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7月14日星期三

谢选骏全集第126卷:社会窃取

社会窃取

Social Steal


《外星看地球》第26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26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26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26


(另起一页)


内容提要

什么是文明社会?就是把人类当作仇敌的社会。什么是社会文明?就是社会代替自然成为人类公敌的体系。在文明社会或社会文明里,社会窃取成为人类的主要生存方式。这是比“阶级斗争”、“种族斗争”更为基本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法律因此成为一种丛林原则,它被用来惩罚失败者,奖励优胜者。道德则用来维护既得利益,舆论则是交战的前线。


Synopsis

What is a civilized society? It is a society that treats humans as enemies. What is social civilization? It is a system in which society replaces nature as the public enemy of mankind. In a civilized society or social civilization, social stealing has become the main way of survival for mankind. This is more basic than "class struggle" and "race struggle"-a war of all people against all people. The law therefore becomes a kind of jungle principle, which is used to punish the losers and reward the winners. Morality is used to safeguard vested interests, and public opinion is the front line of war. 

(另起一页)


“外星看地球”,就是“超越地球观察地球”——从一个“对等的位置”而非“从属的位置”来看地球上发生的林林总总的现象。


上帝宗教 God Religion《外星看地球》第1卷

宗教战争 Religious Wars《外星看地球》第2卷

天子与人 The Son of Heaven and Human《外星看地球》第3卷

全球策 Global Strategy《外星看地球》第4卷

G2-中美联合体 G2-Chimerica《外星看地球》第5卷

两个世纪的内战 Two Centuries of Civil War《外星看地球》第6卷

病毒瘟疫 Virus Plague《外星看地球》第7卷

从暴民到暴君 From Mob to Tyrant《外星看地球》第8卷

党府论 On the Party Government 《外星看地球》第9卷

废垃论 On Human Waste《外星看地球》第10卷

历史人物 Historical Figure《外星看地球》第11卷

书面人物 Written Characters《外星看地球》第12卷

新闻人物 News People《外星看地球》第13卷

共产党 Communist Party《外星看地球》第14卷

政权杀戮 Regime Killing《外星看地球》第15卷

国家妖孽 National Devil《外星看地球》第16卷

科学与文化战 Science and Culture War《外星看地球》第17卷

历史力学 Historical Mechanics《外星看地球》第18卷

六四余波 The Aftermath of June 4th Massacres《外星看地球》第19卷

蒙古后清黄俄黄犹 Yellow Russian Yellow Jewish《外星看地球》第20卷

民主攘扰 Democratic Disturbance《外星看地球》第21卷

民族交汇 Ethnic Intersection《外星看地球》第22卷

难民行为学 Refugee Behavior Science《外星看地球》第23卷

权力碰撞 Power Clash《外星看地球》第24卷

人民主权与种族主义 People's Sovereignty and Racism《外星看地球》第25卷

社会窃取 Social Steal《外星看地球》第26卷

猪义社会 Pig Right Society《外星看地球》第27卷

书评文论 Book Review《外星看地球》第28卷

台湾中国 Taiwan China《外星看地球》第29卷

网络主权不是主权网络 Internet sovereignty not a sovereign Internet《外星看地球》第30卷

(另起一页)


目录

001、“瓷房子”隐喻中国社会的脆弱

002、“红社会组织”就是比黑社会还黑的组织

003、“蝴蝶迷”对现实社会的反作用力

004、“去全球化”因噎废食——西方社会的道德堕落

005、阿里巴巴涉嫌恐怖主义

006、爱国汉奸爱国贼考

007、爱国者捣蛋掌握了爱国者导弹

008、爱情协议还是车震通知

009、保姆比母亲更加神圣吗

010、保险业亵渎神灵、鼓励冒险、刺激犯罪

011、悲剧使人快乐

012、北美社会急剧中国化

013、比骗子还像骗子的骗子

014、瘪三网民没有见过美人计

015、并非人人都像森林里的猴子

016、拨邓小平之乱

017、博士学位害死了人

018、车祸节乃见,一一现原形

019、大学试图摆脱赔偿的责任

020、带枪的男人比女人更缺乏安全感

021、当西方放弃了普世价值的时候

022、盗版容易创新难

023、德国终于变成了新母系社会

024、地产商修边境墙内神通外鬼

025、东亚教育其实是东欧教育

026、东正教社会能容忍这样的政治谋杀吗

027、都市里的野蛮人部落生不逢时

028、毒贩的理论沿用于贸易

029、独狼行动的实际原因

030、读者决定信息

031、对贪官污吏网开一面

032、俄克拉荷马州的报应来得真快

033、发生在日本的“南京大屠杀”

034、法轮“功陷”了国会大厦

035、法庭判决导致赌城屠杀

036、反对纳粹主义的纳粹主义

037、反诽谤法的法外执法

038、反抗公司暴政的个人主义

039、反思班农——劳动阶层更容易蜕化变质

040、房奴时代宣言

041、飞毛腿女人追求的只是掌声

042、封城社会最适合中国国情

043、福建女孩死于日本虚无主义

044、复习功课的新时代

045、富人做官更像穷鬼到家

046、个人崇拜的复活很有社会杀伤力

047、狗官吆喝的羊群社会

048、贵族就是祖国

049、郭沫若捏造西周奴隶社会

050、国际社会愚不可及

051、婚礼怎能在凡尔赛宫这个殡仪馆里举行呢

052、魂不守舍的古代人

053、极致体验的隐秘奢华

054、教育产业的严重过剩

055、教育造就人还是人选择了教育

056、阶级论、专政论、特权论、腐败论

057、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是二狗子理论

058、康奈尔大学良心发现了

059、可以辞职的社会还有点希望

060、无神论者老龄社会的颤栗哀鸣

061、盲目社会的天眼工程

062、没有公民社会何来打压一说

063、媒体就是媒婆——以法国为例

064、美国霸权的社会基础

065、蒙面歹徒必须退出社会生活

066、民粹主义就是选票回收机

067、魔鬼把德国送进地狱

068、魔鬼的瓶子已在北极打开了

069、魔鬼的声音总是动人的

070、魔鬼的游戏即将结束

071、脑膜炎社会

072、穷人的乐趣就是数钱

073、社会地位是基因的一种体现

074、社会信用系统可以整合全球

075、社会信用制度缺乏阳光法案支撑

076、社交活动促进了超级传播

077、社交媒体、个人博客的力量超过了传统媒体

078、社交媒体战胜传统媒体的显例之一

079、司法审判就是恃强凌弱的走过场

080、司机的盛宴即将结束

081、私生子和他儿子他孙子谁厉害

082、思想决定感觉就是一种红脖子主义

083、她为何欺骗自己的父亲

084、太监社会、太监政治、太监文化、太监人格

085、无神论者老龄社会的颤栗哀鸣

086、西方社会的三高症

087、小康社会应该由中产阶级领导——打天下的不能坐天下

088、新的社会组织正在“传销”中诞生

089、信用社会能兼容于共产极权吗

090、医治中国社会癌症的新方法

091、英国女王为何坐马车而不坐汽车

092、政府的罪恶要社会来偿还

093、种族主义是西方文明的灵魂——红脖子悲歌

094、只有更野蛮的才能战胜野蛮

095、中国大陆转向新母系社会

096、中国没有社会何来独立声音

097、中国社会开始“脱野蛮”了吗

098、种族混合导致平均智商的下降

099、种族歧视的合理根据

100、种族歧视有助于抑制传染病

(另起一页)

社会窃取

Social Steal


《外星看地球》第26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26



【001、“瓷房子”隐喻中国社会的脆弱】


《天津“瓷房子”被拍卖 评估价相差96亿》(2017年7月31日 新京报)报道:

在与天津最繁华的滨江道仅一街之隔的赤峰道上,有一处任何游客都不会错过的建筑。在由上千个古董瓷瓶堆砌成两米多高的围墙后面,无数五彩斑斓的古董瓷片所组成的雕梁画栋,共同修饰着一处样貌奇特甚至有些诡异的法式洋楼,一条由瓷片组成蟠龙横跨楼顶,盘旋成一个醒目的“china”字样。

这幢名为“瓷房子”的建筑,曾与巴黎卢浮宫、蓬皮艺术中心等顶级博物馆一同被美国赫芬顿邮报评为“全球十五大独特设计博物馆”。其前身为中国外交家黄荣良故居,系20世纪20年代后期所建,为砖木结构的四层楼房,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

然而,这样一座在天津屹立多年的“地标”建筑,却在今年6月19日,被天津市东丽区法院放入了司法拍卖名单,出现在阿里巴巴旗下的拍卖平台上,起拍价仅为1.4049亿元。据了解,目前全国约有超过3000家法院入驻阿里旗下拍卖平台进行涉诉财产处置,因此上线该拍卖平台的这处房产同样具有权威法律效力。

法院委托评估价1.4亿多元但未计瓷片价值,其主人委托评估价近98亿元,其中瓷片价值94亿多元。

自诞生之日起,瓷房子就被质疑“破坏历史旧貌”、“装饰俗气”等。最近,瓷房子因其主人身陷借贷官司,法院宣布将被拍卖。6月29日,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将于7月22日拍卖“瓷房子”,起拍价为1.4亿多元,几日后将拍卖时间推迟到8月8日。

拍卖底价是东丽区法院委托一家评估公司对瓷房子做出的评估价,并不包括瓷房子上面的瓷片价值。而由瓷房子的主人、天津市政协委员张连志委托的评估公司,给出的评估价高达近98亿元,其中瓷片的价值被评估为94亿多元。

按照此前双方签订的一份执行和解协议,张连志需要在拍卖前,将瓷房子上的所有瓷片清理干净,配合拍卖。截至记者发稿时,瓷房子的外观未有变化。

装修十年备受争议

瓷房子位于天津著名的历史建筑集中区,毗邻张学良故居等知名历史建筑。其前身是建成于上世纪20年代的法式洋楼,曾是近代外交家黄荣良的故居。

张连志的助理黄小燕说,2000年,张连志斥资3000万元从天津市工商局下属的某三产公司买下黄氏故居,从此便开始对这座老旧建筑装修“变身”。

瓷房子的工作人员介绍,改建工作从2000年开始,持续到2010年。其中,瓷房子博物馆于2007年正式开馆迎客。

张连志说,他喜欢瓷器,收藏瓷器对他而言“是个爱好,也是个梦想”,由他亲自设计和装修而成的瓷房子是“一件作品”。

此前,他曾在天津经营一家餐厅,由位于天津五大道风情区的小洋楼“疙瘩楼”改建而成。餐厅里食客使用的餐具、桌椅等均是老物件儿。餐厅内外壁也贴满了碎瓷片。不仅如此,张连志还将自己的一辆路虎车身贴满了瓷片。

为了建设瓷房子,张连志自称耗费了不菲的心血。瓷房子号称用了“7亿多古瓷片、13000多只古瓷瓶和古瓷碗、500多个瓷猫枕、300多尊石狮子、1尊清代琉璃狮子、300多尊佛造像、12尊小瓷人、1尊石像、几百件明清时期家具”。

张连志说,瓷房子里充满了他的创意。房顶上镶满瓷片的龙爪,代表伏羲女娲;窗棂格子是织毛衣的“元宝针”图案,表达对母亲的思念;院子地面用碎瓷片拼出9个连在一起的铜钱,代表“财源滚滚”、“九九归一”等。提到瓷房子的设计,张连志反复感慨:“多美啊,很美!”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瓷房子的“美”。

一位去过瓷房子的网友说,抬头看见贴满密密麻麻瓷片的屋顶,“密集恐惧症都犯了”。在某摄影论坛上,有人发帖请教瓷房子的拍摄技巧,因花色太多、瓷面又反光,很难拍摄,有摄友回复,“别拍了,那房子太丑了”。

新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参观瓷房子的游客,有人表示,“很独特,别的地方没有”、“就是来看个新鲜”,有人则直言不讳,“挺奇葩的”。

面对审美上的非议,张连志显得很淡定,他认为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一个作品出来,肯定有人不理解。”在他看来,瓷房子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瓷器文化。

瓷房子内外贴满的瓷片真假亦是争议焦点。

张连志对外宣称,所用的全都是真正的古瓷片,还有钧窑、定窑等名窑瓷片。他曾放言,如果谁能找到一片新的现代瓷片,“奖励10万元”。

对于张连志的说法,文物鉴定师、中国文物基金会专家委员边正明则毫不客气地指出,瓷房子的瓷片并不全是古代的。这些瓷片有一大部分属于清代晚期,历史价值不是很高,还有一部分是现代工艺品。

边正明告诉新京报记者,据他了解,瓷房子搜集瓷片的时候是大批量购入,有些瓷片是近代的,即使是古代的,也“绝大部分是普通的民窑瓷器”,“没有非常精美的,包括梅兰竹菊、花卉的、其他有典故的东西,几乎没有。”

对于瓷房子悬赏10万元“寻新瓷”的说法,边正明委婉地说,“我只能说,再过200年全是老的。”

涉嫌破坏文物但未有改观

与外观美丑、瓷片真假的质疑相比,瓷房子更受诟病的是涉嫌破坏文物。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8月31日,天津市政府批准首批323幢历史风貌建筑名单,瓷房子赫然在列,保护等级为“重点保护”。

2005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重点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造型、饰面材料和色彩,不得改变内部的重要结构和重要装饰。”

一位原天津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称,瓷房子的改建显然违背了这一规定,对建筑的饰面材料进行了改变。

天津民间志愿者组织“天津记忆”,自成立以来就活跃在保护建筑遗产领域,在天津颇有名气。他们一直关注和批评瓷房子以及“疙瘩楼”的改建行为,曾多次在网上发帖,记录两栋建筑遭受破坏的全过程。

“疙瘩楼”建于1937年,由意大利建筑设计师设计,曾是著名京剧艺术家马连良的故居,也是天津首批历史风貌建筑,列为“重点保护”等级。

“天津记忆”负责人傅磊告诉新京报记者,张连志对黄荣良旧居和疙瘩楼用所谓的各种“文物”瓷片装修,装修后的样子“不仅不是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的代表,反而是破坏的典范,内外装饰毫无美感,严重拉低审美水平,可以说是天津的一道‘疤痕’。”

傅磊提供了一张瓷房子改造前的照片,黄色外墙、红色屋顶,墙体仅有简单粉刷,房屋几乎没有外饰,气质简朴,与现在被瓷片包满的样子确实完全不同。

边正明说,他和一些周边市民聊过,在他们小时候的印象中,这片楼房不同于普通民宅,是法式建筑,有历史有故事,现在被瓷片完全掩盖了,“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破坏”。

天津市和平区文物所负责人在接受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新金融观察》采访时曾表示,瓷房子贴瓷片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黄荣良故居的装修整改需要向有关部门申报,而瓷房子在装修前并未进行申报。但该负责人表示,文物所在管理上没有强制力,只能多次对其提出警告。

而近年来,瓷房子为何可以作为天津市3A景区开门营业,接待游客?该文物所负责人说,3A景区的评定属于旅游局负责,博物馆的申报则属于民政局负责,“3个部门间信息不对等使其有机可乘”。

然而,与该负责人的说法矛盾的是,2006年,位于“疙瘩楼”的粤唯鲜集团曾被评为和平区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张连志本人也被评为和平区文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对贴瓷片涉嫌违法的说法,张连志称,瓷房子买来的时候年久失修,几乎是危楼,他仅加固修缮就用了将近两年时间。贴瓷片其实是对房子的一种保护,因为瓷片很抗腐蚀,贴的过程还要涂抹水泥,对房子起到了加固作用。

借贷纠纷

近日,瓷房子引起关注则是其作为借贷抵押物,即将被拍卖。拍卖背后是张连志陷入的一起借贷官司。

张连志说,瓷房子工程持续近10年,投入太大,欠了很多钱。张连志的助理黄小燕说,瓷房子就是个“无底洞”,2007年瓷房子正式开业时,他们已经欠了材料商、供货商、施工方1000多万元。为了还钱,他们通过民间借贷借了1200万元,2年内就滚到了3700多万元。外加要给瓷房子办理房产证、国土证两证合一,还要缴纳1300多万元的土地出让金,公司那时资金链已断裂。

2012年夏天,张连志在鑫泽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鑫泽公司)借贷,前提是用瓷房子做抵押。

张连志和黄小燕回忆,他们通过自称鑫泽公司员工的单辉向鑫泽公司借了两笔钱,第一笔钱4250万,2012年7月和8月份打入瓷房子方面的账户。但在2012年10月到2013年2月之间打入第二笔钱的数额上,双方产生了分歧。鑫泽公司认为借给张连志5000万。而张连志说,打第二笔钱时,单辉以“做流水”为名要走了张连志公司财务人员林某的银行卡和U盾,整个卡里的资金往来自己并不知情。

张连志说,虽然鑫泽公司第二笔借贷最初给卡内打入5000万,但经多次转入转出后,真正给到张连志的粤唯鲜公司、瓷房子的财务账户、瓷房子的材料商等债主那里的只有1501.88万,其余资金都转到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个人或者公司账户了。

对此,天津另一小贷公司负责人常顺(化名)透露,他以前和单辉有不少业务往来,单辉常用他公司账户走账。他曾向鑫泽公司借款1800万元,而在2012年10月23日,鑫泽公司给他打款1800万元时,所用账户就是张连志公司财务林某的账户。这说明,张连志公司财务林某的账户,确实曾被鑫泽公司使用过。

鑫泽公司总经理王嘉臣告诉新京报记者,公司总共借给张连志是一亿元本金,利息最初定的是年息36%,后来按照24%执行,因为张连志一直不还钱,利息又减免不少,截止到现在,连本带息一共是一亿三千多万元。

王嘉臣说,单辉实际和鑫泽公司没有任何关系,他也从未见过单辉。单辉是鑫泽公司前任总经理崔某的朋友,崔某目前也已不在鑫泽公司工作。至于这一亿元是如何形成、如何转账等具体问题,王嘉臣称自己当时还没来鑫泽工作,不了解具体情况。

因为双方对借贷数额的争议,张连志始终未完全偿还鑫泽公司的借款。2016年7月7日起,张连志被东丽区法院以不同理由,连续拘留3次,每次15天(第3次实际执行12天)。第一次的理由是“拒不履行法院生效文书”,第二次是“张连志拒绝申报财产”,第三次理由与第一次相同。

该案件的执行法官为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法院法官郑某。7月20日,郑以需让天津市高院批准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瓷房子评估价值悬殊之争

尽管面临拍卖,但瓷房子景点似乎并未受到影响。记者看到,7月的几天,瓷房子售票处始终有很多游客排队。一位工作人员说,寒暑假等节假日是旅游旺季,平时一天也能有几百到上千名游客,他们除了春节休息7天以外,其他时间都开馆。

瓷房子作为“天津市著名景点”,网上流传多份“天津旅游攻略”、“天津必去的N个景点”等帖子,均把瓷房子列入其中。

张连志未对记者透露瓷房子每年的收入和利润情况,但按工作人员透露的日均接待游客数量及每张门票50元价格估算,平均每天瓷房子门票收入大概可进账数万元。

2016年8月17日,被第三次拘留后,张连志在东丽区法院签下一份执行和解协议,约定张连志自协议签订之日起,向鑫泽公司支付500万元,其后每个月支付50万元,于2017年4月30日前一次性还清所有欠款。

瓷房子经理张帆向记者出示了由东丽区法院开具的缴款凭证,他们从2016年8月份签订和解协议后,一次性支付了500万,之后每个月都付给法院50万,目前已经还了1000万元。但到约定最后一次性还清欠款的期限,他们并未将剩余欠款全部还清。

2017年6月29日,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将于7月22日对“瓷房子”进行拍卖,起拍价为1.4049亿元,几日后又将拍卖时间推迟到8月8日。

东丽区法院曾委托天津中量房地产土地评估公司对瓷房子评估,该公司于2016年8月出具的估价报告称,“确定估价对象于价值时点可能实现的市场价值(不含室内室外文物及瓷器装饰价值)取整为人民币1.4049亿元,平均单价为52471元/建筑平方米。”

而瓷房子方面委托北京市国宏信价格评估有限公司对瓷房子进行估价,于2017年3月出具的评估报告中,对瓷房子估价为97.9亿多元,其中瓷房子的瓷片部分价值为94.6亿多元,瓷房子房产部分价值为3.3亿多元。

两份评估结果差异巨大,主要原因在于是否将瓷片价值考虑在内,而即使不考虑瓷片,“裸”房的价格也相差近2亿元。

记者联系到天津中量房地产土地评估公司的估价师刘德建,他参与了此次对瓷房子的估价。对于为何未将瓷片价值评估在内,刘德建表示,“我们按照法院给的委托来评估”。他不愿解释评估的过程和标准,“因为我们是受法院的委托,对外的口径要通过法院,没有经过法院的授权和指示,对外不能说过多的情况。”

而对于为何未将瓷片纳入评估范围,东丽区法院执行法官郑某在接受天津《新金融观察》采访时表示,“瓷房子方面主张其内外瓷器、瓷片属于文物,法院不能拍卖,所以此次拍卖只涉及房产本身,拍卖完成后,由买卖双方对瓷器、瓷片的归属进行协调。”

在张连志去年8月份签订的执行和解协议中,有一个条款是,“在拍卖之前,被执行人有义务协助将上述房产中所有瓷片等装修材料进行清场配合拍卖,截至拍卖日不清场视为放弃权利,申请人有权对其进行处置,并对由此发生的损坏、丢失概不负责。”

按照法院公告,8月8日,瓷房子将面临拍卖。截至记者发稿时,张连志并未对瓷房子上面的瓷片做出改变。

北京安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张军认为,在本案中,原本为单独物的瓷片等装饰材料已经附和在房屋主体结构上,构成了附和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已经达到非损毁不能分离的程度,故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物尽其用,避免社会财产的损失和资源的浪费,不应予以分割。

鑫泽公司王嘉臣则向新京报记者透露,目前有一家深圳的公司在与他们接洽,希望接手鑫泽公司对瓷房子的债权,若双方交易成功,这笔债权会转移到深圳公司方面,而深圳公司则可以向法院主张自己的权利,可以继续拍卖,也可以暂不拍卖。

谢选骏指出:“瓷房子”隐喻了中国社会政治的脆弱,不仅如此,其“价差”之巨大,还显示了中国社会思想的反差无以复加。最后,这个脆弱性和表面性,似乎是中国的注定命运。因为中国和瓷器都是叫做“China”。看来,对于这个玩意儿,一定要重兵把守,否则万一被人破坏了,“中国的国运”也就……支离破碎了。



【002、“红社会组织”就是比黑社会还黑的组织】


《冲击香港立法会 他们不是抗议而是自杀求死谏》(梁启智 2019-07-02)报道:

昨天在香港的立法会,有一群年轻人冲击立法会大楼,包括用铁支、铁锤和铁架冲撞外墙的玻璃,又破坏大楼外的围栏。最后,他们冲进立法会议事厅,在大楼内各处涂鸦,最终于半夜零时前全体自愿撤出。从画面来看,他们的行为十分暴力,也引来不少批评。

在冲击刚开始的时候,我对他们的行动也是十分困惑的。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说是冲进立法会的话,先别说今天立法会并没有安排会议,他们就算能冲进也不会带来什么实际影响;再者当时入面已经有多层的警察布防,他们压根儿没有能冲进去的可能。这明显是不顾大局,甚至是毫无策略可言。

在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有相同的困惑。同时,网上出现了两种声音。第一种,是说他们不智,就算要冲击也不该选这个处境,平白变成政府所批评的暴徒,严重影响了这场运动原有的正面形象。第二种,是说他们是内鬼,是亲建制阵营所指使的黑帮,目的正正是要破坏这场运动。

但是,接下来,现场传出了第三种声音。

民主派的议员因为担心冲击者受伤和要面对的刑责,纷纷走到冲击现场,站在冲击者和警察中间,用他们的肉身阻挡继续冲击。

然后,议员被其他示威者拉走,冲击继续;然后议员又跑回来做人墙阻挡;然后,又被拉走。

在这个拉拉扯扯的过程中,传出了以下对答:

毛孟静议员:「你们冲进去,是会被视为暴动,要坐牢十年的!还有里面已经准备好枪等你们了!」有人回答:「我们已有心理预备会被捕的了,交给我们吧!」

有几个议员挡着铁架车不让别人用来继续冲击,有些年轻人说:「你让我们冲进去吧!我们准备好要被捕的了!你还想我们等多久?还有什么方法?」

一下子,这场「毫无道理」的冲击行动的「目的」忽然就变得清楚了。你以为他们没想过冲进去的后果吗?他们早想过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傻」呢?有现场的社工透露:

他们不是内鬼,而是死士。有十几人,已经预备好要牺牲生命。有朋友说他们昨晚在「煲底」(立法会议事厅楼下的公众活动区)过夜露宿留守的时候,听到有班年轻人在开会,有九个人举手要做死士。他们是想自杀,不过用另一方式。

这儿交代一点背景。自这场运动开始以来,已有三名香港人自杀身亡,并于遗书中表明支持这场运动,申明他们的诉求。这是香港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连续「死谏」:6月15日是第一个,6月29日是第二个,6月30日是第三个。

对于不理解这场运动背景的人来说,很容易会认为这场运动是什么收了外国势力的钱,或者学生被煽动之类的。这些,第一是对所有运动参与者特别是死者的污蔑,也没有反省一个政府到底要有多烂,才可以「煽动」得出这么多人出来持续地抗争。

而他们已经试过每一种的方法、温和的,激烈的。选举投票,试过,然后他们属意的人被禁止以后再参选;占领运动,历时七十九点,波澜壮阔,最终清场;和平游行示威,一百万人出来,不够吗,二百万人出来,政府仍然无动于衷。

市民要求撤回议案,政府只愿暂缓,然后谎称暂缓就是撤回;市民要求调查警察攻击和平的示威者,政府却反过来褒奖警察(六一二镇压的现场很广,虽然在其中一处有个别示威者动武,但其他大部分地方的都十分和平,甚至有数百人正参加已取得警方批准的和平集会,却在没有警告之下被催泪弹围攻,险些酿成人踩人惨剧)。

然后,是死谏。

我本来也无法理解冲击立法会的行为,但把他们的行为理解为「自杀式攻击」,就一下子都懂了。自杀的人是不讲回报的。你可以说他们冲动,但我无法因此取笑他们。得明白,一个人要多绝望,才会走到这一步?「还有什么方法」这条问题,一直回荡。

冲击一直持续到晚上,到了大约九点钟的时候,在场的警察忽然全数撤走,外面的冲击者也就趁机会冲进大楼。这时候,大家都很奇怪为什么警察会撤走。这是请君入瓮吗?在场者则互相争论要不要长期留守。有些人则直接行动起来,破坏一些他们眼中代表专制管治的装置,和在墙上写下他们的诉求。

「是你教我和平游行是没用」

但这儿要加一个注脚:在同一时间,大楼内的档案资料馆和摆放外国使节赠送礼物的展厅,立即被冲击者围封起来,加上「历史文物不准破坏」的字句。天下间哪会有这样有纪律的「暴徒」?

「保护文物不可破坏」「保护图书不可破坏」

事实是,他们虽然在破坏,但他们很有意识他们要破坏的时什么,要保护的又是什么。这时候大楼内已经没有其他人,他们攻击的不是人,而是制度。在他们眼中,真正破坏立法会形象的,是尸位素餐的保皇党议员,是畸形选举制度带来的体制暴力。他们只是把这个被藏起来的腐烂制度尸体,把这个让人不舒服的真相,拿出来让大家看得见。

最后,在场者决定宣读一篇声明,然后撤走。以下是他们的宣言。

各位香港市民,我们是一群来自民间的示威者。万不得已,我们并不想走上以身对抗暴政的路,以占领香港特区政府立法会作为我们谈判的筹码;但满口谎言、满口歪理的政府却无意回应香港人不断走上街的诉求。我们只好以公义、良知、以及对香港、对香港人无穷无尽的爱,去抗衡横蛮的政府。

香港特区政府成立至今22年,政经民生每况愈下。现任特首上台后,情况变本加厉,更漠视民间逾百万民意,推出「送中恶法」。市民于6月起前仆后继,各尽其力,或和平、或理性、或奋勇、或受伤流血,以一颗热爱香港之心,恳求政府撤回修例,而政府置若罔若,不谙民情,竟置香港大众于不顾,甚至以民为敌。

现任特区政府已非以港人行先,为使政府聆听港人声音,我等市民不得不进行各种占领,不合作运动、乃至今日占领立法会行动。社会或对我等占领者有所批评,但追本溯源?社会撕裂之诱因为何?民怨每日俱增之本源为何?香港何辜?香港人何以被追逼至此?我等港人没有武装,没有暴力,只能以秉持正义于心,无畏无惧,奋勇向正。希望能香港政府能及时回首,重回正轨:

我们占领者,要求政府完成五大诉求:

一、彻底撤回修例

二、收回暴动定义

三、撤销对今为所有反送中抗争者控罪

四、彻底追究警队滥权情况

五、以行政命令解散立法会,立即实行双真普选

「反送中运动」发展至今,在三位年轻市民殉道。我等未忘忧愤,然心存善念,不愿香港再有为民主、为自由、为公义再添亡魂。希望社会大众团结一致,对抗恶法,对抗暴政,共同守护香港。

但是,故事还未完结。上面说了,这不是一场冲击,这是自杀。有四个冲击者坚决不随大队离开,要留在会议厅。据说,他们有的已经写好遗书。

这时候,离开半夜十二时只有数分钟,警察已开始布防要重新攻过来。一众本来已撤到「煲底」的冲击者决定重新回到大楼,合力强行把那最后的四个人抬走:「一个也不能少」。以下是记者即时直播采访时的对话:

记者:为什么你们会上来?

女孩:因为我们从telegram知道有四个义士会留在这儿,所以我们全部人一起上来,希望同他们一齐走……(哽咽)他们不走我们也不走!只好推他们一齐走!

记者:(哽咽)其实现在已经很接近十二点的死线,你们怕不怕进来之后不能再出去?

女孩:(哽咽)好怕!但更怕明天见不到他们四个…所以我们才一齐进来,一齐走!

记者:(哽咽)楼下有人号召,还是自发有此行动?

女孩:本身有扬声器,后来说不好,要尊重死士的决定……但是一齐上去叫他们一齐走,是所有人的决定。

在直播画面中,我看到生命的美丽,和人性的光辉。

大约零晨十二时,他们刚好都出来了,催泪弹从四面八方发射过来,他们赶紧一起撤退。就这样,一场比当年「火烧赵家楼」要温和得多的行动,在没有伤亡下得以结束。

我不鼓励自杀,不想把牺牲浪漫化,所以我也不支持这次冲击。但请容许我在此恳请呼吁:在谴责这次冲击前,请先问一问你自己:你会谴责一个想自杀的人吗?还是你会问一问,是什么把他推到如此境地?又有谁本来可阻止绝望却不为所动?若要谴责,请先谴责这些制造绝望的人,可以吗?

谢选骏指出:暴力对抗是中共唯一擅长的事情,和平革命才是中共想极力避免的——所以,一切暴力行为的黑手,肯定是那个依靠暴力革命发家致富的“红社会组织”!“红社会组织”就是比黑社会还黑的“组织”!



【003、“蝴蝶迷”对现实社会的反作用力】


《法专家谈中国在法国及欧美的间谍网》(2018年5月26日 转载法广RFI 安德烈)报道:

法国破获两名前情报人员涉嫌向中国出卖情报大案,其实,法国情报部门近年来十分关注中国情报机构在欧洲尤其在法国的部署,只是做得不动声色。为什么?不要打草惊蛇。

法国情报专家表示,孙子兵法第十三专门讲如何使用间谍,间谍的运用有五种,即乡间、内奸、反间、死间、生间。使用五种间谍,让敌人无法捉摸,出奇制胜。刚刚发现的两名法国对外安全局前情报人员,12月份被法国抓捕,怀疑他们正是在中国的传统间谍概念下被收买,为中方服务的。

法国前对外安全局局长舒艾特说, 20多年前,中国间谍主要任务是搜集经济情报,技术资料,设法盗取西方尖端技术资料。

现在他们也如同其他强国一样,开始搜寻政治情报。他们试图了解他国的政策,他国的外交意图等等,同时继续搜集经济情报。

很自然,中国间谍的第一个目标涉及太平洋地区,其次是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所有的地区强国。再下一步就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其他成员国,因为这些成员国的做法和设想对中国来说都很重要。

菲利普·玛尔瓦良在《情报字典》中国部分指出,中国的战略在于成为全球性超级大国,但这一战略构想基本上是建立在情报服务部门之上。国家安全部的使命是对外,主要职责是反间谍以及镇压政治异议人士。

中国国家安全部共有7000名公务员,但是在这个数字上面应该再加上去50000名“非法的”间谍,所谓“沉底鱼”。这位专家表示,中国情报机构把美国和欧盟作为主要目标,尤其在法国、英国、荷兰及德国潜伏着大量间谍。

“蝴蝶君”

一位要求匿名的法国前情报部门负责人证实,“在法国的中国间谍十分活跃而且是常态性的,他们什么都要,搜集工业、尖端技术情报。比如,法国负责核潜艇的海军军官或副官一直是他们的目标,这些军官往往与一些漂亮年轻的中国女孩结婚。中国人做这些的动力如同到处一样:金钱、性、意识形态或自我中心”。

“北京当局已在法国工程技术学院、自动研究院、电子学院以及法国政治学院,到处安插间谍。”“他们通常的做法是想法跟你或他结识,是一种柔性的渗透,不会像电影那样具有戏剧性。”

法国汉学及历史学者达蒙说,“他们只要能够得着,什么都拿”。一名中国学生考入法国富有声望的“国家行政学院”,后来被发现偷拍了几立方米的资料。

这位出版了一部名为《人民中国的情报与安全机构》,曾受法国对外合作局委托研究过中国的学者表示,“由于熟悉中国情报机构渗透的本领,两名法国前间谍怀疑为中国当局出卖法国利益,我一点也不奇怪。”“打个比方,北京当局可以让一名间谍打入美国调查局内部整整卧底三十年之久。”

他表示,“这样一来,人人变得怀疑起来。”“当我知道有一个中国国籍的人在某一个地方,我立即提起了警觉。”

在法中经历过的一段激烈的间谍反间谍战中,有一个具有标志性但至今让知情人士忍俊不禁的案子:一名70年代驻北京的法国外交官背叛了法国,向北京当局传递了外交资料,其原因乃是为了向双眼美丽的京剧演员花旦时佩璞求爱。他原以为跟这位女演员一起生了一个孩子,结果这位所谓的女演员是男扮女装。这名法国外交官1986年被以叛国罪判刑,得了一个“蝴蝶君”的绰号。

谢选骏指出:上述报道犯了一个常识错误。我觉得,从逻辑上说,得到“蝴蝶君”绰号的不该说那名法国外交官,而应该是这位勾引他上当的男扮女装的京剧演员。

时佩璞(1938.12-2009.6)男,出生于中国山东。北京青年京剧团的编剧、演员兼团部秘书。电影《蝴蝶君》(M.Butterfly)的原型人物。20世纪60年代,时佩璞与法国驻华大使馆职员布尔西科相遇,并男扮女装与之相恋。1983年,时佩璞在法国被判间谍罪,其男儿身的秘密暴露,与布尔西科18年恋情告终。2009年6月30日,时佩璞在法国巴黎逝世。

时佩璞,男性京剧演员,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教师,有两个姐姐。他出生于山东省,从小在昆明长大,他学习了法语,从昆明大学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

17岁他成为一位演员,并取得了一些小成就。但他最为著名的成就是“男扮女装与法国外交官Bernard Boursicot相恋20年”,这个真实故事便是后来成百老汇戏剧《蝴蝶君》(1988年)的原型,后又在1993年改编为电影。

人物生平

1964年认识当时驻北京的法国外交官Boursicot,对方以为他是女儿身,猛烈追求他,两人其后更发生性关系。

1969年,中国情报机构利用这关系,将Boursicot招为谍报人员。

Boursicot于1969到1972年驻扎在北京,1977到1979年委派到蒙古乌兰巴托,他向中国提供超过500份秘密情报。由于Boursicot常驻中国之外,与时佩璞相会的次数并不多。

1965年,时佩璞告诉Boursicot怀孕,其后带着4岁大的时度度声称这就是他的孩子。Boursicot、时佩璞和时度度在1982年回到法国。

两人于1983年6月30日被法国安全局拘捕,直至此时Boursicot才知道时是男儿身。被捕后,时度度承认自己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母亲“因穷而将他变卖”。

1986年时佩璞和Boursicot被判间谍罪,入狱6年。时后得法国总统米特朗特赦,1987年获释后一直住在巴黎。

2009年6月30日在巴黎逝世,终年70岁。 

爱情历程

1964年,布尔西科被外派到北京大使馆担任会计师一职。当时20岁的他在一次外交酒会上,遇见26岁的京剧花旦时佩璞。以教外交官夫人中文为职的时佩璞当时向布尔西科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是京剧演员,也是京剧作者。时佩璞向这位年轻的外交官员述说起自己的身世,他说自己原是女人,但因为重男轻女的父亲渴望生儿子,从小就被迫以男儿身被养大,2人旋即坠入爱河,并有了亲密关系。很多人都难以想象,布尔西科怎么会一直被亲密爱人时佩璞蒙在鼓里,不知道他是男儿身。 

时佩璞自己的说词是,他从未告诉布尔西科他是一个女人,只是布尔西科把他误当女人,他就将错就错。当这件震惊世人的间谍案曝光后,“雌雄莫辨”的布尔西科在法国成了笑柄。 

布尔西科被调离北京后,长年在外生活,但却经常返回北京探望时佩璞,2人继续藕断丝连。1965年,时佩璞告诉布尔西科,他怀孕了。不久后,还生下了儿子时度度。 

布尔西科自称是为了见“妻小”之面,才将法国的机密文件交给中国当局。布尔西科称,当时时值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一名特务人员来找他,以时佩璞与儿子的安危作威胁,要求布尔西科为中国从事间谍工作。 

1982年,在布尔西科千辛万苦张罗下,成功安排时佩璞与儿子来到巴黎共同生活。不过,2人的关系立即引起法国当局关注,1年后,2人齐齐被捕。布尔西科万万也没想到,他爱了那么多年的“她”,竟然是男儿身。 

因中风住进法国一间疗养院的布尔西科,在接受《纽约时报》电话访问时,对时佩璞病逝的消息,反应冷淡。 

艺术形象 

时佩璞与布尔西科被捕后,这段扑朔迷离的畸恋曝光,在西方引起轰动,“雌雄莫辨”的布尔西科更成为法国人的笑柄。但中国当局却自始至终保持沉默低调。 

在时佩璞被判刑的消息传出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毓真表示震惊,他认为时佩璞被指控的罪名是毫无根据的。马毓真当时说时佩璞1982年10月赴法是应法国政府邀请去讲学的。不过,除此之外,中国当局至今并没对法国的“美人计”指控再作出其它正式响应。 

尽管如此,这段充满奇情的“异国恋”,受到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关注,他将这段真人真事,与作曲家普契尼的著名歌剧《蝴蝶夫人》结合,写成了著名的百老汇舞台剧《蝴蝶君》(M.Butterfly),上演后立即引起轰动。《蝴蝶君》的戏剧张力,更吸引了澳洲导演柯南伯格,在1994年时将之搬上了大银幕,并找来奥斯卡华人影帝尊龙担任主角,拍成电影版的《蝴蝶君》。

谢选骏指出:也许,这种“艺术”是为了掩盖间谍活动的真相。这就是“蝴蝶迷”对现实社会的反作用力——文艺作品中发生在日本的《蝴蝶夫人》情节,到了中国的现实社会中就变成了《蝴蝶老爷》,由此可见文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反作用力。只是东西转移,日本的蝴蝶夫人,变成了中国的蝴蝶先生。中国真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假货帝国。



【004、“去全球化”因噎废食——西方社会的道德堕落】


《“去全球化”言过其实》(2020年5月3日 FT中文网)报道:

“去全球化”的观点言过其实,疫情导致的“闭关锁国”只是短期现象,产业链区域重组也是有限性、结构性的。

今年3月以来,新冠疫情在始发地中国得到控制,但却在全球特别是欧洲与美国加速蔓延,何时能够得到完全控制尚不明朗。市场普遍预期,此次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将超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在逼近1929年的大萧条。随着全球疫情加剧,关于疫情是否会、将如何导致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讨论纷至沓来。

其中,“去全球化”的观点尤其引入注目:认为疫情将加剧最近几年的“逆全球化”趋势,甚至导致“全球化”至少是“本轮全球化”的终结。笔者认为,“去全球化”的观点言过其实:疫情导致的“闭关锁国”只是短期现象,产业链区域重组也是有限性、结构性的;近年来的“逆全球化”讨论本身就有夸大倾向,西方与中国的局部“脱钩”对全球化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一)“去全球化”观点的主要依据与逻辑——“全球化”是指由于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为主要特征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的全球化,大致有三个阶段:一是1846-1914年国际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二是二战结束至197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内部国际贸易与投资大发展,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内部的贸易与投资合作并存时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而是阵营化;三是1980年代至今,中国、前苏联与东欧国家相继进行经济转型,加入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经济体系而形成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形成为主要特征。“去全球化”观点的主要依据与逻辑是:随着全球疫情加剧,各国纷纷开始为阻止境外疫情流入而开始“闭关锁国”,并重新考虑原有的产业链全球布局;多个发达国家领导人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表态,要大力降低对外国经济的依赖性,强化本国经济的“自主”性;部分国家还可能因疫情后的纠纷,撤回在对方的企业;因此,最近几年开始的“逆全球化”趋势会加剧,甚至会导致全球化至少是“本轮全球化”的终结。笔者认为,这一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有显著的夸大倾向。

(二)疫情导致的“闭关锁国”只是短期现象——疫情是一种自然灾害,尽管其中有很大的人祸因素。它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主要国家对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分工能为本国国民带来巨大福祉的基本认知。在疫情结束之后,各国之间对于人员旅行的管控、对于防疫物资的临时出口限制,都会自然放开;其它各种受疫情影响的贸易与投资往来,也会得到恢复甚至强劲反弹。

(三)疫情导致的产业链区域重组只是有限性、结构性的——首先,行业的有限性。疫情后很多国家可能的确会鼓励关系本国民众健康与民生安全的部分产业的部分企业从国外迁回国内,但这方面的行业数量在整个经济中的比例是极为有限的。而且,世界主要经济体绝大部分是市场经济体,企业会从自身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其生产布局;各国政府不可能强制所有海外企业进行不符合其利益的转换,也不可能提供足够的补偿来帮助其进行转换。其次,企业的有限性。即使是关系本国民众健康与民生安全的产业,绝大部分国家的政府也不会强制或鼓励所有海外相关企业都迁回国内。政府更理智的选择是,在类似于疫情这样的危机发生后,通过实施紧急状态,命令国内相关企业在短期内转产,生产必要产品,如同美国此次疫情中的做法一样。而这些产品并非是高技术产品,不难生产。政府不必要为了防范危机,而将危机期间的一些做法常态化,强制或鼓励相关企业只在国内生产、不在国外布局。再次,国家的有限性与结构性。部分国家的政府,基于疫情后与它国之间的纠纷,的确可能会采取措施,强制或鼓励本国在对方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关系本国民众健康与民生安全的产业)迁出,以防止可能的风险。这种情况会主要发生在疫情首发国中国与其它国家之间而非在所有国家之间(笔者也认可这种可能性,本文最后一部分将单独讨论这一问题),因而也是有限的。而这些企业也不一定是迁回本国,而可能迁往其它国家。后者属于全球化的区域结构性调整,而非全球化的逆转。

(四)近年来的“逆全球化”讨论本身就有夸大倾向——关于“逆全球化”的讨论并非始于本次疫情,而是过去几年来就已普遍存在。它主要是指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与世界各国之间频繁爆发贸易纠纷,包括与其众多盟友以及中国之间。但这种观点本身有夸大倾向。首先,美国挑起贸易纠纷的目的,并不是实施贸易保护、逆全球化,而是如特朗普自己所宣称的,认为原有的贸易格局对美国不平等(美国在二战后对其它国家的开放程度一直高于它国对美国的开放程度),因而要通过关税等贸易保护大棒,迫使其它国家对美实行更大程度的开放,以“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为目标,最终实现各方的平等开放与全球化。其次,从贸易纠纷的结果看,美国与除了中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威胁或短暂的贸易战,最后都基本和平解决了,而且的确促进了其他国家开放程度的提高,而美国的开放程度也没有降低。从美国与这些国家的相互关系看,这些贸易纠纷推动了全球化水平的提高。再次,尽管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纠纷虽然还没有彻底解决,双方还保留了较多的高关税,但也已经通过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中国的开放程度。而与中国贸易纠纷导致的双方与其它国家贸易与投资往来的加强,也属于前文第三部分提到的全球化的区域结构性调整,而非“逆全球化”。

(五)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局部“脱钩”对全球化的影响是有限的——目前,中国舆论界热议的“去全球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和西方与中国的“脱钩”即“去中国化”问题密切相关。这一“脱钩”过程始于前两年的中美贸易战,并可能由于此次疫情的发生而加剧。这是由于,此次疫情始发于中国,有关政府部门与官僚在初期有打压知情人和隐瞒信息的行为,最终疫情未能得到及时控制,波及全球。这使得西方前些年对中国体制的担忧,从政治、经济层面扩展到公众健康层面,从而会加剧与中国“脱钩”的意愿与行动。这样的担忧与分析不无道理。但也应看到:中国与西方的“脱钩”是局部的,对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也是有限的。首先,中国与西方的“脱钩”是局部的。短期内,两国各自的比较优势不会被其它国家完全取代:西方对于中国而言,在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地位,是其它国家不可替代的;中国对于西方而言,在廉价劳动力、产业链齐全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近期内也难以被其它国家(包括东南亚国家)完全取代。因此,双方的合作空间依然存在并巨大,“脱钩”只会发生在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民生安全的一些领域,而不会扩展到经济整体。其次,中国与西方局部“脱钩”包含“逆全球化”与全球化区域重组两部分。双方的“脱钩”,既可能表现为部分企业从对方国家迁回国内、部分原有贸易往来被内部供给与需求所替代,从而构成“逆全球化”;也可能表现为部分企业从对方国家迁到第三国、部分原有贸易往来转向第三国(即贸易与投资的转移)——如前文所言,这是全球化的区域重组而非“逆全球化”。再次,中国与西方局部“脱钩”并不影响世界其它国家的全球化态势。无论是从意愿还是从能力上看,中国都不太可能组建一个强大的、与西方完全对抗的经贸阵营。与中国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在平时不会削弱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在中西对抗时可能因此加强与双方的经贸往来,在不得不选边站时绝大部分可能会由于体制或利益因素而倒向西方。

如前文第一部分所述,1980年代以来的“本轮全球化”,不仅包括中国、而且包括前苏联与东欧国家加入全球化阵营。后者的全球化参与,并不会受到此次疫情的根本影响。因此,即使像“去全球化”观点的代表性华裔学者张伦教授那样,将“疫情导致逆全球化乃至全球化终结”这一判断,严格限定在“本轮全球化”的范围之内,也有夸大倾向。应该看到,中国很多人士担心“去全球化”问题,实际上是担心中西“脱钩”或“去中国化”对中国自身利益的负面影响。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也是中国决策者需要慎重考虑的。

谢选骏指出:“去全球化”因噎废食,正确的做法是“健康全球化”。因为不是全球化不好,而是病态的全球化不好。那么,什么是健康的全球化呢?健康的全球化就是“单轨制”而不是“双轨制”;正如健康的国家是“一国一制”,病态的国家才是“一国两制”。

网文《不是去全球化 是去中国化去中国的全球化》(2018年7月12日 笑蜀杂谈)报道:

全球化并非穷途末路,而将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又一村之后,全球化会不会有中国的位置,会不会带中国玩,如果中国没有根本的体制变革,那么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特朗普上台之后的美国,退群成了时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退出TPP;退出巴黎协定……。真是一言不合就退群。本来所谓全球化,就是美国主导的各种群支撑的全球化。美国连连退群,无疑是全球化的重挫。退群而外,美国更点燃了贸易战的战火,连连向加拿大、韩国、日本、欧盟也包括中国下了战书,维持全球化的自由贸易的基石似乎摇摇欲坠。全球化似乎已经日暮途穷。去全球化的哀叹一时甚嚣尘上。

但是且慢。最近局势又有翻转,全球化的前景似乎没有想象中的悲观。

首先是特朗普一度宣布不排除重返TPP;虽然因为日本等TPP成员国骄傲地回应说美国也不是想重返就可以重返的,必须遵守一定的条件才可以重返,特朗普随后变脸,反对重返。但天知道阴晴不定的特朗普什么时候会不会再来一次变脸呢?再说了,TPP进程并未因此中断,而是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继续强势推进。固然没了美国,但更没了中国——TPP从一开始就排除了中国。如果说TPP是全球化的新的发动机,那么TPP主导的新的全球化一开始就没中国什么事儿,属于典型的去中国的全球化。并非去全球化,而是去中国化,是去中国的新的全球化。这大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上台即忙于退群的特朗普,在上个月的G7峰会上解释过他的退群初衷。他认为过去的全球化是全世界包括欧盟占美国便宜的不公平的全球化。为此他敦促各国降低对美国农产品的贸易壁垒。他更主张“零关税”,呼吁七国集团成员取消所有关税、非关税壁垒和补贴。实际上,这可以理解为特朗普或者说美国所要的新的全球化。稍后,特朗普还就美国与欧盟即将爆发的汽车关税大战提出零关税方案。

这遭到中国“分析人士”的嘲笑,认为这不可行。只不过,这些所谓“分析人士”很快就被打脸——7月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支持美国的零关税方案。美欧汽车关税大战一夜间烟消云散。

这就是美欧关系的真实写照。不管他们怎么吵吵闹闹,看起来怎么剑拔弩张,实际上很容易缓和。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往往分分钟的事。

设想一下,如果美欧汽车关税大战的成果不断扩大,从汽车贸易领域向其他贸易领域延伸,那么,特朗普在G7峰会上提出的以取消所有关税、非关税壁垒和补贴为核心的新的全球化,不就逐渐实现了吗?这才是真正建立在自由贸易基础上的全球化,或者说,是全球化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只是,这样的全球化,跟TPP一样,肯定也没中国什么事儿。还是以美欧汽车关税大战为例吧。这场大战未战即和,已经令中国政府颇为恼火。半官方的多维新闻网当时的报道,标题就叫《美国挑起贸易战,中国强硬反击欧盟却认输了》,透露了中国政府的不快。正在欧洲访问的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更是公开警告欧盟:“当前形势下,中欧应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体系。中国现在站在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前沿,不希望背后有人打冷枪。”

“应共同维护”是中国政府对欧盟的期待,但这不过是一厢情愿。欧盟并无兴趣站到中国一边。早在今年4月,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就呼吁中欧联手,但欧盟不领情,多次透露美国应该和中国打贸易战,欧盟则要独善其身。甚至不满足独善其身,有机会便不惜如王毅所说背后打冷枪。

如此,还能指望美欧主导的新的全球化一旦成型,这全球化会带中国一起玩么?美欧无论就历史血缘,文化习俗,还是就价值观,还是就制度体系而言,都是近亲。他们之间的冲突归根结底是可管控的,他们之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可解决的。试图以所谓国际统一战线今天联欧制美明天联美制欧,战术上或可能,战略上绝无可能。

一言以蔽之,全球化并非穷途末路,而将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又一村之后,全球化会不会有中国的位置,会不会带中国玩,如果中国没有根本的体制变革,那么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这显然是改开以来,四十年未有之大变局。

是什么深层次原因导致这一变局,为了文章不遭外星人劫持,就不展开分析了。这里可以说的是,这变局其实也没那么可怕。没有了TPP,没有了美欧主导的新的全球化,中国也不会孤家寡人,中国毕竟崛起了不是?中国模式毕竟横空出世了不是?中国毕竟向全世界输出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了不是?所以,中国完全可以有中国自己的全球化,中国特色的全球化。TPP不带咱玩,美欧不带咱玩,咱可以跟俄国玩、跟伊朗玩,或者像四十年前一样,跟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玩。反正咱不缺钱,又有上合组织作平台,一带一路作平台,正好以此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所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欧耶。

谢选骏指出:“中国完全可以有中国自己的全球化”,其实也是一种“去全球化”——那就是回到两个阵营的冷战状态。因为“全球化”的意思当然就是“去阵营化”,而不是像共产党中国那样,在国际上“反对冷战思维”,而国内“坚持冷战思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西方社会的道德堕落就在于,容忍了共产党对于中国的垄断,却不同意共产党控制全球——这不是不把中国人当人吗?



【005、阿里巴巴涉嫌恐怖主义】


《阿里七提不确定 唯一确定的是状况会恶化》(2018-11-13 希望之声)报道:

过去几周,多数中国公司公布了不错的第三财季业绩,但许多公司对未来却不再抱有信心。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上周曾一连七次说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投资者来说,未来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状况可能会恶化。

阿里巴巴一连七次说“不确定”

《华尔街日报》11月12日报道,当前在中国,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企业正面临着不确定性。报道称,过去几周,多数中国公司公布了不错的第三财季业绩,但似乎没有几家公司对未来抱有信心。最新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是,纳斯达克上市的携程旅行网预计,当前财季调整后的经营利润率将从上季度的20%降至0%-1%,理由是会计准则变化,但收入增长也可能受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冲击。11月8日(周四),携程旅行网暴跌19%,创2003年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而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高管在上周电话会议上,七次提到“不确定”或“不确定性”,这是过去九个季度从来没有的说法。

搜索引擎巨头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公司及其竞争对手搜狗在描述前景时也使用了“不确定性”一词。搜狗受到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支持。

中国经济放缓开始冲击企业

华日报道,近几个季度,阿里巴巴令人惊叹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但从现在起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阿里巴巴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中国国内,其核心业务是向中国消费者销售产品的中小企业平台。

这些企业正受到中国整顿影子银行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放缓的影响,加上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阿里巴巴11月9日(周五)将其截至3月份的财年收入预期下调4%至6%。

华日报道认为,阿里巴巴似乎更像是中国经济的风向标而不是一只单纯的热门科技股。

目前阿里巴巴的股价较其夏季高点回落近30%。11月9日公布的财报表明,投资者不要指望其股价会在短期内出现转机。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状况可能恶化

今年年初曾经情绪乐观的中国消费者如今已变得非常谨慎。大件商品的销售已出现断崖式下跌:10月份汽车销量锐减12%。现在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在旅行、服装和手机等非必需消费品上的支出。中美贸易战或许打击了信心,但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国内信贷收紧。中国房地产市场,以前这是该国财富的主要来源,现在也开始显得动摇:据房地产研究机构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的数据,过去两个月主要城市房地产销售已经下滑。

对投资者而言,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的状况仍可能恶化。

谢选骏指出:阿里巴巴为何连说七次“不确定”?因为他充满了恐慌。为何阿里巴巴不再确定?因为阿里巴巴他这个名字取得实在不好。

“阿里巴巴”出自《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Ali Baba and the Forty Thieves),是恐怖主义的温床阿拉伯的民间货色。

憨厚乐观的阿里巴巴(Fernandel 饰)是卡西莫老爷的仆役,这日奉命去集上买回舞女莫尔基拉(Samia Gamal 饰)。卡西莫对舞女欲行不轨,阿里巴巴施计救出莫尔基拉,在为莫尔基拉购买宠物的路上,四十大盗打劫驼队,阿里巴巴藏身藤笼,混进盗贼藏宝的洞穴并记下开门口诀。凭洞中数之不尽的金银珠宝,阿里巴巴摇身一变成为阿里老爷,并与莫尔基拉结为伉俪。听到风声的四十大盗头领登门试探,同时藏身酒窖的盗贼们跃跃欲试,准备在宴会上夺回宝藏。虔诚的阿里巴巴相信,真主将这笔财富交托给他,是有独到的用心

故事原文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作为经典世界民间故事,多次被作为连环画出版。 

在古代,波斯国有两个同胞弟兄,哥哥叫哥希姆,弟弟叫阿里巴巴。虽然是同胞兄弟,但哥哥非常有钱,钱多得用不完,弟弟呢?穷得几乎是一无所有。怎么会一个富,一个穷呢?

原来,最初哥希姆和阿里巴巴一样,也是个穷人,也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后来,一个富商看中了他的精明、能干,就把女儿嫁给了他。不久,岳父大人就去世了。希姆一下就有了不少的钱,他和妻子继承了岳父的全部家产。后来,他用岳父的钱作生意,很快又赚了大钱,于是便盖了新房,请了佣人,成为十足的大富商。

阿里巴巴的命运不如哥哥好,总是那么穷困。虽然人穷,但他心地善良,一个穷人家的女儿非要嫁给他,作他的妻子。他们结婚了,日子虽然过得很苦,但小两口非常愉快。他们的全部家产,除了一间破屋之外,还有三匹驴子。阿里巴巴没有钱做生意,靠砍柴过日子,每天赶着他的三匹毛驴到森林中去驮柴。

阿里巴巴过着艰难的生活,哥哥哥希姆不仅不帮助他,反而总骂他没用。有几次,一个拉着货,一个拉着柴在大街上碰面,哥哥总是讥笑弟弟:“你什么时候能变得聪明一点呢?”阿里巴巴总是乐呵呵地笑,他并不羡慕哥哥那样的生活。

哥希姆的老婆更尖刻,看见贫穷的弟媳妇就皱眉头,从来不给一升米或者一文钱。

有一天,阿里巴巴照例赶着他的三匹驴子,到森林中去。他砍呀砍呀,终于砍了可以装满三匹驴子的柴。他把柴驮在驴子身上,赶着驴子高高兴兴地回家去。刚走过一座大山,就看见前面尘土飞扬,好像有大队人马来了。他听说过,这一带强盗很多。于是,他赶紧把驴子拴在一株树上,自己躲在一个大石头后面。

一会儿,这队人马就过来了,只见每匹马上都驮着满满的袋子,不知装的什么东西,不过可以肯定他们不是打柴人。他一数,正好四十个。驮着这么多东西,到山里来干什么呢?阿里巴巴决定看个究竟。

这伙人来到一个山脚下,阿里巴巴也悄悄跟着他们来到这里,他把自己藏好,他知道一旦被发现那就没命了。他们说话的声音压得很低,也很简短,不过他还是完全明白了,这是一伙强盗,马上驮的东西都是抢来的。但他们把东西拉到这光光的山脚下干什么呢?阿里巴巴决定继续观察。

只见强盗头子走到面对山的一个地方,嘴里念道:“芝麻,芝麻,请开门。”山的一块大石应声而动。原来里面是个山洞。

四十个强盗把东西都送进去了。等他们都走出山洞,强盗头子说:“芝麻,芝麻,请关门。”大石原样地堵起山洞。强盗沿着来的路走了

阿里巴巴记住了这个地方,记住了强盗头子念的那句话。当然,他对自己亲眼看见的刚刚发生的这件事感到非常惊奇。

阿里巴巴发现这是一个强盗团伙的巢穴,他决定进去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多少金银财宝。他又等了一会儿,一直等到估计强盗们已经走了很远,才慢慢地来到大山的石洞面前。

他从没有做过这种事,空荡荡的山里只有他一人站在那儿,腿也开始抖起来。但他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大声喊道:“芝麻,芝麻,请开门。”

大石真的移动了,露出了黑森森的洞口。他钻了进去,被里面的景象吓呆了。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山洞,里面尽是金银和名贵的珠宝玉器,数量那么多,他一辈子也没有见过。

阿里巴巴有点害怕,万一强盗们返回怎么办?于是,他拔腿就跑,回到洞口,他想,既然来了,何不带点回去。

阿里巴巴跑到树下,把驮在三匹毛驴身上的木柴统统扔掉,赶着毛驴,进入山洞,找了三个大袋子,往里装满了财宝,然后出了山洞。

阿里巴巴说:“芝麻,芝麻,请关门。”大石便应声堵住了洞门。

阿里巴巴把毛驴牵到森林,用木柴把财宝盖住,以免引起别人的怀疑。然后赶着毛驴,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阿里巴巴赶着毛驴,一直等到天黑,才回到家。

他卸掉木柴,把财宝一袋一袋背到屋子里,紧紧地把门关上。由于紧张,身上的汗水已经湿透了衣服。

老婆一见这么多的钱财,认为阿里巴巴不是偷来的就是抢来的,她大声吼道:“你穷疯啦!斗胆去偷这么多钱财!”

阿里巴巴哈哈大笑:“我们时来运转。”接着,他把今天的奇遇,详细对老婆叙述一番,老婆心上的一块石头才落下来。

老婆开始数数,可钱太多,无法一下两下数清,再说,这么多钱放在什么地方呢?

想了很久,老婆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她对阿里巴巴说:“你去挖个地洞,我去一会儿便来。”

阿里巴巴问:“你上哪儿去?”

老婆说:“我到你哥哥家,向嫂嫂借个升子来量一量这些钱财,好知道到底有多少?”

阿里巴巴说:“你最好别去。”

老婆说:“是上你哥哥家,又不是上别人家,何况只借个升用一下,又不要他的东西。”

阿里巴巴只好答应老婆,开始挖地洞。

老婆来到哥希姆家,刚好只嫂嫂一个人在家,嫂嫂见是她来了,亮着尖刻的嗓子说:“家里又没钱买米啦?”

她说:“不,咱家有米。今天是来借个升回去用用。”

嫂嫂一听感到奇怪了。好大的口气。要用升量米?发财啦?一向小气的嫂嫂今天还真答应把升借给她。不过嫂嫂偷偷在升内弄上一些蜂蜜,想知道究竟用升量什么。她不知道这些,拿上升,便匆匆忙忙赶回家。

回到家里时,阿里巴巴已经挖了一个很大的洞,于是,他们把金钱量过,倒在洞里,然后一起动手把洞口封住。这么多钱财,他们几辈子都用不完。

第二天一早,阿里巴巴的老婆便把升还给嫂嫂。

嫂嫂接过升一看,什么都明白了,又气又恨,忍也忍不住。进屋楸住哥希姆的耳朵,把他从床上拉下来。

原来,哥希姆昨夜喝酒去了,很晚才回来,这会儿还在睡懒觉。

“你说,你说,阿里巴巴一家很穷,是个穷光蛋。你看,这是什么。”她把升扔在希姆眼前。

“这是升啊!”希姆本来就怕老婆,加之她这么大吵大闹,不知是怎么回事,更不敢多问。

“再看看!”老婆几乎是命令道。

希姆捧起升,仔细端详,终于发现升里面贴着一枚金币。他喜出望外:“金币。”

老婆又吼道:“你弟弟阿里巴巴欺骗了我们,他在我们面前装穷,总说买米的钱都没有。其实,他比我们富一千倍!”

“这怎么可能呢?”希姆说。

“他们钱多得用升量!”老婆于是把昨夜他们来借升的情况说了一遍。

希姆开始不信,听老婆这么一说,也嫉妒阿里巴巴了。

于是,他把衣服穿好,来到弟弟的家,他要问个明白。

一到阿里巴巴的家,希姆气汹汹地说:“弟弟,你必须告诉我,你从哪儿弄到这么多的钱财!”

见是哥哥来了,阿里巴巴非常坦白地说:“我是发了一点财,因为你是哥哥,所以决定分一半给你。”

希姆一听,觉得有门,弟弟果真发了财。他是个很贪心的人,怎么会满足弟弟分给他一半的钱财呢?于是,他说:“你必须告诉我,你怎么发的财。”

既然是自己的哥哥,阿里巴巴就把昨天森林里的奇遇告诉了希姆。

希姆一听,坏主意就来了。他说:“你必须把埋藏钱财的地方告诉我,否则我去告诉官府,让他们以偷盗罪处罚你。”

阿里巴巴说:“我没有偷盗,根本不怕官府,因为你是我哥哥,才把事情的真象告诉了你。不过我要提醒你,千万别再到藏宝的地方去,那伙强盗也不是好惹的。”

希姆哪听得进阿里巴巴的这些话,他回到家里,准备了十匹骡子,向藏钱财的地方,火速赶去。

希姆找到了藏宝的山洞。按阿里巴巴所说的,他大声喊道:“芝麻,芝麻,请开门。”

山洞门应声而开。希姆迫不及待地钻进洞,然后念道:“芝麻,芝麻,请关门。”山洞的石门应声而关。希姆一人就关在这洞里。

啊,他惊呆了,这么多金银财宝,他在洞里把这个拿起来看看,把那个拿起来瞧瞧,他激动得几乎疯了。他打开口袋,死命地往里装,装了一会儿,他想,应该拿些最值钱的才划得来。可是,哪样最值钱呢?因为里面的许多东西他见也没见过。不知该怎么挑选。

希姆在洞里挑呀选呀,好不容易把十个袋子装满了。

他在洞里呆了很长时间,只觉得已经很累很累了。他准备休息一会儿再走,猛然想起阿里巴巴的话,那伙强盗是不好惹的。于是他急忙背起一袋朝洞口走去。走到洞口,他才发现洞门是关着的。

洞门怎么开呢?希姆在里面光想着财宝,把那句暗语已经忘了,他竭力思索回忆,越想越糊涂。他吓坏了,忘了暗语怎么出得去呢?他对着石门胡乱喊叫起来。

“大麦,大麦,请开门。”

石门没有动。

“小麦,小麦,请开门。”

石门仍没有动。

希姆又接着喊:“黄豆,黄豆,请开门。”“扁豆,扁豆,请开门。”“蚕豆,蚕豆,请开门。”可石门始终没有开。

希姆急得满头大汗,他想,今天大概要死在这儿了,既便强盗不来,也要被饿死,金钱不能当饭吃呀!

希姆没有想出暗语,可是强盗们已经回来了。强盗头子一看,门口有十匹骡子,非常担心有人来偷财宝。他走到石门前,还未开口,石门却开了。

原来希姆想起了暗语:“芝麻,芝麻,请开门。”当他走出洞口时,发现四十个强盗全站在他面前。他想跑,哪里跑得掉呢?强盗头子一刀,就结果了他的性命。并把他的尸首切成四块放在洞中的四个角。因为强盗头子怀疑能进洞的人一定还有同伙。

天已黑了。希姆没有回家,他的老婆着急了,生怕发生意外,急忙跑到阿里巴巴的家,告诉阿里巴巴他哥哥从早出去,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阿里巴巴猜想哥哥可能凶多吉少,但还有一线希望:“也许哥哥想等到天黑以后再回家,以免别人发现呀!”

已经半夜了,希姆仍未回家,嫂嫂又来找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无可奈何地说:“这么晚了,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等天亮了。”

天亮后,阿里巴巴赶着他的三匹毛驴,来到山洞,他用暗语叫开了石门,进去—看,发现了哥哥的尸体。他非常伤心,但害怕强盗再来,便急急忙忙把希姆的尸首装了运回家去。

嫂嫂一直痛哭,阿里巴巴怎么也劝不住。

阿里巴巴说:“不要再哭了,应该赶快埋葬他。否则,强盗知道了这个消息,还会来报复的,那咱们都没命了。”

可是嫂嫂哭着说:“他的尸首一块一块的,怎么安葬呀?”

这时,希姆家的女仆说:“我给你们找个人来缝他的尸首吧!”

女仆是个忠实而又聪明的人,她找到一个裁缝,首先给了他两个金币,然后告诉他事成后另外再赏。这么高的价钱,裁缝当然愿意。

裁缝跟着女仆,带着工具来到哥希姆的家。女仆很聪明,在离家还有一定距离的时候,就把裁缝的眼睛蒙住,不让他知道具体地址。然后牵着裁缝的手,慢慢地走到停放尸体的地方,才解开手巾。

裁缝用心缝好了希姆的尸体。女仆又给了他几块金币,再用手巾蒙住他的眼睛,送他离开这里。

送走了裁缝,忠实的女仆又协助阿里巴巴和希姆的老婆,悄悄地埋葬了主人。

从此,阿里巴巴就住在他哥哥家中,帮助嫂嫂做生意。代管家务。

再说那伙强盗返回山洞时,发现哥希姆的尸首不见了。他们断定死者是被同伙弄走的。于是,强盗头子派一名年轻的强盗去寻找。找到尸体,就能找到同伙。

年轻的强盗到了城里,整整一天,什么线索也没发现。傍晚,他来到一家裁缝店,天色已快黑了,老板还在工作。他问:“老板,你看得见吗?”

裁缝说:“看得见。不是吹,昨夜我在黑暗中还将一名切成几块的尸体缝好。”裁缝非常得意。

这个强盗一听,觉得有线索了。于是,他和裁缝聊天,不断恭维裁缝。最后,干脆把裁缝拉到酒店,请他喝酒。酒过三巡,这个强盗说:“真没想到老师傅有如此高超的手艺,黑暗中能把分成几块的尸首缝好。”

裁缝已经飘飘然,他说:“这没什么,以后有这样的活路,只管来找我。”

强盗说:“我还真有几桩这类活,出价也很高。不过,你得领我去看看,我要问问那主人是真还是假。”说完,他给了裁缝几个金币,算是定金。

裁缝不便推辞了。他说:“不瞒你说,我只知道大概的方位,最后一段距离,是那小女仆蒙住我的眼睛,领着我去的。”

强盗很会说,最后裁缝终于答应领他去找昨夜那个房间。

强盗跟着裁缝走了一会儿,裁缝说:“昨夜就是在这儿被那女仆用毛巾把眼睛蒙住的。”

强盗说:“那好,我现在也把你眼睛蒙住,你边走边回忆那女仆带你走时的步数。”

裁缝还是找到了希姆的家。强盗在他家屋门上画了一个记号,然后转回山洞,把探得的消息向强盗头子报告了。

第二天早上,女仆发现主人家门上的记号,她想,一定是强盗搞的诡计,就把这情况告诉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让她把所有人家的房门都画上同样的记号。

结果,强盗们来后就不知道从哪家下手。强盗头子非常生气,亲自找到裁缝,弄清了是哪一家。

强盗头子准备了四十个油篓,只用两个装菜油,其余每个篓里藏一个强盗。他装成油贩子,到希姆家投宿,阿里巴巴同意了。四十个油篓子就放在院子里。

天黑后,强盗头子和阿里巴巴谈心。女仆见灯油点干了,便到院子里准备取一点油,刚准备打开油篓,突然听见篓子有喘息的声音。于是,她挨着油篓子听,发现里面都有喘息的声音。她明白了,这是强盗们的阴谋。她从那只真正的油篓里取出油,放在炉子上煮沸,然后,把沸油往每个油篓子里倒,把里面的强盗都烫死了。

深夜,强盗头子按他们事先商定好的暗号,向院子里投了一块石头,叫强盗们出来报复,可是没有反应。他又投了第二块,第三块石头还是没有动静,一个强盗也没有出来。

强盗头子气极了,他来到院子里,揭开油篓,发现他的同伙一个一个都死了。

强盗头子气急败坏,刚准备进屋亲自动手,不料被躲在门后的阿里巴巴一刀杀死了。

原来,女仆已悄悄把她所见所做的事,告诉阿里巴巴了。

趁着天黑,他们把四十个强盗的尸体都埋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阿里巴巴很感激女仆,为了酬报她的聪明、智慧,让自己的侄子娶她做妻子。

阿里巴巴已拥有山洞里的全部财宝,他把财宝分给穷人,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谢选骏指出:现在大家明白了,原来阿里巴巴就是一个互相欺诈、不劳而获、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故事。“阿里七提不确定,唯一确定的是状况会恶化”,说明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罪行快要败露了——所以说“阿里巴巴”涉嫌恐怖主义,是毫不夸张的。



【006、爱国汉奸爱国贼考】


《爱国撑警女乱中遗收据扯出港大医生涉发虚假文件》(2019年9月15日 转载(法广RFI 香港特约记者甄树基)报道:

淘大商场14日大批爱国撑警市民唱国歌挥舞五星红旗,后来与黑衣年轻人相互发生扭斗,混乱中,一名中年爱国撑警女子跌倒受伤送院,现场遗下一叠收据,竟意外揭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名医生涉嫌发出虚假医疗证明文件。该涉事医生已被港大暂停职务,校方表示会调查。

该名女子混乱间遗下大叠医生证明文件,包括六张医生诊金收据、两张住院及手术索偿表。事主姓名译音林静,诊金收据显示,她一连多天接受樊洁玲医生治理,收费由1000元至19800元不等,最可疑之处是其中一张收据的日期显示为9月16日,即代表这位林女士已经接受了未来的医疗服务。

据苹果日报报道,有网民怀疑事主是“有心引人打(故意让人打)”,方便向保险公司索偿。网民亦怀疑涉事医生与事主串谋伪造诊金证明,让事主可以向保险公司索偿。诊金收据显示,事主是在樊洁玲医生位于葵涌大窝口邨的诊所应诊,而樊洁玲亦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部门主管。

港大医疗系统发言人回应传媒查询时表示,留意到网上有指一名港大深圳医院医生发出怀疑虚假应诊证明,已经要求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即时暂停该名医生的职务,并会就事件作出调查。

有网民打趣指出,该名樊姓医生或许是神医,可以隔空医疗,而且还可以治疗明天未来的伤者。也有网民调侃称,在爱国无罪之下,林和樊两人必然可以从轻发落。

谢选骏指出:这些“医患”是典型的“爱国汉奸”——其思想是爱国的,其行为是汉奸的,这就是“爱国汉奸”了。考爱国汉奸,起源甚早,可以追溯到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汪精卫、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他们的手下。简单说,在一个缺乏独立主权的国家里,爱国者就是爱国汉奸爱国贼了。例如,爱维希法国的就是法国的爱国法奸爱国贼了,爱汪精卫的中华民国的就是中国的爱国汉奸爱国贼了,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就是中国的爱国汉奸爱国贼了。这样的奸贼,其行为必然是没有尊严的、不负责任的、没有底线的,可以纵情下流的。



【007、爱国者捣蛋掌握了爱国者导弹】


网文《MIM-104爱国者导弹》报道:

MIM-104爱国者导弹(MIM-104 Patriot)是美国雷神公司制造的中程地对空飞弹系统。它取代胜利女神飞弹与MIM-23鹰式导弹,成为美军中高空防空武器。爱国者导弹系统在波斯湾战争中成功拦截了伊拉克军队发射的飞毛腿导弹,这是历史上首次在实战中成功拦截弹道导弹,这使其声名大噪,成为此次战争中美军的代表性武器之一。之后经多次升级,爱国者导弹成为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中负责末端中低层反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发与演进

20世纪60年代,美国陆军考虑要发展新一代的防空武器,以取代MIM-14奈基-大力神与MIM-23鹰式导弹。该新武器系统被命名为FABMDS(Field Army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System,野战陆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1963年这个项目改名为AADS-70(ARMY Air Defense System 1970s,陆军防空系统-1970),1965年8月,陆军导弹司令部最终确定该武器系统是一种机能拦截高性能飞机、又能拦截近程弹道导弹的地对空导弹系统,定名为SAM-D(Surface-to-Air Missile-Development,地对空导弹-发展型)。1967年5月,雷神公司被选为主承包商;1969年11月,SAM-D进行了第一次发射测试;1973年,工程发展阶段开始,一年后,在1974年1月项目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SAM-D被要求采用指令+TVM(Track-Via-Missile[a])制导模式。因为项目要求的变更,研发进度被拖延并导致了经费削减。直到1975年TVM经过验证测试后,项目才在1976年1月进入了全尺寸发展阶段,并在当年5月被正式命名为爱国者(patriot,来自系统所使用的雷达代号“Phased Array TRacking (to) Intercept Of Target”的首字母缩写[2]),测试导弹获得三军统一命名编号XMIM-104A。1977年开始进行在电子干扰环境下发射多枚导弹拦截不同目标的试验;1980年10月,MIM-104A导弹获得了第一份生产合同;1982年,第一套爱国者导弹系统样机交付部队;1984年,达到了初始作战能力(IOC)。

MIM-104A

MIM-104A是爱国者导弹刚服役时的基础型号,只能拦截飞机而并不具备设计中的反导功能。 

MIM-104B(PAC-1)

1985年3月开始进行的爱国者先进能力升级(Patriot Advanced Capability,PAC),该计划分多阶段,第一阶段是为了使爱国者导弹具有反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进行的地面设备软件升级。升级后加高了雷达的搜索扇面(从25°增加到90°左右)。1986年9月在美国白沙导弹试验场,升级后的爱国者PAC-1在26000英尺高度成功拦截了一枚速度2马赫的长矛导弹,拦截弹的战斗部爆炸破坏了长矛导弹的控制面,使其坠毁在距目标2千米的地面。 

MIM-104C(PAC-2)

爱国者系统的第二阶段的改进代号为PAC-2。PAC-2进一步优化了地面雷达算法,并且第一次对拦截弹进行了升级。对导弹引信和战斗部的改进可以将来袭的敌方导弹摧毁而不只是将其打击偏离弹道。新的战斗部每个预制破片的重量从2克增至45克,破片的速度也稍快些,大大增强了对付密结构的战术弹道导弹战斗部的摧毁效力。M818E2双模脉冲多卜勒引信替换了原来的XM818引信。该引信有双锥波束:窄锥波束探测距离更大,用于对付导弹目标;较宽的锥型波束则用于对付飞机。作战时通过雷达至导弹的上行数据链传递目标是导弹还是飞机以及接近速度和横向速度的信息,使引信的性能最佳化。1987年11月PAC-2测试成功,并于1990年交付陆军。PAC-2被投入海湾战争战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MIM-104D/E/F(GEM)

制导增强型导弹(Guidance Enhanced Missiles,GEM)于1996年开始装备,编号为MIM-104D。主要改进内容包括4点:改进导弹的动力装置、引信和C波段前置接收机,从而提高了导弹的射程、射高和制导精度,使其能够拦截射程达600公里的战术弹道导弹。GEM进一步升级为GEM-T与GEM-C。GEM-T称为GEM+(MIM-104E),加装了一个Ka波段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使引导头成为采用半主动C波段雷达导引头与主动导引头相结合的双模导引头,并于2002年11月列装。GEM-T(MIM-104F)为针对低空低RCS目标如巡航导弹的升级型号。 

PAC-3

PAC-3的发展有三个独立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主要对雷达、通信系统进行改进,而第三阶段使用了来自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全新设计的拦截弹,一般所称的爱国者3型导弹或PAC-3都是特指此新型导弹。 

第一阶段改进计划即PAC-3(1)包括:使用了GEM拦截弹;改进火控计算机,使其数据处理速度和存取数据的容量分别达到原来的4倍和8倍;增加可擦写磁盘系统和数据记录仪,使作战单位能够借助光盘及内装的数据记录器采集作战过程中的所有数据;改进地面雷达处理器,使其具备在杂波中分辨巡航导弹的能力。为了配合硬件改进,还采用新型的控制软件,解决了PAC-1/2系统作战软件对战术弹道导弹目标飞行轨迹推算能力不足、难以进行交战控制管理的问题。 

第二阶段PAC-3(2)是PAC-3(3)形成战斗力前的过渡型号,主要包括对爱国者导弹营系统和导弹连系统两方面的改进。 在营级系统方面的改进是对爱国者导弹营的通信能力增强改进计划,主要是与Link-16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联网,使爱国者具备与TMD信息互通和共享的能力,可从其它雷达系统中将目标的数据提供给爱国者火力单元。 在导弹连系统方面的改进包括:使用了GEM+拦截弹;升级了AN/MPQ-53雷达达的计算机系统和显示控制系统,采用运算速度更快的芯片和存储器并改进了雷达波束控制算法,以减小雷达副瓣,提高对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 

爱国者3型采用直接动能碰撞(KKV)战斗部

第三阶段PAC-3(3)系统采用了体积更小,具有主动雷达制导引导头和直接动能碰撞(KKV)战斗部的新型专用弹道导弹拦截弹ATM2,也可同时之前系统的拦截弹兼容。由于新型拦截弹的直径比旧型的导弹缩小了0.155米, 一辆发射运输车得以携带16枚爱国者三型导弹(四具发射器当中,每个发射器配备四枚导弹)。相比之下,旧型导弹只有四枚(每车四个发射器,每个发射器一枚导弹)。地面系统也进行了全面强化,雷达升级为AN/MPQ-65。2003年,仅有的50枚左右仍处于测试阶段的PAC-3被投入伊拉克自由行动,并在两次实战拦截中都成功摧毁了目标。 

ATM2/三型的弹头

PAC-3拦截弹源自星球大战计划的ERINT(Extended Range Interceptor,增程拦截器)项目,ERINT于1992年6月进行首次飞行试验,于1994年被选为PAC-3系统的拦截弹,于1995-1997年内进行了多次靶场测试与拦截试验。PAC-3或称ATM2[b]由一级固体助推火箭、制导设备、雷达引导头、姿态控制与机动控制系统和杀伤增强器等组成。全弹长4.635米,弹体直径为0.255米,起飞重量304千克,助推火箭关机后的重量为140千克。弹头与助推火箭在飞行中不分离,始终保持一个整体。其作战距离30千米,作战高度15千米,最大飞行速度5马赫。

导弹依靠控制面和弹体前部的180个微型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被称为姿态控制发动机,ACM)进行机动,以实现动能击杀目标,因此它完全摒弃了之前的近炸弹头。不过为了增大拦截目标的有效直径,以便靠动能摧毁目标,PAC—3拦截弹上有一个名为“杀伤增强器”的装置。该装置放在助推火箭与制导设备段之间,长127毫米,重11.1千克。杀伤增强器上有24个214克重的破片,分两圈分布在弹体周围,形成以弹体为中心的两个破片圆环。当杀伤增强器内的主装药爆炸时,这些破片以低径向速度向外投放出去,等于增大了拦截弹的有效直径,从而使目标或被整个拦截弹击中,或被破片击中。

PAC-3导弹的作战测试于2001年底开始,直到2003年才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比原计划落后4年),虽然2002年年中的作战测试只是部分成功,但是当年8月它被宣布进入战备状态,2003年3月,PAC-3导弹被投入伊拉克战争。 

PAC-3 MSE

导弹分段增强型(Missile Segment Enhancement,MSE)在PAC-3基础上采用了更强大的双脉冲发动机,根据拦截目标的位置情况,PAC-3 MSE导弹将控制发动机产生第二级推力的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导弹“命中即毁”目标的能量。为使导弹能够在更高的高度作战使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导弹安装了更大的气动舵;为增加飞行时间,导弹还配备了新的电池和电子设备。 其他部分借用了PAC-3导弹的核心技术,包括主动射频导引头、相同的制导处理器单元、姿态控制部件、惯性测量装置和数据链。PAC-3 MSE尺寸比PAC-3导弹更大,须使用新的12联装M903发射装置,即一辆发射车可搭载12枚PAC-3 MSE,比PAC-3少4枚。改进后导弹扩大了飞行包线,增大了防御范围,在分层化的导弹防御体系中,PAC-3 MSE导弹可填补战区高空防御导弹与PAC-3导弹系统之间的空域。 

PAC-3 MSE原被美国、德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中程扩展防空系统(Medium Extended Air Defense System,MEADS)选为拦截武器之一。MEADS包括具有360度监视与火控能力的雷达系统、网络分布式战术行动中心和轻型发射器,可以通过C-130和A400M运输机运输[c],以进行快速部署,只要一个发射器、一个战斗管理器和一套火控雷达,它就能具备作战能力,当更多的组件到达时,它们无需关闭系统,类似即插即用模式,这些组件会自动无缝的并入网络,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作战能力。虽然这个系统进行了多次成功的拦截测试,但项目的唯一采购者德国陆军选择了另一种导弹IRIS-T SL用于MEADS。美国方面则于2011年宣布不会采购MEADS,并将MEADS与PAC-3 MSE上的技术移植到爱国者系统中去,以此在节省开支的情况下来提高后者的技术水平,最终PAC-3 MSE于2015年11月交付美国陆军。

PAAC-4

爱国者经济可承受先进能力 (Patriot Advanced Affordable Capability-4,PAAC-4),计划地面系统继续沿用爱国者3系统雷达、发射车和管理控制站;导弹则采用以色列大卫投石索项目中的两级多模制导致昏者拦截弹(Stunner)取代单级雷达制导的爱国者3拦截弹。致昏者拦截弹由助推器和杀伤弹头组成,装备雷达和光电复合导引头,通过三脉冲发动机控制转向,拦截高度40km,最高拦截速度6马赫,具备全天候拦截作战能力。计划中基于“致晕者”导弹的PAAC-4拦截系统单位成本仅为原爱国者3导弹(200万美元)的20%。

系统组成

爱国者导弹的基础编制为导弹连,又称火力单元。下辖一个连部班;一个火控排,操作一台雷达;一个发射排,共4个发射班组,每个班组操作2部发射器,全连共8部发射器;一个维修排,负责对系统及车辆进行检测和简单性维护。

雷达

AN/MPQ-53雷达是单脉冲体制多功能相控阵雷达。雷达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相控阵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器、敌我识别器等。其中相控阵天线由8个天线组成:1个用于目标搜索、跟踪和拦截弹跟踪、制导功能的主阵(5161个辐射阵元)直径2.44米;5个用于电子对抗功能的副瓣对消天线子阵(每个子阵51个阵元);1个用于TVM功能的子阵(253个阵元)直径0.5334米;1个用于敌我识别功能的天线子阵(20个阵元)工作在L波段。AN/MPQ-53雷达可同时监视100个左右目标并引导8枚导弹攻击3~5个目标。该雷达可以独立完成之前的防空系统需求几部雷达才能完成的对目标搜索、识别、跟踪、拦截全过程相应工作。PAC-3第三阶段升级中相控阵雷达使用双行波管代替了原先的单行波管和正交场放大器,升级后的雷达被重新命名为AN/MPQ-65。AN/MPQ-65的平均功率较旧雷达增大了一倍,配合雷达的软件升级使系统可以从诱饵或碎片中区分小型目标,并具有了一定的反隐形目标能力。

AN/MSQ-104交战与火力控制站

作战控制站是爱国者火力单元作战时唯一需要有人操作的设备(由一名指挥官和两名操作手操作),由武器控制计算机(WCC)、人机接口以及各种数据和通信终端组成。其自身的通信天线置于M927,作战时可升至20米。作战控制中心通过两组程序控制武器系统的全部作战过程:第一组程序使系统进入准备状态,第二组程序控制整个交战过程。

发射装置

爱国者导弹发射装置[d],由15kW柴油发动机、发射架电子装置、发射架以及相关机械设备组成,安装在由M983HEMTT牵引车牵引的M860型拖车上[e],一个发射车组包括拖车共需3人操作。发射架装载4个箱式发射装置,发射架水平可转动110°,作战时仰角38°。发射装置通过光纤或无线电通讯与指挥控制站互联,部署时最大距离10千米左右,作战时自动向控制站报告发射架及导弹状态并执行来自控制站的指令。 

OE-349天线

天线塔由两边对称设置的4个4kW天线构成。作战时天线可升至30.76米,方位可调。无线电电台工作在甚高频,可以和系统内单位、上级单位与相邻火力单元进行通信联络,协调作战。 

EPP-III电站

电站为雷达系统与作战控制站服务。主体是两台150kW(400Hz)的柴油发动机、两个燃料箱(280升)与配电设施,置于M977牵引车上,油箱加满后可持续供电8小时以上。 

战历/1991年波斯湾战争

在波斯湾战争以前,弹道飞弹防御一直只是一个未经实战考验的概念。爱国者飞弹被指派去击落发射到以色列和沙地阿拉伯的伊拉克飞毛腿飞弹。1991年1月18日它第一次成功拦截及摧毁了一枚发射到沙地阿拉伯的飞毛腿飞弹。这是第一次一个空防系统击落一枚敌方战区弹道飞弹。

在宰赫兰失效

1991年2月25日,一枚伊拉克飞毛腿飞弹击中了沙地阿拉伯宰赫兰的一个军营,杀死了美国陆军第十四军需分队的28名士兵。 

政府调查指出该次失败归咎于飞弹系统时钟内的一个软体错误。在此之前,爱国者飞弹连在载赫蓝已经连续工作了100小时。每一个小时,系统时钟会有一个毫秒级延迟。导弹系统时钟寄存器设计为24 位,精度也只限于24位的精度。这个精度误差渐渐放大,100小时后,飞弹的时钟已经偏差了三分之一秒,相等于600米距离误差。由于这个时间误差,纵使雷达系统侦察到飞毛腿飞弹并预计了它的弹道,系统却找不到实际上来袭的飞弹。在这情况下,美军视起初的目标发现为假警报,侦测到的目标也从系统中删除。以色列方面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于1991年2月11日知会了美国陆军及爱国者计划办公室(软体制造商)。以色列方面建议重新启动爱国者系统的电脑作为暂时解决方案,可是美国陆军方面却不明白每隔多少时间需要重新启动系统。1991年2月26日,制造商向美国陆军提供了更新软件。这个软件最终在飞毛腿飞弹击中军营后一天才运到军队。

谢选骏指出:如果爱国者捣蛋掌握了爱国者导弹,那么爱国者导弹就会沦为哑弹。

成功率与准确度

美国陆军声称爱国者系统在沙地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初始成功率分别为80%和50%。这最终修订为70%及40%。 

1992年4月7日,麻省理工学院的Theodore Postol和特拉维夫大学的Reuven Pedatzur在美国众议院委员会上作证时表示,根据他们的独立分析,爱国者系统的成功率低于10%,甚至可能只有0%的成功率。 

同一天,哈佛大学 甘迺迪政府学院的Charles A. Zraket,以及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Peter D. Zimmerman为爱国者飞弹系统在以色列及沙地阿拉伯的成功率作证时指出很多在Postol报告中的结果及分析方法有不妥的地方。 

成功率——飞毛腿飞弹被摧毁或击中后偏离至无人地区的百分比

准确度——命中次数相对于所有已发射的爱国者飞弹数目的百分比:这两个数字的差异对于分析爱国者系统在战争中的表现是尤其重要的。 

据Zimmerman的论述,标准接战准则是以平均四枚爱国者飞弹拦截一枚飞毛腿导弹; 在沙地阿拉伯则平均发射三枚飞弹。如果所有的飞毛腿飞弹都击落或偏离至无人地区,则成功率为100%,但是准确度只会分别是25%及33%。 

这两个作证同样把爱国者的问题归咎于爱国者的原始设计-爱国者原本是作为一套反战机系统。根据这设计,系统发射接近引信飞弹,飞弹接近目标爆炸,以摧毁或使目标失效。由于飞弹瞄准了目标的质量中心,在对付飞机的时候毫无问题,但在对付高速飞行的飞毛腿飞弹时,爱国者通常只能击中其尾部,而不是其弹头。 

此外,伊拉克对飞毛腿飞弹的重新设计也影响了爱国者的准确度。伊拉克把苏联设计的飞毛腿飞弹重新设计使之飞得更快,结果这些改动弱化飞弹弹体,令飞弹更有可能在重返大气层时碎裂。这令爱国者面对大量新增目标,却无法知道碎片和弹头是哪一个。 

根据Zimmerman的分析,要实际计算“击杀率”变得很困难。一次成功击杀是等于命中弹头还是命中飞弹?如果弹头被爱国者击中而跌落到沙漠中,这算不算一次成功?但如果弹头坠落在人烟较少的郊区,又或者四枚爱国者全部失准而飞毛腿飞弹解体以至弹头坠落,这些情况下又怎样计算成功率? 

Zraket的作证指出爱国者系统缺乏高解析度的摄影装置以记录拦截目标的过程。因此,爱国者的操作人员以录影带记录每次飞弹发射,而伤害评估组则记录散落地面的飞毛腿飞弹碎片的位置。弹坑分析被用于判断弹头在碎片著地前是否已被摧毁。除此之外,相较起在以色列的情况,爱国者在沙地阿拉伯的有30%的成功率,部分原因因爱国者导弹只需把来袭飞弹推离军事目标,使其坠落沙漠之中避免死伤。相比之下,射向以色列的飞弹都直接瞄准城市和平民。沙地阿拉伯政府也大量删除当地媒体任何有关飞毛腿弹导致损伤的报导,而以色列政府没有实施此类审查。此外,爱国者在以色列的成功率是由以色列军方检验的。他们没有任何政治原因去高估爱国者导弹的成功率,反而有原因去低估其成功率。以色列军队把任何在地面爆炸的飞毛腿飞弹都算作爱国者导弹失败。与此同时,美国陆军本身有很多原因去支持一个高成功率的爱国者飞弹系统,他们也直接负责检验该系统在沙地阿拉伯的表现。 

—辑加拿大广播公司的纪录片描述前以色列国防部长透露,指以色列政府曾经对爱国者系统反飞弹的表现感到十分不满,甚至曾准备无视美方反对,自行对伊拉克采取军事报复。该项反应只是因后来双方停火而取消。

该系统的心理影响

萨达姆·海珊曾誓言以飞弹袭击以色列,迫使他对伊拉克攻击,以至令其它阿拉伯国家站在伊拉克一方。以色列曾担心飞毛腿飞弹上会使用化学或生物武器。爱国者导弹在战争早期让以色列政府安抚其国民。

在战争期间,以色列有两人死亡及七百多人受伤。 

2003年伊拉克战争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爱国者导弹部队成功地拦截了伊拉克军队向联军和科威特发射的24枚导弹中的9枚,同时发生了3起误伤友军事件。 

在被拦截的9枚导弹中,6枚被GEM拦截,1枚被GEM+拦截,2枚被PAC-3拦截。爱国者的拦截对保卫联军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3月27日伊拉克军队从巴士拉北部向联军最高指挥部科威特Doha兵营发射了一枚Al-Samoud 2导弹,两枚爱国者导弹将其成功拦截避免了联军可能遭到的重大损失。余下15枚未被拦截的导弹中,因为伊拉克导弹本身精度与稳定性差,美军判定其并不会构成威胁,所以主动放弃了拦截。但是至少一枚由反舰导弹改装的巡航导弹成功穿过了防空网,落在科威特一个购物中心附近,不过达到的杀伤效果很有限。 

3月23日爱国者系统将一架回航的皇家空军龙卷风GR4型战机误认为伊拉克飞弹而击落,两名机员遭害殉职。紧接在该事件后,美国军方声称事发时该架皇家空军的战机没有把敌我识别系统打开。但是一名随同爱国者飞弹连采访的美国随军记者表示:“陆军的爱国者飞弹把盟军战机误认作敌军战术弹道飞弹”。24日爱国者系统又锁定了一架美国空军F-16CJ战机,F-16飞行员为避免遭击落抢先发射了一枚AGM-88导弹将爱国者雷达击毁。4月2日,爱国者导弹再次将来自美国海军小鹰号航空母舰VFA-195中队的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击落,造成一名飞行员身亡。

以色列作战记录

2014年9月23日,叙利亚内战中叙利亚空军一架苏-24战斗轰炸机在戈兰高地上空越境后被以军爱国者导弹击落。

也门内战

2015年3月沙特阿拉伯主导的对也门内战干涉行动开始后,沙特爱国者防空导弹部队至少进行了100次弹道导弹拦截,其中超过90次由PAC-2 GEM-T完成拦截。加上阿联酋的爱国者单位,阿拉伯联军对胡塞武装的弹道导弹威胁进行了至少150次拦截。

《美参议院决定不制裁中兴 民主党叹习近平又赢了》(2018年7月21日 转载法广RFI 小山)报道:

美国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引起的贸易战扑朔迷离,昨天特朗普刚说要对多达505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课税,美国共和党人占多数的参议院就决定放弃阻止解除对中兴制裁。这一决定解救中兴于倒闭的危机,引起美国民主党严厉批评。早前有消息说,中兴已经被解体重组了。至于芯片问题,信息没有提及是否立即恢复供应。美国民主党议员叹息习近平又赢了。

据共同社今天引述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对于解除禁止中国通信设备巨头中兴通讯(ZTE)与美国企业交易的制裁,美国议会放弃了加以阻止的想法。美国商务部13日宣布解除制裁后,此事终于尘埃落定。

美国议会对中兴及华为技术等中国企业的警惕感很强,许多议员认为为了防止其窃取美国机密,应持续制裁。据悉,作为替代,将加强负责审查国外对美企投资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职能。

参院少数党领袖、民主党参议员舒默20日批评美国政府的应对称,“中国政府是胜利者,美国的劳动者及国家安全是失败者”。

美国商务部4月以中兴违反对朝鲜和伊朗的出口限制为由,发动制裁禁止美企向其出口零部件等产品,为期7年。中兴因此陷入了经营危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解除制裁。美方以支付10亿美元罚金及更换管理层等为条件,与中兴就解除制裁达成了一致。

就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放弃恢复严厉制裁中兴通讯,法新社说,美国民主党议员痛批他们屈服于总统特朗普和他与中国谈判的策略。

中兴通讯因违反美方对北韩与伊朗的出口禁令,美国商务部先前下令禁止美国企业与中兴通讯进行商业往来。但在特朗普寻求避免破坏与中国的贸易谈判之下,特朗普政府下令取消惩罚,美方上周正式解除禁令。

联邦参议院上个月以85票对10票通过「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当中包括恢复对中兴通讯严格制裁的修正案,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采购零件。

然而众议院版法案中没有阻挡特朗普与中兴通讯的协议。众院版法案禁止政府机关和承包商与中兴通讯有商业往来,但允许中兴通讯与美国民营企业继续做生意。

民主党籍参议员以尖锐的措辞,怒批共和党籍参议员同意保留遭稀释过的版本。

舒默表示:「从国防法案中剔除参院对中兴通讯的严格制裁条文,让特朗普总统和听命于他的共和党籍国会议员再度帮助习主席和中国政府成为大赢家,而美国劳工和我们的国安则是大输家。」

谢选骏指出:如果爱国者捣蛋掌握了爱国者导弹,那么爱国者导弹就会沦为哑弹、丫蛋、鸭蛋。而操纵国家利益的党派斗争,则是产生爱国者捣蛋的温床。

[爱国者捣蛋,又称爱国贼。]



【008、爱情协议还是车震通知】


《“爱情盛宴”只是一头热?贸易协议被指不靠谱》(RFA 2019-10-14)报道: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五宣布,美中双方达成“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后说,双方谈判的气氛好似一场“爱情的盛宴”。但中国方面似乎并没有“坠入爱河”,官媒并未提及两国达成了任何形式的协议。此外,有不少分析人士也对这项协议的可靠性存在质疑。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宣布美中双方的这个“第一阶段”口头贸易协议时说,具体内容需要几个星期敲定,并可能会于下个月在智利召开的亚太经合峰会期间签署。特朗普说,这项初步协议包括中国将购买价值四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两国还在知识产权保护及防止操纵汇率方面达成了共识,并在技术转让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作为交换,美方将暂停上调对两千五百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这项计划原定本周二生效。特朗普还说,双方将在完成并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后,就其它贸易问题进行“第二阶段”谈判。

特朗普赞“爱情盛宴” 似乎只是一头热

尽管特朗普总统将美中双方谈判时的气氛形容为“爱情盛宴”(lovefest),但中国政府的情绪却显得远没有那么高涨。官媒新华社上周六报道说,新一轮美中经贸高级别磋商结束,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同意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这条简讯并没有谈到双方达成了任何形式的“协议”,也没有提到中国同意购买巨额美国农产品一事。

两国就上周谈判取得的进展存在明显表述差异,体现了双方对本国民众究竟期待什么有着不同的评估。“美国希望向公众,特别是广大农场主,表示中国会采购大量农产品,对美国来说是个好消息。中国政府试图向本国公众传达的消息就是谈判有进展,但并没有强调中方对美方作出的一些切实的承诺。当局希望以此来缓解中国民众的情绪,表现出政府能够控制谈判节奏。”

中国购美农产品数额被指不靠谱

特朗普在宣布这项协议时,特别强调中国同意大幅增购美国农产品,这对美国农民来讲是笔“大买卖”。但很快就有分析人士指出,华盛顿公布的这个数字不切实际。数据显示,在美中贸易战爆发前的2017年,中国购入了约24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这意味着,这项协议可能会让进口额翻一番。

路透社引述美国福四通集团(INTL FCStone)亚洲日用品高级分析师弗雷德瑞奇(Darin Friedrichs)说,他认为这是一个为了上头条、而抛出的毫无意义的大数字,也不会成为现实。

弗雷德瑞奇和其他几位分析师表示,如此大幅提升中国对美农产品采购量,需要两国今后在另一些更棘手的问题上取得进展。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周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美中两国不能在12月15日前达成初步协议,华盛顿可能会按原计划对一千六百亿美元左右的中国商品加征15%的关税。

美中双方达成协议的意愿强烈

美中两国政府都急需在贸易谈判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特朗普正在面临弹劾事件、商界和农业界的巨大压力。而北京当局仍在日益恶化的香港局势面前显得手足无措,同时在贸易战的谈判策略上面也出现了明显分歧。另外,贸易战对中国进出口业的影响仍在持续。中国海关总署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九月份中国对美出口额同比下滑近22%,较8月同比下滑16%的表现更为糟糕。上个月,中国对美进口额同比下滑15.7%,较前月跌幅有一些回升。

此外,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在十月份召开。为了顺利召开这场被外界视为非常重要的会议,他们也不得不在谈判桌上作出一些让步。“四中全会要开了。习近平是不是要拿出一点起码说得过去的成绩出来?他的其他成绩没有,都是败笔,那么起码在这方面与美国还达成了一项临时协议,又可以缓一口气了。”

《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副总理刘鹤近日在与美国商界代表会面时指出,中国仍希望与美国达成一份最终贸易协议,但这并不会很快实现。

谢选骏指出:美国总统宣布美中双方达成“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后说,双方谈判的气氛好似一场“爱情的盛宴”。但中国方面似乎并没有“坠入爱河”,官媒并未提及两国达成了任何形式的协议。……这个情况说明什么?这说明美国的爱情协议在中国看来只是车震通知,是无法向国内交代的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



【009、保姆比母亲更加神圣吗】


《杭州保姆纵火案:中国人素质不如菲律宾?》2017年6月25日报道:

杭州保姆纵火案造成母子四人死亡案不仅震惊内地,香港媒体日前也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简直不可理喻。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我家的菲律宾工人姐姐芮雪儿的时候,她表示很震惊,高呼:OH MY GOD!芮雪儿难以置信,什么怨什么仇,竟然要放火烧死主人全家?这在香港简直天方夜谭。

不要说香港,在内地人看来同样毛骨悚然。“保姆”,曾经是多么温暖的词汇。还记得艾青着名的现代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吗?“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朴实忠厚的保姆,怎么会变成今天这般模样?

在内地,每天都在发生性质相同而只是程度不同的事。无论是电梯“吃人”,幼儿园虐童,还是这次的保姆纵火。我的北京朋友跟我说,现在开放菲佣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呼声很高。可为什么中国人的素质好像连菲律宾人都不如了呢?

实话实说,开放菲佣进入内地是不现实的。香港和台湾都有所谓“外劳”,但内地不会有。究其原因,香港和台湾由于地域小,加之较早进入发达社会,所以发展比较平衡。这一现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香港、台湾本地人如果做辛苦工作价格昂贵,因此必须从境外输入廉价劳工。而内地则不然,由于沿海和内陆等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进度也不平衡,内地的劳动力尚未获得足够的释放,更谈何引进外劳?所以,“先富起来”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唯忍受包容耳。

今次杭州保姆纵火案的确折射出许多值得国人反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保姆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于今时今日的中国,已经几乎完全丧失专业主义与服务精神;同样,作为主人也没有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很多时候逾越主仆界限。

保姆的男主人林先生事后接受内地媒体采访表示:“我们是通过一个中介机构找的(保姆),工资7500元,来了快一年了,平时和我们相处也挺好的。上个月跟我们说买房子,我们借给了她十万块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初我老婆掉了(不见了)一块錶,价值二三十万,今天公安给我看她把手錶给典当了,包括小孩的一些手镯呀,现在她在公安那边已经认罪了,说火是她放的。”

当我家在找菲佣的时候,中介曾明确提醒我,别任性和菲佣之间发生不必要的金钱往来。例如,合同中规定了每月工资多少,就是多少,不可以随便更改。后来友人又提醒我,假如想要给菲佣奖金,最好挑选节假日,否则会让菲佣误以为有奖金是件正常事。这些忠告,在在提醒“主仆界限”。

当代中国缺乏专业主义与服务精神,这大概是所有人的共识。中国人无论去到境外哪里,香港、台湾也好,乃至日本、英国,都会觉得这些地方的人服务很好。说起来,中国人有特别“好”的特质,就是“全民平等”,人人都觉得自己是“爷”,从而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被服务者和服务者之间,常常“不分你我”。正如此次杭州保姆纵火案目前所披露的细节中,我们就看到女主人平时和保姆的关系很亲密,亲密到保姆开女主人的奔驰去买菜。而在一个有界限的社会中,有钱人应该怎样呢?主人是主人,保姆是保姆,大概开车的工作,是交给司机去做的。保姆开主人的车,这是有违职业伦理的。

我猜,想没有人反对“全民平等”,起码不敢公开反对。而我以上的言论,反而有可能会被指责为想要恢复“纲常社会”吗?这看上去相当“反动”。而既然话已至此,我却想引发读者们思考一个问题——“平等”有那么简单吗?

仔细想一想,“平等”至少有两个面向,第一是“公平”(fairness),第二是“公正”(equity)——前者主要强调资源上的平均,后者主要强调分配资源基于个人贡献和成就。什么意思?如果片面追求“公平”,最终就是人人是“爷”从而丧失专业主义与服务精神。但如果我们追求的是“公正”,则主人应该有主人的样子,仆人应该有仆人的样子,人人皆是平等,唯扮演不同角色而已。正如古罗马皇帝奥勒留所言:“在任何场合和时候,这些都是在你的力量范围之内的:虔诚地默认你现在的条件;公正地对待你周围的人;努力地完善你现在的思想技艺,未经好好考察不让任何东西潜入思想之中。”(《沉思录》卷七《痛苦不是不可忍受或永久持续的》,何怀宏译,香港:中华书局)

曾经看到内地朋友说,有次家里的保姆要给他擦鞋,他觉得受不起,赶紧阻止下来。表面上看,这样的行为是“尊重”保姆对吧?不想让他做脏活累活,特别有人道关怀。而实际上,这恰恰可能沦为另一种歧视,即对保姆工作本身的歧视——觉得保姆工作低人一等,所以才“受不起”。芮雪儿之所以专业,不仅因为她可以做好她分内之事,同时我从来不干涉她做事的方式方法,只要她能够顺利将我布置的任务完成。当然,我是不会请她开我的车出去买菜的。

回过头看,或许你会觉得孔子说“觚不觚,觚哉!觚哉!“有道理了。主人要有主人的样子,仆人要有仆人的样子,同时还要做到互相尊重。这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或许已经变得陌生。那么,你就不妨重温蝙蝠侠和他管家潘尼沃斯的关系,就能领略一二。不过,专业主义的缺失,服务精神的缺失,绝不是当今中国保姆行业的特有现象,而是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金融行业、教育行业,乃至公务员行业,不亦如此?实现专业主义与服务精神的复兴,将是中国产业转型的核心价值。希望不会再有下次类似事件发生。

谢选骏指出:“毛泽东的好战士雷锋”把共产党比作母亲,但是,有的母亲确实世界上最为凶残的。就拿“党棍诗人”艾青自己来说,他就被自己的共党母亲整的死去活来。母亲都如此无情,母亲教育出来的保姆,不凶残能行吗。“解放”以后,共产党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教育保姆和佣人,要“亲不亲阶级分”,狠斗雇主家里人。这样形势下,一些人品恶劣的歹徒,就有了恶性发展的机会,以至于演出纵火烧屋这样的“革命行动”。保姆比母亲更加神圣吗?不会。母亲都可以女杀自己的儿女,保姆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行凶了。中国人不如菲律宾人,因为菲律宾的主流宗教毕竟是基督教啊。



【010、保险业亵渎神灵、鼓励冒险、刺激犯罪】


(一)

巴特·K·霍兰《机会的概率有多大》一书在谈到“保险与亵渎神灵”时写道:

缺乏可靠的死亡数据意味着保险业在一段时期内不涉足寿险,只专注于其他的保险。例如,大约公元200年罗马法学家Ulpian就已计算了各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生存的比例。尽管Ulpian这方面的著作已失传,但他的数据在Justinian的《法规汇编》中所引用的一段有关养老保险金计算方法的文字中得以保存(《法规汇编》是一部源自公元533年的罗马法律汇编)。虽然这些统计数字的利用率有限,但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保险是针对海运货物的。巴比伦和腓尼基时代也一样。西塞罗(公元前160年一公元前43年,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哲学家)在公元前49年曾把他的日用品的海上运输交由私人保险公司担保。保险费用依据承保人的险损经验和货物的价值而定。某些举世无双的艺术品总被认为是不可予以保险的,人们认为同时产生的多重损失对私人承保商来说巨大。因此,保险商不愿意因多起船损而破产。例如,公元58年克劳蒂斯皇帝给商人安排了抵御暴风雨的损失,很有点像今天的联邦机构负责赔偿保险公司赔付能力外的灾难损失。

尤其是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对寿险的反对达到了巅峰,其他保险仍然盛行,包括为去圣地朝圣者保险:投保人付了保险费,如在途中被俘,则由保险公司支付赎金。但是基于投保人死亡的保险则是不可接受的,因为那时的欧洲已是基督教世界了。雅克.迪帕克尔在他1996年版的《死亡率表》中写道:

推断生命长短与传统的基督教死亡观念不符。在封闭的中世纪思想体系中,死亡有着神圣的特点,不仅不能成为推测的目标,而且企图借助法律来控制生命也是不合时宜的,是对神灵的亵渎。每个人的命运隶属于神圣上帝的意志,神可以在任何时候终止其生命,要么出于对善的回报将其招入天堂,要么为了惩恶将其打入炼狱,使其遭受永久的毁灭。这排除了所有的预测,甚至所有的计算。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态度变得不是那样强硬了,而且社会组织、银行、财会和其他金融机构变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复杂,提供人寿保险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可行。与此同时,反对人寿保险的意见也失去了根基。因此,尽管保守的统治集团基于道德的原因反对人寿保险,但必须通过法律来禁止这种保险,因为光是道德说教是不够的。例如,1570年在西班牙人寿保险成为非法,在1598年的荷兰人寿保险也成为非法。但是,思想的变化很快。不到100年,对死亡率的计算以及对寿命的预测已经建立起来,而且是以数据、概率和统计学为坚实基础的,似乎也没有人认为应予以反对。神学家或宗教上层人物均未对此提出异议或出面阻止。“更妙的是”,迪帕克尔写道,“在人类各种现象中的统计规律的发现很快被解释为神谕存在的一种新的证据”。

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让世人认识到宇宙的各种数理规律。另一个英国人约翰.格兰特使人们对生死概率的数理规律的看法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格兰特1620年出生在伦敦,他一开始的工作是做买卖,尤其是做零星服饰用品交易。他担任过多个公职,并获得过少校军衔。1662年格兰特出版了《关于死亡表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考察》,此书一出版即大受欢迎。1663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至1665年该书第四版印刷发行,这一年伦敦发生大火,而一年前大瘟疫最后一次肆虐英国。

死亡表是根据伦敦堂区工作人员呈交的有关死亡人数的报告而编制的报表,这些报告含死亡年龄和死亡原因的分布。这些报表的编制在伦敦至少始于1532年,从1625年开始便以印刷形式发放,这有助于政府追踪瘟疫及其他流行病的传播情况。格兰特仔细研究了这些数据的质量及其可能的缺陷,借助于均数与分布情况来分析这些数据。而他所做的最有价值的贡献则是构建了当今统计学家们所称的寿命表。他认为这种寿命表可以说明并能控制死亡的隐含规律的存在。

表3-1 格兰特关于存活率的数据

每100个新生婴儿中

在满6周岁时 64人存活下来

在满16周岁时  40人存活下来

在满26周岁时 25人存活下来

在满36周岁时 16人存活下来 

在满46周岁时 10人存活下来

在满56周岁时 6人存活下来

在满66周岁时 3人存活下来

在满76周岁时 1人存活下来

在满86周岁时 0人存活下来

资料来源:格兰特,关于死亡表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考察,伦敦,1662

格兰特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连串实际观察到的人群中的特殊数字,而且向人们说明死亡是怎样减少一组有共同特点的人群数量的。挑选一个假设的“整数”人群来制作与生命表进行对比的死亡表,将观察所得的死亡率用于这个整数,他发表了表3-1中的数据,一半以上的人于16岁之前死亡。

现在我们起用该表是从0岁开始,而不是从妊娠开始,不同年龄范畴都会用到。但是在追踪适当的共同群体经历时,运用不同年龄段死亡率的概念是相同的。

戈特费里德.威廉.莱布尼茨曾在微积分发明者的归属上与牛顿有过激烈的竞争,他对生命表的分析有重要贡献。他设想出如何在获得像格兰特这样的数据时计算出不同年龄段的预期寿命。这一发展使当今更为精确的生命表成为可能,这些生命表是有关人类生存各方面信息的来源,内容非常丰富。

从死亡率到预期寿命——什么是预期寿命?如果你仔细观察一张当代生命表,那么这一统计量的含义及其与死亡率的关系就会更加清楚。表3-2是一张最近的生命表。这些数据是关于1996年美国女性的死亡率,来自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个分支机构——国家健康统计中心网站(www.cdc.gov/nchs/data)。大多数国家生命表都是几年之后出版的。这些数据的依据是死亡证,因此要确保几百万死亡人数的精确性和完整性,然后将其以计算机格式保存,以便分析,这确实是项艰巨的任务。

谢选骏指出:与其说保险业亵渎神灵,不如说保险业是一个诡辩——保险业把“灾难互助”的概念,诡辩成为“避险”、“保证没有灾难”,结果鼓励了许多冒险、刺激了许多犯罪。

(二)

《从中美癌症存活率对比看中美医疗差距》(2015/01/29 MD安德森癌症中心/张玉蛟)报道:

导读:根据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与2013年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的统计数据,中美在癌症五年整体存活率上有着显著差距:30%对比66%。

以三种中国和美国致死率最高、最高发癌症为例:

肺癌:在美国和中国,肺癌都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16%。然而,由于早期筛查在美国的开展,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70%到90%。其中,非创伤性的立体导向治疗 (SBRT/SABR) 结果与手术相似。中国肺癌整体存活率没有准确的报告数据,但一般认为五年存活率为8%-10%。

乳腺癌:美国乳腺癌五年整体存活率为89%,早期患者治愈率已达98%。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很快,为每年3-4%,但治疗水平很低, 五年生存率仍不到60%。美国乳腺癌在Ⅰ期阶段即诊断出的概率为80%多,中国在Ⅰ期阶段诊断出乳腺癌的概率不到20%,一旦查出,多数已经转移或扩散。

前列腺癌:在美国,前列腺癌幸存患者接近280万,即每5例癌症幸存患者中就有1例是前列腺癌患者。美国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100%,15年生存率也高达91.4%。在中国,5年生存率仅为30%,差距显著。

不管是从整体还是某种疾病的相关数据来比较,中美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严格的医生培养制度:美国比中国多6年甚至更长时间——教育水平是国家医疗体制的基础,医生教育是医疗保健体系的核心。中国的医生教育理念和美国的完全不同。在中国,中学毕业就能进医学院,医学院学习5年,毕业就可以做医生。中国的医生工资与其他行业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而劳动量却很大,因此不能吸引优秀人才。

在美国,只有最优秀的大学生才能报考医学院,而所有报考者中大约只有15%可以被录取。所有医生都必须取得博士学位。考入医学院以后,还需要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医生。大学4年毕业后考入医学院,4年医学博士毕业后还当不了医生,必须在指定的一些基地医院继续进行resident training(住院医师培训)。只有具备训练经历,才有资格参加医生从业资格考试。如果要进一步成为专科医生,比如心、胸外科医生,5年的普通外科培训后之后还要到指定专科医院(如德州心脏中心, MD安德森癌症中心)做2至3年的fellow。这样通过考核后才能成为拥有专科行医执照的专科医生。加起来,一个专科医生的培养,从中学毕业开始,至少需要13至15年。毕业行医时,医生的年龄都在31岁以上。在经过这样的培训以后,才可以成为主治医生,可以开始独立诊治病人。住院医生不同于主治医生,住院医生可以从政府获得资助,在他们成为主治医生后,他们的薪资会提高3到10倍。

如此严格漫长的培训使得美国的医生不仅训练有素,更较之其他国家的医生更显学术和严谨。在一个富裕的国家,还有什么比人的健康和生命还宝贵呢?可以说在美国从事为人的健康服务的医生都是最优秀的人才和社会的精英。除了爱心,美国医生最直接的动力就是医生的高收入。一般来说,医生的收入在美国所有行业收入中排名前10%,有的科室收入可以排到前3%。医生的年薪从10几万美元到超过百万美元。如此,高专业性及高收入,使得医生这个职业在美国非常受到尊敬,也可以说是整个美国社会金字塔顶端的职业。

2、中国的医疗资源相对紧缺,资源分配不均——在美国,看病实行预约制度,“预约”本身就是为了保证医护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服务。一个医生一天只看几个病人,每个病人都可以享受到完善的诊断和治疗。美国医院非常重视培养医生要善于与人沟通,要有同情心和合作精神,特别是与患者的沟通。病人在门诊都是私密性较好的一对一服务,医生不厌其烦地解答、检查患者,一般初诊约45分钟,复诊约20分钟左右,遇到复杂病例可能时间还会延长。病人都知道:如果需要,他们有权利占用医生更多的时间。

在公立医院,美国医生的收入和诊治的病人量没有直接关系。如果医生自己开私人诊所,收入是与病人量有关的,但是与药品,诊断或实验检查无关,只与其行医的专业行为有关。相较而言,在中国,医疗资源十分紧张。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资源却仅占世界医疗资源的2%,也就是差不多1/4的人口只占用1/50的医疗资源。导致医疗资源紧缺的原因也包括中国政府医疗投入不足:美国的医疗费用的支出是13.6%,英国6.8%,日本7.2%,德国10.7%,而中国仅为2%。

同时,中国的医疗资源还有分配不均的问题。因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资源多集中在一线城市,进而造成了全国的病人蜂拥至上海、北京、天津或广州的三甲医院。病人数量多,医生根本忙不过来。常常是病人通过彻夜排队好不容易挂上了号,真正见到医生以后的问诊时间却不过短短5分钟。患者根本无法和医生进行全面详细的交流问诊。这对患有肿瘤等重症的患者来说,当然难以接受。

3、中美的医疗技术尚未实现同步——美国高度发达的医疗产业带动医疗技术创新——美国医学界不断涌现治疗新技术和新手段,尤其是在药品研发和诊疗设备研发上全球顶尖。但是这些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手段,由于进入中国医院需要通过相当复杂的审批机制,因此时间上会比美国晚很多年,并主要集中在大医院。这方面中国的医院很难做到与国外同步。

4. 监督机制:三方监督美国医生——美国有较为完备的医疗差错或者纠纷善后体系,包括调解和医疗诉讼。一旦进入司法程序,会有相对客观的司法评价体系。患者极少会走上血腥维权的无奈道路,而医生也极少会遭受血腥暴力。但是受到投诉或者遭受巨额罚款在美国医疗界倒是并非少见,一旦因医疗差错或者事故接受处罚,其后果对医生的经济和工作获得均是灾难性的。因而,所有的医生都必须有医疗事故的保险。

除了法律的监督,美国运行有效的医生自律组织,如行业协会等,以及医院董事会、保险公司,均会对医生进行管理和监督。如果出现违法或失职,医务人员面临的就是终生被吊销执照,失去工作。因为医疗市场供需的平衡,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行为是不被允许,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美国有一整套医疗保险制度和组织来保护病人的利益,监督和保证医疗质量,制约医生的行为。而在中国,情况却不是这样。由于相关法律和善后机制却相对滞后,各类医学会也没有发挥应有的责任。就目前现状而言,医患冲突或者纠纷的高发是一个客观现象,其减少也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谢选骏指出:如果说保险业亵渎神灵的话,那么现代医学就更是如此了——它不仅预测人的寿命,而且敢于人的寿命。但是,为什么许多美国医生还会信神呢?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最终还是无能为力的,就像黑心律师尽管玩弄法律,最终还是逃不过法律的审判或神秘的厄运。共产党中国不信上帝但却医术落后,是否说明问题?



