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7月14日星期三

谢选骏全集第149卷:就是

 就是

SAME AS


《外星看地球》第49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49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49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49

(另起一页)


内容提要

这是我正在进行的思想实验和语言探索——本书所列的文章,标题都由“就是”构成,看看聚合一处,可以产生怎样的效果、触发怎样的思维。例如,“财富就是毒药,毒药就是财富”。所以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Synopsis

This is my ongoing thought experiment and language exploration-the titles of the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book are all composed of "SAME AS". Let's see what kind of effect can be produced b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nd what kind of thinking can be triggered. For example, "Wealth SAME AS poison, and poison SAME AS wealth." So there is no free lunch in the world.


(另起一单页)


“外星看地球”,就是“超越地球观察地球”——从一个“对等的位置”而非“从属的位置”来看地球上发生的林林总总的现象。



(以上黑体)


上帝宗教 God Religion《外星看地球》第1卷

宗教战争 Religious Wars《外星看地球》第2卷

天子与人 The Son of Heaven and Human《外星看地球》第3卷

全球策 Global Strategy《外星看地球》第4卷

G2-中美联合体 G2-Chimerica《外星看地球》第5卷

两个世纪的内战 Two Centuries of Civil War《外星看地球》第6卷

病毒瘟疫 Virus Plague《外星看地球》第7卷

从暴民到暴君 From Mob to Tyrant《外星看地球》第8卷

党府论 On the Party Government 《外星看地球》第9卷

废垃论 On Human Waste《外星看地球》第10卷

历史人物 Historical Figure《外星看地球》第11卷

书面人物 Written Characters《外星看地球》第12卷

新闻人物 News People《外星看地球》第13卷

共产党 Communist Party《外星看地球》第14卷

政权杀戮 Regime Killing《外星看地球》第15卷

国家妖孽 National Devil《外星看地球》第16卷

科学与文化战 Science and Culture War《外星看地球》第17卷

历史力学 Historical Mechanics《外星看地球》第18卷

六四余波 The Aftermath of June 4th Massacres《外星看地球》第19卷

蒙古后清黄俄黄犹 Yellow Russian Yellow Jewish《外星看地球》第20卷

民主攘扰 Democratic Disturbance《外星看地球》第21卷

民族交汇 Ethnic Intersection《外星看地球》第22卷

难民行为学 Refugee Behavior Science《外星看地球》第23卷

权力碰撞 Power Clash《外星看地球》第24卷

人民主权与种族主义 《外星看地球》第25卷

社会窃取 Social Steal《外星看地球》第26卷

猪义社会 Pig Right Society《外星看地球》第27卷

书评文论 Book Review《外星看地球》第28卷

台湾中国 Taiwan China《外星看地球》第29卷

网络主权不是主权网络 Internet sovereignty not a sovereign Internet《外星看地球》第30卷


(另起一单页)


文明杀手 Civilization Killer《外星看地球》第31卷

香港事变 Hong Kong Incident《外星看地球》第32卷

犹太渗透 Jewish Penetration《外星看地球》第33卷

战场经济 Battlefield Economy《外星看地球》第34卷

哲学辐射 Philosophy Radiation《外星看地球》第35卷

政治抢夺 Political Robbery《外星看地球》第36卷

联邦制就是更为彻底的封建制 The federal system is a more thorough feudal system《外星看地球》第37卷

美国会发生第二次内战吗 Will there be a second civil war in the United States? 《外星看地球》第38卷

美国与中国 America and China《外星看地球》第39卷

美国和外国 United States and Foreign Countries《外星看地球》第40卷

中国论 On China《外星看地球》第41卷

中国社会超不稳定 The Extremely Unstable Structure of Chinese Society《外星看地球》第42卷

中外关系 Sino-Foreign Relations《外星看地球》第43卷

自然自我自杀自由 From Nature to Freedom《外星看地球》第44卷

与人 WITH (HUMAN)《外星看地球》第45卷

与事 WITH (THINGS)《外星看地球》第46卷

和 HARMONY《外星看地球》第47卷

是 BE《外星看地球》第48卷

就是 SAME AS《外星看地球》第49卷

不是 NOT《外星看地球》第50卷

不 DO NOT《外星看地球》第51卷

不懂不了不如 NON《外星看地球》第52卷

不会不能不要不知不死 NOWAY《外星看地球》第53卷

十不 NEITHER《外星看地球》第54卷

为何 FOR WHAT《外星看地球》第55卷

什么为什么 WHY WHAT《外星看地球》第56卷

如何怎样怎么也 HOW《外星看地球》第57卷

所谓 SO CALLED《外星看地球》第58卷

多个 MULTIPLE《外星看地球》第59卷

一个 ONE《外星看地球》第60卷


(另起一单页)


目录

导论、网络时代的话语权体现思想的主权

001、白俄罗斯人就是没和鞑靼人杂交过的俄罗斯人

002、财富就是毒药,毒药就是财富

003、超级的东西就是唬人的东西

004、超人就是原始怪兽

005、彻底活着,就是死去

006、成功的代价就是监狱

007、成熟就是下坡的开始

008、崇拜国王就是崇拜魔鬼

009、抽烟就是自己给自己烧香

010、打猎就是欺负弱小

011、带职的学历就是灌水的学历

012、多极化丶多边化丶多元化的世界秩序就是全球战国

013、贩毒就是革命

014、非常时期维护心理健康的最好方式就是祈祷

015、风衣就是疯狂的衣服的沐猴而冠

016、风衣就是疯狂的衣服的沐猴而冠

017、副皇帝就是内部敌对势力

018、革命就是杀人放火

019、革命都要纵火法院

020、工作越勤奋就会越是贫穷

021、公安机关就是法院的爸爸

022、公共游泳池就是公共澡堂和公共厕所

023、狗官擅长的就是反咬一口

024、股市就是赌场

025、棺材就是“官—财”

026、国内王八就是国际乌龟——“国际乌龟国内鳖”

027、过度的真理就是错误

028、海理就是愚蠢的狐狸

029、航空公司就是奥斯维辛灭绝营

030、好干部就是党的狗官

031、喝茶就是示威

032、互联网铁幕就是全面铁幕的基础

033、户籍制就是人身依附制

034、华表就是生殖器崇拜的道具

035、皇帝的儿女生下来就是让人杀的  

036、皇族的用处就是上断头台

037、黄种人就是昆仑蓬莱人——亚太人

038、活着的诗人就是行尸走肉

039、纪委就是黑社会

040、加税就是“走向合作的唯一成果”

041、假精致就是真钱奴

042、假新闻后面的真相

043、监狱就是艰苦的一线

044、教授就是剽窃惯犯

045、禁食就是限制饮食

046、警察就是猛兽

047、拒绝失败就是一再失败、掩耳盗铃

048、时间就是催命符

049、时间就是金钱,就是主观的产物

050、首富往往就是首骗

051、首相就是首位相好

052、树立标兵就是鼓励群众为自己卖命

053、衰落就是休眠

054、私刑就是自卫自卫就是私刑

055、斯里兰卡的今天就是缅甸的明天

056、死刑就是消除犯罪基因

057、她们本来就是援交的

058、吞噬就是创造

059、完美的极权主义就是长河落日圆

060、做官就是作案

061、维权运动就是丐帮运动

062、伟人发展下去就是恶魔

063、文明,就是“教育所有的人”

064、文明人就是生物世界的魔王

065、乌鸦就是喜鹊

066、勿忘初心就是回到自己最初的感动

067、小康社会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068、小王子可能就是王八蛋

069、小镇更像恐怖地狱

070、研究生就是啃老族

071、拉美人就是拉美人

072、每个人都想独裁

073、女人就是轮回——佛教的反女性主义

074、棋盘杀手皮丘什金就是微缩版的斯大林

075、强权的同义词就是懦夫

076、权力制衡就是以毒攻毒,律师就是益生菌

077、人类的剩余价值就是逃离现代文明

078、人类进步的动力就是人类烦恼的根源

079、人生的真相就是混吃繁衍、完成循环

080、人生的真相就是销声匿迹

081、人生就是等待死亡

082、人生就是动物精神的外溢

083、人生就是活见鬼

084、人生就是莫名其妙

085、人生就是死路一条

086、人生就是一座监狱

087、人生就是在拖延死亡的时间

088、人自己就是最大的剩余价值

089、任人唯亲就是监守自盗

090、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废除阶级斗争

091、蛇蝎女人劳荣枝就是江青同志

092、神话就是语病——所指变出了能指

093、生存就是走向毁灭

094、剩女就是被人吃剩下来的女人

095、英雄就是超大的恶霸——读《水浒传》

096、勇武派就是人民的卫士

097、有容乃大就是自觉地边缘化

098、战犯就是要为战败负责的倒霉蛋

099、战争失败就是最大的犯罪

100、照相机就是人头收割机

101、这就是专制独裁的下场

102、止于至善就是刻舟求剑

103、庄子的恶意兼论马列主义就是马驴主义

104、最初的社会化就是吃螺丝钉、然后就变成了螺丝钉

105、座谈会就是坐探会


(另起一单页)

就是

SAME AS


《外星看地球》第49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49



【导论、网络时代的话语权体现思想的主权】

《谈谈网络时代的话语权》(庄晓斌2017-8-26)说:

人活着需要吃饭,所以解决吃饭的问题是人的头等大事。人又因为各自的职业不同吗,谋生养家糊口的方式也不同。因为活着就得吃饭,所以饭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作家卖文、农民卖菜这都是一样的。别谈什么高尚,写文章赚稿费这就是作家的生存之道。

刚刚来到国外时,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其他特长的区区在下,为了能挣到赖以活命的一口饭,只好给那些有点稿酬的刊物写稿,那时候,就是像龚自珍所写的那句诗“著书只为稻梁谋”那时候,像吴宏达的观察,还有一平为编辑的中国人权双周刊,都是我首选的投稿杂志,那时,编辑们发不发我的稿件,我是很在意的,因为那是我的衣食父母啊!所以甘愿把话语权拱手奉献给掌握发稿权的刊物主编们,以求能换来些维持活命的银子,后来给阿海写稿,着实是赚到了点银子,衣食无忧了,对发不发稿就不太在意了。自从有了自媒体,有了互联网上的各种平台,话语权就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既然现在活滋润了,话语权在自己的手里了,就不在看那些掌握发稿权的大编辑的脸色了。

我真很感谢我的老板阿海,也非常怀念阿海,现在郭文贵成了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而我的老板阿海还被囚禁在大陆,现在还有谁在关注阿海?谁还为阿海抱不平?人们的良知都叫狗吃了么?我之所以借助贵坛的平台,把我为阿海撰写的《王岐山美国追杀郭文贵内幕》这一书稿张贴出来,其实也就是想以这种方式替桂民海老板鸣不平!要说爆中共贪腐集团的猛料,阿海所做的事业乃是和郭文贵先生现在所做的是异曲同工。关注和支持郭文贵先生爆料的吃瓜群众们不妨也关注一下阿海,他的沉冤何日才能昭雪?他何日才能获得自由?我翘首以待!

谢选骏指出:读了上文,我看不出“桂民海老板”和“吴宏达的观察”还有“一平为编辑的中国人权双周刊”有何区别?不都是为了美元而码字奋斗的?这不是“我的奋斗”,而是“嘴的奋斗”。在我看来,“网络时代的话语权”,体现了“话语本身的权力”,也就是“体现了思想的主权”。从人文主义的角度看,“话语本身的权力”就是生物学意义的、先天的语言能力;从神秘主义的角度看,“话语本身的权力”就是上帝造人所赋予的不同于万物的那种权利,也是上帝创造世界的那种权能——这就是“思想主权”的双重意义。

《和胡平聊聊网络时代的话语权》(丁子2017-8-26)说: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和高科技的电子产品的出现,随着自媒体的出现,独裁的专制统治者像剥夺人民群众的话语权是越来越困难了。就像这次郭文贵爆料事件,如果没有互联网,不是在信息化的现代这绝对是不可想象的。在计算机刚刚问世不久,就有科学家预言:“计算机将改变世界历史!”此言不虚。所以在信息化时代,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都将秉持客观公正,尊重事实的客观立场作为自己生存的唯一宗旨。因为作为新闻媒体的经营者们知道,他们想封锁住一种声音,这是痴心妄想,绝对做不到的,不但一个小小的新闻媒体做不到,就是强大的独裁的专制统治者也做不到。所以新闻媒体的倾向性,政治立场就都隐匿自己手里所掌握的发稿权上了,说什么不偏不倚,说什么客观公正,这统统都是骗人的鬼话。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会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地发出反共的声音么?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会刊载曹长青、辛灏年的文章么?胡平先生,请您不要再为《北京之春》辩解了,我用事实告诉本坛的网友们,《北京之春》在郭文贵爆料事件上的不偏不倚和客观公正,我在本坛所发的有关郭文贵爆料事件的几个帖子,都用《北京之春》网上投稿系统发给了北春,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天了,有一篇发表出来了吗?为了验证北春的网上投稿系统是否正常,我也将另一篇《哀悼刘晓波》同时发给了北,可是《哀悼刘晓波》很快刊载出来了,而《聊聊郭文贵爆料》。《关于郭文贵爆料的真与假》却没有发出来,同样博讯的韦也是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客观公正,我也试探北春的方法把上述稿件发给了博讯,博讯的韦石却一篇也未刊登。然而在博讯早有博客,而博讯的博客有主持人自由发稿的功能,所以我的稿件他们才封锁不了。

郭文贵先生为什么瞧不起某些民运人士,就是很多民运人士太贱了。眼睛就盯上了郭文贵先生的钱,想方设法去讨好郭文贵,其实就是想骗点什么捐赠了,赞助啊,这就是某些民运人士的嘴脸,有言道:“无私才能无畏”,只要不抱有想捞点什么个人好处的卑劣念头,凭着自己的良知,表示自己的观点,不求别的,只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还有什么可顾忌的呢?

谢选骏指出:美元的力量确实巨大,因为它是由美国制币局发行的,代表了美国的主权和霸权,背后有美国的舰队作为后盾,所以可以成为国际通用结算的储备货币。这样的美元,可以造就财富和权力、名望和地位。但是,美元再是通用,却也造就不了思想,因为美元从属于国家,而国家的主权再是巨大,也还是从属于思想的主权。例如,美国就从属于“人民主权论”这一思想的产物。而所谓“良心”,也是思想主权的体现之一。网络时代的话语权体现了思想的主权,虽然它远远不能涵盖思想的主权。



【001、白俄罗斯人就是没和鞑靼人杂交过的俄罗斯人】

 

网文《白俄罗斯》报道:

白俄罗斯是位于东欧的内陆国家,首都为明斯克,于1991年8月25日从苏联独立。白俄罗斯东部及北部与俄罗斯联邦为邻,南部与乌克兰接壤,西部同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毗邻,国土面积达207,600平方公里,人口达968.98万人(2008年),大部分居住在明斯克或者其他大城市附近。

1995年后,白俄罗斯语和俄罗斯语被设为官方语言,白俄罗斯宪法并无明确规定国教,惟大多数人信仰俄罗斯东正教,而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则信奉天主教以及独立教派(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合并教派)。基督教的不少节日,例如复活节等等被设为国定假日。

白俄罗斯在白俄罗斯语字面意思是“白色的罗斯”,即“白色的俄罗斯”。中文翻译从前有“别洛露西亚”等。但现代中文译名普遍使用“白俄罗斯”。俄语中“白色”的词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的“白”的发音相近。所以中文译名“白俄罗斯”既是音译,也是意译。

白俄罗斯名称中的白色的缘由有多种说法:

1、在1267年前没有被蒙古帝国征服的俄罗斯人为白色俄罗斯人。

2、没有和鞑靼人杂交的俄罗斯人为白色俄罗斯人。

3、13世纪到14世纪蒙古征服期间,西欧人称今天白俄罗斯大部分地方的信奉基督教的斯拉夫人为白色罗斯人。在其西部的波罗的人异教徒为黑色罗斯,在其东部今天乌克兰的人为红色罗斯。

4、白俄罗斯人(当地的斯拉夫人)喜欢白色服装,故而得名。

公元9世纪至11世纪,现代白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属于北欧海盗维京人在公元862年建立的基辅罗斯,一个由留里克王朝统治的辽阔的东斯拉夫国家。在基辅罗斯大公雅罗斯拉夫一世于1054年去世后,基辅罗斯逐渐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地方公国。在9至10世纪间,位于现今白俄罗斯版图建立了波洛茨克、图罗夫—平斯克等公国。13至14世纪起它们与立陶宛大公国合并,双方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共同体。13世纪的蒙古对俄罗斯的征服期间,白俄罗斯因此逃过一劫。

1386年2月2日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通过两国统治者的婚姻之后结为共主联邦。更加深入的联合意向,最终促使两国在1596年经过卢布林联合成立波兰立陶宛国家。1696年,波兰语取代白俄罗斯语成为白俄罗斯官方语言,同时白俄罗斯语被宣布为非法。1486年莫斯科人伊凡三世打算以武力来并吞罗斯诸国,特别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西部的土地。

1795年,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开始瓜分波兰,迫使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的联邦走向结束。从这以后,白俄罗斯这块土地才在历史上首次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个部分。沙俄尼古拉一世和亚历山大三世当政期间,因“去波兰化”和“俄罗斯化”的影响,白俄罗斯的文化遭到压制和摧残。

白俄罗斯在19世纪开始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一战将要结束的1918年3月25日,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尚在谈判中时,白俄罗斯就首先宣布了从德国的统治之下独立,成立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但随后波苏战争的爆发,导致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的东西两部分领土被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波兰第二共和国各自占领瓜分。1919年1月1日,苏维埃俄国在其占领的白俄罗斯领土上,宣布建立白俄罗斯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1919年2月17日又和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为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其后在波苏战争中,大片白俄罗斯土地被波兰占领,苏俄为了与波兰谈判,于7月17日正式解散了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苏维埃俄国于1920年7月重新占领明斯克之后,于7月31日重建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1年,波苏战争结束,战争双方对白俄罗斯的瓜分被保持下来,今日白俄罗斯领土的西部归属波兰。1922年12月30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签署了苏联成立条约,成为苏联建立时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苏德战争中,白俄罗斯在1941年6月22日—1944年8月期间被纳粹德国占领。其间白俄罗斯成为所有苏联加盟共和国里国民经济遭遇打击最沉重的一个,在那段时间里,纳粹德国摧毁了白俄罗斯290座城市中的209座,另外还摧毁了85%的工业及超过100万幢的建筑物。经过战后的迅速发展,白俄罗斯的工业得到恢复,并成为苏联西部的主要制造业中心,创造工作机会,吸引大量俄罗斯人前来就业。

1986年,白俄罗斯的邻国乌克兰发生车诺比核电厂事故,因风向与地形的关系,造成东南部的戈梅利州与莫吉廖夫州两个州受到严重的污染。

苏联解体后,1991年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独立,国名从“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变更为“白俄罗斯共和国”。

白俄罗斯传统服饰最初受基辅罗斯时期服饰风格的影响,随后主要受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等欧洲国家的影响。白俄罗斯的烹饪技术接近立陶宛,但给人的感觉是没有邻国丰富,也没有邻国那样引人瞩目。可能是由于人们普遍缺乏国家认同感,许多人丧失了传统的饮食习惯。在过去100年,强制俄罗斯化,使白俄罗斯许多传统文化消失。

独立后政府提出电台和电视台广播要符合法令,向市民推荐每日白俄罗斯语所占的百分比,但没有说明是否要在原则上必须用白俄罗斯文。

白俄罗斯是目前唯一仍然执行死刑法律的欧洲国家。

谢选骏指出:当然,俄罗斯是例外,因为俄罗斯不是欧洲国家。俄罗斯人是和鞑靼人杂交了的、蒙古化了的杂种,一种半欧不欧、半亚不亚的东西。白俄罗斯共和国现有83.7%的白俄罗斯人,但是只有8.3%的俄罗斯人,可见这里才是欧亚的分界线。



【002、财富就是毒药,毒药就是财富】


《50多名富二代今天被抓 因为同一件事儿》(2018-09-01 人民日报)报道:

今天上午,杭州有50多名富二代被抓!

犯什么事儿了?原来,他们是一群吸食大麻的“瘾君子”。

8月中旬,萧山警方在工作中,获知一条模煳线索,有几位富二代,平时没事喜欢在一起抽大麻。

经过细致的侦查后,萧山警方锁定李某(男,22岁,杭州人)、毛某(女,19岁,桐庐人)等吸毒嫌疑人。

今天,“雷霆1号”行动中集中收网,成功捣毁了一个吸贩毒团伙。

留学生的交友工具

李某家住杭州某名贵小区,穿名牌开豪车,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富二代,高中毕业后就和女友到美国留学。

近期,他回到杭州探亲,本来还有一周就要回美,却接到了在美国留学的朋友回国的消息,两人相约在一酒店房间内见面。

期间,友人拿出了一根特殊的香烟抽起来,李某闻到这股熟悉的味道,熬不住,拿过来抽了几下,之后不过瘾又向朋友要了一些,抽完后就全身乏力,昏昏欲睡……

因为失恋,她在毒品面前沦陷了

毛某家境殷实,是一位典型的白富美,每天无所事事,逛街、约会、泡吧。自持清高的她没想到因为她自以为“正常”的举动进了拘留所。

2018年7月30日,毛某和男朋友分手,情绪低落,寂寞空虚,就约了一群朋友去了平日经常光顾的一家酒吧!

来到酒吧后,他们开了一个包厢,一群人就开始喝酒、唱歌、划拳,就在大家疲惫困倦的时候,一位朋友拿出了一根电子烟“来来来,今天我带了好东西,谁划拳赢了就吸一口”。

在场的人都眼前一亮,尤其是毛某,更是兴奋不已,当晚接连吸了好几根,直到迷迷煳煳,呕吐晕厥。

50余名富二代被抓 大多有留学经历

“不玩怎么在圈里混?”

显然,李某、毛某的朋友圈是一个庞大的吸毒群体。

为此,萧山警方成立了专案组,经过进一步侦查和分析,一个个富二代“瘾君子”浮出了水面,他们个个家族资产上千万,每天过着奢华糜烂的生活,而且大部分都有过留学或者正在留学的经历。

在他们看来,吸大麻就是一种社交工具“大家都在玩,不玩怎么在圈子里混!”

在掌握这一团伙的组织架构、落脚点后,9月1日,专案组在“雷霆1号”行动中开展集中收网,分别在杭州上城区、西湖区、滨江区和萧山区等地抓获50余名贩卖、容留和吸食大麻的违法犯罪嫌疑人。

目前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4人,治安拘留50余人。

自此,一个庞大的“毒瘤”在“雷霆一号”中被彻底铲除。

大麻的危害

大麻是美国最流行的毒品,2013年时美国约有2千万吸毒者。但是有多少吸毒者真正了解大麻给他们的身体带来的影响呢?

大麻是一种成瘾性很高的毒品,而且危害性很大。许多人接触大麻后往往无法自拔,终日受控于大麻,过着非正常人的生活,非常痛苦。

它不仅侵害人的心灵,还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

危害一:小剂量的大麻,会产生洋洋自得的感受。独自吸毒者表现为嗜睡,有松弛感。危害二:若有几个人在一起吸,则会莫明其妙地傻笑、唱歌等。这类吸毒者的记忆力受损害,难以做依靠智力的综合性工作。危害三:对时间、空间发生错觉,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原来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他们会觉得有好几小时。危害四:平衡功能发生障碍,由于肌肉张力松弛,变得站立不稳,双手也会不由自主地震颤。危害五:吸毒者如吸入大剂量大麻,会产生大麻中毒性精神病。出观幻觉,妄想和类偏执状态,出现双重人格。

网民花蜜蜂说了,谁让他们有钱又有闲呢,这种人不在美国一样要吸。

谢选骏指出:一个城市就抓出五十多人,如果全国一起行动,至少会有上万人了吧。那就将发起一个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了吧。

《传刘强东涉性侵在美国被捕 京东回应》(2018-09-02 多维)报道:

综合媒体9月2日报道,今日中文互联网流传一张网络截图,截图信息显示京东创始人兼CEO刘强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因涉及性侵女大学生而遭当地警方逮捕。 

针对网络流传消息,京东方面对外回应:此系不实指控。 京东集团对外回应表示,“今日,我们关注到了微博上有一些用户在散布关于刘强东先生的一些不实传言。特此声明如下:刘强东先生在美国商务活动期间,遭遇到了失实指控,经过当地警方调查,未发现有任何不当行为,他将按照原计划继续其行程。我们将针对不实报道或造谣行为釆取必要的法律行动。” 

根据网传截图显示,明苏尼达州警方记录名为“Liu, QiangDong”,男子生日为“1973年3月10日”。 而在《京东的秘密:刘强东和他的京东商城》一书中显示,刘强东的生日为1973年3月10日。

谢选骏指出:在国内钱可以搞定一切,在美国就不行了;上次有个明星,在澳大利亚不是也出事了吗。

《纽时路透:京东CEO刘强东涉性犯罪在美被捕 1日保释》(联合报 记者李京伦╱实时报导 2018年09月02日)报道:

路透与纽约时报报导,根据美国明尼苏达州亨内平郡治安官网站的数据,中国大陆电子商务巨头「京东」创办人兼执行长刘强东,因「构成犯罪的性行为」(criminal sexual conduct)罪名,8月31日晚间11点32分在明尼苏达州遭羁押,9月1日下午4点后获释。网站记载,刘强东目前的状态是「获释等待法院传唤」。

谢选骏指出:财富就是毒药,都是钞票惹的祸!有了钱,不花白不花,而且还会是“憋得难受”。但是花了呢?就会惹来钱都解决不了的麻烦,这就是富人的痛苦,或者说是为富不仁的痛苦。所以圣徒法兰西斯和释迦牟尼一样,都要离家出走才能看见荣光。不能散尽家财,就无法得到升级。

《京东否认不了纽时报道刘强东美国性侵女学生被抓》(2018年9月2日 编译综合)报道:

一份明尼苏达警方记录显示,一名叫QiangDong Liu的男子(1973年3月10日生人)因非法性行为(Criminal Sexual Conduct)8月31日晚11点被捕,9月1日下午四点保释。从“校友”寻找律师的信息判断,该男子性侵一名中国女留学生。网络传播此信息,京东发言人否认事件中男子是刘强东。但纽约时报发表英文报道,披露涉事男子就是京东的刘强东。

纽约时报报道题为“中国亿万富翁在明尼苏达因不当性行为被捕”(Chinese Billionaire Arrested in Minnesota in Sexual Misconduct Case)——报道开头即指出,刘强东(Richard Liu),JD.com的创办人和总裁星期五在明尼苏达被捕,指控其非法性行为。一天后获释。

纽时引述京东的声明,刘强东没有指控的行为,商业行程按计划进行。京东发言人被问:刘强东什么时候返回中国,发言人拒绝回答。

在澳大利亚刘强东的豪宅,2015年的一个宴会(Party)上,一名客人Longwei Xu被判性骚扰,刘强东试图摆脱和那次性丑闻的关系。刘强东没有因那次事件被起诉,法庭文件显示,他试图请求澳洲法院不把他的名字公开,以免影响其婚姻和生意。法官拒绝了他的请求。

谢选骏指出:看来,澳大利亚虽是英国殖民地出身,还是不如敢于驱逐英国的美国法律来得严峻啊。财富就是毒药,但与此同时,毒药就是财富——所以毒贩与毒虫更有实力。而克林姆林宫的主人还喜欢下毒,所以发家致富成为全球一哥。



【003、超级的东西就是唬人的东西】


《为把牛油果卖给你 他们编织了“陷阱”》(2018-06-07 观察者)报道: 

现下流行的“超级食物”,几乎每样都看上去有“包治百病”的功效。你和你妈谁更好骗?

等了10分钟,奇亚籽终于在70℃的温水里析出了酷似青蛙卵的明胶。可以喝了,小露端起杯子一饮而尽。

酷似青蛙卵的奇亚籽泡水。有密恐的人恐怕这辈子都无法享用这样的“超级食物”。(我已经尽量选择了对密恐患者友好的图片)

这杯奇亚籽水是小露的全部早餐。用奇亚籽代餐的原因有两个:减肥和皮肤抗衰。

她为这罐不到400克的白色奇亚籽支付了580块钱。同样规格的黑色奇亚籽便宜100块,但她觉得“营养价值没有白色的好”。店家的宣传页上把这种并不便宜的舶来品称为“超级食物”,注明“膳食纤维超过全麦面包3倍,完整优质蛋白是牛奶的7倍,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三文鱼的6倍,全面矿物质含量是西兰花的14倍……”

比奇亚籽更早俘获小露的“超级食物”是牛油果。不需要费笔墨介绍它,这款水果已经席卷国内几乎所有的新式餐厅:2010年,它在中国的进口量仅为2吨,2017年这个数字已增长到32100吨,全球最大的牛油果分销公司Mission Produce预计中国牛油果销量今年还将翻倍。

根据咨询公司英敏特(Mintel)发布的数据,含有“超级食物”、“超级水果”、“超级粮食”标签的产品在2011-2015年期间增加了202%,仅2015年一年就同比增长了30%。

“超级食物”一般指奇亚籽、藜麦、牛油果这类食物,它们被认为营养密度高。果真如此吗?

营养学家顾中一说,“超级食物”其实是宣传上的噱头,在营养学界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这些食物在原产国可能只是一种普通的食材,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贴上“防癌、抗老、减肥、高营养”的标签,成功占领中国市场。

“超级食物”是怎么火起来的?

牛油果,藜麦,奇亚籽……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超级食物粉墨登场、红极一时。这些食物的走红可不只是商人们灵光乍现的营销那么简单。

奇亚籽

奇亚籽最开始流行于欧美,后被“国民医生”奥兹(Dr.Oz)带入公共视野。他首次在节目中演示了如何将奇亚籽加到果汁刨冰中,还说:“这一超级食品富含可溶性纤维素,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而且有助于甩掉脂肪,轻松减肥。”

奇亚籽的拥趸还有超级名模米兰达·可儿。她说自己生完孩子后能立刻恢复好身材的秘密就是“奇亚籽”。名人效应加持之下,2009到2013年间欧美国家含有奇亚籽成分的食品销量增长了1353%。

这股热潮很快蔓延到中国。剑鹰实业(上海)有限公司的线上渠道负责人王玉仁说,他们是国内最早开始销售、推广奇亚籽这种超级食物的团队之一。

和牛油果一样,奇亚籽在中国也没有种植和食用的历史。最先做奇亚籽生意的商人面对的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市场。2013年,在打通了选材和海关渠道之后,剑鹰实业从墨西哥进口了十来吨奇亚籽。当年8月,这家公司在上海召开了奇亚籽新品发布会,并在此后几年用举办健身比赛、邀请网红推介的方式教育市场。

王玉仁介绍,专营奇亚籽的淘宝店铺页面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介绍如何食用奇亚籽:奇亚籽并不会改变食物原有的味道,可以用温水冲泡,也可以添加到酸奶、色拉、奶昔、沙拉、各类汤中,熬粥烧菜都可以放。剩下的篇幅则配上身材健美的女郎图片,宣传奇亚籽的“超级”之处:皮肤抗衰、改变亚健康状态、预防肠癌、乳腺癌。

墨西哥作为最早向中国出口奇亚籽的国家,也试图在中国再造牛油果神话。墨西哥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商务参赞常参加各类商业活动,为墨西哥奇亚籽背书。

营养学家在推广食物中起到了KOL的作用。顾中一介绍,新食品在推广初期往往会送给鉴定机构、营养学家,请他们鉴定、评价。营养学家除了宣传食物的营养价值,如评价营养密度、对比营养成分等,还会介绍种植、生产、品质管控、品种筛选过程,减少消费者的陌生感,增加信任。更高级的食品营销会重视营养学的研究,通过人体相关临床试验,以获得更据说服力的医学证据。

近5年超级食物的搜索量呈上升趋势。橙线代表牛油果,绿线代表藜麦,蓝线代表奇亚籽。

在推广生活方式上,明星效应当然不会缺席,也从没有失效过。各路身材姣好的明星在社交媒体发布精美的食物图片,给奇亚籽、藜麦、牛油果们贴上了“健康”的标签,而这正好顺应了中国消费者追求健康的生活态度。

王玉仁介绍,奇亚籽的关税最高时能交到50%。淘宝店亏损三年后,市场慢慢培育了起来:“网店一开始每天搜奇亚籽的就几十个,现在单天搜索基本上达到两三万了。2017年的销售额约200万元。”这家公司随之扩大了进口额,2017年进口量达到2013年的4-5倍。

上海鸿鹰贸易有限公司渠道管理孙媛媛说,奇亚籽贸易商更大的利润在供给餐厅和线下商超零售。剑鹰实业向新元素、因味茶、PRET A MANGER等中端餐饮和乳品公司供应奇亚籽作为食品原料,并把自家产品摆上了City Supper、城市超市、华润Ole等高端超市的货架。奇亚籽还衍生出了面膜、果冻、奶酪、糖果,甚至狗粮等产品。

一位餐饮行业从业者介绍,食品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遇到瓶颈,就需要新品。对于餐厅而言,奇亚籽这种打着“健康”、“减肥”旗号,又不影响食物原有风味的食物,当然是个好选择;而对日益同质化的商超而言,进口食材可以形成差异化。

“超级食物”的骗局

藜麦的卖点是“补充优质能量”,姜黄“能抗炎助消化,缓解关节疼痛”,牛油果“保护心脏,降低胆固醇,减肥”,奇亚籽“皮肤抗衰、预防肠癌、乳腺癌”,椰子油“助于减肥”……“抗疾病、增体能、排毒、抗衰老”,这几个标签不占两样,都不好意思管自己叫“超级食物”。

归纳起来,这些超级食物要么“具有高密度的营养素”,要么“能够防治现代都市病”,要是再提出“不饱和脂肪酸”,那妥妥和减肥画了等号——任何食物只要和“减肥”勾搭上,就不愁没人买单。

但这些标签并没有得到营养学家的认同。

顾中一说,宣传牛油果可以“防癌”和“减肥”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牛油果中含有约2%的蛋白质,而一般的水果几乎为零,这就是常有人说其有营养的原因;但牛油果的脂肪含量高得简直不像水果,正是因为脂肪多,牛油果的热量足足是一般水果的3倍以上,并不属于非吃不可的行列。他曾坦言,牛油果生食口味比较单一,“要是不讲故事,大家就吃不下去,也卖不出去,因为口味不行,就要在其他方面比拼。

对奇亚籽的功效,营养学家黄东彦也曾提出质疑。他表示,大部分奇亚籽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都是提纯过再做动物试验的,并没有直接吃奇亚籽的研究。人的消化系统要直接接触到奇亚籽的不饱和脂肪酸概率超级低,如果直接吃奇亚籽,吸收不了多少Omega-3,更多的只是作为低热量食物过过肠,作为提高饱腹感的辅助成分。

至于曾被美国航空航天局推荐的藜麦,顾中一表示,藜麦作为植物,其中氨基酸的组成与人体的需要非常贴近,因此是一种良好的蛋白质来源,但是这也只是和其他植物相比,甚至和大豆相比也没有多大的优势。

不过这些科普小露都不甚在意。她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辣木、亚麻籽、姜黄这些新的“超级食物”上去了。听说有一种叫虎坚果的食物,还是从埃及法老墓穴中的陪葬品里找到的呢。

谢选骏指出:不仅超级食品是唬人的食品,其他超级的东西也是唬人的东西,例如超级大国苏联,短短几天就宣告瓦解了。还有马列主义这个超级理论,也就同时宣告灰飞烟灭了。超级的东西也是唬人的东西,因为越是超级的东西,其本益比就越高,其效率也就越低了。



【004、超人就是原始怪兽】


《人类胚胎惊现“蜥蜴怪手”揭开进化神秘面纱》(BBC 2019年10月3日)报道:

人类手指非常灵巧,它们精确到任何先进机器甚至都无法代替的地步。但是,最近科研人员利用医学仪器惊奇发现,人类胚胎在子宫中还只有几周大的时候,手部有像蜥蜴一样的多余肌肉。然而,随着胎儿发育,这些肌肉也逐渐消失,到出生时早已踪迹皆无。

意义何在?这一发现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生物学家称,它们是人类在演变过程中最古老的进化痕迹之一,尽管它在人类腹中胎儿发育过程中只是昙花一现而已。生物学家把这一发现发表在医学杂志上。

科学家认为这种进化过程距离现在已经有两亿五千万年,称这是从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过渡时的遗留产物。但没有人知道人类为什么在出生前会把这些多余肌肉“删除”。但生物学家说,这一发展过程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人类拇指比其他手指更灵巧的原因,因为拇指比其他手指多了一条肌肉。

随着技术的进步,进化生物学家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细节追踪人类胎儿的发育。研究小组利用3D图像,跟踪和观察了人类妊娠7至13周之间的胚胎发育。虽然,此次的研究对象只有15个胎儿,但是这一发现或许能为一些四肢畸形和先天缺陷的成因提供一些线索。

美国霍华德大学的迪奥戈博士(Dr.Rui Diogo)表示,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由于不再需要这些多余的手指肌肉,因此就遗失了。既然已经不需要了,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在人类胚胎中呢?对此,迪奥戈解释说,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可能不会一下子就彻底删除,并不是这么简单。

此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有一些器官虽然变得可有可无,但却仍然可以看得见,比如阑尾、智齿和尾骨等。但是,这些胚胎手部肌肉结构之所以更引人注意,是因为在其他成年哺乳动物,包括老鼠、狗等动物身上都找不到这些肌肉。而在某些爬行动物中,例如在蜥蜴群体中则可以发现这些多余的肢体肌肉。迪奥戈博士表示,这些肌肉是在两亿五千万年前消失的。

正是这一发现让人类对自身的进化有了更详细的了解。长期研究人和猿类进化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人类学家阿尔梅西哈(Dr Sergio Almécija)表示,该研究的新奇之处在于,它使我们能够精确地判断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某些结构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同时,他表示这也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我们在进化过程中还丢失了哪些东西?

如果我们能更详尽地观察到更多的人体结构,我们还能再发现什么?他还说,人类的某些器官和结构过去消失了,后来又出现了,关键是其原因何在?

超级人类——生物学家已经计划对人体其他部位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包括对脚部肌肉的研究。他们发现,子宫中的胎儿脚部也长有额外的肌肉,但随着胎儿的发育随后又消失了。但人类的近亲猿类和猴子就保留了这些肌肉,因为它会在他们攀援时派上用场。

迪奥戈博士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丢失的某些东西,正是那些能让我们成为“超人”的东西。但我们丢失了这些,是因为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它们了,换句话说,我们也就无法成为超人了。

谢选骏指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丢失的某些东西,正是那些能让我们成为‘超人’的东西。但我们丢失了这些,是因为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它们了,换句话说,我们也就无法成为超人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所谓“超人”,就是原始怪兽啊。难怪那位德国和波兰的杂交哲学家尼采,那位法国和英国的崇拜者,会把超人奉为神明!因为超人就是原始怪兽,“用特殊材料做成的无产阶级先锋队”,亦复如是。



【005、彻底活着,就是死去】


网文《彻底地活着》说:

如果你觉得活的很艰难,一定是你活的不彻底,你对于任何事情地处理,对自己状态的感受,对于环境的融合,都做得不彻底。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行为并不明白,不明白,所以总是瞻前顾后,既担心着之后,又担心着之前,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处于很纠结的状态,我们称之为内耗。其实你看,当我们彻底做了一个决定,并去贯彻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很简单,你的全身心,甚至连着周围的一切,都会成为你的助力。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这种内耗中,把自己的力量消耗完了:该不该辞职呢,该不该告白呢,该不该和他道歉呢,该不该……在这种晃荡中,我们几乎把自己弄得憔悴不堪,其实,不论结果如何,生活还不是一样过?所以彻底做个决定吧!不要再被无聊的琐事困扰,彻底地活着,然后,你就会成为一个彻底的人。

感谢主赐予我智慧。

谢选骏指出:彻底地活着应是不为自己而活,应是朝向一个超我的目标,那时,就会觉得自己好生丰盈,因为一切都是白白得来的!因为融入了一个更大的集体。

网文《人生怎样都是死路一条》说:

有人问我:什么叫“成功”,怎样才能“成功”?我想了很久很久,不知该从何说起,因为在回答之前,我却不知道怎样定义“成功”。

中国古代的晏子,说过一句名言,叫做: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这句话的意思,是劝人要踏出迈向“不可能”的第一步。有时候,人不把自己“逼上绝路”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不要问怎么才能达到,看准方向,勇敢迈出第一步,这样一往无前,不知不觉中就能成功。

好像登山。站在山脚,找准了路,低头,迈步,出发!为者常成,付诸行动的人,常常能够成功。成功不在乎你有多少钱,也不在乎你有多少人脉。做一件小事不难,但是一件小事,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不出一点纰漏,却很难。倘若能做到这一点,也是了不起的成功。人生要有美感,美感来自冒险。

所以,卡耐基说: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这段话与晏子异曲同工。勇敢的人无法忍耐平淡如水的生活,正如少女无法忍受没有爱情的青春一样。

当然,冒险有危险,这点你必须承受。几年前,北京大学登山队“山鹰社”在攀登希夏邦马山时不幸遭遇山险,一部分登山队员遇难。这件事在当年造成热烈讨论,有不少人认为身为北大的学生,不应该去做这样冒险的事情。

问题是,在这个世界上,做什么事没有危险呢?说得夸张一些,吃饭和睡觉都有危险。吃饭有可能被噎死,也有可能被骨头卡死;睡觉时或许会遇上飞贼,在你熟睡时给你一刀。不是吗?可我们为什么不会禁止吃饭和睡觉?因为吃饭和睡觉是生理需求,不这么做会死。对某些人来说,冒险也是“生理需求”。

日本旅行家石田裕辅写过一本书,书名叫《不去会死》。有人问,你去了,不怕会死在路上?他回答,即便不去我也会郁闷而死,那还不如死在路上。

许多年前,记得曾听朋友说:人生就像一场葬礼,每个人都是送葬队伍中的一员,胸前抱着一张遗像,上面就是你自己;人生是给自己送葬的过程,可是走得久了,人忘了葬礼的悲伤,开始嬉戏打闹起来。说得真好!前几天还看到一句话,像一阵春风轻轻柔柔吹入我怀中,和朋友的话不谋而合,叫做:“人生怎样都是死路一条。”既然如此,你还怕什么呢?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个生命逝去之后,没有人能证明你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我们能做的,只有把足迹留在大自然里,请生灵记住我们。是故,司马迁乃说他所写的《史记》是要:“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上路,把足迹“藏诸名山”,也算是一种不朽。

谢选骏指出: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承认自己终将失败。什么是生命?生命就是终将死去。因为失败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死亡是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上。没有生命,哪里来的死亡?没有成功,哪里来的失败?生命不因死亡而成为无价值的,成功不因失败而成为无意义的。因为一切都是过程,一切都是现象世界的浮光掠影——有过了,就可以了,否则,一直活着,一直成功,不觉得很单调吗,不觉得很无聊吗。

彻底活着,就是死去。

一个人死了,我们还能感觉他她的存在,只是感觉不到他她的感觉了。所以说,彻底活着,就是死去。



【006、成功的代价就是监狱】


《“蚂蚁”在夹缝中诞生 马云第一次准备坐牢》(2020-11-04 维多)报道:

11月2日,刚刚“痛批”中国银行业监管的马云被约谈了。作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蚂蚁科技)实际控制人,马云当年立下的“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誓言似乎落空。

在蚂蚁科技刚刚获批上市,认为终于可以舒展一下精神的时候,马云才发现原来自己只不过还是在“夹缝”中生长。中国政府既希望创新来搅动中国银行业的“官僚机制”,又希望将新生的金融势力控制在风险之内。

随着中国互联网电商、移动支付的兴起,新的金融模式也正在快速发展。从淘宝网到支付宝,再到互联网金融,马云打造了一个巨大金融帝国,正在对传统金融体系构成挑战。

夹缝中的诞生 马云第一次准备坐牢

外生性的中国现代金融在2003年迎来了中国民间资本的兴起。中国内生性的金融需求正好赶上互联网的兴起。于是就有了“蚂蚁”。在中国国有银行和国际金融巨头们的夹缝中,“蚂蚁们”开始了一场生存的竞争和野蛮生长。

2003年4月,马云,这个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刚刚步入39岁的中年人,他和同伴在中国杭州的一座民宅里创立了淘宝网。然而,对于缺乏现代信用体系保障的中国,网络交易和支付几乎是当时无法解决的难题。先付钱还是先发货,买卖双方永远揪扯不清,这就促使淘宝网在网络上兜售商品的同时,必须建立起一套“担保交易”机制。于是,“支付宝”这个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种子”开始萌发。凭借“支付宝”这种居中担保、“信用中介”的模式,解决网上交易资金与实物交割的信任问题。蚂蚁们在找到自己第一口早餐之后也终于看到了自己理想的模样。

然而,问题也很快就摆在了马云的面前。随着网络订单的上升,每天8,000笔的交易,通过银行、邮局转账,然后再经过支付宝员工的人工核对和联系发货,这使得马云和银行都苦不堪言。要知道一个银行职员全天满负荷能够处理的转账汇款也只有约2,000笔,如此大的工作量使得银行找到马云要求停止合作。而通过网银转账则至少需要两三天,邮局转账汇款单的寄送则更加漫长。每笔转账费用更是高达5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5美元)至10元,这甚至超过了商品的价格。高额的交易费用、低下的效率,以及每家银行网银的不同要求、文本格式和可怕的人工失误也导致支付宝的消费体验一度广为诟病。在账面上不断积累未能及时支付的资金也让支付宝不知如何是好。

对此,时任支付宝业务负责人兼技术、客服的倪行军提出建立虚拟账户的方案,将支付宝虚拟为一个银行,将交易资金汇集后,再统一转账,或者通过程序直接完成转账交易,并且将未能及时支付的资金和退款,存储在支付宝的虚拟账户中,用于下次交易,甚至是理财投资。

计划是宏大的,但是殊不知这种想法实际上已经踩到了当时中国金融政策的红线。支付宝的虚拟账户无异于私设银行、私自招揽储蓄,这是当时中国国有银行体系下一度被严厉打击的行为。蚂蚁们在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很快也发现了自己的险境,到处都是金融巨兽们搭建的岩石壁垒,自己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要么是继续手工作坊式的企业运营,要么是突破法律限制,冒着坐牢的风险将支付宝从淘宝电商支付业务中独立出来,推进支付宝的虚拟账户计划,成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蚂蚁们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在几经退却和不干之后,马云终于拨响了倪行军的电话。

“现在、立刻、马上,启动支付宝(虚拟账户)!如果要坐牢,我去!”除了小富即安,马云最终还是决定要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带领蚂蚁们去实现那个千年以降的梦想。

卑微的幸运 野蛮地成长

蚂蚁们是卑微的,同时也是幸运的,也许正是因为卑微所以才有了之后的幸运。

2004年12月蚂蚁科技的前身,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支付宝公司)正式成立,在其虚拟账户体系也正式上线之后,马云并没有坐牢。在那个中国民间资本兴起的年代,马云的业务和吸金规模还太小,不足以引起政府和银行的重视。马云曾经直接找到中国银联公司(简称中国银联),当时中国唯一的国有控股互联网支付公司,希望寻求合作。但是,中国银联却表示没有兴趣,当然更没有感觉到威胁的存在。

然而也正是金融巨头们的疏忽给了蚂蚁们生存、进化提供的空间。2005年,马云的支付宝开始大行其道、迅速扩张。尽管没有监管,也没有什么牌照,凭借着最初的单纯和信念,支付宝一只脚从电商领域跨入了金融的大门。

2005年5月,支付宝开放了担保交易与支付接口,成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2007年支付宝合作商户已经超过30万家,全年交易额达到476亿元,占据了中国电子支付市场近47%的份额。2009年支付宝用户数量达到2亿,全年交易额达到2871亿元,市场占有份额进一步提升到近49%。

在此期间,通过几乎疯狂的电话销售、大胆的“全额赔付”和免费担保的策略,以及更加本土化的服务与流程设计,支付宝打败了几乎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电商企业eBay公司,以及国内同行的竞争。同时,支付宝还把触角从电商领域拓展到了航空机票、网游、保险、物流和公共事业缴费等领域,通过交易担保和将资金融通的方式,完成了大量的支付清算业务。2007年8月,支付宝还在香港宣布正式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联合全面开拓海外业务。对于境外商户的外币标价,支付宝通过当时国内银行给出的协议汇率,换算成人民币价格,然后用户再用人民币支付。这相当于支付宝不仅具有交易担保功能,同时也在变相在进行汇兑担保。

尽管,这些业务的开展并不符合相关中国政府的金融法规,也存在着巨大的交易风险,但是,这一切都为支付宝带来了巨额的现金流、人脉,以及巨大的信用,并为支付宝之后成功开展更深入的理财、信贷等深层金融业务打下了基础。在支付宝狂飙突进的野蛮生长中,蚂蚁们已经悄然打开了通往金融帝国的大门。

往事辛酸蚂蚁“难产” 马云的第二次危机

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进入201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已经接近1万亿元的规模,而支付宝足足占据了半壁江山。巨大的资金池已经形成,支付宝,以及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对于整个社会和金融体系的安全已经并非无足轻重。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2010年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不仅需要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即牌照,而且外商投资的支付机构实际上也被排除。政府的一纸法令使得支付宝进阶金融业的梦想几乎破灭,当时支付宝公司实际上的外资企业身份便是硬伤。

这是一段令蚂蚁们既辛酸又无奈的往事。在马云成立阿里巴巴公司之初,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的民间投资人都没有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前景和重要性。马云也试图说服国内的投资者,但是得到的只是冷眼和猜忌,甚至认为马云就是一个骗子。无奈之下,马云只能找到了境外投资人。最终日本的软银集团(Softbank)和美国的雅虎公司(Yahoo)先后给了马云不足1亿美元的投资。结果是马云在商业上抓住了机遇,但是却失去了中国企业的政治身份。当中国政府开始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性之时,支付宝这个“早产儿”却难以在中国登堂入室。

怎么办?是眼看着支付宝就此被踢出中国,还是变更股权彻底变成一家中国资本的企业?

对此,马云做出了最无奈,甚至在国际资本看来有些“无耻”的选择。马云凭借着实际控制人的身份,暗中单方面将支付宝的股权分两次转移至一家名为浙江阿里巴巴的中国企业名下,进而使支付宝实际上成为了中国资本完全控股的中国企业,并最终在2011年拿到了那张珍贵的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入场券。

在当时,马云这种违背资本规则和商业道德的行为自然遭到了来自国际投资者的强烈指责,甚至是诉讼威胁。但是,作为马云来讲,当初那个蚂蚁帝国的梦想才是他的全部。马云认为,这是不完美,但是绝对正确的选择。

在历史大潮中,马云选择了中国,中国缔造了马云。马云代表了中国企业家的精神,但是也同样具备“桀骜”的性格。图为2018年12月18日,马云(右)参加在中国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与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左)攀谈。(JASON LEE/视觉中国)

当然,国际资本们也明白,在中国互联网经济和金融突飞猛进的年代,如果支付宝不能“回归”中国企业身份,一切的投资终将成为泡影。最终在2011年7月国际资本们还是接受了既定事实,并于2014年最终签订协议。支付宝控股公司承诺在上市时向阿里巴巴集团支付一次性现金回报,总金额相当于支付宝的控股公司市值的37.5%,且不低于20亿美元不高于60亿美元。协议同时规定支付宝控股公司将向阿里巴巴集团支付占其税前利润49.9%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服务费用。

进阶金融 蚂蚁帝国初现

在取得支付牌照,并在向国际资本缴纳了巨额“赎身费”之后,蚂蚁们终于可以大张旗鼓、名正言顺地进行第三方电子支付业务,并于在2012年进一步取得了基金支付牌照进阶金融领域。

2013年6月,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合作,利用支付宝账户余额的庞大资金池,推出余额宝货币基金理财产品。2014年6月,余额宝仅仅上线一年,用户数量就已经超过1亿,货币基金规模超过5,700亿元。

2014年8月,在余额宝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阿里招财宝,一款保本混合型基金产品也正式上线。饥渴的中国民间理财需求再次释放出极大的热情,招财宝上线4个月交易规模超过400亿元,上线一年就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上线一年半就已经增长到3,500亿元的规模。

2014年10月,整合了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等第三方支付和理财金融业务的蚂蚁金服正式成立。蚂蚁们终于在自己亲手建立的金融“城堡”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2015年8月,蚂蚁聚宝APP,作为一款打通余额宝、招财宝和基金等各类理财产品的交易平台开始上线,并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打出大幅广告。之后的短短一年间蚂蚁聚宝的累积用户就已达到1.8人。而同期支付宝用户达到4.5亿人,余额宝用户也突破3亿人。

而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另一端——小微信贷,蚂蚁们也已经从之前的小打小闹,开始做得有模有样。

2007年阿里巴巴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合作分别推出“e贷通”、“易融通”小微贷款产品。

2010年4月,杭州市工商局为阿里巴巴公司颁发了中国首张电子商务领域的小额贷款公司营业执照。

2014年9月,由蚂蚁金服公司、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合出资建立的中国第一家网商银行,浙江网商银行获批筹建,并于2015年5月份正式开业。同年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也正式成立。

截至2019年蚂蚁金服全年累计服务小微客户已达1,656万户,累计发放贷款1.7万亿元。

至此,蚂蚁金服已经从仅供栖身的“城堡”,演变成为一个集合了支付、理财、信贷、征信、投资于一体庞大的金融帝国。2020年7月,蚂蚁金服正式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蚂蚁科技)。中国政府随后更是批准了其在内地和香港的上市计划。中国政府已经成功地释放出一头互联网金融的“巨兽”。只不过,对于如何与这头“巨兽”友好相处,中国的金融监管者们还存在顾虑。

谢选骏指出:成功的代价就是监狱!道理很简单,从来没有过成功经历的人,是没有资格坐牢的。成功的代价就是监狱,监狱的收获就是新的成功!



【007、成熟就是下坡的开始】


《人生几岁开始往下坡路走?》(BBC 2017年9月29日)报道:

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什么时候?对某些人来说,是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或者大学时光。但无论从个人生活还是职业发展角度来看,35岁或许才是重要的转折点。

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35岁的人不仅在别人眼中不再"年轻",男人到了这个年龄还会达到"寂寞巅峰",女人则会达到"无趣巅峰"。如果这还不够糟糕,人力资源公司罗致恒富 (Robert Half)对2,000多名英国雇员进行的调查还显示,35岁的我们还会开始憎恨工作。研究表明,到了35岁左右,家庭压力和财务责任的增加会在工作与家庭中引发很多问题。

承受压力

工作压力也越来越成问题。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第一季度,英国35至49岁职场人士被裁员的概率达到25至34岁人群的两倍。另外,罗致恒富英国分公司进行的调查还发现,这一群体对工作的满意度也低于比他们更年轻的人。结果显示,超过35岁的英国劳动者中,有1/6对自己的工作不满——达到35岁以下人群的两倍多。"原因来自很多方面,包括组建新的家庭,肩负更多财务责任……再加上职业开始步入成熟期,使得你开始担任领导岗位,肩负更多责任。"罗致恒富英国分公司总监阿什利·维普曼(Ashley Whipman)说。

使用18-34岁和35-54岁的大跨度划分法,使得35岁成为年轻与年长人士之间最常见的分界点——维普曼表示,比较年轻的员工往往受益于管理者的期待较低以及自身的抱负较高,而35岁左右的职场人士则要面对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我成功了吗?

当然,35岁的我们也不再是20几岁的人,而是逐渐被归入较为年长的群体。尽管这些研究言之凿凿,但这个年龄的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到随心所欲。

最近瑞贝尔·威尔森(Rebel Wilson)因为在年龄问题上向一名记者撒谎(他的实际年龄是37岁)而成为一场诽谤官司的核心,他这么做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一些——国际市场调研公司Ipsos的民意调查员茱莉亚·克拉克(Julia Clark)表示,"的确可以这样认为:我们在'35岁以下'和'超过35岁'的人群之间看到的一些差异,是因为我们用这个年龄来区分两个年龄组。"

然而,克拉克也补充道,市场研究行业在划分人群时往往不会完全以10岁为一个单位划分人群,而是经常在中间断开。20岁和29岁是两个差异很大的人生阶段,所以人口统计学中最常见的第一个年龄组是18-24岁(之后是25至34岁)。大跨度的分组使用18-34和35-54岁的划分方法,因此35岁成为了职业处于发展期的年轻人和职业步入成熟期的年长者之间一个常见的分水岭。

尽管最近的研究表明,生育能力的下降幅度并不像我们原本想象得那么剧烈,但想生孩子的女性还要在35岁之后面对生育能力引发的焦虑。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女性为了持续接受教育和发展自己的职业而把首次怀孕的时间推迟到30多岁。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最新统计表明,30岁出头才生儿育女的女性数量目前已经超过20多岁的女性,这是有记录以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推迟怀孕还源自一些财务因素——2011年发表在《人口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每推迟怀孕一年,职场收益都会提升9%。

延期决策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健康老龄化中心主任迪利普·杰斯特(Dilip Jeste)表示,人们存在一种普遍的误区:他们认为二、三十岁是人生中最好的年份,之后便会走下坡路。但实际上,这些形成性格的时期充斥着因为要制定重大人生决策而引发的紧张和焦虑。发达国家较长的人均寿命,加之全球化经济带来的过多选择,只会导致这代人在适应职业、家庭和地理位置时比上一代人花费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

"人们以前都是在20岁出头的时候制定人生决策,但今天的千禧一代不断推迟决策时间。"杰斯特说,"他们结婚时间更晚,生儿育女的时间也更晚,很多原本在人生中较早出现的压力现在都发生在30多岁的时候。"前辣妹组合成员、时尚设计师维多利亚·贝克汉姆(Victoria Beckham)似乎实现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已经不再年轻,但她却依然可以保持明星的状态。

好消息是什么?"你人生中剩下的时间将会更加幸福。"杰斯特说。当然,变老并不是什么令人向往的事情,但你的心理状态会随着数十年的光阴流逝而变得更加健康。"我们越来越了解自己,可以制定明智的决策,也不会像以前那么自私。"杰斯特说,"这都是通过经验得来的智慧,唯有岁月能给予我们如此的馈赠。"

谢选骏指出:成熟就是下坡的开始——不那么自私,其实是更加隐蔽的自私。“三十岁是人生的结束”——这是我写在二十九岁的一句话。确实的,“三十而立”和“三十岁是人生的结束”,是一个意思。三十岁以后的人,不再是自己,而是为别人而活了。



【008、崇拜国王就是崇拜魔鬼】


《泰国抗议:“对国王的爱蒙瞎了父亲的眼”——君主制引发的世代分裂》(BBC 2020年10月13日)报道:

“我的父亲教育我,批评国王是罪过,也是禁忌,”19岁的达奈(Danai)说。但是他还是无视了父亲的警告。

达奈是泰国曼谷的一名法律系学生,每月,他和数万名抗议者聚集在泰国首都街头,要求泰国当局改革君主制。他的父亲帕孔(Pakorn)在泰国属于中上阶层,虽然他们不住在一起,但仍经常见面。而每次见面,都避免谈及这个话题:君主制。“如果我们谈论这个话题,就会吵架,这一天就毁了,”达奈说。“有一次,因为我批评了国王,我们在车里吵了起来。对于我父亲来说,国王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我问为什么,他说我太年轻不懂事。他很生气,然后安静下来,不再跟我说话。”

网上争论——泰国的很多家庭,关于君主制的争论,早就不仅仅限于面对面的争吵,很多人已经把论战延续到社交媒体上,很多争论会非常极端。

一名大学生在脸书上表示,因为她反对君主制,她的父亲想起诉她。她的父亲表示,女儿不能再使用家族姓氏。达奈第一次对父亲提出对君主制的质疑是在17岁。“我们在电影院里,在电影开始之前,像往常一样,国歌奏响时每个人都起立向国王致敬。我不想那么做,所以我就坐在座位上。我父亲强迫我站起来,但我拒绝了。当人们开始盯着我们看时,我还是站了起来。”在过去,当国歌奏响时,拒绝起立是违法的。

历史传统——泰国人从出生起就被教导要尊敬和爱戴国王,但也惧怕因公开反对国王而产生的后果。泰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还有“冒犯君主法”的国家之一,这意味着批评国王、王后和王位继承人是非法的,任何人这样做都可能被判处15年监禁。如今,达奈不会在电影院起立了。

自7月起,数千名泰国大学生走上街头。他们要求限制国王几乎无限制的权力。这些诉求在全球其他地方的人看来可能都是很温和的,但在泰国,现代历史上还没有人公开挑战君主制。学生的抗议震惊了大多数泰国人,包括达奈的父亲帕孔。“我出生在拉玛九世国王统治时期,他为人民做的比为自己孩子做的更多。当他生病的时候,我准备好离开这个世界,如果这样可以让他活得更久。但像我儿子一样的Z世代,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

新国王——几年前这种代际的冲突仍然难以想象,但泰国新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的继位改变了这一切。新国王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德国,自从泰国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后更是如此。

他决定亲自指挥驻扎在曼谷的所有军事部队,在现代泰国,军事权力从未被集中在王室手中,这自然在外界引发质疑。新国王的私人生活也被广泛谈论,他结过四次婚,据说有很多情妇。相反,已故泰国国王拉玛九世被很多人视为“半神”。无论他走到哪里,人们都在他前面跪拜,称自己是“他脚下的尘土”。

帕孔两次亲眼见到已故国王。“有一次我坐在车里,我看到他一个人开着车,朝相反的方向开过来,没有车队和警笛,我们对视了。我很震惊,我觉得他想像其他人一样做事,轻松不拘谨。我感觉周围有一种光环围绕着他,他的存在很特别。”

分裂——但达奈不理解父亲的感觉。“对君主制的热爱蒙蔽了他,对他说话像对着墙一样,他不会听。”由于对国王持不同观点,他们的关系开始恶化。国王是泰国社会代沟的象征。自今年夏天学生抗议活动开始,泰国各地的家庭日益分裂。父母和孩子、兄弟姐妹、阿姨和侄子侄女都变成了陌生人。年轻一代的泰国人质疑君主制及其所代表的一切,而这可能只是一场长期内部斗争的开端。

《泰国示威:挑战君主制的21岁大学生》(BBC 2020年9月17日)报道:

今年8月,21岁的帕努沙雅走到台前,公开挑战泰国的君主制。“我的内心深藏着恐惧,对后果的深深恐惧,”泰国示威学生领袖帕努莎雅(Panusaya Sithijirawattanakul)说。在泰国一所顶尖大学数千名学生的欢呼声中,她宣读了一份著名的十点宣言,呼吁改革君主制。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泰国人从小就被教导要尊敬并热爱君主制,同时也害怕谈论它所带来的后果。

“生活不会再同往常一样”——泰国是少数几个有“冒犯君主罪”的国家之一。任何批评国王、王后、继承人或摄政王的人都可能被判处最高15年监禁。但是在过去几个月中,民主抗议活动席卷了泰国,像帕努沙雅这样的学生处在风暴中心。

泰国学生运动愈演愈烈,年轻一代用动漫和奶茶反抗政府

泰国政变后首次大选开票一再推迟,选举因为军方“量身打造”受质疑,泰国偶像剧演员如何点燃中泰网友“口水战”。“我知道,我的生活不会再同往常一样,”她对BBC泰语组说。

2020年8月8日,抗议者用三指敬礼,他们举着标语要求释放泰国曼谷的激进主义领袖。在首都曼谷举行的一项罕见的大规模抗议中,帕努沙雅宣读了这份宣言。宣读前几个小时,她看到了这份宣言,宣言呼吁建立一个对民选机构负责的君主政体,提议削减王室预算,并要求君主避免干预政治,这对大多数泰国人来说令人震惊。“他们把它递给我,问我是否想用。在那个时候,每个人都觉得内容非常轰动,我也这么觉得。我决定成为宣读它的人。”

“我和同学们手拉着手,大声问他们,我们在这里做的事情是否正确,”帕努沙雅说。“答案是肯定的,这是正确的事。然后我又坐了下来,抽了一根烟,再上台,把我脑中的一切都说出来,”她说。在台上,她告诉大家:“所有人的血液都是红色的,我们也一样。”“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生来就有贵族血统,有些人可能生来比其他人幸运,但没有人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帕努沙雅的讲话引起一片哗然——自由派学者的掌声、保皇派媒体的谴责,还有许多泰国人的质疑。

“仇恨自己的国家是一种病”——集会后的几天,一些高层保皇派活动人士的脸书充斥着对帕努沙雅的攻击,一些人指责她被其他政客操控,但她否认了这一点。在泰国这个基本上由军方控制的国家,位高权重的将军阿皮拉(Apirat Kongsompong)说,抗议者受到“chung chart”影响,这是一个泰国词语,意思是“憎恨国家”,并称这比“肆虐的流行病还要糟糕”。

“仇恨自己的国家是无法治愈的疾病,”阿皮拉说。但帕努沙雅说,她记得自己小时候就曾质疑王室在泰国的地位。

2020年8月30日,泰国政府和君主制支持者拿着泰国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与王后苏提达的照片,反对最近的反政府抗议活动。

在一个闷热的日子里,一名官员出现在她家门口,要求她的家人离开房子坐在人行道上,期待王室车队到来。“为什么我们必须在太阳下呆半个小时,去看经过的车队?我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没出去加入那些等待的人中,”她说。

作为家中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她很早就表现出了对政治的兴趣。在高中时,和密友讨论政治是她最喜欢的消遣之一。2014年泰国政变时,她的父亲——当时家中唯一关注政治的人,鼓励她去了解更多情况。但帕努沙雅在成长过程中很害羞,在学校也经常被欺负。经过了一次为时5个月的美国交换生项目后,她彻底改变了。“回到家后,我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个敢于说话、敢于行动的人。”进入泰国著名的法政大学后,她在政治方面越来越活跃。两年前,她加入了学生会政党“圆顶革命”(Dome Revolution)。

2月,她协助组织了未来前进党解散后的第一次支持民主快闪抗议活动。未来前进党是一个主张改革的政党,在年轻选民中很受欢迎,但该党被裁定党领导人给其非法贷款,随后被解散。

未来前进党在2019年的选举中表现出色,其支持者认为该党被解散是泰国当局为了削弱其日益增长的政治影响力。

近年泰国年轻人加入以学生为主导的民主运动,并不只因为这些事件。

2016年继承王位的泰国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有报道称,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尤其是在该国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后。

泰国还爆出了一系列腐败丑闻,包括一个官方委员会发现,在过去处理“红牛”(Red Bull)能量饮料公司继承人的一宗交通事故诉讼时,存在腐败。

泰国政府说,它促进言论自由,容忍批评,但学生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他们的权利,不能威胁国家安全。但是学生们担心他们自己的安全。自2014年泰国发生反对军方领导的政府的政变以来,至少九名逃到海外的活动人士在批评王室后失踪。其中两人的尸体后来在河岸被发现。泰国政府坚决否认与这些失踪事件有任何关系。

帕努沙雅说,自从她发表宣言的那天晚上起,她在校园和宿舍日夜受到当局的监视。“虽然他们穿着便衣,但我能看出来他们是警察,因为他们都留着平头,还经常在公共场所给我拍照。”她还没有被逮捕,并称永远不会向当局投降。

她也没有被指控犯有冒犯君主罪(近年来使用该法律的次数有所减少),但可能面临煽动叛乱罪、在互联网传播虚假信息罪和违反控制疾病罪的指控,因为抗议活动无视新冠疫情下的限制措施。煽动叛乱罪的最高刑期为七年。

和其他被指控“越界”的学生一样,帕努沙雅在家也面临压力。她的母亲要求她不要去集会。之后的五天,她们没有说话。“很明显,我妈妈很担心,但我在的时候她没有表现出来,表现得很正常。但当她和我姐姐在一起时,她有时会哭。”她说。

帕努沙雅的母亲后来让步了,说帕努沙雅可以做任何她认为恰当的事情,但警告她,避免提到君主制。但现在——帕努沙雅在为9月19日的集会做准备,同时也在为入狱做心理准备。这次集会将要求对君主制、军队、宪法和教育进行各项改革。“我想我妈妈一定明白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好玩。我们是认真的,我们必须这样做。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她必须理解。我想让她感到骄傲。”帕努沙雅说。

《泰国学生运动愈演愈烈,年轻一代用动漫和奶茶反抗政府》(BBC 2020年8月12日)报道:

几周来,数以千计的泰国年轻人聚集到曼谷街头,敦促泰国军方退出政坛。他们很年轻,很生气,他们要求改变。

数周以来,尽管政府禁止大规模集会,但数以千计的泰国年轻人仍聚集到曼谷街头。许多人穿着端庄的校服,举着流行的动漫形象,他们敦促泰国军方退出政坛。

上周末和周一(8月10日),有更多示威者加入进来。他们希望向军方出身的总理巴育施加更多压力,向两名被短暂拘留的年轻抗议领袖表达支持。

抗议活动在曼谷和其他城市的学校和大学校园快速蔓延。示威者们甚至越来越多地提及君主制这一在泰国高度敏感的话题。在最近一次集会上,发言人呼吁进行改革。

BBC记者陈炜斯(Yvette Tan)报导说,总体来看,抗议者们的诉求仍围绕三个方面:解散议会、起草新宪法以及要求当局停止恐吓批评者。

压抑的青年——泰国政治动荡和抗议历史由来已久,但以往的历次抗议,主要由支持和反对前总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的两股势力“红衫军”和“黄衫军”的对抗引发。尽管有着优美的风景和东南亚地区较发达的经济,但泰国对于言论和秩序的控制传统,让这个国家要求民主的呼声相比之下非常孱弱。

今年2月,在一个受欢迎的反对党被当局下令解散后,新一轮抗议浪潮开始了。但在今年2月,在一个受欢迎的反对党被当局下令解散后,新一轮抗议浪潮开始了。这一次,与以往的抗议有所不同。

6年前,时任皇家陆军总司令的巴育·占奥差(Prayut Chan-ocha)策划了一次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推翻了前总理英拉(Yinglak Chinnawat)的看守政府。他起草了新的宪法,扩大军方权利。

2019年3月,泰国举行了军方掌权以来的首次选举。对于许多年轻人和首投族来说,这被视为是经历了多年军事统治后一次变革的机会。但军方采取多项措施巩固其政治角色,巴育重新出任总理。

亲民主的未来前进党(FFP)以其富有人格魅力的领袖塔纳通·宗龙伦吉(Thanathorn Juangrungruangkit)获得了第三大席位,尤其受到首次参加选举的年轻选民的欢迎。

但今年2月,泰国法院裁定未来前进党收到了塔纳通提供的一笔贷款,这被认为是一笔违法捐赠,法院裁定解散未来前进党。

泰国总理巴育从2014年开始掌权。

法院的裁决引发了数千人加入街头抗议活动,但由于新冠疫情的限制措施,抗议活动暂时平息。

今年6月,一位知名民主活动人士失踪,让事态再次升温。

自2014年以来一直流亡柬埔寨的万查勒·塞萨西(Wanchalearm Satsaksit)据报道当街被抓,并被塞进一辆车里。

抗议者指责泰国当局策划了对他的绑架,警方和政府对此予以否认。

政府副发言人拉查达·德纳迪雷克(Rachada Dhnadirek)对路透社说,“我们不希望看到暴力或言论超出法律的范围。”

仓鼠和奶茶

玛希敦大学(Mahidol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潘查达·西里文纳布(Punchada Sirivunnabood)说,这些事件的结合已推动了新一轮抗议浪潮。

“学生们觉得政府的做法并不民主。他们想要一个公平的政府,”她对BBC说。

对多年军事统治感到失望的抗议者现在要求当局起草宪法、解散内阁、总理下台,并要求当局结束对人权活动人士的恐吓。

根据泰国的新冠疫情紧急状态,抗议活动在理论上是被禁止的,违反这一禁令将被判处两年监禁。

这场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没有领袖,但由一个名为“自由青年”(Free Youth)的组织推动。日本动画角色哈姆太郎现已变成了叛逆的象征。

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的艾姆·辛朋(Aim Sinpeng)博士表示,这个组织“松散地由一些大学生社团和附属团体组成……(没有)特意设立领导人”。

她表示,泰国的抗议者们从近期香港的抗议活动中吸取了教训,“这些团体代表着自由的个人,他们团结在一起,而不是被特定组织或政党牵引”。

泰国、香港和台湾的一些支持民主和反对强权的抗议者甚至开始用三个地方都喜欢的经典饮料——奶茶,来称呼自己为“奶茶同盟”。

泰国人还找到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有时甚至是异想天开的抗议方式。

例如,一只日本仓鼠的角色现已变成了叛逆的象征。

抗议者采用了日本电视动画哈姆太郎(Hamtaro)的主题曲,并修改歌词,将其作为反政府歌曲。

其中一句歌词“最喜欢的东西,是向日葵的种子”被改成了“最喜欢的东西,是纳税人的钱”。

抗议者竖起三指敬礼,这一动作来自《饥饿游戏》系列电影。

泰国偶像剧演员如何点燃中泰网友“口水战”

台港泰“奶茶联盟”与台湾全民抗疫宣传“战”(粤语)

泰国政变后首次大选开票一再推迟 选举因为军方“量身打造”受质疑

泰国首位跨性别总理候选人如何甩开嘲笑争性别平权

泰国前总理英拉中国“再就业” 在粤港公司任职

抗议者还竖起三指敬礼,这一动作来自《饥饿游戏》(Hunger Games)系列电影,是反极权与独裁的象征。

“泰国年轻人总是用更具颠覆性的流行文化形式表达不满,”辛朋博士说。

“因为多年来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并不总是允许言论自由。(他们)不得不一直寻找有创意的方法来绕过各种审查制度。”

和曼谷一样,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一些泰国小城市也组织起了小规模的“快闪”式抗议活动,这种活动易于组织,也可以迅速散去。

“推特在过去几年里确实普及了,”辛朋博士说。“热门话题不仅对动员公众参与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一场以不断演变和动态的身份塑造的运动来说,是一种品牌化的推广。”

代沟

潘查达教授认为,这场抗议运动的部分问题在于,老一代人不明白学生想要什么。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支持这个政府,但是年轻人有相反的想法。”她说,与泰国对立政治派别支持者“红衫军”和“黄衫军”以往的冲突不同,“此次冲突是老一辈和年轻一代之间的冲突。”

辛朋博士说:“一些高级官员曾发表一些傲慢自大的言论,显示出一些老一辈人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孩子不应该藐视长辈’。”“(年轻人)希望管理国家的长辈们听到他们的声音,认真对待他们的关切。他们需要尊重。”

回到街头,一场真正的战斗仍在酝酿中——但这波抗议浪潮可能产生很大影响吗?“抗议活动目前不会对政府造成太大影响,因为它们的规模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辛朋博士说。“(它们)值得关注,但需要更多动力。”

谢选骏指出:人民和国王应该互相尊重,但是人民不该崇拜国王,因为国王是人,不是神,崇拜国王就是把国王捧到了魔鬼的位置上,那样一来,崇拜国王岂不就是崇拜魔鬼了。换言之,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如果自我崇拜甚至要求人们崇拜他,那么它就把自己变成了魔鬼了。



【009、抽烟就是自己给自己烧香】


《末代皇帝: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很想抽一根烟》(最爱历史 2020-10-28)报道:

末代皇帝溥仪得了肾癌,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很想抽一根烟。可医生不让。弥留之际,在1959年同样被特赦出狱的抗日名将杜聿明来看他,呢喃中,溥仪对杜聿明说:“好久没抽烟了,我想吸,就给我点上一支吧!”这是1967年10月,文革初期。

人生和命运诡异的安排,末代皇帝和抗日名将以这样的方式告别,杜聿明流着眼泪,为溥仪点上了最后一根烟。溥仪有很多放不下,临死前,他对妻子李淑贤说:“我对不起你。我们结婚才五年多,现在眼看要把你一个人扔下了。我年岁大,从各方面说都很对不起你。你体弱多病,我又没什么东西留下,你今后怎么生活?现在又是文化大革命,谁能管你的事?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呀!”

与满清的倒数第三位皇帝同治和倒数第二位皇帝光绪一样,溥仪也没有孩子。没有孩子,没有江山,经历从1945年到1959年的十四年监狱改造生涯,他开始学会坦然面对,但对于自己的这最后一位妻子,他付出了真感情。他放不下。 

1、1908年入宫继承帝位时,他还是一个实际年龄不到三岁的孩子。当年11月,弥留之际的慈禧挣扎着,下令迎入自己的亲妹妹叶赫纳拉氏与醇亲王奕譞的孙子、当时年仅2岁9个月的溥仪继承大统,是为满清和中国的末代皇帝宣统。

溥仪的亲生父亲,是叶赫纳拉氏的儿子、光绪皇帝的亲弟弟、继承醇亲王爵位的载沣。军机大臣要来接这位不到三岁的孩子入宫,溥仪拼命哭。从小照顾溥仪长大的庶祖母刘佳氏听说溥仪即将被选入宫,知道深宫似海的刘佳氏立即昏厥过去,家族中,光绪皇帝被慈禧软禁多年形同废人,眼下孙儿溥仪又被选为继承人,刘佳氏知道,这绝非家族之服。

溥仪还小,他不懂,可是即将离开醇亲王府,他也拼命哭,后来,末代皇帝在回忆录中说:“乳母看我可怜,拿出奶来喂我,这才止住了我的哭叫。这个卓越的举动启发了束手无策的老爷们。军机大臣和我父亲(载沣)商量了一下,决定由乳母抱我一起去,到了中南海,再交内监抱我见慈禧太后。”

溥仪进宫第二天,弥留之际的慈禧下令,用砒霜毒死了她早就看不顺眼的光绪帝,在实现“我不能先尔(光绪)死”之后,溥仪进宫第三天,慈禧也病重身亡。办完皇帝和太后的丧事,新皇帝要举行登基大典,在紫禁城太和殿上,不到三岁的新皇帝溥仪嚎啕大哭:“我被他们折腾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奇冷,因此当他们把握抬到太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宝座上的时候,早超过了我的耐性限度。我父亲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我,不叫我乱动,我却挣扎着哭喊:‘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父亲急得满头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没完没了,我的哭叫也越来越响。我父亲只好哄我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摄政王载沣的一干言语,也让底下的文武百官窃窃私语,但大清帝国风雨飘摇的末日中,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一种不祥预兆,“怎么能说‘快完了’呢?‘说要回家’是什么意思?”

登基大典上的哭闹,很快就成了现实,在辛亥革命的暴风雨中,1912年2月12日,满清以宣统皇帝奉光绪帝妻子隆裕太后懿旨的名义,发布了退位诏书:“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大清帝国的落幕,与2000多年帝制的终结,以从容的一句“岂不懿欤”画上句号,此后,很多人都对实际操刀这篇退位诏书的杨廷栋深表赞许。

帝制结束了,但溥仪和时代的颠沛动荡,才刚刚开始。 

2、许多民国初期的人回忆北京,都说那时候,北京分成了紫禁城、东交民巷和真正的北京城三个部分。

那时候,东交民巷,是洋人的地方;紫禁城里,则还住着末代皇帝溥仪,按照民国政府与满清皇室达成的《优待皇室条件》,溥仪还住在这个紫禁城的深宫大院里,从1912年满清终结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末代皇帝还将在这里,度过12年的少年时光。

满清完蛋时,溥仪年仅六岁。可在紫禁城的深宫里,他仍然享受着皇帝的威仪,隆裕太后为他请了状元陆润庠、翰林陈宝琛,以及精通满汉双语的进士伊克坦等名师教他读书写字,时代巨变,可他学习的仍然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以及《庭训格言》、《圣谕广训》、《御批通鉴辑览》之类的君王文集。都是大人,他没有朋友。

他最亲近的人,是当初追随他进宫的奶妈王焦氏,溥仪管她叫“二嬷”。“二嬷”是穷苦人家出身,16岁就嫁给一个姓王的差役,刚生儿子没多久,丈夫就去世守寡了。不得已,王焦氏只得到醇亲王府当奶妈,不久,王焦氏的亲生儿子也病故了,这位苦女子对幼小的溥仪倾注了真心,1908年跟随溥仪进宫后,一直陪护溥仪到1917年,后来才被宫里的太妃们赶走。

可溥仪想念她,紫禁城空荡冷漠的深宫里,只有奶妈王焦氏才是他精神深处的安慰,溥仪到伪满洲国后,特地下令将“二嬷”接到了长春,1945年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虏后,王焦氏流落民间,1946年死于乱世之中。

很多人都看出了这位少年的孤独,1919年,英国苏格兰籍军官庄士敦受李鸿章的儿子李经迈,入宫担任溥仪的英语老师,庄士敦回忆说:“当我跨过神武门进入紫禁城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已经从共和制回到了古老的君主制。”

与溥仪相处日久后,庄士敦感慨说:“皇帝陛下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孩子,紫禁城的墙是世界上最高的墙。”

从来只接触四书五经和帝王治世之道的溥仪,在庄士敦的传授下,开始接触英文、数学、历史和地理等现代科学,在庄士敦的影响下,他剪去了辫子、穿上了西服,戴上了近视眼镜,在紫禁城里骑自行车、打网球,还有了一个英文名:Henry(亨利)。后来,在被苏联红军俘虏后,他还自称说:“我是Henry溥仪。” 

他本来就是一位少年。民国六年(1917年)6月,前清的两江总督张勋借着调停民国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府院之争”的名义,率领5000辫子兵闯入北京,拥戴当时年仅11岁的溥仪复辟,在第二次当上皇帝,重新过了12天皇帝瘾后,随着张勋的兵败,此次“宣统复辟”宣告失败,张勋则在德国人的保护下逃入荷兰使馆。

复辟的满清遗老们一时又做猢狲散。懵懵懂懂之中,在帝王师陈宝琛等人的教育下,溥仪开始植入了所谓“光复大清”的“宏愿”,尽管这将在此后,成为困扰他一生的噩梦。但他仍然是一位少年。

紫禁城里的生活实在无聊,少年叛逆的溥仪,便经常跟光绪帝妃子、端康太妃等人吵架,1921年9月30日,端康太妃在一次被溥仪顶撞后,恼怒之下召见溥仪的亲生母亲瓜尔佳·幼兰,并让瓜尔佳·幼兰和溥仪的老祖母在永和宫大殿跪了一个上午。

作为武卫军创始人荣禄的女儿,心高气傲的瓜尔佳受不了这口气,当天回到醇亲王府后,就回到卧室将鸦片掺着烧酒和金面儿,一起吞进肚中自杀。作为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却不敢对溥仪透露瓜尔佳·幼兰的真实死因,只是对溥仪说瓜尔佳·幼兰是死于“紧痰绝”,于是,溥仪在1908年进宫后,时隔十三年第一次返回他出生的醇亲王府,并郑重对着母亲的灵柩磕了三个响头,一直到多年后,溥仪才了解到母亲的真正死因。 

尽管被困深宫,但少年溥仪还是多少听说了外头的事,他甚至知道“新文化运动”,还看了胡适的文集,那时,紫禁城里刚装好电话,他就打电话,让“东兴楼饭庄”给送外卖,又打电话调戏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杨小楼,然后学着京剧里的腔调说:“来者可是杨-小-楼啊?”

某一天,胡适也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第一句就是:“你是胡博士啊?好极了,你猜我是谁?”胡适当然猜不出,电话那头一阵大笑,然后说:“甭猜了,我说吧,我是宣统啊!你说话我听见了,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儿。你有空到宫里来,叫我瞅瞅吧。”

宣统皇帝溥仪,要见留洋回来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胡适。胡适也很好奇,在跟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联系确认此事后,胡适进宫觐见了溥仪,这大概是溥仪住在紫禁城的倒数第二年,1923年的事儿。

于是新闻吵得沸沸扬扬,说胡适竟然进宫觐见了废帝溥仪,倒是胡适很坦然,他在报纸上刊文写了一篇文章《宣统与胡适》:“一个人去看一个人,本也没有什么稀奇。清宫里这一位十七岁的少年,处境是很寂寞的,很可怜的;他在这寂寞之中,想寻一个比较也可算得是一个少年的人来谈谈:这也是人情上很平常的一件事。不料中国人脑筋里的帝王思想,还不曾洗刷干净。所以这一件本来很有人味儿的事,到了新闻记者的笔下,便成了一条怪诧的新闻了。”

胡适读出了这位少年废帝的天真与寂寞,后来,胡适在日记里,用白话文写了一首诗《有感》:“咬不开,捶不碎的核儿,关不住核儿里的一点生意;百尺的宫墙,千年的礼教,锁不住一个少年的心!” 

溥仪当然寂寞,在紫禁城里,只有奶妈王焦氏、师傅陈宝琛、英文老师庄士敦才是他最信赖的人,而自从奶妈王焦氏在1917年被赶走后,他日益孤单。作为一个洋人,庄士敦看在眼里,于是庄士敦给推荐自己任教的李鸿章的儿子李经迈写信说:“我想我应该提醒您,皇帝目前过的这种虚假生活,对他的健康、体质、智力发展和道德培养都非常不利…尽管他是皇帝,但他首先是个孩子,如果忽视这一点,在未来三四年中,结果可能会很糟糕。”

溥仪非常想离开紫禁城,可皇宫里的太妃、遗老遗少还有太监们总是对他说:外面乱哄哄的,都是革命党,一出去就有生命危险啊!于是,少年废帝经常爬上紫禁城的假山和城楼,眺望外面的世界。他甚至用皇宫里的望远镜观察天空,想要寻找英文教师庄士敦口中的火星。

庄士敦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看,他的兴趣不仅仅是其他国家,也包括其他世界。”溥仪对庄士敦也非常信赖,后来溥仪在回忆录里写道:他5岁时开始,陈宝琛就开始担任他的老师,“陈宝琛本来是我唯一的灵魂,不过自从来了庄士敦,我又多了一个灵魂。”

少年溥仪动了心,很想到英国去留学,庄士敦甚至帮助他制订了逃出紫禁城的计划,但消息走漏,溥仪的梦想未能实现。但他很快,就将被迫离开紫禁城。

3、满清进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福临,登基时年仅5岁;而满清的最后三位皇帝,同治帝登基时年仅5岁,光绪帝登基时年仅4岁,宣统帝溥仪登基时甚至不到3岁。

可以说,在强臣和后宫干政的强势下,满清入主中原后的统治,是以幼童始,以幼童终,而身处权力和时代旋涡中无法自拔的帝王们,最终也将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来为最后的帝制时代殉葬。从这一点来说,溥仪从1908年入宫伊始,这种悲剧就已埋下。

清朝灭亡12年后,1924年10月,冯玉祥率兵进入北京发动政变,当时,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奉冯玉祥命令进入紫禁城,限令溥仪必须在两个小时内撤离,为了恐吓溥仪,鹿钟麟假装对军警说:“赶快去!告诉外边部队,暂勿开炮,再限二十分钟。”

无奈下,溥仪只得在修正清室优待条件上签字,临走前,他交出了“皇帝之宝”和“宣统之宝”两颗印玺,并逃到自己出生的醇亲王府避难。

对于这次逼宫,冯玉祥对鹿钟麟说:“在中华民国的领土里,甚至在首都的所在地,居然还存在着一个废清小朝廷。这不仅是中华民国的耻辱,也是中外政治阴谋家随时企图利用的孽根。现在稍明事理的人,无不以留辫子为可耻。留溥仪在故宫,就等于给中华民国还留着一条辫子。这是多么令人羞耻的事啊!”

1924年离开紫禁城时,溥仪刚好18岁,我们无法想象假如溥仪一直留在紫禁城,历史将会是怎样的发展,但历史不容假设,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即将剧烈地改写这位紫禁城里无忧无虑的少年此后的人生。

由于担心革命党人可能会加害自己,溥仪随后又从醇亲王府潜逃进入日本公使馆,然后辗转进入天津租界,并先后入住张园和静园。身处天津的日子,这位少年废帝仍然像在紫禁城里一样,非常渴望能到英国留学,在跟英国《伦敦每日新闻》记者凡尔农·麦克尼兹聊天时,溥仪还聊到他很想见英国的瓦利斯王子,还有希望与乔治·劳合(英国首相)、查理·卓别林(当时著名演员),还有美国总统胡佛,和当时闻名世界的德国飞行员林白尼会面。

但英国驻华使馆很快就对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回复说:“英王陛下政府对溥仪朝廷没有任何兴趣。”英国记者凡尔农·麦克尼兹也看得很透彻:“目前他(溥仪)在世界上已无任何重要价值。看起来,也永远不会再有显赫的一天了。”

溥仪又想东渡日本,但当时的日本外相币原宣称:“如果溥仪到访日本,固当郑重礼遇,但按照帝王办法殊感困难。”

在国内,当时北洋政府执政段祺瑞则表示,如果溥仪以“个人资格”赴日本或游历欧美,北洋政府“均不加束缚”。但溥仪没钱出国。

离开紫禁城后,由于失去了每年400万元的“清室优待岁费”,这就使得溥仪只能依靠出售从紫禁城带出来的珍宝、还有满清遗老们的进贡勉强度日,以致于有时连身边侍从人员的工资都要拖欠。

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还有溥仪最信任的老师陈宝琛也极力反对溥仪东渡日本,在陈宝琛等人看来,如果溥仪东渡日本,则势必将放弃帝王之尊而沦为平民,况且也绝对不能让外国人“领养”溥仪。

在陈宝琛看来,他仍然孜孜追求的,是希望能跟当时的北洋政府谈判,让溥仪“复号还宫”,恢复皇帝尊号和原来的优待条件,在返回紫禁城后再徐图复辟“大业”。尽管因为经济等各种原因被困天津,在从1925年到1932年,溥仪却因此过上了他一生中最为自由的日子。

离开了紫禁城的束缚,虽然手中捉襟见肘,但溥仪却因此收获了他一直想要的自由——英国记者凡尔农·麦克尼兹在《被放逐的皇帝》中写道:“溥仪在天津再没有高高的宫墙障眼了,他接触了街市的喧闹,感到很新鲜,经常独自上街,或带着(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绣,逛珠宝店、百货店、服装店和餐馆”,尽管变卖的珍宝和遗老们的进贡收入有限,但溥仪仍然“喜欢什么便流水般地花钱”。

溥仪甚至自己跑到理发店里理发,又到开明戏院看梅兰芳唱戏,惹得满清遗老、溥仪在天津的大管家胡嗣瑗上奏说,外界对皇上您在天津四处游荡“外议颇形轻侮”,以致胡嗣瑗“言之不觉垂涕”要求辞职引退,溥仪于是赏赐了一顶貂皮“以旌忠直”,才把胡嗣瑗留了下来。

但在天津的日子并不安生,1928年8月,军阀孙殿英盗挖清朝东陵,挖开了乾隆皇帝和慈禧的陵墓,溥仪为此悲伤气愤,每日在天津住处摆设乾隆和慈禧的香案祭拜,并且发誓“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由于手中无兵无权,溥仪等人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当时北伐成功的国民政府上,但蒋介石就此委托阎锡山查办此事,天下兵荒马乱,加上军阀们各自为政,此事不久就不了了之,前有1924年冯玉祥逼宫,后有1928年孙殿英盗掘东陵,这也使得溥仪和满清遗老遗少们对民国政府充满了仇恨,复辟和依托外力再起的思想,在溥仪和满清遗老们当众愈演愈烈。

就在溥仪和遗老们加紧与日本势力勾结同时,1931年8月25日,溥仪的“淑妃”文绣却假装出门散心,随后离开溥仪居住的天津静园,与溥仪打起了离婚官司,史称“妃子革命”。

“妃子”要与“皇帝”离婚,这一史无前例之事,随即轰动了当时的整个民国,而溥仪阳痿和不育的秘密,由于他的妃子文绣的曝光,也开始被公开。

据文绣当时的公开说法,她从1922年嫁给溥仪,到1931年,溥仪从未与她有过性生活,以致她结婚九年,却仍是处女:“事帝九年,未蒙一幸;孤枕独抱,愁泪暗流,备受虐待,不堪忍受。”

为了尽快结束这宗皇家丑闻,溥仪在律师和中间人协调下,不得已赔偿给了文绣55000元赡养费,双方最终于1931年10月22日签下了离婚协议书。

为了挽回面子,溥仪则下令颁发了一道“废淑妃(文绣)为庶人”的“谕旨”,其中称:“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应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放归母家居住省愆,钦此。”

文绣则因此获得自由,随后,文绣先后在北平(北京)当过中小学老师,甚至沿街卖过烟卷,还在华北日报社当过校对员,1947年,文绣经人介绍,嫁给了当时国民党的一位少校军官刘振东,1953年,文绣因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4岁。 

4、就在文绣离开溥仪出走不到一个月,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不久,东北全境沦陷。

在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的穿针引线下,溥仪在与文绣签订离婚协议后的第十九天,也就是1931年11月11日秘密离开天津,并潜往东北企图复辟,溥仪抵达东北第二年,1932年3月1日,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建立了伪满洲国,并自称“承蒙满洲国三千万民众之热切希望”出任伪满“执政”。

日后在回忆录中,溥仪说:“(1925年)到了天津之后,我一天比一天更相信,日本人是我将来复辟的第一个外援力量……我拉拢军阀、收买政客、任用客卿全不见效之后,日本人在我的心里的位置,就更加重要了。”

在溥仪等人的请求和日本人的运作下,到了1934年3月1日,溥仪又在“新京”长春举行登基店里,并将国号从“满洲国”改为“大满洲帝国”,并自称“皇帝”,改元“康德”。这是继1908年、1917年之后,溥仪第三次登基“称帝”。但溥仪只是日本人的傀儡而已。

由于与“皇后”婉容感情不和,1937年,溥仪又迎娶了第三位妻子“祥贵人”谭玉龄,由于溥仪生理障碍原因,谭玉龄曾经痛苦地对别人说:“生小孩子这种事,我今生算是不能了……”

溥仪则对外承认,谭玉龄只是他“挂名的妻子”,是一个“牺牲品”,只是溥仪“为了表示对婉容的惩罚,也为了有个必不可少的摆设。”

尽管对外这么说,但溥仪对谭玉龄仍然倾注了感情,1942年,谭玉龄突然暴毙,对此溥仪一直怀疑是日本人加害所致,因为当时日本人一直想逼迫溥仪娶一位日本妻子,但溥仪却一直婉转拒绝,谭玉龄死后,溥仪将谭玉龄的相片一直随身保存,并在相片背面亲笔写下了“我的最亲爱的玉龄”字样。 

为了逃脱日本人的控制,1940年,溥仪甚至派人秘密联系萨尔瓦多外交代表团人员,希望能逃亡萨尔瓦多,但没想到事情败露,这也使得日本人对溥仪更加严防死守。

但对于如何复辟大清的“伟业”,溥仪仍然心存幻想,1942年5月,当时已经投靠日本人,出任伪“中华民国政府主席”的汪精卫访问伪满洲国,为了双方共同的政治利益,溥仪还亲自接见了汪精卫。而想当初,汪精卫在清末还是一个“革命青年”时,甚至曾经试图刺杀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但在溥仪看来,没有永恒的敌人和乱臣贼子,世界,只有利益之分。

日本与德国和意大利组成“轴心国”联盟后,溥仪也非常羡慕德国的元首希特勒,他甚至经常私底下模仿希特勒的外形和动作,有一次,溥仪特地穿上军装和马靴,然后将头发故意梳拢到额头,然后问在场的人说:“朕像不像希特勒?”手下们则吹捧说:“太像了!真的太像了!”

只是,日本人的崩溃速度,远远超过了溥仪的想象,对此,溥仪的五妹韫馨对自己丈夫万嘉熙私下说:“我们的死灭就要来临,你为的是忠孝,问心无愧,我盼望日本快完,也可以说盼望我们自己去就死灭,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第二代,才有可能当上真正的中国人。”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人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同年8月9日,苏联百万大军兵分四路,向驻守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全线进攻,在此情况下,同年8月11日,溥仪跟随关东军开始撤退,并于八天后的1945年8月19日,在潜逃日本前夕,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俘获。

溥仪的弟弟溥杰后来回忆说,当看到一队队手持冲锋枪的苏联红军迎面走来时,他内心无比沮丧,心想“万事休矣!溥仪还不得像(沙皇)尼古拉第二?我们也得白白地陪着他去死。”就在溥仪等人被苏联红军俘虏之时,“皇后”婉容则一路奔逃又返回了长春,但婉容家中却没有亲戚愿意收留这位末代皇后,1946年,婉容最终病死在延吉,当时,溥仪正被苏联人关押在苏联伯力战俘营。

到了1950年8月,溥仪连同263名伪满洲国“战犯”一起,被从苏联移交给了中国政府,此后在辽宁抚顺战俘营,经历了近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在战俘营里,他的身份编号是:981。而抚顺,正是满清的创始人努尔哈赤崛起的地方,最终,抚顺也成了满清末代皇帝的关押改造之地。

5、就在溥仪被关押改造时,自从1945年后,就与溥仪失去联系的溥仪的第四任妻子、“福贵人”李玉琴也终于来到了抚顺。

由于溥仪生理原因,李玉琴在1943年嫁给溥仪后,双方实际上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夫妻生活,最终,1957年,29岁的李玉琴坚持与溥仪离了婚,要去寻找“正常人的生活”,此后,李玉琴与吉林省广播电台一位工程师结婚,并生育了一个儿子,2001年,作为最后一位末代皇妃,李玉琴因病于长春去世。 

1959年12月,溥仪被特赦出狱。出狱后,溥仪先是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报到上班,1964年,溥仪又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馆馆员。

就在被特赦后一年,1960年11月26日,获得公民身份的溥仪,郑重其事地穿上了只有在会见外宾时才穿的中山装,与同事们一起参加了社区的选举,在投下选票时,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后来溥仪写道:“1960年11月26日,我拿到了那张写着‘爱新觉罗·溥仪’的选民证,我觉得把我有生以来的一切珍宝加起来,也没有它贵重。我把选票投入了那个红色票箱,那一刹那,我觉得自己是世界最富有的人。我和中国六亿五千万同胞一起,成了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主人。” 

在经历多次相亲后,1962年4月30日,溥仪最终和在北京朝阳关厢医院做护士的李淑贤(1925-1997)结婚,后来溥仪回忆说:“过去,我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做友谊,更不懂得什么叫做爱情。只有‘君臣’、‘主权’,没有‘夫妻’、‘朋友’。如今,我有了朋友,有了真正的伴侣。1962年的五一节,我和李淑贤建立了温暖的家,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家。”

对于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位妻子,溥仪倾注了真心:当时,李淑贤有时在医院值夜班,溥仪往往一晚上要打好几次电话嘘寒问暖,甚至亲自乘坐电车到朝阳门外的关厢医院看望,有时候送件衣服,有时候是带点吃的。

李淑贤身体不好经常上医院,为此,溥仪经常在清晨四点钟就起来去医院给妻子挂号,对于这样一位此前连生活自理都搞不懂的末代皇帝来说,只有发自内心的真爱,才能驱使他如此奔劳。 

1963年夏天,北京有一次倾盆大雨,全城交通堵塞,溥仪下班后就赶紧打着雨伞去接妻子下班,没想到没有接到,在往回走的路上,溥仪发现有一处下水道口没有井盖,由于积水太深,人们已无法看到下水道口,溥仪担心李淑贤路过会掉落进去,于是竟然在北京的倾盆大雨中,撑着伞,像一名警卫战士一样直挺挺地守护在下水道口旁边,痴痴等候妻子。后来李淑贤回忆,说溥仪有一次这么对她说:“我是从来不知爱情为何物的。只是遇到了你,我才晓得人世间还有这样甜蜜的东西存在。”

1966年文革开始后,溥仪受到了保护,并未受到什么冲击,但他的身体仍然越来越差,由于癌症和尿毒症并发,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溥仪最终在北京去世,享年61岁。溥仪死后,由于恰逢动乱,家属们仅能买到一个价值5元人民币的小小骨灰盒,并用它收容了中国末代皇帝的骨灰。

溥仪去世后28年,溥仪的遗孀李淑贤最终决定,将溥仪的骨灰迁葬到清西陵北侧的华龙皇家陵园内,陵园选址在陵园自选区正中央,这里距离溥仪名义上的父亲、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光绪的崇陵宝顶只有三四百米远。在那里,溥仪一抬头,就能看见光绪了。

谢选骏指出:溥仪临死想抽一支烟,医生却不让他如愿抽烟——因为抽烟就是自己给自己烧香,医生不允许病人纪念自己,因为那是对医学的嘲弄。溥仪智商很低,因为他曾经这样写道:“1960年11月26日,我拿到了那张写着‘爱新觉罗·溥仪’的选民证,我觉得把我有生以来的一切珍宝加起来,也没有它贵重。我把选票投入了那个红色票箱,那一刹那,我觉得自己是世界最富有的人。我和中国六亿五千万同胞一起,成了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主人。”如果溥仪的智商略高一点,是否会有不同的命运呢? 



【010、打猎就是欺负弱小】


在古代,用落后的武器甚至徒手打猎,可能是一种勇敢行为,在现代用先进的武器装备武装到了牙齿,所谓的打猎就不再是勇敢,而是一种卑鄙怯懦的残暴,因为那是在欺负弱小。

(一)

颇有血腥意味的广告词曰:

在南非的“自然狩猎之旅”可以是非常休闲惬意而奢华的享受。试想一下,每天早晨在高档的酒店式豪华帐篷中醒来,一大清早驱车深入保护区寻找非洲五大动物,也可以在上午来到保护区濒危动物救助中心近距离抚摸那些可爱的猎豹宝宝,或者下午骑在大象背上漫步丛林,看着一群群斑马、角马从眼前走过。黄昏时分在草原上看着日落,喝着饮料,何等享受。最后回到营地享受完精美晚餐后,再次回到帐篷式房间,在一阵阵虫鸣声和远处狮吼声中进入梦乡。 

行程亮点:

1、此产品有南非政府颁发的狩猎许可证

2、在南非感受动物在广阔、漫无边际的草原上奔跑,享受狩猎带来的刺激。

3、入住世界十大奢华酒店之一的皇宫饭店the Palace of the Lost City

4、参观南非最富盛名的红酒产地,品鉴红酒

5、好望角看两大洋的分界;去海豹岛看海豹

6、全程专业导猎员提供狩猎指导,全程的私人翻译陪同

7、将猎物制作成头像标本作为狩猎纪念品并负责运送到国内指定地点

8、专车专导,自由私密,行程顺序安排较有弹性充实,无需您自己操心

回归真男人 去南非做个传奇狩猎英雄

真正的猎人是勇敢坦荡而仁慈的,现代狩猎的目的早已不是为获得食物去生存,而是一种绅士的运动,有着非常严密的国际规范和法律规定。合法狩猎在今天已经是更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的一种重要方式和经费来源。

狩猎是人类祖先最先掌握的技能之一,它植根于人类的基因之中,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是否还能像人类的祖先一样,隐藏于荒野,感受猎物的心跳,将血液与猎物的鲜血融合。每个人都有做猎手的潜质,每个人从小都有举枪的冲动,但当你真正举起上膛的猎枪,将瞄准镜对准猎物,当你知道因为你的一个手指动作,你眼前的动物就将轰然倒地,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时候,你的心态会是什么?你有做猎手的潜质吗?在一个真正的猎手的内心,这并不是一种表面意义上的杀戮,而是一种生命的传承,一种人与动物的心灵交换。

在南非的“自然狩猎之旅”可以是非常休闲惬意而奢华的享受。试想一下,每天早晨在高档的酒店式豪华帐篷中醒来,一大清早驱车深入保护区寻找非洲五大动物,也可以在上午来到保护区濒危动物救助中心近距离抚摸那些可爱的猎豹宝宝,或者下午骑在大象背上漫步丛林,看着一群群斑马、角马从眼前走过。黄昏时分在草原上看着日落,喝着饮料,何等享受。最后回到营地享受完精美晚餐后,再次回到帐篷式房间,在一阵阵虫鸣声和远处狮吼声中进入梦乡。

不计其数的各种非洲特有动物在广阔、漫无边际的草原上奔跑,猎人追逐着猎物;晚上,在星斗漫天的夜空下,围坐在篝火旁享受狩猎成果的野味。非洲是所有猎手梦寐以求的目的地,是让他们梦想成真的地方!除了非洲,地球上没有另一个地方有如此丰富和多元化的野生动物种群。

南非狩猎是否会影响当地生态太平衡?

严格的法律保护生态平衡

南非捕猎都必须在狩猎协会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严密管理下进行,狩猎也变为了一种人为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在南非当地,有节制的狩猎不但不是血腥的行为,反而是人为促进生态链平衡的手段。比如,一只成年的雄狮长久地霸占领地和族群,阻碍了其他年轻雄狮的繁衍生息,于是当地人通过捕猎将其淘汰,达到人为促进物种发展的作用。每年南非野生动物园和自然保护区都会向狩猎协会上报这些需要淘汰的动物种类和数量,然后获得狩猎配额批准。而且想在南非狩猎的游客需要提前申报、经过5-7天的培训后,才可在专业猎手的陪同下进行打猎。游客还能被安排去拜访当地的土著猎人,了解南非当地古老的风土人情,学习野外生存技巧。

狩猎动物能否带回国?

南非的狩猎法律法规十分严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外的游客必须由当地注册的专业猎手陪同才能在南非猎游,而且一个猎手向导最多只能带领两名游客。捕获的猎物将被送到动物标本制作师那里进行加工,并被打印上记录着具体捕获时间、配额标识的条形码。南非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成员之一,凡是公约列出的动物都必须在南非拥有进出口许可证才能邮寄到国外,否则将被视为非法。

(二)

《世界各地打猎到底需要多少钱?》报道:

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举办了一场世界最大打猎盛会。此次打猎盛会以到非洲打猎为主题,同时又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打猎招标项目。

这些栩栩如生的展品,令前来参观的打猎爱好者们垂涎欲滴,忍不住地掏出腰包,慷慨地花钱预定打猎行程,参展的商家们也因此卖出了成百上千万美元的打猎合同。 

下面是2013年的最新打猎价目。这是一份非常详尽的价单, 代表了世界最发达打猎产业的行价。

阿根廷是个打猎大国。 此国打猎法律比较宽容。例如,只要你有钱,就可以随便打鸽子, 不限数量。有位猎手一个星期从天上打下一万两千只飞过的鸽子,真不愧为是个屠夫。而在美国,对鸽子这种候鸟的射杀是有严格规定的。每个持有狩猎证的人每天只能打15只,每年只有6个星期的打鸽子季节。而在阿根廷,只要花3950美元就可以毫无顾忌的打六天鸽子。从达拉斯飞到阿根廷只要12个小时。阿根廷真的是个屠夫之国,难怪那里的社会流血事件不断。

打猎是一项花费弹性比较大的活动。除了打猎过程本身花费大外,打猎以后的花费也不小。展会上有许多技术精湛的标本制作师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同时也对有兴趣的猎手公布了他们的价钱。

这家公司的生意可谓兴隆之极。他们的展位挤满了人。 猎人们和商家一个接一个地签署着销售合同,两天内,他们公司已经把2014年的打猎合同卖光了。大部分“劣人”(“猎人”)签订的是到非洲打大象的合同。商家保证96%以上的打中机会。看看他们公司射杀幼象的价码吧,看到射杀一头90磅以上的小象的价码了吗?十万零四百美元一头。

当然,这个公司还提供猎杀其他非洲动物的“服务”。

二月一日至十一月是非洲狩猎季节,这是一家低价导猎公司。可是没有稀有动物可打。非洲豹,射杀一头的价格是4500美元。在加拿大打黑熊的价格, 每头6400美元外加各种费用和税金。美国阿拉斯加州是个别具风格的钓鱼好去处:包吃住5夜6天,定价6195美元。

这家公司很注重家庭活动的重要性,他们为美国人特意推出备受欢迎的“家庭特餐”:4人7天狩猎,只要7750美元。套餐包括,一位成人猎人(一般是父亲), 一个观察者(一般是母亲),两个12岁以下的儿童猎人。7天内允许打一头非洲羚羊,一头羚羚羊,一只疣猪,一头白面羚羊。价钱还算是公道。

看看这些成功的猎手们脸上的笑容就可以知道他们当时的心情是多么地兴奋。

打白尾公鹿的价钱随着体重的不同价格也不同。最贵的是200-210磅的,打一头要16500美元外加其他费用。

在美国,打猎早已成为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服务项目周全精细。从这份标本制作价单上服务项目可以看出,猎人们射杀动物的范围之广。这里公布四张价格讯息。

大象标本制作的起价是23000美元,根据大小,处理费用也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由,那些在这里谩骂的,号称喜欢动物的人,你们喜欢动物那是你们的自由,矛盾的是你们一方面喜欢动物,却又要来看猎杀动物的图片和文章,真是可笑,大家都有不同的爱好,我们尊重你们,也请大家相互尊重,不要攻击。

现在很多国家保护动物都濒临灭绝的边缘,那些打猎和捕杀者,真是该拉去枪毙。

可恰恰是那些狩猎产业很发达的国家,动物保育做的更好。比如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所以,不要轻易用自己的观点来评判一件事物。

保护的再好也没达到泛滥成灾的地步,个人支持“醉人美”。你少JB扯那些没用的,用你丫的话回复你:不要轻易用自己的观点来评判一件事物。

我们禁止狩猎,但是山上都基本没什么动物了!人家屋前屋后都会有动物出现。

智商低点,不过人还长得不错,行啦。

可以说国内大部分人,真的拿起枪,在空旷的野外,能打中的就是自己的脚丫。更别说狩猎啦,估计被猛兽吃了就可能。打猎,不是拿把枪,随便就能打到动物的。要守候、要体力、更要金钱,这是个昂贵的体育运动。

您好,关注你的博克很久了,非常羡慕你的打打杀杀的生活,有个问题想请教,美国或者加拿大狩猎用品店好找不,怎么才能找到所在城市的这咱店,还是通过网上订购。

看看评论吧,不得不说中国人的素质相当低下,个个好似善菩萨,我敢说中国如果不彻底改革,国人的素质再一个百年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把杀戮当成游戏,可耻,可恨。

非洲豹的肉好吃。

对动物的杀戮也应该停止了啊!

丑恶的人,可怜的低级动物。

世界上物种已经日益减少,动物保护成了世界难题,动物没有了,人还有没有生存的机会。杀灭动物就是杀灭人类自己。这是些什么东西,连大象都要猎杀。

其实猎杀动物有什么意思,直接猎杀贪官和体制权力才是最有趣的活动。

竟然把你们的乐趣建立在动物的生命之上。如果有来世我倒是希望你是个动物。

把猎杀动物的残忍图片拿出来还引以为荣!

我以为大象是受保护动物,不可打呢……

不知那些猎人们,自己变成猎物的时候是何种心态。

有没有杀的尼斯水怪的?

说实话,挺贵的,连疣猪这种遍地跑的都要近千美元一头。

不忍心破坏大自然。

(三)

《美国狩猎爱好者非洲游猎大象 被攻击致死》报道:

非洲大陆栖息着许多其他大陆所没有的奇特动物,一向被称为“天然动物园”,因此这里也吸引着很多人前来游猎。现年55岁的伊恩·吉布森(Ian Gibson)是美国的狩猎爱好者,也是非洲游猎的猎人,经常带着国外的客人去游猎狮子、大象和非洲猎豹。不过,最近在非洲游猎大象的过程中,吉布森却不幸被大象攻击身亡。

据Buzzfeed网站报道,吉布森通过Chifuti游猎网站,带领一只游猎队伍在休息时,在津巴布韦的赞比亚河谷对大象进行了一场长达数小时的围捕。

他的一位雇主在游猎网站的留言板中写道,吉布森和他的追随者罗伯特跟随着大象的踪迹,希望能为他的美国客人拿到象牙。

不过,罗伯特之前就提醒吉布森,目前大象正处在狂暴状态,成年雄性大象体内睾酮水平较高,十分易怒,且具有攻击性。这并没有吓倒吉布森,他还是执意前往打猎大象。

在他们接近大象的过程中,在距一只公象50-100米远时,这只公象突然冲了过来,在伊恩开枪射杀大象之前,这只公象杀了他。目前还不清楚这只公象有没有死亡或者受伤。

游猎网站的合伙人戴夫·弗尔森,向Buzzfeed证实了吉布森死亡的消息,但是拒绝做出评论。

“我们失去了一个朋友,一个导师”,声明中写道,“伊恩·吉布森是个好人,是非洲大陆最有经验的专业猎人,我们所有人都会怀念他。”

在Chifuti游猎网站上,是这样写的:“野生动物游猎已经成为最后的大冒险。”Chifuti网站以提供最好的打猎体验而建立声誉,津巴布韦位于非洲南部的心脏地带,是最好的野生动物园之一,Chifuti提供的游猎项目从北部的赞比亚河流域一直涵盖到东南部的低地草原。游猎价格同样不菲,根据网站提供的游猎项目和费用,一个为期15天的大象游猎,他们每天收费1595美元。

据了解,游猎行为起源于非洲,19世纪中后期,在欧洲大规模殖民入侵和开发过程中,遍布非洲草原的野生动物成为欧洲人感兴趣的目标,以真枪狩猎为内容的非洲旅行成为欧洲人的喜爱之选。

游猎曾经特指欧美贵族富豪到非洲打猎玩乐的旅行,即“狩猎之行”,但在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的今天,游猎的意思已仅限于“野生动物观赏之旅”。与过去相同的是,游猎者需要依靠经验丰富的向导,驾驶越野车跟随野生动物的足迹,发现目标时,举起的是相机而不再是猎枪。虽然猎杀动物的活动逐渐减少,但并没有完全销声匿迹。

网民哀嚎:

简历 发表评论于 2015-04-22 10:59:59 

活该!活该!活该!

luckystarweiwei 发表评论于 2015-04-22 05:24:45 

活该!现世报!希望大象没事。

文道武威 发表评论于 2015-04-22 02:54:22 

因果报应!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大肚能忍也是有极限的。为他所杀的野生动物陪葬是他最好的归宿。

ggww 发表评论于 2015-04-21 22:03:00 

这就是白人的高大上文化

诗乃诗 发表评论于 2015-04-21 21:30:47 

立个纪念碑吧,当然是给这头大象的!

pls778 发表评论于 2015-04-21 15:48:14 

自作孽,不可活。杀生,罪孽深重!!

三木匠 发表评论于 2015-04-21 13:06:02 

多杀几个狩猎的人, 包括向导!

我跟你说 发表评论于 2015-04-21 08:14:57 

支持那头公象!

lukewen 发表评论于 2015-04-21 04:04:46 

中国人是用象牙制品,西方人直接就杀了。

北斗天狼星 发表评论于 2015-04-21 00:31:24 

不是说猎杀大象是犯法的吗?他们怎么明目张胆地猎杀后又兴高采烈地拍照呢?

狮狮虎猫猫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23:18:10 

虐杀动物的不得好死。活该。但愿大象平安无事。

稻穗儿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22:27:17 

这种人,死了就死了吧。

aac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20:28:08 

合法适度狩猎很好。很多地方鼓励狩猎,因为物种不平衡。

明目张胆捕猎野生动物,都是钱闹的。所以活该,不同情。希望大象们更加奋起反抗。

PTYP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8:51:21 

动物保护协会的到哪去了?动物自卫!

Camouflage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8:03:35 

我们所在的郡,白尾鹿泛滥,狩猎人不多,林业部每年都要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打猎控制白尾鹿的数量。

大象在很多地区頻危,但在某些地区过量,在濒危地区保护,在过量地区就是需要合法狩猎。

Camouflage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7:58:05 

今天,游猎的意思已仅限于“野生动物观赏之旅”。与过去相同的是,游猎者需要依靠经验丰富的向导,驾驶越野车跟随野生动物的足迹,发现目标时,举起的是相机而不再是猎……作者一派胡言,合法狩猎是狩猎,观光是观光,没有合法狩猎,野生动物更加失去平衡,更加没有资金来保护生态平衡。

走马看花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7:48:13 

活该, 反对猎杀大象!

gd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6:28:45 

大象干得好。动物保护怎么没有国际组织,应世界范围立法,保护野生动物。

TZMAN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5:38:24 

大象很聪明的,不排除被大象报复的可能。很多人觉得大象胖胖的,那么笨,你网上搜个视频看看,50-100米的距离,刘翔也跑不了。作为一名职业狩猎人,也算死得其所。

咋就五毛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5:26:02 

美国狩猎爱好者非洲游猎大象,结果被大象狩猎。

nanxun_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5:19:15 

死亡的那一瞬间,他到达狩猎的快乐极致!

胡同巷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4:44:50 

阅微草堂笔记 早就讲过类似的故事。没事别找事。

一目了然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4:44:14 

让这个恶魔在地狱里打猎吧。大象干的真好!!开心!但愿大象没有受伤害!为大象祈祷!

渺空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4:28:18 

公认触犯法律还沾沾自喜,说得好像英雄一样。

serene123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4:14:06 

杀得好。

方玉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4:11:02 

大象成功自卫,如果你没能整死他,死的一定是你,因为他来这里就是为了要你命。对大象点赞。

Juzizhoutou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4:03:27 

Good news. All the hunters there should get killed like him!

2015re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3:11:30 

永远体会不了杀死任何东西的快乐。

lifeisbest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2:38:41 

he deserved

麦克老狼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2:16:33 

很公平,没什么好抱怨的吧。。。 

仕急马行田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2:16:16 

原来是咱们美国佬买象牙啊~ 哈哈哈哈。。。

TheBluesman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2:13:30 

报应的好。同时也警醒那些津津有味钓螃蟹钓鱼的人士,此事本质上一样的。

弟兄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2:05:55 

大象没事就好。

jojo1971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2:05:38 

死的好!!!根本不该生出来!!!

五次郎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2:05:05 

死得其所,打猎的被猎打死,滑雪的被雪埋死,跳水的被水淹死,赛车的被车撞死,古语云,玩刀的必死于刀下。

ninja123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2:03:43 

美国人说中国消费象牙如何如何可恶,这逼呢?

Dengdengdeng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1:54:33 

保护大象需要的巨额资金哪里来?主要靠卖合法狩猎的猎票。各国政府呢?都贪污去了。

半山腰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1:45:35 

这个人是中国人,而且是大陆的中国人,美国人都是菩萨心肠干不出这种事。

bestsister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1:42:53 

天哪, 人类比猛兽更凶猛

junlan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1:40:09 

这是合法狩猎, 非洲国家靠合法出售少量的狩猎执照换取自然保护的资金,至于钱是不是真的用来做自然保护没人知道。但是一帮人在这里说一个正当狩猎的去世的人的坏话是不是不太合适。

肌肉熊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1:32:17 

前不久不是还有个女和平爱好者,说他们不消费熊猫产品所以中国人也别打他们象牙的主意嘛。

bsmile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1:27:41 

希望能为他的美国客人拿到象牙。

oldwolf4700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1:18:44 

死得好!恶人,你的后代还要替你偿还血债呢!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1:12:08 

就怕后来着变本加厉地使用重装备。如果被抓服刑才是正解。

chrisevans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1:05:47 

什么不幸?非常万幸,“狩猎爱好者”被干死。

coorslight969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0:57:22 

奇怪啊,今天怎么没人骂骂共产党呢?起码也得骂骂中国人嘛。因为共产党的狩猎对象是中国人民!

郁金香的眼睛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0:56:48 

共产党血债欠太多。

hillmodel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0:51:55 

Ding:"喜欢狩猎就应该去伊拉克打ISIS,为什么要射杀无辜的动物。"

mister986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0:36:37 

美国人够坏的!为何去非洲祸害野生动物?

TruthHurt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0:29:39 

喜欢狩猎就应该去伊拉克打ISIS,为什么要射杀无辜的动物。

横塘雨眠 发表评论于 2015-04-20 10:28:38 

现存大象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多少有识之士在为保护大象奔走呼吁出钱出力;可竟然还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猎杀大象。都说人心是肉长的,真不知这些该死的狩猎者是何心肝。被大象攻击致死只能说是活该。

(四)

谢选骏指出:现在人们所谓的打猎,就是欺负弱小。所以,没有一个男人敢和狮子肉搏。

如果用武器打人家狮子,也是欺负弱小,人家没有武器。

不论多么强悍的野兽,面对躲在装甲车里开枪的“猎手”,都是可怜的弱者。那些猎手基本上属于恃强凌弱的肮脏屠夫。难怪日本有一种打人公司,专门提供受害者让人虐打,然后收取高额的费用。这些。都是为了满足人类施虐的欲望。

这个道理,用在社会关系上也是一样:古代的士兵用相同的武器和人民作战,堪称卖命;现在的士兵用坦克飞机镇压人民,欺负弱小。过去的人民被叫做义军,现在的人民被叫做暴徒,屠夫就叫共和国卫士。



【011、带职的学历就是灌水的学历】


《中国学历鄙视链底端,居然是这些硕士生》(2020-9-20 腾讯新闻)报道:

首批三年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的这一年,毕业生刚踏入求职赛道,迎面而来的第一问题却是:“非全到底算什么”。

根据新浪舆情通8月的数据显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全网声量达到1.5w以上,一个月内登上两次热搜。

国企央企利用系统后台剔除“非全”申请者、中石油长庆油田公然毁约、多地住房及落户补贴不包括“非全”毕业生……种种歧视引发热议。

发声的除了“非全”群体,还有表示不服的路人:如果什么都统一对待,还要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干嘛?话题争议性因此直线上升。

对于这一质疑,“非全”群体虽然感到愤怒,但心中也不禁问天问大地:如果培养的时候就全都统一对待,为何还要在我的学位学历证上标注一个“非”字?

“非全日制”终究是错付了吗?

过去,国家为了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特意为在职人员设立了联考,只要通过联考、完成学业,就能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这就是所谓的在职研究生。

众所周知,在职研究生的考试门槛低,授课时间少,即使没有教育部颁发的学历证书,还是有很多人为了给简历贴金,纷纷加入在职读研大军。

在这个时期,在职研究生的质量明显是不能与全日制研究生抗衡的,不仅缺乏学术氛围的浸染,而且存在不少高校放水招生的情况,低进低出成为在职研究生的水货标签。

2016年9月,教育部出台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的新政,政策规定当年11月30日之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照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也就是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取代了曾经的在职研究生,成为非脱产学习的一种新方式。然而,在社会公众以往的认知里,两者都是同等质量的“水货”。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查显示:超过70%的毕业生拒绝就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理由就是毕业证书和学信档案上标注的“非”字不光彩。

微博有一名博主曾经发起投票:如果时光倒流,你还会选择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吗?同样是近70%的网友毫不犹豫选择了不会再读,个中辛酸只有读过的人才懂。

知乎上有个楼主扔出一句痛心慰问:“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们现在你们怎么样了?”

首赞“XCPP”网友除了回应“极度痛苦,非常后悔”之外,还加了一长串的事实例证——“非全的培养实在太有‘含金量’了”。

根据XCPP的讲述,学校对他的要求是前两个学期脱产和全日制的学生一起上课,不仅考试难度和全日制拉上同一水平线,学分要求也比全日制多。

考勤、日常作业、课堂展示、论文提交、期末考试一样都不会少,连开学都要按规参加军训,XCPP抱怨的不是课业压力大,而是明明我这么努力修学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

2016年,教育部曾在文件中明确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要“坚持统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布通知,许多人正是冲着它去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

如果要来解读“统一标准,同等质量”这句话,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网络上的义愤填膺,就不应该被讽刺为“狗急跳墙”。

首先,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6年改革之后必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和全日制研究生并轨。

相比过去的联考,在职人员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难度直接攀升,在录取这一关就已经把许多学术诚意不足、报考动机不纯的人员筛掉。

能够被录取的,基本付出了相当的业余复习时间。

其次,非全日制研究生之所以能够在毕业时拿到学历和学位双证书,就是因为“统一标准”四个字在成绩考核环节贯穿始终。

从入学录取,到科研成果、学分考试、毕业盲审,每个环节都不会因为所谓的“非全日制”而降低标准。学校用一种最公正的方式完成了“同等质量”四个字的验收。

“唯学历论”不是问题的根源

真正让非全日制研究生倍感委屈的,不是在校考核的严格,而是出校待遇的不对等。

网络上声量最高的讨伐就是几乎所有私企,甚至某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招聘都将“全日制”这一要求摆上台面,非全日制研究生被粗暴地划归“非”正规、“非”能力、“非”质量,他们作为硕士研究生被莫名其妙撵出了受益圈:某些地方政府的“人才引进”、“优才招聘”、“非普通就业”不面向非全日制;某些城市的落户补贴、人才安居、档案转移不接收非全日制;某些企业的招聘启事明确拒绝非全日制应聘,连下拉选项都消失不见……一系列社会性歧视直接引爆导火索。

2020年8月,某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以“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为由回绝,一则投诉激起“非全”群体在舆论场上的集体声讨。这并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第一次在就业市场上遭遇差别对待。

早在去年12月份,某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海南中学的公开招聘中,经过三次公告进入体检环节,这本是一件双方适配、值得高兴的事,后续操作却让“非全”群体挨了一拳:“海南中学及有关部门未征得该同学同意、告知其有关权利,听取申辩,未经过复核程序,未制作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决定书,未依法送达被处理的应聘人员就取消了其资格。”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这一投诉,让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群体迅速占领舆论场。这无疑是在暗示“非全”群体修了一个不受待见的学位。“非全”群体的愤怒点不在于读了个“假”硕士,而在于你让我相信了无差别的培养标准,却没有给我无差别的竞争地位。

都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毕业的研究生,“非全日制”怎么就成了我不具备某某资格的正当理由?更何况,大多数非全日制研究生所付出的,远不是一句“反对唯学历论”能够补偿的。

在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中,相当大比例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当年的本科应届毕业生,他们不仅要承受高额的学费,还无法申请奖助学金、无法享受学校住宿。

大部分学生在这三年时间里选择脱产学习,剩下的迫于经济压力走向临时职场。在家人眼里,“非全日制在读”等同于成人教育、考研失败,在学校眼里,“非全日制”意味着无权享受全日制学生福利。在企业眼里,“非全日制”群体是不明不白的毕业生,既不算应届,也不算人才,“非”字正式发挥否定作用,既然你“非”全日制,那我们公司也“非”你所属。

有人觉得这是企业正常的风险偏好选择,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以学历为起点的就业歧视。但如果这个时候把矛头指向“唯学历论”的弊病,是不是就暗示了“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学历掺水?

