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7月13日星期二

谢选骏全集第117卷: 科学与文化战

 科学与文化战

Science and Culture War


《外星看地球》第17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7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17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17


(另起一页)

内容提要

科学是当代人的宗教,而文化则成为一种战争手段。虽然全球文明已经统一,但在其中却有不同的文化集团,分成国家、帮派,互相争斗——目的是要控制全球文明的主导地位。为此,科学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争权夺利的战争机器。

Synopsis

Science is the religion of contemporary people, and culture has become a means of war. Although the global civilization has been unified, there are different cultural groups in it, divided into countries and gangs, fighting with each other-the purpose is to control the dominance of global civilization. For this reason, scientific religion is not only an ideology, but also a war machine for power and profit. 

(另起一页)

目录

001、“爱国”是科学家最后的遮羞布

002、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做了婊子又立了牌坊

003、波音公司研发自动飞行的新技术

004、大型强子对撞机并非走向未来的救世主

005、电脑里隐藏着魔鬼

006、顶尖科学家是魔鬼的代言

007、定于一尊的假疫苗

008、发展科技需要十字架精神

009、坟墓比城市更有活力

010、封闭社会无法技术领先

011、佛教国家为何“不行”——兼论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012、改变地缘的新技术

013、共产党扼杀技术突破

014、核心技术的核心是基督教

015、霍普金斯大学篡改人的记忆

016、机关算尽的无神论者

017、鸡比鸽子更聪明

018、鸡肉比大便还脏

019、技术民族主义是无稽之谈

020、阶级斗争瓦解中国科学界

021、进化论、超人哲学、世界大战、极权主义

022、进化论无法解释人类为何毛发稀少

023、进化论无法证明人类为何毛发稀少

024、科幻作品就是魔鬼的先知书

025、科技发展揭开文盲新时代

026、科学的本质还是神话

027、科学的诺斯替主义

028、科学的偶然、宗教的必然

029、科学和艺术美化了盗墓贼

030、科学家不能入党做官

031、科学家面对死亡的困惑

032、科学家只会事后聪明,政治家只会事前忽悠

033、科学就是现代神话

034、科学迷信是一种更为危险的迷信

035、科学起源于神话,炎黄都是怪物大力神

036、科学是权力的婢女

037、科学下去只能自欺欺人

038、科学与神话

039、科学——哲学——神学的125题之虚拟

040、科学真理及其谬论

041、科学只能改善无法拯救人类命运

042、德国人比英国人更诚实

043、李昌钰的口技胜过刑侦技术

044、量子实验证明相对论虚妄

045、埋葬广义相对论

046、南朝中国的科学成就

047、缺德的中国能够充分解放技术的恶魔

048、人类动物学与人类动物互动科学

049、三位一体的神秘引领现代科学的精神

050、神秘的祝福调动最大的潜能

051、生命神话如何才能变成生命科学

052、时间是伯尔尼的儿童玩具

053、实验学校测试亡国奴受毒的极限

054、宋明理学就是送命的理学

055、所有的科学定律都是人的思想

056、唯心主义的科学基础

057、现代的蛮族入侵正在重演

058、现代科技的末日困境

059、现代科学的末日神话

060、现代科学认证了圣经真理

061、新技术要消灭所有的健康者吗

062、星相学的科学依据

063、异化的基础是技术发展

064、意大利鬼子达芬奇自封科学救世主

065、只能用三次的USB充电打火机

066、中国的大饥荒大杀婴对于科学研究的贡献

067、中国人搞科学与民主,先把姓名颠倒过来

068、专家多是两面讨好的装门面的家伙

069、专利保护是否属于技术个人主义

070、专制审查就是绑匪行为

下、篇

文、化战

07、1宗教与科学无法互相取代

072、“得民心者得天下”总结了文化战争的制胜经验

073、埃及妖孽浸染西方世界

074、缠足是汉人的救命稻草

075、东方法律严格留下的都是弱种

076、独狼行动是一种文化战争的延续

077、敦煌魔鬼学是文化侵略的产物

078、法律战是国际争霸的文化战之一

079、梵蒂冈变成了共产党

080、关键的战争是文化战而不是军事战

081、广告也是中特社的文化战争的一条战线

082、海外监控与文化战争

083、黑手党帮规与共产党党章

084、环球日爆是回民办的

085、基因战争也是文化战争的组成环节

086、间谍网络发动“新的文化战争”

087、建立全球政府的文化战争已经打响

088、经济地缘政治是一种文化战略

089、科研发明与技术运用——论郑和的可耻

090、可以不民主但不能共产党

091、脸书FACEBOOK是魔鬼的工具

092、马赛克战争是文化战的具体化措施

093、满鞑子为何不嫌弃死人的故宫

094、贸易战就是政治战、文化战

095、贸易战中的宗教因素

096、美丽的魔鬼、西方的灵媒

097、切尔诺贝利核子废墟就是共产主义乐园

098、热战冷战还是文化战

099、是共产党入侵而不是中国入侵

100、挖掉共产党中国的文化老根

101、网络干预大选是一种文化战

102、网络攻击是文化战争的新形式

103、网络战与新文化战

104、委内瑞拉和英国都在发生文化战争

105、文化战的前哨抵达欧洲

106、文化战就是多种形式的消耗战

107、无神论导致毒品泛滥

108、无神论加剧环境破坏

109、无神论者的恐惧颤栗

110、无神论者的美国结局

111、无神论者和撒旦教徒讳疾忌医、麻木不仁、只有自杀

112、无神论者就是物质论者、无知论者

113、无神论者战胜不了共产党

114、无神论者最终沦为嗜血狂人

115、无神论政权欺软怕硬

116、武汉起疫与文化战争

117、芯片是文化战的大杀器

118、新冷战就是新文化战

119、虚无主义是新宗教的前奏

120、游戏状态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另起一页)

科学与文化战

Science and Culture War


《外星看地球》第17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7


上篇

科学



【001、“爱国”是科学家最后的遮羞布】


《事闹大!香港权威专家深夜急撤文:触碰了这四大地雷》(德国之声 2020-03-19)报道:

事件回顾——袁国勇教授是香港传染病学权威,他在报章撰文指“中国人陋习劣根是病毒之源”,引起争议后即晚撤稿。外界猜测文章公然跟中国官方文宣舆论唱反调触怒北京,原文“中华民国”字眼也惹祸。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与名誉助理教授龙振邦撤回昨日刊登在《明报》的文章,称“无意卷入政治”,为文中“中华民国”字眼致歉。事件引起香港网民极大回响,纷纷转载原文声援,有学者分析指文章触碰四大政治地雷。袁国勇接受内地媒体专访时回应称,科学家要面对真相,又称“或许无人比自己更爱国”。

触碰四大政治地雷——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顾问区家麟在今日网上撰文,解读原文触碰的四大政治地雷,包括以“中华民国”称呼台湾丶肯定“武汉肺炎”名称丶“病毒源自武汉”观点与党国大外宣唱反调,以及说“中国人陋习劣根才是病毒之源”伤害了党国人民感情。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成名对德国之声分析指,“中华民国”字眼对北京而言不能接受,但更触怒当局的是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多年来对野味市场监管不力,导致这次疫症大流行,“因为中国政府一直试图淡化责任,洗脱失职的事实,习近平也藉此维护和巩固权威”。他又称北京或港府施压撤稿,或考虑到9月的立法会选举,“袁国勇在香港影响力大,专业上丶道德上都很有权威,如果中间派或建制派选民被提醒中国政府的责任,会突显出林郑月娥此前不对内地封关,是非理性地忠诚的决定,削弱林郑及建制派的认受性”。

恐影响研究门路及经费——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则对德国之声说,撤稿事件是中国“狭隘民族主义”和“网络义和团”的结果,令人更感受到北京政治凌驾学术,还“暴露出宣传治国丶宣传治疫的丑态”。他指出,袁国勇除了是港大医学院教授,也是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丶港府防疫专家顾问团成员,撤稿估计是受到某种压力,包括政治压力,“国内舆论乱枪扫射,他被视为政治不忠诚会增添很多麻烦,港府也一定有人跟他说大家以后工作会很难做,所以晚上急急撤稿”。刘锐绍续称,袁国勇发表文章虽然受“一国两制”保护,但恐波及其在内地的学术交流门路,影响研究工作。而香港学术界也变得“政治正确行先”,比如去年11月“反送中”中大丶理大事件后,港府随即撤回三项大学医疗教学设施的申请拨款,包括一个港大医学院项目,“你不找政治,政治也会找上你,袁国勇身为港大医学院教授,会被这些动作干扰丶投鼠忌器,这是学术界的悲哀”。

“中华民国”惹台独之嫌——袁国勇与龙振邦共同发表的文章,题为“大流行缘起武汉 十七年教训尽忘”,批评今次疫情是野味市场及中国人陋习所致,“病毒源自美国”之说毫无实证丶自欺欺人,呼吁勿再乱传,如果要战胜疫症必须面对真相。文章又肯定民间对“武汉肺炎”的称呼通俗易明,方便沟通,亦无不可。文章刊出后获大量转载,香港网民赞扬袁国勇敢言丶掷地有声,却在中国内地引起激烈反应,有内地网民骂他立场亲美是“卖国贼”,更指文章首段的一句“星丶港丶澳及中华民国皆免于大疫”有“台独”之嫌。

就“中华民国”字眼,两位作者昨日下午致函《明报》“订正及补充”,称该句须订正为“星丶港丶澳丶台暂免于大疫”,表明该文与政治无关,旨在提出尊重真相丶移风易俗,若当中的手民之误引起任何误会,二人表示歉意。到深夜11时半,《明报》再发文指两人撤回文章,并引述当事人说,他们是科学家,终身追求科学真理,不了解政治,也从来无意卷入政治,“文章表达不适当,用词甚至有错误,并非原意,希望外界不要把我们卷入政治,留给我们一个空间研究”。

亲北京阵营点名批评——亲北京阵营今日发文批评,中联办旗下《大公报》刊登评论文章,没有点名袁国勇,但批评另一位作者龙振邦以“中华民国”称呼台湾是“鼓吹两个中国”,又指文章用极端政治措辞“污名化中国”,为美国“歧视政策辩解”,“暴露了龙振邦这名为求出位而不择手段的黄丝真面目,同时也让人看到试图左右逢源的所谓权威学者的真正水平”。

行政会议成员丶资深大律师汤家骅也在脸书发文,批评袁国勇“一朝英明一朝丧”,指文章肯定“武汉肺炎”的名称是在中国的“伤口上撒盐”,“袁教授一直强调他是一个科学家,所有意见也以科学为基础,那为什麽要加入中美政治争拗,为一些极具挑衅性丶容易引起仇恨和歧视的‘通俗’语言涂脂抹粉丶试图合理化?”

袁国勇:或许没人比我更爱国了——在撤稿同日,袁国勇接受深圳卫视及直新闻专访,被问及在舆论场被误解甚至抹黑,袁并没有说太多,但强调自己作为科学家,最重要是面对真相,这样国家自然就会兴盛丶做得更好,“我们要有个谦卑的态度,能面对自己的短板”,“开头我们有的地方做得不好,我们要承认的,不要回避真实”。报导又引述袁表示“或许没人比我更爱国了”。他在专访中再批评野味文化,直言经历2003年SARS但未汲取教训,现时内地仍不时捉了不同野生动物放在街市出售,动物间互相交叉感染,基因出现“洗牌”重组,或出现基因突变,令病毒可感染人类,“这个是沙士冠状病毒到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都能看到的情况”。他说经历两次惨痛教训后,希望所有中国人能改变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

吁专业自主丶改善菜市场卫生——袁国勇估计随着全球人口增加,人类食用动物需求越大,新发型传染病一定会再次发生,不出10至20年会有另一次严重的疫情。他强调,在疫症面前能够有最迅速的反应,首先要有专业自主,尊重国家CDC丶医生的看法,他们说的话我们不能随便不当回事,第二要改善野生动物市场和菜市场的卫生环境,“搞定这两件事,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出现,最起码也能减低病毒出现的机率”。

此次新冠疫情爆发源头: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专访中措辞较温和,除了批评中国,亦指出欧洲和美国起初漠视中国的疫情,反应不够快,而外国人不戴口罩丶不愿将大型社交活动如足球赛事延期,都加剧了疫情。

首位发现SARS冠状病毒——今年1月中,袁国勇与钟南山同赴武汉考察,首次确认出现“人传人”。他预料今次疫情“不会完”,至少持续2至3年,待全球70%人口感染后免疫才会缓和。今年64岁的袁国勇是传染病权威专家,是2003年全球首位确认SARS是由冠状病毒形成的学者,成为扭转疫情的关键,有“抗疫英雄”之誉,2004年获港府颁发银紫荆星章,香港每遇不明病毒或医疗事故,他都经常获任命为专家小组主席。

2005年,香港大学成为中国大陆以外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袁国勇担任实验室主任至今。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新发传染病的新型病原体,发表超过700篇论文,是世界被引用最多的1%科学家之一。其团队曾发现超过50种新病原体,包括了人类冠状病毒HKU1丶蝙蝠冠状病毒HKU2-24等,这些病原体都以香港或中国命名。

谢选骏指出:这个袁国勇,先是夸夸其谈,受压之后,马上缩头撤回谈论武汉病毒源头的文章——他一边罗嗦自己不懂政治,一边却说没有人比他更爱国的了!他好像把全世界的人的爱国心都比下下去——“爱国”成了这位科学家最后的遮羞布。可是他这种出尔反尔的厚颜无耻,其实只是为了弄几个共产而来的臭钱。那么,是不是袁国勇特别无耻呢?也不见得。

《才刚逃出中国 他们又搭私人包机撤离欧美》(2020-03-19 世界新闻网)报道:

疫情导致陆港富人逃离欧美,使香港私人包机量大增。金融时报报导,香港国际机场本周创下私人飞机起降最繁忙的一天,因为富有的香港居民与中国人赶在港府实施更严格的入境管制前,抢搭私人包机返回香港。香港商用航空中心说,香港国际机场18日容纳的私人飞机数量,已逼近30架的上限,且当天私人飞机起降架次也创下历史新高。

在西方国家已成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之际,飞抵香港的包机数量大增。1月时,由于中国湖北省疫情迅速扩散,从香港飞往美国与澳洲的私人飞机暴增两倍。艾尔环球包机公司主管罗埃-琼斯说:“农历春节时,我们看到人们试图离开中国…,现在则反其道而行。”“公司的电话从没停过。”

港府本周宣布,自19日起将隔离所有海外入境者,导致试图从欧美返港的香港居民暴增。香港商用航空中心发言人基兹说,多数民航班机不是客满就是取消,因此他们(香港居民)搭不上飞机。包机业者说,收到来自中国家庭的需求,并指出许多国外业者不愿飞进中国。罗埃-琼斯说,香港被作为中介点,中国客户能先飞抵香港,公司再请中国业者派机接回中国。

谢选骏指出:如此“爱国”,不仅是科学家最后的遮羞布,也是各种难民的方便法门——他们逃离欧美,并非前往天国,而是回到了原来的起点……这就是燕雀的命运。



【002、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做了婊子又立了牌坊】


《局势危险混乱堪比冷战 末日钟离午夜差两分钟》(2018年1月26日转载要闻解说)报道:

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组织周四(1月25日)表示,出于世人对可能爆发核战的前景忧心日增,朝鲜金正恩政权对全球的核武威胁持续升温,加上美国总统特朗普想法难以捉摸等国际因素,所以将世界“末日钟”向前拨快半分钟,拨至距离象征人类灭亡的“午夜时分”仅有两分钟,这也是1953年美国和前苏联试爆氢弹核竞赛以来最接近"人类终结"威胁的水平。

科学家们研制出了原子弹,但同时也为人类集体毁灭埋下无穷后患。日本广岛和长崎遭到原子弹袭击后令世人震惊的世界末日场景引发科学家们对原子弹的反思,意识到原子弹给人类及地球上一切生物造成前所未有的威胁,于是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1945年,参与研制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的一些美国科学家,还有十几位诺贝尔奖得主,共同创办了一份《原子科学家公报》,旨在反对使用核武器。《原子科学家公报》组织194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校园内设立"世界末日钟",它是一个象征性的为世界敲响的警钟,用以提醒人类可能将面临世界末日。从此,它的时间改变了20次,由1953年距离午夜两分钟至1991年距离午夜17分钟不等。上一次〝世界末日钟〞被调整,是在2017年1月26日,当时指针距离午夜仅剩2分30秒。

本周四, “末日钟”再次向前拨快半分钟,距象征人类灭亡的午夜12点只有2分钟的时间。这个由国际事务、科学、环境、及安全等范畴的知识分子组成的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组织在声明中明确表示,2017年,世界各国领袖未能有效回应迫在眉睫的核战及气候变化威胁,令世界安全形势比一年前更加危险,程度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样。而上次末日钟处于午夜前两分钟的时候是1953年,当时美国和前苏联正在试爆氢弹。对比之下就更凸显目前世界面临毁灭性核子威胁局势的严峻程度。

《原子科学家公报》组织主席兼行政总裁布朗森(Rachel Bronson)指出,在今年的讨论中,核子问题再次成为核心。她形容2017年是“危险及混乱”的一年,期间见到在核子领域上的鲁莽言论,令已危险的局面升温。她提到朝鲜进行了连串试验、而中国、巴基斯坦及印度承诺强化核武,另外,美国总统特朗普在Twitter发帖及声明中都显示其想法难以捉摸。她说,世界核武局势严峻,这都还低估了其危险性和即时性。

过去的2017年,全世界都见证了朝鲜和美国领导人金正恩和特朗向对方发出的威胁和谩骂,甚至视核子威胁为儿戏的“闹剧”。特朗普誓言一旦朝鲜对美国构成威胁,就要让朝鲜被笼罩在“炮火与怒火”中。去年秋天,他警告称如果美国被迫要维护自己或其盟友,他将“彻底摧毁朝鲜”。而就在今年初,1月3号晚间,特朗普总统再次还提出了与朝鲜开战的可能性,夸口说他手中掌管着比朝鲜“大得多”、且“威力更强”,能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武器库。

虽然发出核子武器并非如特朗普和金正恩所言按下办公桌上的一个按钮这么简单,但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将如何发展下去目前也因特朗普和金正恩的不定个性而难以预测。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周四在国会指出,朝鲜对全球安全构成最立即的威胁,而令朝鲜非核化必须成为“基本的”美国外交政策目标。他并指出若无法遏止平壤发展核武,恐会促成亚洲新一轮军备竞赛。他还警告说:朝鲜非核化必须是基本目标.若无法达成,我们就须为核武向其他国家扩散做好准备。

美国布什总统时期的副国务卿阿米塔吉在同一听证会上,则对特朗普政府处理全球威胁提出批评。他说:不幸的是,近期美国外交政策缺乏连贯性,已增加美国在全球角色的不确定性。

另据法新社今天发自华盛顿的报道指出,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将于下周宣布特朗普政府的新核子战略,但已经有批评指出,警告掀起新一轮武器竞赛获事故性引发核子冲突的危险。

谢选骏指出:话说“当爱因斯坦得知日本广岛遭原子弹轰炸的消息时,感到极度震惊。作为推动美国原子弹研究的第一人,爱因斯坦不无遗憾地说:我现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后悔,后悔当初不该给罗斯福写那封信……我当时是想把原子弹这一罪恶的杀人工具从疯子希特勒手里抢过来。想不到又将它送到另一个疯子手里。”其实,爱因斯坦自己才是最大的疯子,姑且不说他是不是一个到处捡便宜的骗子。这些核物理科学家既做了婊子又立了牌坊,真是一举两得,通吃了。而被原子弹消灭的那些人又做了鬼又成了战犯,全输了。这就是“赢者通吃”的“零和游戏”。剩下来的,就是善后了,撒点盐腌起来或是给点麻醉剂。



【003、波音公司研发自动飞行的新技术】


《中国停飞波音737不寻常 空难这锅谁背?》(2019-03-13 生笙综合)报道:

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8客机在飞往肯尼亚途中坠毁, 机上149名乘客和8名机组成员全员遇难,其中包括8名中国乘客。这是半年内第二架该型号的波音客机坠毁。2018年10月29日,印尼狮航一架波音737 MAX8客机失事,造成189人遇难。时隔不到5个月,两起引发重大空难的飞机均为波音737MAX 8,外界纷纷质疑这种机型的安全性。随后,有文章分析了可能导致此机型发生空难的原因,并称两次空难原因“相似”。

各国纷纷表态“禁飞” 美国坚持“适航”

中国民航局3月11日通知暂停中国波音737 MAX8的商业运营。与此同时,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3月11日晚间发布通知称,该机型“持续适航”,可以安全飞行。美国的西南航空和美国航空分别有34架和24架737 MAX 8。美国联邦航空总署(FAA)表示若有任何飞安疑虑,会采取“立即”行动。

新加坡宣布从12日下午2时起,暂时停飞进出该国的波音737 MAX 8班机。据BBC中文报道,国际社会对此机型持审慎态度,新加坡民航局和澳大利亚民用航空安全管理局3月12日进一步禁止所有波音737 Max机型进出该国。新加坡是第一个禁止所有该机型飞机起降该国的国家。澳大利亚紧随其后,目前澳大利亚无本土航空公司使用该机型,但两家外国航空公司的此类型飞机在澳大利亚机场起降。阿根廷航空、墨西哥航空和巴西高尔航空也暂停了该机型的飞行。印尼、埃塞俄比亚也在3月11日要求停飞该机型。

据法新社报道,波音737 MAX 8客机5个月内先后在印尼和埃塞俄比亚发生空难,中国、印尼、马来西亚韩国、蒙古等国纷纷禁飞。据美联社报道,欧盟航空安全局3月12日宣布,对波音737 MAX客机实施欧洲禁飞令。较早前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及印度等已先后禁止该型号飞机进入空域。

此外,其它国家的航空公司则在等待坠机调查结果或波音本身可能会发布的指导原则。除美国外,目前选择不停飞的国家还有俄罗斯和加拿大。

中国果断停飞波音737-8之举不寻常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当局下令全面停飞 737 MAX 8客机,其做法与传统的航空安全应对措施十分不同。中国在美国调查人员抵达坠机地点前就作出这一决定,可能会让美国航空管理局(FAA)处理此事面临更大压力。过去,中方在飞行安全问题上一直参照美国的做法。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李健3月11日表示,中方已派出两人小组,作为调查国参与调查。

英国金融时报也发表文章称,中国停飞波音737-8的举措不同寻常,因为通常是由认证该机型原型机的国家的监管机构牵头指示停飞。航空杂志《Flight Global》的马克斯·金斯利·琼斯表示:“停飞一种机型非比寻常,真的。正常程序是由最早的认证机构发布指引,本例中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

监管机构停飞单一客机机型的先例并不多。在担忧飞机电力系统中的锂离子电池有问题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于2013年1月短暂停飞了波音787梦想客机(787 Dreamliner)约3个月。日本、印度和欧洲的监管机构很快跟着停飞了该机型。据航空专家表示,此前唯一的类似事件发生在1979年,当时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将麦道公司(McDonnell Douglas)的DC-10客机停飞了一个多月,原因是该机型发生了致命的坠机事故。

彭博资讯报导,中国是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旅行市场,大规模停飞恐将重挫波音公司的声誉与财务。据德国之声报道,在波音MAX8被停飞的消息传出之后,波音公司的股价一度下跌12%。航空运输咨询公司JLS Consulting的主管约翰·斯特里克兰(John Strickland)表示:“这很不寻常。我们不知道这是否存在更广泛的政治因素考量。”

接连发生惨痛事故 波音737软件化“背锅”?

据报道,此次失事的是一架全新的波音飞机,四个月前才交付给该航空公司。

极客邦科技网刊文称,一年多前,波音公司还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杰出代表,其软件化发展得到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一致认可。但短短半年时间,同一机型发生两次空难,前一次的失事原因已明确为软件设计缺陷。如此惨痛的后果,软件化是否要“背锅”?更有人无奈戏言:“波音真把自己当互联网企业了,让用户去试 bug!”

那么,波音的数字化转型,还有参考意义吗?文章称,回顾狮航坠落事件,调查人员发现,失事飞机的迎角传感器“数据错误”触发“防失速”自动操作,导致机头不断下压,飞行员多次手动拉升未果,飞机最终坠海。这个自动控制下压机头的系统,名叫 MCAS,意为自动纠正失速系统。波音 737 MAX 在设计上配备了更粗大更省油的发动机,而这也使得飞机容易在大迎角飞行失速。为此,波音设计师就为 737 MAX 开发了 MCAS。这是波音 737 MAX 的一种操纵辅助系统,其设计初衷是,如果机身上的传感器检测到高速失速的情况,即使在没有飞行员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该系统将强制将飞机的机头向下推。文章指出,在狮航空难事件中,该系统接收到了错误数据,导致飞机在正常情况下开始不断下压机头,飞行员在 11 分钟内连续手动拉升 20 余次终告失败,坠海罹难。中国资深机长陈建国表示:“狮航空难是飞机信号系统接收到一个假信号,信号显示飞机‘抬头’,所以控制系统持续给出了‘低头’的指令。机组与控制系统搏斗很长时间,最终发生事故。”

根据波音公司对飞行员的培训,发现该系统程序有 4 个特点:一是发现失速后,程序只相信主传感器,不与备份传感器核实;(同样的情况空客的飞机则会交给飞行员处理)二是一旦相信,不通知飞行员,直接操纵机翼;三是飞行员手动操作后,仍旧会每五秒自动执行,让飞行员不得不与飞机较劲;四是程序开关非常隐蔽。业内人士指出:“因为 MCAS 系统,737 MAX 飞机可能在计算机控制下执行长达 10 秒的非指令性低头,单靠驾驶杆操作很难拉住。而如果飞行员并不清楚这一切,那么就可能变成飞机俯冲、人工向上配平、飞机继续俯冲的搏斗,飞行员的胜算并不大。”

空难发生后,波音公司更新了 737 MAX 飞行操作手册,指导飞行员如何应对“迎角传感器数据错误”,报导称波音考虑虑修改软件设置:自动系统触发后,一旦机组人员对设置作“反向”操作,即可关闭 MCAS 的“自动下压机头”功能。但这一“软件升级”并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

本次埃塞俄比亚航空空难的具体官方报告还未公布,从目前已有的消息来看:这架飞机失事前,最大地速达到 383 海里每小时,超过了飞机正常的飞行速度。该机起飞经历后反反复复爬升下降,下降爬升的过程,高度 7000~8600 英尺之间,最大地速达到 383 海里每小时,超过了飞机正常的飞行速度。该数据与狮航的全球第一架 737MAX 空难有些相似,都可以归结为 LOC—空中失控。具体原因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分析。737MAX 客机接连发生惨痛事故,不得不令人唏嘘的是,波音公司“软件化”曾满载荣光,如今却备受质疑。

据中国日报报道,此次空难发生后,美国政府要求波音公司在4月前完成改造工作。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宣布波音公司将在未来几周内对波音737MAX 8飞机进行软件升级,3月11日晚些时候,波音证实了这一消息。波音公司称过去几个月一直在研发737MAX飞机的加强版飞行控制软件,旨在使安全的飞机更加安全。波音公司在声明中明确表达了对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飞机失事事故遇难者家属的慰问,但并未提及飞机失事与软件升级的关系。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表示,波音公司将更新飞行训练要求和飞行机组手册,以匹配全自动保护系统的设计升级。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在面向国际社会发布的有关波音737MAX 8飞机持续适航通知中表示,外部报告正在寻找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飞机失事与印尼狮航飞机失事的相似性,“然而,相关调查才刚刚开始,到目前为止美方还没有获取数据来对事故得出任何结论或采取任何行动”。波音公司总裁米伦伯格11日告诉员工,他对于公司最畅销的波音737MAX飞机的安全性充满信心。波音还强调,对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飞机失事的调查仍处于早期阶段。

谢选骏指出:波音公司这不是在波音公司研发“自动飞行”的新技术,就像已经流行的汽车的自动驾驶一样。怪只怪印尼的穆斯林不会开飞机,一头栽进大海里;怪只怪东非的原始人不会开飞机,一头栽进了毛鬼子泽东所说的广阔天地。否则,为何其他国家的飞机没有失事。至于美国的货机,那毕竟没有乘客嘛。再说了,毛鬼曾曰,“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按照人民教师袁腾飞的说法,毛鬼泽东一生做过的唯一好事,就是1976年9月9月他终于死了! 



【004、大型强子对撞机并非走向未来的救世主】


在《缺乏大脑的大型对撞机无法成为科普的赢家》一文里谢选骏曾经指出:缺乏大脑的,不仅是大型对撞机,而且是就大型对撞机问题进行争论的杨振宁和丘成桐。这两位共产党食客一点不明事理,不懂科学技术只能在思想自由的社会里得到发展,而不可能依靠一个侧所大学或一个大型对撞机。缺乏大脑的大型对撞机,无法成为科普的赢家。

现在我还想指出,充当共产党食客,很容易沦为科技白痴。所谓科技白痴,就是除了一点狭窄的专业之外什么都不明白的砖家。他们和韬奋(掏粪)模范时传祥没有什么区别。此外我想进一步说明:大型强子对撞机并非走向未来的救世主。事实上,大型强子对撞机只是一个工具,它本身并不能创造任何奇迹。

网文《大型强子对撞机》报道:

大型强子对撞机坐落于瑞士和法国边境地下100米深的环形隧道内。不错,大型强子对撞机Atlas探测器曾经发现一种新型粒子存在的迹象。大型强子对撞机Atlas探测器曾经发现一种新型粒子存在的迹象。根据标准模型,这些基本粒子组成了我们周围的世界。根据标准模型,这些基本粒子组成了我们周围的世界。但是,在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最新数据中,也未发现任何“碰撞”迹象。

2016年8月3至10日,第三十八届国际高能物理大会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与会科学家对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所取得的最新发现成果进行了热烈讨论。此前大型强子对撞机研究人员曾经在最新数据中发现过“碰撞”迹象,因此一度有传言称,大型强子对撞机可能发现了一种新型粒子。然而,令科学家们失望的是,他们在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最新数据中未发现任何“碰撞”迹象。与会科学家认为,发现新型粒子的希望已成为泡影,距离真正的发现可能仍需许多年时间。

根据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前一度有人认为大型强子对撞机可能发现了一种新型粒子。如果这一传言为真,那么神秘的新型粒子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对宇宙构成的基本认识。但是,所有参加国际高能物理大会的科学家发现,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最新数据中根本不存在“碰撞”迹象。英国伯明翰大学科学家、大型强子对撞机Atlas实验项目负责人大卫-查尔顿表示,“为了采集数据,我们实施了许多次实验。但是,在最新的实验结果中,没有发现‘碰撞’迹象。什么都没有。”项目组成员都对这一结果表示失望。

在国际高能物理大会的一次记者会上,查尔顿教授表示,“如果真的发现一种新型粒子,那将是一件极其美好的事情。但是,很遗憾。”不过,查尔顿认为,研究数据确实(与“碰撞”现象)很相似,而且大型强子对撞机的两台探测器 Atlas和CMS采集到的数据都与“碰撞”很相符。查尔顿解释说,“这可能只是统计上一次偶然事件,两台探测器‘看到’了相似的东西。当它们出现时,奇怪的特点也很一致。但是,我们没有对数据进行非常仔细地研究以确定是否真的认识它们。我们也没有再次看到新的样本。”

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负责人法比奥拉-吉安奥蒂教授表示,她的团队只是迈出了艰难历程的第一步,他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对撞机的技术成功率上。“大型强子对撞机的优越表现都预示我们对新能量级有更细致、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基础物理学有更重要的意义。”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大型强子对撞机Atlas实验团队成员乔恩-巴特沃斯教授也表示,他们的团队正在更加努力,致力于发现一类新型粒子,他们也坚信这些粒子肯定存在。

四年前,大型强子对撞机科学家声称发现了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根据现有的亚原子物理学理论-标准模型,科学家们坚持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自此以后,科学家们又在致力于寻找标准模型之外的相关证据。标准模型简要地解释了粒子是如何结合与交互从而形成了我们周围的世界,还介绍了各种自然力是如何工作的。尽管标准模型已非常成功,但物理学家很清楚,该模型仅仅只能解释我们整个宇宙一个小小的角落(仅占宇宙的大约4%)。它仍然无法说明暗物质、暗能量等理论。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建设就是为了探索这些未知的新物理学领域,发展新的物理学理论用来解释宇宙构成的奥秘。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发现成果将有可能预示物理学领域的“最伟大革命”。这意味着,以往的物理学结论都是错误的。去年12月,大型强子对撞机两台探测器 Atlas和CMS都发现了一种新型粒子存在的迹象,这一发现曾经让整个粒子物理学界为之振奋。

虽然数据中的“碰撞”迹象可能只是统计上的偶然事件,但是它也可能是新物理学研究者一直翘首以盼的首个证据。今年初,大型强子对撞机再次实现全负荷运行,以前所未见的高速实施对撞,用于采集科学家们所需要的数据。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数千位科学家希望能够取得科学上最伟大的发现成果,甚至比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更为重要。然而,撞开新物理学领域的大门要比此前更为艰难,他们发现这扇大门仍然纹丝不动。实验暂告段落,“碰撞”迹象消失。在粒子物理学领域,像这样的无规律现象常有。这一次它未能给科学家带来巨大惊喜,带来的只是失望。但不论惊喜还是失望,都说明了物理学家们并非真理的化身,而不过是在海边拾贝的顽童,他们想要了解造物主的终极奥秘,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大型强子对撞机到底还要多久才能取得新的“物理学发现”?查尔顿教授不得不承认,如果科学家们现在无法马上有所新发现,那么他们将准备长期战斗。“如果我们今年无法发现新粒子,我们可能还需要坚持许多年时间。”

谢选骏指出:但是他哪里知道,多少年也没有用。因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菌是朝生夕死,所以它不知道阴历的月初(朔)月底(晦);蟪蛄过不了冬,所以不知春秋。不仅虫子如此,人类也是这样。大型强子也发现不了上帝的奥秘,大型强子对撞机更非现代科学的救世主。



【005、电脑里隐藏着魔鬼】


《牧师:圣母院火劫可能是因电脑故障》(2019年4月20日 转载综合新闻)报道:

信众和游客在耶稣受难日这天到巴黎圣母院凭吊劫后的古迹。

巴黎圣母院大火过后几天来,调查人员正在试图查明失火的确切原因,继警方表示电线短路可能是起火原因后,圣母院的牧师19日表示,快速蔓延的大火可能是由「电脑故障」所引起。另外,消防部门19日表示,教堂内部结构已确定没有倒塌风险,因此在场戒备的消防员当日可以全部撤走。

大火烧毁了支撑教堂拱形石头天花板的巨大的橡木横梁,削弱了圣母院的安全性,大教堂两侧的石头不断掉落;建筑师和建筑工人连日来正在想办法稳定和保护受损的结构。

调查人员评估火灾是否可能与电脑故障或与大教堂翻新中使用的临时电梯有关;教区牧师肖维在与当地企业主开会期间,没有详细说明故障的确切性质,但表示「希望能在两三个月内找出原因」。

专门研究历史古迹的法国建筑师团队表示,专家计画在大教堂的屋顶上铺设订制的有遮檐的防水油布,足够的空间,也能有效保护重建的工人。

调查人员倾向认为电线短路可能是巴黎圣母院的起火原因,调查仍主要集中在起火时正在进行的翻修工程。巴黎检方已对40人进行询问,并表示需要对所有线索进行审视。

圣母院正展开建筑强化工程,工作人员用木板等临时材料支撑曾经着火的圣母院内部墙体;调查人员进入瓦砾中搜集证据仍面临困难。

美联社报导,巴黎消防局发言人19日说,消防员不断为墙身及由顶部塌下的瓦砾降温,圣母院教堂主体结构的墙壁会倒下的风险下降,因此已不再消防员驻守。发言人还说,圣母院的两个礼拜堂及一个地下室完好无损,是奇迹。

谢选骏指出:如果说巴黎圣母院的两个礼拜堂及一个地下室完好无损是奇迹的话,那么大火本身就不是奇迹了吗?如果说圣母院火劫可能是因电脑故障引起的,那么电脑里是否隐藏着魔鬼呢?这一隐藏是否也是合乎上帝的旨意呢?



【006、顶尖科学家是魔鬼的代言】


《顶尖科学家发出“大巴灵顿宣言” 停止因疫情封锁生活 万千专家联署响应》(2020-10-10 生命季刊的博客)报道:

背景介绍:三位顶尖科学家撰稿“大巴顿宣言”,呼吁人们回归正常生活。截止美东时间10月10日7点50分,已经有7,137位医学科学家,15,797位医务人员,223,879位关注此议题的公众人员,签署了该宣言。撰稿宣言的科学家为:

Dr. MartinKulldorff, 哈佛大学医学教授,生物统计学家,流行病学家;在检测和监测传染病暴发和疫苗安全性评估方面具有专业知识。

Dr. Sunetra Gupta, 牛津大学教授,流行病学家,在免疫学、疫苗开发和传染病的数学建模方面具有专业知识。

Dr. Jay Bhattacharya,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医学博士,流行病学家,卫生经济学家和公共卫生政策专家,专注于传染病和易感染人群。

英文原文链接:https://gbdeclaration.org/

大巴灵顿宣言

作为传染病流行病学家和公共卫生科学家,我们对现行的疫情政策对身心健康的破坏性影响,表示深切关注,并建议采取一种我们称之为重点保护的办法。

我们来自世界各地的左右派阵营,我们奉献自己的职业生涯于保护人民。目前的封锁政策,对公众健康,正产生短期和长期破坏性的影响。其结果(仅举几例)包括:儿童疫苗接种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恶化、癌症筛查降低和精神健康恶化。这些会导致未来几年死亡率超增,而工薪阶层和年轻人的负荷最重。让学生不能返校上学,也是一种严重的不公平。

在疫苗问世之前,继续采取封锁措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弱势群体,首当其冲。

可喜的是,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在不断加深。我们知道,年老体弱者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几率,比年轻人高一千多倍。事实上,对于儿童来说,新冠病毒的危险性,要低于包括流感在内的许多其它危害。

随着人群中免疫力的增强,包括年老体弱者在内的所有人被感染的风险,都会下降。我们知道,人群最终会达到群体免疫,即新的感染率持稳。这可以借助疫苗来实现,但不依赖于疫苗。因此,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和社会危害,直到达到群体免疫。

在达到群体免疫前,最具同情心、最权衡利弊的办法,是让那些死亡风险最小的人正常生活。让他们通过自然感染,建立对病毒的免疫力。同时,更好地保护那些风险最高的人。我们称之为重点保护方案。

采取措施保护年老体弱者,应该是公共卫生部门应对新冠疫情的核心目标。例如,养老院应该使用已获免疫力的工作人员,并经常对其他工作人员和所有来访者进行PCR检测。应尽量减少工作人员的轮换。居住在家的退休人员,应让人将食品和其它必需品送至家中。若情况许可,他们与亲人见面,应该在室外,而非室内。公共卫生部门的专业人员,提供全面而详细的措施清单(包括家庭多代同住的方法),是可以实施的,也完全是在他们的责任范围和能力之内。

不易受新冠病毒伤害的人,应立即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当然,每个人都应实行简单的卫生措施,如洗手和生病时呆在家里,以降低群体免疫阈值(the herd immunity threshold)。学校和大学,应该开放面授,恢复体育等课外活动。低风险的年轻人,应该正常工作,而不是在家工作。餐馆和其它企业,应该开门营业。艺术、音乐、体育和其它文化活动,应当恢复。疫情风险较大的人,如果他们自己愿意,也可以参加这些活动。整个社会,则可以享受已经建立起群体免疫的人赋予年老体弱者的保护。

(大巴灵顿宣言网页截图)

2020年10月4日,本宣言由以下人士在美国大巴灵顿撰写并签名:

Dr. Martin Kulldorff, professor of medicine at Harvard University, a biostatistician, and epidemiologist with expertise in detecting and monitor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and vaccine safety evaluations.

Dr. Sunetra Gupta, professor at Oxford University, an epidemiologist with expertise in immunology, vaccine development, and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

Dr. Jay Bhattacharya, professor at 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a physician, epidemiologist, health economist, and public health policy expert focusing on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vulnerable populations.

截至美东时间2020年10月10日7:50pm,签名的医学科学家7,137名,医务人员15,797名,关注此议题的公众223,879名。因篇幅所限,本文不列举他们的名字和资历。读者若感兴趣,请自己读原文。

(大巴灵顿宣言网页截图示意签署人数,以上数目仍在增长。若有意签署,可点击:https://gbdeclaration.org/)

北美动态记者狄铂娜评论: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民主党一直在用疫情攻击川普及其政府的政策。他们总是跟川普政府唱反调。疫情刚开始时,川普说要封锁,他们要开放。现在川普说要开放,他们又要封锁。他们现在仍在用疫情封锁民主党控制的有些城市和州,如纽约市和纽约州,想搞垮经济,然后怪罪川普政府。他们用疫情恐吓选民,愚弄选民相信只有民主党会管理疫情。

大巴灵顿宣言,是著名学者撰写、两万多名专业人士签名的,他们很多都在美国最尖端的大学、医院、公共卫生等机构任职,他们来自左右派阵营。他们的立场,无疑是对民主党现在的封锁政策,有力的驳斥。

民主党批评川普不尊重科学,现在让我们看看真正的科学,并尊重科学吧。

下面是2020年疫情初的时间表,转自微信群:

1月31日,川普宣布防疫禁飞,民主党因此大骂川普种族歧视。

2月13日,纽约市长白思豪到法拉盛餐厅直接用手抓食物吃,号召大家外出聚餐,大骂川普防疫过分。

2月24日,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大骂川普的防疫措施,号召全美以“外出聚餐”方式进行抗议。

2月27日,川普签署2.2万亿美元抗疫救助法案,而民主党此前进行了长达一周多的敲诈和扯皮。

3月4日,洛杉矶县进入紧急状态,马拉松大赛却仍于3月8日在该地举行,2.7万名选手和大量观众参加。

3月5日,川普废除“CDC独家垄断病毒检测”的奥巴马行政令,允许独立实验室使用自己的技术检测新冠病毒,民主党却全力为CDC辩护。

3月13日,川普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民主党指责川普制造全民恐慌;纽约市长白思豪大骂川普危言耸听,呼吁市民去聚餐去开音乐会,同时拒绝学校停课。

3月18日,纽约州长科莫否决了纽约居民隔离的防疫措施。

3月28日,川普建议纽约地区进行封锁,被纽约州长坚决拒绝,并宣称川普这是向全美宣战。

4月2日,众议长佩洛西宣布不排除“二次弹劾”川普。

4月5日,纽约州以正常价格15倍的高价采购医疗器材的黑幕被揭开:其中原价3万美便携式X光机,买进价高达25万美元。

截止4月5日,美国疫情前十名中的八个州,都是民主党州长执政的。根据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各州拥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各州州长、而非美国总统,才是本州防疫预算和防疫措施的最终责任人,他们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

而民主党却怪罪川普,是不是没有道理。

最近,川普政府认为无休止的停摆,会给人民和国家造成更大的危害,就像上面两万多个专业人士所说的。川普决定帮助各州尽快地安全地开放,结果民主党又大发异议,跟他们自己在疫情之初的言谈完全反过来,真是言而无信。他们根本不关心疫情下的人民和国家利益,只关心他们自己的政治利益。他们以疫情绑架选民,为自己谋私利。希望选民能够看清楚孰是孰非。

网民哀嚎:

作者:相食 留言时间:2020-10-11 06:13:31

这些顶尖傻逼要言行一致,先拿他们自己和家人做实验

作者:thread 留言时间:2020-10-11 05:08:58

纸上谈兵,裹乱。第一期疫情高飙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那些“专家”们宣扬的口罩无用论。新冠是个新事物,在没有完全掌握之前应该采取敬畏的态度。在新冠面前人人都是小学生,不要拿专家的姿态来哗众取宠。文章中提出的一些措施也有问题:(1)小孩子容易康复——这种康复会不会留下后遗症,例如降低肺功能?(2)对老弱病残实行某些隔离,例如,养老院应该使用已获免疫力的工作人员——实际上做得到吗?

作者:frank_ly 留言时间:2020-10-11 03:23:52

那会 ICU爆满,重患无处可医,死亡人数大升,社会震惊动荡。

作者:破棉袄 留言时间:2020-10-11 01:10:47

我主张开放餐馆和购物中心,人们根据自己对风险的判断,自行决定是否使用这些设施。但是电影院,球赛等娱乐,还是再等等。如果餐馆和购物中心开放后,疫情仍然可控,接着再全面开放。

作者:sichuan08    留言时间:2020-10-11 

现在美国已经把疫情和选举捆在一起,毫无科学态度。民众死亡是代价!

作者:sichuan08    留言时间:2020-10-11 00:21:28

代价是什么?这是一个诱人的论点。但是,牛群免疫真的是万灵药吗?它可以解除Covid的诅咒吗?许多英国科学家建议谨慎”。由于这个原因,科学家们认为,没有疫苗或定期重新感染就不可能维持畜群免疫。更重要的是,如果试图通过解除封锁限制来获得畜群豁免权,那么额外死亡人数将大大增加,主要是老年人和弱势群体。 NHS服务将不堪重负,而即使对于那些仅遭受轻微初期症状的人来说,大量“长期Covid ”病例也将产生长期后果。科学家们还指出了巴西马瑙斯的例子。今年早些时候,该市遭受了Covid-19灾难性灾难,造成3000多人死亡。然后病毒水平消退,并声称该城市已经实现了牛群免疫。但是,马瑙斯的病例现在又开始激增,这表明该城市尽管死亡人数很高,但仍未能获得畜群免疫力。南安普顿大学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迈克尔·黑德补充说,事实上,畜群免疫的概念根本无法接受。他将《大巴灵顿宣言》描述为仅是在线请愿书,并指出了反对这一想法的专家组-从独立贤哲到医学科学院。他补充说:“在英国,全国封锁已持续了大约三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尽管很少有英国人过着正常的生活,但成千上万的弱势群体(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死于大流行性冠状病毒,但我们仍然只有8%的人口免疫力水平。”

Head总结说,将其水平提高到60%至70%以实现畜群免疫将产生毁灭性后果。

谢选骏指出:这些“顶尖科学家”,毫无敬畏感和神秘感可言,完全不懂“保持社交距离”是因为神秘力量厌恶现代人毫无距离感的乱搞;而“戴口罩”就是为了提醒人类根本就是牲口棚里的动物——违反了这两条“天规”就要得病,地痞总统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反面的教员。瞎了眼的“顶尖科学家”和油蒙了心的传道人联合起来,给他拉票事小,成了魔鬼的代言人就事大了——到时候你们吃不了要兜着走。让我们多一点敬畏,知道知道“躲避上帝的愤怒”吧。



【007、定于一尊的假疫苗】


《旧照暗讽李克强两年来对毒疫苗光说不练》(2018年7月24日 转载法广RFI)报道: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在报道总理李克强称长春长生生物假疫苗事件是“突破人的道德底线,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时,所配上的照片,竟然是2016年3月23日李克强对山东毒疫苗事件批示务求“彻查到底,绝不姑息”时的同一张照片,苹果日报24日的社评认为,这是对李克强的最大讽刺,反映两年以来,李所说的“疫苗质量安全,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而这条红线一而再再而三被触破,道德底线也是一再突破,只有更低,没有最低。 

李克强对长生生物假疫苗一事的批示,根据苹果日报指出,官媒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并没有即日报道,反而中央人民政府网的配图却是两年前他狠批山东毒疫苗事件时的旧照片,而网民转贴、议论最多的是两条旧新闻:因毒奶粉被处分的官员升官成疫苗安全总监、报道毒疫苗新闻的报纸总编辑被免职。该报社评指出,旧照片、旧新闻都是对李克强的最大讽刺,不受舆论监督的官员、商家,何来政治道德?何来道德底线?

两年前山东爆发毒疫苗,李克强批示“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其后,李克强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性质恶劣,教训极其深刻,“疫苗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生命健康,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但所谓不可触碰的红线,早被轻而易举地翻跃了。难怪如今网民讥讽是“绝不彻查,姑息处理”。

其实李克强的前任温家宝,也经常把道德挂在嘴边,例如2008年,温家宝访问纽约被问及三鹿毒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时说,一个企业家身上应流着道德的血液。2011年4月,温家宝在一个座谈会上又就毒奶粉、地沟油、彩色馒头等恶性食品事件痛陈:“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社评指出,中国两任总理对企业的道德说教,显然并未抓到中国毒奶粉、毒疫苗问题的关键所在,甚至有回避政府责任、自己责任之嫌。在一个官员没有政治道德的国度,怎可能要求企业家们流着道德的血液、守住道德的底线。

最后社评指出,从温家宝到李克强,再到在非洲指示要严查毒疫苗的习近平,谁阻止过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受罚但后来却竟然获得升官的孙咸泽之类官员的复出、晋升?谁为揭发毒疫苗事件而被免职的中国经济时报前总编辑包月阳这样的新闻工作者撑过腰?孙咸泽、包月阳的升贬,正正说明了毒疫苗、毒食品在中国不可能被彻查、不可能被杜绝的根源:舆论监督缺席,官德缺失,商德何存?总理的道德说教再狠,又能对吃透了这套制度的官商奈何?

谢选骏指出:李克强都总理了,对待假价疫苗也还是只能光说不练,是否因为假疫苗根红苗庄,已经定于一尊,实在没有办法拔掉他了?

《王五四:请给我来一针岁月静好疫苗 再来一针爱国疫苗》(博讯北京时间2018年7月24日 转载)报道:

我最近有些负面情绪,仇视社会厌恶人类,一些事情让我愤怒不已,我知道,这是我的修养不够,情绪不够稳定,请问有没有什么疫苗可以给我打一针,比如说岁月静好疫苗,打完后人就变得温和平静,遇到什么事都情绪稳定,即便是毒奶粉、劣假疫苗、幼儿园毒橡胶跑道等等。

我希望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再废寝忘食一点,早日研发出岁月静好疫苗,居家旅行和谐社会必备。有了这款情绪稳定的疫苗,马路上再也不需要那么多摄像头了,各大互联网公司再也不需要那么多夜以继日的删帖者了,宣传部门网信部门的指示电话也可以停歇了。

人之所以会愤怒,就是因为想不开,想开了,什么事都不算事,你们有信仰的,不是认为死后可以去天堂吗?早死的孩子,进天堂了,你应该为他们欢欣雀跃,你怎么能泪流满面,境界低,想不开。

做人要宽容,商人不就是想挣点钱过个好日子吗?想过好日子有错吗?打个失效疫苗,又不是打了一针毒药,不会立刻就死,有什么好闹的。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不要指责别人生产了失效疫苗,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失效疫苗就打给你家孩子了。

在疫苗没有被研发出来和大规模使用的日子,很多人死掉了,现在有了疫苗,死的人越来越少了,你们不但不感恩生活,反而吹毛求疵。你说人家生产的疫苗不好,你行你来干啊,换了你当疫苗厂厂长,你就敢保证自己不会利欲熏心制假售假?做人要将心比心。

一些成年人就是巨婴,很不成熟,遇到点事就情绪起伏不定,遇到一个问题,就否定全盘,遇到个别企业的疫苗有问题,就质疑整个国产疫苗,几十万只问题疫苗已经都被使用了,但至今也没死几个人,死亡率如此之低,你还有什么好抱怨好激动的。吃点地沟油死不了人,更何况价格很亲民,你有什么资格指责地沟油,疫苗同理。

正值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现在冒出疫苗事件,你不用脑子想想为什么?美帝亡我之心不死。人民日报早就说过,“迷信进口疫苗毫无必要,我国已建立覆盖疫苗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系”,这次疫苗事件,监管体系的反应是十分迅速的,药监部门第一时间关闭了微博评论,网监部门第一时间组织了迅速有效的删帖封号,还有洗地部,也行动了起来,饱含真情的告诉大家“假疫苗”又是一则不攻自破的谣言。

只是涉案疫苗厂太不懂事,各部门都在为你洗白白,你自己站出来认错了,长生生物,你装什么良知未泯,你能不能尊重一下洗地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你在怕什么?鼎沸的民意吗?幼稚,民意有用你们早死了,民意就像你们的疫苗一样无效,别怕。

今天国家药监局通报了处理结果,对长春长生立案调查,责令停止生产。也好,我也建议国内的生产先停一停,咱们一起用国外的疫苗,我就不信国外的疫苗没问题,咱们这么多孩子,一旦有一个用出了问题,就找国外索赔,别怕麻烦,国外索赔流程很清晰很容易,不像咱们这里那么艰难,而且国外索赔额度高,美国国会于1988年通过并实施了《国家疫苗伤害补偿程序》,为接种疫苗给儿童造成的伤亡设立了无过错补偿制度,使受害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济,从1988年至2000年法案实施12年间,全美国有1500多人得到11亿多美元的基金救济。有这么高额的赔偿,特朗普加的那五千亿美金的关税算什么。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我们为什么喝国外的奶粉,是不放心国产的吗?不是,就是为了把国外的也喝出问题,为国赚取外汇,请祖国放心。

看到有些人在很气愤的指责疫苗厂商没良心赚昧良心的钱,很替他们感到悲哀,这难道不应该早就是生活常识了吗?你们到底是天真还是蠢笨呢?你们是外宾还是刚回到国内呢?无数惨痛案例都在警告着你们,在这里生活要小心要当心,你们却还是上当,可悲,长点心吧。在中国生活不知道下面这些词,你从未活过: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甲醛奶糖、地沟油、染色花椒、墨汁石蜡红薯粉、瘦肉精、假牛肉、毒韭菜、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染色馒头、毒豆芽、毒生姜、毒缸豆、染色紫菜、漂白大米、双氧水凤爪……。

在一起公共安全事件中,我觉得最可悲的是那些指责政府的人,他们认为相关部门不去深挖问题,而是掩盖问题,不去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还删帖封号洗地抓人,他们感觉挺委屈,相关部门怎么能如此对待他们。这真的挺可笑,老爷办事从来没有任何遮掩吧,办事逻辑行事风格也一直是如此,你们怎么就那么自作多情,还真以为彼此是你爱我我爱你的情感故事啊。最烦一出事就哭哭闹闹,没过两天就岁月静好了,一张嘴还是厉害了我的爷。

有不少文章提到了1955年美国的疫苗危机,还着重强调了其中一个受害者安妮的一句话:如果我们不知道灾害是如何发生的,那么它必将再次发生。这也是一句美国鸡汤,根本不适用于我们这,我们知道灾害是如何发生的,他们也知道灾害是如何发生的,他们也知道我们知道灾害是如何发生的,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灾害是如何发生的,但灾害依然再次发生,归根到底,是我们不重要。

疫苗企业是被惩处了,但这事远远不应该结束,还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没有答案,其实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不是几个答案就能解决的,更何况没有,没有也罢,追问答案其实也显得可笑了,给你答案你又能如何?就是疫苗失效了,监管失效了,体系失效了,而且还会继续失效下去,你奈我何?

我们的愤怒其实挺可笑,只对失效疫苗愤怒,只对黑心厂商愤怒,只是有选择的愤怒,我们对监管不愤怒,我们对审批不愤怒,我们对删帖不愤怒,我们不是不会愤怒,我们只是懦弱。我们自然不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天子之怒,但也不应该是免冠徒跣、以头抢地的庸夫之怒。“专诸刺王僚,彗星袭月;聂政刺韩傀,白虹贯日;要离刺庆忌,仓鹰击于殿上,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算了,还是打上一针岁月静好疫苗,早日现世安稳吧。

杨樾说,总有人问我,你怎么舍得把孩子那么小就送出去读书,一开始我都说没事,锻炼锻炼就好了。后来被问多了,我就回一句,你怎么舍得让孩子继续待在这里……

贾葭说,总有人问我,你出去就是二等公民了,一开始我都说其实还好啦,没有那么严重。后来被问多了,我就回一句:你在这里就是一等公民么?

我说,总有人问我,你怎么老是盯着政府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你怎么不说,一开始我还只是笑笑,后来被问多了,我就回一句,你以为你爱国,祖国就看不出你是个傻逼了吗?

请给我来一针岁月静好疫苗,我已不想愤怒不愿愤怒,因为愤怒的事不会停歇。

请给那些想移民的人来一针爱国疫苗,别让他们跑了,留下来跟我一起建设祖国。

最近我在忙的事只有一件:赚钱,赚钱的目的也很简单,把孩子送出国,推荐一个很靠谱的朋友的理财微信公号,既有基础的家庭保险规划,又有长期的基金投资,不要再当韭菜了,早发早移。

谢选骏指出:作者曾经一马当先,现在却心灰意冷,准备退堂,是不是因为碰上了定于一尊的假疫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呜呼哀哉。哀莫大于心死。



【008、发展科技需要十字架精神】


《“某些关键领域,中国与西方差距在扩大”》(2018年6月24日 转载科技日报)报道: 

6月21日下午,“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科学传播沙龙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做了主题演讲,在详细介绍《科技日报》“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系列报道的出台背景和意义之外,还详细说明了在那些核心技术之外,我们还缺的到底是什么?全文如下。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同事,下午好!

2018年4月16日,中兴事件的新闻在网上爆棚。三天以后,4月19日,《科技日报》一版头条强势推出新专栏“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开篇以“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为引题,报道了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所需要的顶级光刻机方面的落后状况。

我在新媒体上推介了这个栏目和这篇报道,很多朋友和新闻同行都评论说,《科技日报》这组报道策划得很及时。我很“谦虚”地回复人家:不是很及时,是很超前!

事实上,今年三月“两会”一过,《科技日报》就开始策划和组织这组报道,当时的舆论氛围还是“厉害了我的国”。《科技日报》认为,公众有必要了解更多的东西,尤其应该知道,“我的国”也有不“厉害”的地方,甚至还受制于人!

由于想把开栏篇打造成“样板间”,我们毙了好几篇稿子,有些稿子还在反复修改和打磨,以至于这个栏目迟迟没有推出,直到中兴事件爆发。到今天为止,这个栏目已经推出29期。换句话说,我们已经对各个行业的29项卡脖子技术做了报道。社会反响之强烈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作为《科技日报》总编辑,我感到很自豪。因为《科技日报》没有人云亦云,而是以个性化声音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引导了社会舆论,体现了《科技日报》的使命和担当。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举世瞩目的成绩当然值得肯定,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差距和不足。我们今天一些喜大普奔的科技成就,比如大飞机,人家半个多世纪前就有了。我们今天一些正在苦苦攻关的重大项目,比如载人登月,美国1969年就已大功告成,明年整整50年。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差距。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这本来是常识,不是问题。可是,国内偏偏有一些人,一会儿说“新四大发明”,一会儿说“全面赶超”、“主体超越”,“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分别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还算得有整有零,说得有鼻子有眼儿。明明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了房子,非说自己有完全、永久产权。如果只是鼓舞士气也就罢了,可麻烦的是,发出这些论调的人忽悠了领导,忽悠了公众,甚至忽悠了自己,这就成了问题。

上周我访问日本,和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签了一个合作协议。我在JST见到了一个人,叫冲村宪树,他是前文部省次官,现任JST首席研究员。冲村对中国非常友好。他说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很快就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美国,所以日本应该和中国搞好关系。我说,你的结论正确,但前面说得不符合实际。我告诉他,中国要建成现代化强国,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冲村不同意我这个说法。由于他不会说英语,我们的交流是通过日语翻译,效率比较低,所以到最后我也没能说服他。

冲村的观点在日本很有代表性。无论左翼还是右翼,他们都是这样看待中国的。我们的舆论无疑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可否认,这些为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提供了口实。那些把中国建设成就夸大其词的與论,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其结果是误国害民。

只有认识到差距,才有可能弥补差距,否则我们的中国梦将永远是中国梦。就像《礼记·中庸》所说,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兴事件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是一件大好事,好就好在它让更多的国人正视了中美科技实力的巨大差距,惊醒梦中人!

《科技日报》“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栏目要长期办下去,因为有太多的卡脖子技术让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能扬眉吐气。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核心技术亟待攻克?是否有一些共性原因阻碍了我们攻克这些核心技术?我想是的。今天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缺乏科学武装。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联系。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引,才阻碍了我们的技术发展和进步。

中国自古以来只有技术传统,而没有科学传统。技术发明靠的是经验的积累,或许还有灵机一动;而科学发现则是建立在系统研究和专业训练的基础上。有人说我们有四大发明。我告诉你,四大发明属于技术范畴,它不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跟科学没有半毛钱关系。

比如指南针,我们的先人只知道它很有用,迷不了路,找得着家。没有去研究磁场、磁力线,也不懂得导体切割磁力线时会产生电流,更推导不出麦克斯韦方程。比如火药,我们的先人只满足于它能爆炸的事实,只知道一硝二磺三木炭,而没有深入探讨它的化学和物理机理,所以才止步于黑色火药,没能研发出黄色炸药。有人说,我们祖先发明了火药,所以才有了后来工业和军事上用的炸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黄色炸药和黑色火药没什么关系。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求甚解,这些倾向今天也在严重影响我们的技术发展和进步。离开科学的指引,技术的发展注定不会走得久远。

第二,缺乏工匠精神。

去年中央电视台播了一档节目《大国工匠》,我几乎每集都看了。拍得很好,下了功夫。问题是相对于我们13亿人口,这些大国工匠实在太少了,太稀缺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瞧不起匠人的。从我们对很多职业的称谓上就能看出这一点,什么剃头匠,泥瓦匠,小炉匠,很多教师自嘲,管自己叫教书匠……

轻视操作,轻视实践。孟子就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6月20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海洋调查一线难觅学科带头人身影”,讲的是海洋调查的某个航次上,16名科研人员中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只有一人。学科带头人都说,学生去了,我就不去了。这种现象在中国很普遍。

不久前我访问德国,在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参观了中德轨道交通联合研发中心的创新工厂。我在工厂里看到,很多人穿着工装在一丝不苟、非常专注地工作。我本来以为他们都是工人,后来一打听,原来都是工程师!我想,正是凭藉这种务实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德国人生产出了莱卡相机、奔驰汽车、克虏伯大炮等,创造了“德国制造”的品牌价值。

第三,缺乏持之以恒的情怀。

浮躁和浮夸是中国科技界流行的瘟疫,而且至少已经持续了20年。我们很多科技工作者耐不住寂寞,坐不了冷板凳,总想走捷径,弯道超车。

我不喜欢“弯道超车”这个词儿。除非你车里有毒品,警察追你,要不干嘛弯道超车呢?总结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少走弯路,这是对的,也是应该做的。但在更多情形下,“弯道超车”是个伪命题,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弯道超车走直线,就意味着别人走曲线,别人都比你傻,这可能吗?很多实践已经证明,弯道超车行不通。

比如说研发航空发动机,要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积累,不断总结、完善、调整、提高,最终才能生产出一款好的产品。要弯道超车的话,我们可以搞到一台别人的不那么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照葫芦画瓢,山寨出“八九不离十”的产品。可今后要改进提高,增强性能,你还能做得到吗?

“三跑并存”的提法是对的,但它不是现在的事情。1965年,我们的科学家就实现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在当时绝对是世界领先。1964年中国爆炸了原子弹,1966年我们有了核导弹,1967年爆炸了氢弹,1970年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半个世纪前,我们就“三跑并存”。所以,不谈比例和构成,“三跑并存”的说法就失去了意义。最近在“三跑并存”后面又加了一句“跟跑为主”,这就实事求是了。

此外,目前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上个月我看到美国媒体的一篇报道,美国的F135型航空发动机经过改进,其推力竟然达到22吨。稍微有一点航空发动机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数字。听了这个消息,大家都很着急,但着急也没有用。我们寄望于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发的科技工作者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尽快把高性能国产航空发动机搞出来。

谢选骏指出:上文没有追问一下,为何“某些关键领域,中国与西方差距在扩大”?我不仅追问,而且作答——因为中国缺乏十字架精神!十字架精神,不仅是舍生忘死的精神,而且是拒绝向权威俯首称臣,还是敢于用生命和鲜血向上帝和真理负责到底的精神。没有这样的精神,西方人也是不可能发展出现代科技和现代产业来的。没有这样的精神,不仅是在“某些关键领域”,而且在所有关乎积极事物的领域,“中国与西方差距”都会扩大。如果说共产党曾经一度推动过中国的变动,那无非是因为它借用了一种“伪十字架精神”共产主义——试想,“伪十字架精神”尚且能有如此效应,一旦中国拥抱了“真十字架精神”,实行了彻底的基督教化,那么中国的进步将会不可限量。耶稣和他的门徒多是工匠出身,难道这是偶然的吗?



【009、坟墓比城市更有活力】


《城市公墓:像公园一样的坟墓》(2016年3月23日 BBC)报道:

墓地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意为睡觉的地方。因此在城市公墓中的墓碑上发现诸如“在睡梦中离开人世”“愿逝者安息”等铭文与这一含义完全相呼应。在墓地里,遗体排列成行,上面覆盖石碑或大理石碑,就好像在一个个神秘的宿舍中安歇。

另外,除了那些类似恐怖片故事里的墓地,例如乔治·A·罗梅罗(George A Romero)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公墓的风格大有不同,例如位于威尼斯岛上的圣米歇尔(San Michele)公墓,或者坐落在曼哈顿皇后区的加略山公墓(Calvary Cemetery),加略山公墓有许多意大利黑手党的墓碑,鸟瞰曼哈顿,这些墓地是人们的真正得以安息的地方,给人们无限遐想,仿佛将人们从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喧闹的街道中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工艺精湛的景观设计师,建筑师,雕刻师,铭文篆刻家和园艺师将城市墓园妆点出动人心魄的美丽。这里也常常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有关品味和设计的历史文献的灵感来源,也启发着很多社会习俗和宗教理念的精彩篇章。但是公墓的起源说起来令人毛骨悚然。直到19世纪,城市人经常被葬在教堂墓园里面。随着欧洲工业城市人口不断激增,很多尸体被硬塞到已经拥挤不堪的墓地里。这种状况致使水源遭到污染,导致致命的霍乱流行病横行。

拿破仑·波拿巴是最早采取措施对尸体泛滥这个公害况进行处理的西方领导人之一。在18世纪的巴黎,人们将尸体埋在地下的墓穴中,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暂时的解决。由于这一问题将威胁到墓穴之上城市的稳固性,人们需要找到新的解决方案。拿破仑下令设计带有景观的人民公墓。第一个这样的公墓在1804年拿破仑称帝之后设立,这是就位于巴黎第20区的拉雪兹公墓(Père Lachaise)。

秋天景色的拉雪兹公墓就像公园一样。拉雪兹公墓渐渐成为受欢迎的墓葬区,尤其是在约瑟芬皇后(Empress Josephine)下令将12世纪一对命运多舛的情侣哲学家阿贝拉与学生爱洛漪丝(Abelard and Heloise)重新安葬在此处之后,更是如此。今天,这座公墓有69,000个墓碑,形状类似一座城市的微缩景观。埋在这里的人如此之多,数目可能高达100万,以至于每个坟墓只有30年的租约,到期后如果不续约,遗体就会被挖出转移至其他地方。

如今游客蜂拥而至,来此瞻仰名人的坟墓,例如:莫里哀(Molière),肖邦(Chopin),雨果(Victor Hugo),科莱特(Colette),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伊迪丝琵雅芙(Edith Piaf),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an),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格特鲁德·斯坦(Gertrude Stein),以及大门乐队(The Doors)主唱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的坟墓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殡葬崇拜

受到拉雪兹公墓的启发,在英吉利海峡两岸,众多类似的墓园开始出现。伦敦的周边就被七个宏大的墓园包围,最早一个是1832年开放的Kensal Rise公墓. 最令人闻风丧胆的则是1839年由伦敦墓地公司创始人,身为建筑师和企业家的史蒂芬.迪尔瑞(Stephen Geary)规划的 Highgate 公墓,这里常常闹鬼,令人毛骨悚然。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殡葬可以催生大量的商机。当时盛行的一股风潮就是打造异域风情的豪华墓地。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联合设计师奥古斯都·威尔比·普金(Augustus Welby Pugin)当时说服了很多人,哥特风格才是最适合基督教国家的风格。尽管被普金在内的很多批评家嘲笑,Highgate 公墓仍存有大量的类埃及大道和黎巴嫩风格的过于异教徒风的墓碑。

粉丝在巴黎拉雪兹公墓缅怀大门乐队主唱吉姆·莫里森。不像伦敦公墓墓地,这些并没有严格的教派之分。那些持不同政见者——不在英格兰教堂礼拜的宗教人士——也可以埋葬在这里。在 Highgate 公墓,你可以找到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公墓,上有这个大胡子哲学家和社会主义革命家的巨大头像石雕。这尊雕像由雕塑家劳伦斯·布拉德肖(Lawrence Bradshaw)受英国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委托而创造,于1956年揭幕,同一年苏联入侵匈牙利,残酷镇压当地起义。

欧洲最大的墓园,伦敦城市一级公墓于1854年开始启用,面积从伦敦东区外(East End)至埃平森林(Epping Forest)。这块地大都属于第二任惠灵顿公爵,这也提示了人们拿破仑作为公墓的发起者的角色以及他在滑铁卢之役的惨败。

在这里,风格各异的陵墓一头儿通往森林,另一头儿向着电线塔:充分显示了这片土地上生命与死亡并存。在1860年的联盟效益法案下和德国空袭中,大量被遗忘的伦敦城市教堂,尤其是位于 All Hallows Bread 街,St Martin Outwich 和 St Alphage 伦敦墙遗址的教堂建筑被摧毁,使得很多伦敦人的遗体被转移至了这个公墓。

浪漫的风景

伦敦曾计划建造更大的墓地,其中包括一个由设计师托马斯·威尔森设计的大型金字塔形建筑,这个建筑计划笼罩城市的最高点樱草山(Primrose Hill),有94层之高,计划存放500万伦敦人的骨灰,乘坐蒸汽动力升降机才能到达顶端。这个计划从没实现。但是在位于萨里的布鲁克兰地区(Brooklands, Surrey),另一个大型的墓园建成了,距伦敦西部有23英里,从滑铁卢车站坐火车可以抵达。通勤者坐火车前往滑铁卢站,车厢拥挤不堪好像被堆放的棺材板,人们好像活死人一般,而事实上直到1941年,一直是两条车道同时运营,根据等级一条运送棺木,另外一条运送默哀者。

伊拉克的和平之谷公墓(Wadi us-Salaam)自开始使用到现在已有1400年历史。

世界上最大的墓地既不古老也远离欧洲。位于伊拉克纳杰夫城(Najaf)的和平之谷(Wadi us-Salaam)是一片巨大的活死人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这片墓地占地长达10公里,夏季温度可以上升到50度左右,酷热难耐。坟墓的主人在近年来时有自相残杀的争斗,而相互仇恨的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的随着死亡而共同葬在这片土地。

从印度加尔各答的酷热中逃离,一个去处恐怕是当地的南园街公墓(South Park Cemetery)。这座公墓建于1767年,葬着前东印度公司的职员。这里有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咕咕叫的乌鸦,这里有新哥特式和印度撒拉逊(Indo-Saracenic),圆顶,圆顶形的拱门,方尖碑和金字塔。与教师,测量师和建筑师葬在一起的还有加尔各答植物园的创始人——罗伯特基德上校(Colonel Robert Kyd),以及查尔斯少将“印度人”斯图尔特(Major-General Charles ‘Hindoo’ Stuart)的最后安息之地,这位英裔爱尔兰官员以其对印度教文化的热爱而出名。这个精致的第十八世纪的墓地独立建造,晚于其他由英国和法国议会制定的墓地几十年。

城市公墓的设计艺术曾在十八,十九世纪得到大力发展,但是从那时到现在这种艺术也未完全销声匿迹。斯德哥尔摩的森林墓地(The Woodland Cemetery)(建于1915-40)是由瑞典建筑师阿斯普朗德(Erik Gunnar Asplund)和劳伦兹(Sigurd Lewerentz)设计完成,特雷维索附近的维加墓地(Brionvega Cemetery near Treviso),出自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之手,这座精致的公墓是这位威尼斯建筑师生前最后的作品,他死后也葬在了这里。位于布达佩斯的第59号电车终点站的克拉佩西(Kerepesi Cemetery)公墓。建于1847年,克拉佩西公墓出自伊马尔·马克维兹 (ImreMakovecz)之手,精工雕琢,并具有高度象征意义,在思想的高度上回应了我们如何以及在哪里安葬逝者这样的问题,引人无限遐想。

在这里,我们可以研究令人惊喜的建筑,陶醉在浪漫的景观中,共享有丰富动植物的开放空间,因为墓地是避难所,是人们缅怀逝者的地方,或者干脆躺在形形色色的墓碑之间,打个盹休憩片刻。

谢选骏指出:马克思的坟墓经常闹鬼!而且看来,拿破仑和列宁、希特勒一样,都是欧洲的穆罕默德——他们用军事征服推广新的宗教。难怪拿破仑照搬了他从埃及带回的回教墓地经验。为什么回教的坟墓似乎比回教的城市更有活力?即使考古发掘出来的城市,也是那些因为突发的天灾而被突然掩埋如坟墓的城市——例如意大利的庞培和印度的哈拉帕之类。为何坟墓比城市更有活力?因为坟墓较少受到打扰和破坏,而城市却不断受到人类活动的骚扰和毁灭。由此可见,文明的崩坏和文明的建设一样,都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所致。



【010、封闭社会无法技术领先】


《美国华裔教授:围堵华为,不是想遏制中国崛起)(综合新闻 2019-06-09)报道:

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的90天宽限对于华为意义不大,华为已经准备好了

从贸易战到科技战,中美之间的博弈,正在往纵深而全面的方向发展。处于风口浪尖的便是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华为,不过,以一家公司之力,面对来自头号强国的制裁,华为的遭遇掀起了中国民间舆论的极大同情,一时间支持华为与爱国情绪深度捆绑。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教授赵穗生在接受多维新闻采访时表示,他不认为美国政府围堵华为是以遏制中国崛起为目的,因为美国已经错过了遏制中国崛起的时机。

多维:自从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禁止美国企业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与中国高科技企业华为进行业务往来之后,包括谷歌在内诸多之前与华为关系密切的企业纷纷依令行事,使得华为面临被孤立的境地。但华为总裁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对美国的打压,华为早有准备。在你看来,华为的前景如何,美国的围堵会成功吗?美国方面有声音认为,现在是围堵中国科技发展,甚至围堵中国的最好时机。

赵穗生:其实我对于科技本身懂的很少,但是,我个人认为,美国围堵中国已经晚了。美国认为还有时间,但从我现在对中国的观察来看,这个时机早就过了,5年前或者10年前或许可以。

中国已经在技术上成为了美国的竞争对手,在很多方面也超过了美国,甚至可以替代美国全球技术引领者的地位。至于任正非提到的有备而来,说明华为过去几年一直在搞研发,但是都很低调,至于做到了什么程度,我们不知道。

从中国这几年在5G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入、以及高校从事理工科研究的人数来看,中国这些年的发展,美国很难用全面脱钩的方法来遏制中国。

为什么我觉得晚了?中国的科技已经达到了离开美国可以自行运转的水平,但至于独立运转的能力有多强,局外人还不能完全看清楚。中国的技术,这几年呈现跳跃式发展的步伐,与之相比,美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而中国是站在美国、欧洲、日本的肩膀上跳跃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中,(中国)运用各种方式,所谓的强迫技术转让等等,中国都已经实现了目标,甚至跳到了美国前面,美国人之前还没有意识,现在突然醒悟过来,只不过已经晚了。

多维:当前中美之间科技的关系,按任正非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的底气不完全在于脱离美国能够完全独立,更多是因为双方有很多技术上的依存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甚至有些离不开中国。

赵穗生:我倒不敢说美国离不开中国,美国围堵华为,其实也在伤害自己,技术上脱钩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在美国学科技的学生中有一半是外国人,很大一部分还是华裔,这些人被美国赶走,对美国会造成很大伤害,不过美国可以慢慢替代掉流失的这部分人才,至于技术上是否离得开,还需要更专业的解释。

多维:任正非的意思不一定是指美国离不开中国的科技水平,暗含的意思也许是在整个产业链上,双方的依存度很高。

赵穗生: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有道理的。例如苹果手机这些年独立发展,但是这个独立系统有很多问题,所以我不用苹果手机,我用三星,三星手机支持谷歌的配套服务,我认为谷歌的配套服务做得很好,就算华为也一时半会很难追上。

中国人出于一些爱国情结,或许会认为中国在这些技术上已经超过美国了,或许在单个技术方面如此,但全面超越还言之过早。所以,美国并非因此而遏制中国,要在技术上完全与中国脱钩。美国确实可以脱钩,而且一旦真的脱钩,对中国还是会造成一定影响。

多维:你此前提到,中国一直以来科技的发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跳跃,美国现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这是美国一定要扳倒华为的理由吗?

赵穗生:这是一定的,美国制裁华为背后一定是认为华为有中国政府和中国军方的背景的原因,这一点我认为并不完全是美国的阴谋,否则中国政府不会费这么大力气替华为出头,。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制裁是有道理的,至少从美国的情报分析、情报来源来看,有一定道理。我并不是说美国应该制裁华为,或者制裁就一定会成功,这是另一回事,只是从美国的角度来理解问题。

我的一个学者朋友主导了题为中国对美国的渗透的报告,他告诉我,华为奖励员工偷美国的技术,谁偷回来,就给谁奖励。我一开始并不相信,他建议我看美国的一个某委员会的一份报告,里面揭示,中国对美国的技术窃取无所不用其极,而且还很成功。但是中国人不承认,也不愿意听,所以美国人反问:中国人通过这种手段发展技术有道理吗?美国人就应该忍气吞声下去?。当然,这份报告也是一家之言,没法确定里面到底有多少符合现实。

但不管华为有没有偷美国的技术,是最近这一段时间,我意识到美国现在开始行动也已经晚了,现在的行动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砸别人的脚,科技方面的争端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我之前以为美国的围堵可以成功,几个月前中国的记者采访我,问科技冷战是不是已经开始了,我说是的,我认为中国会承受很大损失,要做好准备。

但现在我不会如此笃定的说了,我还是会说要做好有损失的准备,但是美国也达不到原来的目的。美国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还可以做到。这是我现在的直觉,无论是在经济、贸易方面,对于美国来说都已经晚了一步。

多维:前段时间,任正非的两万字采访在网上广为流传,广受好评,他回应了舆论的关切,并不断强调,外界不要把华为捧得太高,自己也不是民族英雄。你怎么看他这表态?

赵穗生:我认为有几方面:

第一,减轻华为成为美国目标的压力,因为美国认定他背后有中国政府支持,有军方背景,所以这是他的战略考量,同样也是商业考量。

第二,说明任正非个人还在冷静地思考,中国与美国的技术差距还有多大,他心里应该清楚,差距还很大。

第三,他的冷静和国内形势有关,当前爱国情绪和民族情绪很浓厚,甚至有些盲目爱国的倾向,所以他必须更冷静。有些国际视野的人都能看清楚,他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说了实话。他的这番言论表明他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企业家,没有忽悠大众。

多维:除了华为的问题之外,任正非还提了表达了对很多科技之外领域的关切,比如全球发展、中国的教育要跟上等等,甚至有评论认为,他的格局比美国总统还大,你会这样认为吗?特朗普更高、更大。

赵穗生:我只是认为他说了很多实话,作为一个有一定全球眼光,有一定战略眼光,而且相对比较成功的企业家,说这些话很正常,如果他不说这些话,我反而会觉得不可思议。

至于与特朗普比较,他们不是一种类型的人,特朗普虽然也是商人出身,但他做的都不是实业,他做房地产这种相对较虚的产业,所以在这一方面特朗普肯定不如任正非实在,特朗普说了很多谎言,我也很反感他。

他们根本不是同一种类型的人,特朗普在祸国殃民,也在祸害整个世界。日本首相安倍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表面上使劲拍他的马屁,但心里肯定恨死他了。欧洲的很多官员对特朗普也没有一点办法,讨厌他但还是要和他打交道。所以特朗普是借美国国力发威,但我认为这个过程不会太长了,美国之后还是会慢慢回归正常。

多维:从美国对华为的围堵来看,就会联想到一个不可避免的触及那个老问题,美国对华为的打击是特朗普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还是美国方面想要全面遏制中国的发展?

赵穗生:我不认为美国有全面遏制中国的目的,因为已经太晚了。这些年我的感觉是,美国对中国越来越不满,而且积累了很长一段时间,特朗普只不过在即将爆发的关头,点燃了一根火柴。

但是火点起来以后,结果会是什么样?(特朗普)自己把自己烧了,他肯定自己会烧自己。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本身就需要得到解决,但他的方法达不到目的。最近几个月变化很明显,很多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过去很支持中国,现在也越来越反感、越来越不满。但这些态度变了之后还在继续发生变化,一直以来被称为拥抱熊猫者的戴维兰普顿(David  M.  Lampton)的变化就很有代表性,他从一个拥抱熊猫派慢慢开始对熊猫害怕,再后来又重新回归拥抱熊猫。他拼命为过去四十年的政策辩护,称没有一个政策能够延续40年,所以不能说当下的政策失败了,需要改变很正常,我感觉到美国现在已经有点矫枉过正了。

最近有一个年轻的美国学者认为,中美之间的关系需要在两极中间找到平衡点,一极是合作,另一极是围堵。为什么要找到平衡点?他提出六个原因,核心观点是因为美国已经遏制不住中国,而且中国和前苏联不一样。

不过美国对中国的恐惧实际存在着,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对手,GDP达到美国的40%,日本都没有。现在中国已经达到了60%,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美国的恐惧。他那位美国青年学者陈述了很多理由,还包括冷战的时候,只有前苏联和美国两极,其他国家要么选美国、要么选前苏联,没有中间地带。而现在没有一个国家愿意选边站,因为他们可以从两边都获得好处。美国也没有办法全面遏制中国,中国也不可能全面挑战美国。

美国整个学术界的思潮一直在转变,特朗普表现得太过了,全面遏制中国只是一个迷思,做不到,且没有必要,或许再过几个月风向又会改变。这次特朗普突然逆转谈判结果,很多人也并没有责备他,反而更多地是责备中国。

谢选骏指出:上文无知!因为,“封闭社会无法技术领先!”甚至秦始皇灭亡流过之钱,秦国也是一个开放社会,否则就没有实力灭掉六国了。罗马帝国也是如此,在统一地中海区域之前,那也是一个开放社会,兼容并蓄各种文化,否则如何赶超希腊、吸收迦太基呢?中国不能突破共产党专政的瓶颈,想和美国等开放社会竞争并取而代之,怎么可能。



【011、佛教国家为何“不行”——兼论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情报漏洞?斯警方预警恐怖袭击但政府不知》(2019年4月23日 转载法广RFI 古莉)报道:

斯里兰卡警方10天前曾针对该国一个名为NTJ的伊斯兰激进组织发出预警情报称,该组织可能正在谋划针对教堂发动恐怖袭击,但这个情报并没有送达斯里兰卡政府。斯里兰卡总理表示将会调查。

据法新社今天报道,法新社记者看到的这份斯里兰卡警方10天前传阅的内部文件预警称,一个名为NTJ的伊斯兰激进组织正在谋划对教堂和印度驻科伦坡大使馆发动袭击。该伊斯兰激进组织几个月前捣毁佛教雕塑的行为已引起警方注意。

英国媒体也提到斯里兰卡警方有关极端伊斯兰组织准备发动恐怖袭击的情报。据欧洲洋相网的“李文读报”介绍,《泰晤士报》表示,在爆炸案发生10天前,斯里兰卡警方曾发出警告,指极端组织NTJ可能对主要的教堂发动自杀式炸弹袭击。另据《每日电讯报》驻斯里兰卡当地记者发回报道称,有关极端伊斯兰组织可能发动自杀式炸弹袭击的情报,没有事先传达到斯里兰卡政府手中。

该报说,斯里兰卡总理维克拉马辛哈昨晚承认,事先的确有情报警告可能会发生炸弹袭击。他并表示,将会调查政府为何没有采取任何预防行动。 

谢选骏指出:斯里兰卡政府为何瘫痪?因为它是一个佛教国家。佛教是一种瘫痪国家功能的宗教,所以佛教盛行的地方,国家都是“不行”的。也就是说,是缺乏行动能力的!佛教主张涅槃,当然也就注定了它是“不行”的。尤其斯里兰卡,还是一个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软蛋。

网文《斯里兰卡》报道: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通称斯里兰卡(Sri Lanka),1972年之前称锡兰,是一个位於南亞-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属于亚洲。古代中国曾經稱之為已程不、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楞伽島。

斯里兰卡是單一制共和國,其政治首都位於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简称为科特),经济首都位于科伦坡。

名称

斯里蘭卡梵语古名Simhalauipa,驯狮人,《汉书·地理志》称「已程不国」。《梁书》称「狮子国」。《大唐西域记》作「僧伽罗」,即梵语古名Simhalauipa的音译。斯里蘭卡的主要民族至今在漢語裏仍稱“僧伽罗人”,其語言稱“僧伽罗语”。

斯里蘭卡古阿拉伯语Sirandib,宋代音译为“细兰”,明代称“锡兰”。

1815年起作爲皇家殖民地由英國統治,正式名稱為“Ceylon”,漢譯“錫蘭”。此英語名稱來自葡萄牙語的“Ceilao”。1948年錫蘭獨立成爲“锡兰自治領”。

1972年锡兰廢除君主制,改稱“斯里蘭卡共和國”。

“斯里蘭卡”在僧伽羅語裡義爲“美好神聖的土地”,其中的“蘭卡”實際上就是佛經中的“楞伽”,《楞伽經》即講述佛陀到達楞伽島教化說法,故以地名爲經名。

由於歷史原因,斯里蘭卡的衆多機構以及產品都仍以“錫蘭”為名。2011年斯里蘭卡政府宣佈將在所有政府可以控制的機構名稱中將“錫蘭”改爲“斯里蘭卡”。

历史

公元前5世紀,僧伽羅人從印度遷移到斯里蘭卡。

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来岛,从此僧伽罗人摈弃婆罗门教而改信佛教。

公元前2世纪前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开始迁入斯里兰卡。

311年左右,佛牙從印度傳入斯里蘭卡。

从公元5世纪直至16世纪,僧伽罗王国和泰米尔王国间征战不断,直至1521年葡萄牙船队在科伦坡附近登陸。

1656年5月12日,荷蘭軍隊攻克科伦坡。

1796年2月15日,英軍占領科伦坡,荷蘭人統治時期結束。

1802年英法兩國簽訂了亞眠條約,斯里蘭卡被正式宣布為英國的殖民地。

1948年2月4日,斯里蘭卡正式宣布从英国獨立,成為英聯邦的自治領,定國名為錫蘭。

1972年5月22日,改國名為斯里蘭卡共和國。

1978年8月16日,新憲法頒布,改國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康提

1830年代,英国将印度南部的泰米尔人大批迁至斯里兰卡,并扶持其占据了各個方面的主导地位,由此與当地的主要民族僧伽罗人结怨。斯里蘭卡獨立後,泰米尔人於1972年成立了猛虎组织(1976年改稱“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走上“獨立建国”的道路。

1983年,猛虎组织與斯里兰卡政府开战,战火一度蔓延到科伦坡。

1987年,印度出兵協助斯政府清剿猛虎组织,迫使其签订停火协议。1990年印军撤离后,猛虎组织重新反攻並迅速控制北部广大地区,在贾夫纳半岛建立起“泰米尔政权”,此後雙方戰爭不斷,造成6萬餘人喪生。

在挪威等國斡旋下,2000年起雙方開始和談,2002年2月,猛虎组织与斯里兰卡政府在斯德哥尔摩签署了一份永久性的停火协议,斯里兰卡政府也于当年9月4日解除了对猛虎组织的禁令,使其成为合法组织。同年9月16日至18日,斯里兰卡政府和猛虎组织在泰国东南部春武里府的梭桃邑海军基地举行了首次和谈。6年来,尽管双方先后进行了8轮直接谈判,但他们之间的武装冲突一直不断,停火协议已名存实亡。

从2006年7月开始,政府军开始向猛虎组织控制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收复了约1.5万平方公里的猛虎组织控制区。2008年3月,斯里兰卡政府指控猛虎组织领导人普拉巴卡兰犯有谋杀罪。

2009年1月2日,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宣布,政府军当天攻占了反政府武装猛虎组织的大本营基利诺奇。1月7日,斯里兰卡政府决定重新禁止猛虎组织活动,这表明在政府军不断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斯里兰卡政府已不再把猛虎组织作为谈判对手。1月25日,政府军攻入猛虎组织控制的最后一个主要城镇——东北部的穆莱蒂武。2月5日,政府军攻克猛虎组织最后一个海上武装基地。4月初,政府军攻占了猛虎组织在北部地区的最后一个主要据点普杜库迪伊鲁普,部分猛虎组织成员转移到位于斯里兰卡北部穆莱蒂武地区的约2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4月20日,斯里兰卡政府军攻入猛虎组织最后据守的“安全区”。26日,斯里兰卡政府拒绝了猛虎组织当天的单方面停火声明。5月15日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已宣布,将在48小时内解救出猛虎组织控制区内的所有被困平民,并将收复所有被该组织控制的领土。5月16日斯里兰卡政府军收复斯里兰卡反政府武装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猛虎组织)控制的最后一段海岸线。同日马欣达·拉贾帕克萨总统在约旦访问时说,斯里兰卡政府军已经击败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猛虎组织)。5月17日猛虎组织承认与政府军长达25年的战争失败,宣布放下武器,结束与政府军的战斗。斯里兰卡政府方面则表示无法相信猛虎组织“放下武器”的声明,政府军将继续进攻猛虎组织控制的最后一片丛林,以收复“每一寸国土”。5月18日,斯里兰卡政府军在穆莱蒂武区击毙反政府武装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最高领导人普拉巴卡兰后,宣布斯里兰卡内战结束。

地理

斯里蘭卡島是梨形,又与眼泪的形状相似,因此有“印度洋上的一滴眼泪”的雅称。整个岛屿位于印度洋之中,東北邊是孟加拉灣;中部、南部是高原,多山地,北部和沿海是平原;有亚当峰。

斯里兰卡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炎热;西部年降雨量2000-3000毫米,东北部较干燥,年降雨量约1000毫米。

谢选骏指出: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一样荒谬——民主社会主义不民主,科学社会主义不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先有了结论再去进行“研究”的伪科学;民主社会主义是先有了社会主义再去贴上民主的伪民主。



【012、改变地缘的新技术】


在《地理与地缘》中谢选骏曾指出:

地理与地缘不同,地理没有改变,地缘却改变了。

改变地缘的是技术发展。所以“地理决定论”不对,但“地缘决定论”却又是对的了。

举例来说,工业革命和机动船舶的技术发展,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地缘,不仅让偏僻的岛国日本一跃成为亚洲交通枢纽,而且让中国沿海地区从原来的渔村成为经贸前线和工业基地。相反内地的运河周边却趋于衰落了。

再举例来说,此后一百多年兴起的互联网络,再次改变了中国乃是世界的地缘关系,使得许多荒僻之地成为度假胜地,使得许多价值发生重大改变。

网文《华人科学家重大突破 改变世界模式规则》(2017-06-29 环球科学大观)报道:

当今,淡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威胁着全球数以亿计的平民生存。近日,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莱斯大学、由华人参与主导的一项成果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其团队表示已经掌握了利用太阳能淡化海水的关键性步骤,在海水淡化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美华人科学家取巨大突破!外媒:上万厂商将倒闭,改变世界游戏规则!目前,全球150个国家共有约18000个海水淡化厂,几乎无一例外地利用蒸发、冷凝、捕获的方法来产生淡水,其成本中能源占比达50%以上。新的研究已经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此项目由美国莱斯大学纳米技术水处理中心(NEWT)领导。相比传统方法,团队研究人员将特殊的纳米颗粒加入到蒸馏膜中,将太阳能即时转变为热能(自加热),因此不再需要额外能源使水沸腾。热盐水沿着多孔膜的一侧反复蒸馏,而冷凝淡水通过另一侧被收集。

在概念验证实验中,科学家利用一块仅三张邮票的大小、几毫米厚的装置模型进行推演,计算得出得这种技术在每小时每平方米可以获得约6升淡水。

科学家Li教授表示,由于这个装置系统是模块化的,而且搭建简便,因此即使在山区、地震救灾现场和海上钻井平台这些条件恶劣的场所,也可根据个人需求量来安装所需模块面积的海水淡化系统。

国外媒体声称此技术绝不容小觑,一旦产业化,可轻而易举将全球现有的数万个海水淡化厂取代,解决几十亿人口的缺水问题,从而改变世界原有模式与规则。

谢选骏指出:这项新技术的出现,势必和其他新技术的出现一样,改变以往的地缘关系。例如,使得无人的海上荒岛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并给沿海地区提供极大的发展潜力。类似的发展使我想起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确实小看了“地理决定论”,这是因为,汤因比是用一种简单的自然地理的观点理解“地理决定论”的,而没有从“地缘决定论”的角度去看待地理条件。这可能是出于他的无知,也可能是出于他的谋略,为的是推销自己的“创见”,为了在1930年代甚嚣尘上的“海权论”和“陆权论”之外,另辟蹊径,来抬高自己的学术地位。

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4月14日-1975年10月22日)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的叔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但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也叫阿诺尔德·汤因比(1852-1883)。为了区分两者,通常都称呼二人的全名,以免混淆。

汤恩比著述颇丰,其中以他十二钜册的《历史研究》为最辉煌。汤恩比治史,一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的单位;他把世界历史划分为26种文明,并断言,文明得以崛起的原因在于它在包含精英领袖的少数创造者的领导下成功地应对了环境的挑战。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阿诺尔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年生于英国伦敦,曾就读温切斯特学院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1911年毕业。其后加入雅典考古学院成为研究生,并前往希腊进行考古工作。回国后,成为母校的研究员,专门研究及教授希腊和罗马的古代史,并曾执教伦敦国王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供职于英国外交部政治情报厅,并于1919年以英国代表团成员身份参加巴黎和会。战后,他成为伦敦大学希腊文与历史学教授。1925年,受命为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的研究教授兼所长,他任此职达三十年之久。

1936年,阿道夫·希特勒授予他帝国总理勋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再次为英国外交部工作,并参与了战后和谈。

汤因比认为存在着一个远东文明,这是一种母文明,中华文明和日本文明是其子文明,越南文明和朝鲜文明又是中华文明的子文明。

(谢选骏指出:汤因比投机取巧、混淆概念,把第一期中国文明叫做“远东文明”,把第二期中国文明下降一级,和日本、越南、朝鲜等子文明相提并论,其无知程度,确实令人震惊。因为这位英国人连这个都不知道:在“中华”的或曰“汉化”的程度上,日本是比越南和朝鲜等熟番更加生番的生番,所以才可能保留了比较强烈的侵略性格。这样一个日本,怎么可能作为越南和朝鲜的前辈呢?也正因如此,朝鲜可以臣服于中国,但绝不甘心臣服于日本,因为是朝鲜向日本输出了汉字和文明。汤因比歪曲历史,也许不是出于无知,而是出于险恶:汤因比为大英帝国在东亚的侵略行动,寻找历史理论方面的支持。同时,通过抬高日本的地位,不仅巩固了英日同盟,还可以为自己个人的发展谋求利益。例如,在汤因比从事的文明分类中,独独把中国(远东)和美洲(安迪斯)用自然地理来命名的,这些,就悄悄抹杀了这些文明的属性。这样一来,他就方便了他所供职的英国政府,在“无主的东亚”建立“英国的秩序”了。由此看来,和他的先师斯宾格勒相比,汤因比所做的,不算“历史研究”,只算“历史应用”。虽然从书名来看,两者正好相反:斯宾格勒做的是应用,汤因比做的是研究;但是用这两人的职业生涯来测量一下,就不难发现——斯宾格勒没有供职于任何单位,所以缺乏进行“历史应用”的资格、动机、条件;汤因比供职于特定单位,所以拥有进行“历史应用”的资格、动机、条件。我发现,汤因比之所以不敢承认第一期中国文明的存在,是因为“中国”的观念,是不限于“远东”的,“中国”是一个全球概念,是一个“普天之下”的概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早在《诗经》时代之前,就出现了。)



【013、共产党扼杀技术突破】


网文《上山文化》报道:

上山遗址发现于2000年,距令11400-8600年左右,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世界稻作农业最早起源地之一。浦江上山遗址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这种新颖的地域文化可以命名为“上山文化”。上山遗址位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境内,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已出土的文物中,有约80件陶器,大多数器型为大口盆。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石球、石磨盘等。经发掘证实,一万年前当地人就会种水稻,会用石磨棒和石磨盘磨稻谷脱壳。它将著名的河姆渡等史前文明上溯了3000年。

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片,表面发现了较多的稻壳印痕,胎土中有大量稻壳、稻叶,在遗址中还有稻米遗存,这引起考古界关注。有专家认为这是长江下游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稻作遗存,对研究稻作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一个学术报告中介绍说,对一组2001年发掘标本的碳14测定的结果是,上山遗址的年代为距今11400年至8400年。雨过初晴。浦江县渠南村村北的机耕路上,泥土还有几分润湿。几十米外,两处用竹棚防护起来的上山文化遗址现场,干燥温暖。眼前这幕平凡的乡村景象,在考古专家眼里,却是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瑰宝。2001至2006年的三期考古发掘和研究证实,距今万年的上山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上山文化,为何如此吸引人?透过历史的风尘,我们能否追寻万年前浙江先民的生活轨迹、生产方式和精神风貌?

浙江新石器遗址首现打制石器——能否验证文化的原始性

展台上,一些用石片制作的石器,要仔细看才能发现,其刃部呈现不规则的锯齿状。蒋乐平说,这些具有“二次加工痕迹”的石器,正是上山遗址中发现的打制石器。

与陶器和农业一样,磨制石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比磨制石器更为“原始质朴”的打制石器,“出生年代”是在更古老的旧石器时代。

2004年,在二期发掘中,在上山遗址中出现了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的并存,让人隐约联想到新旧石器的过渡阶段。也有专家认为,打制石器一直从旧石器时代沿用到新石器时代。在长江上游和北方一些距今五六千年的遗址中,也曾发现过打制石器。浙江以往发掘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打制石器没有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即使在距今9000年的嵊州小黄山遗址,打制石器也十分罕见。此外,在上山遗址早期前段的文化层中,尚没有发现磨制石器,这说明当时很可能尚处于打制石器阶段。而砾石石器,如上述石磨盘、石磨棒的大量存在,也是“打制石器可以印证上山文化原始性”的一大理由。周身布满剥片疤痕边缘的石器,被称为石核石器或砾石石器。从砾石或石材上打下石片后,剩下的石核也被作为工具来使用。

在深埋地下的遗址中,有3排“万年柱洞”。每排11个柱洞,直径分别在40至50厘米,深度约为70至90厘米。3排柱洞,形成了长11米、宽6米的矩阵。这3排在2001年第一期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洞”,之所以被专家命名为“柱洞”,是因为它们很可能是木结构建筑的遗迹。在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建筑中,也有类似的柱洞,很可能与上山的“万年柱洞”是一脉相承。

这就意味着,上山人可能已经拥有木结构的地面建筑,告别了穴居生活。也有专家提出,上山的“万年柱洞”,也许仅仅是季节性居住的痕迹。一年四季,上山人可能天寒地冻时住洞穴,春暖花开后回到平旷地带的木构房屋中,进行季节性的迁移。

上山先民到底有没有告别“流离失所”的原始状态?陶器的存在,能说明一些问题。陶器易碎,必须定居下来,才能方便使用。而且上山的陶器体积较大,并不方便携带。

2007年,考古队将扩大调查范围,将浦阳江上游地区的洞穴作为探索对象,看能否发现同时期的文化遗存,以进一步研究古上山人的生存区域、状态和特征。

如何接近真实的“上山人” ——先民残骸之谜

万年之遥,引发人的遐想无限。“有没有可能像周口店的山顶洞人那样,发现‘上山人’头盖骨之类的遗骸?”面对这样一个“外行”的问题,专家也在希望通过扩大发掘范围,寻找更多有关“上山人”的“信息碎片”。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在浦江召开前夕,考古队发现,在上山遗址的早期地层中,有一片区域泥土湿润,色泽深,偏“肥”。于是,队里在这片区域布了一个“探方”。惊喜产生了。筛选中,不仅获得几颗“上山人”乳白色的牙齿,还发现了6至7厘米长的尖状器骨椎。通过下一步实验室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上山人”的年龄、寿命,甚至能推断出他(她)生过什么病,吃什么食物。骨器的发现,也有利于人们研究上山人使用何种生产工具,以及当时有哪些动物与上山人相伴。此外,有一些骨盆残片也尚未进行正式鉴定。所以有人期待“我们离真实的上山人越来越近了”。

谢选骏指出:在共产党控制下,“揭开真实”的研究是无法进行的,所以上述人类学报告得不到公布。因为在共产党“国家”,一切都要“吃党的饭、听党的话”,为了巩固共产党政权,甚至连考古学研究都要服从“上面的想法”。多么荒唐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实现技术突破呢?



【014、核心技术的核心是基督教】


网文《核心技术》报道:

一般认为,核心技术(Core Technology)可分为技术核心和设计核心。技术核心是在基础理论基础上在确定技术路线情况下支撑产品实现的技术选择中的关键部分,如东方电机为解决水轮机转子叶片在高水头条件下振动问题,由国外对转子外条件的改善技术上转移到对转子本身的重设计采取燃气轮机涡轮叶片设计思路进行。完成这条思路的技术和工艺就是核心技术。 

例如韩国通讯业的发展,在外观设计上形成独特风格,结合日本等国的制造技术形成韩国核心技术。 

首先,核心技术优势具有不可复制性,是企业基于对产业、市场和用户的深刻洞察,以及环境长期孕育形成的,有独特的市场价值,能够解决重大的市场问题。 

其二,核心技术开发投入大、周期长、代价高。 

其三,核心技术开发和形成需要一个稳定的队伍、一种激励机制、一种超前的理念和一个科学的流程。它是一个科研体系一个技术体系,包括工艺、设备、配件、原材料、实验室技术、基础理论、中试、工艺样机生产等一系列评审、市场调研等等的整个一个体系。

核心技术的涵义 

核心技术是企业较长时期积累的一组先进复杂的、具有较大用户价值的技术和能力的集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术或服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界定: 

一、延展性。核心技术是那些可以打开多种不同类型产品潜在市场大门的技术,毕竟企业最终交付给客户的是具体产品,而非单纯的技术模块,所以核心技术支撑的产品领域也直接决定了核心技术的最终价值,发展“未来的核心技术”,也是硅谷许多创业公司的成功之道;中星微电子通过在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方面的突破获得巨大的成功,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具体在众多“眼球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具体从移动数字影像产业到数码相机、宽带数字多媒体通信、数字高清晰电视,这是一个产值达数十亿美元的巨大的产业,而目前群雄纷争,尚无霸主。 

二、核心价值性。核心专长必须是使公司为用户提供根本性好处的技能。否则为一般应用技术,核心技术往往对产品的核心部件有直接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全新产品的出现、性能的提升、成本的下降等方面,例如Google的搜索算法核心技术,使Google的检索速度大幅提升,适应当今互联网的现实需要。 

三、先进、复杂及难以模仿性。 

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其它具体产品的技术平台,是公司产品平台的基础,产品平台往往是众多核心技术的集合体,通过产品平台实现了核心技术的最终价值,有效实现产品间的共享,同时还有效实现了技术的保密,产品平台是终端产品快速、低成本、低风险地推向市场的基础,通过产品平台可以有效降低产品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升产品质量。 

企业如何有效管理核心技术 

一、整理目前已经具备,但没有正式管理的核心技术;一个新产品是由不同的技术组成,除一部分新技术外,还应该包含大量原有技术,业界通常要求一个产品的开发最多包含30%的创新,而剩下的70%都应该有现成的技术模块可借鉴。企业需要把原有技术像图书馆藏书一样分门别类管理好,有了新产品,就按计划把原有技术快速地找出来,拼装起来,加上新开发的技术,就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快速、低风险地完成新产品开发。然而目前国内企业的技术管理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技术分散在不同开发人员的脑中,没有有效整理,难以达到快速拼装的效果。具体启动一个新产品的开发时,开发人员也可能想到借鉴原有的技术模块,但因为没有统一汇总,缺少明确的技术模块使用说明书,技术模块具备太多具体项目的痕迹,接口定义不明确,使得少数幼稚、意气的开发人员嫌查找、引用麻烦,干脆自己重新开发。 

如果公司高级经理们对哪些是核心技术,没有达成共识,就无法积极有效“管理”这些核心技术。实施核心技术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编写核心技术一览表(在此要防止部门本位主义),然后可以组织几个工作组同时来界定核心技术,各组成员的构成范围尽可能广泛。 

二、绩效管理牵引技术模块的使用与积累,公司应该将技术模块的贡献和技术模块的使用作为项目团队重要考核指标,强调在立项审查时就开始把利用原有技术的比例作为新产品评价的重要指标,从而在制度上树立起充分利用已有技术资源的观念;将公司智力资产(技术模块、专利等)分析作为产品开发流程中的重要活动。 

三、基于公司产品战略、产品规划的核心技术研发策略;建立一项作为公司发展基础的核心技术往往需要花费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研发经费不足,如何准确使用有限的技术研发资金成为众多科技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技术规划要有效支撑公司的产品规划,业界优秀公司通过强大的市场管理平台,借助有效的了解市场、进行市场细分、组合分析等活动,锁定公司细分市场,然后通过对细分市场的竞争分析、客户购买标准分析,形成有效的产品规划,基于产品规划可以派生出产品开发计划、技术开发计划和资源计划,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技术开发的针对性,减少技术开发失败的风险。 

四、核心技术的谨慎推出。拥有核心能力的公司在制定市场战略时注重在客户需求和核心技术保护方面寻求平衡。对其核心技术的推出是谨慎的,并非一下子把核心技术都拿出来到市场上推广。如IBM公司、微软公司等都有一套完整的技术战略。他们以雄厚的人力、财力、研发能力等,贮备几个档次的新技术,但只推出比其他公司先进半步的技术,以保持技术领先和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地位。对于尚未利用的技术或一时很难转化为商品的技术,则让技术保持原有的状态加以储存,绝不拿出来推广或出售。 

国内企业理智对待核心技术 

虽然核心技术能够确保企业的绝对领先优势,但国内企业针对核心技术要量力而行,在自己最具实力或最具潜在实力的环节上内深入发展下去,同样能够建立竞争优势。我国企业中更应要求技术要以市场为导向,反对技术崇拜。一位业内知名人士曾经说,“如果死抱着一定要做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的理想,我们就饿死了,成为梵高的‘向日葵’。我们的结构调整要完全以商业为导向,而不能以技术为导向,在评价体系中同样一定要以商业为导向。技术人员不要对技术宗教般崇拜,要做工程商人。你的技术是用来卖钱的,卖出去的技术才有价值。” 

谢选骏指出:上述通俗说法没有涉及精神层面,因而不懂核心技术的核心是基督教。我为何说核心技术是基督教呢?因为基督教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我超越。 

《中兴危机 马云说市值大不算牛有核心技术才叫牛》(2018年4月22日 转载法广RFI 小山)报道:

第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今天在福州开幕,针对如何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这道题目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评论说,中国需要一大批超越BAT即互联网3大巨头、拥有核心技术的大公司和超级公司,同时迫切需要一条数字经济法的出台。马云说,大企业不是看市值有多大,有多大不叫牛,核心技术牛才是真正的牛。

据东森新闻引述中国官方媒体消息,马云参加第一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就中兴芯片危机发表高见,指出,「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就是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在别人的院子里面种菜」。

据马云说,核心技术很难,但也不是高不可攀,「我们已经错过了昨天的机会,就再也不能错过明天的机会。」他认为,真正的大企业不是看市值有多大,而是担当有多大,不是看市场份额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掌握了核心和关键的技术,「市场份额牛不叫牛,核心技术牛才是真正的牛。」

马云认为,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突破,是大企业当仁不让的责任,当前,中国只有BAT这样的大的互联网企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大批超越BAT的大公司和超级公司,今天国内互联网公司多如牛毛,小而美,而且充满了活力,他们是创新的主要的生力军,但是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大公司实在太少。

报道还引述马云说,对互联网企业要深刻的认识,不是每一家创业企业,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能做大,也不是每一家做大的互联网企业都能做强,做企业不是以大小来衡量,而是以好坏来衡量,用责任来衡量,中国需要一大批能够担当大任的企业,将数据和技术引向应该走的方向,在关键技术、关键领域,解决未来问题,人类的发展问题和国际技术竞争中担当重责。

谢选骏指出:不知马云是不是基督徒,如果不是,赶紧学习一下基督教吧,如果你不能接受基督教,你就永远无法明白什么叫做核心技术。不信基督教,即使如日本,也只能跟在西方国家后面亦步亦趋,缺乏全然突破自我的原创力。因为核心技术的核心是基督教。因为基督教的核心其实就是“人文主义意义的不可知论”。而不可知论才是科学技术得以不断突破的真正关键。



【015、霍普金斯大学篡改人的记忆】


网文《这种良心片,就是拥有「改变国家」的力量》(2017-07-27)报道:

有些影视作品能改变国家。比如揭露儿童性侵的电影《熔炉》,促进推动了熔炉法的建立。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聚焦》,揭露了教会制度内的腐败和罪行。有些影视作品能改变国家。还有这部网飞的最新纪录片——守护者。

美国纪录片《守护者》(The Keepers,2017)由瑞安·怀特 (《审判八号提案》、《披头士女助理》)执导。这部精彩的7集纪录片讲述了巴尔的摩修女被害悬案和其中的恐怖秘密,以及她遇害后近50载仍挥之不去的痛楚。

记录片从修女凯茜·切斯尼克的失踪事件展开,她是巴尔的摩一位备受喜爱的修女,也是天主教会高中的教师,她于1969年11月7日失踪。大约两个月后,人们发现了她的尸体,时至今日,她的遇害仍是一桩悬案。

直到90年代,修女凯茜·切斯尼克曾经的一位学生(一位匿名“无名氏”的女性)说出了自己遭受高中牧师性虐待的可怕经历,这件案子才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该女子透露,在人们发现修女凯茜·切斯尼克的尸体之前,她曾被带到跟前接受警告“看看说别人坏话会有什么下场”。尽管有上述证据以及其他受害者和目击者的证词,但并没有人被追究责任,而且此事在巴尔的摩外鲜有报道。

通过走访数十人,包括修女凯茜的朋友、亲戚、记者、政府官员和决心找出真相的巴尔的摩市民,怀特导演拼凑出事件的大体,不仅涉及受人喜爱的天主教会学校老师之死,还牵涉到神职人员性虐待、被压抑的回忆以及政府和宗教机构,他说:“说得好听点是(政府和宗教机构)过去45年存在失职,说得难听点就是他们隐瞒了事实真相。”

谢选骏指出:政府和宗教机构为何隐瞒了事实真相?因为他们从属于共犯结构。而其中为隐瞒真相者进行辩护的,正是霍普金斯大学的心理学权威。他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删除人们的创伤记忆,以便创造高额的回报。

但这不会有伦理问题吗?

《好奇心日报》(2017-02-21)报道:

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找到小鼠脑中形成恐惧记忆的神经元,并靶向消除这些记忆。

“研究结果表明,有一天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成瘾”,生理学部副教授Sheena Josselyn上周在波士顿举办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上作了报告,同时也警告这种方法“伦理问题不能忽视”。

据Josselyn教授介绍,大脑中有数百万神经元,但只有几个与恐惧或威胁记忆形成相关。通过不同的方法,从单基因过表达到化学遗传学(用特定化学物质控制细胞活性),再到光遗传学(用光控制特定神经元的活性),Josselyn团队精确定位了这些神经元。

抑制这些神经元的活性后,小鼠不再害怕电击的声音,而恢复神经元的活性也恢复了它们的记忆,就像开关一样控制自如。

这给未来的科学家商人提供了新药开发的思路:一种侦测热量区域的药物,并且只作用于和恐惧记忆相关的神经元。目前的PTSD只能通过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一旦停止治疗,恐惧记忆有可能再次唤起。

但这种神经元的数量有限,抑制某一段记忆相关的神经元,也会影响到其他的记忆。但如果某些记忆太过折磨以至于影响生活,这可能是一种可以接受的妥协。

被问到伦理考虑时,Josselyn教授说,潜在的治疗方式很关键,她并不认为将来会用杀死神经元的方式消除记忆。

“伦理问题十分重要。我们是我们记忆的总和,我们都从错误中学习。如果消除这些记忆,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但她补充,“对于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事情,我认为只针对这些细胞的疗法可能是合适的。”

除了消除恐惧,研究人员也去掉了小鼠服用可卡因相关的记忆,这也具有治疗成瘾的潜力。

Josselyn团队还发现了记忆形成期间的竞争机制,记忆被储存在印迹(engram)当中。如果两件相关的事件发生在邻近的时间窗口(6小时)之内的话,那么两个印迹会储存在同一个神经元当中。如果两个事件发生间隔超出6个小时,那么记忆会被不同的神经元分开存储。

科学家们一直以来在尝试消除恐惧记忆。除了陆续发现各种药物可以干扰记忆的巩固之外,生理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进展。2010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Richard Huganir团队发现杏仁体外侧与恐惧记忆相关的AMPA受体。2016年,复旦大学禹永春团队通过移植抑制性神经元持久压抑恐惧记忆,清华大学罗敏敏团队也发现了内侧缰核与脚间核通路在恐惧记忆消退过程中的作用。

相关的科研成果还有很多。无论是药物抑制记忆形成,还是抑制恐惧记忆的基因表达,都为消除恐惧记忆提供了方向。也许将来,在合适的伦理框架之下,帮饱受PTSD折磨的患者忘记痛苦将成为现实。

谢选骏指出:霍普金斯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使得掌权者们不仅能够篡改报纸和互联网络,也能篡改人们的记忆!难怪济慈说,“我的名字是写在水上的”……真有先见之明啊。大概因为他过于短命,没被红尘磨灭了良知。



【016、机关算尽的无神论者】


《预见未来:成为超级预测师你需要具备的特质》(BBC 2020年2月19日)报道:

英国首相约翰逊顾问团队一位年轻人日前因为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口无遮拦引发争议而被迫辞职。他叫安德鲁·萨比斯基(Andrew Sabisky),自称是一名超级预测师。唐宁街10号首席顾问多米尼克·库明斯(Dominic Cummings)对追着他发表评论的记者们说,建议他们去读一读论述超级预测的书,少在“自己都不知所云的政治事务评论员”身上浪费时间。

《超级预测:预测的艺术和科学》(Superforecasting: The Art and Science of Prediction)作者是菲利浦·泰特洛克(Philip Tetlock)。这件事让许多人首次接触到“超级预测”和“超级预测师”这两个词。萨比斯基关于人种、智商和优生的出格言论招致激烈批评,最后辞职 

超级预测——超级预测既是天赋,也是通过训练可以提高的能力。超级预测这个概念背后的假设是这样的:有些人更擅长预测未来,他们有独特预测能力的领域,专家都无法与之匹敌。超级预测师涉猎的范围很广,比如一种货币是否会走强、国家A是否将入侵国家B、城市C是否会出现骚乱,如此等等。

2011-2015年,美国情报机构(IAROPA)组织了一次大型竞赛,选拔预测天才。总共2.5万人参赛,预测的内容从欧元区未来到普京丧权的可能性,不一而足。心理学教授泰特洛克的“优质判断项目”(Good Judgement Project)在比赛中夺冠,后来在此基础上开设商业运营公司。

泰特洛克的优质判断项目官方网站面向大众,任何人注册帐号即成为预测者,对各类问题进行预测,并和世界各地的预测者比拼。几个月后,成绩显著的预测者便脱颖而出,成为“超级预测者”。泰特洛克发现,这些佼佼者在之后的各种预测中也始终出类拔萃,表现甚至超过一些掌握机密信息的情报人员。

迷信还是科学?——超级预测师所做的是计算某件事发生的概率,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举例来说,如果要预测朝鲜进行核试验的概率,会从已知的信息着手——已知朝鲜平均每隔30个月进行一次核试验,也就是说今后三个月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是10%。因为平壤最近一直在威胁要进行核试验,所以把这个数字加倍,变成20%。还有一种做法是计算若干超级预测师预测数据的平均值,得出最后预测结果。

在“优质判断项目”基础上,泰特洛克出版了《超级预测:预测的艺术和科学》,用实验数据和历史事件阐释成为一个超级预测者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其中最大的特质是模式识别能力超强,而且很自信,对已经作出的预测调整较少。

另外,超级预测师的人在计算概率时特别擅于屏蔽个人喜好、倾向和观点,不让这些主观因素干扰预测的准确性。超级预测这个概念如果放到现实中加以检验,以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为例,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两件事都出乎大部分人的预料。

彭博社报道,超级预测师们给出的英国脱欧概率并不很靠谱。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前,超级预测师预计赞成脱欧的占23%。在那之前几个月,他们预测赞成脱欧的比例更高,但后来根据事态发展下调了。

不过在特朗普竞选总统这件事上,超级预测师的预测很准。2016年美国大选,超级预测师们都准确地预见到特朗普的初选成功。虽然超级预测的其他成功例子找起来比较困难,但这个概念在金融、慈善等领域被认为有用武之地。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分析员们曾写过一份报告,呼吁CIA在招特工时不要太看重考试成绩,应该更关注应聘者是否具备超级预测师的特点。

谢选骏指出:无神论者机关算尽,却无法预测自己的命运,因为上帝说了,愚昧的人啊,今天晚上就要了你们的命。



【017、鸡比鸽子更聪明】


《鸡的智商远超你的想象》(BBC 2017年1月30日)报道:

鸡可能有“意识时间旅行”的能力——传说中:即便在鸟的家族里,鸡也是呆头呆脑的那一类,它们只是一群行走的肉类工厂,唯一的本领是下蛋。

事实上:这种世界上最为常见的鸟类实际上非常聪明,甚至有可能会关心同类的福祉 - 这可能会给养鸡产业带来一道难解的道德难题。

关于鸡,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事实。作为世界上数量最大的脊椎动物之一,鸡在全球的总存栏量高达190亿只。但是大多数人和鸡不会有太多接触,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至少对于活鸡是如此。

啄食草籽会用多大脑容量? 

由此,人们对鸡产生了某些奇怪的思维定式。某些研究表明,很多人甚至不认为鸡是一种鸟类。实际上,鸡是一种有代表性的鸡形目动物,鸡形目动物同时还有火鸡、山鹑和雉鸡。

鸡看起来不像猴子和类人猿等"高等"动物一样具备复杂的心理特征,因此人们普遍认为鸡的智商不高。流行文化中的某些元素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印象,同时也产生了降低人们食用鸡蛋或鸡肉时心理压力的效果。

然而,鸡其实根本不是一种愚笨的动物。

鸡会数数,具备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甚至会互相算计。事实上,鸡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即便和鸡接触很短时间也足以改变长期形成的错误印象。在 201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里赛尔·奥杜威(LiselO'Dwyer)和苏珊·哈泽尔(Susan Hazel)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开设了一门本科生课程。为了学习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学生们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其中包括对鸡进行训练。

课程开始前,要求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大多数学生都说他们之前很少接触鸡。他们认为,鸡只是一种简单生物,不会有厌烦、懊恼或快乐这些复杂的情绪反应。

.然而,仅仅对鸡进行训练2小时后,大多数学生就已经相信,鸡绝对具备对上述三种情绪状态的感知能力。

"鸡比我想象中要聪明得多,"一名学生在跟踪问卷中写道。另一位学生则认为:"我从不知道鸡是如此聪明的动物,它们学习知识的速度非常快。"

作为这项尚未公开发布的研究的后续,奥杜威组织了养鸡行业的工人进行了同样的实验,结论相同。"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群体对鸡表现了相似的态度,实验之后的态度转变过程也颇为类似,"她说。

她目前正在研究这种体验是否将影响人类的饮食习惯-例如,人们是否更倾向于食用以更人道的方式饲养的鸡。

2017年1月,犹他州卡纳布(Kanab)金梅拉动物宣传中心(KimmelaCenter for Animal Advocacy)的卢瑞·马里诺(Lori Marino)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家鸡认知研究科研成果的回顾和评估,奥杜威的研究成果只是其中之一。

"这篇论文是农场动物庇护组织(Farm Sanctuary)和金梅拉动物宣传中心联合发起的'某人项目(Someone Project)'的一部分,"马里诺说。"项目的目标在于向公众提供与畜禽有关的科学数据。"

马里诺称,科学证据证实,家鸡绝非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混沌无知、智商低下。

例如,意大利帕多瓦大学(University of Padova)的罗萨·卢佳尼(Rosa Rugani)及其同事在过去10年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他们通过对新出壳的雏鸡进行研究发现,鸡不仅能够数数,甚至还能进行某些基础性算法。

雏鸡出壳后,鸡笼里就摆着5只健达奇趣蛋(Kinder Surprise egg)。几天以后,实验者当着雏鸡的面拿走全部5只奇趣蛋,然后把其中3只藏在一个屏风后,其余2只藏在第二个屏风后。大多数雏鸡都奔向藏有最多奇趣蛋的屏风。

后续实验测试了雏鸡的记忆力以及做加减法的能力。实验者将奇趣蛋藏在屏风后,当着雏鸡的面在两个屏风之间不断转移奇趣蛋。雏鸡好像能一直清楚每个屏风后的奇趣蛋数量,然后奔向藏有最多奇趣蛋的屏风。

即便刚出生不久缺乏生活经验,鸡也拥有强大的数字计算能力,卢佳尼说。

她认为,这种能力在更高等的动物当中更加常见,而鸡明显也具备这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动物适应自然环境,例如前往具有更多食物的地方,或者找寻最大数量的同类寻求保护,"她说。

鸡还能做"意识时间旅行"——即想象未来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多食物。当时就职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赛奥博汗·阿比耶辛赫(Siobhan Abeyesinghe)于2005年所做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阿比耶辛赫设置了一个试验机制:鸡面前有两把钥匙,啄第一把钥匙在2秒延迟后会有简短的获得食物的机会。啄第二把钥匙则会在6秒延迟后有更长的获得食物的机会。

大多数鸡都选择啄第二把钥匙:尽管等待时间更长,但却能够获得更多食物。换句话说,鸡具有自我控制能力-某些生物学家认为,自我控制意味着某种程度的自我意识。

.鸡具有复杂的社交行为。

有研究证实,鸟类能够预感到同类的命运,并且对这种预感加以利用。

如果一只正在觅食的公鸡发现了可口的食物,就会对身旁的母鸡跳起舞来,同时发出诱食信号,以吸引母鸡的注意。

然而,如果地位较低的公鸡也做出常规的跳舞/呼叫组合动作,就有可能遭到高地位公鸡的攻击。因此,如果高地位公鸡就在附近,低地位公鸡往往会在保持沉默的同时跳出独特的舞蹈,从而在不被高地位公鸡注意的情况下吸引母鸡的关注。

与此同时,某些公鸡会在没有发现食物的情况下也发出诱食叫声以欺骗母鸡。而母鸡则能很快识别出是哪些公鸡经常耍这些把戏。

有证据表明,鸡对于同类具有基本的同理心。

鸡是一种高度善于沟通交流的动物。 

在过去6年,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乔安娜·埃德加(Joanne Edgar)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研究目的在于测试母鸡在其雏鸡被喷气时的反应——实验者之前对母鸡进行了类似的喷气行动,母鸡被喷气时的感觉很不舒服。

当对雏鸡喷气时,母鸡的心跳加速,呼叫雏鸡的频率也随之提高。然而,当对雏鸡旁边的位置喷气,并没有影响到雏鸡时,母鸡则不会有如此反应。

2013年发布的一篇论文称,母鸡学会了将一个彩色盒子与喷气装置关联起来,另一个彩色盒子则与安全关联——无喷气。当雏鸡被置于"危险"的盒子里时,即便这时没有对雏鸡喷气,母鸡也表现出担忧的神态。

这表明,母鸡可以通过自我知识意识到雏鸡面临的潜在危险,而不是简单地对雏鸡正在遭受的危险做出反应。

相关研究仍在继续,埃德加说。"我们还不能确定当雏鸡面临危险时,母鸡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到底是一种情绪反应,还是仅仅是一种受激反应或兴趣。"

如果真的证实鸡会在同类遭遇不幸时产生同情的话,就会给养鸡产业的饲养流程提出严峻的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圈养动物都会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感知到其同类正在遭受痛苦和折磨,"埃德加说。"必须判定在这种情况下,圈养动物的福利水平是否遭到了损害。"

马里诺也认为有必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人们认为鸡没有自我意识、智力低下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它们是人类的食物,"她说。

让人们大跌眼镜的一个事实是,鸡的认知能力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但是这是否会改变消费者在肉类柜台前的购物习惯?目前尚无定论。

谢选骏指出:我觉得至少对于某些人来说,对于鸡性的了解会影响他们的进食欲望。例如,我自己从小就不会食用自己家里豢养的鸡。在1960年前后的大饥荒时代,即使城市居民也会在家里养鸡,以便增加鸡蛋之类的食物。在这个过程中,我早就发现,鸡似乎比鸽子更聪明,更能与人沟通。我很喜欢它们,以致长大之后还曾养鸡作为宠物。至于鸡类的这种聪明是否因为人类的长期驯养淘汰所致,则不得而知了。但是显然,由于鸡类不会飞翔,比鸽子更加有赖于和人的沟通来生存。



【018、鸡肉比大便还脏】


《美国疾控中心忠告:生鸡肉煮前不要洗》(2019-05-02 综合新闻)报道:

美国人每年吃的鸡肉比其它肉类多,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及料理生鸡肉时要注意十件事,特别提醒“不要清洗”,以预防食物中毒。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近日发推文提醒消费者,在家料理生鸡肉时“不要洗”,因为在清洗过程可能会让生鸡肉上的细菌,散播到其它食物或厨房器具上。

根据CDC网站上的资讯,美国人喜吃鸡肉,它是一种不错的营养选择,但是生鸡肉很容易感染“曲状杆菌”(Campylobacter),有时候也会感染“沙门氏菌”(Salmonella)及“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如果消费者吃了没有煮熟的鸡肉,或者被生鸡肉或者被其污染的果汁等饮料及其它食物,CDC说,很有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根据CDC估计,每年约有一百万人因食用被病菌污染的家禽而生病。

那么在采买及烹煮生鸡肉时,要采取哪些步骤避免食物中毒?CDC建议:

一、在采买时,先将生鸡肉放进一次性的包装袋中,再置入购物车或冰箱内,如此可以防止生鸡内汁污染其它食物。

二、在料理生鸡肉之前和之后,要用温肥皂水洗手20秒。

三、不要洗生鸡肉,因为在清洗过程中,很可能使鸡汁溅出来,污染厨房中的其它食物、器具和台面。

四、为生鸡肉准备单独的切菜板。

五、切勿将熟食或新鲜农产品放在曾经沾过生鸡肉的盘子、砧板或其它容器的上面。

六、在料理生鸡肉后,以及在准备下一个料理前,要用热肥皂水清洗砧板、餐具、容器及台面等。

七、使用食物温度计,以确保鸡肉内部已烹饪到华氏165度(约摄氏74度)的安全温度。

八、如果是在微波炉中烹煮冷冻生鸡肉,处理过程比照新鲜生鸡肉。请仔细遵循烹饪指示,以防止食物中毒。

九、在外用餐时,如果觉得所供应的鸡肉没有完全煮熟,应要求再煮一下。

十、未吃完的鸡食或未用完的生鸡肉,应在2个小时内(如果室外温度高于华氏90度,大约摄氏32度,则应在1个小时内)冷藏或冷冻。

此外,CDC说,任何人都可能发生食物中毒,其中5岁以下的儿童、65岁(含)以上的成年人、免疫系统较弱的人,以及孕妇容易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如果出现以下食物中毒迹象,要尽速致电或去看医生:高烧(温度超过华氏102度,约摄氏39度)、腹泻超过3天且没有改善、便血、以及长时间呕吐。

长时间呕吐会造成脱水,例如尿液减少、口干舌燥,以及站立时会感到头晕。

谢选骏指出:看来鸡肉比大便还脏,因为餐馆的厕所里经常贴着告示,敦促从业人员要洗他们的脏手——但是生鸡肉煮前都脏到了不能洗的地步,难道要消费者把不能洗的脏东西煮一煮就吃下去?!太恶心了,疾控中心。



【019、技术民族主义是无稽之谈】


《突破「芯」封锁 传中国向荷兰买两台「光刻机」》(中国新闻组 2018年05月22日)报道:

「中兴禁令」事件让中国意识到必须突破晶片技术封锁,传中国从荷兰订购两台用于制造晶片的核心机器「光刻机」。

荷兰阿斯麦(ASML)公司掌握全球90%以上的高端光刻机市场份额。

尽管最新的中美联合声明中未提及各方关注的「中兴禁令」事件,令中兴前途难料。然而,有媒体披露,事件让中国意识到必须突破晶片技术封锁,并已低调进行。中国两大公司先后从荷兰订购两台用于制造晶片的核心机器「光刻机」,其中一台近日已运抵武汉,另一台则在明年交货。

每日经济新闻网综合各方消息报导,近日「长江存储」与「中芯国际」先后从荷兰公司阿斯麦(ASML)订购了两台高端光刻机,总价值12亿人民币。

长江存储公司是中国高端芯片联盟发起单位之一,由紫光集团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科投等合资成立,被寄望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研发。而2000年成立的中芯国际(SMIC)总部位于上海,据称是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之一。

据报导,长江存储从阿斯麦公司订购的一台光刻机已抵达武汉,这台光刻机价值7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

巧!