【011、悲剧使人快乐】


《人生哲学:快乐的丹麦人如何化解逆境》(BBC 2019年5月10日)报道:

丹麦人常被誉为全世界最快乐的人,他们最喜欢的就是hygge(指舒适惬意的感觉),可以是舒舒服服蜷在毛毯里读书(毛毯很可能是用丹麦法罗群岛的羊毛做的),也可以是和挚爱一起享受悠闲的晚间时光,在柔和的烛光里喝着热巧克力、热红酒或者咖啡纵情欢笑——这要看是什么月份和时间。

但这样的画面太过诗情画意,太过完美。作为一个崇尚hygge的丹麦人,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丹麦人也有不好过的日子。那么,当这些惬意舒适的东西都于事无补时,我们怎么办呢?

和hygge一样,pyt也没法直接翻译。有些说成是“别介意”、“别担心”或者“算了吧”,但都没有表达出它积极的一面。Pyt是说,你接受了自己无能为力的事实,就算生气或者沮丧,也决定不再浪费不必要的精力去多想。接受现状,开始新篇章。Pyt还可以用来安慰别人,舒缓不如意的境况。

Pyt很受丹麦人喜爱。2018年9月,丹麦图书馆协会在丹麦一年一度的图书馆周期间发起了一项评比, pyt当选为丹麦最受喜爱的单词。有趣的是,hygge居然都没入围。

协会主席安德森(Steen Bording Andersen)认为,pyt获奖反映了丹麦人压力繁重的生活——不想太紧张,想要放松一点。他解释说:“这是在对丹麦喜欢抱怨和挑毛病的文化特质做出反叛,pyt当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这一时期丹麦的主流思想相悖。不过这提醒我们,情况可能还会更糟。”

丹麦人最喜欢的就是hygge,但当最舒适惬意的东西都无法治愈忧郁时,就按pyt按钮(Credit: Getty Images) 

麦克唐纳(Chris MacDonald)对这个单词的流行并不惊讶。麦克唐纳是一位生理学家、作家兼公共演讲人,20年前从美国移居丹麦。他曾在丹麦国家报纸《贝林时报》(Berlingske)上发表了一篇有趣的文章《丹麦教给我的快乐》(What Denmark has taught me about happiness),文中写道:“Pyt是我最喜欢的单词之一,是我听过最积极向上的声音。它蕴藏着一股巨大的力量——无力改变的事情就随它去吧,当中饱含了宽慰与解脱。”

他是在刚开始学丹麦语时接触到的pyt一词。他说:“丹麦语是一种极其单调乏味的语言,听起来就像是一个音域有限的音乐家在演奏。然后我注意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单词,它不仅在丹麦语中很特别,发音还很好听。”

丹麦语有很多难发的喉音,可能永远无法当选为世界上最浪漫的语言,但pyt的发音却非常细腻轻柔。采访麦克唐纳时我们聊到,通常是如何用pyt来表现人们接受了那些令人沮丧却又无法改变的境况,当然情况还不至于威胁生命或是改变人生。词意当然是一个方面,但与单词发音所创造的感情和气氛也有关。

延森(Jonas Jensen)是《丹麦语词典》(Den Danske Ordbog)的高级编辑,他表示:“……在语音学里,相较于‘o’和‘u’这些更为圆润的元音,‘i’和‘y’的发音要轻一些,感觉也更积极向上……pyt说起来很好听。”

安德森说:“Pyt一词提醒我们,情况可能还会更糟”(Credit: Getty Images) 

尽管丹麦语在语言学上“山难水险障碍重重”,延森说有人甚至形容“丹麦语不是一种语言,而是一种喉咙病”,但丹麦的风景可并非如此。丹麦可能是世界上最适合骑单车的国家之一,因为地势大多平坦。但离奇的事故还是会发生,这是我和家人从一对英国夫妇那儿学到的,这对夫妇20多年前决定骑单车一探日德兰半岛(Jutland )。

假期接近尾声时,妻子从单车上摔了下来,摔断了锁骨。他们当时在一个名为南奥默(Sander Omme)的小镇附近,距离比隆(Billund,第一个乐高乐园就在这里)大约20公里,很快便找到了当地的外科医生,值班医生(我父亲)把他们带到了隔壁镇上的医院治疗。那位妻子被带去做X光检查和接受处理时,我父亲打电话给我母亲说他今天要晚点回家,解释了情况之后母亲提议请这对夫妇到家里吃饭。最后,这对英国夫妇不仅体验了免费的丹麦医疗,和当地人吃了饭,还知道了pyt这个词,以及它舒缓紧张情况的本事。

我不记得吃了什么,但在这么临时的情况下,我那临危不乱的母亲很可能就是把剩菜剩饭摆在了漂亮的盘子里,放在桌布上,再搭配好餐巾纸和餐具。大家坐定,盘子里盛好了食物杯子里斟上了红酒,我父亲举起酒杯,按照传统礼仪在开动前先干一杯。英国男士伸手去拿酒,却把酒杯撞倒了,红酒全洒在了白色的桌布上。一阵沉默。他的妻子转头看着丈夫,一脸深深的不满,但还没等她开口我母亲就把她打断了。“PYYYYT med det!(别担心!)我们明天要洗桌布呢。”她大声说。之后的时光完全是在hygge中度过的,过了几天这对夫妇又来我家吃了晚饭。是pyt的力量将可能出现的尴尬与不快变成了宽慰与释怀。

pyt当选为丹麦人民最喜爱的单词,反映出丹麦人不愿意太紧张,想要放松一点——Pyt的力量也有其他使用方式。幼儿园和小学里安装了pyt按钮,孩子们也知道了这个词。按钮通常只是一个写着pyt的塑料盖,粘到硬纸板上放在教室中间。当孩子们因为没在竞赛中拿到第一,或者因为输了比赛而伤心失落时就按下它,实质上是让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到输了也没关系,输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瑟伦森(Charlotte Sorensen)是日德兰半岛哈默尔镇(Hammel)南德万斯科伦学校(Sandervangskolen)的校长,她告诉我:“这个按钮简直太神了。它并不是对所有孩子都有效,但对有些孩子很有用,这太棒了。真实按下这个按钮似乎能够帮助他们打点心智,开始新篇章。”

丹麦许多商店都销售pyt按钮——按一下就会听到pyt,提醒你从当下的情况中退后一步,重新集中精力(Credit: Karen Rosinger) 

来丹麦的游客甚至可以在当地商店买到专属的pyt按钮。这些红白相间的塑料按钮就像电视游戏节目中选手知道正确答案后按的那种按钮。一按就会听到pyt,提醒你从当下的情况中退后一步,重新集中精力。我甚至还在圣诞节收到了一个“豪华”版,它还录了一句鼓励的话:“深呼吸,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天气极其不靠谱的国家,这个单词似乎特别合适。这些年,我常常在最后时刻改变计划,乐观一次次战胜现实。野餐和烧烤移到了室内,海滩旅行变成了室内游泳。每次都会念出一个或者好几个pyt,做几个深呼吸,新方案也想好了。而且我发现,这些替代方案常常都比最初的“hyggeligere”(更加惬意舒适)。

谢选骏指出:丹麦人如此崇尚快乐,是否因为那里是哈姆雷特的家乡呢?是否因为那里的人们已经遭到悲剧击垮,而没有能力再承受压力了呢?从这种意义说,悲剧真的可以使人快乐,就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悲哉。悲剧才能使人欢喜快乐——因为人有原罪,人是苦虫。



【012、北美社会急剧中国化】


《北美超市也卖过期食品?看这些真相想吐》(2019-04-04 北美省钱快报)报道:

小伙伴们可曾想过,你在超市买到的东西很有可能已经腐坏,甚至变质。向来以食品安全著称的加拿大,超市内部的秘密却如此令人难堪,以后买东西要认准这些标志才可以。

“民以食为天”,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所吃的食物是否安全健康,超市内标注的天然(Natural)、健康(Healthy),以及有机(Organic)的产品真的是太多了。但是,CBC 市场调查发布的这篇报道真的是恶心到了,快来和省钱君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焕然一新” 的水果蛋糕

有人的水果蛋糕相信没有谁可以抵抗的住他的诱惑吧?但是,一家在蒙特利尔超市工作的员工向CBC 记着表示“这样的蛋糕我自己是不会吃的!”

根据该员工的反馈,他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处理过期的蛋糕。根据该员工的爆料,主管会要求他们将蛋糕顶部坏掉的水果换掉,再添加新的水果。借此,就可以所谓‘延长保质期’,将新的保质期标签打在上面。

根据专家检测,记者从超市中购买回来的蛋糕上发现酵母霉菌(yeasts molds)残留。除此之外,该名员工还向记者表示,这已经是超市内公认的‘秘密’了,甚至主管或者老板会直接要求他们这么做。

“化过妆” 的肉

忙碌工作一周之后去吃一块牛排,相信是很多生活在加拿大的小伙伴犒劳自己的最佳方式吧?夏天就快来了,相信已经有很多小伙伴已经安排起烧烤趴了吧!

但是根据CBC 市场调查曝光,有的超市会将即将过期或者不新鲜的肉粘上鲜血,之后经过重新包装就又变成焕然一新的了!

除此之外,如果发现肉馅的颜色过于暗淡也请小心。根据CBC曝光,在加拿大的某些超市内,工人会将新鲜肉和过期肉混合起来一起制作成肉馅,为了保证其在外观上依旧新鲜。根据记着反馈,这种经过搅拌后的肉馅,人们将很难辨别TA 是否安全。

美味的陷阱

为了遮盖住某些过期肉的异味,很多商家会选择将TA们腌制。CBC 市场调查记者从市场上的多家超市购买到腌制好的肉类带回实验室进行化验。根据专家给出的化验结果来看,很多超市腌制的肉类都存在肉类不新鲜的现象。

根据一位之前在某大型连锁超市工作的员工反映,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很多的香辛料和盐,借此掩盖住食物本身因为不新鲜而产生的异味。

除此之外,之前还有新闻爆料称:海鲜的保质期往往都很短,为了避免所谓的‘浪费’,很多商家会将不新鲜的海鲜制作成罐装海鲜汤。有工作人员爆料,在熬制海鲜汤时,会加入很多的香辛料目的就是不想让消费者品尝到不新鲜的味道。

相信很多小伙伴看到这里都有和省钱君一样的反应,那就是:恶心!!但是,作为一个常年在加拿大生活的我们根本无法做到完全不去超市买东西。那么,如何挑选就成了一个亟待我们学习的课程了。

在此,省钱君根据CBC 市场调查帮小伙伴们总结了几个日常购物‘保命’ 小贴士,让我们看看专家们都是怎么逛超市的。

买肉不买前排的

根据食品安全专家给出的建议,买肉时尽量选择后排放置的肉。根据超市员工爆料,超市放在后排的肉一般比前排的要新鲜一点,因为超市并不急于将TA 们出售。

除此之外,在肉馅的选择方面,专家建议小伙伴不要购买商家已经绞好的肉馅,最好买肉让商家现绞。

尽量避免购买腌制食品

食品安全专家在接受CBC 记者采访时尤其提到,尽量不要购买超市腌制的肉类,例如调味牛排那些。关于原因,专家是这样说的:“一般调味食品很难辨别保质期,并且即使是新鲜的肉类也会由于调料放置过多而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

就此,食品安全专家建议小伙伴,以后尽量选择购买生肉及调料自己调味,这样更健康。

买东西请认准这些标志

根据加拿大有机食品安全部表示,加拿大有机产品相较于其他国家的标准有过之无不及。也就是说,当你在超市看到加拿大有机(Canada Organic)标签的话就可以直接放心购买。这代表着你几乎买到了全球最安全的食品。

加拿大有机(Canada Organic)意味着食品未被基因改造,蔬果没有喷洒农药,禽畜没有注射过荷尔蒙。除此之外,所有食物禁止使用人工色素或调味剂。

该标识意味着所有供应商均支持可持续养殖方式,以维持海产的供应。除此之外,海洋智者(Ocean Wise)也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最新鲜的海产以保证食物安全。

最后,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尽早的做出回应,以还给所有消费者一个安全放心的‘餐桌’!

谢选骏指出:看了上述报道,人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北美社会正在急剧地中国化。甚至,中国的今天就是北美的明天!北美社会急剧中国化的背后,就是走向全球化的进程,是“中美两国谁也离不开谁”!



【013、比骗子还像骗子的骗子】


网文《川普的致命软肋 希来利的难言之隐》揭开了骗局之一角:

美东时间2016年9月26日晚,2016美国总统大选的首轮辩论如期举办,川普(Donald Trump)和希来利(Hillary Clinton)二人首次同台对阵。整场辩论的氛围也不出意料地充满火药味。美国各大媒体第一时间的评论普遍认为希来利赢得了此次辩论,而川普也低调承认自己表现糟糕。

客观地来讲,希来利凭借长年的政坛经验,通晓辩论之道,在首轮辩论中取胜也是可以预料的。不过川普自己本身在议题上的生疏和欠缺准备还是重要原因。撇开细节不谈,仅就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以及美国对盟友的军事保护义务这两条,二位候选人激辩许久,而最终两人所表述的立场也凸显了川普对政治外交议题生疏的致命软肋,以及希来利的难言之隐。

在针对美国对日本、沙特、韩国、以及北约(NATO)其他成员国等盟友所提供的军事保护时,川普保持以往的立场,明言反对美国无条件付出,表示自己如若胜任则必将让这些盟国支付“保护费”,为美国分担昂贵的军费支出。关于TPP,川普也大力指责类似这样的自贸协议让美国丧失大量就业,批评希来利在其丈夫前总统克林顿(Bill Clinton)和奥巴马推行这类协议中所扮演的角色。然而诡谲的是,针对这两点,希来利却并没有做太多反攻。

熟悉国际政治的人都会明白,川普关于这两项的主张是没有可实施性的,他空洞的表态和欠缺逻辑、数据支撑的论点皆暴露了他对政务的生疏。因此有人可能会说,希来利之所以针对这点未做过多评论,是不愿围绕一个无谓的议题多说废话。其实,希来利一方面是出于这本身就是个美国和盟友间心照不宣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国选民的价值观和国家利益已经产生冲突了,希来利的沉默是为了赢得选票的刻意选择。

川普在首辩结尾以他的竞选口号“让美国再度强大”收场,然而讽刺的是,恰恰是美国对盟友的军事义务以及类似TPP和NAFTA(北美自贸协议)等自贸协议,方才构筑了美国全球领导权的根基。

20世纪美国鼎盛之时,华府有足够本钱和其他国家签订贸易协约,在向其他国家敞开自己全球最大市场大门的同时,也另美国资本直入他国,并且以将他国纳入自己军事保护伞之下的名义,将自身的军事存在扩散到全球。通过这一套交易,美国得以大大巩固自己的地缘政治影响力,维持龙头老大的位置。

如今的美国市场已不再拥有过去的无可替代性,相对于过去以“奖励式”的自贸协议吸引人来,美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借债者”,更多地在全球贸易链中扮演一个借钱不还且贪吃的“消费者”。若非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早就面临多次破产危机了。现在若再像川普主张的那般,以贸易关税的“惩罚”威胁他人,效果只会是雪上加霜。

川普论点的漏洞借此显现地一清二楚,这是他致命的软肋。可是希来利的沉默和回避所透露出的却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是如上述所说,美国已面临很严峻的情况,成了下坡的雪球,越滚越大,越大越难以制止修复。二则是美国民众在意识到现在的窘况之后,将原因错误地归咎于“美国全球警察”的角色以及诸个自贸协议之上。

这正是希来利这类明眼人中问题的尴尬所在——倘若任由民意放纵,在这类问题上和川普站在同一立场,那则违背了国家利益。不过如若坚持正确的选择,像她一开始一样支持TPP、支持维持庞大军费开支,那么选民又不会买账。因此,保持沉默,适当回避,似乎也就成了在现阶段最明智的选择。假使能够赢得大选,届时再适当作出修改也未不可行。

坊间总有“国运”之说,认为一个国家国运昌盛之时,一切国际形势、国内时局、执政抉择、乃至社会中人民的意念,都会是蒸蒸日上的;而一旦国运转衰,则执政者受民所制、民复受从政者所惑,国内政务动乱频发、政令受阻,国际环境亦同样左右为难。

美国作为世界的领头者,它的政坛选情牵动着全球目光。它将走向哪个方向,也影响着接下来8年乃至更久的国际局势。此次首辩之后暴露出的问题让观测者难免忧虑,但实质发展如何,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谢选骏指出:在“总统大选辩论”之前,我写过这样一篇文章:《两个精神病人争夺美国》——川普的父亲佛瑞德晚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希来利的神经系统出了毛病——难道是两个精神病人在争夺美国?看过“总统大选辩论”之后,我觉得这两位“烂政客”(川普语录)没有提出任何新观点,所以在内容上不值一提。值得观看得倒是,这两位第一次同台演出,所以从肢体语言上透露了一些新的信息。那就是,比骗子还像骗子的骗子:一般认为,希来利不诚实,是个大骗子。但是从现场表现看,川普的肢体语言却更不自信,他不断地眨眼睛,就像他说的全是笑话。从心理学上说,一个人在撒谎的时候才会眨眼睛。这样一来,川普是一个比希来利还像骗子的骗子了。至于这两个人尤其是川普的台风恶劣,简直不把主持人和美国选民、全体观众放在眼里,就更是引人非议了。最后一点,为了“种族平衡”起见,竟然让一个黑人去主持这两个白人的辩论会,这个黑人虽然声称“现在是美国历史上种族关系最糟糕的时候”,自己却不肯花一点力气去维持基本的纪律。难怪黑人会在大街上频频遭到白人警察的枪击。希来利指出,川普多次赖账、六次破产,但却不敢指出:川普如果当选,就会让美国进入赖账和破产的下行道!这是为什么?这场闹剧“两个骗子在争夺美国”——比骗子还像骗子的骗子,到底是谁?



【014、瘪三网民没有见过美人计】


《中国美女包围美国防长 解放军军官挨批》(2018-07-01 NTV报道):  

疑似白雪手持“中美友谊长存”横幅(图源:@吴大辉THU) 

中共军官在敬礼是“交头接耳”被批(图源:@可爱的海盗船长captain) 

马蒂斯(后排左二)和魏凤和(后排左三)与中共军方演员合影(图源:@吴大辉THU)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日前访华,北京宴迎其的更多内幕曝光。据报,为款待马蒂斯,北京使出了〝浑身解数〞,军方出动文工团演员献舞又献歌,但遭网友批评,同时还传出中共军官因军姿不正〝交头接耳〞被批有损军队形象。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于于6月26日至28日访问北京,期间,身兼军委主席的习近平以及国防部长魏凤和等人,分别与其会谈。

官媒报导,马蒂斯会见中共防长魏凤和时,重申了中共对于台湾、南海和朝鲜的立场,但是没有提供任何细节。习近平在和马蒂斯会面时说,两国军队间的关系近年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中方希望这种势头能够得以持续。

路透社称,马蒂斯表示,美中两国军队间的关系对于两国关系具有重要影响。他告诉习近平说,他在中国进行了〝非常好〞的会谈,〝贵国军队也给了我非常高的礼遇。〞据报,北京为了款待马蒂斯使出了〝浑身解数〞。从流出的视频和照片看,魏凤和为马蒂斯举行盛大的宴会,并出动中共军队文工团演员,献舞又献歌。 

视频画面显示,在欢迎晚宴上,中共军旅歌手蔡国庆现场演唱,上世纪50-60年代美国著名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歌曲《雪绒花》(Edelweiss)欢迎马蒂斯等人的到来。

视频显示,蔡国庆边唱边走到马蒂斯将军身后,将麦克风递给了马蒂斯,邀请他同唱,但被马蒂斯抬手谢绝了。这时蔡国庆又将麦克风递给马蒂斯右侧的一位美方官员,出于礼貌,这位官员不得不起身应付了两句。

这时一位中方官员迅速冲上前,递上一只麦克风给美方官员,他只好继续与蔡国庆同唱。之后,一位身着军装的美国军官主动上前,为其上司解围,接过麦克风与蔡对唱。

视频显示,中方官员仍不依不饶,再次冲上去送上一个麦克风给美方官员。最后这首《雪绒花》终于在三人的合唱中结束。

在表演过程中,中共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歌唱家白雪手持横幅,写有〝中美友谊长存〞。 

对此,众多华人网友纷纷嘲讽:〝工作会谈搞成KTV,中国真是奇葩国度。〞〝如果了解美国人,应该知道这个防长对这个会非常反感的。〞

网民除了对宴会提出批评之外,也有人注意到,魏凤和在北京欢迎马蒂斯时,背景中的中共军官军姿不整,在敬礼时甚至〝交头接耳〞,被批有损军队形象。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马蒂斯就任国防部长17个月以来首次访问中国,而目前正值中美双方贸易摩擦升级,以及南海、台湾、朝鲜等问题矛盾重重之际。

有鹰派防长之称的马蒂斯,曾批评中共军方在南海加强军事设施是要〝恐吓及逼迫地区国家〞并就南海局势和台海局势放狠话。 

马蒂斯还曾形容中共正用一种更强悍的方式,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复制其在中国国内实施的〝威权模式〞。

在去中国前,马蒂斯对记者表示,南海问题可能将成为他访华的首要议题,对于中共在南海人工岛上进行的军事化活动,美国将继续施压。外媒普遍认为,马蒂斯此次访华是为了寻求北京帮助向朝鲜施压,并就台湾军售等棘手问题跟北京沟通。

谢选骏指出:这些网民,不懂美人计,美人计可以软化美军,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和平崛起的中国梦”。这些网友,不懂美人计,不懂和亲政策,就敢妄议中央,其心可诛,其人亦可诛也。



【015、并非人人都像森林里的猴子】


《能激发工作效率 又能愉悦身心的是什么?》(BBC 2019年3月27日)报道:

19世纪美籍苏格兰裔自然主义作家、最早倡议开发美国国家公园者之一缪尔(John Muir)曾写道:“到森林里去吧,那里是最好的休息之地。”缪尔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探索优胜美地(Yosemite)国家公园和内华达山脉(Sierra Nevada)之中。他撰写了大量的作品,来赞颂大自然的滋养作用。他说,美乃人生之必需品,犹如面包、游乐场、祈祷之所一样,大自然具有疗愈能力,能使人身心愉悦。

如今看来,缪尔的话不无道理:许多研究证据表明,走进自然,能让人们更加健康、更加快乐。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只是人们忙于工作,无法从电脑中脱身。如今的人们大多生活在都市里,远离野外环境。甚至都很少出门:以美国为例,普通人一般有90%的时间,是待在室内的。

如果每天花上一小时去户外走走,生活会有怎样的改变呢?去哪里重要吗?从工作中硬挤出来的户外活动时间,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工作日中抽出15分钟的时间到户外走走,对恢复疲劳提高工作效益是很有帮助的(Credit: Getty Images) 

大自然的影响——显然,户外活动好处不少。有些人每天坐在屏幕前,实时的站起来活动活动就很有好处。更有研究表明,适当的户外休息后,人们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且阳光有利于补充维生素D。

户外活动确实有益。然而,比较了人类对于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反应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户外"的环境也很重要:碧水蓝天比喧哗的都市街道对人们有更多的好处。

加拿大特伦特大学心理系的副教授尼斯比特(Lisa Nisbet)说:“一般的研究只证明了在自然环境中时,人们的应激反应能力会下降。身处大自然中,人的血压会降低,心率变缓,心情也会更好。”她说:“科学家还研究了自然环境对人心理健康的好处,无论是自身幸福感还是认知功能都有影响。总的来说,身处大自然中时,人们会更加快乐。'快乐'一词意思很广,因此我们采用了其它的评判标准,例如积极情绪和负面情绪、个人的活力、以及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等。人们在户外环境中比待在室内时(即便不是野外),情绪会更加昂扬,人也会兴致勃勃。”

日本的森林浴疗法好处很多,令人吃惊(Credit: Getty Images) 

自然有益这一观点,从上世纪80年代起便开始受到认同。这一观点起源生物学假说,该理论认为,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与自然联系的欲望。这之后出现了日本的森林浴,说的是森林环境有助于人类健康。自此以后,研究人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已经确定了森林疗法的多种生理和心理的益处。全球的研究表明,同大自然相处时,人们能重新集中注意力,汇聚创造力,甚至能降低罹患抑郁症的风险,生活健康长寿。

当然,很多人生活在都市,并不能随时去野外,接触森林。但是尼斯比特说,并不是非要去到森林之中——多项研究证明,城市中的绿色环境也有同样的效果。

五分钟的疗效——任职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体育、康复和运动科学学院的巴顿(Jo Barton),目前正在进行“绿色运动”的研究,也就是多多接触自然有益身体健康。其中有一项研究,她检测人们要达到心理健康需要补充多少“剂量”的自然。

有人会认为,当然是越多越好。巴顿对1252名热爱户外运动和从事园艺工作的人开展调查后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在接触自然的前五分钟,人们提升自尊和改善情绪的速度是最快的。她说:“当然,在自然环境之中,积极作用是不会停止的。但在头五分钟里,我们感受到心理变化是最大的。”她认为,情绪状态的快速好转可能是绿色环境的功劳。自然中,我们集中注意力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从需要耗费精力的集中方式,变为自然而然的集中方式,不需要耗费精力,这就让我们从心理疲惫中恢复过来。巴顿说:“接触大自然真的非常有利于迅速促成这些变化。”

巴顿还发现:城市绿地、乡村和林地环境,这三种环境结果是相似的。如果环境中有小溪或河流,则会加快心情恢复的速度。城市居民很难在乡村田园进行徒步行走,那么在当地的公园散步,也是有裨益的。

这个发现,可能会成为提升生产力的新方法。芬兰有一项研究,调查员工是如何在午间休息时,从工作的压力中恢复过来的。研究显示,和大自然的短暂接触,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研究人员设置了两个对照组:一组是在公园散步15分钟左右,还有一组是在室内做放松运动,另外一个对照组的人员,午间休息活动依照往常不变。实验分别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一共进行了两周时间。秋季实验的研究结果耐人寻味。

“让我们惊讶的是,去公园里散步和做舒缓运动的效果是一样的。实验中发现在公园里散步,人们会感到更放松,更远离工作,更享受这个短暂的休憩时间,做舒缓运动的小组则只感受到了一种情绪上的放松。”

这两个实验小组,下午工作时注意力更集中,而且也更为放松。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两种活动“都能帮助员工重获工作状态。”

低估自然的魔力——但是,自然的力量并不是对所人都有效果:最近一项美国的研究显示,有35%的办公室职员,每天在户外的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

尼斯比特认为,不能发现大自然的好处,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自已。她在渥太华卡尔顿大学开展了一项研究,卡尔顿的冬天,学生只能通过地下通道穿梭于校园之间。参与这项实验的学生被分成两组,一组使用地下道通行,另一组必须在户外行走,途中会经过一条运河。

尼斯比特说:“我们发现,虽然这段路只有15分钟,走户外的学生还是要开心得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使是这样为什么走户外的人这么少呢?为什么大家更喜欢走温暖的地下通道,即使它要拐好几个弯。随后,她询问了两组实验人员,让他们预测自己的感受。她说:“实验后,我们询问了大家的感受。在户外行走的人都说,他们根本没想到这种体验有这么愉悦。换句话说,人们是没有想到这种体验能够远超预期的。”

尼斯比特深信,一旦开始接触自然,它就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说:“自然能够提升情绪,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一点。凡能让人开心的事,人们一定会经常去体验的。”

边走边谈——那么,如何在工作的间隙,用最简洁的办法接触到自然呢?如果你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这就不成问题:微软打造了树屋,员工可以在里面开会;亚马逊则有“球体”(The Spheres),三个圆顶建筑里边种满了绿植,能够容纳800个员工,在这里,他们能够“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工作和思考”;Adobe公司的伦敦办公室甚至在楼顶建了一圈跑道。

但也有成本更低的其它选择。巴顿说:“我们想推广一种边走边谈的工作模式。我们不是鼓励员工在工作时间吃东西,只是想把工作地点搬到户外。”她补充道,开一扇窗户面对自然美景,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幸福感就能提升不少。办公室放一些绿色植物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也有一些公司在户外搭建了会议室和会议舱。去年美国零售品牌里昂比恩公司(LL Bean)发布了临时户外工作区,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

当然,公司也需要鼓励员工培养一种习惯,定期到户外活动——比如把车停得远一些,尽量走有绿地的路,还有到公园里吃午餐等等。巴顿说:“比起花一小时整块的时间,不如利用零碎时间。”她认为碎片化的时间更易于管理,而且把一天中的时间分解开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些时间接触自然。

科贝拉说,短期的干预措施,比如去公园散步两周,能够在短期内受益;如果要保持长期健康,就必须养成良好的户外运动习惯。研究表明,就长期的健康而言,在大自然环境中的户外运动,要比在办公室享受绿植和看外面的风景有益的多。但他还认为,预防长期压力,保持短期快乐也是很重要的。他说:“短期接触自然,就像是暂时把压力消除掉一样,这本身也会产生积极的长期影响。就这方面而言,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现代人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环境中,去接触一些大自然,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是非常值得的。正如缪尔所言:“紧贴自然之心……逃离城镇,间或洗涤心灵。”

谢选骏指出:并非人人都像森林里的猴子那样离不开自然——因为在科学影片中,人们所见到的未来世界,已经是毫无绿意的宇宙空间,那里似乎才是人类梦想的地方。并非人人都像森林里的猴子,正如不是人人都想回到童年!即使像陶渊明,也只是一个官场失意的假隐士。至于王维,那就更假了。甚至孟浩然也没有忘了做官。



【016、拨邓小平之乱】


《中国生育率低得惊人 还不如日本》(观察者网 2016年10月29日)报道:

据第一财经2016年10月28日报道,10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公布了2015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普查结果:2015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观察者网注)仅为1.047。多位人口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使考虑到漏报等诸多因素,这一数据仍然低得出乎意料。并且,这一数据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人口普查每十年一次,在两次人口普查之间开展一次1%人口抽样调查,业内俗称“小普查”。

2015年,约567万名15岁到49岁的育龄妇女接受了抽查,占育龄妇女总量的1.55%。这些育龄女性去年共生产了175309个孩子,其中9.3万个一孩,6.97万个二孩,三孩以上为1.25万人。按照不同年龄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最终计算出2015年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047。 这个数据显著低于此前官方声称的1.6左右,令不少人口学者表示意外。

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人口学者对此表示震惊。他认为,在2014年单独二孩陆续放开之后,不少机构预估总和生育率会有提升,但是没想到会持续走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当时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18。

人口学者黄文政表示,2015年1.047的总和生育率统计结果比他想象得还要低。上个月,湖北宜昌卫计委提倡生育二孩的公开信发出后,黄文政曾经关注过宜昌当地的生育数据。根据2015年8月针对宜昌市生育水平和生育意愿的调查,2015年宜昌市的总和生育率仅有0.81。黄文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考虑到宜昌作为一个地区的超低生育水平,那么全国1.047的总和生育率也不是特别令人惊讶。

此次抽查结果中,一孩生育率的低下特别引起人口学者的关注。根据抽查结果,2015年一孩生育率仅为0.556。

上述未透露姓名人口学者介绍,日本东京的总和生育率多年徘徊在1.06左右,一孩生育率徘徊在0.61左右。从小普查结果看,中国目前的一孩生育率已经低于日本东京,这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警惕。

他分析,第一个孩子都是符合生育政策的,因此这批孩子应该不存在漏报现象。一孩生育率这么低,不仅仅是不孕率升高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长期生育限制、生育成本高、生育观改变导致的民众整体生育意愿走低,这种低生育意愿和低生育率的现实很难得到逆转。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学者王广州认为,一孩生育率低跟晚婚、初育时间推迟、不孕不育比例提高有关系。他同时表示,小普查的数据还需要根据原始数据做认真分析和专业校验,以检验其真实度,可惜的是,由于手里没有原始数据,这样的校验工作目前没有办法展开。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者陆杰华则认为,小普查是抽查1%的人口,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实际的生育率水平应该不会像抽查结果这么低,但是也不会有1.6那么高,估计会在1.5左右。

另据新华网今年5月26日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5月23日公布的2015年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显示,日本总和生育率(即平均一位妇女生育的子女总数)为1.46,达到1994年之后最高水平,1994年日本总和生育率为1.50。

网友“再逢战国”说:知道什么是身矮智商低, 蠢人邓小平治国之患了吧? 这不没完。这是邓小平对全国人民喊“打倒邓小平”最凶毒的报复。

谢选骏指出:唯有彻底废除祸国殃民的“计划生育”政策,才算彻底废除了万恶的“计划经济”,才算初步实现了1976年开始的“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这就是“拨邓小平之乱”。



【017、博士学位害死了人】


《美国教授:中国孩子没谈过恋爱就别留学》(2018-12-22 转载 领教工坊)报道: 

今天的这篇文章讲得不仅仅是留学,它帮我们从根本上剖析了留学生骨子里的不自信,到无法发挥个人最大能量的现象,希望会对各位有所启发。

我是做领导力发展的,背景主要是社会学,所以我今天讲的东西和大多数嘉宾讲的东西不太一样,他们讲的是偏科技的,我是偏人文的;他们讲的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我更多只是提出一个问题。而且我今天要提出的这个问题还有点敏感,容易引起争议,所以希望大家保持一种开放的、中性的态度,和我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

我是江西的客家人,80年代在山沟沟里学的英文,所以我的英文一直就带着一股浓重的江西口音。更有意思的是,我的第一个英文老师,原来是学俄语的,所以我那个英文更古怪地带着一点俄语的口音,非常搞笑。所以,我后来出国留学,留学回来在中欧商学院教书,我就一直非常羡慕那些讲一口纯正的加州口音或者麻省口音英文的人。后来我又给纽约大学教了三年本科,加入乔治·华盛顿大学,想在中国筹办一所分校,慢慢地,我接触了很多受过最好的教育的华裔,包括一些ABC(美国出生的华裔),他们那个英文讲得有多好,就不用多说了。但是我发现,他们普遍比较脆弱,做个螺丝钉还可以,如果是让他们做有点开创性的事,就非常没有战斗力,超级不经打,跟我熟悉的那些中国的精英人物那种发自内心的信心、勇气,一路向前,百折不挠的行动力,根本没法同日而语。

考虑到这一层,我突然发现,我那口带着江西口音的英文,其实还蛮好听的。我就很纳闷,你们受这么好的教育,一路都是名校,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怎么会怂成这个样子?我一直非常纳闷这个问题,我就想啊想,想啊想,最后发现,也许是他们的自信心出了问题,归根到底,是他们的文化认同和身份定位的问题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什么行动力、领导力,都谈不上了。

而今,稍微有点社会地位的人,北上广深,你要没个小孩在美国读书,那都不好意思出门,已经成为了中国中上阶层的标配了。更不用说,最近随着竞争的加剧,大学不够了,还要去读高中,高中也不够还要去读初中,初中不够了,还要去读小学,恨不得从出生一刹那就送到美国去。如果他们知道我刚才说的那个问题,他们还会这么费尽心机把孩子送出去吗?当然,这也给我们这个行业带来一个巨大的商机,各种培训班、各种辅导班,我就不多说了。

其实这个问题在一百多年前的1912年,胡适就提到了。他还在哥伦比亚读书的时候,就写了一篇《非留学篇》,文章很长,我这里只截一段,只看这一句话,“以数千年之古国,东亚文明之领袖,曾几何时,乃一变而北面受学,称弟子国,天下之大耻,孰有过于此者乎!”同传表示很痛苦,如果实在翻译不过来,就算了。 

以此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家知道十八、十九世纪大英帝国基本上占据了地球的一半以上可居住的面积,有很多出国担任公职的人,代表大英帝国统治这些殖民地的人,他们的孩子生出来后,他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到哪里去读书?送回英国去读书。所以,你去看奥威尔的传记,看吉卜林的传记,都有他们童年艰难地回到英国去受教育的这个记录。所以,一个是把自己的文化弃之如敝履,一个是把自己的文化抬得无比的高,看得无比的重,这就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有的人说,胡适这么说,是不是一个极端保守派?胡适可不是什么保守派,他回国之后就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主张可是全盘西化,他在抗战期间担任中国驻美国大使,获得三十多个荣誉博士学位,这是什么重量级的人物,马云到现在也就一两个荣誉博士,胡适是三十多个。

其实胡适能这么说,说明他内心深处还是有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他还是想保住中国文化的根。不像我们现在,像今天我在这里讲这个话题,我相信你们绝大多数人都目瞪口呆,怎么还有人说这样的事情?我的小孩我正担心他英文说得不太好,我正想着怎么安排他早点到美国去留学呢,怎么还有人跟我说这种事情?

语言、体育与婚恋—— 中国孩子到西方去,尤其是到美国去,最大的问题不是语言,因为语言很快,你词汇量上去后,基本就没有问题了。比语言更难的是文化,文化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体育,尤其是像橄榄球、篮球、冰球这种美国最流行的运动,肢体冲撞型的运动。我们亚裔没办法,先天不足,除非你是姚明,你是林书豪这样的,可以多得几分,一般情况下,顶尖的运动场上,是很难看到我们华人子弟的身影的。

但事实上,比体育更重要的是婚恋,这就回应一下俞敏洪老师前两天刚刚惹了一点小麻烦的观点:女性的择偶标准对于一个国家的男人、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的重要性,这个话其实没有错。我们华人的子女在这个交友市场上,大家仔细看一看,看看这张图。我们华人的女孩子不会太吃亏,但是我们华人的男孩子就麻烦了,仔细看女人给男人打分,如果没有伟大的华人的女孩子给华人的男孩子打一个高分,我们华人男孩子基本上就没人关注,没有人约会。大家一定要看懂这个图,青春残酷,动物凶猛,这给我们华人的男孩子内心深处,带来的是怎么样的一种沉重的压力!青春期的这种打击,有时候可能是毁灭性的, 最坏的情况,他甚至开始怀疑人生,Who am I? Why am I here? Where am I going? (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我要去哪里?) 

十六七岁的孩子你跟他讲道理,是讲不清的,他就是受不了,为什么大家都有舞伴就我没有舞伴,为什么他们都有女朋友就我没有女朋友? 在那种环境下,你一时是很难心平气和的跟他讲道理的。当然比交友市场更可怕的是婚恋市场,大家仔细看看婚恋市场的这张图,亚裔的跨种族婚姻是在人字形右边那条,黑人的跨种族婚姻是在人字形的左边那条。你仔细看这个比例,美国是一个大熔炉,但有两种人是不太容易融进去的,一种人是亚裔的男性,还有一种是黑人的女性。大家要看懂这个图,亚裔的女孩子嫁给白人的比例是亚裔男孩子娶白人老婆比例的3倍;黑人的男孩子娶一个白人老婆的比例是黑人的女孩子嫁给白人比例,大概也是3倍。这个图我不知道你们看了什么感觉,我只是告诉大家这个事实。

谢天谢地,我们家是女儿,我不用太操心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女儿也有女儿的问题。我在中欧商学院教的第一批老板基本都移民了,大概十年前就很多移到美国去了。然后孩子们慢慢长大了,儿子嘛,慢慢就接受现实了,就这么回事,咱们在约会市场里面就是最低端的一个选择;女儿刚开始还是蛮自信的,也跟各种种族的人包括跟白人约会,约会来约会去,最后带回家的是一个印度小伙子。

老爸呢,总归受过教育嘛,也不会去说女儿什么,但是心里还是难受,说你交那么多白人男朋友,怎么最后还是选择一个印度小伙子?女儿还算跟爸爸比较能够沟通,她说,爸爸呀,谁谁谁他倒不歧视我,但是我自己要是心理总是有一点别扭,有一点点自卑的话,这个婚姻生活也不好过呀,爸爸听她这么说,就终于理解她了。

顺便告诉大家,这里的Asian(亚裔)包括南亚人、包括印度人。大家知道印度人在美国的职场、情场混得都比我们中国人好很多很多,这个不多说了,所以这个数据还是比较乐观的数据。当然,数据是数据,具体到个体,父母社会地位、教育水平、沟通能力,孩子的智力、禀赋、个性等方面如果有优势,当然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个问题。

钱买得到护照,买不到祖国——有的人说,你说的不就是歧视吗?其实他们不是歧视你,而是不重视你;他们不是瞧不起你,而是不瞧你。日本人早就吃过这套亏了,所以你注意到没有,当我们中国人到全世界去移民,到全世界去留学,到全世界去旅游的时候,你发现你很少碰到日本人,对不对?他们早就明白过来了。所以,我们最好的办法是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一百万美金你能够买到美国的大别墅,能买到美国的护照,你买不到祖国。犹太人当年在全世界那样被人歧视、被人迫害,是因为他们没有祖国,我们有祖国,为什么也会沦落到这个地步?我只是想提出一个问题。

日本人口老龄化到今天这个地步还是不开放移民,不开放向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地区的移民,为什么?因为他们要保住自己文化的根,要保住这种文化认同,保住这种身份定位,当然他们也未免太保守了一点。

美国华裔成功的典范——你去看美国的这些政界、商界、文艺界最风光的人物,到今天,也很难找到我们华人的身影,很难找到。这四个人是我认为到今天为止华人做得最好的典范,从左到右分别是建筑大师贝聿铭、大提琴大师马友友、现代艺术大师徐冰和蔡国强,他们是真正混到了美国金字塔的最顶尖的位置。但是你仔细看他们的成长的经历,他们都没有我刚才讲的这个自信心的问题,他们都有对中国文化、对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最深刻的认同。所以,我刚才提到的北上深广这些中国最精英的人群,你发现他们很多都是“凤凰男”,像俞敏洪老师、张邦鑫老师,包括我本人,都是小地方慢慢成长起来的,什么原因?因为我们最小的时候是“全村的希望”,慢慢变成“全乡的希望”,后来变成“全县的希望”,所以我们从小到大,自信心基本都不会受到什么挑战,所以,这个问题自然就相对容易解决。

以色列的孩子,三年兵役之后,在上大学之前,一定要周游世界一圈。所以,孩子们,如果你考上美国的大学,如果觉得对中国还了解不够,申请一个gap year(间隔年), 全中国旅游一遍,多去一些地方,多认识一些人,最好是谈几场恋爱,再出国留学。十七八岁的时候,你骑车从漠河到三亚,从上海到拉萨走一趟,你对中国的认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一般就不会有问题。

如果你已经在美国,觉得不太舒服的时候,一定要尽早回国,不要像很多中国孩子一样,因为无法融入,就退守自己的小圈子,甚至反过来排斥美国文化、排斥美国人,误人误己。这个世界上,各种高大上学校毕业的loser(失败者)到处都是,为了一个虚名,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实在是不值得。

最后,用陈寅恪的一句话来总结,我们一方面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另外一方面一定要“不忘民族本来之地位”,一方面要最大程度的拿来主义,承认自己的不足,虚心向人家学习,另外一方面,又永远不能抛弃自己作为中国人、作为华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定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培养出世界级、领袖级的人物,而不是中国、美国两边都找不到认同感的边缘人。

这是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思考。我一开始就说了,我没有完整的解决方案,我只是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花那么多钱,请那么多辅导老师,上那么多的培训班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领教工坊的很多企业家都面临这个问题,而且他们还要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企业的接班人,所以,孩子的自信心和领导力的问题,就更加迫切。这些年,在一些企业家的帮助下,我们正在筹办一所全英文的小型文理学院,刚开始在中国,然后转学到国外,同时利用暑期回国的时间,系统地开展各种企业类、教育类、公益类项目。我们培养的是一方面有世界眼光,另外一方面又能坚持中国文化本位的中国精英,“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这就是我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中国留下几个读书的种子,谢谢大家!

(肖知兴:著名管理学者,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先后任教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乔治·华盛顿大学和北京大学,来源:本文根据作者12月5日在2018未来教育大会的演讲整理)

谢选骏指出:上文不懂人类学,所以说来说去,还是落到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套子里面去了。但是说得再多,作者也不知道胡适之所以能够拿到“新文化运动”,就是因为他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后来他补充拿到了博士学位,就没有那么多的成就了。再后来,他不断进补拿到了30多个荣誉博士的空饷,却更加没有出息了,还被人查出原来是个冒名的假博士。由此可见,博士学位害死了人,而且是在方方面面都留下了后遗症。



【018、车祸节乃见,一一现原形】


《谁是好人?车祸果真是块“试金石”》(2018-07-06 转载温哥华港青溪)报道:

加拿大人从小接受诚实做人的教育。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话都是可信的。即使怕伤害他人感情而委婉表达出来的也是实事求是的真实想法。但我发现遇到一种情况,他们的诚实是要受到重大考验的。不知为什么,在车祸面前他们就是不容易保节。

最早知道车祸是块“试金石”是从朋友撞车教训得来的。我朋友在自家小区被一当地人撞车后,和对方互换信息打算报案,但对方说不想在保险公司留下记录,提出赔钱私了,朋友好心帮忙,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的央求,根本没报案。不料,对方猪八戒倒打一耙,告我朋友撞了他。朋友一直蒙在鼓里,等来的不是肇事者赔钱的电话,而是车管所通知她出车祸的公函。她一听都懵了,怎么也没想到加拿大人还能这么捏造事实。她为自己辩护,但对方请了位假证人硬说是我朋友肇的事,害得朋友有理说不清,被判倒赔对方修车费和人身受伤医疗费。朋友无奈地说:“遇上撞车,才知道即使在加拿大也一样‘好人做不得’阿。”她老公说她太不了解加拿大人,就算花钱买个教训吧。

我也被撞过,但我算是幸运,遇到一位好判官。撞我的是我孩子同学家长贞,早听说她人品不咋地,我们见面只点个头打个招呼,连句完整的话都没讲过。那天我车停在她车的右边,我退出来后发现她也要倒车,就好心让她先走。没想到她根本没看见我在她后面,加大油門把车身倒直。“嘭!”她的车尾重重撞到我的车头,震得我心脏都疼。

她立刻跳下车,让我把车子移开一点,然后帮我把撞散架的挡风板用力拍回原位,高兴地说:“好了,看,你的车现在没事了。不过,我的车得送去车行。”这意思是她遇上了不幸。一看到其他家长路过,她便大声向他们解释道“哦,我们同时撞上了。”当时,我还是中国人老观念,碍于情面不好直接揭穿她,没回敬她:“No,是你撞上我的。”

后来,我才知道这家伙有多狡猾,她让我移车是破坏肇事现场,让她人无法为我作证;她告诉别人我们同时撞上,就逃避了肇事责任,让我们各打五十大板。最后,她还走过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貌似安慰我:“没事了,我们走吧!”

这是我第一次遇上车祸,完全没有经验。但她大白天睁眼说瞎话的行为让我很不高兴,我毫不犹豫地向她索要驾照号码。她却不当回事地说“没带驾照”,我真不知道,她没带驾照怎么也敢开车?我告诉她没有驾照号码我没法报案,她这才恍然大悟,说:“你看,我的车撞得比你重的多,你报案得付我一半修车费。” 难道她以为这样就会吓唬住我不去报案吗?这下我才搞明白刚才那个拥抱根本不是友好地表示,只是说明她以为万事大吉,省了一大笔修车费而已。她以为一个拥抱就让这起车祸自动被解决了?

我坚持要报案,她便耍起无赖来,貌似吓唬我说:“这么说,我也要报案。”并坚决声称:“我们是同时的。”还反复重申“同时”这个词,好像谎言说上几遍就能变成事实一样。但不管她怎么说,我还是报了案,并且在第一时间报案。当我在电话中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后,审判官倾向于责任在她。

我一颗悬着心稍稍放下了一点。几天后的周末,贞打来电话,语气郑重地说:“我是哈尔太太,是我撞了你,你能不能撤了诉讼状,我帮你修车,行吗?”我信不过她的人品,一边答应照她意思去修车行看看修车估价,一边提防她又要耍什么花样。

等我把估价告诉她后,她说:”这些人是抢钱吗?你不应该去车关所指定的修车行问价,你知道他们报的都是天价。你应该找个处理私了案件的车行。“我心里清楚,如果不去指定地方,万一被糊弄,她才不负责呢。我可不愿跟没有信用的人打交道。再说,我可不能重蹈朋友的覆辙。我很诚恳地告诉她我的决定,此后便再也没有她的回音了。

不久,车管所倒是来音信了,说另一家私人保险公司认定责任在我,要求我百分之百赔偿贞一切损失。原来,她采取另一策略。因为她除了大家必须投保的车管所,还在另一家私人的保险公司投了保。她便想尽办法捏造事实,取得那家私人公司判官的信任,和我的保险公司打起官司来。

好在我去车管所验车时,经验丰富的技师轻易就看出我车被撞的事实,审判官给我面试时也认定我所说情况属实。后来还特地安慰我:“我一定会竭力争取免除你任何责任,这只是时间问题,你等我消息。“过了没多久,正如审判官所言,我被“昭雪”。后续步骤当然是按正常程序处理,这事算是圆满结束。或许有些后悔自己的做法,此后每次见面,贞都没话找话想跟我搭讪。诸如找机会夸讲我儿子几句,或讲一些关于我的话题,试图引起我注意并与她和好。但我根本不愿跟她多啰嗦。

不过,我也看到过经得住车祸考验的加拿大人。有次,一位老奶奶在白石市中心狭窄的马路上开车,不小心刮蹭到停在路边的一辆车。她立刻下车来,在车旁等了一会,不见车主出现,便认真地写了张字条,贴在被撞车辆的车窗上,然后才将车开走。我看见,对面理发店店主从事发开始就拿手机录下了全过程,心想,这原本是想给被撞车作证的吧?但此举看来是多余了,人家肇事者很诚实地主动投案了。

人性在车祸面前显出不同色彩,车祸果是块试金石啊。

谢选骏指出:加拿大人车祸撒谎,可能还有保险公司的教唆在内。许多汽车保险公司为了逃避赔偿,不惜捏造事实。“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西方人诚实,是由于害怕惩罚的缘故;但是等到撒谎的利益变得大了的时候,撒谎同样不会脸红的。否则,为何是西方先发明了测谎仪?上文作者还没有碰上恶劣的警察和法官、律师团队,会因为利益而公然袒护某方——“车祸节乃见,一一现原形”的现实,不仅仅涉及车祸双方,还涉及了其他各方,其中更包括了保险公司的刁钻耍赖——这不过是因为,车祸的利益在和平法治的社会中相对突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西方人相对诚实,只是由于害怕惩罚的缘故,其中当然也包括了上帝的惩罚。所以真有宗教信仰的人们,作恶的程度就会降低许多——不是由于善良,而是出于恐惧。我相信,如果没有上帝的审判、基督的救赎,西方就会重新回到基督教以前的奴隶社会,因为只有恐惧才能使人变得善良,呜呼哀哉。

文天祥的正气歌说:“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现在的西方社会,日常生活中没有比车祸更大的意外了,所以可说“车祸节乃见,一一现原形”。



【019、大学试图摆脱赔偿的责任】


《章案嫌犯无业 靠妻子微薄收入生活》(2017-07-06 联合早报)报道说:

7月5日,在美国厄巴纳市的伊利诺伊州中部地区联邦法院外,义务为章莹颖家属提供法律援助和建议的华人律师王志东接受记者采访。

备受瞩目的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被绑架一案的嫌疑人布伦特·克里斯滕森于美国当地时间7月5日在美国中部地区联邦法院第二次聆讯。审理法官做出决定,克里斯滕森将不会被保释出狱。

据媒体7月6日报道,在当日的法庭聆讯中,法官表示,如果是在其他案件中,嫌疑人没有犯罪记录可能可以使其获得保释。但因为章莹颖失踪前上了克里斯滕森的车,同时嫌疑人描述案情的谈话曾被录音,这些证据都足够使其继续被关押。

《芝加哥论坛报》报道称,克里斯滕森在法庭上没有明显的反应,也没有公开讲话。

报道称,涉嫌绑架章莹颖的克里斯滕森曾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就读物理学博士,人们对其“高智商犯罪”猜测纷纷。不过,美国检察官最近公布的信息显示,事发时克里斯滕森正处于无业状态。

此前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物理系教授库珀称,克里斯滕森在2013年进入物理系博士项目,但在2016年决定退出。随后克里斯滕森继续担任助教,直到2017年5月拿到硕士学位后毕业。库珀表示,克里斯滕森读书期间,没听说他有异常表现。

该校发言人凯勒也表示,克里斯滕森和物理系的关系在2017年5月已经终结。报道称,克里斯滕森的“领英”网站主页显示,他是该校物理系的博士候选人,研究凝聚态物理,长期担任研究员和助教。报道称,克里斯滕森此前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就读物理学和数学双专业。据伊利诺伊州当地媒体《新闻报》报道,曾与他关系密切的威斯康星大学物理系教授赫恩顿表示,对前学生涉嫌绑架表示震惊,感觉他是个完全普通的学生,没有任何不平常之处。赫恩顿表示,对受害者及家人表示深深的同情。

据《芝加哥论坛报》7月5日报道,在当日的第二次法庭聆讯中,美国联邦助理检察官弗雷埃斯公布了3日的一份宣誓书。文件中称,克里斯滕森在事发时正处于无业状态。他的妻子每个月赚1800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8元),而夫妇俩需要每个月付900美元房租、100美元水电费、150美元其他开支报道称,查询由德勤、Datawheel数据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共同创办的“数据美国”网站发现,厄巴纳及尚佩恩地区城市居民的平均年收入在5万-6万美元之间,其中男性平均年收入为58533美元,女性平均年收入为48231美元。克里斯滕森妻子的收入远低于平均值。

谢选骏指出:上文宣称“克里斯滕森和物理系的关系在2017年5月已经终结”,两次强调“事发时”克里斯滕森正处于无业状态”,显然是为了“脱离干系”,避免可能对国际学生做出赔偿。其实,“2017年5月已经终结”只是一个暑期,并不等于完全摆脱校方的责任。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发展下去,受害人家属最后也无法从“一贫如洗的嫌疑人”那里拿到一分钱。其实,嫌疑人并不算穷,他只是在暑期之中,而且“居民的平均年收入”是把那些亿万富豪都平均进去了的。可能美国有关方面认定被杀的中国学者属于共产党的“公派”,应该由中国领事馆承担全部善后的责任。



【020、带枪的男人比女人更缺乏安全感】


《最新研究:300万美国人每天携带上膛手枪》(刘晨懿2017年10月20日)报道: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教授及其团队19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显示,全美国约有900万手枪持有者每月都会有携带手枪的时候,700万人拥有可隐藏携带手枪许可证,而另有300万人每天都带枪。

东北大学健康科学与流行病学教授米勒(Matthew Miller)团队与来自华盛顿大学、丹佛科罗拉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员一起对1444名手枪持有者进行了调查,并将研究结果论文发表在美国公共健康杂志上。结果显示,其中24%的受访者在过去30天随身带过枪,35%每天带枪,80%持有隐藏持枪许可证,82%持枪是为了安全保障。

研究人员根据调查数据总结,大多数枪枝持有者为男性,年龄在18-29岁之间,保守且来自南部;其它种族、收入、教育程度和是否曾参军等因素并没有显示出较大区别。绝大多数参与者拥有武器原因是为保护安全。

谢选骏指出:“大多数枪枝持有者为男性,年龄在18-29岁之间,保守且来自南部”……如此说来,男人比女人更缺乏安全感?如若不然,那么,持枪者要么就是出奇胆小的男人,要么就是企图危害他人的歹徒。他们大多来自南部,是否因为患有内战时期南方邦联战败、人民遭遇屠杀的恐慌症呢?



【021、当西方放弃了普世价值的时候】


网文《大骗局:极权中国的霸权梦》(钟持之 2011年01月23日)说:

中国GDP总量才略微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狂热,就在当局的默许、怂恿与参与之下,一天天甚嚣尘上。网络上触目尽是“爱国者”们(包括军方喉舌与体制内知识分子)在演绎着一个极权中国的世界霸权梦:扳着指头估算哪年即可超过美国的GDP而成为世界第一,美国没落无可挽回,中国“崛起”不可阻挡,“中国模式”天下无敌,再不能“韬光养晦”,要开始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的领袖与霸主,要推翻现存世界秩序而以“中国模式”重新塑造,直至将二十一世纪变成“中国世纪”无论是航母、反舰弹道导弹还是歼-20隐形战机,都是半生不熟时就被急不可待地从这一“中国霸权”概念股的大炒锅里面端上了桌面……

即使这是一个可能实现的计划,提前量也大得实在出奇。中国的GDP总量至今只及美国的三分之一,以人均计算更不到十二分之一。等到总量超过美国的那一天,人均也不及美国的四分之一。取而代之,谈何容易。但更无情的事实却是,即便到了中国连人均GDP也超过了美国的那一天,中国也绝无可能成为世界的领袖或霸主,随心所欲地来主宰这个世界。中国从来就吹嘘自己的极权制度擅长“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无论这个政权如何搜刮和牺牲弱势群体,把尽可能多的资源垄断在自己手里,也还是远远不足以办成这一件“大事”。

一个为霸权梦的兜售者们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的关键因素就是,美国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国家,而是世界诸多军事同盟的盟主。笔者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作了一个粗略统计,2009年仅北约28个成员国合计人口约9亿,GDP达36万亿美元以上(7倍于中国的近5万亿),其军事开支合计超过世界的70%。再加上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同盟,人口合计约11亿,GDP合计约43万亿(至少8倍于中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在军事上,中国究竟拿得出什么来抗衡来取代呢?

问题的要害,正在于中国的极权制度对于自由和民主等普世价值的极端恐惧、深刻敌意与绝对拒斥,使中国在今天的世界上极为孤立,几乎不可能有什么真正靠得住的盟友。中国当局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用两千多年前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观”来解释今日世界,是为了愚弄国内的人民,以维持自己早已被世界潮流彻底淘汰了合法性的极权统治。它把今日的国际社会曲解成一个根本无是非、无道德、无正义的丛林世界,把极权中国伪装成其中的一个道义上的“正常”国家,仅靠一套老掉牙的“远交近攻”和“以夷制夷”之类的把戏来应付当代国际关系,凭借信息封锁和新闻管制骗过了国内一些人,却如何骗得过整个国际社会?一个对自己的骨肉同胞都无比残忍的意识形态和专制政权,对“非我族类”的外国人外族人究竟会如何对待,于情于理,本不难推论。在事实上,从中共1956年力压苏联出兵血腥镇压匈牙利人民的民主运动,70年代支持“红色高棉”对柬埔寨施行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自我种族灭绝(Autogenocide)”,到今天仍冒天下之大不韪,独力为恶贯满盈的北韩金家小朝廷输血撑腰……世界一直在见证的,是这个政权行事从来就没有过任何道义上的底线,怎能不人见人怕?有多少国家真正相信它会“和平崛起”?有多少国家会乐见其军事上日渐强大?有多少国家会愿意与之结盟或接受它的领袖地位?

今天中国最为拿得出手的,只能算是那个以中俄为核心的六国“上海合作组织”了。且不论那只是一个“致力于经济的政府间区域性国际组织”,象俄罗斯这样的国家作为中国的盟国,又能有什么可靠性?前苏联解体已近二十年,今日的俄国不再与中国信奉同一意识形态。把中国当作武器销售生意里的一家顾客,或者是与美国和西方的讨价还价中有时不妨抽出来打一下的一张牌,只不过是策略上的权宜之计;但从种族、地缘、历史、文化和宗教各方面,俄国都并没有非与极权中国结成真正战略同盟不可的理由。在多次要求加入北约被拒后,俄国终于在2010年11月同意加入北约的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双方并书面承诺不再将对方视为敌人,再一次证明了中国某些人的“联俄抗美”是多么荒唐的一厢情愿。

中国之所以处于今天这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可怜地位,根本原因无它,正是孟子所谓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就连自古以来一直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韩国、日本和越南诸国,虽然同为亚洲人黄种人,也宁愿从大洋彼岸引入美国来阻止极权中国在东亚建立它的地区性霸权。对比一下三八线两边两个朝鲜的迥异现实,以及它们各自的“后台”,这些亚洲国家的选择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就连新加坡奉行威权主义的李光耀,虽然与中国的极权政府惺惺相惜并一直为之辩护,也毫不犹豫地公开呼吁美国更多地参与亚洲事务以制衡中国。甚至对北朝鲜,很多中国人也担心它一有机会就会抛弃中国而“投靠”美国。“Takes one to know one”——这难道不正是当年无数中国人内心深处在“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与“美帝国主义”之间早已作过的选择吗?

而如果我们的观察再深入一步,今日中共政权之人心丧尽,又岂止“亲戚叛之”而已?就连那些目前正在国内掌权的统治者,难道不就是一帮钱存瑞士,子女送欧美,手持多国护照,随时准备抛弃这个国家的叛者吗?他们之所以至今还“暂住”中国,无非是为了利用自己垄断一切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的“精英”地位,榨取一切还可以榨取的利益,直至那“最后一桶金”。为此目的,他们不惜诉诸任何手段与伎俩,其中之一,就是这个极权中国的霸权梦。

这一霸权梦首先是荒诞不经的。它将中国在历史上所取得过的一些成就无限放大,在一部分国人心目中造成了一种中国曾经做过世界领袖或霸主的幻觉。殊不知哥伦布当年自欧洲西行,误认美洲为其目的地印度,其实行程还不到一半,连西半球都尚未走出。可见即使到了十五、六世纪之交,当时最先进的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知识还是多么有限,又如何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领袖或霸主?而中国历来就是一个亚洲国家,对境外的政治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东北亚与东南亚,从来就没有扮演过与当年不列颠帝国和今日美国类似的世界角色。迟至十九世纪中叶,中国的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对国门之外的一切事务,信息之以蠡测海,理解之浅陋错谬,暴露出来的并非“退步”,而是从来就没有“进”到过更先进的那一“步”。时至今日,那种一谈世界历史就只知“中”“西”对举,我一半你一半,你我轮流坐庄的思维模式,仅以亚洲论,也已是对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其他重要国家与文明的全然无视与无知,表现的正是世界视野的根本缺乏。进一步弄假成真,照着“否定之否定”的进口辩证法加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土产宿命论,就认定今日的世界霸权不仅是技术上的“非我莫属”,而且是道义上的“物归原主”,与历史事实的差距岂可以道里计。

将如此荒诞的梦想鼓吹为现实的国家目标,当然是一个别有用心的大骗局。从一个“站在历史的错误一边”的极权政府眼里望出去,草木皆兵,岛石皆链,普天之下,莫非敌国,每一个认可自由与民主的国家都是对自己的潜在威胁,“忘我之心不死”,从前是“C型包围圈”的一环,今天更成了“O型包围圈”的一环其实无非是对内的“施虐狂(Sadism)”引发的对外“被迫害妄想症(Persecution Complex)”而已。但“救亡压倒启蒙”的历史情境已然不再,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也已彻底破产,于是就不得不虚构出这一新的“崛起压倒民主”的零和困境,一样是“这是最后的斗争”,一样是逼迫人民为那永不会来临的辉煌“明天”而付出一切代价以“整体”消融“个体”,以一个不可能达成,却在价值上压倒一切的国家目标,取消每一个人所应有的自由平等尊严等权利,强迫亿万中国人无止境无限期地继续奉献、忍受、等待并牺牲,尽可能长久地压制自由和民主,拒斥政治改革,使为数极少的一伙权贵“精英”得以国家的名义垄断一切资源,剥夺人民,谋求一己私利的最大化。

这个大骗局对世界和中国都极具危险性。共产主义必须消灭一切“反动阶级”,极权中国的世界霸权梦则可以牺牲世界上所有“非我族类”之人。当它付诸实行,其排他性与侵略性必然对世界和平造成严重破坏,极权中国亦必然因此而成为世界公敌与人类公敌。在由此而来的争战中,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必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但更直接更紧迫的危险和损害却不得不由中国人民来面对和承受。当局不敢正视国内的政治现实,拒不实行急需的政治体制改革,在经济、政治、社会、道德所有方面危机四伏的情况下,转移国内视线,煽动对外仇恨,连自己滥发货币导致物价上涨也非嫁罪于美国人不可。进一步追求这种压倒一切的国家主义“大目标”,不能不以更多牺牲占国民大多数的弱势群体(城市贫民、农民、农民工、啃老族、蚁族、鼠族、被暴力拆迁户 ……)所剩无几的切身利益为代价,恶化各种矛盾,毒化社会整体环境。战端未开,国人已苦秦久矣。孟子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央视大火夜,万众欢腾时,亿万中国“屁民”视那些权贵“精英”和他们的“国家”为何物,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以如此国民与世界为敌,开战之日即是败亡之时。即使其时国力确实已达世界第一,一个极权的中国最终仍将不可避免地被击败就如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的法西斯德国可以说已是当时世界第一,最终却仍被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所消灭玉石俱焚之际,人民生灵涂炭,又不能不是最大的牺牲者。

美梦无法成真,骗局必须揭穿。接受普世价值,实行政治改革,才是中国长治久安的真正利益之所在。

谢选骏指出:上文言之凿凿,自成一体,但它大概做梦都没有想到,今天的西方已经放弃了普世价值!他们的普世价值就是生意经和在中国大陆建造血汗工厂。上文更加没有想到,当西方放弃了普世价值的时候,西方的中国学生们才会变成今天肆无忌惮的样子。可悲。而我,早在几十年前就料到了这一天,所以才花了几十年时间写下了《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一书。可喜可贺。



【022、盗版容易创新难】


《25年弹指一挥间,中美从海湾战争至今的力量对比》2017年1月29日说:

25年前,美国在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运用高科技武器取得海湾战争的巨大胜利,消息传来,美国人民无比欢欣鼓舞,纷纷自发地走向街头庆祝。那一幕,深深烙在我的心头,历久弥新。

那时我刚到美国留学不久,站在南卡州首府哥伦比亚街头观看美国人民充满自豪,庆祝胜利的游行队伍,不禁泪流满面,感慨万千。我并非为游行狂热的场面而感动,我是为我多灾多难的祖国伤感,“何时我们中国人才能像美国人民这样自豪一回?”当然,这并没有要中国耀武扬威的意思,而是年轻时在强烈反差感之下的情感爆发。

海湾战争后,纽约的胜利游行

那是一个对美国人来讲无比辉煌的年代,不仅是因为一扫继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两场灰头土脸失败战争的阴霾以后,美国第一次用很小的代价取得一场中等规模战争的胜利,彰显美国无容置疑的世界霸主地位。更重要的背景是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自行土崩瓦解,美国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取得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争”胜利。

随后,美国收获了数以万亿计美元的冷战红利,美国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意识形态领域的大胜开始让许多美国人得意忘形,更自我标榜“西方国家自由民主制的到来是人类社会演化的终点、是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亦称为“历史终结论”,美国的制度模式似乎真成了“普世价值”。

冷战结束,苏东30个由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演变而来的国家集体投奔“自由民主制”阵营,一时间西方道路成了“普世”的选择。

那是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失去自信,跌入谷底的困难时期。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中国人民突然发现,马克思理论论述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却在西方世界起死回生,充满生机和活力,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和富裕。

1990年笔者出国前的月工资不到90元人民币,按当时的市场汇率折合约10美元不到,也就是美国普通人一两小时的工资。八九十年代的留学生、访问学者除了省吃俭用,发扬国人勤俭节约传统,节省每块铜板的“节流”精神外,再就是“开源”,寻找各种赚钱的机会,包括助教、助研、图书馆等校园合法工作的机会,以及到中餐馆打黑工。那时候没有到中餐馆刷过盘子的留学生就不算标准的“洋插队”。

《北京人在纽约》里的地下室

初到美国,中美巨大的物质反差是今天的留学生们难以想象的。看到美国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笔者曾无比感慨地说过,高速公路的建设费用,就是100美元钞票一张一张沿着公路铺出来的,这需要多少钱啊?贫穷的祖国要建设美国这样规模的高速公路网,恐怕需要100年。

然而,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仅用了20来年,就建设出堪比美国的国家高速公路系统。过去三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中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取得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包括短期内神话般建成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世界最大的高速公路网;自主研发空间站、北斗导航和探月工程;研发出代表最高科技水平,连续五年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世界一流的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技术。

在计算机芯片、互联网科技、通讯设备及芯片技术水平方面,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在快速缩小,突破西方垄断,开发出TDS、TD-LTE通讯系统及标准,量子通信技术;中国建成世界最多的超级工程,造船、深潜技术、程控机床、无人机、智能手机、机器人等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全面突破技术瓶颈,自主研发以歼20、运20、东风21、东风26、东风41、微波反导、反卫星武器、空警2000、空警500、战略核潜艇、055大型导弹驱逐舰、99式主战坦克、察打一体化的无人机系列等为代表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武器装备,把人民解放军的综合实力提升到仅次于美国的世界领先水平。

所有这些眼花缭乱的成就,加上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已经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无数次扬眉吐气。笔者二十多年前的感慨终于发生了逆转,如今倒是越来越多去过中国的美国人感觉到他们基础设施的老旧和落后。作为久居海外的中国人,为祖国创造的奇迹,无比的欢欣鼓舞。

尽管中国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中国社会中似乎仍有许多人还没有找回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近些年来,中国理论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过去30年,中国,走的是一条弊端丛生、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认为根本不存在所谓中国模式,中国经验没有普世价值,并且渲染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摸着、摸着、摸不着石头了”,甚至认为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法论原本就是错的,“河上有桥他不走,偏要下河摸石头”。

他们认为中国取得的成就完全来自于学习西方模式,中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是因为“改革不彻底”,言外之意没有“完全西化”。中国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彻底放弃原有的社会制度,走苏东30个后社会主义国家走过的“普世价值”之路。

他们的思维似乎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留学美国时的思维定势,认为“中国永远也追不上美国”,这,似乎比美国人对美国更加充满信心。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美国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充满自豪的美国。2016年特朗普奇迹般地当选美国总统,折射出的是美国人民对美国制度自信普遍开始发生动摇,就连提出“历史终结论”的斯坦福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福山博士也已经开始反思美式民主制度。

尤其中美“国势”一个快速上升,一个迅速衰退,美国人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随着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泥潭的拖累,百姓生活水平的下滑,开始发生逆转。

25年前我作为一个工程师,出国前的月平均工资只有美国人的200-300分之一,如今中国工程师的工资是美国的大约5-10分之一。1991年美国GDP是中国的14.7倍,日本是中国的8.5倍;2001年美国是中国的7.6倍,日本是中国的3.1倍;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2011年美国是中国的2.1倍,中国是日本的1.2倍;2016年美国是中国的约1.5倍,中国GDP是日本GDP近3倍。

中美GDP比较是近年的热门话题,这在25年前,几乎无人敢想象

过去30年,中国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中国公有制基础、计划经济、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社会主义标签到底有无优势,是不是可持续发展呢?

纵观全球“世界多数国家都在走的,——政治民主与经济自由的普世价值之桥”,没错,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选择了西方的“宪政民主”之路。看上去的确很普世,然而结局又如何呢?

老牌民主国家,英国的前殖民地印度,美国的前殖民地菲律宾,美国近邻墨西哥,美国后院拉美国家等,先后完整接受西方“宪政民主”、自由市场经济体系。60多年前这些国家都有比中国拥有先进得多的工业家底、基础设施和相对成熟的治理体系,并且有比中国好得多的地缘政治环境。如今,无论工业水平、科研成就、社会保障、人均寿命等各方面却都被中国远远甩在后边。

事实上,前30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把上述这些国家甩在后边。的确改革开放初期的年代中美反差很大,但美印、美菲、美墨的反差恐怕比中国更大。中美间强烈的反差是列强与殖民地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是从八国联军进北京那个年代就已经存在的。

“宪政民主”制度并非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充分必要条件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们,从工业基础到科研、教育、文化等社会发展水平,都远比中国高出很多。然而25年前,苏联瓦解后形成15个国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分裂成14国(东德并入西德),加上蒙古,总共30个后社会主义国家,于上世纪90年代,集体采纳了美国为社会主义国家量身打造的“休克疗法”改革,走上一条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去政府计划经济职能化的道路,也就是被某些人美其名为“世界多数国家都在走的,——政治民主与经济自由的普世价值之桥”。

所谓“休克疗法”,即一夜间窒息了所有社会主义制度要素,公有制变成私有制,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一党治理变成多党竞争宪政民主。其中,国有企业全面私有化,由最初资产平分,到资本迅速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形成垄断,出现像巧克力大王、石油大王、郁金香大王那样的寡头,短时间便拉大社会贫富差距。而这些“大王”运用手中聚集的财富干预政治,从而把国家带入为资本牟利,贪污腐化,动荡不安的寡头政治时代。

更为可怕的是,西方跨国公司兵不血刃地通过股权收购,资本运作,轻而易举地摧毁竞争对手的战略性产业,全面占领市场,迫使这些国家进入产业殖民地化时代。当然,有人会举些东欧经济复苏的例子,但民众的血泪与付出他们往往就轻描淡写地略过了。

波兰是个经常被提起的“好榜样”,但2016年,习近平、李克强分别访问波兰时,波兰政府都一再提出再工业化问题。波兰这个东欧的重工业强国为什么今天不厌其烦地恳求中国领导人帮助他们再工业化?他们的传统工业在“休克疗法”后都去哪了?

中国将参与波兰的“再工业化”

2016年12月25日西方圣诞节,一架老旧的图154客机失事造成包括俄国军方重要官员及著名红旗歌舞团在内共91人遇难。事实上图154客机、伏尔加轿车,这些当年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苏联名牌,连生产线在多年前都已被拆除,产品被彻底挤出市场。当年无比强大的俄罗斯工业,如今除了政府控制下的军工和被普京强制重新国有化的石油产业还算有点起色,其它工业还有什么?

世界公认的强人普京公元2000年就任俄国总统时宣称“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二十年转眼将至,被铲除了所谓“制度性障碍”,即消除计划经济的主导作用、断送国有经济体系的支撑,以及随之被西方掏空、摧毁了的工业基础,只能依靠市场经济自然成长,俄国不可能在20年内再现当年的辉煌。难怪奥巴马离别总统宝座前不忘讥讽俄国:“他们(俄罗斯)是一个较小的国家、较弱的国家。除了石油、天然气和武器,他们的经济产不出其他任何别人愿意购买的东西。他们没有创新。”

可怜的俄国人,当年迷信西方,如今只能哑巴吃黄连,自吞苦果。当然,也有人认为俄罗斯的问题是“休克疗法”不彻底,他们大可以去俄罗斯说服普通民众,再来一次“彻底的”“休克疗法”。

“宪政民主”并不能保证已有的富裕生活品质,发达国家随时可能滑落到发展中国家水平

欧洲这个曾经令世界魂牵梦萦的地方,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先后发生债务危机,经济到崩溃边缘。

苏格兰公投独立,英国脱欧公投,连北爱尔兰都有人蠢蠢欲动,让大英帝国这个宪政民主的故乡陷入巨大政治经济危机之中。

欧盟的领头羊德法自顾不暇,加上美欧损人不利己的中东政策引发的难民潮,更把风雨飘摇的欧盟推到瓦解的悬崖边上。

实体经济空心化的美国,民主政治被金融资本绑架,2008年金融风暴后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口号就是反对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两党政争以及社会不公正。1%的富有者掌控了99%的社会财富,富者更富,穷者更穷,中产阶级大幅萎缩,人民看不到希望。

正是由于对两党传统政治的不满,2016年美国人民才破天荒地选择政治素人特朗普,作为美国梦新的寄托。特普朗胜选标志着美国中下层相当多的民众对美国现状严重失去信心,希望在制度框架内“最后一搏”。然而特朗普能用他的富豪团队改革政治痼疾,扭转贫富不均,拯救美国吗?

西方模式至今仍然很普世,但是随着中国快速崛起,中国模式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些西方有识之士也开始担心,往日所渲染的“普世价值”耀眼的辉煌已经开始褪色。

回顾历史,中国60年来在东方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1950年,中国不仅基础设施、工业水平比印度、菲律宾差很多,而且面临更为险恶的地缘政治环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不仅对中国长期军事围堵,迫使中国卷入周边热战,而且进行政治打压、武器禁运、高科技禁售限售,并用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等,在地缘政治、经济等方面加以围堵或遏制,使中国的经济建设付出了比其它国家沉重得多的代价。

然而,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凭借计划经济、公有制的巨大优势,仅用30年时间,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初步建成了完整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研体系和包括战略威慑在内的国防体系,为中国后30年的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有人说前30年的巨大成果是建立在牺牲人民幸福基础上的,这并不准确。的确,相当长时间中国人民上至毛泽东,下至普通百姓都经受过十分困难的时期,然而没有发展起这些工业基础的话,百姓受的苦难恐怕会更多。无论纵比还是横比,毛泽东时代中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都得到明显改善。无论农民土地拥有率、教育普及程度,到基本社会保障,两个国情类似的大国,由于选择了不同社会制度,印度与中国相比都相差甚远。

在笔者看来,有一项很能体现社会生活质量的指标——人均预期寿命,中国人由解放前的35岁上升到1980年的65岁。印度1947年独立时人均寿命47岁,到1980年只有53岁,菲律宾1980年时为60岁,充分反映这三国的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进步水平。

许多人不明白中国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有计划地建成完整工业体系意味着什么。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标志着工业化的初步完成,是一个纯农业国迈入工业化社会的转折点,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中国主要工业产业有和无的问题。说改革开放初中国比西方技术水平落后两三代,这是有了完整工业体系才有了起码的可比性,如果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许多产业是空白,那就不是代差的问题,而是天壤之别。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诟病中国的山寨产品,其实这是后起国家追赶阶段必须走过的路,当年美国山寨英国,日本山寨美国,他们忘记了吗?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说中国山寨西方高铁技术。中国铁道部系统国企,在引进、吸收西方先进高铁技术的基础上,在很短时间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研发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球最优秀的高铁系列产品。中国高铁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首先是建立在中国铁路几十年技术积淀、人才积累、教育普及、计划经济管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的。其它国家为什么不山寨,因为它们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相应的工业积累。在牛车作坊里能山寨出高铁动车吗?印度、菲律宾、墨西哥奉行“小政府,大社会”,但仅靠市场扛不起资源配置的大任,产业结构仍旧是畸形的。

中华民族在最为艰难的年代完成了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建成了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之一,其中包括充满战略眼光、忧患意识的三线建设,即第二套国防工业体系,解除了被敌对势力外科手术式战略攻击的隐患,当然它也很大程度上延缓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改善的步伐。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进一步发展,体系的完整度已经超过所有国家,且不提印度、菲律宾、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离完整工业体系相去甚远,就连与美欧日俄相比也不在话下。比如中国有高铁,美国没有;中国有北斗导航系统,日本没有;中国智能手机享誉海内外,俄罗斯没有;中国有微信、百度,欧盟只好用美国人提供、美国人监控的脸书(Facebook)、谷歌。

尽管中国仍有不少技术落后于美国,然而却并非空白。特别是在美国实体经济外迁,特朗普要求产业重新回归美国的今天,已经很难找到美国有而中国没有的产业。也许最令美国沮丧的例子是,为了扭转美国超级计算机连续4年落后中国的局面,奥巴马拿出绝招,从2015年开始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用于制造超算的计算机芯片,然而2016年中国用国产芯片制造出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继续垄断超算世界第一的地位。

历史证明,正是由于前30年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人才积累和教育普及,以及后30年政府与市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产业政策得力,整个国家充满了活力和竞争力,才有产业井喷式技术进步,涌现出中国产品高、中、低端通吃,中国产品攻城略地的市场现象。凭借“世界工厂”的巨大生产能力,中国的崛起开始从根本上结束西方发达国家轻易收割发展中国家羊毛,养尊处优的好日子。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还未登基就把矛头对准中国。

当然,在许多美国人眼中,中国是当今世界最肥,但无法轻易下手宰割的“大肥羊”。虽然中国是工业大国,军事强国,但仍须充满警惕。

25年过去,从海外看中国,中国的成绩有目共睹,今天已经具备重回世界之巅的实力,笔者也为之激动。然而,一些国人仍缺少自信。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其核心意涵就是中国所走过的道路虽然崎岖曲折,但是方向正确,并取得了成功,我们没有不自信的理由。

笔者虽然身在海外,也认可西方制度有值得借鉴的成分,但衷心希望中国继续沿着自己的道路,开创一条人类崭新的发展模式,而不是反过头来,跟在所谓西方“普世价值”理论的后面进行“制度创新”,走别人走过的、却被实践证明并非“普世”的道路。

谢选骏指出:我1991年第一次离开中国,和上文作者差不多时候,他所说的不无道理。但是他却没有涉及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盗版容易创新难。他所说的成就,大多属于盗版来的,缺乏创新方面的。甚至国家体制和指导思想这样重要的要素,中国现在依然用的是盗版货,而不是创新的。为何说它是盗版的?因为连共产党的老祖宗苏联俄国都淘汰不用的破烂货马列主义,中国大陆还在使用。既然如此,就无法突破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最终依然不免窒息而死。中国越是发展的强大,这个致命的问题就越是突出,会加速缺氧而亡的危机。



【023、德国终于变成了新母系社会】


网文《瓦格纳家族不太光彩的复杂家史》(2016-07-30 德中论坛)报道:

今年是柯西玛·瓦格纳诞辰170周年。身为著名音乐家弗兰茨·李斯特之女、理查德·瓦格纳之妻、尼采眼中“最伟大”的女性,柯西玛亲手创建的旺弗利德曾经是无数贵族王侯、艺术名流、国家元首的下榻之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柯西玛(1837-1930)波澜壮阔的一生浓缩了半部欧洲文化史。在她去世77年之后,芳龄29岁的曾孙女凯瑟琳娜首登拜罗伊特舞台。分析人士认为,颇有祖母温尼弗蕾德遗风的凯瑟琳娜很可能将是瓦格纳音乐节的第三位女掌门人。

一百多年来,“瓦格纳”这个史诗般的名字的背后跟随了一长串的绯闻、阴谋、家丑、权力倾扎、家族内讧。惊心动魄的悬念剧情远比《尼伯龙根的指环》精彩多了。破解错综复杂的关系密码,不难发现:三代女人谱写瓦格纳家族的命运篇章。

7月25日至8月28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瓦格纳音乐时间。拜罗伊特节日剧院的首演剧目是凯瑟琳娜执导的三幕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身为现任艺术总监沃尔夫冈的爱女和接班人选,瓦格那家族的第三代子孙,凯瑟琳娜的首次登台献艺被称作是正式递交的求职意向书。全新演绎的《名歌手》完全有别于1924年音乐节重新开幕时吹响的国家主义的冲锋号,也为1868年首次在冯·彪罗指挥棒下响彻慕尼黑宫廷国家剧院的经典作品赋予了新的含义。遥想当年,指挥家冯·彪罗名义上的妻子——柯西玛已经为瓦格纳生了两个女儿——伊索尔德和伊娃。1869年,又一个男孩齐格弗里德诞生了,他的父亲还是瓦格纳。 

这段伤风败俗的不伦之恋不仅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而且导致昔日好友李斯特与瓦格纳反目为仇。1870年,柯西玛终于舍弃与彪罗的婚约,义无反顾地追随她心目中半人半神的偶像。此时柯西玛32岁,瓦格纳已经57岁了。

1871年,一直梦想拥有理想歌剧世界的瓦格纳携妻子柯西玛来到拜罗伊特,对这座气质独特、环境优雅的城市一见如故,决定要将未来的音乐王国建筑于美丽的绿丘之上。次年5月,他们为节日剧院举办了奠基仪式,并在奠基石上刻下铭言,内容大意是“我在此隐藏一个秘密/长存百年/只要基石留存/它就启示于世”。

两年之后,瓦格纳一家搬进了他们在拜罗伊特的新居——旺弗利德(Wahnfried),字面意思是:妄想和平之屋。此时家庭成员除瓦格纳夫妇之外还有5个孩子,最大的两个女儿是柯西玛与彪罗所生。瓦格纳音乐王朝从此诞生。1876年,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在绿色山丘出席了第一届歌剧盛会,欣赏首场演出的《尼伯龙根的指环》。自此,每年都会在这里演出瓦格纳十部乐剧。

1883年,天才音乐家瓦格纳去世,遗孀柯西玛毅然接过了他统治拜罗伊特的权杖。就在瓦格纳去世仅仅几天,科西玛便不惜一切代价地如期举行当年的节日汇演,继续演出《帕西法尔》。正是在这次汇演期间,李斯特也不幸逝世于拜罗伊特。《帕西法尔》成了瓦格纳和李斯特共同的《安魂曲》。   

从1886年起,柯西玛负责主持音乐节事务。她的目标就是完全复制瓦格纳在世时的演出,并且拥有对全部作品的解释权。有史学家认为,科西玛曲解了瓦格纳的音乐理念,将其梦想中的庶民狂欢演变成了一场特权阶级的豪华盛宴。但无论如何,柯西玛执掌下的拜罗伊特成为欧洲最受瞩目的社交场所。

温妮弗蕾德与齐格弗里德

为了延续家族事业,早在齐格弗里德幼年的时候,柯西玛就对家中唯一的男性继承人寄予了厚望。而齐格弗里德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写剧本、搞作曲、干指挥,忙得不亦乐乎。当然,他早年创作的那一大堆歌剧早被扔进了时代的垃圾桶里。到了1906年,柯西玛放心地把音乐节的一切都交给他。 

但是,齐格弗里德的上升之路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顺畅。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姐姐伊索尔德。生性叛逆的伊索尔德违背柯西玛的意愿嫁给了时任助理指挥的瑞士人白德勒。后者一直垂涎于齐格弗里德的指挥棒。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绝非对手之后,夫妇二人离开了旺弗利德。

1913年底,伴随着瓦格纳作品的版权到期,齐格弗里德决定大幅削减伊索尔德的生活补贴。盛怒之下,伊索尔德威胁要把齐格弗里德的“同性恋”秘密曝光。事情闹上了法庭,为了保住齐格弗里德的继承人地位,柯西玛出庭作证,否认伊索尔德乃瓦格纳亲生!自此,伊索尔德被彻底逐出家门。更不幸的是,白德勒另结新欢。1919年,伊索尔德因结核病孤独地死在了瑞士。柯西玛十年之后才知道这个女儿的死讯——因为没人敢在她面前提到伊索尔德的名字。

为了缓解外界的舆论压力,科西玛需要尽快给性倾向成谜的齐格弗里德物色一个结婚对象。1914年,原籍英国的17岁的温妮弗蕾德(昵称:温妮)第一次被带到拜罗伊特,齐格弗里德的水晶鞋终于找到了灰姑娘。1915年,刚到法定婚龄的温妮嫁给了瓦格纳唯一的儿子。为了扫除这段婚姻的法律障碍。齐格弗里德此前成功地把新娘变成了德国公民。夫妻俩相差 28岁,延续了上一代老夫配少妻的婚恋传奇。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严重影响了旺弗利德的生活。1917年,温妮在满是伤兵的医院里生下了维兰德。随后的4年里,4个孩子相继出世。瓦格纳家族血脉得以延续,齐格弗里德也有了足够的底气回应那些“同性恋”传闻。他决定不再要孩子,接着寻觅他的男性密友,这让温妮弗蕾德大伤脑筋。

纳粹阴影

由于战后的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拜罗伊特音乐节宣布破产。为了挽救旺弗利德,齐弗里德靠乐队指挥来获取微薄收入。1923年9月30日,前景堪忧的瓦格纳一家迎来了一位贵客。这一天,希特勒在拜罗伊特发表了演讲,并且赢得了所有人的崇拜。至今令人费解的是:到底是希特勒选择了瓦格纳来宣传他的种族主义,还是旺弗利德选择了希特勒来做他们的救世主?或许兼而有之。

1924年,在全德上下的一片欢呼声中,拜罗伊特音乐节重新开演。当《纽伦堡的名歌手》终场汉斯·萨克斯演讲之后,全场竟唱起了德国国歌。拜罗伊特终于从审美的艺术活动蜕变为国家政治活动,它比瓦格纳生前所期望的局面走得更远了。希特勒本人于1925年第一次参加了音乐节。此后,温妮也正式成为纳粹党员。

1930年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份。4月1日,柯西玛去世了。同年,齐格弗里德在音乐节期间去世,温妮不仅要处理好丧事,还得为音乐节犯愁。拜罗伊特的旺弗利德又回到50年前的老样子:一个带着几个未成年孩子的年轻的寡妇再度成为音乐节的主宰。婆媳二人的命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柯西玛守寡47年,温妮守寡50年,但后者守寡也许有着迫不得已的原因:依照齐格弗里德的遗嘱,温妮如果再嫁,就会失去在拜罗伊特的一切。

1933年,希特勒成了总理,温妮主持下的拜罗伊特与纳粹德国越走越近。汇演得到来自第三帝国的强大支持。旺弗利德甚至成为德国外交工具的一部分。英国的西蒙与艾登1935年访问德国时,温妮作陪,有时还兼任翻译的角色。1937年,日本裕仁天皇的弟弟秩父宮雍仁亲王访问德国,也被希特勒邀请到这里下榻。

1940年音乐节,希特勒直接插手了拜罗伊特事务,演出不再面向公众开放,而只为那些被指定为“元首的客人”服务。第三帝国把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作为激励纳粹官兵、鼓舞士气的音乐殿堂,以进行所谓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是拜罗伊特音乐史上最荒谬也最耻辱的一页。使得瓦格纳家族在这历史的黑暗时期遭受玷污,难辞其咎。

希特勒的音乐圣殿

直到今天,提到瓦格纳,以色列人民仍然情绪激愤,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对瓦格纳怀恨尤深,因为他的音乐让人回忆起恐怖的岁月。是希特勒,亲自将瓦格纳尊为他最喜爱的作曲家;也是他,同瓦格纳在拜伊洛特的后代保持了亲密的关系。希特勒不仅常常出现在拜伊洛特“瓦格纳音乐节”,他更是瓦格纳家族的座上客。瓦格纳的儿媳维尼弗雷特(Winifred Wagner)同元首以你相称,加入纳粹党,直到1980年离世前,她从未动摇过对希特勒的崇拜与忠诚。

瓦格纳是反犹主义者

托马斯·曼早在1938年就曾说过,“在瓦格纳那里,可以看到许多希特勒的影子。”在当下的以色列,估计很多人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在他们看来,一名在1850年撰写了反犹主义的《音乐中的犹太教》的音乐家,在以色列上演他的作品,何止是一场挑衅!在这篇文章中,瓦格纳指责犹太音乐家的艺术创作“俗气”、“低下”并且“不具灵魂”,他还写道,因为受到这类艺术家的影响,德国的文化越来越颓废。正是在这一层面,瓦格纳的许多歌剧直到今天都被当成纳粹屠杀的伴奏曲。面对这一历史留下的沉重负担,瓦格纳的后辈们显得束手无策,探讨这一话题时也是踌躇不决。

老电影胶片展示希特勒在拜罗伊特的“私人”情景 

在拜罗伊特重见天日的两卷电影老胶片留下一段希特勒的纯私人活动场景,记录下希特勒鲜少的一面:身着便服,悠然自得,身边围着一群他所推崇的作曲家瓦格纳的后人。

《时代》周报作者莱姆克-马特维(Christine Lemke-Matwey)称,影片上,希特勒的眼睛“柔和、超大、亲切”。她观看了那两卷重新被发现的记录了希特勒与瓦格纳家人在一起的电影胶片。世人皆知,这名独裁者是作曲家瓦格纳后人在拜罗伊特的常客。但瓦格纳孙子沃尔夫冈拍摄的这些影片胶卷依然存在,而且还能播放,对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毫无所知。

暂不公演

沃尔夫冈·瓦格纳遗产管理人克劳斯(Sylvia Krauss)一直未放弃努力,寻找这一影片材料。2015年12月,人们真的在巴伐利亚发现了电影胶卷,并将它们交给了她。原来,这些年里,这些历史性影片胶卷一直就在拜罗伊特音乐节剧院三楼,放在老旧的阿格法(Agfa)片筒里,静静待在那里。

其中一卷,播放时间约10分钟,记录了希特勒身处望福里德(Wahnfried)别墅的情形,瓦格纳后代和瓦格纳家族友人簇拥其间。第二卷播放时间约4分钟。历史学家克劳斯表示,看到影片里的那些场面时,心里会有某种别扭的感觉,人们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希特勒,不是那种国家政要的样子,而是给人以相当友好的感觉。影片上是1936年的一个夏日,大家聚在一起,无拘无束,谈笑风生。

希特勒的亲信戈林(Hermann Goring)和戈培尔(Joseph Goebbels)也在影片中现身。他们与妻子一起来此观看瓦格纳音乐节演出。影片中也有希特勒的建筑师施佩尔(Albert Speer)与瓦格纳家族成员共进晚餐的镜头。

虽然,这两卷影片今年都花了很大功夫作了数字化处理,但暂时还不会向大众开放。克劳斯对德新社解释说,由于沃尔夫冈·瓦格纳最小的妹妹拉费伦茨(Verena Lafferentz)还健在,影片就不能对外开放,以保护个人隐私。不过,研究专家们有权看到它们。

沃尔夫冈与维兰德

二战结束后,身为纳粹党员的温妮面临着清算,拜罗伊特音乐节被无限期地宣布停办。她马上成为记者的追访对象。但她依然没有掩饰她对希特勒个人魅力的崇拜。 

对温妮的审判程序在1947年6月开始。法院实际拿不出多少证据证明她有罪。事实上,温妮在第三帝国期间帮助过许多人,也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其中有些人与她素不相识,可能仅仅是一个瓦格纳的爱好者。而且一直到战争开始之后,拜罗伊特的舞台上仍然活跃着许多犹太艺术家。 1948年5月,拜罗伊特又换了一个更温和的市长,他希望能尽快结束温妮的案子,让音乐节尽快开始。12月8日终审判决,实质性的惩罚是6000马克罚款。次年1月,温妮拥有了英国与德国双重国籍,宣誓“从此停止与音乐节有关的任何活动”,希望由她的两个儿子维兰德和沃尔夫冈出面重建并主持音乐节汇演。巴伐利亚州政府立即为瓦格纳家族的资金解冻,并做出了支持家族事业继续发展的决定。

1951年7月30日,由克纳佩尔茨布什指挥的《帕西法尔》驱散了笼罩在拜罗伊特上空的阴霾。此外,克纳佩尔茨布什还和卡拉扬指挥了《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演出。才华横溢的维兰德以崭新的舞台设计彻底摈弃了传统的历史主义和自然主义理念,向公众展示出一个全新的、纯净化了的瓦格纳歌剧的舞台形象。

瓦格纳音乐节的新生要归功于维兰德的艺术才能与沃尔夫冈的经营头脑。兄弟俩儿拼命洗刷温妮留下的与希特勒有染的历史污点。为了与执迷不悟的母亲彻底划清界线,维兰德甚至在一夜之间修筑了一道4米高的“柏林墙”,将旺弗利德与温妮的住所隔开。温妮于1980年3月5日去世。参加她葬礼的人中,有许多是被她从纳粹手中解救出来的人。

1966年,维兰德死于肺癌。此后,家族成员开始讨论如何一劳永逸地解决财产归属问题。1973年,争论已久的问题大致有了结果:节日剧院和旺弗利德(包括其中的物品)被卖给拜罗伊特市政府,作价1240万马克。这些钱被4支后代均分。瓦格纳基金会负责管理这些财产,沃尔夫冈签下终生合同。

旺弗利德被改建成瓦格纳博物馆,维兰德所做的改变(包括“柏林墙”)都被恢复成柯西码时代的样子。1976年,沃尔夫冈也下决心把太太换成比他小25岁的秘书顾德蓉。无处可去的前妻被温妮收留了两年,她的女儿伊娃在音乐节的位置也被顾德蓉取代。时至今日,沃尔夫冈已经创造一项吉尼斯世界记录:56年执掌一所歌剧院。

这个家族的故事还在继续。随着第三代传人的男性成员相继退出家族事务。下一代掌门人将在三个女人当中产生:维兰德的女儿妮克,沃尔夫冈与其妻所生的伊娃,沃尔夫冈与后妻所生的凯瑟琳娜。

以色列一如既往抵制瓦格纳

2010年成立的以色列瓦格纳协会筹划了一场瓦格纳作品专场音乐会,但最终却被取消了。假如成行,它便是一次打破一个不成文戒规的行动。在以色列,对抵制瓦格纳作品并没有明文规定。

人们已经在以色列召集了百余名音乐工作者,他们开始排练“汤豪啬”(Tannhauser)和“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并为其他著名瓦格纳歌剧配器。为这一系列活动出资的不是国家公共财政,而是私人捐款。除演出外,还计划了旨在配合该次活动的学术报告会。但公布这个系列活动时,却招致大范围的抗议和愤怒的指责。这一背景下,特拉维夫大学领导层不得已取消了演出计划。

音乐和意识形态

当今,许多著名音乐家认为,有必要将反犹主义者瓦格纳同作曲家瓦格纳区分开来。柏林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在一次接受《明镜》采访时说,音乐本身是不具意识形态的:“瓦格纳是一名反犹主义者,但他的音乐却不是。”而第一位打破这一禁忌的世界顶尖艺术家是以色列爱乐乐团的指挥祖宾·梅塔(Zubin Mehta),时间是1981年。一次音乐会之后,梅塔宣布,加演一段瓦格纳“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歌剧作品,他对观众说,你们可以选择离开音乐大厅,当然也可以留下。观众席里出现了愤怒的反应,人们的叫骂呼喊声伴随了梅塔乐团的演奏,直到结束。

掌声与挑衅并存

20年后,巴伦博伊姆在耶路撒冷的一次访问演出中,重复了梅塔的做法。同梅塔一样,他也在事先同观众进行了长谈并说,不能忍受的人,可以离开大厅。2011年,以色列室内乐团应邀访问了拜伊洛特,令人吃惊的是,他们居然演奏了瓦格纳的作品。是瓦格纳音乐节的总监、瓦格纳的重孙女卡塔琳娜(Katharina Wagner)对乐团发出的邀请,虽然他们的音乐会没有进入正式演出,而是作为瓦格纳音乐节的辅助部分,但他们却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演出结束时,人们起立鼓掌。指挥帕特诺斯特罗(Roberto Paternostro)说,从地狱走出的那些人,不愿同德国以及瓦格纳的音乐再有任何干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就在数月前,特拉维夫歌剧院又发生一起相关事件:歌剧院总监穆尼茨(Hanna Munitz)决定取消一段舞剧中的瓦格纳音乐。她说,只要她身在其位,就不会让这名音乐家登上以色列的歌剧舞台,她对此决心已定。

第三代女掌门人

早在2001年,瓦格纳基金会理事会就曾通过投票表决,决定将权力棒移交到沃尔夫冈与前妻所生的女儿伊娃手中。现年62岁的伊娃素有“歌剧铁娘子”之称,精明强干,禀赋过人。她曾先后担任伦敦皇家乐团总指挥、巴黎巴士底歌剧院管弦乐团总指挥,现任法国普罗旺斯音乐节艺术总监。理应是当之无愧的理想人选。 

然而,瓦格纳基金会的人事计划遭到了沃尔夫冈的负隅顽抗。凭着他早年签下的终身合同,这位独断专横的掌门人拒不让位。事实上,沃尔夫冈早已打好了如意算盘——不仅要让现任妻子顾德蓉继续打理家族事务,而且要将他们共同的女儿、资历尚浅的凯瑟琳娜推上前台。

值得一提的是,伊娃早在1968年就担任过拜罗伊特的总监助理,自1974年起成为父亲的亲身助理。然而,自从沃尔夫冈1976年离异,与亲密伙伴顾德蓉另组家庭之后,伊娃就毅然决然地站在了生母一边,并与父亲彻底决裂。

另一名竞争对手——维兰德之女妮克也被沃尔夫冈以同样的方式排除在外。与伊娃同年的妮克在音乐和文学方面多有造诣。撰写过书籍(例如关于其曾祖父理查德·瓦格纳),执导过著名的魏玛艺术节。在瓦格纳乐迷眼中,她有左派音乐人之嫌,曾经扬言要重新演绎瓦格纳歌剧。不仅如此,她还处处能在瓦格纳家族中嗅到“纳粹”的遗臭,对其叔父沃尔夫冈更是恨之入骨。

众所周知,现任艺术总监沃尔夫冈已是一位年近88岁的垂暮老人。有评论家认为,如果沃尔夫冈不尽快将权力棒转交到他心仪的接班人手中,事态的发展往往会出人意料。

不过,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沃尔夫冈的幼女已经长成。初出茅庐的凯瑟琳娜此次在拜罗伊特对《名歌手》的演绎虽然并未博得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甚至可以说,欢呼与嘘声齐飞,但其笃定自信的表现令人称道。 有评论人士认为:凯瑟琳娜年轻貌美、精力充沛、风趣谦和,符合曾祖父心目中的准女神形象,并与祖母温妮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纵观瓦格纳家族史,才华是祝福也是诅咒,唯凭强韧神经,两代女掌门人才能驾驭拜罗伊特命运小舟安然驶过急流险滩。

今年秋季,由24人组成的瓦格纳基金会理事会将重新就继承人问题展开讨论。虽然瓦格纳家族拥有举荐权,但手中仅只掌握4票。观察人士认为,倔老头沃尔夫冈届时很可能旧戏重演,抵制不合心意的人选。而且,同62岁的妮克和伊娃相比,风华正茂的凯瑟琳娜(29岁)至少占有年龄上的优势。 前不久,国际瓦格纳协会会长林哈特也公开表示对凯瑟琳娜的支持,认为她在本届音乐节上的表现是“目标明确的积极跨步”。

根据瓦格纳基金会章程,拜罗伊特音乐节终归是一个家族企业,不容外人插手。只有当瓦格纳家族的确后继乏人,其他竞争者才在考虑范畴之内。这条在巴伐利亚前文化长泽特迈尔眼中纯属荒谬的规定,却深谙瓦格纳乐迷的心意。因为在他们看来,唯有如此,拜罗伊特方可维系它磁石般的不朽魅力。

谢选骏指出:“三代女人谱写瓦格纳家族的命运篇章”也许不是孤立的,因为著名哲学家尼采也是靠着他的妹妹功成名就的。甚至著名的日耳曼主义者豪斯顿·斯蒂华·张伯伦也是被他的两个妻子先后塑造成人的。这些都说明,在日耳曼人的社会中,母系社会的因素非常强大。至于现在,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大娘,长得很像电影里的“希特勒姐姐”。虽然默克尔推行的政策和希特勒推行的政策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但是他们的风格却有一脉相承之处,因此我把默克尔叫做“新母系社会的代表”,是希特勒“心母系社会”的“进化产物”。纳粹主义虽然说是大男子主义的,但是希特勒本人却是心母系主义的。什么是“希特勒的心母系主义”?那就是崇拜日耳曼母亲、憎恨犹太人父亲,结果就是为了“纯洁日耳曼血统”而对犹太人大开杀戒。在这政治上,默克尔的“新母系社会”与希特勒的“心母系社会”似乎相反,前者默克尔广纳中东地区的闪族男人进入德国,后者希特勒清洗已在德国的闪族男人的后代杂种——他连四分之一的犹太血统也不放过,要送到集中营里予以灭绝……仅仅因为希特勒本人就是一个“四分之一犹太人”。但是默克尔的“新母系社会”与希特勒的“心母系社会”,在“母系社会”这一点上却是不谋而合了。实际上,德国在希特勒以前就开始向母系社会演变了,这不仅体现在瓦格纳家族的命运上,还体现在康德和贝多芬、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命运中。这些天才人物,都被德国社会的母系倾向压制得透不过气来,他们只能终身未婚,从而用他们荒谬的哲学和音乐,发出了绝望的呼喊。而“新母系社会”与“心母系社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新母系社会”允许同性恋合法化,甚至超过了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的同性恋合法化,而“进化”到了“同性婚姻合法化”。进化论就这样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停止了生物的进化,甚至停止了生物的繁衍。瓦格纳家族从此可以彻底解放了。



【024、地产商修边境墙内神通外鬼】


《白宫预算主任:政府恐关至1月 重开遥遥无期》(编译张玉琴 2018年12月24日)报道:

联邦政府部分关门,至少将延续到明年1月,引发各界质疑川普总统的政策。

联邦政府部分关门的危机进入耶诞节前夕的第三天,各种迹象显示这次关门将延续到明年1月,何时结束,遥遥无期。即将出任白宫代理幕僚长穆瓦尼23日表示,联邦政府关门可能延续至民主党重掌众院的明年1月;他并指出,造成政府关门的僵持焦点,即兴建边界围墙的50亿元经费,白宫已做让步,但穆瓦尼未指出精确金额,仅表示在50亿元与民主党提出的13亿元之间。不过,即使川普总统愿意降低经费,两党仍无法达成协议。华盛顿邮报报导,兼为白宫预算管理局长的穆瓦尼说:「政府关门很可能延长至28日后,一直到新国会会期开始。」新会期为明年1月3日开议。他说:「新国会开议前能否达成协议,是一大问题。」

目前约25%联邦政府已关门两天,穆瓦尼23将责任推给民主党,他说,白宫已提出低于50亿元的筑墙经费,俾让政府开门。50亿元是川普要求的金额,民主党则声称,边界筑墙是不道德的事,而且不会有效果,他们主张保留13亿元的边界安全经费,用这笔款项修筑围篱和其他安全措施,而不该用来筑墙。穆瓦尼在「福斯周日新闻」中说:「我们不坚持50亿元,并希望他们把13亿元往上调升。」穆瓦尼拒绝透露精确数字,但一名民主党国会助理说,白宫提出的边界安全经费为21亿元,其中包括修筑新围篱经费,另外加上4亿元,用于川普的移民措施。

白宫的提案依然未让双方达成协议,民主党批评,用作广泛用途的4亿元,将是笔「暗帐」(slush funds),他们坚称,川普竞选期间再三承诺,边界筑墙经费将由墨西哥承担。

纵使民主党几乎一致反对边界筑墙,他们表示,愿意就其他边界安全措施的经费进行协商。川普政府最近将主张兴筑的围墙为混凝土高墙,改口为类似围篱的铁柱篱,为双方达成折衷方案带来一线希望。

当美国广播公司记者卡尔在「本周」节目中提醒穆瓦尼,川普在竞选期间,曾承诺墨西哥会为筑墙付钱,穆瓦尼回答,技术程序上不容易这么做,他辩称,美国与墨西哥、加拿大重新谈判贸易协定,可能为美国财政带来收入。他说:「你可以说,墨西哥是以这种形式付款。」他说:「我们相信,我们能让围墙建成,同时让墨西哥参与我们的边界安全。」

在贸易协定中,没有任何机制能让墨国政府直接付款给美国政府去兴建围墙。由于川普对此事的不妥协,令共和党议员大感挫折。共和党参议员柯克在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受访时说:「不久前,川普本来就解决梦想生的问题,获得250亿元边界安全经费,如今这是弥补性的争战,总统虽然看起来奋战不懈,但是即使他赢了,我们的边界仍将不安全。」

谢选骏指出:这场闹剧的实质在于——地产商修边境墙!地产商川普为了修建边境墙不惜关闭政府,这是在要挟耍赖吗。其动机其动力何在呢?在于“地产商修边境墙”可以赚进大笔财富回扣。

《五角大厦新主人 独排众议支持川普》(联合报李京伦即时)报道:

总统川普23日要原定2月底离职的国防部长马提斯提前走人,由现年56岁的副部长夏纳汉暂代部长,夏纳汉的经历随即引发外界关注。

夏纳汉的背景和美国的最大军工巨头之一的波音联系紧密。夏纳汉来自华盛顿州,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和商业,1986年加入波音公司担任工程师,在波音任职30年期间一路晋升到资深副总裁。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已故亚利桑纳州联邦参议员马侃曾在去年6月夏纳汉的任命听证会上,扬言阻止夏纳汉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因为夏纳汉回避问题。当时马侃质疑,夏纳汉上任后可能图利波音,马侃说,「九成的国防预算掌握在五大公司手里,你代表的波音就是一个。你要让我相信,你不会球员兼裁判」。不过最终参议院以压倒性票数通过,让夏纳汉担任五角大厦的副掌门人。

夏纳汉去年7月成为国防部副部长,负责国防部的日常事务并编制其预算,马提斯则专注于军事任务和地缘政治,不过,夏纳汉也负责将川普提出的太空军构想化为政策,他是国防部内最支持太空军构想的人,不像国防部内主流意见反对太空军成为独立军种。

夏纳汉拟定政策期间,屡屡和空军起冲突,因为太空军成军会排挤空军预算。今年11月,空军部长威尔逊说太空军成军后,五年将花费130亿美元,夏纳汉则说,不会超过50亿美元。

夏纳汉跟马提斯一样,主张美军的要务是准备好因应实力接近美国的中国大陆和俄国,但他没有军事经验,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之前未曾在政府任职,对外交政策也不熟。

夏纳汉并不怀念30年波音生涯,他说过,离开产业界,就像跟长年交往的女友吹了,到政府工作,就像找到新欢。

谢选骏指出:这位把政府当作女友XX的飞机商人,难怪和修边境墙的地产商一拍即合——因为都是为了自己的生意,而且大大的有利可图。这就叫做“内神通外鬼”,神通广大也。

《再传内神通外鬼?鸿海回应:已启动内部稽查程序,勿枉勿纵》(2019-12-19 芯科技消息)报道:

全球代工大厂鸿海再传出内通外鬼,盗卖iPhone零件牟利,对此,鸿海发布声明表示,公司已启动内部稽查程序,同时也报请有关单位进行侦查办理,一旦查明属实,公司绝不宽贷。

鸿海指出,不对任何有关客户或其产品线的传言、臆测,任意发表评论。但公司一直遵循诚信经营守则,亦要求所有员工务须恪守职场道德与相关规范,故无论媒体内容是否属实,公司都愿以最严谨的态度面对与查察。媒体报道,有鸿海员工将原本应该依规定销毁的不良品,转售给外部团队,经整理后,再以良品名义转售牟利,预估总价值恐超过30亿美元。

不过这也并非鸿海第1次传出类似的丑闻,早在2013年时,鸿海大陆深圳观澜厂就有8名大陆职员,夹带200支iPhone 5及iPhone 5S测试机,转售牟利;2014年鸿海晋城厂员工也从厂内偷出iPhone 6手机外壳,销赃至深圳华强电子市场;2015年也传出台籍干部从郑州厂运出5000支iPhone 6手机。

谢选骏指出:“内神通外鬼”如此普遍,可以作为“三十七计”流传于世矣!