“非全”群体该往何处去

一项本来是为了给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教育形式的善意增设,成为学生们避之不及的鸡肋。非全日制硕士学历在用人单位眼里还不如全日制本科,解聘和拒签事件频频发生,社会认可度低到连政府接收都受阻,投诉、信访、发稿等一系列怒而起之的操作只等来致歉和少数调整。

想要解决这种培育和接收的失衡、选拔和后置的失衡、初衷和结果的失衡,或许仅凭相关部门一纸“平等”的提示是不足够的。

2013年3月8日,武汉大学2014届毕业生春季校园供需见面会在该校工学部体育场火爆进行,2万学子挤爆见面会。从最原始的意义上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对象应该是在职人员才对,提高考试门槛也只是为了实现“同等质量”,然而政策调整的结果却变成:

大部分在职人员无法通过统考初试,应届毕业生退而求其次攻读非全研究生,“双证”的质量是保证了,培养的主体对象却偷换了。有人提出,统考科目是不是应该针对社会人士做出方向上的调整,比如借鉴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我国的MBA联考综合能力测试,用一般性通用能力测试来替代业务课考试。

比如根据专业的设置,“按照社科类和工科类的划分,社科类增加阅读分析、审辨思维等内容,工科类增加数据处理、计算思维等内容”。难度可以维持,但方向是不是可以调整?针对性是不是能加强?也许这是未来非全日制研究生在选拔环节就要解决的失衡。也有人提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最大污点在于名字上的一个“非”字,社会凭证识人,取消名字差异或许能够最快找回“非全”群体丢失的权利。

谢选骏指出:为何“非全”的学历沦为“中国学历鄙视链底端”?哪怕它是硕士生?因为“非全的学历”就是“带职的学历”,而“带职的学历”其实就是“灌水的学历”——近乎一种“呆滞的学历”了。别说硕士,就是博士、博士后几次也没有用的——本质上就和那些“荣誉博士”一样的,都是灌水的学历。除非你成为胡适或党国头人,才能脱贫、脱鄙视。



【012、多极化丶多边化丶多元化的世界秩序就是全球战国】


《中国眼中21世纪的世界秩序》(2020-07-29 德国之声)报道:

在2017年10月的中共十九大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的 “新时代 ”已经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 “每天都在接近世界的中心”。但中国如何想象一个以自己为中心舞台的世界秩序?

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教授向德国之声表示:“我的理解是,北京的政治人物并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他们正在用邓小平做实验。”辜学武指的是这位在上世纪80年代发起经济改革的中国政治家。邓小平的著名座右铭是 “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问题专家丶前德国驻北京大使史丹泽 (Volker Stanzel)称,中国的犹豫不决也体现在与其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有关的复杂辩论中。这些争论既涉及北京对现行全球秩序的接受程度,也涉及中国认为他们必须领导世界的观点。

尽管这些讨论看起来五花八门丶错综复杂,但根据史丹泽的说法,中国共产党(CPC)在所有事务中拥有最终的决定权,而这些事务不一定关乎世界秩序。“这只是一个关于中国能够以一种能够实施中共理念的方式来运作的问题,并且能够帮助中共保持执政”。

“中国世界秩序”的核心要素

尽管中国的理想中有许多模糊不清之处,但辜学武教授说,“中国秩序 ”中的一些关键要素还是可以被指认出来的。他说:“中国希望建立一个政治上多极化丶功能上多边化丶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世界秩序。”

这位专家对中国的理想做了下列的解释:

多极化: 一个由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也许还有印度几个权力中心主导的世界。

多边主义:一个由几个权力中心,包含中国丶美国丶欧洲丶俄罗斯,也许还有印度所主导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单独决定全球议程,而是必须由所有权力中心进行谈判。

多元化:世界必须接受不同的治理形式,而不仅仅是自由民主。

辜学武教授指出:“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里。”许多政治学家都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霸权的短暂阶段已经不复存在。

在中国,多边主义一直与习近平的口号 “人类命运共同体 ” 连在一起。2019年,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拒绝孤立主义,将中国定位为多边主义的支持者。

但史丹泽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说:“共同命运是空谈,这个概念需要被定义。你想如何组织世界?用更多的国际法和更强大的全球机构?但我认为中国和美国都对此不感兴趣。”

辜学武教授指出,中国与美国都不重视国际法。他告诉德国之声:“他们只有在符合自己利益时才会接受国际法。如果国际法与他们的自身利益冲突时,他们就会拒绝尊重国际法。”

形象塑造运动与丝绸之路

北京希望透过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来改善其全球形象。同时,中国投资者也在收购媒体公司,试图改变全球对中国的认知。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工作。史丹泽尔说:“中国担任四个国际机构的主席,这个数量是美国的两倍。他们利用其地位将其政治表达纳入联合国文件中。”

然而,中国的措施在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成果。史丹泽补充道:“这种说法在非洲是成功的,在与中国有经济联系的国家更是如此。”

在德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由于中国有些咄咄逼人的外交手段,其形象也因此受到了损害。中国在新疆关押并“再教育”数十万维吾尔族人,而在香港,北京则是大规模限制公民的自由。这些做法都进一步损害了中国在欧美的声誉。

一带一路最初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但对许多国家来说也变成了一把双面刃。一些批评者说,该项目正在使经济薄弱的国家依赖中国。例如,斯里兰卡在未能偿还贷款后,不得不将汉班托塔的一个深海港租给一间中国公司99年。

中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

辜学武教授认为,国际社会过于高估中国的野心。他说:“任何一个想领导世界的人,都必须能够免费提供一般的商品,并对利他主义展现一定程度的热情,并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某些理念。”然而在他眼中,中国缺乏这些特点。他解释道:“中国其实不想取代美国。它甚至对承担这些任务抱持谨慎态度。”

在亚洲,中国的权力扩张在南海比其他地区都明显。中国不仅要将美国逼出该地区,还要将周边国家的关键航线和原物料纳入其控制范围。但即使中国不争夺全球霸权,其在亚洲的最高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

习主席在2014年的一次演讲中谈到 “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但在中国秩序的背景下,这个概念意味着什么?2010年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杨洁篪在东盟的发言可以帮助国际社会理解其中的动态:“中国是大国,其他国家是小国。这只是一个事实。”

在亚洲,中国的权力扩张在南海比其他地区都明显。中国不仅要将美国逼出该地区,还要将周边国家的关键航线和原物料纳入其控制范围。对 “周边国家 ”来说,后果就是不稳定,在中美之间选择的压力越来越大,而爆发全面军事对抗的危险也越来越大。

意识形态差异

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的崛起和世界秩序的重新组合是否会导致战争。专家认为,南海的冲突只是一个前兆。

美国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2014年在《国家利益》杂志上写道:“南海争端的结果将是一场激烈的安全竞争,有相当大的可能性会演化成战争。简而言之,中国的崛起不可能是平静的。”

纽约城市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夏明告诉德国之声:“我不相信如果中国维持自己的体系,中国和西方可以共存。”

对话能否帮助中国和西方克服分歧?辜学武教授表示,他对这种可能性感到非常悲观。他说:“我不认为美国准备向中国专制政府让步。”

史丹泽也对这种想法怀疑态度,不过他的质疑出于其他原因。他说:“中共不想开战,但中国的侵略行为正导致军事冲突的危险,正如我们在南海所看到的那样。”

谢选骏指出:众人不知,政治上多极化丶功能上多边化丶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世界秩序,就是全球冲突。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印度,再加上回教世界和阿拉伯,这几个权力中心,正好是战国七雄了!这样多极化丶多边化丶多元化的世界秩序,不就是全球战国进入世界末日的格局吗?而“摸着石头过河”的游击队战略,正好是一条完美风暴的导火索!



【013、贩毒就是革命】


《墨西哥21岁美女大毒枭被击毙,曾率悍匪杀死13名警察,出生贫寒》(2020年1月15日 综合新闻)报道:

一个21岁的年轻人会干什么?小编今年都25了,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但过去20多年的教育促使我坚决不做违法的事情,这也算是做人的底线吧!可俗话说,守法的都不挣钱,这促使很多年轻人走向违法的道路,墨西哥美女大毒枭“埃斯奎维尔”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它刚刚被墨西哥军警击毙,甚至还留下了死前苦苦挣扎的视频画面,年仅21岁的她就这样结束了美丽人生,顺便说一句,她虽然出身贫寒但有着堪称硬核的人生。

墨西哥21岁美女大毒枭被击毙,曾率悍匪杀死13名警察,出生贫寒 

埃斯奎维尔在上周五被击毙,3天后这个消息才被墨西哥媒体报道出来,当看到“美女”和“21岁”这两个关键词时,想必任何人都会感到震惊,根据手边可怜的资料,只知道她2017年才加入墨西哥贩毒团伙,2年多的时间里成长为这个团伙的武装人员首领,被击毙时她正在于另一个毒枭“费尔南德兹”开会,也是受到这位毒枭的指示,埃斯奎维尔在去年10月中旬,率武装人员伏击墨西哥军警,当场击毙13人,地点就是她被杀的墨西哥中部小镇“博坎达”。

墨西哥21岁美女大毒枭被击毙,曾率悍匪杀死13名警察,出生贫寒 

博坎达是位于墨西哥中部省份麦科肯的小镇,不用想也知道,这里交通不便,经济水平与墨西哥城所在的东部无法相比,这个地区能长期盘踞贩毒集团,甚至还能成长为与军警对抗的势力,绝不仅仅是当地人的问题!就像之前爆出墨西哥毒贩行贿包括总统在内的关键人物一样,墨西哥政府要对今天的残局负主要责任。

墨西哥21岁美女大毒枭被击毙,曾率悍匪杀死13名警察,出生贫寒 

埃斯奎维尔虽然有点姿色但出身贫寒,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会愿意加入贩毒集团?在墨西哥被生活逼着犯罪的人绝不仅仅只有她一个。墨西哥本质上是个农业国,少有的轻工业也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玉米种植被认为是墨西哥的特色产业,毕竟在这个国度连老百姓的主食都是玉米粉!但墨西哥与美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之后,当地的玉米种植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原因就是来自美国、价格低廉的玉米让广大墨西哥农民破产,让这个墨西哥最大的人口群体在贫困中挣扎,当地社会会乱成今天这样并不奇怪。

根据资料显示,在上世纪最后的20年,美国大型机械化农业生产1吨玉米的成本不到100美元,而墨西哥则达到了250美元以上;墨西哥一公顷土地出产玉米1.5吨,而美国则到达了将近7吨的水平。由此可见,这个在1994年签订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基本宣布墨西哥农民要死了。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墨西哥政府是傻子吗?其实它还真不是。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有照顾墨西哥的条款,规定美国出口墨西哥的玉米每年不能高于250万吨,超出这个限额将被征收215%的关税。但这样还是救不了农民,因为政府拿到高额关税之后不会去补贴农民,具体用到了哪里只有鬼知道。而且,这个照顾墨西哥的条款仅仅执行了不到30个月,是什么原因让政府放弃高额收入,欢迎美国玉米逼死自己的农民呢?一般认为,是墨西哥国内的玉米加工企业游说政府这么做的!

对于食品加工企业来讲,墨西哥的廉价劳动力+美国廉价原料就是致富的捷径,因此他们希望美国的玉米倾销到墨西哥来。果不其然,在关税政策停止后墨西哥的玉米价格狂跌了将近50%,墨西哥的玉米加工企业借此蓬勃发展,而且它们还不愿意降低产品价格,甚至还疯狂上涨了5倍有余,因此资本家发财的同时是广大农民的破产和城市居民的饥肠辘辘。

墨西哥这样做也不完全是了满足资本家的私欲,更重要的是希望刺激农民到城里打工,或者转而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农作物,从而促进土地利用效率,拉动GDP增长,帮助墨西哥转向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这需要长时间的政策引导才有可能实现,墨西哥走马灯式的选举模式,绝对不存在这种转型的可能,因此悲剧出现了。

这个悲剧就是墨西哥的贫困人口越来越多!当地的气候又适宜种植大麻、罂粟等毒品,这给了贩毒集团猖狂崛起的机会!21岁的美女毒枭埃斯奎维尔就是这种悲剧的牺牲品之一,可惜了她的花样年华。

谢选骏指出:上面这个小编显然忘记了毛匪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的最高指示说:“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美的画图。”把毛泽东思想和墨西哥的现实结合一下,那就是——“穷则思变,要干,要贩毒。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美的画图。”21岁的美女毒枭埃斯奎维尔,就像刘胡兰一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毛匪题字)了。

网文《毛泽东谋略1.25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报道:

1936年,在保安窑洞,毛泽东曾问过斯诺是否希望美国发生革命,如果发生革命会不会参加。斯诺说:如果美国也像中国那样贫穷落后;如果人民也受到这样寡廉鲜耻的压迫和剥削,遭受那样残酷的杀害;如果美国儿童也被当作奴隶一样地买卖;如果美国一直是个专制国家,现在又由军阀统治而不受人民权力的制约;如果美国人没有参加政权,既不能参加选举,又不能行使弹劾的权利;如果工人没有结社或者进行集体交涉的自由;如果美国的统治者假公济私利用国家银行为私人经营的企业提供资金,而又不公开帐目;如果美国最有权势的家族是最富有的投机商;如果外国人霸占我们的港口,并控制了我国大部分的经济;如果我们不放一枪就丢掉了整个美国的北部;如果没有合法的途径可循来组织政治上的反对派;如果在美国也像在中国一样存在上述种种情况;如果除了进行武装反抗之外,没有办法可以改变或改善国策,也无法改变或改善生活条件本身,那么,我的确会投身于革命的洪流。

听了斯诺这一番“如果”,毛泽东笑着说:“美国将是最后实行共产主义的国家”。①

如果马克思有幸活到二十世纪并像斯诺那样到中国来看看,毛泽东一定要和他商量一下关于物质生产力水平与共产主义革命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社会的普遍贫穷和落后并不是革命的障碍,而是革命的源泉。穷则思变嘛!正因为穷,所以才要革命。要是富了,那还革什么命?毛泽东也许还要举出中国历史上大小数百次农民革命作为佐证:哪一次农民革命不是因为民不聊生才起来的?人的生存渴望决定一切。美国人没有衣食之忧,所以革命的雷声迟迟响不起来,斯诺的话确实揭示了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发动中国革命的原因。

在中国,虽然马克思所指望的共产主义革命的主体——工人阶级还不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中国遍地都是饥寒交迫的穷苦人,穷人多就好革命。一则革命渴望强烈,二则容易发动起来,一个人越穷,就越希望改变现状。而且,由于他穷极了,只要革命稍能为他带来一点好处,他就会投身于革命。韩素音在《早晨的洪流》中记录了一个革命者的话:“我们想的、吃的、喝的、睡的都离不开革命”。对于一个一穷二白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革命更值得向往呢?毛泽东看准了这一点,他从人的生存渴望中看到了贫穷与共产主义革命之间的必然联系。他说:“世界上最愿意改变自己地位的是无产阶级,其次是半无产阶级,因为一则全无所有,一则有也不多。”②

这的确是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当代许多资产阶级政治家也认识到这条真理,所以他们认为要在世界上避免革命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帮助那些想革命的地区摆脱贫困。

不过,毛泽东所说的无产阶级决不等于马克思曾寄望的产业大军。毛的“无产阶级”应当叫作“穷人”,其特点是“无产”,并不在乎他是工业生产力的代表还是农业生产力的代表,是工人还是农民,或其他什么社会成份。这样,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准无产阶级可就多了,不是百分之零点几,而是占总人口的大多数。毛泽东轻易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这一难题。

占总人口90%以上的革命动力,又有90%以上是农民。而农民,按照越穷越革命的原理,又数贫农最革命。毛泽东统计过,贫农占乡村人口的70%。其中20%是那些“全然无业,即既无土地,又无资金,完全失去生活依据,不得不外出当兵,或出去做工,或打流当乞丐,或为非和歹做盗贼的‘赤贫’”,50%是“半无业,即略有土地,或略有资金,但吃的多,收的少,终年在劳碌愁苦中过生活的‘次贫’”。贫农革起命来,富农和中衣带着讥笑的声调说道:“你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为什么不进农会!”毛说:”的确,贫农们不怕失掉什么。“所以”他们最听共产党的领导”。③“一切破坏的工作都只有他们做得出”。“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组织也是他们在哪里组织,革命也是他们在那里革命。”④国民党右派和绅土们说这些人都是些“痞子”、“惰农”。毛泽东的看法恰好相反,他们是“革命先锋”,是“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⑤

按毛泽东的说法,任何一个国内部有上中下三等人。中国由于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等人数量特别多,而且处境特别悲惨,这就为革命的发动者提供了两个有利条件:一是参加革命的人特别多,二是革命起来以后能量特别大。毛泽东正是看准了这两点,从而发动和领导了一切底层人民的革命。这种革命参加者甚众,能量特大,与陈独秀等人贵族式的革命方式完全不同。

①《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第108页。

②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

③《毛泽东选集》第20页。

④《毛泽东集》第一卷第218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21页。

谢选骏指出:毛泽东大言不惭,可惜不能保持晚节,最后叛国投敌,谄媚屈膝美帝,不仅台湾也不敢解放了,还把大陆也开放给资本主义了,然后他就死了,听凭余党被一网打尽。这是因为,毛狗这个家伙本就来路不正,革命造反只是为了翻身发财——与盗匪毒贩完全一致。



【014、非常时期维护心理健康的最好方式就是祈祷】


《肺炎疫情:非常时期如何维护心理精神健康》(BBC 2020年2月14日)报道:

中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等待就医的人群,仍在增加。周五(2月13日),中国大陆公布的累计确诊病例接近6.4万,死亡1380人。周三,湖北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数激增近1.5万人,是以往单日增加病例数字的十倍。同一天病毒感染导致242人死亡,也创下单日最高纪录。

为了控制疫情,在最先发现病毒的中国湖北武汉,当局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封城”措施,控制人员流动并要求居民自我隔离。从武汉撤出的多国侨民,也被卫生部门隔离14天以防万一……在世界多国高度戒备防控病毒蔓延的同时,中外专家、学者提醒重大疫情爆发时也要特别注意心理和精神健康。

心理健康——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精神疾病专刊(Lancet Psychiatry )最近刊登文章,呼吁疫情当前,当务之急需要提供及时的心理健康护理。来自澳门、北京、香港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多位心理学研究人员联合撰写的论文中特别警告:“至今,为病人和医务工作者提供心理健康护理的问题关注不足”。

尽管中国全国卫生委员会曾在1月26日下发通知,要求为受本次病毒疫情感染的病人、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以及在家隔离的疑似病人、医务人员和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护理,但是这些专家指出,这些受影响人群的心理问题数据和精神病发病数据等方面的信息缺乏,因此“如何在疫情下最好地应对挑战无人所知”。专家们认为,2003年中国非典(萨斯)疫情期间,对心理健康后果的观察以及相应采取的措施,可能帮助卫生当局和公众,向那些有需要的人提供心理健康治疗和辅助。

表现和症状——奋斗在第一线的医生受病毒影响最大,李文亮医生就是因为接触感染者而患病死亡。 新冠病毒2019年底首先在武汉爆发以来,来势迅猛,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人们也从一开始的不太知情,发展到现在的人人担心和焦虑。

随着武汉封城,以及后来全中国各省市纷纷采取的封闭和隔离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措施,更增添了人们的恐惧感。人们除了每天自动跟踪病例的最新进展外,社交媒体上也充斥了各种有关疫情的坏消息,包括它如何传播、感染者和家属的悲惨遭遇和痛苦挣扎等等。

到目前为止, 没有人知道疫情会何时得到控制,拐点何时到来。与此同时,随着病毒在全球20多个国家的扩散,公众的担心和负面情绪有增无减。它们包括:

恐惧与焦虑——担心自己或家人朋友被感染。不厌其烦地叮嘱家人千万别出去,免得受传染。同时,许多人疯狂地购买口罩、护目镜、消毒酒精等都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受疫情的影响,有些人出现失眠或是失眠加重现象。

无聊与孤独感——整天闷在家中不能出门,感到无聊与孤独。美籍华人黄先生(音译)告诉美国《纽约时报》说,对那些呆在家中自我隔离的人们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感到无聊。黄先生住在浙江省的一个小镇。他说,几乎人人都无聊至极,根本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往。

愤怒——对当局一开始隐瞒疫情的不满,对病情得不到及时救治和住不上院感到愤恨和无奈等等。

耻辱感——那些已经患病的病人和家属担心遭人歧视和躲避,除了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外,还会有心理内疚感。

其实,这些情绪都属正常现象,是人们面对不确定以及风险而产生的正常反应。但有些人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精神疾病,例如,抑郁、妄想、急性焦虑症(又称惊恐发作,panic attacks), 甚至自杀等。那些处在疫情中心的病人及其家属,以及每天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承受的心理负担最大,因此也最需要帮助。在钻石公主号上隔离的乘客感觉无聊至极,有人说即使邮轮公司全部退款也抵不上自由。 

萨斯教训与经验——以上的这些负面情绪和精神疾病在2003年萨斯(又称沙士或非典,SARS)爆发时都出现过。专家注意到,那些曾参与过萨斯疫情的医护人员所经受的心理负担更重。以北京一家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例,凡是当时在萨斯病房工作过的医务工作者,或那些有家人和朋友被萨斯病毒感染的医护人员,后来有较多人患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此外,与没有类似经历的人相比,有过萨斯疫情经历的医护人员还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和挫折等心理疾患。

尽管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但大多数在传染疫情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却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以及支持。因此,提供及时心理治疗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紧迫和关键。

应对措施——疫情给所有人,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专家们建议,首先,要吸取萨斯的教训,由卫生部门组建各级心理和精神治疗专业小组,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及时的咨询和治疗。其次,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疫情的准确数字和进展情况,并针对他们的个人情况做心理辅导和治疗。建立和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等智能、安全的方式(比如微信),为公众和任何受影响者提供心理咨询。应该为重点人员,即医护人员和病患以及疑似人员做定期检查心理检查,消除他们的顾虑和不安情绪。此外, 对情况严重者应该提供及时的精神和药物治疗。

过去的事实证明,面对任何重大的疫情,人们都不免出现恐慌心理。因此,提供及时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新冠疫情不是人类面临的第一次重大疫情,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能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等措施都有助于缓解公众的焦虑和恐惧。

中国武汉周四(1月23日)突然宣布关闭全市航空、铁路和长途巴士离境通道、暂停公交运营,并要求市民不要离开该城市。

中国社交媒体上不乏普通百姓自娱自乐的黑色幽默,从某种程度反应人们在疫情苦闷中的自救和调剂。

减压方法:

通过阅读来转移注意力;

练习正念,自我调节;

认知疗法,改变思维方式,不要老陷在负面消息中;

超前思维,想像一下疫情结束之后的打算;

和朋友聊天,化解忧虑和烦恼;

学习一项新技巧,例如,做饭等。

谢选骏指出:上面这些所谓的专家似乎完全不懂——非常时期维护心理的精神的健康的最好方式就是祈祷!由于这些误人子弟的建议毒害巨大,人类一直没能从上次传染病发作以来学到任何教训,以致一错再错,步步深入绝境了。再不回头,难免自寻绝路了。非常时期维护心理健康的最好方式就是祈祷,求主怜悯!



【015、风衣就是疯狂的衣服的沐猴而冠】


《时尚与历史:诞于战壕的风衣》(BBC 2017年11月13日)报道:

时尚的风衣其实来自血雨腥风的战壕——日前巴宝莉(Burberry)灵魂人物克里斯托弗·贝利(Christopher Bailey)宣布明年离开该品牌的消息,引发人们对风衣的怀旧之情。

提及风衣,人们的思维就像是提前设定好的电脑程序,立马就想到英国品牌巴宝莉。其实风衣最早并非是时装,也没有“好莱坞明星最爱”、“街拍杀手”、“必备时尚单品”等等的光环笼罩。

你能想象风衣其实来自战争吗?英国军人在战场上,厚重大衣上弄得都是泥巴──风衣的出现,就是为军人解决这样的问题 。

好莱坞误导

风衣自1930年间频繁出现在好莱坞电影的荧幕上,风流倜傥的军官都穿着风衣,无论是耳熟能详的《魂断蓝桥》男主人公、还是《卡萨布兰卡》、《马耳他之鹰》里的弗莱·鲍嘉 (Humphrey Bogart)都深入人心。在喜剧电影《蒂凡尼的早餐》里,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的经典打扮也包括了一件风衣,造就了她的时尚形象。

可是作为睿智帅气、精致优雅代名词的风衣,起初并没有被赋予这样的气质。看到老照片里的一战战士们衣衫褴褛、窝囊狼狈,千万别感到意外──这都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在好莱坞影片里,军官形象风流倜傥。但其实在风衣出现之前,军人的穿着都很邋遢。

风衣和战争的渊源,以及与英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追溯到1850年前后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当时士兵的军服是厚重的大衣,他们的衣服被淤泥浸泡之后,变成大厚泥巴壳,士兵们常常需要用刺刀去掉长大衣甩到身上和鞋上的淤泥。而且当时士兵的军装质量很差,剪裁走型、材质粗糙、易长虱子等等。

有能力购买定制制服的军官们,向自己的裁缝描述普通军服的缺陷。巴宝莉、雅格狮丹(Aquascutum)等英国品牌接到不少军装订单,设计师根据当时军官需求,推出新的设计──它轻便、防水、精短,这便是现在风衣的雏型。

一战英军

更有趣的是,风衣还成为军官炫耀自己贵族社会地位的工具。当时的社会等级分层明显,人们的着装是重要的衡量标准。“高级定制”的军服,就是身份的象征。

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讲师简·泰南(Jane Tynan)认为,“风衣成了可以让军官们显摆自己社会地位的‘武器’。”

英国精神

英国军官精心改良制服的,体现了务实的精神。比起讲求实用的英国军人,法国军队直到一战前还穿着1830年制式的红军帽、深蓝上衣、红长裤。当时欧洲大陆士兵的军服颜色都十分鲜艳,特别是法国士兵的红裤子。他们认为,穿着和自己国家国旗相同颜色的军装打仗,让自己身为军人的荣耀感倍增。

然而英国战士们早在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的时候,就认为实用性比荣誉感更重要。英国士兵明白与尘土混为一色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那些华而不实的鲜艳颜色和所谓的军人荣誉感,在英军看来都不重要。

风衣

随着风衣在英国军官之间流行,它的卡其色也被各国效仿。从此军服的华丽颜色渐渐消失,各国的军装都跟着英军进入了朴素色时代。这种尘土的色调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许多国家沿用。20世纪前半美国、英国、法国、苏联、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土耳其、希腊等等军队的制服颜色都是卡其色。直到二战以后,许多欧洲国家的军装依旧沿用了英军最早使用的卡其色。

简·泰南总结,风衣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战士们的心理,她说:“风衣的由来就是在讲述作战技术和服装设计技术的故事。”所以,当你再看到一件风衣的时候,请不要给它只打上“商品”的标签。

谢选骏指出:风衣不是商品,而是就是疯狂的衣服——穿上它就可以杀人放火、威胁邻里了。

《走进英国:二战的“衣装战略”》(朱洁BBC英伦网特约撰稿人2015年7月20日)报道:

二战时期,英国女性服装的样式和质地都有所改变。

1937年,《Vogue》杂志资深作家与编辑Alison Settle提笔写道:“时尚勾勒出我们居住的世界,展现大脑内部的思想、外部的历史事实。”

数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和美学因素,打击了有形的城市建设,也冲击了诸如阶级、性别等无形的文化构建,使衣着的制作和穿戴发生改变,影响深远。

今年正值二战胜利70周年,何不以衣装风尚的镜头,回溯英法、德意、以及帝国殖民地的社会变迁?

战前阶级性风尚

20世纪30年代,英国生活成本持续下降,就业亦从大萧条有所反弹。服装工业化制作总体上拉低了价格,跨越价格区间的选择前所未有地多。英国人对衣装的购买欲、购买力高涨。

尽管如此,阶级之间仍存在着鸿沟。贵族阶层尽管不再像爱德华时期那样,一天换五六套服装,但依然严格秉承在每一个场合穿着得当的艺术,维持了阶级划分与社会层级。此时的观点是:“社会不同阶级可能接触、尊重甚至喜欢彼此,却不可混合。”

一排哈罗德百货的女员工,每个人穿着不同工种的制服。英国上流社会拥有世界主义的生活方式。他们时令性地旅行,前往欧陆甚至更远方的豪华度假村,喜爱融合国际(尤其是法式)风尚与高级定制英伦味儿。1936年英国《Vogue》杂志,登出一件华贵的夏帕瑞丽(Schiaparelli)服饰,印度丝绸让它沾染帝国的霸气,非洲的鸵鸟羽毛则夸张地渲染了异国情调。

富足但受日常工作束缚的中产阶级,则更偏好英伦本土着装。他们定期光顾高档百货商店,风格更接地气、易于模仿,又不失雅致。

手头相对拮据的人,则常去玛莎等连锁店,那里有批量制作的成衣,模仿影院和杂志追捧的衣装和生活方式。

就这样,社会上层引领风尚,而稍低的阶级通过衣饰上的模仿,似是而非地参与到一个不然相对关闭的世界里。

然而,当1939年战争的到来后,基本需求打败了无尽的欲望。英国“大撤退”时期,浮华的潮水退去,暴露出“裸泳者”——贫穷阶级生活在一个被其他阶层蓬勃气象掩藏的长期失业的世界。通过提供衣服,确保他们最基本的温饱、卫生,是维持战争的重要举措。贫穷者们是战时购买力唯一得到提升的一个阶级,为未来的福利打下基础;其他阶层则不断偏离战前“买买买”的趋势,使“爱国型节俭”(patriotic thrift)与“少即是多”的概念风行起来。

军装新风潮

英国在二战期间,阶级间距缩小、女性美定义改变。

图像来源,

图像加注文字,

英国在二战期间,阶级间距缩小、女性美定义改变。

1939年9月3日,张伯伦首相确认英国与德国开战。等待英国的是八个月的“战时和平”——英国本土几乎不曾遭受直接攻击,只在报纸和影院中有对海外斗争的播报。尽管如此,社会面貌依然发生变化。

愈来愈多的军民职业者都换上戎装,甚至携带防毒面具和袖章。军服是战争最强大的意象之一,它们在英国社交场合的存在感与日俱增。相应地,平民服饰也以变得不再那么正式。由于政府关闭了大量影院、剧院,娱乐活动骤减,晚装裙、晚礼服逐渐退隐社交舞台。最富裕的阶层,尽管在战争初期并不参军,但迅速在伦敦萨维尔街的Huntsman、Gieves,以及稍便宜的Austen Reed、Hector Powe定制了军服。剪裁质地精良的军装,迅速在领衔时尚的社会顶层占据一席之地,也导致奢侈衣装销售大幅下滑。

战时物价飞速上涨,闪电战更凸显了英国原材料储物的脆弱。担忧前景的人们开始抢购,恶化了实际的物资短缺。缺衣少食,容易导致焦虑、疾病、士气低落。1941年5月底,英国政府展开完整的限额计划(rationing scheme)。限额期间,个人衣物的消费也达到60%战前水准,比预期中高出许多,主要原因是战时的高就业率。

同时,妇女的缝织技能得到重视。战争初期,动手织补衣物能让留守的妻母们暂时忘却爱人远赴征途的离思。后来,则是出现了缝补制衣的真实需求。

迪奥“新风貌”的种子,在战时已然生根。

女性衣妆之变

战前流行的英国女性妆容,追求极致修理,过程耗时,态度以自我为中心。底妆依靠昂贵的粉底霜层层涂抹,眉毛修剪出干净的弧度,睫毛膏、唇膏一丝不苟。人工替代了自然,电影和戏剧里的强效妆容,在《Vogue》中一页一页骄傲地出现。

但是战时,化妆品、闲余时间都变得奢侈。人们开始抛弃繁冗细节,接受简单快速的基本清洁、滋润和上粉,崇尚天然、健康、清淡而持久的妆容。1940年11月的闪电战中,女作家Ursula Bloom为需要到防空洞中过夜的妇女提供了实用的美妆技能,并称脸上无油脂、表情平和,就是最佳风貌。

一定程度的妆饰仍然是件好事。随着更多女性参与到战争相关工作中,她们的精神面貌与士气之间发展出一种微妙关系。保持着爱美之心的女性,会用煮好的甜菜根做口红,因为听说这样“能让伤者开心一些”。

战争风暴之下,英国风尚经历了一次“瘦身”。女性服饰变得更加修身、精简,流行的服饰包括轻柔耐穿的羊毛套装、一串扣的衬衫裙、可拼换的两件套。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女性,在工作中显得更加美好动人。1942年8月,《Vogue》的美丽新标准是“感觉健康地活着”(feeling healthily alive)。一直到1944年春天,修长体型、具有弹跳力(springy)的腿、平臀、直颈、宽肩、挺腰,都受到追捧。后来迪奥“新风貌”(Dior New Look)的种子,在战时已然生根。

原本英式风尚在战前就偏重稳定性、持续性,不似法国更偏重高时尚的遥不可及、美国更偏重时令性的变化万千。这种穿衣哲学历久弥新,在战争年间得到更多的认可,令英国人在注重设计经典、质地优良的路上越走越远。集中营里的犹太女囚常被迫为军官夫人缝制良衣。

列宁曾说:“没有正确的衣装,革命什么也不是。”说完英国国内二战期间服装的变迁,这一篇放眼它的对手,德国、意大利,在欧洲时尚版图上展开的战争。

集中营里的裁缝室

1943年,令人畏惧的纳粹指挥官Rudolf Hoss控制着一批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夫人Frau Hoss则管辖着集中营里的裁缝工作室,剥削着犹太人对于衣装的天分。

纳粹官员的夫人们和女兵们,从犹太人的巧手中得到大量衣物,不但有日常的内外衣饰,还有可以穿去纳粹党庆祝以及社交场合的精致晚装。

当女人们对衣服特别满意时,参与制衣的犯人们会得到一块额外的面包作为奖励。一个女护卫曾喜出望外地说:“当战争结束,我要带上你,在柏林开一家大大的制衣坊——我从不知犹太女人能工作,更别说做出这么美好的东西。”

纳粹制服是二战时德国风尚中难得的一笔,产生令人不安的痴迷。想必这位女护卫最后并没能在柏林开设理想中的制衣坊。不过,年轻的德国女子Ursula Schewe于战争初期,就在柏林开了自己的时尚沙龙the Modewerk,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成功,不断收到订单,并幸运地在同盟军空袭中屹立不倒。她反思道:“在如此灰暗的战时,拥有至少一件好看得体的衣服,对人们是如此重要。”

1945年4月,第三帝国在苏联军队的进攻下,无条件投降。苏军在柏林凌辱妇女、侵占地产,唯独对Schewe的时尚沙龙手下留情。他们迫切需要缝补脏破的战服、赶制肩章,因为战胜者必须比战败者显得体面。作为极少数战前战后都获益的德国人,Schewe不由得意地宣称:“时尚是中立的!事实上,它与政治毫无关系!”

时尚“纯净化”

讽刺的是,战争中的时尚,恰恰与政治关系密切,尤其当战争的一方由极端意识形态催动的时候。德国与法国就在T台上开辟了一片新战场。对很多人而言,世界时尚之都在法国,而“德国风尚”是个悖论。早在一战开始的1914年,巴黎就从时尚方面向德国宣战,比如出版的一本卡通宣传册里,身躯巨大的德国女人,尝试挤进德军偷来的、小巧的法国衣装,费力试图侵占法式优雅,却以失败和丑陋告终。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都试图开发服装在政治操控、文化竞争上的作用。

一战结束后,德国作家Stefan Zweig写下时尚的“暴君”属性:“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或可汗,可以像时尚一样迅速成为整个世界的独裁者……基督教和社会主义花了几百、几十年才得到追随者的爱戴,然而一个巴黎裁缝做到这一点只要八天。”

德国统治者迫切希望塑造独特的德国风尚,以展示雅利安人的高贵特质,重塑文化自信。在宣传中,“法国的”和“犹太的”常常混为一谈;最终反犹太化还是成为重点。战前,犹太人在德国百货商店、高端沙龙、成衣产业十分成功,招来怨恨,被称为“用廉价、低劣的衣服令女性降格、并毁灭了德国小生意”,因此需要严惩。

当然,纳粹军服堪称二战德国风尚中难得的一笔。学者称,纳粹制服制造了对社会控制、残酷哲学的虚假崇拜;金发的雅利安人,身着黑色皮革、面如刀刻的剪影,产生令人不安的痴迷。至今有人担忧,博物馆里展出的军服,都可能成为新纳粹崇拜的磁石。

与德国不同的是,时尚与意大利的国家身份之间,上演着一场持久不断的风花雪月。对于太多人来说,意大利是品位的摇篮,意大利式的甜美生活(la dolce vita)象征着优雅、享乐与关爱,被一代又一代英美访客浪漫化。二战期间,意大利法西斯党反复提及文艺复兴年代的风尚,以增强名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国家侵略性的行为,被美化成向全欧洲输出品味的举动。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都试图开发服装在政治操控、文化竞争上的作用。

经济效益

除了文化自信和国际声望,时尚还能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法国能够通过销售和出口衣装,付掉一部分战时债务。1933年初,希特勒在一本给所有纳粹领导人传阅的“建议手册”中,批评德国女人购买奢侈舶来货,尤其是法国护肤与化妆品。“数以百万计的人民忍饥挨饿时,我们竟在从法国进口口红,简直是疯了……女人们应该只买德国货,不要再以自私的消费伤害我们的祖国父亲。”

而事实上,服装界的去犹太化,给德国经济带来重创。弃置犹太人在时尚界的知识、天分与经验,是错误并短视的,对经济、文化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1939年5月,墨索里尼亲自在罗马组织大型女性游行,庆贺法西斯建党12周年。除了国家赞助的运动制服,参与者们还穿着自己省份的衣饰,表达对本地小工艺传统的致敬,制造出全国来朝的盛况。

英国二战时的对手们,都通过衣装战略,将经济上的贪婪、政治上的操控、文化上的竞争发挥得淋漓尽致。服装在战时制造出的大量幻象,也许只有后人看得清?

图画记载了托马斯·罗爵士出使印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世界范围的自由独立运动,原本在英国等欧洲势力掌控下的殖民地,在建国的过程中,大都生成了新的服饰。民族国家本就是想象中的社区、共同历史的延续,而服饰则帮助产生想象、承载历史。亚洲强人的标志性服饰,更一度引领了潮流,有的沿用至今。

“非绅士之选”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东印度公司建成。赴印的英国人愈来愈多,却注重保留英式打扮,而非融入当地。托马斯·罗爵士(Sir Thomas Roe)是出使印度的第一任英国皇家大使,莫卧儿宫廷缀满金银丝线、珍珠宝石的华服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当莫卧儿皇帝赐给他一件荣誉长袍时,他服从礼仪地穿上,心中却暗怀不满,在日记中写道:“它更适合伦敦的戏台,而非绅士之选。”

东印度公司要求在印度的员工穿英国布料制作的衣服。这恐怕有点儿讽刺——英国从印度进口的主要物品之一就是布料。分布在各个殖民地的英国官员,大都不愿被当地服装文化同化,担心与引以为荣的祖国文明失联。吃穿用度显地位,文明链上有高低。尤其在非洲殖民地,当地人使用涂料、纹身、兽皮、羽毛等装饰品,习惯性地裸露大片皮肤;偶尔使用布料时,也偏向手工的垂坠、流苏、折叠,而非机械化的剪裁、缝纫、修身。给欧洲殖民者的感觉,就是当地服装在文化、经济上双重落后。于是,当伦敦人高价购买异域衣料以抬显身价时,在海外的英国人宁愿穿着层层叠叠的高领套装,抗拒炎热的赤道天气。尽管伦敦的风尚传到殖民地大都为时已晚,却依然被不断复制模仿。

不但英国人,想在殖民地进入管理层的本地人也追随帝国时尚。新加坡、香港的华人,也逐渐穿起西式裤装,戴上黑色大礼帽,试图将身份与帝国主义统治阶级联系起来,从而得到一份生意合约或政府工作。

睡衣这种最不为外人所见的衣装,代表了本地服饰罕见的“逆袭”,从殖民地反向传播出去。宽松、轻便的睡衣,在炎热的印度次大陆极为实用,英国人回到凉爽地带后依然乐意沿用。

尼赫鲁装与中山装

二战改写了国际格局,许多殖民地人借势反击,用或刚或柔的手段,赢取国家独立。服装作为醒目而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件,也展现出独特的个性。

尼赫鲁装(Nehru Jacket)得名于印度共和国的开国总理尼赫鲁,是一种立领的修身上衣,长度及臀,结合了北印度宫廷服装设计与西方影响。与许多反殖民领袖相似,尼赫鲁深谙西方文化,曾经按西式风尚打扮;成为国民领袖后,一举一动受人瞩目,遂回归传统生活方式。

尼赫鲁装在印度及东南亚邻国很是流行。后来反销至西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想要挣脱翻领和领带的西方,也受到欢迎。法国设计师皮尔·卡丁曾设计了无领版本;英国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穿着它歌唱。邦德系列电影中的不少反面角色,比如《诺博士》中的诺博士、《海底城》中的卡尔·斯特隆伯格,《八爪女》中的卡马·汗,都曾穿它亮相。在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银河帝国的官员制服,也借鉴了它的领部设计。

2015年,现任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穿着一件尼赫鲁装接见了奥巴马的访问,后来这件衣服拍卖出近70万美元的高价。

尼赫鲁装的中国同伴,非“中山装”莫属。在英语世界里,它通常被称作“毛装”(Mao Suit)。中山装的原设计者是孙中山,结合了日式洋服、学生装、西装的元素,衣服上的四个口袋和五粒纽扣,还有“四维”、“五权”之说。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不照搬西方风格。上世纪二十年代,国民政府的公务员,需按律穿着中山装。在那时,它对年轻的革命者而言是重要的“风尚宣言”。

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身着中山装,宣布新中国成立。改良版的中山服在整个国家流行起来,象征着无产阶级的团结,标准化的设计,不区分阶层与性别,宣传大同的理想,构建起一种共同的国民身份。男女老少都穿着它,胸前的口袋里,或许还藏着一本小红书。

这种中性的绿、灰、蓝色中山装,近年来在香港和上海的精品店里又悄悄出现,购买者多为年轻都市人,透出一丝后现代的微妙时尚态度。

谢选骏指出:中山装也是疯狂的胡服,它见证了中国的苦难。不论俄罗斯列宁的“没有正确的衣装,革命什么也不是”,还是德国女裁缝的“时尚是中立的!事实上,它与政治毫无关系”——都说明了权力需要新衣,就像光着屁股的国王一样。“沐猴而冠”——中国成语这样总结!



【016、风衣就是疯狂的衣服的沐猴而冠】


《时尚与历史:诞于战壕的风衣》(BBC 2017年11月13日)报道:

时尚的风衣其实来自血雨腥风的战壕——日前巴宝莉(Burberry)灵魂人物克里斯托弗·贝利(Christopher Bailey)宣布明年离开该品牌的消息,引发人们对风衣的怀旧之情。

提及风衣,人们的思维就像是提前设定好的电脑程序,立马就想到英国品牌巴宝莉。其实风衣最早并非是时装,也没有“好莱坞明星最爱”、“街拍杀手”、“必备时尚单品”等等的光环笼罩。

你能想象风衣其实来自战争吗?英国军人在战场上,厚重大衣上弄得都是泥巴──风衣的出现,就是为军人解决这样的问题 。

好莱坞误导

风衣自1930年间频繁出现在好莱坞电影的荧幕上,风流倜傥的军官都穿着风衣,无论是耳熟能详的《魂断蓝桥》男主人公、还是《卡萨布兰卡》、《马耳他之鹰》里的弗莱·鲍嘉 (Humphrey Bogart)都深入人心。在喜剧电影《蒂凡尼的早餐》里,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的经典打扮也包括了一件风衣,造就了她的时尚形象。

可是作为睿智帅气、精致优雅代名词的风衣,起初并没有被赋予这样的气质。看到老照片里的一战战士们衣衫褴褛、窝囊狼狈,千万别感到意外──这都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在好莱坞影片里,军官形象风流倜傥。但其实在风衣出现之前,军人的穿着都很邋遢。

风衣和战争的渊源,以及与英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追溯到1850年前后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当时士兵的军服是厚重的大衣,他们的衣服被淤泥浸泡之后,变成大厚泥巴壳,士兵们常常需要用刺刀去掉长大衣甩到身上和鞋上的淤泥。而且当时士兵的军装质量很差,剪裁走型、材质粗糙、易长虱子等等。

有能力购买定制制服的军官们,向自己的裁缝描述普通军服的缺陷。巴宝莉、雅格狮丹(Aquascutum)等英国品牌接到不少军装订单,设计师根据当时军官需求,推出新的设计──它轻便、防水、精短,这便是现在风衣的雏型。

一战英军

更有趣的是,风衣还成为军官炫耀自己贵族社会地位的工具。当时的社会等级分层明显,人们的着装是重要的衡量标准。“高级定制”的军服,就是身份的象征。

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讲师简·泰南(Jane Tynan)认为,“风衣成了可以让军官们显摆自己社会地位的‘武器’。”

英国精神

英国军官精心改良制服的,体现了务实的精神。比起讲求实用的英国军人,法国军队直到一战前还穿着1830年制式的红军帽、深蓝上衣、红长裤。当时欧洲大陆士兵的军服颜色都十分鲜艳,特别是法国士兵的红裤子。他们认为,穿着和自己国家国旗相同颜色的军装打仗,让自己身为军人的荣耀感倍增。

然而英国战士们早在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的时候,就认为实用性比荣誉感更重要。英国士兵明白与尘土混为一色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那些华而不实的鲜艳颜色和所谓的军人荣誉感,在英军看来都不重要。

风衣

随着风衣在英国军官之间流行,它的卡其色也被各国效仿。从此军服的华丽颜色渐渐消失,各国的军装都跟着英军进入了朴素色时代。这种尘土的色调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许多国家沿用。20世纪前半美国、英国、法国、苏联、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土耳其、希腊等等军队的制服颜色都是卡其色。直到二战以后,许多欧洲国家的军装依旧沿用了英军最早使用的卡其色。

简·泰南总结,风衣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战士们的心理,她说:“风衣的由来就是在讲述作战技术和服装设计技术的故事。”所以,当你再看到一件风衣的时候,请不要给它只打上“商品”的标签。

谢选骏指出:风衣不是商品,而是疯狂的衣服——穿上它就可以杀人放火、威胁邻里了。现代所说的“西装”,相当于古代人所说的“胡服”!

《走进英国:二战的“衣装战略”》(朱洁BBC英伦网特约撰稿人2015年7月20日)报道:

二战时期,英国女性服装的样式和质地都有所改变。

1937年,《Vogue》杂志资深作家与编辑Alison Settle提笔写道:“时尚勾勒出我们居住的世界,展现大脑内部的思想、外部的历史事实。”

数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和美学因素,打击了有形的城市建设,也冲击了诸如阶级、性别等无形的文化构建,使衣着的制作和穿戴发生改变,影响深远。

今年正值二战胜利70周年,何不以衣装风尚的镜头,回溯英法、德意、以及帝国殖民地的社会变迁?

战前阶级性风尚

20世纪30年代,英国生活成本持续下降,就业亦从大萧条有所反弹。服装工业化制作总体上拉低了价格,跨越价格区间的选择前所未有地多。英国人对衣装的购买欲、购买力高涨。

尽管如此,阶级之间仍存在着鸿沟。贵族阶层尽管不再像爱德华时期那样,一天换五六套服装,但依然严格秉承在每一个场合穿着得当的艺术,维持了阶级划分与社会层级。此时的观点是:“社会不同阶级可能接触、尊重甚至喜欢彼此,却不可混合。”

一排哈罗德百货的女员工,每个人穿着不同工种的制服。英国上流社会拥有世界主义的生活方式。他们时令性地旅行,前往欧陆甚至更远方的豪华度假村,喜爱融合国际(尤其是法式)风尚与高级定制英伦味儿。1936年英国《Vogue》杂志,登出一件华贵的夏帕瑞丽(Schiaparelli)服饰,印度丝绸让它沾染帝国的霸气,非洲的鸵鸟羽毛则夸张地渲染了异国情调。

富足但受日常工作束缚的中产阶级,则更偏好英伦本土着装。他们定期光顾高档百货商店,风格更接地气、易于模仿,又不失雅致。

手头相对拮据的人,则常去玛莎等连锁店,那里有批量制作的成衣,模仿影院和杂志追捧的衣装和生活方式。

就这样,社会上层引领风尚,而稍低的阶级通过衣饰上的模仿,似是而非地参与到一个不然相对关闭的世界里。

然而,当1939年战争的到来后,基本需求打败了无尽的欲望。英国“大撤退”时期,浮华的潮水退去,暴露出“裸泳者”——贫穷阶级生活在一个被其他阶层蓬勃气象掩藏的长期失业的世界。通过提供衣服,确保他们最基本的温饱、卫生,是维持战争的重要举措。贫穷者们是战时购买力唯一得到提升的一个阶级,为未来的福利打下基础;其他阶层则不断偏离战前“买买买”的趋势,使“爱国型节俭”(patriotic thrift)与“少即是多”的概念风行起来。

军装新风潮

英国在二战期间,阶级间距缩小、女性美定义改变。

1939年9月3日,张伯伦首相确认英国与德国开战。等待英国的是八个月的“战时和平”——英国本土几乎不曾遭受直接攻击,只在报纸和影院中有对海外斗争的播报。尽管如此,社会面貌依然发生变化。

愈来愈多的军民职业者都换上戎装,甚至携带防毒面具和袖章。军服是战争最强大的意象之一,它们在英国社交场合的存在感与日俱增。相应地,平民服饰也以变得不再那么正式。由于政府关闭了大量影院、剧院,娱乐活动骤减,晚装裙、晚礼服逐渐退隐社交舞台。最富裕的阶层,尽管在战争初期并不参军,但迅速在伦敦萨维尔街的Huntsman、Gieves,以及稍便宜的Austen Reed、Hector Powe定制了军服。剪裁质地精良的军装,迅速在领衔时尚的社会顶层占据一席之地,也导致奢侈衣装销售大幅下滑。


战时物价飞速上涨,闪电战更凸显了英国原材料储物的脆弱。担忧前景的人们开始抢购,恶化了实际的物资短缺。缺衣少食,容易导致焦虑、疾病、士气低落。1941年5月底,英国政府展开完整的限额计划(rationing scheme)。限额期间,个人衣物的消费也达到60%战前水准,比预期中高出许多,主要原因是战时的高就业率。

同时,妇女的缝织技能得到重视。战争初期,动手织补衣物能让留守的妻母们暂时忘却爱人远赴征途的离思。后来,则是出现了缝补制衣的真实需求。迪奥“新风貌”的种子,在战时已然生根。

女性衣妆之变

战前流行的英国女性妆容,追求极致修理,过程耗时,态度以自我为中心。底妆依靠昂贵的粉底霜层层涂抹,眉毛修剪出干净的弧度,睫毛膏、唇膏一丝不苟。人工替代了自然,电影和戏剧里的强效妆容,在《Vogue》中一页一页骄傲地出现。

但是战时,化妆品、闲余时间都变得奢侈。人们开始抛弃繁冗细节,接受简单快速的基本清洁、滋润和上粉,崇尚天然、健康、清淡而持久的妆容。1940年11月的闪电战中,女作家Ursula Bloom为需要到防空洞中过夜的妇女提供了实用的美妆技能,并称脸上无油脂、表情平和,就是最佳风貌。

一定程度的妆饰仍然是件好事。随着更多女性参与到战争相关工作中,她们的精神面貌与士气之间发展出一种微妙关系。保持着爱美之心的女性,会用煮好的甜菜根做口红,因为听说这样“能让伤者开心一些”。

战争风暴之下,英国风尚经历了一次“瘦身”。女性服饰变得更加修身、精简,流行的服饰包括轻柔耐穿的羊毛套装、一串扣的衬衫裙、可拼换的两件套。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女性,在工作中显得更加美好动人。1942年8月,《Vogue》的美丽新标准是“感觉健康地活着”(feeling healthily alive)。一直到1944年春天,修长体型、具有弹跳力(springy)的腿、平臀、直颈、宽肩、挺腰,都受到追捧。后来迪奥“新风貌”(Dior New Look)的种子,在战时已然生根。

原本英式风尚在战前就偏重稳定性、持续性,不似法国更偏重高时尚的遥不可及、美国更偏重时令性的变化万千。这种穿衣哲学历久弥新,在战争年间得到更多的认可,令英国人在注重设计经典、质地优良的路上越走越远。集中营里的犹太女囚常被迫为军官夫人缝制良衣。

列宁曾说:“没有正确的衣装,革命什么也不是。”说完英国国内二战期间服装的变迁,这一篇放眼它的对手,德国、意大利,在欧洲时尚版图上展开的战争。

集中营里的裁缝室

1943年,令人畏惧的纳粹指挥官Rudolf Hoss控制着一批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夫人Frau Hoss则管辖着集中营里的裁缝工作室,剥削着犹太人对于衣装的天分。

纳粹官员的夫人们和女兵们,从犹太人的巧手中得到大量衣物,不但有日常的内外衣饰,还有可以穿去纳粹党庆祝以及社交场合的精致晚装。

当女人们对衣服特别满意时,参与制衣的犯人们会得到一块额外的面包作为奖励。一个女护卫曾喜出望外地说:“当战争结束,我要带上你,在柏林开一家大大的制衣坊——我从不知犹太女人能工作,更别说做出这么美好的东西。”

纳粹制服是二战时德国风尚中难得的一笔,产生令人不安的痴迷。想必这位女护卫最后并没能在柏林开设理想中的制衣坊。不过,年轻的德国女子Ursula Schewe于战争初期,就在柏林开了自己的时尚沙龙the Modewerk,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成功,不断收到订单,并幸运地在同盟军空袭中屹立不倒。她反思道:“在如此灰暗的战时,拥有至少一件好看得体的衣服,对人们是如此重要。”

1945年4月,第三帝国在苏联军队的进攻下,无条件投降。苏军在柏林凌辱妇女、侵占地产,唯独对Schewe的时尚沙龙手下留情。他们迫切需要缝补脏破的战服、赶制肩章,因为战胜者必须比战败者显得体面。作为极少数战前战后都获益的德国人,Schewe不由得意地宣称:“时尚是中立的!事实上,它与政治毫无关系!”

时尚“纯净化”

讽刺的是,战争中的时尚,恰恰与政治关系密切,尤其当战争的一方由极端意识形态催动的时候。德国与法国就在T台上开辟了一片新战场。对很多人而言,世界时尚之都在法国,而“德国风尚”是个悖论。早在一战开始的1914年,巴黎就从时尚方面向德国宣战,比如出版的一本卡通宣传册里,身躯巨大的德国女人,尝试挤进德军偷来的、小巧的法国衣装,费力试图侵占法式优雅,却以失败和丑陋告终。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都试图开发服装在政治操控、文化竞争上的作用。

一战结束后,德国作家Stefan Zweig写下时尚的“暴君”属性:“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或可汗,可以像时尚一样迅速成为整个世界的独裁者……基督教和社会主义花了几百、几十年才得到追随者的爱戴,然而一个巴黎裁缝做到这一点只要八天。”

德国统治者迫切希望塑造独特的德国风尚,以展示雅利安人的高贵特质,重塑文化自信。在宣传中,“法国的”和“犹太的”常常混为一谈;最终反犹太化还是成为重点。战前,犹太人在德国百货商店、高端沙龙、成衣产业十分成功,招来怨恨,被称为“用廉价、低劣的衣服令女性降格、并毁灭了德国小生意”,因此需要严惩。

当然,纳粹军服堪称二战德国风尚中难得的一笔。学者称,纳粹制服制造了对社会控制、残酷哲学的虚假崇拜;金发的雅利安人,身着黑色皮革、面如刀刻的剪影,产生令人不安的痴迷。至今有人担忧,博物馆里展出的军服,都可能成为新纳粹崇拜的磁石。

与德国不同的是,时尚与意大利的国家身份之间,上演着一场持久不断的风花雪月。对于太多人来说,意大利是品位的摇篮,意大利式的甜美生活(la dolce vita)象征着优雅、享乐与关爱,被一代又一代英美访客浪漫化。二战期间,意大利法西斯党反复提及文艺复兴年代的风尚,以增强名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国家侵略性的行为,被美化成向全欧洲输出品味的举动。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都试图开发服装在政治操控、文化竞争上的作用。

经济效益

除了文化自信和国际声望,时尚还能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法国能够通过销售和出口衣装,付掉一部分战时债务。1933年初,希特勒在一本给所有纳粹领导人传阅的“建议手册”中,批评德国女人购买奢侈舶来货,尤其是法国护肤与化妆品。“数以百万计的人民忍饥挨饿时,我们竟在从法国进口口红,简直是疯了……女人们应该只买德国货,不要再以自私的消费伤害我们的祖国父亲。”

而事实上,服装界的去犹太化,给德国经济带来重创。弃置犹太人在时尚界的知识、天分与经验,是错误并短视的,对经济、文化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1939年5月,墨索里尼亲自在罗马组织大型女性游行,庆贺法西斯建党12周年。除了国家赞助的运动制服,参与者们还穿着自己省份的衣饰,表达对本地小工艺传统的致敬,制造出全国来朝的盛况。

英国二战时的对手们,都通过衣装战略,将经济上的贪婪、政治上的操控、文化上的竞争发挥得淋漓尽致。服装在战时制造出的大量幻象,也许只有后人看得清?

图画记载了托马斯·罗爵士出使印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世界范围的自由独立运动,原本在英国等欧洲势力掌控下的殖民地,在建国的过程中,大都生成了新的服饰。民族国家本就是想象中的社区、共同历史的延续,而服饰则帮助产生想象、承载历史。亚洲强人的标志性服饰,更一度引领了潮流,有的沿用至今。

“非绅士之选”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东印度公司建成。赴印的英国人愈来愈多,却注重保留英式打扮,而非融入当地。托马斯·罗爵士(Sir Thomas Roe)是出使印度的第一任英国皇家大使,莫卧儿宫廷缀满金银丝线、珍珠宝石的华服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当莫卧儿皇帝赐给他一件荣誉长袍时,他服从礼仪地穿上,心中却暗怀不满,在日记中写道:“它更适合伦敦的戏台,而非绅士之选。”

东印度公司要求在印度的员工穿英国布料制作的衣服。这恐怕有点儿讽刺——英国从印度进口的主要物品之一就是布料。分布在各个殖民地的英国官员,大都不愿被当地服装文化同化,担心与引以为荣的祖国文明失联。吃穿用度显地位,文明链上有高低。尤其在非洲殖民地,当地人使用涂料、纹身、兽皮、羽毛等装饰品,习惯性地裸露大片皮肤;偶尔使用布料时,也偏向手工的垂坠、流苏、折叠,而非机械化的剪裁、缝纫、修身。给欧洲殖民者的感觉,就是当地服装在文化、经济上双重落后。于是,当伦敦人高价购买异域衣料以抬显身价时,在海外的英国人宁愿穿着层层叠叠的高领套装,抗拒炎热的赤道天气。尽管伦敦的风尚传到殖民地大都为时已晚,却依然被不断复制模仿。

不但英国人,想在殖民地进入管理层的本地人也追随帝国时尚。新加坡、香港的华人,也逐渐穿起西式裤装,戴上黑色大礼帽,试图将身份与帝国主义统治阶级联系起来,从而得到一份生意合约或政府工作。

睡衣这种最不为外人所见的衣装,代表了本地服饰罕见的“逆袭”,从殖民地反向传播出去。宽松、轻便的睡衣,在炎热的印度次大陆极为实用,英国人回到凉爽地带后依然乐意沿用。

尼赫鲁装与中山装

二战改写了国际格局,许多殖民地人借势反击,用或刚或柔的手段,赢取国家独立。服装作为醒目而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件,也展现出独特的个性。

尼赫鲁装(Nehru Jacket)得名于印度共和国的开国总理尼赫鲁,是一种立领的修身上衣,长度及臀,结合了北印度宫廷服装设计与西方影响。与许多反殖民领袖相似,尼赫鲁深谙西方文化,曾经按西式风尚打扮;成为国民领袖后,一举一动受人瞩目,遂回归传统生活方式。

尼赫鲁装在印度及东南亚邻国很是流行。后来反销至西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想要挣脱翻领和领带的西方,也受到欢迎。法国设计师皮尔·卡丁曾设计了无领版本;英国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穿着它歌唱。邦德系列电影中的不少反面角色,比如《诺博士》中的诺博士、《海底城》中的卡尔·斯特隆伯格,《八爪女》中的卡马·汗,都曾穿它亮相。在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银河帝国的官员制服,也借鉴了它的领部设计。

2015年,现任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穿着一件尼赫鲁装接见了奥巴马的访问,后来这件衣服拍卖出近70万美元的高价。

尼赫鲁装的中国同伴,非“中山装”莫属。在英语世界里,它通常被称作“毛装”(Mao Suit)。中山装的原设计者是孙中山,结合了日式洋服、学生装、西装的元素,衣服上的四个口袋和五粒纽扣,还有“四维”、“五权”之说。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不照搬西方风格。上世纪二十年代,国民政府的公务员,需按律穿着中山装。在那时,它对年轻的革命者而言是重要的“风尚宣言”。

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身着中山装,宣布新中国成立。改良版的中山服在整个国家流行起来,象征着无产阶级的团结,标准化的设计,不区分阶层与性别,宣传大同的理想,构建起一种共同的国民身份。男女老少都穿着它,胸前的口袋里,或许还藏着一本小红书。

这种中性的绿、灰、蓝色中山装,近年来在香港和上海的精品店里又悄悄出现,购买者多为年轻都市人,透出一丝后现代的微妙时尚态度。

谢选骏指出:中山装也是疯狂的衣服,它见证了中国的苦难。不论俄罗斯列宁的“没有正确的衣装,革命什么也不是”,还是德国女裁缝的“时尚是中立的!事实上,它与政治毫无关系”——都说明了权力需要新衣,就像光着屁股的国王一样。“沐猴而冠”——中国成语这样总结!



【017、副皇帝就是内部敌对势力】


《当今中共政权,习近平之下有没有“副皇帝”?》(2020-06-15 RFA)报道:

我们在本专栏的上篇文章中,介绍了总部设在北京的多维新闻网曾经刊文《李克强正在转变总理的角色定位》,提醒读者:党媒《人民日报》已经“极为罕见”地对在任国家总理李克强公开“唱反调”,公然对“克强指数”发出质疑之声……。

该故事说的是,2015年6月初,《人民日报》发表署名“郭同欣”的分析文章《科学认识判断经济形势的指标体系——从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指标说起》。该文直接批评了曾经被中共御用媒体吹捧一时的“克强指数”——工业用电量新增量、铁路货运量新增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量……。

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全体政治局常委,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视频截图/路透社)

当时即有外界评论文章指出:一般人都知道,《人民日报》是中共第一喉舌,其中的重要文章,比如对于政治、经济的评论,具有不同寻常的政治意义。想当年,温家宝先生推行四万亿计划等明显错误刺激政策,但其在位期间都没有任何官方媒体进行质疑批判(当然在其下台后,各种批判就铺天盖地地出现了)。现在李克强先生仍然在位,《人民日报》居然如此大胆,其中绝不可能是该文作者或者主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明显暗含深意。 

而用多维新闻网评论文章的话说,就是“符号不能错,但角色可以犯错,当然也可以接受批评,即便‘克强指数’挂着总理的名牌,过时就是过时……。”

推算一下,2015年的6月初,是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的第一届任期的两年零三个月。现如今,正好是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的第二届任期的两年零三个月,也是从6月初开始,党媒又再次给他难堪。

本月初李克强考察山东烟台时,曾高度称赞地摊经济能创造就业岗位,是“人间的烟火”、“中国的生机”。地摊经济随后成为网络热词,正当各个城市纷纷推出相关政策、网友们热议摆什么摊时,中国官媒陡然转向。6月6日,《北京日报》率先发难,用毋庸置疑的坚定措词回绝李克强:“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

其文中声称,“北京是国家首都,北京形象代表首都形象、国家形象。……北京必须注重保持城市应有的秩序,不应也不能发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经济业态。”文中还尖刻讽刺李克强大力推崇的“地摊经济”,势必会导致“街道脏乱、假冒伪劣、噪音扰民、游商满街、堵塞交通、不卫生不文明等曾经的城市顽疾一旦卷土重来,之前的治理成果都可能付诸东流。”

继而,中共央视以及《人民日报》等主要官媒也纷纷发声,揶揄李克强“片面将地摊经济炒作成灵丹妙药,是捡到一粒芝麻丢掉一车西瓜”。

用英国BBC中文网评论文章的话说:官媒与李克强截然不同的表态引发外界猜测,一些声音质疑中共中央出现分歧,更有人认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李克强之间存在政策之争。

中国总理李克强说中国有六亿人月收入只有一千元人民币——BBC的相关评论文章分析说:李克强在早前结束的中国两会总理记者会上称,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平均每个月的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币左右。这短短一句话传达的讯息,在记者会后迅速引爆讨论。而习近平早前才表示,2020年中国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这里说的“全部脱贫”的准确定义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而李克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全部脱贫”的最新解释是:“综合研判形势,我们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这其中值得玩味的一句就是,所谓“现行标准下”。什么是“现行标准”?是否就是李克强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出的,六亿人口的“人增月收入一千元人民币”?

按照中共官媒的宣传口径,是习近平在中共党的十八大报告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

党媒的宣传文章具体解释说:“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已经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亲口说出了“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对此,北京政治学者吴强先生在接受BBC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李克强日前在记者会谈到的问题,包括中国经济处于困难境地,面临大规模失业问题,中国还有大量贫困人口,实际是在否定过去几年来习近平主导的扶贫奔小康路线,“实际是在谈扶贫奔小康的破产”,而中共官媒最近给地摊经济降温与习近平和李克强之间的斗争有关系。

而另外一位中国独立政治学者陈道银则表示,从最初的中南海“南院”(中共中央)、“北院”(国务院)之争,到此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六亿人收入不足千元”的反差,似乎或隐或现一条“习李之争”的线索。但外界不要过高估计“习李之争”,“从当下中国的党政权力结构来看,习既是党的核心又是国家人民领袖,两人的权力结构根本不对称,怎么争得起来?另外,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两个维护等政治纪律的约束下,李不可能挑战习的权威。因此,外界看到的习李之争更多是种假象。”

笔者更认同陈道银先生的分析。自2016年底习近平首次下令,自李克强往下的所有政治局常委都要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上,在向习近平本人“述职” 之后再做“自我批评”,中共官媒奉命对外公开发布的中央政治局成员向习近平总书记述职的新闻稿中,也毫不讳言习近平的“唯我独尊”之后 ,习近平在中共党内个人独裁的程度已经比当年的毛泽东有过之而无不及。从那以后,包括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和韩正在内的24名政治局成员,特别是他们中和几个部门负责人 - 国务院负责人李克强,全国人大负责人栗战书,全国政协负责人汪洋,以及中纪委负责人赵乐际,每年都必须向习近平“述职”的七项内容的前三项分别是:一是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二是带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三是带头落实重大问题及时向习近平报告,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请示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大工作……。

当时,官方的报道内容中公开透露说:习近平在这次政治局的民主生活会上,还训示李克强等全体政治局成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中央政治局同志逐个发言,按照要求进行对照检查。中央政治局同志的发言,认识深刻,体会真切,查摆严格,意见坦诚,交流充分……。习近平在讲话中对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的对照检查发言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要求”。请各位看官和听众注意,这里说的可是“ 对照检查发言”。所以完全可以想见,李克强日后在政治局常委会面向习近平所做的“对照检查发言”内容,应该少不了“错误夸大地摊经济作用”,“不该暴露人均收入千元的国民经济短板”之类的内容。

记得前年三月的中共全国人大闭幕之后,因为当时的习近平和王歧山分别“当选”国家主席和副主席,有分析认为“这意味着习王体制正式出台”。笔者就在本专栏发表了《王歧山将以国家副主席之名行党中央副总书记之实?》一文评论说:2012年10月的中共十七大上,习近平和李克强“双接班”,人们按照先前的“江朱体制”和“胡温体制”的说法,称之为“习李体制”。但人们很快就发现,没有什么“习李体制”,李克强这个国务院总理的地位远远比不上先前的朱镕基和温家宝…..。所以有评论人士认为:“倒是当时在十七届政治局常委中名列第六的王岐山更重要,所以当时俨然是习王体制。”

笔者当时在这篇文章里,比较认同从中共十八大至十九大之间的5年时间里,与其说当时的中共党内有所谓“习李体制”,还不如说有一个“习王体制”更接近实事。正如十八大之后 笔者在本专栏的《习近平十六岁那年即已经和歧山大哥“苟富贵毋相忘”了》一文中介绍过,大明王朝宦官魏忠贤因为极其受万岁爷皇帝的宠信,所以被称为“九千九百岁”。王歧山之于魏忠贤,除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一点相像,更相像的还有王歧山的中纪委在中共党内早就被人类比为当年魏忠贤把持的东厂和锦衣卫。

但是,对于十九大上王歧山在党内“祼退”,日后又在次年3月的全国人大上,被习近平安排出任一届国家副主席职务的幕后考量,笔者更相信完全是基于政治犒赏的考虑,而不是要继续借重王歧山来进行党内制约。因为十九大之前的王歧山已经利用他5年的中纪委书记任职,成功地完成了借反腐替习近平扫荡党内潜在政敌,并成功起到了威胁所有继续留在台上者,既无心更无胆成为习近平政敌的作用。

如此之后 ,习近平已经在十九大上彻底实现了唯我独尊。在大树特树习近平的绝对权威,习近平每说一句话都只会引来喏喏连声的中共政治局和它的常委会里,已经不存在一个需要一个王歧山以列席者的身份来附和习近平自己意见,压制不同意见的前提。

总之,如果说中共十八大上的习近平把一个原本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接班人选的王歧山安排在中纪委书记的岗位上,是基于从权力的角度让王歧山为自己助威,壮胆,充当政治打手的考虑,那么习近平个人权力已经达到顶峰的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之后 ,已经不再需要一个王歧山在体制内帮助自己巩固权位和把持权力了。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之下,分析王歧山先出“局”又以 “局外人”身份出任国家副主席一职,应该首先,或者说主要是基于政治犒赏的角度。

现如今,中共领导人排名顺序上王歧山是“老八”(七个政治局常委之后 ),李克强依然是“老二”,但事实上在习近平已经完全实现了“唯我独尊”的十九大之后,中共党内已经再无“二把手”一说,就好比封建帝王体制下没有“副皇帝”之说。习近平尤如皇帝,政治局众常委和政治局众委员都是大臣。大臣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可以有远近亲疏之分,但没有哪个大臣会成为“副皇帝”。

谢选骏指出:“自由亚洲”虽好宣传,却不懂得中国没有所谓的“副皇帝”——那是罗马帝国的玩意儿。共产党中国最多只有毛泽东的“副统帅”、“副主席”、“接班人”,或是邓小平的“总书记”、“隔代指定”——而这些也就是最大的“内部敌对势力”了。既然有了“内部敌对势力”,那么也就有了“外部敌对势力”了——

《2020年,中共真正的外部敌对势力出现了》(2020-06-15 KZG/夏闻)报道:

2020年5月20日,士兵们在北京紫禁城外操练……严防敌对势力——它(中共)一出现,就与整个外部世界为敌。天是敌人、地是敌人,人更是敌人,“改天换地斗人”,是它的本性,这是一件异物。 哪怕在窃政成功后,它也要时刻宣传有外部敌对势力,保持民众对外部世界的敌意,因为它没有自信,所以要绑架民众。

那些自由国家的领导人,在和中共党魁们握手时,他们没有料到,对面的人虽然或戴着牛仔帽,或看似憨厚的笑,但骨子中的敌意黑心却未停一刻。自由国家的领导人们曾希望中国会成为自由国家中的一员,但这其实是一个很不靠谱的“中国梦”,而且在做梦的同时,有些人还要“闷声大发财”,就更是被玩弄于股掌。或有心或无意,他们在“与狼共舞”,他们并不是中共一直担心的外部敌对势力,他们和中共同迷于一场大梦。

但是在2020年,真正的外部敌对势力出现了,它来自于想象不到的方向。它不来自于“党政军民学”,不来自于“东西南北中”,更不来自于海外。它来自于微观,它不是从东南西北中来,但却又是从一切方向中来。

爆发于武汉的新冠病毒,并没有因为宣传部门的“清零”而离去,它还在继续。虽然它已经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和世界。但它现在只是推开了门,现出了可怕的影子,它的真样子,还没有完全显现。

共产党一贯轻蔑的嘲笑古人,但中国的先人们,至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敌对势力”。大多数皇帝们,敬天畏地,兢兢业业,不敢造次。有少数统治者,放纵自己,背弃了这种敬畏,那就真的招来了天谴,或葬送了自己,或失去了天下。他们作为反面教训,更加强了后世皇朝统治者们的谦恭谨慎,自我反省。

但是在党的意识形态中,把历代皇帝们贬的一钱不值,但那只是狗眼看人低,他们自己已经瞎到连什么才是敌对势力都看不清。

天谴,是他们无法战胜的“敌对势力”。每一笔罪恶,它以为是在巩固自己的政权,其实都是在给自己掘墓,在加速天谴的到来。

超英赶美是为了尽快解放全世界,也就是统治全世界,它以为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却导致中华大地平添数千万冤魂,每一具白骨,都是一笔命债。

坦克加子弹,是为了保住已到手的钱袋,但自家的后人却或已进了秦城监狱,或即将面临清算,万贯家财反而成了引信快要烧尽的炸弹。

当正的信仰广传,人心终于开始向善,戾气消减,社会变得宽容忍让,这本是统治者化解血债的最后机会,党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必欲除之而后快,用尽残酷手段,不惜犯下反人类大罪。

随便一个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如果把他时光穿梭到现在,看到这一切,他都会清楚的说出瘟疫爆发的原因,中共罪行恶于禽兽,与狼共舞的国家就是在与禽兽为伍,前所未有的瘟疫降临当然就成了必然。

谢选骏指出:上文似乎不知“七十年大限”(1949年——2019年)的道理。内忧,并不可怕;外患,也还好说——内忧外患夹在一起,才是致命的了。这就是《圣经》启示的“七十年大限”预先决定了的。



【018、革命就是杀人放火】


《黄背心第18周 再现抢掠破坏》(2019年3月18日 转载明报)报道:

法国黄背心示威进入连续第18周,但昨日再次出现暴力事件。有示威者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施袭,着名餐厅Fouquet's的桌椅被打翻,窗户被击穿,男性衣饰品牌Boss遭抢掠,亦有银行和私家车遭纵火,消防员须出动拯救住在楼上单位的妇人及其婴孩。警方施放催泪弹和水炮,并拘捕超过80人。当局表示,昨日有8000人在巴黎示威,较前几周少,但当中有超过1500名激进分子。

法国巴黎“黄背心”运动,始于2018年11月17日,是法国巴黎50年来最大的骚乱,起因为抗议政府加征燃油税。首日逾28万人参与,持续多日,重创法国经济。

2018年12月10日晚8点,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对“黄背心”运动作出了一些让步。12月17日,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公开认错。该运动并蔓延至比利时、加拿大多国。2018年12月20日,法国凡尔赛宫博物馆宣布,受示威抗议活动影响,博物馆将于22日闭馆一天。

2019年1月5日,法国2019年首轮示威,巴黎数以千计民众再次走上街头,在市中心游行抗议。1月19日,巴黎再次举行“黄马甲”抗议活动,期间已有42人被拘留。1月26日,约有4000人参与在巴黎的示威,法国全国有69000人参加示威活动。1月31日,马克龙表示,“黄背心”运动是一场没有“固定诉求和领导者”的社会政治运动。当地时间2019年2月16日,法国,第十四次“黄背心”示威游行举行。2019年3月16日,法国“黄背心”抗议活动进入第18周,在经过数周的相对平静之后,本已逐渐减小的抗议者规模发生反弹,暴力活动重新出现,警方向抗议者动用了催泪瓦斯和高压水枪。

法国巴黎“黄背心”运动,外文名:Protesta gilet gialli[意],The Gilets jaunes protests[英],Mouvement des gilets jaunes[法] 

背景信息

法国总统马克龙为履行《巴黎气候协议》,2018年将柴油税每公升上调了6.2%。燃油税的上调导致了油价暴涨,法国民众负担的燃油成本随之增加,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和抗议。法国交通部长伊丽·莎白博恩表示,法国柴油税每公升上涨了7欧分,汽油税每公升上涨4欧分。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将会继续提高燃油税,通过提高燃油税来推广新能源车辆,减少空气污染。

运动经过

2018年11月17日,法国民众展开“黄背心”抗议活动。活动首日有逾28万法国民众参与了抗议示威。此后,每到周末,身穿黄背心的抗议者们就涌向巴黎的各种公共场所,抗议政府加征燃油税的决定。

2018年11月24日,超过10万法国民众走上街头,参加“黄背心”抗议活动,巴黎有大约8000人参加了抗议活动。在巴黎的抗议活动中,至少有5000名抗议者涌入香榭丽舍大街,导致该地区著名国际奢侈品商店被迫歇业。

2018年12月1日,“黄背心”抗议运动的抗议者,第3度从其它城镇赶往巴黎街头。抗议者聚集在巴黎市八区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的周边地区。

2018年12月8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爆发示威游行,示威者受到法国“黄背心”抗议活动的影响,也身着荧光黄色背心,并向警察投掷石块和鞭炮。当地检察官办公室表示,有450名参加“黄背心”示威活动的抗议者被拘捕。当地时间2018年12月8日,法国“黄背心”发起第四轮示威活动,有12万人走上街头,1300多人被逮捕。

2018年12月9日早上,法国内政部发布最新消息称,在“黄背心”示威活动中,警方共逮捕了1723名抗议者,其中有1220人被拘留。

2019年1月6日,一些女性手持黄色气球,从巴士底广场向卡尼尔歌剧院行进。中途,一些女性跪地一分钟,为在“黄马甲运动”中死去的10人以及受伤的数百人默哀。一位42岁的示威者凯伦称,“所有媒体报道的都是暴力,而我们正在忘记问题的根源”。 

2019年1月12日,巴黎新一轮示威在雨中如期登场。法国内政部称,当天有8000人在巴黎示威。期间,随着示威者人数逐渐增多,警方开始不断施放催泪瓦斯,试图驱散人群。而正对凯旋门的香榭丽舍大街,又有大批示威者试图从那里进入凯旋门,遭到警方使用水炮驱散。当天示威过程整体较为平和,没有出现暴力事件。警方仍然严加戒备,巴黎有5000多名警察部署在多个重要地点,严防示威者冲击。同时,警方在凯旋门和香榭丽舍大街再度部署了多辆装甲车。截至记者发稿,警方已经在巴黎逮捕了120多人。 

2019年1月20日,法国巴黎,"黄马甲"第10次游行路线涉及13区华人区,不少华人商家对此表示担忧,有的提前关门闭店,预防可能发生的打砸抢。但整个游行过程非常和谐,不少黄马甲精心装扮,现场宛如时装秀场。 

2019年2月2日,“黄背心”参与者们再次展开抗议活动。而这些抗议者所活动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巴黎,预计波尔多、马赛、图卢兹、里昂、里尔以及众多法国小城镇,都将举行集会。全法大约有5.8万人上街游行,相比此前有所减少,巴黎抗议人数增至1.3万人。“黄背心”组织声称全国有11.6万人加入抗议队伍。

2019年2月9日,巴黎遭遇自2018年11月以来的第13轮示威,示威者与警方在埃菲尔铁塔下对峙。 

2019年2月23日的黄背心抗议规模超过上周末,全法共有46000人参加抗议活动,巴黎上街游行民众达5800人。 

2019年3月9日,巴黎遭遇自2018年11月以来的第17轮示威,当天示威者呼吁维护妇女权益,女性示威者的标志性服装从“黄马甲”换为“粉马甲”。 

2019年3月9日,法国“黄背心”抗议者闯入并破坏了法国西南部塔布镇的共济会小屋。对于这种掠夺行为,法国政府10日发出强烈谴责,指责抗议者的“愚蠢”和“狭隘”。  

运动伤亡

截至2018年11月17日,法国“黄背心”抗议活动首日造成600多人受伤,2人死亡。 

截至2018年12月1日,法国巴黎“黄背心”运动至少造成65人受伤,169人被捕。

运动扩展

2018年12月11日,法国学生持续示威游行,抗议教育改革。据法国新闻媒体报道,法国450所高中于周二(11日)全部或部分停课。示威学生抗议法国政府的教育改革,反对政府提高大学选拔门槛和大幅上调外国学生学费。

示威的高中生要求政府取消一系列措施,包括高中毕业会考改革、大学高等学府招生统一录取平台PARCOURSUP、反对设立“普遍公民役”(SNU)等,其中的一些措施已经开始实行。

12月14日下午,约600名身穿“黄背心”的以色列民众抗议示威,围堵特拉维夫市中心道路数小时,造成当地交通瘫痪。警察随即出动,逮捕了至少10人。以色列“黄背心”们抗议水、电、食物等价格上涨,认为政府是在“抢劫”人民,要求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内阁在“整个国家起火”前解决他们的不满。

12月15日,法国“黄背心”运动持续发酵,法国民众第五次上街游行抗议马克龙上任以来的部分决策,但相比于前四次,规模已经大大减小。同一天,“黄背心”运动蔓延至欧洲其他国家。其中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爱尔兰等国家出现骚乱抗议现象。当天,德国抗议者穿着“黄背心”走上了慕尼黑的街头,聚集在国家大剧院前,对居高不下的房租和捉襟见肘的退休金额度发起抗议;在意大利罗马,成千上万的农业移民、工人、学生、失业人员集会示威,呼吁获得居留许可、社会正义、权利和尊严;比利时“黄背心”的诉求跟法国人差不多,都是对各项繁重税收的不满;荷兰的“黄背心”参与者说:“荷兰社会病了,我们赖以长大的福利社会已经消失了。政府不再属于人民!

截止12月17日至少已有8个加拿大的城市开始出现模仿法国“黄马甲运动”的抗议游行。与法国的“黄马甲运动”相似的是,加拿大“群众”的诉求也非常混杂。他们最主要的诉求有两个,一个是反对加拿大政府为了节能减排而征收的“碳排放税”,另一个则是对加拿大最近签署的联合国《全球移民契约》感到不满,认为这会损害加拿大人的利益和国家的“主权”。他们也喊出了“加拿大利益第一”的口号,并大骂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是国家的“叛徒”。更有人在指控加拿大的主流媒体都是“假新闻”,并要求他们的“言论自由”可以得到尊重。

2018年12月18日,工会组织“法国警察联盟”(Alliance Police nationale)宣布12月19日为“黑色的一日”( journée noire),呼吁全国的警察们关闭自己所在的警局,只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才作出回应。抗议中的警察工会向政府提出了补偿警察过往加班时间的诉求,要求金额高达2.74亿欧元。12月20日,法国巴黎,法国警察参加“蓝背心”示威活动,抗议工作条件。刚刚从“黄背心”抗议中缓过劲儿来的法国政府再次在压力前屈服,宣布将逐步补偿全国警察共计2.74亿欧元的加班费。

2018年12月22日,法国“黄背心”示威继续延烧,巴黎的示威游行仍在进行,此外,也还有示威者在各城市和边界据点阻碍交通,不过抗议人数已经缩减。

2018年12月29日,数十名黄背心抗议者涌向法国BFM电视台总部,指责该电视台播放“假新闻”,并要求法国总统马克龙辞职。法国黄背心抗议活动自11月爆发以来已经进入第七周。

2019年1月5日,法国首都巴黎发生了第8次“黄背心”抗议活动。抗议者聚集在巴黎市政厅大楼旁,然后前往奥赛博物馆,并在那里与警察发生冲突。抗议者向警察投掷石块,执法机构人员则多次使用催泪瓦斯。法国圣日耳曼大道也发生了骚乱,抗议者试图修筑街垒并对其点火燃烧。

2019年1月6日,法国一位高层消息人士表示,法国总统马克龙已决定解雇巴黎警察局长米歇尔·德尔普埃克。

2019年1月10日报道,法国图卢兹的一名工程师洛朗在社交平台Facebook上发起一项名为法国“红围巾”游行的活动,呼吁人们在1月27日下午2点走上巴黎街头举行游行示威,以抗议近几场“黄背心”游行中的暴力行为。  

法国《费加罗报》2019年2月14日报道,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56%的受访者希望“黄背心”运动停止,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同时,支持“黄背心”的受访者人数同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

2019年3月9日,在法国各地,约有2.8万到9万抗议者走上街头,表达他们对马克龙政府政策的不满。抗议者说,这些政策有利于富人而不是大多数人。自2018年11月以来,约有2000名抗议者在抗议活动中受伤,数十人与警察发生冲突致残。

前期处置

2018年12月1日,“黄背心”抗议活动中,法国警方与抗议者发生激烈冲突。警方动用了催泪瓦斯、水枪等警械驱散抗议民众。

2018年11月30日,菲利普会见了该运动的代表。法国总统马克龙随后下令进行进一步会谈。因此,菲利普邀请抗议运动代表于2018年12月4日晚在其办公室会面。

2018年12月3日德国《明镜周刊》消息,“黄背心”运动代表当天表示取消与菲利普的会面对话。“黄背心”运动2名代表告诉法新社,出于“安全原因”取消了这一会面。

2018年12月10日晚8点,法国总统马克龙于发表电视讲话,

对“黄背心”运动作出了一些让步,其中包括提高最低工资、减少退休者税负等措施。

2018年12月15日早些时候,数百名身着的“黄背心”游行示威者再度来到香榭丽舍大街,示威者高喊口号、向警戒线方向前进,其中一些人还向维持秩序的防暴警察投掷石块和瓶子。

以下是三项措施:

第一项让步关于法国最低工资标准(SMIC)。马克龙宣布,自2019年起,将把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上调100欧元,且政府将确保这100欧元的增加将不会给企业主带来额外负担。目前的税前每月最低工资为1498.47欧元,

第二项措施则是免除对加班所获收入的一切税收。

第三项让步措施为不再对月收入低于2000欧元的退休人员提升社会普摊税(contribution sociale généralisée)的税率。在马克龙此前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中,他曾计划提高该税种的税率。

除了上述几项主要让步措施,马克龙还呼吁企业主向员工发放年终奖金。这些措施旨在平息“黄背心”示威者关于生活水平和购买力下降的不满。

公开认错

2018年12月17日,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在接受法国《回声报》采访时,公开承认法国政府在处理过去五周席卷全国的大规模“黄马甲”抗议活动时犯了错误。

逮捕参与者

2018年12月28日,两名男子和一名女子遭警方逮捕,他们三人年龄最小的是25岁,最大45岁。若罪名成立,将可最长入狱5年。

法国警方2019年1月2日晚间逮捕并拘留了“黄背心”运动中公认的领袖和代表人物之一、卡车司机埃里克·杜洛埃(Eric Drouet),他被指控组织未经过政府授权的抗议活动。

发表声明 

2019年1月7日,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针对“黄背心”引发的公共秩序问题发表声明。他表示,法国政府将在骚乱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以非常坚定的立场应对全国范围内持续的暴力行为。同时,今后法国将严厉打击未经授权的游行示威行为,加大对参与骚乱者的惩罚力度。爱德华·菲利普补充称,法国将会继续保证“必要的自由”,那些想要和平抗议的人不应受到惩罚。

总统表态

2019年1月13日,马克龙办公室发表公开信,呼吁民众参与讨论税收制度等事宜,希望借助全国讨论形式、而非街头示威方式,将不满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案。据介绍,法国政府计划于1月15日至3月15日举行全国讨论,在各地市政厅和互联网上征集民众意见,主要涉及税务制度、绿色能源、制度改革和公民身份四大主题。马克龙马不停蹄为“全民大辩论”站台、答疑,但“黄背心”危机依然没有偃旗息鼓之意。 

2019年1月31日,马克龙表示,“如果加入‘黄背心’意味着想要更少的议员和工作赚钱更多,那么我也是‘黄背心’的一员”。但他称,“黄背心”运动是一场没有“固定诉求和领导者”的社会政治运动。他认为,这场运动从一开始就“变了味”,遭到“四、五万名想要摧毁国家机构的武装分子渗透”。

法国最高行政法院裁定

2019年2月1日,法国最高行政法院裁定,法国安全部队有权使用具有争议的高速橡皮球发射器,以控制抗议人群。   

约见“黄背心”代表

2019年2月7日,意大利《共和国报》援引法国外交部的消息称,法方已决定召回其驻意大利大使,以表达对意副总理迪马约5日会见“黄背心”运动领袖的抗议。法国方面认为这是意大利政府自二战结束以来“未曾有过的”挑衅行为,不可接受。

运动影响

法国巴黎“黄背心”运动已导致巴黎50年来最大骚乱,马克龙也因抗议运动取消了对塞尔维亚的访问计划。

《卫报》称,马克龙正面临他上台以来的最大危机。  

2018年12月20日,法国凡尔赛宫博物馆宣布,受示威抗议活动影响,博物馆将于22日闭馆一天。

自己缴的税,自己来做主——大不靠谱,还得看基层燃油税涨了几毛钱引发的黄背心运动,让全世界见证了法国人的任性。那些没有上街的法国人就比较得过且过吗?亲身经历告诉我——并不是这样。黄背心事件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国民大辩论,共商法兰西前途。但除了他本人在电视上参加爱丽舍宫组织的辩论,每天“表演”……

法国已经成为了一片黄马甲的海洋,不仅是首都巴黎,周边省市也已经沦陷了。但其实事情没有大家想得这么暴力,他们甚至还架上了烧烤…… 

谢选骏指出:毛鬼语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就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毛鬼泽东,用他的一生诠释了——“革命就是杀人放火、奸淫掳掠!”黄背心为此注解,革命就是杀人放火。



【019、革命都要纵火法院】


《香港128大游行:高院、终院被纵火现场》(2019-12-08  立场新闻)报道:

民阵今日举行发起国际人权日游行,游行下午3时开始,由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行至中环遮打道行人专用。"城市广播"报道,金钟高等法院其中一个入口,傍晚被示威者投掷汽油弹及杂物起火。《立场》记者到场时火种已被救熄,有消防员到场,该入口有被燻黑痕迹。而高等法院外牆多处被喷上"法治已死"的涂鸦。

另外,位于中环的终审法院出入口有人纵火,法院亦被写上"司法已死"的涂鸦。律政司发声明,指特区政府绝不姑息任何违法暴力行为,今日在终审法院和高等法院外的纵火,除扰乱社会安宁外,更对香港作为法治之都的良好声誉造成损害。纵火属严重罪行,威胁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一经定罪,可被判终身监禁,任何人都不应以身试法。

律政司呼吁社会人士尊重法治,特区政府绝不容忍任何破坏司法机构或损害法治的行为。

网民哀嚎:

一冰 今天 02:04

是烧大纪元的那批人干的吧?作案穿黑衣,欲盖弥彰,反而证明不是人家干的。

武秦岭 2019年12月08日 22:58

香港法院刚刚判“蒙面法”违宪。让中共怒火冲天气急败坏。

slinkyone 2019年12月08日 20:57

打砸搶燒不能停,哈哈

RNMRNM18 2019年12月08日 19:35

打砸烧的暴行都是从中作乱的大陆公安、香港黑警干的、港警们能开枪吗?

sadhu 2019年12月08日 16:49

刚看了新闻12 05美国19名警察射杀示威群众包括无辜市民,再看香港港警们你们太没有法制观念了,歹徒们都用汽油弹了居然不开枪。

谢选骏指出:“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既然如此,发生纵火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即使示威者没有纵火,中港两府也要纵火了,否则如何证明这是一场颠覆?正如毛狗语录所说,革命就是暴烈的行动——纵火法院,只是小试牛刀。

《北美人为什么不愿意当英国人了?——重审北美独立缘由》(Matters 9月8日)报道:

按:本文是我在中山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处的演讲稿。是对《帝国的分裂: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源》一书的介绍。

埃德蒙·柏克是十八世纪英国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北美独立这一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当然,现在他更多以保守主义先驱闻名),有一次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时,他愤然抨击道:“个别人、甚至一伙人行为无状,因而扰乱国家的秩序,是事诚然有之;国民在重大问题上与政府分歧,从而扰乱一庞大帝国的若干政区,也时时而有。但依我对这类事情的看法,则两者的处理方式,无论从情理还是从策略上讲,都有极大的区别。把刑法的常规概念,运用于这场重大的社会纷争,依我看是浅陋的,是书呆子的作风。”

本书可以说就是为柏克的这句话做注脚。

北美自大英帝国独立是十八世纪的一重大事件。后人,尤其是我们,多把它宣扬成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下面我将指出,这种看法是不真实的,而且严重的削弱了这件事( 北美独立)本身的历史意义。

这里有几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北美在大英帝国治下的境遇。首先是身高。美国著名的计量经济史学家罗伯特·福格尔在1980年代早期对美国的历代身高水平做过一项研究——在英法七年战争期间,入伍的北美士兵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73米,同时期的不列颠士兵在这些北美人面前大概都是“二等残废”(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66米左右)。大家不要以为这个数字(1.73米)不起眼,根据陈叔倬、李其原两位对清代中国人身高的研究,同时期的中国男人的身高也就是1.60~61米左右。2015年最新的报告显示,当代中国男人的平均身高也才到1.67米。我们都知道身高部分反映营养水平(自己的和祖辈的),间接反映生活水平。这个身高数据实际上表示普通北美人至少营养水平都不错,比不列颠人要过的好。

当然,有人可以说,吃得好并不等于北美人没有受到压迫,这只能证明北美的食物比不列颠来的便宜、丰富,考虑到北美的自然条件,不足为奇。这里有另外一个数据——北美人的税负水平。假如以一个普通不列颠人所承受的税负指数为100的话(5.76美元),一个北美人才缴纳2到4的税收(0.1到0.22美元)。换句话说,北美的税负是不列颠的1/25到1/50。当然,假如北美人的收入很低,那么一小点税收也可能成为很严重的负担,所以我们接下来还要看北美人的收入水平。根据美国经济史学家的估计,一个普通北美人在1775年的人均收入是60美元(如果用CPI来衡量,这笔钱相当于2015年的1920美元)。这笔收入可并不低,即使放到1989年,也可以把世界上一半国家甩在后面——用经济史学家们比较谦虚的说法来讲,北美人从未真正的穷过。以这种收入水平来衡量北美税负的绝对值,就是一个骇人听闻的小数字——三百税一到六百税一。标标准准的轻徭薄赋。

等等,也许有人会想,即使英国的税收的再轻,也不能断定英国对北美就没有压迫啊,我们都知道英国对北美制定了许多贸易、产业限制法规(即航海法令),也许这些法规对北美人造成了相对剥夺呢?如果没有这些法规,北美人会变得更富有也说不定。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托马斯在1965年对北美在英帝国治下的(直接加间接的)经济得失做了一番计算,计算的结果是1763年之前基本没有损失,1763到1772年间每人损失0.26美元(1770年达到峰值,人均损失0.41美元)。经济学们的共识是,这些限制法规几乎没有对北美造成损失。这一方面是因为北美人少地多,本来就不适于发展许多产业。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抱怨说这些限制其实是凭空想象、徒劳无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英国的这些法规在很大程度上执行不严的缘故。英国还额外的给了很多津贴,负担了北美的防务费用,鼓励了北美的航运业发展。七算八算,英国人是吃亏的。

咱们加总一下以上几个数据,一个北美人在英帝国的统治之下,每年的损失(税收+贸易损失)差不多是三毛到七毛之间。这个负担怎么也不能说高。当然,假如这个负担不是平均分配,而是集中在某些人或某个阶层之上,那倒也是有可能激起怨气的。但是,人们一般认为,在航海法令下,南部种植园主(尤其是烟草种植者)承受着大部分负担,但是在整个独立运动中,相对新英格兰来说,南方各殖民地是不够积极主动的。

我们这个假设的异议者可能反驳说:“好吧,也许英国确实没有在经济上压迫北美,但在政治上呢?”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相比起西班牙帝国将其南美领地划成四大总督区、总督的意志就是殖民地的法律而言,英帝国在北美的统治可谓松松垮垮、支离破碎。公允的说,可以叫做“一国两制、美人治美”。一国两制体现在北美在英帝国内享有特别自治地位,帝国只负责管理外部事务;美人治美则指的是各殖民地的官吏由北美人自任(英国有时候也会空降总督,但总督职权有限,极受本地挟制)。用柏克的话来说:“在其所有的内部事务中,(北美)有着自由政体的每一特征……实际上她是独享内部之统治权的……与人类之通常的状况相比,则也算得上幸福,算得上自由了。”

“那么,也许是文化上的问题?也许北美人发展出了特别的民族、地域认同,而不为英国人所忍受?”

不好意思,这个也不是事实。一直到1776年独立宣言发布之前,北美大陆会议的口号都是“恢复我们作为英国人的自由”。从当时人们的言论上来看,也没有什么“民族主义”迹象,倒是相反,许多日后的革命者口口声声宣告自己的爱国之心与英国认同。比如弗兰西斯·霍普金斯(Francis Hopkinson),他是独立宣言的签署者之一,也是美国国旗的设计者。他在1766年说道:“难道我们不属于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吗?身在美洲的我们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英格兰人,尽管我们被大西洋的波涛重重隔开,但我们的忠诚依旧。”约翰·亚当斯,美国的第二任总统,在给妻子阿比盖尔写私信的时候,骄傲的说,新英格兰不仅要比美洲其他殖民地优越,也要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高出一筹。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里的居民都是纯粹的英国血统。假如说上面这些人都是政客,可能言不由衷。那么1776年6月21日马萨诸塞的一个小镇托普斯菲尔德(Topsfield)的居民在一份要求北美独立的决议中写道:“那时(几年之前)我们还把自己看做是大不列颠国王的快乐子民,那是我们父辈的国土,也是我们的母国。我们曾认为,捍卫大不列颠王室的尊严既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利益所在。我们总是出自自愿这么做的,既用我们的生命,也付出我们的财富。”这大概就是一般老百姓的心声。这样的言论不胜枚举,就不赘述了。

总之,英国在北美“横征暴敛、肆行压迫”导致北美反抗这种说法,是说不过去的。这个其实在美国革命爆发的时候,就几乎是一个共识——北美的保皇主义者彼得·奥利弗(Peter Oliver)批评说:“这是地球上从未有过的最胡闹和不自然的叛乱。”而美国建国之父之一埃德蒙·伦道夫也承认:“(美国革命)没有直接的压迫因由,不是基于仓促的感情之上……(实际上)是理性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北美人还会造反,搞“分裂主义”呢?这就是一个需要我们好好回答的问题。

在造反问题上,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智慧是“官逼民反”。数千年以来,官吏横暴、民不聊生于是天道陵替,是中国历史上一再上演的历史周期,久而久之,似乎成了我们在考察重大社会冲突乃至国家分裂问题上的固定视角。但这个视角不是没有问题,它太过狭隘,太过短视,只着重于具体的利害冲突,忽视结构性的紧张因素与互动策略上的问题。简单的说,如果有人觉得造反只会是“官逼民反”,反过来说,也意味着认为“官若不逼,民就不该反,不会反”。这个“智慧”,把“人民”的冲突约减为“人民币”的问题,在很多场合下其实都是不行的。

除此之外,中国人还有另外两项传统智慧:如果“官逼民反”解释不通,那么就是“刁民作乱”,有“一小撮”野心家、阴谋家煽动无知群众来跟政府捣乱,以谋私利。如果“刁民”很显然不够“刁”的话,那么最后一个视角就出来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心异,是因为非我族类,那就不是“人民内部矛盾”了。

我们会发现,在北美独立这个事件上,这些传统智慧都是不够瞧的。

要想知道北美人造反缘由,前人珠玉在前,这里有几本书可以推荐给大家。首先是伯纳德·贝林的《美国革命的思想意识渊源》,这本书叙述了美国革命思想是如何从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的思想资源中浮现的,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的政治与社会动荡又是如何触发了殖民地人士的“危机”想象,从而点燃了革命的导火索;接下来是杰克·格林(Jack P.Greene)的《美国革命的宪法根源》(The constitutional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和约翰·菲利普·里德的《美国革命的宪法史》(Constitutional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这两本书探讨了英帝国的宪法争议、来源与发展,以及各路人马对帝国宪法结构的不同认知;最后是罗伯特·图克和大卫·汉德瑞克森(Robert W. Tucker, David C. Hendrickson)的《大英第一帝国的衰落》(the Fall of the First British Empire)一书,这本书着重介绍了英帝国统治阶层对其北美政策的评估以及其策略,尤其描述了英国内阁的犹豫与被动。

这里有两个旧观念需要我们先转变一下:1,不要把北美的独立只看作是殖民地对帝国的反抗,而应该看出,美国革命其实也是一场英国内战。北美独立不是战争的起因和目的,而只是内战的结果;2,不要再单纯从英美关系的角度出发考虑北美独立问题,而应该把英帝国的整体内部政治、社会环境纳入视野。

如果说北美独立是一场英国的内战,那么这场内战的起因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穿越回十八世纪中叶的不列颠,我们会发现这个国家处于明显的不稳之中(当然,没有1789年的法兰西那么恐怖),它还没有“走出革命”。伯纳德·贝林在研究这个时候的政治宣传小册子的时候,曾经惊愕的发现,这些小册子的作者真的觉得,整个国家都处于严重的政治威胁之中(过去我们的印象是,光荣革命解决了大问题,但当时的人们似乎不这么认为)。贝林指出,“在这些语汇背后存在着真实的恐惧、真实的忧虑以及一种真实的危险意识”。是的,尽管光荣革命受到如此众多的赞誉,但却也留下了许多政治隐患,这些隐患将在这一时刻引发持续不断的政治与社会动荡。

当时至少有三种可见的政治冲突——君主和议会、贵族与人民,以及中心与边缘的斗争。首先,整个十八世纪,英国其实还处于政治转型期(或者说“革命后期”),其政体并没有确定下来(阎照祥先生在其英国政治史著作中反复指出这点),而是在君主立宪制(原意就是“君主依宪而治”)与议会政治之间左右摇摆。国王并非形同虚设——国王能否决议会立法,任免官员,享有对行政机构的实质领导权,主持外交,掌管军队,一如今天的美国总统(而且永久在职,行政经费还不受控制)。著名的政治学家芬纳就说:“(当时)英国的行政机构的运行和议会没有什么关系……议会肯定可以阻止国王为所欲为,但是却不能迫使他听命于议会。”

在光荣革命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这种懵懵懂懂的状态之所以能够维持下来不出大问题,完全是因为革命后的英国国王都是外国人(汉诺威人),在本地没有根基。汉诺威王朝的第一任国王乔治一世压根就不会说英语,乔治二世则是一个花花公子,不理政事。直到乔治三世上台(1760年),汉诺威王朝的统治才在英国站稳了根基。乔治三世颇有雄心,想要重振王威。于是就同当权的辉格党贵族起了冲突。老实说,假如乔治三世在此役中获胜,英国会走上日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道路也未可知。伴随着这种上层政治斗争而来的就是政治阴谋论,一大批人(包括很多上层人物,比如埃德蒙·柏克)就觉得存在一个企图恢复专制统治的宫廷阴谋团体兴风作浪,以破坏不列颠的宪政与自由为己任,手段是挑动内斗,腐化政治。在警惕者看来,这种“和平演变”式的专制复辟较之其祖辈来说,更隐蔽,更难抵御。

当时政治上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大众社会与大众政治的兴起,伴随而来的就是政治改革呼声与社会运动。当时,城镇化、市场化和无产阶级化浪潮席卷不列颠,这是工业革命的前夜。1700年,除伦敦市外,仅有两个市镇的人口超过两万,但是到了18世纪末,就有15个市镇的人口超过两万。这是一个兴旺、日益繁荣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查尔斯·蒂利指出,正是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超越诉冤、闹事这些传统抗争的范畴,组织起来,超出具体的利害诉求,要求得到政治上的承认、进行政治改革、扩大政治参与。现代政治上的把戏——选民俱乐部、利益集团、媒体轰炸、群众示威等等——在那个时代相继被发明或应用。旧秩序被严重的动摇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社会运动——威尔克斯事件。约翰·威尔克斯是伦敦城一个酿酒商的儿子,口才便给,因缘际会成为国会议员,1763年,他发行的报纸同当权者有了龃龉,被捕入狱。在法庭上,他高呼言论自由,获得满堂喝彩。

历史学家H.T.狄金森描述道:“约翰·威尔克斯是第一个通过院外活动赢得全国声誉的激进分子。……在激起民众对主要宪政问题的兴趣方面,威尔克斯的确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将写作、才智和演戏的天赋发挥到了极致,威尔克斯运用他那富有号召力的个性和蛮横的行为打动并俘获了大批公众。通过故意制造能够激起狂热的事件和话题,他得以在几年里持续不断的向统治精英施加压力。他的私人目的被提升到主要宪政原则的高度上,在这一过程中,自由和公正的抽象概念变得和普通民众息息相关。威尔克斯使自己成为自由的化身,扮演着政治殉道者的角色——遭受一个毫无原则的、腐化堕落的寡头集团的迫害。”

1768年,他再次被捕入狱。英国的群众以他为旗帜,到处示威游行。军队在乔治广场上朝他的支持者开了枪,死伤二十二人。民意沸腾,在后续选举中将大牢里的他三次选入议会,三次遭到议会否决。在以后的若干年里,群众不舍不弃跟随着他,这实际上是“宪章运动”的前身。他是那个时代的马丁·路德·金。

由于社会运动是历史上的新事物,所以当时给英国人的感官冲击相当的大(以前从来没有过如此多的人以如此有组织的方式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持续追求一个抽象的政治目的)。在一个短时间里有如此多的政治参与,当时的人们的感受必定是十分惊人的。简而言之,当时的英国的宪政结构与社会在剧烈摇晃中。帝国正处于一场严重的总危机之中。

传统上,北美的富裕家庭都会把子弟送回到不列颠就读,各殖民地均在不列颠派驻大量代理,不列颠每年也向北美输出大量报纸与出版物,所以北美的文化和舆论实际上是同不列颠同步的。对北美人来说,这场帝国危机尤其骇人听闻。因为殖民地子弟平素以边陲自居,对母国(文明的中心地带)总有几分艳羡与美化,结果颇有大失所望的感觉。当时几乎每一个北美政治评论家都觉得,英国宪政体制既有的平衡正在被腐蚀,肆无忌惮的政治腐败和民众的普遍堕落使他们惊骇不已。

请看看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他们这种心情:“腐败洪流像一股来势凶猛的洪水,淹没了一切,并成为不列颠永久的国家耻辱。”“如果自负、专断、自私以及贪污腐败的思想什么时候都在不列颠朝臣中盛行……如果统治政策就是靠贿赂与腐败,那么国家的贸易与制造业就会被人们所藐视并会遭到肆意践踏……那么人民在各个方面都将遭到压迫铁掌的残酷压榨。”“奢侈、毫无阳刚之气以及贪赃枉法已经达到如此令人震惊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期望其中能产生自由吗?”

如果不理解这种危机的性质,我们就很难理解英美双方是怎么为了一个抽象的“无代表不纳税”的原则最终闹崩的,毕竟英国没收多少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剑鸣曾非常正确地指出,北美殖民地人民持有一种危机心态,而这种危机心态极大影响了他们对英国诸项殖民地政策的判断,为革命铺平了道路。除非对整个帝国政治非常担心,否则北美人民不会这么谨小慎微。他们把不列颠对美的每一个政策失误都看得非常严重,猜疑重重。所以,与其说北美革命是一场反抗暴政的起义,不如说这是一次“跳船”行动。英美关系出问题的根子,还是因为北美人对英国整体前景不看好。

讲到这里,您大概也看出来了,我也不赞成那种认为北美人单纯是为了原则、“冲冠一怒为自由”的说法。没有事态与现实为原则赋予重量,革命是不可想象的。《独立宣言》的第二段中有这么几句话:“为了慎重起见,成立多年的政府,是不应当由於轻微和短暂的原因而予以变更的。过去的一切经验也都说明,任何苦难,只要是尚能忍受,人类都宁愿容忍,而无意为了本身的权益便废除他们久已习惯了的政府。”世人一般认为这是先抑后扬的叙事手法,但这其实是世间的常态与历史的真实。

这场帝国危机爆发在帝国的中心——不列颠,它是怎么传导到帝国的边缘部分的,就要归咎于英帝国宪政结构的缺陷了。让我们先谈一谈这个缺陷吧。简单的说,任何一个帝国想要长久稳固,都要回答这样一些问题:“殖民地-自治领在帝国结构之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是属民还是帝国的共同组织者?帝国的中央机关在哪里?它的管辖权止于何处?当帝国边缘部分与中央发生冲突的时候,裁定者是谁?”英帝国的问题是,没有答案。在帝国的统治阶级看来,帝国是一个等级-附庸体系,不列颠是中心,而各殖民地构成边缘地带,要强干弱枝。但是英国此时的政治已经模糊承认大众的政治参与与同意是统治合法性的来源之一,代议制政府成为合法统治的标配,则国家施政将不得不考虑各地的特权与民意。所以呢,就出现了国体同政体相互矛盾的情况。不列颠的首脑地位是历史承袭而来,也有国力的支撑,但自治领的地方议会则拥有政治代表的合法性,双方非要争个高下,实在是两败俱伤的事情。

要解决这个问题,现代的解决方法可能有两种:一,让地方向中央派出代表,分享中央权力,即“合并”;二、建立联邦制,约束各方,让地方有所倚靠,即“隔离”。

英美争端的起因当然是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之后,英国由于负担了庞大的国债,起了心思向北美征收直接税。北美大哗,喊出了“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这反过来让英国的统治者很恼火,认为北美此举是对英国主权的挑衅。现在让我们反过来想想,如果说“纳税”的前提是“代表”,那么让北美向不列颠议会直接派出代表(也就是第一个方案),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

答案是不能。这并不是说不列颠议会不会愿意,他们以前已经做过一次(1707年苏格兰就向英格兰议会派出过代表)。问题要比这个复杂。最根本的障碍在于,不列颠太大,殖民地太小,即使按照人口、财富与税基平等分配议席,殖民地的代表都只会构成国会中的少数。宾夕法尼亚殖民地当时有份报纸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反对向国会派出代表,里面是这么说的:“在国会有代表能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除非不列颠和殖民地的利益一致,那么在国会有代表才有意义。在这个(设想中的)国会里,绝大多数人,家在不列颠,利益也在于斯,事务又是通过多数票决来决定的,如果我们期望美洲的利益(同他们的利益相反)能够得到考虑,那会是很荒谬的,荒谬程度如同期望从一个在争端中自任法官的人手上获得公正差不多。”

北美人对不列颠的这种揣摩未必是空穴来风。日后,1801年,英格兰决定同爱尔兰合并,让爱尔兰派出代表进入英国国会。一位英国官员在同首相小皮特的通信中说道:“让爱尔兰人在六百五十人的议会中有一百人,他们在议会中也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却能让爱尔兰人承认其权威……这次的合并是防止爱尔兰变得太强大的唯一方案。”你看,北美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这里的另一处关节是,英国的政治结构中缺少对地方的特殊保护机制。根据英国的政治传统,中央议会主宰一切,它可以对一切立法,地方只能一体凛从,绝无讨价还价的余地。既没有成文宪法(也就没有宪法法院),也没有其他政制可以对议会稍加制约。北美人可能觉得:假如向议会派出代表,就等于说给不列颠开出了一张没有限额的空白支票。

说到底,殖民地真正需要的,不是“平等”,而是“特殊”。仅仅靠向英国国会派出代表,并不能给予殖民地这种特殊保护。正因为如此,尽管殖民地“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喊得天响,但实际上却没什么行动。这是一个原则和现实冲突的死结。

如果只是在中央层面派驻代表行不通,那么联邦制呢?

联邦制要行得通,一般的政治学智慧认为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有一个超越各邦之上强而有力的行政机构,以对各邦的可能冲突进行调节——这点英帝国做不到,因为无论是在不列颠还是在北美,人们对王权都有很强的防范心理。国王很难违背任何一个立法机构的意愿,强行执行可能不受一部分人欢迎的政策;二,各邦的实力最好大致相等,或差别不太大——这个条件也无法满足,因为整个帝国的国力分布太不平衡,不列颠独大;三,成员数最好能超过5个(因为成员数太少的话,就不存在合纵连横的可能性,大邦和小邦之间的政治冲突会过于直接。)——这个英帝国也做不到,成员数不够(够分量的只有三个,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和北美)。从历史经验来看,双元联邦均以解体告终。

最关键的是,不列颠不会愿意自降身份,由帝国的中央首脑变成诸邦之一。对不列颠来说,建立联邦制的难度可要比在议会中多增加几个代表难得多。

比较有希望的设计是,建立某种倾斜性联邦制度,既承认不列颠的上级领导地位,又给予北美对其领土的某种专属控制。在1775年召开的大陆会议上,宾夕法尼亚的代表盖洛韦就曾经提出过一个这样的方案,根据他的方案,在十三殖民地上将会建立一个北美殖民地总议会,凡不列颠议会涉及北美事务的立法,这个议会拥有否决权。该议会对北美事务的立法,不列颠议会也拥有否决权。还将设立一位总统或主席,由英王任命,由他来负责北美的行政领导,由总议会以对其进行监督与制约。简而言之,这个计划中,北美总议会和不列颠议会将构成大英帝国在北美领土的上下两院,具有相互否决权。帝国全局事务由不列颠负责(也就保住了不列颠的面子和主权),而北美也能够保证某种程度的政治安全。不过,这个方案也没有被采纳。

这样,北美在帝国之中的政治地位就始终是“妾身未明”。平时还好,一旦危机爆发,北美和不列颠都要担心。英美征税冲突爆发之后,英美双方放到谈判桌上的东西虽然很轻(一点小钱而已),但看的都很长远。在北美人看来,这些小钱背后的风险是殖民地的自治和人民免于暴政干涉的自由。在不列颠的主政者看来,则是帝国的存亡、不列颠的安全与福利。任何议题,都被双方以这些标准来考量。每一件事务,都会上升到宏观高度评估它将来的可能损益。双方都小心谨慎,生怕对方提出的要求是推倒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张,这极大的限制住了双方的眼界与手脚。

在60-70年代,北美人逐渐把在不列颠发生的政治、社会危机和在北美发生的征税争论联合起来看,认为它们是一场统一阴谋框架的一部分(或必然构成):腐败的宫廷先从帝国中最弱的一环——殖民地——下手,剥夺殖民地人民的财产与自由,用来回馈其爪牙与进一步的收买,等时机成熟,再一举颠覆英国的宪政制度。通过这样的认知,帝国中心的危机就同中心-边缘的权力争执联通起来了,而小小的征税就是统治者以此为试探、剥夺北美在帝国内的地位&建立专制的前锋。这样一个事件并就变成了宏大历史的一部分。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种宫廷阴谋并不存在,不过,不管这种阴谋是否为真,其背后的忧虑却是真实的——北美人和不列颠的下层居民都自认是“无权者”,对权力持有特别的疑虑。

对以上这些结构性的紧张关系,不列颠的君臣有多少了解呢?恐怕是没多少的。正因为如此,1763年之后,当英美关系因为征税争议陷入困境之后,英国的君臣所能想到的,都是一些技术性的解决手段。

要说句公道话,面对北美的反抗,一开始英国君臣都还能够保持克制,并没有打算用强。北美人不是抱怨印花税吗,那好,取消就是(这是1766年的事)。不过内阁(罗金厄姆内阁)随即也出台了一份《权利申明法案》,声称殖民地必须服从和依赖英王和英国议会;议会过去、现在和将来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制定管理和制约殖民地的法令。

申明权利,却放弃实际行使,岂不矛盾?内阁的想法是,不愿贸然动武,但也不愿意承认不列颠无权为北美立法,只能打个马虎眼。从好的方面说,这是英国人“模糊过关”的传统智慧,从坏的方面说,是掩耳盗铃。内阁的这种让步,是安抚,是绥靖,是家长主义式的“体谅”。与之相称的是,“要立立规矩”的冲动,也始终藏在一部分不列颠君臣的心中。

正像当时的人所评论的那样:“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太顽固而不能后退,太虚弱、太犹豫而不能前进。他们选择了这个不起眼的中庸之道——看起来是要做什么事情的样子,但实际上什么都没做。”

一些英国的政治人物对这种僵持也是看不过眼的。有两个人决定做点什么,一位是财政大臣汤申,另一位则是国王乔治三世。

汤申是一位圆滑的老政客,他的想法是,还是要对北美收税,但是这个税本身应该既合法又便利,不至于遭到北美人的抗议。他把目光放到了茶身上。根据惯例,茶是从东方进口到英国支付一笔进口税之后然后再由中间商人出口到北美去的。由于这笔进口税和中间人的存在,导致茶叶的价格较高,无法同走私的荷兰茶竞争。在汤申看来,比较好的做法是让东印度公司直接把茶叶运到北美去出售,不需要再支付转口的费用以及税收,直接在北美的港口里对茶叶征一笔进口关税就是。他最终确定的征税数字是每磅茶叶三便士(以前是每磅十二便士),保证茶叶的价格比走私茶还要低廉。这样进行征税惠而不费,与人方便与自己方便。而且,同样是按照惯例,北美向来承认帝国有权利征收关税以管理政体帝国贸易,那么从茶身上收钱就是名正言顺的(尽管以前并没有直接以增加国家岁入为目的而收税过)。

照汤申想来,这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既维护了不列颠的面子,又是一个减负而不是增负的征税方案,这下北美该满意了吧。

但正如我们在上面已经谈到过的,北美人抗税的根由并不在“税”的本身,而是出自帝国结构中不可更改的矛盾。汤申自作聪明,实际上却是揭了伤疤。于是,北美的抗争又上了一个等级,这是连绵十年的对抗和紧张。

由于秉持这种技术性的理解,不列颠的君臣对北美的抗争越来越不理解,尤以乔治三世为甚。他觉得,国会对美征税不是没有正当理由的,但是北美人既然抗议了,他也就同意废除了。保留下来的税收,微不足道,只具象征意义。总的来说,他不过是想因循旧章,一切都为维护既存秩序考虑。在实际利益上,他可以做相当大的让步,要求的不过是象征性的服从。随着事态的发展,他开始疑惑,在自己和不列颠政府做了如此多的让步之后,为什么北美人还是保持冷淡态度与抗议姿态,而且越来越暴烈。既然不能从“官逼民反”来解释,于是乔治三世及其他一些政治人物得出,那一切动作背后的根由就是“刁民作乱”。他们开始提出,殖民地有些人闹事,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独立,他们欺骗群众进行叛乱,这跟英国政府是否征收赋税无关,再次妥协是无济于事的。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之后,乔治三世写信给大臣:“我极为痛心的知道坏人的煽动又一次把波士顿人拖向如此不可原谅的行动。”他认为,目前的困境来源于不列颠的一再容让,从而让一小撮坏人利用局势煽动无知群众。他决定要施以薄惩,显示坚定。因为这样,就能把这一小撮人孤立出来。“我们是绵羊的话,他们就是老虎。但是,如果我们坚定起来,他们毫无疑问会被证明是非常温顺的。”按照这种逻辑,北美越是反抗,严厉就越被认为是必要的。

在我看来,乔治三世等人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一方面,他们高估北美抗争运动的威胁性,觉得北美人的不进口运动也好、地方议会抗议也好、请愿活动也好,背后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他们又明显低估北美抗争运动的危险性,他们坚决认为只是一小撮野心家在煽动民众而已,其他人要么只是被蛊惑,要么就是“沉默的大多数”。这种“战术上藐视,战略上重视”的做法可不怎么样。

正是在这种心态下,在1774年3月到5月间英国议会以绝对多数投票通过了一揽子立法(解散议会、全面封锁等等),企图以雷霆手段震慑“宵小”。这些法令在美洲立即产生巨大反响。许多北美人早已认为英国政府秘密策划剥夺他们的自由,现在是昭然若揭了。托马斯·杰斐逊声明“(这)明显地证明有一个奴役我们的处心积虑的一贯计划。”乔治·华盛顿在7月里在通信中写道,内阁的罪恶意图表现在这些法令上,“我们如果因循苟且,就会坐视一个殖民地接着一个殖民地沦为专制的牺牲品”。于是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众多北美代表共聚一堂商量对策。他们最后一次向英国请愿,要求政府撤回惩罚法令,进行政治改革。这可就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了,英国的反应很激烈,在议会讨论中,有议员甚至引述了古罗马政治家加图对罗马死敌迦太基城所发出的诅咒:“迦太基必须被摧毁。”1775年10月26日,乔治三世御驾亲临议会,发表演说。在演说中,这位国王对这些大陆会议的代表们不屑一顾,称他们是“绝望阴谋的始作俑者与煽动者……意图谋反建立独立帝国”,大陆会议发给他的“口是心非”的请愿不过能让他发笑而已。他说,北美尽有忠贞之士,目前只是被暴虐势力打压不敢发声,他宣布,已调拨陆军和海军,前往镇压叛乱,援助良民。

乔治三世的这一言论为美国独立事宜板上钉钉。许多年以后,当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美国革命的实际发起人)被问及“对于推动大陆会议关于独立的议程中谁的贡献最大”时,约翰·亚当斯回答道:“乔治三世”。确实如此。

现在让我重复一遍我的主要观点吧。首先,从使北美人离心离德的根源,在于他们对英国统治的不放心。再具体一点,就是十八世纪英国正在经历政治转型和社会转型凸显了“(英国)革命后遗症”,让殖民地人民对英国政治逐渐丧失信心。直到1775年,殖民地人士都确定自己在处于一场由政治和社会腐败引发的宪法危机之中,这种危机心态极大的影响了他们对英国诸项殖民地政策的判断。

其次,英帝国的政治结构是有严重缺陷的,这导致北美和不列颠两方的妥协空间减少,敏感性与脆弱性增高。这种有缺陷的政治结构在危机期不但无法起到稳定作用,反而进一步激发了北美与英国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某种恶性循环。

最后,英国人的应对实在不当。尽管从国王到大臣未必存心为恶,但是他们的反应却不好,一是回避真正的政治问题,把美洲问题简单归结为一小撮人野心作祟,把政治冲突庸俗化;二,在冲突显性化之后,却又实施“边缘政策”,又把政治斗争“零和”化。这些行动策略极严重的恶化了局势。

总之,回顾历史,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并非当然之事,国家内部持久的分裂与冲突最好不要只归咎于坏分子的兴风作浪,我们不能用罪与非罪的视角来看待国家/社会分裂问题。正如柏克所言,书呆子才抱着“主权”不放,要考虑的事情多着呢。

谢选骏指出:上文所谈论的独立战争期间的英美关系,很像在影射时代革命期间的大陆和香港的关系。只是可惜,没有谈谈英国法院在美国独立中的作用。不过按照普遍的革命规则,革命都要纵火法院的。不纵火法院,如何结束旧的秩序?