中兴风波后中芯即下订——报导引述日经亚洲评论指出,中芯国际也向阿斯麦下单了一台价值高达1.2亿美元的EUV(极紫外线)光刻机,预计于2019年初交货。报导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国际订单的时间点恰恰是在今年4月中兴通讯遭遇美国制裁之后。

光刻机是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核心设备,制造和维护需要高度的光学和电子工业基础,世界上只有少数厂家掌握。因此光刻机的价格昂贵,通常在3000万至5亿美元不等。

目前,阿斯麦公司掌握了90%以上的高端光刻机市场份额。最新的两代高端光刻机领域,即浸入式(Immersion)和极紫外线式(EUV)光刻机,全部由阿斯麦掌握核心技术。

EUV是目前世界上最昂贵也最先进的芯片生产工具。小于5纳米(奈米)的芯片晶圆,目前只能用EUV光刻机生产。三星电子和台积电目前正竞争生产7纳米工艺技术芯片,这两家都订购了阿斯麦公司的EUV光刻机。

驳!阿斯麦:无「限中」条款

此前曾有说法认为,最高端的光刻机技术受到《瓦森纳协定》影响,被禁止向中国出售。该协定由40个国家签署,限制缔约国向非缔约国出售敏感性高科技技术。

不过,阿斯麦公司发言人向日经新闻驳斥这一传闻,其表示,阿斯麦公司对全球各地包括中国在内的客户一视同仁,对中国晶圆厂商的出口不受协定等任何限制。

美国政府月前公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的中兴通讯公司出售包括晶片等零组作后,外界普遍相信晶片成为中国科技崛起的软肋。

谢选骏指出:由此可见,技术民族主义是无稽之谈。即使国家性质的技术垄断,例如古代中国对于丝绸技术和陶瓷技术的保密和垄断,其目的也不是“民族主义”的政治考虑,而是“奇货可居”的经济考虑。所以,只要舍得花钱,技术不是问题。历史上著名的例子,就是匈牙利人发明了新式火炮,意图售与遭到围困的拜占庭,但是拜占庭和他们的意大利盟友有眼不识泰山,结果技术发明家转而投靠土耳其,帮助基督教的敌人攻下了基督教的国教圣地。技术,从来不讲民族大义,只讲现实利益。

网文《乌尔班火炮》报道:

君士坦丁堡的终结者是——土耳其人收购的乌尔班大炮。1453年4月12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七代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总攻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使用这种巨炮。

发明背景

1452年,巴尔干地区战云密布,匈牙利籍火炮设计师乌尔班,或许是出于他敏锐的嗅觉,来到君士坦丁堡,希望通过为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效力,觅得一份锦绣前程。乌尔班拥有当时全欧洲最高明的铸炮技术,任何一位有雄心的君主面对这样的才俊,想必都会求贤若渴,拜为上宾。然而对于拜占庭帝国而言,此时却是最黑暗的日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前的150年间,拜占庭的疆土早已支离破碎。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登基的1449年,帝国势力已经不出君士坦丁堡市郊,且被土耳其的广袤领土所围困。此刻,野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土耳其新任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已经在君士坦丁堡以西140英里外的土耳其首都阿德里安堡,准备了一只大军,锋头直指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实际对乌尔班的发明深感兴趣,并且提供了一份微薄的薪金以期留住这位匈牙利天才。然而,帝国苦于财政的枯竭,根本无法负担极其昂贵的青铜炮制造。对实质上已经破产的皇帝来说,甚至连乌尔班微薄的津贴,都不能按时发放。乌尔班不满足这样困顿的生活,在象征性地为拜占庭生产了一些小型火炮后,按照“合则留,不合则去”的原则,于该年底前往阿德里安堡,到拜占庭的死敌,年仅19岁的苏丹那里碰碰运气。(很快,拜占庭帝国就会品尝到放走这位天才的苦果。)

此时的苏丹正在为是否进攻犹豫不已。君士坦丁堡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这座历史名城虽已经衰落,但仍然具有成为奥斯曼帝国中心的潜力,数百年以来,它都是对穆斯林最有吸引力的战利品。不过,整整7个世纪,君士坦丁堡一再打退了穆斯林觊觎者,它坚固的城防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令其易守难攻。在东罗马帝国千年历史中中该城共遭23次围攻,但没有一次敌人可以突破它的城墙(1204年十字军卑鄙地叛变自另当别论)。

乌尔班的“跳槽”是幸运的。在接见并详细询问了这位火炮工程师后,穆罕默德二世希望他能制造一门足以击破君士坦丁堡城墙的重炮。乌尔班肯定地回答:“我已经仔细研究过该城城墙,我有信心制造这样的重炮——它不仅能击碎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甚至传说中巴比伦的城墙也不是对手。”于是他获得了苏丹的授权。

详细参数

整个1452年秋天,乌尔班都在阿德里安堡督造那空前的巨炮。蒸蒸日上的奥斯曼帝国为这位工程师提供了应有尽有的原料。工人挖掘了巨大的专用铸造窖池,融化了青铜,开始浇注这史上前所未有的武器。当模具被击碎,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件“恐怖而非凡的怪兽”——乌尔班大炮(有时也被称作“土耳其巨炮”或“达达尼尔大炮”)。该炮长达17英尺(约合5.18m),重17吨,炮筒厚达8英寸(约20cm,以便承受开炮时的巨大冲击力),口径则高达30英寸(约合762mm),足以容纳一位成人,所用花岗岩炮弹重达1500磅(约680公斤)。是那个时代威力最大的火器。1452年一月,苏丹下令在皇宫外举行了第一次试射。大炮置于宫门之外,装填冗长但顺利,随着一声地动山摇的轰鸣,炮弹没入1英里外足足6尺深的泥地。乌尔班实现了他的诺言,而苏丹则终于有了令他成就功业的利器。

此时,如何将巨炮顺利运往140英里外的君士坦丁堡则成为了对苏丹新的挑战。好在苏丹手中掌有巨大的资源:于是动用了400人以及60头牛作为搬运队——过程极端缓慢,每天只能前进2.5英里——同时专门有一队工兵负责在前架桥开路。乌尔班的铸造厂持续工作,但此后的大炮在体型上往往比不过第一门巨炮,虽然有些火炮的长度也达到了惊人的14英尺。

直到六周后(四月初)巨炮才运抵君士坦丁堡,此前工兵已经做好了火炮发射的场地准备(诸如清除灌木,平整地面,等等),并且在据城墙250码开外修筑了一系列火炮工事。

苏丹沿城墙的薄弱地点布置了14到15个炮兵阵地。乌尔班巨炮(也被对面的希腊人称作“皇家大炮”)布置在苏丹帐篷前的显要位置——以便苏丹随时监督战果。炮兵阵地通常布置一门主炮,同时环绕大量小口径火炮作为辅助,奥斯曼士兵称之为“巨熊周围的幼兽”。它们可发射从200至1500磅的炮弹。虽然有目击者夸张的称,穆罕默德二世拥有极为庞大的火炮阵容,但实际上他很可能只拥有69门大炮,不过在当时也算一支惊人的炮兵力量了。当然,攻城部队也少不了装备一支传统的投石机部队作为辅助。

为了安装这些笨重的金属大炮,工人们动用了复杂的滑轮系统,为了预防守军火力摧毁这些昂贵的兵器,特意安装了木质的护盾为大炮提供防护,而炮弹则用舰队从黑海北岸运来。火炮班由训练有素的两组队员构成,全面负责火炮的布置、装填、发射乃至维修。

在那个年代,操作这些重炮需要很长的时间、耐心和技术。首先要向炮筒装载火药,接下来再小心地放入适当口径的炮弹。调整射击俯仰角度则全靠炮兵往炮架下嵌入不同尺寸的木楔子。一些巨型木梁垫在火炮下以便发挥减震器的作用。

火炮威力

1453年4月12日,导火线终于装入了苏丹火炮的火门。这支庞大的炮兵部队在前线足足占据了4英里宽的位置。历史上首次炮兵协同齐射开始了。这时的君士坦丁堡战场,恐怕是战争史上体验火药威力最直观和震撼的场所。齐射开始之际,天翻地覆,地动山摇,这是当时欧洲人从未领教过的。石弹发出致命的尖啸,将君士坦丁堡巨大的石墙砸成碎屑,并慷慨地给附近军民带来绝望和死亡。对城墙薄弱地点的选择性射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时炮弹摧毁了整段的城墙,有时候是城墙的一部分,有时是一座塔楼,或一段胸墙——没有哪座城墙足够坚固,可以抵御这样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一位当时的目击者这样形容道。世界围城战的景观从此改变——炮弹所经之处,伟大的狄奥多西城墙分崩离析,守城者目睹此景,无不瞠目结舌,惊惶不知所措。

部分重型炮弹甚至穿越城墙,深入城区达一英里左右,一些击毁了民居、教堂,一些杀死了市民,一些坠入了市区中的果园。据说在方圆两英里的地界内都能感觉到强烈的震动,甚至在港口中抛锚的军舰,也不能幸免。

炮击对守军心理上的打击甚至更为剧烈和有效。炮击的轰鸣,烟尘和震动,即使经验丰富的拜占庭骑士和意大利佣兵也感到恐慌。对平民来说,这更似世界末日的征兆。四处是狼奔豕突的人群,妇女晕倒在街上,无助的市民只能聚集在教堂,徒劳地期盼上帝的拯救。

机智的守军运用了各种方法减轻炮击的破坏。一种手段是用泥浆和砖灰即时加固、修补受损的城墙,或者用羊毛等软物装填的袋子,甚至贵重的挂毯去填充塌陷的地段。守军也试图用他们寥寥无几的一些火炮击毁敌人的炮兵阵地,然而他们急缺发射所需的硝石,并且奥斯曼的火炮防护严密。更为糟糕的是,城墙和塔楼都被证明并不适合用作火炮的发射平台,因为它们都难以承当发射的后坐力及震动,这样勉强的发射,对城墙的破坏甚至超过了敌军的炮火。雪上加霜的是,守军最大的火炮很快又被摧毁——拜占庭将士们由此对“叛变”的乌尔班恨不得能将其碎尸万段。然而无论如何,守军凄凉的处境,说明君士坦丁堡城墙在围城战中的辉煌时代已经结束了。

但守城部队仍然在坚持着。随着部队伤亡的增大,苏丹开始感到焦躁。他决定集中炮火轰开一段城墙,发起总攻,以便快速解决战斗。然而,操作巨炮极端费时费力。乌尔班大炮一天最多只能发射7次。火炮时常出现故障。春季的雨水也使大炮在后坐力下经常从炮架上滑落至泥浆中。大炮还容易出现炸膛事故。对乌尔班巨炮而言,每次发射都是考验,开火时巨大的热量和冲击令并不纯净的金属炮管出现的细小但是危险的裂缝,以至于每次发射后炮兵都不得不用热油浸湿炮身从而避免冷空气扩大这些裂痕。

但这权宜之计最终失败了。4月20日,乌尔班巨炮最终爆炸。在场指导的基督教叛徒乌尔班这个伪欧洲人当场殒命,附近的炮兵也遭到了重大伤亡。犹大一样的乌尔班遭到这样的厄运,恐怕是他本人始料未及的,可以视为上帝的惩罚。但对面的拜占庭将士还来不及庆祝上帝的眷顾——苏丹命令穆斯林奴隶们修复炮身令它重回战场。但数次发射后大炮再次炸裂。这令苏丹狂怒不已。然而,根本的原因并非乌尔班学术不精或炮兵操作有误,而是在于这样的钢铁巨兽,其肩负的军事使命已然超出了当时冶金术可承担的上限。

但这次事故对奥斯曼土耳其的炮兵并不致命。虽然乌尔班巨炮在打击守军士气上有不可比拟的巨大威力,但对城防实际的破坏,更多是那些口径稍小的大炮完成的。

在围城的早些时候,一个叛徒国家匈牙利代表团前来面见苏丹。某位匈牙利人兴致勃勃地观摩了土耳其炮兵的工作后提出了他的建议:不要尝试始终攻击城墙的同一地点。在第一发炮弹击中城墙后,平移弹着点大约10米,打出第二个缺口,接着在这两个弹孔之间打出第三发炮弹,使弹着点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便能把对城墙的伤害增至最大。土耳其炮兵于是改变了战术。炮兵群首先用小口径火炮在城墙上打出前两个弹孔,接着用重炮做致命一击。新的战术对君士坦丁堡城墙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

炮击不间断地一连持续了六天。尽管有瞄准和装填上的困难,但奥斯曼炮兵还是设法保证每天射出了120发左右的炮弹。炮火尤其集中在城墙的中段,最终这段外城墙垮塌了。

但是,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过来的拜占庭士兵们开始高效地修补受损的城墙。他们发明了一种别致然而高效的方法,当一段外城墙受损时,他们立即用手边所能找到的一切材料,诸如石块、木材、灌木甚至大量泥土,来加以修复。他们还放置大量装满泥土的木桶作为掩体,以便抵挡奥斯曼的箭矢和枪弹。每当夜幕来临,城中的男女居民纷纷来到受损的墙头连夜抢修,以至于往往第二天黎明,上一次炮击的效果便完全化为乌有。奥斯曼火炮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被压制了。

技术改进

由于拜占庭的小型火炮并不适合发射重型炮弹,于是守军另辟蹊径,将一些火炮(其实应该称作“手炮”,它们可单兵操作)当作“散弹枪”使用。他们在炮管中装填5到10枚核桃大小的铅弹,当奥斯曼士兵蜂拥而至时从极近的距离发射——效果是敌军血流遍地,有些地段尸体甚至堆积到了城墙的高度。

这些拜占庭袖珍火炮所发射的铅弹穿透力极强。它常常可以贯穿一名身着铠甲的奥斯曼士兵,击中他身后的另一名士兵,再次贯穿,再击中下一名士兵,直至炮弹的威力消逝。于是一发铅弹常常一次便能杀死2到3名敌兵。在这样的火力打击下,奥斯曼军队遭到了惨重的伤亡,但是对兵力雄厚的苏丹来说,这样的损失是可以承受的。

4月18号,苏丹认为炮击已经取得了足够效果,于是发起总攻,然而总攻在付出极大人员伤亡后依然失败了。苏丹遂下令继续炮击。在这之前,火炮偶尔也用于攻城战,但像君士坦丁堡战役中这样长时间和猛烈的炮击,却是前所未有的,当时也没有任何其他一支军队具备这样的能力。在持续的炮击下,城墙不断陷落。

对守军而言,炮击,敌人进攻,反攻,修复城墙,不断循环往复,他们渐渐陷入了类似多年以后一战中的“堑壕战”那样的境地。“5月11日,除了猛烈炮击,无事可记……5月13日,土耳其人发动了一次小的突袭但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唯一值得一提的仍然是敌人持续不断的炮击和我们可怜的城墙。”一位拜占庭士兵这样记载道。但是,这样的拉锯战却逐渐耗尽了守军的精力和士气。到了5月28日,炮击已经持续了47天,总计已经消耗了55000磅火药并发射了大约5000炮弹,城墙上已经出现了9个缺口。攻守双方都已精疲力竭了。

但穆罕默德二世并不松懈,相反,苏丹认为时机已经成熟,遂于5月29日下令发起全面总攻。早上1点三十分,奥斯曼士兵在约4英里宽的战线上发起了冲击。在他们身后,炮兵进行了火力掩护。战场上的喧嚣是如此惊人,以至于一位守城者形容:“空气似乎也被撕裂了,君士坦丁堡的一切看起来就像是另一个世界。”

在几个小时的混战后,一发重炮击破了栅栏并打开了城门缺口,奥斯曼士兵蜂拥而入,守军的抵抗崩溃了。号称永不陷落的君士坦丁堡,其城墙上第一次飘扬着土耳其的星月旗……

穆罕默德苏丹终于实现了前辈们的夙愿。重炮在这次足以改变欧洲历史的围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也标志着欧洲传统要塞技术的过时和攻城战术的改变,在军事史上也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谢选骏指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让土耳其人得以横扫匈牙利平原,匈牙利人终于得到了鼠目寸光的报应。同时,也逼迫西欧人不断向西进发,推动了大西洋文明的兴起。



【020、阶级斗争瓦解中国科学界】


《〈科学〉杂志:面对美国反华情绪 中国科学家震惊困惑》(球报 2019-08-01)报道:

美国《科学》杂志网站7月31日报道称,目睹正在美国日益增长的反华情绪,中国科学家们对此表示忧虑。报道称,中国学者们驳斥了(无端指责他们有)窃取美国知识产权的重大阴谋的说法,并担心美国对他们的新签证的限制、对科学设备出口的审查,以及针对中国学者和美国华裔学者的调查将阻碍国际合作。许多科学家说,这可能会损害两国的研究工作以及全球科学进步。

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科学政策专家曹聪警告说,“中国学者越来越谨慎地与来自美国的合作者进行合作。”他补充说,中国政府也可能将资金从有关美国的项目中转移到别处去。事实上,签证问题正在威胁“三十米望远镜”项目(TMT)当中来自中国的追加资金,这是一个计划在夏威夷莫纳克亚实施的国际合作项目。报道称,所谓的中国正在利用开放的美国科研环境的这种说法多年来一直在增加,而美国特朗普政府则进一步助长了这种论调。7月24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中国正在努力“以牺牲我们的利益为代价在经济阶梯上往上爬”。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要求下,有些启动的调查已经导致了许多中国和华裔美国科学家辞职,或被美国高校和研究机构解雇,原因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声称,他们没说清楚自己与中国的关系。

这些指责使中国的科学家们大为不满,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很珍视与美国同事在职业上和个人上的联系。北京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饶毅在他发给美国官员和机构负责人的电子邮件中坦率地说,“中国政府在系统性地获取知识产权”这种想法“只是特朗普及其政府(散布的)众多谎言中的一个”,他与记者分享了这些邮件。

饶毅表示,总的来说,“来自科学界的反应更加多样化”,有些中国科学家认为,在美国失去职位的一些研究人员可能并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做科学”。例如,在中国博客网站新浪微博上,针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员最近声称,有些科学家欺诈性地说他们一年中有8个月在美国工作,同时也承诺在海外机构工作9个月,评论者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一些人指责美国当局反华,但也有许多人认为,涉事科学家的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报道称,2018年6月,美国对中国研究生的新限制生效,将对航空、机器人和先进制造业学科方向的中国留学生签证期限从5年缩短到1年。加强审查的威胁也可能使其他领域的留学生望而却步。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多年的增长之后,今年3月份美国的中国学生人数比上一年下降了2%。

今年6月,中国教育部警告称,美国正越来越多的拒绝中国学生的签证申请。根据公派学生在以前申请签证的情况(与如今进行对比后)得出的中国教育部报告显示,在2019年第一季度,182名申请人中有13.5%被拒签。相比之下,在2018年,10313名申请人中只有大约3%被拒签。

签证问题也影响到学有所成的科研人员,即使在中国香港也是如此。一位着名的流感研究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表示,受邀在美国会议上发表最新研究结果的一些博士后并没有及时获得美国签证。这几位科学家说:“这事很有讽刺意味,事实上在新兴感染疾病领域,香港科学家对全球公共卫生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出口管制,中国的几个团体也报告了难以从美国获得专业实验设备的问题。然而,就像许多报告签证问题的科学家一样,大多数人不愿公开抱怨,以免引起人们对他们研究项目的关注。

一些学者认为,美国疑心重重的一个因素是(他们抱有的)过时想法,即“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从美国单方向地流向中国”。美国杜克昆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丹尼斯·西蒙说:“这可能是多年前的情况,但交流已经从不对称变为如今的具有更大的对等性。”报道称,“三十米望远镜”项目实际上只是中美合作受到影响的一个例子。到目前为止,该项目主要由私人资金资助,但它需要合作伙伴,估计其成本为100亿美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主任薛守建表示,作为合作伙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NAOC)已承诺提供部分资金和实物帮助,但目前的形势已经使中国科研拨款机构不愿意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薛守建表示,中国官员现在提出的问题是,“鉴于美国政府不向中国科学家提供签证,你们还怎么能开展任何合作呢?”

谢选骏指出:《科学》杂志哪里懂得,这不是什么“美国反华情绪”,而是共产党中国的重提阶级斗争,瓦解了中国的科学界。共产党压制思想,所以缺乏原创能力;如果断了外来的交流和援助,只能回到毛泽东新时代的一穷二白。



【021、进化论、超人哲学、世界大战、极权主义】


进化论是一种“科学”、超人哲学是一种“哲学”,进化论产生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超人哲学,这从英国人卡莱尔的英雄崇拜到尼采的超人哲学的“发展”,是一目了然的。

超人哲学与世界大战、极权主义关系密切,但这并不仅仅是德国人的罪恶,而且也是英国人的罪恶,实际上梳理各方面的线索都不难发现,德国人的所有极端主义,都想和英国人的教唆密不可分。英国人的狡诈在于:自己散布了罪恶的种子,然后再扮演善良来阻止别人的恶行。

超人哲学激发了世界大战与极权主义燎原大火,然后自己也殒命而亡——超人哲学的象征“雄鹰与毒蛇”,来自古老的波斯神话;现在,有则新闻突出说明“雄鹰与毒蛇”的同归于尽:

《美加边境草原大火 祸首竟然是老鹰抓蛇》(中央社波特兰2017年8月26日)报道:

美国蒙大拿州北部邻近加拿大边境的草原,本周稍早发生延烧16公顷的大火。消防人员在火势熄灭后调查发现,这场神秘大火的罪魁祸首,极可能是老鹰与蛇。

蒙大拿州北部靠近加拿大边境的草原地带,本周稍早突然发生大火,延烧大约一个小时,将草原烧成一片焦黑。

为何突然发生蔓延40英亩(约16公顷)草原大火,地方主管机关仍在调查中,但一名义消人员经过现场调查后,分析这场神秘大火可能是离奇原因所导致。

《新闻周刊》(Newsweek)杂志报导,蒙大拿州黑鹰义工消防局(Black Eagle Volunteer FireDepartment)义消凡尼斯寇(Kyra Vanisko),在熊熊大火熄灭后,她负责在草原处理仍在闷烧的几处热点,突然在一根电线杆附近,发现一只老鹰的焦尸,鹰爪还抓着一条蛇。

凡尼斯寇23日在个人脸书分享当场拍下的照片,获得媒体纷纷转载。

根据凡尼斯寇现场分析,老鹰在草原抓到了蛇,飞上天空时蛇身却碰触到电线,遭到电击火花灼伤,更因此成为草原大火的导火线。

黑鹰义工消防局代理局长李戴维(Dave Lee)指出,他也认为这只老鹰与蛇就是草原大火起火原因。他表示,老鹰跟蛇可能碰触到电线,结果双双遭到电击死亡。

谢选骏指出:这则象征性的“寓言”里,电线就是现代武器和诺贝尔炸药,没有这个“先进科技”,仅有超人哲学的雄鹰与毒蛇,还不至于酿成世界大战。难怪尼采说:“我不是一个人,我是炸药。”尼采不仅是英国人达尔文、卡莱尔的学徒,还是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秘书。

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另有翻译为卡列利,1795年12月4日—1881年2月5日)是苏格兰哲学家,评论家、讽刺作家、历史学家以及老师。他被看作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社会评论员,他一生当中发表了很多重要的在维多利亚时代被赞誉的演讲,他的作品在维多利亚时代甚具影响力。

作为英国文字产生的历史学家和散文作家的,他的主要著作有《法国革命》(3卷;1837)、《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事迹》(1841)和《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史》( 6卷;1858—1865)。他的人生态度:我们没有能力去阻止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我们却有能力去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接受已经发生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早年

为詹姆斯·卡莱尔的次子,也是他父亲第二次结婚所生的长子。父亲是石匠,后为小农场主,对加尔文主义的信仰深厚,其性格和生活方式对卡莱尔有深刻持久的影响。卡莱尔也同样事母至孝,十分照顾他的8个兄弟姐妹,对家庭的浓烈的亲情从未减退。 

他曾在埃克尔费亨的乡村小学就读。1805年进安嫩中学上学,明显受到同学们的欺负,1809年入爱丁堡大学。他博览群书,但尚未有明确的学习方向。他父亲希望他当牧师,但卡莱尔越来越对这个天职产生怀疑。

他有数学的天赋,1814年在安嫩担任数学教师。1816年转往克科底(Kirkcaldy)的另一所学校任教。当时苏格兰的牧师和神秘主义者欧文(Edward Irving)正在那所学校任教。卡莱尔十分敬佩和爱戴的人极少,但欧文就是其中之一。卡莱尔后来曾说过,“要不是欧文,我根本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怎么一回事。”即使在欧文去伦敦(1822)后,他们仍保持友谊,欧文去伦敦后成了有名的牧师。

之后几年中,卡莱尔的生活很艰辛。教学工作并不适合他,于是他放弃了教学。1819年12月重返爱丁堡大学攻读法律。在爱丁堡的3年惨淡岁月,他很孤独,找不到明确的人生意义。最终他放弃了当牧师的打算。他做过一阵私人家教和新闻工作,贫困孤独,内心常处於激烈的天人交战状态。约1821年他经历了一种转变。几年后,他把这个转变写成故事《衣裳哲学》(Sartor Resartus),该书醒目的特点是非常消极──整本书中表达了对魔鬼的深恶痛绝和没有对上帝的爱。虽然人们可能怀疑他是否真的经历过他在书中所描写的那些情景,但暴力肯定是卡莱尔那种扭曲的、反抗的精神的特点。在这段贫乏的日子里,他开始认真学习德语,十分赞赏德意志文学,尤其崇拜歌德。他曾於1824年翻译出版了歌德的的《威廉·迈斯特的学徒训练》。同时他在这段期间居无定所,先后在爱丁堡和邓凯尔德(Dunkeld)等地担任过几次短期的私人家教。

婚姻

1826年10月17日,他和珍·威尔斯(Jane Welsh)结婚。她非常聪明,楚楚动人,但有点喜怒无常。她父亲在哈丁顿(Haddington)行医,家境富裕。珍曾是欧文的学生,在婚前他们已相识5年。他们曾经犹豫过,也曾为钱困扰过,这些在他们来往的信件中都有记载。有趣的是,平时傲慢的卡莱尔在恋爱期间对他未来的妻子写信时常用的竟是软弱、恳求的语气;婚后却是个专横跋扈、难以相处、动辄发怒的丈夫。尽管他们十分相爱,但婚姻却是充满吵架和误解。卡莱尔的挚友都认为卡莱尔是性无能。

婚后初期,卡莱尔夫妇大部分都住在邓弗里斯(Dumfriesshire)郡的克雷根普托克(Craigenputtock)。卡莱尔为《爱丁堡评论》撰稿,并写作《衣裳哲学》。此书出版后大获成功,但起初找出版商却是非常困难。此书文笔辛辣、幽默,把自传和德意志哲学奇妙地混杂在一起。其主题是:人类最深刻信念的各种理智形式已经死亡,必须寻找适应时代的新形式;但这种新的宗教体系的知识内涵是很难懂的。作者曾说“要用新的神话、新的媒介和衣服来具体表达宗教的神灵”,但他从未能清楚说出这该是什么样的“新衣”。

伦敦

1834年他一连谋求几个职位都没有成功。于是携妻迁居伦敦切恩街(Cheyne Row),从事写作。一年多的时间竟未赚得一分稿费,他害怕有朝一日会将所有的积蓄花光。但他不甘屈服,开始雄心勃勃地撰写历史著作《法国革命》。他写出一部分后拿去给穆勒(J.S. Mill)看,不料穆勒不小心把手稿烧掉了,这是众所周知的故事。之后卡莱尔写信给穆勒,语气很豁达,几乎可以说是很欢快。以他当时雄心勃勃、非常需要有一份成功的文学事业、贫穷潦倒、白白浪费掉数个月的光阴,以及他那常常忧郁、动辄发怒的性格来看,他能以这种语气写信给穆勒真是异乎寻常。看来,他似乎极易对一些琐碎烦恼之事发怒,而对于重大的、可怕的考验反而能承受。他之所以经常心情沮丧、忧郁,部分原因是他认为个人不幸的遭遇还不足以与他悲剧性的人生观相提并论;于是他在紧张的研究工作中寻求解脱。他选择的题材似乎都明显存在非凡的戏剧情景,而这些情景正是他自己生活中所缺乏的。这本论述法国革命的书也许是他最伟大的成就。那部分书稿被毁后,他如疯似狂般地重新投入写作。1837年初脱稿。出版后立即获得人们真诚的赞扬,这本书获得极大成功,此外,多方开始邀约他去演讲,如此他经济上的窘境也就迎刃而解。

按照他视历史为《圣经》的理念来看,他把法国大革命看作是对王朝和贵族的愚蠢和自私的报应。为支持他这简明易懂的理念,他引用了大量宝贵文献;在描述人物性格时,不时有感人的技巧。下列引文具有行文复杂、措辞激烈、充满厄运的散文的特点,文体时而口语,时而幽默,时而严肃:……一个威严的国民议会展开其序幕;以无穷无尽的冲突黑幕遮蔽之;奠基在摇晃而无底的地狱上;骚乱持续不断。时间、永恒,还有空虚都围绕在它周围;它做它能做之事,和让它做的事(第二部第三卷第三章)。虽然许多读者都为书中的那些戏剧性情景所震撼,但是他们还是为卡莱尔那预言式的长篇说教和与当代情势的关系感到困惑,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

他在《宪章运动》(Chartism, 1840)一书中强烈反对传统的经济理论,但是把激进-进步的和反动的成分奇怪地混杂在一起。随着《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事迹》(1841)的出版,开始流露出他对力量的崇拜,特别是当这种崇拜结合了坚信上帝所赋予的使命的理念时。他论述了英雄犹如神(北欧神话)、先知(穆罕默德)、诗人(但丁和莎士比亚)和教士(马丁·路德和约翰·诺克斯)、文学家(塞缪尔·约翰逊和柏恩斯和卢梭)和帝王(克伦威尔和拿破仑)。也许他在处理诗人题材时表现得最好。虽然他可能会刚愎自用,但他从未受流行的观点摆布,特别是他对但丁的分析要比别人更为深刻。两年后,他在《过去和现在》(Past and Present)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英雄观。该书旨在「透视……一个多少有点遥远的世纪……希望从而或许能为我们这怜的世纪作例证」。他把中世纪修道院院长智慧而强大的统治拿来和19世纪的软弱与混乱状态作对比,他声称赞同前者,尽管他曾拒绝过教条主义的基督教,并对天主教特别厌恶。

因此这是很自然的事:卡莱尔应该致力把克伦威尔吹捧为他理想中的英国最伟大的人物典范,也洋洋洒洒写出了庞大的《奥利佛·克伦威尔书信演说集》(Oliver Cromwell's Letters and Speeches),1845年还推出《详解》。接着又在1850年写了一本重要的著作《现代短论》(Latter-Day Pamphlets),其性格中的粗暴一面在书中特别突出。如他在论述模范监狱的文章中,他想要说服大众:那些最残忍、最无用的人却在19世纪新建的监狱中得到悉心照料。卡莱尔不会说谎,但他是个不可信赖的观察者,因为他看到的永远是他事先就决定自己该看到的。

1857年他开始研究另一个他崇拜的英雄腓特烈大帝。1858~1865年发表《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史》。 1855年4月他写过一封信给被流放的俄国革命家赫尔岑,信中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出他当时的政治态度。他在信中说:「普选权不管怎样改头换面,我对它从来没有抱过任何幻想,而现在(如果还有可能)只能说对它抱的幻想更少了」。他还提到「由议会雄辩、自由出版和按人头计算主宰的十足无政府状态(正如我猜想的那样不幸)」(引自卡尔〔E.H. Carr〕的《浪漫流亡》一书)。

不幸的是,卡莱尔从不会尊重普通人。他与基督教发生争吵的关键也许就在於此,而不是为了什麼对福音的真实性的历史怀疑。基督教过分看重弱者和有罪之人。他那狂暴的性格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严肃的加尔文主义者谴责罪恶的欲望,以及天生的神经质坏脾气。他经常为此责备自己,却始终未能改掉。

晚年

1865年他出任爱丁堡大学校长。1866年4月就职,他的就职演说本身并不十分出色,但他在演说中大力提倡道德,因而立即获得成功。1866年的就职讲演稿以《论书的选择》为题发表。在爱丁堡取得这次成功后不久,他的夫人在伦敦突然去世,葬在哈丁顿。卡莱尔撰写的墓志铭存放在教堂内。之后他始终没有摆脱夫人去世的悲哀情绪。他又活了15年,身心疲惫、无聊,几乎成了隐居者。期间有几次公众事件获得他大力支持:他积极为因严厉镇压1865年黑人暴动而被解职的牙买加总督埃尔(E.J. Eyre)辩护。卡莱尔赞扬他「拯救了西印度群岛,吊死了一个煽动闹事的混血儿。如果让我当法官,我就判那个闹事的人绞刑。」」1870~1871年爆发普法战争,卡莱尔十分激动。他说「德国应该成为欧洲的总统」。但这种激动的时刻很快就烟消云散。晚年他极少写作。1875年写成《挪威早期帝王史》,1881年出版《回忆录》。后又将其妻子的书信加以编辑,於1883年出版,书名为《卡莱尔夫人书信集》。虽然人们提出将他的遗体葬在西敏寺,但是最后还是按照他的遗愿,把他葬在埃克尔费亨他父母的坟旁。

主要作品

《法国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

《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On Heroes and Hero-Worship,and the Heroicin History

《过去与现在》Past and Present 等

托马斯·卡莱尔的经典语录

1.思想是人类行为之本,感情是人类思想的起源;而决定人类身躯和存在的乃是人类无形的精神世界。

2.世界上最神秘的莫过于时间,那个无始无终、无声无息和永不停止的东西,叫做时间。它像包容一切的无际海潮,人们和整个宇宙好似漂泊海潮上的薄雾,像幽灵那般时隐时现。

3.一个人首要责任是征服恐惧。人们必须摆脱恐惧,否则一事无成。一个人不把恐惧踩在脚下,那么,他的行为就是奴性的,不真实的,而且是华而不实的;他的思想是虚伪的,他所思所想也如同奴隶和懦夫……总之,要无所畏惧,不论现在或将来,一个人战胜畏惧的程度将决定他是怎样一个人。

4.欢笑是以真诚和忧伤作为基础的,正像彩虹要以凶猛的暴风雨作为基础一样。

5.未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6.我所说的宗教信仰,是指一个人实际上信仰一个事物(这种信仰甚至不必向自己起誓许愿则已足够,更不必向他人表白);是指一个人实际上铭记心灵深处的事物;而且能确切了解他与这个神秘世界的至关重要的关系以及他在这个世界中的本分和命运。这对他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首要的事情,而且创造性地决定其他一切事物。

7.苦难只是一个体验性的话题。它通常只对穿越苦难长廊的人, 才讲出自己最深层的涵义。凡穿越苦难而又获取其涵义的人,差不多都已经具有了在苦难中使生命获得升华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他们可以用恬淡的微笑和平安的心灵,来抵制、甚至嘲笑和讥讽苦难世界对他们的威胁。然而,获取这种能力的人,并不一定是那些声名显赫的思想家或哲人,他们常常是那种泥土般质朴的人。

8.科学已经为我们作出了许多解释,但它还是浅薄的知识,因为它掩盖了伟大、深沉、神圣而不可知的无限领域,这个领域人们永远不能渗透,任何科学对此也显得非常肤浅。

9、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10、《过去与现在》:使一个人悲惨的不是死,是活得可怜,而不知为什么;是工作得筋骨酸痛而无所得;是辛酸,疲惫,却又孤立无援,被冷冰冰的普遍的自由放任主义紧紧裹在中间;是整个一生都在慢慢死去,被禁闭在一种不闻不动,无边的不正义之中。

11.可以说服世界的人,可以统治世界。

12.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13.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谢选骏指出:中国国内的尼采研究者们,大多仅从德国哲学里“研究”尼采哲学,却不懂尼采的英国渊源和瑞典渊源,因此变得十分狭隘,也就不得不流于片面和浅薄。尼采的祖宗其实是英国人,就像卡尔马克思一样。



【022、进化论无法解释人类为何毛发稀少】


网文《为什么人类的身体几乎没有毛发?》说,毛发减少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

(谢选骏指出:但是,真的如此吗?)

(一)

仔细观察你的亲友,甚至陌生人。有没有发现奇怪的地方?

不要观察他们的大鼻子或奇怪形状的眉毛。看看他们身上的毛发——或者哪里不长毛。

这可能并不奇怪,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身上毛发较少。但是当我们把自己与其他哺乳类动物和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猿类相比时,我们会惊奇的发现人类是唯一毛发如此稀疏的哺乳类动物。

和毛发浓密的黑猩猩、倭黑猩猩以及所有其他的灵长类不同,人类的皮肤大部分都是裸露的。这是我们进化的结果,尽管毛发有它的好处:它可以隔热、保暖、保护皮肤,某些情况下还是一种有用的迷彩。既然它有这些优势,那么为什么人类在进化中失去了大部分的毛发呢?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是第一个告诉公众人类起源于像猿类一样的祖先的人。他也奇怪为什么人类的毛发如此稀疏。

(谢选骏指出:这说明,“进化论对此无解。”)

“没有人认为皮肤裸露对人来说有任何直接的好处;所以,人体不可能是通过自然选择失去了毛发,”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The Descent of Man)中写道。

他提出我们失去大部分毛发是性选择的结果:我们偏好毛发较少的异性,所以毛发较少的人变得更为常见。

但是,这不可能解释一切。在出现对少毛发人的偏好之前,首先人类要开始失去毛发。人类最早的祖先人族(hominis)长得像猿类。毛发对他们来说很有用,可以帮助他们在寒冷的夜晚保持温暖。

一定是出现了某种力量,推动人族在进化的过程中失去毛发。

(二)

数百万年前,几个人族族群在地球上迁徙漫游。它们包括320万年前的阿法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也就被称为著名的化石“露西”的族群。

这些人族长得像猿类。露西非常像黑猩猩,除了她可以直立行走,脑子也稍微大一点。她的皮肤没有能够保存下来,但是她很可能毛发浓密。

不过,在两三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在空旷的平原上居住。这就意味着每天他们要经受数小时炽烈的阳光。

大约同时,他们开始捕猎,吃更多的肉类——而空旷地的猎物更多。人类迁移至空旷地区可以解释人类的毛发为什么会减少。

1990年代,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的彼得·惠勒(Peter Wheeler)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它可以计算出人族在空旷地带生存需要减少多少毛发。如果大脑的温度过高,人族的思维过程会受损。

(谢选骏指出:这难道意味着草原和沙漠地带的人思维最发达?难怪他们老是能够发动袭击,毁灭森林边缘的农业民族。)

如果人族身上长满毛,他们就无法快速散热。惠勒的推理是发生了两个相关的变化,让我们的祖先保持较低的体温。

其中之一是直立行走。这意味着只有上半身被阳光直接照射到。但是,人族也开始长距离奔跑。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追逐大型猎物直至它们筋疲力尽。但是这也可能导致他们体温过高。为此,他们需要减少毛发——以帮助排汗。

人族与黑猩猩一样体毛繁盛,无法承受中午强烈的日照。因为无法打猎或觅食,他们就只能躲在树荫下,浪费数小时宝贵的时间。同样道理,现代的黑猩猩也躲在森林的树荫里。

而与之相反,英国牛津大学的塔玛斯·大卫·贝雷特(TamásDávid-Barrett)说,原始人可以通过排汗来“散热”,这一能力帮助他们在中午也可以活动。

“能够花整个中午寻找伴侣或与敌人战斗成为他们的巨大优势。”他说,“排汗是前提,而高效率的排汗就需要身体大部分地方没有毛发。因此,排汗成为一种有用的功能,而减少毛发也变得有用。”

按照理论,人类依靠体毛少和排汗旺盛的优势可以延长捕猎和追逐富含营养的大型猎物的时间,这最终帮助我们获得所需能量,促进大脑的发展。

(三)

如今,人类是现存排汗最旺盛的灵长类动物。我们有500万条汗腺,又名外分泌腺。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帕克校区(University Park)的人类学家妮娜·加布隆斯基(Nina Jablonski)的估计,人类一天最多出汗12升。

加布隆斯基说,虽然其他灵长类动物也会出汗,但是它们的汗腺密度比人类低很多。接近人类汗腺水平的少数几种动物也是因为同样原因进化的结果。

比如,热带地区身手敏捷的赤猴就拥有大量汗腺。“它们之所以拥有相对高密度的汗腺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为了保持凉爽。”加布隆斯基说,“不过,它们并没有达到人类的程度,并没有失去大部分体毛。”

然而,在惠勒提出了他的观点后,我们发现人族早在进入空旷环境生存之前就已经学会了直立行走。露西可以直立行走,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气候变化,迫使人族进入森林较少的地区生存。

这就意味着直立行走可能并不是毛发减少的主要原因。人族尚未开始大量奔跑。

然而,直立行走在人类向炎热、空旷地区迁徙的过程中成为一个便利条件。

直立行走以及最终的跑步能力后来成为人捕猎和躲避肉食动物的重要优势。此时,直立行走有可能促进了毛发减少,反之亦然。

“你的毛发越少,双足站立的优势就越大。而你直立的时间越长,你减少毛发所得的优势就越大。”大卫·贝雷特说,“这两个因素可能是互相促进的。”

(谢选骏指出:这是否意味着,多毛的白种人双足站立的优势比不上毛少的黄种人和黑人?多毛的北欧人双足站立的优势又比不上毛少的地中海型人?)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人族何时开始认真跑步的。一支已经灭绝的人族的身体结构表明他们非常适合奔跑。

180万年前,地球上首次出现直立人(Homo erectus)。他们双足站立,脑容量超过了他们的祖先。直立人也是首批冒险离开非洲的人类,他直接是我们的祖先。

这符合加布隆斯基的观点。“毛发减少和汗腺增多差不多在同一个时候开始进行,都发生在人属(Homo)早期的进化过程中。”

关键在于直立人的身体为奔跑进行了大量的调适。他们的跟腱很长,这是黑猩猩和大猩猩所没有的,细腰和窄肩让他们的身体和头部可以独立摆动。

到此为止,情况开始变得明朗。不过,排汗降温的假设还存在一个不符合大卫·贝雷特的观点的瑕疵。

惠勒早期的模型并不能解释夜间温度骤降时人族如何保暖。假如没有毛发,他们将无法抵御寒冷。

2016年5月,大卫·贝雷特和他的同事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人类进化期刊》(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发表论文,试图解释这一问题。

他们认为,没有毛发的人族需要通过燃烧更多的卡路里来熬过晚上。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祖先需要在白天吃卡路里丰富的食物来支持身体。

大卫·贝雷特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人类必须开始规律食用煮熟的食物。

(四)

根据哈佛大学理查德·兰厄姆(Richard Wrangham)首先提出的讨论较多的假设,人族在200万年前就开始烹煮食物。兰厄姆试图通过这一假设解释人族获得这么大的脑容量的方法,但是他的观点同样也可以解释我们的祖先在没有毛发的情况下如何熬过寒冷的夜晚。

大卫·贝雷特说,假如人族已经开始烹饪,他们就肯定已经会使用火。火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饮食,还可以提供热量,让他们在夜间取暖。

不过,这一观点成立的前提是烹饪的出现确实如兰厄姆所认为的那么早。没有考古学证据证明人族在200万年前就开始使用火。2016年3月发表的一个研究认为50万年前烹饪才普及。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排汗假设仍然是解释人类失去毛发的首选。不过,也存在其他一些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早期很多时候在水中活动,他们像海象和鲸鱼一样需要无毛的皮肤以便提高游泳的效率。不过,这一“水中猿类”的观点基本不可信。一个漏洞就是水中有毛皮的生物也可以正常游泳:比如带有毛皮的海豹和水獭。

(谢选骏指出:那么热带丛林里的大型动物为何没有褪毛?)

另一种观点认为,毛发减少是为了消除寄生虫。这个观点的问题在于它并未解释为什么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毛发得以留存。

然而,在过去的20年间,科学家开始把目光转向一个新的证据来源:遗传学。

200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MC1R基因的一种变异早在120万年前就已经存在。已知该变异与深色皮肤有重要关系。

这一点很能说明问题,因为裸露的肌肤只有在频繁暴露在光热下才会变黑。第一批无毛皮肤很可能是粉色的,后来热带的阳光迅速将其变成深色皮肤。MC1R变异的存在说明我们的祖先在120万年前就能够开始皮肤变深和毛发减少的过程。

进一步的证据来自虱子。200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对寄生在人毛发中的虱子的进化过程进行探究。他们发现在头发和阴毛里生存的虱子分属两类,它们的分化时间是118万年前。

“我们的假定是这两种虱子之间隔着大片的裸露皮肤。” 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的戴夫·威尔金森(Dave Wilkinson)说。所以,虱子的分化反映了人类胸毛减少的现象。“这一推测并不比其他推测更有可能。”他说。虱子分为两种也可以是因为“远古人类与较新近人类发生了直接的身体接触。”

(五)

所有关于毛发减少的研究都存在的一大难题是其基因根源仍未解开。遗传学无法彻底理解外分泌腺是如何形成的。

他们现在正在一步步靠近真相。2015年,科学家通过对老鼠基因的细微调整表明汗腺的产生与毛发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从发育过程来看,在胚胎期,这些组织都来自皮肤”,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作者亚那·坎贝罗夫(Yana Kamberov)说,“它们接受的指令来自同一个源头。皮肤可以决定生长汗腺或是毛发,它们的生长空间也是一样的。”

亚那的团队作出了关键的发现,汗腺和毛囊的生长呈负相关。当某一种基因高度活跃时,老鼠的汗腺就多于毛发,而当这一基因不活跃时,老鼠的毛发较多,汗腺较少。

其中的细节仍未确定。“我们不知道这些变化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坎贝罗夫说,“我们不知道如果是毛发先减少,随后汗腺才开始扩展;还是两者同时进行。”

不论如何,坎贝罗夫的研究说明惠勒一直都是正确的,至少在总体上是这样。毛发减少与我们的排汗功能有密切关系,甚至在基因层面也是这样。这又关系到我们的奔跑能力和捕猎大型动物的能力,并最终与大脑的进化有关。

现在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你身边毛发较少的朋友了。毫无疑问,人类的毛发出奇的少。但是似乎这不只是进化中的意外:它关系到我们成为人的进化过程。

(谢选骏指出:与其说“毛发减少不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不如说“人类进化是毛发减少的结果”。如果说是“遗传学决定了这些”,那等于说“上帝决定了这些”。)



【023、进化论无法证明人类为何毛发稀少】


网文《为什么人类的身体几乎没有毛发?》(2016年9月28日 英伦网)报道:

仔细观察你的亲友,甚至陌生人。有没有发现奇怪的地方?——不要观察他们的大鼻子或奇怪形状的眉毛。看看他们身上的毛发——或者哪里不长毛。这可能并不奇怪,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身上毛发较少。但是当我们把自己与其他哺乳类动物和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猿类相比时,我们会惊奇的发现人类是唯一毛发如此稀疏的哺乳类动物。

和毛发浓密的黑猩猩、倭黑猩猩以及所有其他的灵长类不同,人类的皮肤大部分都是裸露的。这是我们进化的结果,尽管毛发有它的好处:它可以隔热、保暖、保护皮肤,某些情况下还是一种有用的迷彩。既然它有这些优势,那么为什么人类在进化中失去了大部分的毛发呢?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是第一个告诉公众人类起源于像猿类一样的祖先的人。他也奇怪为什么人类的毛发如此稀疏。

“没有人认为皮肤裸露对人来说有任何直接的好处;所以,人体不可能是通过自然选择失去了毛发,”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The Descent of Man)中写道。

他提出我们失去大部分毛发是性选择的结果:我们偏好毛发较少的异性,所以毛发较少的人变得更为常见。

但是,这不可能解释一切。在出现对少毛发人的偏好之前,首先人类要开始失去毛发。人类最早的祖先人族(hominis)长得像猿类。毛发对他们来说很有用,可以帮助他们在寒冷的夜晚保持温暖。

一定是出现了某种力量,推动人族在进化的过程中失去毛发。——数百万年前,几个人族族群在地球上迁徙漫游。它们包括320万年前的阿法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也就被称为著名的化石“露西”的族群。

这些人族长得像猿类。露西非常像黑猩猩,除了她可以直立行走,脑子也稍微大一点。她的皮肤没有能够保存下来,但是她很可能毛发浓密。不过,在两三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在空旷的平原上居住。这就意味着每天他们要经受数小时炽烈的阳光。

大约同时,他们开始捕猎,吃更多的肉类——而空旷地的猎物更多。人类迁移至空旷地区可以解释人类的毛发为什么会减少。1990年代,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的彼得·惠勒(Peter Wheeler)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它可以计算出人族在空旷地带生存需要减少多少毛发。如果大脑的温度过高,人族的思维过程会受损。

(谢选骏指出:这难道意味着草原和沙漠地带的人思维最发达?难怪他们老是能够发动袭击,毁灭森林边缘的农业民族。)

如果人族身上长满毛,他们就无法快速散热。惠勒的推理是发生了两个相关的变化,让我们的祖先保持较低的体温。其中之一是直立行走。这意味着只有上半身被阳光直接照射到。但是,人族也开始长距离奔跑。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追逐大型猎物直至它们筋疲力尽。但是这也可能导致他们体温过高。为此,他们需要减少毛发——以帮助排汗。

人族与黑猩猩一样体毛繁盛,无法承受中午强烈的日照。因为无法打猎或觅食,他们就只能躲在树荫下,浪费数小时宝贵的时间。同样道理,现代的黑猩猩也躲在森林的树荫里。而与之相反,英国牛津大学的塔玛斯·大卫·贝雷特(TamásDávid-Barrett)说,原始人可以通过排汗来“散热”,这一能力帮助他们在中午也可以活动。“能够花整个中午寻找伴侣或与敌人战斗成为他们的巨大优势。”他说,“排汗是前提,而高效率的排汗就需要身体大部分地方没有毛发。因此,排汗成为一种有用的功能,而减少毛发也变得有用。”

按照理论,人类依靠体毛少和排汗旺盛的优势可以延长捕猎和追逐富含营养的大型猎物的时间,这最终帮助我们获得所需能量,促进大脑的发展。

如今,人类是现存排汗最旺盛的灵长类动物。我们有500万条汗腺,又名外分泌腺。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帕克校区(University Park)的人类学家妮娜·加布隆斯基(Nina Jablonski)的估计,人类一天最多出汗12升。

加布隆斯基说,虽然其他灵长类动物也会出汗,但是它们的汗腺密度比人类低很多。接近人类汗腺水平的少数几种动物也是因为同样原因进化的结果。

比如,热带地区身手敏捷的赤猴就拥有大量汗腺。“它们之所以拥有相对高密度的汗腺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为了保持凉爽。”加布隆斯基说,“不过,它们并没有达到人类的程度,并没有失去大部分体毛。”

然而,在惠勒提出了他的观点后,我们发现人族早在进入空旷环境生存之前就已经学会了直立行走。露西可以直立行走,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气候变化,迫使人族进入森林较少的地区生存。这就意味着直立行走可能并不是毛发减少的主要原因。人族尚未开始大量奔跑。

然而,直立行走在人类向炎热、空旷地区迁徙的过程中成为一个便利条件。直立行走以及最终的跑步能力后来成为人捕猎和躲避肉食动物的重要优势。此时,直立行走有可能促进了毛发减少,反之亦然。“你的毛发越少,双足站立的优势就越大。而你直立的时间越长,你减少毛发所得的优势就越大。”大卫·贝雷特说,“这两个因素可能是互相促进的。”

(谢选骏指出:这是否意味着,多毛的白种人双足站立的优势比不上毛少的黄种人和黑人?多毛的北欧人双足站立的优势又比不上毛少的地中海型人?)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人族何时开始认真跑步的。一支已经灭绝的人族的身体结构表明他们非常适合奔跑。180万年前,地球上首次出现直立人(Homo erectus)。他们双足站立,脑容量超过了他们的祖先。直立人也是首批冒险离开非洲的人类,他直接是我们的祖先。这符合加布隆斯基的观点。“毛发减少和汗腺增多差不多在同一个时候开始进行,都发生在人属(Homo)早期的进化过程中。”

关键在于直立人的身体为奔跑进行了大量的调适。他们的跟腱很长,这是黑猩猩和大猩猩所没有的,细腰和窄肩让他们的身体和头部可以独立摆动。到此为止,情况开始变得明朗。不过,排汗降温的假设还存在一个不符合大卫·贝雷特的观点的瑕疵。

惠勒早期的模型并不能解释夜间温度骤降时人族如何保暖。假如没有毛发,他们将无法抵御寒冷。2016年5月,大卫·贝雷特和他的同事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人类进化期刊》(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发表论文,试图解释这一问题。他们认为,没有毛发的人族需要通过燃烧更多的卡路里来熬过晚上。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祖先需要在白天吃卡路里丰富的食物来支持身体。大卫·贝雷特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人类必须开始规律食用煮熟的食物。

根据哈佛大学理查德·兰厄姆(Richard Wrangham)首先提出的讨论较多的假设,人族在200万年前就开始烹煮食物。兰厄姆试图通过这一假设解释人族获得这么大的脑容量的方法,但是他的观点同样也可以解释我们的祖先在没有毛发的情况下如何熬过寒冷的夜晚。大卫·贝雷特说,假如人族已经开始烹饪,他们就肯定已经会使用火。火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饮食,还可以提供热量,让他们在夜间取暖。

不过,这一观点成立的前提是烹饪的出现确实如兰厄姆所认为的那么早。没有考古学证据证明人族在200万年前就开始使用火。2016年3月发表的一个研究认为50万年前烹饪才普及。尽管存在这些挑战,排汗假设仍然是解释人类失去毛发的首选。不过,也存在其他一些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早期很多时候在水中活动,他们像海象和鲸鱼一样需要无毛的皮肤以便提高游泳的效率。不过,这一“水中猿类”的观点基本不可信。一个漏洞就是水中有毛皮的生物也可以正常游泳:比如带有毛皮的海豹和水獭。

(谢选骏指出:那么热带丛林里的大型动物为何没有褪毛?)

另一种观点认为,毛发减少是为了消除寄生虫。这个观点的问题在于它并未解释为什么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毛发得以留存。然而,在过去的20年间,科学家开始把目光转向一个新的证据来源:遗传学。

200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MC1R基因的一种变异早在120万年前就已经存在。已知该变异与深色皮肤有重要关系。这一点很能说明问题,因为裸露的肌肤只有在频繁暴露在光热下才会变黑。第一批无毛皮肤很可能是粉色的,后来热带的阳光迅速将其变成深色皮肤。MC1R变异的存在说明我们的祖先在120万年前就能够开始皮肤变深和毛发减少的过程。

进一步的证据来自虱子。200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对寄生在人毛发中的虱子的进化过程进行探究。他们发现在头发和阴毛里生存的虱子分属两类,它们的分化时间是118万年前。“我们的假定是这两种虱子之间隔着大片的裸露皮肤。” 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的戴夫·威尔金森(Dave Wilkinson)说。所以,虱子的分化反映了人类胸毛减少的现象。“这一推测并不比其他推测更有可能。”他说。虱子分为两种也可以是因为“远古人类与较新近人类发生了直接的身体接触。”

所有关于毛发减少的研究都存在的一大难题是其基因根源仍未解开。遗传学无法彻底理解外分泌腺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现在正在一步步靠近真相。2015年,科学家通过对老鼠基因的细微调整表明汗腺的产生与毛发的产生有密切关系。“从发育过程来看,在胚胎期,这些组织都来自皮肤”,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作者亚那·坎贝罗夫(Yana Kamberov)说,“它们接受的指令来自同一个源头。皮肤可以决定生长汗腺或是毛发,它们的生长空间也是一样的。”

亚那的团队作出了关键的发现,汗腺和毛囊的生长呈负相关。当某一种基因高度活跃时,老鼠的汗腺就多于毛发,而当这一基因不活跃时,老鼠的毛发较多,汗腺较少。其中的细节仍未确定。“我们不知道这些变化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坎贝罗夫说,“我们不知道如果是毛发先减少,随后汗腺才开始扩展;还是两者同时进行。”

不论如何,坎贝罗夫的研究说明惠勒一直都是正确的,至少在总体上是这样。毛发减少与我们的排汗功能有密切关系,甚至在基因层面也是这样。这又关系到我们的奔跑能力和捕猎大型动物的能力,并最终与大脑的进化有关。现在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你身边毛发较少的朋友了。毫无疑问,人类的毛发出奇的少。但是似乎这不只是进化中的意外:它关系到我们成为人的进化过程。

谢选骏指出:英伦网说“毛发减少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但是,真的如此吗?在我看来,与其说“毛发减少不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不如说“人类进化是毛发减少的结果”。如果说是“遗传学决定了这些”,那岂不等于说“上帝决定了这些”?而这说明,“进化论对此无解。”也许因此,就星期了一种新的解释——“海猿学说”——

网文《海猿说》报道:

海猿说是一种人类起源学说,学说中指出人类的真正祖先应当是海猿。海猿说是在质疑进化论中,年代断层的前提下进行研究而得出的。自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问世,并逐渐战胜腐朽的宗教观念以来,进化论思想已深入人心,而海猿说对进化论提出了“挑战”。

研究背景——人们普遍相信,我们的祖先是由猿类逐渐进化而来的。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和当代考古成果,我们可以大致地列出一份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时间表,即:古猿,生活于800万至700万年前;南猿,生活于420万至100万年前;猿人,生活于170万至20万年前。

不幸的是,在这条漫长的时间链上,有段化石空白期:古猿与南方古猿之间空缺280万年。在这段空缺时间里,没有找到任何有关人类起源的过渡性生物的化石,这就给传统的人类起源理论“人是从灵长类生物进化而来的”留下了疑团。

提出学说——(南方古猿)1960年英国的人类学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的人类祖先,不是生活在陆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里。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化史上,存在着几百万年的水生海猿阶段。哈代指出:地质史表明,400万至800万年前,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区被海水淹没,迫使部分古猿下海求生,从而进化成了海猿。几百万年之后,海水退却,已经适应了水中生活的海猿又重返陆地。它们才是人类的真正祖先。这就是震世骇俗的“海猿说”。

由于海水的压力和浮力,海猿在海洋中进化出了后腿直立、控制呼吸等本领,这就为再次登陆后的直立行走、解放双手、乃至于发展语言准备了条件。正因为如此,它们才得以超越其他猿类,进化成为地球上的真正的主人。 “海猿说”进一步指出:人的许多生理特征,同其他的陆生灵长类动物迥然不同,而与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倒是十分相似。

依据论点——

1、人类具有光滑的皮肤。所有的灵长类动物身体体表都生长有浓密的体毛,唯有人和水兽一样,皮肤裸露光滑。

2、“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皮下脂肪,而人类却有皮下脂肪,这一点,也明显地不同于陆生灵长类动物,而与水生哺乳动物相近。”水生起源说有很多值得参考的假设,但至少不是这一条。人类,特别是白种人的脂肪,更可能是因为寒冷和饮食习惯造成的。(原文误解了“真皮层脂肪”与“筋膜层脂肪”,这两种脂肪合称“皮下脂肪”。)现代科学家为了反击“水生学说”,将“皮下脂肪”这个概念错误引导。人类是否起源于水生,暂时不清楚,但人类确实拥有特异于灵长类的“真皮层脂肪”。某些学者为了反击“水生学说”,将“筋膜层脂肪”与“真皮层脂肪”混淆进去,决意混为一谈。事实上人类也拥有广泛的陆生特征,我们正是生活在陆地上。在真皮层以下,筋膜层之上,人类拥有大量的“筋膜层脂肪”,人体脂肪大概有三分二贮存于此。但该类脂肪呈现固态,而“真皮层脂肪”则以近似于液态的存在,在真皮层内相成一道周密的保护,部分女性在游泳时,皮肤会出现“渗压”,“真皮层脂肪”会渗出体表,形成一层“凝脂”。包括所有女性在内,虽然该特性表达得不太明显,但只要经过浸浴,即使不用任何的洗涤用品,皮肤也会呈现光泽与滑腻。在所有的灵长类当中,均找不到人类的这一层“真皮层脂肪”。

3、人类通过泪腺分泌泪液以排出盐分,控制体内的盐分平衡,这也是水兽所具有的特征,而在灵长类动物中确实是绝无仅有的。

4、人类所具有的正面性行为,通过出汗散发体热的现象,也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大相径庭。

5、妇女在水中分娩痛苦减少,而婴儿也喜欢水,并有游泳的本能,这也说明人类与水的关系非同寻常。

6、除人类外的灵长类动物对盐类有着精准的摄入把握,而且在缺少盐时会表现出焦躁的行为。这一点人类与他们不同,而和海豚,海豹等海生哺乳动物相同。

7、海豚在出生时,也是由一个充当“接生婆”的海豚来迎接小海豚。

8、人喜欢吃鱼,贝类等水生生物,而猿猴则不。鱼类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对大脑发育有益。国外一位著名营养生物化学权威曾指出,人之所以进化到如此程度,食用鱼是很重要的原因。

9、人在潜水时,体内会产生一种称为“潜水反应”的现象:肌肉收缩,全身动脉血管血流量减少,呼吸暂停,心跳也变得缓慢。此时,饱含氧气的血液不再输入到皮肤组织,骨肌和其他器官,而全部集中到维持生命最重要的机体中心大脑和心脏,使它们的细胞得以在几十分钟的时间不致死亡。这种现象与海豹等水生动物的潜水反应十分相似。

10、人在怀抱别人时,会把被抱者的头抱到怀抱者头部相平行,而灵长类动物则是怀抱在胸部

其他论点——1983年英国科学家爱尔默等人在非洲直立猿人化石的发现地考察后也指出,这里“贝冢”中的贝壳,大都是深海贝类,没有高超的屏息潜水技术,是不可能的。很明显,生活在这里的古代猿人,正好具有这种潜水本领。而这一点,是任何其他陆生动物都不可能实现的。

专家疑点——海洋生物化石——

1、古猿在下海生活的400万年里,获得了一些海洋生物的特征,但当它们重返陆地后,为了适应陆地生活,也应该丢掉这些只适应于海洋生活而不适应于陆地生活的特征;重返陆地已经几百万年了,为什么这些特征还没有丢失?

2、对于400万年的化石缺环,“海猿说”也不能作出很好的解释。因为,我们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却仍然没有发现海猿的化石。因此,时至今日,化石缺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

3、分子人类学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人和猿开始分化的时间是距今400万至500万年前。这一点,也不支持“海猿说”。

引发学说——有一些科学家另辟蹊径,提出了“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即人类可能有两个祖先,一个是古猿,一个是海洋生物。他们认为,对这段400万年化石空白的较合理的解释是,古猿与海洋生物发生了基因重组,在400万年前产生了南方古猿。因为重组产生新种所需的时间很短,也许只用了几代或者十几代人的时间,这对于地质年代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过渡阶段的化石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是很难发现的。这一假说,既解答了化石空白的原因,也解答了人类为什么具有一些海洋生物特征的原因,至于参与重组的是哪一种海洋生物,却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

最新研究——“美人鱼”可能不仅仅是神话中的生物

国际在线2012年5月25日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23日报道,美国动物星球频道(Animal Planet)近日公布的研究理论认为,海洋中可能确实存在类似“美人鱼”的生物,它们的真身是古猿在进化成为人类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分支——“海猿”。

根据这一理论,在古猿进化成早期人类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古猿进入了水中生活,成为“海猿”,它们可能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消失并被人类遗忘了,却以“美人鱼”的神话形式在人类记忆中流传下来。动物星球频道的查理·福利(Charlie Foley)说:“这是一个关于人类进化史的非常激进的理论,但是我们正在接近这个古老谜团的真相。这促使我们思考,美人鱼可能不仅仅是神话中的生物。”尽管类似“海猿”的理论经常被视为伪科学,但诸多证据显示早期人类的确生活在海洋附近,而且他们在非常早的时候就具备了惊人的航海能力。在希腊主陆与附近海岛上都发现了10万年前穴居人使用的工具,证明他们那时候已经能够乘船旅行。福利还说:“人类与其它灵长类有着显著的不同,但却有许多与海洋哺乳动物相似的特征,比如手指之间的蹼状结构以及皮下脂肪等。此外,我们还有游泳、控制呼吸的本能。人类最长可屏住呼吸20分钟,远比其它陆地生物更长。”(沈姝华)

谢选骏指出:上述种种论证一再表明,进化论也像是一切“科学假说”一样,只是偶然的假说,并非必然的规律。



【024、科幻作品就是魔鬼的先知书】


《电影《银翼杀手》所描绘的未来世界实现了吗?》(BBC 2019年12月19日)报道:

这座城市一望无际。烟雾弥漫的夜空中看不见星星,扎堆的大楼里却灯火通明。巨大的工厂设施喷出火焰。一辆汽车飞入现场,然后又出来,朝着两座巨大的金字塔飞去。

一个人正在接受主管的口头测试,他越来越焦虑,结局并不好。镜头转向另一辆飞驰在城市狭窄街道的汽车,旁边是一个几层楼高的数字广告牌,一位亚洲女性在为零食做广告。一个洪亮的声音欢快地告诉这些未知数量,但可能人数众多的未来世界居民,他们将在外星殖民地迎来新的生活。

当然,这已不再是未来。这是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1982年执导的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ner)。电影改编自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1968年的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该片讲述了洛杉矶警察局的警察迪卡德(Rick Deckard)追踪并“回收”复制人的故事。复制人是指基因工程制造的、近乎人类的人造人,他们在地球上的存在是非法的。

这听起来与现实相去甚远。但正如片头字幕告诉我们的,这部电影所描述是2019年11月的洛杉矶。从这个意义上说,《银翼杀手》不再是科幻小说了。这是一部当代惊悚片。问题是:从《银翼杀手》的上映到它预设的未来——就是现在,在这37年里,我们离电影中呈现的未来有多近?

在电影中,迪卡德进行了区分复制人与人类的沃伊特-坎普夫测试——一方面,电影中的某些2019年场景让人感觉非常过时。那里没有互联网,当迪卡德(由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饰演)第一次出场时,他正在一家出售笨重的老式电视机的商店窗户旁看报纸。与此同时,当迪卡德对肖恩·扬(Sean Young)饰演的雷切尔(Rachael,复制人公司老板提利尔(Eldon Tyrell)的助手)进行沃伊特-坎普夫(Voight-Kampff)测试时,雷切尔正在抽烟!在办公室抽烟!

在《银翼杀手》的世界里,虚构的提利尔企业集团与其它现实存在的企业共同主宰着这个世界。电影中大型霓虹灯广告牌上就有这些企业。可口可乐(Coca-Cola)是一个相当安全的构想,但我们在开头场景中看到的泛美航空(Pan Am)却不是;这家航空公司于1991年破产。当然,在另一方面,我们仍然在追赶电影中的许多技术,有些现在看仍然不太可能实现。德国一家名为理勒姆(Lilium)的公司上个月宣布,正在研发的飞行汽车可能会在2025年之前用于出租车服务。我们没有复制人,但基因技术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甚至因此引发了忧虑。我们还不需要沃伊特-坎普夫测试,但是有多少次你被要求在九宫图上标记所有的交通灯,以证明你不是一个机器人,才可以访问一个网站?

哪些预测是对的——然而,除了特定的组成部分,《银翼杀手》中有一些更基本的事情是对的,比如2019年的世界社会政治状况。虽然根据媒体评论家和科幻杂志《不可思议》(Uncanny Magazine)的非小说类编辑特罗塔(Michi Trota)的说法,这并不让人感到欣喜。“这是令人失望的。至少可以说,《银翼杀手》准确预测出由大财团影响力和利益导致的反乌托邦景观:大规模工业化对环境的伤害、警察国家、有钱有势阶层的导致的混乱和暴力,社会边缘人遭受的苦难。”

在电影中,复制人有一个防错的程序,只有四年的寿命,以防止进一步的自我革新。特罗塔认为,“复制人因为企业的贪婪和冷漠而缩短了寿命,他们的沮丧和愤怒是电影有前瞻性之处,这反映了美国当前的医保制度和全球化对工人的剥削。”她补充道:“我更喜欢会飞的汽车。”

至于《银翼杀手》及其2017年续作《银翼杀手2049》中明显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电影生动描绘的环境崩溃与我们今天的状况相距不远”,科幻小说家兼软件开发人员克里莎(Matthew Kressel)指出,2013年著名的北京雾霾照片,看起来就像是电影剧照。“自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以来,我们正经历着最大的灭绝。此外,这部电影描述了有钱人和穷人——一些人能够过上舒适的生活,而其他人则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这与当今世界上最富有和最贫穷的人之间的巨大贫富差距非常相似。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电影相当准确。”人们将《银翼杀手》中烟雾笼罩的城市景观与现在的北京进行了比较。 

电影场景中准确的地点在哪里呢?《银翼杀手》中的洛杉矶是一个大杂烩,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还有一种被称为“都市话”(Cityspeak)的街头暗语,是日语、西班牙语、德语、韩语等多种语言的大杂烩。特罗塔是菲律宾裔美国人,他说这部电影是“在科幻小说中如何广泛使用‘亚洲异国情调’的例子,而科幻小说似乎完全可以将非欧洲文化的一些表象带入,以增添趣味,而忽略那些故事中有色人种角色的重要性。”

正如克里莎在评论中所说,北京一直是讨论《银翼杀手》中大都会的一个常用参考点,而获奖科幻作家玛丽·罗比内特·科瓦尔(Mary Robinette Kowal)刚刚从北京回来。我想知道,中国的大都市是否比现在的洛杉矶更能代表《银翼杀手》的特征?“雾霾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在这方面,是的,”科瓦尔说。“但我看到的北京,新与旧相互交织,同等重要。除了空气质量外,它还算是一座干净的现代城市,将历史景观融合其中。”

科幻故事有什么意义?——1982年《银翼杀手》对2019年世界的预测是否准确,这个问题本身是否有意义?科幻小说的目的是预测,还是只为娱乐?或者,还有其他方面的内涵?科瓦尔说,她对这类小说表面上的预测能力不太感兴趣,更感兴趣的是它作为“思想实验场所”的功能。它让我们把世界的内核打开,观察相互关联的组织,然后画出未来因果关系的逻辑链。最好的科幻小说具有相关性,不是因为其中的技术,而是因为它激发我们提出问题。例如,《银翼杀手》就在探讨“以奴役为目的而创造有情生命的道德问题”。特罗塔认为,科幻小说的真正潜力在于它探讨更广泛的哲学问题。“它通常可以是关于未来的,是‘预测性的’,但这些预测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过去和当前问题的看法。如果用科幻小说和幻想来实现任何目标,那就如作家伊耶玛·奥洛(Ijeoma Oluo)和纳克·杰米森(NK Jemisin)所言,它可以帮助我们想象全新的生存方式,超越麻木地重复历史的宿命,从而可以设想以其他方式生活在建制、压迫和社会陈规之外,而这些,我们已经体制化和规范化了。”

科瓦尔的最新小说《计算之星与宿命之天》(The Calculating Stars and The Fated Sky)设想了一个历史交替的美国。一位女性数学家和飞行员领导人类开拓其它星球,就像末日气候变化降临地球一样。科瓦尔说,《银翼杀手》“塑造了我们对‘未来’的许多想法……如果我们从广义上思考,我认为这部电影非常出色。”污染问题、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对话、掌控国家的公司,以及谁可被视为人类的伦理问题。关于细节吗?“飞行汽车确实存在,但永远都是一个糟糕的想法,所以我并不介意未来社会中没有飞行汽车。”

《银翼杀手》及其续集《银翼杀手2049》都涉及了气候变化的毁灭性影响——即使抛开预测,科幻小说也与现在有一种共生关系。科瓦尔说:“很多理工领域的人把科幻电影或书籍作为发明的灵感来源。是《星际迷航》(Star Trek)发明了翻盖手机,还是为其提供了灵感?《1984》预测了‘老大哥’国家,还是阻止了它的蔓延?”它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预防的警告。当然没有人会想生活在《银翼杀手》描绘的2019年11月里,不是吗?不要太自信,克里莎说。“在某种程度上,《银翼杀手》可以被视为终极警世故事,”他说。“还有比这更暗淡的景象吗?在描绘环境恶化、人性丧失和个人隔阂对未来是多么有害等等这些方面?”

然而,如果说《银翼杀手》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它证明了警世故事有效的假设是错误的。然而,我们就是迷恋《银翼杀手》的反乌托邦的格调。看看文学、电影、视觉艺术中描绘的未来,你会发现几乎所有这些作品都与《银翼杀手》中阴暗的反乌托邦遥相呼应。“《银翼杀手》让反乌托邦变得‘很酷’,所以现实世界中,雨林被一公顷又一公顷的烧毁,人类朝着环境崩溃的方向沉沦。电影最重要的意义,我认为是应该探究一下为什么没有人注意到它的预警。”

谢选骏指出:当然,上面的评论家都不懂得,科幻作品就是魔鬼的先知书!即使像《1984》这样的“反乌托邦”。本来,现实还没有这些魔鬼先知们所想象的那么邪恶,但是通过他们的魔鬼想象力和魔鬼传播力,他们引领了邪恶的潮流,最后把现实世界拉到了为更为邪恶的未来。该死的英国共产党奥威尔就是这么一个货色。例如,他的监控社会被中国共产党东施效颦地采纳了,虽然英国奥威尔的想象还是来自东方莫斯科的猪圈农场。



【025、科技发展揭开文盲新时代】


《人工智能帮助写电子邮件是好事还是坏事》(BBC 2019年9月18日)报道:

在谷歌电子邮件Gmail中输入文字回复来信,好象Gmail会明白你要说什么。当你敲出字母“tha”,Gmail就会弹出以浅灰色字母显示的余下部分,而你只需要按一下tab这个键就成了。

在电邮系统较简化的时候,你需要花费宝贵的几秒钟自己敲出“非常感谢”或“听起来很不错”的答复。但是现在,像Gmail这样的电子邮件系统可以帮你完成句子。这一功能是由一种名为自然语言处理程序的人工智能在操作。这种电邮人工智能目标是以更类似于人类的方式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而不是以往的电脑操作模式。

不过,虽然这种自动补全功能为我们节省了写邮件的时间,但许多人对“智能造句”(Smart Compose)功能评价不一。有人形容该功能竟然能够扫描我们的大脑,然后给出一个我们想作的答复,实在令人毛骨悚然。

既然机器已开始代我们遣词造句发信给我们的同事、朋友和亲人,是否也会掠夺我们一些更重要的智力行为?是否正在侵蚀我们的个性和人际互动的乐趣?甚而言之,这些自动助我们完成电邮的技术是否会改变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

谷歌的Gmail是电子邮件供应商其中一家最早使用人工智能来预测用户的回复内容。 

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听觉感知及学习神经网络的科学家玛丽亚·格芬(Maria Geffen)表示,“预测是人类的知觉以及我们与世界建立关系的基础。人类的大脑会不断做出预测。例如,当我们在噪音很大的环境中听人讲话时,即使我们只能断断续续听到一小部分,我们也能预测到他们说了什么话。这种预测也适用于更复杂的认知任务,比如造一个句子。”

写信或作文,无论是手写还是用电脑写,都涉及复杂的认知协调,会同时动用到好几种认知能力,如长期记忆力、对语义系统的认识,以及工作记忆和规划力等。

格芬指出,要是我们把造句作文的工作分包给机器,这可能会对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产生一些深远的影响。她说,“我们现在正在连续多日做实验,追踪大脑中代表声音的神经元的活动,结果发现相同的神经元群每天都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模式。所以,思考如下的情景是非常有趣的。一方面是,如果预测不是由我们的大脑,而是由计算机算法完成的,这会发生什么事?以及这种重复的经历会如何影响我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

据估计,全球现有38亿电子邮件用户,每天发送的电子邮件达2810亿件。这等于我们每个人平均每天要收到74封电邮。在没有互联网的日子里,要是每天能收到两三封或更多的信件就会感到幸运,而且大部分还是账单。因此,就不难理解,当我们每天都要回复这一连串的的电邮时,就会想要得到外来一些帮助来减轻负担。分析我们用词造句的写作习惯来预测我们下一步最有可能使用的词汇,这种人工智能技术只需我们敲击一下键盘就能打出几十个字母,可以减少我们输入文字的时间。

智能作文造句只是众多人工智能其中一种,正式称之为文本预测算法(Predictive text algorithm),已经被大多数智能手机所采用。这个技术经计算我们过去在电邮输入的文字内容,因而能在我们写作一个句子时弹出预计我们会使用的下一个单词。这个文本预测算法应用程序也开始出现在桌面文字处理上。

在智能书写技术之前,我们还尝试过其他一些方法来减轻打字时的繁重负担。

在推出智能作文造句(Smart Compose)之前,Gmail先引入了智能回复程式(Smart Reply),使用类似的方法向用户提供三个简短的潜在回复供快捷选择,用户只需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作答。搜索引擎现在也普遍使用自动完成输入技术,自动提出我们可能会问到的问题。我们的智能手机和网络浏览器也有自动填表功能,可以帮我们快速填写在线表格。

这确实带来好处。例如,自动填表功能可以减少我们不知如何操作的认知负担,以及填写在线表格的时间。根据一项研究,这个智能技术甚至可以帮助你买到价格较低的机票。

但即便是相对简单的功能,比如词汇拼写自动纠错功能,也让人担心会影响到儿童的拼写能力。文字拼写自动纠错功能在上世纪90年代微软的Word首次引用,后来普及到手机上,作为短信输入辅助功能。

对于更为先进的自动文字辅助技术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现尚无大量的研究,但已有一些迹象表明,有可能会改变我们使用语言的方式。

一项历时一年的研究发现,在手机上使用智能预测文本输入法的中学生比不使用的学生会有较多的拼写错误,但使用智能预测输入法的大学生则很少出现语法错误。

负责这项研究的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心理学家克丽尔·伍德(Clare Wood)说,甚至有一些证据表明,智能预测文本技术可能对使用者有正面的影响。她说,“据我们所知,成年人接触错误的拼写有时会干扰他们对正确拼写的记忆。因此,自动提示功能可以帮助成年人降低在文本和其他在线交流中碰到拼错的单词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

我们很多人一天收到的电子邮件比我们一天能回复的要多,所以自动化回复可以加快我们的回复速度。 

“自动提示功能也可能有助于改善在线交流的语法结构。”但是克丽尔·伍德也警告说,由于人工智能系统是依赖我们过去输入的内容而从中学习,因此其自动填补或提示也可能是错误的。她补充说明,“如果人工智能系统检测到的某些特定的不符合语法的单词组合是经常同时出现,在这个系统中,这些错误的单词组合就会被强化。”而且自动提示系统也会影响我们想表达什么以及如何表达。哈佛大学和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德雷珀实验室(Draper Laboratory)的电脑科学家发现,使用人工智能支持的文本预测系统可能会给人们的写作带来偏见。

这是因为机器学习算法是向人工智能系统输入大量的数据而进行训练,因此会接触到并放大数据中包含的认知偏见词汇。因此,经用正面网络意见文本来训练的智能文本预测系统,所提示的词汇也就可能更倾向于正面含义,较少偏见。

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们在网上评论餐馆的时候,如果智能文本预测系统提供的快捷文本多偏向于正面评论,结果这些人给予餐馆的评价就会正面的多而负面的少。

参与这项研究的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员肯·阿诺德(Ken Arnold)表示:“文本预测系统已开始提供比过去更长、更连贯、更符合上下文的文本建议。只要想到未来的文本预测系统可能会帮助人们书写得非常出色,就令人很兴奋,但我们也需要透明和责任追究,以防范可能存在偏见或被操纵的预测建议。”

当今的孩子小至8岁已开始使用手机,甚至可能还会用手机发短信和电子邮件,这就令人担心,手机对年轻下一代正在发育的心智会产生什么影响。

堪萨斯州执业医生琴维·德瑞尔(Chinwe Dryer)说,“脑神经可塑性的研究数据大多数来自于儿科,因为儿童正处于神经元连接快速形成的阶段。由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有机会使用手机,预测文本也有可能影响词汇的形成。”

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高科技技术是在硅谷开发出来的,但硅谷的居民却一直在抱怨,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经常面对电脑和手机屏幕。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半岛华德福学校(Waldorf School of The Peninsula),学费高达3.8万美元,学生都是硅谷科技公司高管的子女,但学校却尽力避免其年轻的学生使用电脑。校方指出,教师的调查显示,使用电脑和发短信有害于学生的写作技能。

其他学校的老师也同意这个观点。

美国俄亥俄州小学教师凯特·海特坎普 (Kate Heitkamp)表示,“经常会有这样的事,使用拼写自动更正的学生太过依赖这个技术,以至于他们不会停下来动脑筋看看这个自动系统提供的单词是不是他们想要的正确单词。如果学生没有基本的拼写技能,自动更正似乎没有帮助,因为会给他们不正确的单词。”

过度依赖这种技术“拐杖”可能会对今天孩子的智力发育产生长期影响。从一个孩子所掌握的词汇,即或在很小的时候,已可以看出他们今后人生会有多大的“成功”。

但伍德说,没有迹象表明自动提示和文本预测技术对儿童识字能力的发展有任何影响。她说,“最终而言,这种技术的主要好处是提高了我们撰写在线信息的速度。对阅读能力比拼写能力强的孩子,自动提示技术能提高他们在网上的有效沟通能力,因而这种技术也向更年幼的孩子,或一般读写困难的孩子开启了能发短信的渠道。”

不过与他人沟通的方式上,智能技术可能还会有其他长远的影响。

谷歌最近披露已经在谷歌开发的智能遣词造句的技术中内置了过滤器,以阻止其推荐基于性别的代名词。谷歌一名研究人员发现,当他输入一个含有投资者(investor)一词的句子时,人工智能工具会假设伴随investor的代词应该是“him”。同样,人工智能技术假定“医生”是男性,而“护士”是女性。为了避免尴尬,谷歌选择从系统中完全删除他或她这样的性别代词。

不管怎么说,我们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帮助我们写作的人工智能。现在,整个体育报道都是由人工智能从一系列数据中编写出来的。还有人正在使用加强版的文本预测技术,尝试创作新形式的小说。

但是否会出现这样的风险,即我们日常喜爱和使用的语言会因此失去丰富和生动?格芬说,“更高级的文本预测技术排除来自我们自然语言系统的生动词汇,改用平淡无奇的词汇来填充预测,从而降低了语言的丰富和生动。”她警告说,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让我们写的文字有点不像人的语言。

谢选骏指出:科技发展揭开了“文盲新时代”。难怪现在的社会精英都对高级文化日益生疏、麻木不仁甚至排斥了;而且各个国家的领导人也都体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文盲特征了。这是因为,科技发展揭开了文盲流行的新时代。科学发展,引出一个新的野蛮时代,在各种星球大战的影片中一览无余。



【026、科学的本质还是神话】


2016年11月11日新闻报道指出,中国江西发现新恐龙化石,形态展现死前挣扎:

泥潭通天龙化石在中国赣州被发现。 

它们有羽毛和喙,和驴子体型相似,无法飞翔。它们不是鸟,而是一种和鸟类相近的恐龙。

在周四发布于《科技报告》的一篇学术文章中,科学家们这样形容泥潭通天龙化石(Tongtianlong limosus),它们是最新被发现的恐龙品种,生活在距今1500万年前。

“它们看起来很怪,”苏格兰爱丁堡大学(Edinburgh University)的古生物学者史蒂芬·L·布鲁赛特(Stephen L. Brusatte)表示。布鲁赛特形容泥潭通天龙扁平的鼻子骨骼结构和羽冠“长得像外星人一样”。

泥潭通天龙所属的窃蛋龙类化石最早于一个世纪前被发掘;这次发现的泥潭通天龙化石保存完整,为研究窃蛋龙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

一个画家试图重现泥潭通天龙死前的景象,它双脚陷入泥潭,奋力挣扎。6600万年前的中国赣州地区遍布丛林和泥沼。  

4年前,泥潭通天龙化石在中国江西省赣州地区的一处学校施工工地被发现。“化石是由一个负责爆破的工人发现的,”布鲁赛特说道。“有时候科学发现和无知仅仅是一步之遥。”

化石随后被转交给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古生物研究员吕君昌,他曾在赣州研究另一种窃蛋龙。(那里兴起的建筑工地同时带来了化石考古的春天。)

化石被发现时的姿势十分独特,恐龙头部上抬,前肢伸展开来。科学家们认为它在泥潭中挣扎试图脱身直至死亡。“这是窃蛋龙类化石首次被发现在死前做挣扎状,”吕君昌在邮件中写。

曾与吕君昌有过合作研究项目的布鲁赛特也加入了泥潭通天龙的研究。 

窃蛋龙并非鸟类的直接祖先,但是与后来进化成鸟类的那一支恐龙的确拥有共同的兽脚类恐龙祖先。比如,它们都长有招摇的羽毛,“羽毛就像是它们广告牌,”布鲁赛特表示。

这两类恐龙的共同祖先长有牙齿,但没有喙。窃蛋龙类的喙是“趋同进化”的产物,指不同生物在条件相近的环境中,形成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

泥潭通天龙和其他窃蛋龙类的饮食习性还尚属未知。与迅猛龙不同,“窃蛋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肉食者,”布鲁赛特表示。也许它们还吃植物、坚果、昆虫、小的动物和软体动物,布鲁赛特补充道。或者它们有可能是杂食动物。也许它们像鸟类一样,因为不同种类的窃蛋龙的喙也不同,它们吃的也会有不同。

目前在赣州被发现的六类窃蛋龙都彼此相异,科学家认为这表明了这些恐龙进化之快。

“那时是恐龙的兴盛时期。”布鲁赛特说。

这一论述与一些古生物学者认为恐龙早在灭绝前就已经数量大幅减少的观点相悖。大部分科学家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由于66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

“这些恐龙化石标本的发现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研究窃蛋龙类的系统演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的科学家艾米·巴拉诺夫(Amy Balanoff)表示,她并没有参与这次研究。“关于这些来自中国南部发现的化石标本,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发现说明了恐龙身体形态的多样性。”

然而巴拉诺夫对于布鲁赛特关于恐龙演化速度的观点并不确定,因为科学家并没有对发掘地的地质层年龄进行精确的追溯。“你无法确认那是一百万年前的或是一千万年前的,”她说道。

……

谢选骏指出:古生物学者史蒂芬·L·布鲁赛特(Stephen L. Brusatte)形容泥潭通天龙扁平的鼻子骨骼结构和羽冠“长得像外星人一样”……这是典型的“科学与神话的混杂”,最后导致了“科学神话”的出现。这些神话侵入了电影等骗子领域,结果进一步“反侵入”了科学。所以正如这个布鲁赛特自己承认的:“有时候科学发现和无知仅仅是一步之遥。”



【027、科学的诺斯替主义】


网文《我们都是星尘——来自卡尔萨根女儿的回忆》说: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的女儿撰文回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如何向自己的孩子解释死亡。卡尔·萨根出生在一个俄罗斯裔的犹太移民家庭,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利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假如你的父亲是卡尔·萨根,你的第一堂关于死亡的课,不会包着甜蜜的糖衣,但却亲切而富于同情心。”卡尔的女儿——萨沙·萨根(Sasha Sagan),在她最近为《纽约》杂志所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卡尔是一名科普作家和天文学教授,他始终忠于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不管在什么时候——哪怕在他年幼的小女儿提出“他是否还能再见到死去的父母”这样的问题时。

“……他慎重仔细的考虑了良久。最后,他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再见到爸爸妈妈更想要的事情了。但是,没有任何理由和证据,能证明“人死后还能继续活着”,所以他不能臣服于这个诱惑。

“为什么呢?”

接下来,他非常温和地告诉我,仅仅是因为你想要一件东西,而去选择相信它的存在,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你不对自己和他人发出质疑——尤其是对权威,那么你将会受到欺骗。他告诉我,真相必须经得起推敲。”

这堂关于死亡的课程,并不完全充满了失望和黯淡的色彩。文章中,萨沙描述了她父亲试图让她明白,活着就是奇迹。她写道:“我父亲曾说过一句有名的话:我们都是星尘。他确实让我这么觉得。”听起来,卡尔萨根真的是一个伟大的老师,工作中和生活中都不例外。

“‘这一刻,你活着。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他说。当想到人的出生需要经历近乎无限多种分岔的可能性,你就会对此刻,你能成为你自己,而心生感激。想一想,假如你的曾祖父母没有相遇,你就不可能出生。你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呼吸着空气,喝着水,享受着最近的那颗恒星的温暖。你的DNA世代相传——回溯到更久远的时空,从宇宙的尺度来说,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组成你的细胞的所有元素,都诞生于一颗恒星的熔炉中。”

悲伤的是,不久之后,萨沙不得不真正的直面这个死亡课题——卡尔在她14岁的时候去世。

网文《卡尔·萨根去世后,他的遗孀安·德鲁彦回忆萨根时的一段文字》说:

“我丈夫去世的时候,由于他并非信徒,并以此而闻名,许多人跑过来——现在仍有人偶然会跑过来——问我,卡尔最终有没有改变信仰,相信死后的世界。他们还常常问我,相不相信自己还能再见到他。

卡尔以不屈不挠地勇气来面对死亡,从未在虚幻中寻求过慰藉。悲剧的是,我知道我们不可能再相见了。我从未期盼过与卡尔重新团聚。但是,美好的是,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们对生命的短暂和宝贵一直满怀感激。我们从未轻视过死亡的分量,假装这并非永诀。我们活着并且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奇迹——不是无法解释或者超自然意义上的奇迹。我们知道我们是巧合的受惠者……那种纯粹的巧合是如此慷慨和如此仁慈……你知道,就像卡尔在《宇宙》中如此美妙地写道,我们能够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遇到彼此……正是这些事情支撑着我,它的意义要大得多……

他对待我的方式和我对待他的方式,我们照顾彼此和我们家庭的方式,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这要比有一天我还会再见到他的想法重要得多得多。我不相信我还会再见到卡尔。但我见到过他。我们见到过彼此。我们在宇宙中找到过彼此,这美妙极了。”

谢选骏指出:在我看来,萨根是一位“科学的诺斯替主义”,一个科学的真知学者。但是如何能肯定没有死后的生命呢?仅仅因为活人没有见过?我觉得,对此存疑是可以的理解;但对此否认就未免坐井观天了。看来,无神论也是一种信仰,所以需要另类的“奇迹”和另类的“感恩”。如果说,科学家不该是有神论者,那么他也不该是无神论者,而应该持有中立的不可知论才对呀!因为,死后,那不是经验中的世界啊。



【028、科学的偶然、宗教的必然】


《太空探索:太阳系以外的神奇世界 “旅行者”号为你揭开秘密》(BBC Space

2020年10月18日)报道:

太阳及其行星形成的太阳圈与星际空间的星际物质相碰撞时会产生弓形激波。

太阳及其行星形成的太阳圈与星际空间的星际物质相碰撞时会产生弓形激波。

太阳系之外的星际空间对于地球上的人类一直是神秘的黑暗真空,其秘密现在终于被首批离开太阳系的人造物体——两艘无畏的宇宙飞船所揭开。

太阳系的边缘,远离太阳的保护,似乎是一个寒冷、空旷、黑暗的地方。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一直以为,太阳系及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之间的这片广阔空间是一个可怕的虚空。

直到最近,太阳系的边缘还是人类只能从远处窥视的神秘太空。天文学家对此往往也是匆匆掠过,宁愿将望远镜对准邻近的恒星、星系和星云等发光的物质上。

但过去几年间,20世纪70年代建造并发射的两艘航天器已飞到了我们称之为星际空间的这个陌生区域,传回的影像让我们首次瞥见这个神秘空间的真面目。作为首批离开太阳系的人类建造物体,两艘航天器正在探索远离地球数十亿英里的未知领域。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宇宙飞船飞到如此遥远的太空。

两艘航天器还揭示出,在我们太阳系的边界之外,存在着一个虽然肉眼看不见,但物质却相当活跃、混沌而激荡的区域。

研究太阳系外围区域的新西兰基督城坎特伯雷大学的天文学家米歇尔·班尼斯特(Michele Bannister)说,“观察电磁波谱的不同部分,你会发现,那部分空间与我们肉眼看到的黑暗大不相同。在这里,电磁现象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相互纠缠激荡,非常活跃。你可以想象一下尼亚加拉瀑布急冲而下形成的湍急河水。”

太阳“寿终正寝”后人类和其生存的地球会怎样?

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古老物质 距今75亿年

我们能否预先发现撞击地球的小行星?

超新星爆炸所产生的宇宙射线四面八方喷射到星际空间。但与尼亚加拉大瀑布下奔涌翻滚的水不同,太阳系外圈的湍流是太阳风的结果。所谓太阳风,是太阳持续喷射到太阳外围的超高速带电粒子流,或称等离子流,在到达太阳系边缘时会减速崩溃,混合到在星系间流动的气体、尘埃和宇宙射线,即所谓“星际介质”之中。

在过去的一百年,主要依靠射电望远镜和X射线望远镜的观察,科学家们已经勾画了一幅关于星际介质的组成图片,揭示了星际介质是由极度分散的电离氢原子、宇宙尘和宇宙射线,以及密度很大的星际分子云所组成。分子云是新的恒星诞生之所。我们的太阳系就是45亿年前一个巨大的分子云坍塌形成。

但在我们太阳系之外的星际介质的确切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是个谜,主要是因为整个太阳系,即太阳及其八大行星,和一个称为柯伊伯带的极其遥远的微型天体密集圆盘状区域,都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由太阳风形成的保护泡中,这个如同气球一样的泡泡被称为太阳圈(heliosphere,也翻译为日球层)。当太阳带着其行星在银河系快速运动时,这个太阳风形成的大气泡就像一块无形的盾牌一样抵挡着星际介质,把大多数有害的宇宙射线和其他物质挡在了太阳系外面,保护了地球的生命。

但太阳圈(日球层)救命的特性也让研究这个气泡之外的星际空间变得更加困难。甚至从我们所处的太阳系内部也很难确定太阳圈的大小和形状。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艾伦娜·普洛沃尼科娃(Elena Provornikova)说,“这就像你在自己的家里,想知道房子是什么样子,必须到外面去看一看,才能真正判断出来。要知道太阳圈到底是什么样,唯一方法是走出太阳系,然后回头看,要从太阳圈之外去拍摄它的图像。”

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与整个银河系相比,我们的太阳系就像比漂浮在太平洋中央的一粒米还要小的东西。然而,太阳圈(日球层)的外边缘仍然是非常的遥远,以至于两艘航天器“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从地球起飞后,花了40多年时间才到达这里。

以较直的路线穿过太阳系的旅行者1号在2012年率先进入星际空间,接着旅行者2号在2018年也进入星际空间。目前,两个航天器分别离地球约130亿英里和110亿英里,还在继续向外飞离,进入离太阳系更远的外太空。两艘航天器在飞离太阳系之同时,也发回地球更多数据。(要想知道旅行者号更多信息,请阅读BBC文章《旅行者号:人类最伟大的太空任务》。英文链接)

如一辆汽车大小的两艘旅行者号航天器在1977年发射升空,现正从远离太阳系的星际空间向地球发回探测数据。

这两个已经“年逾不惑”的太空探测器揭示了太阳圈和星际介质之间的边界的真面貌,这为我们了解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地球上生命何以能够存在提供了新的线索。实际上,我们太阳系的边缘并不是一个清晰的边界,而是搅动着旋转的磁场、碰撞的恒星风暴、高能粒子风暴和旋转辐射的活跃混沌带。

太阳圈气泡的大小和形状会随着太阳风输出的变化而改变,也会随着太阳系穿越星际介质的不同区域而改变。当太阳风上升或下降时,也会改变太阳圈气泡所受到的外在压力。

2014年,太阳的活动激增,生成了一场席卷行星际空间的太阳风暴。风暴以每秒800公里的速度首先冲击水星和金星。两天之后,穿越1亿5千万公里,太阳风暴包围了地球,但很幸运的是,我们地球的磁场能够阻挡太阳风,保护地球生命免受太阳风的强大辐射破坏。

一天后,这波强大的太阳风暴从火星呼啸而过,穿过小行星带,朝着遥远的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而去。两个多月后,又扑向海王星,海王星的轨道距离太阳近45亿公里。

经过6个多月的时间,这股太阳风暴终于到达了距离太阳130多亿公里,被称为“终端激波”的空间。在这里,推动太阳风的太阳磁场已变得很微弱,以至于星际介质的压力与太阳风相互作用,使得风暴速度减缓。

到达终端激波带的太阳风暴速度减慢到不及之前的一半,犹如大西洋飓风减弱为热带风暴。2015年底,这场太阳风暴追上了体积如一辆小型汽车、形状不规则的旅行者2号。旅行者2号中由缓慢衰变的钚电池驱动、“高龄”四旬的感应器勘测到了这场太阳风暴,发现太阳风等离子体量暴增。

然后探测器将数据传回地球,即使是以光速传输,也要花18个小时才能到达地球。天文学家之所以能收到旅行者号的信息,多亏了巨大的70米高的碟形卫星阵列和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在旅行者号1977年离开地球时是还是无法想象的,更不用说发明了。

太阳不断向外抛射称为太阳风的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会因太阳活动的强弱而加剧或放缓。

这场太阳风暴与旅行者2号相遇时,这个太空探测器还在我们的太阳系中。一年多后,太阳风暴最后的垂死余风也追上了早在2012年已进入星际空间的旅行者1号。

这两个太空探测器穿越太阳系走的是不同路线,一个位于太阳系黄道平面上方30度的方向,另一个则位于黄道下方30度。2014年爆发的这场太阳风暴在不同的时间及不同的区域与两个旅行者号前后相遇,这为研究太阳风层顶(heliopause,也翻译为日球层顶,即太阳风遭遇星际介质而停滞的边界)的性质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旅行者号传回的数据显示,这个称为太阳风层顶的湍流边界有几百万公里厚,覆盖着表面积达数十亿平方公里的太阳圈(日球层)。

太阳圈(日球层)也大得出乎意料,这表明银河系这部分的星际介质密度比人们想象的要低。太阳在银河系的星际空间中运行时会切割出一条路径,就像一艘船在水中航行留下一个“弓形波浪”一样,在它后面也形成一个尾迹,可能带有一个或多个类似于彗星形状的尾巴。两艘旅行者号都是从太阳圈气泡的“鼻子”处起飞,因此没有提供任何太阳圈尾巴的数据。

普洛沃尼科娃说,“根据旅行者号的数据估计,太阳风层顶大约有一个天文单位厚。但这不是太阳圈真的表面。这是一个有着复杂活动的区域。我们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一个天文单位代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为9300万英里。

在这个太阳系和星际空间之间的边界区域,不仅有太阳风和星际风(interstellar wind,来自星际空间的粒子流)相互冲撞拉扯产生的湍流,而且太阳风和星际介质的粒子似乎还会交换电荷和动量。结果,部分星际介质会转化为太阳风,从而能增加太阳圈气泡向外的推力。

虽然一场太阳风暴可以提供有趣的数据,但令人吃惊的是,太阳风暴似乎对太阳圈气泡的总体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却很小。看来,圈外发生的事情比圈内发生的事情对太阳圈的影响要重要得多。太阳风随时间的增强减弱都不会对太阳圈气泡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如果太阳圈气泡进入银河系某区域,则所遇的星际风密度的大小会影响太阳圈增大或是缩小。

但是有关包围和保护着我们太阳系的太阳圈气泡,至今仍然有很多问题还未得到解答,例如这个由太阳风形成的气泡是宇宙中特别之现象还是一种模式。

当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星际介质中运行时,包裹太阳系的太阳圈气泡会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普洛沃尼科娃说,增加对太阳圈的了解,就会增加对人类在宇宙中是否为孤独的智慧生命这一问题的认识。她说,“对自己所在星系所做的研究将告诉我们,其他恒星系统中生命发展会需要什么条件。”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太阳风阻挡星际介质进入太阳系,也阻止了来自太空深处威胁地球生命的辐射和致命的高能粒子(如宇宙射线)的撞击。宇宙射线是来自太空,接近光速的带电高能次原子粒子。当发生恒星爆炸、星系坍缩成黑洞以及其他灾难性的宇宙事件时,就会产生宇宙射线。在我们太阳系之外的星际空间充满了不断喷射的高速次原子粒子,对一个缺乏保护的星球,其威力將造成致命的辐射破坏。

普林斯顿大学太阳物理学研究员、也是第一个根据旅行者号收集的星际数据撰写博士论文的科学家杰米·兰金(Jamie Rankin)说,“旅行者号数据明确地告诉我们,其中90%的宇宙辐射被太阳过滤掉了。如果没有太阳风的保护,我不知道我们人类是否还能生存。”

美国太空总署(Nasa)另外三个太空探测器很快将进入星际空间,加入旅行者号的行列,不过其中两个探测器因为已经耗尽了能量,不再传送数据回地球。在太阳圈的巨大边界上,这些微小的点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幸运的是,更广泛的观察可以在离我们地球之家较近的空间进行。

太空总署2008年发射一枚绕地球运行的微型卫星“星际边界探测器”(Ibex),用来绘制太阳圈与星际空间相接的边界图。Ibex探测到从星际边界喷射而来被称为“高能中性原子”的粒子带。

Ibex探测到一条高能中性原子带被星系磁场从太阳圈边缘反射回太阳系。兰金说,“你可以把Ibex测绘想象成某种测量恒星视向速度的‘多普勒雷达’,而旅行者号就像地面气象站。”兰金使用来自旅行者号、Ibex和其他方面的数据来分析较小规模的太阳风暴。她目前正在根据2014年开始的太阳风暴数据撰写一篇论文。已经有证据表明,旅行者1号越过太阳圈边界时,太阳圈正在缩小,但旅行者2号越过边界之时,太阳圈却在扩大。她说,“这是一个相当动态的边界。Ibex的3D图竟捕捉到这一发现,实在了不起,这让我们能够同时追踪到事件发生时旅行者号当场的反应。”

Ibex揭示了太阳圈边界究竟有多活跃。Ibex第一年发现了一条巨大的高能中性原子带蜿蜒穿过太阳圈边界,这个中性原子带会随时间变化,在短短6个月时间一些特征会出现和消失。这条带状区域位于太阳圈层顶的前端,在这里太阳风粒子会被星系磁场反射回太阳系。

旅行者2号飞离太阳系时测量到宇宙射线的暴增。太阳圈气泡挡住了宇宙射线进入太阳系,从而保护了地球的生命。

旅行者2号飞离太阳系时测量到宇宙射线的暴增。太阳圈气泡挡住了宇宙射线进入太阳系,从而保护了地球的生命。但是旅行者号的长征故事还很漫长。虽然两个航天探测器已经离开了太阳圈(日球层),但仍然在太阳的势力范围之中。例如,用肉眼仍能够看到太阳的光,认得出太阳。而且我们太阳的引力也远远超出了太阳圈,能够拉住一个由冰、尘埃和太空碎片组成的非常稀疏而巨大的球体云团。这个云状天体称为奥尔特云。

尽管漂浮在遥远的星际空间,奥尔特云中的物质仍然围绕太阳运行。虽然太阳系一些彗星即来自奥尔特云,但发射探测器到3千亿到 1万5千亿公里的奥尔特云,也实在是太遥远了。

这些极其遥远的天体,自从太阳系形成以来就几乎没有改变过,它们可能掌握着行星如何形成,以及生命为何能够在我们的宇宙中出现等这一切问题的解答之钥。随着每一波新数据的出现,也随之出现新的谜团和问题。

旅行者1号2012年进入了星际空间,离开太阳已100个天文单位,但还要飞300年才能抵达巨大无比的奥尔特云。

普洛沃尼科娃说,可能有一层氢气覆盖了部分或全部的太阳圈,其对太阳圈的作用尚未被破译。此外,太阳圈似乎正在穿越银河系中一个由远古宇宙事件遗留下来的粒子和尘埃组成的星际云团,即天文学所谓的本星际云团。本星际云团对太阳圈边界,以及生活在其中的我们地球生命有何影响,也仍然有待研究。

普洛沃尼科娃说说,本星际云团“可以改变太阳圈的大小和形状。它可能有不同的温度,不同的磁场,不同的电离体和所有这些不同的参数。这令人非常兴奋,因为这是一个未知数很多的领域,而我们对太阳和本星系(即银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

但无论怎样,这两辆体积宛如小汽车、由金属螺栓连接在小型抛物面天线上的旅行者号探测勇士,在我们探索太空的旅程中,将为我们的太阳系充当先锋,率先勇敢闯入一个陌生而未知的太空领域,揭示其秘密。

谢选骏指出:看完上述文字,我的脑袋都晕眩了!就好像被一种晕船晕机的感觉包围了!我不得不就此承认——从科学上说,太阳、地球、人类、文明……都是极为脆弱的,由一系列偶然的因素所促成。从宗教上看,太阳、地球、人类、文明……都是充满灵性的,有一个更高的智慧保护着。科学让人兴奋而紧张,宗教让人沉稳而安详。你就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自己的骨灰抛洒到了“太空”之中,不还是在地球的边缘?就算你到了太阳系的边缘,也还是逃不出太阳碎片的废墟坟场!



【029、科学和艺术美化了盗墓贼】


《网飞Netflix大片《发掘》背后的真人真事:“英国图坦卡蒙”萨顿胡传奇》(BBC 2021年2月9日)报道:

最强壮的士兵使尽全身力气拉着绳索,将沉重的橡木船从河里拉上岸,在晨光穿透冰冷的雾气中,一行人将木船拉到山丘脚下。

山坡上的群众静静的看着木船抵达皇族后代的墓穴,木船移动到准备好的壕沟时,哀悼者将陪葬品放入船体中间,然后在上面用土推起土墩。

船棺就这样深埋在历史长河之中,直到1300年以后的二战之前,被一名叫做巴索尔·布朗(Basil Brown)的人发现。

这个考古发现被称为"英国的图坦卡蒙"(Britain's Tutankhamun),现在成为流媒体平台网飞(Netflix)最新播映的电影《发掘》(The Dig)的中心故事,该影片改编自英国作家普雷斯顿(John Preston)同名小说。

电影《发掘》由英国演员拉尔夫·费因斯(Ralph Fiennes)担纲演出,饰演自学成才的考古爱好者巴索尔·布朗,凯瑞·穆里根(Carey Mulligan)饰演萨福克郡(Suffolk)的萨顿胡(Sutton Hoo)庄园女主人伊迪丝·皮莱蒂(Edith Pretty)。

皮莱蒂一直相信萨顿胡庄园内的土墩具有特别的意义,据信土墩自维京时代就存在,一位造访庄园的客人曾经在土墩附近看到过幽灵出现,当地也流传着埋藏宝藏的传闻轶事。

布朗是当地人,从小在萨福克郡长大,12岁就辍学在农场做工,后来成为保险中介人,同时他也自学成才,会说数种语言,熟悉天文学和考古学。皮莱蒂向当地博物馆请教考古挖掘工作,博物馆推荐布朗给她。

布朗在1938年6月开始挖掘工作,从一些比较小的土墩开始,他发现曾经有盗墓者的痕迹,同时还发现一些可能比维京时代更早的铜制品。

1939年夏天,二战正逼近眼前,挖掘工作进行到最大的土墩,布朗发现了大量铁制品,据信是木船的铆钉。

接下来他找到最大的宝藏,一艘令人惊讶的船棺,超过27米长的船身足够让每侧容纳20名划桨手,木制船板和遗体已经已经腐朽,但船棺在土壤里留下清晰的痕迹:一艘超过1000年的船棺。

巴索尔·布朗的发掘改写了历史书。

其他地方也发掘过船棺葬的船,但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船棺,在这之前,1888年在挪威发现过一艘23.8米长的维京船是当时最大的。

因为其他地方有过类似的发掘,布朗知道船上一定有许多陪葬品,在6月14日他在船的中央位置发现了可能是墓穴的木制小屋结构。

但是布朗的发掘工作进行到这里已经被大英博物馆和剑桥大学风闻,几天后一堆专家学者蜂拥而来,布朗立刻就被迫让出主导地位,被当成挖掘工作的工人,因为布朗连大学学位都没有,这些专家学者不能让一个地方级的业余者指手画脚。

1939年7月萨顿胡的挖掘进展

一个考古团队组织起来,其中一个叫做皮戈特(Peggy Piggott)的考古学家在7月21日,参与现场考古工作的两天之后,就发现了第一件金质物品,然后又发现更多。

很快地,团队发现更多珍贵的宝物,总共有超过250件物品,用“稀世珍宝”还不足以形容,这些珍宝包括了宴会上盛装食物的器皿,饮酒用的角杯,精致的珠宝,古希腊里拉琴,权杖,宝剑,亚洲来的石器,拜占庭帝国的银器,法国来的钱币等。

另外,还有刻画蛇兽纹样交缠造型的一枚金扣,让大英博物馆工作人员简直不敢置信;镶满珠宝的肩部扣带和腰带;带有覆面、装饰华丽的头盔。

历史意义

萨顿胡发现的船棺和上面的宝物在年代上是属于黑暗时期的,罗马人刚刚离开,维京人尚未抵达,这400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历史学家所知甚少,但这一大发掘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线索。

一般认为,在这段期间统治英格兰数个王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相对粗陋和发展落后,几乎可以说是更为原始,但这里发掘出来的珍宝却显示非常华丽精致。

从出土的珍宝可以得知,当时的社会非常重视技术,手艺和艺术,贸易遍及欧洲和更远的地方。

就在欧洲面临纳粹威胁即将陷入二战之际,这个考古发掘让一段消失的文明及其精致的稀世珍宝再度重现在人们的眼前。

萨顿胡的稀世珍宝

27米长的橡木船棺作为盎格鲁-撒克逊统治者的坟墓,距今约1300年前,陪葬品包括战士铸甲,还有死后举办宴会的器具。船上发现的宝物包括战士的铁制头盔,一把宝剑,拜占庭帝国的银器,黄金珠宝,宴会餐具和鲸鱼骨制成的宝盒。考古发掘显示当时人们与斯堪的纳维亚,拜占庭帝国和埃及贸易往来非常密切。考古发掘还改变了历史学家对第七世纪的认识和了解,在那之前,历史学家普遍认为那段时间英格兰分治为数个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发展落后。

布朗的巨大贡献“多年来一直未获肯定”

当作家普雷斯顿发现姑姑皮戈特曾经参与萨顿胡的考古发掘工作时,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调查,立刻发现这个适合小说家的故事题材。

他根据这个故事而写的小说《发掘》在2007年出版并获得好评。

电影制片人伍德(Ellie Wood)表示,2006年在小说尚未出版之前,她看过手稿之后就决定要将小说改编拍成电影。

伍德对BBC说,“随着船只被发掘出土,周遭人物的生命故事也展现在读者眼前,这是整个作品最具张力和原创性的地方。我能够感受到故事里人物的深刻感情,虽然他们因为英国人的含蓄和社会阶级结构而无法表达出来。”

改编剧本作家布菲尼(Moira Buffini)对BBC表示,“这本书深刻的触动了我,看完书后整个感觉非常强烈,我认为它表达出万物的脆弱一面,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我在写剧本的时候,我感觉故事人物往土里挖掘就好像在探索我们的内心一样。”

伍德表示,虽然小说出版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但是她想要改编拍成电影的决心一直没变。“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布朗的故事,因为社会阶级和学术圈的傲慢态度,他的巨大贡献多年来一直未获肯定,我觉得一定要让更多人了解到他的贡献。”

萨顿胡出土的珍宝后来在大英博物馆永久陈列,但一直没有提及巴索尔·布朗的名字,直到最近才有所改变。

未解谜题

虽然萨顿胡的考古挖掘工作出土了许多珍宝,但还是有很多未解的问题,有关船棺葬依然有很多无法确定的事情。

是谁被埋葬在这里?最有可能的是东英吉利国王雷德沃尔德(Raedwald),他是当时权倾一时的领导者,约在西元624年左右死亡,他自称是北欧神话主神奥丁的后代,他也是第一个改信基督教的英国国王,同时又小心谨慎的不希望触怒异教的神祗。

那么这艘船本来是做什么用的?是一艘战船还是国事用船,没有人能确定。

电影《发掘》没有豪华场景但却震慑人心,两位主要演员费因斯和穆里根表现尤其精彩。在最近一次记者会回答问题时费因斯表示,他第一次读剧本是在飞机上,“读完后我热泪盈眶,我说不出来为什么,但故事里的人物挖掘这个和整个国家有关的精神打动了我。”

故事发生在二战灾难爆发前夕,这与目前的全球现状也似乎遥遥呼应,这是改编电影当时无法事先预见的。

布菲尼说,“我的确在想,是否我们意识到生命的终结,在整个巨大的结构中我们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但是有个想法让我们依然抱着希望,那就是生命一直在延续,我给巴索尔一句台词,‘从人类在洞穴墙上留下第一个手印开始,我们都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电影《发掘》1月29日在Netflix流媒体平台上首映。

谢选骏指出:科学和艺术美化了盗墓贼——科学先把盗墓贼美化成为“考古学家”,而后艺术又趁热售卖,把盗墓贼美化成为英雄人物。但是偷盗就是就是偷盗——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可以造就英雄和科学,不就是上述影片所宣扬的吗。因为若非如此,大英博物馆这个贼窝,就无法存在下去了。

《「曾埋8萬屍體」的公園草皮下陷成超深巨坑 居民:不敢看》(2021-02-09 聯合新聞網)报道:

英國利物浦「格蘭特花園」的一處草皮突然塌陷,出現一個又大又深的坑洞。一座公園底下竟藏有8萬具的屍體!位於英國利物浦的「格蘭特花園」(Grant Gardens)的一處草皮突然塌陷,出現一個又大又深的坑洞。而當地居民雪莉(Shirley Hand)不但目睹全程,更坦言「只要想到這裡多年前是一座公墓,埋葬高達8萬具遺體」,就使她不敢往下看。

據《利物浦回聲報》報導指出,格蘭特花園19世紀時是英國利物浦的大公墓,估計埋葬達8萬具遺體,直到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才被改建成公園,並於1914年開放。雖然目前墓地裡的墓碑及相關紀念性建築物都已被拆除,但地底下的墓穴以填充方式處理,結構至今完好無損。

對此,該市議會發言人表示,該墓穴可能先前並沒有被正確填滿,再加上最近天氣太過潮濕,才會發生塌陷的問題,並解釋目前相關單位已經到場勘查,已計畫將塌陷的坑洞先填補起來,並且重新建造一座土堆,以防之後再度塌陷。

谢选骏指出:为什么英国人不看这个墓葬?因为那里无利可图。如有金银财宝,别说八万遗骸,就是八十万死尸,英国人也不会嫌弃的——而且多多益善,就像他们为了贩卖鸦片不惜发动战争一样。

《英国伦敦墓地紧缺,导致有人掘墓以占有埋葬空地》(2018-10-02 综合新闻)报道:

在伦敦北部私人热刺公园墓地,发现了一些人类遗骸,包括一些头骨、肩胛骨和腿骨。人们担心,在全国范围内的墓地短缺的情况下,坟墓正在被挖掘和再利用。热刺公园墓地行动组的成员发现了更多的骨头,他们的亲属被埋在那里。警方已经展开调查。

该墓地的所有者是一家位于伦敦的公司,该公司在伦敦经营着两个私人墓地,每个地块的收费高达4100英镑。热刺公园是英国最大的土族土葬地之一,部分土地被用作伊斯兰墓地。虽然现在英国已经有五分之四的人被火葬,但在土耳其和穆斯林社区,由于宗教和传统原因,对埋葬的要求仍然很高。多年来,人们对墓地管理的担忧一直在发酵。

大卫约翰逊是一名医疗工程师,他的五名家庭成员被埋在三个相邻的地块里。他声称,他在2005年发现,在两个地块上竖起了两个精心制作的大理石结构,以纪念两个完全和这里没有关系的人,这些人似乎都被埋在了那里。他说,他还没能找到关于他的亲人的遗体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对他们做了什么?我们认为他们被抛弃到无人的地方。我把这件事告知我的家人后大家都感到非常生气。另外一位女士的父母、兄弟、两个叔叔和堂弟被埋在墓地里。她说:“我们担心,就像一些坟墓消失了一样,我们的亲人坟墓也会消失。”我们希望能够保护这个地方,这样我们的家庭就安全了。

1857年的埋葬法规定,如果没有政府或英格兰国教会的许可,将被埋葬的人类遗骸移走将是违法的。

伦敦警察厅表示,作为调查的一部分,一名男子接受了谨慎的采访。调查始于今年5月,当时第一批骨头被发现。该公司表示,他们在8月29日发现了更多的骨头,并在9月14日发现了一具被拆除的人的部分骨骼。

之前的政府评论已经表明,英国的墓地可能会在10到15年内耗尽,正在考虑一项新的措施,那就是将旧有尸体挖出、埋进更深层,然后在上面再埋一副棺材,以节约墓地。这种做法还有待批准。伦敦警察厅称,5月和6月在热刺公园公墓发现的骨头,经过了鉴定,并被确认为人类。该公司却表示:警方已经证实,在热刺公园公墓有限公司拥有和管理的土地上发现的骨头是动物的。该公司还拒绝就人们的的担忧置评。许多被发现的骨头都在一个裂缝旁边,旁边是一个混凝土围栏,与墓地的伊斯兰部分接壤,那里仍然有足够的空间。其中包括由一名法医病理学家鉴定为人类股骨、胫骨、几根肋骨、肩胛骨、下颌骨和头骨部分的骨骼。墓地里的几块纪念石被打破了,墓地的状况和管理造成了痛苦和恐慌,人们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呼吁尽快解决相关问题。

谢选骏指出:警方调查往往是为了掩盖事实。这次也不例外,关键在于是否有利可图。如果公正执法有利可图,那就公正执法;如果徇私舞弊有利可图,那就徇私舞弊——就像马戏团里的猴子一样中规中矩。



【030、科学家不能入党做官】


《太突然 科学家王焕玉作报告时猝死》(2018-11-18 新京报)报道:

11月2日中午,深秋的北京已略有寒意,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焕玉加了件外套,背着双肩包出门,搭乘所里的车前往北京南站,去参加次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一场研讨会。因过几天还有个会,王焕玉向司机确定好接送时间后,再没说别的话。对于经常要去外地开会的王焕玉来说,这只是一趟寻常的出差。只是谁都不会想到,这趟出差没有回程。研讨会第二天,王焕玉在作报告时突发大面积心梗,“对不起,项目取得的成果没有讲完”,成为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11月5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发布讣告,中国粒子天体物理和空间探测领域杰出专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研究员,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卫星系统副总指挥王焕玉因病于2018年11月4日17时12分在合肥逝世,享年64岁。

“太突然了”、“工作太忙了”。11月10日上午,中科院高能所报告厅追思会上,同事和亲友痛惜刚退休不久的王焕玉就这样匆匆离去,留下了已经规划却未来得及开展的工作,和那份没有讲完的报告。

勤奋成就“零的突破”

1954年12月,王焕玉出生于河北省文安县。在外甥崔东江印象中,王焕玉从小懂事好学。“在村里生产队干活时,总是很早就去,有空时就拿着书看”,他是当年村里唯一一个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

在大学里,王焕玉就读近代物理系。大学时就认识王焕玉的同事张承模,印象最深的是王焕玉的刻苦。“当时学校环境简陋,夏天室内热到简直会让人晕倒,王焕玉会晚上搬凳子到操场,点着蜡烛学习。”在张承模看来,读书用功成绩优秀,是王焕玉得以毕业后进入中科院高能所的原因之一。

在中科院高能所的40年,王焕玉从事高能物理、粒子天体物理和宇宙射线探测研究。2001年到2014年,是王焕玉最忙碌的一段时间,他不仅担任所党委书记,还承担多个工程项目。

2003年起,王焕玉领导探月工程有效载荷X射线谱仪、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有效载荷和地面应用系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硅阵列探测器等项目的研究和研制。此外,2011年HXMT卫星工程立项,王焕玉担任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卫星系统副总指挥兼有效载荷总指挥。

这期间,王焕玉承担的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是严峻的任务。他领导开展的探月工程有效载荷X射线荧光探测是一项开创性科学工作,在中国尚属首次。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制嫦娥一号、嫦娥二号X射线谱仪和嫦娥三号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期间,国外封锁、国内缺乏参考资料,但在重重困难中,自主研制最终成功。中国首颗HXMT卫星“慧眼”亦于2017年成功发射,实现中国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零的突破”。

曾经一年工作364天

在此期间,工作几乎是王焕玉的全部。张承模说,最忙的时候,王焕玉曾经一年365天中364天都在工作,从天亮做到天黑。高能所副研究员曹学蕾回忆,自2002年嫦娥一号X射线谱仪项目预研开始,相关技术几乎完全没基础,王焕玉作为党委书记,白天忙完,晚上才有时间,因此基本每天在食堂吃晚饭后都会去实验室一起调试电路。那段时间,王焕玉几乎天天晚上11点半回家,早上7点前又坐班车到所里上班。

高能所研究员卢方军说,HXMT卫星工程立项后,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硅径迹探测器分系统也立了项,两个项目均因国内基础差等原因而进度落后。彼时,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一开会,高能所就“挨批”,首当其冲的就是在台上做汇报的王焕玉。卢方军称,自己和其他技术人员低头躲着,而王焕玉没处躲也不能躲。但他受了憋屈,回头对着技术人员还是和颜悦色的,丝毫没有表露委屈。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压力下,暗物质卫星高能所项目组职工龚轲亲眼看着,项目历时3年完成后,王焕玉从刚立项时的神采奕奕变成了卫星发射时的白发苍苍。

为什么王焕玉能承受住如此大的压力?张承模认为,这不乏前辈的激励,像他们这一辈的科研工作者,何泽慧、李惕碚院士等为祖国的科研事业长期奉献的老一辈科学家是他们的榜样,王焕玉每次动员会,都会提到他们的责任和担当。此外,张承模感觉王焕玉敢于创新、敢于担当,传承了科技工作者吃苦耐劳的精神。

“没见过他发脾气”

“工作强度高和压力大,有的人会忍不住情绪,但从没有见过王焕玉发脾气。”和王焕玉共事多年的同事和他带过的学生都认为,王焕玉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高能所党委书记潘卫民觉得自己和王焕玉上下级共事9年期间,向他学习到很多东西。彼时2005年潘卫民刚上任副书记岗位,对新任务心有犹疑,王焕玉鼓励他,不要觉得很难,找到规律就好,这也算是新的人生历程。

从这些点滴中,潘卫民感觉,王焕玉性格随和,就像兄长一样,所以大家愿意跟他聊天。王焕玉在听完困惑倾诉后,说出的话也有针对性,感觉是基于自己的经验说出。王焕玉亦关心同事及其家人。他曾多次去ICU病房探视同事病重的母亲,老人去世时,王焕玉也坚持要去参加告别仪式,亲自去送一程。王焕玉不仅在单位从未发脾气,在家人眼中也是公认的好脾气和重情。王焕玉每次回老家,都会找3个姐姐唠家常,有说不完的话,常常聊过零时。有2位姐姐近几年在北京住了几次医院,王焕玉再忙都会去看望,实在走不开,也会打电话叮嘱小辈照顾好。崔东江认为,王焕玉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脾性,不乏因为出身农村和家中管教氛围好的因素。而因为从小环境养成,王焕玉迄今保有简朴的习惯,张承模记忆中王焕玉在所40年来基本都在食堂吃饭,他不挑食。

退而不休的研究员

虽然平常工作繁忙,王焕玉的爱好其实挺广泛的。潘卫民称,王焕玉看书看得很杂,长征、解放战争和近代史等历史书都看,哲学书也看。王焕玉也爱作诗词,常在项目取得成果时有感而发,就高能所研究员刘鹏了解,慧眼项目群中,王焕玉就不时会发一些自写的诗词。王焕玉还爱唱歌,平常所里举办活动时,有时会出外唱KTV,王焕玉喜欢点唱韩红的歌,还有天路、好人一生平安等歌。刘鹏猜测,这或许因为王焕玉早年参与过在高原的工作,他心有藏区情结。除了文学和唱歌,王焕玉有一段时间还跟刘鹏提过,自己买了很多毛笔,准备练毛笔字,又买了很多书准备来看。

2014年,王焕玉退任党委书记,但他停不下来,仍忙着电子学方面的研究、指导学生、作学术报告等,去年底退休后,今年还接受了高能所的返聘。刘鹏说,王焕玉今年才休假了几个月去带孙子,他印象中王焕玉此前从未休假。但即使休假,王焕玉仍在通过语音和刘鹏沟通材料的事情。在同事们看来,王焕玉退休后的生活才刚开始,这次突发心梗去世,走得太突然了。刘鹏称,王焕玉曾在2014年一次所里的运动会上长跑后突发晕倒,但当时未检查出心脏问题,后来每年的体检也未检查出,不过此后王焕玉会随身带速效救心丸,但似乎并没怎么用上。

王焕玉自己或许也未准备好道别。他还有很多工作上的规划要开展,即便退休,他的心思仍放在新型核探测器和电子学技术的研发上,参与的研讨和活动都与之相关。生命的最后两天,他参加的研讨会就涉猎这个内容。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所作的报告是“慧眼”的研制过程和技术攻关情况,生命的最后一句话,他因身体不舒服,道歉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对不起,项目取得的成果没有讲完。”直到最后,他所关注的仍是工作。

谢选骏指出:科学家不能入党做官,否则,就会变成“科学家入党做棺”了——即使没有遇上猝死,也会沦入慢性自杀。因为共产党布置的任务,大多都是反科学、反人类的。入党做官,就是入党准备棺材——所以入党宣誓都要赌咒“粪斗终身”。啊METOO佛。



【031、科学家面对死亡的困惑】


《美国科学家“复活”死亡大脑 或将重新定义死亡》(2019年4月18日)报道:

今天科学杂志《自然》封面发布了耶鲁大学的最新研究:将已经脑死亡4小时的猪大脑成功复活,并维持了6个小时。在论文中,耶鲁将这项系统命名为BrainEx,这是一套体外人工循环系统,将实验溶液循环泵入大脑,使其部分“复活”。这一研究或将重新定义“死亡”,也将冲击科学界的道德伦理。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常能看见医生在手术室抢救病人失败后,宣读“脑死亡”的场景。许多科普作品也让大众了解到“脑死亡”就定义了生命活动的结束。这个观点和理念在科学界也已畅行许久。但是在科学界的权威杂志《自然》在封面随机挑战了“脑死亡”这一概念。

这项研究由耶鲁大学神经科学教授塞斯坦(Nenad Sestan)所领导,而用作实验的猪脑,是取自32个于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一间食物加工厂中被宰的猪头,该批猪只已死去近4小时。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套类似血液透析机、能模仿血液循环功能的“BrainEx”系统,并利用该系统来保存这些猪脑,然后注入特制的血液代替品,经过6小时后发现猪脑仍能吸收葡萄糖和氧气,而且恢复了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甚至自发的神经元突触亦重新活跃起来。

塞斯坦强调,进行实验的猪脑“据医学上的定义,并非活生生的大脑”,而实验的结果有助“我们想出更好的方法去治疗令脑细胞死亡的疾病,如中风或其他大脑障碍症。”塞斯坦又说,这实验还改变过去关于脑死亡的概念,以为一旦停止供血,缺氧的情况便很快导致脑死亡,“脑内细胞死亡发生的时间比以往我们想的要更长,我们证明脑细胞死亡是个逐渐的过程,而且其中一些过程是可以被延迟、保存甚至逆转的。”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死亡是非常简单的事。”华盛顿州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总裁兼首席科学家Christof Koch说。“现在,我们必须质疑什么才是不可逆转的真正死亡。”

谢选骏指出:科学的发展反而使得科学家面对死亡产生了更深的困惑,因为科学家原来就不知道什么是死亡。而关于死亡的定义,其实圣经上讲得很清楚,那就是被上帝遗忘,并把其名字从历史上一笔勾销。



【032、科学家只会事后聪明,政治家只会事前忽悠】


《陨星掠过地球 美国欧洲研究如何防止地球被撞》(BBC 2019年9月6日)报道:

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的专家将在罗马召开会议讨论如何防止陨星撞击地球的问题。但是,一颗埃菲尔铁塔大小的陨星今天(9月6日)掠过地球。如果撞击到地球,能够形成直径5千米的陨坑。与此同时,美欧宇航机构将讨论如何应对陨星撞击地球的风险。

美国宇航局警告,今天,一个体积超过巴黎埃菲尔铁塔的陨星掠过地球。这个陨星如果撞击地球,能够产生直径超过5千米的陨坑,造成巨大破坏。

这个被命名为2019 GT3的陨星体积像一个摩天大楼,直径为 380多米,以每小时49085公里的高速和地球擦肩而过。这么大的陨星飞向地球,就不会被大气层分解,最终会撞击地面,造成巨大灾难。

如此巨大的物体以如此高速击中地球,冲击足能彻底摧毁一座城市。

美国宇航局的近地物体研究中心解释说,虽然这颗陨星在距离地球740万公里处掠过地球,但这个距离被天文专家归入近地物体,可能成为“威胁性靠近(地球)”的物体。

在2019 GT3陨星飞过地球之前3周,另外一颗被起名为“城市杀手”的陨星也掠过地球。按照预测,下一个近地陨星将在2030年6月20日掠过地球。

飞船撞击陨星计划

与此同时,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的专家将在罗马召开会议讨论如何防止陨星撞击地球的问题。大西洋两岸的专家一直在合作努力设计各种方案,其中包括用飞行器撞击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陨星,让它们偏离轨道。

陨星研究专家和航天飞船工程师正在为投标制定方案,希望能够证明这个“雄心勃勃”的技术能为星际防御提供可行的方案。这种技术被称作“陨星冲击格挡评估”。

他们的目标是在地球和火星之间的双小行星系统中的小陨星。从地面发射飞船撞击一颗小陨星,同时另外一艘飞船在附近观察撞击并收集数据。

美国宇航局已经开始为实施"双小行星陨星撞击测试"开始了建造项目,即制造名为“飞镖”的飞船。预计这个飞船能够在2021年夏发射,在2022年9月以每秒6.6公里的速度击中目标。

一颗意大利制造的名为LICIACube的小型卫星伴随“飞镖”飞到撞击点记录情况。

欧洲宇航局也计划发射名为“赫拉”(Hera)的飞船对被撞击陨星的大小和撞击坑的形状进行测量,研究人员用这些数据可以判断上述撞击技术是否能够解决陨星威胁的问题。

不过“赫拉”飞船的最后设计工作还没有完成,欧盟各国负责太空的官员仍然需要在11月对这个计划作出最后的决定。

谢选骏指出:科学家只会事后聪明,而无能预告灾难——他们连公布预测的能力都没有,只有等到陨石过后才来宣布他们的“发现”,更别说什么预防和阻止了。事实证明,养这批人等于在吃麻醉剂。而这批人就利用他们的忽悠能力来谋生,就像政治家们一样。

《议员尝移民拘留所“马桶水”,喝完表示“很不错”)(综合新闻 2019-09-05)报道:

近日,美国有共和党议员前往边境移民拘留所,亲自品尝了那里的“马桶水”,喝完还对着镜头微笑表示:很不错!