【025、东亚教育其实是东欧教育】


《诺奖得主:东亚教育是浪费时间 所有人都深受其苦》(深蓝财经 2020-10-06)报道: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UCSB)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因研发蓝光LED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村修二,2015年1月16日在东京驻日外国记者协会的记者会上批评了日本的专利制度和整个东亚教育体系。

他抨击了日本的教育制度,称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非常糟糕,中国和韩国也都如此,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标都是考入著名大学。他认为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

关于中村修二取得成就的过程,南方周末有一篇报道[2014诺贝尔·科学——无人相信的发明]。从这里可以看出,中村修二是个非典型的日本科学家:

1.出身普通渔民家庭,考试能力也平平,上了日本三流大学德岛大学;

2.他动手能力非常强:上午调仪器,下午做实验。

3.自学能力非常强:中村对物理学具有深刻的理解,但他完全是靠自学而来的。他读的德岛大学甚至没有物理系。

这样的人在日本饱受压制,他对于日本教育制度的批评,也是言出有因。

一.东亚教育体制的两面性

东亚的教育体制是比较特异的,经常是得到局外人的赞赏和局内人的诟病。日本的教育体制已经相对算这三国里比较宽松的了,中国就别提了,老师、学生、家长,所有人都深受其苦。至于韩国也是以极端的应试主义和学历主义闻名的。

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和延世大学( Yonsei University)总称为“SKY”,韩国最大规模企业的总裁们,70%是这三所大学的毕业生,而80%的司法机构、公务员来自这三所大学。韩国孩子几乎都要上补习班,2009年韩国补习班获利总额约73亿美元,这比三星电子的盈利还多,教育支出庞大是韩国人不敢生育更多孩子的最大原因。

2012年,经合组织进行了“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在数学和阅读项目上,韩学生在所有成员国中排名第一。但是,这项成就是以相当低的效率取得的,有评价说:“这些孩子是靠双倍的努力加双倍的花费……才得到这样的成绩。”

为何东亚会有这样的教育体系呢?我觉得,是因为东亚国家在现代教育体系本来就有的普鲁士的基因,再加上了东亚儒家和科举传统(对于中国来说,可以说又加上了苏联式教育的实用速成导向和思想灌输功能)。

二.现代教育体制的普鲁士基因

在19世纪之前,教育其实是个类似手工业的学徒制,不管是东方的私塾还是西方的家庭教师。但是随着科目的增加和对受基本教育的劳动人口的需求,出现了所谓的K-12(也就是我们亚洲的普通中小学)教育制度。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创立者萨尔曼·可汗在他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中指出了现代教育制度的普鲁士起源。

现代各国的标准教育模式,是我们已经以为天经地义的几个基本要素:早上七八点钟走进教学楼;在长达40~60分钟的课程中全程坐着听课,在课堂上,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穿插在课程之间的有午餐以及体育课的时间;放学后,学生回家做作业。在标准化课程表的禁锢下,原本浩瀚而美不胜收的人类思想领域被人为地切割成了一块块、一块块便于管理的部分,并被称为“学科”。同样,原本行云流水、融会、融会贯通的概念被分成了一个个单独的“课程单元”。

这个模式,是在18世纪由普鲁士人最先实施的。是他们最先发明了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普鲁士人的初衷并不是教育出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大量炮制忠诚且易于管理的国民。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价值观让他们服从包括父母、老师和教堂在内的权威,当然,最终要服从国王。

当然,普鲁士教育体系在当时的很多方面都具有创新意义。这样的教育体系让上万人成了中产阶级,为德国成为工业强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原动力。基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要在普鲁士王国实现人人都接受教育的目标,最经济的方法或许就是采用普鲁士教育体制。然而,该体制阻碍了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害无益。

不过,在19世纪,高水平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也许不如思想上服从指挥、行动上掌握基本技能那么重要。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基本照搬了普鲁士的教育体系,就像在普鲁士一样,这一举措能够大力推动中产阶级的构建,使他们有能力在蓬勃发展的工业领域谋得一份工作。除了美国,这个体系在19世纪也被其他欧洲国家仿效,并推广到欧美以外其他国家。

但是,如今的经济现状已经不再需要顺从且遵守纪律的劳动阶层,相反,它对劳动者的阅读能力、数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需他们有能力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施。

不幸的是,普鲁士教育体的目标与这一社会需求恰恰相反。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细微差别,而正是这些多样性性与细微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方面各不相同。

三.现代教育制度在东亚的变形

东亚三国在19世纪末为了追赶西方列强而开始引进这种现代教育制度时,又不可避免地由于自己的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而对这个制度作出了潜意识的扭曲和偏重。

(一)对大学入学考试和科举制度的混淆:

东亚国家对大学入学考试,总是会和他们长期的科举传统混在一起。古代社会对创造力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所以科举是个很好的制度,以最小的冲突完成了社会管理者的选拔,且完成了一个以智力取代门阀的准绳的建立。但是,如果要和科举类比的话,现在的对应物应当是公务员考试或者某些大公司的入职考试。因为这些考试和科举一样,是需要选拔出已经训练有素的成年人,马上就可以从事某些工作。

而大学入学考试,目标则是要选出可塑性强而又有志向者进行下一步的教育,这样的人要好像从熔炉里取出的液态玻璃,可以旋转拉长,可塑性极强。而科举考试得到的人员,则要像上了釉彩的出窑瓷器,马上就可以使用,但是如果你做什么改动,不是破裂就是刮伤。

此外,考试是个用处非常有局限的工具。古代的科举对人才的遗漏尽人皆知,而现代不管哪种考试,能考得出考生的兴趣、志向、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吗?即使是已经看起来最客观最可衡量的数学考试,也会遗失很多东西。

萨尔曼·可汗举了代数为例子。在学习代数时,学生们多半只专注于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考试的内容仅仅是各单元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考生们只记住了一大堆X和y,只要将X和y代入死记硬背的公式,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值。考试中的X和y体现不出代数的力量及其重要性。代数的重要性及魅力之处在于,所有这些X和y代表的是无穷的现象和观点。在计算上市公司的生产成本时使用的等式,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太空的动量;同样的等式不仅可以用来计算拋物线的最佳路径,还可以为新产品确定最合适的价格;计算遗传病患病率的方法同样可以在橄榄球赛中用来判断是否应该在第四节发起进攻。

在考试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将代数视为探索世界时简单方便且用途多样的工具,反而被视为亟待跨越的障碍。

所以,虽然考试是很重要的,但是社会必须能认识到考试的极大局限性,并削弱它在选材中的位置。美国的教育制度以双保险的方式抑制学生在在考试上过分浪费精力:其一,SAT的考分只是录取考量的诸因素中的一项,过于重视SAT是不明智的;其二,SAT每年有6次报考机会。

中国的教育制度则以加倍的方式促使学生浪费青春:其一,高考分数是录取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其二,高考一年一度。

(二)东亚国家对复习的过度重视

2009年发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78.3%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韩国为57.2%,而日本和美国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中国学生每日学习的时间最长。各国学生所学内容的多少相差不会太大,那么如果学习时间过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复习时间所占比重过大。这是扼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最大手段。

说起复习的重要性,人们经常会引用“学而时习之”,这个“习”就是复习。但是,孔子时代与今天社会有个巨大差异,是学习的内容。孔子时代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礼”,扮演者唯反复演练才可达到效果。但是,人类的社会生活演化到近现代,学习的主要内容由“礼”转变为认知。认知是拓展和变化的,其本质是创造或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教育过度强化复习,是产生不出创新人才的。

而且,正如保罗·葛兰素所说的,“即使在最好的高中里学到的知识,和大学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以文科为例,那几本高中需要反复诵读的历史课本上的知识,和随便几本大学历史系必读书比起来如何?至于数学呢,即使是中学数学都掌握很好了,还没有学到17世纪就出现的微积分。何况,随着知识的爆炸,1900年所有的数学知识可以塞进1000本书里, 到2000年已经需要10万卷书了(德夫林《数学犹聊天》)。可见,花了人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几年时间反复学习这么有限的知识,是多么低效的学习法啊。

这几年有个流行的一万小时理论,对反复练习好像是个理论上的支持。但是,这种论述的多在[认知复杂性]较低的活动,如象棋、钢琴、篮球、出租车驾驶、拼写。但是,对于[认知复杂性]较高的活动,如创作、管理等作用就很难找到足够的证据。其实,这一点反而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钢琴小提琴这类技艺的训练在西方业已式微,而在东亚国家却大为兴盛。

这类19世纪就已经蔚为大成的技艺,特点是难度训练阶梯比较固定,知识总量也已经限定,只需要多加练习即可,而且学习的进度,又可以通过曲目难度或考级来衡量。这正好切合了东亚偏爱的学习法。所以东亚国家这些琴童家长,多半既没有音乐爱好也不了解古典音乐背景知识,却让孩子花了大量时间练习,其内在出发点,就好像著名笑话中那位因为路灯比较亮,就只在路灯下找钥匙的愚人一样。

(三)平均主义和匮乏心态的影响

很多对高考的辩解,都是说,虽然高考不尽如人意,但是是最公平的。这是儒家传统上“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影响。公平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为了公平,就反而一刀切压制了不同类型的人才发展途径,那就很可悲了。这正如建国后那三十年表面上看起来的经济上的平均和公平,其实是建立在压制了无数发展路径和积极性的基础上的,实际上付出的机会成本高得不可想象。东亚国家的人口基数那么大,这种人才浪费的机会成本也是高得很难估量。

举个其他国家的例子。欧洲学术界有个比较,像英国和德国都算是古典学术的学霸类国家,但是英国这方面的人才要出色不少。究其原因,反而是因为英国的教育制度不够公平。英国有一些中学进去后由于传统原因,上好大学的可能性非常高,这样里面的学生很早就可以不慌不忙地淫浸在庞大的古典学术中。

反过来,德国比较公平,所有学生上大学都要通过考核,这样,学生反而要花更多精力在通用的备考科目上面。结果英国这种表面的不公平反而有可能造就优质人才。

这就像彼得·泰尔的《从0到1》中举的商业上的例子,表面上完全竞争好像比较公平,实际上参加这样竞争的企业利润会变得像刀刃一样薄,朝不保夕,只能顾着眼前利益,不可能对未来做长远规划。

而类似谷歌这样的垄断企业,因为不用记挂着和其他企业竞争,反而可以有更大的自主权关心自己的产品和做各种长远得简直不靠谱的计划。所以学生如果长期处在考试的竞争压力下,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长远的自我成长计划,而只能把心思集中在将会决定一生道路的一次次考试上。

另一方面,东亚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的学习卡位战和争夺战,其实质是对有限的高品质教育资源的争夺,这个并非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为何这个地区的争夺会达到这样的火热程度呢?那也许要归咎于长期物质匮乏导致的稀缺心态。

去年大热的《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指出,当人陷入稀缺的状态(物质或是时间)时,稀缺会俘获大脑,人注意力的俘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所见的速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而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

我觉得稀缺是东亚民族特有的状况。因为这些国家几千年来都是水稻密集型种植经济,一方面是可以在同等耕地情况下养活更多人,一方面当然是需要付出更多劳动和忍受更大拥挤。到了17世纪后,就都陷入了内卷化的陷阱。

就以日本为例,15至19世纪,日本人口波动在1000万到2000万之间,约为英国同期人口的四倍。庞大的人口赖以生存的适耕土地,面积仅相当于英格兰的一个县,生产力却又不及英格兰的一个郡县。所以在德川时期,为了维持生存,日本人不但把勤劳节约发挥到了极点,甚至有两个匪夷所思的现象:一个是日本政府出面来鼓励溺婴,以至于300年间人口零增长;另外,因为宝贵的土地不能用来给家畜提供饲料,日本人系统性地取消了车轮和家畜的使用这两项基础性农业技术,其结果呢,来一个形象的比喻,他们把鼻子保持在水以上,只要发生意外灾难或意外支出,就可能惨遭溺毙。

这种东亚民族特有的匮乏和焦虑心态,不管是东南亚的土著民,欧美人,甚至非洲人,都无法理解。

所以对于教育资源,如果是狭义地理解为配备良好的教室、高级教师之类的,那确实是有限的,对于长期处于稀缺的心理状态的东亚人来说,是一定要参与争夺的。但是,实际上,孩子要成才,更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各自家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的言传身教、志向和视野的潜移默化,那根本和那种“你上了这个学校我就上不了”那样的零和博弈无关了。

而且,如果家长在稀缺心态的驱动下,让孩子从小沉浸在补习班和题海里,希望能先去抢到眼前看起来很稀缺的学校资源,也许从长远来看,就反而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那就是爱之适足以害之了。

(四)工业化追赶带来的心态

影响近代工业化的起源在西欧,所以他们不管是经济社会还是教育体系,都有个比较和缓的自然进化发展期。而东亚国家是被裹挟进现代社会的,为了赶上其他国家,在工业体系上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国家层面上有计划的指导下的发展。日本的工业化要归功于通产省的官僚们,韩国则是政府支持几个财阀来配合整个发展计划,至于中国当然到现在还有那么个五年计划在指导。

这种国家级计划是建立在十九世纪的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其内含的想法,是认为世界上没有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因而可以通过科学的考察而预测出事物将来准确的发展方向。这种想法运用在教育体制上,就是假定某个机构可以准确地预测某个年纪的孩子需要掌握什么样的知识,某种考试可以选拔出什么样的人才等等,这种自信令人细思恐极。

而具体到学校和学习的具体操作上,为了适应工业化的人才需求而专门设立的东亚教育制度,比起自然发展的西方体系来说,更有工业化追赶期那种对效率的疯狂追求。这样,这些后进工业国的教育体系,反而比前驱工业国更像工厂的流水线一些。

在20世纪初,泰罗制在美国产业界盛行一时。泰罗认为,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为此,他采取了制定工作定额、选择最好的工人、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等。这就将工人的潜能发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有人形容,在实行泰罗制的工厂里,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工人,每个工人都像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工作。泰罗理论的前提是把作为管理对象的“人”看作是“经济人”,利益驱动是该学派用以提高效率的主要法宝。现代最著名的泰罗制工厂莫过于富士康了,从报道里大家也可以猜想到这种高压环境对工人心理的影响。

而如果把东亚教育制度和泰罗制工厂来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几乎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制定很高的学习量和需要考核的大量知识点、选择成绩好的学生组成重点学校、全国统一的考核标准、大量考试形成的刺激性奖惩、还有学校内部的各种打鸡血活动。学校目标也是要发挥学生的潜能,每一分钟都要致力于得到最好的成绩。

所以批评这种教育体系的人经常说,孩子好像是流水线上的工业制品,或者说,学生是老师的童工,他们的成绩就成为老师的绩效,所以师生的利益关系经常不是一致的,是相反的。这并不是简单的激愤之词,而是有一定的内在逻辑。

当然,因为东亚国家的勤劳传统,孩子们这么辛苦,如果确有效果,也不是不能接受。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有效性上。

这种教育上的泰罗制,本质上是把学生当成体力工作者来对待。对于体力工作者,因为他们的工作状态是可见的,所以工厂管理比较容易,对他们的要求是“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做对的事情”。而现代学生呢,我觉得更像德鲁克所定义的“知识工作者” (知识工作者不生产有形的东西,而是生产知识、创意和信息,谁也看不出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而且从培养目的上也是要大多成为知识工作者。学生时代的真正成果,不是他们交上去的作业和考卷,而是他们所真正学习到和思考的内容。这些在技术上是无法进行严密的督导的。

所以要成为好学生,不是像体力劳动者一样忠实地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是要像知识工作者一样,具有有效性,也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好学生一定得做到:要自我决定学习的侧重,衡量自己知识的掌握度,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这就需要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自由度。所以,悲剧的是,由于东亚教育体制的工业时代基因,他们是用训练体力劳动者的做法,来培养他们心目中未来的学者和企业家,这不免就南辕北辙了。

四.东亚教育体制的未来

东亚教育体制长期以来是利多于弊的。在工业化时期,可以为新建立的工业短期造就大量可堪一用的工人和初级工程师。所以东亚各国在20世纪的飞速发展,这种教育体制有很大贡献。但是随着技术和经济的演变,这种体制就变得越发不合时宜。

这一点可以类比成苏联时期的重工业。在这种体制下,采煤业是为了冶钢,冶钢是为了机械业,而机械业又是致力于生产采掘和冶炼机器,这样形成了内部的自我循环,而无视市场和竞争的实际需要。这种重工业在苏联的工业化时期, 确实制造了大量本来缺少的工业制品,很有用处。但是到了某个发展阶段,其缺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到如今,苏联这个曾经的第二工业强国,他的汽车工业、机械工业还有什么价值呢?同样,东亚教育体制曾经批量培养出的大量标准化人才,不是也将会在新时代里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么?

更有甚者,为了脱离这种体制,很多东亚家庭送孩子去欧美留学,可是除非他们留在国外,如果回国就业,海归们还是要以他们毕业的各种学校为求职砝码,这就又陷入了比较学校名气的漩涡。就好像中世纪时印度很多低级种姓为了摆脱种姓制度的压迫,皈依了外来的伊斯兰教,但是在无所不在的种姓思想下,穆斯林也被视为一种种姓,同样还是陷入这个等级体系之中。

所以托福、SAT这些美国考试制度, 在东亚也无形中被融合到富有东方风情的应试主义和学历主义的体系里。这种体系就像雾霾一样笼罩在我们周围,除非移民,否则不要以为自己可以躲在空气净化器后面独善其身。

这种体制由于造就了多个既得利益阶层,所以很难撼动,甚至会像上面说的苏联重工业综合体或印度种姓制度一样,“病得至死方休”。苏联时期的重工业不停地制造对社会无益的武器,形成一个利益相关势力,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直到整个国家体制崩溃。而印度种姓制度,从佛陀时代就饱受批评,却一直祸害了印度几千年,直到今天还是印度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就是因为背后有大量的高种姓的既得利益者。

东亚的教育体制呢,一方面,养活了庞大的低效率又思想陈旧的各类公私教育机构(这一点类似苏联工业集团),另一方面,通过对学历的看重,占据社会中高阶层的,多半都是最适应这个体制者,而这个阶层又通过在应试教育上的更多支出,保证自己的下一代在这个考试体系中也能脱颖而出,从而把自己在社会地位上的优势又传给了下一代(这一点又有点像种姓制度)。

这个急需改革的体制,就这样在各个社会集团的共谋下愈发僵硬了。

谢选骏指出:这个日本人不懂,他所谓的“东亚教育”其实是来自普鲁士的东欧教育,而后还普及到了欧美各国,成为经典的西方教育了。但是他为何不直说:“欧美教育是浪费时间,所有人都深受其苦”,而要说“东亚教育是浪费时间,所有人都深受其苦”呢?因为这个日本龟奴如此在美国混世,而且在还欧洲拿了诺贝尔奖——屁股决定嘴巴,他的经自然就念歪了。在我看来,“教育是浪费时间,所有人都深受其苦”,是不限于东亚和欧美的,而且人类的宿命。因为任何“教育”都是有其模子的,其结果当然只能扼杀天才——只有像我这样自己读书的人,才能看到这一点。



【026、东正教社会能容忍这样的政治谋杀吗】


2015年3月01日

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直斥普京好斗,拟公开俄罗斯政府侵略乌克兰的证据,结果就在血腥的克林姆林宫外面遭到伏击身亡。枪击案发生地点与克里姆林宫近在咫尺。

现在,就连俄罗斯政府负责调查的调查委员会也不得不承认:凶手用的是俄国军警使用的马卡洛夫手枪,行动经过精心部署,显然是一起政治谋杀。

香港的《苹果日报》指出:俄罗斯反政府大集会前,总统普京政敌、前副总理湼姆佐夫(Boris Nemtsov)遭枪击身亡。深夜,湼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近一条桥上,被“身份不明枪手枪击”,背部中四枪,终年五十五岁。对于当今俄罗斯国内数一数二敢言的反对派领袖横死,国内外激烈反弹,斥是政治暗杀,嫌疑最大的普京立即表态谴责袭击,下令彻查。

案发时,湼氏在莫斯科市中心一餐厅用过餐,与一名乌克兰籍女性散步,走到克宫外横亘莫斯科河的桥上,一辆白色汽车驶近,车上枪手开了七、八枪,四枪击中湼氏。同行女子无恙,事后接受警方问话,有指她是湼氏的模特儿女友。

湼氏批评普京政府一向不遗余力,近月更集中火力炮轰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行动;遇害前数小时他接受电台访问,就直斥普京侵乌是“疯狂、好斗”,招来西方制裁、油价暴跌,令国家陷入危机。湼氏死前正致力撰写报告,罗列证据证明莫斯科是直接指挥乌东叛军作乱的幕后主脑,包括公开一段侵乌证据片段;克宫一直否认指控。

凶徒用军警手枪 行动精密

现在湼氏横死,反对派齐声炮轰克宫容不下异见,指湼氏是死于政治暗杀。普京迅速表态谴责枪击是“残忍谋杀”,“充满买凶杀人迹象,极度挑衅”。他对湼氏家人致以慰问外,更责令执法部门首长彻查案件,由他“亲自监督”。

反对派原定今天举行“春天示威”,湼氏称“主要诉求是立即结束乌克兰战争”,并要求普京下台,指“极权统治带来绝对大灾难”。他之前在社交网Twitter号召“厌倦了谎言、战争和涨价”的民众参加这次集会。昨日反对派宣布,取消这场被当局赶到莫斯科市郊进行的示威,改为在市中心集会游行,悼念湼氏,当局批准最多五万人参与。

直斥普京好斗 拟公开政府侵乌证据 俄反对派领袖克宫外遭枪杀

多次在社交平台遭匿名恐吓

其实湼氏一直自知处境凶险。他二月初受访时曾说,自己跟八十六岁母一样有担心他会遭普京毒手,但他不怕,“否则不会领导反对派”。格鲁吉亚前总统萨卡什维利说,上周跟湼氏见过面,当日湼氏还说不信普京会拘捕当过高官的人。但威胁无时不在,他的律师和朋友都说,湼氏多次在社交平台遭匿名恐吓,有报警,惟警方并未派人保护他。不过湼氏亦跟朋友说过不愿受保护,“他们要杀就杀吧”,而且不会因怕死而去国。“我不会离开俄罗斯。否则谁来抗争?”

另一反对派领袖、曾在普京政府任总理的卡西亚诺夫视察凶案现场后对记者说:“这是教训他多年来持续为俄罗斯自由民主抗争。在廿一世纪,有反对派领袖竟在克宫外被射杀,实在难以想象!原因就是他说出事实,为此遭灭口。”

另一著名反对派亚申怒说:“他们干掉反对派的杰出成员,目的是威吓民众,制造恐怖。”多个西方国家都谴责这次袭击,美国总统奥巴马赞湼氏“不倦”争取俄人权益,促莫斯科“公平、透明”彻查案件。

凶案后仅两小时,警方已着手冲洗街上血迹。但血迹洗得掉,湼氏的死却已在民众心中留痕。不少人随后到现场献花,其中一名女子说:“湼姆佐夫做的事非常重要。他的死无论如何都是因为政治。”

 普京治下部份“被迫害和被杀掉的其他持不同政见者”:

 2015年

 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被指违反集会条例,被禁监15日,现正服刑

 2013年

 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批评普京后被判监十年,出狱后流亡瑞士

 反对派领袖兼国际象棋前棋王卡斯珀罗夫,在当局打压下,被迫移居美国

 2006年

 曾深入报道车臣战争的女记者波利特科夫斯卡娅被枪杀

 2004年

 俄版《福布斯》总编辑克列布尼科夫疑因揭发当地贪污被枪杀

 中产宠儿 曾被视叶利钦接班人

 直斥普京好斗 拟公开政府侵乌证据 俄反对派领袖克宫外遭枪杀

 湼姆佐夫一度被视为前总统叶利钦的接班人,岂料后来却成为最主要的反对派领袖,广受中产、知识分子及年轻女性欢迎。

 一度问鼎总统 不敌普京

 物理学家出身的湼姆佐夫,经历过苏联瓦解前后的动荡不安,以年轻改革派身份涉足政坛,一九九一年登上诺夫哥罗德州州长,两年后晋身俄罗斯首届国会,一九九七年获叶利钦提携成为副总理。一九九九年,叶利钦计划以健康为由下台,湼姆佐夫一度被视为问鼎总统的人选,惟最终由普京跑出。

 湼姆佐夫起初称普京“诚实可靠”,对他尚且支持,但后来成立右翼力量联盟,在国会狠批普京打压政治自由。2003年离开国会,仍继续领导反对派;2013年普京再任总统,他举行了连串普京掌权以来最大型的反政府集会,并出版小册子揭露政府贪污腐败,包括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普京名下物业及索契冬奥等丑闻,深得莫斯科的知识分子和中产信赖,但在大城市外支持者不多。

 湼姆佐夫个人形象犹如摇滚巨星,爱穿潮牌牛仔裤、总是解开恤衫顶钮,深受年轻女性欢迎,感情生活也多姿多采。他亦热衷于社交媒体,遇害前的最后一篇帖文,就是号召网民出席今天的反政府游行。

 湼姆佐夫是普京掌权以来,遭暗杀的最著名反对派领袖,这十五年来俄罗斯还有多名与克里姆林宫意见相左的记者、富商及政客,先后遭到杀害、判监或流亡海外。

 对抗争者“传达恐怖讯息”

 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原定参加今日举行的“春季游行”,但他因派发传单被捕,现在狱中服刑十五日,无法如期参加集会;前年,批评过普京贪污的前俄罗斯首富兼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坐满十年政治监出狱,流亡到瑞士;二○○六年,异见女记者波利特科夫斯卡娅(Anna Politkovskaya)在普京生日当天遭冷血枪杀。

······

我对上述新闻,主要从宗教角度去分析:东正教社会能容忍这样的政治谋杀吗?

如果东正教社会容忍了这样的政治谋杀,那就说明东正教确实不行。难怪会一再败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共产党党人。

在新教国家甚至在天主教国家,容忍这样的政治谋杀,都是比较罕见的!

如果俄国社会竟然容忍这样的政治谋杀,那么我们中国人从此也不必再用正眼看他们了。因为这样的俄罗斯民族,根本不是什么英雄民族,而是比我们华人社会好不了多少的费拉,一群沉默的奴隶,面对强暴与血腥,只敢装聋作哑。

想当初,华人还敢反抗袁世凯、孙中山的暗杀活动,俄国人连过去的华人都不如,直比共产党统治的华人略胜一筹。可怜的假白人俄罗斯。



【027、都市里的野蛮人部落生不逢时】


武器用来防卫,女人用来繁衍后代。——都市里的野蛮人

《华裔连环杀手伙同搭档2年杀害超25人,受害人尸体会被焚烧或剁碎喂鸡》(悬疑志 原创 2017-07-03)报道:

在工作中,人们追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团队合作,但是放到杀人搭档上,一切就变得可怕了。

美籍华人吴志达,1983年—1985年在加州谋杀数十人,不少家庭全家被掳走,囚禁于密室之中,他还会迫使女性充当性奴。最终无论男女,甚至婴儿一律被会被他杀害,投入焚化炉或者剁碎喂鸡,而这些杀人折磨的过程,会被他制成录像带……

此案堪称加州史上耗时最长、诉讼费最贵的审判,一个连环杀手花了纳税人近2000万美元诉讼费。在监狱里呆了30多年都特么发胖了,手上有二十多条人命,美国人民疯了也要整死丫的。

今天我们来深扒一下这个猥琐的吴志达。

他并不是纯正的香港人,而是美籍华人,在香港出生长大。如果是上世纪70、80年代后出生,尤其是在广东地区能收看到香港电视台的人应该会有印象,当年这在香港可以说是爆炸性的新闻,各大电视台都在播放这个比《八仙饭店》《hello kitty藏尸案》还变态的变态。

童年的吴志达

1960年12月24日,吴志达出生在中国香港,父母经商,所以自小家境殷实。但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吴志达从小就不是个省油的灯,上中学时就因为打架斗殴、偷窃被多所学校先后开除,跟他一比,《变形计》里的城市少爷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后来他进入著名学府圣若瑟书院接受初中教育,但因企图火烧校内的崇拜堂被开除。

担心儿子不走正道,吴志达的父亲将他送往英国约克郡的一所寄宿学校,让他的叔叔照看他。

事实证明,这国外的学校也一样拿问题少年没办法,刚到新学校,吴志达就因为从同学和百货商店那里偷东西再次被开除学籍。

此后吴志达又回到香港一直待到他18岁。

吴志达青年时期

1980年,父母送他去美国一所大学念书,吴志达便以学生签证的身份前往加州,但显然他不喜欢念书,入学一个学期后他便退学了。

相比于学生,还是军人的身份更酷一些。于是吴志达虚报了出生地,谎称出生在印第安纳州的布鲁明顿,于是他成功入伍海军陆战队。

当时美国的征兵漏洞真是太大,不是美国籍,而且还有肇事逃逸的案底,竟然还能通过政审……顺便提一下,吴志达的同伙,另一个猥琐男雷克,也是个退伍老兵。

到1981年,吴志达已经晋升为上等兵军衔。就在家人相信他浪子回头的时候,他又开始惹是生非,并断送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在驻扎夏威夷期间,他伙同其他两个战友一起偷走了价值一万美元的重型武器,包括左轮手枪、夜视仪和手榴弹发射器等。

一个月后,吴志达被革职逮捕,在关押期间,他越狱返回加州,在那里他认识了未来五年的合作拍档、一个跟论变态程度跟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雷克。

雷克

1946年10月29日,莱昂纳德·雷克(Leonard Lake)出生,他是土生土长的旧金山人。

雷克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带来一丝幸福,童年陪伴他的就是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年幼的雷克经常为躲避到亲戚家借住。

终于在他6岁的时候,他和姐姐搬去和祖父母同住。很明显,当祖母的没有教育好孙子,反而把他带上了邪道。

在雷克很小的时候,他就在祖母的怂恿下拍摄他姐姐的裸照。渐渐地,青春期的雷克迷恋上了性,在与他的姐姐发生了乱伦后,附近的女孩也被雷克发展成性伴侣。

1966年,20岁的雷克加入海军陆战队成为一名雷达兵,驻扎在越南岘港。服役期间,他两次因为精神问题入院治疗。七年后,因参军期间表现良好,雷克光荣退役并定居在加州的圣何塞市。

之后,雷克与第一任妻子结婚。但很快,坏事传千里,雷克变态的性欲和喜欢奴役女人的名声使他臭名远扬,妻子在发现雷克私藏的手铐和其他SM工具并且与其他女人有染时,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他。

1981年,此前因偷盗被捕的雷克获得一年缓期执行,他遇到了第二任妻子芭拉斯(Claralyn Balasz),两人结婚后搬到一处公共农场居住,雷克在那里享受着自己的乌托邦世界,时不时的进行卖淫、换妻等色情活动,偶尔种种大麻陶冶情操。

除了沉迷于色情无法自拔,雷克还有个爱好是收集武器。据邻居讲,此时雷克的妻子芭拉斯已经辞去了助教的工作,专心在家带孩子。

是的,夫妻两人没有让孩子去上学,而是在家里跟着他们学习制作炸药。

此时,雷克头脑中已经有这样一个想法,“有一天,世界末日会来临,那么武器、女人是必不可少的,武器用来防卫,女人用来繁衍后代。”

嫌疑人雷克在农场

雷克被捕后,警方在他家中的密室搜到了一个本子,上面专门记载着他变态的性幻想,甚至还策划一场核武器屠杀。

这个本子后来被作为呈堂证供,坐实了雷克杀人分尸的罪行。

本子上面写着:“上帝创造女人,她们生来就是替男人洗衣做饭、生儿育女。”“你喜欢一个人,就选择放手,如果她真的离开了,那么即便是天涯海角也要把她追回来杀掉。”

包括警察在内,没有人知道有多少人在雷克的死亡游戏中丧生,但第一位受害人是他的弟弟,唐纳德(Donald Lake)。

早在小时候,唐纳德就会保护姐姐免遭雷克性骚扰,从那时起,雷克就从心底厌恶自己这个弟弟,两人像吸血鬼和阳光一样不共戴天。他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唐纳德,就会更加美好。”终于有一天,在唐纳德与雷克外出后,他人间蒸发了。

有传言称雷克和吴志达相识于前者刊登的一则广告,二人就内心想法深入交流后,相见恨晚,于是两人跨越种族和文化差异,一拍即合。

1982年,FBI突袭了雷克的农场,查获了大量不明来源的枪支弹药,雷克和吴志达双双被捕。被捕后,妻子芭拉斯与雷克离婚。

在交过6000美元保释金后,雷克出狱,他用了几个假名逃到加州北部,在那里他定居在前妻父母名下的一所小木屋。

相比于雷克,吴志达的问题比较严重,此前服兵役时偷武器的老底被挖了出来,担心被驱逐出境的他与警方达成交易,认罪可以,条件是刑期不超过3年。18个月后,警方兑现诺言,吴志达出狱。

出狱的吴志达

走出监狱大门的吴志达立刻前往加州与雷克会和,此时的雷克在自家附近建造了防御工事,筑起碉堡和防空洞,里面囤积着非法武器和偷来的视频设备。杀掉自己的亲弟弟后,这个退伍老兵感受到了奇异的快感,在与吴志达重逢后,两人狼狈为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雷克的本子上,记载着这场行动代号是“米兰达行动”。

警方后来得知“米兰达(Miranda)”这个名字取自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Johns Fowles)的小说《收藏家》(〈The Collector〉)。

小说讲述了一个酷爱收集蝴蝶的孤僻青年在一夜暴富后,精心策划绑架了他暗恋已久的女孩米兰达,米兰达与其周旋,渴望逃出去重获自由的故事。

小说《收藏家》

1983年至1985年,吴和雷克这对变态搭档杀害了至少25人,其中只有12人的残骸被警方找到,其余人仍然下落不明。这12名受害人中包括男女老少,甚至有一家三口惨遭灭门。

大部分受害人都是熟人,有邻居也有通过广告认识的。作案手法通常是先找借口将受害人约出来,然后绑架到雷克的密室,将他们囚禁起来,男人和小孩会被投进焚化炉或被杀害、剁碎后扔进鸡笼,女的充当他们的性奴,供二人拍摄裸照取乐,待厌倦之后也会被无情杀死。

雷克被捕

1984年6月2日,旧金山警方接到一起报案,有人称在一家商店有人行窃。警方赶到现场后,店员指着路旁的一辆本田车,告诉警方一名白人男子和一名亚洲面孔的男子从店里偷走了一把钳子然后上了车。

办案警察立刻走近嫌疑车辆,车里坐着的正是白人男子。警方在车的后备箱里搜出了被盗的钳子,但是亚洲男子却不见踪影。

随后,警察又在车里找到了一把装有消音器的0.22口径左轮手枪。这时,白人男子说向警方出示了票据,他说:“嘿,哥们,我已经给我朋友拿的钳子付款了,没必要惊动警察吧。”

在当地,私自给手枪安装消音器是违法的,于是警察凭借直觉认为这个男子不对劲,他问道:“这车的车主是谁?”

男子说:“朗尼·邦德(Lonnie Bond)”

此时,对讲机传来声音,这辆车牌为“838WFQ”的车主的确是朗尼,但并不是眼前这辆本田,而应该是一辆别克。随后警方要求男子出示驾驶证,证件上的男子名叫罗宾·斯泰普利(Robin. S. Stapley)年龄是26岁。

但是眼前这个男子看起来像快40的,而且跟照片上一点也不像,“所以你是罗宾?”警察问道。

“是的,警官。”

“你知不知道持有消音手枪是违法的?”

“这枪不是我的,是车主朗尼的。我跟他借来打啤酒罐玩。”

这时,对讲机再次传来声音,通过编号证实手枪登记在一个名叫罗宾的男子名下。

“你被捕了。”警察说道。

“为什么?”

“非法持有枪支。”

“我说了,这枪不是我的。”

“你不是说你是罗宾吗,这枪就登记在罗宾名下。”

随后,警方掏出手铐,在宣读他的权利后,将男子逮捕回警察局,然后全城通缉那名亚洲男子,根据店员描述,“亚洲男子,中等身材,25岁左右,身穿一件大衣。”

被捕时的雷克

猝不及防的自杀

在审问“罗宾”的同时,警察在他车中搜出了一张署名为查理斯·贡纳(Charles Gunnar)的收据。

“谁是查理斯?”

“罗宾”没有说话。这时有人进来告诉审问的警察,已经证实该男子驾驶的那辆本田车登记在一个名叫保罗·科斯纳(Paul Cosner)的男子名下。

“谁是保罗?”

男子依然没有说话,过了很久,他向警方要了一杯水,一支笔和一张纸。

“你打算说些什么了吗?”

“不,我只是想给我妻子留个便条。”

在警察为他打开手铐后,男子说了一句话:“没想到我竟然栽在一把钳子手里。”

“你说什么?”警察问

“你们要找的那名亚洲人叫吴志达(Charlie Chitat Ng)。”

然后该男子坦白自己名叫雷克,是FBI通缉的要犯。

说完这话,他从衣领下拿出两粒胶囊吞了下去,然后立刻倒地休克。警察还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来上前摸他脉搏已经很微弱了,于是立刻将他送往医院抢救。医生证实,男子是服氰化物自杀,目前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警察纳闷了,偷车盗窃加上非法持枪,你至于自杀吗?

很快,警察就有了答案。

警察在本田车中发现疑似血迹和弹痕,并找到了十几张信用卡。

随后证实,本田车车主保罗,39岁,在一家二手车行工作,于去年11月2日失踪,失踪前曾与一名顾客外出试车。

信用卡的户主名叫罗宾,也就是雷克出示驾驶证上的那名男子,圣地亚哥人,是一家名叫 “守护天使”保镖公司的职员,自去年4月被报告失踪。

另一张银行卡登记在兰迪·雅各布森(Randy Jacobsen)的名下,警方在将账单与嫌疑人雷克的背景信息交叉查询后,发现有一笔汇款是给一户威尔西维尔的住房交电费的,户主名叫芭拉斯,是服毒男子雷克的前妻,目前住在圣布鲁诺,就在离雷克被捕不远处。

两名警察找到芭拉斯,当问到那所威尔西维尔的房子位置时,芭拉斯表示,房子是她父母遗留给她的,位置比较偏僻,只有熟悉那一片的人才能找到。随后她表示,明天她可以带警察去。考虑到要回警局申请搜查令,于是他们同意了。

第二天,警察与芭拉斯在约定地点见面。当被问到为什么迟到时,芭拉斯说:“我刚去了一趟小木屋。”

“女士,如果被发现你转移或销毁了物证的话,我们会以妨碍司法公正的名义起诉你。”警察说道。

芭拉斯表示,她只是拿走了家中的一些录像带,上面记录了自己和前夫雷克的性爱画面,她不想让警察看到。

恐怖的小屋

与芭拉斯所说的相反,警察很容易就找到了小木屋。

房子结构是两室、一厨、一卫。一进入大门,警察首先看到的就是客厅天花板上遍布的血迹,墙上有多处弹孔。

在卧室的衣柜里,警察发现了很多带血的女性内衣,掀开床垫后,床板已经被染成暗红色。

在家中找到一套音响设备,追查来源后发现它属于住在这木屋附近的哈维一家,而他们一家三口:丈夫哈维·杜布斯(Harvey Dubs)、妻子黛博拉(Daborah)、儿子肖恩(Sean)在去年7月24日神秘失踪。

一家人最后一次被人见到是与两名男子在一起,当时他们在报纸上刊登了出售音响的广告。

遇害的哈维一家

在木屋的后院,警方找到了一个焚化炉,炉子外围是很厚的防火材料,极度耐高温。诡异的发现和神秘失踪的人员让警方不寒而栗,当务之急是彻查这个木屋的所有角落。

警方强攻进入了一处仓库,这是一个直径约10英尺的空间,调查人员在其中发现了碱液和类似衣物的东西,随后法医和增援的警员、警犬赶到了现场。

在一间工作室警方发现了一些散落的手工具、一张工作台和挂在墙上的锯子。进一步观察,这些东西上全都沾染着血迹。但是警方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间屋子比从外面看起来小得多。

终于,在警犬的帮助下,专案组成员发现,在一面墙的背后,有一间密室。这是一间更小的屋子,里面放着一张双人床,一个写字台,几本书和一个台灯。

墙上有一块木质的牌匾,写着“米兰达行动”。

在屋子的一角堆着军装、军靴、各式的手枪,其中一件衣服上印有“丹尼斯搬家公司”的字样,警方推测很有可能凶手雇佣搬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后杀人灭口。

在靠墙的书架上,有一个单向的窗户通向外屋,它是由特殊材质制成的,这样外面的人即使在黑夜也能清楚的看到屋内发生的一切。

雷克的“秘密基地”

另一面墙是是21张女子的裸照,从12岁到20多岁不等,照片上的女子做出各种性感挑逗的姿势,但是她们都面色惊恐,显然是受到了威胁。

小木屋的隔壁空无一人,房东告诉警察,房子之前是出租给朗尼一家三口,但是租约到期的几周之前,这家人突然联系不上了,于是他便将房子交给中介。中介商前来查看房子时,附近一名自称是查理斯的男子说这家人早就搬走了。

房东说,自己后来到房子这儿看过,见到了这名叫查理斯的男子,当时他一直跟在自己身后,挺可疑的。直到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了警方逮捕雷克的新闻,他才想起来,那个查理斯就是雷克。

雷克杀害了查理斯并伪装成他

警方询问芭拉斯,他的前夫雷克是否认识一名叫吴志达的男子,芭拉斯表示两个人是很好的朋友,她说自己最后一次见到吴志达是在前几天,他打电话来让自己开车送他去家里收拾一些行李。

芭拉斯说吴志达拿了一些衣物、现金、一把0.22口径的手枪、两张身份证和驾驶证就匆匆去了机场,但是不知道坐飞机去哪里了。

芭拉斯说吴志达有时也会住在这里,几年前他和雷克因为藏枪被捕,后来都被释放了,两人重逢的那天晚上,他们兴奋地跳起了舞。

警方在屋内提取到了几处指纹,后来被证实分别是雷克和吴志达的。在一个本子上,雷克详细记载了自己和吴志达两人是如何选择受害人,并折磨将其杀害的。

在雷克家中的抽屉里,有十几盘录像带,上面分门别类的标有标签,警方播放了其中一盘,里面是雷克和吴志达两人性侵一名女子的画面。

女子身份很快就确认,名叫布兰达(Brenda),和丈夫朗尼、儿子一同失踪。案发前,布兰达曾告诉邻居自己目睹了一名男子在自家后院掩埋尸体。

该男子正是雷克,但布兰达并没有报警,她和丈夫请了一名保镖保护他们。但不幸的是,他们一家三口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连同保镖罗宾也一起遇害。

朗尼一家

视频里,布兰达被捆在椅子上,她低声请求放过她和她的丈夫孩子,而一旁的其他受害人都瑟缩在墙角。吴志达走过去,告诉布兰达,“你的孩子已经睡死过去了。”他手中拿着滚烫的烙铁,强迫她当众跳脱衣舞,一当布兰达停下动作,烙铁就会落在她身上。

然后,就听到雷克的声音传来,“好好配合我们,你还可以像个囚犯一样活着,为我们洗衣做饭,听我们指挥,被我们X。你们可以说不,下场就是被绑在床上强奸,然后像狗一样被拖出去枪毙。”

视频截图

在其余的录像带里,全部是类似的画面。女受害人被当众凌辱,而他们的丈夫和孩子就在一边被强迫观看。视频中的21名女子都已确认身份,其中15人下落不明,6名幸存。警方在焚化炉中的炉渣和鸡笼里找到了人体组织。

小木屋的外围

6月8日,经过几天的搜寻后,警方一共找到了重约55磅的人类骸骨、牙齿和部分身体组织。除此之外,还挖掘出几具男性尸体。

其中一名男子被证实是34岁的兰迪,去年10月失踪。他曾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出售自己的货车,兰迪的女友告诉警察,雷克曾给自己介绍过工作,让她去帮忙种植大麻,但是被自己拒绝了。

另一男子是38岁的朱莱塔(Donald Giuletti),生前曾在一张黄色小报上找过性服务,而后被吴志达在家中枪杀,他的室友身受重伤。

警察一共找到12具尸体,分别是七具男尸,三具女尸还有两名男童。而根据在木屋搜到的录像带和信用卡、衣服等物品来看,受害人数应该在25名以上,但因为现场找不到他们的尸体,现有的尸体均被切断、烧毁、掩埋或散落在鸡笼,因此警方很难确认他们的身份。

现场的警察回忆:“当我们在挖的时候,我还以为我进入了墓地,一会这发现了一只鞋,那挖出了一只脚,你想不到在每块石头下面都藏着什么,也不知道这条路挖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在警察挖出尸体的同时,医院传来消息,在入院4天后,嫌疑人雷克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对普通群众来说,可谓是大快人心。但是对警察来说,雷克死的有点早。犯下二十几起绑架、强奸、谋杀的两个嫌疑人,一个死了,另一个出逃了,他们能做的就只有收集证据。

全球捉拿吴志达

FBI调查了吴志达的背景,得知他来自中国香港,姊妹们定居在加拿大多伦多和卡尔加里,叔叔在英国约克郡,还有好友在夏威夷。于是他们联系了当地的警察和国际刑警,布下了天罗地网。

几天后,一名市民称曾见到了疑似吴志达的男子,地点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某处车站。警方随后再次向该男子出示了嫌疑人的照片,他确认自己见到的就是吴志达。

与此同时,加拿大警方接到匿名举报,一名男子称自己之前曾给吴志达搭过便车,前往安大略省的查塔姆肯特自治区,男子表示当时并不知道他是吴志达,看过新闻以后他吓得魂飞魄散,发誓再也不会给别人搭便车了。

得知消息的FBI 们立刻飞往加拿大,在仔细搜查后,他们并没有找到吴志达。警察担心,吴志达现在可能到达太平洋海岸,一旦他回到遍布亚洲面孔的香港,那么想找到他就更难了。

天网恢恢

7月6日,在吴志达逃亡34天后,终于在加拿大被捕,他和雷克一样,也是因偷东西被当场抓获。

当天,吴志达在一家商场偷了一些日用品,当保安上前质问他时,吴志达掏出手枪,在双方搏斗过程中,一名保安手部中枪,最终吴志达寡不敌众,被闻讯赶来的加拿大警察当场抓获。

吴志达落网的消息很快传到美国警察局,他们在振奋的同时表示要尽快将吴志达引渡回国受审。但没想到的是,加拿大一方表示,根据1976年两国签订的条约,吴志达必须先在本国受审服刑后,再引渡回国,也就是说美国得等着。

在看守所里,吴志达全天24小时在警方的严密控制之下,他们认为,吴志达和雷克很可能有过约定,两人中无论谁被捕,宁愿自杀也不能忍受牢狱之灾。

事实证明,是警方想多了。雷克自知死罪难逃,选择服毒自尽。在这一点上,吴志达比他“境界”更高,他深刻地诠释了什么叫“好死不如赖活着”。

面对美国警察,吴志达表示,所有的人都是雷克杀的,自己只是强奸、监禁了受害人。

吴志达被加拿大法庭指控暴力袭击、抢劫、非法持有枪支等罪名,被判处4年半有期徒刑。

在服刑期间,吴志达没有闲着,他自学了美国的法律,他知道有朝一日回到美国,等待他的会是一场“恶战”。

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讨价还价持续了6年时间。终于在1991年9月,加拿大最高法院同意了美国的申请,吴志达被引渡回国。

审判风波

尽管吴志达被引渡回国等待受审,但他在钻研了美国法律后,用尽一切手段钻法律的空子。你可能想不到在证据确凿、杀人事实清楚的情况下,法庭居然用了8年才将他定罪。

这场加州史上耗费最高的审判,花费了将近2000万美元,超过了辛普森杀妻一案。当年此案检方为调查支出了1900万美元,辩方支出是600万美元。

换地

审判地点一开始是在圣安德鲁斯,但随后吴志达多次上书,用各种理由将地点转移到加州以外的地方。他用过的理由千奇百怪,比如监狱待遇不好、食物凉了、自己的眼镜不合适、服用的晕车药会妨碍自己出庭辩护等。

随后,他又将自己的辩护律师解雇,并起诉他们的不作为。

随后吴志达要求自己作为辩护律师,但在法官同意他之后,他反悔了,又要求指派律师。

在类似如此的拖延行为多次发生后,吴志达的辩护律师明确表示,要求将审判地点改为橙县,因为他们认为圣安德鲁斯对吴志达的司法审判有失公允。

吴志达拖延审判时间

1994年4月8日,圣安德鲁斯法院将此案移交给橙县法院,这一移交使公诉又拖延了好久,因为橙县政府表示当时入不敷出,没有经费能够支撑这笔开销。最后,由加州政府出面,表示一切费用由政府承担。

换律师

吴志达的拖延战术之一是不断地更换律师,每更换一次律师,新律师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了解案情。在正式审判前,因为被认为是“极度危险分子”,吴志达出席法庭或听证会都是被关在一个“笼子”里,但之后一名法官认为这种行为是不人道的,将吴志达“释放”了出来。

1998年10月,在经历了持续13年的引渡之战和无休止的拖延后,嫌疑人吴志达终于站在了被告席上。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陪审团、媒体和受害者的家属和朋友详细地听取了检方陈述嫌疑人吴志达和雷克是如何选择、绑架受害人,将他们带到小木屋实施折磨、强奸和谋杀。

控方律师在法庭上还原吴志达杀人过程

检方当庭播放了一盘嫌疑人制作的录像带,加上包括受害人物品、裸照等物证,吴志达和雷克杀人事实无可抵赖。

这场审判持续了8个月,陪审团听取了所有的人证物证。最终,在最后一次开庭时,陪审团讨论了几个小时后,一致认为嫌疑人吴志达杀人罪名成立,涉嫌杀害6男3女2童,共计11人。本案其余的失踪人员,因为证据不足,无法进行指证。

法官宣判,被告吴志达死刑。

听到宣判时,吴志达面无表情。

仍旧没有结束

在法庭宣判后,吴志达和他的律师团队故技重施,多次以判决 “苛刻”为由提出上诉,这一过程可能又需要六年,也许还要再花费几百万美元费用。

几百样物证和人证,几千万美元的诉讼费居然还不能让一个连环杀手认罪伏法,而且还继续花着纳税人的钱,愤怒的美国人民纷纷嘲讽说,在吴志达受审后,更应该受审的是美国的司法体系。

时至今日,57岁的吴志达仍然被关押在圣昆廷州立监狱。

人们在反思法律漏洞之余,也在思考,到底是因为什么能够让两人做出如此兽性行径。犯罪心理学家分析,也许这就是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当吴志达和雷克两个个体相遇并组合为拍档后,双方已有的施虐欲望就会激发和高涨,比如涉嫌杀害150—600人的“第一杀人魔”亨利·李·卢卡斯和搭档奥蒂斯·图尔。

关于本案的报道

无论他们的理由多么的冠冕堂皇,恶人终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幸的是,在每一起凶杀案后,至少有一个无辜的逝者,以及饱受失去亲人痛苦的家庭。我们无法切身体会死者家属的悲伤,只能以这种文字的方式,去感受生命的可贵,珍视爱与关怀的力量。

谢选骏指出:我把上述两个懂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团队合作”的邪恶之徒,叫做“都市里的野蛮部落”,他们有关“武器用来防卫,女人用来繁衍后代”的格言,与毛泽东思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出一切”的说法,真是不谋而合。区别仅仅在于,“都市里的野蛮人”生在一个治世,所以只能沦为盗匪;而“农村里的野蛮人”毛泽东生在一个乱世,所以能够成为领袖。

——雷克被捕后,警方在他家中的密室搜到了一个本子,上面专门记载着他变态的性幻想,甚至还策划一场核武器屠杀。你看,雷克与毛泽东“中国死掉一半人”的核大战幻想,是不是十分相似呢?

——有传言称雷克和吴志达相识于前者刊登的一则广告,二人就内心想法深入交流后,相见恨晚,于是两人跨越种族和文化差异,一拍即合。你看,这像不像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之间的苟且关系呢?



【028、毒贩的理论沿用于贸易】


网文《观点:特朗普当局对中美贸易的四点谬误》(余淼杰 2018年7月6日)报道:

特朗普当局对待中美贸易摩擦有四个核心观点。

第一,美国认为双边贸易顺差是好事,双边贸易逆差是坏事。

第二,认为中美贸易的长期失衡是因为中国政府的补贴,或是其他不公平的贸易政策所导致。

第三,认为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办法是通过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高关税。

第四,认为中国应该长期待在贸易价值链的中低端,而美国应该长期待在中高端。 

据笔者了解,前三点仅是特朗普当局的观点,并未获得大多数美国经贸学者的支持。而第四点则不仅是特朗普当局的观点,也是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笔者下面将加以辨析。 

受中美加征关税影响,美国大豆价格下跌 

第一点,特朗普当局认为贸易顺差才是好的。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去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2758亿美元。诚然,中美贸易失衡从2001年中国“入世”开始就在持续增大。但实际上,特别是对美国而言,贸易逆差并不见得是坏事。 

贸易逆差是由于中国把产品卖到美国而导致的。但中国拿到美元后必然会到国外投资。作为回报最为稳定的产品,中国把大部分外汇储备拿去购买美国国债。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是在借钱给美国,美国在用中国的资金来发展本国经济。所以,美国实则得到了双重好处,既享受了中国的产品,还从中国借到钱来发展本国经济。 

第二点,美国认为双边贸易顺差是因为中国政府的补贴或者不公平的贸易政策所导致的。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有失公允。中国的贸易顺差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个是劳力密集型产品,一个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对于劳力密集型产品而言,中国之所以有贸易顺差,是因为中国的劳工成本仅为750美元,美国则约4200美元,是中国的5至6倍。但是,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达到美国的45%。换言之,对于劳力密集型产品,中国的生产方式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的存在,使得中国产品出现大量向美国出口的态势。 

对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大量的贸易顺差是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必然结果。美国处在产业链的上游,美、韩、日等国大量向中国出口零部件、核心产品的中间品。中国把中间品加工成最终产品后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地。所以,尽管中国贸易顺差巨大,但是贸易所得很小。以iPhone4为例,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成品价格是179美元。但是中国在这179美元中所得到的附加值只有6.5美元,另外172.5美元全是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原材料和中间品的出口。所以,从对劳力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分析来看,中国的贸易顺差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必然结果,也跟中美两国的贫富差距紧密相关,并非中国对本国企业进行补贴而造成的。 

在贸易政策方面,美国当局认为中国对美国产品关税较高,比如在汽车方面,中国对原产自美国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而美国对中国汽车只征2.5%的关税。实际上,认为美国人吃亏这种观点也是有失偏颇的。 

中国在今年7月1日前对美国出口汽车征收25%关税是在2001年加入WTO时明确规定的,也得到了美国的同意,中国是在按规则办事。按照规定,发展中国家可以定较高关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去年的人均GDP为59660元人民币,折合约8836美元,未达一万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倘若美国对中国的关税不满意,必须通过WTO谈判,而不是单向提高关税。当然,如果有朝一日中国得以从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那么中国的关税也应该相应地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另外,汽车只是中美间关税差距的极端例子。实际上,中国对6000多种进口产品的平均关税是9%,美国的平均关税则是3%。两国间平均关税的差距并非外界盛传的这么大。 

第三点,特朗普政府认为,要通过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高关税来解决中美贸易失衡。实则这是个错误的做法。倘若美国对进口产品征收高关税,势必引起中国或其他国家的贸易反制,对美国的产品也征收高关税,引发贸易战。 

我们的课题研究估算表明,如果贸易战真正开打,对美国的经济损失将会达到0.7%,对于美国这个经济总量巨大的经济体而言,0.7%的比例从绝对值来看也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对美国经济会造成不小的损害。 

第四点,在当前全球贸易分工中,中国处于贸易价值链的低端而美国处于中高端,特朗普和很多美方经济学家都希望这样的局面长期存在。他们认为,若中国也变成贸易价值链的高端将影响美国经济。这种看法明显是错误的,亦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中国希望能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 

首先,从历史的比较来看,美国并不是长期待在贸易价值链高端的。一百年前美国跟欧洲大陆做贸易时,便是处在贸易价值链的中低端,然后通过技术升级、结构变迁慢慢爬上高端。今天的中国与美国就类似以前的美国与欧盟。中国当然有道理、有能力向贸易价值链的中高端爬升。 

另外,如果中国也从贸易价值链的低端爬到中高端,是不是意味着美国就会无利可图?答案是否定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的扩大会降低每个出口产品的固定成本,因而厂商就有动机多生产,从而实现了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即1+1>2。

中国和美国可以在贸易中实现市场扩大带来的规模经济。倘若如此,两个国家都可以在自由贸易中获利,这也是我们两个国家应该坚持的。 

谢选骏指出:说一个国家可以从自己长期增长的贸易逆差中获益——这显然类似毒贩的理论,也就是说吸毒上瘾就是药物治疗、借贷不还就是提前消费,总之坏事都是好事的一面。这样的毒贩理论出自英国的广播公司BBC,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大英帝国与大不列癫,正是毒贩的祖国!



【029、独狼行动的实际原因】


以前我写过“独狼行动是文化战的延续”。

现在旋转一个角度来看。

许多人认为,独狼都是激进组织煽动的结果,其实这是低估了独狼的智商。试想,能够单独策划行动的独狼孤狼,怎么可能听命于别人的操纵呢?而且这些所谓操纵者往往根本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这些组织,怎么可能形成这样的“死忠”呢?实际上,独狼孤狼们都是社会上的失败者或失意者,他们受了气或自以为受了气,就要报复主流社会或社会主流,结果拉大旗作虎皮,拿一个恐怖组织来给自己背书,拿一个空虚的宗教来给自己壮胆。

《1年第5次!法国再遭恐袭》2017年6月7日说,法国巴黎6日发生一起以榔头袭击警察事件,由于凶嫌自称「哈里发战士」,这也是一年来法国军警第五度成为袭击目标,因此引起惊慌。当局已展开反恐调查。

法国内政部长柯隆布(Gerard Collomb)说,当天在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Cathedral)外持榔头袭击一名警察的男子,在犯案时曾高喊「这是为了叙利亚」。路透报导,柯隆布说,攻击者身上有阿尔及利亚学生的身分证。初步调查显示,他是单独犯案。数十名武装警察封锁了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这座圣母院和附近地区。

这是自从马克宏上个月赢得总统大选以来首次发生攻击事件,且距离法国举行国会大选只有几天的时间。当局已展开反恐调查。警方消息人士说,遭到攻击的员警只受到轻伤。法国因伦敦桥3日晚的恐攻而处于防范圣战士发动攻击的高度警戒状态。消息人士说,遭袭击受伤员警的一名同僚对袭警男子开枪,该男子应声倒地,他袭警的动机不明。凶嫌声称自己是「哈里发战士」。目击者说,他听到「有人大叫,接着群众骚动,人们惊恐起来。我听到两声枪响,并看到一名男子倒在血泊中」。

社群媒体拍自圣母院内的照片显示,人们坐在地上,并把双手高举,显然是应警方要求。这是把群众都当成敌人了!据费加洛报(Le Figaro)报导,凶嫌于1977年生于阿尔及利亚,警方还必须检验他的随身证件是否真实,他身上还有两把厨房用刀,应是单独犯案。法国蓝广播电台(France Bleu)则说,这名40岁的凶嫌在东北部城市麦次(Metz)一所大学念与媒体相关的博士学程,以前在阿尔及利亚也当过记者,2014年才抵达法国,学校认为他平常行为毫无可疑之处,也没显露出极端化征象。

巴黎有关当局要求民众远离圣母院。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岸,是法国最大的观光景点。今年发生在巴黎的数起攻击案,对象都是军人或警察,地点也都在观光客众多的地方。

今年才过了一半,巴黎已发生数起攻击案,包括2月在罗浮宫(Louvre)地下商场、3月在欧利机场(Orly)、4月在香榭丽舍大道,遭攻击对象均为军人或警察,地点也都是观光客频繁来往之处。

显然,这是一起十分典型的“独狼”行动或曰“活跃孤狼恐怖主义”:

孤狼恐怖主义(英语:A lone wolf、lone-wolf terrorist)指用恐怖主义暴力行为去支持一些团体、运动、或意识形态,但独自策划、执行。此类人士独立于任何命令。由于此种恐怖分子与其他组织间没有联络,进行各种准备活动皆独自行动,因此更加难以预防或发现。

据反诽谤联盟,这用语是由白人至上主义者亚历·柯蒂斯(Alex Curtis)和汤姆·梅茨格(Tom Metzger)在1990年代末推广的。

孤狼被美国执法机构和媒体引用为使用此战略的个体。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圣地亚哥警方调查柯蒂斯的行动名为“孤狼行动”(Operation Lone Wolf),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鼓励其他白人至上主义者遵循他的“孤狼”激进行为(lone wolf activism)现在这个词是指在任何命令以外的暴力,并未包括意识形态。

谢选骏指出:许多人认为,独狼都是激进组织煽动的结果,其实这是低估了独狼的智商。试想,能够单独策划行动的独狼孤狼,怎么可能听命于别人的操纵呢?而且这些所谓操纵者往往根本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这些组织,怎么可能形成这样的“死忠”呢?实际上,独狼孤狼们都是社会上的失败者或失意者,他们受了气或自以为受了气,就要报复主流社会或社会主流,结果拉大旗作虎皮,拿一个恐怖组织来给自己背书,拿一个空虚的宗教来给自己壮胆。

上述分析不是无的放矢的。因为可以发现,独狼孤狼活动最为频繁的那些社会例如法国,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秩序混乱的地方,比社会混乱更为严重的,是其公务人员很不负责,而且态度粗暴,法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代表主流社会的公务员如此行为,当然很容易激起少数族裔对于社会的普遍仇恨,结果就是酿成暴力事件。把这些托大的暴力活动镇压下去很容易,但要消除它们却很不易,因为那需要这些国家的公务人员改善自己的服务,而这个呢,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总的来说,西德、奥地利和瑞士是欧洲最好的国家,他们又现代化又不那么贪婪。所以他们的独狼孤狼也就较少。西班牙是又落后又贪婪,英国法国则是现代化加贪婪,意大利处于西班牙和英法之间。至于北欧,则接近西德、奥地利和瑞士。

有人以为英国更接近日耳曼国家,但是通过亲身体却可以发现英国更像拉丁国家。例如,英国和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一样,狂征铁路附加费,而日耳曼国家德国、奥地利、瑞士却没有这样做。其实,德国、奥地利、瑞士的铁路服务却比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更为出色和人性化。这种差异,也许可以部分地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延续”。看来,拉丁人还保持着千年之前的征战遗风,外加五百年前的海盗精神……而这些巧取豪夺,反而是日耳曼国家德国、奥地利、瑞士所缺乏的。

法国人办事真的不行。他们的所谓高速铁路竟然不把客人送到巴黎总站,而只是停在一个小站,还要迫使客人自己另行前往乘车,铁路不管运送。可是客人怎么认得路呢?他们可不管这些,询问的时候,态度极为冷漠烦躁甚至恶言相向。同样一趟高铁,比利时人的态度最好,进入他们国家时还送给每位客人一小块巧克力表示欢迎的意思,德国次之,英国更次,法国最差。看来国家强大也会导致人的堕落。虽然法国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现在几乎是“欧盟之中唯一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代表”,所以处处冒充强国。其实法国在清朝最衰败的时候都没有打败过满清,何况一百三十年以后的现在。可惜的是,可能受到了法国病的感染,布鲁塞尔可是肮脏得很,其脏乱差,比意大利还要过分,虽然都是拉丁作风的势力范围。

法国人真的不行,他们的高铁还比不上日本二十多年前的新干线。看来欧洲并非真的超越不了。雅典的火炬虽然经过了文艺复兴看来还是无法传承下去了。

里昂可以说是一个“没有权力没有文化的巴黎”,像是一个“被砍去了头颅的南方巴黎”,但是她的四肢和胴体还是有其独到之处,不同于北方的巴黎。里昂比巴黎略有秩序,这仿佛在说,一个社会越有文化就越容易陷入某种程度的混乱……不过话也说回来,我觉得法国南部总的来说要比法国北方更有秩序,这可能因为法国北部在二战期间惨遭德军蹂躏,而南部却因为战败投降而躲过了一劫,所以得以保持了传统的优雅和从容。由此想到中国,不仅二战期间惨遭蝗军全面蹂躏,而且战后惨遭红军全面蹂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无产阶级文化革命……而且在此之前还有将近三百年的满清蹂躏和百年的蒙古蹂躏……所以现在的中国不再是优雅的中国、从容的中国,而是野蛮的中国、狂躁的中国。

西班牙巴塞罗那在管理水平上,显然已经超过了法国的巴黎。例如,在列车转接时,他们配有专人负责引导旅客,而不像吊儿郎当的法国人那样任由旅客自生自灭。这也许可以部分解释,为何法国人喜欢起义或暴动——公务员不负责任,这样,既让人愤慨对抗,又无力镇压惩罚。此外,西班牙的列车也比法国干净,工作人员也会微笑,不像法国人哭丧着脸,英语蹩脚。

为何英国、法国、西班牙甚至意大利都像土耳其一样贪婪渴血、不遗余力地搜刮小钱?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身在欧洲的两翼,争夺激烈,不像德奥瑞士那样身在欧洲的腹地,虽然两面受气,但毕竟得到了较好的掩护。纳粹主义是受气包企图反抗的结果,受气包虽然破灭了,但是他们现在正在企图通过“欧盟”反攻倒算,“欧盟”其实就是德国的化妆假面,所以连法国都想“脱欧”,只有德国不想。因此德国也对难民显得格外地包容。但是欧盟只是一个拼盘,是注定流产的一个怪胎。

德国人会讲英语的多,法国人不会的多,西班牙人就更不会了——看来战争失败对于一个民族的进步多少还是有益的,而战争的胜利或没有参战反而使得一个个社会不求上进了。

总的来说,每个社会都有许许多多的“自杀者”或“他杀自杀型”。如果能把这些人都聚集在“一个超越个人生命的旗帜”下,并给他们提供行为的理由和支持,就能形成“愚公移山”、“改变历史趋势”的后果。

以上种种,都可以作为“研究独狼行动的实际原因”的参考。

但是,“独狼行动的实际原因”却或多或少地遭到有意无意地掩盖:

网文《恐怖分子都是疯子吗?》就是一个例子——

阿胡贾:尽管进行了数十年的探索,在理解为何一些个人会被鼓动、将极端思想化为杀戮行为方面,学者并无进展。

那些受到鼓动为自身信念杀人的人一定不正常,甚至有精神病。这些准备用炸弹袭击满是儿童和青少年的音乐会或是撞死桥上行人的人一定或多或少是疯狂的。心理学家们表示,这种对恐怖主义的合理化解释看似诱人,但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

“认为恐怖分子存在共同的心理特征是不正确的,”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保罗·吉尔(Paul Gill)和埃米莉·科纳(Emily Corner)写道:“似乎没有(哪一种)精神疾病能够作为预测个体投身恐怖主义活动的依据。”

两人对四十年来相关研究的分析发表在期刊《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4月的一期有关恐怖主义和激进化的专刊上。

在各国艰难地遏制这种威胁之时,心理学界正痛苦地接受自身的局限性。尽管进行了数十年的探索,在理解为何一些个人会被鼓动、将极端思想化为杀戮行为方面,学者们并无进展。

“每一个学科都做出了大量试图理解恐怖主义的努力,但有关如何预测和防止恐怖主义,很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答,”亚特兰大乔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学教授约翰·霍根(John Horgan)承认,他是上述专刊的客座编辑。

这份研究综述挑战了很多普遍假设。比如,恐怖主义行为发生前不一定会有个体存在激进思想的证据。因为99%拥有激进思想的人从未付诸行动,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的研究者们称,想当然地将二者混为一谈是不得要领的。

思想变得激进从而走向极端主义,与转化为极端主义行动可能是不同的心理过程。该理论涉及一个极其困难的挑战——推测该跟踪谁以及何时出手干预。在英国,安全部门正在进行500项调查,涉及3000人。还有2万人被认为与过去和最近的一些密谋存在关联。

在一个泛起层层涟漪的池塘里,要点是不断地找出少数几块作乱的石子。防范恐怖主义行为的重点在于预测谁准备发起袭击。安全部门此前就知道分别在威斯敏斯特和曼彻斯特犯下罪行的哈立德·马苏德(Khalid Masood)和萨勒曼·阿贝迪(Salman Abedi),但并未将这两人列为首要威胁。

这是安全链条中的脆弱环节。爱尔兰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的心理学家基兰·萨尔马(Kiran Sarma)指出,风险评估所依据的科学基础存在严重缺陷:被冠上恐怖主义标签的行为是多样的;风险和适应力因素方面都缺乏证据;存在“低基础比率”问题,也就是说在总人口中恐怖分子的人数非常少,难以据此进行可靠研究。因此,像精算师计算保费那样去度量恐怖主义风险——加总“危险因素”——无法抓住每一个人。因此,防胜于治。在这方面,政治人士需要少说话,看看这份研究。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儿童医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的研究者们表示,证据表明社群内的紧密社会联系或许能够通过强化社会准则,限制激进化。

但这种努力应该由社群来做出,而不是依靠外部机构自上而下地控制。否则,群体将会感觉被羞辱、受委屈和被歧视。这将进一步加剧个体的脱离:脆弱的个人可能会受到引诱,转向极端主义的身份认同。因此,表面上将伊斯兰教等同于恐怖主义,从而疏离整个社群,是一种危险的策略:这么做可能只会扩大抱有极端主义思想的人群,而恐怖主义行为者能藏身这个群体中。令人胆寒的事实是,心理学家和政府都不知道前者何时、甚至是否会转变为后者。

谢选骏指出:许多人认为,独狼都是激进组织煽动的结果,其实这是低估了独狼的智商。试想,能够单独策划行动的独狼孤狼,怎么可能听命于别人的操纵呢?而且这些所谓操纵者往往根本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这些组织,怎么可能形成这样的“死忠”呢?实际上,独狼孤狼们都是社会上的失败者或失意者,他们受了气或自以为受了气,就要报复主流社会或社会主流,结果拉大旗作虎皮,拿一个恐怖组织来给自己背书,拿一个空虚的宗教来给自己壮胆。其实,不论知或不知,减少社会歧视,才是对独狼行动的釜底抽薪。



【030、读者决定信息】


《科学发现:自由派与保守派大脑 语句解读大不同》(苹果日报 2020-11-13)报道:

美国社会自由派和保守派政见人士出现两极化,有学者研究两者的脑部活动,发现即使接收相同的政治讯息,自由派和保守派人士脑部会有不同反应、不同解读。

这次研究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斯坦福大学以及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学者共同进行。研究人员邀请38名年轻至中年的男女参与研究,他们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教育程度相若,当中有自由派亦有保守派人士。参加者先就具有争议的移民政策评分支持或反对,例如是兴建美国墨西哥边境围墙、以及称为“追梦者计划”的保护无证儿童移民等事件,然后研究人员向他们播放二十多段有关移民政策的影片,这些影片来自新闻、政党宣传或者政客的演说,其间扫描参加者的脑部活动。

参加者看完每段影片之后,会就多条问题评分︰是否同意影片传递的大致讯息、资讯是否可信、那一段影片令他们改变看法等等。

研究发现,自由派和保守派人士在观看同一段影片时会出现不同反应,尤其是影片中含有政治宣传活动中经常出现的词汇时,更加会导致两极化。领导研究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学者梁元昌(Yuan Chang Leong,音译)说︰“我们的研究显示党派偏见是有神经学根据,某些字眼尤其会引起两极分化。当人们听到一些强调威胁、道德和情绪的讯息时,跨意识形态的神经活动差异最大。”研究发现,不论参加者的政治取态如何,他们的听觉和视觉皮层反应都相当相似,但脑内负责解释字义、理解逻辑的区域“背内侧前额叶”(dors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则最能见到政治取态两极分歧。

与危机有关的语句例子是︰“我认为这十分危险,因为我们想要的是城市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合作,以确保我们在社区中的安全,确保我们的公民受到保护。”而与道德情感有关的内容则是︰“我们社会基础的基本道德原则是什么?别伤害他人,富有同情心,而这项联邦政策违反了这些原则。”

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了涉及威胁和道德情感语句的政治讯息,会促使不同党派人士以相反方式解释同一讯息,从而加剧了两极分化。梁元昌希望利用神经影像学建立有关政治内容如何解读的更精准模型,研究如何收窄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分歧。

研究人员又指出,个人经历、新闻传媒等多项因素都会影响研究员所讲的“神经两极化”(neural polarization),令意见进一步分歧。研究结果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谢选骏指出:上面的记者和学者都不懂得,“语句解读大不同”并非“自由派与保守派”的大脑专利,而是一切人的毛病——这就是人们的“读者决定信息”。“读者决定信息”类似于“盲人摸象”,各执一端,从其所善。

《北京口风再转 祝贺拜登当选》(2020-11-13 美国之音)报道:

中国外交部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口风星期五(11月13日)再度发生转变,称尊重美国人民的选择,并祝贺拜登先生和哈里斯女士分别当选为美国总统和副总统。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严密控制下的中国互联网上继续大量流传拜登所属的民主党大规模选举舞弊、美国所有的主流媒体集体无视和掩盖民主党舞弊的传闻。

早些时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公开声言中国对美国大选不感兴趣。在11月3日美国总统选举结束,11月7日美国各大主流媒体普遍报道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预计赢得关键的州的多数选民票从而击败现任总统川普成为下届总统之后,美国的盟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领导人随即纷纷向拜登表示祝贺,但北京保持了数日的沉默。

11月9日,中国当局终于打破了沉默。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星期一在例行记者会上以谨慎的中立措辞说:“我们注意到拜登先生已经宣布成功当选,我们理解大选的结果会按照美国的法律和程序作出确定。”

11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口风再度发生倾向于拜登的转变,其发言人汪文斌说,“我们一直在关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对这次美国总统选举的反应,我们尊重美国人民的选择,我们向拜登先生和哈里斯女士表示祝贺。同时我们理解,美国大选的结果会按照美国的法律和程序作出确定。”

川普拒绝接受选举失败的姿态使北京处境尴尬。在此之前,川普政府以中国长期对美国实行不公平的贸易政策损害美国利益为由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并指控中共当局封锁消息隐瞒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本应是一次地方性的公共卫生危机的疫情在中国大爆发,给美国和全世界造成大灾难。

在中国当局面对美国复杂的政治形势回避做出评论之际,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 旗下的的小报《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发表的言论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透露出中共当局的心声。胡锡进说:“不要刺激川普,他不接受选举结果,憋了一肚子气。他将这一切朝美国之外发泄比对内发泄更加容易。中方应有避免把川普的败选怨气朝中美关系方向引的意识。”

除贸易和疫情之外,川普政府还在技术、香港、南中国海、台湾等问题上跟北京发生争执。

在中国外交部在美国总统选举之前和之后口风不断变化之际,观察家们注意到,中共控制下的中国媒体的口风也发生变化。

在选举之前,包括《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在内的中共官方或亲官方的人士通过中共控制的媒体表示,中国希望川普连任,因为川普是一个商人,招法有限,容易对付,他重新当选有利于中国的崛起,而美国民主党政府则倾向于联合美国的盟国,让中国难以对付。

但在美国主要媒体普遍报道预测民主党的拜登将成为美国下届总统之后,《环球时报》英文版11月8日报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拜登成为美国新总统会给中美关系带来一个“缓冲期”,“拜登会在处理外交事务方面更温和和成熟”。

在美国政治政治中,拜登属于所谓的传统建制派。金灿荣早些时候说:“传统建制派要更难对付,传统建制派更狡猾,使暗招,拉帮结派整我们”。

许多分析家认为,金灿荣以及他为之代言的中共当局所说的美国传统建制派“拉帮结派”对付中国显然是指前民主党奥巴马政府曾联合环太平洋国家组建一个贸易联盟将中国排除在外,使中国难以继续通过其不公平的贸易做法以损害他国利益的方式谋发展。

观察家们普遍认为拜登政府将在包括贸易、技术在内的广泛议题上更多地联合盟国共同应对北京。早些时候,欧洲联盟表示认同川普政府对北京实行不公平的贸易政策的指控,但认为最好的解决途径不是贸易战。预计拜登政府将跟盟国有更多的协商行动。

在中国外交部发言称中国“尊重美国人民的选择,并向拜登先生和哈里斯女士祝贺”之际,中共严密控制下的互联网上继续大量流传美国民主党大规模选举舞弊的传闻。

在被问到中国官方一方面声言尊重美国人民选择、向拜登祝贺选举胜利,一方面通过其操控互联网传播美国大选存在大规模舞弊的传闻,这两者之间是否相互矛盾时,中国一位要求不要透露姓名的社会科学学者表示,这两者都是服务于中共的外交和宣传战略,没有任何矛盾。

这位学者说,中共当局声言尊重美国人民的选择是向即将到来的美国拜登新政府示好,以谋求跟美国缓和关系,继续鼓励美国大选存在大规模舞弊这样的传闻流传则是为了凸显美国很乱,相对而言,中共统治下的中国安定团结形势大好,这两套说法相辅相成,都有利于中共政权。

谢选骏指出:中共当局是否一会儿自由派大脑一会儿保守派大脑呢?显然不是。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语句解读,上演了“读者决定信息”的活春宫。



【031、对贪官污吏网开一面】


《市民停在派出所的车不翼而飞 2年后发现警察在开?(2018年7月9日 转载观察者网)报道:

2年后的4月,该市民发现自己的车竟成为民警的代步工具,车牌也被套用了。经警方核查,情况属实。本月6日,当地交警支队确认,已给予涉事民警停职1个月的处分。

据澎湃新闻7月8日报道,近日在西安,有网友发布了一篇名为“交警开套牌车,市民车辆遭锁定称被盗抢车”的文章,引起热议。

文中称,市民侯某(车主)的儿子小张在2016年2月遭人拦车,被抢未果。从派出所做完笔录后,停在门口的车辆竟然不见了。

今年4月,车主儿子小张发现该车被交警雁塔大队民警王保云使用。随后小张向市公安局举报称民警王保云私自占有他人车辆,且车辆使用了变造的车牌,驾驶时间长达4个月。

5月30日,西安市公安局信访回复:经核查,王保云所驾驶车辆违法、驾驶套牌车情况属实,随即将其停职给予处分,全支队通报。

车主代理律师胡超奇对情况做了详细的解释:“小张发现这个事之后,跟踪了2天,确认这就是他家的车,就报了警。警方把车扣了。因为这车涉嫌套牌,所以交警王保云就被交警队处罚了。罚了3000元,停职1个月,扣12分。”

除了对王保云进行处罚,西安市公安局亦责成市交警支队检查。

信访回复显示,市交警支队车管处违反规定,对侯某的“陕AGX639”进行了被盗抢锁定业务操作。“在派出所未对车辆被抢事件立案之前,市交警队便将车辆锁定为‘被盗抢’的行为,属于违规”,胡律师介绍道。

5月,市公安局称已责成车管处撤销涉事车辆被盗抢业务并深刻检查、整改。

7月4日,侯某亲属证实,他们已在5月底收到交警的“盗抢撤销”操作回复。然而,他们至今仍未收到提取车辆的通知。

对此,交警碑林大队法制科在6日表示,车辆已移交法院,但归还时间未确定。“案件移交过去之后,法院后续还需要查啥,我们没办法回答。盗抢是肯定撤销掉了,现在的状态就是违法未处理,然后还没有审车,还是查封状态。”

同日,西安市交警支队警务督察科向记者确认,单位对王保云的处分已履行。

微博上,不少义愤填膺的网友拍手叫好。身为执法者却“知法犯法”,理应受到惩处。

也有人表示,王保云此举分明已构成盗窃,仅停职1个月未免有些轻了,“民警犯法不该和老百姓同罪吗?”

谢选骏指出:1988年的时候,我准备在单位的开水房打水,提了两个水壶放在办公楼入口处的茶几上,几分钟后下来,就发现其中一个新的就不见了!一个偌大的学院,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于是我只好提着剩下的一个水壶走了。没想到过了几天,我在校内的路上看见这个新水壶!但是它到了保卫处长的手里!没错,就是它,这个水壶是有记号的。但是考虑再三,我决定不加声张,让这件事就这样过去算了。这是因为我考虑到,我刚到这个单位不久,如果追究此事,会让学院领导难堪的。所以,我就很开心地看着自己的水壶受到了别人的喜爱和使用。我的息事宁人得到了回报——在一两年后的清查运动中,人事处长的态度很是阴险,保卫处成员的态度也很冷淡,倒是这位保卫处长比较友好——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我对贪官污吏网开一面的结果。警察与小偷,往往是一体两面;不会偷东西的警察,怎么可能抓住小偷呢。



【032、俄克拉荷马州的报应来得真快】


《奧州減稅陷財困 前車之鑑引人憂》2017年4月28日说:

奧克拉荷馬州四年前實施減稅,結果州府收入銳減,如今連教育經費也難籌措。

川普政府提出為企業和個人大肆減稅的計畫,堅持這種做法能夠刺激經濟成長,足以彌補失去的稅收並裨益中產階級。但是,奧克拉荷馬州採取這種共和黨一脈相承的方針,卻鬧得財政窘困,難為無米之炊。

四年前奧克拉荷馬州石油業興隆發展,州府擁有2億元稅收盈餘。主政的共和黨成功的推動降低最高所得稅率、把油氣生產稅從7%降到2%,並向企業提供更多稅務獎勵。

但是,石油業好景不常,財源隨之枯竭。對降低稅率的利益的堅定信心,也轉為如何應付學校、醫療保健和公共安全等基本服務的恐慌。

「美聯社」報導,奧克拉荷馬州稅收已連續第三年銳減至比預算需求短少大約20%,情況嚴重到連公路巡邏州警都接到警告不要把油箱裝滿,酒醉駕駛也不會被吊銷執照,因為沒有足夠行政人員處理這種作業程序。全州513個學區有98個為了省錢,改為每周上課四天。

州議會已努力削減開支,去年的實質預算就比2009年少11%,卻仍無法縮小預計9億元赤字。州議員正研究更激進的步驟,像是減少對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的給付,並可能導致數以百計療養院關閉。

奧克拉荷馬州並非唯一因減稅陷入財政困境的紅州;共和黨在2010年期中選舉大獲全勝後,許多由其控制的州近年紛紛減稅,而現在堪薩斯、印第安納、密蘇里和密西西比州議會都在辯論如何增加稅收,以紓解預算困難。

奧克拉荷馬州長瑪麗·弗林仍然支持2014年的減稅做法,可是她現在要求對香菸,燃料和各種服務加稅。

到目前為止,弗林和其他共和黨官員尚未因政府財務困難付出政治代價,他們的保守派選民也仍然認為政府可以繼續精簡。但是,許多民主黨人士相信很多選民已厭倦年復一年的預算危機,期望有所改變。

谢选骏指出:“奧克拉荷馬州四年前實施減稅,結果州府收入銳減,如今連教育經費也難籌措。”四年之前?!令人震惊。那不是在2013年吗?那一年我从纽约千里迢迢开车去奧克拉荷馬城那里观光,不仅没有得到一点照顾,反而受到当地警察的这样款待:他们看到我是纽约的车牌,知道我是过路的客人,不可能久留,于是趁机给我开了一张两百多美元的交通罚单。借口竟然是我看到警车没有换道减速!而这个,完全是凭他自己的主观感觉,没有任何客观依据的。在别的州,这样的“问题”,最多也就是一个口头劝告,而在这里,却是趁人之危、狠敲竹杠、罚上一笔!如果我不服,可以去法庭上诉,不过法庭的排期是一个月以后。谁能在那个偏远的地方呆上一个月呢?如果一个月以后再来控告奥克拉荷马州的警察胡闹,所需费用可能几倍于两百美元。反复权衡,只好在限期到来之前用信用卡交了钱。因为罚单上威胁:如果不来上庭也不交钱,他们就有权利全国通令,然后吊销驾照!我最终不得不交付这笔买路钱,自我安慰说算是帮助了奥克拉荷马州贫困地区的儿童了。

可是,到了2015年,又看到了这样恶性的事态发展:

2015年7月,美国奥克拉荷马一家幼儿园的雇员注意到护理员们给园中儿童服用Benadryl(中文译名:苯海拉明)让他们睡觉,有些儿童甚至是小于1岁的婴儿。这名另类的雇员感到很不舒服,在和她的父母交谈后,联系了儿童福利部门,儿童福利部门随后通知了警方。警方进行了立案调查。幼儿园的一些员工也站出来承认在园长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Benadryl。园长面临虐待儿童的指控。在成人和较年长的孩子中,Benadryl被用于抗过敏药物和帮助睡眠药物。儿科医生警告说,幼儿服用Benadryl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甚至死亡。

美国有些父母给孩子服用Benadryl帮助他们睡眠,特别是在飞机上的时候。但医生说Benadryl不应被用作儿童镇静剂。该药的标签上说明它不应该被用来帮助12岁以下的儿童睡眠。Benadryl过量可导致儿童呼吸过缓,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导致死亡。FDA和制药厂商都同意不使用Benadryl来治疗2岁以下儿童的过敏。标签上也说明2至5岁的儿童可给予Benadryl,但需在医生的监督下。但是我估计这个幼儿园不会有事的。他们可以辩解说,这是为了孩子们的幸福和安全!

为什么呢?因为奥克拉荷马州号称充斥了无情的牛仔。

……

可是现在,不择手段搜刮财富的牛仔们却面临破产危机了,谁能想到他们的报应来得这么快。



【033、发生在日本的“南京大屠杀”】


网文《纪念日本基督徒殉道四百年》指出:

四百年前的这段宗教迫害史是日本历史学者极力要隐藏的,但当日本人得知他们的许多祖先是基督徒时基督教就不再是一种西方的信仰日本人将更容易接受福音……。

在日本政府反基督教派系势力日趋增强之际,1995年11月和1996年2月,共有二千多位日本基督徒一同为鲜为人知的日本原住基督徒举行四百週年纪念仪式——此次大屠杀,被一些历史研究学者视为是有史以来,基督徒面临最漫长、最骇人的一次宗教迫害。

现在殉道者仿佛仍在说话:该事件起源于1586年11月23日,当时有二十六位日本原住民基督徒在京都遭人逮捕。之后将近四十年中,有数千位日本原住民基督徒为主殉道。一些研究学者甚至指出,殉道人数高达一百万人,但此数字尚未经过进一步证实。

为纪念在这一次大屠杀中首先殉道的二十六位基督徒,1995年11月23日在京都举行的通宵祷告会,约有二千位日本基督徒与会,同时还有来自四十个国家、一百四十万位基督徒,透过电脑网际网路回应此已祷告的请求。

1996年2月5日在长崎举行的第二次通宵祷告会,再次吸引了数百位日本基督徒一同前来追思宗教大屠杀中首批的受难者,并为日本的教会复兴祷告。

回顾1597年2月5日,在长崎的一个山丘上,这二十六位殉道的基督徒被钉在竖起的简陋十字架上。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基督徒是年仅十二岁的荆木君(Ibaragi Kun),他极力抗拒一位贵族要他否认基督信仰的要求,并反问他将被钉在哪一个十字架上,就跑去跪在那十字架前。不久,他和其他被抓的基督徒都被钉在十字架上,根据历史学家的记载,当周围的人用长矛戳他们的身体时,他们口中吟唱著诗篇第一二二篇。

他们流血反抗宗教迫害:之后,在1622年,有大约五十位日本原住民基督徒被公开斩首,或在木桩上被施以火刑。但是最惨烈的大屠杀之一,是发生于1637年在岛原(Shimabara)的一场农民基督徒反抗迫害行动。

就在一位教会领袖被迫交出一个女儿供人行淫之后,有数千位基督徒农夫携带厨房器具及手工制品,与政府军相对抗。结果,据日木东京Keikyo协会的记载,有二万多位日木原住民基督徒在这一场大屠杀中遭杀害。

据一位目前正协助Keikyo协会事务的美国传道人Kcn Joseph Jr.表示,最近举行的通宵祷告会,唤醒了全球基督徒看见亚洲的福音需要,因一种敌基督的民族主义意识型态正渗透于亚洲大陆中。为此,该协会盼望使人得知,早在西元第一世纪,在亚洲,包括日木就有基督教存在,而且远在西方和欧洲成为基督教国家之前,东方的教会已是一个充满活力、增长的教会。事实上,可以说是东方将自由和基督教传给西方。

离乡背井的隐藏基督徒:日本基督徒受逼迫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二百七十年,其间教会数目锐减,因为许多基督徒逃往中国隐藏,或搬迁到远方的岛屿,这些在外地的日本基督徒,他们以Kakure即隐藏的基督徒而闻名。

这情况直到1865年3月17日,一名法国宣教士与昔日受迫害的日本原住民基督徒的一位子孙相遇,才有了改变。在证实这位宣教士并非官方派来的秘密警察之后,有数百位日木原住民基督徒从隐藏中出现,表明他们虽曾经历极大的苦难,却从未否认耶穌。

目前在日本,每一千位日本人中,只有一位是基督徒;而一些反对基督教的法律也已获得政府通过,或正因为1995年东京地铁毒气事件而处于即将被通过的边缘。该毒气事件因牵涉邪教而备受日本全国谴责。

Joseph指出,1995年12月通过的一项法律,其条文包括将各宗教组织置于政府教育部门管理之下;同样的行动,曾在1020年代导致对日本教会的普遍性迫害。而另一项正被讨论的法律若一旦通过,将限制非营利组织在日本从事宗教活动。

另一个以美国人为主的宗教公民自由团体罗哲夫协会(The Rutherford Institute),曾多次向日本政府交涉有关反基督教派系的问题。该行动已成功的使日木政府制止另一项将严酷压迫日本基督教教会的法律。Joseph相信,保存日本原住民基督徒的迫害大屠杀和日本的教会历史,将有助于扭转日本政府的反基督教潮流。

应该让真相重见天日:在罗哲夫协会的协助下,Keikyo协会现正致力在东京建筑一栋日本原住民基督徒纪念博物馆,目前尚需十万元美金的经费,同时他们也发出紧急呼吁,请人们能提供关于亚洲和日本,特别是出自这段宗教大屠杀时期的手工艺品、文件和书籍。Keikyo协会一位来自加州、每年均花二至六个月在日本研究日本原住民基督徒的Jann Hollingsworth表示,这段宗教迫害史对大部分日本基督徒来说,是完全陌生,也是日本历史学者极力要隐藏的。

Jann Hollingsworth认为,教导日本人有关日本的基督教教会历史,有助于向日本人传福音。因为日本人极尊重在意祖先的生活方式,当日本人得知他们的许多祖先是基督徒时,会使他们较容易敞开心扉接受基督。那时,基督教信仰就不再是一种西方的教义,而是将他们与过去连结的一种东方信仰。

有帖子指出:数百年前日本崇传和尚在反教声明中指责基督信仰是“邪法”,呼吁当权者下手打击,被视为净土宗佛教徒的德川家康接纳他的意见,发布“禁教令”,导致三十万名天主教徒遭屠杀,杀戮方式包括活埋、火焚、竹锯凌迟(大家应该知道“凌迟”是什么吧!)、钉十字架、水磔、倒吊污穴等,而在送上刑场之前,他们往往先被处以灌凉水、竹串穿指、挖眼、强奸等酷刑……由此可见,20世纪发生在中国的南京大屠杀,300多年前在日本本土就发生过。 试问,为什么佛教徒要对天主教徒做这么“残忍血腥”的事?而且不是只对一、两个人这么做,而是数十万人~~还不只如此,例如1431年就有上万名天草一带的信徒殉教,江户幕府随即在这里广建佛寺以镇压天主教信仰,并强迫全国人民到佛寺登记为佛教徒,否则处死,此后超过两个世纪,佛教成为幕府逼迫信徒的打手……

有一则帖子反驳:1549年8月15日,葡萄牙国王和刚建立不久的耶稣会总会长依纳爵·罗耀拉派遣传教士方济各·德·沙勿略,抵达日本九州岛鹿儿岛,开始日本的“天主教传教史”。葡萄牙传教士为了在这块偌大的地区传播福音,所采取的方式和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所用的方式相同:立即消灭不信教的政权,逢到庙宇偶像便摧毁,并且残杀迫害异教徒。他们以为把过去的一切夷为平地,彻底铲除,建立自已教会势力,政教合一,是传教最方便、也最快的途径。在方济各来日本之前一五四五年一月,方济各·沙勿略曾写了一封信给会长,信中就透露这劣行,他说:“在印度果阿地方一个月之内,我付洗的人超过一万。我的方法是:当我来到那些要皈依基督的外教人的村庄时,就这样,我便给他们付洗,并用笔写交给他们每个人一个圣名。男人领洗后,回到家里,又叫他们的妻子和家人到我这里来。我用同样的方式给她们付洗。当大家都领完了洗,我便吩咐他们把村里的庙宇和偶像及祭司全都摧毁、残杀。”

在日本由于一般民众识字的很多,不像在印度果阿未开化土著,那么容易以物质利诱传教,耶稣会的传教方式是自上而下式的压迫法,他们先以贸易利益为诱饵,吸引大名信教再迫其下领民信教。

当时战国时代群雄割据,大名们急需战略物资和增加财富。但当时国内贸易由于战乱无法进行,与明朝的勘合贸易(明朝赐与日本政府商船出口至中国大陆可免税的优待)因为倭寇的扰乱而断绝,只有依靠南蛮贸易维持经济,而接受天主教是获得南蛮贸易的先要条件。

初期日本有些地方领主(注:大名)看在商业利益的考虑而归依天主教,如第一位皈依的肥前大名大村纯忠为了吸引葡萄牙人在其领国内的横赖浦开港口而接受天主教洗礼,最后竟把领地让售天主教,并强逼领民信教,而后来引起丰田秀吉的戒心,另一例如大名尾村秀康希望能成为基督徒,是因为葡国商船会,会把船停泊在他管辖的地区内,能让他获利良多;他还于1580年把长崎港交给耶稣会管理,以保证葡国商船继续泊进这港口内。

由于教士的怂恿,因此许多大名为了自身利益,在成为天主教徒后立即强迫领内百姓改教,不但毁佛寺并迫害残杀不愿信教者与僧侣,以争取获得更多贸易机会与专权。

这充分地助长了天主教传播的速度,此后几十年间,日本皈依天主教的人数直线上升,九州岛和京都与东京一带奉教的人最多,总共达三十万。当时的罗马宗座视察员,意大利耶稣会士范礼安神父(VALIGNANO),是日本初期教会传教工作计划的最主要负责人。

耶稣会士在日本经济本能自足,期间传教士试图利用日本势力侵入中国,并向支持天主教的大名提供军事援助,卷入日本政治斗争 。

1587年丰臣秀吉因有许多传教士将日本人贩卖到国外为奴隶并有基督徒暴动,引起丰臣秀吉的不满也怕九州岛基督徒坐大造反,如一向宗的情形发生,因而发布诏令驱逐传教士,但并没有真正执行,也没有采取强制措施。

三年后1590年,西班牙方济会及道明会的神父到达日本。葡萄牙与西班牙之间争夺殖民地的对抗斗争,亦在耶稣会士与方济会士及道明会士中延续,甚至教民间也互相敌视;教会两方又各向日本当局检举对方有意统治日本的政治企图,于是日本对基督徒正式进行禁教施行。

六年后1596年,发生“圣菲利普号(San Felipe)事件”,日本当局查获西班牙商船,圣菲利普号上藏有大量军火,立即被强硬扣押及充公。

船上的领航员在被审讯时招供,传教士等人是西班牙领土扩张的帮凶,他们的使命是为西班牙军事侵略作好前锋准备,因而能令西班牙在全球各地迅速地殖民他国领土。

这一事很快让日本统治者警觉,接着次年1597年2月5日,有些基督徒开始进行武装反叛,甚至要求从他国殖民地派遣武装力量到日本,要推翻丰臣秀吉,日本于是对基督徒进行抓捕。

耶稣会士及方济会士一同被拘留在首都的监狱中“耶稣会士因着与朝廷的良好关系(曾提供武器)而迅即获释”。六名西班牙方济会教士和二十名信徒在长崎被处死。

这二十六人就是日本天主教宣传的第一批殉道者(与中国类似将这些企图谋反的恶霸当成烈士),这与一些心怀不轨的传教士充当间谍,企图殖民割分中国的情况相似。

德川第二代幕府将军秀忠(1579年至1632年)年代,由于发觉有些基督教大名与外国传教士互相勾结意图不法,传教士为了把日本变成天主教国家,肯定也作过类似的努力。例如山冈庄八的《伊达政宗传》中就有西班牙传教士想扶植松平上总介忠辉当上将军的描述。所以在1614年发出“从日本驱逐全部传教士”的命令,日本开始命令基督教徒放弃信仰,要他们践踏耶稣像以及十字架,不从者则砍头或火烧,有些大名被驱逐出国,因此其下人再也不用被强迫信洋教而重得自由,在幕府命令下几乎所有教徒自愿离弃基督教。

据史家研究基督教会被禁,大概有四种原因,可整理如下述;

1、由于先前被教会迫害的佛教徒反弹。

2、外国殖民地主义勾结传教士与教民企图谋反。

3、新教(即基督教)的暗中宣传与天主教间为传教互斗。

4、外国船只被查获运送武器与招供。

而如果以国家的安全理由,则可以说是将军害怕“外国势力利用宗教企图占领支配这个国家”吧。

1622年,51名信徒在长崎被处死。

1624年,50名信徒在江户被烧死,西班牙舰船被禁止停靠日本港口。

1633年发布第一道闭关锁国令。30名企图谋反的传教士被处死。

根据日本天主教网页刊登的殉教人数

188殉口日本教者真福

シリーズ>111名日本殉教者列福の推进http://www.sendai.catholic.jp/188junnkyou.htm

死亡的总共不过188多人,

哪来宣传的30万人被杀,真是胡说九道!不识羞耻。

再看华人天主教网站公布的日本询道者资料 http://www.catholic.org.tw/dominicanfamily/saints_japan.htm#_Toc51928103所列的殉道者更少不过是111人。

在他们资料中所述,其中许多是病死或被西洋人自己加害(如“平山常陈事件”),还有自愿找死殉道的,所受刑最多不过是被砍头,倒吊与火烧而已,何来竹锯凌迟、水磔、灌凉水、竹串穿指、挖眼等酷刑。更那来佛教徒奸杀基督徒的鬼话!

又发生于1637年的“岛原之乱”指挥造反的天主教徒领袖是年方16的天草四郎,在那之前天草、岛原一带流传一则预言(可能自己事先编造的),说天将出现异象,有一名16岁天童将出来拯救大家回归基督教义。

天草自小聪颖过人有神童之称且外表俊秀。有一位相士曾对天草说“阁下面相尊贵本应掌握天下只可惜生在德川时代难成大事”。

天草四郎接受天主教思想后被教民奉为“天童”、“救世主”。于宽永十四年(1637年) ,他勾结在大坂冬、夏之阵中战败逃出来的浪人,其中大部分是天主教徒。他们在失去主君之后,逃到了天草地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出仕天草家、志岐家的“天草五人众”等豪族。

他们招募各地浪人,最终推举天草四郎作为总大将率领三万数千名(一说两万数千名)来自岛原(长崎)和天草(熊本)的基督徒造反,占领岛原半岛南部的原城杀光全城的人,于城上竖立起十字架,挂上画有十字架和圣像的旗帜,但最后结果,还是战败,全被杀光,终结天主教想统治日本人的阴谋。

谢选骏指出:上边两造的说法,屠杀人数相差几千倍,到底谁的比较接近真相呢?不论如何,当很多日本人得知他们的祖先曾经遵循基督的教导时,便接受了福音。要拯救日本失丧的灵魂,可能只要将有关他们祖先的事实显明那样简单──他们祖先对基督信仰之坚定,使他们宁愿欢喜为主殉道也不愿意否认他们的救主。这段尘封已久的史实,使很多主张基督教不应该存在于日本现代社会的人感到紧张,因为他们认为它是来自西方腐败社会的宗教。

当那些历史的见证人向日本百姓说明他们的祖先是基督徒时,霎时间基督的信息马上获得称誉。他们传统对祖先信仰的尊敬──通常是指亚洲的民间宗教──为之动摇,而且传福音的门得以大开。这就是为什么美籍宣教士肯恩·约瑟(Ken Joseph Sr.)于1951年在东京成立Keikyo学院,致力于研究日本失落的基督教历史,并将其展现在日本人面前的原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亚洲人的价值观,包括日本人对独裁领导者的盲从,以及服从群体权利过于个人权利──这些并不完全符合圣经的教导。因此,一个会摒除这些文化特质的宗教被日本人认为是有危险性的。

肯恩·约瑟说:“日本人被教导在西方社会的背后是基督教毁灭性的势力。”肯恩·约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回应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呼吁,前往日本传福音的近五百名宣教士之一。肯恩·约瑟与他在日本出生的儿子,奉献自己的生命委身于揭开日本失落的基督教历史。在过去两年间,Keikyo学院已引起全日本对“Kirishtan”──信奉基督教信仰的日本人祖先──的注意。“Kirishtan大屠杀”发生于1596年,在之后的二百五十年之间,一个满怀嫉妒的佛教运动千方百计地欲将基督徒残酷地消灭,为此造成了成千上万的日本基督徒为主殉道。

首批的基督徒早在公元199年就已来到日本,有人猜测这些基督徒来自于初代的教会。当时日本已成为亚洲那些受迫害者在政治和宗教上的避难所,并且也提供那些欲行经“丝路”的人们一个安全港。然而直到1549年弗朗西斯·艾塞弗(Francis Xavier)率领第一批罗马天主教宣教士抵达日本之后,基督教才开始在日本兴旺起来。在接下来的五十年中,基督教已成为全日本唯一最大、且有组织的宗教团体。基督教的新教导使佛教徒的庙宇乏人问津,这使佛教徒深受威胁。到了1600年,在全日本一千二百万的人口中已有近三百万名的基督徒。

大屠杀于1596年11月23日爆发,当时有廿六名基督徒在京都被逮捕,次年二月他们被送往长崎,并在那里的山丘上被钉死在粗糙的十字架上。处决的那一天,年仅十二岁的荆木君(Ibaragi Kun)不肯否认他的信仰,反而问说哪一个是他的十字架,就跑去跪在它面前。据历史记载,当周围的人用长茅戳他们的身体时,这廿六位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徒,口中仍吟唱着诗篇第一二二篇。

另一个在大屠杀中的年轻英雄是一个年仅十五岁的Shiro Amakusa,他是在1637年的一次基督徒农民暴动中被政府军屠杀的三万七千人之一。Amakusa责罚那些屈服于政府要求,践踏在一个雕刻着耶稣画像的木板,以示否认其基督教信仰的人。这位年轻的基督徒力劝他的基督徒同伴悔改──拒绝踩在画板上,并且勇敢地表明他们的信仰。基督徒们在整肃中遭受可怕的死刑,有些学者认为约有一百万的基督徒死于这场暴动,另有一百万人逃离日本,有一百万人仍留在日本但都躲避起来了。

谢选骏指出:这就是发生在日本的“南京大屠杀”。由此可见,南京大屠杀不完全是中国的“异族征服”传统造成的,日本的“宗教战争”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可以说,日本“天皇”为了把华人变成他的子民,而发动了“进出中国”的屠杀。



【034、法轮“功陷”了国会大厦】


《“停止窃选”参 与者:国会山有人给我们设圈套》(2021-01-10 大纪元)报道:

1月6日,在华盛顿DC的川普总统支持者,人山人海。(法轮功提供)

“我们被做局陷害了(setup)”,他们在克鲁兹议员正要展示证据的时候,打开路障,打开国会大门,让伪装成川粉的安提法的人进去了。“停止窃选”参与者Rena Wang这样说。

1月6日,数以百万计的川普总统支持者聚集在华盛顿DC,举行集会,呼吁“停止窃选”(Stop the Steal)。佛罗里达的Rena Wang也亲身见证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但是,她感觉“被人提前设好了圈套陷害了”。

Rena用人山旗海来形容1月6日在华盛顿DC的集会,她说:“看到这么多爱国者,我感觉很自豪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华盛顿DC人山人海 很平和

Rena讲述,那天在华盛顿DC,他们的手机从早上9点钟开始基本上就没有任何信号了,“大家根本就没有任何网络或者手机信号, 一直到下午手机同时都传出晚上6点开始宵禁的警告。”

Rena表示,川普总统讲完话以后,大家就一起往国会山那边走,先站在国会山草坪的比较外围的地方,那个时候大概应该在2点到3点之间。然后大家往国会山方向走。我们看见好多人,“真是人山人海,大家都很平和”

大家就慢慢地往里走。“忽然我们听到一阵欢呼声,就看见一群人从国会山左边的楼梯,上去了,进到国会里了,(没有看到警察拦截)。 大概过了两三分钟,我们就听到了枪声,还有好多的烟雾在前面,我们都有点惊慌,忙问‘ 怎么回事,是开抢了吗?’”

催泪弹伤及无辜民众

Rena表示,当时大家非常惊讶,都说不可能开枪,然后就听见有人说他们放了催泪弹。旁边的那几个朋友都非常生气。正在说话的时,又有好几波的催泪弹向他们正面的人群这边打来。

Rena说:“我们都惊呆了,因为大家都非常平和地站在那里。 我们特别生气,就往前走,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时就看见一个老兵,退伍老兵模样的男子跌跌撞撞地走着,然后就倒在了地上。我们赶忙过去,问他怎么了。他说:‘我眼睛痛,我看不见了’ 。 经过询问后才知道,原来他中了催泪弹。我们这一群人就赶紧过来,拿瓶装水给他冲洗眼睛,大概冲了20分钟左右,他才慢慢好起来。

没信号的手机突然同时收到警告

Rena说,刚刚帮完老兵,就在这个时候,所有人的手机突然间都有了信号,手机上写着‘紧急警告:今晚6点开始宵禁,所有的人马上离开’。她表示,当大家看到手机上的警告时都惊呆了, 没有想到自己一腔的爱国热情竟然被如此对待。好像自己成了犯罪分子。

Rena气愤地说:“事后想起当时的场景还觉得可怕。事后看到网上流传的视频才知道,是他们(警察/保安)打开门,打开路障让第一批人进去的。根本不是硬冲进去的。他们把第一批人放进去以后,就对着正面的人群放催泪弹了。”

满腔热情换来被做局陷害 很伤心

Rena和其他南佛罗里达的支持者乘坐6辆大巴士,行程十几个小时到华盛顿DC和平集合,支持川普总统,呼吁停止窃选。

Rena说:“我们一直喊“USA, USA, Do your job, Do your job”, 因为我们希望国会议员做他们该做的工作。大家喊的口号都是这些,我们的嗓子都喊哑了。”

“然后,等到那些人开始放催泪瓦斯的时候,好多美国人就急了,他们就在那儿喊‘Our House,Our House’就是说这个是我们人民的国会,不是你们的。整个这个国会是我们的。这是我听到的最多的口号。”

说到这时,Rena的眼圈红了,她表示:“我们非常生气、非常伤心,我们就感觉到被做局陷害了(setup),就是被人提前设好了圈套陷害了。”“他们在克鲁兹议员正要展示证据的时候,打开路障,打开国会的大门,让安提法的人伪装成川粉,然后说是川普支持者做的。进而否定整个集会,这和中共的做法如出一辙。”

Rena伤感地说:“在回程的路上,我们几个女生都哭了,真的很生气。我们自费坐大巴十几个小时到DC。我们满腔热情去支持川普总统,反对窃选。结果我们却被做局了。真的是很伤心、很伤心的感觉。”

为了下一代 必须争取权利

1976年的4月5号,Rena曾在天安门广场亲眼见到到共产党统治下的第一次民主运动。那时,中共总理周恩来去世,北京市民自发抗议四人帮,该事件被中共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引来暴力镇压

Rena还存有好几本那个时候的天安门诗抄。 八九年天安门六四学生运动时,她也站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那场民主运动,并亲眼目睹了天安门广场发生的惨绝人寰的杀戮。

Rena见证了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两次民主运动。

天安门事件后,Rena于1989年8月11日来到美国。“那个时候我对中共是彻底绝望了。老实说,一路上我是哭着出来的,我觉得我的祖国已经没有希望了。”

“我来美国是来投奔自由的。奋斗这么多年我以为我到了一个自由的国度,没想到美国这个自由民主的灯塔也暗淡无光了,我们也到了争取自己权利的这一天。真的是感慨万千!”

“我们不仅见证历史,还要创造历史。” Rena 告诉她的女儿们,“如果有一天你们不得不像香港的那些孩子们一样冒着死的危险上街去抗议,去争取你们的权利的时候,你们不可以像香港的那些孩子们一样抱怨你们的上一代没有为你们做什么。我做了我该做的。”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Rena坚定地认为,“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做了我们该做的。我们始终还是要祈祷正义战胜邪恶。而且我到今天为止还是相信川普总统到最后一定会赢。”她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坚守善良,每一个人坚守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做好。就是像中国儒家所说的:先修身,再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

谢选骏指出:法轮功派出了黄粉卧底——法轮“功陷”了国会大厦!

《1月6日国会山事件的局中局》(2021-01-10 纽约吉时羽 )报道:

国会山事件已经过去三天了。

我在《1月6日的华府,他们为川普精心铺就了陷阱》一文中分析过,阴谋集团在当天为川普布下陷阱,安排Antifa冒充川普支持者带头闯入国会大楼,打断联席会议,在媒体舆论上制造川普号召支持者们暴乱的假象,并以此为契机连夜宣布拜登获胜。这是深层政府为川普布的局,表面上川普以及支持者们栽了个大跟头,但是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吗?

永远要记得,国会山上的一幕,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最有智谋的人玩的一场游戏,绝对不可能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事实上,整个事件存在诸多疑点。阴谋集团一方的陷阱设置我们已经知道,几乎已经在打明牌了,反而川普尚未出招,显得神秘莫测且疑点重重。

1、这是川普首次亲自召集的华盛顿DC大游行,他反复发推邀支持者在1月6日来华盛顿DC,看起来十分重视。以川普的头脑和情报网,不可能不知道阴谋集团会利用这次集会搞事情,他为什么还要大力召集人群呢?一个智商156的人如果明知道对手会搞事情,却依然要这样做,那只能说明一件事——他是故意的。

2、川普通知大家当天11点他会在椭圆形草地演讲。但是,他自己竟然严重迟到了,一直到12:45才到场,迟到了将近两个小时,这本已经十分反常,演讲时间也很长,一直讲了半个多小时,到1:17分才结束。更奇怪的是,他的演讲内容可以说是乏善可陈,基本都是一些大家早已经知道的东西,既没有提供人们期待的新证据,更没有号召支持者们去国会讨伐。

为什么川普大张旗鼓的召集了百万之众,却先是姗姗来迟,又办了场又臭又长的演讲,两个小时之后他就告诉大家回家去吧。只有一个解释——演讲本身不重要,但是拖时间很重要。老川亲自号召大家来参加,人都来了却没给大家任何想要的东西就赶人回家,这让好多支持者很不解也很失望。可以肯定的是,老川让大家去,绝对不是耍人玩,而是一定有一个不能说出口的目的,这个目的达到之后,老川就要求大家回家了。人群是在糊里糊涂的情况下已经帮了老川一个大忙而不自知。

3、佩洛西说自己和很多议员放在国会大楼办公室的笔记本电脑丢了,并疯了一样要弹劾川普。我带着这些疑点,在这三天里收集整理了各方信息,把它们串联起来,逐渐梳理出来脉络,对1月6日在华盛顿DC,川普所布之局做了一个猜测。

先来理清几个时间点:

原定于11:00的演讲,拖到12:45才开始,又直到1:17才讲完,而来听演讲的人们从椭圆形草地步行到国会大楼,需要大约20分钟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川普支持者们从演讲结束后再步行前往国会大楼的话,要1:40左右才能到达。

国会联席会议是1:00开始的,2:30左右因为有人攻进会议室而紧急休会。

当天的人群并非都去听了川普演讲,也有一大群人是一直都围在国会大楼外面的。

人们是何时开始试图进入国会的呢?我恰好有这个时间记录。我在的一个微信群里,有一位群友当天就在国会大楼外面,参与了一开始的冲入国会大楼的行动。我查看了群聊天记录,她最早在群里表示有人踩倒栏杆,想要闯进国会的时间正好是1:00,我所在的纽约和华盛顿DC是同一个时区,所以就在联席会议刚刚开始的时候,闯国会的事情就已经在同时进行了。

1:22时这个群友说民众和警察起了冲突,她腿上被橡胶子弹反弹打到了。

而这个时间点川普的演讲刚刚结束,那一批听演讲的人群还在通往国会的路上。

2:10左右,电视直播上可以看到已经有很多人大摇大摆的进入了国会大楼。

2:30联席会议紧急休会。

前空军指挥官麦金纳尼将军向记者透露,在当天人群围攻国会大楼时,有特种部队情报人员拿到了佩洛西的电脑。麦金纳尼将军还说,“我看到了佩洛西的手提电脑。”

看来,佩洛西的笔记本电脑真的在老川手里。现在我们再来猜测一下老川的这个局是如何运作的。

猜测一:混入人群中的特种部队

当天华盛顿DC百万之众的人群中,除了川普支持者之外,还有两组人:一组人是阴谋集团安排的Antifa ,另一组人则是老川派出的特种部队人员。他们都乔装成川普支持者混在人群里。

1:00,佩洛西以及全体议员都在出席联席会议,他们的办公室里空无一人,而此时人们开始试图进入国会大楼。

那个群友所在的那群人是骄傲男孩组织冲在最前面,和警察发生了冲突。这些冲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但是那些真正有特殊任务的行动则发生在侧门,在那里,警察不仅没有阻拦人们进入国会大楼,甚至还为Antifa打开了栅栏,欢迎进入。

随之顺利进入国会的还有川普派遣的特种部队人员,他们直奔佩洛西和议员的办公室,迅速拿到了笔记本电脑后就趁乱离开了。而此时大约1:15左右。

川普在收到已得手的信息后,就在1:17时结束了冗长的演讲,收工。然后带着这些电脑一起飞往得克萨斯军事指挥中心,让情报人员将电脑中的证据提取和整理。目的既然已经达成,川普就告诉支持者们保持和平,早点回家。

老川之所以在演讲上拖时间,是因为人数比他想象的还要多,他觉得仅在国会大楼外面的人就足够了,进入国会的人如果过多的话,一是会有事态失控的风险,二是那么多人一起往国会里进,特种部队人员拿了电脑之后想要和人群逆向而动离开大楼可能会很难。

猜测二:米勒配合老川玩了个无间道。

在国会被闯后,佩洛西和彭斯躲在地下通道里,彭斯要求代理国防部长米勒派遣国民警卫队驱逐国会内的人群。米勒假意听从彭斯的调遣,实则遵照的却是川普的计划。

米勒迅速部署了国民警卫队,以清除暴民为借口,将整个国会每一个房间都走了一遍,顺手拿走几十台笔记本电脑,交给了特种部队情报人员。

深层政府作茧自缚,以为在国会给老川下了套,谁知老川对孙子兵法运用自如,来个将计就计,一大窝阴谋集团也没能斗过智商156的老川。

请牢记林伍德律师再三强调的话:“我们一次只有一位总统。我们的总统是唐纳德·J·川普。他说话时,请仔细听。”

川普总统说让人们去DC,那么就去准没错。川普总统说快点回家吧,那你就要相信你们去华盛顿DC的目的已经完成,又为老川的最终胜利添砖加瓦了,即便你当时并不能理解他的话也没关系,仔细听并照着做就对了。

如今,老川需要我们配合的事情基本上都已经完成,接下来就要看老川的大手笔了。我昨天说大家可以准备吃爆米花看好戏,没想到太空军司令也说了同样的话呢,他在昨天的视频中让大家准备好爆米花,并推荐给大家一部名为《决战中途岛》的电影。

豆瓣上关于《决战中途岛》的电影简介是这样说的: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重要转折点——中途岛海战。经此一役,日本海军受到“降维打击”,美日海上实力反转,从而扭转了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我在这个电影简介中看到了几个关键词:转折点、降维打击、反转、扭转了局势。

太空军是川普总统亲手成立的全新军种,对老川百分百忠诚。在这么敏感的日子,太空军司令推荐了这样一部电影,所以他的意思是什么呢?

你品,你细品。

谢选骏指出:细品上述的“转法轮”下来,就可以发现“法轮如何超自然地‘功陷’了国会大厦”的“大纪元”了。虽然那与事实正好相反。



【035、法庭判决导致赌城屠杀】


《赌城枪手曾打伤警卫 经常服用药物缓解焦虑》(2017年10月10日综合新闻)报道:

美国警方称,调查显示,拉斯维加斯枪手斯蒂芬·帕多克在10月1日向参加音乐会的人群开火之前,曾经开枪打伤了酒店的一名警卫。此外,法庭记录显示,在2013年的一次诉讼中,帕多克称自己“昼伏夜出”,还经常服用缓和焦虑的药物。

当地时间2017年10月4日,美国拉斯维加斯,联邦调查局调查员封锁事发现场,持续调查拉斯维加斯枪击案。

克拉克县警长约瑟夫·隆巴多(Chris Lombardo)称,当时,这名警卫正在调查一个警报,显示与帕多克房间同一楼层上的一扇门处于打开的状态。

隆巴多称,当地时间1日晚9时59分,帕多克向名叫坎波斯的警卫开枪,打中了他的腿部。10时05分起,他从位于酒店32楼的房间,向参加音乐节的人群开火,持续了约9到11分钟。目前,警方尚不清楚是什么令他停止了射击。

这与警方稍早前提供的时间线有所不同,当时,警方曾称认为坎波斯将帕多克的注意力自从窗口向外射击引开,并认为他在打伤了警卫之后不再开枪。

目前,调查人员仍然在拼凑酒店房间内留下的证据,并探索帕多克的背景,以确定他为何展开此次袭大规模袭击。然而,截至目前,调查人员仍无法明确他的犯罪动机。

当地时间10月4日上午,金碧辉煌的拉斯维加斯曼德勒海湾酒店外墙上,两个黑洞洞的破损窗口触目惊心。

根据最新曝光的2013年法院纪录,2013年,帕多克曾对拉斯维加斯大都会酒店(Cosmopolitan Hote)提出民事诉讼,指称由于酒店管理不当,害他2011年在酒店内走道因为地面湿滑而滑跤,导致腿筋受伤,要求赔偿10万美元。

在由美国有线电视台(CNN)获得的这份长达97页的法庭记录中,帕多克描述自己是个昼伏夜出的夜行动物,为了缓和焦虑而经常服用Valium药物,他还聘有个人专属医师,可以方便取得这种处方药品。他表示,自己他彻夜赌博,一夜之间就可能下注百万美元,但却在豪华的赌场中穿着运动裤、夹脚拖鞋。同时,出入高额赌注的贵宾区时,帕多克都自备饮料,因为不想给服务员太多小费。

帕多克当年这起官司后来以败诉收场,2014年仲裁判定大都会酒店并无过失。法院已将帕多克当年的证词纪录,全数交给联邦调查局(FBI)。

谢选骏指出:显然,这位吝啬的凶手认为法庭判决不公,为了报复有关当局,策划了这场赌城屠杀,以此实现了“美国式的安乐死”——1、自杀他杀,2、遗臭万年。但是他所杀害的并非政府要员,而是平头百姓——难道是因为他认为政府恶棍就是人民的选择,所以除恶务尽,先杀小民!



【036、反对纳粹主义的纳粹主义】


《德国记者揭露希特勒与伊斯兰教合作史实,判刑六个月》2017-08-21 报道:

近日,因为一张晒在脸书上的照片,德国记者迈克尔·斯特森伯格(Michael Stürzenberger)被慕尼黑的一家地方法院判处六个月的监禁和10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工作。 

现在在斯特森伯格的脸书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一张照片。照片显示的是1941年,纳粹首领希特勒与巴勒斯坦大穆夫提(伊斯兰教教职称谓,即教法说明官)穆罕默德·阿明·阿尔-侯赛尼在柏林会面握手的场景。 

据了解,阿尔-侯赛尼确实曾在1941年出访柏林,与希特勒进行了会面。不过斯特森伯格在脸书上晒出的这张照片并非阿尔-侯赛尼与希特勒的合影,而是阿尔-侯赛尼与纳粹党高级将领的会面。 

巴勒斯坦大穆夫提阿尔-侯赛尼在柏林:除了这张照片,斯特森伯格还在PI-News网站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回应此前罗南·施泰因克(Ronen Steinke)在《南德意志报》上发表的文章《纳粹的勾十字符号和新月符号》。在这篇文章中,斯特森伯格揭露了在二战期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与伊斯兰教之间存在着紧密合作关系的历史事实。 

因为这篇文章,尤其是文章中的照片,法院判定斯特森伯格“传播和宣传违宪组织”。 

检察官指控斯特森伯格出版照片“煽动对伊斯兰教的仇恨”和“诋毁伊斯兰教”。他们认为如果读者缺乏历史知识的话,不知道这张黑白照片只是一份历史文件,就很有可能因此误解伊斯兰教。 

另据PI-News网站报道,斯特森伯格的判决缓刑3年半执行。 

斯特森伯格脸书原文: 

两年前埃及政治学家哈米德·阿卜杜勒 - 萨马德就在他的著作《伊斯兰法西斯主义》(Islamic Fascism)中提出,伊斯兰教教义是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的来源之一。类似的说法和观点,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早有提出过:“《古兰经》就是先知穆罕穆德的《我的奋斗》。”但长期以来的政治正确掩盖了这一事实,巴伐利亚州内政部长约阿希姆·赫尔曼(Joachim Herrmann)现在已经站出来了,把《我的奋斗》与现在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极端声明进行了比较,这些都是在网上可以看到的。从那里到《古兰经》只是一小步而已,约阿希姆已经不敢再往前逾越了。《南德意志报》上周五发表的文章,讲述了纳粹与伊斯兰之间的协议,并且引用了希姆莱(Himmler)和希特勒的声明。在PI-News网站上有这一方面更多的信息。 

据了解,斯特森伯格是德国反难民运动的著名公众人物。据美联社报道,斯特森伯格曾多次表态说:“我们需要合格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移民,而不是现在每天涌入的难民。” 

而且他也认为,解决德国劳动力短缺和人口不足的途径在于鼓励其他欧盟国家的公民到德国工作、实施税收改革以及开展家庭援助计划。“我们应该多鼓励德国家庭生育更多孩子,而不是试图带引入更多外国难民儿童。” 

谢选骏指出:上面的报道没有抓住问题的重点——德国正在以“反对纳粹主义”的名义推行这种“反动的纳粹主义”。说真的,德国人由于普鲁士传统的作用,几乎是天生的纳粹分子,尤其是像默克尔这种来自东德的人。他们不仅以纳粹的方法反对纳粹主义,而且他们的集体主义和刻板制度,本身就是纳粹主义的温床。他们现在的“接收穆斯林”就像以前的“排斥犹太人”类似,都是一种非理性的“种族狂热”。因为现在的穆斯林是犹太人的敌人!接纳穆斯林,可以说是一种“自残的纳粹主义”!