【020、工作越勤奋就会越是贫穷】


《美元洪水将淹没我们的“退休梦”》(2018-06-28 读者文摘)报道:

我们现在去买菜,会发现一斤鸡蛋翻了一倍,一斤白菜涨了60%多,这些涨价意味着口袋中的钞票在不断地稀释,购买力在不断地缩水。当美国开始在上游印制货币的时候,各个国家都纷纷出现这种情况,当这种情况越演越烈的时候,将会产生一场世界范围的通胀,我称之为“未来世界大洪水时代”即将来临。

我们常看到新闻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其实人民币升值这个词是非常有误导性的,准确的概念应该是美元对人民币的贬值,它将会对中国造成严重的财富流失。通常,大家认为人民币升值,中国的购买力会更强,买外国的东西会更便宜。但对于人民币的持有人来说,购买力其实是下降的,人民币越升值,物价会越上涨,老百姓手里的钱就贬值得越快。

这是为什么呢?从人民银行的角度来看,人民币货币发行中三分之二是依托于美元发行的,我们所有的美元是通过对外贸易赢得的贸易顺差,每一个流通中的美元所对应的都是欠债人欠(美国)银行系统的债,换句话说,中国的货币流通中三分之二人民币流通量的链条末端的最终信用提供者是美国贷款买房的老太太。当她不能准时还款的时候,人民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

美国人如果不违约,人民币发行这么多量不会出现大问题;如果美国出现大规模违约的话,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和它的损失将是无可避免的。比如你之前买了一套80万的房子,如果宣布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资产不是80万,而是60万了。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对国内人民币持有人购买力造成了严重的货币损失。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批评媒体在误导观众,让大家以为人民币升值仅仅是一个贸易问题,实际上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在座每一位手上持有人民币的持有人,影响了中国几十万亿既有的人民币存量资产的货币购买力,而这一点没有多少人去进行深入研究和透彻的分析。

其实中国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开始暴涨就是始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使得整个货币购买力在下降,进而形成了通胀的压力,最后反应出来是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

现在的一元人民币跟十年前的一元人民币是一回事吗?跟十年后的一元人民币是一回事吗?在1980年代初,万元户在中国是大款的概念,因为那时候很多人的工资收入才二三十块钱。当时保险公司推保险,有一种养老保险,一次性交付保费,当投保人退休以后,每个月保险公司给他50块钱的保险费,当时我同学很高兴,在那里盘算退休之后就会有多少钱,并准备买这种保险,后因家里有事没买上。我们现在想,如果当时真是信了保险公司,买了这个保险,现在能退休吗?现在50块钱人民币在北京也就是一趟打车钱。这意味着货币贬值的速度远远超出你的想象。我另外一个朋友,是上海人,1990年的时候做外贸挣了两百万美元,当时是我们同学中最有钱的,他打电话给我说自己不干了,然后移民到新西兰,买了房子,又买了一块地,准备在那里逍遥自在度过后半生。结果,他2000年回到上海的时候,发现上海的物价越来越贵,感觉靠以前挣的钱不够生活。当我前不久再回上海的时候,他已经在一家外资企业重新开始打工了。为什么?因为那两百万美金在现在的上海已经没有办法再过上他想象的生活了。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是因为如果大家不明白货币贬值是什么概念,那么,长期的退休计划就不可能像想象的那样来实现。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们一家三口现在每年的开销是60万人民币,如果以活到90岁为限,按照现在货币贬值的速度计算,按照现在60万的购买力计算,全家的开销在90岁那年是3亿人民币。换句话说,如果在座各位现在手上有1000万人民币现金存款,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能退休了,因为这1000万可能过10年只相当于现在的200万,30年之后只相当于现在几万块钱的购买力。所以这套货币制度和西方搞的金融体系是非常残酷的财富游戏,如果不把它彻底弄明白了,再怎么努力挣钱,都算不过这帮人。

谢选骏指出:上文看到了现象,却提出了错误的结论——它抱怨说“货币制度和西方搞的金融体系是非常残酷的财富游戏,如果不把它彻底弄明白了,再怎么努力挣钱,都算不过这帮人”……其实不懂,是它自己工作勤奋才会导致贫穷。什么?工作越勤奋就会越是贫穷?对了。因为工作越勤奋钱就会越多,一个社会的钱越多就会越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结果就是购买力下降的实际贫穷了。所以呢,大家竞相工作勤奋的结果就会是大家一起走向贫穷。这正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就是“工人竞赛自杀游戏”,“资本主义投资理财”就是“小民竞赛货币贬值”——自己跳进自掘的坟墓还自以为走向富裕了呢,真是呜呼哀哉。相反,如果大家都愿意少抢一点别人的饭碗,自己荷包里的购买力实际上反而会多出一些了。



【021、公安机关就是法院的爸爸】


《孟宏伟失踪前发送刀子图案短信 妻子曝光内涵》(2018-10-08 综合新闻)报道:

北京时间10月7日,中纪委官网通报,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涉嫌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国国家监察委调查。此前,孟宏伟离奇失踪引发外界关注。在消失前,他向妻子发送了一张刀子照片。

美国《纽约时报》10月8日报道,当地时间10月7日,孟宏伟妻子在法国里昂向记者发表简短声明说,刀的意思是“他处于危险之中”,她和孟宏伟在里昂生活,那里是国际刑警组织总部所在地。

报道称,孟宏伟妻子在一家酒店发表了该声明,期间一直背对记者,以免自己的脸被摄像机拍到,她说这是为了她和孩子们的安全。

孟宏伟妻子表示,在孟宏伟抵达中国后不久,她就收到了带刀子图案的短信。她还说,就在收到这条信息之前四分钟,自己还收到了他的短信说,“等我电话。”

香港《南华早报》10月5日报道,孟宏伟于9月底从法国回到中国,他刚下飞机即被中纪委带走,目前正在接受调查。

法新社报道称,孟宏伟妻子向法国警方报案,称其丈夫于9月29日离开法国前往中国后失去音信。

法新社还称,中国高级官员时常有突然失踪的报告,中国展开了严打贪腐运动,官员落马经常发生。

10月8日,中国公安部官网刊文称,公安部长赵克志就孟宏伟被查表态。赵克志在凌晨举行的公安部党委会议通报,孟宏伟收受贿赂、涉嫌违法,接受调查。

会议称,要认识到孟宏伟收受贿赂、涉嫌违法的严重危害,要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要过好家庭关、亲情关,对身边腐败零容忍。

《孟宏伟妻子发声:这是政治毁灭和堕落 我无法相信》(综合新闻 于 2018-10-08 )报道:

北京时间10月7日,中纪委通报,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涉嫌违法,目前正接受国家监委监察调查。据称,孟宏伟的妻子得知丈夫被查后,表示难以置信,称这是政治毁灭和堕落!我无法相信!

香港东网10月8日报道,孟宏伟的妻子以信息回复美媒称,“我无法相信,因为中国的法治是他(孟宏伟)一生的追求。”

此前,孟宏伟离奇失踪引发外界关注。

国际刑警组织10月7日指,孟宏伟已辞任该组织主席一职。韩国籍的副主席Kim Jong Yang成为代理主席。11月在杜拜举行的会议将会任命新主席,接续余下至2020年的任期。

香港《南华早报》在10月5日报道,孟宏伟于9月底从法国回到中国,他刚下飞机即被中纪委带走,目前正在接受调查,亦未指出原因。

孟宏伟此番接受调查,外界立刻联想到是否和政法沙皇周永康有关。周永康在担任中国公安部部长期间,孟宏伟由公安部部长助理升任副部长,从周永康的助理变成副手。

近一年来,孟宏伟在中国国内的职务变动确实更像是一种征兆,2017年底,孟宏伟被免除中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中国海警局局长的兼任职务,2018年4月,又被免去已担任14年的公安部党委委员一职。虽被免去要职,但孟宏伟在公安部领导中排名第三,地位仅次于公安部常务副部长王小洪。

《中国公安高层失踪之谜:关键人物隐瞒着什么》(2018-10-08 综合新闻)报道:

如今,似乎很少有一名中国部级官员的落马在西方媒体引起如此多的关注。因为自从2012年秋中国铁腕领导人习近平上台以来,与新近落马的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级别相若,甚至更高的“老虎”已经超过二百人被查。而真正让孟宏伟“脱颖而出”引起诸多关注的究竟是什么呢?

这名在中国公安系统服役多年的高级官员不仅仅“属于”中国,他还是国际刑警组织的现任主席。国际刑警组织(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Interpol)为世界上规模第二的国际组织,其主要责任为调查恐怖活动、有组织罪案、毒品、走私军火、偷渡、清洗黑钱、儿童色情、科技罪案及贪污等大型严重跨国罪案。2016年11月,时任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局长的孟宏伟高票当选新一届国际刑警组织主席,任期至2020年。这是中国人首次出任一个国际组织的最高领导职务。

正是由于这一特殊身份,自9月末在国际刑警组织驻地法国里昂最后一次露面后,孟宏伟的神秘失踪成为了一起国际事件——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一个国际组织的最高领导人突然之间人间蒸发,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匪夷所思的。

于是,人们注意到法国警方快速回应,称孟宏伟并非是在法国失踪的,他们在孟宏伟的妻子报案后采取了调查。国际刑警组织10月7日(中国官方宣布对孟宏伟进行“监察调查”)之前也曾表示,注意到了孟宏伟失踪的相关报道,但“这是法国及中国相关部门的事”。其意图相当明确,法国方面和国际刑警组织不对孟宏伟失踪负责任——这等于撇清关系。

与此同时,10月5日,据称与孟宏伟一起滞留法国里昂的妻子Grace Meng(包括他们的两个孩子)向法国警方报警,并现身指称孟宏伟是在前往中国后与家人失去联络的。其妻子还特别提到一个是细节,最后两人的聊天记录中,孟宏伟向其发送了一把刀的图片,可能暗示其彼时的危险处境。10月6日国际刑警组织秘书长尤尔根·斯多克(Jurgen Stock)又发表寻人启事,称“国际刑警组织已通过官方执法部门提出要求,希望中国官方说明国际刑警组织主席孟宏伟目前的状况,正式回应国际刑警组总秘书处对主席的关切。”

这在印证法国警方说法的同时,也凸显了孟宏伟失踪案的不同寻常之处——Grace Meng的出现。

至今,公开检索结果没有多少匹配Grace Meng的内容。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孟宏伟为什么会与其妻子和两个孩子一起在法国里昂居留?既然Grace Meng知悉孟宏伟是在回国后“失踪”的,为何选择向法国警方报警?同时又高调以记者发布会的形式向世界媒体公布更多细节?她又为何接受法国方面提供的司法安全保护,她在恐惧什么?这是不同寻常之一。

带着这些疑惑,人们也必然感兴趣,孟宏伟是否在近几个月已经预感到什么,如外界猜想那样与Grace Meng预演了自己被捕后的应对措施?孟妻高调动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施压中国政府迫使中国政府释放孟宏伟?还是手握威力更大的“炸弹”,令中国政府投鼠忌器?媒体揭露其海外置业、转移财产,但中国公安部部长赵克志亦在事后指,要认识到孟宏伟收受贿赂、涉嫌违法对公安部的危害,“坚决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这就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这是第二个疑点。

第三个疑点,孟宏伟此次接受“监察调查”的时间如果不早于10月7日,那么一周多的时间内孟宏伟究竟去了哪里?正如中国官方所言,孟宏伟涉嫌违法接受监察调查,那这就涉及监察调查的程序合法性争议。

中国的国家监察体系是在中共意识到原有的纪律检查体系不足以完全覆盖中国的所有公职人员后,新单独划分的权力体系。它的第一个积极意义便是人权组织所诟病的“双规”调查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称为“留置”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这一国家权力结构调整经过试点今年3月份才获得通过。

但即便如此,很显然,针对孟宏伟的调查并不如中国官方原本想象中那样顺利,Grace Meng的突然出现,尤其是抢先公布孟宏伟“失踪”的消息,以及惊动法国警方,都可能令中国官方难以适应,甚至措手不及、脸面无光。而上次类似“意外”的发生可能还要追溯到6年前的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逃亡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事件。

谢选骏指出:在共产党专政之下,公安局就是法院的上级爸爸——孟宏伟的妻子得知丈夫被查后,孟宏伟的妻子以信息回复美媒称,“我无法相信,因为中国的法治是他(孟宏伟)一生的追求。”——公安部长在追求法治?这岂不是在说,中国的公安机关就是法院的上级甚至爸爸!“公检法”的三合一,是完全的黑社会组织,不可能有所谓法治的,除非,那是“用法治人”也就是“整人运动”。实际上,整人机关已经剑指这位神秘的“孟妻”了——“10月8日,中国公安部官网刊文称,公安部长赵克志就孟宏伟被查表态。赵克志在凌晨举行的公安部党委会议通报,孟宏伟收受贿赂、涉嫌违法,接受调查。会议称,要认识到孟宏伟收受贿赂、涉嫌违法的严重危害,要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要过好家庭关、亲情关,对身边腐败零容忍。”下一步,可能就是把这头“公安部副部长的夫人”送进“红色通缉令”的笼子里了。这就是酷吏的下场。



【022、公共游泳池就是公共澡堂和公共厕所】


《美国白人男泳池拦黑人母女:有洗澡吗?》(2018-06-21 世界日报)报道:

一名白人男子问非裔母女进入游泳池前有没有洗澡。

巴沙迪那市的威斯汀(Westin)酒店上周发生歧视事件,一位非裔女住客带着五岁女儿要去酒店泳池游泳时,一名白人男子阻止并质问她俩进入泳池前有没有洗澡,认为她们携带病菌。事件引发网友热议,民权团体并前往酒店抗议,认为酒店经理处理不当,应该引咎辞职。

据事件女主角惠勒(Carle Wheeler)发布在脸书上的视频显示,她11日时在威斯汀酒店带着女儿在酒店泳池准备游泳,一名白人男子上前阻止母女俩人,并问她们是否洗过澡了。这名白人男子表示自己曾为卫生部门工作,很多人把病菌带进泳池,他不希望卫生局来把泳池关掉。过了几分钟,这名男子在水池边又找到这对母女,强调他曾为卫生局工作。

惠勒在贴文中愤怒表示这是公然的种族歧视,她告诉这名男子黑色不是病菌,而洗澡也并不能把皮肤上的黑色洗掉。

视频中,有一位工作人员曾试图劝架,白人男子向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只是问问她们有没有洗澡,他表示自己不想再进入被别人当做澡堂的泳池。惠勒便质问男子为何只问她俩,而不问其他人。

男子表示她当时是唯一一个在泳池中的人,惠勒表示泳池里明明还有三个人,男子回复表示,“那又怎么样?放松”。工作人员向男子表示,“我觉得这不合适”。

随后酒店经理斯派比利(Carl Sprayberry)赶到现场,要求男子离开。惠勒表示不能这样放他走,斯派比利要惠勒继续游泳,他会来跟这位男子谈话,但事实上他让这位男子离开。

惠勒后来在网上表示,斯派比利在跟周围几名白人求证惠勒没有乱说后,才开始检查视频,并去找这名白人男子。最后惠勒和女儿退房离店时,斯派比利还表示抱歉,自己的确没有正确地处理这一情况,他会继续检查视频并将这位男子找出来并赶出酒店。

很快视频在网上被广泛传播,威斯汀酒店很快发布声明表示,任何形式的骚扰都不被容忍,酒店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并对住客遇到这样的情况表示抱歉。

不少民权人士18日聚集在威斯汀酒店前抗议,抗议人群多来自巴沙迪那和艾塔迪那(Altadena)“反对警察暴力”的民权团体。抗议者认为,斯派比利处理情况不当,应该辞职。并且要求威斯汀酒店找出此人,将其列上黑名单终生不得入住。

谢选骏指出:公共游泳池就是公共澡堂,就算洗了澡,还有汗水、口水与大小便呢,如何杜绝交换肮脏呢?你总不能让人们浑身上下都贴上封条,才去游泳吧。所以我说,公共游泳池就是公共澡堂,甚至还是公共厕所,你要去那里玩耍,就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不怕寂寞的话,就在自己家里游游吧。不怕死的话,就去大海里游游吧——不过那些地方也都充满了令人作呕的污染……例如到处都是塑料残片。这个世界是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的,包括人类的饮用水。



【023、狗官擅长的就是反咬一口】


《曝光摔狗事件的3名网友被拘7日:散播摔狗者隐私》(2018年3月29日 转载封面新闻)报道:

2018年1月,封面新闻独家报道的《疑索酬不成摔死小狗》事件引起了社会强烈关注。

虽然此前摔狗者何某某已经在派出所内哭着向狗主人吴某某道歉,吴某某也表示自己也将走法律途径维护自己权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有包括李某和两位女性网友在内的多名网友,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散布摔狗者何某某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造成何某某手机收到大量骚扰电话和辱骂短信,正常生活被严重干扰的情况。

3月28日,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龙泉分局获悉,摔狗者何某某因利用网络发送威胁、恐吓信息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狗主人吴某某和三名网友因利用网络散布他人个人私密信息,于3月27日被警方依法分别处以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在龙泉驿区拘留所里,接受采访的李某一直低着头。他怎么也没想到,2个月前,一条短短200余字的微博竟然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影响。李某是成都的一名本地资讯博主,微博拥有十多万的粉丝。

而另一名参与“人肉”摔狗者的女网友,则反复请求记者对她接受采访的声音进行处理,因为“不希望更多的身边人知道这件事”。

虽然两人都称自己是“好心”办了“坏事”,但是他们的行为也对摔狗事件的当事人何某某的生活造成了无法逆转的影响。3月28日下午,封面新闻记者对话了2名因利用网络散布他人个人私密信息被行政拘留的网友,两人都表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愿意悔改。(以下根据采访对话整理)

封面新闻:“摔狗事件”中你做了什么事?

李某:我把当事人(吴某某)给我发的微信截图、何某某的住宅地址以及她的微信号发到了微博上。

封面新闻:有没有想过这样转发可能会触犯法律?

李某:就是想着帮助她一下,没想太多。

封面新闻: 她(吴某某)是怎么找你的,对你说了什么?

李某:她说:“我给你发一些信息,麻烦你帮我转发一下嘛。”丢狗后,狗主人吴某某在微博上给我发来私信。第一次收到吴某某的消息时,我并没有同意。但是一段时间后,吴某某再次拜托我转发。出于好心就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微博,其中就包含了何某某住址等个人隐私信息。

封面新闻: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的行为处罚了法律,怎么看待自己的行为?

李某:直到警方找到我时,才意识到自己行的好心办了坏事。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向我一样,随意转发别人的隐私信息,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另一边,女网友也对自己的行为表示了认罪悔过。

封面新闻:现在有什么想说的?

女网友:通过民警的教育,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以后一定遵守行为,不越过法律底线。

谢选骏指出:俗话说“官官相护”,派出所的狗官对摔狗的狗官也是特别爱护,因为狗官的权力大于狗狗。而且这个“保护摔狗者、处罚反击者”的事件突出显示了——狗官最为擅长的,就是反咬一口。



【024、股市就是赌场】


《史诗级大战!华尔街竟"拔网线、删代码、关服务器》(2021-01-28 中国基金报)报道:

炸锅!美国散户遭全面围剿,华尔街竟敢"拔网线、删代码、关服务器"!股价8次熔断,直线跳水……

中国基金报 泰勒

美股散户血洗华尔街的故事,今晚依旧继续,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华尔街把网线拔掉,把股票代码清除了!

AMC和GME的股票目前在Robinhood无法交易

据报道,美国在线券商Robinhood已经关闭了游戏驿站(GME)、AMC院线(AMC)和诺基亚(NOK)的股票买卖。

据Reddit论坛和Twitter的一些用户反映,目前无法在Robinhood上找到AMC、GME和诺基亚的股票,即已无法交易。

近日,之前遭大量做空的股票,如GME、AMC和诺基亚等,股价都出现了飙升。其中,AMC周三一度上涨逾300%,GME也大涨130%。

分析人士称,这可能是因为散户交易者试图在这些股票中制造空头挤压。这些股票的空方头寸高,因此轧空或迫使空头回补头寸,从而迅速推高股价。

在散户的疯狂带动下,多个在线交易平台出现宕机,而Robinhood也成为iPhone上排名第一的金融应用。当前,Robinhood是最受美国散户欢迎的炒股平台。

A股网友都惊呆了!

另外,富途控股称,因上游限制,GME、AMC股票已被禁止开仓(平仓不受影响),美国本土多家券商也禁止了部分此类股票的开仓交易。受此类股票影响,上游交易通道拥堵,部分订单出现卡顿,建议审慎参与。

盈透证券表示,出于市场异常波动的考虑,将AMC、BB、EXPR、GME和KOSS的期权交易进行清算。此外,股票多头仓位需要100%的保证金,股票空头仓位需要300%的保证金,直至另行通知。盈透证券是全球最大的线上券商之一,它的政策具有指标意义。

游戏驿站股价剧烈波动多次触发熔断

28日晚间,美股开盘后,游戏驿站的股价一度暴跌24%,随后迅猛拉升,期间多次触发熔断,最高涨到482.85美元/股,涨幅高达近40%,接着又快速跳水,多空博弈相当剧烈。市场消息称,游戏驿站一度成为罗素2000指数(市值)第一大成分股。

截至发稿,游戏驿站盘中第8次临停,跌幅扩大至31%,此前一度大涨超35%。

相同走势也发生在AMC院线上。截至发稿,AMC暴跌近60%。

在上一个交易日里暴涨超300%, 据了解,AMC院线是万达集团旗下的电影放映公司,也是美国最大的连锁影院。此前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各种利空消息让AMC院线股价备受打击。本周AMC院线破产警报解除,在散户的热情推动下,公司股价已连续三日大涨。

花旗分析师警告投资者,由于游戏驿站近期的暴涨,一些ETF面临扭曲,因该公司较大的影响力改变了ETF的组成,并可能迫使后者进行“临时性的再平衡和战略调整”。游戏驿站在过去一个月的急剧波动“已增加了它在各种ETF中的知名度。无论是长期交易还是对冲交易,突出显示这些ETF用户都应该意识到游戏驿站的价格行为可以对他们的仓位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花旗还警告要“特别注意合并杠杆的ETF”。

散户大本营被端:Discord平台决定移除Wallstreetbets服务器

28日下午消息,据报道,Discord于周三宣布,他们已经封禁了r/WallStreetBets的服务器,原因是其曾多次违反了该平台的反仇恨言论政策。

Discord发言人对媒体表示:“由于重复出现了违反社区准则的内容,包括仇恨言论、美化暴力和传播错误信息,WallStreetBets服务器已经被我们的安全团队关注了一段时间。在过去几个月里,我们已经向该服务的管理员发出了多次警告。今天,我们决定从Discord中移除该服务器及其所有者,因为他们在收到多次警告后,继续允许仇恨和歧视性内容的存在。”

此前,Reddit上的r/WallStreetBets社区在过去几天中,通过推动GameStop、AMC Theaters和诺基亚的股价上涨,加剧了股市的巨大波动。

虽然r/WallStreetBets社区诞生于Reddit,但其成员在群聊平台Discord上建立了一个“服务器”,供成员在这里讨论股票交易计划。

Reddit社区的管理者对Discord此举提出了批评。周三,他们在Reddit上发帖称:“成功也给我们带来了折磨,我们的Discord服务器是第一个牺牲品。所有人都清楚,如果一个地方聚集了25万人,那么这里一定会有人会说一些不堪的话。但是,这个房间本身是好的,经营它的人都是很出色的人。Discord给我们泼了脏水。这是很不道德的。”

但是Discord表示,他们移除该服务器的决定,与该小组所讨论的交易活动无关。Discord发言人表示:“要说明的是,我们并没有因为与GameStop或其他股票有关的金融欺诈而封禁这个服务器。Discord欢迎各种各样的个人理财讨论,从投资俱乐部和日间交易员,到大学生和专业理财顾问。我们正在监测这一情况,如果有非法活动的指控,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与当局合作。”

WallStreetBets社区所进行的交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华尔街机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仅GameStop空头就蒙受了超过50亿美元的持仓损失。

股市的波动也在本周三让白宫表示“正在对情况进行监测”。

白宫新闻秘书简·帕斯基(Jen Psaki)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团队、经济团队,包括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和其他人,正在对这一情况进行监测。这是一个好的提醒,但是股市并非衡量经济健康状况的唯一标准。它并不能反映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家庭的情况。”

美股散户代表完美怒怼华尔街

28日上午,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洪灏发布微博转帖,介绍了美股散户代表、社交资本公司CEO Chamath Palihapitiya舌战CNBC主持人,并对自己带头率领美国散户买入游戏驿站(代码GME)做出精彩回应,以下为微博转帖全文:

今天的高潮来自于CNBC邀请Chamath上电视展开的讨论(不认识Chamath的必须要维基一下,这个年代绝对不再是巴菲特的年代,而属于Musk、Chamath这样的人。不管你是否同意,新一代的年轻人就是这么想)。因为Chamath有很多粉丝且他还在推特上带头买GME,所以被邀请上电视作为散户代表。CNBC希望用道德拷问Chamath,打掉这群造反派的气焰。

我觉得再好的文字,也不能形容Chamath在电视上嘴刃CNBC主持人的精彩。希望有条件的读者,看完大概20多分钟的采访。我稍微总结一下,但,我的总结远远没法还原事情的精彩。

1,GME股价暴涨的原因是这只股票被机构做空了140%,凭什么可以多40%?要不是华尔街机构天天利用散户不能用的工具,怎么可能多40%而被散户抓到空子?完美。

2,论坛上的研究水平,很多都和对冲基金的研究水平相当(这点我也认可),凭什么散户不能根据这些研究来买卖?

3,华尔街上的量化基金(指明文艺复兴),根本就不看基本面来买卖,凭什么他们不看基本面就可以不受到指责,而散户不看基本面就要被指责?完美。

4,从特斯拉股价的历史来看,所有的对冲基金都错,所有的散户都对,凭什么对冲基金就一定要比散户对?完美。

5,对冲基金只开放给大户投资而不开放给散户,现在散户赚钱了就不满了要限制散户,凭什么?还是完美。

本来以为是个对散户的道德拷问,最后却变成了对建制派的灵魂追问!精彩。

Chamath也说得很清楚,市场中性原则(market neutral)基金靠着$10亿的本金,就能得到券商$100亿的杠杆,这些都是散户没有的优势。华尔街就靠着秘密,靠着好的晚餐,靠着相互之间勾肩搭背,来垄断投资市场。而论坛的讨论很透明,这些都是华尔街应该学习的东西。

回顾史诗级的散户大战华尔街

这一切要从游戏零售商Gamestop说起。Gamestop(游戏驿站),简称GME。

美国很多人都是从小去游戏驿站买游戏盘长大的。圣诞节前父母排队,拎着游戏回家,很有回忆和气氛。但在现在科技发达人人通网的情况下,越来越少的人会去实体店里买实体游戏,过去几年以来大多人对游戏驿站都不看好。股价从2016年的28一路跌到19年底的3块多。去年,游戏驿站成了美股做空股最多的股票。FactSet的数据显示,游戏驿站游戏驿站的空头净额是股票流通量的138%。

而就在游戏驿站被逼的快要破产,面临退市的情况下,美国论坛reddit网友们看到了这些大力持仓的空头机构,一些人开始鼓励大家买入游戏驿站的股票和期权。

WallStreetBets,这是一个reddit的分区,类似中国的股吧,坊间简称WSB,上述近期暴涨的多只被严重做空的股票,因此又被称为“WSB概念股”。

周二,该公司股票收涨92.71%,报147.98美元。周三收盘,再次大涨133.13%,最新股价达344.99美元。而在1月12日,其收盘价还仅为19.95美元,短短10个交易日上涨了16倍多。

根据S3 Partners的数据,截至周二,游戏驿站的空头亏损超过50亿美元,其中周一和上周五分别亏损9.17亿美元和16亿美元。

美国百亿对冲基金Melvin Capital基金经理Gabe Plotkin周三向CNBC表示,在经历巨额亏损后,公司已于本周二下午清掉了对游戏驿站的空头头寸。Plotkin同时澄清市场上关于Melvin Capital即将清盘的流言,称有关公司将申请破产的猜测是错误的。Melvin Capital针对游戏驿站的做空行为具体亏损金额目前尚不得而知。

谢选骏指出:上述报道不懂,股市就是赌场——赌场的第一要义就是,赌场必须盈利,不能真的亏本。这也就是股市开办的基本原则。你买你卖,都要保证股市当局的盈利。股市就是赌场,最好还有内线消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这就是股市和赌场的通用法则。



【025、棺材就是“官—财”】


《江西殡改被拆棺木流入家具市场?当局称涉事商贩已被查》(新京报2018年8月8日)报道:

江西安福新井冈山大桥下,大批被收缴的棺木触目惊心!

在全国各地纷纷加入“抢人”大战中,江西上演惊人一幕:抢棺材。今年夏天,江西多地方出现“抢棺砸棺”的场景:执法队进村入户,强行将村民的棺材抬走,成百上千副棺木,密密麻麻地在空地上堆积如山,挖掘机一锤一锤捣毁,一口口的棺材瞬间化为碎木。

近日,有网络消息称江西殡改之后,有人将被拆解的棺材板贩运至赣州市南康区,供家具厂使用。就此,南康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昨日警方查处该运棺材板的商贩,并无棺木、寿木等木料流入区内家具市场。

一辆大卡车载了满满一车被分解的棺材板,附近的广告牌上写着一个电话号码。近日,这样一段视频在网络传播,爆料文字称“南康某老板用棺材板做家具,旁边有名字和电话。”

视频引来网友围观,不少人坦言对此很是忌讳。记者从南康区公安分局了解到,8月6日当天,公安机关查处了一起非法贩卖木材的案件,商贩廖某某从吉安市购买了一些棺材板,打算将这些木材贩卖至南康赚取利润。被查处后,公安部门将廖某某转交给森林公安处理。

区委宣传部黄姓负责人证实,网上广泛传播的短视频即为廖某某贩运的棺木、寿木,在其进入南康区时就被有关门已被查处。

该负责人介绍,经调查目前并无棺木、寿木等流入南康区家具企业。因南康区内家具企业众多,森林公安在各个路口设立卡点例行检查,事情发生后,在原基础上加大了检查力度。

南康市家具协会副秘书长杨先生表示,行业协会也号召近800家家具企业抵制棺木、寿木等来历不明的木材。“我们肯定不会使用的,一方面,用棺材寿木是败坏风序良俗的、很恶劣的行为;另一方面,如我们家具厂使用,需要对这些木材进行二次加工,那成本要比我们从国外进口还要高不少。”

谢选骏指出:为何华人如此喜爱棺材?因为棺材与“官—财”谐音,棺材就是“官—财”了,就是升官发财了,就是代表了华人的最高理想——官商勾结了。早在毛泽东时代,农村就有专门挑选坟墓里挖出的棺材板来做房屋大门的习俗,因为贫下中农传说,棺材板可以招徕“官财”、导致政府拨款补助。毛泽东就用这样的贫下中农来教育城市青年,导致无数女知青遭到强奸流产,现在这批受害者虽然老了,但却掌握了中国的大权,所以中国又开始流行棺材板经济了。



【026、国内王八就是国际乌龟——“国际乌龟国内鳖”】


《华为国际风波未平 国内人设几乎崩塌》(BBC 2019年12与5日)报道:

华为尚未在国际上摆脱争议,其中国深圳总部被指利用公权力迫害员工的丑闻连接曝光,使其人设几乎崩塌。

人设崩塌是中国大陆近年来的一个流行词。人设意为人物形象设定,一般是指内在的、比较正面、积极向上的形象。人设崩塌一词就是指某人表里不一,终于因为丑闻曝光而声名俱毁,颠覆了之前留给大家的老老实实的原本良好印象。因为中美贸易战,华为在中国被捧为一个奋力阻击美国在国际领域高科技霸权的民营企业,甚至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但因为华为中国国内公司在国内市场上无视规则的霸道,内部对员工基本权利不尊重,在很长时间里都让人感怒不敢言。

2019年12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华为高管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押一周年。中国媒体在指责美国破坏法律精神、无理拘押孟晚舟之际,也注意到华为公司在中国深圳的一些部门利用大公司权力破坏法治、损害员工基本人权的数起丑闻。华为深圳公司被指以莫须有的罪名、借助公司对中国司法机关的影响,打压迫害与公司有劳资纠纷的员工。这些事件引发大陆舆论强烈反弹,华为也受到了中国民众舆论的集体讨伐。

有关事件也引发中国舆论对目前中国有严重缺陷的拘押制度与基本人权的反思。

李洪元及其它数名员工事件——李洪元是一名在华为工作13年、在华为基层部门做管理工作的普通员工。2016年11月,他向上级举报了他当时所在的异变器业务部门变相偷盗华为公司乃至国家利益的内部机构性腐败行为。

中国媒体援引李洪元曝光指出,他当时所在的异变器业务部门是一个通过政府补贴而存在的行业。部门业务造假由来已久,华为公司大量资金被占用、仓储、存货方面都承担着巨额损失。但他的举报很快演变成上级对他的种种报复打压:主管不批准他出差、他的下属离职后不进行补员、2017年底拒绝与他续签劳动合同,等等。

在李洪元2018年离职之际,华为与其达成赔偿30万元人民币的协议。所幸李洪元留下有关录音,成为他日后摆脱华为控告、无罪获释的唯一证据。同年12月16日,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以侵犯商业机密羁押李洪元,但一直到2019年4月16日,李洪元才知道自己被抓的原因是华为给他转离职费的人事部控告其敲诈勒索30万。次日,李洪元的妻子才将录音交给检察机关。

2019年7月,华为有关人事部突然改口供,称没有敲诈勒索。2019年8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推翻李洪元案,他被释放,但已经无故被关押了251天,给他的个人及家庭造成严重的精神和健康伤害,爷爷受到惊吓不幸离世,孩子的心灵也蒙受阴影。

大公司的傲慢:你可以去起诉我——在李洪元的抗争下,2019年10月,李洪元获得国家赔偿10万余元。李洪元事件曝光后,中国媒体还曝光就在李洪元被捕的同一个月,至少还有4名华为深圳公司的前员工或当时仍在职的员工被深圳警方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等缘由带走。他们中有人认罪、有人至今仍在羁押中、有人关押数月后取保候审。

李洪元表示,不希望起诉华为,只希望与任正非这样的华为高层沟通,希望华为未来能更好发展。但李洪元沟通的愿望没有得到华为公司的积极回应。相反,在中国媒体的关注下,华为官方的回应是,“如果李洪元认为他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我们支持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起诉华为。”与此同时,中国网民批评华为还在大量删除网络上批评该公司的帖子。

中国很多财经人士指出,华为这种表态显示出大公司对小员工的傲慢,因为大公司有法律部,有众多的律师,与其发生法律纠纷、缺乏资源的小员工常常是准备碰石头的鸡蛋。孟晚舟被加拿大扣留一周年之际,中国有网民评论说,孟晚舟在国际上被无理扣留,李洪元在中国国内被无理拘押,但李洪元被拘环境远比孟晚舟恶劣。 

大公司的责任与法治建设——一时间,中国舆论哗然。网络上出现新的华为流行语:工作996,辞职251,讨论404。中国法律界人士也评论指出,李洪元被无故关押251天,他获得了全国纳税人给的中国国家赔偿,这笔钱是否应该由华为支付?原因之一是:华为利用其公司对公安机关的影响力对李洪元提出的控告有诬告之嫌。他们指出,李洪元案还反映了中国拘押看守制度的严重缺陷,有些看守所内部环境比监狱差很远,关押环境有违人道主义。

而且一旦遭到拘押,司法体系为了照顾公安体系等其它方面的利益,就会尽可能去起诉被关押者并争取导致将其判罪,以此说明此前的拘押是合法合理的。此案中如果不是李洪元手上握有录音证据,恐怕他难以洗清莫须有罪名。

近年来,中国一直努力致力于建设法治社会,取代长期的人治社会传统。2019年12月,中国法制网发表文章题为“让宪法精神根植于人民心底”。文章指出,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但宪法对公民个人基本权利的保护能否体现,华为公司的表现将给民众带来更多思考。

谢选骏指出:华为在国内像是王八一样又凶又横,到了国际就像乌龟一样隐忍求成。这也不能过于苛责他了,因为许多中国土豪都是这样的。“国内王八就是国际乌龟”其实也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中国的俗话说“乌龟王八蛋”,原来乌龟和王八是一家。

《乌龟、王八、甲鱼、鳖的区别》(2017-09-08 黔农网转载)报道:

内容提要:乌龟是常见的龟鳖目动物之一,为现存古老的爬行动物,我国各地几乎均有分布,常栖于江河、湖沼或池塘中,吃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动物,也吃植物茎叶及粮食等,很多人其实搞不明白乌龟、王八、甲鱼、鳖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四者到底有哪些区别吧 

乌龟是常见的龟鳖目动物之一,为现存古老的爬行动物,我国各地几乎均有分布,常栖于江河、湖沼或池塘中,吃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动物,也吃植物茎叶及粮食等,很多人其实搞不明白乌龟、王八、甲鱼、鳖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四者到底有哪些区别吧!

乌龟龟科乌龟属爬行动物的统称,特征为身上长有非常坚固的甲壳,受袭击时龟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除海龟和鳄龟),大多数龟均为肉食性,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亦食植物的茎叶,常见种类有金钱龟、猪鼻龟、鹰嘴龟、中华草龟、大鳄龟、黄喉拟水龟、加拉帕戈斯象龟、黄缘龟、中华花龟等。

王八是甲鱼和乌龟的总称。最初期王八单指甲鱼,如“千年王八万年龟”等,后来人们在乌龟的腹甲上的纹理上发现了中间一个“王”字和前后两个“八”字,所以王八也指乌龟了,也是现在广为流传的骂人的话,同时也由其引申了不少骂人的话。

甲鱼是鳖的俗称,为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别称团鱼、水鱼等,南方一些地方称为潭鱼、嘉鱼等。甲鱼的头象龟,但背甲没有乌龟般的条纹,边缘有软状裙边,壳要比乌龟的软。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周围是细腻的裙边,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肢各生五爪。从外形颜色观察,甲鱼通常背脊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

鳖俗称甲鱼、团鱼、王八等,为龟鳖目鳖科爬行类两栖动物的统称,习性几乎和鱼相同,差别在于用肺呼吸而不用鳃呼吸。杂食性动物,喜食鱼、虾、贝、昆虫及动物内脏和尸体,动物性料缺乏时也吃青草、瓜类和粮食等植物性铒料,性贪食,铒料不足时常自相残食,常见种类有斑鳖、中华鳖、珍珠鳖、山瑞鳖等。

总结: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不难看出乌龟、王八、甲鱼、鳖的区别,其实总结起来就是王八是乌龟和甲鱼的统称,而甲鱼是鳖的俗称。至于乌龟和甲鱼的话有三点区别,其一乌龟的咬合力比大部分甲鱼强,其二甲鱼的壳边缘有肉裙,而乌龟没有,其三乌龟可以把全身缩起来,而甲鱼却无法做到。

谢选骏指出:看来,我得把“国内王八就是国际乌龟”修正为“国际乌龟国内鳖”了。



【027、过度的真理就是错误】


《川普的美国在萎缩 令人黯然神伤》2017年6月6日(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

我这辈子都把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当成天经地义的事。美国的力量和威严是国际关系、国际合作与外交的基础。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的灯塔与天平。美国并不完美——有时甚至是一团糟——但是我似乎总会认为美国和世界可以变得更加完美。

好吧,这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美国正在走下世界舞台。唐纳德·特朗普正在为它拉下帷幕。

在特朗普入主白宫的第一个完整的工作日,他代表美国,放弃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正如《纽约时报》报道的:“特朗普总统于周一正式放弃了一个雄心勃勃、由其前任从中协调的12国‘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几十年来定义着全球经济的跨国贸易协定时代就此告终,从而也终结了美国为两党所共同拥护的传统贸易政策。”

特朗普一直对世界上的各种铁腕人物、独裁者和专制政权表现出不健康和莫名其妙的钦佩——尤其是俄罗斯和弗拉基米尔·普京——与此同时还去指责和抨击美国的传统盟国以及这些国家的领导人。

看看特朗普对墨西哥移民问题的处理,他是怎样要求墨西哥为他那可笑的隔离墙出资;还有他就能源、木材与乳品贸易对加拿大说的话(他说涉及乳品贸易的政策是“耻辱”)——从这些对待邻国的手段,到他对待欧洲朋友的方式,特朗普可谓一手开启了美国衰落的新纪元。

上个月,特朗普刚以亲切宽宏的态度会见过中东的几位领导人,之后马上极尽粗鲁好斗之能事,就防务开支问题训斥我们的北约盟友。

然后是上周,特朗普冲着世界和地球表示了自己的蔑视态度,宣布他将让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议,尽管耶鲁大学的调查发现,这个协议很受欢迎,每个州希望美国继续留在协议里的人都占多数——包括那些特朗普赢下的州。

但是,即便不考虑是否受欢迎的问题,留在协议里也是正确的事情。190多个国家——也就是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签署了这个协定。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现在有麻烦了。整个世界必须团结起来拯救它。然而世界上仅存的最后一个超级大国就这么退出了,这看上去怎么样呢?

这不是把美国摆在优先的位置,而是把美国摆在倒退和孤立主义的道路上。这是把我们的未来与地球的未来置于危险的境地。这是愚蠢、危险和短视的。

特朗普使用错误的信息来捍卫他的举动,引用甚至没有在协议中出现的议题和赤裸裸的谎言。还有什么新鲜的?在他关于退出巴黎协定的演讲中,或许最难忘的是这句话:“我被选来代表匹兹堡的市民,而不是巴黎的市民。我曾承诺会退出或重新谈判任何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协议。”

问题是,正如PolitiFact网站指出的那样:“克林顿在阿勒格尼县赢得了近60%的选票,其中包括匹兹堡。她在匹兹堡市内许多选区的赢得选票的比例甚至更高。(阿勒格尼县除了匹兹堡市区还包括一系列郊区。)”

事实上,在特朗普的演讲结束之后,匹兹堡市长比尔·佩杜托(Bill Peduto)对CNN记者说:“匹兹堡市接近80%的选票都投给了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后来在CNN节目中,佩杜托被问及是否有话要带给特朗普。他答道:“你所做的事情不仅对这个国家的经济不利,而且也削弱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事实上,全国各地的市长、州长和商界领袖都很快就开始谴责特朗普的可怕决定,并表示自己会忠于协议的精神。

这周末,特朗普对伦敦恐怖袭击的反应完全没有风度和技巧可言,这对我来说真像是锦上添花。他的第一个回应不是表达自己的不安,致上美国的慰问,并且代表美国提供援助。不,要做出这样的回应,就需要拥有一丝丝的同理心和起码的礼貌。

相反,他最初的本能是利用这些攻击作为政治资本,推动他的“旅行禁令”,这项已遭失败的国内议程。

袭击不久之后,人们还没有从伦敦发生的一切当中回过神来,特朗普就发推说:“我们需要的是精明、警觉和强硬。我们需要法院把权利还给我们。我们需要旅行禁令提供更高的安全水平!”(请注意,特朗普再次称其为“禁令”,尽管转发了这则推文的白宫新闻秘书肖恩·斯派塞[Sean Spicer]曾于1月份斥责媒体将特朗普的禁令称为“禁令”,他当时说:“这不是针对穆斯林的禁令,这不是旅行禁令,这是一个审查系统,用来保护美国的安全。”特朗普这番话上了法庭就死定了。)

特朗普一边把美国推向倒退的路上,一边拉低美国的世界地位。如今的我们正在见证这个国家令人难以置信的萎缩,真是令人黯然神伤。

谢选骏指出:俗话说“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遥”,我理解其意思是“过度的真理就是错误”。这个套话不仅可以套在川普头上,也可以套在川普反对派的头上——正是因为他们的过了头的真理,才把本来毫无胜算的川普,推上了权力的台座。



【028、海理就是愚蠢的狐狸】


《前美駐聯合國大使海理:過去不該聽川普的》(記者顏伶如綜合 2021-02-12)报道:

曾是前總統川普重要盟友的美國駐聯合國前任大使妮姬·海理(Nikki Haley),接受12日出刊的Politico新聞網站雜誌專訪時,譴責川普鼓動群眾參加國會暴動。她說:「我們必須承認,他讓我們失望了。他帶著我們踏上一條不該走的道路,我們其實不該追隨他,也不該聽他的。我們絕對不能重蹈覆轍。」

海理預測,川普並不會再參選聯邦公職,川普將來在共和黨裡也不會有發展。她說:「未來的展望裡不會有他。我不覺得他有辦法。他已經墮落得很深了。」

海理被視為積極角逐在2024年代表共和黨參加總統大選的黨內要角之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海理向來審慎拿捏分寸,在與川普保持盟友關係的同時,懂得與川普適度保持距離,以便同時吸引挺川派共和黨員以及反川溫和派。

2018年,海理卸下聯合國大使職務時,離開川普政府團隊之際並沒跟川普撕破臉。相較之下,多位曾在川普政府任職的前任官員,下台時則一個個與川普反目,公開決裂。

在接受Politico專訪中,海理針對川普在1月6日對待前副總統潘斯的方式表達憤慨。她說,自從那天過後,就再也不曾與川普談過話。川普1月6日在推特發文,抨擊潘斯沒能幫忙推翻選舉人團投票結果。根據現場影片,衝進國會山莊的暴徒當中,不少人則高喊著要處決潘斯。

雖然對川普提出嚴詞批評,但海理表示,「彈劾是在浪費時間」。遭控煽動判亂而二度遭到國會彈劾的川普,彈劾案如果要成立,需要三分之二參議員贊成,然而,絕大多數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均已表態,將為川普脫罪投下一票。

被問到如何彈劾未能通過,應該改以何種方式對川普究責,海理則說:「我想,他將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孤立。」她也說,川普旗下事業目前正遭受衝擊,原本擁有的政治生存力(political viability)已經流失,「就連社群媒體都不能用了,那對他而言可是無比重要的」。她說,川普已經失去了「真正可以支持他繼續往前邁進的東西」。

谢选骏指出:这个海理,简直是个狡猾的狐狸——她企图左右逢源,骗取两边的选票。

《不存在的国家 耍了美驻联合国大使海理》(2017年12月31日 世界日报)报道:

俄罗斯一对喜剧演员似乎成功骗到美国驻联合国(UN)大使海理(Nikki Haley),让她对一个他们捏造出来的亚洲国家发表评论,双方通话还被录下分享到网络上。

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报导,喜剧演员库兹涅佐夫(Vladimir Kuznetsov)和史托理亚洛夫(Alexei Stolyarov)在网络上贴出与海利通话的录音档,时间长达22分钟,其中可听见他们成功让海理评论有关南海国家"比诺摩"(Binomo)的议题,但比诺摩只是两人捏造出来的国家。

他们是冒充成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奇(Mateusz Morawiecki)与海理通话。双方通话的数天前,联合国大会举行表决,决定美国总统川普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是否"无效",结果波兰等35个国家弃权。

联合国大会最后以128票对9票通过决议。

海理在电话中说:"首先,我非常感谢我们在今日表决时获得的支持,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不久库兹涅佐夫和史托理亚洛夫把话题带到"比诺摩"的情势。

假扮为波兰总理的史托理亚洛夫说:"你知道比诺摩吧?"海理则回说:"是的、是的。"

史托理亚洛夫接着说:"他们举行了选举,我们认为俄罗斯介入其中。"

海理回应:"是的,他们当然有这么做,绝对如此。"之后还说:"我们非常密切关注那议题,我认为,在我们处理不断涌现的南海相关议题的同时,我们将持续关注。"

史托理亚洛夫接着询问海理,美国对比诺摩这个岛国有何计划,海理则说,她得先"确定我们在那项议题的立场",之后再给予回复。

海理发言人狄格里(John Degory)告诉"信使邮报"(The Post and Courier),他不会证实或否认音档真实性,并说:"我们目前对此无可奉告。"

库兹涅佐夫和史托理亚洛夫以模仿东欧官员为人所知,借此嘲讽西方领袖,损害他们的名誉。

根据维基百科,海理1989年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橘堡预科学校(Orangeburg Preparatory Schools)毕业,并在克勒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取得会计学学士学位。

海理曾任南卡州众议员,之后于2011年成为南卡州首位女州长,也是继自家共和党的金德尔(Bobby Jindal)之后,美国历来第2位印度裔州长。

45岁的海理今年1月27日正式就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

谢选骏指出:如此看来,海理这只狐狸其实愚蠢,因为它被自己的欲望冲昏了头。她一个印度人,也想出任美国总统,未免太心慌了。俗话说,“心慌吃不了热汤”,海狸就是不懂。



【029、航空公司就是奥斯维辛灭绝营】


《从疫区搭机返乡志愿医惊:无人保持社交距离!》(纽约情报站 2020年05月14日)报道:

一名旧金山医师到纽约市担任志愿医师,但他搭乘联合航空回旧金山时,却发现机舱内不但人满为患,甚至也未依照最初承诺为乘客规画社交距离空间。一名来自旧金山的心脏科医师韦斯(Ethan Weiss),数周前到纽约市疫区医院担任志愿医师,与当地的第一线抗疫人员并肩作战拯救生命;但就在日前他准备搭乘联合航空回到旧金山时,却发现机舱内不但人满为患,甚至也没有依照最初承诺为乘客规画的社交距离空间,让他感到不可思议。

韦斯9日在社群网站上分享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他所搭乘的班机正准备从新泽西州的纽瓦克机场(Newark Airport)出发,但从照片中可看见客舱中几乎所有座位都坐满人,根本没有空间让人保持社交距离。韦斯表示,有许多乘客在登机时看到这样的景象惊慌失措,更未想到航空公司居然对防疫标准如此松懈,他也在照片贴文处写到:「我猜联航这几天社交距离的限制应该都很宽松吧?这架737班机根本没有空位!」韦斯还说:「联航应能做得更好,他们是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就在10天前他们才寄出电子邮件,告诉我们为了确实维持社交距离,坐位和坐位之间的空位将被保留。」

先前韦斯还曾感谢联合航空提供医疗人员搭乘免费的班机,不料在回程中却变成一场噩梦:「我应该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再搭联合航空。」其实早在要搭机离开的几天前,韦斯就向加州的地方电视台ABC7表示:「我很担心周六搭飞机回去,过去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照顾新冠肺炎的患者,我觉得现在搭飞机比进医院还恐怖。」

过去几周和韦斯一同在纽约支援前线医疗工作的,还有其他25名护士及医生也同样来自加州,而另一名医师芮贝卡·博文(Rebecca Palvin)也同样透过社群网站,抱怨联合航空没有让乘客保持社交距离;联合航空仅发声明回覆:「我们从上个月开始限制乘客优先选位,但我们无法保证每位乘客隔壁的位子都能空下来。」

谢选骏指出:“现在搭飞机比进医院还恐怖”——因为各国航空公司现在都成了德国和波兰的奥斯维辛灭绝营!何出此言?请看下篇——

《乘客怕吸入病毒 航空业忙宣导机舱空气卫生无虞》(明镜网 2020/05/19)报道:

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俗称武汉肺炎)重挫旅游业,现在飞机制造商与航空公司紧急展开行动,说服焦虑的旅客机舱空气品质安全无虞,并认为这是重建旅游产业的关键。

波音公司(Boeing)已指派工程与开发部门前主管戴兰尼(Mike Delaney)扛下重建消费者信任的重担;空中巴士(Airbus)高层也说,业内正逐渐摆脱危机初期阶段,把重心转向争取民众信任。现在这个产业一致开始解释客舱的空气过滤模式,希望打破加压机舱内只含陈旧或回收空气的迷思。卫生官员目前还在确认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的传染途径种类,但他们特别关注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以及接触受污染物体表面的传染风险。

过去航空旅游业比较常谈座位空间而非空气品质,但这种作法因为疫情来袭必须改变。空中巴士工程单位负责人杜蒙(Jean-Brice Dumont)说:“事关解释我们广义上替乘客安全做了些什么,不只是飞机安全,还包括卫生安全。”

一架现代喷射机每小时换气次数达20至30次,而一般办公大楼约为4次。戴兰尼说,飞机上的空气系统其实不输其他环境,并且空气循环只是降低机上病毒传播的多项技术之一,其他手段包括严格清洁飞机与检查乘客病征等。

在多数情况下,压缩过的空气是从干净发动机进入空气循环机后,再送到机舱天花板的风扇。波音和空巴都提到,机舱内的空气动向是由上往下,而非纵向穿过机舱,如此能降低感染风险。

之后机舱内的空气有一半会透过医用级高效滤网回收,约能过滤掉99.97%的病毒等污染物。另一半空气则透过阀门向外排出。飞机制造商表示,机舱里的空气每2至3分钟就更换一次。虽然科学家提醒空气实际上都是新旧混合,但换气速度愈快,就愈能稀释用过的旧空气。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教授琼斯(Byron Jones)曾协助建议空气标准。他说:“在换气速度这方面,飞机里的空气非常、非常快就换过一轮。从这个角度来看,飞机的系统非常好。”不过,空气流动并不是唯一变数。琼斯表示:“飞机的最大挑战是人员密度极高,当一大群人挤在一个小空间里,你必须有大量空气来保持空间通风,以保持空气品质。”

谢选骏指出:各国航空公司骗人说飞机上的空气很好,就像欧洲鬼子骗人说灭绝营直接进天堂一样。欧洲鬼子中最为凶恶的德国鬼子还网络犹太鬼子组成乐队演奏该死的德国音乐——热烈欢迎犹太受害者进入死亡营开开心心地送了命。德国古典音乐从此成为死亡音乐,成为纳粹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道具。

《英国机场需强制防护措施,社交距离无法确保航空旅行安全》(综合新闻 2020-5-6)报道:

英国政府将在当地时间5月7日对目前的社交隔离措施进行审查,之后将于5月10日发布有完整细节加入的解封方案。面临即将逐步解封,英国希思罗机场负责人近日表示,在机场仅要求乘客保持两米的“社交距离”,这意味着一架约500名乘客的大型飞机值机等待队伍可能需要排上一公里,目前机场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满足这一要求,保持两米的“社交距离”,无法作为安全出行的解决方案。他呼吁英国政府尽快出台相应强制措施,在机场等公共交通区域设置体温检测和强制使用口罩等防护措施,这样才能确保航空旅行安全。伦敦希思罗机场是欧洲最为繁忙的机场,每年运送旅客超过八千万人次。截至目前,英国政府并未强制要求民众在公共区域使用例如口罩等防护措施,而仅强调必须保持“社交距离”。

谢选骏指出:贪婪的航空公司,照顾自己赚钱,把客运飞机变成了毒气室;把机场变成了奥斯维辛灭绝营!他们就像欧洲人从犹太尸体上拔除金牙一样,从游客身上拔出健康!

《保持距离,减缓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CDC 2019年)报道:

减少与他人的面对面接触是减缓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速度的最佳途径。

社交距离是什么?两个戴口罩的人保持6英尺距离——社交距离(也称为 “物理距离”)是指让自己和他人之间保持距离。要保持社交距离或物理距离,应该做到:与他人保持至少6英尺(约2臂长)的距离,勿扎堆聚集,远离人多的地方,避免大规模聚会。

除了做好COVID-19的日常预防措施之外,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也是避免接触此病毒并减缓病毒在本地、全国乃至全球传播的最佳手段之一。

在室内和室外场所限制与同住者以外的人发生密切接触。由于人们在知道自己患病前就可以传播病毒,所以尽可能与他人保持距离非常重要,即使您自己或者他人没有任何症状。对于因COVID-19患重病风险更高的人群,保持社交距离尤为重要。

由于个人情形或状况不同,许多人在通过保持社交距离防止COVID-19传播时遇到困难。请参阅以下指导方针,以了解更多建议和注意事项:居住在狭窄住所的家庭:如何保护易感人群,居住在共享住房,残障人士,无家可归者,房屋用户图标,如果您有接触史或正在生病,与其他人隔开以防止COVID-19的传播,生病时照顾自己,为何要保持社交距离?COVID-19主要在长时间密切接触(6英尺以内)感染者的群体中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交谈时,他们口鼻里的飞沫会喷射到空气中,随后又被周围的人们吸进口鼻。这些飞沫还会被吸入肺部。最新研究发现,那些受到感染但没有症状的人们也会成为COVID-19的传播者。

如果某人接触了带有病毒的表面或物体,然后又用手触摸自己的口鼻或眼部,就可能因此感染COVID-19。但这并不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COVID-19可以在表面存活数小时或数天,具体取决于阳光、湿度和表面类型等因素。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限制人们在室外接触受污染表面和受感染人群的机率。

尽管每个人罹患重病的风险可能各不相同,但所有人都可能感染并传播COVID-19。减缓病毒传播,保护自己、家人和自己所在的社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社交距离提示,遵循您居住地有关当局的指示。如果您需要去杂货店或药房采购食品或药品,应至少与他人保持6英尺的距离。还应考虑采取其他措施:尽量邮购药品,减少外出。考虑使用杂货店送货服务。四周有其他人时,包括必须前往公共场所(例如去杂货店)时,应使用布制面罩遮掩口鼻。请勿让2岁以下的孩子,以及任何呼吸困难、丧失意识、无行为能力或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无法取下口罩的人佩戴布制面罩。即使戴着面罩,您也应与他人保持至少6英尺的距离。避免在您的住所以外进行任何规模的聚会,例如朋友家、公园、餐厅、商店或任何其他地方。此建议适用于任何年龄段人士,包括青少年和年轻人。学校停课期间,儿童不应与同伴一起玩耍。为了在实施社交距离期间保持社交联系,请参阅有关学校停课期间保持儿童健康的提示。尽可能在家工作。请参阅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的关键基础设施员工external icon了解更多信息。如有可能,应避免使用任何类型的公共交通工具、共享车或出租车。

如果您是学生或家长,可以跟学校商讨开设数字/远程学习课程。在隔离期间与外界保持联络。与不住在您家里的亲人朋友保持联络非常重要。可以打电话、视频聊天或通过社交媒体与他们保持联络。每个人对困境的反应不尽相同,与您的亲人保持社交距离可能并不好受。阅读纾解压力和积极应对的妙招。

谢选骏指出:美国政府的CDC自己防疫不利,制造了大量的无用测试盒子,迎接武汉病毒长驱直入,把美国人民变成了犹太难民。请大家记住这个可恶的名字——“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英语: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缩写为CDC),是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所属的一个机构,总部设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作为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机构,为保护公众健康和安全提供可靠的资料,通过与国家卫生部门及其他组织的有力的伙伴关系,以增进健康的决策,促进公民健康。该中心的重点在于发展和应用疾病预防和控制、环境卫生、职业健康、促进健康、预防及教育活动,旨在提高美国人民的健康。(太太太可笑了……)



【030、好干部就是党的狗官】


《习近平春节团拜会赞狗》(2018年2月15日 转载法广RFI 安德烈)报道:

中国狗年来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春节团拜会上赞扬“狗是人的忠诚伙伴,是忠义和平安的象征”,以“金犬、玉犬、瑞犬、义犬”形容狗年,用心良苦。

习近平狗年祝词对国际形势评估使用了“波谲云诡”,对国内使用了“艰巨繁重”,预示着狗年虽然是瑞犬之年,值得警醒的事情并不少。其中一个就是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综合文章:“鲁炜等人落马‘反腐要缓缓手’的臆想再次破产”,对“潜伏的腐败分子心存侥幸地或观望,或抵触,或挣扎。”这是代表习近平发出了严厉警告,有二心者,当心! 昨日潜伏的孙政才、鲁炜都已落马,明天将要打掉的大老虎是谁呢?大家好自为之。

狗年祝词有一个小小细节,习近平在提到马列毛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之后,用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没有像以前许多观察家指出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发一场讥讽。

不少人注意到新华社发出的春节前夕习近平看望老同志一文,这篇官媒发表的短文除了列举了长长一串老同志名字,就是如同习近平拜年会上讲的那几句话,“老同志……对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表示衷心拥护。”这篇报道的看点是老同志表态拥戴习近平的最后一段,短短一段文字,习近平的名字竟出现了四次,谈到指导思想,不但不提马列毛,而且也不提邓三科,就只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个人崇拜又上一层楼。

这些老同志都是谁呢?排在第一名的仍然是江泽民。江泽民曾庆红虽然是习近平十八大接班的精心策划者,但习近平与王岐山发动的反腐却大大伤害了江曾势力,甚至有时传出反腐危及江曾的可能。另外江泽民的身体状况也常常成为传言的关注目标,总之,江泽民虽然离任多年,影响力尚存。

接下来引起关注的是老同志名单里面没有十九大退休的王岐山。又成了湖南人大代表的王岐山,一如媒体预测,看来真的要担当中国国家副主席了。王岐山强力反腐,为习政权铺路,引起许多老同志不满。现在王岐山又来了,老同志们要想清楚。王岐山还会继续在习近平周围工作,帮助习近平,监察的不光老同志,中央委员会新同志也将感到王岐山的威力。习起用退休了的王,王必将拼命卖力。这可能预示着老同志念念不忘的“七上八下”实质破灭,习近平长期执政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

无论从看望老同志,还是春节团拜会,对习核心的强调是习近平春节前夕活动的要旨所在。官媒对此心领神会,除前述报道外,且以大报特报比较次级的落马高级官员鲁炜来做反面烘托。鲁炜已经被拉下马,被双开,等着“移交法庭审判”,但官媒可以说使用了“无所不用其极”的语言来痛批鲁炜。13日官媒转中纪委通报,指鲁炜“肆意妄为”、“不择手段”、“品行恶劣”、“专横跋扈”、“毫无党性原则”,“以权谋色、毫无廉耻”,“对党中央极端不忠诚”,“‘四个意识’个个皆无”,“‘六大纪律’项项违反” 。周三新华社又转发中宣部要求旗帜鲜明与鲁炜划清界限的文章,指其“以网谋私,挟网自大,是典型的’两面人‘”。对这样的人要“零容忍”。

鲁炜当中宣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时,曾被称为“网络沙皇”,他是为中共效了全力的,要不那么遭网民痛恨,现在反过来遭到党中央这么痛恨,为什么呢?官媒指他 “对党中央不忠诚”,也就是对习核心不忠诚。这里说的忠诚可能就是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说的“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有分析推测鲁炜是否在“绝对忠诚”上打了马虎眼?

再回过头来看习近平春节团拜会上赞狗,以“金犬、玉犬、瑞犬、义犬”形容,重点还是在讲忠诚,习近平向全党再次发出了警告。

谢选骏指出:这与其说是警告,不如说是期许,也就是说,共产党的好干部应该像“金犬、玉犬、瑞犬、义犬”,多金、名贵、兴旺、忠诚,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狗官。好干部就是狗官,听话和摇尾是第一位的重要,并不需要多么凶猛和专业。其实,这是儒家传统,而非革命传统了。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担心中国回到文革,相反,中国会向复古主义继续前进。就像我四十多年前预言的那样。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仅仅复兴是不够的,那只能造就周天子的西周(第一期中国文明)与天可汗的盛唐(第二期中国文明),还不足以造就“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第三期中国文明)——而现代人类所需要的,是一个全球政府!显然,狗官不足以担此大任也。



【031、喝茶就是示威】


《8.31游行被组织者取消 但香港示威民众仍要上街》(VOA 2019-08-30)报道:

香港警方星期五(8月30日)对反送中参与者发动的逮捕行动,范围持续扩大。星期五晚上又有两位香港民主派立法会议员被捕。原定8月31号星期六要举办大游行,但星期五包括黄之锋等社运人士,以及多名议员,突然遭到警方逮捕。前一天,大游行的召集人才被蒙面人以铁棒袭击。警方已经禁止该游行举办,主办的民间人权阵线上诉无果,星期五被迫取消游行,不过民众仍表示将以其他方式上街,提出诉求。

香港立法会议员區诺轩的办公室表示,警方以區诺轩在7月8日游行活动中“袭警”和“妨害警察公务”为由将其逮捕。另外,公民党籍的立法会议员谭文豪则是被以“妨害警察公务”为由逮捕。

星期五稍早,“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遭到香港警方逮捕,随后该组织成员周庭也在大埔家中被逮捕,两人皆带到湾仔的警察总部。根据香港明报报道,警方认为两人涉及6月21号包围警察总部的示威,黄之锋被控三项罪名,分别是“煽惑他人参与未经批准的集结”、“组织未经批准的集结”及“明知而参与未经批准的集结”。两人星期五下午在香港东区裁判法院出庭,之后获准保释,预计11月8号再度出庭。

香港众志副主席郑家朗星期五中午举办记者会,表示事件发生在原订的831游行之前,政府高调拘捕参与社会运动的人,是散播白色恐怖。

此外,根据沙田区议员许锐宇在星期五下午2点则被警方以“阻差办公”拘捕。8月11号尖沙嘴冲突当中,许锐宇曾到现场,进入警署关切被捕的民众,但被推至警署之外。

香港警方在同一天也指控前香港大学学生会长孙晓岚涉嫌“串谋摧毁及损坏财产”以及“进入或逗留会议厅范围”,孙晓岚下午两点半由律师陪同前往湾仔警察总部。星期五下午立法会议员郑松泰在天水围出席活动之前,被警方拘捕。

而在黄之锋和周庭被捕的过去24小时内,多名活动人士或遇到蒙面人的袭击或被警方逮捕。民间人权阵线召集人岑子杰,和香港元朗示威游行发起人钟健平,星期四先后遇到不明身份人士的暴力袭击。已经被香港政府取缔的香港民族党创办人陈浩天星期四晚上在香港机场也遭到警方逮捕。

在星期五下午四点的警方例行记者会上,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总警司谢振中表示,抓人的时机是依照调查进度而定,当搜集到足够证据证明有罪之后,就会进行逮捕。所谓特地选在这个时间点上抓人的指控,是虚假的说法。

民间人权阵线原定在8月31号星期六举办大游行,从中环遮打花园游行到西环中联办,不过在29号香港警方发出“反对通知书”,民阵提出上诉,“公众集会及游行上诉委员会”在30号早上召开聆讯,最终裁定民阵上诉失败。

民阵召集人岑子杰之后说,活动将会取消,并且向市民致歉,表示民阵已经用尽所有合法途径,仍无法争取到合法的游行与集会,但会继续以“争取双真普选”的诉求,继续申请游行集会。民阵之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因为无法在星期六提供一个合法的表达渠道,所以民阵不会在星期六组织任何游行集会。然而民阵仍然会提供被捕支援服务,和香港人共同进退。并加上一句“香港人,加油,万事小心。”

香港人民力量副主席谭得志(快必)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他在831当天不会做出上街游行这种违法的事,不过他已经在中联办附近的知名的茶餐厅明星餐厅订了位,欢迎有志一同的朋友一起到中联办附近吃饮茶。

五毛哀嚎:

‘几十万人相聚茶餐厅’?一间还是香港所有的茶餐厅? 照顾生意当然好,但室内聚集的话就要符合消防条例,每间餐厅的人数是有限制的。这样是不是大家就可以合法排队到街上了?

pdong95014 发表评论于 2019-08-30 12:48:00 

这厮够蠢,居然能想象出来几十万人相聚茶餐厅。一般茶餐厅落客量就是不到百人,超过这个数警察可以令他关门停业。不过反中朐们什么数字张口就来,哪天哪个厕所也可以聚集十万人。

fus 发表评论于 2019-08-30 12:42:00 

茶餐厅都拉闸的话,站路边喝茶也算?

泰傻 发表评论于 2019-08-30 10:40:42

这厮,够坏,万一有几十万或上百万人以相聚喝茶的名义,都聚集到了茶餐厅附近,咋整?

谢选骏指出:怪都怪国保太好了,经常请人公费喝茶,结果被喝茶的人喝茶上了瘾,不喝茶觉得生命都没有意义了,现在弄到反过来自费也要喝茶——喝茶就是示威。原来国保以此向监控对象示威,现在监控对象反了,竟然拿喝茶向国保反过来示威。由此可见,不是五毛所说的“这厮,够坏”,而是“这厮,学坏了”!中国崛起,已经从“道路以目”崛起到了“喝茶示威”,真是一日千里。在弄下去连吃饭也不行了,香港也要发发粮票了。啊METOO佛。



【032、互联网铁幕就是全面铁幕的基础】


《习近平助华为突围获俄5G大单 互联网铁幕降临》(2019-06-07  综合新闻)报道:

美国正在拉拢盟友封杀中国公司华为的5G设备,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俄罗斯,并助力华为在俄罗斯拿下5G大单。美媒认为,互联网铁幕正在降临。 

综合媒体6月7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6月5日至7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6月5日,华为公司与俄罗斯第一大移动运营商MTS签署5G合同。根据协议,华为将于2020年在俄罗斯开发5G网络。

协议是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在莫斯科举行会晤的间隙签署的。

MTS在声明中称,该协议将包括“5G技术的发展以及2019年至2020年第五代网络的试运行”。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他对“在5G等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达成协议“非常满意”。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7日报道,MTS首席执行官科尔尼亚(Alexey Kornya)当天表示,华为“完全有资格”为俄罗斯下一代无线网络提供基础设施。

科尔尼亚是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接受CNBC记者采访时做出上述表态的。CNBC称,其此番表态直接与美国官方关于华为5G软件及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警告相违背。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6月7日刊文称,世界正被5G分裂,俄罗斯的华为订单是互联网铁幕降临的最新迹象。文章称,美国曾经看不起俄罗斯和中国网络,然而俄罗斯和中国正在迈向下一代的网络科技,这次美国有被甩在后面的风险。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中国公司华为,华为是5G网络无可争议的领导者。文章称,华盛顿已经禁止华为参与美国的5G网络建设,还敦促盟友限制或者禁止华为参与它们的5G网络建设。是否购买华为的设备已经逐渐成为了政治试金石,这有可能会加剧全球互联网进一步分裂为单独的趋于,并导致公开、真正的全球互联网的消亡。那些选择不购买华为设备的国家面临着落后的风险,因为世界正在进入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下一阶段。

《纽约时报》5月21日也曾刊文称,如果说中美之间已开始了一场科技冷战,那么针对华为的命令完全可以视为一面数字铁幕的开始,美国及其他多个国家将相应地屏蔽中国的科技。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诺基亚目前已获得42份商用5G订单,多于华为和瑞典企业爱立信。报道称,据估计,华为已敲定40份商用5G订单。瑞典爱立信公开宣布达成19份合同。

谢选骏指出:美媒真的愚蠢透了,互联网的铁幕哪里是什么“正在降临”,互联网铁幕早在十几年前共产党中国建立“防火墙”的时候就降临了。现在正在开始的,是类似“封锁柏林墙” ,是锁死互联网,而不仅仅是降临铁幕了。无独有偶,上一次冷战的建立铁幕到封锁柏林墙,也是间隔了十几年时间!

《习近平仍称特朗普为自己的朋友 八字评价中美现状》(2019-06-07 综合新闻)报道:

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期间称呼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他的朋友,并表示相信美国领导人不愿意中美割裂开。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备受瞩目

当地时间6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国际经济论坛全体会议,习近平称美国总统特朗普为自己的朋友,并表示相信美国领导人不愿意中美割裂开。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当地时间6月7日报道,习近平在会议上说:“我们和美国虽然现在有一些贸易摩擦,但是中国和美国现在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能我们互相都有最大的投资者,有最大的贸易合作,每天在中美之间飞行的人员是1万多人,因为来往的一年是400多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很难设想中美全部割裂开了。在那种情况下我想,不仅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我们的美国朋友也不会希望看到。我的,也是我的朋友,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我相信他也不愿意看到。”

在谈到5G相关话题时,习近平称,中国愿同各国分享包括5G技术在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共同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据悉,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6月6日至6月8日在俄罗斯举行。6月5日至7日,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还就最近较为热门的华为话题发表了看法。普京称,围绕华为公司的情况,该公司正在遭受排挤还有被赶出全球际市场的压力。这在某些圈子中甚至被称为正在到来的数字时代的第一次技术战争。

谢选骏指出:无独有偶,上一次冷战的时候,苏联和美国也是“和平竞赛”的,也是“缓和紧张关系”不断的。这一次冷战呢,铁幕两边的朋友也还是可以隔着铁幕干杯,甚至别有风味,就像同床异梦的夫妻隔着空气喝交杯酒似的。互联网的封锁虽是无形的,但互联网铁幕却是全面铁幕的基础。



【033、户籍制就是人身依附制】


《一亿人进城“补救” 中国不愿放弃户籍》(2019-04-10 多维)报道:

中国政府力主一亿人口进城,户籍制度渐次名存实亡?

即便意识到了复杂而深切的人口危机压力,中国政府也似乎没有透露要彻底废除过时的户籍制度的信号。

2014年中国政府宣布旨在让1亿农业人口和和其他常住人口进入城市落户的“新型城镇化”计划,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让这些“新鲜血液”成为刺激中国经济的新动力。按照这份计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则达到45%左右,达到世界发展中国国家平均水平。这份报告宣称会为此,“加快改革户籍制度,创新和完善人口服务和管理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

4月9日,中国官方发布实施计划——《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这份计划由5年前成立的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它要求,2019年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具体而言,除中小城镇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大超特大城市将调整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而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自中共建政后,中国大陆一直实行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尤其是农业人口被牢固地限制在土地上,无法拥有迁徙自由,而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则被纳入国家计划体制行为,个人很难拥有自然迁徙的权利。1978年,中国宣布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人口的自然迁徙越来越成为必然,从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农民工城市务工迁徙路线。它不仅塑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也成为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引擎。然而,非城镇人口的大量涌入让中国的城市管理者备感压力和两难:城市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廉价劳动力,然而城市扩张意味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包括城市公共资源的配置不足等。

中国人口生育率不足、“未富先老”,按估算人口总量在2025至2030年达到顶峰尔后掉转直下,城镇新加入人口来源面临萎缩甚至枯竭危机。而更让这一形势雪上加霜的是,一道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无形之墙成为阻止数亿大军的障碍。

中国政府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承认,“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虽然中国政府此前一直因为这种反人道的制度设计而收到人权机构的指责。不过,即使如此,户籍制度作为人口管理的制度并不会走入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建立人口管理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先秦时期,人类受制于有限的生产力水平,人口被视为一个国家繁荣强大的最重要标准,各诸侯国连年混战所争夺的除了土地最重要的便是人口资源。“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对于统治者来说,国家为了有效地将人口转化为国力便需要配套人口管理制度,将人口充分地组织起来。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相继展开人口竞争策略。

事实上,对于当时来说,国家财富主要来源于两种人丁税(口赋)和财产税(主要为田赋)两类,而国家税收的厘定尤其是人口税直接有赖于对精细的人口管理制度和土地统计稽核制度的建立。从汉代将“编户齐民”作为士农工商各阶层的口赋依据,到唐代杨炎推行的“两税法”弱化人头税,再到清代康熙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人口管理制度作为征收人口税依据的职能在不断弱化。

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管理复杂性强化,人口管理制度并未消失。1949年中国建政后实施城镇和农业人口的“二元体制”,重新建立一种人口管理制度。这一体制的形成便利于中国政府迫切进行的工业化进程资本原始积累,农业创造的价值被以税收的形式和计划体制下工业品统购的形式,实现产业部门之间的财富转移。而在这一过程中,从业者即人口被强行固化在分立状态中。而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缓慢推进,户籍制度本身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城乡二元体制则越来越成为背离市场原则的一道无形壁垒。

当然,即使那些最坚定的反户籍制度声音也不得不承认户籍登记注册的人口学和社会服务管理意义。其实,不独中国,日本等东亚文化圈国家自不必说,西方世界也曾诞生人类最初的基于人口税的人口管理制度,而今则同样普遍存在基于社会服务管理职能的人口登记制度。在美国,各州情况不同,但是捆绑驾驶证号码、社会保障服务乃至子女就学的人口登记同样普遍存在。所以,从本质上说,户籍制度的兴废不存在问题,问题在于其实施形态是否背离人类自然赋权,是否被国家权力用于塑造阶层不平等、不平衡。

中国政府宣称会有序户改,这意味着为了避免城乡二元体制的骤然取消而造成社会冲击,中国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拉锯战中寻求平衡。

谢选骏指出:户籍制就是人身依附制,一旦放弃了户籍制的缰绳勒索,红色奴役制度就会土崩瓦解了!这不是什么平衡不平衡的技术问题,而是能否保障共产党奴隶政权的人身依附制的控制权的问题。怎么可能说放弃就放弃呢?那不是太太太可惜了吗。



【034、华表就是生殖器崇拜的道具】


网文《华表》报道:

华表(Ornamental column)亦称桓表、表木或诽谤之木,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同时也为中华的图腾柱。

华表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华表是一种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华表用于放在宫殿、陵墓外的道路两旁,也称为神道柱,石望柱,表,标,碣。

相传尧时立木牌于交通要道,供人书写谏言,针砭时弊。远古的华表皆为木制,东汉时期开始使用石柱作华表,华表的作用已经消失了,成为竖立在宫殿、桥梁、陵墓等前的大柱。华表通常由汉白玉雕成,华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是莲花座或须弥座,上面雕刻有龙的图案,蟠龙柱上雕刻一只蟠龙盘于柱上,并饰有流云纹;上端横插一云板,称为诽谤木;石柱顶上有一承露盘,呈圆形,因此对应天圆地方,上面的蹲兽为传说中的神兽朝天吼,或称为望天、犼。

有名的华表:北京天安门城楼内外的两对华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天安门城楼内外各有一对华表,相传外面的称为望君归(不可留恋外面的花花世界),里面的称为望君出(须外出体察民情)。

南京梁吴平忠侯萧昺墓前的神道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石表。

大连星海广场中心的华表,199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而建。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高19.97米,直径1.997米。华表底座附有八条龙,柱身雕着一条龙,九条龙寓意中国九州。华表顶端坐着金光闪闪的望天吼,高2.3米。2016年8月5日凌晨被拆除。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中轴线步道两侧的华表。

相传尧时立木牌于交通要道,供人书写谏言,针砭时弊。远古的华表皆为木制,东汉时期开始使用石柱作华表,华表的作用已经消失了,成为竖立在宫殿、桥梁、陵墓等前的大柱。华表通常由汉白玉雕成,华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是莲花座或须弥座,上面雕刻有龙的图案,蟠龙柱上雕刻一只蟠龙盘于柱上,并饰有流云纹;上端横插一云板,称为诽谤木;石柱顶上有一承露盘,呈圆形,因此对应天圆地方,上面的蹲兽为传说中的神兽朝天吼,或称为望天犼。

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汉白玉的柱子,名字叫华表又称作“望柱”。华表上石犼(读hǒu,中国神话传说中北方食人之兽)蹲立,下面横插云板,柱身雕刻云龙,该华表与天安门同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这一对华表间距为96米,显得端庄秀丽、庄严肃穆,是少有的精美艺术品。由于天安门门前那对华表上的石犼,面向宫外,后面的那对华表上的的石犼,面向宫内,故在古老的传说中,人们把宫前的石犼叫“望君归”,意为盼望皇帝外出游玩不要久久不归,应快回宫料理国事;面向宫内的石犼叫“望君出”,劝戒皇帝不要老待在宫内寻欢作乐,应常到宫外去了解百姓的苦难。每根华表由须弥座柱础、柱身和承露盘组成,通高为9.57米,其直径为98厘米,重约20000公斤。

源流

1983年版《辞源》解释如下:

古代用于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晋· 崔豹《占今注·问答解义》:“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 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涑也。亦以表识衢路也。秦乃除之,汉始复修焉。今西京谓之交午木。”

古代立于宫殿或陵墓前的石柱。柱身往往刻有花纹,北魏·杨衍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宣阳门外叫四里,至洛水上,作浮桥,所谓永桥也……南北两序有华表,举高二十丈,华表上作风凰似欲冲天势。”

房屋外部装饰物:《文选》三国·魏·何平叔(晏)《景福殿》:“故其华表则镐搞铄铄,赫奕章灼。”注:“华表,谓华饰屋外之丧也。”

历史

华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和标志,后来的邮亭、传舍也用它作标识,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来统称为“桓木”,因为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慢慢读成了“华表”。

在这根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因此它又叫“谤木”或“诽谤木”。“诽谤”一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现代的提意见,所以它又具有现代“意见箱”的作用。据史书上记载,尧时的诽谤木以横木交于柱头,指示大路的方向,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尧时诽谤木的基本形状。

天安门前的华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柱头、柱身和基座。华表柱头上的部分又叫“承露盘”。汉武帝曾命人在神明台上立一铜铸的仙人,双手举过头顶,托着一个铜盘,承接天上的甘露,以为喝了甘露便可长生不老,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这种形式便流传下来,并且取消了仙人,简化为柱子上面放一只圆盘。华表的柱身呈八角型,一条巨龙盘旋而上,龙身外布满云纹,汉白玉的石柱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真有巨龙凌空飞腾的气势。柱身上方横插一块云板,上面雕满祥云。

华表的基座称为须弥座,这是借鉴了佛教造像的基座形式,而且在基座外添加了一圈石栏杆,栏杆的四角石柱上各有一只小石狮,头的朝向与上面的石犼相同。栏杆不但对华表起到保护作用,还将华表烘托得更加高耸和庄严。

图腾标志

一种意见认为,华表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华表顶端有一坐兽,似犬非犬,它叫做“犼”,中国民间传说这种怪兽性好望。远古时的人们都将本民族崇拜的图腾标志雕刻其上,对它视如神明,顶礼膜拜,华表校顶的雕饰也因各部落图腾的标志不同而各异,历史进入到封建社会,图腾的标志渐渐在人们心中印象淡薄,华表上雕饰的动物也变成了人们喜爱的吉祥物。如唐朝诗人杜甫有“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的诗句,其意就是说华表的校顶上雕饰的是白鹤。观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华表上确实雕饰有白鹤。据传这是因为一个名叫丁令威的人,学道成仙,化鹤归未,立于华表上作歌,故人们以后将白鹤雕刻于华表柱子上,以示吉祥。

乐器演变

也有人认为,华表是由一种古代的乐器演变而来。这种乐器名为“木锋”,是一种中间细腰,腰上插有手柄的体鸣乐器,先秦时,代天子征求百姓意见的官员们,奔走于全国各地,敲击木锋以引起人们注意。后来,天子不再派人出去征求意见,而是等人找上门来,将这种大型的木锋矗立于王宫之前,经过演变,就成了华表。

仪器仪表

还有人认为,华表原是古代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观察天文的仪器为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节气,并以此来测恒星,可观测恒星年的周期,古代在建筑施工前,还以此法定位取正。一些大型建筑因施工期较长,立表必须长期留存。为了坚固起见,常改立木为石柱。一旦工程完成,石柱也就成了这些建筑物的附属部分,作为一种型制而保留下来,每每成为宫殿、坛庙寝陵等重要建筑物的标志。后世华表多经雕饰美化,表柱有圆形。八角形,雕有蟋龙云纹,柱头有云板,校顶置承露盘,华表的实用价值逐渐丧失而成为一项艺术性很强的装饰品。

谢选骏指出:还有看法认为,古埃及的金字塔、印第安人的图腾柱以及中国的华表,均有男根崇拜的象征意义。如此说来,华表就是生殖器崇拜的道具了。

网文《阳元石》报道:

阳元石坐落在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中的阳元石,与成人男性的生殖器即阴茎几乎一模一样,酷似成人男性勃起时的阴茎,尤其是龟头、阴毛及成人男性勃起时的血管,栩栩如生,是一个成人男性生殖器的天然石柱。

地理位置

据联合国权威专家估算,阳元石已经有3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绝景”。

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项目6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捆绑”申遗通过,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已增加到40个。

奇石介绍

在韶关电视新闻中,我发现联合国负责评审世界地质公园的主任,看到阳元石后,内心在偷笑,当时我就肯定,丹霞山一定会入围世界地质公园。

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同在丹霞山,还有一个少阴石,与女性外生殖器酷似,阳元石与处女渊同处丹霞山,这正是大自然神奇之处,经过国家地质学专家鉴定,二者均为天然之作。

隔锦江与丹霞山相望,有一挺拔、高峻、酷肖男性生殖器的山石——阳元石,其高28米,直径7米,是世界同类山石中最高大的,堪称世界一绝!无论是谁,站在阳元石面前,仰望它那伟岸的雄姿,都会不由然地想到人类伟大的生命创造活动,想到为什么远古的人类会把生殖当作神来崇拜。

历史

原始人类的生殖崇拜是一种遍及世界历史现象。原始人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不仅经常受到猛兽的攻击、恶劣气候的侵袭和疾病的折磨,而且所需食物也极其缺乏,死亡率相当高。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头骨分析证明,“北京人”的寿命多数在14至20岁,尼安德特人平均寿命不超过20岁,山顶洞人的成人没有超过20岁的。当时人类只能以增加出生率来求得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但原始人并不懂得生殖的科学道理,于是便对生殖产生了尊崇和敬仰,这就是所谓的“生殖崇拜”。生殖崇拜的方式,通常是用生殖器的形态及其象征物来表现的。

在母系氏族时期,由于生育被认为是神赋于女性的一种魔力,与男性无关或男性不起主要作用,因而生殖崇拜是对女性的崇拜。例如,我国青海乐都柳湾出土的彩陶壶,上边就塑绘着袒露乳房和阴部的女人像。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出土的红陶裸女像,下身也特意用三角形压印纹表示女阴。绘有旧石器晚期岩画的新疆伊犁乌孙山阿克塔斯洞窟,其正中岩壁上绘着的,也是一个十分醒目的女性生殖器。同样的例证,在国外也多有发现,如法国拉塞尔出土的距今三万多年前的人体浮雕,奥地利出土的年代上稍后的维林多夫女神像,均发粗深的线条刻划出女性的乳房、臀部、女阴等征,并有意识地进行了夸张。至于原始人实行生殖崇拜的象征物,则是以一些符号和动植物来充当的。例如,我国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绘着或刻着的三角形、鱼形、蛙形、叶形、花卉形等纹样,据学者考释,即是女阴的象征。选择这些作为女阴的象征,不仅因为其外形轮廓与女阴相似,而且大多还因为其内涵、机能与原始人类崇拜生殖、重视种族蕃衍直接相关,如鱼、蛙的繁殖能力都相当强;花卉象征植物一年一度开花结果,也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等等。

生殖崇拜起源

学者的考证表明生殖崇拜,不但是中国,而且是世界范围内远古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和普遍的巫术行为。以鱼象例,我国上古人类即以鱼象征女阴,后又进一步发展为象征女性、配偶,而印度河文明彩陶上的比目鱼鱼纹,俄国高加索一带发现的鱼形石头造像,欧洲妇孺皆知的美人鱼神话等,都无一不是暗的表现和遗存。

到了原始社会后期,原始人逐渐发现男性在生育中的作用,并认为胎儿主要是由父亲的“种子”孕育而成,母亲只不过为“种子”提供了“土壤”,于是,男子转而被看成是创造生命的主宰,对男性的生殖崇拜就取代了女性的生殖崇拜。又由于父权制的确立和长期存在,使得男性生殖崇拜较之女性生殖崇拜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广泛的影响。

历史

总之,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有关生殖崇拜的原始艺术比比皆是,其中古代印度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生殖崇拜尤其强烈,令人感到震惊:表现男女结合情景的塑像堂而皇之地供养在神殿中,展示男女交媾姿态的浮雕肆无忌惮地镶嵌在宏大庙宇的石墙上,象征女阴的磨盘状石刻和象征男根的圆柱形石头毫无掩饰地组合在一起。在古代人类的心目中,生殖活动曾是一件何等神圣、崇高、庄严的大事!

文化

今天,距离产生生殖崇拜的时代已经很遥远很遥远了,但是,由生殖崇拜衍生出来的生殖崇拜文化,却包含着人类多方面灿烂文化的萌芽,并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的人类。直至现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还流传着生殖器崇拜的风俗。比如,意大利的伊赛尼亚,还流传着举行圣科斯摩祭,妇女们在那天奉献蜡阳具,以祈求夫妻和和母子幸福。少女们还认为,佩戴阴茎状的饰物是非常有利于生育的。在日本九州、信州、名古屋等地,逢某些盛大节日,妇女们就要去神庙向那些男性生殖器状物焚香膜拜,甚至抬着这些东西游行。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原始的性风俗。当今,人口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这与生殖崇拜也不无关系。因此,研究生殖崇拜文化,不但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还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表现意义

表现在男根崇拜上。我国考古工作者从中原到湖广的广大地区,都发掘出大量用于奉祀崇拜的陶且、石且、玉且、铜且。在埃及底比斯和卡纳克大寺院的壁画中,诸王诸神的像都画着勃起的阴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像也都突出了男子生殖器。

表现在男根的象征物上。原始人早期曾用鸟、晰蜴、龟等性情比较温和的动物象征男根;后期为巩固男性的地位,强调男根的威风和雄伟,又选择了蛇、虎、狮、野牛等凶猛的动物,甚至于“山”来象征男根。其中有的象征物的象征意义,至今还活在人们的口语中。如“鸟”,直到现在都是男性生殖器的别名,卵是睾丸的别名。四川人俗语中的“雀雀”,河南人俗语中的“鸭子”,甚至英国人俚语中cock(公鸡),指的也都是男根。

表现在文字上。如我国自古至今的“祭祖”习俗,这“祖”的古字为“且”,即是男根的象形文字。

表现在建筑上。世界上许多地区都不难见到类似男性生殖器造型的建筑,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佛塔,印地安人的图腾柱,中国的华表等,都无不带有男根崇拜的意义。

表现文学艺术及其他方面。比如,古希腊神话中的生殖之神普赖阿帕斯,有一个大到不成比例的阴茎,形状也极为特别。在印度寺庙中供奉“林枷”(男性生殖器),不仅被洒上香水、套上花环,还被制成纪念品出售。据公元2世纪希腊作家琉善的记载,叙利亚有一所香火极盛的庙宇,庙内除陈设着豪华和奇异的供品外有两具伟岸绝伦的上面刻着“巴考士挺举伟器,崇敬他的岳母姝娜”字样的男性生造型和许多带雄性器的男性小神像。就是就是这座庙宇,常年吸引着成群的香客前去参拜,里面还包括许多远在阿拉伯、菲尼基、小亚细亚、西西里、亚述等地的长途跋涉者。

谢选骏指出:华表虽是生殖器崇拜的男根道具,但是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华表,共有四个华表,这是何意?难怪皇帝需要三宫六院,因为他的生殖器官太多了。



【035、皇帝的儿女生下来就是让人杀的  】


《他们是成吉思汗后裔 每天挣扎在生死边缘》(2018-04-06 转载  侠客岛):

清明节,除了踏青之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想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巴基斯坦哈扎拉人的故事。他们是成吉思汗大军进军中亚留下的后代。

他们的故事发生在奎达,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首府。故事的底色充斥着袭击、爆炸与死亡——

2013年1月,一名自杀式袭击者走进奎达的一间台球房,拉响身上的炸药,当场炸死8人。救援时,藏在一辆救护中的炸弹再次引爆。连环袭击共造成超过120人死亡,绝大多数来自哈扎拉社区。

5周后,一枚炸弹又在奎达一个人头攒动的市场炸响,造成至少90人死亡,大多为妇女和刚刚放学的孩子。

而就在本月初,一名未知身份的枪手朝停在奎达Kandahari市场内的一辆汽车开枪,当场打死了哈扎拉族驾驶员。

据巴基斯坦国家人权委员会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过去5年奎达发生的各类袭击事件中共有509名哈扎拉人被杀,其中2013年超过200人,另有627名哈扎拉人受伤。

这篇文章发自巴基斯坦前线,作者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驻巴基斯坦记者王琦。总钻风读完说,感恩我们出生在中国这样一个和平的国度。

文章有些长,4000多字。但读完,相信你会有和他一样的感受。

奎达哈扎拉墓地

奎达Mari Abad哈扎拉社区的公墓内葬有近1000名恐怖袭击遇难者,如果想找寻某位逝者,你只需知道他的去世时间,因为同一袭击案的牺牲者往往被葬在一起。

更令人瞠目的是,这片墓地白日里几乎是整个社区最热闹的所在:卖菜的商贩、遛弯的老人、跑酷的少年络绎不绝,欢声笑语在这片长眠之所此起彼伏。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屠杀

“‘你是中国人吗?’由于长这样,我已经被问过多少次了。当听到‘不是’,他们又会问:‘那你家在洪扎(巴基斯坦北部)?’‘不,我来自奎达。’接下来的猜想大多会是,‘那你显然是普什图人喽。’‘不,我是哈扎拉人。’‘天呐!所以你是被害得很惨的那拨人!’”萨达特·阿里在博客中写道。

奎达,巴基斯坦安全形势最复杂的地区,藏匿有羌城军等宗教极端势力,俾路支解放军等民族分裂势力,以及传说中的阿富汗塔利班大本营。去年5月,两名中国公民在此遭绑架后遇害,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负责。

奎达生活着约60万哈扎拉人,他们是成吉思汗大军进军中亚时留下的后代,几乎全部是什叶派穆斯林。该派别被羌城军、巴基斯坦塔利班等逊尼派极端组织视为“异端”。由于有着显著的蒙古人种特征,他们也成为最易辨识的袭击目标。

奎达哈扎拉社区

2013年1月,一名自杀式袭击者走进奎达的一间台球房,拉响身上的炸药,当场炸死8人。当人们蜂拥赶来救援时,藏在一辆救护中的炸弹再次引爆。连环袭击共造成超过120人死亡,绝大多数来自哈扎拉社区。

2013年台球厅袭击案后,哈扎拉人以抬棺示威、拒绝下葬。

鲁克萨娜·毕比那天失去了4个儿子中的3个。她家斑驳的墙上挂满照片,毕比坐在地上,怀抱三个相框,里面是逝去的孩子们,“我光着脚跑到清真寺,找到了儿子们的遗体,我吻了他们的脸。我自己把他们抬到墓地,老大叫哈迪姆·侯赛因,我对他说:‘在下面好好照顾弟弟们。’之后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大家把我抬回了家。”

毕比担心9岁和5岁的孙子也遭遇不测,“他们问我:‘那些想杀死我们的人是谁?那些在逊尼派和什叶派间煽风点火的人到底是谁?’”

毕比一家与大部分遇难者一样,也是哈扎拉人。

袭击中失去亲人的哈扎拉人

台球房袭击案发生后5周,一枚炸弹又在奎达一个人头攒动的市场炸响,造成至少90人死亡,大多为妇女和刚刚放学的孩子。逊尼派极端组织羌城军宣布对上述两起袭击负责,并声明说,要将奎达变成“什叶派的坟墓”。

据巴基斯坦国家人权委员会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过去5年奎达发生的各类袭击事件中共有509名哈扎拉人被杀,其中2013年超过200人,另有627名哈扎拉人受伤。就在4月1日,一名未知身份的枪手朝停在奎达Kandahari市场内的一辆汽车开枪,当场打死哈扎拉族驾驶员,另一名该族乘客身中数抢,被送往医院抢救。奎达所在的俾路支省什叶派联盟主席阿格哈说:“孩子成了孤儿,妻子成了寡妇,但我们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信仰。”

鸟笼

据统计,2017年奎达有12名哈扎拉人被杀。暴力事件减少了,但哈扎拉社区却为此付出高昂代价:为遏制针对哈扎拉人的屠杀,当地政府在通往其社区的各条路上筑起高墙,或设立哨卡。奎达哈扎拉人由此被隔成两个独立社区,任何人想进入都必须接受盘查。“没错,恐袭少了,但城里其他地方我们也去不了了。”居民穆萨说,“我们不能做生意了,像活在鸟笼里。”

奎达有两个哈扎拉社区,分别是图中的Mari Abad和哈扎拉镇

精明能干的哈扎拉人曾统治奎达的市场,可眼下,几乎所有的哈扎拉商户都已迁往两大聚居区。穆萨认为,政府做的远远不够,“如果他们连一小撮恐怖分子都对付不了,还有什么资格被称为政府?”

去年10月,菜贩加富尔跟5个族人一道前往市中心的一处批发市场进货,他说他知道有危险,可Mari Abad地区的菜价比城里其他地方贵太多了。加富尔是唯一回家的人,“车突然停下来,同时枪声大作,我爬起来想看看发生了什么,结果被击中,失去了知觉。”加富尔身中5弹,奇迹般活了下来。如今,他说他绝不会再离开Mari Abad,家人也不准。加富尔的两个儿子已经辍学,帮着养伤的父亲看护菜摊。

哈扎拉社区隔离了危险,也隔绝了未来。据报道,近年来奎达各高校哈扎拉学生数量显著下降。19岁的纳吉斯·阿里原计划去奎达俾路支大学就读,但考虑到安全风险,父母要求她放弃学业,“我成绩那么棒,可是连校方都说无法确保安全。我爸妈真心想让我上学,但他们实在害怕发生不测……教育对我而言是最重要的事,但我们有什么选择呢?”

逃亡

哈扎拉青年在抗议,牌子上写着:哈扎拉人要求正义

浑浊不堪的现状与未来,让越来越多的哈扎拉青年选择逃离,他们理想的庇护所是澳大利亚和欧洲,而估计约九成的逃离者是通过非法途径运作的。

眼下奎达移民产业异常火爆,经由南太平洋的圣诞岛前往澳大利亚的旅程很是热门,也充满危险。

穆罕默德·昌格兹在哈扎拉社区中心从事移民咨询工作。他舅舅、舅妈和他们的孩子都在前往澳大利亚途中淹死了,“很危险。中介为了几百美元撒了谎,但迫于形势,很多人仍趋之若鹜。”

28岁的穆罕默德·伊布拉西姆在印度尼西亚一个拘留中心呆了一年后回到奎达。他此前通过中介登上一艘由雅加达前往圣诞岛的小船。航行途中船开始漏水,船长弃船而逃,万幸的是落水的乘客被印尼海岸警卫队搭救上来。“我哥也通过黑中介去往澳洲。我们都知道他那艘船在2011年12月沉没了,但爸妈至今不愿接受他已去世的现实……很多家庭都不愿相信他们的挚爱已经离世,有人说,大洋中有座监狱,所有失踪的人都关在那里。每个人都盼着能等到一些好消息,但消息从未传来……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争取离开,因为生命在这里受到威胁,坚持毫无意义。” 

据巴基斯坦Samaa电视台援引奎达哈扎拉社区长老的话说,目前已有约70000名哈扎拉人搬离了奎达。

乐园

尽管上苍对哈扎拉人如此刻薄,但后者如同墙缝中钻出的小花,奋力从甘苦中榨出甘甜。

由于缺乏公共设施,Mari Abad地区公墓承担了很多额外的功能。每日天光乍破,人们便会来此散步。一位老人推着婴儿车徜徉在墓穴之间,小孙子兴致勃勃的看着、听着周围的世界,“我带孙子出来溜达,这样他妈妈就能安心处理家务了。”上午10点,墓园中的菜市场开门迎客,并立刻被妇女们挤满。讨价还价的叽喳声,挑菜时手镯碰撞出的叮当声以及周遭的鸟鸣声此起彼伏,汇成一首快乐的歌。

日落时分,墓园一天中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堆在墓穴上的石头被借用来,作为Sang Girag,一种哈扎拉人玩了几个世纪的游戏的重要道具。活动中,两队各出3到5人,用网球大小,光滑的圆形石头轮流掷向一个被称为qarqa的圆柱形目标,打中qarqa得一分,率先赢得10分的队伍获胜。各个年龄段的人,甚至80多岁的老汉都踊跃参加。其他人则坐在一旁,撵着祈祷用的珠串,为支持的球手喝彩,也调侃着每一次失误。

夜深了,人们陆续沿公墓中四通八达的道路回家,墓园则恢复了原本的静谧与肃穆。

萨达特·阿里在博客中写道:“由于三面环山,岔路众多,离家近,这里让我们感到安全而舒适。一个多世纪以来,这座公墓从最初访客寥寥的禁地变成整个社区的多功能活动中心,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悲歌

哈扎拉人的悲歌其实早已吟唱了一个多世纪。

哈扎拉族发端于阿富汗。1890年代,由于种族仇杀、政治斗争等原因,约三分之二的哈扎拉人口被喀布尔埃米尔阿卜杜尔·拉赫曼屠杀,数千人遭奴役,战败者的头颅还被堆成数座高塔。奎达哈扎拉人的一大部分就是那时从阿富汗逃难至此的。

此外,自1979年开始的30年间,苏联入侵阿富汗及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又迫使哈扎拉族掀起新一波的移民、难民潮。时至今日,阿富汗生活着600至800万哈扎拉人(2014年),是该国第三大民族,巴基斯坦约65万,伊朗约35万,澳大利亚2万,但准确数字很难统计。

俾路支省近年来教派冲突死亡人数表

具体到巴基斯坦,其实教派冲突久而有之,但自2007年起却呈逐年恶化之势,个中缘由耐人寻味。首先,按照一些学者的说法,“美国在阿富汗发动的反恐战争令邻国巴基斯坦受到了致命核辐射”。巴被迫卷入反恐战争之际,巴基斯坦塔利班、羌城军等逊尼派极端组织急速扩张,并发动多起针对什叶派的屠杀式袭击。2011年秋,羌城军袭击哈扎拉人乘坐的公交车,造成30人死亡,袭击前该组织在公开信中叫嚣:“所有什叶派都该去死,我们要把巴基斯坦土地上那些不干净的人通通清除。”同时,羌城军、巴塔和阿富汗塔利班还相互勾结,联手发动诸如2009年斯里兰卡国家板球队袭击案,并在政府军辐射不到的巴阿边境地区各自为对方提供避风港等便利。

另外需要着重讨论的是,孩子不停的被人欺负,家长为何不好好管管呢?

沉默

网民评论:

西岸 今天 12:56

这都怪穆罕默德,娶了十几个老婆却没有一个儿子,导致身后出现什叶派(血统派)与逊尼派(长老派)之争。

谢选骏指出:皇帝的儿女生下来似乎就是让人杀的。最极端的例子就是秦始皇的子女几乎无一幸免,还有土耳其苏丹的后代也不遑多让,其他的也只是一个清算时间的区别。这就是《福音书》所说的“凡动刀的必死于刀下”。不仅人类如此,蜜蜂也是这样,蜂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立即杀死还未出生的候选蜂王,以便让自己独大。这就是“选种”。类似于“一将功成万骨枯”。当然,比被杀更惨的是遭到奴役。你奴役了别人,别人就奴役你的后代,只有绝种的征服者幸免于此——他们是项羽、华盛顿、列宁、希特勒,他们也因此成为某种神话的源头……



【036、皇族的用处就是上断头台】


《朱元璋的18代100多万子孙 全被杀光》(2019-04-07 历史春秋网)报道:

  

在“制度”决定之下,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100万人之多。作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皇族确实是“最幸福”的群体。

但李自成兵锋所至,朱姓王爷几乎没有人能活下来。明皇族两百多年的狂欢宴席,原来不是免费的……

朱元璋种下的恶果

朱元璋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至为冷酷。他对百姓、对大臣、对故交、对妻妾,都冷血无情。唯有在自己的子孙面前,他却满面慈祥,温柔体贴得无以复加。为了确保子孙们生活幸福,他绞尽了脑汁。

开国不久,还没来得及大封功臣,他便急不可待地把所有儿子都封为亲王,虽然他最小的儿子那一年刚刚一岁。他规定皇族子孙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诸王的府第、服饰和军骑,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而拜谒”。

朱元璋给大明王朝的官员们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低的工资标准,给自己儿孙们制定的俸禄标准却唯恐不厚:皇子封为亲王后年俸万石,是最高官员的近七倍,还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种赏赐。为了让后代们充分享受幸福,他规定皇族不必从事任何职业。

每一个皇族后代,所有消费需要都由国家承担:10岁起开始领工资享受俸禄,结婚时国家发放房屋、冠服、婚礼费用。死时还有一笔厚厚的丧葬费。这种无微不至的“爱护”,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以至于明人不禁感慨,“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朱元璋的皇族政策,只有一个漏洞,那就是他幻想着可以通过藩王掌握军队来捍卫朱家天下的安全,结果自永乐年间起,亲王引兵作乱不断。此状况导致明朝历代皇帝不断致力弥补这个漏洞。

皇帝们一方面保证皇族生活的穷奢极欲,另一方面则极力强化对皇族特别是藩王的控制。到明代中后期,这种控制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为了怕王爷们联合地方势力作乱,后代皇帝规定,亲王们终生只能生活在王府里,若想出城遛遛弯,得专门派人千里迢迢向皇帝本人递出申请。

如果没有皇帝的亲自许可,亲王连出城扫墓都不行。为了防止亲王们有串通的机会,后代皇帝又规定,亲王们终生不得相互见面,这就是著名的“二王不相见”。

地方最赚钱的行业,都被皇族垄断

对大明王朝的其他成员来说,皇室生育纪录的一次次刷新,可不只意味着为茶余饭后的八卦闲聊增添材料——它更意味着每个老百姓负担的一次次加重。

王爷的增加,必然导致王府的增加和圈地的扩大。天下最好的土地越来越集中到皇族手中。明代中叶之后,全国人均土地不断下降,而同时,皇族占有土地却迅速扩大。

许多王府拥有的土地动辄万顷:景王、潞王在湖广等地庄田多达4万顷,福王庄田2万顷,桂王、惠王、瑞王的庄田各3万顷。吉王在长沙,有地七八十万亩,长沙、善化两县田地的40%也归吉王所有。河南全省土地,居然有一半归各王府所有。

皇族们的俸禄直接来自各地的财政收入,皇族人口的几何式增长,意味着财政支出几十倍、上百倍的增加。山西晋王府,明初只需年俸1万石,到了嘉靖年间,增长到87万石。河南周王府,由1万石增长到69万石。湖广楚王府,由1万石增长到25万石……国家财富分配中,权贵们的比重迅速扩大,而底层百姓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这片江山上的亿万人民存活的真正意义,历来就是给一家一姓提供膏血。这本是中国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大明王朝的臣民对此也充分理解。然而,朱氏一家的生育率之离谱造成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从明代中期开始,各地的长官惊慌地发现,他们本地的财政收入,已经不够供养居住在本地的皇族。

比如山西地方财政收入为152万石,而山西王爷们每年消耗的俸禄为312万石。河南年财政收入为84万石,而需要供给王爷的是192万石。嘉靖年间的大臣们纷纷焦虑地指出。

不久之后,以中国之地大物博,竟然可能举全国之力,也无法养活这一家一姓的荒唐场景:“王府将军、中尉动以万计,假令复数十年,虽损内府之积贮,竭天下之全税,而奚足以赡乎?”“将来圣子神孙相传万世,以有限之土地,增无算之禄粮,作何处以善其后?”