据美国《国会山报》4日报道,当天,美国共和党众议员史蒂夫·金(Steve King)在爱荷华州演讲,他谈到了前段时间探访一家移民拘留中心的经历,他说:“有报道说那里的人们被迫喝马桶水,我从马桶那儿喝了水,其实挺不错的。”

他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喝“马桶水”的视频。视频中,他从一个与马桶一体安装的直饮水装置中取水喝。墙上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写着“饮用水”的字样。喝完水后,他还双手叉腰,微笑对着镜头表示:“不错。”

他同时在这条推文中提到了民主党女议员奥卡西奥-科特斯(AOC),称她发布了关于边境的“不实消息”。

今年7月,AOC曾经视察了位于埃尔帕索的一间移民拘留所,称那里存在着“虐待行为”,移民被迫从马桶里取水喝。

在4日的演讲中,金表示所谓的“马桶水”,其实指的是从马桶后面的饮水装置中取的水。他说:“那里的马桶是用坚固的不锈钢制成的,因此它们对于那里的移民来说几乎是坚不可摧的。马桶后面,也就是水箱盖的地方,也是密封的。那里有个喷水装置,按下按钮水就会出来,你就能喝水……这不是喝马桶水,而是从马桶后面的直饮水装置中取水喝。”

AOC本人发推驳斥了金的说法。AOC在推文中所指的“证词”,应该是她7月份在众议院做出的证词。在那份证词中,她列出了在移民拘留中心遇到的妇女的名字。这些妇女告诉她,拘留所的水槽坏了,而她们被告知要从马桶里取水喝。“这些妇女告诉我,她们被关进一个牢房,她们的水槽坏了——我们自己测试了水槽,水槽确实坏了——她们被告知用抽水马桶喝水,我相信了她们。我相信这些女人。”

谢选骏指出:马桶里面的水和马桶外面的水当然不是一回事,但是政治家就是有本事把这两者划上等号——这是他们利用了人类语言的模糊功能,而大展宏图的一个实例。科学家只会事后聪明,政治家只会事前忽悠。上面两个议员里,必有一个是骗子。



【033、科学就是现代神话】


《外星文明?36亿光年外无线电爆发的源头被确认》(南方都市报 2019-06-28)报道:

智利是国际天文学界公认的天文观测绝佳之地。“拍摄”黑洞照片的大功臣“相机”——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LMA)的所在地。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个由澳大利亚科学家领导的科考团队最近在研究FRB时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团队利用位于智利的“双子座南半球射电天文望远镜”追踪到一瞬FRB的源头,该源头位于距离地球36亿光年的另一个银河系。

据报道,这个一瞬爆发的无线电编号为FRB 180924,是于2018年9月被澳大利亚“探路者”射电天文望远镜方阵首次发现的。

这个射电天文望远镜方阵由36个望远镜组成,专门用于搜寻FRB。通过计算光线依次通过36个望远镜的时间差,科学家就可以追溯发出光线的源头。

通过计算光线依次通过36个望远镜的时间差,科学家就可以追溯发出光线的源头。

将用FRB作为宇宙探测的手段

来自澳大利亚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共同体(CSIRO)的科学家凯斯·班尼斯特领导着这个科考团队,他表示,追溯稍纵即逝的FRB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来自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科考队员亚当· 德勒尔说:“根据细微的时间差,10亿分之一秒,我们确定了无线电爆发的源头银河系。”

据悉,科考团队将用“双子座”望远镜进一步分析这次FRB的各项性质及源头距离,还将与W.M. Keck天文台和欧洲南方天文台的“超大望远镜”(VLT)展开合作研究。

欧洲南方天文台的“超大望远镜”(VLT)。

"双子座"的数据绝对证明了这次无线电来自大约40亿光年外的银河系。” 主持“双子座”望远镜项目的智利科学家尼古拉斯· 特约斯说,“既然能确定FRB 180924的源头位置,我们就能知道这个源头到底是什么。”

科学家表示,这次突破性的进展为最终理解FRB从何而来开辟道路。同时,也为发展更为有效的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就像二十年前检测到伽马射线爆发,或者就像近年来探测到引力波,我们身处一个激动人心新时代的前沿,我们将会了解FRB如何发生。”科考队员、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斯图尔特· 瑞德尔说,“最终目标是,我们将用FRB作为宇宙探测手段,如同伽马射线爆发、类星体和超新星一样。”

有人推测快速爆发无线电(FRB)可能是“黑洞”逃逸的无线电波,或者是中子星发出的信号,还有人推测其源头也许是遥远的外星文明。

谢选骏指出:科学就是现代神话——因为现代科学和古代神话都是一种“基于观察的推测”。而且我发现,现代科学的成就并未超出古代神话的范围——例如宇宙旅行、长生不老、即时通讯、再生能源等等。



【034、科学迷信是一种更为危险的迷信】


《97%美国人中枪!不沾锅铁氟龙污染饮用水致癌?》(元气网 潘怀宗 2018年07月26日)报道:

美国最高公卫行政机关--卫生及公共服务部(Health & Human Services, HHS)暨有毒物质与疾病登记处(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 ASTDR)今年6月公布了一份有关全氟烷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毒性概况的草案(Toxicological Profile for Perfluoroalkyls),使得用于不沾锅表面涂层化学物质的毒性问题又再度浮上台面,成为美国媒体健康议题的焦点。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PTFE)商品名为铁氟龙 (Teflon),当然是全氟烷化合物。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耐高温及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所以成为不沾锅和水管内层的理想涂料。其他的全氟烷化合物还有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以及全氟辛烷磺酸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PFOS 具有防油、防水的特性,故亦广泛应用在纺织品、地毯、 鞋材、纸张、影印涂料、消防泡沫、影像材料、航空液压油等制造领域中。PFOA 常用于生产高效能氟聚合物如铁弗龙等之加工助剂。甚至像披萨盒、微波爆玉米花纸袋与速食店汉堡、炸物等各种防油纸袋也都曾发现含有PFOA。

美国2017年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期刊的一篇研究甚至指出,全美市面上将近三分之一的食品包装中都含有PFAS这种成分,因为PFAS的隔绝性超好,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

目前,全球对于PFAS之动物实验均已证实,此类化合物会造成肿瘤,提高实验动物罹患肝癌、胰脏癌、肾脏癌、乳癌及睪丸癌的机率,但人类是否如动物一样会致癌,尚须进一步研究。除癌症之外,其他可能的风险还包括体重增加、血中胆固醇浓度提高、甲状腺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等。怀孕期间,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新生儿体重下降;或者可能会干扰女性荷尔蒙,增加妇女提早进入更年期的风险等等。曾有研究显示,血液中全氟辛酸的含量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呈正相关。另有研究发现,血液中全氟辛酸的含量大于71.9 ng/ml,将会提高42%罹患关节炎的机率。另外,2010年9月,美国西维吉尼亚大学医学院佛利斯比(Stephanie Frisbee)博士发表在《儿科学及青少年医学期刊》(Archives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Medicine )的研究报告也发现,血液中全氟辛酸含量超过全国平均值的儿童和青少年,其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都比较高。

有鉴于此,美国环保署针对饮用水中PFAS(亦即PFOA加上PFOS)的浓度制定了健康公告数值(health advisory levels),不得超过70 ng/L。

2011年4月美国西维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公卫学院的莎拉.诺克斯(Sarah S. Knox)教授发表在《临床内分泌学及代谢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的研究指出,妇女若长期暴露在高浓度含有PFAS的家庭用品下,可能会提早进入更年期。

研究共收集25,957位年龄在18~65岁女性的血液样本,这些人曾饮用过在2005~2006年被杜邦工厂污染过含PFAS的饮用水。研究将受试者血中全氟辛酸浓度分为五组,在浓度最高的前20%的女性较最低的高出40%提早进入更年期的机率。

而依据恩主公医院内科部主任林建宇医师等人依据全美食品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 NHANES)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发现血中低剂量的PFAS浓度与成人肝功能异常、血糖代谢、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有相关,此研究2010 年6月也已发表在《美国肠胃病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研究团队收集分析1999~2000年以及2003~2004年间共2,216名18岁以上成年人的血液样本,测试血清全氟辛酸的浓度与肝脏酵素---血清转胺酶ALT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又称为GPT (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之间的相关性。当肝脏细胞死亡、发炎或受损时,血清转胺酶会自肝细胞释出至血液中,造成肝指数升高,所以可由血中测得此酵素,临床上常是用来评估肝功能之指标。

研究结论指出,血液中全氟辛酸的浓度增加,肝脏发炎指数升高,且容易引发脂肪组织代谢异常,研究还发现,若是受试者过于肥胖,全氟辛酸对其肝功能的危害将更加显著。

根据美国环保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的说法,在不沾锅、防水衣物和防污地毯中的PFAS,已经污染河川并进入人类饮用水系统。估计全美从纽泽西州到加利福尼亚州已有33个州的饮用水沦陷,受到PFAS的污染。

另外,2015年5月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公卫学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路易斯(Ryan C. Lewis)博士发表在《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的研究报告指出,根据2011~2012年全美食品营养调查(NHANES)的结果,共有1,887名受试者,结果发现竟有97%的血液样本检测到PFAS,美国人几乎全部都中枪,受到PFAS污染。

联合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OECD) 及欧盟 (EU) 分别于2002及2006年,将全氟辛烷磺酸、其盐类及全氟辛基磺酰氟 (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 its salts and perfluorooctane sulfonyl fluoride, PFOS) 认定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也就是说除了致癌性外,它们还是一种环境荷尔蒙。2009年5月联合国斯德哥尔摩公约 (Stockholm Convention) 会议,正式将PFOS归类为 Annex B (Restriction)-限制其制造与使 用。

此外,欧盟食品安全局 (EFSA)于2008年7月公布PFAS之每日建议耐受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s, TDI),其中PFOS为 150 ng/kg/d,而PFOA则为 1500 ng/kg/d。

我国食药署过去曾针对民众血液中PFAS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民众血液浓度检验结果并无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之情形。若是食入PFAS,其中PFOA及PFOS在人类血清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8 年及5.4 年,可潜藏在人体内非常久,会缓慢经尿液及胆汁排出体外。PFOA对实验动物具有致癌性,但尚未有研究证实对人体有致癌性,目前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2B类可能致癌物质。据此,全世界有识之士,提出以下建议,帮地球人类存活下去:

1. 只购买不含PFAS的产品,例如一般布料的外套、不锈钢锅等,为地球环保尽一份心力。

2. 美国纽泽西州建议下修饮用水标准,由现在的70 ng/L (=0.00007ppm)调降到13~14 ng/L,逼迫水公司必须外加去除PFAS这种毒性物质的过滤装置。根据台北自来水事业处提供的资料,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目前并未对PFAS订定管制标准,而台北自来水事业处2017年检测北部自来水中PFOA极限值为6.37ppt(=6.37 ng/L),结果为未检出。

3. 为考量国人食安事件,避免厂商违法添加有害化学物质于食品或饲料,依据我国环保署2009年「毒性化学物质管理法」,将PFOS列管为第一/二类毒性化学物质(见注解),并于2018年3月新增列PFOA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注)。PFOS及PFOA的管制浓度均为0.01%,等于100ppm(也就是1*108 ng/L),这数值蛮高的。

4. 美国纽约州禁止厂商使用含PFAS的灭火泡沫,来降低全世界PFAS的使用量,并告上法院,求偿6家生产厂商,赔偿3千9百万美元。台湾相关政府机关则没有任何动作。

5. 美国多州立法机构建议,全面禁止PFAS使用在食品包装的材料上。

6. 在PFAS制造工厂的工人,以及工厂附近住家的居民,显然风险最高,必须加强稽查其环境及饮用水系统,美国杜邦公司已被法院判赔其在维吉尼亚州工厂附近3500居民健康损害金,6亿7千万美元。

7. 美国加州选出的民主党众议员Phil Ting,要求所有含PFAS的产品均需明显标示,给人民知的权利和购买选择的权利,台湾也没有此相关规定。

注:

第一类:不易分解(或因生物蓄积、浓缩、转化),致污染环境或危害人体健康者。

第二类:慢毒性(致肿瘤、生育能力受损、畸胎、遗传因子突变、其他慢性病)。

第三类:急毒性,经暴露将立即危害人体健康或生物生命者。

第四类:疑似毒化物,有污染环境或危害人体健康之虞者。

谢选骏指出:看来,不仅“宗教迷信”是迷信,“科学迷信”也是迷信——而且,在当今并非宗教统治而是科学统治的时代背景之下,科学迷信是一种比宗教迷信更为普遍的迷信,并且因其普遍而变得更加危险,具有更大的社会杀伤力。



【035、科学起源于神话,炎黄都是怪物大力神】


《人兽混种?美科研团队制出人羊混合胚胎》(2018-02-18 东网)报道:

全球各国每年也有数以千百计的市民,因为无法等待器官移植而悄然离世。美国有科研团队近日公布,成功研发出历来首个由人羊混合“嵌合体”(Chimeras),团队正准备向政府申请道德许可,以延长实验及尝试在羊胚胎内培植人类器官。

从动物体内培植人类器官,过往或许只是科幻电影中的虚构桥段。然而,由加州大学及史丹福大学生物学家组成联合研究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会议上公布,成功制造人类细胞含量达一万分之一的人羊混合胚胎。参与计划的学者罗斯(Pablo Ross)与其成员已于去年,成功在实验室环境下,把人类干细胞注入猪只胚胎,培植出人类细胞含量为十万分之一的嵌合体。相比之下,可见今次人羊混合嵌合体无疑是更大突破。

不过,有关实验始终惹起不少道德争议,美国政府一般限制人兽细胞结合的嵌合体,不能存活多于二十八日,而今次实验中的人羊混合样本至今已存活二十三日,故务必向当局申请放宽限制。其中一名研究团队成员表示,为了增加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希望可在实验限期延长至七十日。

过去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器官移植即使成功,受惠者一般也会于某段时间内经历排斥状况,器官通常也会比预计衰竭得快。至于人羊混合细胞,由于嵌合体本身含有受惠者的干细胞,故有望避免排斥。

谢选骏:科学起源于神话,这并非迷信,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上述发展足以说明这一点。人类早期的神话中的神明或怪物大力神,就是人兽混合体的,例如狮身人面像等等。而中国的黄帝炎帝,也都是人兽混合体的神明或怪物大力神。



【036、科学是权力的婢女】


《研究女性性高潮的先驱:玛丽·波拿巴公主其人其事》(

罗兰蒂Analía Llorente BBC记者 2020年8月27日上午10点27分)报道:

有人把玛丽·波拿巴(Marie Bonaparte,1882-1962年)视作女性性学的先驱。但也有人认为,她只不过是一个有钱有势的王室公主。但无论怎样,这位法国拿破仑一世的曾侄孙女、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姑妈都绝不会被历史所遗忘。

贵为公主,玛丽·波拿巴一生的主要兴趣在于研究女性性高潮以及精神分析。用今天的话来说,她是当时的自由新女性。

显赫身世

玛丽·波拿巴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显赫之家,少年孤独、青春期叛逆。她的父亲罗兰·波拿巴是拿破仑之弟吕西安·拿破仑的孙子。母亲叫玛丽·费利克斯·布兰克,是蒙特卡洛赌场的企业家和创始人弗朗索瓦·布兰克(Francois Blanc)之女。

然而,玛丽·波拿巴出生时就险些丧命,母亲在生下她一个月后就因病离开人世。弱小无依的她过着孤独的童年。虽然她和父亲关系很近,但却惧怕祖母。

玛丽·波拿巴是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她对科学、文学和写作都感兴趣。贵为公主并未阻止玛丽·波拿巴探索女性性欲;不仅如此,她也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探索欲。

一天,一位负责照料她的保姆居然发现小玛丽在自慰。玛丽后来在1952年的日记里回忆说,自从被保姆发现后她就不敢再手淫自慰了,因为保姆对她大声惊呼那是罪恶,叫她不能这样,因为会死的。

尼利·汤普森(Nellie Thompson)在一份研究玛丽的论文《玛丽·波拿巴的女性性欲理论:幻想与生物学》(The Theory of Female Sexuality of Marie Bonaparte: Fantasy and Biology)中写道,玛丽称由于害怕保姆的死亡警告,在八、九岁时就不再手淫了。

玛丽年纪轻轻就开始出现叛逆行为,她不愿意接受女性要顺从的观点。玛丽在少女时代开始学习外语,主要是英语与德语,但由于她父亲和祖母禁止她参加考试,进一步引起了她的反抗心理。

在她不到20岁、性觉醒之后,玛丽与父亲(人类学家和地理学家)的助手之一,一名有妇之夫发生了婚外情。这件事后来不但成为了一件丑闻,玛丽还为此受到了羞辱和敲诈勒索。最后,玛丽的父亲把她介绍给比她年长13岁的希腊乔治王子。玛丽同意了这桩婚事,并在1907年与乔治结了婚。婚后,两人生下了尤金妮公主和彼得王子。虽然两人的婚姻历时50年,但其实并不幸福。乔治王子真正迷恋的是自己的叔叔瓦尔德马王子(Prince Valdemar)。玛丽也决定寻找自己的情人,并担心自己是性冷淡。同时,她也把精力投入到研究中并从中得到慰藉。

探索女性性欲

玛丽的动力来源于她对知识本身的渴求,以及对女性性欲和性快感的了解和追求。

1924年,她以A.E. Narjani的笔名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女性性冷淡解剖学原因注解”的文章。美国佐治亚州埃默里大学行为神经内分泌学教授沃伦表示,玛丽对性交时从未有过高潮感到沮丧。

沃伦教授对BBC表示,玛丽不接受只有通过直接刺激阴蒂才能产生性高潮的说法。在玛丽看来,如果女性在插入式性交过程中无法达到性高潮说明是生理构造上的问题。因此,她提出了一个理论:女性的阴蒂与阴道之间的距离越短,在性交时经历性高潮的机会就越大。

为让自己的这一理论成立,玛丽还收集了240多名女性阴蒂与阴道之间距离的测量数据。但沃伦教授表示,玛丽并非是系统性的收集这些女性的数据,而是根据女性寻医看病时所讲的一些轶事见闻而已。

据说,玛丽根据这些女性阴蒂到阴道口的距离把她们划分为三组。

另一名研究玛丽·波拿巴的专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生物科学系博士劳埃德教授对BBC表示,玛丽有一个有趣的假设,她认为女人生来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她们在性交过程中有着如此不同的感受和反应。但劳埃德博士表示,玛丽的理论把一切都归于女性本身的生理构造上,忽视了其他方面:例如心理成熟度或是该名女性生活是否完满、神经质或是性冷淡等。因此,玛丽相信如果女性通过手术矫正的方法挪动阴蒂的位置,让它更靠近阴道。那将有助于女性达到性高潮。

不幸的是,玛丽大错特错了。沃伦教授说,有些女性手术后失去了所有的感觉,手术简直再糟糕不过了。但是,玛丽仍坚信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她甚至自己亲身实验接受手术,毫无结果。不过玛丽并不气馁,她一连做了三次手术。

劳埃德博士解释说,阴蒂周围有许多神经,当你切割阴蒂时不但不会让你增加快感,反而正相反,因为你切断了非常重要的神经。劳埃德补充说,玛丽认为外科手术是让女性在性交中达到高潮的唯一办法。

弗洛伊德的挚友

虽然通过手术获得性高潮的做法落了空,但玛丽并没有放弃。她继续从事性研究工作。1925年,玛丽慕名到维也纳拜见声名鹊起的心理分析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弗洛伊德是当时巴黎医学界人人谈论的人物。

汤普森在其论文中说,玛丽在弗洛伊德那里找到了她迫切需要的东西:一种新父爱。玛丽不但成为了弗洛伊德的病人,而且两人很快就成为了朋友。随着玛丽对精神分析兴趣的迅速增长,她也开始成为弗洛伊德的学生。

瑞士洛桑大学心理学教授阿莫鲁斯(RémyAmouroux)对BBC表示,玛丽是法国最早研究精神分析的女性之一,特别是师从弗洛伊德。

阿莫鲁斯补充道,玛丽与弗洛伊德相识时弗洛伊德已接近70岁,但弗洛伊德喜欢玛丽的陪伴,因为玛丽既不是学术性女性,也不是一名“危险女性”。玛丽是一位能跟弗洛伊德争论的有趣、智慧且富有的女性。

玛丽后来成为巴黎精神分析学界的佼佼者,虽然作为公主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她仍能挤出时间为一些病人问诊看病。后来,当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时还是玛丽救了弗洛伊德一命。玛丽出钱出力帮助弗洛伊德和家人从维也纳逃到伦敦。

弗洛伊德在1938年接受BBC的一次采访时曾表示,由于德国入侵使自己在82岁时不得不离开故乡维也纳来到英格兰。他表示希望生命的最后一程能在自由中度过。

自由女性

沃伦教授表示,随着事业上的成熟,玛丽最终完全推翻了自己之前关于女性性欲的理论。沃伦补充说,玛丽还在1950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女性性行为》的新书,书中她撤回了她所有早期研究的结论。在书中,玛丽阐述说生理结构跟能否达到性高潮毫无关系,一切都是心理因素。

沃伦教授认为尽管玛丽之前有错误,但她对女性性欲和性高潮的研究仍然非常了不起。从这一点上讲,玛丽是一位女性革命先驱者。而劳埃德博士表示,玛丽对女性性欲的知识和理解远远走在她同时代人的前面。

阿莫鲁斯教授则认为玛丽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她人脉广泛,20世纪上半叶的所有知名人物玛丽全都认识,无论是文学、政治以及王室圈子的,没有她不认识的。

阿莫鲁斯教授还表示,玛丽还是女权运动中一位有意思的人物。他认为,尽管玛丽之前认为让女性达到性高潮的途径只有一种,但她同时也是一位思想自由的女性。“她是一个敢于挑战弗洛伊德的复杂女性,”阿莫鲁斯教授说。

谢选骏指出:她当然敢于挑战弗洛伊德,因为她是佛洛依德的保护人。如果她没有这样的背景支持,她又如何从事她那离经叛道的科研活动呢?这并非孤立的事件。据我所周,科学如何没有权力的支持,就很难成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们甚至可以说,科学是权力的婢女,经常不得不卑躬屈膝。



【037、科学下去只能自欺欺人】


《科学界有三个奇特理论已被证实 却让人难以接受》(2020-9-26 探索宇宙说)报道:

在人类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大胆的超前科学猜想,其中有很多已经被证实。比如黑洞,引力波,空间扭曲等,这些已经被证实的科学理论,大部分都能够让人们接受,可是有三个奇特的科学理论,虽然已经被证实,但却让人们难以接受,这是为什么?

第一个让人们难以接受的科学理论就是神秘的叠加态,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量子力学,它是21世纪人类最伟大科学探索研究方向。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分为宏观和微观,我们能够直接看见和观测到的事物都是宏观的,可是在这些宏观事物的背后却是一个个微观世界。

而宏观事物的本质往往都需要去微观世界寻找答案,在宏观世界里很难解释的一些事物,到了微观世界都能够看得非常明白,能够轻松破解。比如温度的升高和降低,我们在宏观世界很难搞清楚变化的本质,可是走进微观世界,我们看到了分子的热运动,这个时候我们才明白了温度变化的本质原来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量子力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也是人类在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只有走进量子力学世界,我们才能够对这个世界有更详细的了解。当科学家发现了量子力学世界之后,试图用宏观世界的各种科学理论去应用到量子力学中,可是最后的结果却让我们大吃一惊,原来微观世界的很多事物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完全颠覆了宏观物理理论。

其中有一个神秘的叠加态就是如此,叠加态,或称叠加状态,是指一个量子系统的几个量子态归一化线性组合后得到的状态。简单的的理解就是在宏观世界中本来不可能同在存在的两个事件在量子世界就有可能同时存在,比如生和死。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在宏观世界中,很多的事物同时只能呈现一种形成,比如生和死,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死亡的状态就不可能出现。再比如左和右,当我们站在左边的时候,同一时刻站在右边的状态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在宏观世界是非常符合科学理论的,是正确的科学观。

可是走进量子力学,我们却看到了不可思议的叠加态,不同状态的两种事物竟然可以同时存在,比如生和死可以同时存在。这个科学理论已经被科学家证实,可是却让人们难以接受。而叠加态的存在也让很多人想到了平行世界,平行宇宙。

所谓的平行世界就是说我们的世界是由无数个相似的世界组成,每一个世界就是一个平行世界,而不同的平行世界中也有一个你,只不过命运会有不同。这个平行世界,你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可是在另一个平行世界的你,有可能是一个富二代,开着豪车,载着美女,过着神仙般的生活。这样的不同,你能接受吗?

第二个让人们难以接受的理论是隧穿效应,这个理论也是量子力学中一个被乘客家证实的神奇现象,相信不少朋友都期望自己有一种可以穿越墙壁的神奇能力,小编记得有一部科幻电影就是描述这样的一种神奇超能力。

当然,我们都知道穿越墙壁这样的事情也只是幻想一下,现实中不可能出现。所以,很多人认为人类可以穿越墙壁的概率为零,那是永远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我们走进微观世界,走进量子力学领域,你可能就不这么认为了。

在量子力学中有一个隧穿效应,它其实就是粒子的一种穿墙能力。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实了粒子是可以穿墙而过的,而宏观事物也是由基本粒子组成,比如人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大量的微观粒子组成。既然粒子可以穿墙而过,那么人体自然也是有一定的概率能够穿墙而过。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小伙伴又要激动了,既然证实了人体穿墙而过的概率不为零,那我就要尝试成功。如果你这么做了,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这是为什么?原因就是人体穿墙而过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虽然这是一个非零的概率事件,但是你要真正实现它,可能需要等毁灭几亿亿次才有希望。当然,我们也不要气馁,即使我们知道了人体穿墙而过的概率不为零,那么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对量子力学的认知不断提升。未来或许能够研究出一种特殊的装备,让我们可以像粒子一样轻松穿越墙壁。

第三个让人们难以接受的理论是光速极限理论,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根据相对论,物体的极限速度是光速,这是因为随着物体速度的不断提升,需要的能量也在不断提升,当有质量的物体无限接近光速的时候,需要的能量也是无限的。

即使是质量基本为零的光子,它的速度也只有光速。那么这个光速极限理论是否正确呢?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比如建造更加强大的粒子加速器,通过加速电子最终也只能将速度提升到99.99999%,不管多么努力,就是无法达到光速。

这些实验数据告诉我们,光速极限理论是正确的。当这个结果出来之后,很多人无法接受,如果物体的速度被限制在光速以内,那人类将永远无法走出银河系,永远无法探索整个宇宙,人类的科技努力还有意义吗?

的确,如果物体的速度被限制在光速以内,那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真的是无能为力。永远只能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空,而且我们还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宇宙在加速膨胀,随着时间的推移,星系会快速远离,我们能够观测到的星系会越来越少,最后什么也看不见。地球彻底成为一个孤独的存在。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感到绝望,那么光速真的无法突破吗?相对论封闭光速的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穿,那就是时空扭曲论。相对论告诉我们,时空是可以扭曲的,光速只能被限制在稳定的时空内,如果时空发生了严重的扭曲,那么光速限制论自然也就被打破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超越光速,探索更加遥远的星空。

谢选骏指出:如此一味科学下去,最后还是只能自欺欺人——这就是相对论的教训。相对论一旦成为绝对论,就比绝对论更加可悲。所以与其相信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还不如相信圣经和耶稣基督的救恩。因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只是假设,不能安身立命。否则的话,一味科学下去,只能自欺欺人。



【038、科学与神话】


2016年11月11日新闻报道指出,中国江西发现新恐龙化石,形态展现死前挣扎:

泥潭通天龙化石在中国赣州被发现。 

它们有羽毛和喙,和驴子体型相似,无法飞翔。它们不是鸟,而是一种和鸟类相近的恐龙。

在周四发布于《科技报告》的一篇学术文章中,科学家们这样形容泥潭通天龙化石(Tongtianlong limosus),它们是最新被发现的恐龙品种,生活在距今1500万年前。

“它们看起来很怪,”苏格兰爱丁堡大学(Edinburgh University)的古生物学者史蒂芬·L·布鲁赛特(Stephen L. Brusatte)表示。布鲁赛特形容泥潭通天龙扁平的鼻子骨骼结构和羽冠“长得像外星人一样”。

泥潭通天龙所属的窃蛋龙类化石最早于一个世纪前被发掘;这次发现的泥潭通天龙化石保存完整,为研究窃蛋龙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

一个画家试图重现泥潭通天龙死前的景象,它双脚陷入泥潭,奋力挣扎。6600万年前的中国赣州地区遍布丛林和泥沼。  

4年前,泥潭通天龙化石在中国江西省赣州地区的一处学校施工工地被发现。“化石是由一个负责爆破的工人发现的,”布鲁赛特说道。“有时候科学发现和无知仅仅是一步之遥。”

化石随后被转交给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古生物研究员吕君昌,他曾在赣州研究另一种窃蛋龙。(那里兴起的建筑工地同时带来了化石考古的春天。)

化石被发现时的姿势十分独特,恐龙头部上抬,前肢伸展开来。科学家们认为它在泥潭中挣扎试图脱身直至死亡。“这是窃蛋龙类化石首次被发现在死前做挣扎状,”吕君昌在邮件中写。

曾与吕君昌有过合作研究项目的布鲁赛特也加入了泥潭通天龙的研究。 

窃蛋龙并非鸟类的直接祖先,但是与后来进化成鸟类的那一支恐龙的确拥有共同的兽脚类恐龙祖先。比如,它们都长有招摇的羽毛,“羽毛就像是它们广告牌,”布鲁赛特表示。

这两类恐龙的共同祖先长有牙齿,但没有喙。窃蛋龙类的喙是“趋同进化”的产物,指不同生物在条件相近的环境中,形成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

泥潭通天龙和其他窃蛋龙类的饮食习性还尚属未知。与迅猛龙不同,“窃蛋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肉食者,”布鲁赛特表示。也许它们还吃植物、坚果、昆虫、小的动物和软体动物,布鲁赛特补充道。或者它们有可能是杂食动物。也许它们像鸟类一样,因为不同种类的窃蛋龙的喙也不同,它们吃的也会有不同。

目前在赣州被发现的六类窃蛋龙都彼此相异,科学家认为这表明了这些恐龙进化之快。

“那时是恐龙的兴盛时期。”布鲁赛特说。

这一论述与一些古生物学者认为恐龙早在灭绝前就已经数量大幅减少的观点相悖。大部分科学家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由于66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

“这些恐龙化石标本的发现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研究窃蛋龙类的系统演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的科学家艾米·巴拉诺夫(Amy Balanoff)表示,她并没有参与这次研究。“关于这些来自中国南部发现的化石标本,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发现说明了恐龙身体形态的多样性。”

然而巴拉诺夫对于布鲁赛特关于恐龙演化速度的观点并不确定,因为科学家并没有对发掘地的地质层年龄进行精确的追溯。“你无法确认那是一百万年前的或是一千万年前的,”她说道。

……

谢选骏指出:古生物学者史蒂芬·L·布鲁赛特(Stephen L. Brusatte)形容泥潭通天龙扁平的鼻子骨骼结构和羽冠“长得像外星人一样”……这是典型的“科学与神话的混杂”,最后导致了“科学神话”的出现。这些神话侵入了电影等骗子领域,结果进一步“反侵入”了科学。所以正如这个布鲁赛特自己承认的:“有时候科学发现和无知仅仅是一步之遥。”



【039、科学——哲学——神学的125题之虚拟】


《Science公布全球最前沿125个科学问题》(2019-01-04 锌科技)报道:

在庆祝Science创刊125周年之际,Science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了解前沿科学研究方向,对你的成长或许有所帮助。

简单归纳统计这125个问题,其中涉及生命科学的问题占46%,关系宇宙和地球的问题占16%,与物质科学相关的问题占14%以上,认知科学问题占9%。其余问题分别涉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政治与经济、能源、环境和人口等。在今后1/4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将致力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其中,前25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问题。

这125个问题如下:

1、宇宙由什么构成?

2、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3、为什么人类基因会如此之少?

4、遗传变异与人类健康的相关程度如何?

5、物理定律能否统一?

6、人类寿命到底可以延长多久?

7、是什么控制着器官再生?

8、皮肤细胞如何成为神经细胞?

9、单个体细胞怎样成为整株植物?

10、地球内部如何运行?

11、地球人类在宇宙中是否独一无二?

12、地球生命在何处产生、如何产生?

13、什么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

14、什么基因的改变造就了独特的人类?

15、记忆如何存储和恢复?

16、人类合作行为如何发展?

17、怎样从海量生物数据中产生大的可视图片?

18、化学自组织的发展程度如何?

19、什么是传统计算的极限?

20、我们能否有选择地切断某些免疫反应?

21、量子不确定性和非局部性背后是否有更深刻的原理?

22、能否研制出有效的HIV疫苗?

23、温室效应会使地球温度达到多高?

24、什么时间用什么能源可以替代石油?

25、地球到底能负担多少人口?

26、宇宙是否唯一?

27、是什么驱动宇宙膨胀?

28、第一颗恒星与星系何时产生、怎样产生?

29、超高能宇宙射线来自何处?

30、是什么给类星体提供动力?

31、黑洞的本质是什么?

32、正物质为何多于反物质?

33、质子会衰变吗?

34、重力的本质是什么?

35、时间为何不同于其他维度?

36、是否存在比夸克更小的基本粒子?

37、中微子是其自己的反粒子吗?

38、是否有解释所有相关电子系统的统一理论?

39、人类能够制造最强的激光吗?

40、能否制造完美的光学透镜?

41、是否可能制造出室温下的磁性半导体?

42、什么是高温超导性之后的成对机制?

43、能否发展关于湍流动力学和颗粒材料运动学的综合理论?

44、是否存在稳定的高原子量元素?

45、固体中是否有超流动性?如果有,如何解释?

46、水的结构如何?

47、玻璃态物质的本质是什么?

48、是否存在合理化学合成的极限?

49、光电电池的最终效率如何?

50、核聚变将最终成为未来的能源吗?

51、驱动太阳磁周期的原因是什么?

52、行星怎样形成?

53、是什么引发了冰期?

54、使地球磁场逆转的原因是什么?

55、是否存在有助于预报的地震先兆?

56、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上现在和过去是否存在生命?

57、自然界中手性原则的起源是什么?

58、能否预测蛋白质折叠?

59、人体中的蛋白质有多少存在方式?

60、蛋白质如何发现其作用对象?

61、细胞死亡有多少种形式?

62、是什么保持了细胞内的通行顺畅?

63、为什么细胞的成分可以独立于DNA而自行复制?

64、基因组中功能不同于RNA的角色是什么?

65、基因组中端粒和丝粒的作用是什么?

66、为什么一些基因组很大,另一些又相当紧凑?

67、基因组中的“垃圾”(“junk”)有何作用?

68、新技术能使DNA测序的成本降低多少?

69、器官和整个有机体如何了解停止生长的时间?

70、除了继承突变,基因组如何改变?

71、在胚胎期,不对称现象是如何确定的?

72、翼、鳍和面孔如何发育进化?

73、是什么引发了青春期?

74、干细胞是否位于所有肿瘤的中心?

75、肿瘤更容易通过免疫进行控制吗?

76、肿瘤的控制比治愈是否更容易?

77、炎症是所有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吗?

78、疯牛病会怎样发展?

79、脊椎动物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先天免疫系统来抵抗传染病?

80、对抗原而言,免疫记忆需要延长暴露吗?

81、为什么孕妇的免疫系统不拒绝其胎儿?

82、什么与有机体的生物钟同步?

83、迁徙生物怎样发现其迁移路线?

84、为什么要睡眠?

85、人类为什么会做梦

86、语言学习为什么存在临界期?

87、信息素影响人类行为吗?

88、一般麻醉剂如何发挥作用?

89、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是什么?

90、引发孤独症的原因是什么?

91、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生命能够延续多久?

92、致瘾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93、大脑如何建立道德观念?

94、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的极限是什么?

95、有多少个性源于遗传?

96、性别倾向的生物学根源是什么?

97、生命树是生命之间系统关系最好的表达方式吗?

98、地球上有多少物种?

99、什么是物种?

100、横向转移为什么会发生在众多的物种中以及如何发生?

101、谁是世界的共同祖先?

102、植物的花朵如何进化?

103、植物怎样制造细胞壁?

104、如何控制植物生长?

105、为什么所有的植物不能免疫一切疾病?

106、外界压力环境下,植物的变异基础是什么?

107、是什么引起物质消失?

108、能否避免物种消亡?

109、一些恐龙为什么如此庞大?

110、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如何?

111、至今共有多少人种,他们之间有何关联?

112、是什么提升了现代人类的行为?

113、什么是人类文化的根源?

114、语言和音乐演化的根源是什么?

115、什么是人种,人种如何进化?

116、为什么一些国家向前发展,而有些国家的发展停滞?

117、政府高额赤字对国家利益和经济增长速度有什么影响?

118、政治与经济自由密切相关吗?

119、为什么改变撒哈拉地区贫困状态的努力几乎全部失败?

120、有没有简单的方法确定椭圆曲线是否存在无穷多解?

121、霍奇闭链是代数闭链的和吗?

122、数学家将会最终给出Navier-Stokes方程的解吗?

123、庞加莱实验能否确定4维空间的球?

124、黎曼zeta函数的零解都有a+bi形式吗?

125、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研究是否会停止在量子Yang-Mills理论上?

(注:最后6个数学问题选自Clay数学研究所提出的新千年问题)

谢选骏指出:愚蠢而僭妄的《科学》(Science)杂志,你们提出的不是什么“全球最前沿125个科学问题”,而是哲学问题,甚至是神学问题。这些问题,凭着人自己是无法解答的!这些“科学——哲学——神学的125题”之提出,无非是为了运动“挑战”、“吊胃口”的方式,增进你们杂志的销量吧。否则的话,请你们说说,“在庆祝Science创刊125周年之际,Science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这是一个巧合吗。不过按照我的思想主权论,你们的问题其实也十分易解——那就是“你想怎样就是怎样”。



【040、科学真理及其谬论】


谢选骏指出:真正的“科学”应该接近“不可知论”,如果有了“科学的结论”,那就接近“科学的末日”了。话说“地球生物有一万亿种,人类仅知十万分之一”,这句话就违背了不可知论,因此也就接近了科学的末日。既然你们只知道“十万分之一”,你们怎么得出的“一万亿种”呢?

“研究发现,地球上总共约有一万亿种生物,而人类目前已知的仅占总数的十万分之一。”(凤凰网 2016年5月5日)——这个话,着实费解!不愧为这家来历不明的香港媒体所转载的,哪怕它声称是来源于《自然世界新闻》所宣告的科学真理。

科学真理表示,如果算上细菌和古生菌,地球生物的总数就会达到一万亿种左右,远远超出此前的估值;而人类知道的仅占总数的十万分之一,另有99.999%的生物对人类来说是完全未知的。有关研究论文已经在《美国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作者之一、印第安纳大学副教授杰伊·T·列侬说:“直到最近,我们无法真正估计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数目。”在本次研究中,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人员汇总了来自政府、研究机构、以及民间的数据,广泛涉及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除了南极洲之外,本次研究涵盖了全世界海陆各地大约3.5万个地区,收集到微生物及非微生物逾560万种。

研究人员还发现,比例法则(Scaling Law)既能准确地预测动物和植物物种的数量,同样也适用于微生物,给本次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帮助。论文作者之一、印第安纳大学生物学博士后肯尼斯·J·洛西表示,在此之前,学者们一直不确定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的数量能不能对上比例;而本次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简单明了,而且高度相关。以此为依据,科学家估计,地球上共有大约1万亿种生物。学者同时表示,找出、确认地球上的每一种微生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截至目前,地球微生物项目(EMP)也只找到了大约1000万种微生物。这就是科学的“未卜先知”?

还有报道指出“车祸失明21年 摔倒开刀竟重见光明”说,弗罗里达州的妇女玛丽·佛朗科(Mary Ann Franco)1995年碰上车祸,虽然幸存但却从此成为法定盲人。佛朗科在这场严重车祸中,身体多处受伤,包括脊椎。之后几天,她的视力逐渐减退,直到完全看不到。

21年后另一宗意外,造成她称为“上帝作为”的奇事。佛朗科在家摔倒,伤及脊椎,必需接受开刀,以减轻她颈部和手臂的疼痛。4月6日当她手术后醒来时,奇迹发生。佛朗科对着一名护士说:“女士,穿紫衣服的女士,请给我一点止痛药。”佛朗科的侄女问她:“玛丽,妳刚才说了什么?”佛朗科这时才明白,她突然可以看见了。她望向窗外,看见树和房子。

为她动刀的神经外科医生艾佛夏(John Afshar)表示,他从未碰过这种事,“佛朗科恢复视力,真的是奇迹,我无法用科学解释”。但是医生还是有个理论:佛朗科21年前发生车祸时,可能有一根血管扭结,限制血液流向大脑控制视力的部分,导致她失明。医生后来开刀,在无意间化解血管的扭结恢复血流,也使她恢复视力。

更妙的是佛朗科车祸前是色盲,现在她可分辨颜色。她指着医生说:“你的衣服是蓝色和棕色,领带是棕色”,接着开玩笑说:“你真帅。”佛朗科的女儿最近从密西根飞到佛州探望母亲,佛朗科似乎无法停止谈论女儿的长相,她希望今年暑假能见到女儿一家人。

这就是科学的“事后聪明”。未卜先知和事后聪明,似乎和人们对于科学的成见相反,但事实上,未卜先知和事后聪明这才是科学的性格——事后聪明是过程,未卜先知是宣传。而在谢选骏看来,上述的科学其实是伪科学——真正的“科学”应该接近“不可知论”,如果预先有了“科学的结论”,那就接近“科学的末日”了。



【041、科学只能改善无法拯救人类命运】


《险!一颗小行星擦过地球,科学家只提前1天发现》(观网 2019-07-31)报道:

25日早晨,当许多中国人早上到达公司,准备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一颗“可以摧毁一座城市”的小行星,刚与地球“擦肩而过”,并且它的名字还叫做“2019 OK”。

据美国权威天文杂志《天文学》7月25日报道,格林威治时间(GMT)7月25日凌晨1点22分(北京时间9点22分),一颗直径在57-130米的小行星,以每小时88500千米的速度,与地球近距离擦过。

由于该小行星的来地球的轨道靠近太阳,影响天文望远镜的观测,因此科学家们仅在小行星来到地球前1天才发现它。

《天文学》杂志称,这颗叫做“2019 OK”的小行星,离地球最近的距离仅为72500公里,这已经几乎可以算作“擦肩而过”。相较之下,地球离月球的平均距离为384403千米左右。因此,本次小行星距离地球的距离,仅为地月平均距离的五分之一左右。

而在大小方面,《纽邮》7月29日报道称,这颗直径在57-130米的小行星,可能是近10年经过地球的小行星之中,最大的一颗。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26日则援引一名天文学教授阿兰·达菲的观点称,如果这颗小行星不慎掉落到了地球上,那么它爆炸产生的能量,是广岛原子弹威力的30倍,可以“摧毁一座城市”。

《天文学》杂志报道称,2013年时,有一颗直径为20米的陨石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它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碎片,形成了所谓“陨石雨”。在坠落区域,许多建筑的窗户玻璃破裂,俄罗斯方面表示,事件造成1600多人受伤,约10亿卢布(约合人民币1.08亿元)的经济损失。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天文学教授迈克尔·布朗则表示:“它(小行星)离地球惊人地近,这是一件很大的事。”

但《天文学》杂志报道称,在小行星即将来到地球的前一天,一座位于巴西的观测站才观测到了这颗小行星。《天文学》指出,通常来说,世界各地的观测平台都会在小行星距离地球很远的时候,就发出轨迹预测。

如果这颗小行星有撞击地球的可能,这些观测平台还会提前预警,帮助躲避小行星撞击可能带来的灾难。

但这一次,这颗小行星来到地球附近的线路,要经过太阳,因此影响了观测。《天文学》杂志类比称,这就像棒球运动员无法看到太阳光处来的球一样,望远镜在观测太阳附近的天体时,也会受到影响。

对于未来可能会撞上地球的小行星,科学家说他们已经找到了办法。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29日报道,在今年4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举办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NASA的行星科学专家洛里·格拉泽表示:“如果有小行星要经过地球轨道,我们只需要稍微改变一下它的速度,让它变快或变慢一点,就能避免碰撞。”

网民哀嚎:被各种尺寸的陨石和小行星撞击只是时间概率问题。人类之所以能够获得数百万年的进化时间并最终产生文明,一个原因是最近几百万年没有遭到公里级小行星的撞击,这是非常幸运的事情。近地小行星是可以被提早发现的,AI技术对星际照片的筛选和识别应该能进一步大大提高这种能力。如果有足够的预警时间和明确的轨道预期,必要时用载有核弹头的飞船迎击,这个是做得到的。美国在最近这些年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准备工作,最典型的一次是2005年Deep Impact号探测器成功撞击彗星——如果必要的话,这样的探测器携带一个核弹头,将公里级的小行星击毁或使其改变轨道(解除对地球的威胁),这是完全可能的。

谢选骏指出:“提前1天发现”说明了人类命运猝不及防的险恶处境!而“完全可能改变轨道”只是一种科学信仰。总的来说,实际上的科学呢,最多只能改善人类的处境,而无法拯救人类的命运的。科学只能改善无法拯救,所以拯救的任务只能交给信仰,连科学信徒也不过如此。科学社会主义,不也是一种信仰吗?而且是一种流弊无穷的信仰。



【042、德国人比英国人更诚实】


网文《莱布尼茨》报道: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德语: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意志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获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本人是律师,经常往返于各大城镇;他许多的公式都是在颠簸的马车上完成的,他也自称具有男爵的贵族身份。

莱布尼茨在数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上,他和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而且他所使用的微积分的数学符号被更广泛的使用,莱布尼茨所发明的符号被普遍认为更综合,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莱布尼茨还对二进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哲学上,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最为著名;他认为,“我们的宇宙,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好的一个”。他和笛卡尔、巴鲁赫·斯宾诺莎被认为是十七世纪三位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哲学方面的工作在预见了现代逻辑学和分析哲学诞生的同时,也显然深受经院哲学传统的影响,更多地应用第一性原理或先验定义,而不是实验证据来推导以得到结论。

莱布尼茨对物理学和技术的发展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提出了一些后来涉及广泛——包括生物学、医学、地质学、概率论、心理学、语言学和信息科学——的概念。莱布尼茨在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神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诸多方向都留下了著作。

莱布尼茨对如此繁多的学科方向的贡献,分散在各种学术期刊、成千上万封信件和未发表的手稿中,其中约四成为拉丁文、约三成为法文、约一成五为德文。截至2010年,莱布尼茨的所有作品还没有收集完全。2007年,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图书馆暨下萨克森州州立图书馆的莱布尼茨手稿藏品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世界记忆项目。

由于莱布尼茨曾在汉诺威生活和工作了近四十年,并且在汉诺威去世,为了纪念他和他的学术成就,2006年7月1日,也就是莱布尼茨360周年诞辰之际,汉诺威大学正式改名为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

生平

1646年7月1日,莱布尼茨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莱比锡,父亲是弗里德里希·莱布尼茨,母亲是卡塔里娜·施穆克(Catharina Schmuck),祖父3代人均曾在萨克森政府供职。长大后,莱布尼茨名字的拼法才改成“Leibniz”,但是一般人习惯写成“Leibnitz”。晚年时期,他的签名通常写成“von Leibniz”,以示贵族身份。莱布尼茨死后,他的作品才公诸于世,作者名称通常是“Freiherr [Baron] G. W. von Leibniz”,但没有人确定他是否确实有男爵的贵族头衔。

莱布尼茨的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伦理学教授,在莱布尼茨6岁时去世,留下了一个私人的图书馆。12岁时自学拉丁文,并着手学习希腊文。14岁时进入莱比锡大学念书,20岁时完成学业,专攻法律和一般大学课程。1666年他出版第一部有关于哲学方面的书籍,书名为《论组合术》(de arte combinatoria)。

1666年,莱布尼茨于Altdorf拿到博士学位后,拒绝了教职的聘任,并经由当时政治家Boineburg男爵的介绍,任职服务于美茵茨选帝侯大主教Johann Philipp von Schenborn的高等法庭。

1671年,莱布尼茨发表了两篇论文《抽象运动的理论》(Theoria motus abstracti)及《新物理学假说》(Hypothesis physica nova),分别题献给巴黎的科学院和伦敦的皇家学会,在当时欧洲学术界增加了知名度。

1672年,莱布尼茨被Johann Philipp派至巴黎,以动摇路易十四对入侵荷兰及其它西欧日尔曼邻国的兴趣,并转投注精力于埃及。这项政治计画并没有成功,但莱布尼茨却进入了巴黎的知识圈,结识了马勒伯朗士和数学家惠更斯等人。这一时期的莱布尼茨特别研究数学,而发明了微积分。

1672及1673年,Boineburg和Johann Philipp却相继过世,迫使莱布尼茨最后于1676年离开巴黎而转任职服务于汉诺威的Johann Friedrich公爵。于上任时,顺道于海牙拜访斯宾诺莎,与其数天一同讨论哲学。之后莱布尼茨就到汉诺威管理图书馆,并担任公爵法律顾问。

1680至1685年间,莱布尼茨担任哈茨山银矿矿采工程师。在这期间,莱布尼茨致力于风车设计,以抽取矿坑中的地下水。然而受限于技术问题和矿工传统观念的阻力,计画没有成功。

1685年起,再受继任的公爵Ernst August所托,转而开始做其Braunschweig-Lüneburg贵族族谱研究。这项计画一直到莱布尼茨去世前都没有完成。

1686年完成《形上学论》(Discours de métaphysique)。

1689年为完成Braunschweig-Lüneburg族谱研究,游历于义大利。其时结识耶稣会派遣于中国的传教士,而开始对中国事物有更强烈的兴趣。

1695年,莱布尼茨在期刊上发表《新系统》,使他的关于实体间与心物间之“预定和谐”的哲学理论被广泛认识。

1700年莱布尼茨说服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三世于柏林成立科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1704年完成《人类理智新论》。本文针对洛克的《人类理智论》,用对话的体裁,逐章节提出批评。然因洛克的突然过世,莱布尼茨不愿被落入欺负死者的口实,所以本书在莱布尼茨生前一直都没有出版。

1710年,出于对1705年过世的普鲁士王后Sophie Charlotte的感念,出版《神义论》(Essais de Théodicée)。

1714年于维也纳著写《单子论》(La Monadologie;标题为后人所加)及《建立于理性上之自然与恩惠的原理》。同年,汉诺威公爵Georg Ludwig继任为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却拒绝将莱布尼茨带至伦敦,而将他疏远于汉诺威。

1716年11月14日莱布尼茨于汉诺威孤独地过世,除了他自己的秘书外,即使George Ludwig本人正巧在汉诺威,宫廷无其他人参加他的丧礼。直到去世前几个月,才写完一份关于中国人宗教思想的手稿:《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

除了是一位出众的天才数学家之外,莱布尼茨亦是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的高峰。承断了西方哲学传统的思想,他认为世界,因其确定(换句话说,有关世界的知识是客观普遍和必然的)之故,必然是由自足的实体所构成。所谓的自足,是不依他物存在和不依他物而被认知。莱布尼茨的前辈斯宾诺莎以为实体只有一个,就是神/自然。莱布尼茨对此不敢苟同,原因之一是斯氏的泛神观和圣经的神学有明显冲突,其次,是因为斯氏的理论没有能够解决由笛卡儿以降的二元论,令世界出现了断层(他虽然强调世界为一,但没有说明这一个看来是二元对立的世界的一统是如何可能)。

莱布尼茨以为实体是多的,是无限多的。跟随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观,他以为实体是一命题的主语。在一个命题S是P中,S就是实体。因为实体是自足的,则它要包含所有可能的谓语,即是“...是P”。由此,我们可以推出,实体有四个特征:不可分割性、封闭性、统有性和道德性。

不可分割性是指,任何有广延的东西,即有长度的东西,都可以被分割。被分割了的东西分别包含了自己的全部可能性,并且自足,则有广延的东西的内容,即可能性要依附于他的部份的可能性。如此类推,则只要有广延性,就不自足,而要依他物而被知(对莱布尼茨来说,真正的知识就是要穷一物的可能性),就不是实体。故实体不可分割,是一没有广延的东西,在莱布尼茨的晚年著作中(Monadology),他称之为单子(Monad),单子的性质就是思(thought)。这广延的世界就是由无限多的单子构成。

封闭性是说每一单子必然是自足的,不依他而存在,而又包含了自己的全部可能性。则一单子不可能和另一单子有交互作用(interaction)。若一单子作用于另一单子,则后一单子有一可能性没有包括在该单子之内,即该单子没能自足的包含自己的全部内容,而要依附于他物。因为实体的定义,这是不可能的。故莱布尼茨说:“单子之间没有窗户。”

统有性是指每一单子都必然以某种角度(perspective)包括了全世界。因为世界是紧密的由因果所构成,故A作用于B,其实不单单是作用于B,而是全世界。如果说一单子的内容包括自身的全部可能,则每一单子均以该单子自身为中心指向全世界。而这个世界是一的,不等于说所有单子都是一样的,因为同一世界可以不同的角度来认知,而不失为一一统的世界。

最后,单子的道德性则较复杂。这个特性的提出是基于两个理由,一、是世界的一统性(unity),二、是世界的确定性。对于前者,所有的单子都包含全世界,但各以自己的角度,世界的一统性是不是假的呢?如果我们要说一统,可以如何说起呢?对于后者,世界是由单子构成,单子只是其可能性的集合,世界亦只是一可能。那我们是不是不可能有一种不仅仅是可能,而是必然的知识呢?我们可以在甚么意义下说有关世界的知识是真的、确定的呢?莱布尼茨将之归功于一神,世界的创造者。从一个方面说,神在创造之前,没有已成的材料,故没有既成的有限处境,则创造是一纯意志的创造,神是单凭其至善而创造这一个世界的。

故此,如莱布尼茨的名言,这一个确切成就了的世界是“众多可能的世界之中最好的一个。”这合乎了莱布尼茨的信仰要求。另一方面,要确定的了解一事物,则要了解其原因。要理解这一个原因,又要追索该原因的原因。如此类推,则世界的确定性知识不可能是一世界之内的动因(efficient cause),而是一超越的形上因(metaphysical cause)。

莱布尼茨称这个理论上必要设置的形上因为神。故,这一个世界之所以是如此,就是因为这是最好的,是至善的可能世界。人,要完全理解这神的至善意志,是不可能的,但可朝这一个方向迈进,因为人的心灵作一特殊的单子,是有记忆的,可以基于过去,畴划自己的未来,这是人类分享的神性,即道德的可能性。人可以透过开放可能性,了解这个神创造的世界,而了解如何成为一个道德的人。

这一种世界的道德观,可以被视为康德的先驱,分别在于莱布尼茨独断的提出了神为道德的完满,把可能性说成了是在神的目光之下的实在,而没有真正的将世界的可能性看作为可能性。而且莱布尼茨对天赋观念(innate idea)的批评,正是黑格尔对康德的批评,在这个意义上说,康德一方面是被休谟(Hume)从莱布尼茨的独断梦中唤醒,可是同时亦到由洛克(Locke)起的哲学病变--对理性界限的审查--所污染。在这一方面,莱布尼茨却比康德走前了一步。

符号思维

莱布尼茨有个显著的信仰,大量的人类推理可以被归约为某类运算,而这种运算可以解决看法上的差异:

“精炼我们的推理的唯一方式是使它们同数学一样切实,这样我们能一眼就找出我们的错误,并且在人们有争议的时候,我们可以简单的说,让我们计算‘calculemus’,而无须进一步的忙乱,就能看出谁是正确的。”——《发现的艺术》1685, W 51

莱布尼茨的演算推论器,很能让人想起符号逻辑,可以被看作使这种计算成为可行的一种方式。莱布尼茨写的备忘录(帕金森于1966年翻译了它们)可以被看作是对符号逻辑的探索--所以他的演算--上路了。但是Gerhard和Couturat没有出版这些著作,直到现代形式逻辑在1880年代于弗雷格的《概念文字》和查尔斯·皮尔士及其学生的著作中形成,所以就更在乔治·布尔和德·摩根在1847年开创这种逻辑之后了。

形式逻辑

莱布尼茨是在亚里士多德和1847年乔治·布尔和德·摩根分别出版开创现代形式逻辑的著作之间最重要的逻辑学家。莱布尼茨阐明了我们现在叫做合取、析取、否定、同一、集合包含和空集的首要性质。莱布尼茨的逻辑原理和他的整个哲学可被归约为两点:

所有的我们的观念(概念)都是由非常小数目的简单观念复合而成,它们形成了人类思维的字母。

复杂的观念来自这些简单的观念,通过模拟算术运算的统一的和对称的组合。

数学家

目前微积分领域使用的符号仍是莱布尼茨所提出的。在高等数学和数学分析领域,莱布尼茨判别法是用来判别交错级数的收敛性的。

微积分

莱布尼茨与牛顿谁先发明微积分的争论是数学界至今最大的公案。莱布尼茨于1684年发表第一篇微分论文,定义了微分概念,采用了微分符号

d y {\displaystyle dy} 

d x {\displaystyle dx} 

等。1686年他又发表了积分论文,讨论了微分与积分,使用了积分符号

∫ {\displaystyle \int } 

。依据莱布尼茨的笔记本,1675年11月11日他便已完成一套完整的微分学。

然而1695年英国学者宣称:微积分的发明权属于牛顿;1699年又说: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171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调查此案,1713年初发布公告:“确认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莱布尼茨直至去世后的几年都受到了冷遇。由于对牛顿的盲目崇拜,英国学者长期固守于牛顿的流数术,只用牛顿的流数符号,不屑采用莱布尼茨更优越的符号,以致英国的数学脱离了数学发展的时代潮流。

不过莱布尼茨对牛顿的评价非常的高,在1701年柏林宫廷的一次宴会上,普鲁士国王腓特烈询问莱布尼茨对牛顿的看法,莱布尼茨说道:

“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时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

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也写道:“十年前在我和最杰出的几何学家莱布尼茨的通信中,我表明我已经知道确定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方法、作切线的方法以及类似的方法,但我在交换的信件中隐瞒了这方法,……这位最卓越的科学家在回信中写道,他也发现了一种同样的方法。他并诉述了他的方法,它与我的方法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除了他的措词和符号而外”。但在第三版及以后再版时,这段话被删掉了。

因此,后来人们公认牛顿和莱布尼茨是各自独立地创建微积分的。

牛顿从物理学出发,运用几何方法研究微积分,其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造诣高于莱布尼茨。莱布尼茨则从几何问题出发,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概念、得出运算法则,其数学的严密性与系统性是牛顿所不及的。

莱布尼茨认识到好的数学符号能节省思维劳动,运用符号的技巧是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他所创设的微积分符号远远优于牛顿的符号,这对微积分的发展有极大影响。1714至1716年间,莱布尼茨在逝世前,起草了《微积分的历史和起源》一文(本文直到1846年才被发表),总结了自己创立微积分学的思路,说明了自己成就的独立性。

拓扑学

拓扑学最早称之“位相分析学”(analysis situs),是莱布尼茨1679年提出的[7],这是一门研究地形、地貌相类似的学科,当时主要研究的是出于数学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些几何问题。关于莱布尼茨对拓扑学的贡献,尚存争论。Mates引用Jacob Freudenthal 1954年一篇论文里的话说:

尽管莱布尼茨认为一列点在空间中的位置是由其间距离唯一决定的——当且仅当距离发生变化时点的位置发生相应的改变——他的仰慕者欧拉,在他著名的一篇论文(1736年发表,解决了柯尼斯堡七桥问题及其推广)中,却是在“拓扑变形时点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的意义下使用“几何位置”这个名词的。他误信了莱布尼茨是这个概念的创始者。……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莱布尼茨是在完全不同的意义下使用这个名词的,因此被尊为数学的这个分支领域的奠基人并不恰当。

但平野秀秋持有不同看法,他引用本华·曼德博的话说:

在莱布尼茨海量的科学成果中探索是发人深省的体验。除了微积分以及其他已经完成的研究之外,大量涉及内容广泛且极富前瞻性的研究对科学发展的推动力势不可挡。在“填充理论”上即有例子,……在发现莱布尼茨还曾经关注过几何度量的重要性之后,我对他的狂热更甚了。在“欧几里德普罗塔”中,……欧几里德公理更加严格,他陈述道,“……对直线,我有数种不同的定义。直线是曲线的一种,而曲线的任何部分都是和整体相似的,因此直线也具有这种特性;这不仅适用于曲线,而且适用于集合。”这个论断今天已经可以被证明。

因而分形几何(由本华·曼德博发扬光大)理论在莱布尼茨的自相似性思想和连续性原理中寻求支持:大自然没有跳跃(拉丁语natura non facit saltus,英语"nature does not make jumps")。当莱布尼茨在他的形而上学著作中写道“直线是曲线的一种,其任何部分都是和整体类似的”时,他实际上提前两个世纪预言了拓扑学的诞生。至于“填充理论”,莱布尼茨对他的朋友Des Bosses说,“你想象一个圆,然后用三个全等的最大半径的圆填满它,后来的三个小圆又可以以同样的过程被更小的圆填充”。这个过程可以无限地继续下去,并由此生发出了自相似性的思想。莱布尼茨对于欧氏公理的改进亦包含同样的概念。

二进制

莱布尼茨二进制算术体系,在1701以前已经形成,他于1701年初向巴黎皇家学会提交了一篇正式论文,即论述二进制的《数字科学新论》(Essay d'unne nouvelle Science des Nombres),但被婉言谢绝。科学院院长封单内(De Fontenelle)提出的主要理由是看不出二进制有何用处。1703年,在补充了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后,他将全部研究成果发表在法国《皇家科学院院刊》上,[11]标题为“二进制算术阐释——仅仅使用数字0和1兼论其效能及伏羲数字的意义”,莱布尼茨根据二进制来理解先天圆图(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说先天原图已经包含了他所发明的东西。二进制在莱布尼茨的时代并没有得到推广,直到计算机发明后,二进制才真正实现了其应用。

莱布尼茨与中国文化、八卦、周易与二进制

法国神父若阿基姆·布韦(Joachim Bouvet,汉语名白晋,1662-1732年)向莱布尼茨介绍了《周易》和八卦的系统。在莱布尼茨眼中,“阴”与“阳”基本上就是他的二进制的中国版。他曾断言:“二进制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逻辑语言”。目前在德国图林根,著名的郭塔王宫图书馆(Schlossbibliothek zu Gotha)内仍保存一份莱布尼茨的手稿,标题写着“1与0,一切数字的神奇渊源。”

人们一直在争论莱布尼茨是否在创造二进制算数受到了中国八卦的影响。事实上,莱布尼茨自己也承认他创立二进制算术受到了《易经》影响。莱布尼茨在去世的那一年即 1716 年,在“致德雷蒙先生的信——论中国的自然神教”中,说明了用0和1的二进制算术建立的过程。因此,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算术确受《易经》影响无疑。

《易经》对莱布尼茨二进制算术的影响不容置疑,但莱布尼茨在二进制算术上的创造性贡献,以及在传播方面所做的努力,亦不容置疑。这样评价并不有损《易经》的尊严和价值,因为它在文化上的影响已逾数千年,而且在二进制算术中又继续着它的影响。接受美学有一个说法:最好的作品就是带来启迪最多的作品。即使《易经》没有二进制算术的优先权,但由于对二进制算术有“启发、促成”等作用,也足以说明它的伟大贡献。此外,就莱布尼茨而言,他的贡献不仅是创立了二进制算术,并促进其传播,而且丰富了《易经》的科学内涵。

谢选骏指出:从莱布尼兹和牛顿的交往中,以及从英国学术界的作弊方式里,可以看出德国人要比英国人诚实。所以德国人叫嚷利己主义要夺取世界霸权,而英国却伪装利他主义夺取了有利地形——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区别,德国无法获得更多的政治影响力,而英国却可以凭借作弊建立广泛的势力范围,甚至在文化领域捏造了一部莎士比亚全集,其实如我的专著所展示的,中国成语早就包括了莎士比亚戏剧的全部情节。



【043、李昌钰的口技胜过刑侦技术】


《30多年前凶杀案证词被质疑 李昌钰急护名声坚称无误》(诗华日报 2019-07-13)报道:

被台湾媒体称作「神探」的华裔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将为30多年前的凶杀案上法庭,这也是1980来第三起李昌钰鉴识遭质疑、被指控证词「不正确」的案子。李昌钰11日召开记者会,维护自己的名声。

根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报导,1985年7月2日,康乃狄克州男子哈桑(Wendall Hasan)被控杀害泰勒(George Tyler),当时李昌钰作证哈桑球鞋底沾有血迹,且与泰勒夫妇血型吻合。哈桑在1986年5月被判决有罪,但2014年鉴识报告显示,这双球鞋并无血迹。被告律师团9日向法院声请重审,要求法院释放哈桑。

上个月康乃狄克州高院还指出,李昌钰在1989年鉴识两名男子汉宁(Sean Henning)与柏斯(Ralph Birth)的谋杀案,关键证物是条「沾有血迹」的毛巾,两人因此服刑逾30年,但康州高院推翻两人有罪判决,并指出李昌钰当年鉴识结果错误,因为毛巾上头并非是血迹。

另一起李昌钰经手被质疑的案例,1984年温伯格杀人案(David Weinberg),温伯格被控在康州西摩尔(Seymour)杀害19岁少女史托克茂(Joyce Stochmal),关键证物是一把沾血的刀子,李昌钰当时表示,无法确认刀上血迹来源,还指称在温伯格车内发现少女的毛发。

被质疑鉴识证词有误,李昌钰11日在康州纽海文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ven)召开记者会说:「我仍然坚持我的科学研判。如果被告无罪就应该获释。但是企图污蔑我的名声来打这场官司,这种行为很不可取。」李昌钰还指出,2014年的鉴识报告验不出血迹,有可能是球鞋血迹已在他先前的测试用罄,或者因为年代久远而分解消失。李昌钰说,也许30年前的鉴定技术不如现代先进,但当时他的鉴定没有问题。

1995年美式足球名将辛普森(O.J.Simpson)杀妻案,李昌钰为辛普森出庭作证,声名大噪,之后他又曾参与选美小皇后乔宾娜兰西(Jon Benet Ramsey)失踪案等多宗案件调查,堪称美国最出名的刑事鉴识专家之一。

谢选骏指出:我早就说过了,“李昌钰是一个‘故事大王’”——什么是李昌钰“成功最重要的三要素”?正如毛泽东的夺取政权靠的是七二一方针(七分发展、二分应付、一分抗日),李昌钰的功成名就也是基于他的七二一方针——那就是七分故事、二分宣传、一分破案。否则,你破了再多的案子,也没有人知道,怎么办?李昌钰确实是讲故事的高手。简而言之,李昌钰“成功最重要的三要素”——七分故事、二分宣传、一分破案使得李昌钰类似于毛泽东的“阴谋大王”,蜕化为一个“故事大王”。现在事实表明,李昌钰的口技胜过刑侦技术——他做个演说家更为称职,难怪他现在在中国大陆到处开课授业,普及刑侦教育。



【044、量子实验证明相对论虚妄】


《量子实验新发现!时光真的能倒流》(2017-12-02 中时电子报):

一项新研究显示,时光旅行或许真能实现,起码对次原子粒子(sub atomic particles)来说是这样。

据英国《每日邮报》(DailyMail)12月1日报导,德国物理学家发现,在某些状况下,冷量子粒子会把热传导给热量子粒子,实质逆转“时光之箭”(arrow of time)。尽管这发现不会提高打造时光机的可能,但研究人员说,事实证明,量子世界是以截然不同的规则运作。

研究报告共同执笔人德国爱尔朗根-纽伦堡大学(University of Erlangen-N rnberg)理论物理学家陆慈(Eric Lutz)告诉《科学新闻》(Science News)网,新实验证明,时光之箭不是“绝对概念”(absolute concept),而是“相对概念”(relative concept)。

所谓“时光之箭”的概念,是1927年由英国天文学家艾丁顿1927所提出。他认为,时间向箭一样,会向单一方向前进,具有不对称的特性。这说明了为何蛋和玻璃很容易打破,可是却很难复原。

陆慈的研究团队已在arXiv.org.论文预印本数据库网站上发表了研究结果,检视冷热物体的热传导状况。

谢选骏指出:报纸就是无知。实际上,不是“时光真的能倒流”,而是“时光并不存在,时光只是人的感觉”。量子实验证明,相对论有关时间的假说,是虚妄的。这一事实说明,任何有关物理世界的“规则运作”,都是人的思想,不是真的主宰。科学法则,例如“时光之箭”和“相对论”,不过是新的迷信,和古代神话并无实质区别。



【045、埋葬广义相对论】


《美天文学家发现宇宙膨胀速度快于预期,或将挑战广义相对论》(综合新闻 2016-06-04)报道:

美国天文学家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对约2400颗造父变星和约300颗Ia型超新星的运动进行了测算,最新发现显示,宇宙的膨胀速度可能比预期快出5%至9%。这一研究的论文将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如果这一发现获得证实,那么说明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不完整。这就挑战了“现代宇宙学”的理论基础“广义相对论”。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美国太空探测科学研究所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亚当·里斯,他曾因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而与他人共享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里斯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是“令人吃惊的发现”,将为理解宇宙95%的不发光部分提供重要线索,包括暗能量、暗物质和暗辐射。

有“量天尺”之称的造父变星是亮度会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一类恒星,因而可用于测量星系等的距离。Ia型超新星则是一类爆发的恒星,其亮度基本恒定,所以在天文学上也被当作“标准烛光”,用于计算遥远星系的距离。

根据这些测量结果,研究人员计算出目前的宇宙膨胀速度,即所谓哈勃常数,约为73.2公里/(秒·百万秒差距)。每百万秒差距相当于326万光年,因此一个星系与地球的距离每增加百万秒差距,其远离地球的速度每秒就增加73.2公里。最新数值意味着,在98亿年内,宇宙天体间的距离将扩大一倍。

但问题在于,最新哈勃常数与其他研究得出的数值不吻合,美国航天局“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和欧洲航天局“普朗克”卫星的测算数值分别比这一数值小5%和9%。

研究人员对此提出了三种可能性:第一,暗能量推动星系相互分离的力度可能超过此前的认识;第二,早期宇宙包含未知的速度接近光速的亚原子微粒,它们形成的暗辐射驱动宇宙加速膨胀;第三,暗物质拥有一些奇异的未知特性。

现有科学理论认为,诸如恒星等通常所观测到的普通物质只占宇宙质量的5%,剩下的是占25%的暗物质和占70%的暗能量。研究人员认为,最新发现将促使科学家重新思考对宇宙的认识,尤其是与暗物质和暗能量相关的概念,这也可能意味着爱因斯坦已提出100年的广义相对论“已经不完整”。

谢选骏指出:上述报道印证了我的那句话——真正的“科学”应该接近“不可知论”,如果有了“科学的结论”,那就接近“科学的末日”了。“广义相对论”就给科学发展带来了末日。广义相对论曾是一个科学的末日。埋葬广义相对论,就埋葬了科学的末日,就迎来了科学的复活。



【046、南朝中国的科学成就】


《癌症诱发机制找到了 可抑制癌细胞生成》(2018-03-06 自由时报)报道:  

癌症的诱发机制找到了!国辐中心研究团队耗时近5年首度解析出“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HDGF)结合基因的三维结构,找到肝癌衍生生长因子诱发癌症机制,研究成果不仅登上国际期刊,未来还可能研发专一性药物,抑制癌细胞生成。

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陈俊荣教授、陈俐颖博士生研究助理以及国立中山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戴明泓教授等人,首度解析出“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HDGF)结合基因的三维结构,成为全球第一个从结构生物学角度,发现肝癌衍生生长因子诱发癌症机制的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于1月10日登上国际期刊《科学报导》(Scientific Reports)。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是一种不好的蛋白质,起初是在人类肝癌细胞中被发现,它能与基因结合并启动基因调控的功能,让正常细胞转变成癌细胞。这次研究显示,它与十大癌症的诱发有密切关联,包含了非小细胞肺癌、肝癌、乳癌、口腔癌、前列腺癌、胃癌、胰脏癌、食道癌以及卵巢癌等。

陈俊荣说,过去无法直接观察到肝癌衍生生长因子的“基因结合反应区”,所以不瞭解癌症诱发的机制。这个研究利用台湾光子源(Taiwan Photon Source,TPS)首度解出人类肝癌衍生生长因子的基因结合反应区,解析度达0.28奈米,相当于头发直径的三十万分之一,并发现此区会与基因结合且交换讯息,进而刺激细胞增生。根据这些讯息,未来将可望研发专一性药物,从源头阻止基因调控以直接抑制癌细胞生成。

陈俊荣表示,现阶段对抗癌症的方法,都是在癌症发生之后,再以化疗、标靶药物或免疫疗法等方式攻杀癌细胞。未来,根据肝癌衍生生长因子诱发癌症的机制,将可望发展专一性高、副作用低的药物,以降低体内肝癌衍生生长因子的量,或抑制肝癌衍生生长因子之基因结合反应区的功能,就能有效减少癌细胞生成,从“癌症治疗”进击到“癌症预防”。

此外,肝癌衍生生长因子还可以作为癌症风险评估与早期侦测的重要指标,以期能在黄金治疗期内发现癌症,并提高存活率。

陈俊荣说,台湾光子源的超高亮度X光,是解析结构的重要关键。因为样品曝光时间大幅缩短450倍,所以样品在遭受X光破坏之前,就已经取得完整的数据。台湾光子源的优质光源,可运用在极为复杂的蛋白质结构解析,为生命科学研究开启新契机。

陈俐颖表示,此研究最困难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于利用“蛋白质结晶学技术”培育高品质的蛋白质晶体,由于肝癌衍生生长因子的结构相当不稳定,所以培养晶体的难度极高,5年间培育并筛选了近千个晶体,再加上台湾光子源的加持,才有了重要突破。

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陈俊荣教授、陈俐颖博士生研究助理以及国立中山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戴明泓教授等人,首度解析出“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HDGF)结合基因的三维结构,成为全球第一个从结构生物学角度,发现肝癌衍生生长因子诱发癌症机制的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于1月10日登上国际期刊《科学报导》(Scientific Reports)。

谢选骏指出:台湾虽小,却有巨大能量;不仅启发中国大陆改革开放,而且自身科学发展也未停顿——这都是因为,台湾虽小,却是中华民国的一脉相承,代表了南朝中国的成就。南朝中国除了台湾,还有港澳,还有海外,还有大陆内部的“另一天路线”甚至“另一个司令部”。整个现代南北朝的格局,在古代南北朝也是一目了然的。所以南北两朝,经常互通有无,就像国共两党一样。君不见,国民党南朝培养的奸贼杨振宁,现在不是投奔共产党北朝垂老大学了吗。



【047、缺德的中国能够充分解放技术的恶魔】


网文《超人类主义是二十一世纪的虚无主义》说:

澎湃新闻:您现在主要在做的是“人类纪”这一块?

许煜:我的新书《论中国的技术问题》(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in China. An Essay in Cosmotechnics, 2017年初出版)就是在讲这个问题。人类纪指的是人类的活动已影响了地质化学(geochemical)活动,那是地球在11700年前开始的全新纪或全新世之后发展的一个新的纪元。这也是全球的技术化、科技的全球化所带来的一个巨变,这给了我们一种迫切性来思考整个现代化以及现代性的问题。如我在回应拉图尔时所指出的,我们必须分开现代化和现代性。后者是十七世纪在欧洲出现的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断裂,而现代化是这些新的知识体系在地域上的扩张。

这种现代化同时也是单边的全球化。然而这种单边的全球化已到了尽头,近年来在欧美涌现的极右运动以及新反动主义(neoreactionaries)是最好的标志。如果您细看他们的论述,那是反启蒙的,也就是说反普世主义以及普世价值,如自由、民主、平等等,所以他们的言论充满种族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味道,他们认为黑人与白人是不同的,现在将他们一视同仁是政治正确,也因为这些普世价值的政治正确,欧美的发展一直都匍匐不前。问题是,西方如何保持它的优势,就好像硅谷的著名投资者、特朗普的支持者,同时也是新反动主义者的彼德·泰尔(Peter Thiel)在911之后问道, “有没有一种不彻底毁灭现代西方,同时仍能巩固其地位的方法?” 我认为这种自觉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说的“苦恼意识”,也就是说意识到自身的矛盾,但又超越不了这种矛盾。

很多左翼会强调普世价值来响应,但这是不够的,事实上我们不能忽略右翼论述的吊诡之处,他们或多或少指出了当前这种全球化的问题。如果我们从相同出发, 最后我们发展出来的就是今天被视为失败的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其实背后还是单边全球化,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差异,以及思考这种差异如何能够扭转当前的局面,而我在做的就是通过解构技术在人类学意义上的普世性,来重申差异 。现代化造成了dis-orientation,它不只是失向,而且是失去了东方性,也就是说误以为东西方是同一根源,失去了历史性的思考。我认为我们应该比那些右翼和新反动主义者走得更远,从绝对的不同开发出相同,而先明白中国跟西方的不同,最终才能达到如拉图尔和其他关注人类纪的哲学家和人类学家所说的共存(co-existence),也就是说文化的多元化成为整个全球化里的核心,而不是表面。

表面的全球化相对的是传统的实体化(substantialisation),将传统实体化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在国家治理层面,比如说通过它来定义某种民族主义甚至法西斯主义。第二个是文化工业,例如建造出很多创意、旅游小镇,把传统实体化成旅游纪念品。这是全球化的症状,它所强调的不同都是表面上的装饰性的东西。那问题是我们怎么从不同发展到相同?首先必须要强调不同,其次必须将传统去实体化。传统是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的,从先秦到宋明,传统的精神保留了下来,有些是有用的,可以支持我们解决当前的问题,但是答案不是已经在那里了,答案是要被发明的。

面对当下复杂的全球化进程,我在《论中国的技术问题》中提出技术的多样化,不只是在中国,其他文化也应该发展出其技术思想来抵抗西方科技的全球化。但是,我并不是说要否认西方的科技,这是不现实的,而且中国也一直缺少对西方技术的哲学性的思考。我的想法是如何扭转这种发展的方向。传统可不可以以另外一种新的方式回归,回归不只是一种装饰,我们可以将它变成一种批判理论。我们现在所说的批判理论,不是德国的就是法国的。所谓霸权,有时候是无意识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

澎湃新闻:我们从过去寻找来的思想资源,跟现在的科技怎么结合?

许煜:这就是我为什么提出首先要系统性地分析中国技术思想的原因了。从先秦哲学开始到至今,我们怎么理解器和道之间关系的变化。有些哲学家也看到这个问题,譬如说李三虎先生也强调器和道的问题,而且提出重申传统,但我想更系统化地理解器道的关系问题以及从认识论和知识型的角度来思考这一系统化分析如何响应当前人类纪的问题。首先,我们的知识论在现代化过程中都是被边缘化的,那么问题是这种知识论可以怎样被重新搬进来。其次,我视知识型问题为sensibility(感知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它是不同知识领域的基础和链接。福柯在谈到知识型(episteme)的时候,他覆盖了三种,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时期、现代时期。但我们不能把福柯照搬过来放在中国,他为我们提供的是方法论。福柯是一个历史学家,他是一个思考历史的人,历史总是独特的。而哲学总是需要去回答所处时代的问题。但不少研究福柯的人都忽略了,这总让我想起海德格尔在《论人道主义书简》(Brief über den Humanismus )所说的,现在的人不再思考而要忙着搞“哲学”。

在我提出的框架里,知识型的问题必须被重新思考。知识型的转变总对应着一个时代性的转变,也就是说当有一个历史性的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发展出新的知识型来对应。我们可以归纳一下三个可能的知识型的转变。周室衰退时,我们就有了儒家的 “复礼”,道家的“自然”等,这就是重新发展出知识型来回应那个时代,一直到汉代,特别是在董仲舒那里一种儒家与黄老结合的天人观也固定下来了。而在唐代末期当佛教成为主导的时候产生了另外一个危机,由宋代理学所代表的道德宇宙论也出现了来作为响应,在公元十一世纪,我们见到宇宙发生论(cosmogony)与道德观以更严谨的形式结合。而第三个阶段是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的整个现代化运动中,比如说魏源、维新派,也都是对时代的反应,他们想要生产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知识型,但最终在西方科技的冲击下沦为了完全的西方化。理解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它容许我们避免重复错误同时理解我们文化内里的创造力。

澎湃新闻:那您认为这次的西化和现代化是跟历史上一样的知识型转变,还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断裂?

许煜: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那时处理不了的问题,因为对西方的技术一无所知,他们认为西方的技术就是中国哲学中的“器”。那为什么上两次(先秦哲学和宋明理学)会成功?宋代理学完全不涉及技术这个问题,尽管张载的哲学影响了后来宋应星《天工开物》技术和自然不分开的观点,而相对的,在《天工开物》之后一百年在法国出现的《百科全书》则是提倡自然和技术分开的(这也是鲁索对百科全书主义者的批判)。宋明理学其实是自然哲学,它发展出一套新的道德宇宙论。为什么在公元11世纪,宇宙发生论突然成了主要的学术理论呢?突然之间人们开始关心宇宙是怎么产生的了,这很有趣。因为他们是回到以自然为核心道德宇宙论,与技术无关。准确来说,构成这个知识型的不是技术问题。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我们被逼着去实现现代化,被逼着我们去发展船坚炮利,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技术,都统称为“科学”,康有为统称为“物质学”。

回到您之前提到的问题,也就是说传统和现代科技怎样结合的问题,斯蒂格勒为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他是一名真正的思想家,我这样说不只是因为他曾是我老师,而是他一直都在坚持,一直都在尝试,他的创造力是很让人佩服的,而且他很慷慨。我指出如果现代性所标志的是一种技术的无意识(technological unconsciousness),那么现代性终结的标志的便是一种技术意识(technological consciousness)。这种意识首先体现在利奥塔1979年出版的《后现代条件》,但系统性将这梳理出来的是斯蒂格勒,他的硕士论文其实是跟利奥塔写的。

首先,我们可以从神话以及宇宙论的解度来切入。如果斯蒂格勒说技术的来源是普罗米修斯,那是因为他是在欧洲的学术源流里这样论述的,但如果我们跟着说中国的技术起源是普罗米修斯那就好笑了。哲学的思考无法脱离神话,斯蒂格勒之所以能发展出哲学理论,是因为他将神话变成了他思考当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1795年的德国流传下来一篇文章,题为《德国观念论最古老的体系纲领》,作者不详,据说是谢林、黑格尔和荷尔德林,或是这三名同学的其中一员,这是作者(们)有见于形而上学终结提出的哲学的发展方法,文章结尾说神话要有哲学性,而哲学要成为神话 (die Mythologie mu? philosophisch werden...und die Philosophie mu? mythologisch werden)。1795年,自然科学在欧洲开始变成一个系统,这时他们提出了再神话化,这是他们对所处时代的回应,也是对古希腊文化的延续,他们也回到了悲剧(das Tragische)。所以,神话跟哲学思考和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如果要出中国的技术思想来回应当前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地处理我之前提到的三种知识型的转变以及道德宇宙论如何与技术发展重新结合,康有为他们很勉强地将中国的道德宇宙论以及西方的物理学等同,譬如说将以太和“仁”等同,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一定要避免这种寻找等同(equivalence)的做法。

那么我们必须以另一种方式来提出问题,也就是说不先求等同进而吸纳,而是我们先从绝对的不同,比如说宇宙论和器道思想出发来找出路,重新将感知性纳入进来?其实,“道”也就是sensibility的学问。与康德不同,新儒家的牟宗三认为在中国哲学当中,人是有智的直觉的,他的感知性是超越现象的。牟宗三所说的“无限心”就是感知性的问题,只有无限心的感知,才能进入“物自身”。牟宗三从而发展出所谓 “良知自我坎陷”来展示无限心与认识心的转换的可能,从而证明中国也可以发展出技术,但这仍然站在观念主义者的立场上。当前中国已经发展出技术来了。所以我想要处理的不是这个问题, 而是在“中国也可以”的基础上思考技术本身的问题,即摆脱观念主义的束缚,将技术问题纳入到我们的体系中来。

一个是从它的内里来改变它,因为当下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巨型技术系统,特别是大数据、智能城市、智能手机形成的大型技术系统,我们要从认识论的角度思考怎样从内部改变它,我和斯蒂格勒合作了很多年,一直都在研究就是这些问题。第二个是从外部,这是我所说新的宇宙技术(cosmotechnics)的框架,宇宙技术的翻译也是一个问题,拉图尔笑我说这两个字kosmos 和 technē都是希腊文,但如果我说“天人技术”又只局限在中国了,这是全球化下语言的局限,我想强调的是不止在中国,其他非欧洲文化也应该思考宇宙技术的问题。宇宙技术的基本定义是通过技术活动来统一宇宙秩序和道德秩序。我提出宇宙技术是要克服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技术概念的局限,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在二十世纪西方技术哲学里有两个主要的认识,这也是海德格尔一九五三年的《论技术问题》(Die Frage nach der Technik)所留下来的,首先是古希腊人所说的,它的本质是有诗意地带到跟前,海德格尔用了希腊文的poiesis和德文的 Hervorbringen来描述这个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里的动力因(causa efficiens)。其次就是在欧洲现代时期出现的科技(moderne Technik),它的本质已不再是古希腊意义上那样的,而是所谓的座架(Gestell),也就是说所有的存在都被视为可支配的资源。但这两个概念并没有办法解释古代中国的、印度的、南美部落的技术。所以我发展出cosmotechnics这个概念来包容不同的技术,同时将宇宙论和技术重新结合,也就是说技术的发展总与它所处的文化的宇宙论紧密相关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宇宙论的存在模式就是宇宙技术。在西方,宇宙论已经变成天文学或者天体物理学了,本来是背景(ground)的,现在完全地技术化、数学化了,人类纪标志的正是这种宇宙论和形而上学(海德格尔认为尼采是最后一位形而上学家)的终结,所以我认为要响应人类纪必须要回到多样的宇宙技术,这必然要重新启动传统以及其宇宙论。我也尝试指出海德格尔对三位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西曼德)的阅读,也是由回到一种宇宙技术,找到另一个开始(anderer Anfang)。

而如果我们认同当前的问题,即科技的全球化所造成的后果,那么现在就是一个机会,很多条件都相应地成熟了。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已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美国不可能再继续原本的单边全球化,即美国输出、我们进口的全球化。我现在要处理的问题是这种新的技术哲学如何发展,我们需要在地地去处理。譬如说大家都在讲智能城市,尤其是中国,目前的智能城市构想其实只是以效率为主,照当前算法和数据主导的思路,伦敦、上海、纽约都会变成一样的,比如智能手机去点餐、支付宝去付款、机器人去服务,这您也可以参考一下电影《攻壳机动队》的虚拟现实和都市主义,这将是我们的未来,而不smart的人将无容身之地,这就是我所说的一种错误的全球化发展。对我而言,智能城市给了我们一个很在地地去重新思考和建构的机会,这也是我最近着手处理的项目。

澎湃新闻:《攻壳机动队》里那样的虚拟现实技术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吧?

许煜:那是一种新达尔文主义,是一种人工选择,达尔文主义是自然选择,而现在是人工选择,技术超过了进化。原本 “顺风耳”、“千里眼”是进化的结果,但现在技术改变了人的生理机能。所以,这种人工选择必然是不平等的,比如想让一个小孩变得更聪明进而统治其他小孩,就让他吃药或者注入一个芯片到他的大脑里。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个问题,要抗拒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因为超人类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更刺激的消费主义。这种消费不止是花钱买东西获得快感,也是彻底改变你的身体,改变你和世界的关系,譬如你的感知性。所以我们要重新提出一种技术发展的方向,超人类主义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引诱,因为它的卖点是增长寿命,改善情商和智商。想象一下,你可以不生病,可以每天都开心或者拥有一个对您百依百顺的机器人女友或男友,这不好吗?可是,这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只是将问题以新的方式提出来。

在国外,许多人都在谈大中华未来主义(sinofuturism)或者说亚洲未来主义(asian futurism)。在美国每有一个新发明新发现就有一个伦理小组来判断应不应该禁止,但在中国就没有这些限制,所以大中华未来主义就是一种加速主义,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中国或亚洲的技术加速会比美国更快,这种不平等会更严重。超人类主义者并非政治冷漠的,他们有的人也在读牟宗三,认为机器发展可以达到“智的直觉”,这就是所谓的智能爆炸或者奇点,政治就可以消失,因为人工智能能解决我们解决不了的规划问题。但超人类主义以及大中华未来主义都是二十一世纪的虚无主义,这并非我想要走的路线,相反是我所批判的。我提出的是将感知性带进我们的对科技的理解从而来扭转其发展方向,这也是为什么牟宗三对我来说是个重要的对话对象。

澎湃新闻:宇宙技术是外部,那内部具体指什么?

许煜:内部也就是我所说的认识论的问题,也是因此我们必须系统性地研读巴什拉、康吉莱姆、西蒙栋等。举个例子,发展一个软件,比如微信,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定义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我和你的关系是两点一条线,在Facebook、在微信上也一样,每个人所在的这个点就是社会原子,而社会则是社会原子的集合;原子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线和点再现。这是心理学家雅各布·莫雷诺(Jacob Moreno)在上世纪初所指出来的,也被认为是现在社交网络的社会学理论基础。但是,我们也要质疑这种认识论以及它如何被吸纳为消费主义的工具。如果按西蒙栋《在形式和信息概念下重新思考个体化 (L’individuation à la lumière des notions de forme et d’information)》所发展出来的理论(我也相信是很重要的),个体化必然同时是心理和集体的,个体和集体无法分开。我几年前和斯蒂格勒有个发展另类于Facebook的社交网络的研究计划,我们提出以集体而不是个体为基础来发展另类的社交网络,以合作和贡献来取代个人主义,这就是从内部来改变的,也是我第一本书中《论数码物的存在》中谈到的内容,而第二本就是从外部来思考这个问题了。

澎湃新闻:这种内外是您自己的说法,还是某种传统的说法?

许煜:这是我自己发展出来的一套论述,这个论述受近几年来在欧洲出现的所谓的人类学的 “存有论转向”(ontological turn)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说是对Philippe Descola的自然人类学以及André Leroi-Gourhan的技术人类学的响应,同时也是对于海德格尔的批判。一些人类学家例如 Descola强调多元的存有论,他认为在西方的现代性中自然和文化是对立的,他称之为自然主义,但在其他的文化里头,自然并不是处于这种位置的,比如说模拟主义、图腾主义、万物有灵主义等。这按我自己的语言来说,也就是西方现代的宇宙技术(其实也就是自然主义)已经看不到外部的,因为宇宙已经是一个技术系统了,只能从内部去改造。这是为什么我强调技术系统的内部性和外部性。

澎湃新闻:这个项目的进展如何?

许煜:这个项目持续了很久了,从我十多年前在欧洲就开始,我的研究重点一直是技术哲学、认识论、数码研究等,我在学院的框架里跟一些科技实验室和艺术机构合作过,但我是近两年才跟国内有比较多的接触。我从去年开始到中国美术学院上课,第一个课程讲的是《论中国技术问题》中的某些章节,今年的第二个课程是介绍西蒙栋的技术思想,以及宇宙技术的概念,西蒙栋的《论技术物的存在方式》的第三部分对我发展出宇宙技术这个概念有很深的影响。我希望可以将这些问题提出来跟建筑师、艺术家、工程师一起重新思考,这些题目都非常新,特别是西蒙栋的书还没有中、英文的翻译,但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将上课内容记录成文章放到网上,这将需要时间来消化。

澎湃新闻:在中国美院会搞一个团队来做吗?

许煜:高士明老师大概一年半前邀请我参与建立网络社会研究所,作为客座研究员,我也只是从旁辅助。高老师在这方面很有前瞻性,跨媒学院的院长管怀斌老师也很支持,这对我是很鼓舞的。但您说得很对,有一个团队专门来处理这些问题是很重要,我和斯蒂格勒刚提出在另一个框架内成立一个“数码研究网络”,高老师也很支持。这个网络是跨学科的,而且是国际化的。我们需要培养一批研究员来探讨这些问题,中国当前主要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研究人材和研究方法。学术研究必须是认真严谨的,而且必须有方法,要不然就欲速而不达了。我希望这个数码研究与我们在欧洲所建立的相比会更着眼于中国和中国文化。

另外,一些美国、欧洲的思想家,例如拉图尔前几天也跟我谈合作,我们希望以中国和欧洲的新一轮深入的对话来回应目前的困境,提出一个新的框架来处理现代性的问题。这对我来说是相当紧急的事情,但需要一些资金和人手来运营,我现在还没想到怎么弄。

澎湃新闻:中国之外的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呢?

许煜:我觉得第三世界国家都需要发展宇宙技术论。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宇宙技术论,需要从自己的文化出发来来重新“现代化”。我们没办法避免技术发展的问题,但不能对技术缺乏深入的反思。非洲也好,印度也好,南美也好,我现在开始和这些地区的学者来一起讨论宇宙技术的问题。亚非拉的团结只是将现在的权力分布重新调节,并没有从根本上去处理全球化的问题,只是从原本由美国、欧洲主导的权力版图进行调整,在贸易、国防、文化交流上进行合作,但如果仍然在延续科技的全球化,它还是无法逃出殖民主义。换句话说,不处理好技术问题,只能是殖民的延续,他们改变的只能是权力的版图,但现代化的进程和内涵不会有变化。

澎湃新闻:您对欧洲或者其他地方的社会运动还有在关注吗?

许煜:我一直都有在关注,但近年来我在做的是建立新的框架。我们反资本主义,反新自由主义,读马克思,辩论认知资本主义,去游行去抗争,现在这种抗争的无力感越来越强,很多人要么就变得犬儒,要么将社会运动变成展览。去年这个时候法国的“黑夜站立”运动,几个月的运动突然之间完全消失,原因之一是刚好到了夏天,大家都需要休假。这个理由当然不是全部,但也不是不重要的,我们可以想象那种无力感。很多左翼的思想家、运动家都对此有反思,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左翼加速主义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少的讨论,因为他们重新提出了马克思一直被忽略了的技术观,如何通过自动化来将剩余劳动扬弃为自由时间;而被视为极左的法国的隐形委员会也在二零一四年底出版的《致我们的朋友》中的一章 “Fuck off Google”里也指出要发展有伦理的技术来响应这个以算法和大数据作为治理术的时代,他们分开有伦理的技术(technique)和资本主义的科技(technologie)。

但我们也要小心不要陷入一种普罗米修斯主义,或者新殖民主义的陷阱,加速主义就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从宇宙技术的角度来重新思考资本、自然与文化等范筹,以及技术认识论的问题。我在上面提到的发展一个有别于Facebook的社交媒体(我们当然也可以想微信)的研究,对我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如果我们要对抗平台资本主义的话,这是有效的途径,而且无论在教育上还是实践上都会有长远的影响。我在过去多年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理论,得出了一些实践的经验,接下来就是怎么落地继续发展,好像您所说的,确实很需要一个研究团队来系统性、针对性地处理这些问题。

澎湃新闻:我看您之前有写到,科学家不一定要在商业化大公司工作,他们可以自己发明一些技术?

许煜:大家常有一个想法,除非你在大科技公司工作,不然是做不出东西来的。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做社会运动的都很反抗技术,他们认为工程师、科学家都是站在他们对立面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您一直往后退,最后变成一群人一起喝酒聊天,大家对各自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然后压抑嗑药等问题接踵而来,这是激进主义者氛围里常出现的现象。再不然就是将黑客和工程师对立,黑客是好的,工程师是坏的,但这也是错误的。黑客这个文化范畴首先就必须被批判的。以前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现在说每个人都是黑客,听起来很酷,但又变成了消费的一种。我的想法是,如果作为一种改变的力量,不应该这么快就将事情对立。科学家也不要以为所有的社会进程都要以工业化的形式出现。很多黑客运动,开源软件的发展,都是工程师的贡献,其实是越来越多了。我们必须以集体作为中心,作为基本元素发展,这才是我说的网络社会的前进。今天跟您说的这些,都需要扎实的研究,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但这是必要的,希望未来中国能推动这些研究。

谢选骏指出:上面的文章有三点引起我的注意:

1、“我们反资本主义,反新自由主义,读马克思,辩论认知资本主义,去游行去抗争,现在这种抗争的无力感越来越强,很多人要么就变得犬儒,要么将社会运动变成展览。”——可见作者的思想属于左翼甚至西方马克思主义。

2、“在美国每有一个新发明新发现就有一个伦理小组来判断应不应该禁止,但在中国就没有这些限制,所以大中华未来主义就是一种加速主义,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中国或亚洲的技术加速会比美国更快,这种不平等会更严重。”——这种加速是不可避免的,是一种历史力量的反弹或报复所致。这种不平等发展,会使中国文明再次超越西方,有什么不妥吗?

3、“亚非拉的团结只是将现在的权力分布重新调节,并没有从根本上去处理全球化的问题,只是从原本由美国、欧洲主导的权力版图进行调整,在贸易、国防、文化交流上进行合作,但如果仍然在延续科技的全球化,它还是无法逃出殖民主义。换句话说,不处理好技术问题,只能是殖民的延续,他们改变的只能是权力的版图,但现代化的进程和内涵不会有变化。”——在我看来,权力版图的改变,会改变进程和内涵;换言之,要改变进程和内涵,首先先得改变权力的版图!

最后是我自己的结论——缺德的中国能够释放技术的恶魔。因为,“在美国每有一个新发明新发现就有一个伦理小组来判断应不应该禁止,但在中国就没有这些限制”,没有限制,就是缺德。缺德的中国能够释放技术的恶魔,直到占领英国、租借英国,把欧洲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在那以后,中国才有资格来研究和探讨上文所提出的哲学思考。因为欧洲人,也是在工业革命以后,才提出了自己的超越中国的哲学思考。直到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期间,他们还崇拜中国思想呢。莱布尼兹还在吸收二进位制呢。

现在,二十一世纪,实际上,不是地球无以为继了,而是西文明的模式无以为继了!

不是地球在发抖,是西方的灵魂在垂死地颤栗之中。



【048、人类动物学与人类动物互动科学】


《气味偏好会影响社交:闻伴侣的臭衣服能带来幸福感》(2018-04-07 广州日报,原标题:闻伴侣的“臭衣服” 就可减压,你信吗?)报道:

说起动物本能,我们时常会谈论到“费洛蒙”。这种每个人随身携带的外激素,就像嗅觉条形码一样,周围气体分子的不同比例和数量,会被神经系统“翻译”成不同的气味,然后影响我们的感觉和情绪。为什么我们会害怕陌生人?为什么我们会具有吸引力?你想过这可能与“气味”有关么?

最新研究

有一种“男人味”能带来幸福感

在我们身处的世界里,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味道,泥土、暴风雨、花园、青草地、空气……除了大自然的味道,还有一种“味道”——来自人的气息。是否记得多年前辛晓琪的一首歌?“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不久前,有研究发现爱闻男友体味并不是“怪癖”,因为很多女生都喜欢这样做。

今年年初,一篇发表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研究表明,不少女生之所以偏好充满幸福感的“男人味”,是因为男友身上的味道不仅能带来安全感,当你感到紧张、烦躁的时候,闻另一半的体味甚至有助于达到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效果。

一件“臭T恤”就能降压?这听起来或许有点“奇葩”,但来自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却不这么认为。实验结果验证,闻男友的衣服、体味确实能使女性血液中的皮质醇水平降低——在实验中闻到自己“熟悉气味”的女生,体内皮质醇水平较低;相反,闻到陌生人的气味时,她们则会下意识地激起战斗本能和提高警戒心。皮质醇是我们体内一种被称为“压力荷尔蒙”的激素,研究人员表示,当伴侣不在身边时,很多人会穿着伴侣的衬衫或睡在他们平时躺着的位置上,这种连自己也无法解释的行为,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为心理依赖。研究结果证实,仅仅是闻伴侣的气味,即使他们并非实际存在,也能成为帮助减轻压力的有力工具。

或许对于“远距离恋爱”的情侣们来说,这个研究结果能够帮到他们,即使爱人远在天边,气味却可以近在眼前。在无法见面的情况下,只要拿一件爱人的衣服,就可以帮助你在离家很远的地方降低压力水平。

专家声音

气味分子:独一无二的“个人留言”

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从很小的时候就会害怕陌生人,尤其是陌生的男性。原本大家以为只是孩童内心的敏感,直到研究发现,这是来自陌生人的男性气味可能会引发皮质醇升高的反应所致。虽然相对来说,女性的嗅觉会更敏感,但女性气味对男性具有同样神奇的作用。在南极考察的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在性别比例失调的情况下染上“怪病”,整日昏沉且情绪低落,甚至还有人染上了健忘症。堪培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原因在于异性气味匮乏,在增设女医生协助工作后,问题就解决了。

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具有一定的气味,人也不例外。人体的气味成千上万,每个人的气味都不相同。那些来自身上的“气味”,在空气中飘浮,在地面上汇集,有些甚至能直接传递给同一种类的其他个体,犹如分子形式的个人留言一般。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决定我们身体的气味呢?

“由种族遗传背景、个体基因组成和生活习惯、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人的气味,综合起来会形成不同人的‘标记’。人的好恶与遗传背景、生活环境和交往群体密不可分,因此,可能或多或少地与‘人气’有关联。”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梁前进告诉记者,人类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性状特征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特定基因控制的性状是独特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某基因“决定”某性状。在人体气味的形成因素中,不同的基因或直接或间接产生效应。

信息素:“血液中的荷尔蒙”

在昆虫的世界,同类之间的交流大多是通过空气中传递的气味完成的。“信息素”这个词诞生于1959年,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动物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物质,类似于血液中的荷尔蒙,这些物质会被释放出体外,对其他同类的行为和生理产生影响。“蚕蛾性诱醇”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信息素,这种物质由雌性蚕蛾分泌,能将数英里之外的雄性蚕蛾吸引过来。这既是一种性信息素,也是一种靠空气传播的催情剂。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信息素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除了昆虫之外,从微生物到老鼠,在生命之树的每一个分支上,这些化学物质似乎都在影响着其他同类的行为和生理表现。甚至在哺乳动物的鼻腔内,每个接收器也分别对应特定的气味分子,在闻到这种气味之后,它们会产生一系列信号,通过神经元传递给大脑。梁教授表示,在男性和女性体内,负责免疫系统重要蛋白质编码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不一样,不同的人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说免疫系统差异大的人,体味的差异可能也大。

试想一下,类似嗅觉条形码,气体分子的不同比例和数量会被“翻译”成不同的气味在空气中传递。虽然人类的“犁鼻器”早已退化,但对于气味信息的接收却从未停止过。

有意思的是,为了搞清楚这种“传递机制”,在布鲁克林的画廊曾举行过一场“不可思议”的活动,众多参与者互相闻对方没洗过的T恤衫,目的是尝试能否找到吸引自己的“专属味道”。这并非哗众取宠的闹剧,对于研究者来说反而是一场很有研究价值的“信息素聚会”。

气味偏好会影响社交

对于帝王蛾而言,信息素是用来表示聚集、觅食、交配、警戒等各种信息的化合物,是彼此间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对于小鼠或青蛙而言,信息素物质被分泌到体外后, 依靠接收者的嗅觉系统进行解码和识别,能诱发特定行为或生理反应。可是就目前而言,对于人类唯一能确定的事情是人类的确是有体味的。

“‘体味’是人体内分泌急速挥发所产生的天然气味,多是荷尔蒙(激素)混杂皮肤浅表汗液及性激素的味道;也有其他各种挥发性物质的作用。人体代谢出的物质分为脂质类、蛋白质类和糖分等,也有一些有机酸等。这些物质都会发出气味。”梁教授告诉记者,有人对人体气味进行检测,发现体味中所含的物质多达数百种,可见气味决定因素的复杂性。

关于人类是否也拥有“信息素”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时至今日,人类释放和接收信息素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及其涉及的环路基础,依然是未解之谜。虽然在这些年,来自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分别锁定了不同的信息素候选物,例如男性汗液和精液中发现的雄烯二烯酮、女性尿液中发现的雌四醇,但不同的信息素是否有不同的信号通路,信息素的作用是否都处于意识水平之下,甚至连锁定的候选物是否属于真正的“信息素”,都有待验证。梁教授表示,生物进化影响因素太多,气味偏好是否具有明显的作用是个有趣的问题,仍需深入探究。“毕竟我们择偶不是靠嗅觉。对于行为自主性很强、不过分依赖自然条件的人类来说,科研结论的分析相当复杂。”

过去的四十年间,内分泌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现在,或许已经到了外分泌学蓬勃发展的时候了。

谢选骏指出:我建议设立一个新的学科——“人类动物学”。而不是仅仅研究所谓的“人与动物关系学(Anthrozoology,又称human–animal studies,称为HAS,又译人类动物互动科学)。因为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人类存在于自己的基本动物层面里。记得我小时候养过的一只兔子,也是这样依靠嗅觉寻找伴侣的。那年冬天我把它放在户外,扣在一只筐子里,压上石头,免得夜猫吃它。每天我会送点热米饭给它,让它如饥似渴地吃着,享受着灾民都没有的快乐。后来春天来了,我发现它突然没了,原来,这兔子把已经解冻的草地刨了一个坑,钻出去了。后来我在隔壁的院子里找到了它,它正围着另外一个兔子笼转呢,我就把另外一个兔笼打开,放出另一只兔子,这两个马上就开始互相追逐起来了,原来,它们是通过气味走到了一起开始交配了……人类动物学将研究的,是动物层面怎样决定了人的文化层面,以及动物层面的洪水如何侵蚀社会制度的堤坝。相形之下,“人与动物关系学(又译人类动物互动科学),只是一项专门研究人类跟其他动物的互动关系的动物学分支。这一门学科虽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包括有:人类学、民族学、医学、心理学、兽医学和动物学;但是它却道貌岸然地把人类自己当作了动物以外的某种东西。例如人类动物互动科学研究的其中一个焦点,是把人类和动物对双方面各自关系的正面效应量化,却没有看清楚人类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049、三位一体的神秘引领现代科学的精神】


三位一体(拉丁语:trinitas):通过上帝在《圣经》里的启示,我们知道上帝是创造并掌管宇宙万有的独一真神。上帝包括(圣父、圣子、圣灵)三者合而为一,三位一体的上帝。一位上帝,却有三个位格 神是独一的,只有一位神,却有三个位格。神在圣经中是这样启示他自 己的,这三个不同的位格乃是独一、真实、永恒的神。

(一)

三位一体经文:

[圣经]“起初神创造天地”,在希伯来文中,“神”(Elohim)一字乃复数,本来在希伯来文中,Eloah是单数,Elohim是复数。然而,圣经作者用Elohim, 然后又指出他乃独一无二的神。他的名字指出他乃独一无二的真神。“耶和华神”这名字在旧约圣经中出现不下300次,“耶和华”是单数的(He is),是独一的神的名字,但 Elohim却是复数的。

[圣经]《创世纪》一章:26节,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28章19节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在此,“奉…的名”是单数的,三位同享一名,清楚启示“三一神”。

[圣经]新约《约翰福音 》10章30节:耶稣说,我与父原为一。意思就是完全合而为一。

[圣经]新约 《约翰福音》14章16—17节: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乃是真理的圣灵。注意:是一位圣灵。

[圣经]约翰一书5章20节:我们也知道神的儿子已经来到,且将智慧赐给我们,使我们认识那位真实的,我们也在那位真实的里面,就是在他儿子耶稣基督里面。这是真神,也是永生。

约翰福音一章18节称主耶稣为“在父怀里的神”(希腊文原文的意思)

希伯来书1章8节“论到子却说,‘神阿,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的国权是正直的。’”子就是指耶稣基督。本处清楚表明论到了,就是神,所以说:“神阿,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

[圣经]罗马书9章5节: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他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阿们。

[圣经]提前3章16节:[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神在肉神显现,就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

1.与父是同等,是一样,是同质的(约十四9-11)。

2.“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没有人知道父”(太十一27)。

3.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了神,就有生命(约壹二23,五12)。

4.他与父、圣灵是同为一体,同享一名的(太廿八19)。

5.他是全地的主(彼后二17)。

6.他是先存的,是父从天上差到世上来的(约三16-17;约壹四14)。

在约翰福音十章30至33节中,主耶稣只称神为自己的父,以自己为神的儿子,但犹太人却要用石头打他,说“是为你说僭妄的话,又为你是个人,反将自己当作神”。主什么时候称过自己是神?犹太人是否“诬告”他?主没有否认,他自己也清楚,“神的儿子”乃“百分之百的神”的意思。他也直言自己乃与神同等,是一样的,是与父二而为一的。可见这名字宣告了,他乃是神秘。

(二)

基督教的Trinity(英语“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拉丁语:trinitas),又译为三一真神、上帝圣三、三一神、圣三一、三一神论,基督教神学术语。对于基督宗教的神YHWH(新教常汉译为上帝耶和华,天主教常汉译为天主雅威)的学说,建立于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的《尼西亚信经》,是天主教会、东正教会和基督新教的基本信条。

三一论主张,圣父、圣子、圣灵(天主教会译为圣神,东正教会和新教则译为圣灵)为同一本体(本性)、三个不同的位格,他们以希腊语:homoousios来表达他们之间的关连。三位格为同一本质,三个位格为同一属性。通俗地说,仅有独一的天主;圣天父完全是耶和华上帝,圣子完全是肉身降世的耶稣基督,圣灵是在末后时期降临的再临基督;《新约圣经》并没有明确使用“三位一体”一词,该教义是后来在公元325年5月20日,在君士坦丁亲自主持尼西亚大公会议上所确立的。(摘自《不列颠百科全书》(1970年,英语)第6册386页)

相信三位一体的人认为圣经新约中虽没有明确提到该词,但部分经文暗示了这个教义。其中包括在马太福音28:19:“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经文用“名”是单数,三位一体的支持者指圣父、圣子、圣灵乃共用上帝的名。一些经文被视为隐含三位一体的思想,而教父和护教士加以立论及宣讲。历史上不断有一些教派及个别人士否定此教义。基督宗教的教会接纳三位一体为传统教义之一;反对方则支持“一位格论”,否定三一论。传统天主教会把圣灵降临节第一主日定为三一主日,纪念天主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一体。

相信三位一体的人认为英文Trinity(三位一体)不是好的用词,因为“Trinity只强调神的三个位格,而未能强调三个位格的合一”。他们认为德文Dreieinigkeit(three-oneness)则能较为准确地表达出三位一体的观念。正确的定义必须能说明,三位一体中三个位格的独立与平等,也能说明三个位格的合一。

英文有另一个字Triunity,是可以较为恰当地表达这个教义的。以下可以作为相信“三一论”的人对其的恰当的定义:“三位一体是由三个合一的位格所合成;这些位格不是分离的存在(separate existence)——而是完全的合一,作为一位神。但按神圣本性而言,三位一体是三个独立的存在——父、子及圣灵。”

神(或表述作“上帝”、“天主”)是“三位一体”的观点,从古至今一直受到各种各样的反对。

在基督宗教的教会成立初期,《圣经》所记载的历史没有记录耶稣和使徒讨论三位一体的问题。直至2-3世纪,有些古代教父开始用希腊哲学思想去论证天主。自那时开始,天主是三位一体的讨论便越趋炽热了。发展至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前,三位一体已发展为教内争论。其后君士坦丁大帝召开了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会议亦通过《尼西亚信经》列明“圣子与圣父同质”,并将亚流派判为异端。但大公会议以后,有关三位一体的争论持续了数十年。曾经有段时期,亚流派的势力反过来压倒亚他那修派的势力。两方势力仗赖罗马皇帝的支持互相抗衡,直至公元381年。公元380年2月27日,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正式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并在次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将《尼西亚信经》确立为“国家标准信仰”。至此,三位一体的教义随之而被确立,反对势力再次被压制。反对三位一体教义的人被审判为异端,有的被直接处死或者死于火刑。这一斗争持续了多个世纪。直到中世纪,人们再用哲学和心理学去解释教义,三位一体完全确立。

宗教改革运动前,反对三位一体之声音被武力压制,但反对声仍零星出现,其中包括12世纪活跃于法国的清洁派。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后,亦有提倡与“三一论”相对的“一位论”的教派成立。波兰兄弟会在波兰兴起,极力反对三位一体。一位论派随即遭到来自天主教会的反对,也为马丁·路得、加尔文、慈运理等宗教改革家所不容。1689年,英王威廉三世颁布宗教容忍法令(Toleration Act),但禁止任何人发表反对三位一体的言论。很多人在天主教会、政府和新教势力的排挤和压迫下被迫流亡,被投入监狱或者被处以极刑。反对三一论的人士有牛顿、威廉·惠斯顿(William Whiston)、伊曼纽·斯威登堡和塞尔维特等。其中西班牙神学家塞尔维特反对三一论,终被加尔文派日内瓦政府予以逮捕和处死。

18世纪至20世纪初,一位论派已在欧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早期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曾大力反对三位一体,但现在已改变初衷。除此之外,19世纪80年代“圣经研究者”公开否定三位一体的神学体系,并在当时的美国和欧洲广泛传播。及至现在,一位论派和三位一体论者亦互相冲突,个别基督教教派不支持三一论。其中召会领袖李常受认为传统三位一体教义过分强调神格中的三个身位,易有三神论的倾向。他因此主张:子就是父、主就是灵;他亦因此主张而被部分基督教界指责。反对三位一体的声音亦有来自反基督教的人士、哲学家和其他宗教。基督教是由犹太教发展而来的,但犹太教坚信上帝是只有一个位格的,犹太教徒认为三位一体教义是变相的“多神崇拜”。而伊斯兰教亦认为真主是独一的,并非三位一体。

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三大基督宗教主流教派坚持认为信仰“三位一体”的信条是正统基督宗教所必须的,但这也招来了来自其他反对“三位一体”的人士的批评。

(三)

反对三位一体的解释

三神论(Tri-thiesm):初期教会人物如亚空拿卓斯(John Ascunages),和斐罗庞努士(John Philoponus)曾说,有三位神,彼此之间只有一种疏远的联系,就好像彼得、雅各、约翰三位门徒一样。这种错谬否定了三位一体的合一性,将神说成是三位神,而不是一位神有三个位格。

撒伯流主义(Sabellianism)或形态论(Modalism):这教训始自撒伯流(Sabellius,约主流200年)。他的错误,是走向三神论的另一个极端。虽然撒伯流也谈论父、子、圣灵,但父、子、圣灵不过是一位神的三种存在形态,或称三种显现。这种教训称为“形态论”(modelism),是认为神以父、子、圣灵三种存在形态来表明自己。

亚流主义(Arianism):亚流教训的根源可追溯至特土良,特土良曾说子的地位次于父。俄利根还进一步发展特土良的概念,说子“在本质(essence)上”次于父。这教训最终形成了亚流主义,否认基督的神性。亚流说,只有神才是非受造的;因为基督从父而生,这就是说,基督也是父所创造的。根据亚流说,有一个时期基督是不存在的。主后325年的尼西亚会议(Council of Nicea),否定了亚流和他的教训,亚流被放逐,而亚流的影响后来渐渐消除。而在19世纪,耶和华见证人却重新恢复了亚流的教义。

否定三位一体的人,有时会提出一些字眼上的用法,表明基督是次于父神的。这如果属实,三位一体的教义就不能成立了。以下是几个问题名词的探讨。

生(begotten)的意思:“生”这个词用在基督身上,有几方面的意思。第一,根据马太福音一章20节,基督是在人性中出生,而不是在神性中出生的;在亘古时,基督已是神(弥五2),但在伯利恒时,基督增加了一种本性(an additional nature),就是人性。马利亚的怀孕,是在圣灵的监管下完成的,以确保基督的人性无罪。基督获得这种人性,就是“生”这个字所指的;这名词不能用在他的神性之上。“生”这个字,也不是用来指,耶稣作为神的儿子而说的,耶稣曾在时间和空间里,宣称自己是神的儿子(诗二7;徒十三32至33,罗一4)。这些经节都强调,耶稣之为神子,是复活之后的明证,但这不是说,复活使他成为神的儿子。基督从亘古已经是神的儿子了。诗篇二篇7节和使徒行传十三章33节都强调,基督的出生,只是对基督儿子的地位的一种公开的显明(儿子的地位并不是这时才开始的)。

头生(first-born)的意思:否认基督的神性的人,都喜欢引用“头生”这个名词。他们说,基督在时间上是有开始的。可是如果我们探讨字义(lexical),和这字在上下文的用法(contextual),就会对头生一词有新的理解。在旧约,这字是用来说明长子的地位。长子拥有双份的产业(申二十一17);他比其他家庭成员有更大的优惠(创二十七1至4、35至37)。更多的特权(创四十三33)和更大的尊敬(创三十七22)。长子是优先的地位,和无上权力的一个象征称号(出四22;耶三十一9);而这字就是按这意义,用在基督身上。歌罗西书一章18节所说基督的头生地位,是清楚不过了:作为头生的基督,做了教会的头和万有的元首。希伯来书一章6节又提到,基督作为头生者,拥有至高的权力,天使都要拜他;本来只有神才能接受敬拜的。诗篇八十九篇27节,也许是关于头生最清楚的解释,这段经文也是希伯来诗歌综合体(synthetic poetry)的一个例子。诗歌第二行是第一行的解释,在这篇弥赛亚诗里,神确定了弥赛亚是头生的,他要作世上至高的君王。称为“头生”,是指这位君王要管治全世界。无论从语言学或注释学去看,“头生”都是强调,耶稣作为弥赛亚的卓越地位。

独立(only-begotten)的意思:“独生”(希腊文monogenes)(比较约一14至18,三16;约壹四9)并没有提供一个时间开始的观念。它只是说明,耶稣是神独生的儿子,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相同的”及“在这范畴里,是唯一的”。独生“说明了耶稣是独一无二,超乎所有在地上和天上的存有。”创世记二十二章2、12、16节提到,以撒是亚伯拉罕“独生的、所爱的”儿子。使徒约翰又形容,神独生子所发出的荣耀——从来没有人这样发出过父的荣耀(约一14)。不但如此,子也表明了父——除了这位独生子外,没有人能表明父。这位独一的儿子是由神差到世上的,永生只能由神独一的儿子所赐”(约三16)。仔细研究这些经文,“独生”一词,并不是表明存在的开始;反之它表明了存有者的独特性(uniqueness)。基督是独一无二的神的儿子,由父从天上差派而来。

(四)

有关三位一体说的看法,在基督教的早期曾有过长期而极端激烈的争论。

早在公元1世纪里,有关圣子的性质问题导致了伊比奥尼教派和诺斯替教派的互相对立的两种异端。到了该世纪末,这两种异端都被第四福音书的作者圣约翰所驳倒,他用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柏拉图的宇宙论:他解释说,耶稣基督就是柏拉图所谓的逻各斯,或理智的化身,而这理智对于上帝则是与生俱来的。

公元313年的“米兰敕令”使基督教恢复了平静和安宁。之后,有关三位一体的论争又复活了,并且这种宗教纷争的火焰也迅速从学术界传到教士中,传到人民中,传到罗马帝国各省--包括巴勒斯坦和埃及。在多年的争论之后,圣父圣子同体的学说在具有最高权威的尼西亚会议上得到了确认,后来希腊、拉丁、东方以及新教的教会都一致同意它是基督教的根本信条。

当时一位在普瓦蒂埃的主教的一段话记述了这种争论:

“同样可悲,也同样危险的一件事是,人间有多少种观点就有多少种教义,有多少种思想倾向就有多少种宗教学说,有多少种错误就有多少种不敬神的缘由;因为我们全都随意制订信条,并随意对它们进行解释。对本体同一说问题接连举行的宗教会议上,在这次会上被否定,下次会上又被接受,再下次会上又被取消了。在那段令人痛心的日子里,圣父和圣子的部分或全部相似的问题竟变成了争论的题目。每一年,不,每个月,我都在制订新的信条,以描述那些看不见的不解之谜。我们为我们所做的事忏悔,我们为那些忏悔的人辩护,我们又诅咒那些我们为之辩护的人。我们或者谴责在我们之中出现的别人的学说,或者谴责在别人之中出现的我们的学说;于是,不惜相互把对方撕成碎片,我们彼此成为对方毁灭的根源。”

而一位历史学家(阿米阿努斯)则记述为:

“基督教本身是十分简单的,但他(君士坦提乌斯)却把它和愚蠢的迷信混为一谈了。他非但不利用自己的权威使各方和解,却反而通过口头上的争辩使得被他无聊的好奇心所挑起的分歧日益扩大和四处传播。大道上整天奔驰着来自四面八方前往参加他们所谓的宗教会议的主教们的马队;而在他们尽力使得整个教派统一于他们的特殊观点的时候,公共驿站的全部设施几乎已被他们如此匆促、频繁的奔忙毁灭殆尽了。”

在19世纪撰写的法国《拉鲁斯百科全书》中关于认一论和三位一体的词条时写道:“三位一体的信条在《旧约》、《新约》、《使徒行传》以及这些使徒的弟子并不存在,但是却被天主教会、传统的基督教派别奉为教义信条。这两派都宣称,三位一体一直以来便为所有基督徒所接受,但是,我们手中的历史证据却显示,这个信条是如何出现、发展,并最后成为基督教会教义的。”

拉鲁斯百科全书又写道:“在那个时代,信仰耶稣的人性是早期教会中改宗基督教的犹太人在很长一个时期的主流信仰。拿撒勒城的基督教徒和所有由犹太人组成的基督教派中都认为耶稣只是一个受到圣灵的支持人,他们中没有任何人指责别人是宣扬异端和无神论者。这之后,随着那些偶像崇拜者的改宗基督教,才出现了一些原来没有的基督教教义。

在基督教认可的天主教百科全书中也承认,早期的基督徒并不知道三位一体说,这一原则是在公元四世纪才添加到基督教义中的。这套大百科全书写道:“在二十世纪后期,我们要想清楚、客观地阐释神圣的三位一体的来龙去脉、历史演进及期神学的解释,无疑是困难的。讨论三位一体就像学讨论不确定的阴影,这对于罗马天主教会和其它基督教会来说都是一样的。”

在另外一章中,这本天主教的大百科全书中还写道:“在公元四世纪末之前,这种后来被冠以三位一体原则之名的说法,在基督教生活和宗教仪式中从未出现过,我们在耶稣的门徒中也找不到任何与三位一体相似的思想或观念。”

尼西亚会议后,本体同一论的旗帜虽曾被动摇,但一直并未倒下,本体同一论的旗帜此后在基督教会中更牢固地树立起来了。

(五)

谢选骏指出:实验科学诞生于“基督的奥秘”:

1、实验科学诞生于近代西欧的基督教环境下,不同于希腊理论科学诞生于异教环境下。

2、基督的奥秘,其核心是三位一体和神人二性。三位一体,说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个不同的位格,却是独一的真神;神人二性,说耶稣基督既是百分之百的神,又是百分之百的人。基督的奥秘,完全解构了人类的理性、逻辑、常识,解构了所有宗教的论证系统,迫使人的共有思想不得不在超然的事实面前低下头来,从而为实验科学的启动预备了道路。

3、实验科学诞生于基督的奥秘,这是由于基督的奥秘对人的理性和常识构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人们需要不断解构自己的成见,因此不得不诉诸事实、观察、实验,来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尝试理解上帝的启示。

4、正因为三位一体思想打破了人的逻辑和感官的限制,一切先入之见都被动摇了,因此科学才能在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带领下,脱离理论、进入实验,变成不同于古典科学的现代科学。

5、现代科学的精髓,就是不做任何预设的结论,把一切知识都交给事实的观察、神秘的带领。



【050神秘的祝福调动最大的潜能】


网文《思维与能量的关系》说,人类的大脑是祖先高级生命最完美、最复杂、最伟大、最高级的作品,整个宇宙的运动形式在人脑中得以最完全的体现,所以他就是映现着整个大宇宙、浓缩着大宇宙全部信息的小宇宙,人脑从而具有广泛、巨大、深刻的机械潜能、物理潜能、化学潜能和生命潜能。意识产生于大脑,而思维是意识的最高结构形式,是意识的果实。恩格斯认为“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同时它也是最神秘的花朵,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人类才能看见绚丽的朝霞,听到美妙的音乐,闻到醉人的花香,体验丰富多采的生活;才有悲伤与喜悦、痛苦与欢乐和浪漫人生;才有对过去的回忆与留恋、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更是借助于它,人类才能认识和改造地球——我们栖息生存的美丽家园。

谢选骏指出:德夷恩格斯只懂“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却不懂“思想的主权创造了地球”。

“人生因为有诗而美好。爱人因为情诗而经典。民族因为史诗而伟大。圣经如果只有律法先知,福音使徒书信,没有诗歌智慧,就不完整。”“盼望人生,因为信神,有了爱与恩典,有了新的诗篇,能够‘从新得力’,‘展翅上腾’。有段圣经这样说:‘你岂不曾知道吗?你岂不曾听见吗?永在的神耶和华,创造地极的主,并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无法测度。疲乏的,他赐能力;软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以赛亚书》四十章28—31节)”——这神秘的祝福,可以调动最大的潜能。因为这是来自思想的主权,而不仅仅是人脑的产物!



