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1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