【037、反诽谤法的法外执法】


《川普被新书激怒 考虑加强美国诽谤法》(2018-01-11 美国之音)报道:

在一本新书质疑美国总统川普的精神状况是否适合总统职位之后,川普星期三说,白宫将“严格考虑”加强美国的诽谤法。

在白宫举行的有记者在场的内阁会议开始时,川普说,美国的诽谤法“形同虚设,真是丢脸”。

他说:“我们会非常、非常严格地检视我国的诽谤法,这样一来,当有人对某个人说些不真实而有损名誉的话时,那个人可以有效地诉诸法庭。”

在刚刚发行的《火与怒:川普白宫内幕》一书中,作者沃尔夫质疑川普的身心健康状态不佳,不适合担任总统。

川普早些时候称这本书是“杜撰之作”。

川普的律师曾威胁要起诉沃尔夫,想阻止《火与怒》的发行。但是,这场争议反而刺激了购书需求,出版社索性提前发行新书。

根据美国法律,总统无权修改诽谤法。在最高法院1964年的一项裁决中,大法官们一致认定,保障言论自由的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涉及公众人物的评论,除非记者故意公布虚假内容,或者“肆无忌惮地罔顾事实”而印行出版物。

《证词曝光!黑暗!有人因川普黑档案被杀》(2018-01-10)报道:

最新曝光的国会调查报告显示,华府研究机构福森公司(Fusion GPS)联合创始人的一位律师在去年夏天的一次闭门听证会中透露,因为抹黑川普(特朗普)的档案发布,已经有人而被杀害。

《福克斯新闻》报道称,该律师的陈述包含在一份长达312页的听证会记录副本中。1月9日,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成员、民主党籍加州联邦参议员范士丹(Dianne Feinstein)单方面公布了一份国会调查报告,报告内容来自去年8月国会调查小组对福森公司联合创始人辛普森(Glenn Simpson)的闭门听证会。

在去年8月22日的闭门听证会上,辛普森的律师利维(Josh Levy)作证说:“他(辛普森)非常小心地保护自己的消息来源,该档案的公布已造成有人遇害。”但他没有指明到底是谁被杀。

BuzzFeed网站去年1月率先在网上公布了福森公司编制的川普“黑档案”,该文件指控川普勾结俄罗斯干扰美国大选。辛普森曾对众议院情报委员会调查人员承认,他从来没有提及档案的来源,没去过俄罗斯,也没有通过公开的媒体报导消息来核实“通俄门”档案。

福森公司雇用英国军情六处(MI6)前官员斯蒂尔(Christopher Steele)撰写这份档案,希拉里竞选团队及民主党全国委员会(DNC)出资资助。由于斯蒂尔当时既为福森公司工作,又受雇于联邦调查局(FBI)为其提供情报。因此,斯蒂尔和FBI的往来成为国会调查的重点。

在听证会上,辛普森声称他曾与斯蒂尔就将黑档案交给FBI的决定进行交谈,斯蒂尔担心某位候选人可能会遭到勒索。辛普森回忆说,他告诉斯蒂尔,他考虑过是否应联络FBI,他不知道该把档案交给谁。

斯蒂尔对他说:“别担心,我知道谁是最佳人选,我跟那里(FBI)有联系,他们会听我说,他们知道我是谁,我会处理。”

辛普森在成立福森公司之前是一名记者,他承认在选举时反对川普当选总统。

川普总统周三(10日)发推文斥责范士丹未经共和党同意、单方面公布证词的行为“鬼鬼祟祟”,并说她的举动涉嫌违法。

川普表示,范士丹曾在许多场合声称没有发现川普与俄罗斯共谋的证据,但她在完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以偷偷摸摸且可能非法的方式公布证词是耻辱,她这么做一定有棘手的原因。

川普稍后又发推再次抨击通俄门调查。他写道:“这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迫害仍在继续。没有共谋,每个人、包括民主党人都知道没有共谋,然而调查却一再延伸。俄罗斯和全世界都在嘲笑他们目睹的这种愚蠢行为,共和党应最终加以控制。”

公布这份调查资料本身引起争议,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葛拉斯理(Chuck Grassley)反对在调查过程中公布,称是“干扰”,会对正在进行的调查造成破坏。

葛拉斯理的发言人福伊(Taylor Foy)发声明说,委员会仍在努力争取其他证人的证词,范士丹的行为破坏了委员会监督工作的完整性,并影响委员会接下来对于其他证人的约谈。

《华盛顿观察家报》(Washington Examiner)报道称,不过参议院多数党党鞭康宁(John Cornyn)认为公布证词是件好事。康宁表示,他理解葛拉斯理的担忧,但公布证词副本将带来更多的透明度,让人们了解实际发生的事情,看清谁和福森公司有关系,以及谁在背后资助编制川普黑档案。

谢选骏指出:如此说来,还是赶紧通过钳民之口的“严厉《反诽谤法》”比较好点,否则,“反诽谤法的法外执法”一旦流行开来,那就比麦卡锡主义更为恐怖了。



【038、反抗公司暴政的个人主义】


网文《极限杀手》报道:

《极线杀手》(Polar)是一部2019年美国和德国合拍的动作片,改编自维克多·桑托斯创作、黑马漫画旗下的同名漫画。由乔纳斯·艾克朗执导,杰森·罗斯威尔(Jayson Rothwell)撰写剧本,其主演包括麦斯·密克生、凡妮莎·哈金斯、凯瑟琳·温妮柯和麦特·卢卡斯。该片2019年1月25日在Netflix上发行了。

剧情

故事叙述一名杀手隐居于寒冷的郊区,以度过自己的退休生活。但贪心的雇主却找来了一群年轻的新世代杀手打算将他斩草除根,而迫使他重拾武器准备大开杀戒。 

演员

麦斯·密克生 饰 邓肯·维兹拉/黑色凯萨(Duncan Vizla / The Black Kaiser)

凡妮莎·哈金斯 饰 卡蜜儿(Camille)

凯瑟琳·温妮柯 饰 薇薇安(Vivian)

麦特·卢卡斯 饰 布朗(Blut)

露比·欧·菲 饰 辛蒂(Sindy)

罗伯特·梅耶 饰 卡尔(Karl)

制作

该片最初于2014年10月对外宣布,黑马漫画旗下的网络漫画《极线杀手》将被黑马娱乐及康斯坦丁影业改编成真人电影,同时也买下了杰森·罗斯威尔(Jayson Rothwell)撰写的待售剧本。2017年10月,演员麦斯·密克生确认签约出演。2018年2月,据报导,凡妮莎·哈金斯、凯瑟琳·温妮柯与麦特·卢卡斯都已加入该片;且该片将由瑞典导演乔纳斯·艾克朗执导、Netflix负责发行。

主要拍摄于2018年2月23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开始进行,且也在安大略省奥罗诺取景。

2018年9月,乔尔·齐默曼(Joel Zimmerman,昵称鼠来宝)宣布自己正为《极线杀手》创作原创乐曲。

谢选骏指出: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公司想赖掉退休员工的退休金”,结果员工奋起反抗公司暴政,体现了个人主义的无畏精神。

网文《[Netflix電視電影]〈Polar極地〉——殺手退休行不行?》写道:

《極地Polar》是美國和德國合拍的犯罪動作影片,改編自維克多·桑托斯Victor Santos創作的graphic novel圖像小說《Polar: Came With the Cold》,由「黑馬漫畫」出版。觀後想提醒的是:本片的限制級畫面極多,暴力、性愛、血腥、凌虐…全數大集合,要有些心理準備。

看鬼片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我,觀賞本片時卻刻意瞇眼了好幾次,因為我不怕電影裡的妖魔鬼怪,但很怕變態惡質的人類,當這些人做出超乎想像的惡行時實在太恐怖了。

別名「黑凱薩The Black Kaiser」的殺手鄧肯·維茲拉Duncan Vizla(麥斯·密克生Mads Mikkelsen),江湖上赫赫有名,再過兩周即將從殺手行業退休,此時卻發生多名剛退休同事死於非命的怪事。於是老闆Blut(麥特·盧卡斯Matt Lucas)指示手下薇薇安Vivian(凱瑟琳·溫妮柯Katheryn Winnick)派遣Duncan退休前去解決此事。

不久,敏銳機智的Duncan識破Blut的詭計決定反擊,但一時疏忽被Blut抓到。更糟的是,他很關心的年輕鄰居卡蜜兒Camille(凡妮莎·哈金斯Vanessa Hudgens)也被抓走了。Duncan該如何扭轉劣勢?

片名取為「Polar極地」,應該與Duncan退休後要定居的地點在美國西北部的蒙大拿州State of Montana有關,那是面積廣大、山脈多、人口密度卻極低的偏遠地區。

當了一輩子殺手,找個地廣人稀、較不會碰到仇家又安靜的地方養老是個聰明選擇,不過人算不如天算,Duncan住在此地後,日子過得比殺手時代還紛亂。

請來麥斯·密克生Mads Mikkelsen飾演傑出殺手是非常正確的,他掛名主演讓人想一窺故事究竟。

身材維持得很不錯的Mads舉手投足間盡顯熟男殺手魅力,身手亦俐落有神,關懷Camille的溫柔情懷與怒氣爆發後的騰騰殺氣也詮釋極佳,中段後動作戲一場接一場非常忙碌,算是一個人撐起了整部片。

演出《Vikings維京傳奇》成名的凱瑟琳·溫妮柯Katheryn Winnick在劇中像個千面女郎,每個造型都美艷極了,沒有和Mads站在同一線上做實質互動實在可惜。

凡妮莎·哈金斯Vanessa Hudgens的演技到尾聲時展現無遺,受害者身分讓人憐憫。麥特·盧卡斯Matt Lucas將癲狂老闆形象演得唯妙唯肖,項上人頭落地時超cuso啊。 

片長將近兩小時,觀賞前半段時原本想放棄不看了,因這部奇特的影片彷彿是兩個導演拍出來的,風格與色調分割成兩個對立的形式:人魔Hannibal大叔出現時極度冷冽寧靜,透出驚悚懸疑氛圍,完全吸住眼球;年輕殺手群橫行時瘋狂喧鬧、俗氣多彩,猶如沒掌控好的B級邪典Cult片,讓人直翻白眼。

再者,鋪陳的支線頗直白、劇情的設定也有些老套呢~然而,因頂尖殺手「黑凱薩」的神韻魔力無邊,對他的絕地大反攻也充滿期待,雖有許多殘忍鏡頭,還是邊瞇眼邊看完了~一些黑色幽默的橋段有時雖稍顯刻意,但Duncan面無表情講的話(我以前做殯葬業)倒是幽默風趣。

此外,帕爾·M·赫爾辛基Par M. Ekberg的攝影銳利柔美兼備獨特迷人、鼠來寶Deadmau5的配樂多元且融合適宜,末段對戰戲高潮迭起讓人目不轉睛,最後覺得瑞典導演喬納斯·艾克朗Jonas kerlund這具實驗格調的跳tone風情表現得不差啦——

年輕殺手群找尋Duncan時殺了一大票無辜的民眾,或槍殺或刀刺或刀剮,手段非常殘暴,令人目不忍睹。Duncan因殺了老闆Blut的女友,當他被抓時,Blut用了暴虐的私刑懲罰他,看到那一排用來割人傷人的刀具已冷汗直流,真正用在Duncan身上時簡直嚇死人。

片中有多場動作戲,場景與對決畫面的安排水準極高,最颯爽的是末段Duncan運用科技以雙手控制武器,發射如雷雨般的槍彈將一票殺手給擺平,氣勢凌人且大快人心。

Duncan為組織賣命大半輩子,即將可以領到八百多萬的退休金,但無良老闆Blut卻因經營公司不善負債累累,不但不想付這筆錢,還想將它收回償還公司債款。Blut打了如意算盤,他派一群年輕刺客去幹掉屆齡退休殺手,依照合約,這些沒有成家的殺手們死後的退休金就會回歸給公司。

Blut虐待Duncan的第三天將刀片折斷,Duncan就靠嵌於身上的碎刀片自救,對組織展開殺無赦。救回了Camille後,前段Duncan的惡夢及回憶、20萬的捐款支票等煙霧迷障慢慢散去,原來,這些事都與鄰居Camille有關,這是一個殺手贖罪的故事。

多年前,Duncan得到錯誤訊息誤殺了Camille一家人,但不忍下手殺小孩的他留下Camille不死且長期捐款撫養她。Camille因家庭崩毀人生也跟著風雲變色,成人後,她查到殺手Duncan寄款的銀行而來到蒙大拿州並與之比鄰而居。

幾次相處後,Camille卻發現Duncan不是她想像中的大惡人,而根本不清楚Camille真實背景的Duncan竟冒死救回她還悉心照料她。Camille在拿槍射殺Duncan一刻改變計畫,她要與Duncan一起找到殺她家人滅口的雇主復仇。

Duncan養狗不成,在救贖路上卻收了個女兒,這個知命之年的殺手想要退休可能要緩一緩囉——

谢选骏指出:这个故事还没完,估计还有续集待命。个人只能在电影里反抗公司,此外,甚至连拍电影,也还有依靠公司。公司通过反公司的来赚钱,正如政府通过无政府的哲学来窃国。对了,这个老白男最后还是靠着一个黑女人的出手相助才得活命的,由此可见白人英雄的心理处境已经相当孤立相当脆弱了。至于亚裔呢,在电影里得到的仍然是下三滥的反派角色。



【039、反思班农——劳动阶层更容易蜕化变质】


《班农在第十二届族群青年领袖研习营(日本)演讲》(2017/12/02 ,不含答问部分)这样说:

谢谢邀请我到这里来。我远远不是什么阁下,我出生在美国的蓝领家庭我是个民粹主义者。我在这里与你谈论全球性民粹主义的兴起。不光是美国而是全球的人民,在美国,印度,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当劳动阶层和中产阶级联合在一起,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人类的新时代。

谢谢你带着“让美国再次强大”的帽子,让我感觉仿佛回到川普支持会的现场。

这次民粹主义大规模的兴起发生在一个独特的全球阶段,就是中国的崛起。在最近十天到两个星期,发生了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个是习近平在中国十九大的长达三个半小时的讲话,涉及了中国领导将把中国引向何方,另一个就是在美国的布朗大学——你们知道布朗大学吗,是个很有名的常青藤大学,对我来讲有点太左翼了点。不过,没问题——他们的沃森中心做了个研究报告,是关于美国的世界范围的反恐战争的,他们的结论是,过去十七年美国的反恐战争总共耗费了5.6万亿美元,但效果却差强人意。我们没有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获得真正的胜利,5.6万亿却已经花完了,而看起来我们还将花费上百亿甚至千亿美元。

我们先说习主席的讲话,我认为这是给全世界的一个警钟,不幸的是,虽然我们有很多大牌的媒体:《纽约时报》、CNN,《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甚至在欧洲伦敦《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等等都报道了这个讲话,但他们并没有进行跟进报道,只是在现场做了报道后就离开了。习的讲话指出了中国追求在203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势力,2050年成为主导国家换而言之就是成为世界的领袖。我想习主席对如何达到其目标有很切实的计划。

让我们看看美国的精英们在过去二十或三十年间对中国的崛起是如何对应的。我们的精英们自从尼克松总统在七十年代与中国建交以来就一直相信一种错误的期望,认为一旦中国变得更加富足,中国经济得到发展后,中国的民主状态将得到相依层面的改进,认为中国越富有,中国就会在自由市场经济下变得民主化。而今我们却发现事实是相反的,在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克林顿总统任期内,精英们相信通过遵循从二战结束到共产国际解体这期间由美国和盟国建立的国际架构和规则,中国会逐步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于是美国花了很大的努力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加入世贸经济组织,以此来帮助中国走向世界。而我们在过去二十年内看到的不过是个儒家重商主义专制模式。

川普总统在他最近的中国之行中他没有责怪中国领导,相反他认为美国的领导人让中国得以利用这个体制来为本国获利,是美国领导层的错误。川普总统指出,这不是个小小的战略错误,而是个将美国和在日本及亚洲其他盟国置于极其不利的处境的本质性的错误。

实际上,中国的领导者根本没打算加入遵循世界国际规则的行里中来,他们有自己的计划,而且他们严格地执行了他们的计划。

我们要问的是,我们在所有的西方国家,在美国的精英们都是笨蛋吗?他们就坐在那里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就没有看明白其中的花样吗?或者是别有原因?这些精英是否是被收买了还是扭头无视?这些问题必须得到答复。因为现在,在美国川普总统掌握了权力,同时打乱了内部的小圈子。

我作为《布赖特巴特新闻网》的首席官感到很荣幸。缘起多年前我在伦敦和一群保持派的来自Daily Telegragh,以及其他的报纸和新闻机构的编辑和记者们一起时,深感当时英国的和伦敦的真实情况没有得到报道。当时有一个由NigelFarraj领导的,跟美国的Tea Party类似的小小的英国政党叫做英国独立党(the United Kingdom Independence Party简写UKIP)。英国独立党的兴起就是反精英治国的民粹主义的兴起。因此在2013年我们组建了《布莱特巴特新闻网》。我们也意识到英国的政治简直就是美国的缩影。我们注意到英国脱欧的运动与美国中西部和东部工薪阶层的民粹主义的兴起非常相似。当英国脱欧成功的第二天上午,Nigel Farraj对BBC说,没有《布莱特巴特新闻网》的新闻平台作用,就没有英国脱欧的成功!

在那60天以后,我成为了川普竞选团队的CEO。英国的脱欧和2016年的川普竞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联系就是中国。是因为中国出口其通货膨胀,因为中国的出口过剩使得英国中部和美国上中西部的工业地区被掏空。看到这些真相的不是那些精英们,他们在选择性地失明。在美国和英国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是劳动阶层,他们知道那些工厂搬到哪里去了,他们知道那些工作转移去哪里了。

有位先生叫J.D.Vance写了一部了不起的书,叫做:Hillbillyelegie(乡下人的悲歌)。书上讲述了川普革命的社会基础,美国的劳动阶层和底层人民的生活在过去几十年的倒退。J.D.Vance给我们指出,数个由MIT(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完成的研究指出了工厂搬去中国,工作转移到中国导致了美国的阿片危机。我们现在看到发生在美国的工业区域的是文化的坍塌,社区的解体。随着好工作机会的失去,造成的是作为家庭支柱的人只能找到的不足以养活家庭的工作,这样的危机是美国最大的危机之一。

你们可能也听到了阿片危机,那也是美国最大的一个危机。

我们过去的美国政策,是我们的精英专注于应付管理倒退中的美国。

这就是为什么在2015年6月当唐纳德·川普在从那个扶梯走下来(我相信你们都记得),在川普大厦的大堂里做了那个激情四射的演讲。当他在扶梯上方的时候,他还只是排名第七的候选人,在他走下那个扶梯做完那个演讲后,他就成了民意调查第一名的候选人,从此一路向前。原因很简单,劳动阶层的民众明白川普不是要去管理倒退中的美国,而是要用他所有的努力来让美国重新伟大起来。

他将如何能够做到呢?这里有三个方面。第一,他将阻止大量的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开始谈论有限制的移民政策,重申美国的主权,让美国劳动者重新获得充分的工作机会。第二,他将把产业工作重新带回美国。第三,他是将要重新审视美国已经陷入十六七年的国外战场,那些沃森中心研究结果证明花费了5.6万亿美元的战争。况且,我们损失的其实不止5.6万亿美元,机会的丧失是无比巨大的。人们说,如果我们把5.6万亿美元花在发展我们的城镇和基础设施,我们应该已经在与中国在国际经济上的竞争中远远处于优势。

损失的不光是钱,还有7千多年轻人牺牲的生命和5万2千士兵的受伤。我想估计导致的医疗福利,退伍军人福利,迄今为止价值就达一万亿美元。

现在美国的领导层里已经不再有人宣扬中国要成为自由民主国家了,中国要成为自由市场经济了。这些专家,对,就是这些给了我们不可思议地可怕的建议的天才们,你们还会继续在有线电视上看到他们。对,他们只是换了个头衔出现。

现在我们有两派人,鼓吹理性的妥协派和鹰派(点了点自己胸口)。这些鼓吹理性的妥协派弄出了一个的新理论称为“修昔底德陷阱”。你们听说过“修昔底德陷阱”吗?是历史学家们谈论的源自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一个概念。这个战争中有正在衰落的大国斯巴达和正在崛起的古雅典。精英们要避免战争发生的关键是让两国共同协作。而核心论点是衰落中的大国的精英们的任务是要对衰落的过程进行掌控以避免冲突的爆发,把这个新兴大国推向好的方向,从而让它更好地善待这个衰退大国。

就这样,那些过去宣扬中国会成为自由民主国家,自由市场经济的鼓吹理性的妥协派,今天又宣扬不要关注习的讲话,不要在意中国领导人的目标和方向,说他们会善待我们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他们朝好的方向引导。

不过还有像我这样的人还有美国优先运动的人,我们说,让我们尊重尊重中国领导人的劳动,去好好听听他们的讲话,格外注意他们在对我们说些什么吧。他们是非常直白的,习主席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讲话,长达3.5个小时,我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谈了七八回了。对象是一些美国的团体,不同的团体,例如茶党,美国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基督教团体,信天主教的选民,民粹主义团体,某些对冲基金经理,我跟他们都讲这同样的事情:今天西方面临的危机就在于,习主席在他发表的3.5小时的讲话中道出了他们未来全球霸权统治的计划,而西方对此根本没有人关注。

“纽约时报”可能会有一篇报道,CNN做了一篇报道,伦敦的“金融时报”做了一篇报道,“华尔街日报”做了一篇报道,但是当你观看美国电视节目时,你不会看到对这条新闻的大幅度报道,你看不到连篇累牍的文章,没有人关注它,就好像根本没有这件事。其实美国的电视节目,它缺乏我们所需要的严肃性,美国电视节目播放那个演讲时差不多是只播出了有前国家主席的那部分,他已经91岁,大家还记得看到他坐在那里用放大镜在阅读演讲稿吗?他一直看着他的手表,因为这场演讲长达3.5个小时,而且我相信在91岁时,能全程坐下来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他们就播出了这段!这是美国和全球媒体从中获取的,你知道的那种,搞笑的部分。但那个讲话一点都不好笑,本来就不是为了好笑而作的讲话,它是讲来在告诉全世界,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就是我们要做的,这就是我们如何去成为主宰全球霸权的大国。对西方来说,这对西方也不仅仅是一个警告,它实质上是说儒家重商主义的权威模式已经赢了。犹太基督教的自由民主,自由市场,资本化的西方已经输了。没有比这个更加直白了。

事实上,这个演讲中中国领导层的计划有五个方面,他们基本上是在规划未来几年发生的事情,他们认为他们实际上会控制世界的主导地位。第一是2025,你听说过2025计划吗?这是中国领导层几年前提出的一项战略计划,掌控全球10个产业,其中3个产业,芯片及硅片制造,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使中国在21世纪里统治全球的制造业。第二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中国真正大胆的地缘政治扩张。每当我作为一个鹰派在美国各地谈到此事时,他们都说,哦,哦,班农,你错了,你错了,中国人从来都不是领土的扩张主义者。他们其实是地缘政治的扩张主义者。

19世纪和20世纪有三个伟大的地缘政治理论,它们塑造了19世纪和20世纪。麦金德Mackinder是苏格兰人,马汉Mahan和斯皮克曼Spykman。一带一路的大胆之处,就是将三个地缘政治因素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计划。它结合了麦金德关于谁控制了中亚腹地,就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岛就能控制世界的理论。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希特勒,彼得大帝,这些世界伟大的征服者都明白这一点,麦金德就是以此来创造出他的理论的。丝绸之路的扩张,把中亚这些重要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用孔子重商主义的市场模式真正地把伊斯兰教政治统一到一个市场中去,那就是一路,或者我认为是一带。一路是马汉理论的产物,这还是大英帝国和后来美国的战略计划的基础,就是把沿途的主要港口都连接起来。

对了,今天你们能看到中国人在波斯湾,吉布提,南中国海这样做,谁用海军,用港口控制了世界岛屿,谁就会控制世界。他们把麦金德Mackinder和马汉Mahan的理论结合起来,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但是第三个实际上更加大胆,斯皮克曼Spykman,知道他的人要少很多。他的理论是关于从海洋向内陆的沟通线,他的理论是你得把侵略者远拒国门之外,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外,这是斯派克曼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南中国海就是这个不断的远拒,这个不断的远拒,让日本和美国无法发起大规模的入侵。

所以第二点,首先是2025,然后是一带一路,第三个是5G网络,5G网络的新发布。中国在这方面比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先进得多。如果他们在世界其他国家之前完成这项工作,他们将再一次在科技技术上占主导地位。其次是金融技术,中国今天的一个弱点是目前西方以及日本和美国等国尚且可以把它从世界资本市场上踢出去。对它的公司实行真正的制裁,或者把它的银行从全球资金流中赶出去,或者将它的大银行隔离于全球资本市场之外。在5年,7年或8年后,随着金融技术的进步,这种可能性将会消失,未来没人能够将中国和中国的体系从全球资金市场中踢出去。最后是开始用元,或称人民币,来作为汽油和所有石油产品的兑换货币。

中国要让美元失去储备货币地位。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使美国承担巨大责任,但也使美国在世界资本市场有极大影响力。这五大方面,配合经济发展计划,是中国领导人认为他们应当走的道路。这样到2030或2035年,他们就可以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15年以后,他们要成就世界霸权。西方对此是如何应对的?西方的反应是…直到川普当选总统之前,西方对中国的反应相当混乱。

川普总统的中心目标是重振美国,其中的重要策略是对中国的货币操纵、贸易不公平加以反制。我们要记得,正是由于往届美国领导人的错误,导致现在美国在许多经济领域已经成为中国的产品发售地,就像以前吉姆斯敦是英国的产品发售地。我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一年是5000亿。这还是扣除了我们向中国出口木材、铜、猪肉、牛肉、玉米、麦子、天然气、石油,还有波音飞机和苹果产品部件…不对,现在我们不向中国出口波音飞机和苹果部件了,他们在中国建了合资企业在当地生产,苹果几乎是中国(公司),他们有苹果云、产品都在中国生产,所有的产品创新最终也会出自中国…。

过去十年中国通过强制技术转让从美国拿走了3.5万亿美元的技术,这不是偷窃知识产权,偷窃知识产权行为可以用人工进行制止,可以通过加强网络安全,对商业间谍做更好的反制工作来制止。但这个却是献金或为进入中国市场付出的代价,一年350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中国摘走了民主自由市场系统的花朵,那就是我们的创新。美国强大是因为我们的创新,西方一直都在领导创新。中国的要求是,如果我们的公司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就要交出他们的技术,交出他们的创新。川普总统开始实施301行动,我很自豪我参与了这个工作。301行动就是研究中国政府是如何强制要求以技术换市场,美国应当如何去纠正过来。接下去几周时间你们会看到川普政府公布对301报告的更多增加信息以及他们将要采取的行动。

还有一个报告是232,是关于钢铁和其他可能领域,美国如何限制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这些行动在美国并不容易,原因如下:美国的社会精英比如硅谷、华尔街、好莱坞,华盛顿的帝国资本对反制中国没有兴趣,因为他们从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好处。是美国工人阶层,是中部和南部要进行对抗。美国成为产品发售地地使美国的工人阶层、中产阶层生活受到巨大冲击,所以你们每一天都看到工人阶层、中产阶层在跟那些想管理美国经济的精英阶层抗争。

这些跟全球的民粹运动有什么关联呢?因为对此事响应的将是全球的民粹主义者们。我知道你们很多人是人权活动者,从事人权活动多年。民粹运动在西欧、印度次大陆、美国、非洲兴起。你们开始看到工人阶层,无论男女,团结起来支持某个政治人物或政治运动,为了让社会听到他们的声音。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不再满足总是让精英管理我们的生活,要有人站出来为我们说话。所以在美国就是川普现象,在英国有法拉奇(NigelFarage)现象。民粹运动现在还是刚刚开始。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我在美国也常批评:你赢了几个州,可你丢了弗吉尼亚,你输了这个那个选举。这都没关系,我们不会总是赢。就像你们也不会总是赢。这没关系,时间和历史的潮流在你这一边。只要你努力不懈。如果你努力不懈,你会惊讶地发现有无数的人跟你想法相同。

在美国川普推出竞选红帽子,写着“重振美国”,一开始没人了解它的含义,没人愿意戴,他们以为川普是个极端分子,但随着时间…那时候美国每位专家,所有权威人士、BBC的每位专家,全世界所有的专家都说川普会输得很惨。

我八月中旬,选举85天以前加入川普竞选团队,那时候他的支持率下跌到20、30点,在每个州几乎都落后。精英阶层根本不把川普放在考虑之列了。希拉里在竞选当晚在杰弗逊中心花了上万美元,做了一个假的玻璃天花板降下来。几天之前她的团队已经付钱订好了满趸船的烟火准备庆祝。他们就是这么自信希拉里能大获全胜。但我知道(川普会赢)。川普刚开始竞选的时候,我告诉他如果他能坚持几条,比如让大众将希拉里等同于一个贪腐无能并且打算管理美国衰退经济的精英,他就会赢

他们的调查说你的支持率下跌了两位数,说你输掉了每个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那隐藏着真实数据。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美国走错了路。75%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在衰败。这些就是想发声的人。他们不希望美国衰败,他们要重振美国。他们准备支持川普。就算是在竞选最黑暗的时刻,我总会告诉他,您在意志力量上100%领先,您会赢。因为美国的工人阶层不论男女都不希望美国衰败。美国工人阶层的男男女女都不希望社区被鸦片危机败坏。美国的工人阶层在独立革命中挺身而出,在内战中挺身而出,在二战大萧条时期挺身而出,现在是美国历史上第四次他们将挺身而出。您要做的就是坚定地传达您的信念。

今天我要把这个信念传达给在座各位。这个信念就是:美国的命运不掌握在川普手里,不掌握在班农手上,也不是掌握在某个著名政治人物或伟人例如Jeff Session或他的同事手里。美国的命运掌握在小人物手中,在被遗忘者手中,在沉默的人手中。因为他们突然明白了,随着科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进步,草根运动不会再让你沉默。这就是我给你们传达的信念。

肩负责任是很艰苦的事。我们有伟大的领袖,川普总统和安倍,但肩负美国命运的不是川普总统,不是安倍首相,不是他们。肩负责任的是你,是在座的每一位。我了解到在座各位经受很多困苦,有的被关过监狱,有的在自己的国家被不公平地对待,被边缘化,失去经济发展机会。你必须记住,这是不可摧毁的链条,这个不间断的链条会一代一代地传递。我很想来这里给你们说,我这里有一根魔杖,我一挥魔杖一切都好了,我可以在这里给你换尿布,给你屁股拍粉,轻拍你的头,告诉你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是它并不会好起来。

世界现在处于一个非常非常困难的境地。你见过在中东的库尔德人。战争的阴云在伊朗或土耳其跟在伊拉克和埃及的库尔德人之间正在形成,那里的情况日益变得越来越岌岌可危……还有多久就会影响到你呢?多久会影响世界石油危机?他们会蔓延多久?现在,这个世界正处于刀刃上。我们有一个……我想称之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条长长的黑暗巷子,就像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期,是个决定性的长巷。你们所做的决定将要决定的是,当我们走到巷子另一端的时候,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将会是和平与繁荣还是20世纪那时的死亡与摧毁?记住,你们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那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世纪。

我想大约有2.8亿人死于饥饿,对吧?战争中的世界各地的集中营和战争,从现在起的千年后回顾它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他们将会问我们在二十一世纪问我们是否会迎来光明?是劳动的男人和女人团结一起改变了历史还是要重蹈了又一个20世纪的覆辙?请相信我,这些决定都会由你们做出,这是你们在接下来的5年,10年,15年和20年中所要做出的决定。

我真的要感谢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为了让这次会议顺利进行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巨大的压力让这个会议开不成,巨大的压力不让我在这里讲话。它需要真正的勇气,安倍首相和其他人的真正勇气,让我们的会议顺利进行。请记住,修昔底德说,幸福生活的关键是自由,自由的关键是勇气。丘吉尔曾说,勇气是所有美德中最重要的,因为有了勇气其他的美德才有支撑。

日本人可以和美国人一起合作因为他们对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灾难具有非同一般的感受。加上中国领导人今天所做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朋友必须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必须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来做到这一点,没有别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我第一次做这样的国际演讲,而且只有我来日本才可能这么做,并且跟我很喜欢的日本朋友们进行交流。因为如此我非常大感谢你们,并感谢你们给了我这个机会,接下来我会回答你们的一些提问。

谢选骏指出:班农关于“儒家重商主义专制模式”的概念肯定是违反常识的。因为儒家向来是抑商的,姑且不说反商的。如果再牵扯孔子,那就更加莫名其妙了。

此外,民粹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一再显示,劳动阶层一旦进入政治运作和上层建筑领域,似乎更加容易蜕化变质。中共的贪官污吏,出身于劳动阶层的比比皆是,而且比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似乎更多。为什么劳动阶层更容易蜕化变质?也许是经不起诱惑收买,也许是知识不多、不够反动?也许是缺乏独立人格?



【040、房奴时代宣言】


《从美国房价发展史总结:比崩盘更可怕的 是你一直没买房!》(2018/08/03 网络公众号)报道:

最近10年,房地产的蓬勃发展无疑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同时也伴随着相应的问题产生:房价过高、土地财政等等。房地产泡沫、楼市崩盘的争论一直都有,这三个星期以来,关于房地产泡沫的争论又变得热火朝天了,人民搞不懂深圳的房价为什么在去年涨得那么疯,人民担心深圳、北京的房价再这样下去会不会直接崩盘了?人民寄希望于政府这次要发大招直接把楼市KO了,人民对国家再一次重启货币宽松忧心忡忡……总之,关于中国房地产未来的命运,再一次成了举国上下最大的热点。但是,在11年前的2007年,甚至在14年前的2004年,都曾经被热火朝天的讨论过,现在的这些争论,既没有太多,也没有太新。这段时间公共舆论所讨论的一切议题,都让我感觉无比的熟悉。下面小编用几个最典型的例子,来讲几个最朴素的真实面,我认为这些真实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

1、第一个,是美国123年的房价史

卡尔·凯斯和罗伯特·席勒编制了著名的Case-Shiller房价指数——席勒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就是那个老是看空中国房价的人。

这个指数说:在美国1890-2013年长达123年的历史中,下跌的年头是28年,上涨的年头是95年,跌幅最深的一次是2008年,-18%。连续下跌达到5年的只有两次,一次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时代,累计跌幅是26%。一次是2007-2011年的金融风暴时代,累计跌幅是33%。整体上,美国房价在过去的100多年中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略高于美国2.8%的通胀率。

这123年中,美国出现三次十年累积涨幅超过100%的大牛市,分别是在1938-1954年、1969-1986年、1995-2007年。

虽然这个指数其中一个研究结论说:长期来看,美国房价的涨幅基本等于通胀率。但看那个曲线,以0.25%的速度连续涨了100多年,它论证了两个铁一般的事实:

1、长期看,房价是上升的。

2、房地产是抗通胀的好品种。

放到单个城市看,比如纽约,长期看,也基本如此。纽约在1988-2012年长达25年的时间里,房价增长率正好是美国的通胀率。

2、第二个,是东京半个多世纪的房价史

日本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太多人拿中国楼市和日本楼市对比了,2009年之后,网上流传的那个中日楼市泡沫对比图,都很清晰的把崩盘时间都预测出来了,可惜没兑现。

简单说吧:日本房价是在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开始出现赶顶的。大约1991年开始崩盘,到大约2005年到底,最大跌幅达到70%,房价又回到了20年前也就是广场协议那一年。

但你们只看到日本泡沫破灭后痛苦的经历了“失去的20年”,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在“失去的20年”之前,日本GDP从1960年代开始便保持了每年高达10%的经济增长。房价从1960年代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腾飞,基本是一直飞到1990年代,前后经历了超过30年的楼市繁荣,日本六大城市地价上涨了56.1倍。这也是事实。

3、第三个,是香港30多年的房价史

香港在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房价暴跌了一半以上,一直跌到2003年SARS危机,连跌5年,东京和香港房价跌起来的劲爆,比纽约流弊多了。

但问题是,你看亚洲金融风暴之前和SARS危机之后,香港房价涨了多少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前,香港房价也有好几次牛市熊市,但基本都是“小熊大牛”。

从1980年到1997年前夕,17年的大周期里基本都是在上涨,涨幅有8-9倍。2003年之后到今天,也是10多年,房价也基本是一直在上涨,中间有调整也是小幅度,整体也房价早已超过了1997年的高点,去年均价大约到了9万元/平方米。全球最贵的分层住宅价格,一直都要靠香港来刷新。这也是事实。

4、就讲这几个最朴素的真实面

一、在历史的长河中,那种房价暴跌50%、80%的大崩盘、大萧条,没几回。

20世纪到现在100多年,大崩盘俩手掌就能数过来。像大萧条、日本楼市崩盘、金融风暴,这些在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来那么一回的。像日本那样一下子来个“失去的20年”,更是比较罕见的个案了。在你一生的时间里,可能会真正遇到那么一次,我说的真正遇到,是指在你成年能够独立投资独立承担风险的那个劳动阶段。也许你因此暴富了也许你因此破产了,但就算你想多经历都不会有更多机会。

二、毫无疑问,泡沫总是会破的。同样毫无疑问的是,泡沫在破灭来临之前房价会连涨很多年。

地球上还没有永远只涨不跌的房价,美国、日本、香港这些更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他们都无一例外的经历了大崩盘。认为中国可以例外的,是在侮辱别人的智商。不要觉得中国的房价连涨10几年是多么新鲜的事情,很多地方都出现过。拉长一点看,泡沫的破灭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这些年来,我们总是过于强调崩盘的恐怖性,这太片面。大崩盘的确很恐怖,一夜之间全完了。但,你看看那些地方,在崩盘之前,房价连续上涨了多少年?美国三次大牛市每次的跨度都是10年以上,日本是30个年头,香港是17个年头,中国从房改之后,除了2008年,也基本是17年一路上涨。

越激烈的崩盘,前面一定是越长时间的房价上涨。

三、预测泡沫是徒劳的,坚持任何一种观点都会有对的那一天。

中国楼市从2002年起,就不断有专家告诫我们:楼市要崩盘了,不要买房。结果房价涨了10几年,崩盘还是没有等来,倒是自己离房子越来越远了。

再强大的政府、再流弊的经济学家,谁也预测不到、谁也挡不住商业大周期的突袭。预测泡沫都是徒劳的,成功逃过泡沫更是少部分人才会有的狗屎运。

长远看泡沫迟早是会破的,就像长远看人总是会死的一样,难道这样,你要每天把自己活得苦逼逼的?

这世上最不靠谱的事就是预测不可知的未来了,最简单的一个法子:如果你永远只坚持一种观点,一定是对的。比如,你每年都公开说一次:房价一定会跌的。看过去那些地方的房价史,一般最长也就30年吧,你一定会答对一次的。

四、长期看,因为害怕泡沫而不去买房,个人所承担的损失要远远大于躲过泡沫的收益。因为一个大泡沫的形成和破裂,有可能横跨你的一生。

美国两次大崩盘 ,横跨了接近一个世纪。日本在大崩盘之前房价涨了30年。回头看,中国房改以来,也有18年了。你的人生,有几个18年?有几个30年?为了等一个到现在都还没来的大崩盘,可能你要错过好几次改善自己的机会。比如:2005年之前,2008年,2010年。我想说的是:财富不是最重要的,时间才是,学习才是。

在深圳,即便是你迟至2013年在关内买一套四房,今天你也可能是一名千万富翁了,至少,你不用面对现在已经涨到1000万才能买一套的房子焦虑了。所以,这样的虚无缥缈的大崩盘,你根本没有必要老是想着它,它爱来不来。

五、我看到的是,房地产是储藏财富和抵抗通胀的最好方式。

也许有更好的,但是,和普通老百姓攸关又最没有专业门槛的,就是房地产了。看看美国、香港那些数据,结论很鲜明,香港房价在98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依然创了新高。每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在长期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上涨,期间会经历多次的小调整,但基本都是:涨起来很凶猛,跌起来一般般,最后来一个大泡泡收尾,再重新开始。

泡沫是很可怕,但最可怕的是,你因为担心那个不知道啥时候来的泡沫而选择了什么都不做。那么,即便泡沫崩溃了,你自信有钱去抄底吗?房地产至少还能跑赢通胀,但你只持有的现金却在时间的流逝中,全贬值了。

总之,中国的房价,一线城市的房价,不要指望它没有泡沫,不崩盘,对这一点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崩盘,所以才会相信房价永远上涨的神话。但市场就是市场,不存在特殊。即便你不断使用大规模的刺激手段,也不过是把泡沫发生的时间向后推延而已。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如何面对泡沫。

谢选骏指出:上文可谓“房奴时代宣言”矣!极力鼓吹买房有理有利,却无说明买什么房,买哪里房——作者哪里知道,房价并非通货膨胀率,从来不是一碗水端平的——盲目买房,犹如进了赌场,和进入股市的结果相去不远。所以我想,该文作者可能是贷款公司的推销员。因为,贷款买房的结果尤其严重——赚钱的是银行和政府,风险归于个人。而且房奴有助于社会稳定——房奴是最听话的奴隶。



【041、飞毛腿女人追求的只是掌声】


《她曾发誓永做中国人 今却牵头为台湾正名》(2018-06-23 察者)报道:

“我的皮肤是中国人的,眼睛是中国人的,我全身无处不是中国人的,我要永远做中国人,为国争光。” 

1970年,曼谷亚运会,中国第一位获得奥运奖牌的女运动员纪政,对国外记者如此强调。 

而如今,台湾“独派”团体发起“2020东京奥运台湾正名公投”,发起人却是曾说要“永远做中国人”的田坛传奇。 

这位“东方羚羊”的变化,如同她当年在赛场上一样,疾如旋踵。 纪政牵头推动“2020东京奥运台湾正名公投”联署(图源台媒)“独派”推“正名公投”,奥委会早已拒绝 

今年2月,“台独”组织台湾“入联”宣达团向“中选会”提交所谓“2020东京奥运台湾正名公投”第一阶段联署书,妄图台湾地区以“台湾”而不是“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义参与东京奥运会。5月11日,该团体宣布启动第二阶段联署。 

据香港“中评社”消息,台当局“监察院”22日举行“国际奥林匹克精神的坚持座谈会”,被称是“为台湾正名公投”造势。 纪政在会上称,28万联署书才能达门槛,为保险起见希望能有35万到40万份,目标是7月底要收集完成,最后将此案送入11月24日和“大选”捆绑的“公投”,但现在联署书数量连目标的一半都不到。纪政在台“监察院”举办的座谈会上,鼓吹为“正名运动”投票(图源:香港“中评社”)然而,即使所谓的联署能达到门槛,台当局也早知道,这个所谓的“正名运动”,不过是黄粱一梦。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台“中选会主委”陈英钤20日接受广播节目专访时承认,洛桑奥委会在5月3日时特别开会决议,不接受中华台北奥委会改名。 也就是说,即使是该“公投案”获得通过,到2020年东京奥运举行时,台湾地区的参赛队伍仍需乖乖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如果执意使用“台湾”,将被拒之门外。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3日曾在记者会上表示,日前国际奥委会已就台湾推动所谓“奥运正名公投”予以了严正警告。民进党当局不思悔改,继续煽动民粹,操弄公投,蓄意挑衅一个中国原则,肆意破坏两岸关系和平稳定。这种玩火行为,必将自食恶果,进一步损害台湾同胞的利益。 

“永远的中国人”变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所谓“正名公投”的发起人,是上世纪60年代名震世界田坛的“东方羚羊”纪政。 纪政,1944年生于台湾新竹,祖籍为福建晋江,是世界著名短跑运动员。 

在1968年墨西哥城举办的第19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纪政获得80米栏铜牌,成为中国在奥运会上首次获得奖牌的女运动员。 

1970年,纪政在美国波特兰6次打破或平了以下世界纪录:100码,10秒,破世界纪录;220码,22秒7、22秒6,破世界纪录;100米栏,12秒8,平世界纪录。 同年在慕尼黑举行的国际比赛中,她又打破了200米跨栏比赛的世界纪录。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这在世界女子田径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1970年,世界女子田径共创7项世界纪录,纪政独占5项。 

从1964年到1970年,纪政共44次创亚洲纪录,获得“东方羚羊”、“世界女飞人”、“短跑女王”等名号,国际体育新闻界更把1970年称为“纪政年”。 

据台湾“中国时报”及《中外杂志》介绍,在1970年第六届曼谷亚运会上,纪政还对外国记者表示,“我的皮肤是中国人的,眼睛是中国人的,我全身无处不是中国人的,我要永远做中国人,为国争光。” 

据中新网,就在十多年前,2001年,纪政在旅馆收看莫斯科现场转播,得知北京申奥成功后,立即打电话向大陆长跑团团长车向东道贺。 

她当时表示,身为运动员的炎黄子孙,她终于盼到奥运圣火可以在中国人的土地上点燃的一天。 而此前,她还以“希望基金会”董事长身份发起“北京奥运,炎黄之光”海峡两岸长跑活动,为北京申奥造势。 

纪政参加“北京奥运,炎黄之光”海峡两岸长跑活动

而时间回到2018年,“永远的中国人”却变了。 纪政声称,大部分台湾乡亲可能不知道,自1960年罗马开始,到1964年东京、1968年墨西哥,她曾参加过3届奥运会,都是以“台湾”名义参赛,但1984年起,却只能以“中华台北”参加,这是“矮化”。 

这不是纪政第一次提出“正名”要求,2008年因中华台北队在北京奥运入场次序采取“中”字,而非“台”字,纪政就曾主张退出奥运开幕仪式,当时让两岸大跌眼镜。然而,稍微还原一下当时的历史语境,就会发现,纪政所谓的“历史证据”,完完全全是相反的例子。 

1960、1964和1968年三届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均不允许台湾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参赛,只允许以“台湾”或“福尔摩沙”的名义。 所以,纪政所说的以“台湾”的名义参赛,实际上是被迫的,所以铭牌上都加上了“抗议中(Under Protest)”的字样。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他们在通过主席台时,还曾一度停下,领队从口袋中拿出“抗议”的布条。 

1970年代,中国大陆重返奥运舞台。1979年10月,在名古屋召开的国际奥委会会议,提出了史称“奥运模式”的“名古屋决议”。而在名古屋,纪政与沈君山、杨传广一道,当时是“中国(“中华民国”)会籍危机处理协会小组”成员,而不是“台湾会籍”。 

“名古屋决议”,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奥委会为中国唯一全国性质的奥委会,可以称作“中国奥委会”。而台湾地区的奥委会改称“中国台北奥委会”,并且台湾今后参加奥运会,不得再使用“中华民国”的国旗和国歌,而要使用经过国际奥委会批准的新会歌、新会旗和新会徵。 

11月份,国际奥委会在总部瑞士洛桑宣布,经过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通讯表决,以62票赞成,17票反对,通过了执委会在名古屋会议的有关中国代表权的决议。 

1980年的奥运会与冬奥会,纠结于参赛名称、旗帜、歌曲问题,台湾地区的代表团都没有参加。 

1981年,台湾地区相关部门无计可施后,不得不向国际奥委会妥协。台当局与国际奥委会在在瑞士洛桑签订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名称定案为“中华台北奥委会”,所送审的梅花旗也通过核准,两年后的1983年又递交了会歌方案。 

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称,纪政曾说选手能够参赛才是最重要的事,所以,虽然遗憾不能以“中国”(指“中华民国”)名出赛,但用“中华台北”却是一种最好的妥协。 

而今,纪政却“错改”历史,宣称,“我们的国家就以台湾为名字”,2020东京奥运会要让台湾以“台湾”名义参加,不要再用“中华台北”这个不三不四的名义,“当时是争一时,只好委曲求全。” 

“不了解纪政,就不了解台独” 

曾经的“中华民国”之光,摇身一变,却成了“台独”运动的领头人,还用颠倒的所谓“历史证据”来背书,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精神错乱”? 

台湾“中国时报”专栏作者郑大为认为,“基本上纪政就是个没有立场,只知道政治正确而不懂政治道理的人”。郑大为称,像这个“公投”其实一点意义也没,要改“中国台北”为“台湾”重新入奥,那根本不要“公投”,只要向蔡英文当局答应,马上就可以做。民进党什么事都敢,这事本来就无关紧要,也不会有太多人反对,因为不管是“公投”过了还是政府行为,都不会有任何作用,还是那句老话,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就算你成立个“台湾会籍危机处理小组”,结果也是没用。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石之瑜的观点,提供了一种视角。石之瑜在2008年曾提出,倘若不了解纪政,就不可能充分了解“台独”。他指出,“中华台北”在称呼上的小小争议,让台湾人情绪起伏,可以从纪政身上得到印证。只要大陆不赞成中华台北,那争取中华台北就有助于宣泄“台独”的情感;假如争得了中华台北,那就必须靠反对以“中”字为顺序入场,才能有效宣泄“台独”情感。 

石之瑜评论称,纪政与曾参与制定“国家统一纲领”的沈君山有至情之交,说明“台独”与“反台独”的交集,在于他们都有某种与大陆比赛与竞争的需要。他们不一定要赢,也不一定相信自己会赢,他们要的是某种不断在竞争的感觉,而纪政这样一辈子在比赛的人尤其如此。

谢选骏指出:有偿新闻“观察者网”不知飞毛腿女纪政所追求的东西,从未改变,那就是大众的掌声!上面这些稻梁谋士和有偿新闻同样愚蠢,因为他们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也从未改变,那就是大众的掌声。而大众的掌声总是潮起潮落、水性杨花的。



【042、封城社会最适合中国国情】


《索罗斯:打败习近平领导的中国 攻破“封闭社会”》(BBC 于 2019-09-15)报道:

美国金融家,政治社会活动家索罗斯在评论文章中表示,对打败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的兴趣超过了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关心。他还说,欢迎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的经济战,但其经济战同民主奋斗无关。

索罗斯周一(9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专栏评论,赞成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说美国不应解除对华为的封杀。他还呼吁国会立法,限制特朗普可能会为了大选选情与中国做交易,停止限制华为。索罗斯创立了著名的开放社会基金会,机构宗旨是推进自由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权,并致力于在经济,法律及政治上促进公民参与社会,实现公民社会的目标。但是他质疑特朗普寻求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的背后动机,说特朗普不过是要“通过促进美国股市和经济,增加其竞选连任的机会”。索罗斯建议特朗普应该继续对北京施压,让中国社会“开放”,实行自由改革。

削弱华为领先5G——这次索罗斯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说,“作为开放社会基金会的创始人,我对打败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的兴趣,超过了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关心。”今年1月索罗斯就在达沃斯论坛表示,习近平是开放社会的最危险的敌人,中国“是最富有,最强大,技术最先进的专制政权”。他还指责中国投资“机器人学习和人工智能”是为了加强专制,反对西方科技公司进入中国。索罗斯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是一个危险的对手,而未来几年5G领域是决定中美谁能领先的关键。因此他在评论文章中说,如果允许中国科技公司华为进入全球市场竞争,北京就会将其“政治控制制度推向全球”。 因为华为在5G市场上竞争所需的核心零部件要受制于30多家美国企业,因此索罗斯说只要美国继续制裁华为,让它得不到关键的技术支持,就会严重削弱华为,中国在5G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随之弱化。

索罗斯还以违反开放社会原则为由反对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即对对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和整理,建立和加工,建立个人信用历史记录的系统。

攻破“封闭社会”——索罗斯此次表达的战胜中国的言论同他一贯主张的价值输出的软性手段形成鲜明对比。长期以来索罗斯通过对全球120个国家的自由主义事业的资助,通过促进社会教育,独立媒体,网络信息传播,达到实现自由与民主的所谓开放社会的目的。索罗斯的“开放社会基金会”的名称源于卡尔·波普尔1945年批判威权主义的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该基金会一直通过资金援助计划,实现把“封闭社会”发展成为“开放社会”的目的。

俄罗斯在2015年禁止“开放社会基金会”在俄罗斯活动,指责该基金会对俄罗斯联邦的根本制度以及国家安全构成威胁。2017年该基金会因为支持开放性政府和帮助难民受到诸如罗马尼亚,匈牙利,马其顿,波兰等前东欧国家政府的压制。

2018年“开放社会基金会”关闭了在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的办事处,停止了在土耳其的运作。该基金会指土耳其政府对他们做出不实指责,并且拘捕和骚扰与该基金会有关的知识分子和自由派学者。

索罗斯在2013年曾经参加中国的博鳌亚洲经济论坛并发表讲话,但他并没有对中国经济做出严厉批评。2016年索罗斯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对习近平的经济和金融政策提出强烈批评。后来中国媒体指责索罗斯做空人民币,攻击中国大陆的资本市场。

谢选骏指出:匈牙利鬼子索罗斯和他的宗师卡尔波普一样愚蠢,他们哪里懂得,封闭社会最适合中国国情!因为中国的“天下”就是一个同心圆的封闭社会!所以他们做梦也想象不到,2019年的封闭社会还不过瘾,还要来一个2020年的封城社会!这个封城社会,乃是一切封闭社会的极致,也是其逻辑成熟的状态。

《当局宣布武汉肺炎不会在美国蔓延 华人戴口罩上街惹人反感》(2020年2月5日 综合新闻)报道:

美国公共卫生部门与一些城市的政府一再宣布武汉肺炎不会在美国蔓延,但在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一些华人聚居的城市,药店里的口罩都被华人抢购一空,大街上随处可见戴着口罩的华人,这惹起许多民众的反感。

近日的脸书(FaceBook)有一段视频疯传,在纽约曼哈顿华埠地铁站,一名华人妇女戴着口罩等车,一名非洲裔男子经过,就以“有传染病的婊子”称呼这位华人妇女;看到妇女没有反应,该名男子便朝华人妇女的头重重打下去,随即逃走。上传视频的网友表示,当时没有人试图要阻止非洲裔男子的行为。

近日华人微信群又传出,有一位华人戴口罩乘地铁回家,等车期间,有人要把他推进铁轨。幸亏有地铁工作人员的帮助,才得以脱身。

民众反感华裔戴口罩的案例在各地都时有所闻。日前在一城市的街头,有青少年以“传染病”称呼戴口罩的华人;还有华人学生因为戴口罩上学而遭到霸凌,被同学指“你有病就不要来学校”。

另据美国中文《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华人戴口罩也使刚从中国回来的华人觉得奇怪。从中国返回洛杉矶的袁先生说,刚走出飞机就发现换了一番天地,第一次看到人们不戴口罩,包括海关的工作人员和其他飞机出站的旅客,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看到戴口罩的华人反而觉得格格不入,又给人以在中国时的紧张感。

美国民众反感戴口罩的华人,并不是歧视华人。一位华人妇女发推文说,她坐公车上班,用手机收听广播中国武汉肺炎蔓延的新闻,于是流泪了。有人到站下车,都上来给她一个拥抱,安慰她不要伤心。最后到终点站,司机也上前拥抱她,安慰她说一切会好的。

谢选骏指出:美国民众为何反感戴口罩的华人?因为开放社会反感封闭社会!但是对于封闭社会来说,不戴口罩就无法呼吸了!所以,封闭社会必须进步到封城社会——这不是讽刺与幽默,而是一个费拉社会的废垃现实。



【043、福建女孩死于日本虚无主义】


《行程诡异 一个女教师的日本死亡之旅》(2017年9月4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

当地时间8月27日早5点50分左右,日本北海道钏路市海边发现一具女尸。

死者身高约1米6,白衬衫、米色长裙、白色休闲鞋,红色的丝巾缠绕在颈间。尸体的一部分已经腐烂,受损害较为严重,警方初步推测死亡时间可能已经有一个月。

警方通过DNA检测确认死者身份正是危秋洁——7月23日在日失踪的中国福建女教师。

有趣的姑娘

7月18日,危秋洁从天津出发前往日本,原本结伴同行的朋友临时有事,她不想选择旅行团,最终决定独自开始八天七夜的自由行,5天后失联。

这是危秋洁的第一次海外旅行,她早早就开始了准备:今年1月,她发微博“今年一定要去看的冰淇淋山”,配图是北海道西北部的利尻山;6月,微博转发北海道图片并评论,“还有函馆,等我来!”

日本之行也是危秋洁新生活的一份开门大礼。今年1月,她拿到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6月底,她即将成为一名有编制的老师。

新老师危秋洁的生活是有趣的。

一个孩子用“可是”造句,“他可是拉了一个早上的肚子啊!”她评论,“我可是快被你气死了啊!”

另一个孩子写,“我不但长得帅,而且很好学。”她评论,“我怎么会有这种爱撒谎的学生。”

自由行最初的两天,她迫不及待在微博里分享了日本的街景、花海、自拍,还有随身携带的村上春树随笔集《爱吃沙拉的狮子》,书中写道:

“正因为会发生未知的事情,旅行才有趣。假如一切都像当初计划的那样顺顺当当不出意外,旅行大概也就失去了意义。”

诡异的行程

发现尸体的桂恋海滩并非景点,而是采集海带的地方。除了当地渔民,鲜有外人足迹,更是从未有外国游客来过。

根据尸检,危秋洁死因为溺水。尸体衣服没有凌乱,基本排除漂流较长距离的可能性,因此推测尸体有可能一直在现场附近。

危秋洁为什么来到这里,失联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

7月20日,危秋洁搬到札幌民宿Ocho居住。第二天去了美瑛,在薰衣草前拍照并上传到微博,配文“夸我”。

一切都按照危秋洁的行程表有条不紊地进行。她甚至以小时为单位,确定好自己每天的行程,以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尽可能多的地方,让这次旅行的效用最大化。

7月22日,按照行程表的安排,危秋洁会去富良野观赏薰衣草。早7点30分,危秋洁从Ocho出门,不同于前两天的黑色双肩包,这次她选择了一个斜挎的红色小包,并在临出门前反复照镜子,整理头发。Ocho的老板娘称,当天危秋洁的着装并不像去远处游玩,而像是去见朋友。

此前几天的游览中,危秋洁换了不同的衣服,但始终背的是同一个双肩包。

斜挎小包,配上白色细条纹衬衣、素色长裙,危秋洁最后一次跨出这间民宿的门,留下了她的行李箱和预付到25号的房租。

下午4点26分,她给家人发微信,撒谎称已“安全回酒店”(民宿)。同时,踏上了开往阿寒湖的巴士。

阿寒湖原本不在她的行程之内。

从早上出门到此刻,中间隔了8个多小时。监控拍到了危秋洁乘坐JR列车从札幌到钏路,用时四小时。

在乘车时间之外的4个多小时里,没有监控拍到危秋洁的画面,她去了哪里?见到了谁?这是否导致她突然改变行程,并撒谎?

晚上7:30,危秋洁在阿寒湖畔的御前水宾馆办理入住。她选择了信用卡支付——该宾馆一晚的住宿费用上千,是札幌民宿Ocho的四倍。

7月23日凌晨,身在阿寒湖温泉的危秋洁,给“孙燕姿生日”的微博点赞。而该微博的IP地址显示:211.16.108.231——位于札幌市政厅附近,距离危秋洁入住的宾馆足有300公里。

从危秋洁踏上阿寒湖,根据监控显示和相关目击者证言,危秋洁的ipad并未出现。有可能是有人捡到她的ipad并登陆微博。

ipad何时丢失?危秋洁临时决定来阿寒湖,和这件事有无关系?

7点30分,危秋洁退房。半小时后,独自搭乘环湖游船——阿寒湖观光船的工作人员对此印象深刻,“漂亮女性独自坐船非常罕见”。

之后,她的身影出现在阿寒湖便利店门口、面包店、巴士中心,并乘坐巴士返回钏路。

中午12:15,钏路巴士站的监控拍到危秋洁的身影。当地一家咖啡馆老板称,当天下午2点,疑似危秋洁的女子来店里点了一杯卡布奇诺,面向落地窗坐了一个小时。

至此,关于危秋洁的确切线索全部中断,直到一个月后她的尸体在桂恋海滩被发现——距离该咖啡馆将近8公里的地方。

咖啡馆楼下是一个城际间巴士站,通往根室、北见、旭川和札幌的巴士每天多次从这里开出,警方调查后并未发现更多信息。

遗书

“对不起,这是告别的信。活了27年,现在已经努力不下去了。如果我不在了,请大家不要难过,我会成为星星守护着大家,我从心里爱着大家。”

8月29日,一封夹在村上春树随笔集里的信被曝光。信中有和家人朋友告别的意味,但未明确提到死亡与自杀。

据此前日本朝日电视台报道,危秋洁的父亲抵达札幌确认该信件是女儿的字迹,但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女儿会自寻了结。危秋洁的弟弟也表示,所谓“告别信”只是旅行笔记而已。

赴日之前,危秋洁微博最后点赞的一张图是6月20日的预告海报,配文“《我们这一天》第二季确定9月26日开播!杰克爸爸又回来了,看看看!”

离开咖啡馆后,她又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去桂恋海滩?

7月23日似乎并不是危秋洁生命的最后:

7月21日,她曾在微博上对一条林肯公园主唱去世的微博转发并评论“RIP”,但在26日下午,网友发现这条微博不见了。

危秋洁以往每天都会给家人报平安,此时距离上一次和家人联络已整整四天。

如果是本人操作,这四天里她为什么不和家人联系?

有目击者称,7月25日晚8点左右,曾看见一个同为长发、穿着偏黑色衣服,疑是危秋洁的女生走在阿寒湖边。

也有目击者称,7月31日下午1点30分左右,在阿寒湖北侧可通旅馆的山林小道上,“看到一名白衣女子”,疑似失联女教师危秋洁。

······

危秋洁曾说,“我将永不臣服于失控的世界,自由地追逐繁星”;并最后留下一句,“我会成为星星守护着大家,我从心里爱着大家。”

她在追的《权力的游戏》还在上演,去日本前一天,危秋洁下载了一整季。

她喜欢的日本小说家太宰治有一句话,“我本想在这个冬天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制棉服,是适合夏天穿的衣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

遗憾的是,危秋洁连这个夏天都没能过完。

信息来源:

1.日本媒体ANN

2.日本北海道媒体UHB

3.日本媒体TBS电视台

读者评论说:我不知道谁传言的危考上教师,录用25人,说危考了26名,前一名放弃,于是危递补上了!真实情况如何?

1、《2017南平邵武市教师招聘面试公告》(5月16日)的文件,危在25个名额1比3入围面试中排名44名,也就是入围了面试,但是排名并不高。

2、在《2017年南平邵武市公开招聘教师入围体检名单》(6月11日)的文件,公布的入围体检的25人中明确没有危秋洁,说明危面试并不理想。

3、在《2017年南平邵武市公开招聘教师拟录用名单》(8月15日)的文件中,确定危到最后也未被录用。

因此并非网上传言所说“考上了人民教师,马上要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现在我的想法是

1、危工作多年仍然是个代课老师,待遇一千多元,我有朋友也是,虽然名义上是教师,但是在学校里代课老师和编制老师待遇天壤之别,且地位身份相差甚大。危好强、心高气傲,要么为此发生过冲突,要么忍气吞声积怨太久。之前工作的学校有个女的,就为了混个工作名字好听以及好嫁人,找关系进来做的代课教师,八百一月。我认识她时她已经做了七八年,正式老师四千左右。危27的年纪,在非北上广深的大城市,这样的年纪还不娶嫁,容易受人闲话,包括出现同性恋、生育功能障碍、生理心理上的问题等流言,相信经过这个年龄阶段的非大城市朋友都有了解。即使没有这样的流言蜚语,也或者受到家里的强烈逼婚、逼相亲。在小城市,都快30的人了,别说结婚了,要是没有孩子,都会遭人闲话,本人非常有同感,我也是没孩子,在家里没法待。危的性格好强,肯定不愿意一直这样压抑。

谢选骏指出:上述报道给人的印象是,迷恋日本文化的福建女孩陷入了诡异的迷局。日本人的骨子里都是萨满教徒,崇拜自己的萨满“日本天皇”。但是二战失败以后,这种民族信仰遭到了美军的禁止,强迫他们政教分离,从此,日本人陷入了迷惘和虚无主义。本来他们还可以用工作狂的生活方式来打发时间,但1990年代以来的泡沫破裂,使得工作狂也没有了发泄精力的余地。于是日本人沦为彻底的虚无主义者了。谁来救赎他们?在他们得到救赎以前,他们还将带走多少迷恋东洋的人?



【044、复习功课的新时代】


《网络热传六年多 据说是中共最害怕的帖子》(加国无忧 2019年8月22日)报道:

一篇题为《细数历代王朝灭亡前十大征兆》的文章,自习近平上台的2012年底开始,就已经在网络上传了好几年,但是至今经久未息,当然是有原因的。该文借古喻今谈亡党征兆,一针见血,令民众拍手叫绝,笑称“莫非是毒咒我朝不成啊!”有关习近平将是中共红朝末代“君主”的预测,也曾差不多在六年多前同期出现,最近又被提起。 

网络热传的帖子全文如下: 

一、官民对立,社会动荡。一旦国家出现这种现象很普遍,这个王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从秦朝到清朝王朝灭亡前都是从官民对立开始的。几乎都是官逼民反。一旦社会出现动荡,就会出现一系列事件。增加对社会的控制。这样就要增加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又要发工资,又要征税。总之越忙越乱。一直忙到灭亡还没有想明白咋回事。 

二、思想混乱,人心浮动。思想一乱,人就很难一条心了。每个王朝灭亡前思想上一定混乱了。唐朝中期思想混乱,韩愈、柳宗元发起了一场运动。大体稳住了国家思想,为唐朝延续了近百年。明朝中期思想混乱,王阳明等再次稳住了大体的思想,也为明朝延续了百年寿命。不过可以看出虽然一时救了国家,可是王朝很难再振作起来。每个王朝后期也是思想发出光彩的时候。因为政府对思想的控制力下降了。明末清末思想界此处显现十分明显。一般王朝在此时都会有忠于这个王朝的文人担当拯救责任。这些文人将会想尽一切办法补救王朝的主题思想。或者创新加以延续。宋朝理学、明朝心学就是其中的典范。但这是成功者,一旦补救失败,这个国家就会进一步加快灭亡。 

三、加强社会各方控制。一个王朝一般刚刚建立不会对社会监管控制的太严。这是为了体现他得到民心。一旦王朝出现要灭亡前兆,这些大权在握的统治者为了继续享有所得一切。就必须要加强社会的管理和控制,不敢再进行放松的管理了。主要防止社会人员的大规模聚集。加强各种能够反抗统治工具的管理,例如兵器。监听社会舆论。这也可以说是统治者的心虚吧! 

四、乱加税收,横征暴敛。王朝要灭亡的前兆,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加重税收,统治阶级疯狂敛财。明朝后期的税收,清朝后期的税收可以说种类繁多。这是因为最高统治者的财富在减少,不得已只得加强税收来维持自己的行政运行。这只不过是饮鸩止渴而已。 

五、乱发纸币,货币快速贬值。一个王朝灭亡前经济危机是最重要的,我们看看发明纸币的北宋特别是南宋,为了解决战争等经费,大肆印发纸币,导致纸币信誉受损,市民纷纷购买实物或者囤积铜钱,元明都吸取了教训。清末清政府所造的银元也偷工减料。减少含银量。导致质量受损。民国后期的经济崩溃乱发纸币更是一个重大原因。一个王朝后期灭亡前一部份人一定会利用权力抓紧捞钱。 

六、上层醉生梦死,下层苦不堪言。一个王朝到了这个地步,那么他离灭亡的日期也不远了。身处于高层的人毕竟是少数,当他们一点也不关心下层疾苦时候,也就是人民起义造反的时候。贫富差距极大,也会刺激下层来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即是:凭什么你们能享受,大家都是人。我也可以翻身农奴把福享,官员彻底与人民脱节了。当大部份官员只顾自己享受,不闻耳边疾苦声,这就是王朝灭亡的前兆。这个王朝已经走到尽头了。 

七、体制僵化,不思进变。一个王朝刚刚建立体制还能运行自如,但是长久不变革的话,一定会逐渐僵化,就像一台机器长久不维修也会坏掉。一旦一个王朝体制上出现僵化时候,不思变进,那么这个王朝一定会灭亡。体制僵化下的王朝灭亡明显的就是宋朝,建国之初的逐渐形成的三冗,宋朝虽有小变,但也被守旧派扼杀。最终被旧体制拖垮。清朝也是这样垮下的。 

八、中下层失去上升空间,上层断绝中下层进取之路。一个王朝如果出现了上层几乎被垄断。中下层没有机会挤进上层的话,那么这个王朝离灭亡一定不远了。魏晋南北朝都是上层被世家大族垄断,因此几乎都是短命王朝。垄断进取之路等于堵死了中下层跻身上层的机会,这些中下层就会失望极有可能另谋生路。扯起大旗造反,只有这样大家才能跻身上层。 

九、军队腐败,士气低迷,贪生怕死。一个王朝的保命之本就是军队,因为军队既可以镇压国内反叛势力,也可以抵抗外国侵略。一旦军队腐败,士气低迷,贪生怕死那么一旦遇到国内反叛势力或者外国进攻侵略就会望风而逃,一溃千里。谈回保卫政权,清政府倒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国家军队战斗力低下腐败不堪,最后想出了办理地方团练:虽然成功镇压了白莲教和太平天国,但是却形成了地方军队尾大不掉,甚至军阀割据,不听号令。以至于八国联军侵华,东南五省联保。俨然独立于中央。 

十、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一个王朝要灭亡前一段时间一定会出现歌功颂德的大量马屁党,为何会在亡国前出现呢?因为统治者需要这些人来麻痹自己,安慰自己。至于粉饰太平则是处于自我麻痹,以此来做心理的自我安慰。出现这种状况就是王朝的灭亡预兆。 

此帖一出马上引发网络围观,有网民称:“兄弟:您的判断与我朝已经逐条对上眼了!!莫非是毒咒我朝不成啊。”网民“雨中飞燕”也称:“我也暗暗对照了下,果然还当朝很契合,楼主当心”。 

更有网民进而补充:“中共的亡党征兆全齐了,甚至比历代王朝灭亡前的十大征兆还要多”。 

由秦雨霏编译的德新社发于当年11月6日的文章《习近平将成为中共末代君主》这样写道:“当中国共产党召开一个关键的党代会并进行十年一次的领导层交接时,它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是,它是否能够再执政十年。” 文章强调,在十八大召开之际,这个国家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的广泛预计是,自从1949年开始的共产党统治将在习近平十年任期内终结。十年,就是到2022年,或在这之前。 

对此,《看中国》专栏作家郑中原日前刊文指出,当下中国经济、政治,从反映党内意识形态崩溃的整党计划,到贸易战外患,以及香港“反送中”对中共极权的冲击,还有民生人权领域民怨积压,随时如爆发的火山,无一不让这个党处于危机。作为现任党魁的习近平,面临史无前例的困境。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大后以反腐的旗号,掀起风暴整肃了一批政敌,包括国级官员周永康和副国级的令计划,还有前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和郭伯雄,他们被认为是“野心家”。但是有能力集权的习并没有继续捉拿江泽民和曾庆红,而是选择妥协和交易,于是十八大之后相隔五年的十九大,因为习有枪有权,并不紧张,但那却是一次充满妥协气氛和腥臭交易的保党大会。这也为习近平今天之困局埋下了伏笔。 

谢选骏指出:新华网一直宣传“学习讲话”、“学习进行时”——也就是“学‘习’讲话”、“学‘习’进行时”。设计者自以为聪明,却不懂得中文——“学习”一词,来自“学而时习之”的成语,但是“学”却不是“习”。学是一次性的模仿,习则是重复性的模仿,所以叫做“复习”、“反复练习”。新华社宣传“学‘习’讲话”、“学‘习’进行时”——岂不是在说,这是一个毫无创造能力的复习功课的时代吗。既然是复习功课,何来新时代之有。难道是王莽的大新朝吗。须知,就算王莽,也很有创造力,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毁灭方式。



【045、富人做官更像穷鬼到家】


《川普訪歐 子女高調玩樂挨批》(編譯劉煥彥 2019年06月08日)报道:

川普總統的家族作風引發爭議,四位成年子女本周跟著父親訪問歐洲,把握機會吃喝玩樂、不忘把每天的官式行程當成家族旅遊,還放在個人Instagram(IG)上大鳴大放,從參觀英國白金漢宮、出席法國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活動,到在愛爾蘭西部小鎮敦貝格(Doonberg)的酒館拚酒都有。

外界不禁質疑,他們是出去當美國的親善大使,還是趁機拿美國納稅人的錢花天酒地。

「華盛頓郵報」報導,以川普的兒子艾瑞克(Eric Trump)與小川普(Donald Trump Jr.)為例,他們意外出現在敦貝格的多家酒吧,與酒客熱情拍照,還幫現場所有人買下好幾輪啤酒。

艾瑞克5日晚在其中一間酒吧的歡樂氣氛中說:「川普到這裡了,大家是不是很興奮啊?」

早在川普投入政治圈之前,川普集團(The Trump Organization)已在當地經營高爾夫球場與旅館。

川普本周訪問英國、法國與愛爾蘭等三國,並於川普集團的敦貝格飯店下榻兩晚,7日返回美國。華郵指出,川普本來就不想嚴格區分總統職務及其私人事業,如今他子女的行為更令人質疑川普家族公私不分。

舉例來說,川普女兒伊凡卡、女婿庫許納(Jared Kushner)都在白宮任職、川普兩個兒子負責管理川普集團,媳婦蘿拉·川普(Lara Trump)則是川普競選陣營的顧問。

川普家族這次歐洲行吃好住好,讓倫敦與蘇格蘭的報紙都搜遍了國務院資料庫,想了解美國政府到底包下了哪些豪華飯店或所費不貲的轎車接送。報導提到,川普家族此行展現的形象,似乎不太符合美國政府代表團代表的地緣戰略利益。

長期關注川普家族利益衝突的華府民間組織「陽光基金會」(Sunlight Foundation)執行總監萬德里克(John Wonderlich)說:「他們家族這趟行程的疑問,源頭是川普不想把他的事業與公職切割,還把伊凡卡及庫許納拉進來(白宮)。家族成員出席(外國)國宴不見得不適當,但他們是想表現出商業利益與家族利益合而為一嗎?」

谢选骏指出:穷人一副穷相情有可原,只是穷人;富人一副穷相就很离奇,就是穷鬼了——按照川普家族的这种卖相,富人可能比穷人更像穷鬼到家了。所以人们认为富人做官就可以减少贪污渎职,显然大谬不然也。



【046、个人崇拜的复活很有社会杀伤力】


《希特勒冥诞秘密庆祝活动视频曝光 波兰审讯新纳粹》(2018年1月24日转载法广 RFI 呢喃)报道:

波兰国家检察院1月23日宣布,22日对3名男子进行了审讯,他们涉嫌在2017年于西里西亚省的一座小山丘上举行秘密纪念希特勒冥诞的新纳粹活动。“自尊与现代”党主办了这场活动,其党首今日也被审讯,预计本周三将宣布是否进行拘捕。

这场纪念希特勒的新纳粹活动之所以被曝光,是因为TVN24私营电视台的记者们在活动举办地点安装了秘密摄像头。2017年5月的希特勒128岁冥诞秘密纪念仪式上,他们拍到的画面包括庆祝人士身穿纳粹军服,行纳粹礼,同时拍摄到了大张红旗与挂在树上的纳粹符号,以及放有希特勒画像的小型祭坛。夜色降临后,挂在树上的纳粹符号被点燃。参与庆祝仪式的人群向希特勒和“被热爱的祖国波兰”致敬。这段录像在上周六公布,在波兰激发了强烈广泛的反应,执政与在野党均表示愤慨。

检察院发言人比亚历克表示,受到审讯的3人被认为“公开赞扬纳粹政权”,而此举在波兰受到法律制裁,如果罪名成立,最高可被判处2年监禁。波兰总检察长目前已经要求检察院研究是否可以宣布“自尊与现代”党违法。

谢选骏指出:个人崇拜可能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要,所以现代人不信宗教和政治,也需要崇拜球星影星财星……

很多人对“毛泽东亡灵崇拜”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毛泽东害死了这么多中国人,为何还会受到人们崇拜?看了波兰的新闻就理解了一半——希特勒奴役并且准备灭绝低劣的波兰人,但是今天竟然还有波兰人崇拜他!就像中国人会崇拜大肆迫害其祖宗的毛虫泽东、斯大林犬、日本天蝗一样。而且当今,政治上的个人崇拜不仅在俄国,而且在中国,甚至在美国,都有抬头现象——这是比亡灵崇拜更有社会杀伤力的,但是许多人宁愿信其无,不愿信其有。奈何。



【047、狗官吆喝的羊群社会】


《思想专制与精英的自我毁灭》(Brigade 2019-1-25 贝壳村)报道: 

这几天看了一下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一些人物的文章。2018年中兴事件之后,中国媒体把“厉害了我的国”这种吹捧宣传的过错指向清华大学的胡鞍钢,虽然胡鞍钢和其他清华人物如阎学通确实扮演了吹鼓手的角色,然而比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人物则是小巫见大巫了。他们一手造就了中国崛起,中国自信,中国模式,中国震撼,中国制度优于民主,这些浅陋的概念,并且还大力往外推广,按照他们的说法,中国就是历史的新叙事。哪怕中国现在面临种种危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还在制造海市蜃楼:“构建理论自信的新叙事,阐释中国制度、模式和道路”。

所以,从这两个学术机构的人员和行为,我们可以看到思想专制下歌功颂德主义者受到国家支持,占领话语权,尽管他们的思想既简陋又丑陋。因此,如果说他们是国家精英的话,他们实际上却是拍马屁的奴才,精英也就溶化消失。同时,与其观点相对的精英们,却被排挤被边缘化,也是精英落于尘埃。像这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当初是张维迎林毅夫等人成立的。张维迎最近几年发表了一些提倡自由思想言论,包括2017年的演讲“自由是一种责任”。因此他自己现在看来就没有什么重要责任在身了,尽管他是一个不错的经济学家。

现在分析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的一些说法,看看这样一个国家级别的智囊有什么高智。

说他是国家级别的智囊,因为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震撼》,2011年1月出版。百度对此书介绍不乏溢美之言:“讲述的是作者亲历百国现实,从全球视野中比较中国经验,对中国模式做出最强有力的理论总结。该书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听上去就是习近平后来上台要搞的“伟大的复兴”的范本。据美国《外交政策》网站2013年12月5日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1年会见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时,面对佐利克对中国发展模式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向其推荐了中国学者张维为的专著《中国震撼》。

其实,中国人喜欢说五千年连绵不断文明,太夸张了一些。应该从有文字算起,大约三千多年。历史讲究“信史”,就是有东西可证明的历史,比如甲骨文。中国人也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说法,以讹传讹。中国历次大的朝代更替,都有文明遗失,只是后人又能延续一些基本的东西,再光大一些,循环往复,延续下去。比如说宋朝被蒙古人所灭,那么宋朝诗词的辉煌到现在也没法超越。当然,现代人没有那样的闲情逸致,文化环境不一样。

并且,广义上说西方文明也有五千年,甚至更长,因为他们把异族文明当做自己的文明的一部分,至少从文明传承来说确实如此。不论是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还是希腊文明,都是西方文明之根。西方人不会认为这不是他们族裔所创,就不是他们的文明。

在这里,我详细分析一下张维为参加的一场辩论。2017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思想大会(NEXUS Conference)中有一个圆桌讨论,论题为“中国可以替代西方民主吗”,张维为是其中一员。其他几个人有:法国的知名公共知识分子、哲学家Bernard-Henri Levy,美国公共知识分子领袖人物、布鲁金斯高级研究员Wieseltier,卡耐基研究中心研究员、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的畅销书《实力的终结》作者委内瑞拉人莫伊塞斯.纳伊姆,普京总统信赖的俄罗斯哲学家杜宾,美国军事思想核心人物、前四星上将Fallon,来自利比亚出身牛津的阿拉伯之春推手RIZA女士,还有保加利亚政治学家Ivan Krastev,是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委员,也是国际危机团体董事。中国最近抓的一个加拿大人就是国际危机团体派员。

这个辩论讲话,由复旦中国研究院的研究员宋鲁郑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张维为舌战群儒 -- 西方悲观预测已全部落空”。显然,这是极为夸张的,因为跟前面说的论题“中国可以替代西方民主吗”完全不是一回事。宋鲁郑的摘编很不全面,断章取意,大概也很符合复旦中国研究院的治学态度。

从一个比较完整的视频录像,我摘录一下一些精彩的辩论,包含了其中大约90%以上的发言。

这个视频也不完整,开始就是张攻击美国的政治制度,说它不能改革,中国却能够不断改革。这个其实是一种成见。事实上,可以说美国的两院立的法案,都是改革。当然,改革是好是坏,在任何国家都是有争议的。而中国不断改革,是人治导致混乱的不断改革,我把所有的政治运动,比如文革,和其他经济改革,都看成是改革,并且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此我就不详述了,我在批驳复旦中国研究院的研究员李世默的文章“批驳中国崛起与元叙事的终结”中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此外,改革太多,违背了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哲学,即炒小鱼如果乱倒腾就搅烂了。比如,牛津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数百年的世界一流大学,政府并不管它们。而中国,短短的七十年,把大学改来改去像疯子一样,却喊着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张喜欢吹嘘中国文明,这次用了基辛格吹嘘中国的语言中国的历史的话。其实,可以说基辛格知道中国人心理。三千多年历史,不只中国有,想想犹太人出埃及是什么时候吧。张也引用了孔子,看不出来有多大意义。他们这个关于民主和专制的讨论,西方人也没有搬出柏拉图吗。吹得太大太远就变得务虚不切实际。

关于中国政制如何好,他又搬出了李世默的理论,习管过上亿人,所以自然而然领导整个国家就是好的,说明他是基于“meritocracy”,即有能则仕的原则成为最高领导人的,这个估计没有多少人会相信他,我也在批驳李世默的文章中详细讨论过。作为反例,他说美国前总统小布施就不好,引起窃窃私语。我认为这太具有攻击性,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说明他深深以为小布施能力低下,并且想当然以为别人也是这样看的,其实不然。我们现在是怀念小布施时代的,除了打萨达穆之外,美国和中国都是安详和平的,人民感觉富有,未来美好。

张的近三分钟发言之后,是法国哲学家Bernard-Henri Levy,中国人喜欢叫思想家,法国人喜欢叫哲学家。在法国时我也时常在新闻中听到他的名字,不过我学工科的,对他没兴趣,因此不了解。不过也是因为经常对新闻时事的关注,导致我今天愿意写这种评论。 Levy这个名字在法国就是犹太人的名字。他家很富有。他毕业的中学,赫赫有名,是路易大帝中学,哲学家迪德罗,伏尔泰,萨特都是那里的学生。可见其历史的悠久和灿烂。Levy和加缪同在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出生,也做过加缪办的战斗报记者。

Levy说他尊重,不但尊重,而且向往中国文明。我感觉很多法国人确实这样,喜欢学别的国家文明。他说他热爱中国历史中国艺术,年轻时,中国是他的一个指南针。但是他不喜欢中国的政治系统。他说他更热爱这样一个政治系统,有罢工权利,劳工得到合理薪水,有言论自由,人们免受污染伤害。他不认为每一个政制都是等价的,他相信欧洲创造了这样一个政治理念,不但在欧洲扎根,也传播到美国,传播到拉丁美洲,也被部分东亚国家采纳。这个普世理念就是自由平等,等等。今天的中国没有采用这些价值观。他会感到非常幸福看到有一天中国真的有一场文化大革命,像他年轻时看到的那样,中国人可以说有钱很好,GDP高也很好,出口多也很好,但是也要有人权。这将对整个人类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这三分钟英语发言还是很难翻译的,因为他的法语口音。但是可以感受到他的激情和力度。

然后Moisés Naím发言。他做过委内瑞拉的工贸部长和世界银行执行主任。曾被评为世界100位最有影响力的思想领袖之一。Naím说:“你(Levy)说到等价,但是维为没有等价,他有一个明显偏爱,他认为专制比民主制更好。他清晰地说,民主制导致坏政府,如果我没说错的话。现在世界有很多人生活在‘坏政府’的治下,就是民主政府之下,中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他们试图把他们的模式出口到别的国家,在别的地方复制中国模式,那么,你会建议你的政府走向世界并提倡你认为的好政府,就是较少民主或者没有民主的那种政府?”

张的回答令人失望,”实际上这取决于你怎样定义民主“。他说西方国家多党制民选民主不是真民主。真民主更重要,是关乎教育(好像中国教育多好似的),重要的理想,等等。这叫做什么逻辑。又说起孔子。Naím一脸错愕。又说什么减少贫穷,增加就业,治病之类的话。让我想起咸亨酒店低语嘟囔的孔乙己。

Naím说:“你建议世界走这条道路,像Levy说的压制人民(指罢工等权利)?”

在Naím的追问下,张终于说“习近平说中国经验可以提供完全另类道路,对于那些想快速现代化和完全独立的国家”。我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现在搞一带一路大撒币主义,想把一些国家“快速现代化”,尽管人家已经现代化了,像希腊葡萄牙,人均GDP大约是中国的三倍。在北京上海这些官僚和学者眼里,仿佛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穷国,需要他们拯救。

Ivan Krastev, “我们的谈话,你说你好,我们说我们好,这样谈不好。西方民主的社会问题是我们失去了对其他人的好奇心。每个政治系统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成功的。我们忘记了民主的真正优点,民主给了这样一个机制让人们可以反应。民主并不是因为做正确的事而著名,它著名因为人们可以换掉他们不喜欢的政府而不诉诸暴力。我的问题是,中国政府现在也许还好,基于它难以置信的经济表现。如果经济不好,这个系统多强呢?如果我们严肃点,我们就得考虑系统在两种情况下的脆弱性。否则我们就陷入修辞的故事。”

张没有回答。不得不承认,这个保加利亚人英语口音也挺难懂,他说得也在理。好在Levy发言了,最吵的一段出现了。

“我不认为中国政府能够走得像你(张)想的那么远。谈到信仰和宗教,你的领导人没有真的明白一个强大的政府怎样运作才能成功。因为这是人权问题,这是民主的问题,不是西方的NGO想如何如何”。谈到缅甸宗教迫害之类的问题,引起争议,这段语言有些混乱。张的意思是Levy没有到过那些地方去见过那些悲剧。Levy说他年轻时到过孟加拉国和缅甸,知道他们穆斯林内心的信仰。他说他知道他们被剥夺了权利,感到绝望,所以反抗。

张又吹起了89%中国人对政府满意,别的国家(法国?)才12%。说来自利比亚Riza女士没有多少知识很危险。Riza之前简短说了些缅甸穆斯林被迫害的事。

如此这个视频就在混乱的你一句我一句中结束。

所以,张推销中国专制中国模式是失败的。并非什么“张维为舌战群儒——西方悲观预测已全部落空”,相反这样的讨论增加了别人对中国模式的敌意。张作为一个学者领导的研究院,下属如此不诚实报道这样辩论,会导致中国人,包括他们接近的中央领导层,误读西方,过分沾沾自喜自以为是。他们这样粗鄙简陋的中国理论,占据了中国政治意识的核心地位太长时间,压制了诚实的现实主义学者的言论,导致中国走向危机而难以自拔。

谢选骏指出:上文所指的“精英”,其主要的社会角色已经不是“学者”、“教授”、“知识分子”了,而是狗官甚至是棺员了——这在中国方面尤为突出。即使其他国家来的,也多有一官半职,立场自然会代表机构说话,吃人不吐骨头的了。纵观中国,谁知竟是一个“狗官吆喝的羊群社会”?羊群都说社会主义好,因为可以吃草——老毛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所以就残杀无数幼苗了。但是羊群知道不知道,让你吃草不是仁慈,而是为了等你们长大养肥了,就把你们卖掉,送入屠宰场公家报销!上文所指,并非“精英的自我毁灭”,而是狗官吆喝的羊群社会也。



【048、贵族就是祖国】


《从蛮族部落到封建制度欧洲王室贵族的缘起》(人文历史 2019-3-31)报道:

19世纪出洋考察的清朝儒家知识分子郭嵩焘、王韬、严复等人不约而同地在西洋诸国发现了“三代之治”,甚至发出感叹:西洋某些制度原为部落简陋之习。这一直观感受并不错,无论是地方自治、议会制还是依据契约而统治的观念,都起源于被启蒙世俗知识分子描绘为一片黑暗的中世纪,封建贵族制自然也不例外。

在进入20世纪后,欧洲贵族制尽管看似式微,但仍然在水面之下发挥着巨大的影响。英国著名军事史家迈克尔·霍华德写道:“那个战士阶级的后裔,把持着欧洲土地的支配直到16世纪,保持着政治上的统治直到18世纪,而社会上的支配一直延至现代。佩带武器,头盔上插着羽饰,盾上有纹章,在欧洲社会成为高贵的象征达一千年之久。它的价值至今不变。”欧洲贵族制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其实随处可见。喜欢足球的朋友不难发现,德国队徽章中的老鹰和神圣罗马帝国标志颇为相似,法国标致汽车的立狮车标直接脱胎于中世纪纹章,卢森堡大公国、列支敦士登大公国更是纯正的中世纪贵族制活化石。而马克思喊出的“工人无祖国”口号,也是脱胎于“贵族无祖国”的谚语。

贵族制的起源

贵族无祖国,不仅是因为早在近代民族国家兴起之前,贵族就已经统治了西欧和中欧近千年;还因为封建制本身就是超越地域的——它是一种建立于权利契约基础之上的网络,各级领主的权利和义务来自于分封,就像一个跨国公司的员工权利和义务来自于公司章程一样,而无论他驻在何处。

西欧贵族制的起源并不特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起源于部落,在从蛮族部落转向建国的过程中,自然会将原先的部落制直接转化为封建制度:最强有力的酋长成为国王,亲兵酋将以及少量降伏勋贵成为贵族,武王灭商、八旗入关乃至诺曼征服,在这一点上并无多大区别。这一过程在西欧贵族名称起源上也可以看出。如公爵作为贵族中最高贵的一种,为数并不多,德意志最初的公爵,都是部落首领的名字,包括施瓦本公爵、萨克森公爵、法兰克尼亚和巴伐利亚公爵。其后国王才分封了一些新的公爵,如1156年的奥地利公爵、1495年的卢森堡公爵等。

和中学历史课本上所描绘的日耳曼蛮族似乎一夜之间闯入罗马帝国不同的是,历史上的日耳曼蛮族早已居住于罗马边界,和罗马人有过深入交往。1653年,时人发现法兰克人的领袖西尔德里克的坟墓。此地位于今日比利时的图尔奈,距离当时的罗马边境并不远。随葬的财宝数量惊人,包括金牛头、珠宝、金币和嵌有国王姓名的指环。此外还发现了300余只金蜜蜂,被放置于国王的斗篷之上(后来拿破仑还将蜜蜂图案作为自己的帝国标志之一,以示继承了最古老的传统)。据推测这支法兰克人可能已经转为在罗马帝国的边境地区定居,蜜蜂是他们从事养蜂的证明。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西尔德里克与其子克洛维一世(墨洛温王朝创始人)均为罗马军队中的指挥官。这一点和华夏中原王朝使用内附蛮族抵御外敌入侵,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根据狄奥多西皇帝的命令,蛮族整个部落可以成为罗马帝国的雇佣军,由蛮族首领自行指挥。在整建制的组织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情况下,日耳曼蛮族始终保持了自己的组织资源,其核心是武勇和侍从制。这些制度注定要给中世纪打上自己的烙印。

罗马史学家塔西陀记叙过日耳曼蛮族的勇猛:“他们的国王是按照出身推举的,而选拔将军则以勇力为标准。国王的权力并不是无限的,他不能一意孤行;将军们也不是以命令来驾驭士兵,而是以身作则地统率着士兵,他们借作战的勇敢和身先士卒的精神来博取战士们的拥戴。”

日耳曼蛮族无论处理公私事务,兵器总不离手。罗马人的成年礼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授予托加袍,而日耳曼人的成年礼是在大会上,由部落酋长或者父亲、亲属在大会上授予一面盾和一支矛。而且每个部族首领都有自己的侍从,蛮族武士不以成为侍从为耻,经常为谁应当是酋帅的第一侍从而激烈竞争;酋长自然也乐见其成:获得最孔武有力的侍从,也是一种荣耀,经常可以起到不战而声名远播的效果。在战场上,酋长以不如他人勇敢为耻,侍从以不如酋长勇敢为耻。如果酋长战死而侍从竟然生还,那所需的勇气真是比战死还要大。酋长为胜利而战,侍从为酋长而战。当法兰克王国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成立之后,这些侍从又成为国王的护卫,被称为“国王的孩子”。附庸这个词,最早就是指这些人。

1653年在法兰克人领袖西尔德里克坟墓里发现的金蜜蜂,它被放置于国王的斗篷之上,用于装饰国王的外套或者马具,后来拿破仑还将蜜蜂图案作为自己的帝国标志之一,以示继承了最古老的传统。

爵制的诞生

每次征战之后,国王就会大大地赏赐这些侍从,一开始是战利品,在统治稳固之后就是罗马贵族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这些侍从取代了罗马帝国时期的官吏和常备军军官角色,成为基本的政权体系组成部分。晚期的罗马帝国将沉重的赋税、严苛的管理和细密的税收加在众多城市之上,使顺民倍受盘剥之苦,如今皇帝、元老院、常备军、罗马法和税吏都已经随着帝国的覆灭而沉入史海,取而代之的蛮族体制非常轻便:所谓的政府,就是国王的大屋。他与自己的侍从在一起讨论军国大事,文官和武官的区别也是不存在的,成文法也非常少,社会治理主要是靠习惯,而习惯是可以进行讨论和博弈的。

在蛮族王国建立后,由于没有国家机器,国王便将自己的亲贵派往各地充当封疆大吏,具有完整的军事、财政和司法权,是国王的缩影。公爵、伯爵、侯爵这些称谓,便在借用罗马拉丁名词的基础上,描述这些勋贵和侍从的新地位。公爵(英语中的duke、法语中的duc)起源于拉丁语的Dux,意为领袖、将军,在现代意大利语中一度用于墨索里尼专属称呼的duce也是来源于此。伯爵(英语中的count,或者法语中的comte)来自于拉丁语的comes,意为陪伴,后来含义是“皇帝的陪伴”。英语和爱尔兰语中还有earl这个词,表示伯爵。伯爵是国王在地方上的代理人,在公元6世纪克洛维一世编纂的《萨利克法典》中就规定“凡杀害伯爵者,应当罚款24000银币,折合600金币”,显示出这一爵位的蛮族色彩。

侯爵(英语中的Marquess,或者法语中的Marquis)起源于拉丁语中的marca,意为边疆,即封于边疆的诸侯。罗马帝国的省份区分为元老院掌管的内地省份和不稳定的边疆省份,后者由皇帝直辖。中世纪国王旧瓶装新酒,将最受君主信任、分封于边疆之地的诸侯称之为侯爵,而分封于内地的相应称为“伯爵”。前者的权力要较后者为大,在危险时可以征集军队,相应的,侯爵领地也应当要更为富裕,足以供养这支军队。

伯爵之下,还有子爵(viscount)和男爵(baron)。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子爵(viscount)是伯爵的下属,这些人可能是自由人,也可能是奴仆。《萨利克法典》同样规定:“凡杀害男爵或者子爵者,如被杀者为国王的奴仆,应当罚款12000银币,折合300金币”,而被杀害的男爵如果是自由人,那么身价就是两倍,和伯爵相等。

不过此时,这些勋贵的地位尚没有得到明确的保证,他们管辖的土地也不是后来可以世袭的“封地”。随着君主势力的消长,他们的地位也在起伏不定。遇到雄主,这些人的土地可能会被夺走,权力也会受到压制;但当王朝暗弱,如墨洛温王国末年的“懒王”时代,国王深居简出不问朝政,大贵族便自行其是,弱主还要受其挟制。

描绘黑斯廷斯战役的油画,黑斯廷斯战役(1066年)是诺曼人征服英格兰中最具决定性的战役,画家将英王哈罗德战死沙场和威廉一世的加冕巧妙安排在了一起。

封建制的兴起

公元500年至1000年,“欧洲”这个政治实体,在战争的沸腾大锅中翻滚,逐渐成形。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日耳曼蛮族小国,如东西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第人、法兰克人,开始面临新一波的蛮族异教徒入侵:驾船的维京人从北来、骑马的马扎尔人从东来,挥舞着长刀的阿拉伯人从南来。这些凶狠的入侵者来去如风、其袭扰深入欧洲腹心,使这些已经可以被称之为欧洲人的日耳曼定居者处于惊恐之中。

应对这一高机动性军事威胁,日耳曼步兵战术已经力所不及。原本在日耳曼人中,手持武器既是所有自由民的权利,也是义务。如在诺曼征服之前的英格兰,每个自由民都是盎格鲁-撒克逊民兵的成员。征服者威廉等诺曼诸王,又将这种方式进行了改造。1181年,诺曼征服之后的英国《武器法》规定:“每个(自由民)应起誓,他将以手中之武器,效忠国王亨利陛下——他将佩带这些武器,应召服役,效忠国王陛下和王国。任何持有武器者禁止将武器变卖、典当、供他人使用或有任何放弃手中武器之行为;不准勋爵以处罚、馈赠、担保等任何方式剥夺部下手中之武器。”在美国著名军史家拉塞尔·韦格利撰写的《美国陆军史》中,直接将该法作为美国军事传统的渊源。

不过很自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绝大多数人只能按照步兵的标准自费武装上阵,装备不那么昂贵的武器和装甲。查理曼也不得不下令根据土地规模,一群自由民凑钱武装一名骑兵出阵。这些安排只能是临时性的。10世纪晚期以后就销声匿迹了。

在这段漫长的过渡时间中,新欧洲的经济基础也在发生变化。罗马帝国的财源主要来自于她的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和行省之间的贸易,帝国最富裕的城市,就是罗马世界中最大金主居住的城市,也是商业最发达的城市,不是坐落在距离海洋不远的商道上,就是内河航运的冲要之地。小亚细亚和腓尼基所制色彩华丽的衣服和毛毯、叙利亚和埃及出产的亚麻布和谷物、近东生产的上等皮革、莎草纸、玻璃和首饰珠宝都在此来来往往。这一商业活动在蛮族诸王国建立后,仍然未完全停止。但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改变了这一态势。随着新月旗封锁了地中海,商路变得或者时断时续或者人迹罕至,商业交换变成不正常的偶然行为。商业也不再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部门,每个大庄园都自给自足。在这种情况下,土地是构成财富的唯一条件。从国王到农奴,均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土地的产物为生,国家的军事和行政制度也只能以此为出发点。

由于国王不可能像晚期罗马帝国或者汉朝那样,通过向顺民募集贡赋甚至直接抄没家财,来豢养庞大的常备军,只能通过要求大土地所有者提供军事指挥和兵员,来“自带干粮勤王”。但足以战胜新威胁的骑兵,是很昂贵的。骑士自己至少需要两匹马:一匹马自己骑,一匹马驮载长矛、长剑、头盔和甲胄。他还需要一名携带甲胄的人、一名骑士随从,也可能是一名男仆;一名轻装骑士负责搜索和侦察,一到两名步兵负责护卫。这些马匹都是经过精心配种、悉心喂养才能保证耐力和爆发力。761年,一名普通地主把自己的祖产和一名奴隶卖了,买了一匹马和一把剑。总体来说,一个人的军事装备大概相当于20头牛的价值,或者至少10家农户的耕作家当。但是马是损耗品,骑士需要多次补充,他的随从也是骑马的。而且马还要吃掉大量的谷物,当时谷物比今天要珍贵的多。这种费用和如今的新式武器一样,价格有增无减:到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骑兵除了盔甲和武器,还需要三匹马和两套马具,一副盔甲就相当于一个小农场的价值。全部装备本身价格就令人咋舌,而且能自如使用这些装备,也需要经过长时间脱产训练,这也只有贵族可以承担得起。

在新的经济和军事形势综合作用下,原先的王族和侍从之间的关系,逐步开始演化为封建领主附庸关系。如查理曼大帝的祖父铁锤查理(铁锤查理在法国南部的普瓦蒂埃击败了入侵的阿拉伯军队,决定性地拯救了欧洲的命运),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封臣,要求他们以此收入来装备重装骑兵。此后,这一做法逐步成为惯例。封臣也会进一步分封自己身边的武士,这些采邑大到几个郡,小到一个村,连同之上的诸般封建权利,形成一个复杂连绵的网络。

铁锤查理之子矮子丕平在751年结束了墨洛温王朝,开创了加洛林王朝。矮子丕平之子查理曼大帝被称为欧洲之父,他在罗马帝国崩溃后首次统一了大部分西欧,征服了伦巴第人,解除了阿瓦尔人的威胁,并征服了异教的撒克逊人,同时开创了“加洛林文艺复兴”,我们今日所使用的拉丁字母小写形式即创造于此时(罗马帝国只使用大写字母)。800年,他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他也因此被历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追认为第一位皇帝。这一做法非同小可,476年西罗马皇帝被废后,蛮族首领将皇帝衣冠送往拜占庭,意思是我们从此不需要皇帝了。查理曼这次加冕后,已经中断了三百多年的皇帝头衔被接上了。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按照法兰克人的继承习俗,三分帝国,东、西、中法兰克王国分别成为今日的德、法、意三国雏形。而后世许多烜赫一时的欧洲王室,其先祖大多能追溯到神圣罗马帝国早期的封臣,有些甚至是加洛林王室的远支。

矮子丕平是加洛林王朝的创建者,儿子查理曼大帝被称为欧洲之父,在罗马帝国崩溃后首次统一了大部分西欧,征服了伦巴第人,解除了阿瓦尔人的威胁,并征服了异教的撒克逊人,同时开创了“加洛林文艺复兴”。

贵族价值观的铸就

在墨洛温王朝之后兴起的加洛林王朝,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随着马镫的逐步传入和普及,新的骑马冲击战法成为新式军队的核心战术。866年,查理曼的孙子秃头查理把他的佃户头召集到宅邸来,要求在自身骑马外出时,他们要作为骑士陪伴。9世纪之后,采邑可以世袭,贵族的权力进一步加强。旧式的自由民服兵役制逐步淡出(但步兵并未全部消亡)。到公元1000年,原先表示“士兵”的miles这一词汇,已经转意为“骑士”。领主把土地连同其上的行政、财政和司法权力都交给自己的封臣,免除全部赋税,一年只要求封臣在一定日期(如40日至两个月),率领一定数量的骑兵为领主服务。

在封建制度加持之下,欧洲贵族制最终形成,其内涵的价值观深远地影响了其后的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首先,由于欧洲封建贵族源自军事需要,因此重死轻生、任侠好勇成为贵族必备条件。中世纪留下的“狮心王”“勇敢的心”“黑太子”等美誉,都与战争中的骁勇善战有关。以去古不远的一战为例,英国贵族出身的下级军官在机关枪和铁丝网面前身先士卒,伤亡远高于普通士兵。1914年每七位贵族军官就有一位死于前线,而普通士兵的死亡率是十七分之一,在4年残酷的堑壕战绞肉机之下,许多具有数百年历史的英国大贵族家庭因此而绝嗣。即便如此,还有一位贵族说,“如果我有二十个儿子,那么如果任何一个在他该走向战场时而没去,我会觉得无比耻辱。”

其次,封建贵族制度建立于分封和效忠的基础上。西欧封建贵族制不仅只是一种支付报酬的手段,它的特殊之处,是以契约关系为前提。立约双方都是自由人,一方提供土地及其之上的权利,一方提供服务,各方的权利都建立在自己依约履行义务的基础之上。就像签订合同的双方一样,君主不能肆意侵夺封地,强大的封臣也不能随意拒绝君主的合理要求。这样一种权力关系,是帝国时代的罗马人闻所未闻的。诞生于帝国晚期习惯法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在私法关系上极尽丰富,在公法上却乏善可陈,甚至诞生了法律格言“君主的意志即为法律”,为晚期罗马君主肆意侵夺帝国各阶层财富与权利大开方便之门。如赛维鲁皇帝的法学家就称皇帝不受一切法律的约束,是所有人的主宰,可以在帝国予取予夺。赛维鲁临死前对两个儿子的遗言是“愿你们弟兄和睦相处,让士兵们都发财,不用管其他人死活”。这样一种专制观念在中世纪多元封建制度下,同样没有生存空间。很简单,根据封建契约和当时普遍观念,如果君不君,则臣可以不臣,可以采取法律、军事手段捍卫自己的权利。君如果一意孤行,也由此会落到众叛亲离的下场。如1215年的《大宪章》,就是在约翰王不断突破封建惯例和契约,侵夺贵族传统权利,忍无可忍的男爵在大贵族的默许下起兵反抗的产物。即便如此,男爵也并未要求推翻约翰王,甚至未要求他吐出已经侵夺的部分成果,而只是要求将各方封建契约中的各项权利义务明晰化,充分显示出这一制度的特殊之处。

绘画,描绘普瓦蒂埃战役中,查理曼大帝祖父铁锤查理(骑马者)在法国南部的普瓦蒂埃迎战阿卜杜勒·拉赫曼领导的阿拉伯军队的情形,结果铁锤查理获胜,阿卜杜勒·拉赫曼被杀,这场战役决定性地拯救了欧洲的命运。因此,尽管中世纪战争和争端不断,但不管中央还是地方,任何权力都不能“一竿子捅到底”,再考虑到教会和世俗权力的分权,基层社会可以在多种权力制衡之下,不受绝对权力扰动,从而保存社会元气,极少出现东方帝国改朝换代时亡国与亡天下同时出现,社会人口折损大半的惨状。

由于领主的效忠关系很可能是多重的,如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一世是英吉利王国各公爵的领主,但由于他又领有诺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等爵位,同时又是法兰西国王的封臣。这就产生了复杂的权力关系,使得任何一方主体想要扩权,就会受到多种无形网络的限制。同时,这些多重关系之间产生的复杂互动,为各类封建惯例的形成和诠释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比如曾有一位贵族,由于身负多重封建义务,必须要同时为交战双方提供军事服务。经过思索,他让自己的下属参加一方,自己则披甲策马,投奔另一方的阵营。

进入近代之后,贵族精神随着政权向基层民众的开放,也开始散播到社会阶层各处,甚至出现了“精神贵族”的提法,似乎贵族只是“郁郁乎文哉”,更有甚者,只是反映了高级生活品质。不过,如果对其产生过程细加考究,会发现封建贵族制度却与刀剑和契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百年前那些儒家知识分子发现的那样,西欧贵族制,不过是蛮族自由民之间产生的简陋之习,却足以滋养后世,直至今日我们所处的世界。

谢选骏指出:上文只知“贵族没有祖国”,却不知“贵族就是祖国”!正因为贵族就是祖国,所以“国家主权”其实就是王权。后来平民为了抢夺主权,才把祖国女性化了,而其实,祖国起源于强盗剪径的行为。至于马克思的“工人没有祖国”,则是来自“犹太没有祖国”,另当别论矣。



【049、郭沫若捏造西周奴隶社会】


《王肃作伪和郭沫若受骗背后的现实逻辑》(2014年4月3日《法人》)报道:

张军

湖北经济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出版有《鄂豫边区政权建设史》《民国学人散说》《民国那些大师》等学术专著;另创作有《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大陆版、台湾版)《血战大武汉》《陈诚:1940-1943》(大陆版、台湾版)等多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2010年11月受哈佛大学邀请进行学术访问;2011年3月在凤凰卫视[微博]制作的纪录片《凤凰大视野·雄关漫道》中担任评说嘉宾。

当学术被乔装打扮并被用作某种利益工具时,它蒙住的是世人一时的眼睛,不可能是人们永久的心灵,真相必以本来面目示人

王肃是何许人?他作了什么伪?郭沫若是一代考古大家、学界泰斗,他受过谁的骗?他又因何而受骗?确实,要把这些弯弯绕绕的事情说清楚,还真得需要一点耐心。

官场势力何以让王肃以假乱真

先说说王肃的人和事。王肃字子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经学家。那时候,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这两种不同的经学派别因对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经》《春秋》的看法大相径庭,而争持不下。汉武帝时期,今文经学家董仲舒提出“推明孔子,抑黜百家”。具体来说,也就是今文经学因此被立为官学,成为官方统治经学,盛极一时,而古文经学则门前冷落,势衰道微。

西汉末年,这一状况渐有改变。原因就在于,首先是古文经学家刘向、刘歆父子受令为国家整理图书,一批古文经学因此被整理了出来,加之刘歆与西汉末年掌握实权的外戚王莽关系很好,古文经学由此被立为官学,地位大为提高;更重要的是,这时期,古文经学出了一个超绝千古的大学问家郑玄。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此人年少时即喜爱经学,精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等。如此博学,他当然颇为自负,因而二十岁左右时,他即认为山东一带已无人能够教他,于是就干脆西入函谷关,师事马融。马融是当时的大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他为人旷达任性,不拘礼节。郑玄在马融门下共三年。郑玄学成回去之后,一方面授徒传经,弟子自四方来者多至数千人;另一方面则遍注群经,“所注《周易》《毛诗》《仪礼》《礼经》《春秋》《论语》《孝经》《尚书》《中候》《乾象历》,又著《天文七政论》《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余万言。”古文经学一时在山东一带广为传播。

郑玄以古文经学为主,兼治今文经学,学问极为广博,凡天文历象、草木虫鱼、礼乐制度、文教赋税、酒膳饮食、农商医卜等,无不了然于胸,且又能融会贯通,时人称他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界领袖,在流传至今的《十三经注疏》中,直接取用郑玄之笺注的就有四种,间接取用他所笺注的亦有两三种,特别是他笺注的《仪礼》《礼记》《周礼》,更为历代注解家所依重。

常言说,树大招风。郑玄的学术地位和成就,自然引起了王肃的不满和忌恨,王肃常常在自己的著述中故意与郑注唱反调,凡是郑注不同于他人解说的地方,王肃多采他人之说,以驳难郑玄。

不仅如此,王肃还依附政治力量来排挤郑玄的学说。当时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昭和司马炎势焰熏天,渐有取代曹魏皇权之势,而王肃的女儿又是司马昭的小妾,王肃遂依靠司马氏的力量,压制郑玄的学说,以便把自己抬到经学权威的位置。

更可恶的是,他为了彻底打败郑玄的学说,竟借“圣人”孔子及其子孙之口,伪造《孔子家语》《孔丛子》《圣证论》等,以为自己的思想确立理论根据。他借孔子后代孔安国的名义,编造的《古文尚书》,经东晋豫章内史梅赜之手上奏朝廷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是真的。直到清代康熙时,考据学家阎若璩用他的深厚而扎实的功力,以一篇《尚书古文疏证》,才揭开了《古文尚书》的真面目。也就是说,王肃的伪书,骗了后人一千五百余年!

郭沫若受骗是出于政治需要吗

现在该说一说郭沫若上当的事了。

事情的起因是,1971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其中新疆地区提供的两件文物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一件是背面为察合台文的诗笺,写有白居易的《卖炭翁》诗,署“坎曼尔元和十五年抄”;一件是作于元和十年的三首诗,署“纥坎曼尔”。其一为《忆学字》:“古来汉人为吾师,为人学字不倦疲。吾祖学字十余载,吾父学字十二载,今吾学之十三载。李杜诗坛吾欣赏,讫今皆通习为之。”其二为《教子》:“小子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1309.30, -1.50, -0.11%)。早知书中黄金贵,高招明灯念五更。”其三为《诉豺狼》:“东家豺狼恶,食吾馕,饮吾血。五谷未离场,大布未下机,已非吾所有。有朝一日,天崩地裂豺狼死,吾却云开复见天。”

据说,这两件文物是1959年10月,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博物馆的同志,在若羌县米兰古城(唐时属安西都护府)考古时发现的。

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元和十年至十五年即公元815年至820年,也就是说,在一千一百年前的新疆,竟然有了反映民族感情融洽、反抗阶级压迫和学习进步诗人诗作的汉文抄件,这个影响该是何其巨大!

身为中国科学院院长,同时又是历史研究巨擘的郭沫若当然欣喜异常。他在看过原件之后,就将这两件文书命名为《坎曼尔诗笺》,并于1971年12月19日写下《〈坎曼尔诗笺〉试探》(1972年4月30日又补写了两则“追忆”)一文,发表在《文物》1972年第2期上,《坎曼尔诗笺》由此成为轰动一时的考古界乃至整个学界的重大成果,《唐诗选》《全唐诗补逸》(孙望主编)、《全唐诗续补遗》(童养年主编)等均录入了“坎曼尔”创作的这三首诗,当时的中小学课本也选入此诗作,甚至后来的高考也将这些诗歌作为考题。

但盛名之下,质疑亦随之而来。先是历史学家张政琅认为,“坛”、“谷”等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推行的简化字,何以出现在唐朝?“东家”喻指“地主”也不是唐时的称谓。继而肖之兴于1980年11月18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关于〈坎曼尔诗笺〉年代的疑问》一文,认为“坎曼尔所写正楷,使用的不是唐朝通常的字体”;“馕”字作为简化字,出现很晚,民国时期编写的《辞源》《辞海》都没有收入该字;坎曼尔是“伊斯兰特有的名字”,而伊斯兰教直到十世纪后半叶才开始传入新疆,如果坎曼尔真的是九世纪的新疆居民,怎么会提前取个伊斯兰教的名字呢?此外,肖之兴还提出,《坎曼尔诗笺》的背面是察合台文,它是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逐渐形成的文字,汉文书写应早于察合台文,但从诗笺书写的墨迹来看,汉字墨迹渗透了察合台文,书写时间应晚于察合台文,于理不符;且元和年间的前后相当长时期内,米兰为吐蕃人占据,回纥人尚未进入天山之南,此地既无汉人,又无回纥人,何来书写汉文诗的诗笺呢?!

应该说,张、肖二人的说法理由充足,推断合理,但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和郭沫若的巨大影响力,他们的观点并未得到学界的认同。

此事直到十年后的1991年,中国社科院杨镰经过八年的调查取证,终将此事弄了个水落石出!原来,这两件所谓的文物确是作伪的“产品”,制造者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博物馆的L先生(真名叫李征),参与者是其同事S先生(真名叫施惠昌,时任博物馆保管组负责人),S先生在杨镰耐心劝说下,还写了一份作伪经过的说明(此时L先生已去世),原文如下:

“新疆自治区博物馆从西大桥搬到现址以后,L同志就曾叫我代抄过诗篇。大约是1961年到1962年上半年之间,一次L来找,让我把一些诗句抄在两张纸上,他还把要抄的内容用另外一张纸写好给我看。抄这个做什么用,我并不知情。大约十年以后,想不到它竟成了‘文物’,印在书的封面上。他当年写诗的纸也没有保存下来。为了不继续贻误后人,我便把上述情况告诉了杨镰同志。所谓‘坎曼尔诗笺’,是我应L之求,无意中书写的”。

至此,所谓“坎曼尔诗笺”,真相大白!所有关于“坎曼尔诗笺”的疑团也因此烟消云散!

然而,另一个疑团却又在人们的心中陡地生起,那就是以郭沫若的学识和历史鉴别能力,这位甲骨文[微博]界的“四堂”之一(郭沫若、董作宾、王国维、罗振玉是甲骨文界的四位卓有影响的人物,因他们的字号中均有一个“堂”字,故有“四堂”之说),何以栽在两张漏洞百出的残纸片上呢?

是他没有察觉到这中间的问题吗?看来不完全是。因为在《〈坎曼尔诗笺〉试探》中,就简体字问题,他已有所发现,不过却曲予周说道:“诗中有几个简笔字。如‘诗坛’‘五谷’等,从唐代以来一直流传到现代,民间简化汉字的生命力于此可见。”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流传情况,郭沫若应该更有发言权,因为1971年,他曾出版过专著《李白与杜甫》。他应该和其他研究唐代文学的人一样都清楚: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接受,往往是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比较、思考、过滤和认可的过程的。李白、杜甫在世时,他们在时人中的文学地位远没有今天这么高,李杜作为唐诗的最高成就的代表是宋朝以后的事,至于说白居易那就更在其次的了。也就是说,在李杜诗歌尚未时人所认可的情况下,一个维吾尔族诗人何以有如此高的鉴赏力和预判力,认定他们的诗作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成就?且还李杜连称?这看来不是用郭沫若一时疏忽大意而受骗就能掩盖过去的,这里当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隐含其中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史学大家马失前蹄呢?现在人们的一个普遍看法就是:郭沫若是为了政治宣传的需要而有意“受骗”的。此话怎讲?首先,从国际形势来看,自从中苏两党爆发“九论”之后,中苏两国的关系也随之恶化,双方之间边境冲突不断,中国境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在苏联人的鼓动下蠢蠢欲动,不时制造紧张的民族关系,一些苏联学者甚至抛出“中国的北界是万里长城,西界从来没有超出过甘肃和四川”的谬论,大有借机分裂中国的企图。

其次,从国内形势来看,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琴弦还紧绷着,反映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文艺作品还是“社会主义文艺路线”的主旋律,而《坎曼尔诗笺》的主体内容既符合民族团结、反击“苏修帝国主义”宣传的需要,又符合反抗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政治的需要,自然会得到郭沫若的特别青睐。

正因如此,所以他对“坎曼尔”的三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第一首《忆学字》写祖父孙三代学汉文的经过。开头一句‘古来汉人为吾师’,表示了民族感情的融洽,甚素朴,非常动人。”“第二首《教子》是坎曼尔教训自己的儿子。把这首诗和前一首联系起来看,足见坎曼尔的祖孙父子四代都在学习汉文”。“元和十年上距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白之死五十三年,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之死四十五年,而李杜的诗歌已为西域的兄弟民族所‘欣赏’,文化普及程度的深且广,难道不会使人大大地睁开眼睛吗?”“第三首《诉豺狼》是痛骂恶霸地主的诗,非常痛快,也非常尖锐,有声有色,诗没有押韵,但确是一首绝妙好辞。”

对于“坎曼尔”所抄的《卖炭翁》,郭沫若认为,这“可能是《卖炭翁》新乐府存世最古抄件”。“元和十五年即公元820年,于时白居易(公元772-847年)还生存着,年四十八岁。白居易的诗在他生前已大受欢迎,远传至高丽和日本。相传新罗王愿以百多金购买白居易的一首诗,现在又得到西域坎曼尔的抄件,我看倒不仅价值百金,直可称为无价之宝了。”他进而赞扬道:“坎曼尔这位兄弟民族的古人是值得尊敬的,他既抄存了白居易有进步的意义的《卖炭翁》,又还有他自己做的痛骂恶霸地主的《诉豺狼》,有这双重保证,无论怎么说,他应该是一位进步的知识分子。还有他那种民族融洽的感情也是高度令人感动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或大民族主义,在他的心坎中,看来是完全冰消雪化了。”

就这样,一个子虚乌有的“坎曼尔”,连同几首人为制作的《坎曼尔诗笺》,配合着政治宣传的需要,被论证成了真的“国家一级文物”了,学术也成了骗术的代言人了。尽管我们不能说作伪者的原意就是坏的,它与今天许多做假文物以牟利也不同,郭沫若的受骗更有客观原因使然,然而,学术追求的是真,假的终究还是假的。当学术被乔装打扮并被用作某种利益的工具时,它蒙住的是世人一时的眼睛,不可能是人们永久的心灵,真相还是会以它的本来面目呈现给世人的。在这一点上,王肃作伪也好,郭沫若受骗也罢,其结果最终都是一样的。

谢选骏指出:上文揭露郭沫若作伪始末,其实,郭沫若的作伪,主要领域还不在此,甚至不在甲骨文和其他考证,而在于“历史理论”方面。例如,郭沫若为了迎合毛泽东,竟然捏造了“西周是奴隶社会”的胡说。对此郭沫若劣迹,我早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发现了——

《古代中国没有奴隶制社会——质疑郭沫若的史学研究》

[原编者按:本文是谢选骏先生 1972 年 10 月间的旧作,这是首次发表。中共建政后曾经多次发起有关 “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 ” 的讨论,目的是用马列主义的社会发展五阶段论强行肢解中国历史,以便为自己暴力夺权的行为制造理论根据。谢选骏这篇文章则指出中国先秦时代没有马克思所说的奴隶社会,而秦汉以后的社会主流却是马克思没有涉及的 “ 无封建的封建社会 ” 。因而本文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可以适用于中国。] 

谢选骏

一,缘起

最近,我读了《红旗》杂志1972年7期郭沫若《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受到启发去思考一些问题,但读完之后察觉这篇短文对问题的解答其实引出了更多的问题。

首先,该文谈到西周中叶有“五名奴隶等于一匹马加一束丝”的行情,因此得出西周亦是奴隶社会的结论。但是我们根据破四旧运动的扫荡所剩余下来的一些零星资料,也不难发现,意大利威尼斯共和国早在13世纪,经过自己的海外营业所,在威尼斯经营奴隶贸易,而奴隶主要是在外高加索收买的。但它那时已初具所谓“资产阶级国家的雏形”。可是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竟然拥有大规模奴隶贸易,也肯定有大规模的奴隶生产,因为奴隶主是不会让奴隶们吃干饭的。我们不禁想知道:当时盛行奴隶贸易的意大利各个共和国,都是“奴隶制”的吗?而后来随着15世纪地理大发现而来的,是黑奴贸易的盛极一时,但史家们也并不因此而称北美殖民地或美利坚合众国为“奴隶制社会与奴隶制时代”,相反却说它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按照同样的逻辑,一定要依据奴役现象的存在,来定义西周是奴隶社会,是不是有些奇怪?是否有些没有“一视同仁”?