【051、生命神话如何才能变成生命科学】


《生命基础单位或形成于恒星出现之前》(2020-11-20 煎蛋网)报道:

国际团队现已证实,最重要的生命基础单位,也是最简单的氨基酸——甘氨酸,可在太空的恶劣条件下形成。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表明甘氨酸和其他氨基酸很可能在密集的星际云团中形成,出现氨基酸后,星际物质才转化为新的恒星和行星。

彗星是太阳系中最原始的天体,反映了太阳和行星即将形成时存在的分子。在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以及从星尘任务返回地球的样品中检测到甘氨酸的现象表明,氨基酸(例如甘氨酸)的出现早于恒星。但是直到最近,人们仍认为甘氨酸的形成需要能量,这对可形成甘氨酸的环境设定了明确的限制。

主要在荷兰莱顿天文台天体物理学实验室的天体物理学家和太空化学家团队表明,即便没有能量,甘氨酸也可能在冰冷的尘埃颗粒表面形成,也就是所谓的“黑暗化学”。这一发现与先前的研究相矛盾,前者认为产生氨基酸分子需要紫外线辐射。

伦敦女王玛丽大学的塞尔吉奥·伊波波罗博士(Sergio Ioppolo)说:“暗化学是指不需要高能辐射的化学。在实验室中,我们能够模拟暗星际云中冷尘埃的情况。颗粒被薄薄的冰层覆盖,随后通过撞击原子进行处理,从而导致前体物质碎裂,反应性中间体重新结合。”

科学家首先表明,那可形成甲胺,这是在彗星67P中发现的甘氨酸前体。然后,使用独特的超高真空设置,配备系列原子束线和精确的诊断工具,他们能够确认出现了甘氨酸分子。在此过程中必须存在水冰。

莱顿天文台天体物理实验室主任哈罗德·林纳茨说:“这项工作的重要结论是,被认为是生命基础的分子早于恒星和行星就已出现。说明在恒星系演化中,甘氨酸或许已经普遍存在,包含在彗星和小行星中的冰得以保留,而彗星和小行星才是最终构成行星的物质。”

甘氨酸一旦形成,也可以成为其他复杂有机分子的前体。按照相同的机理,原则上可以在甘氨酸主链上添加其他官能团,从而在太空中的冷暗云中形成其他氨基酸,例如丙氨酸和丝氨酸。最后,这种丰富的有机分子借助彗星被送往许多其他行星。

谢选骏指出:我认为“生命基础单位或形成于恒星出现之前”,这可能是一种“生命神话的现代版本”——因为这么久远的事情,是无法证实的,证伪却倒不难。

网文《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吗》(1987年全国第一届医学交叉学科论文研讨会交流周慕瀛)报道:

谁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这个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实际上它是与生命的定义、生物的定义、生命起源等联系在一起的。当今最令人深省的事实是:病毒、类病毒远比细胞小千百倍(最小类病毒重仅47×104道尔顿,大的病毒重也只有2.9×103道尔顿,而细胞,即使以原核细胞的大肠杆菌为例,也重达8×1010通尔额),却同样能传染疾病,同样能繁殖,并因而对人类助健康及经挤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能繁殖,我们必须承认它是生物。因为在自然史里我们举不出一个生物不是本身能繁殖或者是繁殖者的后代的;同样也举不出一个能繁殖的物被认为是非生物的。繁殖是生命最无可争议的特色。如果金币能繁殖,我们准备马上承认它也是生物。所以,想否定病毒、类病毒的生物地位,事实是不可能的了。

但是,“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已一百多年,早已与细胞学说、进化论、基因论等融为一体构成强大的传统力量了。当新的理论还未出现时,老传统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这要靠我们去排除干扰,去研究探讨。

一、旧理论的脆弱

老传统理论的支撑点其实是虚弱的,它们在历史上之所以流行一时。只是由于有关真理尚未被认识。

1、细胞学说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这一认识的直接来源是细胞学说,它被誉为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之一。影响之大不言而喻。但细胞学说根基是虚弱的.在推理上它立足于不完全归纳法。众所周知,不完全归纳所得的结论不是肯定可靠的。施莱登(Schleidan)和施旺(Schwan)只是察看了1838—1839年之前人类已知的生物就提出细胞学说的。人们当然有权问一声,有谁为他们担保他们确已看遍了宇宙里的全部生物了呢?“是哪个上帝向他们保证过:在无限的时空里决不去创造出任何非细胞的生物呢?”[I]#.果然,他俩所没有见过的、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从1892年后陆续被人发现了.这两类生物把上述对细胞学说的质疑变成了冷酷的事实,粉碎了细胞学说最后一丝侥幸取胜的希望。

用细胞学说作为论据来否定病毒、类病毒的生命,那只是旧理论殉道者的唐.吉诃德感情的流露罢了,因为在逻辑上站不住脚.那就等于:首先我们没有看完全部桔子就断言“桔子都是好的”,然后发现竟有烂的桔子,便蛮横地狡辩说由于“桔子都是好的”,所以这烂的肯定不是桔子。

判定病毒、类病毒的生命应依据判定—切生物生命的统—标准——生命的定义,决不能用片面的经验总结来取代生命的标准。

2、原生质学说

舒尔兹(Schuldz)1861年创立了“原生质学说”,认为“原生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由于具有原生质的最小单位就是细胞,所以它是直接支持“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的。

然而该学说助理论依据也来自不完全归纳法,遭到的打击也是1861年后的新事实:病毒、类病毒没有原生质,却能繁殖。所以上述对细胞学说的批驳对它是一样适用的.

3、生物代谢说

用不能“独立地进行新陈代谢”为理由来否定病毒、类病毒的生命,所依据的可以说是“生物代谢说”。

一百多年前,生物学家就从已知的诸生物里归纳出所谓的生物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一百多年来生物学教科书里也始终这么说着。据说,病毒、类病毒专一性寄生于一定的活细胞,被用来证明它们自身不能代谢。病毒要借助活细胞的代谢系统就被用来作论据,证明病毒是无生命的。

这里首先要指出的是,即使病毒(类病毒)真地不能代谢,当人们处于不完全归纳法所得结论与事实之间时,究竟谁更可信地可充当驳斥对方的证据?是能繁殖的病毒(一种事实)还是“新陈代谢”(一个不一定可靠的归纳结论)?“太阳总会在早晨升起”,这是归纳了多少亿个日夜后的结论,但事实毕竟是终于有一天太阳会不在早晨升起的。难道面临那一天我们应放弃事实,而坚信经验:现在既是早晨,那太阳就该升起,所以那怕前面纯属虚空,它也一定就是太阳?

其次,病毒、类病毒真地不能代谢吗?任何物(只要含有一分子以上的物质)如果它能繁殖,就不可能不代谢。因为它首先要把与自己同样的物质分子制造出来,这就要有“同化”作用;至于“异化”作用,那更是万物通性,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物能避免异化,能永恒不变的,任何物质的异化挂早晚要发生的。病毒在活细胞里繁殖,毕竟是病毒繁殖,而不是活细胞制造病毒。也就是说,活细胞并不会自发产生病毒,繁殖病毒都是在病毒进入活细胞后才发生的,是病毒自己起了决定性作用,造成了繁殖。所以,如果繁殖必定意昧着代谢,上述的主角是病毒而绝不是活细胞。活细胞只是被病毒利用的条件罢了。把病毒利用活细胞才麦现代谢指责为病毒不能代谢,这是把能力与现实混为一谈了。能导电、能燃烧、能爆炸决不等于正在导电、正在燃浇、正在爆炸。性能是内在的,现实却是物在环境中的实况,即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没有一种性能是无条件地时时刻刻在体现为事实的。病毒、类病毒需要活细胞,但细胞代谢难道就不需什么条件了吗?我们确知,在-196℃的真空里保存的细胞都停止了代谢,那它们也就算不能代谢因而是无生命的了吗?人必须要阳光、空气、营养、温暖才能生存,是不是也该算无生命的?应该提醒大家的是:历史事实是人们把一切能繁殖的物认定为生物,而决不是只把正在繁殖或时时刻刻在繁殖的物规定为生物。

顺便还想指出:“新陈代谢”究竟是什么意思至今仍是含糊一片,没有一本教科书里是有定义的。恩格斯早就指出:“新陈代谢本身既使没有生命也可以发生”,并且列举了一个制造硫酸的例子为佐证。当时的杜林(Doering)也和其它生物学家一样,只得借助在“新陈代谢”名词之前冠上一个限制词:“有机体的”或“生物的”,以示“生物的代谢”不问于一般。但正如“裤子”注明是“我的”并不能说明我的裤子有什么特殊一样,“这种解释并没有使我们前进一步”[2]。

实际上可以证明,生物代谢的特殊处在于它的“再生性”[3]。众所周知,生物性资源(包活象羊毛、青霉素、胰岛素、免疫球蛋白等)都属可再生资源,其实这就是再生性代谢的结果。类病毒简单到只含一种物质,却依然是可再生的。再生性代谢的根本渊源在于有自复制物质,它是产生生命的原因[4]#。

4、生命的“现象观”

病毒、类病毒只因为物质单纯,可以结晶形式贮放瓶中,象化学药品一样长期存放,由此竟也被套上了“象无生命物质”的罪名,或者被列入“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过渡物”及“既是生物又不是生物”的难堪门类里去。后面这些归类是违背形式逻辑的。这等于要我们承认:是非题可以有第三种答案或是与否之间有过渡物。对于“这是红色的吗?”可以答:“这是红与不红的色”。这是荒唐的。生命的有、无是矛盾概念。矛盾概念囊括了该种概念全部外延,不可能有空隙或过渡。男与女之间,还可以容有既男既女及不男不女,但在男与非男之间就不存在任何空隙了。

造成这种误解的根源是流行一种看法,姑且称它为生命“现象论”。这种看法把生命当作是些正在体现的现象,而不是种能力。人们要求有生命的东西是活龙活现的,至少是时时刻刻正在表现着生命现象(例如正在进行代谢)的。其实,生命是种能力[l]#。正因为是能力,所以判断死亡有时是有困难的,甚至会失误。一个人心跳呼吸停止了,该算死了,但若心肺复苏成功,那么刚才一段时间里这人算死的还是活的?若生命是现象,则刚才生命现象已无,这人已属死人。这么说,抢救竟把死人变成活人了。若是能力,则复苏成功正证明这人刚才虽心肺停止却仍保留着被复苏的能力,只要这种可能性还在,这人就不能算死。1954年从加拿大冻土层中发掘出的羽扇豆后来发芽了,从而证明躺在地下的一万年里始终是有生命的,因为它一直保存着一种能力。难道它们就不像瓶里的化学药品一样毫无动静吗?费伯格说:“一种缓步类动物变干燥后贮存在瓶子里,可以搁在架予上许多年,实际上象无生命的莱寥尔叔祖父的骨灰”[5]。

能力是物固有的,只要物在,它也就在。它与有否外因相配而得以表现是无关的。不能把没通电的铜线说成是不导电的,也不能把未进入细胞的病毒、类病毒结晶说成是无生命的。有人把病毒、类病毒的起源放在了细胞的后面,理由就是若没有细胞,它们就找不到寄主,无法表现生命现象,就不算是生物。按此说法,能导电的铜及能治病的奎宁都只准起源于文明人之后。生命、导电性、可燃性等物本性都不是与物共存的,而是依赖于外界条件是否具备的。这种认识太令人羞愧了。早在一百年前,难得涉猎生物学的恩格斯就已认识到了;“这些机能我们称之为生命”[6],并且认识到;“蛋白质,即生命的唯一的独立的承担者”[7]。虽然限于当时条件,恩格斯误把蛋白质(而不是把复制物质)当作生命物质,但生命是种能力以及能力只依赖该物物质本性等这些思想他是头脑里一清二楚的。

由此可见,结晶以及毫无动静而可被贮存绝不是生命的禁忌。或许我们将来要向太阳系外移居人类,会想到发射一只有冷冻室的宇宙飞船。这只诺亚方舟式的船里保存着毫无动静的冷冻型生物——保存生命但不体现生命,以度这太空间漫长的旅程;只是在到达目的地的星球后,才给予体现条件,让生物在新星球繁荣昌盛。

二、怎样正确地论证:谁是“生命的最小实体”?

先要定下格林威治子午线及赤道线,然后地球上每一点才都有了座标.力学在被牛顿认识到是研究质点的运动之后,质量、空间及时间(后二者是质点的活动舞台)便成了三维基轴,“克(质量)、厘米(空间)、秒(时间)”制便自然产生。一切力学单位都可由该制推出正反映了力学的各概念全由这三个基轴出发面引伸出来的。这是得出力学理论的正确途径。若是摆脱基轴各立一套,就等于地球上立二个格林威治或三条赤道线——那只能带来索乱。

不言而喻,生命是生命科学的原点,生物学里的特定概念诸如生物、繁殖、遗传等都应由生命派生出定义来,因为它们都是需用生命去作出解释的。细胞的地位也应由生命演绎出来,而不应由谁另辟蹊径地归纳出来,——那样做等于在赤道之外又另立一个赤道。下面就依此逻辑而论证。

1、生命是什么?

作者经过科学推理已经证实:生命就是物的“复制(自身的)能力”[1]”。这就是说,象类病毒、病毒那样能复制自己的物,象一株豌豆能造成千万株豌豆问世的物,象一对美奴利羊可造成千万对美奴利羊生存的物,象诺亚方舟中所收容的由于保存了物种就能一旦有条件便可产生众多同种物重新布满全球的物那是有生命的。将来的机器人或许会有足以乱真的肌肤及生理功能,但只要它在本性上不具复制同样机器人的能力,那它仍是无生命的;宇航员若在外空间发现一块即使拙劣得象垃圾破烂一样的物体,只要它有复制自身的能力,它也是有生命的.若有一天,人们制出的机器人真能复制自己了,那么人就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生物了,这种机器人以后就无需人再费心了,只要提供复制环境,就会源源不断地制出机器人来。

可以如下地来检验上述生命定义的真实性:任何特殊规定下的特种物,当(也只有)撤除该规定(特色)后,就会成为非特种物。表明种的内涵(即特色)失去了。例如,撤除红色,红色物就成为非红色物;撤除爆炸性能,爆炸物就成了非爆炸物了。而生物界,只要撤除“复制能力”,就立即成为非生物界了。本质上(而不是现象上、条件上)没有复制能力的人兽草木,无论它们生长、应激、代谢、肌肉活动、呼吸心跳等多么美妙,都与人工血球、人工心肺、机器人无异了。这些物与手表一洋,何时毁坏就完了。诺亚方舟载满的若是这些物,就与一般手表无异,怎能期望它复兴—个生物世界?相反,一个物即使象一块结晶一般死寂(如病毒),只要它能复制,也就是能繁殖,谁能阻止它进入生物界?生命并不与结晶或呼吸命定地联系一起,也不必然意味着细胞或肌肉或大脑,却确实必须意味着有复制能力,它给了每一代生物以绵延后代的能力,使整个生物界有万世永续的能力——这就是生物界的标志,是整个非生物界所没有的。生命界一切其它巧妙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模仿(仿生学),唯独这复制性却是两界的永恒差别(哪个非生物一旦学会了这本领,它马上应升格为生物了)。

2、生物是什么?

生命定义理应能演绎出生物的定义:生物就是有复制能力的物或能复制(自身)的物。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物的呢?也就是说,生物的复制能力怎么会有的呢?这是在了解生物的本质了。但这仍是可以演绎出来的。

假若有一个死囚,单独关在牢房内,又确无人帮助,而他竟逃跑了,那么结论很清楚:他靠自己逃跑的。

但如果囚犯是二个,分别在二个牢房里,都逃跑了,那就不能武断甲犯一定是靠自己逃跑了。因为可以只是乙是靠自己逃跑的。而甲是乙放跑的。

囚犯更多,方式就更多了,但总之有一点是肯定的:固然不需要每个囚犯都靠自己逃跑,却必定要有(至少是一个)自己逃跑者(原发逃跑者).否则,既不会发生他放跑别人的事,也根本不会发生越狱这种事。也就是说,这类事里,原发逃跑者总是根本性原因。

同样,如果生物内只含有一种成份(如类病毒就是)A,那么该生物之所以会复制极易确定:一定是靠A自己复制了自己(自复制也有定义的,根本条件是A本身的存在是制造A的必要条件[4]#),即A是原发复制者。如果生物由二种成份组成,设为A及B。这时,需制出的产品有A及B两种,而由谁制出的可能性有三种:或A或B或AB兼之。所以,制出二种产品全部可能方式有3即9种,详见表:(图略)

如果生物由三种成份组成,其复制途径的分析更复杂了,此时产品有A、B、C三种,制造者就有7种可能,即A、B、C、AB、Bc、AC及ABC,故共有73即343种制出ABC的方式。很显然,生物的组成成份越复杂,这种分析也越繁杂。但人们尽可以一一排列,用完全(数学)归纳法给予归纳,最后必得如下规律:生物的组成成份中必定要有原发(即它是以自己的参与为复制自己的必要条件的)复制者(至少一种)。原发复制者是造成生物有复制性能的根本渊源,生物组成物质中除去原发复制者成份之外都是些由原发复制者(直接或间接)派生制出的成份[4]#。这就是复制定理。它把生物产生的原因告诉我们了:生物的产生是由于世界上有复制物质——原发复制者。一切生物,要么全系原发复制者——复制物质所组成(这种生物应称为原发性生物);要么只有局部是复制物质,其余物质的复制完成是靠复制物质派生制出的(这种生物应称为次生成继发性生物)。两者中复制物质都是造成生命的终极原因。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是通过该表能预测未知元素的特性而事实又印证了这些预测,从而使全世界大为折服的。生命定义及复制定理也可作出预测,也将获得事实准确印证,从而使全世界折服。

预言一是:一切地球生物体内一定都含有(至少一种)原发复制者。相应事实是:至今为止,人们只知道核酸(含DNA及RNA)是复制物质,而所有地球生物确实都含有DNA和/或RNA。

预言二是:一切生物要么是原发复制生物,它们纯由原发复制物质组成;否则必定是次生复制生物,它们是由原发复制者及其派生物质组成的。相应事实是:已知类病毒只含核酸一种成份,与我们预测的原发复制性生物相符;而除类病毒之外的生物(从病毒一直到人)都还含有非复制物质(如蛋白质、脂、糖等),与预测的次生复制性生物相符。

预言三是:一切次生复制生物的复制均以原发复制成份为渊源,复制物质不仅使自身复制还以派生制出为手段完成全成份的复制。相应事实是:

(1)除了类病毒(它是原发复制生物)的复制是“全或无式”的、瞬刻性成立、因而表明是直接复制外(类病毒分子复制完毕的前后,瞬刻间新生物由无到有了,而且新生物一成立就终身如此了,无须再生长,也无须什么发育。可见,生物要么还未成立,即无,那怕还差一个核苷酸也不行,还不是该种类病毒;瞬刻间,又非但成立且已完全无缺了。总之,新的类病毒作为一个新的生物以及作为其亲体的一个复制品,这二件事是同时突然成立的),其它所有生物(从病毒到人)的复制都是“种子发育式”的、主体预成并经因果序列性发育时期的、非瞬刻性完成的。

类病毒的复制(不涉及具体机制)如图一所示。它的复制与生物的成立是一步性的,这如同照片复制—样,复制结束,照片也成立了。但在一个人或一棵豌豆却并非如此。它们的复制与生物成立是分开的,二步完成的。我们见不到一个20岁的成年女子生下一个20岁的成年女子来,也见不到一棵豌豆一步性生下另一棵类似的豌豆植株来。这些事都是办得到的,但必须二步走。第一步成人女子有一颗受精卵或者说晚一点——分娩一个女婴,这第一步新的生物已经成立,而且它已是未来的成年女子的全部内因了,它因果性展开——生长发育20年,就完成了第二步——当年娩下女婴的成年女子的复制品——另一个成年女子终于成立了。总之,作为一个新生物以及作为其亲体的复制品,这二件事不是同时成立的。第一件先成立,并成为第二件事的内因,开端出一系列因果过程,过程的末端正好是复制品的制成。种子种到土壤里,到发育成亲本生下它时的同样模样,所经历的也是这种模式。所以这种模式我们就称为“种子发育式”(因果序列式复制)的。人的复制可见图二所示。(图略).

I代与II代之间的D不能直接复制,而是先要由A复制A,D则只是A的因果序列派生物罢了。这一事实的实质是:根本的复制者只是A,D的复制完全是由于A能派生造成D。第I代的A能制成第l代的D,那第II代的A又为何不能制出第II代的D来呢?于是,从外观总结局看,似乎D也会复制D了。可以说,生物界之所以在繁殖之外还会有生长发育现象,完全是因为有次生复制的缘故.

病毒比类病毒复杂不了多少,却有质的分界。因为病毒已有了非复制物质(如蛋白质),所以像图三所示,它们足“种子发育式”的.在l、II两代之间,自复制的只有A,即病毒的核心;而其外壳是由A派生制出的,所以有B这个阶段;最后核心与外壳装配一起就成了C,本来C与C并无直接复制关系。再看细胞,如果按人或病毒模式,应该如图四a那样,C不能复制C,只有A复制A,再经发育至C。但现象上却如图四b1所示,似乎第I代C经第II代系列的A、B、C而制出了C。但实际上在第II代系列中每一步内保留着一个上一代的C,所以第二代实际上等于是A十C经B十C发展为C十C。这一事实(即A1=A十C,B1=B十C,C1=C十C)表明,第II代的个体相当于袋鼠,新生小袋鼠的成长是在大袋鼠的口袋里进行的,所以准确计算小袋鼠的成长时应把大袋鼠扣除去才行。也就是A1、B1、C1都应除去C才能看清留下的是A、B、C的经过。于是得到了图四b2的关系。这样第II代的真正事实与图四a中第II代系列相同了。同理,图四b,中第I代系列也应扣除其再上一代的C,于是这第I代也与II代一样了。最后,第II代的A其实是第l代的A所复制的,并非是第I代的C的复制品,所以图四b2中第I代系列的复制应归于A,终于这里的复制关系应如图b3所示的那样回到了图四a的格式了。由此可见,细胞复制仍是“种子发育式”的,只不过这颗种子首先要种在上一代的亲体中,即上一代的亲体要充当下一代的先天内环境罢了。“种子发育式”复制是次生复制生物根本上起源于原发复制成份的明证。

(2)在物质复制上,地球生物的统一派生关系是:||核酸||(DNA及RNA)——蛋白质——其它有机物质,其中核酸用||线前后标志,表明它的新出现是靠自复制,而蛋白质的新生却要由核酸派生,其它有机物质又要由蛋白质派生,表明它们的复制是依靠核酸直接或间接派生。这一事实表明自复制物质是地球生物物质得以成为“可再生资源”的根源.作为这一事实的强有力反证是:不可能有人能把生物的无核酸成份或无核酸部分培养成为一个生物体的。例如人的成熟红细胞就不可能被培养成能传代的细胞,更不用说用它来造就一个人了。若把它移入一个去核的卵里,也决无起色;但若把一个细胞核移入上述卵里,情况相反了,可以养育出一个生物个体来。为了繁殖一个人,并不是必须要保持复制原本整体的,一个人即便死去,他的遗留人间的冷冻精子可长期保藏,几十年后尚可靠了它复制出它的渊源整体——一个成年男子来。一些机体(甚至人)的某些体细胞(如植物愈伤组织细胞)也可以完成一个机体的复制。而且一个细胞的复制也并非是一定要保持亲本细胞的完整存在的。甲种细胞的核就足以制造出甲种细胞来了,只需供结复制条件罢了。例如当把这核移植到它种细胞质里,就可造成甲种细腕的繁殖。这里已充分证明核是有复制能力的,而质是没有复制能力的。这情况犹如麦子种在土壤里,繁殖了麦子,而并没有繁殖了土。从而证明麦子是生物,土壤是非生物。

预言四是:所有已知地球生物体内核酸成份是各该生物的最原初的本体物质,而根本不是什么信息或信息的载体等。

以人体的一只肝细胞来说,它在体外可被培养成功,它本身就是个生物。我们断定的是:他的最原初本体就是核内部的核酸成份。若以一个人为例,他的最原初本体是当初受精卵所含的那些核酸(DNA及RNA)。

证明这一预言的证据是:核酸是决定生物各种性状的物质这样一件事实。世界上的物,其性状都取决于该物原初本体,这是常识或公理,例如你有二物,其化学、物理性状各异,给予种种外因处理,其相应变化也不同,为什么?只因为二物原初炯物质是不同的。核酸若不是生物的原初本体,就不可能决定生物一生的性状;反之,蛋白质等既不是决定生物一生性状的物质,就绝不是生物的原初本体——以病毒V的核酸核心为例,它既可以与蛋白质外壳A配合,也可以与蛋白质外壳B搭配。可见,蛋白质A根本无法决定病毒V的一生。因为V可以与B匹配,从而与A毫无关系。显然,病毒与V相同之所以是v而不是别的东西,完全取决于它有V病毒核酸,用这种观点才能正确理解格里菲斯(Griffith)的细菌转型现象:所谓的S型死菌,由于其DNA存在,生物本体实在尚末毁灭,它一旦遇合适环境,仍可表现复制性能。当将其注入R型菌体内,正好提供了这种机会。事实表明S型DNA与该菌体的搭配关系甚至比R型菌DNA与自身菌体的搭配关系还好,结果S型菌DNA反客为主,R型DNA反遭冷落.所以最后成为了S型菌而不是R型菌。格里菲斯现象的实质是:S型菌夺取R型菌的细胞体而获得中兴,R型菌则已死亡,所谓的“R型菌接受了新信息而发生菌型的转变”是种误解.这种误解者总是以菌体(即细胞)为本体的,好像菌体是活的承受者,它能接受信息表达相应性状似的。其实,菌体无复制能力,即无繁殖力,它根本无生命,怎能充任生物本体?我们永远见不到一个能繁殖的无核酸细胞,尽管它提出什么条件我们就提供什么条件也罢.我们却确实见到了单纯的核酸(类病毒)是能繁殖的,不错,它也要求一些条件,但不论条件多特殊,繁殖主体毕竟是核酸,也就是要不是这种核酸的参与,这种特殊条件内也不会自动制造出这种(类病毒)核酸来。蛋白质、原生质、无核酸的细胞等完全可能在自然界内独立起源,甚至比生命物质(核酸)更早起源;但在生命界内,它们总是继发的——只有当核酸等生命物质利用了它们以及制造了它们,使它们参与次生生物的组成,它们才步入了生命界。若在一个无核酸的星球上,蛋白质、原生质、福克斯式的“原始细胞”就是存在过亿万年,那里也依然是无生命的自然界。若把R型菌“繁殖”出S型菌也算作R型接受信息后的正常繁殖,那么我们同样应该把细胞遭噬菌体侵袭,最后裂解,释出千百只噬菌体的现象也说成是“细胞接受信息后的一种繁殖”

3、生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到现在已经是很清楚的了。既往学者脱离生命的本质去认识生物,就陷入形象经验中去了。他们像孩子一样,只注意医生的打扮及听诊器、手术刀,以至认为医生必须具备的是这些“特点”。其实医生的根本特点是:具有医疗能力。要是没有这种能力,那只是个拿听诊器的人,决非医生。生物与任何物一样,总有个形象。日常看惯了,当然一看形象就知道什么是生物。经历千万年经验之后再来认清生命本质时,难免要受到干扰:以为什么是生物只要凭人的感觉及经验就足够了,还以为生物就必备某些形象(如细胞、原生质、蛋白质)或特征(如运动、生动活泼、独立代谢等),这像孩子见到个没有白工作服及听诊器的人就不认为是医生是一样的。

事实的发展逻辑与人的认识逻辑正好是相反顺序的.事实是原子组成分子、元素发展出各种单质、化合物,这些又形成岩石、土壤、万物。而人们首先认识的却正是这最后形成的岩石、土壤、万物,很久之后才知道它们是些化合物或单质,最后才知道它们都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一个少年进入产房及婴儿室,会感到房屋设施对新生儿的强大保护力量,也会感到婴儿床、襁褓对婴儿的直接保护作用。在这里,婴儿似乎是最脆弱无力的,它的生存看起来肯定是依赖于产房、婴儿室、床及襁褓的。但实质上,这几种物的主从关系是这样的:人(婴儿虽小,却是人)派生制造出各种用具或工具(从房到襁褓都是)。人——用具,这是实际的派生关系。而用具控制着人(婴儿)的生存条件,似乎投有它们人就活不下去,那只是一个断章取义的镜头,不考虑实际制造关系的错觉。生物界中核酸与蛋白质也是同样的关系。根本上说,是核酸制造了蛋白质,然后,先已制成的蛋白质又在下一轮核酸复制时起到了必要的条件作用。人们在看一只细胞或机体时,似乎有细跑体及机体保证了内部一切(包括核酸)存在下去的作用。其实这里的核酸正如婴儿,细胞正如襁褓,机体正如产院或产房.真正的主体是人,其它都是其产品。核酸是生物界真正终极主体,细胞是它的一个级别的发展物,机体是它的更高一级的发展结果。

生命及(物的)复制能力。而复制定理又告诉我们:没有复制物质不可能出现任何有复制能力的物。所以,像核酸这样的复制物质就必然要充当一切生物的最原初本体了。

所以生命的最基本单位除了核酸分子外谁也无资格担当。核酸分子是具有生命的最小实体。其基本性可总结为三点:(l)最小。在化学界里,分子属最小的独立实体了。(2)是生命的根源。不仅它本身就有生命(即能复制),而且可制造成次生生物(如细胞、机体),没有它们,一切生物都无从起源。(3)独立性,像砖块一样,虽然可组成一座建筑物,恰仍可再拆出砖来另作他用。核酸分子的分离、组合现象极为普遍。从两性繁殖到减数分裂、两性配子结合、草履虫卡巴毒粒的转移,遗传工程中基因组的增减、类病毒及病毒在细胞中的溶合共生及再分离等等都是。这些核酸既可以聚集一起又配合得当而可发展为一个高级生物,也可以配合不当各自分离成为病毒、类病毒。也就是在实践中也表明它是结构为各种生物本体时的最小的能保有生命的可游离实体。

核酸分子是最低级生物,细胞是继发的高一级生物,机体则为在细胞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更高一级生物。人最先认识的却是机体生物,到上一世纪才认识了细胞,现在是认酸分子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略)

谢选骏指出:在我看来,仅仅把生命基础单位微缩为“酸”,还不足以把“生命神话”变成“生命科学”。为了摆脱生命神话,科学家还需要继续努力,以便达到“生命基础单位或形成于恒星出现之前”的超验目标。



【052、时间是伯尔尼的儿童玩具】


网文《伯尔尼:这座钟楼改变了时间的意义》说,瑞士伯尔尼有座钟楼,在中世纪瞭望塔的深处,马库斯·马蒂(Markus Marti)主宰着时光的推移。

在瑞士伯尔尼的核心,这位退休的工程师每周几次带着一小群游客沿着狭窄的旋转楼梯拾级而上。然后,他用一根木棍当做教鞭,向人们解释一个不断摆动的钟摆是如何神奇地驱动铁质部件一秒钟又一秒钟的走过了500多年。

马蒂负责维护这台机器已近40年。清晨,钟声从远离城市的一间有着厚厚墙壁的石屋中响起,悠扬的扣人心扉,昭示着权威。也许,时间就住在这里吧。这座钟不仅仅只会读秒而已。每逢整点报时,还会有精彩的玩偶报时秀。一个做工精致的小木偶在一群小熊的簇拥下旋转着从钟楼里钻出,镀金的时间老人会把沙漏倒过来,随着钟声的敲响,嘴巴也一开一合。所以钟楼就是一个超大号的布谷鸟钟?也许是吧。但是千万不要低估了它的影响力。

(谢选骏指出:据说,伯尔尼的这座钟楼激发了一位年轻的专利审查员的灵感。这家伙就是后来骗取了诺贝尔奖金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如今,这一中世纪塔楼——伯尔尼的地标建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晴朗的午后,广场上挤满了来参观整点报时秀的游客,在分针即将到达巨大钟面的数字12时翘首期盼。

飘雨的冬夜,观众也许就只剩下了街上稀稀两两的流浪猫。即便无人见证,时间依然迈着它坚定的步伐,不断前进。

马蒂耐心地解码步入式衣柜般大小的精巧的钟表。他讲话是安静的德国口音,在有节奏的滴答声齿轮的转动声中,很难听到站在钟表另一侧的他的声音。

马蒂的头衔很炫:“时间总督”,尽管他的工作职责是非常严谨的。每一天,他(或者两个助手中的一个)都必须为钟表上弦。把一套石砝码拉到179英尺(54.5米)高的钟塔顶端绝对是一个体力活。随着负载慢慢下降,就会驱动钟表,每15分钟响一次。伯尔尼的居民们已习惯按照这个声音掌握生活节奏。

传说是这样的:1905年5月的一天夜晚,爱因斯坦听到了钟声有规律的传来。十年来,他一直在试图解开一种科学悖论。

当抬头凝望钟楼,他突然间想象出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场景。他想知道,如果一辆轻轨以光速从钟楼驶离,会发生什么呢?

他知道,如果他就坐在那辆轻轨上,那么他的手表还会依然滴答作响。但是此时回头去看钟楼,看钟表,看时间,似乎都已经停止了。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重要时刻。六个星期后,他完成了一篇名为《相对论特殊理论》的论文。再后来,他将展示空间——时间(如他所说)是如何影响质量、能量和重力的,从而为核时代、星际旅行以及我们对于星球和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埋下了伏笔。

谢选骏指出:爱因斯坦的故事挺能蒙人,不过现在看那时,就在幼儿园里。刚到日本的时候,我百无聊赖,每天都去新宿的钟楼看这种欧式的报时钟。随着音乐声起,欧洲的小人们列队而出……日本的傻瓜们闻声起舞。可是我知道这是人造的东西,这些来自欧洲的儿童玩具,和宇宙的“客观规律”毫无关系。伯尔尼的儿童玩具,是改变不了时间的,只能赋予时间的人造意义……而世界上的众多个人,何尝没有关于时间的众多意义?所以,时间最终也就是没有任何“客观”意义的了——时间终究停留在伯尔尼的儿童玩具。



【053、实验学校测试亡国奴受毒的极限】


《成都小学食堂“发霉烂肉”背后的暴利:一年盈利8000万元》(微博 2019年3月13日)报道:

今天,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小学食堂的事件引爆了网络,几乎所有人都怒了。

梳理媒体报道的细节:该校给学学生吃过期食物包括发霉面包,长白毛冷冻肉等等。而流传出来的照片更是触目惊心。

媒体曝出的照片可见食堂操作间内脏乱不堪,部分冷冻肉上已经长满黑点,令人作呕。报道说:有学生因此长期拉肚子、便血。家长张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她经常听到孩子抱怨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好吃,有时会有呕吐、便秘等不适症状,她以为是孩子住校不太习惯,并未放在心上。

12日下午,有不少学生家长从网络得知食堂材料变质、发霉的情况后赶到学校。“检查了一下生产日期,发现很多都是过期、变质的,还发现很多食品添加剂。”

事件发酵后,官方最新的消息是,官方已经介入调查,涉事学校也回应称:正在处理相关情况。然而通报未能有效平息舆论。面对汹涌的民意,有关方面的应对似乎也不太理想,不少家长发求助信痛斥当地在处理时使用“辣椒水”

随着媒体的快速介入,涉事学校背后的暴利内幕被撕开。据报道,由冠城教育于2003年投资3亿元人民币兴办的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大型民办学校,占地300余亩。其模式是:由冠城集团成立高达投资,负责学校的具体运营,而成都七中则投入品牌和师资、管理。实际上,这种合作关系就是大众俗称的“名校办民校”,在过去十多年里风靡一时。

按照2017年皖新传媒的并购规划,该公司将于当年5月24日下午14点30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联合皖新金智收购高达投资65%的议案进行非累积投票表决。但成都七中声明指出,该校与皖新传媒、皖新金智没有合作关系,高达投资向皖新传媒、皖新金智转让股权涉嫌侵犯成都七中相关权益。

为何高达投资成为唐僧肉被争夺?原因就是背后的惊人暴利。据介绍: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校由成都七中领办,设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现有在校学生5700余人,教职员工800余人。学校先后获得了“中国西部名校”、“中国十大杰出民办学校”、“全国首届百佳特色学校”、“全国校园文化金奖”、“全国基础教育百强示范学校”、“全国首批篮球特色学校”、“四川省示范性标准化学生食堂”、“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校园”、“成都市新五朵私花”等称号。然而就是这个头顶这么多荣誉光环的学校,有着不为外界所知的暴利内幕。

据证券时报报道:多年以来,匹配着较为优异的教学成绩,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经营数据自然十分靓丽。从财务数据上看,2016年高达投资及子公司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营业收入为1.93亿元,实现净利润8673万元;2017年1~3月,此次交易标的资产营收为4803万元,利润2026万元。

据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章程显示,七中实验是一所自愿从事教育活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但在当年皖新传媒收购公告显示,七中实验不仅存在盈利要求,还有对赌上市条款。高达投资原股东做出承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三年累计结余总额应不低于3.09亿元。具体细分为,2018年结余不低于9800万元、2019年结余不低于1.03亿元、2020年结余不低于1.08亿元。

《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营利性学校,该校也一直是举办者不要求合理回报的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但钱从那来呢?有行业人士指出,实际上投资方可以靠后勤住宿和伙食费来赚钱合理利润,后勤管理自然是重点增利突破口。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食堂是由四川德羽提供外包服务,这也是此次事件的主角。而该公司服务的学校还包括成都树德中学、成都七中、广元中学等20多所中学名校。资料显示,该公司目前成立刚刚四年。

一家成立四年的企业短短四年便鲸吞20多家名校,背后能量绝对不容小觑。资料显示:四川德羽法人为吴春雷。

《直面》检索发现,吴本人在当地颇有地位。2019年1月5日下午,成都市营山商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暨商会成立大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这次成立大会,众多当地政要参加。报道显示:此次会上,四川德羽后勤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春雷被选为执行会长。知名法治类微博网友说:我不厚道的认为,这个背后有腐败,否则供应商不敢这么嚣张。

就在刚刚,官方通报说:已对8名责任人展开调查。同时,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今日上午已派出工作组,会同温江区加快调查进度,及时公布调查结果。温江区委、区政府坚决采取零容忍态度,不论是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本文来源:《直面》综合证券时报、北京晚报、新京报等)

谢选骏指出:共产党把自己一贯以来所有的胡作非为,一概笼统概括为“交学费”,强迫全民买单承受。那么,此次胡作非为又将作何解释呢?这不仅仅是奸商勾结官府牟取暴利,而且是“实验学校”在测试亡国奴隶身体的受毒极限!这是科学实验,这是人民民主,这是在庆祝鼓吹科学与民主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百年冥诞。既然是人民民主,不拿人民牺牲拿什么牺牲呢?既然是科学实验,不在实验学校进行人体实验,会到哪里进行呢?这就是中国国情!——实验学校这是在测试亡国奴们受毒极限,如果可以得寸进尺,就再加点码!直到毛鬼咒语的“万户萧疏鬼唱歌”的“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054、宋明理学就是送命的理学】


《高中人民版〈宋明理学〉一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关注“壹学者”微信)报道:

高中《宋明理学》一课,是广大教师公认的一堂疑难课,甚至有人将其戏称为“送命”理学。概括来说,导致宋明理学不好教的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理学本身哲学味道浓,极具抽象性思辨;第二是学情,学生对理学产生的背景——魏晋以后儒学的下行趋势及佛道思想的出现与转盛一无所知,使得他们在刚知道儒学于汉代取得独尊地位之后,旋即就要接触儒学没落的结论,这就让理学成了一个“空降”概念;第三是教材内容多,学生不仅要学习作为广义的理学,还要学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思想及异同;第四,由于上述三个因素,共同造成了教学时间不够。笔者曾经观摩过不少宋明理学的课堂,也看过一些教学论文,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然而很少有人从一课时的容量出发,全面地讨论宋明理学。基于这个原因,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与课外思考,笔者就《宋明理学》一课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本文围绕的四个问题,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如何从学情出发,既简明扼要又能全面深刻地上完《宋明理学》。

一、儒学为什么要提升到天理的高度?

学习思想史和学习政治史不一样,有时候恰当的逻辑推论比史实本身更加重要。比如,在介绍宋明理学产生的原因时,教师一般会向学生交代魏晋以来儒学在佛道冲击下逐步衰落的史实,还有唐代中后期到北宋,士大夫掀起的儒学复兴运动。且不说这些史实所要耗费的时间,单就思想发展的逻辑来看,很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前理学时代的儒学到底有什么缺陷,在佛、道思想的冲击下如此不堪一击?

我们可用葛兆光的一段话解答这一问题:

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的形而上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理路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的思路,又将历史中逐渐形成的群体的社会价值置诸不容置疑的地位。于是,当人们不断追问这一思路的起源以及其合理性依据时,它就有些捉襟见肘。……儒门对追问终极问题的回避……给思想史留下了新的话题。(P319)

可见,传统儒学的最大缺陷在于过多关注“现世实际”问题,而回避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对此,学生是有知识依托的,《百家争鸣》中有这样一段话来概括孔子的思想:

面对乱世,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已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他重视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P4)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这段话,来揭示传统儒学“回避终极问题”的缺陷。

与儒学相反,佛、道思想所关注的恰恰就是“终极问题”。学生虽然没有佛教的相关知识,但对于道家(道家虽然不等于道教,但二者还是有相通之处)思想却并不陌生,《百家争鸣》一课中,关于道家有这样的表述:

这一学派(道家)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P5)

如果说传统儒学主要关注的是现世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礼乐规范,而不追问这些礼乐规范的终极依据,那么道家思想则是撇开了现世问题,直捣世界本源,用一个“道”为整个世界提供了终极依据。而佛教思想则直接立足于“来世”,以一个“空”作为世界的终极解释。由于信仰本身就是对终极问题的考虑,是对神秘的不可言说的事物的崇拜,儒学在佛道思想的冲击下,丧失其权威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佛、道思想虽然迷人,但其来世价值取向毕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于是到了唐宋便有了儒学复兴运动。而儒学恰恰就是通过弥补自身的缺陷才得以复兴的。为此,儒门学者需要为儒家的礼乐秩序找到一个终极依据,最好也能像佛、道那样,用一个简洁的却能无所不包的字涵盖一切,作为儒学版本的世界本源。但“空”和“道”都已被佛道两家抢先“注册”,儒门学者最后“无中生有”地发明了一个“理”字,这就是程颢所说的: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的。(P424)

这里的“天”,便是对“本源”、“终极”的反复强调。

谢选骏指出:上述文字误解了“宋明理学就是送命理学”的含义。本来,我是用这一说法的意思,是指宋明理学先后导致中国两次灭亡于蒙古与满清,是谓“送命的理学”、“葬送了中国命脉的理学”。而上文却把“送命”歪曲成为“难懂”,真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在我们看来,“诚”的可贵,在于它的纯粹性,在于它不是为了思想垄断而推出最后的晚餐。不妨认为,“诚”是善始的而非善终的;从《中庸》的“诚”,派生出了整个宋明理学的思想内核。

读二程〔程颢,字明道,1032─1085年;程颐,字伊川,1033─1107年〕的《河南程氏遗书》和朱熹〔1130─1200年〕的《朱子语类》、《四书集注》,不难理解所谓“程朱理学”在日益脱离诚,走向“普遍信仰”,因而具有日益增强的伪善性:

对天理进行人道化,尽管发挥了压制人欲的社会作用,却也使人陷入井蛙式的自欺中。从根本上说,宋元明清的理学最终成为亡国弱种的佛教式哲学,其生命力和扩张性远远不及两汉经学。宋明理学可谓“送命理学”。在文明成熟而趋向没落的时代如宋代中国和当代西方世界,脱缰的人欲是不受禁制的。这样的时代,甚至连“天理”也不过人欲的某种扮装。自命为天理代言人的职业布道家们已经不是出自宗教热忱,而是无可救药的“理性”谋利者们,尽管他们自称“理性主义”,并为吃教者的心态盗用了禅宗的非理性的参悟方法和超逻辑的语言游戏。

问题在于,人欲的形式到底如何?即人欲在春、夏、秋、冬等不同季节的各色时装,有无区别?冬装有时掩盖了人的肉欲,但是否能够压制或是歼灭人的肉欲?]

——摘自

《历史教的降临》

Arrival of Historicism

谢选骏

2004年在线版

2006年PDF版

2015年电书版

2016年印刷版

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之五

Part Five of  Theory of  Global Government --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by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谢选骏全集第五十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L

内容简介

《历史教的降临》是《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的第五部分。内容包括1、全球秩序的教化基础,2、史官文明与历史教,3、历史教的医治功能,4、孔孟荀的见证,5、王国时代诸子,6、帝国时代诸子,7、尚书经典整合全球 。

Synopsis

The Arrival of Historicism(以上用斜体) is part five of (以下用斜体)Theory of  Global Government --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by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Its contents are:1) Moral Education As Foundation for World Order; 2) The Culture of Historiographer vs. Historicism; 3) Healing Function of Historicism; 4) Testmonies of Confucius, Menciuis and Xun Zi; 5) Philosophers of the Time of Kingdoms; 6) Philosophers of the Imperial Times; 7) Integration of All Schools of Thoughts by The Book of History (Shangshu ).

文化战争的最终结果,要由社会教化系统予以巩固和维持。社会教化系统的蓝本,在于具有三千年历史传承的《尚书》,也就是作为五经之一的《书经》。

谢选骏指出:宋明理学,大逆不道,竟然把子书(孔孟的四书)列于经书(五经)之前——宋明理学,亡国之学!先亡于蒙古,后亡语满洲——夫复何言!这等于是把孔孟等人送上了审判席、钉上了耻辱柱!



【055、所有的科学定律都是人的思想】


所有的科学定律和数学定理一样,仅仅是人的思想。

这不,伽马射线4.8分钟穿越黑洞视界,打破光速定律!

根据物理学定律,光速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任何物体的移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因此,当距离地球2.6亿光年的一个星系中心的特大质量黑洞喷射出高能量束时,天文学家观测到的现象令他们感到困惑不解。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4年11月28日报道,测量结果显示,这束闪电般的伽玛射线在穿越视界时的速度似乎超过了光速。视界指的是黑洞的边界,由于黑洞的巨大引力,任何物质都无法逃出视界之外。

这些伽玛射线只用了几分钟时间就穿越了视界,而据科学家估计,光走完这段距离需要25分钟。这意味着,要么是这些伽玛射线的速度超过了光速,要么就是当时还发生了其他现象。

研究人员现在相信,这给了他们一个窥探视界之内活动的难得机会,使他们得以一瞥黑洞内部的情况。由于连光也无法逃出黑洞,处于黑洞中心的物质自然十分神秘,而且看上去就像是空中的一块黑暗区域。当前有关伽玛射线喷射原因的理论不足以解释他们的观测结果,所以他们得出了一套关于黑洞视界内活动的新理论。其实这些新理论,还是他们自己的思想。

位于巴塞罗那的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朱利安·西塔雷克说:“任何物体都不可能以比光穿越它更快的速度一下子提高整个表面的亮度。”IC310星系位于英仙座,拥有一个活跃星系核,会向周围的空间喷射出无线电波。利用设在加那利群岛拉帕尔马的大气伽玛切伦科夫成像望远镜,天文学家在2012年花了近4个小时,观测到来自IC310星系的一次大规模喷射。这被认为是物质落入大质量黑洞时产生的辐射现象。该现象也被称为“河外星系喷流”,被认为是掉入黑洞的物质产生冲击波,令粒子加速穿出黑洞视界。

然而,对IC310星系的观测结果显示,从这个黑洞中喷射出的伽马射线速度已经超过了上述理论所能解释的范畴。这些射线只用了4.8分钟就穿越了黑洞视界,相当于走了4.5亿公里,而光需要25分钟才能走完这段距离。

所有的科学定律都无法一锤定音地解释宇宙现象,因为再怎么高明的科学定理,其实都人的思想,不是“真的”!

网民哀嚎:

成非 6 年前

所有感觉文字符号都是人的自以为,但只有通过实证才具有人的使用价值。这才是最重要?

谢选骏指出:科学实证是能证明一个定律“管用”,不能证明这个定律“是真的”。因为,所有的科学定律和数学定理一样,仅仅是人的思想。



【056、唯心主义的科学基础】


《人脑为什么这么大?60%是生态因素》(2018-05-27 科技日报)报道: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了一项演化学研究:英国科学家开发的新预测模型认为,驱动人类形成如此大的大脑的主要因素是生态。而人脑为什么这么大,是生物进化学长久以来的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该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厘清该争议。

相比大部分动物,灵长类动物拥有很大的脑容量,而人类则拥有灵长类中最大的脑容量。譬如和近亲类人猿比较,人类的大脑体积就是其3倍。如果以大脑/身体的相对大小来计算,人类的相对脑容量可以是其它胎生哺乳动物的6倍。

人类为何演化形成了异常巨大的脑袋?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对此一直争论不休,各种理论层出不穷。有人提出“社会脑假说”,认为演化形成较大的大脑可以帮助我们管理日渐复杂的社会生活;也有人提出“高耗能组织假说”,认为食肉让大脑能够以肠道为代价进行演化。但是,这些理论都有一个根本问题:它们依赖于关联数据,因此无法揭示因果关系。

此次,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研究人员默里希奥·刚泽拉斯-弗雷罗和安迪·格德纳开发的新预测模型表明,人脑大小的演化响应了大量不同因素,其中60%是生态的,30%是合作相关的,10%是群体竞争相关的。而相对来说,个体之间的竞争并不那么重要。

在随附的新闻与观点文章中,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科学家理查德·迈克厄里斯认为,以上发现值得深思,因为它意味着社会复杂性更有可能是人类形成较大脑袋的结果而非原因,而且人类本性更有可能源自生态上的问题求解和累积文化演变,而非社会操纵。

谢选骏指出:上述科学研究验证了一个基本的日常经验——人类思想的先验基础(生物遗传)要大于经验因素(社会习得)。这就是唯心主义的科学基础。列宁就不懂这一点,他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只是一本蚂蚁国的教科书,而不是一本哲学著作,开了毛泽东两论(矛盾论、实践论)之先河——这是因为列宁和毛泽东都不懂现代科学已经给唯心主义提供牢固的支撑。先验知识其实就是结构主义。列宁和毛泽东的“哲学”教义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蚂蚁国教义,再可以追溯到黑格尔的“普鲁士哲学”。甚至,连康德也是如此。不过康德比黑格尔好一点,因为他和西欧的联络比较紧密。

网文《康德应该算德国人还是俄国人?》问答题说:

康德一辈子没有离开格尼斯堡。在他生活的年代,格尼斯堡属于普鲁士王国,而现在格尼斯堡属于俄罗斯。而普鲁士王国本身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在意义上的德国。 

「德国人」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不同。当前这个词最多出现的两个意义是:指「拥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籍的人」,或者指「属于德意志民族的人」,就好像「中国人」经常被用来指代「华人」一样。判断「康德是否为德国人」不能以国籍理解,因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他生活的时代并不存在,终其一生,康德的的国籍都是普鲁士王国。那么康德是不是德意志人呢?只要稍微了解一些德国历史,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实在谈不上有什么「争论」。

波罗的海沿岸这块地方,以前很荒凉(并且根据某些人的意见,现在仍旧是一样),原本住在那里的波罗的海土著部落的一支,称作古普鲁士人,他们生活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加里宁格勒,或者说柯尼斯堡。这些人不是日耳曼人,但也并不是斯拉夫人。公元十三世纪左右,条顿骑士团征服普鲁士,在那里居住的古普鲁士人由此被德意志人同化。此时的条顿骑士团效忠罗马天主教廷,与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人相互敌对。

征服了普鲁士地区的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东北、今爱沙尼亚和俄罗斯边境上的佩普西湖(俄语称楚德湖)与俄罗斯作战时惨败,从此未能再次染指俄罗斯。两百年后,条顿骑士团又一次在坦能堡战役败给波兰立陶宛联军,高级指挥官大量阵亡,从此一蹶不振。十五世纪更是被迫把普鲁士割成东西两部分,西普鲁士给波兰,只留下东普鲁士勉强延续。

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条顿骑士团在大团长带领下改信新教,不再听令于天主教廷,并且解散骑士团组织,改立为普鲁士公国(Herzogtum),以柯尼斯堡为首都,大团长任公爵。此时的东普鲁士跟其他德意志国家在陆地上不相邻,但他们仍旧是德意志人。十七世纪普鲁士公国王室断嗣,不得不以公爵长女之夫继任公爵,而这个人是勃兰登堡选帝侯,同样是个德意志人。从此普鲁士公国变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开始励精图治,到十八世纪初的一七〇一年,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升格成普鲁士王国,从此开始侵略、扩张、吞并其他德意志人建立的王国、公国、领地,通过一系列中间状态,最终在一八七一年统一大部分德意志地区,也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普鲁士也从远离德意志核心地区(前神圣罗马帝国)的边陲飞地,成为德国的一部分。

康德生于一七二四年,死于一八〇四年。这段时间里的柯尼斯堡是普鲁士王国的领土,主要居民也都是德意志人。康德的父亲来自城北的小镇,母亲来自纽伦堡,即便父亲一脉曾经有古普鲁士人的血统,当时也已经完全德意志化了。不过那时候「统一德意志国家」的观念并不强烈,「普鲁士人」或者「巴伐利亚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此时的普鲁士王国相对于整个德意志民族而言,就像春秋时期的秦国相对于整个汉民族一样。差别只是柯尼斯堡后来割给了俄罗斯,那里的德意志居民也全都被或杀或赶地汰换成了俄罗斯人;咸阳却一直在中国人手里,而柯尼斯堡改名加里宁格勒的时候,康德已经去世快一个半世纪,跟俄罗斯实在是没有一丁点渊源。

(2013-09-27)

严格的说,康德既不是德国人,也不是俄国人。私以为,按现今的国界来判定历史人物的国籍,有刻舟求剑之嫌。康德的国籍,应该按康德生前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康德生于1724年,死于1804年,当时哥尼斯堡(加里宁格勒)乃至整个东普鲁士,都是不算在德国境内的,尽管这里是德语占优势的地区。在此之前,也只有条顿骑士团统治时期中间有一小段时间,帝国曾短暂的对普鲁士行使了名义上的宗主权 。普鲁士在很长时间内都不被视为德意志兰的一部分。也正是因为普鲁士这种特殊地位,所以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三世才在1701年顺利地把普鲁士从公国升格为王国,并给自己带上了普鲁士王冠。

所以,咱的结论是,按康德生前的实际状况而言,康德既不是德国人,也不是俄国人,他的国籍是普鲁士王国。

不过说实话,这种钻牛角尖的问题没什么意义。

还有,国籍不等于民族,民族不等于血统,血统不等于民族认同。

话说,既然现在康德的国籍都成问题了,那么下一个是不是该讨论豌豆射手孟德尔的国籍了?这位生在奥属西里西亚的神父的国籍争议应该更大。

(2016-10-11)

他用德语写作,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讲自然是德国。李白也是这个道理。现在康德的老窝被俄国老毛子端了,但是没办法,欧洲尤其是这种四战之地,本来就是主权换来换去,不过除了真正了解二战史,尤其是雅尔塔体系的,才会知道康德出身生活地成了俄罗斯飞地。

……

二战后东德建立后,东德女人为了得到好处和利益,和苏军士兵长期通奸和上床。毕竟东德的苏军将士可是太上皇,掌握着大量利益。 当然也有少数是真正爱上了苏军士兵。东德女人和苏军士兵各取所需,互相利用,东德女人得到了现实利益,苏军士兵满足了性欲。

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德国合并,40多年里几代德国女人和几代苏军驻东德士兵们上床,生下了无数苏德混血儿。因为这个持续了40多年,生下的苏德混血儿太多了!

谢选骏指出:德国人真是托了希特勒的福(也是脱福),就像日本人是托了太平洋战争的福(也算脱福),才有机会被战胜者蹂躏和混血。不过呢,康德和黑格尔都是用德语写作的,在先验知识的层面当然不同于普鲁士王国的斯拉夫土著人。但是在经验知识的层面,康德和黑格尔也明显不同于西欧的德语民族。他们的思想显然受到斯拉夫土著的渗透,尤其是黑格尔——比黑格尔更晚的尼采,就更为严重地斯拉夫化和东方化了。随着普鲁士征服了德国(被美化为“统一”),普鲁士哲学也随之扩张了影响。后来的尼采在种族上都有斯拉夫血统,其思想显然遭到了更强的“来自东方的生物渗透”,就像列宁和斯大林的逐步升级一样。欧亚混种俄罗斯人列宁和格鲁吉亚人斯大林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国际杂种集团,显然比沙皇集团具有更多的东方内涵,所以也就具有了比老沙皇更强的扩张东方的渗透力,直到把中国大陆(包括越南和朝鲜)都纳入了版图。



【057、现代的蛮族入侵正在重演】


《全球生育率严重不平衡 世界人口到2050年将增长22亿》(2018年10月22日转载 联合国新闻/德国之声)报道:

2018全球人口已突破74亿。联合国人口基金近日发布的2018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22亿,其中13亿的增长有可能来自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由于获得健康保健和教育的机会有限,以及“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该地区实现妇女权利面临阻碍。如果人口基金的预测正确的话,非洲人口占全球的比重将从2017年的17%上升至2050年的26%。

全球范围,妇女平均生育孩子数量为2.5个。1960年代,妇女平均生子数量尚为现在的两倍。人口基金日内瓦办公室主任莫妮卡·费罗(Monica Ferro)表示,全球人口增长的一大趋势是家庭规模越来越小,这反映出更多人正在就生育孩子的数量做出选择。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差别巨大。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这一最新报告,发达国家妇女平均生育1.7个孩子;最贫穷国家妇女平均生育4个孩子。这样,根据该机构的研究结果,发展中国家生子数量常多于人们所愿;发达国家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非洲生育率尤高

根据该报告,妇女平均育子数量至少为4个的43个国家中,有38个在非洲。导致高生育率的原因中包括缺乏宣传指导及避孕手段。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几乎每年平均有2000万女性不情愿地怀孕,约占该地区怀孕总数的五分之二。

德国世界人口基金会执行干事拜尔女士(Renate Bohr)表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妇女生育超过所愿数量的孩子,这一状态不能令人接受。她指出,该地区每两个妇女中只有一人拥有避孕的可能性,当地妇女需要得到更好的指导和生育计划。她强调,此外,还必须增强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改善对她们的健康服务。

世界人口报告建议,改善卫生健康体系,让其具备生育卫生服务功能。报告指出,卫生服务必须提供各种避孕手段,提供有关各种方法的广泛信息,并且,不得歧视特定人口群体。

根据人口研究专家们的计算,若保持每个妇女平均生子2.1个的水平,全球人口总数将长期维持稳定。

1967年,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作为托管基金成立。它的任务是,在贫穷国家宣传计划生育,并为之提供相关手段。此外,该机构还致力于促进与性生活和人口生育有关的健康。该机构是涉及人口计划的全球范围最大基金会。

谢选骏指出:在历史上,蛮族入侵的秘密在于——接触文明以后,边缘地带的蛮族人口迅速增长,然后渗入由于文明而出生率下降的地区。按照相同的机制,对于文明地区而言,人口的消长变迁所导致的现代蛮族入侵,已经并且正在而且继续显示几个来源——中国,伊斯兰世界,拉丁美洲,黑非洲——中国入侵全球,伊斯兰世界入侵欧洲,拉丁美洲入侵美国,黑非洲入侵欧美甚至中国……相对于欧美,中国是野蛮地区,但是相对于黑非洲,中国是文明地区——中国正在遭受来自赤道周边地区的蛮族入侵,他们还在中国滥交,甚至传染艾滋病。他们迟早会冲毁国界,文明兴替的历史正在新的蛮族入侵下重演,全球政府的出现必不可免。



【058、现代科技的末日困境】


《下一个是我?钻石公主号“疑心生暗鬼”的恶劣现状》(转角24小时 2020-02-11)报道:

正在日本横滨港海上隔离的豪华邮轮「鑽石公主号」,10日再度确诊新病例65人、邮轮总计已有135人感染武汉肺炎。下一个会是我?135人确诊,鑽石公主号「疑心生暗鬼」的恶劣隔离实态——「交叉感染还是精神崩溃?船上的三千多人还能撑多久?」正在日本横滨港海上隔离的豪华邮轮「鑽石公主号」,10日再度确诊新病例65人、邮轮总计已有135人感染武汉肺炎。距离结束海上隔离的期限还有8天,但随着病例的增加,船上乘客的恐慌也越来越大;日本政府10日晚间决定派出防疫专家小组上船调查,同时也加派了精神医疗的专业人员进入,期望能够改善船上现在恶化的环境和乘客身心健康。极为困扰日本政府的是,面对攀升感染病例,官方是否需要在结束隔离登陆日本前,进行全船目前还有的3,622人大规模检疫?与此同时,不少乘客陷入低迷脆弱的心理状态,在各类资讯也不充分的情况下,船上的各类谣言、臆测也开始风声四起。

豪华邮轮「鑽石公主号」(Diamond Princess)目前停靠在日本横滨港外,从2月5日早上开始因应武汉肺炎的防疫进行海上隔离,目前已经进入第7天。然而隔离期间船上的确诊数字却是不断增加,10日晚间又确诊了65名病例,截至目前为止鑽石公主号已累计感染者135人。

目前鑽石公主号已在日本时间下午3点暂时驶离横滨港的大黑埠头,预定12日上午再回到港口边。从鑽石公主号海上隔离开始,过程中之所以三天两头就要开往外海、再回到港口,其用意是要让船上的海水澹化机可以补充海水、吸收过滤成乾淨用水(港口的水太髒无法使用,大量用水也不能依靠补给)。这也是为何日前有乘客反应,在房间打开水龙头时,水竟然带有泥土色,这就是因为当时乾淨用水已经几乎用尽的缘故。

「感染扩大真的会结束吗?下一个会不会是我?」船上一名日籍乘客向《朝日新闻》忧虑地表示,随着确诊病例增加,在客房隔离中的乘客们也极感不安和沮丧。10日下午,另一位日籍乘客的手写求助信曝光后,鑽石公主号目前恶劣的隔离实态,又成为舆论的关注焦点。

这封手写信是在9日由乘客提交给上船检疫的厚劳省职员,隔天才对外曝光。当中提到几点目前的艰难处境,包括船上医疗卫生的专业人员不足、许多人隔离的房间没有窗户、房内也无法每日更换清洁用品,同时船内的资讯传达不清、还有语言不通的问题,整体来说都是环境相当恶劣。

在环境清洁方面,《朝日新闻》也透过联繫上船内乘客证实,目前被限制无法离开房间的乘客们,仅能靠自己维持房内卫生,没有任何船上的清扫消毒等服务。因为无法前往使用船内的投币式洗衣机,多数乘客只能靠自己在房内清洗衣物,不过床单棉被许多都已经是连续使用达一週的情形。

同时最让船内中高龄者忧心的是「用药不足」。由于乘客裡中高龄层居多,其中有不少人需要每日固定服用的药物,但是长时间隔离、补给有限,加上有部分外国乘客需要的药品在日本难以取得,药荒就成为现在船上的棘手难题。「9日晚上终于拿到送来的糖尿病药,已经5天没有吃药了,这样的状态还会持续下去吗?」日籍乘客向《朝日新闻》表示。

儘管船内也有医务室提供服务,但光是预约等候就得排至少3个小时。《朝日新闻》取得的现场观察表示:「好多人因为发烧、关节痠痛等症状而前往医务室,但医生开个特敏福(Tamiflu)药就结束了,很多人都担心,自己会不会其实也中了新型冠状病毒……?」

而让乘客无法放心的是,有些人诊断出是A型流感、也有的人发烧但都没有接受诊断,之中有许多沟通和资讯落差,都让人感到不安。在这般环境卫生清洁每天恶化、医药补给极为有现的状态下,海上隔离会不会演变成船内交叉感染,成为鑽石公主号上人们的恐惧恶梦。

至于餐饮方面,目前都会由船务人员直接送到房间,但对于饮食的感受,不同的程客透露出的消息也都有些落差——有高龄者向《每日新闻》表示食不下嚥,或是也有人向《NHK》指出缺少较适合老人食用的品项(例如牛排等肉品居多),也有人向其他日媒反应送餐时间不稳定或过晚,有时早餐要到快中午才送到。

而各种不清不处的状况,也让船上乘客出现了风声谣言,「有人传说一些高级舱等吃的东西和大家都不一样,还可以直接向厨师点菜」、「身体感觉不适,高级舱等的人能立即就接受医师诊断」是否存在舱等的差别待遇,并未获得官方的证实,不过就客房空间来说,确实有空间大小、窗户有无、甚至于能不能打开房间在户外看台放风等明显差异;一艘豪华邮轮的内部阶级结构,俨然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社会缩影。

根据日本厚劳省的资料,目前船上的医疗团队,包括有「灾害派遣医疗队」(DMAT)与「灾害派遣精神医疗队」(DPAT)、以及协同防卫省的人力支援,共29名医师、18名护理人员、12名药剂师。到11日,日本方面才又加派人力,另外组成疫情欲防专家小组上船调查,同时再补给500人份的药品,这些药物会优先提供给高龄、有紧急需求或严重疾病的乘客。而已经确诊的船上人员,都会直接送入日本境内的医疗机构收治。

但现下让日本政府头痛的是,鑽石公主号上的病例到底该算入哪一国?日方担忧感染病例数字的暴增,会影响日本观光,而且「实质上已经造成日本疫情恶化的形象」,但日方也指出,鑽石公主号并未入境登陆,将船上感染病例都归入日本「不太公平」。目前厚劳省已向WHO提案,希望能把鑽石公主号的病例另外计算、而非一起计入日本的确诊病例中。

另一个问题是,预订结束隔离的日期是2月19日,届时船上人员应该要下船入境,但是按照目前感染病例持续的状况,日本官方正在考虑:是否应该在19日之前,进行全船的大规模检疫?截至目前为止,船内还有3,622人,要每一个人都进行检疫旷日废时,恐怕到隔离期限日都还无法完成,因此官房长官菅义伟才对记者表示,「要实施全体船员和乘客的检疫,现阶段还是太困难,目前已确保船上人员的身心健康和消除不安为优先。」

鑽石公主号的营业母公司,目前已确定会将旅费全额退款,藉此希望能稍微减轻乘客的担忧。而海上隔离的感染恶梦何时才能终结?距离期限日,还有8天。

谢选骏指出:巨大游轮是现代科技的突出代表,而困在其中的游客,正在体验现代科技的末日困境。现在,这一困境是因为特殊情况,所以主要局限在此,但总有一天,这一困境会普遍开来,成为全体人类的共同宿命。



【059、现代科学的末日神话】


《太阳“寿终正寝”后人类和其生存的地球会怎样?》(BBC 2019年12月7日)报道:

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有其寿命的,包括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太阳最多大约还有50至60亿年的寿命。而科学家最近所发现的一个天文现象,为他们提供了几十亿年后当我们的太阳“寿终正寝”后未来的一瞥。

天文学家观察到一颗巨大的行星围绕一颗白矮星(white dwarf)在运行。白矮星通常是恒星在耗尽了核燃料,它的核心就会坍缩成为致密的白矮星。白矮星是低质量恒星演化路线的终点。恒星在经历红巨星阶段的末期,它的中心会因温度、压力不足以使碳氧元素进行核聚变,从而产生一个致密天体。大部分恒星的演化过程都包含白矮星阶段。天文学家说,这也是他们所观察到的行星可以在它们所围绕旋转的恒星“死亡”,变成白矮星后依然幸存下来的直接证据。他们把这一发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是太阳系中一颗中等质量的恒星。科学家根据计算认为,最多再有大约60亿年,太阳就会膨胀为现有体积的200倍,成为一颗红巨星(Red Giant)。随着太阳的膨胀,它会吞并和摧毁我们的地球,之后,太阳就会变成一个白矮星。科学家观测到的这颗白矮星距离我们大约有2000光年,而围绕它运转的那颗行星体积大约跟海王星(Neptune)的体积差不多(但也许比海王星大)。

英国华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的曼瑟博士(Christopher Manser)说,这颗白矮星的温度是太阳的5倍,因此,它产生的紫外线辐射也比太阳多得多。同时,曼瑟表示,白矮星的引力巨大,任何靠近白矮星的天体,例如小行星,都会被强大的引力撕裂。

科学家是用欧洲在智利的甚大望远镜(the Very Large Telescope),观测到这颗白矮星和这颗行星的。曼瑟对BBC解释了他们是如何通过望远镜以及计算来估测这颗白矮星和其行星的距离和体积的。他说,他们是使用欧洲在智利的甚大望远镜(the Very Large Telescope in Chile)或叫超大型望远镜,观测到这颗白矮星和这颗行星。这台口径8.2米的望远镜收集了来自这颗白矮星的光谱,然后再对其光谱进行分析。曼瑟表示,通过分析光谱中不同的颜色,科研人员可以鉴定白矮星周围有一颗像海王星或是天王星(Uranus)大小的行星在围绕着它运转。

科学家希望能够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希望能为未来我们的太阳达到“生命”终点时提供一些信息和线索。曼瑟解释说,当太阳达到红巨星阶段,它会不断膨胀。 届时,我们的地球将会被吞没。 水星(Mercury)和金星 (Venus)也不能幸免。但是火星(Mars)、小行星带、木星(Jupiter)和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将在其轨道基础上向外扩张。随着太阳失去了质量,它对这些行星的引力也会随之减小。最终,太阳将变成一颗白矮星。火星、小行星带和木星将会围绕它运转。在行星运行的过程中,有时,它们也可能被白矮星巨大的引力吸引过去。而且,一旦太阳最终变成白矮星,它所发出的辐射可能会非常强大,足以能蒸发掉目前正在运行的木星、土星(Saturn)和天王星的大气层。 最后剩下来的可能只有它们的岩石核心。不过,希望到那时,地球上的人类早已具备移民到太阳系以外的能力,或是飘荡在太空中的人造城市中去了。

谢选骏指出:现代科学相当于古代巫术,现代科学的宇宙论点,相当于古代宗教的末日神话——一方面,古代巫术有其观测手段,末日神话解释宇宙宿命;另方面,现代科学有其臆测,宇宙论点不断洗牌。人怎么可能了解宇宙呢?宇宙怎么可能为人民服务呢?



【060、现代科学认证了圣经真理】


《人类生存面临威胁 如何行动才能避免末日?》(BBC 2019年3月21日)报道:

气候变暖威胁全人类的生存——曾几何时,作为自然界中具有最高智慧的人类曾认为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安全的港湾。但是令人惊诧的是人类正在面临种种毁灭性的破坏和威胁。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多种潜在危险:从气候变化、到核武战争;从全球疫情大爆发到小行星撞地球。这些都直接危害到人类文明的生存。

BBC记者埃德蒙兹在与一系列关心人类生死存亡的专家进行访谈后,总结出人类所面临的几大威胁,并探讨如何才能减少这些生存威胁? 

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研究员桑德伯格解释说,存在风险是指能够“消灭”整个人类或其子孙后代的威胁。

20世纪中期,人类对未来的命运还没有任何危机感。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对人类生存具有毁灭性的风险已经有多种多样。

小行星撞地球 

国际科学家小组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的巨大陨石坑似乎认可了阿尔瓦雷茨父子的假设。 

1980年代以前,我们无法想象小行星能够从天而降,给地球带来灾难性后果。

但1980年,一对科学家父子路易斯和沃尔特·阿尔瓦雷茨(Luis and Walter Alvarez)发表了他们的假设,即恐龙的灭绝是由小行星撞地球造成的。

近年来,国际科学家小组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的巨大陨石坑似乎认可了阿尔瓦雷茨父子的假设。

然而,同人类自己所制造的风险相比,小行星撞地球给人类带来毁灭的机会相对来讲是很渺小的。

人口过剩、资源枯竭以及气候变化

人口过剩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我们大多数人承认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风险,但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凯伦则把侧重点放在人口数量上。

媒体很少提及人口过剩以及资源枯竭问题,因为它让我们心情不佳,因此我们宁愿不去想它。

凯伦表示,气候变化以及人口过剩两者相互关联,这些都是人类自身的过错。

根据凯伦的理论,资源枯竭以及气候变化都是人口过剩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越少,我们就越过多使用以补充其不足,这样就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她认为,除非人口增长得到限制,否则阻止气候变化是不可能的。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昆虫也悄悄地消失,而随之消失的是一些赖以昆虫而生存的鸟类。 

一些研究显示,到本世纪中期,海洋鱼类将大幅减少,以至于将无法满足商业性农业捕捞的水平。

英国的国菜炸鱼和薯条将成为过去,超市里再也无法买到鱼,因为鱼都被人类吃光了。

昆虫也悄悄地消失。随之消失的是一些以昆虫为食物的鸟类。

凯伦表示,虽然目前还不知道生物品种的灭绝将会产生多大影响,但它肯定对人类不利,而且我们目前对此了解还非常有限。

流感疫情大爆发

英国剑桥生存风险研究中心(Centre for Existential Risk in Cambridge)的桑德拉姆(Lalitha Sundaram)举了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疫情的例子。 

她说,据估计那次流感疫情暴发让全球范围内大约一半人口受到感染,并导致5000万到1亿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大约有17亿)。

当时流感疫情暴发时正值全球移民大潮之际。但那时人们的流动方式主要靠船只这样的交通工具,人们拥挤在闭塞的船舱中。虽然我们现在研制了疫苗,但全球人口的流动也带来了其危险性。

如果说西班牙流感爆发是通过火车和船只来传播疫情的,那么今天的空中旅行只能使病毒传播的更快更广,并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

个人威胁

在实验室中使用合成技术创造病毒将使人类面临毁灭性危险。 

我们所面临的大多数人为生存风险是无意识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更加关注一些流氓组织发起灾难性的袭击,例如在实验室中使用合成技术创造病毒。

人类未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托雷斯认为,如果真有一个能毁灭世界的按钮,那么愿意按这个按钮的人足以多到令人担忧的地步。

他们包括一些宗教极端主义者以及各种各样的反社会人士或精神病患者。

有人估计这些人数高达3亿之多。

核武战争

如果真发生核战,可能将不会把所有人类都消灭。全球灾难风险研究所的塞斯解释说,核爆炸所产生的尘埃可以穿透云层抵达平流层,而这些核尘埃有可能停留在那里数十载,阻挡阳光。

核武灭绝人类是一种综合因素:即核战本身加上经济破坏,以及最终所导致的全球环境影响等。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 

人工智能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自主算法可能会意外导致全球股市崩盘并引发经济崩溃。或者我们可能失去对机器的完全控制。

专家所担心的还有一种情形是炮制知名人物的“深度造假”视频,视频中的人完全被操纵,令控制他的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还可能是恶性流氓机构制造虚假视频,让世界领导人相互威胁,导致两个核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升级。这样的技术已经存在,而且越来越难以侦测到。

既然人类面临综上所述的种种威胁,我们到底能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人类的生存风险呢?

当然,这首先取决于是什么样的威胁。

前面提到的桑德伯格主要致力于如何让人类拥有对人工智能的控制。而另外一些专家则集中精力对付全球流感疫情。

一些研究人员正在探讨如何通过向平流层添加尘埃来对气候进行干预,或者如何通过食用大量蘑菇来度过核冬天。 

而对凯伦来说,她认为最重要的解决办法是逆转人口增长。

她认为我们需要改变跟家庭规模有关的社会规范,放弃所谓人人都有生孩子以及随心所欲消费的权利和态度。她说,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防止全球灾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人类似乎不擅于用长远眼光看问题,我们现有的机构也没有为后代的利益着想。

但是,如果我们不希望21世纪是人类的最后一个世纪,我们则需要严肃地对待人类存在风险。未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采取行动来帮助改变这一切,现在是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谢选骏指出:现代人类的问题,不是“该采取行动”,而是“不该采取行动”;因为现代文明的问题,是行动太多而不是行动太少了。行动多了会产生混乱,行动少了会产生秩序——所以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社会混乱。现代科学再度认证了圣经真理——最好的生活态度,就是安静祷告,等候耶稣基督再来。



【061、新技术要消灭所有的健康者吗】


《紧急时刻 可使美国迅速扭转的新技术已出现》(2020-03-25 VOA)报道:

一项由纽约医学研究人员首先发现的测试新冠病毒抗体的方法,可能帮助因抗疫几乎停摆的美国社会尽快恢复正常。位于纽约曼哈顿的西奈山医学院的病毒学家弗洛里安·克拉默(Florian Krammer)领导的团队发现的这种测试方法,可以很快检测出一个曾经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其体内是否具有这种病毒的抗体,这些人可能只有轻微症状或没有症状。“最终,这一抗体测试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谁可以让这个国家回归正常,”克拉默告诉路透社。“具有免疫力的人们可以是回归正常生活、重启一切的第一批人。”他表示。

川普总统一天前呼吁在不到两个周后的复活节重启因抗疫而关闭的美国社会。但许多人担心这一计划会因汹涌而来的疫情蔓延无法付诸实施。

一位阅读了这一报道的专业人士告诉美国之音,这个测试方法最大功能在于不需要封城了,“一旦知道你有抗体,表示你已经有免疫能力了,你就可以去上班、上学,也不必封城,也不必关学校,也不必关公司了,因为有抗体的人全部可以上班了嘛。”

测试便宜简单:一滴血、15分钟——现在全美有数家实验室和公司正赶制这类血液测试。路透社说:“这类测试相对便宜和简单,通常只要在手指上扎一滴血。有些只要10到15分钟就出结果。”克拉默表示,该实验室正忙于向其它组织分发这一测试的关键成分,分享这一测试的程序。本周他正把这一工作转移到西奈山的临床实验室,开始将这一测试用于病患样本上。

3月18日,克拉默将有关论文发布在预印本服务器medRxiv上,描述了他们发明的新冠病毒抗体测试以及复制这一测试的方法。克拉默说,其它实验室能很容易将这一方法扩大到“每天筛查数千人”的抗体。

现行的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测试方法,是从被测者鼻子和喉咙里取出样本,通过试剂验出是否被感染。 专业人士认为,这一方法的最大缺点是结果需要两到四天才能出来,“没有症状的人在测试期间可能会继续到处走动。”

血液测试优于现有测试——《科学杂志》(Science)说,现行的测试方法不能回答有多少新冠病毒感染者未被发现的问题,而克拉默的这一测试“不仅可以测出正活跃的感染,更重要的是,可以判断一个人过去是否曾被感染,因为身体保留了攻克病原体的抗体。”路透社说,“抗体测试将可避免现有诊断测试遭遇的美国政府的官僚障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上个月已经放松了管制,抗体测试的上市将不必经过这一机构的批准。专家认为,检测医护人员的免疫力可以帮助他们摆脱隔离,使他们能继续治疗日益增长的新冠病毒患者,也可以支持大量第一响应者,如被感染的警察和其他必要服务的提供者,至少让他们有一段时期可以获得免受病毒攻击的保护。

不过,对于这项测试在专业人士中也有表示谨慎对待的不同声音。路透社引用多伦多乃山卫生系统的首席微生物学家马祖里(Tony Mazzulli)的话说,如果一个人暴露在巨大数量的病毒面前,其抗体是否有足够的保护性仍不确定,比如,这种情况就很可能发生在急诊室或加护病房里。他认为,重返工作岗位和回归正常生活的时间点也很重要。一些已经有抗体的人,即便他们的症状减轻了,仍有可能具有传染性。他说,病人还在生病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产生抗体了,但在他们痊愈后仍在数日内会传播病毒,马祖里说。

抗体测试的其它好处——血液抗体测试的另一项好处是有助于正在进行的利用抗体治疗新冠病毒的研究。发明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华人科学家何大一告诉美国之音,“冠状病毒必须跟人体细胞的受体结合,使用一种称为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的蛋白。我们可以找到这些针对刺突蛋白抗体,来抑制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抗体测试可以帮助这项研究发现更多的抗体样本。

纽约州长库莫(Andrew Cuomo)表示,州卫生官员正在测试从受感染者那里获取血浆,对其进行处理并将这种抗体注射到患病者体内以刺激其免疫系统的过程。州长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经批准了这项试验,该试验将于本周开始。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也正在进行抗体测试,但未给出时间表。路透社说,该中心表示正扩大研究。该中心和其它实验室面临的挑战是从被感染并证明有抗体的人群中获得足够多的血液样本。

《生命科学》(Life Science)说,测出有抗体人群“可以显示曾被感染该病毒的人口百分比(即使这人目前尚未被感染)是个关键信息,通过了解有多少人感染了该病毒,研究人员可以计算出更准确的病死率,并对轻度与重度病例的百分比有更好的了解。”

《科学杂志》说,“到目前为止,通过这种测试获得的大规模数据仍然缺乏,或者至少未被公开,例如,受重灾的中国武汉市现在有多少人现在是免疫的。科学家希望随着更多测试的出现这种情况将很快得到改变。”

谢选骏指出:这个所谓的新技术,是要把带菌者都赶进社区和工作单位,然后要他们继续传播给健康者吗?是要消灭所有的健康者吗?新技术消灭了所有的健康者,以便实现所谓的群体免疫吗?

《群体免疫战略 危险的赌博》(2020/3/18 安德烈)报道:

英国似乎更倾向于一种被称之为“群体感染”战略,通过群体感染获得群体免疫力,从而彻底把新冠病毒疫情堵在门后,但是,法国世界报报道,这一战略遭到不少传染学家的反对。周三,面对快速传播已造成百余人死亡的新冠疫情,英国宣布周末起关闭所有学校,又似乎是对上述引起广泛争议的战略的一种修正? 

所谓群体免疫战略的原则很简单,就是集体打疫苗战略,注射疫苗除了保护自己,还能保护别人。注射了疫苗,同时可预防病症、病毒以及细菌,再也不会传染周边的人,最终形成一道防止疫情传入的墙,即,中断了传染链。但是,这一战略能够用来对抗目前不存在任何疫苗且所有人都可能感染的新冠病毒吗?绝大多数国家主张封锁城镇或保持社会距离来对抗病毒流行,唯有英国在群体感染上打赌,预估新冠疫情可导致百分之六十的人感染,从而避免2021年出现第二次感染高峰。英国人口6600万,百分之六十被感染也就是4000万人感染,这一巨大规模的人群足以形成一堵杜绝病毒的“长城”。但是,即使60%受感染者中绝大部分是轻症,也有大约600万或者700万甚至800万人冒着患重症的危险,如果出现那种情况,英国公共卫生系统仅仅拥有的5000张床位的抢救室将远远不够用。如果仅以英国政府卫生顾问Patrick Vallance百分之一的低感染率计算,死于病毒的人将会有40万人。

如果在法国实施这一战略,任其感染,根据模型推算,预测结果相当悲观,在法国,如果不施行延缓或隔离政策,根据伦敦帝国学院Neil Ferguson专家组的模型预估,最悲观的情形是抢救室很快被淹没,将有三十万到五十万的人死于感染。这就是为什么当专家把这一评估放到法国政府首脑桌上后,导致政府做出强化人群距离的决定。

群体免疫战略之所以受到各方反对,理由是风险极高。即便是把这一想法理论化的英国群体传染学专家Roy Anderson,似乎也不赞成针对新冠病毒施行这一战略。相反,在『柳叶刀』三月九日发表的文章中,他强调保持社会距离,以及实施及早隔离政策。上周六,250多名英国专家要求约翰逊政府立即采取更严厉的社会隔离政策。

群体感染一般是在面对一个存在疫苗的流行病情况下设想的,种疫苗的人群越大,病毒或细菌蔓延的程度越小,由此使得那些未能打疫苗或者不能种疫苗的人也获得免疫,这些人或者太年轻,或者对于疫苗过敏。从而避免疫情甚至彻底根除疫情。

群体免疫也可以通过众多的人感染的方式获得,如同种疫苗的道理一样。这些感染者获得了免疫力再也不会传染,从而减少病毒蔓延,并熄灭疫情。

这一机制解释了为什么2009-2010禽流感H1N1肆虐时,出生在1957年以前的人相对受到保护,因为他们具有部分针对这一病毒的免疫力。他们早已遭遇过这一在1918-1957年间大流行的禽流感,后来这一病毒被H2N2取代。

一般而言,对季节性流感,多数人也享有群体免疫力,使得流感疫情感染的规模每年只限于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人,其他人不会感染,或者因为有些上年已经感染过,或者已经打过疫苗。但是,新冠病毒完全是新的,所有人都可以感染,何况,评估还取决于谁是真正的疾病传播者,以及感染率多少,所谓感染率,就是一名患者到底能感染多少人。因此,新冠疫情目前未知数太多,尤其是无症状患者的感染能力有多大,以及儿童在病毒传播中的分量,都不知道。

谢选骏指出:感谢上帝可怜贫苦的人!——现在,女王、王子和首相、部长感染了武汉病毒之后,英国统治集团再也不提什么群体感染的达尔文主义计划了。由此可见,英国统治集团真是一群下三滥!就像海盗恶棍文痞达尔文一样卑鄙。



【062、星相学的科学依据】


网文《银河》报道:

自古以来,气势磅礴的银河就是人们十分注意观察和研究的对象。古人不知道银河是什么,把银河想像为天上的河流。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鹊桥就是铺设在这天河之上。夜空中分处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特别引人注目。牛郎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星,在银河的东岸。织女星在银河的西岸,是天琴座中最亮的星。西方人把银河想像成是天上的神后喂养婴儿时流淌出来的乳汁形成的,叫它为牛奶路。英文中的银河(Milky Way)就是这么来的。

美丽的神话故事不能代替令人满意的科学解释。银河究竟是什么呢?望远镜发明以后,这个问题得到了正确的答案。17世纪初期,伟大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把他自己制造的望远镜对准了银河,惊喜地发现银河原来是由许许多多、密密麻麻的恒星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由于这些恒星距离我们太远,人的肉眼分辨不清,把它看成了一条明亮的光带。

地球与银河

地球是太阳系里八个行星之一,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河山之壮伟,海洋之辽阔。对地球之大已有深刻的领悟,不必言喻。但地球与太阳一比,简直是微不足道,太阳的体积比地球大一百万倍,质量约是地球的三十三万倍。我们把地球放在太阳的表面,只是一个小黑点而已,还没有太阳上的黑子(sunspot)大。

但把眼光再放大一点,太阳也是平平不足为奇,它不过是银河系里一颗极普通的星体,银河系里有上千亿颗恒星,比太阳质量大几十倍,光度比太阳强一百万倍的恒星比比皆是。银河之广更是不可思议,譬如说我们要想到距地球约三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去,用光的速度来旅行,在旁观者眼中也要走三万多年,由于相对论效应,飞船上的人实际上没有度过时间(所以我们看到的远处的恒星仍旧是它当时的景象),假设真有这样一个太空船,我们以光速出发,到达之三万光年远时,地球上已是我们千代子孙矣!

大家都晓得地球自转。月亮绕地球转动,地球及其他行星绕著太阳旋转,太阳和其他银河系的星球也是一样的绕银河系的中心旋转。地球自转需时一日,月亮绕地球一周需时一月,地球绕太阳一周需时一年,太阳绕银河系中心一周需时一星系年(galactic year),一个银河系年等于二亿五千万年。

银河系岂不是大到极点了,但是在整个宇宙里,它不过只是一粒沙而已,类似银河的星系有三十亿(3,000,000,000)之多,这个空间的直线距离就有十亿光年之谱,真是大不可测,远不可限。附图一是后发星座(Coma Berenices)附近宇宙一角,碟状光体都是和银河系类似的星系,附图二是用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照出来的银河图。

我们既然对太阳系,银河系与宇宙的关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此时再进一步谈谈银河本身的问题,从历史演进,研究银河系可以分成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是测定银河的大小与形状,这个阶段起端于十八世纪末叶,至一九六二年后渐入尾声。第二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是在了解银河结构,这个阶段自一九五○年开始,异峰叠起正是方兴未艾之时,我们就按照这个历史顺序来介绍银河系。

来自乡村的读者,一定记得月黑天晴的晚上,天上所呈现的一条银白色襟带,从天的一边横跨长空,延伸 到天的另一边。住在城市的读者,因为城市灯光在空气中的散射,可能不能看出这条银白色的襟带。这条襟带在仔细观察下,不难看出是无数星星聚集而成的,就是基于这项观察,十八世纪的大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就对宇宙的形状与构造提出有科学价值的猜臆,但是这些猜臆并不是正确的科学途迳,一直到十八世纪末叶(1784),英国天文学家赫雪(William Herschel)才用望远镜作了有系统的天文观测,他的方法极简单,就是细数天上的星体,就从这点观测的结果,他肯定银河系的形状有如扁平的磨石,太阳位于磨石的轴洞里。到了十九世纪末叶,荷兰天文学家凯卜庭(J.C. Kapteyn)再重新开始研究银河系,他仍旧采用赫雪数星的方法,因为对星体距离测定的进步,他的数星技术远步在赫雪之上,他用统计的方法,把银河系分成若干重点区域(Kapteyn selected areas),不计其详的观测分析,他 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最后在瞌目长逝前,发表了他的银河图,后来称作「凯卜庭宇宙」(The Kapteyn Universe)。这图形与赫雪的结果大同小异。银河系的繁星坐落在一个扁平的图形中,太阳位居此图形的中央,凯卜庭运用那时的观测技术,定出这个图形的直径有二万三千光年(凯卜庭的银河观在本世纪初期,是大家一致同意的,因为他数星的结果,发现星数随距离而递减。这是一个「太阳非在银河中央不可」的有力证据。但是非常令人惋惜,赫雪与凯卜庭都用了一个错误的假设,他们认为星际光吸(Interstellar absorption)可以完全忽略,这一点错误使他的结论全部改观。我们后面就要提到,在银河系中的星际尘(Interstellar dust)随氢原子气体运行,充塞在银河平面之中,这些星际尘能遮蔽星光,所以虽然我们看到银河系里繁星点点,其实这些都是比较和太阳接近的星,而在银河平面中真正远的星(约15,000光年以上)既使用最大的望远镜也难看到。因为星际光吸我们只能看到左近的繁星,而且星数也因光吸随距离而递减,所以错以为我们在银河中央。

一九二六的争辩。一九一七年谢甫利(Harold Shapley)就开始批评凯卜庭的银河观。他的论点是基于银河系里球状星团(Globular cluster)的分布与距离,根据这些球状星团的资料,他主张银河系的中心在人马星座(Sagittarius)的方向,距离太阳约莫十万光年。谢甫利在一九一八年发表他的结论,但并不受天文界的欢迎,最显明的是四年后凯卜庭总结他的银河观时,并不采用谢甫利的说法。谢甫利并不灰心地搜集更多资料,继续朝他的主张迈进,在推进的过程中,引起了很多次学术争辩,最有名的是谢甫利与寇提斯(H.D. Curtis)一九二六年的争辩(The great debate),这个争辩包括二大回合,对银河系的了解有决定性的影响。第一回合是针对银河中心与距离。寇提斯代表老派(凯卜庭银河观),谢甫利是新派,我们对老派的看法在上一节已有了交待,我们再讨论一下谢甫利的看法。原来银河系组成份子除了独自运行的繁星以外,还有一些星成群结队出现,其中一种叫球状星团,每一个星团拥有大小星体十万之众(附图四)。这些星体因受重力的束缚,虽横冲直闯,但是很少能跑出星团范畴之下。小小几个星成不了气候,纠成十万之众就形成一股势力,银河系中这些星团有一百多个,谢甫利发现他们的分布情形如下(一)对银河平面而言,它们大致对称,就是说平面上下数目相等,(二)这些星团集中在人马星座方向。第一点确定其与银河系的关系(属于银河系),第二点使人怀疑凯卜庭的银河观,如果银河系如凯卜庭所说,球状星团应该很均匀分布在我们四面八方的银河平面上,而不会集中在人马星座附近。所 以谢利甫乃主张银河系中央应该在人马星座方向。他更进一步,利用利维(H.S. Leavitt)对小麦哲伦星云(Small Magellanic Cloud)变星(Variable star)的观测,建立起变星周光关系(Penvd-Lumithosity relation)测定银河中央距我们约十万光年。当然我们往回看,谢甫利的论点是正确的,但是他的理由并不是很充分,当时反对的人很多,最有名的是寇提斯,所以一九二六年,美国天文学会把他们二人安排在华盛顿的科学院(Academy of Science)公开辩论。结果二人各执一词坚持不下没有结果,这问题一直到一九三○年俄特(Jan H. Ourt)与林德柏(Pertil Lindblad)证实太阳绕著人马星座方向旋转,才正式解决。一九二六年辩论的第二回合,也是双方杀得难分难解,大家都不让步。这次相反,寇提斯的看法对了。科学是集众智的产物,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自倚天纵之才,完全走主观路线是不可效法的。第二回合的重点落在涡状星云(Spirals galaxies)上。自十九世纪中叶发现了很多的涡状星云(见附图五),大家就开始研究;到底这些星云是属于银河系,或是银河以外之物,谢甫利主张这些星云是属于银河系的,然而非常不幸,他引用的观测证据,后来发现都有问题。寇提斯主张涡状星云是银河以外之物。他最重要的理由有二(一)有很多涡状星云横侧面对著我们,而且都有一个暗黑不透光的阴影横卧在中央平面上(附图六),如果银河系就是这样的一个涡状星云,那麼我们见到横跨天际的天河,便正是一个银河星系的横侧面,假设涡状星云位于银河之外,朝银河方向的涡状星云便刚好在这阴影背面,就被遮蔽看不见了,朝别的方向,涡状星云则不会被遮著看不见。这点正与观测吻合,银河方向几乎没有涡状星云,而其他部分充满了涡状星云。(二)所有涡状星云视线速度(Line of sight velocity)比普通星体高出多多,他们的自行(Proper motion,即垂直于视线方向的速度)却很小﹔换而言之,如果他们距离很近的话(在银河以内)这麼高的速度在几十年走出来的弧度,一定相当可观,即使他们的自行一定也很大,事实正好相反,足证他们远在银河之外。谢甫利与寇提斯第二回合之争到赫伯(E.P. Hubble)用100英吋的望远镜看到涡状星云外围的星体时,才渐渐解决。

银河自转

前面提到太阳系与银河中央的关系,到俄特与林德柏证明银河自转,才迎刃而解。俄特是荷兰人,林德柏是瑞典人,他们在一九二六年就开始著手研究银河自转。他们的方法是研究太阳系附近的星体运行。最重 要的发现是高速星(对太阳的相对速度),大多数离银河平面较远,而他们的运行方向呈高度的不对称,完全集中在一边(附图七)。林德柏首先看清楚了这个现象。他认为银河星可以按其分布分成更多系统,在银河平面的星绕银河中心迅速转动。分布在银河上下有相当距离的星则转动较缓。太阳是属于前一系统,所以在太阳系看后一系统的星,多半都逆著我们走,所以才会有这种不对称,同时,我们知道只有接近银河系中心的星转得比太阳系快,这样我们也可观察出银河中心的位置,它是在人马星座方向,凭这理由他支持谢甫利的银河观。俄特更进一步仔细分析属于我们一个系统的星体,他发现我们不仅绕著人马星座转动,而且这个系统的转动是里面快,外面慢的较差转动(Differential rotation),太阳系距银河中央为一万秒差距

太阳系(Parsec,一秒差距等于3.24光年)太阳公转速度是每秒钟二百五十公里,即每小时九十万公里,这虽然很快,但绕银河中央一周仍须二亿五千万年。俄特与林德柏虽然奠定了银河自转与太阳系附近的较差自转,但是真正自银河中央到太阳系以外是如何自转,到底里面比外面快多少,依旧茫然无知,一直到二十二年以后,俄特与他的助手用无线电望远镜观测银河系中氢原子气体的运行,才弄清楚。银河系主要成份是星体,占全质量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星际之间并不是真空,而充塞了很稀薄氢原子气体(HⅠregion)约占全质量百分之四除了氢原子气体以外,尚有星际尘,宇宙线粒子(Cosmicray Particles)氢离子气体(HⅡ region)以及其他物质。我前面提到星际尘能散射星光,所以造成凯卜庭的错误与寇提斯所看到横卧在涡状星系的阴影。普通光学望远镜在银河方向只能看出五千角差而已(一万六千光年),对整个银河的了解,只有管窥之效。但是无线电波则不然,因为它的波长较长,可以在星际通行无阻,所以自一九三七年詹斯基(K.G.Jansky)发现了来自天外的无线电波,使整个天文学大大的迈前了一步。大家都晓得氢原子中有一个电子绕著一个质子转动,电子与质子本身都在旋转(Spin)。旋转方向更改便会放出无线电波,波长约21公厘(cm)。荷兰天文物理学家万德赫(H.C. van de Hulst)在一九四四年还是完全用理论预测这个无线电波。但到一九五一年哈佛大学的伊文与普塞(H.I. Ewenand E. M. Purcell)果然证实了万德赫的预测。俄特与万德赫在荷兰政府鼎力支持下兴建无线电望远镜,致力于银河系的研究,他们最初的结果在一九五二年开始陆续发表,把银河自转,银河的总质量,最要紧是银河系的结构问题逐渐弄清楚。银河自转与质量是有直接关系,角速度(angular velocity)愈近银河中心愈快,从太阳到银河中心一半距离时,自转增加一倍,接近银河中央而角速度增加数倍不止,根据这个自转率,银河质量高度聚集在内部,密度向外递减。

涡状结构

一个世纪以前,发现了仙女星座(Andromada)的涡状星云,已经有人怀疑银河系也有涡状结构,确定涡状星云是银河以外的星系后,大家就不只怀疑,而是想出法子来勘定银河系的涡状结构。这个问题是相当困难的,我们乘飞机飞临台北市上空,台北市错综复杂的街道一目了然,但是我们站在中山堂上四面眺望,虽然衡阳街,中华路历历在目,但是要我们把台北市的大街小巷测画出来,就难了。坐飞机看台北市,就像我们用望远镜看仙女星座的涡状星系一般,旋涡分明在目,登中山堂望台北市,就好像我们在太阳系看银河,是否有涡状结构。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我们终于发明了无线电望远镜。结构问题大致可以完全解决,天文学家又更进一步要了解,这些旋涡臂(Sprial arm)到底是什麼,为什麼会有。在这一节里我们只从观测结果看银河结构。下一节我们再谈旋涡臂的本质问题。前面讲过,可以观测到的星系有三十亿之多,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有涡状结构,德籍天文学家巴德(Walter Baade)是第一个对涡状结构有贡献的人,他发现仙女星座星等的O,B型新生星(Early-type stars)集中在旋涡臂中。这个发现很重要,首先因为O,B新生星光度是通常星(如太阳)的十万倍或百万倍,这点马上说明了为什麼涡状臂要比星系其他部位明亮(参考附图五与附图七)。第二、因为O,B型光谱的新生星年龄不过数百万岁,比起星系其他一般星的年龄(数百亿岁),就好像是昨天才诞生的婴儿与白发皤皤的老翁一般。这说明星系虽有数百亿的高龄,新星球却还在不断的产生中。第三、太阳附近的新生星都坐落在密度较高的氢气中。有些新生星温度太高,把氢原子气体变成了氢离子气体,大家都渐渐相信,星球是星际气体凝聚而成,因为新生星诞生不久,不会马上脱离气体集中区域,所以旋涡臂中一定也是氢原子气体集中地带。这些看法激起了天文界研究银河涡状结构的狂潮。光学天文学家(Optical actronomer)应用巴德的结果,著手测定太阳周围新生星的距离与位置。无线电天文学家运用第三点就开始观测氢原子气体的分布,理论天文学家从事研究新生星形成过程(Star Formation processes),为什麼新生星在旋涡臂中形成,为什麼会有旋涡臂。先谈谈光学天文学家的成果。我们前面数次提到在银河平面中的星际光吸(Interstellar absorption)。正式勘定星际光吸要归功于庄伯勒(R.J. Trumpler),一九三○年他发表了对星团(Starclusters)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个现象,因为星际光吸各方向并不相同,所以使星体距离测定异常艰巨,很多人想法更正光吸作用,测定新生星距离但是都不成功,一直到一九五二年莫根(W.W.Morgan)及他的助手才正确的改正了光吸作用。他们的结果显明地标示出新生星聚集在三个区域中,最外面区域叫英仙涡臂(Persens Arm),中间叫猎户涡臂(Orion Arm),里面的叫人马涡臂(Sagittarius Arm)。太阳位于猎户涡臂的内侧。这证实了银河系的涡状结构,唯一的遗憾是光学望远镜(Optical telescope)终非星际光吸之敌,超过了五千角差就不能看到了,所以只能得到局部结构,大结构就非依无线电望远镜不可了。同年(一九五二)俄特与万德赫,发表了他们无线电观测结果,因为银河系的较差自转,里面快外面慢,在附图十一中很容易看出来,在银河中心方向左右九十度之内,旋转最快的一点永远在切点小圆上(Tangent-point circle)。所以每一个方向与太阳相对速度最大的即是切点速度,利用这个简单的几何原理,可以把通过太阳大圆内的银河自转率求出来,大图以外的自转无法正确求出,但普通采用的外推法(Extrapolation)有相当的准确性。这样,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自转率与中央距离的关系,利用这关系我们可以大致定出银河中氢原子气体分布。俄特与万德赫定出银河系的北半边的结构,数年后奥洲的克尔(F.J. Kerr)观测了南半边,他们的结果见附图十二中。这个图很清楚的显示著涡状结构;太阳附近的结构大致与光学观测结果相同。远处涡状体系虽然紊乱,也有脉络可寻。当然这个涡状结构并不十分完整,有很多不规则部分,这是涡状星系普遍现象,银河系自不例外。在决定结构时有一个很重要的距离,就是太阳与银河中心的距离,这距离虽与无线电观测的银河全貌,关系甚小,但是要使光学与无线电观测配合起来,这距离非常重要,前面言及谢甫利观测变星的光周关系定出这距离十万光年,约三万角差,因为他没有改正光吸作用,而且他的光周关系归零(Calibration)有错误,所以比现在用的大了三倍,现 在用的一万角差是经过巴德十年的努力(一九五二至一九六二),才得到的,用这个数字推算出,我们的银河星系半径约一万八千角差。无线电的观测,并且告诉我们银河平面并不完全水平,假设我们把银河想成一个碟子,这个碟子的边缘一边往上翘,另一边往下翘,但是翘得并不厉害,这个现象是由银河系附近的大小麦哲伦星云的重力影响所致,银河系的涡状结构内起于四千角差的中央距离,外达一万二千角差。四千角差以内组织异常复杂,中间的问题多半没有解决。

密度波理论

现在我们要更进一步,来了解这些旋涡臂、新生星诞生等问题,首先要提醒大家,星系旋转一周,大约须时二亿五千万年,所以天上的涡状星系在我们蜉蝣生命之中是丝毫不变的,旋涡臂如何旋转,无法直接观测,但是我们知道这些星系都有很强的较差自转。如果这些旋涡臂随著臂中的星星气体绕中央转动的话,里快外慢只消一两周,旋涡就旋紧数倍。但是我们看到的涡状星系多半有三十周的历史,而他们旋涡臂的距离多半很松,毫无旋紧现象,这个事实叫做旋紧矛盾(Winding dilemma),它成了研究银河结构理论家的核心问题。有些人认为是磁流(Hydromagnetics)造成,又有些人说银河气体会跑出银河面,再从外围跑回来,但是解释来,解释去,仍无法解决。瑞典天文学林德柏在二、三十年前就留意这个问题。他算了很多星球运行的轨道问题,这些经验,使他隐隐约约的想到,旋涡臂也许不是物质臂(Material arm),即随臂中的物质运行而周转,而是密度波之呈现。我们都熟悉水波,波起时,有起,有伏,起伏朝一定的方向,用一定速度前进,林德柏觉得也许旋涡臂是这个密度波的密度较高处(有如波纹之高出水而者),涡臂间则为密度波的密度较低处(有如波纹之低于水面者),而这个密度波沿星系自转方向以一定的角速度前进。星体与气体流进旋涡臂,再流出去,就像水面上的叶子上下漂浮一般。这样一来,整个银河系虽在转动,但旋涡臂却不会被旋紧了,好像流水上的波澜在流水上滚动前进一般,在短时间并不为流水拉远或拉近。这个想法固然佳妙,林德柏花了二、三十年仍不能有所成,主要的原因他对星体动力学中的合作现象(Cooperative phenomenon)认识不够,虽有良田美玉,不得所用。这问题到了旅美中国科学家林家翘,才次第解决。林家翘不仅从理论上著手,证实这种旋涡密度波(Sprial waves)之存在。并且从天文观测中找到证据,支持他的立论。他的研究使天文学进入崭新的一页,知名的荷兰籍天文学家包克(B.J.Bok)在三十年代中,望涡状星系而兴叹。「哪一个能在我有生之年,告诉我旋涡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现在才六十出头,答案已清清楚楚的放在眼前了。密度波造成的涡状结构观念已经被人普遍的接受了。去年九月在瑞士巴索(Basel)举行专门以银河系结构为名的国际天文会议,几乎无人提出异议。当然这个问题并不如想像的单纯,其中牵涉极广,限于本文的篇幅,我们在这儿只大体谈谈。密度波可以运用到任何一个涡状星系上,因为我们对银河系的知识最周全,所以目前重点放在银河系上。根据密度波的理论,我们可以推算出-个具有二个旋涡臂的波式(Wave pattern),这个波式起于四千秒差距,密度波绕银河中心的角速度叫式速(Pattern speed),银河式速只有银河自转(以太阳为准)的一半,涡臂中总密度比平均密度大十分之一而已,这十分之一主要是由星际气体与低速星球所造成,因为低速星球多半是新生星,所以涡臂虽然质量并不太多光度却甚强。然后再看星球为什麼在涡臂中诞生,那是因为式速比自转为低,假如我们跟著式速转动,看见气体与星体流入旋涡臂中,当星际气体流入涡臂时,涡臂本身的重力场,会使气流形成一个冲激波(Shock wave)这个冲激波使氢气云(HI clouds)周围压力陡增数倍,很多氢气云本来无法凝聚成星的,现在都被压缩成星,所以新生星不断在涡臂中产生出来。星体因其质量不同,演化(Evolution)时程也不一样,O,B型的新生星,演化很快,光度特强,但一亿年就寿终正寝,不复见矣,一亿年的光景,这些星还跑不出涡臂的范围之外,所以涡臂永远被新生星点缀著,这点正说明了前一节的第二个问题,同时可以算出这个冲激波超过一万二千秒差距就失去了力量,所以银河系的涡臂只延伸到一万二千秒差距,这点正与观测相吻合。另外密度波的理论,发现二个主涡臂是不可避免的结果,这点也是与所有观测符合,除了这些重点之外,密度波对星际磁力场,宇宙线,星际尘都有极合理又与观测一致的安排,所以这个理论一出,造成天文界洛阳纸贵的现象,林家翘为国人争光,不让杨李专美。密度波的理论是建立在星体力学(Stellar Dynamics)上、星体力学与等离子物理(Plasma Phvsics)的基本原理是是不可分割的,等离子物理主要的目的在控制核反应,使原子能能用在工业上与日常生活上,这工作如果做成了,别的不说,一加仑海水里所包含的重氢(Deuterium)用来作燃料,可以开汽车走遍中国不要加油,用来烧饭,可以烧几年。其重要性是不必言喻的,现在各国都在花钱发展等离子物理,但是这门学问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麼多年的努力,成果渺乎其小,尤其做实验,费钱无算,而困难重重,星体力学与等离子物理在理论上非常相似,星体间是以重力互相牵制,离子与电子是以电磁力互相牵制,普通星系都有自转,这点又与等离子有外加磁场相同,所以研究星体力学与解决等离子物理有相互关系,密度波理论之成功,很引起等离子物理学家注意,因为有些实验,不是有限的金钱力量可以做的。但是这些实验可能大自然已经替我们做好了,放在天上,只要等我们去观测。当然目前这两门学问离沟通之日尚远,但是从科学的发展史来看,这一天的来临是不会太远的。我们从这个角度看去,天文学家存著这种理想去研究大自然的现象,他们不仅不是只图空想,不务实际的人,而是时代的拓荒者。进行在线转换。

影响生物界

从目前看,地球(太阳系)绕银河中心一周的时间是不断延长的,这说明银河系是在不断扩张的。与此同时,太阳系公转轨道是不断沿其椭圆的两圆心连线的延长线拉长的。这说明在银河系外有相邻星系对太阳系的吸引力不断增大。是地球绕银河中心一周的环境变化,造成了地球上生物的多次大灭绝。这实质并不是灭绝,而是动物界的一种综合发展过程。在动物界的分析发展阶段,动物种类和数量是不断增多的。到动物界的分析与综合发展的质变临界点上,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达到最多,然后进入综合发展阶段。在动物界的综合发展阶段,动物的种类是不断增加的,其个体数量是不断减少的,但其质量却是不断提高的。正因如此,虽然发生了多次动物大灭绝事件,动物界本身非但没有灭绝,反而越来越兴旺繁荣,并产生了高级动物——人类。人类属于动物界,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地球绕银河中心一周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开放的螺旋状的曲线。它既不是椭圆也不是圆周。这个曲线表明,地球绕银心飞行的轨道是不断扩大的,这是银河系正在不断扩张的一种表现。

在远、近银心的两个点上,地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其中近银心点的种类和数量要大大多于远银心点。这表明近银心点附近是最适合生物生存发展的时期,而远银心点次之。生物种类最多就是个体数量最少的时期,也是一切生物大灭绝的时期。其实,在虚有圆心两侧的特征点上,也会产生较大自然灾变的,只是没有银心点两侧的特征点大罢了。这样,我们就看到,地球生物在绕银河中心一周中是经历了两个连续的分析与综合发展过程。

这两个阶段又分别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人类就是在近银心点上诞生的。这样划分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事物分析发展是由一到多的过程。在两个远、近银心点上,都是动物种类与数量最多的时刻。这表明该点就是生物分析与综合发展全过程的质变临界点,即分析阶段与综合阶段的临界点。在此之前是动物的量变发展阶段,之后是它的质变发展阶段。在一个循环内,在它的综合发展阶段产生的动物要比分析发展阶段高级,这就构成了动物由低级向高级的循环发展过程。每经历一个循环,都会把动物推向更高阶段。

动物要产生和繁荣,必须有一个适合的地球环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动物界发展的永恒规律。一切动物都是一定环境的产物,当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们不能适应环境,它们也就该灭亡了。这就造成了动物界的生生灭灭的不断循环发展。旧物种灭亡,新物种产生,是动物界走向永恒繁荣的必由之路。人们总是说,动物界曾发生了多次大灭绝事件,然而,事实是动物界本身并没灭绝,它反而更高级更繁荣。这说明所谓灭绝的说法并不科学,这实质是动物向高级发展的表现。所谓灭绝的动物种族,其实根本就没有灭绝,而是通过综合发展而演化成了更高级动物。现在人们都已承认恐龙并没灭绝,而是变为了鸟类。当人类综合认识完成后,一切民族就消亡,它们都演化为一切边缘民族了。原来的一切民族本身都不见了,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灭绝,但这是不科学的说法。一切事物能实现综合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外力的推动,外力是事物实现综合发展的根本动力。动物大灭绝是地球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必然产物。这就是说,地球由远、近两个银心点飞向两个特征点过程中,由于银心对它吸引力的变化,使地球环境逐步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到达两个特征点时,这种变化达到了最大值。这时,动物的综合发展过程也结束,而进入下一循环的分析发展阶段。在分析发展阶段,虽然地球环境也会发生一定程度变化,

但已没有综合发展阶段变化大,这只能造成个别物种的灭绝,决不会造成物种大量灭绝。动物界在地球飞过CD两个特征点时,都完成了综合发展过程而开始了新的循环的分析发展过程。特征点的特点是,地球离银心距离最近,所受引力最大,飞行速度最快。地球在特征点C的瞬时速度最大,而刚过特征点的瞬时速度又是最小的,然后,随着加速度的不断增加,它的速度不断加速加快,到达另一个特征点D时的瞬时速度又最大。CB段是动物的分析发展阶段,BD段是它的综合发展阶段。它能实现综合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地球飞行速度不断加快的幅度更大,造成了地球所受银河中心引力不断增大而使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地球飞行速度大幅度加快,使时间大幅度变慢,这能延长动物种族和个体寿命,与分析阶段相比较,有利于提高动物质量。但地球环境的不断大幅度变化,就会造成一切动物的程度不同的不适应性,这就会使一些种族走向灭绝。在综合发展过程中,这种个别局部的灭绝是经常发生的,到综合发展过程结束时,在分析发展阶段所产生的一切生物就几乎全部消亡了。人们是无法挽救那些因自然环境变化而灭绝的动物种族的,生生灭灭正是动物本身不断向高级发展所必需,在综合发展阶段尤其如此。那么,在地球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过程中,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灾变呢?在地球由远、近银心点飞向特征点过程中,银心对地球吸引力是不断增大的,而其飞行速度又是不断大幅度的增大的。地球所受引力越大,它的面向银心的一面就会向银心方向拉长,直至拉断地壳而产生巨大火山喷发,使地壳发生巨大变迁,这会产生新的高山,大海变陆地,陆地变大海。巨大的火山灰会冲入云霄,遮云蔽日,使地球温度大大降低,甚至会使地球磁极发生偏转,同时也会增加地球被小行星撞击的机会。地球在不断大幅度加速的快速飞行中,它的吸引力就会不断增大,这就大大增大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在两个远、近银心点附近吸引不到的较大小行星,这时就可能被吸引进地球中,这就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主要由来。当然,地球在一切时刻都有吸引小行星的可能。但是,一是它吸引大一些的小行星的可能性小,二是它吸引的总概率要比综合发展阶段小得多。它吸引较小的小行星,一般并不会产生多大影响,至少不能使地球环境发生全局的巨大变化。由此可见,能使动物界实现综合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就是地壳的巨大变迁,同时也有小行星撞击的因素有人说,造成动物大灭绝的灾变可能是地球在绕银心的飞行中,穿过了一片尘埃的产物。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地球穿过星云块,地球就会被烧掉,因为星云块中温度是不能使分子存在的。地球穿过尘埃区是不可能的,宇宙中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尘埃区。在恒星碰撞中,不是产生地球一类行星就是会产生一些细小的分子团——尘埃。在一切恒星周围和宇宙空间,都存在这种尘埃及光线粒子。这些尘埃并不会密集到遮云蔽日程度,正如地球目前就在这种尘埃中一样。至于一些破碎的行星如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其范围也是很有限的,决不会对地球产生重大影响。当然,地球随时都有随同太阳一起被邻近的恒星吞吸或吸引的可能。当另一个恒星靠近太阳时,这种相互吸引,肯定会使太阳产生程度不同的喷发,甚至甩出物质形成新行星。地球的地壳也会发生大变迁,造成动物的大灭绝和综合发展。

所谓动物界的综合发展,就是由于环境的全面巨大变化,使一切动物都面临了生存危机,迫使一切动物都努力改变自己。当这种努力失败后,为了求生存,就会发生不同物种之间的交配现象而产生新物种。这种综合发展所产生的新动物有些不能适应环境,一生下来就死掉了,而有一些则会生存下来。这就是动物大灭绝的实质所在,它们并没灭绝,而是在边缘动物种族中获得了新生。正因如此,动物界才会不断向高级程度发展而产生了人类。一般说来,动物界的生存在分析发展阶段的动物种族,在综合发展阶段结束时基本都消亡,只有极个别种族能延续到下一循环的分析发展阶段中,而且在下一循环中它也一定会灭绝的。这是由事物的分析与综合发展规律决定的,即下一阶段会有一定的上一阶段遗留物存在。在动物界的分析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物种之间交配而产生新物种的现象,但这只是一种个别局部的现象,只会有少量的新物种产生。只有在动物界的综合发展阶段,不同物种之间的交配才会成为普遍现象,几乎每个物种都会与其他物种交配而产生大量新物种。 动物大灭绝这个概念是完全错误的,今后不应该再使用了,其实这是动物界综合发展的表现。如果我们说动物大灭绝,那么,以后出现的新物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难道它们是从原始单细胞直接演化而来的吗?如果是这样,动物就不该向高级发展了。况且,新物种的产生过程要比动物界总的演化过程短得多,在这么短时间内,原始单细胞决不会演化为较高级动物的。既然旧物种灭绝,又产生了新的高级物种,那么,新旧物种之间就一定会有内在本质联系。这种解释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新物种是由旧物种演化而来的。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物种大灭绝了而动物本身却还存在,而且还不断向高级程度发展的这样一个事实。所以,只有从分析与综合发展的角度,我们才能认识动物界的演化过程和规律,从而使我们弄清生物和动物及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规律,进而在实验室中从基因层次上真实地重复这一历史过程,并从中造出我们现代人造环境所需的一切物种和改造一些物种与消灭一些物种,这是人类在地球自然中实现自由的内在要求。地球绕太阳一周过程中,造成了植物的分析与综合发展问题。从春天万物复苏开始,植物开始了它的分析发展过程。从总体上看,它表现为万物都开始生长。从具体看,就是植物种子开始发芽生长。植物种子开始发芽生长过程,就是由一到多的过程。它由一粒种子分化出了植物的根径叶和花,以及由花所产生的多个不成熟的果实。当植物果实成熟时刻,它的分析发展阶段就结束而进入综合发展阶段,从而使植物灭亡。它能实现综合发展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它的一个生长期结束,再不能生长了。更主要的还是温度降低,使它不能生存。银河系绕更大星系旋转一周的过程,也肯定会产生类似地球绕银心一周那样的分析与综合的发展过程。银河系的一定程度的综合发展,一定会造成银河系内秩序的一定改变,产生大量恒星碰撞事件。

谢选骏指出:“地球绕银河中心一周的环境变化,造成了地球上生物的多次大灭绝。”——这说明星相学具有“科学依据”。但是我认为,星相学绝不足以揭示其中的命运。因为星相学毕竟只是人的思想,不是思想的主权。



【063、异化的基础是技术发展】


《自拍照:社交媒體美圖背後透露的驚人真相》(BBC 2019年4月14日)报道:

如果你一有幾秒鐘的空閒時間就漫不經心地滑動 IG (Instagram)或者臉書,那麼你就一點兒都不會寂寞。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所有那些其他人的身材外貌,不管是你朋友的度假相片還是一位名人的健身房自拍,都可能會影響你對自身外貌的看法?

這些年大家常談很多主流媒體如何用修圖處理過的名人像,或者纖瘦的時裝模特塑造出一種並不健康的美之標凖。既然這些在社交媒體有影響的圖像佔據了我們的信息來源,那麼很容易想到的是,但凡涉及到人體視像,社交媒體即糟糕透頂。但現實卻比較微妙,或許有方法來精選你的 IG 內容,從而讓你對自己的皮膚比較滿意,或者至少不再感到比較糟糕。

重要的是要意識到,有關社交媒體和外貌視像間關係的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且大多數都是非實驗性的相關研究。這就是說,我們無法證明,比如臉書是否會導致一個人對自己相貌產生負面情感,或者關心自己相貌的人是否更有可能使用臉書。

話雖如此,使用社交媒體似乎的確與人們關心自己的外貌有關係。2016 年,一項對於20篇論文的系統性分析發現,如果你對自己的外貌想法是負面的,你基於相片的網上活動,比如說滑動 IG 或者發佈自己的相片,是有問題的。

自拍如何成為社會正能量

千禧一代年輕人是否更加自戀?

我們是否已經淪為手機和網絡的奴隸?

人們已將基於相片的網絡活動(比如說滑動 IG)與對自身外貌更為負面的感受關聯起來——但使用社交媒體有多種方式。你是只看其他人上傳的內容,還是說你也要自拍、將自拍照片修圖並上傳?你關注的對象是你的密友和家人,還是一長串名人和有影響力的人?

研究表明,我們拿誰與自己比較是關鍵所在。澳大利亞悉尼麥考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法都莉(Jasmine Fardouly)表示,「人們把自己的相貌拿來跟 IG(或者隨便哪一個他們在玩的平台)裏的視像比較,並常常認為自己比較差。」

一項調查曾訪問了 227 名女大學生,受訪女性表示,自己在瀏覽臉書時往往會在與同輩和名人的相貌對比中產生負面情感,但不會與家人相比。涉及外貌,她們最愛比較的對象是關係疏遠的同輩者或認識的人。

這個時候絶對不要碰手機和社交媒體——觀看名人的相片會讓女性對自身外貌感覺變差,但熟人的視像則更容易引起女性對自身外貌的重視——法都莉將這歸因於一個事實,即人們在網上展示的只是自己生活中的一個方面而已。如果你很了解一個人,那麼你就會明白,他們展現的只是最好的那一部分。但如果與他們只是泛泛之交,你就沒有任何其他可以深究的信息了。

負面影響

如果要涉及到範圍更廣的圈子(包含社交媒體上有影響力的人和你所關注的賬號),那麼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類型都是一樣的。研究表明,「健身型」影片和照片,通常以俊男靚女的健身像或者至少假裝健身像,尤其會讓你自愧不如。

斯萊特(Amy Slater)是布里斯托西英格蘭大學的一位副教授,她在 2017 年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在這項研究中,160 位本科在讀女生瀏覽了 IG 主題標籤 #fitspo (英文健身激勵之簡寫)下的圖片,或自我欣賞的話,或者兩者都瀏覽,這些圖片和話語都來自 IG 上的真實賬號。只看過 #fitspo 圖片的女孩在自我評價方面分數較低,但瀏覽自我欣賞話語(例如「你現在這樣就很完美」)的女孩自我感覺較好,並且比較滿意自己的外貌和身材。

對於既瀏覽過 #fitspo 又讀過自我欣賞話語的女學生,後者的益處似乎大過前者的負面效應。另外一項於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研究調查了 195 位年輕女性,讓她們當中的一部分觀看了對外貌身材持正面態度的內容(這些內容來自 @bodyposipanda 等受歡迎的賬號以及苗條女性身著比基尼或手持健身器械的相片),讓另外一部分觀看了持中立態度的自然形體。研究人員發現,讓年輕女性觀看 #bodyposipanda 對自身身材持正面肯定態度的 IG 內容似乎能夠讓她們提升對自身身材外貌的滿意度。

斯萊特說,「把這兩件事結合在一起,便可以開始構建出部分事實,或許社交媒體某些內容確實會影響人們對自己身材外貌的看法。」但是,即或有助於正面態度的視像也有缺點,因為仍然是以貌取人。同一研究發現,曾經觀看過對人體形像持正面態度視像的女性最終仍然會物化自己。觀看視像之後,調查者讓參與者寫十句自我陳述,對她們的自我人格評價進行測試。如果她們所寫的陳述越關注自身相貌而非技能或性格,她們在自我物化方面的得分就越高。

這就是說,一個人寫下陳述「我很漂亮」時,這與負面評價自己外貌其實性質是一回事。斯萊特表示,但是這些人其實可以採取更廣闊的的視角來看待何謂美之標凖,說一個人美麗既是指外貌之美,也應該要有內在之美。

無論用何種方式,對於相貌的執迷都是對正面看待人體形像這個活動的一種批評,這種批評看來是站得住腳的。法都莉說,「這是對身材的熱愛,但究其實,主要關注的還是外表。」

自拍自戀

要說將自己的相片發佈到社交媒體,自拍往往會成為焦點。在一項於去年公布的研究中,多倫多約克大學的副教授米爾斯(Jennifer Mills)讓本科女生用 iPad 自拍並將其上傳到臉書或者 IG。其中一組女生只可以拍一張相片,而且不能修圖,但另外一組則可以隨自己意願自拍任意多的照片,並可以使用應用程式修飾相片。

米爾斯及其同事發現,相比於實驗初期的時候,所有自拍者在發佈自拍後都感覺自己吸引力和信心下降了,即便是那些可以修飾自己相片以使其稱心如意的女生也是如此。她說,「儘管她們可以讓最終結果更'好看',但她們仍然對自己相貌的不討喜之處耿耿於懷。」

其中一些參與者在確定她們對發佈相片的感受之前想知道的是,是否有人曾讚過她們的相片,儘管分析互動情況並不在研究範圍之內。米爾斯說,「這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先是焦慮,然後從別人那兒得到安慰說,你看上去還不錯。但這很可能不會一直持續下去,那麼接下來你就會再來一張自拍。」

研究人員在2017 年公布的研究當中發現,花費大量時間來完善自拍可能是此人對自身外表不滿意而糾結不已的跡象。不過,在社交媒體和形體視像研究中,一些大的漏洞仍然存在。

目前,大部分研究工作都集中於年輕女性,因為從傳統上來講,她們所處的這一年齡段最容易對自己外表形像患得患失。但是,將男性包括在內的研究也開始顯示,男性也並非不受影響。例如,一項研究發現,那些曾上報自己經常觀看男性 #fitspo 內容的男士表示,他們拿自己的相貌與別人比較的次數較多,並且對操練出肌肉比較在意。

較長期的研究同樣也是重要的下一步工作,因為實驗室的研究只能夠對任何可能的效應做一個快速短期的呈現。法都莉說,「我們對(社交媒體)長期以來是否會給人們帶來累積效應並不是真的了解。」所以眼下的問題是,如果你不想到頭來對自己的身材外貌感覺糟糕,那麼你應該如何精選自己的社交媒體內容呢?

米爾斯這兒有一條建議應該對每個人都有效,那就是:放下手機。她表示,「休息一下,投入到與相貌以及與別人作比較無關的其他活動當中去。」

接下來最好的事情就是認真思考你所關注的人。如果下次你滑動屏幕時發現自己看到的是無窮無盡的以相貌為中心的照片流,那就再添加點大自然或旅遊的內容進去吧。

畢竟,完全放棄社交媒體對大多數人來說很可能是一個過分的要求,尤其是在使用社交媒體的長期影響仍然不清楚的時候。但是,找到啟迪人心的風景、美味可口的食物以及嬌小可愛的狗狗來填充 IG 內容可能會幫助你意識到:生活中除了自己的外貌長相之外,還有很多、很多東西。

谢选骏指出:技术的发展,使得掌握了技术的人变得不像自己了——其结果即使所谓的“异化”了。因此人们热衷于变形和整形,甚至试图把自己变成非人。而有的理论却不懂得这一点,以为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导致了异化。其实不然。在我看来,除非消灭了技术、回到了原始社会,否则异化是无法消除了——甚至连原始社会,人们也把自己装扮成为野兽,希望以此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所以我说,异化的基础是技术发展。



【064、意大利鬼子达芬奇自封科学救世主】


《达文西男性蒙娜丽莎下月拍卖 身价估亿元》(新闻中心2017年10月10日)报道:

达文西名作「救世主」在纽约佳士得展出后,下月将进行拍卖,估计可拍卖1亿元。

文艺复兴大师达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旷世名作「救世主」(Salvator Mundi)这个月在纽约公开展览后,预计11月15日将在纽约佳士得(Christie)拍卖,估计可拍卖1亿元。 

纽约佳士得战后与当代艺术副主席顾泽(Loic Gouzer)在一则声明中说:「《救世主》是出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艺术家之手,且最具标志性的形象。」 

这幅作品创作于1500年前后,大约和达文西完成名画「蒙娜丽莎」(Mona Lisa)在同一时期,画中的救世主耶稣身着皇家蓝色长袍,与深色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左手持一个玻璃宝珠。 

佳士得艺术大师(Old Master)绘画主任普蒂尔(Francois de Poortere)表示,许多人都把这幅画称作「男性蒙娜丽莎」,因为它与蒙娜丽莎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幅画被挂在1600年代国王查理一世(King Charles I)收藏品区域,曾一度被普遍认为已被毁坏,直到2005年它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1900年代的许多专家认为,「救世主」这幅画曾被人重新描绘过,导致当时不少买家认为他们看到的作品实际上出自达文西追随者卢伊尼(Bernardino Luini)之手;1958年时,该作品在苏富比只以区区60元售出。 

历经长达六年的努力,专家终于在12年前鉴定出,「救世主」是达文西生前最后一件作品,这幅画才最终于2011年在伦敦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面世。 

佳士得艺术大师绘画高级专家温特穆(Alan Wintermute)说:「‘杰作’这个词都不足以概括出达文西画作的珍奇、重要性以及崇高之美。」

谢选骏指出:“蒙娜丽莎”虽然是女相,其实都是意大利鬼子达芬奇的自画像,至于“男性蒙娜丽莎”,那当然就更是意大利鬼子达芬奇的自画像了。写报道的二鬼子不知这是意大利鬼子达芬奇的自画像——达芬奇以此自封科学救世主,结果让达芬奇他自己成为真正的鬼子。现在他又繁衍了众多的鬼孙,直接导致敌基督的兴起、西方世界的的没落。



【065、只能用三次的USB充电打火机】


网文《USB充电打火机》(百度百科)报道:

自从电脑上多了一个叫做USB的口子之后,各种冠以此种前缀的产品是层出不穷,它们共同的一个优点就是简单、方便、有趣。这款概念产品——USB可充电打火机(Flameless Rechargeable USB Lighter)也是这样。

USB Lighter与绝大多数打火机并无太大的区别,闪亮的外壳,上面喷绘着绿色的“KOOL”字样。它的发火装置就和其它的打火机大相径庭了。在这里,电阻线圈和微型蓄电池取代了火石和燃油,原理就和汽车上的点烟器差不多,非常的方便。而且,最适合IT人士等经常在电脑前枯坐的一点是,它的蓄电池可以通过USB口充电~虽然我很怀疑这么点儿大的蓄电池能容纳多少电力,但是作为一款概念产品,这一点无疑是非常吸引人的。

中文名

USB充电打火机 

外文名

Flameless Rechargeable USB Lighter 

优点

简单、方便、有趣 

充电时间

2.5-3小时 

点火

80-100只烟 

组成

电阻线圈和微型蓄电池 

目录

1 简介 

2 注意事项 

3 优点 

简介

自从电脑上多了一个叫做USB的口子之后,各种冠以此种前缀的产品是层出不穷,它们共同的一个优点就是简单、方便、有趣。这款概念产品——USB可充电打火机(Flameless Rechargeable USB Lighter)也是这样。

USB Lighter与绝大多数打火机并无太大的区别,闪亮的外壳,上面喷绘着绿色的“KOOL”字样。它的发火装置就和其它的打火机大相径庭了。在这里,电阻线圈和微型蓄电池取代了火石和燃油,原理就和汽车上的点烟器差不多,非常的方便。而且,最适合IT人士等经常在电脑前枯坐的一点是,它的蓄电池可以通过USB口充电~虽然我很怀疑这么点儿大的蓄电池能容纳多少电力,但是作为一款概念产品,这一点无疑是非常吸引人的。

当然,冠了USB的名字,怎么得再做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所以,USB Lighter的肚子里面除了蓄电池外,还有个小巧的Flash存储芯片。也就是说,这东西除了让你在朋友面前摆酷外,还可以真正地为你储存需要储存的文件。而且它打开USB插头的设计非常巧妙:打开打火机,往下摁防风罩,呵呵,USB插头从打火机的PP上露了出来。

注意事项

1.充电时间:2.5-3小时

2.初次使用,充满电后使用

3.每次充电以后,可点火50-70只烟

4.工作状态勿接触电热丝

5.充电状态时不能使用点烟器

6.请放在儿童不易拿到的地方

7.请不要随意打开点烟器更换电池

8.请不要用外物清理电热丝

9.请不要将点烟器储藏在强静电及磁场的环境中

10.请不要将点烟器暴露于阳光直射,潮湿,腐蚀性的环境中

11.请不要将点烟器暴露潮湿,水或其它液态中

12.轻轻吹掉落在电热丝上的烟灰

13.长期不用,请充满电后储藏

优点

1、USB方式充电或可通过类似充电数据的充电器充电,循环使用。可充电放电几百小时。相对寿命还是很长的哦!