这仅仅是皇族们招致民怨的一个原因。事实上,中国老百姓都特别“通情达理”。江山是人家老祖宗提着头打下来的,是用千万个人头换来的。所以,人家的后代享受一下特殊待遇,天经地义,理所当然。问题是,国家规定已经如此优厚,皇子龙孙们犹有不足。他们运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影响力,把触角伸向一切有油水的领域,无利不取,无所不为:

皇族往往与巨商相勾结,进行行业垄断。这些亲贵利用自己的关系,向朝廷要到特殊政策,转手批给商人,再从商人那里分得巨额利益。地方上所有最赚钱的行业,都被其垄断。许多地方的藩王利用特权,控制了当地的食盐销售。他们不顾百姓承受能力,任意抬高盐价,以致最底层的老百姓长年买不起盐吃。

所有稀缺的自然资源,比如土地、山林和矿山,只要证明有利可图,皇族就会通过向皇帝乞请或者巧取豪夺的方式,抢占到自己手里。各地王府所圈之地,“皆取之州县中极膏腴田地”。比如皇帝赐给福王两万顷土地,本来定在河南,但河南好地圈尽仍然不够,不得不跑到湖广、山东去圈占最好的良田。所以史书说,有明一代“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

各地王爷经常向皇帝哭穷,索要各种特利。许多地方的收税权陆陆续续划归了各地王府:周王拥有开封的税课权,潞王占有河泊所26处,潞城县的商税被赐给了清源王,屯留县的则归辽山王所有。平遥王说自己家口太多,生活不宽裕,皇帝命令,把黎城县一年的商税划给他……

通过种种巧取豪夺,皇族们山积了天下最多的财富。富甲天下的福王,“珠玉货赂山积”,金钱百万。陕西的秦王,富甲天下,“拥赀数百万”。大同的代王,居然拥有房屋1060所……

垄断集团暴利滚滚的直接后果自然是民生的日益困顿。从明代中期开始,历代皇帝不断通过“加派”等手段,将宗藩费用进一步转嫁到人民身上。原本负担很重的百姓更加雪上加霜,有的农民甚至“废箸、鬻舍、捐妻,以供王国之禄”……

特权庇护:皇族成为黑势力保护伞

以上种种,毕竟还属“合法”或者符合“潜规则”。然而这仍然不能满足皇族们的欲望和冲动。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特权总要走到极端。明代皇族超出法律之外的为非作歹穷凶极恶为他们积累了更大的民怨。

虽然国家明确规定皇族不得干涉地方政务,但许多皇族都涉足地方事务,一旦有求不遂,就依仗自己的龙子龙孙身份对地方官员横加欺凌。代王府的辅国将军因为不满县官处罚他的仆人,公然当众殴打知县。

晋王府的河东王等人辱骂殴打地方官更是常事,所谓“挟奏有司,擅入府县,凌辱殴置,习以为常”。嘉靖三十七年,宁化王府的宗仪,也就是小小管家,竟然动手殴伤了堂堂布政使这样的朝廷大员:“求索禄粮不遂,围布政司门,殴伤左布政使刘望之。”

因为享有司法特权,有罪时“罚而不刑”,许多王府成为地方黑恶势力的保护伞,甚至自身也沦为黑社会头目。嘉靖五年,庆成府的辅国将军藏匿大盗被人告发;隆庆二年,方山王府镇国中尉朱新垣“与群盗通,劫掠商货”;襄垣王府的辅国中尉、昌化王府的辅国中尉都“私出禁城为盗”,公然杀人劫财……

至于强抢民女之类的经典桥段更是无地无之。在特权庇护下,皇族已经沦为大明社会道德水准最为低下的一个群体。

河南禹州的徽王朱载伦,“有美女子过府,掠入与淫,女幼不敢接,即大怒,投以与虎”。 山民王朱企礼在武冈州“前后夺民妻女无算”。武邑王在父丧期间“居丧无礼,置酒作乐,召妓者歌舞,极诸淫纵,内使谏者,辄非法拷掠,或触其怒,以石鼓压胸,囊沙覆口,死者数人”……

两百年的狂欢宴席原来不是免费的

虽然民怨深重,各地皇族们丝毫不予理会——拼命享受,就是对列祖列宗提头血战最好的回报。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在大明王朝,皇族确实是最幸福的群体。两百多年的飞扬跋扈、狂吸痛饮, high到极点,享受到巅峰了。

可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自成、张献忠等明末“七十二家”起义军纵横大地之后,朱元璋的子孙们突然发现,他们的宴席不仅仅是被打扰了一下,而是被宣告永远终结。

更可怕的是,他们到这个时候才发现,这场两百年的宴席不是免费的,结账的时候到了。这些姓朱的亲王、郡王、将军们,是农民军最有兴趣的猎物。大大小小的农民军所过之处,皇族均在劫难逃。那些各地最壮丽的王府,在连绵全国的战争中,几乎无不灰飞烟灭。据太原总兵姜瓖亲见亲闻,农民军“凡所攻陷,劫掠焚毁,备极惨毒,而宗藩罹祸尤甚”。

让我们先来看看皇族人口增长最快的山西。明末山西有晋王、代王两大藩王和西河王等多位郡王,皇族多达数万人。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挥军进入山西,每到一地,首先捕杀皇族。起义军攻陷山西平阳后,“西河王等三百余人遇害”;攻占汾阳后,也首先搜杀“宗绅”,以致“彼汾一方,几成罗刹鬼国”。

崇祯十七年初攻克太原后,李自成军“捕晋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杀之”。这四百余人都是晋王一系的高级皇族。

接着,因为“恐(中低层)宗人为变,闭门搜捕,得千余人,杀之海子堰,若歼羊豕”。经过这两次杀戮,山西晋王宗室中的主要人物被杀殆尽。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军又攻取大同。

6天之内,代王朱传齐以下的4000多名诸王宗室皆被杀。其他郡王也几乎没有幸免。姜瓖在启本中说:“云(今山西大同)之宗姓,约计肆千余,闯贼盘踞六日,屠戮将尽……”综计以上数次,李自成军仅在山西一地,就杀掉朱姓子孙10000多人。

山西一地仅是缩影。事实上,尽管李自成以“不嗜杀”闻名,但是他兵锋过处,那些朱姓王爷几乎没有活下来的。

而张献忠军本以玉石俱焚为特长,所到之处,诸王扫灭,更是题中之义。与众不同的是他在杀法上常有新创意。崇祯十四年二月,他攻取了襄阳,执襄王朱翊铭于南城楼。朱翊铭跪地乞生,张献忠赐给了他一杯酒,说:“吾欲借王头,使杨嗣昌以陷藩伏法。”接着“杀之城上,焚城楼,投尸于火”。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克武昌,俘获楚王朱华奎。这次,他想出了另一个新花样——活沉西湖,宫殿楼阁近千间也被付之一炬……

与和平时期皇族的生育率最高相匹配,在明末战乱之中,皇族的死亡率也创了社会各阶层之最。明末起义军诛戮明皇室成员,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坚决、彻底。

只要是朱元璋的后代,不论主动投降还是被动俘获,不论立地不跪还是苦苦求生,不论拒不交待藏宝地点还是痛痛快快地献出所有财富,结果都是一样:一律诛灭。史书中涉及王府在兵锋下的遭遇,所用的词都是“尽”、“皆”、“合族”:张献忠攻占常德,“荣王宗室殆尽”。攻克重庆,蜀王朱常浩及其家人“尽杀之”。蜀王朱至澎“合宗被害”……史家总结道:“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明皇族两百多年的为所欲为,积累了太多的民愤。他们已经完全站到了普通民众的对立面,不得不以自己这一代的鲜血和生命,为自己,也为以前数十代的“幸福生活”付账,就像以前每一个王朝的末期一样。

但不要忘了,朱元璋正是高举“打倒元朝特权阶级”的大旗建立了明朝。明王朝这座大厦建立的地基,正是元王朝巨室、权贵、官宦之家的累累尸骨啊。

谢选骏指出:皇族的用处就是上断头台——这是他们对于国家发展的最大贡献。英国如此,法国如此,俄国也是如此。德国和意大利似乎例外,但是补上了一个自命为王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只有中国,不仅满清逃掉了,袁世凯也漏网了,蒋介石和毛泽东也都没有对于国家负起责任来——所以中国始终无法真正地现代化。——皇族的用处就是上断头台,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037、黄种人就是昆仑蓬莱人——亚太人】


网文《昆仑山脉》报道:

昆仑山脉(昆仑山,Kunlun Mountains),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是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该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是道教正神,与东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地跨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最高峰是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的公格尔峰(海拔大约7649米,另说7723、7719)。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映雪奇观,深几十米的天险奇观。

昆仑山北坡濒临最干旱的亚洲大陆中心,属暖温带塔里木荒漠和柴达木荒漠,山前年降水量小于100毫米,西部60毫米,东部20毫米,若羌仅为15~20毫米。年降水量随山地海拔增高而略增,暖温带荒漠被高山荒漠所取代,由特有的垫状驼绒藜与西藏亚菊组成。源于昆仑山脉北坡诸河流,源远流长,汇流于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内流水系。  

山脉分段

昆仑山脉西高东低,按地势分西、中、东3段:位于西昆仑山海拔在7000以上的山峰有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平均海拔为5500-6000米;中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5000-5500米,北坡雪线5100-5800米;东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4500-5000米,积雪分布在5800米以上的山峰。 

西段

西段从喀拉喀什河上游的赛图拉与叶尔羌河上游的麻扎通过的新藏公路,构成昆仑山脉西、中段的分水界。西段主要山口有乌孜别里山口、明铁盖山口、红其拉甫达坂及康西瓦等,为通往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交通要道。位于西昆仑山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平均海拔为5500~6000米。受重重山体阻挡,使喀拉喀什河谷中的年降水量仅为25~30毫米,雪线附近的降水量则达300毫米左右;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主峰形成现代高山冰川作用中心,年均温0℃等温线大致沿4000米等高线通过,最高山带的年均温为-15~-7.5℃。

俯瞰昆仑山

公格尔峰海拔7649米,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530米,山慕士塔格峰7509米。前者的冰川面积为300平方公里,有20余条冰舌向下散射:北坡冰舌最长为23公里,东坡和西坡20公里;冰舌下达的海拔高度为3900~4900米。后者的冰川面积275平方公里,有16条冰舌下溢,东坡最长21公里,冰舌下达高度5300米。西坡冰舌的长度20公里,下达高度4000~4500米。雪线高度北坡5500米,南坡5800米,慕士塔格一带雪线为4800~5000米。

塔什库尔干谷地的海拔3100~3900米,年均温3℃,年降水量70余毫米;谷地以东山地的现代雪线,北坡为5000~5200米。发源于西段的主要河流有叶尔羌河,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在盆地北部汇流成。

西段山地的北坡为山地荒漠和高寒荒漠景观。低于2700米的前山及中山带下部为红沙与合头草荒漠,砾-石质的山地棕漠土,上部为昆仑蒿为主的草原化荒漠,棕钙-淡栗钙土2700~3000米的下部沙土地带合头草荒漠,上部为紫花针茅、银穗羊茅占优势的山地草原,阴坡出现小片雪岭云杉林,与山地草原构成山地森林草原。在3000米的塔什库尔干宽谷中为高位沼泽化草甸。3100~3900米干旱冰碛丘陵与冰水冲积扇分布着雌雄麻黄为主的灌木荒漠。谷地两侧4000米以上为以粉花蒿和垫状驼绒藜占优势的高寒荒漠。4500~5500米的高山为刺矶松、高寒棘豆高寒半灌木荒漠。海拔5500~6500米的高山下部为高寒稀疏植被,上部为寒冻风化带。6500米以上为高山冰雪带。

中段

中段位于新藏公路与车尔臣河九个大坂山即东经77°~86°,主脉向南略呈弧形;克里雅山口和喀拉米兰山口是该段联系新疆―西藏通道。中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如乌孜塔格(6254米)、慕士山(6638米)、琼木孜塔格(6920米),平均海拔5000~5500米,北坡雪线5100~5800米。主要河流有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克里雅河、尼雅河及安迪尔河,除和田河上源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水量较大,有利灌溉外,其他河流出山后很快没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中。

山地下部为合头草、红沙半灌木荒漠,棕漠土;上部为沙生针茅、短花针茅为主的草原化荒漠,棕钙土;向上过渡为针茅、昆生葱、昆仑蒿为主的高寒荒源草原;在海拔4500米山地内部坡麓及岩屑坡上,垫状驼绒藜、糙点地梅组成稀疏的高寒荒漠;在海拔4500~5500米的下部为稀疏植被,上部为寒冻风化带,更高山峰则为冰雪带。

东段

东段向东略呈扇形展开,分为3支:北支祁漫塔格山,其南隔以阿牙克库木盆地,东延为唐松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中支阿尔格山,东延为博卡雷克塔格、唐格乌拉山与布青山,地形上与阿尼玛卿山相接;南支为构成青南高原上的主体山脉,东延与相接。昆仑山垭口是青藏公路必经之道。昆仑山垭口一带的雪线高度,北坡5200米,南坡5400米。雪线附近的年均温-9~-8℃,山间谷地西大滩(4200米)一带的年均温低于-3℃,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山地顶部年降水量略有增加,青藏高原北坡现代多年冻土的下界在4200米左右。

主要河流有流入塔里木盆地中的车尔臣河;流入柴达木盆地的有那仁郭勒河、乌图美仁河、及柴达木河,前者由冰雪融水补给,属于塔里木内流水系;后四者由降水与湖水补给,属于柴达木内流水系。

山地北坡为荒漠化草原,在海拔3600米以下为干燥剥蚀的基岩山地,几无植物生长,沟坡及岩屑上堆散生有垫状驼绒藜,红沙、合头草荒漠;3600~3800米过渡为紫花针茅亚高山草原;3800~4500米的山地下部是以小嵩草为主的草原化高山草甸,上部为垫状植被;4500~5000米以上过渡为稀疏的高寒植丛和寒冻风化带;5500米以上为高山冰雪带。

地质特点

昆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间均以深大断裂相隔。昆仑山地区以前震旦系为基底;古生代时为强烈下沉的海域并伴有火山活动,古生代末期经华力西运动褶皱上升,构成昆仑中轴和山脉的中脊;中生代产生拗陷,经燕山运动构成主脊两侧4000米以上的山体。昆仑山脉与构成分隔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纬向山脉。

昆仑山脉的新构造运动极其强烈,晚第三纪以来上升大约4000~5000米;叶尔羌拗陷中的砾石层厚度2500余米,河谷高阶地上则分布有第四纪火山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克里雅河与安迪尔河的上游均保存有中更新世玄武岩流与火山口,1951年在于田县境昆仑山中的卡尔达西火山群的一号火山曾爆发,并伴有现代火山泥石流。东部昆仑山第四纪以来上升了2800余米,其相关沉积物在柴达木盆地中的埋藏深度达2800米。昆仑山的新构造运动具间歇性,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尼雅河均形成4~5级阶地;各河出山口形成4~5级叠置的洪积扇。 

气候特点

该山脉几乎完全不受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的气候影响。相反,其却处于大陆气团的持续影响之下,引起年气温和日气温的巨大波动。山系中段最干燥,而西部和东部的气候多少缓和一些。

该山最干燥的地区,年降水量在山麓不足50毫米,在高海拔区约为102~127毫米;在帕米尔和西藏诸山附近,年降水量增加到457毫米(18吋)。在山(与北部平原交界的山)的低层,7月平均气温是25~28℃,在1月不低于-9℃;然而在山的上部和西藏边界,7月平均温度低于10℃,在冬季则常降至-35℃或更低。

昆仑山北坡属暖温带塔里木荒漠和柴达木荒漠,降水量小;随着海拔的增高,暖温带荒漠过渡为高山荒漠,降水量随之增加。雪线在海拔5600~5900米,雪线以上为终年不化的冰川,冰川面积达到3000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的大冰川区之一。冰川融水是中国几条主要大河的源头,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和塔里木河。

水系情况

昆仑山是中亚仅有内流水系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与北面的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及南面的西藏高原有关。只有黄河与长江源头所在的山系最东支脉有注入海洋的水系。该山有两个主要河网: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和藏北的大河,流水切割峡谷,穿越整个昆仑山链而去,还有疏泄外围山坡流水的小河。主要河流形成漫长曲折的河谷;有几条河流给昆仑山北缘绿洲供应灌溉用水。

虽然昆仑山河流接纳一些雨水,但其主要由积雪和冰川供水。流量遂因季而异;60%~80%的流量出现于夏季月份,这时冰雪的强烈融化与最大降水结合在一起。雪和冰川的强烈蒸发导致浅盐湖的形成。

该山尽管海拔很高,却由于气候极端干燥而几乎没有冰川作用;外表积雪只存在于最高山峰的深隙之中。冰川活动的主要中心出现在海拔约接近7010米之处。所有冰川都以其非同寻常的陡峭和缺乏融水而引人注目。

特色物产

昆仑山区有100多种高等植物,但一般都是低矮的灌木类。野生动物都是高原特有的如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等。新疆和田的昆仑山麓出产最高质量的美玉,从古代起就是中原地区玉石的主要来源,因此《千字文》提到“玉出昆岗”。整座山遍布着沙漠或至多可以名之为草原的地方的状况制约植被的发展。许多地区有岩石沙漠构成。偶见的死水塘为诸如藏羚羊和藏岩羚羊以及大群野驴(骞驴)和成群的野犛牛等数种野生有蹄动物提供水草。在较为潮润的西部山脉,大角野羊在高处的草原吃草。青绵羊、拉达克东方盘羊及高地山羊零星分布于整个西部山区上部的岩石上。水道附近的柳丛常有棕熊;狼为当地特有,但雪豹极为罕见。许多候水鸟在季节迁徙中常出没此处的湖泊。

当地居民

尽管气候和地形条件极端,昆仑山及毗邻地区还是养育着常住及流动人口。北坡上有来自绿洲的维吾尔人,偶有汉人、蒙古人;藏北的南部,西藏游牧民已经占用大片从前被放弃的草原牧场。

人文历史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如李白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美诗,毛主席的“横空出世,莽昆仑”的华章,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

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很多都与昆仑山有关,被认为是炎黄子孙的发源地。然而,昆仑山并非许多神话里所提到的那座“昆仑山”,而是昆仑山脉。神话中的昆仑山乃是存在于现实的“昆仑仙山”。 

与道教关系

中国道教文化里,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也是“万神之乡”。是明末道教混元派道场所在地,后因变故逐渐隐出。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甘肃省永登县玄阳胡真人与金丹子张理清道长二人,于昆仑山脉寻找传说中的“万神之乡”,于今青海省乐都县马营孔家嘴附近,见周围群山围拢,地势形如莲花,玄妙异常。于花蕊之上建道观乃绝妙之地也,于是发动善信于1916年开始修建“昆仑道观”。至1930年,终于建成一进五院,前后八卦规式的、坐北朝南的“昆仑万神宫”群落。前后依次修建的有观外牌坊一座,上书蓝堂金字“昆仑山”三字;山门楼两层三间,正中悬挂蓝堂金字竖匾一桢,上书“万神宫”三字;山门楼前,东西两侧竖立顶端为斗方形,高约三丈三尺围杆各一根;第二院,正北建有前后泼水,前后出檐、前后开门的观音殿,东西两侧建土木结构的平房各三间;第三院正北为“太极殿”,东西两各建神客殿、待神殿各一座和上一间,下三间的钟鼓楼各一座;第四院正北建有“三清殿”,两侧建单腹腰式的“八仙观殿”和“七贞祖殿”各三间;第五院正北为“玉皇阁”(两层)。此建筑群除平房为土木结构外,各殿宇均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十分雄宏,不愧为道观圣地。然而,在十年动乱中它变为一片废墟。1998年后,中国逐渐重建了昆仑道观,可惜已非全貌。

文献记载

至于昆仑山不是指日月山,这是因为误解。《史记·大宛列传》中提到,张骞认为:于阗(新疆和田)流出的河流就是黄河的源头,河中多玉石(可见和田玉就是那时开始出名的)”,而另一方面,先秦之前的地理认识是,黄河源出昆仑山,但是这个地理认识是来之远古祖先的神话传说中流传下来的,具体地点在哪里不清楚,于是根据张骞的见闻,就把和田河的源头山脉命名昆仑山。

《史记·大宛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淮南子》记载:昆仑虚上有大稻子,约有四五丈粗,在它的西边有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还有凤凰和鸾鸟(凤凰和鸾鸟头挂蛇,足下踏着蛇,胸腹前挂着蛇),沙棠树和琅玕树在它的东边,它的南边有绛树、雕鸟、腹蛇、六首蛟、视肉(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之更生如故),北边有碧树、瑶树、文玉树(生长一种五彩斑斓的美玉,非常漂亮)、凤凰鸾鸟等。不死树上结的果实人吃了可以不死,琅玕树上生长美玉,是凤凰和鸾鸟的食物。昆仑虚高一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山又叠叠重重的有九层。

神话传说

玉珠峰、玉虚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线路。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炎黄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有的台湾同胞连年在昆仑山修炼,每年达数月之久。后又带家人进山朝拜,并投资兴建祭坛,十分虔诚。槐江山向西南四百里的地方是昆仑山,是黄帝在下界的都邑。昆仑山由神陆吾主管,他还管理着天上九域。陆吾人面虎身,虎爪,九条尾巴。山中的土蝼,喜欢吃人。土蝼生有四只角,安静时像只大山羊。山中还生长着一种叫做钦原的大鸟,形状像马蜂,大小类似鸳鸯,钦原如果螫了其他鸟兽,这些鸟兽就会死掉,如果螫了树木,这些树木也会枯死,人遇上它凶多吉少。还有一种鹑鸟,它管理黄帝的各种器具和服饰。山上有一种名叫沙棠的树,形状同棠树相似,黄色花朵,红色果实,果实的味道像李子,但没有核。沙棠可以用来防御水灾,如果吃了它的果实就不会淹死。山中的薲草形状像葵,味道像葱味,吃了它可以解除疲劳。河水发源于此,向南流去,然后再向东流入无达。赤水也发源于此,向东南流去入汜天之水。洋水也发源于昆仑山,向西南流入于丑涂之水。黑水也从昆仑山中流出,向西南流入大杅。这里生长着很多奇异鸟兽。神陆吾,据郭璞注释,就是肩吾,庄周曾说:“肩吾得之,以处大山。”形体像虎一样的陆吾神,说就是《海内西经》中的开明兽。鹑鸟,是凤凰之属的鸟类,《海内西经》中说,昆仑开明西北皆有凤凰,就是指的这种鹑鸟,《禽经》中说:“赤凤谓之鹑。”

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祖龙”,因而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都与昆仑山有关,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

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奇峰亭亭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

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阐教教主元始天尊的道场玉虚宫也坐落于昆仑山。

旅游景点

昆仑泉位于昆仑河北岸著名的小镇纳赤台正中,海拔3700米左右,是一泓优良的天然矿泉,被视为昆仑奇观。冬季水温恒定为7℃。泉池四周由花岗石板砌成的多边形图案,中央一股清泉从池地蓦然喷涌而出,形成一个晶莹透明的蘑菇状,将无数片碧玉般的花瓣抛向四周,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又似无声四溅的碎玉落入一泓清池,然后奔向滔滔的昆仑河。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泉水是昆仑山冰雪融化后渗入地下流动喷涌出来的,不仅澄澈清冽,晶莹透明,甘甜醇美,洁净卫生,加上这里海拔高,没有污染,被誉为“冰山甘露”。该泉水属低矿化度重碳酸氯化物、钙镁型矿泉水。它喷出地层前,在地下蕴藏潜流达20余年,从周围环境中溶解锶,钙、钾、碳酸氢根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化学元素,其中锶含量达0.7毫克/升,对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为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现建有昆仑泉亭,亭内立有昆仑泉碑,是世界屋脊汽车探险线的必经之地,昆仑山道教圣境寻祖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相关山口

昆仑山口地处昆仑山中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海拔4772米,相对高度80~100米,亦称“昆仑山垭口”,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昆仑山口地势高耸,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生态环境独特,自然景象壮观。这里群山连绵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广袤。离昆仑山口不远的东西两侧,海拔6000米以上的玉虚峰和玉仙峰亭亭玉立,终年银装素裹,云雾缭绕,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观。玉虚峰,位于昆仑山口东面。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顶高耸巍峨,山体通坡冻封雪裹,山腰白云缭绕,看上去犹如一位银装素裹,亭亭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

昆仑桥

昆仑桥又称一步天险桥。位于格尔木南部的昆仑山下,距格尔木市约50公里,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险关。昆仑桥飞架于一步天险之上,全长只有4米多,是一钢筋水泥大桥。昆仑桥之壮观不在大桥本身,而在于桥下的岩绝壁和万丈深涧。发源于昆仑山中的由雪水和泉水汇合而成的格尔木河,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峡谷奔流而下,滔滔的河水将河谷的千板岩长期冲刷穿凿成了一条深40多米、宽数米的石峡险谷,其中最窄处只有4米左右。昆仑桥两岸,绝壁相对,怪岩嶙峋,谷顶平坦,谷底幽深,形势极为险峻。站在桥上俯身鸟瞰,但见湍流不息的河水,在深邃险峻的幽谷中急湍喧泻,喷涌咆哮,不断地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发出阵阵犹如雷鸣般的轰鸣,真是令人望之目眩,闻之丧胆。

其他资料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牧人眼中,草肥水足的地方是他们放牧的天堂。但是在昆仑山生活的牧羊人却宁愿因没有肥草吃使牛羊饿死在戈壁滩上,也不敢进入昆仑山那个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谷。这个谷地即是死亡谷,号称昆仑山的“地狱之门”。谷里四处布满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猎人的钢枪及荒丘孤坟,向世人渲染着一种阴森吓人的死亡气息。下面是一个真实的、由新疆地矿局某地质队亲眼所见的故事:1983年有一群青海省阿拉尔牧场的马因贪吃谷中的肥草而误入死亡谷。一位牧民冒险进入谷地寻马。几天过去后,人没有出现,而马群却出现了。后来他的尸体在一座小山上被发现。衣服破碎,光着双脚,怒目圆睁,嘴巴张大,猎枪还握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不解的是,他的身上没有发现任何的伤痕或被袭击的痕迹。这起惨祸发生不久后,在附近工作的地质队也遭到了死亡谷的袭击。1983年7月,外面正是酷热难当的时候,死亡谷附近却突然下起了暴风雪。一声雷吼伴随着暴风雪突如其来,炊事员当场晕倒过去。根据炊事员回忆,他当时一听到雷响,顿时感到全身麻木,两眼发黑,接着就丧失了意识。第二天队员们出外工作时,惊诧地发现原来的黄土已变成黑土,如同灰烬,动植物已全部被“击毙”。地质队迅速组织起来考察谷地。考察后发现该地区的磁场异常极为明显,而且分布范围很广,越深入谷地,磁场异常值越高。在电磁场效应作用下,云层中的电荷和谷地的磁场作用,导致电荷放电,使这里成为多雷区,而雷往往以奔跑的动物作为袭击的对象。这种推测是对连续发生的几个事件的最好解释。

谢选骏指出:野蛮人管黄种人叫做“蒙古人种”,因为他们曾被蒙古人侵袭过,闻风丧胆之余,就把“蒙古人种”命名黄种人了。其实,这很不合理,因为“蒙古”是一个民族的抿成,而不是一个地理的名称;例如,不能把白种人叫做“欧洲人种”或“中东人种”一样,也不能把黄种人叫做“蒙古人种”。那么,应该叫做什么呢?按照“高加索人种”的称谓方式,应该称之为“昆仑人种”——因为黄种人主要居住在昆仑山以东,从高到低,由世界屋脊直到最深海沟马里亚纳,然后与俄国太平洋深入美洲。因此,全称可谓“昆仑美洲种族”。

网文《昆仑山(神话)》报道:

昆仑山在中国古神话中象征着世界轴心和世外仙乡的处所,位于中原西北地区边缘。传说中的昆仑山,有城高一万一千里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其下有不能浮起羽毛的弱水,外围还有持续燃烧不灭的的炎火山。昆仑山是天帝下都,有开明兽守其城门。传说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由三足乌侍奉,其宫阙十分富丽壮观,有“阆风巅”、“天墉城”、“碧玉堂”、“琼华宫”、“紫翠丹房”、“悬圃宫”、“昆仑宫”,为真官仙灵之所宗。道教传说又为西王母配上一位“东王公”,后世的小说,将此形象转变为瑶池金母与玉皇大帝。

词源

“昆仑”的词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混沦(混沌或浑沦)、旋转”之意,大多学者认为混沦是昆仑的古义,如《经典释文》:混,本又作昆;沦,本又作仑。《太玄经》:昆仑旁薄,幽。范望注:昆,浑也,仑,沦也,天之象也。旁薄,犹彭魄也,地之形也。幽,隐也。言天浑沦而包于地,地彭魄而在其中。《康熙字典》:又凡物之圆浑者曰昆仑,圆而未剖散者曰浑沦。王力曾考证昆、混、浑读音相近,意义相关,三字同源。贾雯鹤考察昆仑作为旋转的天柱的内涵,以“盖天说”证昆仑为旋转之意的由来。

(二)“高、大”之意,如《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山海经·海外南经》: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毕沅注:是昆仑者,高山皆得名之。《通典》:先儒皆引禹受地统书云‘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是也。按皇地祇,郑玄以为昆仑,即是土地高着之称。

(三)“天”之意 ,如《史记·匈奴列传》,司马贞《索引》“祁连一名天山,亦曰白山”,而《汉书·霍去病传》“去病至祁连山”,颜师古注曰“祁连山即天山也,匈奴呼天为祁连。祁音上夷反”。白鸟库吉称满族人至今谓天曰"Kulun"(可音译为昆仑),大夏赫连勃勃之“赫连”,原语为"Kulun",亦天之谓。刘铁程将“昆仑”与“祁连”进行对照研究,认为二者在历史上曾同指一名,“昆仑”来自羌中,而“祁连”来自河西及西域,二者皆有“天”之意。

(四)“黑”之意,清人陶葆廉《辛卯侍行纪》中称“昆仑”为胡语“喀喇”的转音,即“黑”之意。岑仲勉认为“黑”并非来源于“昆仑山之黑”,而是取意于“昆仑人肤色之黑”;李文实认为昆仑本身是一个译名,原仅指山脉,后泛指中印半岛及南洋诸岛地区。其语源出自今阿尔泰语系,故凡言黑均谓昆仑,如昆仑国,昆仑奴皆是。

历史

昆仑一词的指涉可分为“地理上的昆仑”和“神话上的昆仑”。前者指位于中原以西的织皮、产玉的部族名,以及黄河发源地所在的高山名。后者的仙境景致则为《山海经》、《楚辞》、纬书、志怪笔记所传扬。

在古书中,这几种指涉常相混同。罗燚英指出《山海经》对昆仑的记载既有神话成分,也有实际地理成分。秦汉时期,实际地理成分开始从神话中拆分出来,“西方”、“河之所出”成为历代地理著作论述昆仑的基调。至于神话昆仑,在以“大地中央”为核心的传承中,亦有调和“中央”与“西北”的作法。

(一)地理的昆仑

指西戎国氏族的一支,《书·禹贡》对此有所记载。

东汉经学家认为该处位于青海湖附近,《汉书》说该地有西王母石室。现今青海省境内被视为西王母石室的地方有两处:一是西宁市湟源县宗家沟石室,位于青海湖东南岸;二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二郎洞石室,位于青海湖西北岸。魏昭成帝时,酒泉太守认为酒泉南山(祁连山)即尚书昆仑所指之处,为昆仑之体,宜祠祀西王母。

指黄河发源地的高山,《尔雅·释水》所训释。历史上,对黄河源头有纷杂的认识。汉朝时,误认黄河源出于于阗南山(喀拉塔什山),于是汉武帝命名该山为昆仑,错以为塔里木河注入罗布泊后,会潜行地中流至大禹导黄河水的积石山。唐朝到清朝时,对黄河源头多次展开过实地勘查,发现星宿海才是黄河源头,而改认星宿海周围群山(阿尼玛卿山或巴颜喀拉山)为昆仑。

清代地理学家试图调和汉武帝命名的新疆昆仑,以及黄河源出的青海昆仑,于是把古书中的昆仑理解为一道山脉,一片山系,经由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连结在一起,到19世纪,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利斯基在地图上描绘该山系的范围命名为“昆仑山脉”。昆仑由此扩大为绵延在华夏西境的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以及青海地区的一些山脉。

(二)神话的昆仑

指华夏神话中的仙乡,天帝之下都,号曰天柱。

传说昆仑山东南隅出赤水,东北隅出河水,西北隅出洋水、黑水,西南隅出弱水、青水,其大门有开明兽守卫,上有悬圃,神陆吾司之,藏有种种珍宝,乃至于不死之药,再上则为天庭,是天帝之居所。传闻黄帝东取河图,西登昆仑,而后还归中国,躬道以平天下。

道教则传说女仙西王母居于昆仑之间,有城千里,玉楼十二。左侍玉女,右侍羽童。西王母掌管昆仑山上的蟠桃园,握有长生不老仙药。又以昆仑为道之聚形太上老君之治所。佛教传至中国后,产生昆仑山即为须弥山、阿耨达山(冈底斯山或葱岭)的说法。

顾颉刚认为拿现在的地理记载来看昆仑的位置,甘肃、青海、新疆三省都有些像,但都不能完全像。主张其地理确实含有西北的实际背景,人物则是西北民族的想象力所构成。

世界结构

昆仑神话以宇宙山、天柱或地轴,来诠释昆仑山位于“地中”的观念。在西汉早期出土的木棺漆画,都有耸入云霄的高山,曾布川宽认为此即昆仑山,并论证昆仑山就是大地中央耸立之高柱,与天帝所居北辰相对应。

已有研究指出,战国时期的西北地理知识,形成一种以天之北极、地之昆仑为宇宙中心的观念。这种观念在汉代颇为流行。如,纬书《尚书纬》曰:“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春秋命历序》称:“天体始于北极之野,地形起于昆仑之墟。”宋均注曰:“北极,为天之枢。昆仑,为地之柄。”北极与昆仑形成天中与地中的相对,宇宙围绕天地之中心而运转。

汉唐道教继承这种观念,将玉京山视为最高天界大罗天诸山的中心,昆仑山仅次于玉京山,是十洲三岛海中五岳诸山的中心,亦是世人难以企及的大地中心。而昆仑与玉京山分别作为天界、地界的中心,是汉唐道教对传统的“北极/天中”对应“昆仑/地中”模式的化用,与汉唐道教天界说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谢选骏指出:我在《神话与民族精神》提到,中国的昆仑山与希腊的奥林匹斯山近似——西部的“昆仑神话”与东部的“蓬莱神话”形成了中国古代神话的骨干。现在看来,所谓蓬莱神话,不仅到达日本,而且可能涉及美洲。所以,新旧大陆的黄种人分别就是印第安人和东亚人——东亚人是昆仑人,印第安人就是蓬莱人了。昆仑蓬莱人,也可以成为“太平洋种族”。这种意义的“亚太人”可以明确区别于“印度人”、“闪族人”了。



【038、活着的诗人就是行尸走肉】


“一个抄大字报的学生把毛主席不慎写成了毛主度,结果被打成了反革命,后来自杀身亡。”——如果他把毛主度(毛猪肚)写成了毛主废(毛猪肺),说不定还能得到毛匪的赏识!甚至成为御医了——因为毛泽东抽烟肺有病,相信猪肺可以救他一命。

《北岛被中文环境搞得不想说话 汉语也快死了》(现代机器 2020-04-30)报道:

舆论场的反智正愈演愈烈。这是中文及其所代表的文明遭受的又一次新危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好像总在原地打转。

现代汉语的三次死亡——崇尚感性的理性人,逻辑丝毫不自恰的精神分裂者。

1、这是讨论诗的平台,不应该使用语言的暴力。说完这句话,北岛关闭了豆瓣的评论区。而大多数人对这件事的反应是:什么,北岛还活着?!虽然在海子的祭日还有人会想起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上世纪海子卧轨、顾城自缢,已经宣告了现代诗的死亡。北岛是不是还活着,已经不再重要。

在互联网时代,一种小众文化若没有资本的流量扶持,就不会进入大众视野。古诗词尚可以《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被回忆,但更小众的现代诗,只能在文化碱地中独自丰饶。现代汉语曾遭遇过两次灭顶之灾,而今天,是第三次。

2、从四九年到七九年,官方话语一统天下,是现代汉语面临的自上而下的深刻改造。在语录体横行霸道的年代里,人们开口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闭口人民靠我们去组织。全国上下,只有这一种语言模式。《活着》中凤霞和二喜的婚礼,一家人把小红本举在胸前——乞丐乞讨,以语录为指导思想:最高指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同志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卖艺贩药,拿语录背书:最高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小孩挨打,也拿语录护体:要文斗不要武斗!那个年代,有一个文人可以称作代表,就是郭沫若,且欣赏一下他的作品,看看曾写出《女神》的他变成了什么样:《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

 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

 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可笑的是,郭沫若也没逃过被整的命运——语言匮乏的根本原因,是思想的萎缩。在那个唯有伟大领导是唯一正确的年代里,在两个凡是的思想下,人们只有一种思想模式二元对立。捕风捉影式的互相揭发中,正确的范围越来越狭窄,错误的标准倒是越放越宽:有人因为讲故事而获罪一位历史老师因为讲述毛主席躲在水沟中逃脱追捕的故事而被认为是污蔑领袖形象;有人因为错别字而获罪,一个抄大字报的学生把毛主席不慎写成了毛主度,结果被打成了反革命,后来自杀身亡;更奇葩的是,有人因为坐凳子而获罪一个国家干部坐到了封面是毛主席的杂志上,而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位于汕头的文革博物馆中有无数咄咄怪事——在一九七三年,年仅二十四岁的北岛,有感于时代的倒错,愤怒地写出了震惊中国文坛的《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他大喊道,我不相信!

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岛是幸运的。他被诗歌之光照亮的时候,中国正渐渐迈入最丰饶的诗歌年代。改开的号角一响,大量的西方文献开始被翻译、被引进,中国的思想领域出现了一道缝隙。1978年4月8日,北岛成立了一个松散的文学团体,试图摆脱意识形态的限制,恢复诗歌的尊严,后来他们被称之为朦胧派。陈丹青、史铁生、顾城等艺术家都和《今天》杂志关系密切,八十年代校园诗人多如牛毛,不论诗就落伍。北岛、顾城等人就像现在的歌星网红,走到哪都有狂热的粉丝索要签名,钢笔直戳到他们身上。可惜这盛况绚烂但短暂。因为一些不可说的必然和不得知的偶然,海子、戈麦、顾城、徐迟等人相继自杀。自此之后,北岛远走他乡,芒克弃笔从画,食指精神失常,舒婷隐居市井,轰轰烈烈的诗歌年代以这样悲壮且惨淡的方式结束。不过,阳春白雪的现代诗歌的死亡,对应的正是下里巴人俗言的复兴,流行文化站了起来。

进入九十年代,以王朔为代表的流行作家,自下而上地颠覆了正统的语言。王朔颠覆了汉语文学——他在《动物凶猛》中如此描写文革少年的梦想:我热切地盼望卷入一场世界大战,我毫不怀疑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会把苏美两国的战争机器砸得粉碎我仅对世界人民的解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治流行语被王朔化用到小说里,从根源上解构了权威,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迷应该对此颇有感触。那时候开始普及的电视,亦成了最重要的流行武器。《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万人空巷,戏谑的京味儿方言也丰富了汉语的语库。诗歌的位置被流行音乐抢走了,从崔健的《一无所有》到老狼的《同桌的你》,九十年代成了高晓松最怀念的白衣飘飘的年代。与此同时,港台腔伴着邓丽君、罗大佑、李宗盛、周星驰、古惑仔、四大天王、琼瑶和金庸电视剧风起云涌地袭来。以北方官话为道统的现代汉语,又迎来了巨大的变革,自下而上的野蛮生长,是对此前高压而封闭年代的反动。

再到后来,互联网的出现,民间语文更是成为全民建设的大工程,而在此期间,是俗的进一步下沉、进一步扩大。精英退场、官方退场、权威退场。而登场的是,屌丝。至此,官方建立的革命话语体系终于寿终正寝了,尽管这是一个积极的、蝉蜕式的死亡。然而,事情很快就从一个极端,荡到另一个极端。

4、解构,多么令人兴奋的词语,互联网的快速繁荣,让每个人都沉浸在解构的狂欢之中。今何在的《悟空传》解构了《西游记》、萧鼎的《诛仙》解构了武侠、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解构了《明史》。一批网络文学凭借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他们解构严肃文学的同时,也建构了新的文学范式。而真正杀死现代汉语的,是移动互联网。上网门槛急剧下降,绝大多数人只负责解构,却没能力建构。早期互联网内容的随性生产,渐渐被流量为王的观念取代,如果网络文学不能在第一章就吸引住读者,就基本拜拜。所以穿越文开篇就要走进时空隧道、总裁文 上来先得用独白自我介绍。没有留白的美意,亦失去了暧昧的感受。

在传播学看来,信息量越小、越干瘪的作品越容易获得广泛传播,新的流行语不再通过文艺作品让大众熟悉,而是被流量直接推到人们眼前: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神马、浮云与喜大普奔、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没有人知道贾君鹏是何许人也,甚至官方话语都一次次忍不住要跟紧潮流,吸纳这些流行语。

北岛曾引用文学评论家帕斯在《另一种声音》中的话来表达对互联网时代艺术作品的担忧:今天艺术和文学面临一种不同的危险:不是一种学说或一个无所不知的政党在威胁着它们,而是一种没有面孔、没有灵魂、没有方向的经济进程在威胁着它们。他认为,这让汉语在解放的狂欢中耗尽能量而走向衰竭。小说家金宇澄的看法与北岛相似,在最近的一期《十三邀》中,他痛批渣男一词,认为这是用空洞的符号僭越丰满的人性。

5、是的,如今的我们正在面临现代汉语的第三次死亡,这不是什么新的产物,而是商业浪潮与站队文化的合体,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耦结。这是汉语第一次死亡的复辟,而且无疑又是第二次死亡长出的恶之花。民族主义助推二元对立思维再次横行网络空间,新时代的两个凡是成了许多网民的思想钢印:凡是天朝的一定好,凡是西方的一定坏。这样的二元对立处处可见:你不讴歌抗疫功绩,你就是卖国贼;疫情当前你还在舞文弄墨,就是文化汉奸。北岛评论区下的网络暴力——连喝粥都会引起全网政治大讨论,可见我们的精神生活是多么匮乏。那些致力于把公共空间变得狭窄的人,怎能允许艺术表达?公共空间变成制帽工厂,标签文化大行其道,手刃的第一个仇人就是语言。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曾对语言辩证性的消失提出忧虑如果人们不再去探究词语的多义性,便不再有可能深度思考,至于反思,更成了一种奢望。多义性的消亡让词语的数量在纷繁的现实面前捉襟见肘,网民们紧急制造一批新的词汇,忙不迭给各种社会现象的脑门贴上标签。于是我们有了:洗地、白莲花、绿茶婊、女拳、阿中哥哥、爱国蛆、小粉红、双标、恨国党、韭菜、实锤、带节奏、不吹不黑、没毛病、理中客。还有更多词语,被考古学家们挖掘出来,赋予新的内涵:汉奸、卖国贼、造谣以及最臭名昭著的公知。而这个时代的诗歌呢:惊雷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我紫金锤,紫电说玄真火焰九天悬剑惊天变。

6、一种动物,种群数量的下降往往并不可怕,而栖息地一旦遭到破坏,便面临灭绝的危险。北岛在《早晨的日子》里如此写到:一个词消灭了另一个词/一本书下令/烧掉了另一本书/语言的暴力建立的早晨/改变了早晨/人们的咳嗽声。他一定敏锐地感受到了诗歌土壤的急剧沙化。其实,北岛是最不容易被击垮的诗人,他曾对时代充满信心。在新世纪初接受作家査建英采访时,他如此说:八十年代是在如此悲壮辉煌之中落幕的,让人看到一个古老民族的生命力,就其未来的潜能,就其美学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然而20年又过去了,他所期待的生命力、潜能和意义,让他关闭了评论区。他留下的最后一首诗名为《进程》,诗的结尾如此写道:孩子们凭借一道口令/穿过书的防线。NMSL的时代到来了。

谢选骏指出:北岛为何被中文环境搞得不想说话?是因为汉语也快死了?不是。在我看来,那是因为“活着的诗人就是行尸走肉”——只有等到写诗的人死了,他的写作才能摆脱肉欲,从而摆脱了死亡的气息。

“一个抄大字报的学生把毛主席不慎写成了毛主度,结果被打成了反革命,后来自杀身亡。”——如果他把毛主度(毛猪肚)写成了毛主废(毛猪肺),说不定还能得到毛匪的赏识!甚至成为御医了——因为毛泽东抽烟肺有病,相信猪肺可以救他一命。



【039、纪委就是黑社会】


告到法院有何用处呢?法院还不是纪委领导的?公安局也是纪委的,纪委当然会包庇公安局;包庇一切的纪委就是黑社会,既然如此,连报案的警察也要被绳之以法了——天下的垄断权力差不多都是黑的,否则就不会叫做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了。

《浙江一警察偷拍上司通奸被行拘 不服处罚起诉公安局》(2018年05月13日 澎湃新闻网)报道:

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黄岩分局(下称“黄岩公安分局”)原民警池文跟踪偷拍其上司——时任黄岩公安分局副局长周某某,获取了周与一女性通奸的证据,并将相关证据交给了黄岩区纪委。但是之后呢,池文却被关禁闭7日,并被行政拘留6日,黄岩公安分局认为,他通过秘密安装跟踪器的方式窥探他人行踪并进行跟踪的行为已构成侵犯隐私。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黄岩区纪委和黄岩公安分局获悉,周某某已向纪委承认存在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的违纪行为,但因“未造成不良影响”,未对他予以处分。目前,周某某已被调离黄岩公安分局,任黄岩区某局副局长。

池文对所受行政处罚不服,提起了行政诉讼,希望法院撤销黄岩公安分局对其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18年5月10日,该案在浙江省玉环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公职人员隐私是否应让位于监督,成为该案争议的焦点。

偷拍多段通奸视频,民警举报公安分局副局长

2017年7月7日17时,台州市黄岩区城东派出所接到报案称,私家车保险杠的底部被人安装了GPS定位跟踪器。报案人正是时任黄岩公安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周某某。

接到报案后,警方随即开展调查,从GPS定位跟踪器的品牌入手,顺藤摸瓜找到了定位器的淘宝卖家。在提取交易记录后,警方发现,定位器的买家是黄岩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原民警池文。

池文对澎湃新闻说,在周某某向派出所报案前几天,他刚刚向黄岩区纪委举报了周,并寄送了周涉嫌违纪的线索,即2017年3月至2017年7月,他拍摄到的周在路桥区绿城玫瑰园小区一地下车库内与一女子发生性关系的多段视频影像。

这并不是池文第一次举报周某某。

现年44岁的池文是台州黄岩人,1997年大学毕业后,适逢当地公安系统招人,非科班出身的他也报考了,并被成功录取。过去十几年里,因工作上的矛盾,池文一直觉得,作为领导的周某某不待见自己。他说,他因此持续通过电话和书信向黄岩公安分局纪委、黄岩区纪委匿名举报周,但都石沉大海。

2012年,池文被借调至黄岩区政法委下属的调解中心。2015年,他偶然听别人讲起周某某的一则八卦,说其与一名女子有婚外情。池文觉得机会来了。

2017年8月31日,池文到案后的问询笔录显示,2015年8月和2016年7月,他花677元先后在淘宝上购入了某牌汽车微型GPS定位器3个和上网流量卡10张。为了防止被人发现,他还故意将收货地址写成所住小区门口的便利店。

池文在问询笔录中称,因曾与周共事,他之前就清楚周家共有白色丰田轿车和黑色宝马轿车各一辆。2016年5月的某天晚上,他带着从网上购买的GPS跟踪器,独自一人来到周的住所,在辨认出周的两辆车后,把跟踪器安装在了两辆车的保险杠底部。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池文经常通过手机APP查看周的行车轨迹。2017年初,他发现周某某的车多次驾驶到台州市路桥区后停靠在同一地点,为一探究竟,他决定开车尾随。

池文出示的视频和照片显示,2016年11月4日,周将驾驶的丰田汽车停在南关大道上,下车后坐上一女子驾驶的车辆进入一连排别墅的地下车库。2018年5月9日,澎湃新闻在实地走访时了解到,该连排别墅每座地下车库总面积约有20平米,比较宽敞。

池文称,2017年3月间,他多次驱车来到该连排别墅的地下车库,趁着某次车库卷帘门未拉上,猫腰钻进车库,完成了“取证”的最后“部署”:一枚用铁丝绑在卷帘门轴上方护栏上的微型摄像头,记录下了2017年3月至6月间,周与上述同一女子在地下车库内多次发生关系的画面。其中,3月29日、4月11日和5月25日三次均为上班时间。2017年5月25日、6月4日和6月11日的三段录像为高清视频。

录音笔还记录下了两人当时的对话。2017年6月4日的录音中(9分32秒),周某某问视频中的女子“到我办公室是第一次吧”,该女子则回答说“那一次是第三次”。

池文告诉澎湃新闻,他将上述视频影像刻盘后,连同举报信一道,于2018年6月底用快递寄送给了黄岩区纪委。

举报未有下文,涉嫌侵犯隐私被警方拘留

周某某的报案笔录称,2017年7月7日,他将车停放在黄岩东城街道九峰路239号(即黄岩区公安分局)时,发现保险杠底部有一个被白色塑料袋包裹的GPS跟踪器,跟踪器里还有一张表面印有四排数字编码的手机SIM卡。周某某随即向黄岩区城东派出所报案,同日警方受理此案。

2017年8月25日至2017年8月31日,黄岩公安分局依据公安部《公安机关实施停止执行任务和禁闭措施的规定》,对池文实施了7日禁闭,原因是他涉嫌多次利用警察身份私自调取社会视频监控、利用跟踪手段,严重侵犯他人的个人隐私。

2017年8月31日,解除禁闭后,池文被移送黄岩区拘留所。同日,黄岩公安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四十二条第六项,对池文作出拘留六日的行政处罚决定。

出来后的池文不满处罚,继续向台州市纪委、浙江省公安厅提交举报材料,并在微信朋友圈“痛斥”周某某的“劣迹”。

2018年2月8日,池文收到了来自黄岩区纪委派驻公安分局纪检监察组发来的立案决定书,决定书称“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规定,经黄岩区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对池文同志的违纪问题予以党纪立案”。

2018年4月,不服行政处罚的池文,将黄岩公安分局告上了法庭。

池文认为,周某某长期与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违反了党纪,他跟踪和偷拍“取证”的行为不应被定性为侵犯他人隐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放弃休息时间掌握大量违规事实,是正义之举”。

周某某则对澎湃新闻表示,池文对他的数条指控均不实,称“他都被拘留了,(举报内容)怎么会是真实的呢”。对于举报信的具体内容,周某某以“已交由组织调查”为由不予置评。

2018年5月8日,中共台州市黄岩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台州市黄岩区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叶民国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纪委确实接到了有关周某某的举报,且其中一部分内容经查属实。

台州市黄岩区监察委员会委员杨欣则向澎湃新闻透露,周某某在发现轿车被安装跟踪器后不久便向纪委“自首”,承认他与一名林姓女子存在婚外情。但杨欣表示,在周某某报案前并未收到池文寄送的举报材料。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的,可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及严重的,可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处分。

当被问及既已查实周某某与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为何不对其进行处分时,杨欣向澎湃新闻解释,因周某某和林某的不正当性关系并未广泛传播,亦没有导致家庭破裂,并未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并未予以处分。

澎湃新闻还从黄岩公安局获悉,目前池文和周某某均已调离黄岩公安分局。叶民国告诉澎湃新闻,经黄岩区委组织部安排,周某某目前已经调至黄岩区某局担任副局长。“权力相对小了。”叶民国说。

争议:公职人员隐私是否应让位于监督

2018年5月10日,池文起诉黄岩公安分局一案在浙江省玉环市人民法院第十五法庭开庭。第一被告黄岩公安分局副局长李连荣、法制大队长杨华球、副大队长林毅到庭,第二被告周某某未到庭。

黄岩公安分局在法庭答辩中称,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池文通过秘密安装跟踪器的方式窥探他人行踪并进行跟踪的行为,已经构成侵犯隐私,处以行政拘留6日,量罚得当。

黄岩公安分局认为,隐私是个人的自然权利,无论隐私内容如何,会否违反道德或法律,也无论社会舆论或国家法律对隐私内容作出怎样的评价,隐私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他人是否承认或如何评价为转移。

池文的代理律师、广东舜华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定锋则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周某某作为黄岩区公安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在上班时间外出通奸,有可能涉嫌权色交易、作风腐化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决非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也决不是个人的隐私问题。

此外,胡定锋还指出,池文案从立案到查处存在程序违法,该案在查处过程中,周某某作为黄岩区公安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并未停止履职,且办案人员均为城东派出所民警,属于周某某的下属。胡定锋说,对此,黄岩公安分局当庭并未做出回应。

5月10日,该案庭审完毕,法庭宣布将择期宣判。

谢选骏指出:现在的“中央纪委”,相当于五十多年前的“中央文革”——告到法院有何用处呢?法院还不是纪委领导的?公安局也是纪委的,纪委当然会包庇公安局;包庇一切的纪委就是黑社会,既然如此,连报案的警察也要被绳之以法了——天下的垄断权力差不多都是黑的,否则就不会叫做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了。



【040、加税就是“走向合作的唯一成果”】


《美中貿易談判首日沒結論 白宮:雙方同意隔日續談》(2019.05.10 聯合新聞網)报道:

美國10日凌晨起調升對2000億美元中國大陸商品加徵關稅的稅率,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9日抵達華府,與美方舉行第11輪經貿磋商;白宮9日晚間透過聲明表示,雙方同意隔日續談。

白宮副發言人迪爾(Judd Deere)發布聲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今晚會見貿易代表賴海哲與財政部長米努勤,討論正與中方進行的貿易談判;賴海哲、米努勤與劉鶴共進晚餐,並同意明日(10日)上午在貿易代表署繼續磋商。

就在雙方享受完晚餐後不久,美國對2000億美元大陸輸美商品,自10日起調整加徵關稅稅率,從10%調至25%。

根據央視報導,劉鶴9日下午抵達華府後對媒體說,「我這次來,頂著壓力,就是表示了中方最大的誠意。」他想坦誠地、自信地、理性地解決雙方面臨的一些分歧,他認為是有希望的。

劉鶴說,加徵關稅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中美雙方不利,對世界也不利,「我們的出路應該是有原則地、比較好地解決現實問題,最終走向合作的唯一結果。」

由於劉鶴此次不再頂著前幾次談判的「國家主席特使」頭銜,顯示他獲得為達成協議作出關鍵讓步的授權,可能變少。

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2月在阿根廷達成貿易戰休兵90天的協議,須在今年3月1日前達成協議,否則川普政府將把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大陸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的稅率從10%提高至25%;川普2月底宣布,基於美中貿易談判在重要結構性問題取得實質進展,他將推遲原訂於3月1日對中方商品提高關稅稅率的計畫。

但川普近日推文抱怨與中方的貿易協商進展太慢,宣布對2000億美元大陸產品加徵的懲罰性關稅稅率,將自10日起從10%提高到25%。

谢选骏指出:加税就是“走向合作的唯一成果”。

《「沒消息就是好消息」 美中貿談首日結束》(自立晚報 2019年5月10日)报道:

美國準備上調價值2000億美元輸美中國貨品加徵關稅的稅率,使美中貿易緊張再次升溫。美中挽救瀕臨破局貿易協議的新一輪為期2天貿易談判,9日結束首日會談,雙方均未受訪。

路透社報導,因中國翻轉貿易協議草案內容,削弱滿足美國對貿易改革要求的承諾,使得上週美中談判出現重大倒退,美國總統川普為此下令調升關稅稅率,中國也表明會予以反擊,華府與北京緊張關係升溫。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和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9日會談90分鐘,預定10日繼續談判。官員離開會場時並未接受記者訪問。

在美中談判人員重回談判桌之前,美國將把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關稅,從10%提高至25%,將於美東時間10日零時生效。手機、電腦、衣服和玩具等消費性產品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

川普也瞄準尚未被關稅打擊到的3250億美元中國商品,表示他「今天會開始準備書面作業」,以對這些商品加徵25%懲罰性關稅。

川普在白宮的一場活動裡說:「我們原本距簽訂協議已近,然後他們竟然開始重新協商協議。我們不能接受。」川普說如果雙方無法達成協議,美國將會重操舊業,「我們自己製造產品」。

谢选骏指出:加税就是“走向合作的唯一成果”——从来没有免费的合作,鸭子既然肥了,大叔能不宰吗?



【041、假精致就是真钱奴】


《租江景房、办7张信用卡…被“假精致”掏空的中国年轻人》(钱江晚报 2019-06-12)报道:

你是被“假精致”掏空的年轻人吗

《半月谈》刊文:一些年轻人被所谓“精致生活”透支钱包,掏空身心,侵蚀灵魂……

我们找了几位深有同感的年轻人,他们各有各的“假精致”,也各有各的真苦恼……

最近,《半月谈》刊文批评了这一现象,众多公号转载,朋友圈被“假精致”这个热词刷了屏。

“假精致”,指的是当下一些年轻人超越自身实际、过度追逐所谓“品质生活”导致的预消费、高消费,被无孔不入的“精致”透支钱包,掏空身心,侵蚀灵魂。这其中,还包含着消费主义下欲望与现实的矛盾。

我们和几个认为自己“假精致”的人聊了聊,听听他们陷入“假精致”的原因和焦虑。

人物:小白,95后

月薪五六千元,花3300元租江景房

“假精致”的概念一出来,朋友转给我一篇公众号文章。我一看,可以说很“扎心”了。

上大学时,我每个月花销三四千元,没钱了就问爸妈要,对花钱没概念,也没存钱的意识。每个月的大头就是吃饭、衣服、护肤品。大三时我去法国交流,接触到一些轻奢品牌,买了几个包包。但我没觉得自己花钱特别多,和同龄人比算中等吧。

大学毕业,我一开始和同学在杭州的城西合租,1500元一个月。那是个群租房,房间很小,朝北,还没有窗,特别压抑。有天我骑电动车回家,不小心把腿摔骨折了,这样一来,我再也不想住得那么憋屈了。于是我在公司附近看了房,直到走进现在住的这间,豁然开朗:这么高的楼层,这么大的落地窗!站到阳台上一看,钱塘江就在脚下,视野特别开阔。我一时冲动,就把整套租下来,当时我月薪五六千元,租房花了3300元,也懒得再当二房东找租客了。

没想到,独立生活处处都要花钱。我原来还喜欢自己做饭,后来加班多了,每天回来只想“葛优躺”。我有个饭友,我们搭伙吃饭,一餐一个人常常要花100多元。有时去吃蒸海鲜,人均就要300多元。我皮肤不好,用的化妆品,随便哪样都要几百元一瓶起的价格。至于衣服,我换季时一收拾,就倒腾出6包闲置不穿的。再加上买买书、看看演出、参加音乐节,这些爱好也都要花钱。我还很喜欢出门旅行,几个月不出去一趟,心里就痒痒。

说来惭愧,我工作快一年,最近才勉强自给自足。身边很多同龄小伙伴都和我差不多,工资也就够零花的,不然还得当“伸手党”。我也觉得自己的消费方式不对,这个月,我开始记账了。

人物:杨桃,85后

晒名牌包包,背后是分期付款

我觉得自己被“假精致”掏空,是有原因的。

每天一打开手机,各种“种草文”扑面而来。打开这条,妆容精致的小哥哥手举最新款口红,高喊“买它买它买它”;打开那条,大量明星潮人自拍,告诉你不马上拥有一条小白裙加方头鞋就落伍了。我一边不停往下划,一边打开购物网站搜索同款;再打开一篇,哟,文章里这款澳洲谷饲安格斯牛排,点一点小程序就能买,真方便。不知不觉刷刷手机,几百块钱就花出去了。

我还感觉自己被“朋友圈”绑架了。比如出门旅行,不住得好一点,拍拍酒店的无边泳池,再发个带定位的朋友圈,就感觉在节假日的“朋友圈摄影大赛”中败下阵来;比如某个品牌新推出限量版彩妆,明明手头的化妆品已经够用好几年,但一想,这个发朋友圈一定很多点赞吧,于是头脑一发热,买!

最近,我花了两三个月工资,找代购入手了一个名牌包包。找个最好看的角度,再动用各种滤镜修图,最后假装随意地配上一段实际精心编撰的文字,发了朋友圈。果然,点赞评论如潮水般涌来,朋友们纷纷冠以“贵妇”“有眼光”,我心里那叫一个爽。真相是,为了这个包包,我不得不用了某移动支付app的分期还款。利息有多高,用个网络热句来说,“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平时我的常态是,一到每月10号的还款日,就东拼西凑地把钱还上,实在不行就换着app借钱,拆东墙补西墙。下个月,同样的剧情再上演一遍。

每天,我一边在朋友圈享受赞美,过着看上去精致的生活,一边又和不断增长的透支数字作斗争。

人物:陈翰,80后

孩子上高端私立幼儿园,办7张信用卡

光从收入看,很多人都觉得我应该是“真精致”,从我的朋友圈来看,也的确是“二娃在手、吃喝不愁”。

我妻子是全职太太,我家支出大头就是养娃:大女儿上着一学期两三万元的私立幼儿园,我还给她报了5个兴趣班,一个班起码要花两千元。去年,小儿子出生,尿布、奶粉、玩具……和吃喝玩乐追求“假精致”比起来,养娃的消费才是“超音速钞票粉碎机”。在朋友圈一晒两个娃的日常,朋友们纷纷说我是“人生赢家”,实际上,我却常常在“吃土”。

最近,上海一家公司把我挖过去,我算了算,收入比在杭州高,无非一个星期多花100多元的高铁车票钱。为了养家,我对个人花销克制到极致。你看,我身上这件T恤,还是我上一家公司的工服。平时,我打着开发产品的旗号,住在公司——实际是为了省房租,吃饭也在公司食堂,洗澡就蹭公司楼下的健身房,半年年卡1000多元。虽然这样,到了月底,也常常入不敷出。我办了7张信用卡,欠了6位数的卡债。当然,这些我是不会发朋友圈的。 

这样被“假精致”掏空的年轻人,《半月谈》原文举了不少例子:有人月薪不足7000元,却要按揭购买奥迪车“充门面”;有人月薪6000元,却每天花掉100多元,吃精致的商务套餐、再来个有咖啡有蛋糕的下午茶。在他们的朋友圈里,小家电非“戴森”不用;赏樱花非日本不去;吃面包非“全麦”不碰;选服装,非“设计款”不穿……

然而“精致”的背后,却可能是不停透支的信用卡、凌乱逼仄的出租屋、随波逐流的精神生活。一条高赞评论说:作为一个专业信用卡催收人,我常常看着那些1997年、1998年的姑娘欠了六七万元的信用卡,我真的很想问问她们在想什么。

融360消费调查显示,我国90后在借贷市场中占比高达49.31%,位居亚洲同龄人首位。而其中有28.57%的人使用消费贷款,是为了偿还其他贷款。

《半月谈》指出,“假精致”暴露出的是人性的虚荣和社会风气的浮泛。年轻人在追求精致前,可以先问问自己,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

所有硬撑出来的“假精致”

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有句话说,“面具戴久了,就会忘记真实的自己”。年轻人,如果沉浸于“假精致”带来的虚妄满足感,很容易陷入其中、迷失自我。

也许对“假精致”者来说,也有其自洽的逻辑:人都是活给别人看的,所以自己过得再怎么困窘、家里怎么一地狼藉不要紧,重要的是别人眼里的自己要体面,所以无论去掉“滤镜”后的生活多不堪,都要将精心营造的岁月静好表象、贵族般的高级生活场景展示给他人。要的就是“装自己的精致,让别人羡慕嫉妒恨去”。只不过,所有硬撑出来的“假精致”,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锦衣玉食,可颐其形”,但维护这层形象的成本极为高昂。就像“北上广不相信眼泪”那样,钱包与网贷额度也不相信精致。出来“假精致”,迟早是要还的。

谢选骏指出:假精致就是真钱奴。为什么?假精致就是广告商布置的陷阱,专门为那些迷途的小白鼠设计的。落入了假精致的陷阱,也就不得不成为钱的奴隶,直到被榨尽最后的血肉,不死也得沦为人渣了。



【042、假新闻后面的真相】


《网传美国瑞士将公布中国官员海外资产》(2018年7月19日 转载法广RFI 旧金山特约记者王山)报道:

近日网上传出消息,美国威胁曝光中国官员及他们的亲属在海外的资产,声称这是比军事手段更有效的手段。

据《多维》网转载香港《东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果他拿出这么一个名单,将会对中国社会带来巨大震动。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任时,曾用这个方法对付俄罗斯,宣布制裁几批俄罗斯官员,但因美国没能抓住俄国官员的贪腐把柄,结果把自己搞得十分狼狈。

正因后果不可预测,所以历届美国总统都没有以此来对付中国。如今中美贸易摩擦日趋严重,报道引述中央民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教授张宏良表示,一旦美国在贸易战受挫受阻,便很可能动用政治手段利用腐败作武器打击中国。

另外,近日网络上流传一篇模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瑞士银行将公布中国官员存款账户提出抗议的贴子。華春瑩说:“我们注意到瑞士的最新动向,我们严肃敦促瑞方以对世界和平负责、对人类安定团结负责和尊重他人财产隐私的态度,谨言慎行,充分认识公开顾客财产信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继续捍卫顾客隐私,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不要伤害相关顾客和国家的感情,否则造成一切严重后果,应由瑞士负责。我们一贯坚持不论是什么人,不论其职位有多高,都要受到隐私保护,这绝不是句空话,我只能回答成这样了。”

据查证,这是一条假新闻。但大批中国官员在海外银行开户却是事实,有报道估计瑞士银行中国官员的户头大约有5000个。

谢选骏指出:这就是“假新闻后面的真相”。

《“假新闻大师”服药过量去世 曾称“造就特朗普当选”》2017年9月28日报道:

曾在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季期间编纂假新闻和互联网恶作剧的保罗·霍纳(Paul Horner)已经离世,享年仅38岁。马里科帕郡警长办公室发言人 Mark Casey 在接受《亚利桑那共和报》采访时表示:“9月18号的时候,霍纳被发现死在了他的床上,现场有证据表明其死于药物过量”。

“奥巴马是同性恋者和激进穆斯林”这则假新闻,就是出自保罗·霍纳手笔。在大选期间,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分享了一则新闻,指控有示威者获三千美元抗议共和党议员,但这都是霍纳的假新闻。这位因假新闻而闻名的作家曾经表示,他是“造就特朗普当选”的人。霍纳成立了多个网站,例如newsexaminer.net、CNN.co.de、Microsoftsi等等,这些网站的名字都容易让人误会为正规的新闻网站,其制作的假新闻会在脸书广为流传。

在总统大选期间,“假新闻”成为一个被指左右选举的议题,脸书和谷歌都想办法“击退”假新闻。霍纳称他所写的假新闻只是“讽刺时政”。他对美国有线新闻网络说,这些假新闻“充满幽默和笑话”。“我这样做是去教育人民,我看见社会有些事情不妥。”霍纳说。

霍纳的“大作”多不胜数,文章获数以万计的人转载,甚至有主流媒体误会是真新闻,引述霍纳的报道。例如他曾经写了一篇假新闻,指奥巴马用自己钱维持营运伊斯兰博物馆,但事实根本没有这间博物馆,但美国的霍士电视台报道了这宗新闻。

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之子Eric及时任竞选主管Corey Lewandowski曾在 Twitter 上转发批判过一个链接,内容是“一位特朗普抗议者竟可获得 3500 美元的报酬”。

在霍纳杜撰的假新闻中,Facebook 网友们比较熟悉的包括“孟诺教派支持特朗普”、以及“奥巴马在所有体育赛事中封禁了国歌”等。

2016年的时候,霍纳曾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我的网站一直被特朗普支持者们所看重,我认为特朗普入主白宫有我的一份功劳。他的追随者们根本不顾事实检查,而是相信我发布的任何事情”。但事实上,他“讨厌”特朗普。他直言“人民很愚蠢”,没有人去求证,说“这就是特朗普当选的原因”。“特朗普说什么,支持者就相信什么,就算特朗普所说的话,最后证实并不是真的,但支持者都不理会,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这是十分恐怖。”

被问到为什么不停止制作假新闻,他表示认为希拉里胜券在握,写这些“玩弄”特朗普支持者的假新闻,是企图搞乱特朗普竞选,以为特朗普支持者求证后发现是假新闻,会觉得自己很愚蠢,但岂料特朗普的支持者只会继续把消息散播开去。

尽管“假新闻”吸引了全美国的注意,霍纳还是从中获取了不少利益。他亲口承认,2016 大选季之时,他每月通过 Google AdSense 广告网络汲取了上万美元的收入。

《亚利桑那共和报》指出,霍纳曾于2011年因拥有价值超过15000美元的管制品而在该州Chandler地区被逮捕,其中包括可卡因、海洛因、安定、羟考酮和百忧解。

他的家人在脸书公布他的死讯,并形容霍纳是“互联网魔法师丶人道主义者丶社运人士丶哲学家丶笑匠”。

谢选骏指出:这个霍纳就是善于借题发挥。实际上,“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只是,他们这些鼠辈关心的不是事实,而是关心自己的利益。为什么很多人相信“奥巴马是同性恋者和激进穆斯林”,因为奥巴马确实同情甚至支持“同性恋者和穆斯林”。所以说,任何“谣言”背后都有一定的真相。何况,奥巴马本身就不让人信任,因为他竟然伪造自己的出生证明,当了八年不合法的总统。这一点黑洞,深刻改变了美国和世界,使得任何“假新闻”与之相比之下,都成为确实无误的“超级真”了。人类从来就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所以“谣言创造历史”,因为谣言是真相的写真(既然是“写真”,就肯定“不是真”。)霍纳同志永垂不朽,霍纳的死讯是不是也是一条假新闻?



【043、监狱就是艰苦的一线】


《5名北大学生被消失习近平五四讲话挨批虚伪》(2019年5月2日 中央社)报道: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日前发表「五四」讲话,宣称「要积极鼓励青年到艰苦的一线吃苦磨练」。

但就在前一天,5名到工厂体验劳动的北京大学学生「被消失」。

中国异议人士胡佳在其推特(Twitter)发文称,4月28日,结队去亦庄打工、体验劳动的5名北大前马克思主义学会同学邱占萱、焦柏榕、孙嘉言、李子怡、王瀚枢,29日早上9时下了夜班后全部失联。他们当晚在厂内打工期间,一直有员警跟踪骚扰。

图片是北京大学 #邱占萱 同学4月28日去亦庄打工时拍到的几个跟踪便衣。这几名便衣一路尾随邱占萱等五位同学从北大到了亦庄,跟进了工厂、跟进了经理办公室。还通知了厂里的监工要“严加监视”。29日上午8:17之后,五位同学失联。初步判断他们被国保非法拘禁,并可能扣押至至 #五四 100周年纪念日之后。 pic.twitter.com/RnuBDR0sYs

— Hu Jia 胡佳 (@hu_jia) 2019年5月1日

胡佳并附上照片指出,邱占萱4月28日去亦庄打工时拍到的几名跟踪便衣。这几名便衣一路尾随邱占萱等5位同学从北大到了亦庄,跟进了工厂、跟进了经理办公室,还通知了厂里的监工要「严加监视」。

胡佳说,29日早上8时17分之后,5位同学失联。初步判断他们被国保人员非法拘禁,并可能扣押至五四100周年纪念日之后。他指出,去年的这个季节,北大女学生岳昕因为被校方骚扰受到海内外关注。岂知之后她的同学们人人受到远超过她的骚扰和压制。一年来北大已经完全「1984」化。

胡佳指控前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党委书记邱水平调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后,以国安和国保密织的国家黑社会势力网路,完全控制了北大。

对此,佳士工人声援团1日劳动节在推特发文声援「因为劳动被消失的北大学子」,并形容此事是「北大现实版1984」。文章指出,4月29日,北京五环外的亦庄,5名北大前马会的同学「被消失」。为了过真正的劳动节,他们刚从12小时的夜班劳动中走出来。文章形容:「4月30日,光鲜亮丽的(人民)大会堂里竖满红旗,总书记发言:要积极鼓励青年到艰苦的一线吃苦磨练。」文章批评,一个本该「全民劳动」的节日,学校、警方和家长却联合了起来,把崇尚劳动的同学们给清场了;「去一线吃苦磨练」的口号,「像个泡沫一样被戳破」。文章并批评:「他们恐惧工学结合,心虚自己费尽心思掩盖的矛盾被曝光,所以青年学生要走进工人,就成了敏感的事,甚至,必须不惜一切政治代价强行清场。」文章还批评:「他们虚伪得很,坐在光明的会堂里,嘴上高唱劳动光荣的赞歌,却见不得有人『竟然要把这一切付诸实践』!」

新华社报导,习近平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发表讲话称,「当青年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时要及时指出并帮助他们纠正,对一些青年思想上的一时冲动或偏激要多教育引导,能包容要包容,多给他们一点提高自我认识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过于苛责」。他强调,「要积极鼓励青年到艰苦的一线吃苦磨练、增长才干」。

以毛左青年为骨干的北大马会因为参与深圳佳士科技公司工人维权运动,去年12月27日遭校方强制改组,旧成员全被踢出社团。迄今,相关成员被当局列为黑名单遭高度监控,并数度被约谈、拘捕。

谢选骏指出:上面这些评论太太太浅薄了,因为它们不懂,监狱就是“艰苦的一线”,把牢底坐穿就是彻底的“吃苦磨练”——所以在我看来,没有进过监狱,就没有看到完整的人生!没有坐过监狱,就没有体验人生的精髓!姬昌要是没有坐过监狱,如何推演周易、运筹帷幄、颠覆政权、建立新王国。



【044、教授就是剽窃惯犯】


《南京大学教授潘知常剽窃风波》(中国新闻周刊2006.3.20)报道:

记者按:一位知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什么会一而再地被指剽窃?核实他是否剽窃的事实或许并不很难,但找到一个人一再失察后面的深刻社会与制度原因,才是发人深思的。

讲台上的潘知常有些憔悴。以往上课前,他总足精神饱满,会在走廊里踱踱步,或是和学生打打趣。今天,瘦削的潘知常教授却若有所思。

这是2006年3月6日上午,南京大学逸夫馆2区1052教室,课程名为传播与文化。10点钟,开始上课,潘知常恢复了以往的精气神,继续讲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差别。

潘知常现在成了南大中的焦点人物。倒不是因为十几年来他一直是明星教授,而是因为他卷入了一场愈演愈烈的风波。

略同风波——这场风波的一方当事人是上海学者张远山。张远山说,他一般不接受采访,但考虑到这次他是当事人而公众有知情权,他破例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记得是2月8日早上。我看到‘世纪沙龙’网站上潘知常的一篇文章,浏览了一下。张远山说,他的文章里面列举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五本书,和我一篇旧文列举的一模一样。

张远山的旧文名为《进入古典中国的五部经典》,与潘文列举的五部经典完全一样。张远山因而写下《潘知常教授与鄙人所见略同》(以下简称《略同》)一文,并把文章寄给了新语丝网站的负责人方舟子。

2月18日,从海南回到上海的张远山上网,偶然看到了潘知常的文章《从张远山的无聊到方舟子与新语丝的无耻》。潘知常在文中说,除了五本书巧合相同,自己的文章和张远山并无略同。因为潘知常还提到了第六本书《山海经》,而且与张对这些书的理解有明显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潘知常认为张远山的略同影射了自己剽窃。

一场你来我往的网上论争就此开始,平面媒体也介入调查。潘知常接受了《南京晨报》和《金陵晚报》的采访;而在网上,以陈浩陶世龙为名的几个帖子,又将潘知常以往十年的历史一一翻出。论争进一步充满火药味。

3月5日,网上出现一封未见落款的公开信——《南京大学6位博士生关于请求查处潘知常事件给校领导的公开信》。南京大学校方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校学术委员会将收集网上的资料,对潘知常的学风问题进行调查。

潘教授的第一次受挫——潘知常教授是国内美学界、新闻传媒研究界的著名学者,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共有学术专著14部,编著5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以上内容来自潘知常的博客)。

“潘知常是我引进的人才。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南京大学中文系的董健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时南京人学引进人才,文科共有35人应聘,只有潘一个人通过了。我当时对他的评价是,外文和古汉语还差一些,要慢慢打基础,不要着急出名。”

1997年10月14日的《羊城晚报》上,刊登了《为何有如此多的雷同?》一文。文中写道:潘知常教授的专著《反美学》最有分量的第五章第一节,竟多处与黎乔立1992年出版的美学专著《审美新假说——关于审美生理学的思考》的观点和例证相同。

《反美学》一书全名为《反美学——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据潘知常的博客介绍,该著作1995年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而黎乔立的《审美新假说》是1992年出版的美学专著。

董健教授同忆道:我们反复比对了两本书的内容,认为潘知常的《反美学》第五章的部分文字和《审美新假说》雷同,认定为抄袭的字数并不多,但是在书中是关键论点。

认定之后,董健等老教授要求潘知常做检讨,被潘拒绝。后江苏省出版局版权处给潘知常开了一份证明,证明说注释在排版打印中被遗漏了。

董健说,他们不能接受这份证明:《反美学》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如何能由江苏省出版局进行证明?作为一本学术著作,《反美学》最后的参考目录中并没有《审美新假说》一书。而这种解释根本没有说服力,我们没有接受。董健说。

接受采访的中文系的数位教授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时如果潘知常做检讨,通过博导应该没问题。但他的一大特点是死不认错。董健介绍说,潘曾在一篇文章中把普法战争中胜负双方弄颠倒了。潘辩解说:我指的是另一次普法战争,也许是法普战争。

董健只能向欧洲史专家钱乘旦请教:历史上有几次普法战争?有没有过法普战争?钱回答,普法战争只能指l870至1871年之间的那次普鲁士与法国的战争,从没有法普战争一说。

2006年2月中旬,潘知常和《中国新闻周刊》做电话交流,将当年的那场风波界定为中文系的内斗。他曾告诉记者,自己保留着所有文件材料.可以证明自已的清白。时至3月,《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再次赴南京采访时,潘则拒绝了与记者见面,理由是时机不成熟。

博导申请三次被否决——在2000年9月5 日,《光明日报》理论版上曾刊登一篇文章,题为《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文中写道:……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就20世纪出现的以蔡仪为代表的认识美学、以李泽厚和刘纲纪为代表的实践美学、以潘知常为代表的生命美学这三大美学构想而言,只有以潘知常为代表的生命美学的构想,才真正与中、西方美学实践以及当代审美实践一脉相承、相得益彰。至于认识美学、实践美学,则无论从中、西审美实践来看,还是从当代审美实践来看,应该说都彼此格格不入。因此,其理论构想堪称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位老教授说,如此推理的话,结论就是唯有生命美学一个派别可以成立;而生命美学又只有潘知常一人为代表,下一个结论就是:20世纪中国只有潘知常一人是真正的美学。

这篇文章震动了南大中文系。中文系专门为此进行调查,发现文章的作者曾为潘知常的学生,当时在南京师范大学读博士。但这位作者向中文系提供的原稿却与发表的文稿有很大区别——上段文字即为原文中所无。《光明日报》也向中文系证实,文稿是由潘知常本人提供的。而且《光明日报》在最后刊发前,已经对文中一些语句进行了删节。

董健等教授再次震怒,系学位委员会也再次否决了潘的博导申请。中文系因此承受了来自各力面的压力。当时的系主任赵宪章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道:中文系投票结果是0票同意。但系学位委员会只是分会,校学位委员会又把他的问题提出来。据我所知,与分会没有沟通,校方将分会全票否定的人重新提上来,在南大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我听说,在校一级的评议会上,已故的(中文系)叶子铭老师遭到一些很不客气的批评,批评说对年轻人就放一把吧。

当时,说情的也有,声讨的也有。潘在学校里造的舆论是,中文系的老教授压制年轻人。一位当年的中文系教师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最后的结果是,潘知常的博导申请依然被否决,虽然票数很接近通过。美学大师事件之后,潘知常成了中文系的关注点。好几位老师回忆起当

时的情况,都说希望他调走算了。一位当时的系领导解释,除非是教师犯了错误,从来没有解聘或者期满后不续聘的。对于大学教师而言,进来的渠道是通的,出去的渠道基本没有。由于学风不正,被大学开除的,全国有几个?这位前任领导说。

潘知常曾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都请他去,而且是当新闻系的系主任,但他没都有去,为了留下恢复清白。

出走新闻系——2001年底,潘知常调任新闻学系(后升格为新闻学院)。调任之后,他的博导问题很快解决了。由于新闻学院一直没有评上博士点,潘知常挂在社会学系担

任博导,方向为传播学。

一位知情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说,当时新闻系不是没有考虑到潘知常的学风有争议,但是着眼点是新闻学系的发展。新闻系是整个南大文科中惟一没有博士点的系科,只有三个教授。系要发展,成为学院,还要申请博士点,这就需要足够数量的教授。

这位知情人说,尽管南大在全国排名很靠前,文科的教授博导还是很少,于是教授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对于学科建设、申请博士点都非常有利。教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学科建设的砝码,开除这些教授就是减弱自己的力量,和外校竞争的时候就处于下风。而在高校之间,博士点的确立与否,直接关系到系和学院在圈子里的排名。尤其进入21世纪,高校科研经费呈指数级膨胀,以博士点和各级教育基地为依据的排名,对于经费的竞争几乎起决定性作用。

潘知常刚到新闻系时,全国新闻传播领域只有人大、复旦、北广和武大拥有博上点。如果当时南大新闻系申博成功,就能在全国各个高校的新闻传播领域排名第五。

不过,时至今日,全国新闻传播专业的博士点已有17个,南大新闻系虽然已经扩建为新闻学院,但在博士点方面还榜上无名。

已经有大量评论认为,大学体制是目前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最后的堡垒,远落后于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在职称晋升上,五年计划的节奏感体现得非常明显:一个讲师到副教授需要5年,副教授到教授又是5年。无论学术成果多少,打破这一节奏都被称之为破格。满足年限要求的同时,还有对大学教师每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要求。

记者得到了上海某高校对副教授以下工作量的《计算方法》。此《计算方法》非常复杂,几乎将所有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活动,包括得到的科研经费都折合为公式中的变量,以此对教师进行考核。每年年底所有教师填写完毕之后,可以直接计算出自己的经济收入。比如,为本科生上课,每10节算为教分1.0,而为硕士生和博士生上课,每

10节分别计算教分1.4和1.6。从中也许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愿意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越来越少总的说来,知识分子的生存压力很大,想要取得自己的成就,必须多出活,

早出活,拿到自己的声名和利益。职称这个东西和很多实际的权利、待遇都挂钩。比如我们到北京开学术研讨会,教授可以坐飞机,讲师就要特批了才能报销机票。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家要削尖了脑袋往教授里面钻。一位南大新闻学院教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你是讲师,那么,无论你什么年龄,就算你天分再高将来会成为大师,现在你也是没用的,因为现在评定博士点你派不上用场。讲师也没法为学校争重点学科重点基地。而教授,肯定是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棋子。所以哪怕犯了错误,也要尽量保护。这位南大教师说。

也就是说,为了与无休止的评定博弈,大学教师和学校成为利益共同体,教师的职称是博弈的砝码,学术腐败并不会锈蚀砝码的权重。

学术成果:抄与被抄——虽然刚由中文系转到新闻学系,专业也刚由美学转为传播学,潘知常已是新闻学系内惟一的传播学博导。潘知常在南大的这个领域中成了无可争议的学科带头人。潘知常的确为新闻学院的发展做了贡献。

2002年12月,潘知常主编的《传播批判理论》出版。此书是新闻传播学前沿丛书之一,该系列一共8本。很快到了2003年,该系列丛书成为新闻学院申博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时至今日,《传媒批判理论》还是南大新闻学院的同名课程的教材。也是在2003年,出版仅几个月的《传媒批判理论》便被指认有抄袭行为。此书第八章和前一年出版的译著《后现代转向》中,数段文字完全一致。和《反美

学》引起的争议相似,此书最后的参考书目中没有列出《后现代转向》。

经《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查证,《传媒批判理论》第八章涉嫌抄袭部分大约千字,为潘的2003级博士生庞非(化名)所做。事后,庞非在网上做了公开道歉。

庞非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自己参加编写了此书的三章内容,前两章都在截稿前几个月完成。后来有人临时退出,他不得不接受了第八章的任务:我记得只给了我两个星期的时间,交两万多字,实在太紧。而前两章我都写了几个月。当时,庞非正在报考潘知常的博士,面对如此紧张的交稿的要求,无法拒绝。

略同风波起后,根据网上发布的材料,除了庞非的第八章,《传媒批判理论》中至少还有两个章节存在疑点。

《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4期)上发表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师陈刚的论文《符号学方法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符号学受到的第一个批评是它的研究成果不能受到科学的客观检验,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这也是包括符号学在内的质化研究常受到量化方法批评的原因。

符号学方法对量化研究也有批评:量化研究只能向我们提供数据,却不能说明数据问的联系是什么、数据的内涵是什么,比如,同意某选项的受众到底认同了什么.就有赖于符号学深入分析。

第二个批评是符号学式解读的任意性,无限扩大的解读会把不合理的内容强加进符号学分析之下。由于符号学方法是由研究者个人操作的,因此不可避免符号选择的任意性.脱离符号产生的社会环境,生硬地把西方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框架照搬照用……

第三个批评认为研究者越俎代庖,符号学以偏概全。符号学式的解读是基于研究者自己的立场进行的,往往会忽略受众的认知和观点,换言之,研究者怎么知道自己的观点就是受众的观点呢?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有不同的看法,这正是复杂的社会生活,如果以研究者个人的理解作为所有受众的理解,就是犯了简单化的错误……突破其局限的解决之道就在于多种研宽方法配合使用……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各有各的层次和领域,互相补充,这也是其他传播研究的绝好方法。

《传媒批判理沦》出版于2002年底。书中第五章,第255页,有如下段落(该章节作者郑丽(化名)也是潘的一名研究生):结构主义——符号学分析的优势在于文本分析或者受众解读。而其受到的主要批评也在于此。因为,符号学方法是由研究者个人操作的,它的研究成果不能受到科学的客观检验,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因此,结构主义符号学受到的第一个批评是符号学解读的任意性和唯心性。第二个批评是,它们的分析脱离符号产生的社会环境,生硬地照搬理论框架;第三个批评则认为研究者有越俎代庖之嫌,符号学解读是基于研究者自己的认知进行的,往往忽视受众的立场和观点,换言之,研究者怎么知道自己的观点就是受众的观点呢?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有不同的看法,如果研究者以自己的理解作为受众的理解,就是犯了简单化的错误。所以,对于结构主义——符号学不能认为它是完美的,突破其局限的解决办法只能在于:多种研究方法的配合。

后面这些文字还出现在潘知常的论文《批判的视境:传媒作为世界——西方传媒批判理论的四个世界》中,以及在2004年5月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题为《结构主义符号学的阐释:传媒作为文本世界》,该文的结尾文字与上述一模一样。此文的署名为潘知常、林玮(潘的夫人,南大新闻学院副教授)和郑丽。

潘知常曾在他的博客上辩解,《批判的视境》为其讲义,只贴在了教学平台上,从来没有公开发表。但此说马上被网友揭发,《批判的视境》曾拆散之后分投于传播界核心期刊,上述由潘氏夫妇和研究生合作的论文即为其一。

策划潘知常——2月26日前后,有关潘知常学风争议的帖了被转入南京大学的校园网小百合。当天下午即被顶上小百合十大。除了潘知常的研究生,采访所及的南大文科学生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潘知常的学风争议素有耳闻。但由于从未看到结论性意见,传闻出现了各种版本,莫衷一是。根据目前中国大学的制度,校学术委员会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学风问题进行鉴定、仲裁的最高机构,由各系科抽调知名教授组成。南大社科处处长王明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有人举报(往往还必须是实名)的情况下,学术委员会才会展开调查,并做出结论。这位负责人承认,曾在校园网络,或从其他来源中知道,潘知常的学风存在争议。不过由于没有人举报,学术委员会就没有过问。

另一方面,潘知常在南大十余年一直是明星教师,讲课极受欢迎。旁征博引是许多学生提到他时都会用的形容词。据说整个南大,文科学生中没有不知道潘知常的。而且,他是少有的、愿意为本科生上课的名教授。

潘老师口才极好,记忆力也是第一流的。他的擅长是从一点出发,发散出去。大量概念的提出,会让你眼前一亮。上他的课,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尤其对于刚进大学的学生来说,潘知常太不一样了。一位学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这样形容潘。

在新闻传播学院,也有教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言之凿凿:论学术能力,老潘肯定是名列前茅的。

有学生说,这么博学的一个老师,应该没有必要去剽窃,学生之间也讨论过,潘知常真的会去抄袭吗?比较主流的意见是:管他呢,现在学术界这么腐败,他不抄别人也抄。那些抄得更厉害的呢,又有几个受到过惩罚?

学生们说,大学里经常有照本宣科读死书的教授,用的还是20年前的讲义,相比潘知常还差得远。潘知常会用自己参与的社会事务,告诉学生怎么样做好一个策划。

一位曾经和潘长期合作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进行的策划.往往是为地方政府或社会单位进行公关宣传而做的计划。此类项目往住由学者研究后提出概念,列出详细可行的策划案,交给对方自己去落实执行。

一名学生介绍说,潘曾经担任总策划的一个项目,是连云港市某区搞生态旅游,邀请他筹划如何包装进行社会公关。潘在自已的学生中选择了几人,让大家到旅游区去免费游玩几天,只要求他们指出,最吸引自己的点是什么。潘据此进行梳理,列出可以包装为生态旅游的景点。

一位学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求学和作学术研究的道路,一样的充满艰辛。潘除了经常请大家吃饭,报销一些车票以外,他们全都是义务劳动。至于潘从此中的受益,她透露至少是五位数。学生们从中得到的收获,是打开了视角,知道怎样做一个策划。而这些,在课堂里肯定学不到。

学生们说,潘知常永远很忙,做项目,讲学,飞来飞去,报纸电视上出镜率颇高。在新闻学院,无论是校内由国家经费支付的科研项目,还是校外的社会资金(往住也来自财政)向专家要求的点子,潘都是项目最多的老师之一。所以,潘知常也是学院中最富的教授之一。

学生非常遗憾的是,此类项目往往在纸面上做完了也就结束,很少能付诸现实。

谁没有罪?——身兼教学、科研和社会事务,潘知常的精力怎么能胜任?潘的几位学生说他们也有这样的疑惑。据说,潘非常勤奋,往往半夜3点以后才睡,早上6点就起来。

时至今日,面对网上的揭发材料,潘的弟子们仍然认为,属于失察居多,恶意剽窃的少——看看潘知常的日程表就会明白,他分身乏术。另一位老南大人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潘是个悲剧,有他错不可赦的一面,但是那些在暗处的人也不见得高尚:当年潘知常年纪轻轻,一个外来副教授到中文系,董健分了教授的两室一厅房子给他。那些还住在筒子楼里的教授、副教授会怎么想?之后又会怎么做?老潘为什么不停地动用自我炒作、政治攻势这些办法?难道都是他一个人的罪过吗?潘的弟子中,庞非现在是最为消极的。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由于被揭露的抄袭事件,他的学术梦已经完全破灭:不是我为自己辩解,相对于现在整个学术大环境,那点事真不算什么。可命运就是跟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庞非现在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用《圣经》中基督和妓女的故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那些快意恩仇的,我就想说一句话,‘你们中间谁没有罪的,拿第一块石头打她吧’。

谢选骏指出:我之所以注意到“潘知常风波”,是因为我看到了潘知常《中华文明第三期:新的千年对话——从“大文明观”看中华文明的“天问”与“天对”》一文,其中的“中华文明第三期”与我的“第三期中国文明”似乎雷同。但是潘知常又是一句带过,并未深究。那么我下面就来深究几句吧。1、为何我说“中国文明”而不说“中华文明”?这是因为中国文明往往是政治主导的,而且从上层开始。2、中国的“国”不是国家意义的“国”,而是城市意义的“国”;所以中国文明只能是城市文明,不可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野蛮路径的。而揆诸历史,所有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的势力,都是蛮族集团——或为底层革命,或为外寇入侵。当然,我并不认为“中华文明第三期”剽窃了“第三期中国文明”,因为这两者的基本观念和思想内涵全然不同。例如,潘知常认为“中华文明第三期”的核心是“信仰”,而其他“两期”则不是。他大错特错了。因为其实,每一个文明、每一期文明的核心都是“信仰”——当然了,是不同的信仰。再说了,教授这个职业,本质上就是剽窃惯犯的职业——因为教授只是传声筒,并不要求具有创见。至于有没有援引出处,那只是一个学术规范——人们不可能对自己的所有谈话都给出“出处”,因为那样就无法说话了。



【045、禁食就是限制饮食】


《用餐时间学问大 吃得健康不发胖》(BBC 2019年4月2日)报道:

年轻人在开始上大学时,体重往往会增加。在美国,这种现象叫:“大一新生15磅”,意思是学生第一年离家后体重会增加15磅(约7公斤)。一般的解释是,家常饭被即食食品和快餐所取代,加上体育活动减少所造成。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指出了另一个原因:深夜进食和睡眠不规律,所导致的生物钟紊乱。

几十年来,我们听到的说法一直是,体重增加能导致各种疾病,比如II型糖尿病和心脏病,这都与吃的多少、食物类型,以及运动消耗的卡路里数量相关。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吃饭的时间也很重要。重要的不仅仅是吃什么吃多少,还有什么时候吃。

我们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对食物的反应是不同的,这个观点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中国古代中医认为,人体能量的流动与太阳的运行是同步的,我们的进餐时间也与之相对应:早上7点到9点,胃经最旺,这个时候应该吃一天最丰盛的早餐;上午9点到11点,脾经气血最活跃;上午11点到中午1点,心经运行。中医认为,晚餐宜清淡,应在下午5点到7点之间吃,此时肾经占据主导。虽然解释不同,但现代科学表明,这种古老的智慧中蕴含着许多道理。

以对节食者的研究为例。绝大多数减肥方案,都是围绕着减少卡路里摄入总量来进行的——但如果吃东西的时间也对减肥有影响呢?当超重的肥胖女性吃减肥餐三个月,那些在早餐摄入绝大多数卡路里的人,比早餐简单应付,晚餐摄入绝大多数卡路里的人,减去的体重要多出两倍半,尽管她们摄入的卡路里数量是相同的。

许多人认为,半夜吃东西体重增加是因为,摄入的卡路里没有机会消耗掉,但这种理解过于简单。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研究生物钟与食物相互作用的约翰斯顿(Jonathan Johnston)说:“人们一般会认为,身体在睡觉的时候会处于停摆状态,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么事实是什么?一些初步证据表明,人在早晨吃东西比在之后的时间吃东西,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如果吃得早一些,身体会燃烧掉更多的卡路里。不过,目前尚不清楚,这会对体重产生多大的影响。另一种可能是,深夜吃东西延长了整体进食时间。消化系统恢复的时间减少,身体燃烧脂肪的机会也减少了——只有当我们的器官得不到食物补充时,才会燃烧脂肪。

在电灯发明之前,人类大约在黎明时分醒来,太阳落山几小时后上床睡觉,因此食物都是在白天吃的。加州拉霍亚(La Jolla)索尔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研究生物钟的生物学家潘达(Satchin Panda)说:“除非有照明,否则我们就不会熬夜不睡觉、在不该吃东西的时间进食。”他的研究显示,多数北美人每天的进食期达到15个小时甚至更长,三分之一的卡路里是在下午6点之后摄入的,这与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

现在再想想那些晚上还在吃吃喝喝的大学生吧。潘达说:“一个典型的大学生很少在午夜前睡觉,而且往往深夜了还在吃东西。然后,第二天要早起上课,假设他们吃早餐的话,这进一步缩短了夜间空腹的时间。”这种习惯使他们的睡眠时间变短,可能导致他们容易发胖。睡眠不足会影响决策和自控能力,也可能会导致食物选择不当,还会扰乱饥饿激素、瘦素和胃饥饿素的水平,从而提高食欲。

现在越来越清楚的是,我们的生理节律通过身体复杂的信号传输,与我们的消化和新陈代谢密切相关——这是一种新的理解,它可以解释时差和夜班工作对健康的影响。身体的每个细胞里,都有一个分子时钟在滴答作响,它控制着每一个生理过程和行为的时间,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到血压、免疫细胞的活动,以及什么时候感觉困倦、兴奋或抑郁。这些时钟通过一个叫做视交叉上核(SCN)的小块脑组织发出的信号,与外界时间保持同步。它感知外部世界的窗口是位于眼睛后部的一个光敏细胞子集,称为感光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s)。

这些生物钟的意义在于,为生活环境中的常规事件做预测和准备,比如食物的到来。这就意味着,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不同的生理反应会受到欢迎,使我们的身体器官能进行任务的切换和恢复。

跨时区出国旅行时,我们接受阳光的时间会发生改变,而体内的生物钟会被拉向原来的方向——虽然身体器官和组织里的生物钟会以不同的速度加以调适。结果就是时差反应,使我们在错误的时间感到困倦或者醒来,还会引发消化问题和全身的不适。然而,光并不是唯一可以改变生物钟的东西。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肝脏和消化器官中的时钟也会改变,即使脑细胞中的时钟不受影响。最近还有证据表明,运动的时间可以调整肌肉细胞里的时钟。

当我们飞越时区,或者吃饭、睡觉、运动时间不规律时,我们的器官和组织中的各种时钟就会彼此失去同步。如果只是偶尔宵夜或者偶尔睡懒觉,这可能问题不大,如果经常这样,就会对健康产生长期影响。饮食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肠道、肝脏、胰腺、肌肉和脂肪组织中之间的协调。如果这些组织之间的交流变得混乱,它们的效率就会降低,长期如此,就会增加我们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连续8天每晚睡5个小时与睡眠时间相同,但睡眠时间不规律对身体的影响。在这两组中,都出现了激素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全身炎症增加,从而也增加了患II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然而,在那些睡眠时间不规律,生理节律被打乱的人身上,影响更大,在这一组中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和炎症反应增加了一倍。

对于经常飞行的人、经常睡懒觉的学生,或者经常倒班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问题。根据欧洲和北美的调查,大约15%到30%的就业人员从事倒班工作,这会导致在身体不需要的时候进食或活动。倒班工作与许多疾病有关,包括心脏病、II型糖尿病、肥胖和抑郁症,生活不规律造成的生理节律紊乱,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不过,潘达表示,我们都是倒班工作者,至少在某些时候。据估计,87%的人群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睡眠时间不同,导致社交时差综合症。人们也倾向于在周末晚一小时吃早餐,这可能导致所谓的“代谢时差”。

不仅进餐时间很重要,每餐吃的食物量也很重要。波特(Gerda Pot)是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营养研究员,研究人们日常能量摄入的不规律如何影响长期健康。她的灵感来自祖母蒂默曼(Hammy Timmerman),祖母的生活作息非常严格。每天早上7点吃早餐,中午12点半吃午餐,下午6点吃晚餐。甚至连吃零食的时间也是固定的:上午11点半喝咖啡,下午3点喝茶。波特去看她的时候,很快就意识到在她那里睡懒觉是个错误。波特说:“如果我早上10点醒来,她仍然坚持让我吃早餐,过半小时后喝咖啡,吃饼干。”不过,波特越来越相信,是严格的作息习惯让祖母保持了一直健康,直到她快95岁的时候。

这其中的道理是。我们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早上比晚上高,胰岛素能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被身体利用。如果吃的太晚(蒂默曼就从不这样做),葡萄糖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增长,长此以往,就会增加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得了糖尿病,胰腺就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糖尿病还会损害身体其它组织,比如眼睛和脚上的血管和神经。严重的情况,还可能导致失明或者截肢。

英国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对5000多人的健康状况跟踪了70多年,波特从调查数据中发现,经常吃饭不规律的人,尽管总体摄入的卡路里会少一些,但患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更高。代谢综合征,是指一系列紊乱症候群,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腰部脂肪堆积以及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水平异常等等,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和II型糖尿病的风险。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定时睡觉、吃饭是良好的第一步,尽量保持生物钟在同一时区运行。我们早上拉开窗帘时,明亮的光线会重置大脑里的时钟,在起床后不久吃早餐,是在强化肝脏和消化系统中的时钟接收早晨的信息。因此,吃一顿丰盛的早餐对于保持体内生物钟同步运转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一项对18名健康人和18名II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事实上,不吃早餐对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生理节律都有影响,当他们最终开始吃东西的时候,体内血糖水平会大幅飙升。然而,调整生活作息不应该以牺牲睡眠时间为代价。偶尔睡个懒觉不会带来任何伤害,但我们还是应该尽量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对多数成年人来说,推荐的睡眠时间是7到8个小时。这个方面光照会对人有所影响,晚上调暗灯光,白天更多地暴露在明亮的光线下,大脑时钟会提前几个小时,让人像鸟儿一样早睡早起。

有人采取偏激的方式,每天至少禁食12个小时,晚上则长达12至16个小时。在2012年进行的一项有重大意义的研究中,潘达和同事对两组老鼠进行了比较,其中一组在白天和晚上任何时候,都能获得高脂肪和含糖的食物;另一组只能在白天8至12小时的窗口期,吃到这些东西。虽然卡路里摄入量相同,但进食时间受到限制的那组并没有另一组老鼠所患的疾病:肥胖、糖尿病、心脏病和肝损害。更重要的是,当患有这些疾病的老鼠进食时间受到限制后,它们又恢复了健康。潘达解释说:“几乎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在内,在这个星球上以严格的昼夜节律演化而来,这种节律也与进食和禁食的节奏有关。我们认为这个节律的主要功能,就是每晚都要修复和恢复活力。如同高速路不封闭,是没有办法修路。”

限时饮食的试验才刚刚开始,但一些早期的结论,在特定人群中很有价值。例如,随机安排8名患有前驱糖尿病的男性,在早上8点到下午3点之间吃完一日三餐时,他们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了改善,与那些在12个小时内吃完三餐的人相比,血压平均下降了百分之十左右。这对于正常人群意味着什么,目前还不清楚,但“早餐吃得像皇帝,中午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这句老话可谓无比正确。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晚上锁紧冰箱,是值得做的事情。

谢选骏指出:限制饮食其实就是禁食——限制饮食的一限制饮食属于人体科学,禁食活动则是宗教行为——但两者在神秘意义上其实不乏相通之处。

网文《祷告和禁食》报道:

定义——祷告和禁食的定义是:为了集中注意力在祷告和与神的关系上,自愿放弃食物。禁食和祷告常常以联合的形式,但也不总是这样。可以不禁食而祷告,可以禁食而不祷告。当这两种行为联合起来并让神得荣耀时,会达到最大的果效。专门空出时间禁食和祷告不是要操纵神去做你想要做的事;而是要强迫自己在所需要的力量、供给和智慧上集中和倚靠神。

《圣经》怎么说——旧约律法只在一种情况下要求禁食和祷告,那就是赎罪日。这个传统被称为“禁食的日子”(耶利米书36:6)或“禁食的节期”(使徒行传27:9)。当摩西在西奈山接受神的律法时禁食四十个昼夜(出埃及记34:28)。当摩押人和亚扪人攻击约沙法时,约沙王在以色列全地宣告禁食(历代志下20:3)。为回应约拿的讲道,尼尼微人禁食并穿上麻衣(约拿书3:5)。祷告和禁食常常发生在面临危难和动乱时。当大卫获悉扫罗和约拿单被杀时曾禁食(撒母耳记1:12)。尼希米得知耶路撒冷被毁时禁食祷告。波斯国王大流士被迫把但以理扔在狮子坑里后终夜禁食(但以理书6:18)。 

禁食祷告也出现在新约中。亚拿“禁食祈求,昼夜侍奉”在圣殿(路加福音2:37)。施洗约翰教导他的学生禁食(马可福音2:18)。耶稣受撒旦试探之前禁食四十个昼夜(马太福音4:2)。安提阿教会禁食(使徒行传13:2)并派保罗和巴拿巴出使他们第一次传教旅程(使徒行传13:3)。保罗和巴拿巴为指定教会的长老禁食祷告。

禁食祷告是必需或应该的么?——神的话语中没有特别命令信徒要花时间禁食祷告。然而,祷告和禁食也是我们绝对应该做的事。但是禁食祷告的目的常常被集中在禁绝食物上。而基督徒的禁食应该是将我们的目光从世俗的事情上挪开,让思想集中在神上。禁食应该有时间限制,因为过长时间不吃饭对身体会产生危害。禁食不是对我们身体的惩罚,也不是“减肥的方法”。我们不要用禁食祷告来减肥,而是要通过它增进与神的关系。

通过祷告和禁食,我们将目光从世俗的事物上移开,可以更好地瞩目基督。马太福音6:16-18说,“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伪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祷告和禁食成就了什么?——花时间祷告禁食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成就那些禁食的人所想要的。禁食或不禁食,神只 承诺回答我们那些符合他心意的祷告。约翰一书5:14-15告诉我们,“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既然知道他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无不得着。”在先知以赛亚的时代,人们对禁食抱怨,因为神没有按他们所想的回答他们(以赛亚书58:3-4)。以赛亚说没有心中正确的态度,表面上的禁食祷告是没有功效的(以赛亚书58:5-9)。

如何知道你是按着神的旨意祷告和禁食呢?你是为荣耀神的事情禁食祷告么?《圣经》明确揭示这是神给你的旨意么?如果我们请求的事不会荣耀神,或者不是神对我们生命的旨意,神就不会赐下我们所求的;无论我们禁食与否。我们如何了解神的旨意呢?神承诺当我们祈求智慧,他就赐下。雅各书1:5告诉我们,“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 

谢选骏指出:禁食就是限制饮食,但不是为了自己的肉体,而是为了接近上帝和天国状态!



【046、警察就是猛兽】


《华裔阿兹海默症老人在调查后丧命 遺孀告美国警方濫用武力》(2019年4月9日 博闻社)报道:

美國華盛頓州伊瑟闊市(Issaquah)警方去年調查一宗懷疑家暴案時,曾制服一名66岁的华裔男子冷望声(Wangsheng Leng,音译),一個月後該男子身亡,死者遺孀近日提出聯邦民權訴訟,指控警員濫用武力,導致其夫死亡。

根据伊瑟阔警局上周发布在市府网站上的声明,去年8月5日,冷望声的邻居拨打911报警电话,称听到冷家传来高声说话和扔东西的声音。警方怀疑有家庭暴力行为,随即上门查看。冷望声的妻子杨丽萍(Liping Yang,音译)开门后,警察“发现冷望声从妻子身后抱着她”,且大门开始合上,于是强行进门,试图抓住冷望声,但冷一直抗拒,因此警察抓住他的手臂,再移到沙发上将其铐起来。在这之后,警方呼叫了救护车。

而根据诉讼文件里的描述,警察将冷望声扔在沙发上,将他的手臂扭到身后,从而压断了他的脖子,导致颈椎受损,在被手铐铐住后,他走路变得一瘸一拐。诉讼中还表示,由于已经造成不可逆转的脊柱损伤,冷望声即使活下来,余生也会在轮椅上度过,而他在生命的最后31天里,也承受了极大的痛苦。

冷望声于9月5日死亡。法医检查的结果是他死于他杀,死因为脊柱损伤。在警方请求下,法医目前正在调查警察当时使用武力的情况。不过,警方在声明中并不承认是执法导致冷望声受伤。

杨丽萍聘请的律师之一欧文斯(David B. Owens)表示,冷望声和妻子结婚30年,从来没有家庭暴力的记录,而邻居在报警时称听到“有人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叫喊”,但警察抵达时并没有这样的情况。欧文斯认为,警方既没有逮捕令,也没有合理的理由强行进入冷家,“他们没有耐心呼叫翻译,或是花时间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就直接闯入公寓并把人推走。”

欧文斯还介绍,伊瑟阔有越来越多的华裔老人定居,而冷望声和杨丽萍都不懂英语,只会说中文;此外冷望声患有阿兹海默症,法医检查的结果也显示他有痴呆症状。

警方的声明没有提及警察在上门后是否有遇到语言或文化障碍,伊瑟阔市配有翻译人员,警方在语言不通时可以寻求帮助,但声明也没有提及警察当时是否有这样做。

杨丽萍将伊瑟阔市府和两名警察列为被告,他们分别是2014年进入警局的43岁警员迈克尔·路奇(Michael Lucht)、以及2016年进入警局的33岁警员凯伦·威顿(Kylen Whittom)。诉讼要求市府和警局做出经济赔偿,警方须改变执法方式,并且采取新的训练以预防此类事件再度发生。

谢选骏指出:警察就是猛兽,如果训练不足或监管不力,就会闹出人命。可惜,老年痴呆症患者已经无法了解这一点,不能小心翼翼地面对警察,反而刺激了他们的兽性大发……结果发生了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悲剧。警察的工作很危险,他们因此不得不把所有人都当做潜在的罪犯。



【047、拒绝失败就是一再失败、掩耳盗铃】


网文《中国:拒绝失败之地》(中国规则——他们不喜欢西方那一套。所以制定了自己的版本——第一部分)报道:

即使是那些参与了中国太空项目的人也感受到了过去的力量。在一场中共党史游览中,这些航空航天从业人员穿着长征风格的制服。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西方曾认为中国将在经济繁荣的助推下实现民主,否则会因威权主义的重压而陷入动荡。但中共在拥抱改革的同时摒弃民主,开放与压制并进,实现了惊人的转型。By PHILIP P. PAN 摄影: BRYAN DENTON NOV. 18, 2018 

在毛泽东去世后的彷徨岁月里,中国还远未成为一个庞大的工业国家,中国共产党也还没有开始一场节节推进并重塑了世界的成功,一群经济学子来到一处离上海不太远的山中疗养地会面。这些年轻的学者在莫干山的竹林里思考了一个紧迫的问题:中国怎样才能赶上西方?

那是1984年的秋天,在世界的另一面,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正在做出“黎明重现美利坚”的承诺。那个时候,中国刚从几十年的政治和经济动荡中复苏。虽然农村的情况已经有了点起色,但仍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那时候,每个人在哪里工作,每个工厂生产什么东西,每件东西卖多少钱,都由政府决定。

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上的学生和研究者希望释放市场的力量,但他们担心这会使经济崩溃,惊动控制经济的党内官僚和理论家们。

一天深夜,他们达成了一项共识:工厂应该完成国家的生产指标,但对它们生产的任何超出指标的产品可以自行决定销售价格。这个削弱计划经济的提议聪明且暗藏锋芒,引起了在座的一位没有经济学背景的党内年轻官员的兴趣。“他们都在讨论这些问题、概念,我根本没发言,”现年76岁、已经退休的徐景安回忆道,“我在考虑,怎么把它有操作性?”

中国经济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发展了如此之长的时间,以至于人们很容易忘记,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强国的转型,曾经看上去那么遥不可及,这其中又有多少次腾跃是临时起意的、孤注一掷的想法。徐景安在那个山中的僻静之所得到的提案,很快被作为政府政策采纳了,在中国的惊人转型过程中,那是初期的关键性一步。

现在,中国在很多数字上居世界之首:房产主、互联网用户、大学毕业生,以及(按某种算法)亿万富翁。极端贫困人口已经下降到1%以下。这个与世隔绝、贫困落后的国家,已逐渐发展为苏联解体以来美国最重要的竞争对手。

共产党创始人可能已认不出今天的中国了,但过去仍具有强大的诱惑力。“红色旅游”行业颇具规模。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上海迪士尼乐园。中国不再担忧如何赶上西方对手。如今他们想知道的是该如何领先。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互联网用户及大学毕业生数量领先全球。如今该国正在努力让人登上月球。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国家决定每个人在哪里工作、工厂生产什么的日子早已过去。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的成功如此惊人,它改变了整个世界。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一场划时代的竞争已经开始。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外推动更加自信的议程,在国内收紧控制,特朗普政府发起了一场贸易战,并在为可能发展成一场新冷战的局势做准备。然而在如今的北京,想得更多的已经不是如何赶上西方,而是如何超过——以及如何在一个与美国对抗的新时代做到这一点。

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挑战一个已经确立的大国,这是历史学家很熟悉的模式,同时它还有一种熟悉的复杂性: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支持和协助中国的崛起,与它的领导人和人民一起建立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给两国都带去了提升。

这期间历任的八位美国总统都假定或希望,中国最终会按照所谓现代化的既定规则行事:繁荣将推动民众对政治自由的诉求,从而将中国带入民主国家的行列。否则,中国的经济会在威权主义统治和官僚腐败的重压下陷入动荡。但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相反,中国的共产党领导人一次又一次让人们的预期落空。他们接受了资本主义,尽管他们继续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用镇压来维持权力,但却没有扼杀创业精神或创新。周围都是敌人和对手,他们却避免了战争,只有一次短暂的例外,尽管他们在国内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他们领导下的经济持续增长了40年,而且常常用的是教科书上说会失败的政策。

今年9月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里程碑:共和国持续的时间已经超过了苏联。几天后,中国庆祝了创纪录的69年共产党统治。而且,中国前进的步伐也许才刚刚开始,这个新超级大国不仅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而且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遥遥领先的最大经济体。

世界曾认为它可以改变中国,很多方面的确改变了。但中国的成功如此之惊人,以至于中国也常常在改变世界,并改变美国人对世界如何运转的认知。

至于中国领导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不存在简单的解释。他们有远见和运气,有技巧和强烈的决心,但也许最重要的是恐惧——毛泽东的接班人有一种他们从未摆脱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在天安门屠杀事件和苏联解体后加剧了。

就在他们努力忘却毛泽东统治下的灾难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研究了莫斯科的昔日意识形态盟友的命运,并对此念念不忘,他们决心从其错误中吸取教训。教训有两个:共产党要存在下去必须拥抱“改革”,但“改革”决不能包括民主化。

从那时起,中国一直行走在两种对立的冲动之间,在开放与压制、尝试变化与抵制变化之间往复,触礁的恐惧让他们总是在任何一个方向上走得太远之前退却。

许多人说过共产党会失败的话,他们认为,开放与压制之间的张力太大,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承受不了。但这也许正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中国能否在美国试图阻止它的情况下继续这样做下去,就完全是另一个问题了。

机关人员变成资本家

参加莫干山会议的所有人都不可能预见到中国未来的腾飞,更不用说预测他们将在未来的繁荣中所起的作用了。他们是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长大的,几乎与世界其他地方完全隔绝,对所面临的挑战没有什么准备。中共要想成功,就必须重塑自己的意识形态,并为实现目标重新安排党内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才。

以徐景安为例,他在毛泽东充满暴力的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前夕从新闻专业毕业。数百万人在文革期间遭到清洗、迫害和残杀。文革期间,他在一所“干部学校”从事体力劳动,还在部队里教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去世后,他被分配到一个负责修复经济的国家智库。他的第一个任务是研究如何赋予工厂更多的决策权,而他对这个课题几乎一无所知。然而,这让他以一名经济政策制定者的身份走上了辉煌的职业生涯,他参与了深圳的中国首个股票市场的创办。

参加莫干山会议的其他年轻人包括后来担任了15年中国央行行长的周小川;曾负责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运作、最近才从财政部长的职位上退下来的楼继伟;然后就是一个名叫王岐山的农业政策专家,此人后来的飞黄腾达,高过其他任何一位与会者。

王岐山曾主管中国首家投资银行,帮助中国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担任北京市长期间,他主办了2008年奥运会。后来,他主持了近年来的一场干系重大的反腐败运动。现在他是中国国家副主席,权力仅次于党的领导人习近平。

这些从莫干山上下来的人的职业生涯,突显了中国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把政府的机关人员变成了资本家。

那些曾经是经济增长障碍的官僚们成了经济增长的引擎。曾致力于阶级斗争和价格控制的官员们开始追逐投资,推动私营企业的发展。如今,中国每个地区、城市或省份的领导人每天都在像严朝君今年9月在一个商业论坛上所做的那样,努力把企业吸引到当地来。

“三亚,”严朝君说,必须要“当好企业的管家、保姆、司机与保洁员,欢迎外资企业到三亚投资兴业”。

这是一次非同凡响的再造,苏联人没能做到这点。中国和苏联都有过庞大的斯大林主义官僚体系,遏制了经济增长,体系中的官员掌握不受约束的权力,以此来抵制威胁他们的特权的变革。

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曾试图通过开放政治体制来打破这些官僚对经济的控制。几十年后,中国的官员们仍在课堂上学习,为什么那是一个错误。中共甚至在2006年制作了一部关于这个题材的系列纪录片,制成保密的DVD分发给各级官员观看。

中共不敢在政治上开放,但又不愿停滞不前,所以走了另一条道路。他们循序渐进地行动,以莫干山的妥协模式为样本,在不触碰计划经济的同时,让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最终超越计划经济。

曾经是一个贫穷、闭塞之地的中国如今是美国最大的对手。曾经的江城武汉也迅速发展为拥有1000万人以上的都市。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打新一轮视频模拟高尔夫之前,一名商人在昆明自己建造的酒店里做伸展运动。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越来越高的收入将中国变成了一个消费者的国度。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像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中国学生的表现优于世界其他国家。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对于创新是否会在中国僵化的官僚体系下出现,西方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质疑。事实证明,他们错了。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共领导人称这种渐进的、实验性的方法为“摸着石头过河”。这些方法包括,在保持土地的国家所有权的同时,允许农民种植出售自己的作物;在“经济特区”取消投资限制,但在中国其他地区保留这些限制;或者用一开始只出售国有企业少数股权的方式引入私有化。“有抵抗的,”徐景安说。“满足改革派和反对派本身的就是一门艺术。”

美国经济学家曾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给出理由说,市场力量需要迅速引入,否则官僚机构会行动起来,阻止必要的变革。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1988年访问中国之后说,中共的策略是在“鼓励腐败和低效”。但是,中国在对抗官僚阻力上有一个奇怪的优势。中国的长期经济繁荣是在其历史上最黑暗的一章——文化大革命之后发生的,文革摧毁了中共机构,使其陷入混乱。实际上,无度的专制帮毛的最终继任者邓小平铺设了道路,让他得以带领中共走向大举开放的方向。

这包括把几代年轻的党政官员派到美国和其他地方学习现代经济的运作。他们有的进入大学读书,有的找到了工作,有的进行了短暂的“学习考察”。这些人回国后得到党的提拔,被安排其他人向他们学习。

与此同时,中共在教育方面进行投资,扩大了中小学和大学的入学机会,几乎彻底消除了文盲。许多批评人士聚焦的是中国教育体系的弱点——强调考试和死记硬背,政治上的限制,对农村学生的歧视等等。但如今,中国大陆每年培养的理工科毕业生人数超过了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的总和。

在上海等城市,中国学生的表现超过了世界各地的同龄人。但对许多父母来说,这还不够。由于新近得到的财富,以及视教育为向上流动重要途径的传统,再加上国家举办的高考异常激烈,绝大多数学生还报名参加课后辅导班,据一项研究,这是一个价值1250亿美元的市场,是政府每年军费开支的一半。

中共转变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官僚机制本身。分析人士有时说,中国在抵制政治改革的同时,接受了经济改革。但实际上,毛泽东逝世后共产党做了一些改变,这其中虽然不包括自由选举或独立法院,但仍然意义重大。比如,中共引入了任期限制和强制退休年龄,这有利于淘汰不称职的官员。此外,中共改变了用于评估地方领导人升职和奖励的内部打分方法,几乎完全依据具体的经济目标。

这些看似微小的调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政治体系注入了一定程度的责任感和竞争,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政治学家洪源远(Yuen Yuen Ang)说。“中国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杂交体,”她说,“一个有民主特色的独裁政体。”

随着经济的繁荣,一心专注于增长的官员往往忽视范围广泛的污染,违反劳工标准以及质量有问题的食品和医疗用品。他们得到的回报包括飙升的税收,以及让朋友、亲戚和自己富裕起来的机会。一大批官员放弃了政府职位,转而经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共的权贵阶层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促使中共更坚定地支持将其曾经控制的大部分经济私有化。

一名高级官员在去年的一个讲话中说,私营部门现在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60%以上,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创造了90%的新就业岗位。官僚们一般不加干预。“我几乎一年都不会跟他们在一起,”中国东部的床垫制造商Mlily梦百合的董事长兼创始人倪张根说。“我在创造就业,我在创造税收。你为什么要打扰我做这个事呢?”

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试图在私营企业中维护党的权威。他还用补贴来扶持国有企业,同时对外国的竞争保留着壁垒。他公开支持要求美国公司用交出技术来换取市场准入的做法。他这样做是在押注,中国的政府已经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政府应该在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可以创建和经营与美国争夺未来高技术产业控制权、并能取胜的“国家捍卫者”。但他也引起了华盛顿的反弹。

“开放”

今年12月,中共将庆祝改变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40周年。高奏凯歌的宣传已经开始,习近平把自己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仿佛要替国家绕场一周庆祝胜利。

习近平是自邓小平以来中共最有权势的领导人,也是一位曾在邓小平手下工作的中共高官的儿子,但是,就在依靠邓小平遗产加持的同时,他也存在一个重要的不同:邓小平曾鼓励中共从海外寻求帮助和专业知识,但习近平则宣扬自力更生,还提出要警惕“外国敌对势力”的威胁。换句话说,他似乎不太需要邓小平口号中的“开放”部分。

中共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冒了许多风险,其中最不同寻常的一个也许是允许外国投资、外国贸易和外国思想进入中国。对于一个曾经像今天的朝鲜一样孤立的国家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赌注,而得到的回报也是巨大的:中国利用了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以世界工厂的身份崛起。中国对互联网的有限制的接受,帮助其占据了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外国人的建议帮助中国改组了银行,建立了一个法律制度,创造了现代化企业。

如今的中国倾向于另一种叙事,把经济繁荣描述为“中国的土壤孕育”,主要是中国领导人的功劳。但这掩盖了中国崛起过程中极具讽刺意味的一点——没有昔日敌人的协助,中国的崛起是不可能的。

习近平主席没有表现出要放弃他口中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迹象。图为世界第二高的建筑上海中心大厦的观景台。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一场共产党的党代会。习近平似乎认为中国已变得如此成功,中共可以回归其威权主义的过去了。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成为世界工厂。图中为深圳招聘散工的广告。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北京一场婚纱展上的时尚设计从业人员可能正在小憩,但没人会将中国称为沉睡的巨人了。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一幢47层的居民楼上安装太阳能板。中国通过在不触碰计划经济的同时,让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最终超越计划经济,而获得成功。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经常在中共宣传中被诋毁的美国和日本,早已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一直是援助、投资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来源。不过,真正彻底改变事态发展的是像林泉源这样的人,他是一名1988年首次来中国大陆的工厂经理。

林泉源在台湾出生长大。共产革命在大陆成功后,在中国内战中失败的人逃到了这个自治的岛屿。他上小学时接受的教育是,中国大陆是敌人。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他在台湾中部经营的运动鞋工厂在招工上遇到了困难,工厂最大的客户耐克(Nike)建议将部分生产转移到中国大陆去。林先生压抑着对大陆的恐惧前往那里。他看到的情况令他吃惊:劳动力庞大且态度积极,官员们对资本和技术如此之渴望,以至于他们让他免费使用一家国营工厂的厂房,并给予五年税收减免。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林先生奔走于中国南方各地,一去就是几个月,只是在短暂的假期才回家看看妻子和孩子。他开办运营了五家运动鞋工厂,其中包括耐克(Nike)在中国的最大供应商。“中国当时政策厉害,”他回忆道。“它把大陆当成一个海绵,它就可以吸任何方面的水跟资金,把技术都引进来。”

来自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华人社区的大量投资涌入中国,林泉源只是这股大潮中的一份子。这些投资让中国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有了更多的优势。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没有这些海外华人,中国大陆的转型可能会停滞在印度尼西亚或墨西哥等国的水平。

时机对中国大陆来说正合适。对外开放之际,台湾正在不满足于其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上的地位。让中国大陆受益的不仅是台湾的投资,也包括台湾的管理经验、技术,以及台湾在世界各地的客户。实际上,是台湾全力启动了中国大陆的资本主义,并将其融入了全球经济。

没过多久,台湾政府开始担心过于依赖自己曾经的敌人,并开始试图将投资转移到其他地方。但中国大陆太便宜、距离太近,而且因为有着共同的语言和传统,太过熟悉了。林先生曾试图在泰国、越南和印尼开设工厂,但他总是回到大陆。

现在,台湾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于不仅更强大、而且更努力推动统一的中国大陆,台湾的未来令人难以预测。台湾的困境在世界各地引起共鸣,很多国家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应急于用贸易和投资拉近与北京的距离。

这种后悔在美国可能最为强烈。美国同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了中国最大的客户,现在则在指责中国大规模窃取美国技术——一名政府官员称之为“历史上最大的财富转移”。

华盛顿的许多人曾预测,贸易将带来政治变革。的确会这样,但不是在中国。“开放”最终加强而不是削弱了党对权力的控制。但是,中国作为出口大国的崛起所带来的冲击,在世界各地的工业城镇都有感受。

经济学家说,在美国,这种冲击的结果是至少2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了,许多消失的工作岗位都在后来投票给特朗普总统的选区。

有选择地镇压

在北京市中心一座公寓大厦50层的豪华私人会所里,一位中国最成功的房地产大亨一边吃午饭,一边讲述了他为什么在政府镇压学生领导的天安门广场民主运动后,辞掉了在一家政府研究中心的工作。“非常简单,”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说,他的公司在世界各地坐拥数十亿美元的地产。“反正一天醒来所有人都跑掉了,我也就跟着跑了。”他说,在士兵开枪前,他有过当一辈子政府工作人员的打算。但事与愿违,在中共正在把那些同情学生的人开除出党的时候,他加入到大批脱离政府的官员行列,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企业家身份从头做起。“你要是当时开会让我们下海,我们不会去做,”他回忆道。“它无意中给市场经济输送了苗子。”这就是中共成功的跷跷板模式。

1989年的民主运动是共产党在毛泽东逝世后与政治自由化最接近的一次,随后的镇压是中共在相反的方向上走得最远的一次,走向了镇压和控制。屠杀之后,经济停滞不前,紧缩似乎不可避免。然而,三年后,邓小平用一次到中国南方的巡视,再次将中共拉回到“改革开放”的轨道上。

许多离开了政府的人,比如冯仑,突然发现他们自己在以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身份,从外部领导着中国的转型。现在,习近平掌握的方向盘再次把中共带到镇压的方向,他加强了党对社会的控制,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摒弃国家主席任期限制,试图让自己终身统治。中共会再次放松吗?就像在天安门事件后的几年那样?还是这次的转变更持久?如果是的话,这对中国的经济奇迹将意味着什么呢?

令人担忧的是,习近平正在试图改写中国崛起背后的秘诀,用更严酷的手段取代有选择的镇压。

数十年来,中国一直在开放与压迫之间往复,其中就包括对维吾尔族人的压迫。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天安门事件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十分注意平息潜在的威胁。图为北京街头的监视器。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的高铁网络是全世界最大的,它已经改变了中国人出行的方式。图为杭州,乘客们在火车站外等待。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随着中国实现开放,农民被允许种植出售自己的作物,与此同时,国家保留了对土地的所有权。种满白菜和黄花菜的温室就在投资用地产及高尔夫球场旁边。 

毛泽东治下,很多受过教育的中国人被送往“干部学院”从事体力劳动。图为5月,这些地产公司的员工在晨跑,这是该公司团队建设训练的一部分。Bryan Den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共一直以来十分注意平息潜在的威胁——比如,一个萌芽中的反对党,一场大众化的宗教运动,甚至是一个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异议作家。但除了一些明显的例外,中共一般也不再干预人民的个人生活,让人民有足够的自由,以保持经济的增长。

互联网就是中共如何从这种平衡中获益的一个例子。在让全国人民上网的同时,中共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后来,它得以收获上网带来的经济利益,同时控制了可能对党有害的信息的传播。

中共曾在2011年遇到一场危机。中国东部发生了一起两列高速火车相撞的事故之后,超过3000万条信息一度充斥了社交媒体,批评共产党对这起致命事故的处理,信息传播的速度超过了审查者的审查速度。

惊慌失措的官员曾考虑把最受欢迎的微博服务(相当于中国版的Twitter)关闭,但当局对公众可能如何反应有点害怕。虽然他们最终没有关闭微博,但在加强控制方面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并下令企业也这么做。

这种妥协奏效了。现在,许多公司都在网络审查的任务上安排了数百名员工,中国也已成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巨人。“相比互联网创造的巨大价值,网络审查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当有限,”行业的先行者陈彤说。“我们仍然能够获得经济进步所需要的必要信息。”

一个“新时代”

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协调了威权统治要求与自由市场需求的国家。但是,与任何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这样做的时间更长,规模更大,也有更多令人信服的结果。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已不再是伙伴,而是成了对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否将这种模式维持下去。

贸易战才刚刚开始。这不仅仅是一场贸易战。美国的军舰和飞机正在越来越频繁地挑战中国在有争议海域的主权主张,中国也在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华盛顿还在设法应对北京在全球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警告说,中国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疯狂投资是有附加条件的。两国仍有可能达成某种和解。但美国的左派和右派都把中国描绘为另一种全球秩序的捍卫者,这种秩序信奉专制价值观,破坏公平竞争。对美国来说,这是一种罕见的共识。美国国内目前在许多其他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包括在美国近几十年来如何在海外使用实力——以及现在应该如何使用。

中国方面,习近平没有释放任何信号,表示会放弃他所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他圈子里有些人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就一直渴望与美国较量,这些人把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视为他们总在怀疑是美国意图的证据,即美国决意要压制中国。

与此同时,人们对两国的新纠纷也有广泛的焦虑,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一直是中国钦佩和嫉妒的对象,也因为人们痛苦地意识到,中共的成功模式可能会有起落。

繁荣给中国带来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公众想要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还要更清洁的空气、更安全的食品和药品、更好的医疗保健和学校,更少腐败和更加平等。中共正在努力提供这些东西,不过,只对其用来衡量官员表现的成绩单进行小调整似乎还远远不够。“根本问题是什么,是发展是为谁而发展?”退休官员、莫干山报告的作者徐景安说。“我们这个问题始终就没解决。”

经济增长已开始放缓,从长远来看,这可能对经济有利,但也可能动摇公众的信心。为控制人们关于中国面临的挑战的讨论——收入不平等加剧、危险的债务水平、人口老龄化——中国正在加大审查力度。

习近平本人也承认,党必须适应新形势,他宣布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需要有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但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倒退到镇压,包括针对穆斯林少数民族的大型拘禁营。“开放”已经被向外扩展所取代,最引人注目的是向海外发放巨额贷款,批评人士称这种贷款是掠夺性的。在国内,实验已经过时了,政治正统和纪律正在流行。

实际上,习近平似乎认为,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共可以重新回到更为传统的威权立场,而且,要想继续存在下去并超过美国,中共必须这样做。

当然,中共仍然有前进的势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过去的40年里是美国的十倍,现在仍是美国的两倍多。中共看上去仍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世界上有许多人深信,特朗普的美国正在退离世界舞台,而中国的时刻才刚刚开始。然而还是那句话,中国总能让你的预期落空。

(潘公凯(Philip P. Pan)是《纽约时报》亚洲主编,著有《走出毛泽东的阴影》一书。他在中国居住并进行报道已近20年。Jonathan Ansfield和Keith Bradsher自北京对本文有报道贡献。Claire Fu、Zoe Mou、Iris Zhao自北京,Carolyn Zhang自上海对本文有研究贡献。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谢选骏指出:拼凑上文的《纽约时报》哪里懂得,共产党中国之所以“拒绝失败”,就是因为它总是失败——例如它现在的经济成就,就是它的总体失败的一个证明!此外的拒绝失败,就不仅是一再失败,而且还是失败之后的掩耳盗铃,也就是把自己的失败说成是成功——因为共产党的“第二个三十个年”(1979——2009年),完全是在模仿它的宿敌国民党的台湾经验。当然,到目前为止还局限在“解严”之前。因为共产党可以承受美国的压力,而美国却不懂大陆体大抗压,无须像台湾那样被迫屈服于美国的民主要求。



【048、时间就是催命符】


《时间概念与人们的错误认知》(BBC 2020年2月1日)报道:

如果记忆仅仅像录像带,那么想象一个新环境将会变得很困难。

“时间”是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我们都知道时光流逝是什么感觉。现在发生的事很快就变成了过去;今天转眼就变成了昨天。如果生活在温带气候,每年你都还能看到季节更替。随着我们长大成人,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时光飞逝。

神经科学家一直无法确定大脑中哪个部位负责感知时间流逝,但人类特别擅长感知时间。如果有人说将在五分钟内到达,我们大概能估计什么时候他们就快到了。我们还有周复一周、月复一月的感觉。因此,大多数人会说,人类感知时间的能力是相当明显的:它以一致和可测量的速度,从过去到未来、沿着固定的方向流逝。

当然,人类对时间的感觉可能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也可能是由文化和时代所塑造的。例如,亚马逊地区的阿蒙达瓦(Amondawa)部落就没有“时间”这个词。有人说,这意味着他们没有时间的概念,没有一个事件发生的框架。关于这是否纯粹是语言学问题,或者他们是否以不同方式感知时间,尚存在争议。与此同时,我们很难用科学的方法精确地了解古代人们是如何构想时间的,因为关于时间感知的实验只进行了150年。

我们所知道的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现在是一种不断变化的东西。公元160年,罗马帝国哲学家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把时间描述为一件件流逝的事件。至少在西方,许多人仍然认同这些观点。但是物理学有不同的解释。无论多少人感觉时间像是朝一个方向流动的东西,一些科学家却不认同。

如果记忆仅仅像录像带,那么想象一个新环境将会变得很困难。

上个世纪,爱因斯坦的发现打破了我们对时间的传统理解。他告诉我们时间是由事物创造的;不是在那里等着这些事物在时间里面发挥作用。爱因斯坦证明了时间是相对的,如果一个物体移动得快,时间的速度就会慢一些。事物不是按既定的顺序发生的。在牛顿物理学中,并不存在单一的普遍意义的“现在”。

的确,宇宙中的许多事件都可以按顺序排列,但时间并不总是被整齐地划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些物理方程式的计算结果中,时间可以双向运动。

一些理论物理学家,比如畅销书作家和物理学家卡洛·罗维里(Carlo Rovelli)甚至更进一步,推测时间既不流动,也不存在。这只是一种幻觉。

当然,尽管一些物理学家认为时间不存在,但我们的时间感确实存在。这就是为什么物理学的证据与生命的感觉不一致。人类对“未来”或“过去”的共同理解可能并不适用于宇宙中的其它地方,但确实反映了地球上的现实生活。

然而,就像牛顿的时间绝对论,时间如何影响人类,大众的理念也可能是错的。也许有更好的方法去理解。

虚假的过去

我们很多人都有时间观念,其中一个内容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过去:就像一个巨大的视频库,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检索生活中的事件记录。但心理学家已经证明,自我记忆根本不是那样。大多数人忘记的事情比记得的要多得多,有时我们完全忘记了发生的事情,尽管别人坚持认为我们在场。有时,即使被提醒也不能唤起回忆。

我们可以改变记忆,使之更有意义。每当我们回忆起一段过往,我们就会在脑海中重新构建这些事件,甚至改变它们,以适应任何可能出现的新信息。这比凭空创造要容易得多,让人们相信其实从未存在过的经历。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图斯(Elisabeth Loftus)对此做了几十年的研究,她让人们回忆起自己曾亲吻过一只巨大的绿色青蛙,或者曾在迪士尼乐园遇见过兔八哥(因为他是华纳兄弟的角色,不可能出现在迪斯尼)。即使是向朋友讲述一件轶事,也可能意味着我们对那个故事的记忆已经发生了轻微的改变。

人们可以被说服,去"记住"那些从未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我们犯的另一个错误是以为想象未来与想象过去是完全不同的。事实上,这两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的。我们用大脑中相似的部分来回忆过去或描绘我们未来的生活。正是拥有了记忆,我们才能想象未来,在脑海中预览未来的事件。这一技能使我们能够预先制定计划,并尝试不同的可能性。

这些奇怪的感觉就是源于我们大脑处理时间的方式。一个几乎没有自我记忆的婴儿总是活在当下。她快乐、哭泣、饥饿、悲伤。婴儿会经历所有这些,但不会回想起上个月有多冷,也不会担心气温很快会再次下降。然后慢慢地,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会开始建立自我意识。随着这一发展,便开始理解时间,理解昨天与明天的区别。

尽管如此,在那个年纪想象自己的未来仍然是一个挑战。心理学家珍妮·巴斯比·格兰特(Janie Busby Grant)发现,如果你问三岁大的孩子第二天可能做什么,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给出的答案被认为是可信的。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阿坦斯(Cristina Atance)给小孩子们吃了一些椒盐圈,然后让他们选择是吃更多的椒盐圈还是喝点水,感到口渴的孩子大多数都选择了水,这并不奇怪。但接着问他们第二天回来想要吃什么时,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水。成年人会选择了椒盐圈,因为知道明天回来他们又会觉得饿 。小孩子们则无法预计未来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对时间的经验是由我们的思想主动创造的。各种因素对于时间经验的构建都至关重要——记忆、注意力、情感,以及我们对时空关系的感知。我们的时间感植根于我们现实的感观。时间不仅决定我们安排生活的方式,也决定我们体验生活的方式。

当然,你可能会说,根据物理定律,我们能否准确地感知时间并不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在不需要记住时间的情况下继续行走,无论你感觉世界有多平,它都是球形的。尽管我们知道是地球而不是太阳在移动,但我们仍然谈论太阳在早晨升起,在晚上落下。我们的感知跟不上科学的发展——我们只能用我们所拥有的感观来创造我们对世界的日常体验。

如果有人让你想象乘坐漂浮的塑料充气床垫上去上班,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很容易想象那个场景。同样,我们也不能忽视对时间的主观体验。不管你对四维时空了解多少,感觉上和朋友一起吃午饭的时光很短暂,但等晚点的火车却需要很久。时间长短无法改变,但可以改变对时间的态度,因此让时间流逝中的我们自我感觉更好。

时间改变

我们不应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看成一条直线,而是应尽量把记忆当成资源,让我们得以思考未来。这是至关重要的。人类能够在思想上进行时间旅行,前瞻或者后顾。因此我们能够做那么多与众不同的事情,比如,计划未来,或是创造一件艺术品。其中记忆的重要性前人早已知晓:例如,亚里士多德的眼中,记忆并非生活的档案,而是想象未来的工具。

我们很难准确回忆过去,这以前看起来是一个缺陷,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优势。如果记忆仅仅像录像带一样准确,那么想象一个新环境将会变得很困难。如果我请你想象你下星期二早上去上班,不是你通常的路线,而是乘坐一个漂浮的塑料充气床垫,沿着两岸开满热带鲜花的蓝绿色的运河划过去,经过一座座熟悉的建筑,抵达你办公楼的大门,在那里你的老同学们会拿着鸡尾酒迎接你。瞬间你就能够想象出来这样的场景。除非是患有严重自我记忆丧失缺陷的人。

你的记忆如此的灵活,可以在瞬间唤起记忆中你工作的街道、躺在地板上的感觉、你老同学的面孔、热带花朵和鸡尾酒。你不仅找到了所有这些可能中间相隔几十年的记忆片段,还把它们拼接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你从未见过、甚至从未听说过的场景。从认知角度看,这像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事实上,我们记忆非常灵活,这很容易做到。

尽管我们知道是地球在移动,但我们仍然在谈论日出日落。所以不应该抱怨记忆不可靠,会让我们失望。因为它们可以改变,我们就可以把生活中不同时期的数百万个记忆片段重新组合起来,为未来提供无限的想象。

事实上,当记忆受损时,我们思考未来的能力也会受影响。神经学家埃莉诺·马奎尔(Eleanor Maguire)让人们想象未来站在博物馆里的场景。有人说它有一个圆顶天花,也有人说是大理石地板。但健忘症患者却无法预测未来,因为人类依赖记忆来思考未来。

我们不应仅把记忆当作方便的视频档案,我们应当了解,对某一事件的记忆可能并不完美,而其他人对同一事件的记忆可能也非常不同。

慢下来

我们还可以做一件事。写完一本关于感知时间的书后,我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让时间慢下来?但不知我们是否应该小心翼翼地许愿。人到中年,一年四季仿佛都在飞逝。但我们的时间感部分是由新记忆的数量决定的。当你回顾一个繁忙的假期时,即使那时感觉过得很快,回想起来好像是很多年前的事。这是因为日常状态之外度过的一周带给你很多新的记忆。如果你觉得生活过得很快,这可能是生活充实的标志。

如果你感到无聊、沮丧、孤独或挫折,感觉时间确实会过得慢些,但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正如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在公元105年所写的那样,“越快乐,时间似乎越短暂。”

如果你真的想在周日晚上摆脱这种快乐稍纵即逝的感觉,你应当努力在周末寻找新的体验,参加新的活动,去新的地方,而不是去同一家酒吧或电影院。所有这些新体验意味着时间飞逝,但因为你留下了更多的记忆,因此到了周一早上,会感觉这个周末很长。

正如小普林尼在105年所写的那样,“越快乐,时间似乎越短暂。”当然,有些例行公事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你能在当下创造一种既新奇又有趣的生活,那么回顾过去的几周或几年,你会觉得很长。即使是换一换上班的路线,也会有所不同。你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记忆越多,回首往事时,你就会感到生命越长。

我们头脑中体验时间的方式,与物理学的最新发现永远不一致。我们都知道时间流逝是什么感觉。虽然无法改变大脑感知时间的方式,但我们可以从更好的角度思考时间。即便如此,某些情况下时间被扭曲将继续让我们感到惊讶和不安。最后,或许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提出了最好的问题 :“那么,时间是什么?”如果没人问我,我还知道。如果有人问起,我就向他解释,我也不知道。"

克劳迪娅·哈蒙德是《时间扭曲:揭开时间感知的秘密》(Time Warped: Unlocking The Secrets Of Time Perception)一书的作者。

谢选骏指出:奥古斯丁不知道时间是什么,上文也不知道,时间就是催命符——在催人向前的意义上,“错误认知”成了“有效杠杆”。时间就是催命符,所以自认可以进入天国的主教神父,无法理解它。



【049、时间就是金钱,就是主观的产物】


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毒甚广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1982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被誉为“知名度最高,对共产党中国人最有影响的口号”——这句在今天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口号,在当时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一直到1984年,一心做着发财梦的邓小平第一次南巡,对这句先富标语表示了肯定,争议才得以平息。

人说现代人之精神处境有一个决定性的特征,那就是人在(现代宇宙论的)这个物理宇宙中的孤独感。帕斯卡尔说,“扔入到这个无限浩瀚的空间之中,我对它无知,而它也不认识我,我被吓坏了”。“它不认识我”:这不只是宇宙时空令人恐惧的无限,不只是在比例上的不相称、人在它的广袤里面的无足轻重,这是“沉默”,是宇宙对于人的渴望的漠不关心——在其中荒谬地上演着人类万事的这个宇宙对于人类事务不闻不问。这构成了人在万物总和之中的极度孤独。

作为这个总和的一部分,作为自然的一个例子,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随时随刻可能被巨大而盲目的宇宙力量所压碎,他在这宇宙之中的存在只是一个盲目的偶然,他的毁灭也是同样盲目的一个偶然。然而,作为一根思想的芦苇,他不是这个总和的一部分,他不属于这个总和,他与这个总和是极不相同、不可比较的。笛卡尔说,广延的存在是不思想的,而自然不是别的,正是广延的存在——身体、物质、外在的大小。如果自然压碎了这根芦苇,那它是出于无心的,而这根芦苇——人——哪怕在被压碎的时候,也意识到自己被压碎。因此,人优越于一切自然的东西。他的独特性,他的思想,不会导致他的存在与总体存在之间的更高级的融合,而是相反,它标志着他自己与其余存在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从一个存在之整体的共同体之中疏离出来。他的意识只是使他成为这个世界的外人,并且在每一个正确的思辩行为中述说这种严酷的陌生感。这就是现代人的精神处境。

人自己的理性可以对它的内在逻各斯感到亲近的那个宇宙消逝了,人在其中占一席之地的那个整体秩序消逝了。人的地位现在看来只是一个纯粹的、无情的偶然。“我被吓坏了,”帕斯卡尔继续说,“我困惑地发现自己是在这儿而不是在那儿,因为何以我在这儿而不是在那儿,何以在此时而不在那时,并没有任何理由。”只要宇宙被视为人的天然的家乡,也就是把世界理解为“宇宙”(cosmos),那就总是会有在“这儿”的理由。但是帕斯卡尔所说的是“这个自然的遥远角落”,“这个小监牢。”我们在这个框架之中的存在的极端偶然性, 剥夺了这个框架作为理解我们自身的一个可能参照系的一切人情味。但是这种处境不只是无家可归、孤苦伶仃、以及恐惧的心境。自然的冷漠无情还意味着自然不指向目的。目的论被从自然原因的体系中排除出去了。自然本身是无目的的,它不再为可能的人类目的提供任何支持。一个没有存在物内在等级体系的宇宙,正如哥白尼的宇宙那样,使得价值失去了本体论的支持。自我对于意义与价值的追求不得不完全地依靠自己。意义不再是“发现”的,而是被“赋予”的了。价值不再被视为客观实在,而是被设想为人的评价的产物。

谢选骏指出:不仅“价值”是如此的主观产物,“时间”也是如此的主观产物。这是我的“发现”。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金钱和生命,都无法脱离人而自在的,所以都不是客观之物,而是主观之物。时间也是如此,不是客观之物,而是主观之物。例如,死人是没有时间的,所以叫进入了永恒;活人才有时间,而不同年龄不同处境的人们,时间也是不同的了。



【050、首富往往就是首骗】


《湖北前首富惨了!遭新加坡剥夺国籍赶走》(2018-03-06 联合早报)报道:

湖北前首富、曾于2005年被《福布斯》杂志列为中国富豪榜前100名富豪的兰世立(58岁),因透过欺瞒手段入籍新加坡,并曾违反新加坡和外国的移民法令,其公民权将被新加坡内政部褫夺,估计兰世立随时将被新加坡当局遣返回中国。

新加坡内政部昨(5日)发文告指出,兰世立在申请公民权期间,并没有出现针对他的不利讯息,因此他在2002年通过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之后返回中国生活。兰世立曾多次改名,先是Jack Thomson,隔年改名为Mick Davies。

曾任东星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兰世立,2009年东星航空在武汉市政府和中国航空集的逼迫下破产;兰也于2010年因逃税在中国入狱4年,之后在2016年因涉嫌欺诈再被中国当局调查。由于新加坡护照被扣押,他从中国偷渡进入越南,并向新加坡驻河内大使馆求助,讹称遗失了护照,须申请补发旅游证件但未能成功。后来,他使用假护照进入新加坡,结果被移民与关卡局逮捕,被监5个月。

出狱后,一张红色通缉令意外公开,这让东星集团董事长兰世立2017年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2017年11月,广州公安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出一条消息,称国际红通在逃人员兰世立涉嫌合同诈骗罪,通报显示,早在2016年8月3日,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合同诈骗罪依法批准逮捕兰世立,同年9月,国际刑警组织对兰世立发佈红色通缉令,公安部将其列为“猎狐”追逃对象。在此期间,兰世立潜逃偷渡出境,辗转多国后到达新加坡。

新加坡内政部表示,政府严厉看待申请居留者欺诈、提供虚假讯息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行为,一旦被揭发将依法处理,包括褫夺或取消他们移民证件。兰世立昨已接获通知,他可于21日内提出上诉。

谢选骏指出:首富往往就是首骗,没有暴露或暴露了而没有遭到追究通缉的,就是首富;暴露了并由于缺乏足够支撑的后台而遭到通缉下狱的,就是首骗。但其实首富往往就是首骗——上述案例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051、首相就是首位相好】


《英国史上首位第一女友:首相“枕边人”的那些事》(2019年8月23日 BBC)报道:

7月底,英国新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走马上任之后,携女友入住唐宁街10号。

这可是首相府历史上第一对未婚同居的伴侣。

凯丽·西蒙兹(Carrie Symonds)今年31岁,比约翰逊小24岁,是英国173年以来最年轻的首相“枕边人”。

几天前,西蒙兹女士发表出任唐宁街女主人以来第一次公开讲话,话题是保护鸟,与她和首相的关系风马牛不相及,但还是抓住了一众媒体和公众的眼球。

事实上,自从约翰逊竞选首相以来,西蒙兹女士就从来没有远离聚光灯。这位唐宁街的新女主人会在约翰逊的首相生涯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和她的前任可能会有怎样的差异?