其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它的社会制度在18世纪基本上被定义为“属于封建的”,但是其社会生活中的奴隶贸易和奴隶占有却是普遍存在的,如果奴隶贸易和奴隶占有就是“奴隶制”的特征,那么,一个社会是否可以同时属于两个社会?因此可以叫做“半奴隶半封建社会”?就像近代中国被叫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如此推演下来,非洲、美洲和澳洲的土著民族是否生活在“四分之一原始社会、四分之一奴隶社会、四分之一封建社会、四分之一资本主义社会”中?

最后,18世纪下半叶俄国女皇卡德林二世在位时曾将80余万农奴赠予她的宠臣,当时俄国“国家农民”(类似斯大林时代的“集体农庄庄员”)的数量反不及“私人农奴”之多。但当时的俄国已被现代的研究者认为“处于封建制度即将灭亡”之时。有不少证据表明,西周的“奴隶”和俄国的“农奴”其实是一回事,正如俄国近代的农奴与欧洲中世纪的农奴是一回事──如果西周算是“奴隶社会”,那么欧洲中世纪为什么就一定是“封建社会”,为什么古希腊罗马就一定是“奴隶社会”,为什么古希腊罗马和欧洲中世纪之间就有了一个截然的“历史分期”?

二,质疑之一

我们认为,西周封建制下的与秦汉官僚制下的奴隶交易和农奴拥有,其实与近代俄国和中世纪欧洲的上述情况有很大的类似。那么,能不能因西周甚至汉代仍有大量官奴、私奴的存在,而断其为“奴隶社会”?正如能不能因为美国与俄国有大量奴隶交易和农奴拥有而断其为“奴隶社会”呢?

平心而论,不论哪一个朝代,不论在哪一种经济基础之下,奴隶(指丧失自由或遭到无偿的强迫劳动者而言)的来源,主要是战争俘虏(希腊罗马尤其这样),其次为罪犯与囚徒,还有自卖者与被卖者。换句话,不论哪种经济基础都没有截然的分界,只有大体的政治概念上的分类而已。就连近代美国“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还存在相当数量的“白奴”,白奴不是种族奴役的产物,不是殖民地的产物,而是债务奴隶。后来经过司法改革,欠债的无赖可以坐牢,从而成为公共奴隶,但不可以成为私人奴隶。在后来,欠债而无其它违法行为的,也无须坐牢,所以现在谋求破产保护的人数急剧增加,不少无赖甚至故意这样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即使如此,监狱里的罪犯还是没有自由,我们是否可以根据监狱里的奴役现象来定义现代社会为“半奴隶社会”呢?可见“奴隶”这词的字义也在不断更新,“奴隶制”的根本定义似乎也不容易捉摸了。“奴隶制”如此,“封建制”也经常被弄得模棱两可。例如下文即将谈到的“无封建的封建制”就是这样。

但社会发展史上究竟有无一条“普遍真理”呢?这正是郭沫若的文中所谈到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与封建农奴的原则区别,不很显著。”但事实既然不很显著,那么如何作出这一区别并进而作出定义呢。郭沫若用了一段毛主席语录来作为论据说明问题:“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的矛盾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对此仔细体会了许久,仍是不得要领。

恩格斯曾经写道:“封建主义的基础是农业,它对外征讨主要是为了取得土地。”(马恩全集21卷450页)这样看来,农业奴隶主与封建主的区别,就更小了。其实在一个民族内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之间的经济分野皆非截然的,甚至现代社会也还有奴隶制的遗迹,那就是监狱制度和强迫劳动,但不能因此说现代社会也是“奴隶制”的。

实际情况既然如此错综复杂,那么如何定义一个社会的“制度”呢?理论家们认为,这就须看“主流”。结果国家本质取决于政治革命的分野。即使在奴隶制的罗马国内,封建的生产关系也在滋长着,不过无一个政治与社会的革命来促进它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尽管罗马末期有许多封建性因素,但罗马帝国仍只能算奴隶制国家了。于是恩格斯的上述教导被作为研讨这一问题的宗旨,一切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取得土地既是封建主义的特征,而不是奴隶制的特征,那么根据周初的论工行赏的分封土地就足以证明周代是封建制国家,因为奴隶制国家是不该把“土地与农奴的封赏”列为主要的统治方法的。

三,质疑之二

退一步讲,如把周初的大封建解释为“部落殖民”,也是不妥的。首先,原始部落并不懂得也无能力进行有计划的殖民,他们只会本能的掠取和占领较富庶的地区,而非有意识地展开殖民活动。其次,殖民开始于城市文明,以古希腊罗马而论,殖民有两种:1、由国家推行,在于解决内部矛盾与增加国家能力,预防外部敌人的威胁入侵等等。2、人民自行集合,由于生活艰难而寻找出路所致。但不论是前后哪种类型,殖民地即使在名义上都不是“总督”的私产。总督只是中央行政的代表而已:与周初的大封建有天渊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大封建不是委任管理,而是论功封赏。总督再有全权,显然不包括主权,毕竟与公侯伯子男的主权在握相去甚远。且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民间往来甚密,不像周初王室与封侯各国之间的交往主要是官方层面的。周初大封建则与欧洲日耳曼中世纪初叶封建领主对其附庸大加封赏有本质的类似。

而所谓古代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在殷周时代是土地国有制,“国有”这个概念,往往指“政权所有制”,如“国王所有”、“全民所有”等。像殷代的“国有”可能表现为“全民(公社)所有”;在周初则表现为“国王(天子)所有”。殷代的全民所有与近代的全民所有,形式不尽相同,但同样不是私人占有;而是组织占有、单位占有。二者之间的区别就是组织的区别、单位的区别。

周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明,这是典型的封建制,不同于秦汉到清末的无封建的“封建社会”是允许土地买卖、人口流动的。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内部,并不存在欧洲意义的“自由民阶级”;即使奴隶主也缺乏欧洲意义的法权保障。但无论如何,允许土地买卖、人口流动的“无封建的封建社会”比起不允许土地买卖、人口流动的封建制,还是拥有较多的自由;社会各个阶级由于商业关系和金钱的润滑作用,也较为平等。

四,质疑之三

相对于欧洲的法治传统,人治的中国在殷周间所谓“百工”、“百官”者,不仅是国家与王朝的官职,而且是为领主们管理庄园与手工业的高级家奴,这一特点在比殷周更为原始的近代彝族社会也可看出。不论殷代可能的“奴隶制”与西周的典型“封建制”,其官僚阶级与“百官”职能和秦汉以后官僚社会的官僚阶级与“百官”职能,是有所不同的。因为秦汉之前的中国是类似欧洲与日本“资产阶级革命”之前那样的封建社会。在先秦的官僚阶层和王权之间的封建贵族,在秦汉以后基本上荡然无存。

对现代彝族社会的观察,可知黑彝(主人)和白彝(奴隶)的对比是15%与85%之分。最初多数奴隶主之间并无统一的领袖,更谈不上领袖的“专制”了。黑彝(主人)和白彝(奴隶)之分基于种族区别,因此在理论上,每个自由民都可以成为奴隶主;奴隶主只能在其份内行使权力。对殷周的考古也可多少印证:主人与奴隶的区别和种族背景有关,主要不是起源于阶级分化。

在我们看来,阶级斗争很可能是在种族斗争中形成的,而不是相反,“是阶级斗争造成了民族斗争”。对外征服导致对内压迫,日后,由于对内(被俘的敌人即奴隶)阶级斗争、对外(尚未被俘的奴隶即敌人)民族斗争的加剧,需要统一首领以保障主人的私有财产,因此强有力的大奴隶主作为首领才出现了。形式多异、内容实同的对外目标,是无论怎样伟大的首领都不得不盯视的。

在这种意义上,希腊罗马的奴隶制没有分封土地的惯例,其掠夺对象主要是奴隶而非土地。且以某一民族或是奴隶主集团为权力中心,因而很少出现“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向心现象。否则,为什么周灭殷后即使给予“殷顽”许多土地及奴隶而没有进行暴力专政,殷顽仍是积极反抗,不肯就范呢?因为他们过去就是有土地、有奴隶的统治民族,所以不满意殷亡后被剥夺的处境。

其实就从殷王对于农业生产的参与和关心来说,也可说明他和庄园有密切的关系,甚至他本人就是大庄园之主。可以想见他的领地一定很大,而领地一大,他就不会亲自下田了,正如现代的无产阶级领袖也不会自己劳动的。如把殷末土地实际上的私有制、伴随奴隶掠夺而来的私有制解释成马克公社式的东西是不科学的,无论如何马克公社不发达的生产力,既不能供应奴隶主中央们的挥霍,也不够支付边区扩张的战费。马克公社的普遍存在和理论家们所说的“庞大的专制王权”(殷末),也是不相适应的。

五,思考之一

使得人们误认先秦中国也是“奴隶制”国家,可能是由于某些历史现象的相似性造成的错觉。尽管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民族的多种条件如国际交往、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地理环境、人口物产皆有差异,但相对于它们之间的民族如印度次大陆、两河流域、北非等地宗教传统占据上风而言,中国和欧洲的政治传统和历史意识确实相对突出。

举出一个例子。

古代罗马社会发展,表现在政治上分为三大阶段,即王政时代、共和时代、专政时代。我认为同样被目为“奴隶社会”的殷代和先殷时代,也存在三个类似的阶段:

1、王政时代:类似于罗马的王政时代,殷代王政时代的传说成分也是压倒一切的。其大致为商汤及其前代的数百年间,也包括传说中的夏代。王政时代的奴隶掠夺战争可能还不致于太激烈;但随着奴隶掠夺战争的日趋激烈化,“王政制”即酋长制,将被“共和制”即多酋长制代替。因为“王政”时代掠奴战争不致太激烈化,所以有可能同时出现几个王政国家。例如殷和先殷可能并存过几个王政制国家,严格的说就是酋长制下的部落。

例如──

A、“有易杀殷侯子亥”,可能就是当时的一场“国际战争”。(《大荒东经》曰:“有困民国,句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郭璞注引《竹书》曰:“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克之,遂杀其君绵臣也。”)

B、“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可能就是当时的三国演义。(据《竹书纪年》:“帝泄元年辛未,帝即位。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殷侯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中叶衰而上甲微复兴,故殷人报焉。”)

C、“伐蒙山有施氏进妹喜”,可能就是当时的“国际和亲”。(《国语·晋语一》说:“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D、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竹书纪年》帝癸三十一。《诗·商颂》:“韦、顾既伐,昆吾、夏桀。”《诗·商颂》笺:“昆吾、夏桀同时诛也。”详孔疏。《尚书序》:“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

在先秦,所谓“侯”与“夷”,多指其它部落而言。尤其先殷时代频繁的奴隶掠夺战争,是文明累积的必要前提,存留迄今的古代战争的零星记载,可以印证这一点。而“王政”其实就是要限制奴隶掠夺战争,缔造更为普遍的秩序,更为和平的秩序,那就是贸易与交换的秩序。这一秩序在商汤时达到顶点。所以殷人被称为“商”也许不是偶然的,“商”而非“战”,正是对于奴隶制度的限制,正是王政时代的要素。

2、共和时代:殷代共和显然不同于罗马共和,有其实而无其名,主要体现为各个贵族领主之间的势力均衡。力量的均势造成了王政的衰落和实际上的共和状态,其实也是一种寡头政治,和二十世纪的中国有某种相似。这种格局下的“王”,处于无权与徒有虚名的地位,和二十世纪的“人民”有某种相似。殷代共和大致在殷初至殷中叶即商汤之孙太甲到小乙之间的400余年间,这期间古代酋长的王政制崩溃了。可以想见,由于殷代“奴隶制”比古罗马奴隶制更为原始,且文明程度也不像后者那样因为吸取了诸多先进民族的现成文化而显得较高。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贵族领主的共和与支持,“伊尹放逐太甲”是如何进行的,而太甲最终得以还都又作何解释?显然,伊尹和太甲各自得到了一些高级贵族的坚定支持。随着文明的扩张和内外矛盾的尖锐化,国家需要加强,因此帝制将代之而兴矣。例如:伊尹放逐太甲,且太甲复归后依然事事以保衡马首是瞻,意味着王权的投降。王位虽未倾覆,却向权臣们屈服了。随后数百年战争,都是王权不振的结果。而要振兴王权,就必须除掉权臣伊尹。所以关于伊尹的命运,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竹书纪年》说,太甲元年,辛巳,王卽位,居亳。命卿士伊尹。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但沈约的按语却说:“伊尹自立,盖误以摄政为真尔。”)七年,王濳出自桐,杀伊尹,天大雾三日,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但沈约的按语又说:“此文与前后不类,盖后世所益。”)参照《竹书纪年》沃丁八年“祠保衡”的记载,沈约的说法不能不说有一定的道理。

3、帝国时代:由武丁至帝辛间的200余年间,此时君权加强,到殷末时即使政治危机尚未到来,但这时君权也已达到高点。由于蛮族不堪压迫和对领土的要求,便联合起来武装入侵商朝。连年战争和狂饮乱舞削弱了帝国,国家就从顶点一下子跌落。虽然殷代没有古罗马那样的“奴隶制”,但要一下子消灭它也是不容易的。例如殷顽就大有人在。鉴于此,周人便并行了两种经济制度,分别管制殷顽及其盟友和周人自己的封建体系,作为“帝国制”向封建制的转化。前者如王师克鬼方(《竹书纪年》武丁三十四年:“王师克鬼方,氐羌来宾。”[《太平御览》卷八六五])“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五十年,征豕韦,克之。”(《竹书纪年》)正如郭沫若所说:“在他(周文王)的祖父(即古公亶父)的一代,周人还是穴居野处的原始民族。并没有怎样进步的文化,就是文王尽管是一族的长者,而他还亲自看牛放马,种田打杀。”(《青铜时代》71页)可见关于周初的文治武功,多少含有周朝末年甚至是现代人的理想成分。其实那时的民族是只会按照自己当时的面目,而不是按照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理论去改造世界的。

六,思考之二

古罗马发展史上有王政、共和、帝国三阶段,使得罗马的奴隶制经济发展完全。不像殷代文明的发展遭到周人的外来征服的强行中断,因此相对十分原始。考其原因,无非是外国的先进文化由于地理障碍等原因,没有能对中国文明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所幸世界历史上除了中国几乎无一民族国家能从原始社会连续地发展到现代社会,几乎所有民族与国家比较灿烂的只是一个时期、处在某种特定的经济制度之下。像那些曾经给与欧洲国家的发展以重大影响的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奴隶制”国家,都比古希腊与罗马社会来的原始,可见吸收外国现成的文化比单独自己创造文化,其进步要快速得多。

中国先秦的井田制与分封制度,正类似于欧洲中世纪初的庄园制与封建制度。两者同样是在“多民族”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发展过程与其结果则存在“小异”。郭沫若文中也谈到,列国兼并、诸侯国内阶级斗争的剧烈情景,也正与英国12世纪封建王权的加强相类似,不过前者表现为诸侯间的兼并、以达统一,后者表现为由王权去达到统一。实质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要求打破封建状态。析其不同的原因,因为中国地大,能力不大的周室反能控制小片发达地区。以致大片不发达地区(控制权在诸侯)发达后,即在多方面超过周室,以致王室不能驾驱;英国地小,王室得以控制大片土地以战胜诸侯。此外,欧洲封建制的崩溃是由于城市的发展,周代末期的春秋时代,封建制的崩溃是由于农业的广泛发展,荒地的大量开垦使得诸侯势力的发展出现失衡。以致周朝王室不能像欧洲王室那样去利用封建领主与“第三阶级”的矛盾来扩充王权。

那时的中国是先秦封建制与秦以后的“无封建的封建社会”交替的时代,虽然将齐国的商业都会临淄,在前期发展和后期发展的两种状况来断言那就是革命前与革命后的两种状况并无充分根据,但仍可想象在先秦社会发生过封建制向无封建的封建社会的转化过程。

郭沫若《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一文说,“春秋和战国之交,恰好是古代社会的发展由量变与到质变的时期,当时的整个中国都沸腾了。天子倒楣了,诸侯起来,诸侯倒楣了,卿大夫起来,卿大夫倒楣了,陪臣执国命,一直发展到陈胜、吴广以农民起义而称王。刘邦、项羽以破产户和游手好闲者而做到霸王与皇帝,在历史舞台上短短的两百多年间,翻腾着轩然大波,这决不是什么和平过渡”;但在我们看来,这也完全可以是封建制向无封建的封建社会的革命脉动,而不必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巨大变造。

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资本活动的增加、商业的繁荣所致,不如说是列国争霸所致。否则,如何解释秦汉以后中国社会资本活动和商业繁荣的持续增加,却再也没有引起如此巨大的社会变革呢?

七,思考之三

在秦汉以后的中国,由于政治统一的时间远远大于地方自治的时间,工商阶级即使在商业活动中也无法获得独立的、主导的地位,而不得不听凭政治领导如土地领主和军阀势力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也使得中国的地主、官僚兼有欧洲商人的特点,这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这些特点对后代中国的发展,影响颇大,不能忽视。

表现在土地关系上则为废除多级领主间的赏赐制度(实由分封领土──分取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而得以自由买卖(一般而论,封建制的土地不得买卖)为资本的发展在农村打下了基础。如果不承认以上事实,则对于中国秦汉以后2000余年“无封建的封建社会”难于理解。

例如王莽政权,正是鉴于西汉的“无封建的封建社会”土地可买卖、人口可流动而导致的中间阶层消解、社会两极分化,为了缓解社会僵硬化的趋势,而实施了一些“社会主义改造”。后来中国特有的土地危机,每每激发这样的企图:恢复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开始消亡的封建社会主义如井田制。结果即使得逞于一时,也终因时迁事异而遭惨败。所谓“得逞于一时”,也是借助于蛮族入侵的,如五胡尤其是鲜卑的均田制,以及蒙古和满洲的圈地运动(以及日本的军管和苏联的国营)。而像西晋的分封诸王由于缺乏这样的蛮族社会基础,很快就导致“八王之乱”的政治惨剧。

此外,周代还确立了父终子及且是长子继承的传位法,这象征着封建制的金字塔结构以王权作为自己的冠冕。而在殷代,只是在它的末期才确立了父终长子继承的习惯,而此前兄终弟及甚至王族内婚的传位法一直都是根深蒂固的。那时的君王本身负有军事掠夺战争的直接任务,这就要求比较有能力的王族中人来担任君王,而不像后代那样平庸的皇帝可用宰臣辅佐。随着社会专业化程度的上升,西周的封建制度,在春秋战国已彻底瓦解了,战国兼并战是政治军事与意识形态的综合斗争。最后导致“无封建的封建社会”的来到。

世界多民族的具体发展过程是多歧多异的,因多种发展条件不同,就更显千变万化、不可捉摸了。即使“从野蛮到文明”这一主轴的发展进程及其形式,也并不确定。文明经常倒退,黑暗战胜光明。不论急缓、长短、明显、暧昧,生死往复的机会大体上其实是均等的。

八,比较之一

本来,如按希腊的先例,部落社会的多利斯人侵入克里特、迈锡尼等奴隶制国家以后,继续其旧制发展,也如落后的满清入侵先进的明朝以后,继续其旧制发展──落后的周人征服并接管了先进的殷朝统治,仍将在其旧制的基础上向前继续发展。很难设想,落后的周人能够“在奴隶制的基础迅速发展出先进的封建制来”。因为这在“社会发展”的逻辑上无法讲通。因此范文澜主张殷代是奴隶制、西周是封建制,在“社会发展”的逻辑上无法讲通。尤其考虑到,即使殷代存在“奴隶制”,也比罗马奴隶制原始,其发展与危机无法与罗马的高度成熟相提并论;甚至没有企及克里特与迈锡尼奴隶制的发展程度。

恩格斯所说:“最后如果说他们能把那种在他们的故乡已经实行的比较温和的隶属形式──在罗马帝国奴隶制也日益转化为这种形式──发展起来,并提高到普及地位,而这种隶属形式,正如傅立叶最早指出的,给被奴役者提供了一个使自己作为阶级而逐渐获得解放的手段,因此之故,这种形式大大胜过奴隶制──在奴隶制下,只能有单个人不经过过渡状态而立即获得释放(古代是没有用胜利的起义来消灭奴隶制的事情的)。而中世纪的农奴实际上却作为阶级逐渐实现了自己的解放──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一切不归功于他们的野蛮状态,又归功于什么呢?”(《马恩全集》21卷,177-178页)但是这种“野蛮带来解放”的情况,恐怕只是一种理论家的想象,否则成吉思汗就是文明人类的最大功臣了。事实上,野蛮带来的就是野蛮,而不是解放。流动的多利斯人野蛮地摧毁迈锡尼文明,不像周人毕竟臣服在殷朝之下很长一段时间然后才入主中原,这种差别多少有点像蒙古人与满洲人的差别。

殷代自武丁以后中央政权就渐失天威,即使青铜器也显示出颓败的风格,可以想见统一的文化、军事、经济、政治等中心并不稳定。由于殷代文明尚未发展到成熟和腐败的地步;并且周人少,殷人多,周治殷更加不易。周人采用殷朝及其与国较能接受的封建制(分封农奴连同土地给大姓大族),而不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消灭殷朝“多士”的特权,确立了中国政治的妥协传统。为了降低反抗,需要一个越长越好的过渡期,这过渡期当在穆王时结束。可以说,周初的“分封”便由此而产生了,到周穆王以后更加确立起来。

以下取自《今本竹书纪年疏证》(王国维)的大事记,可以看出殷末周初各个“封建国家”之间的角逐:

太丁四年,周公季历伐余无之戎,克之,命为牧师。

五年,周作程邑。

七年,周公季历伐始呼之戎,克之。

十一年,周公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王杀季历。王嘉季历之功,锡之圭瓒、秬鬯,九命为伯,既而执诸塞库。季历困而死,因谓文丁杀季历。

帝辛元年,命九侯、周侯、邘侯。

九年,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作琼室,立玉门。

十七年,西伯伐翟。冬,王游于淇。

二十一年春正月,诸侯朝周。

二十三年,囚西伯于羑里。

三十四年,周师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

三十六年春正月,诸侯朝于周,遂伐昆夷。西伯使世子发营镐。

四十一年春三月,西伯昌(周文王)薨。

四十四年,西伯发(周武王)伐黎。

五十一年冬十一月戊子,周师渡孟津而还。王囚箕子,杀王子比干,微子出奔。

五十二年庚寅,周始伐殷。秋,周师次于鲜原。冬十有二月,周师有事于上帝。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从周师伐殷。(《唐书历志》引《纪年》:“武王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

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立受子禄父,是为武庚。夏四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命监殷。遂狩于管。作《大武乐》。

十三年,巢伯来宾。遂大封诸侯。

十四年,王有疾,周文公祷于坛墠,作《金縢》。

十五年,肃慎氏来宾。初狩方岳,诰于沬邑。冬,迁九鼎于洛。

十六年,箕子来朝。秋,王师灭蒲姑。

成王元年武庚以殷叛。周文公出居于东。

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秋,大雷电以风,王逆周文公于郊。遂伐殷。

三年,王师灭殷,杀武庚禄父。迁殷民于卫。遂伐奄。灭蒲始。

四年,王师伐淮夷,遂入奄。

五年春正月,王在奄,迁其君于蒲姑。夏五月,王至自奄。迁殷民于洛邑。遂营成周。

六年,大搜于岐阳。

七年,周公复政于王。春二月,王如丰。三月,召康公如洛度邑。甲子,周文公诰多士于成周,遂城东都。王如东都,诸侯来朝。冬,王归自东都。

八年春正月,王初莅阼亲政。命鲁侯禽父、齐侯伋迁庶殷于鲁。冬十月,王师灭唐,迁其民于杜。

九年,肃慎氏来朝,王使荣伯锡肃慎氏命。

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越裳氏来朝。周文公出居于丰。

十一年春正月,王如丰。唐叔献嘉禾,王命唐叔归禾于周文公。王命周平公治东都。王锡韩侯命。

十三年,王师会齐侯、鲁侯伐戎。

十四年,秦师围曲城,克之。冬,洛邑告成。

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康公从。

二十四年,于越来宾。

二十五年,王大会诸侯于东都,四夷来宾。

以上几个步骤是殷周政权交替的关键之处,也是“封建制确立的关键”。经过一百多年的斗争,终于确立了中央王国与地区方国之间的分野与秩序。

上述大概分法虽然缺少严格的考古资料的佐证,但古人的历史资料本身是不可能为了“预表”后人的历史观念而造作出来的。当然,东西方历史现象的“实质”即使相近,它们的发展过程、表现形式及其激烈程度,也必然互异。此外,周初由于畜奴制与封建制的并行,在二者交替过程中,各种战争尤为复杂与激烈,如周王室与徐、淮、楚等殷的原先属国之间的斗争。周成王的孙子──昭王就是由于讨伐不纳贡的楚国而“崩于汉”的(《初学纪》七引《纪年》:“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那时还在西周盛世呢。到穆王以后,由于封建制确立和巩固,诸侯国日益巩固强盛,中央王权反而更加衰落。而诸侯国之间为了彼此争夺土地而进行的战争,逐渐成了主流。中央王权为了扩张文明而进行的讨伐性战争,日益后继无力。而当封建制下的诸侯国系统开始有计划地兼并土地和属民的时候,封建制也就逐渐走向崩溃;而秦汉以后成为主流的郡县制也就逐渐形成了。

九,比较之二

在其他国家,如信仰回教的奥斯曼帝国和彼此分裂的基督教欧洲的交往中,奴隶贸易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北非的回教徒大肆掳获欧洲的基督徒、作为奴隶贩卖到土耳其的宫廷和军队,包括奴隶在内的大批基本商品的运转,主要取决于“封建国家”彼此之间或其内部的社会分工。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奴隶贸易”是“封建国家”的日常业务!“奴隶贸易”并不仅仅属于“奴隶制社会”。

这多少与殷王朝与一些地方部落国家的关系相似。例如殷末的社会繁荣,很大程度依靠对于东南夷的掠夺战争。到了周代,诸侯国之间的、诸侯国与周王室之间的贸易运转,也和当时的国际、国内的社会分工紧密联系,而和掠夺战争互相配合。其实发动掠夺战争的一方也是在进行国际贸易:出口自己的战斗力,进口敌人的战利品。

中国封建制比较典型的是周代,其晚期商业活动要比欧洲早期封建时代的商业活动还要频繁。但总的来说,中国工商业阶级相对缺少独立性,自治城市的传统几乎没有。不像欧洲,封建制的瓦解更迭的主要结果就是工商阶级的解放,与农奴的人身自由(而不是奴隶的解放)。春秋末年庶人地位的提高,有军功者可进升为“士”的事例,以及“民为贵”的思想,也并不能给与中国的平民以近代欧洲那样的机会。尽管封建等级制度在秦汉以后日益瓦解,但工商阶级的发展及其权利的扩大,远远不及王权和官僚机构的加强那样快。结果王权和官僚机构结合,造成“无封建的封建社会”。

相反,如果中国工商业阶级能够发展到政治合作的地步,如果中国工商业阶级有力量反击“无封建的封建社会”下的王权和官僚,而不是由于被样样官办甚至宦官专政彻底击垮的话,中国早该在汉代而不是明代就可以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当然,这种“资本主义”必然与欧洲近代的资本主义具有大不相同的内容。例如,虽然缺乏大机器生产与大工业革命,但仍然具有重商的性质,不失为“资本主义”的性质。从生产工具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二值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逻辑的。如俄罗斯从十三世纪开始,铁的使用才开始广泛,用铁制造犁头、犁刀和巴齿,而此前由于铁的昂贵,这些东西是用橡木制造的。这是十三世纪的俄国在农具技术方面的最大成就,而在11世纪以后俄国已开始成为封建国家。相比之下,公元前的古希腊与古罗马,虽为“奴隶制国家”,但已盛行铁器。并且希腊世界甚至由氏族制向奴隶制的过渡期间,即开始了铁器的广泛使用。由此看来,即使没有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也可能产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国家结构。而且,资本主义开始时也并没有大机器生产,只是在十九世纪的蒸汽机带动的大工业革命之后,才有了大机器生产。

十,没有结束的问题

由上可见,周代中国是一个由无数农奴与不自由的手工业者集合而成的“拼盘式的封建国家”,工商业的发展是随之而来的,像十九世纪以前的俄国和中世纪的欧洲。但就目前文献可考的范围讲,周代中国的社会形态还是封建制度的,没有证据表明它是“奴隶制”主导的。至于周代以前的殷代,也很难依据奴隶的存在而论断它是“奴隶社会”,就像无法认定南北战争前的美国和民主改革前的俄国是奴隶社会。

就封建制度而言,可以说周代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发展起来的,至于“封建生产方式”与“封建经济”除了是从分封建国这种制度下派生的以外,并无实质意义。从全中国历史来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以后就大体瓦解了,而基本结束于汉武帝的“推恩法”。后来入侵中国的少数民族不同程度地复活过封建制度,但为期甚短的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即地中海世界许多奴隶制国家都是被蛮族摧毁的,而不是自己进化为封家国家的。其内部原因可能基于:如果这奴隶社会尚未发育完全,入侵的蛮族将代其发展下去,但这奴隶制国家如果已临末路,则将就此寿终正寝。但殷与周之间的纷争好像与此不同,多少有些“争霸中原”的意味,所以周鉴于殷的弊病而实行改革,不同于蛮族入侵的掠杀优先。

在郭沫若的著作中,由于过度注重阶级斗争,而缺乏文明演变的观念,因此无法就以下问题获得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澄清:

1、殷周间的语言、风俗有何具体差别?是后来逐渐消除了民族差别,抑或原来就只是方言方国的差别?

2、殷周两族间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的区别,是否使之可以划归两个独立的民族?

3、周对殷的入侵到底具有“掠夺性质”,还是“反抗性质”?是侵略战争还是反侵略战争?或者两者本来就是一回事?

而在我们看来,孔子距离殷亡已经500余年,尚且被视为殷人后裔,想必殷周之间的区别原先并不是方国性质的,而是要大得多。由此可以推测,方国系统也就是典型的封建制度,是在周文明普及之后逐渐形成的。这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范文澜等人会误解西周封建制度成形之前的殷代,是“奴隶制”的──范文澜照搬欧洲封建制度之前的希腊罗马奴隶制,到西周封建制度之前的殷代了。

1972年10月

───────

参考书目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苏联科学院编《世界通史》第一卷,三联书店1959年版

《世界史纲》(The Outline of History),威尔斯(H.G.Wells,1866─1946年)著。

《马恩全集》21卷

郭沫若《中国青铜时代》、《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



【050、国际社会愚不可及】


《热评:习近平豪赌5.5兆美元 葫芦里卖什么药?》(2020-9-27 上报)报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在联合国大会承诺,尽力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更期望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商业媒体《彭博》(Bloomberg)23日便分析,中国身为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消耗国,开采与燃煤量也占去全球一半,同时还是最大的石油与天然气进口国,中国会如何控制便大受国际关注。

伯恩斯坦研究机构(Sanford C. Bernstein & Co)预估,为求在40年内实现承诺,中国能源过渡连带的经济转型将耗费巨大工程,当局得付出高达5.5兆美元(约新台币160.8兆元),逼近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毛额的一半,且所需技术可能还没问世或普及。

这只有中国能办到——分析师彼佛瑞吉(Neil Beveridge)表示中方的期望“前所未见”,其中的能源过渡所需时间,将随着规模延长,可谓历史性的挑战。习近平当天没细说,但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战略中心主任柴麒敏表示,中国将在来年提交正式计划给联合国,而且中国言出必行,将制定2021至2025年经济能源计划作为发展蓝图。

一如过去40年的经济转型,亚太能源副主席汤普森(Gavin Thompson)表示,为达经济目标的强权国家高效施政不需置疑,况且现在还是针对气候变迁,“这只有中国能办到”。《彭博》报导引用“彭博新经济论坛(BNEF)”与“国际能源总署(IEA)”分析,指出5项中国施政努力方向——

提升再生能源储存——再生能源也称非化石燃料(Non-fossil fuels),目前已占了中国能源配比的15%。2019年底中国的太阳能与风力发电储能分别为213、231吉瓦(注),中国致力开发再生能源也有利于国内产业,但根据BNEF估计,2060年的产能得增加近十倍、达到2200吉瓦太阳能与1700吉瓦风力电能储量才能因应转型。核能方面似乎也有扩建新厂计划。

降低化石燃料用量——中方希望2050年化石燃料用量能从85%降至25%以下,其中“俗又大碗”,但最具污染性的燃煤产业将饱受冲击,2019年总能源使用就占去58%,提供职位也高达350万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CNPC)也提出“美丽中国”愿景,将在2050年用量降低至14%。

推广电动用车占比——据BNEF估计,汽柴油用车产生的温室气体虽然也是问题,但中国早已是电动车龙头,中国电动用车占比将在2035年左右超过汽柴油内燃机用车。

绿色氢能开发应用——“绿色氢能(green hydrogen)”,除能利用硷性电解槽(AlkalineElectrolyzer)的电解水产制,还能自太阳能、化学技术和核能制造,可以普遍应用在航太、汽车与家电上,还能同时补给中国钢铁市场所需能量。为降低相对昂贵的缺点,据悉,2018年氢能研究经费高达1亿2900万美元(约新台币37.75亿元),对比2015年提升近7倍,而且中国有全球最便宜的电解槽市场。

落实碳补偿机制——除了从源头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事后的碳捕捉与碳储存,虽然相较不成熟,且在没有利润之下算是相当昂贵因此少被利用。中国为求成为国际环境议题先驱,自2010年开始试点计划、2017年底启动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ETS),将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经营决策与投资方向。

据中国《碳排放交易网》,2019年仅9个试点交易量已达9300万吨,以广东占最大宗,总价值更增长40%超过新台币92亿元。另外,据估计每吨碳价将逐年增长,可望在2030年翻3倍达到116人民币(约新台币496元)。

中国也在2019年联合国峰会承诺的大规模植树与溼地复育愿景,包含预计在2050年前,种植广达3500万公顷、有助于减缓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皆以“自然”为基准解决国内温室气体排放量。

据《美联》(AP)报导,习近平此言一出便大受环团支持,《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执行长摩根(Jennifer Morgan)表示这象征着对抗气候变迁已成“中国首要进程”,但也指出未来挑战非同小可。

在中国承诺前,《碳中和联盟》(CNC)指出,全球已有29国宣称将致力达到碳中和、握有全世界43%的化石燃料碳排放,据2018年“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统计,全中国的碳排放高达100亿吨,相当美国的两倍、欧盟的三倍之高。

麻省理工学院管理教授史提曼(John Sterman)粗估,假设中国如期兑现承诺,将能防止全球平均气温提升0.2至0.4℃,助于达成2016年《巴黎协定》目标,由于二氧化碳能在大气存留百年,史提曼建议中国别再新建火力发电厂,应致力将用煤量归零,並指出或许比起碳中和计划,更重要的是能否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

谢选骏指出:国际社会愚不可及,因为他们竟然不懂,“习近平誓言在2060达到碳中和”,不过是在耍弄他们,给他们类似于一个“香港五十年不变”的画饼充饥。而在刚刚经历了《港版国安法》的冲击不久之后,国际社会就相信了“40年以后碳中和”,可见国际社会愚不可及——他们的猪头也不想想,40年以后,共产党还在不在中国呢?

《美国务院批习近平违背承诺将南海军事化》(2020-09-28 大纪)报道: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摩根·奥塔格斯(Morgan Ortagus)周日发表声明,谴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违反承诺,将有主权争议的南海岛屿军事化,并强调美国会继续支持东南亚盟友,抵制中共的侵略性扩张。美国国务院周日(9月27日)发声明谴责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违反承诺,将有主权争议的南海岛屿军事化;并强调美国会继续支持东南亚盟友,抵制中共的侵略性扩张。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摩根·奥塔格斯(Morgan Ortagus)周日发表声明,指出5年前的9月25日,习近平站在白宫玫瑰园中承诺,中共“无意将南沙群岛军事化”,中共的前哨基地也不会“瞄准或影响任何国家”。

“相反地,中国(中共)对那些有争议的前哨基地实行了鲁莽和挑衅的军事化行为,还部署了反舰巡航导弹、扩大了军事雷达和信号情报能力,建造了数十座战斗机机棚,并建造了可供战机起降的跑道。”奥塔格斯在声明中说。奥塔格斯批评:“中国共产党使用这些军事化的前哨基地作为胁迫平台,控制北京没有合法海事主张的水域。它们是数百艘海上民兵和中国海岸警卫队的船只集结地,这些船只经常骚扰民用船只,并妨碍合法的执法活动、海上捕鱼及邻国的油气开发。”

“中共不兑现其言行或承诺”,声明更指出,“近几个月来,我们看到了数量空前的国家,在联合国正式反对中国在南海的非法海事主张。”国务院表示,美国敦促国际社会继续反对这种不可接受的危险行为,并向中共明确表示,我们将对其追究责任。“美国将继续与我们的东南亚盟国和伙伴站在一起,抵制中国(中共)为建立南海统治权,所进行的强制性努力。”

此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 Mike Pompeo )曾多次公开批评,中共在南海水域的主张不合法,美国正阻止中共在台湾、南海海域增加军事行动。

本月稍早,蓬佩奥在参加东盟外长视频会议时,也呼吁各国一起反对中共在南海的霸凌行为,切断与中共国有企业的业务往来,并承诺美国将对东盟国家提供支持。

美方也把参与南海建岛的24家中资企业,列入制裁清单,这些公司皆协助北京,增强中共在南海的军事力量。

谢选骏指出:美国国务院等不了40年了,这不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了——还有40天就要开始大选了,这可能让他们丢了饭碗。他们必须在此之前好好表现,然后才可以再混四年。



【051、婚礼怎能在凡尔赛宫这个殡仪馆里举行呢】


《郎朗婚礼晚宴在法国凡尔赛宫举办 两人相识于柏林》(网易 2019-06-02)报道:

6月2日,钢琴家郎朗晒婚纱照宣布结婚,并发文:我找到我的爱丽丝啦,她是吉娜 爱丽丝。

两人身穿中式婚纱在巴黎拍婚纱照。据悉,此次婚礼仪式将在法国某酒店举行。作为凡尔赛宫文化交流大使,当晚郎朗会在法国凡尔赛宫举办婚礼晚宴。郎朗与新娘Gina Alice相识于德国柏林。

郎朗结婚 女方同为钢琴家

郎朗妻子Gina Alice是德韩混血,今年24岁,毕业于汉堡音乐戏剧学院,作为音乐家同行,两人有许多共同话题。

新浪娱乐讯 6月2日,郎朗在微博晒出九张婚纱照并表白,“我找到我的爱丽丝啦,她是吉娜·爱丽丝”,惊喜公布婚讯。一直以来,以音乐事业为重的他鲜少提及自己的私人生活,如今终于在36岁时完成了人生中的婚姻大事。

据悉,此次婚礼仪式将在法国某酒店举行,作为凡尔赛宫文化交流大使,当晚郎朗会在法国凡尔赛宫举办婚礼晚宴。

郎朗和新娘Gina Alice几年前相识于德国柏林,初次见面郎朗就对这个长相甜美文静又有才华的女生很有好感。作为音乐家同行,两人有许多共同话题。Gina Alice是德韩混血,今年24岁,毕业于汉堡音乐戏剧学院,她从4岁开始学习钢琴,8岁起开始在公共场合进行钢琴独奏演出。Gina曾创作过多首乐曲,她在柏林爱乐大厅举办过三次音乐会,也曾多次在中国与广州、深圳、沈阳交响乐团合作进行音乐会演出。除了音乐上的才能,Gina Alice颇具语言天赋,原本就精通德语、英语、法语、韩语等多国语言,如今的Gina也说上了一口流利的中文。

网易娱乐6月2日报道,著名钢琴家郎朗在微博晒出九宫格婚纱照宣布了结婚喜讯,并配文:“我找到我的爱丽丝啦,她是吉娜 爱丽丝”。获悉,郎朗将于今日在法国某酒店举行婚礼,并在凡尔赛宫举办婚礼晚宴,在36岁时完成人生中的婚姻大事。

郎朗和新娘Gina Alice几年前相识于德国柏林,初次见面郎朗就对这个长相甜美文静又有才华的女生很有好感。作为音乐家同行,两人有许多共同话题。Gina Alice是德韩混血,今年24岁,毕业于汉堡音乐戏剧学院,她从4岁开始学习钢琴,8岁起开始在公共场合进行钢琴独奏演出。Gina曾创作过多首乐曲,她在柏林爱乐大厅举办过三次音乐会,也曾多次在中国与广州、深圳、沈阳交响乐团合作进行音乐会演出。除了音乐上的才能,Gina Alice颇具语言天赋,原本就精通德语、英语、法语、韩语等多国语言,如今的Gina也说上了一口流利的中文。

Gina Alice全名为Gina Alice Redlinger(吉娜·艾丽斯·雷德林格尔),1994年出生于德国威斯巴登市,4岁开始学习钢琴,8岁时Gina Alice出席了施坦威在法拉克福主办的音乐会,并演奏了海顿的D大调钢琴协奏曲,引起轰动。并在法国和西班牙迅速成长为享誉国际的钢琴家。她曾经在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师从László Simon和Klaus Hellwig教授,在美国纽约师从于郎朗的恩师加里·格雷夫曼。

谢选骏指出:“朗朗”不知姓甚名谁,但不管他姓甚名谁,大概是个蠢货,因为他竟然不知道,凡尔赛宫是个殡仪馆!朗朗要是不蠢,他的婚礼怎能在殡仪馆里举行呢?

《殡葬主题藏品:博物馆和拍卖行的新宠》(纽约时报国际生活 2016-01-26)报道:

悼念和埋葬死者的痛苦主题正引起博物馆和拍卖公司的注意,虽然这一领域的某些具有吸引力的物品正走向末路。

去年,洛杉矶的死亡博物馆(Museum of Death)在新奥尔良开了一个分馆,展示棺材和验尸设备。凡尔赛宫(Palace of Versailles)的展览“国王死了”(The King Is Dead,持续至2月21日)纪念路易十四(Louis XIV)去世300周年,展示他尸体的最后一轮严重腐烂,以及尸体的防腐处理和复杂的殡葬仪式。还有很多展览和书籍讲述布鲁克林的绿树林公墓(Green-Wood Cemetery),布朗克斯的树林草地公墓(Woodlawn Cemetery),马里兰早期定居者的墓地,墓碑和棺材制作工具的演变,以及拍摄尸体和丧服的重要意义。

很多殡仪馆和墓地以及其他一些相关产业设立了展览空间,包括弗吉尼亚州查塔姆的辛普森葬礼博物馆(Simpson Funeral Museum)和阿肯色州纽波特的杰克逊葬礼服务博物馆(Jackson Funeral Services Museum)。休斯敦的美国国家葬礼历史博物馆(The National Museum of Funeral History)获得了俄克拉何马州锡灵的雷丁杰殡仪馆(Redinger Funeral Home)的藏品。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的一家葬礼博物馆于2009年关闭,它的藏品移交给了迦太基的基布博物馆(Kibbe Museum)。

1月22日,苏富比拍卖行(Sotheby’s)纽约分部将拍卖哀悼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urning Art)的大部分藏品,这些藏品由宾夕法尼亚德雷克赛尔山的阿灵顿公墓(Arlington Cemetery)维护(这家公墓的网站曾说该博物馆是“永恒的博物馆”。呃,光阴似箭)。这些藏品来自欧文和安妮塔·朔尔施(Irvin and Anita Schorsch)的遗产。这两位收藏家的家族长期以来拥有这家公墓。他们在一个模仿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弗农山庄(Mount Vernon)所建造的建筑里展示这些藏品。苏富比的拍品包括放在配套红木棺材里的一个微缩骨架模型(300至500美元);1694年至1781年在英国举办的葬礼的请柬(共11份,估价为800至1200美元);以及一把用熟铁做成的用来阻止墓地入侵者的英式枪(300至500美元)。纪念去世爱人的金饰中,包含了墓碑、头骨和骷髅的图片,以及一缕据说来自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的头发(8000至1.2万美元)。

去年,该领域更奇怪的拍卖品包括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后来被换掉的一块墓碑;它在加利福尼亚州贝弗利山朱利安拍卖公司(Julien’s Auctions)的拍卖会上以21.25万美元售出。在新罕布什尔州朴茨茅斯东北拍卖公司(Northeast Auctions)的拍卖会上,1776年的一枚用来纪念新罕布什尔一位名叫格雷戈里·珀塞尔(Gregory Purcell)的海军上校的金戒指以3360美元售出。这枚戒指在朴茨茅斯他遗孀萨拉·珀塞尔(Sarah Purcell)的故居里展示。这所公寓现在变成了一座博物馆,以她最著名的房客、海军英雄约翰·保罗·琼斯(John Paul Jones)命名。

朴茨茅斯历史协会(Portsmouth Historical Society)的策展人杰拉尔德·W·R·沃德(Gerald W. R. Ward)说,观众们了解到早期美国的做法是用刻着死亡日期的戒指来纪念逝世的爱人,也许会产生“某种惊讶和迷惑的感觉”。

谢选骏指出:不过也许,朗朗婚礼定在凡尔赛宫这个殡仪馆里举行别有深意,是艺术家在暗示宣告他下半段人生即将展开的某种令人感到惊悚的诡秘?所以,郎朗婚礼晚宴才要在法国凡尔赛宫的殡仪馆里举办。 



【052、魂不守舍的古代人】


《魂不守舍:都是手机惹的祸》(2008-06-06 高凡玉的博客)报道:

现代通信技术彻底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最大程度的放大了人作为信息集散体的互动作用,而手机在其中承担的作用不言而喻,它的意义无可替代,也无法替代。如今,出了家门可以不带钱夹,不带手表,但万万不可以不带手机。手机是连接自己和世界的通道,没有了这个通道,仿佛一个人被世界抛弃到荒岛孤漠之上,只能面对孤独的自己。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现在如果不随身携带手机,感觉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一种想象的总结。

若有所失型:如果手机不在身边,这种类型的人总感觉却少了什么东西,心里比较空荡,失落感比较强。这部分人群,手机已经成为他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了,没有了手机,就好象缺心少肺,从心里感觉到丢了什么东西,而自己也说不清。只是心里有荒草,在疯狂的生长。

抓耳挠腮型:这种类型的人群,平时把手机作为自己的掌上宠物,机不离手,时刻都抓在手里,那怕一天也没有几个电话,也总是把手机紧紧的握在手里,像握着一棵救命草,生怕自己被世界遗忘在偏僻的胡同里。如果手机不在身边,总是下意识的抓耳挠腮,一会儿摸摸脑袋,一会儿搓搓手掌,一会儿又随便的抓起身边的小物件,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对手机产生了强烈的依赖。

精神恍惚型:这种类型的人不在少数,如果手机不在身边,好象丢了魂似的。做事情也心不在焉,整个人只剩下了空壳。在旁边的人看来,还以为在沉思什么哲学问题,其实什么也没有想,就是像个大猩猩样的发呆,傻傻的盯着眼前的东西,满脑袋的良辰美景,花好月圆。如同没有灵魂的人,没有了手机就没有了自己。

无动于衷型:这种人比较常见,手机不在身边也没有什么改变。大不了打固定电话或者别人找不到自己,也是好事,落得了难得的清闲。以前没有手机不也过了么!巴望不得从此不带手机了,想去那里就去那里,谁也找不到自己。不象现在,在老鼠洞里都可以被别人翻出来。

其实,无论上述的那种类型或者其它类型,手机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一个孤单的人变为了信息链上关键的环节。之所以手机不在我们的身边,使我们产生了多种的不适,深层的原因是社会压力的巨大造成的表面反应,更多的原因是我们的精神空虚。在日常不知不觉的生活里,手机已经变成了我们形影不离的伙伴,已经作为一种象征,深深的扎根在我们的思想意识里。可以想想看,我们每天对着它说了多少的知心话,又从中获得了多少的安慰和解脱,它又知道我们多少的秘密啊!虽然它只是一个中介物,可人们还是愿意给它穿上美丽的外衣,挂在胸前,去外面的世界游荡。哪怕去天涯海角也不怕,因为世界就在我们的手中。有了这个沉默的朋友,我们就是世界的中心,而不是主人。

谢选骏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使人魂不守舍的是手机,因为中国人没有一个汽车时代,更没有一个殖民时代——所以对美国人来说,使人魂不守舍的则是汽车,因为自那以后,平民的私人空间大大扩张了;而对西班牙人来说,使人魂不守舍的则是船舰,因为自那以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对于古代人来说,使人魂不守舍的则是雄心——“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由此可见,“魂不守舍:都是手机惹的祸”的说法,其实因果倒置了——因为“魂不守舍”其实是基本人性,“魂不守舍”的人性也就是想象的力量,他只是在不同的时空中受到了不同外物的激发而已。于是呢,魂不守舍的现代人其实还是魂不守舍的古代人。



【053、极致体验的隐秘奢华】


《大手大脚花钱背后的心理学》(BBC 2017年10月26日)报道:

如果你买得起,你会花一万美元买一副耳机吗?如果换成其他一掷千金的事情,你会去做吗?像森海塞尔(Sennheiser)Orpheus或安桥(Onkyo)Diamond这种最顶级的耳机,售价可以达到几万美元。面向DJ们推销的昂贵耳机工作时会对发出的低音和高音效果做缓和处理。但一万美元的耳机音质真的比1,000美元耳机好10倍吗?

售价高昂的商品和体验往往标榜高品质、独家限量、定制等特性,或者号称能够提供更大的便利或更好的服务。但最贵的东西一定更好吗?是什么促使人们挥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

关于定价对观念的影响展开的研究显示,价格会对我们眼中的价值产生很大影响,以至于我们有的时候会认为贵的东西肯定更好,即便它们实际上与价格较低的东西品质相同。在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学者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志愿者虽然拿到的是相同的红酒,但在被告知其中一种价格更高时,他们不仅认为这种红酒品质更好,甚至当他们饮用这种红酒时,功能性磁共振(MRI)成像都表明,大脑获得的感受更愉悦。

另外一项研究虽然使用了安慰剂镇痛片,但当研究人员告诉志愿者他们服用的这种假安慰剂每片价值2.5美元时,他们在一系列冲击中感受到的痛苦,低于那些以为自己的镇痛片只值10美分的人。

寻找极致体验

但价格和观念如何影响我们在实验室之外的购买决策呢?如果一个东西的价格比另一个高出一倍,消费者是否会认为它的品质也高出一倍呢?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教授兼心理学家迈克尔·诺顿(Michael Norton)认为的确如此。事实上,我们可能认为这种体验好出不止一倍。他的研究表明,我们之所以愿意挥霍金钱,是为了寻找极致体验。他表示,如果所有人都给予某个餐厅、甜品或电影三颗星评价,这就是一种安全的选择。而既有一颗星又有五颗星评价,那就既有可能糟糕透顶,也有可能令人惊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人们会赌一把,选择那些同时获得一颗星和五颗星评价的东西,因为他们渴望获得令人惊艳的体验,即便最终的体验有可能糟糕透顶。"诺顿表示,也可以用同样的逻辑来思考人们为什么购买极其昂贵的产品或体验。"当你享受到高品质的体验时,愉悦感可能会得到额外的提升。所以一万美元一瓶的威士忌带来的愉悦感,可能比5,000美元一瓶的威士忌高出两倍多,因为它可以提供最极致的体验。"

为了构建自己的"体验简历",我们中的一些人会寻找独特的休闲体验,即便这些体验的愉悦感可能不如其他选择。"通过收集值得回忆的体验,消费者便可感受到成就和进步,从而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感。"阿纳特·凯南(Anat Keinan)和兰·基维斯(Ran Kivetz)写道。

法拉利

"买了法拉利,我就可以进入一个十分特别、十分有趣的群体,他们都跟我有着同样的追求。"——约书亚·卡图(Joshua Cartu)是一名业余"绅士"赛车驾驶员,也是一名企业家,他还很喜欢收藏法拉利。他表示,花大价钱买车不仅是因为他喜欢车,还因为这种行为所附带的福利,例如可以参加一些特别活动,或者进入独家社交圈子。

"你积累物质财富时获得的幸福感很短暂。与其他类型的东西一样,每次得到的成就感越来越小。"他说,"买了法拉利,我就可以进入一个十分特别、十分有趣的群体,他们都跟我有着同样的追求。"卡图表示,他花的最值的一笔钱就是在俄罗斯驾驶米格战斗机。"我的飞行高度达到民航客机的两倍。所以,我能在中午看到天空中的星星,还能观察到地球的弧度。这是我一辈子最好的经历之一。"虽然多数人永远都开不起战斗机,也买不起法拉利,但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构建"体验简历"的意愿也可以解释一些更加适度的挥霍行为,例如入住冰雪酒店,或者试吃培根味冰淇淋这种古怪的东西。

挥金如土

有的人挥霍金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成功。"你可能觉得应该向所有人证明你成功了。"卡图说,"这对我很重要,因为我不是富二代,我必须向这些人证明我现在可以跟他们平起平坐。但过了一段时间,经过一些思考后,这种炫耀的欲望就会逐渐消失。"

经济学理论表明,一些商品的需求会随着价格降低而增加。与之相对,"韦伯伦商品"(Veblen good)的需求却会随着价格上涨而增加,因为它具备独家和令人垂涎的特性。"有一条基本原则是:我们在消费时会存在与人攀比的心理。如果我的红酒比你的好,那我就赢了,这样就能显示出我的身份有多么高贵。"诺顿说。但他也补充道,人们可能非常极端,为了彰显高贵的地位,他们既有可能选择极其高调的方式,也有可能选择极其低调的方式。镶嵌钻石的白金钢笔价值900万元人民币(140万美元)……

南加州大学教授、《积少成多:关于有抱负阶级的一套理论》(The Sum of Small Things: A Theory of the Aspirational Class)一书的作者伊利莎白·库里德-哈尔凯特(Elizabeth Currid-Halkett)表示,美国收入最高的群体越来越喜欢购买低调的奢侈品,例如高端有机杂货,以此来取代设计师手袋这种更加显眼的东西。"如今有形商品越来越不能彰显社会地位。这类商品的泛滥意味着它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稀有、稀缺或奢华。"她说,"针对某个商品的体验和描述有更大的价值,可以证明其成本是合理的,也可以为其赋予一定的社会地位。"

感觉良好

这一切行为背后最简单的原因在于:人们之所以在奢侈品上一掷千金,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曾经与人合著《幸福的金钱:更快乐地花钱背后的学问》(Happy Money: The Science of Happier Spending)的诺顿表示,你通过花钱获得的快乐取决于你花钱的方式,未必与花钱的数量有关。

诺顿表示,挥金如土地给自己买东西都有局限,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提升幸福感。相反,他建议把钱花在体验上,而不是用来购买有形的东西。"我们多数人单纯通过有形的东西获得的幸福似乎已经达到极限。"

但或许还有更好的办法为你带来快乐。诺顿的研究证明,给予他人能够提升我们的幸福感。"这并不是说你现在给自己买东西不能得到快乐。肯定能。这也是我们买东西的原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似乎不会积累太多快乐。"他说,"而给予别人似乎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把快乐累积起来。"

谢选骏指出:镶嵌钻石的白金钢笔价值900万元人民币(140万美元)——在我看来,这还不如一支能让我源源不断写出诗歌的普通圆珠笔。

《你永远不会知道的隐秘奢华体验》(BBC 2017年9月15日)报道:

谁都不是万能的。史蒂夫·西姆斯(Steve Sims)也不例外,他是Bluefish的创始人,这家洛杉矶公司专门为超级富豪提供独家定制的专人服务。

西姆斯会为客户安排各种各样的奢华体验,包括在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的大卫雕像脚下享受6人晚宴——期间还有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演唱助兴——以及通过米尔潜水器参观沉没在海底的泰坦尼克号。但当客户问他能否为其引爆一颗核弹头时,西姆斯拒绝了。

欢迎来到体验式奢侈品的世界。在这里,富豪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令人垂涎的爱马仕手袋和劳力士手表,他们更希望享受独一无二的体验,希望借此获得独特的记忆和炫耀的机会。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一些全球化的独家专人服务也应运而生——当然,他们提供的所有服务都必须符合法律和道德约束。

露营

只要客户的要求不违反法律、伦理或道德,这些公司就会尽力满足。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市场营销教授吉安娜·埃克哈特(Giana M. Eckhardt)表示,体验式奢侈品是指任何能给消费者带来快乐的活动。"与美食爱好者、咖啡鉴赏家或红酒品鉴师一样,快乐并不在于炫耀财富和品味。"她说,"而在于跟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体验,或者独自享受。"

定制体验是奢侈品行业的一个生机勃勃的领域。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最新报告,2016年,全球奢侈品市场规模约为8,600亿欧元,其中,体验式奢侈品约占5,420亿欧元,而且仍在以快于个人奢侈品的速度增长。

重大转变

"我们确实看到了重大转变,人们的注意力逐渐从所谓的'珠光宝气'上转移开来。"亚伦·辛普森(Aaron Simpson)说,他是伦敦超级富豪专人服务公司Quintessentially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企业主,尤其是创业者,"都很留心自己企业的行为和反应方式,以及与周围社区的互动方式。"他说,这也反映在他们工作之外的花钱方式上。

哥伦比亚大学市场营销副教授基斯·威尔考克斯(Keith Wilcox)表示,这一趋势的动力源自很多方面。他解释道,首先,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炫耀财富和地位已经变成令人反感的行为。威尔考克斯说,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体验式消费比物质消费更能提高生活满意度。最后,奢侈假期通常比奢侈产品更具有"独享性"。

大卫雕像

从参观泰坦尼克号的私人旅行,到在通常人头攒动的佛罗伦萨大卫雕像下进餐,定制体验成了奢侈品行业的新游戏——"与非奢侈品相比,奢侈品可能很昂贵。但普通人仍然可以买得起这样的钱包、香水甚至手袋。"他说,"然而,量身定制非洲狩猎旅行并不是普通人所能负担得起的。"

耶鲁管理学院消费者研究中心主任拉维·达尔(Ravi Dhar)表示,这个趋势显然是由千禧一代推动的。这也符合用租赁取代购买的整体消费趋势,从汽车到住房,再到珠宝,几乎所有商品都是如此。

另外,这些体验也因为独一无二的特性而有益身心。"人们都希望率先做某件事情,希望了解内幕,希望向别人展现自己的一部分身份。"达尔说。威尔考克斯说,通过这些独家服务来满足这些要求,便能让他们获得自豪感,从而提升自尊心。

迎合超级富豪

这种俱乐部的会员费价格不菲。辛普森精英会Quintessentially每月起价约为1万英镑,他表示,这些会员可以"参加很少有人能够参加的独特体验活动"。

对于其中一个客户来说,这就意味着可以在肯辛顿宫的Sentebale慈善义演前会见和迎接哈里王子和酷玩乐队。对另一个希望被困在荒岛上庆祝生日的客户来说,Quintessentially则在斐济的一个私人小岛上为他创造了类似于电影《荒岛余生》的环境。还有一次,他们为了帮助客户求婚而关闭了悉尼海港大桥。甚至安排快闪族在纽约时报广场上为客户的妻子演唱法瑞尔·威廉姆斯(Pharrell Williams)的《Happy》,以此庆祝她的生日。

为了保证独家性,这些活动的安排细节始终对外保密。"这源自我们深厚的人脉网络,以及与世界各地的政府之间的关系。"Quintessentially发言人说。

顶尖艺人

会见顶尖艺人,甚至让他们为自己现场表演,需要支付不菲的价格——活动安排者表示,最好能提前几个月做准备,但Quintessentially也曾接到过准备时间只有几个星期甚至几天的订单——例如,为一个艺术爱好者的生日聚会设计10个以现代著名雕塑为蓝本的蛋糕。"只要符合法律和道德,我们就会满足客户的要求。"辛普森说。

对外开放

有的高端专人服务只向会员开放,但蒙特利尔的Pure Entertainment Group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艾多(Steve Edo)表示,该公司也会向非会员敞开大门,为其提供一次性服务。"只要我们知道你是谁,只要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体验,我们就能创造一些格外与众不同的东西。"他说。

Pure Entertainment提供五种级别的会员,年费起价1.2万美元,最高达到5万美元。艾多将这种会员制度比作健身房:可以提供赠送的福利,但也可以额外付费享受其他服务。除了入门级会员外,所有级别的会员都可以获得24小时全天候服务。客户平均净资产达到500万美元,他们的订单价值通常都超过3万美元。

不过,具体到他的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一流体验,艾多并不愿意透露过多细节,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客户隐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合作对象。

独家服务

并不是有钱就能享受所有的专人服务。Bluefish的西姆斯对会员就很挑剔。"我们只接受合适的会员,他们加入的目的应该只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职业发展。否则,当我为他们提供服务时,就会令我难堪。"他说。

他们制定了申请和面试流程。西姆斯表示,每个月大约都有10人申请该公司的会员,但通常只有三四个人能够顺利入会。Bluefish的会员年费起价5,000美元,可以得到一个电话号码和专属招待员。

梦想成真

"我们希望成为下一次鸡尾酒故事的一部分。"西姆斯说。例如,他们就曾为CNBC评论员丹·菲茨帕特里克(Dan Fitzpatrick)实现了梦想。菲茨帕特里克曾经参加过一支专门演唱摇滚乐队Journey主打歌的小乐队,他一直都希望能与Journey同台演唱。西姆斯帮他实现了梦想。菲茨帕特里克在圣迭戈的演唱会上与他们同台演唱了4首歌曲,那真是毕生难忘的经历。

游艇

客户因为享受了独特的体验,或者赶在其他人之前做了某件事情,而感到十分愉快——但对Bluefish的新客户格雷格·雷德(Greg Reid)来说,加入会籍并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清单。作为一名国际作家、演讲家和电影制片人,他的清单都已经实现了。"我爬过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跟公牛一起奔跑过,还跟鲨鱼一起游过泳。"他说,"你能想到的,我都做过了。"

相反,雷德正在做一些他从没想过的事情。他最近作为VIP嘉宾与朋友一起参加了Elton John Oscar明星派对,还走了一趟白地毯。接下来可能会跟麦克·泰森(Mike Tyson)一同登上擂台。"在我看来,所有这些冒险都像是一个成人游乐场。"54岁的雷德说,"我小时候没有iPad,也没有互联网。墙上到处是海报。我们现在有机会走进这些海报,实现这些梦想。"

谢选骏指出:我曾经做梦沿着世界地图飞行,整个地球在我之下展开各种地形——如此这般的极致体验,却并未让我感到任何隐秘奢华,我只是在盘算着如何抵达下一个航点。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猜想,这是因为,所有隐秘奢华的感觉,并非极致体验可致,而是需要旁观者的存在和赞叹——正所谓“富贵不能还乡,犹如衣锦夜行”也。



【054、教育产业的严重过剩】


《加拿大失业现象严重:硕士在切肉 博士炸薯条》(2017-12-23 留通社)报道:

今年12月初,一项有关国民受教育程度的世界排名新鲜出炉,加拿大又摘得桂冠——加拿大国民受教育程度在发达国家中最高。数据显示,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加拿大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所占比例是最高的,念过学院或大学的人占到了54%,远远领先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且在这个数据结果上,新移民们(2011年1月1日后登陆)也没有拖太大的后腿,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占到了39.5%,其中硕士占到了11.3%。

但一些已经在这里的移民说,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也具备被聘的资格,但在加拿大要想找到对口的工作,难度很大。

滑铁卢的炒菜师傅,炸薯条的金融博士

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曾经报导过这么一则新闻,32岁的Sandy Chugh是一位来自印度的移民,尽管拥有在爱尔兰取得的学士学位,也有多年的营销经验,但现在只能在零售连锁商Best Buy的仓库中工作:每天给仓库的货架和运货卡车装货。

今年11月末,有网友曾经发布过一条微博:

2016年的数据显示:加拿大人拥有全世界最高受高等教育率。50%人口拥有本科、学院或及其以上学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绝大部分移民拥有较高的学历。看完报告,瞬间想,之前跟餐厅上班的小姐姐聊了一聊,别人是读工程物理硕士的大神。以及,坐过语言系博士开的出租车。

这条微博引发了很多在加拿大生活的网友的共鸣:

“Uber司机多大土木工程硕士”

“对啊,上次college罢工的时候,叫个Uber,结果司机是罢工的教授”

“生化博士教我开的车”

“然后听说有人A省石油工程phD毕业找不到工作炸了一年薯条”

“还碰到个在多伦多某酒店开shuttle bus是Smith的finance毕业的”

“随便一个销售都是啥化工硕士毕业的”

“在理,给老公打工的很多都是博士”

“精算专业的橱柜工”

“我还知道,硕士骨外科专家灯具品仓库做包装工,上海房地产老板开机场接送出租车,经济硕士化妆品场生产线工人,日本留学生物博士老人院护士,国内高级机械工程师做了机械维修工总算跟专业考点边,农业科技专家做了牛肉生产线切肉工人也感觉自己跟专业总算靠了边。”

“朋友多大本科queens研究生之前在大统华切肉。。。”

这样看来,在加拿大,高学历的人才确实是无处不在。而最让人觉得难以置信的是,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似乎与自身的学历不太匹配,换句话说,他们的工作并不需要这么的学历就能胜任。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40%毕业生的学历高于工作要求

去年,加拿大议会预算办公室发布了一份报告。

议会预算办公室最近发表的这份内容丰富的报告对就业市场进行了分析,其中一项结论是,在25-34岁的大学毕业生中,有40%学历过高。而5年前,也就是2011年,这个比例只有36%;1991年,这个比例仅为32%。

根据这份报告,从人数上讲,在25-34岁的大学毕业生中,加拿大全国有58万人工作要求低于其学历;有79万人两者相符;另外还有7万7千人处于失业状态。

从行业情况看,在以下三类行业,大学生毕业生学历高于工作要求的情况最严重:商业、管理和共同管理; 社会和行为科学,以及法律; 人文科学。

加拿大移民找专业工作难

相比于本地居民来说,加拿大移民想要找到一份与自己学历相符的工作就更难了。而移民找专业工作难,这在加拿大是个老话题了。

32岁的电力工程师莫斯塔法.阿纳卡,他在四年内投递1000多份简历却一无所获,这项记录也得到了加拿大媒体的关注。

任何一个想在魁省(或加拿大其他省份)继续干本行的移民工程师都不可能比阿纳卡更努力了。

需要会法语?他去学了法语,尽管有口音,但是工作和日常交流完全没问题。外国学历需要通过认证?他一落地就忙着办手续,让自己的埃及工程硕士学位获得了认证。需要获得魁省工程师学会的从业许可?他通过了资格考试,得到了这份宝贵的证书。外国学历不被雇主看好?他又去念了一个硕士,本地的。

他甚至有一个把他视如己出、在市政府里做景观规划建筑师的准岳母。但即使加上她的人脉和鼎力相助,阿纳卡还是找不到一个愿意雇他的公司。

最大的障碍:是他没有本地工作经验。为了获得本地工作经验,他很愿意放弃工程师资格,从技术员干起,但是他被告知硕士学历对技术员职位来说太高了。

找不到专业工作,阿纳卡只能在咖啡馆打工维生。

在他定居的蒙特利尔市,和他处于同样境地的移民很多。他说,光是在他认识的人里,就有一个在停车场上班的前大学教授,一个在餐馆帮厨的前牙医,还有一个已经决定改行的化学专家。

就这样,从2013年底获得从业许可到现在,阿纳卡一直都在餐馆或咖啡馆这样的地方打零工。

阿纳卡的事情被曝光之后,终于有一家公司愿意要他了。该公司的老板之一佩雷德斯说,他被阿纳卡的锲而不舍所打动,后者的学历资历也很适合公司的要求。面试后,阿纳卡被录用了。

他在接受Radio-Canada采访时说,他现在有一种对其他移民的责任感。他希望本地企业对移民求职者多一点信任,向新移民提供实习。

一种隐蔽的歧视

环境专家吉安·桑哈想在加拿大温哥华好好干一番,他剪了头发,去掉了盘在头上的穆斯林头巾,企盼着求职面试,虽然这样做有悖他的印度锡克教信仰。

他寄出了几百份简历,他狂热地祈祷着,甚至购置了一尊佛像,希望能带来好运55岁的桑哈是来自印度的环境科学家,拥有在德国获得的博士头衔,出版过两部书还有过在美国大学执教的经历,但是这一切似乎并不能为他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帮上多少忙。

在温哥华萨里郊外自己家的厨房中,桑哈边喝茶边说:“在加拿大,存在着一种隐蔽的歧视。”为了养家,他剪过草坪,现在又干起了办事员的活儿。

桑哈是1996年在加拿大驻印度大使馆和加拿大一名移民咨询官的鼓励下,才举家迁移到加拿大的。这位印度环境科学家在加拿大从事过许多工作,却迄今还没有一个工作符合他的所学专业。他说,要不是为了两个孩子,他早就离开加拿大了。

2001年,桑哈曾有机会谋求到西北领地政府一机构作环境巡视员,但他的努力却遭到了拒绝。他想不通,并将此事上告到加拿大的人权委员会,目前,该委员会正在调查此案。

这个领地的政府机构告诉该委员会,桑哈由于资历过高而遭到了拒绝。

学历高过本地人,失业率也高过本地人

调查显示,在蒙特利尔市的移民中,持有大学文凭的人占到33%,而本地出生蒙特利尔人有大学文凭的比例是24%。而在报告比较的另外16个城市中,大部分(13个)城市都是本地人有高学历的比例超过移民。

与此同时,在蒙特利尔,持有外国大学学位的移民的失业率接近12.5%,而在有加拿大学位的本地人中,失业率约为7%。

报告说,虽然在多伦多和温哥华也存在类似趋势,但在蒙特利尔这个问题更为明显,即高学历的移民找不到工作。

此外,即便这些有大学学位的蒙特利尔移民找到了工作,高达 63%的人属于“大材小用”,这个比例与温哥华的相似,但比多伦多的要高得多。 2015年,移民的失业率在蒙特利尔为9.9%,在多伦多为6%,在温哥华为4.9%。而在美国,费城为4.1%,芝加哥为3.7%,洛杉矶3.4%,而在丹佛只有2.8%。

无家可归者里不乏高学历者

曾有新闻报道过,就连列治文的无家可归的人群里,也有高学历高智商的移民。

温哥华一向以富足安宁的宜居城市闻名于世,然而今年4月的一份最新统计却显示,仅在过去3年中,大温哥华地区无家可归者的数量就增加了30%之多,目前无家可归者的人数已超过3000人。

不仅是大家熟悉的温东,在大量华裔聚居的列治文市也正面对相同问题。列治文的无家可归者人数截止今年9月份已接近150人,甚至还有华裔人士。

据星岛日报报道,这些无家可归者不一定是精神病患者或吸毒的瘾君子,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收入太低而租不起住房。一个拥有硕士学位,智商高达140的墨西哥移民,就因为没钱置业或租房,而沦为无家可归者。

如今,加拿大联邦政府正在积极准备为更多移民打开大门,宣布 2017年将接收30万人,并以此作为每年接收的基准线,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应对加拿大的人口老龄化。然而,一些已经在这里的移民说,尽管受过高等教育,也具备被聘的资格,但在加拿大要想找到对口的工作,难度很大。很大一部分高学历的移民只能找到“谋生类”工作,这种现象实在令人遗憾。

但加拿大人口老龄化也是一个现实,加拿大需要一股外来的力量来推动经济的增长。这意味着,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是理想的“人手”,研究报告说,对于加拿大来说,要想继续蓬勃发展,要想看到GDP的增长,再也不能忽视移民的作用了。

谢选骏指出:失业现象严重,说明劳动力过剩,所以伊斯兰国到处发动战争,功能呢在于减少人口,提高生还者的生活水平。学历高于工作需要,则说明教育产业的严重过剩。本来,教育不是产业,而是游戏,结果,现在教育成了商业甚至工业,学生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个个教育机构恶性竞争的结果,就是学生过剩,滥竽充数,大家一起失业。再笨的人,都可以通过补习学校成为优等生——这其实是学术作假的次品、以次充好的伪劣产品。因为本来,人家要录取的是聪明的人才,不是苦熬出来的临时成绩。



【055、教育造就人还是人选择了教育】


网文《仗义辈谁?负心人谁?——来自纳粹德国庭审记录的证据》(2016-09-18)报道:

今天这篇文章很短,但可能是自己最近读到最有重量的一篇。Geerling,McGee和Brooks三位经济史学家拿到纳粹年间奥地利反抗者的审讯记录,考察了与纳粹合作与否的影响因素。他们发现:年长、读过高中、读过大学、做高技能工作、是反战分子、是非宗教NGO成员,这些都会让人更坚强,更少出卖同伴;年轻且父母健在、是社会民主组织成员,这些都会提高反抗者出卖同伴的可能。文章读来让人非常难受。

先讲讲背景。他们拿的数据包括所有涉及2人或2人以上规模的反抗案件,从审讯记录可以看到他们当时选择抵赖还是屈服。看上图,如果所有人都抵赖,大家被定罪概率是17%,平均要在监狱/集中营呆118个月;如果一人抵赖,他/她的同伴至少有一个叛徒,定罪概率上升到52%,刑期平均上升到229个月;如果同伴坚持,他/她出卖,定罪概率只有10%,平均刑期也掉到98个月。最后,如果都和纳粹合作,定罪概率44%,平均刑期197个月。这就是囚徒困境,真实的囚徒困境,集中营里的每一个月都是非人生活。

展示结果之前想多说几句。首先是这篇专栏的题图。无论他/她有没有做叛徒,他们起码尝试过反抗。自己没有完整资料,但为了纪念,还是把反抗者的部分描述性统计做了文章题图,完整图片放在文章结尾。其次,虽然审讯和惩罚都很严酷,很残暴,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合作。29个案子,2个所有人抵赖,10个有人合作,17个全部出卖。181位反抗者,求仁得仁的6位,同案所有反抗者都挺住了,另有25位选择抵赖,却被人出卖,仗义辈共31人。50人出卖了忠诚同伴,还有100位是自己没挺住,同案的反抗者也有人变节,负心人181人里占了150位。

上图是招供与否的描述性统计。一是男性出卖同伴比例比女性更低,79.4%对92%;二是越年长选择出卖比例越高。不过这两点并非直接因素,作者用更多特征做了回归,结果发现:每年长一岁,变节比例降低6%;高中学历,降12.5%;大学学历,降27.8%;高技能劳动,降15%;非宗教NGO;降29%;年轻人且父母健在,提高20%;社民组织成员,提高10%。在同一回归中,剩余因素,诸如性别、是否学生、是否蓝领、是否白领、是否新教、是否共产党等变量都不显著。

作者简单讨论了这些差异的可能成因,比如说父母都在的青少年更容易坦白,是因为从庭审记录可以看到纳粹经常拿父母来威胁他们;社民组织变节比例更高,是因为其中实用主义者众多,等等。最后,他们还考虑了一个问题:是什么,让181人中31人选择抵赖到底?因为当时庭审宣判等都是秘密进行,重复博弈因素可以排除。他们另跑了一个回归,其中被解释变量从是否合作变成同伴有人背叛时是否合作,把系数和前述回归比较。如果差别大,说明大家可能做了权衡,别人更可能合作时才合作;如果基本没差别,说明坚定更可能来自道德品质。结果发现,系数几乎没有差别。学术文章不应有主观倾向,但从个人情感出发,这31位真的很值得敬佩。

参考文献:

Geerling W, Magee G B, Brooks R. Cooperation, defection and resistance in Nazi Germany[J]. 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2015, 58: 125-139.

谢选骏指出:上文通过具体研究,说明了只有六分之一的人是坚贞不屈的,而六分之五的人都是叛徒;而相对来说,教育程度高的人更不容易背叛——这和共产党中国教科书里所说的正好相反——共产党的宣传把工农兵塑造为英雄,把知识人贬低为懦夫,应该是别有用心的造谣。但是上文没有回答一个更为深层的问题——到底是教育造就了人呢,还是人选择了教育呢?也就是说,是高等教育塑造了坚贞不屈的人呢,还是坚贞不屈的人选择了高等教育?根据我的经验,似乎是后者的成分居多。所以,高等教育经常培养了无知的和半途而废的人,而自我教育却可能创造奇迹。



【056、阶级论、专政论、特权论、腐败论】


(一)

网文《共产党的阶级论就是特权论》说:

来自西方非主流的马列共产党自1949年建政以来,没有也不可能制造一寸土地、一两矿产、一滴水,但它靠武力霸占老天给每个人赖以生存的一份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迫使人民为了生存到它那里高价购买这些资源,按现在2007年的币值,仅这一项每个人一辈子就要给共产党白白挣30万元人民币。共产党同样靠武力垄断全国经济,一手决定人民收入,一手决定人民支出/物价,实际上收人民80%以上的税。这就是13亿人生活困苦的两个根源。

共产党为了压榨人民,不断挑起人民之间的攀比,争斗,毛泽东时代就害死了八千万人中国人。2000年以来共产党管区每年的非正常死亡达320万人,包括200万自杀的人中死亡的28万,污染死亡的75万等等。今天2007年13亿人18岁以上的人平均400元人民币一个月的收入根本解决不了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问题。而共产党的3000名高干子弟拥有的财富达2万亿元人民币,平均每人6.7亿元。今天共产党管区0.4%的人占有那里70%的财富。同时在共产党大力破坏环境进行生产的情况下,污染,干旱,洪水在加剧。几十年来,共产党只给了人民一个自由,就是给它挣一辈子钱,歌颂它一辈子,除此之外,它都会来打压。

西方马列共产党使中国历代几千年中,人民拥有老天给他们每人的一份土地等自然资源,实际上实行市场经济的状况倒退到每人的一份自然资源被武力霸占,实行武力垄断经济,人民被疯狂压榨的状况。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出现的唯一的一次重大倒退,来自西方的马列共产党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唯一的反革命,反动派。13亿人每个人都有一部血泪史,就看你愿不愿意承认了。

现在的中国是压榨和被压榨的双方。一方是占不到人口千分之一的共产党的局长们,他们决定人民收入,支出/物价,实际上收人民80%以上的税,武力霸占老天给每人赖以生存的一份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现在他们就是不从单位拿钱,一年的收入都是三百万元人民币以上;而另一方就是13亿人了,自己的收入,支出被共产党的局长们决定,实际上缴80%以上的税,老天给自己赖以生存的一份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被共产党的局长们武力霸占,痛苦比欢乐多。再也没有第三方了。

……

共产党反动派一个理论基础就是它的阶级论,认为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是社会的领导阶级,而共产党又是这个阶级的先锋队,是其领导。这与它的四项基本原则中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一致的。共产党的阶级论与它的出身论一样意在打破人人平等的价值观,而树立起共产党高于民众的特权价值观,为共产党在政治上打压民众,经济上压榨民众打开了方便之门。

共产党1949年建政以后,以武力霸占了老天给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把持了人们的行业、工资、物价,就是在毛泽东时代,共产党的局长们也坐汽车,住洋房,公款吃喝,他们却将自己划为无产阶级,将广大到哪里靠两条腿走,常常揭不开锅的民众划为资产阶级和需要被所谓的无产阶级改造的人员。我们并不反对他们把我们改造成与他们一样坐汽车,住洋房,但共产党对我们不是打压就是压榨。在毛泽东时代就害死了八千万人,把农民的农产品都以武力拿走,换取军事装备。

在城市同样极大地压榨城市职工。实行上山下乡,共产党局长构成的“无产阶级”无偿占有两千万知识青年的劳动。两千万人累死累活干了几年挣到了钱了吗?共产党根本不给钱,实行所谓工分,就是记账。有人说既然那么糟糕,不去怎么样?不去,共产党就先说你要去掉你的资产阶级思想,你再坚持就把你打成资产阶级,哪怕你一分钱也没有。现在2007年当时两千万知识青年前后苦干十几年建的那些农场,水库的产权该归谁?没人说这个事情。共产党控制的媒体不会说这个事情,因为这些设施都被共产党的官员们,那些所谓的无产阶级霸占着。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写文章来唤醒国人。

邓小平及其继任者也是将他们这些亿万富翁的官员划为无产阶级,而将我们这些收入一个月三、四百元人民币没房子住,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的民众划为资产阶级,哪怕我们失业,一分钱也没有,甚至负债。只要我们要求平等,要求民主,一人一票选举领导人,就会被说成是资产阶级自由化。2007年的今天共产党的局长就是不从单位拿钱,一年的收入也是3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同样他们肯定会把自己划为无产阶级,好继续搞特权,继续压榨别人。

有一次听见有听众给自由亚洲电台打电话说,“我认为人还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共产党阶级论的翻版。难道一个人有了什么朋友,他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权利了吗?这位听众的说法就是说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重要作用,这不就是公开地倡导腐败吗?谁有关系,谁就可以获得别人得不到的利益,也是共产党在其管区的实践。可以说在共产党执政的地方,腐败一定会流行。因为它的阶级论从一开始就是反对人人平等的公平社会。

所以各位不要再上共产党阶级论的当了,它根本就是特权论。你去承认它,也就是承认它按权分配财富,对我们13亿人进行疯狂地压榨,我们百姓没有权也就不会有钱。单是共产党武力霸占老天给我们每人赖以生存的一份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一项,每人一辈子就要白白给它的局长们,给它所谓的无产阶级挣30万元人民币。劝各位不要被共产党压榨一辈子,还要去认同它压榨人的理论一辈子,歌颂它一辈子。

谢选骏指出:阶级论是特权论的前提,特权论是阶级论的完成。也就是说,提出阶级分析理论的目的,就是要为特权寻找理由。既然阶级存在,特权就不可避免,所以列宁说:“与其让你独裁,不如让我独裁。”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实践”之来由。但是,“地主资产阶级的独裁”是无意识的特权,“无产阶级革命的独裁”却是有意识的独裁,后者比前者更不可理喻。

(二)

《陈尔晋反对特权和借鉴西方民主制度的主张》说:

1976年春,在边远的云南省,青年陈尔晋撰写了12万字的长文《特权论》,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论述,是文化大革命后期青年思潮中最具系统化理论化的制度批判文章,至少就目前所见的资料是这样。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文章在论述制度变革方面,不再推崇巴黎公社,而是主张借鉴西方政治民主体制,实行无产阶级的议会制、两党制,保障无产阶级的人权,反映了当时民间激进左翼思潮的一个重要动向。

陈尔晋《特权论》的理论要点如下:

1,苏联的修正主义是一种与以往社会制度不同的新型剥削制度,修正主义制度是从对生产资料实行了公有制改造以后的社会演变出来,决不应简单地归因于所谓“资本主义复辟”,“原因很简单,修正主义的剥削方式和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完全不同。”陈尔晋概括了这个“修正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官僚垄断特权阶级所有制”:“名义上为全体劳动人民、整个社会所公有的生产资料、社会财富,实际上统统成了官僚垄断特权阶级的私有物,包括劳动者本身也都变成了官僚垄断特权阶级可以任意支配的工具”。“这种官僚垄断特权阶级所有制,不是以赤裸裸的私人占有方式出现,而是在‘公有制’的神圣袈裟的掩蔽之下,以官僚垄断特权阶级集体垄断共同占有的方式反映出来。”这种制度支配社会资源的方式是将“特权资本化”。“官僚垄断特权阶级通过政治经济一体化,集政治领导和经济支配权力于一身,将整体社会人力物力高度组织、高度集中、高度垄断起来的具有巨大竞争能力的资本积累制度,是典型化、特权化的私有制。”“资本的形态已经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特权资本。”这种制度在生产关系方面表现为“劳动和特权的尖锐对立”,“劳动和特权,劳动人民和官僚垄断特权阶级经常处于白热化矛盾对立状态中”。这种制度在政治上实行“社会法西斯主义”。他认为:“产生修正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资本主义残余势力在国内的影响,也不在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包围和压力,”而是“对生产资料实行了公有制改造以后的社会生产方式内在的特点及其基本矛盾的恶向变化。”陈尔晋没有一概而论地将中国归入这种修正主义制度,而是认为中国正处在他所谓的“高度组织的政经一体化公有制”或“岔路口社会主义”——可能向社会主义发展,也可能因其基本矛盾的恶向变化,成为修正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为了防止向修正主义制度的演化,陈尔晋以主要篇幅对中国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

2,中国“岔路口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基本矛盾

陈尔晋提出了对“高度组织的政经一体化公有制社会”或“岔路口社会主义社会”(即中国的社会制度)基本矛盾的看法:“如同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的不相容性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那样,高度组织的政经一体化公有制社会生产和权力被少数人强制性固定化垄断之间的不相容性,就是岔路口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这里作为负面因素的“权力被少数人强制性固定化垄断”,是陈尔晋对特权的理论概括,是制度的基本特征。他说:“这种高度集中垄断、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生产的主要特点在于:把整个社会的人力、物力全部纳入了一面组织得极为严密的网中,实行政治经济一体化领导,政治权力支配和管理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全过程,这里的所谓‘政治权力’,实质就是党权。”陈尔晋肯定这种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同时认为它还存在着制度性的隐患——“这就是既能够在政治权力的支配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向共产主义方向高速发展,也有可能在政治权力的支配下,背离社会主义性质,改变其方向,不可避免地向修正主义的方向高速度滑下去。”

3,文化大革命的由来、局限和结论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由来,陈尔晋认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决不是个别人的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中国在1956年对生产资料实行了公有制改造之后的必然发展,是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已经或慢或快地发生了变革的开端,而不是结束。”也就是说,文化大革命反应了社会提出的对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进行改革的要求。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局限,陈尔晋认为主要是两点:“其一是指导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第一阶段所形成的新的生产方式内在的基本矛盾认识不清。虽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但没有就特殊性具体指明是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和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什么样的生产力和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的矛盾。其二是只在既成形式的框子内寻求改变,而没有突破既成形式的框子去进行变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没有针对权力为少数人强制性固定化垄断这个上层建筑最根本最主要最致命的弊病。或者说,只是针对了这个弊病的表像而没有针对这个弊病的病根,只针对走资派,而没有针对产生走资派的根本的真正的原因。”他说:“这种局限,决定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只是反映了上层建筑发生变革的意向和要求,而根本满足不了这些要求,更为重要的是,不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使这些‘革命’、‘改革’、‘限制’等等,弊病横生,造成了旧东西在新形式中复活的方便条件。”他从文化大革命的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必须进行“无产阶级民主革命”,争取“人权”。

4,实行“无产阶级民主革命”:借鉴西方,实行三权分立、两党制、保障人权

陈尔晋从“岔路口社会主义”的局限,引出“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而他的“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惊人之处,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念的同时,借鉴西方政治制度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两党制、保障人权的作法,期望通过这样的道路,建设无产阶级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高级形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基础。陈尔晋为他的“无产阶级革命”提出的任务是:“将高度组织的政经一体化公有制社会生产力的桎梏——权力被少数人强制性固定化垄断的生产关系,予以彻底粉碎”;进行空前的群众运动和空前的社会革命。他说:“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建立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种无产阶级民主制度,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马克思:《法兰西内战》)相结合的完全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他说:“无产阶级民主制度,决定性地要打倒官僚主义者阶级,粉碎少数人对多数人强制性固定化专政的特权生产关系;决定性地要将任命制、等级制、国家机关自治化,以及对党的神话,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中去;决定性地要建立和健全马克思主义的法制、实行普选制、把奴隶总管党变为奴隶工具党,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国家形式;决定性地要保障人权。等等。”

陈尔晋设想了这个“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一些特征:

特征之一:马克思主义成文宪法至高无上。

特征之二:两党制。

陈尔晋说:“为了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成文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使之成为国家真正的最高主宰,就必须使共产党成为忠实执行宪法的工具,而不能成为任意玩弄和篡改宪法的老爷。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废除共产党一党制,而确立共产党的两党制。”他说:“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都充分肯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作用;但是,也都没有说过无产阶级只能有一个政党。”“在公有制确立之后的国家里,在执政的共产党内部,都发生了严重的从上至下的派系斗争,并且这种纷争只有越演越烈激化下去使党面临解体的迹象。中国共产党内部近十年来的巨大分歧和殊死搏斗,不但一直存在着两个司令部,而且纯粹从上到下就存在着两大派别。”“与其让宫廷黑幕内的阴谋诡计残杀予夺来毁灭革命完成这种分裂,不如在大庭广众光天化日之下光明磊落地申诉情由发表政见,由公民投票来裁判是非决定谁该在朝谁应下野使革命合法化。”

特征之三: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陈尔晋认为:在无产阶级民主制度下,政府的权力基础是人民,实现的方式是普选。权力机构应当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分属人民代表会议、总统和法院。

特征之四: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

陈尔晋认为,消灭私有制是实现自由平等,保障人权的必要社会条件。然而,他并不认为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就等于消灭了私有制,就具备了保障人权的社会条件,人民还需要努力争取。陈尔晋参照西方民主制度,描述了他设想的“无产阶级民主制”下的公民权利。陈尔晋说:“当前,历史的发展已经将人权问题提到了显著的地位。”“在特权占有制下,官僚主义者阶级的暴虐、血腥的统治,已经迫使亿万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汇成了最强烈的时代召唤:我们要做人我们决不做牲口!还我民主,还我自由,还我平等,还我人权!”陈尔晋的文章对“十字路口社会主义”的论述,涉及了文革中后期社会批判派关注的主要概念,包括剖析现行所有制的缺陷、探究“官僚特权阶级”及其制度根源、重提民主和法制等,他的论述较此前几位青年要深入、详尽,对马克思、列宁的观点也更加熟悉。特别值得注意是,他在设想未来的“无产阶级民主制”时,主张不仅要借鉴法国巴黎公社的政治形式、中国文化大革命中消除弊病的一些手段,还要借鉴西方政治体制的三权分立、两党制、保障人权等原则,这为文革青年思潮增加了新的内容,反映了中国打开与西方国家交往以后,中国青年开始注意借鉴西方的思想。陈尔晋的《特权论》成文于文化大革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可以说标志着社会和制度批判思潮的高峰。

谢选骏指出:从法律的角度说,有两种特权——合法的特权和非法的特权。由于共产党不承认合法的特权,结果是使得自己控制的所有特权都成为非法的篡权。但在实际上,一个社会要建立秩序,要建立结构,特权是必不可避免的恶。例如警察的偷窥权,总统的赦免权,国会议员的豁免权……这些都是特权,但是都被多数民主国家所承认。

但是有了特权(特指合法的特权),就有了腐败的基础。这是由人的原罪决定了的。本来,特权的设立是为了维持秩序,但事到临头却不可避免地用来以权谋私。因为政府里从来就没有圣人,只有罪人,连不懂福音的孔子都指出:尧舜都不是圣人。对待罪人,只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然后才能“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因此可说这两者并非对立的选项,而是先后的步骤:“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是我谢选骏在为《论语》和孔子圆场。但即使如此,无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还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还都需要一些执行机构,需要一些特权支持——从长期看,这些机构的控制者自己,却都是只能“免而无耻”,而不能“有耻且格”的。这就是终极的腐败来源。



【057、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是二狗子理论】


《汪丁丁:走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2005年02月24日 《财经》杂志)报道:

当代中国人目前难得地享受着较长期的和平,难得地第一次不再感受到“救亡”之紧迫,第一次可以倡言“启蒙”,可以实行并且反思启蒙,谁敢断言这一历史契机不是“千载难逢”的呢?谁愿意虚掷这段时光,让昨日的情绪继续遮蔽今日的思考呢?

约100年前,1905年9月2日,科举废止。“著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此举非同小可,非经历过极大刺激而不能为。这极大刺激,远者起自英伦,近者来自日本。后者向西方学习,表面看去,与李鸿章等人“兴洋务”的举措差不多。可是两相较量,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居然全军覆没,于是分出来“器物层面”与“制度层面”两种不同的西化方式。由器物层面的改革深入到制度层面的改革,逐渐变得激烈起来,按照余英时先生的看法,不仅导致了“新文化运动”,而且最终导致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每叙及此,我都要援引另一重要思想史家发表的与余先生的看法一脉相承的看法:近代和现代中国历史的第一大难题在于,我们似乎养成了一种试图以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努力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惯式,殊不知,许多器物层面的问题不能以思想层面的努力来解决(林毓生教授2004年6月19日在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演说)。

十分贴切地,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把100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概括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在启蒙与救亡这两重同等紧迫的使命之间徘徊,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似乎永远不得解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中苏社会主义大论战,甚至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救亡”之呼声似乎始终压抑着“启蒙”之诉求。

为什么我们只能在“救亡”与“启蒙”之间徘徊?追究历史,是因为在过去100多年里,我们只能在“强权”与“公理”之间求我们的生存。不仅中国人和日本人,而且欧洲人,或者主要是欧洲人,在过去几百年里,又何尝不是在马基雅维利的强权与康德的道德律令(公理)之间求他们的生存呢?

洋人里面,有守护公理者,也有滥用强权者。如上所论,这是他们过去几百年生存方式使然。那么,国人的态度呢?让我转引“涵庐”在《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发的一番感慨:“我编了这篇青岛交涉失败史,我心中很有几重感触:(一)觉得现在的世界,尚不是实行公理的时候。……(三)觉得中国外交失败,无一处不是‘卖国贼’播弄成熟的。(四)觉得实行国民的外交,平民主义的外交,是一刻不容迟缓的。愿国人快快的起来!”这番感慨,代表着当时与眼下许多中国人的感慨。

如果篇幅允许,我还打算转引水均益那篇著名的号召国人抵制日货的长文——“日本,听我对你说”。历史数据表明,当年“抵制日货”的国民运动确实对日本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同时,根据1939年公布的几份研究报告,我们相信,这一运动也对中国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双输局面,当然是因为“救亡压倒了启蒙”。一个弱小民族,它用来抵御强权的,只有公理而已。惟公理之不昌,弱小民族才转而求强权——以强权对抗强权。然而,强权毕竟是双刃的。纵观历史,让人类走出双输局面的,还是交往和贸易。

强权可恨,学生抗议强权却遭军阀镇压尤为可恨。激愤之中,让我转引一段更冷静的文字。“涵庐”发了那番感慨几天之后,梁漱溟先生写道:“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我也同大家一样的气恼。但我今天拿我与大家不同的意思来投稿在大家认为学生派的报纸上贡献于我同人。……试请大家举目四观,国人中除了仰脸的就是低头的,除了低头的就是仰脸的。再看一个人,除了仰脸的时候就是低头的时候,除了低头的时候,就是仰脸的时候。寻一个事事晓得不肯横行,与不受横行,实在不容易得。……这个毛病不去掉,绝不能运用现在的政治制度,更不会运用未来社会改革后的制度。质而言之,就是不会作现在同以后的人类的生活。不会作这种生活,不待什么强邻的侵略,我们自己就不能在现在世界上未来世界上存在。”(《北京国民公报》,录自《每周评论》第22号特别附录,1919年5月18日)

梁先生早年发表的这番感慨,结合着“文革”期间他面对群众大批判时发表的平静回答:“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足以震撼国人的灵魂。不过,我们举目四观,许多国民还是怀着那样的心态,还是除了仰脸横行的时候就是低头顺受横行的时候,还是缺少那种不肯仰脸横行且不肯忍受横行的国民。后者今天被称作“公民”——因为他们是启蒙了的国民。我们何时才有“公民意识”呢?我们何时才有在全人类心中确立“世界公民”理念的高远志向呢?

康德说:启蒙,就是每一个人敢于运用他自己的理性能力,做独立思考。福柯接着说:启蒙,就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对占据主流位置的传统,持永恒的批判态度。

我们当代的中国人,目前难得地享受着较长期的和平,难得地第一次不再感受到“救亡”之紧迫,第一次可以倡言“启蒙”,可以实行并且反思启蒙,可以深入到西方文明传统的内部去探求启蒙理性的种种特征与种种利弊,可以反省中国文化传统的种种特征与种种利弊,务求融合之、改造之、发扬之。谁敢断言这一历史契机不是“千载难逢”的呢?谁愿意虚掷这段时光,让昨日的情绪继续遮蔽今日的思考呢?

至于我们是否愿意或是否有能力走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是否愿意或是否有能力发扬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来弥补这一尚徘徊在强权与公理之间的世界的缺陷呢?各位读者,见仁见智。

在斯密和康德倡导的“世界公民”的视角下,审视世界历史,我们看到,过去100多年及至未来的100多年,很可能是人类对欧洲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反思和转而寻求更高级的发展方式的时期。100年前力促中国社会变革的那一代有识之士,以梁启超为首,已经看到了欧洲发展方式的致命缺陷。关于欧洲的命运,欧洲思想家们有更为深刻的反思,这一反思把我们的视野扩展到了西方历史的源头,从那里出发,世界历史逐渐地演变成为西方的历史,又在当代成为有识之士反省和批判的对象。这一反思尚未完成,它将把人类带往何方?我较为悲观,心态也较为复杂。可是不论如何,问题毕竟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呼唤着更具智慧的解答。

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追思在那场惨烈战争中的死难者们——中国人、日本人、以及死难者当中其他国家的人类成员。又以此文,反省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中日关系事件——包括“砸王直碑”事件。

谢选骏指出:李泽厚是个二狗子,也就是所谓的“同路人”——他们一面追随毛泽东,一面背叛毛泽东。他们把追随毛泽东叫做“救亡”,把背叛毛泽东叫做“启蒙”——他们所经历的,不是“启蒙与救亡”,而是“救亡与启蒙”。他们的双重变奏,就是二狗子理论,是两面人。至于这个汪丁丁,就不仅是共产党的同路人了,而是共产党。所以他要走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回到共产党红歌里。



【058、康奈尔大学良心发现了】


《中国人民大学踩2红线 康乃尔大学中断双方交流》(编译中心 2018年10月29日)报道:

位于纽约州的常春藤盟校康乃尔大学因不满中国人民大学压制言论和学术自由,以及惩罚支持深圳劳工权利的学生,已中断双方学术合作关系。

据「金融时报」报导,康乃尔暂停与中国人民大学的两个学术交流和一个研究项目。这是近年来国外大学与中国大学之间中断学术合作的首例。此前已先后有一些美国大学宣布关闭与中国合办的「孔子学院」。康乃尔大学表示,中国人民大学的几位学生因在网上支持工人权益和声援深圳佳士科技的工人要求组建工会的行动,遭到人民大学的惩处,这是严重侵害学术自由的行为。报导引述康乃尔大学工业及劳工关系学院(ILR)国际项目主任佛莱德曼(Eli Friedman)表示,人民大学不允许谈论劳工问题,令双方的合作研究无法进行下去。他认为外国大学应当重新评估与中国大学的合作情况。

深圳佳士科技部分工人今年7月下旬发起要求组建工会的抗争行动,引发外界广泛关注。随后,全国一些左派工人和大学生陆续前往深圳声援,但8月24日起遭到警方彻底清场镇压。数十名工人和声援学生被带走,四名工人被刑事拘留,面临起诉。佳士工人声援团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16级大学本科生杨舒涵,在离家前往北京返校乘火车过程中,被近十个自称当地街道办工作人员的黑恶势力阻碍拦截,手机被抢夺,还遭到人身威胁。她随后被学校要求休学一年。

人民大学另一位2017级的大学本科生张子涵则被老师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批评,并被要求删除所有有关深圳佳士科技维权工人的信息。同时,人民大学还威胁取消一位有关工人权益的学生社团「新光平民发展协会」的登记注册。

另据报导,北京大学等其他大学的一些声援学生也遭到各种方式的打压。

网民哀嚎:

whatwhat

十月 29, 2018 @ 10:35:20 

kick out communist

支持康奈尔大学维护言论自由的行动!虽然阻止不了他们打压,至少让他们知道并不是人人都屈服于他们的打压。

谢选骏指出:不是“中国人民大学踩2红线”,而是“康奈尔大学良心发现了”,所以才中断双方的交流。1989年六四屠杀过后不久,欧美大学纷纷恢复了鼹鼠的习俗,让遗忘和忽视的苟且行为大行其道。现在趁着右翼之风,康奈尔大学才收起了左倾的翅膀,标榜自己的“学术中立”。其他的首鼠两端的跛行者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059、可以辞职的社会还有点希望】


《抗议北京和港府 香港民主派议员宣布集体辞职》(2020-11-11 读网)报道:

香港立法会民主派议员周三(11月11日)宣布集体辞职,以抗议香港政府取消四名泛民议员的资格。

在这15名泛民主派议员举行记者会宣布辞职决定之前几个小时,港府宣布将取消杨岳桥、郭荣铿、郭家麒和梁继昌四名议员的资格。

人大直接插手四名议员资格被取消事件

促成港府作出这一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人大常委会稍早作出的一项决定。人大常委会在周二和周三开会通过一项决议,认定那些支持香港独立或者拒绝承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或者威胁国家安全,“寻求外国或境外势力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或者具有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等行为”的议员都应当被取消资格。人大常委会还具体规定,因上述情形被裁定提名无效、不能参选第七届立法会选举的第六届立法会议员适合上述决定。

议员胡志伟:立法院已成“一言堂”

立法会民主派会议召集人、民主党主席胡志伟在周三的记者会上说表示,泛民议员今天辞职是因为人大作出了“非常荒谬”的决定,破坏了基本法和一国两制。他表示,19名民主派议员将“齐上齐下”,共同进退。胡志伟宣布,他们将在周四递出辞呈。胡志伟指出,在过去几个月里,香港立法会已经变成了“一言堂”,只要特首觉得议员或公职人员行为不符合“爱国者”标准,就可以行使有关权力。这从根本上破坏了香港的三权分立,也与基本法背道而驰。但是,胡志伟还表示,虽然泛民议员宣布总辞,但今后仍然会在各自岗位上为民主抗争,抵制北京专制政权。

林郑月娥:立法会要成为“爱国者”的立法会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三也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她说,进入立法机关的人就要成为拥护基本法、效忠特区的议员,这样才能够满足“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政治体制。

林郑月娥在解释取消四名泛民议员资格原因的时候说,他们在早前举行的立法会换届选举前也报名参选连任,但因为不符合拥护基本法等原因而被选举主任取消参选资格。后来这次选举因疫情延期一年,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允许原立法会成员延期运作一年,这四名议员才得以延任。

如果民主派议员全部辞职,香港立法院将只剩下建制派议员,这样他们将可以畅通无阻地通过北京赞成的任何议案。林郑月娥表示,立法会将欢迎不同意见,不会成为橡皮图章。

四名被取消议员资格的民主派人士说,这是黑暗的一天,证明一国两制已不复存在。香港电台援引港大法学院教授陈文敏的话说,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无法无天,因为根据基本法第79条规定,议员丧失资格的决定需要得到立法会三分之二的通过。

香港法院大量堆积国安法案件

观察人士指出,港府和人大联手取消四名民主派议员资格是北京在香港强推国家安全法以来对香港民主运动采取的又一次严厉打击。之前,港府一度抓捕民主抗议活动的重要人物黄之锋、周庭等,并突袭了香港自由媒体苹果日报的总部,逮捕了媒体大亨黎智英。

在今年6月底生效的香港国安法国针对香港民主派力量设立了四项主要罪名——分裂国家、颠覆政权、恐怖活动和与外部势力勾结--给香港当局剥夺港人的自由权利提供了方便的借口。任何举行集会、游行或者批评港府或北京的行为都可以被视为违反国安法的行为,并予以严惩。

据港媒报道,已经有一万多人因参与抗议活动被捕。目前香港法院排满了等待审理的案件,许多都跟反对派议员和知名活动人士有关。

国安法的颁布和实施不断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它们认为北京背弃了它在香港回归前作出的国际承诺,彻底破坏了香港的一国两制。

谢选骏指出:香港这些民主派议员早该辞职了,否则就会变成完全彻底的猪仔了。现在,香港社会还可以辞职,说明它还有点希望;就像美国官员还敢向特朗普辞职。什么时候,香港政客叶向大陆一样不敢辞职了,那香港才真的属于共产党中国了。



【060、无神论者老龄社会的颤栗哀鸣】


《这张恐怖全家福 暴露中国人真正的危机》(2018-08-16 缓缓说)报道:

下面这张全家福照片,是今年春节,江苏如东县一个光荣遵守一胎政策的家庭拍下的照片里,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大学生,一对近五十岁的父母,一个外公,一对爷爷奶奶,一对曾祖父曾祖母,一家八口只一个年轻人。假如这个年轻人找对象的时候再找一个跟他一样独生子女,那真是恐怖中的恐怖了。

换位想一想,我要是他,面对身后这七位长辈,想想他们养老送终的责任都在自己肩上,该是怎样的心情?这张全家福,暴露的不仅仅是长期独生子女的弊病,更暴露了中国人目前一个最大的危机。

01

2014年3月,著名人口学家翟振武在权威期刊《人口研究》上发表论文称:

如果全面放开二孩,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总和生育率将达到4.5。

翟振武是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得过中国人口学界的最高成就奖——中华人口奖。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人口学专家,翟振武旗帜鲜明地反对全面放开二孩。

2014年7月,国家卫计委官员杨文庄在新闻发布会上也采纳了翟振武的数据,认为如果全面放开二孩,将会累计多生出9000余万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造成很大影响。

可就在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仅为1723万人,远低于卫计委此前预测的2100万(中值),更不用说翟教授预测的4995万了。

原本以为全面放开二孩的头几年,被计划生育压制多年的需求将会释放,中国的新生人口会出现一波大爆发,然而2017年的新生人口甚至比2016年还少了63万人。

这不太正常。

于是我又去查了一下二孩的数据,发现2017年二孩数量比2016年增加162万。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达到了51.2%,

这就意味着一孩的数量比上一年减少了225万。

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正在显著下降。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你去翻一下中国历年的出生人口数据就会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

未来十年,育龄高峰期女性数量将减少约40%。

在数量下降和意愿下降的双重影响下,真的很有可能会如梁建章预测的那样:

中国的出生人口将从2018年开始,以每年减少30万到100万的速度进入雪崩状态。

(1990年-2015年出生人口数据)

02

中国的人口危机并不是没有预兆。

200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22。

所谓的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女性,在育龄期间(国际传统上一般以15岁至44岁或49岁为准)生育子女的平均数量。

一个国家想要完成正常的世代更替,总和生育率一般不能低于2.1。

1.22这个数字不仅低于欧洲发达国家,甚至比“少子化”现象严重的日本还要低。

03

比新生人口数量下降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飞速进入老龄化。

根据国际通行惯例,当一个国家(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5年中国13.74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有2.2亿,占总人口比例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1.43亿人,占比10.5%。

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已达到国际标准的1.5倍,更可怕的是老龄化程度还在不断加速。

2005年,IMF推演了中国1950-2050年的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资料来源:IMF

根据IMF这一预测,到2050年时,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将超过1/3,而这一预测是基于1.8的总和生育率进行推演的。

2013年,美国人口普查局也对中国的人口结构进行了分析,老龄化程度比IMF的预测更加让人触目惊心。

再过二三十年,满大街都将是老年人,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少,社会活力不断下降。

而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养老会不会出大问题?

当我在公众号发起“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意见征集时,有一位读者给我留言说:

作为一名在政府规划部门上班的,我们领导对养老这块很是看好。如果国家政策或者配套进一步完善,养老院是一个不错点。

但问题在于,政府自己是不创造价值的,政府能做的是政策的制定和财富的再分配。如果没有足够的年轻劳动力,政策怎么落地?如果没有足够的年轻劳动力,养老金的缺口谁来填?

根据2016年社保报告,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为2.75:1,其中广东最高为9:1,黑龙江最低仅为1.3:1。

也就是说,广东是9个年轻人在供养1个老人,而黑龙江平均1.3人供养1个老人,对于黑龙江来说,养老的压力已极其严峻,入不敷出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而这个结果比预料的要来得更快。

就在2017年12月,人社部最新的社保报告显示,2016年黑龙江养老保险收不抵支320亿,扣除2015年结余的88亿,总欠账也达到了232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养老金结余被花光的省份。

除了黑龙江之外,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都出现了当期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

在全国养老保险可支付月数情况表中,很多省份的血槽已经快见底了。

国家现在的做法是通过财政预算进行转移支付,说白了就是让有钱的省份补贴那些血槽见底的省份。

但这条路能走多远?

一边是转移支付的金额大幅增长,一边是全国性的老年人抚养比不断下降。

如果中国不能解决少子化的问题,到了2050年的时候,全国的养老抚养比可能都将变成黑龙江现在的样子,到时候每个省都将入不敷出,那又该怎么办?

难道还指望国际援助?

或许你觉得2050年还很遥远,但这个时间点正好是我们这一代人差不多到退休年龄的时候,所以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将面对的问题。

当然,国家肯定会想对策。

04

政府的第一个对策就是延长退休年龄到65岁。虽然有一些专家会跑出来说,延迟退休可以“更大程度发挥老一代人在企业中的经验作用”,又或者是“可以提升老年人的价值感”,但无论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延迟退休的本质不过是消减老年人的福利以减轻社会的负担。或许你觉得这样很残酷。

毕竟当年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喊出的口号是“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后来这个口号变成了“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而到了今天这个口号变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这多少让人觉得政府有甩锅的嫌疑。

但如果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你会发现我们不过是有幸生在了最文明的时代。

自2000年以来,学者在川、陕、鄂、豫交界的汉水流域中发现了大批古代的“寄死窑”(又称“自死窑”、“老人洞”),这被认为是在生产力短缺的古代,专供60岁以上的老人自我死亡时使用的。

日本也被发现有弃老的传统。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木下恵介曾于1958年拍摄过一部电影《楢山节考》,讲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由于粮食长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岁,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这部电影播出后引起过了不小的轰动,后来在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中,阿信妈也曾经说:“如果家里再困难的话,你就把我背到山上去吧”。

在现在看来,这种做法简直大逆不道,这样的子女不配做人,但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一个过程。但你不要以为今天的人们就一定不会重走过去的老路。

2016年,横滨一家医院里一名88岁的老人因输入体内的点滴被混入了洗涤剂成分而不幸死亡。随着日本警方的进一步调查,竟发现了多起类似的案件。

除了用点滴谋杀之外,日本同年还发生了男护理人员用刀砍死19名老人和残障人士,以及女护理人员对着住院老人大骂“你们本应该死”这样的虐待甚至杀害老年人的恶性事件。

日本舆论对这些事件做出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老龄化的日本社会,护理人手极度不足,导致“憎老”现象不断加剧。

在经济高速发展,资源富足的时候,人性会表现出文明友善的一面。

但当一个社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短缺到一定程度时,人性就会露出丑恶和自私的那一面。

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求生本能。

而中国和日本不同的是,日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前,已经晋升为富裕国家了,而我们要面临的是未富先老这样更为残酷的事实。

如果仅仅是延迟退休就可以避免伦理危机的话,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了。

而退休年龄会不会进一步延迟,这就很难说了。

德国已经在讨论把退休年龄延迟到70岁了,而我们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退休年龄比德国更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政府的第二个对策是提高生育率。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把总和生育率提高到1.8。然而纵观全世界范围内,至今没有哪个国家在生育率大幅降低后还能涨回来,更何况中国没有出台任何配套性的激励政策。

随着房价的上涨,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多子多福”传统思想的逐渐没落,女性生育率能够不再进一步降低已经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了。

如果我预测的没错的话,202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将再一次经计生委的“科学测算”强行调高到1.8。

但这并不能改变中国人口正走向阶梯式的下降,甚至是雪崩式的坍塌。

05

从中国的人口危机中,我想到了衍生出来的重要问题:在劳动力大幅减少,老人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很多的钱,孤独终老者未来要面对的养老环境可能会比现在的公立医院还要糟糕。

当我抛出这个问题后,读者@木木星球产木木 给我发来了留言。

作为一名在养老院工作了多年的从业人员,他既看到了国家对养老院机构的不断规范,也看到了养老产业在现实中面临的困难:现在养老行业存在很多问题,养老专业人员稀缺,养老服务人员稀缺,就我所在地区新一线城市,虽不能和深圳上海比但也算是超大城市了,养老行业的服务人员几乎都是农村的,这里不是说歧视农村的,只是他们相对文化程度不高,在日常实际管理中真的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也缺乏专业护理老人的相关知识。

但是在现实中,即使放宽条件还是很难招到护理人员,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来这个行业的,认为这是伺候人的工作。

现在发展的是医养结合型的养老,以后的养老院全部都要求有医疗服务,这就表示需要更多有医疗专业知识的人才进入,相对的成本费用也会增加,所以往后发展养老行业的人工费真的会很高,很高。

试想一下,你愿意去做给人端屎盆子的工作吗?

显然,我们这一代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的。

那么到了我们年老的时候,我们要开得起多高的价格,才能雇来一个给我们端屎盆子的人?

随着“刘易斯拐点(人口学中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说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的到来,未来的人工成本将会越来越高昂。

有些人会说,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这些都不是问题。但如果你了解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你就会知道,人工智能擅长的是运算和处理数据。比如像围棋这样规则确定的项目,阿尔法狗可以轻松战胜所有的人类选手。但对于人类生来就会的那些本能反应,比如弯腰屈膝保持平衡,这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极其难以克服的挑战,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算法有希望可以实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你在科幻片中看到的机器人,他们的动作都很僵硬)。

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人工智能会取代的只是初级白领的职位,养老护理主要还是要靠人工。那么孤独终老者会怎样?

如果你有很多很多钱,当然不是问题,你可以住顶级的养老院,雇世界各地的保姆,还可以花钱找人陪你聊天。但对于绝大多数并不富裕的人来说,孤独终老的代价可能就是极其悲惨的晚年。

06

2010年,日本NHK拍摄了一部名为《无缘社会》的纪录片。之所以拍这个题材,是因为日本出现了大量警察都查不出姓名的不明尸体。他们把无人收尸的死法称为“无缘死” 。

NHK对全国共1783家公共团体进行了调查,直到那些由地方公共团体自行火化与埋葬的数字被统计出来。而统计的结果,叫人触目惊心。

仅仅是一年时间,日本有三万两千人“无缘”死去,他们大多是单身者。一位40多岁的单身大叔,过去和父亲一起生活,可当他的父亲去世之后,前所未有的孤独让他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一位30岁的女性,每次吃饭时就会开直播,然后对着空空的桌椅,说一句“我开动了”,以排解寂寞。

还有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一个人独自生活多年了,但她说不知道自己死后会经过多少天才会被人发现。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当你和社会纽带断裂时,孤独感会让你品尝搭配绝望的滋味。

一位名叫@喵不吱 豆瓣网友,她的留言让我印象深刻:看这部片子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可以一个人活下去。

年轻时候的孤独总带着一些理想色彩,因为这种美丽的孤独唯有丰富而强大的内心才能享受。未曾深刻体会过,甚至从未设想过,当人生走过了那个抛物线的顶点,慢慢步入苍老和死亡的时候,这种一个人生活的选择需要付出何种沉重的代价。

有一天,已经白发苍苍,每顿饭前说一句“我开动了”,然而餐桌对面从来只是摆好的空椅。

有一天,已经风烛残年,将工作时候积累的两大盒名片排列得整整齐齐,在死前,却找不到任何一个人可以说一声再见。

有一天,会在阴影下的黄昏止不住落泪,只因看到一对老夫妇在一起吹竖笛,那就是自己梦想的全部。

有一天,会将陌生人的随手赠物用心保存,时时擦拭,与自己生命轨道有一丁点交集的人,成了活于社会仅有的牵绊。

电视一直开着,房间的灯一直亮着,大概就是这样死的吧。

07

在准备这篇文章和搜集数据时,我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

人口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还有社会会如何对待老人的伦理问题,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将面对的晚年生活。

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曾说,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命运。Population is the fate of a country.

老龄化和少子化已经是一个事关民族存亡的问题。Aging and minority population are already a matter of national issue.

然而你会看到一些政府机构和专家,他们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一次又一次做出错误的预测,却还敢信誓旦旦地说未来一百年中国都不缺人口。

可偏偏,这些官员和专家还掌握着话语权,我对此十分担忧。

另一个让我担忧的事是,老龄化和少子化明明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但面对那些本该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竟如此麻木。

面对理性的分析和警告,我们几乎都视而不见。

而类似于《是谁杀死了二十二岁的中国女人》这样的文章却刷爆了朋友圈。

当一些女性号把女人恋爱、结婚、生孩子可能遇到的极端事件(恋爱遇渣男、婚姻遇出轨、婆婆强逼生二孩等等)都拼凑在一起时,就会诞生一篇篇爆文,然后下面最高赞的留言是年轻女孩各种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

这些文章会让你觉得结婚生子很恐怖,他们会给你讲述35岁的女人走遍世界各地活得很精彩的故事,他们还会告诉你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用来逐梦和体验未知,但他们没有告诉你,结婚生子也可能会过上充实又幸福的生活;他们更不会告诉你,你的父母正在不断老去。

你现在过得不顺心,父母可以给你兜底,但总有一天,你的父母年老体衰病倒时,你将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将父母送去养老院,还是你自己来照顾?