2、充电时间短(充电时长为1.5小时-3小时左右,充满电可使用一周时间左右,(以一天抽一包烟计算)

3、防风点烟;

4、无声点烟;

5、无需充气灌油

谢选骏指出:上面的百度百科广告说得天花乱坠,但实际上,在意大利购买的中国制USB充电打火机,只能使用三次,就没有火啦。因为它的蓄电池容量太小,不足以维持更长的使用。但是这一点,顾客在购买的时候是无法看出来的,因为你无法老是试用。但是等回到了家,用的时候悔之晚矣!这就是“中国品牌”的致命伤——不为客户考虑,最后殃及自己。



【066、中国的大饥荒大杀婴对于科学研究的贡献】


《为什么亿万富翁比较容易生儿子?》(BBC 2016年11月8日)报道:

纵观历史,你会发现善男信女们为了在生男生女这件事上得偿所愿,采取了诸多“非常”措施。在中世纪的欧洲,妇女们相信传宗接代行房事时叫老公把脸向东转,就能大大增加生儿子的胜算。但也有人并不苟同,另出奇招:想生男孩儿,就应该先用红葡萄酒和刚宰杀的兔子子宫调制鸡尾酒,再在丈夫饮用期间,对其施以色诱。

如果这样做不管用,那么18世纪的法国解剖学家普洛科-考透(Procope-Couteau)建议那些“十分迫切地想要生个宝贝儿子”的男人们剑走偏锋,采取相当极端的措施:切掉自己左侧的睾丸。他扬言称,这个“切蛋手术”不见得比拔牙更疼。

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对生子秘方进行快速搜索,依然会找到各种奇妙偏方:从服用维他命、止咳糖浆,到更换内裤,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比较理性的人可能知道这些法子无一不是徒劳无功,都是在抛掷硬币:生男生女完完全全是个概率问题,两种可能事件出现的几率每每各占一半。而你又不可能在幸运女神面前弄虚作假。

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千百年来,父母们或许一直在出于无心地翻转着生男生女的几率。而决定小孩性别的真正原因,则远远超乎迷信古人的想象。

男性死亡率

现在我们知道,具有支配型人格、爱吃早餐燕麦片、丈夫身家亿万的女性,更有可能生下男孩;相比之下,为斋月斋戒、饱受晨吐之苦、生活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妈妈们则比较多地生下女孩。其中,遗传基因乃是重中之重,基因序列里记录了我们是趋向于生下更多的儿子,还是生下更多的女儿:有较多姊妹的男性往往会与妻子生下一群女儿,而有较多兄弟的男性则较可能生下一堆男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生男生女的几率从来就不是刚刚好的一半对一半。就全世界来说,新生儿的男女比例大约是109:100。或许乍看之下,你会觉得这一差额好像挺大,但男婴多于女婴颇为必要。原因在于:相较于女性来说,男性的免疫系统比较脆弱,胆固醇水平较高,心脏问题较多,糖尿病易感性较高,癌症发病率较高、存活率较低;同时,男性占谋杀受害者的三分之二、占交通死伤者的四分之三,男性自杀几率更是女性自杀几率的三倍。所以,想要让存活下来的男孩数量与女孩数量相当,妈妈们就不得不多生儿子。

数十年来,生男生女所对应的概率问题一直让科学家们倍感困扰。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一丝不苟地对若干动物后代的性别比例进行了研究,但仍对这一现象百思不得其解。

达尔文深信,许多雄性动物的精致特征必定是在弥补雌性动物某一拙劣的不足,例如孔雀的尾巴。他认为,在这些物种当中,求偶竞争越激烈,就越有利于出类拔萃的雄性脱颖而出。

问题是,在达尔文研究的所有物种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目都相差无几(尽管并不完全相同);差异远不及他之前预期的那么大。对此,达尔文找不到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于是,他最终放弃了整个这一主题的研究,并寄语道:“……今时今日,我发觉整个谜题太过错综复杂,因而我决定把解决它的重任留给后来者,这样做更为稳妥。”

那么,为什么生男生女的性别比例接近50:50,但却不是刚好50:50呢?这个问题很难解答,我们亟需一位有胆有识的智者来指点迷津。至此,离经叛道而又独树一帜的科学家罗伯特·特里弗斯(Robert Trivers)隆重登场。他的个人网站显示,他蹲过一段时间的监狱,在牙买加组织过一支保卫男同性恋者免受暴力侵扰的武装团伙,还曾驾车帮助臭名昭著的政治活动家休伊·牛顿(Huey Newton)逃跑。

这名常春藤盟校的教授经历颇丰,先后被大学校园禁足、遭受精神崩溃的折磨、标新立异地数次变更专修科目(从数学,转到法律,再到历史学,最后转到遗传学)。现如今,他是一名人类学家,就职于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他表示:“和其他许多科学家相比,长期以来,我都过着一种放浪形骸的生活”。

早在1972年,在厌倦历史学之后,特里弗斯把注意力转向了达尔文所遗留的问题。他回忆道:“我心想:哇噻!这下有个值得研究一辈子的点子了”。随后,他与同事丹·威拉德(Dan Willard)共同发展出了众所周知的“特里弗斯-威拉德假说”(Trivers-Willard hypothesis)。该假说是进化生物学上最富盛名的假说之一,其内容详述如下:

首先,我们假定你可以选择自家小孩的性别,以求尽可能多地绵延后代。而无论你选啥,都要冒一定的风险。如果你生养的是一群儿子,谁知道他们将来会怎样,说不定他们会成为下一个身家亿万的大亨,也说不定其中有人当上美国总统(抑或二者兼具,两全其美);同时,他们还有数不胜数的潜在女性配偶可供挑选。

科学研究显示,实际上,对女性来说,社会地位高的男士别具吸引力。育龄妇女较喜欢那些更占支配地位、有钱或者有权的男性,而这些承蒙芳泽的少数男士与同龄男性相比,往往头婚年龄较早、结婚频率较高、也比较容易有婚外情。由此,如果你的儿子飞黄腾达,那他就很可能赢得演化上的胜利、留下较多子嗣;而如果若你的儿子十分平庸,那他可能完全找不到结婚对象。

特里弗斯指出:“因为女性结婚往往在社会经济等级上是‘高攀’,这就好像女子们在某种程度上以自己姣好的容貌换取社会经济地位。而如果你生而为男,又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那么你将很难找到婚配对象”。相比之下,女性往往不会面对如此激烈的婚配竞争;在结婚产子方面,她们的胜算更高,即便她们永远不可能像一个儿子那样繁衍出数目众多的后代。

尽管乍听之下,你或许觉得这有点性别歧视的意味;但特里弗斯认为,这主要源于女性在子女身上倾注的精力更多;相形之下,男性则可以只上床做爱,完事后把生儿育女的重担丢给女方。不妨考虑一下这个事实:历史上最高产的母亲是俄罗斯舒亚市(Shuya)一位农民的第一任老婆,这位无名的女士生活在1707至1782年间,总计生养了69个小孩。然而,相较于骁勇善战的成吉思汗(Genghis Khan),这真是小巫见大巫。相传,成吉思汗1227年过世时留下了1000至2000名子女,算下来到今天大概有1600万子嗣。而且,在延续香火这件事上,成吉思汗并没有踽踽独行;根据最新的DNA分析结果,历史上至少有十名男子跟成吉思汗一样多子多孙,其中包括一位于1582年去世的中国皇帝以及中世纪爱尔兰尼奥尔(UíNéill)王朝的开国国王。

在马鹿(red deer)、象海豹和大猩猩等诸多动物的世界里,产子的风险甚至更高。成功的雄性可能在后宫中坐拥数百只雌性,而地位低、较羸弱的雄性或终其一生都没有繁殖机会,或为了争得这样的机会而赔上性命。

另外,还有资源的问题。由于儿子们体型通常都比较大,所以他们对食物的需求量比女儿更大;同时,在很多社会环境中,还需要在儿子身上进行更多的教育和金钱投入。总之,想要培养出一位超群出众、社会地位高的儿子,父母们就必须下血本,进行大手笔的投资。

特里弗斯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提出: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条件好的父母(例如,夫妻双方社会地位高,或食物丰富充足)要多生儿子,这样符合演化利益;条件差的父母因应物竞天择的规律,应该多生女儿,因为女性不会面临如男性般激烈的婚配竞争;而且,即便这些女儿不是特别有魅力、在社会上也不是很成功,她们很可能还是会至少有个一男半女。

特里弗斯指出:“当时,我开玩笑说,这个理论无懈可击。因为要证明我错了,你需要花20年的时间。可11年后,事实就已证明:我是对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至少在马鹿的研究中,占支配地位的雌性生下雄性马鹿的几率是60%。尽管特里弗斯的理论在马鹿的世界中获得了证实,但它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吗?对此,经济学家道格拉斯·阿尔蒙德(Douglas Almond)在研究中国共产党1958年起推行的“大跃进”运动(共产党当时希望藉由这一雄心勃勃的新项目,改变国家以农业为主的经济面貌,推动国家在短短几年内步入繁荣的工业社会)时,意外地收获了第一个事实论据。

在大跃进过程中,随着举国上下准备将钢铁总产量提高30%,加紧钢铁生产;原本以农业为主的家庭纷纷奉命放弃自己的土地,将菜园临时改建为冶炼场;人们将从炊具到拖拉机的家当统统拿去冶炼钢铁,进而人为地抬高了钢铁总产量。

没过多久,国家就发生了巨变——但却不是以政府原本所期望的方式。仅在该项目开展一年后,粮食产量下跌了15%;往后一年,粮食产量再度下滑。大跃进引发的饥荒在4年内,造成4,500万人死亡。

在将近40年后,经济学家道格拉斯·阿尔蒙德突然发觉自己在查阅钻研中国的人口普查记录,想要搞清楚饥荒之后发生了什么。不过,阿尔蒙德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于罹难者的档案;相反,他想知道罹难者留下的、如今人到中年的子女们生活得怎么样。

阿尔蒙德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携手合作,找出饥荒后不久的新生儿档案,对其做了比较,不放过他们父母出生地所在省份等相关信息。在所有这些地区中,有些受灾较重,有些受灾较轻,因而研究团队能够比较母亲挨过饿的人和母亲没挨过饿的人在生育状况上有什么不同。

他们的发现令人震惊。尽管这些人没有亲身经历过大饥荒,但来自饥荒地区的人后来不太可能有文化、有工作、能自给自足,并且他们往往生活在较小型的家庭中。大饥荒后,饥荒地区出生的女性通常较晚婚,男性则很难结婚。最后,纵观整个样本,饥荒地区的妈妈们生下儿子的几率,远远小于生女儿的几率;而且,乍看起来,这一影响甚至延续到了下一代,其下一代的孩子也较容易怀上女儿。

为了估计这种影响的大小,请回想一下,上文提到,全球大约每出生100个女婴,就会出生109个男婴。但一项后续的饥荒研究显示,在1960年至1963年之间,中国男女婴的比例滑落了5%左右,降到104:100,直到1965年才回归正常。

现在我们知道,一方面,从吸烟、战争到气候变化,对生存不利的情况容易导致女性生出更多女儿。另一方面,支配性格较强、常吃高卡路里食物(如早餐燕麦片)、嫁给美国总统的女性则往往会生出更多儿子。由此,也难怪亿万富翁的太太生儿子的几率会达到65%。

此时此刻,你可能在纳闷:在所有这些影响因素统统登场起作用的情况下,全球的男女比例为什么还没有大幅度失衡。的确,像中国大饥荒这样规模巨大的灾难不是本应该衍生出基本都是女孩的一代吗?

曼非斯大学(University of Memphis)的生态学家基思·保尔斯(Keith Bowers)指出,有充分的理由说明,人口从来不会太过偏离性别平衡点。保尔斯表示:“儿子需要的食物比女儿多,所以如果一直狂生儿子,那就会造成竞争性较强的家庭环境”。如果所有父母都在时机好的时候生儿子,儿子长大后就很难找到对象或者自己的地盘。相比之下,在大家都生儿子时,因基因缘故生很多女儿的家庭将会拥有巨大的优势。因而,保尔斯指出:“久而久之,整体上看,男女出生比例会大致相仿”。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的进化生物学家科里·加拉特利(Corry Gellatly)认为,这种自然再平衡或许已经在进行了。中国人传统上重男轻女,喜欢生儿子,所以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大量女婴惨遭堕胎。如你所料,在该政策全面实行的阶段(1980年至2000年),大部分出生的婴儿都是男孩。

但在拥有不止一个小孩的家庭(独生子女政策有些特许的例外情况,例如,父母均为深山贫农,或者父母双方本身就是独生子女),第一个孩子是女儿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这可能是因为,多数父母不太在乎第一个孩子的性别,但比较介意连续生两胎女儿。而在压倒性新生儿是男婴的状况下,几率自然就倾向于少数性别。结果,很多家庭千方百计地想生儿子,却可能导致生女儿的几率更高,这真是始料未及。

可惜这还是未能让男女比例完完全全地重归平衡。截至2015年,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出6000万人。据估计,截至2030年,将会有四分之一的中国男性无法结婚。社会上男性数目过剩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其中包括家暴率、组织犯罪率以及谋杀率的升高。甚至还有人预测,这些沮丧的单身汉说不定会去从军,随着这支队伍越来越庞大,可能引爆大规模的国际冲突。

恐怕是时候别去迷信偏方了,快收起燕麦片,放过可怜的睾丸吧;是时候接受现实了:毕竟,归根结底,生儿子的几率原本就是一半一半。

谢选骏指出:中国大饥荒牺牲了几千万人命,结果却成为科研的材料!中国大杀婴牺牲了几亿条人命,是对中国大饥荒的继承和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经历了大饥荒的饿鬼们都穷怕了,想减轻自己生儿育女的负担,免得再像父母一辈那样被活活饿死,所以默认共产党计划生育、系统杀婴。共产党中国对于科学研究的贡献,真是“伟大、光荣、正确”。



【067、中国人搞科学与民主,先把姓名颠倒过来】


“百度知道”上有问答曰:

问:名片上名字下面的拼音需要姓名颠倒么?  

答1:

如果是中文名字的拼音,那么不要

如果用英文名,那么姓写在后面。

如 张三 

Zhang San

John Zhang

答2:

不管是给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不需要。因为你是中国人。

答3:

不需要。

如果你要的名片要交换给外国人的

那么建议你还是先取个英文名,而后再标注下面 

谢选骏指出:看来是莫衷一是。那么,就来看看专题博文如何说的。

《中国人在发表英文论文时汉字姓名究竟应该如何写?》(博文精选 2012-4-28)报道:

相信,这是各位在投稿英文刊物时碰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当然很多人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已经在有意无意、自然不自然地用一些不知道规范与否的汉语拼音转化为的英文代码了。但是,如果认真考察一下,发现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本文就是想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我自己的建议。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先申明一下。“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现在谈论这个规则,并不是想限制各位“姓名拼写”的“自由”。人人有捍卫自己姓名拼写的权利,但也有遵循拼写规范的义务,追求书写个性,不应摒弃遵守拼写规则的前提。各位在网上用的网名,目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你愿意怎么用都可以,但必须遵守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而在正式出版物中,特别是科研论文中,就应该稳定地拼写自己的姓名,并符合一定的规范和准则,便于他人辨别。科研论文一般也不提倡用笔名和艺名等。本文所谈论的中国人的英文姓名拼写,仅指使用汉字作为自己姓名的情况。对于一些少数民族,特别是不使用汉字姓名的民族,具体情况我是一无所知的,很抱歉有这个可想而知的遗漏。

(敬请各位在评论前,将本文看完。我发现许多的评论所说的问题我在文中已经进行了充分解释)

对大多国家来说,姓名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姓”和“名”。中国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大多国家的名字是名在前姓在后。也有例外,例如匈牙利人的姓名排列就与我国人名相似。而在亚洲,受中国文化辐射影响的许多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等都是姓在前名在后。

我们是用英文发表文章,那么就应该遵守英文的姓名使用规范,所以先让我们来看英文姓名的拼写规则是什么。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加入姓氏的姓名才广泛流行开来。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Given Name)+自取名(中间名,Middle Name)+姓(Family Name)。如George Walker Bush,George 是教名,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其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的名字,有点像中国的小名(乳名),但它是要叫一辈子的。Bush是姓,说明其家族渊源,这跟中国相似。特别注意Walker是中间名,即本人在以后另取的一个名字,排在教名后,在很多场合往往缩写,如Walker缩成首次母W.,或者干脆略去不写,如George Walker Bush,要不是为了与其父亲(美国第41任总统老布什)区分,他的姓名经常会写成:George Bush,当然现在我们常见的形式是:George W. Bush。如果布什也发表科学论文,他的名字一般会写为George W. Bush,或者简写为G. W. Bush,或者Bush G. W.。

作者名称在编制二次文献中有重要的用途,因此我们更需要注意这个规范,否则就可能引起误会和混乱。有人认为这是多余,直接采用汉语拼音的规则就可以了。如果将中国人英文姓名简单等同于汉语拼音,麻烦一点也不小,不信您往下看。2010年报道的《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中(当时说即将出台,一年多过去了,也没有查到是否已经出台)做了如下说明(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010/25/t20101025_21915506.shtml):

人名汉语拼音拼写方式予以统一,要求姓在前名在后。假如你的名字叫张大山,今后拼写汉语拼音时就得规范为姓在前、名在后,即Zhang Dashan,而非Da shan zhang或Dashan zhang等颠倒写法。而根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76年修订并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以及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颁布实施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中国人名译名一律使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均须大写。如Li Hua(李华)、Wang Jianguo(王建国)。其中,姓名应尽量使用全称,若译名过长确需缩写,则姓用全称,名用缩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如Zhang Z.Y.(Zhang Zhaoyang张朝阳)、Ouyang X.Y.(欧阳向远)。 

如果遵循汉语拼音的这些拼写规则,直接作为英文姓名的拼写,在英文刊物发表文章就会引起很大的混乱:1)姓在前,名在后,不符合英文姓名的拼写习惯,二次文献收录和检索会引起错误(姓名颠倒,或者无法辨别姓和名)。检索机构也不可能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姓名做特殊处理,特别是一篇文章中有中外作者混合的时候,更是无法区分。2)双名的采用类似Zhang Z.Y.的缩写方式,与英文姓名中的中间名混淆,会让别人误解其中一个缩写(比如这个例子中的Y.)是中间名。可见,我们国家自己规定的这个所谓的汉语拼音规范,只适用于标注汉语拼音,如果说照搬照抄到英语署名上,那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完全没有考虑到可能带来的潜在麻烦。

这不是骇人听闻,举一个我们投稿的真实例子:我们曾经投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在投稿前,翻阅了其杂志文章的撰写格式。因此,我当时想也没有过细想,就将作者姓名按照这种方式进行了排列:M. M. HE, B. ZHAO*, Z. T. OUYANG, Y. E. YAN and B. LI

文章接受后,文字编辑进行处理时要我提供姓名全称,我害怕他们搞混,就按照如下姓名的拼写方式回复了邮件:He, Meimei;Zhao, Bin*;Ouyang, Zutao;Yan, Yaner;Li, Bo

很快,编辑给我写信:I noticed also that the names of authors in the paper have been reversed in order and that middle names have been omitted. Note that the order should be first/personal names(s) followed by surname/family name. (Middle names are intended to be included in 'first/personal name(s)' unless you prefer to omit them.) There should be no commas separating them.

很明显,两次名字的不一致,让人家误解了我这次删除了中间名。我只好回信解释:You may know that Chinese name don't have the middle one and the order of a full Chinese name is family name + personal name. I add the cammas here just want to let you know which one is surname, which one is personal name. For example, Zhao is my family name, and Bin is my personal name.

最后文章出来,变成了如下的排列方式,我们的名字的全称都有了(这个杂志其实是要求名字缩写的),这样倒也不错。

这样的情况发生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拼写方式才比较好呢?我们可以先看看使用英语的人如何翻译中国人姓名的。在中国还没有出台汉语拼音规范的时候,《毛泽东全集1917-1949》当时就被翻译为“Col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1917-1949)”,毛泽东就被译成了“Mao Tse-Tung”。显然,进行这样的翻译看起来是非常不错的。一方面考虑到了汉字的单音节属性用连字符隔开,同时也尊重了中国人姓名的拼写顺序。毛泽东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这三个字本身放在一起就是一个特定的词汇,因此不会引起更多的误解,姓和名孰前孰后已经不重要了,这个名字就与一个特定的地名一样,只需要直接音译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毛泽东并不是一个名人,其中的歧义还是有的,我估计现在母语是英语的人也未定能辨别Mao是姓还是名,估计认为是名字的人更多。好在有人称呼他为Mr. Mao(规范英语中Mr.后面只能跟姓,而不能跟名),也许能消除一些误解。

因此,中国汉字人名的翻译,可采取的方法推荐如下:还是以毛泽东的名字来举例。首先应该按照汉语拼音来拼写汉字,然后按照英语姓名的顺序排列,而且应该区分汉字的音节,那么就毛泽东的英语姓名应该写成:Ze-Dong Mao。在填表或比较正规场合使用的时候,为了更加清晰,可以写成Mao,Ze-Dong。如果要简写,可以写成Mao(,)Z.-D.或者Z.-D. Mao,这样就没有任何歧义了。有人奇怪,为什么要区分汉字的音节呢?一方面,一个汉字和两个汉字的汉语名字差别是很大的(从中国人的文化习惯讲),另一方面,这方面确实有引起误会的案例。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人,陈镜明,他在国外工作,现在的名字就变成了Jing Chen,估计就是拼写成Jingming Chen后让人家难于发音,因为Jingming连在一起太不符合英语的拼写和发音习惯了,久而久之,就只剩下前面的音节了,如果刚开始就用连字符区分为Jing-Ming,估计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另外,用连字符区分名字的音节,对于有连读可能的名字优势更明显,比如,李丽安写成Li-An Li,避免Lian读成“莲”。其实,这样的拼写方式在中国的许多英文杂志中都在采用(如下图)。不过,这些杂志还采用将姓完全用大写标注的方式进行区分,这好像是参考日本人的拼写习惯,我觉得似乎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以前,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都是采用的带连字符的姓名拼写方式。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难道与入选SCI有关),去掉了连字符。

尽管我们的名字对于英国人来说有点拗口,有时候甚至不能准确发音,但是许多英国人对我们的中文名字还是非常有兴趣的,也很尊重。有些英国人知道每个汉字都是很有意思的,见面的时候常常会好奇地问我们的名字是什么意思,这有时这也成了一个聊天的重要话题,何乐而不为?外国朋友能这样认同我们的名字,说明在他们的心底的认知上,我们中国人就应该以中文名字称呼。我们自己当然更应该为自己的文化和传统骄傲。保持自己的中文名字本身就是一种对民族自豪感的宣誓。

另外,还有一些复姓,是否需要做类似的处理?是的,比如欧阳(Ou-Yang),诸葛(Zhu-Ge)等等。当然,我觉得作为两个汉字的复姓,中间的连字符可视是否让别人拼读方便考虑加还是不加,因为姓一般总是用全称,而不会像名字的简写那样产生歧义和问题,比如Ouyang,Zhuge总是连在一起使用,按照放的位置和简写情况,就一定会被理解成姓。比如,诸葛亮可拼写成Liang Zhuge(Zhuge,Liang),L. Zhuge, Zhuge L.等。

后来我们有文章发表,我都采用了这样的格式,似乎从投稿到接受出版没有任何障碍,检索也没有麻烦。

语言的目的首先在于交流,但交流的最高标准是便于使用、易于理解、避免混乱。从约定俗成看,为交往方便需要一定的规则,需要采取彼此都接受的拼写方法,对于已经习惯的拼写方式,已经成固定用法的姓名,没有必要更改。 

谢选骏指出:上述专题博文叙述甚详,但却遭到不那么专题者的异议:

1、宋春林2014-2-5 20:19 说——

老师首先设了一个大前提,这个前提也是通篇最大的论据:用英文发表文章就应该遵守英文的姓名使用规范。我觉得这是有待商榷的。为什么发表英文文章就要遵守英文姓名规范?那是不是说外国人的姓名到了中文里也要遵守中文习惯?我看到中文出版物上的英文姓名也没有按照中文习惯姓在前名在后啊。姓名本身是为了身份识别的,并且带有一定的文化属性,中国人姓在前名在后,自古就是如此,全世界人都知道,就跟我们知道外国人名在前姓在后一样。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颠倒姓名?不仅丢了自己的传统,还让外国人困惑。我们的一位外教,他同时也是《中国科学》的英文编辑,他说他知道中国人最前面的是姓,但是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要颠倒自己的姓和名。看看外国新闻上报道我们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一直都是Deng Xiaoping、Jiang Zemin,不会叫Xiaoping Deng、Zemin Jiang。姓名拼音是汉字姓名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丢掉自己姓名的传统去适应英文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反而会给对方造成困惑。

至于老师说的中外作者混合姓名识别问题,这是多虑了,谁会傻到汉语拼音和英文单词都分不清?

我认为按照已经出台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国家标准(GB/T 28039-2011)实施就可以了,姓在前名在后,既维护中国人姓名传统,也不会造成外国人的困惑。关于检索的问题,标准的处理方式是姓全部大写:例如SHANGGUAN Xiaoyue(上官晓月)、WANG Jianguo(王建国)。这样不挺好么?

我还认为,名字无论怎么写,发音应该一致,就跟外国人名字中译一样,我们会叫史蒂夫·乔布斯,不会叫乔布斯史蒂夫吧?中国人都叫诸葛亮ZHUGE Liang,到了英文变成Liang Zhuge,叫法都不一样,外国人不困惑才怪。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国家标准(GB/T 28039-2011)链接在此: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230/201206/136848.html

看了老师的博文和后面的一些评论,觉得这个国家标准实施起来真是任重道远。

2、罗勤民2012-4-28 16:08 说——

我印象中台湾人的署名习惯和您建议的形式差不多。但是我有个疑问,如果这样的话,是否我们需要在护照或者其它正式证件上也将名字写成您推荐的那样,要不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我曾在邮件的签名里头将名字的格式是和您推荐的一样的,国外教授就按照这个格式给我搞来一个邀请访问的邀请函,这下麻烦了,护照上并没有连字符,签证或者需要对照邀请函与护照的情况下就有麻烦,他就有可能认为你不是同一个人。

博主回复(2012-4-28 16:15):您说的这个问题,的确非常重要。但是中国的护照上面,因私护照是明确注明了哪个地方填姓,哪儿地方填名,但因公护照就是按照拼音的顺序排列的,只是在签证中进行了区分。关于连字符的问题,最好是国家层面开始考虑并逐步修改就好了,不过我们这里也只能说说而已。我这篇文章没有考虑整个系统的修改,而只是针对论文发表的规范,特别面对检索的方便谈的,应该来说只适用于论文署名情况。不过,非常感谢您的评论和意见。 

谢选骏指出:上面所讨论的,都是“知其然”的技术问题,试图解决中文姓名如何在英文世界里运用的问题。下面我想从中引申出一个“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来。那就是姓名顺序的文化含义及其后果。我认为,姓在前、名在后,代表了一种家族主义的文化传统,名在前、姓在后,代表了一种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这种意义上,阿拉伯人还比中国人更接近印欧:

第一节为本人名字,第二节为父名,第三节为祖父名,第四节为姓,如沙特阿拉伯前国王费萨尔的姓名是:Faisal ibn Abdul Aziz ibn Abdul Rahman al Saud 译为:费萨尔·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阿卜杜勒·拉赫曼·沙特。

当然对于印度人来说,还多一层种姓制度的束缚,《如何从姓氏看出印度人的所属阶层?》(by 大头萝莉2014-08-04不可思议的印度)说:

在浓浓血缘社会的印度,根据人的姓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家族和种姓。四个种姓顺次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在早期主要以肤色划分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演进,变化为以职业划分。

尽管在现代社会,随着大量新兴职业的产生,以及人口的流动,原有的群体结构受到冲击,但是,群体(community)的概念仍然是人们寻求身份认同自我认同的依据,打开印度的婚恋网站www.shadi.com,我们会看到,在注册登记的页面community仍然是重要的选项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另有一套体系来排除近亲结婚,除了种姓这套身份坐标系,印度还有以父系血缘的“宗族”——Gotra,("family, lineage kin"),出身于同一gotra的人被视为亲属kin,结婚 sagotra(same gotra)' marriages 会被认为是乱伦。这套体系是源于吠陀经典中的(Vedic literature) 八个仙人(8 Rishis)——Bhardwaj,Vishwamitra, Gautam, Jamdagni, Atri, Vashisht, Kashyap和August.,这个体系的形成也融合了出生地、年代、职业、宗教因素等。

这两个身份坐标系正好满足了婚姻门当户对又不近亲结婚。

那么,一些常见的姓氏(KUMAR, KHAN,PATEL, KAPOOR, GANDHI,Gupta, 等等)都是属于什么群体的呢?

1、婆罗门 2、刹帝利 3、吠舍 4、首陀罗。

谢选骏指出: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人要搞“科学与民主”,必须学会从小处到大处的思考习惯——而这就要求,必须把姓名颠倒过来,但是把姓名颠倒过来,这在中文里是不可能的,所以看来,中国人搞科学与民主,是不会有多大成就的。因为中国无法摆脱家长制和一言堂。有论者指出:“正如英雄不问出处,健康的社会结构应该是流动的、机会平等的。我们谈印度有种姓制度,但是,在中国、阿拉伯社会等社会板结化、资源垄断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等……其实莫不是‘亲缘社会’的另一种表达。借鉴别人,也思考自己。”毫不奇怪,这些结果都成了废垃社会。至于那些没有姓氏的社会,则属于尚未开化的缺乏文明传承的原始社会。看来华人要想科学民主,更得从弱化祖宗、突出自己开始了。不过这也不行。中文连书写地址,都是从大到小的,看来还是语言的特征问题。所以,中国人高创造是不行的,只能搞整合了——难怪要“中国文明整合世界”,《全球政府论》如此说。



【068、专家多是两面讨好的装门面的家伙】


《如何应对中国?六位专家给下任美国总统的政策建言》(2020年11月3日 美国之音)报道: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阪召开的G20峰会上握手。(2019年6月29日)

激烈的美国大选揭晓在即,无论特朗普连任成功,还是拜登成白宫新主,下任美国总统都将面临未来四年美中关系走向的新挑战。

美国之音记者采访了六位专家,就美国对中国的定位、经济贸易、网络安全、人权、台湾等5大议题为下任总统提出建议。

下任美国总统应如何明确定义中国至关重要。中国究竟是美国的竞争者(Competitor)、敌手(Adversary),还是敌人(Enemy),将界定美国对华关系的性质,并预示其未来走向。

定义中国:敌对与合作混合的竞争关系

温斯顿·洛德(Winton Lord)是近50年前美国打开中国大门外交的参与者;他曾在共和、民主两党政府中任驻华大使和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

长期参与和观察美中关系的前美国驻中国大使洛德告诉美国之音,下任美国总统应继续现政府对中国的定义,即中国是美国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他认为美中“所有关系将继续是一个竞争性混合体,有些敌对的热因素,还有些有限的合作因素”。洛德大使认为,中国不是美国的敌手,因为中国“不是一个全面性敌人,不是一个必然导致冲突的敌人”;不过他指出,“尽管美中之间有竞争与合作,无论(中国)在人权、对台湾的威胁,还是对我们社会的渗透,我们都会在这些领域里反对他们。”洛德大使强调,美中关系目前的状况很大程度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美中关系中有对抗的成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陷入冲突或让中国彻底成为敌人。这只是意味着两国关系存在着紧张,特别是由于中国最近在国内外采取的需要我们加以管理的行动。”

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孔杰荣(Jerome Cohen)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的国际法律启蒙者,也是为中国的异议和维权人士提供法律援助最多的美国法律专家之一。现年90岁的孔教授认为,下届美国总统不应将“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挑战过于简单化”。“我不认为一个单词或一句话可以概括出一个足够的可供考虑的战略。为了既简单又足够,我有个公式,称作4个C”。” 即合作(Cooperation)、竞争(Competition)、批评(Criticism) 、遏制(Containment)。虽然孔杰荣也将中国定义为美国的竞争者和需要遏制的对象,但他更强调美中合作。他说:“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与中国合作。在气候变化、环境和经济领域;还有在那些我们没有多少经验的安全领域:太空和网络,北极和南极,所有这些领域都急需更好的规则、秩序和安全。而要没有美国与中国,以及其他大国的合作这是不可能达成的。”孔杰荣也认为下任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中要有“与苏联打交道时所采取的冷战政策”。因为“美国确实需要强有力的防御,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认为必须采取的防御措施。”他认为,“中国也需要遏制自己。它已经在遏制美国。中国需要限制其过分积极的军事主张和政策。因此,双方都需要,可以叫做相互遏制。”孔杰荣认为,“我们需要合作;我们需要竞争,这不可避免;我们需要批评,双方都要自由表达,需要更多中国不透明社会的信息;我们需要双方各自遏制自己的军事力量,我希望美国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但是以有限度的方式,因为我们需要将更多资源不是投入军火而是改进我们自己的社会,帮助其他群体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因此这是很复杂的。我们无法将美中关系的外交政策用一个词来概括。”

范亚伦(Aaron Friedberg)是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教授。在2012年总统大选期间,担任罗姆尼总统竞选团队的国家安全顾问。范亚伦认为,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但不是敌手。他认为,下任美国总统很重要的工作是指明中国对自由世界的共同挑战,“不仅对美国而且对自由民主国家的所有挑战,这种挑战全面存在于一系列领域中,包括经济、技术、军事和意识形态领域等。范亚伦指出,美国下任总统必须正视这些挑战,在对华政策上不光要防守,还要主动出击。“我们必须抵挡住(双边关系)重启的诱惑,想当然认为过去四年中快速涌现的问题只是本届美国政府的政策使然。我不认为如此。我认为,只有防守政策将不足以应对。我们需要采取行动,让中共政权对所其采取的一系列日益挑衅的政策付出代价。”范亚伦认为,基于对中共列宁主义政党本质的认识,美国下任总统的短期目标仍然是回击中国的挑衅性政策;长期而言,双方能否合作要看中共领导层是否改变。“这是一个列宁主义政权,致力于在国内维持政治权力的垄断。其领导人对政治和政治竞争抱持非黑即白和零和的观点。他们的目的是让他们自身的权力最大化,在国际体系中让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力量最大化。”“由于这个政权的本质及其现任领导人所想要取得的目标,我们将会经历一段时期的竞争加剧。我们必须对此有现实的认识。”

胡平是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大学所在的海淀区地方人大代表,《论言论自由》的作者,留学美国后投身海外中国民主运动,是《北京之春》杂志的荣誉主编、民运理论家。胡平认为,下任美国总统当然应该把中共专制下的中国定义为美国的敌手,这“不仅因为今天的中国是比俄罗斯更危险的挑战者,它在意识形态上否认普世价值,更因为习近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释已经揭示了中共政权的扩张野心。“习近平讲得很清楚,说这‘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而所谓‘天下观’就是大家熟悉的那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胡平指出,按照中国的天下观,天下必须归为一统,即所谓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就是你的存在妨碍了天下一统,所以就要把你消灭,这还是在中国古代皇帝中以开明著称的赵匡胤讲的。”胡平表示,过去中国要么认为自己就是文明本身,要么是天下的中心,“因此,一统天下就是要让自己的中央权力遍及全世界,” “用它的政府和用它的力量造成一种新的世界秩序,而这种世界秩序显然是跟现在的世界秩序不相容的。”胡平认为,习近平用这种天下观解释其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就意味着把侵略和扩张都合理化,而且必然会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而“由于中国比当年的苏联拥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加上中国庞大的体量,所以它确实对美国以及全世界构成极其严峻的挑战。”

2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1960年17岁时进入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先读东亚历史,后攻政治学,研究中国政治超过半个世纪,有关中国的单独著述或合著不下15本。黎安友认同美国官方对中国的定义,“同行竞争者”(Peer Competitor)。黎安友说,这是两三年前白宫在咨询了其他机构后发布的官方文件中提出的概念,“这是个好概念”。但黎安友不认为现在的美国政府有一个统一的对华政策,“它很分裂,特朗普的政策是打贸易战,蓬佩奥的政策是推翻中国共产党,而其他一些官员的战略则是坚持对等。”黎安友认为,将中国视为百分之百的敌手是错误的,“因为在我看来,中国并不想推翻全球体系或取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它确实想与美国竞争其影响力,包括在亚洲的军事影响力以及外交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力。所以这是竞争。因此,如果我们将其视为竞争,我认为重点应转移到美国,即更好地加强自身,发展经济,改善政治体制,以便我们可以与中国竞争。”黎安友对中共的看法也不同,“中国共产党跟冷战时的苏联共产党不同。苏共要将社会主义传播到全世界,他们要推翻其他国家的政府、建立共产主义政府。在我看来,中共没有这个野心。他们没有试图让欧洲和非洲的其他国家采用中国的意识形态或中国的政治制度。我认为中共要的就是保持其在中国的政权,使中国成为一个大国,使中国为着自己的利益被全世界接受。但它并没有要推翻其他政府。”

章家敦(Gordon Chang)是对华采取强硬立场的时事评论家和专栏作家,2001年因《中国即将走向崩溃》一书闻名。2017年2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专栏作家章家敦认为,中国是美国的敌人,“因为他们一直在恶意袭击美国。现在,我们有22万6千美国人被北京故意释放的病毒杀死。我们不知道这种病毒是如何开始的,是自然产生的还是实验室制造的。 但是,我们知道习近平在12月和1月采取了措施,他知道其结果必然是这种疾病会传播到中国境外。因此,这是恶意传播这一疾病。”

对华贸易政策——关键领域脱钩已成定局——特朗普政府通过强制性关税对华展开贸易战。今天一月美中双方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新冠大流行重创美中乃至全球经济,协议能否最终完全执行前景不明。但贸易战加速了美中供应链的脱钩。下任美国总统应采取什么样的对华贸易政策?

美国前驻华大使洛德肯定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所针对的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多年来一直采取重商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利用违反世贸组织准则,获得不正当优势,窃取知识产权,迫使美国公司转让技术等,所以我认为确实存在着问题,现政府已经正确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我认为其应对并不有效。”洛德大使认为,下任美国总统不应将重点放在关税上。“我不会取消目前的(贸易)协议,但我会尝试在知识产权、对中国公司的补贴、以及网络盗窃经济秘密等议题上取得更大进展。”关于美中经贸脱钩问题,洛德认为,应该是有选择的而不是全面脱钩,“不是特朗普政府正在实行的一刀切方式。在某些其它领域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强硬,我原则上是同意的,但那是使用砍刀而不是手术刀。”他表示,美国应该非常小心,有些对中国供应物品的依赖必须打破,“如关键的安全物品,未来大流行中需要的关键物品,药物、稀土等矿物,像这些有选择的领域;还要与我们的盟友合作,加强我们自己的国内生产,或者至少要依靠我们自己的计划而不是中国的。”洛德认为,发动全面贸易战、全面脱钩最终会造成对许多美国工人、美国出口和一些行业的不利影响。他认为,选择性脱钩正在发生,集中在精准领域,而不是全面铺开。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认为,特朗普对华贸易战是失败的。“它并没有对中国经济造成任何根本性变化,也没有改变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特朗普说,中国为关税付了代价,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的消费者为关税买了单。我认为贸易战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太大损害,因此是完全失败的。我也不认为贸易战应该继续下去,或应该加强它。我认为这行不通。”黎安友认为,美中经贸脱钩是个复杂的问题,关乎安全的领域不可避免地将会脱钩,“高科技领域无论是否发生贸易战,都将发生脱钩”。但在制造业、原材料等许多其他领域,不会完全脱钩。以iPhone制造商为例,“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让苹果公司制造出这么多高质量的iPhone。 但这仅仅是很多事情中的一个例子,美国与中国建立经济关系别无选择。”黎安友认为,下一任美国总统应该在贸易上将安全考虑与经济考虑分开。“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包括间谍、技术盗窃,那么政府应加以干预,以防止美国被利用。举个例子,当一些中国公司想在美国投资购买一家公司,以便从该公司获得技术时,如果该技术对安全至关重要,那么美国政府应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其次,黎安友认为,应重返“奥巴马政府达成、特朗普退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这样的多边安排(TPP),与中国周围其他国家建立稳固的贸易关系,并制定激励中国遵守这些规定的规则,我们应该还以类似的方式使用已有的规则,使用法治、外交手段,敦促中国在其经济不公平的地方做出改变。”第三,黎安友认为,美国应坚持自由贸易,不用关税武器。“我们必须像通常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与中国进行贸易,并且不要使用关税试图对中国施加压力,因为它不起作用。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教授范亚伦则认为,下任美国总统不应将中国当作正常贸易国。“我们必须重新调整我们与中国经贸关系当中的许多方面,部分是由于中国一直采取的那些政策,部分是由于中共政权的本质。在我看来,我们不能继续将中国只是看作另一个正常的贸易伙伴,因为中国不是。”但他在安全考量和关税问题上与黎安友分析基本一致。范亚伦认为,应继续现有的一些政策,比如加强审查中国公司对美国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对某些敏感技术的对华出口需要申请出口许可,重新调整某些供应链。但他不认为应当继续对一些来自中国的消费品加征高额关税,对于两国间一些不涉及战略敏感的贸易没有理由去改变。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认为,全球化造成了好的资本主义反而比不上坏的资本主义的状况。“偏偏像中国这样的专制政府,充分利用它的低人权优势,反而造成了更高的竞争力。”胡平说,固然过去20年美中经贸交往的结果双方都得利,但是得利的程度和方面大不一样。“在美国,得利的是跨国资本,而一般劳工的利益受到损害;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也会得到好处,但最大的获益者是专制政府,强化了专制政府的力量。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此胡平指出,美国采取必要的保护主义在所难免。但他认为,贸易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他认为,即便是要实现涉及国家安全的高科技产业与中国脱钩,要做到的前提是跟其他自由民主国家联手,“因为只有在建立起全球性的民主同盟之后,脱钩才能达到目的。否则没跟对方脱开反而把自己孤立起来了,结果更糟糕。”

一向尖锐批评中共的时事评论家章家顿认为,无论谁赢得2020大选,美中贸易协议可能都将无法继续下去。他认为,如果拜登当选,他会结束贸易战,“拜登已经明确表示,他不喜欢特朗普总统根据特别301条款对中国施加关税……拜登总统将重新尝试与中国进行谈判的失败政策。”章家敦认为美中贸易协议不会继续,“因为中国没有遵守第一阶段的贸易义务……对中国而言实际上只买东西是最容易做到的……我认为特朗普会意识到不可能与中国进行谈判,他们没有诚意。因此,我认为他将结束协议。”章家敦表示,下任美国总统要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是双方完全脱离,“切断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切断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切断与中国建立研究伙伴关系的对美投资,在最大程度上切断与中国的关系。”

科技与安全——对华为的制裁十分必要——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顶尖科技公司华为的制裁使其被几乎所有西方国家排除在5G网络建设之外。但针对TikTok和微信的禁令均在美国法庭遇阻。在高科技和网络安全方面,下任美国总统应采取何种政策?几乎所有受访者——无论立场自由还是保守,都认为特朗普政府制裁中国高科技巨头华为非常必要。

洛德大使说,华为以及其他中国的应用程序构成了对美国的普遍性安全挑战:“关于网络安全,我们不应该模糊,应该尽一切可能反击,并保护我们的利益。特别是在涉及窃取经济信息或安全技术信息时。”

孔杰荣说:“我一分钟也不会相信我们应该输入并采用华为或中兴这类技术。这很危险。无论华为怎么说,它都是中国政府的工具,对于我们许多了解情况的人来说,这是显而易见的。”

黎安友说:“我们不应该使用华为设备,因为我相信华为听命于中国政府的指令,即使他们说没有这样做,其设备可以在发生网络冲突的情况下用来监视或伤害美国。”

多数受访者认为,如何处理类似TikTok和微信等应用程序可能是对下届美国政府的挑战。洛德大使说,要区分网络间谍跟每个国家都在做的情报搜集,在这方面也应该“用手术刀而不是大砍刀。”他还认为,要与美国的盟友紧密合作,“呈现一个联合阵线,制定一致的政策,一个能区分实际安全担忧与维护美中两个社会间通常是积极方式联系的政策。”

孔杰荣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引用国家安全关切来制止与中国合作的现实问题,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用一般原则只能走到这里,我们必须研究每个个别案例,那将是对新政府的挑战。”

范亚伦表示,应在高科技领域实行对等原则, “如果中国禁止西方企业在中国市场运营他们的应用,为什么西方国家应当允许中国企业在西方市场运营他们的应用。这是公平的问题。”

章家敦对此表达得更为断然, “我认为下一任总统就应立即禁止微信和TikTok以及所有其他中文应用程序。如果联邦法院不喜欢,那我们就根据《1917年对敌贸易法》的规定来认定中国,因为这会使联邦法院更难推翻禁令。”章家敦说,“我们应该让中国为盗窃美国知识产权付出最大代价。他们每年窃取数千亿美元,因此我们对中国的制裁应为每年数千亿美元。”

对华人权政策——如何让北京付出代价?

特朗普政府对中共在新疆、香港的人权侵犯施加了极为严厉的制裁措施,对抗中共的人权侵犯也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为数不多的共识之一。但是,北京在国内外的人权侵犯行为并未因此收敛或改变。对此,下届美国总统应采取什么样更有效的对华人权政策?

洛德大使认为,下任美国总统必须继续公开和私下就中国人权问题大声疾呼,并在制裁或言辞批评方面尽可能获得更多国际声援。洛德大使认为:“在人权努力上不仅现任政府而且过去的政府都始终处于巨大困难之中,因为中国共产党置政治控制和政治制度高于一切,为了维护这一点,他们愿意付出代价。在习近平的统治下情况更是如此,在国内,对新疆实行野蛮政策,破坏香港的自治使之成为另一个中国城市,以及镇压中国人民等其他侵犯人权的行为,使习近平变得更具镇压性。”洛德认为,下任美国总统的对华人权政策必须现实,人权问题不能完全驾驭美中关系、主导议程。“我们有安全、外交和经济利益等许多必须推动的议题,我们不能把所有这些议题都让位于人权问题。如果中国人权需要改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首先必须来自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本身。我们应该维持我们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因为这既反映了我们的价值观,也有助于维持美国国内公众和国会对中国政策的支持,它也给中国的改革者带来一些鼓励。”洛德认为,美国对中国的人权政策还必须以美国社会自己的榜样为基础,他批评特朗普总统,“正在树立一个非常糟糕的民主模式,使我们在某些同样问题上向中国的施压变得虚伪。”洛德大使希望新一届美国政府能够在国内恢复民主、法治、规范和人权,在全球范围内就人权大声疾呼,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可以传递更有效的讯息。”

孔杰荣教授说,特朗普总统在国会支持下采取了制裁中国人权侵犯的措施是有效的。“我不会说这没有任何作用,因为自从今年7月1日新国安法生效后,中国没有试图制造更多焦虑。”“即使对12名香港人在中国进行起诉也没有根据新港版国安法。因此,我认为中国正在努力地不要让人们感到太不安。”孔杰荣认为,下届美国总统对北京人权侵犯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港版国安法在香港的执行力度。 “尽管他们声称,对世界上任何人,只要他们认为有对香港和中国有害的行动和言论,他们都可以行使司法权,但他们尚未采取行动。……我认为他们在等待,观察下届美国政府的态度和行为。”

范亚伦强调,下届美国总统的人权政策必须能让北京在人权侵犯上付出代价。“下任总统立即面对的一个问题会是,美国是否应当参加北京冬奥会。由于中共在新疆被揭露的行为,美国国内会有巨大压力,国会、人权团体会呼吁抵制。然后问题是其他民主国家是否会参加。”他指出,令人担忧的是中共现在在回应人权问题时有着过去或是其他威权政府所没有的傲慢,因为他们相信西方国家在经济上严重依赖中国。范亚伦表示,美国表明施压的意愿非常重要,“既是希望促使北京改变,更是教育本国民众有关中共及其所作所为的本质。”

黎安友为下任美国总统提出了促进中国人权的三个杠杆: “首先,我们应该重新加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我们应该做很多联合国人权系统中还没有做的事情,以保持压力、继续关注中国,并联合我们的盟友和朋友,也就是多边外交。”“第二,很重要的杠杆是我们自己的榜样,美国在世界上的存在。人权和法治的概念,让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人们都看到这种理想的存在。”“第三,是中国人民本身,他们是促进中国人权的主要力量,不是我们。因此,我们应该以一切可能的方式帮助他们,无论是通过言辞还是通过政治庇护……我相信,如果中国人民想要人权,那最终会发生。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他们。”

章家敦认为,中国犯下的反人类罪足以让下任美国总统切断与中国的关系。“这些罪行与大屠杀前的第三帝国的罪行一样严重。这太可怕了。70年来,世界都还没有看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有义务切断与中国的关系。”他认为,光是实施对中国的制裁是不够的,“这是个大一统政权。我们不能小打小闹地考虑问题。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正在跟一个恶性政权打交道。”

对台湾政策——战略模糊还是清晰?

特朗普政府为提升美台非正式关系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内阁官员访台、加大对台军售、呼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等。台湾内部和美国国会已经出现要求美国同台湾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呼声。与此同时,北京武力统一台湾的言论和行动也罕见地密集出现。下任美国总统应秉持怎样的对台政策?

洛德大使肯定特朗普政府的对台政策。他说, “其中一个好的方面就是提升对台非官方关系,派高级别官员访问,但不是挑衅地派国防部长,而是高级别经济和其他内阁官员访问台湾;继续卖防御性武器给台湾,但敦促台湾购买并发展自己的武器预算以应对中国的威胁,如导弹,提高跟台湾军方幕后协调,避免对中国挑衅。”但他认为,美国应继续维持 “一个中国”的模糊政策。 “过去7、8任美国政府实行的这一政策,保留着与中国的基本关系,起到了保护台湾、并使之成为不仅有繁荣的经济力量,而且具有中国血统的民主制度的典范。如果朝着正式关系变化,或是宣布正式的安全条约,消除战略模糊,这样做极具挑衅性,并有可能导致与中国的冲突,当然会损害更稳定关系的任何机会。因此我们不应该作根本性改变。”

黎安友认为:下任美国总统应重申基于三个公报和《台湾关系法》的美国传统的对华政策,“即除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在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不设立场。我认为,下一任总统应维持所谓的战略模糊政策。换句话说,我不认为现在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对台湾政策。”

范亚伦也认为,一个中国政策很长时间以来发挥了作用,他不确定尝试改变是否有利,但不利的是“可能会给予中国借口,施加更多压力。” 他认为现实很清楚,“台湾是个独立的主权实体,一个自治的民主国家,台湾有权保持这个地位。”

洛德大使表示,下任美国总统应该恢复美国对盟国的信誉,特别是亚洲盟国,而不是试图让中国测试美国的威慑能力。洛德大使说,还有一项紧迫事务是继续为台湾在国际组织中取得代表权施压。

孔杰荣表示,明年是中共成立一百周年。“好以强势领导人出现的习近平为要能有理由高调纪念这一伟大活动承受着巨大压力。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他实现台湾和祖国统一更重要的了。因此我认为,未来几年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他认为,下任美国总统采取的进一步加强台湾的步骤应适度。“必须注意不要走得太远。我们必须保持在现有的与中国达成协议的范围内,如果没有台湾海峡两岸人民做出的和平协议,现状不应有任何改变。”

黎安友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并没有在不久的将来对台湾进行军事进攻的打算。“因此,我们不应采取任何行动来触发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攻击。更改政策名称只会增加对习近平使用军事力量的压力。我们不想引发战争。”

范亚伦认为,美国不应放弃战略模糊,但美国应当帮助台湾发展防御政策,并且明确表明,如果中国使用武力,美国会协助台湾。“我们必须帮助台湾抵御中国。我们同时也必须采取步骤,发出明确信号,如果中国使用武力或试图胁迫台湾,我们会履行《台湾关系法》下的义务,施援台湾。”他表示,“我们最不希望的就是中共低估我们的决心,低估我们的伙伴和盟友在台湾遭到攻击时施援台湾的决心。”

章家敦认为,要想避免台湾海峡战争,美国就应该明确声明捍卫台湾。“要记住,在1950年,我们向金日成明确表示我们不会捍卫韩国,结果发生了什么?他就攻击了韩国。我们明确告诉萨达姆·侯赛因,我们不会捍卫科威特,结果怎么样?他就袭击了科威特。相同的态势,我们本可以避免朝鲜战争,我们本可以通过非常简单的声明来避免海湾战争,我们可以说会捍卫韩国,我们可以说将捍卫科威特,然后就不会有朝鲜战争,也不会有海湾战争。因此,我们不应再犯同样错误。是的,如果我们想与中国开战,那就不要说我们会捍卫台湾。这是与中国交战的最简单方法。但避免与中国发生战争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明确我们会捍卫坚实民主的意图。”章家敦认为,下任美国总统应致力于承认台湾为合法政府。“如果台湾想与美国达成共同防御条约,我们应该对此持开放态度。应该让台湾成为像北约这样的条约伙伴。”

胡平也认为下任美国总统应早日实现和中华民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一旦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那么对于提升台湾的国际地位,不消说有很大的意义,另外也有力地解决了美国台湾的战略清晰还是模糊这么一个两难的问题,它对台湾的安全就提供了一个更有力的保障。”胡平认为,台湾的中华民国和美国建交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困难。如果美国跟台湾建立正式邦交,中国大陆其实找不出理由来反对。胡平指出,中共从2000年起就已经悄悄修改了它的一个中国原则,“原来它的一个中国原则要反对台湾独立、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以及它还要反对一个中国两个政府,可是自2000年之后,它就只反对台湾独立、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而不再反对一中两府了。”胡平说,如果美国在不改变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的情况下和台湾建立正式外交关系,“那实际上就是实行了一中两府,因为其前提依然是一个中国,所以中共方面没有任何理由来抗议。”胡平问道:“中国既然可以既承认北韩政府又承认南韩政府,那么美国为什么不可以既承认北京政府又承认台北政府呢?道理是一样的嘛。”胡平表示:“如果美国跟台湾建交了,第一,它使台湾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另外它也使得两岸关系、台湾的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对两岸关系比较长久地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有极大好处,所以这不但符合台湾人民的利益,也完全符合美国的利益。”

谢选骏指出:上面的专家多为“两面讨好的专装门面家”,他们因为供职的需要,必须讲些不三不四的话。例如上面六位,似乎除了章家敦一人有点一根筋之外,别人都给自己留了后路。这可能因为,章家敦没有供职于某个机构,而“《福布斯》杂志专栏作家”可能并非一个全职工作——这就多少保证了他的言论自由。因为一切全职工作都将无情地限制言论自由,并将诱使或迫使说者和行者放弃自己的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

网文《章家敦》报道:

章家敦,祖籍中国江苏,1951年生于美国,美国康乃尔大学法学博士,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家跨国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美籍华裔律师。

2001年7月出版的《中国即将崩溃》一书,认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已经高到不能维持的地步”。他断言,“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五年”。显然,在事实面前,这些带有强烈冷战思维的论调不攻自破。

人物经历

中国改革开放后,章家敦被派到亚洲工作,先在香港,后转到上海,曾在上海工作多年,主要客户为美国花旗银行及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曾亲身参与一些中外合资、并购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有一定的接触。曾在《纽约时报》、《亚洲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纸上发表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文章,也为美国国会及各种智库做过有关中国经济的简报。在上海工作和居住期间,章家敦开始着手写一本介绍中国的书。书稿完成后,他带着妻子放弃上海的工作,回美国定居。

主要著作

2001年8月,章家敦的英文专著《中国即将崩溃》出版。

人物事件/专著争议

2001年,章家敦专著《中国即将崩溃》出版。在书中,他公开宣称,中国过去50年在经济、社会及政治方面累积的弊病太多太深,目前的经济繁荣是虚假的,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强烈冲击下,中国将在短时间内崩溃。他甚至断言:“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5年……中国的经济正在衰退,并开始崩溃,时间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而不是之后!”章家敦的“中国崩溃论”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的那本《中国即将崩溃》的书甚至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就连美国国会也邀请他参加听证会。随后,该书被翻译成日、法、德等国文字,在多个国家发行。西方国家的一些媒体、大学纷纷邀请章家敦做访谈,搞讲座。一夜之间,他就成名了。

在《中国即将崩溃》之后,章家敦又发表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如《亚洲的阿根廷?》、《入世效应冲击,中国势必走向衰退》、《中国潜在整体性崩溃前景可畏》等。纵观其书籍、文章,基本特点有三:第一,将“道听途说”奉为真理。例如,为了证明中国“社会陷入危机”,章家敦收录了大量的“马路消息”:某日某地,发生了一起爆炸案;某日某地,发生了一起打斗案,等等。第二,刻意挑选、裁剪事实。例如,为了证明中国国企改革是“失败”的,他根本不看大部分国企改革成功的事实。第三,主观臆断的猜测代替实证研究。例如,随意夸大国有银行的坏帐比率等。

更可笑的是,章家敦虽然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但他不懂中文,不能阅读中文报刊书籍。他工作、生活的地点局限于香港和上海,接触的主要是企业事务及其相关人士。2002年以来,他再也没有到过中国大陆。这样一个人,怎么能成为真正的“中国问题专家”?

四处煽风

2020年7月23日,据解放日报社文章《关键时刻,他又在四处煽风点火!》: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章家敦竟然宣称美国目前汹涌的反种族主义浪潮、以及紧张的种族关系,都是中国在休斯敦的领馆导致的。“这个领馆与美国的抗议团体是有关联的,在给这些团体提供资金和物资方面的支持”,章家敦说,尽管他之后又补充说这个消息还未得到“确切证实”。

不仅如此,他还宣称中国外交部等机构一直在故意散布“虚假信息”,以挑起美国的种族矛盾,并称这个是“已经得到证实”的。

媒体评价

章家敦们无论怎么唱衰中国,怎么通过西方一些媒体的放大其论调的效果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其实中国人完全可以不必在意,一笑了之即可,事实是最强有力的证明。但眼前的中国也并不是毫无问题,可以高枕无忧,我们还需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发展。(环球网) 

谢选骏指出:共产党的“环球网”对于章家敦的揭发,可能是因为他戳中了某些人的痛处,但是他的畅销书显然未能阻止美国政府允许中共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以来的十八年,美国政府提供的奶水救活了“即将崩溃的中国”了,这是否因为章家敦没有首先区分中国和中共呢?这也是因为,他常给《福布斯》等杂志写稿,结果还是不得不充当专装门面的家伙。



【069、专利保护是否属于技术个人主义】


《联想风波与中国技术民族主义盛行与困境》(2018-05-21 BBC)报道: 

两年前,联想在5G投票中不支持本土企业华为而支持外企高通。近日这段历史被挖出来,事件迅即引爆自媒体。

最近围绕着中国电脑巨头联想集团过去两年在全球5G投票中的表现而形成的舆论风波,让人十分忧虑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变种——技术民族主义的“幽灵”已经笼罩着中国社会和商业领域。

所谓技术民族主义,简单地说就是对技术——特别是高科技——采取民族主义的态度。这一说法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莱许1987年提出的。莱许时在美国《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应该采取措施,以防以后技术突破的机会被日本人夺走。这种观点被称作“技术民族主义”。

技术民族主义相信技术是国家安全的基本条件,必须实现技术本土化才能让国家富强。但这里的技术不是泛指一般技术,而主要指高科技,也即高科技必须本土企业百分之一百拥有,国家才能实现完全的控制和受益。因此,技术民族主义强调高科技要自力更生,不依赖外部市场。

从技术民族主义可见,如果本国企业在技术上的合作行为不利本国利益时,会被骂做“吃里扒外”甚至“卖国”。目前联想遭遇的就是这种情形。

中兴事件后不久,联想在2016年5G信道编码标准方案投票中没有投给中国华为而是投给美国高通的行为被人扒出,并被冠以“卖国贼”,此事迅即引爆自媒体,一时间,联想处于舆论拷问下。而为反击民间舆论对联想的“污蔑”,已经从联想退役的创始人、“德高望重”的柳传志亲自上阵,连发两封公开信,号召联想员工为捍卫企业荣誉奋斗。

华为的相关技术失去了成为5G标准的机会。

我对柳传志公开信中的“阴谋论”以及标榜联想为爱国企业,高举产业报国大旗的表态进行了严厉批评,认为柳作为企业家的“教父”不应像批评联想之人一样也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并为一百个在中国有影响力的富豪齐声力挺柳和联想而担忧。然而,这种只能用民族主义反对民族主义的“对抗”却是中国社会的生态。在此之前,锤子科技CEO、在中国网络空间颇具知名度的罗永浩的“精日”言论也被网民挖出,并受官媒批判,罗不得不申辩自己不是“汉奸”,而且爱国。

为什么民族主义或者技术民族主义在当下中国大行其道,以致连罗永浩和柳传志都不得不用这套话语为自己辩护,作护身符?它“强大”的秘诀在哪儿?

要探究这个问题,需要回到中共的治国理念和策略上来。

为反击民间舆论对联想的“污蔑”,已经从联想退役的创始人、“德高望重”的柳传志亲自上阵,连发两封公开信,号召联想员工为捍卫企业荣誉奋斗。

这不是说民族主义自中共始,但中共有意放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来凝聚人心,整治反对者。自不输出革命、正统意识形态丧失吸引力后,中共在改革中就改打“强国富民”牌,并把它和民族复兴联系和整合起来,将中共塑造成一个维护民族利益,带领国家富强的执政党。这在习近平上台后非常明显。习近平曾指出:“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

他所提出的中国梦以及与此相联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等新词无不带有强烈的民族特性,频频进入公众视野,无形中灌输和强化了大众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只有中共才能维护民族利益实现民族复兴的认知和形象。

中国的左派天然拥抱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因为中共执政的群众基础很大部分是中下层民众,他们由于所受教育以及政府治理方式之关系,更容易接受这套带有强人色彩的话语蛊惑。尽管如此,在中共十八大前,由于领导人红色基因的色彩不鲜明,以及鉴于民族主义在反日大游行和薄熙来事件中的破坏性而遭到舆论批判,政府虽利用民族主义但也对它保持一定警惕,民众特别是左派的民族和爱国热情很难形成一股趋势性力量,事实上,他们在十八大前的后期,受到了官方有意识的压制。

当两种技术民族主义相遇时,有一番争斗是免不了的。中兴事件的背景不能说与此无关。该事件进一步把整个中国的技术民族主义的神经刺激了起来。

但习近平上台后这种情形有根本改观。习近平本人的红色基因及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让民众尤其是左派嗅到了机会,官媒对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也大力鼓吹,官方也在有意识地利用民众的爱国热情,推销自己的民族主义治国理念和政策,从而导致了十八大以来中国民族主义的泛滥,左派尤其是极左在民族主义的旗号下横冲直撞,不可一世。实际上,他们在这一时期充当了官方的打手角色,在极左的舆论火力批判甚至某种程度的物理清除手段的威胁下,自由主义学者噤若寒蝉,缴械投降。舆论一统是官方希望看到的现象。

民族主义在近期更是得到了集中爆发,以中国官方对海外航空公司发函敦促它们改正网站或标识中有关台湾的表述为标志,民众掀起了一个民族主义的小高潮。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过去是中国受西方压迫,然而现在,政府要它们改正错误不得不改,这种中国强大起来的民族虚妄感是前所未有的。它无疑也使得民众对本国那些走国际路线的企业的容忍度下降,这样一来,导致中国企业尤其是后一类企业时刻提醒自己在开展对外投资等企业活动时要小心行事,生怕扣上损害国家利益、不爱国的帽子。

习近平所提出的中国梦以及与此相联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等新词无不带有强烈的民族特性,频频进入公众视野。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主义的治国理念和政策也推广到了企业和商业领域,这就是国家资本主义,而在十八大后,又进一步发展成为技术民族主义,以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后者是一个以高科技为主的确保中国产业升级和在未来全球竞争中位于制高点的一个宏大规划。

这当然不是说中国过去没有技术民族主义,但相对来说,以前的技术民族主义被迫的成分居多。例如,由于八九之后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和孤立,中国不得不独自开展载人航天项目的研究、投入大量国家预算建立超级计算机体系,以及建立起完全独立的军工体系。但中国制造“2025”更多体现了国家在高科技发展方面的“自主”意识。

持平而论,技术民族主义不独中国有,其他国家也有,前面说的技术民族主义的说法来自美国就反映了当时美国和日本在这方面的紧张关系。而美国对中国发起“301”调查一定程度上也可说是美国技术民族主义的表现,美国担心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落实,未来有一天会失去在高科技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中国则认为,如果产业升级不能取得成功,其民族复兴大业便会夭折。

故而,当两种技术民族主义相遇时,有一番争斗是免不了的。中兴事件的背景不能说与此无关。该事件进一步把整个中国的技术民族主义的神经刺激了起来,从最高层开始,强调要大力攻克芯片难关,官方也从政策和投资上部署芯片产业的国产化和本土化。

中兴事件后,中国民间的技术民族主义更加膨胀,对高科技企业在技术方面的“买办”路线进行了狠批,不幸的是,联想正是“买办”路线的代表。因此,当它在两年前被人挖出在5G投票中不支持本土企业华为而支持外企高通后,民众对它的不满也就点燃了。在此状况下,联想确实承受着很大舆论压力。而联想要平息民众的卖国指责,也只能坚称自己是民族企业,其“爱国心绝对经得起考验”(联想董事长杨元庆语),但是,柳传志亲自出来大表民族情怀,是否必要,是可商榷的。

目前,虽有柳传志出马以及官媒和一众富豪对联想和柳的支持和辩护,这种民族主义的舆论危机公关的机会主义策略看来在民众中并未奏效,反使联想和中国资本家的群体形象受到进一步损害。对立的两极陷入同一话语体系不能自拔,这就是联想打民族和爱国牌的困境,也是中国过于激化民族主义和技术民族主义的困境。任何事情操弄过度,都会走向反面,很难解套,因此,联想的教训值得中国官方和民间共同深思。

谢选骏指出:如果说“技术民族主义,简单地说就是对技术——特别是高科技——采取民族主义的态度。”这一说法可以成立,那么,“专利保护”是否属于“技术个人主义”呢?如果说“技术民族主义”欠妥,为何属于“技术个人主义”的专利保护反而是合理的呢?

专利保护(Patent protection)是指在专利权被授予后,未经专利权人的同意,不得对发明进行商业性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或者进口,在专利权受到侵害后,专利权人通过协商、请求专利行政部门干预或诉讼的方法保护专利权的行为。不同领域的专利保护方式也不同。

保护范围

1、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或附图可以用以解释权利要求。如何确定专利保护的内容,以权利要求书确定的范围为准。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授予的专利保护权仅在该国或地区的范围内有效,除此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不发生法律效力,专利保护权是不被认可的。专利保护的期限:自申请日起发明专利是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是10年。专利保护期限届满、未缴付年费或主动提出放弃,专利权不再受到保护。独立权利要求包括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前序部门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主题名称,发明或实用新型主题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特征部分应当写明区别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特征部分的技术特征与前序部分的技术特征合在一起,限定发明或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例一项技术要求书:一种产品,包括A、B组成,其特征在于C、D,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包括完整的A、B、C、D而不仅仅是技术特征C、D。如果他人的产品只包含技术特征,例A、B、C或A、B、D均不属侵权,只有覆盖A、B、C、D全部技术特征才属侵权。

2、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申请外观设计不要求提交权利要求书、说明书等文字说明文件,而是要求提交图片或照片。判断是否侵权的标准是:如果在与专利产品相同或相类似的产品上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外观设计,即被认为侵权,相同的产品是指用途相同,功能相同;相似产品是指用途相同,具体功能有所不同。

保护方法

在专利权被侵权后,专利权人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保护自己的专利权。

1、协商、谈判;

2、请求专利行政管理部门调解;

3、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地域性

所谓地域性,就是对专利保护权的空间(国别)限制。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授予的专利保护权仅在该国或地区的范围内有效,除此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不发生法律效力,专利保护权是不被确认与认可的。如果专利权人希望在其他国家享有专利保护权,就必须依照其他国家的相关法律另行提出专利申请。但如果是加入了国际条约及双边协定另有规定之外的,情况另议!否则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承认其他国家或者国际性知识产权机构所授予的专利保护权。

客体

专利保护的客体是指专利保护的对象,也就是说,可以取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给以专利保护的客体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这三者统称为“发明创造”。不过,在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虽然是以专利保护,但不应认为是《巴黎公约》上所说的“专利”。因此各国对专利保护的客体的规定不尽相同。

著作保护

著作权法保护形式,专利法保护创意思想。著作权法保护的是软件的源代码,软件的核心内容——技术方案的创新可以申请专利,适用《专利法》来保护,这样两者结合使软件得到更加完善的保护。

保护条件不同

著作权是自动取得,取得的时间以开发完成的时间为依据,一完成即自动取得著作权,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软件的内容不进行任何的审查,无论软件源代码的写得如何,即自动取得著作权/版权,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专利则必须符合专利申请的条件,需要向专利局申请,是否授予专利权需要专利局进行审查后审批。

保护时间不同

发明专利的保护时间为二十年,从申请日开始计算,但是受保护是在申请审批取得专利权之后,专利的审查的手续比较烦琐,从申请到取得专利权证书一般要3年左右的时间。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时间为50年,从开发完成之日起就受版权保护。软件在获得专利权之前已经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申请专利并不影响其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专利的审批。

医药领域

在医药领域里,很多药品也是受到专利保护的,而往往专利临近过期时,会有一段关于此产品研究的热潮。在我国,很大一部分群体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对专利保护也不太重视,在医药行业也会有这样的现象,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不太好现象,重视专科保护,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应完善以专利保护为主体的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形成完整、全面的保护体系。

第二,提高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第三,严格确定中药领域可申请专利的范围。

第四,完善中药发明专利申请审查标准。

第五,建立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专门机构和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组织。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人们必将越来越重视用专利为武器,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中药专利必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谢选骏指出:如果说“对专利进行个人主义的保护”不是“技术个人主义”,那么为何说“对技术采取民族主义的保护态度”就是“技术民族主义”呢?



【070、专制审查就是绑匪行为】


《看看美剧是如何讽刺中国审查制度的》(2019-05-08 自由时报)报道:

美国律政电视剧《法庭女王》 (The Good Wife)的衍生剧《傲骨之战》(The Good Fight)在最近1集中,以动画短片讽刺中国审查制度,反遭CBS电视网过滤删除画面,仅显示出长达8秒的黑幕并写道:"CBS审查了此内容"。

美国律政剧《傲骨之战》以动画短片讽刺中国审查制度,遭电视台删减内容,长达8秒的黑幕写道:"CBS审查了这个内容。"(图翻摄自《纽约时报》)

综合外媒报导,美国CBS电视网制作的热门律政电视剧《法庭女王》,2017年推出衍生剧《傲骨之战》,内容牵涉川普执政时代的政治。近日播出第3季最新一集,剧情影射搜寻引擎巨擘迎合中国审查制度,并以动画短片的方式大量指涉被中国封禁的话题,遭CBS审查,仅留下长达8秒的黑幕,上头写道:"CBS审查了此内容。"

据该动画短片词曲作者库尔顿(Jonathan Coulton)称,片中含有大量遭中国审查过滤的禁忌话题,如遭中共迫害的法轮功、天安门事件,甚至有"习维尼"等指涉,以及近来因讽刺习近平无限期连任而遭审查的英文字母N。

据了解,《傲骨之战》的前身《法庭女王》在中国早已被迫下架,原因是某集剧情中含有中国异议人士惨遭酷刑的画面。而《傲》剧目前还没有遭到中国封禁,可能是这次内容被电视台删减的原因之一。有些观众认为这是该剧原汁原味的讽刺精神展现,有些则强烈抗议电视台的审查行径。

对此,库尔顿表示:"这有点像是在找碴,一直以来他们都有得到核准,但突然在几周前被告知这不能播出。"

谢选骏指出:专制审查就是绑匪行为,专制审查的国家政府就是施行绑匪行为的国家政府——专制审查就是绑匪行为,这样的国家政府不被颠覆,能行吗?这样的国家政府不被打倒,人民能够解放吗?

以下的电影及电视剧作品,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或某些其它政治因素,不允许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电影院、电视台、视频网站放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实行电影审查制度。未经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的电影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电影片,不得发行、放映、进口、出口。 

除具体作品外,当某一领域、题材成为禁区后,即使是中国政府控制下的官方媒体拍摄的相关影视剧亦会被禁。譬如自2000年起,韩战题材成为中国大陆影视剧禁区。2016年播出的电视剧《三八线》因涉及韩战,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批准解禁播出。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该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该篇社论毛泽东亲自修改)后,被批判为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导演孙瑜、演员赵丹都为这部电影写出了自我批评的文章,还有相关的数十人也都做了自我批评。2005年11月中旬在上海影城举办的纪念赵丹诞辰90周年电影回顾展上,《武训传》以“内部上映影片”名义公开放映,媒体称这是《武训传》被雪藏55年来首见天日。2012年3月15日,《武训传》由广东大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度发行音像制品(正版双碟DVD)公开售卖,但在盒套封面上特意标明“供研究所用”以尽可能规避残留的政治风险。

瞬间

1979年出品

1980年公映

赵心水

梁波罗、黄梅莹等

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剧本由彭宁、何孔周、宋戈创作,由于空军方面认为该片丑化了军队形象,可能影响空军招人,文化部搁置了《瞬间》的公映。1980年11月,为配合对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公开审判,文化部将《瞬间》公映,但观影观众非常少,不久就被下档了。

秦颂:1996年短暂上映

一年多后解禁

周晓文

姜文、葛优、许晴

1996年7月,中影公司决定《秦颂》先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5个城市进行第一轮上映,上映到第四天时,相关人士命令把这个片子处理掉。第二天,各方便收到了相关文件,停止电影一切发行放映、宣传活动。之后《秦颂》从中国国内电影院和媒体上消失。一年多后解禁,曾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在网络上有正版资源。 

赵先生

1998年出品

2006年发行DVD

吕乐

蒋雯丽、施京明、陈怡南、张芝华

该片未能在中国大陆公映。其正版DVD已于2006年由广州音像出版社出版。

十七岁的单车

2000年出品

2001年境外首映

2004年通过审核

2013年境内首映

王小帅

崔林、李滨、高圆圆、周迅

为了赶上参加柏林电影节,该片在得到审批结论前出国参赛,违反相关规定被禁止在内地上映。2004年,该片更名为《自行车》后通过审核,但由于很多人已经通过盗版碟片等渠道看过了该片,所以一直没有安排公映。2013年,作为一场纪念活动的后续,该片在北京的一个电影中心进行了特别展映

鬼子来了

2000年国外参赛

2002年境外公映

央视网等可观看

姜文

姜文、香川照之、袁丁、姜鸿波

未经批准参加戛纳电影节,违反相关规定。广电总局认为该片“违背历史”,“夸大了中国百姓愚昧、麻木、奴性”,“基本立意出现严重偏差”。2002年12月18日,在日本首次公映。该片可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旗下的央视网等视频网站观看。 

无人区

2013年公映

宁浩

徐峥、黄渤、余男、多布杰

原定于2009年贺岁档上映,因审查环节出现问题,2013年上映。

活着 

1994年国外参赛 

张艺谋 

葛优、巩俐 

该片因涉及政治因素,对中共建政后的若干政策多有讽刺,所以未通过电影审查而至今未在大陆公映。2008年,深圳宝安电视台曾播出该片,但该片当时并未被解禁。2018年解禁,在且仅在网络上有正版资源。

1996年之前国产电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内地电影事业模仿苏联体制重新构建,电影的生产发行体制的运行方式是政企合一、按行政指令性计划指标生产和发行电影,而它的功能和效应,是确保电影以艺术形象完成党和国家的宣传教育任务。影片生产出来后,由电影局或更高的国家负责机构进行审查,通过审查的影片会由政府管辖的发行放映公司收购并全国发行放映。下表罗列了1996年《电影管理条例》实施之前,被禁止放映的电影。 

太阳和人

1981年被禁

彭宁

刘文治、黄梅莹

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彭宁根据白桦和他创作并于1979年发表的剧本《苦恋》拍摄而成。《太阳和人》送审后,在1981年引起政治批判风波,并因而未能得以公映。 

蓝风筝

1993年国外参赛

田壮壮

吕丽萍、濮存昕、李雪健、郭宝昌

1992年拍摄,影片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多次政治运动内容,在审查未通过的情况下参加了1993年东京电影节,而中国电影代表团以退出电影节表示抵制

其他电影

清宫秘史

1948年香港上映

1950年境内上映

1950年被禁

朱石麟

舒适、周璇、唐若青、洪波、鲍方

1948年12月由香港永华影业公司拍摄的电影,1950年3月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上映,由于毛泽东称其为“卖国主义的影片”而于1950年5月3日被禁止放映。[17] 

省港旗兵4:地下通道

1990年

麦当杰

徐锦江、陈敬、程小龙、陈荣宗 

剧情涉及六四事件,遭到封杀 

1996年之后被撤销或未获得公映许可

下表中罗列了1996年《电影管理条例》实施以来,虽无证据证明曾申请在中国大陆公映,但在Mtime、豆瓣网等中国大陆主流电影评论网站均无相关的信息,相关视频资料不能在中国大陆网络轻易获取的电影。 

2009年

亚当·肯恩(Adam Kane)

James Van Der Beek、Wendy Crewson、John Heard、刁毓能

该片主要设定于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并涉及江南案、陈文成命案、美丽岛事件、林宅血案以及台湾独立议题之主张等。该片本身即仅在美国与台湾部分戏院上映,由于本片强烈的台独诉求,包括Mtime、豆瓣网等中国大陆主流电影网站上,原仍存有缺少海报、剧照、剧情概述的页面,经网友一阵挞伐后,目前页面均无。

十年

2016年

郭臻、黄飞鹏、欧文杰、周冠威、伍嘉良

廖启智、梁健平、周家怡、游学修、吴肇轩

该片为2015年12月上映的香港电影,通过五个故事讲述了2025年的香港,并呼吁港人反抗中共政府,被中共批评是港独电影。《环球时报》批评该片导演者宣扬绝望。该片最后获得了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使本已谈妥的金像奖中国大陆转播被取消。

 

出租车司机

2017年

张勋

宋康昊、托马斯·克莱舒曼、柳海真、柳俊烈

该片为2017年8月上映的韩国电影,讲述首尔出租车司机意外搭载前往光州市报道光州民主化运动的德国记者于尔根·辛兹彼得故事。因网友在豆瓣上提及对于中国大陆属政治敏感的六四事件,导致豆瓣网删除词条,该电影在大陆网络上遭到封杀。

电视剧/网络剧

咱们结婚吧(2013年大陆剧),因劣迹艺人黄海波参演而被禁播。

武媚娘传奇(2014年戏剧),过多暴露镜头,当局认为不利健康经修剪后播出(此处的暴露镜头是指剧中女性所服衣物露出了乳房的一部分)。

我的男孩(2017年台剧),林心如涉及领取台湾经费制作宣传台独议题。

封神榜 (1989年电视剧),由于部分场景和服装则太过前卫,剧中展现的刑罚过于残忍,因此本版本只播出五集就没有继续播出。

抗美援朝,中国中央电视台在2000年拍摄的韩战题材电视剧。前中央电视台台台长杨伟光透露被禁原因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顾忌美国的强烈反应,以及次年911事件的影响。此后韩战题材影视剧成为禁忌。

薯童谣(2005年韩剧)、渊盖苏文、朱蒙、大祚荣(2006年韩剧)、太王四神记(2007年韩剧),涉嫌中韩历史争端。

天与地(2011年港剧),剧情人食人题材、影射六四事件及中国大陆的维稳和谐政策。

生活大爆炸、傲骨贤妻、海军罪案调查处、律师本色(2014年美剧),因为国家广电总局调整有关节目的内容审核与播出机构的规章而被禁止公映,而中央电视台获得独家播出《生活大爆炸》的权利。

点金胜手(2014年港剧),此剧由于在第17集一场于香港政府总部外围取景的街头示威戏份中,误将由他人挂上写有反共标语的横额摄入镜头内,因而被中国大陆当局下令由该集起禁播。

宫锁连城(2014年大陆剧),因琼瑶举报于正的电视剧《宫锁连城》抄袭其作品《梅花烙》而被法院判定停止发行传播。法院判决已明令停止复制、发行和传播(永久禁令)。

来势凶猛(2015年大陆剧),又名《一起打鬼子》,此剧出现男女演员肢体大尺度碰触的镜头、挑逗台词,甚至出现了“裤裆藏雷”的剧情,最终被禁播。

大裤衩(2015年电视剧),因讽刺中国中央电视台而被禁播。

上瘾(2016年网络耽美剧),此剧表面因涉及同性恋题材而被禁播。

彭德怀元帅(2016年电视剧),第37集至46集涉及三年大饥荒,大跃进,庐山会议,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而被删除。

电视节目

《河殇》(198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因被指丑化中华文化及被认为是“反革命暴乱的蓝图”、八九民运(六四事件)的推手而被封杀、批判,全部作者遭到镇压。

《侣行》(2015年网络自制户外真人秀节目),“为保证侣行全体成员安全节目暂停更新”。

《吐槽大会》(2016网络喜剧脱口秀节目),上线三天、点击率突破三千万后被下架,疑因吐槽言论尺度过大。整改删减版于5个月后重新上线,节目继续播出。同一时段另有多部网络综艺节目因各种原因遭下线整改。

《姐姐好饿》(2016年网络综艺节目)在2017年国家广电总局调整有关网络节目需要针对不良主题、双关语或太多肢体接触的部分内容正进行修改,因此中国大陆的爱奇艺官方网站下架第一季节目影片。

《约翰奥利佛之昔日新闻报报》(美国HBO晚间娱乐节目),因2018年6月17日播出的内容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为主题,讽刺包括废除国家主席任期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被监禁至死、新疆维稳中国政坛的多起事件,以及网络审查制度,主持人及节目内容遭到互联网的全网封杀。

谢选骏指出:专制审查就是绑匪行为——所以人称“狗都不如的毛泽东”。因为恶狗再坏,也无法像毛狗那样危害社会八十多年,无法“贱步登上天安门城楼”破坏视觉。

(另起一页)

科学与文化战

Science and Culture War


下篇

文化战



【071、宗教与科学无法互相取代】


耶稣说,上帝的东西归上帝,凯撒的东西归凯撒。

按照这样的立场,宗教的东西可以归宗教,科学的东西可以归科学。

我们不妨认为:宗教无法代替科学,正如科学无法代替宗教。

(一)

神创论的批判者们指出:

1920年代,美国政府曾认定教授进化论违反法律。这一禁令持续到了1968年才被废除。从那以后,神创论者开始了无休止的争辩和游说之路。哪里有教授进化论的声音,哪里就有他们传道的足迹。他们的观点一变再变:从直接传授创世经文,到把神创论伪装成“创世科学”,再到搞出“智能设计”论。虽然这些策略一直被美国政府认定为违宪,但神创论者仍在不停地传播自己心中的“福音”。

200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佛(Dover)地区,神创论者又一个精心伪装成“科学”的观点被宣判为违宪。在奇兹米勒诉多佛学区案中,神创论者宣称:自然系统中,存在第三方力量“设计”的痕迹。虽然这个论断中并没有像此前一样宣称神和上帝的存在,但论点背后那至高无上的力量轮廓已然呼之欲出。此案的宣判结果标志着神创论点的又一次失败。但是,你以为神创论者会从此销声匿迹?他们可并没有你想的那么脆弱。

所谓“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马茨克发现,在屡屡吃了法律的亏之后,神创论者开始学者利用法律武装自己了。近年来。他们鼓动美国各州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反对进化论的法案。虽然这些法案与宪法相违背,但是只要按这些法案办事的老师不被指控,最终也就不会有什么波澜。

反进化论法案的“进化”之路

那么,他们怎么制定法律呢?其实秘密说穿了也简单——“东拉西扯”。他们在反对进化论的时候,同时也反对其他的科学研究:比如人体克隆和全球变暖。这样的策略可以看做是对宪法的规避:你不让我反进化论,我反反其他的分散下注意总行了吧?比如人体克隆这样的,当然是“违背上帝意志”的东西,本身也具有伦理争议。那反全球变暖是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多大公司可是反对全球变暖的,加上这一条,也许就能为反进化论法案拉得赞助。

许多法案首先就被这么造了出来,然后在各州推行。一些反对进化论的立法者做的事儿很像在网上上抄词条拼论文的大学生——他们把一些已经通过的原文复制粘贴,再加上几条,就像是新的东西了。尽管慑于宪法的压力他们不敢再提神和上帝,但总会有几条条款带有神创论的影子。这样的复制粘贴太过明显,甚至科学家都可以绘出一幅严谨的进化树来:

对于神创论者而言,这真是再讽刺不过的事儿了。

宗教和科学的政治博弈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而目前看来,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这样的争端还会一直存在。“在法庭上屡战屡败后,神创论正在变得愈发鬼祟而不动声色。”马茨克说,“但利用演化研究所使用的技术,我们恰恰能揭示神创论者的路数如何演变。”

说到底,选择科学来解释自己的生活,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像这样有用而方便——最重要的是,科学容许质疑,容许交流,容许举证,容许反对和推翻。这样能够不断改变和革新的学说,具有随着时间不断去伪存真的能力。而无论怎样包装易容,神权树起的高高围墙,也免不掉在堪堪躲过外界质疑声浪的同时,把自己困在了小小的枯井之中。

进化论的支持者们指出:

出于宗教原因的反进化论,想想也挺奇怪的。

第一个问题,就算人类是被创造的,可是你怎么能证明是被耶和华创造的,而不是真主,不是普罗米修斯,不是女娲,不是梵天,或者不是犹太教中的上帝,不是拉面大神?

第二个问题,很多人把达尔文不成立等价于神创论,实际上“随机突变,自然选择”只是目前主流的科学观点,对于生物演化也不是没有不同意见,神创论的对立面是一大片,而不仅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第三个问题,如果人是被创造的,那么创造者是从何而来?反进者往往都会拿出宗教教义来拒绝对这个问题进行科学逻辑角度的回答。那么回过头想想,既然神学教义可以无视科学逻辑,还费劲进行这么复杂的辩论干什么呢?反正信徒自己不信科学逻辑,只要一想化石遗迹基因序列都是撒旦放进去的不就结了嘛,宗教典籍就是正确,就是真理,还有啥需要多说的么?

我觉得宗教非得和科学抬杠,是因为科学的可信度和作用太强,宗教自个儿就觉得岌岌可危,纯属自己心虚;还有,宗教非要进行各种复杂的辩论,而不是直接拿教义压人,是因为原教旨主义的教义不容置疑信条,早已不被主流社会接受,即使教徒们,通常也觉得辩论有助于认清事实,中世纪的愚昧一去不返了,所以宗教不得不假装公平、客观的讲道理;而宗教的先天缺陷注定了这种叶公好龙式的讲道理只能是各种蒙骗、诡辩、撒谎的垃圾堆。

最后,宗教不断利用科学来“证实”教义,说明连他们也相信科学是最可靠的,这种自我打脸式的努力不但可笑,而且可怜。

纵观近代史,宗教从世俗事务中被驱逐出去,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来嘛,耶稣的归耶稣,撒旦的归撒旦,宗教这种空想就应该局限在与客观实在无关的虚空里。

……

谢选骏指出:既然如此,为何不把科学的原则用在社会之中——建立一个优生学的社会?“消灭多余的弱者”!这就是进化论的逻辑结论。

但这是不行的,违反现行的主流价值。因此,在“宗教无法代替科学”的同时,也应该“科学无法代替宗教”。因为只有宗教才能给人“尊严”和“平等”,如果按照科学的逻辑,人类不过是一些有机物质,可以按照逻辑随意处理,丝毫不该霸占“尊严”和“平等”的位置。“人类不该侮辱科学。”

(二)

《美国法律对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态度:禁止教授神创论》说:

给你看看美国最高法院是如何规定的:

禁止学校教进化论——违反宪法

要求学校教神创论/智能设计——违反宪法

*高法裁决允许教授进化论* 

1968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决说,阿肯色州的法律违反了宪法。理由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不允许各州支持某一宗教。福塔斯大法官在代表法庭发表的意见书中指出:“在我们的民主社会中,各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在宗教问题上必须保持中立。因为宪法第一修正案要求政府在各宗教之间,宗教和非宗教之间保持中立的态度。”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禁止各州把任何一个宗教信条作为教育的基础,而且不允许各州在公立学校禁止教授进化论。 

得克萨斯州贝勒大学政教研究学教授弗朗西斯.贝克威斯分析了埃珀森一案的重要性。他说:“这是联邦最高法院第一次审理有关神创论和进化论的案子,它为裁决涉及公立学校教学内容的案子开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法庭裁决说,任何以鼓励或禁止宗教信仰为目的而设立的教学内容都将被法庭视为违反宪法。” 

*神创论被排除在公立学校之外*

到了20世纪末期,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又在另外一起案子中对公立学校教授进化论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这一回是针对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但是,法庭的裁决对全美各州都具有指导意义。 

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允许在公立学校教授进化论。但是,先决条件是必须同时教授圣经的神创论。一些学生家长于是提出诉讼,向这条法律的宪法性提出挑战。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法学院教授史蒂芬.盖介绍了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依据。他说:“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声称,它所做的只不过是在地球起源的这个问题上为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观点。它提出,从学术自由的角度来看,应该把各种不同的思想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判断哪些想法是正确的。” 

但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87年裁决说,路易斯安纳州的法律违反了宪法。裁决指出,在公立学校教授有关超自然的力量创造了人类的宗教思想,是在鼓励支持某一宗教。这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正案不能确立国教条款。裁决还指出,路易斯安那州制定的不教授神创论就不能教授进化论的法律,会破坏向学生提供全面科学教育的教学目的。 

华盛顿州贡萨格大学法学院教授戴维.德沃尔夫(David DeWolf)分析了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 他说:“联邦,实际上,路易斯安那州和阿肯色州的法律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以促进宗教为目的的。”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法学院教授史蒂芬.盖分析说,美国宪法把信仰宗教的决定权交给了公民个人。他说:“在宗教问题上,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美国人信仰各种不同的宗教,例如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佛教等,可以说应有尽有。出于对政府鼓励某一种宗教并排挤其它宗教的担心,美国人反对政府介入宗教事务。”

*新走向-智慧设计理论* 

虽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教授进化论的问题上做出了明确的裁决,但是,有关争议却一直没有止息。 

内华达州政治学系教授泰德.耶伦介绍了这场争议的最新动向。他说:“现在有些人试图在公立学校推动教授所谓的“智慧设计’理论。他们认为,应该让高中学生知道有一个智慧者创造了世界,这个智慧者也许是上帝,也许是其他什么神明。他们提出,按照进化论得出的世界是偶然产生的推论,是不可信的。” 

得克萨斯州神学院教授约翰.霍尔伯特(John Holbert)说,在信奉“智慧设计”理论的人当中,有一些人是信仰上帝的,他们希望借此把神创论纳入科学课的教学中。

约翰.霍尔伯特说:“这些人士试图削弱为进化论游说的强大攻势,而把‘智慧设计’理论带入科学课堂。他们提出,进化论并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应该让人们看到它其实存在很多问题。这些人士还希望人们了解‘智慧设计’是同样有价值的理论。但是,反对人士却提出,‘智慧设计’理论是彻头彻尾的神创论,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智慧设计理论被宾州法庭否认* 

目前,堪萨斯、俄亥俄、科罗拉多,明尼苏达以及宾西法尼亚等州已经提出有关“智慧设计”的法律。2005年12月21号,宾州联邦地区法院对一起涉及智慧设计的案子做出裁决。 

这个案子的起因是,宾州多佛学区11位学生家长因为不满当地学区教育委员会要求在生物课上介绍“智慧设计”理论,把教育委员会告上联邦法庭。这场法律争执引起全美上下的注目,因为这是法庭第一次就公立学校是否可以教授“智慧设计”理论做出的裁决。法庭的裁决指出,“智慧设计”是一种特别的宗教信仰,而不是令人信服的科学理论。因此,在公立学校的课堂上教授“智慧设计”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正案有关不能确立国教的条款。

……

谢选骏指出:美国法律禁止教授神创论,是不够的,还应该废除美元。因为美元上竟然印着“GOD WE TRUST”的字样。废除美元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废除总统,因为总统就职竟然按着圣经发誓。废除总统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废除仇恨犯罪。因为按照进化论、自然演化论、科学主义世界观,人类就应该彼此践踏、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互相残杀。

如果不能这样,那么只能恢复宗教教育,让人们在“子虚乌有”的憧憬下,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果这也是不可能的,那么,只能按照耶稣所说的,上帝的东西归上帝,凯撒的东西归凯撒。——宗教的东西归宗教,科学的东西归科学。因为宗教无法代替科学,正如科学无法代替宗教。

宗教的东西归宗教,科学的东西归科学:但其结果之一就会陷入了文明的思想绝境——神创论与进化论的撕裂。这样的社会不能保持长期的稳定,只能在困扰中不断探索前进。这也就是基督教文明能够实现不断自我突破的内在原因。其精神归宿逻辑结论因此就只能是末世论和最后的审判。



【072、“得民心者得天下”总结了文化战争的制胜经验】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是骗人的弥天谎言,而是总结了文化战争的制胜经验!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骗人的弥天谎言!》(巴山老狼2019年02月01日)报道:

老狼刚发表的文章《独裁政权的统治者的任性与人民无关》引来了网友的争辩。其中一些网友有个立论的基本点:得民心者得天下。并以此证明当年毛泽东得天下是会忽悠人民,会欺骗人民,所以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老狼认为:从古至今,“得民心者得天下”完全就是统治者忽悠人民的谎言!老狼完全可举无数的例子来证明巴山老狼发明的这一宇宙真理:得天下者并不是因为他得到了民心!所以毛泽东建立的共产党的天下根本就不是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民心而来的,而是一个流氓洋人俄罗斯的武力支持,用拳头打出来的!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这“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与那劳什子的“得民心”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巴山老狼再“发明”一句:搞阴谋诡计也能得天下!

下面老狼就举实例来证明:“得民心”与“得天下”没有多大的关系。

先举中国的例子。

一、唐太宗从哥哥太子建成手中抢得天下根本不是因他“得民心”。在当时的情况下,民心和官心都在太子建成一方!只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会搞阴谋诡计,突然袭击搞死了太子并逼父亲李渊退位才得到了天下。

二、蒙古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们夺取大宋的天下并征服数十个国家直到进军欧洲东部时,是不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们得到了当年大宋朝、西夏朝及各国人民的民心?成吉思汗用武力征服世界与那劳什子的“民心”有个鸟关系啊?

三、明成祖朱棣当年夺侄儿朱允文的江山时,民心在哪边?很明显,民心在朱允文一边!当年朱棣手下的谋士姚广孝和尚劝朱棣夺侄儿天下时,朱棣忧心忡忡地说:“建文帝很得民心”。但姚广孝说:“我只知道天意是你要做皇帝,不知道民心。”随后朱棣率八百壮士在北京起兵,只三年,就夺取了侄儿的天下!

四、明朝末年,大清朝在吴三桂的引领下夺取天下时,难道当年中原的一亿多汉人都盼望着只几百万人的满人来抢天下、做皇帝?

五、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中国的威望如日中天,连毛泽东都喊:“蒋委员长万岁”!但毛泽东一面喊“蒋委员长万岁”,一面整军备武,悄悄地从苏联人手中获得巨量的军事装备,只几年,就靠军队推翻了蒋委员长!毛泽东得天下根本就不是得了民心!当年老狼的爷爷说:那时四川根本就没人知道毛泽东是谁。结果突然一天,解放军来了,蒋介石就倒了。……

再举几个外国的例子吧。

一、前苏联的列宁是怎么上台的?列宁从被通缉的罪犯流亡外国,到从德国威廉二世手中获得5000万马克的资金作为推翻俄国政府的资金,于一九一七年十月发动革命,推翻了当年二月人民选举的临时政府而坐上了天下。列宁夺权后,表示:立即召开立宪会议,实现社会主义民主选举。然而立宪会议选举的结果却是社会革命党以明显的优势击败布尔什维克而胜出!当时的“民心”完全不在列宁一边!面对俄罗斯人民的真正选择,列宁这个独裁专制的流氓又说:“依靠民意,但不能忘记步枪!”随后成立秘密暗杀组织“契卡”将几乎所有的人民选举的社会革命党领导人暗杀掉!布尔什维克成为唯一的统治党!这里“民心”何在?列宁的所做所为告诉人们:“民心”算个屁!只要手中有枪,敢杀人,就能得天下!

二、卡扎菲搞政变夺取政权时,当年利比亚人有几个知道这个国家有个年轻的军人卡扎菲?当年得比亚人民有几个拥护卡扎菲做统治者?当年利比亚人民在根本就不知道卡扎菲是谁时,一九六九年,年仅二十八岁的卡扎菲发动“九月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自任军队总司令,随后统治利比亚几十年!

三、前苏联铁蹄下的东欧各国的统治者,哪一个是得了本国人民的民心而上台的?不都是统治苏联的共产党叫谁上台就上台,叫谁下台就下台?

四、杀人魔鬼柬埔寨的波尔布特是得民心上的台还是凭当年中共提供的枪炮上的台?

……

还用得着再举例子来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荒唐吗?

从中共当政起,就向所有的中国人宣传“得民心者得天下”。并以此来证明自己夺取并霸占的天下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这一宣传,让所有的中国人和移民外国的华人都信以为真!

今天身在中国的几乎所有知识分子,(其中也包括郑也夫这样主张民主的教授)身在海外的几乎所有华人们,包括《万维网》上所有认同普世价值的民主派网友们都相信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弥天谎言!他们在自己的文章中或者在其他文章中的留言(包括在老狼文章后面的留言)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得民心者得天下”当成了真理。由此才产生出了郑也夫先生的“统治者的任性是我们惯坏了的”、“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毛泽东用谎言许诺才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支持得了天下”……之类的荒唐结论!

真实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正在告诉人们一个事实真相:

“得民心”与“得天下”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毛泽东“得天下”不是因为“得了民心”!

蒋介石“失天下”也不是因为“失了民心”!

谢选骏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是骗人的弥天谎言,而是总结了文化战争的制胜经验!这个经验就是,只有“成功俘虏天下人心”之后,武装力量才能充分发挥星火燎原的作用——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虽然毛泽东的脑袋还不足以领悟思想主权的奥妙,但它已经懂得一点皮毛了,所以他叫毛泽东。“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成功操纵了天下人心”。当然,就此而言,毛泽东还只是毛毛雨,中国需要的则是倾盆大雨!所以毛泽东只能号称毛润之,而不能浸透干旱的中国大地!



【073、埃及妖孽浸染西方世界】


《埃及法老及其它“名人神灵”如何影响当今世界》(2019年11月30日)报道: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除了埃及金字塔和木乃伊这些广为人知的古迹文物,还有一些古埃及的“名人”和神灵。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随处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痕迹和影响力。

他们包括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Tutankhamun)、埃及艳后克莉奥帕特拉(Cleopatra)、埃及法老阿肯纳顿的王后纳芙蒂蒂(又译娜芙蒂蒂,Nefertiti)、古埃及女神伊西斯(Isis)以及古埃及太阳神拉(Ra)等等。

BBC在这里为你梳理九大古埃及名人和他们所崇拜的神灵,看看他们如何影响我们当今的社会。

谁是图坦卡蒙——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一位法老。他在位时期大约为公元前1332年至公元前1323年。他的陵墓在埃及著名的旅游胜地帝王谷。人们如今之所以对这位埃及法老的名字如此熟悉还因为他的陵墓在3000年间从未被盗过,直到1922年被考古学家英国人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发掘。人们从图坦卡蒙陵墓中挖掘出近5000件珍贵文物,有些文物在西方的博物馆进行过循环展览,包括目前正在伦敦萨奇美术馆举行的展览。

图坦卡蒙登基时年仅9岁,19岁暴亡。他的遗体被完好地保藏在金色的棺木中长达3000多年。图坦卡蒙在位只有10年,历史上对埃及当时的社会的影响并不大。然而,有人认为他死后的影响大于生前。当他的坟墓刚被发现时,曾经有几个最早进入他坟墓的人相继神秘死亡,于是有了“法老的诅咒”的说法。所谓“法老的诅咒”是指法老王对所有敢于打扰他沉睡的人施加了强大的诅咒……

阿努比斯(Anubis)——阿努比斯以胡狼头、人身的形象出现在法老的壁画中。阿努比斯是古埃及神话中死亡、木乃伊和防腐神灵。阿努比斯以胡狼头、人身的形象出现在法老的壁画中。通常,人们会在墓穴附近看到阿努比斯神像。因此,他也被看做是死者的守护神。根据传说, 阿努比斯也是尸体防腐处理的发明者。这一技术也是古埃及人所特有的。

图坦卡蒙的遗体就是经过这种防腐处理技术,经过3000年的岁月仍然保存完好的最佳例证。它足以证明古埃及这一绝技的神奇。

纳芙蒂蒂——纳芙蒂蒂头像至今仍保留在柏林博物馆内。纳芙蒂蒂是埃及法老阿肯纳顿的王后。他们一共生了6个女儿。纳芙蒂蒂以美丽出名,她是埃及史上最重要的王后之一,传说她不但拥有令人惊艳的绝世美貌,也是古埃及历史中最有权力与地位的女性之一。娜芙蒂蒂与她的丈夫在统治期间进行宗教革命,推翻所有古埃及传统神明,规定只能崇拜阿顿神。

1912年,一位德国考古学家发现了纳芙蒂蒂的七彩半身像,并把它运回德国。纳芙蒂蒂有一系列的头衔, 包括世袭公主、悠雅女王、甜蜜之爱等等。但人们却从来未能找到她的木乃伊。

太阳神拉——吉萨金字塔群(The Pyramids of Giza)是埃及最著名的金字塔。它主要由三个金字塔组成。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又称"大金字塔"(The Great Pyramid, Khufu);其次是卡夫拉金字塔(Khafre);最小的是孟卡拉金字塔(Menkaune)。前面的三座小型金字塔则是皇后的金字塔。 拉是古埃及的太阳神,也是古埃及神话中最重要的一位神。他长着鹰首,头上顶着日盘,日盘上还盘着一条蛇。拉神手中所持的Ankh,即生命钥匙(the key of life) 是人们最熟知的古埃及的标志之一。

对埃及人来说,太阳代表着光明、温暖和生长。一些古埃及人将拉神视作造物主来崇拜。古埃及人非常看重拉神,因此,古埃及的法老往往把自己称作“拉神之子”。法老们不惜重金以拉神的名义,在埃及建造了许多太阳神庙、金字塔等。吉萨金字塔群(The Pyramids of Giza)是埃及最著名的金字塔。它主要由三个金字塔组成。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又称“大金字塔”(The Great Pyramid, Khufu);其次是卡夫拉金字塔(Khafre);最小的是孟卡拉金字塔(Menkaune)。前面的三座小型金字塔则是皇后的金字塔。

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拉美西斯二世也许是埃及最著名的法老。他在位67年,共生育100多个子女,直到92岁高龄才去世。拉美西斯二世对庞大土木工程的热情使埃及各地都留下了他的痕迹。即使在今天的埃及,人们仍可见证许多他在世时兴建的古迹和建筑物。同时,他也被视作古埃及最伟大的一位统治者。拉美西斯二世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并经常出征。

欧西里斯(Osiris)——欧西里斯是埃及神话中的冥王,也被称为往生之神。他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之一。欧西里斯与妹妹伊西斯(Isis)生了一个儿子叫荷鲁斯(Horus)。然后,又与另外一名妹妹柰芙蒂斯(Nephthys)生了阿努比斯(Anubis)。但最后,他被自己的兄弟赛特(Seth)出于嫉妒而谋杀。死后,欧西里斯成为冥神。而且,欧西里斯可能是所有埃及神灵中最受欢迎的神。

伊西斯——伊西斯在埃及神话中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女神。她守护儿童,并具有神奇的治病能力。伊西斯名字的含意是“王座”,其头饰就是一个宝座。作为王位的化身,她是法老王权的重要体现。埃及人视她为法老王的保护者和母亲。伊西斯的形象经常和姐姐柰芙蒂斯一同出现在许多古埃及的棺墓上。因为人们认为伊西斯将有助于保护死者免受邪恶侵害。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神社上就有四个伊西斯的雕像守护。

荷鲁斯——荷鲁斯之眼是古埃及最重要的标志。 荷鲁斯是伊西斯和欧西里斯的儿子。他是古埃及的天空之神。也有人把他叫做王者与复仇之神。荷鲁斯与叔叔赛特搏斗,报杀父之仇。他后来成为埃及国王,但不幸的是,他在战斗中失去一只眼睛。荷鲁斯之眼成为古埃及最重要的象征之一。人们经常把它作为护身符,认为它可以抵御邪恶,危险和疾病。因此,埃及人的船只上经常有荷鲁斯之眼的标志,广泛认为它能保佑人们在出海时平安。

克莉奥帕特拉(Cleopatra)——许多人可能是通过电影和文学作品知道克莉奥帕特拉七世(也称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克丽奥佩托拉七世、克娄巴特拉七世、克利欧佩特拉七世、克丽奥佩特拉七世)这个名字的,特别是美国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在好莱坞银幕上所塑造的克莉奥帕特拉的妖艳形象。人们经常把克莉奥帕特拉称为埃及艳后。但克莉奥帕特拉究竟是何许人也?克莉奥帕特拉其实并不是埃及人。她是希腊托勒密家族(the Greek Ptolemy family)的成员,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

在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征服埃及之后,托勒密家族统治埃及长达数百年之久。克莉奥帕特拉受过良好教育、聪明智慧,并野心勃勃。她18岁时成为埃及女王,但法律不允许女性统治者。她被迫先和她的兄弟,以及后来与儿子一起分享王权,但人们普遍认为她是实际掌权者。

克莉奥帕特拉出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她的美貌和魅力手腕。同时,还有她与罗马大帝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 的结盟,两人生有一子。凯撒被刺杀后,她又与凯撒的部下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结婚。安东尼在战败自杀后,克莉奥帕特拉也选择自杀。 她选择的自杀方式是让毒蛇咬伤致死。克莉奥帕特拉是埃及最后的法老。 她死后,罗马帝国开始统治埃及。

谢选骏指出:从基督教的观点来看,埃及法老及其它“名人”、“神灵”,其实都是妖孽。既然如此,埃及妖孽为何又能浸染风靡自称流行基督教的西方世界呢?显然,这是因为西方世界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已经从希腊罗马文艺的复兴,转投埃及妖孽的复兴了。



【074、缠足是汉人的救命稻草】


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性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据谢选骏的研究,胡人的这一野蛮习俗后来迫使汉人女子裹上了小脚,成为无法驱赶得双脚羊!因为小脚女人无法长途跋涉,只能就地杀害,或是就地放生,从而得以逃避遭到掳掠、生不如死的悲惨处境。

缠足是第二期中国文明的伟大发明。

这一发明使得元明清时代的唐人得以避免第一期中国文明解体时汉人曾经面对的灭顶之灾。所以唐人虽经蒙古、满洲的蹂躏而终于得到保全,没有像五胡乱华使得北中国的汉人几乎绝种,缠足之功不可没也。

回顾五胡乱华时期,原来居于中国周边的各个民族大举侵入中华大地,对汉人放手进行屠杀和奴役。出于报仇的目的,汉人领袖冉闵以扫清中原为号召,扬言要五胡退出中国,否则将把汉人以外的少数民族统统杀绝,这就是有名的《杀胡令》出台。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杀的白奴(匈奴分化为白奴和黄奴,黄奴自称华夏后裔,白奴则被冉闵和各路山西义军杀绝)多达六十万之多,其中四十万被冉闵正规军杀绝。两次屠羯达三十二万之众,羯族从此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五胡乱华造成中国死亡平民达到1000万以上。

五胡乱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而造成与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又称永嘉之乱或五胡十六国。

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在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公元304年,慕容鲜卑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为之断流。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性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据谢选骏的研究,胡人的这一野蛮习俗后来迫使汉人女子裹上了小脚,成为无法驱赶的双脚羊!因为小脚女人无法长途跋涉,只能就地杀害,或是就地放生,从而得以逃避遭到掳掠、生不如死的悲惨处境。

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西晋人口2000万),冉闵解放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二十万。

——————————

谢选骏:缠足战略考

——中国社会拐卖妇女儿童的深层背景


(一)中国为何盛行拐卖妇女儿童

结合一下二十一世纪的现实情况,我发现中国有一个社会现象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那就是“有系统地拐卖妇女儿童”。一些职业化的“商业集团”,不仅拐卖妇女儿童,还自己收养遭到拐卖的妇女儿童,不仅作为性奴,还用作其他犯罪目的,例如让小孩去乞讨,甚至把小孩弄残废,作怪象表演,等等不可思议的怪现象全都和盘托出。其犯罪手段具有拐骗、绑架、收买、接受、中转、贩卖等一系列环节,需要高度的社会合作,形成了细致的战略战术,很像历史上游牧民族对农业民族发动的袭击。

据新华网北京2005年8月17日电(记者李斌、吴晶晶),“从2001年至2004年,中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24809起,四年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五万多人。平均每年破获案件六千多起。

然而不成比例的是,2007年12月14人民网却报道:“今天上午,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反拐第二届部长磋商会暨第五次高官会在京胜利闭幕,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部长级代表团团长、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说,2006年中国拐卖妇女儿童的案件在2500起左右,数字是中国国内的,包括跨国的案件。”破案数竟然是发案数的一倍多,可见这里有大量隐匿成分。

那么,是否由于统计的年份不同,而发案率悬殊呢?不是。因为同时人民网报道的就是公安部提供的模糊数字:“进入2000年以后,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在中国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减少的幅度每年可以下降两位数。”这就留有极大的谎报和想象的空间。

对此,英国广播公司2007年4月4日的报道“中国妇女儿童被拐卖问题严重”揭露说,“根据中国公安部统计,2006年共发生了2500起拐卖案件。但是这个数字只包括破案的数据,而不是报告的案件。”英国广播公司这样说,是根据一个国际慈善组织“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的研究。“救助儿童会”中国和朝鲜事务主任韦奇伍德女士当天(4月4日)在北京的外国记者俱乐部表示,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使更多人成为拐卖者的目标。中国买卖妇女和女孩的黑市很猖獗,从贫穷地区拐走的婴儿被出售给希望得到孩子的夫妇。韦奇伍德说,目前还没有被拐卖儿童的可靠数字,不过人口不断从农村涌向城市,只能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韦奇伍德说,拐卖妇女与儿童现象的因素与中国政府的政策有关。例如,1、中国当局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许多农村家庭隐瞒超生的子女,容易被拐卖。2、到城市找工作的农民留在乡间的子女缺乏适当照顾,使这些儿童容易被拐带。3、中国人口性别失衡,男婴超过女婴,一些家庭出钱购买女婴作童养媳和家佣,也助长了人口贩卖。4、实行了二十五年强制一胎化政策以来,进一步助长了中国家庭喜爱男孩的传统观念,导致人口男女失衡。目前的人口男女比例是119比100。

韦奇伍德不懂中国历史,不懂拐卖妇女儿童的还有更为深层的历史传统作为背景。但有一个现象确实值得注意:对于如此的恶性案件,不仅执法不力,而且中国《刑法》本身的规定就惩罚不严,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刑期至少在五年以上”,由于起价太低,所以“最高可以判处死刑”就成了一条空洞的“最高标准”,很少执行。并且还可以给予行贿轻判以极大的优惠空间,结果被判死刑的多是无依无靠的罪犯。既然有靠山的罪犯能够获得轻判,就无法有效遏制、彻底根除这一犯罪,反而促使犯罪团伙寻求官方庇护。

为什么中国社会如此宽容“拐卖妇女、儿童罪”?因为中国有遭受游牧民族掳掠的传统,把人口拐带视为家常便饭。而根据我的了解,大多数受害者都是从南方运往北方,也就是运往历史上游牧民族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但是这种恶劣的习俗其实极大地摧毁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善意和信任,破坏了人际关系的起码准则。这种活动之所以在中国特别流行,很可能是因为现代汉人彼此之间并非同一个民族起源。汉人虽然“貌合”,但却“神离”,又缺乏一般的现代国家所具有那样的公民教育,不能帮助不同来源的各个种族,在“汉人”的名目下凝成一体结果成为世界罕见的“一盘散沙”。

参照一下美国的案例,不难发现,美国的犯罪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不仅由于它是自由社会(如英国),不仅由于它是移民社会(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而且由于它是种族混杂的移民社会,这一点美国和南非有些相似。所以随着美国人口日益多元化,其治安将日益偏离“英国传统”。种族混杂的社会,其居民彼此不以“同胞手足”互相看待,导致人际疏离、思想极端、行为失控,这在“国民教育”较强的美国尚且如此,在强调阶级斗争的中国更加严重。虽然中国的种族不像美国那么多元,但即使作为人口主要部分的汉人内部,其民族来源却极其复杂,而且历史上经历了诸多残酷的斗争才溶合为今日的“汉族”,其内部的离心离德、各怀异志、互相挤兑、幸灾乐祸是显而易见的。

而我们下面所要探讨的缠足,就是一种防卫方式,虽然相当消极,但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个话题要从宋代说起。人说宋朝的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各个方面都呈现高度发达,那时政治相对开明,平民主义欣欣向荣,就连女权主义也开始高张,女性文学高度繁荣,其相对势头并不亚于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网络文学”。但是奇怪的是,作为“千古之谜”的缠足也是这时兴起的。说缠足是“千古之谜”,是因为迄今对缠足的解释,都是牵强附会的,因此缠足的谜底尚未揭开。

(二)女权主义招致蛮族入侵

从宋朝记载里可以看出宋朝妇女很有地位,像“胭脂虎”、“河东吼”等男人怕老婆的故事皆出自宋代。承袭唐末五代的风俗,人们对女性十分宽容,就连号称古板的儒学大师。如一代名臣范仲淹曾设义庄,并在《文正公初定规矩》准许给予寡妇再嫁的费用,但男子再娶反而不给。据说他还将守寡的儿媳嫁给丧妻的学生王陶,并对改嫁朱姓的母亲十分孝敬。

宋朝还有最好的文学女性,如“四大词家”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和张玉娘。李清照既有“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人比黄花瘦”的细腻情丝,也有“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篇章。没有一个相对开放的女权主义氛围,这样的教养很难出现。而在国家危亡的时刻,梁红玉亲上战场擂鼓,给浴血奋战的军人们助威,也完全不像“小脚女人”。

我怀疑,宋朝以后中国社会的女权萎缩,和辽、金、元的反复入侵,关系极大。因为这些野蛮的游牧民族都有一个爱好或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说是“经济需要”:掳掠人口,尤其是掳掠女人充当性奴。而偏巧平民主义盛行的汉人社会对贵族化的蛮族缺乏抵抗力量,如此一来,屡战屡败,唐末五代、北宋南宋、以及明朝全体和清朝半壁(满蒙和其他边疆如回疆、藏疆、云南边疆以外的汉族社会),充斥了失败的记录,直到中日战争。以致我把宋朝叫做“送朝”,又是赠送,又是朝拜。结果在中国形成了“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卖国主义传统”。

有人把“送朝”叫做“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时代”,甚至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可是这个萌芽竟然留下了这样的两次亡国的惨痛教训,亡于金鞑,亡于元蒙。其影响一直连带到明朝也亡于满洲鞑汗,直到让汉人最后全都变成了“索虏”,变成了一群让朝鲜人和日本人都看不起的、拖着猪尾巴辫子的“支那人”。

一个心平气和的历史观察家不难发现,唐朝中叶以后中国武装力量的急剧衰退,不仅是“藩镇割据造成的”,而且是科举制度带来的平民主义和文官统治造成的。平民主义和文官统治,很容易造成社会的文弱倾向,就像美国这样的全球独霸,由于奉行了平民主义和文官统治,如果不是依赖高科技,也绝对不是阿富汗军阀的对手。尤其考虑到,阿富汗军阀所产生的那个社会,还保留着头人制度这样的“贵族制”,下级都很愿意为上级牺牲,而不是商品社会所说的“卖命”;贵族社会里的上级也很能自觉照顾下级,而不是商品社会所说的“抚恤”。

(三)平民社会不敌贵族政治

回到中国,积弱不振的汉人社会缺乏武力自卫的能力,主流意见认为是“缺乏尚武精神”(参见雷海宗:《中国的兵》,1935年)。这种解释在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一败涂地之后,逐渐占据主流,因此当时青年都以从军为荣。但其实这种解释有些本末倒置。因为宋明时代官方垄断舆论的中国社会,完全可以在面对亡国惨剧时学会振作,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样,在“靖康之耻”之后的一百五十多年中,改变国家战略、自保自强。就像中国近代在八国联军、日本入侵之后,终于形成了一个军国主义的、至少是半军国主义的党国主义强权。

宋、明宁可“送命”,也拒不执行古已有之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全民皆兵,而只是推行职业化的募兵制度,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平民社会属于“群龙无首”的一盘散沙,尚武主义会导致内乱。只有贵族主义或是僭主政治,才能尚武而不导致内乱。所以我们看到,宋、明的武力仅能保持在开国皇帝那里,因为那时他们还是僭主政治,没有完全过渡到文官统治。而日本对文弱的中华民国一再进行军事打击和领土蚕食的结果,是培植了军事共产主义者的“无产阶级专政”。

科举制度造成的平民主义和文官统治下的汉人社会,奈何军事贵族主导的“边疆蛮族”不得,结果经济虽然发达,却在军事上一败再败,于是只有实行“坚壁清野”的方式,把自己的女人都藏起来。这样一来,就加剧了中国社会在性方面的保守态度。因为文明社会在性的方面的放纵,会强烈吸引那些野蛮社会里相对纯朴的军事贵族,使得他们趋于疯狂。其结果就是周期性的野性发作,像强奸犯一样奋不顾身“扑向梦寐以求的故乡”。所以我们看到,明末社会的淫荡化,对促使牛金星起义、吴三桂叛乱、多尔衮入侵,都发挥了极其恶劣的勾引作用。北宋、南宋的情况也相去不远。

(四)缠足是一项“战略部署”

从这个角度,去观察“裹小脚”现象,就可以发现:“小脚”造成女人的行动不便,这就使得入侵者在绑架妇女和运送女奴的过程中,遭遇极大的困难。这样一来,长途贩送妇女,要么用马匹,要么用牛车,否则就得用人扛,想靠小脚女人自己走路,是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了。

“缠足”,这是在“坚壁清野妇女资源”之后的又一措施,用来保护中国妇女免受绑架、贩卖、强暴、虐杀的悲剧命运。这有点像抗战期间妇女为了逃避日寇的奸淫,而把黑色的炉灰抹在脸上,装出一副叫花子的模样。相对而言,两广妇女之所以没有缠足,不仅由于她们汉化的程度不高,而且由于她们远离游牧民族,遭到掳掠的可能较小,因而较不需要缠足来自卫;而靠近游牧地区的华北平原和大西北,则是缠足的重灾区。尽管缠足本来是起源于江浙一带南唐后主的寻欢作乐的。

但是无论如何,这样的原因太不体面了,不能拿上台面,必须将之隐藏起来。而为了掩盖这一太不体面的民族悲剧,“美学解释”兴起了:“古代女人缠足是因为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观看女人在金制的莲花上跳舞,由于金制的莲花太小,舞女便将脚白绸裹起来致脚弯曲立在上面,跳舞时就显得婀娜多姿,轻柔曼妙,本来是一种舞蹈装束,后来慢慢地从后宫向上流社会流传,在以后,民间女子纷纷仿效,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成为一种病态的审美。对女子来说,美是重要的。是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至于能不能走路,谁在乎呢?”

这种解释其实不能成立。因为南唐后主李煜(961-975年在位)是亡国之君,足以引起宋人乃至引起元、明、清各代的警惕才对,怎么亡国之君创始的缠足风俗相反却越演越烈呢?而且从无须依靠体力生活的上层社会,流行到了必须依靠体力生活的下层社会?

最无知的人都知道:缠足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女儿的缠足往往由身受其害、深知其苦的母亲来执行的。许多母亲是一边哭着一边给女儿缠足的。请问,哪一个“美学原因”,可以使得整个民族,用如此奋不顾身的热情,投入到如此越演越烈的、毫无理性的、得不偿失的全民缠足的运动,长达七八百年?

我认为:这决不是“愚昧”两个字就可以解释清楚的。美学原因也许可以使得一部分人如此狂热,但不足以把整个民族拖下水。尤其考虑到,中国在面对日益增长的外部军事威胁的时候,反而日益退缩到内部缠足运动的“审美”中,就更加不可思议了。而缠足的直接后果,是削弱了妇女的体质和行动能力,其长期后果是削弱了未来的兵员、弱化了战士的体质。可见,“审美”解释无法成立。

不错,古代妇女很注重头饰,然后就是脚了,成语“品头论足”、“品头题足”,都有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的含义,头和足,成为文化人眼里女性之美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任何审美标准在国家兴亡面前其实都是脆弱的,尤其是在儒教熏陶下的宋明时代。为什么缠足可以例外?为什么宋明帝王会不嫌晦气地倡导亡国之君李后主开始的缠足?而素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儒生们,竟然毫无异议地全盘接受?