首先,谁是凯丽·西蒙兹?

西蒙兹自己承认,她是热播BBC英剧《伦敦生活》(Fleabag)的粉丝。这部描写一位单身年轻女性在伦敦生活的喜剧被中国网友评为“丧到灵魂深处”。

我们还可以猜测,西蒙兹小姐比较“敢言”。

在约翰逊的竞选进入白热化时,一天深夜,两人在家里激烈吵架,声音太大,被邻居以“担心安全”为由录音报警。首相候选人“后院起火”引发一场轩然大波。一度,甚至有人担心约翰逊的竞选会否因此触礁。

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什么呢?

西蒙兹的父亲是英国《独立报》创始人之一马修·西蒙兹,母亲是报业律师约瑟芬·麦克菲。

西蒙兹成长于伦敦西南地区,华威大学艺术史和戏剧系毕业。

她自己曾透露,政治圈的第一份工是在保守党议员扎克·戈德史密斯(Zac Goldsmith)的办公室工作。她承认,要不是他,还真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会为保守党做事。

扎克·戈德史密斯是位“高富帅”的明星政客,父亲是英国亿万富豪、金融家詹姆斯·戈德史密斯。2016年,扎克曾代表保守党竞选伦敦市长,败给工党人西迪克·汗(Sidique Khan)。

八月中旬,西蒙兹发表入住唐宁街后的首次公开讲话,内容是:保护鸟—— 

2010年西蒙兹加入保守党团队出任新闻干事,曾为约翰逊成功连任伦敦市长尽力。

后来,她曾先后在时任文化大臣约翰·惠廷戴尔(John Whittingdale)办公室工作、任社区和地方政府部大臣贾维德(Sajid Javid)媒体特别顾问。

西蒙兹攀登职业阶梯进展顺利,年纪轻轻即升任保守党总部通讯主管。她于2018年离开保守党,加入总部位于美国的海洋保护活动组织Oceana公关部,职任资深顾问。 

一月,西蒙兹和鲍里斯·约翰逊的父亲斯坦利·约翰逊一起参加在日本驻英国大使馆外举行的反捕鲸抗议——

西蒙兹据称热衷环境保护、动物保育,她时常在推特上发表关注虐待动物、塑料垃圾等话题的推文。

西蒙兹曾说,在一家动物保护慈善组织做实习生期间开始对动物福祉开始感兴趣,希望能尽一份力。

英国媒体说,约翰逊改变初衷主张反对猎狐、在出任首相第一次讲话期间承诺改善动物福祉,都要归功于西蒙兹劝说有方。

2009年,西蒙兹曾向《每日电讯报》表示,她读大一时,曾经搭乘英国臭名昭彰的色狼、出租车连环强奸犯约翰·沃博斯(John Worboys)的车。

西蒙兹放弃匿名权,在媒体讲述了自己的遭遇:2007年7月,她在伦敦西部地区一个公交站等车,沃博斯开着出租凑过来搭讪,说五英镑就能送她回家。上了车,他给了她一杯香槟,她没喝,倒了。但是她说,她确实喝了沃博斯送的一杯伏特加。

后来,西蒙兹曾参与活动,反对提前释放沃博斯。

大阪G20峰会期间,梅首相的丈夫菲利普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妻子在一起。 

首相伴侣一般都做什么?

首相和女朋友在唐宁街10号未婚同居,这在英国历史上可是开了先河。

约翰逊今年55岁,和第一任妻子离婚,和第二任妻子分居、正在办理离婚手续。他是英国1721年以来第三位离婚的首相。

西蒙兹31岁,是英国173年以来最年轻的首相伴侣。

英国皇家霍洛维大学政治学讲师艾伦(Nicholas Allen)博士说,伴随着社会潮流、家庭常态的变迁,首相伴侣该是什么样也已经与时俱进、和从前大不相同。

综观英国,未婚同居早已不是新鲜事。根据英国统计署数字,它是英国增速最快的家庭模式。

约翰逊比西蒙兹年长24岁,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首相府有过“老夫少妻”的先例,比如1950年代的首相艾登,不仅离过婚,而且比第二任妻子要大23岁。

艾伦博士说,首相千变万化,伴侣也是多种多样,他/她们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永远有不同诠释”。

他说,在某种程度上,除了陪伴首相出席正式活动以外,所有首相伴侣的共同点是——“枕边人”:晚上一起聊聊大事小情。

当然,也有人是首相真正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比如张伯伦的妻子安妮,全心全意地鼓励、推动原来经商的丈夫从政。

经年累月,有些首相伴侣选择和自己的那个她/他一并投身政坛,也有人宁愿永远远离镁光灯。

前首相特蕾莎·梅首相曾经形容丈夫菲利普是自己的“岩石”。她说,一次被公务累到焦头烂额,丈夫亲自给她倒了一杯威士忌……

菲利普和梅首相秉性相投,两人都比较低调。不过,重大出访活动,菲利普总是陪在妻子身边。

他对首相伴侣角色的诠释很像前任、英国第一任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丈夫丹尼斯·撒切尔。

丹尼斯有句至理名言,大意是“如影相随”(Always present,never there),有形无声的感觉,或者“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意思。

作家马克·希金斯(Mark Hichins)在2004年出版的《首相的一众妻子和一个丈夫》中说,传统上,首相伴侣没有自己的职业。

在谢丽·布莱尔进入唐宁街之前,只有卡拉汉的妻子奥德丽和撒切尔的丈夫丹尼斯有自己的职业。

并非所有的“第一夫人”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公开演讲。但是,私下和首相说说大实话也可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希金斯在书中写道,这就是克莱门汀·丘吉尔的长处,特别是在1940年代,丘吉尔的人气和特权达到巅峰,克莱门汀给他写了一封非常坦率的信,告诫他,“你快被权力冲昏头脑了!”

1997年布莱尔当选时,妻子谢丽是人权律师、兼任大法官。她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高调的唐宁街女主人。

相比之下,谢丽的前任诺玛·梅杰非常低调。梅杰家是真正的男主外、女主内,诺玛一辈子相夫教子、做慈善、写书。

谢丽搬入唐宁街之后继续兼任律师,她自己的言行、评论也时常成为新闻头条。一次,她还曾给电视脱口秀打电话,抱怨丈夫不给她买花!

纽卡斯尔大学历史学讲师法尔(Martin Farr)博士说,谢丽据信是第一位收入高过丈夫的首相伴侣。

谢丽的继任是莎拉·布朗和萨曼莎·卡梅伦,这两位也都利用第一夫人的头衔推动慈善事业。布朗夫人曾是公关高管,之后投身慈善,2009年曾在世界卫生组织会议上做重头演讲,还写了一本有关首相伴侣生活的回忆录。

卡梅伦上任时,怀有五个月身孕的萨曼莎宣布辞去高档文具公司斯米森(Smythsoms)创意总监职务。后来她曾在唐宁街举行招待会款待各界义工,并担任英国时装理事会大使。

艾伦说,伴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变,妻子已经不仅仅由丈夫的身份来界定,首相伴侣的角色也与时俱进。

那么,西蒙兹会是怎样的“第一女友”呢?

初期迹象显示,西蒙兹可能会比较低调。约翰逊在唐宁街10号发表就职演说,她和工作人员站在一侧旁观。

当年,她的前任可都是和丈夫/妻子肩并肩、甚至手拉手地站在首相府门槛外的。

唐宁街一位发言人说,约翰逊和西蒙兹搬入唐宁街“不会给纳税人带来负担”。

英国一些媒体已经报道,和前任不同,西蒙兹不会有聘请专用工作人员、添置服装的预算。

约翰逊本人对于西蒙兹今后的角色一直保持沉默。

在竞选期间,他曾向BBC记者表示,“好多、好多年了,我早有一定之规:有关家人、爱人的事,一律免谈。”

谢选骏指出:这位“英国史上首位第一女友”,其实就是“首相的相好”——她入住首相府邸,使得英国“首相”也变成了“首位相好”——“首相就是入住唐宁街十号的首位相好”了。还记得我五十年前首次在清朝文献上看见“英吉利”的时候,三个字还都带有反犬旁,现在网上无法找到这样的记录,因此也无法在这里复制出来欣赏,姑且暂时用“蝧狤蜊”三字代替一下。两百年过去了,英国难道真的成了清朝人眼中的动物世界了吗。难怪即将百年之后的中国共产党都不买英国的账。



【052、树立标兵就是鼓励群众为自己卖命】


(一)

网文《学会欣赏自己》说:

1、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天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是被人欣赏。“人性里最深的原理!”威廉詹姆士说,“是受欣赏的渴望。”

一个人首先应该学会欣赏自己。卡耐基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发现你自己,你就是你。记住,地球上没有和你一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歌唱,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绘画。你是你的经验、你的环境、你的遗传造就的你。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园地;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发音符。”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独特的“我”,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一个人只有充分地自我接纳,懂得欣赏自己,才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才能自信地与人交往,出色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假如一个人不懂得欣赏自己、接纳自己,老是以怀疑的、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就有可能限制甚至扼杀自己的生命力。事实上,我们的身边因为自卑自怜,自暴自弃等各种心理原因而造成的自寻短见的事例已经太多了,并且还在不断地出现,给家人造成痛苦,给社会造成损失。当然,更难以去谈怎样赢得别人的欣赏和肯定了。

欣赏自己并不是傲视一切的孤芳自赏,也不是唯我独尊的狂妄不羁。因为它不需要大动干戈的勇气,也不需要改头换面的毅力,它只属于一种醒悟,一种境地,一种面对困难,能给予自己信心的源泉,一种推动自己向挫折挑战的动力。

人生自古多磨难。但是,只要你学会欣赏自己,你就会觉得幸福其实是那么平常,它只是小花落在水面上荡起的微微涟漪;而吃苦也并非那么可怕,它只是波涛拍打礁石而泛起的点点水花。

当然,这种欣赏是一种务实,一种一步一个脚印的跋涉。

朋友,如果你被繁重的学业或巨大的压力所左右的时候,那么就歇一会儿,不要只顾在匆匆行程中奔波,不要再把烦恼和自怨塞进行囊。在夜对星辰的时候,泡上一壶清茶,学会欣赏一下自己,那么,你会很惊奇地发现:其实,你很出色。

2、

生活中有很多种快乐,但有一种快乐能够让人终生难忘。那就是得到真诚的鼓励和真正的欣赏。鼓励和欣赏(哪怕是暗示)可以帮助一个人战胜自我,获得自信,从而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

怎样让自己快乐起来呢?如果身边有欣赏你的人,你一定会常常感到快乐。但是,现实的复杂性往往给生活涂抹上层层神秘的色彩,很多事情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不可预知性。我们只能说那是一种“缘份”,你需要在茫茫人海中去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

求人不如求己。因此,最简单的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方法就是学会自我欣赏,适当地自我鼓励,从点点滴滴的自我完善中获得快乐。欣赏自己的人是自信的人,欣赏自己的人总把自己当成自己最大的敌人。欣赏自己的人是没有偶像的,因为人们对于偶像的感情只能是崇拜和羡慕,可是如果一个人太崇拜和羡慕一个人,这样也便失去了自我,很难挣脱。就像莹火虫从来就不崇拜和羡慕太阳一样。它只是欣赏自己和欣赏太阳,所以才能到了晚上照“灯笼”,放出不一样的光来。欣赏自己的人总是带着同样欣赏的目光去欣赏别人——只是欣赏,而不是崇拜或者羡慕。于是,很容易使别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人也便是更会学习的人了。

推此及彼,我们周围的人(无论是孩子还是长者,也无论是同学还是领导)一样需要得到鼓励和欣赏,所以,不妨把你的掌声送给他们,用你的方式去欣赏他们,当然,结果是分享他们的快乐。其实,让自己和他人快乐起来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学会相互欣赏。欣赏激活创造力,创造带给人快乐,快乐增强信心,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一切源于欣赏和被欣赏。

我们必须学会自我欣赏、自我品评,学会在无人喝采的时候能照样前行,而且行得更好。更要学会欣赏他人,将你的快乐带给他们。如果我们都能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善待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朋友,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3、

当我们欣赏自己的时候,会更多地得到别人的欣赏。不要先成为别人喜欢的样子,要先成为你自己喜欢的样子。你会喜欢一个不由自主、毫无选择能力、只能“自动”爱你的人,还是一个明白自己有很多选择,却“选择”爱你的人呢?哪一种选择更令你动容呢?你的选择也就是每一个人的选择。

学会欣赏自己,首先要学会爱自己,但是你必须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之后才知道如何爱自己,明白自己想要表达什么。

学会欣赏自己,其次要培养自己优雅的举止。优雅不是“矫揉造作”,优雅是“以最少的能量创造最大的效益”。仔细注意镜头中的自己,看看自己的举止是否得体,微笑是否宜人,大胆地对自己品头论足一番,你如何观察别人,就如何观察自己。你要使自己看起来优雅脱俗,气度不凡,你才会成为别人眼中的一抹亮色。

学会欣赏自己,还要多做些你有信心可以完成的事,因为使自己完美的另一个要素就是“自信”。培养自信,你将会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一个有价值又有自信的人怎么会没有魅力呢?但是,要明晰自信和自负之间的区别,自信是相信“我们都可以做到”,自负却是“只有我能做到”。

学会欣赏自己,最后还要让自己成为天真的人。了解自己本质的人都是天真的,因为他们明了“真、善、美”是一体的,他们决定活在真理当中,同时,他们也活在“美”中。

4、

能够做到欣赏自己其实挺难的。自己身上到底有什么值得欣赏的东西呢?其实,不是没有,而是有很多,只是自己没有发展罢了。欣赏自己也便是发现自己、更全面的了解自己了,是自知能力的升华。如果能做到欣赏自己,那么,这个人便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这个人浑身上下也便洋溢着活力。和他在一起的人们也会变得有活力。

“我欣赏我的生活。”

“我欣赏我自己。”

“我欣赏我的财富。”

“我欣赏我的健康。”

“我欣赏我的幸福。”

“我欣赏我的富有。”

“我欣赏我的爱心。”

“我欣赏我对人的关切。”

“我欣赏我的与人分享。”

“我欣赏我的学习。”

“我欣赏我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欣赏我的机会。”

“我欣赏我懂得享受乐趣。”

“我欣赏我的平衡。”

学会欣赏自己,我们才会在不断地进步中超越自我,才能在不懈的跋涉中完善人生。人世间可欣赏的太多了,但你永远都不能忘记欣赏自己。

(二)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天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是被人欣赏。“人性里最深的原理!”威廉詹姆士说,“是受欣赏的渴望。”

(既然如此,欣赏他人是一种最能讨好别人的做法。懂得欣赏他人的人,也就掌握了让他们欣赏自己并进而控制他人的法宝。呵呵。)

网文《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智慧,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说:

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变机敏;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小气;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让人舒服,才是一种顶级的智慧与软实力。

1、始于颜值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也重视颜值,只是古人眼中的颜值,与当下的美丑理念不尽相同,但关注气色神采都是必然的。

三国时曹操有一次要接见匈奴使者,觉得自己身材矮小、貌不出众,就让高大帅气的崔季珪冒充自己,曹操本人却提一把刀站在旁边。

匈奴使者要回去时,曹操让间谍问使者:“你看魏王(曹操)怎么样?”

使者回答:“大王容貌端庄、举止文雅,但是站在一边,提刀的那个人是个英雄。”

史书上记载曹操“容貌短小,而神明英发”,所言不虚!

2、敬于智慧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只因天地无限,重在均衡,需要通过取长补短去实现。人的各种资源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能力和时间精力之下,必须规避短处发挥长处才能将自身价值最大化。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别人所比不了的地方。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哪里,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然后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发展。多数人最大的缺陷不是缺少能力和才华,而恰恰是没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认识,没有去寻找和发现的意识。

据说贺知章对李白一见倾心,初次见面时就解下身上金龟,抵押换酒与李白豪饮,这种对才华的敬慕与欣赏正是一种尊敬。

真正的才华与智慧,是一种见识。他们的魅力来自丰富,内敛,温情,善良,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一种气质。这样的人,可敬、可交、可做。

3、合于性格

《易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同类的事物会相互感应。人也是如此,同类性格的人容易合得来,投脾气。

而能与绝大多数人合得来,就需要有修养,温和持重,如同古人所言,“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有的人也许貌不惊人,却有一种性格魅力,让人舒服,让人想要与之亲近。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品一杯醇厚的热茶,看一朵花静静地开放,平静中含有淡淡的喜悦。

4、久于善良

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善良并不损害自己,所谓“马善有人骑,人善有人欺”;善良也不是无限信任别人,所谓“你在我背后开了一枪,我依然相信是枪走了火”。

善良就是与人为善,心有善念,便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欢乐,所以古人说:“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李叔同早年做音乐教师,有一次上课,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下课后,李叔同请那两位同学留下来,用很缓和的声音对他们说,下次上课不要看闲书或者随地吐痰。

两个学生刚要申辩,李叔同向他们鞠了一躬,两个学生顿时满脸通红。

只有善良才有长久的影响力,当一个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时候,一切尘世间的浮华光景早已退却,只有一个个平等和应该尊重的灵魂。

5、终于人品

欣赏一个人就是欣赏他的人品。

古人认为,“立德、立功、立言”是“三不朽”,首先就是“立德”。

同样,做事先做人,关键看人品。

人品好的人一定是细心体谅他人,极具同情心的,他的魅力来自丰富,内敛,温情,慈悲,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一种高贵。

人品好的人一定是细腻而聪明的,做事讲道理,说话有分寸,能把每一句话都说到你心里去,以柔克刚,化解问题于无声之处;有时只是一个眼神与举动,都可以让人感觉到这个世界的暖意。

始于颜值,敬于智慧,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做人如此,交友亦如此。世间纷扰,乱相敝目,混沌蒙心。守得住这条正道,才能在万千人当中,交下最值得交的那个;在万千种选择中,选出最有意义那种。

(三)

谢选骏指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天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是被人欣赏。“人性里最深的原理!”威廉詹姆士说,“是受欣赏的渴望。”既然如此,欣赏他人是一种最能讨好别人的做法。懂得欣赏他人的人,也就掌握了让他们欣赏自己并进而控制他人的法宝。呵呵。所以,独裁者都善于树立标兵,鼓励群众为自己卖命。



【053、衰落就是休眠】


《东北正在起变化!密集投资砸来 能再次起飞吗?》(西部城事  2019-07-20)报道:

东北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7月16日,马云率领阿里巴巴团队开启了“闯关东”之旅,亮相哈尔滨,造访高校、签订协议,并誓言“阿里巴巴投资要出山海关”。

半年来,马云不是第一个造访的,在他之前王健林、马化腾、许家印等,都在东三省留下了足迹。大佬齐聚山海关外,一股前所未有的投资暗流正在东北形成。

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联系到东北是新增国家中心城市和自贸区的热门选项,大佬们不约而同的投资,是否意味着东北正在摆脱衰落的阴影?

01、数千亿投资密集砸向东北

东北是国营经济的重镇,国企资产占比超过5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全国民营制造业500强,东北只有7家,跟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大企业更是无缘。这次阿里、腾讯的到来真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霖。

其实去年年初,京东就曾先行一步造访沈阳,并表示计划未来三年在东北进行超过200亿元的投资。时隔一年多后,更密集、更大体量的投资砸向东北。

领头的是王健林的万达,今年5月15日,这家地产巨头和沈阳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投资800亿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和5个万达广场。

一个月后的6月12日,腾讯和沈阳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携手建设“数字沈阳”。这场投资签约的规格也很高,马化腾和辽宁省长都到了。

马化腾前脚刚走,三天之后许家印也来了,地点还是沈阳。按照协议,恒大将投资1200亿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这也是近五年来,沈阳首次迎来新的车企。

腾讯和阿里的投资额尚未公布,万达和恒大加起来就有2000亿,且都集中在沈阳,沈阳2018年的GDP为6292.4亿元,2000亿就占了三分之一左右,它对沈阳的巨大意义可见一斑。

2017年经济数据,来源:统计年鉴

企业之外,国家的政策给的也相当足。比如在6月6日召开的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就提出设立东北振兴专项转移支付。

从国家扶持到企业投资,密集的利好如雨点般砸向东北,这片最不被看好的区域终于有了点重整旗鼓的迹象。

02、东北拖后腿,东西差距让位南北

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几个大佬纷至沓来,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也是因为东北沉寂的实在太久了。作为共和国长子,东北辉煌过的痕迹,只剩下首屈一指的城镇化率。

不久前中国经济东西差距让位于南北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其实北方经济的下滑,首当其冲的就是东北。

吉林增速,来源:统计公报

1978年前后的东三省,在全国经济十强城市中,占据了三个席位。其中沈阳排第五,大连排第七,哈尔滨排第九,长春也正好跻身第二十位;

二十年后,十强已经没了东北城市的身影;四十年后,东北四城都只能在二十强开外。而那些靠民营经济和外资起家的地级市,如无锡、东莞、佛山,都完成了对东北四城的反超。

2003年启动东北振兴计划后,东北的经济出现了回暖状态,到2013年期间,在各大区域中整体增速是最快的。但近两年却未能延续,在全国经济的占比从高峰时期的10%以上,跌到2017年的6.4%。

近几年来,东三省的GDP增速都在7%以下,比如吉林2017年是5.3%,2018年是4.5%,最低迷的是辽宁,2016年一度负增长,降幅为2.5%。

因为经济缺少活力,东北的人口大量外流。2000年五普时,净流出40万;2010年六普时则达到219万。这五年来,东三省的常住人口继续维持负增长。

来源:网络

其中黑龙江从2013年的3835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3773.1万人;吉林从2717.43万人减少到2704.06万人;辽宁从4390万人减少到4359.3万人。五年间东北常住人口减少105.54万。

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四大城倒是能够吸纳周边的人口,各城市的常住人口都要比户籍人口高百来万左右,不过经济同样缺少竞争力。2018年沈阳和哈尔滨都不到6%,沈阳2016年甚至下滑到负增长5.8%,创历史新低。

显然,放眼全国,没有比东北尤其是沈阳更需要国家政策和企业投资来刺激一下的地区了。

03、沈阳拿下国家中心城市已无悬念?

国家提东北振兴,大佬们纷纷响应,这当然是一种“大局意识”的体现,但企业投资都要讲回报,何况是几千亿的钱砸进来,来东北掘金,说到底还是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

从几位大佬的投资选择中,还可以看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虽然都是落子东北,但除了阿里是前往哈尔滨外,万达、腾讯和恒大全是选择了沈阳。

在之前的文章中,西部城事曾分析过,国家中心城市如果扩容,第十个指标给东北,更具体地说给沈阳的概率是最大的。

首先从东北层面看,东北振兴是国家战略,东北的困难国家不会坐视不管。目前其他几大区域都给了,比如西南有重庆、成都,西北有西安,中部有郑州、武汉,给东北一个名额完全在意料之中。

而且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有4个在东北,分别是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中国的资源分配都是依照城市规格来,以前只看行政等级,未来看城市综合规格,国家中心城市就是掌握资源的区域中心,从战略平衡角度看,东北同样不至于缺席。

而在东北四大城市中,沈阳的GDP是最低的,比省内的计划单列市大连要低千亿以上,不过论人口、财政收入、消费状况和资金积累,综合实力并不差。

另外如果摊开高铁地图就能发现,沈阳是整个东北地区最具优势的交通枢纽,米字型的高铁网络下,可以便捷地连接华北,同时辐射更北方的东北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承担着承接国家重大项目、带动区域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任务,所以天时地利之下,企业大佬心照不宣的选择,是否意味着沈阳成为国中的悬念,渐渐有了答案?

04、东北能够再次起飞吗

顶级企业纷纷布局东北,对三省地区是肉眼可见的红利。而政策层面,如西部城事之前的分析,实现东北振兴,除了给国家中心城市入场券外,大概率还会有增设自贸区等利好。

然而,东北要实现再次起飞,却依旧面临着诸多瓶颈。

首先从市场经济层面看,更能反映营商投资环境好坏的,不是更具话语权的五百强,而是那些中小民营企业。

相信很多人对几年前那篇《除非你脑子进了水,不然别来东北开公司!》文章印象深刻,这篇文章一度惊动了黑龙江领导,它所反应的市场不完善、办事效率低、营商环境欠佳,正是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2015全年回顾与展望》中,有一个被反复引用的数据,当年的天使投资市场,东北地区共获得4起投资,金额加起来仅700万左右,堪称被遗忘的区域。

哈尔滨增速,来源:统计公报

国企缺少竞争力,民企活力不足,与此同时,东北还面临着资源型产业转型难的问题。巅峰时期的东北,发电量、生铁和钢铁产量,在全国占到70%以上,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不过随之而来的是资源的枯竭。

国家公布的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东北就占5个,分别是辽宁阜新、黑龙江伊春、吉林辽源、吉林白山、辽宁盘锦。此后第二批、第三批,东三省依旧是数量最多的,其中包括不久前因房子白菜价而被关注的黑龙江鹤岗。

除了投资环境、产业结构等瓶颈外,人口流失严重的东北,还面临着低生育率下的老龄化难题。

不过依旧不必悲观。首先国家不会放弃,东北经济再差,都会有政策兜底;再次,几位大佬们的密集落子,对东北的产业面貌和经济增长,都会有所助益,也会形成投资示范。

而且东北地区自身也有向好的信号。比如辽宁一季度增速6.1%,时隔多年重新站上了6%的门槛;2018年,辽宁、黑龙江的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19.8%和11.2%,同样相当可观。

东北的底子在那里摆着,在重磅红利接连砸来的前提下,的确有焕发生机的可能。当然,对东北来说,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官僚主义、国企病等病灶不除,对外来输血依赖过深,只会加剧自己的困境。

谢选骏指出:衰落就是休眠,所以崛起也就是消耗了——故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六十年风水轮流转”。再衰的人也会有几年好运的,而英雄末路更是常见。



【054、私刑就是自卫自卫就是私刑】


《私刑or自卫?美国“慢跑黑人枪杀案”黑幕疑云》(转角24小时 2020-05-17)报道:

美国乔治亚州一起慢跑黑人命案,掀起全美舆论愤怒。25岁的非裔青年阿贝瑞(Ahmaud Arbery)出门慢跑,结果被一对白人父子怀疑是窃盗惯犯而射杀,在种族议题的背后,却也隐藏着检警司法的黑幕。

「出门慢跑,谁知会被人拿枪追杀?」美国乔治亚州一起慢跑黑人命案,在5月掀起全美舆论愤怒。25岁的非裔青年阿贝瑞(Ahmaud Arbery)出门慢跑,结果被一对白人父子怀疑是窃盗惯犯,于是持枪驱车追踪,双方在接触冲突后,阿贝瑞被开了三枪身亡。枪杀案发生于今年2月,但因为疫情升温而新闻关注度较低,直到5月新的现场侧录影片被公布后,宛如「种族私刑」的震撼画面才又让舆论聚焦;甚至包括总统川普公开表达哀悼、NBA球星詹姆斯(LeBron James)也极为愤怒地指控种族仇恨。

然而在阿贝瑞案的背后,却也有着种族歧视之外更複杂的结构与黑幕。凶嫌父子档时隔70多天才被逮捕,空白的两个月中暗藏检警司法的官官相护与包庇疑云;而主张不应逮捕的理由,是因为凶嫌出于「自我防卫、守护家园」而使用适当武力,说法又引起批判交锋。黑人青年阿贝瑞,当天到底发生了什麽事?扣下扳机的白人父子,又到底是出于什麽样的背景与动机?

枪杀事件经过——冲突的时间点,发生在2月23日下午1点,乔治亚州的布朗斯威克小镇(Brunswick)。现年25岁的非裔美国人阿贝瑞,当时正在萨提拉岸边社区(Satilla Shores)中慢跑,途中被社区居民——64岁的葛瑞格裡(Gregory McMichael)和34岁的崔维斯(Travis McMichael)父子档——驾驶一辆白色皮卡车追踪,双方在车辆附近发生冲突,阿贝瑞和崔维斯直接面对面肢体拉扯,最后在三声枪响之后,阿贝瑞中弹倒地身亡。

根据5月5日公开、从冲突现场后方拍摄的侧录影片,阿贝瑞试图要绕开这辆白色皮卡车,结果和已经下车并且持枪的崔维斯疑似发生口角,接着两人发生了肢体冲突;此时的葛瑞格裡则站在皮卡车的后车厢上、手持着电话,在看到扭打拉扯后也迅速改拿起枪枝;影片中拍到,阿贝瑞在出拳殴打崔维斯之后试图脱离现场,但没几步就中枪倒地。

当地警局分别在下午1点08分、1点14分接获两通911报案电话。第一通报案电话指出,「有一名男子走入空屋内」,接获通报的警方进一步确认:911:是闯入吗?报案者:不是,那是开放的、一间施工中的房子。他现在跑走了……911:OK,那他现在在做什麽?报案者:他在街上奔跑。

警方表示会派员到现场查看,虽然这则通报案电话所指称的人,并未明言对方的肤色或外型,但后来证实就是阿贝瑞。在枪杀事件之前,阿贝瑞沿着他惯常的慢跑路线,途中走进到一间没有封锁、正在施工中的房屋,在屋内的景象也同时被监视器拍下:阿贝瑞四处查看之后,待没多久便离开继续慢跑。

1点14分,第二通报案电话响起。报案者:呃……我在萨提拉河岸。看到一个黑人男性在街上跑……911:在萨提拉河岸的哪裡?报案者:我不知道我们在哪条街……话没说完,报案人突然叫喊:「Stop! Stop that!Dammit!Travis!」接着没有任何回应,通话纪录仍持续了5分钟;从呼喊的崔维斯名字可知,这是当下葛瑞格裡的电话报案,在连线中途发生了枪击。葛瑞格裡事后向警方供称,他们怀疑阿贝瑞是近期在当地社区的窃盗惯犯,才会拿着武器驱车尾随,并且声称「曾多次要求阿贝瑞停下来」、「想盘问对方」。结果阿贝瑞攻击他的儿子崔维斯,最后出于自卫才导致崔维斯开枪射杀。双方在车辆附近发生冲突,阿贝瑞和崔维斯直接面对面肢体拉扯,最后在三声枪响之后,阿贝瑞中弹倒地身亡。

验尸报告中,阿贝瑞总共中了三枪,一颗子弹在左胸膛、一颗胸部中下方、还有一颗造成右手腕皮开肉绽的擦伤。体内没有任何酒精或毒品反应。警方的报告中则确认,阿贝瑞从头报尾都没有持任何武装、也没有从一度逗留的空屋裡取走任何物品。阿贝瑞是否为马麦可父子所说的「窃盗惯犯」?案发当天是阿贝瑞率先发动攻击?情节仍是疑点重重。

但从2月23日案发之后,这起命案因为当时全美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俗称武汉肺炎)的影响,新闻关注度全被疫情盖过。直到事隔70多天后的5月5日,第三方侧录影片被公布之后,才又引起舆论关注。更让民众愤怒的是,射杀阿贝瑞的父子档,却要到5月7日才被警方逮捕——在这空白的两个多月,到底发生了什麽事?为何调查与逮捕行动会延迟?开枪到底是合理防卫、还是种族仇恨的私刑?

被害人:喜爱慢跑的阿贝瑞——谁会预料到,像平常一样的出门慢跑,却隐藏着杀机。对于阿贝瑞的死亡,家属都感到极为震惊与愤怒。阿贝瑞的母亲伤心地指控——凶手是「种族仇恨的私刑」,凶手声称的窃盗嫌疑、自卫反击,都只是掩盖罪恶的藉口。

阿贝瑞出生于1994年5月8日,那一天刚好是母亲节。他和母亲同住在布朗斯威克小镇,亲友都习惯暱称他为「Maud」(来自阿贝瑞的名字Ahmaud),高中时代的阿贝瑞是一名运动健将,曾在学校的美式足球队裡担纲后卫,并且在乔治亚州与佛州全明星赛中大展身手。2012年高中毕业后,阿贝瑞进入南乔治亚技术学院(South Georgia Technical College)攻读电气系统课程,希望有朝一日能以此为业。

阿贝瑞出生于1994年5月8日,那一天刚好是母亲节。他和母亲同住在布朗斯威克小镇,亲友都习惯暱称他为「Maud」,高中时代曾在学校的美式足球队裡担纲后卫。但阿贝瑞也曾经有过不太光彩的纪录,根据《布朗斯威克新闻》和阿贝瑞家属律师证实,2013年阿贝瑞19岁时,曾因为携带枪枝进到高中篮球比赛现场,而后遭到起诉;2018年又因为进到商店行窃而被捕。儘管如此,阿贝瑞在周遭亲友的眼中,依然是个本性善良、绝不会作恶行凶的人。

慢跑是阿贝瑞始终保持的运动习惯,而且也是週遭亲友对他最直接的生活印象。根据阿贝瑞朋友的描述,慢跑的时间和地点规律,有时在住家附近都能看到阿贝瑞的身影。能为此做证的,还有阿贝瑞高中时代的美式足球教练冯恩(Jason Vaughn)。同样有慢跑习惯的冯恩回忆:上一次见到阿贝瑞,是某次在路上跑步的时候。我想追上前去、跟他说说玩笑,不过阿贝瑞一直往前加速,我根本追不上他。冯恩当时根本也无法想像,这次的路跑巧遇,竟是人生的最后一面。

加害人:葛瑞格裡与他的儿子——阿贝瑞出门跑步的2月23日那一天,64岁的葛瑞格裡与34岁的崔维斯这对白人父子,心情似乎不那麽好,或许应该说——最近几个月以来,除了疫情的担忧之外,他们父子一直为某件事情感到忧虑——自家社区附近的窃盗事件。

父子居住、同时也是后来阿贝瑞死亡地点的萨提拉岸边社区,在去年12月8日,当地警方机或报案,有社区民众放在未上锁车辆中的步枪遭窃。2020年1月1日,崔维斯也发现自己原本放在卡车上的枪无故消失,报警表示怀疑是有人在社区附近连续窃盗。

一个多月后,崔维斯人在那栋施工中的房屋对面,坐在自己的车中,结果发现「6英呎高的黑人」(约182公分)在房屋附近鬼鬼祟祟地查看,崔维斯紧张地打电话报警,称是「没见过的人在闯空门」,接获通报的员警、崔维斯以及几位邻居都来到现场搜查,但并没有找到人。屋主赖瑞(Larry English)提供的监视器画面,确实拍到有人进入查看,但事后检查「没有物品遭窃」。或许只是大家多心了?看在崔维斯以及他的父亲葛瑞格裡眼裡并非这麽单纯。事实上,葛瑞格裡曾是当地格林郡警察局(Glynn County Police Department)的员工,1982年至1989年在局裡服务;而后1995年转任布朗斯威克镇地方检察官办公室,以调查员的身分继续工作,直到2019年退休。

葛瑞格裡相信,他居住的萨提拉岸边社区已被宵小入侵,而那名在2月11日发现的「6英呎黑人」到底有何目的?是否持有武装?先前被偷的枪和他有没有关係?种种疑问萦绕在父子两人的脑海,令他们的神经似乎有些紧绷。巧合的是,根据《布朗斯威克新闻》的报导,阿贝瑞过去犯下的持枪、窃盗行为,负责的检察官正好与葛瑞格裡共事。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直接的资料,证明葛瑞格裡「还记得阿贝瑞」;但枪杀事件后葛瑞格裡向警方的证词是:「他很像最近社区的窃盗嫌疑犯。」

2月23日,葛瑞格裡说他看见了那名「6英呎黑人」在街上奔跑,又走进了那个施工中的空屋。葛瑞格裡嘱咐崔维斯小心——爸爸拿起了.365麦格农左轮手枪、儿子抄起一把散弹枪——开车向慢跑的阿贝瑞追去。

司法的「迴避」与「包庇」——阿贝瑞死亡之后,为什麽延迟了将近70多天才有进展?过程其实一波多折,前后换了4任检察官承接办理。阿贝瑞案起初由布朗斯威克镇的地方检察官强生(Jackie Johnson)负责,但没几天在2月27日旋即声请迴避,因为涉嫌的葛瑞格裡曾在强生的办公室工作。

案子到了第二名接任的检察官巴恩希尔(George Barnhill)手上,但敏感的是巴恩希尔的儿子,正好也和葛瑞格裡共事过,而且也是审理过阿贝瑞窃盗案的当事人。因为这层关係,巴恩希尔也在4月13日迴避,让第三任检察官德顿(Thomas Durden)接手。

最初两任的检察官,让阿贝瑞的家属感到可疑,为何都和凶嫌的任直背景有关?最争议的是,第一任检察官强生,被格林郡警察局指控「要求现场员警不要逮捕葛瑞格裡父子」,强生否认干涉执法的指控,还反过来质疑是当地员警自己失职、没有做好逮捕与否的判断。

第二任检察官巴恩希尔的情节则更为严重,他在迴避案件之前,4月2日先写了一份备忘录给格林郡警察局,认定「葛瑞格裡父子并没有被逮捕的理由」,同时强调:阿贝瑞攻击了崔维斯、抢夺他的散弹枪,崔维斯出于自我防卫而使用了致命武力。阿贝瑞的心理健康纪录,有助于解释他明显的侵略性、和攻击持武装人士的思维方式。

巴恩希尔还向警局声称有份第一手证据,能够证明「阿贝瑞就是窃盗嫌疑人」。接着4月7日,巴恩希尔又写信给乔治亚州检察长卡尔(Chris Carr),暗示阿贝瑞的家人的司法纪录不良。而后案件才又转给了第三任检察官德顿。但全案在5月5日,第三方拍摄到的影片公开后有了重大转折。原先被疫情压抑掩盖的舆论关注,像是突然掀锅那样勐然窜升,加上过程疑似司法包庇嫌犯的行径,让全美民众极为愤怒。葛瑞格裡父子后来终于在5月7日,以谋杀罪、严重伤害罪逮捕。在检察官德顿的要求下,全案在5月11日转交给非裔的检察官霍姆斯(Joyette M. Holmes),至此已是第四名检查官接手阿贝瑞案。

种族仇恨或守卫家园?仍在调查中的争议——阿贝瑞案看似是「白人怀疑黑人犯罪,动手杀害」的种族歧视事件,其实仍牵扯了许多不同层面的结构难题。被害家属和律师认为,阿贝瑞的死是出于针对种族的歧视与私刑,「让阿贝瑞像动物一样被猎杀」。不过,要认定到底是不是种族仇恨,不能光靠「白人杀了黑人」就能一口咬定,仍需要更多细节证据的调查——特别是凶嫌父子档,过去有没有针对种族的仇恨言论或行为?是不是因为阿贝瑞是黑人,就匆促认定是犯罪者?

被捕的葛瑞格裡和崔维斯,都声称是自我防卫。从先前社区的窃盗案来看,或许他们确实有一定程度的「合理动机」自我武装,但是阿贝瑞有确实主动发动攻击吗?父子档能够因为怀疑,就行使致命武力吗?事件掀起争论涟漪中,有一位NRA拥枪派的黑人社运家、也是美国黑人社群网路小有名气的网红Colion Noir如此评论:这裡是美国,不是高谭市。你没有权力像蝙蝠侠那样,拿着枪到处巡逻盘问民众。……如果你认为对方有犯罪嫌疑,那请你报警,让警察来处理,而不是自己拿着枪追过去。如果我是阿贝瑞,慢跑的时候有白人拿着枪追过来,我一定会以为对方是来杀我的,我会拼命反击。

从一名黑人社运家、又是NRA拥枪派的Colion Noir口中评论,在某些程度上点出了除了种族议题之外,现实中面对持枪、用枪、犯罪问题的细节考量。何况,这些基本准则,对于曾任警务工作的葛瑞格裡来说,应该是专业常识。除此之外,事件中拍下关键影片的第三人:同社区的布莱恩(William Bryan)在过程中扮演什麽角色?是不是追迹阿贝瑞的共犯?5月14日一封没署名的字条留在阿贝瑞悼念花堆中,写着「对不起,我当时应该阻止他们的。」是他布莱恩所留下?仍有待釐清。

「事实上,葛瑞格裡是无法被判处‘仇恨犯罪’的。」阿贝瑞的另一个法律问题,是乔治亚州是全美少数几个没有通过「仇恨犯罪」(hate crime)相关犯罪法律的州份;这一点,长年深耕南方的黑人民权组织NAACP就有针对阿贝瑞案表明,期待的不是要不要判仇恨犯罪,而是本来的司法调查审判应该要正常运作。阿贝瑞死后,他的教练冯恩发起了「陪阿贝瑞一起慢跑」的网路串联活动——#IRunWithAmaud——号召民众出门慢跑2.23英裡,纪念阿贝瑞身亡的日期、也以此呼吁社会正视案件被后的司法困境。

加上阿贝瑞案牵扯出的检警包庇黑幕,连带让当地居民对于长久以来的司法调查感到质疑,过去格林郡警察局会不会一直受到干涉压力?在阿贝瑞案中涉及施压疑虑的两位检察官,后续调查该如何处理?複杂的情境,都让阿贝瑞案比预期来得棘手。

冯恩再也无法在路上慢跑时,巧遇那位运动健将阿贝瑞了。纪录自己为阿贝瑞而跑的自拍影片,冯恩说:有上帝的助力,直到正义获得伸张、你的家人获得安宁之前,我永不疲倦。

谢选骏指出:私刑or自卫?这个问题太太太愚蠢了——它哪里知道私刑就是自卫自卫就是私刑!白人杀黑人,私刑就是自卫;正如黑人杀华人,抢劫就是打猎——反过来也是一样!这是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法律虽有,看人下菜——生物属性的第一位的。这就是圣经所说的“原罪”,所以圣经庄严宣告,这个世界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所以法律实现不了社会公正,正如革命实现不了社会公正——只有上帝的最后审判可以做到这一点。



【055、斯里兰卡的今天就是缅甸的明天】


《斯里兰卡系列炸弹袭击死伤人数接近800》(2019年4月22日 美国之音)报道:

斯里兰卡警察在科伦坡香格里拉酒店检查炸弹袭击现场。斯里兰卡星期一说,一系列教堂和酒店的爆炸袭击中的丧生人数上升至290人,还有大约500人受伤。

斯里兰卡官员说,已经拘留了与炸弹袭击有关的13人。与此同时,袭击发生后实行的戒严星期一取消。

斯里兰卡总理维克拉马辛哈星期天说,袭击发生前已获得了可能发生袭击的情报。他说,将调查为什么没有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斯里兰卡官员说,死者中有大约30名外国人,包括美国、英国、印度、中国、日本和葡萄牙的公民。据报道,星期天早晨的6次炸弹袭击发生在3座教堂和3家酒店,随后在首都科伦坡附近的代西瓦里和迪马塔哥达又发生了两次爆炸。科伦坡主要机场一枚自制炸弹发现后被排除。

斯里兰卡总理维克拉马辛哈向遇难者亲属表示慰问。他对记者说:“我将此视为一场重大危机,将把国家和经济带向不稳定。我强烈谴责这些以宗教场所和高档酒店为目标的袭击。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捍卫国家法律。”

警方官员说,至少两起爆炸袭击是自杀炸弹手发动的。

当局说,受到袭击的教堂之一圣安东尼教堂和所有遇袭酒店都在科伦坡。其它受到的袭击的教堂包括科伦坡附近的内贡博的圣塞巴斯蒂安教堂和拜蒂克洛的锡安教堂。

领导圣塞巴斯蒂安教堂和圣安东尼教堂的科伦坡红衣大主教兰吉特呼吁当局找到炸弹袭击的幕后真凶。

目前没有人宣称对袭击事件负责。

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的发言人说,古铁雷斯秘书长对“发生在全世界基督徒神圣日子里”的“恐怖袭击愤慨万分”。

谢选骏指出:没有人出面认领宣传自己战绩的恐怖袭击,可能另有图谋,那就是挑动不同宗教之间的仇杀。

《斯里兰卡的佛教激进思潮》(2014年6月26日 刘海涛)报道:

2012年5月19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总统拉贾帕克萨检阅武装部队,庆祝结束长达三十多年的内战3周年。 

斯里兰卡原名锡兰,1972年改为现名。公元前3世纪,佛教传入斯里兰卡,目前全国总人口中,大约有70%的人信仰佛教。

自16世纪开始,随着葡萄牙等殖民者的到来,斯里兰卡经历了4个半世纪的被殖民时代,佛教等传统文化受到压制。期间,佛教僧伽虽然积极努力,但是各地的僧团就像装在斯里兰卡这个布袋中的土豆,因为佛教自古以来就没有坚强的教会组织,锡兰农村社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依附其存在的僧团互不相属,依附于王权的上层僧侣对其则只有象征性的约束力。

18世纪后,僧伽开始借鉴现代社会中政治结社的方式建立统一的僧伽集团,整肃宗教戒律。但是佛教的真正复兴还是受到基督教刺激的结果,比丘们开始致力于用现代教育方法传授传统文化,力图使青年一代对本民族固有的价值观感到骄傲。

其间影响较大的事件是1873年8月的佛教与基督教的3天大辩论。据说,佛教德喜上座的发言多次得到群众的喝彩,人们认为他已经驳倒了基督教的主张。比如他说,上帝造人之后发现人变坏并将人逐出伊甸园的事,说明上帝并非全知全能。这场辩论被认为是佛教复兴的起点。

之后,随着佛教院校的建立、教义册子的印刷与散发、大众传媒的发展,佛教在民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其直接的原因便是僧伽罗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后来的佛教民族主义浪潮,比丘也和世俗的民族主义运动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上世纪30年代末,锡兰出现了第一个比丘政治组织——全锡兰比丘大会。

上世纪40年代,也就是锡兰独立前夕,社会中的各种政治势力异常活跃,僧伽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其间标志性的事件是1946年2月发表的《智严佛学院宣言》,宣言的撰写人智坚以全体教师的名义号召锡兰僧伽为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而努力。他说,锡兰的整个历史表现了佛教的福祉与国家命运之间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比丘的政治行动和政治参与应该受到欢迎和鼓励。这个宣言引起了极大的争论,在佛教内部,包括因保存佛牙而闻名于佛教界的康提花园寺的长老、一度领导佛教复兴的大菩提会以及锡兰在家人的佛教组织——全锡兰佛教大会等都对此表示反对,在佛教外部,政界一些人士也对其参政合法性进行批判,“政治比丘”这一称呼从此流行。

但是,反对的声音反而促进了激进比丘的联合,他们多是出身比较贫穷的年轻下层比丘,对于改变现状的要求特别强烈。因此,在一些上层僧侣的鼓动下,他们一边在政治活动参与中积极寻求自己的位置,一边为自己的行动寻找理据。比如其领导者智坚写了一本名叫《比丘和政治》的小册子,其中用一个三段论的方式证明了政治活动的合法性:

首先,今天斯里兰卡的政治生活已经包含了、也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次,今天的比丘仍然同以前一样,他们不能不担负增进社会福利的责任;

结论:今天的比丘若非参加政治活动,便不能认为他们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职责。

在1947年的大选中,政治比丘的活动达到了高潮,因此1948年独立后的斯里兰卡在宗教、语言、教育、就业等方面都严重偏向信仰佛教的僧伽罗人。

不过,僧伽罗民族对宗教政治态度的系统表述出现在1953年出版的小册子《寺庙中的背叛》(又名《法的胜利》)中。该书猛烈地批判了佛教僧侣,认为他们千百年来犯了一个极严重的错误,完全背离了佛陀创教的初衷。他们只是追求个人的解脱,并没有履行天人之师的职责——教育和帮助他人。锡兰僧伽的堕落,就在于比丘们的这种自私、贪婪和愚昧。

《寺庙中的背叛》进而提出,当务之急是要改造僧伽,使比丘们放弃只追求自利的生活——一方面依赖别人的施设供养,另一方面却对供养他们的社会漠不关心。400多年的异族统治窒息了僧伽罗民族的自信,而以佛教为资源,重建僧伽罗民族的信心,指导国家意识相态,就能建立一个不仅在物质上富足,而且精神和道德上也富足的社会。总之,僧加罗民族面临这样一个历史任务:在人间建立一个依照佛陀的教诲来组织的国家,信仰印度教的泰米尔人享有自治的要求是不现实的。

1956年,另一本小册子《被背叛的佛教》的出版强化了佛教参政的政治理论以及民族主义情绪。这一年也是佛入涅槃2500周年,佛教信徒的宗教情绪空前高涨,加上1955年以来的经济问题,因此在这一年的斯里兰卡大选中,温和的统一国民党下台,更为激进的民族主义政党人民统一阵线上台。随后,种族冲突爆发,矛盾不断累积,终于引燃了长期的内战之火。

冷战之后的许多国际冲突都和宗教问题有关,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宗教问题仍然可能和任何政治问题关联起来,冲突涉及的范围会变得宽泛,除了政治、经济、领土、语言等有形的利益外,也涉及身份认同等精神性问题,而且冲突一旦涉及宗教就会变得异常残酷、持久。

斯里兰卡佛教激进思潮对此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其说明的是,宗教不仅是一个完整的意义系统,包含一整套的价值观念、哲学观念和行为方式,也有基于教义或规范的集体的交往方式和组织。而且,宗教借助于种种仪式,逐步深入神秘,将个人与集体乃至宇宙联系起来,从而使信徒获得整体感、超越感、永恒感。因此,宗教能够使卑微者自觉伟大,使匆匆过客自觉永恒,凡俗众生一旦与神圣沟通,就仿佛站到了世界之巅,因此可以为信仰者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而正如18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所说:“受某种观念驱使的一个人的力量,有时会胜过被利益驱动的一百个人的力量。”如果再加上别有用心的人将其推向极端,其破坏性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

谢选骏指出:佛教国家斯里兰卡的恐怖爆炸,使人联想到同为佛教国家的缅甸。如果斯里兰卡的今天就是缅甸的明天,那么也可以反过来看到,斯里兰卡的明天可能就是缅甸的今天——缅甸正在救亡图存、对抗伊斯兰教的入侵。

《斯政府:复活节连环恐袭凶手是当地伊斯兰组织》(法广RFI 古莉)报道:

斯里兰卡政府发言人塞纳瑞特尼(Rajitha-Senaratne)4月22日宣布,复活节攻击两座教堂和4个酒店等8起恐怖袭击是当地一个激进伊斯兰组织(Thowheeth Jama'ath )干的。警方已缉拿24名嫌疑人,均为斯里兰卡人。

斯里兰卡6地的两座教堂和4个酒店4月21日复活节几乎同时发生恐怖袭击,死亡人数已达290人。从袭击目标来看,袭击针对的目标是基督教徒和外国游客。

斯里兰卡政府今天宣布,这一系列血腥袭击是当地一个伊斯兰激进组织所为,其中两名自杀炸弹客已在首都科伦坡香格里拉酒店被炸死。但目前尚无组织出面表示为这一系列的袭击事件负责。警方缉拿到24名嫌疑人都是斯里兰卡人。同时警方也表示,正在调查这个伊斯兰组织是否与外国有联系。据国际刑警组织今天宣布,已派专家协助斯里兰卡警方调查。

昨天复活节早晨,斯里兰卡六个地方的两座教堂和四个高级酒店同时遭受恐袭,其中至少两起是由自杀客所为。目前已知这一系列袭击造成290人死亡,包括两名中国人。

谢选骏指出:果不其然!



【056、死刑就是消除犯罪基因】


《死刑:美国和亚洲国家的极刑存废之争》(2019年7月27日 BBC)报道: 

美国司法部7月25日发出正式命令,12月9日起将连续处决5名联邦死刑犯,这是美国联邦政府16年来首度恢复执行死刑,引发人权组织及民主党的强烈批评。

无独有偶,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也在6月26日宣布恢复执行死刑,并新聘两名“刽子手”处决4名毒犯,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也在日前敦促国会恢复死刑,希望以死刑作为对抗毒品的惩罚行动。

美国联邦政府上次执行死刑是在2003年,至于去年全美共处死25人,都是由各州当局执行。美国司法部长25日发出正式命令,确定将从12月9日起连续处决5名重刑犯,而这也是美国16年来首度重启“联邦死刑”命令。

目前美国有62名联邦死刑犯,包括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主嫌查纳耶夫(Dzhokhar Tsarnaev)。

司法部长巴尔(William Barr)在声明中指出,国会已通过立法明确授权死刑惩处,众参两院也已表决通过,并由总统签署。他表示:“司法部维护法治,我们应为受害者及其家属推进司法系统判处嫌犯的刑罚。”

司法部长巴尔(William Barr)在声明中指出,国会已通过立法明确授权死刑惩处,众参两院议员也已表决通过,并由总统签署。 

然而,美国内部出现反对声浪,许多人权组织及民主党人士发表抗议,使得死刑争议再次成为焦点。

事实上,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绑架案的判决也与联邦死刑有关,因为该案件在7月中进入量刑阶段,检方主张被告应被判处死刑。但最后12人陪审团未能就死刑判决达成一致,被告克里斯滕森被判终身监禁。

虽然案件所在的伊利诺伊州已禁止死刑,但由于案件是在联邦法庭以绑架案审理,因此死刑是最高量刑。

对美国司法有深入研究的台湾律师刘韦廷向BBC中文解释,美国联邦与数州的法律都有死刑,按照各自法律执行,彼此并没有直接关系。不过,联邦政府在16年后恢复执行死刑,仍可能对各州执行、判决死刑有间接影响。

他解释,联邦政府执行死刑后,若当地的犯罪率因此显著下降,就会影响民众对死刑的观感。特别在有死刑法条的州,影响可能更明显,他对BBC中文说:“陪审团由民众担任,他们若看到死刑对遏止犯罪有效,可能就倾向支持死刑。”

至于禁止死刑的州,也可能因为联邦执行死刑案件,带动犯罪率下降,社会治安改善,也会让民众会希望恢复死刑。

美国联邦宪法保障各州享有自主权,但是当联邦宪法或联邦法律与州宪法或州法律相抵触时,州宪法和州法律服从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

美国死刑情况 

目前美国有29州有死刑——1976年美国恢复死刑后,德州执行561次,次数最多;其次是维吉尼亚州的113次, 与奥克拉荷马州的112次。 

加州目前有737名死刑犯,是各州最多,但自1976年以来只执行三名死刑犯。

1998年至2018年间,每年的死刑判决数量下降85%——从295人降至43人。

支持或反对死刑

根据BBC驻北美记者安东尼·祖尔切(Anthony Zurcher)的分析指出,大部分的美国人仍然倾向支持在某些情况使用死刑,但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大部分反对死刑,主要是担心司法判决不公平。

死刑的存废在许多国家都是争议性话题

目前美国死刑大多数都规定使用注射方式执行,当地对于死刑的一大争议,就是执行死刑的手段,包括注射和电击法均受到质疑。据报道,中国大陆则是以注射、枪决方式执行,而台湾死刑的执行方式则是枪决死囚。

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2019年的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执行死刑的人数下降3分之1,是10年来最低水平。执行死刑人数最多的国家依序为:中国、伊朗、沙乌地阿拉伯、越南以及伊拉克。

国际特赦组织指出,中国执行死刑人数居世界之首,不过由于执行死刑人数被中国列为国家机密,所以实际数量仍不清楚。

另外,截至2018年底止,全球已有106个国家废除死刑这项刑罚。过去十年来,美洲只有美国执行死刑,大部分南美、欧洲国家已经全面废除死刑。

死刑存废在国际间一直存在争议,支持死刑的人常喊出“乱世用重典”,希望以死刑喝止犯罪,认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死刑能发挥遏阻犯罪的功能,而且传统社会“一命偿一命”的观念根深蒂固。

反对死刑的人则认为,法院对重大刑案加害者宣判死刑只是“以暴制暴”,试图以简单的暴力制裁手段解决复杂的犯罪心理问题,不能发挥教化和矫正人心的功能。

执行死刑打击毒品

除了美国联邦决定恢复死刑,无独有偶,时隔43年,斯里兰卡为打击国内毒品泛滥问题,决定重启处决死刑犯。斯里兰卡总统席瑞塞纳(Maithripala Sirisena)6月26日表示,他已签署四名毒犯的死刑执行令。

斯里兰卡贩运毒品可判死刑,上一次执行死刑是1976年,而目前该国有1299名死刑犯,其中48名是因为毒品罪行被定罪。

席瑞塞纳今年1月访问菲律宾,赞扬菲国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打击非法毒品,并称他为世界榜样。

杜特尔特希望国会尽快通过法案恢复死刑,以打击贩毒等恶性犯罪。 

同样了为了打击毒品,杜特尔特也在7月22日在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说,希望国会尽快通过法案恢复死刑,以打击贩毒等恶性犯罪。

菲律宾1986年废除死刑,是亚洲首个废除死刑的国家,但是一年后因为犯罪率增加,出现恢复死刑的声浪,1994年恢复死刑。2006年6月前总统雅罗育(Gloria Macapagal-Arroyo)签署废死法案。

谢选骏指出:要不要死刑的问题,其实就是要不要消除犯罪基因的问题。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死刑犯是一种特殊的基因携带者,就像社会怪胎一样。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如果不杀他们,也该把他们送进特别实验室加以研究。否则,犯罪基因太多了,也会造成社会紧张,结果触发大规模战争。那样一来,死的人会更多的。至于说到司法不公,那就无法避免了,不仅死刑,任何司法判决都会难免不公——因为人间从来如此,只有天堂里才会公平。



【057、她们本来就是援交的】


网文《中国女大学生“肉偿裸贷” 下场很可怕》:(2018-03-08 以目)说:

其实,裸贷早已不是桃色事件,它已经引发不少诸如绑架、敲诈、强劫、逼迫卖淫等刑事案件。悲剧与闹剧如此之多,多到大学校园都习以为常,多到我们不由得思考:为什么?

19岁的她

今年,她19岁。正在上大学,前程有如圣诞树,正在一闪一闪发着光。可是,因为太想要一个iphone,她陷入一个可怕的阴谋。时值2017年年末,周围的同学大多在聚会、收豪礼、买新衣。她与这一切无缘。她是出身于底层的孩子,父母是穷忙族,一个月只能给她三四百生活费,想奢移,想享乐?基本不可能。

生活的寒酸,直接影响到了她对自己的信心。她觉得没人看得起自己,自己也不大看不起自己。生活的受困,社交的受阻,使她陷入一种执念:只有拥有一台iphone,我才能被尊重。如何才能买得起iphone呢?思来想去,她想到了校园贷。校园贷这个词,她不算陌生。

她知道有危险,也看过相关新闻,可是,人若陷入严重的稀缺心态,是会思维短路的。她会在潜意识之中淡化风险,夸大拥有的快乐和意义。加上对自己的轻贱,也不觉得“拿自己去卖”有什么可遗憾,于是,通过某个qq群找到中间人,询问借贷事宜。

中间人把她带到一家所谓的投资公司。公司只有几张桌子和沙发,极不正规。借贷人呢?也一看就不是正经人。她自然有所顾虑,但对方一直说,“你放心,我们是正经生意人。只想赚点小钱,不会违法违纪。”

借贷人问:“你想要贷多少钱?”她说:“3000。”3000元的借款,却没那么容易拿到手。中介费、上门费等额外费用,都得算在本金里,总计3000元。也就是说,实借3000元,但你得偿还6000元本金。

还有利息。利息每周,注意,是每周420元。所有以上费用,必须一个月内还清。她自然觉得这是一个坑,和对方理论,说不合理。但借贷人说:“所有的借贷都是这样。你出去打听一下,我们还算好的。你爱借不借,不借走人。”如此明显的骗局,如此阴险的套路,理智尚存者都会拔腿就走。

但她还是无法拒绝。匮乏感太重的人,会盯紧想要的东西,看不见其他。她答应了。这时,借贷人拿出一张3.5万元的欠条,要她签字画押。她当然不愿意。说怎么又变成了3万5。对方称,“有好多学生最后没钱还,我们这么做只是为了保障公司利益,不会真要3.5万元。”最后,她签了字,拍了手持身份证的照片,拿到3000元。

第二天,她用这3000元,给自己买了一部新手机。她的事还没完。当你与恶魔达成第一笔交易,这一辈子就很难逃出它的魔掌。到了第一周的还钱时间,她当然还不起。于是再次前往该公司,说要再借1500元。接受了第一次的不公,第二次就显得理所当然。她不仅签了借条,而且,被对方拍了裸照。

全裸。全身无一覆盖物。器官全部暴露。裸照拍好后,她惶惶然走出门,在路边饭馆大吃一顿,以安慰自己紧张的身心。至此,她的悲剧真正开始。

她开始疯狂打工,也向同学东挪西借,尊严扫地,累不堪言,但总算按约定支付了三周利息,共计1260元。她以为凭借自己的努力,这场噩梦总会结束的。但她显然低估了人心之恶,黑势力之贪婪与残暴。

1月20日,她接到借贷公司电话,声称她违约,必须立刻还1.1万元,否则公布裸照,追到校园,甚至带人到家里要债。她吓得魂不附体,以为自己一辈子完了。连续几天以泪洗脸,几度想到自杀。

可是,能怪得了谁?选择是你自己做的,风险与后果,你也得自己去承担。

英国每日邮报曝光中国裸贷事件

就在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一篇这样的文章:数百位女性的担保裸照在百度云遭曝光。

本周,有超过1000名中国女性的裸照遭到泄露。这些裸照,其实是借款人用裸体照片给贷款人做抵押,用于借贷。大多数的受害者都是19~23岁的女大学生。

警察声称:泄漏照片的人的身份现在还无从得知。这些女性大多数为中国的女大学生,她们被迫发送自己裸体的照片,并且手持自己的身份证,以此来作担保来获取该利息贷款。

据环球网报道,本周有一个8G的压缩包在网上被网友分享。而这个压缩包内有超过1000名中国女性的裸照。

根据新闻报道,这些裸照是来自于一个名叫“借贷宝”的借贷平台,而目前这些裸照是被谁泄露出,则无从查知。

一旦zip被解压,用户就可以在文件名上轻松地看到这些人名字。除此之外,这些文件上还标注了联系电话,是否愿意肉偿贷款等字样。

报道一发出,惊呆了一片外国网友:你以为合法的高利贷就不会发生这样卑鄙的事情吗。

政府费尽心思的去监管香烟,但却允许这样可恶的高利贷公司存在,竟还不去追究他们的责任!

一周的利息有30%,如果你借1美元并且一年没还,那你就会欠下84万美元!!他们不是被强迫这样做的。是他们太年轻,太无知,还不知道每周30%的利息是多么的疯狂。同样的,在美国的贫穷社区和军事基地,利息达到400%的支票兑换和贷款也很普遍。

2016年上线的借贷宝,是一款专门用于借贷的手机APP平台。它以借款人实名,出借人匿名的单项匿名借贷模式,使的借款人可以快速的借款,则出借人可以根据借款人身份主动评估风险,以此获利。

借贷宝是基于熟人关系的借贷平台,你的借贷好友大多数来自你的朋友圈,并且经过实名认证。

借款人可以发布一笔借款需求,标明借款期限、利率和金额,而你的好友可以选择是否借出。

如果你要借钱给别人,也可以发布借款项目。低利息借入,高利息匿名借出,在不需要投入本金的情况下赚利息差。很多人利用这一点来盈利。

一个借贷盈利平台,在短短不到两年期间,却变了味。

女大学生几个G的裸照被外泄,其中有100多位女性的“裸条”信息被曝光,甚至还有2名95后。

由借贷宝引出的“裸贷”事件越演越烈,并且还产生了“肉偿”和“裸条”信息售卖等灰色产业链,裸贷的女孩们正在一步步踏入险境。

裸贷是什么?

最早的裸贷只是校园贷的一种。

针对大学生分期购物,提取一定数额的现金。P2P也算是一种校园贷,可用于大学生助学,创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好好去利用这种“校园贷款”。部分女学生是利用这种贷款去满足自己高消费和虚荣心。而借款人则1利用这一点,让女生们拍裸照,裸视频作为贷款抵押。和普通借贷不一样的不仅仅是以裸照为抵押。其次,贷款的利率也是极高的。借1000元,一周就要还1300。高达30%的周利息,借款雪球越滚越大。

这些借贷人会滥发私人信息,来电骚扰,以暴力手段来催款。不少大学生深陷其中,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追债骚扰。

一位兰州的女孩坦言,借款金额在1000到30000元不等,只要提供资料,进行简单的审核即可。而审核方式就是“拍裸照”,“拍自慰视频”。

拍照和拍视频时,必须手持身份证,照片要求全裸,露出私处,视频则需要3分钟以上。只有先提交了视频和照片,才可以填表借款。

不仅如此,借款女生还要提供自己的学生证、学籍资料、家人、同学、老师的联系方式等。

这位兰州女孩就是受害者之一,她通过该渠道借款8000元。没想到一个月之间,光利息就达到了2000。还不上钱就被骚扰,威胁,甚至被要求肉偿贷款。

肉偿则是针对于那些还不起贷款女生的新手段。当女孩们被高额的贷款压到无力偿还时,就会有中间人联系,用色情服务赚钱还贷。不仅如此,拍摄的裸体视频,也可以拿来卖钱。

对话不堪入目:此类事件频发不穷,光是2016年就有不少的因为“裸贷”欠款而发生的自杀事件。

高额的贷款利率,拍摄裸照或者视频,甚至肉偿贷款。

裸贷为什么此起彼伏?其实,裸贷早已不是桃色事件,它已经引发不少诸如绑架、敲诈、强劫、逼迫卖淫等刑事案件。

悲剧与闹剧如此之多,多到大学校园都习以为常,多到我们不由得思考:为什么?

为什么这些女生会无法拒绝诱惑?

为什么她们就是要消费?

为什么她们看不见背后的风险,和要支付的代价?

比如文初的女生,只为了一个手机,毫不犹豫地跳入火坑。

她们之所以荒诞,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消费的不理性。

二是自控力的严重匮乏。

三是自我的低价值感。

恩里科·特雷维桑在《非理性消费》中,早已将商品的本质说得明明白白。

他说:商品本身的价值,都远低于我们的心理价值。越昂贵的商品,越是如此。也就是说,一个7000元的iphone手机,你因为极度匮乏,会将它的价值放大到70000元。但实质上,它值不了那么多。商家也明白消费者的心理。他们会变本加厉地,夸大产品的意义,也夸大你“拥有”的满足感。但是,倘若你换一种心态,这种魔障般的感觉就会弱下去。

这种心态就是:

1.承认贫穷。穷人最怕的,就是虚荣。虚荣就是不承认自己的穷。这就会导致你会打肿脸充胖子,继而令你做出一系列超出能力范围的事。

2.从令你不安的、难过的事物上,转到令你愉悦的、充满成就感的事物上。假如你买不起LV,穿不起CHANEL,敷不起LAMER,用不起DIOR,那就不要关注时尚,因为它会刺激你的物欲,令你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记得一个裸贷的女生说:“我也知道裸贷不好,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地想要那个包包。”后来,她借了1万元,买了包。但自此被逼成一个援交女。

棉花糖实验早已告诉我们,无论你怎么定义成功,都会发现:一个人自控力越强,就越接近这个标准。因为越能控制自己,越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努力摆脱自身的脏乱差,获得更加真善美的人生。

二是要有自控力。

记住,任何人的未来,都不只是一个iphone,也不是一个包包,而是一个比奢侈品更珍贵的存在。

为了抵达那个地方,你得告诉自己:别毁了这一切。

康德说得好,自控使我们与众不同。自控令我们活得更高级。也正是自控力,使我们获得更自由的人生。所以,如果此刻你正面对诱惑,担心控制不住,焦虑无比地问我:“但是,我真的可以改变吗?”

我会回答你——“你愿意吗?”

谢选骏指出:上文不懂,人分三五六等,有些人天生就是来做援交的,否则就会获得很惨;就像林彪天生是来做将军的,做接班人却死于非命。林彪曾经沾沾自喜地说,“爹妈给的嘛,有什么办法。”这是因为他不懂遗传学——聪明也是一把双刃剑,弄得不好会死于非命。同样一对爹妈,怎么生下来完全不懂的孩子?因为,每个人都有60个独特的基因变异,结果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个体……虽然,世界上没有重复的“个人”,却有可以归类的人“类人”。而天才,就是那些能够突破“类”的限制的先知先觉了。



【058、吞噬就是创造】


网文《这才是宇宙中最可怕的物质,黑洞都怕它》说:

人类对于宇宙来说就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目前人类探索到的可观测宇宙半径大概460亿光年,但是这仅仅是可观测宇宙的一部分,目前的宇宙依然在以超光速继续向外膨胀。

说起宇宙中最可怕的事物是什么,很多人第一印象会想到黑洞。的确,黑洞是一种质量极大的天体,必须是太阳质量的几百倍才能形成黑洞。因为自己的引力实在是太过于强大,连目前宇宙速度最快的光都无法逃脱,因其看起来黑漆漆的,一切物质靠近黑洞会彻底被分解。

但是宇宙中还有一种物质比黑洞还要可怕,那就是类星体。类星体是人类观测到的一种非常遥远的天体,一般在距离地球一百一光年以外才会发现这一种天体。类星体的质量虽然比一般的星系小很多,但是释放的能量却是普通星系的一千倍左右。

1963年人类首次发现了类星体的存在,因为它们看起来非常类似恒星,因此而得名。人类目前对于类星体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有的科学家认为类星体的中心是一种千万倍太阳质量的黑洞。类星体是宇宙中的一种非常恐怖的猎手,它会不断的吞噬它周围的物体,假如一个普通的黑洞遇上了类星体,最终的结果也只能被吞噬。

不过这一种天体毕竟是离我们太遥远了,或许在以后科技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彻底的研究明白类星体是什么,那个时候,我们有可能解开宇宙的身世之谜。

谢选骏指出:看来,类星体才是人类的故乡。因为吞噬就是创造。死就是生的开始。



【059、完美的极权主义就是长河落日圆】


《中国向完美“新集权主义”迈进》(2019年11月07日美国之音)报道:

“美国及其领导人不再希望仅靠经济接触就能将共产党中国的威权国家转变为一个尊重私有财产、法治和国际贸易规则的自由开放社会。”这是美国副总统彭斯10月24日在华盛顿智库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The Wilson Center)一年内二度发表美国对华政策讲话时对习近平治下的中国作出的判断。

美国领导层的这一判断现在正得到进一步的印证。11月5日,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海外的一些中国问题观察人士认为,这份文件是将“习近平思想”理论体系变成一部可操作的“治国大纲”,也意味中国将向完美的“新集权主义”道路迈进。

这份文件共分十五个部分,主题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通篇强调要坚持共产党对社会方方面面的领导和管控。文件的第二部分提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新党国体系——《中国战略分析》杂志社社长李伟东表示,这份文件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建立“第二红色帝国”的治国大纲。他把毛泽东理想中的中国称为“第一红色帝国”。“它(文件)有两个层面的问题需要兼顾。一个是所谓东西南北中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国家彻底变成党国了。从高层到底层,这是中国彻底党国化的一个正式文件,”他说,“第二个方面是,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他(习近平)也要从全社会方方面面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

中国海外民主运动活动家、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席王军涛认为,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在制度上落地的问题。他说:“四中全会主要讲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些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它主要解决党怎么管人民,用法律管人民,用制度管人民。”

与此同时,新华社还发布了习近平就《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谈及这份文件起草的背景、目的和过程。习近平表示,文件从今年4月3日开始起草,到完成耗时6个多月,其中在9月份征集过党内元老的意见以及党外人士的意见。但《中国战略分析》杂志社社长李伟东认为,文件真正的起草过程可能耗时一年半之久,其间已经在党内外争取到了足够的支持。他说:“各方面在统一思想、内部开会,直到把这个文件完善,至少有几十轮的来来回回。这期间逐步统一全党思想,基本上和元老达成一致,和政府系统达成一致,跟知识分子达成一致,是一个总体意见的体现,而不是有什么重大的裂痕。”

全面集权——亦有海外的观察人士把习近平的“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称为新党国体系、新纳粹、新集权主义等。时政评论家、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邓聿文在海外中文媒体博讯上发表的评论文章对新党国体系加以总结。他认为,这种新的党国关系体现在”党在国上、党大于国、党国一体、党即是国;体现在党内关系上,可以概括为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领导、全党服从中央,中央服从习近平,也即中共强调的‘两个维护’: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习近平的权威。”

历史学者、北京独立评论人士章立凡认为,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这套带有强烈集权主义色彩的所谓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不合时宜也不切实际的。“我觉得这套东西没有什么可持续性,因为它不搞政治改革,”他说,“照这套路线走下去可能会越走越窄、越走越黑。”

海外民主运动活动家王军涛说,习近平的新党国体系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将在短期内使中国社会发生非常大的倒退。“第一就是迫害,凡是不容纳于这个体制的都会被加以严厉的迫害,第二就是会任用酷吏,进行非常严厉的管治,镇压会非常厉害,特别是对习近平越近的,对习近平威胁越大的,他会特别残酷。”

对外扩张?——在外部,走上新集权主义道路的中国对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中国战略分析》杂志社社长李伟东认为,在建立起“第二红色帝国”后,习近平治下的中国还想完成三个目标。他说:“接下来就是在未来五年里统一台湾和南海,南海谈不上统一,就是基本上占领,把南海变成中国的内湖。第三个方面就是用中国模式跟美国争夺全世界的主导权。第四就是它试图建立超越西方民主的一个所谓第二种文明,也就是中国模式。”王军涛说,中国政治的集权化并不是导致美中冲突的原因。相反,中国模式的扩张以至于威胁到美国的根本制度,这才是美国近期围堵中国的原因。他说:“像最近的美中贸易战以及美国社会各界对中国强烈的反弹,更多地是因为中国社会的扩张,而且你可以看到美国智库的报告说,在美国境内(中国的扩张)对美国制度产生致命的威胁。这是美国现在围堵它的原因。”

在10月24日的讲话中,美国副总统彭斯表示,特朗普政府并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但寻求在根本上重组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结构。他说:“北京今天所做的一切,从共产党的网络防火长城到南中国海的沙筑长城,从不信任香港自治到压制持有宗教信仰的民众,都显示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一直与外部世界‘脱钩’。”

谢选骏指出:“第二红色帝国”、“完美新集权主义”,可能不是一个祝福。因为我清楚记得,毛泽东死前几年也是大力修改宪法,也是上上下下地付诸“全民讨论”,废垃群众大家也都是表示衷心拥护。但1976年9月9日毛头一死,不到一个月的10月6日就“天翻地覆”了,全民上街敲锣打鼓庆祝他的婆娘落网,可以说是“慨而慷”了——这也正应了毛煮稀(饭)的狗屁诗句“天翻地覆慨而慷”,可谓其毛煮稀自鸣得意却自己一语成谶了。现在,又有人鼓吹“完美新集权主义”,等于是说其“长河落日圆”,因为完美就意味着盛极而衰。有道是——特朗普促成了他的朋友第二个红色帝国,正如尼克松促成了他的朋友第一个红色帝国,但这两位的命运显示,特朗普不会比尼克松更伟大。群众的拥戴和选举都是过眼云烟,因为只有上帝伟大,而不是偶像和他的电视剧、样板戏伟大。



【060、做官就是作案】


《鲁炜罪大恶极,恐怕难逃一死》(2018-02-19 转载自由亚洲)报道:

上海人讲话最最恶掐,骂人常常阴阳怪气,夹着种种晦气遣词,什么“老棺材”,“缺死”等等等等,“枪毙鬼”也是其中一名句。

虎嗅网博客的一篇怀旧文章:“听着体育场上的大喇叭喊出一个个犯人的名字,罪状,最后再加上一句“情节特别严重,影响极其恶劣,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然后犯人就被套上头套,脖子上挂着写有自己名字的牌子,被打上鲜红的叉叉,凑齐一卡车拉到黄河边枪毙去了。”

大复辟时代的今日中国,时时刻刻都能嗅到丝丝缕缕的文革体臭,字里行间,同声异口。本周二,中纪委发布措辞极为严厉的通告,以文革严打死刑犯的语境,抛出了双面虎,网络沙皇鲁炜。通稿宣判:“鲁犯”“情节特别严重,影响极其恶劣”,仅仅略去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极刑套话。

这位中国大陆几乎人人喊打的互联网臭不可闻州官双开下台移送司法部门后的重判庭上是否免死,以上党八股准宣判套词的出现,给事态打上一个浓重的问号!

中共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星期二(2月13日)发布公告,对中宣部前副部长、中央网信办前主任鲁炜以及山东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季缃绮予以“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中纪委监察部的公告称,鲁炜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阳奉阴违、欺骗中央,目无规矩、肆意妄为,妄议中央。中央决定给予他双开处分;收缴其违纪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线索及所涉款物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公告还说,鲁炜身为党的高级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毫无党性原则,对党中央极端不忠诚,“四个意识”个个皆无,“六大纪律”项项违反,是典型的“两面人”。

台湾媒体说,鲁炜因主管中国互联网业务,被称为“网络沙皇”;他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2015年随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访问美国,也是出镜率最高的官员,但在去年11月21日落马,成为中共19大后“首虎”。

中国的新浪网说,鲁炜是被中央定性用词“最狠”的大老虎。

谢选骏指出:其实沙皇落马,这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做官就是作案,尤其在乱世,官员没有落水完蛋,那只是一个暂时的侥幸罢了。

《三中全会前 李克强心腹马仔被挑翻在地》(2018-02-24 转载 苹果日报)报道:

中共政治局昨决定,本月26日至28日召开十九届三中全会。预计这次会议专议人事安排,决定下月初全国“两会”换届所涉及的重要人事问题。当局同日宣佈,十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严重违纪被立案审查,并遭留党察看、行政撤职降为正部级处分。杨晶贵为国务院前大管家,被视为是总理李克强的头马。他成为十九大后落马的首个副国级“大老虎”。

新华社报道,经中央批准,中纪委对杨晶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杨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廉洁纪律,长期与不法企业主、不法社会人员不当交往,为对方利用其职务影响实施违法行为、谋取巨额私利提供便利条件,其亲属收受对方财物。在审查中,杨晶能够认错悔错,依中共党纪处分条例,决定给予杨留党察看一年、行政撤职处分,降为正部长级。

传与肖建华案有关

54岁的杨晶工人出身,在内蒙古任职逾30年,先后任共青团盟委书记、共青团内蒙古区委书记,升至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属团派人物;他任内蒙团区委书记期间,李克强正好是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这种关系为后来他进京内阁,及至任国务院秘书长、成为总理李克强的“大管家”奠定基础。分析认为杨的问题未必涉李,但李难免背上“用人不察”之嫌。

去年10月中共十九大上,64岁的杨晶未到退休年龄但裸退,已惹外界猜测他“出事”。海外有报道指,杨晶的问题与已被内地当局从香港掳回去拘查的“明天系”实际控制人肖建华案有关。肖的明天系扎根内蒙,或得益于杨的关照,彼此有利益交换;此外传杨晶在内蒙任职时还搞婚外情,与其他女人有染。

中共政治局昨开会决定,本月26日至28日召开三中全会。十九大至今仅4个月就开了3次全会,为改革开放40年所未见。以往历届中共党大会通常一年开一次全会。外界预期今次三中全会将主议人事,为下周六开幕的全国“两会”政府换届“钦点”人事。今次“两会”中国政府将大换班。

刘鹤或任副总理掌央行

外媒尤其关注习近平财经心腹、十九大进入政治局的中财办主任刘鹤,认为他不但会出任副总理,还可能接周小川出任央行行长,此传若实,将重蹈1993至1995年时任副总理朱镕基兼任央行行长的覆辙。当时中国金融监管失当出现金融危机,朱亲自出马救火。另有消息指,两会后刘鹤将负责中国经济大部份事项,直接向习近平负责;总理李克强的权力将进一步被削减。

谢选骏指出:这一发展再次证明我的英明论断——做官就是作案。尤其在乱世,狗官没有落水完蛋,那只是一个暂时的侥幸罢了。



【061、维权运动就是丐帮运动】


《六四不会再来 中共灭亡方式将出人意料》(2019-04-12 看中国)报道: 

“六四”三十周年来临之际,许多人期盼“六四”再来,并言之凿凿地断言“六四”会再来;我的好友郭国汀先生最近就在探讨:一旦“六四”再来,习近平还有没有能力,象邓小平那样调军屠杀?

其实,郭国汀君所探讨的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在中共统治下,“六四”式的民主运动,不可能再次上演了。为什么?因为如今的中国大陆社会,已经彻底丧失了“六四”发生的社会道德基础:1989年以及整个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社会的理想主义热情并未丧失,整个社会涌动着民主、自由的共识,所以在“八九”民运高潮时期,连北京的小偷都停止了盗窃,并加入了游行队伍……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而今天中国大陆社会的理想主义热情早已消散,社会道德全面沦丧,人心冷漠,见死不救普遍成风,现在的中国大陆人,普遍毫无共识、利欲熏心、相互仇恨,一盘散沙呈粉末状。

试问:今天的北京市民还能象当年的北京市民那样,自发给学生送水送饭、救死扶伤、大规模上街冒死堵军车吗?这是不可想象的;今天的大陆民众还会象当年那样,为了一个自由民主的理想,上街游行吗?这是不可想象,如果有人这样做,在今天一定会被视作神经病。

由于理想主义彻底丧失、社会道德全面败坏,故“六四”后三十年来,中国只有大大小小的维权运动,而再也没有“六四”式的民主运动,尽管“六四屠杀”后中共的专制变本加厉,一再升级,并在近年来,掀起了新的倒退狂潮。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自由民主”与个体的利益没有直接的关联,民主运动是一种奉献的事业,它需要理想的激情来驱动,需要社会的道德来承载;而维权运动则是讨还个体(经济)利益的事业,与个人直接关联。所以一个丧失了理想和道德基础的社会,是不可能有“六四”式的民主运动的,有的只是大大小小的维权运动。

而维权运动因为没有体制诉求,不可能成为挑战中共专制的力量,其意义与民主运动不可同日而语,伪类们胡说“六四”后的维权运动比“六四”运动更成熟了,“希望在民间”,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为什么现今中国社会,理想主义彻底丧失、社会道德全面败坏?这是“六四”后中共故意造成的:

鲜有人注意到:“六四”后,中共再未发起“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等道德运动,而是强调安分守己,一定程度地鼓励个人经济意识;中共故意不去修补“撞伤不如撞死”的法律漏洞,不去修改滋生“好人没好报”式的反咬、碰瓷法律漏洞……这一切,为的就是摧毁道德热情、助长社会冷漠;江泽民上台后,中共一方面对政治异议“扼杀摇篮中”,一方面全面放开歌舞厅、夜总会、色情发廊、桑拿、按摩……对赌博睁眼闭眼;从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中共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扫黄打非”,笔者曾在大陆当记者多年,深知中共“扫黄”是虚,“打非”(打击以政治异议为主的非法出版物)是实,所以“扫黄”三十年,越扫越黄,由发廊一条街,到色情“会所”遍地。

放眼今天的中国大陆网站,即便是许多知识型、学术型网站,也是黄色广告琳琅满目,色情视频插件乱跳……令人不胜其扰,而遍观大陆网站,“标题党”蔚然成风:什么“今晚北京的一项政策震动全国”、“华为的一项举措震惊世界”……而打开后永远言过其实,甚至牛头不对马嘴,并且性乱视频乱跳……这种发了疯的社会化造假和色情,就是社会道德深度败坏的症状。

很明显,色欲是人的最大本能之一,中共就是以色欲来腐蚀民众的反抗意志,刻意营造一个声色犬马的废拉社会,竭力引诱一切有才有志之士沉迷物欲,放弃理想、放弃对专制的挑战,不能不说,“六四”后三十年来,这种腐蚀收到了很大的效果。

另一个鲜为人注意的是:“六四”后三十年来,中共拼命制造社会分裂,并且祭出了新的手段:

江泽民时期,中共大力鼓吹向钱看,由毛泽东时代宣扬“越穷越革命”,跳到另一个极端宣扬“贫穷可耻”,咋呼“国企亏损”,为权贵私有化一刀切“改制”制造口实,并大幅提高教师等知识分子待遇,实行拉拢,大搞“教育产业化”……同时诬蔑下岗工人“懒惰”、惯吃大锅饭……推卸体制责任。从而制造劳工群体与知识分子群体的分裂;

胡锦涛时期,中共利用郎咸平等时髦吹鼓手,煽动民粹仇富,规避和压制“仇官”,从而挑动弱势工薪阶层与平民富商阶层对立,以转移对专制体制视线;

习近平时期,中共大力推播以“企业狼性文化”为代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发了疯地煽动广大愚民极端反对社会福利、狠铇自己的命根子、鼓吹透支健康、为党国的“崛起”、为任正非、马云、马化腾、刘强奸等共特红顶流氓奸商的利润最大化献身;否则,就是不值得存活的“社会负能量”,就是活该淘汰“低端人口”……最好自己钻进焚尸炉“为社会减负”。

同时,鼓动愚民一根筋反欧盟、反移民、反难民、反所谓“圣母婊”——其要害就是反对普世价值,认同中共(丛林式)的专制流氓价值观;

新时代社会达尔文主义鼓吹价值核心,就是反人权,只有“低端人口,没有体制不公”,你受害是因为你没本事,有负党恩,至于“低端人口”,就采取象纳粹对付犹太人,大驱逐大迫害——一次驱逐百万人出京。

这就是中共的两种极端暴政,毛时代中共煽动无产者,对有产者厉行阶级灭绝;习时代中共带领官僚红顶奸商有产者,把本国的工薪弱势群体打成“低端人口”,象牲畜一样地驱赶,象纳粹剥夺犹太人一样地剥夺。

而且,次品法西斯社会达尔文主义,比纳粹和法西斯更加恶毒:

当年纳粹和法西斯非但不歧视本族的工薪阶层,反而制约资本家对劳工的过份剥削,建立社会福利保障;金正恩一方面坚持和强化远比纳粹还要专制残暴的列宁式极权,一方面纵容以哈耶克、撒切尔、皮诺切特为代表的极右原始资本主义(美其名曰“新自由主义”),勾结任正非、马云、马化腾等红顶寡头奸商,营造“负福利”社会,把本国劳工当盲流、当“低端”、当垃圾,施以最恶毒的歧视,并以高房价、高物价等大山、以“狼性文化”、“加班文化”等骗术,把中国工薪阶层往死里榨。

无论是犹太国际发明的、搞垮外族的阶级斗争革命,还是所谓“新时代”社会达尔文主义,都是挑动社会分裂内耗。“六四”后中共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消灭社会理想、败坏社会道德,如是,就铇断了中国社会反对共产党专制的理想热情和社会道德基础;理想的丧失和道德的败坏,使得中国民众一盘散沙甚至呈粉末状,根本凝不成反体制的合力;这也就是今天的中国现实,不能不承认,中共的毒计很成功。

有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六四”不会再来,不等于中共不会灭亡,由于中共别出心裁的恶毒,它的灭亡,一定会与别的共产党都不同——它的死亡,一定会很奇怪。

谢选骏指出:如此说来,所谓“维权运动”就是吓破了胆子的散沙和废垃麇集而成丐帮运动。但也不能怪他们缺乏公共道德,因为面对坦克大炮屠城的解放军屠夫,下跪求饶是唯一的生路。丐帮运动的活法就是,“混得好就行”,不讲礼义廉耻。现在倒好,连维权运动也遭到禁止了,丐帮运动又会采取什么新的形式?不过,跪着乞求即使造反也总是不成的,这也是八九民运的教训之一。



【062、伟人发展下去就是恶魔】


网文《希特勒,这个恶魔曾经也是伟人! 》(五色金砖)报道:

称希特勒为恶魔,应该是当今世界最少争议的对一个人的定性之一。

然而,翻看希特勒的历史,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如果他没有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在战争中犯下种族灭绝的滔天罪行,那么他完全堪称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其成就甚至超越铁血首相俾斯麦和腓特烈大帝。

这个43岁才加入德国籍的奥地利人,如果仅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将一生献给了日耳曼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一战时,他加入德国军队,虽然他在战争中的具体作战经历无从知晓,但是作为一名普通士兵,竟然能够获得表彰英雄的铁十字勋章,而且是两枚,足以窥见他战斗时的勇敢无畏。

一战结束后,他脱掉戎装,在以画笔维持生活的同时,梦想做一名教师。但是,由于他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等原因而应聘教师失败。这时,他偶然结识了一个小党——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这个党的党纲和宗旨使他如拨云见日般心胸豁然开阔,从此他的人生目标直插云霄:洗刷一战战败所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带来的割地赔款的耻辱,复兴日耳曼民族!

他针对自己的弱点,走上街头,苦练演讲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当时世界上只有列宁能够望其项背的超级演说家和鼓动家。在这个奥地利小个子的极富煽动性的宣传和运作下,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火箭般发展壮大,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该党领袖。到1933年,希特勒加入时只有十几人的纳粹党已经成为德国第一大党,从而得到德国民众的广泛支持,一举赢得国会大选,希特勒就任总理。1934年,总统兴登堡病逝,至此,他实施自己宏大梦想的最后一个掣肘消失,得以一身独揽总统和总理大权,成为“元首”。他开始大展拳脚了。

希特勒执政十二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六年(1933-1938),振兴德国,成绩卓著;第二阶段,后六年(1939-1945),发动战争,成为恶魔。

无论多么痛恨他的人,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执政前六年,他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奇迹,在很短的时间里,使百废待兴、千疮百孔、民生凋敝的战败的德国,迅速从废墟上爬起,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和军事强国。这一时期的希特勒,光芒四射、万众拥戴,以这六年“盛世”为判断,说他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巨人之一绝不为过。

那么,他是凭借什么做到这一切的呢?——权力。

成为“元首”以后,拥有了无所遏制的绝对的权力,他就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构想绘制蓝图。我们来看看希特勒宏伟的“德国梦”蓝图以及他都做到了什么。

首先,他带领德国实现了经济腾飞,创造了至今也无人企及的经济奇迹。一战后,德国经济凋零,民怨沸腾,他上台时,面临的是近千万张着大嘴无饭可吃的失业大军。然而,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他就给这些人的嘴里塞进了面包,实现了充分就业。此时德国GDP增长率,达到令人瞠目的102%,而且,在实现这一不可思议的高增长的过程中,竟然没有发生任何通货膨胀,这一点,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做到。

希特勒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让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拥有汽车。”他没有吹牛。仅仅六年时间,他基本做到了。

他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长达3千多公里,至今德国人还在享用这一果实。

他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全民带薪旅游”计划,不仅带薪,还向参加这一计划的国民提供包括旅游、展览和音乐会在内的现金补贴……

以上种种,近百年以后,能够做到的国家也是极少数。

在政治层面,希特勒也实现了诺言,打破“凡尔赛体系”,将德国人认为是耻辱的“最恶意的强奸”的《凡尔赛和约》一页一页撕毁,在不费一枪一弹的不流血的情况下,以“和平”的方式把一战后划割出去的土地全部收回,顺带使自己的祖国奥地利也“回归”了德意志大家庭(历史上两国一体)。

毫无疑问,至少在希特勒执政的前六年,绝大多数德国人是非常爱戴他的,将其视为带领德国走出困境、使国民丰衣足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伟大人物。

那么,又是什么使这样一个“伟人”成为反人类的恶魔的呢?——还是权力。

权力如果无所约束,必将演化为魔,这已经被无数历史事实所证明。

手握绝对的权力以及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不可避免地使希特勒的自我感觉、欲望和蓝图急剧膨胀。他傲视四海,开始觉得整个世界都能被他轻而易举地踩在脚下。

希特勒执政的后六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疯狂屠杀犹太人,简直如同川剧中的变脸一样,从一个复兴民族的伟大巨人一下子成为人类史上最著名的独裁者和嗜血恶魔。

权力是个好东西,它能够助一个人成就伟业。

权力是个坏东西,它能够使一个人膨胀发疯。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希特勒1938年因病或者被刺杀身亡,不仅人类可以避免一场空前的灾难,德国也将树立起一座伟大的丰碑,希特勒的名字必将因功绩卓著而彪炳史册。对此,应该很多人都会表示赞同。

但是,在历史这个大棋盘上,没有假设,落子无悔。

而且,这种假设还有一个硬伤,那就是以为希特勒之所以成为恶魔,完全是由于他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只要这个人被消灭,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希特勒之成为恶魔,固然是其法西斯思想理论的外露和实施,但是,如果他没有大权独揽,如果没有他建立的法西斯独裁制度作为其实施狂妄梦想的基础和催化剂,他想成为恶魔也绝无可能。

这里不妨也做一个假设:1938年,希特勒由于某种原因真的死了,但是他所建立的法西斯独裁制度还在高效运转,那么,谁能够保证他的继任者不会沿着他设计好的路线走下去呢?也许,一个杀人狂魔干特勒就诞生了。

所以,建立一个权力间相互制衡的制度,才是避免产生恶魔的保证。

在当今的德国,如果哪个执政者妄想成为恶魔,制度就会立刻把他杀死。

谢选骏指出:作者只知“这个恶魔曾经也是伟人”,却不知道伟人为何变成恶魔。道理其实简单,因为伟人赶不上恶魔。试想,要是希特勒在1939年战争爆发之前死去,那他充其量只是德国历史上的伟人,而无法变成世界历史性的人物,而世界历史性的人物很少有不成为恶魔的。所以我说,“伟人继续发展下去就是恶魔了。”而面对这个诱惑,很少伟人能够把持得住,结果除了成为恶魔之外别无选择——除非他能力不够。这个从伟人到恶魔的原理,是由人的原罪决定了的。



【063、文明,就是“教育所有的人”】


现代汉语里的所谓“文明”,来自英文中的“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lis”,有“城市化”和“公民化”的含义,引申为“分工”“合作”,即人们和睦地生活于“社会集团”中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文明拥有密集的人口聚集地,并且已经开始划分社会阶级,一般有一个统治精英阶层和被统治的城市和农村人口。这些被统治的人群依据分工集中从事农业,采矿,小规模制造以及贸易的行业。文明集中权力,并且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力作极大的延伸。

在人类学和考古学中,文明也可以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经济文化的地区,例如两河文明、黄河文明。也可以指文化类似的人群,例如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

文明是物种的生活习性并延展出来的一切衍生物。生物形态、社会形态、环境生态相互交织与碰撞创造产生出的火花即文明。

显性文明——可见,可被推演出来的形态。(建筑、文学、文字、行为)

隐性文明——即生物为存活,而进行的行为活动。

对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人群聚集)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人群聚集)的出现,可以说城市(人群聚集)是文明的标志。现在一般认为,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那里出现的。

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法律、城邦和国家等等。由于各种文明要素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匀,产生了具有显而易见区别的各种文明,具体到现代,就是西方文明,阿拉伯文明,东方文明,古印度文明四大文明,以及由多个文明交汇融合形成的俄罗斯文明,土耳其文明,大洋文明和东南亚文明等在某个文明要素上体现出独特性质的亚文明。

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升华。考察一种文化是否已经过渡至文明阶段,国际公认有几个标准:1.城市的建立;2.文字的产生;3.独特、发达的礼仪文化;4.人造金属器的存在,即有一定的金属冶炼技术。四个基本特征中城市的产生是最为重要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满足后三者中的其二便可基本确认为一种人类文明。

在谢选骏看来,所谓“文明”,就是“教育所有的人”,其难度可见多大。

(二)

“文明”,就是“教育所有的人”;第三期中国文明,就是“教育所有的中国人”,其难度可见多大。

建设第三期中国文明,就是“通过教育改变所有的中国人”,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而且,这还包含不同的层面:

文明,一是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经济文化的地区;

文明,二是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文明,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其中,第二和第三层意思与“文化”的意思相同(但在考古学和人类学中,“文明”和“文化”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常听到的“讲文明”中的“文明”,实指一种礼仪,或要遵守的社会秩序、行为规范等。

文明经常与城市有很密切的联系。文明一词本身就有“城市化”和“城市的形成”的含义。

1、对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的出现,可以说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因此,第三期中国文明,也是首先形成于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

2、文化观念的变迁对于文明的产生有很大的作用。技术方法的改变、生产中心的分化、统治阶级的特性和中央政府的作用,都是文明产生发展的重要特征。

3、宗教的形成和科学的发展,促成民族情感和时代特征。一个时代的文化创新及其生态背景,会形成群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文化引入感情,就产生了文明。例如文献记载,古代的灌溉系统就是由有神庙管理的,而不是政府机构。宗教信仰对于文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贸易在文明的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在生态多样化的地区,要获得稀少的资源,就需要贸易机构来组织贸易,这样就需要某种中央集权的形式。但是这种理论对于蓝色文明(海上的商业文明)是正确的,对于黄色文明(内陆的农牧文明)却不正确。

5、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山脉、海洋对人类的阻隔,对文明的形成至关重要。由于人口增长而没有扩张的余地,从而开始争夺稀少的资源。这样就导致在内部出现了阶层分化,并由统治者控制稀少资源。对于外部就有了扩张的需要,这些都需要有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来严密组织。

6、文明生长的动力是什么?这对于哲学家和人类学家都是很吸引人的课题,因此也就有了很多理论来阐述各自的观点。大部分的观点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央城市的出现是文明存在的起点。因而研究中央城市的出现成为了一个焦点。但是所有的理论都还不能解释所有文明的起源,它只能适用于部分的文明。

7、文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卫生问题,包括传染病问题。此外不同国家之间的冲突以及国家内部的斗争使战争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

凡此种种,都是第三期中国文明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难题。

第三期中国文明,就是“教育所有的中国人”,其难度可见多大。

建设第三期中国文明,就是“通过教育改变所有的中国人”,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064、文明人就是生物世界的魔王】


《地球面临第六次大灭绝 危及人类生存文明延续》(BBC 2020年6月4日)报道:

(非洲白纹牛羚的数量曾一度减少到只有17只,现在已经增加到大约500只。)但是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严重影响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数以百计的野生动物濒临灭绝。500种哺乳动物、鸟类、双栖动物、爬虫类动物命悬一线,危在旦夕。科学家们认为,这些都是无可否认的证据,证明地球正在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他们说,物种的消失速度比自然状态下的消亡速度高出100倍。

如果说以前的物种大灭绝的原因是火山爆发、小行星撞击地球等天灾,那么现在的物种灭绝则是人祸:人类是造成这些动物灭绝的罪魁祸首。

墨西哥国立大学的杰拉多·希巴洛斯教授(Gerardo Ceballos)说,地区性的生态系统正面临崩溃的危险。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了第六次大灭绝。根据我们的研究和我们亲眼所见,灭绝危机非常严重,我们所有人在未来10年到50年的行为将决定人类的未来。希巴洛斯教授与另外两位世界著名的环境保护科学家一起展开了这项研究。他们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保罗·厄立其教授(Paul Erhlich)和美国圣路易斯密苏里植物园的彼得·雷文博士(Peter Raven)。他们研究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威胁物种和鸟类红色名单中的资料,确认了至少515个物种濒临灭绝,每个物种的总数低于1000个。

濒危动物——这些动物生活在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栖息地受到人类活动的高度影响,而且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包括金丝面狨、埃塞俄比亚狼、爪哇犀牛、西班牙帝雕、黄耳长尾鹦鹉、恒河鳄、中美洲绿黑斑毒蛙等。科学家们认为,目前的物种灭绝危机与污染密不可分,两者之上再有气候变化,共同对人类文明构成生存威胁。他们表示,他们有道义上的责任,当务之急是要提醒人们注意生物多样性的不复存在,而绝大多数人对这样一种危机仍然忽视不见。

这一研究结果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澳大利亚昆斯兰大学的戴安娜·费什尔教授(Diana Fisher)评论这一研究结果时说,这样的研究值得人们的关注,因为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野生动物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面临无可挽回的灭绝趋势。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大学的克里斯·约翰逊教授(Chris Johnson)说,自66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和其他很多物种灭绝以来,现在的物种灭绝速度是最高的。他说,这515种总数不到1000的动物很有可能不久就会彻底灭绝。

五次物种大灭绝——在地球近5.5亿年的存在过程中,已经历过5次物种大灭绝。所谓大灭绝或生物集群灭绝指的是在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段中,在一个以上并且较大的地理区域内,生物数量和种类急剧下降的事件。 据科学家推测,自地球诞生以来,曾经出现过的生物98%均已灭绝。专家们警告,随着人类活动导致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污染和气候变暖,地球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距今最近的一次大灭绝发生在约6600万年前,当时统治地球表面2亿多年的恐龙和其他大量动植物可能因一次陨星撞击地球事件而灭绝。科学家推测在太古宙与元古宙应也有过大灭绝事件,但那时以菌藻为主,缺乏化石记录。在显生宙,根据化石记录,地球上曾发生过至少20次明显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有5次大的集群灭绝事件,即奥陶纪末期(4.5-4.4亿年前)、泥盆纪末期(3.75-3.6亿年前)、二叠纪末期(2.51亿年前)、三叠纪末期(2亿年前)和白垩纪末期(6600万年前)的生物大绝灭。

网文《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报道: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Sixth mass extinctions),是现代人类真正经历的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在地质史上,由于地质变化和大灾难,生物经历过5次自然大灭绝。现在,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地球正在进入第六次大灭绝时期。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由人类活动引发,具体表现为:植物生存环境被破坏、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自然资源过度使用和污染等因素,造成许多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到21世纪末,预计全球变暖会导致1/2的植物面临生存威胁,超过2/3的维管植物可能完全消失。专家警示,人类应尽快认识到这一现状,面对可能来临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采取保护措施保护物种多样性,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避免人类受到自然灾害的侵扰。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7月18日,首都科学讲堂邀请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长马克平认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也许正在进入第六次生物物种大灭绝时期。甚至有国外学者认为,当代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的速度要快1000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4年物种红色名录中包括15589个物种受到灭绝威胁,这其中包括12%的鸟类、23%的兽类、32%的两栖类、25%的裸子植物、52%的苏铁类和42%的龟鳖类。

征兆——马达加斯加一种名为德氏小鸊鷉(Alaotra grebe)的湿地鸟类如今已灭绝,不少科学家根据这一现象,推断出地球正迎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据悉,此前地球已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其中距今最近的第五次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当时共导致20%的陆地脊椎动物、16%的海洋生物以及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死亡。不过,前五次生物灭绝事件都是因环境因素所致,而即将到来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则是因人为污染因素。

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然而,因受人类的干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至1000倍。此外,在过去的1600年里,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

生物学家表示,造成德氏小鸊鷉灭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当地居民将肉食性鱼类引入德氏小鸊鷉的栖息地,从而导致这种水鸟的数量大幅降低;第二则是人为捕捉进一步压缩了德氏小鸊鷉的种群数量,进而加速了该鸟类的灭亡。此外,科学家发现马达加斯加地区其他鸟类物种也在不断消失。科学家认为,这些现象表明地球生物种类正不断减少,地球或将引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15589个物种受到灭绝威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隔几年就发布一个全球物种状况红皮书,最近的物种红色名录中有15589个物种受到灭绝威胁。其中包括12%的鸟类、23%的兽类、32%的两栖类、25%的裸子植物、52%的苏铁类、42%的龟鳖类、18%的鲨鱼鳐类、27%的东非淡水鱼。

生物多样性面临5大威胁——地球环境形势为何如此严峻?专家总结出主要有以下5点原因:

第一,生境的丧失或破碎化;

第二,外来物种的入侵;

第三,环境污染;

第四,人口爆炸;

第五,过度利用。

海洋——在2.5亿年前、二叠纪末的物种大灭绝之前,海洋是简单生物和复杂生物和平相处的家。但大灭绝之后,复杂生物取代了简单生物,前者数量是后者的三倍,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今天。这反映了今天复杂的可移动的生物如蜗牛占主导地位,而简单的固定不动的生物如海百合日趋减少。海百合生有长柄支撑的花状躯体,通常粘在海洋的深水底部,过滤水中的营养物质。

大陆——在以前的灭绝中,最大的动物都不能适应,对蟑螂来说,这将是最佳的时间。活下去的将“绝大部分是我们称为害虫的那些物种”。事实上,大型鸟类和哺乳动物已经处于灭绝的边缘。超过200千克的哺乳动物是最易灭绝的,这种物种中的80%已被列为濒临危险或者刚刚消失。濒临危险的大型哺乳动物包括大猩猩、虎、海牛和犀牛的一些种类。巴杰利发现,鸟类的情况也类似。鸟越大,处于灭绝边缘的几率越大。

大灭绝后的凄凉世界,一个死亡地域。地球的元气很可能永远恢复不到最大限度。过去5次大灭绝中,“死亡地域”延续时间最短的一次是20万年,最长的一次是3百万到9百万年。

危害——2011年3月,美国的一项研究称如果人类不抓紧保护濒危动物、减少环境污染,地球将在未来数百年面临第六次大灭绝,届时地球表面75%的生命都将被摧毁,而再次重建则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

灭绝速度——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生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长期稳定期与短期剧变期总是在相互交替,灭绝也以不同的规模出现。在稳定期内,平均新生率远远大于平均灭绝率,总的平均灭绝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这种低水平灭绝被称作背景灭绝;与此相对应,在剧变期,许多生物门类在短期内大量灭绝,生物演化进程突然中断,使灭绝率突然升高,而新生率则降得很低,这种大规模的绝灭叫集群灭绝或大绝灭。

据统计,自寒武纪以来,明显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了15次。其中重大集群灭绝有5次。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灭绝的起因和规律,并提出了多种解释,比如陨星撞击、宇宙射线变强、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变化、海洋盐度变化、地磁变化等。以前的生物大灭绝都属于自然灾害,但这第6次是人为的。“我们正在经历的生物灭绝比地球生命史上其它灭绝事件更为恶劣。”有专家这样说。

灭绝威胁——15589个物种受到灭绝威胁——全世界有多少个物种呢?有的说150万种,也有的说170万种甚至200万种。这些数字是指已知的物种,还有很多物种我们还没发现,实际数字会远远比这多。

睡鼠,1993——2010年期间,这种小型哺乳动物在林地和灌木丛中的数量下降了43%。

斑鸠,由于城市的发展,斑鸠失去了筑巢栖息地,停止了繁殖。自1970年以来,斑鸠的数量已经下降了96%,该物种很有可能在短短10年间灭绝。

刺猬,这种曾在英国花园中常见的动物,在2003——2012共9年间数量减少了33%以上。

苏格兰野猫,曾经有成百上千只的苏格兰野猫漫步在苏格兰高地,如今却只剩大概35只。

杨柳山雀,自1995年以来,杨柳山雀的数量惊人地下降了83%,但它却并不是数量下降最快的鸟类。

港海豹,疾病和屠杀使港海豹自2001年以来数量下降了40%。

山兔,栖息地的丧失和土地用途的改变使得山兔的数量从1995——2010年间下降了52%。

红背百舌鸟,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鸟蛋偷盗行为,红背百舌鸟的数量下降了93%。

沼泽莺,自1973年以来,曾很常见的沼泽莺数量下降了90%,且繁殖育种的沼泽莺只剩7对。

V型蛾,1968至2007年间,曾经在花园中非常常见V型蛾数量下降了99%。

近代灭绝——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白令海峡的史德拉海牛于1768年灭绝;

恐鸟于1800年以后灭绝;

大海雀于1844年灭绝;

南非拟斑马于1883年绝迹;

西非狮于1865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

南极狼于1875年灭亡;

美国缅因洲海鼬于1880年灭亡;

牙买加仓鼠于1880年灭绝;

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

斑驴于1883年灭绝;

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

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

奥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

白足澳洲林鼠于1902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

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

西袋狸于1910年灭绝;

东袋狸于1940年灭绝;

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

卡罗莱纳鹦哥鸟于1914年灭绝;

北美旅鸽于1914年灭绝(数十亿只不到一个世纪时间绝种);

基奈山狼于1915年灭绝;

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

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

堪查加棕熊于1920年灭绝;

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

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

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

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

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30年灭绝;

澳洲塔斯马尼亚狼于1933年灭绝;

澳洲袋狼(又名塔斯曼尼亚虎)于1936年灭绝;

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

巴基斯坦沙猫于1940年灭绝;

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

喀斯喀特棕狼于1950年灭绝;

中国豚鹿于1960年灭绝(现已找到);

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

德克萨斯红狼于1970年灭绝;

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

西亚虎于1980年灭绝;

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

加拿大黑足雪貂于90年代灭绝;

亚欧水貂于20世纪末灭绝;

旅行鸽于50年代灭绝。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灭绝鸟类

非洲:

Elephant Bird 大象鸟1700年

Common Dodo 普通愚鸠1680年

Rodriguer Solitaire毛里求斯愚鸠1780年

Reunion Solitaire 罗岛地愚鸠1700年

White Dodo 白愚鸠1770年

Madagascar Serpent Eagle马达加斯加蛇雕1950年

Commerson’s Scops Owl毛里求斯角鹗1850年

Rodrigaer Little Owl 毛里求斯小鹗1850年

Mauritian Red Tail 毛里求斯红秧鸡1680年

Leguat’s Rail 毛里求斯田鸡1700年

Broad-Billed Parrot阔嘴鹦鹉1650年

Rodriguer Parrot 罗岛鹦鹉1800年

Rodriguer Righ-Nedred Parakeet环颈鹦鹉1880年

Mascarene Parrot马岛鹦鹉1840年

Seychelles Parakeet塞舌尔绿鹦鹉1881年

Sao Thome Grosbeak圣多美腊嘴雀1900年

Painted Vulture佛罗里达彩鹫1800年

ReunionCrestedStarling留尼汪椋鸟1868年

White ltascarcen Starling马斯卡林掠鸟1840年

Delalande’S Madagascar Concal德拉氏岛鹃1930年

亚洲:

Columba Jouyi银斑黑鸽1936年

Arabian Ostrich阿拉伯驼鸟1941年

Forest Spotted Owlet印度斑林鹗1914年

Himalayan Mountain Quail高山鹑1870年

Pink Headed Duck粉头鸭(红鸭)1924年

Ryudyu King Fisher琉球翠鸟1887年

Jerdon’s Double Banded Courser双领走鸺1900年

Crested Sheld Duck冠麻鸭1964年

Dieaeum Ouadriwlor菲律宾四色啄花鸟1906年

美洲:

Passenger Pigeon旅鸽1914年

Eskimo Curlew爱斯基摩勺鹬1970年

Guadalupe StorePetrel瓜达卢佩海棘1911年

Quelili风头卡拉鹰1900年

Painted Vulture 佛罗里达彩鹫1800年

Burrowing Owl穴鹗1900年

Carolina Parakeet卡罗莱纳鹦鹉1914年

Cuban Red Macaw三色鹅鹎1765年

Yellow-Headed Macaw黄头鸫鹎1765年

Green&Yellow Macaw绿黄鹅鹎1842年

Dominican Macaw多米尼加鹅鹎1800年

Labat’s Conure拉氏锥尾鹦鹉1722年

Puerto Rican Conure波多黎各锥尾鹦鹉1892年

Martinique Amazon马提尼克绿鹦鹉1750年

Guadeloupe Amazon瓜达卢佩绿鹦鹉1750年

Culebra lsland Amazon库莱布拉绿鹦鹉1899年

Kittlitis Rail启利氏秧鸡1850年

Jamaican Wood Rail or Uniform Rajl牙买加纯色秧鸡1881年

Sand With Rail夏威夷萨氏田鸡1944年

Laysan Rail or Spottess Crake夏威夷绿雀1900年

Kioea鬓吸蜜鸟1850年

Great Amakihi夏威夷绿雀1900年

Alauwahios夏威夷管舌鸟1970年

Oahu Akepa猩红管舌鸟1900年

Akioloas长嘴导颚雀1890年

temignathus Procerus亢爱岛导颚雀 1969年

Nukupuns短嘴导鹗雀1890年

Hawaiian Finches夏威夷海岛雀

Apapane白臀蜜鸟1925年

Laysan Millerbird米尔苇莺1894年

Hawaiian Thrush夏威夷暗鸫1920年

Saint kitt’S Puerto Rican Bullfinch波多黎各灰雀1900年

Guadahpe Wren瓜达卢佩异鹩1892年

West lndian Wren西印度群岛异鹩1971年

Heath Hen新英格兰黑琴鸡1932年

Labrador Duck拉布拉多鸭1875年

American lvory-Billed Woodpecker象牙啄木鸟1951年

Imperial Woodpecker帝啄木鸟1950年

Jamaican Pauraque小帕拉夜鹰1859年

Quiscalus Palustris墨西哥拟八哥

澳洲:

Moas 15种恐鸟1500~1850年

Turnagra Cepensis新西兰鸫鹅1963年

Dwarf Emu倭鸸鹋1850年

Norfolk lsland Pigeon诺福克岛鸽1801年

Laughting Owls笑鹗1900年

Psephotus Pulcherrimus乐园鹦鹉1927年

Norfolk lsland Kaka卡卡啄羊鹦鹉1851年

Macquarle lsland Parakeet麦夸里岛鹦鹉1890年

Modest Rail小新西兰秧鸡1900年

Dieffenbach’s Rail呆秧鸡1840年

Chatham lsland Fernbird查塔姆蕨莺1895年

Stephen lsland Wren新西兰异鹩1894年

Macquarie lsland Rail麦岛斑秧鸡1880年

Porphyrio Albus新不列颠紫水鸡1834年

New Zealand Bush Wren丛异鹩1965年

New Zealand Quail新西兰鹌鹑1868年

Auckland lsland Merganser黄嘴秋沙鸭1910年

Huia北岛垂耳鸦1907年

Chatham lsland Bellbird查塔姆吸蜜鸟1906年

Chatham Swan查塔姆天鹅1690年

Zosterops Strenua塔斯曼绣眼1918年

大洋及岛屹:

Bonin Wood Pigeon小笠原林鸽1900年

Choiseul Crested Pigeon所罗门冕鸽1910年

Tanna Dove塔纳岛鸠1800年

Lord Howe lsland Pigeon豪勋爵岛鸽1853年

Great Auk大海雀1844年

Steller’S Spectacled Cormorant白令鸬鹚1852年

Bonin Night Keron博宁岛夜鹭1879年

Tahitian Sandpiper塔西提鹬1800年

Comoro Scops Owl喀摩罗角鹗1890年

Mauritian Barn Owl马岛仓鹗1700年

New Caledonian Lorikeet新岛吸蜜鹦鹉(灭绝年代不详)

Red-Fronted Parakeet豪岛红额鹦鹉1869年

Black-Fornted Parakeet塔希提黑头鹦鹉1850年

Nyctlcorax Megacephalus大头夜鹭1730年

White Gallinule白秧鸡1830年

Wake lsland Rail威克岛秧鸡1945年

Iwo Jima Rajl伊沃季马秧鸡1924年

Fiji Barred-Wing Rail斑翅秧鸡1965年

Samoan Wood Rail西萨摩亚水鸡1873年

Tahiti Rail塔希提秧鸡1900年

Tristan Gallimmle or lsland Hen特里斯坦黑水鸡1890年

Lord Howe lsland Vinous Einted Black Bird豪勋爵岛乌鸫(灭绝年代不详)

Lord Howe lsland Fly Catcher豪岛鹅1920年

Lord Howe lsland White Eye豪岛绣眼1923年

Lord Howe lsland Fantail豪岛扇尾鹅1924年

Kitt Litz’s Thrush启利氏地鸫1828年

Bonin lsland Grosbeak笠原腊嘴雀1828年

Bay Thrush湾鸫1780年

Tonga Tabu Tahiti Flycatcher汤加鹅1800年

Long Lowe lsland Starling绿头辉椋鸟1925年

Mysterious Starllng太平洋辉椋鸟1780年

Coues’Gadwall赤膀鸭1874年

Fuica Newtoni马斯卡林瓣蹼鸡1863年

Ptilinopus Mercierii赤鬃果鸠1922年

Alectroenas Nitidissima马岛蓝鸠1830年

Alectroenas Rodericana罗岛蓝鸠1670年

Columba Versicoler杂色林鸽1889年

Cyanoramphus Zealandicus红额鹦鹉1844年

Cyanoramphus Ulietahus反极绿鹦鹉1774年

Lophospittscus Mauritianus毛里求斯鹦鹉(灭绝年代不详)

Necropsittacus Rodericanus腐尸鹦鹉1731年

Aplonis Pelzelni暗色辉椋鸟1935年

Aplonis Corvina库赛埃岛辉椋鸟1828年

Fregilupus Varius留尼汪椋鸟1862年

欧洲:

The Bald Ibis(Waid Rapp)欧洲秃鹃(灭绝年代不详)

灭绝兽类

欧洲

Aurochs原牛1627年

European Wild Horse(Tarpan)欧洲野马1877年

Caucasian Bison(Wisent)高加索野牛1925年

Portuguese Ibex波图格萨北山羊1892年

美洲

Eastern Bison东部野牛1825年

Oregon Bison俄勒冈野牛1850年

Eastern Wapiti(Elk)东部马鹿1877年

Merriam’s Wapiti(Elk)梅氏马鹿1906年

Dawson’s Caribou道森驯鹿(加拿大)1908年

Greenland LTundra Reindeer格陵兰驯鹿1950年

Badlands Bighorn Sheep巴德兰兹大角羊1925年

Long-EaredKit Fox长耳敏狐(灭绝年代不详)

Sea Mink缅因州海鼬1880年

Mexican Silver Grizzly墨西哥灰熊1964年

Arizona Jaguar亚利桑那豹1905年

Steller’s Sea Cow无齿海牛1767年

Caribbean Monk Seal加勒比僧海豹1952年

Sewfoundland White Wolf纽芬兰白狼1911年

Trexas Grey Wolf德克萨斯灰狼1920年

Great Plains Lobo Wolf西部灰狼1926年

New Mexican Wolf新墨西哥狼1920年

Kenai Wolf基奈山狼1915年

Southern Rocky Mountain Wolf南部山狼1915年

Cascade Mountain Brown Wolf喀斯喀特棕狼1950年

Florida Black Wolf佛罗里达黑狼1917年

Texas Red Wolf德克萨斯红狼1970年

Warraho or Antarctic Wolf福岛胡狼1876年

非洲

Blue-Buck蓝马羚1799年

Quagga斑驴1883年(1860年野外灭绝,1883年在阿姆斯特丹灭绝)

Burchell’s Zebra白氏斑马1910年

Bubal Hartebeest北非麋羚1923年

Cape Red Hartebeest披红麋羚1940年

Red Gazelle安哥拉红羚1940年

Atlas Bear阿特拉斯棕熊1870年

Cape Lion西非狮1865年

Barbary Lion北非狮1922年

亚洲

Shamanu or Japanese Wolf日本倭狼1905年

Indian Cheetah亚洲猎豹1948年

Bali Tiger巴厘虎1937年

Caspian Tiger西亚虎1980年

Javan Tiger爪哇虎1988年

Chinese Turkestan Tiger新疆虎1916年

Chinese Douc Langur海南白臀叶猴1893年

Taiwan Cloud Leopard台湾云豹1972年

Chinese Rhino中国犀牛1922年

Przewalaski’s Horse普氏野马1947年

Pygmy Hog倭猪(灭绝年代不详)

Schomburgk Deer熊氏鹿1932年

Syrian Wild Ass(0ngger)叙利亚野驴1930年

Ramchaekan Bear堪察加棕熊1920年

Persian Fal'low Deer波斯鼬鹿(灭绝年代不详)

5大威胁——地球环境形势为何如此严峻?专家总结出主要有以下5点原因:第一,生境的丧失或破碎化;第二,外来种的入侵;第三,环境污染;第四,人口爆炸;第五,过度利用。 要了解物种灭绝后的危害有多大,首先要认识它的遗传多样性。比如两棵草长得很像,肉眼分不出来,但在遗传基础上它们毫无疑问有区别,这就是个体的惟一性,我们可以通过高分辨率的分子标记技术来区别个体。大家都很熟悉袁隆平院士对提高水稻产量的贡献,但是如果没有非常难找的野生稻做杂交,他不可能有成绩;矮秆基因对推动我国粮食产量提高,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基因可能会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因为在一个生态系统里,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特殊功能。每灭绝一个物种,就有几个、几十个物种的生存受到影响。

5次灭绝——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大灭绝

时间:4.49亿年前

原因:伽马射线击中地球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后果:约有100个科的生物灭绝,占当时的60%

晚泥盆纪弗拉斯期-法门期之交大灭绝

时间:3.77亿年前

原因:超级地幔柱喷发

后果:75%物种消失,海洋中无脊椎动物损失惨重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

时间:2.5亿年前

原因:西伯利亚10000亿立方千米岩浆喷发

后果:物种数减少96%以上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大灭绝

时间:2.03亿年前

原因:滚烫的蒸汽,1800立方千米岩浆喷发,极端天气

后果:灭绝程度相对较小,恐龙崛起

白垩纪-第三纪之交大灭绝

时间:6500万年前

原因:小行星或彗星坠落地球

后果:恐龙时代在此终结,约有84%的物种灭绝

分析报告——《自然》杂志于2014年12月10日发表了一个分析报告《受威胁的生命》。报告表明,地球上高达41%的两栖动物正濒临灭绝,同时26%的哺乳动物和13%的鸟类也同样受到威胁。

《自然》表示,前景还有很大不确定性。有一种简化的预测方法是假设灭绝的速度保持恒定,据估计,目前每年有0.01%到0.7%的物种灭绝。按最大速度估算,每年有数以千计的物种消失。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75%的物种大灭绝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内发生。

在过去的5.4亿年时间里,地球已经历了由地质或天文事件导致的五次大灭绝。分别发生在距今约4.43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约86%的物种灭绝);距今约3.59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约75%的物种灭绝);距今约2.51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约96%的物种灭绝);距今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约80%的物种灭绝)和距今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约76%的物种灭绝)。恐龙就是这最后一次物种大灭绝的牺牲品之一。

谢选骏指出:人类以自己的“文明”自豪,其实人类的文明对于生物世界来说无异于“魔王”。小时候看的童话故事里的魔王,其行为无一不是人类的写照——只是魔王把人类对付动物的手段,用在了对付人类的头上!例如吃人不吐骨头之类,仅此而已。现在,魔王里的少数人开始忏悔了,也不是出于良心发现,而是担心自己的魔王行径“危及人类生存、文明延续”——这岂不还是一种魔王的思维吗?仅仅为了更为长远地役使他者、吃人不吐骨头!所以我说,文明人就是生物世界的全方位魔王。



【065、乌鸦就是喜鹊】


网文《中国不值得任何人为它去死》(2020-02-11 )报道:

裤论的文字一向犀利,见解超前。昨日裤论作者徐思远与网友的互动我听了觉得非常不错,里面他回答的几个问题都是大家比较关注也是我认为跟我的观点非常贴近的。 后面的文字版是我管他要的,是他的主要观点但不是全部视频内容,希望大家一定要完整的看完视频:  

裤论|中国不值得任何人为它去死

今天来了一个大姐,我陪他们一家三口从巴特瑞公园一带从上午一直逛到下午3点,本计划直播,玩了一圈忘了词儿。

上周出于谨慎,不想让教会的人觉得对我们的华人面孔有中国瘟疫的担忧,就没去主日聚会。结果那天是几个小伙子给我的小儿子准备了生日蛋糕,我却没有去。前天牧师一家提前发短信要我们务必去教会聚会,聚会后又去牧师家里一直聊到晚上。期间,从不了解中国问题的牧师,居然让我看了陈秋实失踪的新闻,并提醒我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应该多祈祷和相互鼓励。

昨晚刷推特,看到貌似方斌也失踪了。陈秋实和方斌的失踪其实在我预料之中,也不觉得惊讶。过去这些年来,凡是唱高调反共的,都会遭遇社会主义铁拳,没有例外。

我曾经也想做这种殉道者,可是我这人终究不够诚实,或者叫傻缺。一是我不喜欢唱高调,二是我觉得我做殉道者,进了监狱,无非要么成为海外民运政治庇护生意的筹码,要么被另一批人狂轰滥炸质疑我是特务、大外宣,以至于内裤的尺寸都得详细报告。不过我觉得我这人和民运吗,没交情,成为民运敌人的可能性不大,被人权声援的可能性更是零。连做人血馒头的资格都不够,被被质疑也未必如想象的那样汹涌。那就是关键的第三点,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人值得为这个国家去死,这个国家也不需要任何人去死。

安兰德说:一个人有活着的权利,但他无权剥夺另一个人活着的权利;他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但他没有奴役他人的权利;他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但他没有把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权利(或对他人进行谋杀、抢劫或奴役)。他在享受某种权利的同时应该意识到,这正是他人也应享受的权利,从而了解他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自由主义者是这样的人:“我不想控制任何人的生活,也不想让任何人控制我的生活。我不想统治,也不想被统治。我不想作主人,也不想作奴隶。我不愿为任何人牺牲自己,也不愿任何人为我牺牲。”

当我秉持这一原则去生活时,那么,做殉道者的幻觉也就烟消云散。当然,我可以为真理去死,为信心、盼望和爱去死,绝不为不明不白的人的空泛集体理想去死。

想明白了这些,我唱高调的可能性也就是零了。可即便如此,我还是要为那些遭遇共产党专制毒手的人辩护,也希望陈秋实和方斌能够安全。

我觉得人要么选择什么都不做,对专制至少可以做到不攀附,不服从,要么就和平等的他人自愿结社,自愿的集体行动,除此以外,我不觉得有莫名其妙让他人为自己哭鼻子的必要。

我确信存在着某种主导社会生活和个人良心的神圣意志:它在权利和义务之间建立起永恒的联系,将伟人和凡人、活人与死人联为一体。归根结底,政治问题是宗教和道德问题。狭隘的理性,仅凭自身无法满足人的需要。

再者,反共的口号患者其实是很傻缺,共产党也不会是你们反共者反掉的,它玩完儿只能是别的因素。从思想的角度来说,难道现实世界只有正反、黑白、朝野吗?二元思维主导的鸡国人,沉迷于浅薄与无知,自觉与不自觉的和这个败坏的国家十分般配。丛林与山头是他们的全部,类似猴群,简单到极致。

有人说,唐人街经此一疫,街头冷落,华人餐厅门可罗雀,过往人等无不惊恐快速通过。居住于此的华人也都自我隔离,不是怕自己有病,而是怕出门与从东土大唐而来换身袈裟就参与各大门派聚会的各路黄脸同胞擦肩而过。可这并没有冷却了非富即贵的鸡国生殖器集团繁殖的子弟的热情,大概是昨天,有法拉利与兰博基尼车队在唐人街排长龙喊“武汉加油。”其中有一辆车的车牌是“吉A77777”,这个车牌以前是长春市最大黑帮首脑梁旭东用的,此人2000年被判死刑。

这事儿真是滑稽到极致,一群在鸡国享受了足够多好处的镰刀,为他们的韭菜喊加油,如果真的是中国的孝子玄孙,就应该去武汉喊加油。所谓前线,现在一批一批顶上的各地医疗队,不过都是平民韭菜子弟。据说武汉的官人和贵人,早在瘟疫发生时,得知内情,跑光了。

当然,不去武汉喊加油的,不止是这些鸡贼的混蛋,还有习近平,在北京吆五喝六,不敢去武汉。习近平玩失踪越来越溜。上次见完柬埔寨洪森亮相后,又隐藏了五天,不知道这个神神叨叨的胖子要干啥。

马克吐温说: “人类历史以及我们每个人的经历,都充斥着这样的证据:真相不难抹杀,而圆得好的谎言则会长盛不衰。”

孟德斯鸠:维系共和宪政制的是公民的美德,维系君主立宪制的是国王的荣誉,维系独裁专制的是臣民的奴性。一般而言,一个民族不会选择某一种政体,他们必然是由适合他们社会环境的那种政府统治。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民族都会得到他们配得的那种政府,最少是他们的历史和生存条件所带给他们的那种政府。

所以,像出埃及记里提到的十灾一样降临中国,真的是中国人配得的。

如果必须给自己选一个形象的话,我应该是乌鸦。乌鸦是报丧的,没有好听的话。过去五年,我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几乎得罪了每一个我认识的新知故交。可是,鸡国的惨剧,人性的劣败,鸡人的堕落,不会因为我乌鸦的预言而有所增减。惨剧真相总是不偏不倚地按照它自己的逻辑在鸡国发生着。

中国的惨剧不仅仅在于统治者随时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会吊死被统治者,还在于被统治者也随时欢天喜地问:是我们自己准备绳子,还是组织上统一发放?