或许你收入很高,钱都不是问题。

但人活着是需要精神上的支撑的。

哈佛一项历时76年的研究早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幸福生活的结论:一旦我们基本的物质需求被满足,财富就帮不上什么忙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亲密关系。50岁时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最满意的人,80岁时最健康,良好的亲密关系能缓冲我们在衰老过程中遇到的坎坷。尤其是在80岁之后,如果你依然可以感到自己有可以依赖的人,那么你就能拥有更健康的大脑和更幸福的生活。

西方有一句名言: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从来不是免费品)

任何一个看似自由的选择,都意味着你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

无论你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你都可以避免一部分的麻烦,但也都会带来另一部分新的麻烦。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劝你违背自己的意愿随便找一个人共度余生,结婚生子。

只是我看到了太多关于不要恋爱,不要结婚,不要生孩子,不然会很惨的言论。

我曾在朋友圈看到过一位女性公众号的作者说,自己公众号阅读量高的文章基本都是这三类。所以我想告诉你,如果你真的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未来可能会遇到怎样的问题,而选择权永远在你手上。

但正如NHK在《无缘社会》这部记录的最后,以旁白的形式说了这样一段话:人正是处在各种联系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使命,才能生存下去的。要有需要自己的人,有需要自己的位置。

如果我推测的没错的话,三十年后社会的主流声音又将是号召恋爱、结婚、生孩子。因为人类就是这样的物种:绝大多数人都对理性的分析和抽象的数据视而不见,只有当战争、灾难和各种各样的苦难真的降临时,公众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用一代人的不幸,去换取下一代人的觉醒。

最后,如果你做好了要孤独终老的准备,那我给你的最后一个建议是:多健身,多赚点钱,不然你的晚年会很惨!

谢选骏指出:多健身,并不能保证长寿;多赚钱,只是苦了现在——因此说到底,与其现在年纪轻轻就像牛马一样“多健身,多赚点钱”,还不如老了以后痛痛快快地早点死了算了,免得年纪轻轻地就发出了老龄社会的颤栗哀鸣!——这就是无神论者的末日。其实,对于无神论者来说,都无需等到老年,年纪轻轻的死了也是一样的,因为他她它们活着和死了是一样,他她它们活过和没有活过也是一样的。



【061、盲目社会的天眼工程】


《中国造全球最大“天眼”落成,疑为新形象工程》(2016年9月27日 综合新闻)报道:

被称为“天眼”的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 周日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官媒称是中国科学领域重大的原创突破。但批评者认为,这可能又是和汉芯、嫦娥等一样,形式大过内容的的科技形象工程。另一方面,该项目导致上万强拆户利益受损的消息,则被官方全部遮罩。

据新华社报道,拥有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拥有知识产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FAST)。报道还指出,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资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中国官方还透露,天眼投入运营后,将会有大量的国际科研合作。在这之前,将有一段时间的参数修正和状态调整。记者联系上当地一位知情人士,他透露,目前该基地被封锁,禁止外人进入。而技术团队中有原中科院探月工程指挥部的人员。他说:有中科院探月工程指挥部,他们是这样来的。不对外开放,将来怎么样不清楚,现在肯定进不去。原来早就有,它最大嘛。严格说技术肯定不是先进技术,但是它设备搞得晚的话,据我了解应该是最新的吧。因为我们去的时候,技术上都是我们不懂的东西,我们也没有去问,我们只是从另外一方面做一些未来可行性的东西。

尽管官媒和当地政府都在此事上表现的兴高采烈,但很快就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据军事评论员吴戈表示,现在很多领域,动不动就抛出国家战略的名义,但其实很多只是利益团体和地方谋取利益的幌子。他说:基础研究或者是国家的战略野心往最前沿探索的话,都是可以做的。但问题是,中国往往把这个项目本身的国家形象、相关部门的利益、地方政府的利益看得更重。所以最后国家的这种战略野心反而成了一个幌子了。天文学这些东西,基础理论方面中国这么多年没什么贡献,中国经常辩解我们就是因为没有这些基础条件才没有贡献。但是不是给你这个钱你就能有贡献?那其实也是也是一个空头支票。

在全民性的急功近利的环境下,特别是学术界习惯性的作假风气下,“天眼”是否又是一项面子工程,依然有待观察。足够强大的射电望远镜里当然有可能有新的发现,但是呢,分析这些东西的相关知识基础和经验,更为重要。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中国对基础研究其实没有太大的诚意,整个国家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这种色彩非常的严重。基础研究是要非常扎实的去做,就是说,不光是国家要投入基本条件,另外一个学术界学风也要变。现在中国整个学术上让人忧虑是很多人是拉大旗作虎皮,骗国家的钱。该专案建设造成上万人被强制迁移所引发的问题,也一直被官方掩盖。

正在韩国开会的北大天体物理学教授吴学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投入钜资最后变成摆设的可能性不会出现。他认为,他们都是严肃的科学家。他说:还在开会呢,我没法来回答你的问题。科学家都不是废物,我们用现有的“瓦”都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成果,那怎么可能把这个弄成摆设的呢?我们都是很严肃的人,很严肃的科学家。但是贵州政府为了“天眼”工程,强制搬迁了当地9000多人。迄今为止,因补偿款及安置条件较差,当地民众多年来一直在抗争,但当地民众维权的消息一律被严格封锁。

谢选骏指出:在共产党中国这样一个闭目塞聪的社会里,却有天眼?天眼工程在这样一个盲目的社会里,究竟能看到什么呢?



【062、没有公民社会何来打压一说】


《王丹:中共对公民社会的进一步打压》(2018年1月31日 转载RFA)报道:

各位听众你们好,我是王丹。从胡锦涛时代开始,国家对公民社会的打压就日益严重,所谓的“维稳时代”也就是对公民社会持续打压的时代。这个时代,到了习近平统治之下,可以说是变本加厉,事态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最新的事例,就是对中国“Me Too”运动的定性。

“Me Too”运动发起于美国,针对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大量揭发出来的政界和娱乐圈的性骚扰事件。众所週知,这样的事件在中国被称为“潜规则”,从官员到导演,从商人到学界,普遍存在,程度之严重比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2013年,原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利用职权,迫使下属常豔提供性服务的事件就闹得沸沸扬扬;而不久前,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华裔女学者罗茜茜也揭发出,12年前,当她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唸书的时候,就和其他六名女学生被她们的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陈小武性骚扰。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已经成了见怪不怪的现象。

但是,在美国“Me Too”运动的影响下,最近, 中国也开始有人勇敢地站出来,发起类似的保护妇女权益的运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十馀名教授发起“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几天内就获得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等十多所学校的教师的响应,北京大学也有人提出开设有关性骚扰行为的讨论班,成立委员会调查权力滥用的主张。中共当局长期宣传自己如何重视妇女儿童权益,连民间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共在提高妇女地位方面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所谓“妇女撑起半边天”几乎成了共识。然而,对于反对性骚扰,保护妇女权益的“Me Too”运动,中共当局却如临大敌,不仅删除了前述北京大学关于开设讨论班和设立委员会的请愿书,一些学校当局也对相关人士发出警告,说他们可能被视为是在帮助“国外敌对势力”。

之所以这次对“Me Too“运动的打压,标志著国家对公民社会的打压更加严重,是因为:首先,在中国风起云涌的维权运动中,妇女保护组织一向低调温和,也很少会与当局发生衝突,而中共当局在过去对于女权运动虽然也抱有警惕,但是对其的打击远不如对维权律师群体。而现在,在明摆著的各种性骚扰行为犯滥的情况下,女权组织的保护自我权益的行为,居然被定性为“勾结国外敌对势力”。这样的严重指控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自然具有指标意义。这很可能是因为相对来说更为激进的维权律师群体被彻底打压之后,当局进一步推进战线,把国家对社会的压制,扩大到更为广泛的领域的开始。

其次,美国的“Me Too“运动,本质上是一个人权运动,并非政治运动,而且目标完全没有指向中国。中共自己却如临大敌,把中国国内的响应的行动视为帮助“国外敌对势力”,这已经荒唐到了可笑的地步。难道好莱坞的那些女星们也成了要颠覆中国政权的力量了吗?当局这种表面上看上去的草木皆兵的心态,实际上反映出,在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共,在意识形态上的“闭关锁国”的倾向已经越来越明确。在他们眼中,所有西方的观念,哪怕是不直接针对中共统治的,只要沾上“人权”这样的性质,就是“敌对势力”,就是必须严加打击的。可以想像,在未来,国家对社会的压制将进一步升级。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王丹为您做的评论。

谢选骏指出:上述评论错误地认为,中国已经存在一个“公民社会”,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无中生有。上文作者为了混饭,生搬硬造了一个中国公民社会。基于这一类的误判,所以就有了一系列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动作。其实早在30年以前的《河殇》中就说了,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公民社会,而只是一个“臣民社会”,这一点迄今为止并没有改变。因为,只有一个法治国家,才可能具有公民社会。上文并未懂得这一浅显道理:“既然中国没有公民社会,何来‘国家打压公民社会’一说。”作者大概在台湾呆久了,误以为中国大陆就是台湾、他的共青团就是三青团了吧。但是,中国不是台湾也无法变成台湾,因为台湾的“民主”现状只是美国军事保护的结果,就像日本、韩国、新加坡一样。只要美军撤出亚洲,她们就会原形毕露了,就像王蛋一样了。



【063、媒体就是媒婆——以法国为例】


《法国人对媒体信任度陷入空前危机》(2020年1月17日 法广 珍妮特)报道:

根据一个法国调研机构的一项年度调查结果显示,法国民众与新闻媒体机构之间的关系直落下降:59%的法国人表示,仍然“很有兴趣”或“相当有兴趣”跟着媒体的传播来关注时事;但此比率比上一年减少了8个点数。法国人对媒体的信任度也创历史新低,只有50%法国人表示信任媒体。

根据法国世界报引述天主教十字架报康塔尔研究机构(l’institut Kantar)所作的年度调查结果显示,法国民众与新闻媒体机构之间的关系直落下降。调查结果,59%的法国人表示,对仍然《很有兴趣》或《相当有兴趣》跟着媒体的传播来关注时事。但这比率比去年减少了8个点数。

这是1987年开始这项调查以来,数据下坠幅度最大的一次。这也证实了几年来的一个倾向,亦即在2015年恐怖攻击发生后,法国人对于媒体关注感兴趣的程度达到76%的高峰,几乎接近1993年的77%最高纪录。

至于调查结果,法国人对于媒体的信任度,一直非常的低,如2019年,只有50%的法国人认为广播电台的新闻是可信的,创下历史新低。

法国人对于当时的信任度则上升了2个点数,但仍然偏低,为40%。相反地,对于纸张媒体的信任度上升了2个点数,为46%。

最后是对于网路新闻的信任度,自2005年开始调查以来,信任度耕地,为23%(下降了2个点数),与信任度最高时,2015年的39%相比,落差很大。

这项数据令人担忧,因其他调查机构同类的调查结果,也出现类似的数据。这显示了法国民众持续对于媒体的不信任。

谢选骏指出:媒体就是媒婆——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卖力推销滞销货”。尤其是在法国这样淫滥的国家——那里的文化就是媒婆的文化,甚至那里的思想家也变成了皮条客,否则就没有顾客盈门的生意了。这不是从今天开始,而是路易十四以来没有中断的勾当,那里的沙龙其实就是“法式妓院”。沙龙女主就是交际花。

网文《法国文化》报道: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经典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法国文化是指法国与法国人创造的文化。法国是一个充满文化、艺术的国家,而在法国文化中,他们的文学、电影、绘画、建筑等都使人再三回味。几百年来,法国都一直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中心之一。 

法国对文化严肃以待,作家、艺术家、服饰设计师以及知识分子等,在法国社会上都有崇高的地位,法国政府于1960年代拨出了巨款以成立由地方文化中心的庞大网络。实验性艺术和设计也往往可得到补助。法国人对自己的电影传统为荣,坚决不屈服于好莱坞之下,在其他方面,音乐界都是以法语为主,以保护原有的主义气息,而红磨坊亦从1889年起成为当地文化一部分,并以康康舞著名。前卫的艺术、文学及现代建筑在法国都得到强烈的支持。

最早的法语文学可以追溯到11世纪。作者不明的《罗兰之歌》便是法国最早的史诗。形式相似的史诗还包括英格兰的《贝奥武夫》、日尔曼人的《尼伯龙根之歌》等。这些史诗多半歌颂伟大的君主。比如《罗兰之歌》便是歌颂著名的法兰克国王查理曼(742年-814年)的。此外中世纪法国还盛行骑士传奇,这些传奇无不歌颂骑士精神,弘扬典雅的爱情。这一时期的法国最重要的作家是十二世纪的克里蒂安·德·特鲁瓦(Chretien de Troyes),他是法国中世纪最著名的叙事诗人。此外,在南部普罗旺斯地区大行其道的行吟诗也多半以骑士与贵妇之间的典雅爱情为主题,这些行吟诗多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风格却矫饰造作,文学价值不高。直到中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法国才出现了第一位真正的伟大抒情诗人弗朗索瓦·维永(1431年-1465年)。 

18世纪上半期的皮埃尔·德马里沃(1688年-1763年)和18世纪下半期的比埃尔·博马舍(1732年-1799年)继承了古典主义喜剧创作的传统。此外仍有一些作家从事着和理念宣传无关的纯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些小说,包括阿兰·勒内·勒萨日(1668年-1747年)的《吉尔·布拉斯》和拉比·普莱伏(1697年-1743年)的《曼侬·雷斯考》。 

18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家是生于瑞士的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他的作品宣扬人类天然的美德和本能的合理性,攻击社会文明的腐朽。他渴望生存在一个崇尚知识的世界,他本人是个教育的革新者、革命思想的启蒙者。在文学上,他则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先驱。在整个十八世纪,卢梭的影响力超过其他任何一位文学家。 

浪漫主义对诗体悲剧的捍卫揭开了这场运动的真正帷幕。维克多·雨果的《欧那尼》于1830年上映象征着浪漫主义戏剧的最终胜利。布瓦洛所制定的“三一律”被正式废除,诗体悲剧的韵律限制也得到了解放。雨果(1802年-1885年)是浪漫主义运动中最杰出的天才和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他一生著述丰富,在诗歌、戏剧、小说等领域均有很高建树,其抒情诗创作的地位被认为至高无上。 

现实主义承接浪漫主义而出现,秉承真实描绘现实生活的原则。现实主义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浪漫主义矫枉过正的一种调和,但究其实质,却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剧的产物。 

现实主义出现以后,真实的描绘现实生活成了文学创作的主流。司汤达(1783年-1842年)是法国现实主义的真正先驱,小说《红与黑》至今仍有广泛的读者。巴尔扎克(1799年-1850年)的小说创作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人间喜剧》是一部丰伟的文学大厦,不亚于一部关于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的编年史。稍后的现实主义作家中,福楼拜(1821年-1880年)的《包法利夫人》和莫泊桑(1850年-1893年)的短篇小说也脍炙人口。除小说以外,小仲马和奥杰尔的戏剧创作也遵循着现实主义原则。 

这种追求真实、科学的现实主义原则甚至也被运用到诗歌创作中,著名的“高蹈派”诗人团体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其中又尤以勒贡特·德·列尔(1818年-1894年)成就最高。 

1920年代,法国出现超现实主义运动,保尔·艾吕雅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 1940年代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保罗·萨特和阿尔贝·加缪也许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法语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则是女权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 

1950年代法国成为新小说运动的策源地。当代法语文学产生了一大批成就斐然的大师,却鲜有哪个人能够独领风骚。法语文学在小说、戏剧、诗歌以及文学评论等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姑且不论现代法语文学的成就及其发展趋向,至少到目前为止,法语文学的发展仍然是充满活力、永不疲倦的。 

法国官方语言为法语;然而,最近法国政府开始鼓励学校和政府机构使用一些地方语言,例如:巴斯克语、布列塔尼语、阿尔萨斯语(属德语)、弗拉芒语(属荷兰语)、科西嘉语、朗格多克语、普罗旺斯语;一些学校开始教授当地方言,但是法语依然是全国官方语言。阿尔萨斯人英语正在成为法国第二语言。布列塔尼人中的一些农村居民以布列塔尼语为口语。科西嘉人日常生活中亦常用当地的两种方言:一种与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相近,另一种与撒丁岛北部方言相近。 

法国料理是西方世界最具影响和最具特色的烹饪系统之一,法国君主具有较强的王权,在路易十四时达到顶峰,宫廷奢华风气在饮食上十分讲究,各种烹饪方法通过效仿的贵族流入民间。法国烹饪重视烹饪方法和就餐礼仪,法国盛产葡萄酒(法语:vin)和奶酪(fromage),成为法国烹饪必不可少的调料,法国各地大约出产450多种不同风味的奶酪,每一种奶酪以最先发明其做法的村镇名命名,有的村镇如Camembert在任何普通地图中都找不到,但在任何一本法语词典甚至英语词典中都能找到这个代表奶酪名称的词。 

法国烹饪在各地区根据其特产也具有不同的特色,南方沿海多使用橄榄油,南方和西方沿海多水产,北方和东方则多肉食,总的说法国人不太喜欢素食。法国比较具有特色的食品有:青蛙腿(grenouille)、炖鸡(coq au vin)、法国蜗牛(escargot);主食主要是面包,具有法国特色的面包有牛角包(croissant)和棍式面包(baguette)。 

法国香水及化妆品业举世闻名,它和法国时装、法国葡萄酒并列为法国三大精品产业,都是法国人的骄傲。 

谢选骏指出:大家想想,上述的“法国文化”像不像“媒体文化”?面对这种媒体文化,法国人自己都开始丧失兴趣了,因为这种本质上就是一种卖力推销滞销货的媒婆文化。



【064、美国霸权的社会基础】


2016年1月23日

美国是唯一一个把带薪假期看作额外福利的发达国家。

这就是“美国霸权的社会基础”。

有报道指出:自从埃德蒙·麦克康布斯(Edmund McCombs)6年前从佛罗里达州移居到悉尼后,就一直没想过要离开这里。除了景色秀丽的沙滩和遍布咖啡馆的港口外,真正吸引这位33岁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经理留在澳大利亚的理由是:他的老板非常支持他去度假,享受工作之外的美好人生。

麦克康布斯说,他的主管一直在跟踪员工的休假记录。主管关心的不是员工的休假时间是否太长,而是他们是否能做到定期休息。有些地产和基础设施公司甚至还聘请了专职人员研究如何让员工们走出办公室,享受美好生活。

当麦克康布斯初来乍到时,这种浓郁的休假文化给习惯于美式工作节奏的他带来了很大震撼。他说:“在澳大利亚,人们可以暂时告别工作岗位去享受‘真正的’生活,而不必担心会因此被另眼看待。”对他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我要是还待在美国,1个月的带薪假就只能是仅仅想想而已,”从佛罗里达州移居到悉尼的麦克康布斯说。“但在澳大利亚这里,它绝不只是个想法——而是人人都已经习以为常的福利。”所以,澳大利亚像欧洲一样腐败无力。

澳大利亚联邦法律规定,所有员工每年都可享受20天年假,外加7天国定假日。光在去年一年,麦克康布斯就畅游了斐济、西澳大利亚和佛罗里达。而当他6年前开始在亚特兰大一家保险和金融服务业贸易协会工作时,年假只有10天。

 “(在美国)工作第一年没有年假,第二年开始才能休年假,而且不能连休5天以上。” 美国是所有发达国家里唯一一个把带薪假期作为一项额外福利而非员工基本权利的国家。奥地利、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为其公民提供每年至少30天的年假和公共假日,而在美国,这一数字是……零。所以美国经济还有活力,而欧洲只能陷入债务危机。

这要“归功”于《公平劳工标准法案》。这项早在1938年就开始实行的法案对每周最长工作时间、加班、最低工资和禁用童工等事项做出了规定,但却没有对带薪假期做出任何规定。于是,员工在休假、病假和联邦节假日期间能否获得薪酬就取决于雇主和员工之间的谈判结果。尽管许多美国企业每年为其员工提供5——15天的带薪假期作为奖励性福利,但是总部设在美国的“经济及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Economic and Policy Research)发现,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私营企业员工从未享受过带薪假期。

31岁的调酒师卡莉·史蒂文斯(Carrie Stevens)就是其中的一员。她每周在弗吉尼亚州夏洛特维尔(Charlottesville)为一家酿酒公司工作38——45小时,从未享受过带薪病假或节假日。“即便我能休带薪节假日或病假,如果报酬是按照小时算的,那也根本没多少钱,”她说。史蒂文斯最近的小时工资从2.13美元涨到了3.50美元,但她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顾客给的小费(美国最低工资标准是一小时7.25美元。但是法律规定,如果员工有小费收入,则其实际工资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6年来她一直在这家酿酒公司工作,在此期间每年能享受5天假期。每次休假前好几个月,她就得提出休假申请。假期内她一般做短途旅行,费用来自自己的积蓄。“每次当我感觉自己的耐心和容忍力在顾客面前消耗殆尽时,我就知道,该休假放松了,”这位调酒师说。

这是在这种“休假恐惧症”之下,美国社会还有活力。即便对于那些能够享受带薪假期的美国人,要真的去休带薪假也要顶着很大的压力。美国的职场文化是:你要是去争取休假,就会被别人看作是懒鬼或者对公司存有二心。因此,许多人把他们辛苦挣到的休假权白白浪费掉。有专家说,美国这种工作/生活失衡情况在其他腐败的发达国家很难看到。

招聘网站Glassdoor.com 在4月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去年获得带薪休假机会的美国员工中,只有半数真正休了这些假期。有28%的被调查者告诉Glassdoor说,他们担心因为去休假而导致工作进度落后,17%的人害怕丢掉工作。另外有19%的人说,他们希望保持职场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晋升机会,因此不想休长假。“很明显,‘休假’在雇主和员工眼中的含义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变化,”Glassdoor的职场研究专家拉斯蒂·鲁伊夫(Rusty Rueff)说。

难产的美国带薪休假法案,使得美国晚一步进入福利国家陷阱。

在美国,一直有各级议员试图把带薪休假写进法律。佛罗里达州联邦众议员阿兰·格雷森(Alan Grayson)就为此做了多次努力。这位腐败的民主党人认为,工作压力过大造成的旷工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健康产生危害,每年给全国工商企业造成3,4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格雷森2013年向美国联邦众议院提议《带薪休假法案》,要求员工人数超过100人的所有美国企业都为其全职员工提供每年一周的带薪年假。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相关委员会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讨论审议这部《带薪休假法案》。早在2009年,格雷森的一次类似努力就最终以失败告终。讽刺的是,所有对该法案投了票的联邦众议员每年都有一个月的带薪假期。某些美国企业开始挑战不休带薪假的传统,为它们的员工提供更慷慨的假期。但是,上述议员们的假期长度却和其他发达国家不相上下,远超美国平均水平。这就是美国面临的权力腐败。

如果美国政府官员也能像美国企业员工那样兢兢业业,没有让人懒散的长期休假,那么美国就能恢复蒸蒸日上的国势。



【065、蒙面歹徒必须退出社会生活】


《丹麦禁止蒙面 七张图看懂穆斯林妇女头巾》(2018年8月2日转载BBC)报道:

8月1日起,丹麦禁止妇女在公众场所蒙面,违规者处以罚款。

初次犯规可能面临大约135欧元的罚款,“屡教不改”第四次被抓住,罚款额可能会提高到1350欧元。

丹麦司法大臣保尔森说,“我们必须能够看到彼此的面部表情,这是丹麦的价值观之一。”

禁令生效后,丹麦一些穆斯林活动人士走上街头抗议。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和第二大城市奥胡斯,逾千人聚集在街头,她们身穿传统伊斯兰罩袍、头蒙面纱,表达对丹麦政府的不满。活动人士说,丹麦政府破坏了女人的着装自由。

穆斯林占丹麦人口的大约5%。

欧洲其他国家动态:

奥地利:2017年10月开始在公众场所禁止穿戴全部遮住面部的头巾、罩袍。法律规定,从发际线到下巴的面部必须露在外面,禁止穿戴布卡、尼卡伯一类的穆斯林头巾、罩袍。但奥地利同时也禁止在公众场所使用其他遮盖面部的服饰,比如医用口罩、化妆成小丑。

德国:德国没有全国性法律禁止蒙面,但是一些省份已经禁止教师、公务员戴头巾。2016年12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说,在法律准许的情况下,德国应该禁止女性将面部全部遮住。同年8月,法国内政部长提议在公共建筑内禁止布卡。

法国:2011年4月11日,法国成为第一个禁止在公众场所蒙面的欧洲国家。不论是法国妇女还是外国妇女,走出家门一定不能只露眼睛,否则会被罚款。

比利时:2011年7月,蒙面禁令生效。法律规定,在公园、大街等类地方不能穿戴可以遮掩身份的服饰。

荷兰:议会上院正在考虑类似禁令。2016年11月,议员投票支持禁止在公共场所蒙面,其中包括布卡、尼卡伯,但也包括其他遮盖面孔的服饰,比如滑雪面罩、头盔。

英国:没有禁令。不过,2016年8月民调机构YouGov调查发现,57%的英国人支持禁止蒙面。

布卡、尼卡伯、喜佳伯世界各地穆斯林妇女的头巾、罩袍都有哪些呢?

喜佳伯:喜佳伯也泛指遮盖,但通常用来指穆斯林妇女的头巾。喜佳伯头巾有各种款式、颜色,在世界各地都比较普遍。在西方,穆斯林妇女最多使用的喜佳伯一般只遮盖头发、耳朵、颈部,但是面部裸露。

尼卡伯:尼卡伯是面纱,几乎盖住全部脸部,只留下眼睛。但是,也可以再加上单独的蒙眼面纱。尼卡伯和配套头巾同时戴,也常常与黑色长罩袍一起穿,在北非、中东地区较为常见。

布卡:布卡是包裹最严的罩袍,是蒙面、蒙身的一件套,从头到脚,通常只在眼睛部位留有网格样的窗口。布卡常见于阿富汗、巴基斯坦。

阿米拉:阿米拉分两部分,里面是一顶裹紧头部的小帽子,通常是棉制或者混纺,外面是筒状围巾。阿米拉露出面部,过肩,覆盖部分前胸。颜色、款式比较随意,多见于阿拉伯海湾国家。

莎伊拉:莎伊拉是长方形围巾,裹在头上,落在肩部围好或者夹好。莎伊拉颜色、佩戴都比较随意,可以露出一部分头发、颈部,多见于海外国家。

喜玛尔:喜玛尔像斗篷一样,长及腰部,完全遮盖住头发、颈部、肩部,但是面部裸露。在传统的中国穆斯林地区,很多妇女穿戴喜玛尔。

卡多尔:卡多尔是盖住全身的罩袍,面部裸露,通常下面还要再戴上小头巾。卡多尔在伊朗比较多见。

谢选骏指出:“蒙面歹徒”一词的流行表明,蒙面与歹徒,有所相关。为何蒙面?不是担心别人对她不利,就是她想对别人不利;除非是在不利于人类生存的阿拉伯沙漠的烤灸之下。蒙面罩袍可以隐蔽恐怖分子,利于男扮女装的歹徒伺机作案。所以,蒙面的人必须退出社会生活。

然而,伊斯兰教出于遮蔽羞体的要求,妇女是否配带头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穆斯林世界和社区中,通常对成年女性穆斯林服饰有所要求。羞体的范围定义虽有争议,但通常除面部、手部外,要求遮盖身体所有部分。女性穆斯林会穿戴俗称希贾布(hijab)、正称是khimar的头巾。更一进步的遮盖,是全身遮盖(波卡),眼部亦不会露出。在中国的穆斯林民族中,亦是如此。头巾如果缝制成固定的形状,又可称为盖头。东乡族妇女的盖头分黑、绿、白三种颜色。女孩从七八岁开始戴绿色盖头,婚后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则戴白色盖头。 

在伊斯兰国家或其它国家,对女性是否佩戴头巾有不同的规定和限制。伊朗根据法律要求女性在公共场所将头发用头巾包裹。国外来访的非穆斯林女客,也不例外。有些国家则相反,土耳其法律规定,妇女不得戴着头巾进入学校或其他公共建筑。

2004年9月2日,法国政府有关禁止学生在公立学校佩戴具有明显宗教标志饰物(穆斯林头巾、犹太人礼帽以及基督教十字架等)的法令正式生效。有5名穆斯林女学生因坚持佩戴头巾而被公立学校开除。

各地女穆斯林配带头巾的方式略有不同。有些地区可露出部分头发、耳朵或颈部,又或者头巾较为透明,更为保守的地区,头巾则完全不透明,仅露出面部或眼部。 

谢选骏指出:为什么土耳其可以禁止头巾却不受非议,而欧洲国家却会因此引起轩然大波?因为欧洲国家病了,他们背叛了基督教,所以,这些欧洲病夫即使结为欧盟,也还不如东方病夫土耳其了。

《掀起你的头盖来——头巾与穆斯林》(2014/10/14日肥猫大王)报道: 

美国有苹果,中国有熊猫,如果说穆斯林世界有什么比较出名的文化符号,除了血淋淋的人肉炸弹之外,那身从头至尾黑到底的装束估计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了。在很多人的眼里,这身基本上只露出两个眼睛的头巾,是伊斯兰教压迫妇女的最有力的证据。在现今这个高度符号化的世界里,再没有比头巾更能代表大众眼中伊斯兰教的愚昧和反动了。我们很多人都幻想着这样一幅画面:美丽动人的阿拉伯美女在封建保守的头巾下哭泣,等待着现代骑士的拯救,掀起她们的头盖,给她们带来自由幸福的生活。 

可是,我们真的了解这些所谓的压迫和落后标志吗?事情也许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头巾,真的是从头包到脚吗?真的是穆斯林女人的唯一装束吗? 

首先声明,头巾并不能完整涵盖传统穆斯林女人的装束,但由于阿拉伯语对这类服饰有很多种称谓,为了避免理解混乱,本文暂且用头巾一词来统称它们,当谈及具体的种类时,将用拉丁语字母转写的阿拉伯语来指代。 

在穆斯林世界,头巾可以粗分为四大种:分别是Burka,Niqab,Chador和Hijab,其区分标志是看头巾遮住头部脸部以及身体的多少。在Hijab的种类下,还可以细分Al-Amira,shayla和khimar等不同的款式和设计,它们既可以被视为Hijab的变形,也可以视为独立的款式,而且不同的穆斯林国家,对头巾的称谓也不尽相同。由于篇幅问题,此处不再详述。 

第一种叫Burka,中文译作罩袍,恐怕是最“臭名昭著”的了。Burka之下,妇女从头到脚就被包裹地严严实实,只能透过眼前一小块网纱看到外面的世界,实际上,还有一种将是单独的纱巾盖在头上,类似于中国传统的新娘头盖,不过那是半透明的。 

第二种叫Niqab,比起Burka来,Niqab将女性的眼睛暴露在外,但其他部位仍然裹的很严实,有的女人还会戴上手套。 

第三种叫Chador,跟我们常用的披风很相近,常见于伊朗地区,Chador基本上可以包裹住除脸部以外的所有身体部位,但不同的女人也会有不同的披法,有的将Chador紧紧地遮住脖颈,有的则露出脖子。

第四种叫Hijab,并不能从头包到脚,只是包头而已。不仅将脸部完全暴露,还可以暴露出一小部分头发。 

除了Burka,Niqab,和Chador之外,其余的头巾只负责头部,衣服是可以自己选择,当然,要符合教规,不能穿短袖,不能穿裙子,所以只能穿裤子,而且上衣要盖过臀部。 

具体到实际生活中,规矩并不总是这么严谨。尤其对Hijab,穆斯林女性还是有一定自主空间的。笔者就在伊朗看见很多女生的头巾只是轻轻地搭在头上,半个头的头发都露在了外面,跟没戴差不多。而且有的女生为了图方便,将外套绑在腰间,既美观,又解决了上衣遮不住臀部的问题。 

照片中伊朗女孩的头巾基本上只遮住了半个头,按照穆斯林保守的观点,这已经跟没戴差不多,这种半拉子戴法在德黑兰街头很常见。 

即使是头巾,也并不是清一色的黑色,相反,更多的是五花八门的各种彩色。当然,还有完全不戴的。比方说基督徒比较多的或比较西化的叙利亚、土耳其、约旦与黎巴嫩。 

即使是穿戴Burka和Niqab,也不意味着她们完全与时尚绝缘,在发达的穆斯林国家,如阿联酋,你通常只能看见黑色的袍子,却看不见黑色下面的各种名牌服装。一个从头包到脚的女子,里面穿的是黑丝或维秘也说不定哟。 

头巾,真的是伊斯兰的发明吗?真的一直是落后的象征吗? 

也许我们会说,戴头巾一定是《古兰经》里的规矩,可惜《古兰经》里并没有直接提到头巾,在最常引用的关于女性衣着的《古兰经》第24章31节是这样说的:“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们用Khimār遮住胸膛,末露出首饰,除非对她们的丈夫,或她们的父亲,或她们的丈夫的父亲,或她们的儿子,或她们的丈夫的儿子,或她们的兄弟,或她们弟兄的儿子,或她们姐妹的儿子,或她们的女仆,或她们的奴婢,或无性欲的男仆,或不懂妇女之事的儿童; 叫她们不要用力踏足,使人得知她们所隐藏的首饰。信士们啊!你们应全体向真主悔罪,以便你们成功。” 

文中的Khimār,在老穆的时代,主要是指一种遮挡物,而并不是专门指现在那种严实的头巾或面纱,而且,文中并未提到女人必须拿Khimār遮面,而是只需要遮住胸膛,不要露出首饰罢了,这并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在基督教的《新约》当中,也有类似的片段,相关的内容见于《彼得前书》第三章3-4节“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 

在衣着方面,《古兰经》似乎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苛刻,倒是有些语焉不详。而很多学者认为,正是这种宽松的规定,反而让后世的当权者有了曲解的空间,为了维护父权或宗教权威,将黑色的头巾,长袍之类的衣着强加给了穆斯林妇女。 

那么,头巾真的是伊斯兰教的发明吗?实际上,头巾一直都是近东和中东的传统服饰,其历史远远长于伊斯兰教。早在亚述时代,亚述贵族就有遮面的传统,目的是为何那些不遮面的女奴区别开来。为了强化这种区别,帝国政府甚至颁布了法律:“如果男人的妻女走上街头,她们就必须带上面纱。妓女则不能戴面纱。女仆也不能戴面纱。如有妓女或女仆佩戴面纱,需将她们逮捕,处以50(杖?)刑,并倾倒沥青与其头上”。(亚述法典第一章第40条,参见http://www.world-mysteries.com/awr_laws3.htm)而继承亚述帝国的波斯,也秉承了戴面纱的习俗。在拜占庭帝国,尽管学者们一直在争论面纱是否为主流打扮,但大都认同面纱的存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随着伊斯兰教的国际化,它和之前的基督教一样,也不可避免地本地化,尤其是被征服的波斯萨珊帝国一直以来都是中东的文化中心,其绚烂的文化很容易被落后的阿拉伯人接受并吸收,作为文化一部分的面纱也就自然被拿来,被改造成如今繁多的头巾和罩袍 。既然早已有之,想必当年流行起来也并不困难,况且,在沙漠地区的阿拉伯女人,每天确实要面对风沙肆虐的客观环境,这个时候,面纱和头巾的存在确实能给她们带来一些实在的好处。 

头巾跟缠足一样,都是在近代社会被政治化的,而在古代,头巾或面纱除了有遮挡风沙的实用之外,更具有一种宗教色彩,在伊斯兰的绘画艺术当中,先知默罕默德是不能画脸的,画家通常的做法就是画个脸蛋,然后打上光,或者蒙上面纱。除了“先知”,很多伊斯兰教的“圣人”,比方说什叶派崇拜的阿里,有的时候也是个无脸圣人的形象。面纱,也就成了分割人性和神性的界线。 

在阿拉伯帝国的昌盛时期,头巾这个符号反而是时尚的象征,中国隋唐时期的幕离就来自西域的胡装,而在西班牙的穆斯林时代,当时的基督徒就从穆斯林邻居那里学来了头巾,并将其改造成了一种叫Mantilla 的头纱,今天,Mantilla成为了西班牙的国民服装,妇女们在正式场合,包括去教堂礼拜,都喜欢穿戴Mantilla,以表示庄重和典雅,而基督教也鼓励女教徒在礼拜或其他宗教场合戴头纱。另外,在婚纱界,Mantilla头纱也是很多新娘子的标配,也许你还不知道,那些“高大上”的美丽婚纱,很有可能跟那些“丑低俗”的穆斯林头巾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吧。 

肯尼迪总统夫人和教皇的合影,作为天主教徒,她拜谒教皇时佩戴的头巾正是如今,Mantilla Veil已经成了很多婚纱的标配!

穆斯林世界真的都强行女人穿上头巾吗? 

塔利班和ISIS这类奇葩的组织也许是这样,在他们眼中,Hijab这样的装饰也是离经叛道的,估计只有Burka才能符合他们的要求。但在历史上,阿拉伯国家并非没有做过摘去头巾的尝试。 

头巾是伴随着阿拉伯世界的近代化而逐渐上升到了政治层面的。自从拿破仑远征埃及开始,穆斯林世界就被拖入了近代化历程中,显然,在见识到西方船坚利炮,科技发达,文化繁荣的现实后,曾经先进的阿拉伯文明俨然已经变成了落后的代名词,而头巾也就自然成了落后的象征。 

阿拉伯世界并非没有反思,从西方殖民时期直到土耳其世俗化,甚至到伊朗王国时期的白色革命,无一不把摘掉头巾当做甩开过去,面向未来的必然途径。在英治埃及时期,社会改革家阿敏就曾经发表过《妇女解放》一书,书中大力疾呼妇女的全面解放,而解放的第一步,正是要掀开头盖,以面示人。同样,为了斩断过去的牵绊,土耳其国父凯木尔废除了伊斯兰教法法庭,甚至冒着“亡文灭种”的骂名,硬是废除了阿拉伯字母表,改用拉丁字母表书写土耳其语。而强制妇女除去头巾,也是他世俗化的一个重点项目。凯木尔坚信,一旦妇女有朝一日重新披上头巾,那么就意味着世俗化和现代化的失败。同样作为世俗统治者的伊朗末代国王巴列维,也强制性地在全国范围内命令妇女除去头巾。 

即使在今日伊斯兰保守势力上升的穆斯林社会。头巾也并不是处处受到欢迎和追捧。尤其是罩住全身的Burka和Niqab,会经常成为争论的焦点。2009年,埃及的顶级伊斯兰学府al-Azhar将Niqab逐出了校园,理由就是《古兰经》中并没有说明女性必须要穿得只露两个眼睛。同样的举措在叙利亚也出现过,2010年,政府将1200名不愿脱下Niqab的教师调离教职。 

作为争论中心的主角,穆斯林女性又是如何看待头巾的呢?英国的《每日邮报》对女穆斯林做了一个名为“你认为何为得体的衣着”的调查,结果却出人意料: 

在受访的七个穆斯林国家中,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比较中庸的Hijab作为最得体的衣装,而根本不待见Burka和Niqab。沙特阿拉伯这类规矩多多的国度,Burka的支持率也只有11%。可见,穆斯林女人并不喜欢把自己捆得严严实实。在世俗化很高的土耳其和黎巴嫩,“无头巾”的选项得到了很高的支持,表明穆斯林世界远非某些人想象地铁板一块。 

头巾,身份的符号,还是压迫的象征? 

如果我们简单地用文明VS野蛮的眼光来看头巾问题,我们会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毕竟现在西方有大量的穆斯林,他们成长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却有很多又披上了头巾,仅仅用家族或宗教的压力并不能完全解释这种回潮。几年前的法国禁止穆斯林在学校佩戴头巾一事,就将这个矛盾暴露在公众面前。一方面,女权人士认为Hijab和Burka是压制女性人权。如果不明令禁止,法国的女穆斯林不会主动脱下,一个伊斯兰出身的女性自愿穿上也罢,因为家庭等缘故而被迫穿上也罢,都是一种被压迫的表现。这一论断确实有道理,但却有很多女穆斯林站出来反对,说道:我自愿戴上,这是我的自由,难道我没有权利选择我的衣着方式吗?如果你们强迫我脱下头巾,那和那些强迫我穿上的人有什么区别?倒是你们穿得捎首弄姿,除了满足男人的窥探欲外,还有什么好处吗? 

这一反问确实点出了反头巾运动的一个尴尬之处,暴露了不同文化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差异。在欧洲,很多穆斯林开始将头巾视为一种自我象征的符号,是一种争取自己穆斯林身份和伊斯兰信仰权利的手段,尤其是伊斯兰保守势力与欧美世俗矛盾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普通穆斯林女性也愿意用这种衣着表达对自己信仰的认同。在“911”事件后,很多妇女甚至刻意带上头巾,以彰显信仰伊斯兰教的自豪心情。在电影《巴黎,我爱你》中,穆斯林姑娘扎卡告诉法国男孩:“当我头戴围巾时,我就觉得自己拥有信念,拥有身份认同,这种感觉很好,那同样也是美丽的。没有人强迫我,是我自己的选择……”。这句台词显然是在抒发欧洲穆斯林的一种集体情绪,凭什么我穿的衣服就一定要和你一样?难道裸露就是自由,遮盖就是压迫吗? 

是戴是脱,这是我的自由 

很多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有着良好西方教育的穆斯林女子,也有在有意识地穿戴Hijab。相对于明显夸张的Burka和Niqab,Hijab既可以表明自己的穆斯林身份,又有美丽大方的一面,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平衡。伊朗女演员蕾拉·哈塔米(她的《一次离别》2011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就是其中的代表。她出身演艺世家,从小在瑞士接受教育,会说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如果你去看她在西方出席各大影视节的照片,都会看见她穿戴各种Hijab(当然也有纯粹的西式头巾,但无一例外是包头了的),却一点也不突兀,反而为现场带来一丝别样的风采。 

同样是在伊朗,今年网络上,一名流亡英国的伊朗记者马希赫于5月3日在脸谱网上发布的,短短10天之内,这个网页就吸引了超过14万的点击率。这个名为“我的秘密自由”活动获得了许多伊朗女性的支持,她们纷纷在网页上发布了自己在海滩、公园、村庄等户外公共场所摘掉头巾的照片。 

法国女人戴上头巾和伊朗女人摘掉头巾,不过是一个银币的两面,在崇尚自由和个性的年代,难道一个女人夏天穿短裙就是自由,而裹上头巾就是愚昧吗?头巾已经被高度的政治化,我们却忽视掉了每个头肩背后的个性,忽视了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真正的自由,难道不是“不同意你说的话,却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吗?” 

对抗不消,头巾难摘 

在《威尼斯商人》中,犹太人夏洛克的一段愤慨之言似乎可以反应当今很多普通穆斯林面对世界非难的内心:“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 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 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 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 

如今的很多人,却恰恰变成了《威尼斯商人》中那些自恃清高的基督徒,喜欢将穆斯林社会视为洪水猛兽,一概贬之否之。甚至宁愿相信那些编造的阴谋论和道听途说,不愿去好好了解这个拥有十三亿信徒的宗教,以及其背后上千年的文化沉淀。 

而很多极端穆斯林的做法,的确让人不得不觉得他们另有所图。“9.11”事件之后,对于极端组织的反恐之战被描述成现代价值的生死之战,如果伊斯兰极端势力征服现代价值,那么我们的现代社会将会瓦解,而头巾正是镇压现代价值的标志。近年来欧洲本土穆斯林的骚乱,以及中东极端势力的兴风作浪,更是加深了世俗世界对伊斯兰的不信任感,认为穆斯林根本不会融入现代社会,反而是潜入现代社会的“特洛伊木马”。头巾也随之成了很多人心目中邪恶的象征。相比之下,又有多少人去在乎头巾下面的个人,在乎她的喜怒哀乐,家长里短呢? 

这些耸人听闻的口号继续强化了穆斯林在整个世界的负面形象,掩盖了理性争论和对话的声音。 

头巾的问题永远不在头巾本身。伴随着世俗和伊斯兰一次又一次的对抗,相信在未来几十年,伊斯兰与世俗之间的冲突仍有加剧的趋势,头巾也将被一次次地作为伊斯兰的图腾,被推上政治斗争的祭台。但如果双方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头巾之争,恐怕只是“穆斯林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又一个死结。 

谢选骏指出:其实上面的争论都是多余的,死结之说也是夸大。按照“蒙面歹徒必须退出社会生活”的谢氏原则,所以喜欢蒙面的女人最好待在家里,不要上街——否则就是自相矛盾了。蒙面就像缠足,本来是为了活下去而采取的无奈之举,在具有安全保障的社会里并无必要。正如现代中国拥有了火器,可以抵抗游牧民族对于妇女资源的掠夺以后,就不须强迫妇女缠足自保了,因为,火器是天足的安全保障。至于那些自愿跟着洋人远走的女人,你就不要限制她的自由了。



【066、民粹主义就是选票回收机】


《韩国瑜的民粹主义为何会失败》(纽约时报 2020年1月13日)报道:

周六,一名韩国瑜的支持者在观看总统选举的结果。台湾台北——民粹主义曾被认为是制胜之道。随着执政的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以人们对台湾国民身份认同受到威胁的担忧为主题稳步地展开竞选活动,倾向于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的国民党有让自己落为永久性反对党的风险。民粹主义似乎为国民党提供了一条出路。毕竟,民粹主义的承诺曾帮助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在2018年底的地方选举中获胜。

然而,在周末的大选中,同样的策略让他和他所在的政党遭到了惨败。韩国瑜不仅没能争取到新选民,他甚至没能保住许多传统上同情国民党的选民。蔡英文以57.1%的得票率连任台湾总统;民进党在台湾立法院的113个席位中赢得了61个。正如许多分析人士预测的那样,民进党的胜利部分得益于它成功地将大选拉回到主权和身份认同等传统议题。蔡英文经常提香港的抗议活动,提醒选民中国构成的威胁。

不过,民进党胜选代表的不仅是对国民党向中国献殷勤的拒绝,也是对韩国瑜民粹主义演说的否定。韩国瑜的政治演说充满了民粹主义主题。他声称了解人民,在反对懦弱精英上代表着人民。他说,台湾曾活力四射、繁荣昌盛,但由于蔡英文政府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人民利益之上,如今社会停滞不前。在去年12月初的一次集会上,韩国瑜指责领导民进党的“小集团”。“他们吃香喝辣,”他怒斥道,“派系互相分赃。”“这些人吃台湾人的肉,喝台湾人的血。三年半后,整个台湾全部生病,”他补充道。韩国瑜不停地大谈特谈他与基层老百姓——“庶民”——的联系。他声称“庶民生活越来越苦”,他们只想“过好日子”,而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能确保人民过好日子,因为这是创造就业、市场和其他经济机会的最快方式。

2018年,韩国瑜在南部城市高雄竞选市长时,民进党抨击他不熟悉政策,称他创造就业的提议不切实际。但技术官僚的这些批评在韩国瑜与人民站在一起的宏大承诺面前完全失败。而且,台湾的主权似乎与地方选举中选民通常关心的问题相去甚远。那次,在一个传统上敌视国民党的城市,韩国瑜令人震惊的胜选震动了民进党领导层。

2020年的大选对韩国瑜来说,不可避免是一个更艰巨的挑战,部分原因是国民身份认同会自然而然地再次成为重要议题。但民进党也在大选中找到了一个攻击韩国瑜作为民粹主义者的可信度的方法:民进党开始提出理由说,为人民努力工作的是蔡英文而不是韩国瑜,他根本不是什么“庶民”。

民进党把韩国瑜描绘成一个无动于衷的人,一名对竞选总统比对解决高雄市的问题更感兴趣的市长。支持政府的人声称,韩国瑜没能控制住登革热的爆发,他在监督救灾工作上吝惜钱却不惜出席昂贵的晚宴,甚至还批评他一直睡到中午。相反,蔡英文在解决基本民生问题上取得了诸多成就:提高工资、降税、增加受欢迎的社会福利项目的支出,以及努力防止了肆虐亚洲大部分地区的非洲猪瘟蔓延到台湾。当媒体报道韩国瑜曾在台北买下后来又卖掉一座豪宅时,民进党指责韩国瑜是房地产投机商,利用自己的政治关系牟利。

在2019年一年里,公众对韩国瑜的信任度大幅下降。据新闻网站《美丽岛电子报》发表的台湾最受尊敬的民意调查员之一戴立安的调查,受访者中表示不信任韩国瑜的比例从2019年2月份的逾27%上升到了11月份的约57%。韩国瑜在独立选民中的支持率从2019年2月份的41%下降到12月份的不到15%。就连他在大本营国民党中,同期的支持率也从近89%下降到了66%多一点。

在12月18日的总统大选政见发表会上,蔡英文清楚地阐述了民进党的信息。她开列了一长串她政府的政策,为有幼儿的家庭、出租车司机、夜市小贩、小商店老板、退休农民,以及年轻企业家提供帮助。“我们没有忘,我们一直在做,一直在为他们解決问题,”蔡英文说。“忘掉责任、承诺的人,应该就是韩市长。”

没错,对中国的侵蚀以及对台湾主权受到威胁的担忧,是决定了周末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但是,民进党也在韩国瑜的看家本领上打败了他,民进党说服了选民,韩国瑜是一个糟糕的民粹主义者。

谢选骏指出:纽约时报说“韩国瑜是一个糟糕的民粹主义者”,简直信口雌黄。因为民粹主义本来就是就是选票回收机,民粹主义的竞选者无一例外地都是骗子——他她它们都在宣称“为人民服务”,其实都是“为自己夺权”,就像共产党人一样。韩国瑜的民粹主义为何会失败?他其实没有失败!因为他的民粹主义本来是要推行共产党的“菜篮子工程”,来对“菜应揾”进行釜底抽薪。但是共产党临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香港去了,顾彼失此了——若说“骗术还不够高明,不够精细,结果漏洞百出,所以他只能骗得高雄市的呆宝,骗不了台湾省的呆胞”,那么蔡英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她为什么能赢呢?相形之下,还不是因为蔡英文的民粹主义——“台湾独立”较有吸引力,所以是一台更为成功的选票回收机!



【067、魔鬼把德国送进地狱】


(一)

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英语:Houston Stewart Chamberlain 1855年9月9日-1927年1月9日)德国英国裔政治哲学、自然科学及瓦格纳传记作家。《牛津国家人物传记大辞典》中称他为“种族主义作家”。1908年,与瓦格纳的女儿结婚。他创作的《十九世纪的基础》(Die Grundlagen des neunzehnten Jahrhunderts )成为二十世纪泛德意志运动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后来纳粹种族政策的重要文献来源。

《十九世纪的基础》是原籍英国的业余学者张伯伦写于19世纪末的一部有关种族理论的著作。豪斯顿·斯蒂华·张伯伦(1855-1927),1855年9月5日出生于英国朴次茅斯的一名英国皇家海军上将的家庭。在其青年时代因偶然结识了两个德国人而对德国一往情深,最终成为德国公民和德国最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均不乏成就。其人患有比较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据称能够看见“恶魔”,并在其无情驱使下从事研究和写作。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德国和奥地利。《十九世纪的基础》一书写于1897年4月初至1898年10月底,是一部长达1200余页的巨著。1899年在奥地利出版。普遍认为,此书是“影响德国思想最深刻的作品”,它曾使威廉二世大喜若狂并后为纳粹党人提供了种族谬论的理论原则。书中以最长的一章论述了犹太人,这一章内容其后成为纳粹党反犹主义的哲学基础。此书出版后轰动一时,张伯伦亦因此而一举成名。在出版后最初10年,该书再版8次,销售了6万余册,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已销售10万余册。在纳粹党统治时期,该书又行销一时。1938年已再版24次,当时已共销售25万册以上。希特勒时期,德国官方将张伯伦称为“德国的精神创建人”。纳粹党理论家罗森堡经常将《十九世纪的基础》一书中的观点介绍给希特勒和其他纳粹领导人。希特勒所著《我的奋斗》一书受该书影响颇大。1925年9月5日,纳粹党党报《人民观察家报》曾以五栏篇幅刊登祝贺张伯伦70岁诞辰的贺辞,并将《十九世纪的基础》一书称为“纳粹运动的福音书”。

[谢选骏指出:事实证明,纳粹运动的“福音书”来自张伯伦的恶魔,是真正的“魔鬼书”——驱使张伯伦发疯的恶魔,通过纳粹主义和希特勒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把可怜的德国送进了地狱。德国变成废墟,两百万德国妇女遭到战胜国的轮奸。]

(二)

张伯伦还谴责了“愚蠢的令人反感的反犹主义”,他说:犹太人并不“次”,于条顿人仅仅是“不同”而已。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伟大之处,他们认识到人类的“神圣职责”是保持种族的纯洁。

《第三帝国的兴亡》说张伯伦在谴责了“愚蠢的令人反感的反犹主义”后自己却又陷入了“非常庸俗的反犹主义”:

但是在他进而分析犹太人的时候,张伯伦也陷入了他谴责别人持有的非常庸俗的反犹主义中……张伯伦的见解一望而知是荒谬绝伦的,他宣称,基督的人格是古代传给现代文明的三大遗产之一。他接着着手证明耶稣不是犹太人。张伯伦认为,耶稣出生于加利利,他不能正确地发出亚拉姆语中的喉音字母,这些“明显的迹象”,都说明了耶稣有“很大比例的非闪族血统”。他接着说了一句典型直截了当的话:“凡是说耶稣是犹太人的人,不是傻子,就是说谎。耶稣不是犹太人。”

[谢选骏指出:这算是对的。]

那么他是什么种族的人呢?张伯伦答复道:很可能是个亚利安人!如果不是由于血统的话,那么也毫无疑问地由于他的道德上和宗教上的说教,因为这种说教同犹太教的“唯物主义和抽象形式主义”截然相反。因此,很自然地——至少在张伯伦看来——基督应该成为“生命力旺盛的年轻的印欧民族的上帝”,特别是条顿人的上帝,因为“任何其他民族都没有具备像条顿人那么好的条件能够听到这神明的召唤”。

[谢选骏指出:这却是绝对错误的。因为耶稣是上帝之子。张伯伦和纳粹亵渎耶稣是雅利安人,等于和犹太人犯下了同样的错误。结果在他们整肃了犹太人之后,自己也遭到了整肃——这就是历史的报应。

上帝允许犹太人活着,为耶稣作见证,德国人却想毁灭这个见证,结果自己遭到了毁灭——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和报应。

正如,日本人想奴役自由的中国人,自己却遭到了美国人的原子弹和占领奴役——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和报应。]

接着他写了自称是犹太种族详细的历史,从闪族或者说沙漠中的贝都因族与圆头的长着“犹太鼻子”的希地族混血开始,最后到与属于亚利安人的亚摩利人混血为止。不幸的是,亚利安混血种——即亚摩利人,据他说是金发碧眼、体格魁梧、仪表堂堂的——来得太晚了,不能对改进“腐化的”希伯来血统起什么真正的作用。从此以后,这个英国人——与他的犹太种族血统纯粹的理论自相矛盾——发现犹太人成了一种“消极的”种族,是“杂种”,因此,亚利安人“否认”以色列是有理由的。他甚至责怪亚利安人,不该把“实际不存在的荣誉”给予犹太人,他接着发现犹太人“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到了可悲的程度”。

最后,在张伯伦看来,救星在于条顿人和他们的文化,而在条顿人中间,日耳曼人是最有天赋的,因为他们继承了希腊人和印度——亚利安人的最优秀的品质。因此他们有权做世界的主人。“上帝今天完全指望日耳曼人,”他在另外一个地方写道,“这是我的心中蕴藏了多年的认识,肯定的真理。”

《第三帝国的兴亡》描述了《19世纪的基础》出版后的轰动效应:

《19世纪的基础》一书出版后轰动一时,使这个古怪的英国人在德国一举成名。尽管因为张伯伦是个刻意求功的艺术家,这本书有它的独特风格,而且不乏滔滔的雄辩,但是读起来却很费劲。但是它不久之后就在上层阶级人士中间很为流行,因为他们似乎在这本书里发现了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

10年之内,它再版了8次,销了6万册,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销数已达10万册。在纳粹党统治时期,它又行销一时,我还记得,在1938年时曾经宣布它印行第24版,当时己销了25万册以上了。

这本书最初和最热情的读者之一是德皇威廉二世。他请张伯伦到波茨坦宫中见面,一见之下就互相倾倒,两人的友谊一直维持到张伯伦在1927年死去。他们两人在第一次会晤后就一直通讯。张伯伦给德皇一共写了43封信,德皇回了其中23封,其中有一部分信简直就是长篇文章,德皇在他的一些激烈演讲和声明中曾经加以采用。

“上帝把你的书送给了德国人民,把你送给了我。”德皇在头上几封信中曾经这么说。

张伯伦在这些信中竭尽其阿谀谄媚之能事,到了令人作呕的程度。

“陛下和陛下的臣民,”他写道,“是生在神圣殿堂的。”他还告诉威廉,他在书房里把威廉的肖像放在里昂纳多画的基督肖像对面,他工作的时候,就可以常常在他的救主和他的君王之间来回踱步。

(三)

网文《德国:休斯顿张伯伦——鲜为人知的纳粹教父》说:

提起纳粹,很多人都会自觉地想到法西斯头目希特勒、第三帝国及二战。自然而然地,也会想当然地认为,这个恶魔奇迹般地创造了一个恐怖的第三帝国,并发动了20世纪乃至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虽然,创造第三帝国的这个人,具有“恶魔般的性格、花岗石般的意志、不可思议的本能、无情的冷酷、杰出的智力、驰骋的奇想以及惊人的判断人和局势的本领”。

但是,作为一介布衣,甚至乞丐出身的“元首”,果真具有钳制广大德国民众的文化和知识底蕴吗?作为一个崇尚哲学思辨的民族,德国人难道都无一例外地会被一个会点催眠术般的小丑给忽悠吗?作为一个持续26年、影响力覆盖整个德意志的第一大政党,一个存在12年零4个月,领土西起大西洋东至伏尔加河,北抵北海南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核心和政治纲领,它又怎么会给这个世界造成如此巨大的震荡和伤害?

本期,小编将为各位读者朋友们介绍一位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长期不被人所知的“纳粹教父”——“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

一、“身出名门命途多舛”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威廉·夏伊勒曾说,“……他(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的一生和著作,是导致第三帝国的兴起和覆亡的无情的历史进程中最令人莫测的奇怪事件之一。”

听到张伯伦这个名字,也许会有很多人想到英国前首相亚瑟·内维尔·张伯伦。不错,今天介绍的张伯伦,也是一位英国人,而且还身出名门:

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1855年9月9日-1927年1月9日),德国英国裔政治哲学、自然科学及音乐家瓦格纳的传记作家。他于1855年生于英国汉普郡朴次茅斯自治市,乃父是一位英国海军上将。在他的叔伯之中,有一个是英国陆军元帅尼维尔-张伯伦爵士,有两个则是英国陆军将军。他的家人本来是打算要送他参加英国海军或陆军的,但是因为他体弱多病而放弃了这个打算,最后家里送他到法国和日内瓦受教育,这样法语就成了他的第一语言(即母语为法语)。

张伯伦,命中注定做不成一名普通的英国人,甚至做一个普通人。15岁时(1870年),张伯伦跟随一个名叫奥托·孔策的杰出家庭教师学习,孔策是个最最普鲁士化的普鲁士人,在他担任家庭教师的四年时间里,他把英勇尚武、战无不胜的普鲁士式武功和——显然没有想到两方面的尖锐对照——贝多芬、歌德、席勒、瓦格纳那样的艺术家和诗人的杰作深深地打入了张伯伦敏悟的心灵;19岁时,张伯伦疯狂地爱上了安娜·霍尔斯特,她也是个普鲁士人,年纪比他整整大10岁,同他一样,霍尔斯特也极其神经质;27岁时(1882年),他离开了在那里曾经埋头3年,研读过哲学、自然史、物理、化学、医学的日内瓦,到了拜罗伊特。在这里,他遇见了瓦格纳。据他自己说,瓦格纳立即就成了他生命中的太阳。

张伯伦是个非常敏感的神经质的人,神经官能症常常发作,据说他能看到恶魔,这些恶魔往往无情地驱使他从事新的方面的研究和继续不断的写作。一个接着一个的幻象驱使他从研究生物学改为研究植物学,又改为研究艺术、音乐、哲学、传记、历史。有一次,在1896年,他从意大利回来,在一个恶魔的驱使之下,他中途在加尔顿下了火车,租了一间旅馆房间,关起门来有八天之久,放弃了他原来想写的关于音乐的文章,而紧张地写了一篇生物学论文,终于得到了从此以后贯穿在他的全部著作中的中心思想的萌芽:种族和历史。

二、“年少得志情场得意”

张伯伦的婚姻之路也充满戏剧性。1908年,他与德国著名音乐家瓦格纳的女儿结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大音乐家理查德-瓦格纳的疯狂崇拜。在当时的德国,瓦格纳的知名度简直无法想象,上至德皇,下到尚作为乞丐的元首希特勒,都在疯狂崇拜着这位大艺术家。随后,张氏的事业也开始发端:

在张伯伦的一生中学术研究活动占主要地位。他探讨的课题非常广泛对生物学、夭文学、人类学、语言学、音乐、历史、哲学以及宗教等都有所研究。但他赖以成名的,是他于1899年在慕尼黑出版的《十九世纪的基础》一书。这部书的意图是想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宣扬德意志民族至上论和排犹主义,而本书的立足点则是他所创建的一套种族理论。他创作的《十九世纪的基础》,成为二十世纪泛德意志运动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后来纳粹种族政策的重要文献来源。

三、“归化德国加入纳粹”

命运使张伯伦结识了两个德国人:德皇威廉二世和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从此之后,他就对德国一往情深,最后成了德国公民和德国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写了许多著作,全部都是用德语写作的,其中有好几部著作对威廉二世、阿道夫-希特勒以及其他无数较次要的德国人均产生了一种几乎是令人炫目般的影响。

张伯伦在一战中途的1916年归化为德国公民。由于大为宣传他所归化的国家这样一个光荣的使命,张伯伦得到了德皇赐予的一枚铁十字奖章。其影响德国思想最深刻的作品,使得威廉二世大喜若狂和为纳粹党人提供了种族谬论的作品,同样是张伯伦1897年4月1日到1898年10月31日之间的19个月时间中,在维也纳在他的一个“恶魔”驱使下写的这部长达1200页的巨著《19世纪的基础》。这部著作是在1899年出版的。

《19世纪的基础》一书出版后轰动一时,使这个古怪的英国人在德国一举成名。这本书最初和最热情的读者之一也是德皇威廉二世。他请张伯伦到波茨坦宫中见面,一见之下就互相倾倒,两人的友谊一直维持到张伯伦在1927年死去。

但是受到这个英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第三帝国。虽然第三帝国到他死后6年才出现,但是他早已顶见它的到来。纳粹党人把他奉为他们的一个先知,继承了他的种族理论,继承了他的炽烈的德国人和德国的使命感。在希特勒统治期间,出版了大批书籍、小册子、文章,颂扬这个国家社会主义德国的“精神创建人”。

当时阿道夫·希特勒留着卓别林式的小胡子,加上他的无赖作风,他的强暴粗野的极端行为,大多数德国人都把他当作笑话看待,没有几个拥护他的人。但是他的性格中的催眠般的吸引力,在这个年老多病的哲学家身上却起了奇迹般的作用,并恢复了他对他志愿归化的民族的信心。这位奇怪的英国人对这个野心勃勃的奥地利人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在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一书中,各个章节内容均有明显体现。

这个有史以来英国最大的怪人之一,堪称第三帝国的“精神教父”。他把日耳曼人看成是主宰种族,是未来的希望;他崇拜理查德-瓦格纳,并娶了瓦格纳的一个女儿为妻;他起初拥戴威廉二世,继而拥戴希特勒,他是他们两个人精神上的导师;在他的怪诞的生命快结束的时候,他竟认为,这个奥地利下士是上帝派来领导德国人民走出荒野的大救星,而这件事竟发生在希特勒上台之前。总之,正是因为他,第三帝国才最终得以火热出炉,或者说,正是因为他具有魔力般的怪诞学说,才令纳粹学说和第三帝国具备如此之大的威力和破坏力,震撼世界!

[谢选骏指出:张伯伦充其量只是一个半瓶子醋,比较一下斯宾格勒就知道了。所以,张伯伦吹捧纳粹,斯宾格勒拒绝纳粹。果然,纳粹把张伯伦的恶魔当做上帝来崇拜,结果只是把德国自己送进了地狱。耶稣的福音书上说:“我告诉你们,你们若不悔改,也要这样灭亡。”]



【068、魔鬼的瓶子已在北极打开了】


《闷烧中的北极:人类要如何面对环境浩劫》(BBC 2019年10月17日)报道:

北极就在我们眼前发生着变化:冰盖正在融化,林木线向北移动,饥饿的北极熊在城市里游荡。由于气候变化,该地区变暖的速度是其它地区的两倍。这主要是由于阳光反射率的变化——反射阳光的冰雪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吸收光照热量的海面和土壤。这就形成了一种正向循环机制,即热量螺旋上升,造成更多热量累积。这个现象十分危险。

现在,北极不仅冰雪渐融,它还出现了野火。西伯利亚大规模的森林火灾持续了三个多月,产生的烟尘云霾面积相当于整个欧盟。400多万公顷针叶林被大火吞噬,俄罗斯军队前往救灾。整个地区的人们都被浓烟呛得透不过气来,浓烟蔓延到了阿拉斯加乃至其它地方。就连格陵兰、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北方森林也发生了大火。

尽管北极圈内熊熊大火的图片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震惊,但美国蒙大拿大学(University of Montana)火灾生态学家伊格拉(Philip Higuera)认为,这并不令人意外。“我并不感到意外——这些都是我们几十年来一直预测会发生的事情,”他说。

2016年,伊格拉团队便基于复杂的计算机模型预测到2100年北方森林和北极苔原的火灾将增加四倍。他说,一个关键的临界点是30年来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3.4摄氏度。在1971年到2000年之间,阿拉斯加的大部分冻土带已经接近这一临界值,因此对气候变暖尤其敏感。伊格拉说,随着未来几十年气候继续变暖,接近或超过这个临界点的地区数量可能会增加。伊格拉说;“在北极圈地区,我们得到的重要信息是,在你开始看到苔原燃烧的时候,会有不同的阈值,就像一个二元开关。这种阈值关系是北极对气温如此敏感的部分原因:在数年内该地区保持在这个阈值以下,在我们的火灾警戒线之下;然后,随着温度的变化,它突然开始燃烧。”

尽管火灾是整个生态系统的自然组成现象,包括在遥远的北方——它们促进生物多样性和营养循环,但北极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火灾是前所未有的,也是极不寻常的。伊格拉说:“这表明我们人类正在干扰这个系统。改变全球气候对生态系统是非常大的冲击。”

火灾爆发的部分原因是累积的热量使土壤干燥,并使永久冻土融化。但也有更令人惊讶的原因,比如气候变暖导致更多的雷击,引发更多的森林火灾。

缓慢燃烧——“在阿拉斯加今夏炎热和烟雾缭绕的环境中做实地考察,你可以感受到不同地方受火灾的影响。”娜塔莉(Sue Natali)说。娜塔莉是伍兹霍尔研究中心(Woods Hole Research Center)的副研究员。这家机构位于马萨诸塞州,专门研究气候变化和解决方案。“你还可以看到多年前发生的火灾所造成的长期影响。由于之前的火灾导致冻土融化,我们正在行走的地面发生了坍塌。”

如果说烧焦的永久冻土还不算什么,今年夏天她看到了更令人震惊的事情。“我在一个被烧毁的湿地工作,”娜塔莉说。

大火正影响整个北部的生态系统。空气被污染,地方性的干旱;而生态系统的一个反应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植被和树木的新组合正在生长。例如,去年的一份报告发现,北极地区气候变暖,以及随之而来的植被变化,已经导致北美驯鹿的数量锐减了一半,原因是无法找到正常的食物来源——苔藓地衣。

北极大火对全球气候也有巨大影响。北方森林和北极苔原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3%,并保有全球土壤碳含量的50%左右,比地球所有植被中储存的碳还要多,其大小与大气中的碳含量相当。因为北方气候非常寒冷,微生物的生长和分解速度比热带要慢得多,所以碳被储存在永久冻土层中,而不是通过植被生长返回到营养循环中。

换句话说,如果森林被烧毁,冻土带融化,我们大气中碳的含量就会急剧增加,即使是全球最齐心协力的减少碳排放的努力也会无济于事。

加拿大安大略省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的生物学家图雷斯基(Merritt Turetsky)解释说:“北方相当于全球的一个巨大冰箱,储存着来自大气的碳。”她专门研究永久冻土层是如何融化的。正如她所描述的,固态土地变成一坨“大汤团”。多年来,北方地区一直在发生房屋倾斜和道路坍塌。 

现在,我们看到曾经坚实的土地正在燃烧。泥炭地的火灾的特点主要是无焰闷烧,这种燃烧在地表的落叶淤积层蔓延开来,速度缓慢,大约每周半米,而不是像森林火灾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

“不是窜上树的那种火焰,”图雷斯基说。“这些是缓慢移动的无焰之火,它们穿过苔藓、树叶淤泥和其他所有沉积在森林浅层地表的东西。”

这些火不仅比雷击更容易被引燃,而且在寒冷和潮湿的环境中能持续更长时间,这主要是因为泥炭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气体甲烷。随着气候变暖,北方的土壤和泥炭变干,潜在的火灾便更有可能发生。

在2015年的一篇论文中,图雷斯基解释了闷烧的火灾如何对全球气候造成更大威胁。它们燃烧的时间要长得多,因此能将热量更深地传递到土壤和永久冻土中,总体上消耗的含碳燃料是普通火灾的两倍。

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可以蔓延到广阔地区,甚至污染其他大陆的空气(Credit: Getty Images) 

“不幸的是,你根本没有办法派出一架灭火飞机,装满水或灭火剂,来扑灭火灾——灭火专家现有的工具只能应对这些大规模的明火火灾,对付闷烧火灾根本无效,”图雷斯基说。

更令人不安的是,降雨对于灭火也无助益。

她说:“你需要大量的降水才能把火扑灭,但是如果雨量仅仅适中,根本无益。而且那往往伴随着闪电,引爆泥炭中的甲烷,会把东西炸飞,情况变得更糟。”

沉在地底的碳源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图雷斯基和她的同伴认为,北方森林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碳,并形成碳沉积,再通过干燥和燃烧释放碳,从而成为碳源。

换句话说,北方森林不仅没有起到遏制气候暖化的作用,引发的火灾反而会极大地加剧全球变暖。

并不是所有的土壤碳都能在森林大火中燃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反复的火灾后“遗留碳”在土壤中积累。但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北方森林大火的规模和程度增加,这种“遗留碳”被释放到大气中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图雷斯基解释说:“真正的坏消息是,大火可以穿透地表,深入数千年前从大气层转化至地下的旧碳层。10万年前的碳被释放回大气,这才是真正的正向反馈和加速循环。虽然偶尔的火灾是北方森林的自然调节机制,但这并不是北极地区的常规特征。它可能会在未来发生,人类正在加剧这种可能。”

森林大火之后,幼苗在烧焦的土地上生长,重新造林;北极附近的森林中,落叶松、桦树和针叶树的平衡正在发生变化(Credit: Getty Images) 

如果说,想象北极地区都可以发生火灾,还不足以带来思维的转变,那么更大的心理突破,是要理解北极地区的大部分火灾实际上是在地下发生的。

阿拉斯加关注北方森林科学家联盟(Alaska's Boreal Forests at 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肯德尔碳保护研究员(Kendall Fellow for Protecting Carbon)菲利浦(Carly Philips)说:“更好的是要理解,是生态系统中什么物质着了火——泥炭、淤泥和土壤表层下的物质在燃烧,可能改变人们对北极火灾的理解。”该联盟是一个50年前创立非盈利的机构,旨在利用科学改善人类健康和保护地球。

这些火灾在地表下闷烧,能够持续整个冬天,并在春季突然出现在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因此它们的绰号是“僵尸火灾”。他们既不明显,却也没有熄灭。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融化的冻土、甲烷的释放、干燥的泥炭、正在消失的冰层、悄无声息的闷烧火灾,当然还有气候变暖,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北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伍兹霍尔的娜塔莉描述了2012年至2016年在西伯利亚进行的一项实地实验。她和同事们在西伯利亚不同程度地烧灼一片片土地,等待观察落叶松幼苗生长的难易程度。到2017年,在中度和高度焦化的土地上,落叶松幼苗的数量是其它地块的五倍,这意味着在被森林大火夷为平地的土地上,新物种将会越来越多。 

阿拉斯加夏季的大火正在对该地区更广泛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Credit: Philip Higuera) 

这可能意味着北极的景观从针叶林转变为更低纬度常见的落叶乔木。

图雷斯基说:“在北方地区,由于针叶林在火灾后无法恢复,我们已经看到落叶林在那里大量生长。定义里北方标志性的生态结构可能正在改变。”

全球影响

寒带和北极地区的剧烈变化,将以不止一种方式影响整个地球。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个地区的火灾会影响世界其它地区的空气质量,”欧洲森林火灾信息系统(European Forest Fire Information System)哥白尼大气监测局(Copernicus Atmosphere Monitoring Service)的资深科学家帕林顿(Mark Parrington)说。他们的监测跟踪了从阿拉斯加到五大湖的烟尘云团;阿尔伯塔省的大火导致欧洲天空发红;加拿大北极圈飘来的烟雾到达欧洲的北极地区,甚至更远。

帕林顿说,我们需要观察这些火灾产生的黑色颗粒,即碳灰,落回地球的位置,以了解它们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如果它们沉积在冰雪上,将减少反照率,导致更多的阳光和热量被吸收,加速全球变暖。他说,哥白尼大气监测局有一些数据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但迫切需要更多数据。

除了做更多的研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有可能阻止这些火灾蔓延吗?很多人并不乐观,伊格拉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我们不可能在未来阻止这样的火灾发生。这就像我们无法阻止飓风来袭。”

由于该地区偏远,幅员辽阔,缺乏基础设施,即使扑灭零星火灾都极其困难。但专家表示,并非每一场火灾都应该被扑灭;取而代之的是,我们需要将解决问题的焦点转向别处。

图雷斯基说:“消耗资金去扑灭北方的每一场火灾,这并非有效方法,也不可行。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全面减缓气候变化,不是10年或15年后才开始做。”“而是现在就开始做。”

谢选骏指出:“森林被烧毁,冻土带融化,我们大气中碳的含量就会急剧增加,即使是全球最齐心协力的减少碳排放的努力也会无济于事。”——这说明,“现在就开始做”也无济于事了。魔鬼的瓶子已在北极打开了,一切人类的努力都为时已晚。相反,在末日的疯狂之中,人们只会争相夺路,在互相践踏之中,加速奔向灭亡。魔鬼的瓶子已在北极打开了——联合国及其主权国家系统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069、魔鬼的声音总是动人的】


网文《魔鬼的声音》(2006-05-31)报道:

凌晨三点钟,不是魔鬼在狂狺还会是什么?!   

思想总是习惯性的夜游,鬼魅一般飘飘悠悠,还不时地发出咚咚嚓嚓的声音。是心在跳,还是魔鬼在敲门?

难得熬一次夜,并不是有什么非得赶时间完成的任务,只是不想睡觉罢了。本来已经想关电脑了,无奈在我移除闪盘的时候,不知怎么机器突然重启了,好吧,那索性不睡了。写了一晚上的论文,到现在竟然还有这样的精气神儿,在我身上可真是个奇迹。——有鬼的晚上,是会有奇迹发生的。

不知道怎么就想起满嘴鬼话的来吓唬自己,可能是平时太正常了,以致于不得不象征性的失常一回。

想起就快考试了,我还什么都没复习呢;

想起我的小说搁浅了快一个月了,不知道我还会不会找到往昔的感觉;

想起了曾把无数个QQ好友托进黑名单,而今天竟遭到了被托的命运,感觉真是奇妙,于是又想起了以前说过无数次的句子——多个朋友多份感恩,少个朋友少份牵挂,任伊来,凭伊去;

想起曾无数次幻想过自己的辉煌事业幸福家庭,到现在却连兼职都没做过连恋爱都没谈过,真是反讽;

想起曾无数次勾勒良辰美景花前月下,但却总怯于把自己变成画面的主人公,太过滑稽;

想起曾经天使般的美丽童话般的神奇,今天都去哪儿了呢?

……

夜深人静,除了魔鬼的呼吸就剩下了佳佳的呓语。失去的东西回不来了,即便回来了也早已面目全非。人活着就是为了制造出一个接一个的冷笑话编排出一出接一出的轻喜剧。

魔鬼的眼睛之所以永远瞪着正前方,是因为他背后的世界明媚无比。

谢选骏指出:魔鬼的声音总是动人的,为什么?因为魔鬼都是大有能力的,而且,深深知道人性的弱点。

《霍金本人声音将被发送至太空黑洞》(2018-06-15 剑桥新闻)报道:  

霍金对黑洞的研究令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进入新阶段——黑洞理论的创始人霍金真的有可能“抵达”黑洞。近日,霍金的家人表示,霍金的声音将被发送至遥远二神秘的太空黑洞中。

英国《剑桥新闻》(Cambridge News)当地时间6月15日援引霍金(Stephen Hawking)家人的话报道称,霍金的葬礼将于15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此后霍金的声音将被发往太空。据消息,霍金的骨灰将被埋于另外两位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和牛顿的坟墓之间。报道称,希腊作曲家根据霍金的声音创作了配乐。科学家们计划借助欧洲航天局位于西班牙塞夫雷罗斯的深空地面站的天线把这段音乐发送至太空。

霍金的女儿露西(Catherine Lucey)表示:“信号将被发送至最近的黑洞1A 0620-00。”

谢选骏指出:魔鬼的声音总是动人的,而且贯穿宇宙,为什么?因为魔鬼本是天使长,除了上帝它最伟大。

《爱因斯坦当年日记曝光 含歧视中国人言论》(FOX News)报道:

这个说过“种族主义是白人的疾病”的伟大科学家,最近他1922年10月到1923年3月间写的日记被曝光。日记里有好多种族主义言论,特别是针对中国人的。“中国人不是坐在凳子上吃饭,而是蹲着,就像欧洲人在隐秘的密林里放松自己那样。而中国这样做却自然而然。甚至中国人孩子们也是毫无生气,看上去很愚钝。” 当谈论到中国人后代繁衍昌盛时,爱因斯坦说:“如果这些中国人取代了别的种族,那会是很遗憾的事,对我们和跟我们差不多的人来说,会是一种说不出的可怕。”

http://www.foxnews.com/science/2018/06/13/einsteins-diaries-contain-shocking-details-his-racism.html

《张鹤慈:爱因斯坦的言论不是种族歧视吗?》(2018-06-14 )报道:

[我注意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别非常小。我不明白中国女人拥有哪些致命的诱惑力、使身边的男人无力自卫、只能去繁衍后代]如此恶毒丑陋的种族歧视言论,出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犹太裔、提出相对论、获得诺贝尔奖、曾是联合国难民署宣传海报的大头像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成就再伟大,不能否定他的种族主义的傲慢,他到中国不过是一两天蜻蜓点水的过境,就对一个民族发出的如此刻薄的结论。一个科学家应该懂最基本的科学方法,被傲慢的种族主义所抛弃。

[我注意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别非常小。我不明白中国女人拥有哪些致命的诱惑力、使身边的男人无力自卫、只能去繁衍后代]我不相信为爱因斯坦辩护的人看不出这句话的恶毒:视中国人为只有性本能的动物。极端正統犹太教每家約有6~15個孩子。他会如此谴责?敢如此去谴责?

因这些话是爱因斯坦说的,和人们原来的影响大相径庭,一些人惊讶,一些人非为心目中的神辩护。同样是这些话,如是希特勒说的,这些为之辩护的人,肯定会去谴责。人是复杂,多面的,日记中的是比公开的更真实,是因公开是理智选择后的表态,会掩盖,会粉饰,会说谎,日记是真情流露。

一般人几十年前的话没人在意。问题他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提出相对论、获得诺贝尔奖、曾是联合国难民署宣传海报的大头像的爱因斯坦。问题还出在大众印象与官方宣传:他是对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深为同情的人。

[人家还只是自己日记里面说下。但是你说是种族主义言论,这个过了]按照法律,非公开的种族歧视的言论,如日记,不违法。但也只是不触犯法律,而不是就不是种族歧视了。阐述中国贫困落后的事实不是种族歧视,把落后贫困归之于种族恶劣就是了。

因新曝光的爱因斯坦日记,英国媒体,爱因斯坦在这些日记中表现出的对外国人、特别是中国人的歧视"令人震惊"《爱因斯坦旅游日记》资深编辑和翻译罗森克兰兹说是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而现在这里如此多的中国人非说[爱因斯坦所描述的就是当时中国人的现实写照]?什么心态?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爱因斯坦文献计划"负责人之一、《爱因斯坦旅游日记》资深编辑和翻译罗森克兰兹:"那些话和爱因斯坦伟大人道主义偶像的公众形象反差鲜明,读过之后再对比一下他的公开评论,感觉会很震惊。"形容部分人生来就差人一等,是种族歧视的一个标志

《爱因斯坦旅游日记》资深编辑和翻译罗森克兰兹:爱因斯坦曾说中国人或许会“取代所有其他种族”,这也很能说明问题。把外来“种族”看成威胁,也是种族歧视意识的特征之一。"其中许多评论都会令人感到不悦,特别是他说中国人的那些话。——美国人认定爱因斯坦对中国人歧视,中国人反而认为是实事求是?

爱因斯坦:[中国人吃饭时不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欧洲人在树林里如厕那样蹲着]如改成为北方农村,还可说爱因斯坦所描述的就是当时部分中国人的现实写照。他到的是上海,他看见上海有多少人如厕那样蹲着吃饭?专门选择落后地区的风俗习惯,把吃饭类比为如厕,恶毒的攻击了整个中国人。

爱因斯坦二次路过中国也就在上海俩天,第一次日本方面陪同爱因斯坦夫妇浏览南京路等市容、并在"一品香"吃午餐。然后听昆曲,逛城隍庙、豫园等。爱因斯坦在"一品香"是如厕的模样吃的饭?还是看到中国人蹲着吃饭?他为什么对跪着吃饭的日本的评价是"人们只能去喜爱、敬佩这个国家"?

[爱因斯坦去听昆曲的路上没看见打工的人蹲在地上吃饭]?就算是他看见也只能说,一些打工的人蹲在地上吃饭,不能说[中国人吃饭时不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欧洲人在树林里如厕那样蹲着]他在一品香吃饭看到的中国人就是坐在椅子上吃饭,除非他认定坐椅子吃饭的就只能是日本人。

如果你有五个孩子,有人说[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别非常小,我不明白你妻子拥有哪些致命的诱惑力、使身边的你无力自卫、只能去繁衍后代]你会认为是非常客观的评价?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别的非常小,是指女人无一点女性魅力。这句话是对整个中国女性的恶毒评价。

[他指出的问题既是异域人的异样感]?[我注意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别非常小。我不明白中国女人拥有哪些致命的诱惑力、使身边的男人无力自卫、只能去繁衍后代]他是假装不知道,20年代多生育不是中国特有,视中国人为只有性本能的动物。极端正統犹太教每家約有6~15個孩子。

[这个世界上谁会蠢到说一个美国人就批全体美国人了?]你自己在反驳你自己了。爱因斯坦如说一个中国人,或一些中国人,没人会指责他种族歧视。他白纸黑字写是种族:"如果这些中国人取代了所有其他种族,那真是遗憾。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就连那样想一想都是无可言喻的悲伤。"

爱因斯坦的原话是"如果这些中国人取代了所有其他种族”,清清楚楚写的[所有][种族]这四个字。而不是这些中国人取代了一些美国人德国人。爱因斯坦写这句话的时候,就是西方流行中国人要取代其他民族的黄祸论的时候。

[人与人之间彻底平等,不分种族和阶级这类观念是二战以后才在全世界达成共识的]?1776年《独立宣言》人皆生而平等,1789年《人权宣言》人生而拥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不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没有达成共识。独立宣言下有黑奴,现在的贫富越来越不均是对人皆生而平等的嘲笑。

中国人中非常多的人的种族歧视,地域歧视非常严重,的确如此。但这不是人种问题。把中国当年的穷困,落后,愚昧,迷信归之于人种问题,就只能是种族歧视。不论爱因斯坦,还是杰克伦敦都被中国人推崇,但他们光鲜的另外一面就是傲慢的歧视中国人。

为爱因斯坦种族歧视辩护最多的说法是:[评价历史人物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爱因斯坦说这番话是100年前]评价历史人物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排华法案是在300多年前,就不能批判了。许爱因斯坦以犹太人被种族歧视为理由推动犹太复国,不许别人批判他歧视华人?

[评价历史人物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爱因斯坦说这番话是100年前]?1882年美国总统切斯特·艾伦·阿瑟于签署的排华法案在300多年前,美国议员都没学好历史唯物主义,所以在2011年美国两院分别通过一项道歉案,两院议员一致就《排华法案》向全体在美华人致歉。

[爱因斯坦说这番话是100年前]100年前就不是种族歧视了?100年前爱因斯坦以犹太人被种族歧视为理由,推动犹太复国。而他本人出于种族傲慢,歧视中国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用时间是不可能辩护的。

[那个年代还没有“种族歧视”这概念吧]?爱因斯坦支持的犹太复国主义,其基础就是犹太人被种族歧视。最近解密的爱因斯坦为赢得犹太复国写给尼赫鲁的密信:几个世纪以来,他们被像贱民一样成为迫害和歧视的牺牲品,这群人就是犹太人。

[根据日记里只言片语就说是种族主义者]日记里的如假包换的种族歧视几句话,不能说他是种族歧视,说是提倡种族平等?[某学者日记有今生多日几个女人的词句,你定义他是色情狂?]不是色情狂也是现实生活中发泄不出去,只能在纸上发泄的性无能。

谢选骏指出:魔鬼的声音总是动人的——如果谁觉得不好听,那一定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070、魔鬼的游戏即将结束】


《奥运会无国愿办 指望中国展现大国风范》2017年6月12日说,中国人的奥运情结,最早可追溯到1993年的申办。当时中国两票之差,不敌悉尼。随后,到了2001年,中国北京再度出发,这次终于成功!萨马兰奇念出“Beijing”的名字时,无数国人激动落泪:中国拿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权。

不过,也是从2008年开始,因为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各个大国都受到不同程度波及。财力衰退的影响,无处不在,申办奥运会的热情,也就随之降低。几个例子可以看出端倪: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巴西、日本的申办难度,小了很多。

而到了2024年和2028年的奥运会申办,则沦落到无国竞逐的局面!因为两届奥运会居然只有两个国家愿意承办:法国巴黎和美国洛杉矶。其余各国均没有意向。曾经那个扣人心弦的投票过程,将不复存在。国际奥委会只需权衡巴黎和洛杉矶,谁先谁后即可。

有意思的是,2022年冬奥会,也是一样的境遇。当时只有两个国家愿意申办,即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结果中国的北京、张家口毫无悬念的成功了。

令国际奥委会头疼的是,夏季奥运会到了2032年,冬奥会到了2026年,恐将出现无人问津,无人接盘的情况。因为谁都知道,奥运会仅仅只有半个月的比赛期,但却耗资靡费,往往得不偿失。现在各国经济低迷,没有多余的财力来应对和支撑。也因此,奥委会主席巴赫在接受采访时,已经明确提出了意向:希望中国能够发挥大国风范,主动申办奥运会。

谢选骏指出:奥运会是祭祀希腊诸神也就是古代魔鬼的运动赛会,自从它1890年代死灰复燃以后,西方社会与上帝决裂了。世界开始步入世界大战的死局。如果有天,奥运会死灰复燃的火炬像纳粹运动的火炬一样结束了,帝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也会随之终止。那时,西方世界将重回基督的怀抱。



【071、脑膜炎社会】


记得1960年代上小学的时候,流行脑膜炎,大家谈虎色变,每天要排着队,往口腔里喷药水。但是,还是有些同学不幸感染了,结果留下了后遗症:

脑炎是脑实质炎性病变的总称,由不同病因(如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炎后遗症是指脑炎在经过急性期的积极治疗后,一些患者仍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智力障碍、失语、眼球麻痹、吞咽困难等后遗症,采用多种及时有效的康复手段可以改善后遗症。但是不及时的话,患者将终生迟钝甚至麻木,这样的人一多,就会形成“脑膜炎社会”。

这种病症不仅由于缺乏卫生条件引起,而且由于拖延病情而加剧。患者还会“出现非特异性的症状”,例如易怒和精神萎靡。显然,这种症状,与高压下的专制社会成员的表现多少也有些不谋而合。

他们“肢体运动障碍、智力障碍、失语、眼球麻痹、吞咽困难”……构成了“XX特色的国情”。

“腰椎穿刺术是脑膜炎的确诊方式,阴性结果可以排除脑膜炎的诊断。腰穿术利用穿刺针插入脊椎管,提取大脑和脊髓周围的脑脊髓液(CSF)样本,然后把CSF送往医学实验室进行检验。急性脑膜炎的首次治疗包括即时开服抗生素,以及有需要时开服抗病毒药物。皮质类固醇也可用作防止严重炎症带来的并发症。脑膜炎可引致严重的长期后遗症,如失聪、癫痫、脑积水、认知障碍,尤其是在未有及时得到治疗的情况下。”

“在成人中,最常见的脑膜炎症状为严重的头痛,在近乎90%的细菌性脑膜炎病例中出现,其次是颈项僵直(患者因颈部的肌肉紧张度和僵硬度增加,颈部无法向前伸)。诊断脑膜炎的三个典型体征有颈项僵直、突发高烧,以及精神状态改变;不过,仅有44–46%的细菌性脑膜炎病例会出现上述的全部特征。如果上述三个体征无一出现,那么患上的极有可能不是脑膜炎。其他与脑膜炎有关的常见体征包括恐光症(无法忍受亮光)以及声音恐惧症(无法忍受响亮声音)。

1966年到1971年文革的时候,中国是个典型的脑膜炎社会。

后来林彪死了(1971年),四分之一的脑膜炎后遗症消失了。

再后来毛泽东死了(1976年),四分之一的脑膜炎后遗症又消失了。

但是还有一半左右的脑膜炎后遗症无法消失,反复发作,一直困扰着中国。



【072、穷人的乐趣就是数钱】


《黑人母亲怀第7胎报喜 儿子齐崩溃:有完没完!》(联合报 记者尤宝琪 2018年07月20日)报道: 

美国一对父母向儿子们宣布怀了第7胎,结果孩子们当场崩溃,在一旁录影的老妈却是爆笑不己。图片撷取YouTube/Carters Clips影片

美国威斯康辛州有一个大家庭人丁兴旺,一对父母亲已经生了6个孩子却再度有喜,今年6月他们在一次家庭旅游途中,向自家儿子坦承,妈妈又怀了第7胎,结果当场让车上的3名儿子崩溃,其中16岁的艾隆(Aaron)更怒吼「你们是有病啊!」夸张反应全被母亲拍下来。

这三名男孩分别是16岁的老三艾隆,14岁的老四艾伦(Allen)以及10岁的老五艾登(Aden);坐在后座中间的艾隆气到跟老妈说,「天啊!你的工厂已经关门,别再重新开张了。」艾伦则在旁边无力的表示「我正祈祷你不会这样说」。

面对儿子的爆怒反应,老妈艾琳(Eileen Garcia)却是爆笑不己,儿子们越崩溃,做妈的却越开心。艾琳表示,她大概猜到儿子们的反应,因为前两次怀孕时,他们就已经不是太高兴,要求父母做好避孕措施;但她相信,一旦小孩出生,这些做哥哥的仍然会献上无私的爱,并且帮忙照顾。

谢选骏指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母亲知道,新的孩子会带来新的婴儿补助、粮食券、人头费……而她的不同来源的孩子却只知道自己得到的关照将继续减少。可是和金钱比起来,关照算得了什么呢!穷人的乐趣,就是数钱。拒绝投资的,才是富人。生养孩子,何时不再是一项投资呢。



【073、社会地位是基因的一种体现】


《耗时63年跟踪14位英国孩子,决定命运的是什么?》(精英说 2021-02-16)报道:

2019年6月,全世界无数人守在电视机前,等待一档纪录片的更新——《人生七年》(the up series)的最新一集《63up 9》。

这部耗费半个世纪取材、拍摄、制作的长篇巨作,在这个月迎来了第54个年头,到了今年,片中记录的那群孩子,已经63岁了。纪录片通过记录14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呈现英国社会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其作品本身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拍摄每个人物的意义。

从1964年开始,7岁,14岁,28岁,42岁……一直到如今的63岁,几乎全世界的人们都跟随着导演迈克尔·艾普特(Michael Apted)的镜头,窥探着这群英国不同阶层孩子们半生的缩影。

在这些来孩子中,有的出身孤儿院、有的父母都是劳工、有的来自中产家庭、有的读寄宿学校,而之后每隔七年,迈克尔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了解他们的生活、询问他们对现状的看法和未来的规划。

在漫长的拍摄期间,大多数人每七年现身接受采访,却有孩子生活落魄、流落街头,甚至剧组也找不到人。

7岁到63岁,一个人的大部分人生,都浓缩在这系列纪录片里。

长大、变老的不仅是这14名孩子,还有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从来没有哪部纪录片,如此强有力地影响了那么多真实的人生。

当原本鲜亮的彩色记忆,被影像中黑白的色调取代,人们的眼里渐渐褪去孩童时憧憬未来的星光,我们都成为了那一个个,曝露在时间长河中有去无回的人儿。

63岁:一场暮年的和解

在刚刚更新的《63 Up 9》里,当主人公们再次出现在镜头前,在老朋友迈克尔的引导下回顾前半生,我们看到了当年大部分孩子的晚景:上层阶级的小孩们,全都毫无意外地进入了他们为自己预言的学校。

安德鲁剑桥毕业后从律师当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等待迎接和谐安详的晚年生活。

布鲁斯因为觉得教育事业更意义,牛津毕业后没有选择高薪工作,而是去了不同的公立学校教书,对英国的教育体系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小男孩约翰在遭遇了父亲早逝后,由母亲省吃俭用把他抚养长大,并进入剑桥读书。而后娶了保加利亚大使的女儿,并一直为王室担任法律顾问,老年从事慈善事业。

查尔斯因为反感精英教育,在21岁后退出了拍摄,后来在新闻业工作,也为BBC拍过纪录片。

而在中产家庭这边,小时候积极活泼的尼尔,青春期时患上精神疾病,从大学辍学,成为流浪汉。终于在晚年找回了生活的意义,40岁当上了议会顾问和业余牧师。

叛逆少年彼得曾因为在节目里批评政府被舆论攻击,退出拍摄直到56岁回归。此时的他戴上了红色的框架眼镜,公务员身份为政府服务,还和妻子一起重拾起了年轻时玩乐队的爱好。

来自工人家庭的托尼经历了生活的浮浮沉沉,梦想当赛马师失败后在伦敦开出租维生。

7岁时梦想着到超市工作的林恩,将一辈子都奉献给了社区图书馆和那里的孩子,在晚年被病痛缠绕,于2013年离世。

单亲妈妈苏离婚后遇到了新的爱人,虽然没有读过书,但靠着在职场不断地打拼,目前在伦敦大学玛丽学院担任行政工作。

14岁时想有一个幸福家庭的杰基,后来伴侣因车祸死亡,令她心碎不已;在苏格兰地区抚养三个孩子长大的她,晚年身体一直不好,靠领救济金度日。

来自农村的尼克,他靠着奖学金考上牛津大学,而后移民美国研究成为物理学教授,晚年患上喉癌。

回顾这14个孩子的人生经历,除了考上了牛津物理系的农村孩子尼克和从中产沦落成流浪汉的尼尔,其他12个孩子都没有离开自己出生时所在的阶层。

精英阶层和中产阶级出身的孩子长大后过着和他们父母别无二致的富裕生活,而出身较差的孩子几乎终日碌碌、止于平庸。

而在节目一开始,导演就做出了预判:每个孩子的社会阶级将决定了他们的未来。如今看来,迈克尔的命题作文已经出色完成,因为大多数人的确没能成功地反抗命运、跳出自己固有的阶级。

但随着一个又一个七年过去,迈克尔发现,自己自以为是的“上帝视角”错了。

事实上,我认为他们会对自己的老去感到担忧和焦虑,整日为低迷的经济形势发愁,时常回忆自己的青春时光,并对年轻时做过的错误决定感到后悔……但是让我惊讶的是,受访者们大多数都在自己的家庭生活或者其他领域找到了让自己真正感到舒适和开心的事情。

当老人们走到如今的年岁,曾经的懵懂、叛逆、桀骜、迷茫、心酸、幸福都已经慢慢地沉淀在了皱纹里。

藏身镜头之后的导演逐渐明白,其实他拍的不仅仅是一部记录社会阶层固化的影片,这一系列纪录片无意中触及的,一个更迷人的主题:

人生

“在整个项目的核心处,我们能看到人生最神秘的东西。我们是怎么成为今天这样子的?”罗杰·艾伯特曾评论这个系列道。

到底是什么在决定我们的人生?毫无疑问,阶层、教育、环境、朋友,这些都很重要,但除此之外呢?

阶级壁垒的确存在,眼界视野决定格局——纪录片一开始,上层阶级的富家三兄弟已经让人印象深刻。

在私立学校读书的三人,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他们每天有着规律的作息,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所中学,进入牛津剑桥然后成为社会精英。

当富家三兄弟每天阅读《金融报》、《观察家》、《泰晤士报》,对未来有着明确的目标时,伦敦东区的工人阶级三姐妹则自由了许多。

这三个女孩在伦敦的同一所小学上学,虽然需要上舞蹈课,但是其实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的自由活动,老师并不会管她们。

7岁的女孩子们,会凑在一起谈论喜欢的男孩,兴高采烈地讨论以后要生几个孩子,幻想未来生活的景象。

与此同时,穷人区贫民窟长大的孩子,甚至谈不上梦想。

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还有人希望能够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

西蒙是个私生子,不知道爸爸是谁。妈妈养不起他,就把他丢到了福利院。福利院的氛围就像军队一样,成人护工不会给孩子一丁点的关爱。

再加上西蒙的黑人血统,经常被大孩子欺负。他天天都在不安中度过,连睡觉时也无法放松。

在英国,阶级文化被认为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同英国人对茶与蛋糕的热爱,融入在了血液中。虽然7岁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但从第一部纪录片开始,就已经感受到了不同阶级间深刻的差异。

第一集纪录片过后,人们已经意识到原生家庭的差异影响,正在影响这些孩子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并在之后持续影响他们的选择。

阶级界限的存在已经毋庸置疑,接下来人们希望知道,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随着教育水平和社会福利的改变,社会流动性真的会随之提高和改变么?

教育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现实比人们的设想更加残酷,要打破阶级鸿沟实现人人平等,不过是乌托邦式的想象。

在这14个人中,大多数孩子的人生轨迹,就如同导演所假设地如预期发展。

上层社会的家庭给了子女们更多的人生引导,父母的眼界、格局、能力和人脉,直接影响了这些孩子们的人生轨迹。

在父母的引导下,虽然金钱帮助孩子有了更多了解大千世界的机会,但精神层面的耳濡目染比物质更为深远。

富家三兄弟之一的安德鲁,在镜头前说:“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富,但是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他们终生都可以受用”。

从小富家三兄弟就了解社会竞争,懂得合理规划。这些孩子更早掌握了出类拔萃的诀窍,一直走在求学路上的他们,有的成了律师,有的成为电视制作人,过着上层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

相比起来,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孩子,未来就不可预测得多。

中下层的孩子们并不懂得教育的意义,打架是他们最大的娱乐,对未来没什么打算,梦想就是少挨打,不挨饿。他们随意地辍学,早早地进入社会,经历了辍学、早婚、多子、失业等等底层命运。

步入中年,那些因各种原因放弃求学的采访者,多数会感慨上学时如果好好学习,就不至于为生活所迫,延长退休,靠政府救济金为生,也会有更好的出路。

面对阶级差异产生的成长壁垒,农村孩子尼克是一位幸运儿。作为所有人物中,唯一一个从底层实现阶级跨越的案例,他既是打破阶级壁垒的特例,也是教育改变人生最好的例证。

镜头前的尼克并不其他孩子那般引人注意,他出生在乡村典型的乡下孩子,每天需要走3英里的路去上学,从小缺少与社会的互动显得十分害羞。

14岁时的他一直把脑袋埋起来回避镜头,厚厚的玻璃眼镜下,还满是对未来的忧愁和迷茫。

然而,教育正在逐渐让他改变。

一开始,在一本关于行星的插图绘本里,丰富的色彩和有趣的故事,唤起了尼克对科学的兴趣。老师热情地鼓励他说:“你平时那么爱看书,一定很了解飞机的东西”。

老师不经意的话语,却让尼克感受到了信任与鼓励,从此越发痴迷各式各样的科技书籍,用心专研科学知识。他说,是这位老师的引导促使他进入了科学的大门。

21岁那年Nick顺利考入了牛津大学就读物理系。28岁时,因为英国紧缩学校经费,于是移民美国做核电研究,并来到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书。

我们看着曾经害羞,不自信的Nick在走出牛津校门以后成为了一个充满自信,令人如沐春风的学者,见证了他从乡村小子到大学教授的转变。

教育比物质的影响更为深远。

当一个人拥有了知识,他的视野变得开阔,他拥有了更多的机会,他可以轻松地发现限制他的天花板也就只有方寸大,向前走一段,头顶就是广阔的天空。

通往幸福的关键:性格决定命运

而在教育与阶级之外,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便是人格。

还记得工人阶层三姐妹中的苏么,和她的另外两位朋友杰基和林恩一样,成年后的她们都毫无意外地遭遇了贫穷、离婚与单亲的苦难。

但不同于其他女孩一脸严肃,满腹恼骚地抱怨,苏总是带着乐观的心态,她珍惜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同时也积极寻找机会提升自己。

成长于伦敦东区一个工人家庭的苏因为家庭原因没有上过大学,在21岁毕业后在一家旅行社上班。35岁那年,苏带着两个孩子与丈夫离婚。虽然镜头前,苏坦言“结婚结得早一定会错过一些东西。”,“错过能够完全做自己的人生重要阶段,因为人一旦结婚,就不能再为自己而活。”但苏并没有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气馁,她一边独自抚养两个孩子,一边在一家制造公司做兼职。在苏42岁的时候,她重新开始做全职工作,在伦敦大学皇后学院法学系做协助课程管理工作。

为了孩子的成长,苏牺牲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工作机会,而孩子也在她困难时给予了坚持下去的希望。

在《63UP》的镜头里,苏已经成为伦敦大学玛丽学院法学系的行政主管,拥有一位彼此相伴20年之久的恋人。在业余时间,苏加入了当地一家小型话剧团,重拾舞台剧、唱歌的爱好。越活越美,事业爱情双丰收的苏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自信乐观的性格让她平凡的人生闪亮着耀眼的光彩。

和苏一样,当节目中大多数人回首人生时,多会觉得幸福与成就、金钱并没有多大联系,能被人爱才是最重要的。同样来自工人阶级的男孩托尼,也是人格塑造命运的一位见证人。

7岁那年,托尼最大的梦想是成为赛马师,在孤儿院长大的他无法选择教育这条路,赛马成了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为此,托尼在其他小孩上学的年纪,天天泡在赛马训练场训练,为此不仅拿到了一些比赛机会、和自己的偶像同场竞技,还因为第三名的成绩登上了当地报纸的版面。

然而,不够优秀的托尼还是被这项运动淘汰。这个希望破灭的男孩只能走上工人阶级的老路。在那段青春期,托尼也曾陷入愤世嫉俗的迷茫期,跟着身边的大人学会了一堆恶习:赌博、骗钱…

为此导演在托尼21岁时,表达了自己对那个出身孤儿院、愤世嫉俗、想要成为马术运动员却不得志的男孩——未来生活的预见,他认为托尼这样发展下去迟早要进监狱。但事实上,当导演在7年后再见到托尼时,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出租车,并且自食其力、养家糊口。终其一生,托尼都受益于自己知足常乐的性格,勇于尝试心中的梦想,积极解决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他不仅尝试过骑师、出租车司机、创业,还在业余时间养马、报表演班、演配角、在卷福的剧中客串,甚至买下过西班牙的一套独家别墅。托尼始终相信“喜欢的事情一定要去尝试,不管最后成没成,至少你试过”,虽然当年的梦想也许只实现了10%,但这已经足够让他心满意足。

那些被主流思想认为没有事业心、没有跨越自己阶层的“失败者们”,大多从家庭或者其他领域获得了爱与动力,在五十多岁的时候依然乐观且满足,并认为之后的生活还有无限可能。与此同时,同样来自伦敦东区的小女孩林恩却成为了一个令人心疼的反例。7岁时的小女孩林恩,可以说是几个女孩中天真烂漫的一位。

但当她14岁时,已不想直面镜头。19岁那年,林恩结了婚,然而婚姻生活并没有为她带来更多的改变。21岁时,林恩做了流动图书馆的管理员,但图书也没有维持她淡然优雅的气质,她对很多事情不满和抱怨,从经济紧缩、教育到政府,林恩认为整个社会一败涂地,脸色也越来越差。再往后,你会发现Lynn是所有人物中老得最迅速的,35岁的她就有了一张完全苍老的脸。再然后,她开始被疾病缠绕,她早早接纳了自己的命运而不做更多的争取。再往后去,伴随着脸色的惨不忍睹,她有了更多的疾病,2016年,林恩等不及《63up》的拍摄,遗憾去世。

故事讲到这里,14位孩子的人生仍未一一道尽。尽管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也难以预测,但却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比物质的影响更为深远,而健全的人格是面对苦难最好的解药。

《人生七年》系列,从来不是因哪一部单独电影而伟大,而因每一部的存在而荣耀。跟着这群孩子们的百态人生,好像我们又活过了一遍。

参考资料:《金融时报》《人生七年》的启示

谢选骏指出:“人生没有标准答案”——“FT:别让教育成为社会阶层的固化器:纪录片《人生七年》的启示”……都是欺人之谈。那么,什么在决定人的命运?有道是“通往幸福的关键:性格决定命运”?那么不幸呢》是否也是基于“性格决定命运”?在我看来,社会地位是基因的一种体现;所以,即使“易子而教”也无法解决问题。因为基因,乃是“自然的教育”所累积!社会地位只是基因的一种体现,还有更为重要的创造能力,也是基因的体现,而是“性格”仅仅是基因的一个部分而已。



【074、社会信用系统可以整合全球】


《中国社会信用系统管很大 研究:恐干预他国主权》(2018年6月28日 转载中央社)报道:

今天公布的新研究指出,中国的社会信用系统,一种监控和形塑商业与公民行为的大数据,正在跨越中国边界,冲击外国企业。

英国「卫报」报导,中国社会信用系统常被比拟为欧威尔式的大型监控工具,是野心勃勃、还在持续发展的浩大工程。此系统使用一系列大数据及人工智慧(AU)技术,根据样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打分数。 

中国政府打算在2020年前,将13亿5000万公民全数纳入这个系统。

中国政府宣称社会信用系统可提高行政效率,坎培拉智库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国际网络政策中心(International Cyber Policy Institute)美国中国学者霍夫曼(Samantha Hoffman)今天却发表报告,宣称此系统的冲击超越中国国界,大家对此了解不深,但此系统其实已在形塑外企行为,让它们符合中共偏好。

因此霍夫曼认为,社会信用系统有「直接干预他国主权的可能性」。

霍夫曼说,最近中国当局对美国和澳洲的国际航空公司施压,要求将台湾标示为中国的一部分,引发高度关注,就是社会信用系统规定延伸到外企的鲜明案例。

霍夫曼解释说:「航空业者被控违反的民航业者信用管理措施,已写入文件,以落实建立中国社会信用系统的两个关键政策指南。」「社会信用特别被用在强迫国际航空公司承认和采用中共版本的事实,藉此压制台湾的另一种观点。」

公司要在中国开业,都需持有中国商业执照,而从今年元旦起,这些公司必须依规定取得有18码「统一社会信用码」的新执照。

霍夫曼表示,中国藉发放新执照之名,把所有企业纳入社会信用系统,藉此追踪企业,并在社会信用系统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通报所有违规行为。

6月30日后,此项措施会扩展到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工会和社会组织。

霍夫曼告诉澳洲版「卫报」:「若想继续跟中国做生意,企业别无选择,唯有就范。」

对企业的惩罚迄今都以罚款形式处理,例如日本零售商无印良品5月在销往中国的产品上把台湾标示成国家,就遭中国当局罚款20万人民币。

中国是以违反广告法规定之禁止从事伤害「国家尊严或利益」的活动为由,对无印良品开罚。这些违规情事也会记录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若被列名其上,可能遭到政府其他机构更进一步开罚。

当前不清楚外企能否取得社会信用纪录的信息,也不清楚外企若做出让步或因此改变了行为,该国公民能否得知消息。

现为德国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访问学者的霍夫曼,今天透过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发表这篇名为「社会信用:科技加强集权控制造成全球后果」(Social Credit: Technology-enhanced Authoritarian Control with Global Consequences)的报告。

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先前敦促澳洲政府,对中国政府干预澳洲民主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中国政府宣称社会信用系统可提高行政效率,鼓励信任和道德行为,但其实这是一种欧威尔式的社会监控和政治压迫工具。

根据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3月声明,在火车上吸菸、持过期票坐车、没付罚款、散布不实消息、飞行期间造成麻烦都属违规,可列入黑名单。

分数高的公民可入住较好的旅馆、取得更好的租房甚至学校。分数低者,则会被暂时或永久禁搭飞机或火车,2017年有615万人隶属这类。根据报导,社会信用系统今年在杭州试用时,分数高的公民享有免费使用健身房的待遇,在公立医院等待列表上的等候时间也会缩短。

至于社会信用系统的商业面,华府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先前就曾报告,准时缴税并「遵守政府要求」的企业可取得更好的贷款条件,也更容易拿到标案。

但部分研究人员认为,社会安全系统的权限和范围或许被夸大了。

澳洲昆士兰理工大学(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研究员曾孟津(Meg Jing Zeng, 译音)表示,社会信用系统虽可用于惩罚政治异议人士,但对中国公民或许有正面好处,因为政府官员可能因贪污被列入黑名单。

根据国营媒体「人民日报」,2017年12月,有1100多位官员被列入限制名单。(译者:郑诗韵/核稿:陈政一)

谢选骏指出:社会信用系统刚刚使用,其效果还很难说,如果真有如此能耐,那倒可以成为整合全球的利器。世界正在趋向统一,不论是否乐意,那都是无可幸免的全球秩序所需。人们的努力所能造成的区别仅仅在于——如何统一、由谁统一、何时统一。这是由技术的发展所逼使的政治整合——没有自由可以,没有秩序不行,这是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也是社会学的基本现实。因为自由是奢侈品,秩序是必需品,这就是人生,呜呼哀哉。



【075、社会信用制度缺乏阳光法案支撑】


《德语媒体:无所不知的“社会信用体系”》(德国之声中文网2017年7月27日)报道:

《新苏黎世报》聚焦了中国拟建的以个人数据评估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并剖析了潜在的危险。德国《星期五》报则将目光投向以打造中国大数据谷而走向经济振兴的贵州省会贵阳。

中国计划于2020年启动“社会信用体系”。这个听起来语义模糊的概念背后到底是什么,会给中国人的的生活带来何种影响?

《新苏黎世报》首先谈到了中国有关部门掌握个人财务信用的现状。文章写道:“中国央行的数据库里有8亿人的金融资料。但只有2.2亿人曾经贷过款。信用评估领域的领头羊现在是蚂蚁金服。它隶属顾客群高达4亿人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有芝麻信用。该公司可以利用阿里巴巴自己的支付系统支付宝的数据,使用阿里巴巴的信息以及接受支付宝作为支付手段的自行车租借公司和饭店的数据。此外,蚂蚁金服还可以接触到最高法的档案和其欠债不还者的黑名单。”

在阐述了蚂蚁金服进行信用评估的一些手段和窍门后,文章接着写道,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中国的当权者正在和蚂蚁金服及其它一些服务商合作,但这些评估对他们还不够。文章说:“它(政府)更想知道近14亿中国人中的每个人有多可靠。此外,私人企业、国家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今后也将受到'社会信用体系'的评估。该系统现在还只有一个框架,但中国的当权者希望以四个标准对公民的信用进行评估:如何对待管理机构,是否守法,过去的金融活动和社会表现如何……”文章认为,像违规在火车上吸烟、乱停车或者考试作弊这样的事今后都可能进入数据库。“按‘社会信用体系’评估表现好的人可以以优惠的条件贷款,可以为政府或国企工作,子女可能更容易得到好的培训位置。而获差平的人就惨了。”文章写道,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这一制度具体什么样,因此称其为“完美的监视国家”还为时过早,但趋势令人担忧,数据库的安全也会成问题。

打造大数据谷

《星期五》报以“数据带来发展”为题介绍了贵阳的转型。文章写道,作为相对贫困的省份,贵州2016年在中国31个省中,经济增长速度位居第三。贵阳附近的贵安新区反映了当地发展高科技的雄心。税收优惠、国家补贴、便宜的费用吸引了富士康、微软、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投资,对贵州大数据谷的投资几乎翻了一倍。不过,文章也指出,专家们警告,在争取数据人才方面,情况不容乐观。“该领域缺少能够分析数据社会含义的专业人士。在中国,这是因为许多人受到技术方面的培训,但没有学习分析和阐释。”此外,文章写道,贵州有一百多万人年平收入不足2300元,农村居民不得不面对土质下降、洪灾,缺少淡水和医疗保障等问题,新开发区往往建在离政府机构近的地方,而最贫穷的人口并不生活在那里。

谢选骏指出:显然,德国人对中国事务同样一窍不通——“无所不知的社会信用体系”绝对不可能知道当权派们的社会信用,因为那是属于“国家机密”的领域的。社会信用制度并不包括阳光法案。社会信用制度缺乏阳光法案支撑,结果成为一个无底黑洞。

美国《未来主义》(Futurism)杂志写到:

中国成为计划在2020年前实行社会信用制度的首个国家。这项倡议最初出现在中国国务院2014年6月发布的文件中。

在评估系统的框架下将确定中国每个公民的评分,中国拥有将近14亿名居民。评分将是公开的,每个人均可查看。系统将确定公民的地点,追踪他的社会行为:他如何花钱,是否定期支付账单,甚至是否与他人互动。对每名个体的信任将建立在这份公开评分的基础上。每个公民是否能找到工作,是否能获得贷款,孩子可在何种学校中就读,都将取决于评分。这项“服务”在2020年即可提供,但中国现在就开始自愿实施。政府与系列私有公司合作,以制定这么超大规模数据处理工作所需要的单独算法。支持评分的人认为,评分可以改善国家一些服务。另一些人确信,这将给中国公民急需的金融服务。主要问题在于,SCS评分远远超过对公民如何处置自己债务的评估框架。实际上,评分将评估国家的每个居民,确定他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美国《未来主义》杂志写到,一些人认为,这种变化将产生正面结果:为了得到更好的评分分数,为了所谓的“值得信任的公民”的地位,人们将获得学着为自己负责以及为自己的习惯负责的动力。

谢选骏指出:美国《未来主义》杂志显然是社会信用制度方面的外行,因为美国《未来主义》杂志竟然不懂,社会信用制度并不包括阳光法案。由这样的头脑在策划“对华政策”,美国的国势如何能够避免一败涂地呢?



【076、社交活动促进了超级传播】


《孤独和独处:离群索居对人的社交能力有什么影响》(BBC 2020年11月9日)报道:

尼尔·安塞尔(Neil Ansell)到荒山野岭去,像隐士一样与世隔绝地生活,纯属偶然。

1980年,他在伦敦,跟另外十多个人住在他们非法占用的房子里。后来,有人问他,愿不愿意到威尔士山里去生活,住在一座农舍,租金是一年100英镑。安塞尔无法拒绝这样的好事。那个地方是真正荒无人烟的山野,夜里星空满天,像闪烁的穹庐。

美中不足的是,住在这里意味着极度与世隔绝 — 至少按英国标准来说是这样。那座山间农舍里住着一位单身老人,他的邻居是一棵雪松树上住了20年的一对乌鸦,最近的村庄在几英里之外。

那里没有电话。安塞尔在那儿住了5年,期间没有一个人从门前路过。他说:“我变得非常适应独处的生活,以至于有一次去附近村里的商店买东西的时候,说话声音都在发颤。那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两个星期没说过话,一个字都没吐过。那种状况对我来说变得很平常。”安塞尔重返文明社会时,已经完全适应了一人独处的状态,喧嚣的社会给了他不小的文化震荡;“我发现跟人交谈很困难。我本性不是个反社会的人,但那时确实有点挣扎。”

另一个变化,安塞尔注意到,是他的自我认同感开始逐渐淡漠。“当你独处时,你的自我意识开始模糊,因为无法从别人对你的反应中看到自己的镜像。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回归社会后必须重新发现自己在社群中的定位。”

快进到2020年,安塞尔那段经历可能比当年引发更广泛的共鸣。抗疫封锁、防病毒护具、自我隔离,大部分人都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离群独处。

长期隔离对人的大脑有什么影响?我们需要社交练习吗?等到疫情终于结束的那一天,我们是否还记得该怎么跟人交往,如何融入社会?