研究表明,唐朝人并不缠足。从地下发掘的文物和古代文献可以知道,五代以前男女的鞋子是同一形制,可见是五代的混乱开始了缠足。而在宋朝,也只有上流社会的女人才缠足,普通妇女是不裹的。最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对缠足的要求只是“纤直”,而完全不是后来的伤筋动骨、让妇女不能正常行走。所以我认为:早期缠足的“纤直”要求,还可以说是“审美标准主导”,但后来的伤筋动骨、三寸金莲,则是由“防止长途贩送妇女人口”的原因造成的。

可以证明我的这个论点的,还有至关重要的一个证据:考察一下缠足的历史就不难发现:缠足不是民间自发兴起的,而是统治阶层不断推动才形成的。在名义上,由于那位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南唐后主李煜的极度偏爱小足女人,所以缠足开始流行。为了故神其说,又附会了其他帝王的一些传闻:有说缠足是起源于南朝齐废帝妃潘玉奴,还有说是起于隋炀帝等等。但是我们注意到,所有这些倡导缠足的帝王,都是亡国之君。后来居上的帝王们却十分反常,不仅不予批判、避讳,而且接着缠足、玩味,这对于十分注重保卫政权的统治者来说,简直是“专挑灭亡的道路走”,完全不可理喻,这说明“官方提倡”绝非出于审美原因,而是出于另外的“战略考虑”。

(五)缠足的“和平理性非暴力”

可以附证的是,历来喜欢“清议”、“死谏”的士大夫们,面对如此荒谬的弱国之举、亡国之徵,不仅不加以反对,而且推波助澜。这不是“不可思议”,而是他们集体隐瞒了一个悲惨的事实:那就是中国男人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妇女,因此就只有把她们缠足致残,让敌人无法掳掠拐带汉人妇女。

士大夫、文人,利用自己对社会风俗的影响,来集体煽动转移视线的“审美理论”。因此文化人们创作了很多对小脚的溢美之词,什么“金莲”、“香钩”,甚至还要“三寸金莲”等等。在我看来,这些胡言乱语都是极度的亡国痛苦下的抽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赞美女人小脚上却不遗余力,《菩萨蛮》咏足词云“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甚至还制定出了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 尖、 弯、 香、 软、 正,又总结出了小脚的“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真是“博大精深”,难怪苏东坡被亡国奴们叫做大文豪。这种病态的嗜好,是亡国奴的专利,最后使得“北宋王朝”沦为“被送王朝”。

北宋时期的太平老人所著的《袖中锦》中更进一步评论说:“近世有古所不及三事:‘洛花、建茶、妇人脚’。”可见北宋时期已经把女人裹小脚与洛阳艳丽的牡丹、建州馨郁的香茗并指为天下之奇!南宋初年,赵令时撰词《浣溪沙》,其中一句:“稳小弓鞋三寸罗。”从此,“三寸金莲”成为妇女小脚的代称。到南宋末年,妇女缠足已经比较普遍。到元代,竟使妇女以不裹足为耻辱了。缠足之风兴盛于明清,成为社会的典型制式。 

最标准的制式竟然达到了如此耸人听闻的地步:三厘米宽、十厘米长,就是所谓的三寸金莲。一双缠足,如果大于四寸,就叫“铁莲”;在四寸之内,就叫“银莲”;小到只有三寸,才能称为“金莲”。

清代章回小说《镜花缘》作者李汝珍在其书中将缠足过程描写得活灵活现:“先用白矾洒在脚缝,五个脚指紧靠一起,脚面用力弯成弓状,然后用白绫缠裹,缠上两层,用针线密缝,一面狠缠,一面密缝,缠完后,脚如炭火炙烧,疼痛难挨,随后日子还要他人搀扶走动,以活络筋骨,如此日复一日紧紧纠缠,并用药水熏洗,不到半月,脚面弯曲,折作四段,十指腐烂,鲜血淋漓。久而久之,腐烂的血肉变成脓水,流尽后只剩几根枯骨……。”

缠足一般在四、五岁左右就开始了,因为那时骨头很嫩,没有定型。保留脚的大拇指尖,其它四指则向里使劲裹,造成变形。等成型后,一双脚就变成了粽子形状,所以很多人认为端午节还是缠足的“黄道吉日”。其过程极为残忍,要在缠足布里缠上碎的陶瓷片,再缠紧,直到渗血为止,早晚一次,还要坚持到女子出嫁。一旦裹上就再也去不掉了,因为缠足布对于残废的脚反而构成了一种保护。

在缠足这一“防卫体制”下,受尽折磨的缠足女孩,只有用一种叫做“水晶凤花”的叶子,敷在腐烂了的肉上,稍微缓解痛楚。形象地说,缠足很专制制度,专制制度也造成人性扭曲,一个社会一旦落入专制制度的魔掌,就再也去不掉了,因为专制制度对于残废的人性反而构成了一种保护。例如在中国,专制制度造成了这种“小脚民族”,这个民族人数众多,却胆小如鼠、站立不稳。如果废除专制制度,小脚民族就会疼痛难忍甚至血流满地,正如个人的小脚如果没有裹脚布的保护,也会疼痛难忍甚至血流满地。所以小脚女人生下来的人,大多认为废除专制会导致天下大乱。对于个人来说,天足可以从下一代开始;对于社会来说,废除专制却困难得多。因为社会的发展不可能像个人的诞生那样“从零开始”,而是具有强烈的继承性甚至强制性,结果所有关于“新社会”的说法,只是一个骗局。从此,对“中国国民性”的准确概括,可以一言以蔽之曰,“小脚国民性”。

根据我的研究,缠足的程度,可以衡量出中国遭受夷狄祸害的程度。例如,越往南方,受到北方入侵的威胁越小,所以缠足的压力也就越小。越接近辽金元清等夷狄的地方,缠足的需要越为迫切。事实上,近代给中国带来最大灾难的苏联和日本,也大体上是从这个方向(东北和蒙古)入侵进来的。

所谓“裹小脚的习俗根源在于中国古代对女性的一种病态欣赏情趣”,只是表象,其背后隐藏了巨大的亡国惨剧:“女子弱不禁风才算美”不是真的,“女子弱不禁风敌人才不会要”才是真相。难怪在蒙古人之后入主中国的满洲人禁止了满汉通婚,因为缠了足的汉女只能生下弱不禁风的后代。

满人入关、建立清朝后,立足稍稳,就在康熙元年下令严禁妇女缠足,违者“责其父母”。但后来却不了了之。对此现象,历来的解释是是说“缠足已是人心所向,迫使缠足禁令不得不取消”。然而只要对比一下剃发令的雷厉风行,就知道这一解释实际上无法成立。实际上,满人是想让汉人妇女解开小脚、为其所用;但汉人却消极抵抗、不予配合。由于裹脚不像头发那样能够人人看见,所以很难监控,导致缠足禁令的失败。

在此缠足妇女面前,如果尚武的满人允许满汉通婚,无异于自掘统治的坟墓。在这种意义上,缠足确实也为军事失败的汉人平民社会,寻找了最后一条免遭灭亡的道路,避免被满洲人完全消灭。因为面对这样一群提不起来的女人,满洲人基本上兴趣缺缺,所以只要汉人能够纳税,养活满洲寄生虫,就可以放他一条生路。汉人的国家虽亡,汉人的社会犹存,汉人的血脉通过小脚女人得以保留。

按照同样的道理,不仅游牧的蒙古人不必缠足,就连汉化的满人也不必缠足,因为他们都是加害者,而非受害者。所以,蒙古人和满洲人盘踞北京做了“皇帝”,就更加不会缠足了,因为他们作为超级加害者,有足够的安全感,不需要“缠足自卫”。

如此说来,“缠足”是中国社会在抵御外来入侵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抗争方式,有如甘地在力图摆脱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时,采用了“绝食”抗议的自残手段。话说回来,这个手段只对英国那样的民主国家有点用,对中国这样的僭主国家就毫无作用。1989年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至于对待辽金元清那样的铁骑,就更加无用。相比之下,“缠足”比“绝食”管用一些。

(六)靖康之耻:皇族慰安妇

我之所以具有上述“有关缠足原因的合理解释”,还有以下将要讲述的一个亡国惨剧,作为这一解释的范例,来予以支持。

北宋的女人并非蜗居家中,而是常常出门游玩的:“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不仅白天游玩,晚上也常约会。辛弃疾《青玉案》:“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仅出门,而且还在人多的地方寻找爱人。

而且,与明清以后人们基于自身惨状而发出的想象不同,北宋的女人还下地劳作,说明缠足没有蔓延到下层社会:“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鶡旦催入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唇!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田家辛苦可奈何!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宋·张舜民《打麦》)

溢美缠足的大文豪苏东坡描写宋朝的村姑,也没有丧失劳动能力,她们穿着白色衣服,光着脚,头上扎着两个朝天辫子,横插着一根大银栉,就像黑丝在织机上,走起路来衣袂飘飘。(苏东坡《于潜女》诗:“青裙缟袂于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奢沙鬓发丝穿柠,蓬沓障前走风雨。”)

然而风云突变。北宋靖康二年,也就是公元1127年,金鞑军队攻陷汴京(开封)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一万多人北撤。宋朝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北宋从此灭亡,这就是所谓的“靖康之难”。“靖康之难”也称“靖康之耻”,因为它的细节确实让人难以启齿。

据《开封府状》记载,金兵攻陷汴京,俘虏宋朝官民,其中女性尤多:后妃三千余人,男女宗室四千余人,贵戚五千余人,各类工匠三千余人,教坊三千余人,以及大臣、宗室家属数千人。这些女俘中,包括“帝姬,即公主二十一人”。按徽宗共生女儿二十六人计算,除去早夭四人,最小的年仅一岁的恭福帝姬北行时下落不明外,其余的帝姬则一网打尽了,最后全部沦侵略军的军妓。由城破之日,到天会五年四月一日徽、钦二帝北行,其间女俘死亡很多,如《南征录汇》载:“二十日,信王妇自尽于青城寨,各寨妇女死亡相继。”“二十四日,仪福帝姬病,令归寿圣院。”随后死亡。“二十五日,仁福帝姬薨于刘家寺。”“二十八日,贤福帝姬薨于刘家寺。”可见,这些皇家女俘受到的蹂躏是何等惨烈。金兵还强暴了宋高宗赵构之妻邢妃,在途经今河南汤阴县时邢妃自尽,但都不能如愿。

据史料记载,被金兵押解的第一批有“妇女三千四百余人”,3月27日“自青城国相寨起程,4月27日抵燕山,存妇女一千九百余人。”一个月内死了近一半,活下来的人不要高兴得太早,等待她们的是更加悲惨的命运。5月23日,赵构之母韦后、妻妃邢等宋室女俘终于到达金上京。6月7日,金国皇帝接见韦后等人,随后赐赵构母韦后、赵构妻子邢秉懿和姜醉媚、帝姬赵嬛嬛等十八人居住在浣衣院。其实“浣衣院”,并不主浣衣之事,实为军妓营地。韦后等十八名贵妇第一批入院。据《呻吟语》记载:“妃嫔、王妃、帝姬、宗室妇女,均露上体,披羊裘。” 可见此时,这些落入金鞑之手的宋朝的皇室女子,已经沦落为娼妓。用现代日语来说,就是“慰安妇”。

靖康之变、靖康之难之所以被叫做“靖康之耻”,耻就耻在出了这么多“皇族慰安妇”。

(七)宋人笔记中的人肉交易

《靖康稗史笺证》一书,内含七种稗史:宋人钟邦直《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宋人无名氏《瓮中人语》、《开封府状》、金人李天民《南征录汇》、金人王成棣《青宫译语》、宋人无名氏《呻吟语》、金人无名氏《宋俘记》。除第一种之外,其余六种都是记载汴京沦陷、金兵北归的过程。尤其难得的是,这些都是作者的亲身见闻,记实性很强。如《瓮中人语》记载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宝寺火。十五日,虏索国子监书出城。”次年正月:“二十五日,虏索玉册、车辂、冠冕一应宫廷仪物,及女童六百人、教坊乐工数百人。二十七日,虏取内侍五十人,晚间退回三十人。新宋门到曹门火。二十八日,虏索蔡京、王黻、童贯家姬四十七人出城。”就这样,一场场,一幕幕,连续不断,扣人心弦。 

《瓮中人语》记载,早在北宋灭亡前一年的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七日,金兵掠巨室,火明德刘皇后家、蓝从家、孟家,沿烧数千间。斡离不掠妇女七十余人出城。”这位斡离不就是金兵统帅完颜宗望,他以妇女为战利品。金兵大规模索要宋朝妇女是在第二年的靖康二年正月二十二日。他们利用重兵压境,先是要求宋朝支付天文数字的军费,如果没有,就用妇女来抵偿。《南征录汇》明确记载了他们的计划,那就是占有宋朝宗室的妇女:“原定犒军费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须于十日内轮解无阙。如不敷数,以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人准银一百锭,任听帅府选择。”其中所谓的帝姬就是公主,王妃是皇帝的儿媳,宗姬是诸王子之女(郡主),族姬是皇族女子(县主)。即将亡国的宋钦宗居然很快在上面画押同意了,于是官僚机构开封府不仅照办,且在官方档案《开封府状》里保存了这耻辱的见证:一份详细的帐单。帐单上各类妇女的价码与金人所开列的完全相同,只是将“贵戚女”改成了“良家女”,这表明受害面更广了。部分女子经“帅府选择”,被“汰除不入寨”。

下面就是开封府官员“统计”后的明细帐: 选纳妃嫔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二十二人,人准金一千锭,得金一十三万四千锭,内帝妃五人倍益。嫔御九十八人,王妾二十八人,宗姬五十二人,御女七十八人,近支宗姬一百九十五人,人准金五百锭,得金二十二万五千五百锭。族姬一千二百四十一人,人准金二百锭,得金二十四万八千二百锭。 宫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单四人,宗妇二千单九十一人,人准银五百锭,得银一百五十八万七千锭。 族妇二千单七人,歌女一千三百十四人,人准银二百锭,得银六十六万四千二百锭。 贵戚、官民女三千三百十九人,人准银一百锭,得银三十三万一千九百锭。都准金六十万单七千七百锭,银二百五十八万三千一百锭。这个“开封府”就是传说中铁面无私的包公坐镇的地方,现在其官员竟然干着如此“铁面无情”的卑劣勾当。

 “靖康之难” 中,北宋后宫嫔妃、宗室妇女全部被掳往北方为奴为娼的历史,既是南宋难以启齿的耻辱,也是激励南宋人抵抗金兵南下的动力。也许他们决心要使得南宋成为“难送”,决心不再重蹈北宋“被送”的厄运。

(八)南宋理学与“缠足战略”

对于南宋道学家来讲,这场灾难也给他们敲响了警钟: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期,金军的频繁入侵随时都会使女性们遭到贞节不保的厄运。如何在战场失利的情况下保护妇女的贞节成了道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他们舍弃北宋时期重生存轻贞节的观念,提倡妇女舍生命保贞节,这种观念也逐渐被士大夫们所接受。经过道学家们的反复说教和统治者的大力宣传,到了明清之际,女性的社会活动和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而标榜她们殉节的贞节牌坊却日益增多,在生存与贞节之间,悲哀的女性们除了缠足、殉节外,只有选择北宋宗室妇女的被绑架、贩卖、强暴、虐杀的悲惨命运。

南宋的朱熹反复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此话一次是出自他与吕祖谦一同编选的《近思录》:“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如何?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已失节也。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近思录》卷六·家道)一次是语出他的《与陈师中书》:“昔伊川先生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然自知经识理之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朱文公集·与陈师中书》)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本是北宋程颐说过的话,原始出处在《程氏遗书》卷二十二,原话和朱熹吕祖谦一同编选《近思录》引用的的言论一样。“宋承五季之后,世风靡靡,夫妇一伦,轻亵已甚。故伊川立此严峻之防,使士大夫有所矜式,非为愚夫愚妇言也。”(《书王印川广文诗注后》)在我看来,程颐真是预言家,似乎预先看见了宋钦宗父子将如何拍卖他们的皇家妇女。而程朱的告诫,也确实是针对当时的统治者和上流社会而言的。因为历史的经验表明:对于统治者来说,“失节”之后,还是要被“饿死”。南唐后主的小周后遭到北宋皇帝的强暴是如此;北宋宗室妇女遭到金国大兵的集体蹂躏也是如此:“失节”之后,还是要被“饿死”。

而在平常百姓家,尤其在和平时期,就是完全另外一番景象了。程颐有一侄女成了寡妇,她父亲就帮她再嫁。程颐还为她父亲写行状,曾称赞此事。朱熹也赞扬“取甥女以归嫁之”,认为甥女新寡再嫁是一个美德。“嫁遣孤女,必尽其力。所得俸钱,分赡亲戚之贫者。伯母刘氏寡居,公奉养甚至。其女之夫死,公迎从女兄以归。教养其子,均于子侄。既而女兄之女又寡,公惧女兄之悲思,又取甥女以归嫁之。”(《近思录》卷六·家道)根本不像是马克思主义者们说的,什么封建礼教、扼杀人性,不准寡妇改嫁云云。

现在总结一下,由于享乐主义从皇宫和上流社会泛滥到了平民社会中间,宋朝频临亡国境地,于是理学渐渐兴起。但是南宋后期的礼教也并没有遏制住平民主义和女权思想,“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里面也许还有气候变迁的因素,也许正是地缘政治、文明老化的宿命。但无论如何,宋朝以后平民主义的汉人社会,只能受到金鞑、元蒙、满清、日寇等军事贵族社会的鱼肉,直到今天,依然无法摆脱苏联“军事共产主义”的等级制度所带来的僭主政治。

在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缠足是一种“自残留种战略”。如果没有这种无可奈何的“战略”,女人都让蒙古人、满洲人抢光了,汉人岂不断子绝孙?有了“缠足战略”,蒙古强盗和满洲强盗来了一看:都是些残废女人,不要了,留着让汉人自己享用吧,于是汉人的积弱不振的种族才给保留了下来。否则,男人被杀光,女人被抢光,孩子被洗脑成为“革命战士”,整个汉人也就成为蒙古族、满洲族了。

那么,缠足战略是何时何地制定呢?

我认为,是靖康之耻之后的南宋,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千古奇冤风波亭杀害岳飞父子。

试想,宋高宗赵构,其母被金人俘虏,其妻被金人轮奸,他岂有不恨金人之理?他又怎么可能被奸相秦桧所蒙蔽?但他为什么忍气吞声,把议和的苍蝇吃了下去?固然他想保住皇位,防止岳飞效法刘裕、利用北伐篡夺政权,或者说,他有先见之明,担心北宋宋钦宗、宋徽宗如果复辟回来,会发生明英宗复辟事件那样的内乱。但无论出于何种考虑,杀害岳飞一事,意味着苟且偷生的“缠足战略”已经底定了。

(九)缠足时代的岳飞记忆

岳飞(1103-1142年)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后来逐渐成为一个受到神化的偶像。历史上的岳飞首先提出“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钱”,作为吏治的行为典范。但在区域小脚民族的堕落过程中,这当然会激发众怒,引起杀身之祸。试想,这个小脚民族连皇亲国戚、公主郡主都可以论个出卖,还有什么不可以出卖的?

经过痛苦的反思,我觉得说“中国人的优秀品格和才华在岳飞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不是表扬我们,而是挖苦我们。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岳飞的人格和才华,像一面明镜,照出了他人的污点,也阻扰了他人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以谋取私利。这样的人,在小脚民族的历朝历代,又安能不受宵小之辈攻击、迫害、摧残、消灭?

但是在小脚民族的记忆中,还残存天足时代的回忆。人们传颂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于是岳飞的偶像,随着小脚民族的日渐沉沦而日益高大起来。

从历史的角度看,岳飞作为两宋之间的环节是很重要,他的冤狱和平反,甚至牵涉到了北宋初年的太祖和太宗兄弟的谋杀案。而相关的连带性至今受到人们的忽视。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河北相州汤阴永和乡孝悌里人。他十九岁投军抗敌,二十年后,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赵高宗指使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三十九岁的岳飞杀害于临安风波亭。又过了二十年,新皇帝宋孝宗为岳飞恢复名誉,谥武穆,宋宁宗时再度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

岳飞沉冤二十一年,到绍兴三十二年(1163年),与宋高宗不同祖宗的宋孝宗即了位,才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追封鄂王,并且重用朝中主战派大臣,准备北伐。说起宋孝宗,既可以看到“历史报应”的存在,又可以看到历史进程的偶然。

宋孝宗赵昚(1163年-1189年在位)是南宋第二任皇帝。他不是宋高宗赵构的亲子,而属宋朝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的一系,是其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初名伯琮,后赐名玮,字元永。遍查宋史,除太祖、太宗,整个宋朝就这个皇帝最想打仗。为什么赵构会选择他呢?原来,赵构在流亡途中丧失了生育能力,独子元懿太子又在苗刘之变后死去,赵构没有儿子,谁来继承皇位呢?

宋太宗传下的后人,在靖康之难中后基本被金国一网打尽,全都押往北方。最主要的是,出使金国的使臣回来后说,金太宗长得酷似宋太祖,传说太祖要回来夺皇位。于是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一种强有力的意见是: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应该在他的后代中选择接班人。起初,赵构对这种议论严加斥责。忽然有一天,他改变主意了,因为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宋太祖赵匡胤带他到了“万岁殿”,看到了当日宋太宗杀害宋太祖的的全部情景,并说:“你只有把王位传给我的儿孙,国势才有可能有一线转机。”这时离那个血腥的恐怖之夜已有一百五六十年了。赵构于是说:太祖大公无私,自己有儿子却将皇位传给弟弟,其后人衰微,朕准备将皇位传给太祖的后人。

本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宋太宗赵光义本与皇位无缘,但最后他通过杀害兄长篡夺成功。为了巩固政权,他继续逼死了弟弟和侄儿,逼疯自己的长子……这一特殊的继承结果不仅影响太宗一朝的政治,而且多少改变了宋朝的命运。太宗一即位,就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并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他上台第一次科举就比太祖时代最多的数字猛增了两倍多,借此收买人心。但这些粉饰太平的举动,掩盖不住内在的紧张。残暴不仁的宋太宗还多次强暴李后主的小周后,下毒杀害屈膝投降的李后主……结果百年之后,金鞑依样画葫芦,加倍恶报其赵宋子孙,一万多赵光义的后代横遭金鞑掳掠,遭到绑架、贩卖、强暴、虐杀的命运。

岳飞作为两宋之间的环节,其冤狱是宋太宗系统的宋高宗造成的,其平反却是由宋太祖系统的宋孝宗开始的,然后日益褒扬日益升级。宋太祖宋太宗兄弟的后人,大致分统南宋北宋,各自掌权一百五十年左右。而杀害岳飞的宋高宗则是因为无后,而不得不把帝位让给了太祖的后人。其中的因果报应,足让后人深思。

岳飞虽然得到宋孝宗的平反,但小脚民族的印记已经深深打在了宋朝往后的历史上。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人民的怀念,因为那是中国在进入小脚时代之前的最后挣扎。

到了明朝,日益深陷小脚状态的汉人社会,对于岳飞日益敬佩,替他写出了一曲千古绝唱《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其中“三十功名尘与土”是一个破绽,因为岳飞的二十年功勋,是“二十年的功名”,而非“三十年的功名”。“二十功名”比“三十功名”,更能显示英雄气概。那是拒绝缠足的精神,在中国的最后闪现;岳飞以后,中国的英雄只能知其不可而为之,做陆秀夫、文天祥了。等而下之者只有束手待毙、卖身投靠了。

相比之下,传为岳飞所作的另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也许更有宋人的气质: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的结尾,和“太平兴国”、平民科举、文官统治,还是一脉相承的。但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不断进取的全面武装,才能彻底击败军国主义。

而公认是岳飞作品的《小重山》一词,显然更接近后面一首而非前面一首《满江红》:“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其爱国情操,是在功名的框架内,这也决定了:岳飞不会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作出背叛朝廷的决定。

(十)国王犯有叛国罪

而现代人却知道了: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有时候必须作出背叛朝廷的决定。在这方面是英国人开了先例:他们为国王制定了叛国罪,并用这个罪名把国王送上了绞架。而在此之前,历来都是国王才有权利用“叛国罪”置人于死地。

按照法律常识,一个人叛国,指该人对其所属的国家不忠诚、违背其效忠宣言。或诚心与其国家的敌人合作。的人会被称为叛徒。《法律词典》(Oran's Dictionary of the Law) 〔1983年版〕对叛国的定义是:“一个公民协助外国政府推翻或严重侵害他所属的国家,或怂恿外国对他所属的国家宣战。”在古代中国,对于叛国罪的刑罚非常之重,如用车裂、凌迟等极刑;而一般的死刑则用斩首或绞刑。自古以来,叛国罪都是上级用来整治下级的手段,但是英国革命却颠覆了这一传统。

英国在1350年前后开始把叛国罪和其它“轻叛逆罪”分开处理。所谓“轻叛逆罪”指某人谋杀一个在法律上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例如妻子杀死丈夫、仆人杀害主人等。叛国罪则指任何能威胁国家稳定或存续的行为,如杀害国王、制作伪币以资助反对国家的战争等。一项在十八世纪的条文界定四种叛国的类型:

1.促成或想象国王、王后或王储的死亡;

2.对国王的随从、最年长而未嫁的公主、储妃等人使用暴力;

3.发动反对国王的战争;

4.在国境之内对国王的敌人表示拥护,或在任何地方对国王的敌人提供任何援助。

叛国罪的处罚常常是绵长而且残忍的死刑。英国曾以该法律对付不同意见人士至十九世纪。1945年英国最后一次以叛国罪判犯人死刑,并于1946年把该犯人吊死。此后英国理论上仍可判处叛国者死刑,但并未实施过。直至1998年修例后把有关最高刑罚改为终身监禁。

1649年1月30日的伦敦,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国会宴会堂外面的广场遭到处决。罪名是“暴君、叛国犯、杀人犯和人民公敌”。这是由英国议会组成的高等法庭决定的。查理一世被牢牢固定在一根金色的竹藤上,从圣詹姆斯宫殿来到敲着哀鼓的地方。寒风中的旗子啪啪作响,查理一世穿着一件紧身上衣,外罩一件蓝色丝质衫和一个御寒的大斗篷。数千人挤在现场围观,但气氛一点也不快乐,大多数人觉得他们看到了一场国家的灾难。一名十七岁的旁观者亨利·菲利普写道:“我看到了那一击,老实说当时心情很难受。我记得很清楚,在场的数千人都发出了一声哀叹,那是我从未听过的,并且希望永远不要再听到。”

研究一下1649年查理一世的审判记录,可以发现这位英国国王在“叛国罪”方面,要比后来居上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无辜得多。通常认为,因为对他的审判是那位自己想当国王的野心家克伦威尔唆使主导的。

这份审判查理一世的报告,是由法庭书记员约翰·费尔普斯记录的,它记录了英国历史上戏剧性的一刻:国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叛国罪而受到审判。从报告上看出,1649年1月19日,查理从温莎堡被带到了圣詹姆斯宫。第二天,他被带到威斯敏斯特市政厅接受审判。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款可以惩治国王,起诉使用了一条古罗马的法律。国王拒绝接受这个审判,也不回答对他的任何指控。然而法庭的法官们还是判决查理一世国王有罪并处以死刑。

对查理的审判可以追溯到1642年爆发的英国内战。1645年查理和他的保皇党被击败。查理就被监禁起来并被控犯有叛国罪。对查理的死刑执行后,克伦威尔就成了护国主,一个事实上的独裁者,集所有大权于一身。

相形之下,审判路易十六的过程就比较没有阴谋。

瓦尔密之战胜利后,巴黎的国民公会宣布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被废黜的路易十六及其王室成员如何处置这个问题,在国民公会上多次讨论过。代表工商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反对审判路易十六。极左派雅各宾派坚决要求公审路易十六,他们指控说:“有一名锁匠讲,自己曾被带进王宫,在宫内设立一个秘密铁柜……应该通过公审原国王,搞清这件事。”在雅各宾派代表坚持下,国民公会派人进入杜伊勒里宫路易十六原先居住的房内,果然搜查到了这个秘密铁柜,在柜中找到一些秘密文件,都证明了路易十六一直通过保王贵族,与国外势力保持密切联络关系。

面对这些文件,吉伦特派不再反对审讯路易十六了。1792年12月11日,国民公会大厅成了公审的法庭。沮丧的路易·卡佩,即路易十六被带入法庭,面对国民公会派出的代表,一一解释秘密铁柜中保存的文件。

 “我记不清了……那是些由大臣们负责的事……”路易·卡佩推得一干二净,对国民公会代表提出的三十三条罪行顽固地否认。“那文件上你的签名不是假的吧!”被废的国王无言以对。他沉默片刻,又要求宽延四天时间,让他可以给自己找一位辩护者。审判进行到第十五天,路易·卡佩的辩护者塞兹又一次要求发言:“国民公会是无权让它的代表审判国王的。路易·卡佩在位期间,是法国历代君王中最公平的一位,是他召开了三级会议,也听取三级会议代表的意见……”“不!国王与外国势力密切联络,要求他们派兵干涉法国,就是叛国行为。当了国王,犯叛国罪不能例外,同样要受惩罚。”国民公会的代表一一驳斥塞兹的辩护理由。

1793年1月14日,国民公会根据审判的记录,由代表投票决定路易·卡佩是否有罪,是否由国民公会判决他。结果,绝大多数代表认为路易·卡佩有罪,国民公会判决他是合适的。接下来在如何定路易十六的罪名,如何惩罚他的问题上,国民公会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同时,街头也发生了骚乱。主张处死路易十六的民众占了绝大多数,他们甚至挤到国民公会会场的走廊里高呼:“死刑!死刑!”

国民公会里,代表们在激烈辩论后,最终还是以投票方式表决。马拉提议:要以公开表明自己态度的唱名方式进行投票表决。表决从开始到结束,延续了一个昼夜,结果七百二十一票中,有三百八十七票赞成立即判处犯叛国罪的路易·卡佩死刑。

几天后,是按期执行前国王路易十六死刑的日子。那天是星期日,巴黎笼罩在白蒙蒙的冷雨中。路易十六脸色苍白地走出囚室,他看到有两位身穿黑色法衣的天主教教士走了进来。他们是奉命来带路易十六去刑场的。

路易十六悄悄拿出自己写的遗书,交给其中一位教士,被那教士拒绝:“我只是来带你上断头台的。”原来他是札克·卢,一名热烈拥护法国大革命的天主教神父。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后,他在自己主持的宗教仪式中,欢呼:“最腐败的专制垮台了!”不久,天主教会解除了他的神父职位。如今他是巴黎市府委员,后来又成为革命派的头领。

路易十六被押上马车,由一队武装士兵沿途警戒着,驶向革命广场。将近上午十点钟,马车赶到广场,路易十六跪着进行临终前的宗教仪式,然后被反绑双手,推到断头台前。“我是无罪的!我无罪而死。从断头台我将接近上帝……”路易十六挣扎着向围观的人们声嘶力竭地叫喊着,可是行刑队的队长桑泰尔高声发令:“鼓手!”国民自卫军鼓声齐起,路易十六微弱的声音淹没在鼓声中。

断头台上,称号路易十六的路易·卡佩身首异处,这是1793年1月20日。“法国的克伦威尔”是拿破仑,他发动“雾月政变”、取得“第一执政”的头衔、然后又称帝……的经历,是在路易十六死后很久了。拿破仑没有可能操纵路易十六的死刑,所以我们可以说路易十六得到的叛国罪审判,比较查理一世的可能较为公平,至少没有受到革命独裁者的遥控。

(十一)如何改写中国历史

想想中国,如果北宋军民能够组成一个国会、用“叛国罪”审判和处决宋徽宗与宋钦宗父子,那么何愁金鞑不灭?如果南宋军民能够组成一个国会、用“叛国罪”审判和处决宋高宗赵构,与主和派大臣如秦桧等人,那么何愁蒙古不灭?这样一个能够审判自己国王为叛国罪犯的中国,还会出现克伦威尔、出现拿破仑,然后通过民主政治下的义务兵役制,带头向世界进行殖民扩张。

不过历史是无法假设的,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创造未来。

反过来观察一下,不难发现:中国边疆的胡虏集团及其军事贵族,只有和中国内地专制统治下日益颓废的平民社会里应外合,才能演出“靖康之耻”、“嘉定三屠”、“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亡国惨剧。

所以我们说,一个心平气和的历史观察家不难发现,唐朝中叶以后中国武装力量的急剧衰退,不仅是“藩镇割据造成的”,而且是科举制度带来的平民主义和文官统治造成的。平民主义和文官统治,很容易造成社会的文弱倾向,就像美国这样的全球独霸,由于奉行了平民主义和文官统治,如果不是依赖高科技,也绝对不是阿富汗军阀的对手。而日本对文弱的中华民国一再进行军事打击和领土蚕食的结果,是培养了军事共产主义者的“无产阶级专政”。

由于靖康之耻、扬州十日、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军事贵族对平民社会的清算”过于血腥,而期间恢复了文官统治的明朝尽管皇帝专制、太监专权,依然无法有效抗衡军事贵族的不断打击。平民社会于是开始变质,好像只有依靠僭主政治,如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毛泽东等,才能对抗外族入侵。而毛泽东梦想中的自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却永不可及。

毛词《沁春园·雪》云:“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理论。

要如此改写才是实际:“惜朱元璋等,略输文采;李自成辈,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洪秀全类,只在深宫弄大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老毛。”

在军事压力下,中国式的平民社会,看来命中注定只能与僭主政治为伍,而无法走向西式的民主。因为西式的民主,是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由国内的“军事贵族之间的妥协”造成的,后来才结合文官政治,逐渐演化为大众民主。类似的民主,在东方国家中先有欧式的军事贵族传统、政权与教权的二元分立,后有最为迅速的西化成果的日本,实行起来尚且需要美国的两颗原子弹作为铺垫,在中国实行起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拐卖妇女儿童现象,中国妇女是否需要重新考虑缠足?

2009年2月28日

(谢选骏:缠足战略背后的亡国惨剧:南宋理学与岳飞的记忆)



【075、东方法律严格留下的都是弱种】


《东方法律主义何以可能》(法治周末 魏磊杰 2016-08-26)报道:

1993年,时为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方向研究生的张宽,接触到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并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欧美人眼中的“非我族类”》的评介文章。这篇文章引发了当时中国学术界关于西方如何表达中国的激烈讨论。

然而,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在全球化的不断推助与深化下,与西方“接轨”以谋求早日现代化之话语,始终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一个典型的体现便是,在中国的法律思想领域,后殖民理论与批判法学理论始终处于边缘地位。

其实,无论之于此类思潮的肇始地还是如中国这般的播散地,此种宿命皆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现代性已被全球化的情势下,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不是也不可能是将欧美从现代性的历史中剔除,而是如何重新表述那段历史进而如何在此基础上建构“自我”的未来。

这或许就是美国新锐学者络德睦《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和现代法律》一书的最终旨趣与依归所在。职是之故,此书本质上亦可大体被解读为是由两层相互依托的理论关照构成:法律东方主义(Legal Orientalism)如何成就以及东方法律主义(Oriental Legalism)何以可能。 

法律东方主义所塑造的法律世界 

在其开拓性的著作中,爱德华·萨义德使用“东方主义”这个术语来表示用以建构西方理解东方的话语。虽在近代早期曾出现过正面的东方主义,然伴随西方文明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这套话语渐趋与秉持欧洲中心观的现代性意识形态合流,并开始共享基本相同的理论内核。

东方主义话语将“东方”化约为一种被动的客体,而“西方”则是在认知意义上高人一等的主体。相应地,现代性表述则不仅将自身置于现代与传统的纵向时间关系之中,而且还要置于西方与非西方的横向空间关系中(即一种时间性的空间关系)。

诚如约翰内斯·费边在《时间与他者》一书中曾切中肯綮地指出的那样,否认他者具有共时性是现代性欧洲中心目的论的核心主张。在这种由现代与传统、文明与野蛮、西方与非西方所建构的二元“价值等级制”中,正因为劣等“他者”的存在,才可凸显与界定优等“自我”的身份、利益与偏好。

作为现代性子话语的现代法话语霸权亦是在建构出此等具有天然劣根性的“他者”基础之上得以成就的。近乎依循类似逻辑,《法律东方主义》一书便是肇始于对一项受广泛认同之文化预设的考察:法律与中国之间存在一种对立的关系。而这种往往未被言明的预设显然根植于此等东方主义观念基础之上:中国是传统的,美国则是现代的;既然法的产生乃是现代性的象征性标识,那么在过去五百年中始终未被西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为已经进入“现代”社会的中国自然是无法的。

诚如作者所言,就“法律东方主义”这个术语而言,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作者用以指代关于何谓法、何谓非法以及谁为其合适主体、谁非其合适主体的一套环环相扣的叙事。不难看出,在他的观念中,法律在更大意义上乃是政治构想的一种结构。被构想的最重要的他者之一便是东方,而法律东方主义便是对其构想所采用的话语。

其实,无论认同与否,我们都无法否认,如若缺乏一个无法的、专制的东方作为陪衬,那么一个法律现代性的世界也就不会存在。从这个角度研判,在相当宽泛的意义上可以说,本书乃是对借助法律而实现自我建构与世界建构之话语的全球地图所进行的一次描绘。

异质他者的客体化与他者主体性的沦丧是相互对应的。法律东方主义亦不例外,其造就的终极效果便是西方观察者可以不自知地声称拥有对于中国法的最终诠释权。

只要法律东方主义坚持“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西方观念,则东西之间不平等的主客权力格局便不会根本更易,西方将会一直持有理解所谓的法律“真实”的钥匙。 

东方法律主义,事关世界的前途 

传统观念认为,现代性或许可被看作一种欧洲的产物,然后从欧洲向外传播,进而征服了世界,并按照欧洲的模式重塑了世界。然而,这一关于现代性历史的看法被认为是一种欧洲中心主义目的论,在今天受到许多人的摒弃。

可以说,这种霸权本身是一种垄断性的构造,不对其进行反抗是不可能的,但反抗甚至反思并不等于就是简单地否定现代性、否定全球化、否定法治,更不意味着在破除一种蒙昧主义的同时进入另一种蒙昧主义甚或径直倒退到狭隘的民族主义。之于未来的中国而言,就是如何实现从法律东方主义迈向东方法律主义的话语反转。

法律世界的未来,本质仍是一个政治的问题——事实上是地缘政治的问题。普世性与独特性的全球分布正在重新调整,而未来新的国际权力格局与博弈结果无疑将深刻影响法律东方主义业已创造的这个世界。或许总有一天中国将会屈从于现代欧美形式的法治,从而确认其普世性;当然,另一种情形亦会可能:中国将发展的成功转化为某种霸权形式,采用一种正在演进中的中国普世主义(一种东方法律主义)形式重新塑造法治。

也就是说,如果法律可以重新定义中国,那么我们未来必须准备接受中国亦可将法律中国化这一可能。在新著《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一书中,弗朗西斯·福山指出,纵观古今中西,通向“自由王国”抑或“大同社会”的道路无疑既远且艰,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在不同社会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注解。现今中国和美国无疑都面临问题,并皆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如何实现“达到丹麦”这一人类理想政治秩序的探索。面对此等情形,中国其实需要更多的法治,美国则需要更为有效的政府。

斯如此言,那么,两者的未来走向究竟会如何?谁将有尊严地见证“历史的终结”,是殊途同归,还是良性竞争,或是一场你不吃掉我我就吃掉你的“修昔底德之困”?虽然这些皆殊难预料,但是制度改革竞争的大幕却早已拉开,中国和美国是舞台上的两大主角。这事关世界的前途。

较之以往,中国社会多元的价值取向渐成社会主流。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仿佛回到了20世纪初的状态,知识分子与政治精英开始找寻一种适合新的民族与世界条件的文化。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语境,而非文化构成。本质上,此等时代议题与历史构造决定了,中国对人类法治文明贡献的基本方式,在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法治样态,并有效实现社会治理的实践所能提供的启示,以求与西方文明进行对等商谈的主体资格。

有鉴于此,首先,在认识论上,我们应当避免在法治与人治之间进行一种准神学的对比,并尽量采用更为适中与更可界定的概念取代它们,以此来规划自身的法律改革实践。

其次,在方法论上,法治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立基于当下的政治现实。需要坚持法治话语体系之构建必须依托中国的政治现实,因为法学本质是研究规范之治如何可能之学,近乎维他命的知识系统,而非革命的思想体系。在我看来,这当为《法律东方主义》一书对当下日趋深入的法治改革以及发展中国自身法律知识自主生产能力之远大伟业的最深彻之启迪。

谢选骏指出:上文不懂,萨义德也好,福山也罢,虽然在西方受的教育,但其种族却还是东方的。“东方”永远和“病夫”挂钩,哪怕是是西边的土耳其,也还是“近东病夫”。日本人企图反抗并附的命运,发起三大战役(日清、日俄、日美)企图称雄,即使两度战胜,第三副牌局还是败在中俄美的夹击之下——这就是弱种的命运。这让我想到,东方法律太严格甚至严酷了,动不动就是杀头、灭族,结果呢,留下的都是弱种!而西方法律却因为基督教的约法性质,而具有了限制,结果呢,社会反而获得了内在秩序。



【076、独狼行动是一种文化战争的延续】


早在1988年开始写作的《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On Global Government──Global Integration Under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里,谢选骏就指出了“文化战”概念。

现在流行的网络战,不过是文化战的一种形式。而所谓的“独狼行动”,显而易见是文化战的一种形式。

独狼行动,是极端恐怖分子及组织日益热衷组织与策划的恐怖袭击行动。实施“独狼行动”的恐怖分子可通过互联网招募并训练,接受激进教育,灌输极端思想。独狼抑或自身存有反人类倾向。平时与常人无异,往往在最后时刻会暴露其残忍的本性。以极端暴力的活动制造话题,制造恐慌,制造关注并实现诸如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种族,地区恐怖的目的。

隐蔽而野蛮,这是独狼行动最大的危害性。

美国“911事件”之后,独狼行动以其隐蔽性强,破坏力巨大,影响惊人。被国际社会重视,并投入巨大资源防患未然。未来这一类人依然会对人类社会构成持续和不可预知的威胁。

独狼行动是极端组织或个人组织并策划的具有单独行动特征的恐怖行动,在行动中以个体或小团体行动为主,其目的多涉及但不限于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种族,地区,政府。以暴力袭击为主要实施策略。独狼行动的施行者被称作独狼或独狼恐怖分子。

独狼被美国执法机构和媒体引用为使用此战略的个体。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圣地亚哥警方调查柯蒂斯的行动名为“独狼行动”(Operation Lone Wolf),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鼓励其他白人至上主义者遵循他的“独狼”激进行为(lone wolf activism)如今这个词是指在任何命令以外的暴力,并未包括意识形态。但是很显然,独狼的行动都是文化战争及其战线的延伸……

实施“独狼行动”的恐怖分子受到激进教育、在网上受训或自制装置并密谋单人发动恐怖袭击的方式,即某个人拿着可以实施大规模杀伤式武器行凶或者是实施恐怖袭击。

相比一定规模的恐怖袭击,“独狼”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更难被侦测发现,在恐怖袭击的选择上,“独狼”随机性更高,欺骗性更大,构成持续和不可预知的威胁。相较于大规模、协调与配合度高的恐怖袭击,独自行动的恐怖攻击更难以防范。

独狼行动一般会以自杀式炸弹袭击等极端暴力的活动制造话题,制造文化效应。制造恐慌、制造关注,是为了实现一种文化目的,因此根本落实点不仅限于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种族,地区恐怖的目的。

2013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赛终点处发生两起爆炸,多人不幸遇难,其中包括一名8岁儿童;141人入院治疗。而在马拉松赛现场遇袭后不久,波士顿警方证实,该市的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也发生了类似的爆炸事件,但所幸无人伤亡。奥巴马就爆炸事件发表讲话,表示联邦调查局将其按照“恐怖主义行径”来处理,任何针对无辜平民使用定时炸弹的行为都是“恐怖行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美国官员发现爆炸案作案者采用的手段属于典型的“独狼行动”,“没有踪迹,没有信息。”爆炸案现场只是安装用诸如钢柱,钉子等制作的简易爆炸装置,远未达到一定军事水准,肇事者独自作案,作案工具随处可见,侦查人员发现难度极大,故而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带来极大的社会危害与社会恐慌。

7·22挪威奥斯陆爆炸枪击案

挪威人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2011年7月22日挪威爆炸和枪击事件凶手。该恐怖袭击包括引爆了一颗位于挪威奥斯陆市中心首相办公室附近的汽车炸弹,以及这之后在附近的于特岛的纵欲屠杀,

作案者在威奥斯陆市中心首相办公室引爆汽车炸弹,造成8人死亡,30人受伤。之后在于特岛开枪屠杀平民,打死68人,打伤66人,最后共造成77人死亡,其宣称目标是挪威工党青年营的参与者。

2012年8月24日上午,万众瞩目的挪威“7-22”爆炸枪击案在奥斯陆地方法院宣判。挪威法官宣布,判处杀害77人的布雷维克21年监禁。

欧盟反恐专家及欧洲刑警代表在布鲁塞尔召开紧急反恐工作会议时,重点讨论如何减少政治极端化倾向,并对各国现有的信息交换系统进行审查。欧盟反恐顾问蒂姆·琼表示,目前最大的风险是有人效仿制造惨案的嫌疑人布雷维克的“独狼”行动,制造类似的袭击事件,因此应该提前防范。

7·20美国《蝙蝠侠》首映式枪击案

当地时间2012年7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举行《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首映式的“世纪16”电影院发生严重枪击案,导致12人死亡,58人受伤。枪击事件发生在距丹佛市约15公里的奥罗拉市购物中心内。奥罗拉市警察局局长丹·奥茨说,20日零时30分左右,一名蒙面枪手(后经证实此人身份为詹姆士·霍尔姆斯)向该购物中心世纪剧院内正在观看电影新片《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观众扫射,并投掷了一枚催泪弹。

*

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

On Global Government──Global Integration Under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目录] Table of Contents

题记

inscription

前言

Forewords

泰坦尼克号沉没

the Titanic sank

第一部 全球一体 

Part I Global Integration

第一章 历史的鸟瞰  

Chapter One Historical Overview

一,“走出非洲”与“r-K理论”

1.“Out of Africa”and the“r-K Theorem”

二,飞跃的“K策略”导致农业出现

2. The Leap of the “K─Strategy”paving  the way for agriculture

三,文明·城邦·聚合作用  

3. Civilization and Polis,The Effect of Aggregation

四,两类“聚合”,三个结果

4. Two Types of Aggregation and the Three 

Consequencies

五,轴心时代的启蒙造就世界国家

5.  "Enlightenment" of the Axis Period giving rise to World State

六,帝国与传播

6. Empire and Communication

第二章 文明的形态 

 Chapter Two The Forms of Civilization

〔航海文明与内陆文明〕

(Oceanic Civilization and Inland Civilization)

一,航海文明是人类自由的导体

1. Navigation as Path to Liberty

二,开放社会与长城社会

2. Open Society and Society of the Great Wall 

三,城邦与王国

3 City-State vs. Monarchy

四,崇拜技术与崇拜人力

4. Worship of Technology vs. Worship of Human Labor

五,伦理社会爱好喜剧、粉饰太平

5. Preference of Comedy in Ethical Society as Facade of Peace

六,海权与法治的关系

6. Connection between Sea Rights and Rule of Law

七,个人主义是海权的意识形态

7. Individualism as Ideology of Sea Rights

八,海权的重要在“经济发达”之上

8. Sea Rights as Priority over Economic Development

九,旧传统的顽固和新文明诞生之艰难

9. The Strong Resistance of Tradition against Birth of

New Civilization

第三章 时代的沉沦 

Chapter Three The Fall of Age

一,从天地翻覆到阴阳错位

1. From Turmoil to Misplacement of Yin and Yang

二,文化的多动症

2. Hyper-activity of Culture

三,中国青年的两刃剑

3. The Double-edged Sword of the Chinese Youth

四,跟着感觉走

4. Following the Instincts

第四章 精神的坠落 

Chapter Four Fall of the Spirit

一,法与痞 

1. Law and Vulgarity

二,“战国时代”的语境

2. The Discourse of “Warring States Period”

三,有各种真理便无真理

3. A Multitude of Truths Equals No Truth

四,一个老派美国人的回顾与展望

4.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an American Old Guard 

五,自由的悲喜剧和英雄主义

5. Heroism and the Drama of Freedom  

第五章  戏剧性转折 

Chapter Five The Dramatic Turn

一,对话

 1. Dialogue

二,当代世界急需“精神全球化”

2. The Urgent Need for “Spiritual Globalization” in Today World 

三,反恐战争的主导,美国还是联合国?

3. Who is the Leader of War against Terrorism:The US

or the UN·

四,美国战略和反恐战争所显示的全球秩序

4. The World Order in Light of American Strategy and

War on Terror

五,美国再次面对独立运动

5. The U.S. is Agaist Independent Movement again

第六章 总结二十世纪

Chapter Six Review of the 20th Century

一,二十世纪的观察

1. Observation of the 20th Century

二,二十世纪的思考

2. Contemplation of the 20th Century

三,历史的代价

3. The Price of History

四,非欧洲力量登上舞台

4. Emergence of Non-European Forces

五,中国的角色还不清晰

5. Ambiguity of Chinese Role

第二部 欧洲失控 

Part II European Loss of Control 

第七章 欧洲的退潮

Chapter Seven Decline of Europe

一,“欧洲化时代”的终结

1. End to Europeanization

二,新时代的图解

2. Illustration of the New Era

三,对“欧洲文化”的分析

3. Analysis of European Culture

四,对欧洲文明的诘难

4. Critique of European Civilization

五,欧洲将被回教世界吞没?

Europe to be buried by Islamic world?

六,两线作战的勇士

6. The Hero who fights on Two Fronts

第八章 审问浮士德

Chapter Eight Trial of Faust

一,浮士德的来历

1. Background of Faust

二,浮士德的分化

2. Bifurcation of Faust

三,浮士德入侵中国

3. Faust Invasion of China

四,透视浮士德十四条

4. Interpretation of Faust’s 14 Points

第九章  质疑人本主义

Chapter Nine Questioning Humanism

一,人本主义五百年

1. Five Hundred Years of Humanism

二,人本主义是文明的季节

2.Humanism is a season of Civilization

三,人类中心思想

3. Human Centered Ideology

四,人性的第三次堕落

4. Third Fall of Human Nature

四,神话的还原十六条

4. Sixteen Points to Reconstruct Mythology 

五,二十一世纪的寓言

5. A Parable of the 21st Century

第十章 超人的破相 

Chapter Ten Bankruptcy of the Superman

一,双重道德的历史性曙光

1. Historical Dawn of Dualistic Morality

二,疯狂的天才不能指导人类的命运

2. Inability of Crazy Genius in Guiding Human Fate

三,病人的精神分析

3. Psycho-analysis of a Patient

四,对极端人本主义学说的反诘

4. Rebuttal of Ultra-humanism

五,超人的生死

5. Life and Death of the Superman

六,《查拉图斯特拉》的摘录与评论

6. Excerpts and Commentary of Zarathustra

七,超人的没落与轮回思想

7. The Fading Away of the Superman and the Thought of Reincarnation

八,全球意识的发展线索

8.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of Global 

Consciousness

第十一章 个人主义

Chapter Eleven Individualism

一,个人权利观念的兴起

1. Rise of the Concept of Individual Rights

二,权利观念的危机

2. Crisis of the Concept of Rights

三,权利观念的变化

3. Changes to the Concept of Rights

四,极端的个人主义

4. Ultra─Individualism

五,走向全球化的权利和权力

5. Rights and Power in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

Chapter Twelve  Socialism

一,蓦然回首的时刻

1. Time for a Retrospective View

二,马克思主义之废物利用

2. Recycling of Marxism

三,使天降到地的社会主义

3. Socialism that Brings Heaven down to Earth

四,从社会主义的迷误中回转

4. Turning around from the Dead End of Socialism

五,几种可能的民主制度

5 A Few Alternative Democratic Systems

六,启蒙运动导致恐怖主义

6. Enlightenment as the Origin of Terrorism 

七,社会主义与天下意识

7. Socialism and the Universal Consciousness

第十三章 战国的沉思  

Chapter Thirteen Warring States Contemplation

一,以中国战国与日本战国为例 

1. Cases of warring states in China and Japan 

二,嗜血成性的战国时代合乎“社会发展阶段”这一咒语 

2. The Mantra:Bloody Warring States are Conducive to "Social Development"

三,全球战国局势面临史无前例的危险 

3. The unprecedented danger of global warring states

四,主权国家之间国际条约的脆弱性 

4. The fragile nature of international treaties among sovereign states

五,欧洲为何不能建设全球秩序 

5. Why is Europe not able to establish a world order

六,历史有方向但过程充满偶然 

6. History may be moving in certain direction,but its course is full of surprises 

第十四章 欧洲殖民体系的终结 

Chapter Fourteen End of European Colonialism

一,苏联解体是欧洲殖民体系的东线崩溃 

1. The Soviet dissolution was the collapse of the eastern front of European colonialism 

二,东方阵营的瓦解并非西方阵营的收获 

2. The disarray of the East was not necessarily a gain for the West

三,残存的东方阵营如何看待这一变局? 

3. How does the surviving eastern block perceive this historical change

四,唯一的地球不能再忍受破坏性的分割

4. Planet earth can no longer endure destructive divisions

五,全球化的核心是如何处理中枢与地方的关系  

5. The key for globalization is how to mana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er and the periphery

六,各种政治制度对全球政府的资源价值

6. The Resource value of various political systems to global government

第十五章 种族特质 

Chapter Fifteen Racial Characteristics

一,德国人与印度人的种族主义 

1. German and Indian racism

二,新的种族区分基于生命科学 

2. New racial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life sciences

三,种族相异三特性模式的社会后果 

3. Social consequences of the three-way pattern of race differences

四,种族意识的错位需要矫正

4. The confusion of racial identity must be rectified

五,双重道德的曙光已经出现

5. The light of dualistic morality has already

appeared

第十六章 性别问题  

Chapter Sixteen The Issue of Gender

一,席卷全球的“精子危机” 

1. The semen crisis that swept across the world

二,种族相异三特性模式下的性 

2. Sex in the three-way pattern of race differences

三,溱洧之风〔婚前断想〕

3. Movement of Sexual freedom

四,“性解放”并非新生事物 

4. Sexual liberation is nothing new

五,两性关系与夫妇之道 

5. Sexual relations between Men and Women

六,婚姻与家庭 

6. Marriage and family

七,略论一夫一妻制 

7. A brief discussion of Monogamy

八,反对纵欲主义 

8. Sexual Indulgence opposed

第三部 礼制文明  

Part III Etiquette Civilization

第十七章 全球危机 

Chapter Seventeen Global Crisis

一,全球文明的轴承现象 

1. The axle center of global civilization

二,全球化与非全球化的碰撞 

2. The clash between 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三,爱国主义,一个神话的覆灭 

3. Patriotism,the demise of a myth

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同一性 

4. The global integr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五,跨国文明的统一网络已经成型 

5. The unified network of trans-national civilization already in place

六,无业者创造的历史 

6. History created by the jobless

七,无业者有哲学吗?

7. Do the unemployed have a philosophy·

第十八章 教族:种姓制度还是礼制?

Chapter Eighteen Religious grouping:Caste vs. Etiquette

一,假晶现象 

1. The pseudomorph

二,斯宾格勒论“文化间的关系”

2. "Cross-cultural relations" by Oswald Spengler

三,有关全球化的几种理论  

3. Theories on globalization

四,族裔特性是全球化的钉子户 

4. Ethnic distinction is the last ditch resistance to globalization

五,“教族”与社会的分合 

5. "Religious Grouping" in social division and unity

六,“教派”可以刺激民族活力 

6. "religious factionalism" can stimulate national

vitality

第十九章 蒙古人与罗马人  

Chapter Nineteen The Romans and Mongols 

一,蒙古与金帐汗国的兴衰 

1.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Mongol Empire

二,世界军阀轮流坐庄 

2. Warlords took turns in world domination

三,军阀、革命者、国王 

3. Warlords,revolutionaries and kings

四,时代、社会、文化、军阀 

4. era,society,culture,warlords

五,一切权力归统帅部 

5. All power in the hands of the highest command

六,论宽容精神的全球含义 

6. The spirit of tolerance in global context

七,罗马史的例证 

7. Cases in Roman history

八,多难兴邦 

8. National revival out of adversity

九,人民运动 

9. Popular movement

第二十章 宗教的声音 

Chapter Twenty The Voice of Religion

一,从康德看宗教的必要性 

1. Necessity of Religion from a Kantian perspective

二,宗教的精神 

2. The spirit of religion

三,宗教的事业 

3. The cause of religion

四,宗教是伟大的哀哭 

4. Religion is a great lament of man

五,虚无主义与宗教 

5. Nihilism and religion

六,神秘朦胧的光辉 

6. An emerging esoteric light 

七,宗教与战略的关系 

7.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strategy

第二十一章 宗教的战略 

Chapter Twenty-one The Religious Strategy 

一,历史上的各类宗教之作为战略 

1. Strategy of various religions in human history

二,巴比伦的宗教之作为战略 

2. Religious strategy of Babylon 

三,埃及的宗教之作为战略 

3. Religious strategy of Ancient Egypt

四,印度东方的宗教之作为战略 

4. Religious strategy of Eastern India

五,欧洲的宗教之作为战略 

5. Religious strategy of Europe

六,回教的宗教之作为战略 

6. Religious strategy of Islam

七,战略是“生命的适应能力”

7. Strategy is "adaptability of life"

八,战略的原则

8. Strategic principles 

第二十二章 哲学王者

Chapter Twenty-two The Philosopher King

一,天人三策 

1. Conversation between heaven and man

二,过河拆桥的哲学 

2. The philosophy of burning the bridge after crossing

三,真理就是生命与道路 

3. Truth is life and the way

四,哲学之轮 

4. The wheel of philosophy

第二十三章 胜利者 

Chapter Twenty-three The Victor

一,反马基雅维利的命题 

1. Against the Machiavellian thesis

二,领袖是无法培养的 

2. Leaders are not made

三,胜利的天才无中生有 

3. The victorious genius creates out of nothing

四,少数人创造的历史 

4. History created by the few

五,苦难是少数派战士的伴侣 

5. Suffering is the companion of minority fighters

六,悲剧的主轴推动历史 

6. History driven by the power of tragedy

七,胜利者的书如何写就 

7. How is the book of the victor written

第二十四章 天子  

Chapter Twenty-four Son of Heaven

一,现代文明的整合者  

1. The one who integrates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二,秘而不宣的“第三十七计” 

2. The secret of the 37th tactics 

三,天子〔整合者〕的四个面相 

3. Four faces of the son of heaven 

四,天子的义务与权力  

4. The obligation and power of the son of heaven

五,整合就是未来世界的方向 

5. Integration represents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六,人是不可两全的怪物 

6. Humans are monsters who cannot have it both ways

七,心性修炼的至境 

7. The ultimate state of spiritual cultivation

第二十五章 大改组  

Chapter Twenty-five Great Reconfiguration

一,全球居民的多元特质 

1. The pluralistic nature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二,无产者、种姓、教族、教会 

2.Proletarian,Caste,Religious Grouping,Church

三,民族整合的文明历史经验 

3.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national integration

四,走向全球政府的几步震荡 

4. Turbulent path toward global government

a,“平暴”的必要性 

a.The necessity of "pacification"

b,铲除主权国家的哲学 

b.The philosophy to eliminate nation-states

c,全局的和平取决于融合集团

c.Overall peace depends on the integrating groups

d,文明的节奏出自反动的思想

d. The rhythm of civilization grows out of reactionary thought

e,全球文明的精神形式 

e.The spiritual form of global civilization

第二十六章 礼的精神 

Chapter Twenty-six Spirit of Etiquette

一,礼的本原,秩序精神 

1. Origin of Etiquette:spirit of order

二,二十世纪是礼崩乐坏的谷底 

2. 20th century was the worst case scenario of global disorder

三,圣人是礼的人格化 

3. Sage is the personification of etiquette

四,“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4. The righteous conquest by the son of heaven

五,“礼表法里”的两道分离 

5. The dualism of etiquette without and legality within

六,秩序与理性互为表里 

6. Order and rationality as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七,礼与控制论  

7. Etiquette and cybernetics

八,黄金时代 

8. The golden age

第二十七章 礼的形式

Chapter Twenty-seven The Form of Etiquette

一,礼制的原始意义 

1.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etiquette system

二,中国礼制的起点 

2.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etiquette system in China

三,中国礼制的特点 

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tiquette system in

China

四,印度礼制的特点 

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tiquette system in

India

五,礼制是权力中枢的辐射 

5. Etiquette system as radiation from the power center

六,礼制不同造成征服的效果 

6. Different systems of etiquette resulting in

conquest

七,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7. Legal penalty not applied to officials,etiquette

not applied to commoners

八,礼制不同于极权主义 

8. The etiquette system differs from tyranny

totalitarianism

第二十八章 新文化战  

Chapter Twenty-eight The New Cultural War

一,文化战的定义 

1.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al war

二,文化战的最古范本和最新动向 

2. The oldest model and newest change of cultural war

三,文化战与军事战的区别 

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al and military

warfare

四,超越国际主义的天下文明 

4. Global civilization beyond internationalism

五,防止大规模侵战的锁钥 

5. The key to prevention of large scale invasions

六,整合的杠杆是异源的文明 

6. Alien civilization as a leverage of integration

七,文明的圈回之“圆” 

7. The returning cycle of civilization

八,摆脱血气,获得文明 

8. Giving up militancy for the sake of civilization

第二十九章 文化战的战略  

Chapter Twenty-nine Strategy of Cultural War

一,战略的定义 

1. Definition of strategy

二,战略的失败与成功 

2.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of strategy

三,中国文明的战略观念 

3. The concept of strategy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四,新文化战的战略观念 

4. The concept of strategy in new cultural war

五,破坏现存的平衡结构 

5. The break down of existent structure of balance 

六,中国政略的集成〔《书经》〕

6. “Book of Documents,”(Shujing) the ultimate collec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strategy

七,“王略”论 

7. On strategy of rulers

八,文化战可以借鉴的战略 

8. Strategies that may be helpful for cultural war

九,文化战可以借鉴的战术 

9. Tactics that may be helpful for cultural war

第三十章 王道与霸道 

Chapter Thirty the Kingly Way vs. Hegemony

一,二十一世纪的秩序 

1. The order of the 21st century

二,王道与霸道的第一层涵义 

2. The first meaning of kingship and hegemony

三,求义与求利是不同的轨道 

3. Different approaches in seeking righteousness vs.

seeking interest

四,怎样克服国际无政府状态 

4. How to overcome international anarchy

五,新的政治原则已经出现 

5. The already emerging new political principles

六,王道的代言人 

6. The spokesman for kingship

第三十一章 间接统治 

Chapter Thirty-one Indirect Rule

一,王道与霸道的第二层涵义 

1. The second meaning of kingship and hegemony

二,王霸战略的光谱层次 

2. The strategic spectrum between kingship and hegemony

三,国家制度与间接统治 

3. National polity and indirect rule

四,间接统治的全球政府 

4. The global government under indirect rule

五,全球政府要奉行王道

5. The global government must uphold kingship

六,王道的保衡者 

6. The guardian of kingship

七,王者的要素“德日新”

7. Key elements of rulers:Ever increasing charisma

八,人类动物园如何推行“递进民主”?

8. How to practice "progressive democracy" in the human zoo

第三十二章 中庸之道

Chapter Thirty-two The Golden Mean

一,间接统治所奉行的方式

1. The Way of Indirect Rule

二,希腊的中庸与中国的中庸

2. The golden mean of Greece and China

三,《金滕》所阐释的中庸之道

3. The golden mean as expounded by “The Golden Coffer”(Jinteng)

四,中庸的政治要超越理想层面

4. The golden mean politics must transcend idealism

五,人格化的政治违背中庸之道

5. Personal politics violates the golden mean

六,《吕氏春秋》与融合集团 

6. “Spring and Autumn of Master Lü”(Lüshi Chunqiu) and the integrating group

七,中庸之道与虎狼精神

7. The golden mean and the mean spiritedness 

第三十三章 全球政府的临近

Chapter Thirty-three The looming global government

一,反恐战争的两面说辞

1. Double talk in the war against terrorism

二,从美国的911到西班牙的311

2. From 911 in the US to 311 in Spain

三,民主国家如何胜任反恐战争?

3. How can democracies prevail in the war against terrorism·

四,民主国家互不交战?

4. Do democracies never go to war against each other·

五,核武恐怖的幽灵意味

5. Specter of nuclear holocaust

六,商业主义和政治精神

6. Commercialism and spirit of politics 

七,整合全球的力量将告别欧洲

7. Power of global integration will escape Europe

第三十四章 全球中枢

Chapter Thirty-four Global Center

一,现代文明的定位

1. Orientation of modern civilization

二,世界政治的核心问题

2. Core issue of world politics

三,超越中国的“中国”文明

3.  Civilization of the Central Kingdom  that transcends China

四,“中国”的“保民官”

“ombudsman”of the “Central Kingdom”

五,“中国”的内在意义

5. Underlying meaning of the “Central Kingdom”

六,反恐战争的逻辑结论

6. The logical conclusion of war against terror

七,世界和平仅需有限战争

7. World peace requires no more than limited war

第三十五章 天下与国家

Chapter Thirty-five Universality and the State

一,种族的界限

1. Racial divisions

二,氏族宗族民族的主权国家

2. Sovereign state of clans,kinships and nations

三,天下意识与帝国主义的区别

3. Distinctions between universalism and imperialism

四,秦汉是天下而不是国家

4. Qin and Han dynasties were universe rather than nation-state

五,蒙古首开元明清的天下

5. Universal empires of Yuan,Ming and Qing initiated by the Mongols

六,全球政府需要刷新统治原则

6. Global government must update its governing principles

七,天下秩序是人类命运保育者

7. Universal order serves to protect and save humanity

八,平定主权国家,有益于天下

8. Pacification of sovereign states benefits us all

第三十六章 地外文明

Chapter Thirty-six Extraterrestrial civilization

一,阿波罗计划的争论

1. The argument of Apollo Project

二,为什么要探测地外文明?

2. Why explore extraterrestrial civilization·

三,全球政府需要宇宙基础

3. Global government needs a cosmological base

四,生存空间与人类命运

4. Living space and human destiny

五,星际探险与人类命运

5. Space adventure and human destiny

六,勘察宇宙的生命前景

6. Exploring the prospect of life in the universe

七,为宇宙秩序立法

7. Legislate for the cosmos order

第四部 中国模式  

Part IV The Chinese Model

第三十七章 全球秩序的教化基础

Chapter Thirty-seven Instructional base for global order

一,孔子与史官文化

1. Confucius and Historiographic Culture

二,孔子背弃自己的祖先

2. Confucius betrays his ancestry

三,周天子的历史自觉

3. Historical awakening of Zhou Tianzi(son of Heaven)

四,《酒诰》的佐证与提示

4.  Evidence and prompt of “The Jiugao(The Announcement about Drunkenness)”

五,文物、文化、文明教化学

5. Instruction for historical relic,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六,文明教化能够缓解颓废性

6. Civilizational instruction can relieve spiritual decadence

七,比利时国王残忍超过希特勒?

7. Belgium King more ruthless than Hitler· 

八,文明教化并非退回死去的传统

8. Civilizational instruction does not mean retreat to the dead tradition

九,文明教化的典范《诗序》

9. Model for civilizational instruction:The Preface to the Book of Songs 

十,创造者足下的废墟

10. The ruins left behind by the creator 

十一,文明教化是生命冲动的固化 

11. Civilization is the solidification of life impulses

第三十八章 史官文明与历史教

Chapter Thirty-eight Historiographic Civilization and Historicism

一,《独立宣言》的诡异之处

1. Puzzle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二,《宣言》的起草人相信它吗?

2. Did the authors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believe it themselves·

三,史官文明超越种族本位

3. Historiographic civilization transcends racial divide 

四,侯马盟书与史官精神

4. Houma Agreement and Historiographic spirit

五,《正气歌》的历史教意识

5. “The Song of Righteousness” and its sense of historicism

六,文明的处境及思考

6. The Contemplation of the state of civilization 

七,历史教的经典《周易》

7. “Changes of the Zhou”,the classic of historicism

八,历史教的其他资源

8. Other resources of historicism

第三十九章 历史教的医治功能  

Chapter Thirty-nine Healing Power of Historicism

一,病菌伴随着文明

1. Germs that come with civilization

二,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

2.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 

三,历史教可以医治人类

3. How does historicism heal humanity

四,危机创造了历史文明

4. Historical civilizations as product of crisis

五,历史教与听众的悟性

5. Historicism and the resptivity of the audience

六,逃避神权政治的最后机会

6. The last chance to escape from theocracy

七,“教化哲学”向历史教的移动

7. The mutation of instructive philosophy toward historicism

第四十章 历史教的命运  

Chapter Forty Fate of Historicism

一,文明的命运是无常的

1. The fate of civilization is unpredictable

二,历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异同

2.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history,eth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三,用历史教的眼光审视当代

3. Assessment of the modern era in light of historicism

四,罗马帝国如何运用历史教

4. How did the Roman Empire utilize historicism

五,死亡了的文明整合全球

5. The dead civilization integrates the world

六,历史教的战略核心

6. The strategic core of historicism

第四十一章 孔孟荀的见证

Chapter Forty-one Testimony of Confucius,Mencius and Xun Zi

一,谁是儒家三剑客

1. Who were the Three Musketeers of Confucianism 

二,“述而不作”的启迪者

2. The initiator of “commenting without authoring”

三,礼乐思想二十一条

3. Twenty-One points of Rites and Music

四,塑造人类心灵的价值标准

4. Forging the value standard for human spirit

第四十二章 尚书经典整合全球

Chapter Forty-two Global Integration by “Documents of the Elder(Shangshu)” 

一,孔子毫不掩饰地追求权力

1. Confucius openly pursued power

二,世界政府的官方文件汇编

2. The official compilation of documents by the global government  

三,中国的三权分立与《逸周书》

3. The Chinese version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The Lost book of Zhou(Yinzhoushu)”

四,道统与治统

4. Moralistic rule vs. administrative rule

五,“全球民族”

5. “Global race”

六,“存祀主义”

6. “Kinship Protectionism”

第四十三章 礼教的纪年

Chapter Forty-three The Chronology of Etiquette

一,从《山海经》到《五经》

1. From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Shanhaijing) to Five Confucian Classics

二,社会控制的机械方式与教化方式

2. The mechanical and instructive methods of social control

三,《礼记》《仪礼》《周礼》《大戴礼》

3. “Records of Rites” “Etiquette and Ceremonial” “Rites of the Zhou”“Records of Rites by Dai Senior(Dadai Liji)”

四,秩序与仁爱

4. Order and compassion

五,阿育王、汉武帝、君士坦丁一世

5.Asoka,Emperor Hanwu,and Constantine I

六,礼制的复兴

6. The revival of rule of etiquette

七,礼制的毁灭

7. The demise of rule of etiquette

八,暴君具有异族背景

8. Tyrants with alien ethnic background

第四十四章 中国文明的普世功能

Chapter Forty-four The Universalit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一,割礼的梦魇如何结束?

1. When would the nightmare of circumcision come to an end·

二,种族三特性同归一路

2. Three racial characteristics converging into one

三,全球融合集团的整合功能

3. The integral function of the global integrating groups

四,科举与全球文官制度

4.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global system of civil servants

五,书院与全球大学制度

5. Academy of classic leaning and global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第五部 尘蒙之光

Part V Covered Light

第四十五章 王国时代诸子

Chapter Forty-five Various schools of scholars in times of kingdoms

一,五经是中国文明的结晶

1. The five classics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二,中国五经与两河圣经

2. The Chinese Classics and the Bible

三,哲学就是“怀疑感觉的真实性”

3. Philosophy is “questioning the reality of sense perceptions”

四,孔墨显学

4. Prominent scholarship of Confucianism and The Mohist Canon 

五,庄子的天籁

5. Zhuangzi’s music of nature

六,从庄子角度阐释的《老子》

6. “Laotz” interpreted by Zhuangzi

七,从韩非角度阐释的《老子》

7. “Laotz” interpreted by Hanfeizi

八,《韩非子》与主权国家的灭亡

8. “Hanfeizi” and the demise of sovereign states

九,郭店楚简与《太一生水》

9. Chu Tablets from Guodian and “The One that gave birth to water”

十,《太一生水》与海洋中国

10. “The One that gave birth to water” and Oceanic China

十一,从宗教神话到历史神话

11. From religious mythology to historical mythology

十二,中国历史神话的大背景

12. Background of Chinese historical mythology

第四十六章 帝国时代诸子

Chapter Forty-six Scholars of Imperial Times

一,董仲舒与中国精神

1. Dong Zhongshu and the Chinese Spirit

二,《新序》的历史教精神

2. The spirit of historicism in the “New Introductions(Xinxu)”

三,帝国精神的四次变形

3. Four times of mutation of imperial spirit

四,《文心雕龙》的文明论

4. Theory of civilization in “Mind of Literving Dragons(Wenxin Diaolung)”

五,禅宗祖师的绝处逢生

5. Reemergence of Zen masters

六,新儒学的准备阶段

6. Preparatory period of Neo-Confucianism

七,宋明理学与帝国精神

7. Neo-Confucianism of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and the spirit of imperialism

八,理学的开山者周敦实

8. The Pioneer of NeoConfucianism,Zhou Dunshi

九,诚与天理决非论古必恕

9. Integrity and the way of heaven do not mean forgiveness in historical studies

第四十七章 圣人教化刺破了黑暗时代

Chapter Forty-seven Instruction of Sages piercing through the dark ages

一,宗教圣战与政治原则

1. Religious holy war and political principles

二,经礼与变礼

2. Classic rites and flexible rites 

三,《礼三本》与中国宗教

3. “Three Roots of Rites”(Lisanben) and the Chinese religion

四,《周礼》的战略理解

4. “Rites of the Zhou〔Zhouli〕” and the strategic understanding

五,怎样看待中国现有景况

5. How to asse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六,以法代礼是文明的危机

6. Replacement of rites with law is a crisis of civilization

七,圣人教化再造文明生机

7. Life of civilization renewed by instructions of sages 

八,礼的节制及生命的绵延

8. Constraints on Rites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life

第四十八章 《周易》的历史哲学

Chapter Forty-eight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of “Changes of the Zhou

(Zhouyi)”

一,周易是中国文明的首要经典

1. “Changes of the Zhou(Zhouyi) ”was the number one classic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二,《周易》是中国最古的诗歌

2. “Changes of the Zhou” was the oldest poetry in China

三,《周易》描述现象世界,堪称极致

3. The descriptions of the world of forms in “Changes of the Zhou” can be called true perfection

四,“阴”与“暗物质”、“暗能量”

4. “Yin”(female)and “dark matter,”“hidden energy”

五,《周易》与新生历史原理

5. “Changes of the Zhou” and the theory of renewed history

六,《周易》历史哲学导言

6. “Changes of the Zhou” as preface to Philosophy of history

七,《彖辞》《象辞》总论

7. “Summary”(tuan)and “Symbology”(xiang)

八,《乾》《坤》是历史精神的纲要

8. “Qian” and “Kun” are the outline of historical spirit

九,文明的创造阶段〔春〕

9. “Spring,” formative stage of civilization

十,文明的扩散阶段〔夏〕

10. “Summer,” expansive stage of civilization

十一,文明的君临阶段〔秋〕

11. “Autumn,” prime stage of civilization 

十二,文明的衰颓阶段〔冬〕

12. “Winter,” declining stage of civilization

十三,文明的复兴阶段〔第二春〕

13. “Second spring,” reviving stage of civilization

十四,既济与未济:文明无止境

14. “Jiji”(After Completion)and“weiji”(Before Completion)endless civilization



【077、敦煌魔鬼学是文化侵略的产物】


网文《敦煌学》报道:

敦煌学(英语:Tunhuangology, Dunhuangology)是一门以敦煌为名字的学术分支,一般认为“敦煌学”一词是由1925年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所创。当中包含宗教、文学、语言、艺术、考古、科技、建筑,并以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及文物为研究主体。

敦煌出土的唐代金刚经(868年),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藏于大英图书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清理洞窟流沙时偶然发现一小石室,里面珍藏着数以万计的经卷、文书。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于1907年首次将藏经洞文物秘密运往西方。后来,各国考古学家如法国的伯希和、俄国的鄂登堡、日本的橘瑞超等闻讯接踵而来,从王道士的手中取得了大批珍贵文物,捆载而归,导致大量文物流散海外。1914年鄂登堡还掠走了第263窟的多块壁画。罗振玉也曾私藏一些文物卖给了日本人。

1909年罗振玉发表《敦煌石室书目及其发现之原始》和《莫高窟石室秘录》,发表于《东方杂志》6卷11、12期。陈寅恪在为陈垣编《敦煌劫余录序》中曾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究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潮流”。“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自发现以来……东起日本,西迄英法,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都有所贡献”,英文出现“Tunhuangology”名词。

由于敦煌位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历代不同的少数民族都在敦煌停留。从大量的文献中,可以帮助考古学家研究各民族的语言(吐火罗语、塞语、粟特语、犍陀罗语、大夏语),并且帮助了解汉语的演变。

藏经洞内有大量的儒家典籍。在这些古本还有如邓粲的《晋纪》、虞世南的《帝王概论》、孔衍的《春秋后语》等等,都是第一次见到的。许多歌辞、俗赋、白话诗、话本,全都是从未见过的,唐代诗人韦庄的长诗《秦妇吟》,不曾收录在《全唐诗》中,至清末写本始复出于敦煌石窟。在佛教文献中,许多敦煌写本是《大藏经》中的佚文佚经。宋真宗时被明令禁绝的“变文”,也在藏经洞内出现。所有文献基本上全是手写的,以卷轴装为主,又有梵箧装、经折装、蝴蝶装、册子装和单页等多种形式。

敦煌学在日本——1909年《朝日新闻》登出内藤虎次郎《敦煌石室发见物》一文,被视为日本敦煌学第一篇历史性文献。1950年初,石滨纯太郎成立了“西域文化研究会”,集合日本的敦煌学专家,编成6卷本的《西域文化研究》。日本学者藤枝晃还对吐蕃及归义军时期的敦煌历史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1980年日本人开始编纂《讲座敦煌》,1992年出版了9卷。1981年5月26日,藤枝晃于西北师范学院演讲时表示有学者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或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

中国敦煌学史——过去认为“敦煌学”一词,是陈寅恪于1930年为《敦煌劫余录》作序首次使用的。向达在《敦煌学六十年》中说:“敦煌学一词,是陈寅恪提出的。他为陈垣先生《敦煌劫余录》作序时,始创此名。”姜伯勤在《陈寅恪与敦煌学》一文说:“1930年,一位中国学者创立了‘敦煌学’的界说,这位创立者就是义宁陈寅恪。”但是有学者发现,早在1925年,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就在一次会议上用过“敦煌学”一词。池田温指出:“其实,早几年的1925年8月,石滨纯太郎(1888-1968)在大阪怀德堂夏期讲演时,已经几次使用敦煌学一词了(石滨纯太郎《东洋学漫谈》,创元社,1943年7月,56、74页等)。可以说,敦煌学一词在二十年代就已部分使用了。”王冀青曾指出是1925年12月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1888-1968)在大阪自行印刷的一本题为《敦煌石室的遗书(怀德堂夏期讲演)》的小册子,首先揭示此一名词。(王冀青:〈论“敦煌学”一词的词源〉,《敦煌学辑刊》2000 年第 2 期(总第 38 期),页 110-132)

所谓“敦煌学”,原本主要是研究藏经洞出土的写本文献,以后逐渐扩大到石窟、壁画、汉简乃至周边地域出土的古代文献和遗存的古代文物。

当下,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涉及敦煌学理论、敦煌学史、敦煌史事、敦煌语言文字、敦煌俗文学、敦煌蒙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与中西交通、敦煌壁画与乐舞、敦煌天文历法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把敦煌看作“吾国学术之伤心史”。敦煌文化是一种在中原传统文化主导下的多元开放文化,敦煌文化中融入了不少来自中亚、西亚和我国西域、青藏、蒙古等地的民族文化成分,呈现出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

学科起源——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一说二十五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所雇的人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但敦煌当地的富绅无人认识洞内这批古物的价值,清政府也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致使藏经洞中的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先后被外国“探险队”捆载而去,分散于世界各地。劫余部分被清政府运至北京入藏京师图书馆。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也遭到劫夺与破坏。

1914年至1915年,俄国奥登堡率考察队到敦煌和莫高窟,不仅收集到大批敦煌写本,还掠走了第263窟的多块壁画。1921年,在苏俄国内战争中失败的数百名白军逃窜到莫高窟,他们在壁画上任意涂抹、刻画,并在洞窟内烧炕做饭,致使大批壁画被火燎烟熏。1924年,美国华尔纳曾到莫高窟盗剥了大面积的壁画,并掠走彩塑。

敦煌学的兴起——光绪二十六年(1900,一说二十五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所雇的人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但敦煌当地的富绅无人认识洞内这批文物的价值,腐败的清政府也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敦煌遗书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但打客观上却推动了东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整理和研究,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敦煌学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对敦煌莫高窟的重视。1986年12月,敦煌被国家列为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8月,敦煌县改为县级市。同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来源——1925年8月,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在大阪怀德堂讲演时,使用过“敦煌学”一词。1930年,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为陈垣先生编《敦煌劫余录》所作序中,概括了“敦煌学”的概念。在此前后,英文中也出现了Tunhuangology这个新词。敦煌学渐趋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

研究对象——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西部,历史上是中、西交通要道,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西文化汇集之地,印度佛教最早由此传入中国内地。从366年始建莫高窟至1227年西夏灭亡,敦煌一直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历代地方长官都在敦煌修建寺庙、珍藏文物。这些是研究中国中古历史文化、中亚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珍贵资料。敦煌地区保存、发现的丰富历史文献和文物,是敦煌学研究的基础和对象。经过演变发展,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有所拓展。具体包括5个分支领域:

①敦煌石窟考古

主要考订各个石窟的建造年代、分期和内容,为石窟艺术和其他分支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②敦煌艺术

对敦煌彩塑、壁画、书法、音乐、舞蹈和建筑艺术进行考察研究。

③敦煌遗书

主要整理研究藏经洞所藏各类写本和刻印本书籍。这是敦煌学研究的最大领域,包括天文、地理、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许多方面。

④敦煌石窟文物保护

包括敦煌小区域气候观测,流沙治理,窟内、外温、湿度控制,壁画、塑像病害治理,壁画色彩褪变化验与研究等。

⑤敦煌学理论

主要包括敦煌学的概念、范围、特点、规律的研究,敦煌学在人类文化和学术史上的价值,研究敦煌学的现实意义,敦煌学发展史等等。

对于敦煌学研究对象的宽度与广度,学术界有不同意见。国际上有广义敦煌学与狭义敦煌学之说,但不论研究范围的宽泛或狭窄,敦煌学是一门以地名学为基础,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这个特点是没有疑义的。

发展史——史前期(18世纪~1909年)敦煌莫高窟的价值早在18世纪就受到汪隆、常均、徐松等清朝地方官吏的肯定。19世纪中后期一些外国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如匈牙利洛克齐、俄国尼古拉·普热瓦尔斯基、英国鲍尔等人先后到过敦煌,参观莫高窟。洛克齐在欧洲召开的东方学会议上演讲,介绍莫高窟的艺术。20世纪初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敦煌遗书流传于世。甘肃学台叶炽昌认识到遗书的价值,在日记中记述了藏经洞和文献文物散佚情况。西方汉学家斯坦因、伯希和等到敦煌石窟考察,掠走一批珍贵文物、史籍,在西方作过一些报道。但都不是对敦煌学的研究。

创建期(1909~1937年)罗振玉是敦煌学的奠基人。他于1909年发表《敦煌石室书目及其发现之原始》和《莫高窟石室秘录》,开始了敦煌学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后期是敦煌学创建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序 、跋、提要等形式,对敦煌文献文物进行整理与考订,后一段主要到英法两京了解流散国外的敦煌卷子情况,抄录拍照、编目序跋,把被掠走的经卷“接回来”。在这一时期里,倾注了罗振玉、王国维、蒋伯斧、李翊灼、陈垣等老一辈学者和刘复、向达、王重民、姜亮夫又一辈敦煌学家的心血。敦煌文献初步理成系统,对唐代俗文学等某些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在此基础上陈寅恪提出了“敦煌学 ”的概念。

发展期(1938~1978年)抗日战争期间,西北成为国防重地,交通较为便利,大批学者、艺术家前往敦煌考察,对敦煌艺术的研究热极一时。到70年代末,由于战争和政治运动,敦煌学研究虽有起伏,但总趋势是向前发展。这时期各种大型资料集和敦煌画集出版,石窟编号和文献目录编制趋于完备,研究领域较前期有所拓宽,出版了一批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成果。有张大千临摹《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3集)、《敦煌壁画选》(3辑,敦煌文物研究所编)、《敦煌唐代图案选》(敦煌文物研究所编)等是大型敦煌画集,对敦煌艺术的宣传和普及起了很大作用。《敦煌石窟画像题识》、《敦煌曲校录》、《瀛涯敦煌韵辑》、《敦煌变文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等是敦煌遗书资料、目录的汇集。在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有《敦煌》、《敦煌曲初探》、《敦煌艺术叙录》、《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古籍叙录》等。60、70年代,敦煌学研究的中心转移到港台,台湾出版了《敦煌论集》、《榆林窟壁画研究报告》、《敦煌讲经文研究》等著作。香港新亚研究所敦煌学会编刊《敦煌学》。这一时期还成立了专门的管理与学术研究机构敦煌艺术研究所。此外还在国内、国际上多次举行敦煌艺术、文物展览。

繁荣期(1978年~ ) 70年代以后,敦煌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时期。研究队伍扩大,组建新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1984)、高等院校设立研究机构的有北京大学的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室、兰州大学的敦煌学研究室、西北师范大学的敦煌学研究所等。还有季羡林为会长的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以及甘肃、浙江等省级敦煌学会。自1982年起,基本上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或国际性的敦煌学学术研讨会。研究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在许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在进一步完善敦煌文物文献的考订、整理的同时,努力建构起完整的学科体系。在资料的整理和刊布方面,《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5辑)、《敦煌大藏经》(63册)、《敦煌宝藏》(140册)等都是工程浩大的资料汇编,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一批高质量的研究著作出版,如《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中国美术全集·敦煌壁画》、《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敦煌吐鲁番出土经济文书研究》、《敦煌遗书论文集》、《敦煌文学论集》、《敦煌石窟艺术论集》。另有如《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等多种学术会议的论文集。敦煌研究院主办的定期刊物《敦煌研究》(1983年创刊)、台湾文化大学主办的《敦煌学》等刊物刊发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些论著和论文,对莫高窟艺术、于阗文、回鹘蒙文、社会经济文书、社邑文书、书仪卷子、中古寺户、归义军历史、敦煌曲谱舞谱、讲唱文学、敦煌曲子词、敦煌建筑科技等专题都有总结性或突破性的研究。

中国敦煌学——20年来,中国敦煌学发展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文献的整理和刊布。1981—1986年,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由台湾新丰文公司出版,共140巨册,影印英国、法国、中国大陆及已经刊布的敦煌汉文文书。1990年台湾和大陆合作出版了63册的《敦煌大藏片经》,以北京图书馆所藏为主,兼及英法所藏的部分敦煌写经。1990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国图书馆合作编辑的《英藏敦煌文献(汉文非佛经部分)》大型图册15卷,图册利用最新摄影印刷技术,图版清晰。上海古籍出版社与俄罗斯及国内有关部门合作,从1992年起陆续出版《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已刊出的是《俄藏敦煌文献》和《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等图录。

二:是系统系列的研究著作。如周绍良主编的《敦煌文献分类录校丛刊》(1996年)是第一次按学科和专题对敦煌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的高水平著作,作者付出了十几年劳动;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的《敦煌学导论丛刊》和《敦煌丛刊》,作者有大陆、台湾和外国人,主力作者是大陆学者。

三:是宗教文化出版社的《藏外佛教文献》丛书。

四: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敦煌学大辞典》——这部由季羡林先生主编、100多位专家耗时13年撰稿的著作,可称得上百年敦煌学的总结性之作。

五:是敦煌石窟保护和艺术研究居于世界前列。敦煌研究院和它的前身敦煌艺术研究所和国内的其他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完成了南区一段的加固工程,使南大像以南的洞窟得到了保护,通道互相连接,与中区形成了统一的整体。在清洗烟熏壁画方面也取得进展,使被日俄匪军烟熏黑的初唐壁画露出了优美的风姿。敦煌研究院还与涂料研究所合作,对壁画颜色褪变的原因进行了科学化验和分析研究,对壁画起甲原因也进行了研究和防治。与美国盖蒂基金会与兰州大学对石窟顶部的固沙问题进行了合作研究。

六:是敦煌文献的利用也有新的突破。沙州归义军史的研究始终吸引着众多的敦煌学者。我国学者已基本搞清了自张议潮起历任归义军节度使的世系年代,以及张曹两姓执政时期的政治史脉络,对归义军政权与于阗、甘州回鹘通婚及其关系的研究也在深入。敦煌出土的唐代均田、差科、赋役、户籍等文书,以及手工业、商业等有关政治、法律、军事、经济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文书的分类及综合研究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对寺院经济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姜伯勤《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

七:是对敦煌语言文学研究成绩斐然。敦煌文学研究歌辞、诗歌、变文、俗赋等方面出现了一大批考证翔实,内容丰富的专著和论文。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理论上开展了对敦煌文学概念及范围的探讨。

另外,少数民族历史语言、音乐舞蹈、科技及宗教的研究也获硕果。

外国敦煌学——藏经洞发现后的10多年里,英、法、俄、日、德、美的一些汉、藏学家掠夺了一大批文献、文物和在洞窟内、外的大量照片,使国外敦煌学具备了资料基础。敦煌学成为国际显学。国外敦煌学以法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

法国——早期敦煌学家是沙畹( 1865~1918)、伯希和(1878~1945)、马伯乐(1883~1954) 。其中伯希和于1908年来到敦煌考察石窟,对各窟一一作了详细笔记,系统抄录了石窟题识和游人题记,并在藏经洞度过了3个星期,对藏经作系统登录,并掠去精品6600多卷和一批文物(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9年伯希和完成他带走的敦煌文献目录,并编著《敦煌经卷图录》和《敦煌石窟图录》。法国敦煌学的代表是戴密微,他的研究侧重敦煌佛学,旁及变文俗讲。1973年法国国立研究中心和高等实验学院第四系联合组成的483研究小组是西方唯一的敦煌学专门机构,其宗旨是编写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伯希和敦煌汉文写本目录;指导和推动敦煌写本的研究。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陆续出版了《敦煌学论文集》。在敦煌文献资料整理方面,法国出版了《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伯希和写本目录》、《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伯希和敦煌写本丛书》。

日本——敦煌学研究与中国几乎同时起步。1909年《朝日新闻》登出内藤虎次郎《敦煌石室发见物》一文,被视为日本敦煌学第一篇历史性文献。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敦煌学界主要是搜集、整理和刊布敦煌资料。50年代中期进入研究阶段。1953年成立以石滨纯太郎为首的西域研究会,整理研究大谷瑞光新疆探察队留下的文献(大谷文书),成果是《西域文化研究》。1957年组织以铃木俊美为代表的东洋文库敦煌文献研究委员会。该会整理出版了《西域出土汉文文献分类目录》。日本敦煌学侧重文书研究,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专著。80年代出版的《讲座敦煌》13卷本著作集,是日本敦煌学界研究成果的集体展示。

英国——斯坦因多次到敦煌掠走约9千卷文献(藏于大英博物院图书馆 ,少部分藏于印度博物馆)。但英国没有很好利用这些文献进行研究。

苏联——从1950年代开始有组织地研究敦煌文献,1960年代出版《亚洲民族研究所所藏敦煌汉文写本注记目录》(2卷),主要敦煌学家是孟什科夫和丘古耶夫斯基。

美国——敦煌学的代表是梅维恒,他致力于敦煌变文研究,出版了《唐代变文:佛教对产生中国通俗小说和戏剧的贡献》、《绘画、戏剧:中国绘画故事及其印度渊源》等专著。

印度——尼赫鲁大学谭中教授长期从事敦煌文化研究,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

发展趋势——敦煌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热门学科。其发展有几点很明显:

①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并行发展,一方面把敦煌学摆到整个东方文化中来把握,同时对文物、文献本身作细致的考订与研究,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②国际性的合作研究;

③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把敦煌艺术与石窟艺术的研究与整个丝绸之路联系起来。

谢选骏指出:敦煌学其实是“魔鬼学”——不仅莫高窟的洞窟中藏匿了大量的妖怪,而且也是各国强盗争相掠夺文物遗迹的魔窟。敦煌魔窟还是文化侵略的产物——不仅是历史上外国文化侵入中原的通道,而且近现代外国盗匪掠夺中国的据点。

网文《常书鸿-敦煌的守护神》报道:

命运的死结

敦煌摧毁了他们一生的幸福,

它贪婪地吞噬着他们的爱情,

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生命,

而他却仍要固执地守护着它。

幽暗的光线抹在《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的马蹄上,像敷了一层淡淡的霜。连续几个小时,常书鸿保持着躬身俯视的姿态,他需要努力地眯起眼睛才能看清它们。

张议潮的故事,常书鸿已不陌生。在敦煌,张议潮是个划时代的人物,就像此时的常书鸿一样。公元848年,张议潮率领敦煌军民起义,历经百战,先后收复敦煌和河西地区,终于使敦煌脱离了吐蕃长达百年的统治,重新回归唐王朝,完成了国家统一的大业。伴随着张议潮的马蹄声,敦煌的城市历史自此被改写,在复归帝国版图的进程中,这座城市也开始迎来了新生,再度繁华起来,莫高窟也不例外,在张议潮和他的继任者曹议金的大力营造下,开凿了大量美轮美奂的石窟,在这个乱世,缔造了佛国的神话。十几年后,为了纪念张议潮的功绩,他的侄子张淮深修建了156号功德窟,《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表现了当时的场景,被无名画师们永远地留在156窟的壁画中。联翩的旌旗、威武的骑兵、军乐队和舞姬环绕着意气风发的张议潮,他刚刚从唐王朝获得嘉奖凯旋,马队掠过山野,他还将继续开创敦煌的时代。

常书鸿临摹这幅壁画的时候,莫高窟依旧人烟罕至。连年的战乱,以及西方探险家们的劫掠,令佛国一片狼藉。在西北夹杂着沙尘的凛冽寒风中,他裹紧了透着膻味的羊皮袄,在国破山河在的悲哀中,临摹了这幅壁画,并自此开始了动荡而执着的守望。仅仅十年前,他还在法国巴黎过着安逸的生活,作为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最著名的中国学生、油画大师劳朗斯的得意门徒,连续四年夺取了法国学院派最权威的画廊巴黎“春季沙龙”的金、银奖。然而,一切都源于一次或许是注定的奇妙邂逅,在旧书摊上无意中发现的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在常书鸿面前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那个世界来自他的故乡,千里之外的中国,然而,他却对它们异常陌生,他从不知道,在西方立体的油画之外,竟还有这样的一种绘画传统,只凭着单线条的勾勒,就能散发出摄人心魄的力量。

常书鸿开始无比想念敦煌,尽管他从未见过它。同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的妻子陈芝秀无法理解他的选择,他们身处世界艺术之都,而他们的故乡连年混战,物价飞涨,早已容不下一张书桌,哪里还有艺术的空间。可是,常书鸿还是执意先回国了,并在国立艺专任教。1937年,陈芝秀带着年仅6岁的女儿常沙娜也只好从法国启程。然而,她们尚未到达北平,抗战就爆发了,北平随即沦陷。母女俩随着难民潮一路南下,险些在空袭中丧生。后来,她们被一个法国的天主教堂收容了两个月,由于母女俩都会说法语,法国的神父和修女们对她们都很友善,陈芝秀最终皈依了天主教。在教堂里盘桓了两个月后,她们才继续南下。后来,不论是在昆明,还是搬到重庆,陈芝秀都坚持做礼拜。1941年夏,陈芝秀在重庆生下了儿子,常书鸿为他取名嘉陵。生活似乎渐渐平静下来,然而,常书鸿依然惦念着素昧平生的敦煌。两年后,在梁思成和徐悲鸿的鼓励和促成下,常书鸿加入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任副主任,3月抵达敦煌后,他又决定留下,担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为了说服妻子,常书鸿不断地向她描述敦煌彩塑的艺术造诣,陈芝秀终于被他说动,决定带着一对儿女前往敦煌。

常书鸿迫不及待地搜索着每一个洞窟的奥秘,贪婪地寻找着那些一千年前落笔时的心境。156窟的《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就是在此时临摹的。这个洞窟的墙壁上,附着着大片的炭色,那是在1920年代,从俄罗斯战争的战场上逃亡到中国的哥萨克士兵们,被收容在这里,他们在窟中生火做饭,熏黑了大片的壁画,墙上的金箔也被他们刮走,所幸,低处的张议潮出巡图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它成为常书鸿在莫高窟临摹的为数不多的壁画。

信仰上帝的陈芝秀则开始被迫进入佛国,不断地与各种神佛擦肩而过,敦煌的艰苦更是令她始料未及,然而,莫高窟中的彩塑还是慰藉了她一段时间,她也开始临摹唐代的雕塑,似乎暂时忘记了生活的艰辛。然而,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家庭的矛盾,却还是开始频繁地袭向她。在遍布佛像的敦煌,她坚持在家中摆放圣母像,它成为她与常书鸿争吵之后唯一倾诉的对象。不久后,一个国民党军官赵忠清到敦煌,他是陈芝秀的同乡,乡音迅速将他们拉近。1945年夏,陈芝秀留下了尚未成人的一对儿女,和赵忠清私奔。当常书鸿终于意识到妻子的出走,纵马去追时,已经来不及,他在戈壁上坠马昏厥。悲伤与踌躇之后,常书鸿还是决定带着儿女们留在敦煌。他的坚持很快有了收获,此后,更多的年轻人来到了这里,莫高窟的春天,似乎到了。

然而,对常书鸿而言,心平气和地躲在洞窟里临摹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他忙于带领大家维护洞窟,治沙;他还得面对土匪和军阀的勒索;他想尽办法抵御这些外来的压力,用女儿的画去交换洞窟里的佛头;为了给洞窟装上门,他不得不时常前往敦煌县城,动员官员、商人们做功德,捐献窟门。新中国成立后,常书鸿又开始频繁地在国内外进行各种交流访问活动,随即又被卷入“文革”的洪流。常书鸿终究没能完成自己的夙愿,他只临摹了七幅壁画,壁画上的那些曾经令他痴迷甚至改变他一生的古老线条,最终也没能完全进入他的绘画中。他的画作中依稀闪烁着那些冰冷石窟里的影子,却只是一些转瞬即逝的影子。

1947年,常书鸿和助手李承仙结婚,他们后来又有了两个儿子,相濡以沫度过了人生后来的时光。常沙娜到美国留学后,弟弟常嘉陵开始像一个前朝的幽魂那样,独自一人在空旷的洞窟中游荡,有时与沉默的佛像对视,有时跳过一堆不知在什么朝代遗弃的尸骨,有时则百无聊赖地躺在漫天的飞天花雨中睡去。那时,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孩子们都还没有出生,忙碌的大人们忙于整修治沙、临摹壁画,人们来不及照顾孤独的常嘉陵。几年后,常沙娜回到敦煌发现弟弟晒得更黑了,也比从前更加沉默,她坚持把弟弟带去了北京。

当常嘉陵的姐姐常沙娜和弟弟常嘉煌先后为莫高窟的文化瑰宝所震撼,开始作画,进行创作的时候,这片戈壁滩却在悄然吞噬常嘉陵的人生。到北京读书后,他从来不在同学面前描述自己的家庭;当徐迟的报告文学《祁连山下》令远在大漠中寂寞终老的常书鸿声名鹊起时,人们像崇拜英雄那样崇拜着素昧平生的常书鸿,在狂热的人群中,常嘉陵倔强地咬紧嘴唇,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那个英雄的儿子。

多年后的一个夏天,常嘉陵到杭州探望伯母。有一天在雨中,伯母忽然拉住他,指着前面一个独自踽踽而行的老妇人说,快看,那是你妈妈。常嘉陵愣住了,他无法把面前这个苍老的女人和在记忆里定格了14年的母亲重合在一起。大伯母急得轻声喊,她真的是你妈妈,快追上去啊。

常嘉陵却始终站在雨中,望着母亲蹒跚的身影逐渐远去。那是在分别之后,他唯一一次见到母亲。母亲的命运已经经历了颠覆性的转折,解放后,赵忠清入狱,最后病死在狱中。陈芝秀改嫁给一个工人,她长年靠帮人洗衣服、料理家务获得微薄的收入,从此再也没有拾起刻刀。

五年后,在杭州,常沙娜摸到了母亲苍老的手,那双雕刻的手,因为长年劳作而泛起一层层丘壑,这是常沙娜唯一一次见到母亲,母亲已经苍老不堪,表情木讷,她依然保持着当初的倔强,她对女儿连说了几句抱歉,除此之外,她们已经无话可说。后来,常沙娜每个月都会瞒着父亲,给远在杭州的母亲寄钱,一直到1979年底,常沙娜收到了干妈的来信,陈芝秀去世了,因为心脏病。

31年后的今天,常沙娜仍然记得收到那封信时的心情,仍然无法掩饰自己的悔恨。她说,她曾无数次想告诉母亲,自己其实早就原谅她了,早在自己成为母亲的时候,就已经原谅她了。她总以为会有机会亲口向母亲说出这些话……

收到干妈来信后,常沙娜把母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了常书鸿。忙碌的常书鸿若无其事地“哦”了一声,平静地询问着她去世的原因和去世的时间,又去忙别的事情了。过了几个小时,常书鸿突然失魂落魄地叫住常沙娜,连问了几声,她死了?她死了,她死了……

没有人知道,20多年来,他是否依然心存幻想,他是否在爱恨交加之间想过两人真的从此不会相逢,他们的生命真的从此之后不会有任何交集。或者,他是否曾经想过,这段已经尘封了20多年的感情,还会再一次狠狠地刺痛自己。

这些事情其实他早该知道,早在敦煌艺术研究所被取消而他仍坚持要继续办下去的时候,早在他在兰州依然决意西行的时候,早在他从法国启程回国的时候,早在他在巴黎的小书摊上无意中撞见《敦煌石窟图录》的时候,如果当年他留在法国,或者至少是留在中国东部的那些大都市,他们的幸福,以及他们两个人的命运会有怎样的不同?然而世事不存在假设,何况生离死别在那时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敦煌摧毁了他们一生的幸福,它贪婪地吞噬着他们的爱情、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生命,而他却仍要固执地守护着它。在敦煌的40年,通过常书鸿的全力捍卫和推介,敦煌再度震惊世界。敦煌辜负了他,他却像张议潮那样开创了敦煌的又一个时代,来自国内外的朝圣者开始不远千里来到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像要寻找一则尘封已久的箴言,许多年轻人甚至决定从此留下。常书鸿的一生,就像在莫高窟荒芜的山坡上匆匆消逝的光阴,就像那些翻滚的流沙,它们永远不知道,下一阵风吹来,自己又将飞向哪里。由自己选择的生活,由时代造就的命运,就这样在这片寂寞的戈壁上纠缠在一起。这个结没有解开的一天。

(撰文:张泉)

常书鸿(1904—1994),浙江杭州人,1923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织科,1932年毕业于法国里昂国立美术学校,193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留学十年间,他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许多油画作品获金奖或被国家博物馆收藏。1936年回国后,历任北平艺专教授,国立艺专校务委员、造型部主任、教授,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1943年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1949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国家文物局顾问。

谢选骏指出:常书鸿贪天之功,据为己有,自命为“敦煌守护神”——可是这个神却注定化为尘土。可见敦煌确是魔窟,魔鬼学不仅是文化侵略的产物,而且是群魔乱舞的产物。



【078、法律战是国际争霸的文化战之一】


《美国围堵华为机关算尽,奈何高通送人头》(2018-12-12 观察者网)报道: 

在美国针对中兴和华为之后,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7、iPhone 7 Plus、iPhone 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等机型在中国市场被禁售。

令人诧异的是,导致苹果公司智能手机被禁售的"元凶"并非一家中国公司,而是美国移动芯片巨头高通。高通公司声称苹果公司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又拒绝向我们做出补偿,因而只能向中国法院提起诉讼。

而本次裁定禁售苹果手机的法院,非常巧的又是福州中院,在禁售镁光在中国市场销售部分产品之后,福州中院又禁售了苹果的产品。而且该裁定事项属于专利禁制令范畴,只有一审,没有二审,不可上诉。且该禁制令将适用于全国范围。

这两次裁定都充满智慧,也非常亮眼,估计福州中院有望成为全国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的标杆了。

有分析人士认为,本次知识产权纠纷是因为苹果软件侵权。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本次高通与苹果的纠纷,根源还是苹果在基带芯片上抛弃高通。

众所周知,苹果是一家非常霸道的企业,对自主可控有非常强烈的急迫感。就智能手机的核心技术,苹果都有很强的意愿去掌控。

比如操作系统,苹果就基于FreeBSD进行修改,开发了IOS;又比如CPU,苹果最初也是用别人的,后来也想自己搞,然后玩了一个花招,先和PA签订协议,下重金,然后PA投入巨资研发后,苹果撕毁协议,导致PA前期研发成本打水漂,无法收回,资金链异常紧张,随后苹果救场收购PA,获得了一批老练的IC设计工程师和PA此前的技术成果。之后更是基于ARM公版架构改了3代,并逐步实现从模仿到超越。

又比如GPU,苹果此前一直用Imagination的GPU,之后力图收购Imagination,在收购Imagination失败之后,又开始大肆挖人,并基于Imagination的技术发展自己的GPU。

在实现CPU、GPU、OS自主掌控后,有消息称,苹果又把目标对准了基带。

此前,由于苹果并非通信企业,在基带技术上底蕴不足,因而基带一直采用高通的基带。这一方面导致苹果只能采用外挂基带方案,增加了额外成本。另一方面,在技术上受制于人的结果就是被高通征收高额"高通税"。

作为一家非常霸道的公司(苹果),对于另一家更加霸道的公司(高通),天然具有极强的厌恶感。这使苹果一直在寻找高通的替代厂商。

幸运的是,在PC成为红海之后,Intel一直在谋取新的增长点,基带芯片就是Intel的突破口之一,Intel在收购了英飞凌的基带业务之后,又收购了VIA的CDMA基带技术,终于实现了全网通,在经过数年卧薪尝胆后,终于把基带推向了市场。

对此,苹果公司自然是喜闻乐见的,即便Intel的基带性能比高通差,苹果也要通过软件上阉割高通的基带,以实现"每一部苹果手机都有类似的性能和体验"。

此后,媒体更是爆出,苹果要进一步增加Intel基带的采购比例,甚至要完全抛弃高通,全部采购Intel的基带。而且,在有了Intel基带作为后盾之后,苹果的底气也足了,此前,苹果就控告高通利用其在移动终端基带芯片制造领域的主导地位,向苹果滥收专利使用费,并且扣押了本应退还苹果公司的10亿美元。苹果要求高通支付已承诺退还给苹果的10亿美元专利使用费。

这样一来,无论是苹果抛弃高通基带,还是苹果和高通重新商定"高通税"税率,对于在被发改委反垄断后,日子不太好过的高通来说,着实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此,在如今中美关系不睦的大背景下,高通和苹果同室操戈就很容易理解了,毕竟,相对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资本主义世界更多的充斥着赤裸裸的利益。

本次事件给大家的最大启示就是,在中美关系不睦的大环境下,要充分利用美国内部矛盾,毕竟美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各家跨国巨头之间有非常深的矛盾。

就一直被美国垄断的CPU来说,由于Intel拳打Power、PA-RISC,脚踩MIPS、Alpha的光辉历史,硅谷幸存至今的很多老牌企业都和Intel有仇。全球很多科技公司都对X86处理器的长期垄断非常不满。如果中国政府能够充分沟通,收购MIPS,或者说服MIPS像RISC-V一样开源,与全球饱受Intel压迫的科技公司一道努力,这就有望成为中国打破美国Wintel垄断的契机。

又比如高通曾经滥用垄断地位征收高通税引发众怒,在4G时代中国厂商就通过与欧洲厂商联手,实现4G标准的去高通化,之后发改委才有底牌对高通进行反垄断调查。在下一代通信标准的制定中,也完全可以连横合纵,将美国企业边缘化。

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如何利用好这些矛盾,让美国大企业来自己"送人头",就非常考验执政者的智慧了。

谢选骏指出:《观察者网》的以上供述,无意之间展示了“法律战也是国际争霸”的操作手段,用我的话来说,就是“文化战的一个形式”。中国要想赢得法律战,不仅要去海牙国际法庭打赢南海的官司;还要去美国的最高法院打赢美国的官司。任重而道远,其乐无穷乎。



【079、梵蒂冈变成了共产党】


《中国梵蒂冈续签主教任命协议之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文警告》(2020年9月25日 BBC)报道:

中国与梵蒂冈预计将续签有关主教任命的临时协议,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将在本月底到访梵蒂冈。蓬佩奥在出访前发表文章和帖文,批评中国继续迫害天主教徒,并称如果梵蒂冈续签协议,“将危及自身的道德权威。”

教宗方济各一直在努力修复与中国的关系,但这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竞选连任中以“宗教自由”反对中国的努力背道而驰。此时美中两国在包括科技、金融在内的多个领域走向对抗。

蓬佩奥就续签协议警告梵蒂冈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9月20日在推特上称,罗马教廷两年前与中共达成协议,希望以此让中国的天主教徒受益,然而,中共践踏宗教信仰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蓬佩奥说,“如果梵蒂冈延长这项协议,将危及自身的道德权威。”

中国与梵蒂冈在2018年9月22日签署有关主教任命的临时协议,目前协议期限已满。据法新社报道,罗马教宗方济各已批准将该临时协议延长两年,预计双方将于下月举行续签仪式。该协议的具体内容从未公布,其核心内容是承认中国政府与梵蒂冈在任命中国区主教问题上均有发言权。这项协议令中梵关系有所缓和,但一定程度上令美国感到不满。

蓬佩奥还于9月18日在美国宗教杂志《第一要务》(First Things)上发表文章,谈到罗马教廷与中国达成的协议,并称中国对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各种宗教信徒进行了“可怕的迫害”。蓬佩奥称,自从梵蒂冈与北京达成协议以来,中国天主教徒的处境恶化了。他写道,“现在,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梵蒂冈的道德见证和权威,来支持中国的宗教信徒。”

蓬佩奥还在文章中说:“梵蒂冈外交官本月将与中共官员举行会议,商讨教廷与中国之间为期两年的临时协议的续签问题。该协议的条款从未公开披露;但教会希望通过与中国政权就任命主教达成协议,改善中国天主教徒的状况。”

梵方无公开表态

梵蒂冈没有公开回应蓬佩奥的帖文和文章。天主教新闻社(Catholic News Service)引述一位前梵蒂冈官员说,“如果罗马教廷就美国与某个国家的关系发表评论,很难想象蓬佩奥国务卿会高兴。”他还指出,罗马教廷谈判和签署协议的对象是中国政府,而不是蓬佩奥所说的中共。辩称两者为一体,就像声称与特朗普政府谈判定下的条约“是与共和党定下的,这毫无意义。”

至于蓬佩奥所称的中国并没有在协议签署后结束对天主教徒的迫害,这位前官员表示赞同。但他指出,天主教徒的遭遇“取决于他们生活的省份。有些人的情况有所改善,有些没有。不幸的是,对一些人来说,处境变得更糟了。”

梵蒂冈官员评蓬佩奥“扩音器外交”

蓬佩奥发表批评言论之后,梵蒂冈官员为与中国达成的协议辩护。路透社引述一位梵蒂冈高级官员说,鉴于蓬佩奥即将来访,罗马教廷对他的干预感到“惊讶”。他说,“这不是设定议程的正常方式。通常各部门之间会进行机密交流,以确定哪些内容将被提上议程。”梵蒂冈的官员曾表示,与中国签订的协议并不完美,但在中梵交流中断近70年后,给予了双方直接对话的渠道。

针对蓬佩奥提出的梵蒂冈应该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立场,其中一名官员表示:“我们可以发表浮夸声明,但除了可能让天主教徒的处境变得更糟之外,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梵蒂冈方面一直坚称,与中国对话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如果由于对方没有在一开始就给予一切而离开谈判桌,那是在尝试达成商业交易,而不是双方对话。“这项协议是30年工作的成果;我们不会把它撕成碎片,”另一名梵蒂冈官员对天主教新闻社说。他称蓬佩奥的文章和推特是“扩音器外交”,并表示这对特朗普政府来说也算正常。

中国未提续签协议细节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9月22日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有关提问时表示,“中梵关于主教任命临时性协议签署近两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协议得到顺利实施,中国天主教事业健康发展。”他并没有提到有关中梵续签协议的任何内容,而继续说,“双方将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和磋商,持续推动改善关系进程。中梵之间保持着良好沟通,中方对推进中梵关系是真诚和积极的,对双方开展交往是开放和欢迎的。”

中国的天主教徒约有1200万人。受到官方认可的天主教会被称为“三自教会”,没有认可的只能秘密运作,被称为“地下教会”。官方教会的神父都是中共任命的,地下教会则倾向忠于罗马教廷。

梵蒂冈是台湾在欧洲的唯一邦交国,梵蒂冈和台湾的外交关系一直是中梵关系发展的障碍之一。梵蒂冈与中国在2018年签署的协议被认为是中梵关系的微妙转变,可能走向恢复自1951年以来中断的双边关系。

谢选骏指出:共产党和梵蒂冈续签主教任命协议,这说明“梵蒂冈变成了共产党”。面对“梵蒂冈变成了共产党”的千古奇观,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文警告——但他也许还不知道,这正是美国国务院五十年来绥靖政策的恶果浮现。心动不如行动,美国国务卿还是赶紧亡羊补牢吧。否则的话,不仅“梵蒂冈变成了共产党”,而且国务院也会变成共产党的!



【080、关键的战争是文化战而不是军事战】


《他来当美防长? 媒体:他可与“疯狗”马蒂斯媲美》(澎湃新闻 2020-12-08)报道:

谁会成为拜登政府的国防部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个悬而未决且十分令人关注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据美国媒体报道,拜登在星期天邀请劳埃德奥斯汀担任他的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当天接受了拜登的邀请。

这位已经退役的非裔美国四星上将到底有什么样的背景,让他能够力压那位叫嚣“美军须有能力在72小时内消灭南海中国舰队”的弗卢努瓦?

有不少中国网友认为,如果奥斯汀担任美国防长,或许是个好消息,因为他不那么咄咄逼人。

不过,在这个消息出来之后,民主党内部爆发了激烈争论,有不少民主党议员认为:奥斯汀不是应对中国挑战的最佳人选,弗卢努瓦才是。

如果报道属实,且最后通过国会那道关,今年67岁的奥斯汀将成为第一位领导五角大楼的非洲裔美国人。

能超越此前呼声很高的,奥巴马政府时期五角大楼前国防政策制定负责人米歇尔弗卢努瓦和前国土安全部部长杰赫约翰逊,成为拜登“精挑细选”最终选定的国防部长人选,可见奥斯汀有其过人之处。

作为一名有着41年军旅生涯的老兵,奥斯汀可以说经验丰富、军功累累。他多年来在美军中一直是受人尊敬且令人敬畏的人物,尤其是在非洲裔美国军官和士兵中。

在高级职员几乎都是白人的军队文化中,奥斯汀是为数不多打破了“天花板”的黑人将军。他不仅是第一个在战斗中指挥一个陆军师的黑人将军,也是第一个监督整个战区作战的黑人将军。

1975年从西点军校毕业以后,奥斯汀就进入军队服役。不过他的职业生涯真正迎来高峰是在伊拉克战争以后。

2003年3月,他作为先锋部队的一员被派往伊拉克。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奥斯汀担任第10山地师师长,并在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动”中,担任180联合特遣队司令。

在2008年-2012年期间,他曾先后担任驻伊拉克多国部队司令、驻伊美军司令和第33任陆军副参谋长,指挥15.2万人的联军部队在伊拉克行动。

2013年,他开始担任中央司令部司令,负责美国在中东的所有军事行动。并于2014年接管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大片领土上监督针对“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直到他2016年退役。

关于他在伊拉克的任职,时任国防部长帕内塔评价:“奥斯汀将军在伊拉克任职期间,我们的军事转型正处于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他指挥我军部队和装备逐步撤离,同时确保来之不易的安全成果得以保存,也使伊拉克人能够担起保护和管理自己的责任。”

也是在这个时期,奥斯汀与当时主要负责美国对伊拉克政策的副总统拜登,在美国缩编计划上有很多的讨论和共识。作为老相识,两个人相处起来很舒服。在拜登及其团队看来,奥斯汀“知道五角大楼的内在和外在”,并且将是“在新冠疫苗分发上进行后勤管理的出色人选”。

但是,提名奥斯汀作为国防部长,在美国内部也不是没有争议。

首先,奥斯汀被认为缺乏像马蒂斯或者其他四星级军官所拥有的“明星能力”。在数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奥斯汀非常低调,避免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很少参加新闻发布会或智囊团讨论等公共活动。所以,对他的政策规划思想和能力,有一些质疑。

其次,政治敏感性受质疑。在2015年的一次国会质询会议上,他在被逼问的情况下承认,国防部耗资5亿美元来筹建一支叙利亚战斗部队的计划,结果却一事无成。一度让国防部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再次,他退役刚刚四年,这一身份被认为不适宜出任通常由文职人员担任的国防部长一职。尽管奥斯丁是一位优秀的军人,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任命另一位已退休的将军担任国防部长(最近的例子是马蒂斯)将无助五角大楼在后特朗普时代恢复正常。

此外,他在退休后加入雷神公司董事会,并且是美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纽柯(Nucor)以及医疗保健公司特内(Tenet)的董事会成员,还在弗吉尼亚州大瀑布市拥有自己的咨询公司Austin Strategy Group,这些与工业界复杂的关系也让一些人表示担忧。

在拜登政府国防部长一职上,之前呼声最高的是弗卢努瓦。与奥斯汀几乎从不在公开场合阐明自己政治观点的低调作风不同,这位“明星候选人”显然高调许多。

弗卢努瓦一旦被提名,将成为美国首位女性国防部部长。(刀哥之前也有写文章专门介绍过这位女性候选人:“72小时内击沉所有中国船只!”说这狠话的人将成美国新防长?)

相信大部分中国人对这位女性有印象,是源于她5个月前在一篇文章中语出惊人,称:“美国要在南海恢复主导权,美军须有能力在72小时内消灭南海中国舰队”。

除此之外,她此后多次接受《防务新闻》等美媒采访时,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建议。比如:美国政府必须增加投入,研发无人操作系统等新型军事技术;装备更多远程导弹;增加在南海的军事力量部署;她还建议,华盛顿应加大与印太地区盟友合作对华施压。

不过,在拜登带领其外交与安全团队第一次在公众面前露面时,这位明星候选人却意外缺席,让人猜测她是否已从“国防部长候选名单”上出局。

事实上,在可能的人选名单公布后,弗卢努瓦因其与国防承包商和战略咨询公司的关系,一直受到美国进步主义者和左翼激进主义者的频繁批评。

被提名为国务卿的布林肯,其实与弗卢努瓦都来自一家名为WestExec的战略咨询公司,公职人员在政府机构和私营组织之间旋转任职,不得不令外界担心如果弗卢努瓦主管五角大楼,会受到有关利益团体影响。

2009年奥巴马就任总统后,弗卢努瓦被任命为负责国防政策的副部长。2012年离开政坛后,她再次担任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的首席执行官,同时与布林肯一道创办WestExec。

根据美国媒体爆料,新美国安全中心这个智库严重依赖美国军工企业资助,2014年至2019年从美国政府和军工企业获得894.6万美元资助,仅次于兰德公司。

而且,拜登和弗卢努瓦的关系也不像拜登与布林肯的关系那样深厚,弗卢努瓦曾经在增派驻阿富汗部队的有关问题上与拜登存在分歧。

另外,上周末加州众议员卡伦·巴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国防部部长应当由非洲裔美国人来担任。

也就是说,拜登在国内面临着内阁成员必须多元化的压力,在副总统和财政部长都已是女性的前提下,国防部长这一职位再由女性担任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而另一位呼声较高的部长候选人杰赫·约翰逊,他与奥斯汀一样,是一个非洲裔。此前他曾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担任国土安全部部长。

然而,约翰逊是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董事会成员,这方面引起的争议一点不比弗卢努瓦少。

很显然,通过资料的介绍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奥斯汀身上有三个标签:

第一,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军人,也是一个成功的陆战部队指挥者;

第二,他是军队中黑人或少数族裔的杰出代表,是一位退役的四星上将;

第三,他在政治外交上的立场与性格,并不突出,至少与弗卢努瓦相比,他的对华态度并不那么强硬,没有那种咄咄逼人。

从这三个标签,我们也可以对奥斯汀真的成为下任防长后,可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做一些分析。

其实,从奥斯汀的经历和职业背景来看,与特朗普任期的首任防长马蒂斯非常像。

马蒂斯曾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指挥官参加过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2007年10月,詹姆斯·马蒂斯出任联合部队司令部司令兼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司令。2010年,出任中央司令部司令,总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大战场战事。

跟马蒂斯相同,奥斯汀也当过中央司令部司令,也在伊拉克战场摸爬滚打,最后作为美国驻伊拉克军队的最后一任指挥官。这都显示出奥斯汀与马蒂斯一样,都是一名非常成功的职业军人。但是,不同的是被称为“疯狗”的马蒂斯更有性格上的色彩,而奥斯汀更加低调。马蒂斯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对华虽然有一些强硬的话语,但也十分好地掌握着分寸。因此,奥斯汀不太像是会对中国发出恶性言论的人。因此,有不少中国网友认为,选择奥斯汀出任拜登政府的国防部长是好消息。

有专家对刀哥表示,拜登如果最后真的选择了奥斯汀来担任国防部长,那表明拜登并不想在军事上与中国走向激烈的对抗与战争风险。

之前呼声最高的弗卢努瓦的确对于在五角大楼担任领导职务,拥有更多的经验和阅历。但是,弗卢努瓦身上的军事冒险主义色彩更强,对中国持十分强硬的态度。而这在民主党内部引发了一些争议。因此,属于合作型角色的奥斯汀显然更适合拜登团队的需要。奥斯汀不仅与拜登有过良好的合作,而且曾经在军队有着良好的“带兵指挥”经历,这让他可以在拜登团队里扮演与军队联系和纽带的角色。

另外,奥斯汀的肤色也许也是一个原因。在当前的美国军队中,非裔美国人越来越多。奥斯汀如果担任防长,一是能够令拜登兑现选举时让更多少数族裔人士进入内阁的承诺,弥补美国国内族群的撕裂,二是让军队里的非裔士兵更具有向心力。

当然,奥斯汀是否能在国会通过还有不确定性。因为如果共和党仍然控制着参议院的多数,那么奥斯汀的能否顺利过关就不好说,他们认为奥斯汀不够强硬。包括民主党的一些议员也认为,“奥斯汀不是应对中国挑战最佳人选”。因为,弗卢努瓦无论是在五角大楼任职时,还是在新美国安全中心工作时,经常就“如何应对中国带来的安全挑战”在美国国会作证,在各种讨论上发言。国会共和党人、众议院军委会成员迈克尔·华尔兹说:“她在中国问题上目光敏锐。”

民主党的众议院军委会主席亚当·史密斯也表示,他当天与拜登团队的人表达过自己的意见,认为弗卢努瓦是国防部长的最合适人选。据信,参议院军委会的民主党领导人也认为弗卢努瓦是未来四年领导国防部应对各项挑战的最佳人选。

一位美国前国防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奥斯汀只是不会把你的袜子踢掉。我不认为他是一个独立的思想家。”所以,对于谁能最后成为拜登政府的国防部长,我们还要保持观望。

此前报道:72小时内击沉所有中国船只!”说这狠话的人将成美国新防长?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5个月前刊发的一篇文章,最近几天突然“翻红”。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如何阻止在亚洲爆发战争”。作者是一位智库女学者,米歇尔·弗卢努瓦。她在文中语出惊人,扬言“美军须有能力在72小时内消灭南海中国海军”。言辞虽然出格,但当时并没引起太大波澜。过去四年美方对华极端强硬,类似声音并不罕见。但美国大选投票后这十多天,这篇文章忽又引起各大美媒的转载和解读:因为这个弗卢努瓦,突然成了拜登政府国防部长最热人选。

弗卢努瓦引发的关注,只是美媒对于拜登政府中国政策猜测的一个缩影。

经贸、外交、国家安全等各个职位的可能人选,都成为外界预测下届政府对华政策的依据。

就连前总统奥巴马,也在为这场猜测增添意外的素材。

美媒说,弗卢努瓦早已具备主政五角大楼的资历。

1960年12月,弗卢努瓦出生在加州洛杉矶市。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时期,她就进入了美国防部,担任负责战略方面的防长助理。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弗卢努瓦出任国防部副部长,主管国家安全和防务政策的制定,被认为是当时五角大楼“三号人物”。

正当事业如日中天,2012年,弗卢努瓦却以“陪伴孩子”为由辞职,随后将更多精力投入保守派智库“新美国国家安全中心”。她是这家智库的联合创办人,并曾担任主管。

有人认为,就是在投身智库这些年,她的对华立场日趋强硬。

即便淡出政界,弗卢努瓦也至少有两次“险些”成为美国防长。

一次是在2014年11月。美国时任防长哈格尔宣布辞职,当时盛传弗卢努瓦将会接任。但弗卢努瓦主动拒绝,再次以“家庭原因”为由要求奥巴马放弃提名她出任国防部长。

接着就是2016年。美媒披露,如果那年希拉里赢得大选,弗卢努瓦就将成为她的防长。

2016年6月20日,弗卢努瓦领导的“新美国国家安全中心”主办活动,邀请副总统拜登发表演讲。刚一上台,两人相互寒暄,拜登突然笑着称呼弗卢努瓦为“部长女士”。

他还对着满场观众透露“秘密”:“你们知道吗,我正在为她写推荐信。”

在宣布拜登当选后,美国媒体又争相流传着这个场景。当年的“希拉里政府”从未成为现实。但四年过去了,拜登自己成了“候任总统”。不用给别人推荐,他自己就能兑现对“部长女士”的承诺了。

弗卢努瓦,也确实很早就出现在拜登内阁热门人选名单上了。

紧接着,这位潜在美国女防长有关防务和安全问题的看法,尤其围绕中美关系的立场,立刻引起关注。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弗卢努瓦今年6月18日发表在美国《外交杂志》的文章再度“翻红”。

文章的正标题“如何阻止在亚洲爆发战争”,看起来没啥问题。但副标题和正文一开头,就开始释放浓浓的对华强硬立场,声称美中战争风险陡增,而“美国威慑力减弱增加了中国误判风险”。

有鉴于此,弗卢努瓦抛出了那段被大量转载的话:

“如果美军能够发出可信威慑,在72小时内击沉南海上中国所有的军舰、潜艇以及商船”,那么中方在封锁或进攻台湾之前就会三思而行。

为使美军具备这种可信威慑,她在文中以及过去几个月接受《防务新闻》等美媒采访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比如美国政府必须增加投入,研发无人操作系统等新型军事技术;装备更多远程导弹;增加在南海的军事力量部署……她还建议,华盛顿应加大与印太地区盟友合作对华施压。

弗卢努瓦展现的对华鹰派立场引来不少质疑。

美国媒体Consortium News发文,说如果选择弗卢努瓦领导五角大楼,将是一个悲剧开始的预兆。这样的选择证明拜登将挥霍美国的明天与中国和俄罗斯进行军备竞赛。

而这“将是徒劳和灾难性的,是为恢复美国日益衰落的帝国权力做无用功”。

不仅如此,弗卢努瓦这些建议是否可行也被画上问号。

南华早报援引一位美国问题专家的话分析:

其一,新冠疫情重创美国经济并给未来美国国防预算投下阴影,弗卢努瓦一些新的计划恐难获得足够资金支持。

其二,就算得到实施,也难产生她所期待的威慑效果。如果真要武力攻台,“北京早就将美方直接干预的情况纳入考虑范围了”。

当然,弗卢努瓦虽被视为未来拜登政府最热防长人选,但她最后是否能够获任还不确定。

美媒说,下届防长考虑名单上还有多位有竞争力的人物。比如奥巴马时期的国土安全部长杰·达克沃斯,国会参院军事委员会成员杰克·里德等等。

另外,仅以一篇文章和今年以来的几次访谈,就确定弗卢努瓦是一个“死硬对华鹰派”,也还为时尚早。

2012年辞职前的弗卢努瓦,曾被称为五角大楼中的“冷静声音”。

作为时任美国防部副部长,她一直代表美方与中方共同主持两国国防部副部长级磋商,并曾明确表态“美中冲突不可避免”的说法完全错误,寄望两国建立一种积极、合作、有成效的关系。

即便今年以来多次对华示强,弗卢努瓦也表达了对华合作意愿。她批评说,本届美国政府处理对华关系时“目光短浅”,没为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话题预留合作空间:

两国“面临诸多共同威胁,从预防下次大流行病,到应对气候变化,再到处理朝核问题,无论是否喜欢,我们都不得不与中国合作,否则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弗卢努瓦还认为,美国必须重启与中国中断的高层战略对话,以便“就利益和意图进行明确沟通”。

接下来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就变成了:如果真能执掌五角大楼,这个曾经奉行务实和冷静外交哲学,对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还多有批评的弗卢努瓦,会变成又一个极端反华鹰派吗?

弗卢努瓦引起热议,背后是舆论对拜登政府关键内阁人选的强烈关注。

据说,美国多家媒体已从“知情人士”那里获得一份“可能名单”。

前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副国家安全顾问安东尼布林肯等奥巴马时期重臣,将会占据拜登政府国家安全顾问、国务卿、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等一系列外交、安全和经济部门要职。

英媒《经济学人》11月刊一篇文章的标题直截了当:“奥巴马时代的旧将们将塑造拜登的对华政策”。文章还说,这些深受奥巴马信任的中国政策顾问一旦“获得二次机会”,大都不会再像当年那样对华“抱有幻想”。虽然出身与特朗普政府中国政策团队大不相同,政策倾向却可能趋同。

不过,奥巴马政府当年对中国实际抱有什么态度,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束缚,我本可能在中国贸易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的做法”。在3天前刚刚上市的回忆录《应许之地》中,奥巴马这样谈到中国,让人闻到一丝特朗普政府的味道:“2009年或2010年,我不可能发动贸易战。那时我需要中国、欧洲以及其他所有潜在增长引擎的合作,以便重启全球经济。”

也就是说,没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实为形势所迫。更关键的,奥巴马还说,他原本计划等到经济环境不再脆弱,再逐渐对中国加大施压。

在奥巴马袒露有关中国的“真实态度”后,美媒对于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又多出了几分猜测:

做了奥巴马8年副总统的拜登,多大程度上认同甚至继承这些看法?当时的一众对华政策顾问,会把当年没有机会付诸实施的“加大对华施压”,在拜登政府一一付诸实践吗?