谢选骏指出:作者自称乌鸦,但其实乌鸦也是喜鹊,因为两者同属一科,就像是不同的人种一样。

至于乌鸦和喜鹊的文化意义,也是可以互相倒置的——

Mat 10:34 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Mat 10:35 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

Mat 10:36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Mat 10:37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Mat 10:38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

Mat 10:39 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Mat 10:40 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Mat 10:41 人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人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

Mat 10:42 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马太福音)

谢选骏指出:如果说乌鸦就是喜鹊,那么喜鹊又何尝不是乌鸦了?中国教会的噩耗,正是中国教会的佳音!魔鬼的打击约伯,出于上帝的旨意。



【066、勿忘初心就是回到自己最初的感动】


网上问: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这句出自哪里?网上说是华严经的,但去原文没有找到……

《华严经》并没有这样的原句。一般来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是解读自《华严经》的部分经文(见下)。解读之后语言通俗,道理直白,大部分人看到后都会有所感触,故而出自《华严经》的说法就流传开来。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

《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发心菩萨功德品第十三》对初发心菩萨的功德进行系统讲述,无比赞叹初发心菩萨,因此也有一个词语“初衷不改”,初衷与初心也是一个意思。

初心相当于理想、志向、目标、目的性、信念、对生命的态度的总和。也就是佛说的初发心。

初心正确与否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与命运结局。佛说的初发心菩萨就是初发菩提心。菩萨的“菩”即菩提,意为觉悟,“萨”即萨埵,意为有情。初心让自己觉悟,对一切众生有情,必定会增长智慧,利益社会国家。

如是我闻: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何谓“初心”、“初发心”,有慧月法师这般解读:

何谓初发心?它是我们踏入佛门之始,心中秉持的那颗当仁不让的成佛利生之心,那份最真诚质朴的求法向道之愿。在佛门中,最看重的就是这份初心。在纷扰变化的世界中,发心最真实;一切发心中,菩提心最稳固;相续的菩提心中,初发之心最珍贵。只要有了它,我们就能开始成佛之路,也只有怀着这份初心,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同心同愿的人,一起穿越生死。 

从佛家、道家和儒家来讲,初心就是真如、元神、心、赤子之心;所谓起心动念皆是乖(小孩乖就是指听话,被控制,也即被执了),即执着和妄想(也叫妄心),所以《老君常清净经》:为有妄心……即生贪求……烦恼妄想。忧苦身心……流浪生死。常沉苦海……

所谓始终,即有始有终,即圆满。所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儒释道层面讲的意思:就是不迷失和忘记初心,安住在真如本性中,才是圆满的境地。也即《老君常清净经》: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常应常静,常清净矣。

从生活层面讲,就是:不要迷失最初的目标,坚持到底,才能有始有终的达到目标。 

举例来说,一开始做一件新奇的事物时总是很积极主动,可是久了之后很可能会觉得越来越枯燥,没有了“初学”时候那个好奇,坚持变成了一种责任而不是探索。 

枯燥是因为你心里有了个对事物的固定想法和状态,于是一切就不是那么“新”了,变成了循规蹈矩。 

初心就是保持最初的那个状态,对一切事物探索和好奇,不被自己已固有的想法所箍禁。 

如果完全的活在当下,在每一刻过去的时候你会完全的放下,那么每一刻都会是新的。

(谢选骏指出:如此说来,失忆症是最好的一个人生境界。) 

初心正确了,实现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许荆棘丛生,步履维坚;也许悬崖峭壁,万丈深渊,头破血流。这个时候需要保持初心,拿出一往无前、死而后已的勇气。

初心就是在喜欢上某个事物某个人最初的心情,那种盼望事情圆满,那个人幸福,然后自己也会变得欣慰满足的心情。我觉得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和希望。 

对于基督徒来说,初心指的是起初确实的信心:“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圣经希伯来书3章14节)”。也指起初听见的道:“论到你们,务要将那从起初听见的常存在心里。(圣经约翰一书2章24节)”。还可以指起初的爱心:“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圣经启示录2章4节)” 。

谢选骏指出:对于我来说,勿忘初心就是常常回到自己最初的感动那里去……回忆当时为何这样……于是一切又都鲜明了起来。虽然往往当时的一切可惜都像流水一样失去,但是只要当时的感动鲜活了起来,总是能够发现新的目标,于是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067、小康社会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安邦咨询:中国全面小康社会VS中等收入陷阱》(2016-01-29 和讯网)报道:

进入2016年后,国内国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央也明确指出国内经济将呈L型走势,今后几年经济都将处于探底阶段,“望底而不到底”。据报道,李克强总理预计在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写入新内容,认定未来5年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如果报道属实,“中等收入陷阱”的提法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带来内容上的实质变化,意义非同寻常。

“中等收入陷阱”也被称为“拉美陷阱”。20实际70年代,拉美一些国家如阿根廷、巴西、智利等,曾出现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但随后贫富差距加剧,失业率高企,社会陷入动荡政局不稳,经济增长持续低迷,最终没能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从那以后,“拉美陷阱”就被看作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必须过的一道坎,具体表现为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

对于中国是否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社会争议不断。学术界对此也多有讨论,普遍认为中国还没有但即将进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但在2015年,财政部长楼继伟曾公开撰文,表示中国今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速降到5%以下)的可能性大于50%,反驳了中国没有陷阱威胁的言论。安邦咨询(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更是在几年前就指出,中国不是将要遇到中等收入陷阱,而是就在陷阱里头(参见2014年11月21日总第169期的策略研究)。此次,“中等收入陷阱”的提法再次被中央高层提出,表明在当前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中央对国内经济有没有可能硬着陆、一旦硬着陆会不会滑向“陷阱”这一问题,是抱有危机感的,中央对今后经济形势的紧迫感增强了。

从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中国要如何爬出中等收入陷阱,政策上要怎么做,是接下来需要各界讨论的核心问题。近日,有经济学者详细分析了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最终没能爬出“中等陷阱”的原因,无疑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警示作用。

研究表明,未能通过推动改革实现发展模式转换,是造成“中等陷阱”的首要原因。拉美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后,未能及时转换发展模式,继续维持“举债增长”,使进口替代战略延续了半个世纪。由于对外竞争不充分和国内市场狭小,制造业和贸易部门缺乏竞争力长期亏损,不得不通过资源型部门补贴,一旦遇到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则产业基础全部沦陷。其次,是未能通过改革实现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研究指出,这些国家逐步丧失低成本优势后,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这种上下挤压的环境导致其经济增长停滞。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之所以没能恢复到危机前的高增长,就与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方面没能持续增加投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有直接关系。

第三个原因,是未能通过改革解决发展的公平性,并制约了经济向消费和服务业升级。公平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创造更为均衡的发展,还能够减缓社会矛盾和冲突。拉美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20世纪70年代基尼系数高达0.44~0.66之间,巴西到90年代末仍高达0.64),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严重削弱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还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第四个主要原因,则是社会利益固化,体制变革受到利益集团羁绊。拉美国家的精英阶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反对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权力分配等领域进行变革。经济财富过度集中,利益集团势力强大,造成寻租、投机和腐败现象蔓延,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受到严重扭曲。

可以发现,以上所列的这些原因实质上都是制度问题。不论是切实推动改革进程、创新发展、还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正、打破利益集团和市场寻租,无一不是当前国内改革遇到的重点、难点,无一不关系着抓改革、调结构、稳增长、防风险的政策任务能否达成。未来这些问题的发展趋势,也将最终决定我们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有两个,而且很可能只有这两个。一种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另一种则是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当前,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为了实现前一种全面小康这个伟大抱负,正卯足干劲向这一目标冲刺。但应该看到,实际工作中仍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客观地说,如果现有的很多问题没有处理好,后一种情景并非没有可能。我们认为,中国要想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根本还是要加快改革步伐。只有制度改革得到深化,中国才能进一步释放潜力从而获得持续的增长动力,并最终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迎来全面小康的光明前景。

当前紧迫的经济形势,使得中央开始正面审视“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中央的紧迫感明显增强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只有两个,要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要么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没能爬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加快改革步伐并使制度改革得到深化,中国才能进一步释放潜力,从而获得持续的增长动力并最终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谢选骏指出:冒牌咨询不懂,世界上除了几个出卖石油的阿拉伯小国,没有一个专制社会能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所谓“小康社会”其实就是“进入中等收入陷阱”——这就是共产党能够达到的“现代化”的极限了。因为,超越小康社会、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前提是推翻专制制度,而这是共产党无论如何怎样牺牲国家民族的发展利益也不会答应的。而过了中等收入陷阱的自由社会,就不再停留在小康状态,而是进入高收入状态了。中国人以为民主和钱财无关,所以妄图牺牲自由换取发展,其实大错特错了——因为,民主就是为了保护生命和财产不受侵犯。



【068、小王子可能就是王八蛋】


《哈利梅根抱兒亮相 小王子不理鎂光燈睡得香甜》(聯合報 記者莊蕙嘉 2019年05月08日)报道:

英國哈利王子夫婦8日抱著出生兩天的兒子亮相。

英國哈利王子和薩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的第一個孩子6日出生,是個男孩,哈利夫婦8日抱著新生兒首度公開亮相。這名英國王室第七順位繼承人裹著白色包巾,戴著白色小毛帽,在大批媒體搶拍時睡得香甜。

梅根對兒子讚不絕口,他說:「他的個性超棒,真的很冷靜。他是我們的夢想。」接著夫婦倆相視而笑,哈利開玩笑說:「不知道這一點像誰。」

哈利和梅根表示將帶著兒子晉見曾祖母、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談到初為人母兩天來的感想,梅根說:「很神奇,很棒,我擁有全世界最棒的兩個男人,真的很幸福。」

谢选骏指出:霉根可能觉得很幸福,是因为她不知道,小王子可能就是王八蛋!“小王子可能就是王八蛋”——此话怎讲?

网文《乌龟王八蛋》报道:

乌龟王八蛋,是个历史典故,出自《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八”指的是五代十国时的前蜀主王建。赵翼《陔余丛考》中,“王八”指忘记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这八种品德的人,民间所忌讳的“王八”,指的就是鳖,甲鱼。

根据欧阳修《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的记载,说“王八”指的是五代十国时的前蜀主王建。因为王建年轻时乃是个无赖之徒,专门从事偷驴、宰牛、贩卖私盐的勾当,王建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所以和他同乡里的人都叫他“贼王八”。另一种说是,“王八”即“忘八”的谐音,是指忘记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这八种品德的人。(见赵翼《陔余丛考》)以上两种说法,虽然都不无道理,但所说的“王八”均非民间所忌讳的“王八”。

那么人们忌讳称呼“乌龟”的同时也就必然要忌讳称呼“王八”了。

民间所忌讳的“王八”,指的就是鳖。因为“王八”即鳖的别名。(民间俗称鳖为“王八”)为什么鳖又叫王八呢?这只要读一读《史记·龟策传》就明白了。在这篇由西汉史学家褚少孙增补的《龟策传》中,作者根据远古时代三王、五帝以“神龟”和蓍草卜筮的传说,将“神龟”分为八种。每一种都有一个名称,第八种名为“王龟”,于是,后人便将这列在第八位的“王龟”简称为“王八”。久而久之,“王八”也就成了乌龟的别名,人们也常将乌龟与王八放在一起连用。如明代郭勋编的《雍熙乐府》中有一首《叨叨令兼折桂令》,就将“龟儿”和“王八”连在一块,用来指同一种人:“虾儿腰,龟儿辈,玉连环系不起香罗带;脊儿高,绞儿细,绿茸毛生就的王八盖。”由此可见,所谓“王八”指的就是乌龟,是乌龟的别名。既然乌龟又俗称王八,那么人们忌讳称呼“乌龟”的同时也就必然要忌讳称呼“王八”了 。

常用脏话:民间常用王八蛋此词骂人,说脏话的时候经常用到,指的是“乌龟一样”。在“乌龟王八”这两个忌讳的词后面加了“蛋”,用于他人暗指是乌龟的儿子。“王八蛋” 是民间常用的一句骂人的俗语—— 实际上,这一俗语是 “忘八端” 的谐音,古时的 “八端” 是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此 “八端” 为做人之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记了做人的根本,那忘记 “八端” 的人即被骂为 “忘八端”。或许是因为 “王八蛋” 比 “忘八端” 更为通俗易懂的缘故吧,后来,“忘八端” 这一俗语竟被以讹传讹变成 “王八蛋” 了。

谢选骏指出:那么,这位英国刚刚出生的小王子到底是不是 “忘八端” 的王八蛋呢?那就要看他自己在镁光灯下的未来表现了。



【069、小镇更像恐怖地狱】


《美国女孩被同学侵犯 还遭受各种霸凌 第五次自杀成功解脱》(2020-08-09 译眼看世界举报)报道:

当地时间2020年8月8日,据《太阳报》报道,8月3号,23岁的“性侵幸存者”黛西·科尔曼(Daisy Coleman)在脸书上透露自己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麻烦”,表明自己特别想出走一段时间,并将其名下位于密苏里州(Missouri)的公寓发布了转租公告。4号,她就开枪自杀。

2016年,黛西在奈飞的纪录片《奥黛丽和黛西》(Audrie & Daisy)中讲述了自己被侵犯的故事。影片以黛西14岁时在一次派对上受马修·巴内特(Matthew Barnett)侵犯为主线,重点突出案件的恶劣性以及社区对于指控的处理。

另外,黛西和她13岁的朋友佩琪(Paige)还曾表示,在密苏里州房子的地下室里,她们遭受了侵犯,施暴者是学校里的明星运动员们。事后,黛西被弃置在家门外,那时是零下几度的天气,她就那么躺着,直到第二天早上被人发现。但是,没人心疼她们,在社交媒体上,她们被各种键盘侠狂喷,说她们是“妓女”、“骗子”。

为此,黛西曾四次自杀未遂,而佩琪也曾两次试图自杀。在纪录片中,黛西表示很无奈,因为可能会影响到案件的审理,她不能站出来为自己辩护。但是她想为自己发声的欲望是那么强烈,因为本来支持理解她的人就不多。青春期的不幸是黛西一生的创痛,去世前,黛西就透露自己反复遭受着痛苦的折磨,特别是一些恐慌感和一些画面的闪现。

黛西去世的消息是母亲梅琳达(Melinda)公布的。她发帖说:“她既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儿。我想她希望我坚强地活下去,但是没有她的世界,存在的又是为了什么呢?我希望她的所有苦痛都由我来承担。”一时与一生就这么交织着,直到死亡来临。希望法律亮剑,天堂没有痛苦。

谢选骏指出:黛西的悲剧在于,她家是一个小镇的外来户,不懂当地的潜规则,因此遭受了歧视。

《23岁女星黛西因抑郁症自杀,生前曾遭侵害,却勇敢将经历拍成电影》报道:

据《每日星报》报道,8月4日,黛西·科尔曼(Daisy Coleman)的母亲梅林达(Melinda)发声,她的女儿——23岁美国女星黛西·科尔曼,因抑郁症自杀身亡。“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一个很棒的女儿,我真希望我能减轻她的痛苦”,梅林达这样回忆自己的女儿。

2012年,14岁时黛西在一次家庭聚会上被灌酒后,被一名少年侵犯。虽然当时这名少年被指控侵犯,但却久久没有判决定罪,最终这名少年只承认了一项危害儿童福利的指控。也是因为这一段经历,黛西一直接受着抑郁症的折磨,梅琳达坦诚:“她从未从那些男孩对她的伤害中恢复过来。”

经历过黑暗的黛西,因为懂得这类犯罪会给青少年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所以她也投身、奋斗于青少年犯罪的斗争之中。她与其他有过相似经历的朋友共同创立了一个组织SafeBAE,旨在结束在校学生中的侵犯行为,并帮助受害者走出阴霾。2016年,黛西参与了Netflix的纪录片《奥德里和黛西》的拍摄,因而逐渐走红出名。这部纪录片所讲述的,就是受害者们的发声,那些遭遇过侵犯的孩子们的故事。

纪录片的拍摄是通过动画加访谈的形式。部分观众认为这种形式略显枯燥,但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觉得,本片的立意非常值得人深思。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黛西和她的家人和朋友是如何处理善后事件的,包括如何被当地社区孤立、拒绝。

对于黛西的死亡离世,很多人都感到哀痛关于惋惜。SafeBAE表示,他们对黛西的死感到震惊,“失去了她,这是无法弥补的损失。”抑郁症一直是当下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但真正能去关怀这个群体的人却并不多。作为事件的受害者,黛西勇敢地拍摄影片,讲述自己的经历,以此来拯救更多的人。这样的举动令人感动,她的离世也令人感到扼腕叹息。

黛西她的母亲梅琳达久久未能从悲痛中走出来:“这对黛西来说这是不公平的。我的宝贝女儿走了。”

谢选骏指出:黛西的母亲为何如此痛苦?因为是他们大人决定搬去小镇,这一决定就让孩子跌入了恐怖地狱。

《黛西·科尔曼(Daisy Coleman),性侵犯受害者》(新闻英语 Aug 07, 2020)报道:

黛西·科尔曼(Daisy Coleman)在14岁时被强奸,后来与人联合成立了一个支持年轻性侵犯受害者的支持小组。她的母亲和一位同事说,黛西·科尔曼是性侵犯受害者的拥护者,因为她说自己在密苏里州14岁时被强奸而死,后来成为了一部Netflix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因自杀身亡。她23岁。

她的母亲梅琳达·科尔曼(Melinda Coleman)周二在Facebook上宣布其死亡。“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儿,”梅琳达·科尔曼写道。 “我认为她必须让我看起来像没有她一样生活。我不能我希望我能从她那承受痛苦!她从未从那些男孩对她的所作所为中恢复过来,这是不公平的。我的宝贝女儿走了。” SafeBAE执行董事谢尔·诺里斯(Shael Norris)是由Coleman女士共同创立的一个小组,旨在帮助年轻的性侵犯受害者。她的母亲打电话给警察对她进行检查后,Daisy Coleman在丹佛被发现死亡。诺里斯(Norris)说,她听到了科尔曼(Coleman)哥哥的消息。

Coleman女士出现在2016年Netflix纪录片“ Audrie&Daisy”中,跟随她和她的家人处理她的袭击以及密苏里州玛丽维尔市社区对她的指控的敌对反应。她在网上评论中承认自己曾尝试过至少两次自杀。纪录片中的另一个女孩15岁的奥黛丽·波特(Audrie Pott)在2012年9月说三个男孩在加利福尼亚州萨拉托加对她进行性侵犯后,自杀身亡。

科尔曼女士是背后的推动力。纪录片之后成立了SafeBAE,诺里斯说,她的死亡是“不可替代的损失”。“她确实非常擅长于自己所做的事,”诺里斯说,因为受到殴打的青少年知道她了解自己的问题。诺里斯说:“对整个文化而言,这是巨大的损失,因为我认为正是她的坚韧不拔激发了许多其他幸存者寻求帮助并大声疾呼。”

2012年1月8日,当时14岁的科尔曼女士和一个13岁的朋友溜出了科尔曼房屋,被当时的17岁的马修·巴内特(Matthew Barnett)接走和其他一些男孩去巴内特家参加聚会。

科尔曼女士告诉调查人员,她被给了干净的液体,然后在卧室里被强奸,而另一个男孩在他的手机上记录了这次袭击。官员在调查中说,该录像不再存在。然后,男孩们把她留在她的门廊上,在那里她被发现之前先在冰冻的温度下呆了几个小时。

巴内特(Barnett)承认与科尔曼女士发生性关系。科尔曼女士的案子由全国性侵犯受害者的拥护者提起,并引发了集会和暴行,特别是在堪萨斯城之星关于玛丽维尔居民对科尔曼人做出负面反应的报道之后。

巴尼特(Barnett)在2014年1月认罪,罪名是轻罪儿童危害生命,被判处两年缓刑和四个月缓刑。当时是在Nodaway县的检察官罗伯特·赖斯(Robert Rice)之前作出判决的,杰克逊县(Jackson County)检察官让·彼得斯·贝克(Jean Peters Baker)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提出强奸指控。在科尔曼一家和其他人批评赖斯驳回对巴内特的重罪指控之后,贝克被带到重新开庭审理此案。

梅琳达·科尔曼(Melinda Coleman)声称赖斯因政治压力而放弃了重罪指控——巴内特(Barnett)的祖父是密苏里州的四个任期州代表,曾担任州警官32年。赖斯还说,他撤消了指控,因为科尔曼停止了与他的调查合作。

谢选骏指出:小镇就是一手遮天的恐怖地狱。

网文《黛西·科尔曼》报道:

凯瑟琳·黛西·科尔曼(英语:Catherine Daisy Coleman,1997年3月30日-2020年8月4日)是美国性虐待幸存人士支持者、女演员和制片人。她在14岁时遭受性侵的经历被反映在2016年上映的纪录片《奥德里与黛西》,而本片也获得了2016年的电影之眼荣誉奖。科尔曼与人共同建立了非营利组织SafeBAE,该组织旨在防止校园性侵案件的发生。黛西·科尔曼于2020年8月4日自杀,得年23岁。

早年境况

黛西·科尔曼是梅琳达·科尔曼(Melinda Coleman)与迈克尔·科尔曼(Michael Coleman)的女儿;她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于2009年死于一场交通事故。她还有三个兄弟。

性侵往事

2012年1月,17岁的马修·巴内特(Matthew Barnett)因涉嫌强奸和性侵当时年仅14岁的黛西·科尔曼而被捕。同时,另一名15岁的男子也因涉嫌强奸和性侵科尔曼的13岁女伴而遭逮捕;此外,另有一名男孩承认用电话记录了巴内特的所谓“侵犯”经过。2013年,该县的检察官撤销了对马修·巴内特的重罪和轻罪指控,因为其是颇具影响力的密苏里州前州众议员雷克斯·巴内特的孙子;而同时,诺德韦县检察官却对第三名男孩提起性剥削的重罪指控,这引发了巨大争议。

2013年10月,有关此案的报道再度喧嚣尘上,这引发了包括匿名者在内诸多网络社区的愤怒。迈克尔·沙弗尔 (新闻记者)在他为《新共和》撰写的有关本案的报道中将案发地马里维尔形容为“不法的人间地狱(lawless hellhole)”。

2014年,一名特别检察官负责重新调查此案。马修·巴内特因涉嫌将儿童带离家庭而危害儿童福利的二级轻罪被起诉,最后他被密苏里州巡回法庭法官格伦·迪特里希(Glen Dietrich)判处四个月监禁并缓期两年执行的感化令。而强奸科尔曼的男生则因殴打罪在少年法庭被判刑。

谢选骏指出:民主政治可以抑制权贵霸凌,却无法控制群众的霸凌。何况民主政治本身还会产生自己的权贵霸凌——这是由人的原罪注定了的。恐怖地狱不在小镇,而在人心;但在小镇,权贵比在大城更容易达成欺行霸市的罪恶目标——所以,没有关系的人,最好别住小镇,因为小镇更像恐怖地狱。



【070、研究生就是啃老族】


《中国成研究生大国 99%研究生焦虑:就业更难了!》(2020-9-26 新智元)报道:

开学季已经有一个月了,今年又有多少新研究生入学呢?

根据最新消息,2020年中国在学研究生将达300万人,2020年扩招了18.9万人,其中不乏来自各个国家的留学生(专题)。所有数字都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

然而,这是件好事吗?

虽然有着严格的分数线把控,而每个成功的考研人也都经历过寒窗复习。但很多人都认为,以这种超常规方式加快人才培养,似乎不容乐观。

扩招是把双刃剑

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17年研究生在学人数264万人,到2018年研究生在学人数273.13万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万人……

根据统计数字显示,自2017年起,中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节节攀登,已经连续4年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趋势了。

对于研究生来说,扩招确实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考上的几率大了,也意味着自己有更大的机会接受研究生教育。况且,很多人稀里糊涂的读了本科,考研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重要性。

「再念个两三年,我变得更充实了,这两三年来我也一直在思考未来的人生方向。」一位同学说。

的确,现在很多单位都喜欢招聘研究生,「因为他们更成熟,更稳重。」

再者,研究生扩招能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虽是老生常谈,但却仍然奏效。今年的疫情就是个例子,教育部也将研究生招生情况适当做了调整。

然而,扩招的负面影响也不得不谈,首先,研究生遍地都是,那这学历还值钱吗?

我们都知道,研究生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导师的招生名额都是有限的,这意味着学校资源也有限,如果人多了,分配到每个人身上的高校资源也会相应变少。可想而知,教育的含金量会下降。

其次,每年都有研究生毕业,就业的压力真的缓解了吗?

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本科毕业当年的就业压力缓解了,但三年后,毕业的人更多了,新一轮的毕业压力又会随之而来。

「考了非211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发现比本科强不了多少,只是找低薪工作似乎更容易了。」一位研究生毕业生说。

「社会经验和学术经验,我也搞不懂哪个重要了。」

18考研招收硕士生72.2万人;19考研招收硕士生76.25万人;20考研扩招18.9万人,招收硕士生90多万;21考研也将继续扩招。

「等我多学几年,时代机会变了」,是错觉吗?

为什么读研?

面对这个问题,大家的回答迥异。但仔细思考,虽然他们的回答形形色色,但也有类似的想法——「是不是读几年研出来,世界就会宽待我一些了呢?」

现实永远没有这么理想,你逃避的社会终究会把你拉回去。

根据数据,有的学校研究生扩招增幅甚至超过50%: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扩招23.21%;沈阳理工大学扩招54.73%;安徽工程大学扩招59.4%;大连民族大学扩招54%;郑州大学扩招1200多人;……

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人感叹教育的「普遍」,但普遍的代价,或许是「不再珍贵」。愿每个考研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学有所成!

谢选骏咋会出:为什么读研?读研就是为了逃避工作,换言之,研究生就是啃老族!现在的研究生不像1978年,那是全国恢复高考以后第一次招研,录取的研究生都是带着工资入学的。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突破300万人……

而1978年的数字是两万余人,当时已经叹为观止,因为积压了12年的人才,中断了12年的中国教育。2020年比四十二年前的1978年,研究生人数扩大了一百五十倍!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现在2020年博士生还抵不上1978年那时的硕士生。



【071、拉美人就是拉美人】


为什么会有拉美陷阱?因为拉美人就是拉美人。

《谁曝光的贝索斯情色短信?答案是他小三的弟弟……》(2019-02-14 综合新闻)报道:

《国家询问报》在1月10日出版的最新刊物中,揭发贝佐斯与桑切斯长达八个月的婚外情;新刊封面硕大的字体写着“终结贝佐斯婚姻的外遇照”,还指出拍摄到超限制级无法刊登的画面。(国家询问报)

亚马逊(Amazon)创办人兼执行长贝佐斯(Jeff Bezos)写给婚外情对象的情色短信以及自拍清凉照,八卦报纸国家询问报(National Enquirer)到底如何取得,过去几天引起众多揣测,除了阴谋论之外还传出可能有外国势力介入的说法。不过,根据最新媒体报导,贝佐斯聘请的私家侦探调查发现,向国家询问报爆料的消息人士,正是贝佐斯外遇对象的弟弟麦可·桑切斯(Michael Sanchez)。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4日报导,麦可·桑切斯是好莱坞经纪人,国家询问报今年1月报导贝佐斯与已婚的前加州电视女主播罗伦·桑切斯(Lauren Sanchez)婚外情引发轩然大波,向国家询问报提供消息的爆料者,就是麦可·桑切斯。

婚外情消息曝光之后,贝佐斯聘请私家侦探,追查为何情色短信与自拍清凉照会流入八卦媒体之手。负责这项调查的狄贝克(Gavin de Becker)先前对新闻网站野兽日报(Daily Beast)表示,麦可·桑切斯是调查行动锁定并且面谈的几个对象之一。

野兽日报报导,根据国家询问报母公司美国媒体(American Media Inc)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正是麦可·桑切斯就是把贝佐斯写给情妇的短信提供给国家询问报。

根据麦可·桑切斯的脸书发文纪录,他与罗伦·桑切斯关系密切。在2018年9月30日的一张两人合照中,他写道:“与我出生以来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庆祝人生。”麦可·桑切斯目前已经将个人脸书设定为不公开。

麦可·桑切斯是川普总统的铁粉,曾经透过推特发文多次力挺川普。麦可·桑切斯也曾发表多则批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推文,直指CNN是“假新闻”,并指特别检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的通俄案调查是“猎巫行动”。

谢选骏指出:拉美人就是拉美人,他这么做是得到了姐姐的许可还是没有?不管是有还是没有,如果贝索斯不是拉丁人,那么他和小三的关系一定玩完了。毕竟,他出生于墨西哥州,天晓得他什么来路。谢选骏:拉美人就是拉美人

《谁曝光的贝索斯情色短信?答案是他小三的弟弟……》(2019-02-14 综合新闻)报道:

《国家询问报》在1月10日出版的最新刊物中,揭发贝佐斯与桑切斯长达八个月的婚外情;新刊封面硕大的字体写着“终结贝佐斯婚姻的外遇照”,还指出拍摄到超限制级无法刊登的画面。(国家询问报)

亚马逊(Amazon)创办人兼执行长贝佐斯(Jeff Bezos)写给婚外情对象的情色短信以及自拍清凉照,八卦报纸国家询问报(National Enquirer)到底如何取得,过去几天引起众多揣测,除了阴谋论之外还传出可能有外国势力介入的说法。不过,根据最新媒体报导,贝佐斯聘请的私家侦探调查发现,向国家询问报爆料的消息人士,正是贝佐斯外遇对象的弟弟麦可·桑切斯(Michael Sanchez)。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4日报导,麦可·桑切斯是好莱坞经纪人,国家询问报今年1月报导贝佐斯与已婚的前加州电视女主播罗伦·桑切斯(Lauren Sanchez)婚外情引发轩然大波,向国家询问报提供消息的爆料者,就是麦可·桑切斯。

婚外情消息曝光之后,贝佐斯聘请私家侦探,追查为何情色短信与自拍清凉照会流入八卦媒体之手。负责这项调查的狄贝克(Gavin de Becker)先前对新闻网站野兽日报(Daily Beast)表示,麦可·桑切斯是调查行动锁定并且面谈的几个对象之一。

野兽日报报导,根据国家询问报母公司美国媒体(American Media Inc)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正是麦可·桑切斯就是把贝佐斯写给情妇的短信提供给国家询问报。

根据麦可·桑切斯的脸书发文纪录,他与罗伦·桑切斯关系密切。在2018年9月30日的一张两人合照中,他写道:“与我出生以来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庆祝人生。”麦可·桑切斯目前已经将个人脸书设定为不公开。

麦可·桑切斯是川普总统的铁粉,曾经透过推特发文多次力挺川普。麦可·桑切斯也曾发表多则批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推文,直指CNN是“假新闻”,并指特别检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的通俄案调查是“猎巫行动”。

谢选骏指出:拉美人就是拉美人,他这么做是得到了姐姐的许可还是没有?不管是有还是没有,如果贝索斯不是拉丁人,那么他和小三的关系一定玩完了。毕竟,他出生于墨西哥州,天晓得他什么来路。是否又是一出,“猩猩惜猩猩,猴子爱猴子”。



【072、每个人都想独裁】


《习近平 普京 独裁者带毒的魅力》(RFI安德烈 28-04-2018)报道:

强人正在涌现,自由民主在全球普遍性倒退。法国世界报分析,欧洲左派长期喜欢强人。毛在这里一直享有声望一直到1976年去世。在巴黎尤其如此。斯大林也曾经被像毛一样尊崇,也不要忘了托洛茨基,他吸引了整整几代活动分子。卡斯特罗的古巴也受到过尊奉。委内瑞拉的马杜罗现在还在法国拥有效忠者。该报指出,右派在这方面一点也不落后,他们有他们的强人。比如西班牙的佛郎哥,葡萄牙的萨拉查,或者对南美以及亚洲的一批独裁者情有独钟,只要他们坚持反共立场。世界报的分析指出,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西方的自由民主:选举,三权分立,新闻自由,持续扩大的个人权利,少数族裔的解放,没有出自自发的一代人。今天西方国家的政体大部分是长时间缓慢演化的产儿,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似乎程度不同地认同了这样一个现状。

1990年代后冷战时期,以效率和稳定的名义,似乎没有一个人再去为“伟大领袖”、为终身领袖或者其他形式的独裁者的统治合法性辩护或者去做证明,人们似乎有了免疫力。

错了!世界报指出,自由民主,正在倒退。强人,这种我们以为即将灭绝的种类,重新复活了。世界经历着民主的萧条期。今天,与1990年代相比,至少少了三十多个民主国家,它们全部被威权统治取代。

《经济学人》列出一个民主图表,在一月份,曲线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弯曲,“民主继续其令人担心的后退”。该刊的版面覆盖着独裁者的头像,习近平跟普京轮替,标题则为“世界最强大的强人”。欧洲也一点都不例外,匈牙利总理奥班,最近第三次当选,波兰人卡钦斯基,是波兰执政党的头目,这两人,创造了一个新的政体:不自由的民主。

但是世界报认为,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也很少为民主价值辩护,这位共和党人难以掩藏隐性的专制气味,常常表现出对当代的一些独裁者的欣赏。

究竟发生了什么?该报分析认为一种幼稚伴随着随之而来的是虚伪。当柏林墙倒塌,西方宣告赢得了冷战胜利,接着而来的就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西方自由民主战胜苏维埃式专制,人们相信人类正生活着一个从未有过的时期。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作为有效而能分摊财富的工具将普世化,自由民主作为最有效和最人道的政体将逐渐取代其他政体。但是人们忘记了苏联的崩溃首先源于内部,不能自主的个体加之一个无能的统治阶层的专制统治,经济效益越来越差。人们忽略了西方以同共产主义作斗争的名义,与一些当时最糟糕的独裁者交往,人们惬意地忘记了资本主义与最原始最粗暴的政体曾经相互很好地适应。

遗憾的是,自由民主没有兑现后冷战时期的诺言,它没有像一道不可超越的政治地平线。它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但也犯下了重大错误,曾经对自己的原则不忠诚。2003年,自由民主国家最强大的代表,美国在伊拉克丧失了很大一部分信用。2008年,盎格鲁-萨克逊金融资本主义自我残杀,让数以几千万计的人民失去了住房和他们的工作。

全球化大幅度缩减了南北之间,国家之间的距离,但是同时内部产生的巨大不平等使民主无所适从。这个时代的重大标记,新技术,难以控制的移民潮,媒体炒作下的环保,使得民主管理的艺术越来越困难,尽管越来越需要。

在以为全球化遗忘者辩护的言辞下面,专制的诱惑四处开花。情愿与否,国际化的生活方式重新推动了民族主义,民族主义需要一个敌人,他们找到了“布鲁塞尔”,移民,性风俗犯罪等等。这正是今天的匈牙利和波兰实施的“非民主方式”。当然选举是自由的,但是胜出者成了国家的老板,破坏三权分立,掌控司法以及主要的媒体。砸碎自由民主确立的复杂的权力制衡游戏规则。

我们相信柏林墙的倒塌,以为与意识形态的斗争已经终结,我们完全错了。明日的超级大国——中国,以自信,征服者的姿态,在其国界之外无所羁绊地投资和放贷。1970年代以来首次,中国向世界吹嘘自己的“模式”。在国内,习近平主席发动了一场与“西方观念”的斗争。莫斯科和北京都否认西方认定的人权价值的普适性。他们重申国家主权原则,中国人和俄罗斯人要做的是使得独裁统治合法化。

该报分析最后援引两位“十分关注自由民主失败”的法国学者Guy Sorman 和Pascal Bruckner的分析提醒,人们经常忘记了一个本质问题,只有通过自身的模范作用,民主自由才能迎接挑战。

谢选骏指出:自由主义的错谬、普世价值的无知,就在于不懂“每个人都想独裁”乃是一种基本人性,也就是基督教所说的每个人都有原罪。民主自由,不过是通往奴役的道路,也就是通往新一轮独裁的道路——这是由希腊罗马民主制度的衰亡一再证明了的。意大利的中世纪城邦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未来的历史还将证明这一点——人的原罪是无法根除的。因为权力的特性就是贪得无厌、不断寻求自我扩张,直到垄断一切并且自我毁灭为止。这是由圣经真理一再揭示的。



【073、女人就是轮回——佛教的反女性主义】


网文《爱情里的命运轮回:幸与不幸,都是你主动实现的》(公众号:婷下来思考)报道:

终身学习者,心理学爱好者,日更达人。

01 命运轮回

如果你是男生,你的伴侣一定很像你的妈妈。

如果你是女生,你找的另一半很像你的爸爸。

还有一种情况,伴侣也有可能像原生家庭里兄弟姐妹们中的一个。

我们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早在6岁时就已经定型了。它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这里的亲密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爱情里的命运轮回,即你小时候经历的原生家庭关系模式,继续在你的亲密关系里重演。

有没有觉得很可怕,如果你未曾察觉,不会知道命运轮回,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会不断在亲密关系中上演。

假如你有一天突然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做出改变之后,命运轮回便会被破解。

我比较幸运,去年10月份识破了亲密关系里的命运轮回,调整好了心态,现在我和Leon的关系越来越好。

02 亲密关系里的轮回

武志红老师在书中提到一个案例,有一个40多岁漂亮又温柔的美女,已经离过两次婚了,每次都是因为丈夫喜欢打人。本来她已经对婚姻失去信心,但是有一个非常体贴的男人苦恋她多年,两人最终还是结婚了。

可没想到如此体贴又爱她的那个男人,在他们结婚第2周还是打了她。

为什么男人和她一结婚就变得暴力起来了呢?

当时,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咨询师朋友赶到他们争吵的现场,询问细节,一问才知道是这个女人在讨打。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他们发生争吵。争吵到最激烈的时候,女人质问男人,你是不是想打我,像***(她爸爸的名字)一样打我妈妈?

男人说,怎么会呢,我不会打你的,而且我承诺过,我从不打女人。

妻子说,你就是想打我。我早看出来了,你和他一样,你和他们(她的前两任老公)一样,你们男人都一样。你打我啊,你打我啊,你不打我,你就不是男人……

女人把这番话重复了很多次,终于男人失控,一拳挥过去,等他醒过神来时,女人已经瘫倒在地。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女人在讨打,为什么她要这样做呢?

很奇怪,女人在被打的那一刻,竟然有丝毫放松的惬意,因为她终于可以证明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只要男人打了她,那她就绝对正确。在道义上,其他人都会同情她的遭遇,也会站在她的一旁。

而在她的原生家庭里,爸爸经常打妈妈,这种关系模式深扎她的内心,于是她把这种关系模式复制到自己的三次婚姻中。

这就是命运轮回,如果你无法改变内在关系模式,即“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关系模式,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就会在你的亲密关系里不断上演、一遍遍轮回。

03 情侣间的关系模式

还没有结婚的情侣之间关系同样如此。

在度过了荷尔蒙的热恋阶段,生活才露出它最真实的样子。

女孩抱怨男孩不懂女人心思,不够关心她。男孩抱怨女孩索取太多,不懂得爱和回报。

两人之间无法沟通,彼此不肯让步,这段感情很难维持下去。

没有结婚证这张纸,他们甚至连挽回彼此的欲望都没有。

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听来的故事,不知道细节,推测不出他们的亲密关系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在按照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重演亲密关系。

举一个武志红老师书中曾提到过的案例,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同居,不久两人开始为生活琐事争吵。

女孩不爱收拾,卫生间里的盆,牙膏等物品随便乱放,男孩为此经常抱怨女孩。

可越是这样,女孩越不爱收拾。最终发生激烈争吵。

原来在女孩小的时候,爸爸严格要求她摆放好物品,她内心里其实并不愿意,但又畏惧爸爸的权威,所以把对爸爸的恨压制到了潜意识。

如今在亲密关系里,男孩像女孩爸爸一样要求她摆好物品。女孩长大了,完全有能力反抗,所以越被命令越不会听,甚至会想着去改变爸爸,完成小时候未曾做到的事情。

男孩和她爸爸是两个不同的人,如果女孩没有意识到她是在用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重建亲密关系,她就会把对爸爸的恨发泄在男孩身上,这样他们会一直争吵下去。

不过结局令人欣慰,他们俩经过心理咨询,女孩发现了自己心中的恨,男孩也懂得了她的委屈,亲密关系变得越来越好。

04 一见钟情背后的真相

武志红老师说他发现一个规律,童年越不幸的人,越容易产生一见钟情式的爱情,越容易在乎感觉。

我把这句话发到了朋友圈,有几个朋友说他们就是一见钟情,有的人还说自己的一见钟情很容易消失。

可以看得出来那些很容易消失的一见钟情,又容易出现的一见钟情,他们在乎的还只是感觉。

感觉的确很重要,但完全在乎感觉其实是放纵了自己的感觉,让自己跟随感觉肆意妄为。

感觉背后的真相才真正重要,你看重的是什么,为什么会看中,什么原因导致了你的偏好。

如果不找到你的答案,只是有感觉就一见钟情,开始迷恋式的恋情。

你,还是你吗?

为什么童年越不幸,越容易出现一见钟情呢?

比如文中开头提到的案例,女人把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完美复制到了自己的三次婚姻中,她在找另一半的时候就在遵循着内在关系模式。

这种关系模式深入潜意识,你甚至无从知晓,反正它就那样发生了。

一见钟情也是如此,你所追求的对象,是按照你的内在关系模式展开的。察觉不到潜意识,就容易陷入命运轮回。

你眼前的这个人,是你真的想要找的人吗?还是说,是你的内在关系模式要求你找的那个人,感觉就是潜意识呈现出来的东西。

有个女孩发誓一定要找到有男人味的男友,结果就是她不断迷恋上那些有暴力倾向的男人,变得伤痕累累。尽管她已经察觉到自己有些不对劲,但她会说,我就是对那些温和的男人没有感觉。

这个例子虽然有点极端,但也更明显地说明了,感觉到底为何物。

无论是结婚的伴侣,还是相恋的情侣,一见钟情,爱情里的幸与不幸,都是自己主动实现的。

若想改变一个关系,唯一有效的途径是从我们自身开始。

如果你改变了内在关系模式,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你的命运。

谢选骏指出:男人总想突破自己,所以容易出格、冒险、早死;女人总想重复自己,所以喜欢营巢、消费、护犊。因为“男人总想创造历史,女人自己就是历史”,因此男人总想摆脱轮回,而女人就是轮回。

《对二十一世纪初佛教的女权主义评估》(丽塔·M·格罗斯)报道:

摘要:从教义上来讲,佛教与神话和符号是无关的,而在其他一些宗教中,这些内容是如此复杂而神秘,以至于相关的女权主义改革难以发生。在佛教的哲学观点和禅修练习中,拥有解构性别的巨大潜力。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跨越两种情况的转变,从一种几乎没有任何关于女性佛教徒书籍的情况到这类书籍和文章经常性出现的状况。

目前出现了一项全球性的女性佛教徒运动,很多女性佛教导师大批涌现(至少在北美),较之传统意义上佛教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情形,这已然成为一个新热点。尽管这方面在过去三十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佛教“赋予”男性的特权仍然高于女性。所以杯子是半满么?在更好地致力于重塑佛教的道路上,我们是否让它以一种更适合女性佛教徒的方式出现呢?又或杯子只是半空?过去三十年里尽管有过变化,佛教是否仍然是一个更好为男性而不是为女性服务的宗教呢?

考虑到这两种半空,半满的情况,我仔细思考了三个话题:第一,佛教解构性别的潜力;第二,这些潜力没能开花结果的一些历史方面的原因;第三,包括亚洲和西方,当代佛教世界不断变化的一些状况。

即使是相对业余的佛教观察家们都会时常提到,从教义层面上看佛教是要从神话和符号中解放出来的,这使其他一些宗教面对女权主义改革时显得难以应付。佛教里不存在以一个男性形象出现的终极现实(如基督教的上帝),也没有至尊的父亲或男性救世主,也没有一个叛逆女性以恶性循环方式开始这个世界的神话。

那些相同的评论家还评论道:佛教和罗马天主教或东正教看起来非常相似;许多衣着精致体面的男性身居权威高位,可是却很少看到有女性这么做。为什么会这样呢?针对这个佛教核心上的矛盾,目前的进展又如何?

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我们经历了从几乎没有任何关于女性佛教徒书籍的情况到这类书籍和文章经常性出现的转变。1979年戴安娜·保罗出版了非常实用且注释详实的文本合集《佛教中的女性:大乘佛教的女性形象》。1980年,在一次有关佛教和基督教对话的国际会议上,我作了本人第一次(有可能是第一次演讲)关于佛教和女权主义的演讲,令一些日本代表困惑且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仍会出现女权主义者对佛教的批判。他们提到佛教徒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处理过这些问题,即让人相信有功德的女性确保可以重生为男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桑迪鲍彻通过采访并借此推动了她的著作《转轮:美国女性创造了新佛教》一书的出版。1987年美国藏传比丘尼慧空法师(Karma Lekshe Tsomo)组织举办了第一届佛教善女人大会(Sakyadhita:佛陀的女儿,善女人),第一次带来了源于此次会议的众多出版物。《父权制后的佛教:女权主义的历史、分析、佛教重建》于1993年出版,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第一本完整的佛教女权主义调查。虽然我认为在制度上的变革很缓慢,但目前正出现了一项全球性的女性佛教徒运动,即出现了许多女性佛教导师(至少在北美),越来越多的共识认为佛教传统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成问题。

所以,杯子是半满么?我们是否正在以一种更适合女性追随者的方式来重塑佛教?也许是吧,如果倦怠、反击和自满不会造成太多损失的话。那么杯子是半空么?尽管过去30年有过变化,佛教是否仍然是一个更好为男性而不为女性服务的宗教呢?关于佛教的那种适合放在咖啡桌上的许多休闲画册,肯定会如此呈现。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杯子目前仍是半空的,过早地沾沾自喜将导致自满,会令现有的半满部分逐渐消逝。

我的一位同事也是朋友曾经评价说:佛教的哲学观点和禅修练习有解构性别的巨大潜力,但这些潜力却很少开花结果。考虑到这两种半空或半满的情况,我仔细考虑了三个问题:第一,佛教解构性别的潜力;第二,这些潜力没能开花结果的一些历史原因;第三,包括亚洲和西方在内的当代佛教世界不断变化的一些现状。

度母誓愿:佛教中的性别与佛法

这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一,阐明了在讨论佛教与性别问题时需要指出的许多关键点。它最早出现于一份17世纪的藏文本,讲述了作为一位备受欢迎的藏传女性佛教徒度母,是如何观修本尊并使其成为现实的故事。如同佛教神秘领域中所有的崇高形象一样,度母也曾一度和我们同样为人,并同样致力于禅定实修。反复实修之后,她最终证悟了菩提心。度母身边的僧众曾建议,她可以而且也应该重生为男身。可是她却没这样做,反而告诉他们“生命,无分男女……”。因此,执著于“男性”和“女性”的概念毫无价值。愚钝的凡夫们却总是被表相所迷惑。于是她发誓在漫长的菩萨行道路上,持续以女性菩萨形象示人,也有人称之为女身佛(佛母)。

这个故事说明了所有的问题。“男性”标签和“女性”标签的区别被指出是毫无价值的。一位女性证悟者声明这些区别毫无价值,同时这一点也被所有的佛教导师证实,即悟性是超越性别的,不能被标上“男”或“女”的标签。因此,宣称女性不能获得证悟的说法也是毫无道理的。然而,人们总是执著于这些标签并赋予“男性”标签更多意义,就如度母身边认为她应该转为男身的那些僧侣一样。

度母向他们指出“愚钝的凡夫们总是被表相所迷惑”。度母是英勇和极不寻常的,在为一切众生造福的无止尽的菩萨生涯中,她决心一直以女身示人。同时值得指出的是,度母可能曾是那些劝她转为男身的僧侣们的弟子,她却比她的老师们更睿智并纠正其错处。我指出这一点,是因为在那个时期的佛教界,即使所有的老师都会说悟性不分性别且性别了无实体,但是那些对佛教中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实际批评,更多来自于弟子而不是老师。

同样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个故事和它所表达的关注点并不是西方女权运动的产物。声称佛教中的女权主义来自西方且是人为强加于佛法之上的话题,显然站不住脚。佛教历史上各个时期和各个支脉的文本都表明,佛教徒一直都在思维无关性别,对性别持中立态度的教义以及与他们所生活的男性占统治地位的世界之间的脱节。

佛法无分男女:为什么佛教徒不应该是性别主义者

无一例外,佛教的教义和老师们都坚持并且始终认为:在究竟层面上性别是无关紧要的。佛教可能是毫不含糊且有力声明这一点的唯一宗教。这是一个坚决并精确的说法。

知道以下这点很重要:为什么每当此事经过缜密分析后,佛教徒总会认为性别没有终极意义或实质。解构性别的巨大潜力到底是什么?甚至连业余的佛教观察家都注意到这个问题。性别并不重要且不能用于人与人之间任何有意义的区别,这种认知深深根植于佛教最根本最基础的见解和教法体系中。

佛教教义上的缘起、无我和空性的意思是不存在固有的独立实体。当我们声称事物是如梦如幻时,这也正是佛教徒所认为的。佛教中的分析首先是解构式的。我们先取那些我们假设是真实的东西,对它们进行分析。当我们这样做后就会发现,那些我们所取的永久存在的实体,实际上是无限小的极短暂组成元素的聚合体,这种聚合体由因缘驱使聚合或者分散,没有任何可以长久依赖执著的现象,并且这种执著只能产生痛苦。因而,性别是毫无真实性的存在,它是如梦如幻的。从逻辑上讲,性别不能例外于这种遍于其他一切万法的真相。这才是度母声称无“男”无“女”的基础所在。

尽管分析得如此的清晰,但缘起、无我和空性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却不容易用几句话打包起来一并传达给门外汉甚至是那些有追求的佛教徒。另一方面,事实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寻找那些存在于因缘之外的东西,你将不会找到。这就是缘起。寻找你自身的某一个从未改变、历经种种变迁、独立而非依赖于因缘的方面(一些代表真的你,不是抽象和想象的那种被你称之为“灵魂”的东西),你同样不会发现,这就是无我。延伸这种寻找,寻找整个世界或你身处环境的某个方面,它非因缘决定,并且是不变的,且与它的环境无关。你将也不会找到。这就是空性。

“无我”和“空性”这些词语貌似虚无主义的内涵使得许多西方评论家困惑,但大多数西方评论家的工作都是源于一种假定存在终极二元性的灵性框架,而佛教徒不是。“无我”和“空性”不是消极的术语,且肯定的是在意义上也不是虚无主义。相反,虽然这一点难以把握,但恰恰因为他们缺乏固有不变、独立自存的本质,事物才可以存在(当然是在相对的意义上)。这种固有的,永恒的存在会妨害生活。若它不是充满变化且不固定的,那它就什么都不是。引述的一种受欢迎的佛教术语来说,无我和空性只是为了对实相和事物“本来面貌”进行描述。

然而,源于实相的描述引发了很多的影响,包括“不存在”、“男性”和“女性”这样区分的现象。如果一个人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识,不太可能把任何固有的、不变的、本质的归因为男性或女性。正如我们经常阐述的,这种标签是很方便的命名,即约定俗成的名称,但把任何实体归于他们,或要求人们遵从那种已被人定义的“男”或“女”,全然不得要领。当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变成像度母指出的那样“愚钝的凡夫总是被表相所迷惑”。

愚钝的凡夫是怎么被迷惑的?

大多数佛教徒都了解诸如缘起、无我、空性的教义,但他们中许多人仍然认为性别是实有,习惯于性别带来的惯性影响,故当性别的真相受到挑战时,他们变得心存戒备并感觉不安。事实上,佛教个人和佛教机构似乎都按如下口号运作,即“自我当然是不存在的,但性别却是真实的”。或者甚至打出更不合逻辑和赤裸裸的口号:“无我,但无我是有性别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问题可以有各个不同层面上的解答。

佛教教义不仅要指向缘起、无我和空性的真相和事实,也要向人们解释:人们如何经常忽视了这些事实,反而依恋于一个看似真实存在的虚幻世界,包含如幻的男性和女性,并认为其本质存在。最根本来说,人们忽略了缘起、无我和空性,并不是因为它们是抽象的、遥远的,却是因为这些基本事实就是如此的简单、如此地易于接近、如此地近在咫尺。佛教教义从来不曾这样谈论涅磐或证悟,即认为其存在于他处或者存在于遥远的未来。证悟就在这里和当下——如果我们没有错过它。

这也意味着,证悟是一种心态终极的改变,一种深层的觉悟。世界不会为证悟的个体而特别改变;而是他们面对世界的心态和与之打交道的方法发生了改变。人们不会变成无性别特征的,他们看起来仍同从前一样,但我们将不再用那种已成惯例的交流中经常使用的性别标签去关注或限制自己或他人。

我们究竟是如何偏离那种原始的光明境界(基光明),那种境界是最伟大的奥秘之一。根据佛教的教义,这也许是唯一真正的奥秘,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起点。分析始于当下,妄念困惑滋生蔓延,愚钝的凡夫被无明困住。这种物化事物的强烈倾向,包括那种性别指代什么的想法,及依附执著这些的想法,通常称为“惯性思维”。

众所周知,习惯几乎是很难改变的。根据佛教理念,物化事物、相信自我的存在、把人分为男性和女性的这些习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根深蒂固,且在多生累劫中这些习惯被加深固化,一次又一次的重复那些错误—在数以百万计的刹那中,我们没有认清那种无有限制的不造作的自由本质,反而依附执著于一种虚幻自创的身份,并强化这种习惯,使其更强大。

习惯的最大的一个麻烦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事情似乎不再可能以其他方式进行。我们简单地定义自己是一个拥有特定的好习惯或坏习惯的人,就好像它是我们本质的一个不可改变的一部分。这正可以解释以下问题:当我们赋予性别认同的意义,以及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时,为什么会显得那么地“正常”,似乎已变成了事实本身的一部分。

一种最强大和最持久的惯性思维就是对性别赋予固定不变的含义。其实,这种惯性倾向是如此之深,深到即使许多佛教徒们已经意识到对常态和独立自我的执著信念是导致他们遭受痛苦的一个主要原因,深到即使佛教徒们试图破坏关于自我存在的固执认知,却也几乎不可能或极少能认识到这个讨厌的自我的很大一部分就是他们的性别认同,或者认识到赋予性别于意义或执著于性别认同会造成他们的痛苦。

赋予性别于重要性或不变意义,必须定位于自我或根本的无我本质。佛教导师不会将性别定位于无我的境界中,这意味着性别认同必须是自我的一个方面。虽然在佛法教育中相关我及无我的内容始终如一地是最重要的精神食粮,教师们在教授此内容时却很少讨论性别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我担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仍然赋予性别本身以意义,就像度母明确指出无我时她身边的僧侣们一样。

与人们对性别认同的惯性倾向同样强大的是,人们常认为男性优于女性,而且比女性更重要的惯性思维,这种基本态势建立于男性优于女性的社会和宗教机构的基础之上,也是从人们习惯男性经验的观点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在此基础上,习惯把女性定义为低等的、索然无味的。

不需花费什么想象力,你就可以意识到,在佛教徒的世界里,这种惯性思维很普遍,乃至过于流行。从有关佛陀不愿女性加入寺院群体的故事到最近的西藏祖古(转世活佛)或者重生的导师必须是个男孩的假设,它一直都持续存在。在其中,所有的僧尼都被定义成甚至比最新最年轻的僧侣低等,并且在所有集会时必须坐在他们身后。尽管佛陀并未对他所在年代印度所盛行的种姓阶层表示认同,但他确实保留了其性别阶层,建立出家戒律准则以明确提出僧尼在很多方面都依赖于僧侣。(然而,其它规则也确实保护了僧尼。例如:僧尼不能被要求去给僧侣做饭或缝补。)

僧尼通常比僧侣受的教育要差,且大部分佛教徒团体竟然出现僧尼团彻底消失的情况。生为女人被说成源于恶业,且无数妇女发愿修行以帮助她们实现转生为男身。看到这种情形,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女权主义者会发问,女人为什么会选择当佛教徒这一点了。这种宗教,对非二元性有着如此清晰的理解,对性别是虚幻且非真实的有着强烈的认知;但是在日常世界和其体制架构内,又怎会使其变得完全错误呢?

尽管秉持可以完全削弱这些做法的终极见解,佛教徒针对性别所做的事情几乎和所有其它宗教文化一样,这一点被公平合理地指出了。

此外,佛教徒自身很早就注意到这个脱节,正如度母故事和许多其它文本指出的那样。是不是因为我生活的这个相对的世界中有什么东西,让我们明知故犯,并把我们束缚在固定的性别角色和性别阶层?什么时候我们能向前一步呢?对于佛教徒来说,准确地解释一下相对世界也很重要。

佛教徒通过“业”的概念解释了性别差异在相对世界如此明显的原因,业在印度世界观里是个非常基础的概念,即使是佛陀也毫无疑问地接受了它。“业”指向如下事实:任何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包括身体和道德方面。因此,业可以指向因果。

行为使某事运转起来,在这个意义上的业是一种因。但是,什么样的结果,一种效果,也被称为业。人们在相对世界经历的一切都是业或因与果的结果。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如许多西方人常假设的那般预先安排好或命中注定。当下事件的聚合是过去行为的结果,它不能被改变。但是也无法预先设定人们如何应对当下。人们是可以选择当下的。

选择是重要的,因为当前的选择决定未来的结果。这里必须插话提到的唯一告诫就是,惯性思维,尤其是其中一些甚至不能被个人觉察到的习惯,可以极大程度地限制选择的空间。性别角色的束缚非常容易贯穿人的行为始终,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在性别的束缚中本身就是那种近乎无意识的习惯模式之一。为了说明这点,我们用本文的主题作为例子。由于过去的业,我此生转生为女人。

我不知道业到底是什么,也无理由试图去弄清楚为什么我此生转生为女人。当下才是改变的关键。面对转生为女身,我该做什么,这取决于我。毫无疑问我可以遵从我自身文化背景的性别规范,或者我可以写《父权制后的佛教》。落入女性性别角色,我因此受到很大的压力,并没有人会支持我去写《父权制后的佛教》。我做何种选择会决定我未来的很多方面,且对我周围的世界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我猜想一些传统佛教徒可能不同意,但我认为写《父权制后的佛教》这件事,比起心甘情愿地遵从这种压抑的性别规范,会给未来带来更好的果。

在一个男性占统治地位的世界里,传统佛教对女性状况的描述,必须措辞正确和理解准确。从现在开始,如同所有佛教分析所作的那样,佛教徒观察自己周围并看到大多数女性生活在一种不悦意、不愉快的状况下。她们臣服于别人的权威,通常是男人的权威,很少或根本没有独立性,平时很少有机会学习和实践,经历着没有生育控制的沉重的怀胎义务、频繁的分娩死亡、频繁的堕胎和失去孩子,除了生育困难之外还面临着沉重的体力劳动,还必须经常忍受一夫多妻。谁会选择或想要这样的生活?

唯一合乎逻辑的结论是,这些众生遭受的痛苦是过去不幸选择的结果。唯一怀有慈悲的反应就是,为她们提供方法、积极地改变她们在未来的处境。这就是为什么转生女身被说成是不幸或悲惨的,是不幸的业力的结果,以及为什么女性被告知要立志来世成为男子的原因。

西方女性通常会遇到这些极度有害的教导,对她们来说,比起一眼就明显见到的伤害,这种带来的伤害更大。因为西方人有着不同于佛教的形而上学假设,他们通常会在这些陈述中听出一些原本没有的含义。西方人倾向于把这种教导理解成女人是坏的,但这根本不是佛教徒所说。佛教徒不会说女人是坏的,只是说她们在自己的业力相续中承载了不幸的果报。承载不幸业力的种子是完全不同于有缺陷或邪恶的本质的,这一点在许多其他宗教传统中往往被强加于女人。另外,负面业力种子会耗尽或烧毁,它们不是个体本性的持久顽固性的部分。个体并没有被这些负面种子定义或构成;它们是偶然的,只是暂时掩盖了一些更本质的东西。

其次,不同于许多西方传道,佛教徒并不谈论一个持久的本质或本性;也并非所有女人必然被大多数女性所处的环境所决定或限制。并不存在对女性做事或者扮演何种角色的形而上学意义上的障碍。佛教徒更不会说,女性的本质妨碍他们成为宗教领袖或导师,这完全不同于基督徒的定位,他们认为从理论及本质上来说妇女均不能胜任神父的职位。佛教徒并不把妇女的困境归于一种顽固持久的本质,而是归于业力或历史的因素,这一事实的重要意义是性别角色不是神赋予的或宇宙法则规定的。

其中一个在许多宗教中发现的最束缚人的学说就是,因为神的命令或宇宙法则要求,目前的性别角色是必要,不可避免也不可改变。佛教徒会声称:不仅女性的困苦是不幸业力的结果,同时我们性别角色的当前系统也是无常因果关系的结果。其实没有什么必然,它只是由习气的力量维持。即使是根深蒂固的习惯也不是由一个神的命令,一种宇宙法则或一个不变的,永恒的本质而成的方式来约束或导致其不可避免。

最后,在令人不快的建议即女人通过变成男子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同样令人难受的声明(1980年有人匿名给我),即女权主义与佛教无关,因为“有功德的女人将转生为男子”的背后,潜藏着一种不寻常的认同。在一个男性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当女人是不幸和痛苦的!很久以前佛教徒就承认转生女身是痛苦的。在其他事情中,女身被定义为臣服男性权威以及必须去尽全力照顾他们的丈夫。

佛教徒不要求我们去试图相信男性统治对人人有利或在其庇护下每个人都应该是快乐的。有声称说:男性统治实际上有利于妇女,妇女应该感到高兴且感恩男人的权威高于他们。对于这点,佛教徒比声称的那样知道得更清楚。女权主义的关键要素之一已经被佛教徒承认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愿我们能让当代社会和人民达成类似的共识,即男性统治对妇女和人类总体来说都是痛苦的!

佛教戒律和修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痛苦。如果确定一些事情会引起痛苦,佛教徒就应该尽量克服这一障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佛教徒用重生为男的愿力去应对男性统治下女性的痛苦。传统佛教徒无法想象同时代的女权主义者在做的事情——一个不是由男性统治的社会和佛教机构。他们看来,转女身为男身似乎更容易也更可能。这表明,许多似乎让女性重生显得可悲的事情,在那个时候,被认为是棘手的。

但是若事情改变,女性的生活不再被这些相同的因素所支配,则将没有只让男性在佛教中占统治地位的理由。根据佛教教义,男性统治也是因为业、因果或历史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女人的内在本质、神的旨意、或宇宙法则。当业或历史条件变化,妇女的处境就不单单是可改变了,而是将会改变。

因此,问题就变成了:在社会和佛教机构中,能否让条件尽可能的充分以改变或打破男性的统治地位?在我的分析中,我一直很少把历史的男性统治归因于男人的内在劣根性,而更多地归因于那个时代的物质环境、技术和医学知识。我同意这种评价:在佛教徒针对男性统治而提供的“转生为男”的唯一解决方案所盛行的环境中,妇女的生活是可悲的。

我肯定不会想成为那种女人去经历历史上大多数(佛教)女人曾忍受过的环境。事实上,我本人耗费了太多青春去惊惧成长为一个女人。我也提出了两种可以明显改变女性生活的方法,虽然它们并不完全稳固,但符合当代真实的环境条件:那就是生育自由和自主决定生活的能力。这些环境条件缺乏可靠性和大范围普及性。但他们是绝对有可能并且可以提供一个更为适当的方式来抵消佛教性别中立,性别自由观点与其男性统治机构之间的断层,而不是提供“有功德的女性”将来可以重生为男的方式。

消除愚痴

消除凡夫愚痴观念的第一步是对性别方面进行更持续、更真实、更好的教学。自相矛盾的是,佛教关于性别方面的代表性观点有时会阻碍对佛教机构中传统男性统治所带来问题的真实认知。例如,虽然度母故事是藏传佛教导师众所周知的,却很少有人回应学生接下来的问题,即从这个故事中体现出的佛教中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思想。

传统的导师简单地驳回了女权主义者的质疑,以及悟性完全超越任何已成惯例的特性和二分法的问题(包含男性和女性的区分)。当然,这是事实,但真正的问题“为什么佛教是男性占统治地位?”,“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做什么呢?”都未获答复。因此,导师们的倾向,不是超越性别,而是试图让性别的现实情形和其引起的痛苦被忽略。

此外,导师对待质疑了佛教男性统治地位学生的方式,通常用一种隐蔽甚至是一种公开的指责来制止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导师不会这么说:“是的,你是正确的。愚钝的凡夫总是被表相所迷惑,但不要让他们的错误成为你道路上的障碍”。相反,他们的回答暗示,因为最终的性别无关紧要,所以在相对世界中关注性别情形是目光短浅的行为。

还有种微妙的暗示就是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通常都是缺乏真诚和奉献精神的。他们被斥责为“过于敏感”并被告知要“多加修行”,因为愤怒和不安是不利于证悟的。(这个奉劝的最后部分是正确的)导师的反应可能会更突兀,就像:“难道你还没有克服那些吗?为什么你还会问这些问题?”换句话说,很多时候,导师对这些问题的反应,都被认为严重缺乏一个好老师特质的善巧方便。

有时,斥责会更进一步。声称那些关心世界佛教机构中性别不平等的学生,是“把佛法性别化”的人,进而暗示只要那些讨厌的女权主义者能停止对男性统治地位的关注和小题大做,则由男性统治的机构事实上将会达到性别平衡和有包容性。接着持有“把佛法性别化”的人不应该教授他人或允许其发表他们的观念。这事也发生在我身上,虽然这个比较极端和愤怒的评论来自另一名学生,而不是老师。我只能回答说,佛法是被创造和维护男性统治机构的那些人性别化了,而不是那些发现并指出男性统治机构的人。佛教关乎克服无知,而不是通过鼓励无知来促进现状的维持。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全世界的佛教徒已经打破性别角色的禁锢,消除“愚钝凡夫”对这个问题的愚痴,意味着性别有着终极意义,或对一个人如何生活有着极大意义。

对许多亚洲佛教徒而言,僧众和在家人之间的二分法至少同男女区别一样明显,重建或改善僧尼团体的现状一直是一个关键议题。在亚洲佛教,由于僧人的声望,任何其他议题都很难盖过僧尼的存在和地位问题。没有什么比在亚洲佛教界部分地区僧尼群的减少或僧尼处境的恶化能更有力地说明佛教体制内生活中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情形了。

对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界来说,虽然是其最初把比丘尼戒传播到大乘佛教,但却失去了自己的传承。想重建僧尼团是一个困难且有争议的问题,许多人以各种理由反对。有些人声称,虽然南传上座部(小乘佛教)最初将传承传播到大乘佛教,但因为在小乘佛教已失去其传承,其纯正性已受到质疑。显然,大乘佛教徒被认为不能胜任出家戒律的代代相传,因为其教义创新并没有得到小乘佛教的许可。还有一些人声称,女性自己并不想出家受戒为僧尼。

纵观南传上座部佛教盛行的国家,女性确实受了非正式戒并过着出家生活。她们地位非常低,缺乏许多僧众本该享有的权益;自我管控,很大程度是因为她们并不被认可为真正的出家人。一些人声称,这些妇女并不想受戒出家为僧尼,因为正如禅门清规指出的,她们将会臣服于僧侣的权威。然而,很难理解在一种出家人被如此高度尊敬,但这些“僧尼”却被大多数人认为并不是真正出家人的局面下,这些地位低、非正式的僧尼如何能够独立,以至任何意义层面上的“独立”?

无论如何,一些佛教徒已经自己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在南传佛教国家,过去一千多年以来举行的第一次僧尼受戒发生在1998年的斯里兰卡,随后有着越来越多跟随者。大多数报告表明,无论寺院当局对她们的受戒持何种观点,南传佛教僧尼正在被逐渐接受。

在亚洲其它区域,不管僧尼是否受具足戒,都更普遍和更容易被接受,而主要问题是她们的教育问题。在韩国、台湾和其他地区的中国侨民中,以及越南的部分地区,僧尼戒的传承已不再缺失。显然,可能不存在争议的就是如同其它南传佛教国家一样僧尼是否应该在这些环境中存在。

僧尼是佛教制度体系公认的一部分,应该充分享有利用二十世纪后期出现的经济和教育的机会。在东亚地区,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僧尼在许多方面受益。按亚洲文化传统,富有的在家居士一直有资助供养佛教出家人以积累功德的传统,并以此保证他们的持续富有。(在许多亚洲环境中,人们普遍认为吝啬导致贫困,而慷慨带来财富。一个富有却不慷慨的人是遭人鄙视的。)因此,宗教机构拥有大量金钱。

但是相当突然,僧侣的数量开始下降而僧尼的数量上升。据大多数人估计,现今僧尼与僧侣的比例是6比1。很容易想象为什么发生这种失衡,当前的经济发展提供太多机会给男人,而女性拥有的机会却相对较少。妇女们寻求出家僧尼的生活,缘于她们一直面临的同样原因:出于真正的灵性使命,想避免家长制婚姻并接受教育(如选择其它方式,女性不一定得到教育的机会)。

有了充足的经济来源,僧尼团体正在蓬勃发展。她们的寺院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作为僧侣寺庙的二级模仿,而且僧尼们可以在哲学和禅修方面接受到完整的经典佛教教育。此外,她们当中大多数在其祖寺的支持下可以在西方机构获得博士学位。也许这种慷慨的经济支持和许多僧尼接受此类资助的方式,从未出现在佛教史上。大多数的时间里,只有大量的僧侣存在,因为人们认为通过布施供养获取的功德部分取决于对境的德行,而僧侣,定义成比僧尼更殊胜,故经常获得大份额的供养。我曾参观过韩国和台湾的庵堂,僧尼们的生机勃勃、庄严和自信以及她们的精良设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藏传佛教还呈现出另一幅画面:沙弥尼戒被传到西藏,但是,即使具足戒传承曾经进入西藏,也不会保存下来。然而,藏传佛教徒中,受过沙弥尼戒和具足戒的出家僧众穿同样的藏红色僧衣并过着非常相似的生活,所以具足戒的缺失,对藏传僧尼的影响并不像影响那些非正式的小乘上座部“僧尼”那样大,小乘上座部僧尼们不能穿出家人颜色的长袍,表明了她们不具足真正的出家人地位。事实上,在一些小乘佛教国家,尤其是泰国,这一点非常有争议,甚至是危险的,因为僧尼们已经受了最终的完整的具足戒,可以穿传统颜色的出家僧袍。

限制了藏传僧尼发展的同样是缺乏经济支持,这导致有限的教育和简陋的修行场所。此外,投胎为女性要比男性低等的观念(也许现在仍然是)在流行的藏传佛教文化里相当普遍。另一方面,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目前,藏传佛教徒也承认一些伟大的女性修行者和女性导师,这样的女性受到高度尊重。

专门针对藏传佛教,也许是某种程度上针对大体的亚洲佛教来说,对历史困难和目前变化的详尽深刻的描述,出现在一本研究透彻和文笔精美的书中——《一个佛教僧尼:在喜马拉雅山为证悟奋斗》,这本书是多年生活在拉达克地区僧尼群中实地考察的结果。

调查刚开始时,Gutschow发现所有女人和男人无一例外都视转生女性为负担、是负面且需要避免的。当地僧尼很少,需要自己在经济方面努力,经常出卖劳力做家务或繁重的劳动以赚取足够的资金作为开销,或用以慢慢建立自己的寺院。许多僧尼已完成必需的前行禅定修行,却仍不被允许进入修行周期中更高深的层次,尽管事实上修行周期中主要的禅修观想本尊是金刚瑜伽母,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女性观想本尊之一。

20世纪90年代,随着该地区对现代和外来影响持更开放的态度,事情开始改变。当地一名贵族女子成为一名僧尼——贵族,特别是女性,很少这样做。次仁白姆在达兰萨拉学习医学,并开始认真学习和修行佛法。她在改变僧尼待遇方面成为了当地最重要的领导人。佛教善女人大会于1995年在拉达克举行,来自全世界的僧尼和在家女居士参加了这次会议,她们的举止风度和学说教诲震撼了当地居民。那位众所周知的大德没有参加,但他致电赞扬佛教妇女“摆脱传统和陈旧的束缚,专心致力于佛教修行实践和推动”。

在随后的几年里,当地居民都致力于改善僧尼的生存状况。但同时也会反对次仁白姆的工作,因为如果僧侣特权地位被颠覆,他们担心接下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终于,1998年那位大德接受了次仁白姆的邀请,同意作一个妇女问题的公开演讲。在蜂拥的人群前,他讲述了男人和女人如何拥有同等的证悟能力。在那之后,尽管仍然存在一定困难,但是当地看法发生了改变,正如在东亚,僧侣的数量正在下降而僧尼的数量却在持续增长。

这篇文章包含了许多二十世纪关于亚洲女性佛教徒的描述中发现的细节,僧尼团不存在或被僧侣团严重妨碍,(此种情况在东亚地区相对较少)。国际教育和国际佛教妇女运动给当地妇女带来了一些新的认知,包括她们的处境及生存状况改善的潜力问题,是否需要受具足戒、更好的教育、更好的设施或更好的经济支持。许多当地人,无论男女,无论在家人和出家人都一致反对,或者至少对改善僧尼处境表示不安。

当地及其它地区的一些有权势的亚洲佛教领袖,(通常定义为男性),经常给予妇女和僧尼以支持,这极大地帮助了她们。变化是缓慢的,但似乎不可避免的是亚洲的女佛教徒和僧尼的情况将会得到持续改善。显然,这些变化是东西方文化影响的融合及男性和女性同时领导的结果。没有必要去进一步理清这些影响。

如果亚洲女性佛教徒的故事主要是僧尼的故事,西方女性佛教徒的故事则主要反映在家人及她们的关注点,无论她们是皈依者或是亚裔美国人。亚洲之外的佛教寺院机构是没有经济基础的,而这一点对亚洲佛教徒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西方,并没有足够多的富裕在家居士去支持佛教寺院机构,这里有更多的人只想认真练习禅修,而不是捐赠财物给佛教机构以获得功德。虽然许多传统佛教徒可能会发现这种情况经不起推敲,但许多评论家仍将在家居士认真禅修的新发展视为令人兴奋和有希望的行为。如果认真的禅定修行者也有工作和家庭,佛教会变成什么样呢?纵观其历史,佛教已经推动了一种分工合作:出家人通过禅修修习和哲学研究以追求智慧的积累;而在家居士通过支持他们以追求功德的积累,由于时间的限制,居士们不被期望能够认真的学习和修行。西方皈依的佛教徒则试图打破这个截然的分工。

西方佛教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现象:大部份佛教徒,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亚裔美国人,其中一些已是数代在西方生活,更多的则是近期移民。而最引人注目的西方佛教徒是已皈依者,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最近才皈依到这种世界上最成功传道的宗教,部分原因则是他们能言善道并已经对佛教全球化作出了很多贡献。

亚洲一些主要佛教宗派的导师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在北美授课,20世纪70年代此种现象成倍增长。北美人,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开始练习禅修,并大量皈依佛教。许多亚洲禅修导师,他们对本国人在深度禅修训练方面相对缺乏兴趣的状况感到沮丧,所以非常乐意教授这些热情的新禅修者,其中约半数为女性。对男性和女性居士修行者进行的强化密集训练是一种创新,它带来了显著发展。

当这些年轻的信徒结婚并开始生育子女时,佛教禅修中心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在这些人拥有家庭和事业之前,如果经济情况允许,长时间的闭关禅修这项佛教的常见修行方式对他们来说不会成为问题。并且在初期,在转型的西方佛教中,创造性的融资很普遍。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些信徒开始到了生孩子的年龄。这本来没什么大不了,只是半数皈依信徒是女性,她们曾经是修习佛法的最认真的学生,不愿意只扮演养育孩子的角色,而完全脱离以前的生活。

所以,她们请求了至少两件事情:首先,禅修中心应提供幼儿护理,使幼儿的家长可以参与项目。在传统的禅修中心,这点是闻所未闻的,因为传统禅修中心主要面向出家人,而出家人并无子女。慢慢地,伴随着许多错误的尝试,禅修中心也开始提供托儿项目。这已成为许多禅修中心和许多项目计划的一个现行的标准部分。

这些已成为父母角色的皈依佛教徒也想了解一些更多的细节。他们想听到一些教导,关于如何将育儿和生计的体验作为禅修训练的延伸拓展方面,而不是与禅修毫无关系。毕竟,佛教经典文本谈到轮回或无明存在和涅槃证悟的同一性,也谈到菩萨如何深入所有世俗状态去帮助众生。佛教文献讲述了一些从世俗活动而获得证悟的人的故事,当中也包含了那些不被家庭允许进行正式修行的家庭妇女们,用家务劳动作为正念禅修的客体,并经由这些方法开悟的故事。所以居士该如何维持生计和抚养后代呢?

虽然并不在佛教宗派中占大多数,禅宗佛教徒们已经洞察到工作亦可作为正式的灵性训练的一部分。中国禅宗(Zen)佛教徒的一项伟大创新就是一直要求僧众进行日常劳作和种菜。正念可以在种菜中培养。禅宗文献中包含了一些烹饪方面的经典,提到有志于成为专业导师的禅修者,被要求轮流当大厨并以此作为修行的一部分。

伟大的铃木禅师领导下的北美禅宗佛教中心建立于旧金山,该中心以有机花园、素食餐厅、绿地而闻名,加上这里的温泉度假中心,Tassahara是一个理想的度假胜地,夏季供应美味的素食食物,冬季成为禅修强化训练中心。夏天在度假村工作的学生赚到学分,用于冬季呆在寺院里静修,否则费用会相当昂贵。其他北美佛教团体在禅修训练项目中,也采取了体力型和服务型工作方面的训练。

这样做,部分是出于经济原因,使项目可以更实惠,但部分也是为了教人如何将正念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我认为在训练中心花在厨房切菜的那些时间,和进行正式禅修和听受禅修教授的时间一样重要。关于开发与俗世世界工作相似训练的问题,当然是比较困难的,但这一领域的深度开发仍有极大可能性。佛教徒将仅是添加注释到“正命(正确的生活方式)”类别范畴中,“正命”属于佛教四谛真相的八正道的第五个部分,且追溯到了佛法本源。

把母亲身份和养育子女当作禅修练习的一种形式就显得更难了。在许多佛教经典故事中,妇女的悲哀在于她们不能遵从自己意愿去进行深度强化修行,因为她们必须照顾自己的孩子。几乎所有主要的佛教文献都是由僧侣所写,他们并没有面临需要将抚育孩子与禅修者生活结合起来的需求。僧侣可能已经学会了如何通过种菜来培养正念,但寺院里却没有年幼的孩子。虽然寺院经常扮演了孤儿院的角色,但通常寺院中的年轻男孩受戒出家并被要求遵循寺院传统。

我熟悉的一个印度庵堂有许多年轻女孩,没有婴儿,上课的所有女孩都到了足够的年龄,所以尼姑庵更像是一所寄宿学校,而不是日间护理中心。少数被视为伟大的禅修者和导师的妇女也有孩子,但也没有留下任何关于正式禅修和母亲角色相结合的回忆。

北美佛教徒,包括妇女和男子,他们曾数年间辗转于禅修中心之间,伴随着开始要孩子,他们的强烈不满随之而来。把生儿育女的探讨作为一种修行途径的佛教文献哪里去了?在脏尿布和吵嚷的孩子中间修习正念的教导又在哪里?截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涉及这个问题的一些文献开始出现,近日,一位禅宗女性佛教徒写了一本书,专门谈及母亲经历如何作为修行途径的问题。而第一代出生于美国的皈依佛教家庭的儿童,已经成长为青年,他们也记录下了自身的经验。因此,在未来,其他人就能知道西方的第一代佛教儿童是如何成长的。

然而,无论针对亚洲还是西方佛教徒,断除凡夫性别观愚痴观念的最重要步骤就是对妇女作为导师给与许可和尊重。我一直坚持的对佛教的女权主义批判就是,纵观整个佛教历史,甚至在当今世界,大多数导师都是男性。在佛教界,最值得尊重的和重要的角色,就是导师、上师、仁波切、禅师或任何其它会被用到的头衔。然而,整个佛教史,即使在当今世界,妇女想要获得以上任何头衔都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这点成了问题?难道由男人或女人教授的佛法会不同吗?这一质疑已经很多次被抛在我面前。

基于很多原因,妇女能否成为导师的问题很是重要。一方面,如果更多妇女能够成为受人尊敬的导师,佛教典籍和机构则不太可能会表现出一种无处不在的对男子和男性的偏好。另一个方面是,妇女将会有奋斗的榜样,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一致认为对学生很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如果妇女能像男性成为导师或对她们的修行历程著书,那么女性的经验将不会在传统中丢失。

如果上述事情发生,我们可能不会遇到以下状况:西方修行者极力寻求一种禅修指导,即把养育子女作为修行途径或作为灵性修行的一部分。但最重要的,如果所有或大多数代表性观点的教导者都是男性身份,那么佛教中性别无关紧要的观点将显得毫无意义。

当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即佛历第二十六个世纪,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大多由西方学生进行的持续性历史研究已经发现了更多的女性导师和榜样,比我们早前知道的要多。早期佛弟子中甚少人知的《长老尼偈经》(长老尼语录),现已众所周知。越来越多的藏传女性导师被发现。禅宗学生千辛万苦地揭示了女性祖先传承的隐藏记录。

更重要的是,现代女性导师被认同和被许可教学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在藏传导师中,尊贵的康卓仁波切,被认定为祖古(转世活佛)且从小就开始修行,她正在用一种亚洲女性导师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公开教学。康卓仁波切有很多西方弟子,且在北美有一个修行中心。她还在印度主持一个庵堂,并在敏卓林寺日常运作中扮演重要角色,敏卓林寺是她父亲的寺庙,是一所流亡藏人的藏传寺庙。然而,亚洲女性导师,特别是那些游历西方教学的,仍显得尤为少见。

许多西方佛教皈依者,目前已经修行和学习了超过30年以上,并且已经开始弘法了。在禅和内观的传承中,女性得到了完整传承,并作为独立导师拥有传法的权力。在藏传传承中,无论男性或女性的西方人,几乎没有获得这种教学许可。然而,即使是在遵循特定形式的藏传佛教中心,西方人还是大量地参与了教学。

从一开始,大约一半的西方佛法导师都是女性。而正是这一批女性,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和男人一起坐在亚洲佛法导师的足下时,就已经开始为这个角色做准备了,虽然这种准备在当时可能是无意的。她们不再像20世纪50年代的母亲一辈,只把自己局限于准备食物或者清洗工作。这些女性中的一些现已跻身于最知名的、最受尊重的西方佛法导师的行列。女性佛法导师所占的比例,教学的独立性以及她们获得的尊重,这些发展对佛教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重大的发展,且有希望永远地改变佛教。

我经常评价这种极致的福报――即由于多种历史原因,亚洲佛教禅修上师们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开始大量摄受西方学生,几乎与此同时,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将西方社会转型至其核心。一些人可能倾向于把这视为仅仅是随机发生的偶然事件,但是佛教徒坚信事情并不是偶然发生的。之所以会发生,是由于业和因缘。当因果的两条线以相互影响的方式汇合时,藏传佛教徒把这称为缘起,幸运的巧合。这个术语经常被用于描述老师和学生的相遇,这可是一个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同样,我早就声称,佛教和女权主义方面的相遇也是幸运的,对双方来说都很幸运。无疑度母也将认为这种相遇会非常有助于战胜愚钝凡夫的妄念。

Rita M. Gross(July 6, 1943–November 11, 2015))报道:was an American Buddhist feminist theologian and author.

Before retiring, she was Professor of Comparative Studies in Relig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Eau Claire.In 1974 Gross was named the head of Women and Religion, a newly created sec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She earned her PhD in 1975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History of Religions, with the dissertation "Exclusion and Participation: The Role of Women in Aboriginal Australian Religion."This was the first dissertation ever on women's studies in religion.

In 1976 she published the article "Female God Language in a Jewish Context" (Davka Magazine 17), which Jewish scholar and feminist Judith Plaskow considers "probably the first article to deal theoretically with the issue of female God-language in a Jewish context".

Gross was herself born Jewish.

In 1977 Gross took refuge with Chgyam Trungpa Rinpoche, becoming a Tibetan Buddhist.

In 2005 she was made a lopen (senior teacher) by Jetsün Khandro Rinpoche, and taught at Jetsun Khandro Rinpoche's Lotus Garden Center, loc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Gross grew up on a dairy farm in the Rhinelander, Wisconsin area.

Gross died of a massive stroke, on November 11, 2015, at her home in Eau Claire, Wisconsin.

原转载网站:女权主义神学 杯子是半空还是半满? -智悲佛网

原出处:Feminist Theology: The Journal of the Britain & Ireland School; May2008, Vol. 16 Issue 3, p291 女权主义神学:英国和爱尔兰学校期刊,2008年5月,16卷第3期,291页

女权主义神学 杯子是半空还是半满?——对二十一世纪初佛教的女权主义评估

作者简介:

丽塔·格罗斯是威斯康辛大学比较宗教学系的荣誉教授。她是许多书籍的作者和编辑,其中包括《宗教女性主义》和《这个星球的未来:佛教、基督教女性主义对话》。

文章来源:Is the Glass Half-Empty or Half-Full? A Feminist Assessment of Buddhis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智悲翻译中心

译者:多杰卓玛

一审校对: yueyue

终审校对:圆韧 圆阳 圆言

谢选骏指出:上文的作者就是一位女性的佛教学者,所以她可能不会同意“女人就是轮回——佛教的反女性主义”的结论。但是佛教毕竟是男性创立的,而且这位男人是一位抛妻弃子的女性厌恶者,因为他渴望摆脱轮回之苦——这却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吧。因为女人就是轮回,所以显而易见,佛教的主题就是如何摆脱女人。



【074、棋盘杀手皮丘什金就是微缩版的斯大林】


网文《棋盘杀手皮丘什金》报道:

亚历山大·皮丘什金生于1974年,他只活了33年。皮丘什金一心想着要当俄罗斯最著名的连环杀手。酷爱国际象棋的他还想将每个受害人当作一个棋子,填满整个国际象棋的棋盘,因此也被俄罗斯媒体称作“棋盘杀手”。

个人经历

1992年夏天第一次杀人。

皮丘什金的惯用作案手法是以饮酒为诱惑吸引无家可归者到莫斯科南部一处公园内,等到后者喝醉后将其杀死。在被捕后,皮丘什金曾经对媒体说:“第一次杀人时,感觉就像初恋,我永远也忘不了这种感觉。”仅2001年,皮丘什金就杀死了11人,其中6人死于同一个月。

2005年开始,皮丘什金的谋杀手段愈发残忍,涉嫌用榔头多次猛击受害者头部,部分案例中甚至用酒瓶插入死者颅骨中。

2007年 8月13日,亚历山大·皮丘什金(前)被警察带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一家法院。

2007年10月24日被判有罪。

2007年10月29日被判终身监禁。

相关事件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6年了,但幸存者玛丽娜· 弗里切娃依然对2001年初的那个夜晚心有余悸。那时,她年仅19岁,刚从外地来到莫斯科不久,生活拮据且怀有6个月的身孕。那天,在位于莫斯科南郊的卡霍夫斯卡亚地铁站附近,弗里切娃遇到了亚历山大·皮丘什金。这个地铁站是当地酒鬼们的“圣地”,因此,皮丘什金热情地邀请弗里切娃跟他“喝一杯”。“随我来,我有一些走私过来的好东西藏在树林里。”皮丘什金说。看着眼前这个拥有一头褐色头发、衣着整洁得体的陌生男士,弗里切娃稍微踌躇了一下,然后跟随他向附近的比茨维斯基公园走去。

比茨维斯基公园是许多莫斯科人钟爱的地方。它距离这座城市的中心区域并不远,却拥有大片的野生森林,从而成了莫斯科人野餐、钓鱼、漫步的好去处。然而,与几乎所有大城市的森林公园一样,比茨维斯基公园也被日益增多的犯罪问题困扰。夜幕之下,密林之中,时不时地发生抢劫、谋杀等刑事案件。

弗里切娃没有想到的是,刚走进森林,外表看似温文尔雅的皮丘什金便成了一个“恶魔”:他一把揪住弗里切娃的头发,狠狠地打她,最后把她推进了附近的一口污水井中。那口污水井深约6米,弗里切娃拼命挣扎了一个多小时,才侥幸从井里爬出来。在森林中艰难地捱过一夜后,她被数名早起晨练的妇女发现并解救。由于对皮丘什金过于恐惧,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弗里切娃都不敢对人们讲述她的真实遭遇,只是称,自己不小心落入了污水井中。

皮丘什金的第一宗谋杀

在皮丘什金看来,弗里切娃是极其幸运的一个。2001年至2006年间,他自称共对63个目标“下手”,其中绝大多数受害者都被他杀死,尸体也被推入那口污水井中。

皮丘什金出生于1974年。他的童年并不幸福:在一个单亲家庭中长大,并且长时间被母亲放置于一所主要接收穷人孩子的寄宿学校中。后来,他与祖父生活在一起,总算得到了一些关爱。祖父去世后,皮丘什金似乎一下子失去了精神依托。虽然回到了母亲身边,但他对母亲并没有什么感情。在学习和工作之余,他将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离家不远的比茨维斯基公园中,带着一条宠物狗在那里散步。那条狗死后,他将它的尸体“隆重”地安葬于公园内的一处森林中。

70岁的斯韦特兰娜·莫特耶科娃与皮丘什金同住在一座公寓楼中。在她眼中,皮丘什金是一个“懂礼貌”、有点儿“多愁善感”的人。“他总是叫我斯韦塔阿姨,”莫特耶科娃说,“他非常爱动物。如果一只宠物不幸死了,他会非常伤心。”

然而,绝大多数熟悉皮丘什金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年轻人有一个极为狂暴和冲动的内心世界。1992年,18岁的皮丘什金第一次杀了人:由于视一位同学为情敌,他将对方从公寓楼的高层推下,导致对方死亡。警方对他进行了审问,最后却认定,那名同学是“自杀身亡”,从而使他逃过一劫。这个结果让皮丘什金以为自己受到了上帝的眷顾,于是,从2001年起正式开始实施恐怖的杀人计划。

渴望成为“俄罗斯第一连环杀手”

皮丘什金酷爱国际象棋。他计划每杀死一人,便在家中棋盘的格子上放上一枚硬币,直至填满全部64个格子。这样,他就能“轻松”超越俄罗斯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安德烈·奇卡提罗创下的“纪录”。此人在1992年——正是皮丘什金犯下第一宗谋杀案的那年——被控谋杀了52人,其中以妓女和儿童居多。奇卡提罗极为残忍,通常在杀人后将受害者的尸体肢解,有时甚至将肢解后的尸体煮食。负责对“比茨维斯基公园连环谋杀案”进行调查的检察官尤里·肖明表示,皮丘什金一直“梦想超越奇卡提罗”,从而“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与奇卡提罗不同,皮丘什金的谋杀对象主要是中老年男子。他往往假装邀请对方喝酒,将他们骗至比茨维斯基公园的森林,趁其不备,使用大锤或铁管从背后猛击他们的头部,直至将他们打死。行凶的地点大多位于他那条宠物狗的墓地附近。

从2001年初至2006年6月,皮丘什金用类似的手法,至少杀害了49名无辜者,另有弗里切娃等3名受害者侥幸逃生。10多具遇害者的尸体被他留在作案现场,其余尸体都被抛入附近的一口污水井中。

比茨维斯基公园内的连环谋杀案,引起了莫斯科警方的高度关注。他们曾经出动数百名警察,对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园进行地毯式搜索,希望找到更多遇害者的尸体,并抓获犯罪嫌疑人。一些警员曾数次与皮丘什金相遇并查验过他的身份证件,但从未对他产生怀疑!

与警方玩“猫鼠游戏”

2006年2月20日,莫斯科警方接到举报称,连环杀手又在比茨维斯基公园内出现。警方迅速赶赴现场,并逮捕了一名年轻人。但在此后的一周内,公园内又接连发生了两起谋杀案——很显然,那名年轻人并非真凶。皮丘什金后来说,他时刻关注着警方的行动,之所以在警方逮捕一名嫌疑人后连续作案,就是公开向警方表明:在这场“猫鼠游戏”中,他仍然占据着上风。

2006年6月,皮丘什金锁定了一个新目标——和他在同一家超市工作的女同事玛丽娜·莫斯卡尔约娃。他邀请莫斯卡尔约娃外出散步,最后在比茨维斯基公园内将其杀害。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莫斯卡尔约娃离开家前给儿子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明自己和皮丘什金一同外出,还草草写下了他的手机号码。这成为警方侦破工作的一个突破口。警方还在莫斯卡尔约娃尸体所穿外套的口袋中找到了一张地铁车票,依据票面上的日期和时刻,他们调阅了地铁站的监控录像,发现当时皮丘什金和莫斯卡尔约娃的确在一起。

警方据此认定,皮丘什金有重大作案嫌疑。2006年6月16日,在救火车警报声的掩盖下,大批警察悄悄包围了皮丘什金居住的公寓。为了防止他跳窗自杀,身系绳索的突击队员首先从楼顶滑下,在窗口外严阵以待。随后,警察以察看火情为名骗开了房门,一拥而上将皮丘什金抓获。

对于自己犯下的累累罪行,皮丘什金并没有否认。警方从其家中查抄了一张手绘的国际象棋棋盘草图,其中的63个格子内标有不同的日期,这表明,他共作案63起。然而,在对比茨维斯基公园进行仔细搜寻后,警方只找到了49具尸体。 

审判

2007年8月13日,莫斯科一家法庭开始对“比茨维斯基公园连环谋杀案”进行审理。法庭采取陪审团定罪的方式,并向公众开放审理过程,这在俄罗斯的刑事审判中是极为少见的。由于受害者人数众多,预计此案的审理将持续较长时间。

2007年10月24日,俄罗斯的“棋盘杀手”皮丘什金被法官宣布有罪

法官在莫斯科一家法院内宣读了皮丘什金“有罪”的判决书。法官宣布:“皮丘什金在任何一方面看来都是有罪的。”这一判决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检察官表示,鉴于皮丘什金“罪行的严重程度”,要求法官判皮丘什金终身监禁。法官没有当庭宣判,但对皮丘什金的判决将在几天内做出。

2007年10月29日皮丘什金被判终身监禁

犯罪心理

2006年7月,俄罗斯独立电视台播放了一段皮丘什金接受俄罗斯警方讯问的录像。在被问及为何杀人时,皮丘什金回答道:“我的生活里如果没有杀人,就如同没有食物一样。那(杀人)是一种必需品,你能理解吗?我感觉我是这些人的父亲,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赋予了他们新的生命!”

在谈及杀死莫斯卡尔约娃时,皮丘什金说:“我知道她给她的儿子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有我的手机号码,这样警察就可能查到我……最终,我还是决定冒险(杀掉她),毕竟,当时我已经处于杀人的情绪中了。”

皮丘什金的母亲表示,他在4岁时曾经跌落秋千,头部受伤,因此,连环杀人极可能是精神疾病所致。但俄罗斯著名的谢尔布斯基心理学研究所对皮丘什金进行检查后认定,这名连环杀手神智清醒,没有任何精神疾病。犯罪心理学家米哈伊尔·维诺格拉多夫,在分析皮丘什金的杀人动机时认为:皮丘什金自小缺乏关爱,曾经把祖父视为惟一可依赖的亲人;祖父的去世导致年幼的皮丘什金产生了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于是产生了对祖父的仇恨,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受害者都是中老年男子。

维诺格拉多夫还指出,所有的连环杀手都有“从谋杀中获得性快感”的强烈欲望,皮丘什金也不例外。事实上,皮丘什金在对警方谈及谋杀过程的时候的确称,他从中获得了一种类似“持久性高潮”的快感。

“消灭地球上的那些社会边缘分子,是我天赋的使命!”被捕之后,皮丘什金曾如此公开表示。这位“自承天命”的杀手特别喜欢一种名为“金维列斯”的伏特加酒——多名受害人的伤口中都曾发现这种伏特加酒酒瓶的碎片。“维列斯”是古罗斯的“畜牧活动保护神”,也被认为是森林的神主,能给人类带来富足的生活。显然,皮丘什金在潜意识中已将自己当作了“维列斯神”的化身。当然,他也确实主宰过比特采夫公园的森林,不过,他并没有带给其臆想出来的“臣民”幸福,反而是剥夺了他们最宝贵的东西:每次杀害受害人之前,皮丘什金都会详细地询问对方的出生日期、生活现状、人生计划及愿望,以便在刹那间让对方失去这一切。

为了享受犯罪给其带来的乐趣,杀害了20多人之后,皮丘什金就再没有在下水道中藏匿过尸体:“竟然没人发现我的罪行,这让我很难受。因此,我开始直接将尸体留在林间小径上,以便引起轰动效应。”结果,在29人成为比特采夫森林公园的“下水道游魂”后,一名流浪汉被他从16楼的阳台上推下、两人被其用自来水笔式手枪击毙、两人索性直接被其扼死。但这些残酷的杀人方法最终还是让杀人狂失去了快感,他开始利用斧子和榔头来行凶,之后,则用到了酒瓶。

杀人事件延续

2013年10月9日,从2000年到2006年之间,坐落于莫斯科南部的比茨维斯基森林公园接连发生多起恐怖的连环杀人案,先后至少48人在公园内惨遭谋杀。2013年,“比茨维斯基公园杀人狂”竟再次现身,从8月底以来公园又发现两具女性碎尸。在莫斯科民众中引发巨大恐慌。

比茨维斯基森林公园坐落在莫斯科南部,园内树木茂密、环境优美,附近居民常喜欢到园中散步、遛狗。但是从2000年到2006年之间,一个神秘的连环杀人狂在这里出现,先后至少48人在公园内惨遭杀害,让整个公园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下。警方称嫌犯为“比茨维斯基公园杀人狂”。

皮丘什金落网7年后,另一名“比茨维斯基公园杀人狂”竟再次现身!2013年8月底,警方在比茨维斯基公园内发现了一具年轻女子的尸体。10月6日,警方又在比茨维斯基公园内发现了第二具被肢解的年轻女性尸体!不到两个月时间内,比茨维斯基公园接连发生两宗凶杀案,立即在莫斯科民众中引发巨大恐慌。

“比茨维斯基公园杀人狂”重出江湖的传闻在莫斯科甚嚣尘上。截止至2013年10月10日,这两起凶杀案都还在侦查中,虽然是同一犯案地点而且手法雷同,不过警方并未表明两起案件是否有关连。

谢选骏指出:棋盘杀手皮丘什金说——“我的生活里如果没有杀人,就如同没有食物一样。那(杀人)是一种必需品,你能理解吗?我感觉我是这些人的父亲,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赋予了他们新的生命!”这多么像是斯大林语录啊!这是其一。其二呢?“消灭地球上的那些社会边缘分子,是我天赋的使命!”——这多么像是微缩版的斯大林啊!因此我认为,棋盘杀手皮丘什金就是微缩版的斯大林。他的上述两条语录,就是微缩版的斯大林主义!



【075、强权的同义词就是懦夫】


《中美正在进行危险的“懦夫博弈”》(2019-05-07 美国之音)报道:

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提高中国产品的进口关税给美中之间的贸易谈判蒙上阴影。美国股市星期二继续下滑,尽管中国副总理刘鹤仍然会率团来华盛顿进行新一轮的贸易会谈。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认为,美中两国正在展开一场高风险的“懦夫博弈”。 

中国副总理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政部长姆努钦2019年5月1日在北京举行贸易会谈。

加征关税的威胁引发股市下挫

在特朗普总统星期天威胁要把价值2千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征收的关税从原来的10%增加到25%后,中国星期二表示,中国副总理刘鹤这个星期会来美国进行贸易谈判。这使一些投资人稍微松了一口气,但是很多人怀疑双方即将举行的贸易谈判能够达成最终的协议,而原本很多人预期这次谈判能够达成协议。

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威胁已经导致中国股市大幅下挫。美国股市星期一因为不相信特朗普会真的加征关税而只出现小幅下滑。但是在美国官员证实美国会在这个周末加征关税后,美国股市星期二出现了数星期以来最糟糕的单日跌幅。

特朗普是在听取了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有关贸易谈判的进展之后在星期天发出了要在这个星期五开始加征关税的推文。他在推文中说,中国试图重新谈判协议。莱特希泽也指责中国在事先做出的承诺上“出尔反尔”。

高风险的“懦夫博弈”

担任过助理国务卿的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认为,关税给美中两国经济都带来了损害,但在谁更能承受这种痛苦的问题上,两国政府都不诚实,都试图假装这种疼痛是可以忍受的。

在他看来,现在的情形就是一场高速的“懦夫博弈”或是“胆小鬼博弈”,即两名车手在高速公路上的同一条车道上对开,看谁先躲避,在两车相撞前首先躲避的一方被认为是“懦夫”,而另一方则胜出。

芮效俭大使说:“你制造的是这样一种情形,即如果两位车手判断错误,他们都会死。所以这是一个谁先胆怯的问题。”

美国商界也有人认为美中双方在玩一场非常危险的“懦夫博弈”。在一些人看来,北京上个星期“悔棋”的举动“愚蠢得让人难以置信”,引发了适得其反的结果。

有报道说,上个星期美中两国在北京举行第十轮谈判期间,中方谈判人员向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汇报中方准备做出的承诺时,遭到习近平的否决。

威胁加征关税为了给谈判施加压力?

芮效俭大使认为,特朗普发出加征关税的威胁是试图加大对中国的压力,以便达成更好的协议。

在奥巴马总统任内担任负责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的拉塞尔(Daniel Russel)也认为,特朗普总统这样做是为了向中方加压。

他对美国之音表示:“我认为,他试图获得一个更有利的交易。这是他的谈判策略的一部分,即在谈判的最后给对手施加更大程度的压力。”

最终能否达成协议?

尽管中国副总理刘鹤还是会来华盛顿参加谈判,但是美国加征关税的威胁给谈判带来了不确定性。

拉塞尔认为,美中最终会达成协议,问题是会达成什么样的协议以及能否持久。他说:“我相信达成协议几乎是肯定的,因为到最后,特朗普总统和习主席出于不同的原因都希望达成协议。它将是一项什么样的协议以及它能持续多久,则是另一回事。”

芮效俭大使也认为,双方都需要一个协议,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会有一个协议。

在他看来,一定程度上,美国在对华贸易问题上面临类似阿富汗的问题,即进退两难。他说:“特朗普政府的问题是,他们把所有这些中国的不良行为弄成一个大问题,而且他们一直承诺,他们与中国达成的协议将会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是以前几届政府无法做到的方式来解决的。但问题是,如果他们达成了协议,然后中国继续窃取我们的知识产权,继续采取有损我们商界的其他行动,那么这届政府看上去与前几届政府就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他们的问题。现在的疑问是他们能否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们目前还不知道。”

谢选骏指出:我从小就被父母告诫说,不要争强好胜,因为强中还有强中手——硬充强梁的,迟早被人一拳打死,而那个打死人的强人也会被绑缚刑场。现在好了,不是用拳,而是用枪,这是街头流氓;至于国家流氓,那手段就更多了——但不论手段如何多,强人的内心其实都是就是懦夫,因为他们的强暴就是由于害怕想到自己也会死掉。



【076、权力制衡就是以毒攻毒,律师就是益生菌】


《“咖啡致癌”后百万暴利!幕后推手是…》(2018-04-04 转载世界日报》)报道:

大大小小的中外媒体在上周都报道了关于星巴克咖啡致癌的新闻,但是,大多数人,包括这些媒体,可能都不知道,这个疑虑并非是基于科学证据,而是出自政治与法律的操弄。

很多时候,再多的科学证据也敌不过法律的操弄。

之前有文章指出,一个叫做“毒物教育及研究议会”的民间组织在2010年提出告诉,要加州政府强迫咖啡饮料店标识“咖啡可能致癌”的警告。

这个所谓的民间组织的英文原名是Council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n Toxics (CERT)。但是,它并不是真的存在于“民间”,而是只存在于司法诉讼的文件上。

CERT的联络地址是401 E Ocean Blvd., Ste. 800, Long Beach, California 90802-4967, 电话是1-877-TOX-TORT。

这个地址及电话实际上是属于一个叫做Metzger Law Group的律师集团(老板是Raphael Metzger)。

这个律师集团的专长(生财之道),就是到加州法院控告企业(特别是食品行业),而CERT似乎就是它为这类诉讼而创造出来的法人。

加州在1986年投票通过65号提案,规定(1)加州州政府必须维持和更新已知具有致癌性或生殖毒性的化学品清单(即毒物清单),(2)任何企业的产品如含有任何一项毒物清单上的化学品,就必须在其产品上做如是的标识(例如“可能致癌”)。

目前这份毒物清单上共列举了将近1000个化学品,而这当然就带给Metzger Law Group无限商机。

任何企业只要一被它告,就必须证明其产品不含有清单上的某一化学品(或该化学品不具毒性或致癌性)。例如,咖啡业者就必须证明咖啡所含的微量Acrylamide(丙烯酰胺)不会致癌。

企业如想得到这样的证明,就必须做临床试验,而临床试验不但花费庞大(数千万,甚至数亿美金),而且也无法保证就会取得毫无争议的证据。(空气也会致癌,您听过吧。还好没有卖空气的行业)所以,被告企业最后都是被迫庭外和解,同意在产品上做有毒性或致癌性的标识。

那,Metzger Law Group得到什么呢?

根据Bloomberg,65号提案所引发的诉讼,光是去年一年就有760个庭外和解的案例,而被告企业共付出三千万美金的和解费,而其中的72%是付给律师的。

根据Bloomberg,Metzger Law Group将从这个咖啡案子获得数百万美金。所以,您现在知道,咖啡致癌的幕后推手是谁了吧。

谢选骏指出:对了,我知道“咖啡致癌”的幕后推手是谁了,不过你们这些卖报纸的却只知其一、掩盖其二,甚至不知道其二——那就是权力制衡,就是以毒攻毒……用“咖啡致癌”故事背后的百万暴利,来分食咖啡行业的百亿暴利……例如,新闻媒体也是其中的食利者之一。在这种意义上律师也是社会蛀虫,还被美化为“益生菌”呢。



【077、人类的剩余价值就是逃离现代文明】


《人工智能时代下人类所剩的最后价值》(BBC 2017年3月30日)报道:

2017年初影响最深远的新闻之一不是来自白宫,甚至不是来自唐纳德·特朗普在推特上的推文,而是隐藏在向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提交的一份报告中。这份报告可以在该部门的网站上获取。

报告详细阐述了谷歌如何(或者更确切的说是谷歌的子公司Waymo)将无人驾驶汽车变成现实。根据该报告,2016年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运行了1,023,330公里(635,868英里),在此过程中人工介入了124次。平均每8,047公里干预一次。但是更为惊人的是它在一年时间里的进步:人工干预从每千英里干预0.8次,下降到0.2次,相当于提高了400%。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到今年年底谷歌汽车的驾驶水平将超过我本人。

开车曾经被认为是人类特有的一项技能。我们以前说国际象棋也属于此类技能。但是后来计算机多次了打败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后来战略棋类游戏围棋取代了国际象棋,成为人类思维的决定性测试方法。不过这只维持到2016年,计算机打败了一名世界一流的职业围棋选手。在2011年,IBM的超级电脑华生(Watson)在电视问答节目Jeopardy——又一个理应属于人类的领域——中获胜。现在它还把一部分时间分给寻找癌症相关的标志物和制作创意菜谱等工作。

随着计算机在人类擅长的任务,比如那些需要知识、策略甚至创造力的任务中取得节节胜利,那么未来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一些人担心无人驾驶汽车和卡车可能会取代数百万专职司机(他们是正确的),并可能颠覆整个行业(对!)。但是我担心的是我六岁的儿子。随着机器在一个又一个领域超越人类,他在未来世界的地位会变成怎样?他会做什么工作?他和这些无比聪明的机器之间将是怎样的关系?他以及他的同辈将为这个世界作出怎样的贡献?他的算数或解方程式的速度不会变得更快。他的打字速度也不会更快,开车水平不会变得更好,开飞机也不会更加安全。他可能还会和朋友下国际象棋,但是因为他是人类,他不再有可能成为地球上最厉害的国际象棋选手。他可能会说多国语言(他现在就可以),但是鉴于最近实时机器翻译的发展,这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也将不再是竞争优势。

事实上,归根到底就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我们的特别之处是什么?我们的长远价值是什么?不可能是机器已经超过人类的那些技能,比如算数或打字。也不可能是理性,因为偏见和情感让我们缺乏理性。

那么,可能我们需要考虑相反的一个极端:激进的创造力,非理性的原创性,甚至是毫无逻辑的慵懒,而非顽固的逻辑。到目前为止,机器还很难模仿人的这些特质:怀着信仰放手一搏,机器无法预测的随意性,但又不是简单的随机。他们感到困难的地方正是我们的机会。

我并不是建议我们要放弃理性、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事实上,恰恰是因为我们如此重视与理性和启蒙有关的价值,所以我们才需要支持一下与之相反的东西。

我也不是卢德派(luddite),而是恰恰相反。如果我们继续完善信息处理机器,让它们适应并学习世界上的所有互动和所有数据,我们很快就会拥有理智的得力助手。他们会帮助我们克服在把信息转化为理性决定方面的局限性。它们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人类对劳动分工的贡献,对机器的理性进行补充,而非试图与它竞争。由于这样做会让我们与机器产生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化会创造价值。

如果我是对的,那么我们应该在教育孩子时加强创新精神,培养挑战权威的意识,甚至是非理性的想法。并不是因为非理性是福佑,而是因为非理性的创造力是对机器理性的补充。它能确保我们在进化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尚未赶上即将来临的第二次机器时代。我们的学校和大学就像囿于前工业思维的农民一样,其结构主要是为了把学生塑造成理性、服从的仆人,培养与过时的机器互动的过时技能。

如果我们严肃对待机器带来的挑战,我们就需要尽快改变这一点。当然,我们的教育仍需要重视从事实出发的理性以及更好的事实会导向更好的决策。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智能电脑合作,从而提高人类的决策能力。但是,大多数人需要记住这个长远观点:即使电脑比我们更加聪明,我们的创造力仍然是最强的,前提是我们支持把创造力归为人类特有的价值之一。比如好笑的非理性想法或者宏大的情感。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就无法在未来的生态系统中提供多大的价值,这就对我们存在的基础提出了质疑。

我们最好现在就行动起来。因为当这已经关系到人类的存在和目的时,一天到晚关注政党恶斗和社交媒体网红人物就好比是在泰坦尼克号上重新排列甲板上的椅子一样毫无意义。

谢选骏指出:看来看去,现代文明都是一条注定沉没的希腊妖怪——提坦神族。于是,人类的剩余价值就只剩下“逃离冰山沉船的现代文明”了。这是明智的选择,而坚守到底的人则无疑面对死路一条。但是想要逃离也不容易,甚至一时之间比留在冰山沉船大船上更加危险——因为那需要爬上一条看起来毫无希望的小艇,随时都有翻覆的可能。而即将沉没的大船呢,至少暂时还是伟大光荣正确的。



【078、人类进步的动力就是人类烦恼的根源】


我们永远都能找出不如意的地方——这就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烦恼的根源。

我们遇到的困难,其实都是自己的心情。所以如果觉得“值得”,那么痛苦也就变成了祝福。说到底,人们的努力只是在“散散心”而已。

网文《欲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吗》(2016年11月1日)说:

有人认为欲望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有人认为欲望是犯罪的本源。本是同一个命题何以有天壤之别的评价?

动力说认为:如果没有对汽车的欲望人们还在牛车时代;如果没有对飞机的欲望人们到西半球还只能坐轮船;如果没有对现代化农业的欲望人们还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如果没有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人们可能还在奴隶或封建时代呢!于是乎,持动力说的人庄严地宣告,欲望是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积极的,进步的,是不应当被否定的。

犯罪说认为:如果没有对金钱财物的欲望就不会有涉及财产类的犯罪;如果没有对权力的欲望就不会有因追逐权力而行财色的腐蚀拉拢;如果没有对性的欲望就不会有性犯罪;如果没有对报复的欲望就不会有报复杀人。于是,持犯罪说的也当仁不让地得出结论——欲望是犯罪的罪魁祸首,是犯罪的根源。

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似乎都是无可挑剔,无可置疑的。而事实并非如此。

上述观点都是不全面的,缺乏辨证的逻辑分析。我们知道,哲学上讲究一个“度”,老百姓讲究的是做事要有个分寸,也就是凡事不能太过分,超过了这个“度”——分寸,就走上了事物的反面。 譬如,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是无可厚非的,是正确的,是积极的。即使是共产主义也是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不是让人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贫穷肯定不是共产主义的目的。问题在于你是用什么方式来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欲望。如果用剥夺窃取等违法的方式进行攫取,用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来获取个人的幸福,以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获取幸福,都属于欲望的过“度”。这就从守法走上了犯罪。而社会为了维持稳定和持续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对违法犯罪进行相应的制裁。这是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时的无奈之举。到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高度文明的共产主义社会,没有违法犯罪,也没有法庭和监狱,当然也就没有制裁。在现阶段,人们的文明程度还没有达到不超越“度”的界限。这条界限在法律上就是一根绳,超过了这根绳就要绳之以法。因此,人们的自由是在法律框架下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我们可想而知没有交通规则的城市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因而,在社会的某个阶段,设置“度”和“绳”是必要的,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欲望边缘上的这根绳又在哪里呢?要怎样界定和把握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承认,这根绳在欲望的驱使下就变成了一根看不见的绳,模糊的绳。事实上,守法和违法之间并没有一条鸿沟。如果不是这样,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源源不断地走进大墙呢?一时义愤或见财色起义的鲁夫莽汉且不论,那些个有学识有理智有权力有地位有幸福生活的人一边高唱反腐倡廉,一边却贪赃枉法又怎样理解呢?可见,欲望有时是很难克制的。

子曰:“食色性也”。这是孔子对食和色这两种动物性本能——不学自会的能力来自于天然的阐释。由此可知,人对美食美色的追求和贪婪是与生俱来的,它不论你地位高低、学识深浅、贫富贵贱,一律不能免去这种本能!那又为什么大多数没有僭越那个“度”,而只有少数人被欲望驱使越过了法绳的藩篱呢?因为人毕竟是社会的理性的文明的,不愿意用更大的代价和风险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我们是不是要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呢?当然也不是,这种观点是封建的,是桎梏人们思想的,是阻碍人类进步的。那么,老庄的“道法自然”是否可以剔除欲望呢?作为一种哲学思想,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现代人要效法的思想就明显消极了。庄子宁愿编草鞋聊补生计,也不去当宰相享受人间富贵,这是何等高超的境界啊?这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境界!这确实不是我等终日柴米油盐算计吉凶祸福的蝼蚁之辈所能理解的和效法的。

君不见,大千世界,人海滔滔,有几人能摆脱这名利色的蛊惑呢?也只有马列主义的思想进入了这千年古国,才培育了成千上万的不为名不为利甘洒热血的共产党员。他们没有私欲,却有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大理想,大志向。这是高尚的。为一己之私利,蝇营狗苟,以身试法是卑劣的,渺小的。这是从人生观,哲学观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没有这样的理性,人就不谓是人,而与禽兽无异。为了保障人类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就是要张扬这种正义和正气,推崇这种理性和文明。这是社会的需求,是大需求,而自我的需求是小需求,小的个体的自由和需求不能破坏和影响大的自由和需求。

欲望的本身是没有过错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的欲望是否超出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触犯道德的,要受到人类社会道德的谴责;触犯法律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要绳之以法。这实际主张的是公平和正义。公平和正义,自由和民主恰是人类进步的诉求!