社交隔离——人类是社群动物,这一点似乎不证自明。但是,有一条最关键的证据,却藏在我们的头颅中。是这样,灵长动物脑子的尺寸大小跟他们能够组成的社群规模之间有关联:脑子越大,社会群体的规模越大。人类大脑的尺寸意味着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人类可以组成的社群规模最大,平均包含150名成员。

这个数字叫“邓巴数”( Dunbar's number) 。这个数字经常被提及、被引用,从最优化教区规模的人数上限,到推特上朋友圈的大小,适用范围很广。一种理论认为,社交是脑力劳动,为了顺利地跟其他人互动,你的脑子需要储备大量信息,除了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家住哪里、在哪里上班之类,如果能记得对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特征,比如他们有什么样的朋友、谁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有过什么轻率鲁莽的历史、社会地位,以及他们的动力来自哪里,对你会很有帮助。

社交方面的许多不妥或者过失实际上是因为这类信息的处理中出了差错、失误。举个例子,一位朋友最近被解雇了,你却问他工作怎么样,或者对着一位即将当父母的朋友诉苦带孩子有多麻烦,很可能就得罪了对方。

归根结底,我们能够驾驭的人际关系数量受制于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过去千百万年来,社交活动较多的物种,脑子就进化得更大。而且,这个过程是双向的,脑越大社交范围越广,而短期内缺乏社交活动会导致大脑缩小。

脑子变小了——2019年,德国科学家发现,在南极考察站生活了14个月的9名探险队员,任务结束时大脑尺寸跟去南极前相比缩小了。对比前后两次扫描图像,他们发现这些考察队员大脑海马体上的齿状回(dentate gyrus)在14个月期间平均缩小了大约7%;齿状回呈C状,主要负责形成新的记忆。

除了脑体积缩小,这些考察队员在两次智力测验中成绩也不如之前,一项测空间距离感,即一个物件在一个空间内的相对位置;另一项测选择性注意力,大致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一个物件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程度。

科学家们猜测,这种变化也许可以归咎于长时间的处于与世隔绝状态,以及整个冬季囿居在铁盒子里那种日常作息的一成不变。这项研究不包括考察队员去南极前后和在南极期间的社交能力是否有变化。不过,其它类似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南极越冬的人,即便去之前经过严格的适应能力评估检测,到南极后冬季过了一半的时候,社交功能障碍问题会明显增多。

孤独与独处——保持社交间隔对我们的社交技能是否会造成影响,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还是有一些线索可循。

首先,心理学家其实并不特别关心你交往的人有多少。绝大多数研究聚焦你对自己的处境怎么看,有什么感受。独处是独自一人但不感到孤独;那是一种心满意足的状态,跟安塞尔在威尔士荒山野岭中经历的一样。

孤独却完全是另一码事;孤独的人感觉自己与世隔绝,被孤立,渴望社交接触。研究结果表明,孤独的人即使有社交机会,其孤独感还是会扭曲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讽刺的是,这种状态加深了他们对社交接触的渴望,而且会削弱他们与其他人正常交流沟通的能力。

觉得自己被孤立的人有较强的社交危险意识,比如唯恐说错话。他们通常更敏感,更小心翼翼,更容易掉进一种叫做“证实偏差”(confirmation bias)的陷阱,对他人的行动或言语的容易做出偏向于佐证他们对自身状态和社交能力负面评估的理解。孤独的人对他人的期望值低,对自己的看法又不公平,结果招致别人对他们不友善。

孤独的人难免还会陷入另一种处境,即对自己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掌控能力被削弱。这个技能对于遵循社会规范至关重要,主要体现为根据他人对你的期望值持续不断地分析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通常是自动的,人的自我掌控能力会在自己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因此,隔离、孤立就可能成为一种自证预言,即“孤独循环”(loneliness loop)。它会导致自卑、好战、悲观、精神紧张和社交焦虑等多种负面情绪交织混合,最终驱使陷入孤独循环的人进一步疏离他人。最糟糕的情况下,孤独使人忧郁,而忧郁的最常见症状是社会退缩,即孤僻、不合群。

社交尴尬——令人惊奇的是,独处的老鼠对其他老鼠的社交吸引力也会降低,甚至于到了一种令人伤心的程度——交际广泛的老鼠会努力躲避孤独的老鼠。这说明孤独的老鼠身上可能有某种不招人喜欢的东西,共同的社交经历对于跟其他动物建立关系、培养感情非常重要。

几十年来,自我选择独处被认为是有益。哲学家、宗教领袖、部落原住民和艺术家们很久以前就在赞颂独处之益。但是,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远离社会人群可能会带来意外的后果,即便独处是自觉自愿的行为。

偏爱独自消磨时光的青少年往往缺乏社交能力,研究表明,尽管有些人可能认为自己更喜欢离群索居,但他们实际上喜欢与他人,甚至是陌生人,有接触来往。这种负面期望是有问题的,因为它们使人们无法了解与人互动时实际发生的情况。

这样看来,似乎我们确实需要社交活动-但原因并不是你可能认为的那样。经常与他人互动教我们产生自我价值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他人的意图,而这又有助于我们获得更积极的社交体验。

心理学家泰田代朗(Ty Tashiro)写过社交尴尬的专著。他认为,我们现在整体上更多社交尴尬似乎是合理的,但他强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由此产生的社交失误、不妥很可能十分轻微。田代朗说:“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与社会期望的微小偏差会带来极大的尴尬-这恰恰展示了人类思维在捕捉、识别社会期望、评估自己是否满足这种期望方面的精微细致程度。”

孩子和成人——对于那些还在培养自己社交技能的人,接触越多越好。田代郎说:“儿童和青少年确实需要面对面互动。因为他们必须了解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的大量社交暗示和期望。”这对于那些天生容易尴尬笨拙的人-包括他本人-更为重要,他解释说。他说:“我在初中、高中时,对自己的社交能力很不看好。我认识到一点,那就是我们对那些东西反应比较慢。我的直觉不太强,但这没关系。”

为了弥补这一点,他就更加有意识地努力提高社交意识,并花时间去练习。大量研究结果为此提供了的支持,包括极端孤立状态对其他动物的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当大脑还在发育阶段时,社交经验尤其重要。

在孤立的环境中饲养大的老鼠大脑长得较小,行为也会偏离常态,以至于它们经常被用作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实验动物,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是社交功能受损。另外,与世隔绝的蚂蚁的大脑也较小,行为与同伴不同;属于群居生物的鱼如果被孤立饲养,其配合能力就较低。

对比两组退役的实验室黑猩猩的行为,一组曾经在幼年时被剥夺社交联系,另一组晚年独处,结果发现幼年独处的黑猩猩对自己私人空间受到侵犯更不能容忍,更少为同伴梳理皮毛(重要的联络方式),社交活动较少,更倾向于组成较小规模的社交网。

研究发现,人类在童年时的社交活动程度与他们的社交技能之间有直接联系。葡萄牙一组学龄前儿童,其中一部分社交活动增多,他们的社交能力也相应提高。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运动也有很大助益。同时,兄弟姐妹多的孩子在社交场合适应性更强。跟成年人一样,独处时间更多的儿童更容易对社交情境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解读。

对于孩子们来说,学校是找到练习社交技能伙伴的再好不过的地方。即便在新冠大流行爆发前,全世界有大量学龄儿童没有上学;2012年,美国在家受教育的儿童有180万人。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大趋势,即远程教学正蓄势取代更多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关于多年在家接受教育的风险早有辩论和争议。德国1919年立法规定儿童不上学,在家接受教育属于违法,理由是学校是培养社会容忍能力的场所。然而,这个观点有很大争议,一方面有证据显示从小在家接受教育的人社交能力欠缺,但成年以后他们参与公民社会的程度却超过按部就班上学的人。

硬币的另一面——社交隔离、离群独处的缺点有大量记录在案的证据,但它也并非有百弊而无一利。田代朗认为,适度的社交尴尬是值得欢迎的。他经常听说,一些生性害羞或社交尴尬的人在他们的伴侣看来是极好的配偶,因为他们会仔细琢磨别人为什么会有某种感觉或想法,会细想在不同的情境下什么是最好的应对方式。“那种体贴周全是很暖心的,”他说。

安塞尔则更愿意强调他从独处经历中发现的积极面,以及态度端正的重要性。他说:“人们觉得难熬,往往是因为(独处)时间不够长。”他把在威尔士山里隐士般生活的机会视为一种挑战,挑战自己自力更生的极限。

那时,安塞尔住的地方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没有电话,也没有汽车,粮食大部分要自己种,或者去山林中采集。但是,他说,过了没多久就不再觉得那种生活是艰巨的挑战,“而只觉得自己在经营自己的生活,觉得那就是正常的生存状态。”

关键在于,安塞尔不知道这种与世隔绝的独处状况会持续多久。“我相信,人们在度假时遇到这种状况,心里总是有个盼头,直到自己最终会回归正常。但因为我的经历不是计划好的,也没有明确的终点,所以我就尽可能让自己浸没于其中。”

即使到了今天,出了三本书之后,安塞尔依旧认为那五年的独处经历对他仍有助益。毕竟,他知道万一落到独自一人在荒山野林的破败农舍的境地也没关系,因为这不是最糟糕的。

谢选骏指出:在武汉肺炎疯狂爆炸的今天,上述文章似乎毫无反省,还在鼓吹社交能力,仿佛完全无视于“社交活动促进了超级传播”这一事实。如此缺乏反省精神的人当然更不会想到,正是大众社交的泛滥成灾,才造成了瘟疫大流行的温床,使得亿万人感染、百万人死亡——都是热闹惹的祸。



【077、社交媒体、个人博客的力量超过了传统媒体】


《孟泳新:陈奎德先生必须给个说法》(2019年12月13日 波讯来稿)报道:

孟泳新按语:刚刚看到了刊登在独立笔会网上的陈奎德宋永毅合作文章,发现问题多多,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随写此文。我写的内容以[……]的方式表述。其他的则为原文。

陈奎德、宋永毅:“党天下”的血腥奠基礼——土改——《重审毛泽东土地改革》国际研讨会观察

九月 26, 2019 

2019-09-25

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人:宋永毅教授,美国劳改研究基金会理事,土改国际研讨会组织者

一、“重审毛泽东的土地改革”国际研讨会:概况及其意义

1)会议概况

各场演讲与讨论:

开幕演说: 美国共产主义受难者基金会主席李·爱德华:“中国共产主义的历史罪恶和现状”

(1)国际和比较视野下的土地改革

(2)从土地革命到土地改革

(3)暴力土改的理论和实践;

(4)土改面面观:社会·民族·知识分子

(5)后果:走向更多的镇压、杀戮和破坏

(6)“重审毛泽东土地改革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自由发言和讨论

会议的组织者是美国劳改研究基金会两位新任理事:洛杉矶加州州立大学的宋永毅教授和纽约城市大学的夏明教授。出席会议发表论文和演讲的北美学者有吴国光、程映红、郭建、丁抒、谭松、胡平、陈奎德、余杰、李江琳、丁一夫、谢寳瑜、文贯中、裴毅然、丁凯文、滕春晖等人。还有来自港澳的学者郝志东、程惕洁、安劭凡、金钟等人。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除了有郑也夫、智效民、徐星等人,还有发表书面论文的姚监复、徐立志、王海光、叶曙明、刘志、潘学芳等人。来自台湾的学者有周茂春和廖彦豪;还有来自日本的日吉秀松教授。这一会议集海内外知名学者,可谓规模宏大、阵容坚强。[规模宏大不假,阵容坚强未必。意见是否一致?!我明确地向大家指出,在二零一三年九月我完成了内容含有“否定镇压反革命运动”的稿子,寄给了陈奎德请求能在纵览中国网站上发表,却又一次遭到陈奎德的无端封杀。就这么一个“人”,而今和夏明一起出面,主持与组织这场有关中国土改与镇压历史反革命事件的研讨会,鬼才相信,这样的研讨会能获得对推动中国民主运动有真正积极的意义来?!这是一,请阅读孟泳新的文章《余英时近现代史观与世界主流正好是双峰对峙的》(博讯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1日首发 ) ]

2)何以召开此会?历史和现实意义何在?

时过境迁七十年,是否还值得这么多学者对土改进行重审和辨析?换句话说,七十年后的今天再来重新研究和否定毛泽东的土地改革运动,还有什么特别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当今的中共千方百计地想让整个民族遗忘历史的教训,以便延续其独裁和极权主义。在中共大肆吹嘘他们建政七十周年的伟大成果之际,这一探讨和揭露中共建政后第一场政治运动的国际研讨会更有它特殊的意义。[时过七十年是真,境迁不实。为什么时过七十年后才想起要研究中共建政后这场历史事实?难道八九后的三十年今天才刚刚开始注意起这样的事件吗?土改与镇压历史反革命事件究竟是怎么样的两件事、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与区别、在历史事件的价值评判上它们又有怎么样区别性的本质意义?!在此我要向大家公开这样的真实事实,06.09.13,孟泳新寄给陈奎德的Email。

陈奎德,你好!

今又将我新完稿的《以人为本还是以人的尊严为本》四评下之四、之五、之六共三篇 寄给你,望能于 你刊上刊出为念。

因为我早己决定了,将你舅舅的殉难〔中共镇压民社党〕列为证明毛泽东解放战争是非正义的AAA级的证据,并应用了你为你舅舅说的一段话。我想,这也是你作外甥的一大心愿吧!尽管上次 寄给你的之四之五未能在你刊上刊出,由于这个缘故,首发之四、之五、之六的机会还得属于你刊。当然,能否如我之愿刊出,那是你的权力了。

谢谢!

孟泳新

需要说明的几句话:1) 稿子寄给陈奎德后几个月不见刊出,我便将稿中四评下之六中一长段,改写为《论价值评判和必须彻底否定镇压历史反革命运动》(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1月30日来稿)一文。二零一三年我将新完成的文章寄给了陈奎德主编,请求发表,结果再次遭到无端封杀。注:我一开始就向陈奎德声明,我不要稿费。2)我在六年前所写的《论价值评判和必须彻底否定镇压历史反革命运动》,尽管六年多过去了,但此论文的质量和论文中提出的观点至今还是保持中文世界内的数项第一,当然我总是希望,有人能超过它;最重要的是此论文提出的许多观点能为中国民主运动的各派力量所接纳与采用。比如说,对于运动的名称,应该改变目前广泛采用的由中共命名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改用我提出的“镇压历史反革命事件”,因为这样可将该事件的本质完全地真正地表达出来了,使得毛泽东共产党罪责难逃。另外就是论证上的法律原理、法律逻辑的严密性,这是二。3)六年多时间过去了,人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我一直期待着陈奎德先生,现在对“镇压历史反革命事件”能有一个新的认识。当我读完你们这篇文章后,完全大失所望。陈奎德决心坚持其六年前的那个立场,还是用从余英时那里批来的鱼目混珠,撞头磕脑的理论以左右中国的民主运动。对此事陈奎德必须给个说法。]

在海内外,人们对“反右”,“大饥荒”、“文革”、“六四”已经有了一些重要的揭示和反思;真相逐步澄明,实质逐渐披露。然而,中共建政之初,仍是一大片未经开垦的处女地。那里的状况,仍是浓雾弥漫,鬼影瘇瘇,至今还有人为其辩护。因此,洞穿真相的阳光,需要一步步倒溯照射上去,贯通那幽暗深邃的隧道。

二、中共土改的基本特征及其政治经济后果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是:

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财产重新分配

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群政治身份划分

土改创造了中共政治运动的“原型”和不断重复的“情结”

土地改革作为中共所有政治运动“原型”的一些特征和要素:

1. 阶级划分的运动理论基础;

2. 法外杀人的群众暴力形式 (何以毛要强调暴力土改?);

3. 劫掠私产的国家财政机制。

土改镇反两大运动与韩战在内外两方面奠立了中共的基本统治框架。

土改是中共建构“党天下”的奠基礼。

毛的土改、镇反、韩战三管齐下,形成了某种定于一尊的肃杀气氛,奠定了中共极权统治的基础。它们以蔑视法治、侵犯人权(财产权与生命权)为特征,是典型的反宪政运动。

土改镇反何以可能?

这种明显反人道的运动,明显反法治的暴虐运动何以可能?它的可行性的前提何在?

极权主义的研究者汉娜. 阿伦特(Hannah Arendt) 认为:“能够使大众政治化的,不是政党而是运动”。

毛泽东深谙此道。他在窃取神器后,其统治方式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以“运动”来巩固政权,建立大众效忠机制。中共建政的最初的“两大运动” 1) 土改 2) 镇反, 就预示了其后统治的基本特征。

以政权支持的暴力为背景,以意识形态的全国性强行灌输为前奏,以韩战的战时气氛为恐怖威慑,中国士绅阶级—地主富农被彻底妖魔化。

暴力土改作为国家政策,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土改的目的是给所有农村人口划分阶级地位,除了意识形态的要求外,主要是为了分而治之,便于统治。其基本目标是,打倒地主富农,让贫雇农翻身。中共派工作队进入农村,组织农民去斗争地主,消灭地主。

此外,通过镇反,残酷消灭了原政府的社会管理人才。

中国乡村从此失去了乡绅自治这一文明社会的基础,沦入了中共一杆子插到底的痞子式野蛮统治。

三、土改比较研究

1)中共土改与台湾土改

2)中共土改与日本、越南、北韩土改

3)中共汉区土改与少数民族地区土改[用与某某国家地区比较来研究中国大陆土改,这种研究方法在目前只能起到,帮助中共逃脱历史对其罪行的清算。因为在这样比较研究中必是明显地放弃了历史对中共罪行的揭露。这是三。]

四、土改镇反的政治经济文化后果

土改镇反这两大运动,一个着眼于农村的土地和财产制度以及政治身份划分,一个着眼于对原政权人员以及政敌的政策,毛以国家暴力为后盾,以韩战战时气氛为震慑,建立了一个新的非平等公民组成,而是国家划定的敌我界限式的阶级划分的社会结构,而这一划定以1949年为界构成社会等级结构,凝固下来。

简言之,这三场运动,是中共确立起“党天下”统治的内政奠基礼。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运动将地主的土地没收,从政治和经济上彻底打倒了中国农村精英阶层,从而达到控制农村政权的目的。

从1953年开始,中共开始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强制实施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再次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中国自秦汉以来作为地方政治精英的乡绅阶层,改变了两千多年来“皇权不下县”的局面,国家政权的动员力从此深入村镇基层。

学者估计土地改革造成超过百万人死亡,导致农村精英阶层的消亡。受害者中很多是掌握知识和了解经济规律,但不事生产,以地租为生的地主。

土改方式

1. 划分农村阶级成分

2 暴力行为(暴力惨象,为何?)

4 土地改革之后的土地集体所有制

土改中死亡人数达四百多万

关于土改期间中国地主非正常死亡人数的算法是:1950年土改前地主实际人数(21,880,000人) – 1954年土改结束后地主人数(15,669,160人) – 4年自然死亡人数(实际人口 X 四年自然死亡率 = 1,050,240人) = 差额4,705,996人。

从土改到合作化,这些国家经历的,实际上是从身份自由的个体农民沦为国家农奴制的过程。

两大运动之后,一个建立在恐惧之上的庞大“党国”体系,从此确立。士绅阶级与中产阶级悉数被灭,土地由此路径而渐归“国有”。从此,中共,成为一个奥威尔所描绘的《1984年》式的“老大哥”党。中国,成为《1984年》式的“新世界」”。正是由此起步,中国开始了“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的血腥征途。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悲剧,至此连绵不绝,接踵而至。而在之后的每一场大悲剧中,似曾相识,人们都不难发现它们与这两大运动的血缘关系,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共同的模式,共同的氛围,甚至,共同的语言······。

毋庸置疑,这个邪恶帝国,储安平石破天惊一语道破的“党天下”,正是在两大运动的阴影笼罩下,举行了它的奠基礼。那上千万的亡魂,期待着我们为他们拨开历史迷雾,讨还沉冤已70年的正义。[这里有违历史事实的严重错误,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党国”体系的历史是由孙中山联苏容共以及陈独秀建立共产党起开始,重要的要素是从此在中国史无前例地实行了民主集中制。北伐战争后全国实行了国民党的“党国”体系,而在共产党的势力范围内实行了共产党的“党国”体系,1949年后中国大陆实行了共产党的“党国”体系。并不是由土改镇反而开始实行的。说到“党天下”,储安平的论断没有错,实质上就是共产党的“党国”体系,它关键在于全国实行民主集中制度;余英时陈奎德们从来不批民主集中制,因为他们自己在中国民主运动范围内推行的就是民主集中制。那么为什么现在又出现“党天下”论述呢?我在这里向大家挑明,这是余英时瞒神唬鬼的伎俩。余英时希望把所有的力量再次引导到对孔孟儒家的批判上,转移中国民主运动视野,极大的浪费民运有限的财力和宝贵的时间。博讯焦点上发表的顾为群的文章,标题就表现出余英时善用的伎俩,《马列主义和儒教专制文化影响民主转型》(博讯北京时间2019年8月09日首发 )。其结果是孔孟儒家没批倒,反而放生了马列,这是四。]

五、土改镇反会在大陆与香港卷土重来吗?

土改的毒根不挖透,将祸及中国大陆及香港人子孙。

当香港危机持续100多天后,著名港评家陶杰指出,许多大地产商在新界囤积很多土地,与新界的地主形成利益共同体,早已引起北京的不满,因为“共产党打天下的初心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消灭资产阶级。”

他又说就算现在没事,将来2047年基本法这个条款也一定会改:“变成既然这个大风暴发声,北京一定会逼林郑去冲击新界问题,所以整个香港今次有非常严重的颠覆,甚至‘第二次土地改革’可能会在中央人民政府指令下强制推行。”

陶杰肯定的说,商界无法反击:“因为北京有权力,枪杆子里出政权,如果反击下场凄惨,所以只能乖乖将你们的土地权益双手奉上,这是香港无法改变的命运。”[香港至今也没有搞土地改革,你这不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么?!给共产党大摇大摆逃脱罪恶垫石铺路,与潜进游行人群的大陆黑警有什么两样 ]

重审毛泽东土地改革的国际研讨会在这个意义上,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怎么没有了镇压历史反革命事件这一比土地改革更高层次的共产党犯罪罪刑的出现?这是五]

一旦那些中共建政初期的土改镇反等历史事实充分曝光了,被广泛而自由地辩论了,那段历史才算真正“死亡”,进入坟墓;才不会如幽灵一样,随时出游,干扰我们生活的进程。譬如,当今的俄国与德国,人们是不会担心斯大林、希特勒的幽灵会浮出水面,来扰乱政治秩序的。

有鉴于此,必须使毛及其“毛时代”“见光死”。这需要从它的根部刨起,让它们公诸于世,曝光天日,纤豪毕露。[如果中国民主运动沿着陈奎德们的说法走,那么就必定是放生了中共、救活了习近平、再次使中国民主运动付诸东流,如同八九后走过的三十年一样,中国民主运动将永远泥足深陷不能自拔。]

谢选骏指出:作者其实大可不必为了自己的文章没有得到传统的发表而遗憾。因为,现在早已是电子网络时代的纪元24年了——永不消逝的电波所携带的个人博客的力量甚至超过了传统媒体!不信就看看川普推特的杀伤力,把整个美国都搞了个七零八落、遍体鳞伤。至于建设性的嘛,看看我的《思想主权》,已经宣告了全球政府的诞生。



【078、社交媒体战胜传统媒体的显例之一】


《为什么川普是唯一不怕媒体的美国总统》(2020-09-21 凡所有相)报道:

这两年川普在世界上出尽了风头,许多人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可就是拿他没办法。美国反对党的政客们,新闻界的枪手们,哪个是吃素的?都是逮着蛤蟆攥出尿来的主儿,卡特总统,克林顿总统,都是在任上被他们弄得屁滚尿流,这帮人在川普身上用的功夫更大更强,可不仅没有降服他,还被他整得屁滚尿流。

这是为什么?哪儿出了问题?没根没蔓的政治小白川普凭什么就这么强悍?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一隔窗户纸而已。

先讲一个老笑话:本-拉登说某国是唯一不能惹的国家。基地曾派出五名恐怖分子去袭击该国,一人炸立交桥,转晕;一人炸公交,没挤上车;一人炸超市,炸弹被盗;一人炸火车,没买到票;最后一人炸矿,死伤数人。潜回基地后,半年都没见任何新闻报道,被基地组织以撒谎罪处决。

知道答案了吗?对,就是言论渠道,说白了就是川普的推特。

川普的第一件武器,是他的自媒体推特。推特,类似国外微博,除极少数国家之外全世界都在使用的自媒体的工具。

川普的推特账号开通于2009年3月,至今发推数万条,尤其是就任总统之后,川普的推特更是每天更新,至今粉丝数量达到了骇人的8600多万。

这就意味着,以前政客们被左派媒体单向狂虐的局面一去不返,因为很难有传统媒体能拥有这么多的支持者,更难达到这么高的关注度,尽管他们豢养着数以千计的工作人员。

因此人们经常能看到川普推特上频频主动出手,痛扁那些左派媒体,如果没有这件利器,美国及世界民众对川普的支持率绝对不会有这么高,而更可能被左派媒体的笔杆子所左右。要知道多年以来,西方各国政痣家们对媒体深深忌惮,许多偏于保守的政策不得不因为媒体的风向而改变,从而整个西方越来越左。

相比于传统媒体的采、编、制、播,川普的推特如投枪匕首,及时、迅速、快捷、新奇,真正把传统媒体玩弄于股掌,吸引了民众眼球,赢得了民众支持。若干回合下来,许多左派媒体已经被川普小小的推特收拾得收敛了许多,甚至掉转枪口转而支持川普。

放眼世界,能把自媒体玩到这个程度的元首只有川普一人,不是别人不能开自媒体,而是不敢开。为什么不敢?一是才华不够,没有其他政客拥有川普脱口秀的急智;二是担心政痣不正确,引起政局动荡或者外交风波。所以,即使有个别他国元首注册过自媒体,也没人敢像川普这样恣意使用,不仅不敢发言,连评论都不敢开。

中国人都知道微博,有人刷微博上隐,屁点事儿都要发到微博上。美国人不玩微博,他们有跟微博类似的一种自媒体平台,叫推特。川普在竞选总统前就善于玩推特,当了总统之后这个习惯也没丢,并且推的更稳定,更有目的性。

一个小小的推特有这么厉害吗?当然,它可以是一个小喇叭,也可以是匕首投枪,但它的威力可以不逊于小型核弹。

如今川普的推特粉丝达到了令人惊骇的5420多万,有的内容经过转发点击阅读量能达到几个亿!这就是言论渠道,这就是话语权,这就是川普例无虚发的飞刀。

这就意味着,以前政客们被左派媒体单向狂虐的局面一去不返,因为当年搞得卡特、克林顿,以及其它政治大咖们狼狈不堪的传统媒体,他们的订阅量打死也休想达到这么多。以前是媒体凭粉丝数量狂虐政客,如今是川普凭粉丝数量碾压媒体。

川普上任以来,在推特上频频主动出手,痛扁那些左派媒体,如果没有这件利器,美国及世界民众对川普的支持率绝对不会有这么高。若干回合下来,许多左派媒体已经被川普小小的推特收拾得收敛了许多,甚至掉转枪口转而支持川普。

放眼世界,能把自媒体玩到这个程度的元首只有川普一人,不是别人不能开自媒体,而是不敢开,即使有个别他国元首注册了自媒体,也没人敢像川普这样恣意使用,不仅不敢发言,连评论都不敢开。

当年因报道水门事件弄得卡特总统焦头烂额的资深记者伍德沃德,最近出了一本攻击川普的新书,想在川普这里发辉余热再现辉煌,可是没想到,他哼哧憋肚攒出的一大本书,根本抵不过川普躺在床上入睡前在手机上发一条推特。

《恐惧:白宫中的川普》这本书将川普描绘成了一个危险的古怪而无知的形象,作者伍德沃德是一个有名的白宫总统纪事记者,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他曾报道的1974年“水门事件”丑闻,这一事件最终导致了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下台。但是,在这本书还没上市的时候,川普就在推特上先发制人对其发起了一轮攻击,谴责伍德沃德在书中描绘的场景都是编造虚构出来的,说这本新书是个笑话。

川普是这样写的:“伍德沃德的书就是个笑话,他用未经证实的无名和匿名信息来诋毁我,这只是对我接二连三的诋毁中的一个。”“很多人站出来说了一些他们自己编造的话,就像这本书一样,都是假的。

确实像川普说的,这本书中提到的那些白宫官员纷纷指认书中与自己有关的内容作假。

许多反对川普的人指望这本新闻老将的新书能给川普致命一击,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部经年力作抵不住川普几分钟写出的一条推特,一头庞然大象抵不住一颗小小的子弹。

找到了问题所在,解决起来就容易了,那就是要让川普明白“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管理部门会切实负起责任,加大审核力度,必要时封号删帖,以保建制派们不要死得太惨太快。

丧心病狂的美国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说不定哪天还真会封了总统的推特帐号,但是大家已经看的清楚,靠耗费巨资豢养媒体给民众洗脑的时代过去了,雇员成千上万的媒体,层层把关费尽心机杜撰的通稿抵不过一条百十字的自媒体,所谓传统媒体除了让建制派自我安慰以外,对民众的影响力正在快速归零,它们唯一的正面作用也许就是还在养活一大批只能以此为生的废物。

在川普飞刀面前,由一群废物维持的所谓传统主流媒体,还能猖狂到几时呢?

网民哀嚎:

davidzhang 今天 09:09

川普最好当选,否则美国有可能陷入内战。

五步蛇 今天 09:05

谁“不怕媒体” 是个伪命题!

gmuoruo 今天 05:27

网路是最大原因。但左媒民主党开始学土共想封网了。

Siubuding 今天 05:10

川普做总统前就是媒体人,是娱乐大亨,真人show 主持人和评判。本来就是玩弄媒体的顶尖高手。

关查佳 2020年09月21日 13:54

文章说“川普的推特每天更新,至今粉丝数量达到了骇人的8600多万。以前政客们被左派媒体单向狂虐的局面一去不返,尽管他们豢养着数以千计的工作人员。”让人觉得川普神通广大,一个人战败了美国媒体。其实他绝对不是一个人在“奋战”。川普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手下雇员上千,替他制作推特的打手都是网络上的专业人士,为老板连任不辞劳苦,不择手段。

van68 2020年09月21日 13:12

以前用火炮,现在用嘴炮——打的全世界屁滚尿流的主,川普排名最末,早先的希特勒才是川普膜拜的正主偶像

谢选骏指出:川普本是一个到处乱摸女人屁股的富三代、不成气候的破产专业户;他的成功上位总统,也是社交媒体战胜传统媒体的显例之一。

《推特硬刚 封了闫丽梦后再封她》(2020-09-23 法广)报道:

总部设在旧金山的网络社交平台推特近日接二连三封锁使北京难堪的帐号,继逃亡美国的香港大学病毒专家闫丽梦的帐号被封锁之后,中国河南疫苗受害者家长何方美的帐号也遭到注销,据介绍,这是她的推特第二次被封而推特是她唯一的发声渠道。她向法广表示:“这已经是第二次推特帐号被封锁了,别人的推号被封锁的时候事先往往会收到通知,而我的帐号被封锁事先却没有收到任何通告。实在不明白推特为什么要封锁我的帐号,我只不过是在上面介绍我女儿被假疫苗危害之后的健康状况,只不过是向外界传递一些维权的信息。我没有制造任何谣言,也没有传播任何谣言。推特不是美国的公司吗?在美国言论自由不是受到宪法保护的吗?难道推特也受到了北京的控制吗?”

美国多位政界人物日前针对推特9月14日封锁香港病毒专家闫丽梦的帐号发声,要求推特对此事做出解释。白宫资深顾问纳瓦罗在推特上置疑道:“一位调查武汉致命病毒的中国科学家,在发现猫腻后、被中共噤声,如今她逃脱自己的生活、来到美国,想要说出她知道的真相,却被‘自由’的美国社交媒体噤声。”

美国国会参议员乔什·霍利(Josh Hawley)也批评说:“现在推特公开站在北京一边。”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推特公司对上述质疑做出公开的回应。

谢选骏指出:看来川普之所以能在推特上兴风作浪,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职务总统,推特再是恶霸,也要让他三分,不敢硬肛。如此看来,不是推特牛鼻特大,而是网络主权的能量特大也。



【079、司法审判就是恃强凌弱的走过场】


《川普弹劾审判首日 民主党11项修正案均被否》(2020-01-23 综合新闻)报道:

1月22日,在经过近13个小时的辩论,美参议院以53:47的投票结果,通过了针对总统弹劾案的审判规则。 据CNN消息,当地时间21日下午1点,美国参议院正式开始对美国总统川普弹劾案进行审理。针对审判规则投票前,美参议院民主党议员查克·舒默提出11项针对审判规则的修正案,均被参议院的共和党人否决。

本周开始,美参议院正式开启对川普的弹劾审判。1月16日,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宣誓,他也是本次弹劾审判的主持者。

据了解,参与弹劾审判的共有100名参议员,53人是共和党成员,45人来自民主党,另有2人是独立议员。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在弹劾案审判过程中,100名参议员中,如果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认定总统有罪,总统将被免职。截止目前,美众议院已于当地时间15日下午向参议院递交了两份已经签署的弹劾条款文件,这表明与弹劾有关的事实调查已经正式完成。

根据早前报道,川普将受到两项指控的审判:其一是滥用职权,即他滥用职权企图迫使乌克兰政府签署一项“交换协议”,内容涉及乌方对拜登父子调查,以换取恢复美对乌方的军事援助;其二是妨碍众议院调查,即川普指使行政部门人员不要配合众议院议员展开的调查。 

美国参议院周四正式开启对特朗普的弹劾审判。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宣誓就任主审。当天早些时候,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指出,特朗普控制的美国预算办公室"因为政策原因"而暂停对乌克兰的援助款项,这种作法违反了美国法律。 美国参议院以宣读特朗普的两项弹劾指控作为开场,开启了对特朗普的弹劾审判。

弹劾美国总统程序如何运作?——在是否弹劾特朗普总统的问题上,民主党人曾长期犹豫。现在,民主党人迈出了相关复杂程序的第一步。以下是重要问答。

专访:希望微乎其微 民主党为何仍弹劾特朗普?——柏林巴德学院政治学教授弗曼(Boris Vormann)表示,在美国参院,必须有20名共和党人“倒戈”,才能通过弹劾案。然而,只要舆情不变——而目前确实没有改变迹象——这样的转折恐怕不会发生。

美众院通过特朗普弹劾案——美国众议院2019年12月18日投票通过弹劾总统特朗普一案。 他们指控特朗普滥用职权及干预美国国会。接下来,参议院的相关委员会将针对弹劾案进行投票,决定特朗普是否下台。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John Roberts)随后宣誓就职担任主审。他说,“当众议院向参议院宣读对特朗普的弹劾指控,所有人都被须保持沉默,否则将面临监禁。”他还带领担任陪审的参议员宣誓会伸张"不偏不倚的正义"(impartial justice)。担任陪审的参议员在审理过程中被禁止发言,只能以书面形式提问。

众议院任命了7名弹劾管理人,包括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亚当·希夫(Adam Schiff)、司法委员会主席杰里·纳德勒(Jerry Nadler)以及其他5位来自德克萨斯州、科罗拉多州和佛罗里达州的代表。希夫在参议院宣读了12月18日众议院通过的两项指控。参议院将从下周二(1月21日)起正式开始审理。

目前还不清楚参议院是否允许传唤证人。如果证人作证,审判可能会持续几个星期。需要三分之二的票数才能把特朗普定罪并罢免。目前普遍,共和党占多数的参议院预计会宣布弹劾指控不成立。特朗普被指控滥用职权及干预美国国会。

特朗普是美国史上第三位被众议院弹劾并在参议院接受审判的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和比尔·克林顿分别在1868年和1998年被众议院弹劾,但是他们都在参议院的审判中被判无罪。1974年,尼克松曾因"水门案"被起诉,但在众议院全体议员投票开始前,尼克松主动辞职。

谢选骏指出:在“世界上最强大最公平”的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宣誓就任主审之下,川普弹劾审判首日就全部否决了民主党的11项修正案!这说明什么,难道所谓的“司法审判”不过就是“恃强凌弱的走过场”?由此可见,世间的冤案冤狱之多了。



【080、司机的盛宴即将结束】


《日本人口老龄化 如何解决老年司机问题》(BBC 2019年11月28日)报道:

日本以拥有世界上最高效、最全面的公共交通系统而闻名,但它也是一个拥有近8000万辆汽车和汽车爱好者的国家。如今,作为世界上老龄化严重的国家之一,已有20%的国民年龄在70岁以上,正面临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如何在人们变老的同时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去年在日本,75岁以上司机造成的致命交通事故比例从2008年的8.7%上升至14.8%。尽管去年日本的总体交通死亡人数是194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65岁以上的人占总死亡人数的56%,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日本政府6月份的一份报告,2018年,年龄在75岁及以上年龄的司机造成的致命事故数量是年轻司机的两倍多。更具体地说,75岁以上的司机每10万人次就造成8.2起致命车祸,“约为74岁及以下人的2.4倍”。

涉及老年司机的致命事故不断成为全国新闻。目前在日本,超过75岁的老人必须每三年进行一次认知测试,合格才能获得驾照续期。今年夏天的一项提案,旨在允许老年人只驾驶装有先进自动刹车系统的汽车。

然而,尽管采取了单方面的安全措施,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没有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来保证老年人的安全驾驶。因为不是每个人在相同的年龄或人生阶段都有同样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残疾和康复协调员官员阿兰娜(Alana)说:“你不能说在某人实际年龄的某一点,他们会经历同样特定的衰退。”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最年轻的司机比最年长的司机更危险。日本政府6月发布的同一份报告还显示,年龄在16岁至19岁之间的驾车者是最危险的群体,每10万名持驾照的司机中就有11.1人发生致命事故。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死于车祸的高风险可能与老年人对医疗并发症的易感性增加有关。官员说,如果政策严格与年龄挂钩,比如以公共安全的名义吊销所有超过一定年龄人的驾照,那么就有可能触犯歧视老年人法律的风险。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日本正在做些什么?答案并不明确,但谨慎的政策和新技术的结合可能为未来指明了道路。

需要独立和尊重——与年长的家庭成员讨论放弃驾驶的问题,对任何国家的人来说都是困难的。人口研究局(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高级研究员金田俊彦(Toshiko Kaneda)说:“重要的是要采取措施支持公共安全,同时有尊严地对待年长的司机。”该机构是华盛顿特区一个非盈利性机构,负责分析人口趋势和统计数据。

在日本中南部的静冈县(Shizuoka)清水市(Shimizu),丰田汽车的质量顾问和销售人员牧野富美(Tomomi Makino)亲眼目睹了生活方式的改变给老年司机带来的失落。她在博客中讲述了自己与老年客户打交道的经历,并表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自己的驾照。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汽车经销商会到他们家,把车开回经销商处进行销售。

老年居民可以享受一些政府福利,比如出租车或公交车的折扣。但告别驾驶可能会很伤感。牧野富美回忆说,有一位顾客打来电话,他要放弃驾照,需要去把他的车开走。他在电话里说:“我应该在伤害别人之前停下来。”当牧野富美出现时,那个男人哭了。她说:“很多人轻易就会说,上了年纪的司机应该交回驾照,但我们不应该忽略这些人的感受。”他们的汽车和驾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根据日本警察厅(National Police Agency)的数据分析,2017年,日本有40多万老年人放弃了他们的驾照,这是自1998年实施该计划以来的最高数字。但是日本老年医学会和老年医学中心主任新井秀德(Hidenori Arai)并不认为放弃驾照是一个“好的趋势”。在一个估计有5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国家,他赞成定期对老年司机进行认知测试,以及重新培训驾驶技能,“以延长他们的驾驶年限”。

在农村地区,老年人数量最多,公共交通也很有限,失去驾照对老年人的打击尤其严重。新井秀德说:“没有汽车,他们无法生存。他们不能去购物或见朋友等等。要享受生活,有车是必须的。即使一些老年人意识到他们的驾驶技能有所下降,但他们仍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开车。”

通过创新而解决——那么,有什么办法既能减少事故,又能让老年人保持活力呢?比如可以自动驾驶的出租车。近年来,日本汽车和科技公司在这一领域加大了研究力度,专门致力于帮助老年人。(他们还希望这些机器人出租车能在2020年夏季奥运会时,在东京的体育场馆之间运送外国游客。)无人驾驶汽车的道路测试始于2016年,当时无人驾驶的普锐斯(Prius)在海边小镇和其他农村地区的道路上蜿蜒行驶。

长期以来,老年人一直是无人驾驶汽车的主要受众之一。在其他地方,一家名为旅程(Voyage)的初创公司已经筹集了数千万美元,用于在退休人员社区测试的车队,比如在佛罗里达州一个占地40平方英里、拥有12.5万人口的社区。但是,自动驾驶汽车要成为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短期来看,除了定期进行认知测试外,警方还将为那些认知功能或驾驶技能减退的人发放“有限驾照”。他们可以驾驶,但只能驾驶特定类型的具有特殊的、内置安全支持的汽车。例如,自动刹车系统。(造成老年司机发生致命事故的一个常见原因是刹车踏板和油门踏板混淆。)

从短期来看,汽车公司正致力于改装新车,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本月,丰田汽车推出了一款小型双座电动车,专为短途驾驶设计,最高时速可达60公里,专门针对那些想要保持活力的老年驾驶者。

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多年来,日本一直要求新手和老年司机在汽车保险杠上贴上特殊的标签,以识别他们。这些贴纸的主要功能是提醒路上的其他人。尽管这些信号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有用的,世卫组织的阿兰娜说,各国政府必须谨慎地将年龄一项标记为交通危害,而不提供任何解决方案。否则,这有滑向歧视性法律危险。

为了做出有效的改变,官员回应了新井秀德的呼吁,提出制定一个更全面的计划,让老年司机适应新生活阶段,延长他们的驾驶时间。她指出,继续进行驾驶教育,以及职业治疗,以帮助患有骨关节炎等疾病而导致头部活动受限的司机更好地检查左右,此外还包括辅助技术或汽车改装。她说:“如果能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那么安全驾驶就大有希望。”比如保护一个人的多任务能力,这是驾驶中使用的关键技能。“我认为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情并不是把老年人归为一类,而是,更确切地说,看看老龄化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具体政策,才能让人们继续安全驾驶?”

无论身处世界何处,结束驾驶生涯都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这是一个艰难的调整,尤其是在没有足够的政策帮助调整的情况下。然而,在日本,越来越多的人将面临这个问题。人口研究局的金田俊彦说:“对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怀旧。今天的老年人见证了汽车工业的崛起,他们可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获得驾驶执照潮流中的一部分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谢选骏指出:老年司机是所有司机的一个缩影——在自动驾驶面前,人类就像笨拙的老朽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哭也没用。最好乖乖退出历史舞台。司机的盛宴即将结束,每天杀人无数的交通游戏,终于落幕。



【081、私生子和他儿子他孙子谁厉害】


《英王乔治三世遭遇荒唐儿子 57个孙子56个是私生子》(摘自《欧洲王室的另类历史——疯子、傻子、色情狂》,作者:迈克尔·法夸尔)说:

乔治三世和前两位先王不同,在任期间他基本上还算循规蹈矩、安分守己,除了间歇性的精神失常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大毛病。每到发作的时候,他就会满嘴污言秽语、性欲大发,在王宫里追逐惊恐万状的侍女,强行求欢,令旁人目瞪口呆。不过在正常的时候,乔治三世经常谴责自己那群自甘堕落的儿子们放荡不羁的生活。提起那群王子,威灵顿公爵牢骚满腹:“对于任何政府而言,他们都是最沉重的包袱。”

乔治三世的儿子们包括日后的两任君主—乔治四世和威廉四世。这群王子一共给乔治三世带来了57个王孙,其中56个都是私生子。威廉四世在这方面贡献最大。在最终结婚之前,还是王子的威廉四世与一位名叫多萝西·乔丹(DorothyJordon)的女演员坠入爱河,两人一共养育了10个孩子。他们在一起的生活美满幸福,直到威廉必须从纵欲过度的王兄乔治四世手中接过王位的时候,他才不得不娶一位门当户对的王后。

谁也没有想到威廉也会有皇袍加身的那一天,所以从未有人给他安排过宫廷礼仪和艺术方面的教育,他那粗野的作风正是这个疏忽造成的遗患。1785年,身在故乡汉诺威的威廉在给哥哥写的家书中抱怨这里没有可供享乐的女子。他说他不得不“和某个女人靠在城墙上或者在游行当中仓促行事”。接着,他提到自己非常厌恶“这个该死的国度,这里人人都抽烟,打着赌注低廉的惠斯特牌,还得穿着笨重的靴子。哦,英格兰多好啊,威斯敏斯特有那么多漂亮的女孩,和她们睡觉至少不会让我染上淋病或梅毒”。

威廉四世的侄女,王位继承人维多利亚女王在19世纪大力整顿人们的思想道德,严禁流传任何与肉欲相关的东西。但是在自己的婚姻生活里,维多利亚女王却相当热情奔放,而她的丈夫艾伯特亲王才是真正的拘谨之人。从维多利亚的蜜月日记里不难看出,她十分满意新婚生活:“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良宵!我最最亲爱的艾伯特和我肩并肩地坐在脚凳上,他那激情洋溢的爱恋和柔情让我感到无比的爱意和幸福,这一切我想都没想过。他的双臂紧紧地拥抱着我,我们一次次地亲吻!他英俊的容貌和甜蜜的柔情让我陶醉……有夫如此,我复何求!”

“他的爱情和温柔比一切都重要,”情思奔涌的女王继续写道,“每次亲吻他柔滑的脸颊,或是吻上他的双唇都是一种无上的快乐……哦!我真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诚然,这位徜徉在爱河中的女人写出的动人篇章里没有隐含任何丑恶的成分,不过一想到它们的作者竟然以难以取悦著称,就让人觉得好笑。一次,维多利亚女王观看了喜剧演出,她对演出的评价竟然是:“我们一点儿也没觉得有趣。”

1936年,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爱德华八世做出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壮举。虽然那位“美人”脾气暴躁、气焰嚣张,惯于削弱男方的阳刚之气,爱德华八世也丝毫没有觉得棘手。事实上,他对这种关系心满意足。历史学家们努力了很久,一直想弄明白这个名叫沃利斯·沃菲尔德·辛普森(WallisWarfieldSimpson)的女子究竟有什么厉害手段,竟能让一国之君为之放弃王位。这个两度离婚的美国女人既不漂亮,又是位不折不扣的泼妇。还有证据表明,这位辛普森夫人曾经在爱德华身上实验过她从东方青楼里搞到的房中秘技,这就使整个事情变得更加荒诞可笑。

然而略显合理的解释是,爱德华本身希望在*关系中能被一位强大的女性所统治。当时爱德华八世身边的一位朝臣尤利克·亚历山大(UlickAlexander)认为,爱德华已被“某种性反常和自贬情结”所控制。爱德华的一位前情人弗丽达·达德利·沃德(FredaDudleyWard)对此深表同意。她证实道:“只要我想控制他,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他。我可以对他为所欲为!爱情就是他身上的咒符,不论他爱上谁,他都会全心全意地变成对方的奴隶,完全依赖于对方。这是他的天性吧,他完全可以算得上受虐狂,他就是喜欢变得低贱,喜欢降低身份。他对此求之不得!”

如果这真的是爱德华的由衷愿望,那么辛普森夫人的确是他的理想伴侣。她对待前国王的态度仿佛是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脾气暴虐、言语刻薄。大多数情况下她都不加修饰地表达着自己对爱德华的轻蔑,而且经常弄得爱德华眼泪汪汪的。“天啊,那女人真是个泼妇!”爱德华的朋友爱德华·梅特卡夫(EdwardMetcalfe)惊呼:“过不多久她就要送他下地狱了。”而她真的就那么干了。

一次,他们邀请一群客人共进晚餐,那群客人正好见证了丑陋的一幕。事后,有人把这一切告诉了爱德华的传记作家菲利普·齐格勒(PhilipZiegler):用餐期间,温莎公爵(爱德华退位以后的头衔)请管家给司机捎个信儿,通知他第二天的用车计划。这时,温莎公爵夫人突然高举双手,然后狠狠地拍在桌子上。刹那间,举座皆惊,空气寂静得仿佛凝固一般。“在我的房子里轮不到你发号施令!”她反驳道。冷静下来以后,她连忙向左右邻座解释:“你们也都知道,平常都是公爵主外我主内的嘛。”此时,爱德华仍坐在坐位上,语无伦次地向她低声道歉。早在婚前,爱德华就习惯了如此的待遇。他的随从约翰·艾尔德发现,爱德华在向她求婚的时候就已“完全失去了自信,像狗一样追随着辛普森夫人”。在她的影响下,爱德华的生活从此变得异常空虚。

谢选骏指出:征服者威廉是个私生子,霸占了英国,亨利八世则是私生子的孙子,照理说私生子还是比他孙子厉害。不过历史不按牌理出牌,二十世纪的德国,来了一位奥地利犹太人的私生子的儿子的儿子,比所有的人都厉害,那就是希特拉同志(他参加过共产党)。所以说,私生子厉害,但他孙子更加厉害。



【082、思想决定感觉就是一种红脖子主义】


《语言——改变你我眼中的色彩》(BBC 2018年5月2日)报道:

人类的肉眼能感知上百万种色彩,却并非能一一辨别出来。有些人无法分辨色彩间的差异,俗称色盲,因为他们的视网膜中缺乏一种对波长较长的光线十分敏感的视锥细胞。不过就算不是色盲,每个人看同一种颜色时也稍有区别,因为视锥细胞的分布和密度是因人而异的。除了这种个体生理上对颜色的修正,人类的色彩感知不仅仅是看清外部世界到底什么样,更是关乎我们的大脑如何阐释这些色彩,以对事物分门别类,赋予意义。色彩的概念主要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因而是主观的,能为个人经验所左右。

以通感(神经科学中指一种感官刺激或认知途径会自发引起另一种感知或认识的现象)为例。有通感的人,看见字母或数字时能感受到色彩。也经常有人将通感描述为连觉(感觉连接),也就是有的人可以看到声音、听到颜色。不过他们所听到的颜色也是因个人而异。方块A和方块B的颜色完全相同——然而我们的大脑却不这样想。另一个例子十分经典——奥尔德森(Alderson)的方格阴影错觉。这张图里,虽然两个有标记的方块是同一个颜色,但我们的大脑却不这么想。

从生下来那天起,人们就开始学习用语言给物体、颜色、情绪,几乎所有有意义的事物分类。虽然我们的眼睛可以感知数以千计的颜色,但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交流语言的方式,都意味着得把这一大堆颜色划分出可辨认、有意义的类别。就像画家和时尚达人用来指代和区分色调及明暗度的各种色彩术语,其实到了外行人那儿,可能就是同一个词。

和面料或油漆打交道的人能区分明暗度不同的颜色,但大多数人却会将这些颜色混为一谈。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群体,划分色谱也截然不同。一些语言,比如如巴布亚新几内亚所说的丹尼语,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所说的巴萨语,颜色只有两个词,"暗"和"亮"。"暗"大致可译为其他语言中的冷色调,"亮"为暖色调。所以黑、蓝、绿等颜色可解释为冷色,而白、红、橙、黄等浅色调可解释为暖色。

瓦尔皮里人生活在澳大利亚北部,这些土著的语言里甚至没有"颜色"一词。对于类似这种文化的人类群体而言,我们所谓的"颜色",他们是用各种指代材质、身体感觉和功能目的的词来描述。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大多数语言都有五个基本颜色术语。从纳米比亚平原上的辛巴族,到巴布亚新几内亚苍翠繁茂的热带雨林中的伯因摩族,这些形形色色的文化,其色彩体系都由五个词组成。除了暗、亮、红,这些语言通常都有一个表示黄色的词,一个表示蓝和绿的词。也就是说,这些语言没有单独表示"绿"或"蓝"的词,而是用同一个词来描述这两种颜色,即一种"蓝绿色"。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伯因摩人用一个词来表示蓝和绿这两种颜色。

历史上,英国威尔士有一个表示"蓝绿色"的词,叫"glas",日本和中国也有类似的词(中国这个词叫青色)。如今,这些语言中原本表示"蓝绿色"的词都只能表示蓝色,而用另外的词表示绿色。这要么是源自语言内部的变化发展,比如日本,要么是借用了外来词,如威尔士。俄语、希腊语、土耳其语和许多其他语言,都有两个不同的词来形容蓝色,一个专指深蓝,一个指浅蓝。

人的一生中,对色彩的感知也会变化。说希腊语的人形容深蓝和浅蓝时有两个基本色彩词,"ghalazio"和"ble",不过若是长期住在英国,就会觉得这两个颜色趋于同色。因为在英语中,这两个颜色都基于同一个颜色词——蓝色。说希腊语的人形容深浅不一的蓝色有不同的词汇,而且比说英语的人分得更清楚。长期生活在天天都讲英语的大环境中,以希腊语为母语的人大脑就开始将深蓝和浅蓝归纳为同一种色彩。

事实上,语言的不同能影响到我们对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感知,而不仅仅只有颜色。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实验室里,我们研究了使用和接触不同的语言,如何改变人们感知日常物体的方式。最后证明,学习一门新语言 ,像是赋予了大脑一种重新阐释世界的能力,包括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色彩。

谢选骏指出:“语言——改变你我眼中的色彩”一事说明,“思想决定感觉”是一种自欺欺人。语言是一种思想,“语言改变了色彩”就说明人们受到了自己“思想”的愚弄,结果就成为“感觉的奴隶”了。在这种意义上,英国的经验主义就是一种红脖子主义。这种红脖子主义传到了中国,就变成了“摸着石头过河”。他还有作家为其背书——《全球热门收集》:思维决定思想,思想决定感觉,感觉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托马斯·斯坦利《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083、她为何欺骗自己的父亲】


《不安全 福建女教师在日本失联前视频曝光》(2017-7-28国际在线》报道:

中国福建小学女教师危秋洁(26岁)从7月22日起在日本北海道失踪,牵动了很多人的心。27日晚,日本警方转为公开搜查(警方公布部分资料,寻求普通民间人士配合),呼吁民众提供破案线索。日本媒体也于27、28日曝光了危秋洁失踪前的视频。

失踪前视频曝光:离开旅馆时无异样

7月20日中午,危秋洁带着行李箱入住札幌一家旅馆(Guest House)。这是该旅馆提供的录像……福建女教师在日本失联前视频曝光,日本网友:美女一人旅行不安全……

办理入住手续时,可以看到她与店员说话时面带笑容,看上去非常轻松。办完手续后,前往房间。

在危秋洁的微博上,可以看到她20日入住后先去了小樽游览,21日前往美瑛游览。

22日早晨7时半左右,她没有与任何人交谈,换好鞋、整理好头发后,独自一人从旅馆离开。

22下午5时多,她与父亲发微信称已经安全回到旅馆。但事实上并未回去。

札幌这家旅馆的经营者证实,危秋洁22日早上出门时带着一个小包离开,没有要出远门的感觉。在危秋洁22日整夜未归后,旅馆于23日报警。

22日后,没有任何人与危秋洁取得联系。据悉,危秋洁计划22日去旭川、富良野,并且已经提前支付了札幌这家旅馆5天的房费,她的行李箱、衣服等私人物品还留在旅馆。危秋洁原定25日返回上海,但25日没有离开日本的信息,也没有入境中国的信息。

家人心急如焚,札幌总领事馆与警方保持密切联系

日本媒体从27日晚开始报道这一消息,事实上在前两天,就有危秋洁的亲朋好友在网络上发布消息,呼吁外界帮忙寻找她:

危秋洁的父亲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称:“非常悲痛,(现在没有消息)如果有消息就不担心了。”28日,危父对另一家日媒说:“现在就是希望找到女儿的人,然后把她带回来。”

札幌南警署署长野村泰则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力量进行搜寻,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查找失联中国公民的下落并及时向中国总领事馆及失联者家属通报搜寻进展情况。

危秋洁失踪事件经过梳理

▼18日:从天津抵达日本函馆

在日本函馆一家旅馆住了一晚。

▼19日:洞爷湖

▼20日:入住札幌旅馆并游玩小樽

▼21日:美瑛町

▼22日:早晨7时半背小包出门,下午17时与父亲在微信交流

▼23日:凌晨0时许,为孙燕姿微博点赞

但是这条微博是否属于本人操作尚不清楚。

在这之后,没有人与危秋洁取得联系。而危父说,在失踪前,她每天都与家人有联系。危秋洁家人和朋友都证实,她在日本没有熟人,也不可能去别人家住。

日本网友:可能遭遇了危险

在日本各家媒体的报道下,危秋洁失踪的消息也引起了日本网友的关注,这是一家论坛上网友的看法:

真是个美女啊

太过于相信日本的治安,可能被可疑人物袭击了。

有这种可能

这样的美女,一个人旅行很危险。

和外国人有关的犯罪关系到(警察的)面子,肯定会认真搜查的。

颤抖吧犯人

拥有一个好工作,没有退房就把行李扔在旅馆,然后消失。

这无法构成自发性失踪的条件。

好担心啊。

希望能平安找到。

由于中国人非法滞留日本的消息经常在媒体出现,一些网友怀疑危秋洁也是这样的原因。但她在中国拥有体面的工作,家人和朋友都证实她在日本没有熟人,因此被卷入事件或事故的可能性比较高。

据悉,危秋洁的父亲和弟弟等家人,可能会在29日抵达日本。希望各方快点找到她,祈祷危秋洁平安归来!

谢选骏指出:值得注意的是,“22下午5时多,她与父亲发微信称已经安全回到旅馆。但事实上并未回去。”如果真的仅仅是“福建女教师在日本失联前视频曝光,日本网友:美女一人旅行不安全”,那么她为何欺骗自己的父亲?而且,她不仅欺骗自己的父亲,札幌这家旅馆的经营者证实,危秋洁22日早上出门时带着一个小包离开,没有要出远门的感觉。在危秋洁22日整夜未归后,旅馆于23日报警。所以看起来,她是被人绑架了?而且绑架者熟悉中文,可以发出伪冒信息?也许是为了解释这一奇怪的现象,“最新消息”又说:“据北海道警察确认、22日对家人说去旭川观光的她、当晚入住了完全不同方向的阿寒湖宾馆、23日早结完账离开宾馆后、失去了联络。”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失踪者可能确实“安全回到旅馆”,但那不是同一个旅馆!而且她并未失去人身自由……看来,提供伪冒信息的,不仅失踪者本身一人。

还有离奇的事情在后面:

《发现失踪中国女教师告别信 其父确认笔迹》(2017-7-29南方都市报)说:

据日本媒体7月29日下午报道,经警方调查,危秋洁此前在日本札幌住宿的Ocho旅馆中,发现了一封她写给家人的信,在信中她表达了对家人的感谢,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向家人进行了告别。

日本媒体报道,警方在Ocho旅馆中发现了一封危秋洁写给家人的告别信日本媒体报道,警方在Ocho旅馆中发现了一封危秋洁写给家人的告别信——危秋洁的父亲在听取了警察调查报告后,看过警察出示的信件后表示:“应该是我女儿(写的)。”

当地时间早上11时,危秋洁父亲到达札幌南警察署当地时间早上11时,危秋洁父亲到达札幌南警察署——南都记者7月29日下午联系到了位于札幌的Ocho旅馆,该旅馆工作人员称不太清楚具体情况。

此前,当地警方调查发现,危秋洁22日晚7点半左右,曾独自一人入住阿寒湖温泉的宾馆,并住宿一晚。据监控录像显示,危秋洁的状态并无异常。

7月23日早上7点半左右,她办理了退房,用信用卡支付了一人的住宿费,之后离开宾馆。

阿寒湖观光船接待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曾看到一位长得像危秋洁的女子,并表示,“她可能在周日(23日)早上8点乘坐了游览船。独自乘船的人很少见,漂亮女性独自乘船的几乎没有。”

南都记者发现,危秋洁在阿寒湖温泉入住的宾馆名叫“御前水”,就位于阿寒湖湖畔,29日当天的客房已满,预定明日客房的话,最便宜也要919元一间,还不包括每人每晚250元的温泉税。地图显示,御前水宾馆与阿寒湖观光船公司相距约150米,如果她23日早上7点半离开宾馆,乘坐8点的观光船是完全可行的。

谢选骏指出:也许她没有故意欺骗自己的父亲,但是她没有说明自己去了另外一家旅馆,然后去了另外一个行方不明的地方……这不是欺骗那又是什么呢?



【084、太监社会、太监政治、太监文化、太监人格】


在有的皇帝那里,太监理论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公元十世纪,正逢五代十国乱哄哄,南方有一个小朝廷史称南汉。那是唐末封州刺史刘岩割据一方,自称皇帝,建都广州,称兴王府。他有一套神奇的治国理论,认为一般人都有妻儿老小,既有妻儿老小,便有私心,便不能无私奉献自己于皇上,而太监“无鸟一身轻”,故只有太监最无私,没有后顾之忧,必死命效力。传位到他的孙子南汉王刘伥,更下了一纸文件,曰:凡是朝廷任用的人,不管他是进士还是状元出身,一律要阉割,达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化境之态,方能当官。刘氏父子的思维方式与船山先生截然相反,于是中国历史上蔚为壮观的太监王朝产生了。王船山反复渲染太监的可怜可悲,这却是他的书生之见。羡慕太监的人比羡慕他这位大学问家的多着呢。

太监得势的时代,民间往往相应掀起“自宫潮”,许多小康之家的儿子也忍痛自宫,以图仕进,这确实是一条终南捷径:读书须受十年寒窗苦,自宫却是一时痛终身富贵。据《〈山堂别集〉中官考十》记载:“南海户净身男九百七十余人复乞收入。”一个小村子,居然有如此之多的童男自宫。整个国家呢?天启三年,征募宦官缺额3000人,结果应征者多达2万人。政府竟想不到会有如此多人,一时无措,不得不增加1500人,剩下的人,安置在京郊南苑的收容所。即使如此,收容所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许多人不得不沦为乞丐和偷盗者。下有自宫之风,上有体制的膨胀,有明一朝,太监机构的编制不断扩大,太监们组成了“大朝廷中的小朝廷”。

《称1.4亿国人阳痿 中国版威尔钢股价暴涨》(2018年5月17日 转载法广RFI 安德烈)报道:

中国一家制药厂获许生产帮助男性勃起的中国版威尔钢之后,该厂随即宣称此药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因为中国一亿四千万男性有阳痿问题,冲着这一句话,药厂股价暴涨。不过,药厂提供的数据受到质疑。

法新社报道,这家制药厂名叫常山药业,在宣布中国有如此多男子不举之后,立即产生轰动效应,星期三,在上海股市,常山药业的股价一下子暴涨百分之十后涨停,这是当局限定的最高涨幅。

常山药业旗下子公司被批准制造这种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以及早泄的药片。为了强调市场巨大,这一位于石家庄的药厂声称,在中国,一亿四千万男子患阳痿。

药厂公告写道:“假设其中有百分之三十接受治疗,人数将达4200万人,假设接受治疗的阳痿患者每年都能多次使用药物,未来中国潜在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元级别,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最新官方数据,中国现有七亿零800万男性人口,如果根据这家企业提供的数据推算,那就是说,在中国,将近百分之二十的男性有阳痿问题。

这一数据公布后,引发了严重质疑。但是,常山药业向中国『证券报』保证,他们的数据并没有夸大,他们是参考了两份研究报告得出的数字。

威尔钢由国际制药大王辉瑞药厂(Pfizer Inc)拥有专利,在中国的专利权已于2014年到期,但是,当地的药厂被允许开发生产仿制专利药,药物使用的仍然是原药的活性成分。

谢选骏指出:这其实不是新闻,因为早在2014年,纽约时报就有报道《中国男人高度阳痿》(2014年11月07日 转载纽约时报)报道:

2013年11月9日,在广州性文化节上,日本著名成人片女优水菜丽(Rei Mizuna)上台推广性玩具,众人争抢她的签名照。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10月28日“世界男性健康日”之前不久,一项在中国开展的性学新研究的报告公之于众。它用玩笑和同情的语气写成,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

这个主题在中国吸引的注意力不比在其他地方少:至少自20世纪90年代初毛泽东时代的严重压制放松以来,中国就在进行一场性革命。

这份名为《性福中国蓝皮书》的报告显示,由于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中国男人出现了高度阳痿,在数以千计的受访者中,只有略超过半数的人能实现充分勃起。文中将充分勃起形容为“黄瓜”。(相反的状况则为“豆腐”。)

这项研究由中国性学会和两家中国保健刊物发起,受到了出品勃起功能障碍药物万艾可(Viagra)的辉瑞公司提供的支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科医生姜辉是报告的作者之一,在他看来,这项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表明中国男人需要帮助——最好是使用处方药,比如万艾可和希爱力(Cialis)。

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姜辉拒绝透露辉瑞公司究竟为这项研究提供了怎样的支持,以及为什么报告中建议把辉瑞的产品作为首选治疗方式。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东亚研究领域的教授张跃宏在电子邮件中表示,用科学术语来说,这份调查由于方法学上的原因,“显著性非常有限”。但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它很有意义。

“这可以当作一个标志,表明大家对该主题的研究一直很感兴趣,” 张跃宏说。他的书作《阳痿的流行:当代中国的男科医学和性欲》(The Impotence Epidemic: Men’s Medicine and Sexual Desire in Contemporary China)将于明年出版。

在张跃宏看来,这种“流行”的主要意义是,随着中国男人变得更愿意寻医问药,性无能问题的可见度提高了。这反映了在当今中国的男性和女性中,欲望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

他说,从这个层面上讲,不同于《性福中国蓝皮书》那充满危机感的语气,“阳痿的流行”实际上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在男科诊所进行的人类学实地调查中,我发现,我们不能肯定,和以前相比,现在患上阳痿的中国男性人数更多,”他说。

“我们确信的反而是,有更多的阳痿男性被鼓励打破沉默,向医生寻求治疗,”他说。“这种趋势反映了如今中国人——无论男女——想要满足性欲的总体倾向。”

在为写书做准备的过程中,张跃宏采访了约350对夫妇,发现了相关心理及生理因素的大量证据。其中一些可以说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我采访的很多男性和女性中,男方性能力的起起落落,可能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有关,”他表示。

饥荒和政治暴力带来的创伤有可能构成问题。在经济改革中失去了有保障的体制内工作,或者为了做成生意,不得不与同事或官员一起过度饮酒或嫖娼,也会产生这种影响。

归根结底,这关乎中国对现代性的追求,张跃宏说。

“在中国历史上,用来指性欲的‘欲’这个字往往含有贬义,”张跃宏写道。

性常常用“色”(欲望)和“淫”(猥亵或淫荡)这样的字眼来表达。在世界各地讲汉语的地区,包括香港和台湾,这些词仍然很常用。

“以前,性快感曾是性行为的一种功用,但在毛泽东时代结束之前,性欲的满足从来没有如此公开合理地受到鼓励,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鼓励就更多了,”他说。“此外,无论是满足性欲本身,还是笼统而言满足个性化的欲望”,对于中国人作为“现代人”的自我存在感来说,“从未如此重要过”。

在姜辉看来,中国男人还是太不愿意寻求帮助。他希望这项调查可以帮助教育人们了解性问题。“人们还是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他说。

谢选骏指出:中国男人为何如此阳痿?因为中国是一个太监社会,盛行太监政治,流行太监文化,充斥太监人格。

太监(eunuch),古代形容那些“没有生殖器官的男性官员”。

基本介绍

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就被称为“太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巡、元官署以其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监,“大”或作“太”,亦与宦者无关。明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主官以下宦官,无太监之名。清始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古代宫廷里受过宫刑的寺人便是宦官。

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为宦官代名词了。

在明朝,宫廷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钦天监是管理气象天气的部门,上林苑监是管理畜牧种植的部门。

除外三监外,有内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这内十二监都是有宦官管理。所谓监就相当于宦官的部门和职责,十二监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十二监里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监,太监位居四品。十二监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像冯保,刘瑾,魏忠贤都是司礼监。

太监旧称宦官,而“宦”,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因用以为帝王近幸者的名称。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太监,于京中也称宦官、公公、寺人、内官、内侍、中官、中贵人,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阉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明朝开始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京中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中国京城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

历史沿革

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宦官由少府管辖。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鉴于秦亡教训,间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势力。元帝以后,宦官势力复萌。东汉时,侍从皇帝的中常侍专由宦官充任。他们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视听。其时,外戚势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牵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团专政局面。

唐代,宦官由内侍省、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管理。各局长官称令或丞。唐太宗时,规定内侍省宦官最高官阶为三品,数额亦有限制。中宗时,被授七品以上者多达千人,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膨胀,有的甚至封王爵,位列三公。部分宦官还染指军权。肃宗时,设观军容使,专以宦官中的掌权者充任,作为监视出征将帅的最高军职。从德宗朝开始,宦官掌握了神策军、天威军等皇帝的禁卫机构,其中的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要职均由宦官担任。宦官掌握皇帝的禁卫机构,一般不涉及外庭政治,没有多大的行政权力。历史学家汪笺指出,唐朝的宦官对于全国的一般具体行政事物,对于财政事物,很少有干预。唐代宦官的专权,对于全国的影响,不像东汉和明代那样严重。宋代也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但宋代宦官干政的现象不如外戚专权严重。 

明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管理较严,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职衔,并悬铁牌于宫门上,明示不许干政的警戒。从永乐朝始,宦官渐受重用。皇帝亲信的太监经常被派出巡出洋,担任监军。永乐十八年(1420)设东厂,由宦官执掌,从事特务活动,诸事直接报告皇帝。宣宗时,改太监不得识字的祖制,在宫内设内书堂。令学官教授小太监识字。成化十三年(1477)在东厂外另设西厂,以宦官任提督,加强特务统治。此外,宦官任职机构膨胀,宫廷中设有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等12监。惜薪、钟鼓、宝钞、混堂等4司及兵仗、银作等8局,总称为二十四衙门,各设专职掌印太监。英宗时,掌权宦官王振网罗部分官僚为党羽,形成阉党,开明代宦官专政先声。此后,宦官之祸迭起。成化年间的汪直、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

清初模仿明朝制度,设立十三衙门(明为“二十四衙门”)统管太监事务。顺治末期一度出现权监吴良辅,深为皇帝倚重。顺治皇帝驾崩后,孝庄太后裁撤十三衙门。故在康熙朝后规定:宦官归内务府管辖,具体由敬事房管理。敬事房亦称宫殿监办处,设总管、副总管等职。康熙时总管宦官为五品,雍正时改成四品。

顺治时设置宦官千余人,乾隆年间增至3000人,直至清末未过此数。宦官升迁降调由内务府移文吏部决定。宦官犯法,内务府可先拿后奏。尤禁其干政。顺治帝仿朱元璋旧制,铸铁碑立于交泰殿,明文规定凡有不法行为,均凌迟处死。这些措施得到较好贯彻。虽在清末有慈禧太后宠宦安德海、李莲英等屡犯例禁,朝臣为之侧目,终未出现汉、唐、明宦官的专权现象。

清代末年,太监都是劳苦人出身,被生活所迫,指望把孩子送进宫里,有条活路,将来也得些好处。当时有的只有10岁左右就阉割净了身,李莲英就是8岁净身,9岁进宫的。民国初年,一个13岁的小太监马德清就被送进了溥仪的逊清皇室小朝廷当差。

说到净身,清光绪年间,北京有专门干这种营生的,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五”和地安门内方砖胡同的“小刀刘”,就是专干这一行当的。有的说这两家的家主都是清朝的七品官,还有的说小刀刘是六品顶戴。他们每年分4次,即每个季度给总管内务府送净好身的孩子,这是他们的职业。净身的“手续”则全由他们两家包办了。在清初,对净身还有个规定,不能私自行事,按刑律规定,违者问斩。到了晚清就不那么严格了,也有个别人是父亲亲自给儿子净身的,上面提到的马德清就是在他9岁那年,被他父亲亲自切除了生殖器。解放后,据马德清老先生回忆,净身是他一辈子最伤心的事,是一场难忘的酷刑。

太监入宫后,只有极少数慢慢爬上有权有势的地位,大多数是受苦人,慈禧太后宠信的李莲英和小德张,便是其中突出的两个。一代权监李莲英,曾仅一次就接受袁的贿赂20万两白银。据说李莲英临死时,不仅有大量的地产,还有无数的玉器珠宝,4个继子分得了大量银钱财物,就连2个继女,也每人各得白银17万两。当时李莲英得罪了不少人,慈禧死后,他于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底即向隆裕太后告老出宫,悄悄地离开了紫禁城,然而他终于在宣统三年正月一命呜呼了,有说是得痢疾死的,有说是被人害死的,“文化大革命”中,他葬在海淀区恩济庄的坟墓被人挖开,竟然只有人头,没有身子,人首异地,被人害死的可能性更大,结局归宿也够惨的!初时的小德张效法李莲英,一面讨好慈禧,同时又和光绪的皇后、后来的隆裕太后沆瀣一气,终于爬上了大总管的地位。他的财产也无法计数,在河北省静海县以及京畿南苑都有他的地产,天津英租界里他曾置楼房12座,北京永康胡同有他宏伟的大宅第,此外还有当铺、绸缎店等多处。

但是,紫禁城内不少下层小太监,终日辛苦劳动,到暮年离开皇宫,也没见过皇帝一面;太监受侮辱被损害乃至折磨而死的事,亦时有发生。例如晚清宫廷中被慈禧派往光绪身边的太监寇连材,因他深明大义,斗胆违例向慈禧上奏折凡10条,劝慈禧归政,并言不宜去忠直人而专用阿谀者。最后被慈禧以内监有言事者斩,按清朝成例,送交刑部命处斩勿论。据说寇连材问斩时镇定自若,死而无憾。

另外,那些下层小太监一旦失掉服役能力之后,都要被逐出紫禁城。不少太监晚年以寺庙栖身。据调查,在北京城郊,共有明清时期的太监寺庙约20多座。

191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1922年,宫外的中国正在出现大变化,而17岁的溥仪仍在紫禁城内过着平淡的生活。许多太妃心生歹意,联合太监对越发成熟的溥仪进行打击。一次,溥仪打开了自嘉庆年间就被封起来的建福宫宫殿群,里面全是乾隆的收藏品。嘉庆为了怕子孙玩物丧志,所以把这些书画、瓷器、金佛都封在了这里。当时“小朝廷”经济很窘迫,溥仪准备用这些来换钱。但发现没过几天的一个晚上,建福宫宫殿群在晚上10点燃起了熊熊大火,直到次日正午才被扑灭。这一场大火烧毁了乾隆所收藏的自夏商以来的许多名人字画、青铜器、金佛、瓷器上百万件,最后经调查为人为纵火!没过几日,溥仪所居住的养心殿东院又着起了火但被迅速扑灭,这次找到了一个还未烧完的被煤油泡过的棉絮,这更说明了是人为纵火。溥仪为了自己的安全,于几日后命令:每位王爷、太妃身边(不包括溥仪)各留20名太监,其余所有太监一律驱逐出宫。这一决策虽然是为了溥仪自己的私利,虽然使成百上千的人失了业,但象征着再也不会有社会底层人物被阉割。

1959年,溥仪出狱。他直接去探望了住在庙里的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太监,向他们连连道歉,但太监们仍在叫他“万岁爷”,真是令人感叹不已。溥仪也在《我的前半生》中忏悔道:“他们陪我玩,哄我睡觉,喂我吃饭;他们领我的赏,也挨我的打;别人可能有时会离开我,但他们却日夜陪着我;他们是我的奴隶,也是我的老师。”

太监起源

关于太监的起源,中国早在殷商就有“寺人”,据专家考证,甲骨文中已有相关的记载,历史自然比西方要悠久。

生理的变态必然导致心理的变态,在那被贾元春称为“见不得天日”的地方,太监们肆意发泄着他们变态的性欲、权力欲、贪欲。仅以贪污而论,据明人赵士锦在《甲申记事》中载,明末李自成进京前,偌大一个明帝国的国库存银竟不到四千两!而魏忠贤被抄时,居然抄出白银千万两,珍宝无算,以致崇祯多次痛心疾首地怒斥太监们:“将我祖宗积蓄贮库传国异宝金银等,明比盗窃一空。”

崇祯的“痛心疾首”既让人同情,又不让人同情。让人同情,是因为他贵为天子,却拿太监没办法;不让人同情,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太监头子,他是棵大树,太监是在树上筑巢的鸟,倘若同情皇帝,谁来同情太监呢?

然而,君主们依然坚持太监制。既然自诩为“天子”,就得龟缩在宫廷里,跟一般百姓保持距离——让百姓知道皇上也是吃喝拉撒睡的凡人,那还了得!迷宫一样的宫廷内便需要“绝对安全”的奴仆,怕戴绿帽子的皇帝便与不能人道的太监“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共同成为庞大的帝国大厦中的两块最重要的基石。

在有的皇帝那里,太监理论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公元十世纪,正逢五代十国乱哄哄,南方有一个小朝廷史称南汉。那是唐末封州刺史刘岩割据一方,自称皇帝,建都广州,称兴王府。他有一套神奇的治国理论,认为一般人都有妻儿老小,既有妻儿老小,便有私心,便不能无私奉献自己于皇上,而太监“无鸟一身轻”,故只有太监最无私,没有后顾之忧,必死命效力。传位到他的孙子南汉王刘伥,更下了一纸文件,曰:凡是朝廷任用的人,不管他是进士还是状元出身,一律要阉割,达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化境之态,方能当官。刘氏父子的思维方式与船山先生截然相反,于是中国历史上蔚为壮观的太监王朝产生了。王船山反复渲染太监的可怜可悲,这却是他的书生之见。羡慕太监的人比羡慕他这位大学问家的多着呢。

太监得势的时代,民间往往相应掀起“自宫潮”,许多小康之家的儿子也忍痛自宫,以图仕进,这确实是一条终南捷径:读书须受十年寒窗苦,自宫却是一时痛终身富贵。据《〈山堂别集〉中官考十》记载:“南海户净身男九百七十余人复乞收入。”一个小村子,居然有如此之多的童男自宫。整个国家呢?天启三年,征募宦官缺额3000人,结果应征者多达2万人。政府竟想不到会有如此多人,一时无措,不得不增加1500人,剩下的人,安置在京郊南苑的收容所。即使如此,收容所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许多人不得不沦为乞丐和偷盗者。下有自宫之风,上有体制的膨胀,有明一朝,太监机构的编制不断扩大,太监们组成了“大朝廷中的小朝廷”。

人们赞美太和殿的精美绝伦,其实,太和殿与净身房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一座纸扎的房子而已。在皇城中,净身房的地位远远比太和殿重要。对于万历这样的皇帝来说,在位数十年,在太和殿举行的朝会不过数次而已,有没有太和殿并不重要,没有净身房就了不得了——皇帝没有太监的服侍,就连一天的吃喝拉撒睡都没办法维持。所以,净身房才是紫禁城的精髓所在。紫禁城是建立在净身房之上的,正如帝王制是建立在太监制基础上的。

阉割是一种古典之极。公元前一百多年的司马迁只不过帮李陵说了几句话,就被皇帝将睾丸刨了去,英明神武的“皇上”汉武帝的价值观可能跟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所估计的相同。狄德罗在评价法国波旁王朝时说:“在宫廷,‘狂欢的工具’从来与政治媲美。”那么犯了政治错误的司马迁一生岂非只好以失去“狂欢的工具”,悲苦耻辱而告终?不然,他完成了《史记》。

中国不愧为文明古国,汉朝人将处宫刑的地方称为“蚕室”。一个诗意十足的名字,一个丑陋的蚕变作美丽的蝴蝶的地方。阉割是文化的死敌,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阉割侵蚀着文化、吞咽着文化、改造着文化,当阉割内化为文化的本质的时候,文化便消除了被阉割的焦虑,而在特别的快感之中陶醉。正如黄永玉先生所说:“一部文化史几乎就是无数身体的局部或全部被刨去的行为史,是由阉割与被阉割两种不同性质的快感写成的。”

从被阉到自宫只有一步之遥,从身体的残疾到心灵的残疾也只有一步之遥。当“去势”成为奴隶们的义务时,那么口口声声说“连受之于父母的毛发也不应该损伤”的圣人们只好装作没看见。装在瓶子里的太监们的“命根子”是保证皇帝的妻妾们的贞操的“证件”;而大大小小的圣人们对“命根子”的沉默,则是保证皇帝们的权力畅通无阻的“证件”。

“太监化”是中国的知识者最大的特点。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确实是力量,知识如枪炮,关键枪炮口对准谁。中国温文尔雅的士人们枪炮口对准他们脚下如汪洋的人群。用文化为帝制大厦添砖加瓦,这神圣的工作他们干得津津有味。多劳者必多得,他们获得了如桃花般灿烂的封诰,例如张居正为“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谥文史,赠上柱国”,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太监净身的原因:为了保证皇帝的血脉纯正,皇宫中不允许其它男性的存在。宫中又需要大量的杂役,很多事情不是宫女所能完成的。

知识太监

“知识太监”建构了东方专制主义大厦的牢固根基。高蹈如李白,却汲汲于功业,自以为“我辈岂是蓬蒿人”,在玄宗眼里,他却是个连高力士也比不上的玩物。学术大师王国维,当过几天“南书房行走”,便被帝王师的身份压死在昆明湖底。当不当太监,与道德的优劣、人格的高低无关。一种体制的向心力、一种文化的惯性、并不是哪一个人所能抗拒的。艾森斯塔德在《知识分子——开创性、改革性及其冲击》中指出:“中国知识分子缺乏自己的组织,因而他们的组织架构几乎等同国家官僚体系。在行政上,愈是接近权力核心,则用以反抗皇帝的自主的权力基础与资源就愈少。当教育愈趋专精时,教育的具体活动往往是朝政治——行政制度设计而行。”看来,从教育到行政的设置不过是“净身房”的延伸、变形与扩大。孜孜不倦地注释古书、考证典故,研究音韵、填写骈文,这一切不过是被阉割了的“知识太监”们的拙劣的射精行为。读书是为了做官,做官是为了发财;做不了官便隐逸,隐逸是为了成名——无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士人都以现存体制为价值参照系,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反体制”的力量。

“知识太监”所创造的知识便只能是“太监知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无不是围绕皇权作向心运动,仅仅是有的轨道离中心近、有的略远些罢了,没有质的区别。无论学术内容怎么变,士人的终极理想仍未超越升官发财、为帝王师的模式。“史”的目的是“资治”,“文”的目的是“助兴”,两千年的人文传统是畸形的、单一的、片面的。所谓学富五车、德行高尚者,“礼乐兵农不务,即当世之刑名钱谷,亦懵然惘识,而搦管呻吟,自矜有学”。这种毫无用处的“学”,不是“太监知识”又是什么?

许多人都读过《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一个个被阉割的读书人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不知是哀其不争好,还是怜其不幸好。龚自珍在《乙丙之际著议第五》中愤怒地谴责统治者对士人的无形杀戮:“戮之非刀、非锯、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那时整个中国,就是一个病梅馆,就是一个畸人馆。

“太监知识”是没有生命力的,“太监人格”是没有感召力的。当“太监知识”被顶礼膜拜,“太监人格”内化为民族集体无意识时,就更可怕了——穿皮袍的人、穿丝绸的人、穿麻布的人以及没有东西可以穿的人,他们的生存状态千差万别,却有一点是相同的:全是半人半鬼、半阴半阳、半截子在地上半截子已经入土的太监。自我阉割与被阉割是一枚金币的两面,中国人只有这两种选择之一,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文豪大师。

没有纯粹的知识,便没有纯粹的知识者的人格。中国哲学玄之又玄,归结到一点都是自阉与自慰之术而已,无论是读《老子》还是《论语》,都让我觉得阴风惨惨、透体生凉。

祸国乱政

1.敛财弄权

汉灵帝的昏暗时代

东汉末,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独霸朝纲,权倾天下。张让颍州(今河南禹州)人。他从宫中一杂役太监,逐步爬上太监首领中常侍。他怂恿昏君汉灵帝刘宏设立“四园卖官所”,公开卖官敛财。又在汉宫西苑设“裸游馆”,专供灵帝淫乐,哄得灵帝喜笑言开。他“僭越”朝制,把自家庄园建得皇宫还高,又怕灵帝发现,挖空心思拿“天子不可登高,登高必遭大祸”来蒙骗灵帝,这个昏君竟然确信,还口口声声称张让为父,真是昏君奸臣,一路货色。

张让率领十常侍,颠倒黑白除异己,捏造罪名杀朝臣,终于引起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不满。张让又先下手为强,诱杀何进,导致京师卫军变乱,杀尽宫中几千太监,张让也走上绝路,投身黄河。

2.阉海权宦 

李辅国:756年太子李亨(唐肃宗)即位,肃宗为人性格懦弱,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右臂,把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李辅国能为所欲为,还得益于与肃宗皇后张氏的勾结。762年太子李豫(唐代宗)在李辅国的拥戴下即位,因念其拥立之功,册封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但就在这一年,唐代宗又陆续罢免了李辅国的职务,最终把他逐出了朝廷。不久,李辅国被人刺杀身亡。

程元振:762年受唐代宗重用,有剪除李辅国的功劳,便开始骄横,以私怨排除异己。唐代宗下诏尽削程元振官职,将他流放溱州。不久,程元振在江陵被仇家杀死。

鱼朝恩:鱼朝恩以保驾有功,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率禁军,随后掌握朝廷大权。自得意满的他又干预起了政事。唐代宗对其不满,于是授命宰相元载,在770年寒食节,乘宫中宴会后召见之机,捕杀了鱼朝恩。

3.监军误国

童贯,少年净身入宫,投于大太监李宪门下。他为人乖巧,揣摩功夫十分了得,精于媚术。徽宗即位后,他如鱼得水,使出浑身解数,献古玩,弄字画,用尽心思讨得这位风流天子的欢心,从此平步青云。他与蔡京联手,排挤朝臣。公(即蔡京)媪(即童贯)二相,朝内朝外,互相勾结,独霸北宋军政大权,朝野百官,尽出其门,童太监成了“童大王”。童贯独领兵权二十年,北宋在与辽、金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国力日虚,他却兵权永固,足见他保权固位手段之高。

4.自阉致富

(山西蔚州(治今河北蔚县)人)

王振本是一介失意文人,他从历史上不胜枚举的宦官发迹擅权事例中,找到了一条代天行事,富甲天下的捷径,获得了自我阉割的精神力量。于是他像赌徒一样,把肉体和人格作为赌注,用自我阉割的代价,铺就一条飞黄腾达之路。他置传统观念与社会议论于不顾,排斥辅政大臣;盗毁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的铁牌,使宦官公开地走上政治舞台;大权独揽后,疯狂敛财,打着皇权的旗号干预财政,贪赃受贿,把发财的主意打到了和尚尼姑头上;翦除政敌手段,阴险毒辣,肢解残杀刘球,为明英宗时期最为骇人听闻的惨案。王振专权乱政,导使英宗被俘,自己也送上绝路,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砸死,魂归黄泉。

5.八虎之首

(陕西兴平人)

刘瑾(红太监脸),《法门寺》一剧中的主角。

刘瑾,明史上最有名的太监之一,人称“立皇帝”。他少年入宫,凭借好用的头脑,学会一身钻营功夫,得到大太监李广赏识推荐入东宫侍奉太子朱厚燳。他倾心尽力讨太子欢心,不久成为太子心腹内臣。太子继位后,刘瑾连连升迁,很快当上了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答天下奏章。他把贪淫乐的明武宗哄入豹房,炮制“奸党”名单,把56位正直朝臣一网打尽。朝廷的一切决断独揽,成了无名有实的“刘皇帝。他还依靠东西厂和锦衣卫等机构大搞**,使天下人人自危。又妄改朝制趁机广纳赂贿,朝臣纷纷仿效,贪风四起,明王朝由是江河日下。

6.第一枭淫

(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

不可一世的魏忠贤

魏忠贤,本是一市井恶少,目不识丁,却谙熟拍马绝技,入宫不久,得太监王安提拔,又与皇孙奶娘客印月打得火热,并接近万历皇帝,地位和权势与日俱进。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他和客印月开始揽权干政。他恩将仇报除王安,逼走魏朝,杖杀朝臣,大兴冤狱,捕杀东林党,私植党羽,自称“九千岁”,为历代阉官专权乱国的最高峰。他不仅献春药怂恿皇帝淫逸,自己娶妻纳妾,抢夺天下民女,害死多少薄命红颜。崇祯皇帝继位后,魏忠贤被除。

7.恃功骄横

(直隶[今河北省]青县人)

安德海,10岁入宫当太监,由于办事灵巧,颇有眼色,深得主子欢心,称他“小安子”。1861年,他遇到了一个机会,就一步登天。是年,咸丰帝临终密诏,由其独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臣摄政,并密令:如那拉氏弄权,可除之。安德海把遗诏密报那拉氏。咸丰死后,他充当那拉氏和恭亲王的密使,奔走于热河和北京间,使辛酉政变一举成功。“小安子”劳苦功高,慈禧太后破格提拔他为总管大太监。

安德海成为慈禧心腹后,恃功自大,干预朝政,打压恭亲王,挑拨两宫皇太后,树敌众多,他疯狂敛财,骄横处世最后落个伏诛济南,身首异处的下场。

8.清代第一

(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

李莲英从咸丰六年(1856)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宫,在清宫长达五十二年。是慈禧太后最宠爱的贴身太监,也是清代品位最高、权势最大、财富最多、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大宦官。他对主子的奴才嘴脸,和对同类的凶狠残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狐假虎威,有恃无恐,置诸侯于脑后,视军机大臣为等闲;朝中大员及外省督抚,无不对其巴结奉承,仰其鼻息。举凡国政朝纲、清廷要务,无不与闻,无不参预。

著名人物

赵高·秦

赵高(?—前二○七年),原籍赵国,是赵国王族远支族属。后来赵高之父犯了罪,被判处宫刑,赵高弟兄数人也一律处以宫刑,在秦国王宫做了奴隶。受到腐朽官场尔虞我诈熏陶,他幻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出人头地,成为一个权倾四野的太监。为了实现这种野心,他施展察言观色、见机行事、阳奉阴违的本领,以骗取主子的信任。秦始皇十分重视法制,赵高为了投其所好,便开始钻研法律。不久他熟悉了许多案例。秦始皇听说赵高能力强,精通刑狱法令,便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这样,赵高便从太监群中摇身一变,成了掌管皇车马和能自由出宫的官吏。秦始皇非常宠爱小儿子胡亥,赵高便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去接近、讨好胡亥,很快取得了胡亥的欢心。后来,秦始皇就让他教十八子胡亥决断讼案,赵高心中更是有说不出的高兴,每日与十八子共起居,处处依从他,既赢得了胡亥的信任,也博得了秦始皇的好感,为他后来进一步教唆、利用和控制胡亥奠定了基础。

赵高后来把持了秦国的大权,假传赢政旨意杀了蒙恬、蒙毅兄弟。玩弄二世于股掌之间,成语--指鹿为马便是由赵高而来,指鹿为马的故事我们就不多说了,由此可见赵高的权利当时有多大。

后来刘邦项羽打进咸阳,赵高杀秦二世,欲立赢子婴为帝,结果被子婴诱杀。

曹腾·东汉

曹操的祖父曹腾,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追认为皇帝的宦官。曹腾为东汉中常侍大长秋,自幼入宫。后与女子吴氏结为“对食”夫妻,并收养曹家少年为子,即曹操父亲曹嵩。魏明帝曹睿即位后,追尊其高祖曹腾为高皇帝,其夫人吴氏为高皇后,直到西晋代魏,这个称号都一直保存着。曹腾也成为曹魏王朝五个拥有帝号的人物之一(魏高皇帝曹腾,魏太皇帝曹嵩,魏武皇帝曹操,魏文皇帝曹丕,魏明皇帝曹睿,因司马专权,曹睿的后继者皆不得享有帝号)。在中国历史上,被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仅此一人。

蔡伦·东汉

改进了造纸术。蔡伦,永平末年(75年)入宫为宦官。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洋县龙亭铺镇),食邑三百户。

蔡伦为人敦厚谨慎,关心国家利益,曾“数犯严颜”,匡弼时政。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窦皇后随葬宝剑及其它物品,亦由其设计、监制,“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永元四年(92年),蔡伦任尚方令后,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元兴元年(105),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全国“莫不从用焉”。

蔡伦这一发明,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郑和·明

七次下西洋。

①过程。从1405年到1433年,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联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劳累过度过世。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②意义。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振·明

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他本来是一个失败的教书先生,却自阉进宫,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开始擅权,结党营私,干涉朝政,揭开了太监帝国的序幕。为了建立所谓的丰功伟绩,根本不知作战为何物的他,怂恿皇帝亲征来犯的也先,结果是皇帝做了俘虏,自己搭上了性命。

史称王振"狡黠"、善于伺察人意。其实这也是一切奸佞宦官取得昏庸帝王信任的先决条件。大臣立身于朝,受明主赏识,靠的是才能和机遇,而无耻小人就只能靠"狡黠"二字了。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大抵昏君与奸佞之间都有一种很难言说的"缘分",并不单纯是手段的问题。英主和贤臣有时也会这样。比如唐太宗善于纳谏,却也只愿意听魏征的,别人向他进谏,他一样要发火,还得魏征出来解围。王振也是一样,当时宫中也有很多宦官,论奸佞、论狡黠他也未必便是超群的,如宣宗宠爱太监金英等人,王振并没能夺去金英在宣宗心目中的地位。而他一遇到英宗,便如鱼得到水一样,谁也离不开谁了。

王振在权力已经达到顶峰、富贵也达到极限后,居然想借立边功来为自己树碑立传,求得身后名,落得不仅身死,而且族灭的下场。但凡事有弊也会有利,当时英宗年纪不大,如果不是土木之变,王振专权乱政的局面还不知会持续多少年,后来魏忠贤祸乱天下的场面也许就会在英宗年间上演,明王朝会不会就在英宗手中结束,也是很难说的事。五十万大军换来王振的死,值与不值真是无法计算。

魏忠贤·明

魏忠贤(1568年—1627年),原名李进忠。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出身于市井无赖,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佑庇。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与之对食。对皇长孙,则极尽谄媚事,引诱其宴游,甚得其欢心。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魏升为司礼秉笔太监。

明熹宗是个“木匠天才”,喜欢刀锯斧凿油漆的工作,“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他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魏忠贤总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魏忠贤逐渐专擅朝政。

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极受宠信,被封为“九千岁”,自己也在民间养了不少“义子”,如什么“五虎”、“五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在其全盛时期,各地官吏阿谀奉承,纷纷为他设立生祠。1627年崇祯帝(思宗朱由检)登位以后,遭到弹劾,被流放凤阳,在途中畏罪自杀。

魏忠贤本是一个地痞无赖大赌棍,自割阴囊进入宫中进行赌博。一个无才无德、惹事生非的无赖赌徒竟能左右天下,祸国殃民到这种地步,这不能不说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流弊,颇值人们反思。

李连英·清

据李连英死后的墓志碑文中记载:

公姓李氏,讳连英,字灵杰。平舒世家也。

近百年来,史家著述及民间传说中都将李连英的名字误写成“莲英”,却不知这个舛误源于何时何处。碑文继续说:

“年九岁入内廷充役使,循守规矩,有若成人。”

无论是九岁,还是十三岁,都还是一个纯真活泼的孩子的欢乐时光。但他已经没有了幸福的童年,当他被送上手术台,接受“净身”手术的那一瞬间,他所面对的是“净身师”——一个冷若冰霜的陌生男子,他所承受的是撕心裂肺的痛苦,他已经永远告别了母亲温暖的怀抱和童年的欢乐,和千百个太监一样,走上了痛苦屈辱一生的不归路。

阉割方法

2000年前就开始有太监,明朝要亡国之前后有七、八万多的太监,光吃就被吃倒,七、八万的太监,需要多少阉割的师父大家想想看?

农业社会有人专门替人阉猪,古代有那么多太监,当然阉人的师父很多,阉人的行业,古代与一般行业相同,非常竞争,分南派北派,一样做广告。阉割不是阉掉那根而已,连那二粒也要割掉。

过去北京城内有二个出名的专家,一个叫毕五,一个叫小刀刘的,这二家名声最大,也最大牌,二家都代代相传,都自称一刀下去保证没麻烦。

这二家光是操阉割业就变得有钱,又得到皇帝封赐做到六品官,比县太爷县长高一级。

听说,这二家每一季都要向清朝后宫内务府供奉30个太监,一季30个,一年4季,总共120个,所以说到这两户人家,一年有固定240个生意,简直是总包工程!

古人贫穷,生计较难,穷人家子弟做太监最多,阉割的师父,人家叫他净身师,据说净身师都是父传子子传孙,有传自己后代,没传给别人,净身师与宗教的点传师,受戒师父是同一个人,你要阉割要先拜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你被净身师阉掉后,入宫做太监,你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你的恩人便是净身师,必须孝敬他,然后才轮到你自己享受。

要拜师要先照礼数行,最简单的见面礼是一颗猪头或一只鸡,一罐白酒,没钱人起码也要准备这三项,有时还要给五到六两银子(约合人民币3000元) [5]  有钱人当然另外谈(当然有钱人大多不会干这事),有钱人花比较多,要阉割以前先打契约,签合同,当时古代叫文书,像医院要手术动刀,家属要写切结书,欢喜甘愿阉死不赔,避免阉死人被人告,吃官司闪避法律问题其实不是重点,重点在哪大家知道吗?

重点是净身师要保障自己的利益,怎么说呢?人家说凡事应变,你看李莲英做太监做到权势那么大,签这张合约就是说西牛望月,或许有一天太监大发展,有出息了,师父可以得到报答,赚到利头。

合约的用意第一是阉死不赔;第二用意是师父像做投资,希望阉过的人,将来有出息时,师父有回收,因为遇到没钱人,师父是做白工,望以后回收,阉割遇到有钱人有二种价钱,一种是保证会活的价钱,一种是不保证会活的价钱,

保证会活较贵,不保证当然便宜,价钱讲好后,合约也签好,要做太监的人必须准备一些东西,第一、30斤米,准备一个月要吃的米。

第二、晒干的玉米骨,要做火柴用。

第三、麻叶,麻叶烧成灰,要洒在下体割掉部位,因为麻叶灰不会烧到皮肤。

第四、准备半打的窗纸(大约50张,将窗户糊起来糊到密不通风,要阉要挑日子,最好是春天,一月至三月左右,不热、没蚊虫、苍蝇

因为阉割后不能穿衣服,净身房是一间单独的房间,不大间,四边没人住,因为阉割之后很可怜,至少痛三、四天,哀叫得很凄惨,像杀猪一样,凄厉得叫声没人敢听,所以净身房附近没人住,单独一间,做太监自己在房里叫整天,可比人间炼狱!惨…

一个男人要阉掉做太监,真是可怜无奈,这么残酷的事情,要阉割的前一天,不准吃东西。手术后,至少一、二天不能小解,不管大便小便都不可以,这时要准备一支玉米骨,用剪刀修一修,修得圆圆滑溜,玉米骨软而且有水分,要插进去尿道,像装一条塑胶管似的,忍不住便从这玉米骨的管出来,有够凄惨,若没插管进去,光是尿水泄出来,会让尿水把伤口刺痛得唉唉叫。

太监要阉割因为很痛苦,脚与手都要绑起来,像捆猪一样捆起来,手术时不可乱动,手术后不可乱摸,手上的细菌很毒,摸到会浮脓,病毒感染,甚至会丧命!手术前,下身要消毒洗清,要先喝臭大麻与中药的水臭大麻水,至于臭大麻汤就是石灰水熬的汤,止血和止痛。

煮臭大麻汤之时,要放二粒蛋下去煮,滚愈久愈好,滚愈久蛋愈硬,净身师父再准备二粒新鲜的猪胆,这碗臭大麻水喝下,头壳就茫茫渺渺,身体麻木,身上的肉会抖,像蛇吸到烟油一般,一直抖…

这时手脚绑着,腰身也固定起来,绑得很紧,一动也不能动!

这时被人阉的人眼睛被蒙起来,全身起寒颤,净身师要动刀了…

太监动手术由哪里开始动手?

虽然听起来很残忍,但是不用怕,因为这个时代,没人会逼你去

阉掉做太监,除非你男人要变女体,变性也不像古代那么恐怖,手术的过程如下所述:

第一,先阉睾丸,隂囊先切二个洞,将筋割断,然后将睾丸挤出来,喔!光听就好痛,被人挤的人一定比死更痛苦,挤出来的时候鸡蛋也有用,鸡蛋拿来,从太监嘴巴塞进去,一粒一嘴,要叫都叫不出声,鸡蛋在嘴内塞到差点无气,这时会出力,丹田一出力全部的力道往腹肚去,净身师一个出力,二粒睾丸就挤出来。

然后苦猪胆拿来,把伤口糊一糊,粘搭搭,听说苦猪胆糊下去会消肿止血,睾丸挤掉,再下去就是全套阉掉,北京话叫去势,要阉这个地方,要准要切完整平面,不能留任何突起的肉,怎么说呢?因为割不够平,不够平贴,改天这块软骨会再跑出来,出来便要再手术一次,阉太深也不可以,太深改天伤口好了,那里会凸一块,倒下去又变一个洞,尿尿会用洒的,很麻烦,会将裤子洒的湿漉漉,太监大部分阉了后,都有后遗症,尿尿开叉,像扇子形状!整组阉起来,另外一粒鸡蛋再从嘴巴塞进去,痛到都没声音了,但是痛得要命,下面被火红红的火钳子夹住,沸烫的让人昏迷不醒,痛到昏厥!

男人下体被阉起来,变成男不男,女不女,这便是可怜的太监,这比死刑更痛苦,太监大多六、七岁孩子,为了生活,年纪轻轻便要受这种酷刑,而且是自己甘愿的,实在有勇气亦可怜!

前段我讲到阉起来时,人痛到昏去,到醒来还要喝大麻水,大麻水喝下去会让人失去意识,迷迷糊糊像吃麻药、吃四号的、吃安非他命,所以应该是毒品,大麻也是泻药,喝了大麻水,一直漏尿,漏到肚子都空无一物。补充一下,阉割之后,伤口是用苦猪胆糊起来,猪胆粘粘的,糊起来血会止,也会消炎,糊好要留一个小小的洞要插麦子管,这条玉米骨做的管像尿管,让他小便用的。

手术好的第二天,可以喝粥,不可吃硬的食物,粥是用破去的球装着,放一支管子,吸起来让太监吃,床的下面,放一个破的盒子,那是要放屎用的。

经过第三天才下床,这时下面的伤口还没好但已结疤,这时还要痛苦一下,会抽筋,一天三次,腿痛得要命,混身发抖,据说不抽筋会佝偻,龙骨从此不直,所以壹天要抽筋三次。

割起来的那话儿怎样处理呢?净身师父当做宝贝收起来保管,太监无权利将这东西拿回去,净身师父有权保留它。

净身师父会准备一盆子,里面参杂石灰,将二粒睾丸摆好,以便让石灰作用吸水分,睾丸才不会烂去,手术的契约书用油纸包好,放在盆中,用大红布将盆子包起来,绳子绑好然后吊在中质梁,古代房子大厅都有一支中梁,这有意思呢!这叫做红布高升,意思是预祝太监以后福气一直来,步步高升!中国人有一个传统,死了一定落叶归根,埋在自己的乡土。不管你到天边海角,不管最后死在哪里,都想要落叶归根,人如果死在他乡外里,不能回到故乡埋葬,一定会掬一把故乡的土掩上,这叫做落叶为根。

做太监一生的愿望便是将他被切割的下体要回来,人是叫赎身,他叫“赎兰”(台)所以太监都很省,赚钱舍不得用,目的是为了这古人观念,一定要留一个全尸,少自身那话儿,便没资格埋在祖墓,不能与父母埋在同一个墓园,这叫骨肉还家,不赎回来,据说阎王也不收,因为不男不女六根不全,阎王不收,所以太监若有出头天,一定想尽办法找净身师赎回,往生才能留一个全尸。

上次我们说到,一个人死后,不可六根不全,所以大家的观念,都认为人死要留一个全尸,少一根骨,少一支手,阎罗王不收留,因为这种错误观念,没人喜欢死后捐献器官。

因为古人这种观念重,所以太监老来,一定要将阉下来的男人那话儿赎回,死才能全尸埋葬。通常赎回是做太监的人一生最大的喜事,一般在五十岁前要办理,古人活到50算长寿,50不办,有时会来不及,之前我讲过,做太监为了后代,当然太监是不可能有后代,所说的后代就是认义子替他赎回那副牲礼,是由义子出面,不是太监出面,太监出面感觉不体面,所以由义子去。

要迎接时像一般嫁娶仪式,非常隆重!太监义子,坐回到净身师他家,红笼中放一堆银两当作喜钱,喜事的钱叫喜钱,这像喜事红包,不在赎回那话儿的价钱中,那话儿的钱另外讲,事先便要讲好的,不能没说好就来,如聘金一样,先谈好,红包另外包,这时,净身师门口要放炮,鼓声响天,这时有一个接斗的仪式,捧斗接斗非常隆重,净身师摆香案、香桌铺红布。

净身师将那话儿的斗捧出来放在桌上中央,这时客人满座,由族中长辈辈份高的人主持,老族长先向净身师行一个礼,然后打开斗上面的红布,里面是当初签约的合约书,老族长展开,内容念一次并且表示今日要将斗内的契约书以及阉下来的下体赎回,太监义子要三拜九叨头,谢净身师、谢族长、谢所有贵宾,然后将这装下体的斗,放在红笼双手捧着,坐上轿顶,往坟场去,所有的人跟在后面来到墓地,太监本人已经在墓地等,墓地早摆好香案,墓地是太监的父母的坟,这时啰鼓喧天,炮声降降!老族长在香案前再念一次契约书内容,说明今日要将太监下体赎回,主要是表达给墓中的人听。

太监的义子以及一些晚辈像我们出山的仪式差不多,都在地上爬,就在契约书要点火烧掉的一刹那,突然吹一声长号,像师公吹的,又像一支长长的那种喇叭,像古代犯人要杀头的声音,太监边爬边哭的叫着阿爹阿娘说:爹;娘,你生给儿子的骨肉,儿子全部赎回来啦。

太监寿命

据国外媒体报道,韩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太监比其他男性更长寿。

研究人员称,他们发现雄性激素会导致男性寿命缩短。

韩国仁荷大学的闵京俊(Kyung-Jin Min)及高丽大学的同事李具哲(Cheol-Koo Lee)称他们在研究朝鲜王朝(简称李朝,公元1392 年——1910 年)皇家成员的宗谱记录后,发现太监比其他男性更长寿。

他们研究发现,太监的寿命一般比其他男性长14到19年。在他们研究的81位太监中,3位活到100多岁高龄,即使是在当今发达国家,这也是非常罕见的长寿老人。他们注意到,韩国太监活到百岁或者百岁以上的可能性比发达国家的男性高至少130倍,宫廷的优越生活并不能用来解释这一现象。

他们表示,大多数太监在宫外生活的时间跟在宫内生活的时间一样多。事实上皇帝和皇家成员的寿命最短,通常只活到45岁左右。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现代生物学》杂志上,该科研组称,他们的发现或许为延年益寿提供了一些新线索。但是大部分身强体壮的男性将会发现,这种方法会让人非常痛苦,因为它需要阉割掉自己的生殖器。

净身机构

过去,男人净身有两种机构,一是官办的,清朝的净身机构是管理后宫事务的内务府下面的“慎刑司”;再是民间的“职业净身所”。当然,也有家庭作坊式的。 

净身的风险很大,死亡率很高,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能活下来。不是走投无路,一般人家不会做这种“断子绝孙”的事情。

清朝民间的“职业净身所”颇专业,手术时痛苦和死亡率都较低,所以很有生意。清代光绪年间,京城有两家比较出名,主人一叫“毕五”,一叫”小刀刘”,清宫中不少太监都“产自”这里。因为输送的太监质量好,渠道稳定,两位“刀儿客”还被赐授七品顶戴,成了县级“净身师”。

父母送孩子去净身,还要给“刀儿客”支付五六两银子的“净身费”。去势前不吃不喝,得把屎、尿排净。去势时则将被净者绑在“手术床”(有时就是门板做的)上。那时不会有麻醉药,也有说会在生殖器上抹些麻醉神经的东西。

动刀前有时会让净者喝点北京二锅头这样的高度白酒,以麻痹一下神经;再是分散注意力,例如在其眼前悬一把刀,与其说话聊天,以吸引注意力。待其感觉到疼时,生殖器已让割去了。

净身时卫生条件很差,一刀子下去,血流如注,人一下便疼昏死过去了。“刀儿客”使用的刀子在火上烤一下,就算消毒了。而止血的方式则是将刀子烤红,烙在刀口处,让其结痂,或是敷上药末(有时就是香灰)止血。然后抬到密封的小房子,在其身下铺上一层草灰,吸收血水、失禁的尿液,一个月后伤口愈合才能出来。

术后要将一根细管(有时是大麦秆制成的)插进排尿管内,防止新肉长出堵塞尿道,不然会尿胀死。如果发现真的堵死了,还要再割一次,受二茬罪。有不少太监身上常有尿骚味,多是净身手术做得不好,割得不到位,或是过头了,导致小便失禁。

由于人体器官都有重新生长的可能,重新“发芽”。所以,即便入宫后当了太监,每年也要“体检”一次,即所谓“验净”。一旦发现长出了,就要再割,杜绝“发芽”,以免祸患后宫。但有经验有头脸的太监往往会想办法逃避“验净”,甚至使用秘方促进生殖器生长。

如在明代便出现太监吃童男脑子的传闻。《万历获野编·食人》(卷28)记载,“近日福建抽税太监高采谬听方士言:食小儿脑千余,其阳道可复生如故。乃遍买童稚潜杀之。”所以,很难保证太监都是无根之人。

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都是图慕财富,自己把自己给阉。但因为是“自阉”的,便存在割不净的可能性。当然,不排除阴茎是重新长出来的,或是买通慎刑司主管留下来的。

买通主管这事情史上是存在的。秦始皇母亲赵姬的面首嫪毐,当初便是冒充太监进宫的,赵姬与吕不韦合谋,花钱打点一下“腐刑”的主管,仅将嫪毐小胡子拔掉了事,而保留阴茎。

太监去势除了上面所说的“割法”,还有如劁猪、牛一样的“骟法”,仅剖开外肾(阴囊)去其睾丸,阴茎尚存,虽然不能勃起,但形状还是存在的,性交时还可以“意思意思”。这样的太监皇帝也不放心,明朝后便禁止这样的阉人进入后宫。

太监文化

北京宦官文化陈列馆,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西段,北京宦官文化陈列馆1998年在田义墓的基础上,建成北京宦官文化陈列馆,分为三个展区:墓园展区、田野石刻展区和宦官文化陈列室。田义墓历经400多年沧桑,其建筑格局仍基本保持完好。墓园内地上建筑除享堂被拆除外,其余建筑保存基本完好,为宦官丧葬制度和丧葬习俗的研究提供了真实佐证。同时,田义墓的墓园建筑也为人们展示了古代精湛的建筑工艺和精美的石刻艺术,并以其石刻精美、规制高、保存完整而著称。最精美的高浮雕有:螳螂捕蝉图、雄狮图、三龙戏珠图、双鹿图等共百余幅;墓园内的清康熙时期御司房忠勇营中军总护官御马监太监慈有方的墓圈石刻别有特色。

相关掌故

来自一个笑话:有一天纪晓岚进宫要面圣,被一位太监拦着。 那太监素知纪晓岚饶富机智奇才,便央求他说个故事否则不让他过去。纪晓岚没办法只好说道:“从前有一个太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却不说了。 太监等了半晌忍不住问道:“下面呢?” 这时纪晓岚笑了笑说:“下面没有了。” 太监红了脸讪讪的让纪晓岚过了去。

胡适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仅成上半部,全书久未完成。黄侃便在中央大学课堂上说:“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们不解,问其原因?黄侃道:“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面没有了也。”学生们大笑不已。这才是对于太监书、太监作者的真正由来。

皇帝、妃嫔、太监、军阀 

中国号称有五千年的历史,有文献记载和文物出土的也有三千年,虽然时间很长,但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循环走老路,而没有向前看,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称皇帝以后,中国就在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周而复始的循环。在政治上,新中国也没能走出这个循环。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历史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皇帝、太监……



【085、无神论者老龄社会的颤栗哀鸣】


《这张恐怖全家福 暴露中国人真正的危机》(2018-08-16 缓缓说)报道:

下面这张全家福照片,是今年春节,江苏如东县一个光荣遵守一胎政策的家庭拍下的照片里,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大学生,一对近五十岁的父母,一个外公,一对爷爷奶奶,一对曾祖父曾祖母,一家八口只一个年轻人。假如这个年轻人找对象的时候再找一个跟他一样独生子女,那真是恐怖中的恐怖了。

换位想一想,我要是他,面对身后这七位长辈,想想他们养老送终的责任都在自己肩上,该是怎样的心情?这张全家福,暴露的不仅仅是长期独生子女的弊病,更暴露了中国人目前一个最大的危机。

01

2014年3月,著名人口学家翟振武在权威期刊《人口研究》上发表论文称:

如果全面放开二孩,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总和生育率将达到4.5。

翟振武是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得过中国人口学界的最高成就奖——中华人口奖。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人口学专家,翟振武旗帜鲜明地反对全面放开二孩。

2014年7月,国家卫计委官员杨文庄在新闻发布会上也采纳了翟振武的数据,认为如果全面放开二孩,将会累计多生出9000余万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造成很大影响。

可就在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仅为1723万人,远低于卫计委此前预测的2100万(中值),更不用说翟教授预测的4995万了。

原本以为全面放开二孩的头几年,被计划生育压制多年的需求将会释放,中国的新生人口会出现一波大爆发,然而2017年的新生人口甚至比2016年还少了63万人。

这不太正常。

于是我又去查了一下二孩的数据,发现2017年二孩数量比2016年增加162万。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达到了51.2%,

这就意味着一孩的数量比上一年减少了225万。

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正在显著下降。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你去翻一下中国历年的出生人口数据就会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

未来十年,育龄高峰期女性数量将减少约40%。

在数量下降和意愿下降的双重影响下,真的很有可能会如梁建章预测的那样:

中国的出生人口将从2018年开始,以每年减少30万到100万的速度进入雪崩状态。

(1990年-2015年出生人口数据)

02

中国的人口危机并不是没有预兆。

200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22。

所谓的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女性,在育龄期间(国际传统上一般以15岁至44岁或49岁为准)生育子女的平均数量。

一个国家想要完成正常的世代更替,总和生育率一般不能低于2.1。

1.22这个数字不仅低于欧洲发达国家,甚至比“少子化”现象严重的日本还要低。

03

比新生人口数量下降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飞速进入老龄化。

根据国际通行惯例,当一个国家(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5年中国13.74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有2.2亿,占总人口比例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1.43亿人,占比10.5%。

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已达到国际标准的1.5倍,更可怕的是老龄化程度还在不断加速。

2005年,IMF推演了中国1950-2050年的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资料来源:IMF

根据IMF这一预测,到2050年时,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将超过1/3,而这一预测是基于1.8的总和生育率进行推演的。

2013年,美国人口普查局也对中国的人口结构进行了分析,老龄化程度比IMF的预测更加让人触目惊心。

再过二三十年,满大街都将是老年人,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少,社会活力不断下降。

而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养老会不会出大问题?

当我在公众号发起“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意见征集时,有一位读者给我留言说:

作为一名在政府规划部门上班的,我们领导对养老这块很是看好。如果国家政策或者配套进一步完善,养老院是一个不错点。

但问题在于,政府自己是不创造价值的,政府能做的是政策的制定和财富的再分配。如果没有足够的年轻劳动力,政策怎么落地?如果没有足够的年轻劳动力,养老金的缺口谁来填?

根据2016年社保报告,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为2.75:1,其中广东最高为9:1,黑龙江最低仅为1.3:1。

也就是说,广东是9个年轻人在供养1个老人,而黑龙江平均1.3人供养1个老人,对于黑龙江来说,养老的压力已极其严峻,入不敷出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而这个结果比预料的要来得更快。

就在2017年12月,人社部最新的社保报告显示,2016年黑龙江养老保险收不抵支320亿,扣除2015年结余的88亿,总欠账也达到了232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养老金结余被花光的省份。

除了黑龙江之外,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都出现了当期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

在全国养老保险可支付月数情况表中,很多省份的血槽已经快见底了。

国家现在的做法是通过财政预算进行转移支付,说白了就是让有钱的省份补贴那些血槽见底的省份。

但这条路能走多远?

一边是转移支付的金额大幅增长,一边是全国性的老年人抚养比不断下降。

如果中国不能解决少子化的问题,到了2050年的时候,全国的养老抚养比可能都将变成黑龙江现在的样子,到时候每个省都将入不敷出,那又该怎么办?

难道还指望国际援助?