一位美国问题学者说,过去几年我们处理对美关系的态度已经非常清楚,一方面从不放弃在平等基础上修复两国关系,同时也时刻准备着,对美方的任何蛮横打压进行“对等反制”。

有了这种底气和底线思维,就没必要像美媒那样猜来猜去了。

谢选骏指出:共产党中国好像并不畏惧美国的将军。何以至此?就拿朝鲜战争来说,美国将军麦克阿瑟最后是被美国总统杜鲁门撤职了事。美国未能取胜的原因在于文化,而不在于军事。越南战争也是同样的道理——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让美国趴下了,而不是越共击败了美国。九一一以来的中东战争,美国没有占到便宜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文化的失败——所以呢,再是嚎叫“文明的冲突”也是无用的。从人类历史来看,“关键的战争是文化战而不是军事战”似乎也是一个基本的法则,所以能够“将军”是没用的,还是要能够“将将”,能够将将的,归根结底还是文化。



【081、广告也是中特社的文化战争的一条战线】


《豆农包下黄金时段广告 劝川普“罢兵息战”》(2018-04-02 环球网)报道:

4月2日凌晨,中国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对原产于美国7类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决定,并于当天开始生效,而据同一天报道,美国政府也将在本周内公布根据301调查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的具体清单。就在中美贸易战的硝烟味越来越浓之际,美国的大豆农等农业从业者却越来越担心,他们自掏腰包在总统特朗普常看的电视台购买了黄金时段,用以在接下来两周内持续播放广告,劝特朗普“罢兵息战”。

据美国大豆协会(ASA)官网消息,这则广告已于美国当地时间3月29日起登陆美国CNN、福克斯、CNBC等多家电视台,并将同时在网络上播出,播出时间预计将持续两周。在这则30秒的广告片中,一位名叫布伦特·白波的印第安那州大豆农这样说道,“今天,我耕种着5000英亩的土地,主要都用来种植玉米和大豆。我支持特朗普政府,但我非常担心(他们)目前在贸易和关税方面的行动。事实上,中国是我们最大的大豆客户,这让我们十分脆弱。我的农场,以及其他许多和我一样的人的农场,会成为这场贸易战中第一个牺牲品。”

据美国大豆出口商会(USSEC)北亚地区主管保罗·伯克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大豆行业人员近日与中国相关官员在北京进行了非正式会面,在会面中,中方官员并未直接表示美国大豆仍可能成为中国报复措施的制裁对象,也未明确“中国将在何种条件下对美国大豆出口征收更高关税”,“但基于中国官员邀请(我们参与)这个非正式会面事实本身,以及此前他们对美国大豆行业做出的直接评论,所有迹象都表明,美国大豆仍是(中方)实施报复性关税的考虑对象。”

美国大豆出口商会已将中国的实际情况告知了国内的农民和会员,“无论是美国大豆出口商会还是美国大豆协会,都积极主张美国和中国政府考虑通过政策解决贸易不平衡的问题,而不是增加关税。”他表示,作为代表美国豆农利益的游说机构,美国大豆协会数月来一直在向美国政府官员表达他们对向中国商品增加关税的担忧,而该协会主席3月30日更亲自前往面见美国贸易代表,向其表达美国农民可能因报复性关税遭受负面影响的观点。

关于中国一旦向大豆“开火”美国豆农可能遭遇的具体损失,伯克向《环球时报》记者提供的一份该商会委托美国普渡大学农业经济学家完成的研究报告显示,届时中国政府可能将会对美国大豆征收10%到30%的关税,如果税率在10%,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将下滑约33%,出口总量和总产量则相应下滑18%和8%;而如果税率达到30%,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则将下滑71%,届时美大豆出口总量和产量会分别下滑40%和17%,“这意味着美国经济福祉的年度损失将在17亿到33亿美元之间”。

“在过去五年中,农作物的价格已下滑40%,农民收入少了50%。那些将导致我们农作物需求量和价格下降的报复性措施会进一步伤害依赖出口的农民和乡村社区”,美国大豆协会官网援引该协会主席黑斯多尔夫的话表示,美国需要关注像布伦特·白波那样的千千万万的农民的损失,“如果我们将面临来自我们最大客户的反制”。

网民评论:

香椿树1 今天 05:05

“播种越少,价越高,收入越高”,如果是垄断地主,确实如此。 比如当年的刘文彩就经常策略性撂荒。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旦豪强地主大到与国家抗衡,国家不是内乱就是外敌入侵,或者内乱加上外敌入侵,然后人口减半。

那时烟花乱 今天 03:36

这个会长如果是中国的,敢接受外媒采访,说这样的话,那几个sb五毛肯定大骂汉奸。

打狗棍 今天 01:42

狗粮们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瞧都放的什么P,恨不得让农民不种粮食。对这样的三姓家奴,真该饿丫三天。

muyoupo 今天 01:18

这些农民拿着政府的补贴,却投反政府扶植的川普的票,种的还是祸害民众的转基因玉米大豆。既无良心,也无智商,自私自利。尝尝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滋味,让其他川粉们看看支持川普的“好处”是非常有益的。

破棉袄 今天 00:13

粮食这玩意儿,播种越少,价越高,收入越高,明年播种减半,就赚回来了。

谢选骏指出:流氓的环球网展示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因为广告也是新的文化战争的一条战线,美国豆农的广告,就是“中特社”(鲍彤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简称)发起的文化战的一个环节。

“中特社”一词,最早出现于网文《讨论,各位对纯粹计划经济和中特社都是怎么看的[列宁主义吧]_百度贴吧》(Aug 4, 2016)里——就是单一计划经济的缺点和中国这种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还有西方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的缺点的问题。希望不要一说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优点的问题上来就像某些中专生吧主一样打滚说:“你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你这是跪舔中特社的五毛←_←”。感觉这些人才是不学无术,像是被抢了钱一样。



【082、海外监控与文化战争】


《脸书丑闻可能会影响到中国海外监控计划》(2018年4月7日 转载美国之音)报道:

 中国正在将人工智能、面部扫描和其他大数据系统转化为的新工具,加强共产党在国内的指挥和控制。 

中共进行监视和日益倚重技术的做法与目前美国社交媒体巨头脸书的用户数据被泄漏和操纵的丑闻形成有意思的对比。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丑闻及其后果将严重影响中国将其监控系统扩展到其它国家的努力。

在中国,面部识别和人工智能已经被用来阻止乱穿马路的行人,控制人们在使用公共厕所时可以得到的卫生纸数量。最近南方城市深圳政府开始将面部识别、移动网络和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综合起来,即时给违规者开罚单。

这只是中国不断增长的技术注入控制的一部分。

中国这些技术能力也使其能够监视众多国家的商业和政治活动,因为这些国家用的是中国制造的技术平台,包括电信设备、支付系统、互联网软件和工程标准。

不断扩大的覆盖面

分析人士表示,使用中国技术平台的国家和市场数量正在增长。

康奈尔大学法学院的教授格里梅尔曼说,“基于中国对其技术平台的监督,它为中国公司带来了优势,也为中国公民带来了优势,这意味着中国可以更容易地对使用中国公司平台的国家施加影响力。”他说,“如果再加上中国汇编数据并将其用于监视的能力,那么就很容易看到这是如何变成一种具有政治影响力的技术,如何变成一种间谍技术。”

脸书最近的丑闻涉及8700万名用户的个人资料被用于影响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政治。

随着人们越来越担心操控美国大选以及围绕虚假新闻引发的争议,分析人士表示,脸书丑闻将导致对少数几个公司在隐私保护和数据垄断等方面监管的巨大改变。

而在中国公司通过建立复杂的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而获得立足点的几个国家中,也可能会看到这种反弹。

新加坡国大管理学院分析与运营部高级研究员卡普里以马来西亚为例说,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通过其电子商务平台与大量当地企业紧密结合。

他说: “许多人把阿里巴巴几乎看作是中共的使者,因此这让很多人非常紧张,担心受到的控制和缺乏隐私保护。这是亚洲国家政府现在和将来在处理这些大型的中国电子商务平台时要面对的问题。”

有迹象表明,马来西亚和其他国家可能会对中国做出北京长期以来对外国企业实施的做法,就是要求外国公司使用的服务器位于其管辖范围内。这个做法一旦实施,中国的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可能会失去目前大部分商业优势。

欧洲的挑战

中国企业一直热衷于扩展其在欧洲的业务,不仅包括实体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数据和电信网络。但他们现在必须遵循欧盟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该条例将于5月25日生效。

这一条例对于习惯于普通人只享有少量权限的中国公司来说是一项挑战。新的欧洲法律规定,在欧盟境内开展业务的外国公司必须保证欧盟居民的数据安全,并将其提供给任何需要此类信息的居民。

丹麦的一名政策顾问举例说,如果欧盟公民或居民要求阿里巴巴提供他们的数据库中所有有关的个人信息,阿里巴巴必须遵守,如果不遵守,他们就得向欧盟当局解释,甚至引来麻烦。

中国不受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卡普里指出,中国很可能不会受到监管变化的影响,这些变化预计在脸书丑闻后会席卷发达国家。他说,“中国模式基本上是说,国家必须要能访问所有这些数据,你必须交出国家向你要求的这些数据,国家也需要获得你这些程序的加密密钥。”他说,中国不可能引入重大的监管措施来保护隐私,因为那就意味着切断了他们自己与这些数据的通道。

谢选骏指出:海外监控与文化战争不仅密切相关,而且可以说是文化战争的一个强力工具,运用得当,必将大力推动全球一体的历史进程。



【083、黑手党帮规与共产党党章】


话说“美国国家地理探索频道之黑手党十大帮规”深入报道了意大利黑手党“十大戒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JcERzU9SUI),大致如下:

成员要宣誓效忠帮会,如果背叛帮会,他的血将会燃烧。

成员必须通过第三人与帮会的朋友见面,不得自行介绍。

必须尊重妻子。不得勾引朋友的妻子。

保证与警察划清界限,不得与警察在一起。

不得去酒吧和俱乐部。

保证任何时候都能为组织效力,即使妻子临产,也不例外。

必须尊重帮会作出的任命。

当帮会的上级成员问问题时,必须说实话。

如果金钱属于他人或者其他家族,那么就不能动那些钱。

那些有近亲当警察的人,在帮会里有亲属的人,行为不当、没有道德观的人不得加入帮会。

上述“十大戒律”读起来不错,冒充圣经十诫,其实用来控制组织成员。

这些条款,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像什么呢?像《共产党党章》。

话说“黑手党”,就是效忠于“科萨诺斯特拉”“我们的事业”的秘密组织,知道最近,黑手党鲜为人知的戒律才得以曝光,前黑手党成员首次解读统治他们罪恶世界的密码,以及黑手党如何沦为“美国之梦”的牺牲品。

“我们的事业”是意大利黑手党组织三大派别之一,他们在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上独霸一方。这个臭名昭著的黑手党组织自1993年遭到意政府的大力清剿后,一度元气大伤。然而,经过10年的休整,该组织于2003年开始已经重新控制了西西里岛上所有的有组织犯罪活动。

“我们的事业”是目前(指2009年)意大利黑手党三大派别中最强大的一派,其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意大利黑手党发源地西西里岛,堪称意大利黑手党家族中最有名的一个。

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事业”在“教父”萨尔瓦托雷·里纳的领导下,对他们视为“眼中钉”的警察、法官和政府官员大开杀戒,先后暗杀了一批有影响的政界要人,公开向意大利政府宣战。这一切不仅激起了民愤,也促使意政府以铁拳打击黑手党的气焰。1993年,里纳被捕,“我们的事业”自此遭到重创,元气大伤。

里纳落网后,贝尔纳多·普罗文扎诺成了“我们的事业”的代理“家长”。在普罗文扎诺的经营下,“我们的事业”做出战略调整,再也没弄出什么火爆的“大场面”来激怒民众,而是处处保持低调,尽量采用隐蔽的犯罪手段赚钱。2006年4月11日,贝尔纳多·普罗文扎诺在西西里被捕。

行为收取保护费

收保护费可谓有组织犯罪的“老本行”,“我们的事业”黑手党在西西里征收“保护费”也有不少的年头。1991年,西西里一名商人因拒交高额保护费而被黑手党杀害。此案轰动一时,当地不少人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愤怒声讨黑手党。自那以后,“我们的事业”有所收敛,逐渐下调了“保护费”的“收费标准”。

不过,“保护费”降价并未影响到黑手党的收入,因为黑手党扩大了收取“保护费”的范围。据意大利反黑官员介绍,西西里几乎所有人都要交“保护费”,只是每个人交的钱比过去少了。

背后操纵

过去,黑手党总是明目张胆地施加他们的影响力,千方百计让自己控制的公司中标。而“我们的事业”已深谙低调处理的妙处。他们往往会让那些“干净”的公司去投标,而把自己的影响力施加在企业中标之后。比如它会“建议”中标的公司去哪里购买水泥、到哪里购买推土机等。这样一来,黑手党虽然退出了招标“一线”,不再引人注目,但却靠着这种背后的影响力保证了“生意”照常运作,从卖水泥、卖推土机的企业那里继续赚钱。

加强思想工作

过去,黑手党为了赚钱,杀人真是不眨眼。“我们的事业”在调整战略后,杀的人比过去少多了。一方面,为了免遭政府的进一步打击,黑手党已不再像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样嚣张,频频对反黑检察官、政治家、政府官员等人下手。另一方面,黑手党在对待打算背叛家族的自己人时也变得“手软”。

意大利警方黑手党组织二号人物 

“教父”们如果听说某个手下心有不满、打算跟反黑部门合作时,一般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立刻派出杀手处死这个“叛徒”及其家人,而是会立刻派一名“特使”去给这个人做“思想工作”,听他发发牢骚,试着挽留他。

影响

意大利一些长期致力于打击“我们的事业”的检察官认为,在里纳时代,“我们的事业”的所有决策都是里纳一人说了算;而在普罗文扎诺接管“我们的事业”后,普罗文扎诺更像一个董事会主席,在家族中推行了黑手党式的有限“民主”。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轰轰烈烈”的行为相比,“我们的事业”如今的确收敛了不少,但如果据此以为黑手党大势已去,那就大错特错了。反黑检察官认为,黑手党就像那些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遍布西西里岛的红色沙子一样,其影响仍然无处不在。

其实,“我们的事业”追逐的并不仅仅是金钱,而是想要控制整个西西里。为此,他们把触角伸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甚至通过帮助人们找工作或解决问题来把自己打扮成慈善家,努力把自己的存在变成西西里一个无法更改的事实。在拉库利亚涉及的一起案件中,一名黑手党“变节成员”之子惨遭杀害后被扔入酸性液体池。

2000年以来,意大利警方频出重拳打击西西里黑手党,并已成功抓获数名重要黑手党头目。2008年年底,意大利警方对“我们的事业”发起“斩首行动”,目的在于破坏其组织新一轮的领导者选举。

黑手党头目落网 

2009年11月15日,据意大利《晚邮报》:意大利警方在西西里岛巴勒莫将黑手党组织“我们的事业”二号人物多梅尼卡·拉库利亚带入警察局。

拉库利亚代号为“兽医”,是意大利臭名昭著的黑手党组织“我们的事业”第二大头目,被警方列为30位最危险的通缉犯之一。

警方在拉库利亚藏身处发现了大量黑手党的文件,这些文件将对今后继续打击黑手党行动具有重要作用。意大利内政部长罗伯托·马罗尼说,拉库利亚的缉拿归案将对意大利黑手党组织造成重创。

意大利黑手党

在意大利像黑手党样的组织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它们区别于在不同的地区。直到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黑手党还主要集中在田园乡下,但自那以后便传播到了城市(例如巴勒莫)且随后变为集中了毒品、卖淫的更具国际性的组织。

意大利黑手党以家庭为单位,主要以西西里为代表。在其他地区也有其他类似的组织,如那不勒斯的克莫拉等。

在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期间,巴勒莫的区长切萨雷·莫里利用种种特殊势力抵制黑手党的活动。许多黑手党人在他的压制之下锒铛入狱,另有不少不得不越洋渡海,远走他乡。但是事实上,西西里黑手党中的最关键的几个党魁都是法西斯组织MVSN中的成员。在MORI的行动中受到牵连的只是一些低层的犯罪嫌疑人而已。

直到意大利在二战中投降后,黑手党的势力才得以壮大。然而在20世纪80、90年代,一系列的黑手党党派间的“帮派大战”中,不少声名显赫的黑手党党徒被谋杀。而新生代黑手党成员中,许多人倾向于将工作的重点置于高智商犯罪,而对传统的敲诈勒索不屑一顾。作为对此进展的反应,意大利新闻界惯用“La Cosa Nuova(新事物)”指代经过如上整建的组织。

意大利三大黑手党派系分别为西西里的“我们的事业”、卡拉布里亚的“恩德朗盖塔”和那不勒斯的“卡莫拉”。专家估计,“我们的事业”约有5000名成员,“恩德朗盖塔”约有4000至8000多名成员,而“卡莫拉”约有3500多名成员。

谢选骏指出:事实上,帮规也好,党章也罢,都是组织工具,表面上看,即可为善,也可作恶。但是,由于帮规和党章都高于国法或外于国法,所以为善的几率大大低于作恶。这是由于人性中的原罪所决定的。由于帮规和党章都在社会中划出了一个个小圈子,所以必定造成社会的分裂和动乱。而反过来,人性的贪婪,最后也会冲决一切破坏了法律的帮规和党章,“除了赚钱,他们什么都不相信了”,这就使得他们的组织陷入了失控状态,进而瓦解了。



【084、环球日爆是回民办的】


《过半受访美国人反对学习阿拉伯数字》(2019-05-19 环球网)报道:

对于阿拉伯数字,你肯定不陌生,但你是否知道,可能有超过一半的美国居民反对学习阿拉伯数字?近日,来自“公众科学”(Civic Science)的一项民调做出了这样的推断。

据俄罗斯《观点报》19日报道,来自“公众科学”的一些社会学家对美国居民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调查,他们向受访者询问了“阿拉伯数字的学习是否应被纳入美国的在校课程中”这一问题,报道称,据该民调结果估计,可能有超过一半的美国居民反对学习阿拉伯数字。《观点报》表示,此次民调共调查了3624人,其中56%表示,反对在学校学习阿拉伯数字,29%表示应该学习,另有15%认为很难回答这一问题。不过,《观点报》注意到,进行此次调查的社会学家们并没有向受访者解释“阿拉伯数字”一词的含义。

在《观点报》这篇报道下面,一些俄罗斯网友纷纷留言讨论,网友mar nikol嘲讽称:看来美国人认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是美国的。↓

网友Прасковья из Подмосковья调侃称:56% (的反对者)是犹太人, 而29%(的支持者)是阿拉伯人。↓

网友Stas Ctac 则感叹:太可怕了,竟然有一大半人拒绝(学习阿拉伯数字)↓

网友Дормидонт Пукин却表示担心:我们(俄罗斯)也会有这一天的。

谢选骏指出:看来环球日爆是回民办的,对阿拉伯文化五体投地——因为它们竟然把印度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既然如此,他们干嘛不把印度教叫做阿拉伯教呢?环球日报的主编怪不得姓胡,天天胡说做怪嚎叫呢。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十进制的数字系统皆源自印度,那里最早发展出了命理学的概念。在西方文化中,印度数字系统经常指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或者甚至和阿拉伯文数字混淆,因为印度数字通过阿拉伯才传到欧洲。

印度数字系统,是一系列的十进制进位制的记数系统,起源于9世纪的印度。此系统像一种语系,当代的很多文字系统里的不同记数符号都是起源于此系统。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对西方中世纪的科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合并了进位制和十进制系统,让数字的纪录更加简便,也简化了小数和循环小数的记载。此系统只需要13个符号就可以表示所有有理数:10个数字符号、小数点、负号和一种分数符号(分号或循环小数符号)。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也巩固了“〇”在西方世界的概念。 

列奥纳多斐波那契把这个系统带到欧洲,并把阿拉伯文的翻译文本带到拉丁美洲,称它为“liber abaci”。从12世纪开始,它被使用于欧洲的数学,并从十五世纪开始被广泛使用。

在中国,瞿昙悉达于718年引进了印度数字与零,但中国的数学家觉得它们没有用处,因为他们已经有算筹(苏州花码的前身)。19世纪,中国和日本接受了西方的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谢选骏指出:阿拉伯人毫无创造能力,他们的“文化成果”都是掠夺来的,比蒙古人稍好,但还不如日本人。除了那本山洞里出来的《可兰》,阿拉伯人就会骑着骆驼打劫。



【085、基因战争也是文化战争的组成环节】


《美卫生研究院痛批基因编辑 贺建奎不安》(2018-11-29 VOA)报道: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发表声明,对中国一名生物学家声称实施了首例人类基因编辑实验表示“深度忧虑”。

美国政府属下的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星期三(2018年11月28日)在一份声明中说,贺建奎和他的团队暗地里和不负责任地实施了首例人类基因编辑,其蔑视国际伦理准则的行为令人深切不安。声明说,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需要达成有约束力的国际共识、对这类实验设立界限。

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学家贺建奎星期三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基因编辑国际峰会上说,他以及他的团队为丈夫携带艾滋病毒的一对夫妇修改了他们的双胞胎胚胎的基因,称今年11月刚刚出生的双胞胎婴儿将能抵抗艾滋病毒,为此他感到自豪。

稍早前,这个消息传出后在科学界内外引发震荡。许多科学家说,在基因编辑的伦理和规范尚未成为共识之前修改人的基因十分不妥当。面对众多的批评,贺建奎辩称自己在过去三年中一直跟学术界的人士沟通,并没有暗中从事这项基因修改实验。

中国官方的《人民网》星期二对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实验做了正面报道,称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经基因编辑、对爱滋病免疫的女婴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说这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但是一天后,面对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中国官方的态度出现变化。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星期三罕见发表声明,谴责将基因修改用于生殖目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星期三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到中国政府是否有计划禁止人类基因编辑。他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外交问题,但是中国的有关部门和学会及其专家已经对此发表了意见。贺建奎基因编辑实验持续受到国际谴责也深表不安。

贺建奎2018年11月28日在香港讲话,但贺建奎星期四(11月29日)却是无故缺席香港第二届基因编辑国际峰会。同一天会议组织者在其网站发表声明,严厉指责贺建奎的人类基因编辑实验,对这项并未得到独立验证的实验深表不安,称实验不负责任。声明说,即使这项基因编辑实验得到了独立验证,这项实验的程序也是不负责任,不符合国际规范。声明要求对贺建奎声称的基因编辑实验进行独立的评估。

此前一天,隶属美国联邦政府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星期三(11月28日)发表声明,对贺建奎声称实施了首例人类基因编辑实验表示“深切忧虑”。声明中说,贺建奎和他的团队暗地里和不负责任地实施了首例人类基因编辑,其蔑视国际伦理准则的行为令人深切不安。声明说,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需要达成有约束力的国际共识、对这类实验设限。

贺建奎星期三在香港第二届基因编辑国际峰会上发言时表示,他和他的团队为丈夫携带艾滋病毒的一对夫妇成功修改了他们的双胞胎胚胎的基因,使这对这个月刚出生的双胞胎能够抵抗艾滋病毒。贺建奎说,他为这项医学上的突破感到自豪。

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实验成功的消息首先由中国党媒《人民日报》星期二(11月27日)做了正面报道。消息一经公开,便在科学界内外引发震荡,受到谴责。此后中国官方的态度发生反转,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星期三罕见发表声明,谴责将基因修改用于生殖目的。中国科技部已明令禁止贺进行这样的实验。贺建奎所在的南方科技大学、广东省和深圳市卫生委员会都宣布对贺建奎的实验进行调查。

谢选骏指出:卫生研究院不懂,基因战争也是文化战争的组成环节——这样的无知,已经使得“美国卫生研究院”坠落到了“中国大队卫生院”的水平了。呜呼哀哉。这样下来,“基因领先的中国”就将“赢在起跑线上”,成为发达国家之上的超级发达。全球政府因此也就有了坚实的生物基础。

下面说说《基因战争一切家庭冲突的根源》(作者罗宾·贝克/伊丽莎白·奥拉姆)。

《基因战争》从家庭生活的完整面貌,提出了大胆的、引人注目的主张,一举惊爆了核心家庭的内幕,揭示出了即使是最和睦的家庭也存在不为人知的冲突。虽令人不快,却深具说服力。家庭是战场的最前沿。虽然我们的意识里都渴望平静的生活,但我们内心的驱动力却无法平静地处于争夺之中。为人父、为人母、教养与照顾,在这些深层的人类本能之下,存在着另一种更深奥的寂静——以牺牲他人来确保我们自己基因存续的意志。

前言

第1章 暗潮汹涌

场景1 肥皂剧

第2章 准备就绪

场景2 受孕计划

场景3 战役时刻

场景4 达阵成功?

第3章 大功告成

场景5 怀孕期的鱼水之欢

场景6 害喜

场景7 分娩

第4章 婴儿战争

场景8 哺喂母乳

场景9 无眠的夜晚

场景10 产后忧郁

第5章 胜负之争

场景11 公平竞赛

场景12 质胜于量?

场景13 弧注一掷

第6章 家庭冲突

场景14 手足之情

场景15 父母亲的偏爱

场景16 乱伦

场景17 儿童虐待

场景18 单亲抚养

第7章 迈向祖父母之路

场景19 打好基础

场景20 反叛、探索与离家自立

场景21 伴侣的选择

第8章 为人祖父母

场景22 祖父母的照料

场景23 繁衍之后?

场景24 家庭的协助者

第9章 人生的尽头

场景25 最后贡献

谢辞

……

谢选骏指出:贸易战输了,基因战赢回来!基因战争也是文化战争的组成环节。



【086、间谍网络发动“新的文化战争”】


《解放军网络间谍大头目!首次曝光于世》(2018-04-02 读者网络)报道:

美国政府近日公布一份有关中共不公平贸易的调查报告,中共网络间谍系统的关键掌控者刘晓北的角色首次曝光。

据《华盛顿时报》报导,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近日公布了一份重要报告。该调查报告是川普(特朗普)政府计划对中国科技产品征收关税以及遏制中企在美国投资依据的基础。

这份报告在阐述北京的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同时,还提及中共军方少将、前总参谋部第三部(3PLA)部长刘晓北及其掌控的网络间谍系统。

资料显示,3PLA目前是中共战略支援部队(Strategic Support Force)的核心单位。该部队的主要部分叫做“网络系统部”(Cyber Corp)。“网络系统部”也吸收了被称为是“311基地”(311 Base)的中共军方心理战单位,进行信息战,包括虚假信息宣传。

《华盛顿时报》报导称,据信,“网络系统部”仅在总部北京海淀区就雇用了10万名黑客、语言专家和分析家。其分支单位位于上海、青岛、三亚、成都和广州。

美国政府前述调查报告披露,刘晓北曾指示3PLA对美国公司进行网络间谍活动,目的是为中共国有企业提供竞争性情报。比如,中共国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曾经要求3PLA搜集几家从事页岩气技术的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信息。

报告还列举了美国公司被3PLA攻击的两起案件。其中一起案件中,中共军事黑客闯入美国公司的网络,偷走了该公司一份将与CNOOC谈判的协议详细计划。结果,CNOOC获得了谈判成功。

调查报告说:“CNOOC将其与美国公司谈判所取得的成功归功于从情报机构处获得的信息。”

《华盛顿时报》指出,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公开披露中共的高级军事黑客。刘晓北很可能会面临美国的制裁。

美国中情局的“开放资源企业”(Open Source Enterprise)2014年的一份报告披露,62岁的刘晓北是一名加密专家兼军方总参技术侦察部(即总参三部,是3PLA的另外一种叫法)部长。

网络上有关刘晓北的资料极少。公开信息显示,刘晓北来自湖北省红安县,1977年毕业于西安交大。刘晓北在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担任总参三部部长,之前曾担任过该部的政治委员。在2014年初的正军职将领调整过程中,原任总参三部政委的孟学政在2014年3月之前已从刘晓北手中接过总参三部部长职务。

前五角大楼中国问题专家马克.斯塔克(Mark Stark)在2015年确认刘晓北是3PLA的负责人。

中共军方黑客扰动中美关系

四年前,美国政府曾起诉5名中级中共军方黑客,他们隶属于总部设于上海的61398部队。

中共的网络部队61398部队,被指要对美国技术失窃事件负有责任。

2013年2月,美国麦迪安公司(Mandiant)发布报告,曝光中共61398幽灵部队从2006年以来,盗窃数据总量达十万GB机密信息。

2014年5月,美国司法部首次以对美国公司犯有黑客攻击罪行,将中共5名军队黑客嫌疑人正式起诉,并公布他们的名字和照片。该部队的诡秘背景成为外界追踪热点。

麦迪安公司披露,隶属原中共军队总参三部的61398部队,是中共网军大本营。该网军位于上海浦东一幢12层高建筑物内,有西方媒体到场采访偷拍,遭到中共军方拦阻。

原总参三部是主要负责搜集海外军事情报的官方机构,它与国家安全部、军方总参谋部情报部等,共同构成了中共的情报网络,被外界视为要害的情报专业部门。

美国的情报分析称,总参三部负责网络加密电脑系统的攻防,外语自动翻译、卫星轨道计算,无人机设计和攻防能力方面的技术,商业通讯系统,包括中国大陆与美国连接的主要光线网络,也在总参三部的监控之下。

2016年中共军改期间,该部队看上去基本没了动静,黑客被分散到了其它军方、私人以及情报单位。

另外,中共的还有一个主要网络间谍组织是中共国家安全部。其操作6个已知和22个可疑的网络间谍单位。

谢选骏指出:这就是“新的文化战争”,是全球统一战争的前锋之一。难怪《孙子兵法》专门有一章节论述间谍战(用间)。



【087、建立全球政府的文化战争已经打响】


《美情报界:中国掀起信息战 主导权之争已开始》(VOA 2019-08-21)报道:

2018年3月9日,上海一家电影院里的《厉害了我的国》影片海报。当局组织中国人去电影院观看这部颂扬共产党和习近平的宣传片 来自公司和政府机构工作人员的大量观看,使票房收入大增,国有媒体称其是该国有史以来收入最高的“纪录片”。

中国最近被揭露出一直利用社交媒体账户影响有关香港持续抗议活动的公众舆论,这导致美国情报部门进一步警告说,信息主导权之争已经开始。

迄今为止,主要焦点都集中在俄罗斯利用社交媒体干预西方选举,包括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以及最近的2018年国会选举。但美国高级情报官员一再警告,俄罗斯并非孤军作战,美国的其它对手很快会利用莫斯科的成功经验,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情报官员说,他们说,中国构成最大的威胁。

美国前国家情报总监丹·科茨 (Dan Coats)在2019年9月的一次谈话中说:“中国政府利用他们掌握的所有能力来影响美国的政策,广泛传播宣传,操纵媒体。”

几乎与此同时,特朗普总统指出,中国在区域报纸上刊登批评美中贸易谈判的广告和报道。

长期以来,通过官方媒体公开传播某种信息,一直是中国试图影响美国舆论的一部分。与俄罗斯2016年针对美国选举的情况不同,后者涉及使用“巨魔农场”和众多的假冒角色。

美国情报官员和一些私营部门的分析师看到有迹象表明,中国准备加紧影响美国舆论。不到三个月之后,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又指责中国与俄罗斯一起积极干预了2018年国会选举。

本星期,国际社会再次看到北京已经加强了力度。推特公司周一宣布关闭936个账户,这些账户“蓄意和具体地试图制造政治纷争”,并且破坏香港正在进行的反政府抗议活动。

脸书随后宣布删除了7个页面、3个群组和5个账户;这些账户都与“与中国政府有关联的个人”有关。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国际网络政策中心的研究员萨曼莎·霍夫曼(Samantha Hoffman)说:“这是我们迄今看到的已经公开的最有力的证据,表明中共和中国政府正在参与对社交媒体的影响行动。他表示:“我认为,证据在未来几个月将继续显现。”

推特和脸书在中国都是被屏蔽的。分析师们对两家社交媒体公司发布的数据研究后指出,一些推特账户已经活跃了多年,有些账户可以追溯到2009年或更早。

信息信托项目的研究员蕾妮·迪雷斯塔在其推特上写道:“这些账户中有些在长时间停歇后,通过各种工具和多种语言切换。” 这表明,至少一些老的账户或粉丝众多的账户是被购买,或是被租用的。

中国尚未对推特和脸书的指控作出直接评论。但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星期二说,中国人民和媒体"有权表达他们的观点”。

耿爽补充说:“香港正在发生什么,真相如何,人们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

美国官员也很少有公开反应,许多人仍然持谨慎态度。“这是他们操纵数据努力的另一部分,” 消息传出后不久,蓬佩奥周一在福克斯新闻上表示。他当时被问及中国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

另外一些美国官员将北京的这场影响力运动,描绘成中国转移世界注意力的另一种企图。

一位美国高级官员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政府选择指责美国,而不是处理自身在香港的治理失误。当四分之一的人口走上街头表达他们的不满时,并不是因为他们被欺骗了。”

然而,情报官员和分析人士担心,这种对社交媒体的使用表明,已经控制着中国内部信息环境的中国共产党,正雄心勃勃地着手控制向外部世界输出话语权。

德国马歇尔基金争取民主联盟的中国分析师马特·施拉德(Matt Schrader)对美国之音说:“这是一件大事,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从西方社交媒体平台得到类似确认的消息。” 他说:“你必须要问,中国是否将目光投向香港以外?它是否将目光投向台湾以外?是否正在实施这些策略,以便能够影响全世界的人?”

谢选骏指出:吃官饷的美国之音还以为这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信息主导权争夺战,它哪里懂得,这是“建立全球政府的文化战争已经打响”。这是我早在十五年前的2004年发表的《全球政府论》里就已经专门论述过的了。



【088、经济地缘政治是一种文化战略】


《中国以经济影响地缘政治 引起美日澳等国不安)(美国之音 2017年8月24日)报道:

中国越来越多的使用经济手段来实现其地缘政治目的的做法引起了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警觉和不安。在美国对中国正式展开 “301”条款调查之前,澳大利亚也对中国商人试图通过政治捐献来影响该国政治展开调查。在地缘经济竞争加剧之际,美国与日本正在考虑如何有效的应对中国。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北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投资、贸易等经济手段为其外交政策服务。中国因为韩国部署美国的萨德反导系统对首尔进行经济打压就是最新的例证。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出的 “一带一路” 区域经济倡议也被认为是北京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秩序的尝试。

船桥洋一:贸易政策日益成为国家策略的核心

前身为“重建日本倡议基金会”的研究机构亚太倡议的主席、前《朝日新闻》总编船桥洋一(Yoichi Funabashi)最近在华府智库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特别指出了地缘经济领域正在出现的这一新挑战。

他说:“经济工具越来越多的被用来实现地缘政治目标。在这个领域,尤其在亚太地区,我们正面临着这样的挑战,特别是来自中国的挑战。不过,不管是中国,还是俄罗斯、日本、美国还是欧洲,贸易政策日益成为国家策略的核心。这也反映了地缘经济处于优先地位的趋势。”

中国的做法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这位获过多项奖项的日本作家兼记者还不点名的提到中国利用地缘经济来修改甚至是损害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他举例说,网络空间日益被利用和操纵,不仅影响产品与服务的自由与公平流通,而且也对民主规则、程序、机构以及民主本身带来损害。

船桥洋一说,美日同盟如何应对这种新趋势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议题。

美日两国退役的高级军事将领与现役军官与政府官员最近在华盛顿举行了四天的论坛,专门讨论这个议题并向两国政府提交了一份不向外公开的报告。

船桥洋一:维护现有国际秩序是最佳应对之道

曾经是《朝日新闻》驻京记者和华盛顿分社社长的船桥洋一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谈到了他个人对如何应对这个挑战的一些想法。

他说:“我们必须意识到在世界经济领域,经济工具被用来实现地缘政治目标所涉及的范围有多广。这种做法对维持自由与公平贸易以及开放的全球与区域秩序有很大的损害。因此我们必须对此作出反应。在我看来,对此作出反应的最佳办法就是维护现有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尤其是基于规则的贸易原则和贸易自由化。”

船桥洋一认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必须得到执行,尽管美国已经退出。他还认为,网络空间领域的盗窃行为改变了法治,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革命性的技术也可以用来改变战场的游戏规则、一个社会的运行以及国际关系。今后,网络将成为战场的前沿,因此必须对此做好准备。

美将军:继续维持美国的技术优势

参加了这次美日讨论会的美国陆军退役四星将军夏普认为,美国的应对办法之一就是继续维持它在技术上的优势。他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通过投资等做法正走在成为亚太以及全世界经济强国的直路上。我们应当确保我们也在进行竞争,做使我们维持技术领域领先地位所必需做的事情。”

这位前联合国司令部司令以及韩美联军司令部司令说,美国也在敦促中国遵守现有的国际商业准则与规范。

谢选骏指出:以经济作为手段,来改变影响地缘政治,这就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战。因为这不是以经济为目标的战争,而是以地缘征服起码是地缘整合为目标的经济活动。对此,我把它叫做“经济地缘政治”。经济地缘政治是一种“新的文化战争”,因为它的思考是基于“首先整合欧亚非板块”,然后“进而整合全球”。美日澳之所以不安,是因为中国西向的一带一路战略,第一步就会把这“中国东边上的三国”给边缘化了。



【089、科研发明与技术运用——论郑和的可耻】


中国号称是“四大发明”的故乡,却无法据此开辟历史的新纪元。这是为何?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始终无法解决“科研发明与技术运用”之间的关系问题,结果让社会政治扼杀了科研发明。

网文《研究:中國緊追 美國科研主導地位不保》就没有看出这一缺陷,结果只谈“研究預測,中國科研支出將在2022年超越美國”(密西根大學提供),而不提更为重要的技术运用:

儘管美國在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以及投入經費,仍舊高居全球第一,不過,15日發表的一份研究指出,中國的相關科研如「火箭」般快速崛起,不但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論文數量衝上第四,科研支出也僅次於美國,報告中並推斷,中國科研支出可望在2022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冠軍。

這份由密西根大學發表 ,標題為「生物醫學研究全球與改變趨勢」(Globalization and changing trends of biomedical research output)的報告,15日刊在著名科研期刊「臨床研究內幕」(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Insight)上。在美國政府2018年預算提案,正準備大刀闊斧刪減國家衛生總署(NIH)經費同時,未來美國是否將提早喪失領先地位,尤其引起關注。 

新發布的研究,統計了從2000年到2015年間,在生物醫學方面 ,全世界原創論文在六大頂級學術期刊、四大大中級學術期刊的發表數量,以及國家科研經費的數據。其中美國的科研團隊所發表的影響力論文數量,在2015年依然高於其他國家;在研發支出上,也雄冠全球。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這種主導地位正在逐漸式微,相反的,中國過去1、20年強力支援科研的作法,已經有了回報,報告中顯示,中國在過去15年來,於國際高級期刊的發表數量,已經名列全球第四,僅次於美國、英國和德國。 在科研支出上,則僅次於美國。

這份報告也指出美國與其它國家科學家的合作越來越多,而留學海外的中國科學家海歸人數增加。參與此研究的資深研究員、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科研執行長歐馬利(Bishr Omary) 表示,現在是美國執政當局,應該要好好想想,是否真的要大刪NIH經費的時候了。他說,一旦決定砍掉相關預算,美國很難繼續站在領先地位,更重要的是,這樣將使下一代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因為遇見前途有限,而不願意繼續在此領域發展。 

事實上,國際權威科研期刊「自然」(Nature),去年7月27日所發佈的「自然指數2016年明日之星」(Nature Index 2016 Rising Stars)報告,即提到中國科研大學及機構,在2012到2015年間的高質量科研論文數量,呈現驚人成長,其中全球前十個高質量科研論文發表增幅最高的機構中,中國獨佔前九個排名。

谢选骏指出:为何郑和能下西洋而中国却无法获得海权?因为那是政府主导的。政府主导的项目,政府也能一声令下予以消灭。结果郑和舰队不但船毁人亡,连文件资料都尸骨无存。这多少类似于“科研发明与技术运用”的关系——明朝太监能够鼓励科研发明,却没有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的普及运用,反而倒行逆施,千方百计地遏制了社会转型。明朝的这个毛病,不仅在清朝变本加厉,到了现在的“毛朝”,这个“毛病”丝毫没有痊愈的迹象。“毛朝”这个“毛共朝代”,不能走出中国的朝代循环,这已经被我的“新南北朝理论”透视清楚了。

网文《郑和船队》报道:

郑和船队是郑和下西洋所组织的远航船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一支大规模的远航船队,也是一支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舰队。郑和船队由200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将士二万余名,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组织严密。

船只介绍——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经过南海、西南太平洋、印度洋,到达东南亚、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访问了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同时代其他远航活动无可比拟的。郑和船队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航行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宝船,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郑和宝船是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节乘座。同时,用它来装运宝物,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为此,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船只规模——郑和船队是由多种不同类型、不同大小、不同用途的船只组成,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除了宝船外还有四种:第二种马船,是一种远洋运输船,用来装运战马,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 是一种远洋运输船,用来装运粮食,粮船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坐船”, 是一种交通远输船,用来装载人员、货物,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由此可见,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

船队历史——六百年前(一四○五年,乙酉,明永乐三年),七月十一日(当时的农历六月十五日),江苏太仓刘家港上,有一支庞大的船队,大小二百艘,扬帆出海。带领船队的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郑和。郑和的船队目的是直出大洋。先到福建长乐太平港,在这里休整,等候信风。因为那时的船只,还是以风帆为动力。在这里,也祭祀了天后娘娘,就是我们常见的天后庙或妈祖庙中的天后。天后娘娘是海上渔民船民的精神力量。

船队出动。出闽江,五虎门,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南海。第一个目的地的占城国(在现在越南中南部)。这就开始了历史上称为三保太监下西洋的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共七次,从郑和三十四岁起,到六十二岁在第七次下西洋回航中途病逝止,成为郑和的终身事业),在近世,越来越成为世界瞩目的历史大事件。因为在那时候,世界上的航海技术还未发展,哥伦布还没有出生,明王朝的这一支船队,远航到亚非、阿拉伯等国家,是人类海上交通的极重要的创举,显示出当时中国人掌握的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国力,都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今天人们研究这段历史,包括外国人,都不禁发出惊叹。

船队组织——郑和这位三保太监,统领这支船队,从事先的组织,到出发后在海洋上的统驭领导,对航海技术的掌握,到处与各国(有的是从不知道的国家)打交道,既宣扬国威又做了睦邻友好的外交,都是很出色的。这位太监的确是个非凡人物。甚至,他能很好地指挥作战,随船队出去人员有二万七千多人,其中有许多是战斗人员。二百零八艘船只中,战座船有一百艘左右。这支远航的队伍带去许多财富珍品,要与各国交流,没有这些保卫的武力是不行的。但这支武力队伍又是出奇地强大。

事实上,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真的打过几次漂亮的仗。有一次是海盗陈祖义向郑和船队突袭,想发大财。但郑和早得到消息,故作没有准备的样子,让海盗船直扑向主要的宝船。突然,青灯转悬红灯,各船灯火齐明,船队包抄,把海盗全数或屠或擒。著名的首领陈祖义被俘,后来押回首都正法。这是一支人数在五千人以上的海盗,这一仗打得并不简单。

下西洋目的——这里有一个问题提出来:郑和的队伍这样有规模,有强大的武力,但是,事实上七下西洋,不去占人家一寸土地,不去发展殖民地,甚至也不积极发展贸易(虽然客观上是促进了贸易与商业),那为的是什么呢?这不禁令人想到,传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是找寻建文帝的下落。因为朱元璋死后,由皇孙(建文帝)即位,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不甘心,起兵夺位,是为明成祖。当时攻入京城时,宫中起火,建文帝从此不知下落,成为一个谜。这始终是明成祖心头的大疙瘩。他为此郑重派出这么一支船队,到海外去查访,看看建文帝会不会跑到海外去,积聚力量,反过来再夺位。这么一想,郑和船队具备那么强大的武装作战力量,就很能理解,说得通的了。

航海之谜——孟席斯的假设——郑和船队的航程究竟有多远?曾任英国皇家潜水艇司令的凯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在2002年3月提出的新假设,即中国郑和比哥伦布早72年“发现”新大陆,却轰动世界,引发激烈的争论。孟席斯根据郑和航海路线上发现的明代瓷器、石碑、中国地图和星图等资料提出如下新说:郑和船队早在1421年至1423年已经将世界地图的雏形绘制出来了;美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都是中国人发现的,而不是欧洲人;郑和下西洋的副将洪保和周满比麦哲伦早近一个世纪抵达南美最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各界意见——对于孟席斯的新说,国内外学者有各种看法,有赞同的,有反对的,也有持中间看法的。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明尼苏达州大学詹姆斯·福特·贝尔图书馆馆长厄奈斯支持孟席斯的考证。路透社访问的历史学家说,孟席斯的理论属于推测,他断然所下的结论却有可能是对的,但有待证明。伦敦国家海事博物馆制图学历史馆长哈钦森则表示不信服。我国学者宋正海先生则认为,“郑和船队有可能已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西海岸并北上到达佛得角群岛,郑和船队不可能进行环球航行,但也不能排除郑和船队中一些离队船只到达过美洲”。但他认为,“孟席斯关于中世纪人类航海研究的新论,将有力地推动航海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谢选骏指出:如果郑和太监真的比哥伦布更早地发现了新大陆,那么就更加可耻了——他的航海事业就像他那残缺不全的身体与灵魂一样,“下头没有了!”



【090、可以不民主但不能共产党】


《美国推“毒丸条款”:在贸易上孤立中国的重型武器》(BBC 2018年10月16日)报道:

美国产业依赖于100多个国家的钢材进口。“毒丸”(poison pill)——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用这个词形容刚刚签署的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中的32.10条款。该条款规定,协议中的任何一成员国与“非市场经济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则其它成员国可以在六个月后退出并建立其自己的双边贸易协定。

由于中国一直未获得国际社会承认其“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这意味着如果加拿大和墨西哥想和中国达成自贸协定,就要承担与美国自贸协定破裂的风险。罗斯进一步称,这一协定将进一步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协定中推广。分析人士认为,“毒丸”条款成为美国在贸易战对峙时祭出的重型武器,可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孤立中国。

毒丸条款背后的“不得已”——“‘毒丸’条款,是美国试图削弱中国在全球贸易和产业供应链地位的重要一步。”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胡荣向BBC中文表示,加拿大和墨西哥为了能进入美国市场,以及保持对美贸易关系,选择放弃今后与包括中国在内的非市场经济国家达成双边贸易协定的权利。这一条款很可能是加拿大和墨西哥不得已的选择。

特朗普上台后的推行多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关税的大棒也挥向加、墨等国。这无疑加剧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促使加、墨推进与美国以外的国家建立双边关系。比如,加拿大从2016年开始就与中国进行自贸磋商,外界期待在特鲁多任内两国就能签署自贸协议。

特朗普和特鲁多——然而,这一计划可能被美国轻松阻断。路透社称,“毒丸”条款实际上赋予了华盛顿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自贸协定的否决权,以确保这些自贸伙伴国是市场经济体,且国家没有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后者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动关税战的核心诉求。加、墨“不得已”的原因在于,北美贸易协定带来的贸易额占两国GDP的40%-50%,但只占美国的5%。这种不平衡使两国缺少对美谈判的筹码。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很快发表声明,谴责《美墨加贸易协议》(USMCA)中的"非市场国家"条款,称这是美国“公然干涉别国主权的霸权行径”。

孤立中国——美国显然将USMCA中加入“毒丸”条款作为一个开始。路透社援引罗斯称,有了这一先例,在其他贸易协定中加入此条款将变得更加容易。人们会明白,这是达成协议的先决条件之一。胡荣介绍,与特朗普政府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还有日本和欧盟,针对中国的“毒丸”条款很有可能也会摆上谈判桌。不排除为了保持对美国市场的进入和维持贸易关系,日欧也会和美国达成类似协议,这样自然会对中国在全球贸易和供应链中的地位造成削弱.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欧盟经济体量远胜于加、墨,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也极其密切,是否会如USMCA加入一样的条款还需观察。此外,如果日本、加拿大等国都被“毒丸”条款钳制,那么正在谈判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蒙上阴霾。该协定包含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协定。

影响如何?——罗斯在接受路透采访时表示,“毒丸”条款是“一项堵住贸易协定中漏洞的举措”。堵住的漏洞,意在防止中国商品借道加墨流向美国,削弱美对中的贸易壁垒。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表示,USMCA协议称为美国政策的“范式转换模板”。对特朗普而言,中期选举在即,也可以通过USMCA兑现竞选承诺为共和党巩固选票。胡荣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产业链集合程度在全球具备很强的不可替代性,而且中国市场广大,为全球经济提供强力动能,将其排除在外面是不大现实和非理性的。胡荣建议,加入毒丸条款确实能在短时间内一定程度遏制打击中国经济,中国为应对这一危机,应该尽量与更多的国家早日达成双边或多边互惠贸易协定,比如构建中日韩贸易协定。

谢选骏指出:许多人想不通,美国为何容忍许多专制国家并且与之结成同盟,例如1970年代的南越、南韩、台湾、伊朗和其他,但是以却不能接受现在的共产党中国?简单说,为何“可以不民主但不能共产党”?一个普遍的解释就是共产党中国体积过大,对于美国已经构成了战略威胁。但是从“毒丸条款”来看,美国抵制中共其实还有一个更为“基础”的原因——那就是反共的专制政权一般都属市场经济,而共党的专制政权却不是市场经济……因此无法与美国兼容。所以对美国而言,专制政权“可以不民主但不能共产党”。

《美国“毒丸”的扩散苗头》(新华网 2019-11-28)报道:

可以预料,通过制定市场导向标准,美国在今后的WTO改革谈判中可能将提出在WTO中界定“非市场经济”概念,并可能试图基于此引入更多歧视性措施。

一段时间以来,在由美国掀起的国际经贸摩擦与乱局中,“非市场经济”的概念被美国在双边、区域和多边三个层面都用来作为施压的武器。

在新签订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美墨加协定)中,美国将以其国内法定义的、主要用于贸易救济事务的“非市场经济”概念,推广到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并有将“非市场经济”概念纳入多边规则的倾向。此外,美国等国还试图在国际规则中对“市场导向条件”进行界定,其究竟意欲何为?

概念溯源与扩大化——美国国内法的“非市场经济”概念主要出现在经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修订的《1930年关税法》的1677(18)A款中,同时1677(18)B款规定了衡量是否是“市场经济”的6项标准,涉及货币、劳动力市场、外资限制等方面。欧盟的国内法原来也对“市场经济”做了定义,但2017年已经改为引入“市场严重扭曲”的概念,也设立了6项标准。

美国国内法定义的“非市场经济”概念原本仅仅用于贸易救济领域,但是美国通过新签订的美墨加协定开始将此概念使用在投资争端解决和自由贸易区谈判领域。同时,美国与欧盟、日本正在共同制定市场导向条件指征,意图将相关标准纳入多边规则。

美墨加协定中有两处出现“非市场经济”的概念。一处出现在第14章附件D美国与墨西哥投资争端解决的规定中(该部分规定对加拿大不适用);另一处出现在第32章第10条,即所谓的“毒丸条款”(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这是某种毒丸”,“毒丸条款”由此得名)。

美国在美墨加协定中使用“非市场经济”概念,反映出其利用这一概念影响国际经贸规则的意图。根据该协定第14章附件D投资争端申诉人的定义,如果一方认为来自另一方的投资者被美墨以外的第三方拥有或者控制,而该第三方被美墨中的一方认为是非市场经济体,那么这一投资者不能成为申诉方提起投资仲裁。

协定第32章第10条规定:如果一国被美墨加三方任何一方的国内贸易救济法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同时该国与美墨加三方均没有签订自贸协定,三方中任何一方与该国开始自贸协定谈判之前至少三个月,需要通报美墨加协定其他各方。任何一方如果与该条中所言非市场经济国家签订自贸协定,其他各方有权在提前6个月通知的条件下终止适用美墨加协定,并且用双边协定取代。

美国官员还声称,这种“毒丸条款”今后将在美国的对外经贸谈判中推广。在美国与日本贸易谈判中,美国对日本也提出了加入类似“毒丸条款”的要求。2018年12月2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谈判目标中,美国提出要建立一个确保透明度的机制,并且规定,在日本与一个非市场经济体谈判自由贸易协定时,美国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

与此同时,美国等国家还试图在国际规则中对“市场导向条件”进行界定。2018年5月31日,美欧日三方贸易部长在巴黎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共同制定市场导向条件指征。声明的第三个附件列举了市场导向的七条标准,表示还将进一步识别其他市场导向条件,并将与其他贸易伙伴讨论如何落实这些条件。

美国标准、欧盟标准和美欧日联合声明的指征标准,都包含了世贸组织(WTO)没有管辖的很多领域。如果美欧日联合声明关于市场导向条件指征的标准被纳入世贸组织,这等于变相将世贸组织的管辖范围扩展到劳动力市场、会计制度、破产法、公司法、物权法等领域。

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2019年贸易政策议程及2018年年度报告》中,美国就WTO改革问题提出了四项主张,其中第一条就是WTO必须解决“非市场经济”的挑战。可以预料,通过制定市场导向标准,美国在今后的WTO改革谈判中可能将提出在WTO中界定“非市场经济”概念,并可能试图基于此引入更多歧视性措施。

对中国影响几何——美国扩大“非市场经济”概念的适用范围,将以其国内法界定的“非市场经济”概念推广到区域经贸协定中,并推动影响多边贸易体制引入类似概念,这对多边贸易体制以及中国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就中国而言,首先,美国违反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规定,继续使用所谓“非市场经济”概念在反倾销中对中国采取歧视性措施,提高了中国产品被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可能性。

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自1995年WTO成立以来,美国共对中国产品发起300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163起,反补贴83起,特保(含纺织品特保)42起,保障措施12起。中国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后到2019年2月底,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一共有133起。

根据WTO官网从1995年初到2017年底的统计,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可能性有很大影响。在统计期间,全球对华反倾销案件中,最终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比例为72.97%。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美国和欧盟采取措施的比例为79.33%和71.97%;而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采取措施的比例分别为49.06%和40%,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瑞士甚至没有一起对中国的立案。因此,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立案的可能性以及立案后中方胜诉的可能性均有较大影响。

其次,美国以其国内法界定的所谓“非市场经济”标准,对中国经济政策进行指责,影响中国按照自身发展水平自主决定国内政策的权利。以美国“非市场经济”的第一条标准,即货币的可兑换性为例,中国已经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化,但尚未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资本项目自由化并非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也逐渐调整立场,承认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渐进性与时序性,并且在近年来一再发表研究报告和正式文件,支持各国在必要时候使用某种形式的资本管制。因此,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和汇率制度的选择是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美国以国内法标准对中国的指责是缺乏依据的。

第三,削弱中国在国际经贸规则谈判中的谈判地位。21世纪经贸谈判内容日益从边境措施(通常由海关负责)向“边境后”措施扩展,更多地涉及各国国内经济体制和规制问题。美国通过将中国界定为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要求中国和其他国家达到美国规定的市场经济标准,并将这些标准推广成为国际规则,客观上或削弱中国在国际经贸规则谈判中的作用。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要用统一的市场导向指征进行约束,这相当于变相取消发展中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

第四,以所谓“非市场经济”为理由,在更多领域对中国进行歧视。国际经贸关系中非歧视是一项基本原则。美国在使用歧视性措施的时候,虽然不直接指明中国,但使用其国内法界定的“非市场经济”概念,给予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更低的待遇和更严的限制,实际形成对中国的歧视。这种歧视目前存在蔓延的态势,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多边贸易体制。

第五,以所谓“非市场经济”为理由阻挠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目前美国有把“毒丸条款”标准化的倾向。这一条款对中日韩自贸谈判、中加自贸谈判以及未来中国可能参加的其他自贸区谈判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干扰中国自贸区战略的推进。

如何应对挑战——面对此种威胁,中国该如何应对?目前看来,至少可从四大方面着手。

第一,中国应积极参与WTO改革,同时维护WTO核心价值与基本原则。如果美国等国家将市场导向条件指征纳入WTO,这等于在WTO中界定了一个市场经济的标准。在此基础上,美国可能会通过将中国界定为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将针对中国的歧视合法化,并扩大这种歧视的适用范围。美国主导的市场导向标准涵盖世贸组织不管辖的很多内容,这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难以接受的。对此,中国应该坚定维护WTO核心价值与基本原则,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建立一个单一的适用于所有成员的市场经济标准。

第二,加速推行自贸区战略。中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争取与更多国家开展自贸谈判。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维持和促进区域内经济共同繁荣。下一步,是否还可以研究探讨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以此对墨西哥和加拿大执行“毒丸条款”的情况进行测试,形成一定压力。中国是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国,远远超出美国,很多国家和地区有与中国达成自贸协定的意愿。中国在自贸谈判上越积极,开放决心越大,“毒丸条款”的影响就会越小。

第三,通过外交渠道说服其他国家,反对强迫要求选边站的做法。中国经济仍在不断成长,任何经济体都不能忽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毒丸条款”客观上损害了他国贸易谈判的权利,也不符合其他国家自身的利益。对于美国的这种做法,中国在对外经贸谈判等外交渠道中,要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中国应与商签自贸协定的国家进行积极沟通,阐释中方立场,说服其他国家反对强迫要求选边站的做法。

第四,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应充分利用大国市场优势,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国内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指出要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一方面我们坚决反对美国对中国的歧视性做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通过制度型开放推动改革深化,赢得国际上更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谢选骏指出:2002年加入世贸的时候,共产党中国利用十五年的宽限期赢得了时间,到2017年则拒绝进行市场化改革,从而把轻信的WTO和骄傲的美国推上了虎背,不得不从事贸易战的最后斗争。如果贸易战美国输了,中共就可以达到“智取威虎山”的目的,夺取美国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老大位置,甚至可以变数量优势为质量优势,最终把美国送往帝国坟场的墓地了。“可以不民主但不能共产党”,这是美国的深刻教训,因为忘记了“共产党不是一般意义的专制独裁,而是一种完全彻底的奴隶主义”——因而犯下了致命的历史错误!



【091、脸书FACEBOOK是魔鬼的工具】


(一)

《扎克伯格被曝黑历史 脸书要走下坡路?》(2018-01-28 华尔街见闻)报道:

摘要:美国著名科技财经评论人Nick Bilton发表了一篇对Facebook毫不留情的抨击文,称扎克伯格是“冷漠的自大狂”,“关于Facebook如何‘残忍无耻’的故事,流传于硅谷、纽约和好莱坞”,还表示Facebook已经在走下坡路,如果不着手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那么这家公司将面临毁灭性的后果,而他很怀疑Facebook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近日,美国老牌生活杂志《名利场》刊登了一篇专栏,对Facebook和其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进行了不留情面的犀利抨击,并表示,Facebook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果不着手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那么这家公司将面临毁灭性的后果,而他很怀疑Facebook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这篇专栏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科技财经评论人Nick Bilton,他在文中称如今的扎克伯格是一个“冷漠的自大狂”,并爆料此前他的一位创业朋友与扎克伯格的“黑历史”:扎克伯格曾热情的找他的创业朋友谈合作,并在谈话后安排了一系列的双方公司的合作会议,最后他的朋友很惊奇地看到Facebook自己出品了一款类似的竞争产品。

文章对Facebook的“劣迹”描述非常直白:

关于Facebook如何“残忍无耻”的故事,流传于硅谷、纽约和好莱坞。每当这家公司想要取得某一领域全球主导地位的时候,就会显露出“恶霸”品相。最近社交软件Snap的CEO Evan Spiegel 拒绝了Facebook的收购邀约后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此外,Facebook还会公然盗取竞品的主要设计特征,掠夺产品思路,当然,“挖墙脚”也是其擅长的手段,推特、谷歌和苹果的很多前任中高层都被挖过。

拒绝过Facebook的推特、Snap、四方网(Foursquare)都遭到冷漠待遇,而接受其合作或收购需求的Instagram、WhatsApp、Oculus VR等等都得到了“呼吸空气的权利”。

而且,文章进一步指出:扎克伯格还非常会“搞关系”:

在政府意识到Facebook所制造出的问题、理解社交网络对公民信息侵害的风险之前,扎克伯格就会迅速行动,到处拉拢政府关系。文章还表示,Facebook走下“神探”的迹象越来越显而易见,尤其是2016年美国大选之后,该公司最基本的一些问题引发了诸多场公关战。如今到了2018年,扎克伯格终于坦白:Facebook的的确确是遇到麻烦了。

过去半年的时间里,很多曾效力于Facebook的高管都公开表达了社交媒体对于家庭和民主的风险:

该公司早期的一位高管Chamath Palihapitiya表示,社交网络“正在摧毁社会的运转方式”。

该公司前总裁Sean Parker也表示,“只有上帝知道社交网络对孩子们的大脑都做了什么。”

此外,与这篇文章作者Nick Bilton交流过的Facebook员工中,也不止一人针对公司所做的事情对社会的影响表达过担忧。

扎克伯格自己在2018年的新年目标中,也把整顿Facebook列在了重要位置。他表示,Facebook将更多地把重点放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纽带方面,而不是新闻资讯方面。

文章还提到了中国,称“留给Facebook最大的增长机会在中国“,但这方面的约束至今没有任何放松的迹象。

另一个对Facebook未来发展构成巨大威胁的因素,是人们对于隐私的日益重视。据文章描述,“几年前,他认识的几乎所有人手机上都装了一个Facebook的APP,但如今的情况相反,几乎我的朋友都卸载了至少一个社交软件,而这其中Facebook总是大家第一个删除的。Facebook、推特、Instagram、Snapchat等一系列对于个人隐私有威胁的应用正在遭到人们的质疑。”

文章还引用了一些专业人士对于Facebook前景的看法:

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Tim Wu表示,在监管风险方面,Facebook面临着实质性的潜在问题,国内国外都是如此。面对过激言论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各国政府都在探索如何关停社交网站,尤其是Facebook,防止更多的伤害在社会中扩散。政府要关停Facebook其实轻而易举,毕竟推特、Instagram、Messenger等几大社交平台背后都是不同的管理者在运营。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教授Scott Galloway也曾预测,在如今美国五大科技公司(谷歌、苹果、亚马逊、微软和Facebook)中,Facebook是最有可能遭到法律重锤打击的一家。

(二)

《最高可罚2万亿美元!美国调查脸书》(2018-03-20 澎湃新闻)报道: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The U.S.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可能已在调查Facebook,是否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用户个人数据移交给了剑桥分析。

据彭博社3月20日报道,知情人士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正在开展的调查,主要针对Facebook是否违反了2011年的和解令(consent decree)。

上述报道介绍,2011年,由于Facebook更改了一些用户设置却没有通知用户,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指控Facebook欺骗用户,强迫用户分享更多用户本无意分享的个人信息。Facebook最终与联邦贸易委员会就该案达成和解协议,即2011和解令。和解令的要求之一是,Facebook在隐私设置变化时要事先征得用户同意。

据华盛顿邮报3月18日报道,两位参与起草了Facebook与联邦贸易委员会2011和解令的前联邦官员表示,Facebook有可能违反了和解令。该报还引用乔治敦法学院( Georgetown Law)Vladeck教授的介绍称,和解令每违反一次,可判处40000美元罚款。这意味着,如果确实如新闻所报,有5000万Facebook用户的数据被泄露的话,Facebook可能会被判处2万亿美元的罚款。

据CNBC当地时间3月20日报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一位发言人称,“我们知晓近日提出的这个问题。但对于是否正在调查,我们不能作出评论。”发言人还称,“我们对违反和解令的指控非常谨慎。”

刚刚过去的周末,Facebook被推上了舆论和政治场的风口浪尖。

当地时间3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卫报共同发布了深度报道,曝光Facebook上超过5000万用户信息数据被一家名为“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公司不当获取,用于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针对目标受众推送广告,从而影响大选结果。

Facebook目前在其官方声明中,仍然坚称是剑桥分析和app开发者Aleksandr Kogan滥用了用户数据。

在3月17日对华盛顿邮报发布的声明中,Facebook称,”我们拒绝任何认为我们违反了和解令的指控。我们恰当地尊重了人们拥有的隐私权。隐私权和数据保护是我们所做的每个决定的基础。”

但外国主流媒体普遍认为,Facebook构成潜在违规。

经过一个周末的舆论发酵,Facebook的股票于3月19日周一大跌6.77%,3月20日又跌了2.56%。

Facebook此次曝光的事件引起了美国的民主和共和两党,美国和欧洲两大洲之间的共同关注。

除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可能正在对Facebook开展调查之外,英国官员同样于当地时间3月20日对Facebook开展了调查。此外,英国监管机构还叫停了Facebook对剑桥分析进行审计的计划。

此前的3月19日,Facebook更新声明称,其已雇佣数字取证公司对剑桥分析指控开展调查,“确定Facebook的数据是否仍然存在”。

随后,Facebook的官方声明中追加道:“Stroz Friedberg的审计师今天晚上本来在‘剑桥分析’的伦敦办事处现场工作,但由于英国信息委员会办公室宣布,其正在申请对‘剑桥分析’亲自进行现场调查的搜查令,应其要求,Stroz Friedberg的审计师才退出。”

英国时间3月20日,赫芬顿邮报驻英国记者George Bowden在其个人推特上写道:“一个个装满文件的箱子被从剑桥分析总部所在大楼搬出。文件归属者还未能被核实。运货员没有回答问题,卡车司机称:’无可奉告’。”

英国信息委员会是英国的隐私监管部门。CNBC于3月20日的报道中称,信息委员会申请的搜查令可授权委员会进入剑桥分析的服务器。此外,多名英国议会议员还要求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提供Facebook与剑桥分析有关联的证据。

英国议会成员Damian Collins在一封给扎克伯格的信中,要求他就将信息泄露给“剑桥分析”公司一事,向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委员会(Digital,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Committee)做出说明,并给出了3月26日的时间限制。

(三)

谢选骏指出:脸书FACEBOOK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却也颠覆了很多人的生活本身,结果搞得民不聊生。现在它的作乱,竟然涉及到了国家安全的层次,如果在中国大陆就会构成“颠覆国家政权罪”了。简单说来,好在脸书只敢在西方犯浑,大逆不道几乎成为魔鬼的工具;但它自己及其老板却可以逃避责任不死。



【092、马赛克战争是文化战的具体化措施】


《美国也开始偷学中国 结果可能很可怕》(2018-11-02 瞭望智库)报道:

一支专注于战争设计、思想创新的军队,远比一支专注于武器发展的军队要可怕。

再先进的技术,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起来,才能全面发挥其作战效能。

美军作为一支联合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军队,在他们看来,现代战争“无战不联”。与之相矛盾的是其军种(如美国海军、空军、陆军、网军和太空军等)间泾渭分明的“条块”思维。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作为颠覆性技术革命的先驱者,其“碎片化”的技术革命恰恰缺乏一种先进思想“统起来”。

“马赛克战争”就是DARPA蓄谋的一场颠覆性的军事思想革命。

它面向尖端科技、未来战争,可能将敌人拖入更加浓重的“战争迷雾”,并成为激发美国“战争瘾”的一针催化剂……

2017年8月,素来以发展颠覆性技术而闻名于世的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提出了赢得未来冲突胜利的升级版战略——“马赛克战争”。

2018年9月,DARPA在成立60周年的研讨会再次强调:要赢得未来和规避冲突的最新战略,就是将作战方式由传统形式向“马赛克战争”转变。

不久前,美国空军积极配合DARPA的“马赛克战争”战略,寻求发展自主喷气式战斗机。

那么,什么是“马赛克战争”?

众所周知,马赛克是由无数个“马赛克碎片”组成的一个系统,具有呈现简单,功能多样,且具有快速拼装等功能和特点。

DARPA提出的“马赛克战争”,正是借鉴了“马赛克”的这种特性。

按这种设计思路,美国人将各种传感器、陆海空天网等成本低下、功能单一的武器系统或者平台视为“马赛克碎片”,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将这些“碎片”动态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按需集成、极具弹性、灵活机动的系统,针对战场需要进行密切合作。

那么,DARPA为何在此时提出并不断强调“马赛克战争”理念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原因。

一、第三次抵消战略失灵

综合国力达到美国的60%,美国人将这个数值视为挑战自己全球统治权的危险信号,必须想方设法地予以遏制。其中最能有效保障美国霸主地位的成分就是军事力量。

2014年8月,美国加速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特别是针对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美国国防部提出了“第三次抵消战略”,希望通过发展“改变未来战局”的颠覆性技术群,以实现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然而,不到两年,2016年7月5日,军事专家朱尔斯·赫斯特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直言,美国的“第三次抵消战略”不足以阻止未来一场大规模战争。

今年,在DARPA的“60大寿”上,美方多位人士表示,奥巴马的“第三次抵消战略”是“正在走向失败的主张”,DARPA的“黑科技”确实失灵了。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现代社会技术扩散太快,美国有的比如AI、无人科技、高超音速武器等,其他大国都有了,美国的相对优势没有必胜把握。

比如,美国研发了采用仿生学设计的四足步行机器人“波士顿大狗”。不久,解放军在“跨越险阻”竞赛中出动了机器大狗。

比如,2016年10月美军使用3架F/A-18超级大黄蜂战机释放了103架“Perdix”无人机,进行无人机蜂群试验。

之后,我国就完成119架小型固定翼无人机成功演示了密集弹射起飞、空中集结、多目标分组、编队合围、集群行动等动作。而且,我国在珠海航展上公开展示的固定翼无人机集群试验系统,具备了与“蜂群”无人机相抗衡的实力。

此外,在航母、卫星、隐身战机或精确弹药等大国重器上,相关大国也不敢落后,特别是近些年构建起来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体系,让美国先进平台的战略价值正在不断缩水。

在这种情况下,单一领域的科技优势无法维持美军甚至美国“独步天下”的绝对优势,必须另辟蹊径。并且,美军当前的作战设计中存在着类似预警机、航母等“中心节点”,一旦被摧毁,将令美军承受巨大损失。但是,若要开发新的战争技术不仅成本高昂,而且研发周期可能长达数十年。因此,对原有武器、平台等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兼之以尖端技术的“马赛克战争”便大有用武之地了。

二、整合“碎片化”尖端科技

DARPA明确表示,对于军事作战能力的下一次革命,并不依赖于突破型平台的引入。

那么,重点是什么呢?

目前,DARPA新建自适应能力办公室,并投资一系列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高超音速飞行和太空系统等,寻求将这一构想变成现实。

在AI领域,DARPA已经迈过了AI规则和深度学习阶段,正在发展AI与环境的自适应;在高超音速领域,美国已经实质性退出了《中导条约》,在争夺5-10马赫的竞争;在复杂城市作战领域,DARPA启动了“进攻性蜂群使能战术”项目,能够以250个或更多协同自主作战系统进行城市蜂群行动,目前正在重点研究“士兵-蜂群”编队和蜂群战术。

要知道,再先进的技术,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起来,才能全面发挥其作战效能。但是,DARPA作为颠覆性技术革命的先驱者,其“碎片化”的技术革命恰恰缺乏一种先进思想“统起来”。

而美军各军种琳琅满目的作战理念显然无法担起这副重担(比如,“云作战”以空军为主,“分布式杀伤”以海军为主,“多域战”以陆军为主)于是,DARPA用自己的技术设计自己的战争思想,而不是分割交给军队,防止设计与使用“两张皮”,以期能够系统、科学地解决产品到使用的问题。

简言之,要的就是“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

三、弥合军种间结构性矛盾

美军是一支联合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军队,在他们看来,现代战争“无战不联”。与之相矛盾的是其军种(如美国海军、空军、陆军、网军和太空军等)间泾渭分明的“条块”思维。不仅如此,各军种分别提出了五花八门的作战概念。远的不说,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军作战概念创就让人眼花缭乱。

咱们举几个例子:

2013年,美国空军提出“快速猛禽”作战概念,2014年,对“作战云”概念进行了正式定义。2017年,又将“快速猛禽”升级为“灵活作战部署”。

海军水面部队有“分布式杀伤”,水下部队有“幽灵舰队”概念,海军陆战队提出了“21世纪机动战”。

陆军2016年提出“多域战”概念,2018年升级到“多域作战”1.5版,还得到了空军、海军的认可。

说到联合作战,又有“空海一体战”、“联合作战介入”、“全球公域进入与机动”、“城市作战”、“应对导弹齐射攻击”,等等等等。

美网络司令部升级,日裔陆军上将中曾根就任新司令

为啥要这么做?

很简单,多分钱!

防务预算一旦审批,就是本军种可以掌控的经费,各军种在为此经常斗得你死我活。

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就曾受到陆军的极力抵制——“空海一体战”跟我没有啥关系,防务预算也就没我啥事。于是,硬生生地逼迫参联会搞了一个“联合作战介入”概念,来平息主要军种之间的纷争。不过,陆军的地位依然没有什么改观,后来提出了“多域作战”概念,目的也是要钱。

“条块”思维不但导致系统兼容性差,也明显加大了各军种联合作战的指挥难度——一旦打起仗来,到底谁听谁的?所以,“马赛克战争”来了,用网络化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些“条块”联系起来。

目前,DARPA正在进行“复杂适应性系统组合与设计环境”、“系统之系统集成技术与实验”、“分布式作战管理”、“对抗环境中的弹性同步规划和评估”、“对抗环境下的通信”、“任务优化动态适应网络”等一系列项目。可以说,美国通过“马赛克战争”编织一张大网(美国人称之为“组合效果网”,该网以“马赛克碎片”的作战效能为中心,达成最优化作战效果),从而实现各种资源实时共享,各方可各取所需,并增强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力。一旦获得成功,将解决系统集成、平台协同、指挥控制、作战管理、互操作等一系列问题,大大提升美军自主式作战能力。

注:自主式作战,是美军在20世纪末以发展无人武器平台而提出的作战概念,核心是让武器装备具备人工智能,减少人在回路决策与控制。比如,美军的战斧导弹、无人机等,可以盘旋在空中,并依所处位置、打击效能、对手的威慑程度等因素,自主决策打谁、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还能及时评估作战效果,并通过中继等方式报送指挥中心。目前,美军已经取得了不少突破。因此,“马赛克战争”就是让这些自主式武器平台的“碎片”,连成一个大的自主式体系,真正把体制上分割的现状用颠覆性技术手段实现了融合。

四、算一笔经济账很有必要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一场二战,美国举债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70%,生产了超过27万架飞机、7000多艘舰船;现代战争的成本更高,美国政府共为伊拉克战争花费2.2万亿美元。

当前,美国将战争准备定位于大国之间的常规战争,目的不是踏平一个国家,而是使其放弃抵抗的欲望,将超大城市作战、地下战作为现代战争的重点,正是出于此意——一举突破对手的政治、经济中心,从而实现威慑甚至政权的颠覆。

一旦与大国发生常规的武装冲突,特别是现代城市战争,军事费用必然将以10倍以上增长。因此,美国海军高呼“至少需要355/400艘舰船”,而一艘福特航母就造价130亿美元,耗时8年;美国空军高呼需要1200多架飞机,而一架F-35的造价最初高达2亿美元。

不仅如此,9月,美国空军部长称,如果要实现打赢“大国冲突”,美国空军需要扩大七十几个中队,相当于增加1/4的兵力!

不幸的是,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比此前任何一次现代战争前的表现都差,虽然作出一副不惜与对手长时间竞争的架势,然而,财政恶化、国家制造能力萎缩以及脆弱的全球供应链,都使其难以在未来战争中继续保持这一优势。因此,事实上,美国只是想打短促、利索、点到为止的战争,倾向于更经济、更有效的作战思想。昂贵的高精尖武器亦是其“不能承受之重”,被浪费掉的巨款自然让他们感到肉疼。

另外,各军种抢到经费之后,分别另起炉灶,搞“烟囱式”发展。以高超音速武器为例,海军、空军、陆军各顾各的,之间缺乏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环节,造成了重复研发,导致大量时间和预算的浪费。

现在,为了加快高超音速武器发展,三军合力研制,集中力量办大事。从中可见,“马赛克战争”肩负着减轻经济负担的艰巨任务:通过整合,使原有武器装备及平台发挥出最大效能,减少被美军军种之间结构性矛盾放大的内耗。

这样,美军才有可能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未来战争。

五、受中国体系作战的启发

美军作战历来重技术,每一种作战思想都打下深深的技术烙印;而中国重哲学,“马赛克战争”理论受中国体系化作战思想的影响很大。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海事战略主席詹姆斯·福尔摩斯(James Holmes)在《中国的战争方式》一文中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想法,不是单个的战士或船只、飞机或坦克,而是体系化作战。兰德分析师杰弗里·恩格斯特罗姆的专著《体系对抗与体系破击》在美国引起广泛关注。随着远战打击力量的运用,信息化战争的作战范围已经扩张到数千千米,甚至超越了中程导弹5500千米的范围。

大国之间的军事竞赛,本质上,还是战区范围联合作战能力的竞赛——谁掌握了战区联合作战的主导权,谁就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DARPA认为,“马赛克战争”的概念比此前设想的“体系化作战”的方法更加先进——中国体系化作战由单一系统集成设计的,其配置复杂,“马赛克战争”在体系作战上更加灵活,集成的能力更强。

在上述背景下,“马赛克战争”应时而生。

总而言之,作为第三方机构,DARPA根据作战需求而非军种需求综合提出“马赛克战争”理念,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平衡军种之间的分歧,并使技术状态和军种作战地位无缝衔接,从而减少军种之间为争夺资源而进行“肉搏”;另一方面,提高兼容性,真正用颠覆性技术将这些“条块分割”的军种关联起来。

六、战争成瘾的美国,须警惕!

一流的军队设计战争,二流的军队应对战争,三流的军队尾随战争。

一支专注于战争设计、思想创新的军队,远比一支专注于武器发展的军队要可怕。一旦成为现实,“马赛克战争”将增加世界军事竞赛的“迷雾”,成为美国战争瘾的一针“催化剂”。

根据美国1973年通过的《战争权力法》,美国总统在未经国会授权的情况下,可发动不超过60天的对外军事行动,只需在行动展开后48小时内通知国会即可。

美国军事学院教授格雷戈里·达迪斯2015年曾指出,经过几十年的战争,美国已经到了没有它就无法生存的地步。他甚至直言,战争已成为解决美国恐惧的手段,而美国的恐惧已成为更多战争的理由,美国沉迷于战争而害怕和平。

美国前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也称,不间断的战争,很少有美国人在这样的前景下退缩、考虑更多的和平选择。事实也是如此。

特朗普上台后,2017年4月就向叙利亚发射了59枚战斧导弹,还向阿富汗东北部投掷“炸弹之母”,2018年4月再次下令对叙利亚军事设施实施打击。

美国《军事时报》近日也报道,今天的军队担心新的战争即将来临,甚至有46%的美军士兵认为,该国会在明年卷入战争。美国痴迷战争的原因绝不仅仅是为了抵御与之不同的意识形态,更重要的是,美国是发动战争的既得利益者。

美国精英害怕美国失去对全球的领导权,害怕既有的生活方式和规则将被改写,害怕在全球博弈中犯下的罪行被清算……对于美国而言,“马赛克战争”的发展路线是很清晰的。然而,由于“碎片”元素数量巨大、排列组合方式太多,加之科技发展程度的差距,对于美国的对手,它恰恰是一场“战争迷雾”,将使本就独占鳌头的美国军事力量更为高深莫测。

战争将在哪里展开?美国将用什么方式进攻我们?“马赛克”产生的作战效能和影响又是什么?等等。为了谋求安全,各国可能不得不加强对自身军事领域的投入,甚至误入歧途、累及经济发展。而这种行动又会给美军提供进一步要求追加预算的借口,使世界陷入安全困境……

谢选骏指出:马赛克战争其实是文化战的具体化措施——只有高级文化,才能将各种军事技术整合为一,并为推动一个更为高级的文化目标的实现而协同努力。马赛克战争的措施可以保障文化战的胜利。



【093、满鞑子为何不嫌弃死人的故宫】


《故宫蹲守6年,他拍下30000张绝美照片》(艺非凡 2019-09-16)报道:

好的照片,是会说话的。匠心偶然听闻故宫博物院因为工作需要将暂停开放11天,得知此消息,不少网友表示很可惜,本想趁着休假去故宫玩,结果却无缘进馆。

看不到故宫,人生还有什么乐趣?还好有人早有准备, 河南一个摄影师苏唐诗,蹲拍故宫6年,拍下3万多张故宫绝美照片,足够你看到故宫重新开放!

天上乌云密布,地上故宫屹立,两者像天与地的对决,更像古与今的对峙。震撼奇幻,大气磅礴。

朱红色的宫墙,金色的琉璃瓦,一个撑伞的游客,在大雪纷飞的故宫停步驻足,寂静欢喜,意境悠远。

故宫的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故宫富丽堂皇的龙阙凤檐,朱门金殿,绿柳红墙,全都被他收入镜头里,一眼万年。

简约的构图,澄净的画面,和谐的色调,诗意的风景。每一处都散发着深远的意境,极致的惊艳与魅惑,牢牢地锁住人们的目光。

静观这些照片,有种盛世王朝落幕的苍凉,又有处事不惊的淡然,故宫带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尊贵典雅,静观历史变迁。

《风云紫禁城》他镜头下的故宫,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威严和高冷,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权统治和神秘,而是走下神坛贴近生活,鲜活有温暖的建筑。

6年间他在河南与北京之间先后往返40多次,他用着普通的相机,走着游客所走的路线,用老百姓的视角去拍,故宫好像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

每一张照片都像在和数百年历史对话,告诉这个寂寞百年的建筑,我们懂它,它不孤单。

苏唐诗说:“我心中的故宫,其实很平常。平常的故宫里,每个角角落落,每个分分秒秒,都充盈着一种平常的美--任何时刻,任何角度,无处不在的美。”

越平凡越可贵,越接地气越真实,好的照片,是会说话的。

当他从3万张照片中层层筛选出148张,集结成《看见,不一样的故宫》的时候,甚至连故宫前院长单霁翔都被照片中的生命力所打动,并为这个素未谋面的摄影师亲自作序,写寄语。

单院长执掌故宫7年,苏唐诗拍故宫6年,单院长刚退休,画册便集结完成。

两个互不相识的人,都曾把最赤诚的热爱献给故宫,都希望故宫能被更多人了解熟知,不谋而合的理念让他们惺惺相惜,才有了这场隔空对话,我来到过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贾珺评价道:“苏唐诗的镜头描画了不一般的建筑之美,在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之间,以如幻的光影承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经得起久久品味。”

无数人看到这些照片都被惊艳得说不出话,堪称视觉盛宴!人们好奇,苏唐诗到底是何方大神才能拍出这样精美的照片,而任谁也想不到,他并非全职摄影师,而是在河南一个小县城工作了近30年的基层民警。

苏唐诗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受家庭的影响,他自小就喜欢传统文化,喜欢摄影、绘画、书法。

为了拍故宫的雪景,他时刻关注北京的天气情况,在春运返程高峰期,费尽力气抢到一张站票,站了5个小时去故宫,腿都站僵了。

《高云梵音》结果拍完刚回家,又遇上故宫上元夜,故宫首次夜间接待游客,苏唐诗还没来得及歇脚,又一刻不停歇地赶回北京,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手脚已经冻得失去知觉,却一直不舍得放下镜头。

为了拍故宫的雨景,暴雨天,他顾不上穿防护服,只给相机套上袋子,在雨里一扎就是许久,就算全身淋透,相机进水淋坏他都在所不惜。

一次在闭馆时,故宫突然天降暴雨,十秒钟雨停后,故宫上空翻云覆雨,风云变幻,极其壮观,但工作人员正在清场,舍不得离开的他,厚着脸皮疯狂地按着快门, 只为留住这一瞬间的惊艳。

为了不让游客入镜,他大清早就去故宫排队,常常是第一个检票第一个进故宫,然后在游客进入之前,快速抢先站位拍照,拍完立即甩开游客往后跑,常常是进去最早,走得最晚的一个。

故宫当了苏唐诗六年的模特,他早已经对这个“老搭档”了如指掌。每条路每道门都一清二楚,几点几分光线会到什么地方,哪个角落的站位会有什么样的场景,甚至连御花园中花开的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

三月的杏花,四月的丁香,六月的荷花,七月的凌霄,九月的菊花,十二月的腊梅……花开的多少,花开的位置,他全都如数家珍。

为了拍出故宫的文化内涵,完美呈现出其中蕴含的中华美学精神,他买了很多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书籍,认真钻研古建筑摄影技法以及文化背景,不断扩大欣赏视野,丰富精神生活,逐步培养审美趣味,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他不求名不求利,他只有一个心愿,“我有一个小小奢望:地球那么大,人那么多,每个人来到故宫,都能看见这样的故宫,这样的美……”

谢选骏指出:“故宫,这样的美……”,难怪满鞑子毫不嫌弃前朝死人住过的故宫,在里面死皮赖脸地盘踞了两百多年。当然,其中深层原因是满人的宗教不同于汉人。“故宫,这样的美……”,难怪毛泽东这只湖南土鳖,在几朝死人住过的故宫里面死皮赖脸地盘踞了二十多年。当然,其深层原因是共产党的宗教不同于中国人。在满洲人和共产党“领导下”,故宫阴魂不散,不断勾引行尸走肉,但是下次,只能盘踞两三年了。



【094、贸易战就是政治战、文化战】


《贸易战算政治账 中国影响力下降了》(2018-10-29 法广)报道:

凡事先算政治账,这本来是中国高层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动作,但在当下的中美贸易战中,北京方面以为靠“自力更生”“持久战”的口号硬扛,就能最终拖垮美国,大不了是中美双输而已。实际上,中美间经济纷争已成两方复杂全面的政治对抗,后果也许是中国政治影响力的下降。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日前在突出位置刊登两位曾经或仍属中国体制内官方学者有关中美贸易战的文章,体现该报对中国学者观点的重视。头篇文章出自中国体制内学者,现为独立学者的邓聿文先生,该文醒目题目为:“美中贸易战会不会在年底休战?”,文章内容则不乏“小心论证”的精神。文章认为:“美中双方都有止战愿望,如果中国答应的条件让特朗普满意,不排除双方在11月的G20会议上休兵的可能性。”“言辞和情绪很多时候并不能代替真实的市场感受。无论从理论还是以往贸易战的实情看,贸易战都是损人不利己的,不过是损失多少而已。美中贸易战的数额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因此不可能像特朗普吹嘘的那样只对中国有杀伤力,对美国损失不大或所受影响可忽略不计。从中国公布的前三季度贸易数据以及联合国贸发局发布的上半年各国投资数据看,贸易战并未达到美国期望的改善贸易逆差和吸引外国投资之目的。”

邓聿文先生文章引用了相当充实的经济数据,认为“上述状况会否导致特朗普政府对继续威胁打贸易战要仔细权衡,不好判断,然而,这至少会成为牵制华盛顿的一个因素。对中国政府来说,这会增加抵制美国的信心。”除以经济数据说话以外,邓聿文先生文章也考虑到社会心理因素:“因为贸易战影响的主要是人心和信心,中国市场本来对去杠杆就杯弓蛇影,贸易战的叠加效应会进一步放大市场的脆弱,这已在中国股市和汇市得到验证。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信心不足,迟早也会使经济出大问题。”

邓聿文先生曾是以研究中国政治改革等宏观问题见长的学者,但该文是发表在经济报刊之上讨论中美贸易战前景的文章,所以自然重在经济分析。

不过,中美贸易战的一大特色是其所蔓延领域正在超出中美经济关系的范围,从而正在改变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改变中国与邻国日本等邻国的关系。因此对于北京来说,不仅要算经济账,政治账在当下格外显得重要。先看贸易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日交恶7年如今回到原点,公认是中美贸易战带来中日关系的改善。这一“童话故事”充满讥讽也令人悲喜交加,让世人不知该笑还是该哭。如果是好事该笑的话,那是不是应该感谢美国总统特朗普呢?要不是他和中国过不去,习近平今天是不是仍会像当年那样,在国际交往场合和镜头下,对安倍端着架子。7年间中国官方鼓动民间反日情绪爆棚,曾经有时髦女青年打着牌子要杀光日本人。这7年不仅被浪费了,而且在中日两国人民心上留下过多的负面记忆。民调显示:百分之九十的日本人不信任中国。

再看台湾和美国:对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来说,中美贸易战的作用也是极其负面的。特朗普政府和两党政要议员在中国问题的一致立场史无前例,从贸易战发展到了军事文化教育多领域的中美对抗。对台湾,北京一直开动宣传机器轰炸言辞谨慎的蔡英文,但当特朗普打台湾牌以后,台湾民间的独立倾向愈发明显,上街示威和“公投”,都是在和北京针锋相对。

如今到了中美贸易战关键时刻,双方是要算一笔经济账,但一贯擅算政治账的北京也应发挥传统优势“讲政治”,掂量一下:如果贸易战打下去的话,自己在世界上的政治影响力,是“消”还是“长”呢?

谢选骏指出:共产党中国的学者们,由于信息封闭,视野受到无形限制、思想无法正常运转,所以他们以为贸易战就是贸易战,而不懂贸易战其实是政治战与文化战。当然,别说他们,就连法国人也不懂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说“贸易战算政治账,中国影响力下降了”——而不懂“贸易战的政治帐”只是表面,其实质说明了“贸易战就是政治战与文化战”。难怪法国人没有能力建立世界帝国,处处被英国人驱赶。在有能力建立世界帝国的人看来,贸易战只是政治战与文化战的前哨战——除非川普总统的脑子里面进了水,否则,它怎么可能在11月份就嘎然终止了呢!



【095、贸易战中的宗教因素】


《美方有人列出中国“七宗罪” 逻辑实在是太荒唐》(2019年08月05日 长安街知事)报道:

5日下午,央视发表国际锐评《强词夺理 推卸责任》,指出美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列出所谓中国的“七宗罪”,都是乱扣帽子、故意栽赃抹黑。一边挥舞关税大棒、给中方编织莫须有“罪名”,一边还想继续与中方谈判,美方这些人的逻辑实在是太荒唐。

此外,连日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禁毒委相关负责人回应了美方在农产品购买和芬太尼管制方面的无端指责。

央视:中美如果达成协议,加征关税必须全部取消

央视锐评指出,美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4日称,中国必须终结所谓的“七宗罪”,美方才会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同时他又说,美方正在筹备中方9月来美继续谈判。一边挥舞关税大棒、给中方编织莫须有“罪名”,一边还想继续与中方谈判,美方这些人的逻辑实在是太荒唐。

纳瓦罗列出的所谓“七宗罪”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国企补贴、芬太尼管制等,这些统统都是歪曲事实、抹黑中国的陈词滥调,毫无根据,强词夺理。

比如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这本就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内在要求,且近些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成效已经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以非本国居民知识产权申请数量为例,这是反映一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和“晴雨表”,2019年上半年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7.8万件,同比增长8.6%;国外在华商标申请量达12.7万件,同比增长15.4%。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全球创新主体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定信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从2018年第17位继续上升至第14位。对此,该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评价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知识产权体系的领导者”。

比如芬太尼管制问题,中国目前列管的芬太尼类物质品种达25种,超过联合国规定的21种。今年5月1日起,中国对芬太尼类物质实施整类列管,这意味着中国把所有芬太尼类物质都视为毒品,比美方的管制措施更严格,得到了包括美国缉毒署在内的国际社会高度肯定。美国芬太尼类物质之所以泛滥,主要原因是其国内普遍存在滥用处方止痛药的传统,同时相关禁毒工作没有做好,绝非外来输入所致,更不是中国的责任。

可以说,把纳瓦罗列出的所谓“七宗罪”逐一掰开揉碎看,哪一个都不成立,都是乱扣帽子、故意栽赃抹黑。他之所以此时再炒冷饭,是因为美方拟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的表态,连日来在其国内遭到了强烈反对,美国各界普遍认为这将对美国经济造成更大的冲击与损害。但美方极少数人置若罔闻,还继续往中国身上泼脏水,为倒行逆施加征关税找借口,为其一意孤行损害美国经济的行为推卸责任。

真相无法掩盖。贸易霸凌最终损害美国自身,买单的最终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根据高盛集团近日研究,上一轮对华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将导致美国核心通胀率上升0.2个百分点,如果再对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美国核心通胀率将上升0.5个百分点。

纳瓦罗近两天在接受几家美国媒体采访时,被多次问及关税由谁承担这个问题。虽然他声称不会由美国消费者承担,但CNN主持人引用美国功能沙发制造商乐至宝的数据说,上一轮加征关税后,乐至宝不得不把原价120美元的沙发售价提高了42美元;FOX主持人也指出,美国商务部相关报告承认关税导致美国国内物价上涨。耐人寻味的是,对于主持人的提问与举出的证据,纳瓦罗故意躲闪回避,再次选择了“失聪”与“失明”。

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单方面加征关税是中美经贸摩擦的起点,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加征的关税必须全部取消。美方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就要学会平等和相互尊重,照顾中方核心关切,赶快补补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共识这一课。

国家发改委:美方加征关税导致农产品没有竞争力

针对近日美方称中方没有采购美农产品实际行动的这一无端指责,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已经向美国采购了大豆等美国农产品,但是,部分农产品暂未成交,主要是因为这些产品的价格缺乏竞争力。

关于对美农产品采购,我国正在继续落实此前已签协议的自美大豆进口。大阪会晤后至7月底,已有227万吨美国大豆新装船运往中国,预计8月份还会有200万吨大豆装船,双方企业已签协议的1400万吨大豆中将仅剩30万吨9月份待装船。

7月19日开始,中方相关企业持续就采购美国大豆、高粱、小麦、玉米、乙醇等农产品进行询价。截至8月2日晚,已成交大豆13万吨、高粱12万吨、干草7.5万吨、小麦6万吨、猪肉及制品4万吨、棉花2.5万吨、乳制品0.57万吨、加工水果0.45万吨、新鲜水果0.04万吨。这些成交的农产品,均由中方企业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申请排除进口加征关税。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就表示,中美两国在农业领域互补性很强,开展农产品贸易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后,中方在采购美国农产品方面积极显示合作诚意,取得不少进展。

丛亮介绍,乙醇、玉米、大豆油、葡萄酒和啤酒等农产品暂未成交,主要原因是美国这些产品的价格缺乏竞争力。以乙醇为例,去年3月和7月,为分别反制美对我232、301调查后加征关税,中方对自美进口乙醇进行了两轮加征关税,分别加征了15%和25%的关税,目前税率为70%。按美国出口商报价,排除反制301调查加征的25%关税后,进口完税成本仍比国内市场价格高出30%多,不具备商业可操作性。

据丛亮介绍,有些美国农产品进不来,根本上还是受美方加征关税打贸易战的影响,造成美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偏高,在中国市场缺乏竞争力,充分说明贸易战是“双刃剑”,害人害己。希望美方坚守诚信这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多做一些利人利己的事,少一些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和无端指责,为中美农产品贸易畅通扫除障碍、创造条件。

国家禁毒委:中国不是美国芬太尼的主要来源

近日,美方称中国承诺阻止向美国出售芬太尼,但这从未发生。美方同时称,许多美国人因中国未阻止芬太尼进入美国而丧命。3日,国家禁毒委副主任、公安部反恐专员刘跃进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表示,美方这一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中方对此完全不能接受。

据了解,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麻醉性镇痛药,通常用于治疗疼痛和手术镇痛,1968年在美国被批准用于医疗用途。今年4月1日,我国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将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于5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将25种芬太尼类物质列入管制目录,超过联合国规定管制的21种。

同时,针对美方称“许多美国人因中国未阻止芬太尼进入美国而丧命”的说法,刘跃进表示,美国因滥用芬太尼类物质致死亡率高是事实,但这一问题的实质是美方自身造成的,中国不是美国芬太尼类物质的主要来源。刘跃进表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始终保持对毒品问题“零容忍”态度,中国政府将信守承诺,严格管控芬太尼类物质,推进全球毒品共治。

谢选骏指出:上文作者长安街知事真无知啊,没有“撒泡尿照照自己”——正是共产党拔除十字架、拆毁教堂、逮捕信徒的系统工程,让见利忘义的美国决策者也在震惊之下醒悟了过来,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和魔鬼做生意。——“七宗罪”的直译应该是“七死罪”,这一概念来自圣经基督教。现在美方通过这一词汇的运用,揭示了“贸易战中的宗教因素”,是无法磨灭也无从调和的。



【096、美丽的魔鬼、西方的灵媒】


网文《雅典卫城》报道:

雅典卫城(Acropolis)是最著名的卫城,位于陡峭的山岗上,建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是为祭祀女神雅典娜而建的住所。雅典卫城保存下来的建筑物有山门(propylaeum),即进入圣区的大门;帕特农神庙(Parthenon),即是雅典娜的主要神殿,又是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的金库;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是献给农业诸神、特别是伊瑞克苏尼阿斯(Erichthonius)的神殿;以及雅典娜的奈基(Nike)神殿,这是在雅典当局治理下多利亚人(Dorian)和爱奥尼亚人(Ionian)和谐相处的象征。 

伊瑞克提翁神殿(The Erechtheion),是雅典卫城的著名建筑之一,建于公元前395年,内部有一雅典娜的木雕像,在这座神殿南侧廊台的六尊女像柱(Caryatids),是属于爱奥尼亚式的变形;现在所看到的优美女像列柱结构完美,不至让视觉上产生不自然的现像,不过这些并非真品,由于空气污染,而由复制品取代。要看真品得到卫城博物馆及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如果说帕特农神殿庙是Doric柱式建筑的极品,那伊瑞克提翁神殿就是Ionic式柱的佼佼者,不对称的平面设计,有另一种柔美的感觉。里面的雅典娜像是所有雅典娜雕像所依据的形象,像前有金灯,一年只需加油一次,另有棕榈树形的烟囱和木雕神像。

这本为放置八圣徒遗骨的石殿,传说这里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东为争做雅典保护神而斗智的地方。

伊瑞克提翁神庙位于埃雷赫修神庙的南面的一块凹凸不平的高地上,建于公元前421年—前405年之间,是雅典卫城建筑中爱奥尼亚样式的典型代表。它是培里克里斯制订的重建卫城计划中最后完成的一座重要建筑,设计非常精巧。

伊瑞克提翁神庙有三个神殿,分别供奉希腊的主神宙斯、海神波塞冬、铁匠之神赫淮斯托斯,分别有两条别具特色的柱廊把它们连接起来。北方廊柱的天花板和地板上都有方行孔,据说是被波塞冬的三叉戟刺破的。

伊瑞克提翁神庙东区是传统的6柱门面,向南采取虚厅形式。南端用6根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少女像柱代替石柱顶起石顶,充分体现了建筑师的智慧,她们长裙束胸,轻盈飘忽,头顶千斤,亭亭玉立。由于石顶的份量很重,而6位少女为了顶起沉重的石顶,颈部必须设计得足够粗,但是这将影响其美观。于是建筑师给每位少女颈后保留了一缕浓厚的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成功地解决了建筑美学上的难题,因而举世驰名。不过现在在神殿所看到的女像柱都是复制品,为了避免空气污染及保存古迹,其中的5座女像柱收藏在卫城博物馆,另外1根女像柱真品则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中。

庙中的雅典娜雕像直立戎装,是所有雅典娜雕像所依据的形象。像前有金灯,一年只需加油一次,另有棕榈树形的烟囱和木雕神像。神庙建筑历经沧桑,如今也只能依据这6根少女像柱想象当年的繁华了。

这个神庙的名字不容易让人记住,但那六个美少女却是记在了人们的心中,少女石柱是这里的代名词。伊瑞克提翁神庙膊基本都是断臂的,有点意思,这样跟残缺的神庙倒是很搭,远看真的看不出是后来制作的,照片放大了才看出颜色与神庙墙体是有些差异的,这种做旧效果不错。

有两个石柱的面孔还比较清晰,每个少女都是一条腿向前微微曲起的站姿,显得灵动优美。衣服的式样好像都是一样的,但发髻好像有些些的不同,但差别并不是很明显,据说面容也是有差别的,但已经不好分辨了。这石柱之所以著名,一是因为少女的美感给这座神庙带来了不一样的气息,二来是采用人像做为石柱,设计师考虑到了人体颈部相对纤细,支撑力道会不足,特意在少女的颈部后面加上了浓密的头发,解决了支撑力的问题。六个少女石柱是左右对称的,前面四个,两侧各一个,左边三个是左腿微曲,右边三个是右对微曲。

据说少女脚下便是神话中雅典的始祖、阿提卡地区的国王刻克罗普斯的墓地。这位国王也是雅典娜和波塞冬争夺雅典保护神时的见证人。在照片上能看到顶部外檐上有些细小的花纹装饰,好漂亮。神庙所在的位置是传说中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冬争做雅典保护神而进行斗智的地方。雅典人民选择了雅典娜作为自己城市的保护神,但也未忘记海神给予的舟楫之便,居此一隅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就是献给波塞冬的,希腊神话中有一位英雄名叫伊瑞克透斯,他曾经当过雅典的国王,是女神雅典娜把他抚养大的,他把对雅典娜的崇拜传入雅典,并为雅典娜修了神庙。后来他和海神波塞冬融为一体,被称为波塞冬-伊瑞克透斯。伊瑞克提翁神庙就是用海神的这个名字命名的。神庙最早建于公元前421年,后来由于雅典同斯巴达的战争而中断,公元前409年再次开工,公元前406年竣工,建筑师是皮忒欧斯。

伊瑞克提翁神庙位于埃雷赫修神庙的南面的一块凹凸不平的高地上,也说建于公元前421年—前405年之间,是雅典卫城建筑中爱奥尼亚样式的典型代表。它是培里克里斯制订的重建卫城计划中最后完成的一座重要建筑,设计非常精巧。神庙最早建于公元前421年,后来由于雅典同斯巴达的战争而中断,公元前409年再次开工,公元前406年竣工,建筑师是皮忒欧斯。那时伯里克利已经离世,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刚刚结束,由于那时雅典在与斯巴达战争中损失惨重,神庙也修的断断续续,后来又赶上前413年的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一直到战争结束的前一年,即前405年,才最终草草竣工。前404年,雅典在长达9年的战争中战败,提洛同盟废除,这也成为卫城最后一个大型公共神庙建筑。

如果说后者多立克多风格质朴雄浑,质朴平衡,前者爱奥尼风格则显得小家碧玉,不对称的设计且四个外立面处于不同水平线上,在希腊神庙中独一无二。之所以这么不规整(四个主厅一个地下室),是因为神庙融合了若干元素:其主要用于供奉古老的雅典娜女神木像(东厅),西厅献给了波塞冬,其余则供奉了雅典早期国王伊瑞克透斯(Erechtheus,推广雅典娜崇拜,此神庙即以其命名),南面毗邻的是裁决雅典娜与波塞冬竞争的克刻洛普斯的墓地,同时有传说雅典娜与波塞冬斗法留下的三叉戟泉眼与橄榄树。

有种解释,认为与神庙合为一体的少女门廊上由六尊少女石柱,最初是用于惩戒在波希战争中站在波斯一边的卡利亚女子的象征,让其永远背负城邦的耻辱,战争结束后,雅典人不计前嫌,给予了其不同的含义(主要是自己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输了,随后就是罗马、马其顿、拜占庭、奥斯曼的殖民历史了),而今日人们则是赞叹其雕刻技艺的高超:通过头发、衣饰遮掩了承重的颈部与腿部,在功能与审美情趣间取得了平衡。6个女性雕像柱,每一个女像柱的女子衣着、发型和面容都不一样,有可能在古代的时候真正存在过。

谢选骏指出:其实这不是什么“少女像柱”,而是希腊女神也就是魔鬼雅典娜的侍女。这里因此成为美丽的魔鬼、西方的灵媒汇聚之地——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ion)。这里有恒久的美魔,而不是短暂的美模。雅典娜没能保护雅典,相反是雅典人为雅典娜殉葬了。这就是偶像崇拜的后果。希腊文明虽死,但这些妖精仍在勾引世人的视神经,企图颠覆新的文明。美丽的工作可能出自丑恶的人,反之亦然,优秀的人也可能做出丑恶的事情。大众种族主义者其深思之乎。

(大众种族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所有的人都是优秀的或劣质的,善良的或邪恶的。精英种族主义则不同,认为每一个体都有所不同,一个民族内部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优秀的或劣质的,一个种族的成员也不可能都是善良的或邪恶的。在历史上,像雅利安人、阿拉伯、蒙古人、欧洲殖民者,所奉行的都是大众种族主义,而非精英种族主义。)



【097、切尔诺贝利核子废墟就是共产主义乐园】


《切尔诺贝利核灾给大自然带来的意想不到好处》(BBC 2019年7月21日)报道:

切尔诺贝利(Chernobyl)已经成为灾难的代名词。这起发生在1986的核灾难导致成千上万民众患癌,曾经人口稠密的地区变成了鬼城,隔离区面积达2600平方公里(1000平方英里)。最近,一部同名电视剧将这起灾难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但切尔诺贝利的隔离区内并不是没有生命。狼、野猪和熊又回到了乌克兰北部老核电站周围茂密的森林里。在植被方面除了最脆弱和暴露在外的植物,大部分都存活了下来。即使是在该地区辐射最强的地方,植被也在三年内恢复了。

处在核污染最严重地区的植物,所接受的辐射量足以让人类、其它哺乳动物及鸟类丧命。那么,为什么植物对辐射和核灾难的抵抗力如此之强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核反应堆的辐射会对生物细胞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切尔诺贝利的放射性物质是“不稳定的”,因为它在不断地释放高能粒子和波。这些高能粒子和波会破坏细胞结构,或者产生攻击细胞器的活性化学物质。

如果受损,细胞中的大部分都是可替换的,但DNA却是个例外。较高剂量的辐射会使DNA变得混乱,导致细胞迅速死亡。低剂量的辐射所造成的损害则更加微妙,会产生基因突变,改变细胞功能。例如,使细胞癌变,无法控制地繁殖,并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在动物身上,这通常是致命的,因为动物的细胞和系统高度分化且不容变更。把动物想象成一台复杂的机器,每个细胞和器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目的。为了生存,各部门必须协同工作。没有大脑、心脏或肺,人类无法生存。

然而,植物的生长方式要灵活得多。因为无法移动,它们别无选择,只能适应所处的环境。植物不像动物那样有固定的结构,而是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们根茎的深度和长度取决于该植物其它部位和附近植物发出的化学信号,以及光照、温度、水分和营养条件。

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重要的一点是,几乎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能力产生植物所需要的任何类型的新细胞。这就是为什么园丁可以从插枝中培育出新的植物,从曾经的茎或叶中萌发出根来。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植物比动物更容易替换死去的细胞或组织,无论这些损伤的原因是由于动物攻击还是辐射造成。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核电站附近的大片针叶林变成了鲜艳的橘黄色,随着高剂量辐射席卷该地区,这片针叶林随后便死亡了。

这片面积达4至6平方公里的茂密林地被称为"红森林",树木的针叶受到核污染后变成红色并有毒。这一地区已成荒地。

但这片红树林在30年内就几乎完全再生了,像白桦树这样的落叶树取代了以前的松树。

最近的一项无人机调查显示,红森林仍是辐射高得惊人的红点地区。

尽管2016年的一场大火摧毁了大片森林,但无人机拍摄的视频显示,尽管辐射水平很高,树木、草和其他植物依然繁茂。

虽然辐射和其他类型的DNA损伤可以导致植物体内长出肿瘤,但由于植物细胞周围的细胞壁是刚性的且相互连接,突变细胞通常无法像癌症那样从植物的一个部位扩散到另一个部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肿瘤并不致命,因为植物可以找到方法,绕过失灵组织。

有趣的是,除了对辐射有天生的抵抗力之外,切尔诺贝利禁区内的一些植物似乎还有额外的机制保护DNA,改变其化学成分,使其能抵抗辐射。如果这不起作用,它们还会启动修复系统。在遥远的过去,早期植物进化的时候,地球表面的自然辐射水平要高得多,所以禁区内的植物为了生存,可能利用了这个时期遗留下来的适应能力。

现在,切尔诺贝利周围的生命正在蓬勃发展。许多动植物的数量实际比灾难前还要多。

意想不到

切尔诺贝利事件造成了悲剧性的损失,缩短了人们的寿命,相比之下,大自然的起死回生令人震惊。辐射确实对植物有明显的伤害,并可能缩短个别植物和动物的寿命。但是,如果有充足的资源维持生命,且所受到的影响不是致命的,那么生命终将茁壮成长。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人类离开该地区所带来的好处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辐射带来的伤害还要大。现在这一区域成为了欧洲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受损核电站周围的生态系统比以前更加生机勃勃,即使是动植物的生命周期比以前缩短了一些。

在某种程度上,切尔诺贝利之灾揭示了人类对地球环境影响的真实程度。尽管这次核事故造成了损害,但它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远远小于人类行为造成的破坏。在人类将自己驱逐出这片区域的过程中,为大自然创造了恢复的空间。

谢选骏指出:切尔诺贝利核灾说明了共产主义核灾的合理性——资本主义的滥垦滥伐对于地球环境的破坏,其实大于共产主义革命。如果共产党人都按照红色高棉的模式而不是苏联模式进行专政,切尔诺贝利那样的共产主义乐园早就实现了。地球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资源枯竭且污染严重了。可惜的是,共产党中国走上了一条比苏联还要激进的“电气化”道路,所以造成的破坏甚至大于资本主义。



【098、热战冷战还是文化战】


《俄军敢打 他们就让莫斯科停电》(2018-10-08 观察者网)报道:

近日,荷兰和美国接连指控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格鲁乌)对国际组织发动网络攻击,并抓获多名俄情报人员。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愈发紧张。

在此关头,英国媒体又从政府内部获悉,为了抵抗所谓的俄军侵略,英国政府正考虑以大规模网络攻击使莫斯科停电。俄国家杜马(下院)副主席亚罗瓦娅回应,英国试图用这种攻击来恐吓俄罗斯是一种愚蠢、绝望和自我毁灭的方法。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站10月7日报道称,如果普京对西方发动军事攻击,英国防务部门的首脑们就将进行大规模的网络攻击,足以让莫斯科陷入供电瘫痪。

报道称,英国防务部门此前曾断定,对俄罗斯实施反击的唯一手段是动用核武器。但近日,英国政府每周一次的机密会议得出新结论,认为由于西方不再保有小型战术核武器,网络武器将成为英国威慑俄罗斯最合适手段。另外,英国高级安全人士担心英国能力不足,除了潜射三叉戟核导弹之外,没有别的武器可以应对俄罗斯侵略。此外,英国近日也进行军演,以应对俄罗斯发动军事攻击的潜在可能。

10月6日,5500名英国军人参加了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军演,此次演习意在提高应对俄军的战备能力。这项在阿曼沙漠进行的演习耗资1亿英镑,动用了200辆装甲车、6艘军舰和8架台风战斗机。其中英国陆军皇家骑兵团扮演了使用俄制T-72坦克的敌军。报道认为,针对俄罗斯的军事演习进行速度相当之快,可能导致与俄罗斯的对峙升级。英国政府宣布将加强网络攻击能力,达到能使克里姆林宫断电熄灯的程度。而俄罗斯军队的反击则可能包括占领属于爱沙尼亚的小岛屿,以测试北约是否认真对待其第5条条款集体防御协定,即北约成员国中只要一国受到他国攻击,其他成员国就可以各种形式对该国进行协助。

另外俄罗斯还有可能介入利比亚局势以控制石油储备并在欧洲引发新的移民危机。或使用非常规部队对英军发动攻击或威胁英国的新航母。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荷兰政府10月4日证实,今年4月,荷兰与英国协同挫败一起俄情报人员针对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的网络攻击行动,涉事的4名俄情报人员随后遭到驱逐。就在荷兰4日宣布此事不久,美国司法部门当天另指控7名俄情报人员针对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一系列网络攻击行为,并于当天予以起诉。 

彭博社5日报道称,在美国和欧洲调查人员披露了一系列针对俄罗斯军事情报部门进行黑客活动的新指控之后,英国和德国正在考虑采取新措施向俄罗斯施加压力。英国副首相大卫利丁顿(David Lidington)周五在马德里称,我们必须随时准备采取行动,最好与盟友合作。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首席发言人斯蒂芬塞贝特(Steffen Seibert)也表示,德国与其欧洲伙伴正在讨论对俄罗斯的进一步制裁。

今日俄罗斯(RT)6日报道称,针对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新指控,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当天呼吁欧盟保持与俄罗斯的对话,不应因荷兰的指控与俄吵翻。他解释称,欧盟对荷兰正在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持批评态度,但还没有准备对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的谴责。出于安全架构的原因,欧盟必须与俄罗斯保持联系,并在某些方面共同行动。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日称,对于英国威胁对俄罗斯发动大规模网络攻击,俄罗斯议员诺维科夫表示,英国此举是为了证明自己在进一步加剧两国紧张局势中的行动是正当的。西方再一次试图妖魔化俄罗斯。俄国家杜马副主席亚罗瓦娅表示,英国试图用这种攻击来恐吓俄罗斯是一种愚蠢、绝望和自我毁灭的方法。

谢选骏指出:用网络攻击“让莫斯科停电”,这与其说是热战,不如说是冷战;与其说是冷战,不如说是文化战。——美国副总统最近的对华政策说明,也是如此,与其说是“冷战宣言”,不如说是“文化战宣言”。从长期看,如果共产党中国抵抗到底,美国就可能会用各种办法,“让中国大陆停电”、回到毛泽东时代的贫病交加之中——这个趋势似乎是明确的了。



【099、是共产党入侵而不是中国入侵】


《中国“无声入侵”澳大利亚》(2018-05-08 自由亚洲电台)报道:

韩洁:我知道您的新书在出版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请您向我们讲述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吗?

汉密尔顿:“艾伦与昂温”打电话告诉我,他们要撤销发表这本新书的时候,我感到非常震惊。毕竟他们之前出版了几本我写的书,《无声入侵》也进入最后的出版阶段。“艾伦与昂温”说,如果出版这本批评中国共产党的书的话,他们会面临北京方面的“报复”,例如提出法律诉讼,还有攻击他们的网页。澳大利亚的出版界似乎都被这样的威胁吓住了,虽然在我看来这些出版公司并没有收到实际的恐吓,但中共笼罩在澳大利亚的阴影越来越黑暗,以致所有出版商都害怕出版这本书。

韩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批评《无声入侵》的内容“捕风捉影,纯属恶意炒作”,还说这是“个别人对中国恶意炒作和抹黑攻击毫无意义和价值”,同时在澳华人也说《无声入侵》“制造混乱”并可能激发反华种族情绪?您怎么看这些批评?

汉密尔顿:《无声入侵》对中国共产党有很多批评,但这些批评从没有上升至国家或人种。 我不仇视中国或中国人民,反之,我非常钦佩中国。 中国共产党经常将党和人民联系在一起,造就出“批评中国共产党就是批评中国人民”。我陷入了共产党设立的陷阱,才被攻击说反华。 我一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就决定不写任何指责中国或者中国人的话,只抨击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尤其是中共对澳大利亚的影响。

韩洁:您的新书《无声入侵》引发了很大的讨论,同时也唤起外界对北京政府威胁澳大利亚学术自由的关注。可否请您提供几个有关澳大利亚大学学术自由受到影响的例子?

汉密尔顿:中国当局对澳大利亚高校学术自由的影响相当广泛同时非常微妙。其中一个例子是,一些大学学者如果发表违背中国共产党路线的言论,像说台湾是独立的国家或者在课上展示将中印争议领土划入印度范围的地图,这些事件引起中国留学生及中文媒体的强烈不满,结果大学对相关教师施加压力,并发表道歉声明承诺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另外,研究中国的澳大利亚学者群体里存在一个“肮脏的秘密”,这些学者因为担心中国签证会被拒签而表示不会发表批评中国共产党的言论。如果你花了二十年学习中文并成为中国专家,研究的中断对这些学者来说是致命的,所以他们会减少或改变想说的话,或者研究没有争议的领域。

韩洁:我们现在看到中国政府在海外发展“软实力”,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政治宣传。那么,您觉得中国政府想透过外宣工作达到什么目的?

汉密尔顿:我并不觉得中国发展的是“软实力”,“锐实力”一词更为贴切,这是一种有强制性的、通过给予经济奖励来笼络人心的力量。中国的外宣计划主要针对澳大利亚政界、商界、学术界及媒体界的顶层精英,目的是要赢得他们对中共策略的支持,使他们的观点和立场与北京政府一致。

韩洁:一位接受过我采访的澳大利亚异议学生说,可以强烈感受到中国当局对澳大利亚影响广泛,但美国的情况没有那么严重。为什么中国能在澳大利亚有如此深刻的影响力?

汉密尔顿:中国共产党一直将澳大利亚视为西方阵营“薄弱的一环”。澳大利亚位于亚太地区,而北京政府认为这一片区域都在自己的影响范围之内。中国当局想在这里建造自己的后花园并成为区域的霸权国,而澳大利亚对该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另外,有来自澳大利亚政府高层的声音表示,澳大利亚应该采用更独立的外交政策,也就是说要将澳大利亚要从美国阵营中转移出去,这无疑对美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还有,中共统战部可以利用操纵在澳华人中的一部分人员,在海外贯彻中央政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中央统战部和对外联络部在美国的影响力虽然因为地理原因被稀释,但北京政府有力、明显的影响依然存在,例如在加州。但我觉得因为美国的间谍法比较严厉,中国当局在海外运作时还是会比较谨慎。中国在美国逐渐建立影响力的同时,对澳大利亚的经营却非常快速。

韩洁:中国共产党在外宣工作上投入了巨额资金,包括在海外校园设立孔子学院和课堂。我相信这样的投资对外国的大学来说是一项利润丰厚的生意,西方大学不敢对中国说“不”是因为金钱方面的考虑吗?

汉密尔顿:我不认为这些高校很难说“不”。据我了解,有几家澳大利亚的大学拒绝在校园建立孔子学院。他们知道孔子学院在美国和加拿大所引起的争议,他们明白孔子学院的作用有如特洛伊木马,也就是将自己置身于大学的围墙后,从那传播其影响力。孔子学院一旦进驻大学校园,大学的思维会被转移到亲中的方向,这些大学会认为他们在与中国的重要人物建立联系,并通过孔子学院获得更多研究协议和学生,他们被金钱和孔子学院号称自己是文化机构的外壳蛊惑了。我们知道孔子学院不仅仅是文化机构,他们扮演着影响者,甚至充当间谍。

韩洁:那么外国大学应该如何以言论自由的原则维护学术诚信?

汉密尔顿:作为一名学者,我非常关心澳大利亚学术自由遭到侵蚀的情况。当我看到澳大利亚大学的高级管理人员因为害怕让中国政府不高兴而不愿意遵循真相时,我感觉受到了冒犯。这样的话为什么还要设立大学?这不是一所大学,这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商业赚钱机构,不如废除大学建立公司。学术自由是让大学与众不同的原因,但澳大利亚大学的许多高级领导人却放弃了这一原则,他们甚至不知道“学术自由”是什么,更不用说去珍惜“学术自由”的理念。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政府、学术界和学生领导,要求将学术自由作为中心原则,其他的一切,包括来自中国政府和其他地方的钱都要排在第二位。我认为澳大利亚对那些放弃学术自由的大学有着日益强烈的抵触情绪,我希望能够加快步伐,积聚动力,重新激活西方大学的这一基本价值。

韩洁:近年来,瑞典、法国、美国多所大学纷纷关闭孔子学院,但中国政府没有放弃,继续在东南亚、非洲国家设立孔子学院,这种“红色教育”蔓延的结果会是什么?

汉密尔顿:我认为孔子学院有一些影响力,但非常有限。从非洲到澳大利亚,再到美国加拿大乃至东南亚,外界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抱有怀疑。中国的背后目的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导地位,最终成为世界大国。但外界并不想受独裁影响,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主权,希望独立。以澳大利亚来说,我们要我们的民主价值观,我们不希望我们的言论自由受到限制,因为这违背了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尽管中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增长,但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将遇到越来越多的阻拦。

雅虎日本网站5月7日刊文称,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日将访问日本,在这之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了电话会谈。文章称,习近平接受安倍晋三的电话邀请,与中共外长王毅访朝有很深的关联。中方对日本上演微笑外交,是因为遭到朝鲜背叛。文章表示,在韩朝峰会主张“排除中共”的正是金正恩。王毅访朝是为避免《板门店宣言》中“排除中共”,美韩朝三方会谈的局面出现。

宣言中称,“为了构筑恒久坚固的和平体制,积极推进召开韩朝美三方或者韩朝美中四方会谈。”暗示了排除中共举行三方会谈的可能性。

韩媒4月29日也曾报导,“在2007年举行的南北首脑会谈中,提出三方会谈的是金正日”。韩国方面似乎在暗示,在板门店宣言中提出三方会谈的不是韩方,而是金正恩。

在文金会后、川金会前的敏感时机,中共外交部长王毅5月3日访问朝鲜,并会见金正恩。这也是11年来,中共外交部长首次访问朝鲜。外界认为,这显示出中共担心在朝鲜半岛问题上被边缘化。

另有分析指,王毅此行可能是为习金会铺路,并听取文金会成果,同时也显示出,中共担心朝鲜这个共产小兄弟在川金会之后,会向美国靠拢。

自由亚洲电台4日刊文称,在促成这次韩朝和美朝首脑会谈过程中,找不到中方外交努力的身影。所以“文金会”在板门店表示,美韩朝三方会谈就可以商定终战与和平协定。

目前,对于王毅访朝是否达成了预期目的,还不十分明确。可是有一点很清楚,在习近平与金正恩主政期间,中朝关系从以往的“血盟”降温到了一般关系。

韩国方面认为,在朝鲜半岛终战与和平协定的商讨过程中,中方一旦被排除在外,中共对半岛的影响力将会从此缩减。另一方面,美国和朝鲜有望会发展出新的友好关系。这是中共所不乐见的。

谢选骏指出: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流放地,其中充满了罪犯的后代,所以一点也不奇怪,带有种族主义的“中国入侵轮”、“中国威胁论”也就在那里甚嚣尘上了。其实,平心而论,上面的报道所说的,都是“共产党入侵”而不是“中国入侵”,殖民主义的后代把“共产党”和“中国”画上等号,等于是把中国打入另册,列在邪恶势力的范围里,让中国永世不得翻身,“用心何其毒也。”他们故意抹杀了一个事实——中国也是共产党入侵的受害者,而和澳洲殖民者同种的日耳曼人才是共产党入侵的源头。



【100、挖掉共产党中国的文化老根】


《紫气东来,“良渚”唱响五千年华夏文明!》(2017-12-29 理智透世)报道:

2017年12月8日,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在上海举办。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科林·伦福儒先生,在上海博物馆做《两个图符的故事:史前社会复杂化的不同途径》学术报告:确定中国早在五千多年前的良渚社会,就已经进入早期国家文明阶段,以考古学科学的证据,将中国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考古学家们齐聚良渚古城,考证“水与古代文明”。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是迄今已知的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也是世界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距今约5100-4850年。

正道沧桑,历经坎坷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东西方思潮交相激荡的大舞台,“新”字派唱主角:新文化、新生活、新史学、新教育、新国文——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性改造运动。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其中关于小学课程方面的最大变革就是废止读经科。

1920年,教育部下令,国民学校从讲授文言文改为讲授白话文。

1922年,教育部颁布了“壬戌学制”。

此后,西方教育思想和体系占据了中国教育的绝对主流地位,切断了中国文化传承的脉络。

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称之为“印刷资本主义” 的蓬然兴起,导致教科书的发行泛滥。《新国文》初小第八册1912年10月出版,到1913年4月印刷三十八版,到1927年多达九百四十六版。教科书连同挂图、标本、画像、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取代了四书、五经、戒尺、醒目。

从此,即使是开门见山的农家子弟,都熟识卢梭、华盛顿,神游古希腊、亚细亚,浑然不觉的融进了一套我们至今不辨菽麦的教育系统中。

如此坚决彻底地毁传统文化达其极点,义无反顾地全盘西化,其结果是糟粕未弃,精华尽失。至此,中华文化自信崩溃,跪倒在西方文化面前。

“中国新史学”肇兴于清末,“德国新史学”输入中国的主要路径有二:一是由日入华(梁启超、章太炎、钱玄同等),一是由美入华(何炳松、蒋廷黻、胡适等)。

洋派新史学导致了中国百年史学观紊乱,点燃了新文化运动之火;导致了中国传统考据粉碎性骨折,历史虚无主义蔓延,流毒寰宇!

虽然,先驱们中不乏本着救国启智初心,倡导除故习布新宪致富强者,但也有不少是披着现代启蒙思想的外衣,迎合潮流四处招摇的投机者,更有借机“清儒”“全盘西化”的窝藏祸心者。

1909年7月10日,清政府颁布《遣派游美学生办法大纲》,庚款留学计划启动。

美国退还庚款的目的除了争夺留学生源之外,主要是:

1、“避免将来中国再次发生类似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

2、“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以最精巧和最令人满意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

20世纪初,哥伦比亚大学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享有盛誉,成为了“德国新史学”移植美国的策源地。约翰·杜威把持的哥大师范学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研究中心,也是培养中华民国精英大师的大本营。

杜威不仅是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也是一位热衷于推动社会改革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还是美国共济会33级别大师。其中国弟子回国之后,皆在学术教育界呼风唤雨。

郭秉文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东南大学校长

蒋梦麟 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北京大学校长

蒋廷黻 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开设了西方史学

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

郑晓沧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教育系主任、浙江师范学院院长

陈鹤琴 南京师范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张伯苓 南开大学创立人,西南联合大学创办人,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

李建勋 北京高师教育研究科主任、北京高师校长

在民国大学的校长、师范学院的院长中,有过哥伦比亚大学求学经历的就有三十多位。

1924年9月,由退还庚款组成的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成立,十五人的董事会中,杜威及其哥大信徒占据了6席,加上专职秘书任鸿隽,及1927年6月29日进驻董事会的胡适,“哥派”已达半数。

胡适为“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留学于共济会办的康奈尔大学,任“世界学生会”会长,后转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师从约翰·杜威,经杜威介绍入会为石匠学徒,中年晋升到23级别以上。若非其特殊身份和身后的主子,身为基督徒的蒋委员长岂能敬畏其三分?

被蒋称为“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的胡适,哥大肄业,借新文化运动,上位北大;借整治国故运动,分化北大各学术派,壮大英美派势力;借美国中基会之力,执北大学术之牛耳,废掉评议会,大肆清除异己,被称为“学阀”。钱鐘书的老师温源宁曾夸赞胡适“毫无阴谋气“,亦难逃被罢免系主任之职。

胡适醉心于成立研究院,扩大文化话语权,为此不惜向梁启超宣战。在学阀晋位中,胡适可谓是所向披靡,无奈五卅运动、日军全面侵华、新中国成立,三次中断其“北大情结”进程。

“东周以上无史”的论点滥觞于胡适,类似这种没有经过“小心求证”的“大胆假设”,在胡适哪里,不存在其“有疑处不疑”的政论与其“无征不信”的治学方法的相互矛盾。在胡适和钱玄同诱导下,顾颉刚的古史辩运动,将经日本间接输入的西方神话学纳入了史学研究范畴,掀起疑古潮,以洋套中,抹煞历史,摧毁国民在历史文化上的自尊自信。

顾颉刚一句成名的“大禹是条虫”,实际上是1909年日本东京文献学派创始人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的翻版,这应归功于最先鼓动废除汉字的钱玄同,钱乃疑古派的灵魂人物,顾不过是前台木偶。而殷墟甲骨文的发现,鞭了白鸟、钱之流的僵尸。

“层累古史观”起源于欧洲“古典学”,“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的鼻祖是英国史学家康诺普·瑟尔沃尔,顾颉刚加上"中国古史"就算首创了?其所学既非考古考据,又未留过洋,其时正为还债四处奔波,哪来的突发奇想?胡适的恩典让顾颉刚终生铭记。同样让其终生铭记且惊诧的还有:1929年,胡适不“疑古”了!

原本,西方的“层累古史观”旨在截断古希腊源于东方文明的脉络,理顺纯正古希腊——日耳曼种族伪史。经日本传到中国后,却演变成了中国“疑古派”的利刃,充当了列强绞杀中华文化的最佳工具。西方造假与中国疑古所采用的“古史辨”之法如出一辙,一式两用,足以让西方意外并雀跃了。

回顾几千年中华文化史,“新文化运动”是最严重的文化毁灭活动;

辛亥革命不但终结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终结了国学传承;

中华文化崩溃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对中国觊觎已久的西方。

韬光隐晦,负重致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盛行的所谓“新文化史”,不过是民国时期“新史学”的变种和死灰复燃。西方借着改革开放之机,利用中西方经济科技的落差,倒灌西化普世价值。 

国内知识精英普遍文化自卑、自虐和自残,陷入崇西贬中的“河殇式”思维,人为制造出“信仰真空”。他们咒骂母语文明落后、劣根,膜拜西方宪政,迷信市场万能。唯对历史以颠覆为能事,对传统欲尽净而后快。

披着华人皮囊的土狼海归顶着各种光环,越洋纷至。洋装穿在身,心早已是西方魂的香蕉们,挟洋自重,一边得意忘形地享受着国人的仰慕,一边贪婪疯狂地盗挖着东方的宝藏,一边处心积虑地抹杀中华的文化。 

时间来到九十年代,中国的公共舆论进入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时期,知识权成了学阀权,那些统驭中国公共话语权的学术官科们,用自由主义编织“金缕玉衣”,用社会舆情打造明枪暗箭,四处流淌着西方吸血鬼的秽脓污液。

2005年,北大的彩票硕士事件沸沸扬扬,名校野鸡化,北大当先锋?!高等学府涉外成风,沦落为藏污纳垢之地;抑中崇洋充斥中小学课本;诡辩之声盈满网络。教育文化娱乐金融各领域,全方位泛化。

各种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比名著本身更占据我们的记忆;

各种历史戏说的文艺创作,比历史本身更融入我们的史观。

这种有系统有计划地渗透,是“庚子退款”战略的升级版。至此,源于西方的现代性因素不但在中华文明土壤中扎下了根,而且已经是野稗丛生,遮天蔽日,华夏文化则青黄不接,零落残缺。民族文化的指挥棒几乎二次易手。 

而冰火两重天的另一面:

2017年12月11日,联合国发布《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的1/3依仗中国。

201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连发四文评析当前中国经济,一份振奋国人的高颜值成绩单呈现在世人眼前,中国经济总体平稳! 

改革开放四十年,亚洲中国成为了世界的中国。在西方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下,西方三百年工业化的壁垒,居然被中国的加工产业集体突围逾越了,中国不但打造了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还从产业链低端一路吞噬到高端,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这太匪夷所思了,拿着中国必然崩溃的精准数据,崇尚数字的西方心里没数了!

世人只盯着欧美日获诺贝尔奖的比例,却漠视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海,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理智透世]认为:中国的优势是不乏人才,中国的劣势是人才太多!中国不仅有人口红利沉淀到低端产业的庞大肚量,更有人才红利攀升至高端产业的澎湃动力。

——西方非常清楚:华夏子孙的儒家贯通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个人的主观人生价值和国家、民族、天下的功能性价值的意义归一。 

中国言必“形势”,既注重当下稳定的形,又着眼于趋变的势。

纵观“改开”,一直是沿着国富民强的箭头矢志不渝前行的,是按照“衣食住行”次第顺序满足人民需求的。航空高铁网络化,不只是制造业的升级,更是为下一步的“行”(旅游、物流、文化)安上了翅膀和飞毛腿。中国智慧中的“器”,始终都是人天合一的耦合剂,而非西方霸权的剔骨刀。

——西方非常清楚: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内生文化,具有人类社会唯一的创新机制。对外来文化进行潜移默化中,始终保持着自己完整的内涵和日趋完善的系统,非但能自我消化内忧外患,还能经过中庸调节而自我修复,以至自我平衡。

——西方非常清楚:世人普遍以经济强弱和科技水平高低定性文化的优劣,而中国人病态般厌恶自己的历史文化,从而“抑中扬外”、“抑古崇洋”,是可以预见的。

市场全球化下,“经济国界”日渐抹去,“文化国界”才是最后的壁垒。近代的西方全球扩张,文化战都是前锋,文化殖民成为首选。正是因为西方非常了解中国,才数百年如一日的如此“惦记”着中华文化。 

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中国文化是唯一不曾中断的、具有连续性的文化,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优越的地理环境,归功于秦始皇的大一统。

秦始皇被知识分子骂了2000多年,但国人至今仍在其余荫之下: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超级大陆型帝国。

2500年前,秦汉之际,中国就告别了封建制度,进入郡县制,或者叫做中央集中制。汉初的分封引发七王之乱,于是汉承秦制,继续郡县。从此,中国都是双轨机制,一是皇权设到县,二是县下乡绅自治。这两套治理机制天衣无缝的整合在一起,维持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国家和文化国家的共生。

中国的大一统,早已告别了封建制,而欧洲在宗教束缚下才是暗无天日的千年封建,直到17世纪才出现国家的概念,拿欧洲史来套中国,是最大的历史虚无。

西化的教科书理论,能给国人一双慧眼吗?