……

谢选骏指出:上述“党八股”的矛盾论(辩证唯物主义)振振有词,但到了实践论(历史唯物主义)里,却只是培养了一党贪官。为什么呢?因为它和佛教一样搞错了地方。在我看来,欲望本身只是动物性质(需要食色性也)甚至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性质的,既不会变成人类进步的动力,也不会变成人类犯罪的渊薮。相反,只有“永远都能找出不如意的地方”,才会推动人类事务的发展。例如佛教,虽然主张泯灭欲望,但却鼓励人们找出自身不合教义(不如意)的地方加以改进,结果使得佛教得以“精进”,结果使得人们落入了另一种欲望(追求涅槃成佛)的陷阱里面了。

所以我说,我们永远都能找出不如意的地方——这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烦恼的根源,而不是欲望本身。我们永远都能找出不如意的地方——这才是原罪,而不是欲望本身。所以圣经上没有说动物植物会犯罪,没有说动物植物具有原罪,虽然它们也有欲望,例如动物的追求食色、植物的追求阳光空气……而人呢,不仅具有欲望,而且永远都能找出不如意的地方——甚至永远都在创造不如意的地方,这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烦恼的根源。



【079、人生的真相就是混吃繁衍、完成循环】


网文《循环的人生 无常的命运——论〈蝴蝶效应〉的结构》这样说: 

当我第一次看《蝴蝶效应》的时候,觉得震惊。大量的信息充斥在大脑里,同样的人物,不同的场景让整个影片显得充盈丰富,甚至在影片结束的时候还想寻找一个人生的按钮,还想再去循环另一种人生。这种完全不同于其他电影的叙事方式,让影片另类出色,可看性极强。通过一种颠覆人生的结构叙事,将命运的无常,将人生的“蝴蝶效应”讲述得好听好看好玩,并留下观众久久的思索。

为什么这样的结构吸引人呢?因为影片虽然重蹈覆辙,却不显得乏味,反而完整而引人入胜。

从整个片子来看,他的结构是一遍遍的循环和重复,结构上的完整来源于一个强大的主线:埃文的间歇性失忆症,一切的事实也被他重新组合了。他的一次次类似重生的体验便是一次次人生的重蹈,是结构的反复,但是他的人生重复却是完完全全的命运逆转,不是平铺直叙的乏味叙述,而死一次次的跳跃和一次次的回溯。在一次次的导演的编排下,事件的重蹈和颠覆就显得自然流畅了。变换的场景和不同的命运本来很容易的混淆视听,而导演有意将结构慢慢地梳理起来,框架搭建得完整而不虚设。每一次的重复经历都完全颠覆了一种不同的全新的人生体验,而带来的想法和感受却又一样。这样的结构非常完整。

回溯的主要场景是埃文和三个小伙伴把一个炸药放入邮箱、埃文和凯丽父亲的地下室、汤米将埃文的狗放入编织袋里。这些事情的结果都成了一个谜。因为埃文的病症。这个病症成了改变人物命运的导火索,实际上是一件极其微小的事情,而在片中,在人物的升上,这些事情却成为了改变的因素也正是呼应了“蝴蝶效应”。

还有一个重复的场景是埃文看日记。每次看完日记,总会把自己带入一种全新的人物关系,人物处境,人物经历。埃文看日记成了结构上的一个纽带,成了转折的开始。这样做就像是一个自然段,专门起承转合用,显得不缀余不唐突不混乱,将重复的一次次人生编排得生动,以至于到了影片结尾,观众还希望埃文可以马上改变,心里呐喊:去读你的日记啊。可是,片中日记在一次次的颠沛中变得越来越少,而到了最终,他被困在病房时,一页日记都找不到了。而今,我们却在回忆,那一幕幕是真实的,还是埃文的幻象呢?

为什么这样的结构吸引人呢?因为情节虽然相同,却发现更多的不同。

一次次的改变,一次次的重返,人物相同,事件相同,场景相同,而仅仅是那个事件的结果不同,便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影片并不像《罗拉快跑》一样三段式结构明晰,也不像《罗生门》中只是三遍事件的重读。而上述两部影评其实讲述的是一个事件,《罗拉快跑》是一次次的奔跑救人,《罗生门》是杀人和被杀的经过和事实真相。而《蝴蝶效应》则是完全跳脱了现有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一个全新的人生。在次次的讲述中和不断的改变中,命运给予我们的揭示还只有一种,那就是此生也只能经历一场命运。是不是,在一个事情中你换了方式去做,你的人生就因此而改变了呢?恰恰是这种不同的逆转,更好地表达了主题,比平实的记录,比通过一个事件的爆发去揭示这种命运的传奇和巧合,人生的无常和酸甜苦辣,要达到的效果好得太多。

不同中的相同除了人物的情节处理外,命运也存在着一种相同。这种相同是他们都有一种悲剧性的人生。其中,没有一种结果是埃文活得完美,埃文凯丽喜结连理,兰尼汤米生活幸福,埃文母亲健康长寿。在一个美好的经历中,总要有个悲剧事件在其中。正应了那句话,有得必有失。所以让埃文一次次地阅读日记就有了充分的理由,而每次的改变之后呢,得到的却是一次不如一次的现实打击。悲剧性反而在一次次的改变中越来越大,直至自己困在医院,重复了父亲的人生。最终的埃文才是真正的埃文吗?我觉得是。这是一种病症,却是一种可以认清人生的病症。总之,到了最后,你会豁然发现,人生就是这样。哪里有十全十美,哪里有顺利的人生?这也正是结构的巧妙设计所带来的效果,人物的相同和故事的不同所间接地主题表达。

为什么这样的结构吸引人呢?因为戏剧性强,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戏剧性的出现往往让影片引人入胜,剧情的发展是影片推波助澜的催化剂。一般情况下,重复的电影很容易给观众造成巨大的乏味感。《记忆碎片》中的大量重复是因为悬念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而《英雄》的重复也仅是旁白的一遍遍回溯,也没有在大量的细节上进行回溯。而《蝴蝶效应》呢,重复部分却恰恰就是细节。每次的时间相同,却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种设置与《记忆碎片》和《英雄》等结构类似的电影还不尽相同。那些影片的事件和事实的真相只有一样,导演用重复的桥段揭开面纱,让观众了解真相,导演通过剥包菜的方式,剥出一个真相。而《蝴蝶效应》似乎就没有真相,可以说,每次都是真相,每次又都是幻象。为每次的真相又是跌宕起伏地展开和收场。我一直觉得导演一定有一颗强大的脑子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戏剧性的人生,都足够的真实而波荡,而这些故事都被导演安排在一起,将电影整体的戏剧性推到高潮,使结构也在动荡中变得条理明晰。主题在一个个的戏剧性故事中变得更加鲜明。

一只蝴蝶在美国中央公园里挥动了一下翅膀,东京就引起了一场暴风。埃文如果没有认识凯丽,那么人生就会大不相同。如果你在一些事情的细枝末节不经意地改变,你是不是会走上不同的路呢?命运是未知的,因为未知,才变得有趣。导演借用人生的“蝴蝶效应”,平行的时空结构让同样的故事改变结局,让人生循环,让记忆改变。让我们知道了一个道理,命运无常,人生颠覆总有悲剧。最好还是守住现在。

谢选骏指出:如果担心命运无常所带来人生颠覆,或为防止悲剧而最守住现在——那么人生的真相,就仅仅剩下了混吃繁衍、完成循环了。更加何况,诚如庄子所说的“藏舟难固”更是宇宙的常理……

“藏舟难固”——将舟收藏于山谷,以为安全妥当,然力壮者趁夜负而偷走。语本《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比喻生死不由人,难以预料。唐朝的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说:“过隙不留,藏舟难固,追维逝者,浮生几何!”

追昔抚今,蝴蝶效应,怎如窃国者侯。力量足够者,就能破坏一切守常的企图。如此看来,与其退缩,不如进取。尽管任何进取,终究还是混吃繁衍、完成循环。

只是为了“更好地”混吃繁衍、完成循环,人们才发明了各种建设和游戏,建立了国家和文明。而反过来呢,国家的建设和文明的游戏,又会限制的混吃繁衍和完成循环,把自己变成了“反人类”的东西。



【080、人生的真相就是销声匿迹】


《中国年轻人为什么对“翻墙”不再感兴趣》(2018-08-31 自由亚洲)报道:

不久前,《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了袁莉写的一篇文章“那些和‘防火长城’一起长大的中国年轻人”。文章说,随着中国年轻一代在经过审查的互联网陪伴下长大,“防火长城”的作用开始显现:这一代年轻人大多对审查漠不关心;他们不了解被屏蔽的网站;也没有了解墙外信息的兴趣,即便给了他们免费的翻墙软件,他们也不肯使用,即便使用了,也很少花时间去浏览被屏蔽的外国新闻网站。

有学者得出结论道:“我们的发现表明,审查制度在中国是有效的,不仅因为该制度使得敏感信息难以获取,还因为它营造了一种环境,让民众首先不要求获取这些信息。”

这个结论十分令人惊诧: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呢?

看看今天留学生的情况吧。如今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多达30几万,问起“六四”,很多人都说不清楚。可是怎么会不清楚呢?在信息自由的美国,要找到六四的信息很容易,再加上异议人士年年举行纪念“六四”的活动,讲述“六四”真相,问题是这些留学生们很少来听来看。可见,问题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是他们不想知道;而不想知道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多多少少已经知道了。就像胆小的人遇到尸体扭头不看一样,他们不看是因为他们已经看见了。可见,这是回避,是有意识的回避。

为什么要回避?因为不肯面对。因为“六四”太无耻太凶残,一旦面对必然会激发起道德义愤,道德义愤会推着你站出来反抗;如果你害怕风险而不敢站出来反抗,那又势必使自己陷入莫大的耻辱与羞愧。因此,对于那些既不肯站出来反抗又想让良心安宁的人,唯有回避,唯有在无耻凶残的“六四”面前扭过头去——眼不见,心不烦。就像胆小的人不敢看尸体,因为他害怕看了会难受会做恶梦,为了避免难受避免做恶梦,所以他选择不看。这也就是说,很多年轻人之所以选择不去看那些被屏蔽的敏感信息,是因为他们害怕惹麻烦,是因为他们对党国的打压迫害深怀恐惧。

谢选骏指出:人生的真相就是死亡,但大家都回避这个事情,尽量不想也不说,因为任何的想和说,在死亡面前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了。这才是人生的真相——每个社会都有其不愿面对的真实,每个个体也有其不愿面对的真实。人生的真相就是完全彻底地销声匿迹,但人们不想承认这个归宿,于是千方百计编造各种事情来麻醉自己,忘却虚无的烦恼。



【081、人生就是等待死亡】


网文《人生就是等死,死前让自己活得舒服些(人生探索1)》(2010-03-15 赵海存)报道:

10岁时,我看着星空,想:死后会怎样?

空……什么都没有了,永远永远的没有了……

无尽的漆黑,无尽寂静,甚至,我连最后一点思觉都不会再存在……

刹那时,我全身冰寒,恐惧之极,我很怕很怕,真的很怕死去。

人终归要死的,活着有什么意义?

老听说人生要如何奋斗,成就什么什么。

但……

成为帝王又如何?

和一个蚁群里的蚁王有啥不同?再威风也只是一个小族群里的霸主,而且时间短暂,死后还是一撮土。

成为巨富又如何?

一辈子吃穿其实比平常人多不了多少,死后更是带不走,钱只是数字。

成为名人又如何?

顶多名入史册,给后代学生增加多道填空题。这有什么用,死后你啥都不知道了,出名顶P用。

再伟大的蚂蚁,还是蚂蚁,再伟大的人,也只是人,都只是宇宙一个小族群里的微尘,没有本质的不同。

除非你能永生,所有的名利才有意义。

我知道,再如何奋斗,获得多大成就,都没用,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一切一切,都毫无意义。

所有的功名利禄,只能让人活着的时候,心里有优越感些,就好比别人是站着死的,你是躺着死的,感觉比别人死得舒服。

所谓人生意义,只是骗自己活下去?

自知必死无疑后,我中学时翻了好多书,想找到活着的意义,无论诸子百家、红色忽悠还是卡耐基等。

但很可惜,这些书上所说的方式,都相同:找一个自己深信的谎言,然后为追逐这个谎言而工作和生活,这样,就能活得有希望些,愉快些。

追逐谎言就能打发时间,有希望就有活下去的勇气,于是,就成为支撑人活下去的“意义”。

但这所谓的“意义”,在死后将什么都不是;所谓的希望,最终都截止于死亡。

看透后,就知道这些“意义”,只是人类为能有勇气活下去而编造的谎言,而且一代一代的去圆这个谎,逐渐,谎言成为了“真理”。

人生,说白了,就是等死

从一出生后,我们就站在一条传送带上,前方一百米,就是焚化炉,我们在逐米逐米向焚化炉推进。所以说,人生,就是等死。

在洞悉真相后,我很痛苦,很无奈。但我没办法,还没到终点,我只能还站在传送带上。我能做的,只能让这个等死的过程舒服些,不要太痛苦。

谢选骏指出:上面这篇是无神论者的看法,自以为看得很透,其实不知道这只是人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对的。简单说,你怎么能肯定你自己的看法不是一个“谎言”呢?这是因为作者缺乏一点哲学自省的能力,一点不可知论的精神——没有哲学自省与不可知论的熏陶,是无法超越感官局限和无神论的假设的。而任何真正的宗教,多多少少建立在不可知论的基础上,它用虚无主义去质疑虚无主义之后,然后达成了“本能的重建”——在虚无主义解构了人的本能之后,用宗教信仰重建人的本能,从而帮助自己恢复了健康。这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了,这就超越了虚无主义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病态,当然,更加超越了黔首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初级感官阶段。既然“什么都是假的”,那么你的恐惧也可能是假的;而“什么都不是的至上神”,反倒有可能是真的了。



【082、人生就是动物精神的外溢】


网文《[留学故事系列]人生不过是一场俗世薄欢》报道:

旅美的校友多不是基督徒,于是趁圣诞假期约了一起去航海旅游。囿于很多现实的责任,我无法前行,只有静坐在深山的一偶,无奈地对着电脑,看着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在坛子里讨论着各种细节。

季节虽已是初冬,午后的阳光却仍然很好。信步走到凉台,凭栏远眺,这异国的远山近水,便带上了些故人的气息,席卷而来。大学时的某个元旦,恰逢农历十五,同系的几个朋友突起念头,想去看看隆冬里的卢沟晓月,于是,不由分说地跳上了自行车,顶着凛冽的寒风,一路向南。途中,突然下起了小雪,细小的雪花随风起伏,漫天飞舞,煞是好看。天冷得刺骨,但我们年轻的心,却沉浸在热切的奔赴之中,一路上笑语喧哗,快乐追逐着雪花,散落在繁华都市的罅隙里。 

彼时,恰风华正茂,各人虽有着各人的悲喜和烦恼,却有着一样的冲劲和执拗,喜欢什么,便是揪心裂肺的迷恋;爱上什么,便是放不下的江湖;让如今的日子,看起来更像是一篇平铺直叙的散文,少了许多可圈可点的细节。而只有在翻阅往事的时候,才会倏然发现,这尘世的日子,如水般静静流过,那些汹涌而来、或迅疾逃离的,在回忆中,居然是生命里曾经走过的最美时光。

这个落叶已经枯萎的季节,空气里飘浮着一种离落,恍惚流年。遥想昔时情怀,“左手家国天下,右手儿女柔情,白马轻裘,翩翩少年”,总是不断地在心底编纂着情节,懵想际遇中抬头的惊眸、磷石擦碰的火花、和寂寞时光里刹那指尖轻触的温暖。而每一场的花事,哪怕开到荼蘼,最后都是躲不过的西风独自凉,而逃不开的,终究还是红尘的温暖,于是,曾经的年少痴狂,成了今天的老成持重;曾经飞扬的青春,成了今天平静的日子;曾经脱凡超俗的爱情,成了今天柴米油盐的俗世薄欢。所谓的深刻,不过是一种对往事的恋恋不舍罢了;而所谓的江湖,却是一地的碎片。飞扬的指下,再也敲不出离尘的美,只能在俗世的薄欢里,淡淡地抒写。

倦了与心灵苦闷的较量,于是牵着丫丫柔嫩的手出门,一步步走进初冬的萧瑟里。瞬间,感觉时光点滴慢溯,岁月在掌心暗香缕缕。冬天的山林,原始静谧,意象简约,没有了鼓噪的虫儿,也少了枝蔓的牵扯,恰是心灵休憩的最好去处。远了的是红尘的喧嚣,淡了的是追逐的失落,剩下的,只有俗世的烟火和平平常常的日子,让一些浅显的欢喜,开始复苏、堆积。

低下头,捉住丫丫的视线,那眼中的巧笑倩兮,顿时将周遭的风景点墨成香,世界的安静,瞬间归属到了掌心握住的这份真实。《菜根谭》中的几句话跟着涌到了脑际:“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流光飞舞间,我看清了命运纹路里潜藏的玄机,若说人生的开始是一种巧合,人生的最后便是无边的苍穹。此生是一场修行的机缘,伤害可以泅渡,寂寞可以转身,而俗世的清欢,释然后的淳喜,便是所谓的世道人心,自在心间吧。

抬头,猛然发现,晚霞已尽将远处的天边洇染,那炽烈的红晕,透过空中交织的树叉,在视线中被切割成了不同的图案,灵动美妙。惊叹之间,顿悟:总以为远方风景无限,岂知真正的风景就在身边。生命的升腾与慈悲是经年经世后的禅悟,意外的,我却以路人的心态,看透了风景。

而只要这俗世的薄欢未央,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这样不动声色地,一直走下去。

谢选骏指出:上文可以说“体现了一种动物精神的外溢”。

网文《美国的确很无聊 但海归不敢想》报道:

美国的“无聊”不是没有东西玩。过去这几年,自驾游基本把国家公园都走遍了。钓鱼、滑雪、打猎也玩腻了。Home Improvement projects做了不少,也没有什么新意。

在美国的玩意无论怎样好玩,始终缺省了那份人文气氛。人家过Thanks giving缅怀的是Mayflower登陆;咱们过端午中秋,想的是屈原嫦娥。怎也没有代入感。

国内的同学、朋友基本完成了积累,现在过的是悠闲日子。有空就打球、郊游、聚会。按我现在在美国的收入,折换成人民币,大概20万一个月,在国内勉强可以应付。

但问题是,海归的话,哪去找月薪20万的工作?不是说没有这样的工作。但你不能空降过去,马上就有啊。运气好的话,奋斗个10年8年,而且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那种。说不定中途就过劳死了。运气不好的话,奋斗20年也未必有。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再奋斗个20年,那就可以进老人院打康乐棋去了。

所以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如果我中了jackpot,那是义无反顾马上海归了。

谢选骏指出:上文口口声声“人文气氛”,其实不见动物精神以外的丝毫人味;甚至充满动物精神的斤斤计较,完全言不及义。如果以偏概全,根据上述的言论,似乎可以说他们的人生就是动物精神的外溢。反观过来,那么我们呢?难道比他们真就高明一些吗?如果不是,那么人生岂不就是动物精神的外溢?



【083、人生就是活见鬼】


网文《黄家驹一生的经历,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报道:

黄家驹(Wong Ka Kui,1962.06.10-1993.06.30),中国香港已故著名歌手,原创音乐人、吉他手。

1962年生于香港,是香港殿堂级摇滚乐队Beyond的主唱、吉他手及创队成员,BEYOND为中国香港也是华人地区的殿堂级摇滚乐队,亦是乐队的灵魂人物。不但在香港、中国大陆及台湾均有乐迷,远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海外华人地区亦有众多粉丝。乐队作曲风格属于原创型,其作品以写实为主

个人擅长于创作,吉他技术精湛及极具音乐才华,又以独特的沙哑嗓音、尾音处理巧妙见称,是香港乐坛公认的巨星。其弟弟(黄家强)也是乐队低音吉他手。

1993年6月24日,黄家驹在日本参与某综艺节目期间意外受伤,留医六天后于1993年6月30日逝世,享年31岁。由他创作出的《大地》《真的爱你》《长城》《光辉岁月》《海阔天空》等歌曲已成为无数乐迷心中的经典。

八十年代初期,黄家驹通过香港TomLee琴行老板的介绍下认识了叶世荣,并发觉彼此音乐兴趣相近,于是联同两位朋友邓炜谦(又名:邬林;英文名:William)及李荣潮一起组成乐队作音乐交流,此为Beyond的雏型。Beyond于1983年正式组建,乐队在经过几次人事变动的期间时,贝斯手黄家强和主音吉他手黄贯中先后加入;并自资举办“永远等待”音乐会及推出盒带《再见理想》,终获唱片公司经理人垂青而加入乐坛。

Beyond在1983年至1993年的阶段时发表的大部分作品均为黄家驹创作及主唱;黄家驹除了为自己的乐队创作作品之外,偶尔他也为其他的歌手(例如许冠杰、谭咏麟、麦洁文、王菲、蔡兴麟等)创作。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Beyond四人时代后期所属唱片公司(华纳)的高层抱着“好作品应该留给自己,乐迷想听Beyond的音乐就应该买Beyond的唱片”的狭隘思想,反对Beyond成员把自己作品交给别人演绎,故有机会与Beyond合作的歌手不多。

黄家驹具有率真的性格,且敢怒敢言!因此有时令娱乐圈中的人不满;然而其果断、健谈的个性,也令他成为Beyond的队长,并带领Beyond力闯多个高峰使其成为了中国香港的殿堂级乐队。不过由于他们对香港乐坛失望,再加上希望乐队能够冲出香港,Beyond决定向台湾、日本、东南亚等地方发展。

1991年9月,Beyond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了五场“生命接触”演唱会;此时日本唱片公司经理人对Beyond产生了兴趣并与他们签约,带领Beyond往日本及亚洲其他地区发展。同年年底,他们转投华纳唱片,开始了Beyond的华纳时代,黄家驹表示这是他们希望有更大自由度去玩音乐。

1992年,Beyond开始长居日本,并接下大大小小的工作,其中包括他们最不愿意的游戏节目;他们在起初时以为日本比香港有更大的自由度去做音乐,谁知却依然要装“邻家的小男孩”去得到日本乐迷认同。虽然他们在日本的生活很孤独,但在那里学习到了和香港不一样的音乐成为了Beyond在日本玩音乐最大的推动力。此时的Beyond,在日本的知名度已慢慢上升并引来一些支持者。

去世过程

1993年6月24日,Beyond在日本东京富士电视台拍摄游戏节目“Ucchan-nanchannoyarunarayaraneba”,这是日本的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游戏节目,而这个节目的两位主持人—内村光良和Nanbara(黑色饼干的成员之一)在日本十分出名。此节目是富士电视台一个极受欢迎的制作,由1990年10月开始启播,收视率很高;当时每逢星期六,安排在黄金时段播放。

当时电视台正在录制一个综合性节目,并邀请了一批嘉宾参与演出,其中包括中国香港的Beyond成员(黄家驹、黄家强、黄贯中、叶世荣)。

日本凌晨1时(香港时间半夜12时),录制开始,在一个名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游戏环节中,当天12名嘉宾分成两组,在一个舞台上进行比赛。

舞台高约3米,台的中央有一个水槽,上空悬缀“宝物”,由两组人争夺。比赛进行了15分钟,两队人集中到台的一方;由于台上湿滑,有些人滑倒并撞向台后的背景板;由于冲力大,背景板后的支架脱落;而节目主持人内村光良(28岁)及Beyond的黄家驹(31岁)分别坠落地上,黄家驹不幸头先坠地,陷入了昏迷状态,而内村光良头戴安全帽仅受轻伤并无大碍。在日本时间凌晨1时25分及30分,两辆救护车分别赶到,把二人送往就近的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证实黄家驹的伤势为急性脑膜血肿,头盖骨骨折,脑挫伤和急性脑肿胀,一直未能苏醒。黄家驹所住的东京女子医大位于新宿区川田町,为六层高建筑物,家驹被安排在顶楼一独立病房留院观察。当日在日本,只有一份晚报报导了这宗意外。

事发后,该院发言人称黄家驹仍然昏迷,情况严重;由于仍未确定脑部受损程度,故不能马上进行手术,一切待进一步检查才作决定。

至于Beyond其他成员,亦多次前往医院探望黄家驹,在医院等候进一步消息。

东京女子医大加强了守卫,一切闲杂人等拒于门外;除了黄家驹的亲友外,就只准富士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进出。

闻风而至的Beyond乐迷不能进入探望,只好怀着忧伤的心情在医院外面等候;有些女乐迷守在一家食店折纸鹤,打算连夜折好一千只送给家驹,望他早日康复。

日本艺术界发生过的演出事故,以1981年10月5日,河合奈保子在NHK电视台作演唱彩排时的一宗意外最为严重;当时河合奈保子年仅18岁,在舞台上不慎踩进洞口,跌落4米高的台下地面,导致腰椎骨折断。

1993年6月25日

家驹的家人去了日本,另外香港商业二台DJ郭启华亦去到日本,他从日本一位友人口中得知此事;而香港的传媒对于此宗意外非常关注,但由于台风和签证的关系,他们被迫延迟出发到日本。意外发生后,Beyond的日本经理人并没提及这件意外,这反映出他们和富士电视台有意把事情隐瞒。大部分的日本报章均有报导这宗新闻,但是篇幅却相当小;而大幅报导这次意外的报纸,亦只提及内村光良,并没有怎样去报导家驹的情况;相反在香港,所有报章均以头版和大篇幅去报导这次意外。

1993年6月26日

香港一名脑科专家指出:如果脑部受重击,伤者可能立刻陷入昏迷;而脑部肿胀会令脑部压力增加,如压力超出可控制范围,伤者会因脑出血而死。他指出治疗脑出血的标准是立刻替病人进行脑扫描,如发现瘀血就要进行开脑手术、清除瘀血及放入仪器测量脑压或用药物降低脑压。

这位脑科专家表示“据外电报道,黄家驹受伤后未进行过手术,此举有点令人奇怪”!但另外一方面消息是“嘉禾公司曾请人去找南斯拉夫两位出色的脑外科圣手准备来治家驹的病。这两位专家,当年曾治疗在南斯拉夫拍《龙虎兄弟》受伤的成龙,十分成功。但当时,他们的国家正处在战乱中,两位脑科圣手一位下落不明,另一位叫积奇的则被塞尔维亚方面招入军中做军医,很难来日本”。

在中国香港,商业二台为家驹举行了一个祈祷会,希望家驹能早日痊愈。在这次祈祷会中,太极乐队的邓建明以及商台的DJ作了《爱的力量》,祈求家驹能够度过这一个难关。

香港的报章继续报导家驹的情况,但由于日本方面的新闻封锁,香港的报章只能得到很有限的消息,大部分报章只说家驹情况尚可。

1993年6月27日

香港的报章报导了那一个祈祷晚会和家驹的治疗情况,而大部份的报章指出家驹的日文名字“Koma”与英文昏迷“Coma”的发音相似是非常不吉利。

1993年6月28日

日本东京富士电视台设立热线给中国香港。同日,在记者会上,家强希望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并抱头痛哭。

1993年6月29日

香港报章已经没有什么有关家驹的消息可报导,他们主要报导了记者会的情况;在日本,可能由于家强的一番话令到他们开始增加对家驹的报导。

1993年6月30日

当日,东京正下着雨。

传媒的报导大概是说“家驹的情况稳定”、“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为他祈祷”,富士电视台亦指出他们不会停播这个危险的游戏,而Beyond的日本经理人亦继续否认有关新闻封锁的事。

就在这一天,一代音乐天骄—黄家驹于下午16时15分(该时间为日本当地时间,而中国当地时间是当天下午15时15分)在日本东京去世,年仅31岁。

同日黄昏,以下是由记者会中抽出的:

1、6月24日凌晨,在富士电视台第四录影室进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节目拍摄过程中,香港摇滚乐队Beyond的黄家驹先生不慎从舞台上摔下。深受重伤的黄家驹先生,被送往东京女子医学大学病院接受抢救。但是在今天6月30日下午4点15分因为急性脑膜血肿,头盖骨骨折,脑挫伤和急性脑肿胀,已不幸去世。

2、我们希望黄家驹先生得到安息。在此,我们亦向黄家驹先生的家人表示深切慰问。这次意外对于黄家驹的家人以及他的乐迷是非常可惜的,我们对于这次不幸的事件表示遗憾。我们在此保证,同样的意外将不会再次发生。(但是在1998年又有同样的意外发生。富士电视台中的一名职员在节目中由大厦跌下,但该名职员并没有死亡)

3、他的家人和Beyond的其他成员都在医院陪伴他到最后一刻。

4、我们认为这次意外是在我们意料之外,但无可否认,意外是在我们的录影厂发生;我们将会展开全面的调查,并会商讨有关赔偿的安排。

1993年7月1日

香港无线电视台新闻报导黄家驹去世的消息,香港所有的报纸也将此消息作为头条,有些报社更出版一些特别纪念的刊物。很多香港的媒体也有报导及吊唁,也有些人讨论日本节目的安全性;而电视台及电台也播出一些特备节目,商业二台也播悲伤的节目。

在日本,传媒也在报导此株令人伤心的新闻;但日本人大多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一些人记错歌名,有些甚至不知道Beyond是什么。相对在东南亚地区例如马来西亚及新加坡,此事却被大肆报导。

1993年7月2日

在香港,传媒报导他的去世及播出悲伤的节目,另外也有很多娱乐圈有关的人来吊唁。

家驹的家人带着家驹的遗体乘搭CX505回港(CX—国泰航空公司),大批乐迷在机场等候。

Uchimura及Nanbara也有到家驹的丧礼来吊唁,当日他们上到一个电台节目,忆述当时的情形及感受,也再一次表示难过。

1993年7月3日

香港的一些报纸刊载有关丧礼的事宜,富士电视台也派人到灵堂慰问及与Beyond成员开了一个记者会。晚上,家驹的遗体被运到灵堂——香港殡仪馆。

1993年7月4日至5日

7月4日晚,有一个通宵纪念家驹的聚会;而商业二台亦在高山剧院有一个悼念聚会,当晚有2600个乐迷参与。

直至7月5日,家驹的公开丧礼才设立;场面极为混乱,乐迷阻塞当区的交通,要警员到场围持秩序,听说还有一部电车被歌迷们阻挡住。之后,家驹的遗体被运往将军澳华人永远坟场15段6台25号安葬。

1993年7月6日之后

在香港,仍有很多传媒报导家驹的情况,但在日本有关的报导则一日比一日少;这是因为Beyond在日本没有Ucchan和Nanchan那般著名,除了Beyond的乐迷外,大部分的日本人对Beyond并无多大兴趣。

7月9日,Beyond的成员到日本参加悼念聚会。在7月11日,在日本非常著名的Shibaura Zojoji寺院,共有700名乐迷参加聚会;当日,他们也开了一个记者会。

翌日,大多香港报纸报导悼念聚会事宜。悼念聚会后,报道亦逐渐减少了。

在日本的流行榜OriconChart中,《FarAway》的销量最高时排第48位;因为这是家驹意外报导的背景音乐,而且这首歌亦是日本一部电视剧的片尾曲(是用这首歌的中文版《海阔天空》)。

谢选骏指出:人生就是活见鬼——人们以为鬼是人死后的,岂知真正的活见鬼是活着的时候。黄家驹在日本见到了两个鬼,一个是富士电视台,不戴安全帽就让他上场表演,而把日本人自己却防护得好好的;一个是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医院,拖延治疗时间,拒不进行脑部手术,因为这种手术昂贵,而且具有失败责任。这两个活人可以见到的鬼,让天才变成了大家都不能再见到的冤魂。人生就是这样的活见鬼。

084、人生就是莫名其妙

网文《南懷瑾老師:人都是莫名其妙地來,無可奈何地活,不知所以然地死》(2016-08-01 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报道:

哲學上有個名稱叫「人生觀」,我常常說現在這個教育錯了,也沒有真正講哲學,因為真正的哲學,人生觀很重要。我發現現代許多的大人,比你們年齡大,甚至到六七十歲,都沒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了,我講的是我個人的經驗。我常常問一些朋友,有的現在很發財,有的官也做得大,我說你們究竟要做個什麼樣的人,有個正確的人生觀嗎?他們回答,老師你怎麼問這個話?我說是啊!我不曉得你要做個什麼樣的人啊!譬如你們做官的人,你想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這是人生的兩個典型。發財的呢?我也經常問,你們現在很發財了,你究竟這一輩子想做什麼?可是我接觸到的發財朋友,十個裡頭差不多有五雙,都會說,老師啊,真的不知道啊!錢很多,很茫然。我說對了,這就是教育問題,沒有人生觀。

我九十幾了,人老了看五六十歲都是年輕人,這是真話。五六十歲了,他們自己覺得還年輕得很呢!我在五六十歲的時候也精神百倍,比現在好多了,現在已經衰老了。但是五六十歲,也算年齡大了,但也沒有一個真正正確的人生觀。換一句話說,看到現在我們國內十幾億人口,包括全世界六七十億人口,真正懂得人生,理解自己人生價值、人生目的的有多少呢?這是一個大問題,也就是教育的問題哦。

我二十三歲,中國正在跟日本打仗的時候,四川大學請我演講。我問講什麼?總有一個題目吧!有個同學提出來,那就講「人生的目的」。我說這就是問題,我說人生什麼叫目的?先解決邏輯上命題的問題,是題目的主要中心。什麼叫目的?譬如像我們現在出門上街買衣服,目標是街上的衣服店,這是一個目的。請問人生從娘肚子生下來,誰帶來了一個目的啊?而現在有人講人生以享受為目的,也是一種;民國初年孫中山先生領導全民的思想,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當年孫先生,我們習慣叫孫總理,提到孫總理誰敢批評啊?可是我很大膽,我說孫總理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也不對。誰從娘胎里出來,說我是來服務的啊?沒有吧!

所以人生以享受為目的,以服務為目的,以什麼為目的,都是後來的人,讀書讀了一點知識,自己亂加上的。我說你們叫我講的這個題目,本身命題錯誤,這個題目不成立。但是你們已經提出來要我講人生的目的,我說第二個道理,在邏輯上這個命題本身已經有答案,答案在哪裡?人生以人生為目的。

剛才講到人生的價值觀和人生的目的,現在都搞不清楚了。那麼人活著,生命的價值是什麼?這是個問題。剛才我提過,一個人做官的,是想流芳千古,或者是遺臭萬年?這兩句話不是我講的,是晉朝一個大英雄桓溫講的。這樣一個大人物,他要造反,自己想當大英雄,人家勸他,他說人生不流芳千古就遺臭萬年,就算給人家罵一萬年也可以啊,他要做一代的英雄,這也就是他的人生價值觀。在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人,公然講出了他的目的。

所以講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我現在經常告訴人,年紀大了,一半是開玩笑,一半是真話,我說人生是「莫名其妙地生來」,我們都是莫名其妙地生來,父母也莫名其妙地生我們,「無可奈何地活著,不知所以然地死掉」。這樣做一輩子的人,不是很滑稽嗎?

我們的人生,「今昏昏昧昧」,一天到晚昏頭昏腦,昧昧就是糊裡糊塗。「紛紛若若」,紛紛就是亂,一天到晚生活忙亂;若若是隨便,就是跟著環境轉。「隨所為」,隨著時代、社會、家庭、一切的環境變化。有時候不耐煩了,格老子我不願意起來,我還沒有睡夠;火車開了,開了就開了,我明天再走,這就是「隨所不為」了。「日來日去,孰能知其故」,一天過去,一天又來,誰也不知道生活是為了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誰也沒有答案。所以人生沒有帶一個目的出來。像以享受為目的啊、以服務為目的啊,那是哲學家加上去的,人生來沒有帶一個目的來嘛!人生莫名其妙地來,莫名其妙地走,誰也找不出目的是什麼,所以人生以人生為目的。

每個人都這樣,自己莫名其妙生來,不知道怎麼生來的,為什麼生來的。活著呢?無可奈何的活著,你們追求這個,追求那個,你們常說的,都為了追求快樂、幸福,可是你們都活得不快樂不幸福。死了不甘願,活著很痛苦,就這麼活著。最後死的時候,不知所以然的走掉了,如此而已。所以佛說一切皆苦。

佛講苦是什麼意思?一般學者說,佛對社會人生世界的看法是悲觀的,這是講哲學的人的佛法。佛只告訴你大家這樣活著苦,他並不是說本來苦;他是有方法的,教我們修持,跳出這個苦,得到極樂,這是佛的目的。他在這裡嘆苦,告訴你世界上皆苦,叫我們認識這個世界,認識整個的人類社會,人生畢竟是苦;可是有一個不苦的東西,你去找,這就是佛的目的了。跳出來找到那個沒有痛苦的極樂,所以叫極樂世界。不是只有阿彌陀佛的世界才是極樂世界,凡是徹底離苦得樂的境界,都是極樂世界。所以平常給你們講笑話,人生是「莫名其妙的生來」,一片無明來的,「無可奈何的活著」,十二個輪盤(十二因緣)永遠在轉,最後又老死,回到無明,「不知所以然的死去」了。學佛的人就不甘願,要打破這個無明,弄清楚它究竟是怎麼來的。破了無明叫大徹大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開悟了。無明沒有打開,都是白搞的。

(整理自《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人生的起點和終點》《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列子臆說》)

谢选骏指出:不知因果的南怀瑾说,“人都是莫名其妙地來,無可奈何地活,不知所以然地死”。错了。人不是莫名其妙地來,而是为了实现其家族的希望而来;人不是无可奈何地活,而是自以为是地活;人不是不知所以然地死,而是不愿承认所以然地死。因为,人生就是莫名其妙。这个妙就妙在人自己不知道,只有人所不知的上帝知道。



085、人生就是死路一条】


(一)

网文《人生就是死路一条!》报道:

人生就是死路一条!

曾经听到一位导师讲这句话的时候,着实惊讶了半天。

人生就是死路一条,这是多么消极的一句话!

几年前,科学家研究统计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实67.7岁,我琢磨这两年有些进步,就算70岁吧,现在请你做一个减法,用70减去你的年龄,看你还剩下多少年?

也许你现在20岁,你还剩下50年。

也许你现在32岁,你还剩下38年。

也许你已经40岁了,上帝给你的时间还有30年。

想想在过去的这几十年中,

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

做成了些什么?

为自己做了什么?

为别人又做了什么?

不用怀疑,生命原本就是一种绝症。。。

讲这些观点的目的,不是打击,而是要激发我们去加倍珍惜自己的短暂人生!

活在当下,快意人生!

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

(二)

网文《不改变,就是死路一条》说:

无论财富多寡、地位高低,谋求的也不过是填饱肚皮,山珍海味也有吃腻的时候,萝卜野菜也会成为上品佳肴,无论功成名就还是庸俗平凡,躺在身下的不过是一张床板,静候梦乡,苦苦的追寻,持续的劳作,不过是体验着不同的滋味,在变换中变化着自己的人生。

我们苦苦哀求着上天能够给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转变自己从而转变人生,但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换了一个环境,换了一个空间,换了一个别人的看法,依然我行我素,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从未改变,上天的垂怜,依旧是毫无用处,把人生给自己可以改变的机遇消失殆尽。

一个人,可以改变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很多种,也有很多次,我们迟迟得不到蜕变,不是机遇不好,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体会,太过僵硬的思维、旧鞋的老路奠定了我们的现在和将来,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就需要关注着改变,体会着变化,选择本就是因为不好,才会选择,因为不顺,才会想着通过改变自己,改变这人生。

人生充满着变化,更加充满着你想不到的际遇,这些都是你精彩人生的点缀,正是由于这些变化,才促使着我们改变,不变化,固步自封,新鞋老路,我们要这些际遇又有何用处,垒起来才有高楼大厦,走出来才有宽阔路途,变化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你想要成就的必经之路。

人生都在变化,既然在这里,请你改变,不变化,剩下的,只有死路一条。


(三)

网人哀叹,“人生,就是明知死路一条,还是努力活着。”

谢选骏评论指出:人生就是死路一条,不论这路上充满了鲜花还是鲜血。

人生就是死路一条,不论落在宴席上还是落入粪坑中。

人生就是死路一条,不论一贫如洗还是家财千万亿。

人生就是死路一条,不论这人是一岁还是一百岁。

人生就是死路一条,不论健康还是疾病。

人生就是死路一条,

人生就是死路一条,

人生就是死路一条。

(这样……才产生了对于天国的盼望。)



【086、人生就是一座监狱】


《“爱的一小时”:香港监狱里的救赎之声》(2017年9月14日纽约时报)报导:

艾特肯在做自己的节目,其听众包括众多监狱服刑者。 

香港——赤柱监狱(Stanley Prison)位于香港主岛岩石崎岖的边缘地带,是香港安全级别最高的设施,每逢周一,在铺着瓷砖的监狱走廊里,外国犯人们之间的闲聊往往围绕着以下这样一个话题。

你听了“布鲁斯兄弟”(Brother Bruce)昨晚的话吗?

在这个半自治的中国城市,有数百名囚犯每周日都会收听当地广播电台播放的综艺节目“爱的一小时”(Hour of Love),其内容包括赞美诗和圣经知识,以及伊博语、旁遮普语、西班牙语和其他语言的流行音乐。

犯人们说,这个节目就像一种精神慰藉,帮助他们应付异国他乡的牢狱生活。他们特别喜爱美国主持人布鲁斯·艾特肯(Bruce Aitken)主持的环节,他朗读犯人们手写的信件,播放父母、配偶、子女和前囚犯们发来的催人泪下的语音信息。

“他的节目非常、非常振奋人心,”42岁的安妮塔·哈米德(Anita Hamid)来自肯尼亚,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因贩运海洛因在香港入狱,服刑八年零四个月后,于今年二月获得释放。

“它打动了我的心,告诉我,尽管我在那个国家做了错事,但我仍然拥有人生的目标,”她在内罗毕接受电话采访时说。

两名志愿监狱牧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香港这个大约拥有700万人口的金融中心里,许多外国囚犯都是来自非洲或拉丁美洲的贫苦男女,他们被犯罪组织招募而来,携带走私毒品通过香港国际机场。

香港惩教署发言人劳拉·陈(Laura Chan)说,截至七月底,香港共有1679名外国犯人,约占全市监狱总人数的20%。她说,其中641人是因与毒品有关的案件入狱。来自中国大陆的犯人不算作外国囚犯。

香港大学法学教授杨艾文(Simon Young)说,香港刑法规定,表现良好的犯人可自动获得三分之一刑期的减刑,这一规定通常被视为比其他国家宽大许多。

然而,政府数据显示,根据2012年至2016年的案例审查结果,在被判十年及以上有期徒刑的846名犯人中,除因表现良好而获得减刑的,只有一人获得进一步减刑。(该统计数字不适用于无期徒刑。)

72岁的艾特肯说,他把“爱的一小时”视为对犯人的服务,同时也是为了鼓励当局考虑更早一些释放服刑期较长的犯人。

“我相信怜悯多过法律制裁,”最近,他一边吃午饭一边接受了采访,三明治旁边放着一堆犯人的来信。

艾特肯说,在香港,毒品贩运罪的刑期一般是20年,认罪后可减至13年。他补充说,有些囚犯是已婚夫妇,他们被关押在不同监狱,没有探视权。

艾特肯说,他能与那些被监禁的听众产生共情,原因很明显:他也曾经入狱服刑。

“如果世上有罪人和圣徒,我肯定更像一个罪人,”他轻声笑道。

艾特肯在新泽西州长大,于1969年迁往越南——不是作为士兵,而是作为美国运通公司的一名银行职员。他说,他后来搬到香港从事洗钱业。

他在今年出版的回忆录《清洗者:世界上最成功的洗钱者之一的真实故事》(The Cleaner: The True Story of One of the World’s Most Successful Money Launderers)一书中写道,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他把现金运送到亚洲各地。他的一些客户是大麻走私者。

1989年,他在泰国被捕,之后被遣送到内华达州,因洗钱和贩毒罪名被起诉,这些罪名的最高刑期总共可达到40年。最后,由于一项认罪交易,他被判处五年徒刑,服刑不到一年。

在香港完成无监督的假释后,艾特肯说,为了填补精神上的空虚,他全心投入了这座城市中的罗马天主教社区。后来他在城市常有合唱表演和菲律宾家政工人聚集的滨水地区附近设立了一个周日信息亭。

他说,2003年,由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爆发,信息亭关闭了。但接下来的一年,他创建了一个广播节目,作为替代。

“爱的一小时”开始是纯粹的音乐广播。但是后来开始有人给广播站打电话,他说,“我不得不开始讲话——这其实让我觉得很不安,因为我没有经验。”

他说,家政工作人员开始给他打电话,分享他们的祷告,以及自己的一些反思,根据电台估计,2007年,他的节目拥有6万名听众。

后来一个监狱牧师告诉艾特肯,这个节目在香港的监狱里也有收听者。所以在一期节目中,他向犯人们表示问候,邀请他们写信给他的邮政信箱。

艾特肯说,大量信件很快涌了进来。在忙碌的一周里,他会收到25封来自犯人们的信件,其中包括为了特殊场合或家中大事的点歌要求,以及给亲人的留言。

许多人都向狱友们大声疾呼,并且对这位节目主持人献上热情洋溢的赞美。

“我们都爱你,布鲁斯兄弟,”一位名叫阿拉哈吉(Alahaji)的犯人上个月写信说。“再次感谢你让我们相信,我们没有被遗弃。”

另一名犯人奥索里奥·法比奥·安东尼奥(Osorio Fabio Antonio)写道:“你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不仅对我而言,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如此。”

艾特肯表示,“爱的一小时”已经变得更长了,从开播的2004年的一个小时到150分钟,现在每周需要进行约10小时的准备工作。除此以外,他还在附近的教堂做义工。该教堂会将一部分捐款拨给他的节目。

“或许我这么做是为了赎罪,”他说起自己的工作。

“或许,”他接着说,“我是努力想要活得更好。”

最近一个周日,晚上8点刚过,一名澳大利亚神父和艾特肯“爱的时间”教会团体的两名菲律宾领袖便和艾特肯一起现身播音室。

8点半,他们开始了一晚上的朗诵圣经、播放犯人点播的歌曲和朗读散落在麦克风和咖啡杯之间的犯人来信。

广播期间,艾特肯有时候看上去有些疲惫,但大部分时候都神采奕奕。他甚至还跟着一些音乐哼唱,中途停下来喊出一些犯人的名字。

“哈利路亚!”他在快11点播放一首圣歌时说。“来吧,大家一起唱!我想让所有管教员问你们:‘你们昨晚唱了什么?’”

谢选骏指出:所有的管教员和你们其实都不知道“你们昨晚唱了什么”——不仅因为《圣经·使徒行传》二十八章上记载,“保罗说了一句话,说,圣灵借先知以赛亚,向你们祖宗所说的话,是不错的。他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而且因为人生就是一座监狱,你们就是走出监狱这座小监狱,也走不出人生这座大监狱,走不出历史和现实的尤其是人性的捆绑……除非,天国降临。

[今本]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有古卷只作父阿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有古卷无愿你的旨意云云)我们日用的饮食,天天赐给我们。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有古卷无末句)(《路加福音》十一章)]

[古本]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说,‘父阿,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我们日用的饮食,天天赐给我们。赦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路加福音》十一章)

由此可见,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天国的。

太平天国因此是邪教,完全违背了《圣经》。

《马太福音》第十章记载耶稣说:

Mat 10:34 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Mat 10:35 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

Mat 10:36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Mat 10:37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Mat 10:38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

Mat 10:39 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Mat 10:40 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Mat 10:41 人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人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

Mat 10:42 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

Mat 11:1 耶稣吩咐完了十二个门徒,就离开那里,往各城去传道教训人。”



【087、人生就是在拖延死亡的时间】


《为什么作家迷恋描摹“拖延的死亡”?》(MEGHAN O’ROURKE 2013年7月30日)报道:

死亡,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文学题材。因此,你可能会认为,就此主题,能讲的已所剩无几。但是,近几十年来,死亡文学出现了新颖有趣的转机:作家实时记录着自己的死亡。

在《终点》(Endpoint [2009])中,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详细记述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以及他与转移性肺癌的斗争。在《人之将死》(Mortality [2012])中,克里斯托弗·希钦斯(Christopher Hitchens)记录了自己患癌的残酷经历,这也成为他为《名利场》杂志专栏供稿的绝笔集;罗杰·伊伯特(Roger Ebert)亦然,成书《生活本身:回忆录》(Life Itself:  A Memoir);《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马乔里·威廉姆斯(Marjorie Williams)也将自己惨痛的散文集结为《在华盛顿动物园的女人》(The Woman at the Washington Zoo)。更早一些的例子,包括曾任《〈纽约时报〉书评》杂志编辑的阿纳托尔·布鲁瓦亚尔(Anatole Broyard),作者得知自己患有晚期前列腺癌,而后便在《沉醉吾疾》(Intoxicated by My Illness[1992])中冥思死亡;保罗·茨威格(Paul Zweig)著回忆录《启程》(Departures [1986]);詹姆斯·梅利尔(James Merrill)有绝笔诗集《四散人间的趣语良盐》(A Scattering of Salts[1995])。如今,构成死亡文学的一个主要分类,是“弥留文学”。

为什么如今有人书写这些作品?首先,我们生活在这个“基于现实”的年代,我们这个时代无非就是无止境的自我记录。但是,我们对疾病和死亡的体验发生了重大的社会性转变,这些作品同时也是在转变下滋生的一种自然产物。去年夏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回顾创刊以来的200年历史,指出“疾病自1812年以来已发生了改变”。肺炎和胃肠道感染,致命速度曾相对更快,曾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今天,则是癌症和心脏病(此二者得益于医疗技术进步,致死速度均已逐渐慢下来)。当然,浪漫主义时期曾有一种著名的缓慢死亡法:肺结核。事实上,我们迷恋英年济慈,以及他那些直面死亡的诗歌,充分说明了我们对自身“将死”风格的看法。

死亡本身可能不变,但人类对死亡的体验则不然。如果每个时代都自有其弥留的——或曰将死的——风格,以及相应的道德伦理与文学观,那么从“驯服的死亡”到“美丽的死亡”,我们这个时代肯定属于“拖延的死亡”——走向一个缓慢的、医药治疗化的终点,钜细靡遗地描绘着过程。作者发现自己身陷窘境,一方面感到活力充沛,生机可能前所未有如此勃勃,另一方面则面临着将至的大限。这是一种颇具古典主义讽刺意味的状态。因为今日复杂的医疗诊断与治疗手段,致使死亡过程变得更缓慢,所以作家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得以深思熟虑地记录自己逝去之事,最终释怀且留以身后。

给“拖延的死亡”这种文学下定义,其明确特征就是其沉迷于身体的恶化过程——尤其是在医院这种陌生背景下。无疑,一部分是因为,我们讲的这些作家,即使不是无神论者,也大多都是不可知论者,所以他们关注的焦点是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艰难恼人、充满了实验室的味道、扎满了注射器针管。如希钦斯所述,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个人能够“通过史无前例的高级护理挽救自己生命,但同时受到的折磨,其程度之深也是前人所无法负担或承受的。”我们的临终卧榻,不与心灵相关,倒满满萦绕着心电图。

希钦斯的《人之将死》是一本非凡的书,书中生动、精巧刻画了死亡过程的场面,而作者对感伤的不情愿,以及对自怜的仇恨,更像是给“将死”二字标记了着重号,强调了进行时(作者丢失了对写作的控制,是此处明显隐患之一)。一天,希钦斯发现自己因放疗而浑身起红疹——“说这皮疹疼,那毫无意义。我努力要传达的,是这种疼的方式:‘钻心’。”他描述自己“最近被安排做一个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这个过程本应只要10分钟。而两小时后,他躺在“两张床垫中间,床垫上大量缀饰着干涸或凝块的血迹”。他嘲讽那些医疗文件(“肿瘤镇的诅咒”),调侃“从慢性便秘到突然间戏剧性急转直‘下’的无聊切换”,所提供细节之完备,是诺拉·艾芙伦(Nora Ephron)笔所未及的——后者生前曾写道:不愿亲友因这些细节而承受负担。这就是慢性死亡独具的一种屈辱——(希钦斯提醒我们)西德尼·胡克(Sidney Hook)将最后这段日子所发生的地点称为“床垫坟墓”。希钦斯令我们就此种现代化死亡的中心问题沉思默想:这些缓慢的、药物治疗的过程,与其带来的痛苦相比,是否值得?——不值得,你残忍地思忖——但是他却承认他很庆幸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时间。

所有这些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是一种重为基本的压抑事实:时间有限。正如约翰·厄普代克在浴室镜子里瞥见自己,惊讶地发现自己看起来明显特别老,他扪着最诚挚的碎心自问:“那雀斑男孩去了哪里?他曾窥看/前厅镜中的自己;去上学了么?”同样,希钦斯也写到:

“我被一种折磨人的‘废’感严重压抑。我曾为下一个十年订立确实的计划,曾感觉我是通过辛苦工作,才获得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是否真的无法活着亲眼看见孩子们结婚?看见世贸中心再度崛起?……但我明白,这种“无思”的本质其实就是:感伤和自怜。”

当然,希钦斯是正确的,他将这样的计划诊断为一种“无思”——我们不是命运女神,无法掌控自己生命之线,虽然我们可能都希望自己可以。然而,如此“无思”正是我们今天对于死亡的思考。我们惊愕发现,人生逝去得那么快,以至于其终点与我们的计划简直太不同步。理想的人生故事(“她在睡梦中去世,享年95岁”)背离了航线,这似乎令我们困扰。当代世俗西方人,是否也许就是这个星球上最遭迷惑的、不免一死的凡人?希钦斯发现,就死亡而言,我们当然是被误导了,而且是在一些最基本的层面被误导。他回忆起自己确诊癌症前:“我曾相当沾沾自喜地告诉我回忆录的读者,面临‘灭绝’,我想要完全自觉和清醒,因为我要主动地‘去’死,而不是被动的死去。”希钦斯提醒我们:死去,或去死——这可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自己选择的,不比你选个菜、或是选个工作。

与济慈不同的是,今天的作家对于浪漫化的疾病,抱持怀疑态度,不小的一部分要归功于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她的《疾病的隐喻》(Illness as Metaphor [1978])改变了疾病观的范式。因此,虽然济慈感叹“而现在,哦,死更是多么富丽:在午夜里溘然魂离人间”(此句查良铮译文——译者注),取而代之的,我们则有约翰·厄普代克对旷日弥留的振臂疾呼。在《轻淡了的生活》(A Lightened Life)中,厄普代克写道“寄出了支票,我停车加油,然后彻底忘了/如何拧开油箱盖”,又问道“怎么了?我还剩下些什么?”这不是最精美的诗歌,但作为文献记录则相当有力。厄普代克写诗,读者能有所感觉,因为韵律和诗行控制了文字,令人宽慰;这些诗,因为韵律和诗歌形式限制,避免了自怜和无病呻吟。作者在死亡阴影之下也必需坚持打造艺术,这一点令见证者感动。要做一个电脑断层扫描,他写道“我听见机器和专家们喃喃议论着我”,继而发现自己在思考着“有创意的想法……计划纷纷开花、梦想。/一切都会好的,我觉得,所有的一切”。

如果我们不将疾病浪漫化,那么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现实主义”就一定没有充满否认。一而再、再而三地有作家表达,他们惊讶于发现自己的思想其实并不安置于身体内。确诊癌症后,阿纳托尔·布鲁瓦亚尔在一篇1989年首刊于《纽约时报杂志》的文章中写到,虽然这个诊断没能令他相信癌症“最终会杀死我”(尽管这最终当然还是发生了),但“我遭到的打击是,我震惊地意识到,某一天,某个什么东西,无论它是什么,终究要终止我悠闲前进的人生脚步。这话听起来老掉牙,但我唯一能说的就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并没有永远”。在《人之将死》附注里,希钦斯则指出:“一向引以为自豪的是我的推理能力和斯多葛学派唯物主义。我并非拥有一个身体;我就是一个身体。但还是经常有意识地假装这并非事实真相,或者认为好像我将成为一个例外。”

寿终正寝的过程对作家而言,立刻成为一个刺激且吓人的主题:在我得以描述它之前,它是否会先夺走我描述它的能力呢?你无法描述那些你最终无法经受的体验。因此,虽然这些纪实作品迷人,但它们不可避免的有所局限。作家无法写完他们笔下这些作品的最后一章,因为最后一章就是死亡;从这层意义上讲,对死亡的描写仍是奇怪的虚构。读者自己填补空白。事实上,《人之将死》第八章就由希钦斯一些草略的笔记组成——最感人的、可能的结论,比任何文笔优美的散文更着重传达了日渐消亡的真实。这一不足,于这些作品的力量而言,却很有必要,即使读者有时渴求的是成型的篇章,或精美收笔的对象。正如阿纳托尔·布鲁瓦亚尔写道:“故事是对抗疾病与痛苦的抗体。”

“艾滋病文学”显然也帮助文学铺平了一条道路:对于“死到底是什么样”这个问题,开放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艾滋病最致命的年代,我们看到,由陪护者撰写的疾病回忆录激增(其中有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自己也患了病),包括保罗·莫奈(Paul Monette)的《借来的时间》(Borrowed Time [1988])和马克·多蒂(Mark Doty)的《天堂的海岸》(Heaven's Coast [1996])。因为这些回忆录并不仅仅是文学记述,而更是社会见证者的深刻举措——将这一悲剧赋予人性化并帮助洗清其污名——所以,这些作品为某种有关死亡的写作开辟了空间,而这种写作可能之前一直被美国人认为病态(回想一下,对于致命疾病的患者来说,直到20世纪70年代,医生才开始习惯性地告诉他们命不久矣的实情;而更早之前,通常认为最好不要告诉绝症患者坏消息)。

那一时期我最喜欢的作品,包括提姆·德鲁格斯(Tim Dlugos)后期的诗歌。它们具有弗兰克·奥哈拉(Frank O'Hara)那种“我做了这个,我做了那个”的轻快风格,语调则因死亡的沉重和庄严而产生一些变化。德鲁格斯,与其他作者类似,盘点了身体的物理退化过程:“闪亮亮的/像树脂封着个汉堡包的/是我脸上一大块病创;/小点的伤我胡乱涂抹/一些妆粉;丢失了/四十磅体重,仅此一年。”但他也从受苦经历中寻找了意义,总结道:“病症像水藻一样漂浮/在恩典的表面,是这恩典/今天令我振作、高涨。”他的作品卓尔不凡,回旋与对一个朋友哗然喧嚷的大胆采写——“‘我恨这一切,我恨你/得了病、得了艾滋/而且躺在医院里/以致我见你还必须/办访客通行证’”——与超然的希望之间:

奥黑尔上周飞来小聚,*

他问我觉得在纽约

这些年里哪时最好;

我说“今天”,我很认真。

希望死亡把我拎起来

抓着我的头发,就像

希伯来神话里的天使,

力道恰似睡眠的拥抱,

然后温柔地将我放下,

恰好放在我本必须

置身的那个地方。

(*奥黑尔指乔·奥黑尔[Joe O'Hare]——译者注)

不过,有关拖延的死亡,对我而言最伟大的一首诗是詹姆斯·梅利尔的《圣诞树》(Christmas Tree)。这首诗写成于他生命的最后几周内。弥留之际的梅利尔当时身患艾滋病,虽然直到他死后多年,这一信息才公之于众。梅利尔那本诗集里还有很多关于人之将死的非凡诗篇,其中许多都是文字的自画像。书中最动人的是最后一首诗:《向上的一望》(An Upward Look)。诗中将世界描述为“这个广阔的设施,生者/以至亲而来,只为一死”——宛如将所有的存在都医疗化了。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的墓顶石,是书中没有收录的那一首:《圣诞树》。这是一首具象诗,采用一棵圣诞树右半边形状为格式,诗文缩拢于树干根部。内容是一段戏剧性的独白,出自一棵树之口,它被某家人“从叹息的冷山上”买走,下山妆点这个家。这棵树知道自己肯定马上就要死了。虽则如此,它仍然说自己承蒙盛情款待,发现:“老实说,/这确实挺有帮助:珠宝缠身,将它们/闪烁的色彩从貂皮孔隙中呈射而出,/那是我从头到脚裹着的,芬芳的黝黑丧衣。”

这首诗之所以引人注目,我认为,是因为它结合了丰富的描述性语言,以及对身体缓慢凋零的不加掩饰的强烈反映;因为它既能够传递生命那种痛苦的鲜活,又能够表达肉体在物质层面上渐弱的悲伤缄默。济慈《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中的讲话者,冥思着夜莺那升华的不朽崇高,以及轻轻松松无痛而释的死亡;与此不同的是,梅利尔的《圣诞树》必须反映自身与躯壳的脱离,及其肉体的解散:

是的,是的,前面等着什么

非常清楚:剥光,冰冷的街,我的化学物质各种药

奋力耕犁,重回大地,为了新生的来到——

这无疑是一份福恩,一份收获,但同时令任何人都无法

无论此刻或永远,详述或思量。生长至如此单薄。

尖针与嶙峋瘦骨。小男孩的双手碰触着我的“棘”椎。

这首诗的形状有力加剧了对死亡的现实化,并且形象地展现了死亡(正如同希钦斯零落溃散的笔记展现了他的死亡)。最末,诗文转化为短短数行句子的碎片:

没有恐惧。没有辛酸。终结的开始。今天的

黄昏的房间

最后的一次

在烛光中映红。

容光因爱焕发,

脚下堆着礼物。

仍要如此泰然,如此

善感。仍要回忆、仍要称颂。

所有这一切都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死亡的回忆录?至于作家为什么要写,相当清楚。正如厄普代克所指出的,在做电脑断层扫描时,他幻想着未来的计划,这让他感到“一切都会好的”。作家写作,很显然,是为了获得一些貌似控制的感觉;为了理解正在发生的是什么;为了将一部分不朽的自己以艺术方式留以身后;为了以最终自画像的形式纪念自身。桑塔格曾说,写《疾病的隐喻》是“非常具有宣泄作用的……它将癌症转化成一种知性的冒险,将灾难变成某种积极的东西”。与桑塔格类似,希钦斯写作也是为了纠正错误印象、文化错觉、虚假隐喻,以及那些老生常谈的“抗击癌症”和所谓“杀不死你的总会令你变得更强大”。

不过我认为,我们之所以读这些作品,与海伦·文德勒(Helen Vendler)所谓作家后期作品的“奇怪双视风格”有关。写作的人“还活着,但意识到死亡的紧迫”而且“希望触发那个在深深的暗影之下,却又如此生动警觉的时刻”。这种警觉,这种双重现实,令我们获得全方位的感官认识,提醒我们:即使我们不是宗教信徒,也可能会希望以更深刻的觉悟,认真考虑我们行将就木的日子如何分配。梅利尔的诗就找到一种方法,得以将生命的强烈,及其终点逼近时的急迫,编织为一线动人的语丝——如果不多愁善感的话,那就具有救赎的能量。这也提醒了我们,我们求助于艺术的一个原因,不是为了幻觉中的虚假完结,而是为了接触我们最远远回避的现实。对于某些人而言,对死亡的恐惧,因为对来生的信念而有所改善;对其他人而言,唯一可为代偿的宗教则是艺术。

事实上,我们读这些书就是经历某种认知失调,虽然其对于死亡可能的过程刻画精准。死亡有可能意味着什么?答案在许多地方都被模糊了,被各种程序意义上的注意点,被(厄普代克笔下的)“仁慈的淡金色大机器”以及“电脑断层扫描穿刺活检”遮掩了。但这种认知失调,对读者而言,非常有用,因为它迫使我们去辨识我们自身面对否认与内心压抑的策略,无论我们是不可知论者还是宗教信徒。在厄普代克最后几首诗中,他自己也不免俗地转向大自然与宗教,寻求慰藉。他从窗外的五叶爬山虎中学到了一课,虽然当时还未能使其化于内在;他指出:“最微弱的一拽”将爬山虎扯下墙,“就好像是说:活着挺好/但不活的话……仍然面朝太阳舒展身体——/也挺好,所有的光合作用/都弃之不要。”

阅读今日世俗非宗教的死亡文学,读者最终意识到,医学语言是一层纱幕:一方面,它以一种纯粹描述性的方式,“记录”着医院里奇怪的时间;但另一方面,其异质性颇具内涵。这种语言,下意识地服务于作者;作者面对自己身体发生的一切时,以其表达自身疏离这些事实的根本性异化过程。这是作者一厢情愿的希望——希望这一切都维持非现实态——即使他自己全面经历这一切,完全浸润在希钦斯描述的所谓生活在“另一个国家”的状态中。这里的这种失调,是指死去的过程并不真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国家”。正如桑塔格精准观察到的那样,这另一个国家,本就是我们自出生起所生活的故土:“每个人,只要出生,必都持有双重公民身份,一则属于健康王国,一则衰病王国。”但是,在一个缺乏死亡伦理规范的世界,比如我们这个世界,我们活着,却疏远着这层更深的知识。或许因为我们必须如此吧。

本文作者梅根·欧罗克(Meghan O’Rourke)是诗人、评论家。她的回忆录《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记录了当代美国丧悼。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7月7日。

翻译:江烈农

谢选骏指出:上文不懂,无论什么样的人生,其实都只是在“拖延死亡的时间”——人生在世,什么都不确定,只有“注定的死亡”是确定无疑的。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在“死到临头”的时候去思考死亡,因为在明智者看来,任何一个人,随时随地其实都面对死亡……这里的区别,其实只是一个意识问题。但是人们什么都敢想象,就是对自己注定的死亡尽量回避想象。这是因为,人从受孕的刹那,就注定走向死亡了,想也没用,不如不想。但是既然如此,为何又要发出半吊子的提问,问“为什么作家迷恋描摹‘拖延的死亡’”?——大概作者真的不懂,“拖延的死亡”才是“人的本质”!



【088、人自己就是最大的剩余价值】


网文《剩余价值(Surplus Value)》报道:

卡尔·马克思,是剩余价值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创立者。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

关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给出总的评论:“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

基本含义——19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尚处于早期成长阶段,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生产技术手段非常简陋,虽然也曾出现过局部的暂时的过剩现象,但总的来看整个社会生产是短缺的。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所采用的主要的基本手段就是强迫工人长时间高强度地劳动。这种高压手段很自然地引起了工人的抵制,以至反抗。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1)资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以后,即强迫工人为其长时间地劳动,货币由此转化为资本;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工人的劳动力,称为"可变资本",其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是可变的,能通过工人的劳动来增加;另一部分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等,称为"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是不变的,只是将原来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3)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叫"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

(4)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叫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

(6)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或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二是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即缩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

(7)利润、利息、地租以及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服务业等非产业部门职工的收入都是由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

以上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有两条:

(1)资本家主要通过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赚取利润;

(2)只有产业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其他生产要素以及商业服务业等非生产性行业的职工都不能创造新价值。这在19世纪基本上符合事实,也正因为如此,剩余价值理论才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遍的认同。

观点争鸣——剩余价值理论(Theory of Surplus Value)的准确含义,经过仔细考察“剩余价值”出现的各种场合,发现其含义并不统一,至少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价值的创造者而言,“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第二种是指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如工人创造的价值若还不抵其工资,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只有创造的价值比工资多,他才创造了剩余价值。马克思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因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培养、教育费用和维持其家庭成员生活的费用,而这恰恰就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价值。故对剩余价值的新旧两种解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仅在于:马克思是站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的立场基础上来分析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生产的实质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揭示;而新解释是从更加宽泛的概念来解释剩余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可解释一切与自用价值相对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还有第二种含义,是从价值的载体而言,是与“已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这种含义不如第一种含义常见,但在电视、报刊、书籍及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出现。如2000年12月12日早上8时之前,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节目曾报道有人回收“电子垃圾”再利用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印度一男子竟用此而组装成一辆摩托车,言此为利用垃圾的“剩余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显然并非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而是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我们有时会听到有人把废水的再利用称为利用水的剩余价值,把废料、废物的回收利用称为利用物品的剩余价值,此“剩余价值”也是指物品经利用后所剩的价值。

剩余价值与价值剩余——“剩余价值”的这两种含义,一个是言人所创造的价值状况,另一个则是言物品本身的价值状况,名同而实异,但根据其出现的场合,联系上下文,很容易判别其所指何义。因第一种含义很常见,第二种含义较少见,故主要以第一种含义为依据对剩余价值展开论述。由此而观其适用范围,便可看出:剩余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在原始社会末期以后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一直存在。

另外一种认识:从现代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的角度看,世界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要素组成,商品的价值也由这三要素组成。生产一种商品,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更重要的是都需要生产此商品的知识。假如单位商品消耗物质价值3元、消耗能量价值3元、需要生产此商品的知识价值3元,则此单位商品的价值为9元。当重复生产此商品时,价值量增值了。第二件单位商品的价值仍然是9元,然而实际消耗的物质3元+实际消耗的能量3元共6元,因为生产第一件商品已经具备了生产此商品的知识,知识可分享,没有实际消耗,结果,增值了3元,投入价值6元结果价值9元。这3元,由知识而产生的价值增值,才是真正的剩余价值。

小结——价值是商品经济形态社会的一个基本事实。价值基础上的“剩余价值”,这是工厂制的事实。它的表象是劳动协议或劳资谈判合同的执行过程的结果。其实,新制度经济学的不完全合同理论,地位上相当于“剩余价值理论”,说的是劳动者不能弄清楚自己的“剩余”,实际上就是资方最后的控制权,它不属于劳动者。就是说,劳动者对劳动过程没有最后的控制权。这是个商品社会的事实,马克思把它称作“剩余价值理论”。即在狭义视阈下, 资本主义企业被直接规定为资本家特别利用市场劳动力合约的一个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控制生产方式和劳动合约。

生产方式——历史——原始社会前期,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尚不能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人在很多时候处于忍饥挨饿的境地,故难以创造剩余价值。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除满足自身及家庭需要外,尚有少量剩余,故能生产少量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最明显的便是战争得胜者不再将战俘杀掉,而是将其用作奴隶为自己生产剩余价值。封建社会,剩余价值的生产广泛存在,地主收的地租及国家收的各种捐税,皆来源于农民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众所周知,其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及国家的财政收入皆来源于工人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上文已有论述,广泛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而且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更加离不开剩余价值的生产,因那时会出现更多的职业种类,社会分工将更加细密,更多的人将离开物质生产部门而从事文教、卫生、公共服务等工作,如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不能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那么许多社会必须的非物质生产性的工作将无法开展,整个社会机器将停止运转。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生产自动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用机器操纵机器,代替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部分的脑力劳动;二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少数的所谓“无人工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这些情况,指出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形成的,在它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劳动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总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全体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关于剩余价值的历史归宿,社会主义国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剩余价值应该归无产阶级所有。

产生方式——剩余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和货币转化为资本,这是劳动剩余转化为剩余价值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过程。马克思论证这个过程的理论是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不仅可解释、解决经济问题,而且可解释、解决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问题,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更加完善,大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剩余价值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越发展,社会生产的剩余价值也越大,社会越进步。在新经济社会我们来分析剩余价值生产,应该赋予剩余一个更加宽泛和全新的概念,或者说应该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剩余价值的生产,这本身也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的要求。

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如果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劳动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剩余价值率越高,剩余价值量就越大。

在资本主义早期,主要是手工劳动,资本家经常用延长工作时间的办法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此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意味着工人在同样工作日时间内支出了更多的劳动量,实际上等于延长了工作日。这是一种延长工作日时间的隐蔽的形式。

剩余价值——工作日的最低界限不能少于或等于必要劳动时间。若没有剩余劳动时间去生产剩余价值,资本生产就不复存在。因此,工人的工作日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

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制约:

一是劳动力的生理界限——工人必须每天有一部分时间用于休息、吃饭等,以满足生理需要,恢复劳动力;

二是道德的界限——工人在一天内需要一定的时间用于家务活动、参加社会活动与文化生活,以满足精神和社会的需要。这种需要的范围和数量取决于一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在上述两个因素制约下,工作日的现实长度取决于雇佣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力量对比。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 

那么,怎样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呢?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其水平高低受两个条件制约:

其一,生产工人及其家属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要降低生活资料价值就必须提高这些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其二,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相关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这些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也会降低生活资料的值。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自动化——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机器运转替代人的繁重体力、脑力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正在得到推进。生产自动化是对这个趋势的最恰当的指称。

生产自动化意味着劳动越来越多地被机器程序化的运行所替代,意味着人的劳动投入越来越少。而由于生产力的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财富(使用价值)被生产出来。

高科技的运用使得生产效率大为提高,财富的生产增加的同时,采用高科技的企业利润也在增加,否则资本家不会采用先进科技。由此引出的政治经济学问题是:生产中劳动投入减少了,为何利润(剩余价值)却可能提高?在高科技普遍采用的形式现代经济中,劳动还是价值或利润的源泉吗?

把生产自动化情况推向极致——无人工厂——这个问题传达的意思就更为清楚。那就是,无人工厂难道没有利润(剩余价值)吗?仅凭直觉就能给出否定的答案。那么,无人工厂的利润(或剩余价值)是哪里来的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先进的机器设备、生产工艺,无论其对生产过程覆盖的程度有多大,自动化程度有多高,它们都是作为“所有者的生产资料”参与到价值、使用价值的生产中来的。机器设备的运转也只是按人们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运行的。无人工厂中机器设备的运行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到新的产品中,而不能创造任何新的价值。只有活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利润)的源泉。

当前,我们来回答无人工厂利润(剩余价值)的来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讲得很清楚,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而不是由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确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全社会个别企业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值”。所以:(1)从价值的本质看,价值是一个总体概念,它揭示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物质利益关系;(2)从价值量(尺度)看,价值量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关系。这样看来,“无人工厂”没有活劳动却仍然能够获得剩余价值(利润)就容易理解了。

这是因为:第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而不是由某一家“无人工厂”是否使用工人(劳动力)而确定。这就是说,如果社会普遍使用活劳动生产某种商品,该商品的价值就高,这与某个工厂使用劳动力的多寡没有太大联系。相反,由于无人工厂所生产的产品个别劳动就远低于社会劳动,该商品按社会价值量出售的结果是:无人工厂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利润)。

从理论上讲,只要全社会的商品生产没有全部采用无人工厂的生产方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形成商品的价值。通过价值这个“加权中枢”,使用活劳动的其他部门就会将自己创造的价值转移到无人工厂的产品中。

第二,社会大量辅助劳动支持着“无人工厂”机器系统的运行。即便抛开技术垄断带来利润这种特殊情形,“无人工厂”的运行离不开全社会各行各业的智力支持和物质支持。这表现在:(1)随着社会的进步,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的科技成果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公共物品”,被“无人工厂”大量免费使用。这些被免费使用的劳动成果,无疑将成为“无人工厂”的价值创造的源泉。(2)企业独力(或联合)的专职研发机构为“无人工厂”提供了智力来源。所有高科技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专门负责攻克与生产流程密切相关的技术问题或生产工艺,并将研究成果无偿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世界市场形成商品价值形成也出现“世界化”的趋势,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创造已拓展到世界范围。

这样看来,所谓先进与落后、有人与无人只是表明了一种相对关系,“无人工厂”其实只是人类劳动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环节,其价值源泉应该追溯到工厂以外的人类劳动。

剩余价值生产——概要——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范畴,和这一特定的分析对象有关。它指示的是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和扩大再生产的社会经济制度。属于本质分析。因此,应该牢牢把握这个特点归纳剩余价值生产关系,研究它的种种表象,剖析资本主义生理过程。

一些研究者在这上面出了问题:第一,离开限定的对象,讨论剩余价值的范畴性质,把不该属于剩余价值生产的现象归于它。这是“张冠李戴”和“越俎代庖”了。毕竟,我们不能要剩余价值分析对一切经济形态和经济过程负责,否则将会适得其反。第二,用会计学的术语来和“剩余价值”对抗和对话。并且,以此指责剩余价值范畴“过时”了,这也是武断和无端的。直面现象的计量经济和制度分析的剩余价值不是一个层面的规定。第三,没有注意剩余价值的民族历史内涵,而一味地进行“数学推理”。这是把剩余价值逻辑化了,所引发的各种“理解障碍”都基于不适当的“假设”导致。一句话,离开了资本家工厂,这个概念就是空洞无物的。

分配——三种资本的产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资本家也分成三个集团: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除此以外,资本主义社会还有存在着大土地所有者,这几个剥削集团都是以剩余价值作为生存的基础的。剩余价值分配为产业资本家取得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取得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家取得利息,大土地所有者取得地租,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在。

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研究生产劳动,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发展规律,确立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及其历史使命,确定了共产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成为共产党的方法论,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利润率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利润率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推动力,资本家从事生产经营的唯一目标,就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哪里的利润率高,资本就投向那里。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各个部门的资本家,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其资本量相适应的那部分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3.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商品就不再是按价值出售,而是按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的生产价格出售。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市场价格就不再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而是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商品就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因此,剩余价值规律转化为平均利润规律,价值规律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商品的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在新条件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自发地调节资本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第二,调节着剩余价值在各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第三,刺激资本主义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加强经营管理。受超额利润的驱动,各企业必然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自发地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形式,是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态。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也就是从事商品销售,实现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2.商业利润的形成。从现象上看,商业利润是来自商品的出售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差额。这就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商业利润是来源于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它是从流通领域产生的。事实上,商业利润只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商业资本独立化后,同产业资本一样,也必须获得平均利润。

3.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生产性流通费用在必要的限度内,会全部加入商品的价值中去,增大商品的价值,然后通过商品价值的实现而得到补偿,并获得平均利润。纯粹流通费用不能加入商品的价值,它的补偿和利润的获得,在形式上是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方法来实现的。

借贷资本和利息

利息——

1、借贷资本和利息。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这是通过货币的借贷关系来参与剩余价值瓜分的资本形态。利息率的最高限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条件下,利息率受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的调节。

2.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资本的借贷,主要是通过银行来进行的。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借贷关系中介人的资本主义企业。银行资本家经营货币资本业务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利润。银行利润是由放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形成的。银行利润同银行家投资银行的自有资本的比率,就是银行资本的利润率。银行资本的利润率也必须相当于一般工商企业的平均利润率。银行利润和利息一样,它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3.股份资本和股息。股份公司使资本的所有权与资本的使用权相分离,股票所有者已变成单纯的货币资本所有者,只凭资本所有权定期取得股息。股息的实质仍然是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1.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是,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付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级差地租。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地租的数量,在面积相等但质量不同的土地上是不同的,就是级差地租。土地的等级差别是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在于由土地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权的垄断,因为在农业中,土地是有限的,特别是好的土地更为有限。

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是指同时投入不同等级土地的等量资本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它是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和土地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Ⅱ,是指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入同量资本而具有不同生产率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3.绝对地租。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垄断的条件下,农业资本家不管租用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地租。这种由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而产生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的形成,是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为条件的。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绝对地租的源泉,仍然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垄断地租和土地价格。资本主义地租,除了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外,还存在着垄断地租。所谓垄断地租,就是由真正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利润率和利息率存在着下降趋势,所以,地价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地位作用——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人生价值大小及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

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尺——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社会生产力水平越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便越少;而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则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便越多。故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以农业生产为例,一个劳动力一年的产出,原始社会,养活自己及家人尚感吃力;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产出虽有所提高,也不过除养活自己及家人外还能多养活几个而已;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因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其产出养活几十、几百人也不成问题,现代发达国家,百分之几的农业人口便能满足全国人口的粮食供应,便是明证。在这里,农业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不断增长便标志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由其数量的多少便可判明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什么水平。

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

什么是人生价值?对其具体解释虽纷纭不一,但人的贡献大、影响显,则人生价值便大,却是人人都同意的观点。而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多,则贡献便越大,影响便越显著,故人生价值便也越大;相反,如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少,则贡献便越小,影响便越轻微,故人生价值也越小,如不能为社会创造任何剩余价值,则人生便毫无价值。这样,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便成了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各类人中,正常人都能创造价值,但痴呆人、植物人却不能,故其不但不能创造剩余价值,反而需要靠他人供养而生活,因而其人生不仅可以说毫无价值,甚至可以说是“负价值”。正常人虽都能创造价值,但某些人,如历史上的一些贵族、奴隶主、地主及现代社会的一些纯粹“食利者”却不去创造,自己却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因其不但没为社会创造剩余价值,反而消耗社会的剩余价值,故其人生也不仅毫无价值,而且为“负价值”,与痴呆人、植物人一样,纯粹为社会的附赘悬疣。创造价值的正常人,其创造的总价值包括自用价值和剩余价值两部分,人创造的总价值多,剩余价值自然也多,在价值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自用价值多则剩余价值少,自用价值少则剩余价值多,二者成反比关系,人生价值的大小便也随剩余价值的多少一同变化。如,魏征、包公、海瑞等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及焦裕禄、孔繁森、周总理等大批共产党员,公而忘私,先人后己,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自己及家人生活却非常俭约,其自用价值非常少而剩余价值非常多,故其人生便很有价值,倍受人称颂、敬仰;而和珅、胡长清、成克杰等贪官污吏,损公肥私,虽说自己也创造价值,但因其通过贪污受贿把其创造的价值变为自用价值,剩余价值的量便很小,甚至成为负数,故其人生便毫无价值,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人唾骂。有的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摆脱不了传统教条的束缚,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才创造剩余价值,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并不创造剩余价值。故强烈反对这一观点,认为他们自己没有创造剩余价值,按此观点,他们的人生便没有价值,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其实他们没有理解价值不过是表示有用性,即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的范畴,任何人创造了社会需要的东西就都创造了价值,创造的价值不光能满足自己及家庭的需要,还能满足其他人的需要,就都创造了价值,绝非因你不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就没有创造价值、剩余价值。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工作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其效益远大于自己所需,远多于社会为自己支付的各类工资总额,怎么能说自己没有创造剩余价值?

衡量国家财力的标尺——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是衡量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

如何衡量国家财力(注意:这里指国家财力,而非指综合国力)的强弱?往往是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人来衡量,这远不如用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衡量准确。这是因为:国民生产总值虽确实与国家财力强弱密切相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国家的大小,国家很大(如旧中国),即使经济落后,国民生产总值也会相当多,但因国民消费量也大,国家财力实际十分弱小,根本办不成什么大事。人均国民收入虽可准确反映国民的富裕程度,但如国家太小,即使人均国民收入很高,国家财力也不可能太强,办不成什么大事,仍会受制于人。如1990年海湾战争时,科威特虽人均国民收入很高,十分富有,但因是个弹丸小国,故国家财力并不强,无力抵挡人均国民收入比自己低得多的伊拉克的侵略而一度亡国。而剩余价值总量实为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民消费总量所得之差,可准确反映国家掌握及可以调度的财富数量,可准确衡量国家财力的强弱。

综上所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概念的准确解释,便可使这一概念的理论价值大大提高,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适用于其他社会,可解释、解决经济问题,而且可解释、解决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问题。

补遗——恩格斯的观点——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所雇佣的每一工人都在做两种劳动。他的工作时间一部分用来偿还资本家所预付给他的工资,这一部分劳动,马克思称为必要劳动。但在此之后,他必须继续工作,而在这段时间内,他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1.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工人的劳动日是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总和。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延长工作日,从而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马克思指出:“像其它一切发展劳动生产力的方式一样,机器是要使商品便宜,是要缩短工人为自己所费的工作日部分,以便延长他无偿地给予资本家的工作日部分。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

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工场手工业中以劳动资料为起点。所有发达的机器都是由三个本质上不同的部分组成:发动机、传动机构、工具机器工作机。发动机是整个机构的动力;传动机构由飞轮、转轴,齿轮等各种各样的附件组成,它的调节劳动,在必要时改变运动的形式,把运动分配并送到工具机上。结构的这两个部分的作用,反而把运动传送给工具机,由此工具机才抓住劳动的对象,并按照一定的目的来改变它。机器的这一部分——工具机,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然,引起了工业革命。

劳动资料取得机器这种物质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来代替人力,以自觉应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取得出的成规,在机器体系中,大工业具有完全客观的生产机体,这个机体作为现成的物质生产条件出现在工人面前。机器只有通过直接社会化或共同的劳动才发生作用。因此,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当前成了由劳动资料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技术上的必要性。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2.剩余价值实现

剩余价值要在生产中创造出来,还要在流通过程中才能实现。经过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实现剩余价值。剩余的一部分转为投资,成为资本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

一旦把抽象劳动认定是历史实体关系,阶级实践就必不可少地涵括进来,并从中发展而出。所谓“生产方式本身有它自身的逻辑”,则不过指历史生产运动。整体概念的生产方式是从历史方面来看待的生产运动,由此,它产生出具体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实体。可这就需要将生产方式理论和生产关系理论辩证隔开。劳动异化理论未能实现这一目的,乃是哲学主导的历史科学架构。1847年以后,马克思着手开始对劳动异化理论予以修订和扬弃的工作:(1)将劳动的历史理论归结为一定的生产方式理论,(2)从中产生出来剩余价值理论,作为以资本为中心内容的生产关系理论。上述两个理论体系的工作合一整体突显了历史的规定性,最终驱走了哲学的意识形态的在场。

关于这一点,恩格斯事实上说得更为清楚,也更为明确:

在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中,这里我们只能谈两点。第一点就是他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的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这一很明显的事实在历史上的应有之义此时终于获得了承认……第二个重要发现,就是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不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是社会主义者都力图对这个问题做出有科学根据的答复,但都徒劳无功,直到最后才由马克思做出了解答。他的解答如下……一个商品的价值是由体现在该商品的生产中、从而也体现在它的再生产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如果工人每天给这个资本家做6小时的工,那他就完全抵偿了资本家的支出,即以6小时的劳动抵偿了6小时的劳动……这样,给这个资本家做事的工人,不仅再生产着他那由资本家付酬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且除此之外还生产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起先被这个资本家所占有,然后按一定的经济规律在整个资本家阶级中进行分配,构成地租、利润、资本积累的基础,总之,即非劳动阶级所消费或积累的一切财富的基础。这样也就证明了,现代资本家,也像奴隶主或剥削徭役劳动的封建主一样,是靠占有他人无酬劳动发财致富的,而所有这些剥削形式彼此不同的地方只在于占有这种无酬劳动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这样一来,有产阶级胡说现代社会制度盛行公道、正义、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和利益普遍和谐这一类虚伪的空话,就失去了最后的立足之地,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就像以前的各种社会一样真相大白:它也是微不足道的并且不断缩减的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的庞大机构。

《剩余价值理论》——基本介绍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中指出,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A.斯密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他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斯密第一次把价值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并从这一观点出发,把利润和地租看成是对工人所创造出来的价值的扣除,被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无偿地占有。这说明他已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不过,在斯密的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中既有正确见解,又有错误的、庸俗的见解。由于斯密不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因而无法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利润如何从劳动与资本的交换中产生出来,他又提出了价值由收入决定,即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是价值的源泉,把利润和地租解释为对资本和土地的自然报酬。他还提出了社会年总产品的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构成的错误教条。此外,马克思还研究了斯密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斯密正确地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同资本相交换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同收入相交换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可是,斯密又用是否生产物质产品来区分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赋税原理——在本书中,马克思详细地分析了D.李嘉图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对李嘉图的地租理论、费用价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利润理论,以及积累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李嘉图抛弃了斯密价值理论中自相矛盾的解释,对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作了透彻的表述和发挥,并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工资和利润的关系以及利润和地租的对立,“揭示并说明了阶级之间的经济对立,……这样一来,在政治经济学中,历史斗争和历史发展过程的根源被抓住了,并且被揭示出来了”。李嘉图十分重视对地租问题的研究,并正确地把地租理论同劳动价值理论联系起来。但是,他错误地把级差地租的产生同所谓“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联系在一起,而且还认为不存在绝对地租。李嘉图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其根本原因是把生产价格与价值混同起来。他没有对利润向平均利润的转化、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做出正确的说明,也没有在价值规律基础上说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这个事实。马克思在详细地分析了李嘉图地租理论上的错误观点的同时,还批判了德国庸俗经济学家J.K.洛贝尔图斯-亚格措夫(1805~1875)的“新地租理论”,并且批判了李嘉图用土地收益递减规律来说明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的错误,以及否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必然发生普遍生产过剩危机的错误。

马克思考察了19世纪30~50年代庸俗经济学的出现、古典经济学瓦解的历史过程,揭露了庸俗经济学的阶级本质及其在理论上的谬误。

马克思首先批判了英国庸俗政治经济学创始人T.R.马尔萨斯的经济学理论。马尔萨斯抓住李嘉图由于无法正确说明劳动与资本的交换与价值规律的“矛盾”、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与价值规律的“矛盾”所造成的混乱,攻击并企图推翻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由商品所能支配或交换到的劳动量决定,而利润则来自于商品交换。为了实现利润,必须有不是卖者的买者,也就是必须有土地所有者、年金领取者、牧师以及他们的家仆、侍从等一切非生产的消费者。马克思指出,马尔萨斯的价值理论是公开为土地所有者及贵族的阶级利益辩护的。

马克思还批判分析了R.托伦斯(1780~1864)、J.密尔、J.R.麦克库洛赫、S.贝利(1791~1870)、J.S.密尔等人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古典经济学派瓦解和庸俗经济学派形成、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指出,李嘉图学派的解体“是在这样两点上:(1)资本和劳动之间按照价值规律交换。 (2)一般利润率的形成。把剩余价值和利润等同起来。不理解价值和费用价格的关系”。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瓦解和庸俗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时期内,还出现了一些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以李嘉图学说作为依据,批判资本主义生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如英国经济学家P.雷文斯通(?~1830)、T.霍吉斯金(1787~1869)等人。他们利用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论证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合理性。马克思肯定了他们理论中的正确论点,同时也指出,他们并没有克服李嘉图学说中的混乱。这个时期,虽然古典政治经济学已处在瓦解过程中,但仍有几位经济学家在某些论点上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分析了英国经济学家G.拉姆赛(1800~1871)和R.琼斯(1790~1855)、瑞士经济学家 A.-E.舍尔比利埃(1797~1869)的著作,认为他们在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问题上、在分析资本有机构成作用问题上做出了一定贡献。

局限性——

一、 剩余价值理论面临的困境:

剩余价值理论毕竟是在19世纪资本主义早期成长阶段形成的,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100多年来,随着世界历史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第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已经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我国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局限性的感受还要更为强烈一些。可以说,剩余价值理论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困境。

具体分析剩余价值理论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与工时普遍缩短的现状不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国际垄断和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企业的自动化、社会化水平大为提高,强迫工人延长工作时间已经不再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主要方法,工人的工作时间已经普遍大大缩短了,有的国家甚至已经开始实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19世纪工人劳动所身受的那种赤裸裸的强迫感也相应地大大减弱了。在这种情况下,剩余价值理论与实际事实之间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当然按相对剩余价值的理论,也能勉强说通,但问题是一种理论一旦加上"相对"二字,其说服力就大大折扣了,就很难为一般公众接受。

(2)难以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日益增长的巨大作用。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也日益巨大,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之一。在我国,经过邓小平大力倡导,"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是,按剩余价值理论,只有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无论怎样先进的机器设备都不能创造新价值,这就无从体现科学技术的作用。仍然只能通过相对剩余价值理论来间接地反映科学技术的作用,无形中使科学技术的作用被大大贬低。

(3)难以全面反映各生产要素的作用。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单纯的活劳动的作用则大大下降。但是,按剩余价值理论,除活劳动以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能创造新价值,利润、地租、利息等都是剥削,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除活劳动以外其他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这既不符合当前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也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

(4)难以正确反映第三产业人员所创造的巨大价值。按剩余价值理论,只有第二产业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其他商业、金融业等从事第三产业的职工都不能创造新价值。这在19世纪第三产业刚刚从第二产业中分化出来,尚处于萌芽状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第二产业的情况下,无疑是相当正确的。但第三产业早已成长壮大,许多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继续坚持剩余价值理论就很难让人接受了。

(5)难以指导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是怎么提高?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是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主要的就是增加企业利润。按剩余价值理论,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而剩余价值则是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的结果。这样从根本上来说,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只能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了。这种论调,如果用于指责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尚可勉强奏功,如果用于指导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马上就行不通了,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工人是企业的主人翁,对工人劳动实行强迫,不仅于理不通,而且于法无据,是非法行为。

(6)不能为企业公有制提供微观经济理论依椐。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新价值,但是没有进一步明确是工人集体劳动创造的,还是工人个人劳动创造的?这就无从论证公有制存在的合理性。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将生产资料公有制视为立国根本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实在是一个生死悠关的重大理论缺陷。

二、 导致剩余价值理论失误的根源

如上所述,从今天的眼光看来,剩余价值理论是很不完善的,存在不少重大的缺陷和失误。分析导致这些缺陷和失误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两条:1. 机械论的影响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于19世纪中叶提出来的。当时科学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是机械论思想方法,即认为事物是由一个个零件拼凑起来的,其中每个零件都是孤立的。马克思在哲学上反对这种观点,主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但是,机械论思想毕竟根深蒂固,难以立刻根绝。在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的时候,马克思仍不免受到机械论的影响,剩余价值理论就是很典型的一例。一方面,马克思看到了活劳动必须和过去劳动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另一方面,却又硬说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新的价值,过去劳动只是将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2. 阶级性的影响19世纪中叶,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理论,正当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激烈的阶级斗争,不允许丝毫的朦胧和灰色,每个人都必须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或者站在工人一边,或者站在资本家一边。马克思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力图阐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优点,是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得以普遍传播的根本原因;但同时又不能不使马克思主义打上深刻的阶级烙印,以至表现出某些阶级偏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认为只有产业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其他生产要素都不能创造新价值,甚至商业、银行职工的劳动也不能创造新价值,不能不说是由于阶级性的影响走了极端。

评“剩余价值过时论”(摘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得在一些生产过程中,对体力劳动者的需要减少,对脑力劳动者的需要增多,例如在一些高精尖的电子、化工等部门。在这些地方,似乎资产阶级是靠科学、技术、知识获得利润, 或只剥削很少一部分工人的剩余价值。由此, 一些人认为,马克思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没有充分估计(考虑) 到科学、技术、知识对生产的巨大作用。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在价值理论中,马克思用“ 复杂劳动” 这一概念表现了科学、技术、知识的作用。简单劳动是“ 每个没有任何专长的普通人的机体平均具有的简单劳动力的耗费”, “ 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 因此, 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很显然, 同“ 没有任何专长” 的劳动相对立的正是具有科学、技术、知识因素的劳动。科学、技术、知识是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但是, 科学、技术、知识不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之外的独立的生产要素。离开了劳动者( 脑力劳动者也是劳动者),科学、技术、知识这些要素不能自动生产、创造价值, 自然也不能创造利润。而且, 把科学、技术、知识同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相分离,机器只是一堆钢铁,劳动对象既不能被人们认识也不能被人们利用;劳动者只能被看作是一群动物,既没有社会性也没有组织性,根本不可能劳动。因此, 把科学、技术、知识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是不正确的, 科学、技术、知识只能体现或物化在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上,才能参与生产。

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和初期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知识的不发达, 资产阶级主要使用延长劳动时间的绝对剩余价值方式剥削无产阶级。在那个时期, 资本家强迫工人每天工作12 个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0 个小时。经过长期的斗争,无产阶级才争取到了10 小时工作日的权利。随着科学、技术、知识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组织的壮大, 资产阶级逐步地主要通过占有相对剩余价值方式剥削无产阶级。因此, 科学、技术、知识的进步, 并没有改变资本家剥削劳动者这个事实,改变的只是发展了的剥削形式,用相对剩余价值方式的生产代替绝对剩余价值方式的生产,用管理、监控、维修等辅助性的劳动代替原来意义上的生产劳动,把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变得更精巧、更隐蔽。“剩余价值过时论”是根本错误的。等等。

谢选骏指出:马克思这头蠢驴根本不懂,他自己就是一项剩余价值,是他爹妈没有吃晚的食物堆积起来的,能说他是个吸吮他爹妈精血的吸血鬼吗?如果不能,你怎么能够说文明建设所需要的剩余价值是基于“剥削”呢。

谢选骏:人自己就是最大的剩余价值——因为人自己就是最大的风险投资!随时可能瞬间破灭!甚至变成负值!



【089、任人唯亲就是监守自盗】


《第一千金伊万卡获老爸川普拨1亿预算》(2019年3月10日 世界新闻网)报道:

川普总统11日将宣布2020年度的预算计画,计画中将有1亿元拨给第一千金、白宫顾问伊凡卡负责的基金“妇女全球发展与繁荣计画”(WGDPI)。

第一千金伊凡卡(右)负责的基金“妇女全球发展与繁荣计画”,获拨1亿元预算。图为白宫首次召开的美国劳动力谘询委员会会议上,川普总统(左)与伊凡卡亲蜜互动。

WGDPI计画是上月刚成立的一个跨政府部门计画,由伊凡卡领导;伊凡卡8日在国际妇女节表示,该计画的目标是到2025年提高发展中国家5000万妇女的经济能力,联邦预算为此做出1亿元的最新承诺。

参与这项跨政府计画的部门包括国务院、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其他政府机构,WGDPI计画是对目前由各部门执行的相关计画进行协调,并制定出新计画,以便在就业培训、财务支援和法律与法规改革上为妇女提供帮助。

WGDPI计画的资金将来自美国政府的国际开发署(USAID),国际开发署目前已运用预算拨款设立了一个5000万元的基金。

WGDPI计画除可得到政府各部门计画的支援,还可获得私人投资。

川普曾表示,要削减国际开发署的预算,目前不知他的2020年新预算将会给国际开发署编列多少预算。

另外,白宫将宣布凯莉·库瑞(Kelley Currie)出任负责全球妇女事务的无所任大使,这一职位是前总统欧巴马政府时期设立的,但川普上任以来一直空缺。

库瑞目前任美国驻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的代表,伊凡卡赞扬库瑞说,她在提高妇女经济地位和国家安全问题上,是强有力合作伙伴。

谢选骏指出:任人唯亲其实就是监守自盗,看他们父女笑得多么开心。不仅川普家族如此,纽约前市长彭博也是这样,这个奸商宣称不拿市长工资,但却安排手下马仔进入市府任职高管,领取高干薪金,吸饱纳税人血汗——这样的任人唯亲,其实就是监守自盗。为何“富豪”这么还要这么抠门?因为不抠门就不能成为富豪。纽约有个黑帮老大,喜欢使用黑帮党员盗窃来的信用卡“消费”。别人问他那么有钱,为何还要使用穷人的信用卡挥霍?他回答说,“你们不懂,那样花钱才有快感。”看来,越有钱就越贪婪,不仅因为“为富不仁”,而且人渣的快感都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



【090、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废除阶级斗争】


在我看来,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废除阶级斗争”。只有消除了阶级斗争的混乱,一个国家才能走上对外争强的道路。而输入阶级斗争,就是亡国灭种的最佳途径。所以商鞅虽死,其法不能废也。主张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不能救中国,只能乱中国。

网文《秦惠文王为什么要杀商鞅?》(2009-11-22“巴布读史札记”之二,巴布蜀衣/文)说:

公元前339年,即秦惠文王元年,主导秦国改革变法的商鞅因谋反罪被政府军击杀,尸体被车裂。

作为一个改革者、政治家,商鞅对秦国的强大,可谓功不可没。商鞅先后于孝公6年(公元前356年)和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在秦国主持进行了两次大的变法改革。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与其他各国变法相比,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最为全面、最为彻底也最为成功。

商鞅变法的效果也极其明显,《战国策》称赞商鞅变法的效果:“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用今天的话来说,商鞅变法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了综合国力。商鞅变法使一个落后的弱小的秦国,变为一个强国。为秦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基础。

一代功臣商鞅为什么会死?而且是死得那么惨?车裂,即五马奔尸,是死刑中最残酷的一种。

一般都要在“太史公曰”中总结人物成败原因的史学大师司马迁,在《史记•商君传》中却没有对商鞅死因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只对商鞅做出六个字的负面评价:“天资刻薄少恩”。

依司马迁的意思,商鞅死于性格。意思是他为人刻薄少恩,不讲人情,没有朋友,没有人性,所以弄得天怒人怨,一生背负恶名,只有死路一条。

这也是事实,当时有一个叫赵良的人也曾指出商鞅“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蓄祸也”,劝他早作退路,以避杀身之祸。但巴布猜想,司马迁先生的这些评价也可能与他个人思想和经历有关。他生在儒家思想渐成统治地位的汉武帝时代,加之他身体因遭腐刑致残,对讲求霸道、主张严刑峻法的法家极为厌恶。

商鞅的悲惨结局确实有他的性格因素。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的命运实际上已经与时代、社会、国家和各方利益相连,性格有时候只是造成他结局的一个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因素。

商鞅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改革变法触动了秦国宗室贵族集团的利益。司马迁也说:“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

我们只要看看商鞅变法对宗室贵族集团的具体损害就可以明白,商鞅对宗室贵族集团利益的损害有多大,感情伤害有多深。

变法之前,旧贵族的爵位和俸禄是世袭的,世世代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但商鞅奖励军功的新法规定,凡是没有建立军功的旧贵族,都要从宗室贵族的簿籍上除名,不许无功受禄。相反,有军功的平民也可以按军功封爵受赏,成为新贵族。过去,贵族有封地,自己就是封地中的君主,操生杀大权。商鞅废除分封制,将贵族封地改设为由国君统一领导的郡、县,大大削弱了宗室贵族的权力。

商鞅变法的一个核心内容是集权,削弱原来宗室贵族的权力,强化王权。这种集权符合了秦王的利益,所以才得到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但却得罪了秦国宗室贵族集团,损害了一大批宗室贵族的利益。

事实上,随着改革变法的不断深入,商鞅与宗室贵族集团已经成为一对非常尖锐的矛盾。只是这个矛盾在秦孝公健在时还至于不可调和,有秦孝公的斡旋,矛盾的双方还暂时表现为势均力敌。然而,秦孝公一死去,这个矛盾就必然发展转化为不可调和。

由于新君秦惠文王的加入,力量更是在瞬间发生倾斜。

在秦惠文王看来,商鞅必须死。商鞅曾经不看当年太子而今国君的面,对太子师傅用刑,这只是一个潜在原因,并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商鞅已成为王权与贵族利益冲突的焦点。在商鞅的改革中,王权得到加强,贵族遭到削弱,贵族们不敢对王权发出不满,但要把这种不满发泄在始作俑者商鞅身上。商鞅成为贵族的众矢之的,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所以,新国君秦惠文王刚刚即位,公子虔之徒就诬告商鞅谋反。

在公子虔之徒看来,谋反作为一种莫须有的罪名扣在商鞅头上最合适也最具杀伤力,更不需要什么证据,凭商鞅是魏国人就够了。“诬告谋反”成为以后诛杀功臣最有效的惯用手法,且屡试不爽。 

是杀死商鞅?还是继续得罪宗室贵族集团?这是一个单项必选题。

对于新国君秦惠文王来说,杀死商鞅远比得罪贵族更为明智。商鞅对新秦王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变法已经全面实施,改革已经走上了正轨,效果也十分明显。况且,商鞅是先王任用的老臣,新王杀他没有感情障碍,也不会有什么内疚感,而宗室贵族集团既势力强大又还有充分的利用价值。

此时,对秦惠文王来说,杀死商鞅、解决王权与宗室贵族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即使商鞅不是一个刻薄少恩者而是一个品德完美的圣人,在这个时候,他也不得不死。

商鞅的宿命也是自古改革者特别是法家改革者的宿命。法家以法管事,以律治国,严刑峻法,杀人无数,怨恨自然就多。改革常常在一个志在图强的国王支持下进行,必然触动、牺牲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也必然遭至怨恨。

而任何一个国王都不会长生不老,一旦倒台和驾崩,那些原来被牺牲了利益的集团占了上风就要反攻倒算。失去靠山的改革者往往就会人头落地,有的死了甚至也会被从坟墓中掘出,鞭尸示众。

戊戌变法的失败者之一谭嗣同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在中国,变法都是要死人的!”

商鞅,是第一个因变法而死的改革者。

谢选骏指出:在我看来,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废除阶级斗争”。只有消除了阶级斗争的混乱,一个国家才能走上对外争强的道路。而输入阶级斗争,就是亡国灭种的最佳途径。所以商鞅虽死,其法不能废也。主张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不能救中国,只能乱中国。



【091、蛇蝎女人劳荣枝就是江青同志】


网文《法子英和劳荣枝》报道:

法子英(1964年10月1日-1999年12月28日)和劳荣枝(1974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九江市人。两人在1993年相识,后成为情侣。检方指控两人在1996年至1999年在南昌市、温州市、合肥市实施绑架、抢劫、故意杀人,共有7人遇害。法子英在1999年作案时被捕,1999年被执行死刑。劳荣枝自1999年逃亡,2019年11月被捕。劳荣枝故意杀人、绑架、抢劫案正由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理中。

作案之前

法子英1964年10月1日生于江西省九江市,回族,祖籍河南,家住浔阳区五桂场(一说家住煤矿区)。一说,法家家境富裕;另有报道称,法子英家境贫困,其父是板车车夫,其母在某单位卖茶水。一家人住在公厕隔壁,房子面积只有30平方米左右,每年冬天要靠捡煤渣、废木料来维持供暖。他的父母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法子英排行最末,因此有“法老七”的别号。法子英不爱读书,学习成绩差,读了三年小学后辍学。另有说法称,法子英1978年初中毕业,进入九江市发电厂工作。1979年,法子英的父亲在长江野泳时发生意外逝世。之后,其母遭遇车祸,腰部留下后遗症。报道称,15岁时,法子英因抢劫罪、流氓罪被劳教3年。据1999年的判决书,他在1981年因抢劫罪、故意伤害罪被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另有报道说,法子英当时被判有期徒刑10年,后改判为8年。另说为减刑为8年)。出狱后,法子英开始经商,并与一名缪姓女子结婚,两人的女儿约在1990年出生。认识劳荣枝前,他与妻子协议离婚。由于妻子认为离婚不光彩,两人没有办离婚手续。

劳荣枝1974年12月25日(户籍登记的出生日期为12月14日)生于江西省九江市。父母祖籍均为湖北省黄梅县。劳家住在九江市滨江东路石油家属院,其父曾在九江石油分公司负责油库保卫工作。其母曾是九江石油分公司的家属工。劳荣枝的父母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劳荣枝幼时名为劳末枝,上学时改名为劳荣枝。1989年,劳荣枝初中毕业,成绩优秀,考入九江师范学校幼师专业。那时国家为师范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九江师范学校录取线高于当地的重点高中九江一中。劳荣枝没有选择读高中、考大学的道路,而是选择了读师范。她的校友回忆称,1989年九江师范学校仅有一个幼师班,只有容貌、身材、性格等优秀的学生才能入选幼师班。1992年,劳荣枝毕业,分配到九江石油分公司子弟学校担任小学语文教师。那时,这所学校已经衰落,原有的初中、高中部都已停办,仅剩小学。在子弟学校任教大约两年后,劳荣枝停薪留职(一说为辞职)。她的同学回忆说,当时传言子弟小学即将解散,教工会被安排到加油站上班,劳荣枝因此心中苦闷。据她的哥哥说,她当时说要和法子英去做买卖,家里人起初不同意,她还和母亲吵了一架。但是,最后家人允许她离家同法子英经商。

1993年,在子弟小学任教期间,劳荣枝在副校长儿子的婚礼上认识了法子英。另有说法称,二人初识是在一场生日宴会上。据说,结识法子英前,她没有情感经历。法子英曾对其辩护律师说,两人相识的那场宴会当晚,他骑着摩托车送劳荣枝回家,使她大为感动。据称,得知法子英曾经坐过牢,劳荣枝对他产生了一种“英雄式的崇拜”。

犯罪

法子英称曾在广州、常州、南宁、厦门、东营、黄梅等地实施绑架,与辩护律师最后的会面中交代其犯下的其他案件,因为证据链不完整且仅有法子英一人供述,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等原因最终判决未予以认定。

杀害熊启义一家

1996年7月29日,在南昌某歌舞厅坐台的劳荣枝将熊启义带入临时租住的出租屋,法子英拿刀逼迫熊启义给家里打电话,但熊启义拿起电话企图报案后被法子英杀死。两人搜出熊启义的钥匙再把他肢解,一半留在出租屋,一半装进黑色旅行袋。晚上8点,法子英拎着旅行袋来到熊启义家中,将碎尸块抖在熊启义妻子面前让她拿钱。熊启义妻子拿出20多万人民币现金。法子英先后杀死熊启义的妻子和孩子,之后将熊启义劳力士表、手机等洗劫一空。

杀害梁晓春和刘素清

两人于1997年10月来到温州,在法子英得知房东梁晓春有钱时,两人预谋抢劫。10月10日,两人欺骗梁晓春来到住处,并将其钱财全部搜刮。两人还要求梁晓春打电话叫刘素清过来,最终两人将梁晓春和刘素清杀害。

杀害殷建华和陆中明

1999年6月21日,法子英和劳荣枝来到合肥,以叶伟明、沈林秋的假身份证在小旅馆住下。6月29日,两人以月租金500元的价格将双岗虹桥小学恢复楼租下来。由于他们在以往实施绑架中,曾出现过人质脱逃的情况,因此他们到白水坝附近的焊接铺焊一个铁笼,用于囚禁人质。劳荣枝来到三九天都大厦的歌舞厅坐台物色绑架对象。7月15日,劳荣枝看上殷建华。7月22日10时20分,劳荣枝约殷建华到出租房去玩,殷建华进门后被法子英用刀抵住脖子绑进铁笼,殷建华以30万元人民币要求两人将他释放。

为了让殷建华相信他们会杀人,法子英以有木工活要做为名将木匠陆中明带进屋后将其杀死,将尸体塞进旧冰柜。殷建华受到恐吓后写两张字条给妻子刘某,叫刘某交钱赎人。7月23日10时左右,法子英用铁丝将殷建华勒死,随后携带自制手枪及字条来到殷建华家中,向刘某索要1万元人民币。刘某以筹钱为由让其等待,随后向警方报案。合肥市公安局西市分局刑警大队、合肥市公安局110直属大队、防暴三大队民警将法子英包围,用催泪弹将法子英逼出屋子,击中其右腿将其擒获。

审判、处决法子英

法院指定安徽安泰律师事务所律师汪利民、俞晞为法子英的辩护人。1999年11月2日,合肥市人民检察院指控法子英犯绑架罪、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向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11月18日,此案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当庭宣判,法子英犯绑架罪,判处死刑;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犯抢劫罪,判处死刑;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财产,并处罚金2万元人民币。1999年12月28日,法子英在肥西县被公开枪决。

劳荣枝逃匿和抓捕

2019年11月劳荣枝在厦门被捕。

2020年12月一审庭审时劳荣枝称,法子英被抓后,她自合肥逃往武汉,后来逃往河南,之后到重庆,2000年左右逃到了厦门。她曾藏匿于厦门市某酒吧,以“客服”身份卖酒获取提成。

2019年11月28日,厦门警方在湖里区东百蔡塘广场某手表专柜将劳荣枝抓获。

2019年12月5日,厦门警方将劳荣枝移交南昌警方,厦门警方查明其未在潜逃厦门期间作案。

审判劳荣枝

2019年12月8日,劳荣枝二哥委托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北京市友邦律师事务所律师吴丹红作为劳荣枝故意杀人案的辩护人。然而,吴丹红却未能见到劳荣枝。警方的拘留通知书称她被关押在南昌市第一看守所。据吴丹红说,他在12月11日来到南昌市第一看守所,但工作人员称劳荣枝并不在这里;他用电话联系了两位办案警官(两人曾通知劳荣枝家人她的关押地点,并要求其家人书面签收通知),说明自己希望会见当事人,但两人都说需要向领导汇报,之后便没有了回音。当天,吴丹红先后向南昌市公安局信访接待室、南昌市人民检察院控申科投诉看守所阻止会见,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2月12日上午南昌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电话通知吴丹红,劳荣枝不在南昌市第一看守所,所在地不明。12日午间,南昌市公安局在微博上发表通报,称警方已在12月5日将劳荣枝押回南昌并关押在第一看守所,“办案单位第一时间告之其可聘请律师”,但劳荣枝在12月11日通过口头、书面方式向公安机关提议禁止家属与其会面,以帮助他们摆脱阴影,拒绝家属为其聘请律师,向政府请求法律援助。通报称,南昌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律师已在12日开始提供法律援助。12月14日,吴丹红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刊出了他就此案接受的采访。吴丹红称,多家媒体记者迫于压力未将采访全部内容发表。采访中,吴丹红称公安机关程序违法。12月14日,劳荣枝家人委托一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兆成为她的辩护人。但周兆成也未能会见劳荣枝。2020年9月27日,劳荣枝二哥劳声桥与周兆成向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申请,希望更换法律援助律师;同一天,他们向还南昌市法律援助中心、南昌市司法局递交申请,要求终止法律援助。

2019年12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劳荣枝批准逮捕。

2020年8月31日,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对劳荣枝涉嫌故意杀人、绑架、抢劫罪一案向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12月21日上午,劳荣枝案在江西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劳荣枝承认绑架和抢劫,但拒绝承认故意杀人,声称受法子英胁迫,当庭对受害人家属致歉,并表示愿意赔偿。庭审中,劳荣枝表示自己从未动手杀人,都是在法子英杀人前离开,并约定在下一个城市的“第一人民医院”碰头。公诉方对这种说法予以驳斥,称劳荣枝为主犯,主观恶意极深,且拒不认罪,应从重处罚。受害人家属也表示不接受这种说法,并对其道歉和赔偿的诚意表示质疑,请求法庭判处其死刑。12月22日下午,为期两天的庭审结束,法庭将择期宣判。

参考资料

1、劳荣枝翻供,“女魔头”怕死了?. 南风窗. 2020-12-22 [2020-12-22] –通过上游新闻.

2、走上杀戮之路:消失的劳荣枝与七人命案始末. 澎湃新闻. 2019-12-06 [2020-12-22].

3、劫杀7人的悍匪法子英的亲属:不要再提这个人,他罪有应得. 澎湃新闻. 2019-12-05 [2020-12-22].

4、法子英案主诉检察官:他人格分裂,宣布死刑核准时跟我说再见. 澎湃新闻. 2019-12-03 [2020-12-22].

5、法子英与劳荣枝:一对“杀人狂魔”的逃亡路. 上游新闻. 2019-12-03 [2020-12-22].

6、劳荣枝的五张面孔. 新京报. 2019-12-10 [2020-12-22].

7、人民日报, 人民号. 悍匪往事:90年代的法子英和劳荣枝. 南风窗. 2019-12-18 [2020-12-22] –通过人民号.

8、法子英临刑前曾交代新案,其辩护人称劳荣枝落网或发现新悬案. 澎湃新闻. 2019-12-02 [2020-12-22].

9、“杀人恶魔”死不悔改——牢中采访法子英. 江淮晨报. 1999-11-26 [2020-12-21] –通过新浪.

10、"色诱杀7人"劳荣枝案今日开庭 哥哥:想问她为啥那么傻. 楚天都市报. 2020-12-21 [2020-12-21] –通过华商网.

11、嫌犯劳荣枝:从教书育人教师到劫杀七人女逃犯. 澎湃新闻. 2019-12-02 [2020-12-21] –通过新浪.

12、劳荣枝:从语文老师到杀人犯,不顾父母反对与法子英交往. 新京报. 2019-12-02 [2020-12-21].

13、潜逃20年“女魔”落网:曾为小学教师 伙同男友残忍杀7人. 安徽网. 2019-11-29 [2019-12-01] –通过凤凰网.

14、潜逃20年的“女魔头”劳荣枝落网!曾与男友连杀7人,3岁女童也不放过_法子. www.sohu.com. [2020-12-21] (英语).

15、直击:劳荣枝庭审现场失控流泪:我想做个好人,我想赎罪,我表示道歉. 时代传媒. 2020-12-21 [2020-12-22].

16、杀害7人女魔头劳荣枝这20年怎么过来的?真相被揭开,让人不敢相信_腾讯新闻. new.qq.com. [2020-12-21].

17、网易. 警方披露劳荣枝案信息:长期隐姓埋名、使用假身份. news.163.com. 2019-12-01 [2020-12-21].

18、新京报. 厦门警方将逃犯劳荣枝移交南昌警方 现场曝光(图). news.sina.com.cn. 2019-12-05 [2020-12-21].

19、法大副教授吴丹红代理劳荣枝案,“还有谜团未揭开”. 澎湃新闻. [2020-12-21].

20、吴丹红. 劳荣枝又失踪了?. 吴老丝 - 微信公众平台. [2020-12-21].

21、劳荣枝家属回应警方通报:不清楚是否是其真实意愿. 北京青年报. 2019-12-12 [2020-12-21] –通过中国网.

22、南昌警方:劳荣枝拒绝家人为其请律师,警方协调提供法律援助. 澎湃新闻. 2019-12-12 [2020-12-21].

23、吴老丝. 就劳荣枝案答媒体朋友问. 微信公众平台. [2020-12-21].

24、劳荣枝家属申请为其更换法援律师. 大众网. 2020-09-30 [2020-12-21].

25、姜庚宇. [殺人女魔勞榮枝]背負7命潛逃20年終落網 江西檢方今依法批捕. 香港01. 2019-12-17 [2020-12-21中文(香港)].

26、网易. 劳荣枝对指控罪名不认可 愿意向小木匠家属赔偿,但其仅有3万多元. news.163.com. 2020-12-21 [2020-12-21].

27、劳荣枝案一审庭审结束,择期宣判!_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www.thepaper.cn. [2020-12-22].

谢选骏指出:这个“蛇蝎女人”劳荣枝,可以类比江青同志——因为她的“对象”回民法子英,可以类比苗民毛泽东——对汉人的生命毫无怜惜之意。法子英和劳荣枝合谋色诱抢劫杀人若干人,同样可以类比毛泽东和江青同志合谋杀人灭口若干人。

《劳荣枝记忆的两道分界线:合谋主犯与“遭胁迫的受害者” 》(综合新闻 2020-12-23)报道:

江西警方将劳荣枝押解回南昌。劳荣枝似乎把自己的记忆画出两道分界线。

在庭审质证环节,当法警将现场勘验图片等证据册拿到劳荣枝面前让其指认时,她当庭惊讶地尖叫说“很吓人,这个现场很吓人”,或称“我没有印象了”“不记得了”,或索性将头扭到一边。

12月22日下午17点35分,劳荣枝案在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两天的审理,审判长宣布合议庭将在休庭后依法进行评议,择期宣判。公诉意见指出,劳荣子伙同法子英在1996年至1999年期间,连续实施4起暴力犯罪,手段极为恶劣,后果极其严重,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二人均系主犯且分工明确。

劳荣枝辩护人则认为,检方指控的部分事实存在证据瑕疵,尤其是对其故意杀人的指控,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在南昌案和温州案中,对劳荣枝的抢劫指控是客观的,但致人死亡的后果是她无法预见的,因此不具有致人死亡的加重情节。”对于杀害小木匠陆中明的指控,劳荣枝辩护人认为,她系受法子英胁迫,既无主观恶意,客观证据也无法证明陆的死亡和劳所为间的刑法因果关系。

劳荣枝在最后陈述时哭着向被害者家属道歉,说了一声迟到了20年的“对不起”,她说当得知法子英杀了陆中明后,她内心的恐惧达到了极点,因害怕坐牢没有勇气自首,直到归案后,内心才得到救赎。她希望法庭给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做出公平公正的判决。

48份供述和“选择性失忆”

“旁边有座桥,我每天上班要走过,应该是往里左手边第一栋”,逃亡二十年后,46岁的劳荣枝仍能在法庭上清晰地记起当年和法子英共同在常州租住的房屋的位置,但对于发生在南昌、合肥、温州三地的案件关键细节,她却“不记得”了。她的记忆似乎在1996年7月28日和1999年7月23日画出两道分界线,留下一段真空地带。劳荣枝的辩解是,出于内心的恐惧,她无法再回忆起合肥案中小木匠陆中明被杀害前后的细节、以及南昌案中她离开熊某义家时其妻女的状态等等。

吊诡的是,在2019年12月她刚落网后所做的讯问笔录中,她曾详细供述了如何与法子英分工,以坐台物色有钱人实施抢劫等犯罪事实。

12月21日,一审开庭伊始,就在公诉人宣读完起诉书后,劳荣枝当即表示对指控罪名“不认可”,她称合谋不存在,自己也是受害者,参与作案是遭到法子英的胁迫。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庭审现场注意到,除了常州案,劳荣枝当庭对其余三起案件的供述都不同程度地推翻了此前在侦查机关所作的笔录。

在两天总计逾14个小时的庭审中,劳荣枝不下数十次重复辩解:“我能找到很多工作,我根本不屑于做抢劫的事,我真的没有伤害人的故意,我做过的我会认,我没做过的我不能认。”

在庭审质证环节,当法警将现场勘验图片等证据册拿到劳荣枝面前让其指认时,她甚至当庭发出惊讶的尖叫说“很吓人,这个现场很吓人”,或称“对不起,我没有印象了”,或又说因在某地呆的时间短,所以“不记得了”,或索性将头扭到一边。值得注意的是,在同案犯已被正法、证据因年代久远而存在瑕疵的情况下,劳荣枝本人的供述至关重要。

公诉人在庭审中指出,在案件的侦查和审查阶段,劳荣枝共作出48份讯问笔录,其中大部分的有罪供述是在归案初期所做。检察机关正是依据这些口供及在案的其他证据,认为对几名被害人的死亡劳荣枝均是积极主动作为,构成共同犯罪证据充分。

以南昌案为例,劳荣枝曾在落网后四次供述,当时她对法子英说怕自己的指纹会留在熊家,“不如一把火烧了。”而在二人逃至法子英九江的姐姐家借宿一晚时,法子英还曾向劳荣枝表示后悔,劳荣枝称自己还骂了他,觉得他敢做却又害怕的行为,没有一点男子气概。南昌案后,劳荣枝跟着法子英亡命天涯,她在供述中称,当时已经麻木了,“已经跟他做了一次案,被通缉了,本来只是想搞点钱,没想到他搞大了。”

此外,劳荣枝母亲史某兰的证言也显示,在出事后,警方曾来到家里,把劳荣枝的照片全部拿走,而这一情况她曾在电话里向女儿亲口说起。公诉人认为,劳荣枝对该起抢劫犯罪的后果,即致使熊某义一家三口死亡是明知的,但她却选择放任。劳荣枝在庭上辩解称,放火消灭指纹的说法是在接受讯问时借鉴杭州保姆案信口编的。

然而,类似的情况不止一起。再以常州案为例,劳荣枝到案后曾供述,从常州离开后,没有和法子英谈论过常州发生的事,“我们都心照不宣。”具体到合肥案,旧货店老板、三轮车夫、对门邻居证言均证实有个女的在7月22日左右购买过冰箱并搬至虹桥小学恢复楼2楼某间。

劳荣枝在归案初期供述,冰箱是在绑架受害人之前买的,“因为我们一直是合作的,只是分工不同,我买的时候就知道他有可能杀人。”冰箱的点子是法子英想的,二人还提前去看过,“这样气味不容易散发,警察就不会发现,好方便我们继续要钱。”除了言辞证据,在殷建华写给妻子的字条上,也有劳荣枝书写的内容:“如果来的人不拿到钱,他的同伙一定会让我死得比刚才那个人还要快。”经过字迹鉴定,笔迹系劳荣枝亲笔。劳荣枝当庭辩称,字条系在法子英胁迫下写的,自己已记不起冰柜是哪天买的,也不知道作何用途。

共同犯罪的“南昌模式”

在质证环节,检方出示证据显示,法子英和劳荣枝均在供述中提到,他们商量以劳荣枝去歌舞厅坐台,色诱被害人的方式将他们诱骗至出租屋内,法子英负责善后,让劳荣枝携巨款先走,“万一被人发现,可以跑一个。”在南昌、温州、常州、合肥四起案件中,二人均使用了相似的手法,配合默契,形成了基本固定的作案方式和基本明确的分工。

劳荣枝在落网后曾供述,二人一直都是合作的,每次都事先商量好,做完案后不回到作案的城市,因为太危险,“我毕竟是女性,力气小,杀人都是法子英做的。”对此,劳荣枝当庭辩解称,法子英跑得快,他要是被抓到了,不会把她供出来。劳荣枝说,当时二人购买了一本中国地图,逃亡时往往乘坐随叫随停的巴士,碰头的地点大多是在医院,一来每个地方都会有,二来人员复杂,不容易被发觉。

劳荣枝甚至在法庭上说道:“这一切都是法子英决定的,如果由我来策划,可能需要3-5年的时间去物色,我绝对不会选择殷建华。”公诉机关认为,劳法二人在作案时,对被害人发出生死威胁,劳荣枝在其中发挥物色、引诱、威胁和捆绑受害人的作用,且明知的死亡后果采取放任态度,后续还将犯罪所得用于共同的日常生活开销,二人均系主犯。

对于劳荣枝声称自己是受害人的辩解,公诉人认为,劳荣枝的物色和引诱在导致多名受害人死亡的后果中起主要作用,不是胁迫所能做到的,且她有无数机会可以逃离,足以证明劳荣枝是主犯。

澎湃新闻注意到,即便是法子英在1999年7月23日在合肥落网,劳荣枝逃离后仍然前往了二人此前在重庆长久租住的房屋内,他们将其称为“安全屋”。走之前,劳荣枝还给法子英留下一张字条,写道“亲爱的我先走了,我在家等你,爱你。”这显然与此前劳荣枝控诉法子英对其实施性暴力,长期身体和精神控制存在矛盾。劳荣枝称,这一行为是为了感化法子英,不要再伤害别人。

据劳荣枝自述,在逃亡的三年里,她和法子英数次想分手,但都互相纠缠不清。“我也恨他,他也恨我,如果不是因为我,他不会忘了他的妻女,我也不会被他毁掉大好的人生。我对法子英是爱恨交加的,如果我们被抓,肯定会死,我还年轻,我想活下去。”因此,劳荣枝辩护人认为,她在共同犯罪中作用较小,且归案后主动交代常州案,具有坦白情节,过去20年零犯罪,有改过自新的表现,且愿意赔偿受害人家属,有真诚悔罪的表现,因此建议依法从宽处罚。

对此,公诉机关不予认可,在逃离合肥后,劳荣枝利用假身份潜逃20年,是明显的逃避侦查,而非认罪悔过。劳荣枝在辩解时反复强调,自己犯案时才21岁,还没有实现人生价值,因此不敢自首,请求法庭原谅她的自私。这一说法遭到公诉人反问:“因你们抢劫绑架致死的被害人哪个又不年轻呢?”