或许你觉得2050年还很遥远,但这个时间点正好是我们这一代人差不多到退休年龄的时候,所以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将面对的问题。

当然,国家肯定会想对策。

04

政府的第一个对策就是延长退休年龄到65岁。虽然有一些专家会跑出来说,延迟退休可以“更大程度发挥老一代人在企业中的经验作用”,又或者是“可以提升老年人的价值感”,但无论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延迟退休的本质不过是消减老年人的福利以减轻社会的负担。或许你觉得这样很残酷。

毕竟当年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喊出的口号是“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后来这个口号变成了“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而到了今天这个口号变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这多少让人觉得政府有甩锅的嫌疑。

但如果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你会发现我们不过是有幸生在了最文明的时代。

自2000年以来,学者在川、陕、鄂、豫交界的汉水流域中发现了大批古代的“寄死窑”(又称“自死窑”、“老人洞”),这被认为是在生产力短缺的古代,专供60岁以上的老人自我死亡时使用的。

日本也被发现有弃老的传统。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木下恵介曾于1958年拍摄过一部电影《楢山节考》,讲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由于粮食长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岁,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这部电影播出后引起过了不小的轰动,后来在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中,阿信妈也曾经说:“如果家里再困难的话,你就把我背到山上去吧”。

在现在看来,这种做法简直大逆不道,这样的子女不配做人,但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一个过程。但你不要以为今天的人们就一定不会重走过去的老路。

2016年,横滨一家医院里一名88岁的老人因输入体内的点滴被混入了洗涤剂成分而不幸死亡。随着日本警方的进一步调查,竟发现了多起类似的案件。

除了用点滴谋杀之外,日本同年还发生了男护理人员用刀砍死19名老人和残障人士,以及女护理人员对着住院老人大骂“你们本应该死”这样的虐待甚至杀害老年人的恶性事件。

日本舆论对这些事件做出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老龄化的日本社会,护理人手极度不足,导致“憎老”现象不断加剧。

在经济高速发展,资源富足的时候,人性会表现出文明友善的一面。

但当一个社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短缺到一定程度时,人性就会露出丑恶和自私的那一面。

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求生本能。

而中国和日本不同的是,日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前,已经晋升为富裕国家了,而我们要面临的是未富先老这样更为残酷的事实。

如果仅仅是延迟退休就可以避免伦理危机的话,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了。

而退休年龄会不会进一步延迟,这就很难说了。

德国已经在讨论把退休年龄延迟到70岁了,而我们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退休年龄比德国更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政府的第二个对策是提高生育率。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把总和生育率提高到1.8。然而纵观全世界范围内,至今没有哪个国家在生育率大幅降低后还能涨回来,更何况中国没有出台任何配套性的激励政策。

随着房价的上涨,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多子多福”传统思想的逐渐没落,女性生育率能够不再进一步降低已经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了。

如果我预测的没错的话,202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将再一次经计生委的“科学测算”强行调高到1.8。

但这并不能改变中国人口正走向阶梯式的下降,甚至是雪崩式的坍塌。

05

从中国的人口危机中,我想到了衍生出来的重要问题:在劳动力大幅减少,老人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很多的钱,孤独终老者未来要面对的养老环境可能会比现在的公立医院还要糟糕。

当我抛出这个问题后,读者@木木星球产木木 给我发来了留言。

作为一名在养老院工作了多年的从业人员,他既看到了国家对养老院机构的不断规范,也看到了养老产业在现实中面临的困难:现在养老行业存在很多问题,养老专业人员稀缺,养老服务人员稀缺,就我所在地区新一线城市,虽不能和深圳上海比但也算是超大城市了,养老行业的服务人员几乎都是农村的,这里不是说歧视农村的,只是他们相对文化程度不高,在日常实际管理中真的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也缺乏专业护理老人的相关知识。

但是在现实中,即使放宽条件还是很难招到护理人员,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来这个行业的,认为这是伺候人的工作。

现在发展的是医养结合型的养老,以后的养老院全部都要求有医疗服务,这就表示需要更多有医疗专业知识的人才进入,相对的成本费用也会增加,所以往后发展养老行业的人工费真的会很高,很高。

试想一下,你愿意去做给人端屎盆子的工作吗?

显然,我们这一代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的。

那么到了我们年老的时候,我们要开得起多高的价格,才能雇来一个给我们端屎盆子的人?

随着“刘易斯拐点(人口学中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说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的到来,未来的人工成本将会越来越高昂。

有些人会说,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这些都不是问题。但如果你了解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你就会知道,人工智能擅长的是运算和处理数据。比如像围棋这样规则确定的项目,阿尔法狗可以轻松战胜所有的人类选手。但对于人类生来就会的那些本能反应,比如弯腰屈膝保持平衡,这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极其难以克服的挑战,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算法有希望可以实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你在科幻片中看到的机器人,他们的动作都很僵硬)。

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人工智能会取代的只是初级白领的职位,养老护理主要还是要靠人工。那么孤独终老者会怎样?

如果你有很多很多钱,当然不是问题,你可以住顶级的养老院,雇世界各地的保姆,还可以花钱找人陪你聊天。但对于绝大多数并不富裕的人来说,孤独终老的代价可能就是极其悲惨的晚年。

06

2010年,日本NHK拍摄了一部名为《无缘社会》的纪录片。之所以拍这个题材,是因为日本出现了大量警察都查不出姓名的不明尸体。他们把无人收尸的死法称为“无缘死” 。

NHK对全国共1783家公共团体进行了调查,直到那些由地方公共团体自行火化与埋葬的数字被统计出来。而统计的结果,叫人触目惊心。

仅仅是一年时间,日本有三万两千人“无缘”死去,他们大多是单身者。一位40多岁的单身大叔,过去和父亲一起生活,可当他的父亲去世之后,前所未有的孤独让他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一位30岁的女性,每次吃饭时就会开直播,然后对着空空的桌椅,说一句“我开动了”,以排解寂寞。

还有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一个人独自生活多年了,但她说不知道自己死后会经过多少天才会被人发现。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当你和社会纽带断裂时,孤独感会让你品尝搭配绝望的滋味。

一位名叫@喵不吱 豆瓣网友,她的留言让我印象深刻:看这部片子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可以一个人活下去。

年轻时候的孤独总带着一些理想色彩,因为这种美丽的孤独唯有丰富而强大的内心才能享受。未曾深刻体会过,甚至从未设想过,当人生走过了那个抛物线的顶点,慢慢步入苍老和死亡的时候,这种一个人生活的选择需要付出何种沉重的代价。

有一天,已经白发苍苍,每顿饭前说一句“我开动了”,然而餐桌对面从来只是摆好的空椅。

有一天,已经风烛残年,将工作时候积累的两大盒名片排列得整整齐齐,在死前,却找不到任何一个人可以说一声再见。

有一天,会在阴影下的黄昏止不住落泪,只因看到一对老夫妇在一起吹竖笛,那就是自己梦想的全部。

有一天,会将陌生人的随手赠物用心保存,时时擦拭,与自己生命轨道有一丁点交集的人,成了活于社会仅有的牵绊。

电视一直开着,房间的灯一直亮着,大概就是这样死的吧。

07

在准备这篇文章和搜集数据时,我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

人口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还有社会会如何对待老人的伦理问题,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将面对的晚年生活。

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曾说,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命运。Population is the fate of a country.

老龄化和少子化已经是一个事关民族存亡的问题。Aging and minority population are already a matter of national issue.

然而你会看到一些政府机构和专家,他们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一次又一次做出错误的预测,却还敢信誓旦旦地说未来一百年中国都不缺人口。

可偏偏,这些官员和专家还掌握着话语权,我对此十分担忧。

另一个让我担忧的事是,老龄化和少子化明明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但面对那些本该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竟如此麻木。

面对理性的分析和警告,我们几乎都视而不见。

而类似于《是谁杀死了二十二岁的中国女人》这样的文章却刷爆了朋友圈。

当一些女性号把女人恋爱、结婚、生孩子可能遇到的极端事件(恋爱遇渣男、婚姻遇出轨、婆婆强逼生二孩等等)都拼凑在一起时,就会诞生一篇篇爆文,然后下面最高赞的留言是年轻女孩各种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

这些文章会让你觉得结婚生子很恐怖,他们会给你讲述35岁的女人走遍世界各地活得很精彩的故事,他们还会告诉你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用来逐梦和体验未知,但他们没有告诉你,结婚生子也可能会过上充实又幸福的生活;他们更不会告诉你,你的父母正在不断老去。

你现在过得不顺心,父母可以给你兜底,但总有一天,你的父母年老体衰病倒时,你将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将父母送去养老院,还是你自己来照顾?

或许你收入很高,钱都不是问题。

但人活着是需要精神上的支撑的。

哈佛一项历时76年的研究早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幸福生活的结论:一旦我们基本的物质需求被满足,财富就帮不上什么忙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亲密关系。50岁时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最满意的人,80岁时最健康,良好的亲密关系能缓冲我们在衰老过程中遇到的坎坷。尤其是在80岁之后,如果你依然可以感到自己有可以依赖的人,那么你就能拥有更健康的大脑和更幸福的生活。

西方有一句名言: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从来不是免费品)

任何一个看似自由的选择,都意味着你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

无论你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你都可以避免一部分的麻烦,但也都会带来另一部分新的麻烦。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劝你违背自己的意愿随便找一个人共度余生,结婚生子。

只是我看到了太多关于不要恋爱,不要结婚,不要生孩子,不然会很惨的言论。

我曾在朋友圈看到过一位女性公众号的作者说,自己公众号阅读量高的文章基本都是这三类。所以我想告诉你,如果你真的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未来可能会遇到怎样的问题,而选择权永远在你手上。

但正如NHK在《无缘社会》这部记录的最后,以旁白的形式说了这样一段话:人正是处在各种联系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使命,才能生存下去的。要有需要自己的人,有需要自己的位置。

如果我推测的没错的话,三十年后社会的主流声音又将是号召恋爱、结婚、生孩子。因为人类就是这样的物种:绝大多数人都对理性的分析和抽象的数据视而不见,只有当战争、灾难和各种各样的苦难真的降临时,公众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用一代人的不幸,去换取下一代人的觉醒。

最后,如果你做好了要孤独终老的准备,那我给你的最后一个建议是:多健身,多赚点钱,不然你的晚年会很惨!

谢选骏指出:多健身,并不能保证长寿;多赚钱,只是苦了现在——因此说到底,与其现在年纪轻轻就像牛马一样“多健身,多赚点钱”,还不如老了以后痛痛快快地早点死了算了,免得年纪轻轻地就发出了老龄社会的颤栗哀鸣!——这就是无神论者的末日。



【086、西方社会的三高症】


《白宫顾问曝惊人言论 将中国逐出WTO》(2018-11-20 BBC)报道: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哈塞特日前提出了将“中国逐出”WTO的选项。 

BBC11月21日报道,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哈塞特(Kevin Hassett)接受BBC采访时称,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中国“行为不当”,而WTO则让美国失望了。

哈塞特认可WTO在全球现代化中所扮演的历史性角色,但他表示尽管美国一般会赢得向WTO提起的申诉,但争端解决花费时间太长,而损害已经形成。他说,WTO需要更好地应对不遵守规则,以及因为惩罚过轻而情愿输掉案子的国家。

哈塞特说,“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进入WTO,然后做出这样的行为。”哈塞特提出的问题是,上述问题能否通过双边谈判、WTO改革,甚至将中国移出WTO得到解决。第三个选项是最后且最不受欢迎的选择,并非是美国的官方政策。哈塞特说,“我们应该寻求将中国逐出WTO吗?”

BBC称,这甚至不可能发生,但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发表如此言论令人吃惊。据报道,美国的不满有很大程度是因为WTO让其在应对中国上绑手绑脚,美国指控中国对美国“倾销”廉价商品以拿下市场占有率,同时不公平地使用政府补贴以降低中国企业的成本。 美国官员曾表示,美方的目标是使仍控制着本国经济诸多领域的中国政府展开全面的自由市场改革,以符合WTO规则。美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表示,美国2001年让中国在没有做出这种改变的情况下就加入WTO是个错误。

现下,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阻止WTO任命新法官,并威胁要退出WTO,将这一国际组织推向瓦解的边缘。目前WTO正在积极制定一项计划,准备进行其成立23年来最大的一场改革。

谢选骏指出:BBC没有吃惊西方社会道德崩坏,在六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就开放WTO,吸纳共产党中国的廉价劳力,结果在无数冤魂之上,又造成无数血汗工厂。

《美国海关严打奢侈品假货 8成都是中国产》(2018-11-21 世界日报)报道:

CBP工作人员展示名牌皮包、奖杯、仿冒三星及iPhone等智能手机以及耐吉球鞋等仿冒产品。感恩节购物季即将开始,为防止假货流入市场,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简称CBP)和国土安全调查处(HSI)官员20日在纽约展示近年来海关查扣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仿冒品,竟占仿冒品总数的80%;一些中国仿冒品厂商,为避免美国执法部门锁定中国货品严查,不惜将货品先转往别国,再寄送到美国。

CBP工作人员在纽约甘迺迪机场(JFK Airport)的记者会上,开箱展示查扣的各路假货,多数假货为产自中国大陆或香港的名牌仿制品。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工作人员说,纽约曼哈顿华埠以及法拉盛等地,以及亚马逊(Amazon)或eBay等电商平台,已成为这些仿冒品的销赃集散中心,让这些仿冒品流入美国。

甘迺迪机场CBP主管卢梭(Frank Russo)表示,2018财年执法部门共没收超过4400批次仿冒品,总价值超过2亿元。“仿冒品的总量仍在增加,较去年同期多8%左右。”卢梭表示,即使近年美国执法部门严查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仿冒品,但来自该区域的仿冒品数量只增不减,2018财年仿冒品仍占总数的80%。他说,为回避执法人员的检查,某些中国仿冒品供应商,不惜将仿冒货品贴上伪造的名牌产品标签,先运到其他国家,然后再寄到美国。

国土安全部纽约地区探员马兰迪兹(Angel Melendez)表示,买卖假货都属违法行为,购买假冒产品不但危害民众健康,还损害国家经济,使民众就业机会减少。他说,执法部门将严打走私行为和仿冒产品;他以今年8月公布大型走私案件为例,执法部门共查获价值超过4亿5000万元来自中国的名牌仿冒商品,并对22名涉案的华裔控罪。

马兰迪兹表示,若执法人员发现仿冒品,将会立即没收;仿冒的私人物品、药品和电子设备等,会对民众安全造成威胁,均会成为严查对象。他以电子产品为例指出,类似仿冒产品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

CBP林姓华裔官员表示,仿冒品的进口商通过纽约法拉盛和曼哈顿华埠等商铺,以及亚马逊或eBay等电商平台,把仿冒品销售到全美,影响恶劣。林姓官员说,仿冒品的制造日益精良,但仍可从寄货方式以及产品价格等辨别真伪,执法部门也会邀请专业人士判定,“以这一箱货品为例,正品的巴宝莉(Burberry),不可能和普拉达(Prada)用同一个箱子寄来美国”。

谢选骏指出:世界日报不懂——任何自我放纵,都会招来蛆虫——吸毒者引来了毒贩;贪财者引来了伪冒;无神论引来了马列。

《中美世贸会议唇枪舌剑互批 火药味超浓》(2018-11-21 香港经济日报)报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前夕,两国在贸易议题角力未有减缓。中美当地时间周三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会议上针锋相对,互指对方虚伪;美国特使指责中国利用世贸组织推行“非市场”政策,一名中国官员则表示,是美国在藐视规则手册。

特朗普政府此前以美国国家安全忧虑爲由,对进口钢铁和铝设置关税壁垒,此举激怒了美国的贸易伙伴。特朗普还对大量中国商品开征关税,因指责中国窃取美国的知识产权。

WTO讨论特朗普政府贸易行为——世贸周三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总部举行会议,围绕特朗普贸易政策的一系列法律纠纷进入了正式裁定阶段。

美国贸易副代表习达难(Dennis Shea)在会上表示,中国正利用世贸组织推动“非市场”政策,这些政策扭曲了全球市场,导致大量产能过剩,尤其是在钢铁和铝领域。习达难表示,世贸组织应该驳回中国以及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挪威、俄罗斯和土耳其等提出的诉讼,因爲世贸组织的规则,允许对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而采取例外的行动。

路透社引述习达难的讲话副本,他表示,“一些(世贸组织)成员国担心,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国家安全爲由的例外条款,将破坏国际贸易体系,这是错误的,而且是完全倒退的”

美代表:中国用WTO机制扭曲贸易——“相反,对国际贸易体系构成威胁的是,中国正试图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阻止任何成员国采取任何行动,解决其不公平、扭曲贸易的政策”,他强调。

美国也提出了自己的诉讼,以对抗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欧盟的报复性措施。这些国家表示,特朗普的金属关税是毫不掩饰的美国保护主义。“美国不能容忍这种程度的虚伪”,另一名美国官员在会议上表示。但中国官员在会反驳称,中国政府不想捲入互相推卸责任的游戏,并表示美国指责中方,但却无法提供依据,美国是利用这些申诉来掩饰自己违反WTO规则的行为。在回应美国的知识产权申诉时,中国代表回应时指出,根据世贸组织的记录,确实仍有一些未解决的争端,包括2004年针对美国违反世贸组织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的裁决。

中国官员回应知识产权指控 批美不可信——但这名中国官员强调,“美国故意拖延此案超过14年的,根据这些事实,这种申诉本身就缺乏可信度”。

“中国完全遵守了TRIPS协议,而美国没有。我们认为,在美国忠实地、完全履行其TRIPS义务之前,美国提出的比较,显然没有法律基准”。“美国的声明充满了虚伪”,这名中方官员说。

谢选骏指出:香港经济日报眼瞎,也许无法判断中共和美国谁更虚伪,但是人们可以知道——由于缺德吸纳血汗,西方社会已经患有三高症了,那就是大举借债的社会高血压、资产高估的社会高血脂、两极分化的社会高血糖。极端右翼假借“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纷纷崛起,企图消化三高,不可得也,反而推高了三高,川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让贫困的白人更多了,吸毒现象更为严重了,吸食大麻全面合法化不可阻挡了。



【087、小康社会应该由中产阶级领导——打天下的不能坐天下】


《郑永年:中国建设小康社会需做大中产阶级》(2015年03月13日 新加坡频道)报道:

“‘四个全面’是互相关联的、一环套一环的。这既是目标,又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一系列手段的工具。”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一定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这种方式,从改革中找红利。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现在中国各方面都在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那么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看,您如何解读这“四个全面”?

郑永年:我个人理解,这“四个全面”就是从要实现的目标,到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举措,这样一个序列。

第一个全面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认为这是十七大、十八大中国共产党执政党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这也是今天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我们都知道,中国社会现在的问题就是中产阶层太小,还没有形成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任何一个社会要稳定,要可持续发展,中产阶层就要做大。小康社会的概念,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中产阶层或者中产阶级观,就是使得大部分人富裕起来,使中国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中国发展的利益,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另一方面,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问题,更是经济上可持续的问题。前些年我们都在讨论中国如何逃避“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经济成就,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到了现在的人均GDP达到约7000美元的中等收入社会。而要达到把中国从一个中等收入社会提升到高收入社会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十年、十五年的时间保证6%至7%的增长,这段时间是尤其关键的,否则中国将面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

从东亚的历史经验看,要么是早些年的日本和后来的“亚洲四小龙”,顺利从中等社会提升到高收入社会,要么就是已经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因此,摆在中国人前面的场景非常清楚,我们必须要进入小康社会,把中产阶层做大。

那么要做大中产阶级就需要通过改革,也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即第二个全面达到这个目标。近年来,中央层面成立了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大家从架构上来看,目标已经有了,也有了一个战略举措。

第三个全面,“全面依法治国”就更为清楚。依法治国既是中国制度建设的目标,同时它也是一个手段,就是如何深化改革。我觉得深化改革主要通过依法治国的手段来做,而依法治国的手段最重要的还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直所强调的——关键的少数人。

所以,这就牵涉到了第四个全面,“全面从严治党”。因为无论从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成功,“亚洲四小龙”的成功,关键的少数人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当然我们现在不太强调“无产阶级”这个概念,但是先锋队这个本质是要强调的,先锋队就是关键的少数人,就是党内的这些精英。如果精英不能依法治国,法治不能适用于关键的少数人,不能适用于精英,不能适用于中国共产党,作为整体的话,那么中国的法治社会就很难建设起来。如果法治不能适用于精英,又会出现法不责众的情况。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最近我们一直在提中国经济“新常态”这个概念,而且也多次提到要注重发展的质量,看中的是调结构、转型升级等等。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您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郑永年:我觉得两点非常重要。最关键是市场要起主导作用,政府要起更好的作用,这是三中全会谈的改革方案的核心概念,也就是市场化、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另一个就是去年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就是依法治国。

我们要客观地了解中国的“新常态”。首先,“新常态”意味着中国不再追求两位数的高增长,并且也不可能维持那么高的增长,所以从两位数的增长,经济下行到去年的7.4%,都是属于正常的。这样一个“新常态”意味着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经济角色都要调整他们的发展模式,调整它们追求经济增长的方式。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认为现在已经实现了“新常态”。因为从十八大到现在也只有两年多,如果是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在今后的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里,中国实现了6%到7%的增长,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稳定增长的“新常态”。但如果经济一旦下行到6%甚至5%,就不能说这是常态。所以,“新常态”是我们要去实现的一个目标,通过调整经济增长的方式,要实现的这样一个“新常态”。

我观察到,有很多领导人认为现在的经济很正常,现在提倡“新常态”,经济发展便不重要,这种观点同样也会犯错误。所以我觉得,继续用以前的GDP主义,不考虑环境或人文,是会犯大错误的。但同样,如果盲目认为什么都不用做了,同样也会犯大的错误。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旧很大,因为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比较难,中国的产业升级也比较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如此大体量的经济要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中国一定要通过内部的改制,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依法治国这种方式,从改革找红利,这是中国必须强调的一点。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正如您所说,现在一方面不能单方面追求GDP,另一方面也不能说已经实现了经济“新常态”。那么在您心目中,以制造业为例来说,您设想的“新形态”实现时,具体点说,是不是中国会出很多类似美国苹果那样的公司和产品呢?

郑永年:中国的产业升级很重要。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中国成为世界产业装配总行,而不是以前总说的世界制造业的总行。因为很多的技术零件不属于中国的,是其它国家生产出来到中国接受组装的,所以很多产品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组装”。

要实现真正的中国制造,首先要有技术,随后要有产业,并且这个产业得是在国际上有竞争能力的。我常说,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就是,中国农民工成为美国的工人阶级,成为世界的工人阶级。当然中国也是有自己的技术的,比如产生像华为这样的技术公司。但是相对于中国如此大的一个经济体,名牌企业还是太少了。

谢选骏指出:新华社不懂,仅仅“做大中产阶级”是不够的。毛泽东、邓小平把持的穷鬼社会可以由无产阶级领导,而真正的小康社会应该由中产阶级领导!换言之,只要没有实现“由无产阶级领导向中产阶级额领导”的过渡,中国大陆就依然是一个穷鬼社会,而不可能是一个小康社会。2019年的香港送终、武汉起疫,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网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报道:

中国大陆2021年1月1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距今还有300天(以当地时间计算,如果发现倒数时间不准确,请刷新页面缓存)……  

小康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含义。一是儒家的一个哲学概念,最初指大同社会因为人的私欲堕落的结果;二是邓小平所说的“小康”,指温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所达到的相对富足的生活状态,中国共产党认为二十世纪末中国已实现“基本小康”,并提出到2021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最早出现于诗经。 

原意——小康概念与“大同”相对,出自《礼记》礼运篇大同章(通常简称“礼运大同篇”及“小康篇”)。 

“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康篇”:“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可见在小康社会,每个人只会顾著自己及自己的家人(“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非大同社会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当时的儒家思想家认为,小康和大同的区别是社会道德水平下降。 

现代含义——“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邓小平对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思考》

根据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接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进一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具体时程其中全面小康社会指标必须达成。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生活发展阶段的标准,恩格尔系数40%到50%为“小康”,该系数越低标志着越富裕。2017年起,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降至30%以下。

谢选骏指出:邓小平是个私欲堕落的小矮人,难怪他会把私欲堕落的小康当作共产主义镰斧帮的救命稻草——但是他哪里懂得,私欲堕落的小康社会应该由朝九晚五的中产阶级来领导,而不是由打家劫舍的无产阶级来领导!打天下的不能坐天下,否则天下只能大乱不已。共产党自己先富了起来,只能沦为革命对象了。



【088、新的社会组织正在“传销”中诞生】


《“善心汇”闹京 传销危及维稳当局终出重拳》(2017年8月29日法广RFI 小山)报道:

中国各地传销犯罪严重,团伙逼迫不仅造成陷入传销黑网的人倾家荡产和家破人亡悲剧频发,也成为普遍的民愤问题。中国各地警方近期出拳整肃传销。

据中央社今天报道,广西北海市凌晨出动2100名军警,大举扫荡传销组织引发关注。

中国今年加大力度严打传销,除了要加强稳维,大学生接二连三因陷入传销而丧命,引发民愤与社会关注,也必须出重拳宣示。

以「扶贫济困、均富共生」做为吸金口号的「善心汇」,2013年于广州成立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全国性组织,到今年出手取缔才发现,「善心汇」竟已拥有超过500万名会员,涉案金额多达人民币数百亿元。

「善心汇」发起人张天明被逮捕后,超过6万名会员于7月24日群聚北京要求释放,更是继1999年4月25日法轮功成员发动的「425上访事件」后,人数最多的聚众维权事件,惊动北京高层。中国随即展开「善心汇」扫荡,各省市都是一批数十、数百人被抓,至今尚未落幕。

据报道,8月初,一名毕业自东北大学的农家子弟李文星,因为一直找不到工作,被诱骗至天津参加传销活动,最后却在天津静海一个水坑中发现他的尸体。

李文星不是唯一因为参与传销丧命的大学生。在他的尸体被发现之时,另一名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张超也同样因参加直销在天津丧命。最新一起不幸事件,是一名湖南大二女学生林华蓉因不堪被传销组织软禁,最后跳河身亡。

李文星事件发生后,天津当局6日集结数千警力,展开为期20天的取缔非法传销专项行动。

中国接连传出3名大学生因参加传销活动丧命的消息,引发民愤与关注。中国教育部、公安部等4部门为此宣布自8月15日展开为期3个月的传销活动专项整治行动,严打传销组织。

湖北省20日也宣布,即日起3个月将集中时间、警力对传销犯罪活动进行「全方位地毯式清剿。」

由于中共第19次代表大会最迟11月召开,基于维稳与消除民愤需要,中国将持续打击传销。

谢选骏指出:传销和“非法集资”、“非法经营”一样,都是邓小平“一切向钱看”路线的产物。不管白猫黑猫、病猫癞猫,都是无法消灭老鼠会的猫。这是因为,传销和老鼠会的组织形态,非常接近黑社会和地下党,让依靠黑社会和地下党起家的共产党束手无策、非常头疼。什么时候,等到传销和某种意识形态结合,新的社会组织就可以正式形成了。那时,传销不再以赚钱、骗钱为目的,而以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为目的,也就是以垄断性地赚大钱、骗大钱为目的——就像国民党和共产党那样。而现在的“善心汇”,正是这种“传销和意识形态的结合”的萌芽。虽然还只是停留在“气功的意识形态化”阶段,但已经对共产党的“忽悠治国”产生了部分“替代效果”,所以让“人民政府”惶惶不可终日了。



【089、信用社会能兼容于共产极权吗】


《马云重磅出手 宣布8城市租房免押金》(2017-10-10 财闻汇)报道:

没买房的沸腾了!马云刚刚宣布一个大消息!

一、支付宝正式宣布:租房全部免!押!金!

猝不及防!

当很多人还在讨论房价时,刚刚,马云又重磅出手了:支付宝信用租房大戏,正式拉开大幕!

在国家大力鼓励和培育租房市场的背景下,今天(10月10日),“中国放心公寓联盟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支付宝宣布正式上线租房平台,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南京、成都、西安、郑州8个城市率先推广信用租房。芝麻信用分达到650分以上,就可以免去租房押金。

什么叫信用租房?说白了,信用租房,就是用户可以凭借自己的信用,减免押金,按月交租。

更让人惊叹的是,才张罗了不到半年,支付宝已经联手了十来家深耕在租房行业的优质合作伙伴,一起改变传统的租房行业:现在,已有超过100万间公寓将正式入驻支付宝租房平台!

大家都知道,与个人房源相比,此类公寓房,可以为租户提供更精准的房源信息、统一标准的装修,以及更完善的租后服务。

你没看错,在房地产这个看似与互联网企业风马牛不相及,针扎不入、水泼不进的产业,支付宝终于来了!

二、免押金,地产中介颤抖

支付宝在革谁的命?

北上广深的高房价,让不少人不得不选择租房。而租房的押金、租房的中介费、虚假的房源、黑心的中介,几乎困扰着每一个漂泊在外的年轻人。目前,多数人租房还是选择传统房地产中介。

据券商中国(微信ID:quanshangcn),虽然房地产中介协会没有公布租赁市场的具体市场份额,但从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公布的二手房成交的信息来看,9月份,中介企业二手房开单排名显示,前三位依次是:链家市占率20.9%,Q房网市占率17%,中原市占率6.97%。

除了传统地产中介,58同城、赶集网等也有租房业务,并且都进行了“看好你的钱”温馨提示。

记者了解到,58同城、赶集网上一般房源都还是需要押金和中介费,和其他地产中介没有本质区别。也有一些业主直租和公司直租的则不需要中介费,但需要交押金。

买不起房,就连租房也不让人省心,这是社会问题。而今天,支付宝企图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1、消灭重复虚假房源:在支付宝租房服务中,房东录入完整房源信息后,将实现“房源出租后自动下架、空出后自动上线”,保证房源真实性。

2、消灭中介费:租客将与公寓管理方直接沟通对接,不再经过任何中介,从而省去高昂的中介费。

3、消灭押金:传统的“押一付三”将彻底改变,接入信用分后,芝麻分650分以上的用户租房将再也无需押金,还可以一月一付,大幅度降低资金压力。

当租房行业,因为信用而没有了押金,因为透明而没有了中介,因为技术而没有了虚假,这一定是中国租房史上从未有过的实质改变!

三、381个城市开启信用免押服务,向“信用城市”升级

这一枪打响,无疑是又一场商业模式革命,将无现金社会、信用城市、大数据、租赁经济完美的链接起来。

早在3月23日,一份全国信用城市报告上的数据显示,全国381个城市已经开启信用免押服务,开始向“信用城市”升级。

租房要押金,租车要押金,住酒店要押金,如今,芝麻信用免押已经在酒店、租房、民宿、租车、共享单车、医疗、便民服务、农业设备租赁等8大行业被广泛使用,合计免除押金已经超过150亿元,已有近2000万人享受过免押金服务。

比如,此前上线的免押金住酒店,免去了押金、查房等环节,将用户的入住时间由平均十几分钟下降到45秒,退房时间由平均4、5分钟下降到18秒。

这意味着,通过“信用”保证,免押金时代已经到来!

四、中国的信用社会来了!

“你的信用分多少了?”这句话在我们耳边听得越来越多,当我们静静地享受信用带来的各种生活便利之时,一个重磅信号悄然释放:中国的信用社会正在到来。

租房要押金、租汽车要押金、住酒店要押金、就连租个自行车也要押金,这表面上是理所当然,但这背后是一场急需解决的信用危机。

马云正在干着一件社会应该干的事,他把人们对信用变现,让我们利用自己的信用可以租房、租车,等于我们的信用真的值钱了。

有人问美国人为什么不存钱,因为人家没钱,卡里躺着的都是信用!在美国,信用比钱更值钱。

早些时间,支付宝就联手永安行让共享单车不再需要押金。今天,租房也因为信用而不再需要押金。可以预见,酒店、医疗、农业等各大行业都因信用而发生巨变。

曾经看不见、摸不着的个人信用,正逐步“变现”。老百姓开始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信用带来的便利与服务,这应该就是马云创办支付宝的使命:让信用等于财富,让诚信的人富起来!

而企业也一样,未来再也不是比谁先掌握政策、谁先有货币、谁有更多资本、谁有更高文凭,而是比信用,谁信用越好,谁就越会成功。

从今天开始,珍惜别人给的每一次信任,保护好自己的信用,一起为中国迈入信用社会而努力!

谢选骏指出:马云挺能忽悠的,大概因为骑在马上,鸡狗都能腾云了,但问题是,信用制度可能兼容于共产极权吗?信用制度不能兼容于共产极权,正如辩护律师不能兼容于共产极权——除非辩护律师化为认罪律师、信用制度化为监控制度。



【090、医治中国社会癌症的新方法】


癌症的特点就是“无组织生长”,中国社会的特点“无组织生长”,因此推论:现代中国患有社会癌症。而寄生在中国社会里的中国共产党,则是一个巨大的癌症肿瘤。现在,一个号称“医学的里程碑”出现了:美国科学家声称,可以将癌细胞转为良性。这真是“医学领域的和平演变梦想”。

2015年8月24日,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美国梅奥诊断的科学家们发现了让癌细胞实现“逆生长”回到正常细胞的方法。主要研究人员Panos Anastasiadis博士表示,这为关闭癌症系统提供了新的“代码”,而这个代码的发现与miRNAs(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相关。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预测,全球癌症病例将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将由2012年的1400万人,逐年递增至2025年的1900万人,到2035年,将可能达到2400万人。其中,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新病例有一半发生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中国。

严重的癌症疫情让与之相关的突破研究或治疗方案总能引起广泛的关注。不久前,PNAS上的一篇研究称,癌症是进化产物,而非基因突变而来。相隔不久,《Oncogene》上的一篇研究又称,细胞内蛋白质失衡可引发癌症,再次颠覆了基因突变引发癌症的理论。

事实上,就像诺贝尔奖获得者Richard J. Roberts曾说的“生物学总处在变化中”;对生物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对疾病的研究也同样如此。目前,通过化疗、放疗等手段杀死癌细胞是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那么,除了将癌细胞杀死,还有没有其它的原理对抗癌症呢?

8月24日,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梅奥诊断的科学家们发现了让癌细胞实现“逆生长”回到正常细胞的方法。主要研究人员Panos Anastasiadis博士表示,这为关闭癌症系统提供了新的“代码”,而这个代码的发现与miRNAs相关。

在正常细胞中,miRNAs通过同时调节一组基因的表达平衡整个细胞程序。要实现这一过程,miRNAs会诱导产生一种名为“PLEKHA7”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调节细胞分裂的重要因子。然而,在癌细胞中,以上的机制就会失调,细胞生长会随之失去控制。

科学们发现,一旦从细胞中去除miRNAs,抑制PLEKHA7蛋白质的产生,细胞就会发生癌变,分裂增殖过程不再受到控制。而反过来,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恢复癌细胞中miRNAs到正常水平就能够逆转癌细胞生长的过程。

Anastasiadis表示:“我们已经在一些恶性癌症类型中开展这种手段的试验,包括乳腺癌以及膀胱癌。通过提升细胞内部的PLEKHA7蛋白质或miRNAs的水平,我们观察到这些已经癌变的细胞随后会逐渐恢复到了良性状态。”

Anastasiadis实验室的Antonis Kourtidis博士说:“这项研究将至今不相关的两个领域汇集到了一起,即细胞粘附和miRNA生物学,解决了让科学家们长期困惑问题,即粘附蛋白在细胞行为中起到什么作用。最重要的是,研究揭示了癌症治疗的新策略。”

谢选骏指出:上述“医治癌症的新方法”也许可以对社会问题提供一点启发,那就是如何把中国共产党这个巨大的社会癌肿变成良性组织。癌症的特点就是“无组织生长”,中国社会的特点“无组织生长”,因此推论:现代中国患有社会癌症。而寄生在中国社会里的中国共产党,则是一个巨大的癌症肿瘤。把中国共产党这个巨大的社会癌肿变成良性的,也就是把中国共产党这个巨大的社会癌肿变成良性的组织,也就是迫使它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得超出社会组织活动的合法限度。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放弃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专政”,从黑社会变成一个合法的社团。那么,类似于细胞内部的PLEKHA7蛋白质或miRNAs,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宗教,是福音。基督教可以使得已经癌变的社会细胞逐渐恢复到良性状态。所以,中国要恢复正常生活,一定要首先基督教化。



【091、英国女王为何坐马车而不坐汽车】


《揭秘:那些被时代淘汰的物件为何僵而不死》(BBC 2019年10月7日)报道:

曾几何时,能拥有一部传呼机(pagers 亦称寻呼机,台湾一般习惯称呼叫器)随时能和家人和友人联系显得无比自豪和神气。

现在,它们早已被现代移动通讯设备智能手机所取代。而对于大约1000名仍然使用传呼机的日本人来说,本周也将与传呼机说再见。

然而,传呼机这一看似“过时”的电子玩艺,其实并未从世界上完全消失。

此外,与传呼机具有类似命运的还有几大样,其中包括支票、传真机、盒式磁带和拓麻歌子等。看看你曾使用过几件?

传呼机

传呼机曾称霸一时。

传呼机在中国大陆简称呼机。它其实是一个无线接收器。使用者可以把它佩戴在身上。每台呼机拥有一个特定的机号。当有人给你的呼机发送短信时,你的呼机就会闪动,并发出BB的声响。

它曾经是人们出门在外联络的通讯工具,但现在早已过时,被智能手机所取代。

然而,呼机并没有完全绝迹。在某些领域它仍然可以派上用场,例如,80%的英国NHS医院中仍然使用呼机。

既然有智能手机,为什么还要使用呼机呢?

首先,呼机的接收信号非常好,特别是在医院这样的环境中,为了防止X光射线辐射而设了一些屏蔽。该屏蔽会阻碍电话信号,但却不影响呼机信号。

因此,呼机是既快又好用的工具,尤其是出现紧急情况时。

但呼机将在不久的将来寿终正寝,它将被一种更先进的信息系统所取代,英国NHS医院决定将于2021年淘汰呼机。

支票在英国仍然有许多人使用。

凡是在银行开立帐户的储户,大多数人都拥有和使用过支票。拿着有出票人签字的支票就可以到银行转帐,进行存取业务等。

但在数字化的今天,很多人都已经对支票开始陌生,或根本没有见过支票。年轻一代更是习惯网上银行或是使用信用卡和手机支付等。

但是,支票并没有从此废弃消失。一些地方仍然欢迎使用支票,例如,美国的一些小商店甚至不接受信用卡。同时,一些房东经常要求房客用支票支付。

再看英国,本来英国计划到2018年逐渐废除支票,但最后不得不取消这一计划,原因是找不到一种更可行的替代手段来满足65岁以上客户群的需求。

尽管,支票交易金额将会逐渐减少,但英国金融部门估计即使10年之后,支票交易金额仍会高达上亿英镑。

但与此同时,包括荷兰、纳米比亚和丹麦等许多其他国家已经淘汰了支票。

盒式磁带却远没有消失

许多年轻人可能从未见过盒式磁带(卡式磁带)。但对老一辈人来说,那可是他们欣赏音乐、学习外语、甚至自己录制歌曲的奇妙工具。

把小小的盒式磁带放入录音机中,按下播放键,就会传来麦当娜、王子普林斯的美妙歌声。

当然,跟当今的设备来比,它的音质差强人意。但是,盒式磁带却远没有消失。不但如此,近年来它还开始越来越受欢迎,正在经历一个小复兴。

这一现象在英美两国都是如此。例如,英国今年头7个月就售出35000个盒式磁带。美国去年的盒式磁带销量同上一年相比也增长了23%。

据行业人士说,怀旧可能是磁带又开始流行的一个原因。同时,跟黑胶唱片相比磁带更容易携带。此外,像埃米纳姆(Eminem)、凯莉·米洛(Kylie Minogue)以及其他一些有名艺人近年来又开始选择发放盒式磁带音乐也是其走俏的原因之一。

拓麻歌子

20多年前兴起于日本的宠物蛋生命力依然顽强。

拓麻歌子(又译作塔麻可吉,宠物蛋,英文为Tamagotchis)其实是一种电子宠物,于1996年兴起于日本,后来很快风靡全球。

主人需要学会照顾这个电子宠物蛋,要不断喂饭、喂水,还要为它打扫卫生等。一旦你停止照料,它就会“死去”。

这种宠物蛋一经推出,短短几年就售出4000万只。但后来人们对其热情大减。但宠物蛋虽然过时,但生命力却极其“顽强”。

在2010到2017年期间,仍有600万只宠物蛋被售出。

去年,制造商还推出了新一代宠物蛋。它从90年代的灰白变成了彩色。

同时,新一代的宠物蛋还可以相互交换数据、结婚、生子等。宠物蛋的粉丝们还成立了网上论坛,成为一个社交群体。他们在一起可以商讨自己的宠物蛋的“婚嫁”之事等等。

传真机并没有完全死亡,在美国、德国、以色列以及日本等仍然还有数百万台传真机在工作。

传真机的原理是先扫描即将要发送的文件,并把它转化为一系列黑白点信息,该信息再转化为声频信号并通过传统电话线进行传送。

接收方的传真机接到信号后,会把相应的点信息打印出来,这样,接收方就会收到一份原发送文件的复印件。

然而,传真机技术许多年以来一直都没有任何改进和更新。英国政府计划NHS医院到2020年3月停止使用传真机。

但传真机并没有完全死亡,在美国、德国、以色列以及日本等仍然还有数百万台传真机在工作。

英国专家库珀史密斯教授(Jonathan Coopersmith)表示,许多老年人对电脑不熟悉。他们仍然喜欢使用传真机。对他们来说,传真机来得更容易,也更便宜。因此,传真机虽然在未来使用的人不多,但还不会就马上消失。特别是在日本,人们认为手写的,打印出来的文件比电子邮件更珍贵。而日本新任网络安全大臣承认,自己从未使用过电脑。

谢选骏指出:那些被时代淘汰的物件为何僵而不死?因为那些被时代流行所淘汰的物件还有剩余价值,所以僵而不死。这就像英国女王为何坐马车而不坐汽车——因为马车可以显示其祖先的野蛮征服的历史,而汽车只能显示王权的衰败。按照自己的需要,现代独裁者却喜欢坐汽车而不喜欢坐马车,因为坐在马车上他们就像是小丑了。至于军事政变的领袖,坐在汽车上还是不够的,必须像戒严部队那样坐着坦克进城,而且要横冲直撞,尽量多杀一些人,以便树立自己的威望。



【092、政府的罪恶要社会来偿还】


《「終生獨身」創新高!啃完爸媽 啃老族還能啃誰?》2017年4月20日报道:

日本在20年前開始出現年輕人選擇在家裡白吃白喝的啃老現象,人稱「啃老族」的日本「單身寄生族」(parasite singles)世代如今步入中年,不知道父母撒手人寰、金援斷絕後,日子該怎麼活下去。

●35~54歲啃老 日本有450萬人

統計研究與訓練機構(Statistic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觀察「啃老族」現象的學者指出,35至54歲和父母同住的日本人,2016年約有450萬人。這群人逐漸邁入中年,沒有退休金、也沒有存款,對已因人口老化壓力運作吃緊的社福體系帶來更沉重的負擔。

●沒錢?管他的 船到橋頭自然直

現年54歲的田中裕美曾幫流行音樂團體和音,接受路透訪問時表示:「我習慣生活不穩定,覺得船到橋頭自然直。」她靠教唱歌賺取生活費,可是學生人數愈來愈少,她得靠母親的年金才過得下去。她自己沒有退休金,存款大部分都已用罄。她的父親去年過世,所以年金進帳少了一半。她坦承:「再這樣下去,母親和我會一起垮掉。」

●日本50歲世代 1/4男1/7女未婚

田中是所謂的「終生獨身」(life-time singles)族群。根據本月公布數據,「終生獨身」人數在2015年創下新高,50歲世代中,男性1/4未婚,女性1/7未婚。

日本中央大學社會學教授、1997年發明「單身寄生族」1詞的山田昌弘表示:「1990年代中期的『泡沫經濟』期間,20歲世代開心享受生命,以為自己會在30多歲時結婚。但其中有1/3從未結婚,現在差不多50歲了。」

不婚趨勢不只造成低出生率和人口減少,由於新家庭的組成是帶動私人開支的重要動力,不婚人數攀升,也讓消費低迷狀況更雪上加霜。

專家表示,愈來愈多人抗拒婚姻,不只因為生活方式更加多元,低薪、不穩定的工作變多也是原因之一。兼職員工、臨時工、約聘工現在占整體勞動力近4成,而在1980年代,這個比率只有約2成。

●父母離世後 將成社福沉重負擔

山田昌弘指出,2成的中年啃老族完全仰賴父母資助過日,一旦遺產和儲蓄花光,就會開始申請接受社會救濟,對社會安全網造成沉重的負擔。

協助中年人重回職場的非營利機構人員井福博敏說,有些中年啃老族曾有過穩定工作,後來因為生病或企業重組遭裁員,就很難再找到正職。

●定時炸彈? 已經悄悄開始倒數

53歲的經部昭博大學畢業後在廣告公司上班,薪水很不錯,但在43歲時被診斷出罹患帕金森氏症,現在靠84歲老父的年金與自己的殘障津貼過活。

對不只和父母同住,也很少外出、過著離群索居生活的族群而言,未來似乎又特別黯淡。這群「繭居族」原本都是年輕人,現在也漸漸邁入中年。

原本也是「繭居族」的中野文宜現在和援助組織合作,替擔心子女未來的家長舉辦工作坊。他說:「最大的問題是,父母過世後,子女要怎麼辦。這是1顆悄悄開始倒數的定時炸彈。」

《新聞小辭典》

啃老族:處於就業年齡而不願工作,或只做兼職工、臨時工、約聘工,在就業與失業之間游走,經濟上完全依賴或半依賴父母的年輕人和中年人。啃老族由於經濟無法獨立,即使成年也持續仰賴年長的父母提供吃住,通常無力也不想成家。

尼特族:起源自英語NEET(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的縮寫),指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尼特族最早使用於英國,之後漸漸的使用在其他國家。

繭居族:自我封閉的生活在自宅的族群,最主要特點是拒絕社交、不願參與人際互動,導致長期未就學或工作。這群人大多只為了覓食才偶然出門,平常足不出戶,甚至長達數年,不過仍有少數繭居族運用網際網路工作以及在網路上與他人互動。

谢选骏指出:所谓的“泡沫经济”,其实只是一个文过饰非的说法,是为了掩盖政府责任而杜撰出来的。实际情况是,贪官污吏掌握的政府,勾结银行系统,通过操纵利率、滥发信贷、放松金融监管,使得货币的购买力实际贬值,变相剥夺了人民的购买力,结果迫使百姓竞相投机躲避,造成币值的进一步贬值……房价暴涨只是其中冰山一角。

如此巧取豪夺,必然瓦解社会的公信,迫使年轻一代丧失劳动热情。如此一来,政府罪恶,最后却需社会偿还。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体现为“金融危机”,在落后社会体现为“财政破产”。政府的罪恶要“社会来偿还”,因为这样的政府是“社会的选择”。



【093、种族主义是西方文明的灵魂——红脖子悲歌】


《什么是“白人特权”:一则推特收获200万点赞的原因》(

2020年6月9日 BBC)报道:

美国非裔嫌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执法丧生,引发全国各地持续数日的抗议示威和骚乱,把几个历来极富争议的概念推到人们眼前。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 “白人特权"(又称“白种特权”,White Previlage)。

6月第一个星期,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上点赞最多(200万)、转发最多(61.68万)的帖子,是得克萨斯州南方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考古学副教授,44岁的麦考伊(Mark McCoy)发的,说自己也曾和弗洛伊德一样,因为涉嫌用一张20美元假钞购物被警察逮捕,但结局有天壤之别。他说: “这就是白人特权。”

那么,这个概念到底指什么?怎么来的?有着怎样的内涵外延?

正文:我和乔治弗洛伊德都因涉嫌用一张20美元假钞被捕。对乔治弗洛伊德,与我同龄的那个人,两个孩子的父亲,那意味着死刑。对我,则只是一段有时会在聚会中分享的故事。那就是“白人特权”。

麦考伊的故事

麦考伊教授在《新闻周刊》言论版撰文,回忆了那段经历。1994年,他18岁,某天去商店买东西,付账时递出去一张20美元钞票,结果被发现是假钞,然后懵懵懂懂就被警车带到警局,蹲了一晚上号子,最后被判6个月假释。虽然这种意外遭遇对一个自小是好孩子的白人青年来说心理打击很大,但回头反思,尤其是在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爆全国抗议骚乱的背景下,麦考伊发现两种经历清楚地诠释了“白人特权”这个概念。他说,从白人特权角度看,那就是我进去时就预期会得到公平对待,没有一刻担心事态会完全失控。

麦考伊教授后来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说,自己的推文被那么多人转发,其实心情比较复杂;有头脑的人都在呼吁应该多听听有色族裔的心声,但推特上转发最多的却是他这个白人的文字,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大家都开始看清现实,希望“借此促进对话”。

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又在美国制定了所谓一滴血规则,即欧洲人是白人,但凡身体里有一滴非洲人的血,就不能算白人。一直到1967年前,美国许多地方仍禁止不同族裔间通婚。

词典定义——根据牛津和剑桥英语词典的定义,“白人特权”是指在一个多种族共存并且存在种族不平等状况的社会中,相对于其他种族的群体,白种人群体仅仅因为肤色而拥有与生俱来的、其他族裔所没有的优势。这些优势在社会资源分配方面,比如教育、医疗、就业、法律等领域最明显。

剑桥英语词典的例句:“白人特权这个概念解释了为什么白种人更容易进入一个社会的法律和政治机构。”社会学家认为,白人特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隐形的,拥有这些特权的人通常不会意识到这点,也不愿承认。

这种由肤色赋予的特权嵌在种族多元社会的肌理中,因为不是靠实力挣得,也不被其他族裔认可,所以成了多元种族社会的一个潜在冲突源。和大部分涉及种族、歧视的概念一样,“白人特权”自诞生以来就争议不断。批评者认为,它用肤色/白色特征来代表阶级,忽略了其他权力结构和各种社会属性所附带的其他一系列内在特权。还有不少人认为它具有攻击性,冒犯性。

来胧去脉——不同肤色、不同族裔的人对“白人特权”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特权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收入群体和不同的历史时空里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英国伯明翰大学的黑人研究教授,同时也是英国黑人权益活动人士,克辛德·安德鲁斯(Kehinde Andrews)教授认为,这个概念最早出自193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活动家威廉·杜波伊斯(William Du Bois)笔下;他用这个概念来解释美国白人劳工如何因为肤色而得益于种族隔离政策。

另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白人特权”是美国社会学家佩吉·麦金托什(Peggy McIntosh)1988年在一篇论述白色特权和男性特权的文章里提出的,还开列出近50种表现形式各异的“白人特权”。她在1989年的“白人特权:打开隐形背包”一文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这篇文章发表在《和平与自由》杂志上,后来被视为了解“白人特权”的入门读物。

麦金托什称之为“无形的、没有重量的背包”的白人特权,可以体现为特殊待遇、保障、工具、地图指引、解码手册、通行证、护照签证、服装、制南针、救生服,以及空白支票。也就是说,白人特权可以渗入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就业、教育、医疗和个人发展等多方面成为体制的一部分。这包括对自我价值观的文化认可,与生俱来的特殊社会地位和不言而喻的各种社会生活自由和权利。她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之一是希望白人意识到自己与生俱来的特权,意识到根据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理念,自己有责任尽可能减少这种特权,因为"白人特权"造成了种族社会关系不平等的现状。

从那以后,“白人特权”就经常被用来解释移民国家多元种族社会的内在权利架构,以及这种体制性的隐性特权如何使白种人享受更多社会资源、利益,同时将有色人种置于劣势、弱势地位。华裔美国NBA篮球明星林书豪(Jeremy Lin)在推特上对奥斯卡颁奖礼上洛克的亚裔“笑话”表示强烈不满。

华裔和白人特权——2016年2月,美国发生了两件与华裔直接相关的事,一是纽约华裔警察梁彼得执勤时开枪,子弹弹跳击中没有武器的黑人,被判过失杀人。判决出来后引起华人社区抗议,认为梁彼得案判决存在种族歧视。另一件事是奥斯卡颁奖礼上主持人洛克将3名身着西服、提公文包、戴眼镜的亚裔儿童请上台,说他们是“最敬业、最专业、最勤奋” 的会计师,还说 “如果你对刚才这个笑话不满,欢迎你用手机发条推文。不过你的手机也是这些孩子们做的。”这番充满对华裔歧视性刻板印象的调侃立刻招致一片抗议声。

《外交政策》撰稿人傅亦沁在《亚裔在美国的尴尬处境》一文中指出,这两件事凸显了美国亚裔被白人排挤,被其他有色族裔敌视的现状。“他们一方面确实因为外国移民比例高、文化上重视教育而取得了高学历、高文凭,另一方面也要面对种族歧视;一方面被白人认为‘不够白’,在学校、职场受到排挤,另一方面又被其他少数族裔认作'白人特权阶级'的一部分,因而找不到在平权运动、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

2020年明尼苏达州黑人乔治·弗洛伊德被警察暴力执法致死引发示威和骚乱,一片抗议声中还可以听到一些针对华裔的敌意,比如华人挣钱够多,已经进入白人特权阶层了,等等。

从华裔的角度看,在努力“融入主流社会、主流文化”的过程中,也和其他少数族裔一样,不由自主地接纳了白人特权这种社会主流意识“隐形资产”,包括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

白人特权不代表什么

英国广播公司BBC Newsbeat曾请到二位社会角色迥异的嘉宾分享他们怎么理解白人特权。

一位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的黑人研究教授,同时也是英国黑人权益活动人士,克辛德·安德鲁斯(Kehinde Andrews)。他是黑人团结组织(OBU)创办人,黑人研究协会(BSA)联席会长。另一位是26岁的JT弗劳厄斯(JT Flowers),居住在英国的美国饶舌歌手,学生,社会活动人士。他们认为,多元族裔社会,享有白人特权并不代表人生道路坦荡顺畅,没有挫折磨难,或者就因为是白人生活就必然比有色族裔好。

但白人特权确实意味着肤色不会导致生活更艰难,更多挫折和失败。弗劳厄斯对这一点很有感触。他认为有些人抵触这个词,可能主要出于误解。他解释说,一个白人也可能很穷,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或者在职场遭遇语言障碍;作为白人并不等于不会陷入各式各样的弱势、劣势。在他看来,白人特权意味着白人不必时刻想到自己的肤色,而这一点对有色族裔来说是一种奢侈。

白人特权还意味着出门在外不必担心因为肤色而受到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或压迫。弗劳厄斯说,社会各界各族裔应该成为非裔的“同谋”;单单做盟友已经不够了

“心理作用”

安德鲁斯教授认为,“白人特权”带来的好处更多是心理上的,在某些情况下因为是白人而受到区别对待,这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感受。当然,还有其他衡量的维度,比如有些白人比另一些更有特权,有更多种类的特权。

从心理层面看,不少学者指出黑人比白人多了一层担忧,担心别人会怎么对待自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好莱坞获奖影片《绿里奇迹》(Green Mile)对此有细致入微的揭示。影片中一个大个子黑人被控奸杀白人少女投入死囚监狱,最后真相大白,他具有某种特异的疗伤救命能力。他偶然遇到遭白人恶棍奸杀的少女,正设法救她时被逮捕,定罪。

现实生活中以肤色、以外貌区别待人的例子也不少。BBC广播一台音乐节目主持人Ace是黑人,身材魁梧,留着大胡子。他承认自己的外表对有些人来说挺可怕。他说,在街上看到一个白人女性从对面走过来时,我会穿过马路到对面去,这样她可以不紧张,但这么做也让他自己感到尴尬。

白人特权和种族主义

白人特权不同于种族主义、种族歧视、白人至上主义和逆向歧视等。在白人占主导的社会中,白人被认为是正常的标准,因此白人与生俱来拥有的隐性利益被其他族裔视为白人的特权。对白人特权的利用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

种族主义的特点是主动、行为、选择,通常会对弱势族裔造成伤害;白人特权则是被动、与生俱来,是隐性利益,而且许多人往往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享受这些隐形资产。但这种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社会潜意识为种族偏见、种族歧视、白人至上主义提供了土壤和基础。

美国社会中亚裔、非裔、拉丁裔和白人的种族关系话题近年来不断引起媒体关注。种族主义在殖民地时期达到顶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民权运动迭起,种族平等逐渐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得到保证。但在现代多族裔移民国家,种族关系错综复杂,各族裔间的关系和少数族裔与白人群体的关系交错并存,紧张、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

谢选骏指出:文艺复兴开始不久,随着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殖民主义就开始了——由此形成的“西方文明”日益背离了基督教,殖民主义成了西方文明的灵魂!而白人特权,就是殖民主义西方的外衣。由此形成的种族主义,也就逐渐成为西方文明的灵魂。种族主义为何成为西方文明的灵魂?因为西方文明的基础是城邦主义和国家主义,而城邦和国家,在理论上都是基于种族区分的。

网文《为什么美国叫红脖子?》(2019-06-03)报道:

美国的地域偏见,最严重的就是北方人对南方人的歧视。南方人长期被称为“红脖子”。

红脖子特指南方乡下白人,意思等同于白人垃圾。红脖子在媒体和主流文化中被定义为贫穷落后、肮脏没文化、种族主义倾向的白人。

红脖子其实只是贫穷的农民们因为在地里劳作,脖子被太阳晒红了而已。但因为南北战争,南方北方的相互仇视,结果被北方人拿来作为对南方人的冒犯性称呼。

红脖子在20世纪也偶尔被用来称呼煤矿工会的成员,因为他们戴红头巾来表明自己的团体组织。后来这个词也慢慢演变成指代偏执、传统,超级保守的人。

不过它仍然主要被北方的大都市人用来攻击南方的保守白人,尤其是劳动阶层和偏远乡下的白人。红脖子出现在很多歌曲影视作品中,近来也被南方人接受,作为值得自己骄傲的身份标志。

除了几大区域之间互相的地域偏见和歧视,各大区域内的州和城市,也相互歧视。比如纽约人和新泽西人就相互看不上眼。纽约人认为新泽西人粗俗狭隘,新泽西人则认为纽约人蛮横无理,目中无人。

美国红脖子白人,一度被称为“劣种白人”,数万人被强制绝育!

种族歧视问题不是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人类的问题。历史上很多的战争因此而起,比如二战中的德国纳粹,认为他们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从而想要征服世界;比如美国,也曾经因为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而引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最终得到了法律上的平等对待等等。

相信一说起种族歧视,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白人对黑人的歧视。的确,黑人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一直被称作黑奴,被无情的从非洲大陆贩卖的各个大陆当做奴隶使唤,他们没有生命的尊严。但是如果你认为他们是遭到歧视最惨的人种,你们就错了。在美国,有一种被称作红脖子白人的种族,遭受的歧视远远要比黑人惨烈的多。

“红脖子”是一个历史性的词汇,专门用来指美国南部那些只接受了低等教育的贫困白人农民们,有些美国人干脆叫他们白垃圾,带有强烈的阶级歧视和地域歧视。

为啥说他们遭到的对待比黑奴还惨呢?那是因为美国其他地区的白人瞧不起这些红脖子白人,居然丧心病狂的提出了一个绝育计划。他们的理由是这些“红脖子”白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性欲,到处繁衍,比他们体面白人繁衍速度还要快,简直不成体统。

于是,在这次行动中,大批的南部红脖子白人被当做“退化家族”来对待,直接对他们的妇女进行了绝育计划。从1938年到1968年,大约有6.8万美国白人被强制绝育,失去了繁衍下一代的资格。并且支持这个行动的法律直到1974年才废止,行动1977年才被彻底终止,受害人到底有多少没办法统计。只知道现在仍然在世的受害者还有3000人左右。

黑奴再惨,也有生育自由,而美国对他们白人实施的这个绝育计划,简直就是要灭他们的族啊,这样的待遇恐怕世界罕见,很难想象发生在美国这样的超级国家。

谢选骏指出:种族主义既然是西方文明的灵魂,就注定了红脖子的悲歌。因为他们是战败者,南北战争的失败,自然也就使得他们的地位不如黑人了,因为黑人好歹也算战胜一方的资产。

《美国人地域歧视:东西南北中 互称对方“红脖子”》(球网 2018-05-17)报道:

30年前,笔者刚来美国时,同班同学,一名时尚的白人姑娘,说自己来自华盛顿州的一个小镇,那里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相处亲切和睦。不像在费城这种东部大城市,人们不仅冷漠,而且坏。她特意强调了“坏”(英文mean)这个词,意思是在这里遇到过不太友善的当地人。在美国也存在地域偏见和歧视,说白了就是不同地方的人相互看不上眼。这折射出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历史演变和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与经济发展等情况。

西岸东岸与中部的鄙视链

美国不同区域间的相互歧视,大致有几种情形:东岸人和西岸人相互鄙视,北方人瞧不起南方人,中部人被所有人可怜。美国东北部集中着最早的新移民,有举世闻名的常青藤大学和世界经济中心纽约,他们含着银钥匙出生,眼中的西岸是偏远之地,那里的人们成长在大麻烟雾中,土了吧唧。

东海岸人们眼中的西岸四季阳光明媚,大家成天在海边冲浪,四肢发达。那里政治倾向一片蔚蓝,同性恋泛滥。即便有高科技富豪和影视明星,也不过是没有底蕴的新贵暴发户。

西岸人认为除了住在西海岸,在任何地方待着都是一种痛苦,且自我感觉温良和善。

西海岸人们眼中的东岸人虽然很聪明有文化,但是嫉妒心强,好斗易怒。他们生活节奏很快,整天绷着脸紧张兮兮,有点神经质。此外,他们认为东岸的人被阴冷灰暗的天气折磨得整天抱怨,动不动气急败坏,开车急躁不懂礼让行人。

中部因处荒僻之地,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因此被东西海岸的精英们一致瞧不上眼。他们认为美国中部集中着一群保守落后的白人,政治色彩一片猩红。那里的人们笃信宗教,政治意识淡薄。他们不反对民众拥有枪支,喜欢军工等大企业,而且盲目爱国。

中部百姓长期处于鄙视链的底部,农民们日子不好,工人们因为煤矿、石油等大企业的衰落,生活更加困顿,于是对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充满热切期望。他们群情高涨奋起反抗精英力量,居然团结起来打败“蓝州”(支持民主党的州),把特朗普推上了总统宝座,让东西海岸的精英们恨得牙根痒痒。

南方人称北方人“红脖子”

美国的地域偏见,最严重的就是北方人对南方人的歧视。南方人长期被称为“红脖子”。红脖子特指南方乡下白人,意思等同于白人垃圾。红脖子在媒体和主流文化中被定义为贫穷落后、肮脏没文化、种族主义倾向的白人。红脖子其实只是贫穷的农民们因为在地里劳作,脖子被太阳晒红了而已。但因为南北战争,南方北方的相互仇视,结果被北方人拿来作为对南方人的冒犯性称呼。

红脖子在20世纪也偶尔被用来称呼煤矿工会的成员,因为他们戴红头巾来表明自己的团体组织。后来这个词也慢慢演变成指代偏执、传统,超级保守的人。不过它仍然主要被北方的大都市人用来攻击南方的保守白人,尤其是劳动阶层和偏远乡下的白人。红脖子出现在很多歌曲影视作品中,近来也被南方人接受,作为值得自己骄傲的身份标志。

除了几大区域之间互相的地域偏见和歧视,各大区域内的州和城市,也相互歧视。比如纽约人和新泽西人就相互看不上眼。纽约人认为新泽西人粗俗狭隘,新泽西人则认为纽约人蛮横无理,目中无人。

地域偏见竟有“科学依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偏见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英国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通过对50多万美国人的五大性格特质(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亲和性和情绪不稳定性)的测试,发现相同特质的人趋向于聚居在同一区域。道理其实很简单,人们喜欢住在跟自己有相同价值观的人附近,住在一起后又相互影响。结果就是:路易斯安那州的人跟马萨诸塞州的人就是不一样。与此同时,居住的自然环境也会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比如炎热的环境让人更有攻击性,人口密集的都市让人更容易紧张和抑郁。

在美国,歧视和偏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忌。涉及这方面的话题,一不小心,就会引火烧身,轻则公开道歉,重则官司缠身,但地域偏见和歧视却例外,因为它虽然涉及某个群体,却因为现代人流动性大,所指群体松散而无明确伤害目标,在电视节目和日常谈笑中依然可以作为调侃的话题,有时人们也以此作为互相抱怨、攻击的武器。

不过,当今的美国人口流动相当频繁,人们往往因为学习、工作而天南海北地四处迁移,一个人一生通常住过不少地方。因此,地域的刻板印象也会越来越模糊,地域偏见或许逐渐成为历史,最后可能只存在于影视剧中,作为引人们开心一笑的话题。

谢选骏指出:地域歧视的淡化,仅仅由于社会流动性增加,所以在封闭社会,种族主义就更猖獗了。越大的城市,越少种族主义。



【094、只有更野蛮的才能战胜野蛮】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人为何如此痛恨秦国?》(晓木曰兮历史系 2019年11-12)报道:

战国时期,楚国是一个底蕴十分雄厚的国家,不仅地广人多,而且兵强马壮。“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这是对楚国最好的形容与描述。长平之战后,诸侯国当中最有实力抗衡秦国的只剩下楚国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国灭楚的过程是最艰辛,最耗费兵力的。可是,楚国灭亡之后,楚人便一直口口相传着一句谶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事实上,这句在楚地流传甚广的谶言最终成了现实,在灭秦之战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项羽与刘邦都是楚人,而且就连最开始起义反秦的也是楚地的陈胜和吴广。所以说,让秦朝灭亡是楚国人的功劳,一点也不为过,其功劳可不是其他五国所能比拟的。那么为何楚国人会如此的痛恨秦国呢?他们哪来这么大的仇恨以及灭秦的信心呢?

其一,楚怀王客死秦国。根据《史记》记载:“顷襄王三年,怀王卒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由此可以看出,楚人对于楚怀王的遇难,感到十分的悲伤,犹如丧失亲人之痛。这就是为什么楚国能率先举起反秦义旗的原因,而且其响应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五国:“陈王奋臂为天下倡始,王楚之地,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家自为怒,人自为斗,各报其怨而攻其仇。”从这里足以看出,楚国人反秦的情绪有多么的高涨。

其二,楚国突出的人地矛盾。当秦国统一之后,并没有考虑到楚地实情,而是强加于原本秦国的农业政策于楚地百姓。虽然楚国土地广阔,但是这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这就意味着劳动量要远远大于其他的诸侯国。可是由于土地并不肥沃导致收成一直不高,但秦国律法严苛,仍要按规定缴纳极高的赋税,这就导致楚地的百姓既要承受过度辛劳耕种又要面对低收成的残酷现实。可是在秦法的逼迫下,他们还要缴纳超过他们限度的赋税。这就严重激化百姓的怨愤之情。所以,当为人耕种的陈胜举起义旗的时候,为何能瞬间聚集了一支反秦队伍的原因就在于此。因为,当时楚地的百姓在秦法的压迫下已经走投无路,忍无可忍,对秦国的统治可以说已经仇恨到了极点。

其三,楚国贵族权益严重的受损。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便没有了所谓的世袭贵族。可是楚国却一直存在着这种制度,因此在秦国的统治下,原本楚国贵族的土地全部变成了郡县所管辖的土地,这是楚国贵族阶层几百年来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冲击。因此,楚国贵族对于秦国的痛恨是超乎常人的,只要有机会,楚国贵族势必会借机报复。所以说,在陈胜点燃了起义之火的时候,楚地的贵族便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秦国,项梁项羽便是他们里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而这种仇恨的火种一旦点燃,便一发不可收拾。这让千千万万的楚国人团结一致,信心百倍的对抗秦朝统治,最终实现了“亡秦必楚”。而项羽一把火点燃咸阳城,就是楚人复仇秦国最好的心理诠释。

谢选骏指出:上文所说,只是偏听偏信了《史记》者流。楚国为何能够灭秦?在我看来,不是因为怀王可怜,因为比他更加可怜的六国人民和贵族多的是。楚国能够灭秦,是因为楚国比秦国更加野蛮。楚国先是变法失败,后是火烧阿房宫、刘邦煮人肉,在在体现其原始性质。而比楚国次野蛮的燕国,才能上演荆轲刺秦的闹剧,至于较为文明的三晋和齐国,除了束手待毙就没有办法了。因为,我说了,“只有更野蛮的才能战胜野蛮。”因为人类本质上还有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动物,关键时刻总是强权战胜了公理,而所谓的公理,也不过只是现有的强权所制定的游戏规则。“秦的统一”就是这样的弱肉强食——环顾世界,—马其顿也是这样统一希腊各国的;罗马也是这样统一拉丁各城和马其顿各个希腊化国家的。环顾今日,谁是最野蛮的国家?那么它就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的统一者了——“中国”文明整合全球。



【095、中国大陆转向新母系社会】


《大陆姐弟恋婚姻激增 原因是这样的》(2017-9-28东网)报道: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婚姻应该都是男大女小,不过近年有研究发现,80后、90后年轻人的婚姻或恋爱模式,已出现截然不同的新趋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春玲近日发表《社会变迁背景下中国青年问题研究》,指内地“男大女小”的婚姻明显减少,“女大男小”的婚姻则显着增加。她更指出,“姊弟恋”婚姻数量急增,是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

李春玲指出,在青年群体中,不仅80后与90后有差异,甚至80后内部亦有85前和85后的差异。而近年有学者根据中国妇女地位调查做统计,她按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次调查数据来看年龄的匹配,发现1990年“男大女小”的婚姻模式占70%,“男小女大”的婚姻占13.32%;2000年“男大女小”的婚姻下降至68.09%,“男小女大”的婚姻占14.37%,变化不大。不过到了2010年,调查数据却显示极大变化,“男大女小”的婚姻下降到43.12%,而“男小女大”的婚姻急增至40.13%,两种婚姻模式分庭抗礼。

被问到当代青年婚恋模式的变化,李春玲提出三大转变,首先是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提高,“男小女大”婚姻不一定就是家庭里的女性各方面都比男性强,但起码绝大部分的这种婚姻中,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都要高一些,或者两者是相当的。

其次是教育领域发生变化,从80后、90后开始,女性受教育程度渐比男性高,女性想找一个社会地位和收入比自己高的人变得困难。女性高端人群和男性低端人群出现难找配偶的问题,因此选择“女大男小”婚姻模式的人便是顺应这一变化。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人口流动的趋势,反映社会阶层的分化,比如北京、上海地区最高端人群和中产阶层,往往向国外流动;中小城市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则往大城市流动;农村人口则往中小城市流动。李春玲称,现在上海一些高端女性人群,要找本地匹配的男性比较困难,所以会向国外寻找。

谢选骏指出:上述动向表明,中国大陆也已转向了新母系社会。不仅如此,还产生了新母系社会的理论家:

《21世纪:一个新母系社会的到来?》:

摘要:新的女权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新的母系社会。由于女性执政更加“人性化”,由于生理的天性和自然的本能,女性执政会更加公平合理,这就有力地克服了长期以来父权社会所造成的偏执与极端的缺陷,有利于消除各种父系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和冲突,纠正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许多社会问题。在全球一体化的现代社会,“地球村”就像一个大家庭,天下一统、四海一家已经是大势所趋。一切敌我矛盾都将转变成为人民内部矛盾,都是“家庭矛盾”,诉诸武力只能使问题变得更加麻烦,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局面,男性“清官”越来越无能为力,女性的智慧反而更加有效,女性善于“持家”的本领正好派上用处。这是“新母权时代”的社会特征。

男人:为什么需要女人的统治?(修订)

张正春

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将是女人开始统治世界的世纪,新的母权时代就要来到了,人类社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母系社会。这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伟大变革,是有史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

毫无疑问,这是决定人类命运的重大转折,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翻地覆,每一个男人和女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将在这次重大转折中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变好或者是变坏。对于由来已久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对于各种由父权时代所创造的宗教和政权,无一例外地面临着盛衰存亡的抉择。

一、人类社会的历史回顾

人类历史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主要阶段,除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以外,在最近的一万多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属于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属于母系社会,只有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才出现了父系社会,主要的父系社会的历史大约是从五千年到三千年前才逐步开始的。

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出现了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交替。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后,精细的磨制石器和复杂的组合工艺需要妇女耐心细致的工作,无意之中,她们开创了原始的采集农业和原始的制陶业,这个时候,同时出现了原始的纺织业和原始的艺术和巫术(早期的音乐、绘画、舞蹈、占卜、祭祀等活动),出现了大量的极其精美的玉器和骨器,它们都是妇女的重大发现和伟大发明。由于妇女的特殊贡献彻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主要体现在吃饭、穿衣、居住几个方面),女人的智慧和技巧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由于女人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大大增强,原始的父系社会就转变成了新的母系社会,母权取代了父权,这是一个由母亲和祖母所统治的公有制社会。这个时候有家无国,社会组织比较散漫。在中国,这就是“女娲造人”的时代,她所创造的无比辉煌的“仰韶文化”制造了无数精美绝伦的彩陶。

大约五千年前,在中国的“炎黄时代”,出现了城市和私有制度,新的工商业制度彻底改变了原始母系社会的分配制度,贫富差距的拉大(不公平制度)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金属器的发明出现了国家和战争,史称青铜器时代,这是一个强权时代——一个新的、延续至今的伟大的父权时代出现了。母系社会的公有制被父系社会的私有制取代以后,出现了大规模的社会分工和残酷的社会剥削,战争与掠夺,压迫和奴役,以及男性对女性的控制。在青铜器时代,温馨的原始大家庭(家族)被摧毁了,国家机器的强力运转决定了每一个人的社会角色。这个时候有国无家,出现了集权统治,高度集中的生产力和强大的社会组织,严密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整个青铜器时代,维护父权的有效统治,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从所谓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法律、战争……在整个冷兵器时代,只有男性担当社会主角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和维持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出现了“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这和早期母系社会“女尊男卑”的观念正好相反。在中国的“姓氏文化”中,“姓”从女、从母,在原始家族中,母权高于一切,男性从属于女性。在后来的父权时代,生产生活的管理权和财产的支配权转移到了男性手中,于是,姓氏发生了改革,女性“出嫁”又从属于男性。

在传统的工业社会和商业领域,风险极大,困难很多,崇尚武力,依靠力量取胜,这就必然要求男性唱主角。女性负责生儿育女、维护家庭小利益,需要更多的安全和保护,藏而不露,闭门不出,女性的社会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应该说明的是,在整个父权时代,女性从属于男性也是一种必要的社会分工,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合理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新的母权时代的主要特征

在长期以来的父权时代,政治宗教由男性主宰,国家社会的统治阶级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在20世纪,提倡男女平等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西方国家更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女权运动”,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进入21世纪以后,后工业社会迎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工业时代中的男性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女性的各种优势就涌现出来了。于是,在现代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特别是第三产业和旅游服务业),在社会管理领域,女性的人数日益增多,女性的权威日益增强。女经理、女老板、女部长、女总理、女总统逐渐增多。

新的女权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新的母系社会的到来。由于女性执政更加“人性化”,由于生理的天性和自然的本能,女性执政会更加公平合理,这就有力地克服了长期以来父权社会所造成的偏执与极端的缺陷,有利于消除各种父系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和冲突,纠正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许多社会问题。

在全球一体化的现代社会,“地球村”就像一个大家庭,天下一统、四海一家已经是大势所趋。一切敌我矛盾都将转变成为人民内部矛盾,都是“家庭矛盾”,诉诸武力只能使问题变得更加麻烦,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局面,男性“清官”越来越无能为力,女性的智慧反而更加有效,女性善于“持家”的本领正好派上用处。这是“新母权时代”的社会特征。

21世纪以后,女性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女性的社会优势日益明显,在崇尚品德与智慧的“后现代”社会,女性的贡献、女性的尊严将逐渐超越男性,女性担任领导会更容易解决问题,于是,女性领导日益增多,在整个领导层中,女性的人数超过一半的时候,或者说,有一半的主要领导都是女性的时候,新的母权时代就开始了。

三、为什么需要一个新的母系社会?

现代人类社会是一个困难重重、危机四伏的社会,这些社会危机的根源在几千年前就出现了,许多问题是父权时代的基本矛盾,如:战争、掠夺和剥削,侵犯、压迫和奴役,冲突、对抗与仇恨……特别是现代社会的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是不合理的开发所造成的,武断地分工,简单化地粗暴地社会管理,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总是诉诸于武力和强权,这都是父权时代的偏见。长期以来,在极端父权统治之下,导致人类的文明成为一种病态的文明,形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格缺陷(男性的自负与女性的自卑、男性的狂妄与女性的狭隘),包括父系社会的每一个男人和女人,人格不完整,文化不健全,生态不平衡,癫狂与偏执、傲慢与偏见,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通病。新母系社会的到来就会纠正这种偏差,未来的男性和女性将会有更加完善的人格,人们力行中庸之道,追求完整人格,创立健全文化,珍惜生命,保护生态,崇尚和平。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有国无家的冷兵器时代和工业社会,“清官”都是男性,无论他们多么“英明”和“清廉”,只能使用法律和武力来强制社会的运行。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和不公平的待遇因为强权和武力的维护成为长期的存在,于是,文化的极端与偏执,人性的异化和残缺的观念成为人类文明的痼疾,这些问题都是男性“清官”所无法解决的。

冷兵器时代结束以后,女性开始介入战争(女兵的出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征兆:女性已经可以在任何社会领域发挥作用。男性的力量优势在新的技术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女性的智慧往往更加有效,“女秘书”和“女助手”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后工业时代,“家庭化”生产日益增多,女性的优势更加凸现出来。

延续已久的父系社会已经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了,他所造成的无数困难使他难以再胜任这个社会的领导责任。继续存在的男权时代会非常危险,他甚至会彻底毁灭人类。无休止的冲突,为了维护不合理的“权利”而制订了无数的极其繁琐的法律制度,为了维护所谓的国家安全,人类愚蠢地付出了高昂的军事费用,我们生活在日益恐怖的社会,经济运行的代价日益增加,文化教育的畸形发展产生了现代文明的怪胎,科学技术变成了魔鬼的诅咒,人类的思想和艺术日益堕落,道德观念丧失殆尽。这些“男权时代”的历史偏差只能依靠“新女权时代”予以纠正。

回顾历史,男性“共公”崇尚武力,制造冲突,“怒触不周山”,一切灾难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现在,该是“女娲补天”的时候了,难道不是这样吗?

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太多的问题,只有新的母系社会才能够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四、我们如何适应一个新的母系社会?

毫无疑问,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新的母系社会。“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谁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谁能在这个社会拥有更多的优势,谁就能够主导未来社会。

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培养女性人才,积极拥戴女性领袖,男性应该主动让出权利,全力配合女性领袖的工作,让她们出面解决那些长期以来由男性所制造的麻烦,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同样符合父系社会长期以来所推崇的社会分工原则。新的分工必将带来更高的效率,必将产生新的社会面目。

谁来主导未来社会?答案是:谁能使女性更好地发挥作用,谁就能够主导未来社会。

尊重女性,支持女性的领导,那个民族和国家做得更好,她的前途就会更加光明。

当然,培养女性领袖并非轻而易举。试看今日天下,唯有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是一个女总统,这与东南亚尊重女性的历史传统密切相关。另外,英国、美国、法国、德国都已经陆续出现女性总理和女性国务卿(或者是副总理和副国务卿),这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迹象。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伟大的女性领袖参与到世界事务中,协调教派冲突,消除民族矛盾,平息战争危机,那不是更好吗?

女性领袖的成长需要更好的教育和更多的尊重,同样需要更多的锻炼和更多的磨难,娇惯和任性的女子是难以担当起领导责任的。由于父系社会的影响和“父权时代”的片面教育,在极端的压制和奴役之下,女性的自私和狭隘成为非常固执的习惯,许多女性由于长期的文化熏陶已经失去了领导意识,这样的女性即使走上领导岗位也难以胜任领导工作。因此,培养女性领袖是这个父权时代最后的使命。

“新母系社会”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建设完成,没有男性的大力支持和全面配合,“新女权时代”是不会顺利到来的。“新女权时代”不是简单的“女权时代”,而是男女双方共同执政的新时代。对此,男性不必沮丧,女性不必骄傲。在未来的“新女权时代”。男性的使命将更加重大,女性的作用会更加重要。

五、新的母系社会必将创造出新的文明形态和新的文化观念

迄今为止,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文化,绝大部分都是父权时代的产物。主要的道德观念和主体价值观都是为父系社会服务的。最明显的就是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他们对于女性的限制严重损害了女性的尊严,这些宗教必须进行彻底改革才能适应未来的新的母系社会。

新的母系社会与旧的母系社会并不完全相同,在未来的新的母系社会,男性会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爱护,人类将生活在更加公平的文明社会中,和谐共处,彼此爱戴,互相成全,相得益彰,没有剥削和压迫,每一个女人和男人的自然天性都会获得充分的体现,男女互补,互相尊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男女双方都没有任何强加的歧视,生态平衡,心态健康,人格完善,男性的自负与女性的自卑都会自然消除,人们只在道德与学问的境界中比较高低。

新的母系社会必须继承父系社会所创造的文明,必须承担起弘扬和完善人类文化的历史使命,对于男权时代的文化观念进行纠正和补充,这是一个“扭转乾坤”的革命,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作。

树立新的文化观念,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

我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国学”讨论中曾经遇到了一个女生的提问:怎样看待孔子的妇女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不是孔子说的话吗?我当时只能非常勉强地回答这个问题。后来,这个问题促进了深入的研究:君子不分男女,圣人没有性别,儒家的理念原本是不会歧视妇女的。然而,“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周易》之《系辞传》)分明是儒家的基本文化主张。“夫为妻纲”、“男尊女卑”分明是儒家“三纲五常”的基本要求。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父权时代”,孔子的“礼制”只能如此才能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最大利益。后来,在与北京大学“国学社”的同学们座谈的时候,我正式提出了“新母系社会”和“新母权时代”的概念,预测了“新母系社会”和“新母权时代”的必然到来,同时提出了新儒家所面临的新问题。未来的“三纲”会是什么呢?“君为臣纲”没有问题,“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会不会演变成“父为子纲”(父母为纲,子女的伦理位置不变)和“妻为夫纲”呢?这是一个新的伦理学问题,需要未来社会来解决。看来,一个旧的“父系社会”向“新母系社会”的转变绝非易事。

“新母系社会”的“新女权时代”是一个女性为主、男女共同执政的新的社会文明形态,女性发挥更大的作用,男性也会发挥更好的作用,未来的文明必将是男女双方取长补短、互相完善的更加合理、更加完整的文明。一切粗暴和野蛮的制度都将彻底废除,人们崇尚“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武力征服和强权压制不会再有效果,偏激和浮躁的情绪将会得到安慰,简单、僵硬的作法逐步被抛弃。未来的社会应该是充满温情和人性的和平世界。

谢选骏指出:上述宣言(男人:为什么需要女人的统治?),发表在“上帝发笑的博客”,因此,也许是一个反讽也未可知。但无论是正说是反论,其主旨都说明“中国大陆新母系社会”正在悄然而至。难怪佛法大兴,吃素流行。



【096、中国没有社会何来独立声音】


《天则研究所院长盛洪: 中国社会需要独立的声音》(2018年7月17日 转载RFA)报道——

美中贸易战,暴露出中国内部诸多经济问题。但当局却监控网络相关经济评论,删除分析文章,甚至打压民间经济智库。遭查封的“天则研究所”院长盛洪向本台表示,中国社会需要独立的声音。

上星期被当局查封的天则研究所,院长盛洪周一(7月16日)接受本台记者电话专访。他表示,在中、美贸易战关键时刻,中国社会需要独立的声音。

盛洪:假如一个社会只有一种声音,那么我们就是第二种声音,有两种声音就比只有一种声音好。我们是否应该有多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这些年的一些研究确实谈了一些社会上非常重要,而体制不谈的问题,譬如国有企业的问题。这次的贸易战我们也提出我们的看法:实际上,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原则,我们和美国没有什么冲突。

盛洪表示,他们是不会妥协,早几日已按非法拘禁和破坏生产经营罪报警。但北京公安当局反应消极,现时研究所职员只能改在家里办公。

盛洪:我们不想以我们的私利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依靠法制,社会建立起来的这套法治体制去解决。如果我们现在去拆(门),我们完全是有权力的,但是我们现在不这样去做。实际上,我们仍然是在期待着当局来做它应该做的事情,在于当局会给这个社会一个信心。

“天则”周五的“双周论坛”也一波三折。原定场所的负责人怀疑受到压力,拒绝让“天则”使用该场地,论坛一天内3度“搬家”,最后改为在街头露天举行。盛洪计划就连串事件直接致函中共高层反映。

盛洪:我们会用尽所有合法的方法,包括行政上的请愿,包括司法诉讼,甚至直接跟(中介)公司去谈判。

面对外界质疑资金来源,谴责“天则”实际上依赖美国的资金支持,盛洪这样回应:我们肯定获得过美国的福特基金会的资助,我们获得过2笔总共不超过20万(美元),报告都放到网上。福特基金会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到中国,当时获得中国国务院批准,它挂靠在中国社科院下面。这个钱相当于我们收入的不到1%。

近年敢言杂志“炎黄春秋”和思想文化网站“共识网”先后受到打压,独立学者章立凡忧虑,“天则”将成为下一个失守的自由派阵地。

章立凡:不一定是由于某件事触怒了谁,而是长期来讲是既定方针,就是要打压民间知识分子的言论自由。我觉得,这是长期方针。

“天则研究所”上世纪90年代由茅于轼和盛洪等自由派学者共同创立。年近90的茅于轼目前仍然是“天则”的名誉理事长。茅于轼多年来一直向外讲述文革真实的历史,因此也经常受到极左派人士围攻。

谢选骏指出:自由派的错误之一,不懂“中国没有社会”,只有“军阀党阀全面专政”;中国既然没有社会,只有党国体制和群众专政,何来独立声音?最多只有冒充独立声音的随声附和——不过在多数情况下,连随声附和也被禁止,一切都要像军营那样,号令分明,违令者斩!自由派的错误之二,以为中国可以和平过渡,不经过一次手术就可以结束百年革命。自由派像哈巴狗一样地鼓吹“告别革命”,但其主人并不领情。因为革命只能结束、不能告别,这就是战场经济的顽固性。连这个都不懂,还开什么研究所,难怪会遭到拳打脚踢。再不听话,大刑伺候——威武!要想活命,赶紧跪下——磕头!中国没有社会,何来独立声音。



【097、中国社会开始“脱野蛮”了吗】


《中国人表情轻松 越来越温和 有风度》(2017年11月19日转载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说: 

中国的经济崛起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中国充满了活力,如同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反映在人们的表情和行为举止上。中国人表情轻松,也越来越温和、有风度。这是中国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出现的变化。这就是笔者最近去福建省厦门感受到的“2017年中国”。在这里,市场上的招牌整齐划一,如同用尺子量过;而被认为是评价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的卫生间也很干净。市中心的摩天大楼与发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道路也四通八达,连街道后面美食街的小吃也很干净。 

这种变化不只发生在厦门。事实上,厦门是中国经济开发相对缓慢的地方。邓小平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时将厦门与深圳、珠海和汕头一起划为经济特区,但因为毗邻台湾金门岛,担心随时会受战争危害,因此开发速度滞后。厦门不仅在经济和军事地理位置上富有特殊性,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颇有渊源。习近平主席1985年履新厦门市副市长,正式开始走入政坛,先后在福建省、浙江省和上海任职,直至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习主席正是在厦门积累了领导班子的核心力量。 

习近平最近通过中共十九大,进一步具体落实了“中国梦”。“中国梦”的蓝图是截至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全体中国国民成为中产层,205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国。仅从厦门地区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个梦已经日趋成熟。因为笔者在这里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经济力量和社会活力。 

中国现在已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中国不仅在制造业和内需方面发力,还通过服务业和信息通信技术(ICT)的融合,在未来第四次产业革命中也展现实力。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正在将韩国赶到悬崖边缘。三星电子智能手机已被中国本土品牌碾压,在中国市场已难以立足。韩国现代·起亚汽车也被50家中国本土汽车品牌追击,现在退无可退,只能奋起追击。 

韩国唯一的优势战略产业就是半导体,但与中国的半导体对决也只是时间问题。武汉是连接北京和上海的交通要塞,而中国正在此处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第一期工程,最早将于明年开始投入半导体量产。中国计划截至2025年投资大约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70万亿韩元),将半导体自给率提升至70%。进而,中国梦想着将半导体也纳入中国位居世界市场占有率首位的商品目录中。十年前中国超过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首位的产品现已达到1762种(韩国是68种)。 

此外,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给中国提供巨大的帮助,使中国如虎添翼。在无人机、金融科技、电动汽车和充电电池中,中国正在引领世界标准。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数码经济非常具有威力。正如中国版“黑色星期五”——“双十一”所表现出来的那样,现在中国消费已跳过座机和网络阶段,主要商务贸易都在手机上进行。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上32次提到“中国梦”就是这种自信的表现。 

中国的服务业也发展迅速,丝毫不逊色于韩国。比如足疗,在韩国只是被当成夜文化,然而现在在中国已俨然成为一个产业。中国的足疗馆设施高档,甚至不亚于高档酒店,仅足疗师就有100多人,生意火爆,客人常常要等半个小时。而韩国至今仍“坐井观天”,轻视服务业,导致很多就业岗位流失,经济结构也正逐渐老化。 

韩国若想应对中国的经济崛起,没有捷径可言,只有保持开放经济,拉开与中国企业的差距并使产品不断升级。若想实现这一目标,韩国政府就要革新30年前的陈腐规定,开拓被其阻碍的产业革新之路。若韩国继续这样犹豫不决,只会沦为被温水煮的青蛙。

谢选骏指出:上述变化说明,中国社会开始“脱野蛮”了。野蛮化就是革命化,文革就是“革命—野蛮”的顶峰,毛派就是共产主义的野人。随着共产党政府日益脱离革命化、成为一个反动政权,它也开始学得文明了。这真的说明,中国社会真的开始“脱野蛮”了吗?并不尽然。因为共产党专政的基本原则,尚未改变。马列主义毛思想还没有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中国尚需一次真正的改朝换代。



【098、种族混合导致平均智商的下降】


《人类智力是否已达巅峰 未来只会越来越笨?》(BBC 2019年9月8日)报道:

也许你还没有意识到,人类现正处于智力的黄金时期。

自从100多年前出现智力测试以来,人类的智商值一直在稳步增长。跟1919年出生的人相比,如今一个智商平平的人在当时也称得上是天才——这一智商测试结果逐年增加的现象被称为弗林效应(Flynn effect)。

我们或许应该赶紧享受这一黄金时机吧。因为最新的证据显示,智商的增长速度正在变缓,甚至可能已在逆向倒退,这即是说,我们也许已经过了人类智力所能达到的最高值顶峰,开始走下坡。

人类真的已经登上智力巅峰了吗?如果真是这样,之后智力降低对人类未来会意味着什么?

让我们先从人类智力的远古起源,即300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直立行走之时讲起。通过对头骨化石的扫描我们知道,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这种最早的双足猿猴脑容量大约为400立方厘米,仅仅是现代人类的三分之一。

我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身体20%的能量都被大脑消耗了,所以脑容量增大必须得有切实的好处,这才对得起多消耗的卡路里。

脑容量激增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流理论认为,这是群体生活对认知需求越来越高所造成的。

从南方古猿开始,人类祖先聚集的圈子越来越大,最开始可能是为了抵御捕食者,因为从树上转移到地面睡觉之后,捕食者对他们构成了严重威胁。群居还能让大家资源共享——既能降低在变化莫测的环境中生活的风险,也能共同抚育后代。

但我们中的许多人从自己的社交圈就能发现,与他人一起居住并不容易,得记清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喜好厌恶,以及能不能一起八卦东家长西家短。如果是集体活动,譬如打猎,就需要根据他人的行动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对今天的人而言,缺乏社会理解会引起难堪,但对人类祖先而言则关乎生死。

社会群组规模增大后,除了要面对这些直接挑战外,成员们还可以分享想法,并在彼此发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于是产生了技术与文化创新,譬如提高打猎效率的工具。这就需要拥有观察他人以及向他人学习的智力,这又促进了大脑又一步发展。

大约40万年前,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的脑容量已经达到了1200立方厘米,只比现代人类1300立方厘米的脑容量小了一点。我们人类的祖先在大约7万年前离开非洲的时候,已经聪明到可以适应地球上几乎各个地方的生活。令人惊叹的洞穴艺术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去思考宏观的宇宙问题,也许还包括自身的起源。

沒有什么专家会认为,人类智商在近阶段的变化是基因进化的产物,因为时间跨度太短了。

毕竟,“智能商数”(简称智商)是100年前才被科学家们发明出来以衡量一个人智力潜能高低的测量评分。智商测量有效是因为人的许多认知能力是彼此相连的。人的空间推理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是与数学及语言能力有关,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因此,智商反映的是“综合智力”,相当于大脑的潜在能力。

尽管智商测试饱受诟病,但大量的研究表明,智商得分能够体现人在许多工作任务中的表现。在预测学业成绩方面尤为出色(这不出奇,因为智商测试本来就是设计给学校使用的),还能预测出你在工作中掌握新技能的速度有多快。智商测试绝对不是完美标准,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你的成功,但总体而言,智商测验确实能说明人与人之间在学习和掌握复杂信息的方面存在重要差异。

人类智商之升高似乎早于20世纪初已开始,但心理学家们直到最近才开始关注这一现象。这是因为智商的评分被“标准化”了:人们智商测试后,其原始得分会经过公式换算,以确保人类整体的智商中位数永远是100分。这样就可以比较参加不同形式智商测试者之间的智商高低,但如果不看原始数据的话就看不出不同世代之间的智商差异。

研究学者弗林(James Flynn)比较了过去100年来的智商测试得分,发现分数在稳定增长,大约每10年增长3分。有些国家如今总共增长了30分。

虽然弗林效应的原因尚未有定论,但这肯定是由多重环境因素共同造就的,并非基因的转变。

身高的变化或许是个最佳对比:与19世纪时相比,如今我们平均高了11厘米(约5英吋),但这并不能说明人类的基因有变,变化的只是整体的健康情况。

有些因素也许会带来双重改变。譬如,医药水平提高、儿童期的感染患病减少,以及饮食营养加强,既令我们身体长得更高,也让大脑变得更聪明。有人指出,智商增加也可能是因为汽油中的铅含量降低,过去铅可能阻碍了认知水平的发展。燃料越清洁,我们就越聪明。

但应该还不止这些,人类社会的智力环境也经历了巨大变革,如今孩子们从很小就开始训练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譬如在教育过程中,大多数孩子都被教导要以抽象方式思考问题(譬如动物是哺乳类还是爬行类)。我们也越来越倾向于用抽象思维来使用现代技术。譬如,用电脑的时候,即使是最简单的操作也需要识别和处理各种符号。如果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中成长,就能培养出在智商测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技能。

无论弗林效应的原因为何,有证据显示,智商增长的时期都可能已经结束,增长的速度放缓,甚至可能正在逆向倒退。以芬兰、挪威和丹麦为例,转折出现在90年代中期,此后智商测试的平均水平每年下降大约0.2分,两代人之间的差距就能达到7分。

这一趋势比之前的弗林效应更难解释,部分原因是此趋势最近才刚刚出现。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教育不像以前那么激发人的智力,起码所传授的不是应对智力测试。奥斯陆大学的罗格伯格(Ole Roeberg)告诉我,譬如有些智商测试测的是心算能力,但学生们现在都用计算器计数。

目前已经明确,我们的文化会以我们所不知的神秘方式影响我们的心智。

科学家们仍在寻求解答人类智商增加和下降之谜,不过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智商的变化对整个人类社会有哪些影响。弗林效应中的智商增加有没有带来我们所希望的好处?如果没有,又是为什么?

《智力杂志》(Journal of Intelligence)最近出版的一份特刊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在相关的文章中,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斯特尔伯格(Robert Sternberg)写道:

与20世纪之初相比,现在的人能发明更复杂的电话以及突破其他技术创新。但论及社会行为,那增加的30分带给我们的变化你满意吗?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跟历史上的许多愚蠢行为一样幼稚……不仅如此,智商增加后人们也没有找到解决世界以及我们国家重大问题的办法,譬如收入差距扩大、大规模贫困、气候变化、人口问题、暴力以及鸦片中毒死亡等等。

斯特尔伯格可能有些过于悲观。医学在人类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等方面,比如降低婴儿死亡,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虽然极端贫困的问题远远没有解决,但从全球来看已有所缓解。更不必说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巨大好处,当然这有赖于人的智慧。

弗林效应究竟有没有显著提高我们的智力?对这个问题持怀疑态度的可不止斯特尔伯格一人。弗林本人曾说,这种提高可能只限于某些特定技能。不同的运动能够锻炼不同肌肉,但整体“健康”可能并没有提高。同理,人一直在训练某些抽象思维能力,但并不一定就提升了所有认知能力。未来如果想让世界变得更好,其他一些我们未能精心培养的能力可能至关重要。

以创造力为例。当斯特尔伯格等研究人员讲到创造力时,所说的可不只是艺术表现,更是实打实的技能。你能够轻松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吗?你的“假设思维”,即思考并未发生的假定场景的能力有多强?

智力肯定能帮助我们创新,但智商增长后,衡量人类创新思维的指数并没有随之上升。无论弗林效应的原因为何,这个未知的因素并未激励我们大家以崭新并原创的方式进行思考。

此外还有理性,即通过权衡理据摒弃无关信息做出最佳决策的思维能力,你在这方面又表现如何?

你可能觉得智力水平越高就越理性,但事情可没这么简单。虽然高智商与计算能力有关,计算能力强有助于理解各种可能性以及权衡风险,但仍有许多理性决策的因素无法用智力不足来解释。

讨论人类认知偏差的文献已汗牛充栋。譬如一个例子是“95%脱脂”听起来比“5%的脂肪”要健康,这一现象叫做框定偏差。现在已经知道,智商高也不能免除这类问题,最聪明的人也会被误导性信息所左右。

高智商的人也一样会受到确认偏差的影响,容易只考虑那些符合我们既有观点的信息,而忽视那些与我们观点相违的事实。这在我们谈论政治时是个严重的问题。

高智商也免不了陷入沉没成本偏差,即便止损更合理也要往失败的项目上投入更多资源的这种认知偏差。此认知偏差在任何行业都很严重。(这种认知偏差导致英国和法国政府一直不断注资协和飞机,尽管不断有证据表明这会酿成商业灾难。)

智商高的人若遇“时间贴现”的问题也不比智商次于他的人更胜一筹。“时间贴现”理论要求人们放弃短期所得来换取更好的长期利益。如果你想作长远打算,能舒适地度过后半生,那这种选择就是正确的。但事实上,不论智愚,多数都会选择短期利益。

除了抵制这些认知偏差外,还有一些更基本的批判思维能力也非常重要,譬如能够质疑自己的臆测,能分辨被漏掉的信息,以及能在得出结论之前寻找其他解释的能力。这些都是优秀思维的关键因素,但跟智商联系并不紧密,也不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才会具备。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许多人教育程度升高,但批判性思维却几乎是原地踏步。

既然相关性这么低,也就是说,智商提高后,各种决策能力并没有随之奇迹般地一同进步。

正如我在书中所解释的,缺乏理性和批判性思维是金融诈骗依旧普遍的原因,也是为何会有成百上千万人掏钱去买没药效的药,或是去承担毫无必要的健康风险。

对社会而言,理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缺失会导致医疗错误与司法不公,甚至与深海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钻井平台漏油事故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等灾难也有关系。与此同时还助长了假消息的传播,令我们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出现严重的政治两极化立场,以至于阻碍我们及时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想想迄今为止人类历史经历的风风雨雨,那么,我们就能看出我们人类大脑智力是如何适应日渐复杂的社会而增长。现代生活虽然令我们能够更加抽象地认知世界,但却并没有纠正人类的非理性倾向。我们以为聪明的人在生活中会自然而然地做出明智的决策,但现在已经清楚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展望未来,“反向弗林效应”以及可能出现的智商下降会促使我们评估对大脑的使用方式,避免智商进一步下降是未来的首要任务,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我们可能也会更加协调一致地专门做出努力,去提升那些不一定意味需要高智商的其他技能。

我们现在知道,这类思维是可以传授的,但是需要专门的悉心指导。一些针对医生决策所进行的研究带来好消息。研究发现,如果医生被教会诊治病人能反复思考自己的想法,就能避免常见的认知错误,拯救无数生命。

但为何不在教育的早期阶段就教授这些技能呢?布莱恩(Wandi Bruine de Bruin)在利兹大学的商学院(Leeds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工作,她和同事们表示,可以将对决策错误的讨论纳入高中历史课程。这不仅提升了学生们之后在理性测试中的表现,也能提升他们对历史真相的认识。

也有人想在学校和大学里重振批判性思维教学,例如,讨论常见的阴谋论能教给学生优秀推理的准则,譬如该如何找出常见的逻辑错误以及如何权衡事实依据。参加这些课程后,学生们整体而言会对包括假新闻在内的错误信息更能抱持怀疑的态度。

我们一直都很重视认知能力,如果对理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也能给予同样的重视,能做的还有很多,这些成功不过是区区几例而已。

理想情况下,我们的理性会开始大幅提高,甚至会更富智慧,与弗林效应相一致。如果是这样的话,人类一时的智商分数下跌并非代表了人类智力黄金时代的终结,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谢选骏指出:上述高论忽视了或是故意省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种族混合导致社会平均智商的下降。所以,美国的数学成绩要低于东亚或是西欧。相比于美国,东亚和西欧的非洲血统要少一些。但是,非洲血统却给美国贡献了较好的体育成绩。我们承认这些基本的种族事实,并不代表我们具有种族歧视;相反,拒绝承认这些事实,才会产生种族歧视——例如说黑人愚蠢或白人多毛。在我看来,种族混合虽然导致平均智商的下降,但也让人类回归原始之根,更加接近“干细胞”!



【099、种族歧视的合理根据】


《肺炎疫情:种族歧视开始蔓延全球》(BBC 2020年2月11日)报道:

戴口罩穿防护服的北京女性图像表明,武汉疫情尚未平息,各国都在为抑止疫情蔓延尽最大努力。然而,全球各地却陆续传出亚洲人遭受种族歧视甚或暴力的意外。

BBC中文访问了居住在德国,遭遇大小歧视的亚洲民众分享他们的经验。他们说,种族歧视不是因为武汉疫情才发生的,那是一种根深柢固对外来者的排斥。但他们也不认为自己只是单纯的受害者,因为他们能够反击,或用艺术设计为人权发声。

“我不是病毒”

世界各地接连传出对亚洲人不友善的歧视。许多在德国居住或求学的亚洲人陆续在社交网站上分享,自从武汉疫情开始延烧后,在日常生活中被歧视的不快经历。

前一周,根据德国媒体《每日镜报》,有中国女留学生在柏林米特区(Mitte)上学途上,被两位德国女青少年辱骂并吐口水。中国女留学生反击后被肢体攻击,受了伤。她之后在微信中提及自己的遭遇,表示攻击她的人是中东背景的德国人。这起遇袭事件引发中国留德生在网战激烈的讨论,以及中方关注。中国驻德使馆高度重视,要求德国调查此事以及防范。

另外,有一位台湾女学生陈同学,在台湾留学生脸书社团提及,上个月底时在德国乘坐地铁时,验票员竟然告诉她,“你生病了,离我远一点”。她感到十分愤怒及难过,并计划投诉。

同样也在德国求学后工作的台湾人翁郁婷,则在脸书与许多旅德台湾人分享自己近日在柏林生活中遇到的遭遇。她与同样留德背景的设计师Hahn,一起发起了“我不是病毒”的设计,计划生产“我不是病毒”的背袋,希望唤起大众的平等意识,不向种族歧视以及病毒低头;目前已经有许多旅德亚洲人共襄盛举,集资制造产品。

在柏林就业的翁郁婷告诉BBC中文,自从新冠病毒成为国际事件,有次逛超市时有两个年轻人看到她,突然“大动作地后退,并且拉高衣领遮住口鼻,一方面觉得他们很无知,但另一方面还是会有点小伤心。”她说。

另外,有次她与公司同事午餐,听到德国人在大声嘲笑中国新冠病毒,当后者发现餐厅有位亚洲人后,连忙跟自己解释不是在说她。

24岁的翁郁婷说,因为自己的亲身体会,再加上听到许多和他类似的事件,让她最近出门都格外小心。“就连最近因为感冒,我都不敢在外面咳出声音,深怕引来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她补充。

一起合作的Hahn表示,她们的艺术创作是一个“社会设计”,尝试去解决目前当下社会文化差异之下,所产生的价值冲突:德国人与亚洲人对于“戴口罩”有明显的认知差异,因此希望这个设计能一来解释亚洲人戴口罩的原因(不一定是生重病才会戴),二来是降低欧洲人对“戴口罩”的恐慌感,并降低亚洲人被歧视或受到攻击的可能性。

今年23岁,高中毕业就到德国读书的,要求不用真名的台湾移民小红(化名)告诉记者,她在仅有100多人居住的柏林近郊村庄居住,但远在天边的武汉疫情也开始影响她的小村子。小红说,这个村庄居民多数是退休的德国白人,全村只有她一个亚洲人,但她与丈夫一直与村民相处平顺。不过,武汉疫情爆发后,德国陆续传出确诊个案。他们相熟的一个邻居,突然打电话告诉她说,村子认为她是中国人,现在都人心惶惶。这位老邻居也开始小心翼翼的先在电话上问她身体状况,才愿意串门子喝茶,不若以往热络。

德国社会种族歧视阴影仍在,但是这些移民都不认为他们是受害者。访谈中小红强调她同意她的德国丈夫说的,德国人对种族歧视很敏感,很害怕被称为种族歧视者,却又对自己的言行没有反思。因此每当遇到歧视的时候,小红并不回避冲突。小红提到,之前住在柏林时,大大小小的种族歧视对她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

譬如,好几次在街上陌生人会任意介入她与朋友对话,模仿她与朋友讲中文的音调语气;或把眼皮拉成单眼皮伴鬼脸;在她们面前做出功夫熊猫的举止等等。她说印象较深的是有一次,一个德国青少年走过来问她说,“你黑头发黑眼睛,妳身上有带白米吗?”小红立即回应对方说:“那你金头发蓝眼睛,是纳粹吗?” 对方一听反应很大,说:“你怎么可以说我是纳粹?”小红笑着告诉记者。

还有一次,在电车上的报贩到她面前,突然用德文说了一句:“反正你也读不懂,不会买我的报纸,”小红马上用德文说,“你这是在歧视我吗?你这样还卖得出报纸吗?”对方马上辩解说自己没有在歧视;但最严重的是一次下电车时,有一个白人醉汉从后面推了她一把,让她重重的摔在地面上,并骂她“越南婊子”之类的粗话,她身后的先生见状与对方理论,并发生冲突。

小红说自己是看情况回应歧视行为,前提是要保护好自己。来自北京的80后独立电影导演范坡坡,也有类似经验。2019年2月,旅居柏林的他在闹街上与朋友逛街,突然有一名年轻大汉听到他们在说中文时,冲过来用英文对着他们大骂,要他们“滚回中国!”对方手上并晃着土耳其护照,对范坡坡示威。身为影像工作者的他把整个过程录影下来,后来去报警。“我一点都不怕你,”范坡坡这样回应了那个彪形大汉。

不过,范坡坡感到失望的是,德国警方在很久之后才处理他的投诉,又说因为对方不是德国籍,所以很难帮的上忙。范坡坡认为德国仍有种族歧视的问题存在。

警察后来循线找到对方。警方告知范坡坡说,对方在情绪上有点异常,范坡坡也不是第一个受害者。德国警方又说,对方称是因为当时看到新疆维吾尔族在中国的遭遇,因此在街上找中国人麻烦。但范坡坡说,难受的还有自己一些中国朋友,竟问他是否在街上太过招摇,“举止太gay”让对方借故找碴。“现在还有人会说,如果你是亚洲人,就不要戴口罩在街上或地铁以免被攻击。他这种说法就好比有人要求女性穿着保守一点,以避免性骚扰一样的本末倒置。这迎合了种族以及性倾向歧视者的恶行,”他说。

范坡坡强调,其实他不意外因为武汉疫情,让种族歧视在在德国又冒出来。他举例说德国的电视以及文化活动,基本上都还是白人主导,难看到多元文化的影子。他因而部分同意艺术家艾未未最近在搬离柏林,对德国的观察:“一个想开放的国家,但它还没有真的开放。”

翁郁婷则评价德国是有成熟的转型正义教育,面对二战的错误,但歧视还是很难根除。她说,不同种族之间,对事物一定存在不同的认知或价值观,当这些差异不被理解,歧视就不会消失。“某些人在高度政治正确的环境下找不到宣泄的出口,而新冠病毒在此时便成了种族歧视合理化的最佳借口。”她补充。

种族歧视

事实上,不只在德国,种族歧视也随着新冠病毒的肆虐,在全球各地堂而皇之的浮上台面。英国卫报最近持续评论,指出英国种族歧视随着武汉疫情已开始蔓延,攻击华人或者亚洲背景的英国公民。今年一月底,居住在英国威尔斯的台裔英商吕束珠向BBC投诉。她说农历新年从台湾探亲后回到英国市集工作,却被市集的一些其他商家要求关门离开。有人更指责她将病毒从亚洲带回英国是不道德的行为,引起风波。吕束珠说,投诉媒体不是要一个道歉,而是希望大众正视此事之严重性。

在南半球,许多华人也开始抱怨最近受到大大小小的歧视。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网,有一位在悉尼地区执业的华人梁医师(Rhea Liang)说,有个病患看诊后还跟她开玩笑说“预防传染新冠病毒,所以我不能跟你握手。”报道这则新闻的张姓记者亦陈述自己在超商消费时,听到一位澳洲妇人在她背后说:“亚洲人,在家待着,别带着病毒到外面来。”

种种迹象显示,对亚洲人的种族歧视已经在全球蔓延,根深柢固的歧视正排挤甚至伤害少数族裔。

谢选骏指出:“24岁的翁郁婷说,因为自己的亲身体会,再加上听到许多和他类似的事件,让她最近出门都格外小心。就连最近因为感冒,我都不敢在外面咳出声音,深怕引来许多不必要的误会。”——你看你看,感冒了就不要上街了,难怪别人要其实你。你不是病毒,但你可能带有病毒,所以就不要抱怨别人不与你喝茶了!你们怎么没有一点反省能力?还说别人歧视你们,你们本来就和他们不一样。这就是“种族歧视的合理根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健康的自然现象,不是病态的种族歧视。



【100、种族歧视有助于抑制传染病】


《肺炎疫情:种族歧视开始蔓延全球》(BBC 2020年 2月 11日)报道:

武汉疫情尚未平息,世界各地都在为抑止疫情蔓延尽最大努力。然而,全球各地却陆续传出亚洲人在世界各地遭受种族歧视甚或暴力的意外。

BBC中文访问了居住在德国,遭遇大小歧视的亚洲民众分享他们的经验。他们说,种族歧视不是因为武汉疫情才发生的,那是一种根深蒂固对外来者的排斥。但他们也说,并不认为自己只是单纯歧视的受害者,他们能够反击,或用艺术设计为人权发声。

“我不是病毒”——世界各地都接连传出对亚洲人不友善的举动。包含在欧洲在内,许多在德国居住或求学的亚洲人都在社交网站上分享,自从武汉疫情开始延烧之后,在日常生活中被歧视的不快经历。前一周,根据德国媒体《每日镜报》,有中国女留学生在柏林米特区(Mitte)上学途上,被两位德国女青少年辱骂并吐口水,她反击后被肢体攻击,受了伤。之后在微信中提及自己的遭遇,表示攻击她的人是中东背景的德国人。遇袭事件发生后,中国驻德使馆高度重视,要求德国重视此事以及防范。

吴思盈主导设计的背包印有“我不是病毒”等字。一位台湾女学生陈同学,在台湾留学生脸书社团提及,上个月底时在德国乘坐地铁时,验票员竟然告诉她,“你生病了,离我远一点”。她感到十分愤怒及难过,并计划投诉。同样也在德国求学后工作的台湾人翁郁婷,在脸书与许多旅德的台湾人彼此分享自己近日在柏林生活中遇到的遭遇。她与同样留德背景的设计师友人吴思盈,一起发起了“我不是病毒”的设计,计划生产“我不是病毒”的背袋,希望唤起大众的平等意识,不向种族歧视以及病毒低头。

目前已经有许多旅德亚洲人共襄盛举,集资制造产品出来。在柏林就业的翁郁婷告诉BBC中文,自从新冠病毒成为国际事件,有次逛超市时有两个年轻人看到她,突然“大动作地后退,并且拉高衣领遮住口鼻,一方面觉得他们很无知,但另一方面还是会有点小伤心。”她说。另外,她说跟公司同事出去午餐,也听到德国人在大声嘲笑中国新冠病毒,当发现餐厅有位亚洲人后,还连忙跟自己解释不是在说她。24岁的翁郁婷补充说,因为自己的亲身体会,再加上听到许多和他类似的事件,让她最近出门都格外小心。“就连最近因为感冒,我都不敢在外面咳出声音,深怕引来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她补充。

一起合作的吴思盈也表示,她们的艺术创作是一个“社会设计”,尝试去解决目前当下社会文化差异之下,所产生的价值冲突:德国人与亚洲人对于“戴口罩”有明显的认知差异,因此他们希望这个设计能一来解释亚洲人戴口罩的原因(不一定是生重病才会戴),二来是降低欧洲人对“戴口罩”的恐慌感并降低亚洲人被歧视或受到攻击的可能性。

今年23岁,高中毕业就到德国读书的,要求不用真名的台湾移民小红(化名)告诉记者,她在仅有100多人居住的柏林近郊村庄居住,但远在天边的武汉疫情也开始影响她的小村子。小红说,这个村庄居民多数是退休的德国白人,全村只有她一个亚洲人,但她与丈夫一直与村民相处平顺。不过,武汉疫情爆发后,德国陆续传出确诊个案。他们相熟的一个邻居,突然打电话告诉她说,村子认为她是中国人,现在都人心惶惶。这位老邻居也开始小心翼翼的先在电话上问她身体状况,才愿意串门子喝茶,不若以往热络了。

德国社会种族歧视阴影仍在,但是这些移民都不认为他们是受害者。访谈中小红一再强调她同意她的德国丈夫说的,德国人对种族歧视很敏感,很害怕被称为种族歧视者,却又对自己的种族言行没有反思。因此遇到被歧视的时候,小红并不回避冲突。

小红提到,之前住在柏林时,大大小小的种族歧视对她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譬如,好几次街上会陌生人介入她与朋友的对话,模仿他与朋友讲中文的音调;或把眼皮拉成单眼皮,在他们面前做出功夫熊猫的举止。印象较深的是有一次,一个德国青少年走过来问她说,“你黑头发黑眼睛,妳身上有带白米吗?”小红说她那次回应对方说,“那你金头发蓝眼睛的德国人,是纳粹吗?” 对方一听反应很大,回说,“你怎么可以说我是纳粹?”小红笑着说。

还有一次在电车上卖报纸的小贩到她面前就用德文说了一句,“反正你也读不懂,不会买我的报纸。”小红马上用德文回他说,“你是在歧视吗?你这样还卖得出报纸吗?”对方马上要辩解说他没有歧视。最严重的一次,是下电车时,有一个白人醉汉从后面推了她一把,让她重重的摔在地面上,并骂她“越南婊子”之类的粗话,她身后的先生见状开始与对方理论并发生冲突。小红说她自己是看情况回应歧视行为,前提是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反应。

来自北京的80后独立电影导演范坡坡,也有类似经验。2019年2月,旅居柏林的他在闹街上意外的遇到种族歧视者的攻击。

范坡坡说当时他与朋友用中文逛街,突然有一名年轻大汉听到他们在说中文时,冲过来用英文对着他们大骂,要他们“滚回中国!”。对方手上并晃着土耳其护照,对范坡坡示威。身为影像工作者的他把整个过程录影下来,后来去报警。“我一点都不怕你”,范坡坡这样回应了那个彪形大汉。范坡坡认为德国仍有种族歧视的问题存在。范坡坡感到失望的是,警察在很久之后才处理他的投诉,又说因为对方不是德国籍,所以很难帮的上忙。

但是,警察后来循线找到对方。警方告知范坡坡说,对方在情绪上有点异常,范坡坡不是第一个受害者。警方又说对方供称是因为当时看到新疆维吾尔族在中国的遭遇,因此在街上找中国人麻烦。

但范坡坡说,他很难接受的的还有自己一些中国朋友竟然问他是否在街上太过招摇,“举止太gay”让对方借故找碴。现在还有人会说,如果你是亚洲人,就不要戴口罩在街上,在地铁,以免被攻击。他批评这种说法就好比过往有人要求女性穿着保守一点,以避免性骚扰一样的本末倒置。“说法正迎合了种族以及性倾向歧视者的恶行。”他说。

范坡坡强调,其实他不意外因为武汉疫情而让种族歧视甚或攻击在德国又冒出来。他说如果你看德国的电视以及文化活动,基本上都还是白人主导,难看到多元文化的影子。他部分同意艺术家艾未未最近在搬离柏林,对德国的观察,“一个想开放的国家,但它还没有真的开放。”

翁郁婷则表示,即使德国有成熟的转型正义教育面对二战的错误,但歧视还是很难根除。不同种族之间,对事物一定存在不同的认知或价值观,当这些差异不被理解,歧视就不会消失。“某些人在高度政治正确的环境下找不到宣泄的出口,而新冠病毒在此时便成了种族歧视合理化的最佳借口。”她说。

种族歧视

事实上不只德国,种族歧视也随着新冠病毒的肆虐,在全球各地堂而皇之的浮上台面开始攻击少数族群。

英国卫报最近持续评论,指出英国种族歧视随着武汉疫情已经开始蔓延,攻击华人背景或者亚洲背景的英国人。

今年一月底,居住在英国威尔斯城市的台裔英商吕束珠也向BBC投诉,表示农历年从台湾探亲后回到英国市集时,她被市集其他商家要求离开,指责她将病毒从亚洲带回英国是不道德的事情,引起风波。吕束珠说她投诉媒体不是要一个道歉,而是希望让大众正视此事的严重性。

在南半球,许多华人也开始抱怨最近受到大大小小的种族歧视。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网报道,有一位在悉尼地区执业的华人梁医师(Rhea Liang)说,有个病患看诊后跟她开玩笑说“预防传染新冠病毒,所以我不能跟你握手。”报道这则新闻的姓张的记者陈述自己在超商时,听到一位澳洲妇人在她的背后说:“亚洲人,在家待着,别带着病毒到外面来。”种种迹象显示,对亚洲人的种族歧视已经在全球蔓延,根深蒂固的歧视正公开的排挤甚至伤害少数族裔。

谢选骏指出:BBC只懂“肺炎疫情:种族歧视开始蔓延全球”,却不懂“种族歧视有助于抑制传染病”,陋矣哉!那么,为何“种族歧视有助于抑制传染病”呢?因为各个种族的生活习性不同,如果丧失了种族距离,就会加剧彼此之间的感染机会,艾滋病的流行足以说明这一点。



(另起一页)

书名

社会窃取

Social Steal


《外星看地球》第26卷

"Alien Seeing Earth" Volume 26


作者

谢选骏

Xie Xuanjun


出版发行者

Lulu Press, Inc.

地址3101 Hillsborough St.Raleigh, NC 27607—5436 USA

免费电话1—888—265—2129

国际统一书号ISBN:

定价US$最低


2021年4月第一版

April 2021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126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12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白宫里的黑社會還是一個想要翻盤的受气包

《特朗普向世界强硬宣告:美国不会接受任何人说不》(纽约时报 2025-01-21)報道: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总统使用了一种咄咄逼人的语气。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 特朗普总统用这九个字的誓言描述他计划如何让自己的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有所不同。如今,经历了始于政治流亡、终于不可思...