奔腾岁月,砥砺前行

“一个有深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有长久屹立的精神支撑,才能拥有复兴之魂。”

回顾历史,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其兴虽勃然,但其亡亦勿勿,唯中华文明永生不灭。中国曾多次陷于危机而落入低谷,但每次都能自我造血,走出逆境而民族复振。

“改开”以来,国家制定的经济、军事、工业化诸方面的战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树立了理论、制度、道路的中国模式标杆。在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螺旋上升过程之后,文化自信,则必然成为夯实改开成果不可或缺的压舱石。

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纽带,文脉与国脉相连,中国文化战略上的策马奔腾,开始呼唤文化认同的回归。“中国梦”专题片震撼国人凝聚民心,《中国诗词大会》网综清流沁人心脾,《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普及融入激活经典,熔古铸今,打造广泛认同!

谢选骏指出:上文的目的可能是想高呼“今上万岁”,但其实却挖掉了共产党中国的文化老根。至于他所批判的“崇西贬中的‘河殇式’思维”,他哪里知道,《河殇》虽然承袭了某些共产党文化,其实乃是一种“借古讽今”——借“长城精神”批判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草菅人命和豆腐渣工程,借“龙”批判了个人崇拜和老人政治,借“黄河心理”批判了延安精神和南泥湾的鸦片制造……难怪共产党老狗王震之流怀恨在心。



【101、网络干预大选是一种文化战】


2017年2月19日新闻报道《巴黎再谴责俄网络攻击干预法国大选》指出:

多家情报机构指莫斯科利用网络攻击或散布不实信息企图影响选举结果。

法国外交部长艾罗(Jean-Marc Ayrault)周日再次就俄罗斯疑似针对法国总统竞选活动进行的网络攻击表态,谴责这是对法国民主活动、国家主权及独立的干预行为,“令人无法接受”。他提到,支持强化欧洲建设的候选人马卡龙(Emmanuel Macron)显然是被锁定的目标。

前财政部长马卡龙(Emmanuel Macron)在目前的民调中具有相当高的支持度,被预测有可能进入二轮投票与极右派候选人玛琳娜 勒庞对决。此前马卡龙的发言人曾指控莫斯科当局是对马卡龙竞选网站及电邮服务器实施一系列网络攻击的幕后主使。

法国外长艾罗周日在接受法国“星期日报”采访时表示,“只要看一看,俄罗斯在法国总统选举总中比较偏好哪一位候选人,是玛琳娜勒庞还是菲永,而马卡龙表达了极为亲欧的主张,他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这种对法国民主活动干预的做法令人无法接受,我谴责这种行为!”

艾罗上周三在法国议会就曾对俄罗斯疑似网络干预法国大选表示谴责,说,无论是采取什么方式,或通过干预选举程序、或者以网络攻击、或者是传播虚假信息等,所有干预行动都不能被接受 ,“是对法国民主、主权及国家独立的侵犯”。

2017年是欧洲的选举大年,尤其是德国、法国等国家将陆续举行选举,而多个情报机构指出莫斯科利用网络攻击或散布不实信息企图影响选举结果。

据法新社报道,由总统奥朗德领导下的法国国防委员会计划在最近几周内将专题研究如何采取措施,加强针对此类威胁的保护。

……

谢选骏指出:文化战和其他战争一样,都是“不能被接受”,都是“对民主、主权及国家独立的侵犯”。但是,文化战依然在向纵深发展!因为这就是核武器时代的秘密:既然不能发动总体战,那么久进行文化战吧!

通过网络攻击来干预大选结果,就是一种文化战的形式。

早在1988年开始写作的《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On Global Government──Global Integration Under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里,谢选骏就明确提出了“文化战”概念。

现在流行的网络战,不过是文化战的一种形式。而所谓的“独狼行动”,显而易见是文化战的一种形式。



【102、网络攻击是文化战争的新形式】


在2004年出版的《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On Global Government──Global Integration Under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一书中,我曾经深入探讨过“新文化战”(The New Cultural War,第二十八章)。

那时我指出:

在人类历史上,现在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可能性:一小部分人运用高科技手段,可以彻底改变人类的命运。不仅在发动恐怖袭击活动这样的破坏性方面,而且在复制人类胚胎这样的“建设性方面”──这些关键点上的突破,可能造成完全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的后果。再往前推,就可以看到未来世界的缩影已经在以前的历史中展现出来:一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密谋集团,可以在国际势力的支持下,颠覆并接管一个庞大的帝国,并且可以凭借现代化的训练和装备,系统化地替人洗脑、轻而易举地镇压一切不满和反抗。在电话、电视、电脑、飞机、坦克、导弹、核子武器、生物武器组成的冷血国家机器面前,一切公然的武装起义都成为显而易见的自杀,这就使得二十世纪的专制政权变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除非军事革命、军事政变成为社会进步的杠杆。 

……

果然,网络安全专家们2011年8月3日发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连环网络攻击,其入侵范围覆盖包括联合国、各国政府、企业的72家机构网络。部分美国专家再次将此次袭击的来源指向中国。

披露此次入侵的安全网络公司McAfee表示,他们认为此次史上最大规模的连环网络袭击是一次“国家行为”,但是拒绝点名幕后国家。不过一名负责简要通报此次黑客行为的安全专家表示,证据显示幕后国家为中国。

此次长达约5年的黑客行为牵涉多个国家和组织,包括美国、台湾、印度、韩国、越南、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东盟(ASEAN)、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orld Anti-Doping Agency),以及从国防合作商到高科技企业的一系列公司。

McAfee表示,在入侵联合国的案件之中,黑客在2008年曾侵入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秘书处,并潜伏两年之久未被发现,悄悄搜索了大量的机密信息。

主持公司威胁研究的McAfee副总裁阿尔佩洛维奇(Dmitri Alperovitch)3日发表一篇长达14页的报告,他们对于此次受害者类型的多样性和范围,以及作案者的大胆感到吃惊。所有这些攻击是怎样发生的,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个疑问。即使这些行为导致一个团体通过窃取他人信息,从而建设更好的竞争产品,或者在一个关键谈判中击败竞争者,那么损失将预示着巨大的经济威胁。

McAfee是在2011年3月了解到整个袭击的范围的,当时公司研究人员正在回顾他们在2009年一起针对国防公司安全分支的调查。他们之前调查中发现了一个“命令和控制”服务器,其内容显示了此次攻击的电子记录日志。

日志显示,此次大规模攻击的名字称为“Operation Shady RAT”,最早的攻击日前被追溯到2006年中期。但是相信尚有其他的一些入侵行为未被发现。一些攻击仅仅维持了约一个月,但是最长的一次则维持了28个月,即针对某一个未指明的亚洲国家的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攻击。

阿尔佩洛维奇向路透表明,公司和政府机构每天都在遭受网络袭击,他们正在将经济优势和国家机密流失给不讲道德的竞争对手。此次披露的袭击是史上最大的知识产权和财富转移行为,袭击规模真的是令人害怕的。

阿尔佩洛维奇表示,公司已经告知了所有遭受袭击的72家受害者,该案件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接受执法机构的调查。他拒绝给予更多详细信息,例如被攻击公司的名字等。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网络专家、美中安全问题专家刘易斯(Jim Lewis)对此表示,他认为很可能此次袭击的背后主使是中国,因为被袭的部分目标确实拥有北京特别感兴趣的信息。例如,国际奥组委以及数个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的网站在北京备战2008年奥运会期间,显示曾被入侵。

同时,刘易斯还称,中国一直视台湾是其一个省,两岸之间尽管近些年经济联系有所加强,但是政治问题依然充满争议。所有的疑点都指向中国,不过也可能是俄罗斯,但是中国的可能性要大于俄罗斯。

刘易斯补充道,美国和英国虽然也拥有进行这类袭击的能力,但是美国不可能攻击自己的网络,而英国也无需攻击美国。

Intel 公司2011年聘用McAfee为其服务,因此发现这一网络攻击的McAfee公司并没有发表是否中国应该负责的评论。为大型公司服务的网络安全专家通常不愿意将政府与网络攻击联系在一起,担心自己的生意在相关国家受到损害。

对于此次攻击,联合国方面表示已经意识到McAfee的通知,他们已经对此展开调查,以确定是否确实存在入侵现象。

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Farhan Haq)表示,目前的想法是查看整个日内瓦网络,在不能确切知道哪里被攻击的情况下,很难量化潜在的损害。哈克拒绝猜测谁是袭击的幕后主使。当被问及如果矛头最终指向中国的话,联合国会怎样做时,他表示,联合国将首先寻找自己的网络到底发生了什么。

类似“Operation Shady RAT”这样的网络攻击一般花费都极高,通常是不会被披露的,因为受害人担心自己的名誉受到损害,或者被其他黑客当做目标、因此McAfee认为,披露该袭击就像是揭露冰山一角。

阿尔佩洛维奇在报告中写到,由于大部分受害者都没有发现网络入侵或者其影响,导致每一个拥有相当规模、宝贵知识产权以及商业机密的行业和公司都受到了损害。

2004年那时我还指出:

在全球性的整合面前,国家意识就像地方主义一样,作为旧时代的残渣余孽将被铲除,因为它的基础已经垮台,主权国家既然不复存在,它的意识形态之消亡,亦非人力可以挽回。这是命运。命运的宣告者,尽可能用和平方式完成这些,因为这一空前变局下隐藏着空前和平与长安。人的惰性会阻止革命性的变化,然而富于武德〔“止戈”〕的整合全球者,切记行事中庸的原则:即使鼓吹“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也决不采用有损于最终目的之过激行动。“中庸之道”作为“生命的原理”,不是作为取胜的策略来使用的;仰仗暴力的秩序不能持久,暴力的作用在于“止戈”即平定敌对的暴力,仅此而已。对待和平的敌人不可使用暴力,天命所归者能战胜任何一个敌人。摧毁敌对的暴力亦不可无情,“矫枉过正”只是屠夫的借口,不分青红皂白地行使暴力,并倡导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快捷方法,必将破坏新的文明。

全球文明不以“国”为限制,因此“爱国”反倒成为全球文明的分裂因素。合一的而不再分裂的文明展开,把人类携至一个新境,后人将以全球政府的出现为“人类文明史”的开始,不是“民族史”,不是“国家史”,不是“文化圈历史”,而是人类史。

文化战可以同化全球居民、造就世界公民,不再受到民族、文化、国家、种族的分裂,共同形成世界精华。

2011年8月4日



【103、网络战与新文化战】


《美国智库:中国网战组织庞大,西方会遭凌迟处死》(美国之音 2016年7月30日)报道:

2016年7月,美国一个网络安全智库的一份报告详细阐述了中国网络间谍和人工情报搜集的组织和结构。报告称,中国的间谍活动在经济上对美国和西方国家是“凌迟处死”。

美国的网络安全智库关键基础设施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Technology,简称ICIT)在华盛顿举行发布会,推出题为《中国的间谍王朝:经济上千刀万剐的凌迟之死》(China’s Espionage Dynasty: Economic Death by a Thousand Cuts)的报告。报告说,中国寻求的不仅是窃取商业机密,而且是在经济上破坏和打垮(interrupt and cripple)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 报告说,中国间谍活动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西方国家是主要目标。报告称,中国的“十三·五”规划重点强调前沿和创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改革,其中大部分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对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持续的间谍活动。

报告详细列举了已知的从事网络攻击的中国军方组织,包括中国解放军61398、61486和78020部队。美国司法部于2014年5月以间谍罪起诉的五名中国军官隶属于61398部队。报告说,61398部队的主要目标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金融数据、国防、能源等 “十三·五计划”感兴趣的领域。报告还列出了其他多个中国政府支持的网络间谍组织,例如“深熊猫”(Deep Panda)。报告说,这个间谍组织入侵过Anthem美国医保公司的电脑网络系统并窃取了几千万份病人资料,据信该组织也是侵入美国联邦人事管理局(OPM)和美联航电脑系统的幕后黑手。

在网络间谍活动方面,ICIT的报告说,美中两国有明显的不同:美国依靠网络活动获得防务和一些军事情报,但是中国的目的既有军事的,也有商业和经济方面的。

美国网络安全公司“火眼”(FireEye Inc.)发布一份报告说,在美中两国于2015年达成停止支持网络窃取商业机密的协议之后,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数量大幅下降。

2015年9月,共产党中国主席习近平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承诺,两国都不从事或支持通过网络盗窃知识产权的活动,其中包括商业秘密和其他有利于取得商业优势的商业保密信息。与此同时,去年12月和今年6月,美中两国举行了两次有关打击网络犯罪的高级别联合对话。不过,ICIT研究员、网络安全公司Cylance全球首席信息安全官(Global Chie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ficer)马尔科姆·哈金斯(Malcolm Harkins)在报告发布简报会上表示,虽然一些报告和数据显示中国的网络攻击减少,但是人们也需要问一下:中国方面是否改变了手法?他们是否在利用不同的组织或人员进行网络间谍活动?他认为,中国的网络攻击在数量上减少,但是可能在攻击上更为精准。

也有与会的专家表示,如今才过去一年,现在评估美中协议的效果还为时尚早。他们认为,中国网络攻击的目标有可能转移到了其他国家。

在如何应对网络攻击的问题上,与会的网络安全专家都认为,最重要的是采取措施防止网络袭击的发生,其中对网络用户进行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他们说,很多黑客通过钓鱼邮件和网站植入病毒。

除了黑客这种隐秘的间谍活动,ICIT报告还称,中国还有庞大的人工情报搜集活动。报告称,海外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商会、甚至是黑帮也在中国窃取商业秘密方面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谢选骏指出:网络战属于《全球政府论》(2004年)所说的“新文化战争”。“新文化战争”本质上是一种“软实力战争”,其中当然包括了网络战和间谍战。例如,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就是以间谍战打先锋的。其中不仅涉及窃密,而且完整绘制了中国地图、普遍调查了中国民情。现在,这种徒步跋涉的方式落伍,网络战争席卷一切。



【104、委内瑞拉和英国都在发生文化战争】


《瓜伊多号召百萬人突破委内瑞拉边境防线 接收美救援物资》(2019年2月19日 综合新闻)报道:

瓜伊多周日 (2月17日) 向60万名义工表示,他的目标是在2月23日前募集到100万名义工,并号召他们将物资从边境运进委内瑞拉。他说会透过社群媒体或在特定地点号召义工,而义工将搭巴士到边境,并将物资运进委内瑞拉。

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瓜伊多周日(17日)揚言,未來一周將得到一百萬名支持者登記,協助他前往邊境地區,領取美國的救援物資。美國參議員魯比奧同日亦抵達哥倫比亞邊境,與委國反對派遙相呼應。他警告委國軍方,繼續阻止救援物資運入,等同犯下人道罪行。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强调委国没有人道危机,并指控美国对委内瑞拉执行的经济制裁为物资短缺的元凶。 他强调已有上百万家庭受惠于政府发放的补给餐盒,而委国政府也向中国与俄罗斯购买药物及医疗器材。

委内瑞拉反对派领袖瓜伊多 (Juan Guaido) 周日 (2月17日) 表示,他希望在一周内号召百万名义工向马杜罗施压,让好几吨的人道救援物资能顺利进到委内瑞拉。大部分来自美国的粮食、卫生器具及营养补给品已在委内瑞拉与哥伦比亚边境等候多日,而国际社会也预计在委内瑞拉与巴西跟库拉索(Curacao) 边境设立更多物资储存中心。

瓜伊多周日 (2月17日) 向60万名义工表示,他的目标是在2月23日前募集到100万名义工,并号召他们将物资从边境运进委内瑞拉。 他说会透过社群媒体或在特定地点号召义工,而义工将搭巴士到边境,并将物资运进委内瑞拉。 但对于义工将如何突破委内瑞拉军队组织的防线,瓜伊多目前仍未公开相关策略。

人道救援组织已在委内瑞拉境内的多个人道救援营集结,随时准备接收物资。 根据统计,已有大约2、3百万委内瑞拉人因经济瓦解而离开委内瑞拉,而许多留在境内的委内瑞拉人因通货膨胀的关系,无法负担食物或药品。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不但坚持委国并无人道危机,并强调反对派的指控是为了掩饰美国入侵该国的计划。 他周五 (2月15日) 指示委内瑞拉军队在与哥伦比亚边境预备,并强调委内瑞拉的物资短缺是美国的经济制裁造成的。 他声称已有600万家庭受惠于委内瑞拉政府发放的补给餐盒,且他的政府已向中国、古巴跟俄罗斯购买了933吨的药物与医疗器具。 他说: “我们用自己的钱买了这些物资,因为我们拒绝向任何国家乞讨。 ”

瓜伊多周日向大约四千名穿白上衣与绿围巾的义工表示: “委内瑞拉的人道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58岁的克雷斯普 (Coromoto Crespo) 接受法新社访问时表示,现在在委内瑞拉,人民需要奇迹出现才能取得药物。他说: “我有高血压,但我却负担不起任何市面上的药物。 我有个亲戚因为无法取得抗生素而过世了。”

美国议员鲁比奥 (Marco Rubio)周日抵达委内瑞拉与哥伦比亚边境视察,并与政府官员会面。 目前美国已在周六 (2月16日)将好几吨的物资送抵委哥边境,而另外两批物资也预计将在本周一(2月18日)与周二(2月19日)送抵巴西与库拉索的物资中心。瓜伊多团队表示这些物资将透过空运与海运抵达各处。另一方面,委内瑞拉外交部长阿雷亚萨 (Jorge Arreaza) 证实他已在美国国务院的要求下,与美国特使亚布拉罕 (Elliott Abrams) 会晤两次。但他拒绝分享会谈细节。

谢选骏指出:一方面推送和一方面拒绝救援物资,这看起来十分怪异,因为这正好违背了人性——人性本来是贪得无厌和锱铢必较的——拿别人的时候贪得无厌,给别人的时候锱铢必较……现在情况正好反了过来!但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委内瑞拉这里正在发生的是——文化战争!类似的场景在大饥荒时代的苏联和中国都发生过——那时共产党饿死了许多百姓,却拒绝一切国际援助,声称境内绝无饥荒,并天天在克里姆林宫和人民大会堂举办宴会,歌舞升平。共产党的成就,是建立在万人坑和白骨堆之上的,这在大器晚成的柬埔寨的红色高棉那里表现得格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把国民杀死了三分之一,超过了苏联和中国的屠杀人口比例的一倍。

《马克思在伦敦的墓碑遭严重涂鸦和破坏》(2019年2月18日 转载法广RFI 艾米)报道:

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1818 1883)位于伦敦海格特公墓的碑石两周来连续遭到两次涂鸦破坏。海格特公墓管理处在推特上称这些破坏行为是“愚蠢”和“无知”的。同时指出,不论你们如何看待马克思的遗产,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看法都不合适。从海格特公墓管理处2月16号发表在社交网站上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塑有马克思头像的碑石四周都被涂上了红色的英文字,上面可以读到:布尔什维克大屠杀纪念碑:1917-1953,6千6百万人死亡。也可以看到“大屠杀设计师 恐怖,压迫——大规模谋杀”这些字样。1917发生在俄国的十月革命,就是以列宁阐述的卡尔·马克思的思想,一种被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意识为基础。它标志了二十世纪共产主义蔓延的起源。1953则是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去世之年。

《费加罗报》报道称,除了涂鸦之外,墓碑最老也是最脆弱的部分,雕刻着墓内被葬者名字的大理石块也遭到损坏,看上去似乎遭到一个金属物多次钝击后留下的痕迹。马克思的墓碑已经于2月4号遭到同样手段的破环。

马克思的墓已经不是第一次遭到破坏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也曾有过类似的行为发生,当时不仅墓碑上涂满口号,而且马克思的石雕头像也在一个自制的炸弹的协助下被拿掉。报道称,马克思去世后先和他的妻子燕妮合葬在一起,1954年,英国共产党筹资为他在海格特公墓内建了一个新墓,而且选了墓区内最醒目的位置。据百度百科上介绍,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各国共产党都为修建新墓捐了款。

谢选骏指出:马克思墓地是一个邪恶的地方,鸦片贸易的祖国才会容留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这一涂鸦,也是一个无伤大雅的文化战争。



【105、文化战的前哨抵达欧洲】


《腾讯连夜声明:QQ国际版在欧盟不会下线》(2018-04-13 澎湃新闻)报道:

4月13日晚间,腾讯公司发表声明称,QQ国际版在欧盟地区不会下线,会继续为该地区用户提供服务。 

就在几小时前,有QQ国际版用户收到推送通知,表示非常抱歉将从5月20日起暂停在欧洲提供运营。

QQ的声明可能与欧盟即将执行的一份迄今最严格的全球性数据隐私保护法规有关

腾讯连夜辟谣

5月25日起,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法案”(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将强制执行,这一法案将对全球互联网企业在欧洲的运营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一法案适用于全球,无论厂商是否在欧盟境内,只要其产品或服务在欧盟区销售,并且关系到保存与处理欧盟公民个人数据者都必须遵守此法案。该法案为个人数据安全与隐私权设立严格的保护标准,决定了如何合法地应用新技术、业务创新来获取基于个人数据的巨大价值。

届时,这些互联网产品必须明确征求你的同意后才能使用你的数据,它还需要解释如何将你的数据用于广告。这意味着,Facebook和QQ等软件会明确询问你是否愿意继续提供有关你的性取向、政治观点甚至种族的信息。

腾讯方面尚未就QQ将如何满足法案要求作出回复。

此前网传的QQ将在欧盟停止服务的通知

相关人士对澎湃新闻指出,腾讯的声明中特指QQ国际版,而没有指出QQ是否在欧盟地区是否将继续运营。

据路透社,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表示,在欧盟新规实施之前,Facebook已经执行了其中的多项规定。他表示,Facebook愿意将这些隐私保障拓展至全球范围,但也会设置一些例外。

另据报道,在扎克伯格为美国听证会准备的笔记中,他的团队提醒他不要说Facebook已经满足了欧盟该法律的所有要求,Facebook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如果违反上述法案,欧盟将对不合格的企业处以2000万欧元或4%年营业额的罚款、下架禁售产品以及关停服务等。

据腾讯最新财报数据,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7.83亿,比去年同期下降9.8%。QQ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83亿,比去年同期上升1.7%。QQ 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季度)达到2.71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1.1%。腾讯没有披露其中QQ国际用户数据。

谢选骏指出:上述动态表明,文化战的前哨已经抵达欧洲,而腾讯公司就是文化战争的利器之一。



【106、文化战就是多种形式的消耗战】


《世界报:中美消耗战是多种形式的》(2018年5月11日 转载法广RFI 阿曼亭)报道:

在5月10日星期四下午上市的法国晚报世界报的经济副刊上,有一篇和中国有关的文章,标题是:中美消耗战是多种形式的。

署名Brice Pedroletti的文章写道,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是中美在亚洲进行战略竞争的背景下展开的。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10月启动新时代以来,北京期待通过其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而收获地缘政治利益。相反,特朗普则希望将美国的军事力量货币化,甚至让那些给美国提供军事基地的国家付费。文章表示,中国2017年11月接待的特朗普在贸易上的要求,要比特朗普竞选期间所发的推文的要求低得多。之后,5月4日星期五,美国部长和顾问代表团则要求在2020年之前,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要降低至少2千亿美元。文章写道,拥有报复能力的中国承诺不让步。但是,中国过度负债的经济也存在漏洞,它是虚弱的,虽然中国政府努力秘密的进行救助和清理资产负债表,试图将过度负债的问题与任何潜在的外部冲击隔离开来。

至于特朗普对更加平衡的中美贸易的异乎寻常的执着,文章说,特朗普忽视了其他经济现实,他有可能弄错了目标。但是,他这么做的优点是,给美国阵营提供了主动权。文章继续写道,美国总统在2017年前往亚洲时,客观上需要中国的合作以确保对朝鲜的有效制裁。但是,自朝韩局势松弛以来,北京担心自己在朝鲜半岛未来的讨论中被抛弃,北京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对华盛顿施加影响力的。面对这些不利的因素,北京对台湾发起了攻势。这是2016年蔡英文当选以来,中美两大巨头之间虚拟对抗的另一剧场。用武力收复台湾,在中国的民族主义媒体上也不再是一个禁忌。文章指出,蔡英文是在台湾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第一位“独立”总统,同时,蔡英文从一开始就在打美国共和党人传统上坚定支持台湾的这副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蔡英文2016年年底与特朗普通了电话,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然后,在2018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1979年以来最重要的新的台湾法,允许台北和华盛顿之间进行更高层次的官方互访。

北京则竭尽全力孤立台湾。台湾2006年22个外交盟友中的3个已经与台北断绝了关系,转而和北京建立了外交关系,最新的例子是多米尼加共和国,5月1日北京胜利宣布和多米尼加建交。

在中美5月3日进行谈判的前夕,中国认为是和台湾在贸易上开辟新阵线的时候了。中国民航管理机构于4月25日要求世界上包括美国在内的36家航空公司,不要再在机票预订网站上标明台湾是个国家,中方并威胁说,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到中国消费者的抵制。

白宫5月5日谴责说这是奥威尔式的失常,这表明中共对美国公民和私人公司强加政治观点的倾向日益增强。在中国的微博上,在中国审查制度的严格控制下,网民纷纷回击白宫,呼吁夏威夷或阿拉斯加独立。

德法英团结起来,应对华盛顿

美国总统特朗普撕毁伊朗核协议的可能后果,是5月10日星期四下午上市的法国晚报世界报的头版头条内容。该报在头版头条刊出的大字标题是:特朗普和伊朗之间的断裂会带来沉重的危害。

法国世界报强调,特朗普是单方面退出了伊朗核协议,但协议所有的其他签字方都表示,将继续遵守该协议。德国、法国和英国在这一问题上,团结起来,应对华盛顿。

谢选骏指出:多种形式的消耗战其实就是《全球政府论》里所说的“文化战”。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真的发展了一种新的文化,足以向美国发起全方位的挑战了吗?当然没有。所以,打赢的可能其实很低。



【107、无神论导致毒品泛滥】


犹太叛徒卡尔马克思宣称宗教是鸦片,因为他明白宗教的止痛作用。但是,作为无神论者,他用物质取代了上帝,用法则取代了圣灵,用科学取代了神谕,用资本论取代了圣经,用共产党取代了教会。

但是,和超验的宗教不同,他的共产主义理论是经不起证伪过程的检验的。而在共产主义破灭之后,虚无主义的狂潮席卷神州大地。在这种背景之下,物质的毒品取代了精神的安慰——

《毒品侵蚀的乡村:红白喜事都约着一起吸个毒》2017年4月25日说:

陈敏将自己与毒品的关系形容为“战争”。他发现,在过去数年间,毒品这一人们印象中昂贵的物质正变得越来越廉价,并从城市向乡村蔓延。

陈敏在自己的知乎主页顶端放了一张图,纯黑的底上是6个白色毛笔字:“与毒品的战争”。

自从去年10月回答第一个问题开始,半年时间里,他在知乎上回答了335个问题,获得 33347 次赞同、3204 次感谢和7307次收藏。

“我的合租室友在家吸食可卡因,劝阻无效,我该怎么办?”“哺乳期吸毒女性,孩子吸食其乳汁后也会染上毒瘾吗?”

这335个问题全部和毒品有关。

34岁的陈敏是湖南一家自愿戒毒医院的行政人员,帮助吸毒人员戒毒、知乎上答题,并不是他的本职工作。

但他和毒品有着“公仇私恨”。公仇是指,在戒毒医院工作的两年间,他看见了太多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私恨,是因为他的一个发小就死于吸毒。

他发现社会对毒品了解太少,决定站出来。

“毒品变得越来越廉价”

2月的一天下午,湖南长沙的一家自愿戒毒医院,陈敏进入封闭式住院区域。使用戒毒医院的电梯必须插入钥匙。

从医院大厅往左走,打开一道有人日夜值守的铁门,再用钥匙开启电梯,就进入了住院区,病房里有身价千万的富豪、法国留学的高知;也有普通的上班族和一贫如洗的农民。

陈敏拿着钥匙,开门、关门,开门、关门——要进入李剑锋的病房,他需要穿过5扇带锁的铁门。

陈敏想和李剑锋(化名)聊一聊。他常常和医院的戒毒患者聊天,除了对他们实施心理疏导,还有一个目的是获取案例,方便以后在网上遇到情况差不多的求助者时,进行针对性的帮助。

李剑锋被家人送到这所医院两个多月了,即将结束为期三个月的治疗,回归正常生活。

医生已经和李剑锋沟通好,他很愉快地接待了陈敏。李剑锋穿着大红色的衣服,他个头不高,身材匀称,气色不错,与常人印象里的吸毒者完全不同。

“大多数人印象里的吸毒者骨瘦如柴,到处是针眼。其实那只是海洛因。这说明我们社会上的许多人并不了解毒品,特别是新型合成毒品。”陈敏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

三十多岁的李剑锋在长沙经商,生意做得不错,“一年几十万的收入吧。”他的妻子是医生,孩子乖巧懂事,家庭让很多人羡慕。

2015年,李剑锋开始吸毒。“生活太安逸了,朋友说找点乐子,就跟着一起玩这个(毒品)了。”冰毒和麻古进入他的身体,“混起来吸。五六天一次,一次半克冰毒,一粒麻古。”

(谢选骏指出:“生活太安逸了”的后面,是在共产主义破灭之后,虚无主义的狂潮席卷神州大地。)

“一克冰毒200块,一粒麻古50块,打个电话就能送到手上,很容易。”在讲到毒品来源时,李剑锋感叹,“抽得起烟就吸得起毒。”

陈敏说,毒品这一人们印象中昂贵的物质正变得越来越廉价,特别是合成毒品。这让他忧心忡忡。

进入病房,必须经过5扇带锁的铁门。

一名从事戒毒工作十余年的医生介绍,近些年来,中国甚至正成为新精神活性物质输出地。由于制毒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依靠国内良好的化学工业基础,生产合成毒品越来越容易,国产合成毒品“产量大价格低,打得金三角没有招架之力。”

国家禁毒委发布的《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破获制造冰毒晶体案件484起,涉及广东、四川等26个省份;破获制造氯胺酮案件118起,涉及广东、广西等12个省份。国产毒品缴获量79吨,占全国毒品缴获总量的77.3%。

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有冰毒制造窝点,这也让李剑锋等人获得毒品变得容易。

我国实际吸毒人数有多少?超过1400万。这是国家禁毒委副主任、公安部反恐专员刘跃进两年前对媒体给出的数字,他参照的是国际上通用的吸毒人员显性与隐性比例。

李剑锋说,吸食冰毒后,人会变得很兴奋,“可以玩几天几夜不睡觉”,欲罢不能。

“海洛因害自己,而冰毒是害身边的人”

“吸冰毒后,想问题地时候会偏执,会钻进去。”李剑锋说,“比如说赌博,我没吸毒时可能输个十万块钱就不玩了。但吸完后,输二三十万我都不会走,一直赌到药效过去。”

妻子下班晚回来几十分钟,他就会怀疑妻子有外遇;孩子不听话,他就会怀疑孩子是不是自己亲生的——他甚至带孩子去做了亲子鉴定;他怀疑手机被人装了监控软件,换了七次手机,从苹果换到老式黑白屏诺基亚。

“那种状态就是,只要你脑子里出现一个念头,就会一直想下去,最后当成事实。”

这是冰毒吸食者的普遍状态。陈敏介绍,冰毒等新型合成毒品的吸食者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偶尔吸食、成瘾依赖、毒品滥用、精神障碍。

“明显的精神障碍一般在吸食两年左右时出现”,陈敏说。李剑锋做亲子鉴定、频繁换手机等一系列异常行为引起了妻子的怀疑。

作为医生,妻子很快确认丈夫在吸毒,她把夫妻两方的至亲召集起来,将李剑锋绑到了戒毒医院。

“刚来的时候我觉得他们都疯了,要害我。”李剑锋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治疗一个多月后,我才慢慢意识到,疯的是我,我以前做了很多荒唐事。”

陈敏介绍,许多刚接触冰毒的人觉得,冰毒吸了之后身体的瘾很小,所以吸起来没问题。但实际上,冰毒对神经系统的伤害非常大,但伤害的是人的精神,不像海洛因会让人身体溃烂,所以吸食者自己察觉不到它的伤害。直至患上“苯丙胺精神病”。

“苯丙胺精神病”是反复使用中等或高剂量苯丙胺导致出现以妄想为主的精神障碍,可在用药过程或之后出现,常伴有听或触幻觉、情感不稳、活动增多、敌意,甚至非理性和突然的暴力行为。

“我疑神疑鬼,如果不是被送进来,继续下去肯定会出事。”在聊天中,李剑锋多次重复这句话,后怕不已。陈敏知道他后怕的原因:前年,湖南一名男子在吸食冰毒后,精神失控,将亲生儿子摔死在地上。“海洛因等毒品更多地是害自己,而冰毒是害身边的人。”

根据《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2015年,全国报告发生因滥用毒品导致暴力攻击、自杀自残、毒驾肇事等极端案件事件336起,破获吸毒人员引发的刑事案件17.4万起,占刑事案件总数的14%。

“有些农村办红白事,都会约着吸个毒”

陈敏两年前从一家互联网公司跳槽到戒毒医院,他图的是医院的工作更规律、稳定。

但随着与吸毒人员接触越来越多,一个隐秘的世界慢慢向他拉开帷幕。

进入医院的吸毒人员,几乎人人家里都有一部血泪史:有人与至亲拔刀相向,有人家破人亡,有人妻离子散。

他总想起发小刘元(化名)。刘元与陈敏都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湖南岳阳,两人从小一块上学,一起玩耍。

与陈敏按部就班读书、工作的白领生活不同,刘元很早就去了深圳的“道上混”。陈敏还记得十年前自己去深圳看望刘元,那时刘元已经染上了毒瘾,每天都要注射海洛因。

“他那个时候偷、抢,还拉皮条,只要能弄到钱,什么都做。”陈敏说,在深圳时自己既震惊又心痛,没想到当初的好哥们儿会变成这个样子。劝说无果,陈敏慢慢就和刘元减少了联系。

2013年,陈敏回老家村里,才再次听到刘元的消息。原来,2011年,刘元就去世了,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和一个不到十岁的女儿。

“村里人说,2011年广东的警察发函让老家的警察调查他,他在广东犯了事。当时刘元躺在床上,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好的地方,浑身散发着一股恶臭,警察看了一眼就走了,从此再没有过问。警察知道他时日无多,抓了也没用。”警察走后不久,刘元就去世了。

“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间,他父母带着他到各戒毒医院和强制戒毒所戒过多次毒,但由于他的身体各器官已经被海洛因严重损害,完全不能适应没有毒品的生活,都以失败告终。生命的最后,像一具木乃伊躺在床上,全身上下难得一块好皮肉,到处是溃烂的伤疤。”陈敏回忆。

发小惨痛的经历与工作中接触的惨剧,让他开始留意毒品蔓延的轨迹。

他慢慢发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事实:一些地方毒品的泛滥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有些农村办红白事,都会约着一起吸个毒,发毒品就像发烟一样。”

尤其让陈敏感到难以置信的是,在某些农村地区获取毒品相当容易,“打个电话,半个小时就有人送到,比外卖软件还快。”

陈敏每天都会抽出一会儿时间上知乎解答网友的问题。

“毒品下乡”正成为一种趋势,陈敏工作的戒毒医院院长李江红给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提供了该医院的统计数据。“医院住院病人原来以城市人为主,2015年之后,乡镇及以下农村病人占据病人总数的50%以上,并有加速扩大的趋势。”

陈敏认为,目前社会对合成毒品的认知不足,是农村“毒品下乡”的重要原因。“海洛因时代,国家对毒品的宣传很到位,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危害已经深入人心;但对越来越流行的化学合成毒品,国家却是少有宣传,这也造就了民众对于毒品的概念还停留在海洛因年代。尤其是农村人口,对合成毒品的认知存在极大的误区,认为其不上瘾,对其危害、预防及成瘾后治疗等根本没有概念。”

戒毒医院院长李江红介绍,2009年以前,该院住院病人传统毒品成瘾者由与合成毒品成瘾者的比例为9:1,2015、2016年的数据则刚好相反,合成毒品成瘾者占全部戒毒病人的90%以上。

与毒品的战争

陈敏将自己与毒品的关系形容为“战争”,而战场,在网络上。“我的想法是,用业余时间让更多人了解毒品的危害与治疗,也许能救回许多家庭,社会对毒品了解太少了。”

去年10月,他开始在知乎答题,他发现,知乎上对于毒品的问答,大多极不专业。

比如有人问关于毒品的问题,上面的回答大多是“毒品沾上就没救了”“吸了毒就骨瘦如柴”“吸毒的人都是人品有问题,活该”等等。

“这和以前对毒品进行‘恐怖教育’的内容是一样的。”陈敏说,国外对吸毒的专业描述是“药品滥用”,沾上后可以经过治疗痊愈,不能放弃治疗。“毒品不是戒不掉的,戒掉了就是正常人。”

在知乎上,关于毒品的问题,陈敏几乎有问必答。

陈敏在知乎上回答问题。

他每天会接到四五条关于戒毒的私信,里面大多是家人吸毒怎么办,怎么戒毒的内容。他总会给出各种建议,然后再留下一句,“如果有条件,建议送到专业的治疗机构戒毒。”

向他咨询的,绝大部分是年轻人。甚至有些是“孩子”——未成年人。

一个15岁的留守少年,染上海洛因长达两年。父母在外地打工,小男孩与家中老人在一起,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对读书也没什么兴趣,在义务教育期间中途辍学。他整日在家乡游荡,结识了吸毒者,被引导诱惑吸上了海洛因。

毒品“下沉”得越来越厉害,这最让陈敏忧心。《2015年毒品形势报告》显示,在全国现有234.5万名吸毒人员中,不满18岁的有4.3万名,占1.8%;18岁到35岁的有142.2万名,占60.6%。

陈敏医院的数据也显示,来住院戒毒的病人原来多数为社会高收入人群,现在逐渐向中低收入者,甚至向贫困家庭蔓延。病人的年龄也从10年左右的30岁以上为主,逐步低龄化,到现在平均年龄约25岁,年龄最小的住院者仅13岁,初中在读。

而有一些在吸毒家庭的孩子则更早接触了毒品。2015年10月,湖南株洲一个2岁男童突然昏迷,孩子的尿液呈冰毒阳性。警方调查得知,男童的爷爷吸毒后将吸毒工具随手扔在屋内,被孩子接触到了。

陈敏有两个孩子,大女儿6岁、小女儿1岁。他总会想,孩子长大后的世界会是怎么样,毒品被控制住了吗,会有人引诱她们吸毒吗?

“我不想子孙后代生活在一个毒品泛滥的年代。”陈敏说。

……

谢选骏指出:显然,陈敏没有意识到,“虚无主义”才是毒品泛滥的真正原因——是无神论导致了毒品泛滥。这是因为,每个人都会面临生死的问题,如果生存压力太大,人们还会忽略生死问题,甚至铤而走险、“一已不怕苦二不怕死,但是生活安逸了的人们,如果没有超验的宗教进行安慰解痛,就会落入虚无主义的陷阱。人和动物不同,具有终极关怀的需要,所以我认为,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毒品泛滥的问题,中国就需要一个拥抱上帝的宗教复兴。陈敏没有意识到“虚无主义”才是毒品泛滥的真正原因——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无神论者。无神论者可能战胜毒品吗?不可能的。毛泽东党徒为何能够一度“禁毒成功”呢?不仅因为他们自己就是毒品!而且因为他们制造了饥荒和恐惧,所以一度取代了毒品的“填补空虚”的真空。



【108、无神论加剧环境破坏】


《中国空气污染多严重 NASA卫星图让你看明白》(2015-12-17 参考消息)报道:

(原标题:NASA发布全球雾霾地图:中国雾霾令人震惊)

NASA将2005年至2014年气流卫星制成的地图,资料显示,过去10年中国大陆、印度、和中东因工业扩张使污染增加。(图片来源:台湾“中央社”)

参考消息网12月16日报道台媒称,大陆及印尼遭雾霾笼罩的画面令人震惊,凸显这些地区空气污染变得有多严重。美国国家航空局(NASA)将卫星资料制成连串地图,显示大陆、印度和中东因工业扩张使污染增加。

台湾“中央社”12月16日引述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透过高解析度全球空气品质指标卫星地图,NASA科学家追踪了过去10年全世界不同地区195个城市的空污趋势。

主导这项研究的NASA哥达德太空中心大气科学家邓肯表示:“空气品质模式的改变并非随机。”

他说:“当政府介入表明要规范污染物时,影响就能看得见。”

邓肯和他的团队检视了NASA气流卫星上荷兰与芬兰臭氧监测仪的观测结果,时间是自2005至2014年。

臭氧监测仪监测到的大气气体之一是二氧化氮,这种黄褐色气体是汽车、电厂及工业活动常见的排放物。NASA据以制作的空气品质指标地图,显示出全球空污状状在过去10年间的变化,以颜色的变化显现,美国与欧洲可见显著改善。

今年稍早,全球空气品质指数也推出全球即时污染地图互动工具,要让城市居民掌握空气中有害微粒浓度的最新资讯。

这份地图提供了细悬浮微粒PM2.5浓度的资讯,PM2.5是来自柴油车废气、燃烧化石燃料和树林,以及极细灰尘。

NASA制作的空气品质指标地图,提供了细悬浮微粒PM2.5浓度的资讯,显示出全球空气污染的状况在过去10年间的变化。从图中标示的颜色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大陆的空气品质日益恶化,而美国与欧洲则有显著改善。

全球空气品质指数(World Air Quality Index)在今年稍早也推出全球即时污染地图互动工具,要让城市居民掌握空气中有害微粒浓度的最新资讯。

今年进入冬天以来,中国大陆多个省市持续受到阴霾袭击,北京在12月7日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直到10日才解除红色预警,但时隔2天又发布霾黄色预警,14日再出现新一轮的阴霾。江苏在14日这一天有12个地级市也受阴霾袭击,重度污染;上海发布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也达重度污染。

中国其它地区包括:河北、河南、湖南、江苏、蒙古、安徽、山东等,也都是重霾笼罩。河北省10个城市的阴霾为今年最高级别,其中邢台启动红色预警。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都是重度污染。

中国版图以北的范围,基本是绿油油的一片,而中国版图范围内,即是一片黄土。 

据查,目前中国沙化土地已达至少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8.2%,而沙化面积每年仍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 

在中国,由于树木被大量砍伐,干旱频繁发生。森林覆盖率降低、沙尘暴肆虐、草原退化严重、天然水域缩小、河道断流、水资源锐减、土地沙化面积扩大等,这些情况也致使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加大,给中国老百姓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不但如此,干旱造成的环境影响还有——令土壤和地下水的盐碱化、淡水生态系统污染加剧、动物品种的区域性灭绝等等。 

6多年来,中国环境经历三次残酷破坏:第一次是“大跃进”,伐木砍林“大炼钢铁”;第二次是“农业学大寨”,毁林造田,填湖造田,垦草原造田,连灌木林都不放过;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后,伐林卖钱,这比干什么来钱都要快,并且只要来钱,什么都可以干!结果,连大小兴安岭都几乎不复存在。 

现在正在进行的可以说是第四次,那就是“城镇化”运动。就本人难得去中国老家看看,原来的山林、树林和竹林都不复存在了。碰巧遇到一个中年画家在写生,我建议他赶快找找,把残存的树林村落画下来,以便以后留给子孙。他说,他差不多每天出来写生就是这个意思。 

也有网民揶揄地说:“俄罗斯还不错,一片翠绿。这么看,中国几百万平方公里给俄国,也算是为人类做了不小的贡献。” 

谢选骏指出:把中国的生态恶化与日本的生态优化比较一下,似乎公有制导致生态恶化;例如朝鲜和韩国的对比也是如此,就更加说明了这一点。但是,这无法解释共产党苏联和共产党中国的生态差异。看来,这“公有制”和“无神论”这两个有害生态的因素中,,无神论的恶劣作用要超过公有制。而中国大陆恰恰是“公有制+无神论”。“公有制+无神论”,显然最大限度地加剧了环境破坏。



【109、无神论者的恐惧颤栗】


《与钟南山长谈后,美国“病毒猎手”回应令人心寒》(田薇_TianWei 2020-02-03)报道:

与钟南山长谈后,美国“病毒猎手”利普金教授回应:疫情还会延续多久?现在无法判断!

他是谁?他的话可以信任吗?先来认识一下他,Walter Ian Lipkin。利普金教授是业界无人不晓的人物,由于在阻击SARS和MERS方面的特殊贡献,被人们称作“病毒猎手”。他作为中方邀请的专家,几天前和钟南山教授进行了几个小时的长谈和交流。他说:他们之间交换了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但他又对我强调,他信任钟南山教授,因为他认识的钟南山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其实Lipkin教授也是“人道主义者”。是的,这个词在今天听起来,让人尤其感动。他曾经在中国经历SARS期间,自己随身“人肉”携带一万个试剂盒,从美国赶到中国,并全部赠送给中国。

利普金教授是利用分子方法进行病原体发现的权威专家,有着超过30年的诊断、微生物发现和疫情应对的经验。他是哥伦比亚大学流行病学John Snow讲席教授,是Mailman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中心(Center for Infection and Immunity)主任。如果这些听起来有些抽象,那么这么说吧:几十年的研究和行动历史,证明他绝对不是一个“投机主义者”。要知道,这最最至关重要。

利普金教授是个讲话直来直去但十分聪明的人——目前无法判断疫情会延续多久”!无论这听起来是否有些残酷,但是这确实是他今天接受我深度专访时说的。原话大概是这样:“到底疫情会持续多久,其实这谁也不知道。有人跟我说还有两周,有人跟我说还要六个月。但是我怀疑有任何人知道答案。我不知道答案,我只知道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最终的答案。”

到底是哪些因素?(请特别关注第4点)1/正在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同时让人们注意接触距离,注意卫生,戴口罩、洗手等;这都有助于控制疫情;2/随着季节的变化,根据对流感的经验,温度和湿度的改变都会对病毒的传播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3/一段时间之后也会出现一些药物甚至是疫苗,虽然后者用的时间有可能会很长;4/由于一些迹象和规律,我认为这种新冠病毒的感染性强,但是死亡率相对来说低。所以我认为(注意以下表达,教授在不同的地方重复了几次这个观点,好像怕我没听清楚):此次新冠病毒的感染率被低估了,而死亡率被高估了。专访结束后,我们拍了张照片儿。他说,等一切好了,希望在纽约再续。说实话,我们都希望那天早点儿来。

谢选骏指出:“与钟南山长谈后,美国‘病毒猎手’回应令人心寒”——令谁心寒?令无神论者心寒!由此我们看到了无神论者的恐惧颤栗。一个小小的病毒,就把自称无所畏惧的唯物主义者们,弄得如此狼狈,真可以说是原形毕露了——由此可见,无神论者的恐惧颤栗,正是邪恶势力在面对上帝审判时,所呈现的内心空虚!

《湖北一男子摘掉口罩故意对医护人员咳嗽 回应:警方介入调查》(2020年01月28日 观网)报道:

1月27日下午,湖北孝感一发热男子,因没开到药情绪失控,故意摘掉口罩,对着医护人员咳嗽。对此,孝感妇幼保健相关负责人回应上游新闻称,警方已介入调查,暂未发现医护人员身体有恙。

上游新闻记者获得的视频显示,一穿着黑衣服的男子和一穿着红衣服的女子来到医院收费室窗口前。黑衣男子从上衣口袋中掏出一张白纸后,摘下口罩,对着白纸咳嗽。接着,他又挪了几步,朝着医护人员咳嗽。收费室内的两名医护人员吓得急忙躲开。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此事发生在孝感市妇幼保健院。该院相关负责人称,黑衣男子从武汉回到孝感后,身体开始发热。他先前往孝感市中心医院治疗,但治疗结果还没出来。1月27日下午2时40分,这名男子来到妇幼保健院,医生给其开了药,但该院没有药,男子因此情绪失控,进而发生视频中的一幕。

谢选骏指出:病患、医护、警方——这三方都是无神论者,否则它们之间的互动就不会是这个结局。当然还有一个第四方,那就是无神论的新闻从业人员。这些人加在一起,不会团结起来,只会勾心斗角。因为它们内心充满了无神论者的恐惧颤栗。



【110、无神论者的美国结局】


美国无神论者协会(American Atheists)是一个美国的非营利活动组织。该组织旨在捍卫无神论者的公民权利,主张美国应进行完全的政教分离。该组织有面向大专院校、俱乐部以及新闻媒体的发言人。该组织已出版一些书籍。另外,该组织还拥有季刊美国无神论者杂志(American Atheist Magazine)。该杂志目前的主编为帕梅拉·威舍尔(Pamela Whissel)。该组织是由Madalyn Murray O'Hair于1963年创建的。她是推动废止美国公立学校的强制祈祷的人士之一。

网文《无神论者奥海尔》写道:

奥海尔(Madalyn Murray O’Hair)是上个世纪轰动美国的无神论者。她宣扬自己的信仰直率粗鲁:“这里没有上帝,这里没有天堂,这里没有地狱,这里没有天使。你死之后,埋于地下,那里的蛆虫啃咬着你。” 她对于教堂修女的攻击尖酸刻毒,不仅令淑女们掩耳,就是宽宏大量的基督也会气得脑充血,一阵眼黑,从云端栽下来。 

“可怜而风干了的老女人们孤独地卧在蒲团上,幻想着基督在一天夜间现身,取走她们的处女膜。等到她们意识到基督不会来时,那处女膜已经不是处女膜——抱歉——那是一个塞子,没有男人可以打开,就算基督用木棍子捅都不行。” 

她对于圣经的熟悉胜过许多教会人士,善于从圣经的字里行间捉上帝的马脚。在电视镜头前,语出惊人;和教会人士论战,大言不惭;写出文章,不论是笔下生花,还是笔下生疮,都让人呜呼啊呀。有人说奥海尔是个泼辣的“大嘴巴”(BIG MOUTH),奥海尔说自己是不可救药的“臭嘴巴”(BAD MOUTH)。 

美国文化造就的无神论者

奥海尔愤世嫉俗,恨勇好斗,好像总是攥着拳头,随时准备出击。她的语言风格,使人们猜想她一定出身市井,教养不深,阅世不浅,属于闯荡江湖式的人物。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奥海尔出生于1919年,父亲是彼斯堡的一个钢铁业承包商,家里有数个男佣女仆,由专职司机伺候进出。少年时期,这个资本家娇小姐喜欢打扮得漂漂亮亮去教堂里,她迷恋那里优雅庄严的音乐。 

在学校里,奥海尔属于天才学生,她不断跳级升班,跳过三年级、五年级、七年级、九年级,十五岁完成高中学业进入大学。在大学她戴上了法学博士、哲学博士两顶学位帽子。顺手又摘取了精神病理学硕士,历史学硕士两面牌子。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海尔应招服军役,她的IQ测试值达到150,军方直接调她加入军官培训。1945年,她在盟军最高司令部做密码破译员(the cryptographic staff at the Supreme Allied Headquarters),军衔中尉。战后,返回大学继续深造。

随着奥海尔的知识愈来愈博深,她的精神却与上帝渐行渐远。后来完全变成一个无神论者。在五十年代时候,无神论者和共产主义分子被认为是异名同类,受到社会排挤歧视。奥海尔的汽车在街上会被涂鸦破坏;子弹会穿窗而过射进屋里;在街上,几个孩子一面揍着奥海尔的儿子一面喊:“嘿!基督爱着你呢,共产小子!”

感到生活压抑的奥海尔曾产生移民海外的念头,她悄悄到苏联大使馆申请移居苏俄,不幸被拒绝。多年后她才明白那不是“不幸”而是“有幸”。在苏联尽管可以不信基督,但是要不信苏共这尊神的话,后果更不堪设想。

申请移民失败,反而使奥海尔加强了正面直对社会的决心,随着麦卡锡时代结束,自由空气恢复,奥海尔放胆放言,以政教分离,信仰自由为旗帜,批判宗教对无神论者的压迫。

美国最可恨的女人

1960年,奥海尔起诉巴尔的摩马里兰学校教区(Murray v. Curlett),她指责公立学校让学生背诵圣经和祷告,违犯了宪法第一修正案。类似的诉讼也发生在Abington学校。(Pennsylvania, Abbington School District v. Schempp,)这样,两个同类案件合并,交由美国最高法庭审判。1963年开始审理,奥海尔的两个儿子作为证人一起出现在法庭(Jon Garth, then 9, and Bill Murray, 16),陈述他们在学校被迫祷告以及受到同学和学校当局歧视的经历。最后,最高法院以8:1判定奥海尔胜诉,从此,美国禁止公立学校让牧师入校组织宗教仪式。

最高法院的判决在美国造成轰动,奥海尔也因此成为著名人物,赞扬她的人和攻击她的人两极分化,情绪激烈。1964年,纽约杂志《生活》把她列为“美国最可恨的女人”。奥海尔对这个恶名坦然接受,也毫不忌讳地自我介绍:我是美国最可恨的女人…… 

奥海尔得到全美国无神论者的支持,有人提议创立无神论者基金,奥海尔成为最有号召力的募款者。她成为“美国无神论者”协会主席(American Atheists),协会的徽标是一个原子核模型,大写字母“A”位于其中,表现了现代化气息和唯物主义精神。

奥海尔还创办无线电台,出席电视访谈节目,建立无神论者图书馆,出版杂志《无神论者消息》。奥海尔经常发表文章,鼓吹政教分离,信仰自由。她屡屡起诉美国政府部门实行有宗教倾向的政策,除去上述反对公立学校祷告案胜诉之外,其它均为败诉。有些案件,从立案开始就知道法官会驳回,没有开庭希望,她还是坚持走完法律程序。她不停地擂动无神论战鼓,有时不是为了打仗,只是在制造响声。无神论者从此在美国公开抛头露面,登上公众舞台,成为人权运动中一支新的力量。

和大儿子的决裂

1980年,奥海尔的大儿子比尔离家出走,宣布皈依基督教,并且指责他的母亲是一个罪恶化身。比尔追忆1963年他在法庭上的举动,归结为是母亲纵容的结果。他年幼无知,只是一个木偶。实际上学校当局对他没那么严重歧视,同学们对他也不算太粗暴。他很后悔那次在最高法院为母亲作证,使他成为母亲手里的一根木棒,把牧师赶出学校。

比尔在一篇文章里说:“从那次标志性的诉讼案件判决之后,三十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从万分之13.7上升到万分之40,少女怀孕从万分之15.3上升到万分之35,少年自杀率增加了4倍……其原因在于部分美国家庭离弃了上帝。”所以,他要做一名传教士,宣传福音,弥补以前在神面前犯的罪过。

比尔的背叛声明,对奥海尔来说是当头一棒,她的精神遭受猛烈一击。然而,奥海尔毕竟是奥海尔,她很快稳定情绪,立定脚跟,宣布比尔的背叛是不可饶恕的。她要和比尔彻底断绝母子关系,只当没生过这个儿子。声明中她还不忘记幽默一下:这是她亡羊补牢的措施,算是一个母亲的后天性堕胎。

从此,在奥海尔有生之年,再也没和比尔来往。母子二人各为自己信仰奋斗,互相抨击,如同宿敌。

惨遭杀害

1995年8月28日,奥海尔和她的小儿子乔恩及孙女茹宾(Jon Garth Murray, 40, Robin, 30)一起不辞而别,留在办公室桌子上的留言写着:奥海尔一家临时需要外出一段时间,归期尚不肯定。

茹宾是比尔的女儿,大儿子比尔背叛了奥海尔,可是孙女一直站在她这边,积极参与无神论协会工作,这给了奥海尔很大安慰。 

人们很快发现,无神论者协会的全部基金70余万元也被提取一空。协会开始一片混乱。各种议论纷纷出现。其中最流行的推断,是奥海尔一家卷款潜逃,到海外享乐去了。一年以后,一位女记者说她在新西兰一家墨西哥饭店,看到奥海尔在悠闲地品尝墨西哥菜肴。奥海尔的敌人更乐意接受这种说法。可不是嘛!一个不信上帝的人,怎么会有高尚的品质?贪婪渎职,监守自盗,丑恶灵魂终于暴露了——似乎奥海尔的卷款潜逃,早在他们意料之中。

还是比尔对母亲了解,比尔认为,母亲从事无神论宣传虽然是一项罪恶,但是母亲不会侵吞无神论协会的基金,做出危害无神论事业的行为。接近奥海尔的人也说,奥海尔经常有出人预料的举动,但决不会偷走协会的钱。比尔希望警察深入调查,奥斯丁市(Austin)的警察不凉不酸地说:“人们失踪了,这不违反法律呀!”

圣安托尼奥的记者约翰(San Antonio, John MacCormack)觉得奥海尔的失踪不如舆论描绘的一样。围绕着这位美国最可恨的女人,故事后面还有故事。他发觉办公室的雇员戴维(David Water)很乐意向媒体提供奥海尔在海外消闲的消息,而戴维在奥海尔一家三人失踪之前,秘密和两位刚从监狱释放的暴力抢劫犯丹尼和加里(Danny Fry, Gary Karr)接触,丹尼从佛罗里达到奥斯丁市,并且住在戴维的公寓,而戴维却说不认识这个人。

约翰和另一位私人侦探合作,展开私人调查,他们很快发觉,远在达拉斯市的一名无头男尸,就是刑满释放犯丹尼。案情撕开了一角,此时联邦调查局FBI和国税局IRS也从不同角度切入案件,终于在2000年5月前,令案件水落石出:

办公室工作人员戴维串通丹尼和加里,绑架奥海尔一家三人。他们威逼乔恩合作,将无神论协会的基金全部提取出来,其中60万元,兑换成金币。这个过程花了一个月时间。财产到手之后,他们用塑料袋套在乔恩和茹宾头上,令两人窒息而死。奥海尔被戴维敲破脑袋毙命。因为奥海尔曾在文章里揭露戴维虐待自己亲生母亲,令戴维咬牙切齿,这次绑架劫财,杀人灭口,算是报仇了。

随后他们将一家三人碎尸,斩成小块放入桶里,运到一个冷僻农场埋掉。这些丧失人性的工作由丹尼和加里完成。待一切处理干净,戴维与加里联手,火并丹尼。他们用枪打死丹尼,将脑袋、胳膊去掉,躯干抛到达拉斯市附近的一条河里(Trinity River)。丹尼施之于奥海尔一家的血腥手段,转身就被同伙再施加于自身。 

案件的凶残令人发指,在尸骨挖掘现场(Camp Wood),许多人对这一堆支离破碎的残骸不忍目睹。最后他们还是从一段金属关节的产品制造号码,辨认出奥海尔的遗骨,奥海尔生前做过股关节手术。

德克萨斯被惊呆了,全美国被惊呆了。一个改变了美国宗教信仰风景线的人,就这样凄惨地消失在地平线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奥海尔对宗教的火爆攻击,以及舆论对她卷款潜逃的污蔑等等——作为历史表层的覆盖,会渐渐风化。凸现出来的是奥海尔的思想和她的一些有哲理的论述: 

无神论者以热爱他自己和他周围的人来取代热爱上帝,一个无神论者认为:天堂是一处我们现在正为之工作、所有的人都可以享乐的场所——它就在地球上。一个无神论者认为:祷告是毫无用处的,人们只有靠激发自身内部的信心和力量去适应生活,抓紧生活,驾驭生活,享受生活。

“An Atheist loves himself and his fellow man instead of a god. An Atheist accepts that heaven is something for which we should work now—here on earth—for all men together to enjoy.An Atheist accepts that he can get no help through prayer, but that he must find in himself the inner conviction and strength to meet life,to grapple with it,to subdue it and to enjoy it.” 

谢选骏指出:上面的网文作者大概是奥海尔的粪丝,大致属于溢美之词,但是即使如此,还是透露了事情的梗概——“丹尼施之于奥海尔一家的血腥手段,转身就被同伙再施加于自身。”——这就是无神论者的宿命。这是因为,无神论者没有底线,很容易走向自我中心的极端。无神论者可能爱别人吗?即使可能,那也是没有担保的,因为他们既然不信上帝,就没有力量可以阻止他们作恶了。例如,奥海尔连自己没有父亲的儿子都不爱,怎么可能爱其他人呢?她最后死的时候,还带走了自己的小儿子和大儿子的女儿,这样的结局不能说她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绑架和杀害她的凶手,正是她以前的同伙!因为知道她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讹诈她、绑架她、杀害她,明显是无神论团伙分赃不均的结果。这些无神论者,就是这样“适应生活,抓紧生活,驾驭生活,享受生活”的。奥海尔她自己活够了,却搭上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女。三十多年,但报应还是来了。可悲。

要知道比较接近真实的故事,可看2017年的新片《美国最可恨的女人》(The Most Hated Woman in America ,2017)。



【111、无神论者和撒旦教徒讳疾忌医、麻木不仁、只有自杀】


《华人聚居地 抑郁排名低、自杀率高 专家这么说》(记者李雪 2018年06月29日)报道:

洛杉矶县公共卫生局27日发布的地区分布公共健康报告中,显示华人聚居地区中,被诊断出有抑郁症的人口比例非常低,几乎都是全县表现最佳的地区。但自杀率却并不算低,有些甚至高于平均值。而华人城市居民感觉获得情感和社会支持的人口最少,换言之,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较低。

在成年人被诊断出有抑郁情况的人口比例指标,华人聚居城市或地区表现最佳。排名并列第一的三个城市喜瑞都、罗兰冈和蒙特利公园市,都仅有4%的抑郁人口,是全县最低。钻石吧、艾尔蒙地、哈仙达冈、亚凯迪亚、天普市、罗斯密、阿罕布拉都仅有5%,并列第二。而核桃市、西柯汶纳、圣盖博市等地6%,并列第三。仅从这项指标来看,华人城市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优良。

但若根据自杀率分析却又完全不同。除了天普市、核桃市、蒙市等地没有相关统计数据外,不少华人城市的自杀率都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例如圣盖博市自杀率达到每10万人中有9.1人自杀,远高于全县平均值7.6人。其他城市如亚凯迪亚为九人,罗斯密而8.2人。也有一些华人城市略低于平均值,如阿罕布拉7.2人,喜瑞都七人,罗兰冈6.8人、钻石吧6.5人。华人聚居区中最低的是哈仙达冈,为5.2人。

但心理专家强调,华人社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误解,即使有抑郁情况也不太愿意去看医师确诊。

此外,多个华人聚居区获得所需要的社会或情感支持的比例,也远远低于全县平均值,在较富裕一些的华人区勉强与平均值持平或略高。据卫生局专家解释,所谓的社会或情感支持,包括各种类型的城市和社区活动、聚会等,例如不同类型的社交和娱乐项目。

专家表示,一个有强大的家庭和朋友社交网络的个体,会有更高水平的社会和情感支持。而被历来边缘化或资源不足的社区,由于没有足够资源来缓解压力,便会影响到社区中个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专家表示,这一指标是通过问卷调查中,询问「是否常获得你所需要的社会和情感支持」出来的调查结果。目前并不清楚为何亚裔社区在这项指标上表现吊车尾,该局希望在未来几个月中,针对这些问题加强社区工作和策略,设法改进居民的健康。

谢选骏指出:为什么“华人聚居地的抑郁排名低但是自杀率却高”?这个嘛,还不是由于无神论者和撒旦教徒不肯承认自己精神有病看病,讳疾忌医的后果是不能正确面对自己,麻木不仁的结果是一味硬挺,挺不下去了只有自杀。所以我奉劝无神论者和撒旦教徒们,即使为了自己多一点健康地多活几年,也要接受永生的上帝和圣子基督耶稣,这样圣灵就会入住,仿龟族(防龟组)这样的重度精神病人就有机会好好地治治病,免得他她们肉体也自杀了。 



【112、无神论者就是物质论者、无知论者】


《这部纪录片 神预言了武汉肺炎的所有细节》(2020-02-06 三联生活周刊)报道:

几乎与武汉封城同一时间,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在Netflix上线了。新型冠状病毒、非典、季节性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流行病从来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问题不在于它是否会发生,而在于它何时发生。”可以说,人类与流行病的战争永不停歇,并且很大可能,永远不会真正取得胜利。

《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中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靠大众自己不能抵抗流行病,医生也不能,政府也不能。只有三者通力合作,才能击败它。”纪录片正是从这三个角度,以个体切入,探讨整个流行病的防治机制。其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在眼前这场战争中正在面对的。政府和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的失职,疫苗、流行病防治机构资金短缺,一线医护人员每天要冒着感染风险超负荷工作,同时还要面对公众的质疑、身边人的歧视和来自病人、家属的责问。宗教信仰、阴谋论、恐慌、缺乏常识……对于普通人来说,普及流行病、病毒的相关科普这项工作也举步维艰。

流行病的防治当然要依靠科学,但《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更多地是从公共政策方面探讨。毕竟,在今天,没有合理的公共卫生体系,没有政府和财政支持,再先进的科学和诊疗技术也很难发挥它真正的作用。纪录片《流行病》里忧虑和预言的那些事,当下,正在发生。

1月22日,Netflix出品的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Pandemic: How to Prevent an Outbreak)悄然上线了。几个小时之后,1月23日凌晨2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通报,10时起,武汉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中国武汉“封城”了。在这个节点上,再去看这样一部纪录片,就显得非常应景了,片中很多现实、困惑和愿景都让当下的中国人感同身受。

《流行病》的开场像是对今天我们所处境况的预言。除了天花,人类从未真正消灭过任何致病病毒。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病毒或细菌就会席卷全球,给人类带来一场浩劫。从鼠疫、霍乱、上世纪初的流感,到今天的非典、猪流感、禽流感……与病毒作斗争是人类的常态。

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疫情出现在第一次大战末期,病毒随战后返乡的士兵扩散到世界各地。18个月的流感疫情,导致全球五千万到一亿人失去生命——死亡人数超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总和。而那一年,全球人口总数只有18亿。

今天,全球人口78亿。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带来方便、快捷的全球化流动,人类对动物蛋白的高需求让规模化养殖成为必须,这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变异、传染人类的媒介。纪录片里,纽约健康医疗公司高级总监赛拉·慕达德医生估算,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控,一个病毒两周便可以攻陷一座大城市,一个月就能让整个国家沦陷,两个月就可以扩散到全世界。“问题不在于它是否会发生,而在于它何时发生。”这就是《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存在的原因。既然病毒永远在那里,那如何战胜,甚至不战而胜,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

“靠大众自己不能抵抗流行病,医生也不能,政府也不能。只有三者通力合作,才能击败它。”整部纪录片也试图从这三个方面探讨流行病防治的可能性。探讨得并不深入,但足够让对流行病缺乏了解的普通人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从病毒传播途径,到政府、医疗体系防控,再到具体的个人。

纽约、洛杉矶、印度、刚果……摆在眼前的都是困难,联系当前的2019-nCoV疫情,从落后的非洲、同样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到医疗体系相对完善的美国,它们所面对的不同困难,在我们疫情大爆发的时刻,似乎都遇到了。

在印度拉贾斯坦邦,2018-2019流感季有超过五千人染上“猪流感”,死亡人数超过两百人。起初,没有人对疫情重视,认为那“不过是感冒而已”。按当地的土方法,吃点蜂蜜、姜黄和柠檬就够了(或许就像我们迷信板蓝根和双黄连)。政府对“猪流感”的传染性也没有足够重视,直到疫情蔓延开来,后知后觉的卫生部门才意识到“这是我们部门的疾病”。和中国一样,印度人口多,存在普遍的医疗资源紧张。医院每天人满为患。在当地最好的辛格二世医院,值班医生每天甚至要经手上千人。像2019-nCoV的诊疗一样,确诊和治疗之间有间隔,这将增加传染的可能性和治疗难度,医生最大的希望是能早日实现免费测试,压缩确诊和治疗之间的时间。

差不多在每年十一、十二月的流感季,美国都有上千万人感染,死于季节性流感的也常常有上万人(美国的计算方法是基于Influenza-Associated Deaths,把所有直接、间接因流感而产生的死亡都计算在内)。当不断变种的流感疫情席卷美国时,乡村医院总是缺少招架能力。

纪录片去到的美国荷马州的杰佛逊医院只有一位医生,而医院所在的县城却有八九千人。就像我们好的医疗资源都优先供给大城市的三甲医院一样,在资源分配的优先级上,杰佛逊医院排在相当后面的位置,药品和相应的医疗设施总是短缺的。一位医生,常年72小时值班,缺乏睡眠,压力巨大,很少有人能长久地坚持这份工作,纪录片最后,唯一的医生霍莉也选择了离开。

2014年,有一件事把全美国人吓坏了。2014年9月,美国出现了一例埃博拉病毒输入性病例,这是埃博拉病毒首次登陆美国本土。好在防控及时,埃博拉病毒又只发生于接触性传播,疫情没有扩散。但这一事件让美国和相关部门不得不思考,自己对流行病的筛查、防控体系是否真如想象般完善。

相较于美国,面对埃博拉病毒,重灾区刚果就更无力了。这几天整个医疗体系的物资短缺会让我们对纪录片里的一个场景很有共情感:在简陋的临时搭建的医疗区里,医生正按步骤脱下简陋的防护服,把它翻过来,扔进医用垃圾桶里。“保护好自己才能帮助别人。”这话听起来相当正确,但在实际操作,尤其是医疗条件简陋的区域,医务人员感染无法避免。在2014-2016年,西非600多医护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数过半。

从《流行病》里可以看到,当疫情发生时,治疗和防止扩散是那么力不从心。那就要投入人力、财力把研究和预防前置。纪录片里,有专业团队在埃及的蝙蝠身上寻找新流感病毒的亚种,他们同时会监控候鸟、野生鸭、鹅,有些候鸟会将病毒从遥远的地方带回来,再传播给当地禽类,进而传播给家禽,这是一条已经被证实的病毒传播途径。这段影像里有个有趣的细节,研究者在现场采集鸭子血液和粪便样本时,有当地的猎人帮忙捉鸭子。但他们的手法相当生疏,研究者要教他们如何温柔地抓住那些小鸭子,因为他们“从没有摸过活的鸭子”。

除了寻找自然宿主,还需要有专家在全世界主要养殖基地飞来飞去,排查批量养殖的家禽、家畜健康状况。最近很多年,各种流感、流行病都源自这些批量养殖的动物,多数流行病在传播给人类之前,都会在它们身上先发病,找到苗头,就能把危险扼杀在萌芽里。

从政府、医护到普通市民没有应对经验,群体性后知后觉,这是很多流行病形成大规模传播的重要原因,因此,就像军事演习一样,医疗体系,尤其是防治体系的日常学习和演练就成了流行病防治中重要的一环。

纪录片开场不久,就是一场关于应对流感的医院演戏——从如何穿防护服,如何应对重症病人,到整个医院如何调动人员、物资,整个流程都要熟悉、准确,这样疫情爆发时,才不会打没有准备的仗。另一场演习也发生在纽约,一个刚从刚果归来的人到医院就医,一线导诊护士要做到对流行病有危机意识,通过有导向性的问诊,判断风险,随即立即启动整个医院的防范体系。从问诊,到如何指导病人独自穿隔离病服,再到如何快速启动医院防范机制,诊断、转移病人……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甚至提到,即便是削减其他方面预算,这样的演习也必不可少。

疫苗是阻断普通人和病毒的一道防线。80后科学家Jake Glanville成立的centivax公司致力于研发出能够一针搞定所有流感病毒的疫苗,这样就不需要每次流感病毒变异时再多打一次了,这个项目得到了盖茨基金会的支持。在谈及疫苗问题时,《流行病》涉及一个存在于美国医药体系,同样存在于国内医药体系的问题。为什么大公司的相关疫苗研发进度缓慢,研发课题少?那是因为这类项目研发周期不短,还变化大,利润又不像重大疾病药物那样高,在这方面投入资金和人力是性价比较低的一件事。

《流行病》用大量篇幅展现了防治流行病各个环节一线工作人员的日常,但控制这一切的是整个国家,甚至是世界医疗系统,这和科普有关、和信仰有关,更和政策、和钱有关。

来自纽约的赛拉·穆达德不和孩子细说自己的工作,她知道,如果孩子同学的家长、邻居知道自己的工作和“病毒”有关,大家会远离她的孩子们,这是份事关普通人安危的工作,但日常她要不断面对有色眼镜。

在刚果防治埃博拉的米歇尔医生不仅要面对落后的医疗条件,严峻的疫情,还要深入到教会、社区宣传流行病防治知识,扭转当地人的观念,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疫苗是美国和西方用来控制病毒的”。

即便在科技认知远远高于刚果的美国,推行疫苗依然阻力重重。在美国,多数州提供基于宗教原因的疫苗豁免权,人们拥有选择接种疫苗或不接种的权利。但如今,这项权利引起争议,世界卫生组织声称,“疫苗犹豫”是全世界十大健康威胁之一。当然,这个问题似乎不太属于中国,我们只有尚未有条件接种疫苗的地方,以及还不被认知的疫苗,比如,流感疫苗的全民接种率仅为2%。

整部《流行病》纪录片有多条线索,故事讲得也细碎,甚至算不上有太强的科学性。和BBC那些精彩的科普性纪录片相比,它更像是一部“谏言”作品。创作者希望用它来提示大众和政府,“流行病”的危机时刻存在,建立一个更完善的系统去对抗它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能看得出,《流行病》对美国当前的公共卫生政策相当不满。纪录片结尾,它暗搓搓地控诉了川普政府,去年美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预算缩减。这导致什么结果呢?片子举了几个例子,美墨边境不再为非法移民收留处的人提供任何免费疫苗了,全美超过100家乡村医院关闭,另外还有700家有关闭的风险。

这个问题,我们眼前也不用担心,毕竟我们的公共卫生支出占GDP比例离WHO提倡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呢,达标已经很难了,哪还有降的空间?

谢选骏指出:“靠大众自己不能抵抗流行病,医生也不能,政府也不能。只有三者通力合作,才能击败它。”——但是,在无神论者统治的中国,物质论者、无知论者盘踞了各级政府,你能想象这样的政府可能胜任基本的防疫任务吗?当然不能。这样的政府除了把自己养的脑满肠肥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113、无神论者战胜不了共产党】


《北京要让欧亚大陆与美国脱钩 美将这样应对》(2019-12-8 KZG)报道:

哈德逊研究所研究员、美国空军退役准将、前白宫战略规划主管罗伯特·斯伯丁(Robert Spalding)周四(12月5日)表示,中共的战略是让欧亚大陆与美国脱钩,他透露了川普政府的应对策略。

斯伯丁对American Thought Leaders表示,中共的经济繁荣是利用了西方,包括西方的创新、技术、人才和资本等。微信可以在中国也可以在西方拓展业务,而西方的竞争对手却不能同时在西方和中国发展。中共构建了一个可使其公司攫取巨大成功的模型,却把其它国家的公司排除在外。所以,中共利用其封闭的系统寄生于美国和西方开放的系统中,实质上是要将整个系统逐渐封闭起来。

斯伯丁表示,美国政府要做四件事,以恢复秩序——

第一,美国正在恢复自由贸易和民主原则之间的联系。话句话说,不只是关于开放市场引导财富;财富引导民主。而是开放市场和民主原则一起是美国管理社会成功的原因。美国社会要先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是最重要的。

第二,保护美国开放的所有领域。在这之前,中共实际上利用美国的开放系统来对付美国。

第三,对美国进行再投资,这还没有发生,包括再投资于美国的基础设施、产业基地、STEM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研究和开发,所有这些都是处于历史上的低水平,原因是资本寻求低劳动保护,低环境保护的地方。

第四、最终重建民主路线的机构,包括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贸易组织等。

斯伯丁说,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加入其中,就必须遵守规则,这是一个法治体系,不是只为少数人利益而制定的系统。这对美国以及中国人民都有好处。至于中国共产党,斯伯丁表示,在亚洲有台湾、韩国和朝鲜等,从真正的专制政权走向民主政权是好的选择——如果你想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提供一个拥有更多机会的社会。

现行体制对共产党高官的好处是:他们把很多财富都搬出了中国,他们的孩子可以随意往返西方国家,他们享有东、西方两个世界里最好的东西。共产党高官可以用秘密会议进行统治,与此同时,他们可以出国和他们的子女、孙子女享受西方的自由。

那么为什么他们要坚决把封闭的制度强加于香港呢?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这些家庭在香港拥有巨大的财富,海量的房产和金钱,而且这也是他们获得美元的地方。香港其实从未完全开放,英国殖民时代,英国曾试图将香港民主化,但即使在移交之前,从周恩来开始,共产党就一直阻止香港的开放,中共有一个明确的历史轨迹:确保民主原则在香港的民主只能适可而止,不可以再发展。

中共和香港亲共官员对民主的看法是:我的自由对比你的自由,只要我比你有更多的自由,就是一个好的系统。

对于香港不久未来的前景,斯伯丁表示,“我想最终中国共产党会进入镇压香港的抗议行动,我只是不知道他们何时动手。我认为这是显而易见的。”他补充道,“孩子们也可能会回到学校,事态逐渐平息。”

对于美中贸易谈判,斯伯丁表示,“我不认为会有(贸易)协议。我相信中共认为他们能够让川普下台,然后在2020年得到一个对他们更有利的总统。”即使他们做不到,他们也相信他们可以逐渐对美国经济造成足够的伤害,然后美国会因此退让。“我认为他们会倾向于经济脱钩,”斯伯丁说,“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了足以让他们的模式独立生存的技术和经济保障。”“他们已经准备好关闭作为通往西方的窗口——香港了,”否则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他们为何迅速撕毁他们与美国达成的150页谈判协议。并且,如果他们换不了美国总统怎么办?他们应该已经为最坏的情况做了打算。所以他们必须要准备好面对最坏情况的发生,“也就是说,面对经济脱钩,我相信他们已经做出了准备接受经济脱钩的决定。他们认为他们现有的资源足以自保。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一带一路,他们能创造一个更大的封闭市场,一个由他们主导的封闭市场。然后逐渐地把我们挤出去,”斯伯丁说。

中共已通过港口和高效的运输系统,基本构建了封闭的经济系统。基本上如果美国脱钩,那就会和那个系统分开,这对中共来说是巨大的贸易优势。

但假设这种脱钩确实发生了,这对美国却是有利的,因为即使中共能够从经济角度占领欧亚大陆,北美和南美之间,也有足够的经济潜力,去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系。美国的经济主要是靠内部消费推动的,所以如果美国对内进行史无前例的投资,让拉丁美洲加入美国,此前美国只对欧洲投资,那将拥有大量愿意工作的人、拉丁美洲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把他们建成像欧洲一样繁荣的经济体,那将有一个强大的北美和南美,经济上会非常活跃。并且现在欧洲人基本上已经意识到中共是什么了,两者会分道扬镳。他重申,这是经济竞争,是思考开放模式还是封闭模式哪个更好。他不认为任何人会想打热战,因考虑使用核武器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念头。

斯伯丁表示,“我认为即使我们与欧亚大陆脱钩——这是中共的战略,只要我们将北美和南美培育称一个经济联盟。美国、拉丁美洲以及加拿大都会极其繁荣。”而且,没有了中共的寄生经济,还会在未来十年内将GDP增长率提高1-3%。

谢选骏指出:欧洲人是靠基督教哺育崛起翻身的,但是得势以后却忘恩负义、背叛上帝,现在反思但却言不及义,完全不懂“无神论者战胜不了共产党”这一定律,反而鼓吹退缩美洲,这种乌龟加鸵鸟的态度,是返祖现象,实属不智。



【114、无神论者最终沦为嗜血狂人】


《〈寄生虫〉取材真实血案:2女佣屠杀雇主妻女 挖出眼球》(国际人物志 2020-02-23)报道:

据英国《镜报》2月22日报道,2月10日,以讲述阶级斗争为主题的韩国影片《寄生虫》,拿下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电影以及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当地时间21日,韩国出版了一套关于导演奉俊昊的新书,他在书中讲述了电影的灵感来源:80多年前一个法国家庭被仆人谋杀的真实故事。

在《寄生虫》中,穷困潦倒的金氏家族逃离了肮脏的公寓,为朴氏家族工作并搬进了他们的豪宅,随着仆人和主人的冲突,电影达到了血腥的高潮,仆主家人均被杀害。而这一情节,取材于1933年法国发生的真实谋杀案。

1926年,法国27岁的克莉丝汀·帕平和21岁的妹妹丽娅离开了贫困的家,在退休律师雷纳·兰斯林、他的妻子莱奥妮和已成年的女儿吉纳维芙的豪宅里生活工作。她们每天工作14个小时,每周只有1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还经常被患有抑郁症的兰斯林夫人殴打。

1933年2月一个阴雨的夜晚,雷内回到家,发现家里的灯都灭了,前门上了两道锁。当地警方帮助他进入房间,他们看到了一个可怕的场景:兰瑟琳夫人和吉纳维芙的尸体横七横八地躺在卧室外,脸被大头棒打得血肉模糊,眼睛被挖了出来。警方发现帕平两姐妹躺在阁楼的床上。她们旁边的椅子上放着一把血淋淋的锤子,上面缠着乱蓬蓬的头发,两姐妹平静地承认了杀害事件。帕平告诉警方,她和她的妹妹在接上一个有问题的电熨斗后,被电线绊倒,遭到了兰斯林夫人的殴打。她描述了她如何抓起一个锡壶打她女主人的头。

当吉纳维芙跳出来为母亲辩护时,帕平喊道:“我要杀了他们!”丽娅从阁楼冲出来加入了攻击行动,随后帕平袭击了吉纳维芙并挖出了她的眼睛。后来在吉纳维芙的尸体下面发现了一只眼睛,另一只滚下了楼梯。丽娅攻击了兰斯林夫人,而帕平则大叫:“把她的头砸到地上,把她的眼睛挖出来!”丽娅照做了。后来在兰斯林夫人脖子上围巾的里发现了她的眼睛。帕平又跑到厨房,拿着一个重锤和一把切肉刀回来了。两小时内,她们浑身是血,不停地用刀捅兰斯林母女,打得面目全非。

这对姐妹袭击的残暴程度令法国震惊。但值得注意的是,法国的知识分子为他们辩护,他们认为这些谋杀是贫富差距的产物。著名的哲学家让-保罗·萨特、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和剧作家让·热内都把这场屠杀描述为阶级斗争的症状。“这是一场血腥的狂欢”,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说。帕平被判终身监禁。1937年,在一家精神病院饿死。丽娅被判为共犯,服刑八年。据报道,她后来用了假身份,回到旅馆当客房服务员。

奉俊昊多次在书中提及帕平姐妹的故事与原始剧本和手绘的电影故事板的关系。他承认:“我真的觉得自己在监视这个富裕的家庭。”

网民哀嚎:

gd 发表评论于 2020-02-24 07:08:55 

在韩国历史上好像金氏是贵族,而朴氏是穷人。

movielover888 发表评论于 2020-02-24 05:24:50 

现在这种挖掘社会底层人士生活的电影好像很时髦,另一部获奖作品 小丑 也是。

zhichi 发表评论于 2020-02-23 23:44:57 

ztgp3614 发表评论于 2020-02-23 14:49:00

其实温哥华那个苑钢的案子也是类似的事情——我也想到了这个案子很相似。

lurenjia2014 发表评论于 2020-02-23 18:27:37 

还有的保姆把孩子往沙发上扔的录像,网上搜一下就能看到。

nydct 发表评论于 2020-02-23 17:24:47 

看过姐妹俩的电影。电影里姐妹俩是同性恋。姐姐最初在这家帮佣,很受好评,就求主人也雇了妹妹。妹妹没有姐姐能干,但是因为同性恋的缘故,姐姐很护着妹妹。最后冲突的导火索是妹妹不小心将主人女儿的婚纱礼服烫了一个窟窿,受到了责备,姐姐愤而出手,平日的积怨爆发,杀了母女。影片的结尾是姐妹俩相拥着躲在阁楼上,听见楼下的敲门声,惊恐地瞪着两双眼睛。吓人的恐怖片。

我是一只猫 发表评论于 2020-02-23 16:50:18 

worley, 你是在骂你自己“自卑狭隘敏感"吗?或者你不是中国人?

不思进取 发表评论于 2020-02-23 15:26:16 

两年前杭州不是也有个女佣放火烧了女主人和几个孩子?富人们,小心点吧!

良心放正 发表评论于 2020-02-23 14:58:00 

史上最拙劣的电影。

worley 发表评论于 2020-02-23 14:10:23 

电影把富人描述的太美好,而穷人却自卑狭隘敏感。不过,世界上最自卑狭隘敏感的就是中国人和韩国人。韩国人至少反思,中国人天天追着别人的后面要求道歉。

Bluebluesky123 发表评论于 2020-02-23 14:03:22 

编剧真的蛮厉害的 但是只是最后老爸杀人理由不足

谢选骏指出:萨特这些无神论者都是嗜血狂人,他们的哲学就是把西方文明的残阳彻底埋葬,迎接了唯物主义存在主义虚无主义的长夜。至于欧洲无神论者及其嗜血狂人在亚洲的跟班,就可怜了。无神论者,无论起始多么人道,最终都将沦为嗜血狂人——这就是“从‘十日谈’到‘古拉格’的道路”。因为人不是上帝,人是不由自主的,只能跟着潮流走——从乞丐到领袖,都是如此。



【115无神论政权欺软怕硬】


《宁夏韦州清真寺成警民对峙舞台 政府在抗议下停止强拆》(2018年8月11日 美国之音/RFA)报道:

在民众的抗议下,中国宁夏自治区一贫困县的政府官员表示,停止了拆除一所新建的清真寺的计划,并将与民众进行商讨。

数千名回族穆斯林居民们周四和周五聚集在这所清真寺的外面,高喊“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维护民族团结”等口号,要求政府不要拆除这座寺庙。

一个星期前,宁夏同心县韦州镇人民政府下达了一纸红头文件,指责寺管委会和筹建组未取得相关许可,擅自建设这所清真大寺,责令有关部门在星期五前将其拆除,否则将“依法”强拆,后果自负。

一名当地老人表示,这座清真寺是由当地居民去年出资建造并完成的,目前大约有三万人在这里做礼拜。

当地政府指责寺管委员会和筹建组未取得相关许可证,擅自建设这所寺庙,并下令委员会要在这个星期五前将其拆除。

该县的宣传部官员表示没有听说过有关强拆的命令。其他部门的官员没有回应媒体的采访要求。

当地一些居民表示许多回民相信拆除清真寺不是中央政府的意思,是地方政府没有好好贯彻中央的政策。

宁夏韦州清真大寺的拆除和抗议,引发了外界极大的关注。不少中国网民对于国家级贫困县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大型清真寺表达不满,这也是同心县拆除大清真寺的一个原因。

不少人认为那个清真寺风格太阿拉伯了,不符合宗教中国化政策,要拆掉。当地政府压力很大。其实这个清真寺明朝就有了,以前是中国建筑风格,但中共建政后被中国人拆掉了。后来当地穆斯林集资再建起来。拆掉的话,就血本无归了。

除了新疆之外,宁夏是中国另一个居民主要为穆斯林的地区。宁夏吴忠市居民马女士表示,最近两年宗教问题日趋敏感,当地穆斯林信众也越来越担心。

最近两年,中国强化对宗教的控制。有报道说,宁夏推出措施,希望能够制止所谓“中国伊斯兰教阿拉伯化”的趋势。

中国近年强化“宗教中国化”政策,禁止宗教团体接受境外捐款。

同心县所属的宁夏吴忠市纪委官网曾通报说,同心县有关部门监督执行不到位,致使一些清真寺违规扩建,并提及有四所清真寺接受外援捐赠资金107万元人民币,并对有关官员进行了处分。

谢选骏指出:无神论政权敢于拆毁数千座十字架,为什么却不敢拆毁一座清真寺!为什么呐?因为无神论者就是欺软怕硬,他们知道华人基督徒窝囊,大多只是祈福吃教的,没有多少殉教精神;而回民却不是好惹的,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大规模的武装暴动,所以为了政权,还是息事宁人、忍气吞声的比较好。因为对于狗官来说,第一是要保住自己的脑袋,第二是要狗头上的顶戴花翎。



【116、武汉起疫与文化战争】


《新冠疫情是场“超限战”?今日世界没什么不能成为武器》(德国之声2020-04-14)报道:

德国《时代周报》在线版发表一篇中国记者Franka Lu的文章,认为北京首先将病毒视为对其政权的威胁。《日报》关注了非洲人在中国广州遭受种族歧视。《时代周报》在线的这篇文章写道:“中国政府正以极大的努力,对其在新冠疫情发展中的角色进行新的叙述。”文章分析道:“我们在此所经历的,其实与二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制定出的一个战略一脉相承。1999年,人民解放军两名军官乔良和王湘穗出版了一本书,题为《超限战》。时值苏联解体、天安门大屠杀过去十年,而七年前邓小平前往深圳重新宣布经济改革路线,要让中国在21世纪初成为经济奇迹。但党害怕资本与信息的交换可能会颠覆其专政地位。他们认为,必须对所有虚拟或实际的威胁保持警惕,以便不重蹈曾经的对手苏联的覆辙。直到今天,苏共的下台对中共来说都是一种警告,一种创伤。”文章写道:“超限战出自一种被外界长期围困的感觉。中国目睹苏共如何特别是在七八十年代进入一场不可能赢的与美国的军备战,并且输了。以此为鉴,乔良和王湘穗提出一个新的战争概念。当时中国尽管也已经开始扩充常规武器,但两位作者认为,同时还要注意:‘在今日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成为武器。因此,我们必须以一种超限的意识来理解武器。……一场人工诱发的股市崩盘、一场黑客攻击、一桩传言或丑闻让敌方汇率崩盘或领导人在网上出丑,这些都属于新式战争的武器库。’ ”文章写道:“这本书中的概念很快运用到2003年中央军委和军方批准的‘三种战法’战略中。这三种战法是:传媒战法(亦即舆论战)、心理战法和法律战法。目标是,称霸以自保。源自这一战略的项目包括北京年复一年注资数十亿美元的‘软实力’计划以及习近平自2012年上任后实施的‘新丝路’倡议。”文章写道,此次新冠疫情中,“在欧洲许多人感到困惑,觉得中国按说应当从萨斯疫情中学到了教训。然而,欧洲人不明白的是,中共丝毫不缺乏预防疫情的知识。另一点更具重要性:中国领导层从一开始看待疫情的视角就是,它可能危及其专政地位。即便病毒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政治敌手:一个认为自己身处战争中的专制政权,不愿让假想敌或真正的敌手——无论是异见人士还是西方民主政体——发现自己软弱的迹象。为维持稳定的表象,北京这样的政权,愿意牺牲疫区的本国国民甚至是下级的生命,就像湖北所发生的那样。举例说,党无论如何不会允许美国的志愿者看到武汉爆发的中心,也不会在清理好一切、如同什么都未发生之前,批准世卫组织工作人员去那里。”

对非洲人的种族歧视——《日报》关注非洲人在中国广州遭受种族歧视。文章写道:“在许多非洲国家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出抗议之声。乌干达记者、评论员John Njoroge在脸书上问道:‘那么,我们非洲人是否应该也这么做?’他随即自己回答说:‘不,我们不应该这样做。’——但是非洲政府和政治精英应当‘重新思考他们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以及联合派飞机,‘去把我们的弟兄姐妹接回家’。”

谢选骏指出:武汉起疫和超限战扯不上现实的关系,但在神学上确有关联。按照我1986年出版的《神话与民族精神——几个文化圈的比较》(2015年扩大一倍再版为《神话与民族精神——十个文化圈的比较》)中的阐述,“超限”是一个神学概念,来自人类对于上帝的理解。所以,如果说新冠疫情是场“超限战”,那么这也只能是神秘力量所发动的,而不是今日世界里的两脚畜生们所发动的——因为作为人类的武器,武汉病毒实在太拙劣了,属于那种“自杀——他杀”的型号。

《网民要求美国重查去年“流感”样品,美国真查了!》(北美新药科普历史网 2020-04-13)报道:

两天前《美国科学院院报》出了一篇新冠病毒在全球传播进化的文章,结果微信上很多人传这么一条评论:这篇文章对全球的华人都是一个大幸事。我觉得这个说法脑补过度了,就写了一文谈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收到到不少评论和私信,80%反对的人都提了一个强烈的要求:美国要是心里没鬼,就测查之前流感季节有没有新冠阳性的,哪怕开棺验尸也行。

我看了这样的诉求心里有点为难。第一,这么大的规模的普查,谁来出钱?第二,开棺验尸需要征得家属,否则就成了盗墓笔记了。可是,这念头一出,就被打脸了,正所谓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面对中文网民惊雷般的怒吼声,美国人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还真就查了!

美国西雅图有一家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是世界著名学府。这个学校有一位计算生物学家叫Trevor Bedford的,专攻病毒基因组学。他们的联合公关课题,公布了今年一月收到的3600份来自有流感样症状病人的鼻咽分泌物,其中新冠病毒的阳性率为:零!

然后他们又测了2020年二月份的3308份流感样本,2月1日到2月21日收集的样本,新冠阳性率为:零!

第一份新冠阳性样本出现在2月21日,在那个时候,来自武汉的一位美国华人在西雅图下飞机已经一个多月了,他是美国本土确诊的第一位新冠病例。整个2月份一共测出10个阳性。这个大规模的筛查研究,涵盖的症状起始日期最早可以回溯到去年的10月份,一直延续到2月21日,在这样一个流感高峰期,都没有测出哪怕一个新冠样本,倒是测出了很多其他病毒,包括流感(influenza),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hinovirus, 人类偏肺病毒(metapneumovirus),常规冠状病毒。那么所谓的美国大流感死的好多其实都是死于新冠的质疑,有多大的可信性?

有人问,这么大规模的样品收集,开棺验了多少尸?花掉了纳税人多少额外的费用?答案是,一具没有,一个子儿不用。这个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原来是源自西雅图当地几个学术中心的合作项目,叫做西雅图流感课题(Seattle Flu Project),从2018就开始酝酿实行了。这个项目是比尔盖茨基金会资助的,牵头人是一位名叫朱海伦(Helen Chu)的华裔学者。这个项目就是招募有流感症状的志愿者,鼓励他们自我采样,寄到中心,然后科学家们通过样本中病毒的种类和序列,以及宿主的出行位置,来研究流行病毒传播和进化的特征。

这个原本算是一个一般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的项目,简直就是为了新冠疫情而度身定做的。由此可见,美国对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的基础研究,可谓是积累深厚,藏富于民。而阻止知识精英们为抗疫做出贡献的,反而是政府衙门里的官老爷了。朱海伦第一时间提出用自己研发的新冠试剂盒筛选西雅图流感项目的库存样本,遭到了CDC和FDA的反对。他们理由有两条,第一,研究项目的题目是流感研究,如果用于新冠病毒,有挪用经费的嫌疑;其二,测定新冠样本的方法,必须得到FDA的批准,学术机构不得随便上马,如果测了,结果不得公布。

那这些学术实验室就赶紧申请FDA批准呗,但是这个过程太慢了。FDA有一次规定教授把申请材料邮寄过去。这年头谁还寄信啊!整个的2月份,研究人员们都在和CDC,FDA的机构踢皮球。等到了2月25号,朱海伦实验室终于忍无可忍,不等了,测!

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例阳性,是西雅图郊区一白人小孩。朱海伦的同事,计算生物学家Trevor Bedford分析了该病例的病毒序列,发现极大可能就是来自1月21号确诊的那个美国华人。

鉴于这个白人小孩和那位美国华人没有过接触,这就说明这个毒株在西雅图大社区已经悄悄传播了6个星期了,预期感染数可以计算出来。Trevor Bedford在3月2日的推特中披露了这个发现。这个推特被一个能够直达天听的人看到了,他叫Scott Gottlieb,是前任的FDA局长,本来特朗普内阁有意让他出任新冠疫情应对的协调人,不知为何没有成行。他在收视率很高的周末CBS新闻节目中大声疾呼:美国可能已经上千人感染了!这是第一次有官方色彩的权威人士传递如此黑色的消息,让女主持人有点迷糊,因为CDC不日前还宽慰大家:新冠病毒对公众威胁很低。

后来,CDC/FDA的反应才开始变快了,迅速批准象朱海伦实验室这样的学术机构参与测试。所以有了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这样的生力军参战,科学家们不知疲倦地值班连轴转,华盛顿州成了疫情早期美国测试最广泛的地区。不单单是新的病例样本可以测,他们把过去库存的好几千流感样本也测了。所以,中文网友们的怒吼和诉求:调查美国流感期间有无新冠案例!就这样得到了满足。

无法挽回的是,宝贵的时间耽误了。当朱海伦看到美国如今的确诊病例和死亡数,不知道会不会说一句: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FDA批准不批准,老子到处测!从某种意义上说,朱海伦,Trevor Bedford, 也是吹哨人,因为他们的数据和官方唱了反调。3月2号Trevor Bedford发推预测实际感染病例上千例,3月7号美国的官方确诊数字还仅仅是几十人,特朗普总统还执着于这个渺小的数字,甚至不愿意放一艘游轮上的21位美国确诊者入境,生怕他们破坏了这个美好的数据。

I like the numbers being where they are, Trump said during a visit to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n Friday. I dont need to have the numbers double because of one ship that wasnt our fault.

如今,美国的吹哨人确认了美国流感季的病人不含新冠病毒,我是相信了,您呢?

谢选骏指出:新冠疫情是场“超限战”?那只在神学上才是如此,也就是说,那是上帝许可的对于人间的清洗。现在,既然可以证明新冠疫情不是来自美国,那么“武汉病毒、武汉肺炎、武汉起疫”的说法就是板上钉钉了。新冠疫情既然不是人类故意为之,那么与文化战争又有何关系呢?

《新冠疫症改变了美国的战争观》(2020-04-14 林孟编译)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欧亚集团”高级顾问卡普兰(Robert D. Kaplan)的文章说,中国和俄国在对抗新冠肺炎疫症方面,相对于美国具有优势。中国国企在疫症引起的经济冲击下首当其冲,但专制独裁体制使其得以制定严苛的检疫政策。俄国由于受到多年经济制裁,其经济模式中一些自给自足机制,加上数千亿美元的黄金和硬通货储备,有助于抵消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下跌的影响。

相比之下,沉浸在全球自由市场中的美国受到了严重损害。从杜鲁门到奥巴马,美国历届总统建构、维持的全球秩序体系濒于毁灭。七国集团和其他西方领导的国际机构,由于缺乏白宫的领导而无法协调行动。由于国会和美联储为刺激经济而积累了大量债务,美国国防预算在未来许多年可能会收缩。这掩盖了真正的问题——中国、俄国和美国一样是低出生率社会,都害怕伤亡。中俄两国看待战争的角度比传统军事行动更广阔。他们还从经济、网络战、宣传和情报角度看待战争。对这两个专制独裁大国来说,新冠肺炎疫症无论多么偶然,都是一场战术上的胜利。 

中国古代哲学家孙子为获得战略优势,赞成使用各种欺骗手段。他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进行流血征伐是失算的。北京已把这种谋略牢记于心。虽然我们继续把大规模常规部队或小规模特种部队的西方战争方式视为战略,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战争观念。

美国的战略必须是国务院、商务部和其他政府机构全部动员起来,将政府的安全政策和工业活动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尤其与高科技公司联系起来。这样各方面都能在松散的协调下工作,推进美国和西方的目标。随着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降低,硅谷被迫在事实上是美国盟友的国家组装产品,使其自身利益更符合华盛顿的利益。这就使上述战略更容易推行。

中海油等大能源国企是北京在海外的新战争武器——中国和俄国通过更严格控制的官僚机构和国家控制的公司,早已精通此道。无论北京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还是莫斯科的俄罗斯天然气股份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都是两国政府在海外的武器。中国借此巧妙地胁迫一些国家加入“一带一路”计划和5G网络。俄国借此试图诱骗西欧国家购买西伯利亚天然气。这些都是战争的新面貌。

我们的对策不仅是更紧密的公-私领域合作,以及更多的机构间协调。还要恢复美国品牌,首先使使私营领域与公共领域合作时感到舒畅。国际主义和促进人权不再是选择,而是必要条件。这些条件有助于我们的优势,使我们得以恢复盟国圈子,让中国和俄国处于守势。

尽管美国的体系受到打击,但我们仍然处于相对强大的地位。中国和俄国宣布自己的领导人成为实际上的终身统治者,突出了习近平和普京老去时出现的制度性缺位,无意中暴露了他们的弱点。

在这场新的大国争斗种,最终的胜利者将是抓住时代发展精神的人。在一个日益拥挤、相互关联的星球上,全人类正经历着同样的创伤。这意味着,在星球恶魔的时代,包括气候变化和流行疫症在内的全球意识最终必定浮现。在这媒体驱动的世界,大国之间将不断争夺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只在军事领域竞争将使我们毫无防备。 

谢选骏指出:在我看来,新冠疫情与文化战争的关系就在于——不同的社会文化,面对新冠疫情的不同反应,将决定下一个历史阶段的各自命运!新冠疫情虽然不是人类故意为之,但是人类却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117、芯片是文化战的大杀器】


《美中关系如今不再仅是商业竞争 政治出鞘了》(2018年10月11日 转载法广)报道:

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指中国军方在美国政府及企业使用电脑中植入间谍芯片。

最新发生的国际大事除了美中贸易战之外,还是因美中贸易战而有的延伸事件。近日在全球贸易中发生了因一粒米大的间谍微芯片,再度推波助澜了中美贸易战的张力。

由于彭博社的这项消息指出,在亚马逊及拼过集团的电子产品主板上发现有中国的黑客微芯片,引起轩然大波、全球网络电子业沸腾。这事件更进一步打破人们对这两家世界级高科技工业伙伴的信任。

根据世界报经济版主编艾斯坎德(ESCANDE)指出,这只是一个只有米粒般方形的芯片。但它却可能导致全球贸易的出轨。彭博社商业周报10月4日公布了一项针对持续了4年之久的一个间谍案,而且他们做了深入调查,但至今却没人听闻过相关的消息。根据彭博社取得17个不同消息来源所作的调查报道指出,这些黑客微芯片是在送货给亚马逊及苹果的主机板上发现的。调查结果还上溯到两家集团在中国的拼装承包商,以及一个专门充实黑客任务的专业人民军队。

这起事件当然不是唯一被发现的此类案例,因为全球安检单位都开始追查这个新形态的间谍窃密手法:它是在敌对阵营的主机板内安置这个黑客微芯片。至今,可以已有成千百万的电脑硬件被安装了这个司机而发作的迷你芯片。到了需要的那一天,为了攻击对方或进行一项大规模的监视,他就可以打开所在的电脑上的伺服器大门。它就犹如一个远距离智慧的国家安全军团,这也就是一个收视率很高的法国反间谍连续剧正在演出的故事;而我们当今正处于全球网络的时代。

但这个新发现并不是指事情的本身,而是揭露时间的过程。大部分情况下,情报单位本身会在内部就清洗处理掉脏衣服。而且有时会出现一些颇戏剧性般的政治经济上的决定,如同美国驱逐手机公司华为及中兴的做法。

中美间浮士德版合同

这最起新披露的事件则令人担忧,因为它打到整个这领域的工业机械。过去30年来,美国计算机及电子产品惊艳起飞,而它完全立基于美国先进工程科技与中国惊人的工业力量的连结。首先是与台湾工厂的结合,然后是与这个中国大恶魔。美国把其领导地位交换成完全依赖中国工厂的制作,这是中美之间的一种有如浮士德出卖灵魂般的合同。也如同在其他的工业领域,当奴隶超越了主子,自己生产出称霸全球的数码龙头老大,美国的谷歌、亚马逊、苹果及惠普从今以后将面对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及联想等的竞争对手。

当层级还仅仅是商业挂帅为主导,那么信任感、合同及总分了解的经济利益就足以确保所有人的繁荣,但如今政治因素的介入正一点一滴地粉碎这个美中联盟。但从今起,似乎已不再只是商业竞争对立的问题了。周四,美国副总统彭斯敦促谷歌集团放弃发展中文搜索引擎的计划,并斥责北京想要拉特朗普总统下台。全球化目前正分崩离析当中,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对美国不好,对中国也不好,升值对于纷争不断的欧洲也不好。

谢选骏指出:热战不是文化战,冷战也不是文化战,因为冷战的基础还是军事战,是军事威胁的热战——只有文化战,才是“不战而屈人”,是没有军事斗争、超越军事斗争的大杀器。而芯片,就是文化战的大杀器,芯片之战,是典型的文化战、技术战。文化战兵不血刃的大杀器,因为它用的是芯片——芯片是文化战的致命杀器。



【118、新冷战就是新文化战】


《美参议员:无论承认与否 美中已经进入新冷战》(VOA 2020-03-03)报道: 

联邦参议员斯科特(Sen. Rick Scott, R-FL)2020年2月28日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演说。他表示,“共产中国”并不想加入国际社会,而是想要统治国际社会,“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这一点,结果都是美中已是新冷战状态。”“今天的威胁不是核毁灭,而是一场以科技、不实信息和政治说教为作战手段的冷战,”他说。

代表佛罗里达州的斯科特参议员2月28日在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表了演讲。他说,自尼克松总统在1972年访问中国后,美国一直奉行合作与融合的政策,但结果只是“强化了一个坚决的对手”。他强调说,“请记住它是共产中国,我们不能忘记这一点。”斯科特议员列举多个例子:在巴拿马,中国兴建自己的港口控制行经的海上物流;在阿根廷,中国正建盖一座阿根廷政府不想要或不需要的核能电厂;在非洲大陆,中国开采自然资源,目的是要进一步控制他们;在全球,中国以国家扶持的华为等“国家龙头企业”科技公司,将触角扩大延伸。

“在我们美国,我们一直以来面对的是中国渗透到美国研究机构的例子,目的是要窃取敏感、通常是由纳税人资助的研究项目,”斯科特说,“共产中国的目标就是要控制尽可能多的地区乃至世界,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斯科特参议员呼吁,美国必须调整目前全球态势和国家安全机构,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他说:“我们对全球和平、民主和人权的承诺必须搭配一套全球战略,才能应对共产中国日益增长的威胁。”

斯科特说,他在担任参议员的第一年期间致力于揭示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意图及其反民主的世界观。他说,在当今党派政争激烈的美国,共和与民主两党在对待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上却有着广泛共识。“我们已经看到,政策制定者看待共产中国问题的方式已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可能是唯一一个两党有根本共识的议题,”斯科特说。

在香港去年6月爆发抗议活动后,斯科特是首位到香港进行访问的国会参议员。他一直支持香港的民主抗议运动。斯科特在哈德逊研究所的演说中继续表示力挺香港和台湾。他说,“我们与热爱自由的香港人和台湾人、历史上受迫害的藏人、和平的维吾尔穆斯林和法轮功学员,以及共产党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和政治异议人士站在一起。”“我们为人权挺身而出,面对邪恶,我们挺身反对政治中立,”斯科特说。他接着说:“我每天都在努力确保,我们走在历史正确的一方。”

中国官方环球网3月1日的一篇文章称斯科特有关香港的言论“颠倒黑白”,并说他和其他发声抗议的美国政界人士是“反华喽罗”。今年67岁的斯科特曾在2011年至2019年期间担任佛罗里达州州长,并在2018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中击败民主党对手,成功转战成为联邦参议员。

谢选骏指出:“新冷战状态不是核毁灭,而是一场以科技、不实信息和政治说教为作战手段的冷战。”——这清楚说明,20109年开始的新冷战,正是我2004年发表的《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全球》中所提出的“新文化战”!新文化战的结果,将决定全球政府由谁组建。


【119、虚无主义是新宗教的前奏】


女权与伊斯兰的关系其实十分复杂,不像常人的刻板印象那样一成不变。

(1)

《伊斯兰女性主义》(维基百科)说:

伊斯兰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的一种,关注著伊斯兰教的女性角色。它的目标是达成所有穆斯林的平等,不管性别是男是女,不管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伊斯兰女性主义者支持以伊斯兰的模式建立女权、性别平等与社会正义。虽然伊斯兰女性主义植基于伊斯兰教,其支持者也运用了世俗的、欧洲的或非穆斯林的女性主义模式,并且将伊斯兰女性主义视为世界女性主义运动的一环。该运动的支持者不断强调《古兰经》里的平等观念,并鼓励人们研究《古兰经》、圣训以及沙里亚法规关于建立平等正义社会的论述,以便质疑父权体制诠释下的伊斯兰教。总的来说,伊斯兰女性主义可以被归类为伊斯兰教里的解放运动。

伊斯兰学者认为伊斯兰女性主义比世俗的女性主义还要激进,并以《古兰经》的中心思想为主线。

直到最近,伊斯兰女性主义更是进一步发展。伊斯兰团体试著改革社会的各个层面以获得大众支持,并教育穆斯林妇女学会表达自己在社会里所扮演的角色。伊斯兰女性主义的历史发展与它那大有可为的前景是有争议的,但我们发现《古兰经》除了一定程度地尊重妇女之外,也强调了男人的优越性。

事实上,《古兰经》也提高了妇女的权利与地位。不过《古兰经》允许女性有权向丈夫继承财产与要求尊严的规范也是一些人反对伊斯兰女性主义的理由,他们认为女性的权利已经尽善尽美了。然而,支持伊斯兰女性主义的妇女主要来自社会的中上阶层,因为她们的经济地位足以让她们免于社会习俗的压力。

伊斯兰女性主义者、穆斯林女性主义者与伊斯兰主义者

“伊斯兰女性主义”、“穆斯林女性主义”和“伊斯兰主义”等词汇之间的意义有所不同。伊斯兰女性主义者以伊斯兰教及其教导为本,希望男女在私人与公共领域各方面都达到完全的平等。此外他们也可能致力于非穆斯林的女性主义。不同的是,穆斯林女性主义者自认为自己不仅是穆斯林,也是女性主义者。但他们也可能引用非伊斯兰的概念。例如,运用世俗的国家法律或国际化的人权概念,以消除性别的不平等。伊斯兰主义者则支持政治化的伊斯兰教,那是《古兰经》与圣训所呼吁建立的政教合一制度。有些伊斯兰主义者支持公共领域的女权,但并不试图挑战私人领域的性别不均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女性主义者未必都是女性,也有可能是男性。

伊斯兰女性主义的发展

初期的改革

西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对社会的改革在女权方面影响了婚姻、离婚以及继承权等各个层面。当时其他文化并没有这类社会改革,即使是西方国家也迟了数世纪之久。《牛津伊斯兰辞典》(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Islam)叙述:阿拉伯妇女地位的整体改革包括了禁止杀女婴以及承认妇女的人格地位。以往新娘要把婚礼中男家给予女家的财产交给她的父亲,伊斯兰教则主张新娘自行保留,作为个人财产。就伊斯兰法而言,婚姻不再是一种“身分地位”,而是一种契约,男子要同一名女子结婚要征得她的同意。“伊斯兰教赋予妇女在父系社会中拥有财产继承权,不像从前只限于男性亲属。”德国学者席默尔(Annemarie Schimmel)说,“与前伊斯兰时期相比,女性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女性有了该有的权利,至少伊斯兰法就表面而言是这样的。妇女有权管理自己在家庭里的财产或靠自己苦干挣来的钱。”瓦特(William Montgomery Watt)表示,穆罕默德就历史而言,能够被视为女权的代表,他大大地改革了当时的社会。瓦特解释:“伊斯兰教兴起之初,妇女的地位是悲惨的──她们没有财产权,而且也只是属于男人的财产。要是她们的丈夫死了,所有的财产都归儿子所有。”然而穆罕默德却借由“规范财产权、继承权、教育与离婚等事宜,赋予了妇女基本的保障。”哈达德(Haddad)与厄斯帕希多(John Esposito)则表示,“穆罕默德让妇女在家庭生活、婚姻、教育以及经济等方面拥有权利与特权,有助于改进妇女的社会地位。”[14]

就女性权利而言,沙里亚法规之下的妇女同20世纪前期的西方法制比起来拥有的权利更多。例如,就传统的沙里亚法规诠释上,妇女有权在婚后保留自己的姓氏;有权继承或转赠财产;有权独立处理自己的财产;有权签订结婚与离婚的契约。相反地,法国已婚妇女的权利限制一直要到1965年才被解除。

中古时代

前现代时期并不存在正规的女权运动,但仍有重要人士呼吁促进妇女的权利与自主权。中古时代的神秘主义者兼哲学家伊本·阿拉比认为女性有能力达到和男人一样的精神境界。十八世纪改革家弗迪奥之女阿斯玛乌积极提升穆斯林妇女的识字率与教育程度。

十九世纪

现代伊斯兰女性主义滥觞于十九世纪晚期。埃及法学家卡希姆·艾敏(Qasim Amin)于1899年发表了颇具前瞻性的《女性解放》(Tahrir al-Mar'a)一书。他被认为是埃及女性主义之父。在此书中他批评了当时社会所盛行的某些习俗,例如一夫多妻制、蒙面纱以及帷幕制度,也就是伊斯兰教的性别隔离。他谴责这些习俗,认为这些习俗不仅和伊斯兰无关,也违反伊斯兰的精神。他的著作大大影响了伊斯兰与阿拉伯世界的女性政治运动,直到今天仍受到广泛的阅读与引用。

然而,在艾敏所处的社会里,更早从事女性主义评论的妇女却较少人知晓。埃及的女性主义取向的出版社自1892年以来不断努力引起外界的注意。埃及、土耳其、伊朗、叙利亚与黎巴嫩的男男女女甚至在此的前十年就已经开始阅读欧洲的女性主义杂志了。他们还四处讨论欧洲女性主义与中东女性主义的关联性。

穆斯林女性主义

现代伊斯兰女性主义的另一个面向兴起于西方社会。那些自幼生长在移民家庭的人不仅常常面对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也遭受自家伊斯兰社群的性别歧视。法国的年轻穆斯林妇女抵抗各方面的压力,从地方上的性侵犯到强制遮盖羞体都有。她们建立了名为“不作妓女,也不屈服”(Ni Putes Ni Soumises)的女性主义运动。这个运动还散播到了其他国家。

借用世俗女性主义的概念

伊斯兰世界女性主义的兴起也和西方的影响有关,借由提升政经实力以赶上西方强权与商业市场的方式提倡西方的观念,例如普选权、人权与普及教育。

穆斯林属人法与伊斯兰女性主义

伊斯兰女性主义的形式各有不同,但最重要的研究与宣传工作之一是“穆斯林属人法”(或称为“穆斯林家庭法”)。穆斯林属人法主要涵盖三个项目:婚姻、离婚与信仰的试炼。

人口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早已公布了某种穆斯林属人法,包括沙乌地阿拉伯、阿富汗、巴基斯坦、利比亚、苏丹、塞内加尔、突尼西亚、埃及、印尼与孟加拉。穆斯林占少数但地方上已存在穆斯林属人法或考虑通过此法的国家有印度和南非。

总的来说,伊斯兰女性主义者反对许多国家所实施的属人法,认为它歧视女性。有些伊斯兰女性主义者主张以《古兰经》和圣行为基础,改革属人法。属人法必须大量参考穆斯林妇女的意见,如此就有可能让妇女免于歧视。有些伊斯兰女性主义者一直积极推动这种他们认为有利于妇女的法律。其他的伊斯兰女性主义者,特别是那些居住在穆斯林人口占少数的民主国家的,他们舍弃革新穆斯林属人法,并完全排拒这种法律。他们转而寻求其居住国的民法法规。

对大部分的伊斯兰女性主义者来说,穆斯林属人法的某些规范很令人棘手,其中包括了:一夫多妻制、离婚、孩童的监护权、夫妻财产的维持。此外,还有属人法的父权基础,那是更明显的议题。例如,男性作为一家之主的议题。

性与伊斯兰教法学

尽管穆斯林社会中存在许多性的禁忌,但有些阿訇认为《古兰经》本身对于性的议题是持开放讨论与正面态度的。他们认为伊斯兰教是世界宗教中对性的议题最开明的。

人们对于《古兰经》关于排斥同性恋的经文一直争论不休,此经文和鲁特的故事有关(见《古兰经》经文11:69-83;29:28-35)。《古兰经》似乎指的是男同性恋。当今的诠释者与一些团体重新诠释这些经文,希望能获得较为宽松的两性关系,包括了同性恋和双性恋。但这在主流穆斯林社会中的阻力不小。

伊斯兰教服饰和伊斯兰教与服装

穆斯林妇女的另一项议题是关于服装的规定。在某些文化中,例如阿富汗与沙乌地阿拉伯,则期望妇女穿著波卡或阿巴雅;然而在突尼西亚和土耳其,公共场所禁止穿戴头巾。穆斯林女性主义者则抗拒极端的服装限制。

布尔基尼是一种穆斯林妇女专用的泳装,除了脸部、手掌与脚掌,全身都遮盖起来。

谢选骏指出: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方面,上面所说的,仅仅是一面之词,下面看看其他方面。

(2)

网文《揭露当今女权分子正在和伊斯兰势力互相勾结》说:

近年来,网上的女权势力和反女权势力的争论日趋频繁。女权似乎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批评。相比以前女权是绝对真理容不得批评的情况,这是一种进步。一个不许人质疑的东西恰恰是最值得怀疑的。何况尼采那么狂的人都不敢说自己理论完美无缺,女权分子的理论水平不可能比尼采还高吧?

不过很遗憾,中国网上批判女权的人大多忽略了一点关键问题:20世纪90年代前的女权组织和20世纪90年代后的女权组织根本不是一个概念的东西。这二者的的分水岭发生在1991年,也就是苏联解体。说的明白点:91年前,女权的主力军是苏联意识形态控制下的各国左翼力量。彼时的女权是红左女权。91年后女权的支持者是liberal和伊斯兰极端势力,此时的女权是白左女权。不明白其中差别的人,就很难理解为什么80年代新保守主义右翼势力沉重打击了女权分子的气焰,今天右翼却拿女权毫无办法。

2014年时,法国右翼党派“国民阵线”公布了一份资料:超过350个欧美大中型女权组织受到沙特等中东国家资金支持,当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如今两年过去,这一数量恐怕只增不减。可能有人会奇怪: “伊斯兰教一向歧视妇女,女权怎么可能会受到伊斯兰的资金支持?”但事实就是如此。原因就很简单:“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伊斯兰想要向东亚和欧洲全面扩张。必然要瓦解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力量。而女权本身具有民族虚无主义的特点(波伏娃甚至公开宣扬女人不需要民族,国家和民族是束缚女性的枷锁),加上苏联解体后传统女权力量面临失去资金和舆论的支持,要么土崩瓦解,要么蜕变成白左女权。在这种情况下,女权和伊斯兰势力的勾结也就不奇怪了。

德国女权团体Femen,是在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女权组织,而且在乌克兰和比利时拥有多个分部。Femen从2015年开始就一直主张接纳穆斯林难民。其在“科隆千人性侵案事件”后仍然公开为难民辩护,并打出标语:“我是女权主义者,反对伊斯兰恐惧症,欢迎难民”。至于那些被性侵伤害的女性,我们女权者是不会介意的

欧洲极端女权组织“红色卓拉”,鼓吹消灭白人和亚裔男性,世界的统治权应交给女性和穆斯林该团体创立于1077年,之后与基地组织勾结,逐渐发展成恐怖主义组织。到1996年,该组织已在欧洲制造了45起恐怖爆炸行动。2003年,红色卓拉头目艾德丽安·基尔绍莎策划了蒙特利尔大爆炸,爆炸及引发的油库火灾造成169人伤亡 。

2016年,法国激进女权主义者 Carla公开提出,应该尊重穆斯林移民的信仰,允许他们在法国保持一夫多妻习俗。吊诡的是,Carla年轻时极力宣扬不婚主义,却在35岁时和一位阿拉伯裔男子结婚。她也因此被她的支持者盛赞为“文化多元主义”的先锋。

事实证明,无论是中国还是在欧洲,女权分子的双重标准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女权主义者一边对本国民众鼓吹不婚不育和生育对女性有害论,一边对穆斯林疯狂繁殖视而不见;一边对自己的国家和男人百般抹黑,挖空心思在每一条国家政策内找出对女性“不利”的地方,一边对阿拉伯国家摧残女性的种种行径置若罔闻。在女权和伊斯兰的双重夹击下,东亚和欧洲的落日,将为期不远。

谢选骏指出:上述言论人们可能并不赞同,但是他所说的还是值得留意的,那就是对西方社会的危险,其实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所谓“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语出《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翻译出来是:

孟子说:“难道可以与不仁者言谈吗?他们见死不救,取利于他人的灾难,把荒淫暴虐这些足以导致亡国败家的事情当作快乐来追求。若还可以与不仁者商议国家大事,那还会有亡国败家事发生吗?从前有个小孩歌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说沧浪河的水清彻,可以洗我的头发;沧浪河的水浑浊,可以洗我的双脚。孔子说:‘弟子们听着:水清可以洗头发,水浊只可以洗双脚了。这是咎由自取的。’所以,人首先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能侮辱他;必先有你自毁其家的因素,然后才有他人毁坏他;也必定是国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然后才有别国对他国的讨伐。《太甲》上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欧美流行的科学主义、虚无主义,实际上是在开门揖盗,迎接伊斯兰教的入侵。西方人以前在危难的时候,投靠在上帝耶稣圣灵面前祈求恩典,现在却数典忘祖,岂不等于敞开大门迎接新的宗教?因为人们终究还是需要宗教的安慰。一个宗教放弃了阵地,另个宗教就趁虚而入了——虚无主义的流行,是新兴宗教的前奏。



【120、游戏状态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清华教授尹鸿:游戏状态是人生最高境界》(2012-03-23 我要纠错)报道:

“游戏着的人,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席勒。谈到“游戏”我们通常把它狭义的定义为不到百年历史的“电子游戏”,或者只有十数年历史的“网络游戏”,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数千万年前甚至不会说话的原始人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游戏”,而如今我们所体验到网游,只不过在表现手法与技术手段上有了提升而已。

这样来看,其实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泛娱乐化”与“游戏”的关系,并不是“游戏”作为一个后来者进入更广泛的娱乐领域产生互动;而是更多传统文化领域的人们开始返璞归真,从“游戏化”的角度来看待艺术,看待人生。

近日,在腾讯年度新游发布会上,17173记者即专访了包括谭盾、陆川、尹鸿、蔡志忠、Micheal lau、全民熙等腾讯泛娱乐大师顾问团的成员。他们既表述了在各自领域对于游戏泛娱乐化的见解,又共同传达了上述这样的一个理念,“游戏泛娱乐化”并不是很浅层或者很高端的东西,其实它就是生活的“泛游戏化”,一种不同艺术门类以及生活体验的交流,让相互都变得完整。

以下是部分大师团成员的经典言论摘录:游戏在不断的变化,我们最早玩的游戏是文字游戏,连画面都没有,更不要谈有音乐,但是随着游戏的技术发展,用户审美和技术的提高,后来到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所以我们在游戏里边需要优秀的音乐、优秀的动漫形式、优秀的剧情策划。在这个平台我们也可以为游戏以外的其他八大艺术以及艺术家们提供充分展现才会的空间,让不同跨界灵感都能在腾讯游戏的泛娱乐化平台上体现。

著名作曲家谭盾:网游是丝绸之路 把音乐引向年轻人——我觉得网络是一条看不见的丝绸之路,中国人常常说情不断、意不断,藕断丝连,也就是它是所有世界方方面面,跟我们心灵其实有看不见的丝、网一样的联系。因此我觉得音乐的未来、音乐产业的未来其实跟网络游戏会有更多的交集。所以跟腾讯游戏的合作,其实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也许腾讯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我觉得它会更加成熟、让游戏承载更多的文化;而我也希望借用网络、游戏,把音乐以一种新的方式传达到年轻人心里边去。

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陆川:游戏就是玩家自导自演的电影——游戏和电影上,其实有很多相似,他们同样有音乐、有影像、有角色扮演。我本身就是个游戏忠实玩家,90年买苹果电脑时就开始对三国游戏产生了兴趣,后来玩CS的时候也曾想拍一个片子,在游戏过程中其实你可以领悟到很多理念、哲学层面的新东西。而游戏,也更像玩家自己导演一场小电影。现在因为技术的限制,玩家只能按照一定的设计方式展开游戏,而到了未来,当技术许可以后,游戏可能就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开放空间,就像《黑客帝国》中表现的一样。所以用游戏理念反推电影创作,他们二者也会有更多可以深入结合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表层宣传互动而已。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我们不缺好的文化素材 我们缺的是创意——从漫画的角度,我们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中国文化的东西都被日本漫画发扬光大了?其实我们不缺资金也不缺好的素材,我们缺乏的就是创意。能够与腾讯合作,就是希望借助腾讯动漫平台这样一个强大的凝聚力量,帮助中国的漫画家理清思路,真正走向世界。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传播学者尹鸿: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泛游戏化”——现在说游戏“泛娱乐化”,实际将来是人生“泛游戏化”。人生的最高境界一定是游戏中的状态,是一种自由、自在、自然,并从体验过程中领悟哲理吸取营养的状态。所以我觉得从境界、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可以慢慢把“游戏”变成“游戏哲学”,这种哲学可能引导游戏向不一样的境界。

谢选骏指出:上面这些鸟人们所谓的游戏就是出卖游戏机啊!原来,他们所谓的游戏就是玩弄的腾讯的游戏?这就是他们人生的最高境界?当然,只有更下流的,没有最下流的——“网络是一条看不见的丝绸之路,中国人常常说情不断、意不断,藕断丝连,也就是它是所有世界方方面面,跟我们心灵其实有看不见的丝、网一样的联系。因此我觉得音乐的未来、音乐产业的未来其实跟网络游戏会有更多的交集。”——曾为《英雄》、《卧虎藏龙》等电影配乐的著名作曲家谭盾。

游戏作为第九艺术,正应与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有更多的交流与融合。“你必须要关注那个市场(中国),毕竟那里有世界上最庞大的DOTA玩家,对么?我们目前正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事情很清楚——你需要一个中国的伙伴才能在中国运营游戏。”——Valve的市场总监Doug Lombardi

LOL火了,网易也来了个《英雄三国》,《DOTA2》这时候再来跪求代理,是不是有点晚?

“要相信你的直觉,哲学意义上说,制作成功游戏的方式就是相信你所做的事情,然后希望销量能跟上。我不会围绕着粉丝的想法来设计游戏,那会使创意崩坏,严重点讲,会毁掉一个游戏系列。”——《鬼泣5》创意总监Tameem Antoniades

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的亨利·福特说过,“你问用户要什么,他们永远只是想要一匹更快的马。”

“玩魔兽比上约会网站更易结交异性。”——外媒研究

网恋神马的,你觉得靠谱么?“游戏提高癌症治疗效果”——美国最新研究结果。席勒有句名言:只有完整的人才游戏,只有游戏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在席勒看来,自由对于人生是尤其重要的,自由就是人在精神上的解放和完美人格的形成;人要达到自由的路径就是审美的教育。换言之,通过审美,人们才可能走到自由。而游戏的本质是自由,与审美是相通的,所以,把席勒的话作另一种表达就是:只有完整的人才审美,只有审美的人才完整。 朱光潜把人生分为两种,一是“实际的人生”,一是“艺术的人生”。所谓“实际人生”,就是一切生命活动都为生存而奔波,把人生的时间都花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生活情趣干枯无味。这种人生不过是“衣架饭袋的人生”,平庸人生、不自由的人生。“艺术的人生”,则是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基础上,把人生当作一种艺术,追求人生的艺术化。这种人情趣丰富,对于好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并总是去追寻和体验这种趣味,从中发现人生的至美境界。这里所说的“艺术的人生”也可称作“审美的人生”;人生的艺术化也就是人生的审美化。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是真正自由、至美至乐的人生境界。

谢选骏指出:“游戏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意思本来是“人用游戏来自我实现”。但是到了商家的手里,却变成了“人被游戏节目给变现了”。由此看来,商人不能掌权;商人一旦掌权,就变成了亡国的商朝商女,就变成了商人宰相吕不韦——那是为秦始皇做踏脚石的料。因此看来,游戏状态并非人生的最高境界,因为想要游戏人生的,难免被游戏所卷入并且牺牲……其结果,是游戏者成为游戏的组成部分,而非游戏的主导者了。

(另起一页)


书名

科学与文化战

Science and Culture War


《外星看地球》第17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17


作者

谢选骏

Xie Xuanjun


出版发行者

Lulu Press, Inc.

地址3101 Hillsborough St.Raleigh, NC 27607—5436 USA

免费电话1—888—265—2129

国际统一书号ISBN:

定价US$最低


2021年3月第一版

March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17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1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四大自由来源于四大家族

《“罗斯福家族”风云300年,1人连当4届总统,2人跑中国猎杀大熊猫》(2018-11-15 子屠龙)报道: 17世纪初,当英国在北美开拓殖民地的时候,罗斯福家族就漂洋过海来扎根。 这个在新大陆超过300年历史的家族,最终发展成为美国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族,尤其是诞生2位美国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