杀人指控和证据瑕疵

在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阶段,公诉人对劳荣子伙同法子英在1996年至1999年期间,连续实施4起暴力犯罪逐一进行了说明。其中,劳荣枝参与实施一起抢劫、两起入室抢劫、两起绑架和一起故意杀人案,致使7人死亡,手段极为恶劣,后果极其严重,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当予以严惩。

公诉人说道,纵观几起案件,劳荣枝在犯罪前与被害人深入交流,掌握家庭及经济状况;在逃跑前将衣服打湿,做出长期居住的假象,为逃跑做好准备,可见有预谋和很深的主观恶意。

对此,劳荣枝辩护人认为,对检方指控的抢劫和绑架罪名无异议,但部分事实存在证据瑕疵,尤其是对其故意杀人的指控,他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劳荣枝辩护人认为,对于南昌案、温州案的抢劫指控是客观的,但致人死亡的后果是劳无法预见的,因此不具有致人死亡的加重情节,“因此公诉机关使用法律错误,杀人指控不能成立,劳荣枝是受法子英胁迫,没有主观恶意。杀人行为是法子英单独实施的,且超出了二人共同犯罪的故意。”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庭审质证环节,控辩双方交换的证据其实均为劳荣枝本人供述、法子英当年供述以及当年南昌、温州、合肥案件的案卷,只是双方的证明目的截然相反。截至休庭,庭审中出示的生物学证据中,并无直接指向劳荣枝杀人的证据,其余部分物证的实物也因年代久远灭失,不存在重新鉴定的可能。

在合肥案中,劳荣枝2019年12月的供述称,自己没看到杀害小木匠的过程,当时人在主卧里看着殷建华,听到外面有男子的惨叫声,后来法子英提着陆中明的头要给殷建华和她看,“那个惨叫的声音到现在我都能记得,后来法子英让我帮忙把冰柜推到次卧。”

公诉人认为,上述证词中推冰柜的行为证明劳荣枝协助法子英实施杀人,但辩护人则认为劳荣枝在主卧看管殷建华,并未参与。

辩护人强调,即使劳荣枝有购买和推冰柜行为,但目前的客观证据也无法证明陆中明的死亡和劳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庭审进行至此,本案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人、陆中明遗孀朱大红禁不住失声痛哭,她向劳荣枝发问:“你的心是不是肉长的?”在朱大红看来,丈夫无辜被害后,家里的顶梁柱塌了,母子4人21年来过着流浪的生活,“活得像乞丐一样”,无论劳荣枝是否主犯,都要求法庭严惩。

此外,公诉人还在庭上表示,对殷建华的死亡,劳荣枝具有充分的动机、作案和逃跑时间。案卷资料显示,法子英在最初落网接受警方讯问时,对殷建华是否死亡似乎并不知情,他的讯问笔录记载,当时警方向他问及这一问题时,法子英回答:“不要谈这个问题了吧。”

且劳荣枝在到案后的2019年12月也曾供述,法子英交代其7月23日上午12点没有回来就拧死殷建华。当年合肥公安所作的尸检结果也显示,殷建华的死亡时间大约是7月24日,而法子英是在7月23日上午11点就已落网。劳荣枝在法庭上辩称,自己于7月22日已离开合肥,“被害人都已死亡了,不然他们可以为我证明。”

迟到二十年的“对不起”

12月22日17点35分,劳荣枝案在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结束一审审理,审判长宣布合议庭将在休庭后依法进行评议,择期宣判。在最后陈述阶段,劳荣枝谢绝了审判长建议,坚持拿着提前准备好的手稿宣读。她说,想当着所有媒体的面,对被害人家属说一声晚了20年的“对不起”,愿逝者安息。

但她仍重申,自己是受害者,“我承认我有罪,我真心悔罪。”劳荣枝称,她在21岁时被法子英利用、胁迫,遭受殴打,也想过自杀和逃跑,但不知道要向什么人求助,错过了一次次机会,最终酿成无法挽回也不可饶恕的后果。“1999年,当知道法子英杀了陆中明后,我内心的恐惧到了极点,我害怕坐牢,没有勇气自首。归案后,我的内心得到了救赎。在逃亡期间,我常去教堂做礼拜。2005年,我的父亲去世,我没能见到最后一面,今年我的母亲也已经80岁了,我一天都没能尽孝。”

说到对家人的愧疚,劳荣枝再次落泪。她认为,自己没有停止暴行,是真的错了。在最后陈述中,她还自称36岁那年曾患上宫颈癌,与死神擦肩而过,“我觉得是上帝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康复后,她曾想去做义工,但是因没有身份证,找不下正经工作,内心异常煎熬,经常两三点钟都睡不着觉,总觉得每天都是最后一天,“所以我尽量善待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你可以说我不优秀,但是不能说我不善良。”

两天每日7小时的庭审中,劳荣枝从不放过每次发言的机会,除了辩解外,她还不断讲述自己在逃亡生活里“与人为善”的经历:或是帮炸鲜奶的店主创造每月6至8万的业绩,或是拿着1800元的底薪在酒店翻被单,但她也从不避讳说起自己从前的错事,“我确实不是那么纯洁的女孩,我当时就是想让熊某义(南昌案被害人)在我身上花点钱。”

在这一点上,劳荣枝又是矛盾的,因为她也反复在庭审中提及,她想有女性朋友,不想依赖在男性身上,但同时又以因外貌收获的好处自信,“开发商没有要求她做任何事就给了她两万块”“我走到哪里别人都说我是知性美”……劳荣枝最后说道,如果还有机会回归社会,她希望能向受害者家属补偿,期待法庭给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做出公平公正的判决。

这些说辞在被害人家属和代理律师刘静洁看来都显得格外刺耳,“相比之下,看看朱大红一家过的是什么生活?农村妇女独立抚养三个孩子和一个失明的婆婆,至今还欠着几十万的外债。她(劳荣枝)还有钱去整容和养狗。”刘静洁说。因劳荣枝没有当庭认罪认罚,公诉人未给出量刑建议,最终等待她的判决尚待法庭的进一步审理。

谢选骏指出:蛇蝎女人劳荣枝这对狗男女合谋杀人,和毛泽江青那对狗男女合谋文革,异曲同工,所以我说,蛇蝎女人劳荣枝就是江青同志!蛇蝎女人劳荣枝想逃避死刑,除非像江青同志逃避了死刑,是因为“朝中有人”。

《劳荣枝法庭痛哭道歉最后陈述:可以说我不优秀,但不可以说我不善良》(2020年12月22日 上游新闻)报道:

12月22日下午5点30分,经过两天的审理,劳荣枝被控故意杀人罪、绑架罪、抢劫罪一审庭审结束。在最后陈述阶段,劳荣枝情绪激动,痛哭流涕。劳荣枝说:“我承认有罪、认罪、悔罪。我向受害人及受害人家属表示道歉,这句道歉晚了20年。这些年我内心备受煎熬。但我也是被胁迫的。可以说我不优秀,但不可以说我不善良。如果还有机会,我愿意倾尽所有补偿受害人。”

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从庭审现场了解到,22日的庭审,主要围绕劳荣枝是否受到了法子英的胁迫、是否有杀人的主观故意、是否参与杀人、在抢劫绑架过程中是否起到主导作用展开质证和辩论。

公诉机关认为:劳荣枝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主观恶性极深、情形极其恶劣、手段极其残忍、后果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每一个犯罪现场都惨不忍睹,已经突破人性底线,且没有认罪悔罪的态度,应当依法予以严惩。

12月22日下午,劳荣枝案法庭调查结束,进入辩论阶段。公诉机关表示,被告人劳荣枝与法子英(另案处理)系情侣关系。1996年至1999年间,二人共谋且分工明确,由劳荣枝在娱乐场所做陪侍小姐(俗称“坐台”)物色有钱人为作案对象,分别在江西省南昌市、浙江省温州市、江苏省常州市、安徽省合肥市共同实施抢劫、绑架及故意杀人犯罪。案发后,劳荣枝使用“雪莉”等化名潜逃。

劳荣枝伙同法子英,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二人,并致一人死亡,勒索财物人民币75000元;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手段抢劫和入室抢劫他人财物,致五人死亡,抢得财物价值人民币30274.13元、现金人民币33840元、港币110元、美元10元、江西邮电企业债券1000元、银行存单95000元、名牌手表一块、手机两部。

公诉人称,劳荣枝、法子英连续实行暴力犯罪,公诉机关出示的证据确凿充分,事实清楚。尽管劳荣枝承认部分犯罪事实,但始终辩解自己是受害人,系受胁迫。但现有证据足以证明两人系共同犯罪,同为主谋。作案时两人分工明确,相互商量,且在作案过程中均有持刀威胁受害人生命的情节,因此证明劳荣枝有对死亡结果知情、放任的主观恶性。但其辩护律师认为,在4起案件中,劳荣枝没有直接杀人,与受害人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且确实系被法子英威胁。另外在抢劫活动中,劳荣枝只是参与者,对死亡结果没有预见,特别是在陆中明案件中,更没有参与的行为。即使在共同犯罪中,其起到的作用也较小。因此,公诉机关指控的部分事实存在证据瑕疵,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指控罪名错误。另外,劳荣枝没有杀人的动机,有悔罪和自首的情节,应予以减刑。

同时,其辩护律师还提出,对于陆中明妻子朱大红提出的民事赔偿,因劳荣枝对此并不知情,且没有预谋和参与,不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建议法庭结合证据给予公平判决。

检方认为劳荣枝不适用认罪认罚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法庭质证和辩论阶段,面对公诉人的提问,劳荣枝多次顾左右而言他,对指控的犯罪事实避而不谈,仅强调其是受害者,不屑于使用抢劫来的钱,并提到自己有生活和赚钱的能力。但被问及为何作案后在独自逃亡过程中没有报警,而是选择继续和法子英作案,劳荣枝又反复称其涉世未深,没有生存的能力,对法子英极其依赖。

对于劳荣枝多次翻供及前后说法不一的情形,公诉人在发布公诉意见时提到,劳荣枝一方面称不使用抢劫来的钱,一方面又在抢劫后将钱带走,用来和法子英挥霍,存在主观故意,抢劫也是导致受害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对于其称被胁迫的说法,现有证据可以证明,劳荣枝色诱系主动行为,在与法子英作案的3年时间里,其有多次逃跑的机会,但仍与法子英共同犯罪,因此胁迫一说不成立,另外,劳荣枝在庭审中不符合常理的辩解,也使得辩解理由更为苍白。

劳荣枝与法子英的供述均能够相互印证其故意杀人、绑架、抢劫的行为,每一个案发现场都惨不忍睹,至今仍给当地居民留下极其恶劣的影响。主观恶性极深、情形极其恶劣、手段极其残忍、后果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已经突破人性底线。归案后,多次推诿,极力否认犯罪事实,且没有认罪的行为和悔过的心理。7名受害人的死亡不仅伤害了数个家庭,更使得这些家庭陷入困境,且多年无法走出心理的阴影。让行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才是对受害者的慰藉和对受害人家属的安慰。

公诉人称,劳荣枝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和对生命的蔑视,人性和底线的失守是其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应当以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绑架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因存在绑架致人死亡的加重后果,应该予以严惩,且不适用认罪认罚。

劳荣枝当庭痛哭 称希望得到公正判决

在法庭最后陈述阶段,劳荣枝情绪失控,当庭痛哭。劳荣枝说:“我真诚地向受害人及受害人家属道歉,这句道歉晚了20年,对不起。同时对受害人家属表示深切的同情。我承认有罪、认罪、悔罪。”

劳荣枝称,当时还年轻,比较单纯,涉世未深不懂法,因受到法子英的威胁只能和他逃跑,期间想过自杀、想过逃跑,但怕法子英伤害她的家人,所以不敢跑也不敢报警,内心是恐惧的、彷徨的,因此失去了投案自首的机会,导致了不可逆转的悲剧发生。

“归案后我内心得到了救赎,今后都要为此赎罪,逃亡期间我只能从教堂寻求安心。2005年我父亲去世,我没能送终,对不起我的家人。36岁时我患了宫颈癌,捡回一条名后,我就很想融入社会,从头开始。但是因为没有身份证,找不到工作。”劳荣枝称,20多年里她良心一直受到谴责,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每天都不舍得睡觉,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机会。劳荣枝说:“我从没想过不劳而获,我热爱生活也尊重生命,如果有机会回归社会,我会尽全力去补偿受害人家属。这次庭审是我要求公开的,我只是想还原真相,不想被妖魔化。可以说我不优秀,但不可以说我不善良。希望法庭能给我一个改过自新,救赎的机会。”庭审结束后,法庭宣布定期宣判。

“小木匠”妻子称希望严惩 不接受调解

对于劳荣枝当庭的辩解,“小木匠”陆中明妻子朱大红一直抹着眼泪,对于劳荣枝称目前没有能力赔偿,只有3万元可以赔偿的说法,朱大红表示不接受民事部分的调解,只希望劳荣枝能受到法律的严惩。

“在整个庭审过程中,法庭已经做到了公平公正,给到了劳荣枝充分说话的机会。在质证阶段,劳荣枝不积极质证,始终强调自己生活得很惨,是被胁迫,从来不讲假话。但面对公诉人询问逃亡20年是否讲过一句真话时,劳荣枝又答不上来。劳荣枝当庭的表现就是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陆中明代理律师刘静洁庭审后表示,虽然劳荣枝多次声称其认罪,但面对具体犯罪事实时又极力辩解其没有参与犯罪。

“劳荣枝称她是被胁迫,一次两次可能被胁迫,但三次四次怎么可能是被胁迫。她说不知道杀人的事,那人死在她面前她还能不知道吗?所以她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真的悔罪就要摆正心态。”刘静洁表示,因为劳荣枝没有认罪认罚,所以公诉人没有当庭给出量刑建议,还是希望法庭能结合证据,给出公平公正的判决。(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谢选骏指出:上述共产党媒体为女魔头劳荣枝免费宣传,发表她的名言“你可以说我不优秀,但是不能说我不善良。”——这句“女魔头自白”确实可以列入“共产主义的名人名言”了。这和毛泽东江青那对狗男女密谋发动文革杀害千百万人的时候所运用的革命宣言,确实可以类比了。所以说“蛇蝎女人劳荣枝就是江青同志”,真是恰如其分。她们都会用道德言辞来包装自己,以便发泄极端利己的私欲。



【092、神话就是语病——所指变出了能指】


网文《神话学的系统观》报道:

对于神话的复杂性与采用系统论研究的意义前面做了简单的阐述,这里笔者想要针对以往的一些神话学研究方法及情况做些更加深入些的探讨。神话学是对神话系统进行研究的学科,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及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神话,就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据查阅资料的所见情况,神话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中,当今学界主要流行的母题研究方法,即是用集合方法对对神话系统的共性、个性进行研究,成果很多。但是,面对复杂的神话系统,只能自下而上的通过归纳方法研究,这还是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思路,还是还原论的思维。

●如在研究民俗仪式与神话的相互作用关系中,民俗应当是一种对生产生活方式的感性总结成果,而民俗、宗教仪式这些系统,可以说实质上成为了神话运动着的物质承载体。两者通过复杂非线性的联系、作用,共同推动双方和社会系统的演化。神话——仪式学派中部分研究者存在的先有民俗再有神话的观点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命题没有多少差别,开放系统是因果反馈、互为因果的系统,而注意到这一点的研究者却又常容易陷入到只看见神话与民俗的相互作用,并且对神话系统的研究也主要局限于民俗仪式与神话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绝对化。

●自然神话学派把神话视为一种对自然地理现象的反映,认为神话在本质上或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寄寓。这就是只看见了神话源头中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这个方面,忽略了神话中深刻的社会性。

●比较神话学是根据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所建立的,从神话同一源头产生和语病导致神话产生这两条公理出发,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我们知道,语病的产生,就是信息传递过程的失真,而这个原因只能说是神话产生的直接原因,它所产生的这一种类型神话,只能是神话的一个子系统。

●功能主义学派(社会学派)看到了神话系统在社会系统中起到的合乎目的性的负反馈作用,但是却趋于静态的分析其功能性,没有唯物辩证的去分析,把神话系统的产生视为人们自觉不自觉创造的工具,缺乏了自组织的观点。

●心理分析学派从思维和潜意识的角度去研究神话,这既是其有益于神话学总体的补充,也是其自身局限性的体现,从本能到社会文化产物之间,并不是简单线性的机械对应关系。

●结构主义学派只看形式,不看内容,直接与客观的系统整体性背离。

还有很多其他的的各种学派,这里不再多谈。从系统思维出发,可以看出这些学派基本上都没有能够全面、发展、联系的看问题,缺乏自上而下的方法和意识。本文开篇就讨论了神话系统的复杂性,而从神话系统的复杂性可以知道,如果不能把复杂性作为研究的基本概念,那么就会走向静止、片面、孤立的机械论,与系统辩证思想背道而驰。总而言之,静片孤的道路千千万,全发联的只有一条。

在过去的研究中,最高的阶段是基于马哲的朴素系统思维和方法,更高层次的系统论方法并没有被自觉的运用。例如神话的整体观,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朴素的认识到了。像茅盾将中国神话分为北、中、南部神话三大源头和顾颉刚的西部的昆仑神话和东部的蓬莱神话等,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神话的系统性质。哪怕就是一般人也可以直观的认识到中国神话、希腊神话、埃及神话等是不同的体系,然而朴素的整体观距离系统论方法还有很长的距离。过去的学者们,虽然认识到各个学派都是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对神话进行研究,但是却没有能够找到综合各家的路径,抬望眼,这个任务就应当是由系统论方法来承担。

从神话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角度讨论,以系统论的观点,系统之间存在相似性。同一类事物的属性必然具有相当大的共性集合,不然不是同一类事物,而现实的问题在于如何解释其共性的生成,通过把握系统间共性的生成即可对系统自组织中的主要过程得到准确的把握。系统存在相似性,表现在神话就是神话体系与神话体系、神话故事与神话故事间会表现出一定的共通,但因为神话的复杂非线性,研究中难以对某个具体的神话故事演化过程作出绝对性的判断。在神话系统的自组织中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的情况都有存在。从方法上来说,只有运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才能把握好社会系统和神话系统的目的性,把握好系统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才能够对神话的共性和个性间的关系把握好。

系统是环境中的系统,只有根据实践需要建立好完整的系统—环境的相互作用模型,乃至是建立好社会系统的完整模型,才能够较完备的对神话进行研究。世界上的各个神话体系归根到底是在不同层次的人类社会系统中产生的,不同的群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展出了不同的神话。

系统思维是对一二层思维的超越,落脚点在于与大量之前已有的二层思维的科学研究相结合。当前的神话学、民俗学资料库已经初具规模,各种还原分析方法的研究成果也已经很深入了,这就已经为运用系统方法做了很充足的铺垫,如果学界能够对研究方法进行革新,那么必然会引发神话学研究的新一轮高潮,也就是建立神话系统科学的实践。

结束语

我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知识面的缘故,选择了神话作为实践系统论的领域,而在实践中,也确实印证了对于一个问题,以系统思维从上到下的进行研究,是最有效的办法。愈是复杂的系统,系统论所体现的威能也就愈发显著,不然的话就很容易陷入到信息的海洋中无法自拔。

限于时间和精力,本文还有很多重要的内容没有完善,没有细致的展开说明,也没有更多的结合社会历史材料具体化的讨论问题。文章主要是希望运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结合对神话系统的个性,从而得到神话系统的普遍规律。限于对系统科学哲学和社会、神话等系统个性的了解,推广到更加具体的神话子系统的研究,乃至于构建更加完整神话系统与环境的互动模型,尚有待于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从目前来看,神话的系统论研究仍处于草创时期,尚未形成较完整的研究范式,未有运用系统论对神话学及民俗学建立基本框架的成果。

另外,据作者所见,至今尚有人对于运用系统论方法研究人文社科领域的问题抱有质疑,对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关系也认识的很不到位的情况。系统论作为高层次方法论,可以自上而下对复杂系统进行比较精确的定性研究,而准确的定性研究又将为定量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斥责系统科学与系统论是伪科学的言论,只能令人感觉十分滑稽。当然,这种情况的产生也和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及其方法论的传播现状有很大关系,而传播又是建立在实践成果上的,这就让不能不让一个系统方法学习者感到身上的责任是如此沉重。

古人有句话: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辟新的事业,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做研究的也是如此。尽管如此,在学习与运用系统论的道路上,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前行。一切思想上的深刻,都要回到生活态度中体现出来;一切认识上的高度,都要回到生活的行动中去。

最后的最后:图表虽然直观,但是画起来还是需要精力的,而且对于掌握思维方法的同志来说,搭建简易的系统模型想必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注释的话,也挺麻烦的,暂时标记一些重要的就好了。

很多论证其实限于篇幅安排的考虑,也没有写,需要等待有空了,再结合具体的神话传说进行分析,大概就是解剖麻雀吧。

谢选骏指出:上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科学”,在1980年代曾经流行一时,迷倒一大片青年男女。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因为实在不知所云也。说者和听者似乎被“能指”与“所指”分裂了。

能指(signifier),也叫做意符,语言学和符号学概念,指一个有特定含义的记号(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普及了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他将“能指”界定为符号的一种表现类型,是与所指(signified)相对应的概念。能指和所指是索绪尔语言学的一对术语。索绪尔认为,能指和所指是索绪尔语言学的一对术语。索绪尔认为,任何语言符号都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其中,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形式,由声音和形象两部分构成;所指是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而意指则代表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意指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直接意指,即语言符号形象具有直接的表现性;第二层是含蓄意指,语言符号形象本身没有直接的表现性,如文学创意中的隐喻、象征、引申等。

网文《能指与所指》(2014-4-30)报道:

科学网上讨论过的问题很多,能够得到共识的却不多。为什么呢?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认为:语言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一切的符号(sign)有‘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两部分。能指是符号的语音形象,比如说,语音或文字的“鸡”;所指是符号的意义概念部份,例如词意里的家禽鸡。由兩部份組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符号。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模式基本是序列性的,它同时在两个序列展开,理解是在这两种序列间的对应关系。能指和所指的结构间对应的总特征是随意性,两者并无必然的符合关系,这种随意性在自组织寻求最小误差下,保证了语言的稳定性和完备性。

我们听到或看到的文章是一个能指的符号串,依靠读者的知识和上下文,把它解释为一个所指的信息流。有头脑的人都能很快地理解文中的意思,了解的含义在上下文中越是流畅,越是自信读懂了文章的内涵。所以网文上一些词改成XX或者什么谐音、缩写,大多不会被误读,都是能指“你懂的”所指的意思。为了让大家加深语言能指所指结构对应灵活性的体会,我将转帖《老外翻译的三字经》,加个序言介绍如下。

泰西友人见华人三字相骂,如歌对唱,韵律甚美。问:“What is that?” 答曰:“三字经”。“What is talking about?” 答:“Sex”。老外憬然有悟,心甚向往之。苦学中文三载,查得大英博物馆珍藏原版,研读之下,字字珠玑,豁然开朗。再四求证。曰:“启蒙之书”。曰:“路人能详”,不觉潸然泪下,谓:“得之矣,得之矣!”遂译中华路人相见诵习大爱之经典。

 ZT 老外翻译的三字经(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8703b0100ek2r.html?tj=1) 

人之初:At the beginning of life.

性本善:Sex is good.

性相近:Basically, all the sex are same.

习相远:But it depends on how you do it.

苟不教:If you do not practice all the time.

性乃迁:Sex will leave you.

教之道:The way of learning it.

贵以专: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ake love with only one person.

昔孟母:Once a great mother, Mrs Meng.

择邻处:Choose her neighbor to avoid bad sex influence.

子不学:If you don't study hard.

断机杼:Your Dick will become useless.

窦燕山:Dou, the Famous.

有义方:Owned a very effective exciting medicine.

教五子:All his five son took it.

名俱扬:And their sexual ability were well-known.

养不教:If your children don't know how to do it.

父之过:It is all your fault.

教不严:If they had lots of problems with it.

师之惰:Their teacher must be too lazy to tell them details on sex.

子不学:You may refuse to study this.

非所宜:But that is a real mistake.

幼不学:If you don't learn it in childhood.

老何为:You will lose your ability when aged.

玉不琢:If you don't exercise your dick.

不成器:It won't become hard and strong.

人不学:If you don't learn sex.

不知义:You can by no means enjoy its sweetness.

也许人们认为这样的解读比较罕见,其实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只是大家不自觉而已。斯洛文尼亚的哲学家齐泽克(Slavoj Zizek 1949- )的演讲中,有个段子是这样的:

丈夫想和老婆做爱,老婆说:“我现在偏头痛”,不能做。这对话里“偏头痛”是能指,“老婆不做爱”是所指。丈夫生气了,第二天老婆想做爱,丈夫说:“我现在偏头痛”,不能做。能指不变,所指是“丈夫不做爱”。后来老婆说:“我现在偏头痛”,想做爱让痛缓解一下。所指变为“老婆要做爱”。最后,老婆说:“我现在偏头痛”,是一起喝杯茶,来败败火。所指成了“老婆要喝茶”。能指转了一圈,所指有了四变……

如果你并不只是写文章来发泄,还想和人讨论,你也必须真正用心,才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能理解,网上争论一大堆,其实同一个话题的能指,比如说“转基因”,有人想的是做爱,有人说的是喝茶。

谢选骏指出:我上小学之前,长兄上了中学,拿回来一本“物理”课本。那时候我还没学习汉字,但是看着那两个醒目的字体,我觉得“物理”一定和“狐狸”有关——因为它们的声音很像,再看着“物”字,越看越觉得那是一种动物,而且还有四条腿呢。后来我读了神话学里的“语病学派”的著作,我才知道,这种“误解”其实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跳跃,不仅是神话的基础之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之一。



【093、生存就是走向毁灭】


生存就是走向毁灭,所以我们需要天国。

(一)

网文《生存还是毁灭》报道:

“生存还是毁灭”(英语:To be, or not to be)是莎士比亚出戏《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哈姆雷特王子一段句白的第一句;很多人也会用这句来指整段句白。它是世界文学中常见被引用的一句 整句的全文 是: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而 整段句白 是: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To die: to sleep;

No more; and by a sleep to say we end

The heart-ache and the thousand natural shocks

That flesh is heir to, 'tis a consummation

Devoutly to be wish'd. To die, to sleep:

To sleep: perchance to dream: ay, there's the rub;

For in that sleep of death what dreams may come

When we have shuffled off this mortal coil,

Must give us pause: there's the respect

That makes calamity of so long life;

For who would bear the whips and scorns of time,

The oppressor's wrong, the proud man's contumely,

The pangs of despised love, the law's delay,

The insolence of office and the spurns

That patient merit of the unworthy takes,

When he himself might his quietus make

With a bare bodkin? who would fardels bear,

To grunt and sweat under a weary life,

But that the dread of something after death,

The undiscover'd country from whose bourn

No traveller returns, puzzles the will

And makes us rather bear those ills we have

Than fly to others that we know not of?

Thus conscience does make cowards of us all;

And thus the native hue of resolution

Is sicklied o'er with the pale cast of thought,

And enterprises of great pitch and moment

With this regard their currents turn awry,

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Soft you now!

The fair Ophelia! Nymph, in thy orisons

Be all my sins remember'd".

其翻译为: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

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

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

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

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

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

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

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

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

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

倘不是因为害怕不可知的死后,害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

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

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

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

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

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

——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谢选骏指出:莎士比亚是个大杂烩,就像中餐馆里的炒锅师傅一样。所以他当然无法理解比较市井感情更为深刻的东西。

(二)

网文《生存就是毁灭,为什么我们要活着?》(2017-06-01)说:

问曰:

生存就是毁灭,为什么我们要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现在每天的日子都是重复的,早上起床上班,晚上下班,吃饭睡觉。365天有300天都在上班,所以人为什么活着?难道每天都是这样重复生活?

可千万别说,你可以选择不同的呀,你可以去旅游呀,去玩呀,去吃啊,去喝啊,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啊,说这些话的人,家底一定都很厚。对于我们穷人来说,这都是奢望。

找工作没学历,没知识,好,这些没有的我学,但是生活就是这么残酷,一棒子把我没打死,我爬起来继续学习,可是生活又重重的给了我一脚,这下一下子把我踢死了,我没有翻身的余地。

话又说回来,生死生死,生来就有一天会死去,我们为什么要生?生存就是毁灭。那生存的意义又是什么?

答曰:

我最近回答了很多类似的问题

有强迫思维的来访者说“如果不能确保强迫行为的消除,那么无论做什么都毫无意义”

有抑郁的来访者说“反正地球会毁灭,为什么人类诞生之初不集体自杀,非要发展到今天?”

有遇到情感问题的来访者说“如果不能确保他还爱我,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有亲子关系矛盾的来访者说“如果我再次体验到自己的暴躁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我会懊恼到厌恶生存”

婴儿生下来就要喝母乳,小草有了阳光和水就会生长,宇宙大爆炸之后就会形成恒星、行星

这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没有好与坏

这是宇宙纯粹的本能

我们人作为宇宙的生物,一生下来就要向外索取能量,一生下来就天然地要求生逃避死亡

这是万有引力的另一种诠释

就如同宇宙从大爆炸一诞生,各种物质之间相互吸引形成更大的物质,恒星吸引行星绕自己公转,行星吸引卫星绕自己公转。而不是一诞生,就立马坍塌,宇宙也是一诞生就开始逃避死亡,总要通过扩张,来显化自己的存在,实现完美的扩张

我们人类的存在,就和宇宙万物一样,受冥冥中规律所指引安排,是不可否认、无法逃避的。这就是我们人类的限制性

每个人天生就排斥这样的限制性,这让我们感受到了绝对的运动,感受到了庞大的渺小感,从根本上来说,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所以为了避免、抵御、逃避这样的感觉,我们往往通过拼命追求人类的可能性,来追求所谓的意义和任何贴上好的标签的事物、结果

越是把人类的可能性完美化,越是狂热地追求永生、宏大、神圣、全知、全能、永不挫折

越是如此,只要出现一丁点的挫折,只要感受到一丁点的脆弱、无意义、空虚

就会完全相反地,去过度收缩,用追求完美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限制性

生存就是毁灭

自杀的人用自杀来追求成功

自残的人用伤害自己来感受存在

自卑之极的人,用封闭自己,来感受意义

正因为对人类的可能性要求太高,太过于执着于完美的未来,执着于相对的静止

才会对可能性产生绝望感

才会转而追求完美的限制

只有深刻理解了、无条件接纳了运动的绝对性,时间流逝的永恒性

才会正视自己的限制性

无论思维多么宏高,每个人都无法摆脱时空的相对性

在我们这个时代,你能想到的,能做到的,都带有历史局限性

才不会被看似完美的可能性,迷惑了心智,浪费了能量

在宇宙赋予你的动物本能中,找到纯粹的可能性

再次上路时,扩张可能性不再那么疯狂,因为了悟了自己和人类的平凡

扩张可能性带着谦卑和敬畏,在过程中认识完善自己,远比害怕可能性不完美,重要得多

谢选骏指出:“生存还是毁灭”庸俗,“生存就是毁灭”诡辩,“生存就是走向毁灭”才是真实的。因此,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展现毁灭”(行动),“玩味毁灭”(哲学),“歌咏毁灭”(艺术),崇拜毁灭(宗教),继续毁灭(繁衍)……

(三)

《谢选骏:死亡就是永生》(2011年5月20日)说:

一般人都理解“死亡就是生命的结束”,却不大理解“死亡就是永生”。

生命是有限的,死亡是无限的,生命是短暂的,死亡是永远的;死亡作为生命的后果因此也就成为生命的延续——因为只有生命才能带来死亡,因为只有死亡才能完成生命。

短暂的生命带来了永恒的生命之果。死亡带来的是永生。

死亡就是“永远活着”。相形之下,日复一日的寻常生活,其实才更接近“行尸走肉”的状态。这仅仅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死亡是无限的,生命是短暂的,死亡是永远的;死亡是永远能和生命发生联系的,而生命却不能永远和生命发生联系——生命和生命遭到了死亡的分割。如此说来,死亡不仅是通向永生的道路,死亡本身就是永生,是不会遭到分割的生命之果。

2011年5月19日

听一位故人的离去而有感,并放了一首大卫悼念约拿单的诗歌来怀念逝去的生命,原永生的光芒照耀:“他终于自由了。”

(四)

《谢选骏: 灵魂的颤栗〈大卫的哀歌〉(Planxit Autem David)》(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8月6日 首发)说:

《圣经·撒母耳记下》第一章17—27节记载大卫作哀歌,吊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以色列阿,你尊荣者在山上被杀。大英雄何竟死亡。……基利波山哪,愿你那里没有雨露。愿你田地无土产可作供物。因为英雄的盾牌在那里被污丢弃。……

欧洲人约斯坎·德普雷(Josquin Desprez)据此作了一首《大卫的哀歌》(Planxit Autem David),传诸后世。普瑞茲生于1440年前后,早于地理大发现半个世纪。那时欧洲尚未进入殖民时代,其灵魂还没有沾上殖民地人民的血泪,所以这首歌曲有一股特别的纯真。

聆听这首名曲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是大卫的哀歌,但一听就被它打动了,后来我知道大卫哀歌的由来,就改善了对于大卫的印象,开始重新审视这驰骋疆场的掌权者了,我看到了王者的人性,我开始理解主为什么喜欢这位并不完美的君王。大卫王的良心发现,显然来自他对基督的祷告,《马太福音》22:41-46、《马可福音》1235-37、以及《路加福音》12:35-44上都记载同样的内容:耶稣说大卫被圣灵感动,称基督为主。

基督耶稣的能力使我感到主的温柔圣洁,主拒绝了“山上的诱惑”,拒绝了万国的荣华,使我们的大地获得了神秘的光亮,获得了永久的平安。



【094、剩女就是被人吃剩下来的女人】


《40岁剩女盼着爱情也打算单身》(2019年2月18日 转载新京报)报道:

对杨冰来说,婚姻不是必经的过程,她期待爱情的降临,也做好独自度过一生的准备。年过40、未婚的杨冰在广州当室内设计师,她收入充裕,生活富足。在中国,像她这样的女性都被贴上「大龄剩女」的标签。对她来说,婚姻不是必经的过程,她期待爱情的降临,也做好独自度过一生的准备。

新京报报导,杨冰的老家在广西桂林一个小县城,群山环绕,交通闭塞。留守县城的人们大多早早成了家,尤其是女性,如果过了25岁还没结婚,免不了被人家指指点点。

从20岁起,杨冰就面临「何时结婚」这样的「拷问」,20年过去,她已经习惯用最老套的话术来应付:「还没遇上合适的,遇到了一定结。」这些年,亲戚朋友陆续给杨冰介绍过几个人,杨冰也和他们见了面,都没看上。

2000年,杨冰从省内一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回老家当公务员,可杨冰过得很不开心。据报导,2002年,拿着母亲给的人民币800元,杨冰只身一人到广州,进了一家知名设计公司,也遇到人生中第一个男朋友李源。

李源和杨冰对电影的喜好一致,但两人在一起没几个月,杨冰发现,李源是个花心的人,杨冰立马提出分手。

和李源分手后,杨冰从原先的公司离职,成为一名独立设计师,靠朋友推荐客户,什么单都接,设计过别墅、美容院和写字楼,有了体面的收入。但因工作都是自己完成,没有同事,杨冰几乎认识不了新朋友。

2008年,30岁的杨冰碰上张天。张天在省公安厅工作,个头很高,第一次见面时「就有感觉」。但相处久了,张天却觉得杨冰生活和工作状态都不够「好」,「他说我个性太强、不安定」。一次,两人因琐事大吵一架,气急之下,杨冰提「分手」,张天立马同意,这段恋爱又没撑过半年。

据报导,在外漂泊多年,杨冰单身的日子占了大多数。杨母心想杨冰一个人打拼会太累,无数次劝杨冰回广西,就算不结婚,也有亲朋好友能依靠。杨冰自然是不愿意的。在广州,杨冰的身边有不少像她一样,年过40、依然单身的女性,她不会被视作异类,也没有人会天天催她结婚。她们每周聚一两次,一起吃饭、喝酒、唱歌,潇洒又快活。杨冰说:「婚姻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但对现在的我来说,不是必经的过程。」至于「大龄剩女」的标签,杨冰早已不在意,「别人爱怎么说是他们的事,我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了。」

谢选骏指出:本来以为,现在人们所说的“剩女”就是“被人挑剩下来的女人”,但是上述报道却告诉人们,剩女就是“被人吃剩下来的女人”——这个报道真够残酷的,但是这种颠覆性的认识所依据的概率到底有多少,就没人知道了。但是起码,但愿世界上也是上面所说的两种剩女——而不仅仅是只有一种!



【095、英雄就是超大的恶霸——读《水浒传》】


网文《水浒传》报道:

《水浒传》,是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列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六才子书之一。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由被逼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又称《忠义水浒全传》、《江湖豪客传》、《水浒全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型于明朝。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而罗贯中则做了整理,金圣叹删减为七十回本。

成书过程

《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浒传》的故事梗概,目前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而从南宋之史籍《东都事略》以后,已成为了民间文学的主要题材。

到了元朝,元杂剧中出现了有关水浒故事的剧本,流传后世的有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的《燕青博鱼》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水浒传》全书是到了明朝,经许多作者不断增添情节乃至定型。也有观点认为,《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生活原型是与作者施耐庵关系甚密的张士诚领导的盐民起义。

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他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施耐庵说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百回的《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另一种观点是全书为施耐庵撰写,再由罗贯中整理编辑。此说最早见于明代高儒《百川书志》,认为《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种观点在学术界有不少人认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属于“世代累积型群众创作”,因为关于梁山泊好汉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宣和遗事》,在南宋时代已经开始流传。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已经有许多相关的民间传说、戏曲故事。故此推论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或其选段。但毫无疑问,施耐庵在创作长篇章回小说中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发展。

胡适在《水浒传考证》及《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中主张,“施耐庵”可能为某一生活在明代中期的某一文人的托名,因“其时士大夫还不敢公然出名著作白话小说”(《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并且书中内容确有“犯上作乱”之嫌,不为当时统治阶级所容。

罗贯中说

这种观点认为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明朝嘉靖年间的汪道昆托名“天都外臣”在《水浒传叙》中,首次指出《水浒传》“越人罗氏……为此书,共一百回”。其后,许多明清人士都相继指出罗贯中是《水浒传》作者。直到民国年间,鲁迅、俞平伯仍然认为水浒传简本是罗作,繁本是施编。但是,这种观点现在普遍没有得到认同。反对者认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明显不同,完全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惠康野叟在《识余》中说:“二书深浅工拙,如天壤之悬,讵有出一手之理?”而且关于罗贯中作《水浒》的证据也大多经不起考证。胡适认为:水浒传的草本(约一百回)出自罗贯中之笔。内容可能有田王和征腊,但无征辽。文笔可能极粗劣。《水浒传》的后半部,在一百回版本是三十回,包括了招安,征辽和征方腊,在一百二十回版本还包括征田虎、征王庆。《水浒传》的后半部有时也称之为《征四寇》,比较吻合罗贯中的“忠君”思想。

施惠说

此说最早见于明人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即君美之传水浒,意欲供人说唱,耸人观听也,原非欲传信作也。”至清朝时,很多谈及施惠的人开始把施惠和施耐庵混为一谈。如无名氏《传奇会考标目》:“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至近代,仍然有人力主此说。如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认为“耐庵即施惠号”。此后又有人考证《水浒传》中有江浙方言,并发现施惠的《幽阁记》中有一些描写和《水浒传》相似,以次推断二书皆出自同一人之手,乃施惠所作。但是很多人认为该证据难以令人信服,而且有关施耐庵和施惠的关系多数臆断。

郭勋托名说

明朝时,沈德符在《野获编》中说:“武定侯郭勋……所刻《水浒传》善本……”。后沈国元在《皇明从信录》则说:郭勋“仿《三国志演义》及《水浒传》为《国朝英烈记》。”而钱希言在《戏嘏》中又说他曾删过水浒。胡适在《水浒传新考》中则认为郭勋刻水浒乃是假托。戴不凡则认为“疑施耐庵即郭勋”。他认为郭勋刻水浒后才开始署名施耐庵。但是,这个论据并不能够立足,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署名施耐庵的百回本《水浒》出现。

宋人说

这种说法最初是认为《水浒传》是罗贯中编写,而考证罗贯中是宋朝人]。此说多被视为无稽之谈。后程穆衡在《水浒传注略》中推测施耐庵为宋末元初人。其后黄霖根据《靖康稗史》七种的编者署名“耐庵”,而推断这位南宋末年的“耐庵”就是施耐庵,并且认为施耐庵所作水浒乃是简本,而不是当前的版本。

版本

现存最早的《水浒》版本,当属保存于上海图书馆的《京本忠义传》,此本大约刻于明朝嘉靖年间,为一百回版本。水浒传的版本很多,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故事版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系统:繁本和简本。

繁本

繁本也称“文繁事简本”,为后人增删本,写得比较细致,也是流传最广的。主要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种。但主要改写增添的部分都是在招安之后的情节。

一百回本(“容与堂本”、“天都外臣本”、“四知馆本”):在宋江受招安后,又有“征辽”,征方腊等情节。

一百二十回本(“郁郁堂本”、“袁无涯本”):一百回本基础上再增加征田虎、征王庆的情节。

一百二十回本(“梅氏藏本”,梅氏全名梅寄鹤):还有一种一百二十回本被称为“古本水浒传”,也称“梅氏藏本水浒传”,该本前七十回与金圣叹贯华堂本一致,同样有卢俊义的恶梦。但后五十回与其他版本截然不同,并没有招安的情节,梁山依旧与官府作战。目前关于与此版本后五十回的真伪及该版本本身的价值还有争议,许多人认为后五十回实为梅寄鹤伪作。

七十回本(“贯华堂本”):明末金圣叹进行删改,腰斩一百二十回本(“袁无涯本”)招安以及之后的事,将原书第七十一回改写成卢俊义的梦作为结尾,再将第一回作为楔子,共为七十回。

一般认为只有百回本可能是《水浒》故事成型定书的最早本子,也最接近传说故事的版本。

简本

简本也称“文简事繁本”,最接近原著原本,包括了受招安、征辽、征田虎、王庆,打方腊以及宋江被毒死的全部情节。之所以称为简本,主要是文字比较简单,细节描写少。后有人将其后段独立发行,并托名罗贯中,称《续水浒传》。 已发现的简本有:

一百十五回本(全像水浒忠义传、汉宋奇书)

一百一十回本(英雄谱)

一百六十四回本(与后传合刊)

一百九回本(二刻英雄谱)

一百二十四回本(大道堂本)

一百四回本(水浒志传评林)

情节/洪太尉释放妖魔

故事描写了一百零八将各自不同的故事,从他们一个个被逼上梁山、逐渐壮大、起义造反到最后接受招安的全过程。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是张天师禁锢的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因为太尉洪信的无心之过而转世,他们讲究义气,爱打抱不平、劫富济贫,不满贪官污吏,最后集结梁山,与腐化的朝廷抗争。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史进、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人物的鲜明形象,也向读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与社会状况。

全书可分为三段:第一至第四十回讲述的是各个好汉的故事,它们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第四十一至第八十回讲述的是好汉们在梁山集合,形成了以宋江为寨主的梁山水寨,并发动一系列对官僚恶霸及附近城池的战争,直到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二十回讲述的是梁山好汉归顺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的战争,到最后鸟尽弓藏,悲壮死亡的故事。

逼上梁山

12世纪初,北宋王朝,朝廷内的奸臣蔡京、童贯和高俅权倾朝野,手握重权,视皇帝宋徽宗如傀儡,残害忠良。地方豪强恶霸也同流合污,史进、鲁智深、林冲、杨志、武松等相继被冤枉陷害,无路可逃,上了山东的水泊梁山,打家劫舍,劫富济贫。同时,在黄泥岗,晁盖、吴用等七人发动了一场震惊全国的抢劫案,夺走了北京大名府官员送给蔡京的生辰纲礼物,逃到梁山泊,与林冲合谋杀掉原寨主王伦,晁盖做了梁山泊之主。

晁盖的朋友宋江也卷入官府纷争,差点被处死,幸亏晁盖与梁山好汉救出他,宋江的朋友李逵及戴宗等跟随宋江加入梁山泊。随后,梁山泊向周围地方官僚恶霸和其他敌对山寨宣战,攻破了祝家庄、高唐州、青州城、曾头市和大名府,招降了秦明等数十名大将。其中最后两次战争中,晁盖战死,宋江继承了寨主之位,卢俊义、燕青上山。梁山全盛时足有一百零八个好汉,空前强大。梁山势力的壮大,震惊了朝野上下,童贯、高俅倾全国各路水陆大军,讨伐梁山泊,却惨败于梁山的精兵良将,数十名大将被斩杀。

招安

宋徽宗无奈,只好派人招安。梁山泊的部分首领坚决反对招安,但首领宋江、吴用等人却不愿继续做强盗,答应了朝廷的招安请求。但在招安之后,朝廷奸臣屡次找茬陷害梁山好汉。

这时候,河北的田虎、淮西的王庆、江南的方腊叛乱,朝廷派梁山好汉出兵镇压。宋江先是用水淹了田虎的根据地太原城,剿灭田虎势力,然后挥师南下,大破淮西军并生擒王庆,但在更激烈的平定方腊之战中,宋江遭遇强大对手,梁山好汉死伤过半。一场恶战之后,宋江控制了杭州城和乌龙岭,攻破了清溪洞,方腊的势力才被消灭。

战后,梁山好汉仅剩下三十六人,班师途中林冲及张横等人病逝,武松在六和寺剃发出家,鲁智深在六和寺圆寂,李俊、燕青等人又悄然离去。回京时梁山好汉仅剩二十七人。宋江等人被封为功臣,但童贯、高俅等人野心未死,他们设计毒死了卢俊义、宋江和李逵。吴用和花荣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场后自缢而亡,剩下的梁山好汉,除双鞭将呼延灼与女真战斗英勇阵亡,其余大都善终。

“水浒”字面的意思是水边,指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山东梁山泊。另外《诗经》中有“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句子,记载了周太王率领部族迁徙的事情。王利器与罗尔纲不约而同指出用水浒做书名,是将宋江等的聚义和周朝的兴起作类比,证明原作者肯定起义英雄们反抗统治的精神。水浒义军领袖宋江原是基层官吏,后被逼上梁山,与其他梁山好汉一起反抗暴政,“替天行道”,逐渐发展壮大。《水浒传》故事豪放、粗犷,全书通过人物的言语、行为来表现其矛盾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刻画也各有特色,而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各自的成长经历也不尽相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对于《水浒传》的思想倾向历来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表现的是忠义的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李贽。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部写给强盗看的书,是教人做强盗的书。主要是明朝的左懋第提出的,他认为《水浒传》教坏了百姓,强盗学宋江,并且认为如果不禁毁《水浒传》,对于世风的影响是不堪设想的。当时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将《水浒传》在全国各地收缴。1950年代,共产党中国认为《水浒传》是描写歌颂农民起义的。这种看法是当时各种中国大陆的教科书、文学史和小说史所持的一个主流的看法。

艺术成就

《水浒传》深刻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情节曲折复杂而富戏剧性,善于描写场面,人物众多,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对话传神,善于以对比手法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从人物的行动表现其性格。《水浒传》以流畅的白话口语为基础,再加锤炼,既生动泼辣,又简洁洗练。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的长处不在于政治和战争场面的描写,而在于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市民生活的描写。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物个性鲜明,角色语言各有特色。

影响

在古早年代,《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等通俗小说往往通过民间艺人,以戏曲曲艺的形式,成为普通民众熟悉的文化活动。其中虚构的人物或者虚构的故事变成为老百姓眼中的史实。很多故事,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历来男女老少皆津津乐道。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各种道德观如:轻生死重义气,敢作敢为,劫富济贫乃至“忠君反贪”等理念,便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大众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

评价

《水浒传》亦中国古代四大小说名著之一,在文学成就上受到后世不少文学评论家的赞许。

明清两代

明末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李渔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但他本人对宋江的评价非常低,在他的批注本里,处处可见对宋江的贬损。后来有人把“四大奇书”,加上《红楼梦》、《儒林外史》合称为“六大奇书”。

民间流传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意年轻人不该读《水浒传》,否则容易向往打打杀杀的生活,盲目崇尚武力与江湖义气,过分反叛,脱离现实;而老年人不应该读《三国演义》,因为其中人物善于用计使诈,处心积虑、钩心斗角,作为应该安分守约的老人应该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着算计别人,对自己身心无益。

现代

到了20世纪,文学评论家除了评论《水浒传》的文学成就,亦开始对《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和价值观产生兴趣。1930年代初,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曾这样评论《水浒传》:“‘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从历史角度看,对于《水浒》的争论焦点则集中在主要人物宋江所表现出的“忠君报国”的思想上。反面观点一般认为宋江的思想有其局限性,梁山好汉受到招安后又为朝廷去征讨各地山贼,下场悲惨,是出历史悲剧;作品歌颂和美化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强调“忠义”,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正面观点一般认为宋江相对于其他草莽英雄思想进步,对当时社会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毛泽东在1975年时,亦对《水浒传》的价值观作了评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又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又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他的言论曾使中国掀起一场“评《水浒》运动”。当时有官方观点认为,《水浒传》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书;宋江所执行的是一条投降主义的路线,否定了晁盖的革命路线。晁盖和宋江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宋江上山以后就排斥晁盖,而且108人就没有晁盖的名字、没有他的地位。

《水浒传》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英文

英文版通常将《水浒传》翻译成《Water Margin》或《Outlaws of the Marsh》。在众多译本中,最早的当属赛珍珠女士在1920年代中后期翻译的《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书名出自《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933年出版,是《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当时在美国颇为畅销。但是译本中有很多错误。比如书名的翻译,就不符合原意,受到过鲁迅的批评,认为“山泊中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对一百零八将的绰号,也往往望文生义,比如将花和尚鲁智深译为Priest Hwa(姓花的牧师),更是将母夜叉孙二娘译为Night Ogre(夜间的怪物)。

迄今为止《水浒传》被认为比较好的英文版本,应该是中国籍的美国犹太裔学者沙博理先生(Sidney Shapiro)在文革期间受命译的一百回版的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汉)。他的译本,被认为更加忠实于原著,而且很贴切地反应了原文的神韵,符合翻译的“信、达、雅”的原则。可惜由于这个译本产生于文革时期,影响不大。

法文

法文版则将其直译为《Au bord de l'eau》。

日文

日文版的《水浒传》的版本非常多,甚至被改编和演绎成了许多漫画、电影,电视作品。日本自江户时代开始传入《水浒传》整本小说。1728年(享保13年)由冈岛冠山执笔将部分篇章翻译成日语。1773年,作家建部绫足将《水浒》故事改编为以日本为背景的《本朝水浒传》。到了19世纪,出现了大量《水浒传》的日文翻译本和改编文学作品。日本古典文学家曲亭马琴不仅在创作其代表作《南总里见八犬传》和《椿说弓张月》时大量参考了《水浒传》的情节,还直接创作了《倾城水浒传》、《新编水浒画传》等以《水浒传》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江户时代的一些侠客如国定忠治、笹川繁蔵、饭冈助五郎等人的真实故事,在日本民众口中反复流传时,也被染上一层《水浒传》色彩。

进入明治时代之后,随着汉学研究的发展,日本出版了多部《水浒》译作,主要的译本如下:

松枝茂夫,全译一百二十回本,1940年版(岩波文库)

松枝茂夫编译的面向青少年的抄译本,带有“洁本”性质,基于一百二十回本,对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的段落进行了压缩,二战后出版,全3册(岩波少年文库)

吉川幸次郎·清水茂合译,全译一百回本,全10册(岩波文库)

驹田信二译,全译一百二十回本,全8册(讲谈社文库、ちくま文库)

佐藤一郎译,全译金圣叹七十回本(“世界文学全集”集英社版)

村上知行译,全译金圣叹七十一回本,全5册(现代教养文库)

衍生作品

作为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名著,《水浒传》对后世影响巨大。

小说续书

《水浒后传》

《续水浒传》

《荡寇志》

《水浒新传》有褚同庆、张恨水两位作家的版本

改编小说

《金瓶梅》

《林冲寻仇》

《水浒传》(北方谦三)

戏曲

《水浒传》被改编成多种曲艺形式。另一篇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提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曲目。评书、苏州评弹和山东快书都有很多经典节目是取材自《水浒传》。

舞台剧

《水浒传》,林奕华指导,2008年,亚洲巡演。以《水浒传》为蓝本,探讨现代男人的生存压力。

电影

《三打祝家庄》(上集),1951年,香港,远洋影片公司

《三打祝家庄》(下集),1951年,香港,远洋影片公司

《水浒传之智取生辰纲》,1957年,香港,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

《水浒传》,1972年,香港,邵氏公司

《荡寇志》(《水浒传》续集),1973年,香港,邵氏公司

《水浒传故事浪子燕青》,1984年,香港,惠基(发行)

《水浒外传》,1984年,台湾,华国电影制片厂

《阮氏三雄》,1984年,中国,河南电影制片厂

《水浒传之英雄本色》,1993年,香港,港影娱乐事业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水浒笑传》,1993年,香港,东方电影出品

《水浒外传之江湖怨》,1993年,台湾

《水浒传之英雄好色》,1999年,香港,清新电影

《水浒笑传之黑店寻宝》,2003年,香港,潇湘电影

《水浒笑传之林冲打鸭》,又名《水浒笑传之金球疑案》,2003年,香港,潇湘电影

《新水浒英雄传》,2005年,香港

《水浒英雄谱》系列,27集,2008年起,数字电影,CCTV-6制作

电视剧

《水浒传》,1973年,日本,日本电视台

《迫上梁山》,1976年,香港,电视单元剧,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水浒》,1983年,中国,山东电视台

《水浒英雄传》,1992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水浒传》,1998年,中国,中国中央电视台

《水浒无间道》,2004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小戏骨:水浒传》

《新水浒传》,2011年,中国大陆,北京如意吉祥影视策划有限公司

《水浒传》,待定,全球,Netflix

《水浒传》,待定,日本,WOWOW

漫画

《水浒传》,横山光辉,1967-1971年,日本

《老夫子水虎传》,王泽,香港,老夫子漫画

《幻界魔铃》,吕水世(当时以艾瑞克.吉他名义发表),1993-1996年,台湾。借用了天罡地煞108星的名称命名反派角色。

《水浒传》,李志清,2004-2005年,香港

《AKABOSHI-异闻水浒传-》,天野洋一,2009年,日本

《一零八Fighters》,司徒剑侨,2014-2015年,香港

动画

《七彩卡通老夫子:水虎传》,1982年,香港,老夫子动画电影

《水火108》,2010年,英国/台湾/加拿大,动画电视剧

电子游戏

《水浒传·天命之誓》,1989年,日本,光荣株式会社

《幻想水浒传》系列,1995年起,日本,科乐美

《水浒传 梁山英雄》,1996年,台湾,熊猫资讯

《水浒传·天导一〇八星》,1997年,日本,光荣株式会社

《欢乐水浒传》,2005年,台湾,仲环科技

《水浒无双 Online》,2012年,台湾,乐酷网络

《水浒传 Online》

《水浒Q传》

《恋星水浒传》,少女游戏

卡牌游戏

日本动漫《游戏王》的卡片中,有出和水浒传相关的炎星系列卡片。炎星系列的卡片是从2012年7月开始出的,怪兽卡是炎属性,种族是兽战士族,卡片叫炎星是根据对应108条梁山好汉的36天罡和72地煞来创作,怪兽卡的图案是根据水浒传的人物搭配动物造型的火焰设计的,卡名是用小说人物代表天上的哪颗星和代表动物来命名,比如说宋江是天魁星,代表动物是老虎,所以宋江的卡名叫魁炎星王虎宋江。炎星牌组的专用魔法陷阱卡叫炎舞。炎星牌组的战术是搭档炎舞系列的魔法和陷阱卡使用,并结合超量、同步、连结召唤的怪兽卡等多种战术结合运用。

谢选骏指出:总的来说,《水浒传》里的英雄解释英雄的本质,那就是超大的恶霸;那么皇帝呢?其实就是超大的英雄、超大的恶霸了。《水浒》的英雄就是不服恶霸的小皇帝、不服官僚的土皇帝。正因为如此,毛贼对《水浒》特别敏感,拿来大做文章也。



【096、勇武派就是人民的卫士】


《香港“勇武派”:我们不认同中共而非中国……》(2019-09-27 RFA)报道:

2019年9月21日,抗议者在香港放下中国国旗。

香港过去三个多月的“反送中”运动,采取有限度武力对抗的“勇武派”年青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香港警方和中国政府以“暴徒”称呼他们。本台记者在香港采访了两位“勇武派”的年轻人。他们表示,自己所不认同的并非中国,而是共产制度。

香港的反送中运动,抗议群体被划分为“和理非”,即和平理性非暴力,和所谓“勇武派”。和香港警方的直接对抗,几乎都是这些勇武派在进行。

还在职业专修学校的阿欣,今年刚刚16岁。她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香港年青人,但今年6月12日的游行经历,把她变成了一名勇武派。“突然有一个带着黄色头盔的男孩,头上全是血,倒在我身边。我当时心里想,警察应该保护市民,为什么对我们使用这样的暴力?从那一天起,我决定不再做和理非。”

今年22岁的大学生阿乐,则是因为当局对香港市民和平理性的诉求置之不理,而成为了勇武派。“和理非的做法,都是集会、静坐,但警察的暴力越来升级。所以我们也要有武力,保护这些和理非。”阿乐介绍说,勇武派由香港的年青人自发形成的抗争小组,早期多是人数十多人小型团体的分散行动,但逐渐各个小组也形成了相互协调的方式。在抗争中,阿乐小组成员也曾有人被捕。阿乐说,被捕的手足遭到警方虐待,被拘捕时受伤流血不止,但四个小时之后才得到简单治疗。

16岁的阿欣身材娇小,让人很难与激烈抗争的勇武派联系起来。她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在最前线熄灭警方的催泪弹。“最简单的就是用水浇上去,或者把催泪弹夹到有水的盒子里。也有人用网球拍,把催泪弹打回去。”阿欣说,她本人也曾多次被催泪弹直接击中身体,也曾被警方的胡椒水射中。她说,胡椒水在皮肤上可以残留三四天无法洗干净,那种疼痛难以描述。她的家人原本支持她参与示威活动,但随着警方镇压力度日益加大,家人开始反对她在街头的行动,目前她已经搬出去。

过去三个月的抗争运动中,黑衣黑裤,黑罩遮面,黑色头盔和防毒面具,已经成为香港“勇武派”的标志。当勇武派年青人出现在公众场合,市民常报以掌声,或以拥抱等方式表达鼓励及支持。阿乐说,最让他感动的,正是获得市民的支持。“有天,我和同伴在海富中心穿戴装备。有一大批市民,很多都有白发了,他们过来叫我们小心,说着说着就哭了。还拥抱我们,让我们小心。当时我也想哭,但我不能哭,因为如果我哭他们会哭得更厉害。但我心里非常感动。”

过去三个月港人的抗争,是由港府强行推动“引渡条例修订”引发的,然而阿乐认为,港人抗争的目标并不仅于此,而是要争取一个真正的“一国两制”。“我们需要一个自己选出来的特首,因为这样港人才是他真正的老板。这是重中之重。”虽然都在九七之后才出生,但在身份认同方面阿乐和阿欣都坚持自己是香港人,而不是中国人。阿乐表示,香港年青人的这种态度,是因为他们不认同中国大陆的共产极权制度,而非不认同中国。“不是因为有中国香港才变差,而是有共产党香港才变差,这是很明确的。”

随着抗议民众和警方的对立日益严重,当局将勇武派称为暴徒,视为头号打击目标。阿乐表示,他们已经发现有警方人员试图混入勇武派的小组当中,来自警方的内部消息也证实,当局将打击勇武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

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阿欣表示绝不退缩放弃,希望能为香港争取到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既然出来,就是以死相拼了。”

谢选骏指出:勇武派多数是六四屠杀之后出生的!勇武派不认同的是中共而非中国——难怪人民群众会紧紧地拥抱他/她——因为勇武派就是人民的卫士。他们吸取了和理非的失败教训,在血泊中站立起来了!



【097、有容乃大就是自觉地边缘化】


《九旬老妇被浇油点火,百万华裔为何不站起反抗?》(我们的百变生活 2020-09-13)报道:

前几天,美国有个新闻。

就在今年7月14日,一位89岁的华裔老妇出门不久后,被两名蒙面男子无故掌掴、并泼油点火。

为此,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巨星吴彦祖开出1.5万美金悬赏凶手。

如果不是吴彦祖,我们可能还不知道,纽约发生了这样一起骇人听闻的针对华裔的恶性袭击事件。

▲蒙面歹徒

当时这位老妇不得已之下只能紧急靠在墙壁上灭火,她的衣服被烧出大洞,所幸处理伤口后并无大碍。

事发后,当地的一个华人非营利性组织以及一名华裔Rap男歌手欧阳靖共同设立了1.5万美金的赏金来搜集凶手的信息。

有华裔为此成立了TheyCantBurnUsAll(他们不能烧死我们所有人)的组织,并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在纽约组织了多场示威活动,希望以此来团结华裔和亚裔。

9月5日,他们首次把这场抗议活动带到了西海岸的洛杉矶,并吸引了包括亚裔、拉丁裔、非裔在内的300多人参加抗议活动。

可以看出,参加抗议的人不多、抗议的声势也很小。

试想一下,如果是一名黑人被泼油点火,这不又会发展成黑命贵那样的燎原之势吗?

为什么一个华裔老妇遭此毒手,舆论就这么不声不响呢?

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华裔不会像黑人那么闹。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永恒不变的普世真理。

美国的有些华人天天标榜美利坚是人权的灯塔、高喊国内没有皿煮滋油、不能游行抗议,这些海高华面对同胞遭此毒手,为什么不像黑人那样都去街上抗议游行?

01

这件事好像也印证了很多人讲的一点:

美国没有华裔。

意思是华裔的存在感很低。

为什么呢?

首先,华裔人少。

在美国,华裔大约仅有500万人、占全美总人口的1.5%。

相比之下,美国黑人或者说非裔美国人,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3.4%,亚裔占到5.9 %。

华裔的人口数量,与亚裔差了4倍、与黑人差了9倍。

所以在美国,人们可能会去讨论黑人如何如何、亚裔怎样怎样,但很少有人会去专门讨论华裔。

华裔人数少,就不可能像黑人、拉丁裔那样在一些地区形成压倒性的优势,那就掀不起什么风浪。

其次,华裔分布的比较集中。

在500万华裔中,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在纽约、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西雅图这样的大城市。像广大的美国中部或者偏远地区,那是很少能看见华裔的。

我们平时之所以感觉美国有好多华裔,是因为那些大城市里有唐人街这种华裔社区的存在。

很多华裔都聚居在唐人街里,这样虽然看起来更抱团,但是整个社区也就和美国主流社会产生了一定的隔阂。

华裔在唐人街里长期保持着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与美国主流文化实际上是格格不入的。

西方文化讲究弱肉强食、讲究以牙还牙,别人在你身上发泄种族仇恨、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团结起来奋起抗争。

而华裔身上保留着东方传统儒家文化的烙印、讲究温良恭俭让,这就很难在美国这种丛林社会站稳脚跟。

02

有人说,美国华裔非常缺乏族群认同感、不团结。

这其实也见怪不怪,你看美国华裔的来源和组成就知道,他们很难抱成一团。

第一批成规模移民美国的,是19世纪中叶以后跑去美国修铁路的那帮劳工。

他们被当做猪仔运到美国、又被人揪着辫子干苦力,勤恳劳作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寄回家里,很多人下定决心把命留在美国。

1871年,洛杉矶唐人街大屠杀,20个华工被绞死;1885年岩石泉大屠杀,白人不满华工因为低工资而获得更多工作机会,所以杀了28个华工,75处华裔住宅被烧毁。

1882年美国出台排华法案,之后的半个世纪里,这些老华裔只能蜷缩在社会的边缘。

他们去的时候可还是大清呢,那会儿根本就没听过民族国家这种概念,他们之间联系的纽带,也仅仅是同乡、宗族关系而已。

第二批移民美国的华裔是1950年代以后从港台地区过去的。

从1950年代初到1960年代中期,美国的移民管制逐步放开。

而当时的港台地区,要么被港英殖民政府统治、要么先被日本人统治再被蒋介石政权统治,他们来到美国后也只认为自己是美籍香港人、美籍台湾人。

这些对于那些在清末从广东过去的老华裔的后代们,又能有多少亲近感呢?

到了1980年代,随着港台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很多人带着钱、带着技术去美国闯荡。

此时,华裔中的阶级分化也就开始出现了。

有人办企业、有人开餐馆、有人当律师、有人步入政坛、而有人还在底层打拼

但总体上都还过得不错,酒足饭饱,岁月静好。

第三批是改开以后从大陆过去的。

这些移民美国的都是相对富裕的阶层,来了美国自然也混得还行。

改开之初,大陆的发展还远远比不上美国,所以有些人去美国是带着一种相当自卑的心态。他们去了美国感觉像是去了天堂,进而对中国或多或少心生鄙夷。

待在美国的他们感受不到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崛起,或者有意无视中国的崛起来证明当初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其中还有一些人,在国内的时候就是恨国党,他们去美国本身就是在宣誓对中国的不满。

除了这三批人之外,还有从东南亚移民过去的华裔,以及偷渡或者被贩卖到美国的华人。

总之,我们想象中的美国华裔,那是一个流淌着炎黄的血脉、传承着中华的文化、使用着同样的文字和语言的共同体。

然而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一帮来自香港、台湾、大陆、东南亚的人,操着粤语、闽南话、吴语、东北话、普通话、越南话

所以这帮人很难组成我们想象中的共同体。

当然,如果华裔的经济实力都比较弱、都没什么钱,那面对同胞被欺凌,或许还有像黑人那样携起手来干革命的可能。

但当大家身处不同的阶层、还都过得可以的时候,谁又愿意去打破自己的岁月静好呢?

03

这么看来,华裔是明显的弱势群体,就像曾经的黑人一样。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黑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成千上万的美国黑人在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振臂疾呼。

而这个时期,正是港台华人开始向美国成规模移民的时期。

为什么华裔中间就没有像马丁路德金这样的领袖人物号召大家起来反抗呢?

自60、70年代的民权运动之后,华裔也逐渐开始涉足政坛。

比如,台湾华裔社区就出了一些政治精英,1984年,陈李琬若当选加州蒙特利公园市市长;后来的赵小兰,当了劳工部长、交通部长。

但总体上来说,港台人去美国主要还是为了赚钱,参与政治的非常有限。

而后来从大陆移民到美国的那些人,就更不愿愿意问政治了,他们既不想在基层担任公职、也对政党活动不感兴趣。

同时,他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更愿意让孩子去攻读理工类专业,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从政的道路上有什么太大的建树。

因此,美国华裔中出彩的政治人物就非常少。

而偶尔出现的一些华裔政客,却拼命打压华裔、向白人表忠心。

之前参加2020总统竞选的杨安泽,他在今年上半年曾经在《华盛顿邮报》撰文分享自己被歧视的经历,他说口头反击是没效果的,他呼吁亚裔应该向二战中加入美军的日裔美国人学习、通过展示爱国主义等美国人的一面来博取美国人的认同。

比如捐物资、当志愿者、穿美国国旗做的衣服。

他甚至还说,对自己的亚裔身份感到羞耻。

所以,杨安泽这种人挤进美国政坛,会毫不犹豫地拿自己的同胞开刀,来换取美国白人主流社会的认可。

杨安泽拿亚裔开刀,骆家辉也是如此。

2019年美国华盛顿州通过了I-1000法案,有人认为该法案与1882年的排华法案相似,而骆家辉正是该法案的积极推动者。

这个法案以种族和肤色来决定大学录取与工作机会,类似于所谓的配额制度。该法案一出台,最受伤害的就是亚裔、特别是华裔学生。因为他们本来可以用分数优势去获得的入学机会就这样被强行剥夺了。

骆家辉不仅拿华裔开刀,他对中国也极尽打压之能事。他在上任美国大使时被中国人民寄予厚望,殊不知他却是个反华急先锋。

这些所谓的政治精英,对身边的同胞狠、对大洋彼岸的母国狠、却唯独对美国白人跪得服服帖帖。

美国华裔本身就势力小、难抱团,再加上这些天天想着坑自己同胞、向白人表忠心的的蛀虫,华裔怎么可能获得话语权?

写在最后:

今年3月7日晚上7点多,纽约布鲁克林一名48岁的华裔男子被人从背部、头部、手臂、胸部狂捅13刀;

3月14日,在德州的一家超市,一名缅甸裔美国人与其两名幼年子女被一个19岁的男子当作华裔用刀刺伤;

4月5日深夜11点多,纽约布鲁克林一名39岁的华裔女子在出门倒垃圾时被人泼硫酸,导致脸部和脚部被严重烧伤;

8月31日,纽约市一名华裔女法官在上班路上遭到一名白人男子无故拳击,嘴巴直接被打肿;

9月2日晚,纽约曼哈顿联合广场附近,一对华裔情侣遭到袭击者辱骂和吐口水,同时,袭击者还骑车撞向华裔男子、致其受伤;

类似因为新冠病毒而引发的针对华裔的种族攻击案件,还有太多太多

自从华裔成规模地移民美国开始,到现在有100多年了,华裔仍然是被歧视的对象。

面对自身遭遇的不幸,某些华裔政治精英不是带头起来抗争,而总是想着我更爱美国、美国就会更爱我。

现在不仅他们这么想,越来越多的美国普通华裔也开始么想。

然而现实会教育这些人,你想用爱美国的方式来博取地位、但等待你的却是美国人的硫酸和火油。

这次年近九旬的老妇被泼油点火,我们总算看到有些华裔真正站了出来、走上街头。

在美国的大多数华裔就应该像他们一样、携起手来发声抗议,不然下一个被攻击、被残害的可能就是你们自己。

特别是华裔中的极个别人,与其天天隔着太平洋嘲讽中国没有人权,还不如和同胞携起手来走上美国的街头,声张声张自己的权益。

因为,中国人没有人权,最多也就是丢掉在大街上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机会,而你没有人权、说不定哪天就会失去自由呼吸香甜空气的能力。

谢选骏指出:华裔哲学倡导“有容乃大”,但是这却导致了自觉地边缘化。当然,所有的坏事都有好的一面——边缘化的处境也是“汉族”成长的动力。尤其考虑到,中国的扩张往往在亡国期间更为急剧,就很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098、战犯就是要为战败负责的倒霉蛋】


《民进党输到脱裤!网点名6大战犯「他一人拖垮全台」》(2018年11月25日 中时电子报)报道:

2018九合一选举失利,兼任民进党主席的总统蔡英文24日晚间召开记者会表示,身为执政党主席,她要对结果负起完全责任,宣布立即辞去主席一职。

九合一选举开票结果出炉,民进党原本执政的县市纷纷惨败,就连执政20年的高雄市也「绿地变蓝天」全面翻转,有网友点名民进党此次大败跟这6大战犯脱不了干系,包含总统蔡英文、北农总经理吴音宁、姚文智等人。

民进党中央执政不力,连带拖垮地方选情,本次大选痛失7县市,仅保住桃园市、台南市、新竹市、嘉义县、屏东及基隆,将半壁江山拱手奉还国民党,就连老巢高雄市都被整碗端走。对此,总统蔡英文也随后发表谈话,辞去党主席一职。

面对此次惨败,有网友在PTT上点名6大战犯,第一首推姚文智,「一意孤行作风惹议」;第二是蔡英文,「无能主席智商悲剧」;第三为陈菊,「自顾悲情业力引爆」;第四吴音宁,「农业高手实习经理」;第五则是民进党「高傲自大自命不凡」的众民代们;最后则是「一张狗嘴四处引战」的「厂公」张天钦。

贴文一出引起网友热议,纷纷留言回应「王世坚啊,把韩国瑜打出来」、「没有功德院长喔?」、「这题太难,眾星云集」、「姚文战犯绝对排第一,一人拖垮全台选情」、「光台大校长无法就任,一定要算给赖清德,根本乱搞」。

谢选骏指出:正统教义认为,战犯就是犯有战争的罪行的人。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了——网民认为,战犯其实只是一些要为战败负责的倒霉蛋。如果给彻底被国民党打败了,那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就是特级战犯了。如果希特勒赢了二战,那么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就是战犯了,而且可能也被扒光衣服凌虐羞辱焚尸扬灰——因为战犯就是要为战败负责的失算者和倒霉蛋,自然难辞其咎也。



【099、战争失败就是最大的犯罪】


《纳粹的孩子:“愧疚的一代”在父辈身上的陌生探险》(向北向北2017-05-15)报道:

在二战后的德国,有这样一代人,他们没有犯过罪,却始终过着罪人一般内疚的生活,他们是纳粹的子女。夹在对战时经历回避不谈的上一代与无辜的下一代之间,夹在家庭内部从未消失的法西斯主义氛围和外界有关纳粹所犯错误的种种反思之间,“愧疚的一代”确认自我的种种困难通过《生而有罪:纳粹子女访谈录》一书得以呈现。

他们鼓起勇气向父母发问,却往往得不到任何像样答案。他们是有罪者的子女,也是无罪者的父母。作为施害者的后裔,纳粹的孩子不能像受难的犹太后代一样,袒露自己成长中的困惑。他们所受到的反向歧视令他们无法很好地自处。

有趣的是,关注到这个群体的困境并写出《生而有罪》一书的彼得·西施罗夫斯基,本身是一个奥地利籍犹太人。他的父辈受到过访谈对象父辈的迫害,然而他却拿起笔,“以不为旧日罪孽所苦的犹太人之身,探讨纳粹子女如何自处这一问题”。 

二战结束后,纳粹退居到家庭内部,他们的后人是纳粹意识形态的真正继承者,但却少人关心,不被关注。实际上,彼得认为:回避向父母发问的德国新一代,将成为新法西斯主义的理想策源地,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通过《生而有罪》一书中14段直指人心的访谈,我们来看看到这些普通的纳粹后人重塑自我或成功或失败的努力。

反向歧视挑战自我重塑

二战结束后,世界的眼光聚焦被迫害的犹太民族,作为受害者,他们与纳粹后人之间一个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活在世上,不必担心和怀疑他们的父母在战时做过些什么,希特勒一死,他们的苦难就结束了。而战后出生的纳粹的儿女们,从未亲眼看到过父母在纳粹时代如何风光,却不得不在人生的大多数时间里“代父母受过”。他们是他们父母的受害者,一直“彷徨于外部新生的民主现实和家庭旧日的法西斯理想之间。通过书中故事,我们也看到有的纳粹后人试图想要消化历史,然而这太难了。“父母的沉默,连同家庭中徘徊的低迷的法西斯情绪,构成了纳粹子女们个人历史的基调。”

读书中故事我们发现,几乎没有一个纳粹后人是在出生伊始就被告知父辈犯下的错误的。他们多是在长到十几岁上学以后,才慢慢通过外部了解到自己的父辈是纳粹的一员,或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被父辈的故事“击中”。那时候战争硝烟才散去不久,学校里、社会上到处都是对纳粹罪行的谴责,年幼的他们从未听父母提起过去,更不能想象自己的父母就是这罪人的一员。

安娜出生于1960年,13岁时她傻得从没听说过集中营的恐怖。同样是13岁,莫妮卡才知道,为了逃避战后惩罚,她父亲竟然一直跟自己的孩子假装是自己亲生孩子的舅舅!我们可以想象在他们听到自己的父母是纳粹那一刻时的震惊,那是一种整个世界都崩塌的不安全感。类似的故事和不同的故事作者都能讲出很多,然而只有震惊就足够了吗?

历史注定了他们必须去发现父母以往的作为,以及其中的原因。几乎所有纳粹在战后并不感到罪恶和羞耻。行凶者的沉默可以制造一座时间坟墓,整整一代人要如何努力才能走出心理阴影,走出一个新的德国?

与德国的过去作战

面对真相——很可能只是很少部分的真相,这些纳粹后人作何反应?读过《生而有罪》一书的故事后我们发现,他们之中,有的人认为自己生来有罪,一辈子活在罪孽中;有的人试图抹掉过去的一切,花钱让社会忽略自己,他们甚至会因父母去世而如释重负;有的人则因父母的背景,导致正常家庭关系有障碍,一奶同胞却形同陌路;还有的纳粹后人干脆不结婚或不养育后代,因为他们不想让纳粹的基因流传给人类的下一代。也有很多人想从一个为那场灾难推波助澜的人那里吸取教训——父母本可以向儿女解释,但一个字都没有。“为使他们哪怕说出一句后悔的话,我不知做了多少次努力”,希望跟父辈和解的英格博格痛心而失望地说;你看,虽然战争早已结束,却给整整一代人留下深深的心灵创伤。面对过去,他们的父母或是缄默不言,或是拒不承认曾经的罪过,甚至把子女变成家里受迫害的“犹太人”。父母生活在过去,孩子们只能永远生活在无法无条件爱父母的纠结中。

访谈中的安娜与犹太人丈夫结婚,然而面对只有陈词滥调的父母,她始终被一些问题困扰:假如丈夫下班回来告诉她,他将有机会升职加薪,但需要充当一段时间的监狱管理人员,而监狱的犯人都是社会败类,她如怎么建议?狼可以在一代之间驯化为羊吗?有些纳粹后人表示,“我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避免变得像我父母那样”,他们认为自己是纳粹一代家庭教育理念的和他们历史的受害者。这些在法西斯主义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德国新一代,还要尽多大的努力,才能完全克服自己身上那挥之难去父辈的烙印?

也许,《生而有罪》一书最后一个故事“努力反思的维尔纳”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身为有罪者的儿子和无罪者的父亲,我就像连接有罪者和无罪者的一个中间环节,我感到有义务给无罪者一个机会。有罪者已经有过机会了。我们是感到内疚的一代人。或许我的女儿们有一天会为我感到自豪,不仅因为我是她们的父亲,而且因为我是一个正派的人,也许她们还会把我当作她们竭力仿效的人。这与我和我父亲的关系真有天壤之别。”

“另一个”德国始终存在

如《生而有罪》一书作者彼得·西施罗夫斯基指出,战后四十年,德国的教育家面临的问题发生了显著变化。当时成年的人们抱怨,他们年轻时,人们对纳粹时代几乎只字不提,而今天的青年人却抱怨,他们听到的一切,都不外乎他们曾经是、而且现在可能还是一个遍布凶手和从犯的民族。以往,在一个个活生生的纳粹家庭中,子女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信,才能去批判自己的父母,向他们提出疑问,甚至与他们决裂。但是,当德国最新一代的新新人类成长起来,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和解努力才能让“愧疚的一代”免受不必要的伤害?什么样的反思对当代德国青年来说才是公平恰当的? 

对于纳粹的第二代后裔来说,他们感觉不管做什么都不够,不管做什么都没用。最新一代的德国青年则完全不像第二代一样那么扭捏、拘谨、胆怯。他们有勇气谈论纳粹时期的热情,也希望赎罪与忏悔有一个结局,渴望一个“终点时刻”。否则,一个不时要为德国历史的上一页而听任指责的德国青年,会不会因为受到不公平对待而重新升起一种新的“排犹情绪”?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认过去的一切。作者本人也认为,忘记德国的历史,就没有新的德国。否认民族社会主义时代是自身历史的一部分,就没有新的德国民主派。

也许,虔诚的莫妮卡的态度值得赞许:“现在我知道了,他们所做的一切也是我的一部分,但我现在用不同的态度对待它,这正是我今天生活的美之所在。”

谢选骏指出:在我看来,上面这些都是无聊的废话。真正有益的是直接告诉纳粹的子女——战争失败就是最大的犯罪,你们的父母打败了,所以就是不耻于人类的狗屎堆。他们不仅割地赔款,而且被斯大林国家强奸了两百万妇女。同样的话语也适用于朝拜靖国神社的日本人——你们的祖先发动战争,结果却误国误民,怎么可能不是历史罪人呢。日本战犯的受害者就是吃了两颗原子弹的日本人自己。



【100、照相机就是人头收割机】


《“西贡枪决”越战著名杀人照片 震撼灵魂》(2018年1月31日 转载BBC中文网)报道:

摄影师艾迪·亚当斯(Eddie Adams)的镜头捕捉到了越南战争其中一个最著名的画面——1968年“新春攻势”期间的一场处决。那张照片给他带来了终生的荣耀,也带来了永远的伤痛。

(警告:本故事包含开枪杀人瞬间的照片,以及相关的描述。)

那支短筒左轮手枪产生的后座力令伸直的手臂向后一缩,子弹尚未穿进囚犯的头颅,但强烈的冲力已经令他的脸开始扭曲。

在画面的左侧,一个旁观的士兵一脸震惊,却又仿佛是在做鬼脸。

注视着一个人死去的一瞬间,很难不体会到一种设身处地的抗拒和罪恶感。

武器专家说,这张后来名叫“西贡枪决”(Saigon Execution)的照片不早不晚地捕捉到了子弹射进人头之际的那一毫秒。

艾迪·亚当斯的照片记录了南越国家警察局长阮玉鸾枪决越共囚犯的瞬间,被认为是关于越南战争最有影响力的一张照片。

当时,这张照片被转载到了全世界,成为了残酷战乱状态的象征。

它也将当时在美国正在形成中的一种观念推向高峰——这是一场无意义并且赢不了的战争。

多尔夫·布里斯科美国历史中心(Dolph Briscoe Center for American History)的公关副主任本·怀特(Ben Wright)说:“一张定格画面本身就拥有一种特质,能深刻地影响观者,并长久萦绕着他们。”

这所位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中心目前保管着亚当斯的摄影作品、档案文件以及通信纪录等等材料。

“那一次枪决的影片虽然也恐怖,但不会带来同样的即视感和深刻的悲剧感。”

然而,这张照片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说明1968年2月1日发生在西贡街头的事情。两天前,越南人民军和越共发起了“新春攻势”,南越数十个城市猝不及防。

惨烈的巷战令西贡陷入混乱,在一个埋葬30多个平民的乱葬岗,南越军队逮捕了怀疑是越共部队领袖的阮文敛。

阮文敛被双手反押着带到阮玉鸾的吉普车时,亚当斯就开始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切。

阮玉鸾站到阮文敛身旁,举起手枪指向后者的脑袋。

亚当斯后来说:“我以为他当时只是打算威胁或者恐吓这个人,所以我就很自然地举起了我的相机,拍下了照片。”

阮文敛被认为杀害了阮玉鸾一个同僚的妻子和六个小孩。这名警察局长迅速扣动了扳机。

阮玉鸾在谈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处决时说:“如果你犹豫,你不执行自己的职责,这些人就不会服从你。”

在“新春攻势”的最初72小时里,阮玉鸾担当了重要角色。据曾在美军与阮玉鸾联络办公室工作两年的图里奥斯·阿坎波拉(Tullius Acampora)上校所说,是阮玉鸾迅速增派部队,阻止了西贡的沦陷。

亚当斯说,他当时直接的印象,是觉得阮玉鸾是一个“冷酷的杀手”,但是在跟着他游历整个国家之后,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他是现代越南以及他这个时代的产物,”亚当斯在一份从越南发出的简报当中这样写道。

次年五月,这张照片为亚当斯赢得了现场新闻摄影类别的普利策奖。

然而,这张照片尽管为亚当斯带来了新闻从业者的至高荣誉,令他得到了其他普利策奖获得者、尼克森总统以及全国各地小学生的致信祝贺,但也同样成为萦绕他的梦魇。

“我展示了一个人杀害另一个人的情景,并为此得到了奖金,”亚当斯在后来的一个颁奖仪式上说,“两个人的人生毁灭了,而我却因此收钱,成为了一个英雄。”

艾迪·亚当斯(右)手握普利策奖

亚当斯和阮玉鸾之后一直保持着联系,在越战进入尾声、阮局长逃离南越前往美国之后,他们甚至成为了朋友。

不过,在阮玉鸾抵达时,由于那张照片所带来的影响,美国移民及归化局(US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Services)曾想要驱逐他出境。他们试图找亚当斯出来指证他,但是亚当斯却作出了有利于阮的证供。

亚当斯甚至上电视解释了照片那一幕发生的情形。

美国国会最终解除了驱逐令,阮玉鸾获准居留,在华盛顿市郊开了一家餐厅,卖汉堡、比萨饼和越南菜。

《华盛顿邮报》曾登载一张老照片,当中阮玉鸾坐在餐厅的柜台前展露微笑。

不过,他最终还是因为过去的事情曝光导致生意不佳,被迫退休。亚当斯回忆,他最后一次去那家餐厅时,发现厕所里满是侮辱阮玉鸾的涂鸦。

亚当斯在美联社的图片编辑哈尔·布埃尔(Hal Buell)说,“西贡枪决”在50年之后仍然令人挥之不去,因为这张照片“用一个画面象征了整场战争的惨烈”。

“就像所有的象征一样,它总结了过去,捕捉了当下,并且如果我们足够聪明的话,它也告诉了我们未来,一切战争都必然带有的残酷。”

布埃尔表示,那一段经历令亚当斯上了一课,单一的照片对于叙说完整的故事而言,也是有局限的。

“艾迪总是被引述说,摄影是一种强有力的武器,”布埃尔说,“而摄影本身就是有选择性的。它孤立地抓住一个单一的瞬间,将它与前因后果割裂,从而可能导致对意义的曲解。”

亚当斯后来也经历了漫长的摄影生涯,赢得超过500个新闻摄影奖项,还拍摄了包括里根、卡斯特罗和马尔科姆·X(Malcolm X)在内的一众大人物。

不过,虽然他在离开越南之后仍然成就非凡,但是他最著名的照片发生的一瞬间,还是永远地萦绕着他。

1998年,阮玉鸾死于癌症,亚当斯在之后曾写道:“在那一张照片里,两个人死去了。局长杀死了越共;而我用相机杀死了局长。”

谢选骏指出:记者的相机杀死的不是一个局长,而是越南海滩上的百万民众,和高棉丛林里的二百万人……这就为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肥料,呜呼。“照相机就是人头收割机”——美国记者的一部照相机,胜过了十万共产熊兵,瓦解了南越政权,帮助越共夺占西贡,结束了美国的二战霸权,难怪他能获得普利策奖——这个奖励竟让霸权获得了正义。



【101、这就是专制独裁的下场】


网文《萨达姆被绞死前对刽子手说:不要害怕》说,1937年,中东土地诞生了一代枭雄——萨达姆,许多年以后,当萨达姆站在行刑队前,不曾有一丝颤抖和胆怯,他说没有我的伊拉克,一文不值。

1995年伊拉克首次全民公决揭晓,萨达姆连任总统。直到2002年,萨达姆在全民公决中赢得了100%的支持率,再次获得7年的总统任期。

其实,萨达姆执政下的伊拉克是全面反美的,在他的力主下收回了西方石油公司在伊拉克的全部股份,美国石油公司受到的损失最大。

萨达姆触碰了美国利益,但却换来了伊拉克国民福利的创收,石油国有化之后,伊拉克公民享受免费教育,医疗等等众多社会福利。

除了经济上的收益,萨达姆在1979年还从苏联大批购买了240架战机和军用直升机用来增强国防力量。萨达姆一度也被称为中东雄狮。

随着力量不断壮大,萨达姆逐渐摆脱西方控制,尤其是石油方面,逐渐采取跟中苏合作的模式,但美国的耐力是有限度的。

2003年,美英联军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向伊拉克发起军事行动。布什总统要求萨达姆在48小时在内离开伊拉克。当然,伊拉克政府拒绝了所谓最后通牒。

于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了,主战场时间并不长,很快萨达姆就在提克里特附近被捕,两个儿子也被美军击毙。

果然,萨达姆最终被判处了绞刑。临行时,四个刽子手要求给他戴上头套,却遭到萨达姆拒绝。

他对身边一名行刑人员说到:不要害怕!

如今伊拉克人民似乎明白了萨达姆临终前的那句话,伊拉克人民早就没有了医疗和教育福利,石油资源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再次控制。

其实真要是硬碰硬,美军在伊拉克不一定能占到多少便宜。但伊拉克军内奸非常多,与美国内外勾结,早早的就把伊军用的无线专用通道密码卖给了美国情报局。

这就是不团结的下场,中东雄狮倒了,幼狮也遭了殃。

……

谢选骏指出:“不团结”的原因有很多,专制独裁是其中一项。

也许伊拉克人过于卑贱,没有专制独裁压制就无法团结。但是显而易见,专制独裁压制带来的“团结”是脆弱的、充满了心怀愤怒的内奸的。



【102、止于至善就是刻舟求剑】


网文《止于至善(汉语词语)》报道:

止于至善,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汉语成语。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郑玄 注:“止,犹自处也。” 孔颖达 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於至善之行。” 朱熹说:“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鲁迅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英文编辑

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arrive at supreme goodness.

What the Great Learning teaches, is to illustrate illustrious virtue; to renovate the people; and to rest in the highest excellence.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出处与详解编辑

一、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1、《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郑玄 注:“止,犹自处也。” 孔颖达 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於至善之行。” 陈澔 集说:“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2、《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朱熹 集注:“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於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 

宋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相关链接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止于至善”出《礼记·大学》,此篇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当时是针对“小学”而言的,“小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艺”的层面,称六艺,而“大学”是修身之学,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属于“道”的层面。道和艺,一为形而上,为体,为性,一为形而下,为用,为相。朱熹称“大学”为“大人之学”(《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也是恰当的,“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

对“止于至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止于至善”本身的意义,第二要结合三纲来理解,第三要结合八目来理解。也就是说,要结合整个《大学》来理解,这才能完整反映此训的原初意义,才能在此意义上开出时代性的新释。 

论述止于至善

首先要明了“止于至善”本身的含义。“止于至善”,孔颖达释为“言大学之道在止处于至善之行。”(《礼记正义》)朱熹释“止”为“必止于是而不迁”,一定要达到这个境界而不再改变,释“至善”为“事理当然之极”(《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事情的最高原则,即最高的善。

王阳明释“至善”为“性”,即本性,人类的本生是纯善无恶的,“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传习录上·语录一》)至善之性是人类的固有本性,所以“止”就是一种对本性的复归,“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同上)历史的解释虽然表达有异,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是要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

其次应该结合《大学》三纲来理解“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境界如何达到?这就涉及到成就完善道德的方法和阶段等问题,《大学》提出了三纲八目。首先是“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两纲是达到止于至善境界的方法,也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明明德”,指个人达到道德的觉悟,前一个“明”是动词,明了、达到之意,“明德”是指人们都具有的至善的道德本性,“明德”之“明”,表示纯净无染的、圆满的,是对善的描述。个人达到道德的觉悟之后,还要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其也成为有道德的人,这就叫“亲民”。“亲”有“亲属”、“爱”、“接近”等义,因为爱他人,而想推己及人,这就是“恕”道。所以孔颖达释“亲民”为“亲爱于民”(《礼记正义》)。朱熹释“亲民”为“新民”,“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四书集注·大学章句》)这种解释融入了佛教的如来藏思想。

王阳明不同意朱熹之释,认为如果说是“新民”,应该是“自新之民”,不需要人他的教诲而能自觉。而“亲民”则含有“教养”的含义,“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传习录上·语录一》)强调恢复“亲民”的本义。王阳明的解释比较符合《大学》的本义。《礼记》中关于大学之道的另一段话,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明明德”和“亲民”的意义,突出教育的作用,认为古代教育,首先是对个人的培养,必须通过九年的时间,达到大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礼记·学记》)“知类”指掌握普遍的规律性、本质、本体,“通达”指知识运用的普遍性,触类旁通,无所障碍,“不反”指不退转,大成境界的稳固性,不会再返回到未受教育或低层教育的境地。这是“明明德”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以仁爱之心教化他人,“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同上)化导民众,使近者悦而远者来。这是讲的“亲民”之道。 

经过明明德和亲民两个阶段,就会达到至善的境界。作为校训,从简洁的要求出发,只要强调最高阶段或者结果之“止于至善”即可,作为过程、阶段的“明明德”、“亲民”,其意义已含摄于其中。

第三应该结合八目来理解“止于至善”。八目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这八目的核心在于修身,而基础在于格物。依朱熹的解释,格、致、诚、正作为修身的方法,属于明明德的内容,而齐、治、平作为修身的功用,是新民(亲民)的内容(《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因此,八目是对三纲之“明德”纲和“亲民”纲的进一步说明,最后要达到的境界仍然是“止于至善”纲。 

这里分为两条道路,内圣之路和外王之路。内圣是格致诚正之路,外王是修齐治平之路。这两条路的起点是“格物”,传统的解释,郑玄释曰:“格,来也;物,犹事也。”(《礼记注》)基本的意义是和事物加以接触,认识事物。格物的对象,各家解释不同,但基本上是两方面,一是向内格心,二是向外格事,两者都有一个知识论和人性论上的预设。向外格事,是程朱理学一派的观点,知是人们先天所固有,但要通过格物才能得到。

程颐解释说:“格尤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理而已矣。”(《二程遗书》卷十八)朱熹释“格物”为“即物而穷其理”(《四书集注·大学章句》),穷究事物之理,具体的方法,程颐认为要一点一点地积累,“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习既多,然后有脱然贯通处。”(《二程遗书》卷十八)所格之事,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中的一切对象。向内格心是陆王心学的观点,认为人们先天具有良知,即道德上的至善和认识的本能,王阳明释“格”为“正”,“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其正者之谓也。”(《大学问》)正的具体方法,就是道德实践上的为善去恶。 

“致知”,是由格物而达到对于知识、智慧认识和掌握,致知必有一个格物的过程,是所谓“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东南大学有“致知堂”,典出于此。王阳明的心学将“致知”解释为实现良知,“格物致知”就是正念头,实现良知,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是对心学的“格物致知”的具体实现的阐明。 

“诚意”,《大学》释为“勿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也就是说,心的发动,要真实无妄,诚实,其价值指向是善,思想意识以善为准则。远离恶要象讨厌恶臭那样,追求善要象喜爱美景那样。谦通慊,满足之意。应该以此为满足。要达到这种真实无妄心,最重要的是“慎独”,在个人独处,没有社会关系的制约时,仍然要自律,遵守道德准则。这是最难之处。诚意的前提是致知,是所谓“知至而后意诚”(《礼记·大学》)。而诚意又是达到“正心”的条件,所谓“意诚而后心正”(同上)。 “正心”就要求心不倾邪。 

至此,构成大学之道的内圣之路,即内求圣人之德,在此基础上,经过修身阶段,开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之境。这样,以修身为核心,内圣是修身的内容,外王为修身的功用,由己及人,由近而远,由内而外,由道德事功,实现人生的价值。

近义词

登峰造极、完美无缺、十全十美

反义词

毫无是处 漆黑一团

实例

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江南大学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河南师范大学校训: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院训: 止于至善Commitment to Excellence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训: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校训:止于至善

广东高州中学校训:止于至善

蒋介石先生曾为长沙市明德中学题词:止于至善

大仁健康管理理念:大仁健康 止于至善

至善教育集团理念:明德致远,止于至善

南方科技大学树仁书院院训:居高怀仁,止于至善

华东交通大学校训:日新其德,止于至善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北京市密云区第二中学办学理念: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相关成语

浅尝辄止

改恶从善

好善乐施

谢选骏指出:千古以来的迷雾都以为“止于至善”是个好东西,却不知道“止于至善”与“刻舟求剑”一步之遥,甚至就是一个意思。

网文《刻舟求剑(成语)》报道: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中文名:刻舟求剑;外文名:Carve on gunwale of a moving boat。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成语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同义词楚人涉江

近义词一成不变、依样葫芦、守株待兔

反义词借坡下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成语出处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立刻在那船(舷)上刻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成语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成语寓意

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

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

成语运用

含贬义。多指做事不知进退,墨守成规,不懂得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处理事情。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运用示例

北宋·苏轼《王中甫哀辞》:“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于板桥仆嫌》:“公胡为拳拳,系此空中云。作诗颂其美,何异刻剑痕。”

北宋·黄庭坚《追忆予泊舟西江事次韵》:“往事刻舟求坠剑,怀人挥泪著亡簪。”

元·姬翼《鹧鸪天·画饼充餐必也虚》:“画饼充餐必也虚,刻舟求剑决然无。”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二〇回:“似你这般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刻柱鼓瑟了。”

同源成语

刻剑痕、刻舟痕、求剑刻舟、记剑痕

谢选骏指出:大家都知道刻舟求剑愚蠢可笑,却不懂止于至善亦如是也。想想看,一个人可能永远年轻吗?一个事业可能永远鼎盛吗?不可能嘛。因为自身在变,环境在变,一成不变的止于至善也就不可能了。因为万物的流变会让新鲜的成为腐败的——保鲜怎么可能呢?再好的棺材所埋葬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一旦重新出土就会立即腐朽成灰——止于至善传为笑谈了。所以,与其止于至善,不如继续前进。



【103、庄子的恶意兼论马列主义就是马驴主义】


网文《大劈棺》报道:

《试妻大劈棺》是一出京剧名剧,是由古代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里的《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改编而成。讲的是庄周得道,路遇新孀扇坟使干,以便改嫁;庄周因此回家试探己妻田氏,伪病死,成殓,幻化楚王孙,携一家僮来家。田氏见王孙,顿生爱慕,拟嫁之,洞房中王孙忽患头痛,谓死人脑髓可治。田氏乃劈棺取庄周之脑,庄周突然跃起,责骂田氏。田氏羞愧自杀,庄周弃家而走。

 

在庄周汪洋恣肆的文章中有两个有关自己的段子:一个是庄周梦蝶,另一个就是妻子死后鼓盆而歌。这两件看上去非常奇异的事情自然是改编成戏剧、小说的“绝妙好辞”。目前所见最早的戏曲改编本是元代史九敬先的杂剧《老庄周一枕蝴蝶梦》。讲的是年轻英俊的书生庄周如何在太白金星的点化下,通过和四位仙女的风流艳遇,经历了酒色财气的人生后参悟世事轮转的道理,终于超脱尘俗,重入仙班的故事。所谓“蝴蝶梦”其实就是唐传奇里的“黄粱梦”。从这个剧本中可见,在元人的故事里,庄周的蝴蝶梦和他的妻子还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到了17世纪以后,经过明代人的重新改写,故事的主题就由得道成仙的个人修行变成了夫妻关系中道德问题的评判。那个一直没有出场的庄周之妻,不仅有了自己的姓名,而且成为了这个故事的主角。

相关史料证明,最迟在晚明,庄周梦蝶已经被小说家与佛教徒转型为庄周试妻。(上海市图书馆馆藏的19世纪晚期的佛教宝卷,显示梦蝶故事在晚明已经转型为庄周试妻的故事。)

《警世通言》卷二及《今古奇观》第二十回《庄子休鼓成大道》、《蝴蝶梦》传奇等在一般演出时投俗所好,多有色情、恐怖、庸俗丑恶表演。汉剧、桂剧、评剧均有此剧目,川剧有《南华堂》,湘剧、弋腔、徽剧、秦腔都有《蝴蝶梦》,河北梆子也有《庄子扇坟》。

庄子本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可是到了小说家和戏剧家那里,他的妻子田氏却不大光彩:故事起因于庄子和妻子的一次闲聊。庄子说,妇人水性,丈夫死了之后是必定要急着改嫁的;田氏却说未必,自己就是能守节的人。只因为庄周还活着,两人也分不出谁对谁错。不想过了不久,庄周果然病重,一命呜呼。田氏哭哭啼啼地守着孝。

到了第七天上,忽然来了个少年秀士,自称是楚国王孙,说是向年曾与庄周有约,欲拜在门下,今特地登门求教。见庄子已死,楚王孙不胜惋惜,提出在庄子家暂住百日,一来为老师守孝,二来得观老师遗著。田氏见楚王孙一表人才,产生了爱慕之情,一来二去,与他仓促成婚。合否之时,楚王孙忽然心疼难忍,说是必得要活人脑髓和着热酒吞下方可治愈。平日里犯病、总是楚王选一死囚来取脑髓。眼下无人可取,看看就要死去。田氏救王孙心切,听说不出七七四十九天的死人脑髓也可以用,便拿着斧头想劈开棺材,取庄周的脑髓为楚王孙治病。这时,庄周突然复生,田氏羞愧难当,自尽而死。

这个故事,由于传统剧目《大劈棺》(又叫《蝴蝶梦》)的演出而广为流传。京剧、微剧、汉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剧种都有这个剧目。

故事中荒诞的内容,当不可信,但庄子之妻到底是否坏女人,倒是有案可查。《庄子·至乐》中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元气。杂平芒茹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恒然寝于巨室,而我吸吸然随而哭之,自以为术通乎命,故止也。”

《至乐》属于《庄子》外篇,为庄周的弟子后学所写,离庄子比较近,应有相当的可信度。这里提到的惠子,名惠施,也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是庄子的朋友。从这里的记载来看,庄子之妻毫无异常死亡的痕迹。如果有了先前所说的那些事情,她自杀身亡,那么,即使庄子箕踞鼓盆而歌,惠子也没什么好指责的。就算惠子不知其情吧,庄子的回答也完全合情合理。他首先说:“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庄子用的是反问句,也就是说,妻子刚离世的时候,他还是感到很悲痛的。但后来他对人的生命历程作了一番思索,他觉得人的生命就像春秋冬夏四季一样,总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既然生命可以从无到有,那么它也就会从有到无。把个体生命看作是宇宙漫长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那就不必为之哀伤哭泣了。从这儿不难看出,庄于是非常通达的人,善于对宇宙人生作一种宏观的思考。像他这样的人,会用小心眼儿试探妻子对自己忠还是不忠,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关于庄子的妻子是个坏女人的故事来自什么地方呢?关键在于“鼓盆而歌”这四个字。盆是一种敞口的瓦器,古人也用它做乐器。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个著名故事,叫“渑池会”。说蔺相如陪同赵王在渑池与秦王会见。在喝酒喝得很酣畅的时候,秦王对赵王说:“我听说您喜欢音乐,您用瑟演奏一曲吧。”赵王正在鼓瑟,秦国的史官就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一起喝酒,命令赵王鼓瑟。”蔺相如见秦国的人轻辱赵王,立即走上前说:“赵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国的音乐,我把这些盛酒的瓦器给您,您也为赵王表演一下吧。”蔺相如这里提到的瓦器,就叫“盆缶”,秦人也把它作为乐器的。庄子“鼓盆而歌”,就是一边唱歌,一边拍打着瓦盆,为自己伴奏。这和死了人以后的哀伤气氛的确不大合拍,所以惠子才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尽管庄子很好地解释了自己的动机,但对于他的反常行为,老百姓还是选择了世俗化的解释。就是说,庄子鼓盆而歌,说明他不悲伤;他不悲伤,说明他与妻子不恩爱;不恩爱,说明他妻子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庄子对生命的严肃思考,就这样被编排成了一个大众化的故事。

谢选骏指出:由此可见,哲学的智慧,到了百姓手里,就会沦为一种恶意。这是毛泽东一类的“毛房(茅房厕所)思想家”无从想象的吧。这些马粪驴粪(马列主义者,又译“马驴主义者)自称“泥腿子”,嘴里不刷牙,还自夸脚上有粪丝。可见马列主义就是马驴主义,而论马列主义者甚至不如马驴。



【104、最初的社会化就是吃螺丝钉、然后就变成了螺丝钉】


《2月大女婴腹中惊现螺丝钉 疑3岁姐喂服》(2018-08-16 看看新闻Knews)报道:

家中一颗螺丝钉离奇消失,父母怀疑被3岁的大女儿塞进了出生仅69天的妹妹嘴里。为防万一,父母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这颗失踪的螺丝钉果然在孩子肚子里。医生提醒,儿童缺乏危险意识,特别是家有二孩的,家长不仅要教孩子什么是危险的,更应该告诉孩子遇到意外情况主动告诉家长,以免耽误救治最佳时机。

硚口的李先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刚满3岁,小女儿出生才69天。10日上午,李先生在家中修门,大女儿蹲在一旁玩爸爸拧下来的螺丝钉。可当李先生将门重新装回去时,发现螺丝钉少了一颗。他反复问大女儿都说没拿。他找遍了家里每个角落,也没看到这颗螺丝钉。螺丝钉就这么失踪了?李先生反复回想,依稀想起好像看到大女儿玩着玩着,跑到了小女儿的身边。

家中老人也说,看到大女儿用手在小女儿嘴巴里捞什么东西,问她捞什么,她却说没什么。想起以前看过很多孩子误吞异物的新闻,当天下午,李先生抱着刚满69天的小女儿来到武汉儿童医院门诊部。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枚长约3厘米的钝头螺丝钉,对医生说家里不见了一颗一模一样的螺丝钉,极有可能就在小女儿的肚子里。

医生女婴进行X光片检查,果真在孩子的右下腹看到了一枚螺丝钉形状的金属异物。这么小的孩子吞下螺丝钉,医生觉得十分蹊跷。“莹莹才两个多月,根本不会自己把螺丝塞进嘴里,只可能是姐姐觉得好玩,喂进去的。”李先生无奈地说,检查结果证实了他的猜想。“女婴肚子里的螺丝钉是钝头、细长的,跟尖锐的螺丝钉比起来相对安全一些,所以我们并没有立即进行手术。”

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邢福中副主任医师介绍,为让孩子少受苦,希望孩子能自行排出。密切监测4天下来,起初螺丝钉还在肠子里不断挪动,可到了第三天就再也没有挪动过位置了,医生无奈只能借助手术。“手术进行了约一个小时,很成功。”邢福中副主任医师说,由于腹腔镜很难将螺丝钉挤压排出,医生首先通过腹腔镜确定螺丝钉在回肠末端,再在孩子脐环部位开一个约2厘米大小的环形切口,通过手法将卡住的螺丝钉顺着肠管排出体外,手术创伤最小,手术瘢痕隐匿,不影响孩子后期的美观。术后孩子恢复情况良好,再过两天即可康复出院。

随着二孩家庭的增多,带有明显“二孩”特征的意外伤害数量也多了起来。医院曾接诊过大宝给小宝喂钮扣、电池等异物,还有小宝偷吃大宝的巴洛克球致胃部和小肠7处穿孔等危险案例。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鲁巍副主任医师提醒,二孩家长要特别注意,尽量不让太小的两个孩子单独待在一起。若发现孩子出现反常情况,家长一定不要疏忽大意,细心观察、耐心询问,也许就能发现问题。

鲁巍副主任医师还提醒,此类意外伤害重在预防,家长一方面不要将有安全隐患的小物件放在孩子随手可拿的地方,同时将大宝二宝的玩具分开;一方面还要告诉孩子危险是什么,遇到意外情况应主动告诉家长,以免耽误救治的最佳时机。

谢选骏指出:上述报道没有解释,为何大女儿要隐瞒事实,拒不承认向妹妹嘴里塞入了危险物质。因为她知道这不是好事,所以不能承认;而且承认了不就等于前功尽弃了吗?事实上,这是人的最初的社会化过程,是孩子为了争宠而企图谋害更小的竞争对手的社会行为。研究表明,人的最初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兄弟姐妹们在掌握生存资源的父母那里的争宠活动力中展开的。这种争宠有时是致命的,像这个报道所显示的就是如此。为了防止这样的危险,现在有的“发达国家”就让那些已经出生的孩子,参与到母亲孕育的过程中,诱骗他她说这个新生的孩子和他她的关系如何的正面……从而用这个“共同参与的民主假象”,来最大限度降低孩子对胎儿的敌意。但是无论怎样,这种“加害与被害”的亲密关系,已经揭开了“社会化”的恐怖性质,尽管,这还是在亲密的家庭内部,还仅仅是最初的社会化!为什么最小的孩子最有反抗精神或最为奴性?大约是因为从小就吃了太多的螺丝钉,然后自己就变成了螺丝钉——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



【105、座谈会就是坐探会】


(一)

网文《主持座谈会的基本技巧》(黄梦其 2016年07月21日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

座谈会是组织相关人员聚到一起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就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一种常用方式,座谈会主持者控制会议的能力水平和方法技巧对会议的质量效果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营造会议氛围。直截了当而又幽默诙谐的开场白,能够影响会议的气氛和节奏,往往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说,座谈会开始之初,主持者要乐于并善于用亲切的问候、平等的口吻、丰富幽默的语言、简洁轻松的话题,直接抛出座谈会讨论的议题和目的和要求,鼓励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迅速激发大家参与座谈讨论发言的强烈愿望,进而努力营造踊跃发言、热烈讨论的良好气氛,避免座谈讨论陷入僵局,万不可官腔官调,甚至故弄玄虚,让人不知所云、不知所措。

二、引导会议内容。座谈会开得热烈不热烈、成功不成功,完全取决于主持者的循循善诱和有力引导。作为座谈会的主持者要善于察言观色、临场发挥,因势而为、巧妙引导与会人员的发言尤其是座谈讨论的中心议题和热门话题,都要集中在此次座谈会所要讨论研究和落实解决的问题之上,紧抓不放、实话实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防止发言人大话套话、泛泛而谈,甚至离题万里、空洞无物,真正做到让大家言之有物、言之有道、言之有情、言之有信。唯有如此座谈讨论,问题才能议深议透、落细落地,从而使座谈会达到预期效果。否则,就会“论”而不透、“议”而不决。

三、控制会议进程。座谈会的气氛是否融洽、进展是否顺利,与会议主持人角色扮演得好坏、掌控能力的强弱有很大的影响。会议主持人是宣布开会、散会,推进会议、把控会议的直接责任者,在主持座谈会的整个过程中,就要像交响乐团的指挥,随时控制会议进程、准确把握会议时间,对与会人员发言要有时间限制和内容要求,力求简练、明快,发言过长注意及时提醒、发言过激进行情绪疏导、发言冷场巧妙插话提问,适时调控“火候”,准确把握方向,科学设置议程,想方设法让会场气氛和谐活跃,确保会议顺利进行,并最终达到预期目的。

四、严肃会议作风。会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会议的效果。尤为重要的是,与其他会议相比,座谈会与会发言人员相对较多、座谈讨论时间相对较长,再加上与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待问题看法各不相同,这就更加需要会议主持人领之以行、导之以言,严肃会议作风、重视会议效率。一要恪守时间,保证准时开会,按时散会;二要严格纪律,不准迟到早退、无故缺席,讲小话、做私活;三要发扬民主,提倡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四要讲究效率,座谈讨论发言不是目的,研究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坚持不讲虚话、只讲实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努力把抽象的道理讲具体、把复杂的问题说明白。

五、评价会议中肯。一般情况下,与会人员都会把座谈当成一次了解领导意图、反映自己心声的机会,希望借此机会了解工作部署,解决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创见。因此,要求主持者在汲取和采纳大家正确意见和合理建议的基础上,讲出自己的观点,解释不同的看法,而且必须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不刻意渲染成绩、也不隐瞒回避问题,陈述清楚、点评中肯。另外,主持者在会议结束发表评论性意见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使用平和的语气,措辞有分寸、表达要适当,言之有度、评之有尺,以易于与会人员采纳接受,确保座谈目标的实现。

(二)

网文《座谈会》报道:

座谈会是由训练有素的主持人以非结构化的自然方式对一小群调查对象进行的访谈。主持人引导讨论。主要目的是从适当的目标市场中抽取一群人,通过听取他们谈论研究人员所感兴趣的话题来得到观点。这一方法的价值在于自由的小组讨论经常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发现,是最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

座谈会主持人——

作为小组座谈会的核心,主持人的作用特别重要。一个优秀的座谈会主持人可以点石成金,一个素质不够的主持人会把座谈会变成聊天会。小组座谈会主持人三大必备基本素质如下:

第一.互动亲和能力

在小组座谈会中,一群相互之间完全陌生的人集中到一起,而且要畅所欲言,是有相当的难度的。首要的就是要建立大家之间的信任感,特别是要建立主持人与参会人员之间的信任感。这就要求主持人一定是个有热情的人,是一个让大家一见就感到信赖和亲切的人,是一个有着高度亲和力的人。

有亲和力的主持人通过这种友好表示,使得在座的人员合作在一起,有一种合作的意识和趋向意识,和共同作用的力量。有亲和力是促成合作的起因,只有具有了合作意向,才会使大家结合在一起共同合作,才能更好的达成会议目标。

座谈会要让每个与会者都能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特别是遇到一些可能触及到个人价值观或判断能力的话题,小组成员往往有顾虑,或者看别人的眼色随波逐流随声附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大家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讨论当中,这时候的人们更多的是感性的人们,而不是一个说话要斟酌再三的“理性”的人。对于主持人来说,就要很快进入会议主持状态,让小组成员放开思想包袱,在无论对错没有水平高低的担忧下充分讨论。

第二.会议过程控制能力

首先是语速控制,语言要中速,不快不慢,既不让大家感到压抑又不让大家听不清楚。

其次要能够控制与会人员的谈话脉络,保证会议正常的按照既定主题发展。如果有人跑题了、拖堂了,能够顺着发言者的意思很轻松的牵到下一个主题,而不是突兀的打断。这个要靠平时知识的积累和修养的养成。

再次是时间进度管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访谈任务,会前的提纲准备,须将会议的主题划分为几个相关的步骤,有一条时间线;现场将每个小组成员的发言控制在合理的水平,既表达充分,又不啰嗦。如果发现时间控制方面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时调整话题方向和过程,加快节奏,不能仓促结束。如果需要可以再适当的延长访谈时间。

第三.提问和倾听能力

主持人的提问能力很重要。如果没有好的提问技巧,不能就事论事,步步为营,深入挖掘,而是照本宣科,所获得的访谈成果一定是表面和肤浅的。所以,合格的主持人应该掌握基本的提问技巧,懂得借助专业知识和恰当的问题挖掘出问题的本质和核心。

倾听能力对于座谈会主持人来讲也是非常重要,要能认真的倾听发言者的真实意思表达,包括表面意思和隐性意思,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下一步的讨论。也要能够识别小组成员的非语言行为,更好的理解每个成员的真实意见和态度。

形式及内容——

座谈会的人数通常为6-10人,地点通常选择在会议室内举行,由主持人,与受访者以聊天的方式讨论,讨论的内容就要看个案的主题。

通常座谈会的时间,大约是进行30分钟到两个小时都有。

座谈会是一种圆桌讨论会议,通常是由6-10个人聚到一起在一个主持人的引导下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讨论。焦点小组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和理解人们对于这一主题的看法以及影响这种看法的背后的原因。座谈会不同于一问一答式的面访。因为是多人讨论,在有经验的主持人的主持下,受访者互相之间有一个互动作用,一个人的反应会成为对其他人的刺激,这种互动作用会产生比同样数量的人做单独陈述时所能提供的更多的信息。

座谈会研究是定性的,指导性的。如果要获取定量的信息,通常在座谈会之后结合大样本调查:通过座谈会找到一个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而通过大样本调查找到一个影响因素定量的影响程度。

要开好一个座谈会,首先要明确它的主题、目的,事前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多查一些数据性的资料,分析研究,得出最后的结论。

谢选骏指出:上面两文不知或知而不言——座谈会就是坐探会。例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示。这个座谈会,就为毛泽东集团刺探思想动态提供了当时的平台和后续的渠道,然后展开了对于中国思想界长达百年的绞杀。毛泽东因此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坐探、共产国际派遣中国的特务,然后红光满面地登上天安门,最后因为敲骨吸髓、脑满肠肥,中风而死了。

(三)

网文《双周协商座谈会》报道:

双周协商座谈会,简称“双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定期举行的会议,是民主协商的重要形式之一。

历史

早在中华民国时期的1947年,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成立,下设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统战委员会,书记为连贯。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统战委员会向在香港设有总部或代表机构的各民主党派倡办“双周座谈会”,共同分析内地时局。双周座谈会由各党派轮流主持,常常一周在天后庙道4号四楼连贯家召开,一周在罗便臣道92号李济深家召开。1948年5月初,各民主党派看到中共中央“五一口号”之后,双周座谈会变为连日讨论,经过连续两天发言,与会的十二位民主党派负责人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各党派和各界于1948年5月5日联名发表了响应“五一口号”的通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起,由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所派代表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为主体,召开双周座谈会,座谈时事政治。双周座谈会每两周举办一次。1955年4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双周座谈会改为不定期举行,由秘书长根据情况召集。1957年后,双周座谈会改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而人民团体不再派代表参加。从1950年4月到1966年7月,共举行过114次座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举办。

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2013年3月俞正声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后,在第一次常委会上提出多开座谈会,以界别为基础,专题协商与对口协商相结合,增加工作频度,扩大全国政协委员参与。2013年9月18日,在全国政协第六次主席会议上,主席团审议通过《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办法(试行)》。2013年10月22日,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举行。2017年5月18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十九次主席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规则》。

双周协商座谈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形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议政体系。每年举办1次全体会议、4次常务委员会会议、20次双周协商座谈会。自第十二届起,全国政协的专题协商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第二层面是双周协商座谈会。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完善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提出要求。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协借鉴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做法,根据当地需要,相继开始举办协商座谈会。

形式

双周协商座谈会每两周举行一次,每次约20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以非中共人士为主。邀请各界别全国政协委员特别是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座谈,对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关系,统一战线工作,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等问题交换意见。

双周协商座谈会采用专题协商和对口协商相结合的形式,参会人员主要是和专题有关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其中多数是和专题有关的专家学者。此外还邀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直接到会听取意见。全国政协委员们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所提的意见建议许多已被中共中央、国务院采纳。

双周协商座谈会大部分议题来自全国政协的年度协商计划。此外还有的议题根据中央所需协商问题酌情安排,或者由全国政协主席亲自命题。2014年20个议题中,15个来自年度协商计划。

2017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规则》将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制度化,其中第五条规定:“双周协商座谈会议题由办公厅向全体委员、各专门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等征集,征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意见,与国务院办公厅会商安排建议;主席会议审议年度双周协商座谈会安排,确定议题、时间及承办单位。重点议题纳入年度协商计划,报中共中央审定。”第六条规定:“双周协商座谈会由相关专门委员会承办,部分议题邀请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共同承办。办公厅负责会议组织协调工作。”

谢选骏指出:显然,双周协商座谈会就是双周协商坐探会——基本属于一个特务组织,其活动属于情报活动……为中共引蛇出洞、制造冤案的阴险计划,提供了基础。座谈会就是坐探会!

(四)

网文《小组焦点座谈会》报道:

小组焦点座谈会,就是一组人按照规定的程序有序地提供信息。小组焦点座谈会被广泛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在小组焦点座谈会上,主持人引导一组参与者进行一种开放的和深入的讨论,而不是简单地提出问题并征得参与者回答。在讨论有关新产品方面的问题时,主持人会以直接或音接的方式使小组的讨论集中于某个问题小组讨论一般有8-14名参与者,每个参与者会受小组中其他成员意见的启发,围绕如何概括或发掘出一个能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创意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小组焦点座谈会的优缺点 

与其他数据收集方法相比,小组座谈会的方法有如下10个优点: 

(1)协同增效:将一组人放在一起讨论,与单个人去询问得到的私人的保密的回答相比,前者可以产生更广泛的信息、深入的理解和看法。 

(2)滚雪球效应:在小组座谈会中常常会有一种"滚雪球"效应,即一个人的评论会启动参加者的一连串反应。 

(3)刺激性:通常在简短的介绍期间,随着小组中对所谈论问题的兴奋水平的增加,参加者想要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感情的愿望也增强。 

(4)安全感:因为参加者的感觉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是类似的,所以参加者感到比较舒服并愿意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感情。 

(5)自发性:由于对参加者没有要求回答某个具体的问题,他们的回答可以是自发的不遵循常规的,因而应该是能够准确地表达他们的看法的。 

(6)发现灵感:与一对一的访问相比,小组的讨论更容易激发灵感产生想法。 

(7)专门化:因为多个被调查者要同时参与,所以雇用一个受过高级训练,但是价格昂贵的调查员(主持人)是合适的。 

(8)科学监视:小组座谈会容许对数据的收集进行密切的监视,观察者可以亲自观看座谈的情况并可以将讨论过程录制下来用作后期分析。 

(9)结构灵活:小组座谈在覆盖的主题及其深度方面都可以是灵活的。 

(10)速度快:由于同一时间内同时访问了多个被调查者,因此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都是相对比较快的。 

小组座谈会还可能有如下的5个缺点: 

(1)误用:小组座谈会是探索性的,但可能会误用和滥用而将结果当作是结论性的来对待。 

(2)错误判断:小组座谈会的结果比其他数据收集方法的结果更容易被错误地判断。小组座谈会特别容易受客户和调研者的偏差的影响。 

(3)主持:小组座谈会是很难主持的。具有高素质的主持人是很少的。而调查结果的质量十分依赖于主持人的技术。 

(4)凌乱:回答的无结构性使得编码、分析和解释都很困难。小组座谈会的数据是凌乱的。 

(5)错误代表:小组座谈会的结果对总体是没有有代表性的。因此,不能把小组座谈的结果当作是决策的唯一根据。 

谢选骏指出:商业座谈会和政治座谈会相比,可能少些致命的因素,但依然不脱其“坐探会”的“调查研究”性质。

(另起一页)


书名

就是

SAME AS


《外星看地球》第49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49


作者

谢选骏

Xie Xuanjun


出版发行者

Lulu Press, Inc.

地址3101 Hillsborough St.Raleigh, NC 27607—5436 USA

免费电话1—888—265—2129

国际统一书号ISBN:

定价US$最低


2021年5月第一版

May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49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4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中央文革来到美国

  《“你好日子不多了!”川普批评者担心遭报复 或走或隐居…》(纽约资讯 2024-11-12)報道: 据NBC News 11月11日报道 川普政府前官员奥利维亚·特罗伊(Olivia Troye)曾在今年8月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谴责川普。最近,她在登机时,一名乘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